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领域教学心得体会

2021-03-1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1

今天,我听了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讲师袁立壮老师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精彩演讲,讲课过程中袁老师列举了大量事例和许多亲身经历,对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素以及如何自我分析、调整、学会养成健康心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幼儿教师直接面对的是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也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进一步明白了我们工作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做一个乐观、独立、宽容、心态平和的幼儿老师,让自己都尽可能地以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袁老师的课让我深深懂得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磨砺是种幸福,和挚爱的幼儿教育在一起成长是一种快乐。我们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2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因此,我认为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无论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还是试图改善幼儿的周围环境、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健康,而且可能有损健康。本学期主要做法如下:

一、树立明确的知道思想

《纲要》再三强调让幼儿主动活动,健康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尊重主体、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过程就不应使幼儿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然而日常生活中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却司空见惯,值得我们反思。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在幼儿的整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良好的健康行为。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我们不仅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本着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我园于本学期购置了大量的幼儿可选择的活动器材,以此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本学期我们中班组还严格按照我园的卫生消毒制度作好常规工作,卫生程序规范化;在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幼儿能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加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卫生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积极配合保健老师作好各项体检工作;加强消毒工作,杜绝流行病的发生。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3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其次: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

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本年度,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下,幼儿大致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属于中等水平的约有70%,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

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在自我保健方面,通过成人对幼儿的精心保育和向幼儿进行自我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但游戏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推荐第2篇: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范文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范文1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

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树立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全面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将为幼儿的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范文2

今天,我听了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讲师袁立壮老师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精彩演讲,讲课过程中袁老师列举了大量事例和许多亲身经历,对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素以及如何自我分析、调整、学会养成健康心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幼儿教师直接面对的是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也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进一步明白了我们工作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做一个乐观、独立、宽容、心态平和的幼儿老师,让自己都尽可能地以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袁老师的课让我深深懂得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磨砺是种幸福,和挚爱的幼儿教育在一起成长是一种快乐。我们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健康领域心得体会范文3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其次: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

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本年度,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下,幼儿大致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属于中等水平的约有70%,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

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在自我保健方面,通过成人对幼儿的精心保育和向幼儿进行自我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但游戏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

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推荐第3篇: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推荐第4篇: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幼儿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通过游戏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念,从认知活动而言,游戏是同化的过程。幼儿玩游戏越多,他们智力会发展更好一些。

“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太多,他们更关注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这几乎是所有老师都面临的困境。”北师大刘焱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幸福的童年、该年龄应有的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游戏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chq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就好象春风化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

精心创设游戏活动环境

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准备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为幼儿准备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游戏是幼儿的

的诗等等,压力很大,而强强所在的幼儿园呢,每天以游戏多一点,没有太多的作业,强强每天都过的很开心,他们幼儿园的学习宗旨是“学中玩,玩中学,六个字,强强的爸爸看到刚刚学到很多知识,还能背很多的古诗,觉得很了不起,强强的爸爸也想把强强转到这所幼儿园去,问“强强的爸爸有必要把强强送到刚刚所在的幼儿园去吗?答案是:不需要也没必要

幼儿始终是幼儿,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根本毫无意义,幼儿需要的是在游戏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动脑思考[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这样才记得更深更劳,也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幼儿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我喜欢幼儿是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快快乐乐的回家去,而不是因为作业太多功课太重,而愁眉苦脸不开心不愿来上幼儿园,我希望每一个在幼儿园学习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孩子们加油!

篇二: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多去拥抱触摸孩子

2013——2014——(1) 教师:唐玉贵

爱,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爱,代表着愿意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像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一样。作为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像妈妈一样爱着孩子。

我们班有个小姑娘,什么都好,就是爱睡懒觉,每次都是小朋友们都已经来了,她才慢慢的牵着妈妈的手走过来,一看见我,却会像小鸟一样,欢快的扑过来。她妈妈不只一次的说,她这个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明明醒了就是赖在床上,而且不仅自己不起来,也不让妈妈起来,所以每次到幼儿园都这么晚,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她早点到幼儿园来呢?平常她到了幼儿园我都会抱抱她,那次她来的特别晚,我没抱她,没想到,晚上妈妈来接她的时候,看见她一脸的委屈,一边换鞋一边跟奶奶说:“今天我来的太晚了,唐[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共2篇)]老师都没抱我。”这么偶然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我连忙拉着她的手说:“李宝宝,如果你明天早起来5分钟我就多抱会你,我们拉钩好不好?”她开心极了,伸出手指,用力的跟我敲了印章。

原来孩子们都羡慕在老师怀里多贴一会儿,希望得到和老师单独亲近的机会,这是爱的渴求,一个小小的拥抱却能改变一个孩子赖床的习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多去拥抱触摸他们,适时解决他们的皮肤饥饿,那样孩子老师的心会贴得更近,一日生活会充满无限温馨和甜蜜,教育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2013年12月31日

推荐第5篇: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

——多去拥抱触摸孩子

爱,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爱,代表着愿意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像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一样。作为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像妈妈一样爱着孩子。 我们班有个小姑娘,什么都好,就是爱睡懒觉,每次都是小朋友们都已经来了,她才慢慢的牵着妈妈的手走过来,一看见我,却会像小鸟一样,欢快的扑过来。她妈妈不只一次的说,她这个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明明醒了就是赖在床上,而且不仅自己不起来,也不让妈妈起来,所以每次到幼儿园都这么晚,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她早点到幼儿园来呢?平常她到了幼儿园我都会抱抱她,那次她来的特别晚,我没抱她,没想到,晚上妈妈来接她的时候,看见她一脸的委屈,一边换鞋一边跟奶奶说:“今天我来的太晚了,童老师都没抱我。”这么偶然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我连忙拉着她的手说:“吴宝宝,如果你明天早起来5分钟我就多抱会你,我们拉钩好不好?”她开心极了,伸出手指,用力的跟我敲了印章。第二天,她果然比原来的时间早了5分钟,我张开双手抱着她转了好几圈,连声夸奖她,吴羚嫣今天来的真早,她咯咯咯开心的笑了。她妈妈拉住我跟我说:“童老师,昨天说她来的晚了,你没抱她,今天早来5分钟你就会抱她,早上7点30分马上就跳起来了,吴羚嫣说,要早5分钟,哈哈”妈妈爽朗的笑了,想不到也有这个女儿早上叫她起来的时候。 我发现这个办法还真有点用,就让每天都早来5分钟,直到和别的小朋友时间差不多,让她一直保持这个时间起床,果然,以后她都没迟到了,而我每次看见到早早的来幼儿园都会去抱抱她。

原来孩子们都羡慕在老师怀里多贴一会儿,希望得到和老师单独亲近的机会,这是爱的渴求,一个小小的拥抱却能改变一个孩子赖床的习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多去拥抱触摸他们,适时解决他们的皮肤饥饿,那样孩子老师的心会贴得更近,一日生活会充满无限温馨和甜蜜,教育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教师:童真 2016年11月14日

推荐第6篇: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推荐第7篇:学习幼儿园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园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和老师们一块学习交流幼儿园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通过两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及他们对各个领域透彻了解的深切体会。对我自己得到了提高。培训结束后,我又把王玲老师的课仔细回味了好几遍,研究了好几天。对培训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各位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大家一起对社会教育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如果我有讲的不对或不恰当的地方,请老师们批评指正。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什么是社会教育?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概念。(社会教育的概念)一句话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教幼儿做人的教育。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又包括三个方面: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下面我们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社会认知 (读概念)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自我意识,即对自我特征以及与他人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举例:小班孩子男女性别。大班。

(2)对他人认知,即对同伴以及周围环境中的人的认知。()

(3)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即对家庭、幼儿园、社区设施、交通设施、重大节日及重大事件等方面的认知。家中有几口、幼儿园的名字、社区标志、交通信号灯、教师节、国庆节、地震等方面的认知。

(4)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包括对文明礼貌的知识及习惯、对社会公共规则、集体规则、基本道德准则等方面的认知。即社会公德的认知。

3、举例:区域活动:在玩区域活动时,他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东西,以及和好朋友分享好的成果。

二、社会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社会的总目标是这样的。分类目标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是不需要老师设立的,教育活动目标是需要老师亲自设计的。下面我们对这四个层次的目标进行一一剖析。教育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也是我们老师自己设立的,但是它必须以前三个目标为依据,不要脱离开。我是这样理解的,你们呢?

三、社会教育内容:刚才我们说分类目标时是根据他的类别不同来确立四个内容的目标,也就是社会教育内容。下面我们一块学习社会教育内容的四个方面。

四、社会教育方法:有一般和特殊两种。一般有五种,特殊有三种,下面我们对这八种方法来学习交流一下:这也是我们的重点哦!

1、讲解法:

2、谈话法:举例:大班上学期主题什么联络你我他《我的电话薄》中刚开始时和孩子谈话。中班主题《健康宝宝》中《独自在家的时候》

3、讨论法:

4、演示法:有趣的京剧脸谱。

5、参观法:大班主题《什么联络你我他》中《参观邮局》。王老师讲了一个去弥河参观的事例,没打招呼和人家的工作冲突了。

6、行为练习法:小班主题《让爱住我家》中《今天我是小主人》就是通过教师集中情景表演来培养幼儿做客和以礼待人的习惯。

移情训练法-----他为什么会哭?你什么时候哭?你哭时会怎样?

角色扮演法----我是小记者-----文明礼貌

观察学习法---看到别人奖励,他会观察学习。

五、教育原则:念念

六、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通过三个方面:

七、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

八、组织形式:

一、以实践活动开始的教育活动的组织:

二、以情景表演开始的教育活动的组织:

大班社会活动 遇到险情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学习在火灾、地震、打雷等危险情况下的自救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的面对危险情境,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消防车叫声和打雷的录音带、录音机、手帕、用椅子搭成的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景“危险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着火时自救的简单方法。

(1)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上火车去旅行,晚上住进了宾馆,突然发生了火灾。

(2)引发幼儿积极想出合理自救的办法。

(3)教师引导幼儿对答案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消防车的声音背景下,师生共同表演自救过程。

二、教师创设正在睡觉时发生地震的情景,引导幼儿感知地震的自救方法。

三、教师为幼儿播放“打雷”的录音,引导幼儿想出避免雷击的办法。

四、教师教育幼儿不论遇到什么危险都不要害怕,要镇静,积极动脑筋寻求救助。

推荐第8篇: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1

健康领域

一、幼儿特点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领域目标

1、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导幼儿形成安全的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3、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逐步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

三、教育内容

(一)生活卫生

1、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养成不挑食、不撒饭的良好习惯,主动饮水。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正确的盥洗习惯,逐步学会自理大小便。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独立、有序地换衣服和鞋袜,将脱下的衣服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并通过主动探索学会整理床铺。

4、随时关注并引导幼儿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

5、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站姿及阅读姿势。

6、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维护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废弃物品,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

7、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安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记住幼儿园和父母的名字及家庭住址,知道在与成人失散时去找民警帮忙。

2、在种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注意不碰伤别人。

3、利用有效时机引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会呼喊求救。

(三)体能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做简单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较正确、规范。

3、引导幼儿走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有精神。

4、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跑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能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

5、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跳跃时脚蹬地较有力,落地时较轻,能较好地控制跳跃的方向。

6、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用单手向前上方做用力挥臂掷远动作。

7、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侧面钻,并积极参加各种爬行、攀登活动,在活动中动作较灵敏、协调。

8、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较平稳、轻松地在较窄的平衡板上行走,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9、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玩法。

科学领域

一、幼儿特点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岁—5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5岁—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单个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且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幼儿对数的感知是从对量的感知开始的。3岁左右的幼儿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等量方面的特征,然后学会按量排序,5岁—6岁的幼儿开始理解量的相对性。

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岁左右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至4,并说出总数。5岁左右的幼儿能正确点数至10,并说出总数。部分5岁半至6岁的幼儿能理解10以内的数守恒。

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领域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周围的环境及事物,激发其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正确运用感官认识事物,培养其初步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主动获取周围生活中有关自然和量、形、数、时、空的粗浅经验。

4、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周围世界,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三、教育内容

(一)态度与兴趣

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并从中体会到愉快。

(二)认知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连续地观察,发现事物或现象存在差异并能发生变化。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间量的差异,会按某些外部特征、发展变化或某一简单规律对某些事物进行排序。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按一个维度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4、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各种常见材料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

(三)基本经验

1、引导幼儿喜欢参加饲养小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动物的生长现象,学习为小动物收集饲料和喂食,和小动物有亲近感。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种植活动,在活动中感知植物有生命、会生长,学习给植物浇水、锄草、知道应爱护植物。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四季明显特征,说出四季名称,比较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体会人们通过增减衣服适应气候的变化。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沉浮等现象。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半圆形,体会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

7、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认读10以内数字,区分几个和第几。

8、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社会领域

一、幼儿特点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同时,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4岁—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对主要接触者有进一步的亲近情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能依赖外在成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开始发展。

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5岁—6岁幼儿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建立自身行为与他人反应的关系,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所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同时,他们能进一步意识到并开始理解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情感、需要,重视成人、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同伴群体接纳,并开始自觉、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由于每个幼儿和所处的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因此,它对幼儿的一生都有影响。

二、领域目标

1、增进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其爱亲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2、引导幼儿主动关心、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丰富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群合作、讲礼貌、守纪律、诚实、谦让、爱护环境等良好的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教育内容

(一)社会性情感

1、引导幼儿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2、引导幼儿体验和感激他们对自己的爱,并用简单的方式(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爱。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心他人的情绪情感,有初步的同情心。

4、引导幼儿尊重周围的劳动者。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爱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认识并尊重国旗。

6、在主要的节日期间,根据幼儿的意愿,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初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二)社会性认知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意识到生活、游戏、学习等行为规则和自己行为的关系,知道应该自觉遵守规则与要求。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简单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初步理解行为的对与错,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三)社会交往与行为

1、提供促进幼儿相互交往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主动和小朋友及熟悉的人交往,与人友好相处,掌握初步的交往技能。在交往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有初步的礼貌行为。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爱护公物,不打扰他人活动,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行为。

(四)个性品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的兴趣、需要、情感。

2、培养幼儿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诚实、勇敢、合作、爱劳动的品质。

3、用鼓励、支持的方法引导幼儿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尝试解决。

4、引导幼儿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用适当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5、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愿意并能够为自己、他人和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艺术领域

一、幼儿特点

幼儿期的艺术活动主要有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艺术活动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性、活动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因此,每个幼儿都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愿望。

幼儿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幼儿阶段是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幼儿感知、听辨声音的强弱、长短、快慢、高低和音色等,可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稚嫩,听觉的分辨能力稍差,他们歌唱时不易唱准音调,且音域较窄。教师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嗓音,逐渐培养其准确歌唱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节奏感。

3岁前的幼儿喜欢用笔随意涂划,处于涂鸦期。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象征期,这时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各种形状表现自己的经验,但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教师应精心保护这种尝试活动。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美术方式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构思越发丰富、完整,创造的形象越发生动、细致,使用的色彩越发多样化。

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木偶剧、儿童剧等,看到精彩处,他们会屏气凝神,十分专注,并在游戏和生活中再现他们十分喜欢的对话和动作。

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2

带着学习的心态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点了解了《指南》中关于五大领域的内容。其中每个领域都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分别阐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指出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幼儿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判断能力等。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宇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同时,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适合的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等,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指南》中所提到的语言发展水平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们原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我在教大班时,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很多孩子不管是看书或听故事的习惯很差,但凡深刻一点的内容他会表现得心不在焉。

1、早期阅读引领幼儿学会阅读。

本学期的早期阅读活动,我制定了计划。在尝试绘本《小威向前冲》阅读中,我作为引导者,利用谈话慢慢导入,孩子们感觉很轻松。问题的层层深入,又引幼儿的思维跟着我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开始读故事了,先关掉声音,边看图边发问,“这是谁?他在干什么?”“这是小蝌蚪,它在游泳。”先不要打断孩子的话,顺着他们的思维继续下去,孩子们就会有新发现。声音再现时,孩子们发现它是小精子,不是小蝌蚪,这样记忆更深。这次教学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有些难以启齿的话题,在和孩子们以平常心谈下来,孩子们并非不懂,但也并非全懂,但并没有一个人笑场。反而个个都自豪自己是游泳冠军。

通过让孩子们学会阅读的方法,从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我觉得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班级书吧、走廊、图书室营造阅读氛围。

我想环境很重要,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庭,营造一个“书香门第”对孩子很重要,如果家长在家从来不读报、不翻阅书籍,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跟着减弱。和很多幼儿园相似,我们园也举办过多次《周火生爷爷图书义卖》,班级里举办过“图书漂流”,区域设置中将图书吧设置在相对安静的角落,同时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来以阅读系列活动为载体,为师生互动、幼幼互动、亲子互动搭建分享阅读的平台。

3、给孩子表现的.舞台。

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支持。老师的支持对孩子们开展活动很重要,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让孩子来表现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励孩子们进行阅读活动。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作为青年教师,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育都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有的方法很有效,而有的方法却是失败的。当我阅读《指南》时,便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指南》,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对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我们这样的老师帮助特别大。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在各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出的建议也让能我们更好的关注和注意一些问题,这些细而有之的内容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

《指南》就像是一把为幼儿量身定做的标尺,清楚的标出幼儿达标的刻度。但我也知道,在教育中我不能拿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他们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在大同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有个性的发展。

其中有一条建议家长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我们常常听到的俗语杀鸡儆猴,如果用在孩子的身上,往往造成的后果只会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这让我们想到平常我们请小老师的时候,会发现她们会用和老师一样的方法来对待大家。有的好,有的并不好。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想好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效仿。在我们学习了《指南》,了解了孩子发展的方向后,我们需要从所有的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适合的那一款,让幼儿更好的发展。

《指南》是像是一本食谱,把每一道菜的烹饪方法都具体了,而真正做好一道菜更需要关注的是火候,这个火候就是我们在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掌握好火候,才能做出好菜。在今后教育工作中,我更会细读《指南》《纲要》,将《指南》精神、《纲要》精神更好的贯彻到工作生活中,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更好的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而且发展得更好。通过学习《指南》从中我有所领悟,知道了做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比如,现在的家长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唱多少的歌曲,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而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埋怨自己的孩子哪里不足。从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害的孩子有学不完的东西,孩子最珍贵的儿童时期就这样在“学”中流失。《指南》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

《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能力的范围。这样我们了解清楚后,不仅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上也会体现出层次,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指南》,将里面的内容细化,更加深入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要将里面有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家长,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使孩子发展得更好。

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3

最近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感受深刻,收获颇多。我体会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重大责任、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炽热的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我们应从各方面入手,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下面我来谈谈我对各领域的心得体会:

健康: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展开的。同时,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

语言:《指南》中要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倾听忍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语言发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的语言交流奠定基础。我们可以从:兴趣、环境、提问、鼓励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另外,在课堂上可以多教给孩子一些美好的书面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用上几次,给孩子们一些美好语言的引领。

社会:对幼儿来说,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关系,适应社会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初步理解并遵守群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对所在群体形成初步的归属感是社会适应的基本内涵。另外,对于孩子之间的一些纠纷,教师不要急于制止,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科学:主要是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给孩子们提供相应的材料,抛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适时得点拨,在孩子们有收获时进行及时小结提升。最重要的就是鼓励,激励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艺术:艺术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孩子们虽小,但对美的感受能力是很强的,不管是音乐活动还是美术活动,只有在美的熏染下才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比如美术活动,教师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美的,教师的范画也要是美的,教师的指导语言也要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声音要美,教师的身体姿势要美,选择的音乐也要美。同时,在很多时候,音乐和美术可以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带给孩子们更多美的体验。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指南》的确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教会我从细节观察幼儿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素质,才能真正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推荐第9篇: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心得体会篇1

这次做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各位名师为我们作的五大领域培训,使我再次对五大领域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语言领域:我认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能运用,能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孩子多说,对于那些内向的幼儿更要要让孩子学会交流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和童心来走进孩子,主动与孩子们交谈。坐在宝宝的身边问长问短,让幼儿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久而久之,宝宝们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和老师说。另外,在课堂上可以多教给孩子一些美好的书面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用上几次,给孩子们一些美好语言的引领。

艺术:艺术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孩子们虽小,但对美的感受能力是很强的,不管是音乐活动还是美术活动,只有在美的熏染下才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比如美术活动,教师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美的,教师的范画也要是美的,教师的指导语言也要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声音要美,教师的身体姿势要美,选择的.音乐也要美。同时,在很多时候,音乐和美术可以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带给孩子们更多美的体验。

健康:健康主要是带给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及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就需要教师细心关注幼儿,发现幼儿情绪不稳定及时开导,交给孩子们一些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健康的体魄就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项目,每天进行必要的户外锻炼。同时,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

社会:我认为社会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让孩子学会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是很重要的。其次,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很重要的。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式是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孩子们是自由的,放松的,他们会主动与人协商。另外,对于孩子之间的一些纠纷,教师不要急于制止,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科学:主要是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给孩子们提供相应的材料,抛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适时得点拨,在孩子们有收获时进行及时小结提升。最重要的就是鼓励,激励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心得体会篇2

这次基层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广泛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县幼儿园园长张梅霞在幼儿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他们又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

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幼儿不同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好模仿,是非观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人。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二、学习技能技巧,提高个人能力。

这次的培训还给我们安排了县幼儿园部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跟着县幼儿园领导和骨干教师学习,我们获得了很大帮助。

康东芳老师的体育教育示范课让我们目不暇接。在她手里,简单的一张报纸摇身一变就成了很好的教育资源,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体育用品。一会儿让孩子们把报纸穿在身上跑,和报纸比赛,一会儿把报纸揉成小纸团投掷。孩子们玩的乐此不彼。整个教学都在活动中完成,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学习。

白娟老师结合她自己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给我们上了一节美术示范课。使我们学到了一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美术教学的手段,让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单单一个制作画框就有很多讲究,例如画图的要领,颜色搭配等。

罗红梅老师的舞蹈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她结合舞蹈实例,边播放音乐边示范讲解,使我们在幼儿舞蹈方面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基层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三天的幼儿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推荐第10篇: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一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二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在教学过程中我碰到过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他不爱说话,有时甚至是恐惧和其他孩子展开活动。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我就要先释出爱意让他感知到我是爱他喜欢他的。让他消除恐惧感。

他是从学期中期时才转入我们班的。刚来的时候羞答答的跟在妈妈的身后,我本来想让他自己介绍,没想到他藏在妈妈身后就是不出来最后。鼓励了两三次后还是不行。还一直往后躲。他妈妈也说孩子不爱说活。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就更不爱说话了。我怕孩子刚来到新的环境不适应产生有抵触情绪。就安排他坐在我的身边下。经过几天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不会光不爱说话,下课后也不参加孩子的活动,只是孤零零的坐在那。对我的问话总是躲躲闪闪的。在后来的接触中我慢慢的鼓励孩子从敢在我面前说一个词开始。一点点地鼓励他多说,有一点地进步都会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他。给他肯定,干他对自己慢慢建立自信心。到后来慢慢的能在班上当着全班小朋友回答一两个小问题。

在针对孩子不参加活动的事情上,我在安排座位时让两个孩子始终坐在他的旁边(中班时我们的座位是孩子自由选自的)他慢慢的熟悉这两个新的小朋友,从而感觉到我们也是喜欢他的想和他交朋友。在做活动时,这两个孩子总是和他搭档或者我总是故意的让自己单独下来没有伙伴,再去找他来和我搭档,刚开始时他只是跟在我们的身边,慢慢的他开始参与进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我们一起高兴和难过,在自由活动时也能和那两个孩子一起参加活动(虽然大多时他只是在他们身边站着看他们玩自己陪着他们笑)但是他已经参与到了他们当中不是吗?

通过一个学期的生活和学习,他渐渐的变得开朗多了,能和他周围的几个孩子成为好朋友,也能在上课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三

语言区是大班的基本区域:图文并茂的读物、识字卡片、还有动物的头饰指偶等等,一成不变的环境会维持一段时间,但很快到语言区去的人次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无奈地发现这个教师精心设计的角落变得冷冷清清而成了摆设。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年在大班教学工作中,对语言区环境如何有效的支持幼儿学习进行了摸索,尽力让语言区变成幼儿喜爱的区域。

1、语言区域空间的合理设置与布局

大班语言区域的形式比较多样,在活动中有的需要幼儿专注和思考,有的需要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和讨论。因此在区域设置上我尽量注意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划分区域。

2、与幼儿共同创设区域墙面的环境,让幼儿与其产生积极的“对话”

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的上是有价值的环境。

例如:国庆假期结束,来园后幼儿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小伙伴讲述自己外出游玩的有趣经历。于是我和幼儿在语言区投放了幼儿在假期游玩的照片。有瑶瑶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看到了大象、狮子等自己喜爱的动物,还欣赏了海豚表演。炎炎小朋友和妈妈去了千岛湖,不仅坐了船、快艇还参观了蛇岛、锁岛。还有的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快乐的心情。于是,一幅有动物、风景的照片、幼儿绘画等作品呈现在了语言区,我与幼儿共同命名为“国庆天天乐”,这样的区域吸引了幼儿的讲述兴趣,使讲述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受到了幼儿的欢迎。

3、区域环境材料要不断的进行调整、添加,使材料呈现动态性

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要定期进行调整、补充材料及学习内容,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性。

例如:通过观察,发现语言区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无人问津了。于是,我请幼儿把家里的新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动物书籍。果然,阅读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与同伴查阅有关动物的资料。

我想只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的实效性,使区域真的活起来,那么孩子们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区域中一定能得到真正发展。

第11篇: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科学教学模式

一、观察—讨论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引导幼儿主动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季节、动植物、环境等的感性经验,了解它们之间及其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2.程序与策略 程序一:引起兴趣。

观察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起幼儿对于观察对象的兴趣,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谜语、诗歌、故事、幻灯、图片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另外,出示实物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 程序二:观察活动。

观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它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指导观察活动时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导幼儿观察。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观察时间短,因此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幼儿的观察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第二,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幼儿思考,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在幼儿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什么像什么”,“什么有什么用处”等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促进他们去积极思考、想像;还可以启发幼儿使用已感知和保持的信息,迁移寻求新颖的不同答案,发展幼儿的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第三,引导幼儿发挥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活动中运用的感官越多,对于物体的了解就越深入,越全面。第四,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经常是凭兴趣进行的,看到的只是他感兴趣的那一部分或者是事物显著的特征,观察的时候是杂乱无章的,教师要教会幼儿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中心到四周、由外到里的顺序观察法。如果观察对象是两个以上物体,要教会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异同点,从而形成类概念。 程序三:讨论表达。

观察活动和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密切相关的,观察完物体的特征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特征,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析、综合、概括物体的特征。

程序四:游戏活动(或操作活动)。

这个程序的游戏活动或操作活动主要起到加深认识观察对象的作用,可以开展相应的美工活动、文学活动等。 3.教学实例与评析

我们的国宝———熊猫(中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熊猫是生活在高山竹林里的动物。

2.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我们的国宝,激发幼儿关心、爱护熊猫的情感。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大熊猫怎样走路,吃些什么,也可放映有关熊猫的录像。2.请幼儿带一个熊猫的玩具或照片来幼儿园。 3.教学挂图“熊猫”。 4.幼儿操作材料画面“涂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习性。

“请你们仔细看看带来的熊猫玩具和照片,说说熊猫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带来的玩具熊猫都一样吗?他们与真的熊猫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熊猫的样子像谁?”(又像熊又像猫。)“生活在哪里?吃什么?”出示熊猫生活区图片让幼儿观察。(生活在长有竹林的高山里,吃山中的箭竹。)“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呢?”(熊猫吃下的竹子就像一把刷子,把肠子里刷得干干净净,这样熊猫就不会生病了。)“你知道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吗?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找东西吃,会爬树,走路较慢等。)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

“为什么说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它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是古老的动物,可现在留下来的熊猫很少,只有在四川的高山丛林中有少量的熊猫存在。)“以前你在哪里见过熊猫?熊猫被送到国外去干什么?”“你喜欢熊猫吗?为什么?”“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怎样来保护?” 3.小结。

“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雅,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国宝,但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都要救救大熊猫,让它永远能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操作材料,在画面上涂色。

2.活动后组织幼儿画或粘贴大熊猫的图案,巩固幼儿对大熊猫特征的认识并诱发对大熊猫的兴趣。

3.组织幼儿学习有关熊猫的谜语和儿歌。评 析

1.在科学教育课中,在指导幼儿认识动植物时,经常采用观察活动的形式,这次活动正是通过观察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等,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活动目标里要求幼儿知道熊猫是国宝,要关心和爱护,这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果能在活动目标中对幼儿提出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表述会更加全面,能更好地体现整体教育的观念。

2.活动准备里除了教具准备,还提出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3.活动开始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幼儿的观察兴趣,然后,用提问的方法指导幼儿从熊猫的外型特征到生活习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教师的提问有趣味性,又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思考和想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在观察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的讨论和小结突出“熊猫是国宝”的主题,既开阔幼儿的眼界,又突出本活动的重点,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注:该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王志明,张慧和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

二、探索—发现的模式 1.教学目标

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使幼儿喜欢并能主动参与科学与科学探索活动;指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能够表达发现问题的愉快,并和他人交流和分享。 2.程序与策略 程序一:引发兴趣。

探索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材料、环境布置等配合语言的运用,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有了活动的动机和心理准备,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 程序二:自由探索。

幼儿的自由探索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的,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都动手来操作和实验。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应该注意:第一,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包括准备足够的材料、适宜的环境,并反复检查,确保安全。第二,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幼儿探索发现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和情绪,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而了解每个孩子的操作情况和思维过程。第三,启发幼儿思考。在探索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教师可以抓住机会,积极启发引导幼儿动脑筋解决问题。第四,给幼儿尝试错误的自由,并在适当时机给予关键性的指点。对幼儿来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错误当中酝酿着成功,从错误到成功的转变过程,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意志品质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获得。教师应当允许幼儿失误,教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失误,并积极引导幼儿从失误中找出原因,再经过自己努力达到成功。教师要鼓励幼儿的自信心,并且启发幼儿正确的思考途径和探索方法。第五,教师要学会必要的等待。在探索活动中,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获得知识和了解事物,使他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能急于求成。此外,幼儿具有个别差异,反应的快慢不同,能力的强弱也不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必然存在差异,所以不能强求一致,应该给予幼儿充分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不应该过分急躁。

程序三:引导发现。

探索和发现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在幼儿自觉的、无拘无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发现有趣的现象与知识。 程序四:交流讨论。

在幼儿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幼儿有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或者对该活动的感想、心得等,教师应鼓励和允许幼儿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幼儿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充分思考,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更清楚、更全面,也促使幼儿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及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的科学态度。在幼儿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做两件事,一是听,二是说。也就是听一听幼儿在说什么,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没有发言的孩子说话,鼓励人人开口,积极讨论;在幼儿将零碎的感性经验汇集整理后,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概念。 程序五:迁移运用。

在幼儿理解了某种科学现象,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景让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将铁屑与大米混合在一起,请幼儿动脑筋将它们分开;把白糖和黄豆混在一起,让幼儿想办法把黄豆挑出来;在认识了弹性以后,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什么东西有弹性。帮助幼儿真实地体验到科学的价值,理解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并进一步去探索和求知。 3.教学范例与评析

弹 性(大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如弹簧秤等),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

2.幼儿操作材料画面“有弹性的物体”。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

“小朋友,你们认识面前的东西吗?想不想玩呢?” “你可以随便玩玩它们,想怎么玩都可以。” 2.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弹性。

“你们刚才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请你再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会不会改变,怎么改变的?”引导幼儿探索弹性。(拉或压弹簧、松紧带会使它们变长、变短,用手压海绵或皮球会使它们变形,不再用力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状。) 3.扩展幼儿经验。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东西一样有弹性?”(橡皮筋、车轮胎、自行车座垫、沙发、床垫等。)“你还想用弹簧做什么东西呢?”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弹性的应用。 4.小结。

“今天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发现有弹性的物品并向老师、小朋友介绍。2.指导幼儿观看幼儿操作材料上的画面。 评 析

1.探索技能与探索精神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幼儿阶段应该培养的科学素质。科学活动“弹性”的活动目标正体现这一点,强调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并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2.活动过程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教师告诉幼儿“随便地玩玩它们,想怎么玩可以”,给幼儿充足的活动材料和最大的活动自由,允许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发现,帮助幼儿了解相应的科学现象。

3.本次活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幼儿理解了“弹性”的现象后,教师把幼儿的思路引向生活实际,让幼儿寻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并讨论弹性的应用。这样能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注:该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王志明,张慧和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

三、操作—实践模式 1.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科学制作活动,使幼儿能够发现周围物体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积累科学经验;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积极参加 各种科学制作活动。 2.程序与策略 程序一:认识活动。

这里的认识活动主要指认识操作材料和操作对象的一般特征,为开展操作活动做好知识经验和兴趣上的准备。 程序二:操作实践。

操作实践,即通过幼儿的亲自动手操作,视觉和触摸觉的协同活动,使幼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同时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索技能。操作实践主要包括分类、测量、小制作等多种方式。

分类活动是指根据物体不同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划分归类,可以指导幼儿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声音、质地或本质特征分类。通过分类,帮助幼儿整理纷繁复杂的感性经验,使之条理化,从而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

测量是指幼儿使用一些测量工具或者自然物品来测量物体的特征,如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用绳子测量植物长高了多少等。测量活动可以使幼儿更准确地描绘事物,了解事物的变化,同时它也是幼儿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基础。

小制作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自然物品,如制作简单的风筝、风车或者万花筒等。小制作经常带有游戏的成分,小朋友非常喜欢。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手指的操作能力,而且更加深刻地了解一些科学原理。 程序三:讨论小结。

在幼儿操作实践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正确的科学经验,形成科学概念。 3.教学范例与评析

制作机器人(大班)

活动目标

1.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机器人的过程,引起幼儿对机器人的好奇,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2.教育幼儿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 活动准备

1.纸盒子、积塑、橡皮泥等。2.一组有关机器人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

讲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机器人奇奇”,引出课题。 2.了解机器人。

让幼儿观看有关机器人的录像片,组织讨论: (1)你见过机器人吗?它是什么样的? (2)它会做什么?机器人与人有什么不同? 3.制作机器人。

(1)让幼儿按意愿分组,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机器人:用橡皮泥捏机器人;用积塑材料插机器人;用废纸盒粘贴机器人。 (2)用学具做机器人。

4.机器人展览。把全班幼儿作品收集起来,让幼儿参观。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收集更多的材料制作机器人,以启发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评 析

1.正如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所说,幼儿是在“做中学”的,操作—实践的教学模式正是反映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制作机器人”在活动目标里提出通过科学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这种好奇心和创造欲望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原动力,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2.活动开始时,教师先通过认识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机器人的有关常识,既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又积累机器人的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好知识经验和兴趣上的准备。在操作活动中,幼儿按意愿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要求,使操作活动多样化,又有层次上的不同。最后的机器人展览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保持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

第12篇: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语言教学模式

一、谈话活动的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2.程序和策略 环节一:创设情境。

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是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在谈话活动的开端,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帮助幼儿打开语言表达编码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这是谈话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的情境,即教师利用活动角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甚至于一张图片,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启迪幼儿谈话兴趣与思路;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情境,即教师通过自己讲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进入谈话。第一种方式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话题,第二种方式适用于幼儿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的话题或幼儿新近关注较多的话题。

情境是谈话话题的“助手”,应以达到引导谈话话题的目的为基本标准来衡量情境创设的量与度。 环节二: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在幼儿就谈话话题开始谈话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个人对有关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

设计和组织这一环节时应做到:不做示范,不给幼儿提示,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以三三两两自由结合的小组或一对一的小组形式,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在自由交流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在这个活动阶段,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观察了解幼儿的谈话情况并视情况参与谈话。 环节三:拓展谈话范围。

经过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活动阶段之后,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此阶段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使幼儿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所谓新的谈话经验,是谈话活动目标在谈话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幼儿要学习的谈话思路和谈话范围的总和。向幼儿提供的新的语言经验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年龄班幼儿的谈话水平应在幼儿原有谈话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经验范畴;二是每个谈话设计的新语言经验尽可能有所侧重。这次谈话活动可重点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谈话,下次可能是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话题深入拓展小话题,在之后的谈话活动中还可能学习幼儿自己提出话题谈话,等等。另外,教师在此阶段向幼儿展示的新的谈话经验,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法说给幼儿听,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话题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教师用提问、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沿着新的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应用新的谈话经验,最终学会这种新的谈话经验。 3.教学范例及评析

我要吃的水果(小班)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安静地倾听别人谈话,不随便插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引导幼儿围绕“水果”这一话题交谈,能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爱吃的水果名称、形状及味道。3.鼓励幼儿与同伴个别交谈,并愿意参与集体谈话活动;在集体面前谈话时,要求幼儿讲话声音响亮。 活动准备

1.每人带一个自己爱吃的水果,用塑料袋装好,上课前放在幼儿椅子下面。2.另买几个水果,切成块状,上面插上牙签,用盘子装好。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请幼儿品尝切好的水果,每人一小块,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问幼儿:“水果好吃吗?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幼儿回答后,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水果拿在手上。 2.引导幼儿围绕“水果”的话题自由交谈。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你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幼儿手拿水果与旁边的小朋友自由交谈。教师巡回参与谈话,提醒幼儿安静地听对方谈话,等别人说完自己再讲;对跑题的幼儿给予指导,用插话的方式将幼儿谈话内容集中在谈自己带来的水果上。教师注意倾听,发现讲得好的幼儿,为下一步集体谈话作准备。 3.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1)集体谈论“水果”。请在自由交谈中讲得好的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围绕“水果”说话,并要求讲话声音响亮,让大家都能听见。教师还要注意请语言表达水平较差的幼儿参与谈话,为他们提供在集体面前讲话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2)教师用提问方式提出新的话题:你还吃过哪些水果?吃水果有什么好处?让幼儿围绕新话题思考自己的谈话内容。此时,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参与谈话,给幼儿提供一定的谈话经验,注意提醒幼儿用普通话谈论。

教师进行小结,使幼儿懂得吃水果有利身体的道理,最后唱“苹果歌”结束。

评 析

该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对小班幼儿学习谈话的基本要求。活动过程能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在“引出话题”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品尝水果”的方法导入,并在品尝的同时提出问题:“水果好吃吗?你们喜欢吃水果吗?”这一品尝过程中的提问策略,旨在引起幼儿对话题的有意注意,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倾听所要谈论的话题,并通过味觉的参与,唤起幼儿对水果的已有经验的形象动态体验,从而为下面的谈话做好准备。接着针对幼儿手中的水果提出问题,创设出亲切、温馨的谈话气氛。针对小班幼儿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谈话特征,教师在第二环节中帮助幼儿学习结伴谈话,帮助幼儿逐步养成“有意识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习惯。第三环节的活动拓展的是:①从这一个(水果)到那一个(水果)(从特殊到一般);②水果对人的益处(客体与人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定向思考:噢,原来这一话题还能从这方面谈下去!以此培养幼儿倾听和交谈的能力。

二、讲述活动的教学模式:四层次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正确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根据语言环境要求,针对具体的言语凭借物的实际,组织口语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运用正规的语言风格说话,使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达的语言经验。 2.程序和策略

第一层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讲述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相对固定的讲述对象即凭借物,因而在设计组织讲述活动时,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教师可根据讲述类型、凭借物的特点、具体活动的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第二层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这一层次的活动组织,要求教师尽量放开让幼儿自由地讲述,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实践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可采用幼儿集体讲述、幼儿分小组讲述、幼儿个别交流讲述等形式。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①交代清楚讲述的要求;②仔细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 第三层次: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经过上一阶段“开放性”的讲述之后,教师应将活动导入“收”的程序,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新的讲述经验是每次讲述活动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讲述的思路和讲述的方式。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的方式可以有:①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②通过教师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③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新的讲述思路。 第四层次: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讲述活动中,仅仅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幼儿实际操练新经验的机会,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这些经验。因此,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的具体做法是:①由A及B,即提供同类不同内容的机会,让幼儿用新的讲述A的思路去讲述B;②由A及A,即让幼儿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同一件事、同一情景;③由A及A1,即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扩展或延伸原内容的讲述机会,让幼儿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3.教学范例及评析

会想办法的乌龟(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仔细准确的观察,了解图片所表现的重点内容。2.重点指导幼儿讲述乌龟是怎样机智地躲过狗熊追捕的。 3.通过讲述活动,培养幼儿的幽默感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画面“会想办法的乌龟”。 活动过程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教师不按照顺序出示图片,而是摆乱图片顺序让幼儿仔细观察,排列图片顺序。期间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图中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

(2)在幼儿初步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中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神态、动作。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乌龟看见熊来追它们,脸上露出什么样的表情?熊看见乌龟是怎么想的?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乌龟想了什么办法来对付熊?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进行结伴讲述。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注意说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细致地描述“乌龟”和“熊”的表情、动态或对话。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进行完整讲述。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引导幼儿找出教师讲的与刚才小朋友讲的哪里不一样,从而帮助幼儿归纳出:老师重点讲了乌龟怎样逃脱了熊的追捕的情节。帮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表述的主要事件和冲突的角色身上。

4.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供幼儿思考:如果一只乌龟到树林里来玩,它遇到熊,怎样逃脱熊的追捕呢?让幼儿将思考的结果大声地讲出来。在幼儿讲述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刚刚获得的讲述经验(还可以这样迁移:分别以龟、熊为第一人称进行讲述,同样可以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评 析

讲述的成功,关键之一在于观察仔细。为提高幼儿观察水平,教师在出示图片时,可不按顺序出图。因为大班幼儿已有了对事件发生、发展的正确的“序”的概念,因此在看图时格外认真,一旦他们发现出示的图序与事件原来发生、发展的顺序不相符时,又会激发起重新排图的欲望。在欢快、有趣地重排图序及讨论的过程中,孩子达到了“仔细、准确”观图的目的。

将老师讲述与幼儿的讲述相比较,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看到什么是教师讲述的重点,理解这个活动要让幼儿学习讲述的方法:有重点地讲。但是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如果幼儿已经能够较好地讲出重点了,甚至比老师的想像还要丰富,教师应当及时调整原有的计划,放弃教师讲述与幼儿讲述比较的环节,而直接分析比较幼儿的讲述,帮助他们掌握有重点讲述的方法。

这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采用了更换情景的方法。同样的角色,同样的中心情节,但是更换了情景后,就将人物角色和故事事件置于不同的环境之中,也就可能有不同的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让幼儿在讲述时练习用同样的思路讲一个新的故事。

三、听说游戏的教学模式:四步式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复习巩固发音,扩展练习词汇,尝试运用句型。在听说游戏中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程序和策略

第一步骤:设置游戏情景。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幼儿展示听说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应调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的情景,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二是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三是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 第二步骤:交代游戏规则。

这一步骤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对幼儿布置任务,讲解要求的过程。教师在交代游戏规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第二,注意讲清楚听说游戏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第三,注意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三步骤:教师引导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在这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游戏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主宰游戏的过程。幼儿此时参与活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部分地参与游戏;另一种是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一部分活动,待幼儿熟练掌握游戏后再完全参加游戏。这一步骤有利于幼儿在活动进展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理解游戏的程序,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步骤:幼儿自主游戏。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阶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此时,教师已从游戏领导者的身份退出,处于旁观的地位。观察幼儿游戏时,应注意对个别不熟悉规则的幼儿进行及时地指导点拨,帮助这些幼儿更快地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去,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一员。同时,教师也须要注意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及时予以解决,以免因角色分派不当或其他问题影响游戏顺利进行。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可以根据每一个听说游戏的具体要求来考虑适当的活动形式,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游戏,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游戏,还可以一对一结伴进行游戏。采用何种活动形式,取决于幼儿参与活动的最佳效果。 3.教学范例及评析

顶锅盖(中班)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发准“盖(gài)、怪(guài)、菜(cài)”等容易混淆的字。2.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倾听,迅速把握语言信息的习惯与能力。 3.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动作反应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小铝锅盖一个(锅盖中心最好有个孔)。2.丰富幼儿对有关菜名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境。

(1)教师出示锅盖,用手指顶着锅盖的中心孔,口念游戏儿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附游戏儿歌)。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游戏儿歌,练习发准“盖、怪、菜”等字的音。 2.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边念儿歌,边用食指顶着“手掌锅盖”。

(2)儿歌念完,“手掌锅盖”才能去抓顶着锅盖的食指,同时食指也要赶紧缩回,不让“锅盖”抓住。 (3)若被抓住,就要问“烧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儿必须说出一道菜的名称,方能与“锅盖”交换角色,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扮锅盖,组织引导幼儿玩“顶锅盖”游戏。游戏时,教师手掌平放,手心向下做锅盖,请3~5名幼儿上来分别伸出食指顶着“锅盖”。然后大家一起念游戏儿歌,念到“噗!一口风”时,可做吹风状,以增加趣味性。儿歌一念完,教师迅速去抓顶锅盖的食指,同时,幼儿的食指赶紧缩回。如被抓住,教师问“烧的什么菜?”,幼儿答“炒菠菜”等。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2)教师组织幼儿每人用一只手做锅盖,另一只手顶锅盖,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练习游戏中的语言,从而让每位幼儿都能亲身体验和感受游戏的整个过程和具体规则。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采用两两相对结伴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玩“顶锅盖”游戏。教师观察全体幼儿活动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与同伴在一起愉快地游戏。 活动延伸

在幼儿比较熟练地玩上述游戏之后,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如问:“小朋友,你吃过什么菜?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它是用什么做的?”使幼儿不仅流畅地说出各种单色菜的名称,而且能够说出多种配料的炒菜、凉菜及汤类菜,不断丰富幼儿对菜肴名称的表述,如西红柿炒鸡蛋、腰果炒虾仁、糖醋排骨、清蒸鳊鱼、麻油拌黄瓜、紫菜鸡蛋汤等,从而使“顶锅盖”游戏的内容更丰富,达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附:游戏儿歌

顶锅盖

顶锅盖,

油炒菜,

辣椒辣了不要怪。

噗!一口风,

噗!二口风,

噗!三口风。 评 析

本案例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幼儿基本了解一些游戏儿歌的内容。 交代规则时,采用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讲解的语言较简短,这样幼儿能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 教师担任主角带领部分幼儿完整地开展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问答练习,目的是使全班幼儿都能完整地观察到游戏的整个过程。

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幼儿自己独自扮角色进行自问自答活动,这种做法又给每个幼儿都提供了实践和练习的机会。

幼儿自主游戏这一步骤,能不断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与同伴友好合作交往的能力。

四、文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感知—学习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学作品,感知理解语言文学作品,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的能力。 2.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即采用适合幼儿特点及该文学作品特点的方式引出作品的名称,介绍作品中的角色等。 (2)欣赏作品。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欣赏作品,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程度,或者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幻灯,或者使用挂图,或者配以桌面教具,辅助进行作品的教学。如果作品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也可直接给幼儿朗读作品,减少琐碎麻烦的程序。

(3)谈话讨论。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尤其是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像。不强调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文学作品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短时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 (4)欣赏作品。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不要过多地重复讲述作品,以免使幼儿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故事类作品以讲两遍为宜。 3.教学范例及评析

(二)理解—体验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内涵,让幼儿切身地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幼儿用多种手段表现作品的能力。 2.程序和策略

(1)欣赏、谈论作品。唤起幼儿对已学习、感知过的作品的回忆,让幼儿围绕着已学的文学作品去思考,去表达。

(2)创设情境。可以采用观察走访的活动方式,让幼儿接近了解与作品内容相关的自然或生活情境;也可以在活动现场特意为幼儿创设与文学作品内容相关的情境。

(3)表现作品。表现作品的方式有表演游戏、歌唱、美术活动等。教师应引导幼儿投入地去表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鼓励他们创造性想像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教学范例及评析

(三)迁移—仿编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将文学作品内容整合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他们的直接经验与文学作品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的迁移,提高幼儿的迁移、创造能力。 2.程序和策略

(1)欣赏、谈论作品。在仿编活动开始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再次欣赏作品,并对将要仿编的作品做简单的讨论,引导幼儿注意仿编的关键问题。例如,教师组织幼儿仿编诗歌“绿色的世界”,就可以让幼儿谈谈“为什么在这个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绿色的”,“假如戴上其他颜色的眼镜,世界会变成什么颜色”。

(2)启发想像。教师可视情况通过示范启发幼儿想像。仍以“绿色的世界”为例,老师可戴上红色眼镜,把诗歌编成“红色的天空/红色的房子/红色的小朋友/红色的面孔/这儿一片红/那儿一片红/到处都是红、红、红”。教师的示范在启发幼儿的想像的同时,又能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像纳入一定的语言框架结构之中。

(3)自由仿编。为了帮助幼儿熟练掌握思路,教师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幼儿借助于某一图片或实物来仿编。如果是仿编“绿色的世界”,可以向幼儿提供其他各种颜色的眼镜(例如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制的玩具眼镜),让幼儿戴上这些眼镜来看周围世界,然后仿编诗歌。等幼儿熟练地进行想像并仿编出诗歌后,教师可取消直观教具的使用,要求幼儿脱离实物或图片去想像与仿编,一步步地引导幼儿掌握仿编诗歌与散文的方法。

(4)串联与欣赏。在幼儿分别编出自己的诗或散文段落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原来的诗歌、散文(如果散文较短,容易记的话)复述下来,然后将幼儿仿编的段落加上去。有的诗歌散文原文有总结句,可以用总结句来结束全文。教师在幼儿仿编时,应随时注意记下幼儿仿编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在黑板上或纸上随手画记的方法,以便总结欣赏时指引幼儿将仿编段落一段一段地加到原来的诗歌后面上去。 3.教学范例及评析

仿编散文:秋天的雨(大班)

活动目标

1.在幼儿欣赏理解作品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情感倾向和一些特别的语言表现方法。2.让幼儿学习按照散文的结构形式,运用个人的经验想像画面内容,仿编新的散文。 活动准备

1.为散文配上音乐、音响(雨滴声等)。2.美工材料:纸、彩笔、颜料、树叶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幼儿复习散文后揭示,散文主要的三个画面说了“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和“秋天和冬天的准备”。

2.引导幼儿从自己看到的秋天的色彩,用 “我看到……”的句型来简括自己所叙述的内容,接在“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之后。

3.启发幼儿思考自己闻到的秋天的气味,用“我闻到……”的句型来表现自己所叙述的内容,接在“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之后。

4.再引导幼儿想一想:“秋天向冬天过渡,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包括人怎样准备?”要求用“我见到……”的句型来叙述这样的内容,接在“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之后。教师在指导幼儿仿编时,用一张大白纸写下三段的开头,然后随手记录下幼儿的仿编内容。当幼儿仿编结束,教师将新编的“秋天的雨”完整地念给幼儿听,供幼儿欣赏、评价。 评 析

在仿编活动开始时,教师组织了幼儿对将要仿编的作品简单的讨论,引导幼儿注意仿编的关键问题。接着教师带领幼儿适当地复习散文,将幼儿的想像纳入一定的语言框架结构之中。然后教师采用集体仿编的方法,启发幼儿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仿编,因为这篇散文比较长,幼儿很难独立完成。教师在指导串连和总结时,用大白纸记录幼儿的仿编内容,并且及时加以整理,最后形成完整的散文念给幼儿听。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幼儿充分地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功感,并且可以使他们看到集体合作的成果。

第13篇:幼儿园音乐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

一、歌唱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示范—模仿式 1.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

引出主题即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导入新歌。新歌导入的方法有教具导入、情境表演导入、故事讲述导入、游戏导入、经验导入和直接导入等。 (2)反复范唱

幼儿善于模仿,教师的范唱不仅要有正确的唱歌技巧,更重要的是还应该有对幼儿的真挚感情,把幼儿当成亲切的听众。幼儿听老师富有情感地唱自己喜爱的歌曲,比听声乐技巧高超的歌唱家的演唱更加喜爱,倍感亲切。教师在范唱中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例如,教师在范唱前先暗示幼儿,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知道老师要唱歌了,自己要好好听,心理上有所准备。另外,在唱歌过程中教师要使每个幼儿都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与他们能有视线的接触,面对幼儿使幼儿听清歌词,看清口形及面部表情并产生情感交流。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一般是三次左右,范唱的方式可以有清唱、操作教具唱和配上伴奏唱等。 (3)分析歌词

分析歌词这一环节应尽可能做到生动、灵活、简短和有艺术性,而不是枯燥、呆板、冗长、机械地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或让幼儿反复多次地背诵。分析歌词的方法很多,除谈话讲解之外,还可采用故事、挂图、绘画、情境表演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应考虑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应与教师范唱交替进行。 (4)全曲带唱

全曲带唱即教师完整地、有表情地、一遍一遍地重复演唱歌曲,幼儿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反复跟唱。用这种方法教唱新歌,可以保全整首歌曲的意义、情绪和形象的完整性。在学唱过程中,较容易引起幼儿相应的情感体验。又因为是整首歌曲跟唱,幼儿必须自己动脑筋去记忆,去想:这一句唱完了,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就使幼儿的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使幼儿能够以主动的态度去学唱新歌。开始带唱时,速度可稍放慢,起音也可以降低半度音或一度音;当幼儿逐步会唱之后,再回到原来的调子,采用应有的速度。不要急于用伴奏。 (5)分句教唱

采用全曲带唱的方法,歌曲中的歌词、旋律、节奏上的一些难点可能得不到解决,幼儿对于歌曲细节的把握也可能较为粗糙。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分句教唱的方法,即教师范唱一句,幼儿模仿一句,把歌曲中难唱的句子单独抽出来重点教唱。 (6)反复练唱

在这一环节中,尤其应避免的是单调的重复练习。教师应想办法采用各种吸引幼儿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有兴趣的情境下进行练唱,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采用的练唱的方法有: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用手拍歌曲的节奏,边唱边画出歌曲的节奏,边唱边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用游戏的方法练唱,用接唱的方法练唱等。练唱的组织形式有全体唱、部分幼儿唱、单独唱等。选择练唱的组织形式及方法时,应注意不要为变化而变化,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讲究实效,应使幼儿在各种变化的活动中受益。另外,为了避免幼儿疲劳、积极性下降,在一节课中,让幼儿练唱的次数不能过多,要适可而止,可将练唱分散到课后的其他时间中进行。

2.教学范例

歌唱活动:找找祖国在哪里(中班)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带给我们愉快的情绪,辨听这首歌曲的速度不快又不慢,即中速。 (2)学习用断顿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旋律中的休止符。

(3)使学生学习唱歌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爱祖国的情感。活动准备在认知活动中认识地球仪。 活动建议

(1)出示地球仪。教师说前两句歌词内容,同时请幼儿出来找找中国的位置在哪里。在幼儿找到以后,教师用后两句歌词内容来肯定。 (2)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后范唱歌曲。

(3)教师再次范唱,全班幼儿为教师的范唱拍手伴奏。教师提问:刚才,你们为老师拍手伴奏时,是快快地拍手还是慢慢地拍手?

(4)教师又一次范唱,幼儿认真地辨听歌曲的速度。教师:这首歌曲的速度又不快又不慢,所以说是中速的。

(5)幼儿跟着教师轻声学唱歌曲。

(6)教师抽出有休止符的那几句进行范唱,重点让幼儿用断顿的方法来表现歌曲中的休止符。

(7)请愿意出来唱的幼儿站在集体面前放声唱。 (8)全班幼儿完整地演唱。 附:

注:该活动设计选自新世纪课程幼儿园教师用书《音乐》(新版)上册,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3.特点分析

歌唱活动中的示范—模仿教学模式主要在幼儿第一次接触新歌曲时采用,突出了幼儿歌唱教学以听唱为主的特点,注重幼儿对歌词及歌曲性质的理解,教幼儿学唱新歌时能做到循序渐进,突出重难点。

(二)熟悉—加工式 1.程序和策略

(1)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感知。有些歌曲在未正式教唱之前可以先让幼儿欣赏,使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对歌曲产生初步的印象,尤其是对歌曲的旋律有耳熟感,从而产生学唱的兴趣和愿望,便于学唱。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似曾听过、看过的东西,学习的积极性最高。 (2)整理加工已有经验。教师可通过谈话、再次演唱、操作教具等方式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全曲带唱。 (4)分句教唱。 (5)反复练唱。

2.特点分析

幼儿歌唱活动中的熟悉—加工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幼儿有机会反复听到即将要学习的歌曲,采用此模式可以克服正式教唱时由于幼儿对歌曲生疏而出现的教师范唱、幼儿学唱次数过多且效果不佳的现象。

(三)分解—累加式 1.程序和策略

(1)分别熟悉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的材料分别加以使用,使幼儿初步掌握之。 (2)全曲带唱。 (3)分句教唱。 (4)反复练唱。 2.教学范例

歌唱活动:小树叶(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表现断顿与连贯,感受、表现强与弱,学习运用“男声”、“女声”、“独唱”、“齐唱”等演唱处理方式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2)教幼儿运用初步掌握的有关声音表情的知识、技能来表现同情与关怀、勇敢与热情两种不同的情绪。

(3)鼓励幼儿使自己的心情、歌声与大家相一致,共同体验和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活动程序

(1)教幼儿学唱新歌

① 观察秋天落叶的情景,引导幼儿想像并议论:假如自己是一片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

② 学习按音乐的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幼儿在朗诵时尽量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象(主要表现在朗诵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音量、音色的变化上)。

③ 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情绪弹奏歌曲的曲调各一遍,请幼儿指出每一遍各是表现哪段歌词内容的,并鼓励幼儿尽量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④ 请幼儿集体随琴声填入歌词唱出。 (2)处理歌曲

① 教师用连续和断顿的唱法分别示范唱第一段的第一句,请幼儿指出哪种唱法更适合表现该段歌词所要表现的感情。第二段的做法依此类推。教师指导幼儿练习使用这两种唱法分别演唱各段,鼓励幼儿边唱边体验小树叶的心情,力争追求更好的表现效果。

② 教师请个别幼儿轮流对演唱形式和表演要求提出处理建议,并要求他们尽量说出处理理由,然后组织全体幼儿按这些方案一一尝试。

在这一活动中,所有的方案都应该是可行的,可以提出适当理由的。如果提出建议的幼儿一时讲不清,教师可给予暗示或帮助。 (3)供教师参考的方案及理由

a.第一段独唱,第二段齐唱。一个人唱更轻,更柔和,许多人唱更响,更勇敢。这种形式像一个小朋友关心地问许多小树叶,许多小树叶一起勇敢地回答。

b.第一段齐唱,第二段独唱。许多人唱,表现许多小朋友都很关心小树叶,人多了可让每个人都努力唱得更轻,更慢,更连贯;一个人唱,表现小树叶一个人离开妈妈,没有小伙伴在一起也不害怕,更显得他很勇敢,人少了可以努力唱得更响,更快,更断顿有力。 c.第一段女孩子唱,第二段男孩子唱。女孩子更善于表现温柔,男孩子更善于表现勇敢。 d.第一段男孩子唱,第二段女孩子唱。男孩子也会同情和关怀别人,他们也会努力用更轻、更慢、更连续的声音来唱;女孩子也能不怕困难,在一个人离开亲人和小伙伴时也会表现得很勇敢,她们也会努力用更响、更快、更断顿有力的声音来唱。 附:

注:此范例选自《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3.特点分析

用分解—累加式教幼儿唱歌,能使歌曲中的各要素,尤其是难点部分分散、突出,便于幼儿领会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性质,也便于幼儿学唱全曲。此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节奏、歌词、曲调有一定难度的歌曲。

(四)创造—熟悉式 1.程序和策略

(1)学唱一段歌词。可采用歌唱活动教学模式一的方法让幼儿学唱一段歌词。

(2)不断填唱新歌词或改变歌曲的表现手段及演唱形式,让幼儿在这些创造及变化中反复熟悉歌曲的曲调。可以改变的歌曲表现手段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可以改变的演唱形式有齐唱、接唱、领唱、分角色唱、边伴奏边唱、边唱边做动作、边操作教具边唱和边唱边表演等。如果要让幼儿填唱新歌词,则应选择歌词内容紧凑、富有韵律感、中心词突出的歌曲,歌词中要求改变的成分应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可从替代某个名词、动词、象声词到替代整个句子。在创编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活动中集体练习的密度,努力使大部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动脑、动嘴、做动作,使全体幼儿保持高度的积极性,避免创编活动成为少数幼儿的活动。 2.教学范例

歌唱活动:表情歌(中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表现切分音,感受、表现节奏型××|×××|,感受、表现高兴的情绪。 (2)教幼儿学习根据指定的情绪为歌曲创编新词和有关的动作,并用有表情的歌声和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3)引导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注意观察他人的表演。 活动程序

(1)引导幼儿学会有表情地、准确地唱这首歌和准确、自然地随节奏拍手。 (2)幼儿学习创编新歌词和新动作。

① 教师提出问题:高兴时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示?要求幼儿创编新歌词和新动作,如“我高兴我就哈哈笑”,“我高兴我就扭扭腰”等等。

② 教师请要求创编的幼儿用清楚的声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全体幼儿。然后,再由创编的幼儿带领全体幼儿进行表演。

③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气的时候会怎样?我们难过的时候会怎样?要求幼儿创编新歌词和新动作,如“我生气我就跺跺脚”,“我难过我就轻轻哭”等等。 ④ 幼儿用方法②进行交流和练习。

⑤ 教师引导幼儿用正确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新编歌词的内容。

(3)教师有表情地弹奏歌曲的前奏,让幼儿指出教师所表现的是何种情绪。然后,请幼儿根据前奏暗示的情绪,用相应的歌词、动作及正确的表情来演唱。 附:

注:此范例选自《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特点分析

该活动通过让幼儿创编歌词及动作,达到了在创造中熟悉歌曲的目的。采用该教学模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引起幼儿参与、表现和创造的强烈兴趣,引发幼儿的联想,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丰富和提高幼儿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有利于发展幼儿对音乐积极主动的态度倾向及提高幼儿探索、创造音乐的意识和技能。

二、韵律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示范—模仿式 1.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熟悉音乐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考虑采用哪些方法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教具引出主题,如:教“兔跳”动作时,教师可先用一小兔的木偶演示小兔随音乐跳动的情景,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兔跳”动作。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演引出主题,如:在教“鸡走路”前,教师戴上鸡的头饰,装扮成一只鸡,一步步走出来,捉捉虫,喝喝水,抖抖翅膀,幼儿看得入神,自己也会迫切地想模仿教师那样做一只鸡。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等形式引出主题。在此环节中,应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受音乐。 (2)反复示范

模仿在幼儿韵律活动中,尤其是舞蹈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师的动作应成为幼儿的范例,要做得正确、合拍、自如,示范时应站在能使每个幼儿都看得见的位置上:可面向幼儿用“照镜子”的方法,也可背向幼儿与幼儿同方向做示范。为了使幼儿便于模仿,可以采用分解示范的方法,如先示范脚的动作,再示范手的动作。又如,把动作组合分解成较小较简单的部分,分别示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应注意进行重点示范。 (3)分析、讲解动作要领

此环节与上一环节应结合起来进行,即在示范的同时应结合分析、讲解等语言指导。因为幼儿的视觉感受并不精细,对教师的示范动作有时不能完全看清,如果能用适当的语言及时点明动作的要领,则会帮助幼儿注意其动作的细节部分,大大提高示范的效果。教师对动作要领的分析、讲解有时还可借助形象的比喻,如教幼儿学垫步,可以启发幼儿的想像:“我们的脚好像踩在柔软、有弹性的垫子上,踩下去又弹回来。”便于幼儿掌握动作的要领。

(4)带领练习

带领幼儿初次练习时,速度可稍放慢。对于做动作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给予具体帮助,手把手地教,使幼儿从“被动”的感受中获得体会,从而能主动地做出正确的动作。这种具体帮助应及时,否则幼儿在复习中总做着错误的动作,以后改正会更加困难。另外,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不同的练习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达到熟练掌握。 2.教学范例

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班)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乐情趣,随音乐较好地表现欢乐的情趣。

(2)学会舞蹈中的基本动作,重点学会两人左手相挽的动作,掌握换位置的方法。 (3)两人一组合拍、协调地表演舞蹈,体验与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手腕花按幼儿人数各一半。 (2)指偶教具洋娃娃和小熊各一。

(3)活动前已熟悉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建议

(1)出示洋娃娃和小熊指偶,引起兴趣。“看,洋娃娃和小熊手挽手跳舞了。”引导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自由舞蹈。

(2)教师与一幼儿示范“左手挽左手”的动作及垫步转一圈的难点动作。

(3)教师以较慢速度哼唱,幼儿结伴练习以上两个难点动作。指导语:手挽手呀点点头,垫步垫步转一圈,转完一圈拍拍手。

(4)在钢琴的伴奏下,幼儿结伴练习两个难点动作。

(5)在原速音乐带的伴奏下,幼儿继续结伴练习两个难点动作。 (6)幼儿围成内外两圈,欣赏教师与一幼儿完整地示范舞蹈。 (7)教师哼唱,幼儿学习舞蹈中的其他基本动作。 (8)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尝试与同伴一起完整地舞蹈。

(9)学习内圈换位的方法,即向着戴手腕花的手的方向走一个位。

(10)幼儿连续地、完整地舞蹈,从中练习换位。指导语:向着红花走走走,换了一个新朋友。

(11)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 附:

动作说明:

幼儿围成内外两圈,每人右手戴上一朵手腕花:外圈幼儿戴黄色花,内圈幼儿戴红色花。 (1)—(2):两人面对面,双手屈肘举起与肩平,五指张开随意抖动,双脚做蹦跳步一下。 (3)—(4):动作同(1)—(2)。

(5)—(8):两人手拉手做“拉锯”动作,一拍一下,两脚交替起踵,一拍一下。 (9)—(12):两人左肩对左肩,左手挽左手站好,右手叉腰,眼睛对看,相互点头交流,一拍一下。

(13)—(15):左手继续相挽,右手举起做手腕转动,一拍一下,双脚做垫步向顺时针方向转一圈站回原位。

(16):面对面站好,原地拍手三下。

间奏:内圈幼儿顺时针方向(即戴花之手的方向)移动一个位置,换一个新朋友继续舞蹈。注:该范例选自新世纪课程幼儿园教师用书《音乐》(新版)上册,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3.特点分析

韵律活动中的示范—模仿教学模式结构完整,对幼儿的要求循序渐进,重难点突出,能使幼儿较快、较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该模式适用于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二)探索—创编式 1.程序和策略 (1)经验回忆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提出主题。生活经验是幼儿有感情动作的基础,只有唤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幼儿才能把动作做得生动、富有想像,才能表达出一定的感情而不流于机械模仿或枯燥练习。 (2)动作创编

动作创编即教师让幼儿自己用动作来表现教师提出的形象、情节、情绪、节奏或结构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努力通过自己的艺术敏感性来组织引导幼儿的创编,并在创编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艺术敏感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尊重幼儿创编的动作,比较忌讳的做法是先鼓励幼儿创编,最后又把幼儿的意见全部“扫地出门”,结果又回到“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老路子上去。

(3)体验音乐,匹配动作

教师组织幼儿倾听、分析、体验音乐,组织幼儿用讨论的方法,将程序(2)中已准备好的动作与音乐有关部分或要素相匹配,并让幼儿按讨论结果随音乐做动作。

(4)相互观摩教师根据幼儿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相互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的要领。

(5)产生范例,借鉴吸收

教师指定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动作或动作组合教给全体幼儿,或者由教师提出幼儿中产生的好范例,让全体幼儿在新一轮动作表现中自由借鉴吸收。 (6)教师组织幼儿重复(4)、(5)的程序。 2.教学范例及分析

韵律活动:狮子进行曲(大班)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学习用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和形象。

(2)教幼儿学习在没有结构图提示的情况下,正确地按音乐的结构进行动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想像、创造和发表的愉快。

活动准备

狮王头饰一个,狐狸头饰一个,各种动物头饰若干,各种彩色纸和纸条若干,挂历纸卷成的纸棍若干。除狮王和狐狸的头饰以外,其他动物头饰和纸道具分发在幼儿的椅子下面,每人一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动作:吹号、狮王走路、狮王吼叫。

(2)教师请幼儿用与他人不同的动作来跟随音乐(教师弹奏有关的旋律)表演。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观摩,并评价那些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表演方案。

(3)教师引导幼儿表现狡猾的狐狸带领小动物向狮王献殷勤的场面。教师可通过开放性的示范,向幼儿展示各种表现狐狸狡猾形象的动作方案,并通过提问或提示等方法引导幼儿想像和表现:小动物是怎样的心情?你是什么动物?你打算为狮王做什么事情?等等。 (4)播放作品的A\'部分,请幼儿自选角色跟随音乐表演,要求在音乐结束时造型不动。连续表演2~3遍,每遍结束时,教师用反馈的方法小结,提出问题并对好的表演方案给予鼓励。

(5)教师戴上狮王的头饰,组织幼儿分配其他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6)教师戴上狐狸的头饰,组织幼儿分配其他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7)教师请幼儿推荐两名合适的幼儿分别担任狮王和狐狸。教师自己拿出一件纸道具,向幼儿说明自己想扮一个什么动物,并打算怎样运用这件纸道具,如打算扮小猴,拿着一片叶子当盘子,给狮王送桃子,后来又将叶子当扇子给狮王扇风,然后,请幼儿自己设计表演。 (8)教师组织扮演狮王、狐狸、仪仗队和小动物的幼儿各自在规定的位置上准备好。教师自己扮演从树上滑下来报信的猴子。播放音乐,完整地跟随音乐表演。必要时,教师可以改变角色,临时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幼儿。 分 析

在上述活动目标中,创造性动作表现的要求对于已初步了解音乐内容、形象的幼儿来说是比较适宜的。通过第一层次音乐欣赏的活动,幼儿对于音乐的结构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离开结构图独立表演的要求有助于幼儿集中精力倾听和展开想像。

该作品音乐形象较多,结构也较复杂,因此,在设计时,将活动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步骤

1、2)的形象表现要求相对简单,不作为重点,也不必花太多时间。第二阶段(步骤

3、4)是该层次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幼儿对表现狐狸的狡猾缺乏经验,而且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幼儿在表现时难以相互吸收借鉴。因此,教师的组织、指导在这一阶段中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阶段是一个完整表现和体验的阶段。这时,幼儿对作品中的形象已有了初步的创造性表现的经验,对作品的结构也较熟悉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步骤

5、6中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的参与指导,幼儿已能比较熟练地按角色表演的方式完整表演。这时,道具和头饰的加入才能起到扩大、延伸幼儿的想像和丰富幼儿表现的作用。否则,过早地使用头饰和道具,反而会分散幼儿对形象和音乐的注意力,造成幼儿的过度兴奋和活动秩序的混乱。 注:该范例选自《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三)模仿—创造式 1.程序与策略

(1)引出主题。

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在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用模式一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或用模式二的方式让幼儿创造出某种动作,并以此作为基本动作。

(3)学习基本动作变化的方法。

教师教给幼儿某种变化基本动作的方法,如变化节奏或变化姿态等,并组织幼儿跟随音乐练习他们运用变化法创造出来的各种新动作。 (4)学习组织动作的方法。

教师教给幼儿某种组织动作的方法,如按照情节组织或按照结构的重复变化规律组织等,并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法根据音乐创编动作组合。 (5)动作组合创编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将创编出的组合连贯起来表演。 (6)幼儿独立地连贯表演。 2.教学范例及分析

韵律活动:创编提压腕组合(大班)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进一步练习交往合作的技能,体验交往合作的愉快。 (2)教幼儿学习舞蹈基本动作“提压腕”。

(3)要求幼儿学习按形象、情节组合动作,并学习使动作组合与音乐结构相协调。活动准备丰富幼儿关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常识。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两人一对做“跑马步”进入活动室。在活动室内继续随音乐做双人配合的“跑马步”练习。教师鼓励幼儿用手、臂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鼓励幼儿之间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配合。每次音乐结束后,教师可进行反馈小结,并可组织幼儿相互观摩。教师重点讲评幼儿在练习中产生的交流、合作比较好的范例。

(2)教师请幼儿回忆有关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常识,鼓励幼儿用手臂动作模仿骑马、挤奶、剪羊毛、放猎鹰、摔跤等动作。教师哼唱挤奶舞的音乐为创编新动作的幼儿伴奏。 (3)教师用提压腕的动作模仿老鹰飞,并要求幼儿模仿和练习。教师可自己哼唱音乐也可请人伴奏。

(4)教师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创编提压腕组合“小小摔跤手”。

如:第一段音乐的第

一、二句,表现小摔跤手骑马来到草原上;第

三、四句,表现在摔跤之前小摔跤手学老鹰飞,以示自己的勇敢和强壮;第二段音乐的第

一、三句,表现小摔跤手抱在一起,你推我掇;第

二、四句,表现小摔跤手头顶着,相互抱住转圈,想把对方摔倒。在以上4个动作中,有3个动作的手腕动作都可以由提压腕变化得到。组合是按情节结构构造的。音乐的句子结构也同时表现出来了。

(5)教师带领儿童完整地随音乐反复练习新编的组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创造和表演的愉快。 (6)教师小结。幼儿两人一组做双人配合的“跑马步”离开活动室。

分 析

在活动目标中,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目标。学习“提压腕”和学习按形象、情节变化组合动作是该层次教育活动的重点。手腕的上下运动,大班幼儿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按形象、情节变化组合动作,对于有一定形象积累和情节想像、理解能力的大班幼儿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步骤1中,练习的重点是创造性的动作表现活动中的交流、合作。因此,教师在反馈、小结、组织观摩、重点分析等指导过程中,也应该侧重引导、鼓励幼儿以更好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合作。

步骤2是一个过渡性的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用创造性的动作表现复习巩固了有关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常识,同时也为新的舞蹈动作学习做好了态度和认知方面的准备。

步骤3是按韵律活动设计的第一种模式———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设计的。目的是让幼儿尽快地掌握新的舞蹈基本动作。

步骤

4、5则是此模式的关键程序,目的是教幼儿学习根据情节、形象组合动作的规律。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但可以学到新的舞蹈动作和编舞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合作、交往的态度和技能,使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刻和丰富。 附:

注:该范例选自《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三、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整—分—整的模式 1.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此环节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将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介绍给幼儿,方法有:A.简单的故事介绍;B.借助教具介绍;C.通过引导性谈话介绍等。使幼儿心理上有所准备,欣赏音乐时能随音乐作品的内容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像。教师的介绍应做到简短、形象、切题,尽量避免与音乐作品内容无关的或者会引起幼儿对音乐作品内容误解的介绍。此做法比较适用于有标题或有一定情节的器乐曲。二是先不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而是向幼儿提出一些能引起幼儿注意、启发幼儿想像的问题。如欣赏的是歌曲,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提问:这首歌曲讲了些什么事情?听起来声音像什么?是谁唱的?有伴奏吗?伴奏用的是什么乐器?是几拍子的?等等。若欣赏的是性质较鲜明的器乐曲,可以让幼儿边听边想:听了这首乐曲好像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自己又想做什么?是几拍子的?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等等。欣赏后让幼儿先表达,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指导。

(3)完整倾听音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活动的直观教具,或通过自己的表演伴随音乐的进行,以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作品。

(4)分段倾听音乐。如果所欣赏的作品含有几个乐段,或歌曲含有几段歌词,教师可组织幼儿分段倾听。

(5)谈论倾听的感受。在此环节中,对作品的谈论就不能仅停留在主要内容及情绪性质上,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作品中各种表情手段的丰富表情作用,通过谈论,使

幼儿较为完整、全面、深入、细致地感知音乐作品。如让幼儿感知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结构上的重复与变化时,教师可以提问:“音乐从头到尾是否都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等。 (6)完整倾听音乐。

(7)随音乐做动作。在幼儿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为身体动作是幼儿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借助身体动作,有利于幼儿富有想像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是提高幼儿辨别音乐性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不必告诉幼儿应该做什么动作,该如何做,也可以不必要求动作严格合拍,应让幼儿自主地、创造性地去表现音乐,只要求动作在情绪上与音乐保持一致,注意不要使幼儿的动作妨碍对音乐的欣赏。 2.教学范例

音乐欣赏:快乐的小老鼠(小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作品ABA的结构,并用小老鼠出门、吃食、跳舞的律动进行表现。 (2)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随音乐自由地用动作表演。 (3)愉快地与同伴共享有限的空间,不与他人挤撞。 活动建议

(1)听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交代游戏情节。 (2)完整欣赏全曲一次,感知乐曲的旋律。 (3)欣赏A段乐曲:小老鼠在干什么? (4)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小老鼠出门的动作。

(5)欣赏B段乐曲:小老鼠出门去干什么?是怎么吃食的? (6)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小老鼠吃食的动作。

(7)欣赏C段乐曲:小老鼠吃饱了干什么?是怎样跳舞的? (8)再次完整欣赏全曲一次,进一步感受ABA结构。 (9)随音乐自由地用动作模仿小老鼠跳舞。 (10)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连续地跟随音乐表演。 附:

注:该范例选自新世纪课程幼儿园教师用书《音乐》(新版)上册,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3.特点分析

整—分—整的倾听欣赏模式突出了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让幼儿倾听音乐。在让幼儿倾听音乐时做到从整体轮廓性的感知到局部细节的感知,再到整体、全面、完整的感知,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能使幼儿在充分的音乐欣赏实践中,对音乐作品获得一个较为完整、全面、深入、细致的感受,有利于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水平及能力。

(二)韵律活动型模式 1.程序与策略

(1)引出主题。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依据情境,创编动作。即教师向幼儿提供与音乐的性质、某种要素或结构有关的情境,引导幼儿依据情境提供的线索创编动作。

(3)随音乐进行表演。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动作或动作组合,带领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并借助这种有组织的大肌肉动作帮助幼儿感知音乐。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一边倾听音乐,一边自己用各种在程序(2)中设计出的动作与音乐的相应部分相匹配。

(4)相互观摩、讨论。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观摩,并讨论哪些反应方式与音乐匹配得更恰当。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提出新的动作反应方案,并请提出新方案的幼儿带领全体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反应。

(5)如果需要让幼儿感知和反映音乐中更细微的特征,教师可在提出新的要求之后,再组织幼儿重复(2)、(3)、(4)的程序。 (6)随音乐完整地表演。 2.教学范例

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表现音乐中的乌龟、兔子的不同,并感受、表现音乐中的四个主要场景:宁静美丽的森林早晨,紧张激烈的龟兔赛跑,小兔睡觉做梦,欢快热闹的庆祝会。 (2)指导幼儿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绘画作品来表现音乐中的人物和情节。 (3)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主题思想,享受表达、交流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程序

(1)教师讲述故事或引导幼儿回忆该故事。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乌龟谦虚,诚恳;小兔骄傲。

(2)教师请幼儿用自编动作表现乌龟和兔子走路的形象,并引导幼儿尽量表现出乌龟的沉着、坚定和小兔的自大、轻浮。

(3)教师请幼儿仔细倾听作品中乌龟和兔子的音乐主题,请幼儿指出:哪段音乐是表现哪个动物的?为什么?并请幼儿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4)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观摩,并引导幼儿注意他人表演的长处或特色。

(5)教师请幼儿仔细倾听作品中表现森林清晨和龟兔赛跑的两个片断,请幼儿指出:哪段音乐是表现哪种场景的?为什么?并请幼儿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6)教师组织幼儿仔细倾听作品中表现森林清晨的片断,请幼儿根据音乐想像森林清晨的场景,如树木、花草、小溪、小鸟、升起的太阳、美丽的早霞等。请幼儿自选角色跟随音乐合作表现美丽的森林清晨。

(7)教师组织幼儿倾听作品中表现庆祝会的音乐片断,并指导幼儿随音乐即兴结伴舞蹈。 (8)教师请幼儿倾听作品中表现龟兔赛跑和小兔睡觉的音乐片断,请幼儿坐在座位上自由地边听音乐边做即兴动作表演。教师重点注意幼儿在表演中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出小兔睡觉的音乐片断。

(9)教师组织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地表演。 ① 全体幼儿表演森林早晨。

② 两位幼儿分别表演乌龟和兔子出场。

③ 两位幼儿表演龟兔赛跑,其他幼儿坐在座位上拍手,作为观看比赛的观众。 ④ 全体幼儿结伴即兴舞蹈,表现森林的庆祝会。

注:该音乐比较长,教师在让幼儿表演全曲时可根据本班情况做适当删截。 附:

注:此范例选自《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3.特点分析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韵律活动型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引导幼儿借助动作感受音乐,有利于提高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及动作与音乐的匹配能力。这一模式较适用于欣赏形象比较鲜明、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三)美术活动型模式 1.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倾听、理解音乐。教师采用图片、幻灯或者活动的直观教具,在组织幼儿倾听音乐时,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

(3)借助动作进一步感知、理解、体验音乐。在此环节中教师可采用类似模式

(二)的方式进行。

(4)创作视觉艺术作品。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表现他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体验。 2.教学范例

音乐欣赏:梦幻曲(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表现抒情优美的风格。 (2)指导幼儿学习用自己的话随音乐朗诵。

(3)引导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并体会表达的快乐。 活动程序

(1)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梨子(切成两半)和小提琴的形状,引导幼儿注意外形上的相似点。

(2)教师请幼儿欣赏配乐故事。(教师在朗诵时要注意尽量保持抒情的风格,不要用戏剧化的声调来表演故事中的人物。)

(3)教师请幼儿用抒情优美的声调学习朗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4)教师引导幼儿想一件自己认为很美好的事情,并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如“唱呀唱呀,妈妈为我唱支歌;织呀织呀,妈妈为我织毛衣”等等。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帮助他组织句子。

(5)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用抒情优美的声调随音乐讲自己想出来的话。

(6)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这首音乐,告诉幼儿这首音乐是与做梦有关的,而且梦见的都是一些非常美好的事情,请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并假想自己在做梦。

(7)教师随音乐用梦幻般的语音语调讲述自己事先编好的做梦内容。 (8)请幼儿随音乐简单讨论自己所编的美好的梦。 (9)请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画出自己所编的美好梦境。

(10)请幼儿随音乐讲述自己画的美好的梦。教师指导幼儿尽量用梦幻般的语音语调与音乐一致。

(四)文学活动型模式 1.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教师朗诵文学材料。教师随音乐朗诵文学材料,其内容可以是故事、散文、诗歌或歌词。这些内容可以是教师根据音乐选择的,也可以是创作的。教师在朗诵时可用视觉材料或动作表演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或者教师先朗诵文学材料,再组织幼儿倾听音乐,最后请幼儿将文学材料与音乐材料相匹配。

(3)幼儿学习配乐朗诵。如果文学材料比较简单,适合幼儿学习,教师可教幼儿学习配乐朗诵;如果文学材料中某些部分适合幼儿学习,教师可教幼儿学习这些简单的部分;如果文学材料中某些部分是可以让幼儿创编的,教师可组织幼儿根据原作中文字与音乐的要求练习创编。

(4)教师完整地播放音乐,并带领幼儿朗诵在程序(3)中学会的文学材料;或者组织幼儿朗诵在程序(3)中创编的,甚至是即兴创编的文学材料。 2.教学范例: 同模式

(三)。3.特点分析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文学活动型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把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使幼儿能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习用语言去表现音乐,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朗诵水平及语言创造力。此模式较适用于欣赏意境较美,有较广阔的想像、联想空间的作品。

四、乐器演奏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从总体布局入手的模式 1.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感知、分析音乐。乐器演奏是根据音乐进行的,倾听音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告诉幼儿乐曲(或歌曲)的名称、主要内容后,就要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感受音乐的性质、力度、速度、节奏及段落等。可让幼儿随音乐拍手以便逐渐熟悉音乐。

(3)掌握演奏方案。对有一定基础的班级,教师可引导幼儿集体为乐曲设计打击乐配器演奏方案,并组织幼儿进一步掌握设计出的演奏方案。编配演奏方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小班幼儿编配的打击乐应简单,以齐奏为主,节奏型变化不大;为中、大班幼儿编配的打击乐则可稍复杂一些,可用不同乐器轮流演奏,不同乐器的节奏型也可不同。有时同一乐曲可编配出不同难易程度的打击乐给不同年龄班使用。如《儿童舞曲》,小班齐奏,中班则可在第二乐段时,用两种乐器轮流演奏。为了便于幼儿掌握演奏方案,目前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是“变通总谱”,主要有“动作总谱”、“图形总谱”、“语音总谱”三类。因为“通用总谱”(简谱和五线谱)的认知方式和过程都比较复杂:使用通用总谱,不但不能对幼儿整体感知配器方案的过程有所帮助,反而会人为地增加幼儿的认知负担,减少幼儿感知音乐的乐趣;若不用

总谱,幼儿在掌握演奏方案中记忆的负担又会太重。“变通总谱”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而被创造出来的。

(4)分组徒手练习合奏。中、大班乐器演奏的要求逐步提高,有时不同的乐器要轮流打,有时虽然同时打,但是各打各的节奏。因此,在未拿乐器前应先进行分声部的徒手练习。教师可根据打击乐中配器的情况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各组先分别练习各自承担部分的打法,然后合起来一道打。也可以全体幼儿一起依次学习各种不同乐器的打法,然后分组,分别打自己这种乐器的节奏型。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让幼儿开始学习时看教师如何指挥。教师指挥时所做的动作最初应该与幼儿所做的动作完全相同,待幼儿熟练后,教师可改用击拍法,但仍然要把要求幼儿演奏的节奏型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分组徒手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等到幼儿完全会打了再分发乐器,因为在使用乐器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学习。长时间徒手会降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全体幼儿亲手打击乐器的过程中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音响特点及其在合奏中所产生的效果,这样反而会影响音乐能力的发展。

(5)用乐器随音乐合奏。在徒手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幼儿随音乐打击乐器,拿相同乐器的幼儿应坐在一起,若坐成横排,持演奏音量小的乐器的幼儿应排在前面。分发乐器时,教师可将乐器事先放在小椅子下面,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及混乱。乐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时,幼儿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教师的指挥除应符合一般指挥的要求外,还可根据打击乐中节奏的需要增加某些能帮助幼儿领会、激发幼儿情绪的适当的姿态或动作。要求幼儿演奏时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进行交流,注意倾听音乐与他人的演奏,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幼儿熟练后可由幼儿担任指挥。在指导幼儿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内在的节奏感,那种以“打空拍”作为“拐棍”训练幼儿感受强弱的做法,反而会成为妨碍幼儿节奏感发展的障碍,因为这样做,会使他们习惯于以双手摊开“打空拍”来代替对强弱拍的内在感受,离开了这一动作,弱拍也就打不出来了。

(6)幼儿自由交换乐器并演奏。不要让幼儿固定只练一种乐器,在幼儿熟悉了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后,应让幼儿轮换着练习不同的乐器,使幼儿能更好地认识各种乐器的性质、使用方法,还能学会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及发展相互协调的能力。幼儿交换乐器时,应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再迅速无声地找到新的座位坐下。教师要求幼儿在交换过程中不与他人或场内的座椅相撞,坐下时不使座椅发出声音或发生移动。

(7)创造性地改变原配器方案。在幼儿具有一定演奏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改变原配器方案,如部分地改变音色或节奏型,增加大鼓、大钹或其他特色乐器等,同时组织幼儿演奏。 2.教学范例及分析

乐器演奏:狮子进行曲(大班)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法设计打击乐器演奏方案和“图形总谱”。 (2)要求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看“总谱”随音乐演奏。 (3)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看指挥演奏,轮流学习当指挥。 (4)让幼儿体验创造和演奏的愉快。 活动准备

音乐结构挂图一张,大鼓、吊钹各一,铃鼓、串铃各若干,碰铃、木鱼各若干。铃鼓、串铃、碰铃、木鱼分成4组放在幼儿的座椅下面。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音乐结构挂图,并请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6种乐器,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部分一部分地讨论:用什么样的节奏,用什么样的乐器和器乐的演奏方法来分别表现每个部分的音乐形象,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乐器、演奏法和节奏,等等。

如幼儿认为:吹号的声音很响,可以用6种乐器一起演奏,这种很响的音可用“×”表示;狮王走路的声音很重,可以用大鼓一下一下地慢奏,这种很沉重的声音可用“●”来表示;狮王吼叫的声音很粗糙、刺耳,可以用吊钹、铃鼓和串铃一起演奏,即三种乐器一起强奏一下,然后铃鼓和串铃猛烈地持续摇动,这种声音可用“ ”表示;小动物走路的声音很轻,可用木鱼和碰铃一下一下地快奏,这种声音可用“·”来表示。

教师根据幼儿的意见将所有符号排入音乐结构图,就成了下图:

(2)教师哼唱旋律,全体幼儿手拿乐器看着“乐谱”,用慢速度轻轻演奏1-2遍。教师用右手在图上指示音乐的进行,用左手指挥幼儿演奏。

(3)教师将图中表示音乐结构的部分盖上,只剩下表示演奏方案的符号。播放音乐,用步骤2的方法指挥幼儿演奏。

(4)教师拿走教学挂图,用双手指挥幼儿演奏。

(5)幼儿轮流学习指挥。在更换“小指挥”时,可同时更换演奏大鼓和吊钹的幼儿,其他幼儿也可以自由交换乐器。 分 析

在活动目标中,设计配器方案和图形总谱是其中的重点。根据音乐形象设计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再根据配器方案所造成的音响形象设计图形总谱,这两种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类比联想能力。这些活动是在教师具体引导、帮助下,通过集体讨论进行的,不要求幼儿独立设计,因而大班幼儿是可能做到的。

在步骤1中,采用讨论一部分、确定一部分、记录一部分的方法,既节省时间,幼儿的注意力又不易分散。

幼儿讨论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意见记录。在幼儿有困难时,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图形谱与原音乐结构图相结合,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幼儿在演奏时顺利地迁移对该音乐结构的原有经验。

在步骤3中,教师盖上结构图,是为了使演奏方案的结构更加清晰。 在步骤4中,教师拿走教学挂图,是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看指挥和听音乐。

在步骤5中,教师采用了退出的方法,以便幼儿能够有机会学习指挥和获得新的角色体验。

(二)从主要声部入手的模式 1.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 (2)感知、分析音乐。

(3)设计、掌握某一特定声部的节奏及演奏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示范—模仿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并帮助幼儿掌握打击乐曲中某一特定声部的节奏和乐器演奏方法。或者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为音乐设计一个打击乐配器的主要声部的演奏方案。

(4)幼儿随音乐演奏这一特定声部的方案。

(5)学习、掌握其他辅助性声部的演奏方案。教师可采用类似模式

(一)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

(6)随音乐合奏辅助声部。

(7)合奏并倾听主要声部及辅助声部之间的配合效果。 (8)教师请幼儿担任指挥,并指导其指挥演奏。 (9)参考采用模式

(一)中的程序(6)、(7)。2.教学范例

乐器演奏:瑶族舞曲(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表现优美、宁静、舒展的音乐。

(2)幼儿探索怎样用熟悉的乐器和节奏型奏出优美、宁静、抒情的效果。

(3)指导幼儿学习在较复杂的情况下相互配合,学习在演奏自己的声部的同时倾听和享受其他声部的演奏。 活动程序

(1)熟悉音乐和铃鼓的演奏方案。

① 教师在午饭前后、午睡起床、安静游戏等时间内播放或弹奏该曲,让幼儿有机会逐步熟悉这首音乐。

② 教师在自由活动、等待、活动转换时间或音乐活动时间内,向幼儿提供随该乐曲自由做动作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逐步引导幼儿注意用更柔和;舒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

③ 让幼儿欣赏教师持铃鼓随该乐曲所做的表演:

④ 教师教幼儿学习徒手随音乐做上述演奏动作。 ⑤ 教师教幼儿学习持铃鼓随音乐做上述演奏动作。 (2)幼儿熟悉主要节奏型并学习其他乐器的演奏方案。

① 教师请幼儿独立地随音乐演奏铃鼓,教师用大鼓给幼儿的演奏伴奏。 除第七句(即第

13、14小节)休止以外,全部用以下方案演奏:

② 教师请幼儿注意倾听,并请他们指出教师是怎样演奏的(击一次鼓面,击两次鼓边),奏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咚 哒哒)。

③ 教师请志愿击鼓的幼儿轮流用大鼓为大家的铃鼓演奏伴奏。 ④ 教师引导幼儿用碰铃和木鱼随音乐合作演奏大鼓的节奏:

⑤ 教师请三位幼儿分别担任碰铃、木鱼、大鼓的演奏,自己担任小钹的演奏,随音乐为全体幼儿的铃鼓演奏伴奏。

⑥ 教师请幼儿注意倾听,并请他们指出教师是怎样演奏小钹的(在大鼓敲鼓边的时候演奏),奏出的声音是怎样的(0 仓仓)。

⑦ 教师请四位幼儿分别担任碰铃、木鱼、大鼓和小钹的演奏,随音乐为全体幼儿的铃鼓演奏伴奏。

在全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引导幼儿注意感受和表现音乐的优美、宁静、舒展。 附:

注:此范例选自《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特点分析

这一模式的程序一般被称为“累加”的程序。这样的程序能突出演奏方案的重点,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较扎实地掌握主要声部的节奏及演奏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逐个累加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辅助性声部的演奏方案。步骤清楚,明了,最终达到整体掌握演奏方案的目的。该模式适用于各声部都有一定的独立性或至少有一个声部与其他声部之间没有交错进行关系,整体音响较为复杂的作品。

第14篇: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方案

艺术领域

音乐教案小蚂蚁躲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习。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习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科学领域

科学活动《气象预报》教学设计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二、一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点击[选择]

“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2、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3、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四、小小气象员

1、介绍游戏的题目

2、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3、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语言领域

语言活动《春风在哪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树、花、草场景(其中枝叶、花、草可拿下来)、风的头饰、香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评析: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老师用放风筝的形式导入,不仅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整节课所蕴的春风扑面,带来勃勃生机的情感基调渲染得恰到好处。]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

散文诗里问春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让幼儿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后,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问答,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好散文诗的简单内容,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2、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D、为什么说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2)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二部分。提问:

A、春风吹来,大地变得怎样了?

B、春风送来了什么?还有谁也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

C、春风飘来了什么?(喷香水)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

D、春风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春风带来了希望?

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向幼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视、听、讲的高度统一,在词语的学习上,老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一方面达到帮助理解加深印象的效果,同时又做到了教学活动的动静交替,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整欣赏散文诗。

4、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5、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评析:通过有重点地分段学习,幼儿已初步能进行朗诵,不难看出,以上三个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要求上的层次性,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散文诗。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从场景中取下枝叶、花草戴在头上,边朗诵边表演。

1、请个别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和造型,并大胆表演。

2、全体幼儿自愿选择角色表演。

评析: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朗诵表演,又把孩子们带到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达到了玩中学的目的,同时老师请小朋友从大背景上取下枝叶、花儿、草儿戴在头上做头饰,使幼儿兴趣倍增,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这也是本活动设计的新颖独到之处。]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诗《春风在哪里》,知道了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现在,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到外面去向春风问声好!

资料附录:

1、散文诗:

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晨,春风在哪里?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风送来了温暖。春风飘来了花香。春风带来了希望。

2、多媒体课件

第15篇: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方案

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方案范文

健康领域

健康活动《身体的秘密》

一、活动设计思路:

当我们说起男女小朋友入厕的情景,立即的炸开了锅。同时,他们对两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在课后拉住我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话题;还有的孩子在大便、小便的时候竟忍不住好奇,偷偷看对方……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二、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四、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五、活动过程:

(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讲解) 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3、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 小结: 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1、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述,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

(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四)、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活动建议:

1、此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2、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要搞好充分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

3、自主选择活动区,丰富有关身体的知识。

4、了解幼儿关注的热点,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继续生成、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5、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一些关于“性”知识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解答的准备。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中的小秘密都基本了解,知道了保护自己身体的简单方法。特别是讨论小新随便脱裤子这一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知道随便脱裤子是不对的,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在玩游戏“找朋友”时,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还是有不友好现象,通过讲解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觉得在活动开展之前,对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形式还应该再丰富些,要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等,来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 ,效果会更好。

社会领域

社会活动《可不可以》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分辨友善和不友善的接触;

2、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洋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们边唱《找朋友》歌边互相握手,让小朋友体验握手的感觉; 2)请幼儿说说和小朋友握手的感觉;(暖和、舒服);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可以和什么人握手、搭胳膊、拥抱、亲脸?(和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的亲人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和接触的;) 2)论: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可以怎么做?(让孩子知道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要立刻避开,并告诉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3)出示洋娃娃,手一边摸洋娃娃的身体各部位,一边问问:“摸摸(头、脚、胳膊)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先让幼儿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三、活动延伸:

讨论:如果自己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时/在公共场所走失时应该怎么做?

艺术领域

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习。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习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科学领域

科学活动《气象预报》教学设计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二、一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点击[选择]

“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2、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3、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四、小小气象员

1、介绍游戏的题目

2、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3、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语言领域

语言活动《春风在哪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树、花、草场景(其中枝叶、花、草可拿下来)、风的头饰、香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评析: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老师用放风筝的形式导入,不仅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整节课所蕴的春风扑面,带来勃勃生机的情感基调渲染得恰到好处。]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

散文诗里问春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让幼儿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后,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问答,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好散文诗的简单内容,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2、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D、为什么说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2)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二部分。提问:

A、春风吹来,大地变得怎样了?

B、春风送来了什么?还有谁也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

C、春风飘来了什么?(喷香水)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

D、春风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春风带来了希望?

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向幼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视、听、讲的高度统一,在词语的学习上,老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一方面达到帮助理解加深印象的效果,同时又做到了教学活动的动静交替,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整欣赏散文诗。

4、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5、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评析:通过有重点地分段学习,幼儿已初步能进行朗诵,不难看出,以上三个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要求上的层次性,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散文诗。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从场景中取下枝叶、花草戴在头上,边朗诵边表演。

1、请个别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和造型,并大胆表演。

2、全体幼儿自愿选择角色表演。

评析: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朗诵表演,又把孩子们带到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达到了玩中学的目的,同时老师请小朋友从大背景上取下枝叶、花儿、草儿戴在头上做头饰,使幼儿兴趣倍增,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这也是本活动设计的新颖独到之处。]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诗《春风在哪里》,知道了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现在,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到外面去向春风问声好!

资料附录:

1、散文诗: 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晨,春风在哪里?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风送来了温暖。春风飘来了花香。春风带来了希望。

2、多媒体课件

第16篇: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工作总结

中(2)班科学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尚梅

时间的流逝,分秒的飞逝,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每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儿在老师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和教学工作加以总结,具体体现在以几点:

一、科学领域内容:

1.幼儿初步能够对周围新奇事物感兴趣并经常提出简单问题,继续学着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喜欢观察、探究与生活相关的社会、自然现象。

2.幼儿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认识小动物,能够参加简单的种植活动,并爱护动植物,关心劳动者。

3.幼儿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提醒下保持稳定注意,会动脑、动口、动手地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4.幼儿能够根据物体的3——4个特征分类、排序,区别前后、高矮等空间方位,知道白天、黑夜、早晚、今天,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认识5种以上基本图形。

5.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顺数100以内数字。注意:

1、积极为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环境,营造科学学习的氛围

2、发挥自然角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3、将游戏做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二、教育教学:

1.我们班两位老师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点重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幼儿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思维素质。

3.坚持听课.注重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意见与教学模式。

4.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做到学有所用。

5.我们十分重视孩子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入园后不久我们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还教幼儿学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作.由于我们老师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使我班的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其一,针对幼儿品德进行教育

1.班内幼儿能尊敬师长,和同伴友好相处。在游戏中能做倒互相谦让,不挣抢玩具。 2.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升旗时行注目礼。爱自己的国家,知道首都,以及国家的一些名胜古迹。

3.爱班级,爱集体,懂得爱护公共财物,有集体荣誉感。

(二)、其二,对幼儿健康方面的教育 1.经常组织户外活动,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

2.教育幼儿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并保持仪表整洁。饭后不能剧烈运动。

(三)、其三,对幼儿进行学习方面的教育

1、能学会简单的儿歌,古诗,听懂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学着讲故事,表演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掌握1-10以内数的组成,简单的加减法,并有一定的推理,思维能力。

3.积极参加游戏,在游戏中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并和同伴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4.能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好问,有一定的求知欲,有探索的欲望。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并针对这一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我们全体教师将坚持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把我园建设成家长放心的优秀幼儿园!

第17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试讲 语言领域

幼儿园语言领域试讲

教学名称:小班语言活动“有趣的红、蓝、绿” 教学目标:1.学会用红红的、蓝蓝的、绿绿的造句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知识准备:了解了很多红、蓝、绿颜色的物体

物质准备:字卡六张(红色、蓝色、绿色、红红的、黄黄

的蓝蓝的)一张竞赛评分表、图片三张(小草、大树、树叶)大图片两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红红的、蓝蓝的、绿绿的造句

教学难点: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颜色宝宝,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那三个颜色宝宝呢?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它们是什么颜色呢?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有趣的红、蓝、绿”现在老师要把我们小五班分成三组每一种颜色就代表一个小组,游戏要求我们小五班的小朋友说出与颜色有关的东西,说对了就在评分表里画上一朵小红花。最后那组小红花多,就是胜利者。 教师做示范“我一看到了绿色,就马上想到了小草、树叶、大树”那你们看到绿色、红色和蓝色又会想到什么呢?在回答问题前要举手(幼儿讨论)哪组小红花多就先鼓掌祝贺。其他两组也不要气馁,我们也一起来鼓励一下自己吧。

(二)用红红的、蓝蓝的、绿绿的造句

颜色宝宝看我们小五班的小朋友都这么棒,所以他用自己的颜色画了很多漂亮的画,想和我们小五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但是老师希望小朋友在看画时能用红红的、蓝蓝的、绿绿的形容词来说出画上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颜色宝宝画的是什么,(出示大图片)现在老师来做示范,比如老师看到这幅画中有一棵树,我们可以这样说:“绿绿的大树”听明白了吗?还是刚刚哪三组,哪组说的多哪组就是胜利者,我们会有相应的奖品,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送给颜色宝宝一句话。(幼儿讨论)小朋友也可以用我们一开始在游戏找到的一些红色、绿色、蓝色也用红红的、蓝蓝的、绿绿的来说一句话。到底哪组会是胜利组呢?

(三)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说了那么多和红色、蓝色、绿色有关的东西,那么我们回家后看看我们还能用那些颜色来说一些话,明天来幼儿园和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前面呢,老师说要给我们小朋友发一些奖品,下面请小组长上来领奖品。

第18篇:《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运用《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11月15日星期天,我有幸参加了游老师如何运用《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的讲座,本次活动从大体到细微之处都讲述的非常到位,游老师适时的提问也让教师们参与到思考的浪潮中去,使之更易同化,让我对于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有了全新的了解。以下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理念的转变;

2、教育主体与客体;

3、正视教育者;

4、教学技能的专业化。

一、理念的转变

基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亦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会进行填鸭式教育,而这恰恰泯灭了大多数孩子学习求知、探索的热情。

现下如何把这种理念转变过来,才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教育需要求变、求新,而教育离不开教育者,所以教育者的改变需要有心,只有抛开传统观念,用心去思考,才能有真正的突破。假如教育者本身没有求知的欲望,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那教育理念对她而言无非是空谈。

2、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息息相关,哪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多数时候幼儿园、幼儿老师为了使家长满意,总是不断地去迎合家长,导致幼儿园教育呈倾斜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大方向,是让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

3、玩中学、学中玩,很多老师担心学的时间少了怕学不到,所以不断地在活动中说,确实老师是说了很多,孩子们现下也学会了,但明天呢、明年呢、往后的任何一个日子里,他能记住吗?!不,这些会很快地被他遗忘在角落里,孤零零地等待着被它的主人从脑海中删除。整整十年过去了,我却还记得语文老师给我讲的《小桔灯》,因为当时她并不是只叫我们读,而是陪我们玩游戏,最后每个人还用桔子做了一盏小桔灯。而物理老师叫我们背的什么物质,早已消弭于漫长的时光里了。

二、教育主体与客体 教育主体一般指教育者,教育客体一般指教育者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但现在很多老师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单一地只做教育主体,而忽视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在活动当中,如何定位自己的主客体?

1、其实我是一个“学生中心论”的支持者,因为假如儿童的心理没有受到威胁的话,他们是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自己的探索行为,所以在一些探索活动当中,做为教师就可以充分给孩子时间、空间,让其自由地去探索、发现!

2、但有一些认知活动,比如“安全过马路”,这时候教师就要做为主体,给幼儿直观地展现如何安全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险性以及直面的后果。这便是客体主体之间的转化 了。

三、正视教育者

幼儿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幼儿教师流动性大,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懂得权衡利弊,幼儿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她们会选择离开,无非就是物质得不到满足,要么就是精神得不到满足。走在一线的是幼儿教师,她们必须承受并接受多方的压力,然后不断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向上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地很好地成为孩子与自然、与世界、与社会之间的媒介,幼儿园教育才能够推上巅峰。

而现下我们的盲区是,如何去转化这种压力?

1、首先我们得正视教育者,幼儿老师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是的,她还是启蒙老师,你需要给孩子打开世界的窗,让他自己绘制缤纷绚烂的空间,这就是你应该肩负的责任。

2、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孩子吗?你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很好,你一定可以很快地转化各方的压力。相对地,如果答案是摇摆不定或是否定的,那就要请您认真想想了。这就相当于目标,当你的目标明确,就算经过曲折的道路也定会到达终点;如若目标模糊、或是根本还未确立,一味地往前走,迷失是必然的。假设幼儿教师都迷失了,又何谈幼儿教育呢!

3、幼儿教师所带领的一班孩子都是个体,他们是一个家庭当中不可或缺、备受恩宠的家庭小成员,他们的家人非常爱他们,所以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老师的爱护,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会给老师提许多看似无理却是出于爱的要求!要知道我们也曾被自己的家人这样爱过,这样想的话,你会感觉更轻松一些,只要好好与家长沟通,共同用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那样便足以了!

四、教学技能的专业化

当教育者本身的理念与观念形成以后,自然会去考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而现在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教学技能呈现细化状态?

1、互动: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首要的就是先得有跟孩子互动的意识。因为与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孩子会更有兴趣参与。而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会贯穿幼儿情感、认知以及兴趣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更易去接受。

2、自由探索:我们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在活动当中,引导幼儿化被动为主动,以此来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激发幼儿探索的精神,真正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

3、情感的贯穿:我们每一个老师所组织的活动都有其不同的目标,那自然会有其不同的情感走向,所以教师本身应该以多样形式把这种情感贯穿其中,使得活动不仅能达到显性目标,还能达到隐性目标(一般是指情感方面的目标)。

最后,通过此次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很深,尤其游老师会抛出问题让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尤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进在幼儿园一线的老师们,如果想要求变、求新,那她在路上必定会荆棘重重,所以我们都应该在每一日的活动中认真对教学材料深入地进行分析,对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要拿捏准确,再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等等,这些才是促使我们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杨文静

2015-11-19

第19篇:2020年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1

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集社会、语言、科学、健康、艺术为一体,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幼儿的"学",使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操作、体验和感受,突出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发展的思想。在《纲要》的学习与探索中,我们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将各领域的活动有机地整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学习中。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健康的我》、《小小美食家》、《颜色万花筒》等主题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综合运用各种丰富的方法、形式,大胆探索课程开发模式。以主题的形式综合幼儿各领域的学习内容,并把五大领域间的知识相互渗透。把主题内容直接和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主题建构在幼儿已知和想知道更多的知识背景上。每个主题都和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

加强户外活动,开展好园本课程研修的工作,根据大、中、小班体育活动的结构和模式,开展适宜幼儿发展的体育活动。针对幼儿已有的运动基础,本学期我们通过一物多玩、区域性体育游戏、班级运动会活动等多种方法,进一步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及初步创造性游戏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能力。根据幼儿特点在开展丰富体育活动的同时注重幼儿安全教育的开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结合《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的精神,开展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本学期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教学活动所需,开展形式生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开展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开展"我喜欢的活动区""我设计的活动区"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并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等,以求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通过探索,教师们针对五大领域构建起了富有商幼特色的教育体系,尤其在社会教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开放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方式在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加强了反思的能力,在反思中探究适宜幼儿发展活动,探究教师的适宜指导方法,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经验。能写出有价值的反思,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叙事性教育反思的征文活动。总之,学习使我们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

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2

这次做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各位名师为我们作的五大领域培训,使我再次对五大领域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语言领域:

我认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能运用,能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孩子多说,对于那些内向的幼儿更要要让孩子学会交流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和童心来走进孩子,主动与孩子们交谈。坐在宝宝的身边问长问短,让幼儿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久而久之,宝宝们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和老师说。另外,在课堂上可以多教给孩子一些美好的书面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用上几次,给孩子们一些美好语言的引领。

艺术:

艺术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孩子们虽小,但对美的感受能力是很强的,不管是音乐活动还是美术活动,只有在美的熏染下才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比如美术活动,教师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美的,教师的范画也要是美的,教师的指导语言也要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声音要美,教师的身体姿势要美,选择的音乐也要美。同时,在很多时候,音乐和美术可以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带给孩子们更多美的`体验。

健康:

健康主要是带给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及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就需要教师细心关注幼儿,发现幼儿情绪不稳定及时开导,交给孩子们一些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健康的体魄就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项目,每天进行必要的户外锻炼。同时,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

社会:

我认为社会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让孩子学会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是很重要的。其次,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很重要的。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式是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孩子们是自由的,放松的,他们会主动与人协商。另外,对于孩子之间的一些纠纷,教师不要急于制止,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科学:

主要是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给孩子们提供相应的材料,抛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适时得点拨,在孩子们有收获时进行及时小结提升。最重要的就是鼓励,激励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体会3

最近我学习了五大领域新纲要,通过学习,感受深刻,收获颇多。

学习了新纲要我体会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重大责任。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炽热的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一学就会。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渐渐地养成好习惯,长大才不会走弯路。现在社会的青少年犯罪例子比比皆是,这是需要反思的,这都是从小缺乏正确的教育的缘故。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正确发展,幼儿园还应该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应从各方面入手,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健康方面

1、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性格内向或有孤独症的幼儿,我们应及时关注,应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让他们感觉到他也是受关注的,鼓励他们和小朋友一起生活、探索、发现。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鼓励并知道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立能力下降的例子很多。有些到大学还要父母包办。父母的这种过分的行为会阻碍孩子的自身发展,将来会不适应这个竞争的社会,会产生很多一系列的连环反应。

3、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4、要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方面

1、语言的发展很重要,它会直接渗透在各个领域之中。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我们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

2、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语言发展较薄弱的幼儿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方面

我们班这个学期来了一位新生,他们对于这个环境是陌生的,我必须让他们尽快适应这个环境。所以我会密切关注他们,向他们介绍班里的小朋友,让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引导他们多和大家一起玩。让他们适应下来,不胆怯,对不爱交往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四、科学方面

在区域活动角里,汽车城和建筑区男孩子最喜欢去,根据他们的兴趣我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五、艺术方面

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对艺术的修养。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地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20篇: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篇1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你是幼儿喜欢的老师吗?如何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呢?本期“特别策划”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幼儿喜欢的教师。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是否就是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太原市71名幼儿园教师和58名幼儿作了调查。

我们对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请教师“列举至少六个你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对幼儿采用访谈法,设计了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她”“你觉得她怎么好”。

教师与幼儿给出的回答多为具体特征,笔者将其整理概括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泼、爱笑、温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轻、嗓音悦耳),生活照顾因素(如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饮食及睡觉),认知因素(如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和交往因素(如鼓励、尊重)。

一、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交往因素”(占34.8%)和“性格因素”(占34.1%)是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占18.5%)、“认知因素”(占6.4%)、“生活照顾因素”(占6.2%)。而在幼儿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顾因素”占同样的比重(33.3%),“认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则各占23.2%、5.8%和4.3%。

对比发现,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师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师幼关系是让幼儿喜欢的关键因素,这符合“尊重孩子”“增强自身的榜样作用”的理念。而幼儿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时,也很偏爱教师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这提示教师要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来交往,还要将他们当作“不平等的人”来照顾。

教师和幼儿在“认知因素”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师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不同年龄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小班幼儿更喜欢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体贴的照顾,单“生活照顾”一项就占到60%。帮助小班幼儿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小班幼儿时应以照顾为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到中班阶段,幼儿对上述五个因素都有所关注,特别是对“交往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上升,而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则有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两项均占33.3%)。另一个较明显的变化是他们对“认知因素”的关注度有较高提升(占23.2%)。这是因为中班幼儿对环境已适应,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交往和认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儿各种需求的分化更加明显,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已降至20%,认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则各占25%和35%。教师应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一定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当然这些准备离不开师幼之间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在男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交往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7.5%,其次是“生活照顾因素”(31.2%)、“认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们对教师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生活照顾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认知因素”(21.6%)、“性格因素”(占10.8%)和“外貌因素”(2.7%)。对比来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顾因素”,而他们在对“认知因素”的关注程度上并无很大差异。

四、建议

幼儿最喜欢的教师特征是“生活照顾”和“交往”,而教师认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并能与幼儿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说明教师正确理解了幼儿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师的“性格因素”受幼儿的关注度虽然比较低,但不能被忽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师榜样这一“潜在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在小班,应更多地给予幼儿生活上的照顾,让他们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则应多与幼儿交往,促进幼儿获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欢“交往因素”,教师就可以多在交往中传递信息,锻炼他们的能力。而对女孩,教师应通过生活照顾使她们获得安全感并由此信任教师。同时,由于女孩更注重教师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师可以更多地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感染、教育她们。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篇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结束了。看小朋友们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长大,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们在一起尽情的玩耍,任何烦恼都被这爽朗的笑声冲到云外去。这或许就是孩子那颗天真无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这让我感触最深,有时甚至想:我不仅是在教育他们,其实我也在受他们的影响。真正的生活在他们当中,才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成为他们老师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最大的,可以说,关系到人的一生。“师者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会失其本来之意义。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选择幼师,是我的梦想,站在教育的讲台,是我的追求,短短两年的教育生涯中,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让我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虽然,站在教育的讲台上,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累,讲好每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设想深思等等。但每当想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对工作者都加以了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个人都会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儿老师并非难事,只不过是带一下小朋友,没有什么的。但是,我要在这里告诉各位,你们只答对了一半,幼儿的健康成长,背后有老师付出的心血,又谁知呢?人生就像一盘棋,如何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下棋第一步,最为关键。

“三岁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在这一个时期中,模仿能力是非常的强,让人望之惊叹,学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为这一个阶段的幼儿来说,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当然是最强的时期,而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必须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与幼儿接触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儿有一个好榜样。

如何去带好幼儿一直是我们作为幼儿老师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篇3

岁月匆匆而逝,似乎只是弹指一瞬,一学年的工作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所经历的事,工作虽然很忙,但忙得很充实。“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我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在一年中,我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倾注最高的热情,踏实、勤奋地完成了一年的工作。

一、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正确实施教育

我班的小朋友属于新生,他们还很小,不懂事。别说自理能力了,就连一点的纪律概念都没有,可以说是很乱。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班的纪律及自立能力要一起抓、同时抓。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班小朋友可以说进步很快,家长反映也不错。自立能力方面: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而我们老师做到适时帮助,以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就纪律方面: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我采取的是及时分析原因,该批评的批评,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做到遵守纪律。

二、研读孩子,支持孩子的活动

二期课改强调以儿童为本,通过学习《纲要》和《纲要解读》,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要求教师要研读孩子,关注孩子的言行,捕捉孩子稍纵即逝的兴趣点,并能读懂孩子的百种语言,理解孩子的探索行为。同时也要让孩子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使环境真正为孩子教育服务。如:在“秋天”的系列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树叶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在观察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形状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预设了树叶贴画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收集树叶的基础上说说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象什么,和他们一起去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一件件风格各异的树叶贴画作品,尽情体现对树叶形状、颜色的想象与创新。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我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树叶贴画的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建议他们使用剪刀,鼓励他们动脑筋剪出老师未能提供而自己又需要的树叶形状,制作到作品中;对于中等水平的孩子,我启发引导他们能贴出简单作品;而相对能力差的幼儿,则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地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解析课程,研读孩子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将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所以,教师必须熟悉所有的幼儿学习的“基本经验”,学习综合教育的各种专业技能,自觉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三、真诚对待每位家长,加强家园沟通

教师与家长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园沟通,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肯定。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问帮着查资料解答,让家长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当问题出现,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问题很重视,对幼儿发展很在意。在平时工作中,我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设置家园之窗,家园联系册,上门家访等形式,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同时,我们在开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目标,让他们了解班内课程特点,并针对一些问题开展讨论。在学期末,我们向家长开放园内半日活动,在日活动中,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同时也看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差距与不足,找到继续教育引导的方向。

四、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素质

在珍惜幼儿园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我也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浏览幼儿教育网站,翻阅幼儿教育杂志,看提升个人品味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学习、电脑专业学习,让自己永远处于一湾活水、碧水之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多次受到同事的认可和园领导的赞赏。

幼儿园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们的美好童心,使我们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真诚地理解和支持又呼唤和保护了他们可贵的童心,使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让我们与孩子们心相通,心相连,让幼儿园这个小天地里充满童心世界的真、善、美吧!

《幼儿园教师领域教学心得体会.doc》
幼儿园教师领域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