崔允漷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2020-11-2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

读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不能说读的很懂或则很细吧就先谈一下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点来谈谈。

在体育课堂学习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成功就是使得学生有成就感的方式,这种成就感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外学习运动技能中得到提高,如果一味的降低练习难度反而使得学生会对体育丧失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自然而然对体育产生兴趣。

二、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适应了一节课中的运动负荷之后就会体会到身体运动后的愉悦感,在学生平时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体育课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感的重要因素。

三、利用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的认同感培养其兴趣

教师或是学生对另一位学生的认同是对其继续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的一次良好表现,一次出色示范获得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出色的表现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这些都是给学生的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受到限制的,而体育课堂恰恰相反,给了大家一个相对交流自如的氛围,再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来设计课堂,有意识的增强和利用这种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交流和合作的的乐趣,这既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推荐第2篇:崔允漷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眼中的一堂好课

崔允漷:我想一堂好课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总有一个边界,是否可以这样说: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是指每个老师都可以围绕这个边界自己去创造。“教得有效”是指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标准,一个学期有一个学期的标准,要精教精学,别浪费学生的时间;“学得愉快”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考得满意”是指注重结果。如果要学五个字,结果没学会,这认知目标没达到,怎么行?

推荐第3篇:读崔允漷《有效教学》有感

读崔允漷《有效教学》有感

扈加丽

讨厌说教性的教材,初读崔允漷《有效教学》是有抵触情绪的,这本书是师范类学生的教科书,但是一旦开始阅读,就立刻被它吸引!甚至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当初上学的时候没有一本这样的教材,如果有这样的材料的话,这十几年的教学中会少走很多弯路,会让自己更早的成熟起来!即使是现在读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更好的体会书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手段,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升华,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讲“什么是教学”,第一章“教学与教学理论”,第二章“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教学的基本问题”;第二单元讲的是“怎样教得有效”,第四章“教学准备”,第五章“主要教学行为”,第六章“辅助教学行为”,第七章“课堂管理行为”,第八章“教学评价”;第三单元讲的是“怎样教得更好”,第九章“教师、教学和研究”,第十章“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

每个单元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一方面,在读书过程中有细节的指导意义。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的各个方面,但是,大部分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科学性。或者应用已有课件加以改变更新,或者自己搜索材料加以组织,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有效教学》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建议。

1、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特点和媒体的教学功能以及媒体使用的成本效益等因素,可以按照不同因素间的组合作出最佳选择。

2、呈示视觉材料时,视觉材料的逼真程度已中等程度为佳,并不是越真越好;在视觉材料位置的摆放上应依据材料的重要程度,一次排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位置。

3、听觉材料要保证背景干净,声音、语音清晰;如果想让学生注意某一部分材料,就要有意识的改变它的音量或者语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师生间的最常用的互动过程。老师们在应用这一常见手段的时候,却很少注意到提问的内容与回答间隔时间的科学性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难度应针对不同年龄段而变化,同时关注到问题的清晰度,发问次数。根据研究报告,应该把候答时间增加至少3-4秒,而难度高的问题应增加到15秒。同时教师的叫答范围越广,教学效果越好。

另一方面,在读书过程中也有理论性的收获。 在书中,明确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我每天都在进行所谓的“教学”,可是还真的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使教学更有效,想起来真的是不可思议。平时做的事情是怎样使学生考的最好,使3率指标最好。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

2 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 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四是关注结果。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教学必然是有意向性的行为,指向任务的达成,这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该书强调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自己的学,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品质和人格等。时下我们教育过分强调学生成长的外在因素,而不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因素,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模具化的千人一面教育。

总之,这本书科学、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一本值得细读、研究的好书。

推荐第4篇: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材料)

如何基于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刘达

由于本人正在参与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市区教研合作项目的研究,因此最近的研究多在课堂教学评价的领域。前不久专门阅读了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的专著《有效教学》,我对于其中教学评价的内容作了重点学习,本文对其中的内容作了专门的摘引梳理,并就此表达若干个人的观点。

一、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有效教学》崔允漷)。教学评价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评价。世界范围内,新型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形成。这种评价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设:

l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必须适合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这种学习,教育评价鼓励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

l 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至上的科学,因为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复杂的。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复杂的;

l 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应鼓励学生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现,因此对标准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提供反馈是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的是掌握和进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学生的比较;

l 教育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这需要具体的、学生经验范围内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清楚地呈现、与学生当前所关注的内容相关;

l 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不是聚合多种复杂的数据形成单一的分数,而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

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这种评

l 价应能支持学生的学习并为之提供支架,应能评价多种情境中的表现;

l 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元评价非常必要,教师的评价素养应该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其包括课堂观察、证据收集和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一般认为:听课过程是收集证据的过程,评课过程就是基于证据的推论.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教学后的研讨活动,而是应当设定一个研究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研究过程,并对于评价的内容开展教学反刍,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

l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的改进为目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l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基于专业的思考——是一项专业研究活动;

l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基于协商参与——避免单一主体评价造成的主观性;

笔者认为,开展基于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和课堂教学评价,我们一定要注意摆脱四大误区:

(1)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去专业化”。教学评价是一项设计具体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我们应避免陷入“指标过于原则”或者“方法过于繁琐”的误区。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应和学科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应当成为学科教学改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2)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唯专业化”。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科内容,评价不能成为对教师学科专业能力或绩效的总结性评价。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并不一定直接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学评价应当具有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功能,而不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下定论。课堂教学评价应提倡不同类型的个体,包括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学校领导、学科同行乃至学生等的共同参与,但不同个体需要对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基本要求、主要差异等事先形成共识,开展目标明确的评价活动。

(3)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伪专业化”。课堂教学评价应基于课堂听评课的观察和分析, 应着重进行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理论思考,而不能仅停留于思辨。我们在认可“教无定法”的同时,也不能将课堂教学评价沦为展示演讲与口才的“辩论会”。只有加强相关的实证研究,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或者有意义的建构, 才能通过教学评价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过专业化”。科学的评价一定是基于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的,而目前常见的听评课工具的设计往往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可操作性。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平台,可以突出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技术特征和体现对评价的元认知特点。课堂教学评价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越准确、越翔实,作出的分析越深入、越客观,对教师带来的帮助也越大,但在一定条件下,我们

应可以选用适切的评价方法来指导教学。

为此,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我觉得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结合

一段时间的反思,我们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研究“基于教学目标分解的教学评价”主要研究新课程内容实施效果的课堂评价”;第二阶段,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研究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三阶段,研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达成度”,主要研究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

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除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推荐第5篇: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材料)

如何基于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刘达

由于本人正在参与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市区教研合作项目的研究,因此最近的研究多在课堂教学评价的领域。前不久专门阅读了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的专著《有效教学》,我对于其中教学评价的内容作了重点学习,本文对其中的内容作了专门的摘引梳理,并就此表达若干个人的观点。

一、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有效教学》崔允漷)。教学评价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评价。世界范围内,新型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形成。这种评价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设:

l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必须适合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这种学习,教育评价鼓励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

l 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至上的科学,因为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复杂的。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复杂的;

l 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应鼓励学生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现,因此对标准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提供反馈是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的是掌握和进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学生的比较;

l 教育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这需要具体的、学生经验范围内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清楚地呈现、与学生当前所关注的内容相关;

l 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不是聚合多种复杂的数据形成单一的分数,而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

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这种评

l 价应能支持学生的学习并为之提供支架,应能评价多种情境中的表现;

l 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元评价非常必要,教师的评价素养应该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其包括课堂观察、证据收集和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一般认为:听课过程是收集证据的过程,评课过程就是基于证据的推论.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教学后的研讨活动,而是应当设定一个研究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研究过程,并对于评价的内容开展教学反刍,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

l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的改进为目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l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基于专业的思考——是一项专业研究活动;

l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基于协商参与——避免单一主体评价造成的主观性;

笔者认为,开展基于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和课堂教学评价,我们一定要注意摆脱四大误区:

(1)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去专业化”。教学评价是一项设计具体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我们应避免陷入“指标过于原则”或者“方法过于繁琐”的误区。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应和学科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应当成为学科教学改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2)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唯专业化”。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科内容,评价不能成为对教师学科专业能力或绩效的总结性评价。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并不一定直接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学评价应当具有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功能,而不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下定论。课堂教学评价应提倡不同类型的个体,包括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学校领导、学科同行乃至学生等的共同参与,但不同个体需要对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基本要求、主要差异等事先形成共识,开展目标明确的评价活动。

(3)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伪专业化”。课堂教学评价应基于课堂听评课的观察和分析, 应着重进行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理论思考,而不能仅停留于思辨。我们在认可“教无定法”的同时,也不能将课堂教学评价沦为展示演讲与口才的“辩论会”。只有加强相关的实证研究,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或者有意义的建构, 才能通过教学评价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过专业化”。科学的评价一定是基于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的,而目前常见的听评课工具的设计往往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可操作性。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平台,可以突出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技术特征和体现对评价的元认知特点。课堂教学评价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越准确、越翔实,作出的分析越深入、越客观,对教师带来的帮助也越大,但在一定条件下,我们

应可以选用适切的评价方法来指导教学。

为此,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我觉得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结合

一段时间的反思,我们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研究“基于教学目标分解的教学评价”主要研究新课程内容实施效果的课堂评价”;第二阶段,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研究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三阶段,研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达成度”,主要研究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

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除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推荐第6篇: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谈有效教学的理念

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谈有效教学的理念

阅读122次 上传时间:2011-5-6 15:18:53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 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 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 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 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 那么, 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 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 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 而且也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 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 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 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 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 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 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但是, 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 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推荐第7篇: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

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标志着我国21世纪的新课程已经进入了“深化”时期。然而,真正的“深化”还有另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我们的教学和评价是否与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共舞”。本文借用一种不是后现代的隐喻,探讨教学之“家”在何处,如何让“出家”“离家”的教学“回家”,以回应教学变革的“深化”问题。

教学的“家”在何处──从何而来,将去何方

如果避开课程与教学孰大孰小的概念之争,那么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要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只有这四个问题具有逻辑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才能说该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专业的。如果只有“教什么”“怎么教”,而没有“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那么,“教什么”“怎么教”是没有方向的,就像一个旅人行走在没有目的地的路上„„显然,这不是国家基础教育,也不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因为,“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教什么”“怎么教”的正当理由,也是教学质量唯一可参照的内在证据。教师只有明白了“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才能明白“教什么”“怎么教”,这是课程领域的一条因果定律。“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涉及目的问题,而“教什么”“怎么教”涉及手段问题。尽管目的与手段是共生共长的,但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永远是因前者而存在,是为前者服务的。

那么,何为教育教学的目的呢?从学校课程的专业角度来看,目的或目标系列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探讨,否则无法清楚地阐明“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国家的教育目的或方针是最高一级的目标,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描述的是一个国家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或什么样的公民的大问题,它是从“应然或理想”的角度对目标进行超越学科的、抽象的、总括性的表述。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总目标、学段内容标准)代表着第二级目标,它是从“实然”的角度,用稍为抽象、笼统的语言描述一门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素养或关键能力。教师确定的目标(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代表着第三级目标,它是课程标准的派生物,也是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因此更接近于可观察或测量、可评价。将目的或目标系列分成国家制定的目的、专家制定的目标、教师制定的目标三个层次,这不仅是为了学理上的清晰,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认识到教学的确是一种专业,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活动从何而来、将去何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也就清楚了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其实都是目标,没有清晰的目标意味着不知道“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表述,也就意味着难以把握“教什么”“怎么教”的方向。而清晰的目标源于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从学科的角度回应国家教育目的的落实情况,即学科的育人价值问题。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由此可见,教学的“老家”是国家课程标准,教师理所当然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教学现在何处──“出家”与“离家”

众所周知,十年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证据表明,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同,但先进的理念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两张皮”现象不是存在,而是十分严重。尽管“两张皮”现象的存在不是专业问题,是一种常识,因为COPY永远走样,但如何减少两张皮间的巨大差距,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专业人员的使命与责任。

就课堂教学而言,新课程伊始,“课程标准”就已经替代了“教学大纲”,但这种“替代”似乎没有给教学实践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影响。新课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来组织和开展教学?

──是根据上级或专家规定的“好课”的标准上课,还是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与目标来开展教学?

──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即“教教材”)上课,还是基于课程标准自主处理教材(即“用教材教”)来开展教学?

──是模仿别人的“优质课”,还是基于课程标准创造自己的优质课?

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澄清,依然让我们的教师每天困惑着„„

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

10个语文老师在上同一篇课文,结果能上出10种不同的语文。如果是这样,那语文的价值与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国家课程吗?

有个高中物理教师是这样安排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课时的:共11课时,其中讲课6课时,习题讲评5课时。“第五节宇宙航行”讲课1课时,习题讲评2课时。这样的课时安排有依据吗?与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难怪教师们总是说课时不够。

以一节课为例,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多少老师是清楚的。因就此出现了一个教师在制造“三张皮”的现象,也导致“为写目标而写目标”“课堂教学穿溜冰鞋”“课外作业的质量低下”等种种问题。

就作业布置来说,如果教师不知道“教到什么程度”,那么教师就会习惯地、业余地想着“做总比不做好,多做总比少做好,做得越多越好”。因此在教师中出现了“布置作业就是为了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的论调,也导致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无限的加重(当然这只是课业负担重的一个因素)。

„„„„

这样看来,所谓教学的“出家”,就是指无目标导向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穿溜冰鞋”的课;所谓教学的“离家”是指偏离目标的教学,即我们常说的那种“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或者不受目标制约的“深挖洞,广积粮”之类的课。此类现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教学何以“回家”──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学“回家”呢?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做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在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该生的错与对说明什么,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该生的后续学习,等等。

如果从文本的角度,要把上述过程说得更可操作些,那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两层来叙述。

一是教师根据研读国家课程标准,研制某学期或模块的课程纲要,再编制单元或课时教案,体现学段内容标准──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教案的一致性。

二是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在备教案时,必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目标)”“我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了(评价任务设计)”“我如何安排教学过程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也有利于我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环节)”,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教学“回家”之路漫漫──我们的认识与期待

尽管我们在上述似乎清楚地描绘了教学如何“回家”的路线图,然而,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路是何等得漫漫兮!因为,真正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两大问题。

首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充分条件是课程标准本身的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课程标准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品质,必须是经过深入研究、得到广泛认同、便于分解操作的权威文件。就我国而言,由于真正编制国家课程标准尚属首次,可用来作为课程标准研制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投入资金相当有限,加上时间比较仓促,相关利益关系人缺乏充分的对话,因此我国各学科课程标准(试验稿)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可喜的是,国家课程标准经过了一轮比较深入的修订,然而,还需要我们一起对之进行进一步的学理拷问和实践检验。

其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具有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能力。如果不具备前述的充分条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有可能出现两种状况:一是“无课程标准”的教学(说难听一点,就是想怎样上课就怎样上课),二是基于“个人标准”(即人人都有自己理解的课程标准)的教学。即使有好的课程标准这个充分条件,还需要必要条件,即教师具备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必要条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也就成了“纸上弹兵”或者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如何提升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能力?这会涉及到对教师专业的理解以及教师培养培训的大问题。就学校层面而言,一种有效的策略就是在强有力的专业引领下,通过校本教研的方式,就课程标准的分解、关键目标的确定、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基于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目标导向的教学实施策略、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反馈等进行广泛的协商与研讨。在这一系列的课程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进而发展教师的课程素养和课程领导力。

推荐第8篇:崔允漷课堂观察20问答

崔允漷课堂观察20问答

浏览量:251 发表日期: 2010-9-22 来自: 崔允漷博士的《课堂观察20问答》第1-5问

【字体:大 中

小】

☆何为课堂观察?(周文叶、何珊云)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沈毅、林荣凑)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崔允漷、郑东辉)

☆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崔允漷、吴江林)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吴江林、林荣凑)

何为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周文叶、何珊云)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因此,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是由于课堂观察的专业品性: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在观察之后对被观察者评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课堂观察即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从事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它不是行政命令,也不是规定性的任务,而是出于自愿和协商的专业学习活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而课堂观察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沈毅、林荣凑)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观察活动。然而,这种合作不是形式化的,而是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规则、互惠的效益等四元素的真实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就要建立一种基于四元素的专业合作共同体(即合作体)。具体而言,有以下三方面的理由可以验证建立课堂观察合作体之必需。

第一,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参与,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听评课的合作机会,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行为的合作研究。

第二,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观察专业化。课堂观察合作体作为一种组织,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会对备课组、教研组的运作赋予新的意义,要求备课组、教研组成为合作体的示范性组织,并要求参与者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合作体成员默认合作体的组织属性,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而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

第三,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加有动力,更加持续。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而言,不是“突击战”,而是“持久战”,不要期望通过

一、两次的观察就能实现双方的各自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双赢。依据群体动力学原理,组织对个体的压力与情感维系会促使个体的工作更加有动力。一般来说,在一段时期(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参与课堂观察合作体的人员基本是固定的,群体中个体的需求差异就会带来开展观察活动的动力,如某观察者可以持续地观察一个点,也可以不断更换观察点;观察目的可以“为我自己”,也可以“为群体中的他人”;可以一个人观察,也可以一个小组合作观察;这种需求的多样性会形成持续而有效的观察活动。

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我们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详见第二部分)。

这样一个四维框架的形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四维框架的实践依据则是“我观察什么课”这一问题的提出。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崔允漷、吴江林)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

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第一,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如果让教师们描述课堂是什么,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事实上,不能描述课堂的构成,当然也就难以理解课堂,难以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课堂观察框架的观察点为老师立足于“点”来思考课堂提供了支持,而68个点,20个视角,4个维度的综合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为老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

第二,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我们发现,每次确定观察主题内容时,常常令老师们颇费周章。在开展课堂观察的初期,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阅读观察框架中每个维度的“观察视角”和“观察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在比较熟悉课堂观察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从观察框架中寻找相关的观察维度、视角和点,设计自己的观察点。在主题式观察中,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为分析观察主题的属性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思路。观察点确定后,可以根据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选择或设计观察工具,如量表、记录单、调查问卷等,选择合作观察的伙伴,商讨分工合作的观察内容,研讨双方观察的规则等。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课堂观察框架》选择观察点时,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一人一点,多人一点,一人多点,多人一点”的观察模式。(吴江林、林荣凑)

推荐第9篇: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崔允漷

一、何为学科核心素养

定位: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

性质: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 内涵: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路径。

学校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从理念到现实;从活动到学科;从课堂到课程;从先天+后天到后天……

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再走向核心素养 读书——做事——做人

有些老师的教学只有教材内容,没有教学目标。目标写的太宏达了。如“整体感知文本”。 不知道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 给学生什么东西,目标指向要明确。

目标决定学习方式,学科核心素养决定学科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与目标的匹配: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过程=习得的素养 学什么-------怎样学-------学会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能力、品格、观念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学习方式 历史:史料实证

推荐第10篇: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课堂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位老师都有改进提高的空间和潜能。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我们自己在课后能够察觉到,也有些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比如:我校一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短短的28分钟之内就有47次提问,我真怀疑提问的有效性。再如:一名教师在课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有这样的提问:我国的执政党是哪个政党?这样的提问有没有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课堂观察和课题研究的知识,同时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借助同伴互助的平台,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例研究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课堂观察、课例研究是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是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是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 ★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新课程

★有利于改进教研。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提出问题、确定主题、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

★有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

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

决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知识――PCK:

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认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是综合了学科知识、教学和教学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

包括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最有用的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方法。也包括教师有关学生对某一主题感到容易或困难的原因,学生的偏见和误解,消除误解的策略。特定的话题、问题、论点以怎样的方式组织表达、调适使之适合于不同兴趣、能力和背景的学生,帮助或引导学生以个人有意义的方式理解内容的知识。

PCK的实质是一种“转化”的智能,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学科教学智能,即教师根据课程理念、目标,进行系统思考,把学科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教学任务,又由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实际获得的智能。

教师PCK知识主要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积累、反思校正、相互借鉴、同伴互助等途径获得。

三、课堂观察的特点

★课堂观察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自己或者帮助同伴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课堂观察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

四、课堂观察的作用

★总起来讲,课堂观察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课堂行为研究提供一个观察、理解、描述、反省支架。

★课堂观察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教研组活动、课堂文化创造提供一个话语体系。 ★具体地讲,课堂观察能让被观察者:感到放松和自在,自我意识得到加强。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受到鼓舞。认为是积极的、有帮助的,能改善教学方法。

★能让观察者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

五、课堂观察的要求

★要有相应准备,反对“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任务化做法。

★要比较全面了解本节课的前后关系,不能随心所欲地听课。

由于高中教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领导或跨专业老师的听课严格来讲不能算作完整的课堂观察,仅能从教育学、学习心理学、教学常规、教学技能等等方面提出建议。真正的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需要在专业教师或领导之间进行。但我们仍提倡跨学科听课,即可从教学共性的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又可丰富知识面。

★要注重教学细节,排除课堂的复杂性干扰,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

★要学习课堂观察的技巧,有目的、有重点、有分工、有合作地多角度进行课堂观察。

★要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仔细思考,深入底里,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脉搏。

★要防止先入为主、光环效应,拒绝假话、套话,反对即兴点评、话语霸权。 ★要允许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老师各种观察方式的存在。提倡老师根据学科、年级、学生实际情况等自主设计观察量表。

六、课堂观察的维度、方法

课堂观察与以往我们熟悉的听课或观课有所不同: ★课堂观察必须有选择: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课堂观察必须有目标: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课堂观察必须有方法:如果我们对课堂分析缺少概念的框架,就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

★课堂观察往往有合作:课堂教学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一名老师很难全面、客观、准确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整个课堂教学行为,必须分工合作进行。必要时还需借用录音、录像设备等。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基本维度的课堂观察框架,选择多样化的视角进行分析。

★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导学:关注教师怎么导?导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崔允漷

我们认为:就已经进行完的课来讲,课堂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尽善尽美。关键在于我们应在课后自己或在同伴的帮助下分析得失、相互借鉴、校正弥补、扬长避短、积累经验,使以后的课上得更精彩。

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叶澜

维度 学生学习教师导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1、维度一: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

(1)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我们认为: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依据不是老师讲的怎样,而是学生学的怎样。就是看学生过程参与的怎

视角

1、准备

2、倾听

3、互动

4、自学

5、达成

1、环节

2、活动

3、手段

4、机智

5、特色

1、目标

2、内容

3、方法

4、资源

5、练习

1、愉悦

2、自主

3、合作

4、探究

5、特质 样?方法掌握的怎样?知识理解的怎样?思维扩展的怎样?技能熟练的怎样?经验积累的怎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怎样?规范运行的怎样?定时练习的效果怎样?一句话就是看学生的“智能提高率”。简而言之就是“以学论教”。

教学活动最终的主要落脚点就是学生智能的提高。因此,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学生智能提高量。

即:教学效率=学生智能提高量/时间 (2)观察点设置:

★学生学习,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2、维度二:教师——教师技艺(怎么导)

(1)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导”的水平。教师能否用精练、幽默、富有激情的语言与技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释疑解难、概括总结、理解内化、巩固记忆?

(2)观察点设置:

★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活动”“手段”和教学“机智”以及体现“特色”;

★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3、维度三: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

(1)角色:师生课堂共同面对的教/学的客体。即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对象(客观世界)

(2)观察点设置:

★课堂,从“课标”出发走向“生活与实践”,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客体的观察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和“练习”等5个指标;

★五个指标均可从“预设”和/或“生成”方向去观察。

4、维度四: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

(1)状态:课堂是师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对话。 ★师生人生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同自己对话(自主) ★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同他人对话(合作) ★师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同客观世界对话(探究) (2)观察点设置:

★课堂文化,从“课程”出发,以建设“对话”文化为目标;

★观察文化,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基本的“愉悦”感觉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及体现的“特质”; ★五个指标均可从主体(师生)和/或客体(课程/客观世界)

多重关系去观察。

第11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读后感李允印

最近我仔细阅读了《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这本书,感觉受益非浅,这本书从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详细地讲述了备课艺术;讲课艺术;课堂组织调控艺术;教学基本技能艺术等,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颇有感触。

记得自己是学生的时候,课堂的前几分钟总期望着老师能多耽误点时间和我们聊点别的,拉拉家常,或老师能有个急事走开一下,以便拖延时间,让课堂变得短暂一些,一旦老师进入正题开始讲课了,总觉得有点失望,还是希望老师能和我们聊点有趣的事。现在想来,自己的学生是不是也这样呢?如何才能让他们喜欢我的课呢?我觉得有趣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只有一个好的导入才可以顺利地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达成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平时的课堂中,由于教材内容多,词汇量大,一节课很难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内容,所以往往忽视了有效的导入,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也因而大打折扣。

一、有效导入的意义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精彩而有效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学上有一种叫“首因效应”的现象,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有助于新课的理解和吸收,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有效导入的方法

一堂课如何导入,因教学风格、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异,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所以说,课堂导入要方法多样,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1律。只要能很快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同时又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我认为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

1.图片导入法

使用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东西,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从而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课堂中来。《新标准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与材料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讨论逐步切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这节课要谈论的话题,做到水到渠成。也可以用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幻灯、照片等。

2.谈话导入法

谈话是师生间的真实交际,师生间用英语交谈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又能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作为新知识技能发展的基础。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的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Free

Talk),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

3.英文歌曲导入法

借助歌曲和节奏作为英语导入的载体,就能使学生在唱、念、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和运用英语。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唱英文歌曲,它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住单词、句型的作用。

4.媒体导入法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动静相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思维活动。

5.表演导入法

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爱玩,我们可以用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进行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初中英语《新标准》教材更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其中不少课文就有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幕幕情景。例如我在上对话课时,经常让学生自编自导对话表演来导入新课。

6.背景知识导人法

背景知识导入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材料,畅通思路,还能提高文化素养,实现“教人、教文化、教语言一体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学生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在学英语过程中常会感到困惑,影响语言输入的效果。因此,在呈现新材料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有关知识。

7.复习、预习提问导入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使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效导入的原则和注意点

有效导入的形式和方法很多,但不论是什么导入方法,唯—的标准是:是否对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是否有助于让学生获得发展。一个好的导入要尽量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要从学生实际、课型需要和教学风格出发,语言要有艺术性、生动性、逻辑性,千万不要为了导入而导入。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忌时间过长,应简洁明快,一般以35分钟为宜;②切忌脱离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并兼顾班里的实际情况;③切忌过于追求“乐”,而导致课堂“一团乱”的现海亮学校dongding象;④切忌过于“重导入”而“轻过程”,造成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第12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一、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教研活动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13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惟一指标。

学习翟树全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

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先进的教先进的教先进的教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理念学理念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

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

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第14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短暂的研修 永恒的启迪

——参加“南粤名师大讲堂·走进汕尾”及学校“校本研修”系列活动有感

2011年12月12日至18日这几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也受到了一种教育理念上的冲击,因为我有机会参加了省教育厅在汕尾市林伟华中学举办的“南粤名师大讲堂·走进汕尾”语文学科的研讨活动和我校举行的“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校本研修系列活动。本周的系列学习都使作为新教师的我收益颇丰,感受异样。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中比较深刻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专题讲座迸发教育的智慧火花

两次活动中,无论是华师大的周小蓬副教授还是我们的袁怀敏副校长,在专题讲座中都给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要摒弃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探讨,去解决问题,但不能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周小蓬副教授还结合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叶圣陶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从实践角度引导我们把理论层面的有效教学思想研究落实到语文这个具体学科的教学中。袁副校长则从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勉励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学者型,钻研性”的教师靠拢,共同打造龙山中学的“有效课堂、发现课堂、幸福课堂”。

校本研修活动的讲座中,我更加深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有先

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的相结合。

二、同课异构感受教学的全新模式

在汕尾市林伟华中学进行的同课异构中,来自珠海市金海岸中学的省特级教师郭铭辉老师的语文课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由学生来提问、质疑和评价文本。这节课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生们就提出了不下二十个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立’字之前加个‘独’ 字起什么作用?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是否相同。”对任何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作为老师的郭铭辉则主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分析和知识补充。这种全新的教学法,就是郭老师经过近二十年时间摸索得来的“散合式语文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从而达到他们会读书、会创造性读书这样的目的,他们获取的知识量可以说,比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一倍、两倍甚至几倍。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吗?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尽情展示精彩,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郭老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好课堂教学,很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

我发自心底地佩服,为什么一个老师可以把课堂上的教育机智运用的如此巧妙!在这里,我的体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集体研修奔腾思维的涓涓细流

12月18日上午,高一语文组在学校的统一布置下,召开了有效教学学习交流会。通过观摩有效教学成果视频、备课组长做专题辅导、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加强了我们备课组的集体学习。在讨论会上,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对有效教学的学习和理解畅所欲言。

备课组长的专题讲座是华南师大附属中学2010届高考语文备考经验总结,详细的“内部资料”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今高手如林的高考竞争中,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做到与成功为邻,与高分为邻,与状元为邻!而备课组的集体研修能使老师们的教学目标更加目标明确,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少做无用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特别要潜心研究每年《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它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分析把握试题内容的认知层次要求和难度,具体体现了高考语文能力的考查方式,继续认真研究典型试题,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主题明确的校本研修活动,能为教师,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给我们以启示、启迪,使我们受益匪浅!

第15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以为,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了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它包含有三个含义:

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因而在课前,我们应当充分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依标靠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渗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来教……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 1 可以避免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当然课堂中的生成性环节,也不能忽视,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挖掘,有时,可以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效用: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 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它是趋向于教给方法、点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基础,具有延续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时 2 卡壳了,我们应当怎样来引导他们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有效教学并非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出类拔萃,而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换句话说,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致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在这基础上,我们如果也能经过反思,探索,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这种有效教学更具有意义。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 3 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认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兴趣、爱好、意志等;认知上的需求有:知识、能力、方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从学生的情感上、认知上来备课、授课,达到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强烈欲望。要收到这种效果,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进行处理:研究课标,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年段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可以有所升降,细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识系统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可以有所增减,有选择地利用部分课外教材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内在的求知欲。

4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它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们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意义,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于学生的比较新颖、简捷的回答,加一两句评语;对于有一定进步的中下学生,进行表扬;对发言较好的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2.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丰富的想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 5 设置有梯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会保全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因此,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第16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河镇乡中心小学 文忠德

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下面我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布置作业四方面来着手。谈一下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实效。

(一)有效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有效性与否。备教材要备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的呈现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备课程标准,要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将本节课的考点抓出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而以标靠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堂堂有所得。另外课堂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有效课堂教学

1、有效讲授。

讲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上课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我们要般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关键”部份。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结束时强调相应的关键部份,以免学生关注形式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采用易于学生喜欢的语言,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其次,上课时少讲,扮演好引导的角色而不是主演的角色,我们在上面眉飞色舞了一通我们是很条理了也明白了,但学生究竟会的并不多。通过问题情境环环相扣将本节知识以学生的学为主要过程进行而不是老师的讲,多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另外,要考虑的是在讲授中要提供鼓励性的即时评价。课堂上善于发现和总结,及时地作出有效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即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

2、有效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说明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一节课就这些问题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针对班内的全体学生进行反复提问。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发言的,“你把刚才的回答再说一遍!”“你再来说一遍,”“谁的想法与他的不一样?”类似这样的问话,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更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这种交流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用“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来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谁听懂他讲的意思了?”来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用“你能解释一下吗?”来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用“你有新的想法吗?”来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异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优化的意识,用“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来引导学生再次提出问题,把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难点反馈出来,再次引起学生的质疑。这样引导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的交流过程就是有效交流的过程。

(三)有效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不在多,贵在精。可以记录这些内容:

(1)记课堂生成。在课堂学生表现如何,学生的讨论有哪些精彩的成果,课堂上生成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都能够为教师的下次备课提供可借鉴的素材,使备课中的“备学生”有据可以。

(2)记下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所感悟,应该及时地将这些感悟记下来,从中发现点滴的教学规律,并思考提炼出实用而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3)记下精彩。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应该在备课中有批注或勾画。这些记号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标记,并在旁批上做上点评,这样不但可以为下次备课提供捷径,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

(4)记下败笔。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并不可怕,但须及时发现并总结,避免下次重蹈覆撤。对课堂教学中的败笔进行回顾、梳理,并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于教师自身快速成长、迅速成熟。

(5)记下灵感。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有时教师会从那里得到灵感,甚至产生顿悟。这是一定要将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

(四)有效布置作业

作业不在多在精,一天十个选择或者五六个选择一个大题认真做完,有希望做完。太多了他就一二一一点也不做了或者胡弄你。“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新课程下的教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教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17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周烈

听了叶显发教授的有效教学报告深有体会。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第18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以为,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了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它包含有三个含义: 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因而在课前,我们应当充分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依标靠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渗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来教„„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当然课堂中的生成性环节,也不能忽视,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挖掘,有时,可以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效用: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 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它是趋向于教给方法、点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基础,具有延续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时卡壳了,我们应当怎样来引导他们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有效教学并非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出类拔萃,而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换句话说,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致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在这基础上,我们如果也能经过反思,探索,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这种有效教学更具有意义。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 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认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兴趣、爱好、意志等;认知上的需求有:知识、能力、方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从学生的情感上、认知上来备课、授课,达到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强烈欲望。要收到这种效果,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进行处理:研究课标,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年段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可以有所升降,细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识系统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可以有所增减,有选择地利用部分课外教材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内在的求知欲。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它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们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意义,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于学生的比较新颖、简捷的回答,加一两句评语;对于有一定进步的中下学生,进行表扬;对发言较好的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2.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丰富的想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设置有梯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会保全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因此,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马玉胜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宋丽娅

有效,就是有效益,有效果。现今社会,一切行业都得讲求效益,效率。我们也同样要求有效的课堂。那么,如何使得我们的课堂有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们的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注重实践

以往的课堂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应有所改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辅助人。

三、有效的作业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但是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应该包括有效的作业。那么,什么样的作业叫做有效的作业呢?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有体会,有时布置作业,只是为了布置而布置,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做了也没有多大意思。这样的作业就是无效的。我们要布置的作业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要针对学生当天学习中的重难点,要让学生一下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的作业,要求目标明确,难易搭配。如果所有题目都很难,学生会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挑战的兴趣。但是如果太简单,就有失去了做的意义。所以难易搭配很重要,我们在安排试题时可以由简入难,由易入烦。甚至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放弃一部分的难题,掌握基础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学习“有效课堂”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

虑。下面我谈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但“满堂问”虽说是达到了教学的互动,对话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有效的还乡团动,说到底,他没有真正理解有效提问。

(一)有效提问应遵循的标准:

1、清晰(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

2、问题的价值(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思考的价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的思考和 把握)

3、趣味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

4、大众性(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5、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

6、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的也应该尊重鼓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发问: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只说一遍。

对象: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 致相同。

等待: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启发: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地回答 问题。 追问: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

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正确后,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有效提问十戒:

一戒提问专问优等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提问专找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戒问如林,答发流,面上开花。

二、动态的生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通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生成,在互动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我必须依靠

教师的积极引导,保护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阐述一个观点:动态生成是有效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新的课堂是在有效互动中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

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课堂。

三、正确的评价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导向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

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教师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或是赞赏,或是批评,或是认可,或是否定。纯粹凭借语言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肯定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能够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 分的张扬。

2.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提出评价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答案,还要关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合作

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提倡自评和互评。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度,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

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提升自己。 4.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喜欢在学生回答对问题后有规律地进行鼓

掌,我个人认为鼓掌应该是发自内心,一味地追求激励的方式大可不必,它反而失去了鼓掌的价值和意义,削弱了激励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需

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教学其实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甚至是一种不断留下遗憾的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难 以固化,更不能单一;教学策略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19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西岭中学 骆静

前段时间出去听课,在评课时听到了教研员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说:“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请了几天假,没什么损失。不要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听和不听都是差不多的„„”的确如此,语文课和数学课不一样。数学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缺了几天的课,学生做起题目来就会觉得有困难;而相比之下,语文的知识要独立的多,缺了几天的课,学生抄起生字新词来还是没什么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觉得自己请了几天假,有点小损失?如何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听或不听不一样呢?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提问

1、课堂提问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 ,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2、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问题的内涵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

4、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在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二、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

又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三、指导学生有效倾听

常言道:内因决定外因,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他才会主动地去听,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课堂情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有时,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学生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而生动有趣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实践知识,还是理论知识,最直接的还是听人讲解而获得的,并且是高效率的好办法。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但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别的同学发言或教师讲课时开小差,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在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大家都叽叽喳喳地发言,而不注意听别人发言的情况,因此,在 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起来朗读课文时,我会让其他学生手拿铅笔,认真听他读书,在他读错字,读破句的地方淡淡的划上一笔。等到他读完后,我会请其他学生来指出他阅读中的错误,而不是我是一味地去纠正。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得好:“„„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身上那些意识的东西成为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而学生通过不断地向教师提供新鲜的经验,提供能够从本能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过来也扩大和拓展了教师自觉意识的领域。”事实证明,成功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优质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他人生的未来。我想: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探索和研究,那就让我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来完善我的课堂教学吧

第20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殷 实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

1、“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我们高中英语学科,到毕业时要求学生掌握3000多个单词和500多个固定搭配,记忆量相当大。盐中的特级教师朱俊校长曾经在一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我们各抒己见,最后她亮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这位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9月3日市教科院对我校进行教学视导,其中高中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陈素萍老师听了我的一节课,其实这是一节普通的英语阅读课,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案。应该说这节课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适合高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我在这之前已经在上课的班级导过一遍。陈老师的评价是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很对味,思维训练到位,而且三维目标的达成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文峰的学生不宜采取此种教学方式,要求过高,什么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学生,要当我们的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的确非常困难,学生的表现平平。所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要低起点、小步子,脚踏实地。同时她也对我们高三英语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们所制定的教学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3、“磨”的越多越有效

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我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英语,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域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闭此页

打印此页

发送邮件给朋友

《崔允漷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doc》
崔允漷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