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2021-01-2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了鲁宏飞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本书介绍了教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段话,说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憧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书内容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些偏见。课堂上,应该严肃、庄重。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只要让孩子学会知识就可以了。于是,我的课堂枯燥,乏味。对孩子没有吸引力。鲁老师有着不同得看法,他提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堂教学能给予老师自由创作的余地,使老师可以像音乐家、美术家以及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作。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二、课堂教学讲究方法、策略。

这本书主要涵盖了课堂导入艺术、语言艺术、讲授艺术、节奏艺术、提问艺术、举例艺术、启发艺术、应变艺术、幽默艺术、结课艺术和评价艺术等几方面。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方法的指导。比如,课堂导入就有8种方法:

1、直接导入法,

2、审题导入法,

3、悬念导入法,

4、情境导入法,

5、演示实验法,

6、典故导入法,

7、衔接导入法

8、实例导入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为一节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教的是知识,教的对象是学生。知识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对课本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即使设计好一节课。但是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偶发事件,失误,甚至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教师急中生智的化险为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实事求是,客观的处理。因此,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书中提到在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一点对学生发言特别重要,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开始发言时语言不清,但经过停顿,也许讲的很好,老师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时间,并且老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更应当注意,学生发言时,学生稍有停顿,便叫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很不妥当。

书中谈到了幽默艺术,这一点对学生也很重要。有时上课,学生回答不出来了,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讲错了,课堂上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应当做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一下,老师想办法幽默幽默,有时老师适当加入一些调皮话,加入一些歇后语都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讲不出来的尴尬,同时为引入下一个问题作好准备。假设学生讲的离题了,或者错了,这就要求教师用一点幽默艺术把方向回到正题上来,还让学生觉不出尴尬。

书中多次谈到无论什么艺术,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对让学生讲课来讲,这更重要了,要把讲课过程中所要发生的可能性都要有所准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因为如果不仔细想,所发生的问题你是根本想不到的。有些东西一些参考资料上也是没有的。要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让学生上课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要想使学生上课发挥出最大效能,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不然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你如果心中无数,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

书中还谈到举例艺术,这一点我也很感触,数学是一门生活科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让学生讲课时,可以适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讲,这样学生讲起来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推荐第2篇: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篇一:课堂教学艺术学习体会

读《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技术》心得体会

白庙中心小学

保岚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

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篇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学习心得2

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我获益良多,从这个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感,也学习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当然,这一个培训学习也让我自己进行了反思,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等方面,都是需要鞭策我自己学习进步的动力。以下是我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所思所想:

一、精彩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奠基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不仅是一节课的序幕,揭示本节课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抓住学生胃口的“头菜”。如何吸引学生来进入我们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投入参与课堂,这都是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需要着重思考的地方。自然流畅、富有吸引力、直切主题、生动有趣,这都是课堂导入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置一定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所预设的环境中来顺其自然进入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设置疑问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赛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下走进课堂教学……这些都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艺术,而这些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来因地制宜,制定相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案。

二、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成功的催化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多形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我们可以检查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甚至可以推动促进学生的生化,达到课堂生成。当然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环节每个内容都需要提问,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而是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处来提问,需要学生思考掌握的地方来生成问题,根据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学生来提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的同时,需要在对课堂教学每个环节进行预设生成,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是一节课成功的润滑剂。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来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入每个环节的学习,而在这其中教师的语言就起到关键的作用。每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地知道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内容,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每个细节需要教师的语言生动地表达,能吸引住学生跟着教师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内容需要教师的语言形象地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准备地把握,精炼准确、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激情而又优美、标准而又诙谐幽默,点燃整个课堂的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富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自己在许多细节上进行精琢细炼,不断地学习充实,才能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艺术效果。

篇三: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4月16日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学习讲座——中国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培训,通过培训让我耳目一新,对此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

一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推荐第3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洛阳市第十五中学初中语文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是由洛阳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赵彩屏主持,由该校王遂霞、张如才等六位语文老师参加的一项课题。该课题于2011年12 月申报,经市基础教育科组织专家评审,获准立项,并在《洛教教研【2012】46号》文件上予以公布。课题立项编号为:LYKT11013。为了搞好开题并正式启动研究,现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作如下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一) 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堂教学很单调。许多人都认为学生学习母语就是利用千百年来流传的名篇加以体验和感悟, 是无师自通的过程。这种观念的产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出现偏差,在教的过程中并不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内在逻辑, 向学生提供的语文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创新性, 没有把它们有机的联系起来。教师常喜欢用“指示性”替代启发式、以“权威式”替代讨论式。学生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思想发展严重受阻,老师是越教越笨,学生是越学越模糊。他们只知道学了多少文章, 却没有学到系统的知识, 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成了一句空话。

2、语文教学没有教好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性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来特性。语文教学固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但是, 如果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已经没有区别的话, 学生还会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吗?另外在表现情感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就像经过“消毒”一样。对于不该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爱情主题, 除了有限的几首古诗字眼上稍微涉及一点之外, 老师也不会深入的去给学生探讨。“早恋”难道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能避免的吗?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一篇篇精美的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对话、去进行言语历练。这种种做法,都背离了语文教学这个根本。

3、遏制了学生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应试教学至上。绝大时候的语文教学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这种应试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意义的理解、对人生及世界的认识的发展。

(二) 取得的成就。

1、语文教育理论家王尚文先生提出了“非指示性”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颠覆,以“二不”“四自”为核心精神: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文本特点,自主确定或共同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互动与对话中,自主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2]由教师主宰转向师生对话,师生互为老师,相互教育,共同成长。有些遗憾的是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被多数教师所接受。

2、路玉玲学者在《简论现代语文教育观》撰文提出: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惟一标准, 而掌握知识程度又往往以考试的分数为最终尺度,在以唯升学率论质量观念的指导下, 语文教育也以能应付考试获高分为质量好。升学率成为教育质量的代名词, 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很多老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仅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重要的不

是他已记住了多少知识, 而是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

量观。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在此基础

上, 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 使学生从对语体的感受、鉴赏到走向创造,从而使学生达到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的目的, 使他们不仅善于继承过去, 又能积极地适应现在,更能勇

于开拓未来, 成为21世纪成功的劳动者。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

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一直

以来,我们喊得都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

老师的大多数课堂依然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记得多;教师独霸课堂,学生往老师预设的圈子

里钻。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学习的功夫在课外,课外的“大语文”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把语文当生活,

有法可学,有知可用。

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

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

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

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

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

真正地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在对语文课堂的艺术研究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

堂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

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具体地说,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别人怎么教,

我也怎么教,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被驱除殆尽,个别老师还在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我们都

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等新课改理念,但

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一些教师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

牢地控制着课堂,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上师生思想碰撞的

精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

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对学生形成全面而有深度的智力挑战,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和

情感熏陶。一句话: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新课标下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

究。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发挥学生求知、教师育人的主阵地的作用、达到高效学习目的研究。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不是不喜欢咱们的语文课,而是因为咱们的语文课被我

们自己给上得索然无味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

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

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在课堂上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思

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

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单一的,单调的。教师往往受自己以往教学经验的束缚,不想也不愿

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目的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师潜

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认真设计教案和学案,这样便于教者把握学生学习

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在推敲各个教学环节中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教学模式丰富多样。

4.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

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

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用自己的博学多知

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

的不断发展。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除了在平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电外,而

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则更有利于我们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研究重点

1、课堂导入的艺术。

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

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

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才能完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

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要恰时

提问,提出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问题,提倡“深题浅问”。

3、课堂对话的艺术

课堂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这就要求教师作为平等的

一员去参与教学活动中,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

碰撞而激溅起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

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

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

4、课堂朗读的艺术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感情的,老师要能够走进文本,

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

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

行美的熏陶。

5、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

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

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

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

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

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

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

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我们如今已经

具备了这样的条件。(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

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6、板书设计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欣赏一个精美的板书,简直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板书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简洁、准确、美观。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2、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5、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调查立项阶段:(2009.03~2009.05)

2.动员准备阶段:(2009.06~2009.07)

3.理论学习阶段:(2009.08~2009.12)

4.实践研究阶段

7.总结评估阶段

六、人员分工

七、资料准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者:孙春成

《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主编:李晓明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大夏书系》作者:雷玲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作 者: 沈龙明,肖建红

《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作者:余映潮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作者:余映潮

《于漪课堂实录》

《魏书生作文示范课堂实录》

推荐第4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课题类型: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

实验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从2007年9月开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段的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从课堂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思考合作,实践综合中改革,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成为教的主体,也就是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能丢,但是教师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名师出高徒,高徒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去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不断追求,让课堂永远精益求精的发展。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优化了课堂,在教学环节上更科学,更严谨,更自然,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柳老师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柳老师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特别是柳老师精道独辟的点评是一语中的,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非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长期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艺术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励乐学说。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2、创造活动说。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3)

3、审美说。阎增武先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浅析教育过程的审美感》,《教育研究》1987.2)

通过学习理论,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一)知识的充实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能力;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如何学,要“既进得去,更能出得来”。

1..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学作品时,指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构建以文学发展史为纲,融文体、作家作品、艺术风格等为一体的知识网络,使新旧知识很好地衔接了起来。丰富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明快”(袁宏道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能力。

2、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

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二)思维的快乐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维快乐,本应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变得了无趣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前的提示(因为太详细了)放在后面作参读材料,抛却以往的根据课文提示中的“结论”去“图解”文章的阅读思考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新版人教社教材(试验本),已把过去课文前的关于内容、写作特色的详细提示,换成了“训练重点”,我们认为这更利于“发现学习法”课堂教学结构的实施,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切莫用“先入之见”把学生变成思维懒汉。

2、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必须纠正“天马行空”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3、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学生分析自己语文水平不高时,常常归因于语言积累。以为肚里的“优美词句”太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却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制约语文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经常表现为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处于青年时期的中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力求用理论分析概括事实的思维特点。因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思想武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作辩证分析。联系语文学科特点,我们尤其重视以下的思维方法:排除经验干扰、避免复制性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固树立语境观念,由整体看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角度思考;由表入里作原因分析;纵向横向的联系比较。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武器,其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现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情感的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四)成功的激励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视“神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借鉴文章思路和表现手法,而要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对文章内容和形式作辩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写作训练中力求“神似”。

2、感受生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所以,阅读教学后提供的材料或习作参考题,除了能很好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外,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能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中,思想会变敏锐,情感会更丰富。

3、鼓励创新。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努力写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有新鲜感受、独到见解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要求学生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对学生习作中的个人感触、偏激想法,作辩证分析,肯定其闪光点;对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做法,要充分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冲开固有思路的框架,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好文章。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我们认为知识的充实、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围绕情感性、创造性,把这四个方面作有机的整合,将形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合力,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1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题实施之前文峰区语文教研室多方面准备为课题的开展实验作准备。

1、对全区语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

2、对课题级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培训。

3、各校深入开展“理想课堂”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的活动。

4、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课题实验在文峰区八所中学同时进行,2007年10月各校确立了以教研组长为主导,语文教师全体参与的校课题实验小组,其中由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布置分工,监督、考察、汇总、评解,各实验教师分工明确,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实践、比较、总结。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既独立又协作,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课堂实践理论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摆出来,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

八所中学既独立协作,任务分明明确,分别从:语言的导入,课堂的结构,课堂的提问,课堂的语言,课堂的心理艺术及评价,课堂的对话,课堂的师生的地位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把研究的小课题搜集资料,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理论然后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理论性的科学的独创见解,以论文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同时要把实验过程的课堂实录记录下来,一个一个环节进行分解、分析,论述课堂艺术在课堂实践中的体现,努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理论本系,便于更多的检验和推广。

2007年12月各实验小组把阶段性研究报告汇总、展示、交流。全区实验小组成员寻找研究中的共性,提出见解,讨论异点。在区教研室的主持下,各实验小组,把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

(三)深入研究阶段

2008年1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08年3月,在全区举行了“文峰区中学语文理想课堂暨教学艺术展示”公开课,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实验教师都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多发表在“洹语在线”。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

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

教师明白了自己课堂的主体作用,就不会迷失就不会彷徨,更不会徘徊。简言之就是组织、引导、启发、激励、传授。

所以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心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言的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教师要设疑在无关之镍设疑在平淡处设置障碍,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七、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把玩教材,梳理整合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是一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把玩教材不只是对一篇1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通过课堂艺术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要想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融会贯通,收放自如,就必须具备把玩教材的能力和素养,把教材熟记于心,随时科学、合理、灵活地进行教材的分散、拆卸,然后再进行拼合,从而形成新的内容板块。同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一课多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课堂,灵活的运用预设的课堂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它是一切课堂技巧的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把单元后的口语交际分解组合,重新编排,这样学生就容易化零为整。把

七、八年级的知识系统化,有一个整体感,而一致于感觉学习的东西零乱不堪而收效甚微。通过单元式组合后,口语交际的学习训练就更集中,呈阶梯状上升,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还有《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文章有其相似之处,便可以比较性阅读;从人物的身份、性格、经历、遭遇、命运等方面进行辨析阅读,这样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认识的更深刻一些。当然《孔乙己》一课也可以“一课多案”,一种视点变化,多角运思的研究方法:

1、品“手”的描写。

2、体味孔乙己“脸色”的描写;

3、理解孔乙己的“偷”。

4、说说丁举人拷打孔乙己。

5、品味理解小说中的“笑”。

6、小说中的对比。

7、孔乙己的形象塑造。这都是以一个问题,从某个侧面切入,来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只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教者是可以找到、找出和拎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从而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的。

2、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及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实验教师设计的课堂案例,及对课堂艺术的研究在《洹河在线》上发表后受到致好评。

5、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成员吸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课堂艺术的材料,并努力运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成为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又一批中坚力量。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课堂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大改变了教师头脑中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另外,课题组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奖励,论文也多人次获奖。

7、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区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和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一课多案,一课多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让一课多案更科学?

4、激趣是课堂的首任,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让语文课“动”起来,“活”起来,“深沉”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九、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讲也练的关系?

2、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3、如何因课文的不同即设计不同的思路?

4、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十、结论: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区教师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课堂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

推荐第5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内容摘要: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目的和意义依据内容和方法过程成果和结论

我从2013年7月开始,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严峻的话题。但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1从课堂入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探索,合作,实践中改革,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华,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2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上应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是一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3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所以,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这两点必须统一起来。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再次、要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第四让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最后,要让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激励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时分层次,让各类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所知就有所答,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真不错!真有你的!”“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就这样一来,以鼓励为主尽快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找回自信心,让学生心里明白,老师不放弃他,他没有理由不听好,不认真学习,所以也就不敢有所松动,也就不至于和其他同学相差很远。课后,我常去教室转转,辅导学生,和学生多沟通,认真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听取学生对语文课的意见和评价,认真对待学生反馈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到老师认真教学,从而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

更应该认真学习。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不满足自己的现有知识,建议他们多听广播,多看名著,拓展自己的视野。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恰到好处,不能不根据课程情况而千篇1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开头好了,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就是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3、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上提问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及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4、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啰嗦,要恰到好处。

5、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艺术。很多时候,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所不能预见的问题,怎样恰当面对并解决,值得深究。因为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6、恰当使用先进教学资源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当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影视艺术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时,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积极倡导本组教师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最大教学效率。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师偏重课文,学生视野狭窄的现象,我们还应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课堂,从而达到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2、研究观看名师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联系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4、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组成课题研究四人小组,针对六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2、研究阶段。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必须要研究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等。但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

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方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尽情地书写他们的理想、人生,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学习语文的成果。

1、教师研究梳理整合教材的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不只是对一篇1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2、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课题主持人取得“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课题参与者两人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

5、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我们所带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其他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课题组之外的部分教师不够重视,资源利用有限。

一年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它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今后,我一定会朝着未尽的目标,继续努力,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推荐第6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课题类型: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

实验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从2007年9月开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从课堂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思考合作,实践综合中改革,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成为教的主体,也就是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能丢,但是教师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名师出高徒,高徒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去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不断追求,让课堂永远精益求精的发展。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优化了课堂,在教学环节上更科学,更严谨,更自然,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作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柳老师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柳老师首先从“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特别是柳老师精道独辟的点评是一语中的,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非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长期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艺术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励乐学说。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2、创造活动说。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3)

3、审美说。阎增武先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浅析教育过程的审美感》,《教育研究》1987.2)

通过学习理论,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一)充实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能力;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学知识是为了运用。

1、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能力。

2、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

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二)思维的快乐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维快乐,本应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变得了无趣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前的提示(因为太详细了)放在后面作参读材料,抛却以往的根据课文提示中的“结论”去“图解”文章的阅读思考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新版人教社教材(试验本),已把过去课文前的关于内容、写作特色的详细提示,换成了“训练重点”,我们认为这更利于“发现学习法”课堂教学结构的实施,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切莫用“先入之见”把学生变成思维懒汉。

2、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必须纠正“天马行空”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3、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学生分析自己语文水平不高时,常常归因于语言积累。以为肚里的“优美词句”太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却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制约语文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经常表现为不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情感的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四)成功的激励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视“神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借鉴文章思路和表现手法,而要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对文章内容和形式作辩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写作训练中力求“神似”。

2、感受生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所以,阅读教学后提供的材料或习作参考题,除了能很好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外,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能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中,思想会变敏锐,情感会更丰富。

3、鼓励创新。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努力写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有新鲜感受、独到见解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要求学生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对学生习作中的个人感触、偏激想法,作辩证分析,肯定其闪光点;对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做法,要充分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冲开固有思路的框架,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好文章。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我们认为知识的充实、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围绕情感性、创造性,把这四个方面作有机的整合,将形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合力,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

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

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1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题实施之前语文教研室多方面准备为课题的开展实验作准备。

1、对语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

2、对课题级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培训。

3、各校深入开展“理想课堂”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的活动。

4、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课题实验在八所中学同时进行,各校确立了以教研组长为主导,语文教师全体参与的校课题实验小组,其中由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布置分工,监督、考察、汇总、评解,各实验教师分工明确,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实践、比较、总结。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既独立又协作,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课堂实践理论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摆出来,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

八所中学既独立协作,任务分明明确,分别从:语言的导入,课堂的结构,课堂的提问,课堂的语言,课堂的心理艺术及评价,课堂的对话,课堂的师生的地位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把研究的小课题搜集资料,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理论然后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理论性的科学的独创见解,以论文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同时要把实验过程的课堂实录记录下来,一个一个环节进行分解、分析,论述课堂艺术在课堂实践中的体现,努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理论本系,便于更多的检验和推广。

(三)深入研究阶段

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在全区举行公开课,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实验教师都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多发表在“洹语在线”。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应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

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

教师明白了自己课堂的主体作用,就不会迷失就不会彷徨,更不会徘徊。简言之就是组织、引导、启发、激励、传授。

所以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心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言的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教师要设疑在无关之镍设疑在平淡处设置障碍,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七、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把玩教材,梳理整合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是一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通过课堂艺术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要想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融会贯通,收放自如,就必须具备把玩教材的能力和素养,把教材熟记于心,随时科学、合理、灵活地进行教材的分散、拆卸,然后再进行拼合,从而形成新的内容板块。同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一课多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课堂,灵活的运用预设的课堂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它是一切课堂技巧的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把单元后的口语交际分解组合,重新编排,这样学生就容易化零为整。把

七、八年级的知识系统化,有一个整体感,而一致于感觉学习的东西零乱不堪而收效甚微。通过单元式组合后,口语交际的学习训练就更集中,呈阶梯状上升,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2、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及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实验教师设计的课堂案例,及对课堂艺术的研究在《洹河在线》上发表后受到致好评。

5、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成员吸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课堂艺术的材料,并努力运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成为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又一批中坚力量。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课堂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大改变了教师头脑中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另外,课题组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奖励,论文也多人次获奖。

7、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实验,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需继续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和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课多案,一课多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让一课多案更科学? 激趣是课堂的首任,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让语文课“动”起来,“活”起来,“深沉”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讲也练的关系?

二、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三、如何因课文的不同即设计不同的思路?

四、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十、结论: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区教师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课堂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

语文课堂艺术无论在学生还是在教师发展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推荐第7篇: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听了曹利娟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比如教师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都会给整个课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创新有赖于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的教师”,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曹老师重点讲了有能力,我这样理解:

1、有效地交流沟通能力。

2、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力。(1)确定学习者、其他参与人员和教学环境的相关特征。(2)设计或修改教学活动以适应学习者、教学环境和呈现方式的需要。(3)明确目标、任务及次序。(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呈现技巧。(5)设计或个性课程内容、教师手册、评估工具和支持材料。(6)根据需要创建或修改基于技术的资源 。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在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是这样的。平等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出口伤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方法独到新颖,语言幽默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渊博的知识;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不拖堂;布置作业要适当;不随便找家长来学校;不向家长打小报告。

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我可能并不能把它全部掌握,但我通过学习明白了如何去做,怎样去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我想更多地还需要在今后地工作中去实践和体会,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刘宝珍

2011年9月28日

推荐第8篇: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了《现代课堂教育艺术》,获益匪浅,使我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书中讲述的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我认为,对于教师,不单单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理应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历史,预测未来的课堂教学趋势,笔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从每个学科到这一学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只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全程优化、整体优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而整体设计的过程,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在整体设计中,坚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以教具为辅助,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饭”,老是“一道汤”。久闻芝兰不觉香。

2、创设氛围。营造语境。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是最怕“鸦雀无声”。人非鸦雀,焉能无声?连古人都懂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法,怎能让现代的少年儿童个个成为泥塑、木雕,老是没有表情或只有一种表情呢?沉闷、呆滞、死寂的课堂气氛,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学;讲得传神,听得才有神,而不会走神。如何创设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1)设疑激趣,以趣生情。兴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采用迁移法、悬念法、游戏法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对学习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求知欲,让学生由疑生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

3、讲究课堂语言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臻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互协调和相得益彰。

4、利用游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动员和激励学生参与,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况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自己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同学,宽容同学的错误,消除有些学生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还要进行深入探索。寻求更多彩、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新课改,营造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切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第9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省级课题 “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实 验 报 告

罗山县教学研究室 郑世庆

【关键词】 小学英语 简笔画 课堂教学 应用

【内容提要】简笔画是一种有效、实用、简单、方便的英语教学手段。它形象生动、直观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寥寥数笔即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为教学过程提供一个真实形象的语言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因此,我们认为,简笔画是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尤其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简笔画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英语教学也在随之不断走向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断应用推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令师生们耳目一新。网络为我们浏览大量的教学资料,学习各种教学方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但是,目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还不能全面普及到每一个课堂。在一些中等城市,条件较好的城区小学也就设置一个多媒体教室,哪能满足几十个班级的需求?更不用说一些较小的城市与广大乡镇的学校了!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将某些优秀的传统方法遗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大多都考虑应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固然,这些教学辅助工具在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的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耗时和现成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的不配套;实物不好控制和携带,以及财力和物力的花费;图片的单调等。简笔画作为教学辅助方法,它要求教师把所教内容用粉笔直接画在黑板上,简单快捷,经济实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运用简笔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在自己的示范下还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与绘画,并结合口语练习,在这种互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和掌握基本的构图、绘制、色彩的搭配等一些简笔画技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对事物的鉴赏、取舍能力,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帮助形成自身的审美观。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要通过适合儿童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把学习英语与用英语做事情联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他们升入中学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教学行为的需要。观察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也会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大都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甚至只是领读几遍或让学生跟录音读几遍,接着讲解翻译大意,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似乎是节省了时间,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既不符合启发性和兴趣性的教学原则,也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样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低效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教材编排内容需要组织教学,成为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因此,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四)学生的需要。根据抽样调查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情况得知,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他们觉得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起来没劲,自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1)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2)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能很好地记住,而对抽象的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却难以记住。而且,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活泼、好动,适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习得语言,这也是他们最乐意接受的课堂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简笔画组织教学正是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为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从04年以来,我们一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力点,多次对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教学简笔画培训,并开展词汇、字母、会话、阅读等专题教学的观摩与研讨,使广大教师基本掌握了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07年我县申报的省级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顺利立项,09年圆满结题并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成员之一的顾玲莉老师多次在市、县作观摩研讨课,2010年获省级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并多次为我县、市级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简笔画培训。多年以来在运用简笔画辅助课堂教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非常值得提升和总结。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我们认为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外语教学法理论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并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小学生有好动、爱说、爱唱、爱表演、爱游戏、善模仿等特点,因而他们很难如中学生一样,坐着接受枯燥的语言教学。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学得好、记得牢。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左右脑并用, 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外语教学法理论: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情景教学法提出的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景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语言的习得不是从词形与语法规则入手的。语言是在语境中学习,在应用中掌握的。第三,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情景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简笔画形象生动、直观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寥寥数笔即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为教学过程提供一个真实形象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语言

3、教育家观点: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元智能,如语言,逻辑、人际等。运用简笔画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口、眼、耳、手以及空间想象力,满足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最终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图画的使用对学生记忆力的保持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仅凭口述传达信息的学生,三天之后记忆保持率只有10%,而边看图边口述的学生,三天之后记忆保持率高达65%。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简笔画,可使外语形式同客观表象直接联系,有助于学生感性地了解语言材料,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率。

(二)实践意义: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英语水平,懂得现代英语教学的理论,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相关的教育学、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小学英语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本身的素养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应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较高的语言水准,同时,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还应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能,当然需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唱、画、演的教学基本功。简笔画是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是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引导广大英语教师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大练教学基本功,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切实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教师目标:

1、探索合理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的途径,使教师掌握如何画好简笔画并能在不同课型中合理运用简笔画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培训与指导,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与锤炼,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打造一批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生目标:

1、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2、通过简笔画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由以前的被控制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在形象逼真的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练、在情景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二)研究的措施:

1、成立组织:选派有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并建立课题研究管理网,即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使研究整体上统一规划,宏观把握,纵向层层落实,分层指导,横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注重过程,全程监控。

2、加强学习。一是理论学习。组织教师采取集中学、小组学和个人学的方式,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及《小学英语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及各种运用简笔画辅助英语教学的报刊杂志等,提升理论水平,转变思想认识,科学施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二是练画简笔画。县级开展简笔画培训后,要求每位教师每天练画一篇简笔画,所练习的内容要与教材同步,根据教材涉及的话题练习画,以达到练画后就能运用到课堂上的目的,避免盲目练习,敷衍应付。

3、县乡培训。一是教材培训。县组织全体教师研读课标,通析教材,弄清教材编排体系,把握每一个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为顺利研究打好基础。二是简笔画教学培训。县组织教师进行简笔画教学的专题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就简笔画的作用、特征及如何画好简笔画进行专题辅导,并结合PEP教材分不同话题内容进行简笔画教学指导,积极探索教法,切实提高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乡级跟进式培训。各乡校在县级培训会后,继续进行跟进式培训,加大对教材和简笔画教学的培训力度,让每位教师吃透会议精神,苦练教学基本功,切实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养。

4、活动推动。扎实开展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一是开展简笔画练习册展示评比活动。乡校以英语中心教研组为单位,将教师每天练习画简笔画的画册定期进行展示评比,结果通报全县,并从中选送优秀画册到县参赛。二是举行教师现场画简笔画比赛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不同的话题画,快速、达意、传神者获胜,以赛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三是举行运用简笔画教学现场备课比赛,通过真实的现场备课赛检验教师合理运用简笔画教学情况。四是举行简笔画运用优质课展示及评比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五是

开展优秀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5、过程监控。加强对英语课题实验的管理与指导,做到课题研究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抓好过程管理,县乡两级要经常深入实验学校、班级调研、听课和作专题辅导,帮助解决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有序开展,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力求记录详实,资料完备,确保研究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拟用一年时间完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5-2011.8)

广泛征求意见,成立课题研究管理组,完善课题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加强教师培训,做好课题申报及开题论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1.9-2012.1)

按照实施计划,召开开题报告会,调研听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技能竞赛,“三优”评比,收集研究资料,中期评估小结,初步形成研究成果。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2-2012.5) 继续深化课题研究,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整理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简笔画的特征及优势

简笔画的第一个特征是简单,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表示的形象,有简单、明了的效果,以最少的教学代价(一支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简笔画的第二个特征是快捷,教师在数秒内就能画好一幅画,在教学上用起来非常方便简单,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简笔画的第三特征是达意和传神,尽管简单,但却能清晰地表达思想,传神地勾画出事物的特征,风趣幽默,生动直观,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比起教学图片、实物等教学媒体,简笔画有如下优势:一是它有信息传递的可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起了信息音形同步的效果;二是它具有容量可控性,针对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出示信息的量。这两个特点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没有的。三是运用简笔画还可避免教师因年龄限制而不宜用形体语言表现的举动,塑造老师幽默而庄重的形象,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转为学生对知识追求的动力。

(二)简笔画的主要作用

1、丰富教学语言,推进复合式教学。教学中教师边讲边画,语言信息、图像信息同时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视听结合。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3、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

4、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左右脑并用,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三)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简笔画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用简笔画表示概念:

(2)用简笔画对比某些人与物的异同:对于易混淆的相近事物,若呆板地说教,则无兴趣可言;若以动作

示之,则印象不深;若以特征为切入点,用一笔画龙点睛标出其异同并辅以动作描述,则既直观又形象,且富有趣味性,便于学生记忆。如绵羊和山羊;课桌和桌子;长和短;走和跑;大和小;高和矮以及区别不同的职业等。

(3)用简笔画辨析抽象的单词:某些抽象的单词单凭语言解释非常困难,如能辅以简笔画就可以简单明了地诠释它的含义。如,在介词on,in,behind,near,under,in front of,between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简笔画。这样就可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区别方位介词的用法,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再如,教学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surprised,happy,sad,angry 等,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几幅脸的表情像,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学习效果当然不言而喻。

(4)用简笔画整体呈现新知:如四年级上册Unit4 A 用简笔画整体呈现房屋的布局,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功能的房间与其英语表达联系起来,加快理解,加深记忆。

又如,在学习stream,rain,cloud,sun时,教师可利用简笔画画这样一幅图,第一步先画山,再画花草树木、小鸟,最后画今天要学的新单词。通过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先复习以前所学的flower,gra,mountain,bird等单词,在学生充满期待中引出今天学的单词,让学生在句子中学新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整体感知新语言,达到在真实情景中操练运用的目的。

(5)用简笔画表示各种人物关系,一目了然。

(6)用简笔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简笔画教学单词或短语时,边画边让学生猜,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效果。如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What is it?”学生一下说出许多词汇:an apple; an egg; the sun;

a mouth; a ball等等。

(7)用简笔画进行短语教学:在教学短语时,运用简笔画可以以其简单却极富有意义的线条准确表达意思,并且自然引入短语。如在教学watch out 时,教师可先画好一个男孩、女孩,教学boy 和girl之后,将男孩的一只脚踢出,加上一个球和两根弧线,就变成快踢到女孩了,由此引出“watch out”并进行教授,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无需更多解释学生就轻松理解了短语。

2、简笔画在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简笔画进行句型教学:在句型教学中,靠机械模仿记忆来学习句型,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运用简笔画配合句型操练,则可使抽象的句型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学生爱学且易于接受。例如下列句型运用简笔画示例:

·_What does he /she do? _He /she is a teacher…

·_What can you do? _I can…

·_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_I like…best. _Why? -Because… ·_Do you like…? _Yes, I do(or No, I don’t).

·_What’s your hobby? _I like…

(2)利用简笔画进行语法教学:

利用简笔画进行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教学非常方便。如:画三个依次增大的苹果表示big,bigger,biggest,画三棵依次增高的树表示tall,taller, tallest,画三个体格强壮的人表示strong,stronger,strongest。再如利用简笔画教学现在进行时就非常方便,What’s he or she doing? He or she is…

(3)利用简笔画进行听力教学

简笔画辅助听力教学包括看图听音会意,教师可把会话内容绘成简笔画,让学生看图听音理解会话内容;看图听音模仿,学生听句子,模仿图中动作,演示句子意思;看图听音选择,教师出示简笔画,提出相应问题,学生按照听到的内容,指出相应的图画;听音绘画,教师放录音,学生按照所听内容,绘成相应的简笔画以检测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4)利用简笔画进行口语教学

简笔画辅助口语教学包括看图说话,教师出示简笔画,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进行描述;看图会话,师生或两个学生之间根据画面内容进行一问一答和角色扮演;看图讨论,师生根据图画内容,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等等。

3、简笔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多图展现课文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阅读教学是一个单元语言教学的中心,各套英语教材中所选课文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体裁也多样化,一篇课文往往内容多,信息纷繁,以致学生在阅读或聆听时,不易抓住主要信息,难以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用一幅或多幅配有主要短语解释的简笔画,可以反映全文,也可以反映主要说明对象或记叙线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记忆和想象,同时活跃教学气氛,强化教学效果。例如:PEP四年级下册Recycle 1中的Let’s read,描述的是John一天的活动安排,教师可在在黑板上画六幅简笔画:一是早上7:00起床图,二是7:30去上学图,三是9:00去上英语课图,四是10:00在图书馆看书图,五是12:00在食堂吃饭图,六是下午3:15去上体育课图,每幅图旁边写上重点词组,学生在这六幅图的帮助下边表演边描述,突出重点和难点,轻松掌握课文内容。

(2)整体呈现教学情景,降低学生阅读难点。利用简笔画开展情景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视听说结合,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语言,提高语言整体吸收和运用的能力。如PEP六年级上册Unit6 The Story of Rain是一段科普文章,如果只靠教师抽象讲解,学生机械记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能设计以下简笔画教学,则能帮助学生理解,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达到化繁为简、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Part A Read and write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幅街区图,图中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如:医院、邮局、鞋店、书店、图书馆、超市、电影院和学校等(如下图)。学生对着街区图描述到达某地的行走方式,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生动勾画课文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时,学生初读这篇上百字的课文,大都心生畏惧,感觉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教师可随着录音的描述一步步把每段的内容用简笔画呈现出来(如下图),学生根据简笔画提供的情景看图理解,很快就理解了短文的大意,而且便于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且简笔画幽默风趣,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简笔画的使用原则

1、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简笔画在英语课堂上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和要求,有选择地进行简笔画设计,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做些调整、补充,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当然,简笔画也不是每一课都适合,每一个环节都适用简笔画来创设情景的,我们要有选择地运用,争取做到合理恰当,而不是牵强附会。

2、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简笔画的实用性在于“简”,所以应大胆舍弃无关的枝节,突出表达的对象。这样,目的步骤越明确,语言对象在背景中越突出,越易被感知,效果越好。

3、遵循生动趣味的原则。根据乌赫托姆斯基的优势原则,人的大脑中经常有一个占优势的“兴奋灶”,它把其它兴奋点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因而投射到该部位的刺激信息,以及与该部位有联系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教师用简笔画教学时应多动脑筋,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奇,充分利用“兴奋灶” 效应。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历程及做法

(一)建立实验队伍,规范科学研究。一是成立实验的管理队伍。由教研室刘勤学主任担任组长,郑世庆任副组长,各乡镇中心校校长担任成员,负责全县课题实验的管理工作。二是成立理论指导小组。由郑世庆担任组长,各课题组成员任副组长,各乡校中心教研组组长担任成员,负责课题实验的理论指导和培训。三是建立课题实验网络。选派骨干教师组成实验研究队伍,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和推广应用,并建立县教研室—县级教研片—乡镇中心校—乡镇教研片—学校教研组“五级”教研网络,利用教研网络,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使研究整体上统一规划,宏观把握;纵向层层落实,分层指导;横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

(二)加强培训研讨,扫清实验障碍。

1、开展理论培训。课题研究伊始,首先组织教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沈峰、鲍当洪等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实验教师头脑,做到入脑入心,用理论指导教师的实验。

2、开展教材培训。每学期都组织教师研读课标,通析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每一个单元的重、难点, 明确不同课型的目标与要求,为实验研究作好准备。

3、加强自身学习。要求每位英语教师每天练习画一篇简笔画,所练画的内容要与教材同步,以便及时运用到课堂上,各乡校还要将教师练习画情况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督促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

4、切实搞好指导。教研员经常深入实验学校了解实验进展情况,解决实验困惑,与教师一道探讨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推动实验,搭建研究平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十多次活动,全县掀起了运用简笔画进行课堂教学的热潮,教师参与面达100%,有力地推进了课题实验研究。

1、2011年3月在实验小学成功举行了小学英语教学简笔画研讨活动,集现场观摩、反思交流、专题辅导于一体,全县近160名英语教师参加了研讨。

2、2011年5月在回民小学开展简笔画教学培训活动,夯实课题研究基础。会上,课题组成员顾玲莉老师就简笔画的作用、特征及如何画好简笔画进行了专题辅导,并结合PEP教材中可能运用简笔画的教学环节进行指导,近200人参加了培训。

3、2011年8月开展英语教师运用简笔画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这次论文评选与以往不同的是:要求教师撰写的论文必须是以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为主,可以是在不同的课型中应用简笔画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以是在某一环节运用简笔画教学的思考和感悟。评选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研究氛围,提升总结了初期研究的经验。

4、2011年10月在第二实验小学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9月底我们欣喜地接到省教研室的立项通知,就迅速及时召开了实验开题会,完善了实验方案,安排了研究任务,保证了课题的稳步有序推进。

5、2011年10月20日在西街小学再一次开展简笔画的教学培训活动。上期虽然已开展过培训,但由于本期新上岗的教师增多,特别是课题的顺利立项,更增添了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再次培训也就很有必要。近180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2011年11月在实验小学举行了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简笔画教学优质课展评及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对教师作课也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选课不分年级和课型但必须使用简笔画教学,目的是提高教师运用简笔画教学的意识,在全县掀起简笔画教学的热潮。展评活动先由乡校分片组织评议,每乡校各推荐申报一位优秀选手到县集中参赛,每人进行10分钟的现场模拟讲课,再由教研室挑选四位最佳选手进行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并组织全县200多名英语教师观摩学习,活动规模空前,教师触动很大,意识明显增强。

7、2011年11月底在南街小学举行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简笔画练习画册展示评比活动,各乡校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各选送四位教师的练习作品到县参赛。目的是扎实开展实验研究,检验教师的基本能力,了解开展实验研究的阶段成果。

8、2011年12月组织开展了小学英语教师现场画简笔画比赛活动。比赛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画出动物、学校、家庭成员、文具、职业、食品、餐具、蔬菜、爱好、天气、水果等十多种简笔画,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对简笔画教学研究的热情,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简笔画才艺的平台。

9、2011年12月底在实验小学召开了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总结会。全体课题组成员、各乡校英语中心教研组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及时总结了近一年来开展实验研究的经验成果,认真查找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段研究的目标任务,使课题实验科学、务实、有序、有效地推进。

10、2012年3月在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英语教师运用简笔画教学现场备课比赛活动。各乡校各选派2名教师参赛,比赛时只带教材,不带任何参考资料,教研室当场指定备课课题,参赛教师凭借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独立设计教案,教案中要求恰当运用简笔画教学的设计活动,板书中要有完整体现。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县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成果,也有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11、2012年4月,在西街小学召开省级课题实验观摩研讨会,全县英语教师观摩学习,即研讨在字母、词汇、会话、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简笔画教学的方式方法,由课题组成员现场作课,当场说课评课,县教研员最后点评总结。此次研讨展示四节不同课型的课,内容丰富,形成了经验,达成了共识。

12、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各乡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以乡级教研片为依托,以中心教研组为单位也多次开展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其中,灵山、高店、莽张、尤店、铁铺、潘新、竹竿、东铺等校研究力度很大,成效明显。

(四)强化教师管理,确保研究效果。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教师培训不放,努力培育有反思习惯的教师群体,努力打造有合作互助精神的团队。在教师队伍的管理在中,我们对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科研型教师。为了强化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加强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要求英语教师每天练习画简笔画,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二是以全县教师课堂教学达标为主线,加强教师“教材、

教法、教学技能”的指导与培训,两年内人人上达标课;三是开展“五同观课文化”活动,加强专业高端引领,实现了教师专业跨越式发展。四是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实验教师每学期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一篇优秀论文,设计一篇优质教案,上好一节优质课,作好一次高水平的经验交流;四是对教师的备、教、辅、批、改等常规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五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英语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上汇报课,把学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组织方式等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英语教师快速进入英语教学的前沿阵地。六是要求各乡校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管理和督查,把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实验研究情况纳入量化考评范围,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九、课题研究的效果

(一)掀起了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热潮。通过实验研究,在全县掀起了学习简笔画、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的热潮,不仅英语教师还带动其它学科的教师关注重视研究使用简笔画教学,使全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是一次全县教学的大练兵、大比武、大提高。

(二)构建了在不同课型中合理运用简笔画教学的基本方法。使教师掌握了如何画好简笔画并能在不同课型中合理运用简笔画的基本方法,多数教师能游刃有余的在词汇、会话、阅读等不同课型中使用简笔画教学,做到心中有法。

(三)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展实验研究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一大批实验教师成长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1、理论水平有较大提升。几年来实验教师学习了10多本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书籍,每年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心得近3万字,撰写论文3—5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章近20篇,在省、市、县获奖论文有近100篇。主持人郑世庆2011年所撰写的《浅谈简笔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教师版第二期第一版上发表;课题组成员顾玲莉老师2012年所撰写的《如何在词汇教学中运用简笔画教学》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教师版第二十九期第二版上发表。我县实验教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进行网上教研交流,点击率达万次以上。

2、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几年来,实验教师多人多次承担了县级公教课、观摩课及培训任务,多人次被选为送教下乡的作课教师,为村级学校送教达50余节,深受乡下教师的好评。在省、市、县级优质课评比中,我县有8人次获省级

一、二等奖,15人次获市级

一、二等奖。其中西街小学教师陈大权所做的《It’s Warm Today》在2002年全市优质课选拔赛中获一等奖的第一名,并以录像课的形式被市推荐到省参评。顾玲莉老师(曾多次为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简笔画教学)今年四月份又再次被邀请到信阳电大为全市“省培”计划学员作简笔画教学的专题辅导,反响不错。课题主持人郑世庆同志曾三次被邀请到市为市级骨干教师、“国培”、“省培”学员作教材教法的专题培训,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课题实验,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强,爱学、会学、主动学的学生多了,自信心、成就感明显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助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良好的教研风气已经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愈来愈浓,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小学英语教学的典型学校,并建立了若干个示范校,通过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动学校整体良性发展。

(六)总结推广了研究成果。县课题组积极总结研究经验,收集整理材料,及时编印了《省级课题“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汇编》及PEP教材十多种话题简笔画画册,并印发全县各乡、校,大力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阻碍了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部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发音不纯正,词汇量少,表达能力差,对教学理念转变慢,教学方法掌握慢,运用简笔画教学有难度,业务能力提高不快。

2、师资紧缺,教学效果不理想。个别村级小学,由于没有专职英语教师,往往采取走教或跑教的形式,一周上半天英语,不按教学规律开课,学生没有消化吸收的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干劲不足。我县小学英语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大部分兼带语、数学科,英语教师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校教学情况普遍,由于心思全放在语数上,也忽略了英语教学,仅仅保证能正常开课就行,教学研究几乎空白,质量更无从谈起,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解决对策:

1、合理调配师资:督促学校务必想方设法合理调配师资,让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承担英语教学。尽可能不采取跑校走教的形式,每所村级小学至少保证有一名专职教师任教。

2、注重素质提升:要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师培训,尤其对新上岗、新转岗的教师更要强化培训,要创造条件为教师购置电脑、组织外出学习、订阅报刊杂志,保证经费投入。各乡校中心教研组,要结合本乡校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研讨活动,为教师的素质提升铺路架桥。

3、建立评价机制:要求各乡校要切实重视英语教学,关注英语教师,要将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研究能力、工作业绩等纳入量化考评,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

总之,我们将带着希望上路,在课题实验中,体验着创新的辛劳和乐趣,我们还会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会想方设法,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尽可能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实验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力度,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引向纵深。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简笔画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浙江宁波 乐伟国

6、《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好的合理应用》 安徽铜陵 吴海林 刘爱芳

7、《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河北石家庄 李爱娟

8、《植简笔画艺术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浙江湖州 倪丹英

推荐第10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它的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艺术。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而课堂教学艺术则是把二者完美糅合为一体, 让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 运用好课堂教学艺术,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到有所悟的最佳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创造性的劳动。 每位教师都要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尤其应引起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

研究现状

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应试教学至上。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这种应试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意义的理解、对人生及世界的认识的发展。绝大时候的语文教学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绝大时候的。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要考的内容就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就略讲甚至不讲。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应试,轻应用;重读写,轻听说;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没有完全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结果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还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不能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考试指挥棒”成了我与学生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标。

近几年新出现的学案式教学,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一大进步。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二、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三、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能为语文教学中实际运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语文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创造性活动。教师的每节课都是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创造性的劳动。只有根据学生和自身实际,环环相扣合理有序的有效组织课堂,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艺术。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落实课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自觉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具体体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认识和适应;教学过程的结构组织;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老师与学生、讲解与训练、知识与能力等几种关系的处理;教学流程中如何进行导入、设疑、启发、诱导、巩固、拓展;教师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教态表达、书写示范等等方面。欲在这几个方面做尝试和探究: 沟通学生的艺术

、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对话的艺术、课堂朗读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

、板书设计的艺术。

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以研究名师的实际教学案例,观摩教学实录为主,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2)比较观察法:比较传统观念一现代教育观念,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 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3)实验分析法:选取小课题、有意识进行实验验证,记录过程并分析得出结论。

(4)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5)文献法: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艺术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介绍课堂艺术研究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由本课题借鉴。

(6)行动法: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的行动实践研究。

(7)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课题研究的组织

对本课题,我们采用了“总课题组负责制”下的“研究小组合作制”,抓住研究的两项关键问题:课例研究与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探讨,课题组进行分工和合作, 明确职责,采用“全员实践,明确主题,小组交流,大组研究”的“研究过程阶段性”形式,分两个阶段进行实施,从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一)总课题组负责制

1.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选择课题组成员,成立高一组、高二组、高三组三个课题研究组。并要求各小组制定实施计划。

2.负责课题资料的搜集,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并提供有关学习内容和专题, 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和交流.提出课题研究设想。

3.我们根据本课题的特殊性提出了课题研究方式,要求课题小组以行动研究(提出课题、研究讨论、筛选、行动、再讨论评价、确定方案、分组实施、讨论评价结果、课堂教学有效性定位)为抓手,通过对比教学:对比课例研究方案、对比课堂实践、对比教学效果的形式进行研究,并形成程序化。

4.全程参与课堂教学的指导,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提升和总结课题组研究实践经验,汇总课题研究成果等,整理、归类、总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指标。

(二)研究小组合作制.研究学习总课题方案,参与总课题组的学习、培训和理论研讨活动,根据本小组特点制定小组实施计划。

2.小组合作分析需要研究的教材教学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实践研究。

3.按照总课题组布置的要求,按照课例研究操作四大环节进行实践与研究。 4.各研究者对照研究已定稿课例,分析提炼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各自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课题分三个阶段实施。

1.制定计划阶段201412(1)向全校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语文课堂存在的缺陷及最大问题(2) 向自己所教的班级展开问卷:学生对自己班语文老师的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以及学生期望的语文课堂艺术是什么样的(3)总课题组将各研究小组问卷情况分析汇总,提出有价值的实质性的问题,确立研究的主要内容。

2.实施研究阶段20153201611 在全校范围呢举办一次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课后,谈感想,找问题,找不足,然后培训实验老师,根据实验要求,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课堂艺术教学;集中培训后,在进行一次培训过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堂展示。根据研究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定好计划,认真实施,并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研究,形成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

3. 归纳总结阶段201612各课题组成员将前两个阶段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归纳总结,形成课题总结性成果

最终研究成果 预期达到的目标,课题研究报告1份,建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模式,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展开实施与改进的研究结果汇总,并形成较体系文字稿;并将研究结果、学习记录、活动记录等整理装订成册。

第11篇:艺术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艺术生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

私立青岛天龙中学 高三数学 戴建海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提高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代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校艺术生为主,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研究艺术生课堂的有效性是我校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要为艺术生的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掌好舵,把好航!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创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以及加强学法指导。

关键词; 艺术生课堂、有效性

我校是一所以艺术为特色的学生,目前学校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学生知识的有限性、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都限制了教学收获的有效性,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与生活实践失去联系,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探究艺术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我校研究的焦点问题。作为一名高中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与生活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数学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价值。

2.课堂没有层次感,单调乏味,掉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3.课堂提问难度把握不准,有些问题过于浅显,有些问题过于深奥,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4.课堂缺乏互动性,教师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答题时间,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5.课堂缺乏表扬或激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真善美,要及时的表扬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

6.课下作业抄袭严重,要及时制止这种不良现象,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信用! 所以推动有课堂效教学的过程,就必须重视上述种种问题,切实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什么是有效课堂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懂的少到懂的多, 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创新性和合作精神,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探寻我校艺术生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我校数学成绩,打造我校高效课堂,肩负起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任。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重要学科,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实现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想从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探讨: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本模式的探究基于我校实际——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不妥之处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学目标必须科学而且要符合客观实际

进行数学教学之初,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为什么学数学”, 学习数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曾不止一次的有学生问我,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处,我想这个问题就很好的暴露了部分老师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数学没有必要那么较深的研究,是要会加减乘除运算就可以了。这个现象无疑为我们教学产生质疑,教师不是简单的会解题就行,而且要会联系实际,通过生活实例去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我想应该不是让每个学生将来都从事数学研究工作,而是以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一切科学问题。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能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如含参不等式的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等知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整体设元换元、三角化简和求值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退到最原始情况„„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教“书”,更要教“学”。再者我们要关注“学完本节数学课学生将获得什么

发展”,这就是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准确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达成。与原有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关注知识结果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目标更加人文化,更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对学习者的了解以及对数学课程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2、全面了解学生,确立层次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目前有许多教师上课不注重学情没有很好地了解学情,也不管学生基础与差别,导致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丧失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基础较好的同学感觉数学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懒得去思维,当今的数学教学活动,过多地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超负荷的训练给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留下太多的阴影,从而造成许多“失败者”的心态。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数学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学生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3、简洁、准确、有效是确立有效课堂保障

数学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简洁、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求已经成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隐藏在“课时严重不够”、“学生负担加重”等表象后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任务与教学大纲目标时的严重偏差。例如关于反函数的概念教学和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等,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已经非常明显地淡化了反函数的要求,只要求“以具体的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许多教师没有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变化要求,仍然在研究反函数的一般定义、具体函数的反函数的求解方法与技巧,明显偏离了《标准》的内容目标要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点:一是抱着原来的体系不愿意改变,教学时感觉“不过瘾”,二是不放心,怕考试。因此,教师在确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目标时,需要认真研读《标准》和考试大纲,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才能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

4、教学过程应注重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目前,在几乎所有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的活动,是表面的、空洞的“繁荣景象”,无真正活动意义。既然是一种活动,我们首先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什么时候活动?活动什么?而我认为应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设计活动,应从生活实例形成数学抽象时需要学生活动。在所有的活动中,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的活动才是最重要的,任何外在形式的活动只有伴随着内在的思维活动才有实际意义。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该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保持兴趣,变式训练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无障碍?如何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数学作业——从“熟能生巧”走向“科学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不需要训练,相反,我们认为适当的数学训练是形成并巩固数学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我们反对超量、过度的训练,过去的“精讲多练”已经不符合现代数学教学的目标。全面正确认识训练的功能是保证有效训练的基础。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可以促使学生的计算、解题、画图、测量等基本技能转化为熟练的技能技巧。然而,仅仅把训练的目标定位在这样的层面,就会陷入“题海战术”。有效的数学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针对性——要针对本节课数学的核心问题,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2)适度的联系性——与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相关数学的联系,突出用数学的意识与方法。(3)重视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是指通过不同形式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练习,变式练习能帮助学生从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情境变化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概括、更精确、更深刻。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过程的自主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及时反馈信息,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概括、更精确、更深刻。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一生受用无穷”,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也从研究如何“教”深入到学生如何“学”。作为教师更应该清楚,教师只能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会学数学,学会数学。

2012-6-18

第12篇:学习《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学习《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新密市超化镇第三初级中学 李亮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一节成功的好课,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对学习《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一、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点有重要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性状态。这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应表现为: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的情境艺术。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的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 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既能保持清晰流畅,又促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四、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它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师生间的情感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始终 处于教师预定的效果。

五、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主要条件。教学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类型的独特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要求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方法。一般说来,几乎每个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绝技。如上海嘉宾县中学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李传成老师的讨论式教学法,还有情境教学法、点拨式、阶梯式、研究式教学法及洪镇涛的“拈、讲、点、拔、逗、引、会、读”八字教学法。

六、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有经验的老教师总有他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样的教材内容,有的可以这样讲授,有的可以那样讲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激情型的老师,注意以自己的激情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反应快的老师习惯于对话式教学和变式教学,将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辨证地结合起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提高思维的灵敏度。也有的老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紧张、活泼、高效率,课堂下,独立、自由、减负担,他们教学也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和情感的共鸣,心灵和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使他们从自己所感受的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学会应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深有体会地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以成效。”

学以致用,读了此书,并灵活的运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中,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适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迅速理解老师的意图,激起学生强力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主动去求索知识的真谛。在我能够灵活运用书中所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科的特点,实施的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使之更加人本化、人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优化我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13篇: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以前我总是认为,课堂上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教学艺术、提问技巧等。听了杨玉栋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基础与定位,它是在人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比如教师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都会给整个课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创新有赖于常规教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也就是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学观念--思想;教学原理--知性;教学技能--操作。杨老师重点讲了思想,它来自于实践的反思,来自人生经验的沉淀和升华,来自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

要做到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么?这是关于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都必须首先思考和认识,教育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教育是于心而成于灵,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塑造工程。这恰恰符合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本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说法。 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有很多种,比如:“园丁”、“春蚕”、“蜡烛”、“梯子”、“渡船”、“人类工程师”等等。而亚里士多德却说“教师是助产婆”。有很多人听了都很好笑,但又有点不理解。这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理是相同的的,都属于启发式原则。总之告诉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在于释放。还有人说教师是“服务员”!因为教育是公益服务事业,教师是提供这种公益教育的服务员!在许多学校的标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更加说明了学生是上帝,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是服务员。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三求:求知、求乐、求成。围绕这三点去做也是达到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求乐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对兴趣的满足和快乐的享受;求知表现为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占有;求成表现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最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

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我可能并不能把它全部掌握,但我通过学习明白了如何去做,怎样去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我想更多地还需要在今后地工作中去实践和体会,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本课程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教育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现代课堂教学艺术 。 本书从教学艺术到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导入与结束艺术、讲授艺术、举例和提示艺术、提问艺术等等,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阐述了教学中的不同侧面的教学艺术性和具体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触到课堂是教学艺术尽情渲染、挥洒的载体,是教学艺术奇葩绽放的园地.阅读此书,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它的突出的“新课程”性。新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泛,牵动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行为方式、教材运用、评价方法等特点明显,课堂教学呼唤生机与活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体现出种思维过程,重学习方法变革,重能力的塑造;体现出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出课程教学评价新理念。

其次,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适用性”。教学艺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理解、感悟和运用,才能运用恰当,挥洒自如,发挥效益。本书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尤其是丰富的案例中,采撷精华,在理论阐述的同时,透彻分析时间案例,让我不仅仅体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异之处,更能学会并掌握、运用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学生的注意之门——学习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主要条件。

教学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类型的独特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要求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方法。一般说来,几乎每个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绝技。如上海嘉宾县中学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李传成老师的讨论式教学法,还有情境教学法、点拨式、阶梯式、研究式教学法及洪镇涛的“拈、讲、点、拔、逗、引、会、读”八字教学法。

长南路小学贺雄指导青年教师上课采取学—研—讲—评—改五步法获广泛好评。

四、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有经验的老教师总有他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样的教材内容,有的可以这样讲授,有的可以那样讲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激情型的老师,注意以自己的激情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反应快的老师习惯于对话式教学和变式教学,将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辨证地结合起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提高思维的灵敏度。也有的老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紧张、活泼、高效率,课堂下,独立、自由、减负担,他们教学也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五、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什么是不需要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多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就用不着教了。

如江西特级教师潘凤湘老师从教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去猎取知识,在猎取知识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思考力。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除了第四步为了信息正常流通和传输,教师进行必要解答外,其余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他说我是把学生的要求和我的想法统一以后,规定出若干规矩和制度,变成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坚持按这些规矩、制度去作,久而久之,学习质量就提高了,也学会学习了。

六、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和情感的共鸣,心灵和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使他们从自己所感受的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学会应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深有体会地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以成效。”

学以致用,读了此书,并灵活的运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中,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适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迅速理解老师的意图,激起学生强力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主动去求索知识的真谛。在我能够灵活运用书中所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科的特点,实施的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使之更加人本化、人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优化我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14篇: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作者: 李营利 (初中化学洛阳市初中化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62发表日期: 2013-12-31

21:39:37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课堂教学艺术

要有效调控课堂,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精心准备课,精心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有效调控课堂的基础。一堂课,设计教学环节张弛有度,起伏错落,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流畅自然,教师讲得顺心,学生学的舒心,教师运筹帷幄,课上起来得心应手。故要有效调控课堂,先把课备好。

好课常常有,但不会节节是。有些时候,调控课堂,教师也要耍点手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如通过设置悬念、问题讨论、谜语、故事、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产生学习的欲望或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知

合理把握课堂节奏,有效调控课堂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我们的课会上的精彩、有效。

第15篇:课堂教学艺术

好书《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邵清艳编著的《上好课的教学艺术》充实了我的署假生活。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什么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使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等八位名师的教学艺术,有先进教学理念的个人独白,有他人对名师成功奥秘的恰当解读,有名师个人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详尽介绍,更有课改里程碑式的经典课例。读此书,仿佛听到了先辈名师的亲切话语,看到了先辈名师的成长足迹,从他们身上,我领会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真谛。

收获一:备课比上课重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法那法,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备课是处理教材,就是用认真的态度,像学生一样对待每一篇课文,做到“先学后教”。于永正老师说,高明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来自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到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于老师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所以上课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得“庖丁”的雅号。

对于备课,名师们提倡教师先读课文很关键。于老师说:“任何一篇课文,只读一两遍是很难找到好的教法的,但当我们读了若干遍以后,读出味来了,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方法也常常随之产生了。我对此深有体会,对自己先朗读多遍的课文,在课堂上就敢于范读,学生一般会报以钦佩的深情。如果发挥到极致,一阵热烈的掌声是免不了的。当然,先读课文的好处不止如此,读熟读透课文会让老师上课时成竹在胸,从容不迫。

收获二:巧妙引导,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语文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来提,答案由学生来找,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发现、感悟。用孙双金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把自己巧妙地藏起来,但这种隐藏并不意味着老师退出课堂活动,相反地,却是更好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如孙老师一次借班上《落花生》一课,请

学生先读书,然后找出不理解的问题。没想到,开始竟无一人举手。孙老师就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进一步提高要求: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由句子学生提出:“在我家,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是经常的事,为什么这家却很难得呢?”正是由于不断鼓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提问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一节课下来,孙老师并没有提多少问题,而是让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学生解决了多少问题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就会带着问题去摸索研究。

收获三:听说读写的训练实新活。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是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要学习两方面的本领: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赵景瑞老师做得就很巧妙。如赵老师在作文课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小朋友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阿姨错把两角钱当作一角钱找给了他。归途中他才发现多了一角钱……讲到这里不讲了,问学生:“假如是你发现多找了一角钱,你会怎样做?会有什么行动?请写出来。”学生进入角色后,亮出了许多有差别的行为,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水平,从中评出最佳做法,让这位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充当卖菜的阿姨,全班观察他的表演,然后写出一个小片断。将真知化为行动,又化为作文,知行合一,人文一致,一举两得。 总之,名师们能钻透用透教材,能尊重理解学生,能关注教学细节,能不断掀起教学高潮,这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学习,边学边用,一边用一边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度和风格。

第16篇:课堂教学艺术

恰当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姓名:王长军龚永涛

作者单位:保康县寺坪镇台口小学

电话:13477591400

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一、充分利用课堂语言的形象性,减轻学生感悟难度。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

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二、充分利用课堂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

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我曾听同事说,她听过一节语文课由于老师的语言平平、毫无生气,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有的甚至在下面大呼“催眠曲”,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道‘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这则小故事的引述,使学生忍俊不禁,其心境明显处于愉悦状态,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解、把握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

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教师应追求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语言。

富有情感的语言应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教育本身是一项富有情感的事业。在对教育者产生教育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的宽容、认真、爱心、责任感等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穿透性的影响。为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情感丰富、富有内涵和理性的人。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在谈到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强调:“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他曾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抽象思维都不能进行。例如,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上课时我以高涨的情绪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国的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遨游太空,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争了光。“飞天梦圆向太空”,从此蓝天上有了中国星。还没等我说完,同学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而欢呼起来。此时,我从同学们热烈的情绪中,由衷地感到一种鼓舞的力量,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热爱之心的涌动和迸发。由此说明,教师通过富于激情的语言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情境教学。当然,教师流畅、真切、富于情感的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而且是自然的,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认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愿课堂语言艺术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第17篇: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

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

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

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

(一)教学艺术的特点

1.形象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则主要运用生

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

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就要借助语言、表

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描绘,这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其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最为重要,通过比喻、类比,可使学生立得要领、顿开茅塞,透彻理解。 2.情感性:

教学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而教学艺术则是运用情感,以情感久。

教学过程既是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教师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与冷漠、忧郁、严厉、满面愁云的教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善于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3.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

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教学艺术特别要求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

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教学艺术素养的教师的教学与人小同而大异,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教学艺术中的创造性,除了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以外,还应具有应变性。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教学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发事件。

“应变”是教师一切创造中最复杂的创造之一,是一切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师创造性灵感的火花。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是否具有“应变”的创造才华,是区别“平庸教书匠”和创造性教师的 重要尺度。 4.审美性

审美性是教学艺术最突出的特点。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表现在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态的美、扳书的美等方面。

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计划、方案新颖、别具一格而又具有可行性、富有成效。

教学过程的美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起(开始)能引入兴趣;承(上下衔接)能环环紧扣,别具匠心;转(转化)能自然畅达,波澜起伏,引入入胜;合(结尾)能令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沉思。

教学语言的美表现为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精确明快、富有情感。 教态的美表现为衣着打盼美观大方,仪态端庄,态度真诚、热情,举止潇洒、自然等。

扳书的美表现为布局设计比例协调,对比鲜明,有系统而又重点、难点突出,书写规范而且漂亮、工整等。

必须明确指出:在教学艺术中,审美仅仅是手段,是从属于教学效益,

并以教学效益为取舍标准的。只有当既美且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二)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

1.实现愉快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愉快教学是要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盎然地专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避免课堂沉闷,压抑学生潜能的发挥,以及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美感,促进美育实施。

听一堂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课,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教师美的形象与品格及美的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活动都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感觉,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品格。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

二、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板书艺术和教师的动姿艺术等等。

(一)教学组织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角色。

教学组织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措施和手段的技能、技巧。

课堂教学组织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即课堂教学的“紧张度\",另一方面涉及课堂教学的难度。

教学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难度的教学量。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速度太慢,学生会感到厌倦乏味;速度太快,大量学生就会掉队。没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能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进步。但难度太大,使学生负担过重会影响健康、走向反面。

构成难度的因素有三:即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广度即教学内容的分量。一般地说,分量越重,难度越大。但内容浅显,光分量多也不能说难度大。所以还要考虑内容的深度。

内容越深,难度越大。新概念、内容越多,新颖度越大,难度也越大。教师要掌握好适当的难度、速度,即教学节奏,这是一项教学艺术。 2.掌握导课和结课的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入入胜,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课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

导入的类型有:①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②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③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④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⑤巧设悬念,以提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⑦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入;⑧从审题入手,以提纲挈领的方法导入;⑨利用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导入等等。

导入技能由:①集中注意,②引起兴趣,③明确目的,④进入课题四方面所构成。

导入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导入具体、简捷,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导入具有针对性;

b.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给学生创设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并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即导入富有启发性;

c.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即导入富有趣味性;

d. 导入的语言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可接受性,即导入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导入要求简练,短小精焊,以尽快进入主题,并要注意熔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炉。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而且也要求结尾更为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结课的基本方法有:

①总结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

(常用方法)

②发散法:即把教学过程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对已讲知识的掌握。

(如一题多解、一法多用)

③假想法:指对课文作各种假想,让学生依据假想推断另外的结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可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余想不断)

④回味法: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

结课的艺术表现方法远不止上述四种。

结束的最佳方法是在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问题的实质。

结束的过程大体分为: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四个阶段。

结束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忆,并使之条理化;

b.能紧扣教学目标进行简单扼要的归纳总结,并提示知识结构和重

点.

c.能对重要的事实、概念、规律进行总结、深化和提高;

d.能对有些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3.掌握“应激”的艺术;

应激即指教师对课堂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的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有:

①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换元、转向的教育机智进行处理;

②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小黑板掉落、板书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学生哄笑、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的轨道上来。

③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乘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但要注意不要为此花费太多时间,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在对个别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时,要防止“顶牛”现象发生。

教学组织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热爱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渗透着大量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b.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表扬为主,激发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能重视集体和良好班风的形成与建设;

d.能灵活应变,因势利导,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引导到有益的学习或集体活动方面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e.能不焦不燥、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和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二)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其主要构成要素有语言、语调、节奏、速度、响度、词汇、语法等7种。

教学语言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赢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1.教学艺术语言的特征

教学语言除应具备准确、鲜明、生动的共性特征之外,还应具备自身的个性特征:

①从教学目的和任务看:教学语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性。

(语言为教育目标服务,要带有鲜明的教育性)

②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具有专业知识性。

(具有学科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专用名词、术语定义、定律等务必用词恰当、准确)

③从教学对象看: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具体、明朗、亲切;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学语言应当深刻、多变、具有哲理性。) 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语言才能发挥应有的诱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④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应有灵活的启发性。

无论讲授、讨论、练习,教学语言都要求具有启发性,并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或讲述,或点评,或直陈,或曲问,或质疑,或解难,或分析,或综合,使教学语言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美化学生的心灵。

2.教学语言最优化的要求

①清晰准确,通俗易懂;

②生动活泼,简洁练达、富有情趣的语言最能开启人的智慧,但要做到生动有度、活泼有格,避免为追求生动形象而流于庸俗、低级;精练、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的语言,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不致于厌倦烦燥。

③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句子的长短,声调的高低,抑扬的有规律变化,即语言的节奏,能给学生以较强的刺激,从而且到明显的教学艺术效果。

A.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确定语调的变化。重点内容,主要知识,关键与难点,语调应稍加缓慢、高亢,字正腔圆,一句一顿,必要时还须适当反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于那些次要的、非重点的知识,或学生一听即懂的不需费解的地方,则可适当讲得快些,语调平淡,一带而过。

B.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思想感情要求,运用语调。

教师的感情要随着教材内容变化,反映在语调的运用上:

·愉快时应当语调明快轻松;

·愤怒时则应语沉字重,铿锵有力,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悲壮时则应当低沉厚重,惋惜之情油然可见。

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确切恰当,有画龙点睛之妙;既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饶有风趣,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讲解课文时,教师的语言应准确、严谨,具有判断推理的逻辑性;也应玲珑剔透,具有清澈见底的透辟性;在课程的起、承、转、合处和激疑、析疑、质疑、释疑处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启发性。

在课堂归纳总结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简练、简约的凝练性、严密质朴的平实性,并向新的深度、广度掘进的延伸性。

(三)激疑启发艺术

一位优秀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之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进路转峰回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释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长智慧,并学会怎样学习。同时学得生动活泼,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激疑启发就是激励学生生疑,然后释疑,再质疑,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

激疑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问要适时:

即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出问题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之时提问。应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提问。

2.提问要适度:

一是所提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否则会使学生答得没劲或答不上来,影响答的积极性;

二是提问不能超出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现有和过去学过的知识能够作答的。如果超出课文内容太多太泛,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要做到提问适度,关键是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般来说,一个提问,如果班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其适当性便可以接受。

面向全体还有个区别对待问题,即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或根据不同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

提问过程一般分为引入、陈述、介入、评价四个阶段。因此,提问技能最优化的要求应该是:

a.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界限要求,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所提问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事前进行合理设计;

b.提问时要点题集中,陈述清晰准确,意义连贯,措辞恰当,语速和停顿适度,并能在必要时提示问题的结构,最后又能进行点评和作出结论:

c·能面向全体、顾及多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和探询,并不断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使全体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四)课堂板书艺术

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

常用的板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纲式: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提纲挈领地编排书写的形式。

这种形式能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词语式:选择关键的词语作板书,或者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对课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表格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项的特点设计表格,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提炼出简要的词语填入表格中,也可以边讲边把关键词填入表格,还可以先把内容分类,有目的的按一定位置书写、归纳,总结时再形成表格。表格式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对比直观、鲜明,对事物的特点抓得准。

4.线索式:以教材提供的线索(时间、地点等)为主,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使教材的梗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它的全貌有所了解。

这种板书指导性强,对于复杂的过程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便于记忆和回亿。设计和使用这种格式的板书的主要技巧在于善于分析和抓住教学内容的主要发展线索,把它提取出来展现在黑板上,使其成为教学的主要思路。(还可辅以少量的文字或线索,用以说明、解释或衬托主线。

5.图示式:这是把板书和板图结合起来,用不同颜色的文字、线条、勾画出简明的图形或图表,使学生从相互联系上理解知识。

6.总分式:适合于先总体叙述后分述或先讲整体结构后分别讲解细微结构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结构,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 例:菜豆种子的结构:

板书技能最优化的要求是:

a.字体工整、清晰,书写规范、准确,有示范性:

b.用词恰当,造句准确,线条整齐,图表规范,有科学性:

c.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枝蔓有序,有条理性;

d.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鲜明性;

e.布局合理,有计划性;

f.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趣味性。

g.

静中含动,有启发性;

静中含动,是根据需要,加上实线、虚线、箭头、括号、省略号,使静态的板书蕴含着动态的思路,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师边讲边写,边讲边圆,比用现成文字挂图或事先画好的挂图,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启发性,会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综合发挥作用。

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灵活多样,要有新的变化,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有新异、奇特之处,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拨动他们的心灵,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加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五)教师动姿艺术

教师的动姿艺术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它要求掌握这种艺术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教师的动姿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

1·身体的动作:指通过驱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态与头姿等。

手势易变化、易表演、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是视觉美点的中心。所以教学中大部分信息传递靠手势来承担。

手势总传递着一定的张力,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这一张力力度的大小,再结合具有教学情境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接收到教师手势所蕴含的情感信息。

做手势表达情感时要注意:

·讲到优美形象时,手势的力度不宜过大,动作要轻柔;

·当揭露丑恶的形象时力度宜大,动作要有力;

·讲喜剧主题时,力度要大且富有变化,有轻盈活泼感;

·讲悲剧主题时,力度宜小且动作缓慢,有滞重被动感

有些教师手势僵化,缺乏表现力,有些又形成某种习惯动作(手势),一节课下来几乎是一个或几个手势动作,这样一来,其手势就失去了传达教学信息的功能。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另一种方式。

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注意力气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情绪。 教师在课堂上走动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讨论、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 教师在课堂上走动的作用:

·缩短空间距离,与学生心理上接近;

·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可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了解情况,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但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要有控制:

·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

·走动的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头部动作对于表达思想或态度同样起着重要作

用。

例如: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时,你使劲地点头,则表示:“我知道了,你快讲吧!”

·如果你将眉毛抬到不能再抬高的程度,则表示:“我太惊奇了!” ·假如你慢慢地抬起眉毛,并轻轻地点头,表示你正在注意听,而且对他的回答进行思索,会使学生更愿意谈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2.面部的表情

指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而传递信息。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

·满面笑容、和颜悦色,给人以愉快的暗示;

·愁容满面,双眉紧锁,给人以悲哀的暗示;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给人以冷漠的暗示;

·开口大笑,歪嘴耸鼻,给人以轻率的暗示。

教师面部表情最重要的一点是面带微笑,因为学生会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之情,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反过来尊敬教师,热爱教师,喜欢教师的课,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教育,课就会上得更好。但教师的面部表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自然、贴切、巧妙,切忌挤眉眨眼,或肌肉僵硬,表情木然。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面部表情有时应做到“形于色”,但有时又要做到“不形于色\"。如对于聪明而骄傲自大的学生的惊人表现和敏捷思维,就不能轻易将惊喜形于色。再如教师生活中的哀愁与不愉快,也应深深地藏在心底,在学生面前,教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表情。

一般地说,一位教师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外在表现——表情的能力越强,他的教学艺术水平也越高,他的教学也就越成功。

3.眼神的交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了大量 的情感信息。教师的眼神不同于演员的眼神,它所遵循的美学要求是自然,只有真实自然,才有教师特有的神韵美;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笑波应是教师内心愉悦情感的真实流露。一切做作矫饰出的笑,都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凭借经验和体验,能理解教师眼神中所发出的真实信息。

刚毅、坚定、炯炯有神的目光,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感兴趣并希望学生继续把话说下去。

机智、灵秀、明澈的目光,意味着教师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或上课前没有认真备好课。

课上,教师的眼神切忌:

·搭拉着眼皮。因会感染学生昏昏欲睡;

·不能把眼睛长时间固定在某个学生身上,以免引起该学生心慌意乱:

·更不能上课时目光看窗外或望着天花板,使学生以为你心绪不宁,分散听课注意力;

教师不仅要研究自身的眼神,还要注意学生的眼神,及时取得教学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进程。

学生的眼神常常能表现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学生对讲课感兴趣时,眼神是闪光、兴奋的;

·听不懂时,眼神是困惑的;

·不感兴趣时,眼神是漫不经心的;

·疲劳时,眼神是呆滞的;

·能回答问题时,眼神是直视教师、充满自信的;

·不能回答问题时,眼神不敢正视教师,甚至会低下头去,等等。

教师要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信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衣着服装、发型装饰、美容化装等)是教师内心修养的外部流露,虽然它不直接传送教学信息,但却是一个影响教学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潜在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的第一印象是从外表开始产生的。

教师的外表,穿着按美学要求应是优雅大方。优者,美好也;雅者,规范、高尚也。即教师的外表应落落大方,衣着美观而不妖不俗,而且要整洁、简朴、自然。

一个教师不修边幅,衣着随便又不整洁,头发蓬松杂乱,往往会给学生“不负责任、粗鲁无理、暴躁无情的印象,从而对学习这门课失去信心。

如果教师过于刻意打扮,涂脂抹粉,奇装异服,新潮发型等,不但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外表上,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形成“轻浮刺激,敷衍教学”的印象。

以上两种不良教师形象,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机。可见教师的外表、穿着并非是无伤大雅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使外表美与性格美交相辉映,使教学具有最佳的艺术效果和教育魅力。

第18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小结艺术的研究

编号

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立项申报书

学科分类______

初中数学___________

课题名称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主持人______

_周文闯______

_____ ___ 课题组成员_ 杨勇吴宗阳禹业双张颖颖曹品

_ 主持人工作单位___

_河南省泌阳县盘古中心学校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_

__2015.2.23____ ______

_

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室 课题名称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小结艺术的研究

主持人姓名

周文闯

政治面貌

党员

性别

年龄

36

行政职务

__ __

专业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学科专业

数学教育

学历学位

本科

工作单位通讯地址

河南省泌阳县盘古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

463700

固定电话

0396-7986332

E-mail

1064640246@qq.com

移动电话

15839610288

主 要 参 与 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称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杨勇

35

中学二级教师

数学教育

本科

泌阳县花园中心学校

吴宗阳

35

中学二级教师

数学教育

本科

泌阳县花园中心学校

禹业双

32

中学二级教师

数学教育

本科

泌阳县花园中心学校

张颖颖

34

中学二级教师

环境监测

本科

泌水镇中心学校

曹品

29

中学二级教师 数学教育

本科

泌阳县盘古中心学校

预期成果 (在选项上打“√”或加粗)

A.专著

B.研究报告

C.论文

D.其他

本课题研究

起止时间

2015年 2月 23日至

2016 年 4 月 23 日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堂小结:是指在课堂上以尽可能简洁精练的语言,采取一种新的并且有效的方式对一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果设计得好,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能起到梳理、归纳、概括、系统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小结巩固、内化、深化所学的知识,使得知识结构、重点知识,历历在目,印象深刻,缺少它显得课堂教学环节不完整,并且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内化、深化、提高、发展的力度。我们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探索出一些更适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利用小结方法实施教学,丰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内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和活化数学课堂教学,为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中开创一条新的路子。

1、研究价值:

研究本课题的重要价值在于为提高我国农村初中课堂小结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进而达到提高我国农村初中教学水平全面发展的目的。

2、研究现状:

我们发现,国内有效的课堂小结的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课堂小结的意义和价值的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各学科对课堂小结的意义都很看重。如,研究者认为“多样化的小结有助于数学的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束语——新课程历史课堂不该忽视的环节”,很多相应的研究者认识到: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课堂小结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课堂小结方法的介绍 检索课堂小结的案例、论文,各学科小结方法的介绍颇多。对于课堂小结方法的深层次思考,以及与一类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的方法的介绍缺席。

(三)对课堂小结的原则、注意问题的思考 这两方面的研究不多,主要是几篇论文:《课堂小结四忌》、《历史课堂小结的设计及其应用原则》,就数学学科而言,课堂小结应符合概括性、巩固性、启发性、生动性四个原则。

(四)与小结有关的有效教学领域的研究

其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五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为有效小结研究提供了启示。此外,在对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师生和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自主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的论断,为小结的主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从农村初中教学中课堂小结的现状及其形成因素分析以及农村初中教师对课堂小结的改善对策,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澄清当前我乡初中教师实施课堂小结的实况。其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班级和教师进行试验研究。最后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小结提出几点改善对策。 研究重点:

本课题研究侧重于通过对大量材料的整合和加工,在归纳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小结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与不同教学目标、与不同课型相适应的小结方式、方法;研究课堂小结的主体问题,并对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加以探究。

5、预计突破的难点: (1) 课后小结的趣味性和煽动性。我们要充分结合教材实际,运用数学史料适时介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或身边的教学故事或者“笑话”,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2)课后小结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记忆。

(3)课后小结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我们要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

(4)课后小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5)课后小结的延伸性和思考性。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相联系,学生才能学得活,学得好,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课题研究程序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课题具体实施步骤,研究工作的人员分工与资料准备情况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是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是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和“参照”。

2.问卷调查法:在班级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小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期探寻影响教师课堂小结转化的根本原因。

3.比较研究法:完成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教师课堂小结转化的比较研究,对操作方式及相关效果进行对比论证。

4.行动研究法:按照“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总结—实践—”的方法,对研究过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以期不断完善研究内容。

二、组织实施步骤和阶段目标: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4月。 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

阶段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分析目前农村初中教师课堂小结的现状,找准成长点,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步骤:①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明确分工;②做好培训辅导,选定实验教师和班级,购置实验仪器,制作调查和访谈问卷;③动员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达成目标,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为课题开题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并撰写研究方案。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 阶段目标:认识教师对课堂小结转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加强教师对课堂小结转化的指导,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地提升课堂小结的转化工作。

主要内容:①根据课题分工,全面实施课题研究;②组建实验班,定期对相关学校的校长、有代表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③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团队的建设,通过培训、交流会等形式提升能力。

成果形式:研究论文、实验报告、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2月——2016年4月)。

阶段目标:以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①总结评价;②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③验收评审。 成果形式:经验材料、研究报告、论文和实验报告。

三、预期最终成果: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希望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研究出多种多样的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效率。

3、课题研究的课堂小结的形式、内容的案例分析等,最终以研究报告,图片,课案,以及课堂录像(光盘)等多种方式呈现。

4、能在全县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宣传、推广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从参与研究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研究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都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并长期与学生打交道。

课题负责人:周文闯,男,1979年9月出生,2000年0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并在2012年3月在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发表两篇有关数学学习的论文《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教学》,并获得较好评价。 负责课题组成员的组织协调及分工安排。

杨勇,女,1979年9月出生,中学二级教师,毕业于黄淮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从教十余年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撰写的多篇数学教学教研方面的论文获得市级一二等奖,从教期间,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究和编修,为本校的特色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负责课题的设计、人员的组织协调及论文的撰写。

吴宗阳,女,1979年12月出生.中学二级教师,从教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撰写了多篇数学教学教研方面的论文。 负责课题讨论、调查、总结。

禹业双,女,1983年8月出生,中学二级教师,近几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负责课题的理论指导及协调。

张颖颖,女,1980年1月出生,中学二级教师,毕业于黄淮学校环境监测专业,从教十余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学一线教学,撰写的多篇数学教学教研方面的论文获得市级一二等奖。 负责课题资料收集及整理。

曹品,女,1984年6月出生,2009年9月参加工作,中学二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与班主任工作,长期关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并一直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负责课题资料收集及整理。

这些同志都是各校现任班主任和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县区基础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市基 础教 研室 审核 意见

专家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课题管理负责人年月日

(盖章)

第19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结题报告

宜阳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课题负责人:赵宗伟(13592063834) 所在单位 :宜阳县白杨镇

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科研文化,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教学教研发展趋势。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当前基层语文教学发展状况的要求

从目前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流派众多,大多基层教师没有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没有对这些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归纳、总结,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课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而课改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习惯已经成

为当务之急。语文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的人文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呼唤,也是对语文课改浪潮的呼唤。

3.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需求

(1)普遍缺乏一种美的熏陶,更缺乏此方面的培养。

(2)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如果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思考、尝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质量,又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力争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立足课堂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本课题组成员主要针对以下课堂目标进行了研究: 1.恰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2.合理建构课堂教学 3.恰如其分的课堂导入 4.简洁有效的引导课堂朗读

5.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 6.自然巧妙的课堂评价

7.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应用多媒体手段,达到的声情并茂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4.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措施

广泛的接触各种教学流派的课堂教学理论,认真的汲取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力争达到具体教学经验与课堂教育理论的融合,并进一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2.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进行议课、评课的教学反思活动。 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5.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体系。

(三)课堂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整合

具体的教学经验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片面的,必须进行使其与教育理论进行有效“整合”。在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认真积累具体课堂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方法和措施是:

1.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学科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同学科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

3.引用借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检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4.渗透融合:汲取理论精华、完善经验不足,显示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白杨镇

绩得出实验结果。

2.4 统计学法:运用统计学法对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果。

2.5 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具有动态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研究做局部的修改与调整,使实验顺利进行。

在近一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这项课题研究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态,努力使取得的成果也更加深厚严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是非常重要。不单关系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2.当前众多的语文教学流派

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情感派。

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导读派

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以宁鸿彬为主的要代表思维派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管理派

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主张把“自强”放在

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

以洪镇涛为代表语感派

特点: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人口,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 十能教学法: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五、研究方案:

2014年11月,在上级教科所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学科研究》这一课题,并通过宜阳县教体局评估,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六、研究过程

1、宣传发动

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指向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太熟悉,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课题的意义、过程和方法。为此,要求课题组成员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而对课题研究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打下一个铺垫。

2、教研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能够有效达到研究目标,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严格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 新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教学理念。 (2)求真原则

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研究、实践中学学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追求最佳教学创新实效。

(3)人本原则

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4)发展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因此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的研究策略,以求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原则

学生素养是综合性的,创新只是评价的一个维度。在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创新品质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

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创新品质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6)开放原则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共同切磋探讨。

3、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中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理论进行整合 (1)恰当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整合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应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建构教学计划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学习项目、形式。精心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建构,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3)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① 激发学生的积极

教学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的实验获得成功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处于困惑、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当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

②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整合式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能力低的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不及时地给予个别指导,会影响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甚至对整合式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并及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教学能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③ 组织实验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靠自己独立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实验小组,发挥合作探究作用,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组的合作实验为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提供了可能性。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疑问,不作过早解释,把大家的疑问进行综合,然后指导合作探究。同时合作实验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经过归纳、比较、分析、综合,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探究结果,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讨论与交流,再经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澄清事实得出结论。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释进行反思,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问题的答案与教师总结出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不仅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原认识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获得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内化形成新知识,使思维能力获得进一

步发展。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由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自我的反思,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合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我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改变过去重结论、重分数的评价,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时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初步探索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为教师提供了探索教改的机会。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价值,在组织方面,注重增加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在教学环节上,注重教学与个别指导的统一。实践证明,本课题研究在落实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组织者、实验者、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几年来,学科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实验论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来都得到了快速成长。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积累了大量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2.课题组实验教师先后都承担了《余映潮教学艺术研究》、《课例研究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课题研究,并在学校赛课等,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验。

4.课题研究期间,赵宗伟、张幸利、王战和、李辉、刘志敏、闫世明老师先后撰写了相关论文,分别在学校和镇语文教学教研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赵宗伟、张幸利、李辉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先后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多次获奖。

八、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对课文进行图、文、声、情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接受了艺术熏陶,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

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裂,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如此反复循环,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4、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激发了教师科研激情,提高了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成长。

九、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初步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和初步的探讨,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此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

2、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白杨镇

5、《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01

6、《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7、《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8、《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10、王君、余映潮博客

第20篇: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为广泛的生活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在技工院校有些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甚至有些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要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与生活环境,将教师独特的见解付诸教学实践中。

二、技工院校语文课堂艺术教学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学生由于学校生源的特殊性,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也缺少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分析为主,先是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接着解明文章的层次结构,再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列出文章的写作手法。这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套路模式。然而文章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学生读文章时只觉得味如嚼蜡,根本无法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美感。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效率了。这时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策略

第一,导入艺术。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良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们的好奇心则会转化成求知的强烈欲望,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再把方向引回课题。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课前充足的准备最为重要。教师尤其应该关注生活时事,把平时的灵感记录下来,作为语文课前导入甚至写作教学的素材,比如与教材关系紧密的笑话、方言、典故等。语文课前导语千万不能千篇1律,应该力求推陈出新,循序渐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有关母亲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具体感受母亲对自己的感情。通过关注生活中的人文情怀,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问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适时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当然提问要讲究策略。问题的难易度要适中,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应该把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程度,让学生享受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的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要使学生像玩解密类游戏一样期待教师的问题,就算是学生回答错误,也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的行为。提问并非是惩罚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的工具,不要让学生惧怕教师的提问。第三,结尾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收尾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同语文作文写作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良好的教学结尾,可以巩固语文课堂的教学知识。学生对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不擅长,因此课堂收尾时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并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概括能力。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因此课堂收尾时也可以把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优秀的教学结尾可以令学生对于下节语文课充满期待,求知欲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例如,在学习《卖白菜》,本文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里农民生活的艰辛和酸楚,但坚强的脊梁却支撑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在课堂的结束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总结小说的语言和情节,让学生了解母亲的眼泪,即使生活艰辛,但也要心地善良,坚强的生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现在,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技工院校的学生当下最需要的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技能,而不是解答试卷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应从人文角度考虑,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是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应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去。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水平,锻炼应用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好奇心以后,这份好奇会逐渐转变为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把教学艺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快、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文化产业,2014.

[2]王希瑜.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

[3]孙冶.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doc》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