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20-12-0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心得体会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学习心得体会

阳城镇中心小学

低年级语文组

在2014年2月27日,我们阳城镇中心小学低年级语文组组织了全组教师学习了崔峦老师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使全组教师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同时也加深了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全组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一味地读,一味地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推荐第2篇: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主题,创新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实行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专业教学,以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取代自主办学。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行模块教学

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是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学生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夯实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与求学能力。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中等职业教育分成两个教学模块,即执业能力模块和升学模块。

1、执业能力模块

针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部分学生群体,我们采取“文化学习(20%)+能力训练(80%)”的模式实施执业能力模块教学。学校根据开设专业对初、中级技术人员或工人岗位能力的要求,重新组合德育课和文化课内容,突出其实用性教学。并以岗位技术能力为核心,淡化专业理论教学,制定专业各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努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

2、升学模块

面对文化基础较好,有学习兴趣,升学欲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用“文化学习(40%)+专业理论学习(40%)+能力训练(20%)”的模式实施升学模块教学。教学中,注重夯实升学考试需要的文化与专业理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升学竞争的需求。

二、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是学校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我校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培养方式,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企业提出对人才的规格与要求,双方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实习安排,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教学方案中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跟进,定期安排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到学校任教,并对学生阶段性学习加以指导和考核。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与改革创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与良好的经济效益,迎来了勃勃生机的职教春天。

推荐第3篇: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第五小学

近年来我校面对兄弟学校的强势发展,发奋图强,不甘示弱,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几年来我校在学习外地教学经验后,立足校情、师情、生情,本着“变中求动”的原则,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坚定不移地搞课改。自启动新课程以来,我校遵循《课程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局《语文定向教学》和《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为准则,建立新的四课型,构建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经过不懈地努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全教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以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形成学习宣传热潮。

在全教会刚刚结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工作部署,在7月24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大家共同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下午就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学习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动员大会。会上专职副书记李雪秋同志作了专题讲座,同时领导班子成员率先作学习体会中心发言,并结合分管工作,贯彻落

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突出学习重点,确保学习时效。

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在全面通读《纲要》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序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义务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七个部分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与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研究“理科六步实效教学流程”和“语文定向教学系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满腔热忱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成长。

(三)认真组织参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1.开展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各级部组织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写好后上传到县教育论坛。

2.建立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网上专贴。全体教师可以交流学习信息,为教师全面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供网上平台,及时反映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活动情况。

3.开展《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活动。为检验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效果,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联合举行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9

月29日第二版,中国教师报、教育部门户网站和腾讯网上。参赛者可选择报纸答题或网络答题任一种方式参与竞赛。答卷提交阶段为9月28日至10月25日,竞赛结果将于10月底揭晓,届时市教育局将对获奖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4.开展“教育改革发展之我见”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为本地本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以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措施,破解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我校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此次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对提供的建议学校采纳的给与适当的加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双线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必须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为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做了大胆的改革。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尝试双线管理策略。

1.明线管理。

我校改革创新,实施了“级部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让每个基层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自行决策,自定目标,灵动地解决复杂的具体问题。学校设定用于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奖金,对“级部”的教职工按《级部考核操作办法》进行整体考核。级部管理将学年管理、学科管理和学段管理融为一体,实行“板块式管理”方式,走学科实体化之路。实施后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和谐、内涵的发展。

2.暗线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尝试把学生由纯粹的“监管对象”变成管理者,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我们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利用班级自制管理,实施班长轮换制,值周生轮换制,通过校园广播和“48个生活细节”的渗透教育等逐步达到校园“六有六无”,即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上操有激情,路队有规矩,卫生有档次,学习有收获,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集会无喧哗,人人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几年来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素质等逐渐形成,这些都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悄然养成的。

(二)打造教师团队,提升高效教学整体实力。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向前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现有教师55人,其中30岁以内有2人,31—40岁27人,41—50岁21人,50岁以上5人。平均年龄在42岁以上,面对这样一群年龄偏大的教师队伍,教学整体实力不强,阻碍了高效教学的推进。为此在业务上,要求教师“以德正其身,以才称其职,以言明理,以学促其变,以研导其思,以笔成其文。“大力推进”优质、高效、减负、强能的教科研工程。使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由胜任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实施梯队培养,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我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建立学校的名师教师队伍,形成“名师效应”,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到外学习,尽量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并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家后及时将新精神新理念传达给其他教师,这样扩大了培训面,努力使每个

教师都有收获。此外,我们也号召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 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几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实施分层培训,促进整体提高。

根据教师驾驭课改的能力及课改运行情况,对课改意识强,但摸不着门路的教师侧重“实战式”培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经典课例等引领这部分教师走进课改;骨干教师则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让他们一边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一边尝试、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不断的总结、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为课改相对滞后的教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帮助其克服课改的为难情绪,积极参与课改。通过分层次培训和跟踪指导,由点及面,整体推进课堂效率。

3.丰富教研活动,促进专项成长。

根据我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用课改论坛、教师沙龙、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形式,营造教师研修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生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践新课程说、讲、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过关课验收课活动,以及教学设计大赛,开设校园公共课堂,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比赛,如:基

本功方面的钢笔字、粉笔字、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说讲评以及各种形式的赛课活动等等,以教科研活动带动教师主动研究教学。骨干教师通过上教学观摩课,推动全校教师投身到新课改活动中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五项全能”竞赛活动,把他们推出去参加县、市、省级的学科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组织开展教学后记交流、个案交流、课例反思等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我们还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进修校组织的教学开放月和资源库的建设活动等等,活动中我们就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专项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改变常规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舞台。

1.改变备课方式,彰显集体智慧。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个人备课形式为集体备课方式,通过群策群力来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实现了教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备课制度,形成操作规范。集体备课主要遵循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因此教师无论是个人出备,集体研备,还是最后的实备(结合本班实际),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和方法。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校内教学水平不均的问题。同时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结合我县“语文定向”和“六步实效”,我校把语文数学学科分为下面四

种课型,既:语文的字词课、语言课、思维课、作文专项课。数学的学案导学课以、常态课、合作考试课及定向反思课。通过教师研讨交流制定出各课型的操作建议,这样对于刚步入课改的教师有章可循。

课堂上我校突出以“学生发展”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做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字词课由课内学习引申到课外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会认、会写、会讲会用的目标。语言课教师借助文本首先训练学生的流畅性,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感,让语言流畅性达到最高的境界——读出味道来。不同体裁读出不同的味道。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载体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逻辑能力等等。思维课借助课内外文章或绘本读物、生活场景、自然现象等等作为思维课的载体,实现培养思维的目标,而且思维必须借助阅读、写作、绘画等等多种手段来达成的,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作文课分为常规作文和专项作文。我校结合校情在3-5年开设了作文专项训练课。我们通过学案的形式,让枯燥的训练变成活泼有趣的训练,其中包括:审题、拟题、构思、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等一系列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能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从量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内容,从质的角度去提升识字、阅读、写作的品味。就这样实现了“掌握字词、锤炼语言、培养思维、学会写作”的教学总体目标。

学案导学课,真正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合作考试课是研究性学习与考试的有机整合,是在学生经过一个知识学习周期之后,运用因学设考、开卷考试、合作答题和小组竞标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度学习,浓度消化,灵活运用,是确保学习实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关注了教

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学会”向学生“会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合作”学习的转变,关注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转变,关注了常态考试向消化性考试转变,关注教师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定向反思课是以学生反思为主体,通过学生对疑难问题、原理方法、思维方式的反思,使师生都能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拓展思维,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反思向思维领域反思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科学对接。

几年下来效果显著。我校学生在全国万校作文大赛中多人获奖,同时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学生的作品先后在提前读写报上发表,在我县小作家杯作文竞赛获奖名单中屡屡见到我校学生的名字。在市、县演讲比赛中我校张文玥、田文文郝欣欣同学中获得金奖。并一举蝉联了县演讲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今年在经典诗文大赛中我校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阅读大赛、写字比赛中都能看到我校的骄子„„

(四)走班制教学,另辟教学蹊径

随着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现有的小学班级授课制与教学形式已渐渐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近几年来开始在高年级试行。分层走班制就是按不同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而传统的行政班保持不变。走班,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几年来,我们在四五年级的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感到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说,增强了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

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体会到了学习成功后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教师来说,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学习的机会,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的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还为学困生转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解决了学困生转化难的问题。

(五)研发校本教材,辅助教学

为了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还配合编写了校本教材。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研究学习,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兴趣,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学习中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我们立足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

我们把四五年级的部分识字任务,按照年级分别编排到了一---三的各学段,研究编写了《语文增识、增写字》校本教材,此教材的研发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儿童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短文并附以课后习题,编写成了校本教材《阅读之窗》,并把它纳入课堂教学中,此教材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我校结合科研课题《扩展教材,增加训练点的研究》,编写了《作文天地》,以扩大学生写作的训练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编写了《铅笔字楷书练习册》,前边有楷书基础训练和各种笔画指导,后有各种字型的分类范写练习。

学校在教学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了心理健康课、硬笔书法课、软笔书法课和太极课等等学科,使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心情下愉悦地学习,同时通过书法课来提升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孩子书写的能力。

(六)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1.成立红领巾艺术团,创特色学校,走特色之路,育特长之人。特色,是立校之本。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播操比赛”“踢毽子比赛”“太极比赛”等等,在全校掀起了人人健身,锻炼身体的热潮;同时通过红领巾艺术团的成立,加大了孩子们特长的培养。我校有:舞蹈团、钢琴团、竹笛团、合唱团等十几个艺术特长团。特长团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去年的绥棱之夏------广场文艺演出中,我校中学的演出专场,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好评。

2.打造书香校园,创良好的学习氛围。

书香校园”的口号一提出,我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坚持每天利用早晨开展经典诵读,利用午间进行自由阅读,利用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指导。每学期都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踏实开展读书活动,逐步做到了在读书的时间、内容、制度、阵地、活动五个方面的“五个保证”。鼓励学生在家读书,保证每天读书三十分钟以上;分年级提出诵读的重点,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保证了读书的内容;学校橱窗定期展出了学生读书征文和心得体会,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读书园地,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等等,使学生读书展示和交流活动有了有效阵地的保证。同时学校明确提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成为精神的伴侣,让阅读成为生活

的必须”的响亮口号。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各种“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古诗文背诵”“读书汇报课”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受到精神的洗礼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另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努力实现“亲子共读 ”。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开设课前三分钟,形成特色课堂教学。

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语文课背古典诗文或演讲,数学进行口算训练,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前进行听说单词训练,三至五年级进行单词听说读写训练。学而时习,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无论在古诗词或演讲方面还是英语积累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在口算和估算能力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孩子们综合素养的一次拉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各种竞赛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校选手每一次都是脱颖而出,显示出了我们的能力与水平。虽然我们来自西部,但是我们并不示弱,我们依然有能力和大校强校一争天下。由于工作突出我校盛群、李宏霞、王丹丹、尹宏林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教研能手等,盛群和李宏霞两位老师被聘为市县级兼职教研员。王淑英、常虹、丁峥嵘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有十几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先后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三名,市级骨干教师五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八名。多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市级优质课。还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课程改革让我们一同走过了迷茫与困惑,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它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与感悟。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新变化让我校的师生有了种全新的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敏

锐、更智慧的视角,审视今天和未来,分析成功与失败,在总结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让我们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载着执着的信念,满怀激情地继续走在课改之路上,只要我们脚步是坚实的,步履是稳健的,教学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推荐第4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课堂模式

清镇市第一中学

为了突破传统课堂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瓶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探索有效课堂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遵循规律,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特色突破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保障,按照“全面启动,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依托金太阳教育集团,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打造新清镇一中,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推进进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有效课堂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以上理论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4、学习金字塔和最近发展区。

三、工作目标

1、探索和谐的有效课堂。

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探索宽松和谐、友好平和的课堂氛围。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创新教材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生活、教学、测试的和谐统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探索和谐的课堂。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有效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越高,教学效果就越显著。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解放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并逐步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培养和锻炼各种能力。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以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要以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优化和发展。

4、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凝聚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要以探索生态课堂为契机,努力营造一种鼓励教师积极向上、互学互研的工作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勤奋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总结;促进广大教师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深化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通过课改,培养一批教改名师,逐步实现我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5、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确立以课堂教学改革来带动学校其他工作改革的思路,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改革的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使学校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四、组织机构

1、成立探索有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推行学校领导分包学部、学科的制度。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学部领导参与、督促、指导各学部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层层抓的管理工作机制。 组长:刘平

副组长:李玲 薛忠星 陈辽 梅正萍 黄克忠 韩靖 王再发

成员:张思宇 龙礼钊 陈素芳 张平姚文艳 曾炜 甘在国 田茂成 郑桂锋 陈涛 林海平撒天玲 杜国辉 付琼 梅晓玲 罗忠国 杨崇银 周欣 王正美 丘斌 孙芝红 何家林 学部领导 教研室 班主任

2、具体分工

自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全面进入课改实验。 总牵头人:刘平

策划组织:教学中心、德育中心 操作实施:全校教师

操作评价:教学中心、德育中心、学部、教研室、备课组 推动协调:行政中心 经费保障:后勤中心

语文学科→语文学科的学校领导→语文学科的教研主任→语文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数学学科→数学学科的学校领导→数学学科的教研主任→数学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英语学科→英语学科的学校领导→英语学科的教研主任→英语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政治学科→政治学科的学校领导→政治学科的教研主任→政治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历史学科→历史学科的学校领导→历史学科的教研主任→历史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地理学科→地理学科的学校领导→地理学科的教研主任→地理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物理学科→物理学科的学校领导→物理学科的教研主任→物理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化学学科→化学学科的学校领导→化学学科的教研主任→化学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生物学科→生物学科的学校领导→生物学科的教研主任→生物学科的备课组长→教师

„„„„

五、我校课改起步前期工作安排(2014年10月~12月)

①第八周行政会专题讨论,形成《清镇一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课堂模式实施方案》。 ②第八周:召开学部领导、教研室、备课组长、班主任专题会:学习落实《实施方案》。 ③第八周:召开全校教师会:学习《实施方案》。

④第八周:培训后班主任申报试点,高二(文)全面推进。

六、我校课改初步设想

1、主要分为十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课改相关方案。

第二阶段,理念培训和操作培训。通过示范引领,系统培训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从操作层面上让教师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流程、通过通识性指导达到理解有效教学并体验的目的,完成学习小组的创建工作,初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阶段,尝试“361课堂模式”。按照我校教育课堂改革整体方案逐步实施课改实验,先部分尝试“361课堂模式”,后全面启动学新的教学模式。细化课堂操作的具体流程,结合本校、班的实际,落实课堂流程的各个环节。

(1)“3”: 是指把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划分为三段;按照学习心理学有关规律把课堂45分钟有效划分为三个时间段,降低遗忘规律产生时间差,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何有效划分时间段以是否便利于课堂教学为依据,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情况可以自行调整。如课前复习与预习10分钟;组内交流、小组展示以及合作探究等25分钟;练习巩固10分钟。也可以根据本节课知识点的多少,把知识点有效划分成三个组块,对每个知识组块进行合理分配时间,然后再按照课堂六个环节分别进行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课堂45分钟要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规定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而学生用于预习、交流、展示及巩固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6”: 课堂主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研学“学案”,形成教与学无缝对接,不研学不对接不准上课。)

课堂主要环节是指课堂教学流程中的六个步骤: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巩固。

①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学案”自学,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展示的内容要提前准备,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②组内交流:让学生对自学中的疑难点进行交流,学生间互助解决部分问题,同时把交流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供教师在“教师点拨”中重点讲解。

③小组展示:小组展示是展示自主学习的初步成果(学案上的习题、问题),自主学习中生成的其它问题,教师认为的重难点等。小组展示的形式有四种:○1小组内展示,小组成员展示自主学习的学案、练习本上总结的成果等,选出优秀者代表小组利用多媒体、黑板或口述等向全班展示,并接受师生质询与点评等;○2小组间展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通过抽签形式确定×组×号学生到前台展示;○3以抢答的形式展示;○4展示错误内容,剖析原因,寻求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

教师对学生或小组的展示情况予以引导、启发、点拨,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

④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要是遵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的理念,发挥“兵教兵”的效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时把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针对“展示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练习巩固”等环节中所遇到的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内或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

⑤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案”,筛选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组内交流、小组展示等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收集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行精讲;对学生展示、点评以及练习巩固中存在的不恰当或错误点进行点拨、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教师点拨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角色与知识教学的主体地位。

⑥练习巩固:对预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检测,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方式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检测等。检测题可设基础训练题、中档题、提高题、拓展或变式思维训练题,问题设置以中低档题为主且要有一定梯度,供不同层次学生选做。各学科要做到当堂测评,当堂达标,课后作业不可多,否则自主学习时间就会不足。备课组长要调控好预学案和课后作业的训练量。

(3)“1”: 是指“课后反思”,即教师课后要进行反思,学生课后也要反思。

第四阶段,初步阶段验收。所有教师都要展示一节“过关课”,评选出优秀教师若干名,评为课改的示范教师。学校为示范教师授勋,并委派示范教师外出参观、交流。

第五阶段,示范引领。第一批示范教师考查学习后,深入研磨,学校组织第一批示范教师上示范课。同时,组织全教师写课改心得,并结集成册。

第六阶段,深度分科交流培训。邀请各个学科专家亲自陪同示范教师上课或上示范课。临床指导时按学科需要确定专家人数,“手把手”进行指导和交流,共同借鉴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形成教学模式。

第七阶段,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各科细化课堂的具体流程,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落实课堂流程的各个环节。同时为第二批示范教师授勋。

第八阶段,矫正性指导。引入科学的课堂观察手段,通过观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矫正性指导。通过观察与访谈等方法了解教师的发展态势,做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或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第九阶段,从课内走向课外,塑造新课程改革的本土化的、全方位的、立体型的模式,创建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第十阶段,模式巩固与推广。在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邀请当前课改知名专家、省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参加,评审。推介教育课改经验,介绍课改名师成长经验等。

2、从本学期开始,本部从“点”开始尝试,高二文科从“线”上开始尝试,下学期全面推开。(此处应明确集体备课的要求,这是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并且要与相应的奖励政策结合起来,教师才有积极性)

3、实行课改例会制。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课改过程中阶段性的经验,发现好典型,树立课改榜样;定期举行教学竞赛,评选出教改明星、教改能手;加强课改反思,查问题,找差距,找不足,谋发展,不断完善课改措施,整理课改管理经验。

4、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课改立项为校级课题,逐步上升为贵阳市课题,乃至省级课题。

七、工作要点和要求

1、培训。先集中,后分项目,逐步培训到位。

2、学习小组探索。班主任负责制。

3、导学案分层教学。备课组负责制,落实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活动。

八、有效课堂的评价与管理

1、有效课堂的评价

(1)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2)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3)课堂质效的高低:“三看”学生,“四看”教师。①、学生“三看”:一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100%;二看学生合作的高度和探究的深度,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②教师“四看”:一看教师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看教师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三看教师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四看教师的备课情况。

2、有效课堂的管理

(1)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

(2)学科带头人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过关课; (3)学科、学部、备课组的听评课。 (4)立足课堂,狠抓落实。对不落实的课堂一谈二警三停。

3、有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1)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2)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3)对当堂不达标测评的课一票否决。

九、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班主任要勇于担当,在这一变革中带头思考问题,带头尝试和推广,带头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变革不浅尝辄止、无功而返。

2、健全制度

调动每一个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十分重要,制度保障尤其重要。要对过去的一些好的制度进行修订,同时要针对新的要求制订一系列新的制度。学校将逐步完善、推出以下制度: (1)学部、教研组、备课组、班级课改激励考核细则; (2)教师课改激励考核细则; (3)班主任课改激励办法; (4)小组评价;

(5)教师课改过程性考核细则。

„„„„

3、学科具体实施方案

学校出了总方案,学校的方案宜粗不宜细,不宜将每个学科的各种课型遇到的问题都提得那么清楚,只能作一个大的原则规定。因此,各教研主任、各备课组长和学科成员要集思广益,在学习讨论学校方案的基础上,由教研主任牵头制订出本学科的实施方案,对备课、导学案怎么做,教学要求及检测如何做要有详细的规定,然后提出相应的测评(考评)打分表,经领导小组审核后列入学校总方案的组成部分,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推荐第5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灵璧中学“六环导学”

课改经验介绍

上传: 况秋平

更新时间:2013-6-19 16:06:08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灵璧中学“六环导学”课改经验介绍

灵璧中学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2010年秋季开学以来,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全体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目前,通过我校广大教师的认真研讨、深入探索和实践,我校绝大部分教师能够运用“六环导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就我校的具体做法及相关经验做一总结。

一、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学观念落后。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是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的:

一是培训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我校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教科院所组织的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观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对新型课堂教学的认识。

二是以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培训广大一线教师,以点带面,辐射一片,以骨干带动全体,使广大一线教师都理解最新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充分认识到新课堂该怎么教,了解教师在新课堂中的正确定位,充分认识到自主互助型课堂的组织、管理和好处,为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通过教研组研讨等形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鼓励大家大胆创新,创建新型课堂,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在业余时间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不少于十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最新的课堂教学理论武装了我们的头脑,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思想准备工作。

二、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的透彻把握、熟练运用,还需要引领教师作深入的研讨与切磋,为此,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一是革新集体备课。我们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一次,讨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度,探讨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集体备课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达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如何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要对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进行具体而周密的设计。三是要对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 二是教研组研讨。学期开始,我们就组织各个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研究制定各学科教研计划,排定教研日程,积极做好了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按照教研日程安排,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广大教师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实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分别陈述了自己的改革经验和具体做法、意见,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具体讨论了实施方案,实验步骤,交流了各自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为我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做好了思想准备。

三是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学校规定各教研组分别制定课堂观摩研讨计划,规定每个一线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听课观摩,听课以后由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评课,为讲课教师指明优缺点,帮助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家交流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见解,讨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写出评课意见,做好评课记录。通过这种讲课、听课、评课的教学研讨办法,我校广大教师都得到了展示自己教育教学风采的机会,得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提高。 四是反思课堂教学。我校规定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要写出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就像每节课都要备课一样,把反思写进备课本,以教后记的形式反思这堂课的成功点和存在的不知及补救措施,以更好的上好下一堂课。教科处组织人员不定时抽查和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反思,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以保障课堂教学效益的稳步提高。通过这种反思教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反思,就是一种再认识,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和再次消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得到了深刻反省,势必会促进新的提高。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思考,探索,目前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校教师能够做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海,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我安排学习时机的机会。宽容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2、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我校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有思考时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作为一名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老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生必须有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少讲、精讲,尽量不浪费时间,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教师通过等待,充分体会学生的学习状态,让能够专注于问题的思考与活动的操作,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

三、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通过对教学理论的学习、领会和借鉴他校先进教改经验,再结合我校具体实际,通过骨干教师的反复讨论、调研,最终我们提出了“六环导学”课堂学改革模式,即预习指导、巧设引题、指导自学、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和巩固提升六个教学环节。

1、预习指导

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同学科教师课前研究设计《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习诊断,主要有预习重难点、预习指导和自我诊断三部分,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自学课本内容,并完成自我诊断内容。此环节一般为基础知识,多由学生自学独立完成,对疑难问题,小组内也可共同解决。二是导学提示,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置的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一般是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预习为课堂导学做好充分准备。

“诊断” 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预习效果的自我诊断;二是教师导学前的学情诊断。通过两方面的诊断为下一步进行课堂导学打好基础。在《学案》设计上,规定语文、数学、英语必须编制《学案》,其它学科不做具体要求。《学案》的设计与运用,使预习指导具体化,预习方法科学化,预习任务明确化,使预习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并提高了预习效果。预习的形式并不固定,可上正式的预习课,可在课下学生自由预习,也可作为上课中的一个环节;可按课时、课文预习,可按单元、章节预习,具体如何选择视学科及授课内容来定。

2、巧设引题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导入引题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它要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它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创设情境,但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去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不一定有华丽的词藻。此环节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3、指导自学

此环节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单独设置了预习课的前提下,此环节任务是指导学生继续完成预习课中的遗留问题,或巩固交流预习成果,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好知识储备。二是不单独设置预习课的情况下,预习与导学同一课时完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思路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预习指导语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明确自学目标与任务、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如:用多长时间,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用什么学习方法,完成什么学习任务等。此环节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4、合作探究

指导自学环节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理解重难点知识做好了准备。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导学提示部分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做好第二次备课,根据巡查情况对成果交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预设。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我们借鉴杜郎口中学“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建小组。所谓“同组异质”,是根据学生性别、成绩、特长、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建立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展开“兵教兵”。“异组同质”是指各学习小组的总体结构和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与评价。 我们称这样的小组为“自主管理与学习小组”,从班级管理到课堂学习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组。不但便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合作学习,而且还便于教师的分层教学、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师,而更多的是面对同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边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活动。此环节一般为十分钟左右。

5、成果交流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探究的过程和收获。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此环节一般为十五分钟左右。

6、巩固提升

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学生个体与文本的互动,到合作探究环节的组内交流学习,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组际全面的交流互动;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合作探究环节的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基本能达成学习目标,但需要一个系统地巩固和强化,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需要一个由具体到一般的规律性的归纳,需要一个由文本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此环节进行之前,教师应根据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结合预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本环节教学。如:可进行以下操作: ——回顾整理、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强化了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再次的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化。也可适当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与思想教育的整合点,恰当设计拓展内容,将知识与生活、与社会、与情感相联系起来,使源于生活的文本再次回归到生活之中,促成学生的知识提升与情感升华。此环节一般为十分钟左右。

“六环导学”教学方法,六个环节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同时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至于过程是五个环节还是四个环节或其它并不重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用好的关键在于:透彻的理解它的理念,熟悉每个环节所隐含的教育规律和理论,灵活的运用教育规律和方法,切实的根据学科及教学内容优化课堂设计。所以不见得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是标准的五个环节。比如以前三个环节为主,可调整为一节预习课;以后三个环节为主,可调整为一节展示课。 六大环节大流程贯穿在一起,从课前、课上到课后,构成了我校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当然,课堂导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流程,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实践的主要对象。

四、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1、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很多教师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学校一方面实行了强力推进的政策,要求大家要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每个教师在上课时必须使用高效课堂的模式,逼大家上路。另一方面学校大胆开辟\"试验田\",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当引路人、开路先锋,积极尝试、大胆试验。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的做法让其他老师们看到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效果,,课堂改革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同并得以大力推进。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3.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发生的较为显着的变化,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前面的时间少了。教师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多给学生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如对教学方式的操作,教师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积极地探索,以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应有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到分工、到合作、到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优生、弱生互助,学习效率较高。再如,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这些都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进。如田鸿老师的田字格课堂教学实验正在如火如荼的在外语组实验。

4、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如赵宇老师的自学、互研、导拨在化学组实验初见成效。

5、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得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6.学校教研氛围发生了变化。以往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而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师参与和程度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不但通过集体备课、“说、上、评”等活动,深入参与了教研活动;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让更多的老师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方面有不定期的发展;老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如姜维聪老师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市教研成果三等奖。

7、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校学生的一个通病。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基本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凡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在学校组织的测验中成绩都比较优秀,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推荐第6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草河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临多所城镇中学,多年以来我们始终面临师资严重流失,学苗严重流失,学额不足,升学率不高的困境。但我们并不气馁,强调客观不是我们的性格,有所作为才是我们的追求。在认真研究校情、师情和学情的基础上,我们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决战课堂的意识,积极开展有效课堂的学习和研究,探索、实践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2009年的中考,我校共有111名学生参加中考,有75人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其中考入重点高中23人,普通高中52人。创下了我校中考参考人数最多,普高上线最多,重点高中录取最多的喜人成绩,教学成绩取得了大面积的

丰收,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成绩的取得源于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进修学校各教研员的悉心指导,源于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下面介绍一下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深入学习和研究外校先进教学模式,远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近学凤城六中“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实际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助学、当堂测学”为主要内容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研究、细化、落实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实施步骤、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使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探索出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群,并在学校教学模式的框架内,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群,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和实施,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做好“三清”工作。

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做好“堂堂清”,为开展“日日清”、“周周清”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低起点,稳步走,严要求。对课堂提问、讨论、练习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集中整合,严格控制讲授时间,把课堂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 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落实好“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讲结构性、规律性内容;讲延伸性、创新性内容。“三不讲”即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重难点处理精当,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减少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问答。教师提问要有价值,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指导学生自学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自学后

要进行及时反馈矫正。

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我们要求每学科、每课型、每节课都要有专门的反馈矫正环节,做到“三要、三不要”,“三要”即要及时反馈,要堂堂矫正,要节节落实。“三不要”即不要无效环节,不要搞形式,不要齐步走。反馈矫正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课堂专门练习,有学生自测、小组互测、教师抽测、当堂测试等。课堂检查侧重于是否夯实基础,是否掌握重点知识,能否运用,跟踪补救。示标、达标、验标、补标,做到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确有实效,力求做到“堂堂清”。对于当堂测试没有过关的同学,利用辅导时间通过学生自测、小组督导检测、教师抽测的形式达到“日日清”,从而为“周周清”的顺

利进行提供保证。

“三测”(堂堂测、日日测、周周测)的目的在于达到“三清”,在于提高教学效益,特别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累积性误差,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全面而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性。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倡导和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教学提高效率的最大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办法。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给学生一定时间接受学习,给学生必要的时间自主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合作学习。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堂堂测、日日测、周周测”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学未能解决的问题、课堂训练未能解答的问题,我们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力求“堂堂清”;对“当堂测”和“周周测”未能过关的同学,我们也主要采取小组帮教和督导的方式进行,将小组合作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后,使知识及时消化,问题及时解决,教学目标及时

落实,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2、将小组合作学习与错题本的有效结合。

科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同。有些学生能够当堂课清理知识,还有些学生不能当堂课将所学知识掌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错题本的作用,随时将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整理到错题本上。这样以来,在自习课或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重点明确,小组长的检查有的放矢,节约了学习精力和时间,

保证了学习效果。

3、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量化管理的有效结合。

教育是一个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俗话说:三分教、七分管。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建立班级卫生小组、纪律小组,“三组合一”的班级管理体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把班级量化管理中的个人量化与小组量化充分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以来,班级的管理更加细致,学生的竞争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使学习好的同学有了责任感,使学习差的同学有了集体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以上三方面措施的有效结合,不仅减轻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学习负担,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优化复习策略,提升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要求教师要上好两种课,即复习课和讲评课。 复习课要求教师遵循“以练带讲,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精讲巧练”的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学、教、练、测”的时间结构,采取“分段学、分段练、分段教,集中测评”多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反馈矫正,矫正反馈,有针对性的训练,有重点的强化训练。

讲评课要求按“三评一强化”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重点讲评、重点问题强化训练的模式进行,讲评课中力争让学生真正掌握在测试中发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严禁就题讲题、题题对答案流水账式的讲评课出现,要突出重点、难点,严禁只练不评现象发生。教师的讲评要做到:讲试卷反映出来的知识缺陷;讲学生解题时的思维障碍点;讲解题规范;讲练习或考试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巧方法);讲对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认知误区;讲练习中得出的规律与方法等。

五、面向全体,齐头并进。

为做好大面积提高和重点培养工作,我校提出“保尖、推腰、转差”的工作目标,即保住尖子生,推动中等生,转化学困生。对于尖子生,实行主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定期谈话制度,建立尖子生成绩档案,对每次成绩进行跟踪分析、对比分析,共同分析考试得失,进行学法指导,解决应试心理问题,制定下次月考目标。通过“一对一”辅导,不仅使尖子生更“尖”了,而且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随时了解尖子生的知识水平与所思所想,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中等生是我校升学的主要力量,他们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为此,复习时我们的目标是“巩固基础题,瞄准中等题”,一方面让差生在完成容易题目的基础上,能够有勇气尝试中等难度的题目;另一方面要求中等生能够较快地准确完成容易题和中等题,从而保证总平均分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于学困生,我校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制定了《草河中学学困生转化措施》,建立学困生档案和学困生转化记录,每位科任教师负责帮教1-2个学困生,在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树立他们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分解学习目标,点燃他们求学的欲望,通过建立优秀生与学困生互帮小组,同心协力、共同进步、牵手

成功。

成在坚持,难在坚持,贵在坚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坚持不断完善和创新“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扎扎实实做好“三测”(堂堂测、天天测、周周测)和“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工作,坚持全面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坚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

推荐第7篇: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

青海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7月15日电(记者骆晓飞 高原 张建新)近年来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把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重视德育工作,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营造和谐文明校园氛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

2008年底,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43所(技工学校除外),招生33560人,在校生67917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及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为46.36%和38.58%,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6%以上,2008年达到98%,职业教育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二、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青海省一直将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4门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德育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加强了师资培训和教学督导工作,确保了德育课教学质量。

依靠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习惯。

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各地、各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坚决取缔学校周边的各种非法经营活动,坚决打击各类扰乱学校教学秩序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违法行为,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争取公安、司法机关的支持与配合,切实增强学生学法、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积极开展评优活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2006年至2008年底青海省共表彰358名“三好学生”,282名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青海省涌现出了以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藏族学生索南东智火海救人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成为全省职教师生学习的榜样。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为开展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将职业学生敬岗爱业的教育放在首位,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积极开展中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规定,通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大讨论、加强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了一支以学校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等专兼职干部为主体的,热爱本职工作的德育队伍,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师资保证。

截至2008年共培训138名管理干部,30名德育科长。通过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三、今后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青海省将进一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今后青海省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评估、检查、督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为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创造条件,积极促使德育课教师“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积极开展德育课教学研究。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师育人水平,确保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技能水平达标的合格劳动者。

推荐第8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会发言稿

哈拉海镇第一初级中学

刘百玲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现在开始!本次开题报告会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是我?

今天,开题报告会的组织者为什么会是我呢? (1) 上指下派:

上个月,孙校长找我,说十三五规划课题下发,我校打算申报,而且想把这项工作做真做实,想要让我负责这项工作——科研课题?它是距我十万八千里的,云里雾里我根本找不到出口。我在当天日记里写道:学校领导居然让我负责科研课题,真是看走了眼,但我不能不做,因为孙校以前就多次试图提拎我,结果都蚂蚁提豆腐,现在孙校是我的主管领导,我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2) 受挫后反弹

我用了两个晚上把申报表用钢笔密密麻麻的写满,而第二天打印成铅字以后,感觉内容并不多,着急上交,匆匆略作修改和补充以后,拿着就交了。

而上周我和孙校去进修参加科研课题会,教科所领导找到我们孙校说,你们学校谁负责这项工作,你们那申报表少啊,这次

给你们通过了,以后好好做呀!听了这话,我的心情极度失落,简直沉入谷底,因为我个人能力不足,导致崔校、孙校乃至哈拉海一中人前丢面,我非常难过,我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及早退位让贤呢?我纠结了一个下午,放学后,我没吃晚饭,一头倒在床上,不一会儿,阿Q就附体了——我用阿Q精神自我解嘲:听那会议口风,我好像不是最差的,另外,我们的起点虽然低,如果能让终点辉煌,是不也算将功补过?我是不是不该辜负领导的信任,是不是该真正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为才是?想到这里,我跳下床,打开电脑,开始筹备今天的开题报告会——所以,今天的开题会的组织者会是我。

二:为什么是你?

我校前勤工作人员近60人,组成我校课题组的共16人,那为什么会是你呢?我们这些人中,都是县级骨干或校级骨干,都是我们精心选拔,都是在一起能共谋大事的人。如果我们2年到三年内大事谋成的话,会给我们这个团队每个人下发县级科研课题结题证,省级科研课题结题证,县里领导开会时也多次强调,这个结题证对我们每个个人以后评职晋级肯定是非常有用的。这是一项对学校,对个人双赢的活动。虽说选拔,但也不勉强,如果谁有为难情绪的话,课后找我,重新选人。这项工作我们要做真做实的,如果抱着滥竽充数、应付了事的态度趁早不做。因为你是学校的希望,因为你是学校的脊梁,所以才会是你!

三:为什么是他?

本次开题报告会,除了我们16个科研成员以外,参会的还有大主任于主任大校长崔校长,为什么要请他们来参会呢?对于科研课题我们大多数成员和我一样,如同黑夜前行的孩子。我们摸索着前行,此时我们需要校领导的精神支持,你们精神的鼓舞,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否则我们很难坚持到终点,很有可能在黎明到来之前中途退却了。除了精神支持以外,在后续学习过程中购买资料啦,外地参观学习啦,可能还要涉及到物力支持和财力支持。崔校长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作重之重,而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课堂高效了,教学质量自然提高了。我们这16个人边提高边带动,全校整体水平自然提升了。所以,我们这项工作是符合校长的治校方略的,是值得校领导鼎立关注的,是应该得到校领导大力支持的。所以,开题会的现场一定要出现他们二位,掌声欢迎!!!

四:我们干什么?怎么干?

我们这16人组成了科研团队,那我们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呢?这是我们开题报告会的主要议题,也是后续工作的核心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思考,我发现科研也不是遥不可及,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做得了。记得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校有6名班主任,参加了县级班主任培训,这个班级宫50个学员,一共也没集中培训多少天,每次培训大多是老师讲座,会后,我们交

篇心得,后期,几名学员制作几个班级文化ppt,几名学员录制几节主题班会课。而我们在培训的最后一天,武胜男老师把我们这段期间,培训成果展示出来——进修四楼会议室从东摆到西,一摞培训心得,一摞讲座老师的发言稿,一摞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一摞主题班会光盘,一摞培训相册……看了这些成果集,我们学员都有些激动,原来我们开展了这么多活动,学到了这么多东西,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据说,我们这个成果集已经大力推广,远近很多个进修学校教科所前来参观学习了,班主任培训工作完美结题了。而对于我们每个学员来说,要完成的任务并不多,我只是交了几篇心得,作了两次发言,录了一节《保护眼睛,珍爱光明》的主题班会,这些也都收录在成果集里了。

我们这个科研团队也一样,我们每个人发一点光和热,我们也有可能聚成一团火把,我们认真的组织每项活动,像今天这样,由高级摄影师和录像师为我们留下影音和文字材料,汇编成成果集,结题时,我们再挑两个高手代表我们上两节能体现高效课堂的课,基本就成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会后,刘美红负责建立一个QQ群,以后通知、公告集体学习更加方便。

我们这次申报的课题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怎么样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怎么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上网一查,网上全是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洋思中学“先学后教”,东庐中学“教学

合一讲学稿”,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先自学这三个学校的先进经验,其中张友娟老师负责主备第一个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上网查阅,山东杜郎口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制成课件,两周以后,由张有娟给我们上课,介绍“三三六”。第二个王艳主备,第三个孙英菊主备,三节课都结束以后,我们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在集中交流,交流关于这三种课改的切实感受,会后把发言稿上交,整理成册。

暑假里,每个人根据我们的所学和自己的实践确立一个子课题,我们的课题是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你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比如通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案导学构建高效课堂,再比如辛世荣老师以前研究的巧妙设问,构建高效课堂-----都可以。人人发现问题,人人带着课题。等下学期开学,我们先确立每个人的子课题,和教导处讲三课合。以后我们这些人每个人讲公开课,我们其他15人都参加听课,然后结合他个人的子课题进行评价,哪些地方做得好,那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把个人讲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我们这些人的讲课的相关材料汇编成册。 本周一开例会的时候,校长说可能有请各科教研员对我们各科进行指导。当时我都有些激动,校长真是急我们所急,想我们所想,如果下学期,我们这15个人讲公开课的时候,能得到县里教研员或其他专业人士的指点,那真是天降甘霖,再好不过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在逐步细化和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案、研究流程收集那些教后随笔教后叙案例及反思。我们该看哪些书,我们该查阅哪些资料、

我们该到哪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后续工作我也没想那么远。学校领导给与我们这些大力支持、他们会指引我们前行的。我们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做就不能半途而废;这次,我们齐心协力,争取坚持到终点那时,我摆庆功宴,请大家喝酒、好四个问题回答完毕,请科研指挥长孙校长作进一步指示。

掌声欢迎

好,感谢校长,校长的话我们字字句句刻在心间了,下面有请全校总舵手崔校长为我们本次开题会结题

崔校长发言的热情真切,感人心肺,让我们倍感振奋,崔校长的一席话,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代表我们团体表态:我们一定会努力的!同志们,开展课题研究既是当前教育政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希望大家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把握难得的课题研究机会,认真学习,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力争课题研究造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哈中教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开题报告会到此结束,让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

推荐第9篇:“深化教学改革”体会

“深化教学改革”培训体会

在本次培训前由于学校已经多次介绍和推广过相关的思想,本人也有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理论依据向学生推广,而且没有好的实施模式而没有实行,所以感觉本次培训受益良多。主要有一下几方面体会。

(一)、理论依据:

学习金字塔(平均记忆率)虽然在之前也了解到过,也向学生作过介绍,但是没有重视最后一条“相互教,并快速使用”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看到义乌六中“学师小组”的运行机制让我体会到自己虽然看到了理论,跟如何来实行那是巨大的差距。这个理念正好是本人接着想推动教学改革,向学生重点重新推广的立足点。当然团体动力学的理念也非常好,里面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实施操作:

教学改革的着眼点的重点当然是学思小组的建设,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了解了学思小组运行的基本模式和建立学思小组的指导思想:比如从学思小组的定位、地位、编排、结构、分工等方面来组织建设学习小组。

(三)几点疑惑:

1、关于导学案:本人本次听的一节数学课可以说模范地实行了新课改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但我的疑问正如我们数学组的一个提问:在发下导学案后,学生往往会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课堂上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会不会失去新鲜感,对于新知识特别是在推导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思维技巧会不会错过呢?比如本节课上在推导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的时候导学案上直接给出了提示:xy,在本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看过书的学生当然一下就会了,但是没有看过书的学生想起这个来有困难。所以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导学案设计上不考虑进去,学生就会在这个环节上缺少了思维锻炼的机会。

2、关于例题:我想再高效的课堂也还是需要例题的吧,本节课李老师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板演、老师讲解。虽然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来看都解决了,也有老师的点评,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表达形式(以上疑问总结一句话就是:我还是很在乎例题的示范性)

3、基于前两个疑问我的第三个疑惑是: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安排重点讨论的点在哪里会比较合适,是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还是典型题目的解答或者是其他方面。

以上几点只是我的不成熟看法,不当之处请勿介怀

小结:新课改----我也要行动了

推荐第10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按照学院要求安排,我参加了分院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习领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系列解读评论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个人对分院未来发展也十分关心,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很多,希望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重视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我校自开办高职教育以来,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输送大量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居同类院校之首。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在广大教职工的努力下,我院已经有多个专业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办学模式和特色,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对口率也很高,培养出的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发挥和应用,也有一些专业由于区域和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培养出的学生技能还不高,对口就业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不能因为大环境的缺陷而降低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更应该在艰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来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校园,提高个人技能和素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个人素质和技能不高,在从事职业教育过程中难免信心不足,干劲不大。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学历或者是现有的技能水平。另外,教师还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言谈举止要做出教师的榜样,特别要提升的是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和能力。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密不可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大量的学生要被安排到合适的企业去实习,就需要广大教职工与企业的负责人和专家能手做朋友,促进企业为职业教育服务,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能力和质量。

三、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

不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尤其是今年,我觉得我院学生管理和学风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但是校风学风的改善不能脱离学生的素质教育,校风学风建设更要持之以恒,反复实践探索,更不能“劳民伤民”,应“精打细算”。与此同时,广大教师应该了解90后学生的心理,很多老师反映90后学生不爱学习,没有目标,而我们应该“传道、授业、解惑”, 这三者是老师教授学生所必备的三项任务,缺一不可,这就是要求我们也要加强教风建设。

校园文化方面很多,这里我只谈一点就是学校教学楼的维护和管理,只靠学生打扫教室时远远不够的,教室地面不能得到彻底的打扫,每次打扫卫生都是应付差事,虽然是小事,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语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教室地面粘的口香糖应该有好几年了吧,教室座椅板凳乱涂乱画,既然学生素质有限,那么可以找卫生员打扫。举个例子,面对一个脏桌面,10个人可能有8个要乱涂乱画,而面对一个干净的桌面,10个人可能只有2个要乱涂乱画,给学生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至少能提醒他们不应该随便破坏。

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广大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尽管有时候可能不太全面或者稍有偏激,但是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认真思考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什么。有的教职工可能由于自身的性格等原因,与同事交流较少,但是作为领导或者同事应该主动与他交流,发现他的优点,安排合适的工作,这样既让他融入了集体,也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也能帮助他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第11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改模式心得

新阮店乡小学

刘文娟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为期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县教育局的倡导的“两抓一评”课改模式下,我认真学习和领悟“两抓一评”的教改理念,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课改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翁。

二、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两抓一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第12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泾滩小学 潘惠芳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段时间中,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把其他类型的活动加以演变以适合辅助语文学。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欠缺,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

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教无定法,但各有各法,在课改的路上我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第13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汇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东方学院 06平艺T 陆旦丹 06863109)

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的业务规格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汇报。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

1、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2、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等知识,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能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

3、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职业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特别应该强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人才规格中的首要内容。

(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现在主要呈现出二种走势:一是就业单位类型趋于多元化。就业单位的类型逐渐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流动,少数毕业生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明显转移,思想汇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汇报》。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向一线技术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岗位流动,目前这种流向还在不断加强。从人才规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急需复合型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人员精干,组织结构扁平化,职能部门也比较精简,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身数职,专业人员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独自创办小企业。目前,毕业生独自创业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体现着一种新的就业趋向。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选择余地。说明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淡化技术员类人才和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界限。

二、教育教学改革

从21世纪对中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一)更新教育观念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二)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优化的落脚点。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校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体可分为:

1、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

2、获得中等相关岗位群综合职业能的;

3、学会、掌握一二种岗位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分层次展开,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四)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计算机已成为任何一门专业的工具学科,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的发挥,它像一种必备的工具一样,没有它很难深入到现代社会中;学校应在各专业中加大英语和计算机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能力和使用各种新型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职业中专教育作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强化实训、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基本内容。

3、敬业精神、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量点之一。

因此,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扈中平等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14篇:总结经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总结经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课改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又需要回到原来的轨迹上。课改中有很多成果都能够应用到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得今后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为了能够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利用已经取得的课改成果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改成果,深化课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开始清晰的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变化。课改的进行为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好处。本文主要就对初中英语课改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就如何应用这些成果更好的深化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一、新课改为英语课所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通过课改,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同时还对形成性评价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新的评价机制应包括了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1 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提高。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为课改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能够及时的将课程改革动态、教师的课改心得、课改论文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都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研讨、共同提高。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还可以与其他的一线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交换各种意见与看法,探讨各种与教学、课改相关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帮助。

二、对课改的反思

虽然课改已经完成,但是仍然是存在许多的问题,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课改所引起的。这些问题只有在课改完成后进行总结才能够发现。同时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有效率。这里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被虚化

在新课的教学目标中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都十分的重视,这体现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同时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就是这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然而,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教师因为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而使得在实施的时候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目标,但是因为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是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在过往“过程与方法”往往是课堂教学所忽略的,也因此使得在客观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缺乏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而有的教师即使有这样的艺术,却也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例如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最后使得过程与方法的价值完全丧失。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只是一种“标签”。很多教师都是口号喊的很响,但是却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事先这一目标。

(二)教学的内容过泛

由于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尽量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内容要广。这就使得早就习惯于只教授课本知识的教师们一时无法完全适应,最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教学内容过泛表现的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材内容

2 受到冷落,有一些教师为了一味的突出英语与生活的联系,往往都抛弃教材而自己选择内容;(2)设置情境时,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的设置应该要显得自然,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自然的融入到情境中去;(3)联系实际只是一种装饰,有一些教师为了突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往往是不顾所列举的生活例子是否与所教授的知识有多少联系就进行牵强附会。

(三)教学过程只重形式

在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好现象。然而在这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却是很多问题。首先是将“对话”变成“问答”。新课程中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超越,然而又很多教师将对话与问答直接的划上了等号。他们认为只有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就可以了,而提问就能够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其次是只重视“合作”的形式,不重视“合作”的实质。在课改的过程中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最后是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利用课改成果纠正仍然存在的问题

要想使得课改的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并克服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语言教学观念巩固成果

初中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高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基础。要想课改成果能够得到巩固,那么教师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要能够不受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回到以前的水平。现在很多教师都能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还必须要不断的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的任务型活动,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二)尝试改变角色

经过课改有很多教师都已经初步的竖立起了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观念,同时教师也形成了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教师们可不可以换位思考,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呢?通过换位思考与角色的转变去反思在课改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上文中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此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课改的成果继续扩大。

(三)注重对课改成果的开发利用

通过课改,各种英语教学资源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其中不仅仅包含了硬件设施也包含了一系列的软件,例如各种课本、活动手册、磁带、录像带、光盘、课件、读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教学实物等。现在教师们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些资源深化课改。

总之,虽然我们的课改活动已经结束,但这并不代表课改就此停下脚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这些课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继续深化课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后人少走弯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柳菊兴.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琼.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0,(05):258.

第15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近几年,随着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众多,随着科学技术及工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提升,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又导致了对劳动力素质的严格要求,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水平,从而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和竞争中占据优势。

那么,如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呢?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尽管我们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技能本位”的职业教育观难以真正

确立,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实践,也偏离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明确办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近几年,我校积极与其他院校企业如鹤立幼师、峰峰卫校、天明电子、翔天数控等建立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比如,我校职高开设的计算机、农林、畜牧、学前教育、财经等专业,中专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这些专业针对性强,职业特色鲜明。

3.创新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 2

际问题的初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和中级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的教学师资是依靠本校的师资资源优势,聘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我院的教学任务。对首次承担我校教学任务的教师,我校实行试讲制,由校领导及教学督导来考察是否聘用承担我院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制度,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教育思想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

5.完善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它能及时了解 3

所听课程教师履行教学工作的规范和学生对教师工作反映等方面情况。

(1)成立督导小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教学秩序等情况进行检查。通过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座谈等方法,掌握日常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于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促使常规教学工作处于良好状态。

(2)建立学校各级领导听课制,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听课制度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倾听师生意见,及时处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学院领导亲自下课堂听课,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深切地感到学校很关心他们的学习,他们还会不由自主的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整个学院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6.抓好班级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班级,学生的绝大部分活动是以这一单位来进行的,而学习动机、兴趣、方法,良好学风的形成,中职一年级极为关键,因此,班级学风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它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学习风气,它是体现一个班级风气好坏、群体素质好坏的重要特征。在一个学风 4

好的班级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沉下心来,将学习技能文化知识放在自己心中的主要位置,自觉、主动地去学,就会形成一个以学习带动其他各方面发展,而各方面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样,以一个班级带动另一个班级,这种良性循环就会影响整个学院的学习气氛,但是,在一个学风差的班级里,情况就恰恰相反,多数学生平常最关心的是与学习无关的其他各种事情。在这样的班级里,即使是一些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也常会由于周围环境的干扰,想学却又静不下心来学,长期下去,其结果就可想而知。因此,抓好班级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总之,社会既需要研究型大学、教育型大学,还需要技能型职业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性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基本定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跳出“技术型”套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经过实践的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第16篇:服装专业深化教学改革

服装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形式的思考 多年来,服装专业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其一就是采取“单元模块制、整体目标式”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使专业主干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工艺、服装工程学都能围绕每一个模块,比如衬衣、裤子、西装等展开链式递进教学,效果很好。其二就是依托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建立同产业运作相对应的运转机制,以模拟生产管理实习的实践教学为代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通过组建模拟服装公司,教师和学生具备双重的职业身份,通过一系列生产环节和过程的组织,使学生切实得到锻炼。其三,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装专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规范型、长期合作型发展,根据企业要求,并经双方协商,在院方成立以企业冠名的产品设计开发基地,下设各个工作室。由不同的工作室对应不同专业和不同专长的学生具体组织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实质性的工学结合之路已势在必行。通过以往组织模拟生产管理实习,学生只是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了实习,产品并没有真正流向市场,而产学合作仅限于产品开发阶段,缺少生产环节。鉴于以上原因,同市场结合、同企业联合,开展全方位的工学结合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其工作思路是:适应就业及教学要求,适当扩建服饰产业技术中心,设立集服装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管理、服装生产、服装营销于一体的服装加工厂,注册商标、创立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加工。

需解决的问题是,服装加工厂应独立经营与核算,聘用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吸纳具备基础能力的学生参与生产组织与管理。

这样使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具备了就业和职业的能力,同时解决了部分学习费用,切实发挥工学结合的作用。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

2006年5月9日

第17篇: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皂郊中学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校大力学习洋思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行“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模式课改理念,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边实施边摸索。

一、对“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理念的理解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在学习中,我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首先看“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提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再看“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传统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而洋思中学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学、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学会了学习,可惜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种教育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已经形成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但在洋思可不行,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这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应算是好课。所以,教师备课、讲课必须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以洋思经验作理论支撑,始终把提高课堂效益放在首位,以教学法指导为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以导促学,以学促教。备课时要做到“五必备”,课堂上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追求“少教多学”;要做到“五坚持”,突出培养学生“五个习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自学要求明确,引导到位,精选习题分层训练,精讲多练的主导与主体地位凸现明显。

从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上来看,这对教师的要求相对来说就高得多了,从备课到准备检测题,从讲解内容到教授学习方法等等,对老师来说都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三、“做”中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兵”教“兵”。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自主的成长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态度要亲切和蔼,信任学生,承认个性差异,挖掘学生潜能,平等“民主”的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热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运用激励或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新的学生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课内外的兴趣培养,唤醒超强的自主意识。重视信心激励,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力量。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同时,也养成了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尽管学生水平有高低,但课堂上优等生、后进生都可以同时看书,再同时完成检测练习。结果优等生做对了,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进生可能做错了。以后,优等生就当老师,帮助后进生更正,还要讲出“为什么”。这样,不仅后进生的疑难问题基本解决了,达到真正“补差”,而且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改错、给后进生讲清“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等等,达到了“培优”,最终实现“兵教兵”的目的。

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碰到不少的困难,遇到不少的挫折。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的改革的目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一代素质优良的人才。

第18篇:深化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特色学院

3月12日,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的精神,我院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并发布了我院《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这预示着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学习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为我院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自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各党支部科学谋划,合理安排,以促进工作为中心,把如何开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阶段,我们紧紧围绕我院“科学管理上水平,突出特色求发展”这一实践载体,主要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深入系部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把学校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发挥科研优势,打造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形成省、市、校级重点专业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省、市、校级精品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出版一批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培养一批省、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和专业骨干教师,努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标准建设农类种养殖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通过省政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设内容:

1、树立高职教育理念 通过外请专家来院作报告、外出参观考察、专题研讨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进一步熟悉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指标内涵和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建立高职教育研究所,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办学特色和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2、专业设置规划与重点(特色)专业建设

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依托***地方优势产业,优化专业设置,科学制定专业设置规划。农类专业要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办出特色,做出品牌;非农类各专业要充分结合***经济模式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做优做强。各系部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专业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建设校内自评,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向纵深发展。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切实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开展研学结合实践,努力将科研和社会服务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大胆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力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建立创业创新实验班,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主动确立一批重大教学改革课题,开展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4、精品课程建设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按照“直接、必需”和“够用、实用”的原则,依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5、特色教材建设

制定激励政策,大力支持教师跟踪学科研究前沿,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开发实训教材,积极组织各级各类高职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一批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

6、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学院总体建设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投入,科学制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依托浙南作物选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在培养农类专业学生技能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确保实验实训开出率,增加开放时间,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7、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积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标准,认真制订各专业技能训练大纲。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数达到90%以上,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要高于同类学校。

发挥学生社团作用,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科技竞赛、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各系部要组建技能集训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落实各项鼓励性措施,大力表彰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荣誉的学生和指导老师。

8、教学团队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制度措施,开展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的评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奖励办法》,大力表彰在教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双师结构,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多形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9、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落实相应奖惩措施。认真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教学专项检查,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做好学生对教学情况和教师教学的测评工作。学院领导、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第一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院系两级管理职责,学校教学职能部门侧重于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系(部)侧重于过程管理和微观管理。进一步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0、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握新评估方案的核心和内涵,建立评估建设办公室,分解指标,落实责任,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建立《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各系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要有专人负责,即时采集、及时汇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信息。

第19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近期课堂改革推进情况总结

xx区教育局“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暨课堂改革动员大会”以来,我校牢牢抓住课堂改革这一教学中心,做了大量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召开不同层面的动员会,统一思想,下决心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分别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含教研组长)动员会、全体教师动员会,全校师生高效课堂动员会等。

二、制定《xxxx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以校长为“一把手工程”的课改领导小组,组建“四六二一”课改评价系统,“四”即四个级部,“六”即六个教研组,“二”即两个职能部门,“一”即一个领导班子,建章立制,修改完善齐陵一中课改质检办法、奖惩办法、考核办法等。为课改的有序进行保驾护航。

三、通过层层论证确立课改核心理念----交互动态高效,让课堂充满阳光。以“学展点练评”为主要教学环节,通过“五步三查”为主要上课流程,重点突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学习方式,严格控制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的下移。

四、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小组文化、管理、评价系统,多次召开级部主任、教研组长进行专题研讨、培训,现在,初

一、初

二、初三已经将桌子按小组排列,各个班级正在建设小组文化,确立小组长并进行培训,将小组按行政、学习管理等不同角色进行不同分工,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完善,教导处正着手研究小组评价方式,并已订购“六边形课桌”。

五、进行高密度地培训。我们先后进行了《创作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交互动态高效,让课堂充满阳光课堂操作要点》、《做一名真课改的践行者》、“五步三查操作模式”研究、“高效课堂二十二条”等培训。

六、多次进行导学练案设计的研究,先是教导处进行专门培训,各教研组再利用“半日教研”时间进行专门研究,下周始全面推行导学练案。

七、和xx中学成立“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先后三次研究方案,准备6月4日、5日分别在xxxx、xxxx进行第一期高效课堂教师体验式培训(小组建设),第一次由xxxxx主持。6月9日分别在xxxx、xxxx进行第二期高效课堂教师体验式培训(小组运行),第二次由xxxx主持。

有一些工作原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实行着,通过近个阶段的不断探索,发现课堂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改进、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将坚守的信念,持之以恒,“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将课改进行到底。

第20篇: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学习心得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文件

学习心得

认真研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使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更深一步,使我意识到职业教育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也让我明白,身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还需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与贡献。

一、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升学教育,它强调道德修养的培养,它重在职业技能的训练,它突出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职业教育不是多年不变的应试教育,它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紧跟市场变化而变化(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专业教育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校园教学,它是学校教学、企业实践、社会历练的结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历教育,它更是培训教育、就业教育,它是终身学习的具体体现(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

二、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

十五年前,国家根据国情的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科研型、学术型人才;十五年后的今天,科研型、学术型的人才严重过剩,大批量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社会上更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这个需求必将是长期的、稳定的。然而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远远满足不了这个需求。于是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对职业教育的优惠、扶持政策,职业教育迎来了他的春天。时势造英雄,在这个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也许你就是这个大趋势中造就的名师、专家,走上自己事业上的巅峰。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蒸蒸日上,同时又给了我们更大的挑战,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了更高的要求。

1、“变”字当先

职业教育思路要“变”,不能一味的固守普通教育的思路,否者无法适应真正职业教育的需要。整天在黑板上开车床、在视频里做西点肯定培养不出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整天强调“分分学生的命根”,却对学生种种恶习视而不见的教学肯定培养不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2、“严”字当头

转变教育思路,不以分数论高低,不代表我们要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要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提升一个更高的层次,并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都要严格把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仅做到高进高出,而且低进同样高出。

3、“德”字为基

在任何业绩考核里,都把“德”字放在首位,“德”应该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之最。道理显而易见,师者无德,怎叫学者诚服?学者不诚服,师者怎样去开展工作?上课应付学生,应付课堂,更有甚者,放一些与本节课甚至与本学科无关的视频,老师轻松、学生高兴,看来皆大欢喜,其实不然,在学生心目中,已经在给你打折扣了,你应付他次数越多,你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就越清,学生看不起你的时候,他还听你“传道授业解惑”吗?还向你学习操作技能吗?所以“德”是我们做好职业教育的基础。

4、“学”字为梯

思路变了,要求高了,我们的履职能力达到了吗?以前在黑板上开车床就行了,现在要求你会真的开车床,而且要开的好,开的溜,要能教会别人开。怎么办?“学”! 学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企业实践等契机进行提高,但是这个提高很有限,更多的是靠自我学习——教学空隙去钻研,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假期主动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做短期工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上是我研读六号文件的一点体会,认识肤浅,抛砖引玉。

《小学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doc》
小学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