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制作使用心得体会

2021-06-0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数学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霸州市第二中学 张丽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育角色应该是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然而,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教师在实施运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变成“自由”,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合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三是“探究”的随意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我校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学案使用谈点个人体会。 首先使用学案就产生了以下困惑:

1、学案当节课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时完成。

2、在学生自学中,我对学生的自学不能放手,总是不由得插手点拨,造成导学把握不好时机。

3、在学生自学中,学生自学例题很快,缺乏对例题的分析与思考,只是模仿且匆匆而过。由于学生对例题一知半解、吃不透,从而造成测学部分的变式题、拔高题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做到举一反三。 针对初用学案的困惑,我调整了思路,重新对学案进行了认识,并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认识到:

一、“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观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案”是相对于“教案”的一个概念,“学案”的主体是学生,简言之,“学案”即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解决学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当前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传授知识的过程的认识,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只有转变理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习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学案”教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问题,动手做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突破传统的教案教学的理论,建立学案教学的实用模式。实现从撰写“教案”备课到撰写“学案”备课的转变,将教师由教学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数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行教材是我国课程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等特点,精心编写出来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为了扭转学生在自学例题中出现的现象,我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边读边思考,学会联系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感知阅读中有关数学术语和符号、图表等,使学生在原有数学基础上学会迁移,对例题中每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达到对例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自学的方法。在不断地引导中,学生学会自学例题,避免了学生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现象。

2、把握好时机,激发学生质疑,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升华。在不断实施学案中,积累经验,使教学的导学在课堂中适时,帮助解除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适当点拨、启发,令学生豁然开朗。

总之,学案的使用,让新课改理念更加有效,解决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新课程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并取得教学实效。

推荐第2篇:数学教学中使用学案的研究

用学案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侯鲁敏

教师上课要有教案,那么学生上课就要有学案,所谓学案,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由于我所教授的班级是平行班,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问题,同时学困生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给这些学困生上课,经常是不能完成上课进度,有时连书上课后基础的练习都难以完成。就别说延伸和拓展。可是中考可不会因为你学不会而放你一马,这样老师还要花课外的时间教和辅导,经常是弄得教师和学生又累又怨。还有作业经常有学生不做,即使是做了,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难道教数学就这么难?教学困生学数学真的比登天还难吗?埋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1) 上课完不成进度,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失去耐心; (2) 作业完成的不好,错误率高,讲作业,订正作业占用的时间多; (3) 学生数学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比,平均分相差7~8分

针对这些问题我请教了许多老教师,他们说的有用的方法我就尝试着去做,也到学校的图书馆和网上查资料,好的文章和方法就记下来,还不能解决问题我又到上海书城去买了好多有关名师的教学方法的书,一本一本的研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找到了方法:

(1) 上课完不成进度,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失去耐心;

原因:这个问题说明我的备课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忽视学生的感受,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听学生的,久而久之,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就不高了,而我有认为我用了很长时间背的课,你们本来基础就差还不好好听,怎能完成教学进度,又气又恨,当然失去耐心。

对策: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备课开始,上课完不成进度,是因为学困生理解力差,而理解力差是源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断层,现在学的知识一旦和以前的知识相联系,他们就卡壳,所以再上新课之前一定要把以前断层的知识补上,而这一步放在课上就更不现实,所以我准备利用“学案“,也就是每天放学之前把学案发下去,学案上有要复习的旧知识和要预习的新知识,而且把这些知识在哪些些书上找都标注上(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就会为第二天新课的讲解扫清障碍,而且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对要学的知识已有所了解,理解起来就不会太慢,上课进度就可以保障了。

(2) 学生作业完成的不好,错误率高,讲作业,订正作业占用的时间多; 原因: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因为学生的理解差以外,还是在于老师的备课。

对策:老师备课时一定要“下水作业“,给学生的作业老师先要自己要做一遍,而且是学生做一本练习册,你要做三本,四本练习册甚至更多,然后结合教学大纲和书上的例题,总结出普遍的规律并且挑选出好的例题,甚至有时要自己编例题,原则是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编写在学案中.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思路来思考,这也避免了学生认为”学案“就是预习,从书上摘摘抄抄就可以啦。学生提前思考,加上课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课前一定要把学生的学案看一遍,那怕是第一节课),课后作业当然就容易多啦,因为你的讲解是针对你的作业里内容,当然作业也要”精“,太多作业学生会完不成。这样作业错误率降低啦,讲作业和订正作业的时间也就少啦。

(3) 学生数学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比,平均分相差7~8分。

原因: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学校每个月都要进行月考,而月考之前是不复习的,也就是昨天还在讲新课,今天就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测验,初中数学是每天一节新课的,我们的学生本来基础就差,不复习就测验那结果可想而知,要复习教学进度就没法完成。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策:这时“学案“又能很好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由于每节课时的知识点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当知识点比较少时,学案的下方总会多出一块空白,如果能利用这块空白每天出一些有关前面所学的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做,第二天利用三,五分钟讲一下,岂不是一举两得,既不浪费纸张,又能复习旧知识,这样即使是月考,我们也不用拿出大块的时间来复习,成绩也不会差了。 学案的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

新知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形成的,已有知识掌握不扎实就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一大障碍就是已有知识不牢固,而且学困生的知识表现通常是零乱且知识点间存在断裂,直接影响着新知识的学习,为此在学案的第一部分就安排了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知识的复习。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判断方法有联系。因此可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SSS,SAS,ASA,AAS.在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有关角的条件都是对应角相等;有关边的条件,全等三角形中是对应边相等而相似三角形中是成比例,只要把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边相等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相应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而判定相似三角形时,可舍去此条件。其次是概念的区别。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包括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两个方面;相似三角形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即只是对应角相等,而对应边成比例,当对应边的比值等于1时,就全等,因此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就迎刃而解。

2.新知预习:对新知识的预习要分三个板块:概念或法则,例题,课后练习,

(1) 概念或法则:对概念和法则中的每一个字,想想每个字概念和法则中的作用,如果缺了这些字会怎么样,这样可以助你对概念或法则有更深刻的狗了解.学概念是不需要背诵的,但是需要精确的理解,所以在预习时应该将重点的字词圈画出来,使概念识记更深刻。,

(2) 例题:上的例题通常基础而经典,预习时应当分两个方概念的运用和书写格式.从概念的运用上来看,预习时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是运用了概念中的哪一个方.从书写格式来说,理解这类题型的书写格式,表达中所使的术语,提高自己规范解题的能力.当然,例题的预习有一的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也许会摸不着头脑,此时1以在书上做一定的记号,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堂上学习,

(3) 课后练习:在预习时,做课后练习是检验你预习成果的好 :法,课后练习通常与例题配套,并补充进一些新的题型以检 I本章节的知识点是否掌握到位, 预习中不妨尝试解题,将 ;己不会的题型做上标记,便于课堂学:习中强化学习.

推荐第3篇:微课制作与使用心得体会

初识微课,是在2015年3月我校校内的教研培训会上,由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教师详细介绍了微课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关知识,重点向我们传授了如何使用录屏技术利用电脑录制微课。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微课的了解仅局限于皮毛,而真正让我对微课有更加深刻认识的,则是此次网上在线培训学习活动。这两天网上培训学习活动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作为培训内容,分享了北京大学微课制作的经验和实例,让青年教师了解微课程开发思路、微课制作技术、微课制作软件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这两次的培训,我感受到微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新模式,通过制作微课,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形象化、传媒化。作为一名专职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迎接挑战,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认识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为教学增添一把利器。

通过这两次培训,加之自身在学习、探索、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的经历,收获了如下的经验与体会:

一、上好微课要做到“心中有生”,重在“启惑、解惑”

微课亦称为“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由此可见,微课主要有三大特征: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考虑学生有效注意的最大时长);集中说明或解决一个问题(唯一);教学目标明确(定向)。 微课所讲授的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我认真进行了微课的标准包括其功能、时长、知识点讲解、注意事宜、ppt制作、视频画质等诸多方面的学习,最终深刻地理解了微课的功能:解惑而非授业。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上好微课要做到“抓住特点”,重在“为我所用”

1.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微课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微课设计要牢记“少就是多”。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则把核心信息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3.微课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三、录好微课要做到“抓住要领”,重在“简单实用”

要拍好微课,首先要对课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要展示的内容很连贯的复述多遍,不结巴为止。再拍时,就不会心中没底。五分钟时间过得非常快,所以微课内容不能太多,语言一定要精炼,总结方法要到位,使人听过之后印象深刻,才能算是一个较好的微课。录屏软件的运用比较简单,即使在录音过程中有任何错误,也可以从错误的地方重新录制。最后在编辑时将错误语段删除即可,而且录屏软件不存在清晰度问题,不用调整焦距,是较为简单的制作方法,但要录好微课还应抓住以下要领:

1.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尽可能使文件小,易于传输)

2.时间须严格控制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微课要实现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是用于学生课后辅导,并非用于课堂的教学,是为学生解决课堂上某个未能解决的知识点,是课堂学习过程的再现手段,所以在录制的过程中不能讲得太泛,太啰嗦,最好是把要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展开,围绕着这一条主线突出重点,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清楚问题。 3.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要有吸引性。如设置疑问、引入悬念、也可以用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用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你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力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

4.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思路清晰,逻辑性要强,有创新,有趣味性,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

5.微课在最后应该有一个小结作为结尾,这样能给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完整的感觉。利用小结把讲授的内容扼要、简明地列成提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减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负担,一个好的小结能给一个优秀的微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微课最后的小结要快捷、利索,重点突出。

微课能把干瘪而毫无生气的知识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能把我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它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学习。它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它对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再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微课让我找到了解读教材的新途径,作为刚刚站在微课教学起点的我,仍需不断学习,争取能尽快在我的课堂上成功利用微课,启迪学生思维,为他们开启智慧之门。

推荐第4篇:PPT制作中母版与的使用

PPT制作中母版与模版的使用

1、模版与母版的使用原则

设计清新、别致的视觉主题;

自己的模板更容易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充分利用模板;

不要每片都插相同的图,不要用插入图文框,尽量在原框架的模板文本框中做。

2、插入一个幻灯片母版

在\"视图\"菜单中,指向\"母版\",单击\"幻灯片母版\",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若要在PowerPoint中插入使用默认样式的幻灯片母版,请在幻灯片母版视图工具栏上单击\"插入新幻灯片母版\"按钮;若要通过添加新的设计模板以插入幻灯片母版,请在格式工具栏上单击\"设计\",指向所需的设计,再单击箭头并选择快捷菜单中的选项之一。

3、替换或添加幻灯片母版

在\"视图\"菜单上,指向\"母版\",再单击\"幻灯片母版\",在工具栏上,单击\"设计\",如果你想替换演示文稿中所选的母版而不是所有的母版,请在左边的缩略图中选择母版。在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中,指向所需的设计模板,再单击箭头,然后执行下列操作之一:若要用新设计模板的母版替换所选的母版,请单击\"替换所选设计\"。

若要用新设计模板的母版替换当前所有母版,请单击\"替换所有设计\"。

若要将一个新的设计模板及其母版添加到演示文稿,请单击\"添加设计方案\" 。

4、善用色彩

色彩激发情感,颜色可传递感情,合适的颜色具有说服与促进能力。研究表明色彩能够提高兴趣,改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有会好处。一般颜色可分为两类:冷色(如蓝和绿)和暖色(如橙或红)。冷色最适合做背景色,因为它们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暖色最适于用在显著位置的主题上(如文本),因为它可造成扑面而来的效果。因此,绝大多数PowerPoint幻灯片的颜色方案都使用蓝色背景,黄色文字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您不必强迫使用这种颜色方案,也可以做一些改变,使用其它的颜色。

如果您将在暗室(如大厅)中进行演示,使用深色背景(深蓝、灰等)再配上白或浅色文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如果您计划将灯打开(这是相当明智的),白色背景配上深色文字处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在灯光明亮的房间内,用深色背景配浅色文字效果不佳,但浅色背景配深色文字会更好地维持视觉效果。

5、复制配色方案

如果要将一张幻灯的配色方案传给另一张或多张,重新进行配色则比较麻烦。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一张具有所需配色方案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格式刷\",可以对一张幻灯片进行重新着色;如果要同时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双击,然后依次单击要应用配色方案的一张或多张幻灯片。注意,如果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在完成之后,按Esc键中止\"格式刷\"。如果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格式刷\"会自动中止。利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一份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另一份。方法是:同时打开两份演示文稿,单击\"窗口\"菜单上的\"全部重排\",然后按上述步骤操作即可。

6、保存自己的模板

做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幻灯片之后,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不妨把它变成模板。具体方法是打开现有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文件名\"框中为设计模板键入名字,在\"保存类型\"框中,单击\"设计模板\"。以后就可直接通过\"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来使用该模板了。

推荐第5篇:数学教学中的养成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中的养成

——学习《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之心得体会

泥凼镇中学

陈选国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于2013年7月份,市教育局组织我校教师在敬南中学培训了《新课程下中中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对我的启示很大,所以在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养成哪些习惯呢?

1、养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做事预先有计划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要想学习好,就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计划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每星期,每天干什么都要具体;当然计划也要留有余地,尽量不要定得太死、太满、太紧,要留有机动时间,可作必要的补充和安排。制订计划前要有目标,这个目标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等来定。目标是指导自己学习行为的准则,一旦制订,就要严格执行。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要自我检查是否完成,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补充计划或排除干扰计划执行的因素等。

2、养成学会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在数学教学中,知识都是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要能事先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对已学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预习中要能做到独立思考,学会圈点勾画。

3、养成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上课时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脑到、手到”。“心到”就是在课堂上要能集中注意力,不在课堂上开小差,东想西想的;“口到”就是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做到多发言,不懂就问,;“眼到” 就是要积极地进行认真的阅读、观察等;“脑到”就是在课堂上要积极地思考;“手到”就是对教师课上讲的主要内容要记好笔记。

4、养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

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5、养成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问题解决以后,要认真总结解题的经验和规律,对解题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能否找到其他的方法?尽量地考虑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同时,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作了很好的注脚 。

6、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会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得到升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谦虚地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总之,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我们教师从细微处抓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013年7月

推荐第6篇: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 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 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推荐第7篇: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观门街小学

任华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推荐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page]-->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又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三倍多一些的规律。

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自己主观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这个范畴之内所形成的方法、设想(尽管早被前人所认识的)等,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同学们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3.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像开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 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4.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

推荐第9篇:《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

----白小晶

有人说,如今信息数据是国之重器。此话一语道破信息技术在发展如此之快的时代担当的重要角色。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倚重多媒体的发展,更多更新的资源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但是这些资源该如何使用,才能真正促进我们课堂的高效。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目的

无论是图片,视频、动画还是投影,在使用这些多媒体技术之前,你要考虑清楚,使用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调节气氛,衬托背景;调节画面感;为了变抽象为直观;还是为了强调?用在此处,有没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能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总而言之,当你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一定要有设想,此处用到多媒体技术要有点睛之处!有的才能放矢!

二、多媒体技术适用的内容

哪些内容引进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教学?对于比较直观的,可以增加趣味性,不如,简单的口算,我们可以通过课件设计成有趣的摘苹果游戏;对于抽象的内容,可以变直观,比如通过在角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理解角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在上课过程中,有有些内容较长,在黑板上抄写就会浪费时间,课前把它制作到课件里,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在枯燥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与课程有关的故事和轻音乐,调节课堂气氛。在讲授与演示之间转换,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三、多媒体技术适用的方式

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技术,是动画,视频,音乐,还是图片等。现在技术发展,我们有了很多的选择,有PPT,有smart软件,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更可以链接网络,都为教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四、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时机

使用多媒体还要注意使用它的时机。上课一开始,用新颖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课件直观的讲授来促进学生理解。如果在课中加入过于活跃的动画,学生心思跑偏,就会脱离我们预期的效果。当然,我们还可以多媒体在课的结尾留给学生思考。设计时要清楚,应用是在这个知识点教授前用来引入,还是教授后用来巩固?在使用时,把握播放的时机,致关重要。

五、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时间

此处加入图片呈现时间为多长,此处音乐播放时间为多久,整个课堂使用多媒体的时间是多长?会不会影响整堂课的设计?会不会影响课堂组织?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步的设计都活极大的影响整节课的思路和它的紧凑性。

要使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所用,我们就要把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推荐第10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在以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利用的是粉笔和黑板,靠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学生的停讲和用笔演练来完成书本知识的学习。 随着现代技术装备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理解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 在新授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借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其次再借多媒体展示“锯子切钢管”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该环节可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二、增加课堂密度,节约时间

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得到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与知识。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让学生按老师给定合理的数据画出不同的三角形,通过叠合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操作过程并讲解。这种形式不仅让知识的获取形象直观,同时也能让学生形象直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避开空洞的说理和表述同时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等许多课题均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节省了老师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及时的反馈,使学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悟不深,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如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可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折纸、剪纸等活动过程,让活动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新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数学化”。数学课堂教学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必将成为教育的主流与方向。在教学中必需深入研究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第11篇: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数学导学案

史又成

2012年11月份以来,我校按照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掀起了新一轮课改,要求各备课组编写导学案,以导学案为统领打造高效课堂。一篇好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但也是体现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篇好的导学案如果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值,那么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通过我教学实践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完成导学案的“四步曲”

有的同学拿到导学案后不问青红皂白看也不看就直接翻开教科书找书本中的定理、定义、例题等,只要是书上有的就抄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做法只是为了应付,为了完成而完成导学案,根本就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第一步,先仔细阅读教学目标,这是本张导学案纲领性内容,是它的源泉同时也是核心部分。只有带着目的去预习才有可能更好的掌握它。第二步,接着我们不是做导学案而是浏览一遍导学案做到心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第三步,然后去预习教材。第四步,最后才是填写导学案。

二、用活学生手中的“三宝”

高效课堂中的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三件宝贝”,即“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是专门来搜集留存导学案的,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似的东西代替,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发放的导学案保存起来防止丢失以备后用。“双色笔”一般是红和蓝或红和黑搭配。双色笔在高效课堂上起到极大的作用,一般要求学生在接到导学案后,在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拦路虎”,这时候双色笔就派上了用场。把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这就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课堂基本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把不会的问题学会其实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纠错本”是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课堂展示后,使用双色笔把错误的或不理解的题目整理抄写在纠错本上,并在旁边有双色笔注明错误的原因、改正、警句等加深巩固和理解。一个学期下来不同学生的“个人化复习资料”就汇集起来了。这样在复习时就方便多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更强了。

三、反思——导学案的升华

提起教学反思大多数学者认为反思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教学反思从字面解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固为重要,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学进行再评价和经验总结的过程。因此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必成大器”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说:“反思是教师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青年教师在能力的边缘工作。”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把这两句话修改一下:“作为学生,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和“反思是学生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优秀生更优秀,使‘学困生’在能力的边缘看见成功。”学生的导学案的反思要着重分析导学案在完成与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给组内同学讲解时把不同的类型的题目讲解的更透彻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从导学案中发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对错误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以便下一张导学案完成的更好。

四、成为导学案的好朋友

导学案在完成之后并不是把它用“活页夹”一夹完事,放在书桌的最里面再不去过问。我们要经常有事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番,看一看,想一想,加深对知识的回顾。当你再一次光临它时也许有的题目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和恍然大悟的感觉。这道题原来还

可以这样解答,原来苦思不得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全明白了。这就是你与导学案成为朋友的亮点及精彩之处。

第12篇: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 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我校作为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第13篇: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使学生手、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减轻教师烦琐的劳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主体自己相应的积极自觉活动中才能形成。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新课标中新列入的教学任务。

2.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的便捷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

3.能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众所周知,在诸多能力素质中,创造思维能力是促成其他能力形成的核心机制。 而多媒体教学模式,由于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上多媒体课会比较兴奋,上课时可能只带一本书,听教师讲,看老师做,这样多媒体课对于他们来说成了纯粹的娱乐,缺乏主动学习主动记录的意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表明,记笔记不仅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屏显的速度和时机,随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培养他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如果屏显过快,学生没有思考、讨论和记录的时间,如果屏显过早,当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时,答案和分析已经显示出来,学生已经没有思考和讨论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新学的知识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留。这时应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增加课堂上即时反馈频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取得成绩立即给予肯定,存在问题及时得到纠正。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象一片沃土,似一棵新芽,值得我们去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要抓住目前我国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契机,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

第14篇: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分组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分组的心得体会

教师:

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主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之后教师考试,通过成绩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方式直接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犹如工厂生产材料不相同,但生产出来的一样产品规格。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造成考试型学生,缺少技术型和创新型的学生。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教学中不断探索如何进行合理分组,从而是课堂的效益最大化。在教学中使用合理分组有些小感悟。

一、合理分组的建立有效的弥补学生性格差异

在合理分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考虑到成绩较好的学生之间存在性格、爱好等差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如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和性格外向型学生分在一个组中,成绩一般但是干事情态度认真负责的学生就可以和不热爱学习和劳动的学生分在一起,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和不敢回答害怕出错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通过外向型学生带动内向型学生,可以促进性格方面的转变。认真负责的学生影响对集团荣誉感不强盲目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担当的能力,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容易走神,不集中精力,没有全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已形成自卑型的学生,对这部分的学生首先,要对其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也是自信心缺乏的表现,通过积极向上类型的学生与他们分在一起,可以有效带动他们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在小组中属于积极、自信认真负责的学生,通过他们带动、影响及帮助更加能够培养他们的担当能力、领导能力和包容心。

二、建立合理的分组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备课、上课及批改作业,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上课的时候还需要配备扩音器,从开始上课到下课45分钟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就已经感觉非常疲惫,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教师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

通过合理建立学习小组之后,教师上课之前把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要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及自己要解决问题都呈现在导学案上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有效避免教师一言堂,这样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而且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三、合理分组建立取得的成果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听不懂,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造成厌学或者辍学现象。 通过建立合理学习小组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难度不一样导学案,这样既满足成绩较好学生对知识渴求,又能满足成绩较差学生对学习兴趣培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同小组之间既有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可以在问题回答上相互补充。教师找到肯定点进行表扬。从而形成公平、公正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15篇:使用白板教学心得体会

使用白板教学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开了一节区公开课《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一节白板教学课。为了更好的利用到白板教学的优势,我选择了几个适合白板教学的活动。这节课在讲到生物关系时,我希望学生能举出更多的例子。由于白板教学具有灵活性,我事先请学生查找了一些资料图片,把学生的这些图片分小组整合到我的白板资源库中,上课学生就能上讲台从自己小组的资源库中将自己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在学生活动中,其中有2个活动我也充分利用的白板及时性的优势。平时上课使用ppT,是一种预设性的,对于上课一些现成的问题,很难反应出来。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为了改变平时上课中的缺陷。我在设计第二个学生活动“根据真菌的数量变化画出幼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时,我请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每组派个代表将自己小组的结论画在白板上。这样其他小组的同学既能看见自己的结论,又能看见其他组的结论,方便学生交流,也方便教师进行比较分析。也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在学生活动三“连连看”。如果在平时的ppT中,教师一般会将连线事先隐藏,请学生讲,然后直接出示自己的答案。但是白板教学我就请学生上来连线,然后请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订正。这样既增加的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觉得白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便捷的。对于教学手段来说也比较的灵活,教学目的也能比较好的达到。

吴越

08-06-11

第16篇:浅谈小学数学课件的使用和制作

浅谈小学数学课件的使用和制作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课件的使用已经发展到不可替代的地步,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具有图文并茂且集声音、文字、色彩、图象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课件,将会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课堂上课件的使用,更是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课件使用的重要性:

一、课件的使用要有必要,要为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服务。

现在的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等等,为了迎合时代,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能吸引学生,就使用了大量的课件资源,一堂课看似轰轰烈烈,课件演示的也很漂亮,但最终课堂的难点在哪里,有没有解决,都成了一纸空言。课件只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这应该是当今课件应用的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好教学过程与节奏,选准关键点,适时使用课件,对教学进度与结构作出艺术化的安排与调整,在课件上要体现最需体现的东西,这样整个课堂才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根据教学环节,把握课件出示的时机。

有的课堂虽然使用了计算机,但仅仅是用课件代替了黑板,有的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讲清楚而且效果极佳的课也搬来了课件,有的课堂虽然用了课件,但仅仅是作为高级的“幻灯片”使用。这些都忽视了师生之间应有的双边活动,削弱了教师与学生应有的知识传递与处理过程,没有起到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

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注意课件使用的适时性。就课堂而言,课件出示是否必要,机会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件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教师设计使用的课件时机,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在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越深刻,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课件,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

三、注重有效呈现,发挥课件真正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合理使用课件,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课件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数学教学课上,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课件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在遇到抽象复杂的数学图形问题,若能合理利用课件的功能优势则可刺激学生的兴奋中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接受知识,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制作有效的课件呢?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作出符合本班要求的课件。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美学性。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三维把立体模型做成一个动态图,加上色彩和闪烁效果,配上一定音乐可以合成一个较好的演示过程。这样运用电脑媒体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营造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当然作为我们的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学工作中,没有更多时间参与到这些庞大复杂的课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中去。我们只能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给有关开发的教育部门提出改进的意见。

在使用小学苏教版数学配套光盘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很多问题。它现在的使用,仅仅是将我们的“书本或黑板”搬家,与在黑板上的展示相比,只是为教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这样地使用是可有可无的。它上面的个题设计实际上可以使用的更好。如: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三第10题的课件设计就不太合理,它可以设计的更好一点:可以把上面的图设计成放大镜式的,电脑的光标指向哪幅图,那幅图就应该像放大镜似的能够放大,使学生看得更清晰。又如:这一单元的复习第4题(比比谁先到河对岸),这题的图画是静止的,我们能否把它变成动态的:可以让两只小青蛙跳起来,做一题跳一题,使学生在感观上能有新鲜感,从而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诸如此类题目的设计还有很多,希望设计题目的专家们能把我们的题目修改地更加完美些,让我们一线的教师用起课件来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潜能,强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质量。课件开发与我们的实际教学需要挂钩起来,使课件更加适应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育技术完全溶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无穷的力量。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使课堂散发灵动的生命气息。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课件的运用

主要内容: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很广泛。课件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是我们新课改的实施的重要工具。本文从三个方面举例阐述了课件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也从反面反思了课件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课件的运用应该要有的放矢、精益求精。

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中,教师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像运用黑板、粉笔、圆规和尺子一样,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

有关数据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渠道,就能接受知识约65%。实践也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即运用课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特别对于一些枯燥而又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恰当的运用好课件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们往往对于课件的运用乐此不彼。

怎样发挥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往往在一节课的导入部分,我们就要迅速的抓住学生,课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节课,教师可以展示学生们平时喜爱看的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课件中展示的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常见的事,学生很感兴趣,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即使是平时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此时注意力也会集中过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会跃跃欲试。

又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复习课时,课一开始,教师运用大屏幕展示了一张某地到某地的汽车票,并展示了相关的一些信息,问:从以上的这些信息中,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自然而然的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的这节课的主要部分。

二、强化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学习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必须首先学习并掌握该学科的知识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展示的重点应是教学目标的重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可以着重设计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间有三个动画过程,(1)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学期《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怎样判断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教学的重点,运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平移的格数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格子的方法,即到底哪两点之间的格数才是平移的格数。如果没有课件的演示,学生理解往往不知到为什么要数两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可以说课件的运用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方便,突出了教学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而无法理解教学内容的现象。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在学生自身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能够互相沟通的渠道。特别是有些教学内容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节课时,有这样一个定义,即如果是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为什么呢?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3D动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课件,这时教师再加以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了。难点自然就解决了。

又如在六年级下学期中,有这样一个题: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这个长方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的体积是多少?这一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讲清楚的,因为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很弱。教师就可以用课件展示长方形绕轴旋转的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旋转的图形是一个圆柱体,难点自然就突破了。

三、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虽说课件一般上课由教师自身控制,但当今的教学观念是互动的,即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点拨、引导的作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参与。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可以在课的最后出示了16个苹果,要求学生取出所有苹果的1/2,学生踊跃举手,可以多让一些学生上台在电脑上操作。再要求取出剩下苹果的1/2。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虽然都是取出1/2,但是取出的个数不同,难点就解决了。因为这个操作是学生自己动手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单位“1”这个概念的。

虽说运用课件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师生合作交流的新平台。但是要知道课件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盲目使用,甚至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都是不可取的。如有的教师将读题、释题、练习、答案都事先放入课件中,在教学时只是把他们当作课本一样的出示,这样即浪费时间精力又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不如用传统方法来的好。这时课件的运用就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了,完全流于形式。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件演示的主要应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动态的画面,用课件来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用课件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说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找准最佳作用点才是课件运用的关键。

总之,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

第17篇:小学语文课件制作中ppt使用基本操作

office2003中ppt语文课件制作基本操作

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 赵华

一、新建文档:

打开ppt软件,点击“文件”菜单——“另存为”,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路径并输入文件名进行保存。(此操作完成后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ppt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保存,哪怕自己存储忘记了死机或什么情况非正常关机,文件重新打开后也不会因为没有保存而消失。)

二、插入图片:

在ppt中插入图片,可以作为封面或者文字内容背景,也可以作为幻灯片中的插图使用。 1.点击“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路径和文件选择插入即可。

2.调整图片大小,作为背景图片时我们一般调整图片大小需覆盖演示区,而作为插图时我们则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大小。

方法:鼠标点击插入的需要调整的图片,此时我们看到图片边缘四角和中间都出现空心小点,我们把鼠标移动到需要拉大或缩小的一边的空心小点上,此时鼠标变成相反方向的双箭头图标,我们按住鼠标不放拖动图片的边缘则可以改变图片大小。有时我们单击图片看不到空心圆点是因为图片太大,图片边缘在显示框外,这时我们可以拉动显示狂下侧或右侧的滑动条寻找,也可以在图片中随意出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把图片边缘拖到显示区域,从而找到放大缩小圆点来改变图片大小。

3.利用图片工具栏调整图片。

一般情况当插入图片时图片工具栏就会自动显示,如果不显示的情况可以在插入的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点击“显示图片工具栏”从而显示图片工具栏。通过图片工具栏可以对图片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度进行调整,还可以对图片进行裁剪、着色、描边、设置透明度,操作简单,也只用分别点击相应按钮即可。

裁剪图片:点击图片工具栏“裁剪”按钮,此时图片四角显示为黑色“L”形状符号,在图片边缘中间也显示有黑色“一”字形状符号,我们只用把鼠标移到要裁剪的一边的裁剪符号处(此时鼠标会随着鼠标与图片裁剪符号的重合也变成相应的裁剪图标),按住鼠标左键向要裁剪的方向拖就能对图片进行裁剪。

4.插入艺术字。

1 艺术字也属于图片的一种,所以插入时和图片插入方式相同。

(1).点击“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打开艺术字对话框。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范例并确定,确定后在对话框里输入要插入的艺术字内容,并选择字体、字号等后按确定按钮插入完毕。

(3).插入后如果艺术字大小不合适,还可以像图片的修改一样通过用鼠标左键点击并拖放艺术字四周的空心圆点从而改变艺术字大小。

5.在幻灯片中设置图片自动连续播放。

a.在需要制作自动播放的幻灯片中依次插入需要连续播放的图片,并在自定义动画中依次设置好出现方式。

b.修改单击方式,第一张设置为单击之前,其它都设置为单击之后,设置完成后把每一次动画的“计时”选项设为合适的间隔,比如需要每张图片播放完成停留4秒,那我们就把每一张动画的计时设置为4秒。(注:如果是在连续播放的同时需要配音,那我们插入图片方法一样,不同的是插入音乐时设置成自动并把音乐的播放放在最前面,而后面所有图片的单击方式则改成“之前”,最后在动画的“效果选项”中把计时按图片播放时的间隔依次累加,如第一张播放4秒则计时设置为“4”,第二张也播放4秒则计时累加为“8”,依次类推。原理是音乐和图片所有图片同时播放,但每一个事件都比前一个延迟“4”秒执行。) 6.利用路径让图片按一定轨迹出现。

当需要事件按不规则的路径出现时我们选择使用自定义动画中的“自定义路径”选项制作自定义动画。

a.插入图片拖动到合适的位置。

b.单击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选项中的“自定义路径”选项。在此选项中有多种动画路径,我们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c.以自由曲线为例,我们选择“自由曲线”选项,画路径过程中,起笔应为图片的中心位置,终点估计一下图片需要移动的位置,以图片中心为基准画曲线。其它路径制作方式相同。

7.利用自定义动画中的出现和退出功能实现图片的组合放映。a.准备好需要的所有图片。

b.插入第一张图片,调整为需要展示的大图尺寸,然后设置自定义动画,任选出现方式,第一张图片单击方式选择为“单击之前”。

c.单击第一张图片,再次自定义动画,设置“添加效果”—“退出”。单击方式设置为“单

2 击时”。

d.再插入同样的一张图片,调整尺寸为合适位置的缩略图。设置自定义动画,任选出现方式,单击方式选择为“单击之后”。

e.插入第二张要展示的图片,调整尺寸之后任选出现方式,单击方式选择为“单击之后”。 f.同上一张幻灯片c、d步骤设置此图片退出和缩略图的出现。 g.后面需要展示的图片方法同第二张。

制作的原理则是充分运用了图片出现和退出的不同时间而设置,完成此制作必须在充分理解自定义动画中“单击时”、“单击之前”、“单击之后”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行。这三个选项的设置简单的说,“单击时”就是让动画的播放在单击鼠标时才会播放,“单击之前”则是让所设置的动画在不需要单击鼠标就和前一项动画同时播放,“单击之后”则是让所设置的动画在上一项目播放完后不需要单击自动接着播放。在上面介绍的图片设置方法中其实就是让图片先以大图展示,接下来这张大图退出的同时同样的一张图片的缩略图再次出现在指定的位置而已。这个项目的的掌握可以很好的运用到课件制作的其它方面,让动画更丰富。

三、插入音乐:

将某段音乐作为整个演示文稿的背景音乐

如果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插入声音时,我们可以在幻灯片上进行如下操作: 1.准备好一个音乐文件,可以是WAV、MID或MP3文件格式。

2.执行“插入”菜单下的“影片和声音”选项中的“文件中的声音”,插入你选择的声音文件,同时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在放映幻灯片时自动播放该声音文件,如果需要音乐在播放幻灯片时自动播放则选择“是”,如果需要在单击时才播放则选择“单击”,这样幻灯片上有一个“喇叭”图标出现,播放时需要单击“喇叭”才播放音乐。

3.用鼠标右击该“喇叭”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4.在“自定义动画”对话框的“添加效果”选项中,作如下设置:

单击“喇叭”选中,然后点击“添加效果”——“声音操作”——“停止”,以此添加播放停止操作,添加好后把自定义动画设置框中的“停止”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拉到播放后面,这样播放音乐时第一次点击“喇叭”为播放音乐,第二次点击则停止。

3

四、插入视频:

(一)这种播放方法是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作为电影文件直接插入到幻灯片中,该方法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将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后,PowerPoint只提供简单的[暂停]和[继续播放]控制,而没有其他更多的操作按钮供选择。因此这种方法特别适合PowerPoint初学者,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avi mpg wmv)的幻灯片。 2.将鼠标移动到菜单栏中,单击其中的“插入”选项,从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插入影片文件”命令。

3.在随后弹出的文件选择对话框中,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选中,并单击[添加]按钮,这样就能将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了。

4.用鼠标选中视频文件,并将它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根据屏幕的提示直接点选[播放]按钮来播放视频,或者选中自动播放方式。

5.在播放过程中,可以将鼠标移动到视频窗口中,单击一下,视频就能暂停播放。如果想继续播放,再用鼠标单击一下即可。

(二)利用超链接插入视频:

1.在幻灯片页面上插入一图片或文字用于编辑超链接。

3.鼠标右击“图片或文字”,选中“编辑超链接”,进入超链接编辑窗口。在编辑窗口左侧选择“原有文件或网址”,然后在“查找范围”栏中找到计算机中事先存好的影片确定即可。

4.保存文件。

注意:使用超链接插入的动画有3点需要注意:1)文件名称或存储位置改变将导致超链接“无法打开指定的文件”。解决方法是,在进行文件复制时,要连同动画文件一起复制,并重新编辑超链接。 2)在ppt播放时,点击超链接,将会弹出计算机安全提示窗口,通常做法是点击“确定”。3)计算机上要安装有视频播放器才能正常播放影片。

五、插入flash动画: 法一:利用控件插入法

1.调出工具箱。操作步骤:启动powerpoint,从主菜单中选择—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

2.在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其他控件”,这时会列出电脑中安装的Active X控件,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

4 3.这时,鼠标变成“+”,在幻灯片中需要插入flash动画的地方画出一个框。如图3。 4.在框中点击鼠标右键,点击属性,然后出现Shockwave Flash Object属性设置栏, 5.左键双击“自定义”,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在影片URL(M)后的输入栏中,填上要插入的swf档案的路径和文件名。

注意:在填写影片URL时需填写上文件的后缀名.swf。另外若计算机上未安装flash播放器也能正常运行。保存浏览即可。

法二:利用对象插入法

1、启动PowerPoint后创建一新演示文稿;

2、在需要插入Flash动画的那一页单击菜单栏上的“插入——对象”,出现插入对象对话框,单击“由文件创建——浏览”,选择需要插入的Flash动画文件,然后确定。

3、在刚插入Flash动画的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快捷菜单,选择“动作设置”,出现动作设置对话框,选择“单击鼠标”或“鼠标移过”都可以,在“对象动作”项选择“激活内容”,单击确定。

选择“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命令,当把鼠标移过该Flash对象,就可以演示Flash动画了,且嵌入的Flash动画能保持其功能不变,按钮仍有效.注意:使用该方法插入flash动画的ppt文件在播放时,是启动flash播放软件(Adobe Flash Player)来完成动画播放的,所以在计算机上必须有flash播放器才能正常运行。

法三:利用超链接插入flash动画

1.启动PowerPoint后创建一新演示文稿;

2.在幻灯片页面上插入一图片或文字用于编辑超链接。在本例中我们插入一个圆。 3.鼠标右击“圆”,选中“编辑超链接”,进入超链接编辑窗口,如图11。在编辑窗口输入flash动画文件地址,最后点击确定,如图12。

4.保存文件。

注意:使用超链接插入的动画有3点需要注意:1)动画文件名称或存储位置改变将导致超链接“无法打开指定的文件”。解决方法是,在进行文件复制时,要连同动画文件一起复制,并重新编辑超链接。 2)在ppt播放时,点击超链接,将会弹出如下窗口,如图13,通常做法是点击“确定”。3)计算机上要安装有flash播放器才能正常播放动画。

5

六、文字插入:

1.利用word快速给汉字注音并导入ppt。

a.利用“拼音指南”功能,可在中文字符上标注汉语拼音。如果安装了 Microsoft 中文输入法 3.0 或更高版本,则能够自动将汉语拼音标注在选定的中文文字上。

如果想使用这项功能,首先请选定一段文字。然后在“开始”选项卡中的“字体”组中单击“拼音指南”按钮。如果安装了 Microsoft 中文输入法 3.0 或后续版本,则汉语拼音就会自动标记在选定的中文字符上。(如果是office2003版本则从“格式”菜单中选择“拼音指南”菜单进行操作。)

一次最多只能选定 30 个字符并自动标记拼音。

b.注好后再把注好音的文字复制到幻灯片中就能快速的给汉字注音了。 2.ppt中制作填空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处理和答案的显示。

当我们在幻灯片中制作带下划线或者填空的课件时,经常出现各行不会按照我们的需要整齐的排列,不是这行缺着不让调整就是那行调整不了的情况。例如:当我们用下划线制作带横线的的填空时,第一行横线画到末尾,第二行开头就要继续空格画下划线,可是怎么也不让空格,当我们用括号填空时,我们把空格空够位置时空格却单独跳到第二行,第一行却不整齐。这样的情况是因为PPT本身默认的格式规则造成的,一般情况它不允许一个括号跨行显示,连续的空行也不允许自动转行造成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做法是:当空格在行末并且下一行的开头也要继续空格时,我们把前半个括号先在第一行合适的位置,当空格到这行末尾的时候我们用回车换行,这时下一行的开头就可以空格,我们空格到合适的位置时在打上括号的另一半。当使用下划线制作填空时我们也才用同样的硬回车的办法调整格式。b.调整空格的长度,尽量使空格在一行内。

3.在段落中显示横线勾画或者重音符号的显示。

这是我们语文课件制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制作方法,其实只不过在要勾画和加注的内容下面实现制作设定好横线和点的出现动画而已,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方法的制作中不可以用下划线直接显示,必须是单独的横线才可以制作。

4.利用自定义动画的出现和退出功能让拼音和词语按我们需要的方式显示。

在语文课件中我们经常需要在汉字上注音,在使用中还需要去读音读字或者读词语,这样的课件我们制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制作中我们需要把生字和拼音分别用不同的对话框插入,然后需要哪部分内容出现就设置哪部分内容的动画出示,当需要去读音读的时候我们只用把读音单独设置自定义动画退出而已。

6 5.批注的出示和对话样式的制作。

a.插入形状,在“标注”栏中选择合适的样式后用鼠标在合适的位置拖出对话框的背景图样。

b.在刚才拖出的对话框上再插入文本框,输入想要作标注或对话的文字。

c.设置自定义动画的出现,要注意的是背景图形和文字一个选择单击另一个选择“之前”,让他们同时出现。为了快捷,可以同时选中文字和背景一同设置动画后把后一个修改为“之前”即可。

6.组词填空和连线的制作。

a.不论是填空还是连线,先插入一个文本框把填的空或要连线的内容先以文本框的形式在课件中插入。

b.把空里要填的内容或要连的线按顺序分别用文本框插入到合适的位置。为了方便我们同样可以同时选中后同时设置自定义动画,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时候就必须按照需要出示的顺序进行选择。

七、素材收集:

1.通过百度搜索图片并下载。

(1)在浏览器网址处输入www.daodoc.com打开百度搜索。 (2)点击图片选项卡。

(3)在搜索框中输入要搜索的图片关键字并点击“百度一下”按钮进行搜索。 (4)浏览搜索结果找到合适的图片打开。

(5)在打开的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进行保存。 2.通过百度搜索音乐并下载。

(1)在浏览器网址处输入www.daodoc.com打开百度搜索。 (2)点击mp3选项卡。

(3)在搜索框中输入要搜索的歌曲名并点击“百度一下”按钮进行搜索。

(4)浏览搜索结果注意从搜索出来的音乐的格式、大小资料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一般一首完整的音质饱满的mp3音乐在2—6M之间,wma格式的音乐则一般在2—4M左右,其它大小的音乐太小的音质太差或者不完整,太大的一般压缩效果不是很好。)

(5)找到合适的音乐后单击歌名,在新打开的页面中有“下载”按钮的直接点击按钮,没有“下载”按钮的在新弹出的网页上右键点击“请点击此链接”后的链接,在弹出的快捷

7 菜单中选择“目标另存为”或者选择相应的下载软件进行下载。

3.从人教社下载电子课本图片

(1)打开百度搜索,并在网页搜索中搜索“人教社”找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网页并点击打开。

(2)网页往下拉,找到“学科直达”栏并点击“小学语文”。

(3)在新弹出的网页上找到“按资源类别浏览”栏并点击“电子课本”。

(4)在电子课本网页中找到相应的年级和课时后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图片另存为”选项保存图片即可。

4.应用百度文库下载适合自己的课件。(1)注册帐号上传文档提供下载获取百度点数。

a.打开百度搜索,点击搜索框下面的“更多”,从弹出的“导航”页面找到“文库”进入。 b.在文库页面右上角点击“注册”,在弹出的页面填写相应的栏目并确定。 c.打开刚才填入的邮箱找到确认信并按要求进行验证即可。

d.用刚才注册得到的账户登录文库,点击右上角的“我的文库”,在打开的网页左侧点击“我的文档”,此时出现的页面上就有“上传我的文档”按钮,点击进入后就可以按照提示上传自己的文档,当别人下载后你就会有相应的百度点数。

(2)应用百度文库下载课件。 (1)同样的方法登录百度文库。

(2)在搜索框中输入要搜索的课题并选择“ppt”搜索即可。

(3)按评定的星级选择好的课件点击打开进行浏览,选择合适后点击“下载此文档”进行下载。

8

第18篇:使用文本框制作贺卡

【教学课题】

《使用文本框制作贺卡》

【教学者】

宋亮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汉字,学会简单修饰文本框的格式。

技能目标: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总结一定的操作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产生深入学习其他知识的愿望。

情感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客观公正评价事物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积极、合作、进取的团队学习精神,对关心疼爱自己的人学会感激和回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插入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汉字。难点是学会简单修饰文本框的格式。本课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共同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设计】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强化实践”为本,为此我增加了课堂互动练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同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媒体设计】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具备实时性,开放性等特点,我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远志多媒体控制系统屏幕广播功能实时讲述,学生演示功能进行演示;同时,利用互联网在线功能实现跨时空信息交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寻求帮助,既掌握了知识的学习,又增强了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教学引入】 师:同学们好,请坐。(课堂整理)有一位白胡子老爷爷,他最近特别的忙,天天忙着驾着他的驯鹿车,要给全世界的小朋友送礼物呢,大家猜猜他是谁啊?

生:圣诞老人。

师:那你们知道圣诞节是哪一天吗? 生:12月25日。

师:大家圣诞节都会受到什么礼物呢? 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小小的贺卡。如果是你,更希望收到第几张贺卡呢?

生:第二张。

师:小组讨论这两张贺卡有什么不同? 生:图片。

师:这个叫做填充效果。(在圣诞树上出示对应卡片) 生:字的颜色,字体。 师:输入文字。(在圣诞树上出示对应卡片) 生:边框不同。 师:设置边框。

同学们,真棒。什么都逃不过你们的火眼金睛。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使用文本框制作贺卡。

【教授新知】

师:既然要用到文本框,老师先来给大家解决文本框的插入。根据需要大家可以选择横排文本框或竖排文本框。

教师演示:

步骤1:依次单击“插入”菜单→“文本框”子菜单→“竖排”,鼠标的指针变为“+”形。

步骤2:鼠标指针插入文本框的位置,按住鼠标左键并向右下方拖动,到适当位置后,放开鼠标左键,一个文本框就出现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操作,大家尝试插入一个横排的文本框,时间2分钟。 教师巡视,进行对应指导

师:有问题吗?下面我们就将贺卡中祝福的话输入文本框中吧。 步骤1:将鼠标指针指向文本框内,单击。 步骤2:在当前光标位置处输入祝福的文字。

师:下面3分钟的时间在文本框中输入祝福的话语。

听好老师的要求,输入祝福的话语,并设置字体,字号,颜色。 师:小鼠标长尾巴,指挥电脑听我话。看看谁没听老师话啊?

如果把现在这样的贺卡送给你,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那我们以前来让它变得更漂亮,变得大家都喜欢吧。最后的难关:调整文本框的格式。

步骤1:选中文本框。

步骤2:设置文本框的填充效果。

在这里老师提示填充颜色,自己探索如何插入图片并更改文本框的边框颜色。 师:做完的同学,让老师看见你的眼睛,跟老师一起眨眨眼睛。小组互相欣赏下做好的贺卡推荐一幅最好的作品,我们一会来展示一下。

谁想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自己的作品啊? (作品展示)

师:那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美化你的贺卡的么? 生:线性、线性等等。

【课后小结】

师:同学们都很棒。今天我们学习了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调整文本框的格式。

同学们今天掌握的这些操作能使我们制作的贺卡图文并茂,课下同学们再练习制作送给同学与老师的贺卡。实际上,不仅贺卡需要图文并茂,我们平时为班里编写的海报、写给朋友的信也可以图文并茂,这样会更有吸引力。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使我们的生活也能“图文并茂”、丰富多彩。

下课了铃声响,整理电脑别忘了。 【课后反思】

本课我完全地根据小班化的上课要求,充分运用小组的特点,以点带面,基本上完成了本课的教学效果,有能力的学生更完成了2副作品,并能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作品的创作。在课堂的调控中,我运用了儿歌的形式,如小鼠标长尾巴,指挥电脑听我话。下课了铃声响,整理电脑别忘了。这样,简短生动的语言,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课堂的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能够根据相应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反馈没有及时地进行展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多加改进。

第19篇: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心得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心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可以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发他们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再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演示周长的两种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演示的方法进行小组测量,可见这样的情景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因此,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体的桥梁。

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个端点扫成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会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课件可以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来练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第20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策略

【内容摘要】:新的数学教学课堂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具能使教学探究过程具有简便性、直观性、趣味性,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教具对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了教具在数学课堂使用的意义,分析了教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具使用的方式,使用教具的细节等方面总结了教具使用的必要性和原则。 【关 键 词】: 初中 数学教具 必要性

一、初中数学教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具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数学教师使用的教具形式单一,只带三角尺和圆规进课堂,致使教具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具体问题有:

(一) 教具的不当使用。

有些教师不是不喜欢使用教具,而是认为教具在课堂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所以有的教师宁可不使用教具,在课堂上仅用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自己既不用准备教具,也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但教具所应起的作用被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忽视教具的使用效果。

使用教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教师不管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将教具统统搬进课堂。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具应有的作用,还给极少数的教师提供了偷懒的机会,教具应有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必要性。

(一)教具乃至自制教具能够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重大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的知识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足够的动力来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才能为更好地学习数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初中数学教材中教具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教具帮助学生创造自己动手操作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创设比较活跃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时,本人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给出的多边形的特点,总结出多边形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裁剪出边数不同的多边形,接下来把学生手中的多边形按照边数的多少进行分类,组织学生拿出笔和尺寻找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的条数和边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对角线条数与边数之间的公式。

这样一来,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通过自己制作的简单的学习模型和教具来获取有关多边形的知识,满足了好奇心,能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不但体

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能够顺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具能够发挥自身适当的优势,促进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发展。以教师为组织中心,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数学课堂,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并且运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团结其他学生的力量一起来解决问题,顺利获取准确、科学的数学知识。为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好发展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运用数学教具,不断地研究和创造,从而清

楚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无论是制作教具的过程,还是使用教具来亲自探索的过程,都会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中掌握知识。若是自制的教具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喉等多种感觉器官,促使学生协调这些器官共同参与学习环节,通过自己亲身探索和发展,真正验证数学知识,让数学逐步内化,从而从表面现象升华到更加抽象和逻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深度再上升一个台阶,让学生清楚地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学习“三视图”知识,对于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在学习三视图知识时,如果教师仅简单地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立体感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就有些让学生为难了。本人在讲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知识,课下让学生运用橡皮泥制作一些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图形。在课堂讲述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这些正方体摆出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立体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物体,得到每一次观察之后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联系和特点。这样,学生便会通过自己手中简单的模型来亲身感知三视图的知识,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五)教具的使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使用教具的主体,教具的选择是否合理,呈现的时间是否恰当,使用是否到位和贴切等方面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每一件不起眼的教具都要求教师赋与极大的耐心去善于选择和应用。因此,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充分的把握和理解,教师也要有足够的理论联系实际也即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非常自如的融合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平时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学理念和经验、特别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六)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利用教具乃至多媒体教具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细节。

数学教具在一堂课中真正起到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合理的选择或自制教具,适时的呈现教具,结合现代手段使用教具。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切实的落实这几点。

(一)积极动手,创作教具。自制教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适合教学的工具。通常教师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加工和创作制作教具。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本人就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几根同样长度的木棒,并把这些木棒用绳子首尾相连成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然后作为教具在课堂上双手握该四边形的对边,扭动该四边形,使该四边形成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以此说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又用双手握三角形扭动,发现三角形扭不动,以此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学生学过之后影响深刻,也就不容易忘记,从而使该教具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二)妙用粉笔盒。在讲“蚂蚁怎样走最近”时,我们可以利用粉笔盒这个现成的长方体模型,将粉笔盒沿三个不同方向展开,从而得到三种不同的走法,通过计算以后再比较三个距离的大小,最终求得最短距离。

(三)利用多媒体。现在各个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这就给农村初中创造了条件。多媒体可以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平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具进行教学,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具使用的原则。

(一)在课堂上适时呈现教具是使教具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要条件。教具呈现的时间过早,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了,教师在讲课时致使学生没有心思学习该学的知识点,而一整堂课的兴趣都在教具上,忽略了课堂的重点,喧宾夺主,结果没有达到使用教具的效果,这就直接导致教具使用失败。同样教具呈现的时间太迟了,该与知识点配合使用的教具没有配合使用,在知识点学习都快结束的时候再呈现教具,则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具起不了作用,反而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在讲解内容之前呈现教具起引导作用还是在讲解完后让教具起总结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慎重选择。教具呈现是否及时、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具的呈现时间得看教学需要而定。作为新课引入用的教具须在课前呈现,但是一旦引入之后必须马上把教具收起放好,不能让教具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中途配合知识点的教具应放在学生看不到的角落,待到要用时在呈现,用后及时收回,这样不仅能让教具起到应有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得理解,避免使用教具的弊端。

(二)教具的选择余地很大,范围也很广,但并不是教具选择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使用教具。一堂课,一个知识点,需要使用的教具不能少,但不需要使用的教具就不要使用,省得到时浪费时间又无益于知识点的学习。教具的使用得看课堂的需要。数学课程中一般情况下学到几何的知识点时用到的教

具比较多,代数方面的知识点需要教具配合使用的就比较少。笔者在学习习近平均数时通常用多媒体比较多,多媒体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很清楚的向学生展示需要用的数据。如,本人在上平行线的第一节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用生活当中的实例引入,这些实例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但是在讲解正课时关闭多媒体,不然的话学生会沉浸在那些漂亮的图案中,忽略重点知识的学习。在讲解线段的长短比较时,笔者带了两根不一样长和不一样粗细的线段进教室,而没有用幻灯片,也没有用其他的教具,就这两根线段就足够了,用这两根线段让学生明白线段的大小比较不是比较线段的粗细,而是比较线段的长短,并且掌握如何利用线段的长短比较画线段和与差。

(三)要遵循简化教学的原则,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位似图形”的知识时,本人亲手制作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并且在课下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两个相似的图形。当走进数学课堂的时候,本人首先运用自己手中的两个相似图形来研究位似的条件,通过改变两个相似图形的不同位置来寻找构成位似图形的条件,然后再组织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自己手中的两个相似图形,探究何种情况才能够构成位似图形。学生这样在反复的操作中领会位似图形的特点,不但能够全面灵活地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而且这样运用教具开展的教学活动也使得原本很难理解的位似知识更加轻松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数学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能够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当然,教具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讲究实用性,即使再简单不过的教具,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是最好的教具。也只有这样适宜的教具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所教的数学知识,大胆创新使用或制作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中利用这些工具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但是数学教具的使用不是天生的的运用自如,需要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教具会成为数学教学中得力助手。教具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透彻,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发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中有王

《注重数学教具的使用》

[2] 张孟贵

《浅谈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制作使用心得体会.doc》
数学教学中制作使用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