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法词汇教学心得体会

2021-02-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词汇法教学

三、词汇法

词汇法(the lexical approach)是在推崇外语教学以交际为目的、词汇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新兴起的语言教学理论。在基于语法的外语教学统治外语课堂多年之后,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与语法相对立的方面——词汇。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广泛应用于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外语环境下若淡化词汇教学,学习者的接受能力(receptive skills)和产出能力 (productive skills)的发展势必受到制约,因为语言产出不是一个受制于句法规则的过程,而是从记忆中取用短语单位(phrasal units)的过程,而大脑词库(lexis)中词汇量不足犹如无本之木。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学习者就会拥有足够的词汇量,交际活动开展起来就容易得多,效果就更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Michael Lewis(1993) 在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倡导词汇法,并提出词汇教学的原则。

1.词汇的分类

词汇法认为,词汇不是单词的简单累加,词汇是许许多多词块(chunks)的集合,它们分布在一个具有生成力的连续体上,这个连续体描述的是词汇“创造新话语”的能力。连续体的一端是语义性强的词(如名词),另一端则是语法性强的词(如介词)。一种语言的所有的词条都在两极的某一点上,每个词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表示了它的信息含量以及生成力。词汇法把词块分为四种类型:

(1)单词和短语

这一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词汇”。 前者是指单个的词汇, 即words。后者是指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所谓“固定短语”。

(2)搭配

Lewis 给搭配下的定义是 “以较高的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 比如,rancid几乎毫无例外地修饰butter,suicide 则经常与commit一起出现。 词汇短语与一般的词语搭配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又有较大的区别。一般地说,搭配是临时生成的,而词汇短语是现成的,属于“预制的语块”。

(3)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 utterances)

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它们既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I\'ll get it, It\'s nothing to do with me.”也可以是固定的句子开头(sentence head),如 I\'m afraid„„惯用话语主要指口头用语。

(4)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

这一类词汇与第‘3’类相似,也是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词块,区别在于第4类仅指书面语词汇,它们通常作为篇章组织的手段。例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词汇的分类并非仅此一种,但是,词汇法按照词块概念划分词汇,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它对于词汇学习、加工和记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词汇法的基本观点

词汇法与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对 “词” 的看法。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法把“词”等同于“单词”,认为句子的生成是靠语法把单词组织起来;词汇法则认为“词”的概念应该扩展到词块和固定组合形式,不同类型的词块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即词汇本身包括了语法信息。 词块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句子, 进而组成连贯的篇章。学习者只有利用这些词块就足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即听懂或说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句子。词汇法强调学生习得各类型词汇,使他们交际能力直接受益。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语言而且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学习合乎语法的句子不等于实际运用的句子,在真实地道的语言中,只有实际上得到应用的项目才能出现在词汇中。

传统的词汇好比砖块,词汇法中的词汇好比预制件。搭盖房子(造句)时,预制件的效果应该比砖块好得多。词汇法认为学习者和语言知识体系是由各种词块构成的语库,而不是语法规则加上一堆单词,某些语法现象属于“词汇”的范畴,例如,If I were you, I\'d stay home.根据一般的句法分析,它由逗号前的条件从句和逗号后的主句组成,涉及主从句结构和虚拟语气的时态、助动词等;而基于词汇法的分析则简单省力得多:If I were you, I\'d„„是一个表示特定含义的引语,本质上是词库中一个独立的词块,因为在使用中通常不会出现If I were you, he\'d之类的情况。显然,词汇法的教学方法比较简便、说服力强。

词汇的语法性和组块性使词汇与语法学习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果将词汇与语法分开教学,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是一个弊端。但是,词汇法并没有否认语法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也不反对教语法,它所反对的是过去那种语法占主导地位、忽视词汇教学的做法。 词汇法核心观点是,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

3.词汇法的教学原则

词汇法提倡的教学原则包括:

(1)词汇是教学的重心

教学重心从语法向词汇转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大量吸收有用的词汇。

(2)口语优先

口头语与书面语平衡,但口头语(尤其是听力)优先,书面写作可以适当推迟。

(3)接收领先,复用跟上

注重接收能力,特别是听力,推迟复用。根据语言习得的“观察-假设-验证”过程,学生一开始要对陌生的语言进行观察,所以不应过早要求学生“开口”。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要多听,以尽可能多地得到输入。另外,有了较好的听力,学生就能够利用反馈信息来认识自己的错误。

(4)语料的真实性

要敢于在学习所有时期(包括初始阶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 取代普遍使用的、专为解释结构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句型”(model)。

(5)可理解输入

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真实的学习词汇。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地学习孤立的单词。

(6)传授学习策略

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敏感性,教给学生辨认词块的方法(如搭配、意群、构词法、理据、词汇记忆等),在课堂上引入词块辨认练习;要教会“怎么学”,讲解不是最好的办法。

(7)流利重于准确

交际能力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应该注重流利,建立信心和培养想象力,正确性习得应适当放后。

(8)错误的可接受性

教师应该正确对待错误,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方面。纠正方式以重构(reformulation)为主,但不提倡过多纠错。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能尝试着去检验对目标所作的一些假设,从而造出不正确的句子,这些句子在现阶段应被视为可接受的,尽管在以后的阶段可能变为不可接受的。因此,教师要有判断“错误”的标准,把握适当的纠错时期。

4.词汇法的意义

词汇法对词汇的划分拓宽了人们词汇的视野,揭示了词汇本身所蕴涵的语法信息。特别是把短语纳入了词汇的范畴,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至少会产生以下一些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改善言语交际的流利性

流利性指言语的流畅性和意义的连贯性。由于词汇短语是一种现成的并作为整体保存在记忆中的特殊词汇现象,它在即时交际中不必临时组合就可以迅速提取和使用,因而不需要太多的计算资源,也不需要交际者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大大减缓即时交际的压力,还可以给语法运算争取时间,从而保证即时交际的流利性。

(2)有利于提高近似于本族语的词语选用能力

所谓近似本族语的词语选用能力指的是第二语言的词语选择能力给人以本族语说话者的感觉。研究显示,外语学生即便能达到近似本族语的流利程度,也往往存在着如何获得近似本族语的词语选用能力问题。学生在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时, 通常都比较重视语法规则, 总是小心翼翼地根据语法规则生成句子,相对忽视了词汇短语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注重词汇短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真实性”语言材料,有助于缩短学习者在词语选用方面同本族语者的差距,使他们的词语选用更加道地。

(3)有利于增强语用意识

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交际能力包括语用能力。培养交际能力意味着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如何生成语法规范的句子,还要使学生学会得体地运用语言。语言习得最初阶段往往是从一些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词汇短语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习得的不单是词汇短语,也习得了与词汇短语相对应的语用功能。因此,词汇短语的学习与一般的词汇学习不同,它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更自然地把词汇短语同其语用功能联系在一起,从一开始就注重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从而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他们外语交际的得体性。

(4)有利于克服结构语法和交际语法的偏激倾向

结构法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交际法则过于强调把交际活动引入课堂,而不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教学。为了避免这两种极端的倾向,有必要找一条中间道路,使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词汇法似乎正好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它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预制语块,另一方面能为课堂开展交际活动提供可能性和有利条件。

(5)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证明,许多外语初学者往往会经历一个 “沉默” 阶段。沉默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会生成规范的句子,不知道用外语来传递信息。 由于词汇短语是现成的语块, 且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初学者只需把它们记住就能较为轻松地直接运用于交际,这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打破沉默的尴尬局面,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词汇法没有具体的教学模式与步骤,这是因为词汇法揭示了一套深层的理论,展示给我们一些观点和路径。根据这些新观点新理论,教师应在不同课型中把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处理词汇和训练词汇。

-------

词汇教学法(Lexical Approach)是Michael Lewis 提出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思路,其核心理论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Grammaticalized Lexis)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Lexicalize Grammar);词汇(1exis)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而语法结构应从属于词汇。

词汇教学法(Lexical Approach)是Michael Lewis 1993年在其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中提出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思路,其核心理论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Grammaticalized Lexis)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Lexicalize Grammar);词汇(1exis)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而语法结构应从属于词汇。

根据词汇法理论,单词(vocabulary)在概念上有别于词汇(1exis)。单词在传统上是指含有固定意义的单个词语的集合体,而词汇则不仅包括单个词语,还包括存储于学习者心理词典或心理词汇库(mental lexicon)的各种词语的集合体。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学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心理词典,包含着词的音、形、义等信息,通过对这些语言信息的激活达到对词语的认知。词汇法理论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语言交流中以整体形式频繁出现的固定短语、搭配和句型等“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这些语块形成于特定社会文化群体中,不仅包含词汇本身的意思,而且传递的是社会群体所默认的语用意义。词汇法的倡导者认为,人们之所以能用母语快速而流利地说出很长的话语,正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词典中存储了大量的预制语块或称词块,并且能够在具体语景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因此,词块是兼有语法和单词特征并依存于语用情景的语言单位,外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理解、积累和使用词块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写作水平。

词汇的分类和词汇法的原则

根据Lewis(1993)的理论,词汇项目(1exical items)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单词(words)和短语(polywords)。单词如book,computer等。短语指一些短小的、在非常简单的字典中都会出现的习语,如by the way,for good等。

2.搭配(collocations)。搭配指那些可观察到的、在自然语篇中共现,且共现频率大于随机性的词语组合。如,inbadlyneed,heavyrain等。

3.惯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指交际会话中常用于表达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而非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的一些口语语块。它们可以是短语you’re your information,完整的短句,如It’s nothing to do with me,也可以是一些非完整的句型如,Would you mind„?惯用语最常见的特征是使用非词汇化词语(delexicalised words)如take,get和there等词语,这些词语基本上失去本身的内在含义,而与搭配的词在具体语境中形成新的意义,如惯用语 I didn’t get it在口语中常常表示“我不明白”,这里get不再是“得到”的意思。惯用语是日常生活中出现最频繁的话语,如果学习者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惯用语,其口语交际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4.句子框架或句式(sentence frames or heads)。这部分指语篇框架语,多用于书面写作,包括转折词如second,finally,句型如This is not as...as you think,甚至更大的句子结构如It is obvious for us to conclude that„等。这些句子框架超越了单纯的语法结构,反映的是地道的语篇特征,积累和掌握这类项目,对语言学习者的写作很有帮助。

上述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词汇项目,除了称为预制语块外,在文献中出现的其他名称还有:词汇短语(1exical phrases)、词块(1exical chunks)、句套子(1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和多词词汇单元(multi word lexical units)等。尽管名称或分类有所不同,语言学家们对这些词块现象的一致关注表明,自然语篇中大量存在的词块对二语习得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以上分类可见,词汇法理论把词汇的意义范畴提升到涵盖单词、短语搭配、惯用语甚至句子等语篇层次,词块作为糅合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的语言单位,应该成为语言教学的重点。

Lewis(1993)提出词汇法理论的四个原则:词汇是语言的基础;由于传统上认为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有效交际的前提是掌握语法系统,词汇的作用被忽视;词汇教学法的关键原则是,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构成的(1anguage consists of grammaticallized lexis,not lexicalized grammar);任何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大纲的重要编写原则之一是以词汇为中心。

词汇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在词汇法的体系中,由多词组成的固定或半固定的、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才是英语的基本语言单位。词汇具有语言生成能力,不同类型的词汇组合成句子,进而组成连贯的篇章。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的,而那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结构才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主体。语言产出不是一个受制于句法的过程,而是一个从记忆中提取单词组合的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本族语的使用者能够流利地使用自己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些单词组合来实现的。由于词汇短语形式上相对固定、功能相对固定并且在语篇中频繁出现,其便于在大脑中整块储存、整块提取,因而,掌握大量带有语法和语用功能的词汇短语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由于学生在使用外语时通常都比较重视语法规则,总是小心翼翼地根据语法规则生成句子,因此相对忽视了词汇短语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词汇法注重词汇短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真实性”语言材料,有助于缩短学习者在词语选用方面同本族语者的差距,使他们的词语选用更加地道。

词汇法使学习者的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得到平衡发展。词汇法认为,词汇不仅具有语法特征,还兼具语用功能,是形式和功能的合成体。因而词汇法避免了以往语言教学的两个极端传统结构主义注重对语法规则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在不同情境下的语用功能;交际法强调语言交际的互动却忽略了语言知识的掌握。词汇法把语法规则与语言的具体运用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的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得到平衡发展。

相关阅读书籍文章:

【1】 刘晓玲,阳志清.词汇组块教学——二语教学的一种新趋势.外语教学,2003.

【2】 沈敏瑜.词汇法——一种新的教学路子.外语界 ,1999.

【3】 廉洁.词汇短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外语界,200l.

【4】 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Oxford: Blackwell,1994.

【5】 Taylor,L.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London:Prentice Hall,1990.

来源:能飞英语网(http://www.daodoc.com)[详细地址]:http://www.daodoc.com/a/20100426/100842.shtml

推荐第2篇:情景法双语教学反思

情景法双语教学反思

情景法的创设和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萌发了他们用第二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是成功实现英语教育目标的又一有效途径。 情景法是通过直观丰富的语言情景的创设,激发活动动机,帮助儿童整体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引发儿童萌发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一种方法。

(一)、直观形象的课堂情景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创设生动形象、有趣动态的课堂情境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情景可以是图片、木偶、玩具、实物、录音,也可以是教师的表情、形体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综合多种情境因素灵活使用,例如:在学习laugh(笑)、cry(哭)的单词既可以通过动画课件,也可借助录音笑和哭的声音结合教师夸张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帮学生理解语言意义,同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操作亲身体验认知新的语言信息。情境的设计从兴趣出发,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形象直观的教具、学具帮助他们感知理解学习内容,能提高教育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 生活情景创设就是将孩子学到的日常生活用语与生活情景融于一体,并鼓励儿童积极尝试选用。结合生活经验和母语文学经验,选择一些短小浅显的对话引导儿童在情境中运用:“Hello”“Good morning”、“Good—bye”“How do you do”、“How are you”之类的相互问候的语句,年龄、身份、家庭成员的问答;学生一日生活中各项常规用语,例如:早操、午饭、盥洗、午睡以及简单的课堂用语,他们能够专注地倾听并有一定的行为反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对话,便为交往打下了基础,更萌发了他们用第二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三)、创设表演情景,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活动是儿童有效的学习途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丁一些单词对话之后,我便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儿童创设表演情境;例如: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rooster(公鸡)与rabbit(小白兔)相遇互相问好的句式“Hello,rabbit.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以激发参与表演活动欲望;并在表演过程中将学到的内容得到应用和巩固。同时加强综合运用语言的学习,表演情境的活动也刺激和强化了他们主动参与、自主习得、想象创作。儿童在唱唱跳跳的情境中获得认知,情感和个性等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情境法在英语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满足儿童的兴趣需求,接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提高听说能力,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境中有情,以境激情,利用情境法教学就为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情景法双语教学反思

东港市碧海小学

推荐第3篇:情景教学

“情境”让概念教学更生动

―――――《可能性》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且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教法比较机械单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体验枯燥之苦,经受乏味之困!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新增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概率方面的知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陌生又熟悉。“可能性”在教材上的呈现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快乐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概念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了所学内容的具体情境中,驱动学生以更饱满地热情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随同老师与学习内容情境共欢乐。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概念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黑色棋子的盒子。

师:这个盒子里只装有黑色的棋子,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黑色的。

师:你呢?(指另一同学)

师:你们都说是黑棋。谁能说说理由?

生:这个盒子里只有黑色的棋子,不论怎么摸,都只能摸到黑色的棋子。 师:当一件事件只有一种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时, 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板书:一定) 师:在这个盒子里能不能摸到白棋? 生:不可能。

师:这词用得好,当事情确定不会发生时,就用“不可能”描述。(板书:不可能)

2、出示另一盒子,只装有白棋

师:这个盒子只装白棋,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你将会怎么描述? 生:我一定摸到白棋。 生:我不可能摸到黑棋。 3、师混合两种棋子。

师:现在我把两种棋子都倒入空盒子里,摇晃一下,现在如果你来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我会摸到黑棋。 师:你一定会摸黑棋吗? 生:可能黑棋,可能白棋。

师:当一件事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时,不知道哪种情况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 4、师小结: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种判定事情发生情况的用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创设“摸棋子”情境,通过师生的交流,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情境的设置,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片段

二、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请同学们选择这三个词来描述。 师:我这儿有一枚硬币,你猜猜会在哪只手里?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教师演示:摊开左手,手上是空的。 师:现在你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生:右手。 生:一定在右手。 师:有没有不同的描述? 生:不可能在左手。

师: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你猜落在地上,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通过猜硬币游戏,让学生游戏过程中对事件的发生进行描述,在语言的表述中慢慢体会理解概念的含义。] 片段

三、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师:元旦快到了,我们班上正筹备元旦联欢会,会上每个小组要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类别有跳舞、唱歌、朗诵、相声、小品和其他等六类。各小组想准备哪种类型的节目呢? 指名说说。

师:看来想唱歌的小组比较多,可每种类型节目都要有,怎么办呢?我们抽签决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还有一个要求,抽签前要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

师;如果还是这六个签,要想让每个小组同学都不可能抽到小品,该怎么办? 生:把小品拿走,换成别的。 师:我把“小品”换成“唱歌”。

师:要让每组同学不可能抽到朗诵,又该怎么办? 生:也换成“唱歌”。

师:现在再让各组抽签,情况会怎么样?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 师:看来可能性也是有大有小。

[通过“抽签”,又把对可能性的描述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离概念到把概念回归到生活中的过程,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 片段四:利用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奖励同学一个故事。边听边想:这个故事里蕴涵着怎样的数学知识。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死牢。按照当时该国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你们认为奴隶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让学生回答:可能摸到“生”,可能摸到“死”)可这个昏庸的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把盒子里的写有“生”的纸条拿掉,换成“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让学生回答:一定摸到“死”)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了好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给奴隶选择时,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看也不看,猛得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生:留下的纸上是“死”,人们会推测吞进肚里的是“生”,那么奴隶就不可能死了。)

[通过本故事的讲述,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后续猜测,加强了对学生概念性知识的再次巩固。更通过本故事,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有着强大的威力,人们运用它可以拯救生命。]

案例反思:

基本概念的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概念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应始终贯彻于整堂课,让学生欢乐的气氛中,乐学、想学、勤学、有创造性地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概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更愿意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孩子也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往里面装。本课,我创设了“摸棋子”的情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概念的学习,尊重孩子的生活基础,紧密联系了数学和生活,使孩子们在未学之时对概念就已经有了一份亲切感。随着情境的展开,在师生的交流中,缓缓地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遥远的数学概念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生硬的数学概念并难以理解。

二、设置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我设计了“猜硬币”活动,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说说每次的猜测结果,把概念蕴涵于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更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三、还原于生活情境,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能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课授课时,正是班级准备元旦节目期间,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入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准备什么表演节目。通过边抽签边描述,让学生学会用刚学到的概念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在表达口述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应用掌握的概念。

四、蕴育于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节课末,通过“生”与“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胜者,一个奴隶用数学知识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数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呀!学生心中感慨。也就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推荐第4篇:情景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不论选取什么素材,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情景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2、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真实的体会,才会发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形成情感、价值观。

3、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既指设置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做多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教学情景过多,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

4、教学情景的设置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更愿意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选择情景素材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还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5、教学情景的设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积极的情感氛围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教师要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对学习素材的正确认知。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情景教学不是演戏,而是生活。教者本人要首先进入角色,用真心去感染他人。如果教者在演戏,学生必然要当观众;教者认认真真地生活,学生便会与你共享。 (2) 不囿于教材的设计,要驾驭教材。唯此才可使学生不做印刷符号的奴隶,教者也才可取得主动。 (3) 不为设计而设计,要使设计服务于教学法。离开了设计的这一目的,任你的设计有多精彩也没有实用价值。教学是严肃的,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虚假。 (4) 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一位教师的绝妙设计对另一位教师来说可能会糟糕透顶。 认真回顾实验的过程,总结实验经验,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读“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有感

济水东园学校 欧爱军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本特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情趣

现在许多教师在压抑中教学,学生在压抑中学习,使学生厌学情绪愈演愈烈。所谓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情景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就是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

2 重参与

所谓参与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策略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有足够的参与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

3 重感悟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这种学习收获更

大,所以它是一种认识活动的飞跃。情景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画、语言等。

4 重实践

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情景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成习惯的过程。由于平时怕麻烦,或是条件不允许,往往忽略情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学生不但容易遗忘,而在实际交际中难以运用。而在情景教学法中,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或是组织者。周围的气氛感染着每个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每个学生开口讲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变到积极的态度上来。依据李吉林情景教学法理论,结合平时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活动课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1 导演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地分析所教课程便指定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使英语活动课成为自由活动课。每次活动课应有活动课的目的,要有活动形式,要有参加活动课的对象等。如学生学完了“参观公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活动课,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有关公园、动物园的词汇,以及有关公园、动物园景物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 编剧的作用

英语活动课的形式应多样化,英语老师有必要编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材料,供学生在教室里上活动课使用。

3演员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英语活动中不但是导演、编剧,还应是一位好演员,一个受学生欢迎、尊敬的好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要靠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的爱戴。在活动中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扮演段剧中的角色。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更高,更浓。

4 观众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充当着观众的作用。(1)要仔细观察活动课是否人人参加。(2)全体学生参加的态度是否积极。(3)准备工作是否充分。(4)学生各组的搭配是否合理。(5)整个活动课是不是活跃,部分学生是否有创意。(6)活动课是否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5评委的作用

每节活动课结束前,教师应作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总结。这就是教师作为评委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首先应表扬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推荐第5篇:情景教学

对增强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初探

兰西县康荣一中:王雷

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中,依据迁移的原理来组织教学过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把情景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本人尝试运用了“小单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以情为线索,以境为核心,以读为手段”的教学思路,加大语言文字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使教学结构达到了优化。这样使思维过程做到层次清楚,步骤具体。

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课题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迁移的原理来组织教学过程,把思维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重视思维(技能)的训练,突出形象思维的培养,使思维过程做到层次清楚,步骤具体,这样人人都会思维,人人都可创造。

作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应如何变化,才能适应需要,要体现以下要求:(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2)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3)创设一种具有丰富反应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4)注意激发多方面的语言情景,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5)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模式,使小组比赛、个别学习等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重在读,培养语感、加大语言训练。就是使英语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思考和探索,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的过程。结合课程改革,我们尝试运用了“小单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以情为线索,以境为核心,以读为手段”的教学思路,加大语言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使教学结构达到了优化。仅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易化语言

表演情境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的能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有效学习并得到发展的教学情境。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我们所创设的表演情景设计应自然、真实,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例如设计放学以后学生活动的party场景。我跟学生说:“claes are over”,然

“where are you going?”和”I am going to …”的句型。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场景出示,同学们很快就把语音、语义与情景联系起来,理解了句子“where are you going?”和“I am going to …”的含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汉语,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表演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二、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积累语言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本身它没有真实的画面、声音,不提供多种感觉的直接享受,它是虚拟的,空洞的,特别是对语言感受力低下的人来说,它不过是诉诸视觉的一个个冷硬字母,或诉诸听觉的一个个干瘪语音,甚至是一堆“乱码”、一个看不清或看不见的“模糊世界”。但是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中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淇凌;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虚拟、空洞的字母,创造出学生熟知的情景,丰富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进而生成新的语言。然而仅靠书中的图片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的需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将标有soft的餐巾纸、标有milk的牛奶包装盒,标有 juice的橘子汁瓶上,标有 Windows xp的光盘,标有 Happy birthday的蛋糕盒……带到课堂,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语言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能为词汇和句型的操练提供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孩子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我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景,编了一个chant,教师出示本单元所学图形,让男生边拍手边问问题:“what,what,what’s the shapes?”,接着,女生边拍手回答:“circle,circle,It’s acircle.”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复习课,都可以和他们玩chantt游戏,这就避免了枯燥的语言训练导致的疲倦和乏味。又在游戏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强化了知识记忆。

此外,唱英文歌曲、歌谣、表演英语小品等等也能起到助学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添趣味性而设制的游戏,应具有科学性,即根据教

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应围绕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来设计游戏,不能为单纯逗乐而盲目设计。

四、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

英语课上有效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和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围绕一个重点,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全班活动、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一定的情景之中,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情境教学,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第6篇: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1、简介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感知

——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

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2)理解

——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问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3)深化

——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以体育课为例)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② 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 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 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

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三、情景教学的特点:

1、形象逼真。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

2、情深意长。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

3、知、情、意,行融成一体。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

四、情景教学的优点

情景教学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情景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语法条款记忆式的学习方式,把枯燥的语法条款放在了逼真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际运用的空间,使乏味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这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1) 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种教学法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容易与现实相脱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2)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方式反应的热烈程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意料,他们对于这种实

践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的方式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进入一种的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3) 针对性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效率。(4) 时效性强。这种教学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进行解答,使教师所教内容的时效性更强。(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法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情景教学的缺点

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虽然其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

六、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摘要】 情景设置的直观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同步;情景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完成德育教育;情景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出色的情景设置可以给你带来一堂精彩绝伦的课,和那些站在银幕上、舞台上的明星一样,教师也需要精彩!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课能像许多的经典一样永远存在学生的心中吗?我想这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 【关键词】 情景设置、课堂评价、情感教育、情景设置作用、情景

设置方法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吸引上亿的观众去观看,甚至可以看上无数遍,连电影中的每一个情景都如数家珍;一部好的小说可以让他的读者废寝忘食,对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细细品味,生怕错过一丝的精彩;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让你沉醉其中,百听不厌。那么一堂好的课呢?对学生而言,有没有一堂课能让他们沉醉其中,百听不厌?对老师而言,你有没有一堂课能够让学生对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呢?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舞台,你是编辑,是导演,也是演员。和那些站在银幕上、舞台上的明星一样,教师也需要精彩!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课能像许多的经典一样永远存在学生的心中吗?我想这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那么怎样去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在课堂控制,教学环境,学生分析等众多因素中,出色的教学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下,完成包括情感、德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同时,它还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那又如何才能创作出好的教学设计呢?那么你需要一个精彩的情景设置。所谓情景设置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与环境,使学生的认知、观念与情感充分统一的教学活动。

(一)、情景设置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

1.情景设置的直观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时期。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在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的时候经验型的思维远远大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必须得到有关感性材料的支

持。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像、视频,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外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物化为充满生动的丰富形象;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去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训练了抽象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2.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同步。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有效、成功的教学的一部分。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堂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新课标中的过程评价颠覆了以前的传统教学评价,赋予了教学评价新的定义。而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它的任务、要求具有多层面、多层次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还使得它的任务、要求具有阶段性,在过程中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教学与评价同步。

3.情景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完成德育教育。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课标中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明确的把德育教育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德育教育不再是学校、班主任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责

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而产主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学生之间积极情感的互相感染,又会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师生情感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这一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产生出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情景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的气氛感染,使认识和情感过程统一在同一情境之中,充分利用认知、行为中的情感因素,可收到单纯讲授难以达到的效果。

4.情景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英国17世纪的传奇学者塞缪尔•约翰逊说过——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可见好奇心对人的学习和创造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现代心理学家们表示:好奇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表现的多少,而在成长期的孩子中好奇心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一旦这好奇得以回报、满足、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情景设置的多元化特征能够强化刺激学生的反应,情景设置运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手段、语言的生动描述以及表演的再现等多元化的形象构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的知觉,感觉以新的刺激。这一切连

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充分满足了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二)、情景设置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情景展示法。即通过诸如视频、音乐、小品、游戏、图像、辩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由于展示情景的手法立体、多变,展现的情景内容形象,直观,令学生感到新鲜、亲切。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这种兴奋性越高,注意力越集中,观察就越持久,越真切,这就为想象、情感和思维提供了鲜明的感知目标。 2.角色扮演法。即结合教材内容,模仿某种典型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去展示情景,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角色扮演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景的一部分,既是情景的感受者,又是情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知识迁移法。即通过对比、类比的方式利用熟悉的知识、常理解释新的知识。知识迁移法是用旧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产生的排斥感。 4.实践体验法。即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自我体验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读一千遍的书,不如动手做一回,实践体验法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的理解也

10

会更上一个台阶。

情景设置的方法还有许多种,诸如情景辨析法、情绪渲染法等,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出发,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a、情景设置必须景中含情。情景设置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所设置的情景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所以情景设置必须景中含情,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景之中。

b、情景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在教学中设置情景只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情景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将教学与教育内容寓于情景,使其具有深刻内涵,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则情景设置就会失去其核心与灵魂而显得苍白无力,课堂也随之沦为活动失去其实效性而缺乏教育意义。

11

推荐第7篇: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就课堂教学这一块,我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了优化教学情境对于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感受用心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带来了我们对“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乐学

创设情境

质疑

价值

心理学认为情境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中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的矛盾。

因此,我们一起探究了“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这一问题。“乐学”亦就是乐于学习,从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情境则是兴趣产生的基本因素,兴趣只能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问题突显,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就有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 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学习。此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在研究中,我们没有特别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而是提出创造的乐学情境能适用于3-6年级的学生,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感受。

实验开始,首先,运用某一位教师的单独的智慧,备课,做课件。这堂课是抽取了五年级的学生上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所以整堂课下来,效果不错,学生也挺配合。但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在乐学上似乎 还是不到位。

实验表明创造情境不难,但如何创造出有价值,又带乐趣的情境,还是需要费工夫的。我们究其原因发现:

1.创设情境要恰到好处,不能整堂课贯穿到底。如若随意创设情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然而,情境提出适时,则会引起学生注意,顿时产生思考,讨论与联想,进而产生质疑,这也就达到了情境的作用。

2.要带有生活性,与生活相关,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去了解,探究的价值。世界万物无疑不是相联系的,一旦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了自然界的问题,他们会有些许的成就感,会感叹知识的神秘与奥妙,他们也就会更加投入与学习当中。这也就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自然会感觉学习轻松了许多。

3.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这样的情境才能说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其内涵。一味的讲究创设情境,却忽视了教学内容,这样创设情境既失去了他原本的效果,又达不到让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

4.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思考,创造的情境要具有目的性,新颖性。在情境的创设中,我们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去找寻,只有明确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围绕这一目的去思考,去创设;当然创设需要探究,不能随意,但凡新颖的事物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5.形象的情境更适合学生。试想想,情境是可见的,实际的,那样学生能直观的感受,由此帮助他们联想,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6.乐学以至于质疑,所以我们提供的情境必须具备问题性,能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这样以学生为主,我们为辅的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的讨论,我们重新出发,再以此课题备课。抓住之前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改造,结果出乎意料。整堂课重点突出,学生积极参与,真正达到了学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

总之,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具备新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也使我们的课堂氛围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推荐第8篇:情景教学

第一篇: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假定一定的场景,模仿场景中的人物或生效的一种模拟方式,是一种较为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情景课堂的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也成为新的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现状入手,指出情景课堂教学对初中英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育的本质南辕北辙。

1初中英语课堂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英语课堂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中,这种模式导致教师教学内容千篇1律,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死记硬背。

1.1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少初中英语教师表示,现在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些“力不从心”,自己希望达到一个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教师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可是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吃力,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明显走神,难以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不少教师认为对这种现象“无能为力”,教学大纲就是这样安排的,自己也很无奈。

1.2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在一些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有学生表示这是“赶鸭子上架”,自己对学习英语完全没有兴趣和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做起了其他学科的作业,更有甚至在英语课堂上睡觉。根据《心理学概论》中阐述的观点,人的注意力会根据情绪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如果人做某件事的情绪低落或较为排斥,那么做这件事时注意力就会偏低,做事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情绪的低落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

2情景课堂教学对初中英语的重要作用

情景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假定某种场景为背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其中某个片段、某个人物或某种音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给教课的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也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习的兴趣。目前我国初中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普遍来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时间均在五年以上,而通过近五年初中英语的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内容变化不大,也就是说,五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带来丰富的知识,同时也会带来教师对教材的“审美疲劳”,有些教师表示,课堂内容年年重复,“讲得自己都不愿意讲了”。情景课堂教学能够一改教师的审美疲劳,给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增加教师课堂讲解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情景课堂教学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意识,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拉进学生与英语学习的距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教学事实证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天壤之别。因此,情景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3.1联系实际: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时必须从英语的本质出发,引导学生更好的说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打电话章节时,就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拟,打电话的目的可以是相约出去玩,也可以是询问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该章节的内容,也复习和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内容。

3.2扮演角色: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这样,而且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会逐渐进入叛逆期,因此需要初中英语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英语的学习。例如前几年有的英语教师组织学生们扮演“哈利波特”,通过自己设定的各种咒语与解除的方式,既传递了英语知识,又让学生们感到很快乐,进而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3.3音乐感染:有人说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因为这种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限制的。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歌曲的播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音乐对学习的影响力,合理运用音乐感染建立良好的教学场景,基本上在英文课本中,每个章节结尾都会出现部分英文歌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出来给学生听。

4结论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初中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情景课堂教学法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情景课堂教学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阐述了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张连君[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

[2]初中英语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贺媛媛[J]文理导航,2013.05

作者:孙金荣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学生到国外留学也成为大势所趋。重视对初中生英语的学习与培养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无论是国内交流还是出国学习,都少不了与人的面对面交流,这就凸显出了初中英语学习中情景对话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景对话;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景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新研究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的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情景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情景教学是一种借助课堂这个平台,由教师和学生亲身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场景,融入真实的对话过程的一种对课标要求所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讲课方式。在情景教学中情景对话是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对情景教学的作用研究即是对情景对话过程的作用研究。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能够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对初中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运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提前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快的适应社会。

2情景教学实施的现状分析

2.1情景教学与课程要求脱轨:在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无疑肯定会耗时耗力,活动的组织与安排都牵扯到时间的问题。这样就不利于课标所要求教学目标的完成。如果想实施的效果更好难免有相关硬件的要求,这肯定会涉及金钱问题。也容易引起其他相关问题。

2.2情景对话流于形式:理想的情景对话模式是能够实现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对知识的运用。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情景对话模式的作用没能发挥出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已有的对话模式照读或是背诵下来进行僵硬的对话,没有理解英语对话的真谛,做不到将英语的课本知识活化到对话中去。

3情景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3.1针对第一个存在的问题,教育领导者可以选出在英语教学中经验丰富,口语好的教师组成情景教学模拟小组,根据初中英语课堂安排,规定在一周的某个时间段内开展情景对话课堂。此外,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小组内安排专门的物品采购人员,做好财政预算等。这样即有利于情景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又有利于避免长期实行造成学生的厌倦。

3.2情景对话要做到真实有效必须以掌握知识为前提。在开展情景对话课堂时,要提前安排学生掌握对话内容,在背诵记住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张开口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人的角色,防止出现两极分化。要争取做到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开展情景教学的积极影响

4.1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展情景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语言,必须做到听、说、读、写并重。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背诵的单词、短语组合成句子、短文然后再自己说出来。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与人交流的情景当中去,在边听边说的对话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2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谊:处理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敬畏心理,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距离感,这就不利于彼此之间想法的沟通与交流。情景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沟通。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也敢于表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增进师生情谊,更高更快的实现学习目标,共同进步。

4.3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配搭档小组,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让课堂动起来。打破了以往老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沉沉的局面。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英语。从而有利于提高每堂课的学习效率,能够更轻松的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一种舒适,无压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情景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初中英语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反馈给生活。对任何一门学科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技巧与能力,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后可以独当一面。情景教学将这一时间缩短化,具体化。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对情景教学进行分析是为了将其推广,使其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凤娜.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英语学习的情景创设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李小琴.浅议情景课堂下的初中英语教与学[J].考试周刊.2015(95)

[3]王化国.情景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探微[J].校园英语.2015(09)

作者:杨秀娟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英语创设情境教学探析

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相应的情境激活课堂,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准绳,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

关键词:

教学情境;初中英语;多媒体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自动,创设各种相应的情境激活课堂,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准绳,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问题情境导入

指的是教师导入课文时创设的一个情境,对学生开始学习时一下子集中注意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记叙文常用故事法,对于说明文之类的常用设问法。例如在九年级上册Unit2“SavingtheEarth”Topic2SectionD一文中,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形形色色的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就是一个生动的活教材,于是我便向学生提问:(1)Whatwasyourhometownlikeafewyearsago?(2)Howisyourhome-townnow?(3)Whatkindsofpollutionarethereinyourhometown?(4)Whatarethebadeffectsofpollution?(5)Whatshouldwedoandnotdotoprotecttheenvironment?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求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思考、回答,并付诸行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言出心声,感到情趣盎然,亦学亦用。

2.图片及实物、直观教具导入情境

学生对于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单词和句型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可以制作大量教学图片。如教动物之类的单词时,可以制作panda,dog,tiger,rabbit,monkey的头饰带在头上,并用英语说:“Iamapanda.”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争着上台表演,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让其他学生来猜。再如教“Whatisthis?”这一句型时,可以事先备好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及各种学习用品在纸箱内,然后请一个学生上台,蒙着眼睛,从纸箱里拿出一件物品,老师问“Whatisthis?”直到他猜中为止。这样学生就来了兴趣,争着想上台试一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情境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学习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时,屏幕上先出现一只cat,然后出现两只,跟读cats,接着三只、四只等多只狗,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再配以生动的语音解释,学生很快掌握了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发音。

4.从社会生活取材导入情境,让社会进入课堂,让学生感知世界

现代学生思维活跃,信息灵通,他们对社会局势十分关注,具有极强的参与意识。这就为英语教学把外围的生活环境引入课堂提供了契机。如教九年级上册Unit2“KeepingHealthy”这一单元时,可联系时不时出现的较严重的流感,让学生开展如下讨论:(1)Whatistheflu?(2)Whatshouldwedowhenthefluipreading?(3)Whatshouldwedotokeephealthy?学生定会乐于投入这一事件中学习,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选用一些功能意念项目,诸如借书、购物、看病、打电话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创设第二课堂情境。在英语板报、英文朗诵比赛等情境中,学生运用英语接受注入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会体验到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和愉悦感。

5.组织趣味活动导入情境,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极强

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不能只限于单一的教师讲解,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猜谜、传话、表演短剧等。把游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如我用“听音猜人”的游戏教学“Whois...?”和“Ishe/she/it...?”;用“藏物猜地点”的游戏学习和复习“Whereis/are...?”“Isitin/on/under/near/behind/biside/...?”“Aretheyin/on/beside/behind...?”句型和介词;用“蒙眼摸物”的游戏学习“Whatisthis/itinEng-lish?”句型和复习文具、水果名称;通过“添画游戏”学习和复习“Therebe”句型,用“Pollysays”游戏发出指令,学习和复习动词;用“Bingogame”和“Numbergame”复习和操练数字等。在教授Unit5“I’mwatchingTV”(TextforGradeSeven“GoForIt”)时,让学生摆出滑稽可笑的动作,然后向其他学生提问“WhatamIdoing?”。其他学生猜“Areyouswimming?”等,做动作的学生回答“Yes”or“No”。如果三次回答不出,就罚他唱一首歌或表演一个英语节目。这样的游戏情境教学,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语

总之,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吸取了其精华,即集直观性、启发性、生动性、趣味性、情感性和交际性于一体,给每个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巩固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任志娟.情境教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2]徐爱清.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9).

推荐第9篇:中考复习词汇、there be句型、情景对话1

词汇复习

不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及最高级:

1.good-better-best 2.well-better-best 3.much-more-most 4.many-more-most 5.bad-worse-worst 6.badly-worse-worst 7.ill-worse-worst 8.far-farther-farthest 9.old-older-oldest

一、出现以下词,用do填空:

can , could, may, must, need, had better, why not, make, have to, let\'s, see, hear, watch, notice, Will ( Would ) you please…?

二、出现以下词,用to do 填空:

would like, want, begin, start, hope, decide, ask, wish, have something to do, tell, take time, it\'s time, remember, forget, learn, teach, try, stop, plan, adj./疑问词后,take ,allow, encourage, warn, It\'s +形容词+to do something, discu, know, refuse, invite , get order, like, offer, lend,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et one\'s mind to do, enough, need

三、出现以下词,用doing 填空:

finish, like, enjoy, mind, keep, be busy, there be, do some…, go doing, prevent, be worth, spend, practice, feel like, thank somebody for doing something ,stop, excuse somebody for doing something, can\'t help, prefer…to…,look forward to…hate, mention, have fun doing,介词:at, in , on, of , from, for, about, with, without, ,make a contribution to, be used to, hear, see, watch, notice, listen,

四、基数词的特殊变化

one---first ; two---second; three---third; five---fifth; eight---eighth; nine---ninth; twelve---twelfth; twenty---twentieth; twenty-one---twenty-first

五、代词的变化:

主格―――宾格――所有格(adj.)――所有格(n.)―反身代词

I --------me--------my----------mine-------------myself

you------you--------your-------yours------------yourself

he-------him---------his-------his-------------himself

she------her----------her-------hers-----------herself

it-------it----------its--------its--------- itself

we-------us---------our---------ours------------ourselves

you------you--------your--------yours---------yourselves they-----them------their--------theirs---------themselves

六、表示天气的词

1.sun-sunny 2.cloud-cloudy 3.rain-rainy 4.wind-windy

5.fog-foggy 6.mist-misty 7.snow-snowy 8.shower-showery

七、表示方向的词

1.east-eastern-easterner(s) 2south-southern-southerner(s) 3.west-western-westerner(s) 4.north-northern-northerner(s)

八、国家---国家的(人)

1.China-Chinese 2.Japan-Japanese

3.Germany--German 4.Canada-Canadian

5.Sweden-Swedish 6.Australia--stralian

7.Italy-Italian 8.India-Indian

9.France-French-renchman 10.America-American

十、词型转换

1.work-worker

2.vent-inventor(人)--invention(物)

3.use-useful-used

4.teach-teacher

5.conduct-conductor

6.care-careful--carefully

7.play-player

8.visit-visitor 9.carele-carelely-carelene 10.clean-cleaner 11.inspect-inspector12 .wake--awake 13.speak--speaker14.piano-pianist 15 .sleep-asleep 16.cook-cook(人)-cooker(物) 17.science-scientist18.mi-miing 19.dance-dancer20.art-artist 21.fish--fishing 22.drive-driver 23.tour-tourist 24.kind-kindne 25.farm-farmer 26.joural-jouralist 27 .nature--natural 28.mange-manger 29.library-librarian 30.cover-discover 31.foreign-foreigner 32.music--musician 33.feather--feathered 34 .help-helper 36.busy-busine--busineman 37.follow--following 38.read-reader 39 .post-postman/postwoman 40.enter-entrance 41.write-writer 42.sit--seat 43.danger--dangerous 44.run-runner 45.wool--woollen 46.serve--service 47.win-winner 48.lose--lost 49.pride--proud 50.sing-singer 51.worry--worried 。。。。。。。。。

There be句型的基本用法是表示“某地(或某时)有某人(或某物)”,其形式为“Therebe+代词或名词(短语)+地点/时间状语”。这里there是引导词,没有词义,be是谓语动词,代词或名词(短语)是主语。be要与主语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否定句是在be后加not;一般疑问句是将be放在句首;反意疑问句中的简短问句是由“be(或其否定式)+there”构成。例如:

1.There is a desk and two chairs in the room.(紧挨着be动词的主语是a desk,是单数,故be的形式要用is)

2.There aren\'t two chairs and a desk in the room.(否定句)

3.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your ears?(Yes,there is./No,there isn\'t.)

4.There wasn\'t a meeting yesterday,was there?(反意疑问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句式“有某人在做某事”,要用“There be +sb.+doing sth.+地点/时间状语”。例如:

There are several children swimming in the river.河里有几个孩子在游泳。

There be 结构中常见的时态有如下几种情况:

通过上表可知:各种时态的变化是通过 be动词的变化来体现的。至于你提到的两个句子我们先不考虑对错,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楚There be与have所表示的意义。There be句型表示“存在”关系,have表示“所属”关系,两者不能混合在一个句子中。例如,要说“明天有一个班会。”(1)There will have a cla meeting tomorrow.(×)(2)There is going to/will be a cla meeting tomorrow.(√)有时候既表示“存在”又表示“所属”时两种都可以用。例如:Cla Three have a map of China on the wall.(“地图”为三班学生所有)There is a map of China on the wall in Cla Three.(“地图”存在于三班)由此看来,There will have是错误的。

复习There be句型时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There be句型的考查更多的是将be动词与主语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即主谓的一致性。例如:

(1)There is _____ on the floor.

(2)There are _____ on the floor.

选项:A.cat B.water C.boxes D.football解析:(1)由is可知主语应是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而A、D项中都缺少冠词a,故选B,同理可知(2)应选C。

2.如果作主语的是一个短语,则常常考查短语中的修饰语。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前可以用any,som e,few,a few,m any或用数词 +hundred/thousand/million,hundreds/ thousands/millions of,no等修饰;不可数名词可以受any,some,no,little,a little,much等词的修饰。例如:

(1)There were _____ students in our school.

A.hundreds B.eight hundred C.eight hundreds of

(2)There is _____ water.You needn\'t get some more.

A.few B.little C.much

解析:(1)由数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可知选B,(2)由water可知排除A项,再由后一句意思便知选C。

3.注意不定代词的用法。

(1)不定代词在句中作主语,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例如:There is nothing in the fridge.(2)不定代词受形容词修饰时要放在形容词的前面。例如:There is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 today\'s newspaper.

4.There be句型的反意疑问句,要注意陈述部分的形式。

如果陈述部分含有little,few,no,nobody,none等否定词时,后面的简短问句中要用肯定形式。例如:There is nobody in the room,is there?

但有的含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时则仍看作肯定句式。例如:There is something unusual in the room,isn\'t there?

5.要注意句子前后意思的一致性。

有的句子单独看其意义时,可能不止一个选项适合于它,但如果联系上下句的意思则只能有一个恰当的选项。例如:(1)There is _____ food.You needn\'t buy any.(2) There is _____ food.You have to buy some.(A.any B.some C.no)从这两题中的第一个句子来看均可选用some和no,但与后面的句意结合看,答案则是唯一的:(1)B,(2)C。

There be句型命题趋向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方面的考查。例如be动词与主语的一致性、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搭配关系、含否定词的反意疑问句等。二是有可能出现“有某人在做某事”这一句型,即“There be +sb.+doing sth.+地点/时间状语”。

下面是一些英语中考试题原题:

1.There are _____ days in a week.

A.the seven B.seventh C.the seventh D.seven

2.There are few _____ in the fridge.Let\'s go and buy som e peas,carrots and cabbages.

A.vegetables B.fruit C.meat D.eggs

3.Look!There are some _____ on the floor.

A.child B.water C.boxes D.girl 4.There were two _____ people at yesterday\'s meeting.

A.hundreds B.hundreds of C.hundred

5.The letter from my uncle was short.There wasn\'t _____ news.

A.many B.a few C.much D.few

6.—Oh,there isn\'t enough _____ for us in the lift.

—It doesn\'t matter,let\'s wait for the next.

A.ground B.floor C.place D.room

7.There _____ an English Evening next Tuesday.

A.was B.will be C.will have D.are going to be

8.There _____ a football gam e in our school.

A.has B.will have C.will be

9.There is going to _____ a report _____ Chinese history in our school this evening.

A.have;on B.be;on C.have;for D.be;of

10.There is _____ food here.We\'ll have to buy some.

A.any B.some C.no 11.There is _____ in the bag.It\'s empty.

A.nothing B.something C.anything D.somebody

12.There is _____ knocking at the door.Go and see who it is.

A.nobody B.somebody C.anybody D.everybody

13.—Is there _____ wrong with me, doctor?

—I\'m afraid so.Your heart is beating a bit too slow.

A.something B.anything C.everything D.nothing

14.There is _____ interesting on this channel.Try others.

A.nothing

B.none

C.anything

D.no

15.There is _____ interesting in the film,so _____ is interested in it.

A.something;nobody B.nothing;somebody C.anything;anybody D.nothing;nobody 16.There is _____ in today\'s newspaper A.nothing new B.anything new

C.new anything D.new something

17.There is _____ in today\'s newspaper.

A.new anything B.new something

C.anything new D.something new

18.There will be a volleyball match in our school, _____ ?

A.be there B.is there

C.will there D.won\'t there

19.There is little water in the bottle.(改为反意疑问句)

There is little water in the bottle, _____ _____ ?

20.There is som ething unusual on the island.(改为反意疑问句)

There is som ething unusual on the island, _____ _____ ?

●There be句型与中考试题

1—5 D A C C C

6—10 D B C B C

11—15 A B B A D

16—18 A D D 19.is there 20.isn\'t there (2010.江苏省盐城市15.1)-The party is a great succe.We’ve had a good time.

--________.

A.It doesn’t matter B.No,thanks C.It’s not very good D.I’m glad to hear that

(2010.四川省内江市34.1)-Mike hurt his arm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Now he’s in hospital.

--________.

A.I’m sorry to hear that

B.That’s all right C.I hope you’ll feel better soon

(2010.四川省内江市36.1)-Would you mind my closing the window?

--______.

A.Certainly not

B.Yes,please

C.Sorry,I won’t

(2010.四川省内江市38.1).-Excuse me.Where is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Sorry,I’m new here.

______!

A.Thank you all the same

B.What a pity

C.Bad luck

(2010.四川省内江市40.1)-Shall we go to the concert this evening? --________.Let’s buy the tickets first.

A.Best wishes

B.That’s right

C.Good idea

(2010山东省潍坊市22.1)-Sorry,sir.I made a mistake again.

--________Practice more and you will do better.

A.Never mind.

B.I’m not sure.

C.You’re welcome

D.Don’t mention it

答案:DAAACA

推荐第10篇:词汇教学

儒森汉语老师的词汇教学方法

一、课文生词的处理 1.归类

“归类”就是把要学习的生词分为几大类。由于“归类”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因此,在“归类”时就可以利用词汇的特点。因为,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在句子中的语法性质和语音特点也都有所不同。这些都可以作为“归类”可以遵循的原则。 2.扩展

“归类”是对比较多的生词进行处理的方法,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新的生词。但“归类”并不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生词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所以在归类后,教师应注意通过词汇扩展对学生开展进一步的训练。

“扩展”是把小的语言单位扩大成更大的语言单位。或者说大的语言单位也可由下的语言单位扩展而成。语素 — 词 - 短语 - 句子 - 句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语素扩展成词,把词扩展成短语,把短语扩展成句子,在扩展成句群,那么我们的语言教学就成功了。

二、词语的讲解 1.翻译

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如果学员是入门者,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对方的母语或者英语就授课内容作些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如果所解释的对象是双方都能理解的事物,沟通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两种语言并不一定都能有对等的解释。在此种情况下就要酌情语境,对授课内容做些翻译的工作。 但对于以提高汉语水平的外国学员来手,不建议过多的使用翻译的方法,因为这样做会使学员对母语产生依赖,不利于对目的语言的掌握。 2.以旧释新

当学生对汉语的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时,“以旧释新”是一个好办法。“以旧释新”就是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词来解释生词。这个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解释生词的同时,帮助学生们复习已经学过的词语,此外,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关系,同时可以培养学员用汉语思考的能力。 3.实物展示

有时候,在教学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生词,采用上面的两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就可以采用“实物展示”的方法。比如:学习中国的“包饺子”“挂灯笼”,“踢踺子”等就可以采用实物展示的方法来讲授。 4.图片展示

视频教学的情况下,实物展示的效果往往很难达到预期,而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来讲解,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5.利用上下文

大家在学习英语中都有过体会,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如果生词不多,阅读的时候就可以不查字典而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来猜测出生词的意思,从而将文章通读下来。其实这个方法对学习汉语也同样适用。

语言的词汇常常不止一个意思,不同的语境下,意思各有不同,联系上下文记忆词汇,针对不同的语境举例,对学习汉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举例

三、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对词汇数量掌握的多少,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目的语的学习的水平。好的老师不会把学生的词汇局限在教材课本中,而会借助各种条件和机会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下面结合汉语词汇的特点和语义来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1.利用反义词

“反义”在每种语言中都有,人们用它表达事情的两个对立方面。利用反义词扩大词汇量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比如在老师讲解生词的时候,也可以用在词汇练习中。 2.利用“义类”

我们用语言的词汇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活动,这些事物和活动由于它们各自之间的关系会形成一些类别,因此,用于表示它们的这些词汇就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来分类。我们把意义类别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集中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义类”。 词汇所表现出的“义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词汇意义的百科分类,也就是根据词汇所代表的事物或者活动或是社会生活具体方面分类;如,水果,海产品,化妆品等;还有一个是由于一些词汇所代表的意义相近或相关,从意义上看,它们组成一定的语义类别,比如:父亲,爸爸,老爹,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同一个概念来表示。 3.利用前缀和后缀

浅谈语义韵律理论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论文关键词:语义韵律 词汇教学近义词

论文摘要:自语义韵律理论被引入中国后,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面这一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将从语义韵律的研究出发,试图分析其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及其不足之处。

语义韵律的概念及分类

语义韵律(Semantic prosody),又名语义协调、语义渗透,Sinclair在其《相信文本》(Trust the Text)中,提出将弗斯(Firth)的语音学理论中的韵律概念运用到词语搭配上,用来观察词语之间的意义分享和渗透问题。语义韵律虽然是一种微妙的,近乎隐含的,又似乎还处于语感之外的语义成分,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语言的运用之中的,能够使语句产生一种气氛,这对于表现说话人或写作者的态度、倾向大有作用,是言语交际中重要的语义参与成分。同时语义韵律又是一种词语搭配现象,是指某些词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这种色彩可能是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是大多数是中性的,所以,词汇搭配在语篇中往往会形成三类语义韵:即积极语义韵(positive prosody)、消极语义韵(negative prosody)、中性语义韵(neutral prosody),在积极语义韵里,节点词(node word)所引的词汇几乎都带有强烈的或者鲜明的积极语义特征。在消极语义韵里,节点词搭配的的几乎都有消极的语义特点。而在中性语义韵中,搭配的语义特征既有积极含义的词项,也有消极含义的词项。

语义韵律理论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1、语义韵律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可用于词汇搭配教学

语义韵律研究通过语言单位间的组合关系来探讨语言单位之间语义的相互影响,对确定词汇的意义及用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词汇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合乎汉语语法却不地道的词语组合,比如,很多汉语学习者会说出“挨表扬”这样的短语运用语义韵律理论,我们不难发现“挨”一般与“骂”、“打”“批评”消极词语搭配。如果教师在讲“挨”这个词的用法的时候,运用语义韵律理论就比较容易让学习者理解。汉语学习者才可能在汉语词汇搭配运用过程中,说出自然、地道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词汇搭配,从而避免出现像“挨表扬”这样符合汉语语法但不地道的异常搭配。

2、语义韵律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可用于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汉语中存在数量极多的同义词,同义词由于意义相似和重合,极易让汉语学习者引起理解和运用的困惑,是汉语词汇学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汉语学习者经常遇到同义词的辨析,他们经常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同义词不能够细致区分。传统的词义辨析,是对同义词的词目意义逐条分析。在词典中遇到对词语的解释,一般用同义词互训解释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解释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能够“使用”,但是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则会产生很大的麻烦。比如“挑”和“选”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里的解释: “挑”的解释是“挑选”,“选”的解释也是“挑选”,所以这个解释会让汉语学习者很迷惑,他们可能认为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一样,这两个词也可以用在同样的语言环境里,但是一般来说,“挑”除了和一些表示中性意义的词语搭配外,比如“挑苹果”“挑衣服”,还会和一些带有消极语义韵的词语搭配,比如“挑毛病”“挑刺”等,但是“选”这个词一般只和表示中性意义的词语搭配。如果使用语义韵律理论搭配则会对近义词的辨析有一定帮助,可以避免汉语学习者在近义词辨析过程中出现偏误。

3、运用语义韵理论可以提高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的交际能力 对于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如果他们知道汉语本族语使用异常的词语搭配,并非是因为汉语本族语使用者语言能力的欠缺,而是为了创造一定的修辞效果、或者制造幽默效果。这类学习者,在有一定的语义韵律知识作铺垫情况下,就能够在欣赏汉语文学作品的时候,体会文章的修辞意味,在和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汉语本族语使用者在话语中所隐含的意思,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汉语学习者的异常的词语搭配与他们词汇能力的欠缺和母语迁移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汉语学习者进行一定量的汉语阅读,而且在学习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汉语词典,而不用或者尽量少用双语词典,避免在词典使用过程中出现词语的误导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语义韵律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不足

语义韵律理论搭配需要进行大量的语料库分析,甚至需要对中外语言的词汇进行大量对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国内,语义韵律是一个新兴的课题,语义知识的获得需要语言学习者从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中进行归纳。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的词汇知识往往仅限于词汇意义的了解,而且由于记忆力的限制,汉语学习者不可能把学习过的词汇材料全部牢记在大脑里并进行归纳,进而去掌握词汇的语义韵律。另一方面,语义韵律的研究尚未成熟,语义韵律的描述不能靠语言的直觉,必须借助语料库才能使实现,这需要对语料数据库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词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从语料库检索到的语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些语料,从而归纳出词汇的意义、用法和语义韵知识,用语料库进行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了解语义韵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是,这又会有新的问题的出现,语料库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投进多长时间?进行语料库教学在哪个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中适用?

小结

语义韵律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关于这个理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是,这一个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在以后给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以有益的启发。

语块法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今早读了一篇论文《语块法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韩瑜 吉林大学文学院)作者文中提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种方法——语块法。

他认为语块法是“最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有效在四个方面:1)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2)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词语选用准确、精当,并使得语言运用流利、顺畅;3)有利于克服传统词汇教学的缺陷;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四个有效看似有条有理,看似理由充足,但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内在联系和意义。诚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历来是很强调语法,但却并没有忽视词汇的重要性,而且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们也都在想方设法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在第一个有效里,作者的意思是说“广大的教师们啊,你们想方设想扩大学生词汇量却无计可施,来吧,用语块法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仔细看他这个语块法我却只读到了语块是个什么东西,对于如何扩大学生词汇量却只有廖廖几笔。如果说第一个有效作者强调量的话,那第二个有效作者又转向了对质的强调。他说外国学生在选词上的有哪些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受本族语思维的影响,而掌握大量的语块技能可以帮助他们达到本族语者的选词能力,比如“打”字,作者的意思是说你别把打的一个个意思教给他,而是教他关于打的词组,“打乒乓球”、“打电话”、“打架”、“打毛衣”。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这位作者给外国学习者多大的学习压力吧,《现代汉语词典》里“打”有2个词性,26个意项,组成的词组有6页194个,而且还有很多新词组没有编过去,还可能有好些正在形成中。如果学生一个一个的词组地学,那比直接教给他各个意项难了更多。在这样的学习压力下他怎么可能在语言运用中选词准确?再看第三个有效,作者说到了传统词汇教学有间接和直接教学两种,两者的差别就是看教不教意义,教意义那就是直接教学,指出了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端,而最折中的方法就是语块法。在第四个有效里,作者说广大的汉语学习者们,来吧,用我这个方法学习汉语,保有自信百倍。这篇论文还提出了两点词汇教学的原则:1)以操练为主,少讲解规则;2)授学生以渔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尚且可以让人明白说的是什么,那就是类似于教语法一样,少讲多练嘛,那第二个原则就有点让读者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了,看完后没明白这个渔是个什么东西,更对他提出的“现象——假设——验证”的学习过程表示怀疑。在做最后的结论时,作者突然低调下来,虽然我这个方法好,但它也不能代替传统方法,大伙在用的时候最好两者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之前对语块法只是听说而以,因此,今早打开电脑就想看看语块法究竟是怎么个方法,究竟怎么操作,于是搜到这篇论文,但看过之后,却是一个失望。在文中我读到的全是语块法怎么怎么好,好不容易盼到语块法的教学原则吧,只有短短的两条,而且还让人不明所以。上一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梅德明教授来我们学校做语言学的讲座,讲座上他主要介绍语言哲学,那堂讲座我还是受益匪浅的。他说哲学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完全可以拿到语言中来,那么就是语言的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套用这三个问题,“语块法是什么”“语块法怎么产生”“语块法怎么发展”,第一个问题好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衍生成语块法与传统词汇教学方法的异同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第三个问题可以衍生为语块法现在的研究情况,它存在的问题,以及语块法的理想状态。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方法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结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得来的一些经验,以及从论著中获取的理论知识,下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作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 "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汉语词义的理解,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外国学生对汉语词义的理解:

1.利用实体事物、手势语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实体事物主要用于理解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如“桌子”.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结合眼前的桌子来告诉学生“zhu6zi这两个音节形式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手势语主要用于帮助外围学生理解动词,如“挥手”、“摇头”等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很方便地用手势语来向学生做出解释。利用实物、身势及手势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词汇,主要利用这种方法的形象性,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特定语境中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语境在埘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可以用上面一种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那么不妨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语言中静态的词汇,而是言语中动态的词汇。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因此,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语教学。例如“什么”这个词,它有几个意思,如果不结合具体的句子教学,就很难说清楚它是哪个意思。基本含义和用法。英语中与之对应的释义汉语例句表示疑问,通常用在名词前what你说什么?,那是什么?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something;anything我想吃点什么。他想说点什么但没有说。词语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解释词的语用特点时也要结合语境。“下榻”、“会晤”这的词,如果不结合句子或者给出适用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造出这样的句子:

A第一次到北京,我下榻在中国大酒店。

B开学第一天,我会晤了很多新同学。

如果我们告诉学生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蕈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3.利用反义词的词义对比性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如:

大——小、快——慢等。

4.利用语素义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这种方法要在了解了汉语构词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在理解了词中的一个语素意思后,再引申开去.继而申发到一系列跟此语素意思相关的词,如“手”的本义是身体的一部分,引申义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这个引申义是“手”作为语素时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进而可以理解一些由这个语素参与构成的词“歌手”、“网球手”等。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虚词教学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使外国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得来的一些经验,以及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以下方法:

1.利用同义虚词的对比。

汉语中有大虽的虚词,更有许多的同义虚词:比如陆俭明先生在《八十年代语法研究》中讲的“还”和“更”的对比,这是副词的对比,但在虚词教学中,也以借鉴。

2.利用母语副词和目的语虚词的比较研究。

各族语言词汇有异同之处.我们口T以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理解汉语的虚词。如汉语中的“和”.在英语中译为“and”,但在汉语中“和”既能做连词又可以做介词,在“我和她一起去学校”一句中是作连词用,在“我和他商量以下”一句中是作为介词来用的:而“and”只是作为连洲来用。通过这种对比,就可以使外国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和”的意思和用法。以上两点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的理解和虚词的理解而提出来的几点方法。下面还有两点方法是对整个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1.运用词汇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词汇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组合关系讲的是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聚合关系讲的是词语类聚。

韩礼德认为,语言中发生的错误都要从搭配的角度加以解释。词语搭配是词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词义的同时应同时掌握该词的用法I。。例如“参观”和“访问”这两个词,都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都可以解释为英语的“visit”。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词语的搭配进行讲解,“参观”的宾语可以是某地,不能是人.“访问”的宾语既可以是某个地方(国家、城市),也可以是人。离开了用法的词义。学牛也很难真正理解,并且容易套用母语中与之对应的词的用法,产生母语的负迁移113l。因此除了通过翻译(给对应词,注释的方式解释词义)外,还要词语例解来引导学生领会、理解该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汉语的“结婚”、“见面”可以和英语的“marry me”相对应,由此,学生会说出类似“张三结婚李四”、“千五见面赵六的句子。徐子亮提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令过程也就是汉语语言模式的构建和匹配,把搭配问题贯穿于汉语学习的始终。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词汇的搭配问题,在教学中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有些词适合把与之有聚合关系的词语讲出来。词汇教学的另一重大任务是扩大词讥:量,对于词语中某个语素有类聚作用的,我们不妨利用横向联系的方法.把带有该语素的其它词也教给学生㈣。例如讲“丰”旁的字“抛”时,可以把“投“掷”、“扔”等表示动作的几个动词也教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联想记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2.应用当代语法研究的成果来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语言学理论是语苦教学的重要支柱,语言学发展是推动语言教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11篇:词汇教学

词汇模块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 1.工具书介绍:

1.1 词典:(5分钟)

一说到英语词典,就会想到牛津和朗文这两家英国著名的出版社,他们各自都出版了大量的英语词典。我们经常提到的牛津与朗文分别指的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这两部词典都是世界上知名的学习型词典品牌,专门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学习者编纂而成,各有特色。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历史悠久,从20世纪40年代第1版算起,到现在已经出版了7个版本。其释义严谨,讲究准确,但英文释义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它的语法标注详细,在读者中享有盛誉。现在它有一个袖珍版,携带和使用起来都比较方便。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声名卓著,20世纪70年代的问世,表明了英语学习型词典在英语词典中地位的确立。它以读者为中心,以“一切为了英语学习”为理念,首创词汇控制理论,用2,000个最基本的英语单词解释所有词条,因而浅显易懂。朗文词典清楚地区分口语和书面语,最常用的词汇按照频率分成1,000、2,000和3,000三个等级。它的例句实用性强,全部选自真实的日常生活,更适用于强调英语口语学习的读者。此外朗文词典图文并茂,语法的用法说明详细丰富,尤其受到大学和中学教师的欢迎。

1.2 电子词典的用途和弊端:

电子词典查询快捷、方便,在与人谈话,翻查资料的时候使用有它的优势。但是电子词典一般无法提供丰富的例句、词语搭配、用法说明等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需要的知识,而查阅一本好的学习词典的过程就是学习英语词汇、英语表达的过程,而且越来越多的纸质词典在功能上趋向全面化,提供词汇使用频率、搭配、语法指南等等实用信息,具有电子词典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我们往往鼓励学生使用纸质词典。

2.词汇测试 (20分钟) 2.1测试内容:词汇测试试题

2.2测试形式:单词使用大小写混排;词根词缀混排(重新组词);英英搭配连线题(不完全或无序的单词、词汇涵义) 2.3测试目的讲解:

1引起学生们对英语词汇学习中构词法这一现象的重视

2显示构词法词汇在第一册书中的出现之普遍---激发学习热情 3测试学生们对构词法的了解

3.词汇认知

3.1 词汇基本概述(20分钟)

3.1.1词(10分钟)

英语的“词汇”(vocabulary 或lexicon)是英语所有单词(word)的总称。语言学家给“词”(word)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而其中最简单、最通用的定义是: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语义的语言单位。让我们先来分析以下这三组词: e.g.book –books---bookish----bookcase

tolerate---tolerance---tolerant---toleration---tolerable---intolerable。

telephone---telegram---telescope---telecommunication。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词的意思也是由词根和词缀共同来决定的,同一个词根加上不同的词缀就有不同的意思和词性,反之亦然。所以要想学习构词法,快速记忆单词,就需要先了解词根和词缀的知识。举例如下: e.g.monograph: mono-(alone, one)+graph(write) nonextended: non-(not)+ex-(out of)+tendere(stretch)+-ed mistranscribe: mis-(wrong)+trans-(acro)+scribere(write)

3.2 影响词汇认知的一些因素(10分钟)

3.2.1词汇的认读和词性功能

要想更好的记忆和使用单词,就需要我们对词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其中语音的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能够根据一个词的读音来拼写和认知这个单词,这项技能在我们的日常听说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我们具有扎实的语音知识和较强的拼读能力。相信这一点前面的语音老师已经强调过了,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另外,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从词形角度对“词”的认识,但就其句法功能来说,词还可以分为功能词(function word)和实义词(content word)两类。功能词指的是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的词,包括限定词、代词、介词、连接词、助动词、感叹词等。实义词指的是本身有完整词汇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实际应用中,词的句法功能决定了它的词性以及使用方法,不同的词性则标志着它在实际语境中的所做的成分不同,所以了解和掌握词性也是我们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们以record为例,这个词既是n.记录、记载,又是v.录下、记载和a.空前的、创纪录的,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

e.g.My wife keeps a record of our daily expenses.(n.[\'rekɔ:d] 记录、记载)

He recorded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on his travel.(v.[ri’kɔ:d] 记录、记载)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in record time.(a.[\'rekɔ:d] 创纪录的,快速的) 3.2.2一词多义和同形同音异义词 一词多义(polysemy):是指一个词有很多的意义。其中《牛津英语词典》中cut 一词的一项竟达150多个。它为我们学习英语带来很多困难。例如:

government:治理国家---the art of government治国之术

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ye: 眼睛---She has blue eyes.

眼光---He has an eye for the beauty.

同形异义词(homonymy):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形式(包括发音和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这种语言现象。例如:

bear: [bɛə] 熊

pupil:[\'pju:pl] 小学生

[bɛə] 忍耐

[\'pju:pl] 瞳孔 4.构词法简介(45分钟)

英语单词的构成有很多方式,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和使用最多的还是三种方法:派生法、转化法和复合法。另外,还有几种比较常用的构词方法--缩略法、逆生法、拟声法、类比法等等。我们在英语学习中,要迅速扩大词汇量、巩固已学的词汇、加深理解词义、善于运用词语,学习和了解英语的构词法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1 派生法(derivation):一个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或两者,构成一个新词的过程。词根是派生词的基础,在同一词根上可以缀加不同的词缀,表示不同的意思,并可表示各种不同的词类。我们要逐个记住每一个单词是困难的,但是通过词根、词缀的方法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实现这个目标。

⑴前缀(prefix):除少数前缀外,前缀一般改变单词的意义,不改变词性

appear→ disappear stop→ non-stop ⑵后缀(suffix):后缀通常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构成意义相近的其他词性;少数后缀还会改变词义,变为与原来词义相反的新词。

differ→ difference

wide→ widen nature→ natural

angry→ angrily 4.2转化法(conversion):词汇不需要加词缀由一种词性转变成另一种词性的构词方法。例如:

He is a man of strong build.

Did you book a seat on the plane?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better our living conditions.4.3 复合法(compounding):由两个或多个词根组成一个新的单位,即一个复合词的构词过程。

⑴复合名词:英语中的复合名词数量丰富,而且种类繁多。我们不能一一列举

harddisk

weekend under-clothes

chewing gum /handwriting

⑵复合形容词

fat-free

light-blue

freezing-cold

man-made

good-looking /hard-working

⑶复合动词:

overeat

white-wash

⑷复合副词

however

beforehand 4.4 缩略法(abbreviation 或 shortening):把词的音节加以省略或简化而产生的词统称为缩略词。缩略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⑴截短词(clipped word):截除原词的某一(或某些)音节所得的缩略词,叫做截短词。 ad ← advertisement

flu ← influenza

⑵首字母缩略词(initialism):利用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词组的缩略词,就叫做首字母缩略词。

IOC ← International Olympics Committee E-mail ← electric mail ⑶首字母拼音词(acronym):把用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拼读成一个词,就是首字母拼音词。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dinky ← dual income, no kids + Y ⑷混成法(blending):组成复合词的各词中,一个词失去部分或者各个词都失去部分音节后连接成一个新词,这样的构词方法也叫作\"拼缀法\"。

motel ← motor + hotel

hijack ←high + jack veep← VIP ← very important person

4.5逆生法(back-formation):最初产生于对词的错误判断。有些简单的词尾恰巧与某些后缀一模一样,人们误认为它们是派生词,就去掉词尾,形成了一个新词。

to automate ← automation(n.) to donate ← donation(n.) to televise ← television(n.) 4.6拟声法(onomatopoeia):模拟事物的声音而造词的方法叫做拟声法(onomatopoeia)。例如,汉语中狗叫声是“汪汪”,英语用yelp, bark, whine, growl, howl。与此同时,一个拟声词又往往代表各不相同的事物的声音,不可随便使用。例如:peal一词可用于the peal of bells,peals of thunder,peals of laughter,等等。 4.7 类比法(analogy):指通过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出与之对应的词或近似词的构词方式。

例如,broadcast一词是在1921年才出现的,此后-cast出现在许多词中:radiocast,newscast。更有从bulldozer推导到calfdozer,从yesterday推导到yester year,从bird’s eye推导出fish eye,worm’s eye,cat’s eye。类推法英语新词中也有一些是通过类推法构成的。如由hijack类比造出了carjack;由citizen类比造出了netizen。

第12篇:词汇教学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思考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没有词汇也就没有语言。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大小和正确的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因此,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实践自始至终地注重词汇教学。那么,我们该怎样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比较全面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呢?我们可以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一、利用英语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构词法主要分为转化法,合成法和派生法三种。其中,派生法更被广泛的使用。所谓派生法构词指由词根+词缀从而构词一个新词,即派生词。新词的意思由词根和词缀相联系而来。词根是指在英语中的一些基本词,每个词根都代表一定的意思,是决定一个英语单词的意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如,annu=year 年 anniversary 周年纪念;annual 年度的 再如,tele=far 远telescope 望远镜 telegram 电报 television 电视。词缀是指附在词根前后的使之成为新词的词素。根据其位置可以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加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加于词要后的叫后缀。一般来说,前缀只改变词的意义,但并不改变其词类。把词缀同它前面的单词或词根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记住单词的词类和词义。如,anti=against反对 antisocial反社会的 antonym 反义词 antiwar反战的 micro=very small微小 microwave微波 microfilm微型胶片 microscope显微镜。 后缀不仅改变词的意义,而且使单词由一种词类转变为另一种词类。如,e=female女性 actre女演员 prince公主 ,教师应帮助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以进一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构词法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一种较科学的方法。一旦引导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奇迹英语软件记单词

奇迹英语单词记忆软件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单词浏览模式及单词检测系统,还有单词管理的整套系统。它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各种英语教材的单词,其中,高中部分包含全国版本和牛津版本的教材。在高考词汇手册的系统中,它编入了几乎所有高考词汇,有读音,有中文意思,有英语单词,有按正常字母表的顺序编排的单词,还可以打乱顺序记单词。我是这样使用它的。先是让学生把所有单词中认识的单词逐个地删掉,留下不认识的单词,这样主要避免重复,浪费时间,然后,再把他们分成若干组,每组约五十个单词,让学生每天强记一组,在记的过程中一边记中文,一边跟着读音听,反复多次,大概二十几分钟,就能记下全部的;第二天,又先复习前天记过的单词。比如,equivalent我用记忆软件让学生反复记忆、默写,过了几天,学生都能记住,最起码是中文意思,这样,强记一段时间,要求学生争取在二十几天把所有单词背下,大部分同学用这种方法都能做到,效果相当不错。一年的实践证明,大部分同学通过使用此软件后经过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同学们的单词和词组记忆几乎不成问题,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有提高。

三、用有趣的句子串记单词。 为了激发同学们记单词的兴趣,我有意识把音、形相似的多个单词,通过比较风趣的中文句子,连在一块,以方便同学们记忆。如,Next year the bearded bear will bear a dear baby in the rear.译文:明年长胡子的熊将在后方产一头可爱的小崽。这么一个句子把好几个含有ear的单词串记在一起,即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又便于他们记忆。再如,The sour vapour pours into the flourishing flour factory, which is the source of resources.译文:酸蒸汽涌进兴旺的面粉厂。这是资源的源泉。这个句子也巧妙地把七个含有our 的单词串记在一起,极为方便同学们记忆。

四、以串记短文的方式记单词

通过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串记单词,将记单词和背短文两者有机结合,即记住了生词,掌握了其基本用法,又培养了语感,积累了写作素材,符合新课程标准下重点考查词汇应用的要求。我选了一本书,名叫新课标高中英语单词串记法,此书按单元将人教版高中英语从必修一到必修十共50个单元的必背单词和短语巧妙编成50篇小短文,包含小故事、诗歌或课文缩写等,紧扣课文内容,覆盖高一至高三的所有必背的单词和短语。每篇短文的篇幅长短适中,以学生能轻松背下来为基本标准,并逐渐增加难度,同时配上外加朗读的英语录音和帮助理解的中文翻译,非常适合在学习完每个单元后进行背诵,记忆单词。通过一段时间对本书的使用,学生基本能记住文中的单词,有较好的效果。

五、用多种方式定期进行系统复习并反复巩固 很多学生都说,明明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去背去记,却不到两天就在头脑中消失的干干净净,背了等于没背,这主要是未能及时复习巩固所致。系统地进行复习,不仅有巩固记忆的作用,还能加深对所记忆单词的理解。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按同义反义现象来归纳复习,通过对词汇的同义、反义现象复习词汇,可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按照音形义的异同来归纳词汇。按词的属性和范畴来归纳复习。此外,还可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比赛等方式进行词汇复习。总之,系统的复习能防止遗忘,提高记单词的效率。

虽然,记单词难,但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用各种形式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尽可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效率低下的弊端,力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3篇:词汇教学

谈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谈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丁文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词汇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谈谈笔者对这方面的思考和所做的尝试。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修订后的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之一是: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理解、思考、猜测、归纳和总结的词汇或规律,都由老师完成了。教师只注意到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完全按照课本教单词。

在课堂教学中只教课本上出现的单词,没有联系学生生活,适度地扩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适当扩大一点课外的相关内容、适当的引申,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让学得好的同学多学一点.(胡春洞,1990) 3.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单词、学生记背单词为主。这种单

一、被动的教与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造成恶性循环。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仍然保留着儿童时期勇于实践,不知胆怯的优点,而且又具有较儿童时期更强的理解力和自制力。因此,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应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实物、图片呈现词汇

用实物、图片教词汇,既形象、生动,又可节约时间,同时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注意使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根据科学规律记忆单词。

利用拼读规律和联想记忆单词;利用派生词、兼类词、合成词、同类词、缩略词等,归纳、总结词汇。 大纲要求―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词类‖。因此词汇教学应贯彻这一要求,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训练他们的科学记忆和联想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

例如:bad(adj.)— badly (adv.)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此类词。loud — loudly quick — quickly careful — carefully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adj.+ ly→ adv.

若有问题,教师可补充说明,但不要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游戏‖中学词汇

教学游戏集智力、活动和竞争于一身,是组织、课堂模拟实际活动的有效辅助手段,是实现多样化、趣味性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课堂上做游戏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根据笔者对所教两个班9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 95%的学生喜欢上课时多做游戏,通过游戏来学习词汇。例如,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名称后,可做Polly says游戏。先练习已学过的知识,e.g.Put on your hat.Take off your coat.Open your eyes.Close the window.Touch your ears.等。先四人小组做这个游戏,再让各小组中做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同学面前表演,看谁是最棒的。每次可以从下列句子中补充两个新单词。教师可边说边做动作,先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教师发指令,先全班,再个别学生做动作。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再让学生小组做这个游戏。句子学得越多,这个游戏就越精彩。 e.g.Buckle your shoes.(系上鞋带) Nod your head.(点点头) Shake your head.(摇摇头) Blink your eyes.(眨眨眼)

Clap your hands.(拍拍手) Wave your hand.(摆摆手)

Stamp your foot.(跺跺脚) Snap your fingers.(打响手指)

学生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星期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所有补充的新单词,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回忆以前学过的词汇并提供新的词汇,补充到游戏中。过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此游戏,以巩固所学内容。

4.通过歌曲、谚语、成语、格言、绕口令、习语、说唱、诗歌、笑话、谜语等辅助词汇教学。

经常用一种方法教学词汇,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变化词汇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要多留心一些有趣的句子,多反思一些词汇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备课时多动脑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例如,在学习了fly a kite这个词组后,我教学生学习了一首歌: Shoo,Fly,Don’t Bother me.让学生猜fly(苍蝇),bother(打扰),belong to sb.(属于某人)的意思

在学习了Leon 73 Workbook中的 play computer games go to the Internet cafes(网吧)之后,教学生学绕口令: A hair net nets hair.Then how much hair can a hair net net if a hair net nets hair.在学习了alone之后,教学生格言: One swallow alone does not make the summer.(一燕不成夏),先让学生动脑筋猜句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看谁的回答最接近。

在学习了bridge之后,让学生猜谜语:What is the shortest bridge in the world?(The bridge on your nose / Nose bridge)。再例如Leon 60中的waiter和Leon 81中的 piano这两个单词由谜语引出: e.g What has many many keys, but cannot unlock a single door?(A piano) I jump into water.Gue a word.(waiter)

再例如Leon 80,go away这个词组可通过问题来引出:

e.g.A doctor and a lawyer loved the same girl.The lawyer went away for a week and gave the girl sever apples before he left.Why? ( Because of the old saying: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身体保健康。) 这样既引出了go away,又让学生明白: Apples are good for our health.另外,还可用特殊的句子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例如 Leon 69 trouble 一词,可让学生猜句意:Never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麻烦没来找你,别去自找麻烦。) 还可出一 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来引出单词。

e.g.How many sides does a house have? (Two — inside and outside.)

适时、适当地利用歌曲、谚语、谜语等活跃一下气氛、寓教于乐,对记忆单词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所占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题目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教学大纲任务的完成。 5.通过语境教词汇

词汇教学不宜脱离句和文,孤立地让学生读、译、背词汇表。修订版新教材主张在语境中讲解新单词,讲解尽量用英语,培养直接用英语思维,力求生动形象,以助记忆。 e.g.find out 可通过语境来教学。 T:Tom,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Tom: I like English best.T: Very good.Please find out what subject Mike likes best.Tom:: Mike,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Mike::I like maths best.Tom: He says he likes maths best.然后让学生三人一组用Sport,colour,fruit, food等替换subject, 练习find out的用法。 6.在做事情、解决问题中学习词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判断、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在用中记单词。例如 JEFC BII Leon 57, 让学生小组讨论,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e.g.What do you need? ⑴ To make coffee I need coffee, water, milk, a coffee maker, a cup , a spoon..⑵ To eat my food I need a plate, a knife and fork, or a spoon and fork or chopsticks.⑶ To make my dinner in just two minutes I need a microwave(微波炉).⑷ To fry an egg I need an egg, a frying pan, oil, a cooker.再例如:

⑴ Which is the quickest – a phone call, a fax, an e – mail or a letter? ( A phone call.) ⑵ Which is the cheapest – a phone call, a fax, an e – mail or a letter? ( An e-mail is usually the cheapest) ⑶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way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friend? Why? ( Phoning, because I like to talk to my friends) 这样可使学生用已知的常识,用英语来解决问题。 7.用框架结构图来复习、归纳词汇

复习词汇也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事先根据要求准备好框架图,但不能直接展示给学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再进行核对,必要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8.利用旧知识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当学生需要猜测和推理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们所做的心理努力比直接提供他们问题的答案要多得多,因此所猜词汇能更牢固地保留在记忆中,不容易忘记,同时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如果学生猜对词义,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功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e.g.He always turns on the TV at 9 o’clock to watch the news.It’s a sunny day.Turn the light off.Turn the TV up, I can’t hear it.Turn the TV down.It’s too loud.

再例如:If you do not have a partner, you are single.If you have a husband or wife, you are married.If your husband or wife dies, you are widowed.9.通过―写‖来巩固词汇

尽管口头进行了大量练习,没有笔头练习很难巩固。可补充默写单词、翻译短语,并用短语造句。听写也是综合性很强的练习形式。还可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几个关键词,自由发挥编写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0.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词汇

―源于课本,超越课本‖,是我们每个外语教师希望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在学好课堂教师所教词汇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课外通过电视、广播、阅读等方式学习词汇,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词汇教学,注意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要让学生善于思考,教师首先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新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析、扩展词汇的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1.(英)Michael McCarthy 《英语在用 剑桥初级英语词汇》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 Felicity O’Dell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2月

2.王淑珍 青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

《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9.6.3.杨 阳 词汇教学方法新探

(三) 《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9.5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5.黄福洪 提供词义与猜测词义对词汇记忆影响比较的实验报告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6.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第二册(下)《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黄远振

JEFC 教材中的教学游戏及其应用

《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6.12

第14篇: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的环节。学生通过词汇教学后,掌握词汇、拓展词汇量,进而达到理解和运用词汇,练习用词汇来造句、说话写短文。然而在当前基础教育中还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两方面。

首先,部分教师片面孤立强调重点,忽视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启发与培养。他们只注重词汇的读音,有些只注重词汇的意思,有些只注重词形,没有重视词的完整性。这样学生只知道词的一个方面,更不能在实际交际中使用英语。有些学生虽然会说,也只是用汉语的语法结构顺序将英语单词落列出来,因此,就出现无谓语或者多谓语的语句。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从思路上理解,只是嘴里说,形成了“白口书式的”读书法。

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词汇时,形式单一,思路呆板,没有创新地设立语境来教学词汇,因此,学生就不会在真正环境中进行交际活动。这种教师的孤立片面地教,学生不自觉断章取义地学词汇的一两个要素。所以学生就不知道怎样用词汇,对一词多意的现象都以第一个义项代替了。

再其次,次的语法形式不正确,读音不准,单词拼写常出错。主要表现在人称、时态、数和性等方面。这些都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常见弊端,同时也是农村基础英语教育的缺陷。

作为新世纪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振兴外语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生命的活水,是我们伟大民族走向世界的前提,也是培养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的摇篮,更是播撒文明传递人类圣洁灵魂的重要途径。作为人类灵魂的树造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思维、有合作能力、有与时俱进的开拓型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创新教育具备以下能力:①能识词并能认识词汇的书写和口语形式;②熟记单词及其搭配形式;③掌握基本的构词法;④语音正确;⑤用词正确,书写规范;⑥理解词的含义;⑦大量的巩固词汇的阅读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智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目的。

怎样教学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方法各异,笔者就此发表拙见。我认为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词汇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按新课标要求和教材提供的信息以及所要涉及的词汇来决定学生学习词汇的任务,并分配到每一个教学课时,要求达到“听、说、读、写、用”五个方面,并当场达标。现将实践操作步骤简述如下。

首先,在词汇教学中所要教学的词或词组的音、形、意、词性和词的联系用法是密不可分的。基于这点,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必须强调每个词的读音、词形、词性、词义和与该词有关的词组的运用,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学生中会有人能读出或拼写出所教的单词,也知道该词的确切的汉语意思,但是记不全该词的必要意项,甚至有时还容易与相近词形的词义混淆,更不知到怎样正确应用词汇。

其实对于一个完整的单词(词组)的学习来说,该词的音标、词性、词形、词义等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在教学词汇时不能只注重词汇的读音和拼写,要注意音、形、义和词性,联想和实践运用并举,在学生心目中就回有一个词的完整体系,这就要从思维上拓宽学生的思路,并且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要经过感知——理解——实践运用形成类比思维——达到启发思维的能力训练等步骤。 其次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运用教育理论,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和适时适地的教育要求和条件。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以有的词汇基础、语法结构基础知识等方面,以及心理状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灵活使用多种词汇教学法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和会用所教词汇的目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简述如下。

Lead in(引入)——Introduction(介绍)——Presentation(解释)——Practice(l练习)——Consolidation(巩固)。学生在领会运用知识需要经以下几个步骤,即“认识概念——形成表象——分析理解——创新归类——交际应用”。

Lead in(引入)是引进学习词汇的情景,可以通过Review(复习)引入,也可以用问题来引入。

Introduction(介绍),介绍所要教学词的音、形、意、词性和与它有关的已学词组。主要介绍方法有:

1、教师清晰地读出该词,并且同时把它写在黑板上或投到屏幕上,学生可以跟老师念出该词的读音。

2、要求学生读出所要教的词,学生试读两次后,教师再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利用语音知识来拼读单词的能力,又能起到正音的作用。

3、教师可以放录音,全班同学跟着录音读,老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该词的完整的构成要素。

4、用直观的方法介绍生词,包括实物、图片、动作演示等方法。如果学生基础好,可以用描述法或间接法来解释,猜谜也是好方法。

Presentation(解释),解释所教学的词的词义,包括同义、反义和相关的词组的意义及运用,常用的方法有:图片、实物演示法、动作演示、汉语释义、英语释义、英语举例、同义词释词法、英汉对比释词法、反义释词法、查词法、情景解释法或上下文意境暗示、描述特征法等。

Practice(练习),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

1、Drill(机械性操练)。它是指全控制性的语言训练活动,在这阶段练习中教师控制着练习内容,教学主体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灵活选择。Drill的目的是使学生主体熟悉语言结构和形式,直到学生能够脱口而出。主要方法有教师领读、跟录音重复。同时老师向学生传授音节记忆法,确保他们达到Drill的要求——记住所教词的要素。检查其效果的方法是听写、默写或单词的英汉互译。这种练习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前提,是寻找发散点或发散原的所在。

2、Practice(半控制性练习)。它是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所学的词汇来表达实际意义,是在Drill的基础上集中训练语言的熟练和流利程度,是考查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巩固程度和效度、是培养学生逐步熟练而独立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启发创新的思维的阶段。

3、Production(自由练习)。该层面的练习比前两类练习更加自由,学生运用上述练习阶段的内容进行真实的对话。它与上述的两个练习步段不同,内容上包括以上两步中的内容和已有的语言材料的运用与激活。教师的控制程度不同,其控制程度比较松弛,但是课堂纪律是严格控制的,是对练习内容在广度、宽度和深度在教学步骤上的各步段的不同训练。其目的是运用前两个步段的练习材料促使学生把知识变成能力的转变,也是帮助学生把词汇当作英语思维的素材的一个过程,也是促使学生合作对话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是促进想象的发生和发展,加强知识转变成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合作能力的主要阶段。

总之,我们必须正视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的弊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智力因素和道德情感智商的优势,完善词汇教学,促进学生的词汇量的扩大,推动英语创新教学的大发展,培养有与时俱进的、有创新思维的、有过硬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工作能力强和效益高的和谐社会的领导者、保卫者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邵宗杰.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世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毕节师专学报,2004

5.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1995.6

第15篇: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中的应用

苏明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标就是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全新的课标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问题情景设计进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方面进行浅析。

情景教学模式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使学生假想情景,置身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深切地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以总结出情境教学模式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或者由学生模拟情境,使他们处于生动、具体而有趣的氛围中,感情投入、思想活跃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本人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

作为老师,针对像我们学校这样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时更要注意问题的情景设计角度和适合程度,我们学校学生基础较薄弱,自己很难提出一些适合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设计恰当,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探究学习,下面我就想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浅析情境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泊船瓜洲》描写了长江两岸娇翠欲

滴的迷人景色。因此,在教学时根据这首诗播放配套动画:诗人站在船头沿着长江向东行,长江两岸绿树、青草、麦浪起伏。随着画面的呈现,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景色美得动人心魄,作者为什么开始想家了呢?”看动画让学生感受。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泊船瓜洲》的配乐诗朗诵。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长江行船中,感受着诗人的心情。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可以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长江两岸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展现一轮圆月。同时问学生:“假设自己正在月下,看到月亮你们是什么感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三首》的《长相思》这首词把战士军旅生活的艰辛以及浓烈的思乡情给描绘了出来。课后,教师安排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长相思》的动画,学生边看、边读,随着动画的迁移学生读道:山一程,水一程……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把它描述出来。

那么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我们知道“双基教学”是一种讲究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活动,既重讲授又重练习、既重基础又重效率,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练习目标的教学模式。那么我的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情境教学模式虽具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等很多优点,但仍有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

1、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导致学习主题不明确。

如果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出现太多 “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人物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注意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是教学情境的生命,教师在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扣语文知识和技能,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情境。

2、小学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不能机械地重复或照搬。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背景下学习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虽然目前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真正准确把握新理念的本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贴近生活实际并紧扣学习主题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16篇: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市场逐渐一体化,世界正迈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都已深刻认识到: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其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其中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要在某个方面有专长就行,而是要求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又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即是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但是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突出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教师有只重视化学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忽略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生存是人类社会必须首先正视的问题,人类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人对自然的控制力或操纵力是整个教育核心所在。相应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认知(过程)”成为高于一切的“主宰”,这种无情感的、“目中无人”的纯认知活动的教育倾向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灵性,使得学生内在精神世界残缺不全。造成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不少学生因而厌学、弃学、逃学等。虽然还有些人也注意到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但他们错误地认为通过情绪感染只是为 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具有各种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正是教学过程所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在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必须充分利用化学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的情绪调控作用,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另外在当前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化学概念与规律的教育脱离化学情境与化学现象,思维和感知脱离的倾向。概念教学一味强调概念的含义、关键词,结果学生学到的化学概念如若空中的楼阁很容易忘记弄错;分析题时只重视结果分析、过程分析,不能形成全面清晰的化学情境,结果在规律选择上常会出错,于是出现了化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定量与定性分离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化学情境与化学现象的展示,有些教师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化学情境的创设。

但是通过查阅近几年的中学化学教辅刊物,如《化学教学》、《化学通报》、《中学化学》、((化学教师》、《化学教学与探讨》等,发现其中涉及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丰富和情境创设相结合的文章很少,一般都是把它们割裂开来进行研究。至于将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情绪调控具体应用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几乎没有。而从情绪心理学、教育学与化学学结合的角度对包含情感丰富、情绪调控、情境创设真正意义的情境教学进行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的文章就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对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尝试做到既重视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对学生课堂情绪的调控、情感的培养;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对于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和推动当代中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情境教学研究的概况 (一)我国的情境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古代教育家在他们论著中论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墨子就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选》)。在重视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时,我国古代教育家还从中提炼出情境(情景)教学的范例,以鉴后学。古代《列女传·母仪传》中就记载了孟子的母亲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这两则故事是我国古代情境(情景)教学的典型范例.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就有如此成熟的情境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也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孔子强调“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惜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悱”之机就是一种教学情境,当学生心里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时候—愤,口里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悱,在这种情境中,去启发学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子的“相机教学”、“启发教学”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宝贵财富,对我国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世界教育至今还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有不少学者、专家、教师都对情境教学做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其中江苏省

南通市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探讨语文情境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她的《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我国进行情境教学理论研究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新局面。她的情境教学讲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而且情境教学还注重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爱”,促进儿童整体的和谐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有中国特色,而且用于解决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行之有效的。之后,情境教学迅速在音乐、美术、体育、政治等学科尤其是在小学取得了实效。但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质上还是情感教育,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感能力方面还是有局限性的。 (二)国外的情境教学

国外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获得问题解决。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他借创设问题环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

法国教育学卢梭(J·J \" Roueau )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记载了情境教育的实例。他主张利用大自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J \" Dewey)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首先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试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他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

在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心理学家乔治,洛扎洛夫首创了暗示教学法,

把情境教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暗示教学法也被译为“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旧,它突出的特点是:·将逻辑思维与感情倾向密切结合起来,使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交织着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在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造成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以达到高效率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实践证明,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法中特别有效。暗示教学法的根由就是情境教学。洛扎洛夫说: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校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这时的情境教学首次把情境创设与情感影响结合在一起,使情境教学取得了重大发展。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的现状和思考

对于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从本人查阅的资料看还没有完整的论述,存在着把情与境分离的问题:一是把情境当成一般的自然环境或教学环境(情景),重点论述在知识传授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如《浅谈化学情境教学》、《走出“化学情境”的教学误区》、《谈化学情境的教学》,而且没有深入探讨化学情境创设时要注意的策略;二 是研究者从理论上探讨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侧重论述情感的作用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如《略论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中已提到通过情境创设的一些方法来进行情感教育,可惜没有深入探讨情感教育必须涉及到的课堂情绪调控问题。不论哪方面的研究,都是停留在表面措施的论述而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支撑。两者把情境教学中“情”与“境”理论上割裂开来,把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和特征—情境交融丢弃。它们都接近情境教学但又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

从上面的研究来看,对于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很早就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而重视情感与情境结合的教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从实际应用和研究看,情境教学在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理科尤其是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充分。我认为这可能与各学科教材内容差异较大有关。语文类(包括外语类)、艺术类等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能通过语言文字情境、直观形象情境等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人类在活动中的思想感情,即是有丰富的情感素材。而理科类的教材教学内容多是中性化的,情境教学开展相对来说就更困难些。这也是造成对化学情境教学全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一个原因。

初中化学教学有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能不能开展情境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心理学的知识,这些内容都属于情感的理智感、道德感范畴。而且化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具有情感的美的因素,如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教师认真挖掘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中美感的培养。而且根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所建立的教育目标体系来说,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不仅有认知领域还有情感领域。足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是必须的。而且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看,学生的素质整体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显得就非常必要,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化学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刁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化学情境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科特点肯定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们认为结合情境进行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应该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

1、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1)对情境的界定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IE}它不同于情景。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具体可感性就是情景的特质。情境与情景的区别在于情境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反映人遭遇到的情况和所处的地域。 (2)对“情—境”的界定

为了分别突出“境”的创设和“情”的培养的重要性,我提出了“情—境”的表述。“情”包含情感、情绪。是区别于认识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在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自然或社会的)相联系的感性反映。情绪和情感是同一感性活动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过程。情绪是与人的生物性需要及低级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带有一定的情境性,由一定情境所引起、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是不太稳定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情绪相比,强度要弱些但更稳定、深刻。人的情感是多 种多样的。情感分为高级、低级和中间层次。培养人的情感主要是对人类高级社会情感的 培养。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由于高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进白、在一堂课上能体现的多为情绪的影响和变化,所以本文在论述情境教学时也提出了认调控问题。课堂情绪调控这里是指教师管理和调节学生情绪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引起学生的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境”,我认为不仅包含具体的客观环境,还包含思维环境(语境等)。通过提问、介绍等给学生思维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条件即思维场,虽然不是直观的,但也可叫做情境。 (3)对化学“情—境”的界定

化学情境除了主要指具体的化学客观环境外,还包括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化学状态、物理过程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思维情境。后者有两层含义:一是低层次,即各种简单的化学现象在人脑中的形象;二是较高层次,化学状态、化学过程经抽象思维处理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化学状态、化学过程的类比属于模型化的形象。它与直观化学现象不同。

化学“情—境”就是在激发人的某种情绪、丰富人的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的化学客观环境或思维情境。 (4)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界定

从初中化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化学教师依据化学教材创设相应的具体客观情景或思维情境。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好奇、兴趣、愉快、焦虑等)对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帮助初中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目标。

2、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情—境”教学最高层次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川: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统一,其中社会属性在这个统一中居主导地位。而人的本质的形成、体现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在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所说的“自觉”包含的就是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的本质是随着人的自觉的能动性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的价值与个性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情—境”教 学在其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才会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②系统科学基础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或成分)为达到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有机体”。 a、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 b、有序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走向有序。

没有开放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即不可能从较低级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级的结构。耗散结构只可能出现在与外界有负墒流的开放系统。 c、整体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没有结构的孤立部分要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不仅要确保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要组成一个系统,要注意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发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功能。在这个系统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周期跃迁,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增强教与学的兴趣.而且师生必须重视掌握学科结构发展多种能力,要遵照整体优化、多样统一地进行教学。我们要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重视情感与认知功能的统一,使教育目标完整化、综合化,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③脑科学基础

198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著名心理生理学家斯佩里(R.Sperry)和奥恩斯丁(R..Ornstein)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们的研究表明〔23]: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右脑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形象记忆、想象、模仿、音乐、舞蹈、美术和情感,具有非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功能。而左脑则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推理,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功能。可见,人类的认知活动通常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情感活动是右半球的功能。长期以来学校的 教学是培养以语言为主和以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训练人的左脑为出发点,在物理教学中,思维的逻辑性更是教学训练和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教学中一味地强调逻辑思维和单一地训练左脑,而没有艺术的和空间的右脑功能的训练,那就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审美的和情感的表现能力,而且会导致右脑的不断退化和萎缩。所以人脑左右半球只有协同活动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脑的效率,开发出人脑的潜能。

科学家关于人类左、右脑不同功能的重要发现给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极大的启示,使我们能站在科学的高度来反省传统的以认知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内在缺陷与弊病。因此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是能协调学生左右大脑的活动,提高其整体功能、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慧潜力的必由之路。

④心理学基础 a、情绪心理学理论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241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情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即是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过程。而人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人的认知过程。因为情绪、情感体验所构成的稳定的心理背景和一时的心理状态,都对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识过程所表现出来特征是: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郁闷消极时,则思维凝阻、操作迟缓,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鲍维尔(Bower)在心境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愉快情绪下去学习单词比在悲伤情绪下回忆量要大,同时孟昭兰等人发现愉快情绪强度同认知操 作水平之间呈U形相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水平不及能够导致较好操作效应的适中的唤醒水平,也就是说在中等愉快水平进行学习效率最好。霍夫(Hoffman)提出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表现为:发动、结束、干挠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促进充予情绪的分类和图式的形式;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

情绪与人格也有密切关系,伊扎德(工zard)在动机—分化理论中提出在整个人格结构和动机系统中,情绪是核心的动机和组织力量。情绪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根据人格特征能更有效地调节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情绪有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z5}。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突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当人的认知预期与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导致为恢复认知平衡的探究行为。莱伯恩(Berlyne.D)认为引起好奇的三个变量是变化、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 兴趣是主要的正情绪之一,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学生个体兴趣是其自身带入课堂的兴趣;情境兴趣是其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参加一种特殊活动时体验到的兴趣。兴趣是当个体的需求、能力、技能与某种活动提供的机遇和要求匹配时产生的,影响个体兴趣的因素有个体归属(文化价值、认同感、社会支持)、情绪经验、胜任力、目标关联和背景知识等,影响情境兴趣的因素有动手、认知失调、新异性、交化性、社会交互作用、榜样、游戏、幻想、幽默等。

愉快是一种正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愉快具有情境性和被动性。愉快主要来源于需要的满足或个体实现的体验;特定的、可辨别的活动结构为个体体验愉快提供背景。克希克兹米海利(Csikzentmihalyi)提出令人快乐的任务中有四个核心要素:能够完成的;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及时得到反馈;可以挑战和扩展作者的技能和能力。愉快在体验上有强弱程度之分。过分或强烈的愉快情绪会减缓思维,过低或过弱的愉快情绪会抑制思维。只有在挑战和技能相匹配时,个体感到任务既能胜任又不是轻而易举的,经过探索而获得的成功,使个体体验到自我能力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增加。愉快在层次上也有高低之分。感官上的愉快是低层次的。从探索、创造、孜孜不倦的学习中获得的,与求知欲、创造欲等高级需要相联系的愉快,是高层次的,这种好学、乐学的情感是镶嵌在人的个性结构之中,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以情绪形式表现于外。低层次的 愉快可以转化为高层次的好学情感,高层次的情感形成后又制约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的情绪体验。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对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或担忧。学习焦虑产生于学生不能应付成就情境的自我知觉,即当学生感觉到不能胜任任务,同时又体验到成绩的要求和压力时就产生焦虑。焦虑主要相伴以紧张和恐怖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如失眠、出汗),还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逃避、自责、自卑等)。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过低的焦虑水平使个体不能排除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挠,过高的焦虑使个体注意变得狭窄,注意的转移力降低。

课堂上出现的情绪不是单一的,是由好奇、兴趣、愉快、焦虑等情绪组成的复杂的课堂结构,必须合理整合这些情绪才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是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我们尝试通过对学生情绪调节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是有情绪心理学为依据的。这也是我们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基础。 b、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A.Feistinger) }2\'’于1957年提出,它是一种用认知来阐释态度改变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知与不知的矛盾,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的矛盾,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的冲突,熟悉的事与不熟悉的事之间的差距,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的矛盾等,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解除认识失调所导致的不快感、紧张感,学生会产生认知动机,迫切希望掌握它,一旦学生的问题得到解答,认知失调所引起的不快感、紧张感就得以解除,进而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认知欲。这是我们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所在。 ⑤情绪生理学基础: 情绪生理学的研究认为【28]:人的丘脑和下丘脑以及边缘系统是调节情绪反应的重要器官。当大脑皮层下部位输入的神经冲动经过边缘系统的整合,并同大脑皮质活动联系起来时,才是情绪产生的完整机制。即是说,大脑皮层整合并完成情绪体验,下丘脑促成情绪表现,当人的情绪体验是积极的、愉快的时候,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肾上腺加速分泌,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增强。由此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反应灵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高。如果人长期从事反复单调的工作和学习,就会对学习和工作本身感到厌恶,激发不起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如果时间用量不当,就会使人产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焦虑和负担,因而失去对学习和工作的情绪控制能力,会大大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可见,“情一境”教学重视情绪调节、实施情感教学有利于师生以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与学,改变教师教学的惰性和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状况,消除心理产生的负情绪,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和效率。

⑥教育学基础

a、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前者主要按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体力的增强;后者主要指受教育者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 化学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必然要涉及许多哲学的基本范畴,而化学学的发展历史又大大深化了这种认识。化学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具有丰富的教育性。 (5)初中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化学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渗透到社会深化了人们对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4、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1)初中生的一般年龄特征

我国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在12-15岁大致属于儿童发展序列中的少年期,这是儿童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阶段。“特别重要的是少年期开始形成个性的一般倾向,少年期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经历巨大变化的转变期。初中生的一般年龄特征可概括为:“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发展的错综复杂性,才造成了初中生心理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其动摇性和可塑性都极大,给初中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搞好初中生教育工作的良好机会。

(2)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水平: ①对化学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初中生很容易为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寻常的化学现象,这种兴趣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

②对化学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

③对化学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

④对化学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 (3)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

①有利的心理因素: a、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巨大内在力量。

b、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不断提高,他们能够对化学问题进行主动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c、初中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有较强烈的动手实验的意向,在实验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处理数据等工作,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②不利的心理因素 a、逻辑思维需要具体化学事例的支持

初中生还不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推理,在形成概念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推理。这种思维往往首先是从生活现象、实验现象出发,形成表象,通过表象建立概念。但初中生有时要犯不注意分析化学条件,想当然看问题的毛病,根据现象和日常观念作判断,缺乏依据,从而易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 b、化学概念、规律的抽象性对思维的影响

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不完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还很欠缺。因此,在理解抽象性很强的化学概念和规律时就遇到了较大困难,形成化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有利因素,帮助学生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为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4)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受教学影响较大。

许多初中生之所以要学化学是因为化学实验有趣,教师讲课生动等。表现为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仍起作用。而且初中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尚不够强,“他们对评价以及对成攻和失败十分敏感„力求从那些其评价和态度对他具有巨大意义的人们方面受到赞许。”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的话,那么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第17篇:浅谈情景教学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情境教学法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并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角度来微谈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情境的创设和情境创设中的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境”,以“境”来牵动“情”。而这个“境”就是基于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提炼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情境,“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情境来激发的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激活教材、课堂和学生。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更好地进行。

【1】 1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二、情景教学法的创设方法

1.运用艺术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的魅力是惊人的,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

【2】高中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几乎都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区域地理,有形亦有情。教育和艺术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育应该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那样吸引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多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去创设情境。

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尤其是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可以运用三板技能,在课堂中边讲边画,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大规模海水运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倒置的三角形来代表各大洲,粗略地画出个大洲的轮廓和位置示意图。然后再用红色粉笔画暖流,蓝色的粉笔画寒流。这样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把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简介的图画展示给学生。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虽然不如文学作品那样一目了然,但是通过由精炼的歌词和跳动的音符组成的音乐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独特的,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音乐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性,从中发掘地理音乐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地理情感的培养。比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根据这一音乐情境,让学生参照课前收集的西北地区景观图,从中找出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思考歌词中造成作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怎样才能帮助他恢复原有家乡的碧水、蓝天、草原面貌。通过听音乐,看歌词不仅能抒发学生的音乐情怀,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去领悟地理情感。

表演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体会角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个人才艺的展现,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知识中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富士康企业经历了从台湾→深圳→郑州的转移过程,有人说,接下来富士康将要来到兰州,今天是兰州招商引资的大会,把大家分成企业代表、市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去扮演角色,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参与思考。

【4】【3】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2.运用活动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地理活动情景的创设像观测、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支撑自己的结论,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时,热力环流现象是一个相对宏观、抽象的知识,我们很难去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原理。这样可以通过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现象。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放在一个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膜封严然后在冰块盆的上端戳个小孔,点燃一支香放入孔内让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进而得出,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有效的培养其观察和操作能力。

【5】3.结合生活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比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富士康迁址到郑州的原因,这就要考虑郑州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去创设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规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节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思考古代人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当今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如果可以选择,你喜欢古代的交通方式还是现代的交通方式,理由是什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这些问题循序善诱,进而总结出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5.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创设情境,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辅助工具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对地理学科的运用更为有用。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给学生创设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其声形并举、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收到形声结合和情景结合的综合效果。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课时,结合多媒体运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相关视频材料,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再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灾害知识并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还有在讲必修一第一章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立体图,这是传统板图板画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7】

三、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情境教学法给地理教学法的改革带来了一沐春风,老师们都纷纷效仿创设情境想借机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认识不够深,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作为课堂导入。还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过多过量创设情境,使各种情境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投入到情境环节中,却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后情境创设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理论的认知,使其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熟悉的场景,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带着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这样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尤其是问题情境,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

【8】 4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认知心理。只有这样,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过去“遵”师重道转变成“亲”师信道。“遵”师的意思是遵从、盲从,而“亲”师则不同,它是旨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师生观。这种新型师生观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遵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岳飞.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3(07):150.[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0~14.[3]周雍萍.如何发挥音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23~24.[4]周河昌.“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5(11):25~26.[5]陶力越.基于主题情景式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2015(04):48~50.[6]夏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热力环流[J].新课程(中学),2013(09):150~151.[7]蔡庆丽.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地理,2005(3):51~54.[8]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02):45.

第18篇:情景教学教案

情景对话教学设计

Let’s go shopping

一、教学目的: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购物的英语表达。

二、教学重点:

掌握购物的常用词汇和基本句型。

三、重点词汇和句型

(一)、重点词汇:

1、n.money, price, size, color, kind

2、v.buy, take, try on ,look like

3、adj.cheap, expensive, delicious, pretty,nice

(二)、常用句型:

1、营业员用语:

1) What can I do for you? 你要买什么?

2) May/Can I help you?我能为您效劳么?

3) What size/kind/color do you want?你要什么尺码/款式/颜色?

4) How many/much do you want?您买多少?

5) How about this one?这个怎么样?

6) Here you are.给你。

2、顾客用语:

1) 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多少钱?

2) I would like…=I’d like… 我想要…

3) Do you have any other size/kind/color?还有其他的尺码/款式/颜色吗?

4) That’s fine.I’ll take it.好,我买下了。

5) That’s too expensive/cheap.太贵/便宜了

四、教具:

(1) 单词练习:单词卡片

(2) 情景教学:冰激淋模型、红色裙子、文具(铅笔)

五、教学过程:

1、教读常用单词和基本句型:

2、用卡片反复练习:

3、情景表演

情景一:下午放学后,去买冰激凌。

A:Good afternoon! Can I help you?

B: Good afternoon! I’d like an icecream.

A:OK, here you are.

B:Thank you.How much is it?

A:Three yuan.

B:Thank you Bye-bye.

A: Bye-bye.

情景三:早上上学的时候,去文具店买铅笔。

A:Good morning.May I help you?

B: I’d like buy a pencil.

A:Ok.Here you are.

B:How much?

A:It’s one yuan.

B:Only one yuan? It’s so cheap.Here’s the money.Thank you.A:You are welcome.Good bye.

B:Bye bye.

情景二:去商场买衣服。

A:May I help you?

B: I’d like buy a skirt.

A:What color do you want?

B:Red.

A:How about this one?

B:Yes, I like it.How much is it?

A:It’s one hundred yuan.

B:OK,here you are.Thank you.

A:Thank you.

B:Bye-bye.

第19篇:情景教学 教学设计

浅谈情景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姓名:费云华

指导老师:安玫

专业:语文

教育班级:0907班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体验与学习,而情景教学在近年来得到了深入推广,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感知,自主体验,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超越了文本。而《秋天的雨》这篇教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主题,在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体现情景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情景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

引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体验与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创新,实现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文本

一.教材的定位与实际的分析

1、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一组以秋天为专题的课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写秋天。都说“万美之中秋为最”,那如诗、如画、如梦的秋天,总能给我们美的享受。在作者的笔下,秋雨是一把钥匙,把五彩缤纷的颜色撒向大地,把香香甜甜的果实送给果林,而且还能吹起小喇叭,预告冬

天的到来。课文以秋雨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得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对于文章中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理解还不够深刻。

3、教学目标的定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热爱。 (3)积累好词佳句。

4、突破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 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

(二)学法

语文课程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整节课的设计基本选用“我想读,我要读,我乐读”的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实到实处。而我则以一为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并作适当的指导,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一种主体意识。

三、教学过程

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为2课时,本篇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第二课时张开的设计。

(一)品小诗,揭示课题,设悬念,亲近文本 1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在一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秋姑娘为答谢我们对她的厚爱给我们送了一份厚礼,这份厚礼就是小诗,然后以秋姑娘身份请求帮忙读好这首小诗,(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读这首小诗)读得好的,秋姑娘就把这份礼物送给谁,这样,学生自读自评,兴趣高昂,都希望能得到秋姑娘送给他们的这份厚礼。(把小诗写到彩色卡片上作为礼物)再以为这首小诗取个好听的名字为由,揭示课题。

2倾听范读,掌握技巧

学贵在有疑,在学生读完这首诗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你们读完之后最想从这份礼物中知道一些什么?(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光盘范读,(那亲切、轻柔的朗读声加上飘飘洒洒的雨丝,学生一边倾听,一边走进文本,就像置身于秋雨之中,如痴如醉。)范读的利用这对于模仿能力还很强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为了让他们在朗读上有依可寻,学生在倾听文本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在听中掌握朗读技巧,在听中思考问题,在听中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独立自学的能力。

(二)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落实朗读。1问题切入,走进文本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里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对秋雨的感受,引导学生读出秋雨的清凉和温柔,读出秋雨那轻盈的步伐,在读中感受秋雨的神奇。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轻轻地、轻轻地”这个词语,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给学生读好下文点上了一盏指明灯。

紧接着,我又用问题创设情境,是啊,秋雨很神奇把大门打开了,让我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吧?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认真地自读2——4自然段。

2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想读、乐读,理解第二段 A、体现学生主体,提高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把看到的颜色找出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这样学生做到了读中有任务。这么多种颜色都给了谁呢?你最喜欢谁呢?找出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在小组里评出读得比较好的同学展示读。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B、图片引导,熏陶情感

接着我利用一些图片资源,让学生在画中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那黄黄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稻田、橙红色的果园、五颜六色的菊花。)欣赏完后再去读读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由看到的,读到的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些图片的利用给了学生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学生通过视觉感受,不仅读懂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还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C、以菊入局,升华情感

讲到菊花时,让学生来补白,说说菊花的其它颜色,随后由一段美妙的音乐声把学生带进了菊花园,学生欣赏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后又活用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在音乐中读出了一份自豪和快乐,将外部的言语转化为内在的言语,读出了自我,读出了滋味,使学生之情与文本之情产生共振。学生也就是在这样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领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3师读生想,呈现果园

在学习第三段时,由于这段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我设置了一个老师范读,生想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秋天果园的累累果实,再通过图片,让学生亲临果园,勾起学生再读课文的欲望。

4游戏激趣,感受生活

在理解课文的第四段时,我先让学生去找有哪些动植物准备过冬?然后出示说话卡片,让学生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好工,进行以第一人称角色扮演读,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场面。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三)、总结全文,积累拓展

1回归课文,总结写作方法

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绚丽多彩的世界,难怪小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个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出示小诗)学生读最后一句,这时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浓缩为二个词,板书这两个词。最后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小诗,发现小诗其实就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总结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以下几项任务: (1)我要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 (2)我要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3)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或者用相机拍下来。 (4)我要写一写我看到的秋天

四、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抓住了秋天三个方面的特点,用简笔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板书,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11.秋天的雨

秋天的颜色 五彩缤纷 秋天的味道 香甜的果园

秋天的声音 动植物们为过冬的忙碌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个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结语

本篇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情景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转变,不是有老师苦口婆心的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枯燥地听,而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想象,充分去体验。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坐在单调的教室里面,而是走进了那充满童幻的美丽世界,从而也引发了学生的个性化活动,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思考,怎么去体验。

注释

[1]方智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P68。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2 [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p43 [4]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4 [5]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5 [6]江平朱水根 陈世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67.- 参考文献:

[1] 方智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3] 江平朱水根 陈世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吕庆文,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意义[J].2009.7。

[5] 安玫,课程环境和课程组织的进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1.3。

[6] 吕庆文,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意义[J].2009.7。

[7]于永正、刘宪华、陆恕,谈主题阅读[Z].2011.3。

[8]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 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9]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

附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文本„„„„„„„„„„„„„„„„„„„„„„„„1 教材的定位与实际的分析„„„„„„„„„„„„„„„1 教材分析„„„„„„„„„„„„„„„„„„„„„„1 学情分析„„„„„„„„„„„„„„„„„„„„„„2 教学目标的定位„„„„„„„„„„„„„„„„„„„2 突破重难点„„„„„„„„„„„„„„„„„„„„„2 教学策略„„„„„„„„„„„„„„„„„„„„„„2 教法„„„„„„„„„„„„„„„„„„„„„„„„2 学法„„„„„„„„„„„„„„„„„„„„„„„„3 教学过程„„„„„„„„„„„„„„„„„„„„„„3 揭示课题„„„„„„„„„„„„„„„„„„„„„„3 以读为主线„„„„„„„„„„„„„„„„„„„„„4 总结全文„„„„„„„„„„„„„„„„„„„„„„5 板书设计„„„„„„„„„„„„„„„„„„„„„„6 结语„„„„„„„„„„„„„„„„„„„„„„„„7 注释„„„„„„„„„„„„„„„„„„„„„„„„7 参考文献„„„„„„„„„„„„„„„„„„„„„„7 附录„„„„„„„„„„„„„„„„„„„„„„„„9

第20篇:情景体验式教学

情景体验式教学

情景体验式教学

什么是“情景”?什么是情景教学?

“情景”它有两层意义:一层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是指人物,情节,以及有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激起孩子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孩子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孩子们爱新奇,好动的特点,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孩子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充分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孩子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目前的情况是,我们有不少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传统的“满堂灌,英译汉”,课堂气氛沉闷,孩子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根本不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与英语打交道,继续学习英语成了一句空话。以“孩子为本,以孩子发展为本”自然成了泡影,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景教学的功能目标

情景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情景,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可以使孩子仿佛有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有比较真实的感觉,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英语,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产生语言的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制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

1.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2.运用实物作道具,创设对话情景场面。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4.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四、创设情景应该遵循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具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以汉语为母语的孩子最初接触英语时,都免不了用汉语为中介把英语和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实际上还是用汉语进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直接比照英语的词和句,则可以避免这种心译过程。 直观教学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的距离,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应当注意的是,直观教学要灵活多变,丰富多采,教师既要有备而来,预先准备好一些实物或图片,又要善于临场发挥,捕捉“道具”,如孩子的文具、衣物、现有的设备、景物等,并辅之以简笔画,使直观教学充实且不流于重复。 2.趣味性原则:

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能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例如在关于人体各器官名称的复习课中,孩子要会看、听和说head, eye, face, mouth, ear, nose, neck, knee, foot, arm, hand和leg等词。 3.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别让孩子们的口、眼、耳、手闲着。

情景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并不是孤立地分开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科学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教学能达到让孩子们想学、乐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智善好学堂的情景体验式教学 与国外的体验式教学的不同点:

1.教学的对象不同,好学堂以中国人为主要教学对象;

2.体验的内容不同,好学堂的体验内容有严密的规划,体验场景按照记忆学原理精心有序地编排,以确保孩子能学得会、记得住;该体验内容分三步体验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为日常生活的100个场景,目的是学会生活和生活中的常识,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做知识、能力和习惯方面的准备; 第二个内容为国内100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目的是体验作为精英分子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词汇,为国内的精英教育和超常教育做准备;

第三个内容为国外的100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目的是掌握国外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词汇,为接受国际化精英教育做准备。 与国内的体验式教学的不同点:

1.体验的范畴不同,体制内的体验式教学是以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为目标进行规划的教学体验,好学堂不以应试教育的内容为体验范畴,而是以国际化的生活内容为体验的基础内容,虽然没有以应试教育内容为体验内容,但是为应试教育做好了能力上的准备;

2.教学的目的不同,好学堂是以培养参与者将来轻松应对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关注于受教育的对象是否能一生幸福以及是否具有终生的学习能力。与国内外的体验式教学的相同点:

都是在体验当中提高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培养独立习惯,释放和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互动、沟通能力、服从和领导能力、规划能力等等。 特点

1.体验式教学尊重参与者的个性;2.体验式教学发展参与者的能动性;

3.体验式教学为参与者打下树根状的基础,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做准备;

4.体验式教学关照参与者的生命历程的方方面面,是为一生做基础;5.体验式教学体现参与者的平等关系—是互动的“你”和“我”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教”与“受”关系。

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1.体验式教学是人解放自身的一种途径;2.体验式教学是个体知识建构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是个体品德形成催化剂与心理健康的保障。

环节

1.体验:参加一项活动,以观察、行动和表达的形式进行。这种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2.分享:体验过程结束后,参加者分享他们的感觉或观察结果。

3.交流:分享是第一步,关键是把分享的互相交流结合起来,与其他体验者探讨交流。

4.整合: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以帮助体验者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来的结果。5.应用:将前面的体验联系到以后的生活体验当中去。

扩展阅读 体验式教学的起源 这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没有多少人怀疑捧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时,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师科翰(Kurt Hahn)忽然向自己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教育更丰富?科翰觉得,这如同学游泳、学脚踏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就会深刻得终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学校,以“做中学”的方式来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可是,因为教育思想和纳粹主义相冲突,犹太裔出身的科翰不得不流亡到英国苏格兰。

二战期间的英国战火飘摇。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英方年轻海员因为缺乏临战经验葬身海底,而逃生回来的不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但都是意志力特别坚强、求生欲望特别强的人,这些人有丰富的生存经验,有很多不一样的品质,包括团队的协调和配合。科翰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1934年,科翰和其他人创办了Gordonstoun School ,培训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明显提高了海员的生存率。

战争结束后,体验式培训的独特创意和培训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培训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培训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培训扩展到心理培训、人格培训、管理培训等。1941年,科翰在威尔士建立Outward Bound 户外学校。目前,Outward Bound已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

“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你所拥有的超过你所意识到的。) 这是二战前比利时一所教堂墙上的铭刻,后来成为科翰所建Gordonstoun School的信条,也是他教育哲学的主旨。他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勇气、力量和善良心,远多于我们认为的。他希望创造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通过真实的艰险、自我怀疑、厌倦、受嘲笑经历,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一系列挑战性的户外活动就此扮演了“课程”的角色。 国外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1.理论研究少,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然而尽管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现当代学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

2.教学实践多,研究人员把精力集中在了对体验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国外有70%的教育机构--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国内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1.理论研究多,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教育学、外语教学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 2.教学实践少,尽管2500多年前,孔圣人就明示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种以体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对体验式教学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实践的人屈指可数;在现行教育体系以内的,比较著名的以李吉林老师为代表的情景体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就,官方机构也正在积极推介;民间的,以智善好学堂的尚老师为代表的研究人士积极实践,在总结国外教学经验的同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整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但知之者寥寥无几;偌大的中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学校和民间教育机构在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这与应试教育占统治地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情景法词汇教学心得体会.doc》
情景法词汇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