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智慧心得体会

2021-01-1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读《做智慧父亲》心得体会

读《做智慧父亲》心得体会

读完《做智慧父亲》感触颇深。本书从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爱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倡导宽容有爱的家风等各方面,记录了谭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阐述了谭老师的感受和感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让孩子适应自己的角色》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普遍有这种心态,都喜欢走捷径,都希望有一个直接的模式或者方案,能够让孩子一点也没有走样地完成成长,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有出息的孩子。其实,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从零起步的,都属于白手起家。没有万能的方案,只有爱心和耐心最可靠。

简短的语言,道出了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剖析了家长们的捷径心理,总结出了亲子教育的真谛。也就是讲,如果家长们真要寻求亲子教育的方法的话,那爱心和耐心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是方法的、而又胜似方法的方法。

对谭旭东老师的作品,我并不陌生。

我的书架上至少有20本他的书籍,这些书都是从去年12月开始上架的,有我自己从网上购买的,也有谭老师赠送的,像《寻找批评的空间》《我的书生活》《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夏天的水果梦》《梦里的花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乐享慢读系列4本、黑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童话集

系列4本,还有《亲子睡前微童话100篇》2本,以及《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和《让书香润泽童心》等。我也正是从这些书籍中,从谭老师的文字里,从和谭老师的微博互动中,慢慢地认识他,慢慢地了解他。都说文如其人,这话一点儿不假,从他的字字句句中,从他的每篇作品中,我几乎都能读到他的勤奋、执着、谦逊、质朴,还能读到这个社会极其欠缺的大爱之心。

从微薄上看到谭老师的新著《做智慧父亲》即将出版的消息,内心还是很期待的。期待新书早日上架,可以先下手为强,一睹为快。可好事总是青睐我,在本书的责任编辑@亲子教育孙运宋/老师的新书有奖转发中,我有幸得奖了。昨天中午,收到了有谭老师亲笔签名的新著《做智慧父亲》, 我开始了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读书生活,今天全部读完。现把一些读后的感受整理出来,和爱书的朋友,爱亲子教育的朋友一起分享,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做智慧父亲》是谭旭东老师的最新力作,是一本儿童智商情商培养家教的随笔。虽然是随笔,但在书本的装帧设计上、内容选择安排上一点儿都不随便,而是极其用心的。

《做智慧父亲》全书共分八辑,共有76篇文章,从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爱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倡导宽容有爱的家风等各方面,记录了谭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阐述了谭老师的感受

和感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每辑、每篇文章的开始都有一段旭东教育微论,而且这些微论都是谭老师在教育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精华,读起来即给力,又接地气,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引导,这或许也是本书的创意之一。

首篇《和女儿剪窗花》的微论中,有一句成年人都以为是自己陪伴了孩子,是自己引领了孩子,其实,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读到这些,很自然地引起我的心灵共鸣,虽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但在陪伴女儿成长的十几年中,我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也曾在博客里发表过《到底是我教育了女儿,还是女儿教育了我》的文章。事实证明,谭老师的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的微论是多么精辟,因为女儿不但陪伴了我,引导了我,而且还改变了我,让我从一个不爱读书的爸爸变成了喜欢读书的爸爸,变成了一个喜欢写作的爸爸。

在《相信孩子是一块玉石》的微论中,谭老师说到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尺,考上大学也未必成功!自信、勤奋、执着、有爱、敢于创造,才是做人的基本品格。玉石是宝贝,但也是石头,如何把一块似玉似石的石头雕琢成玉器,这是需要智慧和耐心的。玉不琢不成器,既要琢又要磨,其实就是智慧和耐心的结晶。

《让孩子适应自己的角色》的微论中,有一段是这样写

的: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普遍有这种心态,都喜欢走捷径,都希望有一个直接的模式或者方案,能够让孩子一点也没有走样地完成成长,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有出息的孩子。其实,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从零起步的,都属于白手起家。没有万能的方案,只有爱心和耐心最可靠。

简短的语言,道出了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剖析了家长们的捷径心理,总结出了亲子教育的真谛。也就是讲,如果家长们真要寻求亲子教育的方法的话,那爱心和耐心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是方法的、而又胜似方法的方法。

在《父爱给孩子安全感》的微论中,谭老师不但提醒家长要从八个方面注意孩子的心灵健康,而且还警示家长说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这个警示是多么的及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有多少人完全不管孩子、不顾孩子,在拼命地在追求金钱、忙着购买洋房豪车、忙着灯红酒绿,总以为物质的充裕就是成功的标志。殊不知,成功是人格和财富的双重丰满,土豪金只是一个表象,它永远无法掩盖内心的贫瘠和人格的缺陷。

《做女儿爱吃的红烧排骨》中,说一个合格的父亲,并不只是会挣钱,他还会生活,也会工作,更会陪伴孩子。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有多少父亲能做到呢?如果把吃香的喝辣的、住洋房别墅看做是一种生活,我认为这是对生活的亵

渎,这仅仅是生存而已。生活,不但要有物质的追求,更应该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像读书、爱人、爱众生,爱自然。

类似的微论还有很多很多,像不少家长让孩子学唱歌、跳舞,不是因为孩子喜欢,而是因为对升学有好处。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孩子不喜欢,但家长硬是逼着学,孩子学得累,家长自己也不轻松。孩子的自信是需要保护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要发自内心,不要处处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言行。孩子的自信是鼓励出来的。

全书的旭东教育微论总共有84篇,可以说是篇篇耐读,句句获益,很多微论都是面对现实、直指人心的,让你不得不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去沉思,去思变,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改变。

76篇随笔,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谭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诉说着和女儿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像《和女儿一起放鱼》《给小麻雀安一个家》《雪后和女儿一起喂小鸟》等,但从这些饱蘸深情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读到了谭老师的心跳,读到了一位智慧的父亲对女儿的尊重、理解、支持、宽容和鼓励。当我读到他看到女儿画的画时,夸奖女儿是个小画家,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被我们很多家长忽略的赏识和鼓励。

在读《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谭老师在书中写

到我告诉女儿,在她还未出生的时候,我不在妈妈身边,而且她出生的时候,因为非典,我也无法到她妈妈身边照料她们母女俩,所以她出生52天后,我才见到了她。无论如何,你都要心怀感恩,感谢母亲的呵护,父亲的关怀,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还有很多很多人,都值得你去记住,去感激。

同样作为一名父亲,当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还是潮湿了。很难想象,当一位准父亲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和自己的爱人去迎接爱情结晶的诞生,心里该有多痛!更何况谭老师当时在北京,谢老师却远在安徽。但当我看到她出生52天后,我才见到了她这句话时,心里又是那么的感动,那么的自豪。一位文学家、一位诗人,一位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之所以能把这样一个数字记得那么清晰,是因为他还是一位父亲,一位智慧的父亲,一位心里充满爱的父亲。

也正是因为谭老师的爱,才会和谢老师举案齐眉,共同努力,才会把扬子培养成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习文学并驾齐驱的、多才多艺的好孩子。

谭老师的爱,或说谭老师一家的爱,不仅仅体现在扬子身上,还体现在家庭上,社会上。在《倡导宽容有爱的家风》中,谭老师写到了下岗的姐姐和姐夫离婚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而谭老师的爱人谢老师主动拿出十多万元帮助姐姐买房,还资助外甥女读大学。

大爱!这绝对是大爱!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亲兄弟、亲姊妹为争夺家产而反目成仇。而在谭老师的家里,这种超于常人的资助和行为是对女儿最好的教育,是对我们唯利是图的思想的批判,更是谭老师一家人对爱的奉献。爱人者人恒爱之,我相信,这种爱的付出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在谭老师的身上,在谢老师的身上,在扬子的身上,在更多人的身上。

捧读《做智慧父亲》,心生无限感慨,知识也罢,文化也罢,智慧也罢,只有将这些无形的东西化为生活中的爱,才能起到其最终的作用。智慧父亲谭旭东做到了,他不仅仅在女儿身上,在家人身上,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作品中,无一不体现了这样的一个主题爱!

最后,祝谭旭东老师的最新力作《做智慧父亲》大卖!

同时也祝所有的读者朋友能够从本书中得到启发,激发动力,努力在生活中做一位智慧的父亲,做一位有爱的父亲!

暑假里从学校借阅了《做智慧父亲》这本书,本来说是给孩子爸爸补充营养的,结果爸爸常常出差看的少,我这做妈妈的,就自己翻看起来,值得一读。

全书共分八辑,共有76篇文章,从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爱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倡导宽容有爱的家风等各方面,记录了谭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阐述了谭老师的感受和感悟。

在每辑、每篇文章的开始都有一段旭东教育微论,而且这些微论都是谭老师在教育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精华,读起来即给力,又接地气,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引导,这或许也是本书的创意之一。

首篇《和女儿剪窗花》的微论中,有一句成年人都以为是自己陪伴了孩子,是自己引领了孩子,其实,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读到这些,很自然地引起我的心灵共鸣,虽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但在陪伴女儿成长的几年中,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事实证明,谭老师的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的微论是多么精辟,因为女儿不但陪伴了我,引导了我,而且让我时刻审视自己,女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面镜子。

在《父爱给孩子安全感》的微论中,谭老师不但提醒家长要从八个方面注意孩子的心灵健康,而且还警示家长说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做女儿爱吃的红烧排骨》中,说一个合格的父亲,并不只是会挣钱,他还会生活,也会工作,更会陪伴孩子。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有多少父亲能做到呢?如果把吃好穿暖做是一种生活,这仅仅是生存而已。生活,不但要有物质的追求,更应该有精神追求,像读书、爱生活、爱自然。

推荐第2篇: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心得体会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心得体会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如在执教《图形的周长》一课时,我在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产生以下方法:(1)4+4+3+3(2)4+3+4+3(3)4×2+3×2(4)(4+3)×2,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通过比较优化算法之后,我正准备引导他们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这时有一名学生汇报了他的两种算法:(1)4×3+2(2)4×4-2,迅速作出判断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就让该同学上台解释给大家听。他说:如果把四条边都看作3厘米,就少算了2厘米,可以列为第一道算式; 如果把四条边都看作为4厘米,就多算了2厘米,可以列为第二道算式。多好的思路!大家一齐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从他的发言中你能发现正方形周长该如何计算呢?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发现水到渠成。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推荐第3篇:教师教学智慧心得体会

永宁镇中心小学

《教师教学智慧》总结

姓名:刘金鑫

时间:2015年3月17日

《教师教学智慧》总结

在“十二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活动中,通过集中学习及自主 学习《教师教学智慧》后,感受颇多,让我对智慧型教师有了一定的认识。

智慧型教师,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励学生学习,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而且即使在炎热的星期五下午也能保持他们的 注意力。他们的教学总是能从一个阶段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并能将前一课、前一周甚至前一年所学过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整合。 他们好像能进入学生的大脑,能预见学生们将要提出的问题和将要面临的困难甚至能猜到学生们可能玩的把戏,并且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付。 他们往往能取得好成绩,赢的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在备课方面,智慧型教师较多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活动、和策略;智 慧型教师较有自主性,而一般教师较多受到规则与模式的指导和局限;智 慧型教师备课效率较高、他们可以调用丰富的教学常规和情景;智慧型教 师备课时较灵活,他们的教案更简洁;他们更多地考虑长远目标、整体目 标;智慧型教师的备课反映了他们具有丰富而融合的知识基础。 在上课方面,教师有很强的课堂监控能力,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引导 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上。而一般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上;智慧 型教师对课堂事件的关注

具有选择性,他们能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和 事件,只注重重要的信息,从而释放了他们的精力。而一般教师更多地关 注细节;智慧型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常规(情景智慧)能使学生全神贯 注于课堂的某一活动之中,从而降低课堂的复杂性,他们能及时调整计划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一般教师缺乏这样的常规,他们不是改变自己 的计划来适应于学生的需要。 在批改方面,智慧型教师批改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和激励,而不是把它 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智慧型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很多,他们能发动 学生参与批改,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备课。而一般教师往往是自己 对全部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他们为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智慧型教师经 常对作业批改进行改革。而一般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方法;智慧型教师一 般不布置较多的作业,他们很注重作业的质量并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而一般教师往往不注重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布置的数量很多。篇二:做个智慧的教师心得

怎样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 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他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准确评价、他对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 体现在他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能力”这个词出现了7次,你一定能体会到这“能力”和“智慧”的关系吧。) 当然,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陶醉,从而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要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学习就一定要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智慧哪里来?

一、从学习中来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没有哪一个不明白。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

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而必须在此同时注重自身的学习。一个教人学习的人,自己却不爱学习,是难以取 信于人的。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实现其职业生命价值升华的必要通道。其实,在整个社会正在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接受终身教育和坚持终身学习。 这是因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人员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源头活水”, 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更新观念,才能用新鲜的血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再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个顾问呢?

二、从实践中来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的话,那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教师的发展与 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一个教师学习的成果和效益,不能在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只是停留在你的学习笔记本上时,对你的学习就会形成消极的负面影响,你就会把学习看作是应对检查的。反之,一旦学习的成果和效益,能很快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中得反映和体现,你就会增强实践的决心和信心,进而形成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从反思中来

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 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飞跃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而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与发展的,更别说能体现教育教学智慧了。一个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发展的教师,就不能不十分重视对自已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持续不断地自我反思。教师经常进行反思,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可以寻找到新思想,新方法来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可以树立正确的,有效的教学行为,还可以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魏书生介绍,他做过几十年的班主任,现任教育局长,还每天坚持到校 上课;他特别善于观察和思考,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观察和思考;他每天晚上都坚持写工作日记,记录平时的教育工作,并深刻反思。我想,魏书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完一节课后进行必要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给我们以新的启迪。

当然,反思可以针对自身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也可以是针对他人的课堂教学、教育行为的一些细节。要注意的是:

首先反思要以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只有这样的反思,才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其次,反思要具有适时性和灵活性。要根据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需要,对其结果和过程进行适时的和灵活的反思。所谓适时,就是要恰当选择反思的时机,努力把 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反思,要及时写,(课堂实例没有举,主要是考虑到大家所教学科各不相同)所谓灵活,就是要灵活选择反 思的方法和形式,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和形式,以求真正收到实效。

再次,反思要具有长期性和全程性。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坚持把反思贯穿在实践过程的始终,使实践的过程与反思的过程同一,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升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篇三:“智慧教师”读书心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篇四:读《教师最伟大的智慧》学习心得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读《教师最伟大的智慧》有感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刘玉华

从魏校长手中接过这本《教师最伟大的智慧》这本书,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就被书中里的精彩教育故事,教育智慧、反思借鉴等内容所吸引,一边读书,一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口气读了书的近三分之一,这里面的“差生”的奇迹,56号教室的奇迹,不要轻视任何一颗有梦想的种子,巴学园里的奇迹,承认“无知”也是一种智慧等等的教育故事都深深的感动了我。其中的巴学院里的奇迹给我的触动最大,因为我们班里就有很多像小豆豆一样的孩子,为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喜爱做的事情,非常的执着,比如我班的张迪同学,是一个长得胖胖的,笑起来有点憨憨的小男孩,前几天他迷上了玩蚯蚓,只要一下课,他会第一时间跑到水池或者厕所旁边,去挖蚯蚓,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晒,一连挖了好几天,都乐在其中,作业写的也不认真了,上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了,我有点忍不住了,没有和他做任何的交流,直接把他的蚯蚓给扔进垃圾箱里了,他对此事的反应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把班里的桌凳乱跺一通,谁与他说话,就吗谁,谁要是看他一眼,就打谁,我当时的处理方法是冷处理,安抚了其他同学几句。就以为此事过去了,没想到的是,往后的几天里,张迪不但没有稳定下来,反而越来越不像话,变本加厉的给惹事,我只好把他给叫到办公室,和他做了简单的交流,没想到的是张迪却说,老师你为什么不问去我,为什么去抓蚯蚓,我想肯定是认为蚯蚓好玩

吧,可我吸取了教训没有说出口,本能的反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张迪一下子哭了起来,好一会心情才平静下来,说是因为他奶奶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种了一点青菜,长得不好,奶奶告诉他蚯蚓可以帮助疏松土壤,帮助青菜快快的生长,他还说了好几遍蚯蚓是益虫。我顿时为我的鲁莽行为感到羞愧,为什么不和他多交流一下,听一听他的想法,说不定可以利用此事可以跟孩子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和孩子交流一下科普小知识。这件事一直困扰我,我为什么没有学会倾听,如果你懂得倾听,不仅可以让你获取更多的信息,更重的是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只有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你才能够赢的别人的尊重。我们常说要尊重孩子,我认为要想尊重孩子,就就从倾听孩子开始吧,倾听孩子的内心真实的声音,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才懂得如何做,也能赢得孩子的尊重。魏书生说:“一个集体,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帅起来,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感到幸福、自豪,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列宁说过“年轻人犯的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他的”,更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他们大部分犯得错误,可以说根本不是错误,只是天真幼稚的表现,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纯洁的信任,让人感到的信任,让人信服的人信任。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多么具有诗意啊,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一位小学校长为了不让孩子偏食,想出的办法,他把蔬菜,肉(猪、牛、鸡、等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归入“山的味道”。把鱼和海味之

类的的归入“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这充满诗意的一句话让孩子们的午餐变得色彩斑斓,让吃饭这样一件平常的事变得绕有趣味,无痕教育的魅力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章显。

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班级,给孩子的爱,要有“妈妈的味道,老师的味道”,在孩子之间的交往,为孩子营造“姐姐的味道,伙伴的味道”,......。让我们用我们的爱,无私爱。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味道。篇五:浅析教师教学智慧与有效课堂教学

浅析教师教学智慧与有效课堂教学

作者:郝超燕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0期

摘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有效课堂教学是应和时代需求,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师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们在反思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教师;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52-03 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构成的“三维目标”的指导下,现代课堂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发展成为动态生成性教学,教学方式趋于灵活、多样,并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学生情感的启迪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增强教学智慧,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实施,使教学活动真正有效,创造崭新的课堂教学。

一、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教学智慧涵义及特点

教学智慧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运用个体知识、经验、能力、思维等合理认知,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养。 1.实践性。实践性是教学智慧的本质特征,是基于对教学实践的关注和行动而形成的特殊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教学实践情境中,教师自身直觉的反应能力和执教行为水平。 2.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学智慧的核心特征。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中,需要具有处理有关教学偶发事件的能力,能果断自如地应付,及时、妥当地处理教学活动中各种不曾预料到的问题,并做出反馈调节处理,即教学应变能力。其实质是一种处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这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3.个体性。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受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的处理上,有着自身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每个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学智慧不尽相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个性化教学魅力和人生修养的集中体现,是教师通过情感体验、感悟、反思、实践等方式逐步形成的个人特有能力。 4.复杂性。教学智慧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与自身修养的提高而获得的,集知识经验、自身能力、思维方式等综合素养为一体。教师要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可预见及不可预见的各种教学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就需要具有不同的教学智慧,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具有多样、综合的教学智慧,才能达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

(二)教学智慧对教师角色认识的新要求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教师应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建立平等交流、主动对话和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思考、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乐于总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努力发挥自身的教学潜力,使教师素养和教育质量同步提高。

二、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有效教学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与人的发展规律、需要和目的,系统地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体力,形成技能和良好思想品德的活动,使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由发展,师生间、学生间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有效课堂,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能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切课堂教学资源,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运用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要自觉、主动地研究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行为,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详细、深入地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赋予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新鲜的血液,积极寻找、利用学校及其周围所具有的正向教学资源,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使学校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课堂情境性的教学智慧

教学是教师运用实践智慧赋予每一情境以教育意义的临场创造,在情境中展开教学,区别于“去情境化”的技术性教学实践。在班级中,受教育者个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其他个体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受到集体的影响,教育者自身的观念意识、价值行为、教学习惯等也会相互产生影响,这种交互影响塑造了个人的态度、期望、价值及行为,从而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中,久而久之,形成课堂上所有成员共同的、稳定的心理特质或倾向,即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创设自主、互动、合作、平等的心理环境, 形成民主、尊重、理解、宽容的教学行为,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营造轻松的教学心理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及自由,增强学生自信力,注重学生智力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展现自身优势。

(二)课堂复杂性的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具有多维性,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核心元素,排除课堂教学中的干扰因素,是生成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诊断和纠正课堂问题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

课堂教学问题的产生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教师和环境,而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内因,教师和环境的因素是诱发学生行为的外因。教学智慧要求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分析课堂问题产生的因素,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采用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巧用感情评价,诱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元认知意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多种艺术教育手段,积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课堂产生有效性。

(三)课堂实践性的教学智慧

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基础性的把握和趣味性的提升,使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加得纳的多元智力为理论支撑,对学生实行平等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优势智力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小结

总之,教师角色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概念,它体现了社会对教育与教育者的期待和要求,也体现了教师自身对教育的批判和反思,它是社会宏观背景与教师丰富个性相互结合的最终体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发展,教师应注重增加文化底蕴,积累教学智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塑造全新的职业形象,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简介:郝超燕(1978-),女,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推荐第4篇: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后心得体会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后心得体会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后心得体会前些天学校里又推荐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的教育家马克斯?范梅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开始总是想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处,就没有很认真的去看。可是当我看到书中通过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那么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很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我们常说某位老师富有教学机智,就是夸奖他能够很好地处理课堂上生成与预设的问题,随机应变能力强。读完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机智的理解才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机智表现为克制,“有些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范梅南教授在书中这样解释克制。“机智也包含一种这样的敏感性,知道什么该随其自然、什么该保持沉默、何时不介入、何时‘不注意’什么。” 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通过沉默来调和”,“ 默默的聆听”原来有时比话语更重要,更有影响力,是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有时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唠叨很不适宜,多余的提问也只会打扰和伤人。我们知道这就是沉默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智慧。然而,范梅南教授却对沉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他指出“机智的沉默并不是指你有系统地、有条有理地拒绝说话,而是你认识到有些时候,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建议或任何评论要更加重要些。„„自然,机智的沉默不应该与否定的沉默相混淆。否定的沉默给某人以沉默的对待,如成人惩罚性的沉默或孩子挑战性的、报复性的沉默。”这就把机智的沉默与否定的沉默区别开来,指出了沉默的细微差别,却折射出两种大大不同的意境。读到此处,一种油然而升的羞愧感、敬畏感,袭击着我们,是对着大师那颗细腻的心,对着那些文字,是惊叹和吮吸,是被征服,是俯首贴耳。

教育机智无处不在,教育机智来源于你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愿教育机智之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推荐第5篇:读《智慧背囊》

读《智慧背囊》体会到的

1在《智慧背囊》编者写道—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句平凡的对话意味着伟大,—组生活的特写造就了永恒。关注小草,请体会小草的执着;关注小鱼,请体悟小鱼的呼喊;„„书中,用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大道理。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在这本书中,我最受感动的是一篇叫《有一种爱,很小》:炮弹袭击了孤儿院,一位美国小女孩急需输血,一位越南小男孩颤抖着举起了他的小手,在输血时,他害怕的抽泣起来,他以为他要把所有的血都给小女孩,后来护士问小男孩为什么还要继续输血给她呢?小男孩说:“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恶魔的武器是威力无比的炸弹,天使的武器是:“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是一种很小的爱,很纯的爱。天使会战胜恶魔。书中讲到,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我看到了自信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播种阳光,让我体会到勤奋对我们的重要,播下努力,收获成功和喜悦;吃苦,是一种资本,我想到了在逆境中成长的作者和人们,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这本书中,一个小生灵会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舞台,它将会在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将在这个舞台上重新点燃希望,他将释放自己所有的能量。

2 读《智慧背囊》心得体会

走进《智慧背囊》,就好像走进了智慧的世界。一则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段小经历浓缩了生命的真谛。我读过以后感到回味无穷。印象最深刻地,还是《移石》这篇文章。《移石》讲的是一个梦。一群人在路上走着,他们要去一个神圣的地方。突然前面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面对巨石,长者说:“搬掉它!”壮者说:“推开它!”一群人用手,用肩,用整个身体推着巨石.然而巨石仿佛生了根.有人长叹一声“归去来兮!”走了.有人跪在树下祈求“夸娥氏二子,快来帮我们把巨石搬走吧!”“哪里有什么夸娥氏,我们只能靠自己!”长者说。“是的,我们只能靠自己!”壮者说着举起手里的木棒,对大家说“我想出一个办法,用木棒支在石头下面,借它的力量把石头移开。”结果,在他们的木棒下,石头移开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重重困难——那块巨石。面对困难,有人退缩了,有人去乞求别人。但最终战胜困难移开石头的是我们自己。求人不如求己。那块大石头也可以理解成我们自己。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战胜我们自己。

这套书中,象这样开启人生智慧,为你指点迷津的文章很多,每读一篇,都会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今后还要多看些《智慧背囊》、《做人道理》等这一类对自己有益的书,这样才能使自己长知识、修品行,使自己能不断进步和提高

3《智慧背囊》主要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只要读过《智慧背囊》这本书的人,将都会喜欢上它。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许多事例,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它无声地在教育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书的内容通篇没有任何无聊的东西,所有文章又出自学生之手,使我读来感到非常的亲切易懂。这本书非常耐读,内容虽浅显,但蕴涵的哲理却非常深刻,而这些道理却是我们今后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非浅。它让我懂得了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思考。它像我的老师、像我的父母、更像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本书描写了一些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的小故事,但却真真切切地折射出了我们人生的道理和生命的真谛。

4读《智慧背囊》有感

闲暇时间里,我阅读了由王玉强主编的《智慧背囊》。正如该书前言所说的“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智慧背囊》以其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吸引了我,感受着心灵的愉悦,品味着人生的道理。

“学会感动”篇章,让我感觉着人生之路暖人心的地方太多了。《奖给父亲的勋章》,看着短短的文字,我的心热了又热,世间有多少这样有职责的父亲,有多少让我们感动的故事在发生着。《给别人的幸福让道》中赶时间遇到因为一对新人结婚而堵车,司机没有发牢骚,而是按起喇叭为新人祝福,“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吗?”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动着,让我品味着幸福是什么,当我们多为别人想一想时,我们的世界会多了很多值得欣赏的美景!

我感受着《智慧背囊》带来的收获,我是一名教师,与“请把脚步放轻些”中的《位置给你留着呢》中的英语老师相比,自己对学生的宽容心不够。文中那句“在他的心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最适当的位置”,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看待如何,心里都有他们的适当位置吗?我想:作为教师,当心里放着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时,师生间会亲近很多。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文章中的母亲共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他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只有他表现最差。只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母亲做出自豪的样子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第二次家长会,小学的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母亲她流泪了,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我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其实,我也能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知道孩子听过后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了,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呀”、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孩子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

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再次望望它淡绿色的封面,也仿佛让我的心里多了生机,拾拣着它的书香,品味着人生中的感动、微笑、幸福、宽容、谦让、智慧、知足……于是我的眼睛笑了,心也笑了。

推荐第6篇:智慧心得体会

学习《执行智慧》心得体会

学习了刘一秒老师的《执行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第一智慧---生存的野性的重要性,另外还有第四心态---享受了工作的荣誉和奖励就应该承受相应的责任和委屈,这一点对我工作上的帮助是很大的,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2009年刚入公司时,我是第一次接触铜箔制造行业,对这个行业是很陌生的,也带着几分好奇心我开始慢慢的喜欢上这个行业,也很热爱我的工作。起初我的工作积极性特别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让我的工作热情发生微妙的变化,简单的工作不想干,困难点的工作干不了。就这样慢慢的工作积极性也没有以前那样高了,工作中偶尔也会出现消极低落的情绪,我也知道这样是不利于工作的,但总是找不到调整的方向。自从学习了刘一秒老师的《执行智慧》,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光靠几分好奇心是不行的,还要有象狼一样生存的野性,要敢于去发现,敢于去争取和占有。工作上要主动积极,要主动去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然后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整改,不能被动的工作,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另外还要有狼一样的团队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要想做好工作,就得有狼一样的团队协作本领,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员工之间都要以平常的心态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

“爱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老师,我认为不同的人我们得不同的对待,当让不是“偏爱”,对待优秀生“眉开眼笑”,对待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待后进生“大吼大叫”或者忽略不计„„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公平,我们得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让其在自身发展中得到提高。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必须深入到学生内部,跟学生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对待,让后进生觉得老师一直也很关注我,而不是让后进生以一种自卑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校园生活。同样,我们可以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和自己说,让他们体会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陪他们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真正意义上减少与孩子的距离感„„让孩子都充满梦想,并且为梦想努力。孩子们的梦想是美丽的,为这梦想努力的孩子也是最快乐的!同时,鼓励后进生和优秀生之间交朋友,让他们互帮互助,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找到契合点,更能体会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为我把孩子们当朋友,所以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面对我课上提出的问题,他们争着抢着回答,都想表现一下。他们对课堂不是恐惧的,而是像在和大姐姐一样一起学习,他们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每次我让同学们附属课文的时候,我们班的后进生也都会积极的举手„„爱要公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简单问题多提问后进生,复杂的问题留给优等生中等生,让他们参与课堂,在课堂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尊重每个个体,认识到他们独特的个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成长,这也就是我心目中的师爱!

真正的师爱,不是为了成绩而忽视孩子未来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成长„„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始终与孩子们保持心与心的交流,让师爱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篇3:做人无比智慧心得体会 做人无比智慧心得体会

我在大队辅导员培训的时候发了一本书《做人无比智慧》阅读中深深被里面的如何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文采吸引住了,文章分为社交日常篇、德行操守篇、成功经营篇、修身养心篇4个通篇都精彩的讲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弘一大师的人生辅导课: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更是全篇的精髓,让人受益匪浅。 其中第二章的“吃亏是福,舍一时而得长远”的内容我印象最深刻。我们应该学学郑板桥的“吃亏是福,难得糊涂”。这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法则,现实生活中“吃亏是福”,也就是息事宁人、两相争必相伤、两相和必自保的人生境界。当你可以很自在地向你的对手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提升,何必要争个你死我活,非要一个高下呢,退一步海阔天空。 “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可见其文妙趣横生,韵味无穷。或许有许多人认为, “难得糊涂”中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毕竟趋于消极,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终不足取。但在我看来在如今的社会工作中,这样的难得糊涂未尝不是一种释放压力,自我嘲讽一下的笑侃啊,阿q一下也未尝不可嘛。 吃亏是福,很多定会不解,一定会想说,要是一个人一大早起来在大门口摔了一跤,啃了一嘴泥,磕掉俩门牙,把这说成?福?恐怕没人信服。这样只能说亏大而何来的福气呢?当然,你会这么说也很在理,所以,吃亏是福,与它充满哲理是分不开的,这句话从字面理解

是得不到认同的,这里说的?吃亏是福?得辩证的看待这句话。

我现在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向大家阐述吃亏是福。

1、能吃亏,还要会吃亏

2、出口往往在低

3、舍得小利,方得大益处

4、难得糊涂益身心

5、必有忍,乃有大成

6、多做一点,赢得更多 六个方面我认为,有些吃亏,看似“亏”,实则在积蓄“赢”,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就要敢于吃这样的亏。吃亏是福! 所以我觉得,吃亏不但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亏,有付出必然有回报,生活中如果过于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当你放开肚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吃亏实际上市一种高收益的投入,吃亏就是福啊!我最喜欢的几句话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篇4:国学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德、慧、智 学习心得体会

一方面是内修心。所谓修心就是要修养我们的心智、心性、心情。就此而言,心智的修炼一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记得张会长在会上讲“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还应该学习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精华,如学习国学”,我认为要学好国学,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要对国学智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四书中《大学》是成功学、《中庸》则是反映中国式的成功之道、《论语》《孟子》如我们人生的“交通规则”,五经中《周易》是哲学思维通过简易变化彰显进取精神、《尚书》是政治思维书以道事。

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做事与做人是硬币的两面,二者紧密相连。不会做人,就没有根基;做事是立身乘人之本。做事一时成功,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那么,做人做事有哪些道呢?

1、做人人品比才华重要

人品不能直接当饭吃,但毫无疑问的是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人生成败、事业兴衰影响非常大。品行不佳,不仅害人,也会使人在社会上丧失很多机会。人生道路,只有牢记“最重要的是人品”这句名言,才是做人的基础。

2、做人从良心开始

做事必先做人,做人从良心开始,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被很多成功认识证明了的。真正的感动人心、成就大事的往往是心灵最深处的力量。没有歪门邪道,没有勾心斗角,没没有大讲排场,一切都是自然天成,这就是凭良心做人的力量。 老子的《道德经》中也说:“天道好还。”所以凡事从良心先行才是处事之上策。因为一切背离良心的谎言终会被拆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若被拆穿得早,就是人们所说的“现时报”来得快;若一时未被拆穿,日后还得处处陪着小心,一切谨言慎行,用越来越多的谎言去堵住原来的谎言漏洞,把自己弄得个身心疲惫不说,还免不了最终的“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做人只有做到让别人对你事事放心,别人才会愿意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只有生活在这种人人互助、真诚关爱的环境之中,我们才能谈事业、谈成功。

3、做人要讲究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更通俗的话说诚信就是实在,不虚假。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要“言必信”,这就是要求说话一定要算数,说道做到。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的事情或办不到的事情,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兑现。否则,就像老子所说:“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是否守信用对事业成败也有巨大影响,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信誉是一个人最响亮的名片,是金字招牌。在做人办事时,一定要让你的信用代表你,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人。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容易,因为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功利,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奉献。真诚待人、克己为人的人,也许偶尔会被欺诈,但他们会真正实施受人欢迎。对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愿意和他交往。

但我们有些人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有时候通知开会,有的人来不了也不请假;有时候单位有急事临时电话通知有的人到单位来处 理,有的人不来也不说明原因,等等,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一个人的诚信问题,下次谁还敢相信你呢。

4、做人要懂得谦逊

做一个谦逊的人首要的是不能骄、矜。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骄矜不忍危害很大。作为领导骄傲自大,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就会失去人才,失失去人心。作为普通工作人员,自以为是也难以成事。只有谦虚、听劝、忍耐骄矜之情的增长,谦和对人,才能无往而不胜。

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就算是有了一些美德,有了一些功劳和成绩,也会丧失掉。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固执自己的见解的人,会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会通达清理;自傲者,不会获得成功;自夸的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会保持长久。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克制骄傲的产生。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谦受益,骄至败,几千年来都是这个道理。成功的人,未必都是完美,也未必都是很快乐,但他们有项特质是常人所没有的,就是专心致志,就是勤奋。勤奋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阶梯。在日常工作上,它需要用诚实的品格来支撑,需要用精明的技巧来激励,需要用美好的理想来引导,需要从做小事、做好小事开始。而且,在你看来也许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有心人而言就是难得的机遇,也就是说,即使是机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抓得住的,这是需要平时积累的一种高素质。

以上就是我听了德、慧、智后的几点心得体会,谈了这么多,归纳到一点总结为就是: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体现,人不管身份高低,要做个好人。不论大事小事,要做点实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们必须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做人,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做事,只有这样方可成事。篇5: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

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的智慧》

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学校 陈学英 2011年11月11日兵团教育教学专家、农八师石河子市教研室主任粟克冰教授来红星一场讲学。 粟主任用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真实的课改案例、感人的教师心语,围绕高效课堂和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为大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演讲。在两个小时的培训中,会场秩序井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粟主任讲课生动形象,语言诙谐幽默、富有艺术魅力,内容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的智慧》,听完后我感受颇深,粟克冰主任给我们讲了很多实例,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例:

一是武汉市第五十九中学美术教师邹华章,从教16年,将则所改造成 美术活动室,抱着蟒蛇上课,穿着古装上课,蒸馒头教学生面雕,带学生鉴宝„„他被称为“最疯狂美术教师”,“ 抱蛇教师”。刚开始听讲座时,我和大多数教师的感觉一样,都觉得这位老师有点“神经质”,抱着蟒蛇上课完全没有必要,出示一张图片或者标本都可以,怎么能这么冒险呢?甚至他所在的学校也有老师认为校长应该封杀这位“奇怪”的老师。听着听着才知道他的这些在我看来觉得奇怪的举动,正是我们的学生所欣赏的,所喜欢的。他们的校长说“我封了他,就封了人的灵感,就无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任务”。这时候我也不禁问自己: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完成课本上的知识呢,还是学生对您新知识学习的幻想呢?邹华章老师的课堂充满了幻想,有灵性,有活性,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我想到了我有时候给学生上课时总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学生已经麻木了,我不说学生也知道我的 课堂程序了,我不禁开始沉思,这是一种成功吗?学生对我的课堂还有幻想吗?上课他们会充满激情吗? 二是深圳保安中学门前发生的事,学校要承办一次重大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主要代表都是各个学校的校长以及管理德育的主任等,站在校门口的礼仪学生是刚毕业的高三学生。代表们不仅好奇的问道“你们已经毕业了为什么还在学校?”,学生的回答“我们还没有开学,就自发组织要为学校做最后一件事。”这天每个楼门口以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学生为来宾引路,并不停的说“老师好!并为到来的来宾介绍学校的文化和墙上的每一副画”。来的人很多,孩子们不停的问候老师,不停的鞠躬,不停的说“欢迎来到宝安中学”,可是记者发现很多所谓的校长和德育主任对孩子们的这种问候都不去理会,因此,记者就采访了很多学生,他们的回答是这样:“老师忙、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是学生等等”。学生对老师是那样的宽容,老师出现问题了,学生却找各种理由替老师开脱,可是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误,我们是怎么样对他们的,一般我们都会要求学生立即改正。不然就会请家长。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应对自己做一次“整改”和“刷新”。我们做不到像“最疯狂的美术老师”邹华章那样抱蛇上课,但至少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虽做不到每节课让孩子们充满幻想,但至少让孩子喜欢我的课堂,对我的课堂有兴趣。我们如果真的很忙顾不上给孩子回说:“你好”,但至少可以对他微笑,一定不要不去理会,不要让孩子对我们说“我们已经习惯了”,孩子的习惯可能是我们培养的。

推荐第7篇:教师教学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永宁镇中心小学

《教师教学智慧》总结

姓名:刘金鑫

时间:2015年3月17日

《教师教学智慧》总结

在“十二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活动中,通过集中学习及自主 学习《教师教学智慧》后,感受颇多,让我对智慧型教师有了一定的认识。

智慧型教师,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励学生学习,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而且即使在炎热的星期五下午也能保持他们的 注意力。他们的教学总是能从一个阶段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并能将前一课、前一周甚至前一年所学过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整合。 他们好像能进入学生的大脑,能预见学生们将要提出的问题和将要面临的困难甚至能猜到学生们可能玩的把戏,并且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付。 他们往往能取得好成绩,赢的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在备课方面,智慧型教师较多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活动、和策略;智 慧型教师较有自主性,而一般教师较多受到规则与模式的指导和局限;智 慧型教师备课效率较高、他们可以调用丰富的教学常规和情景;智慧型教 师备课时较灵活,他们的教案更简洁;他们更多地考虑长远目标、整体目 标;智慧型教师的备课反映了他们具有丰富而融合的知识基础。 在上课方面,教师有很强的课堂监控能力,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引导 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上。而一般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上;智慧 型教师对课堂事件的关注

具有选择性,他们能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和 事件,只注重重要的信息,从而释放了他们的精力。而一般教师更多地关 注细节;智慧型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常规(情景智慧)能使学生全神贯 注于课堂的某一活动之中,从而降低课堂的复杂性,他们能及时调整计划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一般教师缺乏这样的常规,他们不是改变自己 的计划来适应于学生的需要。 在批改方面,智慧型教师批改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和激励,而不是把它 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智慧型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很多,他们能发动 学生参与批改,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备课。而一般教师往往是自己 对全部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他们为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智慧型教师经 常对作业批改进行改革。而一般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方法;智慧型教师一 般不布置较多的作业,他们很注重作业的质量并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而一般教师往往不注重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布置的数量很多。篇二:《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智慧》学习心得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学习心得

有人说过:“孩子是一块待开发的土壤,饱含希望,蕴藏潜力;孩子是浩瀚的宇宙,充满神奇,期待发现。作为孩子的引路人,首先应该是知者;作为灵魂的塑造者,更应该是智者„„”其实,人都是有思想的,但做为教师却应该特别突出“有思想”。这种思想,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教师的大智慧是什么呢?

教师要有心智,教师还得要有理智,教师更得要有机智。 学习了《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智慧》之后我就自己的体会来谈一点点看法:

我认为教师应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和一个智慧的头脑,就像医生看病一样: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虽然表现出的症状有相似之处------比如头痛,但病因不同,用药的方式也就不同。医生的高明在于忘、闻、切、问的同时,不断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理论相对比。从而了解病因、做出诊断后开出(转载于:教师教学智慧学习心得体会)药方。医生的医术越高明,他对病历的分析能力也就越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就越强。病历的分析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病历的价值在于医学理论的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每个病历虽不尽相同,但具有借鉴性。而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案例的分析与医生有相似之处!只有我们的老师对自己学生的案例,用“心”去分析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方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果。

就像易中天老师所说,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做为老师,我们不知道这节课,会突然遇到什么“问题”,但我们应用凭

着自己的生活阅历,借用我们的机智让学生得到较大的感悟,或受到深刻的启发。简言之,教师之所以能够启迪智慧,引导心灵,是因为他机智灵活,足智多谋。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育关系和教育过程,机智的教师能够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得心应手。而机智的教师富有幽默感,富有激情„„ 教师要用心智去打开智慧之窗,教师要用理智去引导学生走向智慧之路,教师要用机智去挖掘学生身上无穷的智慧。若一个老师要想真的富有大智慧,那么他还得,善于从他人的人生篇章中学会借鉴和思考;然后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之,再然后对其做出及时、深刻反思。篇三:《做智慧型老师 创建高效课堂》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做智慧型老师,创建高效课堂》 专题讲座心得

做智慧型老师,创高效课堂,做课堂的引导者,听了专题讲座后豁然开朗,真正感受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是多么的可贵,结合平日的教学,结合24字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行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只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才能让教育充满智慧。智慧型教师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的教师。所谓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一个教师的智慧应该是具有丰富的学识底蕴和人文涵养。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感悟的教师,能使自己的才能不断地滋养壮大,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新的思路和方法。如果说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那么未来教育的视野应该是智慧。所以教师一定要打破书本知识的框架,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摆在教育的首

位。鼓励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又要善于从周围生活以及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汲取营养、获得信息、学习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总应想着学生,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接受大多数的知识,只有那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为学生减负,才会真正激发学生其它方面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创新型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向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高效课堂就应像张四保老师讲的那样,教师学会倾听、学会指导、学会表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为教师,每日站在三尺讲台上,真的应该认真反思,如何的课堂,如何的教师才是学生需要的、家长欢迎的、社会认可的,当我们总在向着这样的方向前行时,成功就不再遥远!篇四: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培训心得体会--物理

隆 志 明

于2月23日24日我参加了 学校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各地的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方法,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专家和名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通过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领会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通过理论的学习,更进一步理解学校的功能,教师的职能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观课议课,真正的领略到什么才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通过观摩教学,真正的领略到那些优秀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如何进行试验探究性学习。下面就我的心得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每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有独到的视野和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以及初中物理教学技术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他们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在畅谈中国物理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和物理教育各家之长。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二、不断进取,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通过到几所名校的观摩活动,学习和领略到许多名师教学风格,他们各有千秋,也受益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都有的共同特点: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应用的得心应手。

专家的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以及和各位专家的互动应该说是我们最快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候,各位专家用自己的自信、率真、真实、真诚和热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又一位名师的风采。经过理论学习,再到各中学观摩学习,我由初始的迷茫渐渐开朗,不仅要学习课程内容还要不断进取,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力争成为优秀物理教师

在这次培训中,在和全省骨干教师的交流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见识,增长了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回顾这些日子的学习培训,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培训期间,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解决了我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特别是我听了多位名师的教学示范课,他们灵活的教法,深厚的知识功底,把学生引入到胜景,把课堂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从这一过程中我接受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都能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这些优秀的教学思想一定会在我今后的教学发展中,起到持续的指导作用。

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感恩、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篇五:《教师道德智慧》心得体会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学习《教师道德智慧》

心 得

胡恩海 马官镇二官小学 学习《教师道德智慧》心得体会

马官镇二官小学 胡恩海 通过学习了《道德与智慧》这个专题后,让我对此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没有学习这个专题之前,我对道德的认识非常的肤浅,就认为道德就是品德,一个人的品质、行为,不做坏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其实,道德它的内涵意义远不止这些,并且让我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道德智能、道德智慧,对道德与智慧有了重新的认识。

何为道德?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概念。所谓道德范畴是指关于尊重人类生命(或任何生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方面的能力或倾向。是指一个人个性、个别性、意志、性格、人性实现至最高境界等方面的陈述。何谓道德智能呢?它是一种实践理性智能,道德智能不仅仅是善的理念,而且本然的存在着智能和道德的成分。所谓道德智能是一种知人、知己、知物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人能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综合意识和能力,它是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以人的精神安定、安身立命为宗旨。道德智能就是以行为主体在潜意识认可的善恶评价标准、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形成的自身独特的坚定不移的道德理想信念智慧为德心,并自发地依据此潜在精神力来调整自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德行的总称。道德智能的内涵就是人类举心动念言谈举止的动机的善恶观念和行动的智能。道德智能的外延包括人类自身的举心动念言谈举止的善恶。道德智能又涉及了两大核心范畴,即智能和道德。通过学习,也让我知道了智能和道德两者的关系,智能和德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在实践基础上,而不同的是智能是人对自身理性精神世界的把握,而道德是人对自身生活意义和价值的把握。道德智能的内容也是从六个方面来论述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智能领悟到人的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那么专题中第三个内容就是道德智慧。道德智慧是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来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面对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各种利益关系时,尤其是面对艰难的道德抉择时,穿透迷雾而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道德教育就应该关注学生道德智慧的生成,凸显道德智慧的价值与作用,进行道德教育实践。关注道德教育中学生个体情感、意志、理想扥生命意义因素与道德的整合,而不是仅仅着眼于道德认识。道德教育要以促进与生成学生生命和谐、圆融、自主、可持续发展为母的,积极利用并创造各种道德情景或生活,在体验中着眼于道德智慧的生成。

以上是理论学习中所了解认识到得一部分内容。结合以上内容,在来看看我们现今学生中的德育情况。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许多老师的心声,现在的学生真的很难教,特立独行,对一些传统思想不屑一顾,爱国主义淡薄,为人处事以己为重。而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同样存在着问题。如:一是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时间空间限制。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如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它不仅传授一定的道德政治知识,更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但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只为考试死记一些条文而思想上却无所触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溺爱,另一方面是学校应试教育下对德育工作的松懈,更为关键的是社会道德标杆的风向不够准确,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传媒的不良影响,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态势也限制了德育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无法在混乱的世界中找到方向,容易迷失自我。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最终归结为感悟,如同爱因斯坦所说,“要留下把人引向深入的东西,而将那些把人诱离的一切统统抛掉。” 人要形成思想,拓展精神生命,必须通过感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学生自我反省,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思想和道德品质,这是“科学发展观”之“核心以人为本”思想在品德教育中的实践。 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青少年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 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涵养化育个体的德行。思想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体的自我需要,才可能是有效。不能够像以前一样,一棍子打死一船人。不能说他在某些方面还缺少什么其他同学就和他一样,泛泛而谈的教育是最苍白的教育。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和青少年的个体经验相接近,融入青少年的个体生命成长。再之,道德感悟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心灵。道德教育在本质上不仅是实践活动,而且是精神的和心灵世界的活动。道德教育只有触动心灵,引发生命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相互尊重、互动对话,单方面板起面孔说教,机械地传授思想道德知识的做法,不符合道德的本真精神。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要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还要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艺术,是智慧与道德的结晶。

推荐第8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生命因悦读而精彩”的活动,学校为老师们购买了阅读书刊,这本书的名字是《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由于手头工作忙,所以这本书我才读了一小部分。虽然读的内容不多,但我读书一直有个爱好,那就是喜欢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总之,《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就像一个海洋,它不是我一时之间就能理解和领悟的,这还有待于以后的日子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学习。

推荐第9篇:读《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心得体会

读《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心得体会

读着《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一书,让我心灵涤荡而受益匪浅,又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教学中。一打开书就像眼前忽然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一个个生动鲜活,既具创意又具操作性的成功案例描述着教育工作中的细小故事:“男孩女孩节”、“快乐的盒子”、“小问号信箱”、“校园一米线”、“新闻发布会”、“小组循环日记”“红领巾的十个秘密”„„这50个智慧方案不仅创意独特,而且经过一线教师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得到检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们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老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这些新鲜具体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全体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其中“一个人扫地”,让我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确实“一个人扫地”比我的2个人扫更妙:值日的那位同学可以自行安排打扫,动手能力差的同学还可以邀请自己要好的朋友帮助自己一起打扫。这样劳动的成效明显提高,好朋友帮助一起打扫,更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实,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将其归根究底,都是教师们为了孩子的生理、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思想认识、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从而苦心钻研,潜心实践,精心总结得来的。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致力于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成绩的提高,还应帮助这些孩子提升他们的各个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让他们成为充满智慧的孩子。要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就需要有智慧的教师。因此,我不仅需要不断积累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位有心的老师,积累平时生活中的点滴,通过思考将其精华之处巧妙地融入教育教学,并且能做到不断地探索创新和精益求精。虽然,现阶段我只是学习借鉴别人的创意,但我会不断思考与实践,相信会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智慧教师。

书中有些创意设计跟我们平时的教学较相似。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思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只要做个有心人,也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迸发智慧的火花,成为智慧的教师,就会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演绎精彩。

推荐第10篇: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良深。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一些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 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第11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肖瑾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话。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肖川教授对书的嗜爱也让我怦然心动,静静地阅读,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回顾自己有时因种种原因疏于阅读,无心体味读书的乐趣,悲哉!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一脉书香呢?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教会我们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书是生命的源泉.走进书里的世界,享受精神的丰润,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绽放自己的美丽。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第12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用智慧启迪智慧 用心灵感化心灵

——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心得交流

襄矿子弟学校

宋丽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我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读的这本书《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读后感受很深 ,回顾自己以前所谓的成功教学案例,总好象是在凸显自己的成绩。其实说句心理话,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的苍白无力。

现在,我就书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及感受。

坐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不写作业的孩子快乐吗?答案显而易见,不快乐!

(出示图片二)——班级案例

从去年接手四(1)班开始,每次检查作业,都发现我们班的张雅辉同学,不是少做,就是不做,而且作业脏兮兮的,于是我开始自认为聪明的采取夸奖、批评、说服、请家长„„一直延续了两个月,结果作业还是老样子。

(出示图片三)——惩罚的奖励

后来我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的第35个案例“惩罚的奖励”后,我采用了案例中的方法。即:在他某天没有完成作业时,我说:干脆奖励你一个星期不写作业吧!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无奈与失落。

(出示图片四)——一张小纸条

第二天他悄悄的给我写了一个纸条,纸条上说:“老师,当你奖励我一个星期不写作业时,我感到了孤独,我不想让你放弃我。在一二年级时,我每天早早写完作业,感到很快乐,很开心,老师也很喜欢我。可是现在的我并不快乐,我现在知道了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我才能真正的快乐。老师,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的确,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学生写作业时很难快乐;但若不写,更不快乐。很多老师都有一种误解,以为人家写作业他不写,他一定快乐。其实不然,当一个孩子变成异类的时候,他是会感到孤独的。

(出示图片五)——用智慧换回童心

在上面我的班级事例中,我所采用的案例的高明之处在于,老师不是一味地加大检查和惩罚的力度,而是用自己的智慧“以退为进”退了一步,使孩子的“逆反”一下子失去了对象。这时候他的心才能沉下来,他才可能比较冷静地反思自我,才能发现原来不写作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从而认识到写作业的重要性。

(出示图片六)——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 “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这是王晓春老师这本书中的精华所在,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出示图片七)——反思型教师和智慧型教师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拥有爱心重要,但是智慧和爱心同等重要。就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尝试中不断地显现和积累教育智慧,逐步成长为新一代的反思型教师和智慧型教师吧!

第13篇:读《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心得体会

读《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心得体会

宗圣村综治专干—刘昌宽

《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介绍了古人如何上访、古代如何治理公款消费、古代如何处罚考场作弊、古人如何对待色情业、古人如何应对性骚扰、古代的DNA鉴定、古人如何买卖房产、古代如何对房产征税、古人如何抓环保„„其实,这些也是现代生活中的热点法律问题。通过古今比对,《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总结出了中国古人的法律智慧。

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影。本书揭示了各个时代人类法律文明发展的漫长艰苦的跋涉历程,以及从孜孜以求的目标直到人类成就的最高巅峰的求索过程。法律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它一直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从摇篮到坟墓的命运之路。即使我们去世以后,对我们的遗产的处置也要通过法律来进行。法律伴随着人类进步的历程,特别是社会政治进步的整个历史,在那些无比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用他们淌血的双脚在布满荆棘的苦路上前行,从奴役走向自由,继往开来,前仆后继。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法律也普写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篇章。到此,中国法治分为古代法治和现代法治。

古代法治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是代表着先进的阶级、阶层以及开明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利益和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立法不严谨,让不法之人有机可乘;执法存在左右的空间,执法者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比如《官司也风流》中当事人吟诗一首就可以改变判决的取向。现在听来虽然大快人心,但在当时于礼法不合。统治者往往把法律当做治民的工具。

现代法治与此则有很大不同。老百姓的行为虽然也要受法律的约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专制政治所决定的。宪法出现在近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1

宪法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设定和约束国家的权力,使其不被滥用。同时,那种认为法治只是一项具体工作而不是一项影响和决定全局的方针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针和政策,其中有四项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远战略意义,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行计划经济转变为实行市场经济;从实行闭关锁国转变为实行对外开放;从人治向法治过渡,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

“有法可依”就是要建立统

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法律体系应当力求完整、科学、严谨、系统;各部门法应当合理划分,彼此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法律规范应当明确、肯定、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法律的内容应当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能把部门利益法律化。应当避免和消除各国家机关,不同时期的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以及法律、法规与法律解释之间的矛盾。

“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尽量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腐败现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依法平等地2 享有法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要建立和健全法律服务机构,保证法律正确实施。

“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要按照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维护司法权威,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要加强执法、司法队伍的建设和对他们工作的监督,防止他们滥用权力。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容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

第14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心得体会

古蔺镇第一小学何杰红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话。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作者犀利的目光,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

1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

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要做到这些,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更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教会我们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书是生命的源泉!

第15篇:读包容的智慧

包容,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读《包容的智慧》有感

读完了《包容的智慧》,感慨良多,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并不在书的本身,而是在领悟、在生活、在工作的过程中。

一、生命的坦然在于学会包容

从普通人的一生来讲,活在世上难免会遇到令人高兴或气愤的事。兴奋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并使生活充满精彩;而气愤的事往往就会使人怒火中烧,可能使人丧失理智,同时产生令人遗憾的后果。所以,在生活中有些东西需要我们用包容来对待自己的人生才会有更多兴奋、快乐的等待。

说到包容的真义,其实也是在整个世界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历程中,在每个成功的团队故事中、在每个成功的个人身上,被无数历史经历所证实的真理,那就是包容是每位成功人士人性中不可或缺的美德,反过来说,没有包容心的人谈不上人生成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那么他的舞台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他拥有的就有多少。包容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未来。

我想包容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包容者,包容别人其实是解放自己、获得坦然的人生。尤其是在工作中,单位是我们一天中主要活动的场所,如何很好地处理好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从而相互合作地完成工作,尤其当今社会环境下,本身每个岗位工作压力都很大,我们的工作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纠纷总是存在的,是去 1

以包容心去面对而和风细雨,还是在相互责难中成为一团乱局,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在共同文化的引导下,让“诚实与守信、真诚与交融”成为精神与言行的准则,对同事尊重并善于发现与学习他们的长处,取长补短,学会用包容的心态,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生存和有利的发展氛围的同时,共同完成工作使命。

包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使敌对的、消极的、紧张的、不利的因素转化为友善的、积极的、和谐的、有利的因素,它让我们的天地更加广阔,道路更加平坦,前景更加美好,我想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具备这样的品德给人生带来的益处与境界。

二、良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

包容心靠自身的修炼而得,修炼主要着力进行良知的修炼,一个人如果没有良知,就谈不上包容。星云大师云:要常发惭愧心,要肯认错,要懂得感恩,能够行事不昧、自我反省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春秋齐国的政治家管仲说:“知耻近乎勇”。知耻是良知的先导,知道耻辱,懂得羞愧,是个人修正言行,涵养习惯的基本功。

关于这个话题,最容易让我们记起的是孟子说的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或许最好的例子是我们读小学时就耳熟能详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我比较单纯,欣赏不了勾践越王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之后,为

了日后东山再起,他不惜为奴给夫差当马夫,甚至于给夫差尝粪便验病这样的壮举。

但一位王者可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为了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精心准备和艰苦努力,最终终于灭掉吴国,逼得吴王夫差自杀,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这样的历史故事对后来人的启发肯定是深远的。

作为一个现代的社会人,带一个团队或者要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所必需的是有改变自己的认知的意识,或者说应该知晓自己的认知的局限并有改变“始终存在着狭隘与意断”的决心。

这方面的体会得从工作实践说起,例如,在工作中必需关心的是结果,在乎的也是结果,衡量的标准也是结果,为了结果,我们个人与团队一直在努力不懈,而问题往往出在一个系统的某个细节上,导致这个细节出现问题的原因深究起来往往是某个个人的个性与能力与完成任务对应的要求不相匹配。作为一个成熟的充满自信的职业人个性与能力的缺陷是致命的,所以需要自己不断地自我觉醒与超越原我,这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应该具备的是不断反省的能力。因此,知耻、知愧应该是职业人具备的基本素质。 心浮气躁轻率孟浪的人不可能就大事的,成功者都有一颗坚忍的心,往往能摒弃对自己不利的浮躁的情绪,为了最后的成功必需坚忍而不拔,更必须知耻而后勇,自强不息,直至目标的最后达成。另一个与人品格完善相关的主题是知恩 ,常存图报之心,这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对组织、师长的培养、教诲、提携

要知恩图报,对同事、朋友的帮助要知恩图报。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辅助,更况且没有谁总是一帆风顺,总会碰到一些沟沟坎坎,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友谊比什么都珍贵。这些都应当铭记于心而永怀谢意的。 知恩图报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更是构筑和谐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知道并身体力行知恩图报的人,才有资格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人。

三、对工作要存有敬重之心

长乐先生说:天才的成就是上帝给的,普通人的成就是职业精神换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无论跟随谁,无论外界如何动荡不安,有了职业精神,我们的内心就有了安定的力量,有了抵抗外界压力的承受力。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则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就。

星云大师云:人生必须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工作要存有敬重之心。尤其工作时,必须与很多人互动、合作,所以在群众之中,一定要与人和乐相处,不可有我无人。懂得敬业乐群的人,人生才能一帆风顺。

长乐先生说:我认为职业精神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敬业、专业、勤业、创业。有了这四种精神的人,几乎可以肯定他事业有成。 我个人认为,“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敬业”。低层次来讲,“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也就是说,敬业是为了对单位有个交代。 如果我们上升一个高度来看,

那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从那个层次来讲,“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勤奋务实,并且有始有终!

我认为,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单位,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我们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就算我们以后换了地方,充实不同的行业,你的敬业精神也必会给你带来帮助。因此,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从事任何行业都容易成功。

于是,我想到了世界日用消费品行业排在前列的宝洁公司的CEO-雷富礼,雷富礼这样告诉他的员工:“宝洁公司的任何员工都要在“赢得两个瞬间”上下工夫———即“赢得消费者在商场发现产品决定购买的瞬间”;“赢得消费者首次使用宝洁的产品后决定下次还用宝洁产品的瞬间”。 因此,雷富礼也始终有着一个习惯。他会经常乔装成产品研究公司的人员上门拜访一些家庭,观察P&G产品乃至竞争对手在他们心目中的评价和口碑,然后再与公司内相关产品部门的主管做出检讨,寻求改善。 因此,在公司领导人的“敬业精神”效应的感召下,宝洁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能积极地在“赢得两个瞬间”上下工夫,不管是不是在工作时间都身体力行,不愿懈怠。

雷富礼也许并不是全美国职业经理群体中最优秀的,但是他所具有的优秀的职业精神,和他的团队因此而表现出的优秀的职业精神所迸发出了强大的工作能量,使得宝洁即使经历了公司历史上最

巨大的亏损和全球裁员大**,在日化界的霸主地位依然安若磐石。

能够这样对待工作的个人与团队,他们必定都有一颗坚强的心,怀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也是最有职业道德的人,他们永远是最好的。 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没有敬业的员工是不可能的;一个企业中层没有敬业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自己部门的健康发展。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敬业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崇高精神。 如果敬业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工作,并能够从中体会并享受到乐趣,从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赢得以后更大成就的宝贵财富。

我们脑海里可能会经常出现一个充满责任感的词语“担当”, 担当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为自己所承诺的事情负责,是一个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责任感。

作为职业人除了有旷达的胸襟,坚忍不拔的信念,认真负责的精神,还需要具备去完成工作的能力,除了接受专业培训的长进、接受工作实践的磨练,读书是开阔思维、增进能力的好方法,得到《包容的智慧》一书后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几番阅读都有新的体会,可惜悟性还不够,只有多学习多思考,加紧自修,渐渐进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境界。所以说,包容,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

第16篇:读智慧背囊有感

感悟智慧人生 做快乐教师

——读《智慧背囊》有感

西河乡中心学校

李丽君

“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美丽印痕的文章,就如一颗颗灿烂的珍珠,而此书就是将那些珍珠串连了起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映亮了青春的每一个角落。如流水一般,浸染着年轻的思想,让那些真善美篷篷生长。如点点帆影,引领你向梦想的远方启航。”这是《智慧背囊》的卷首语,一看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智慧背囊》是系列丛书。它里面没有高深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语,有的是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是一句句让人思考的“心灵对话”,走近它,你就靠近尊严,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它,你就靠近人格,感受人格的强健;走近它,你就靠近宽容,体会宽容的博大。更主要的,她让你打破心灵的束缚,把浩瀚的海洋装入胸膛,让心帆远航。

《长大了就不苦了》:

一位年轻人向大师诉说内心的痛苦。 “长大了,就不苦了。”大师说。 “可我已经长大了。”年轻人说。

“可你指的长大,是年龄的长大,是身体发育的成熟。” “一个人,除了年龄的长大和身体发育成熟外,难道还有别的什么长大和成熟吗?”

“有。那就是内心的长大和成熟。”大师说,“你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当然会觉得痛苦。”大师说完,拿来两枚果子,一枚成熟的,一枚青涩的,然后再把两枚果子从中间切开。大师问:“你比较一下两枚果子的横截面,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年轻人仔细对照了一番,说:“那青涩的果子内心是空的,而那成熟的果子内心是实的。另外,成熟的果子内心有果核,而青涩的果子却没有。”

“这果核,就是果实的种子,它代表着内心的希望和信念。”大师说

年轻人顿悟了:当他内心充实,饱含着希望和信念,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甜蜜的人。

感悟:是啊,成熟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美好的向往。真正的成熟不仅仅表现在时光的流逝和外在变化上,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但是,渴望成熟的人们却将大把的时间用在外在的成熟上,从而忽略了内心充实的追求。成熟的内心世界,永远充满着希望和信念。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飞速发展,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变得平静,变得充实,从平凡的工作中去感悟快乐。

《不止你一人在努力》:

他4岁时,便能在舞台上独自表演儿歌;11岁时,便能自导自演家庭晚会;同样是11岁那年,他还获得了市口头作文大赛第一名;上初中二年级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在以后的各类演讲比赛中,他每次都能拿第一。离高考还有3个月,当别人都在为高考而忙碌时,他却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北大学习期间,他还被中央电视台邀去做节目主持人,他就是《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撒贝宁。

在同龄人中,撒贝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每天中午,当撒贝宁去北大食堂吃饭的时候,电视里便准时播出他主持的《今日说法》节目,他真希望食堂里有人认出自己来。可是居然没有一个人从电视上认出他。

一天中午就餐时,他故意问坐在对面的一位女同学:“请问,你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吗?”那位女同学说:“看过,怎么啦?”撒贝宁说:“那你一定知道那个节目的主持人了?”那女同学说:“不就是一个主持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件事让撒贝宁从此正视了自己的不足和渺小。在以后的岁月里,撒贝宁更加脚踏实地地学习和主持,终于成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当家主持人。

记者采访《今日说法》栏目的当家主持人撒贝宁时,他说:“其实我的成功,只不过是比别人的运气好点罢了,当机会来临时,如果当时站在机会面前的是另外一个年轻人,他也一定能行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止你一个人在努力。虽然你暂时得到了机会,比别人领先了一步,但是如果你就此骄傲自满。放弃努力,很快就不属于你了。”

是的,努力吧,别人随时都可能超越你,你停止不前或后退时,别人的努力会落下你一大截,别自满,要随时感受到危机,否则就不可能做好,做长久。

感悟:因为渴望抵达成功之巅,所以一路攀援着。当达到一定高度时,选择俯视,也就意味着将会因自己已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放弃努力;选择平视,也就意味着将会因感受到来自身边那些同样在努力攀登的竞争者的压力而继续努力;选择仰视,也就意味着将会因渴望那“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产生的无限动力激励自己登达峰巅。不止你一个人在努力,唯有那些不懈努力着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强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更需要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状况。人生处处需要努力。《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让我有别致的感悟: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优势和局限,成功的人生规则,就在于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爱因斯坦喜爱物理与数学,终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比尔盖茨钟情计算机,终成为世界首富。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善于经营自己长处的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值。

一则则小故事,一段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智慧背囊》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三尺讲台是我们爱的源泉,多读好书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教师渊博的知识,豁达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我们用无尽的爱谱写出感人的交响乐,在平凡的工作中去体验快乐的人生。

第17篇:读智慧数学课有感

读《智慧数学课》后感

本学期,在工作之余我有幸拜读了《智慧数学课》这本书。这本书来自全国优秀教师黄爱华,是关于他的一些数学教学思维在实践上的策略。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好书。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黄爱华面对学生时的幸福感以及对数学教学强烈的热爱,正是有了这种爱,黄爱华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对教学的研究,这也是作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有些课中,黄老师跳出教材,选择了生活中的实例和数据,让学生不但获得数学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惊讶与赞叹中获得一种知识的力量。这样的设计增加了数学课的内涵和趣味,让读者不由得佩服黄老师延伸教材的智慧和一份对教学独有的敏锐,他把生活中的内容赋予了数学的灵动,又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情趣。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殿堂。从以上片断不难看出,黄老师驾驭的数学课堂,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更包括心灵的点拨和生命的润泽。

二、数学课堂因游戏而“活”

有些堂课上,以学生的游戏比赛为主,黄老师从头到尾是游戏的组织者、引导者,幽默的话语、恰到好处地提问,上课的风格象极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寓教于乐,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他本堂课最大的特点。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课堂富于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兴趣盎然,其乐融融。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黄老师把“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运用得娴熟自如,游刃有余。

三、自主探索,学生思维动起来

在有些课中,孩子们体会到的是思维的快乐,洋溢的是智慧的神采!在游戏中,黄老师以整个游戏过程的主线,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个问题情境成为一把把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黄老师这种准确地把握教学时机,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火花的教学艺术让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意味深长。

四、激发兴趣,学生乐学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认知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引导、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体验乐学的情趣。

总而言之,黄老师的智慧数学课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教学的新天地。我想,今后我要多读书,多读教育专著,向名师学习,多去研究教材,合理大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正如黄老师所说“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所以,我还应该多去研究学生,寻找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生们一起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第18篇:读《智慧背囊》有感

淮师一附小五年级(12)李子默

放假这几天我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有时间我读了《智慧背囊》。这本书里都是些小文章小故事,易看易懂。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小故事,但每个故事都能给我启发,让我懂得一些道理。

就拿我今天才看的这篇文章来说吧,题目是《八百万只毒蜂向我袭来》,这篇小文章是说一名养蜂人用大货车运载着250箱蜜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几乎在一瞬间无数的蜜蜂袭击这名被卡在驾驶室的养蜂人,但养蜂人一直不放弃对生的努力,后来在地方警察和群众的救助下转危为安。这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不管生命中发生了什么,只要永远不放弃努力,就没有任何灾难可将自己彻底击垮!这篇文章我认真的读了两遍,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做任何事取得成功的前提吧。我们现在还小,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碰上许多挫折和困难,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放弃,那么就一定有机会战胜挫折和困难并取得成功!也只有永不放弃,才能使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智慧备囊》这本书给我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喜欢这本书!

第19篇:读《财务智慧》有感

读《财务智慧》有感

在图书馆寻找了很久,找到这本《财务智慧》,我是工科学生,没有很深的财务背景,对财务的基本了解几乎为零,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的话,我在网上查阅了不少的财务报表,知道了不少的财务基本概念,希望借助这些能使我更好阅读《财务智慧》。

看了这本书,发现财务也不是很难。

作者凭借着资深的财务背景和丰富的培训经验,做出多年财务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提炼,以其独特的“财务智慧”视角,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原本艰深晦涩的财务管理知识徐徐道来,选取了许多真实企业的有趣案例,例如施乐复印机公司利用会计手段在确认销售收入时做手脚,去掩盖经营的失败;世通公司无法抵制财务艺术上的诱惑,把购买办公物资定性为“资本性支出”来相应地增加利润,由此陷入很大的财务危机;废品管理公司通过篡改垃圾运输车和倾倒车的折旧年限,提高税前收益;阿德尔菲亚公司空手套白狼,利用偏离值,骗取供应商多余费用去弥补子虚乌有的营销费用,从而提高收入等等企业利用财务智慧的欺诈违法案例。

我在翻看真实企业的有趣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并深深理解了一些知识:

(1)财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估计和假设,从假设和估计中分离出确切的数字,明了的数字很好的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所谓艺术性就是那些容易出猫腻的地方,比如折旧摊销、费用资产化、应收账款、无形资产等;所谓科学性就是去看各种关键指标以及现金流量表,但我认为这里必须是建立在熟悉业务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分析。正确利用财务知识为企业谋求发展是重要的,违法操作只会带来一时的经营“盛况”,随后必将遭到法律的制裁。

(2)知道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基本原理,通过了解其原理能很好的解析一个公司企业的财务报表;

(3)如何计算财务比率、投资收益率和营运资本,运用分析方法能为整个公司企业的决策提供信息,从而做出更好的公司运营决策;

(4)了解了现金与利润的区别以及为什么现金忽然成为董事会和华尔街关注的“热门”数字。利润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比如库存材料和商品、应收账款等等,利润(或净收益)是公司总收入与总支出之间的差额,用于衡量公司运作的效率。现金是企业可以随时取用的钱。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赢利能力和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指标。当公司利润为负而现金流量为正时,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生存的希望。如果现金短缺,企业就很容易陷入困境:支付不能兑现,无力偿还供应商的货款和缴税。总之,缺乏现金,企业将会走向灭亡;

(5)财务知识普及和财务透明对提升企业业绩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局观念是必要的,企业的财务成果必须结合其经营的环境来理解。每个员工能够很好的理解其努力工作所追求的财务目标,就能做出相对应的工作上的配合,公司业绩自然提高了,同时财务透明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总之,非专业人员懂一点儿财务知识并能理解财务报表,有助于凝结共识,提升业绩和管理。

我平时喜欢看书,也看了不少书吧,如果在专业知识类书籍内,对于这本书我给出五颗星的评价!对于全书来说,这本书浅显,但并不浅薄,观点很精到直

观,讲述方式很友好,由浅入深,全面而详实,而且很奇妙的是,他似乎知道你在想什么,哪部分理解的不好,他甚至会再举例分析,是本很好的入门书。书的篇幅很紧凑,一个理论知识的介绍讲解很浅显也很容易理解,使我有了很大的阅读兴趣。

如果不拘泥于里面的内容,我觉得处理财务问题的思路或者说精神吧还是对个人的职业思想有很大帮助的。书中有句话讲很好,可以运用到很多知识学科领域。“财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能总是相信数字,财务智慧不仅在于账本,更在于操作。”这句话说的有道理,但更应该明确的是,我们的现实职场生活被各种财务数字紧紧包裹。因此,正确而理性的认识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是我们今后作为职场白领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诚然,如果我们初步涉及财务的人将财务作为一门科学,显得枯燥乏味,但以艺术化的心态去对待和学习,将会获得很多的乐趣,最起码,熟悉一个公司财务运转,能够很好的评估一家公司的经营是否良好,对以后选择扎根一家公司有很大的帮助,工作后理解自己企业的财务也将使自己的职业生活更有意义,学习这方面知识是值得的!

学海无涯,作为大学生需要的职场理论储备我还是很不足,我会继续努力的! 同时我也要通过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企业的经典案例,来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不断进步和完善,达到职业人的基本理论储备基本要求,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任重而道远,我坚持下去的!

第20篇: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罗增毅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易中天

前不久,去新知图书城买了一本易中天所著的《中国智慧》。在这本书里面我们看到了易中天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该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易教授对于词语的解读方法。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阐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时,他一般会费尽心思从正面角度罗列许多词汇去描绘个人心中的见解。但易中天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先说它不是什么,这样一来就让人们对于它是什么有了更清楚清晰的认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有时语言的巧妙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中庸”一词在文中,易中天是这样评价的:第一,中庸是道德境界;第二,中庸是思想方法;第三,中庸是处世哲学;第四,中庸是做人艺术。我想“中庸”是一种品德,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当你有了很高艺术成就,物质财富积累,那时“中

庸”很值得你去品味。但年轻人就应该有拼劲,当然不是要去否认“中庸”,而是将其放在较次要的位置,因为“中庸”这个奇妙的东西必须随着岁月积淀,人生阅历的增长才能慢慢显现出其自身的魅力。语言的畅谈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无论你对“中庸”一词的见地如何,或推崇或反对,但你都要尊重“中庸”,因为它是中国智慧。

其实“中庸”的本意是适中之道,不高调同时不走极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倘若每个人都摆出一副傲视他人的架子高调行事,走着极端,谁都不愿承认理亏而退让,这个社会没有了包容,遇到一点小事就针尖对麦芒,产生口角,找这种趋势发展,社会又谈何“大爱”,又谈何“和谐家园”。那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们从不愿意别人称自己是历史家,仿佛那是对“历史”这一字眼的大不敬。在浩大无垠的岁月长河中,他们更愿意成为为别人供给养料的的藻类。就如主持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的李济,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使,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但他却视名利为粪土,坚持着对考古学的固执。伟大的人通常甘做孺子牛,这也正体现出他们的卓越不凡。 如果身边能有一个中庸的朋友就再好不过了,他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高于自己,就谄媚奉承;他也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低于自己,就轻视不屑。他总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对待身边的朋友,那是正直的表现,那是人文修养的表现,而这就是中庸的价值。

中庸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事,不走极端,那才是切实可行的。好人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你,而是好人都喜欢你,坏人都不喜欢你。中庸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认可你,而是领悟中庸之人都认可你,不甘于中庸之人都不认可你。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加深了对《周易》的理解。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它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读毕,深感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读教学智慧心得体会.doc》
读教学智慧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