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舞蹈教学法 心得体会

2021-02-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舞蹈教学法

舞蹈教学法

舞蹈教学法

教学法------教学方法,教学的理论,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 普通教学法------研究各门课程共同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

分科教学法------也称“各科教学法”,分别研究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一、口传身授教学法

口传身授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符合舞蹈教学特有规律的,是舞蹈教学最主要、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包括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

“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含义;

“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体会,边做边讲。舞蹈教学,理论永远要伴着实践。

口头传递包含的内容:

讲解动作:无论是教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或伴以讲解的方式。

传递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免不了有许多“夹叙夹议”。

渗透思想:所谓思想,包含世界观、品德、艺术观和为人的标准等。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具备的语言表述能力:

准确、生动、精练、亲切

“身授”,即示范的方式。

示范,即教师亲自塑造为学生去效仿的形象。包含:一是舞蹈动态形象;

二是舞蹈家本人的形象。

舞蹈动态形象示范的过程:

在低年级进行全面示范,教师为学生示范动作,必须全面作出来,手、脚、身体和面部都同步进行,给学生的印象应是美好的总体形象。 从中年级开始示范逐步减化,最后就可减到最少程度,这一过程,实际是使学生经历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教师在“身授”时,要做到:

坚持舞蹈进修课,坚持练功,保持较好的体型和体力,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

努力提高自己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的人,首先自己应当全面发展。

二、舞蹈教学法的种类

(一)纵线教学法

依据某种舞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顺序,严格按年级、学期和月份进行编写的。如:前苏联列宁格勒舞蹈学校,由雅尔莫洛维奇编写的年级教学法。

(二)横线教学法

以训练的类别平行排列,进行分类讲述。如:《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学法》等。

(三)纵横结合教学法

采取先横后纵的顺序,前面是按动作类别作横线讲述,后面则按大纲顺序,依照学期、月份写出十分具体的计划。

(四)单类教学法

以某种课中某一类动作为描述对象所编成的教学法。如英国皇家舞蹈学校的教材《古典芭蕾舞蹈教学》

(五)综合教学法

将本训练课的各种知识,包括其

历史、原理、节目分析、组织管理及技法等都写进一本书中。如:吴晓邦老师50年代出版的《新舞蹈艺术概论》和日本芦原英了的《舞剧与古典舞蹈》都属此类。

三、舞蹈学习法

(一)、什么是舞蹈学习及舞蹈学习法

舞蹈学习------是指舞蹈学生接受、掌握和占有舞蹈知识、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和计划的训练活动,也是一种伴随着认识过程的实践活动。舞蹈学习是脑力、体力并重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舞蹈学习法------在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之后,再解决了学习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舞蹈学习特点的学习规律,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二)、舞蹈学习过程

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从已知向新知的过程

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首先,要经常端正学习动机。 其次,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舞蹈学习法

镜子观照学习法------也可称“模仿学习法”、“模拟学习法”,提出“镜子”就是为了观照,为了模仿,这是舞蹈学习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不可逾越的过程。

这里的“镜子”包括三个方面:

1、以真实的镜子为“镜子”;

2、以教师为镜子;

3、以同学和其他人为镜子。

以镜子模仿有两种走向,一是由外向里,即以形入神的过程;二是由里向外,即以神化形的过程。

反刍消化学习法------如同反刍动物消化食物的过程,舞蹈学习开始时总是囫囵吞枣似的先学个轮廓,然后在反复练习、反复排练中去消化,达到细腻刻画的境地。反刍消化的过程,既是身体运动的过程,也是用脑的过程。

以情带形学习法------情,即情感,情绪。以情感来带动作,最终实现情感与动作的结合与一致。对于民间舞来说,最终是把握其风格。

诘难发问学习法------即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在舞蹈学习中应提倡生疑,只有能经常发现问题,发现矛盾,才能促进积极思考。

推荐第2篇:音乐课心得体会

音乐课听课体会

县里组织了志愿者送课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听过两位老师执教的《小螺号》和《节日欢歌》两堂音乐课,让我深有体会,这两堂课的共同优点有:

1、注重听觉体验,每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的且循序渐进。

音乐课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应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但聆听不是泛泛而听,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学生带着这个要求有目的地听,聆听才有效果。对学生聆听的要求也要循序渐进,大体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快乐感知地听、分析理解地听、评价鉴赏地听。我认为它们可以与初步感受歌曲情绪风格、歌曲学唱处理、歌曲表现等环节大致对应起来。比如“这首歌好象把我们带到一个什么地方?”“今天,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海边好吗?出发吧!”这时的聆听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速度、基本节奏等。第二阶段聆听时,则注重从细微处入手,把注意力集中到旋律的起伏变化上,目的在于解决歌曲的难点,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了进一步深刻体验后把歌曲唱准、唱好、唱出感情。如“你觉得歌曲中哪两个音变化最大?”“哪句歌词最能表达小朋友对小螺号的喜爱?”“小朋友是怎样唱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都是为了对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旋律走向等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就能注意这些地方。第三阶段,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见解,懂得鉴别。如“你认为老师唱得好吗?为什么?”“小螺号想和你们比一比,请你们再次聆听——有信心比他唱得好吗?”这时的聆听就有了评判的目的。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每一阶段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聆听要求。

2、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两首歌都是轻快的歌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点距离,歌曲的节奏、歌词的理解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两位老师都采用了一些图片,以参观游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欢乐节日舞蹈,海边微风的吹拂,拍击歌曲节奏,让学生感受到了海边的风景与节日欢乐的气氛。不仅熟悉了歌词,也为歌曲的学唱作好了情感的铺垫。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

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笑容可掬,语言亲切随和,富有激励性。同时过渡语的设计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实践证明,学生爱上某一门课往往是因为爱这门课的老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情感取向。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该把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推荐第3篇:音乐课心得体会

音乐课心得体会

2010年4月6-9日,烟台音乐优质课比赛在龙口举行,在这3天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市级音乐教学优质课13节,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说一下。

十三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综合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例如开发区的天琪老师所讲授的《啊朋友》一课中,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本节课共用了3段视频文件,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音乐在影视中重要地位。特别是整节课的最后拓展部分动画视频的运用使整节课达到了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二、备课方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都能充分的挖掘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都做到了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学生环节上的精彩准备,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想问题、说话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课堂成为孩子的阵地。

第三、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的比赛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参赛的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如芝罘区的邹晓君老师精炼优美的语言,蓬莱市的周丽娜老师的钢琴伴奏,,栖霞市的刘振卿老师卓越的激情和夸张的表演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推荐第4篇:音乐课心得体会

篇一:2014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感悟

五指山市红星学校 张朝魅

在新一轮音乐课程的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小学音乐教学应如何在新时期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下列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那么,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喜欢活动性、趣味性很强的,并能参与评判的音乐课内外教学活动。如低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爱表演,喜欢与人争高低;喜欢比比划划、敲敲打打;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乐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渲染;喜欢童话和课本剧的演出,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当干部,当老师,并希望老师像他们一样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同唱同跳同奏;特别好奇,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喜欢听表扬,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奖品等等。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听音乐,崇尚时尚,乐意学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喜欢课外活动,乐意在赛歌、赛舞和演奏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音乐教学就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王国,领悟音乐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但我抓住小同学爱听故事,善表现的特点,我采取讲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学会歌唱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词中内容来表演。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这时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慢慢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每次上音乐课他们都会有一种期待,当然

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将教学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歌曲处理(比如以什么情绪来唱好他)等讲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取得配合,收到了一些效果,教了不少儿童歌曲,为丰富儿童的音乐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三、调动学生情感。

小学生善于模仿,喜好游戏,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有了参与听辨音乐的过程,鉴赏音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

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侧面感受音乐,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创作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统一,只要能启迪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可以进行创作性的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的音乐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心理需求的,是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

篇二:大学音乐课的心得体会

对音乐欣赏课的心得体会

很高兴这学期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在陈老师耐心、满腹热情地指导下,我深感受益匪浅。正所谓,师傅领进门,造化在个人,在短短8次课的学习中,我觉得我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对各种乐器的鉴赏能力,以及对高雅音乐的敏感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欣赏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和困惑的事儿。下面我来细谈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的心得体会:

首先来谈谈我们的陈老师。第一节课,初次接触陈老师,被她的认真劲儿吓一跳,因为陈老师一上讲台,就来句“上课”,班长接上“起立”,我们集体来场正式的见面礼仪活动,而且还实行每节课点名制度,不得让在座的各位咋舌诧异。在后来的课堂交流中,越发觉得老师很可爱,第一:老师很负责,课上的很充实。第二:老师很有魅力,她在教学中,乐理知识说得很生动,乐曲鉴赏得很有感情,重要的一点是,她试唱得很有味道,圆润的嗓音中跳动着对音乐的热爱,丰富的表情更传达了对音乐的陶醉,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有时我们觉得,光听老师试唱就是享受了。第三,老师很大方、热情,不论在讲课还是试唱中,眉宇之间都散发出一股豪放之气,学音乐的就是不一样。

再来谈谈对音乐欣赏课认识和体会。我认为,没有音乐是乏味的,不懂音乐更是悲哀的,有旋律、有节奏、有音符的生活是享受的,这门课的学习正提高了我们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引领我们走进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具体地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第

一、我了解了许多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复调等,认识了音乐的曲式美,知道了音乐欣赏的审美实践,欣赏音乐应从音乐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再唤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最后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和生活的意境,最终获得音乐的美。

二、了解了国

内外民歌的风格特色,比如日本民歌的演唱方法很独特,采用独特的颤音,一次多音的拖腔,表现了日本的民族风格,民谣《樱花》便是典型的代表;再如艺术歌曲---咱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她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把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融入到西方交响乐当中,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再创经典,她感伤的旋律,柔柔轻拨,是微痛的驿动,是心愁的缓泻,深深的哀怨、浓浓的情殇;她感人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儿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第

三、了解了多种乐器的音色演奏特征,如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大号)音色特点是雄壮、辉煌、热烈,虽然音质各具特色,但宏大、宽广的音量为铜管乐器组的共同特点,这是其它类别的乐器 所望尘莫及的。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音色特点是柔美、动听,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

最后谈谈我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第

一、我觉得应该配教材,这样利于老师的特色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讲乐理知识的时候,光是老师“讲”学生“记”,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二、老师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试唱得环节,这样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体验,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对民歌、艺术歌曲以及通俗歌曲有了新的诠释,现在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耳朵里只容得下流行歌曲了。 篇三:怎样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心得体会

教学随笔---怎样上好一堂音乐课

 随着艺术课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节课,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不管是歌曲课还是欣赏课,我们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己逐渐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样我们的音乐课也有相同的道理,老师上课的质量差了,学生听得烦了,也就不会参与其中了。以至于造成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音乐课,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首先,我们得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我们都知道,“高楼要有地基作准备”而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节课,也得有很好的“地基”才行,音乐课的“地基”就是“备好课”。谈到备课,有人说它不重要,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一节课要备的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行。只有这样,上课才具备了它前提的条件。一节课有了好的构思,剩下的就是如何实践,怎样上好课的问题了。 其次,老师要统观全局,用自己的“魅力”去调动学生来展现自我。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在新课程理念下备好一堂课,应努力做到:



一、开头要新颖

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

二、衔接要巧妙 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

三、结尾要精彩

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录音中结尾,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

乐课的到来。

 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课,教师是主要原因,只有存在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的轻松,觉得学习真有意思” !随着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音乐课要成为师生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而且这个舞台永远是充满诱惑力的,永远是学生彰显个性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学生才会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才会动起来,音乐课才会充满生机! 篇四:音乐课心得

音乐课心得

大学里幸运地上了一学期的音乐课,算是弥补了中学的遗憾。最开心的是这门课不用考试,能在自由轻松的姿态下学习感兴趣的东西是最快乐不过的事了~\\(≧▽≦)/~。

音乐老师年轻漂亮,很符合我心目中从小就有的音乐老师形象,有气质,这是重点。气质这东西说不出来,就是一种感觉,音乐老师身上就散发着气质。这个就不多说了,一句话:不愧是音乐老师!

以教小孩的模式交我们这些准成年人,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活泼生动,把我们从枯燥的理论课堂释放出来。“你好,你好,你好,你好,同学好!”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渴望自由不想长大,这是对成人世界的叛逆,而音乐往往具有满足这种渴望而又不越轨的魔力。但一旦一个人已习惯于常态模式,难免不会感到幼稚。或者对这新的尝试失去兴趣,又回到以往的状态,以致后面的课堂对他来说已没太大兴趣。

高一上学期开过音乐课,那是一个有着纯正男高音的音乐老师。我只对开学的第一节课音乐课印象最深。那天老师在多媒体教室给我们讲歌剧什么的,各种理论神马的一点兴趣都没,讲完后他给我们放歌剧,我本来已没兴趣不想看的,但看着看着就进入了状态,被那凄婉的情节和震撼的音乐所折服,原来老师是在我们看之前给我们做个铺垫,以免我们看得云里雾里。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看完就下课了,我连刚放得叫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觉得后半节课时间好短。

后来一次偶然,在一本杂志看到这个歌剧剧照什么的,上面赫然

的几个大字《歌剧魅影》。哦,是叫这个名字!仔细看了下评论,再后来接触一些学音乐的,经常听到提起这四个字,嘿!这歌剧挺有名的。当时知道后还狠狠骄傲了一番,我高一就接触了如此有艺术魅力的音乐,你们学音乐现在才听说,哈哈。容我在心里得瑟了好久!

有这个经历,我在欣赏各种音乐时挺有信心的。喜欢很有节奏感的《送我一支玫瑰花》,模仿各种乐器的合奏很有意思。这本是一首抒情歌曲,歌唱青年男女真诚的爱情,改编成模仿是很好的创新。还有小提琴演绎的《梁祝》,壮烈凄美的爱情随着悠扬的小提琴声的起伏跌宕而不断升温,我国传统音乐多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带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写实性明显。“砌砖式”的创作思维,不高而大有机会再高。

世界上有两种语言不需要翻译,一种是数学,而另一种就是音乐。经历了一周忙碌的学习生活,能静下心来聆听音乐大师们发自内心的呼声,与音乐为伴,是何等惬意的事。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人们舒缓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但我们大学生往往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求流行金属味道,青春的激情褪去无法安静,这个浮躁的社会仍然需要古典的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音乐来引导我们这群年轻人,于浮华中保持一颗本真的心,找到真实的自己。

关于各种民族乐器,管弦、打击乐器等,老师介绍过的中国乐器独特的形状姿态,没有怎么接触,只想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总结一下,整个学期的音乐课我什么都没学到。但带给了我一份平和冲淡的心境,一段美的享受,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这就够了,这比那些大捆大捆的专业知识更能让我受益终身。 篇五:音乐课心得体会

音乐课听课体会

县里组织了志愿者送课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听过两位老师执教的《小螺号》和《节日欢歌》两堂音乐课,让我深有体会,这两堂课的共同优点有:

1、注重听觉体验,每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的且循序渐进。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每一阶段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聆听要求。

2、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

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笑容可掬,语言亲切随和,富有激励性。同时过渡语的设计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实践证明,学生爱上某一门课往往是因为爱这门课的老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情感取向。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该把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推荐第5篇:把舞蹈请进小学音乐课

把舞蹈请进小学音乐课

——《金孔雀轻轻跳》舞蹈教学案例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五、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孔雀舞

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 生(们):孔雀。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啊,老师哪个动作最像孔雀呀?(出示孔雀图片) 生:孔雀的手势看出来的。啊,好漂亮的孔雀啊!(学生看图片) 师: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觉得老师跳的好不好呢? 生(们):好,好漂亮的孔雀。 师:那老师怎么没有听见掌声呢? 生:(啪-啪-啪)的拍掌声响起。

:师: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大孔雀,小朋友想不想学小孔雀怎么跳舞的呢? 生:想。

(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小朋友们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 课堂回放二: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 生:……

师:小朋友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希望小朋友记住,呆会跳小孔雀肯定是活泼的孔雀。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 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 课堂回放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探索性教学,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六、案例分析:

(一)

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先由我师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血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的在教室穿插) “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二)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舞蹈老师。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

推荐第6篇: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教学法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教学法

在我国,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律动教学更多的则是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而在中学音乐课上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律动是活跃中学音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律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在音乐方面,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比小学阶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上。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不连贯性,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但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成熟,都掩盖不了他们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律动正符合了中学生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二、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情绪饱满,教学任务完成较好。相比较而言,中学音乐课则显得较呆板,情绪调动不够,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音乐课上缺少律动。 让律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把听到的音乐反映出来。比如,欣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这首曲子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三段乐曲的情绪对比比较明显。在给学生初听和分段欣赏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并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在加以鼓励之后,把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适当引导,并加上教师自己创编的动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构思讨论、编排,能力较弱或放不开的同学可让他们打拍或指挥,一少部分同学给自配打击乐,当完整欣赏乐曲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同学都较好地表现了三段乐曲的情绪,特别是律动的一组,男女同学很好地配合,更让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且创造了一个极为和谐的音乐氛围。

三、律动能增强节奏感

奥尔夫早就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如走路、呼吸、拍手、跳跃等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比如,教唱《闪闪的红星》时,通过队列行进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教唱勃拉姆斯的《摇兰曲》时,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兰曲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教唱《插秧歌》,让学生模仿插秧的动作,启发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这不是机械地做身体动作,而是在大脑协调支配下直接参与音乐活动,这种身心的结合对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句法、情绪等十分有利,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其它的音乐感觉。节奏律动的方式有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即兴表演、边听音乐边舞蹈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绪设计不同的动作,使身体的律动跟上音乐的节奏,二者合而为一,在律动中逐渐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四、律动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禀赋,培养对艺术创造的能力,从而使他们享有一个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世界。”目前,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像、创造性地活动,并把听到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律动表现出来,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通过各种动作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这种表演可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的美与参与的快乐,唤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启发学生的情感,不断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积极参与音乐创作中来。在创作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好参与的氛围,破除创作的神秘感,无论他们创作的水平如何,教师要适当给以鼓动,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愿望,树立创作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律动,对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但在课堂上,要想很好地利用律动,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究一定的方法。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求知欲更强烈,对音乐的理解日益加深,但有时却没有小学生好调动,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创作中来,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如、兴趣盎然的环境中逐渐放开自己,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编排动作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这会让他们更积极、更集中,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既鼓励那些具有表现力、创造力同学的同时,也真诚地对待那些较为一般的同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师要示范基本动作。比如,学习歌曲《举杯祝福》,这是一首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教师首先要把新疆舞的基本动作教给学生,比如,托帽、垫步、翻手腕等,给学生的创编提供创作的依据,学生可根据这些基本动作为歌曲编排简单律动,并在长期学习中,了解各地区各民族音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教师示范时,动作要简单,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律动由于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待实践和探讨,但它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可否认的。当然,音乐课上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完成教学目的,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采用的。近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认为,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如视、听、动、唱念等,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仅是听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听,注重唱,还要综合利用其他感知通道,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在音乐世界里充分体验节奏感、韵律感、美感,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愉快的环境中陶冶自己,提高自己。

推荐第7篇: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愉快教学法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愉快教学

〔内容摘要〕: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音乐课

愉快

课堂气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个性,扩大想象力及培养创造力,丰富人的生活都有其他学科无所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心里特点,以兴趣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的享受音乐的美感,鼓励学生大胆的表演与歌唱,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只有把枯燥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性,让学生先感受音乐的魅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学生才能逐步的喜欢上音乐,才能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认真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搞好学情分析,分析教材和教法。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带着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享受音乐的快乐与美感。愉快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将兴趣、创造、审美、理解、尊重和信赖贯穿于教育过程中,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回忆。之所以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运用多种视唱教学,鼓励学生创新的热情。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模式常常陷入固定化。即教师示范,学生跟唱。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势必受到大大的局限。在音乐课教学中,在视唱曲谱方面,学生往往重视不够,老师必须选择较优美的曲调,通过多种的视唱教学,使学生能较准确认识节拍、节号、旋律。此时,音乐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爱好,鼓励大家进行音乐“创作”。如根据所给曲谱拍号进行音乐创作训练,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找自己的同伴进行音乐创作训练,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所长。这种初步的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节拍、节号、旋律对音乐情感所起的不同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起初,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死板单调的内容很快使大家陷入了简单机械的视唱训练之中。此时,我给予了大家及时的揭示和帮助,“音符要有跳跃性,要有起伏才能使乐句欢快、活泼。”“音乐就是用音符来画一幅美景,把我们的心情可以用音符来传递和表达。”同学们的创作思路打开了,大家纷纷用“音符”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课堂洋溢在欢快的气氛中。

二、利用多种击拍训练调动学生的激情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视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应用了以下各种击拍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一)划、念、拍、唱有机结合法。对于乐曲中的一些节奏难点,运用此法学生很快就掌握。首先,把难点抄于黑板上,先划拍、接着边划边念、然后口手并用、最后再用双手把节奏拍出来。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把节奏练熟后再唱曲。由于眼、口、手三者并用作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因此学生印象特别深,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二)强弱拍交替击拍法。在全体学生拍一种节奏的基础上稍做变化,换成两个声部强弱交替击拍,这样有变化也比较生动。

(三)不同节奏击拍法。即左手拍节拍节奏,右手拍旋律节奏,学生唱歌曲旋律。这种方法适用于节奏感较强的视唱曲,可训练一脑多用和左右手的协调性。

(四)多层次节奏的击拍法。在以上几种击拍法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节奏的击拍法。 例:给予固定的节奏,让学生创造不同的拍打方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节奏句型,让每个学生根据节奏采用不同拍打方式进行自由创作。 音乐的感知形象是多方面的,节奏千变万化。在视唱中用恰当的节奏,分声部击拍进行多层次练习,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多层次的节奏效果,身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欢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利用自制乐器调动学生音乐的热情

孩子好玩、好动是天性,只让他们安静的听,仔细的看是不够的,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参与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追求。

打击乐器由于品种繁多,每件乐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音色和个性,要让学生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精心组织安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探索打击乐器音高的活动,探索不同材质的活动,探索乐器的独特音色的活动等。在探索乐器的独特音色的活动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比比哪个组能让一种乐器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个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一句话我很欣赏: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到,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才会理解。可见只有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才能让他们理解并掌握。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就直接示范,手把手的教学。这样的方法既死板,又无趣,还严重的遏制了学生的独立探索、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将自制乐器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亲自尝试找出演奏方法,并将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然后总结并互相学习。这种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既找出了乐器的演奏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玩中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三得。

总而言之,一节音乐课,如果能科学地充分地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就能做到愉快教学,避免那种呆板拘谨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推荐第8篇:舞蹈教学法教案《亲亲地面》

课题:亲亲地面

教学对象:小学三四年级(有一定舞蹈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

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锻炼节奏感。

课型:新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吸伸腿接横叉,竖叉抱腿滚 教学方法:口传身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再地面上的游戏好不好?

(介绍丢手绢游戏玩法。) 2.进入新课

师:好了,游戏做完了。同学们对关于地面的游戏感兴趣吗?那么,今天这节课就需要在地面上完成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亲亲地面。亲亲地面是地面的组合动作,我们先来学习它的基本律动咯! 四个基本律动: a.跪地伸腿

做示范,让学生模仿。注意动作需要双腿跪立,低头,随音乐节奏摇头。 b.勾绷脚吸腿转方向

这个动作应注意由左右交换勾绷脚过渡到双脚。勾绷时由脚掌过渡到脚趾。吸腿时要双手抱住腿,头埋在膝盖处。转方向是应由脚尖带动。 c.吸伸腿接横叉

吸腿应缓慢,伸腿快速。单腿过渡到双腿后上身仰躺在地面,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打开时注意腿应外转开。 d.竖叉抱腿滚

抱腿滚时应双腿打直,始终保持竖叉姿态。

数节奏让学生多做几次。接下放音乐,示范所有组合动作,跟着着学 做。队形呈正三角形,共四排。动作安排如下:

跪地伸腿(前奏1个八拍)

单腿左右交换勾绷脚(4个八拍)

吸腿转方向——前两排转到二方向(1个八拍),后两排转到 八方向(1个八拍)

双腿勾绷脚(4个八拍)

吸腿转方向转回一方向(1个八拍)

单腿左右交替吸腿(4个八拍)

双吸腿(4个八拍)

吸伸腿接横叉——吸腿三个(3个八拍),一个伸腿接横叉(1 个八拍)

竖叉抱腿滚——竖叉抱腿(1个八拍),向前滚一圈(1个八拍)。 左右交换动作一次(2个八拍)

结束造型(1个八拍) 3.巩固练习

让学生跟着音乐巩固,多练几遍,有遗忘处适当给予提醒。 4.归纳小结

在今天的这堂课里,我们学习了地面组合动作,大家肯定觉得很愉快吧!希望在下节课里能看见同学们更大的进步! 5.作业

教具:VCD机 碟子 手绢等 教学反思:

推荐第9篇: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第一章 藏族舞蹈

第一节

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民族。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

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由于生活着装的特点,长袖、皮靴就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舞蹈是身躯微前倾,身体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的流动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的下懈,形成其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踢踏累: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退踏步,抬踏步,连三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滴答步,悠踢步,悠滑步,跨悠步,二三步。

2、弦子类:平步,拖布,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长靠,四二步,二步踏撩。

3、锅庄类:三步一跨,单腿跨转身,刨地点地转身。

4、上肢动作类:齐眉晃手,晃盖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平面摆手。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并拢。

3、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4、手位: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藏族舞蹈手与臂的动作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扔、摊抹。

外晃内盖: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的流动为晃;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的流动为盖。臂的运动保持松弛。

绕: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圈。多为水平面的流动。绕动要松弛协调。

抛:指在晃动流动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齐眉晃手——配以单靠、长靠、单撩、三步一撩、点转等。 晃盖手——配以抬踏步,双颤性质的步伐。 前后摆手——配以腿踏步、连三步。 横向摆手——配以悠踢步。平面摆手——配以悠跨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画圆,左手逆时针画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后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踢踏类

(1)第一基本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第二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 (3)退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 (4)抬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 (5)连三步,2/4(中速),两拍完成。 (6)滴答步,2/4(中速),一拍完成。 (7)第三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 (8)七下退踏步,2/4(中速),四拍完成。 (9)七下转身,2/4(中速),四拍完成。 (10)悠踢步,2/4(中速),四拍完成。 (11)悠滑步,2/4(中速),两拍完成。 (12)跨悠步,2/4(中速),四拍完成。 (13)二三步,2/4(中速),四拍完成。

3、踢踏类

(1)平步,2/4(慢板),两拍完成。重心下沉,脚下沉重感。 (2)拖步,2/4(中速),两拍完成。 (3)斜拖步,2/4(慢板),两拍完成。

(4)单撩,2/4(慢板),两拍完成。重拍在上,脚悠踢出去。 (5)双撩,2/4(慢板),四拍完成。①上身随重心晃动。②悠踢出

(6)三步一撩,2/4(慢板),四拍完成。膝盖颤动柔和,重拍在下,统下沉。 (7)单靠,2/4(慢板),两拍完成。①重心左右交换②丁字步③重拍向上 (8)长靠,2/4(慢板),四拍完成。①四拍完成,左右移动②膝盖柔和屈伸③重拍向上。

(9)四二步,2/4(中速),四拍完成。 (10)二步踏撩,2/4(中速),两拍完成。

4、锅庄类

(1)三步一跨,2/4(中速),两拍完成。 (2)单腿跨转身,2/4(中速),两拍完成。

第二章 蒙古族舞蹈

第一节 蒙古族舞蹈简介

蒙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养生息,创造着辉煌的草原文化。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

蒙古族舞包括:蒙族民间舞(含劳作、风俗、礼仪舞蹈等)、寺庙舞、宫廷舞,其中蒙族民间舞最具特色,有着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生息和精神气质。大家熟悉的“安代”、“盅子舞”、“筷子舞”就是其代表。

“安代”是最具群众性的即兴歌舞,它人数不限,1人领歌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歌起舞随,动作简单奔放,气氛欢腾热烈。此种歌舞形式盛传于科尔沁草原,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盅子舞”属礼仪性质的舞蹈,在民间多出现于酒宴庆典活动中。舞者双手各持两个酒盅,随着音乐的旋律叩击,发出悦耳清脆的声响,是酒席间常出现的舞蹈形式之一。“盅子”舞蹈端庄稳健,含蓄柔美,很具蒙族女性特色。舞蹈内容包括请安、敬酒等过程。舞蹈技巧体现出在叩击盅子及双臂和后背的细腻表现。技巧高者,头顶酒碗。舞蹈时席间充满祥和气氛。

“筷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高原,是伊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凝聚着蒙古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艺术创造的智慧。踏借筷抒情,沉稳豪放,优美矫健,在民歌的哼鸣下韵味十足。当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击打身体。

蒙族舞蹈男性剽悍、强健、骁勇;女性端庄、典雅、雍容大度。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臂、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垫步、海清步,摇篮步,碎步。

4、马步类:立掌步,跺步,撩弹腿步,走马步,刨地步、勒马挥鞭步,躺身套马步、跑马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脚形。

2、手形:

(1)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 (2)五指自然张开。 (3)握空心拳。

3、脚位 (1)八字位 (2)丁字位 (3)后丁字位

4、手位

一位:双手空心拳叉腰

二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指尖相距一拳,屈臂于腹前。 三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侧斜下前45°。 四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旁90°。 五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肩前斜上位。

六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曲臂于胸前,两手指尖相距一拳。 七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臀后一拳距离,手心朝上。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蒙族舞蹈中手与臂的动作一般为拉、抹、推、绕、铲。

拉:指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臂至手,横向拉开或向上拉起。柔臂向上走的动作。 抹:臂至掌从上到下为抹,强调手心抹的意识。拉与抹通常是同时运用。 推:指立掌向身体外的空间,上、中、下推出。

绕:指手腕带动手掌从外至里,手心朝上,环动360°,臂附随。 铲:指五指自然并拢,手心朝下,指尖带动由下至上的流动。

(四)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肩类

(1)硬肩,2/4(中速),两拍完成。 (2)双肩,2/4(中速),两排完成。 (3)柔肩,4/4(中速),四拍完成。

(4)双绕肩,2/4(中速),两拍完成。(双肩前绕后绕) (5)耸肩,2/4(中速),一拍完成。(双提肩,重拍向上) (6)笑肩,2/4(快板),一拍完成。(同耸肩,重拍向下)

(7)碎抖肩,2/4(快板),四拍完成。(肩胛骨,双肩放松感,重心后靠。) (8)甩肩,2/4(中速),两拍完成。(肩扔出去)

2、臂、腕类 臂类:

(1)柔臂,4/4(慢板),四拍完成。 (2)曲臂,2/4(中速),两拍完成。 (3)绕臂,2/4(慢板),四拍完成。 腕类:

(1)提压腕,2/4(中速),四拍完成。 ①发力点,腕部上下提压,小而脆。

②腕部动作与硬肩巧妙结合,用腕部传情达意。 (2)绕腕,2/4(中速),两拍完成。 手类:

(1)甩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甩手甩肩同时进行) (2)弹拨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 (3)柔软手:正软手和反软手。

3、步伐类

(1)平步,2/4(中速),四拍完成。(重心下压,气息下沉,脚拖地前进,行进时保持小八字步。)

(2)迂回步,4/4 2/4(中速),四拍完成。 (3)错步,2/4 4/4(中速),四拍完成。 (4)垫步,2/4 4/4(中速),两拍完成。 (5)海青步,4/4(中速),四拍完成。

(6)摇篮步,2/4(快板),一拍完成。(动作在左右摇晃中形成,靠脚下重心转移,注意动作下弧线的过程)

(7)碎步,2/4(快板),一拍完成。(女性特色动作)。

4、马步类

(1)立掌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跺步,2/4(中速),四拍完成,两拍完成。 ①双脚跺步:双脚一起跺掌 ②交替跺掌:双脚交替跺掌,半拍跺一脚 ③双跺掌:交替跺掌,一拍跺一脚。 (3)撩弹腿步,2/4(中速),四拍完成。

(4)走马步,2/4(中速),两拍完成。(牵马为特点,注意悠扬感和重心的转移) (5)刨地步,2/4(快板),四拍完成。 (6)勒马挥鞭步,2/4(快板),四拍完成。 (7)躺身套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 (8)跑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

第三章 维吾尔族舞蹈

第一节

维吾尔族舞蹈简介

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古丝绸之路曾穿越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尔族舞蹈是新疆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有以下几种表演形式

1、多郎;

2、赛乃姆;

3、萨玛;

4、拉孜尔库姆;

5、夏地亚纳和一些道具舞蹈,如“盘子舞”等。

“赛乃姆”是一种自由活泼的歌舞形式。

“萨玛“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一般多出现于宗教活动之后,它只限于男性参加。

“拉孜尔库姆”是一种带有风趣,诙谐情调的舞蹈形式。

“亚地亚那”是欢乐喜庆之意。它是一种热烈欢快的舞蹈形式,常出现在喜庆活动及节日中,不分男女,人们可以自由地尽情舞蹈,形式不拘。

“道具舞”是手持盘子、鼓、萨巴依等道具进行的舞蹈形式。在维族古典舞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中,每一个大曲都有“赛乃姆”出现,由此可见其地位。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托帽式、扶胸式、夏克、绕腕、立腕横手。

2、步伐类:垫步、自由式、滑冲步。三步一抬、多郎步、跺横移,进退步、错步、打点垫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绷脚。

2、手形:

(1)男性自然掌形;

(2)女性花形(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3、脚位

(1)前点位(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前半步); (2)旁点步(右脚向旁一脚距离,重心在左);

(3)后点步(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后一步,重心在前);

4、手位: (1)双叉腰; (2)脱帽式; (3)提裙式; (4)立腕横手; (5)扶胸式;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在维吾尔族中,“摊”“绕”“捧”是最为常见,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典型动作。舞蹈中的起与止以及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都是用“摊”“绕”“捧”完成的。这三者既可独立存在,又常常是合为一体运用。

摊:双手起于胸前,手心朝前,向外打开为摊。

绕:手腕主动,小臂附随,向里、向外转动一周为绕(女性的绕是手指与腕同时绕动;男性不强调手指)。绕腕可用柔劲和脆劲两种。

捧:手心朝上,臂向上或向里的运行为捧。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托帽式——配以垫步、滑冲步、进退步、三步一抬。

2、提裙式——配以垫步、进退步、自由步、跺移步。

3、立腕横手——配以垫步、自由步。

4、扶胸式——配以进退步、三步一抬。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托帽式:立腰挺胸,双手于胸前摊手,身体斜前上“捧”,绕腕固定舞姿。 (2)扶胸式:右手或左手扶于胸位。

(3)夏克:挺胸立腰右拧身下腰胸,右手托帽位,左手于胸前立腕。 (4)绕腕:见

(三)的绕腕

(5)立腕横手:双手于胸前拍一下,摊手的同时绕腕立掌,固定舞姿。

1、步伐类:

(1)垫步,赛乃姆节奏,中速,两拍完成。 (2)自由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 (3)滑冲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 (4)三步一抬,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 (5)多郎步,奇克提麦节奏,中速、三拍完成。 (6)跺横移,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 (7)进退步,赛乃姆节奏,小快板、四拍完成。 (8)错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 (9)打点垫步

第四章 朝鲜族舞蹈

第一节 朝鲜族舞蹈简介

朝鲜族舞蹈是东方民族舞蹈的典型舞种之一。

(一) 宫廷舞蹈

历史上宫廷用以娱乐的歌舞形式。历史上记载的有“抛球舞”“献仙桃”“保太平”“发舞”“冬冬鼓舞”等。

(二) 宗教性质的舞蹈

“僧舞”“作法舞”“法鼓舞”“刀舞”“扇子舞”“铃铛舞”。

(三) 民俗舞蹈

“农乐舞”,我国古称为“东夷乐”。

1、农乐舞:是朝鲜族的典型民间舞蹈。它最能反映朝鲜族人民的性格和情趣——乐观、谦和。农乐舞的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乐器有长鼓、圆鼓、手铃鼓、大锣、唢呐、螺角、萧等。其中乐手亦是舞者。头戴象帽者和高高飘扬的“农者为天下之大本”的大旗为其农乐舞的主要标志。 农乐舞在民间有以演奏为主和以舞蹈为主之分。一般领头者是铜锣,他是统帅整个表演队伍的。长鼓手占有特殊地位。农乐舞情绪热烈欢快,变化多样,具有即兴发挥的特点。

2、假面舞:是一种在群众中极受欢迎的样式,它诙谐、幽默。据说在古时候、百姓常头戴面具,用这种样式讽刺统治者。

3、杂舞:即兴发挥的舞蹈,随兴而起,没有程序。

朝鲜族喜欢白色,服饰多为白色和浅色。白鹤是吉祥纯洁的象征。在其舞蹈中追求“鹤步柳手”。动静之间气韵贯通,天人合一,颇具魅力。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 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扛横手、扛顶手、扛开手、扛围手、扛背手、扔手、拍手、胸围手、腰围手。

2、步伐类:平步、垫步、鹤步、之字步、丁字推步。

(二) 脚步、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绷脚背,勾脚指,微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大拇指靠中指(女性);大拇指与中指相靠,指头均自然伸直(男性)。

3、脚位: (1) 小八字位; (2) 大八字位; (3) 丁字位;

4、手位:

(1) 腰围手(一手腹前,一手背后,手心朝上,两臂流畅弯曲); (2) 斜下手(腰围手两旁展开45°,手指下垂,肘微曲; (3) 横手(斜下手上至90°,指尖、手腕下垂); (4) 斜手(横手至斜上45°,垂腕);

(5) 顶手(斜上手两腕带动手臂向内曲45°,高于头,立腕、手心朝上); (6) 扛手(顶手落至头两旁,齐耳平,手心朝上); (7) 提裙手(食指与拇指提裙于腰前); (8) 背手(双手于臂后处,一手握住另一手); (9) 胸围手(立掌于胸前、双手交叉);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朝鲜族舞蹈既含蓄优雅又活泼诙谐,动作讲究内在的柔韧性和连贯性。手与臂的动作离不开抽、扔、弹、推、拍等动作,这些动作是构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扛横手——配以平步,垫步,鹤步。

腰围手——配以平步,垫步,之字步,鹤步。 扛围手,扛背手——配以垫步、滑步。 扛开手——配以垫步、滑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朝鲜族舞蹈的体态要求松弛、含胸、垂肩、吸腹、收臀、气息下沉。舞蹈时气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由上至下,有里至外,动作连贯,与上下肢的配合要协调流畅。膝部的曲伸、手的流动都与腹部的呼吸息息相关。

1、上肢类

(1)扛横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曲小臂手心朝上,与耳齐。 (2)扛顶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微曲小臂,手心朝上,高于头。 (3)扛开手:横手位准备,双手至斜上手(垂手腕),转手腕手心顺耳朵而下至肩,转手腕手心朝前,双手交叉向前推,垂腕向旁打开。

(4)扛围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手下至扛手(手心朝耳朵),左手曲小臂立腕。

(5)扛背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方至扛手,左手下至身后手心朝上。

(6)拍手:可在空间各位置上双手相拍,亦可拍腿、腰等部位。

(7)腰围手:以肘带动,双臂向旁慢出,至斜下45°,然后仍以肘带动回收至原位。

2、步伐类

(1)平步、古格里12/8(中速) (2)垫步,古格里12/8(中速) (3)鹤步,古格里12/8(中速) (4)之字步,古格里12/8(中速) (5)丁字推步,安旦4/4(中速)

第五章 东北秧歌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是东北秧歌大显身手之时,各路秧歌队伍走乡串户,拜年贺喜。

目前我们所说的东北秧歌,包括东北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三个部分。早起的秧歌是不踩跷的,为了让更多的观者看到表演,逐渐采用了跷的形式。东北秧歌中的男舞者为下装,女舞者为上装。解放前,上装均由男性扮演,至今由男性版样的情况亦屡见不鲜。表演时,舞者均持道具。上装常用手帕,彩扇,夏装用袖头,头跷持鞭。

东北秧歌讲究“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整个舞蹈通过走相、稳相、鼓相以及道具的使用呈现出艺术特色。

东北秧歌的伴奏有唢呐、小、大鼓、大等,其演奏很有特色。

第三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 基本动作介绍

1、上肢动作类:绕花、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双花、五点花、上捅花、下捅花、缠花、里片花、外片花、上下片花。

2、步伐类: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跳踢步、走场步、跑场步、锒铛步、高跷步、双颤步、顿步。

3、鼓相类:一鼓、二鼓、三鼓、五鼓、十二鼓。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踢步位。

2、手形:双手持巾。

3、手位: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上捅花。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绕巾是东北秧歌最典型的动作,也是最基础的动作。秧歌中的各种手巾花都是由绕巾而变化的。可以说东北秧歌的扭离不开手上的绕。而且各种手巾花多呈弧线运动。男性在绕巾中更强调臂和腕的抖动与捅、撩、甩、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交替花——配以走场步、前踢步、跳踢步、高跷步。

2、双臂花——配以前、后踢步、双颤步、跳踢步。

3、蝴蝶花——配以前、后步、跳踢步。

4、蚌壳花——同上。

5、上捅花——配以前踢步、高跷步、顿步。

6、里片花——配以前踢步、顿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一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是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

(2)单臂花: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1拍,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1拍。

(3)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1拍。

(4)交替花: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1拍,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形成∞形状。

(5)蝴蝶花:双手交叉,身体左拧对8点方向,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身体旁45°,身体右拧对2点方向,1拍。

(6)蚌壳花:双臂从身体旁至斜上方,绕花下至胸前,1拍,翻手变手心朝上回至斜上方,1拍。

(7)双花:在双臂花位置上,1拍绕2个花。第一个花轮绕,强调第二个花的压腕。

(8)五点花:右手绕花至左肩前,1拍,立腕横推至右旁90°,1拍,经下弧线从胸前向外甩巾(手心朝上),1拍,右手再绕花至左肩前,Da拍,立腕横推至右旁前90°,1拍。

(9)上捅花:手巾从中心提起,尾部朝下,手握尾部。

2、步伐类

(1)前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后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 (3)跳踢步,2/4(稍快)两拍完成。 (4)走长步,2/4(稍快)两拍完成。 (5)跑场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 (6)锒铛步,2/4(中速)两拍完成。 (7)高跷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

第六章 胶州秧歌

第一节

胶州秧歌简介

胶州秧歌是流传在鲁南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当地人称为“跑秧歌”。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洋秧歌)之一。胶州秧歌分两部分组成,“跑场”和“小戏”。在解放前就形成的传授的方式——安锅。

胶州秧歌所需表演者10人。是五对不同的角色。即:鼓子、翠花(老年形象)、捧捶、扇女(青年形象)、小嫚(小女孩形象)。

舞蹈中女性的动作最有特色,既有山东女性大气爽朗的气质,又热情泼辣而不失北方妇女的妩媚。道具一扇子手绢为主。注重碾、拧、抻、韧、扭。动作个性强,讲究“快发力,慢延伸”,形态上追求胶州秧歌的“三道弯”。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类动作: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宁步、走场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3、手位:左手片巾右手转扇,上推扇,横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胸前收扇,拨扇,横划8字两手交替划8字线形(一手上划,一手下划)。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胶州秧歌手与臂的动作中,有规律的动作一般分为推、绕、划、撇等四种。

推:属直线运动。握扇手从曲肘至直肘的过程为推,形成向上、向横、斜上、斜下的动作。推肘臂微收紧,慢慢推出,有种内在的抻劲。

绕:右手外拧,手心向上,于腰旁慢慢平绕。它常与推扇相接。

划:属8字形的运动。双手在身旁横划8字(面朝上),在头上划8字。(面朝上)。

撇:指在弧线上的翻扇,用扇尖带动,向上、向外划出。此动作最能体现胶州秧歌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三道弯”体态。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推扇——配以拧步、弓步、大掖步。

2、划8字步——配以丁字三步、走场步。

3、撇扇——配以进退碾步。

4、拨扇——配以倒丁字步、探步、提拧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推扇:推扇之前右手有一个快起的抱扇(Da拍),再推扇(重拍)、上推扇,立扇用扇尖向上直推。横推、斜上、斜下推扇是中指、无名指、小指放扇,用拇指、食指捏扇,扇面贴臂而出,左手皆横推巾。

(2)身旁平绕扇:左手加肘片巾。右手外拧,手心向上、扇面向上,于腰旁慢平绕,Da拍是快速绕扇收至胸前。

(3)合扇横划8字:双臂在体旁90°上,横面向上划出8字线形,腰发力,腰带臂,臂随腰而动。

(4)大撇扇胸前抱扇:右手于体前经弧线翻扇上划,左手横打开;右手沿原线翻扇回到左跨前立扇,左手水平线向右平拉于右肩前,架肘。形成“三道弯”体态。

(5)拨扇:用扇尖向右划上弧线,同时左拧腰,左手曲臂于右肩前,头向右倒,形成静止的“三道弯”;右手向左转腕,手背朝前,向左肩平拉扇。左手向体旁弧线打开,同时右拧腰。此动作要做得干净利索、有停顿。

2、步伐类

(1)碾步,2/4(慢板)两拍完成。 (2)拧步,2/4(慢板)四拍完成。 (3)丁字三步,2/4(快速)六拍完成。 (4)倒丁字步,2/4(稍快)两拍完成。 (5)提拧步,2/4(稍快)两拍完成。

第七章 云南花灯 第一节

云南花灯简介

云南花灯是云南省的汉族民间歌舞。它以清新、秀美、活泼、富有悠然荡漾感而独树一帜。

云南花灯除个别情况徒手外,一般都有道具,使用最多的就是扇子、手绢,这一点与其他秧歌舞蹈一样。舞蹈中的扇花、崴动更是独有其味,二者均构成云南花灯有别于其他汉族秧歌舞蹈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正崴手、反崴手、小崴手、团扇、扣扇、别扇、放扇、飘扇、耳旁绕花、扛扇、搬扇、翻扇。

2、步伐类:小崴、走场步、小俏步、十字步、柔踩步、撩跳踮步、跟颤步、探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小八字位、踏步位。

2、手形:左手持巾,右手持扇。

3、手位:1位,双手于身侧旁前25°,扣腕,微曲小臂;2位,左手旁45°,右手握扇腹前;3位,左手斜上,右手在左扇前;4位,左手旁90°,右手胸前。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团扇,是云南花灯最基本的动作。它以手腕运动为主,带动臂附随动作。在云南花灯丰富的扇花动作中,其基本连接规律是团扇接放扇,团扇接甩扇(称别扇)、团扇接扣扇(称飘扇)等。同时它的动作多呈下弧线运动。其扣、划、搬也具有规律性特点。

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时手腕、手指要松弛。

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拖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

划:扣扇于右上方向左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即耳旁绕花)。

搬:将扇子于胸前竖起来(扇边朝左),扇头向前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一位手——配以小崴、十字步。

二位手——配以走长步(团扇、搬扇)、十字步、小俏步。 三位手——配以十字步,柔踩步(进、退),跟颤步, 四位手——配以走场步(男)、十字步、探步(进、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

1、上肢类:

(1)正崴手:在三位手上重拍向上提助,手要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团扇、扣扇。

(2)反崴手:在四位手上的Da拍,腰向身体旁探手,双手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握扇、团扇。

(3)小崴手:在一位手上重拍向外小摆手,经小的下弧线里外反复(合扇)。

(4)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是腕、指要松弛。团扇有重拍向下绕和重拍向上挑两种。

(5)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托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在三位手上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重拍向下。

(6)别扇:拇指、食指拿扇边骨,向身体旁经小的下弧线向后悠。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别扇。 (7)放扇:握扇,手心朝上,扇面向前,扇边朝左,放于右胯前。可双放扇(左手亦放于左胯前,手心朝上),重拍在右;也可单放扇(左手上甩于胸前),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的后半拍放扇。

(8)飘扇:扣扇,逆时针划圈。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变扣扇划圈,成飘扇。

(9)耳旁绕花:扣扇,于右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一般与扣扇正崴手组合做。即两个正崴手,第3拍划8字,成耳旁绕花。

(10)扛扇:握扇,将扇子扛于右肩上,提右肋,左手于右肩前。

2、步伐类

(1)小崴,2/4(快板)两拍完成。 (2)走场步,2/4(中速)两拍完成。 (3)小俏步,2/4(快板)四拍完成。 (4)柔踩步,2/4(中速),两拍完成。 (5)撩跳踮步,2/4(快板)两拍完成。 (6)跟颤步,2/4(中速)两拍完成。

第八章 安徽花鼓灯 第一节

安徽花鼓灯简介

花鼓灯是流传于安徽地区怀远、凤台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典型的民间广场艺术。它源于民众,植根于民众,于民同悲、同喜、同乐。它融歌、舞、戏一体,倍受淮河两岸人民的喜爱。至今乐舞部分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独立表演的艺术形式。花鼓灯有悠久的历史,据凤台县志记载,宋朝已有花鼓灯表演。花鼓灯在这得天独厚的文化沃土中演变成形式完整、内容丰富、活泼风趣、含蓄细腻、委婉而热情、朴实刚健而不失奔放的艺术风格。艺术感染力强,在国内外赞誉甚高,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花鼓灯表演男称鼓架子,女称兰花。鼓架子一般为徒手,有的拿伞和挎鼓。持伞者为“伞头”,又称“伞把子”,起组织调动作用,是花鼓灯中的佼佼者。挎鼓的右叫“丑鼓”,是一十分风趣的角色。“兰花”右手持扇,左手持巾。

花鼓灯追求流动中身体的“倾拧”。女性还特别讲究流动中的“三道弯”。步伐以“溜得起、刹得住”,身体流动中不断线为美。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反叉腰、双手反叉腰、斜塔、回头望月、狮子回头、二郎扛山、猴子绕花线、扁担式、打虎式、金鸡独立、野鸡式、扛包式、拜式、顶天立地、举鼎、风摆手、双背巾、遮阳扇、凤凰穿天、二妲抱桃、腰中盘带、挽扇、合开扇、凤凰单展翅,端针扇、缠头转。

2、步伐类:风柳步、艮步、拨泥步、双拨泥步、碎步、双环步、撤步起步、错步、簸箕步、上山步、别步、赶步转身、踩萝卜、钟摆步、颤点步、浪子踢球。

3、打退类:前打退、里外拐片腿、缠丝腿、二起腿。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踏步位、交叉前点位。

2、手形:(女)右手持扇、左手持巾。(男)空心拳。

3、手位:腰中盘带、扁担式、凤凰单展翅、双臂巾、双提扇或二妲抱桃、反叉腰。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花鼓灯手、臂的动作丰富、空间运用自如。男性动作多具突如其来,即兴之感,手的运用同脚下步伐的节奏紧密相随。女性扇花丰富,手、臂的动作亦服务于扇花。男性以甩、摆、捅、掏、铲、插、抽、抹、缠为基本动作规律。女性手臂且多以划抹为主要动作规律。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野鸡式——配以赶步转身。

反叉腰——配以赶步、双环步、簸箕步、上山不。 打虎式——配以踢球、双拨泥步。 扁担式——配以簸箕步。 甩摆手——配以踢球。

风摆手——配以拨泥步、艮步、风柳步、十字步。 双臂巾、单臂巾——配以风柳步、双环步。 端针扇——配以风柳步、上山步、傲子步、别步。 挽扇——配以碎步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反叉腰:双手叉于腰间,虎口张开,大拇指朝前,四指朝后。 (2)双分手反叉腰、中速、两拍完成。 (3)狮子回头,中速,四拍完成。 (4)二郎扛山,中速,三拍完成。 (5)打虎式,中速,三拍完成。 (6)风摆手,中速、两拍完成。

(7)双背巾:右手虎口拿扇于头成水平线,左手同右手。

(8)遮阳扇:拇指、小指夹扇,手心朝下,3指放于扇面上,扇平放于头前。 (9)凤凰穿天:中速、两拍完成。 (10)凤凰单展翅,中速,四拍完成。

(11)端针扇:右手握扇,手心朝下,手腕内旋,小臂贴扇面,小臂弯回右腰旁,扇口搁右腰上,左手搭右手上。 (12)缠头转:中速、四拍完成。

2、步伐类

(1)风柳步,中速,两拍完成。 (2)拨泥步,中速,两拍完成。 (3)双拨泥步,稍快,两拍完成。 (4)碎步,快速,两拍完成。 (5)双环步,中速,两拍完成。 (6)撤步起步,中速、两拍完成。 (7)簸箕步,中速,八拍完成, (8)上山步,中速,两拍完成。 (9)别步,稍快,两拍完成。 (10)赶步转身,稍快,六拍完成。 (11)踩萝卜,中速,两拍完成。 (12)钟摆步,中速,两拍完成。 (13)颤点步,中速,四拍完成。

推荐第10篇:舞蹈心得体会

舞蹈心得体会

张晨思

中国舞蹈包括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蹈,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中国民间舞蹈的教学,了解了各种民间舞蹈的教学元素。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泛指我国56个民族的各种舞蹈的总称。由于各民族人群在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其生产、生活、历史、习俗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必然带有自然界给予的印记,尤其民间舞蹈文化更是具有地域性,有着各民族自身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1、介绍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的生成演化,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是与其相应的生存地域、民族习俗、地形气候、历史制度、文化背景,甚至宗教信仰紧密相联的。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整合,最终形成民间舞蹈各自稳定的结构和特点,并符合民族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因而,在学生学习不同民族舞蹈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对舞蹈风格形成其特点的影响,让学生从感性上有基本的民族认知。

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舞蹈动态的形象示范,要经过两个过程:

一、第一过程要全面示范,全面把动作做出来,手、脚、身体和面部都同步进行,它给学生的印象应当是美好的总体印象。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老师产生尊敬喜爱的心理,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牢固的树立起来。

二、第二个过程要使动作逐步简化,有时可以用手比划。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对学生智力的提高具有极大好处。开始是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得越象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当教师逐步过渡到很简化的示范时,学生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他自己了。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述能力呢?也就是说,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有什么要求呢?

1 、准备:无论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舞蹈教师的语言最怕似是而非。 一个学生完成其动作时长期不得要领,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常常是因为在最初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不准确,从而学生产生错觉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越努力越糟,如果教师的语言准备够充分,不仅可以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完成学习进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否准确,除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善于使用语言外,还要学好舞蹈教学法课。

2、生动:语言的生动性对舞蹈教师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减少舞蹈训练中的痛苦成份。舞蹈教师语言的生动,主要是要善于运用形象性语言。比如,舞蹈时,要学生手形漂亮,不要太僵硬,常用“枯树枝”来形容僵硬的手,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就会想起“枯数枝”,谁也不愿自己的手像“枯树枝”那样难看,当然在形容难看的动作时,切忌挖苦,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假如学生的情绪不好,特别是与教师有某种对立情绪时,更不能挖苦学生。

3、精炼: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不能罗嗦,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兴奋不起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当学生运动后,热身变冷,肌肉便开始收缩,对训练是十分不利的。

4、亲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不能过于严厉,过于生硬,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老师要有耐心。

身授:即示范的方法。示范,是由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尽量容易效仿的形象,舞蹈教师的手法,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舞蹈的动态形象,一是舞蹈老师本人的形象。

“口传身授法”,是舞蹈的最基本的教学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

1、讲解动作。无论是教授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做这个动作容易犯的毛病,怎样克服与纠正这些毛病等等,这里面包含许多解剖学,动力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语言方面的知识。

2、传递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免不了有许多提示和讲解。甚至在学生动作过程中,舞蹈教师也会不时发出许多指令,提示或评论。学生把教师的话连同音乐一起接受过去,这不仅是对学生感观的全面锻炼,同时还是传授各种舞蹈种类的知识,也包含与其它舞蹈种类的比较,还有关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等。

3、渗透思想。所谓思想, 包括世界观,品德,艺术观和为人的标准等等。这方面往往不是教师有意准备的,而是下意识的外露,比如在学生发生迟到,不按规定穿戴练功服,舞鞋,不听老师讲话等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教师会说出许多不同的话来。并会同时流露出许多表情。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争吵等情况时,教师会把不同的言语说给学生听。这种时候,教师本人的品格、为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处理方法,甚至是习惯语言,都会渗透给学生。学生会情不自禁的模仿老师的言行。 对于初学者做舞蹈动作时支配身体的能力较差,他们多善于模仿。教师通过示范一招一式,一手一脚来教导学生,逐渐帮助他们纠正动作的差误。教师做完一个完整的准确的示范动作,可避免学生走很多弯路,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接受舞蹈基本功同时,也相应加插一些舞蹈民族风格的组合动作。模仿是中学生阶段最擅长的能力,所以学习新舞蹈风格组合要通过老师热情的,准确无误地示范动作。示范内容包括局部动作、单一动作、动作组合等。老师边示范边讲授身体、头、手、腰、脚的要领。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具体掌握并能准确地用肢体体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才能够透彻地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深层次文化内涵、具体风格特点的讲解、示范与指导。

在教学中,我看重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单纯性教学,即通过教学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民族舞蹈的传承,表达出民族的性格、气质和人文精神———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再现民族文化的认同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汉族的民族民间舞蹈,汉族舞蹈主要是“南灯北歌”,即南方的花鼓花灯;北方的秧歌。汉族民间舞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

这个环节的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对各民族自身的认同感。这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此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启发与引导,再次回到民族文化、地域环境、历史环境以民俗风情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深刻的分析与讲解(可用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让学生从这种“软”的精神意识上对各民族再认知。这个阶段较之前面所提到的初次认知,有着“感性———理性———感性”的飞越性认识,能将民族的东西尽可能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灵里,通过学生艺术化的肢体使“民俗”文化向“高雅”的舞台演化,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时从心理上对各民族具有真正的自身的认同感。

第11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

姓名:赵苇

学号:08130142046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到,音乐是一门艺术课,技艺性、实践性很强,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乐器、欣赏、指挥、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法的课堂试讲,我发现要做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对于我们还没毕业地在校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试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不流畅,话语连接不紧密,教唱地音乐与音乐本身要表达地情感不相符,不能随机应变而且还有很多环节的疏漏等等。这些就预示我们要吸取经验,弥补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完善。

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是音乐课的内容之一,例如;欣赏《过雪山草地》教师要通过导入引起学员音乐欣赏的兴趣,要利用音乐所表达地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以进一步增强对音乐地理解能力,提高对音乐欣赏鉴别的能力。再例如《春天的故事》在听这首歌之前,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首歌的音乐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旋律、节奏的特点是什么?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使学员在欣赏的过程中融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教学应当把聆听、演奏、演唱、指挥、作曲乃至音乐评论等等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把音乐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譬如:音乐与文学的姊妹艺术,结合语文教材进行音乐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创设音乐情境,自选歌曲学习,自行收集材料,不仅能开阔音乐视野,还能挖掘出更新、更广的内容。音乐与美术的姊妹艺术,在欣赏和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在教授歌曲时围绕重点难点的环节,要有一个重点难点的攀升和活动的递进性,在坚守的过程中不要用单一的活动或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作为后继教师,我更应该总结经验,丰富自我,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第12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漯河市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项目

材料汇编

名称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成员

陈芳 曹一凌 郭苏焕

所在单位

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日期

2016年10月9日

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客观全面审视学生

在职业教育已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职业教育仍受到人们意识观念的制约,所以,选择职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习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

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并非因为她们具备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础或特长,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有着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怀着幼师班可以学弹琴、唱歌、跳舞、画画,不用学复杂的数理化的简单想法,通过她们从宣传资料,表面看到的专业介绍和她们对幼师专业浅显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师这个班……她们并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师专业不仅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真正内涵。

二、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

《音乐》是幼师专业班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学中,问起她们对音乐课的理解时,她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学唱歌”。这种情况、这种答案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之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习过《音乐》,所以她们就把音乐课概括为单一的唱歌教学,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声乐教学为主线,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全书各单元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乐理及训练;视唱练耳部分的难度也不大,重点训练高、低音谱表二升二降的视唱曲目;声乐部分不仅有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还选编了幼儿园的歌曲;欣赏部分以“音乐之旅”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以中外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同时还有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通过教师正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不象她们想象中的那么单一,它包括:乐理、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声乐、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课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键盘乐器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给舞蹈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节奏基础,给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创设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反“循序渐进”传统教学常规、反教材顺序而行之

中国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指的是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当代的教育学同样提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循序渐进中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的顺序,是三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循序渐进”这一教学规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但在我看来,在高科技时代,瓜果蔬菜可以改变其生长规律反季节生长,为什么教学就不能一反常规进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师班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反“循序渐进”其道而行之。先“收获”后努力,让学生先体会成功的喜悦:常言道“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我却常常让学生在还没有付出汗水前便让她们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1,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开始学习键盘乐器是无从下手的,更何况幼师专业的《音乐》、《键盘》教材都是针对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编写的。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幼师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乡镇,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承受不起让她们从小就系统地学习音乐、键盘乐器。刚进校的她们在音乐方面就象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支画笔,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什么白纸上就留下什么。所以在给每届幼师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她们会、她们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会问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我便在键盘乐器上把她们所回答的歌曲弹奏出来,然后还让学生合着老师的伴奏集体拍手齐唱歌词;我还结合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合着她们的歌声,她们唱一句我弹奏一句……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学当中,因为她们的“老师,这些歌你是怎么弹出来的呀?”“老师,钢琴中哪里是do呀?”“老师,你的手是怎么知道该按哪个地方的?”等等足以说明她们正在因为感兴趣而认真听讲、因为不懂而问。

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的无知,相反,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我从不轻易放过她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会围绕她们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她们解决,这里所指的“帮”不是教师全权代理,而是指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 比如她们所提到的“这是怎么弹的”,我会通过一首她们都很熟悉、很简单的幼儿歌曲(《两之老虎》、《数星星》、《上学歌》、《粉刷匠》《小红帽》等)先让她们唱词(反常规一:教学不先结合教材,唱歌先唱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唱的,她们会唱得很整齐)、唱简谱(反常规二:没有先认识音符就先唱谱。因为她们已经熟悉歌词的旋律、音高、音准、音值,这时唱谱她们不会觉得有难度)的顺序告诉她们:弹琴之前要先知道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之后便教给她们认识简谱记谱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反常规三: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等相关的乐理知识。如此一来,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她们的认真劲我知道她们正沉浸在成功、收获的喜悦中。

在职校幼师班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先应用后探究、先社会实践后课堂学习”等与通常教学规律相反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显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让这些只知道

1、

2、

3、

4、

5、

6、7(do、re、mi、fa、sol、la、si)、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马上学习五线谱、半音与全音等的知识,她们肯定会被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在她们刚接触键盘乐器时就指着键盘告诉她们音的分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恐琴症”、“厌琴症”……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农民悉心的种植下能让人们享受另一番丰收的喜悦,反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园丁的潜心研究下同样也能培育出别样红的满园桃李。

教育心得体会2

早就听说了“奥尔夫音乐”,可对它却很陌生,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石嘴山市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有机会与幼教的姐妹们一起学习、感受“奥尔夫音乐”。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但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贴近幼儿的,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音乐、语言和舞蹈是人类最原本的表达。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少年、成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艺术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愿望。奥尔夫音乐强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领悟、感悟奥尔夫音乐,体验奥尔夫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培训中,郝谢妮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通过语言的节奏练习、分声部朗诵,到乐器演奏、乐器的分声部演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效果相当的自然、和谐。

而市幼儿园的王老师、姜老师展示的奥尔夫教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丰。它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与我们一般的音乐教学活动的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注重交流与放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幼儿关注音乐,在不断的娱乐中学习新技巧和内容,活动宽松、自然、丰富、有意义。活动时间虽然长,但整个活动可以由执教老师依据儿童的实际自由调控,并不用一样画葫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能在音乐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

另外,通过看教材上小中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比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而且教师组织教学轻松自然。每个活动设计中都有节奏练习、创编、演奏,而将这些环节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达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认识到了其突出的特点。我相信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13篇:舞蹈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研究

舞蹈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

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课题的界定:

(一) 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 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 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 。 (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用简单的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每一节音乐课的导入,我都要和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以“我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同欢唱”、“走进动物园”等为题让学生们自由的用舞蹈动作来表达,这时,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也消除了孩子恐惧的心理,拉近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二、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一年级的《唐僧骑马咚嘚咚》,我让孩子们先从简单的拍手开始,慢慢的在逐渐换成拍手-跺脚-拍肩,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再拍一些复杂的节奏,最后再加拍腿等动作,这种不断地变化,本身就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所青睐,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发挥自己内潜的创造力。

歌曲《两只小象》,描写了两只小象扬起鼻子相互握手,表示友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我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象是什么样的?”“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象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象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我把提前准备好的波浪形的纸比作河水,让小朋友沿着河边模仿小象走路,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姿势走路,握手,小朋友把胳膊扬起来,然后模仿小象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当我弹旋律时,小朋友们不自觉的就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和演唱了,这样一首歌就在学生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孩子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力很强,我常根据歌曲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表演,如三年级学习歌曲《健康歌》时, 我先用电脑播放歌曲,学生边听边随音乐作律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编出相应的动作: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当学生学会歌曲之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动作组合起来,一边唱一边跳,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活泼、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三、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学生要唱好一支歌曲,记住歌词是必要的。读、记、唱是传统教学中的法宝。但让舞蹈走进音乐课堂后,我在教授二年级《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时,让学生自主创编了一些简单的跟歌词中的“小鸭、小牛、大马、小猪。。。。。。”有关的形体舞蹈,一边跳一边唱,学生在模仿游戏中很快就能背唱歌曲了,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多次用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音乐教学中,我总愿意让学生利用即兴创作的舞蹈来感受、表现音乐,表现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机器猫》时,学生早已熟悉了歌词和旋律,这时我让学生自由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曲,学生们的表演超出了我的想象,大部分学生创编出了活泼多样的舞蹈动作表现他们的独特感受,一个个 “小叮当“的形象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在后来的教学中,让我更坚信,即兴的舞蹈动作也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课堂研究的方法: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选定研究课题 2.实施阶段;启动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写出书面材料,积累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组组长:刘文贵 2.课题组成员:赵铁梅

第14篇:低年级音乐课中实践性教学法的运用

低年级音乐课中实践性教学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方法是指教学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就低年级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不断地得到发展,音乐教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由先前单一的以“教”为主转向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合作。它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目的性真正朝着“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也广泛了许多,包含了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且由于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学手段、方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手段的结合。

小学低年级音乐是普及音乐课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阶段,所以在众多教学法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法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音乐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如体验性音乐教学发,实践性音乐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法、探究性音乐教学发等等。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性,实践性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中用得较为广泛一些,具体有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

运用练习法,进行唱歌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之中,学习歌曲时一般采取练习法,一般步骤是:听范唱,体验歌曲情绪,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教师提出练习要点,集体或个别练习,师生共同对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小结;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歌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接口唱等)进行练习,在活跃的氛围中练习至基本完美。例如:教学苏少版第二册第一单元《再见吧,冬天》时,教学可以设计成:听录音《再见吧,冬天》,让学生说出感觉到的此曲情绪或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听师范唱并可随之哼唱,以便熟悉旋律、歌词;随钢琴模唱此曲,在此基础上继续练习到基本完美为止。当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目标要明确、重点突出、步骤要清楚、注重实效、方法要多样,在每次练习之前都要提出新的要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创造。

运用律动教学法,让学生用身心感受音乐

律动教学可以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让学生不仅用听觉去感受,而且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例如小学苏少版音乐第一册第五单元《雁儿飞》,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此曲后,教师便可以采用律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律动表演之前,先介绍一些基本的律动动作,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演雁儿飞的姿态。低年级学生很有可能做出一些较为粗糙的动作,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有时教师会遇到难以组织课堂的局面,低年级儿童很有可能在边做律动边四处乱窜。这时就可采取分组练习、上台表演、比赛或互相评价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样既达到了律动教学的目的,又有序地组织了教学,还让学生真正了解要用何种声音演唱《雁儿飞》,真正做到动静结合、疏密得当、活而不乱,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运用创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普通音乐教育中运用创作教学法,不同于一般音乐实践活动的音乐创作,而是以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与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正好满足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欲。但在创作教学中,仍应注意几点:破除创作神秘感,发挥学生创造精神;将创作知识技能融入其它各项教学之中;重过程,轻效益;注意量力性,无需一致要求。例如苏少版第四册《我家小院嘴巴多》一课,其中可以设计创编歌词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由学生自行编排,无需太过强加理念给学生。如创编各种动物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在这种提示下,有的学生会根据歌词中唱到的内容,如用手放在鼻子前面表现长嘴巴的小猪;有的学生却用睡觉的样子来表现小猪的形态,有的学生还用手在身边画个圈,表现出胖胖的小猪的形态等。在创编中间部分歌词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创编哪一句话,有的学生编的是前两句歌词,有的学生想象中描绘的动物的形容词比较长,教师便可提点他们用最后一句较长的旋律来进行创编。有的学生一时组织不了较好的歌词语言,也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他想表达的意思。但一定要让学生在组织好歌词后,通过演唱的方式根据音乐做创作表演,而不能太随意。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学法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而绝不是要儿童只做被动的模仿或强加的“创新”。

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儿童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他们更喜爱的是游戏。针对儿童这种特性,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可以大量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在游戏教学之中必然渗透了律动教学法和创作教学法于一体。如苏少版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有一课《小花猫与小老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分清楚小花猫与小老鼠两句不同的旋律,教师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从中分清楚旋律的区别。教师设计的游戏规则是要根据音乐捉对小老鼠,教师将两句歌谱分别画在两只小老鼠头饰上,先让学生学唱歌谱,然后让所有学生听到教师弹奏的是哪个学生头饰上的旋律时,就扮演猫去抓老鼠。这样的游戏教学法和律动教学法结合在了一起,学生感到非常新鲜、有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对旋律的高低有了一定的区分与认识。运用游戏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与音乐紧密结合,并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有针对性地选择较为适用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清凉小学)

第15篇: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愉快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愉快教学法

摘要:小学音乐在素质教育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音乐科目的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进而帮助孩子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将愉快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会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性。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审美能力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16篇:学习音乐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音乐课标心得体会

教师:岳怀花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音乐课程也是如此。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全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音乐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不断自我更新与发展。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是很茫然的,不知如何去教。细看后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在教学中,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得方法去教学生。我就谈一谈学习新课标后我用了新教材过程中自已的一点小体会。

在旧的“课标”里,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只是知道“唱”,老师一句学生一句,学生可以不用书本,不用耳朵听琴,就能够学会一首歌曲。而我们会很少让学生去体验“为什么?”这样就导致了,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老师在台上拼命讲,唱,学生在下面很安静的,很乖的听或者是机械化的跟唱,我们经常用“这个时候,除了

老师的歌声和琴声,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话语来赞扬课堂的良好。很少会在这个时候考虑到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去自己学会一首歌这一个过程。而“新课标”,恰恰好是要求我们,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改变过去给一条鱼给学生的做法,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捕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帮助者,或是拐杖的作用。把建构知识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于是,我们就有了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积极性。

比如说,我在这最近的一两年里,从二年级开始,“唱游课”逐步的让学生自己听琴声,自己模唱旋律,或者一句句唱乐谱,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给予奖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成功感之后,绝大部分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主动学习,遇到新的歌曲的学习,能够跃跃欲试,抢着出来给大家范唱。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伴奏”,还有就是“及时纠正错误”,比如,“音高不到位”,比如,“节奏唱得不太好等问题”。一节课下来,老师轻松,学生开心。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依然是欣赏的主体。但是,学生的欣赏,审美是有个体的差异的。这些都与他们的阅历,文化背景,家庭教育,音乐技能,基础知识有关。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会让他们用语言,肢体,或者是图画,或提供乐器给学生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不会给予绝对的评价。因为,艺术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当然,不是说,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好的,旧的就都不是好的。也不是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会比另一种模式显得更加高贵。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让学生去探究。一些很容易的知识和一些很难的知识都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太容易了,浪费时间;太难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探究”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只有中等难度的问题,才比较适合让学生去探究。而且,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一个学期,我们能有几次很成功的“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已经很好了。我们不能因为提“新课标”而把过去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其实,如果从教学效率上来说,讲授式教学模式(满堂灌)是最有效率的,一节课下来,能教唱好几首歌。最终,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好知识,以及让学生能够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只要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教学模式,我认为,都应该是好的教学模式。

一堂课四十分钟,让小学生每时每刻都注意听讲,整整的全神贯注的满四十分钟听讲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特点是好动,爱玩。因此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在教学形式设计上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例如,在课堂上,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放开身心与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常常快乐地说:“今天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节目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时是对所学

新歌进行深情范唱,有时是跳一段优美的舞蹈,有时师生互动做游戏。我的参与常常得到学生们的阵阵喝彩。我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怎样能让学生玩得好,学得好呢?怎样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呢?这可以说是我每节课都要去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在参与表现中享受快乐,在实践创造中获得启迪。教师在与学生“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将新的教学内容与知识技能展示给学生,而且还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关系,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温馨与快乐,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习方法的探索,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我会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学生开辟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在这个空间里畅游;做好学生的导航者,引路人,使他们能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17篇:音乐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学科知识)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课改带来的惊喜是什么:

1、教学理念的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听觉的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

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总以为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自我表现的意识,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年龄小的学生强,孰不知,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放手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配合,让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这是这节课最亮的闪光点。达到了让学生兴趣音乐先让其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4、为贯彻新音乐课改的精神,音乐教研、音乐培训等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一年来,我们分别在实小、二实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学、联合中学、坂面中学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及片区性的音乐课改课堂教学活动;召开了课改阶段性小结会议;举办了全县音乐课改实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立了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会;组织部分音乐课改教师培训班;各中小学分别举办了观摩教学、教学研讨。

二、教材教学建议

(一)重视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级要打好歌唱(独唱、合唱)基础,良好的习惯和技能要建立起来,课前要充分备好每首歌曲;教学中要采用模唱、接唱、对唱、编唱、表演唱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齐唱、合唱;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歌唱内容和内涵的感悟和审美。

(二)要以生为本,大胆调整教材歌曲内容,动听的歌曲应该让学生多体验;不好听的,建议不唱,选择课本外好听的歌曲,尽量使学生保持对歌唱以及对音乐的兴趣。

(三)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与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拓展综合 ,如,加上朗诵、拍手、律动等。

(五)“表现”是音乐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方式、策略、评价的依据。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对于各类音乐学习都有提出具体的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做法(如,艺术教材有:歌唱表演、聆听表演、律动表演)。对此我们要重视“表现”的研究,新的音乐课标在“表现”领域提出具体的要求,说明了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表现”。都应该是边学习边表现,特别是音乐双基的学习更要求在表现中落实。大家知道音乐是

三、课改存在的问题及音乐教师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培养时间短,对课改理念不透彻,无法将理念带入课堂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存在教师对课改缺乏热情、主动。

(二)音乐教师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音乐教育教学优势,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特征。音乐教学的人文特征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音乐要素的探知、音响感受以及歌唱、奏乐等表演活动中发现音乐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谐、优美、欢快、激昂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美术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根据这样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尽量向学生传递优美、生动和多样式的音乐,如a老师的奏乐、歌唱、表演、语言都要力求准确、优美;b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入手考虑不好听,不好唱的音乐不要强调学生听和唱,或者学生会远离音乐课堂;c不要为了综合而削弱音乐丢失了音乐的个性的特质。

2、“综合”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如欣赏电影音乐,首先想到的是音乐,为了探索电影音乐的性质和牲,必然要涉及到电影表演艺术形态和情节等。总之,主和次要明确。而课程上的综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不要片面的把“综合”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音乐课堂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舞蹈、戏剧、电影也应适当的、有计划的进入音乐课堂,拓展我们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

3、合作学

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新理念,有的学科包括音乐教师实话这一理念后,提出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合作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音乐课堂中,关键是合作质量和效果。音乐课堂教学切实离不开合作(全班、小组)。那么,我们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和方法,使之科学地运用音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

4、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样,不应该还是沿用传统习惯和教学模式,既:纯粹地围绕一个音乐作品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或者是歌曲和欣赏综合的教学。应该建立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如,主题下的音乐要素体验与探索的综合音乐感教学(节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创作、打击乐器等的教学。努力拓宽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文化获得更生动而多样的艺术养分。

第18篇:音乐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学科知识)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课改带来的惊喜是什么:

1、教学理念的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听觉的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总以为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自我表现的意识,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年龄小的学生强,孰不知,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放手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配合,让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这是这节课最亮的闪光点。达到了让学生兴趣音乐先让其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4、为贯彻新音乐课改的精神,音乐教研、音乐培训等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一年来,我们分别在实小、二实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学、联合中学、坂面中学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及片区性的音乐课改课堂教学活动;召开了课改阶段性小结会议;举办了全县音乐课改实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立了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会;组织部分音乐课改教师培训班;各中小学分别举办了观摩教学、教学研讨。

二、教材教学建议

(一)重视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级要打好歌唱(独唱、合唱)基础,良好的习惯和技能要建立起来,课前要充分备好每首歌曲;教学中要采用模唱、接唱、对唱、编唱、表演唱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齐唱、合唱;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歌唱内容和内涵的感悟和审美。

(二)要以生为本,大胆调整教材歌曲内容,动听的歌曲应该让学生多体验;不好听的,建议不唱,选择课本外好听的歌曲,尽量使学生保持对歌唱以及对音乐的兴趣。

(三)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与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拓展综合文化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上好每一课的欣赏教学。如何上好,提出几点建议:

1、围绕主题,安排有歌唱和聆听的内容(演唱春天歌曲,欣赏春天的音乐或景象,或者跳春天的舞蹈),避免只有听乐说乐的单

一、枯燥现象。实际表明,在动中欣赏音乐效果更佳;

2、要采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欣赏教学方式(教材已有明显要求,如听辩乐器的音色变化、人声与器乐声的不同艺术形态、旋律的起伏发展特点,并能以肢体动作或者语言表达相应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使学生较深刻领悟音乐的内蕴和风格;

3、要根据音乐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音乐入手,探讨相关文化和民俗(为什么辽阔的草原会产生牧歌;为什么山歌与小调的歌声不同);

4、要多采用对比鉴听的方法,让学生在多种音响的对比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鉴赏能力(如,“牧歌”有多个演绎版本,小提琴、童声合唱、成人混声的都让学生对比聆听,体会更丰富)。

(四)、“编创与活动”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创编活动贯穿于各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音乐创造性活动是审美的主要形式,音乐教学脱离创造性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一、二年级已形成一定的节奏感的基础上,要加强多声部节奏练习(朗诵的、打击乐的、声势律动的、合乐拍手、跺脚等)。同时也要关注听唱、听辩

、编唱、即兴旋律接唱和模唱。课本中提供各种内容和教学要求与方式,要尽量完成课本要求,除了按课本的方式,建议大家要设计和编排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提高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1、节奏和旋律接龙、开火车;

2、听旋律短句接唱尾音;

3、按提供的唱名(音符)即兴编唱短句;

4、师生共同创编歌曲(摇篮曲、进行曲)

5、旋律创编:(1)加减音符;(2)改编歌曲,如,加上朗诵、拍手、律动等。

(五)“表现”是音乐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方式、策略、评价的依据。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对于各类音乐学习都有提出具体的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做法(如,艺术教材有:歌唱表演、聆听表演、律动表演)。对此我们要重视“表现”的研究,新的音乐课标在“表现”领域提出具体的要求,说明了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表现”。都应该是边学习边表现,特别是音乐双基的学习更要求在表现中落实。大家知道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玩中、动中展开教学,表现“比”玩、动“从本质上讲,要求更高,如果是没有质量盲目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表现“应该是学生将自己的音乐经验、见解、感受通过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表达出来,是有技能含量的。换言之,在”表现“中学习才能进步。既:欣赏、唱歌、编创、奏乐、识谱都应该在表现中进行。建议:

1、学习常规要加强,养成爱表演的良好习惯;

2、重视节奏、律动、声势表演的训练,训练以及会表演的能力,以及较深刻感受音乐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质(简单的踢踏舞步就能反映出藏族、蒙族、维吾尔族舞姿和不同和民俗文化的不同);

4、歌唱教学除了要声情并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第19篇:音乐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课改带来的惊喜是什么:

1、教学理念的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

科的特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

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总以为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自我表现的意识,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年龄小的学生强,孰不知,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放手展现自

我,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配合,让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这是这节课最亮的闪光点。达到了让学生兴趣音乐先让其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4、为贯彻新音乐课改的精神,音乐教研、音乐培训等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一年来,我们分别在实小、二实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学、联合中学、坂面中学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及片区性的音乐课改课堂教学活动;召开了课改阶段性小结会议;举办了全县音乐课改实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立了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会;组织部分音乐课改教师培训班;各中小学分别举办了观摩教学、教学研讨。

二、教材教学建议

重视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级要打好歌唱基础,良好的习惯和技能要

建立起来,课前要充分备好每首歌曲;教学中要采用模唱、接唱、对唱、编唱、表演唱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齐唱、合唱;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歌唱内容和内涵的感悟和审美。

要以生为本,大胆调整教材歌曲内容,动听的歌曲应该让学生多体验;不好听的,建议不唱,选择课本外好听的歌曲,尽量使学生保持对歌唱以及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与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拓展综合文化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上好每一课的欣赏教学。如何上好,提出几点建议:

1、围绕主题,安排有歌唱和聆听的内容,避免只有听乐说乐的单

一、枯燥现象。实际表明,在动中欣赏音乐效果更佳;

2、要采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欣赏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较深刻领悟音乐的内蕴和风格;

3、要根据音乐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音乐入手,探讨相关文化和民俗;

4、要多采

用对比鉴听的方法,让学生在多种音响的对比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鉴赏能力。

、“编创与活动”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创编活动贯穿于各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音乐创造性活动是审美的主要形式,音乐教学脱离创造性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在

一、二年级已形成一定的节奏感的基础上,要加强多声部节奏练习。同时也要关注听唱、听辩

、编唱、即兴旋律接唱和模唱。课本中提供各种内容和教学要求与方式,要尽量完成课本要求,除了按课本的方式,建议大家要设计和编排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提高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1、节奏和旋律接龙、开火车;

2、听旋律短句接唱尾音;

3、按提供的唱名即兴编唱短句;

4、师生共同创编歌曲

5、旋律创编:加减音符;改编歌曲,如,加上朗诵、拍手、律动等。

“表现”是音乐教学活动最基本最

主要的形式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方式、策略、评价的依据。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对于各类音乐学习都有提出具体的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做法。对此我们要重视“表现”的研究,新的音乐课标在“表现”领域提出具体的要求,说明了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表现”。都应该是边学习边表现,特别是音乐双基的学习更要求在表现中落实。大家知道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玩中、动中展开教学,表现“比”玩、动“从本质上讲,要求更高,如果是没有质量盲目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表现“应该是学生将自己的音乐经验、见解、感受通过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表达出来,是有技能含量的。换言之,在”表现“中学习才能进步。既:欣赏、唱歌、编创、奏乐、识谱都应该在表现中进行。建议:

1、学习常规要加强,养成爱表演的良好习惯;

2、重视节奏、律动、声势表演的训练,训练以及会表演的能力,以及较深刻感受音乐文

化提高审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质;

4、歌唱教学除了要声情并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课改带来的惊喜是什么:

1、教学理念的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

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

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

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总以为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自我表现的意识,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年龄小的学生强,孰不知,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放手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配合,让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这是这节课最亮的闪光点。达到了让学

生兴趣音乐先让其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4、为贯彻新音乐课改的精神,音乐教研、音乐培训等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一年来,我们分别在实小、二实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学、联合中学、坂面中学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及片区性的音乐课改课堂教学活动;召开了课改阶段性小结会议;举办了全县音乐课改实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立了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会;组织部分音乐课改教师培训班;各中小学分别举办了观摩教学、教学研讨。

二、教材教学建议

重视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级要打好歌唱基础,良好的习惯和技能要建立起来,课前要充分备好每首歌曲;教学中要采用模唱、接唱、对唱、编唱、表演唱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齐唱、合唱;

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歌唱内容和内涵的感悟和审美。

要以生为本,大胆调整教材歌曲内容,动听的歌曲应该让学生多体验;不好听的,建议不唱,选择课本外好听的歌曲,尽量使学生保持对歌唱以及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与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拓展综合 ,如,加上朗诵、拍手、律动等。

“表现”是音乐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方式、策略、评价的依据。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对于各类音乐学习都有提出具体的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做法。对此我们要重视“表现”的研究,新的音乐课标在“表现”领域提出具体的要求,说明了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表现”。都应该是边学习边表现,特别是音乐双基的学习更要求在表现中落实。大家知道音乐是

三、课改存在的问题及音乐教师的反思:

存在问题:培养时间短,对课改理念不透彻,无法将理念带入课堂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存在教师对课改缺乏热情、主动。

音乐教师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音乐教育教学优势,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特征。音乐教学的人文特征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音乐要素的探知、音响感受以及歌唱、奏乐等表演活动中发现音乐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谐、优美、欢快、激昂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美术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根据这样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尽量向学生传递优美、生动和多样式的音乐,如a老师的奏乐、歌唱、表演、语言都要力求准确、优美;b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入手考虑不好听,不好唱的音乐不要强调学生听和唱,或者学生会远离音乐课堂;c不要为了综合而削弱音乐丢失了音

乐的个性的特质。

2、“综合”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如欣赏电影音乐,首先想到的是音乐,为了探索电影音乐的性质和牲,必然要涉及到电影表演艺术形态和情节等。总之,主和次要明确。而课程上的综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不要片面的把“综合”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

xiexiebang.com范文网

音乐课堂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舞蹈、戏剧、电影也应适当的、有计划的进入音乐课堂,拓展我们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

3、合作学 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新理念,有的学科包括音乐教师实话这一理念后,提出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

合作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音乐课堂中,关键是合作质量和效果。音乐课堂教学切实离不开合作。那么,我们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和方法,使之科学地运用音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

4、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样,不应该还是沿用传统习惯和教学模式,既:纯粹地围绕一个音乐作品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或者是歌曲和欣赏综合的教学。应该建立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如,主题下的音乐要素体验与探索的综合音乐感教学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创作、打击乐器等的教学。努力拓宽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文化获得更生动而多样的艺术养分。

经过了不断的实验和研究,现总结实验的工作情况及经验。

一、以音乐的五大“基本理念”为教学的新理念。

课改实验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

反思和重新审视。在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以不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

改变教学观念,以音乐的五大“基本理念”作为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一改以往先练声再拍节奏等沉闷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听、感受歌曲及猜谜、讲故事等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节研讨课中,我这一课,我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让他们多表演、多参与、多评价。并围绕着我校音乐科的校本教研课题《如何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编创活动》展

开研究。如:在节奏中和在歌词中进行编创活动。让学生互评。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特别要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创新,容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课堂气份自然活跃。也就是一堂优质课了。我除了让学生听、唱、拍、跳、演外,还用猜迷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讲些故事,在编创节奏和歌词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学生学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开心。我还让学生表演各民族的舞蹈,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及风土人情,特别要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创新,容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课堂气份自然活跃。又如:谭秀韦老师的课例《牧童笛教学》,在这一课中运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笛子指法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曾冬霞老师的课例《上学》,以游戏来引入,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表演各种角色并积极评价。三位教师都围绕着我校音乐科课改年级的校本教研课题《如何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编创活动》展开研究,教改实验科研化,使科研与教改相结合,并每月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实验记录、每月小结和学期总结等,总结出好经验,使研究专题更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课改的实验及总结的经验,使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有效。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热爱音乐,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学生们对学习音乐更有兴趣了,也更喜欢音乐课了。

《音乐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我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改心得体会

榆林市第八中学李伟伟

2014年6月2日,随着我市教育局常少明局长带队,市教育局、教研室、局属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一行25人去宜川中学考察学习的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始了对宜川中学教学经验的学习和自主创新。

一、我校课改的现有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总结了宜川教学中“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即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为基本结构框架,以学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载体,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质疑、选择、分析、综合和概括,采取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激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的经验,结合我校现有情况,提出了我校自己的教学改革模式。即“

二、

三、四”改革模式。其中,“二”为两个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三”为三个十分钟,早晨的疯狂英语诵读十分钟,

中午的双语书写十分钟,下午的面壁思过十分钟;“四”为四个保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保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保证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

三、四”改革模式为我们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与范例。

二、我的课改心路历程

2014年下半年我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以语文、数学、外语为龙头。因为我带的是初中化学,其课程开始时及面临的是那些初三马上要面临毕业的学生,学校为了稳妥起见,推后了物理、化学科目的改革开始时间,让我们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观察、体会的过程。在此期间,在不影响学生学习进度的情况下,我也做了一定的尝试,以制作学案开始,开始了我的课改路程。刚开始制作学案时,主要以课前预习与习题为主,把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纳入到了我的实时监督当中,学生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必须实时检查,核对

学生课前预习的部分,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强调。在课后,可根据我校学生自身的特点,随时调节课后习题的难度,使学生合理的提高学业水平,给我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在此期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课改的好处,这种尝试给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给我的制作学案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过程。

随着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熟悉,在对化学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在一些难度简单,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的章节加入了学生展示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开始参与到课堂“教”的过程中,优先培养一些理解能力好,表达能力强且对化学兴趣高的学生,以点带面,充分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习题课中,全面展开学生提前做,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学生点评,老师进行补充的课堂模式,为正式的课程改革做一个坚实的

基础。

2014年年初,学校全面铺开教学改革,化学课程遂即也进入到

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理论性较强,实验较多的课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生毕竟对实验实际操作较少,学生展示实验时操作不规范,更为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老师做都要非常的小心,何况是学生本身操作能力就不好。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学校的教室多媒体设备进入到了教室中,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自主学习课时,我会占用学生部分自主时间,提前对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描述实验的能力,能够进行观察分析,使课前自主时对实验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课堂展示环节,在网上下载实验视频,然后由学生随着视频去讲解,去感受实验的魅力。某个环节甚至可以反复的播,反复的放,加深印象。这个时候,我仍然

是课堂的组织者,并没有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根据课程进度,在熟悉完课堂展示环节后,我的课程进入了复习阶段,课堂已经完全交给了学生。我的课堂模式已经稳定在了课前讨论做题,课时学生展示讲题,课时补充的模式。

我的课改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并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模式,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当在这节课出现问题时的那种纠结与无奈,确实困扰在我新课改的历程当中。

三、课改反思

任何形式的课堂,其根本出发点都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学案的编制方面还要做得更细致,把握更准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要融进老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化、情境化、层次化。自主

学习课堂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养式,教师应分层次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不应学案发下去之后,学生无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譬如化学自主课堂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涉本课内容;浏览导学案,根据自研内容,再读课文,解决浅显问题;根据不会的问题,结合教师展示、解决难点;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生生解决或师生合作解决。对于展示课,教师也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展示题目,这些题目不能只为了所谓的课堂的“活”,而应在“活”的课堂形式下,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甚至教师也要写展示课的预案。比如我在教《化学肥料》的展示课时,就写出了比较详细的展示课教案,甚至写出了展示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目的就是教给学生展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在课改初期,教师这样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程结束前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简单的梳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回顾,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课后题目,明确哪些

~ 26 ~

内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内容掌握的还不够熟练,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由于学案上的达标测评题目一般量都比较少,教师在课外也要精心筛选一些补充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要结合每次考试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抓“考”,更要抓“评”、抓“奖”;“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过去一阶段学的情况,“评”、“奖”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下一阶段

的斗志,就像烧锅做饭一样,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势才能猛,饭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认为抓住“评”与“奖”比抓“考”更重要。课改任重道远,需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最终成就学生的成功。我们相信,在领导的重视和执着的追求与正确的引导下,课改的激情一定会汇成波涛汹涌的改革浪潮,共同推进启明这只大船搏

~ 27 ~

浪远航。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肖口中心学校 刘 颖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深刻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使学生改变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

~ 28 ~

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总之,新课改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无数的创造空间,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运用这一新

~ 29 ~

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是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2014.4.18.

~ 30 ~

第20篇:听音乐课心得体会[优秀]

听音乐课心得体会

2019年x月xx日,xx教师以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和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拓展音乐、使我们在这几天的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课改后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而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审美”课了,每一节课要讲的有亮点,有新意,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可以说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这里我们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一.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如今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的表演,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的个性课堂

本次参赛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很多时候自己也融入了音乐课堂中,以至忘记了记笔记,课堂气氛也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都归功于教师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堂课设计巧妙有趣,教师的教态显得很亲切,基本功扎实,对课堂很有掌控能力,教学设计新颖。

三.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科学与人文的文化底蕴丰厚,那么,她的音乐课堂过程会更流畅,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会更配合。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用我们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唱歌的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平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基本功进一步提高,并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突出音乐课的特点,相信有了我们各位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音乐课舞蹈教学法 心得体会.doc》
音乐课舞蹈教学法 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