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2021-02-2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情境心得体会

(一)

《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一书旨在说明 “环境造就人才”,教师要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此书在英语情境教学方面谈及甚少,但是,我认为,教学是相通的,情境教学对于英语课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堂可以说是更为重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它将对小学生的英语继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小学英语这一基础环节。小学生在接触“A、B、C”的起始阶段,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本身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技艺,教法单一化,模式化,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日益锐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日趋减退。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将对小学生英语的继续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导入中结合趣味性与实际性,寓教于乐,使英语教学生动有趣。

1、在教学中创设英语情境,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为学生创设表现成功的机会。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两种交际活动模式:A、Leon-performance:预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各小组按教师的要求相互讨论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表演。此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精神。B、Free-talk:规定每堂课的前十分钟为Free-talk Time。教师规定主题,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在班级里寻找伙伴相互交流。此活动可以增加英语练习的密度和广度,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亲切、轻松、愉悦,使学生喜欢英语教师,进而喜欢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始终充满激情,以丰富的体态语言与面部表情,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应注重英语口语表达,力求语言简洁风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使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课堂中教师尤其不能吝啬表扬与鼓励,对语言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要大胆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小学英语以口语教学为主,内容贴近生活,前后联系较强。因此教师要紧扣教材,围绕教材,利用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在知识的衔接处、转折处情境“设疑”,使新旧知识前后贯通,顺利过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掌握新知识,在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望。有时仅输入一课时所要求的内容,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或者调整教材内容,或者摄入教材外相关英语知识,加大语言信息的输入,使学生积极投入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尝试知识结构转变的成功,以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5、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时间。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教学,就不能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也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更要创设各种相关的新情境,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学会合作,在对已学内容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自由交流,培养小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6、积极开设英语第二课堂。“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四十分钟的英语课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内交流的机会不多,所学语言深化不够。因此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开设英语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不断鼓励并刺激学生大胆开口,在自然状态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二)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英语情境的创设要围绕交际的目的进行。切忌为求“活”而片面强调形式多样化,在学生唱、跳、玩中忽视教学情境为内容服务的本质。那样小学生英语情境教学就完全失去其意义。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一、情境导趣,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在儿童期。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儿童接触“A、B、C”的起始阶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是否对英语产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新鲜、轻松,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喜欢学习英语。在教nose, ear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满怀激情,以丰富的体态语言与面部表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单词或句型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即使是夸张的动作或朗读语调,孩子们也会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好动的心理,结合游戏和儿歌教学,努力创设英语活动情境,动静穿插,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穿插,吸引年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free talk ,如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And you? I am fine, too.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情境内化,以争促学

优质的英语课堂不能单以教师传授给学生有效信息的多少来衡量,还要注重学生信息内化及运用能力的大小。单纯直接的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容易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心理疲劳,阻碍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内化。因此,教师要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呈现新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语言的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并能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其获取成功的体验。

在英语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掘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验到竞争成功的喜悦。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比分制,开展学生个人争优和小组比赛争胜的教学形式,如在练习I ’d like„„句型中,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地说:I ’d like some eggs .I ’d like some milk „„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饱满,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创造了表现的机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铺垫了台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情境迁移,学以致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英语的教学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赛、英语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体味。学生一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火花,必定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了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书中讲了不少怎样营造教学情境的策略,究其几点,以及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迎合小学生这种好动、爱玩、爱画、富于想象力等特点,使他们的语言习得从轻轻松松、富于乐趣的教学活动中得来。

一、利用孩子们好动的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动起来,让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这不仅使学生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做”,让孩子们充分地活动起来,通过活动来丰富学习经验,通过真实的体验来促进语言的习得,在体验运用中发展语言技能技巧。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去 “做”。如在教学身体部位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Touch your„”活动,比一比,看谁摸得准、摸得快,我的指令越来越快,孩子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快,就连平时最不专心听讲的调皮鬼柳鑫同学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又如在教学动作性的单词和短语时,就设计让孩子们在比比划划当中动起来,并形象记忆这些知识的。适合这种教学的还有:听命令表演,听命令制作面具、玩具、卡片等,听命令移

动或交换位置,听命令唱歌,听命令说话,用手势表示对错,听命令比划词语,听命令指出某物,听命令画画等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利用教师本身的动作、身体语言和表情或眼神来帮助孩子们明白每个活动的操作,并尽量设计出易于孩子们掌握的动作或活动,以使孩子们易于恢复记忆,使孩子们见到或听到某一特定动作或命令时,立即可以唤起某一特定语言的再现,如教师做一个喝水的手势,孩子们立刻说出“Drink”或“Drink some water”的反应。

二、巧妙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设计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但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呢?我们可以利用表演对话、讲故事,读诗歌,唱歌曲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去想象故事、诗句、歌曲里所叙述的物品、事件等。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想象,是利用特殊的语音语调呢,还是事先把东西藏起来以让孩子们去猜想?如在教学体积较小的实物单词时,可以把实物装进一个袋子里,让孩子门猜,孩子们非常乐意用玩这种游戏;在进行故事教学后,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来猜测故事的结局;有时,也可以让孩子门把所学内容画出来,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画出的同一个内容可能大不相同。

三、巧妙利用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设计语言教学活动。

玩、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既可给孩子们以乐趣又可以学到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如设计节律顺口溜、“Let’s chant”, “Let’s do”游戏、制作物品活动和进行有趣的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要做到既满足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心理,又可以通过活动把孩子们引导成为学习英语的推动力,使枯燥的、机械的东西都变成生动的、活泼的以至趣味无穷的过程,给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带来快乐,把他们带到一个美好的知识王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王国里来。教师只需将所学内容设计得“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做、玩、画、说、猜、看等过程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教学更多元化,更适合孩子们不断成长变化的需要。

四、巧妙利用孩子们爱说的天性设计教学活动。

孩子们和小伙伴们总是能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并且相互之间总会受到各自的影响,并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所以我们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是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各种小组活动、小组游戏、小组讨论、小组表演等,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参与意

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在相对减少压力的小组活动中自由地交流、交际,获得更多语言运用的机会,在交往互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而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推荐第2篇: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活动建构教学论心得 之对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活动建构教学论倡导构建“生命课堂”,强调要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存在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一个促进生命不断发展的场所,让置身其中的第一个人都体验到幸福和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建构心情境体验 为中心的范型。围绕“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崭新的变化,情境教学正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颇具生命力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巧妙的引言,生动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打破以往常规、单调、机械、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课堂不会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会难以提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果,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情境教学的几点心得: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兴趣,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

一、导入情境

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五花八门,各显其通,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

(一)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二)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当然导入情境法远不止以上阐述的几点,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需要广大专家、教师的共同探讨。 课文的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教授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文,深刻的理解课文,这是所有教师的愿望也是难以达到的境界。由此看来,课堂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二、课堂情境教学

1、让现实生活走进文章,以情动情。

初中语文教材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多是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的文章,所以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到课内,自己的亲身体验像润滑剂那样,不断加速运转,就能引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可能真正地理解文章,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轻松愉快。

2、让美妙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还能使不同的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语言与文学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让生动的影像图画带学生走入文章的境界中。

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课堂教学时可以用一组组的图片、镜头甚至是一些影视的片段来展现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

4、课堂中形象的“角色”扮演。

有位教师上课后走上讲台,说是上课要用报纸,但忘了拿,然后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这位老师均未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去拿。结果学生对老师群起而攻之,批评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不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而后老师随即指出平时同学们在作业中,生活中经常会犯这样的写话、说话不具体,不完整的毛病,在“报”字前面加上一句话,表明什么报纸,在名词前加上一些确定具体意思的话,意思会表达的更加具体,句子更加丰富,这种直接形象的教法使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并从“角色”扮演的亲身实践中收获重要信息。

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努力积极探索,创造出适合学生并且富有感情的课堂情境,那么学生便会自主探索,愉快学习。

推荐第3篇:情境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情境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课题组成员 安素香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动场景与教育因素综合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教育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育教学理论创造性地借鉴了“境界说”的“真”、“情”、“思”、“美”的精华,儒家文化“敏于行”的思想,以及杜威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模式。在李吉林老师的理论阐述中对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提出了以下要求: 以“情”为纽带。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忽略情感,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情境教学中提出以“情”这纽带有利于缩短这种心理距离。

以“思”为核心。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教学中主张教师应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设计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热烈的情绪,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思考问题,学生往往会因兴致所至,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在政治课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情境创设,的发展思维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生活”为源泉。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现实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教学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在政治课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素材选用要以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生活现象入手,通过生活化的、时政化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具体、丰满,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会更加全面、深刻。

情境教学在实践运用中的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情境创设拓展了教学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型情境、探究性情境、实验型情境、趣味性情境等,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诱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克服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了积极的心理满足及对学习的信心。

其次,情境教学缩短了心理距离。在情境教学中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最后,情境教学体现了教育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唤醒者、鼓舞者——唤醒学生创新的潜能,鼓舞学生创新的志向。情境教学从情境的设计、情境的选择、情境的运用都体现着教育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要让情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要在情境中拓宽学习的空间。情境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育创新提出了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品质。

在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中,我们依然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在研究过程上,不能为情景教学而情景教学,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状况,教学的实际条件等诸多因素,有目的、有选择、有意义地进行情境教学,让情境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推荐第4篇: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推荐第5篇:情境教学

[摘要] 本文主要在新课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对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等方面作以阐释;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适合中国实际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即怎样为数学问题构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怎样在教学情境中巧设数学问题,并给予少许案例,供教师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一种有效性的参考。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

数学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场景或氛围,是一种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通过创设游戏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抽象、复杂的数学学习领域中,若能结合学生己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一些游戏型问题情境来开展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能得到较充分的调动,学习的效率会明显提高。

例如,在“认识事件的可能性”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判断一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并能按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概率模型,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表现自己”、“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我们组最棒”的游戏:请各小组(好、中、差生在课前已搭配匀)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设计一些事件,再请其他组回答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回答正确后继续回答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回答正确的一组将得到一张精美的卡片作为奖励,否则出题的一组得到类似的奖励,看看哪一组得到的奖励最多?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了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如太阳东升西落;我班40位同学中至少有4位同学出生的月份相同;姚明罚球投篮是百发百中,等等。整堂课学生都是处在激情亢奋的状态,在游戏中不断建构新知识,课堂效果很好。

二、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不断遭到破坏,并且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身现有知识的局限性,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去达到新的、更高的平衡的欲望。

例如,在“圆锥的侧面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的实质,从而达到自我建构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于是,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教师头戴着一顶纸做的、工艺还算精致的圣诞老人的帽子,走进了教室,问学生“漂亮不漂亮”、“像什么几何体”?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接着,让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成圆锥形帽子,来初步尝试、体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让一位学生将老师做的圣诞老人的帽子沿母线剪开,并粘贴在黑板上,解开了这个迷团。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己感悟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实际上是一个扇形。为了趁热打铁,我又让学生分小组各给老师制作一顶合适的帽子(将前而制作好的帽子作为参照物)。学生稍作思考后就容易想到,要制作帽子,就必须要确定扇形;而确定扇形前又必须知道圆心角,那么如何求出圆心角呢?这样,又会引发学生的再次认知冲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探索,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后,终于发现了扇形的半径、弧长与圆锥的母线、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不难推出圆心角的计算公式,至于“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亦是水到渠成了。在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个个帽子戴在老师的头上,他们是何等的高兴,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既使学生学习了新知,又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更满足了学生愉悦的成功体验。

三、通过知识的现实背景,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求得知识。在教学中把概念寓于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很难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身处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数学概念。例如,圆的概念教学。圆的定义很精炼,但不好理解,教师可以从“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引出,然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呢?能不能做成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如果做一个最简单的车轮,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利用“车轮”“扩正方形”“扩椭圆”等具体表象,让学生在“滚得动”、“滚得稳”的观察思考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圆形边上各点与中心的距离是否一样的问题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绕带铅笔头的另一端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与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圆形成的关键(定点、定长)、条件(同一平面内)、方法(旋转),从而理解圆的概念。恰当地联系现实原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接受、感知新概念。

四、通过故事、典故等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是刚从小学过来,是儿童与青年的过渡期,因此,他们对故事还有着深厚的感情。利用数学故事、趣味性问题、历史名题等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深度。如在《无理数》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首先讲述古希腊学者希伯斯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自然界中一定有无理数的存在”,而被教徒无情地投入大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讲解中国古代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若干,头49个、脚100只,问鸡兔各有几只?通过学生被这个趣题吸引,从而达到以“趣”引“思”,使他们在学习中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效果,顺便通过介绍古代的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为我国高超的算术而自豪。这种故事形式的教学下,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思维也很活跃,学习结果自然就好,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故事情境可能比教师挖空心思进行教学要有效得多。

五、结语

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认为,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类比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寻找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社,2002.

推荐第6篇:情境教学

常用的教学情境及改进措施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正确恰当地选用教学情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常用的教学情境模式有以下几种:

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这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是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用语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比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时: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诱惑?从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用简洁、精炼语言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将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境中。

2、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友好交往礼为先》这课的教学,我就选用年轻人没有礼貌最后走冤枉路的故事,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启示学生理解礼貌待人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礼貌待人都应注意哪些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3、通过表演课本小品剧创设情境

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这课时,我就先让学生把课本中日常成长烦恼的各个片断排成小品表演,再现事情的发生经过,让学生能从动作、语言、神态的表演中体会原来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的原因,从而在分析小品情境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观点,以达到教学目的。

4、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创设情境

通过运用音乐、图画、多媒体(视频、录音、课件、幻灯片等)等手段的新颖性、趣味性创设丰富的情境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在教学《做友好往来的使者》一课时,就通过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小雪与美国女孩相处的故事、比利时首都交通、歌乐山雕塑等几段视频,再现学生没有或无法经历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理解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的实践中,深深觉得创设教学情境应以实用为主,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改进:

1、有针对性性地选择情境,这既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2、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无论选择哪种,都要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简洁实用,不要只是作为一种效果和手段来运用教学情境,更不应该追求精美,而以应该简洁实用为主。

推荐第7篇:情境教学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刚刚接触这门新课程的小学生都怀有新鲜感、带有好奇心。《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以及课本上如此少的语言材料,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我逐渐体会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把孤立的单词、句型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能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他们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积极运用情境创设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出示同学们熟悉的图片以拉近英语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没有距离,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

二、为什么要运用情境创设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英语又不同于汉语,对于刚刚接触它的学生来说,课本上出现的只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要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交际活动,教师向学生渗透的是文字所包含的真情和激情,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唤起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1.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状况的必然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好、活泼、好动、和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借助多种手段创设直观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布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日常的生活交际。交际能力包括了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我们要明白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以“情”感染学生,以“境”培养学生,学生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才会乐学、乐说。学习即生活,我们若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样培养出的才是懂得生活,懂得交际的社会人。

3.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得到了很高重视,却往往忽略了它对于另一教学主体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不同学生、处理不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实践,教学相长,能使原有单薄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联系实际后的立体认知,这对教师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提高。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丰富情境创设的手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对连续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采用同一情境创设手段。根据教学实践,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可以多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等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

如在教授教室里的东西时,我请学生们指着自己身边的东西来一一跟读chair, desk, teacher等单词,利用身边的实物使抽象的声音与形象得到很好的结合。当在教授学生打招呼时,我又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用动画生动呈现了“Hello!” “Good morning.How are you?”的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操练阶段,出示了很多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学生在一声声地惊叹中操练了很多遍的“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跟那些人物用学过的语言来打招呼,有效的情境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可以利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如在教授“What time is it?”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儿童常做的游戏。先由教师当Mr.wolf,其他学生一同来问:What time is it? 学生根据Mr.wolf回答的不同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再由学生来扮演Mr.wolf进行游戏。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一新授句型的练习率和面都很广,整节课都在学生大声地问答中进行,效果非常理想。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在教授购物对话或在学习食物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商店或餐厅的场景,又制作了“营业员”的工作胸卡,请学生来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学生就在生活体验中完成了一次次的对话练习,理解和掌握了对话的内容。

3.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创设心理情境。

教师亲切而充满肯定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要辅以身体语言的解释;当学生说错或者答不出时,教师应该宽容地告诉他:“Please follow me again.”。在教师语言的调节下,儿童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这种融洽的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得到和谐与发展。

4.通过趣味游戏教学创设情境 (1)趣味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民族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句型 :I like basketball 的时候,我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拍着篮球,并跟着节拍唱着 I like basketball 。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吸引过来,部分学生还不自觉地跟着我哼了起来。我再把篮球换成了乒乓球和足球,所有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2)歌曲教学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英语教师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例如教学one„„the other ,学生会依据汉语的思维把它们记成one......other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我教学生唱“Two Little Black Birds”。

Two 1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 One named Jack and the other named Jill. Come back Jack,come back Jill.

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一短语。 (3)韵句教学法

英语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以期达至“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利用小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采用朗朗上口的韵句教学,让学生记忆犹新。例如韵句Pen and pencil Pencil and pen Pen and pencil Say it again 就让学生意犹未尽。 (4)实物呈现法

呈现实物,则可让学生有更切实的感受。当讲授到一些实物名词时,不是“纸上谈兵”,空空焉无所依托,而是“真枪实弹”,切切然有物可触。例如:讲 bag, watch, pen , pencil, pencil-box, pear, banana等,则呈现书包、钢笔、手表、文具盒、梨子、香蕉等实物,并指着实物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来。并且把食物或小型的学习用具奖励给课堂上表现得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加以及时的肯定。这样,寻常之物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教学的效果也好得多。

(5)简笔画教学法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现成的挂图和实物是远不够使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即兴描绘,于是课堂简笔画应运而生。这种画不要求仔细的临摹写实,也不同于精美的艺术创作,它只是配合教学需要的一种达意传神的简单图示,虽寥寥数笔,却敌过千言万语。例如教学五官的时候,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头,通过边教学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单词,边用简笔画画出图象,再通过蒙眼填五官的游戏增强趣味,加深记忆。

推荐第8篇: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史实蕴藏着一段故事,同样思想品德课本中的观点也是许多故事的缩影。将课本内容用生活中的故事情境去诠释,去演绎,势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生成资源,创设高效课堂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教育理念的最高宗旨和核心。”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情境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推行新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为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课堂生成资源,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情境教学,并在情境教学中收获颇丰,在此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巧妙导入

古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课堂导入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如《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我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小品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再如我在讲《尊重他人隐私权》内容时,首先播放了歌曲《粉红色的回忆》,然后让同学们做游戏,(游戏内容:用纸条写一个他人的隐私,让第一桌的同学看了后迅速把看见的内容小声说给第二桌的同学听,这样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同学。最后,我让最后一个同学把自己听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再让第一个同学把自己看到的话说给大家听。)结果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所听到的话,并为这众说纷纭的话语捧腹大笑。我马上找准契机引导同学们思考:“一个人的隐私一旦被广为传播,会是什么后果,带来哪些影响?”同学们立刻又谈开了,就这样我把话题转向了隐私权。顺其自然地导入了本课教学,让学生在轻快明了的歌声与小品中,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轻松,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新课在较好的氛围中进行。

二、精选生活情境

青春期的学生情感丰富多彩,正处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只需一颗火星就会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我努力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处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追求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在讲到两代人的代沟时我采用了“flash父女经典对话”。搞笑的对话内容把学生融入到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抓住机会让学生思考问题:

1、两代人产生代沟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使亲子关系更融洽呢?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

又如在讲授“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我想:初二学生大多正处于叛逆期,讲大道理,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乏味与厌烦的情绪,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热情。因此,我播放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事迹》,并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对这一联系自身实际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轻松、愉悦、兴奋的讨论与交流中重温了父母在平凡的生活中为我们的成长所倾注的点点滴滴──生病时焦急的神情,取得成绩时欣慰的笑容,落在肩头上的一巴掌„„联想起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父母的一幕幕:有的同学曾因母亲的唠叨而心烦;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管教太严而反感;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的平凡而嫌弃;有的同学曾因父母的残疾而自卑;有的同学曾因自己的任性而与父母顶嘴„„通过讨论与讲述,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母爱伟大,父爱深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生活中关心、孝敬他们,深爱他们,并把这种爱扩散到尊敬、爱戴邻里乡亲,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另外教师也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关注和倾听学生的分析和讨论,关注学生经历的差异性,必要时要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最后,这节课在音乐《孝敬父母》中结束。

三、巧设活动情境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学习《礼仪展风采》这一节时,我创设了请学生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社交礼仪表演:比如家中来客的礼仪、初次见面的礼仪、打电话的礼仪等。通过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切身感受礼仪的作用。另外在讲授“财产留给谁”时,我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法官,被告,原告,被告,律师,旁听等角色。让同学们在表演中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并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运用 ,从而认识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四、妙设问题情境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 “可持续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

(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 (2)把鸡杀了吃掉;

(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这只母鸡的主人,你会选择哪种消费方案?学生马上展开了小组讨论交流,发言的气氛很积极。讨论结果:第一条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条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唯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更有利与学生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促进认识的新发展。

总之,在情境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情境话题要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情境创设要与尊重个性相结合;情境铺设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情境趣味要与教学效果相结合等问题。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寓教于乐。

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是教材的改革,也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要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自主体验,让思维的火花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学会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小猪:DADY,我今天捡到了10块钱,不过我还给那个人了 爸爸:GOOD GIRL,那那个人有没有跟你讲THANK U啊

小猪:没有啦,他拉我的耳朵我才把钱换给他的,他哪里会跟我讲THANK U…… 爸爸:= =||

小猪:爸爸,如果地上有一张5块钱和一张10块钱你会拿哪张? 爸爸:当然是拿10块啦。。

小猪:爸爸你很笨呢,你不会两张都拿…………? 爸爸:……¥#……%—¥%·

小猪:爸爸,为什么上个月那个人来问你讨钱你告诉他没有钱还他,这个月他又来问你讨钱你还是说没钱还他?

爸爸:爸爸要守信用嘛。。。¥%-#;;; 小猪:DADY,今天我们在学校,老师叫我们捐钱 爸爸:啊?那你有没有跟他讲你没有钱?? 小猪:我讲了,可是他说你有。。。

爸爸:|||||||||||||||||||||||||||||||||||||||||||||| 小猪:爸爸,为什么人家的屋子那么大我们的屋子那么小? 爸爸:因为爸爸没有钱嘛。。

小猪:那怎么样才可以拿到大大的房子呢?

爸爸: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赚好多好多钱就可以住大大的房子咯~~~ 小猪:那你为什么小时候不好好读书……………… 爸爸:…… 小猪:爸爸,今天晚上吃什么? 爸爸:今天晚餐吃火腿咯 小猪:火腿是什么做的呢? 爸爸:当然是猪腿做的咯。。。 小猪:+。+||| 小猪:DADY,我英文不及格了

爸爸:OH NO,英语不是很难的嘛,我都会了,ABCDEF---F---……饿。。后面的都不会了

小猪:为什么后面都不会了。。?

爸爸:因为花花公子里面的姑娘都没有超过F咯。。。 小猪:?!

小猪:爸爸,我是独生的吗? 爸爸:当然咯,有什么不好吗?

小猪:人家一窝十来个,你才生我一个,你好烂哦 爸爸:#¥—¥%—*……!!!¥……%*¥%)(* 小猪:爸爸,老师布置的作文我不会写 爸爸:题目是什么呢? 小猪:我的志愿

爸爸:这还不容易,写做总统外交官律师就行了。

小猪:那我将来当了总统外交官律师,有些人不是连猪都不如? 爸爸:= =|||!!!

推荐第9篇:“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研项目实施方案

镇原县曙光乡寨地小学一级教师

席浩平

近年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形式,被普遍受到重视。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轨,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以指导广大教师迅速参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由于传统教育方法违背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倾向,需要新教法来更新。“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由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指向愉快教育的“情境教育”的教育新思路,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用生动的乐学形式——“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好小学各科课程,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快乐,用“知、情、意”与“真、善、美”统一的“情境教育”取代片面的“认识能力——单纯智商”应试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走向素质教育,开创培养“四有”新人的新途径、新模式。是我们学习的好教法,有必要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具体的实验活动。

“应试教育”是使中小学基础教育服务于升学考试,小学把语文、数学以外的课视为副科。小学教育需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情境教育的指向性、发展性。因此,应该通过教研实践,积累经验,并广泛宣传,使“情境教育”的方法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应用,实现把“情境教学”从语文单一学科,延伸到众多学科中去;从课堂教学法,延伸到课外活动的广泛领域中去;从具体活动模式,延伸到全校性的,多学科的,大单元的教育活动;从特殊的教学方式,延伸为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开创了走向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为我们迈向素质教育指明了道路。它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一般的教师掌握,有必要在我们的学校里先走一步。

一、实验目标

1、把“情境教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有关教学情境,激起儿童的学趣

第1页

和情绪,导向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的普遍提高。并编写有指导性的教学情境设计。

2、把“情境教学”延伸到各科教学中去,促成“情境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性格、意志、道德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取得系统的经验材料。

3、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进行示范授课,促成“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在全校乃至全乡广泛宣传,普遍运用。

4、在实践中探索、运用并发展“情境教育”的理论。并发表论文。

二、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李吉林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途径,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高惠莹老师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小学语文教改的一面旗帜。”高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通过“知、情、意”统一的教学途径走向“真、善、美”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1、“情境教育”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教育过程的契机。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的六种途径是:(1)用生活显示情境。(2)用实物演示情境。(3)用音乐渲染情境。(4)用图画再现情境。(5)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6)用语言描述情境。

3、“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体现右脑形象思维与左脑抽象思维的辩证联系与相互转化,彼此互补,互相强化。可概括为:首先再现“形”然后进入“境”激起“情”,最后上升到“理”。

4、情境教学的原则是形式上的生动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核心实质上就是以生动直观的乐学形式,充分调动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其所谓“带入情境”就是把孩子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2页

5、“情境教育”理论的延展性是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不但具有情境教学的可操作性,而且还有情境教育的指向性、发展性。其表现在于:(1)从语文单一学科,延伸到众多学科中去;(2)从课堂 教学法,延伸到课外活动的广泛领域中去;(3)从具体活动模式,延伸到全校性的,多学科的,大单元的教育活动;(4)从特殊的教学方式,延伸为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模式。而所有这些都始终贯穿着“语言符号活动——情感意志活动——思维智力活动”的辩证统一,把“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三种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三、实施方法与步骤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课题实验是从1998年4月开始准备的,11月申报可行性报告,1999年10月被确立为地级教育科研项目,研究过程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1998年4月至1999年8月。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教学尝试。主要任务是完成研究方案、计划的写作,进行可行性论证,申报教研项目。

(二)第一阶段:实验的起动。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

1、实验内容:(1)学习“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有关理论。(2)以语文、思想品德课为主进行教学试验,学会示范课教学。(3)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有关教学情境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导向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注意、记忆、理解、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整体发展。(4)在一年级进行“汉语拼音自学法”教学实验。

2、实验方法:(1)学习理论,做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2)创设情感氛围,激活思维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是人和人心理上的最微妙的接触”,课堂上的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透过情感很自然地进入知识境界。因此,情境教学教法实验的第一步当然是深入教学第一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积累较多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摸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示范授课。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走上接受素质教育的新轨道。(3)整理并编写一些较成功的有指导性的教学情境设计。

第3页

3、实验对象:实验班为五年级(1)班,对比班为五年级(2)班。在一年级(1)班进行“汉语拼音自学法”教学实验,一年级(2)班为对比班。

4、实施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2)开展活动课。(3)改进教室文化粉饰。(4)在教师中开展讲座和讨论。

(三)第二阶段:实验的展开。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

1、实验内容:(1)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情境教育”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与参与教学实验的能力。(2)吸引全体教师参与教研实践,把“情境教学”从语文单一学科,延伸到各门学科中去;从课堂教学法,延伸到课外活动的广泛领域中去。促成“情境教育”,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3)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的教研实验。发展和完善“情境教育”的理论,丰富“情境教育”的内容,使情境教育的实践深入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认识自我、不断进取,发展创新能力的新阶段。(4)在一年级进行第二轮“汉语拼音自学法”教学实验。(5)总结经验,写出专题论文。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

2、实验方法:(1)通过学习、讨论、座谈、示范等方法,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教改实验。(2)开展全校性的教改活动,利用“听、评、说、做”等形式进行授课训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符号活动——情感意志活动——思维智力活动”统一起来,把“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的教育形式统一起来,达到“情境教育”。(3)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是能够形成新思路,能导致发明创造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使情境教学由创设学生理解传授现成知识的情境,深入到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教中求新”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3、实验对象:实验班为四年级2班,对比班为四年级1班。在一年级(2)班进行第二轮“汉语拼音自学法”教学实验,一年级(1)班为对比班。

4、实施途径:(1)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初步形成

第4页

一种模式。(2)加强班级活动课,发展校级活动课。(3)改进校园文化粉饰,增加教学硬件设施。(4)在教师中开展“听、评、说、做”课活动,增强教改意识。(5)在班内开展创新教育。

(三)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归类总结。2002年9月至2002年5月。

1、实验内容:(1)制定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情境教育”的教改方案。在全乡大力宣传“情境教育”的成功经验,促成“情境教育”的广泛普及。(2)在教研实验中把“情境教育”从具体的活动模式,延伸到全校性的,多学科的,大单元的教育活动;从特殊的教学方式,延伸为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模式。(3)把“合作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融入“情境教育”。(4)在学前班进行第三轮“汉语拼音自学法”教学实验。(5)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汇报成果。接受鉴定,广泛宣传,推广普及。

2、实验方法:(1)利用评选优质课、优秀论文等形式推进“情境教育”的全面实施。(2)创设条件,积极推进课内外活动课的广泛开展,使“情境教育”从特殊的教学方式,延伸为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模式。(3)在课堂教学中,在各种活动中,引用“合作教育”、“个性教育”的成功经验。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确定研究课题,引导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体验。(4)个人总结,集体讨论,评定审议,上报材料。

3、实验对象:实验班为五年级二班,对比班为五年级一班。

4、实施途径:(1)在学生中实施“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团结合作,共同提高”的教育,加强学法指导。(2)加强校内活动课,开展社会实践课。(3)在教师中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教学研讨小组”,试验以“曙光乡瓦烂沟综合开发的调查与实施报告”为题的研究性学习。(4)加强教学硬件建设。

四、实验检测

1、调查实验效果,考查实验班教学质量。

2、听课、评课,评估活动成果。

3、按计划检测实验进展情况。

4、考查研究报告和其它研究成果。

第5页

五、预期成果

1、通过在寨地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运用并发展情境教学,促成情境教育广泛普及,完成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使小学生在认识、情感、性格、意志、道德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取得系统的经验材料,学会示范授课,促成“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在全校乃至全乡广泛宣传,普遍运用。

3、分阶段做好详尽计划,进行阶段总结。要有汇报材料,有学生资料,有教师实验活动记录等一系列详细的一手资料。

4、成果形式是:实验报告,两年内发表论文,并使项目得到初步认定;四年内有论文、典型教案、经验材料发表,使项目得到鉴定并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本课题研究实验受教研室、乡教委、学校各级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2、在本校由实验主持人领导并组织教师参与“情境教育”教改实验。

3、凡加入实验组的教师都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如有新创意要通教改组讨论后方可试行。

4、参与实验的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积累经验,撰写论文。

七、经费来源

1、经费预算:资料费、文印费、差旅费及其它费用预计3000元。

2、经费来源:自筹经费800元,预计学校经费600元,预计申请赞助1600元。

教研项目负责人:

寨地小学一级教师 席浩平

一九九九年九月八日

第6页

第7页

推荐第10篇:情境教育心得体会

前不久,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揭晓。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凭借《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荣获特等奖第一名。笔者留意到,中央电视台播放李吉林和李希贵的专访时,曾打出“个性与情境教育:基础教育新方向”的字幕。虽是简短的一行字,却体现出了国家对情境教育独特优势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基础教育新方向的指引,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首先,它昭示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李吉林情境教育一贯主张情感是情境教育的命脉,并在各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全面实施“择美构境—以境生情—以情启智—情智相长”的策略。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长期以来重知识灌输,忽视情感培养的唯理性教学传统。

情感是人的本质属性。哲学家李泽厚就提出“情本体”,因为情感是人生的根本。情境教育正是把情感既作为手段又作为目的,提出的“以美激爱,以爱导行,以情激智”“以情为纽带缩短与儿童的心理距离”充分利用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同时又通过儿童道德情感、审美情感的培养,提高人的素质。

教育本是充满爱心和情感的事业,但现实中,学校以狭窄的应试为目的,使之异化为简单地灌输和反复地操练,学生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是快乐、情感和责任心的缺失。情境教育“以美为境界”“让艺术走进课堂”“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它昭示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作为情境教育的开创者,李吉林始终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她就提出:情境教学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后来,又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李吉林不仅提出要重视创造潜能的早期开发,更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在学科学习中结合能力训练,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她的实践中,学科教学与创造教育是相互交融的,这就为我们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将创造教育局限于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技法训练,或许能收一时之效,但非长久之计,有意识地通过启发想象将创造力培养渗透于日常的各科学习中,应成为今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常态。

最后,它昭示着教师成长的新方向。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李吉林的教育创新之路,就是一个创新型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典型范例。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教育教学现状的永不满足,因而才会不断自我突破,达到新的高度。从“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到“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开发情境课程的实验与研究”以至“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她用20年时间做了四期教育部重点课题,但始终围绕“情境”这一主题,锲而不舍地追寻儿童教育的完美境界。当代教师不正需要这种积极进取,努力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吗?

李吉林的实践创新是与她的不断学习紧密相连的。为了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她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去寻“根”,反复研读古代文论“意境说”并从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又注意借鉴吸纳西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学、思、行、著”的研究道路,这才形成了具有本土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情境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由此可见,当代教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顾埋头苦干,而应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又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边学习边反思,并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纷繁多变的信息社会中,为国家培养出既具适应力又能开拓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11篇: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

二、实现全员参与,实时效果反馈

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解决了“饶幸心理”(即传统教学中一次只问一个人)和“失落心理”(某些积极踊跃发言的同学没有机会进行回答)两大课堂提问的弊端,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使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获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参与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馈信息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进行及时调整课堂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指的反馈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的参与气氛、学习新知识后的情感表现等都是我们课堂教学反馈的“晴雨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参与及时被教师掌握。

第12篇: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

将会告其侵权

高中物理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对一些概念和规律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式难背,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由于物理的很多理论比较晦涩难懂,一些模型和物理过程比较抽象复杂,老师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解释和语言表达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因此,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物理情境,由于多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融合了声、光、色、形,融合了静态的、动态的,融合了黑白的、彩色的,能够给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让学生通过形象立体的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以及一些复杂的物理原理。多媒体技术能够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过程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能够使得微观的过程宏观化,瞬间的过程持久化,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微观、瞬间的物理变化,帮助学生破除认识障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突破课本的重点、难点问题。

比如一些无法通过实验演示的物理变化过程,如a粒子散射实验、波的干涉、静电平衡等等,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和再现这些物理实验,声行并茂、图文兼备的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产生更直观的感官感受,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的演变过程以及物理现象的本质,

二、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分析

物理学科是一门动手实践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和摸索,通过深入的亲身体验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真实性和直观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书本上的抽象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观察现象、动手实践、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记录、整合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实验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与学生做一个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准备木板和小球,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将小球从木板的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然后去观察小球最后能走多远,然后再让小球从一个倾斜的木板自由落下在滚落到另一个倾斜的木板上,观察小球滚到另外一块木板上到达的高度。最后可以总结出当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无论第二块斜板倾斜角度如何,第二块斜板斜面伸展多远,当小球从第一块木板自由落下在滚落到第二块木板的时候,小球总会到达与落下相同的高度。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物理态度。

三、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老师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让晦涩复杂的物理现象能够与普通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减少对物理的抵触感和抗拒感,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让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现象就能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而高中学生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认知了,可能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平时常见的一些生活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知识,当老师将生活经验引入物理课堂时,会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促进作用。

比如,在用叉子捉鱼的时候,为什么朝着有鱼的地方插去往往叉不到呢,而有经验的人会将叉子叉的深一点就能叉到了,还有平时的筷子放入装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折了,这些都包含了物理中光的折线作用。平时在公交车上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这是惯性作用;当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会有光,这是静电效应;水、水蒸气、冰、雾这些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转变也涉及升华、凝华、蒸发等物理现象;还有诗词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理知识,通过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能够让学生知道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离我们的生活不遥远而且还特别密切,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及物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物理态度。老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丰富的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及美好的品质。

第13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 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 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 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 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14篇:情境教学论文

创设有效情境,爱你却不容易

昆区青二小 孙海英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青二小 孙海英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要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就将我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如: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

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这乐。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切实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

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

青二小 孙海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有效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科学途径。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产生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可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的游戏与故事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学

1、

2、

3、

4、

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以摸到几号球呢?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又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例如: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伴随着多媒体课件上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师生展开了对话)师:(生动形象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听过。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引出圆的周长)。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着故事,学生嘴里却在小声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都听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无精打采,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可见,这样的童话故事之所以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并非是故事本身缺乏生动有趣性。事实上学生的抱怨“老师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说得很清楚————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儿童更容易接受天真活泼、充满童话色彩和幻想的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生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讨论交流的情境。因此,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根据数学自身的魅力去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心理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三、创设启发学生关心社会,树立科学价值观的时事情境。结合时代发展、身边发生的一些国家大事,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时事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等,从而启发学生关心社会,树立科学价值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一课中,刚好前两天我们国家的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我就在课前用投影仪展示了神五模型,学生一下子“活了”起来,大家纷纷要求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再如,学习《年、月、日》一课后,我设置了如下时事问题情境:北京申奥成功是 年 月 日,开幕时间是 年 月 日,这一年是 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时间是 年 月 日,这一年是 年。

四、创设开发学生数学想象力,发展创新和求异意识的开放式情境。

开放式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对开发学生数学想象力,发展学生创新和求异意识有着重大作用。如在学习几何图形中,我设计了几个这样的问题情境:两点间可以确定几条线段?生:1条。再把问题引申:若在这条线段上,再加一点、二点„„分别有多少条线段呢?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的画,算的算,数的数,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和探索,直至最后找到新的规律,才肯罢休。学生在这种开放式情境中,始终保持着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境,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动了脑筋,想了办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五、新课改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些情境应该给学生提供出相应的学习材料,并且蕴涵数学知识。作为教师还应找准情境与知识的切入点,及时生成问题材料。因此创设情境必须考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尤为重要。

3、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一切都得由教师去组织,去引导,去创设,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学习,如果是靠高压的政策或管制得到的数学成绩,我们牺牲的将是学生的兴趣、自信、诚真,那是得不偿失的,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相背离。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并逐步抽象为数学知识,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同时发展自己得数学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另外,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只要踏进了大门,你们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许多多富有趣味性的内容。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孩子自觉地走进这扇数学的大门,去“闻一闻里面的花香”。愿所有的教师都能创设有效的情境,在情境中找寻、感受、探索、创造;演绎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成长、飞翔。

第15篇:论文 情境教学

浅析情境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也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其中,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在多年的工作研究中提出的“情境教学”的理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和语言描绘情境”就成了在课堂上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由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根据情境教学理论、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大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深化认知过程,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 李吉林老师在多年的研究中,提出了以下六种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的途径:[2] (1)以生活展现情境;(2)以实物演示情境;(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情境;(5)以表演体会情境;(6)以语言描绘情境。无论是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情境教学都可以贯穿其中。下面我简单谈一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六种途径的运用。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学作品的源泉,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所在的那个特定时间、特定生活的反应。假若生活中没有黄鹂、柳树和白鹭,哪会有诗人笔下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呢?即使是神话作品中的神魔鬼怪,也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塑造的,它们只不过比常人的眼睛更大、鼻子更长而已。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可以减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对课文的陌生感,从而更容易接受课文的内容。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狼和小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水的流向。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知识面不丰富,但却很容易想到水是往低处流的这一答案。这样,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狼是在找小羊的“碴儿”了。老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水的流向这一问题,就减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感,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更容易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以实物演示情境

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他们对于抽象的文字语言存在一种“恐惧感”,如果把课本中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实物表演,则更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如课文《刻舟求剑》,老师在讲解时不妨采用实物表演的方法。课前老师用硬纸片剪成一只小船,在小船上贴上一个坐着的人的剪影,同时在小船的两端挂上两个铁环,把一根细线固定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就可以边讲解课文内容,边进行表演:当讲到文中的主人公在舟上做记号时,老师也在船上做上记号,并提醒同学思考停船后这个人能不能找到剑。停顿一会儿后,老师继续演示船在前进„„通过实物对于情境的演示,同学们得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解决问题”这一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三、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了。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这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幻灯片以外,“剪贴画”“简笔画”也是不错的选择。如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老师完全可以在课文已有插图的基础上,用简笔画把课文内容再呈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边学边画,让同学们在画中掌握课文内容。其中“两岸树木密”中的“密”字,老师可以这样展现:先画一棵树问同学们这是“密”吗?然后通过老师的一步步引导得出树木很多才可称之为“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课文的内容老师并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简笔画再现出来,使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新的具体的表象,易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四、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孔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适当的添加一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小学语文的课文本身就是歌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长征》等,老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把歌曲放给学生听听,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感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再如《**广场》,老师完全可以用《我爱北京**》的歌曲导入;《一路花香》则可以加入配乐散文《欣赏自己》的朗诵来升华主题。

五、以表演体会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代课程观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表演体会情境,用的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扮演。如《狐狸和乌鸦》,老师可以和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让学生入情入境,明白课文所揭示出的深刻寓意。

六、以语言描绘情境

老师如果用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可以更加强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想旅游”在课文语言情境的描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老师可以用以下的语言来导入:“通过假想旅游,我们曾经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在那里我们感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我们不禁会想,祖国北方的风景又是怎样的呢?在我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群山,名字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可美啦,像个大花园,课文中称它为‘美丽的小兴安岭’。你没想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坐上飞机,继续我们的假想旅游,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吧!”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2 我们都知道世上的事物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李吉林老师创设情境的六种途径也是如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前面提到的课文《一路花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一路花香的图片让同学们思考这一路花香是怎么来的。图片的运用,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然后,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是啊,这一路的花香是破水罐浇灌出来的,按理说破水罐能浇灌出这一路的花香它应该感到自豪啊,可实际上我们知道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语气的疑问中,同学们也被带入到了那时的情境。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老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同学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人公,可以更好的体会好水罐、破水罐、挑水工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容易明白课文所揭示出的深刻道理。学习不单单是为了学会,更主要的是学以致用。同样,同学们明白了课文的道理这不是目的,从文中能体会到对自己有用的精神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在明白了道理后,老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体会不失为一种有效地选择。最后,一首配乐散文《欣赏自己》的朗诵更是可以升华本文的主题。

仅仅一节课,李吉林老师创设情境的六种途径就都得到了体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割裂了情境教学创设情境途径的整体性,而是应该使其相互结合,得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现代语文编辑部.浅析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语文2010,(29).

[2]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二·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4.

3 致谢:大学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在这三年里我想每个人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我而言这三年更是意义非凡的三年。

我的愿望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当高考的成绩传来时,我感到天都成了灰色。在我心灰意冷时,我的老师们给我推荐了淄博师专。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当一名优秀教师该具备的品质。我衷心的感谢您——“淄博师专”,是您让我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我也衷心的感谢每一位老师,是您教会了我那么多的知识;我所认识的每一位朋友,我也从心里对你们表示感谢,三年的时光我们一起度过,从你们身上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这篇论文是在许多朋友及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尤其是江玉安老师,他在百忙之中仍抽空帮我修改论文,在此,对江老师衷心地说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关键词”之间可用分号。 我只改了几个“的”。

自己再读读,然后打印就可以了。

第16篇:小班情境教学

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境教学即是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声音、画面、实物场景、氛围等全方面来感受。小班幼儿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更喜欢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在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幼儿足够的空间、时间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发现、亲身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在合理的情境中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动力源泉。在集体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随时随地注意激发和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每位幼儿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

进集体教学中。

我园确立了“绿色、健康、和谐、美好”的办园理念,尝试开展幼儿园绿色教育的实践探索。在我园绿色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小班组确立了“促小班幼儿学习兴趣的绿色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的课题。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下就以小班综合活动《兔宝宝过生日》为例,谈谈我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进行的

以下几点尝试:

一、教学环境创设体现情境性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很强,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环境的创设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

趣是很重要的。

活动一开始,我就请出了今天的神秘主角“毛绒玩具兔宝宝”,这时孩子们很兴奋,他们还很有礼貌地和小白兔打招呼。有的孩子还发现了四棵长满水果的的大树说:“老师,你看大树上面有很多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还有梨呢!”当我和孩子们说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的时候,他们更是欣喜地念叨:小白兔要过生日啦!通过以上的环境创设,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过生日”和“果园丰收”的情境。然后我又利用纸箱制作了四幢房子,并在屋顶上面贴上四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水果送到相应的房间里,以此来创设“送水果宝宝回房间的情境”。另外我也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篮子,提示幼儿在送好水果宝宝之后,也将袋子宝宝送回家。最后我也给幼儿提供了与水果实物相对应的水果图片,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水果宝宝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据此我创设了一个“帮水果宝宝找座位的”情境。到了活动的最后,也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坐在小椅子上,围成一圈。这时,我出示了一个生日蛋糕,孩子们就很欣喜地说:“小白兔还要请我们吃蛋糕呀,真开心!”于是我问道:“宝贝们,我们过生日的时候,除了吃蛋糕,还会做什么开心的事情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还要唱生日歌、插蜡烛、吹蜡烛......”于是,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围着蛋糕,听着音乐和兔宝宝一起过完了愉快的生日。

二、教学材料选择体现情境性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来源于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既能保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又能在活动中引发幼儿积极体验、帮助幼儿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再者材料的选择体现情境性,也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应把目标作为过程,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起初,为了体现“摸一摸、猜客人”的情境,我在牛奶盒上面挖了一个小洞,让幼儿伸出小手进去摸一摸,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的缺点:

1、牛奶盒材质太软,经过幼儿多次操作后,很容易变形。

2、幼儿透过小洞,很容易就看见了里面的小客人,丧失了摸一摸、猜客人的神秘感。

3、单纯的摸取动作,对幼儿没有挑战性。经过我几番思考之后,我把摸盒改成了摸袋,让幼儿人手一份,以满足小班幼儿人人操作的需求。另外,考虑到材料隐含的价值性,我也给这15只袋子设计了不同的开启方式:如:拉拉链、解绳子、解开纽扣、打开搭扣等方式。在摸一摸的过程中既能促进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又能发展幼儿的触摸觉。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摸袋既增加了客人的神秘感,同时又在操作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体现了“摸一摸、猜客人”的情境。

三、教学语言提示体现情境性

教学语言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语言特点。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词汇量缺乏,在表达上受限制;概念不清,影响归类;对词语、语句记忆的范围小,影响对语义的接受效果。但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阶段中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语言,提高幼儿对课程的学习效果。

活动一开始,我说:“宝贝们,看看谁来啦?(小兔)今天是兔宝宝的生日,它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给他过生日,好不好?”顿时就引起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当中,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大概的活动内容。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又说:“客人来了要请进屋,你看兔宝宝准备了四幢房子要请水果宝宝住进去,我们赶快送水果宝宝回自己的房子吧,可不能送错哦。别忘了袋子宝宝也要送回家,你看袋子宝宝的家就在那边!”通过以上的语言提示,自然而然地给孩子创设了“送水果宝宝回房间”的情境。在“帮水果宝宝找座位”环节中,我给孩子们说道:“兔宝宝给每个水果宝宝在桌上安排好了座位,等会儿我们帮水果宝宝找到自己的座位,记住哦:找的座位不大也不小,这样客人坐得才舒服呢。”孩子们在听了我的语言提示之后都很积极地帮客人找座位。 从《兔宝宝过生日》这一教学案例中,让我领悟到: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教学语言方面创设更富情境性的教学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从而使学习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17篇:化学情境教学

课题工作总结(2009.9--2010.1)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总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初中化学内容很多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与科学发展前沿密切相关,为了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而又因为九年级的教学面临着升学考试,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进行情境教学,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提出本课题是及时而必要的。

本课题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逐渐对初三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紧紧围绕课题的总体 方案展开研究活动:

(1) 初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情境教学”和“有效教学”两种理论的结合, 为此我们组织组内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使大家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 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

化学微观知识的教学历来是教学难点,本学期,我们就“构成物

质的基本微粒”这一节内容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组内每个老师都针对这块内容上了一节教研课,在同样的课题中,我们看到了每个老师不同的授课方法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让我们彼此思想产生更多碰撞,对这一内容的有效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3)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展示风采

本学期学校有多次教学展示活动,我组冯佩娟、史晓程先后上了 对外公开课,李春燕、促勇老师上了园区公开课,仲勇教师还在赛课中获得了园区一等奖。每一节公开课前组内老师都会认真磨课,认真研讨教学的各个五一节,力求既新颖又有效.每节课都能体现有并行情境教学的理念,获得广泛好评。 (4) 课题初步成果

本学期周晓有有一篇论文在省蓝天杯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一篇

在苏州市年会中获一等奖,教学设计“奇妙的石灰家庭”获省一等奖。史晓程和顾静老师的论文也分别获得省三等奖。

二、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 组内老师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忙于毕业班教学工作,还没能把对 课题的研究自然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活动后的反思总结不够到位。

三、下学期工作打算

下一学期,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和提高。

(1) 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组内教师的科研认识和科研热

情。教师需要先学习,深刻俯理论内涵,才能高速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指导教学,将有效情境教学的理念自觉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并希望组内老师能更多地撰写教学论文。

(2) 将新授课的情境素材积累汇总,将优秀的课例、课件、教学 设计集中整理,充实我们的教学素材。

(3) 继续开展“同题异构”活动。除了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做 好课后的研讨、反思,让教活动落到实处。

(4) 继续以反思促成长。注意积累、善于总结,及时记载研究中

的真实故事,做到一课一评一反思,同时对课题研究开展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认真分析每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交流,对课题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

第18篇:有感于情境教学

以“情”动人,感受情景教学之美

方兴小学孟芬

三月的春光洒在南通这座美丽的小城,也洒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我满怀着景仰和期待的心情走进通师二小。通师二小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名校,学校以李吉林老师开创的情境教育为特色,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书香文化。此时恰逢学校举办母语文化节庆祝活动。

上午,我们观摩了学校的升旗仪式,整个仪式庄重而整齐有序。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童话楼,走进童话楼,楼梯旁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或手工创意,或涂鸦作品,或学生习作,错落有致,充满童趣,两边配以电影胶卷的饰边,着实有一种童话般的感觉,真可谓是“童话楼”。

聆听副校长施建平先生对情境教育的解读。他指出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指向孩子的一生、主张把孩子培养成立体的而非平面的人。在他讲述的教育故事里,无论是他引导的学生“赤脚走四方”、还是大主题活动——南瓜节,无论是“左手节”、还是“勇闯芦苇荡”,都让人无不感到情境教育一直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体验,注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他们在为孩子的童年留下一段若干年后能拾得起的记忆。

用心做教育,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同时又有着博大的教育情怀的李吉林老师让人感动。近耄耋之年的李老师精神矍铄,平易近人。讲座中,李老师朴实的语言,透着她对教育的热爱。她鼓励老师们不要把课题看得神秘,呼吁老师们应该有一颗赤诚之心,呼吁老师

们要保持孩子的灵性。李老师说:“儿童是至高无上的”。李老师还说:“顺其天性而育之”。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注重孩子情感的培养,即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特别关注儿童的灵性培养,即创造性的培养。她提出:爱儿童所爱。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为了学生写出佳作《我是一棵蒲公英》,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蒲公英的美;她为了让学生写一篇有哲理的文章,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不惜踩着单车到处寻找,最终找到奶牛;她为了让学生写出日出的美,半夜三更独自起床到桥头选择观日出最佳位置,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日出的全过程。(但后来考虑到自己所带孩子为一年级孩子,年龄太小,故放弃。)

而这一个个小故事无不凝聚着一位教育人对孩子的爱。这些教育行为只有爱才可以承载。正如李老师所言:“教师对孩子应该有无与伦比的爱”。

感受百年名校,感悟情境教育,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作为经开教育人,我应该更加努力寻找自己的路标,一路向前„„(孟芬)

第19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会去从事各种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能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体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设计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正确的计算出所求圆锥

1 的体积。像这样在教学中适当的设计问题情境,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设计竞赛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有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这一特点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例如:在一节讲授“8的认识”的课堂练习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我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我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我所设计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又如我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课堂安排层次性强,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设计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好动是儿童的年龄特征之一。如果单靠限制学生的“动”,在课

2 堂上,让他们“老老实实”地上课,这如同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上一堂课又苦又累,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设计一种游戏情境,把游戏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泼的数学游戏,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初入学的儿童学习数字“2”,在看图数数等环节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2”以后,我先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出“2”字的形状像鸭子,再逐步观察“2”字各部分:上部分像小鸭子的脑瓜儿,是圆圆的;中间像小鸭的脖子,是斜斜的;下边像小鸭的身子、尾巴,是直直的。然后把儿童语言整理成为“2字歌谣”——“2字像小鸭儿,圆圆小脑瓜儿,斜斜的长脖子,直直的小尾巴。”小学生听了喜形于色,很快上口。这样,不仅记住了规范的字形、书写的要领,而且感受到数字可爱,学习有趣。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学习“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过去,有一个李财迷爱财如命。市上卖的鸡蛋每一斤称10个,每斤是1.54元。李财迷让小伙计去买,并想从中扣他的工钱,就出了一个难题给小伙计:他拿给小伙计1.50元,非要买来一斤鸡

3 蛋不可。买不来就不给工钱。你们能帮助小伙计想出个办法来吗?学生非常好奇,但想来想去也没想出好办法来。这时,我神秘地说:答案就在这节课要学的知识里。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学习。原来,可以分十次去买鸡蛋,每一个鸡蛋0.154元,用“四舍五入”只需0.15元,买一斤(10个)共花1.50元。聪明的小伙计用数学知识斗败了这个财迷。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当中,吸引了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计操作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又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我让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不仅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

4习兴趣。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追求的东西。

第20篇: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 1.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作平行四边形,思考用哪些向量的运算可以求得点D的坐标。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题方法比较多,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解题方法。作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根据图形特征建立数式与图形间的联系。

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学生作图,思考与点D的坐标有关的向量之间的关系。

2.问题:你能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不同思路之间得到相互启发。

师生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解题思路的异同。这里只要求学生谈解题思路,不必书写完成的解题过程。

3.问题:选择不同思路的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各自解题,完成后与教科书上的解答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写出规范化的解答过程,便于交流。 师生活动:学生板书或自行解答,教师巡视。

4.问题:你能说说各种解法的特点吗?不同解法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对解题方法进行比较,总结思想方法。

师生活动:可请学生点评,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小结。本题的解法只有两类,解法一用方程的思想,解法二直接通过向量加法运算。 5.问题:变式训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向量的坐标运算。

师生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本题的条件,进行变式训练。

《情境教学心得体会.doc》
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