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21-05-2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这次 ,我有幸到文山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领略了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 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本次观摩听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的智慧。

课前谈话犹如戏剧的“序幕”,必须讲究艺术。作为语文课的课前谈话,不管你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却是要始终牢记的:让课前谈话也姓“语”。课前谈话的内容既要尽量讲求语文的工具性,也要尽量追求人文性,让情感交流与语言文字训练水乳交融。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1.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丹阳“十大杰出青年”张学伟老师在执教示范课:《风筝》之前和学生的互动谈话,幽默风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 杨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自然流畅,新课导入不留痕迹。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执教《“死”了十二次》,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的“有趣”,“死”?是什么死?还是怎么死?从“死”字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好奇,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是最高境界的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不了痕迹”。

3.真诚交流,口语交际精彩纷呈。

“长辫子老师”郭学萍老师是我映像最深刻的老师,我从她的课中,学到了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精髓。在执教示范课:《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时,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充满想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逐步进入了课堂。郭老师教学的设计真令人叫绝!从童话起笔,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用词语概括出来,再把词语连在一起,就是一首首“荒诞诗”。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使学生懂得要儿童诗的种类、以及表达方式等,去猜想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获得的语感不断得到强化,而这种方式,使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在这样一个充满气氛,充满活力又充满想象的课堂当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什么是“儿童诗”,怎么写好“儿童诗”,并且对儿童诗充满了无限的兴趣。

4.《不能没有你》是台湾最具影响力语文老师何绮华老师执教,何绮华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一本《不能没有你》的漫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就像看着漫画,听着何老师配音,整个会场犹如一个电影院。漫画主题鲜明,教会孩子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责任是什么?对、学知识就必须先学做人,不懂做人,何谈知识?

二、课堂教学方法独到,彰显教师的素质

这次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空间广阔,课型多样,流派纷呈。既有阅读课,作文课,寓言课,又有口语交际课,读写混合课,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三、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 尤其是张老师的《风筝》,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张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文章进行了升华,张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总之,在文山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每一位老师给我的启发都会让我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自信。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性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推荐第2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观摩 感想

“全国小学数学

名师课堂观摩研讨课”感想

2016年4月9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在市十二中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一共观摩6节数学课及名师讲座,名师们的幽默风趣,激情睿智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给我呈现了最具魅力的课堂,用自己的课诠释了“开放课堂,民主课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次活动带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说说刘劲苓老师的课,刘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节开放的课堂,课堂中刘老师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获取“拆”的方法:可以根据数位拆,也可以通过惩罚意义拆,然后通过分析选取一种最优化的方法“根据数位拆”;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获取新知,同时也位后面学习惩罚分配率做准备。然后通过点子图来诠释乘法,让孩子的思维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整节课教师教授的不是计算技能,而是计算能力,值得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这种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刘老师执教的“数与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形”的渗透,因为几何直观可以让学生了解抽象的数。

俞正强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他执教的“度量天下”,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在不经意的错误中学习新知,把学生的开放思维充满整个课堂。他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生活化。手从他的课堂和讲座中不仅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而且给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帮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后一个提问环节,一位老师问孩子们平时计算马虎是什么原因?俞老师的回答是“孩子粗心是因为老师粗心”。刚一听感觉俞老师伤了听课老师的自尊心,可是当他分析原因后,然后再结合自己,感到很惭愧。我是一名粗心的人,有时板书不认真,不完整这对我的学生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坏的影响,作为一名老师的确是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也下觉得改掉自己粗心的坏习惯,让我的学生受益。

杨丽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是一节很有激情的课,首先扬老师那种富有激情的张力影响了我,自然大方,骄傲的神态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整节课从三角形的定义慢慢引出三边长度存在的关系,通过自主拼组,师生探引出“最短的两条边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在练习题中得出“最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整节课学生参与性高,教学效果显著。

专家们的课让琼意识到,平时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不是因为数学知识枯燥,而是我的教法枯燥无趣,不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以后的教学我要多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做到课堂设计有梯度,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

市首府实验小学

张伟 2016年4月15日

推荐第3篇:全国初中数学名师本真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全国初中数学名师本真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民乐二中

张军铭

2016年11月4日——6日,我有幸到兰州第五中学多媒体演播厅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初中数学名师本真教学观摩活动”,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在三天时间里,我一共听了4堂不同的课,并聆听了四位专家的四堂讲座。通过短短三天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单个课节的认识与理解角度、方法、过程与效果,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还让我接触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课改方向,我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

从总体来看,这次培训有以下两点特点:

1.观念“新”。本次培训的不再是泛泛而谈、空洞说教,更多的是把先进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研究通过执教上课告诉了我们新的理念与方法。这些新的观念从不同的方面促使我们更新教育观念。

2.形式“新”。本次培训形式新颖、活动丰富:有专家的执教上课,有专家的讲座,有专家与受训教师的交流互动。通过学习和大家的交流、活动,让我们迸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模式。

四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生活、表现才艺、培养品德以及学习、积累科学文化知识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反串学习、让学生在变式中自觉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拓展学习”。 四位老师的讲座,各突亮点、特色纷呈,充分展示了各个地区的课改理念、课改方向和课改进展与效果,这些讲座无论是在课改理念还是在教学模式,师生角色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

胡赵云专家进行了《教出统计与概率的味道》培训,讲解了老师们怎样解读概率这一板块知识,怎样设计课堂,传授学生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潘建明专家对反串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介绍了他们区域课改理念和课改效果,传授了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马德君专家对自觉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介绍了他们区域课改理念和课改效果,传授了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刘芳专家介绍了他们区域课改理念和课改进程,从知识拓展,艺体拓展和实践活动拓展三个方面介绍了他们对教材拓展的实施。

总之,在每堂培训中都能感受到每位专家的亮点特色,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快。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推荐第4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教学观摩研讨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江油外国语学校 吴巧玲

2013年10月12日到13日两天我们六位数学老师一起到成都空军礼堂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教学观摩会。说实话,我真的非常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们能给我这次难得宝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的研讨会,应邀的主讲者乃北京、杭州、南京、重庆、眉山等地的八位知名的专家、名师。他们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为我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他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但共同的都达到了一个教育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鼓励中进步,在幸福中成长。

这两天我共听了13节课,每位教师的课堂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上的《乘法分配律》和《平移与旋转》两堂课,吴老师应该有四五十多岁了,但是看起来非常有亲和力,和她的课一样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吴老师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她的课上常常强调“感觉”二字,一个模糊而又恰当的词语,细想确实是这样,孩子们因为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很多知识他表达不清楚,但又知道什么意思,所以用“感觉”一词再合适不过了。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吴老师在讲《平移与旋转》时的引入时是用游乐场的游乐设施,她大胆的让孩子们站起来做每个游乐设施运动时的动作和声音,让学生们在玩中感觉到平移和旋转的区别。而且她非常重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大胆说,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知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自己寻找规律建立联系。吴老师选的练习题也很有挑战性和生活化,很能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完课后孩子们都舍不得走,甚至有个孩子说“我还没有上过瘾”“您再拖会儿堂嘛”,当时就觉得吴老师真的太有魅力了,居然能让周末来上课的孩子们舍不得走!如果我们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恋恋不舍,可以让学生上我的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学生还学不好数学这门枯燥的学科吗?需知,知识的魅力常常不是提供知识本身将学生的心灵点燃的,而是通过教师的魅力将学生的心灵点燃的!在今天的课上,我看到了吴老师的一次点燃,这是课堂最美的风景吧!这是教师职业的幸福吧!

另外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位老师就是南京市北京路小学副校长张齐华老师。他真的是一位特别幽默、风趣、有个性的老师,可以说他有着独一无二的个人魅力。他的课堂充满着欢声和笑语,充满着未知和挑战。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的非常仔细,比如说要求回答问题时不能拖长音,这样声音听起来既有精神又节省时间;还要求每位学习必须举手,只是举手的方式不一样,这样既让学生集中了主意力,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他的课堂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选题很生活、有趣、富有挑战性,他把题目换成学生们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张老师在上《用字母表示数》时用多啦A梦存钱罐的问题来讲解,在讲练习题时他把题目改成自己和家人的年龄的问题也吸引了学生,就想他所说的“教师就是要把学生想方设法把学生勾引到你的课堂里,那你就成功了。但是张老师的幽默风趣是很难学会的,我现在只能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学生回答问题和举手方式上来要求学生,还有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来吸引学生。

总的来说,经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多。接下来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首先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数字的习惯,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的习惯。在备课时尽量把数学题目生活有趣化,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鼓励中进步,在幸福中成长。

推荐第5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毛口乡小学 白云

2012年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煤机厂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堂《可能性》,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摸球活动”为主线,在第一次摸球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黄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黄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他又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学生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转化。

下午,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的课《 找规律》以及他的专题

讲座《数学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蕴》,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设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基本数学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解读。王老师则以课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对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解读,与会者高度认可,颇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刘松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刘松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推荐第6篇:春“名师八桂行”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15年春“名师八桂行”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所略乡中心小学

李大鹏

2015年3月30、31日,由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联合,举办2015年春“名师八桂行”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名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观摩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徐斌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套圈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吴汝萍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在课前用课件展示“一对鸳鸯”“一对石狮”,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数对”应该是几个数组成的对子,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吴正宪老师教学的《重叠问题》,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次观摩课,老师们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薛铮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以“一直小熊乘着热气球以同样的速度上升”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刘松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同时紧扣教学内容,从座位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三、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本次活动的观摩课,老师们做得尤为突出。如刘松老师和吴汝萍分别执教的同一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环节都具有异曲同工的巧妙之处,同是采用学生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吴正宪执教的《数的整除》徐斌老师在执教《平均数》的过程中,采用前后桌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吴老师和徐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适时的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在这次观摩课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推荐第7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心小学余西江

2012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六枝影剧院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此次会议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会上,我有幸听到了陈大伟、仲广群,钱守旺及六枝实验小学的谢全碧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现将本次活动的收获小结如下:

在21日上午听了谢全碧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谢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并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三角形?学生积极回答后导入课题,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并让学生动手试试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画三角形进而教学三角形的画法,认识顶点和高的画法,引导学生说出高的定义。谢老师的这节课能大胆调整教材的顺序,与学生的交火候掌握比较出色,核心明确,能较好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贴近生活,学生能比较愉快的掌握知识点,多媒体运用比较熟练,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努力的方向。

后来又听了几个老师的讲座,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陈大伟教授的讲座。他的讲座题目是《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他首先要求作为老师,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要坐到学生当中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让教学改进的意见更加真实。还要根据需要选择观课的位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在不干扰教学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而且要提高观课质量,要在观课中发挥教学想象力,当好授课老师的助教。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讲清楚老师为什么教的问题和学生广义和狭义的学生概念,最后提出了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时间的公式。

陈教授的讲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质量,也经常搞公开课、达标课等活动。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多方面: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制度,也有组织教师听课,却只是听课不评议。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分数,

写上轻车熟路的评语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责任。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或者是把听课评议搞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教师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等优点,这些都是套话、空话而对缺点与不足出于碍于情面或担心对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轻描淡写。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应付形式、浪费时间。我认为不如回家吃饭还来得实在。鉴于以上原因及现象,我认为陈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现已进入攻坚阶段,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还是在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理念,并敢于尝试,成为“反思型”教师。

推荐第8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教师:马贤菊

2012年4月20日至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两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使我获益匪浅,现将这几天的感受诉诸笔端:

首先,我们先听了六枝特区实验小学的谢全碧老师讲授的《三角形的认识

(一)》,谢老师虽然担任数学教学工作的年限仅有一年,但从她上的整节课中,可以看出谢老师有着专业的素养,她对整节课的重新整合与设计,令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大胆和智慧,接下来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副教授对谢全碧老师的这一课进行精彩点评,并给我们进行主题是《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的讲座,陈教授说到:“在观课时要做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学习,在观课中发挥教学洞察力,理解他人。要发挥教学想象力,创新自我”。陈老师的这番话令我茅塞顿开,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观课议课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观课而观课,同时,要有效的议课。

其次,在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上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这一课时,让我由衷的佩服仲老师思维的缜密,在处理教学环节时,环环紧扣,另外,仲老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引导,而让学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通过学生之间的问答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仲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仲老师的这节

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他的这节课,让学生“活”了,教师“退”了,课堂“美”了。

再次,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六年级《数的认识总复习》,这节课中可以看出钱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有特色,整堂课中仲老师出示了一系列的课件,这让我深刻的发现仲老师非常关心生活中的细微事件,并从中找到与此关联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仲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另外,仲老师的讲座《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也让我明白了复习课的基本流程:“先理后练”型、“边理边练”型、“以练带理”型,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讲解同样内容时,可以做到有理可据,有章可循。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应当看清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了解到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与现代学生的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推荐第9篇: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18日至20日“全国小学科学新生代名师创意教学观摩活动”在北京市丰台区优龙会议中心举行。十分感谢教育局、学校给我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难得的观摩活动,两天的学习观摩让我受益匪浅。

两天的观摩活动,分别聆听了天津张元喜老师的《比较水的多少》、浙江徐杰老师的《食物的旅行》、北京范颖老师的《果实的结构》以及在三节现场观摩课基础上展开的不同的主题研究讲座和全国著名的北京科学特级教师应飞老师的“关于科学课中学生思维训练”的主题讲座。

这其中张元喜老师的观摩课和他“科学课预设和生成的一点思考”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他这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深感好奇。

初识张老师是在2004年的山东小学科学年会上,听了他讲的《马玲薯在水中的沉和浮》一课,课堂生动精彩,探究深入,令人眼前一亮。那时他只是天津的一名普通科学教师。

再见到张老师是在2005年唐山教科版教材培训会上,那时他已经是教科版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给我的印象是博学善思、才思敏捷、幽默健谈、平易近人,对课标、教材把握的深入、精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讲解通俗易懂。

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小学科学教育学科发展关注不如以前那么多,只是偶尔在网上见到他的一些消息,时间一长也就慢慢的淡忘了。

直到这次培训再次见到他。

如今他已经是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界响当当的老师了。

张老师的讲座是以一段叶澜教授的话开篇的“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激活者,是学生人生的对话者,师生全身心的投入,他们的生命在课堂上涌动和成长。”

这是怎样的高度去审视科学教学活动,让人震憾醍醐灌顶。我也曾热爱科学课,也曾教研成痴,自认为自己为科学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我扪心自问,我真的热爱科学课吗?与张老师比我那只是年青时热血的冲动不曾迈过名利的圈子半步,何谈热爱?一位学者说:“要像宗教一样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你一定会成功。”以前只是当做笑谈或当做证明自己水平不俗的谈资而已。“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这就是宗教一般的对生命的信仰。懂了就一定能做到吗?我再问自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心”的起点比什么重要。

讲座中提到了一个小故事。

一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节好课从理性和人性的角度讲:要预设的绝不仅仅只是一节课,实际上我们要预设的是学习内容的一个大背景、教师精神发育和专业成长的一段历史和师生生命价值的追求等这个多元、动态系统上的一个绚丽的点。高山起微尘、积跬以致远,做人如是,做事如是。从这个角度看备课不再是课前翻翻教参那样简单,备课这个词在我心中不断的清晰、厚重、丰富起来。郁波教授“如何走出“草根”,怎样 “厚实”和“大气”起来?”之问,这不就是答案吗?路有了剩下的就是自己脚踏实地的去走。

课下讨论时大家对他的教学过程有些不同的看法,他在讲座中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错的认了,对的加以解释说明,态度诚恳,不高高在上。这其中我也发了一个短信,他也进行了说明。最感动的是在回来的路上收到他的短信,原文如下:您好,感谢回复短信,深层次是生本虚位,更深层次是对学生的爱的不够深,我在反思。

他在反思,我也在反思。我们都在反思。

张老师在教学方面谈了很多,可谓都是真知卓见,我都好好的记下来了。但我还是要说,真打动我的还是他对科学课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热,更重要的是这份热有一种可以触摸的温度。

推荐第10篇: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硕果累累满载收获的季节,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到了南昌市。在此次的观摩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数学的研究方向:以课例研讨为主要载体、课堂观察为基本方法、课堂诊断为必需路径、学习培训加速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为目标指向。在这里我们分别聆听了俞正强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赵振老师的《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和潘小明老师的《确定位置》等,精彩的课堂感染了每位学生以及在座的老师。

一、善于发现

数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把知识生活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上两位老师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而非直接教教材。例如:孙老师在进行巩固练习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运用到的连线问题,既训练了学生的动口能力也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二、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师。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是不同的,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听取正确的答案,还要去听学生们的不同答案,更要留时间让学生诉说他们的疑惑。这也让我想到自己,平时我在上课时只顾着在班上寻找正确答案而忽略了思考“错误”答案。

三、善于表扬

表扬是一根火烛,有意无意间照亮了别人的一生;表扬是一块罗盘,似明非明时指引了别人的方向;表扬是一种力量,低头抬头间给予了别人动力源泉。在课堂中我经常表扬学生,但是采用的模式比较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像两位老师学习,多采用不同方式来表扬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1篇: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观摩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心得体会

瑞金市金都小学

刘志香

非常荣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了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了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了人为设计的痕迹。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了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了。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了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

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了“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

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了等待,他相信学生有了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了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第12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学名师教学精髓 创自己教学特色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石宝中学 廖华勇

根据古蔺县教育局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我有幸于2013年3月29日至30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首先是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罗怀海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李百艳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

真实的写作意图。比如刘飞耀老师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是,就引导学生抓住范进中举是的语言描写,即“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学生不仅揣摩出范进的疯态,还揣摩出范进此时的心态,感悟出范进中毒之深,明白了吴敬梓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侯雪莉老师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中国画“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让学生感受到人和物在浩瀚的宇宙中的渺小和微弱,衬托出张岱当时怀才不遇的一丝淡淡的惆怅。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去细读和深读文本,只有这样,给学生的才会更有味道,也更有营养。

其三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刘飞耀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

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荡涤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情感,凑出最动听的乐章,放飞学生的梦想? 唯有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

2013年4月9日篇三: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毛口乡小学白云

2012年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煤机厂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堂《可能性》,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摸球活动”为主线,在第一次摸球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黄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黄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他又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学生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转化。 下午,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的课《 找规律》以及他的专题

讲座《数学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蕴》,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设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基本数学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解读。王老师则以课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对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解读,与会者高度认可,颇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刘松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刘松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第13篇:观摩名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观摩示范课心得体会

2015年14日至15日,经学校的安排派遣,我有幸和其他14位同事一起聆听了幼教名师应彩云及其徒弟们的八节示范课教学活动。应彩云是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教师,她参与了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上海迎世博礼仪教程等不同地区幼教课程的编写,并担任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名师高级研修班”的主持人工作。曾在《幼教园地》《学前教育》《上海托幼》《幼儿教育》等杂志发表文章十几篇,她的徒弟们也都是上海幼教界的才俊。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眼前豁然开朗,原来绘本还可以这样玩!

幼儿阅读的书,主要是以图像为主的绘本。绘本阅读能熏陶幼儿的情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绘本对于小读者,不仅能传递人文思想、社会规则,还能在文学的世界里,了解自然现象、科学规律。因此看绘本、讲故事成为我们上课的主要形式,我们总是拿着大图书习惯地边翻页边提问:“你们看某某在干吗……这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某某又怎么了……”,目的性太强,反而让一部分孩子对故事的发展失去了兴趣。可这次示范课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却是与众不同的。

印象最深的是应彩云老师的示范课《跳舞吧,小雅》,整个教学活动主题向幼儿传递了只要喜欢,就不难的思想,既简单又积极向上,带着强烈的“应氏风格”。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编排入游戏,师生互动,用自己的机智,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过瘾”。这种“风格”源自对孩子已有经验的精准把握,小班适合趣味性强的,中班适合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大班适合具有挑战的等等,源自对课程核心主题的理解与思考,源自对孩子的信任与尊重,源自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教学经验的积淀。所以,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看到语言、音乐、社会的自然融合,看到流畅的互动。孩子向往阅读,我们老师就要将阅读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借助绘本的情景,开展多元化一体的教育。。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首先给我第一个印象是,中国的幼教事业正在高度发展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方向,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实,感觉自己需要不断磨练,不断吸取新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这些看到的学到的变成自己的更专业的去工作,在情境中阅读也正好符合我园的特色教育,这一方面,我今后会继续钻研,把这方面做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会继续努力的,用心的去做去学。

第14篇:观摩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讲课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争当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下面就学习情况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的实践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先进的教育理论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另外,教师自身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应当考虑如何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技能。

第三,要坚持与日俱进,弘扬创新精神。这几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信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改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培训教师突破传统框架,从新颖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崭新的理论,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有关内容,才能与日俱进,不断创新。此外,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技能,添补了教学方面的许多空白,同时也让我走出了一些误区。例如,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何利用声音、眼神、1

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语言意义,激励学生参与;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表演”技巧。

在理论讲座方面。教师的“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觅析与破解”精彩的讲解,给我很大的启发,也对我以后在日常课堂中出现的事情处理给以借鉴。指导老师的示范课给我很多的启发和借鉴。每次听完课,我的心情难于平静。指导老师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的台风,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感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那收放自如的课堂;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等等。我从他们的示范课中学到了许多新课程的教法。课后,学员们的研讨,评课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从中学到许多有关教学的实际问题并使之运用于日常的课堂中。同时,我也感到了一种压力:成长,不容驻足。自己的知识面是那么狭小,要给自己不断地充电,加快学习的步伐,努力汲取各种知识,不断地丰满自己知识的羽翼,加深文化底蕴的积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这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不论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同时,让我感受到自觉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

第15篇:观摩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

3月12日 ,我有幸外出去太原参加了“2011年名师大讲堂暨小学教师数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活动举行了两天,一共由五位老师讲授了十节课,听后受益匪浅,收获也很多。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每个老师都很擅长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前几分钟,他们都已展示了自己超强的亲和力:有的跟孩子们聊天,有的介绍自己的家乡,等等。就像北京的夏青峰老师,上课起立后让同桌之间互相笑一笑。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是却给在场所有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这些吸引学生目光的思想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这些老师对课研究的非常深,他们深挖教材,设计的环节非常新颖,很有创意。包括课后习题都非常有梯度。总之一句话:用心了。夏青峰老师在讲授《面积》时通过对比圆的橡皮泥球与压扁后的橡皮泥与在餐巾纸上滴墨水来让生感受面积的变化。牛献礼老师首先给人的印象是风趣幽默。他的第一节课《用字母表示数》开头用“魔盒”来吸引学生,课件又用编《数青蛙》儿歌质疑进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数。他的第二节课是“分割问题”一只以来认为这是比较难讲的问题,他讲的一针见血利用 “一一对应”来解决。牛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总能博得师生们会心的一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又循循善诱,令人受益匪浅。北京的刘德武老师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了,主持人很激动地给我们介绍。刘德武老师头发花

白,但从他的讲课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很有朝气和精神。他的《认识厘米》一课是给一年级学生讲授二年级的教材,课堂效果非常好,掌声不断。从课堂引导到教学语言艺术和与生的活动都显现出他自身素养的高深。其中有一处细节:讲述着故事边用打火机将一把纸尺子烧坏,提问“还能测量吗?”然后让生讨论,引导解决。整个课堂高度体现出了生的主体作用,开发的生的思维能力。用学生的话“上课就像玩耍一样很开心,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清楚地记得他的一句话“争论时课堂最好的效果”,可是我们呢?仍旧像“填鸭”一样被动的让生学习,这是课堂效果不好的关键因素。

第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太原双语小学的学生,孩子们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的勇气,他们的质疑都让人惊叹....尤其是一年级的一个小女孩,她每一次的回答都会引来全场教师的惊讶,双语小学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说话是一段段的,而我们的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都是一字一字,一句一句。

第四,在听观摩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了一些词语和短句。比如“沟通”,与教材的沟通需要一度理解,二度理解再度理解,与学生的沟通必须真诚,与自己团队的沟通重在坦诚。我从中还感触了,情景让课堂更加生动,问题让课堂更加灵动,对话让课堂更加真实。

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

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读了这篇心得体会,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你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

第16篇:观摩名师活动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活动心得体会

靖江是城南幼儿园

陈红霞

十二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名师观摩活动。这次学习机会既难得又宝贵,我认真对待这次听课学习。学习过后,感想颇深,我深感自己功力不足的同时,更被名师的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精神所折服。她们真的是,用心在培养孩子们。

上午我们观摩到名师四节教学活动,让我们感受和学习到了上海名师的风采,名师组织的小班数学活动:《小蓝和小黄》,让我又一次感受到老师的语言的魅力,师幼互动达到完美的程度。此节课的创意不错,简单直观的课件,非常的形象,活动中穿插有趣的游戏,增添了活动的效果。老师以其严谨周密的语言折服了在场所有的老师,在她的活动中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每一句话都有目的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有趣性,学习内容和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综合了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显示了数字的好玩和美丽。

观摩何洁老师的情景阅读活动《谁也别嘲笑狮子》《一根羽毛都不能动》,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平易近人,和孩子们的关系特别亲切,上课真的很轻松,不仅她上课轻松,得心应手,而且我们观看者的心态也是很轻松的,让人感到特别的自然,她组织的活动让我第一次品味到绘本的情景阅读,它内容广泛,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和作品的欣赏,而且还容纳了数字经验、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欣赏图画内容的同时快乐、有兴趣的学习和体验,感受到绘本的情趣。

期待着自己的行动和理念的变化!

看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启迪和教育。

观摩名师活动心得体会

靖江是城南幼儿园

陈竟炜

最近,我们有幸参加了名师观摩活动。对于这次既难得而又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都能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同时,我们学习过后也涌出了许多的感想和感慨。

我们观摩一个活动,我们的眼光放在哪里?黄瑾老师说,现在让我们重新去看这群老师和这群可爱的孩子,但是让我们的眼光更多的是注意活动中孩子的操作,孩子的表现。讲究真实的孩子,而不是教师的光彩。

听了黄瑾老师的现场点评以及专场讲座,在不同的定点展开,系统性的讲述幼儿数概念的习得及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讲座中,我们知道了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数领域内容安排具有序列性特点。在活动目标的定位也重新有了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小班的小兰和小黄的教学设计以及老师的教学策略获得了专家和听课教师的频频认可。正如专家所说的,一个教学活动的好于坏,不是教师,更多的是去发现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个活动孩子们收获了什么,而不是教师的摆布,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主参与性需求着实获得了体现。因为教师关注到小班年龄孩子的特点,抓住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教师中的思想。我们说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这个活动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样的自然,孩子们就是在不断的游戏,在游戏中获得了相应的学识。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孩子们最大化的体现主体,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逻辑性稳中渐进。

我们的岗位很平凡,但是孩子是我们梦想的开始,我将以名师为榜样,立足于平时的教学活动。

第17篇:某名师之路”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XX\"名师之路”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我很荣幸于XX年11月14日至16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为期3天的“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英语研讨会。本次应邀上课的老师有:北京光明小学的马荣华,XX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学主任主维山XX省XX市经开区第四小学的王超,上海XX外国语小学主任王XX,XXXX一小杨XX,北京中关村一小副校长张XX,XXXX的专家教师李XX等。我们共观摩了9位名师的10节优质课,聆听了他们的8场专题报告。本次研讨会以阅读教学为主题,一直以来,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难以组织实施,最具有挑战性的课型,每次学校组织赛教或者公开课大家心里都想着能尽量避开阅读课。但本次作课的名师们以他们全新的英语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无限的个人魅力向我展示了:原来英语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也可以充满欢声笑语!忘不了韩国美女教师那优雅的身姿,活泼热情的师生互动。忘不了王超老师《SingingDad》那节课中随教学情节变换的酷酷的造型,酷酷的英语歌曲,让学生们、让所有观课的老师为之赞赏。忘不了杨XX老师故事教学《Thecrowandthewater》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层层引入,恰到好处。忘不了主XX老师《water》课堂中巧妙构思的板书设计。名师们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惊叹,我羡慕,我反思,也向往着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如鱼得水,尽情挥洒。

一、相信自己,勤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

本次展示的名师们几乎都用全英文教学,而且发音标准地道。

超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丰富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精致巧妙的,生动活泼的歌曲,让英语课堂别具风味。名师们用他们无限的个人魅力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情境刺激下,做到了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不愧为大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教师个人素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的确,新时代的英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而且要多才多艺,一口漂亮地道的英语口语;一份时尚流行的教学理念;一项独特的教学技能,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才能让学生崇拜你,喜欢你的英语课堂,我相信自己只要勤学苦练,一定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重视歌曲、故事、语音教学。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误区:认为考试又不考唱英语歌、讲故事,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对这些方面不太重视,大都一带而过。但这次观摩了名师们的英语课,聆听了他们的报告,使我明白了它们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的使用它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听力,养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增进许多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它们的教学不浪费时间,实质上是更好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改变观念,通过歌曲教学,故事教学,语音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三、乐于反思,学以致用。

通过本次观摩学习,我对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它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阅读课的基本流程也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读前——读中——读后)。也懂得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今后,我会时常放稳教学的脚步,拓展教学的广度,根植固定的资源,研究信息的内涵,集中教学的时间,加强语用的训练,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相信以后的我将不会再畏惧英语阅读教学,在未来的一年,我将把阅读教学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力争把阅读课上熟,上好。也不枉此次西安之行!

XX年11月21日

第18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

会学习交流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

芝阳学校 高明丽 2014年3月28日---30日在西安举办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研讨会里,分别观摩了薛法根、吴琳、魏星、王文丽、王林波、程延军、武凤霞、李玉贵、范姜翠玉、汪益敏、赵志祥、11位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学习了名师的教学理念,聆听了专家们对新课标的具体阐释,领略了名师的睿智、幽默,博学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时间虽然很紧张,但是每一节课都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恰如其分的引导,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爱说、会说、爱演,与授课老师默契十足,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1节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让我们大开眼界,感慨万千;

几位名师的课, 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这次听的几节课, 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 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 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 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 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 炼,以情生情。 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 教学环节,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 “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 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通过学习,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学到了不少经验。

1、倡导“自然地朗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们在王文丽老师的课堂,在赵志祥的报告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演讲稿,读的时候则需要激情,需要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告诫、号召的意味,而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然”;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因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

2、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 尤其是陈延军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于老师就让学生听写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对文章进行了升华,王老师是这样总结的:“之所以说它是一位奇人,是因为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30十多年历尽千辛万苦,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他在人们都考取功名时却埋头于经书之中。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坐在李玉贵的课堂,是一种享受。对于学生,是一种磨练,是能力的提高;对于教师,则更多的是思考。回顾课堂,李老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来学习,通过平等、幽默、风趣的对话逐渐推进教学的发展,不,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以前,只有在理论的书籍中看到我们的提倡,作者多用文字的方式描述出他们所希冀的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等,今天才李玉贵老师的课堂上才真正看到理想的效果呈现了出来。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催促学生,而是温情如水。我不禁在想我们的最近几年提起的“课堂有效性”(在单位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效果),和这样的课堂相比,又该作何评价呢?如果我们的那些阅读大赛的评委员们来到李玉贵老师的 课堂做评,会是分数几何?我没有能力做出评价,只是知道我们应该致力于学生的读出,致力于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的读出。

看到李老师的课堂,我不禁又在想,这样的课堂就是完美的师生关系的体现吗?是否有更加完美的课堂呢?李老师非常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课堂中,通过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一读再读、边读边想、学会询问自己、练习试着把自己读的内容说给别人听、思考作者透过文字要告诉你什么、把读出的内容贴在相应的位置„„”她的学法的指导,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1、是通过和学生的谈话引出的,而不是教师告诉的;

2、不仅告诉学生要这样学,而且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学

3、不仅让学生知道读书的方式,而且要知道运用这样的读要“读出什么”。这样的学法指导,是切实的,有效的,可操作的。

台湾的语文教学和大陆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相同之处?有哪些差别?少有见识的我暂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我们的语文教学都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传承中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哪些方面?语文教学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我暂时不能回答,但是我会努力学习。

4、语言亲切。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尤其是王文丽老师讲的《月之故乡》一文,对于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鼓励,孩子你说的太精彩了,你真聪明,我好爱你。

回想每一位老师的课,每堂课都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出现,虽然每位老师讲课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但是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第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

第四、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培训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没有结束,各位名师的讲座,让我们更多的去思考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心做好语文人,明明白白教好书。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19篇:参加“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10月23日----10月25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次观摩后的感受: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新知识、新体验、新平台、新境界。”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特别是薛法根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已经是第二次听薛法根老师的课,薛老师的《黄果树瀑布》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现将他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他通常会让学生概述或是复述课文,而这些是在他给出一定的提示词语的前提下,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复述能力多有所提升,在学生进行初步回答后,薛老师会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补充和引导,然后再找另外的同学进行复述,经过反复的几名同学使全班同学有一个整体的教师引导是非常细致及恰当的,能及时的调整学生的思路及方向,对于学生总结课文和理解课文中心非常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通常会概括为几个阶段或是过程,比如说这件事有什么起因、经过是怎样、结果又是如何,让学生联系这三句话续编故事。这是对课文之外内容的一个拓展,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这才是语文课追求的一个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要求,如果这四个目标在一堂课都能有所落实,那么无疑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 第三,课堂只要一本书加一个笔记,这样洒脱的学习方式真的让我听起来就觉得充满了向往,也觉得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吸引人的,书是工具,笔记本是思想和学到知识的一个载体,就是这个笔记本,记录了多少课堂笔记、听写内容、心得体会、作文等,这个笔记本是学生通过一堂课以及薛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所收获的知识与思想,这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

第四,侧重最基础的读,薛老师的课堂通常都会凭借引导孩子反复的读,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普通、最简单的方式,俗话说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着完美的体现,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体会到了某个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值得人们赞扬的精神。这种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没有精美的渲染也能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相通,这种境界只能是大师才能做到。

四、我个人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内容缺失。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老师成了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等。

3、方法贫乏。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

五、今后改进方向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习的基本途径有:①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等。③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

总之,这次观摩会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收益却很多。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新需要。

第20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重庆版)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濯水小学 冉玉琼

2013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重庆市恒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余颖老师的课堂《自主开发的“数学游戏课”》,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掷骰子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借助骰子进行乘法游戏与比赛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先小组合作,两人轮流掷骰子算乘积。算对了,写下这个乘积,得一分。算错了,这一次就不记录,不得分。组内比,得分多的人胜,组间比,相同时间内,得分多的小组胜„

余颖老师的课启发了我去思考我们的“实践活动课”该如何上的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标》中新增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版块,虽然在各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体现,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都普遍存在着“上课四不像,活动无着落”的尴尬局面。很多教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进行着“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场地所限,环境所限,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只是变成了上课的一个例子,实际的“活动”更多的只是局限于思维的活动中。让人很难寻找这类“实践活动”课中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到底在哪里,也很难分清这类“实践活动”与日常数学课的区别在哪里。

下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志军老师的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李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李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李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星期天听了张冬梅、黄爱华、张齐华老师的课,真是有醍醐灌顶之感。《认识三角形》《用字母表示数》,每一个都让我深深的折服,知道数学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心得体会.doc》
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