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2021-03-0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两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参加“两学两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任卫东

通过学习镇海炼化和李安喜同志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事迹后,收获很大,体会很深。李安喜同志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树立了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习李安喜精神,就是要认真对照他身上的闪光点,持续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做有坚强党性的领导干部。按照局党委“向镇海炼化学习、向李安喜同志学习”的精神,借助中心“两学两提升”活动,我将进一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学习先进,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深入学习镇海炼化和李安喜同志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管理办法,始终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洁意识,发扬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作风,与创先争优、“一转双创”、“比学赶帮超”相结合,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定不移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以李安喜为榜样,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严格管理,善于管理,以理念引领提高执行力,学习他“紧螺丝”式的管理模式。

李安喜同志,他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他善于从思想入手抓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抓落实、自觉干,他严抓善管,精细化管理为企业赢得了效益最大化;他情系群众,把企业发展、职工幸福当做最高追求,真正温暖人心,让员工以企业为家,为企业更好的做贡献;他忘我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李安喜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名利上的知足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工作上“知不足”,始终保持进取奉献状态,不满足、不懈怠、不停步。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不移地打造世界一流。李安喜作为齐鲁石化和镇海石化的高级领导始终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奖金、评先在很多时候远不如人文关怀更能感动人,说心里话,职工对企业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也很低,正如李安喜对职工幸福的诠释“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要有一份较高且稳定的收入,要有个健康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一样,如果在日常工作中稍稍有心一些、用心一点,职工是很容易满足的。

镇海炼化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理念,以“业务”为中心,以“流程”为主线,职责划分清晰、流程运转高效、现场管理精细、制度执行到位,通过开展职责、流程、制度的变革,使各环节权责明确,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学习李安喜就要学习他“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清正廉洁赢得群众”心系群众、关爱员工的博大情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企业发展、职工幸福”作为李安喜的最高追求,就是他管理哲学的核心与真谛!他有着极大的内涵和外延,只有真正读懂了,我们每个人的境界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推荐第2篇:两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两学两提升”主题活动学习心得

根据油田《关于在“一转双创”主题活动中开展“两学两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采油四厂“两学两提升”活动运行计划,9月12日在科室的统一组织下,我跟全体科室成员一起参加了专题学习,收看了李安喜同志“这一年”的纪录片,在为李安喜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之余,也从中学习收获了很多。“敢”和“情”二字是李安喜精神的最好注解。一个敢字,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抓善管;一个情字,对事业的热情,对工作的激情,对群众的真情。学习李安喜精神,就是要认真对照他身上的闪光点,深刻解读敢和情二字,持续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做有坚强党性的干部。学习李安喜精神,就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结合自身的岗位工作,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始终保持能力上的危机感,成绩之下、喝彩声中,始终“淡定”,时刻怀有“本领恐慌、能力饥渴”的危机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锐意进取之心,走稳、走好人生发展的每一步;始终保持名利上的知足感,以豁达胸襟和超然态度,名利上“常知足”,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工作上“知不足”,始终保持进取奉献状态,不满足、不懈怠、不停步,在对照中找差距,在学习中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奋斗事业,把全部精力投入采油四厂的生产经营

和持续稳定发展中去,“长成大树,就要给人们带去荫凉,成为小草,就要给世界带去一抹绿色”。

党委组织科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推荐第3篇:两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两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在车间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两提升”活动中,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镇海炼化分公司的目标追求、发展理念、管理方式、用人观念、和谐文化等内容,深刻理解内涵,切实把握精髓;也从李安喜身上学到了责任和担当意识,无私无畏,敢抓善管,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个人素养。 “人力资源是财富而不是包袱”,作为一名基层设备主任,我深刻感悟到维护设备的第一要务是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负责人,才能受尊重。在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最受客户信任、最受员工爱戴、最受社会和民众欢迎的企业才称得上“高度受尊敬”的企业。从总厂目前的现状看,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产品质量升级和挖潜增效上,精细管理、降本增效也是我厂管理精髓。“坚持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 安全生产是天职、经济运行是水平”、“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利益的源泉”、“大企业要创大效益,做大贡献”„„效益要提升,设备是关键。面对两套装置的200多台台设备和几十台冷换设备,应将挖潜增效落实在设备维护上。在设备管理中,车间将继续在“走动式管理”和“两级承包、精分细管、分项侧重”的责任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堵塞管理漏洞。在工作中以李安喜为榜样,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严格管理,善于管理,以理念引领提高执行力,学习他“紧螺丝”式的管理模式。 “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镇海炼化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流程为主线,全面开展职责划分和流程再造,狠抓制度执行,形成以一套制度文本为支撑的管理体系,激发了员工的责任心,提高了管理效率。车间在年初施行了“三自”管理模式,作为车间的管理者和考核者,我要学习镇海炼化那种重制度、抓执行的管理作风,以“比学赶帮超”和“红旗班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促进作用,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梳理,在梳理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进而持续改进,推动车间设备管理再上新台阶。 “领导心中有职工,职工心中有企业”,李安喜作为齐鲁石化和镇海石化的高级领导始终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奖金、评先在很多时候远不如人文关怀更能感动人,说心里话,职工对企业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也很低,正如李安喜对职工幸福的诠释“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要有一份较高且稳定的收入,要有个健康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一样,如果在日常工作中稍稍有心一些、用心一点,职工是很容易满足的。作为基层单位的副职,我尽可能地关心职工,把职工视为姐妹兄弟,关键时刻能帮一把的就帮一把。按照“不突破政策底线,不给上级添麻烦,不引起连锁反应”和“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依据政策,尽力而为”的处事原则,他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将好事办好。学习李安喜就要学习他“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清正廉洁赢得群众”心系群众、关爱员工的博大情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遇到职工生病住院、家中遇事,我都竭尽所能,有时一份看似不起眼的一次走访、慰问,却能温暖职工的心,让职工感到车间的关怀。 “无欲则刚”是他管理哲学的道德支撑;“有容乃大”是他管理哲学的精神力量;“身体力行”是他管理哲学的实践和认同;“强大气场”是他管理哲学的群众基础;“制胜理念”是他管理哲学的理论依托;“企业发展、职工幸福”作为李安喜的最高追求,就是他管理哲学的核心与真谛!他有着极大的内涵和外延,只有真正读懂了,我们每个人的境界才能真正有所提高。学习镇海石化与李安喜事迹材料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和运用,在今后的人员考核和设备管理中发挥每一名职工的最大潜能,使每一个分子价值最大化,在搞好标准化现场和设备维护的基础上,不断转变管理思路,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为总厂实现全年各项费用压缩目标献计献策,推进车间“三基”和“比学赶帮超”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快总厂信息化建设,提供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益。

推荐第4篇: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目前所有的企业大多受到了以下环境变化的影响:第一,国际化。企业现在面临的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第二,合规化。现在企业的经营特别是骨干企业、大型企业的经营对于合规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第三,市场化。国内的行业垄断程度不断降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四,网络化。第五,标准化。第六,专业化。第七,知识化。产品的知识含量、企业

二、从军民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国防建设为重点的时期(1949—1977年),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可以称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军民分离的高度集中管理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和理论界都没有“国家创新体系”的提法,但是,为了历史地考察问题,我们姑且将这一时期理解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初建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突出特征是:以国防建设为重点,国家创新体系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规模,在实现国家目标方面取得非凡的绩效;政府实施高度的计划调节和集中管理;创新体系的部分要素缺位,真正意义上的中介组织基本上不存在;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处于被动和相对封闭的状态,而且价值取向单一,行为规律单纯;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这一时期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与外部世界基本隔绝的“封闭型超稳定结构型”体系。这一时期,国防创新系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地位。

政府部门既是制定军事装备研制生产的权力机构,又是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规划计划得以落实的组织者、保障者。同时,代表国家作为军事装备的投资人,又是军事装

备研制生产的监督、管理和仲裁机构。政府部门既行使行政职权,又担任着从宏观到微观的多重经济职能。国防科研生产单位只是政府部门的行政附属物。在“全国一盘棋”式的统一安排、分工负责机制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防科技工业门类从无到有并发展到基本齐全,“两弹一星”研制取得历史性成就,常规武器实现了从仿制苏制装备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发展。但是,由于国防科研生产单位长期被动服从单一的指令性计划,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手脚”受到束缚,“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军工规模的削减,对国防创新系统的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积极推进“军转民”时期(1978—1991年),即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到全面实施“科技兴国”、科技强军战略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直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开始引入中国,政府开始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突出特征是:国家创新体系在经历“文化大革命”重创的基础上开始恢复;政府开始放松对科研机构的集中管制,政策供应集中在拨款制度、技术市场、组织机构和人事管理等改革方面,但计划调控力度仍然很大;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趋于完整,中介组织开始出现;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处于调整改革之中,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仍在探索之中。从国防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脉络来看,这一时期国防创新系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开始让位于民用系统。国防创新系统逐步引入了市场手段,军事装备科研生产由过去的单一指令性计划管理转变为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管理,其实质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计划为主的机制。部分军事装备开始试行了招标。但是,市场机制在这一时期的作用是有限的、间接的,合同只是计划的附属物,并不具有现代经济合同的性质。政府部门既是军事装备的军队管理部门,又是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还负责确定具体军事装备项目的研制生产单位。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国防创新系统的改革滞后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的任务只得拖延到下一个历史阶段。

加灵活地综合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手段,通过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始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时期,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有所调整,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发生了三十年来最重大的调整,国防科研生产管理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实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方针,对于我国国防创新系统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它意味着我国国防创新系统必须有革命性的转变,即由保持一个军工科研生产“大摊子”向彻底突破原来的军工体制约束转变,由国家计划指导为主向市场机制为主转变。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还没有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军、民科技部门都有权独立提出国家的科技计划,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不少科技资源重复使用;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协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国家(军用、民用)科技计划的评估和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政府的管理职能没有发生重大转变,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防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滞后;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基础类、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受到冲击;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和民用科技创新系统分离的格局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通过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分析了国防创新系统和民用创新系统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主要障碍,在于现有军工体制的封闭性和垄断性,在于其内部体制和机制,致使非军工领域的优质科研生产资源无法在国防创新系统中充分发挥作用。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首先是“路径依赖”因素。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国防创新系统,是在模仿前苏联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新能力是在仿制国外武器装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是在技术模仿起步,待技术开发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培育基础研究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从总体上讲,我国在军事装备方面只是一个技术跟踪者,而不是一个军事装备发明者。其次是制度因素,即政策环境因素。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国防创

新系统,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对国防创新系统来说,这一转变尚没有从根本上完成。时至今日,计划经济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仍然在我国国防创新系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技术创新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实,技术产品的商业化、产业化规模和程度仍然不是军工单位的主要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第三,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国防创新系统的演进有相当的影响。儒家文化和军工文化中保守和不积极的那些方面,特别是缺乏商业风险投资、研究开发合作等创新文化的必备精神,制约着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高。

从当前和长远的情况来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如果不能直面军民分割的现状,那么仍是不充分、不全面的改革。我们必须从事关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加快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尽快得到彻底的解决。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三、我国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双向转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们从西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着手,分析了这些地区国防创新系统技术“溢出”的情况以及民用创新系统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军转民”经历了两次大的起伏。总的来看,军工单位从事民品科研生产走了一条“马鞍型”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20年不会打仗的基本判断,决定国家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要求国防建设在一个时期“忍耐”发展。国家裁军100万人,军品订货锐减,许多军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人员、厂房、设备大量闲置。军工企业为了寻找出路,陆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军转民”调整,各种民品项目纷纷上马。一开始,军工单位开发生产民品很盲目,基本上是“饥不择食”“找米下锅”,盯住市场上的一般消费品,什么紧俏,就生产什么。从锅碗瓢勺到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甚至帮助农民收麦子,军工企业无所不为。在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军转民”生产的民用产品一度活跃了沉闷多年的短缺市场,提供了人民急需的生活消费品,缓解了军工

企业由于军品任务不足造成的困难。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同时,民用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推动民用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军工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产品升级换代和售后服务做得不好,也没有发挥出军工的技术优势,真正在市场上站住脚的产品不多。军工企业生产的相当一部分民品开始由畅销转入滞销,资金、能源、原材料紧缺,导致军工企业民品开发陷入低谷。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家经济、科技体制调整形势的推动下,军工企业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开始把“军转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第二次创业”或“第二次革命”;进行了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民品发展开始纳入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军工企业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按照市场需求发展民品,不断提高了经济效益;军工主导民品和优势民品得到迅速发展,开始在能源、交通、航天、航空、船舶、光机电一体化、电子通讯、核电、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

我国“军转民”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地区经济技术发展;军工各行业基本形成了具有本行业特点的民品发展格局,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知名企业集团。

当前,军工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以军为主的中央军工企业和应用基础类研究所,民品开发处于次要地位;以民为主的大型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大多数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地方军工企业压力大,靠自己闯军品和民品两个市场;改制后的军工企业和研究所在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总的来说,地方军工企业比中央军工企业军民结合搞得好,转制军工单位比未转制的军工单位军民结合搞得好,东部军工企业比中西部军工企业军民结合搞得好。

目前,军工企业在推进军民结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军工单位的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滞后于市场经济要求;军民双方的结合大多是军工部门与民用部门之间的“感情交流”,缺乏顶层从组织上、计划上的落实;由于管理体制的缺陷,企业缺乏研发民品积极性,对技术成果保护缺乏信心,对技术实施转化不够积极;科研与生产脱离,企业与科研院所“两张皮”,企业很少有实质性的研发活动,科研院所在追求小批量生产能力;在“军转民”过程中缺少融资渠道。

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民用科研单

位,还是民品生产单位,都对进入军品市场充满热情。同时,民用单位拥有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丰富资源。部分民用科研机构和民用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实力,民用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化资源丰富,对构建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可靠的技术基础;目前被军方利用的民用科技资源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民为军用的潜力很大;民用创新系统活力充沛,成长态势良好,军民融合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前景广阔。民用科技力量具有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和创新活力,民营企业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竞争意识和打拼市场的本领。但从总体上看,“民为军用”的速度和规模都不尽人意,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体制机制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官、产、学、研”脱节,即国防科研与生产脱节,产业化上中下游脱节,中间环节薄弱,军工产业链与国民经济产业链脱节;管理体制分离,导致投融资分离和军民企业分离;军品市场没有向民用企业开放;没有形成系统的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和产业化环境;军民融合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两用技术的产业化。

通过实地考察、会议座谈、问卷分析等,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绝大多数军用、民用科研生产单位支持建立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设想,认为这是“军民结合”“军转民”的延伸与发展,是在国家层面贯彻落实“寓军于民”方针的新举措;加强军用、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是大势所趋,只有经过成千上万用户使用过的产品才能充分暴露问题,经过改进提高才是可靠的,军队选用既省钱又放心;民用科研生产单位拥有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丰富科技资源,对进入军品市场充满热情,而且相对于军工单位具有体制、机制、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的优势;当前,需要继续推动“军转民”和“民转军”,形成良性互动的长期有效机制,只要这种双向转移和交互作用向深度、广度发展,就会产生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虽然有些民用行业对军工也有一定的“行业壁垒”,但总体来说,民品科研生产领域对军工单位是开放的;对军工企业来说,参与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其机遇主要体现在有助于从体制和机制上理顺关系,使军工企业真正成为有自主经营权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竞争主体,其挑战主要体现在原来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只有军工企业承担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军工企业要面向更广泛的民用市场,竞争加剧

,压力加大;绝大多数的军工单位(除了极少数军工核心单位外),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军民结合型的,既能承担军品任务,又能搞民品;军工单位在系统集成方面有较强的实力,现阶段军品型号的系统总体应主要依靠军工单位承担,一般分系统和配套件向全社会满足军品资质要求的单位,本着竞争的原则公开招标,开展广泛协作;民用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军品任务在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上较国有军工企业有优势,缺点在于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一般偏弱,目前很难承担总体性较强的军品型号任务。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加速产业化是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应采取的战略措施主要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能力,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强化军民两用思维,树立军民一体创新观念;消除体制分离,建立多渠道产业化投融资体制;深化国防采购改革,打通军品和民品两个市场;加强国防科研机构的调整改革;创建两用技术转化平台,优化两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环境;突出重点,实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

四、产业和区域如何推进军民融合:两个案例

我们选择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四川绵阳市军民融合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作为案例,进行了剖析。

四川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在军工科技资源富集的基础上起步的,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创新绩效。该案例可以为具有军工特色的地区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提供借鉴和示范。案例分析表明,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不仅得益于区域(地区)本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国务院十个部委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务院部委间和四川省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在全国军转民科技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军转民科技园区等基础上进行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科研院所、学校提供有利于创新的软硬环境;军转民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后,要实行军民分线管理,明晰产权,民品部分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军地办学、“产学研”联合办学,是有利于军地双方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发展的“多赢”策

略。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最具军民融合特征的高新技术和产业。我们回顾了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领域军民结合的历程,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为军民结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军工信息行业军民结合初具规模;军民结合的法律法规基础已经初步具备。目前,我国信息领域军民结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管理体制方面,信息领域军民结合战略协同不够;信息领域军民体系分割比较严重,产业链脱节;在法规制度方面,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不配套;在运行机制方面,信息领域军民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尚未形成;在技术创新方面,信息领域研究开发投入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比例较低。我们还重点剖析了美国信息技术与产业领域实现军民结合的案例,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加快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军民融合的政策措施建议。

五、世界主要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

我们重点考察了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印度等典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演进过程、发展趋势和经验教训。这些国家根据国际环境和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推进军民融合的政策和做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主要有“军民一体化”(以美国、英国为代表)、“以民掩军”(以日本、德国为代表)、“先军后民”(以俄罗斯、印度为代表)和“以军带民”(以以色列为代表)等四种模式。

各典型国家经历的发展道路虽不尽相同,但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层面积极推进军民结合,是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共同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当同时兼顾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行为和国家意志的反映,因此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军政部门协同推动,仅仅靠一两个部门解决不了问题;“军民融合”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而且要依靠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来实现;“军民融合”并不是适宜于一切技术项目的,推进军民融合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和技术项目。

六、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涵义

进一步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方针,推动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内容。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

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对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我国应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2015年基本建成满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高效运转的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军民融合的主要标志是:国防科技基础与国家民用科技基础、国防工业基础与国家民用工业基础实现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军用、民用高新技术双向顺畅转移,创新源头(基础研究)实现军民统一规划;军用、民用优质高科技资源能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形成核心生产能力,同时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加强军民互动,两用技术切入,国防科研生产扩大开放,夯实创新基础。”

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涉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应该按照综合集成、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十五”末期和“十一五”初期为前期准备阶段,即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规划时期;“十一五”时期,应主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军民两大创新系统融合的基础性建设,以民促军,加强军民互动;军工加快引进竞争,为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打基础,为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管理改革提供动力;“十二五”时期,将全面推动军民两大创新系统融合,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实现竞争、评价、监督、机制“四个机制”的顺畅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考虑到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敏感性,我们建议近期应从加强军民互动入手;从长远上讲,应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入手。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核心内容是促进创新要素的良性互动,整合创新要素网络,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效率。

具体的政策措施建议是:

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中各主体之间、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军民互动,包括建立分级别的国防建设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军、民供需对话机制,组织军、民两大领域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交

流,实现基础研究计划的军民融合,军民共建两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军民之间、部门之间科技资源共享,发挥有关中介机构的作用,推进军地科教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等。

2.开展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试点工作,加强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3.设立权威的军、民高层领导协调机构。

4.搞好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项目,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5.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深化武器装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营造有利于竞争的体制环境,提高竞争层次、扩大竞争范围,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改革,保持军工核心能力,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设立专题评估,等等。

6.鼓励有条件的民用科研生产单位进入军品市场,是当前推进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具体措施建议有:尽快出台民用科研生产单位准入制度;扩大军品科研项目的招标投标范围;给民用企业公平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完善军品保密制度;完善军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等等。

七、结束语

构建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是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不断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紧迫要求,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也就是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的集中体现。这实质上也是对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提出了更现实、更高的要求。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造、应用和转化科学技术成果效率的竞争。国家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现有的科技生产能力,更取决于面对挑战自我调整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能力,取决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绩效的要求,再也不能容许军工垄断和封闭倾向继续发展。这一问题,应当在十年之内,最迟在2020年之前,有一个根本性的解决。

推荐第5篇: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目前所有的企业大多受到了以下环境变化的影响:第一,国际化。企业现在面临的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第二,合规化。现在企业的经营特别是骨干企业、大型企业的经营对于合规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第三,市场化。国内的行业垄断程度不断降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四,网络化。第五,标准化。第六,专业化。第七,知识化。产品的知识含量、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含

量及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变化的知识含量都在增加。第八,环保化。 面对这样一个普遍趋势,企业先不要想信息化应如何做,而应考虑如何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我有一些建议: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以企业的平台化来增强自己的市场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同时要创建成为创新型、效率型的企业。

全球化包括:贸易全球化,即扩大企业的渠道营销能力;制造全球化,即从研发设计一直到整机的制造环节,通过网络支持全球化;资产全球化,即从原材料到金融资产、资本资产,通过并购、重组走全球化的道路;人才全球化。平台化包括制造服务化、服务组件化、商务平台化和业务外包化。创新包括产品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效率包括信息获取效率、合作沟通效率、客户服务效率、市场应变效率。 如何提升企业新的竞争能力?我认为有三点最关键:第一,信息化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合并形成常态。第二,由商业组件形成的架构网络是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业务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的渗透就是信息技术的渗透,信息化的渗透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基本思路: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

国内最早提出“军民结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战略思想发端于毛泽东。1978年,邓小平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军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把“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十五”期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

“军民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的总方针,最初是指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结合,后来发展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结合。这一提法,从1978年以来沿用至今,与二十多年来的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征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是吻合的。

我们认为,“军民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加强军民双向技术转移;在国防采办全过程推进军民一体化;在部门管理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在产业链分工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等。本主题报告所指的“军民融合”,是“军民结合”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发展,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过程的重要历史阶段标志;与“军民结合”的提法相比,它更加强调国防创新系统和民用创新系统的有机结合,对有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要求更高,更加强调适应我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走向以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建立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体现和贯彻;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当前以及2020年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

我们认为,必须以系统的、非线性的、历史的观念考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下分析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国家创新体系是各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世界上不存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最优模式。仅用一个模型分析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提出了5个不同的模型和示意图,从不同视角来理解和分析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我们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要避免形成军用、民用两个分离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并且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整,最大程度地促进军用和民用工业基础的一体化,促进科学和技术基础的一体化;同时,尽可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获取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工业制造技术。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在国家高度,统筹兼顾,配置资源,力争用“一份投入”获得“两份产出”,同时提高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绩效。我国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面临的国际研究与发展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上国防研究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绝大部分国防科技创新的源头。但是它们对我国军事装备及其技术的出口采取了严格控制的做法。自主创新一直是我国国防创新系统最核心的本质要求。

我国国防创新系统必须具备的特征是:保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先进的、持续的预先研究水平和型号研制能力;在和平时期,保持有效的、有限的军事12全文查看

推荐第6篇: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加灵活地综合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手段,通过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始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目标,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这一时期,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有所调整,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发生了三十年来最重大的调整,国防科研生产管理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实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方针,对于我国国防创新系统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它意味着我国国防创新系统必须有革命性的转变,即由保持一个军工科研生产“大摊子”向彻底突破原来的军工体制约束转变,由国家计划指导为主向市场机制为主转变。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还没有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军、民科技部门都有权独立提出国家的科技计划,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不少科技资源重复使用;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协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国家(军用、民用)科技计划的评估和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政府的管理职能没有发生重大转变,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防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滞后;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基础类、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受到冲击;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和民用科技创新系统分离的格局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心得体会《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推荐第7篇: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目前所有的企业大多受到了以下环境变化的影响:第一,国际化。企业现在面临的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第二,合规化。现在企业的经营特别是骨干企业、大型企业的经营对于合规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第三,市场化。国内的行业垄断程度不断降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四,网络化。第五,标准化。第六,专业化。第七,知识化。产品的知识含量、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含量及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变化的知识含量都在增加。第八,环保化。

面对这样一个普遍趋势,企业先不要想信息化应如何做,而应考虑如何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我有一些建议: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以企业的平台化来增强自己的市场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同时要创建成为创新型、效率型的企业。

全球化包括:贸易全球化,即扩大企业的渠道营销能力;制造全球化,即从研发设计一直到整机的制造环节,通过网络支持全球化;资产全球化,即从原材料到金融资产、资本资产,通过并购、重组走全球化的道路;人才全球化。平台化包括制造服务化、服务组件化、商务平台化和业务外包化。创新包括产品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效率包括信息获取效率、合作沟通效率、客户服务效率、市场应变效率。

如何提升企业新的竞争能力?我认为有三点最关键:第一,信息化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合并形成常态。第二,由商业组件形成的架构网络是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业务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的渗透就是信息技术的渗透,信息化的渗透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基本思路: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

国内最早提出“军民结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战略思想发端于毛。1978年,邓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军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把“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十五”期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

“军民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的总方针,最初是指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结合,后来发展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结合。这一提法,从1978年以来沿用至今,与二十多年来的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征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是吻合的。

我们认为,“军民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加强军民双向技术转移;在国防采办全过程推进军民一体化;在部门管理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在产业链分工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等。本主题报告所指的“军民融合”,是“军民结合”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发展,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过程的重要历史阶段标志;与“军民结合”的提法相比,它更加强调国防创新系统和民用创新系统的有机结合,对有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要求更高,更加强调适应我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走向以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建立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体现和贯彻;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当前以及2020年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

我们认为,必须以系统的、非线性的、历史的观念考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下分析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国家创新体系是各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世界上不存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最优模式。仅用一个模型分析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提出了5个不同的模型和示意图,从不同视角来理解和分析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我们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要避免形成军用、民用两个分离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并且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整,最大程度地促进军用和民用工业基础的一体化,促进科学和技术基础的一体化;同时,尽可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获取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工业制造技术。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在国家高度,统筹兼顾,配置资源,力争用“一份投入”获得“两份产出”,同时提高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绩效。我国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面临的国际研究与发展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上国防研究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绝大部分国防科技创新的源头。但是它们对我国军事装备及其技术的出口采取了严格控制的做法。自主创新一直是我国国防创新系统最核心的本质要求。

我国国防创新系统必须具备的特征是:保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先进的、持续的预先研究水平和型号研制能力;在和平时期,保持有效的、有限的军事装备生产能力;为适应危机情况和战时需要,保持必备的弹药、备件及其他物品;保持健全的、可以动员的民用科研生产能力,以及快速的平战转换能力;提供军事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实现军用技术与民用先进技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1][2][3][4][5]下一页

二、从军民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从军民结合的角度,可以将新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历程按三个时期来划分:国防建设为重点的时期(1949—1977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起步、积极推进“军转民”时期(1978—1991年),以及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时期(1992年以来)。上述各个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以及国防创新系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不尽相同。

国防建设为重点的时期(1949—1977年),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可以称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军民分离的高度集中管理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和理论界都没有“国家创新体系”的提法,但是,为了历史地考察问题,我们姑且将这一时期理解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初建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突出特征是:以国防建设为重点,国家创新体系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规模,在实现国家目标方面取得非凡的绩效;政府实施高度的计划调节和集中管理;创新体系的部分要素缺位,真正意义上的中介组织基本上不存在;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处于被动和相对封闭的状态,而且价值取向单一,行为规律单纯;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这一时期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与外部世界基本隔绝的“封闭型超稳定结构型”体系。这一时期,国防创新系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地位。

政府部门既是制定军事装备研制生产的权力机构,又是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规划计划得以落实的组织者、保障者。同时,代表国家作为军事装备的投资人,又是军事装备研制生产的监督、管理和仲裁机构。政府部门既行使行政职权,又担任着从宏观到微观的多重经济职能。国防科研生产单位只是政府部门的行政附属物。在“全国一盘棋”式的统一安排、分工负责机制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防科技工业门类从无到有并发展到基本齐全,“两弹一星”研制取得历史性成就,常规武器实现了从仿制苏制装备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发展。但是,由于国防科研生产单位长期被动服从单一的指令性计划,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手脚”受到束缚,“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军工规模的削减,对国防创新系统的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积极推进“军转民”时期(1978—1991年),即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到全面实施“科技兴国”、科技强军战略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直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开始引入中国,政府开始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突出特征是:国家创新体系在经历“文化大革命”重创的基础上开始恢复;政府开始放松对科研机构的集中管制,政策供应集中在拨款制度、技术市场、组织机构和人事管理等改革方面,但计划调控力度仍然很大;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趋于完整,中介组织开始出现;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处于调整改革之中,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仍在探索之中。从国防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脉络来看,这一时期国防创新系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开始让位于民用系统。国防创新系统逐步引入了市场手段,军事装备科研生产由过去的单一指令性计划管理转变为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管理,其实质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计划为主的机制。部分军事装备开始试行了招标。但是,市场机制在这一时期的作用是有限的、间接的,合同只是计划的附属物,并不具有现代经济合同的性质。政府部门既是军事装备的军队管理部门,又是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还负责确定具体军事装备项目的研制生产单位。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国防创新系统的改革滞后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的任务只得拖延到下一个历史阶段。

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时期(1992年以来),是以邓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为标志。这一时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科教兴国”成为基本国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开始引入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大加速。政府更加灵活地综合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手段,通过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始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时期,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有所调整,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发生了三十年来最重大的调整,国防科研生产管理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实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方针,对于我国国防创新系统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它意味着我国国防创新系统必须有革命性的转变,即由保持一个军工科研生产“大摊子”向彻底突破原来的军工体制约束转变,由国家计划指导为主向市场机制为主转变。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还没有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军、民科技部门都有权独立提出国家的科技计划,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不少科技资源重复使用;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协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国家(军用、民用)科技计划的评估和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政府的管理职能没有发生重大转变,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防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滞后;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基础类、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受到冲击;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和民用科技创新系统分离的格局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通过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分析了国防创新系统和民用创新系统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主要障碍,在于现有军工体制的封闭性和垄断性,在于其内部体制和机制,致使非军工领域的优质科研生产资源无法在国防创新系统中充分发挥作用。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首先是“路径依赖”因素。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国防创新系统,是在模仿前苏联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新能力是在仿制国外武器装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是在技术模仿起步,待技术开发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培育基础研究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从总体上讲,我国在军事装备方面只是一个技术跟踪者,而不是一个军事装备发明者。其次是制度因素,即政策环境因素。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国防创新系统,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对国防创新系统来说,这一转变尚没有从根本上完成。时至今日,计划经济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仍然在我国国防创新系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技术创新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实,技术产品的商业化、产业化规模和程度仍然不是军工单位的主要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第三,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国防创新系统的演进有相当的影响。儒家文化和军工文化中保守和不积极的那些方面,特别是缺乏商业风险投资、研究开发合作等创新文化的必备精神,制约着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上一页[1][2][3][4][5]下一页从当前和长远的情况来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如果不能直面军民分割的现状,那么仍是不充分、不全面的改革。我们必须从事关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加快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尽快得到彻底的解决。

三、我国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双向转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们从西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着手,分析了这些地区国防创新系统技术“溢出”的情况以及民用创新系统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军转民”经历了两次大的起伏。总的来看,军工单位从事民品科研生产走了一条“马鞍型”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20年不会打仗的基本判断,决定国家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要求国防建设在一个时期“忍耐”发展。国家裁军100万人,军品订货锐减,许多军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人员、厂房、设备大量闲置。军工企业为了寻找出路,陆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军转民”调整,各种民品项目纷纷上马。一开始,军工单位开发生产民品很盲目,基本上是“饥不择食”“找米下锅”,盯住市场上的一般消费品,什么紧俏,就生产什么。从锅碗瓢勺到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甚至帮助农民收麦子,军工企业无所不为。在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军转民”生产的民用产品一度活跃了沉闷多年的短缺市场,提供了人民急需的生活消费品,缓解了军工企业由于军品任务不足造成的困难。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同时,民用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推动民用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军工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产品升级换代和售后服务做得不好,也没有发挥出军工的技术优势,真正在市场上站住脚的产品不多。军工企业生产的相当一部分民品开始由畅销转入滞销,资金、能源、原材料紧缺,导致军工企业民品开发陷入低谷。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家经济、科技体制调整形势的推动下,军工企业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开始把“军转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第二次创业”或“第二次革命”;进行了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民品发展开始纳入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军工企业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按照市场需求发展民品,不断提高了经济效益;军工主导民品和优势民品得到迅速发展,开始在能源、交通、航天、航空、船舶、光机电一体化、电子通讯、核电、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

我国“军转民”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地区经济技术发展;军工各行业基本形成了具有本行业特点的民品发展格局,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知名企业集团。

当前,军工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以军为主的中央军工企业和应用基础类研究所,民品开发处于次要地位;以民为主的大型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大多数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地方军工企业压力大,靠自己闯军品和民品两个市场;改制后的军工企业和研究所在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总的来说,地方军工企业比中央军工企业军民结合搞得好,转制军工单位比未转制的军工单位军民结合搞得好,东部军工企业比中西部军工企业军民结合搞得好。

目前,军工企业在推进军民结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军工单位的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滞后于市场经济要求;军民双方的结合大多是军工部门与民用部门之间的“感情交流”,缺乏顶层从组织上、计划上的落实;由于管理体制的缺陷,企业缺乏研发民品积极性,对技术成果保护缺乏信心,对技术实施转化不够积极;科研与生产脱离,企业与科研院所“两张皮”,企业很少有实质性的研发活动,科研院所在追求小批量生产能力;在“军转民”过程中缺少融资渠道。

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民用科研单位,还是民品生产单位,都对进入军品市场充满热情。同时,民用单位拥有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丰富资源。部分民用科研机构和民用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实力,民用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化资源丰富,对构建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可靠的技术基础;目前被军方利用的民用科技资源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民为军用的潜力很大;民用创新系统活力充沛,成长态势良好,军民融合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前景广阔。民用科技力量具有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和创新活力,民营企业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竞争意识和打拼市场的本领。但从总体上看,“民为军用”的速度和规模都不尽人意,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体制机制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官、产、学、研”脱节,即国防科研与生产脱节,产业化上中下游脱节,中间环节薄弱,军工产业链与国民经济产业链脱节;管理体制分离,导致投融资分离和军民企业分离;军品市场没有向民用企业开放;没有形成系统的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和产业化环境;军民融合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两用技术的产业化。

通过实地考察、会议座谈、问卷分析等,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绝大多数军用、民用科研生产单位支持建立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设想,认为这是“军民结合”“军转民”的延伸与发展,是在国家层面贯彻落实“寓军于民”方针的新举措;加强军用、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是大势所趋,只有经过成千上万用户使用过的产品才能充分暴露问题,经过改进提高才是可靠的,军队选用既省钱又放心;民用科研生产单位拥有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丰富科技资源,对进入军品市场充满热情,而且相对于军工单位具有体制、机制、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的优势;当前,需要继续推动“军转民”和“民转军”,形成良性互动的长期有效机制,只要这种双向转移和交互作用向深度、广度发展,就会产生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虽然有些民用行业对军工也有一定的“行业壁垒”,但总体来说,民品科研生产领域对军工单位是开放的;对军工企业来说,参与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其机遇主要体现在有助于从体制和机制上理顺关系,使军工企业真正成为有自主经营权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竞争主体,其挑战主要体现在原来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只有军工企业承担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军工企业要面向更广泛的民用市场,竞争加剧,压力加大;绝大多数的军工单位(除了极少数军工核心单位外),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军民结合型的,既能承担军品任务,又能搞民品;军工单位在系统集成方面有较强的实力,现阶段军品型号的系统总体应主要依靠军工单位承担,一般分系统和配套件向全社会满足军品资质要求的单位,本着竞争的原则公开招标,开展广泛协作;民用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军品任务在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上较国有军工企业有优势,缺点在于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一般偏弱,目前很难承担总体性较强的军品型号任务。上一页[1][2][3][4][5]下一页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加速产业化是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应采取的战略措施主要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能力,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强化军民两用思维,树立军民一体创新观念;消除体制分离,建立多渠道产业化投融资体制;深化国防采购改革,打通军品和民品两个市场;加强国防科研机构的调整改革;创建两用技术转化平台,优化两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环境;突出重点,实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

四、产业和区域如何推进军民融合:两个案例

我们选择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四川绵阳市军民融合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作为案例,进行了剖析。

四川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在军工科技资源富集的基础上起步的,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创新绩效。该案例可以为具有军工特色的地区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提供借鉴和示范。案例分析表明,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不仅得益于区域(地区)本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国务院十个部委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务院部委间和四川省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在全国军转民科技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军转民科技园区等基础上进行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绵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科研院所、学校提供有利于创新的软硬环境;军转民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后,要实行军民分线管理,明晰产权,民品部分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军地办学、“产学研”联合办学,是有利于军地双方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发展的“多赢”策略。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最具军民融合特征的高新技术和产业。我们回顾了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领域军民结合的历程,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为军民结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军工信息行业军民结合初具规模;军民结合的法律法规基础已经初步具备。目前,我国信息领域军民结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管理体制方面,信息领域军民结合战略协同不够;信息领域军民体系分割比较严重,产业链脱节;在法规制度方面,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不配套;在运行机制方面,信息领域军民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尚未形成;在技术创新方面,信息领域研究开发投入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比例较低。我们还重点剖析了美国信息技术与产业领域实现军民结合的案例,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加快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军民融合的政策措施建议。

五、世界主要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

我们重点考察了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印度等典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演进过程、发展趋势和经验教训。这些国家根据国际环境和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推进军民融合的政策和做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主要有“军民一体化”(以美国、英国为代表)、“以民掩军”(以日本、德国为代表)、“先军后民”(以俄罗斯、印度为代表)和“以军带民”(以以色列为代表)等四种模式。

各典型国家经历的发展道路虽不尽相同,但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层面积极推进军民结合,是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共同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当同时兼顾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行为和国家意志的反映,因此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军政部门协同推动,仅仅靠一两个部门解决不了问题;“军民融合”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而且要依靠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来实现;“军民融合”并不是适宜于一切技术项目的,推进军民融合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和技术项目。

六、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涵义

进一步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方针,推动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内容。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对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我国应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2015年基本建成满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高效运转的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军民融合的主要标志是:国防科技基础与国家民用科技基础、国防工业基础与国家民用工业基础实现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军用、民用高新技术双向顺畅转移,创新源头(基础研究)实现军民统一规划;军用、民用优质高科技资源能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形成核心生产能力,同时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加强军民互动,两用技术切入,国防科研生产扩大开放,夯实创新基础。”上一页[1][2][3][4][5]下一页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涉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应该按照综合集成、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十五”末期和“十一五”初期为前期准备阶段,即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规划时期;“十一五”时期,应主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军民两大创新系统融合的基础性建设,以民促军,加强军民互动;军工加快引进竞争,为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打基础,为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管理改革提供动力;“十二五”时期,将全面推动军民两大创新系统融合,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实现竞争、评价、监督、机制“四个机制”的顺畅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考虑到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敏感性,我们建议近期应从加强军民互动入手;从长远上讲,应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入手。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核心内容是促进创新要素的良性互动,整合创新要素网络,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效率。

具体的政策措施建议是:

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中各主体之间、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军民互动,包括建立分级别的国防建设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军、民供需对话机制,组织军、民两大领域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交流,实现基础研究计划的军民融合,军民共建两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军民之间、部门之间科技资源共享,发挥有关中介机构的作用,推进军地科教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等。

2.开展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试点工作,加强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3.设立权威的军、民高层领导协调机构。

4.搞好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项目,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5.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深化武器装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营造有利于竞争的体制环境,提高竞争层次、扩大竞争范围,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改革,保持军工核心能力,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设立专题评估,等等。

6.鼓励有条件的民用科研生产单位进入军品市场,是当前推进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具体措施建议有:尽快出台民用科研生产单位准入制度;扩大军品科研项目的招标投标范围;给民用企业公平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完善军品保密制度;完善军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等等。

七、结束语

构建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是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不断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紧迫要求,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也就是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的集中体现。这实质上也是对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提出了更现实、更高的要求。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造、应用和转化科学技术成果效率的竞争。国家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现有的科技生产能力,更取决于面对挑战自我调整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能力,取决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绩效的要求,再也不能容许军工垄断和封闭倾向继续发展。这一问题,应当在十年之内,最迟在2020年之前,有一个根本性的解决。

推荐第8篇:两学两提升

“两学两提升”行动对照查改情况汇报

单位名称:第五社区管理中心文体站

一、提升管理水平方面:

1.提出管理流程改进建议1条。

目前社区推行的楼栋承包工作方法,应该更加系统化,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人”,明确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楼栋责任人,实行责任到人,承担楼栋管理职责。楼栋责任人进行公示,方便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定岗”,将巡查作为楼栋责任人的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楼中去,在楼栋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定责”,明确楼栋管理的职责内容,包括环境卫生、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创建、综治、党建、文化、民生工程、违建巡查等内容。随着社区条件的改善,今后将逐步丰富和拓展楼栋内容。在管理上,邻近的两个楼栋,要设置AB岗,入户访问时两人一道进行,如果一人请假,另一人可代为管理和服务。

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以楼栋信息库、基础台账、民情日志等形式,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对一般性工作:楼栋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楼栋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处,处理结果报社区办公室,同时反馈给服务管理对象;突发性工作:楼栋责任人立即上报,相关科室紧急处理,楼栋责任人现场跟踪;审批性工作:楼栋责任人掌握信息,社区受理,相关部门审核,领导审批。

2.提出制度建设改进建议1条。

强化居民自治。重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楼栋化管理工作的宣传、支持、监督作用。在社区代表大会和居民委员会之间增设“社区议事委员会”,承担部分议事、决策职能,构建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分层决策管理体制,做到决策、议事、监督权与执行、操作权的分离。社区议事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是社区成员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对社区事务行使决策、议事、监督权的最高组织形式,其成员由代表大会选举。社区议事会按季或根据需要临时召开,对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提出对社区楼栋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和建议,监督社区楼栋化管理的实施效果是否令群众满意。通过社区议事会鼓励、引导居民深入参与社区事务,进一步提高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3.提出队伍建设改进建议1条。

文体站在队伍建设方面做到了明确岗位职责。一是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员工做到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二是要求员工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三是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各项服务管理制度,形成一种工作机制。四是实行定期考核和通报、评比制度,实行责任倒查。将考评结果计入月绩效考核和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与个人月绩效考核奖金和年终奖金相挂钩。

二.提升作风形象方面:

1.提出群众观念改进建议1条。

定期不定期走访楼栋内群众,收集群众各类服务需求、困难、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动态,及时做好社情民意记录。协调解决群众所难,说服解释群众所疑,积极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正确引导群众弘扬美德,树立文明新风,保持良好的居住和发展环境。

2.提出组织纪律改进建议1条。

组织纪律六不准

(1)、不准弄虚作假,欺骗组织和群众,更不准虚报瞒报。

(2)、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

(3)、不准故意拖延办事时间,推诿扯皮,损害群众利益。

(4)、不准泄露群众、单位的隐私和机密,确保信息安全。

(5)、不准在群众中发表损害政府形象和不利于工作言论。

(6)、不准无故缺席团队开展的工作。

组织纪律六不让

(1)、不让上级布置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

(2)、不让应该反馈的意见或传递的信息在我手中中断。

(3)、不让正在办理的事在我这里积压。

(4)、不让我负责的事因我而影响全局。

(5)、不让各种差错在我手里出现。

(6)、不让群众反映的事情在我这里搁浅。

推荐第9篇:两对照三查找四提升心得体会

开展两对照三查找四提升活动心得体会

李琳

开学初,我校开展了两对照三查找四提升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通过认真学习,我对党章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对我们党的性质、理想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党员义务权益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政治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从而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为人师表的理想信念和为党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的崇高责任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诚信立教,即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通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做好教育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四、做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推荐第10篇:石油公司干部学习两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石油公司干部学习两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根据公司安排,我们集中学习了《关于在“一转双创“主题活动中开展“两学两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学习镇海炼化、学习李安喜,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作风形象“行动,以“两学两提升“行动为载体,深入学习镇海炼化的典型经验和李安喜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适应国内外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促进油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为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再立新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通过认真学习“两学两提升“,深入领会镇海炼化分公司的目标追求、发展理念、管理方式、用人观念、和谐文化等内容,深刻理解内涵,切实把握精髓;从李安喜身上学到了责任和担当意识,无私无畏,敢抓善管,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个人数养。作为一名基层领导,我深刻感悟到干好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负责人,才能受尊重。根据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我们工作重心放在钻井速度提高,保证井下安全和挖潜增效上,精细管理、降本增效也是我们的一贯作风。“坚持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安全生产是天职、经济生产是水平“、“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利益的源泉“。在工作中以李安喜为榜样,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严格管理,善于管理,以理念引领提高执行力,学习他“紧螺丝“式的管理模式。

“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镇海炼化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流程为主线,全面开展职责划分和流程再造,狠抓制度执行,形成以一套制度文本为支撑的管理体系,激发了员工的责任心,提高了管理效率。我要学习镇海炼化那种重制度、抓执行的管理作风,以“比学赶帮超“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促进作用,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梳理,在梳理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进而持续改进,推动技术管理再上新台阶。

“领导心中有职工,职工心中有企业“,李安喜作为齐鲁石化和镇海石化的高级领导始终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奖金、评先在很多时候远不如人文关怀更能感动人,说心里

免费

分享

创新

话,职工对企业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也很低,正如李安喜对职工幸福的诠释“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要有一份较高且稳定的收入,要有个健康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一样,如果在日常工作中稍稍有心一些、用心一点,职工是很容易满足的。作为基层的副职,我尽可能的关心职工,把职工视为姐妹兄弟,关键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按照“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依据政策,尽力而为“的处事原则,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将好事办好。

“无欲则刚“是他管理哲学的道德支撑;“有容乃大“是他管理哲学的精神力量;“身体力行“是他管理哲学的实践和人同;“强大气场“是他管理哲学的群众基础;“制胜理念“是他管理哲学的理论依托;“企业发展、职工幸福“作为李安喜的最高最求,就是他管理哲学的核心与真谛!他有极大的内涵和外延,只有真正读懂了,我们每个人的境界才能真正有所提高。通过学习镇海石化与李安喜事迹材料,开展“三基“和“比学赶帮超“活动,不断提升钻井队伍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快钻井二公司经济建设,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益。为油田持续做大油气主业、做强石油工程、做优社会化服务,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集团公司打造上游“长板“作出新贡献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第11篇:提升两率一度

法镇多措并举全力提升“两率一度”工作

10月2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为了进一步贯彻会议精神,全面提升“两率一度”。 10月26日上午,法镇召开了由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及驻镇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两率一度”提升工作会。会上,学习贯彻了全县平安建设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制定了《法镇关于集中开展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宣传全力提升“两率一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把全面提升“两率一度”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通报了全镇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单项指标在全县的排名,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提升“两率一度”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宣传,提升“两率一度”工作的组织领导、检查指导和督察督办。各村、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要明确工作目标。集中开展宣传时间为一个月,具体指标就是要使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政法队伍满意度均达到全县前10位。三要强化宣传力度。要求各村必须有2幅大型固定宣传标语,出板报1面。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做好固定电话用户的宣传工作。学校要通过开展平安建设主题班会、演讲赛、征文等活动,在学生中进行宣传。镇政府利用宣传车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为期15天的宣传,镇综治办印制平安建设宣传资料,达到每户一份。切实把平安创建宣传工作真正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会议希望通过“两率一度”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为全镇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和谐平安的环境。

第12篇:中医医院两提升方案

“两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2013年卫生工作目标任务,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以加强职业道德、整治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内涵建设、机制建设、文化建设和基础建设,着力在完善创建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服务质量、创建和谐卫生上下功夫,努力构筑和谐医患关系,努力提升医院形象,为服务全市市民提供健康保障。

二、任务安排

(一)强化职业精神建设,塑造良好职业道德

1、完善职业素质培训制度和监督机制。

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医院规范化培训方案,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健全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职业素质教育与个人考评、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把职工职业素质教育列为必修课,作为完善和提高单位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来抓。通过查找分析深层原因,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结合实际开展“医务人员服务八项承诺”、“五坚持、五制止”和“八个不准”等活动,优化优质服务流程,促进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2、开展职业素质实践活动,强化良好职业精神养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把廉洁敬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结合起来,提倡换位思考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意识。开展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评选活动。充分利用评选推荐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创新卫生文化内涵建设,塑造文明服务新形象

1、弘扬核心卫生文化价值观。

结合实际,围绕卫生工作职业精神进行深入讨论,凝练并大力弘扬“博学笃行、业务精湛,情操高雅,敬业爱岗”的行业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职业操守、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旋律。塑造和培育卫生文化形象和品牌特色。以卫生文化提升管理水平熏陶职工的职业素养,培养卫生工作者职业责任心。从外部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使工作环境、服务流程和规范等各方面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努力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服务环境。,“以提高学术水平吸引病人,以提高技术水平说服病人,以提高服务水平留住病人”。 以严格和完善的工作流程,把强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作为重点,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卫生文化品牌,在全系统形成推动职业精神建设的良好氛围。

2、完善便民利民服务机制,塑造文明服务新形象。大力开展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窗口”和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各科室要认真查找服务环境、管理制度和服务细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力戒“生、冷、硬、顶、推”。通过完善政务、医务公开,医患座谈会等制度,畅通投诉渠道,让群众缩短办事周期,让患者“五明白、五知道、五放心”,缩小医患之间的信息差距,增强社会监督的有效性。重点推进医院优质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施“无假日”制度,延长门诊开诊时间、优化服务窗口布局;完善管理制度,实施“五坚持五制止”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提供优质护理等服务项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服务的需求。

3、培育职工团队文化。强化管理团队力量,提高执行力,形成“民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好每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善于用人,健全人事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注重对年轻骨干的培养。注重深化民主管理工作,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

(三)完善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1、强化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建设。

(1)全面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效率的提高。重点治理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的问题。要做到服务无障碍、零障碍、快速度,全面体现“提质、提速、提效”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岗位目标管理制。量化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管人管事。围绕重点工作,提升工作效能。围绕单位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完善单位工作效能考核办法,建立“日清、周结、月评、季考、年总”的绩效考核机制,使人人讲求工作效率,个个追求工作质量,努力建设效能型单位。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医德医风建设 (1)完善中医药和专科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建设。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乡镇、进社区工作,加强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

(2)大力发展特色专科。,结合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专科,通过特色专科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与同类卫生机构的比较优势,提升我院的行业地位和社会知名度。

(3)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推行和完善“先诊疗,后结算”模式。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5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 (4)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5)建立和健全医患纠纷联调机制,认真制定和落实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建立,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支持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三、活动步骤和安排

“两提升”活动总体分为:学习宣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和督导检查四个环节,按照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有所侧重,集中时间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四个环节要有机结合,边学、边查、边改、边建,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学习宣传环节(2013年3~4月)

深入开展思想动员,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培训、座谈会、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围绕“两提升”,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两提升”活动的重大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营造开展活动的良好氛围。加强对职工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够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让广大职工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增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自查自纠环节(2013年5~7月)

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问卷调查、服务对象回访等多种方式,主动征询群众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对我院服务中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主要问题。

(三)整改提高环节(2013年8~10月)

根据查找的突出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扎扎实实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要集中精力一项一项地进行重点整改,务求取得实效。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附件:

1、舞钢市卫生系统“两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舞钢市中医院“两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 (副院长) (副院长) (副院长)

成 员: (财务科长)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总务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年4月3日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013

第13篇:心得体会《注重反思提升教学》

国培反思

注重反思提升教学

有幸聆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多位教育名家一线教师的讲座、课堂实践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使我开阔了眼界。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使我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认识,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今后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学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让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重视实践,审视自我。“国培”让我认识到:一节好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课,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学、爱学;三是关注课堂,不要有“做秀”情结,倡导“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灵活而实际”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生物教法、学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而课堂中教师不时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伴我进步、促我成长,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第14篇: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重庆竹林实验学校 陈台文

参加了这次教学技能培训,收获很大。

第一天上午,我们观摩了三节精彩的语文课,献课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尤其是他们针对不同的年级段组织的精彩的教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我受益匪浅。

下午,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窦桂梅老师,她是“深度语文”的代表,“主题教学”的创立者,强调对文本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她的课堂充满激情,既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让人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窦桂梅老师以《邱少云》为例,告诉我们对教材的多角度的诠释,我感到每一位教师都应向她学习,深钻教材,才能更好地教学。她向我们在座的每一个教师讲述了她的奋斗经历,是我们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也曾经观摩过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她的的教学最让我佩服的是她的激情课堂,而且非常自然,她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一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是的,只要窦桂梅老师一站在讲台上,她便立刻激情四射,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整个课堂烧得沸水滚滚。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每每是一种充满真情的氛围中进行的。她全身心地投入,讲到激动处,激情飞扬;讲到愤慨时,扼腕长叹。可以说,每次课堂教学就是她和学生进行的一次充满激情的心灵的共振。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揩的课堂氛围。教师创设开放、探索、合作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实践的机会。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激情飞扬课堂,让学生争当主角。

第二天,特教教师王小毅讲解怎样钻研教材的一系列方法,他对文本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领悟到原来语文教学竟然有这么深的门道,也惊叹于他的教学功底,他向我们举了很多教学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如何恰当的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文体,适切的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王老师的点拨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给了大同教师很深的触动,帮助大家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疑问。让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的感悟又前进了一步。

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方面还做的不够,总是想法很好,但真正做起来总是完成不了任务学名师方法不够科学,有时对一位名师的思想特别推崇,就不假思索的盲目接受,然而真正指导工作的作用却不大;有时对一节名师的课十分偏爱,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就盲目效仿,结果是弄巧成拙;有时又过于目光短浅,这三天的培训,使我感悟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争取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第15篇:三提升两争创工作总结

富山乡2011年“三提升两争创”主题实践

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4月份起,我乡在各党组织中继续开展了 “三提升、两争创”活动。在活动中,始终把该活动与创先争优和发展提升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履职尽责,创新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安排,营造活动氛围

在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三提升、两争创”活动,是推进创先争优和发展提升年活动的的重要举措。为扎实开展好活动,我乡在组织安排上狠下功夫,体现在“建立一个机构、提出三个结合,创建一个党建示范点”。建立一个机构,即全乡建立了“三提升两争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办“三提升两争创”活动,为推进“三提升两争创”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出三个结合,即活动一开始就提出开展活动要与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相结合,与发展提升年相结合,使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建一项党建示范点,即在我乡东亘村建立难点村治理长效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有力推进活动的开展,印发了《富山乡继续深入推进“三提升两争创”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和要求。各支部按照活动的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完成规定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党建示范点的建设,开展与社区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示范点,使活动有序推进。

二、深入细致引导,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在深入开展“三提升两争创”活动中,我们针对党员干部的实际,注重把握好“围绕主题激发内生力,找准载体激发参与热情、典型引路增强影响力”三个重点环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展开活动。7月份,我乡在各党组织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全乡党员观看电影《建党伟业》,认真回顾自己当初积极申请入党时的思想激情与奋斗追求,向党旗宣誓,发自内心的庄严承诺,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各党支部加强交流和互动,把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取长补短,起到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内生动力。

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

围绕中心工作,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与深化“三提升两争创”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结合起来;与开展“迎城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推进文明和谐机关建设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学习任务,党员干部每季度阅读1本新书,且有学习笔记;半年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理论文章;每年参加1次学习培训;党员干部坚持“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每周党员活动日制度。

四、围绕工作重点,力求活动取得成效

在“三提升两争创”活动中,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努力使活动取得实际效果。一是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参加全县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张贴宣传画、开宣传栏、组织干部收看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党的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气氛。组织党员参观《建党伟业》。二是为老干部办实事有成效。组织老党员召开了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开展了走访慰问老干部的活动。三是机关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名党员荣获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8党员荣获全县优秀共产员称号。

中共富山乡委员会 2011年12月2日

第16篇:两率一度提升方案

咸渭周发[2012] 号

中共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工作委员会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办事处 关于“两率一度” 提升的意见

各联合支部、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辖区各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周陵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建设“平安周陵”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周陵社会治安满意率,对 “平安周陵”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对周陵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的满意度,现制定我办“两率一度”工作提升的意见,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为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周陵”这个中心,以“两率一度”大提升为核心,充分发挥周陵各阶层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实开展宣传活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努力抓好社会矛盾化解、消除

治安隐患,充分展示周陵办平安建设工作成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周陵”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周陵办“两率一度”工作全面大提升。

二、目的意义

通过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教育工作,使全办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周陵办在平安建设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采取各种切实可行、操作性强且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举措,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主人翁责任意识,使平安建设工作得到最广泛的社会支持,使“两率一度”大幅度提升(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75%以上,平安建设知晓率78%以上,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的满意度达93%以上)。

三、工作措施

周陵办平安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两率一度”扩大宣传,并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推进,并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正面引导和鼓励为主,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让辖区群众主动参与“平安周陵”和“和谐渭城”建设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平安建设知晓率。在主要路段、显著位置悬挂平安建设、社会治安横幅。保证全办6986户群众户户收到“建设平安周陵宣传单”,由综治办提供资料各包村部门负责发放到户。特别是全办2376户固定电话用户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建议采取“固定和上门”相结合的宣传方式(由办事处抽调专人,每天通过服务大厅两步固定电话:3311679

6、33116797向辖区固定电话用户进行回访;包村部门根据综治办提供的本村固定电话用户底册逐户上门宣传并每户发放平安宣传罩或口杯,要求各村不少于2次。每户发送一张平安建设服务卡。以此来建立平安建设长效跟踪机制,达到全面推动、深入开展的目的。对全村每户赠送一本平安建设画册书籍,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平安建设

当中。通过广播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防盗、防骗、防抢小常识,宣传资料由司法所、派出所提供。建议办事处组装平安建设宣传车选择集市、汽车北站、苏陈等城乡结合部作为重要地点同时逐村齐过,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平安建设即时贴、平安宣传电话罩、宣传纸杯等形式面对面的对群众进行巡回宣传。每个月向先去电话用户发送一次平安建设短信问候,每季度开展一次入户宣传,填写一次入户宣传登记反馈卡。每个村建立一处平安宣传墙或宣传画廊。在宣传墙或宣传画廊上刷写与平安建设有关的内容或图画。成立平安建设宣讲团,每村每年举办一场法制大讲堂或法制报告会。每年举办一次十大平安守护者评选表彰活动。对优秀平安建设工作者进行表彰。

2、打防结合、两级联动,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率。公安机关要对一些苗头性不稳定因素及早介入,提前化解,主动开展工作。党委、政府提出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紧密配合。公安派出所、周陵刑警中队加大对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力度,形成“打掉一批、侦破一批,震慑一片”的效果,真正起到“铁拳”作用。办村两级治安巡逻队行动起来,由公安派出所牵头,配合刑警中队、办事处抽调专人组成不少于15人的治安联防巡逻队,各村成立不少于5人的村级巡逻队,负责平安创建知识宣传及夜间巡逻,把治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分期分批不间断,针对城乡结合部、汽车北站等重点区域包括38各村,进行拉网式巡逻、巡查,切实做到“白天见警车、夜晚见警灯”,全年365天,各村两委会主要干部带领护村队和“红袖标”志愿者,发动群众,全民参与、群防群治 “天天防、夜夜巡”。 各村“和事佬”要充分发挥基层民间调解员作用,切实负起责任,化解基层矛盾于萌芽状态。各单位、各部门要协助各村推广技防工程,鼓励各村实施“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技防加人防,要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确保一方平

安、群众安全满意。

3、由办事处综治办负责,组织专人对全办固定电话用户进行电话宣传和调查,实施动态管理、查缺补漏,收集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工作。联系电信和移动公司,发送平安创建短信或设置有关平安创建方面的电话彩铃予以实施,在社会层面上扩大我办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

4、实施平安建设志愿者“红袖标工程”。各企事业单位、村一级通过吸纳本单位或本村及流动人口先进分子中年富力强、素质较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年轻群众为平安建设志愿者,佩戴“红袖标”,营造新氛围,树立新形象,充当守护神。

5、司法所全方位推进工作。通过人民司法调解员讲解、印发宣传单,加强群众对司法所职责的了解,方便群众办事;积极在全办范围内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制讲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法律援助工作面,帮助群众按照法定方式依法、有序、有效地解决纠纷。

6、在周陵全面开展“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成立领导机构,整合政法资源,充实队伍力量,聘请法律专家为顾问,联系政法大学生等志愿者形成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力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将法律援助工程数字化、指标化,形成一票否决制,纳入部门、个人年终考核。

7、制定周陵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前移维稳窗口。成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台账,对计划评估项目、已评估项目和评估报告建立档案,统一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8、积极回应社情民意,对两率一度测评反应出的问题全面回访。按时、定期组织干部下村入户,通过填写平安建设服务卡,及时了解平安建设工作力度和社会稳定状况。通过对固定电话户的电话回

访及时了解两率一度量化情况,分析社会稳定大形势,制定方案,及时化解矛盾,提高量化指标,维护社会稳定。

9、打造周陵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亮点。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参加培训,掌握劳动技能,建立该类人群的人才超市档案,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扩大就业范围,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刑释解教人员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申请办理贫困户、低保户等社会保障,解决他们生存和生活的后顾之忧,树立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问题的排查,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负担,让其更易融入到社会上来。组织一批能力强、口才好的人员,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向社会各界宣讲法律知识,进行普法教育,强化人民群众守法的思想意识。

四、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站在维护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提升“两率一度”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日程,认真组织,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各村、各单位要立足基层,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吸引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开展好工作,做到人人皆知、人人支持!

3、健全网络、明确责任。全办上下部门包村、干部包人,层层覆盖,确保形成自上而下的密集型宣传和工作体系。

4、加强督促、狠抓落实。办事处与各村签订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大考核力度。党工委、办事处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 对各村、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奖优罚劣,与办村两级干部及区下派工作队管理办法相结合,确保此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5、做好总结、吸收经验。在活动开展中,各村应该及时总结经

验,沟通信息,相互学习,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6、全办上下要以开展大法律援助便民活动为契机,夯实工作责任,按照“三帮三带”工作方法开展工作。

7、对在此项活动中服务意识不强,影响党工委、办事处形象的工作人员按照基层干部管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中共渭城区周陵街道工作委员会

渭城区周陵街道办事处 二〇一二年八月九日

主题词:两率一度平安建设 提升 意见 抄 送:渭城区委政法委

第17篇:三优两创一提升

在全县机关中开展“三优两创——提升”

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切实营造厌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各级机关中开展以“树立优良作风、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创建: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提升工作效能”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两创一提升”活动。为确保活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的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机关的要求,通过开展“三优两创一提升”活动,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解放、转变观念上有新突破,在履职尽责、效能提升上有新突破,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上有新突破,在推动发展、争先进位上有新突破,为实现跨越崛起新目标、建设和谐富裕新盐池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效能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树立优良作风。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从即日起到4月底前,在机关干部职工中普遍开展一次“作风大转变、我要先作为”,大讨论活动, 党员于部要结合王作实际,通过个人查,同事互查、领导点查、群众评查等方式,深入查找自身作风纪律、精神状态、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撰写个人自查报告。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召开专题评议会,进一步检查和评议本部门,本单位内设机构、各岗位工作人员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个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措施。要深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大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要结合领导干部下乡进村住户、抽调机关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和民情大走访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年内住户时间至少要达到3天,机:关单位为结对共建村办实事至少达到3件,下基层帮助I作的干部要保证每月在基层工作20个工作日。

(二)提供优质服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认真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和效益理念,完善服务体制, 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从即日起到3月底前,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一次“理事项、定制度、定流程、定时限’’活动,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和服务范围,全面清理、规范本单位行政职权目录,确定便民服务事项,明确、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信息公开流程图、便民服务流程图,逐项制定办理制度, 明确规定办理时限,并采取有效形式向群众公布,切买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制度,形成岗位明确、责任清晰、科学配套、方便快捷的为民服务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各级各部门能够进入大厅办理的业务要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办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对进厅业务充分授权,坚决防止“只挂号不看病”现象发生。要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监察,切实规范宙批行为,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推动行政权力和政务 服务事项设置科学化、运行网络化、流程标准化、结果公开化。要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通过公开栏、明白卡、电子屏等有效形式,切实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要求、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监督电话“六公开”。要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品牌”培育工程,深化“三亮三创三评”活动,每个单位都要打造1—2个具有行业特色、内涵丰富、群众认可的服务品牌。 (三)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营造风消气正发展环境活动的统——要求,努力营造“七个环境”,抓好“三项重点任务”,落实“十四个具体事项”和“十个方面具;体工作”。要深。入开展“社会评机关、群众评干部”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要深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督查,纪委、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宣传部、文广局、电视台要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明歪三暗访相结合、定期督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个别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督查、跟踪检查,对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及时通报、媒体曝光、限期整改。各级各部门要从严格考勤制度、干部去向监督、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落实“两管三评一推优”管理机制,建立刚性的常态化的内部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严明工作纪律。

(四)创建一流队伍。各级各部门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为效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普遍建立“一式两定三学”机制,采取“菜单式”方式,定学习计划、定学习目标,重点内容集中学、规定内容业余学、实践内容调研学,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争做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要坚持组织调训与干部选学、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干部实际的教育培训新途径,建立党员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组织和发动各级干部到基层实践中去锻炼,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练,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历炼,不断强化“求实、创新、争先”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处置复杂问题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要积极推行干部跨部门交流、内部轮岗工作,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五)创造一流业绩。广泛深入开展对标定位活动,对照先进典型,明确发展定位,制定赶超措施,在各级机关中形成 “行业争第

一、区域争一流”的新风正气。要进—步健全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县委、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项目高效推进。要积极推行“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部署、决策在一线落实、成果在一线体现、经验在一线总结”的“一线工作法”,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要建立争先进位的激励机制,在部门之间、干部之间开展比服务、比工作、比奉献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乡镇都要干出1-2件在全市、全区有影响的亮点工作。要积极创新载体,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

(六)提升工作效能。要把提升执行力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兴求真务实、崇尚实于之风.讲求工作效率,追求工作质量。要围绕争项目争资金和招商引资“两大任务”,围绕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两大重点”,围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础”等全县中心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部门、单位效能目标考核办法。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单位重{任务,完善干部工作效能考核办法,建立“日清、周结、月评、季考、年总”的绩效考核机制。要严格落实机关效能建没各项制度,严肃查纠一批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扯皮、服务态度恶劣和吃拿卡要等行为,着力营造“讲激情,比实干,讲服务、比奉献,讲执行、比效率,讲清正、比形象”的良好氛围。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三优两创一提升”活动是巩固提高创先争优活动成果、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参照执行。县直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保证领导力量到位、落实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各单位要于2月上旬完成安排部署工作,活动方案要于3月20日前上报县委组织部。

(二)注重结合,突出实效,要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县委组织部等有关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了解掌握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发现问题要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对“三优两创—一提升”活动的宣传力度和舆论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及时向县委和组织部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同时、要通过县电视台、盐池信息网、盐池党建网等媒体,大力宣传活动中涌观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为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18篇:两书心得体会

读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心得体会

导师一直都很关心我的成长,最近看到我在做感恩教育,特意送给我这本由唐朝著的《用感恩的心去工作》,让我非常感动!导师就像阳光一样,一直温暖着我;鼓励着我;鞭策着我前行!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对“感恩”在许多方面也有所描述,如“滴水之恩当涌泉想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得人花果千年香,得人恩惠万年记”等。

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其实对生活感恩,就是善待自我,学会生活。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向上和力量。当你以一种知恩图报的心情去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更有效率。

对于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来说,履行责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长期辜负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损失。没有道谢,就无法体会彼此的好意在互动之间是多少幸福,也很可能因而无法再继续得到对方的恩惠。

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和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存在一颗感恩的心!只有感恩,才会懂得宽容,不再抱怨,不在计较,才会更加珍惜,会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去回报我们身边的人,去坚定自己的教育事业,使我们的生活、教学处处存在动人的风景。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抱怨;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会觉得工作是为自己;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在受到批评时就不会感到委屈;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才能真正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请相信:“给你磨练的人,就是给你恩惠的人;给你痛苦的人,就是给你快乐的人;给你批评的人,就是给你成长的人;给你失落的人,就是给你荣耀的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灵魂就会更加纯净!”

近期根据上级的指示,我认真阅读了《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一书,才明白自己的狭隘,才懂得如何才是真正的感恩。 记得身边发生过一件事,16岁参加工作时,被一人指着鼻子骂了了通“你算什么东西,你懂个屁之类”的话,自尊心大受打击,于是辛苦复读,终于考上民院,终于给自己了一个新的起点。但之后,每当谈起这件事时,我对此人终是一种痛恨的态度,现在想在,我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指责羞辱,我当时会有动力去认真复读吗?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扉页上有一段话:“给你磨练的人,就是给你恩惠的人;给你痛苦的人,就是给你快乐的人;给你批评的人,就是给你成长的人;给你失落的人,就是给你荣耀的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灵魂就会更加纯净!”或许我做不成一个灵魂纯净的人,但,我自身的经历却告诉我,给我磨练和痛苦的人,却是成就我的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懂得自强;就是因为伤害,才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人总要学会长大,只有在这些委曲和痛苦中,才能更明白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或许,这就是明白“感恩”。 在地区发改委工作了16年,工作繁重时抱怨,工作轻闲时抱怨,被领导批评指正时抱怨,没得到想要的待遇时抱怨,心里感觉不公平的也时候也抱怨……抱怨来抱怨去,除了导致自己素质下降,工作能力下滑,再无一处“好处”,自己毫无察觉的抱怨,和不知感恩一样:没有领导的认可,我如何得到展现能力的机会;没有同事的认可,我怎能和他们共同工作……抱怨与敬业水火不容。其实,缓解这些抱怨最好办法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一书中有 “用感恩的心去看世界”、“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委曲”、“让浮躁的心在感恩中沉淀”、“感恩让你担负起责任”等精彩章节,读后试想,如果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就会因感恩工作时心情愉悦,就不会认为工作是枯燥烦闷的,也不会认为工作关系是无聊乏味的。心怀感恩,工作中也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天上不会掉馅饼”,工作给我们提供了心理的安定、收入的稳定。甚至可以说我们所得的一切,所享受的一切,都是从工作中获得,这样想来,我们怎样才能对得起这一切?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才能体会工作的价值,懂得敬业的可贵;只有用感恩的心理担负起负责,才能做到脚踏实地的工作;只有感恩,才会用心;只有用心,才会在工作上有激情,才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才能接受工作中的不快,才会主动自发地去工作;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才会兢兢业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才会对同事多份欣赏,共创和谐;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更有责任感、使命感。 感恩是一种心态,它让我们与人为善,感谢身边的每个人。或许领导不是“伯乐”,他没能发现你的才能,但你可以肯定你是“千里马”吗?或许同事不是好“搭档”,但你做好了篱笆下的那个桩吗?或许家人不理解,但你及时回馈了亲情吗?或许朋友不支持,但你和朋友及时勾通了吗?……每一个人都是群居的,我们在面对一切不如意时,应做的是自我反省、及时查找自己有没有出现问题,有没有用感恩对面对一切,对周围少一点挑剔,少一点怨恨。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生命中每一个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珍惜一切,善待别人;感恩是一种智慧,感谢每个人,成就自身;感恩是一种催化剂,积累社会人生,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感恩是一种力量,激发自身潜能,开启智慧;感恩是一种大爱,心中有爱,你就可以走的更远;感恩更是一种境界,善于发现美好、改善周围。 感恩让我们发现身边的美丽,坦然面对自己的得失,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心灵得到提升。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吧,平心静气的对待每一件事情,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微的事情做起,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正视错误,积极进取。

读解放战争心得体会

代表谁、为谁谋利益,这始终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解放战争》以其宏大的战争叙述,再一次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执政的基础。顺民心、合民意、谋民利,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

坚持执政为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什么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而不能有丝毫动摇。陈毅元帅在谈到三大战役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为什么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即使付出巨大牺牲也毫无怨言,就是在于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这一基本观点,充分调动包括一切爱国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共同奋斗,我们党也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而为之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当前,在经济危机尚未见底、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发展面临着相当多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党仍然把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也充分说明,党是一个时刻把群众安危、百姓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的成熟的执政党。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发展的要求依然迫切,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党也将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这也是顺应民心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

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执政党存亡与否,在于他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党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党风好,则民心拢;党风坏,则民心散。这被历史所反复证明。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等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相互激荡,一些地方风气不正、甚至腐败现象盛行。这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必须时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以优良的作风、创新的精神、赢得民心,才能打牢执政的基础,才能在时代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19篇:两律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刻地认识到廉政建设对每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意义,这两部党内法规,前一部重道德自律,后一部重制度他律,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既树立崇高的道德追求,又划定明确的行为底线,作为一名建设银行的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时刻不忘廉洁自律、勤勉工作,将清正廉洁贯穿于日常的思想和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做到廉政纪律不可忘,腐败红线不可触,公仆之情不可移。

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使《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成为自己的人生指南,必须头脑清醒,言行一致,做到“明规范、慎用权”;“廉从政、作表率”。

首先,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结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执行力、约束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遵守,以“自律”作为基础。大量的资源和权力主要掌握在党员领导干部手中,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缺乏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单靠外界的监督和压力是行不通的,所以必须在“自律”上下功夫。要做到自律,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强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学习,充分认识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重要性,提高遵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对于少数不能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党员领导干部,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辅以“他律”。

其次,要做到“勤小物,治其微”。能否正确对待小事,能否防微杜渐,是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各项标准,从细微处,从小事情,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执政行为进行了规范。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干部,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注意,管好自己的“癖好”,管好身边人的“要求”。

最后,要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的第一大执政党,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艰巨复杂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危险,即“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和严明的纪律来维护,只能是一盘散沙,只会是一事无成。如果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听任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就不能取得政权,即使取得政权后也不可能保持政权稳定。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是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一场及时雨,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从政指南。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进行对照检查,加强自律自警意识,要以严和实的标准守住小节,管住小事,注意养成守规矩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以苛刻的态度检讨自己,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规矩,触动“高压线”,尤其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原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远离“陷阱”,不能让小节小事成为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窗口,做一名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

第20篇:“两查”心得体会

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遵规宁纪巡查” 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沙县湖源卫生院 陈秋林 从今年三月开始,在根据县卫生局和当地政府领导的工作部署,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遵规宁纪巡查”活动。通过学习有关文件、主题讨论,以多种形式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学习,使全体职工更牢固掌握各项纪律规定,增强了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到违法违纪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性,从中吸取了教训,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改进了工作作风。

一、对照要求,检查不足 通过学习,按照院领导的工作部署,对照廉政风险排查、遵规宁纪巡查活动要求,找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对症下药,创新思维,不断完善自身工作。通过对照检查,我感到自己存在理论学习不深入、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保持和发扬这种随时发现,及时整改的作风,从自身做起,以他人为鉴,努力做得更好。

二、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以学习促思想作风转变。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的护士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牢固树立依法依规办事的观念,理论联系实际, 把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日常工作的根本,从提高服务水平着手,尽职尽责。二是用实际行动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建设重在实际行动,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力求工作取得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在工作中,尽心尽职,不遗余力,吃苦在前、克己奉公,力争多掌握一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转变陈旧观念,探讨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做扎实有效的工作,使自己的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三是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生活作风是一个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的综合体现,时

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生活中提高自身修养,强化自律意识,做到自省、自警、自励,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人,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做事,坚决抵制住了各种诱惑和腐败。

三、加强工作责任心 在工作中克服等靠要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开展一些工作。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以基本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要自觉地加强思想改造,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二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三要善于学习,掌握工作的本领。我们从事的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内容,没有雄厚的文化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尽管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大有提高,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要根据作风纪律整顿工作的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在整顿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纪律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争取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

《教学两提升心得体会.doc》
教学两提升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