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 心得体会

2021-02-2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谈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尹晓菲胡艳辉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科学,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沉闷的科学”。在教学中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启发式、案例式教学;经济学实验;自我评价体系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描述和概括,其基本理论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部分。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认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谈一点个人体会。

1、依据教学大纲备课,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备课,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重点掌握的部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要用到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要求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例如微观经济学的第一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价格政策。 其次,在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国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法律的调整,结合课本讲解。例如,人民币降息对老百姓有哪些影响。

最后,需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教材、资料,了解该课程的前沿理论,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保证备课的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增强授课的理论性、

针对性和现实性。

2、提倡互动式教学,做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采用积极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优秀学生的独创性及个性的发展。合理设臵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定理的内容。对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闻,教师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总结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应提倡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很多,不论是网上,还是教学参考书中,都有成型的案例可以借鉴。案例法是根据教育对象和培训的需要,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以书面的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法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案例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是以案说理,从实务工作中归纳出规律及需掌握的知识。

第二,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交流。学生在看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调动必须的知识储备,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也加深思考,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大量鲜活的实务工作材料。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由于调动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求者,成了教学主体。面对案例,并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而且通过个人与小组发言,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和提高。

自从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案例教学法以来,各国学校纷纷提倡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案例法强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培训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最后,适当增加经济学实验课。利用经济学实验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经济学实验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设

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从实验程序标准化、货币激励显著化、实验语言无偏化、比较基准明确化、与现实的一致性等五个方面,讨论如何设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构建经济学实验的重要方向。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垄断定价模型实验、国民收入循环模型实验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理论。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做到教学手段上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高校已多年,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这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从而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案设计、备课方法、上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西方经济学的课件时,除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保证课件的趣味性和美观性,再加上教师风趣的讲解,就能吸引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为学生申请一个免费邮箱,作为班级的“公共信箱”,开辟一个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讲义、课件或一些典型的习题发送到邮箱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也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经济问题提出来,利用邮箱和大家讨论。学生也可以利用此空间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邮箱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正确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与学生交流,多吸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建立自我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但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总结并建立一套自我评价体系,如每次课前都要先确立教学目标、重点,提出的问题,针对哪些学生提问,预计效果如何;每次课后进行自我评价,每周、每月进行综合评价。如本月教学进度完成情况、作业及答疑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满意程度,对学生姓名、学习等情况熟悉程度等,并给自己打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亚夫,陈仕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方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2]李慧敏,方敏,张雪梅.高校信息检索教育课教学改革构想[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2).

选自:《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月

摘自维普网站

推荐第2篇:党校教学方法创新

党校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各行各业正掀起了改革创新的高潮。近年来全国各级党校为适应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建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其中,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级党校在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研究式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CASE STUDY)肇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后来在我国党校系统干部教学培训中被普遍应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路径和方式上恰恰相反:案例教学是从实践到理论,传统教学是理论到实践;案例教学主要靠学员讨论,传统教学主要靠老师讲授。案例式教学的目的不是给大家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通过对特定案例的讨论甚至争论,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提供给学员讨论的案例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关键是要有讨论空间,即最好是开放性问题,而非封闭性问题,“1+1=2”的问题无法让学员进行深入讨论;案例还要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重点在于讨论,必须为学员提供充分的讨论时间,最好是每个人都有发言时间,讨论时要做好记录;在讨论时不要担心争执,有时候争执恰恰说明了案例存在讨论空间。为了能够使讨论更加充分,在案例讨论前最好还要给学员熟悉案例的时间。案例教学关键在于点评,教师点评必须既要概括学员讨论的要点,又要能够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不亚于传统课堂上的教师,不仅要熟悉案例,还要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理论功底。

二、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因其灵活方便,形式多样。一是课堂研讨,主要形式有:“1.5+0.5”(1.5小时教师讲授, 0.5小时课堂讨论)、“1+1(1小时教师讲授、1小时课堂讨论)”、“2+0.5”(2小时教师讲授, 0.5小时课堂讨论)、“0+2”(课前将讲稿发给学员阅读,并提出问题让学员思考,课堂2小时教师与学员一起讨论)。二是课后研讨,包括双向交流、专题论坛、学员论坛、经验交流、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有的党校探索了结构化研讨方法,其突出特点是以学员为中心,教员做催化,注重输出、成果和实效。研讨中各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交替运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六副眼镜法”,在各个阶段进行发散、聚焦,各种观点相互激荡,最后达成小组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这些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教与学、学与学的共同提高。

三、体验式教学

近几年,各级党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学。一方面,各级党校都较好地开展了以异地现场教学为主导的区内与区外、国内与国外、本校与教学基地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教学,如采用现场教学、社会考察、模拟法庭、庭审观摩、媒体采访、破冰活动、拓展训练等形式。另一方面,各地还坚持开放办学,搞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走出去”即开展异地现场教学。“请进来”就是办好“理论与实践讲坛”:一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时事或理论现实问题开设高层次的外请报告;二是邀请中央、自治区、市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围绕全党中心工作,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做报告。

在体验式教学中,各地还十分重视开展现场党性教育活动,促进学员党性修养的提高。如组织学员到革命圣地进行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监狱,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取职务犯罪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到法院旁听、了解司法程序和审判原则等,以此提高学员拒腐防变、判断是非和抵制诱惑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菜单式教学

为了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学员的学习空间,自治区党校及部分党校近几年坚持不断丰富和完善菜单式教学,进一步加大选修课程的设置力度,充分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发挥网络和信息化的功能,开设了“选听讲座”、“电视选修课”和“网上选修课”。选修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党史党建、礼仪、保健等各个方面,力求学术性与知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大丰富了党校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学员的学习空间。同时,将菜单式教学引入有关班次的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将若干专题研究课程改为菜单式课程,供学员自由选学。并且建立了菜单式课程的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对选学的学员实行了考勤和考核制度,保证了课程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模拟式教学

针对当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性和领导干部的实际需要,一些党校充分发挥公共管理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模拟式教学。如利用本地区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公共应急培训基地;以应对城市地震、洪水、爆炸、卫生和群体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作为主要培训项目,利用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综合显示系统,开展情景模拟演练。逼真的模拟场景演练,激发了学员们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危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握了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了准确分析判断情况和正确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荐第3篇: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教育的作用是发之于“内”的。发现式教学法正是突出了这一点,按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组织教学,设臵创新的情境,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创新状态之中。

3.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又叫课堂讨论法,有的叫专题讨论。在英文里叫Seminar,它是从拉丁语Semen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种子。用这个字来表示讨论式教学法很有意义,因为在讨论中提出的新观点犹如种子,而讨论的形式就起着播撒种子的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早在19世纪中期就在德国试行了。到了1869年,美国历史学家查理〃肯德尔〃亚当斯在密歇根大学引进了这种方法,接着传播到美国其他大学。但是,把课堂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法,那还是哈佛大学于1904年确立的。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在国外也比较流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大学中,虽然讲授教学仍然占有统治地位,讨论式教学法已开始采用,收到很好的效果,很受学生欢迎。

讨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不同,它的特点是民主性和双向性。千百年以来,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完全是“一言堂”。即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在课堂上是不能提的,对于教师讲错了的地方,学生也不敢问津。 开展讨论式的教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且要认真作好准备。一要选择适当的课程。一般说,理论课比实践课、推理性课比陈述性课、专业课比基础课更具有讨论性。二是选择适当的时机。课堂讨论与课堂提问是不同的,前者只能有计划地进行,而后者随时可在课堂上提出,也可以即席讨论。三是创造宽松的、民主的讨论气氛。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都是平等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许压制不同的意见。在讨论中,教师既要指导,但又不能包办代替。有条件的话,可由学生主持讨论会,由学生做出总结,以便使他们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课堂讨论的准备,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是达到培养创造思考能力的重要保证。从教师方面说,主要是作好选题的准备。选题的学问很大,其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一个好的论题就是一个研究题目,它应当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从学生方面说,主要是围绕着讨论题做准备,包括复习讲授过的教科书,查找有关的参考资料,提出自己的论点,写出发言提纲。每个学生要把准备发言的过程,当作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自己钻研的过程。讨论时积极发言,把它看成是相互启发,产生新思想的过程。 4.疑问式教学法——每一门学科都是由一连串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所构成的。一项科学研究和探索,归根到底是要回答三个问题,即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样(how)?因此,教学中到处都是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而引起的矛盾。难怪我国古代大学问家们都告诫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疑问式的教学是教师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新内容、新概念、新结论,并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善不善于提出问题,不仅仅是性格问题,从本质上说,还是思维能力问题。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

开展疑问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目前,大学中的教学平铺直述者居多,这主要是教师还不善于在讲授过程中“设疑”。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讲授前,自己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借题发挥,既引出所要讲解的要点,又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设疑要讲究艺术,设疑要得当。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把疑设在难点上,设在学生的真正疑点上。 5.案例教学法——这个方法最早是由联邦德国根舍因提出的,现在已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它为“案例”进行讲授或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这一类问题的知识方法,同时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研究课题,它可带动全书或部分内容的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可以是推理型,计算型的,也可以实例为教材。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讲授,也可以采用讨论或辩论的方式。

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很有推广的价值。它的主要优点有:一是克服“填鸭式”的教学,以点带面,有利于精简教学内容,减少学时;二是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与社会实践息息相通,做到学用一致;三是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有利于使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把科研引如入教学,培养学生研究工作的能力。

6.暗示教学法——这是用暗示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方法,虽然在我国应用得不太普遍,但也常为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所使用。普通讲授法是问答式的直来直去。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同学来说,老师讲上一段,他就猜出了下一段,老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学生就知道了答案。很明显,学生们对这种直线思考式的讲授是很不满足的,因为达不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暗示教学法的作用,是通过暗示,促使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挖掘心理潜力,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比公开讲授更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抽象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能力还未被充分开发,通过暗示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们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心理学家们还证明,只要创造一种自由的心理环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能激发人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采用暗示教学法,关系到教与学两方面,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很好的配合。在进行暗示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同的地位。对于教师来说,是处在明处,是有意识的,对问题的答案心中有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处在暗处,是无意识的对问题的答案是模糊的。在实施暗示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暗示的问题,选择有利的机会。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用暗示法进行教学的。例如,教师给出一组化合物的元素分析和结构数据,要求学生求出这个未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这就是教师向学生暗示。在生活中,这种暗示活动也很多,实际上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思维开放教学法——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中,如何变思维封闭式教学为思维开放式教学,是人们探讨的核心问题。所谓思维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不要死记硬背书本现成的答案和老师给出的结论,要着眼各种不同答案或结论的自主选择。它强调学生应注意现成知识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提倡学生要注重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和开放性。这类方法对革除旧的教学方法中封闭性和僵化性的弊病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奥斯本创立的“智力激励法”就是一种思维开放式方法。这种方法用于创新教育,能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延迟批判、自由决策,从大量的发散结果中选择确定出正确答案。

8.实验探索教育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两者是有密切联系的,不应把它们割裂开来。在创新教育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就必须把教学看作是科学的“模拟”。实验探索教学法就是要把教学和实验、科研结合起来,让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科学领域内,研究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现型、突破性的;一种是验证性、学习性的。从根本上说,任何研究都希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也有许多研究仅仅只是证明已有的结论。所以实验探索教学法至今可以通过精心组织和刻意安排的验证性研究活动来学习教材并掌握教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还有获得发现性成果的可能性。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必须指出的是,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实验探索教学法应按照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和实际阶段来组织教学。

9.系统思考教学法——系统思考具有创造的功能。创造技法中的检核目录法、综摄法、特性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缺点列举法等都是利用系统思考的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常用方法。系统思考教学法就是要将这些行之效的方法移植到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习惯,使学生能够从个别知识的整合中,来把握新知识、获得新能力。 10.社会参与教学法——社会是创新的大教室,也是创新的大舞台。在社会上,有无数发明创造的课题和无数发明创造的机会,只有敢于投身于社会、献身于创造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创新教育提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了解社会需求、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社会服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性地掌握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能创造性地掌握教材所没有规定的内容。

推荐第4篇: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厦门逸夫中学/何亚真

摘自:《厦门逸夫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无论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素质教育所要求,尽快成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本文就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活动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为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是当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问题设置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居高临下的发问,被动的回答问题模式,经过本人自我反思并换位思考之后,觉得此种模式有悖心理学认识规律,易产生不被认同的心理倾向,结果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可想而知。

我尝试着改变这传统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提问“阿炳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创作的?”改为“我能理解阿炳的心声”或“我能领略阿炳的不平凡人生”艺术的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换一种语气来进行教学。那是由于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在起着微妙作用,易于产生心灵的认同。这样的模式起乐于使学生感知、情感态度能自然流露,体现人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迎宾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还能尊重到个体意识。在师生合作中探索一条教学路子,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趣味性学习,审美、愉悦两不误

多年教学领悟出:娱乐的学习,开心的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最牢靠方法。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品尝学习的快乐。如教学“迎宾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感悟出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创设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画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欣赏《百鸟朝凤》之后,我布置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响来表现音乐,看谁表演得最精彩。这下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发挥口技表现许多声响如雷声、下雨声、刮风声、知了、百灵鸟叫声等,不善于表演的学生有的帮助同学设计表现形式,有的互相模仿,还有的三两个合作表演。这样多人合作可以获得比平时更多的乐趣,共同分享表演的喜悦,在愉快中获得美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之后,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再如欣赏印象派大诗德彪的作品《大海》后,我就以大海为标题再播放电影插曲《大海啊,故乡》,接着是通俗歌曲《海港之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教学是交往、是教与学的统一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师“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于音乐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学习不能依靠师讲授完成,从教学方法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就需要交往互动。学生与学生由于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能更快地获得知识、理念的共享。如学习创作歌曲《爱我中华》之后,安排如何为歌曲编排恰当的演唱形式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个人见解的前提。接着是小组讨论,最后是组际交流,这时我就抓住契机,让学生在比效交流中结合自己的情感、审美、生活体验,自由选择,自己认定,形成适合自己的创造。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参与音乐课改实验两年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兴趣更浓了。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教学上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如怎样更好的处理音乐审美与技能训练;如何使学科综合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对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度”的把握;在评价的过程中怎样巧妙地解决课时数少且班级人数多的矛盾等等。我们必须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钻研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新音乐教学的路子,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第9期

3、《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5期、第8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推荐第5篇:美术教学方法创新之我见

美术教学方法创新之我见

《I have seen of art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

摘要: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力,探寻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已势在必行。直观法、体验法、通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实践成就法在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 直观 体验 通感 问题 自主学习实践

教学方法是贯彻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技能与技术的手段或方式。教学法的创新基于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因此,谈教学方法的创新,无法绕过隐藏在教学方法背后的教学观的转变。我在本文中将围绕我的教学观,探究相应的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从“心”开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能够引导推动学生学习,却无法替代学生学习,真正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只能源于学生的内心意愿。因此,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乃至支点都在学生的“心”上。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一切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必须摸准学生的心脉,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想象力,从学生心底诱发出学习的动力。

1、直观教学法

直观形象性是美术学科独有的特征。在美术教学中,直观教学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直观教学法的主要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范画、挂图

等。其中,多媒体教学最适合于美术鉴赏。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法相比,多媒体凭借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直观形象的资料,能具体、生动、形象地诠释艺术理念、艺术风格,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我讲《有意味的形式》时,利用photoshop软件对蒙克的作品《呐喊》做了如下改动:对角线构图改成水平线,血红色的天空变成静谧的天蓝色。学生惊呼:不能再改了!一条线、一块颜色的改变严重削弱了呐喊者内心的焦虑、惊恐、声嘶力竭等情感的表达。形式的重要性,学生不言而喻,并在自己创作时也会注意选择恰当的形式表达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教学法。如教师在课堂上做出优秀的范画,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绘画的欲望和兴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只有成为学业上的权威,才能真正统率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的才华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会深深地感染并打动学生。

2、体验法

为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为使学生感性地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体验法。

课前,我把自己当学生,为学生设计的问题我先回答。比如面对一个圆形,你可以联想到哪些物象?我会想像一番。为学生设计的教学任务,

我先完成。让学生发挥想像创作新作品,我也要先自我创作体验。上课时,我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留意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的作品、寻找学生的创新点。课后,我思索甄别我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心理的契合点与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教学任务,使之更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06级8班的崔佳杰同学喜欢做手工,我利用课间十分钟跟她学折纸玫瑰。我实实在在地做了学生的学生,佳杰俨然一个“老师”。周围的同学有的和我一起学,有的在围观。我们体验着不同的角色。我真切地体验着学习的心理——兴奋中夹杂着紧张,没掌握知识要领时的困惑,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喜悦、激动。此时此刻,我体会到: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宽容、鼓励、期待、赞许。我没有细问佳杰的感受,但我发现以后的她更痴迷于手工,利用休息时间上网自学纸艺。班上悄然兴起“手工热”。我想这一切都归功于“体验”。师生间需要经常地换位体验,通过不断地换位思考,学生能更明白教师“教”的苦心,更尊重教师;教师也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找出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法。

除了换位体验,我还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领悟知识。如讲五官的刻画对表现人物表情的重要性时,我让学生做笑状,但不允许动五官,结果学生笑不出来。五官刻画的重要性学生心知肚明,我无须赘言。再如,讲线的情感特征时,我让学生举起胳膊,做成一条水平线;再让学

生的胳膊倾斜45度,做成对角线。学生的胳膊由静到动,由稳定变不稳定。水平线的稳定、静谧,对角线的运动、不稳定的情感特征,同学们感同身受。

3、通感教学法:

通感是人特有的感觉方式,它借助一种感觉沟通或启发另一种感觉,或由对一种艺术门类的感觉和理解转移为对另一种艺术门类的感受。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通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灵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美术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音乐入美术课

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问题。音乐具有直接使人产生律动的作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例如在设计绘画《小熊》时,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三只熊》、《小熊跳舞》,使学生对熊的憨态、可爱有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创造中就会渗入自己的情感,画出形象生动的作品。再如,我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时,边呈现作品边播放《西班牙斗牛士》、《再见,卡门》等音乐,学生在音乐、绘画双重刺激下,一下子被毕加索喷涌而出的创造力所震撼。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在一幅幅画作中找寻艺术家思想的痕迹。中国画以抽象的线条造型,追求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意境与韵律,与中国古典音乐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国画课上播放中国古典乐曲,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线的律动感、飘逸感。

(2)以诗入画,营造意境。

宋,张舜民有诗句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诗画融合使两者都能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诗中的画境——绘画美,给我们以美的意境,美的思想,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在美术课上,我常以诗词命题,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出诗的意境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富有绘画的形式美感,学生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迅速捕捉到诗的意境: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

此外,触觉感受有助于我们表现物体的质感。如画老树,我引领学生触摸树皮获得粗糙苍老的触觉感受,有了粗糙的感觉,学生就不会用纤细、光滑的线表现老树干,而是用顿挫、粗犷带有飞白的笔触表现树的质感。

二、授之以“渔”

从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各国教育出现三大转变;

1、学习观念的转变——从单一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2、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学会”转向“会学”;

3、学习手段的转变——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这三大转变殊途同归地集中于一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正如人类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依所说:“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师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途径,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问题与创新紧密联系,创新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利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我在教会学生折四边形纸盒后,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折出四边形纸盒,那六边形呢?学生纷纷尝试折六边形纸盒,结果遇到挫折,折出来的盒底中间有个窟窿。问题出在哪儿?学生猜测、分析、讨论。盒底中间有窟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用来折盒底的纸短了。学生再次尝试,把用来做盒底的纸由正方形改成长方形。结果很有意思,有的同学成功了,有的盒底中间仍有窟窿,有的做完盒底后,纸翘起来了。这是为什么?——“比例”!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的确,用来做盒底的长方形应该有合适的比例。如何确定长方形的比例呢?学生们边思索边实验,最终找到了确定长方形比例的方法。学生兴奋不已,一连串的问题涌出来:六边形纸盒可以折出来,那五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呢?如何搭配盒盖与盒身的颜色?如何装饰这些纸盒?……学生不断地提问、探索,并从中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不再把学生看成是张口待哺的“填鸭”,而是与学生交流、沟通、

启发、补充。如讲头像简笔画时,我只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头像,我称它为模板。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使头像“变脸”的因素,学生总结归纳出四点——脸型、发型、五官、表情。我不给学生提供范画以免约束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脸型、发型、五官、表情入手“变脸”。教学效果令人惊喜,学生变出了独一无二的“脸”,超出我的想像。另外,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定位课堂内容,学生围绕主题内容从网上搜集资料图片、筛选优秀视频。利用网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学习符合自己个性的知识技能,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强化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以致“用”

当今世界注重知识技能、实用。时代的思想潮流影响着学生,“有用”成为学生选择知识的主要标准之一。然而,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处于 “边缘”状态,在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眼中,美术课绝对是副科中的副科,开与不开、学与不学无所谓。在重视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得到一些真正适用且实用的东西,这是师范美术教学值得探讨的一项课题。

实践成就法

为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启发学生将艺术渗透于生活,在生活中拓展艺术领域,“实践成就法”不失为一种既能尽快让学生接受又具有实际意义的好的教学法。

在“实践成就法”教学中, 我拟订教学计划:第一阶段,要学生布臵寝室;第二阶段,让学生装饰教室;第三阶段,请学生为晚会作美术设计,

包括舞台美术、海报招贴、邀请柬、入场券等;第四阶段,学生设计制作贺卡或包装小礼品。以上四个阶段的实践计划,以创造美为宗旨,要求美观、大方、简洁。其内容覆盖构图、装饰艺术、装臵艺术、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知识,较全面地让学生涉及多种实用型美术。此外,我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布臵相应地实践任务:让英语班学生为英语对话配插图;把含有动作、情感意味的单词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小教专业学生的实践任务侧重于手工创意,如制作花瓶并配上花束。

实施“实践成就法”,我有以下四个教学步骤:

1、布臵任务:不讲授美术知识,先把相应的任务布臵给学生。习惯了满堂灌的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硬着头皮、顺着性子实践。

2、观察分析: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默默关注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所在,掌握他们在完成任务时遭遇的困难。

3、雪中送炭:当学生对当前的知识掌握不够,对正在进行的实践训练举步维艰、无法深入时,我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穿插讲解、耐心的辅导。

4、及时评价:当学生对当前的知识有所掌握并在现行的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并就学生的作品从理论上进行相关的指导,鼓励其继续深入,使理论进一步的在训练中得到实践,让两者的结合更广泛、密切。学生因自己创作的结果得到肯定而信心倍增,因而乐此不疲,随之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实践成就法” 增强了学生追求“美”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

力。学生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成就感,在享受成就感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美”的深层含义。

创新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教学法。方法自身的新旧无任何实质性的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恰当、有效地运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孤立地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法而排斥其他教学法都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整合。在学习书本知识、借鉴前人经验、接受新理念的同时,教师若认真总结自身教学中的得失、利弊,不难发现,一些看似平常、老套的教学法,只要加以变通,进行思索性的延展,在教学中运用得当,不必要刻意地雕饰,教师的劳动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87页。

[2] 吴锡改.《论教育的魅力》[J].中学教育,2003年第4期。

推荐第6篇: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吴起县白豹镇初级中学

杨晓宇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才能表现出来。而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使教学达到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也是根本。笔者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寓情于教,师生互动。我们都知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首先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了解学生希望学习到什么,希望了解到什么,并十分注意对学生“投其所好”,使教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避免师生之间关系的僵化和教与学之间的脱节。其次是注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成为合格的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就是要十分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避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过分死板和严肃,达到师生互动。

二、尊重史实,大胆思考。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我们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是,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和学生一起对明末农民起义等事实进行一种假设思考,例如向学生提问:“如果李自成起义军能在攻入北京后迅速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那么起义的结局如何?”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思考,提出他们各自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只要他们的有道理,教师就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教育学生敢于质疑历史结论或权威论证。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处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回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的好方法。

三、结合现实,紧扣时代。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我们在讲授“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我党在延安进行的整风运动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反“右”斗争等史实作比较,同时也将“文化大革命”于1989年的**和九十年代党内的“三讲”作比较。通过这样一些比较,就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各项工作提供鉴戒和的材料,同时也使学生能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历史学科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代相结合。我们广大的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证历史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观点的准确性。当社会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尽快将这些信息向学生透露,并结合历史知识用历史的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例如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笔者在讲授美苏争霸和苏联解体时就曾将这一事件穿插到课程讲述之中,利用这一事件向学生分析了为什么教材上说“当代世界政治格局是美国单极世界逐渐失势,多极世界尚未正式确立的过度时期”,学生纷纷表示领会了这一知识点。 以上就是笔者对中学历史教学观念及方法创新的思考和提出了一些对策。当然,由于笔者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进行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加之水平有限,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显然是不够和成熟的。但笔者相信,只要有广大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努力,按照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我们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工作必定能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

在距离高考还有190多天的时间里,许多学生在复习中还存在着记不住基础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时不够准确的现象,但只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取得实效。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 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的指导;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实都是一个,所以对每一个历史知识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在高考中通常考题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

1、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

2、考查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查在比较知识异同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属性的能力;

5、考查在庞杂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7、考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再造能力和潜在能力;

8、考查各科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理解考题的指向性后,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答历史试题有重要意义。试题的角度的变化再多样化也离不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和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以不变应万变”。

推荐第7篇: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本文来源于 (论文网) 原文链接:

提要目前,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效果 较差的症结在于教学方法存在缺陷,因此必须 创新案例教学方法。本文从启发式教学、建立 仿真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对审计案例教学 方法进行创新.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

21世纪初,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其 他利益相关者日益迫切地需要公司提供更可 靠、更相关的实时会计信息,为此财务报表审 计的范围得到扩展。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历史 财务信息进行鉴证,还需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环 境以及风险管理等。为适应这些变化,审计教 学需进行重大变革,而丰富案例教学是改进审 计教学的首要前提.

一、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将传统审计服务 责任拓展到鉴证服务责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 拓展技能。其次,在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转向 风险导向时,审计实践发生相应变化,需要对 审计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另外,在萨班 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审计环境的变化 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处 理公司治理和其他PACOB要求的事项的能 力。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审计教育进行改革.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采 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 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即老 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导致审计教学 “假、大、空”,教学气氛沉闷,容易使学生感到 枯燥乏味。尽管有些高校在审计教学中采用一 些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活跃课堂气 氛,但是教师在上审计案例课时,仍然采取传 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 不适合案例教学。讲述审计案例先要介绍案例 的背景、该案例发生的经过、会计人员的账务 处理,做账的依据和一些原始凭证等,这些大 量的信息仅在黑板上板书显然行不通,一些原 始票据在黑板上更无法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严 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拓展学生的 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 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 业务需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7年2月发布 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 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教学 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计是一门实践 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 识,重点应掌握审计方法与技巧。案

1例教学是 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 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审计案例的 深入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 计的“实践活动”.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具有宽 广知识面、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审计学案例 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 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取 得良好的效果,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 诱发其学习欲望,让学生悟出教学内容。导入 案例时要有导入提问,提问引入课堂中即将讲 述的理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就能 够回答的问题,不要涉及复杂理论问题。导入 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从而活跃课堂的讨论气 氛。如讲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时,可以 先提问:你经历过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学生会 七嘴八舌地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课堂气氛活 跃起来,此时可引入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区别, 讲述导入案例.课中,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 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 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这一教学形式 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 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听得懂但又不会解疑的弊病。首先,探究 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始点,以探疑求知为主 要教学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素质 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 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要深入案例相关 的背景资料和最新的知识,才能为学生创设较 好的问题,营造探究氛围,把学生引导到探究 之路上来;其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 题,提出质疑,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教材中没 有现成答案的,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 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既要加大审计 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 交叉点,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都设想出来。这一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 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后,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巩固延伸教学内 容,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逐 步积累了有效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确保学生主 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 的“自主参与”,从“学会”走向“会学”;同时促 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二)建立高质量案例库。案例教学能否取 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审计案例 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但目前的案例教

学效果 不能令人满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高质 量的案例。要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则必须有一 个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案例库.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需正确挑选审计学教 学案例,要选择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典型性的 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真实感是指审计案例必须 来源于实际工作,但在提炼过程中,为了使案 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更加吸引学生,还 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将学 生真正带入审计工作的现场。案例要有启发 力,即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其 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必须有目的地设置一些 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即 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能是隐含的, 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可以选择 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 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 果.

(三)应用网络建立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电教演示教 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 以大幅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抑制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多媒 体化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声音、照片质量的图 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以及活动影像,使信息内 容逼真、形象、丰富而完整。信息可以以各种方 式刺激人们的感官,有利于人们的无意识记 忆,促进短时记忆。同时,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接 受和理解也更容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 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而且使 学生不易疲劳,色彩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大 脑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比较典型的 一种是利用信息多媒体化和审计案例结合起 来,把审计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增强 学生的直观感;另一种形式是制作课件,将多 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结合,以网页的方式 将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具体来说,是以网 页的方式并结合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构建 课件的主体内容,开辟“案例讨论室”、“模拟会 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交互环境,这样就能够做 到图文并茂,将有关联的实践内容真实地再现 于网络之上,以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 对于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但具备科 学性、艺术性,更具备良好的教学性,从而提高 教学效果.(四)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审计 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说教 性、规范性内容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 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 极强且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 是知道而且要精确,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 基本审计理论,还要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 均有所知;另外,审计业务的处理

还需敏锐的 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支撑,审计 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审计课 程尤其是审计案例课程来说,更多需要的是 “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概念,即由教师事先布置案例资料供学生们自 行阅读和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 总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案例教学基本采 用这种方式。狭义的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 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 能力的培养,适合于班级规模小,学生层次齐、且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课前准备充分、教 师资质高、案例素材综合的情形。该模式的起 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较高的,要达到案例教学 的终极目标的难度也很大。广义案例教学模式 的应用需要教师事先对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目 和进度划分相应层次,然后逐一开展。可将审 计案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 个层次,初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应用基础知识 的能力;中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的检索和阅读 文献资料的能力,一般需要教师给出典型性案 例资料,通过学生自己进一步查阅文献来进行 分析,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高级 层次的训练是狭义案例教学所进行的内容,需 要综合性、完整性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主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数 学生较多,财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查阅 文献资料的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局限。从现有的 审计案例教学的状况来看,对于审计案例的教 学更应定位于广义案例教学模式,来逐步地提 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J].会计研究,2005.10.

[2]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 力研究,2008.7.

[3]何芹.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J].中 国管理信息化,2009.8.

[4]汪洋.关于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 代经贸,2008.5.

l

推荐第8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之

教学方法心得体会之——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今年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学习。

历史学科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高果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不停地琢磨、探讨的。

一、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要有机的结合。特别是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所以在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该背的内容你也要会背诵;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了解。上课中,经师生碰撞,你再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后更要备“课后课”, 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三、借鉴别人的东西,是最快的途径。应该坚持听校内外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或常规课,同学年的教师互相听课。各级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课堂要随时开放。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网络这个研讨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博客发表教学设计、论文、反思、教学方法,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学习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搞好教学课堂的实效。

四、加强课堂上的管理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因为糟糕的纪律之下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学生有溜号、睡觉等现象,要及时纠正。其实想要控制学生也很简单,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去。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我们上课时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紧跟老师。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想要成绩,你就得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愿意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什么方法只要有效就行,学生能学到东西就行。

②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尽量不让他们拉后腿。最好是能稳定住他们的情绪,想办法不让他们在考试中落队。其实所谓的补差,就是“治懒”。

③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必须让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动起来。把书由“厚”变“薄”;还有利于今后复习,翻开课本,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从而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无论怎样高效,最直接的检验结果还是体现在试卷上。要答出一份满意试卷,培养答题技巧非常重要,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规范性训练。

六、养成复习错题和典型例题的习惯(这种方法最好在好学生中提倡) 错题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整理错题,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在总结中前进,没有总结,只能停滞不前。整理出有价值的错题好题,总结出学习经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高效课堂是在我们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们的历史老师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新做法的尝试者,因为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想法和做法,有很多老师做的要比我好多了,希望你们把你们的更好的做法贡献出来,让我们更好地借鉴,也让我们年级历史成绩提高

推荐第9篇:化学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大石桥市第四初级中学

于亚芹

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上都有提高。本文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商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1 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设提问情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悱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让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 2 高。例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热二氧化锰,②加热氯酸钾,③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了。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传统的教育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缺陷即缺少独创性。经验告诉我们,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在学过和未学过的知识之间,在未知领域与新领域的知识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设联系的桥梁,诸多认识问题是可以突破的,这正是探索性实验培养的关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转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上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并不是由解决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提出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即“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因而深化自主探索的特点是:正确提出问题,自主选定方法,独立创新实验,自主寻求结论。

例如:例如在讲《水的组成》时,我以故事导入创设情景, 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我以火在水中燃烧的视频导入创设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

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这样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3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视野。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4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教师通过精讲精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主观性和自觉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就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四、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就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

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迎接挑战,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推荐第10篇: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广元市大石初级中学 徐东荣

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英语语音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然而,事实上,语音教学的效果与我们想要达到的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不能独立拼读识词,对于音标认不全、记不准;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顺序,鹦鹉学舌式的语音发音方法,为了方便记忆,在单词上注释中文汉字或拼音,当众朗读有羞怯的心理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大部分的学生英语拼读不过关,只有少数能顺利完成拼读。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语音教学,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学好音标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语音、语调。我们应认真抓好音标教学,使初中生人人都能认识音标,读准音标,能够看音标读单词,拼写单词。教好音标,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

教师在教学中,或许是时间的限制,或许是认为音标不是教学的重点,就忽视了音标教学,学生的读音只是靠教师的领读、模仿、听来学习的。这样学生即使当时听了,会读了,也能读对,可是对新学习的内容,下课后,或时间一长,就忘了。所以学生靠领读、听、模仿是难以掌握读音的。为了让学生读音规范、正确,尤其在初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编排,把音标教学穿插在整个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音标,能通过音标学习单词,保证读音的正确性。当然也离不开课外学生自己的努力。音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了正确的读音,才能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由浅入深。

在完成字母教学和所有音素的基础上,在重读闭音节和重读开音节中,从5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入手,引进发音教学最基础的规则。通过反复不断地比对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读音规则,达到耳熟能详、见词读音的境界。我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单词构成与单词发音的连接关系,并通过记音标来发音从而很好的记忆单词。同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逐渐向学生介绍单词的音节和重音的基础知识。

教会学生按音节读单词音节教学虽然比较简单,但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一是因为词型变化的认识受音节的认识的直接关联,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如动词、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名词第三人称单数、名词复数,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以及最高级的变化规则。二是因为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正确拼读和科学快捷牢固的记忆也是由音节的划分决定的,对于出现的比较长的词汇,我们教会学生正确划分单词音节,并按读音、音节组合、读音规则来记忆单词,效果特别明显。在音节教学时,我们按照先教音节类型再教音节的划分的顺序进行教学。初中英语初始阶段存在大量的单音节词,利用这些词进行音节教学有直观、明了的效果。当然,音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拼读。拼读中应改变按字母排列顺序逐个字母拼读的惯例,最好领学生按音节和读音规则拼读。对于单音节词,学生容易读,也容易记住,但对那些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学生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通过划分音节,把一个较长的单词划分成“小单词”,这样学生读和记就容易多了。

三、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语音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是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简笔画等,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想办法去听懂老师的话;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录音带、同步听力练习册及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要坚持随教学进行训练。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语音和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要教会学生听音前注意略读捕捉信息,即要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时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问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主旨大意,切忌偏重两个词而忽视全文。同时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

第11篇: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总结

英语学习主要分为词汇、语法,阅读与作文四部分,听力也很重要,词汇是基石,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其余都学不下去,因为中国人学外语最困难的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记忆课文内的单词最好的办法是把相关的课文背出来,背诵课文的好处远不止记忆单词而已,可以熟悉语法,可以培养学外语不可或缺的语感.当然背诵课文很费时,你可以挑重要的句子背。

英语中有很多中词,介词,动词,名词等,要学会分类,词组也很重要。看课外读物时会碰到不认识的单词,不要立即去查字典要学会猜意思。一定要有一本英语字典,这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材施教,尽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对于优秀生应该为他们补充一定的课外内容,进一步提优。而对待学困生,则应着眼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听说读写,经常要和他们复习,记忆方面要多下功夫。注意他们取得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出现的懒散现象,要批评但不能过份打击。

第12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容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与创新紧密结合,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自然也要融入创新的要素,如何将创新和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初中?Z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方法的好坏自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关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并没有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方法的陋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果质量不高。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1.老师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指挥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去体味、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对文章阅读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是创作欲。在老师的不断指引下,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2.构建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曾有专家指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自由、宽松、富有创新意味的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生活在充满束缚和条条框框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变得迟钝,创造力受限,甚至被残忍扼杀。有鉴于此,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丢掉“严师”的面具,转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距离感,并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想法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3]。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大碰撞,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换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从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4]。

另外,想象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它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无数著名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物品进而取得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含“假想创造”主题的作文,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写作平台。另外,老师也要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他们观察事物时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观察对象的特性进行想象,合理地想象出和观察对象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挖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现在很多语文课文在内容上都会设置一些悬念,也就是所谓的“文章空白”,有可能在结尾,也有可能在文段中间,意图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教材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领会[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技巧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练习,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备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光新.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段红梅.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刍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

[3]苏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段文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43.

[5]唐占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心得[J].大江周刊:论坛,2012(2):155.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朝阳中学)

第13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

中学地理教学中应采取更多新的方法,做到在尝试中求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寻求体现地理教学可生成性的方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各异,不能也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教育和培养他们。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仅仅是预设性目标,已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适应,而应该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达到教学共性和个性的共鸣与和谐共存。这种理念要从“文本式”走向“实践式”。

二、挖掘考试、作业等环节的潜在教学功能

当知识的学习告一段落,需要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考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当课堂教学达到某一进程,需要巩固所学知识,做作业就成为一个必须的步骤。然而,在这些司空见惯的教学环节中,是可以转变思路,找寻其他用途,挖掘潜在功能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碰到的以不同方式叙述出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有些知识只有当学生依据有强烈吸引力的证据改变其思考方式时才能记住。我们知道,考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那么在平时的测验和考试时,教师对于在监考过程中发现的较多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目,可以利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优势,适时地提示或补充条件,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感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从过分强调量化的指标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变化和跨越。作业的设计和具体实施也必须与时俱进,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方法。教学中既要应用作业的复习巩固、预习准备等功能,还要探索它的拓展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上的发展。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发挥潜能、展现自我。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组织学生进行天文科技活动和野外地质地貌考察活动。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完教材的相关内容后,都有天文观测和外出考察的作业。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崭新的场景。曾有一位学生在《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中这样写道:“在太湖大桥3号桥南的公路西侧,可以隐约看到地壳运动的结果背斜、向斜和断层。它们初看与课本上所画的相差甚远,经过仔细观察和老师的指点,最终还是辨认了出来”。学生获得了与课堂上、书本上完全不同的体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时,要求学生对天文望远镜视域中的大行星(如木星和土星)进行识别和特征描述,学生感到所看到的情况与教材或天文图册上的景象有差别。于是,可引导学生根据光环、表面条纹和大红斑、卫星等特征综合分析,同时要努力避开干扰(如大气不稳定而使得视域中的天体有晃动感)。在观测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

三、开发课堂教学过程中“出错”的资源

地理课堂教学上的错误,生成于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教师和学生对它的处理,往往停留在找错、纠错和改错的简单层面上,往往忽视了它的其他作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值得教师珍惜它并努力探索它的多种功能。

如高中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特别是热力环流的方向,以及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比较,学生总有问题出现。为此,可在学生的“错”上做文章,教学采用“三步法”。 第一步,运用简单的Flash动画边演绎边讲解。第二步,设定近地面“热—冷—热”三点,由学生画图完成: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气流流动方向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找出典型错误,由师生共同予以纠正。第三步,通过变式图设疑(如图1,字母代表地面或高空的点),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难点,还通过思维变通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故缪法”——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出现自我混淆的教学错误,引发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或其它知识储备提出质疑,通过辨认和引导,强化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运用有关地球表面某点冬至日、春秋分日和夏至日太阳升落轨迹图设疑的问题,学生总是在细节上认识模糊而导致出错。通过示意图设疑,故意出错,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关注细节和联系,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呼唤创新!创新以人为本,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主动地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并充满智慧的人才。

第14篇:农村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地区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于各个行业之中,教育也不例外。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工程,创造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条件。但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师不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课堂教学过于传统;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和远程教育资源,用计算机或CD播放机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人机对话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接触的情绪在里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已在教育中应用很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效益,是每个项目学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创造了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互动的学习环境(积极的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声音和图形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的对客观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信息),还可以根据各种教学信息和知识的超文本的方法和管理的组织(有利于联想思维的发展,旧的和新的概念,在建立中接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益,这是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尝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优化。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的形成提供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2、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化。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教师从主导者变为促进者,教师变“喇叭”为“龙头”,教学过程变“描述”到“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师生互动方式。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互动功能,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网络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课程,结合教育传统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研究报告,写相关的研究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认知工具。

四、研究的内容 1.课题的表述及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有助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地方,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延伸。是思维和问题之间的桥梁。

(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3)自主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知识。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在哪里,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处理,分析,讨论,这样的信息交换,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自主学习主张创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发展,形成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研究的内容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注重对

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更新的认识,创新发展教师的课程理念,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以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环境为突破口,加强比较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教学的比较,分析其原因,总结实践经验,同时,继承与创新,持续改进,促进价值形成,获取更多经验。

(二)研究的方法

1、比较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0月)前期准备阶段 进行课题申报,建立课题组,确立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学生测试,确定实验起点,形成《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8年5月)深化研究阶段 实验课的学习,实验指导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通过研究课,案例分析,经验和阶段性总结的形式交换,收集信息源,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与教师的基本模式相一致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科和学生的情况采用基本模式,不断提高,不断充实,创新,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变化类型。

第三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0月)总结阶段。 整理实验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出版教师论文集锦和教学光盘集锦。

第15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之问卷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之问卷调查

1、创新教学中,你的收获大吗?

2、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你在学习中,提出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问题吗?

(请在括号中填入答案序号)

1、您如何评价大学课程内容的针对性(相对于您的需求而言):( ) (A)很强;(B)比较强;(C)一般;(D)比较弱;(E)很弱

2、您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3、您的任课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或其它参与式的教学方式的情况是:(

(A)充分;(B)比较充分;(C)一般;(D)较少;(E)从不

4、您希望您的导师给您提供?(多选)( ) (A)研究方向的引导; (B)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 (C)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D)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E)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

5、导师对您进行指导时,更注重下面哪一方面?(多选)( ) (A)创新思维(B)研究方法(C)专业知识(D)科学精神(E) 学术道德

6、您认为导师对您的指导作用:(

(A)很大;(B)较大;(C)一般;(D)较小;(E)没有作用

7、您如何评价您可利用的科研条件(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 (A)很好(B)比较好(C)一般(D)比较差(E)很差

8、您觉得,大学生做课题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学习新知识;(B)完成毕业论文;(C)完成导师的任务;(D)提高科研实践能力;

9、您觉得大学教育质量与您入校前的预期相比?( ) (A)一致;(B)比预期好;(C)比预期差;

10、您觉得,目前大学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多选)(

(A)学习环境差;(B)导师队伍薄弱;(C)国家投入太少;(D)大学生数量太多(E)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计划不合理;(F)教学方法单一;(G)忽视个性培养;(H)其他 (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11、您认为,要提高创新型人才教育的质量,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多选)

( ) (A)停止扩招,把创新能力列为各类院校招生的参考依据;,选拔高质量生源 (B)改革教学理念,变机械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 (C)改变目前的学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 (D)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淘汰率,严格掌握培养目标 (E)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F)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G)(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12、您认为创新是大学生的责任吗?(

(A)是;(B)不是;(C)现在不是,将来会是的;

13、您觉得大学生要创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 (A)氛围;(B)资金;(C)信息;(D)知识;(E)技能;(F)指导

14、您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吗?( ) (A)是;(B)不是;(C)不全是;

15、您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多选并排序)(

(A)独到的思维方式;(B)高科技素养;(C)团队精神;(D)探索精神;(E)勤奋;(F)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G)交流能力;(H)(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16、您认为激发人才创新激情最有效的手段是( ) (A)物质激励;(B)事业激励;(C)感情激励;(D)其它

17、您认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方面需要做的是:(多选)

( ) (A)突出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

(B)在教学中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C)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开放实验室

(D)改革考试方法,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 (E)(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微格教学的应用...

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彰显个性,特色教学

突出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①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对课文第二段的处理,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抓住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详尽地讲解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诸如写了哪些景、抓住什么特征写、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写等等,旨在使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言表达中体会写景的方法,进而达到初步掌握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的目的。(剩余1726字) 阅读整篇文章

3、

一、关于诵读

4、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5、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6、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叙事部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又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可由一位学生领读总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然后全班学生读出具体写其“狂”的诗句,以此再次加强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7、

二、关于理解诗意

8、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

9、

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

10、

我们的同行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很多:

11、

1、风景再造品诗境。

12、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多数诗歌可以拟拍成电视精品,拟制成网页,配上画面,辅以音乐。也可以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有两名学生是这样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对《关雎》的理解的:暖暖的音乐从录音机中流出,间或几声水鸟的和鸣,一切是如此温馨详和。一位少年迈着芭蕾舞步在音乐中舞蹈,他侧耳倾听水鸟的和鸣,眼里满是羡慕与深情。在远远的前方,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也在微风中踏着芭蕾舞步,她在劳动。音乐转向缠绵,少年变得略带忧伤,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终在远远的前方。音乐再转轻快,少年抱出了他的土琵琶,边弹边唱,少女露出阳光般的微笑,在惊喜中逐渐靠近,最后两人在微风中沿着溪边舞蹈。这时,音乐中适时地又传来几声水鸟的和鸣„„这就是风景再造,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歌,并且把握的是诗歌的精髓,再现的是诗歌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歌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13、

2、抓住诗眼巧引导。

14、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 “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 之‘别时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细品。”又如教学崔灏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联都写了一个‘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导学生体味首联所叹之“楼空”、颔联所写之“天空”、颈联所绘之“洲空”、尾联所愁之“家空”,触摸作者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以上抓诗眼的过程是教师有意为之。

15、抓诗眼还可以是教师有意逮之。诗眼涉及到理解一首诗的关键,学生在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给我们很多玄机,抓住它,就可能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一位学生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聊发少年狂\'呢?”这问题提得好呵,它是学生抛给教师的一把钥匙,抓住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聊发少年狂,狂在哪里?为何要聊发少年狂?”从而明确,狂在上阕的出猎和下阕的杀敌报国。出猎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场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杀敌报国之狂,则由猎手之狂过渡到英雄之狂。总之,全诗无一词不狂,“狂”,显示了作者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6、

有些诗歌没有很明显的诗眼,但大多名诗有名句,这名句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 “类诗眼”。人类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具有共性,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师生共品名句,从而牵动对全诗的欣赏。当然有些时候,学生的喜好是不统一的,如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有些学生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些喜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过这没关系,无论他喜欢哪一句,你都可以让他说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句呢?它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7、

3、旁征博引妙开拓。

18、

就诗论诗,有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有所联系,有所开拓,如学习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学生问: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怎么理解?难道韩愈的侄孙很想韩愈死吗?韩愈还没死,为什么他要过来收‘吾骨\'呢?”这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吟诵曾经学过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一贬二十三年,那么韩愈将要被贬多少年呢?不知道。还有没有命活着回来呢?也不知道。所以这里实际上是韩愈在向侄儿交代后事。由此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味韩愈对前途的迷茫心绪。

19、

又如陶渊明《饮酒》中的 “飞鸟相与还”一句,若仅仅弄清其表面意思,那就太浅了,它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学生往往无法体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回归田园后的陶醉之情,这正是作者的“真意”,所以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旁征博引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的需要。 20、

旁征博引还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融会贯通的需要,如谈到明代夏完淳《别云间》中的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时,可回顾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可向后看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体会从古到今先烈们的前赴后继以及他们反抗精神的一脉相承,同时,还可以将三个人作个比较,文天祥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固然令人钦佩,但他还只是想要在史册上留个好名声。而夏完淳说他死后还要看到河山的收复,这种爱国精神更加值得敬佩。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更是气贯长虹,他不是旁 “看”,而是死后还要亲自率领部队起义,可谓鞠躬尽瘁,死后不已。三个人,一样的爱国,不完全一样的境界,将三种境界摆出来,相信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会更深入,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21、

以上主要是内容上的理解。艺术手法上的理解也同样如此。如学生对鲁迅《自题小像》中的 “寄意寒星荃不察”难以理解,他们问:“鲁迅为什么要‘寄意寒星\'呢?”教师若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是诗人常用的借物抒情之法,另外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亦是如此。

22、

三、关于 “授之以渔”

23、

“授之以渔”在这里有两方面含义:

24、

1、授予学生品诗之法。

25、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作出了很成功的探索,如江苏赵富良老师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他总结出了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朗诵吟诵 ------感受诗歌音乐美;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我校老师在教学中也总结出了四步读诗法:一读诗韵,主要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读出诗歌韵律美;二感诗意,主要利用注解或工具书,疏通文意,质疑问难;三品诗境,总体把握作者创造的意境,以及在诗中表达的情怀;四仿诗言,对一些可模仿的诗句,可指导模仿,这一步可视具体情况确定用否。

26、

2、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27、

品诗的目的不在于写作,但偶尔带领学生仿写却是有价值的。

28、

关于这一点,大诗人李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他特别推崇崔灏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对此诗一直念念不忘,后来他游南京,仿此诗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尽管后者比前者少了一丝空灵而多了一些斧凿痕迹,但亦不失为一首好诗,被世人公认为李诗七律之冠。

29、

当然,我们要求学生像李白一样仿写整一首诗是不现实的,但仿写某些句式却是可以办得到的。 30、

如曹操的《观沧海》,其中的四言写景句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类,每句均由一个名词加上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若引导学生用这个方法描绘月夜之景,则可以积累以下一系列短语:月光如泻、月华如水、月色迷离、月意朦胧、月洒清辉、月上柳梢、月风吹露、月照花林、月影婆娑、落月摇情、残月将落、斜月沉沉、秋月无边、晓月临窗、明月照松、皓月当空、星月交辉、众星捧月、弯月如钩、山月徘徊、凉月依依、孤月皎皎、淡月浓情„„另外如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诗句亦可作为仿写的材料。近年来的中考,仿写成了常见的题型,其例句往往诗意浓郁,这也表明了仿诗言练习的必要性。仿写,犹如飞机的滑翔,它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翱翔的前奏和必经过程,有用有效,何乐而不为?

第16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其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干部培训的质量,事关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建设。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县级党校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地教学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思路,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当前县级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党校承担着培训基础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培训的对象不固定,培训缺乏系统的内容安排,以致在基础课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关注,不断改进。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理论课教学是基础党校的教学重要内容。结合新时期干部培训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当前新时期党的理论进行教学,是当前基础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论课有着时代的特点,它必须联系实际,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这是理论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是提高培训效率的好办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与学员进行交流过程中,学员反映较为普遍的党校教学问题,主要是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在培训教学中,学员多来自基层干部,他们带着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教师用理论给予解答。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联系实际,理论脱离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联系不够,不能聚焦社会焦点问题,更谈不上问题。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脱节,使学员感到学习烦闷。学习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学员普遍感到存在的问题。所以,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关注农村中的建设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产业调整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农村城镇化问题,等等。学员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用理论给予解答,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系统能力培养不足,学员素质难以提升

能力培养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意时代的发展和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墨守过去的教学方法,忽视学员能力的培养。教课的内容照本宣科,不注重学员的变化,学习对象的要求,更不顾及学院的学习感受,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学员的理论素养没有提升,更谈不上系统能力的提高。

(三)专题讲座内容随意性大,系统性不足

党校的教学设置大多是以专题讲座为主,通常划分为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知识、党建理论等几大专题版块。有时根据形式的需要,临时安排培训内容,更多的时候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来确定专题。很多专题内容往往是期期相同,缺乏新意。有的教师对喜欢的内容就讲,不喜欢的内容则绕道而行。一个专题一讲就是几期,不能根据学员的不同而改变。有的教师不去研究新形势,照抄照搬现象严重,使得学员所学到的知识没有连贯性,缺乏系统性,实用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校干部培训的效果。

(四)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缺乏生动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生动性差是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注意研究学员,授课方式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不能根据新的形式加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课堂教师讲学员听的方式。教师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也不强,使课堂气氛呆板,学员听课的积极性缺失。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但还是灌输的方式,学员听的感到厌烦。因此,课堂缺乏生动性,缺乏活力。有的教师讲课时平铺直叙,缺乏波澜,所以抑扬顿挫在某些教师的语言中很难体现出来。由于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所以课堂效果很差。

二、加强和推进党校教学改革的思路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党校的教学实际,把握学员状况,准确定位,坚持党校的办学方向,深化教学课堂改革,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建立培训制度,让优秀的教师走出去,吸收上级党校的教学经验,在校际之间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可以外聘教师,提高培训质量。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县域优质社会资源,选用那些专业精的教师来校兼职,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党校的教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胜任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培训任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讲课艺术

好的教学方法必将是师生高度配合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的课堂。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员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主动探究,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时的教学方式。由于平时的培训以教为主,很多学员感觉到方法单一,实用性差,我们可以改为现场式的教学。对一些重要的典型的案例,教师可以进行重点剖析,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也可以在班内开展研讨式的活动,开展学员论坛,让学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增强课堂的生命力,让课堂活起来,使学员不感到内容枯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课堂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价值,能够学以致用。

(三)精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布局

党校专题教学要突出“党校姓党”的政治特色,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教学新布局。一是在课程设置体系上,必须符合要求。二是应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践性。三是专题课程的设置应注意不同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类别性。四是课程的设计要富有系统性、协调性。专题课程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含量,体现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思路,就一定能够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张翼翔)

第17篇:现代物流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现代物流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各大院校适应社会的潮流开设物流专业课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物流人才,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课程的系统教学,但目前物流教学与物流发展的实践有些脱节,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物流教学方法,提高物流教学质量。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现代物流教学方法创新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现代物流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物流人才。

关键词:现代物流 教学方法 创新

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物流人才,目前各大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学校提供的物流人才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在质量上却无法满足物流行业的需要。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总体专业素质偏低,理论知识欠缺,动手操作能力更差,这种现状的存在与物流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不无关系。因此,物流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笔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认为可以将下面几种教学方法运用到物流教学实践中去,以提高物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

目前,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教育界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物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完成一个项目,教师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传授学生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像单纯的课堂传授知识那样枯燥无味,它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便于理解物流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性。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较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学习热情;又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动力,积极加强自身学习,以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增加自己在课堂上和项目中的权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要求物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被动的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项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在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模仿岗位环境,将物流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要根据项目计划进行操作实践,在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共同完成项目产品,并在项目结束后按组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及使用的方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仍然存在的疑惑之处,物流教师要根据各项目小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解惑,同时向学生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这样就完成了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将物流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直观检验,而且可以提高物流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物流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物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穿插进来,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案例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将实践的案例引入教学领域,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这些案例可以容纳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提出解决方案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这种方法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最关键的就是案例的选择,现有的教材中的案例多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践有些脱节,因此,物流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提前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案例资料,并进行归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参加企业挂职锻炼以积累实践材料,或者到企业进行调查走访以获得适用的案例资料。在课堂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不能只是泛泛地讲解案例,并适时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是学校物流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物流教师实施实践教学法要根据就业方向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积极开发实践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物流教师也要积极开发多种实践教学手段,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如角色扮演实践教学、形象展示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参加竞赛实践教学等等方式。

总之,现代物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流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积极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并加以灵活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斌.物流管理课程多种手段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2]沈坚.项目教学法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4).

[3]刘运芹.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10).

[4]刘礼金.物流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0).

[5]杨倩.中职院校现代物流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创新[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责任编辑:何蓉)

第18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 要】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让中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就要实现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向指导,感受古诗词的美;注重诵读,加强学生主观体验;联系生活,运用所学古诗词。

【关键词】教师;古诗词;教学方法

1 引言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中开始出现了文言文和古诗鉴赏内容,古诗文教学是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的途径之一。由于古诗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淀有限,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文也就有一定的难度,语言理解的障碍,使学生在阅读时有种恐惧感,对古诗文阅读感兴趣初中生比较少见。为了应对学业考试,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要求学生翻来覆去背诵必背篇目,教学文言文时则遵循“字字落实,句句对译,原意照搬”的原则,务必讲清每一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务必理清每一种特殊句式的翻译及功能,以保证学生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学生也只好死记硬背老师罗列的重点,根本谈不上提高文言解读能力和古诗鉴赏能力。又因为很多地区的学业考试中古诗文阅读材料一般来自课外,古诗文阅读的试题在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积累和理解的同时,都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进行拓展和探究,目的是从古今联系的角度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诗鉴赏能力,力图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许多教师只好在课文教学之余进行反复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没有任何关联的所谓“拓展”阅读训练。这既无助于学生对文言语感的积累,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和鉴赏能力,相反,还加重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恐惧感。怎样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回归本色,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2 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中古诗词教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为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法。同时,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不足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爱好下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许多教师在古诗词的讲解上缺乏新意,只是按部就班,没有对古诗词进行充分的理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必定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紧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自身的教学技能却没有进行相应培训,这同样会影响到初中古诗词教学质量水平。

2.2 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

“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为诸多教师教授古诗词的法宝,往往停留在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课后机械背诵记忆,而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特有规律,未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习古诗词,并且疏忽诵读教学和情境教学,僵化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接受状态,也逐渐消解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违背了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为基调的宗旨,进而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古诗词的教学停留在字词的串讲和简单的支离破碎翻译,缺少对古诗词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诠释和深入思考,不注重古诗词的整体理解和鉴赏,从而失去了古诗词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无法引导学生去领悟和想象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情感流露,往往导致处于断章取义、浅尝辄止的尴尬境地,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3 教学急功近利

当前,我国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古诗词的讲解时,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没有从古诗词鉴赏角度来进行,而是试卷上考什么,教师就讲解什么。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强求学生死记硬背,偏向于古诗词的解题技巧和策略的教授,从而无法使学生真正领略古诗词的艺术价值和魅力。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为了考试而讲解,学生不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创新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应引导学生“认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代表和结晶的古诗词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下创新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路径。

3.1 多向指导,感受古诗词的美

3.1.1 朗读古诗词,感受韵律美

古代经典诗歌作为我国古典文学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明显的特色在于其韵律。古人作诗时注重字的揣摩,注重炼字、炼意,并注重诗歌整体的节奏感和音律感。这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所具备的优美韵律,值得后人探究和发扬,这也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音律美,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3.1.2 体味古诗词,感受意境美

如果说诗歌韵律是古典诗歌的第一重境界,那么很显然,诗歌意境则是古典诗词的第二重境界。凭借诗歌韵律走进诗歌之门,诗歌意境则是品诗者的一种内心享受。在品味古典诗歌时,需要学生们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进行充分的联想。

3.1.3 感悟古诗词,感受意蕴美

在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我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让学生感受那种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并通过几首同类古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蕴。

3.2 注重诵读,加强学生主观体验

形式美不但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主要的特点,也是成功的中国诗词的一种境界追求,形式之美相辅相成于诗词承载的具体内容,有基于此,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和讲授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和核心的环节就是诵读。作为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诗词从意境上进行认真的感悟,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在体会到语言美的同时,凝聚一种形象的美和形式的美。《行路难》,作为李白其中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诗,虽然被划分在了“诵读欣赏”之中,但是对于初中生进行相关的背诵和欣赏工作来说,仍然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有基于此,笔者觉得,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引导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开展反复的诵读,在充分的诵读之后,对于诗歌的深层意蕴进行理解,体会复杂的诗人心境。

3.3 联系生活,运用所学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当某学生考试失意时,可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等等。

参考文献:

[1] 洪慰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主观体验的方法[J].成功2011(2).

第19篇: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郧西县城关镇明德小学 兰兆兵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在自主教育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

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自主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20篇:试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培养具有探究式学习的思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对“语文”的内涵重新进行定义。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加强培养,要使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学以及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研究

语文相比较其他学科的而言还是非常好理解的,它与数学复杂的公式不同,也与英语需要牢记语法不同,与化学需要牢记方程式不同,只需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就能非常好的理解。虽然单纯依靠兴趣无法很深入的了解,还需要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W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采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方法不断进行优化,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最为关键的。

一、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意义

(一)课前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提高了课堂效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前准备的工作。对课堂中需要开展的活动还有课堂后的总结非常关键。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起来,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文学类的科目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语文是最为重要的。

(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

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单纯的讲解课本中的内容,学生无法参与进来。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担心在有限的课堂上无法完成任务;还有就是教师对课堂的内容以及各个环节合理进行安排。想要不断的创新,教师就必须要对课堂中的所有环节提前进行准备,对课堂中的时间充分、合理利用起来。

二、针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研究策略

(一)挖掘文章的创新点

第一点,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很多都是很久之间编写的教材。写作的背景与目前的社会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片面,对问题主观性非常强,对于很多文章都会出现比较偏激的想法。因此,在教授中学语文阅读教材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采取创新型的方式指引学习。依托写作背景,与目前社会环境进行结合,再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融入进来。第二点,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是作者对思想表达的一个过程,而好的作家就会在创作的时候利用留白,让读者自己去感受、理解。

(二)创新使用信息技术

对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但是,在引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的去应用。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充分应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模式。比如:应用翻转课堂,就是把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前提前把课件传送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前复习,对于存在的问题留到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解答。在应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用到的课件篇幅相对要少很多,并且很多知识点非常明确,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能力对学习进度合理进行控制,从而选择最为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对于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创新的研究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

第一点,在对学历以及专业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选择综合素质高的老师。而且,必须要对新进教师严格进行考核,保证教师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第二点,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必须要紧紧围绕课改的要求进行调整,使教师的授课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使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授课方式合理进行转变。把传统的“独角戏”方式转变成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而且,应当将课外资源与教学工具有效结合起来,对课堂效果进行改善。另外,在对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不分配不同的工作,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充分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诵读练习

第一点,教师必须要对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应当首先给学生展示诵读,让学生详细了解字词的读音,对不同段落的语气有充分的了解,之后学生可以采取模仿诵读的方式。第二点,教师要定期开展朗诵比赛等相关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四)培养发散思维

第一点,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主要目标,多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第二点,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不用教材,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自由讨论,从而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对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策略

(一)口头想象作文

可以事先设置一件事情,让同学们对于该事件想象可能会出现的事情。之后让他们口头描述。可以用生活当中的事件作为想象目标,这样不但使学生对生活更加仔细的观察,并且使所有的同学特点也能够展现出来。

(二)书面想象作文

加强训练想象作文的书写,应当设置对学生束缚比较少的,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题目,并且应当接近生活。比如可以设置一道“十年后的我”的命题,先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之后再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利用教材写想象作文

作文就是对课文的一种延伸。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内容,指引学生写想象作文,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有很高的兴趣,并且写出的作文也更具有逻辑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主要就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也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双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7,(08).

[2]张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7,(08).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二实验中学)

《创新教学方法 心得体会.doc》
创新教学方法 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