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2021-05-2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

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 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

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

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

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二个活动中的这三种东西都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看着实物都说不出名称的,哪里会摸得出?而且这是歌唱活动,重点在学唱歌曲,并不是在感受这三件东西上。

不恰当的表现形式

在美术活动“奥运的祝福”中,教师让孩子了解福娃的名称、含意及每个福娃所演变的原型。孩子们兴趣很高,最后教师点到正题: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我们有很多祝福要送给运动员。今天,请小朋友画出你的祝福。孩子们愣在那里,能说出很多的祝福,但“画”出祝福,这可真难倒了孩子。老师见此情景,启发一句,“比如刘翔哥哥,你们怎么祝福他?”孩子们都说“我愿他得第一”。教师说“对,祝福刘翔哥哥得第一。”于是孩子们都画了刘翔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情景。

分析:奥运主题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了解有关奥运的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奥运的祝福更适合幼儿语言表达,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运用各种形式画福娃,设计运动员的花环等等。

捉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1.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需要,以孩子的兴趣需要为依据,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大班的孩子非常向往当小学生,在大班第二学期实施主题“我当一天小学生”,让大班孩子到小学和小学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一起上课,以孩子的兴趣为教学内容,使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倾听孩子,合理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下权威,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面对孩子的表达。在数学活动《翻牌乐》中,要在10张1-10的苹果牌和10张小熊牌中各找出1张牌,合起来是10,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示范说“这么难的游戏,老师也想来试试。”“再给你一次机会。”“全答对了,你们真棒。”完全把教师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 3.抓住关键,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有时是由幼儿发起的,有时可以是教师反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目的。例如:在科学活动“纸也能变成大力士”中,教师首先让幼儿观察没有折过的纸的承受力,然后提问:“谁能帮助纸,让纸也变成大力士?”幼儿就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尝试。教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提出了探索的要求,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在提问中,教师应巧妙设计,如:“你不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它的?”“你哪儿还不会?你觉得哪儿很难?”等等,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使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4.机智处理突发事件

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必须依靠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教师要把握突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恰当地处理好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认识乌龟”的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观察乌龟的头和四条腿,没想到乌龟就是不肯把头和腿伸出来。教师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乌龟害怕了,我们先来看它的照片吧”,用乌龟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等乌龟伸出头和腿时再引导孩子观察。

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精心预设的,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使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推荐第2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2-17 10:25:00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教学充满情趣,使集体教学活动变得有效?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两年来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

1 活动目标是:

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 2 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 3 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

4 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推荐第3篇:集体教学有效性工作总结

集体教学有效性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集体教学有效性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即使在现在这强调孩子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课程理念下,集体教学还是不可代替的。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进行一次集体教学,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自主,那么如何将这唯一的一次集体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要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选择好教材

第一,我觉得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只有教材吸引孩子,孩子才有兴趣去学。第二,教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的教材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的,是他们可以理解范围内的。第三,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意义,即使孩子不需要懂得什么深奥的科学理念,但是孩子所接触到的内容,科学性一定要正确,不能对孩子产生误导。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

如果制定的目标超过孩子的学习能力,那么整个活动,孩子容易“听天书”,而教师则容易“唱独角戏”。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是能考虑到孩子的知识、技能、情感、习惯等,并结合本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为孩子量身定制。教学目标不是泛泛而谈,必须涵盖具体可操作性。除了目标,当然还有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也是重中之重,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重在孩子自由表达操作(而不是教师的操控),能够关注全体孩子,注重个别差异。

三、问题的恰当性和有效的回应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要考虑到孩子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当然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不能让孩子总在回答“是”或者“不是”。教师的问题有易有难,能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进行回答。问题的有效回应就是教师素养能力的一种很好体现。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薄弱的。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我经常会不知所措。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

要组织好一次集体教学,还有诸多因素,更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推荐第4篇: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年度上学期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_____教师个人专题小结

对于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所以我每次选材都是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的点和发展情况来制定的,因为我们班孩子的年龄偏小,所以在选材上尽量贴近生活化,主要是一些生活常见的是何物,比如拿画画来说,现在冬天到了也快要过新年了,就尽量给幼儿画些手套、帽子、红灯笼、鞭炮等这些作品,同时也加深他们对季节的一个变化和对新年的认识。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2分钟~10分钟这个时段;因为宝宝班年龄比较小时间不宜长。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年度上学期

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

三、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对于我们宝宝班的孩子,问题太简单了,感觉太过于幼稚,稍稍难了点吧孩子又不能理解,所以我认为,提问题要有层次性,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需要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不过在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激发师幼互动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师幼互动的策略一般有五种类型,

1、教师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通过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来鼓励幼儿;

2、师幼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教师则换位思考,并积极以幼儿的眼光看问题:

3、教师抛球回应,使幼儿保持兴趣,小步递进,鼓励幼儿破解难题,组织幼儿互教互学:

4、教师引导讨论,形成一系列规则,启发幼儿思考,巧解矛盾;

5、教师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互动的关键仍在于教师的观察和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和专业化水平。

如在一次教学活动“好吃的蔬菜”中,我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吃蔬菜吗?在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吃蔬菜,蔬菜很难吃!”在这一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我想了想马上回应了他“是吗?可据我所知,爱吃蔬菜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只有聪明的小朋友才可能成为小博士呢!”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便马上抢着回答:“我爱吃蔬菜!”所以有时候教师的巧妙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幼儿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年度上学期

都爱吃蔬菜,这样身体也健康。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我以后会继续努力,多向前辈们学习,争取有一天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宝二班

欧艳

2012年1月

推荐第5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活动心得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

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 2 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 3 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

4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小学化的表现:

1、小学化的一日活动安排.

2、小学化的学习环境。

3、小学化的教学内容。

4、小学化的教学形式。

5、小学化的评价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第5条明确说明: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刘教授又详细的讲解了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游戏的重要性。

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刘教授从三方面讲解了游戏和幼儿的生活。

1、游戏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2、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和协调。

3、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刘教授呼吁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还幼儿一个自主、自由的童年。

推荐第6篇:集体备课有效性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什字中小

董惠敏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上周学区组织的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同题异构”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以《蜜蜂》为教材,同年级几位老师集思广益,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两种教案。几位执教者再结合个性特点,修改教案,反复试验,最后成功展示。其他几位教师全程参与视角、展示过程,过后各人作了深刻的反思,受益匪浅。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推荐第7篇: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材料)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admin 点击数:1841 发布时间:2011-2-20 0:00:00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推荐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进行有效的回应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教师要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

其次,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教师回应幼儿的策略有很多,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策略来回应幼儿,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陈家镇幼儿园组织的“可爱的水鸟”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教师发现后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于是也积极投入,想出了许多优美的动作。这种表扬的回应策略,激起了幼儿的表现欲,达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而在一次“四季风”活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这些迫问,幼儿的经验便是零碎的。 此外,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教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时,教师及时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看着教师的动作,模仿着跳起舞来,这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发师幼互动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师幼互动的策略一般有五种类型,即示范与训练类策略——教师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通过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来鼓励幼儿;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师幼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教师则换位思考,并积极以幼儿的眼光看问题: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教师抛球回应,使幼儿保持兴趣,小步递进,鼓励幼儿破解难题,组织幼儿互教互学: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教师引导讨论,形成一系列规则,启发幼儿思考,巧解矛盾;支持发展类策略——教师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师幼互动方式。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型互动——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型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还有合作式互动——通过平等对话,使幼儿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互动的关键仍在于教师的观察和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和专业化水平。如在一次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中,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一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教师怎么回应呢?这名教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据我所知,爱看报纸的小朋友才会有知识,才可能成为小博士呢!”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便马上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教师的巧妙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幼儿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希望广大的幼儿园教师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教学被看做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义为“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用系统的基本知识武装他们,按《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过程”。①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

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由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0年代以来,人们对个别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能力大小、强弱的差异及个性差异,发展为发展速度、认知结构特点的差异。这使人们认识到,要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进度和特点。

这种新的教学观、个别差异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主动性发挥的局限性。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之引入幼儿园,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作业教学的引入幼儿园,对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发展他们的认识活动、教他们学会遵从成人的指示,从而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的确起过良好影响,作业教学在历史上的这一进步作用是应予以肯定的。”②今天,我们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盘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有着比较丰富的集体教学经验,让她们用其他教学形式来完全代替集体教学,是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没必要的,因为集体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在认清其局限性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其优越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集体教学的适宜范围

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在集体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所谓直接控制方式表现为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一方式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的方式。”③

李季湄、肖湘宁总结了教师常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内容: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与健康生活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周围环境的有关信息的传递;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上述内容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要求全体幼儿都应该掌握的。既然是要求全班幼儿掌握,那么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就是最经济有效的。另一方面,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凡是全班幼儿共同感兴趣的或有着共同经验基础的内容,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也是适宜的。

二、明确集体教学的独特功能 前苏联学前教育专家乌索娃把要求儿童掌握的知识分为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两类。对于简单知识,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游戏、劳动和观察中就可以获得,无须专门教学。但是儿童获得的这些知识多是零散的。要使儿童掌握复杂知识,则必须经过专门的作业教学(即集体教学)。乌索娃认为,后一类知识在儿童的知识总量中虽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却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集体教学就发挥着帮助幼儿组织、提升简单知识的独特功能。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能够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重大飞跃的,一是掌握反映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关系的一定的知识体系,二是掌握与此相应的认识活动的一般方式。”④而且有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学影响下,学前儿童在直观的形象中也能够反映事物的共性,也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可知,集体教学的主要功能应是将幼儿自发获取的简单知识,转化为能够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重大飞跃的知识体系。知识的系统化,将使幼儿的旧经验在新的理解上得以重构。而重构后的知识体系,对儿童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能生成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明确集体教学改善的方面

集体教学活动,作为面对全班幼儿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方式。对幼儿的指导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不是刻板固定的。针对目前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为使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发展,应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1.教学方式的变化: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

集体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活,即集体教学方式并不等于言语讲解的直接传授。但从目前的集体教学情况来看,直接传授还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言语传授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师的言语活动成为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以言语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接受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言语对思维活动的调节与概括机能。但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处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的水平,其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机能还很差,言语讲解对他们而言是不适宜的。所以,对幼儿直接传授学习的某些内容虽然是必要的,但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动作、表象认识世界,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材料操作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因此,发现学习是更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发现就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奥苏伯尔认为:“发现法„„更适合于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中使用,因为这时概念形成多于概念同化,而且不具备学习大量知识的先决条件(在认知结构中还缺乏可以利用的大量高级抽象观念和关联词,还不具备同化概念的抽象方式)。”⑤近年来,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在幼儿期,发现学习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方面。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潜移默化地培养,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间接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幼儿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敏锐地感知幼儿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启发幼儿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等等。因此,集体教学方式应以引导发现为主要方式。

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实现,其实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习主动性协调作用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模式。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儿童被看做是一座建筑,积极地建构自身。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得儿童能够前进,继续建造新的能力。有效的支架包括如下成分:共同解决问题,内在一致性,温暖和敏感,在最近发展区内看管好儿童,促进自我调节。总之,支架的意思就是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愉快地合作。在这种合作过程中,成人通过提供敏感、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表象的、战略性的思考。当儿童技能增长时,使他们对任务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支持儿童的自立、自治、自主。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由此可知,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得较好。支架教学模式中,有效的支架包括的成分,对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具体形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全班活动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应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教学内容带有广泛性、启蒙性等特点,故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充分发挥集体教学优越性的同时,也应该吸收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中对儿童发展有益的成分,改变集体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幼儿分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使教学组织形式真正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参考资料:

①亚德什科、索欣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13~214页。 ②邓鲁萍《乌索娃和苏联学前教学理论的发展》,《外国教育资料》1987年第5期。 ③李季湄、肖湘宁著《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61页。 ④邓鲁萍《苏联学前教学论的进展》,《外国教育》,1998年第5期。

⑤D.P.奥苏伯尔等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余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35~636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2-17 10:25:00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教学充满情趣,使集体教学活动变得有效?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两年来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

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如何组织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非常有价值,它能帮助幼儿对正在进行的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引导,或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分享环节不仅能让幼儿分享经验,而且能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索。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把评价环节看成一个简单的总结环节。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5年了,自己组织了不少活动,也听了不少活动,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情形:

① 以教师发言为主。教师像是在独白,并不期望幼儿回应。

② 交流的内容较肤浅,缺乏意义。教师常说的话是“今天小朋友们玩得高兴不高兴啊„今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都不错”,等等,缺少深层挖掘和探讨。

③ 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缺少互动,大多是教师独自。或教师只和个别幼儿交流,其他幼儿无所事事,导致评价环节有名无实。

杜威曾批评道,“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这一点如果不改变,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

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何时需要评价?如何组织评价呢?我们知道评价应基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把握。当多数幼儿的学习进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停下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当部分幼儿的学习行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而其他幼儿已经历充分的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和交流,发挥优秀经验的教育价值;当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学习过程的自然结果而非教师的灌输时,教师可以适时帮助幼儿形成初级概念和经验体系。 我认为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为了让评价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倾听,以便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观点和困惑,启发、引导幼儿对未完成或较肤浅地完成的活动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 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行为,还便于其他幼儿了解同伴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路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鼓励幼儿互评。由于互评必须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如“哪些小朋友和你的方法一样”“你喜欢谁的方法”等,以便幼儿综合比较,互相学习。

第三,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各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四,评价时机要合适。如果对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幼儿来说,不适时的评价活动是干扰,而且容易使幼儿养成不善于倾听的习惯,破坏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第五,评价形式要丰富多样.

评价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儿发展现状的同时帮助他们整合、提炼相关经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如,以教师为主讲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的兴趣、能力水平及活动特点等,尽量引导幼儿围绕具有共性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思考、讨论。

第六,评价场所要机动。

第七.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切入点,

评价内容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幼儿的谈话,观察幼儿的表现,从中发现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评价引导的侧重点。

推荐第8篇:集体教学心得体会

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可以为你提升个人修养、素养和含金量。下面小编整理的集体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集体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11月26日,我参加了镇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观摩了镇中心校两位老师的课,本次教研活动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自县教研室提出课堂“三环节”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很多次的教研活动,即县、镇、校也不断的开展关于课堂“三环节”改革的教研活动。下面就说一说参加本次镇教研活动之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关于课前预习这个环节,预习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自我上学以来,预习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习的方法颇多,而参加本次教研活动加上以前县教研组织的活动,这对我的预习关有了很多的看法与认识。正如在本次教研活动上刘传英主任所说: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说一说等等,来认识本课时所要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教师再引导学生、辅助学生如何来预习,正如刘传英主任说的,预习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教师可以优化预习的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习新知识、新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上,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血丝,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人,让他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我,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限时作业这个环节。我认为限时作业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限时作业能检验本课时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自我检测,从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教师本人可以从限时作业中发现问题,找出本课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打下铺垫。另外,限时作业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读、写、记。都是限时作业的一种。当然,对于我而言,还要有待于去探究、去发现、去摸索。

总言而之,本次镇教研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在课堂“三环节”改革方面上,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做的更好!

集体教学心得体会2

我参加了由XX小学举办的教研活动,当中开展了集体听课、评课、梯队教师自主学习、课堂实践漫谈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活动中,老师们涉及到语文教学中的倾听、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写字方方面面。听了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实践感悟,自己不由深深敬佩。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方面让我感触颇深。大家都知道语文的综合能力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语文成绩的竞争力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自己感觉也非常重视这两方面。但感觉效果并不好。听了教师漫谈后,自感在提高阅读能力这一块,措施不够得力,没有相辅相成。比如:制定加星、加分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积极性,坚持长期积累。并且多讲积累的故事,提高阅读品味,引导孩子好读书,读好书,长期坚持,必能厚积薄发。想到自己在积累方面本学期以做出努力。开始时学生并不情愿,坚持不了几天,便听了下来。对于这种情况我及时调整。现在以初步使学生养成习惯。我也懂得了坚持的益处。现在学生基本上能自主去去积累了。

但是在自主阅读这一块,学生还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我留意到学生看书不会选择,多钟情于漫画、幻想故事、思想不高的的小说等。对于这种情况我虽注意到但没有及时引导。参加本次教研活动后,我明白了提高学生读书品味的重要性。我想学生读书应该随其所好,应该博览群书,但在目前还是应有一个思想引导。学生应该多看短篇故事性的,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书籍。我觉得这样的书对学生大有裨益。今天中午在寝室我先初步对学生学生讲了我的想法。以后我还会抓住契机及时引领。

在写作方面,听了老师的课堂实践后,也深受启发。如培养兴趣、营造氛围、用心激励、写日记、展示等等一些列措施很值得我学习。我明白只有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才能促进作文教学的提高。但这一切离不开写作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激励措施的跟进,离不开学生内动力的激发。

集体教学心得体会3

我们中心小学每周三的语文教研活动每周都按时进行,不管是看视频上的名师课堂展示,还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出的公开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我校语文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鲁少宁老师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她出示了一组词,让学生选个词说一句话,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使学生在词语中感受到了词语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郭春玲老师《学写日记》一课中,采用吹泡泡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郭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写日记。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景燕老师在上《黄河的主人》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文言文的奥秘之处。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黄河的主人—艄公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王新景老师在上《鸟岛》一课时,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张艳芳老师在上《水》一课时,她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推荐第9篇:幼儿数学应用题集体教学有效性

幼儿数学应用题集体教学有效性

【摘要】 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难题。本文以宕昌县幼儿教师在数学减法应用题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巧设问题组织教学和鼓励幼儿自主思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集体教学; 有效性; 幼儿园数学;应用题

一、幼儿园数学教研活动的背景[1]

幼儿园数学减法应用题教研活动名称:生日礼物 地点:一小附属幼儿园、车拉附设学前班 执教老师:陈玉霞、王丽花

教研活动参与者:宕昌县幼儿园长、教师、千千树项目人员何怡等。

二、幼儿园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始[1]

(一)教研活动开场

活动开场:一小附属幼儿园、车拉附设学前班的老师们和教研员做教研交流活动,陈老师、王老师首先对您的这节课做一个自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达到的预期效果、这节课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附:数学儿歌:

生日礼物

跳跳过生日,早期捉虫子。

运气真叫好,4只到手了。

蹦蹦来送礼,跳跳好欢喜。 打开盒子瞧,咧嘴开心笑。

我捉了4只,加上这几只,

现在10只虫,大家一起吃。

蹦蹦送几只?跳跳没有说,

这题有点难,请你做一做。

(二)教案设计和实施的活动[1]

1.活动1:“生日礼物”(由陈玉霞老师设计和实施)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复习圆形和方形两种不同的形状。

2.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故事,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圆形和方形,并 知道他们是密不可分的。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青蛙蹦蹦、青蛙跳跳、10只毛毛虫) 活动过程:

一、唱儿歌

老师带小朋友唱儿歌,老师带小朋友们读儿歌的内容。

二、讨论儿歌中出现的数字逻辑关系。

三、理解数学关系 1.出示毛毛虫实物? ∽∽∽∽∽∽∽∽∽∽ 2.掰手指

① 跳跳现在有几只虫子(请小朋友们伸出10个手指头)

② 跳跳捉的4只虫子拿走(请小朋友缩回4个手指),还剩几只虫子?这几只虫子是哪儿来的(谁给的)? ③ 3.图展示

∽∽∽∽

∽∽∽∽∽∽∽∽∽∽

四、列算式,分析算式中各项所代表的含义。

“—”“10”“4”“6”各代表的意思

五、变换虫子数量,让幼儿计算。10-6=4 10-4=6 10-5=5 2.活动2:“生日礼物”(由王丽花老师设计和实施)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故事情景理解数学关系。2.对幼儿逆向思维的开发和培养。 活动准备:

祝福生日歌,蜗牛与黄鹂鸟、手绘青蛙、毛毛虫替代物(黑板上画小圆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手指加减操

做手指操可以练孩子的思维和灵敏度。

二、用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跳跳过生日了,早早的起来捉虫子,今天他的运气真不错,捉到了4只虫子,好朋友蹦蹦来给跳跳过生日,(师)小朋友们想想他给跳跳带来了什么礼物啊,(学)生日蛋糕、虫子等。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带来了什么?

跳跳

蹦蹦 →0 0 0 0 0 0 0 0 0 0 10

→ ?

思路一:老师引导孩子

老师找了粉笔盒替代生日盒子,打开盒子后,把虫子替代物黄色小圆圈画到了黑板上,跳跳开始捉了4只虫子,朋友蹦蹦送来生日礼物,小朋友们唱着生日歌,小朋友们数一数蹦蹦送了几只?跳跳现在一共有几只虫子,在所有的10只虫子里去掉它自己捉的4只,就是蹦蹦送的,我们怎么列算式啊,先启发孩子,再引导孩子列出算式 10-4=6 重点理解“-”的含义,从现有的10只里去掉4只自己捉到的虫子,就是蹦蹦送的虫子。

思路二:老师启发孩子

①朋友团团送礼物,生日歌曲同步,跳跳共有8只,问团团送了几只?怎么列算式啊?鼓励孩子,给孩子留想的空间,有一个孩子说出来了,8-4=4,随后有部分孩子开始应和,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解释算式,有少部分的孩子尝试。 ②欣赏蜗牛与黄鹂鸟舒缓心情,调节孩子的情绪

③迟到的朋友给跳跳送礼物,把送的虫子放到后面,跳跳我们点一下共有几只,把数字7写上,蹦蹦送的几只我们不知道?

跳 0 0 0 0 0 0 0 7 迟到的朋友 ?

那算式应该怎样列呀?鼓励孩子想,通过观察知道算式的孩子比上一次要多一些。7-4=3 ,试着问孩子

7、

4、3各代表什么意思?这就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引导启发孩子有明显的效果。

④又一个朋友来送礼物,总共9只,朋友送了几只?能不能列出算式?大部分的孩子懂怎么列算式了。9-4=5 思路三:老师培养孩子

训练逆向思维的活动如老师要是说坐下,孩子就要站起来;说左手就举起右手等相反的活动

三、教研员和执教老师的对话[1]

(一) 教研活动中教师和教研员对存在问题的探究 1.对活动1问题的探究

(1)出示毛毛虫实物的时候黑板太小,毛毛虫挤到了一起,孩子们无法看清楚。 (2)教学目标不明确,数学逻辑关系不清晰。

(3)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后面涉及变换虫子数量关系无法使孩子参与其中。 (4)整堂课当中孩子参与,师生互动几乎没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活动2问题的探究

(1)根据大班孩子的注意力,大班幼儿的授课时长不超过35分钟。(2)蹦蹦送来了礼物,跳跳一共有了10只虫子,让孩子一一点数实物虫子。

(3)朋友送来的礼物除了虫子,还可以送鲜花、水果等其他的东西。 (4)黑板上写抽象数“7”,写算式多鼓励孩子来做。

(二)教研活动中教师和教研员对课堂亮点的挖掘 1.活动1课堂的闪光点

(1)制作的青蛙、毛毛虫图片生动、形象。 (2)掰手指的活动对幼儿和适合。 ……

2.活动2课堂的闪光点

(1)老师个人的综合素养非常的好,数学课堂当中融入了很多的元素,锻炼孩子的思维、注重孩子语言的发展、巧用音乐舒缓孩子情绪。

(2)善于观察孩子,给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鼓励孩子发言。

(3)在送礼物的时候用到了一个礼物盒非常的生动形象,孩子们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4)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景吸引幼儿,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三) 教研活动中教师和教研员对数学应用题的讨论

应用题在数学教学当中是个难点,学习变化集未知类型的应用题更难,幼儿刚接触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很多,困难也很多。孩子如果以前从未接触过类似问题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可能会受阻,难以理解这种逆向的思维所带来的数学逻辑关系,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以下的思考: 1.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蒙台梭利所说的“工作”是指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 ,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助、自乐的活动。儿童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 ,幼儿数学教师需要在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 设计并组织更具适宜性的教学活动, 让儿童在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自然、主动地进行相关学习。例如:在生日礼物这个活动当中,读生日礼物的儿歌吸引孩子,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主动和孩子讨论数学逻辑关系,跳跳早上起来捉虫子,蹦蹦送来了生日礼物,蹦蹦送了几只我们不知道,加上蹦蹦送的虫子,现在跳跳一共有10只,蹦蹦到底是几只呢?变换数量关系有目的的创设相关的情景组织教学如朋友团团也送来了生日礼物、迟到的朋友送来了生日礼物等。

2.巧设问题组织教学

GGI 项目研究认为数学问题是促进儿童数学学习、提高其数学认知能力的主要方式 。从幼儿园开始, 教师要让儿童解决大量涉及到加、减运算的数学问题 。同时, 教师根据自己对于数学问题及儿童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的了解, 精心选择呈现给儿童的一些数学问题,保证其能够基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形成适宜的问题解决策略 ,如儿童通过事物操作或动作来模拟、重现题目中所描绘的行为与关系, 从而直觉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情景确立的条件下,老师带孩子由实物数引导孩子跳跳先捉了4只虫子,蹦蹦送来礼物盒,盒子里装着孩子看不见的虫子,取出虫子跳跳的虫子变成10只,讨论,跳跳开始几只虫子?跳跳现在几只虫子?跳跳开始有4只虫子,后来变成了10只,多出来几只虫子,怎么多出来的? 3.鼓励幼儿自主思维

GGI 项目研究认为儿童在没有成人提供明确策略支持的情况下也能自己发现或发明一些策略解决问题 ,而且每位儿童的每种解决方法都非常重要 ,因为它们既是儿童现有数学思维发展阶段及水平的反映, 又是儿童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的起点。[3]老师只能引导幼儿,拓展孩子思维,让他们去猜蹦蹦到底送了几只,尝试着说,给孩子创设机会,鼓励孩子大胆思维。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商量和讨论的策略,对思维较慢的孩子,留充足的时间供孩子思考。尊重幼儿思维发展水平,设计科学合适宜幼儿的教学活动。

[3]

[2][参考文献] [1] 朱家雄.方脸和圆脸.朱家雄的学前教育研究网.2006,( 8) [2] 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59.[3] 李静,王秀兰.学前教育数学教师的基础知识[ 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2).

推荐第10篇:有效性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性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学校集体学习了 “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我有不小的触动和收获,使自己原本愚钝的头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特别是在有效性、生 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讲解让自己受益匪浅。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改革整顿、反思总结的部分。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其次,在学习中,我知道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

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再次,做为教师而言,我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要着力做到:牢固树立三维目标的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把生成的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优质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希望我今后的课堂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 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早就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冯建军教授也说,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11篇:幼儿园集体教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心得体会

幼儿园集体教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心得体会

在镇领导与园领导的带领下于6月16日—6月17日在枣庄师范举行了全体幼儿园集体教学优质观摩课交流会,于上海名师应彩云、顾莹等几位老师的8节课,通过这次听名师讲课学习,使我感触较深,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这次听名师应老师讲“每个人都噗” 中,直到结束时,每位孩子都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不但训练孩子会说一句话,更是训练了孩子们说多句话的能力,而潘浩翰老师在讲“齐心协力”时,运用“彩虹是你微笑的脸”再加上师幼的互动配合使这节课达到了高潮,全场教师为之震撼,并送出阵阵掌声。

二、教学设计创意新颖。

每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研究,每个环节都设计新颖,在与孩子们互动时,把孩子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把孩子们一个个都带到了童话故事里,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培养了孩子们的动脑能力,这些老师在讲每一节课时,都让孩子“动”起来,而这个动则是动手操作,动脑想像,而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也非常的重要,有一个好的设计再加上孩子们好的互动,是一个完美的课,有一个好的设计而没有好的配合也不算理想所以好的设计和孩子好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在黄老师讲小班“打朋友”时自己穿上了围裙设计的非常的新颖,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更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而讲课时课件也非常的重要,她们在使用音乐时,选一些不带歌词的韵律,带有歌词的音乐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所在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也非常的重要。

总之,这次听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想我们在教学中应像这几位教师学习,学习制作课件,要勤于动手动脑,多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教具、学具,尽量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使自己在工作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教的轻松,让孩子们听的轻松。这才是值得我们该进一步探究的。

第12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教学反思,即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学后记, 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备课质量以及个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舒尔曼对“反思型教师”的定义:“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具体做法如下:

1.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上完课后可以立即进行调整、修改,往往效果要好许多。

2.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想想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现设备课的。可将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教师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一时解答不清的难点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触、体会等及时记录在该课的备课笔记上,以便自我鞭策和提高。

3.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的评议。珍惜每一次的公开课机会,特别珍惜老教师所给予的评价,争取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改正缺点,以不断取得进步。

4.及时记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后记中一般要有选择地记录,比如:教学中的体会、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学中学生好的见解和教学再设计等。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我们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备课,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有保障。

新坝镇中心小学

朱文娟

第13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今天我想就“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幼儿如何有效的学?”这么一个话题与大家交流,其间有些问题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意见,在这儿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榷,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幼儿如何有效的学,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程教学中大家正在密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提出这个话题,我感觉非常有必要。

一、什么是有效的教?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幼儿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案例一: 一天晚上,刚上小班的竺xx正在兴致勃勃地看儿童片。突然,父亲一下关掉电视机将其拉到身边说现在学外语。孩子不乐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总是出错,其父亲逐渐变得不耐烦而责骂孩子。孩子被骂哭了,年轻父亲也手足无措。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或者说到底怎么教孩子才是正确的呢?

案例二:某幼儿一岁,爷爷想教孙子看图说话,于是他把孙子按在小板凳上,然后手持一叠图片,抽出一张则问孙子“这是什么?”过了一会儿,孙子不愿再学,想离开小板凳,爷爷把他按住,说尽好话,仍没有用,孙子逃掉了。爷爷很不高兴,暗自想,自己曾带过研究生,是国内某领域的知名专家,怎么就无法教自己的孙子?几天后孩子带到了外公家,这些卡片就随身携带,外公也教孩子这些卡片,但他的教法是先把所有的卡片;撒到地板上,然后对孩子说:“外公的老花镜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吧!”外孙兴奋地趴在地上找,一会儿手拿“眼镜”的图片高兴的说:”外公的眼镜找到了“。随后孩子得到了外公的表扬。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教也应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它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因为在6岁以前幼儿的学习以游戏为主。

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以上事例也折射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的问题。

二、什么是有效的学?

我个人认为:有效的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经验、能力、知识,以获得最大的发展。

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曾说过:学校给学生的不是面包和水,而是猎枪。有限的食物总有一天要耗尽,只有拥有猎枪,才能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长久生存。德国作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这些话道出了教师只奉献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远比记住现成知识重要的多。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知识给人力量,而方法使人聪明。好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适合适(有的是不适合年龄特点,有的没有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有的不适合季节特点等等)

(二)主题名称缺少层次递进性。

(三)所选择的材料与达到完成目标关系不大

(四)对确定主题的目的不明确(就是对本节的教学目标不清楚)

(五)教学流程模式化

(六)教学方法单一

四、对问题的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现象,就要求我们应该回归教育教学的原点,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

(一)我选择的教学内容合适吗?

(二) 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

如: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了解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我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它材料?

(四)我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足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五)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幼儿作深层的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总之,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为有效地教学设计是组织有效教学的保障),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五、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适宜的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适宜就是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地区、本班的实际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我们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能引发其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对幼儿长远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例如,小班主题《新年好》的分主题《我长大了》,一位教师为了让幼儿感受长大的乐趣,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选取了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作为素材,在讲完故事后,教师让孩子体验小老鼠当时的心情和讲述“你独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尤其是小班,他们没有独睡的经历,更缺乏这种经验。所以,这种提问导致了幼儿的 “鹦鹉学舌”或说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很难配合老师的提问,显然,课的后半部分就出现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这就是偏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恰当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因为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与幼儿的发展是冲突的,那么活动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

首先,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操作。

在平时的备课和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依靠的蓝本是我们的省编教材,大家可能认为设计好的目标没有必要更改。可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目标过大,游离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会出现“跳三跳也够不着的现象”。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导致我们的课堂混乱,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因此我们自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摒弃那些“培养什么感情?培养什么能力?培养什么兴趣”之类的虚晃的目标。

例如,某一音乐活动目标为:(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这些目标都存在过空过大、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对老师来说缺乏操作性。其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应相匹配,不游离。再者,我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还应注意:

1、教学目标预设的应是幼儿在教学活动后发生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是预期幼儿学习的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预设的应是幼儿通过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上的变化;教学目标不应陈述“教师做什么”,因为教学目标预期的是幼儿的学习结果,用“教师应该做什么”的语句陈述,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再者,如果教学目标陈述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如“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那么教师“教育”过了,他的目标就达到了,至于幼儿的情感是否发生了变化,能不能经得起测量和检查,以教师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是不要回答后面的问题的。

2、教学目标要尽量用具体、明确的,可观察、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

预期幼儿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应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目标不明确,对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的安排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是不利的。如有位教师在写生活活动的教育目标时这样写“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的目标陈述就不符合要求,一是它过于含糊而不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对教育实践不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它所反映的“培养”说明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把它改为“学会独立地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这样的目标就比较具体,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同时对教学的具体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二是为了更好地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

3、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华东师范大学的邵瑞珍教授认为认识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反映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不能把教学目标都笼统地陈述为“掌握„„”,因为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就不易操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可以参考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划分方法。

4、对需要长时间的教学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育活动中表述一定要慎重。

如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般而言不是一次、二次教育活动所能达到的,并且它比认识、技能领域更内在些,所以要把它们具体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确实不容易。遇到这些教育目标时,教师只要明确规定幼儿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幼儿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如“升国旗唱国歌”这样的教育活动,我们规定幼儿在升国旗唱国歌的过程中的态度、表情等即可。不管怎样,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是不能省略的。

例如:桥的承重实验的操作目标:

1、在探索“桥墩的结构与桥的承重的关系”时,能够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并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2、利用自己知道的有关承重的知识,通过操作发现桥墩的数量和桥墩之间的距离与桥的承重的关系。

3、在边操作边记录的过程中,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尝试“借助尺子的测量来增加记录的准确性”的方法。

4、在实验中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进行合理分工合作;结合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对生活中桥的承重的特点的认识,体会科技的发展给人们行路带来的方便。 因为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预设教学目标,使之对整个活动具有引领性和统领性。教师应该是目标的知觉者,目标处于活动的主线,有了目标才有教学的流程,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指标。

评价一个教学活动孰优孰劣,首先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所以,需要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克服教学目标制订上的随意性和模糊性。

(三)要充分尊重幼儿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例如:一位教师在大班进行“顶纸盘”的科学探索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他们不停在操作、尝试。在孩子们操作几分钟后,教师要讨论、小结。可是因为孩子们对此次尝试很感兴趣,他们因找到秘密而兴奋,幼儿意犹未尽,以至于老师无法进行下一环节。这样课堂就有些混乱,以至于老师手忙脚乱„„其实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如何能更好的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够尽兴。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让幼儿探索“怎样才能把纸盘顶起来?”因为这一问题对幼儿来说具有挑战性,孩子们探索完一种,还想用其他的材料继续探索,这说明孩子们很有探索精神,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可以适时引导,“你还能用哪种材料把纸盘顶起来”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四)要进行有效地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反思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我认为在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时,首先寻找自己的闪光点,然后再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形式?”,促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积累型的教师。如果把节节教学活动的反思比喻成珍珠的话,经过日积月累,你将会得到一串串美丽的项链。

生活如诗,教育如诗。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当我们面朝“大海”的时候,我们思考过面朝的是什么吗?是教材文本?是方法策略?是目标理念?还是教育对象----我们的孩子?因此,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且尤其关注教学的细节!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想象那海里的每一滴纯净的水珠—我们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珍视我们的教学活动,做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 “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相信:我们同样会享受“春暖花开”的绚烂。

第14篇: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曹妮妮

一、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和儿童而言,主要解决的分别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程度,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者所持有的价值取向能否被得以实现有着直接关联的。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是不可能不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有不同的取向,不同取向的教学内容,反映了人们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在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涉及的是对教学内容取向的思考,随后才是有关教学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不是去考察和评定不同教学内容取向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考察和评定在确定某种目标取向和内容取向的前提下为教学活动所选择内容是否“对路”。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有不同准则,有与此准则相一致的组织方式。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是与教学活动的目标相一致的,也是与教学内容的取向相匹配的。在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不是去考察和评定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准则和组织方式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考察和评定在确定某种目标取向和内容取向的前提下为教学活动所采用的组织准则和组织方式是否“对路”。

二、不同的目标、内容取向,不同的内容选择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由于活动中所包含游戏成分的多寡而呈现活动的不同结构化程度,在一个从“纯教学”到“非教学”(即纯游戏)的连续体上,各种教学活动(注:在理论上,不包含纯游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纷繁复杂。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存在不同的取向,教学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较为常见的内容取向有“内容即教材”、“内容即学习活动”和“内容即经验”等。

将教学内容看作教材的取向,是与将教学内容看作为向儿童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尽管较少采用儿童使用教材的形式,但是,对教学内容持这一取向,会使教

学活动设计者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教材上,会较多地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之成为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运用教材,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

教学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教学内容作为是预设的东西,规定了教师应该教什么,儿童应该学什么,其长处在于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由于这些长处,使这一取向在幼儿园经常被人采用。但是,这一取向使教学内容成为了规定儿童必须接受的东西,而这些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儿童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

将教学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教学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教学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活动,并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

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关注了儿童的活动,但是,这往往是儿童的外显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在表面上可能很活跃,但是,这往往不是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同化,不会从根本上引起儿童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把教学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认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换言之,儿童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获得教学内容,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根据这种取向,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学内容应由儿童决定,而不是由学科专家支配。对教学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活动设计者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儿童学习经验的获得,会使他们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但是,儿童的经验主要还是儿童自己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活动设计者难以把握,容易使教学内容出现泛化,甚至被异化的状态,从而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出现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问题。

不同的内容取向,对活动内容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活动内容选择的准确性,即活动内容选择与活动目标、内容取向的一致性,才是考察和评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不同的目标、内容取向,不同的内容组织方式

在涉及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组织时,必然会涉及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这三个基本准则。所谓连续性,是指教学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所谓顺序性,是指教学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所谓整合性,是指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因为教学内容的这三个基本准则都是教学内容组织中必然要涉及的问题,需要通过权衡,通过决策,确定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还是心理顺序,采用的是纵向组织方式还是横向组织方式,采用的是直线式组织方式还是螺旋式组织方式等问题。

例如,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如若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就应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教学内容,就应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强调这种逻辑顺序与儿童之间的联系。这种组织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则,是与教学活动目标的目标取向相一致的,是与“内容即教材”的内容取向相匹配的。

又如,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如若主要采用的是心理顺序,就应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就应给予教学内容的组织留有空间,充满弹性,而不是主要考虑这种心理顺序是否具有学科逻辑。这种组织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则,是与教学活动目标的过程取向相一致的,是与“内容即经验”的内容取向相匹配的。

在幼儿园,“分科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各种学科,如语言、计算、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并按每门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使这些内容保持连续性和顺序性,这种内容的组织方式往往是以学科专家对学科本身的理解而确定的。相反,“综合教育”则倾向于是一种以心理顺序组织内容的方式,它打破了学科界限,以儿童心理顺序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使各种教学内容之间保持整合性,这种内容的组织方式往往是教学者根据儿童的经验设计的,或是儿童自己生成的,并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而加以调整的。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按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还是按心理顺序组织教学,都存在相当的困难和问题。即使是学科专家,也很难就某一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达成一致的意见,这就是说,迄今为止,人们对许多学科的基本结构的认识尚缺乏深度。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组织教学内容的做法存在更多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认识还很肤浅,而且还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学内容要适合每一个心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儿童就更为困难。

事实上,所谓“分科教育”或“综合教育”只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而究竟是按学科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还是以心理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这才是实质。例如,打破学科界限只是“综合教育”的外显形式,如若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仍然过多地顾及每个学科的逻辑顺序,那么,即使学科的界限被打破了,教学内容组织的实质却依然与“分科教育”没有差异,而且,还可能因为对学科逻辑顺序考虑的削弱,而使这种“大拼盘”式的“综合教育”反而显得低效或无效。

按逻辑顺序或心理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各有其长处和弱点,使两者取长补短,以达到和谐的统一是组织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种做法。“条条道路通罗马”,有无数种途径可以达成这样的做法,但是要真正达成“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衡量的标准不是其外部表现形态,而是教学的有效性。

四、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中,活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时,必然会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涉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时,必然会涉及活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中会包含各种活动材料,包括故事、儿歌、歌曲、舞蹈、图画等等。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定要选择和运用品质好的活动材料。品质好的活动材料,一般是经由“千锤百炼”的东西,而不是可以由哪个编制活动材料的人心血来潮信手拈来的东西凑合而成的。具体地说,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故事要好听,要有趣,要富有内涵;运用的儿歌要简洁,要压韵,要朗朗上口;运用的歌曲要优美,要有表现力,要富有激情;„„。如果选用的活动材料不好,一个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

第15篇: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性

摘要:音乐教育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有效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有过精辟的论断:“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人们会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幼儿园音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幼儿园建园历史较长,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因此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是由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来组织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青年教师出现了很多对于音乐教学理解错误的情况,使得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魔域私服

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教学重技轻情。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一味的要求幼儿学会一首歌曲,反复地练习演唱,不管幼儿对于歌词的意思是否理解,幼儿怎么能学好歌曲呢?同时,对于如何认识、处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传授之间的关系,许多教师也心存困惑。

2.教学思维定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做一个表现神气的动作,很多孩子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着,比划出军人的手势。这是教师在活动中,经常向幼儿描述,这样的动作才是最神气的,导致了孩子的思维定式,阻碍了幼儿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等创造性思维。

3.忽略个别差异。在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音乐活动都是以集体形式展开的。在教师的带领下演唱了几遍歌曲之后,班级里大部分幼儿就能基本掌握教授的歌曲内容;而有一些能力发展水平较慢的幼儿,掌握情况就比较差。这样的单一教育形式,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所有幼儿对于音乐发展的需要。

4.缺少渗透教学。在现阶段,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单一领域开展。音乐活动就是学会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品。这种单一的教学活动,阻碍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忽略儿童的整体感知方式。

5.缺乏艺术形象。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往往与其他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所不同。它不是具象化的形象,而是一种想象联想的形象。教师无法理解音乐中艺术形象,就不能让幼儿体验音乐艺术的表现能力,不能让幼儿体验音乐情感等等,都是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存在困惑的地方。

二、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1.呵护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是对于这个兴趣爱好仍要需要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的培养,如我们的早操音乐是几首欢快的歌曲,每次播放这些乐曲,幼儿就一边玩着区域活动中的玩具,一边开始哼唱起来,唱得非常开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倾向。及时给予培育、引导和保护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可以将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在晨间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在愉快的歌曲声中玩着游戏;在吃点心、午餐时,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幼儿边欣赏边进餐;在午睡前,可以会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渐渐进入梦乡。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健康的成长。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技能方面我们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歌曲内容。①歌词的选择:歌词的内容应该生动有趣,文字

应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还要适合幼儿方便用动作表现。②曲调的选择。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③难度的选择。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理解能力的歌曲进行组织活动。在选择情感内容方面:我们要考虑幼儿歌曲应该具有纯真性、思想性、艺术性,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在一次公开活动中,选择了一节大班的《小海军》。在活动前,我充分考虑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幼儿来说有一点难度,所以通过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熟记歌词;歌词描写了海军在保卫祖国时,勇敢坚定的神情、坚强不屈的品质;幼儿可以根据这些歌词的提示创编出更多的动作。歌曲是D调,也可以唱成F调,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教师弹奏不同的调来让幼儿演唱。有几句歌曲是带有附点的,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几次演唱之后,幼儿能较好地掌握这一难点。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演唱歌曲,积极大胆地创编动作,表现海军的英勇。

3.运用多种演唱方式。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总是幼儿一起大合唱,长期以来,就会出现有的幼儿“浑水摸鱼”的情况:不肯张口演唱歌曲;我发现有些歌曲经过不同的方式演唱之后,给了歌曲不同的生命。比如,在学习了《毕业歌》之后,我请一位幼儿独唱第一段,全体幼儿齐唱第二段,最后一段请另外一位幼儿独唱;或者可以请一位幼儿领唱第二段,全体幼儿齐唱第

一、第三段;全体幼儿唱第一段,一位

幼儿领唱第二段,第三段前两句轮流演唱,最后两句齐唱等方式。本来一首简单的歌曲,在孩子们的演唱后,有了不同的感觉。

4.运用辅助教学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能起到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特别在唱歌活动中帮助幼儿记忆上效果尤为突出。如:在音乐欣赏活动《劳动最光荣》中,我首先播放了音乐,幼儿初次感知音乐;再请幼儿讲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图谱;接着请幼儿边看图谱,边按节奏念歌词,最后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练唱歌曲。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总之,“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我们要在陶行知理念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16篇: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崔燕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全面了解集体教学的利与弊,正确看待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独特功能,恰当处理一日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是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保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我们首先从源头出发,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整合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内容,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其次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真正兴趣和需要,开展丰富的师幼互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是实现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基础与保障;活动结束后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找出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促进经验的积累与教学行为的改进,这是提升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方法。本文试以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为例进行阐释。

有效教学的关键点———整合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内容

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体现在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关注幼儿的生活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遵循适龄性、情境性、创造性原则,结合个体差异,把握其最近发展区,符合幼儿学习动机,并能促进幼儿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内容”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此我用“三关注”“三原则”整合有效的教育活动内容。

1.“三关注”让教学更有效———关注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在开展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时,我利用身边的特殊数字引入教学,比如

110、120、119这几组数字,幼儿特别敏感,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特殊数字的特殊本领,并能恰当地说出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如何使用这些特殊的数字。教师及时关注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兴趣,利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了数字的帮助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的问题,充分让幼儿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幼儿的兴趣持续保持在数字上。恰到好处的关注与引领让教学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的有趣与有用。

2.“三原则”让教学更专业———遵循适龄性、情境性、创造性原则

遵循适龄性原则,即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易于幼儿直接感知、理解和模仿的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由近至远,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幼儿的视野。再如“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爱探索、善发现、易被新颖多样的刺激所吸引的特点,我为幼儿投放了丰富的操作、观察材料,如电子日历、电子秤、密码箱、秒表、计算器、打码器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尝试探索发现:不同物品上数字意义不同;数字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格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有了这些数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结合情境性原则,我们组织幼儿开展“编电话号码”的游戏,运用数字0~9为小动物或者为自己编一个7位数的电话号码(我们当地的电话号码是7位数)或者11位的手机号码,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感受数字的作用。结合创造性原则,将数字巧妙运用,如用数字绘画、制作钟表、为物品标价等,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最大化提升幼儿的潜力,从而实现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其实,这三项原则也是融合运用的。

有效教学的启明灯———确立恰当的活动目标

目标的设定是否基于幼儿的经验水平,切合其“最近发展区”,是否能够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1.目标难易适中,适于幼儿发展水平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枯燥与单调常常让一部分幼儿提不起兴趣,似懂非懂地回应着老师,我认为出现这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目标制定上重知识轻感受,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在开展“生活中的数字”活动时,我们把让幼儿感受数学的有趣放在首位,制定了情感目标———感受数字的有趣,体验数学的快乐;针对幼儿在生活经验中对数字的丰富认知,制定了认知目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体验数字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鉴于大班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挑战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能力目标———初步尝试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教师依据目标请幼儿找一找(如人体隐形数字在哪里:一张嘴,两只眼,十个手指头,二十颗乳牙等)、玩一玩(投放遥控器、手机、注射器、尺子、钟表等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数字的不同含义)、猜一猜(超市物品多少钱:运用幼儿以往的购物经验,为每一种物品填写价格,分类放置,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问题,为下一步进行超市售货员角色游戏做好铺垫,并在家庭生活中亲自去购物、支付),这些与目标相匹配的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目标具体,可行性强

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又要便于操作实施。目标不能笼统,而应具体、可行,使教学组织有具体的实施指向和评价参照。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中,教师制定的核心学习任务,是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受数学的有趣,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尝试运用数字解决游戏及真实情景中的小问题。此处没有使用类似“培养幼儿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等等几乎适合所有活动的笼统的目标表述,而是比较具体可操作、可检核,较好地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动力源———展开精妙的师幼提问

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互动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收到预期的效果。精妙的提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它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是高明的,能启发幼儿的思维,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分享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挑战、刺激幼儿的经验与智慧。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提问并及时追问,抓住提问与追问的关键契机,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效。

1.善于追问,激活思维

追问,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适宜的切入点,对幼儿的思维即时疏导、点拨,把幼儿引向问题的关键处,是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智慧,只有善问,幼儿思维才能激活。

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中,教师设置了初步问题:“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数字可以不可以?”幼儿回答:“不可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但这正确的背后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幼儿在理解了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下作出的判断,二是一知半解侥幸猜测。因此,在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可以呢?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麻烦?“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这样,通过递进性的追问,让幼儿大脑进入兴奋及适度的紧张,思考不断深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放式提问,进一步开启思维

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使幼儿只用简单的“是”或“不是”就能回答,而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答案。

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中的数字实际运用环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关开五次,灯亮还是灭?在这个问题中,幼儿首先需要弄懂的是,开单次灯是亮的,双次是灭的,5这个数字是单数,所以开5次灯是亮的……这样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迫不及待地猜想、探索、验证……适量的开放性问题,能够鼓励孩子们的发散思维,提高幼儿的思辨能力,激发起他们的操作欲望,将学习引向深入和变通。

以上策略使得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能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结合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既能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可以留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与能力发展。总之更能重视幼儿的参与是否积极有实效,从而综合提升集体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幼儿园)

第17篇: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

集体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它一直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从历年的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都定为老师展示评比的内容,从这方面也足见对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视。那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大家年年教研集体教学,年年展评集体教学,目的只有一个: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指什么: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和学的怎么样。

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今天只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以后我们将进行更进一步的教研。

一、选择好教材

教材是活动的载体、是活动的根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选择了一个好教材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反之选错了教材则注定要失败。目前我们都有选用的教材,老师的自主选择并不多,但主题活动中如果教材上的内容不符合我们班级的实际或者不容易操作,遇到要上公开活动,我们就需要去选择教材。那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教材呢?1.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兴趣以及当前经验并回归幼儿生活;2.内容的选择应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3.要来源于低结构活动。(例如:北山幼儿园老师《小小快递员》取材于已经深入幼儿生活的快递,学习如何看标识来运送物品、寻找买家、培养责任心,幼儿学得不亦乐乎。宋惠平老师《超级擂台赛》学习统计,是幼儿原有经验充满来挑战性,激起来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一节集体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核心所在,它既反映主流突出重点,又要表达简洁扼要,作为教师,既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还要做到眼中有孩子,也就是说,目标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也需要不断调整的,这个调整需要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的了解与把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宜的。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航器,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它而进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有的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目的,脱离自己教学的实际和本班幼儿水平;有的失之片面,目的拟定太多、太少、太深、太浅,甚至于太概括,太具体;还有的看来很顺畅,似乎对任何一个活动都适用,实际上根本起不到作用,属于通用式、万能型的无效目的。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例如:目标:1.初步理解序数的概念。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分析:第2个目标不够具体,没有操作性,很宽泛。它就是一个通用型目标的典型,若把它放到其他的活动中去,一定也行得通,但却丝毫无作用。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例2:中班科学《洒水车》目标:1.了解洒水车的外型特征及其用途,知道洒水车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第1条目标是针对幼儿所提出的发展目标,第2条则是针对教师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这2个目标对象不统一,提法混乱。目标的指定对象要统一。必须固定从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最好指向幼儿。也就是说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集体教学活动各环节要注重结构安排,它包括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 ◆ 时间流程

时间流程指对教学过程各组成部分的安排序列或结构,即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在安排时间流程要注重其合理性:

1.时间总量的安排要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从性别上来讲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来说女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男孩子长;大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中班幼儿长,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小班幼儿长,以此类推„„

2.教学结构组成部分时间的安排要突出目标的达成。特别是重难点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以达成目标。

例: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

其重点是理解歌词,其难点是说老鼠和猫的对话。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理解歌曲内容——学说对话——歌曲表演——歌曲仿编。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在时间的安排上各个环节就所侧重:“理解歌曲内容”13分钟,“学说对话”7分钟,“歌曲表演”5分钟,“歌曲仿编”4分钟。有了这20分钟解决重难点,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 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指教学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同等条件下,不一样的空间形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科学的空间形态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我们集团在教研中不断研讨桌子如何摆放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老师们也逐步意识到了空间组织形式的价值所在,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会出现怕麻烦,就这么坐坐来将就,从而阻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美术活动,老师从活动开始就一直让孩子们坐在桌子周围,桌上的美术材料有不但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每位幼儿和老师的距离相对分散,这样老师很难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她这里。如果能以集中的队形进行讲解示范,提出要求然后再让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去操作,活动将更加有效。需要强调的是当集中位子的时候,老师们比较喜欢选择U型、半圆形,要注意教师与两头的幼儿不能平行,否则会影响两头幼儿与教师的视线交流。数学等操作活动也是如此。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经常性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与幼儿的答形成了最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师幼之间的一问一答之中进行着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可以这样说:幼儿有效的学习决定于教师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有质量的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个巧妙的问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一个无效的问题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越说越绕、越问越糟,从而导致活动的失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后,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举例:对象:小班,语言活动《鸡妈妈怎么办》。画面:池塘里,一只小鸡在水面上上下沉浮着,鸡妈妈在岸上焦急地抖动着双脚,眼睛里闪烁着眼泪„„教师的提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情景描述:稍等片刻后一个女孩举起了手,紧接着又一男孩也举起了手。老师请女孩回答。女孩说:“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老师一听不是自己预设的答案(鸡妈妈很着急),于是重复了一遍问题,可这次却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老师就请刚才举手的那个男孩来回答。被点名回答问题的男孩一边抓着裤子一边慢慢地站了起来(这两个动作是他焦虑不安的表现),说得和女孩一样。这时,老师急了,于是她在每一个幼儿的面前走动了一圈,一边在自己的胸口一圈又一圈地比划着动作,一边焦急地重复地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可是却没有一个幼儿回答。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具体形象性。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能回答的或者说他们所能思考的,只能是他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对于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他们是不能理解的。在上述活动中,幼儿看到的正是那两个孩子所说的:“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可老师的提问是“鸡妈妈的心理活动”,这是他们所看不到、不能理解的。此时教师无论这样用动作、语气、表情来提示,他们都是回答不出来的。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幼儿身上,而在问题的设计上。若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所特有的思维特点,换个角度来提问:“从哪里看出来鸡妈妈心里很着急?”那么活动的效果则就完全不同了。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避免“对不对”“好不好”等封闭性问题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提问要清晰、简短、围绕中心。尽可能讲简单句,一长串的提问容易混淆幼儿的视听,使幼儿找不到这句话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幼儿答非所问。

五、进行有效的回应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教师要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如:谭培玲语言活动《点子大王》中,狗妈妈要出去了,家里的六只小狗怎么办?

其次,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教师回应幼儿的策略有很多,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策略来回应幼儿,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如:在表演中,一个小姑娘跳得特别漂亮,老师运用了表扬的回应策略,激起了幼儿的表现欲,达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四季风”活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一系列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这些追问,幼儿的经验便是零碎的。此外,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教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师幼互动、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在今后的教研中不断去探讨学习。希望我们的老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让幼儿得到有效的学习。

第18篇:集体教学教研心得体会

集体教学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集体教学教研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期末了。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成员,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高保教质量,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本学期我们教研的重点,为此,我们在教研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活动,下面,我们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作个回顾与总结。

一、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说起教研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研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把让教师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首要问题。具体做法是:

首先,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幼儿园保教业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针对性很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疑难。通过教研可以改进工作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

其次,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第三,让教师明确教研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而这种实践经验又来源于日常教学工作。

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时,不能忘记自己是研究者,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许正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的意见和想法被纳入研究的行列中来,教师的意识上得到重视,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统一教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一年来,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一年来,我们先后选派10多名教师到北京、济南、潍坊、淄博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根据教研组的工作安排,三四月份我们在全镇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活动”,首先进行了教学环境的创设如何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中如何优化主题环境、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等理论知识培训。中心幼儿园以突出乡土特色为主,在各班级进行了石材、草编、花布、纸艺、瓶艺、果实不同特色的`环境创设,在4月10日,我园成功为莱州市农村幼儿园现场会提供现场,得到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各村园的环境创设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既贴近主题,处处以幼儿为中心,又体现出灵活性和趣味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首先让教师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内容,先后进行了如何科学的做好分类归档工作、归档的常用方法等理论培训,并组织观摩中心幼儿园的档案管理。现在全镇每处幼儿园的档案管理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都能做到分类明确、目录齐备、内容充实,并建起了赋有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档案。

另外,我们还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使其成为教研工作的新起点,一个灵活的教研突破口。

在教研工作中,我们指导和带动教师勤做笔记,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反思,学会在司空见惯中发现问题,并顺着这些问题去探索、实践,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各年级组青年教师人人做笔记,并积极地向外投稿,一篇的稿子在杂志上刊登,本学期还选送两篇教育笔记参加市的评比。

作为教研组长,我们还配合园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随机抽查,及时指出可供探讨的地方,与教师进行个别交流。游戏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发现问题时,我们及时地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文章,如《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方式》等,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开展各年级组间的游戏观摩,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注重教师实践操作,加强反思学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选择性,单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因此,我们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她们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自己预设在活动中幼儿会提出什么问题、幼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游戏更适合幼儿、什么样的设计更利于幼儿接受、如何评价幼儿。这样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维得到了碰撞,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个性,所有教师都能资源共享,在教研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新理念,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教学过程能首先考虑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求。

五、组织本组教师共同整理和制作各种教具、学具和搜集各类教育资料。

定期指导教师更换和增添游戏材料,创设主题教育环境。协助园长组织好几个大的教育活动,如春游、庆六一节日活动、举办儿童作品展览、幼儿讲故事比赛等,在每个活动中,我们尽量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如大班举行家长半日活动的组织形式,就是大班教研组成员的共同智慧,教师在幼儿作品展这一环节中,巧用多种形式展示了幼儿的在园生活。

学习成果,让家长教师的工作,幼儿园的教育,如利用相机拍下孩子们的活动集锦,配上儿童的话语布置生活栏,提供多种材料,指导幼儿人人制作作品,并把这些作品布置成不同的图案,独具匠心的创意,也让家长感到了教师的细心及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得到了好评。再如,六一游园活动,我们与领导共同拟订活动计划,带领本组教师制作材料,各尽所能,使活动准备充分,开展得丰富多彩。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我们邀请全园的妈妈来园参加活动,让妈妈们在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同时,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家长开放日中,组织家长观摩区角活动、操舞表演、户外游戏、集体教学,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我们邀请制做月饼的专业师傅来园为孩子们演示做月饼的过程。

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吃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别有一番乐趣;幼儿故事大王比赛、六一联欢、舞蹈比赛、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几个教研组长深知,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通过多种形式调动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教研内化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才能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我们教研组要配合领导,进一步落实工作计划,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保教质量的重要基地。

另外,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教师反思性学习。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切入口,使教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从研讨中列出问题、总结经验。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让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经验,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19篇:提高集体教育的有效性

提高集体教育的有效性

通过观看专题四《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高层次》使我受益良多,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实际案例。才使我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集体教育,怎样去组织和实施集体教育。

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教师的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都是在集体教学活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作为最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小的精力来取得醉倒的教学成果,来实现我们既定的教育目标。来满足幼儿为适应社会和生活来获得知识和内容。

但是在我们幼儿集体教育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集体教学的功能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联不清楚、各领域的教育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作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集体教学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相比较。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应该更加具有促进和引导作用。

咱们学习的《指南》最大的特点就是较为具体操作性强,对于解决我们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给与很大的帮助。只有正确运用指南才能提高集体教学中的质量。《指南》中指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反映做出的适当的调整。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这几个要素的处理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具体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和实施幼儿的集体教育呢?

因此,我们要提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我们应该反复咀嚼教学内容,在上课之前的时候认真刻苦的分析教材,按照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征,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组织教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另外,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教学评价,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针对幼儿园教学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等方面,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做出了阐述。

幼儿的集体教育说到底是为了幼儿的发展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应该从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幼儿在集体教育中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帮助幼儿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增长技能。

第20篇:集体活动的有效性1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主题活动《寒冷的冬天中》,我们结合新年的来临,开展了学习活动《制作新年贺卡》。在活动中,我们的活动目标是

1、运用各种工具制作新年贺卡

2、引发对于父母家人的感谢。在制作过程中,我将新年卡的外形设计为各种形状,孩子在活动第一环节

欣赏各种新年卡时,孩子们对各种形状,颜色的贺卡进行了认识,如椭圆型,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心型等等。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孩子在画画的同时,用形象表达、语言表达、动作表达,并将自己探索内容通过表达与同伴分享交流。

所以这次美术活动中,美术不仅与数做了有机的整合,并且语言动作表达,都整合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深入,从侧重美术的表现和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开始尝试用整合的概念重试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理解,创作和应用。

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制作新年卡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范例和示范,而是让孩子自己想象和创作,把自己想画的东西描述在卡上。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美,表达美,孩子们自己创造的东西孩子更加容易记忆和掌握,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严重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观察角度,也有自己的感性认识。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将绘画作为自己表达世界,表达内心的一种手段。

当美术作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一是让幼儿学习某种事物表现形式,二是让幼儿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幼儿往往会主动获取信息、整理和处理资料并加以利用。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活动就成为幼儿经常使用的记录手段。这些记录虽然不是什么优秀的艺术作品,却十分有利于幼儿学习如何去把握各种新的信息。当幼儿有了运用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还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比如,让幼儿用线条画记录种植区里花生和绿豆的生长变化,用符号汜录天气的阴、晴、雨、雪等,虽然画出的图例可能很简单,但却能生动地描绘幼儿自己观察的景象,表现了幼儿自己不断观察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它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激发美感,发展个性,还能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其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的,美术教育恰恰以生动逼真的形象、鲜明艳丽的色彩和灵活多变的造型适应了幼儿成长的需要。同时,美术活动还以较高的自由度,满足了幼儿尽情发挥和表现的欲望,因此,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新的观念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各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是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还提出了孩子情感培养的目标,当孩子制作好自己的贺卡后,请孩子来说说自己的贺卡,要送给谁,为什么?将这次美术活动和孩子的语言,情感进行有机的整合。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个人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主要是指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多练习说话,多和同龄的伙伴进行交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多,怎样让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弥补呢?我们要经常引导幼儿展开联想,创编故事。这些故事即使夸张有趣、稀奇古怪,只要幼儿能用笔画出来,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当幼儿完成一幅或一套作品后,启发他邀请小朋友一起分享,以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锻炼幼儿的胆识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定期举办小小画展,让幼儿当解说员,为大家讲述画面所表达的内容。长期坚持这样的练习,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反过来语言的正确表达又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激情和欲望。 目前,儿童赖以成长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幼儿教育的整合观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获取这些经验,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所在。因此,美术教育必须从内容及方法上作相应的调整,加强与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及整合,才能使幼儿形成一种完整的文化知识结构,树立全面观念和整体意识,以充分发挥美术的各种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doc》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