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2021-06-2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同为教育人,我们是不是在羡慕的同时也该一样执着,追求,奋进!同为教育人,我们是不是在责怪、抱怨的同时,也好好的反省自己,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具体实践了什么?虽然这次国培活动时值秋日,然而这些天来的学习无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滋润,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学校以外的教育精彩。大量信息的融入,多元思潮的交汇,实地的学校观摩,老师们的悉心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一、开放课堂,让孩子生命欢畅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颗颗鲜活的生命,他们渴望着阳光照耀、憧憬着蓝天飞翔,期盼着雨露的滋养。然而现实残酷,我们看到的却是课堂如鸟笼,他们已被“圈养”,等待喂食、被动接受、束缚成长。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懂得:活动将让课堂迸发出生命力量。在课前精心策划各种活动,创设或真实、或虚拟、或模拟的情境,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去辩驳、去操作„„我们要把世界当作教科书,把整个社会作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打破传统的禁锢,带领他们去社区调查,去大自然探索,去社会上体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让教师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师职业是一种古老的职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当初我们满怀着激情加入到教师这一行业,想要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生涯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考试利益无小事”成为精神重负,绩效评价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面对赞誉与现实的背离、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教育变革中“好老师”的标准与传统标准的矛盾、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等等„„我们的激情偷偷地溜走了。中国人大“2005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近半压力很大,心理健康者不足三成,教师的生存状况堪忧。造成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太高,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当前的学生难教,教育改革给老师带来的压力以及教师自身的一些原因。而教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教师自身的健康和影响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积极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及乐观地面对未来。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悦纳自我,欣赏学生、同行、领导,积极地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控制好各种情绪,活在当下、吸取过去之经验并策划好未来,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陪伴学生一起快乐地成长。

三、躬身实践,开拓创新追逐理想

李增荣老师说:不要把专家的话太当回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把领导的话太当回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做法。或许过于偏激,但是,身为教育人,当我们只是做着人云亦云之事,说着言不由衷之话,显而易见,我们会培育怎样的孩子?当然,培训中更多的时候,专家们都是通过案例、故事或直白的告知,给予我们的仅是一些教育理念和思想。真正的实践行为,是没有专家能够给予的。靠的是我们一线的教育人,在不断的尝试、践行中变革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现状。就如前两天看《辛亥革命》一样,只有孙中山的演讲,没有无数的革命者投身革命的实际行动,唤不醒麻木的人们;没有大批革命者起义英勇牺牲,推不翻君主制。所以,在课堂上放手,实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在课程上自主,给孩子发展提供更多方向;在活动设计中智慧,营造出一个孩子觉得好玩的学校„„用实际行动去响应我们认可的教育思想,去播洒火种,去点燃希望!

有专家说:“做德育就是在播种理想的种子。”那我们都是一群播种理想和追逐理想的人。有专家还说:“文化的变革是最慢的、最难的。”怎样变革现有的教育文化,需要我们这群追逐理想的教育人,一同携手,不懈努力,挣脱枷锁,共享智慧,让我们的孩子连同我们自己的生命一同欢歌!

推荐第2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小学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小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小学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湛江农垦东方红一小

欧阳莹

推荐第3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本人承担了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总结。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工作总结《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推荐第4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 要: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思想品德课堂是枯燥抽象、空洞无聊的代名词,想要提高课堂实效,需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意上思想品德课,并自觉做到知行结合。

关键词:行知思想 思想品德课堂 活泼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思想品德课堂却变成了枯燥抽象、空洞无聊的代名词。思品课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让思品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听、愿学,提高思品课堂的实效迫在眉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创建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激发兴趣 活化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不可分离。”“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巧用设问 活化思考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开启通往科学之门的钥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善于思考,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恰当的提问,能启迪学生勤思,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教学的启迪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创设引发学生大胆思考的切入口,抓住时机让学生去质疑去解疑,变过去的机械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

我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讲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层层递进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我国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可不可以一起直接讨论决定国家大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是什么?(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4)联系实际说明这一制度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又联系国外的总统制、立宪制,设问:(1)我国可不可以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2)与西方的政治制度相比,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巧用幽默 活跃气氛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用幽默技巧,活跃课堂气氛。

如讲解中外文化差异时,我讲了“望文生义”的小幽默:一位自命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电视机等。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人。所以,你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通过这个小幽默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语言的不同也表现了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3.巧用音乐 活泼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例如在讲有关党的知识点时,让学生集体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

二、突出主体 活化能力

1.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讲授 “男生女生”这一框时我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了“才华才识展示”、“问题创意展示”、“金点子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提出在男女交往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并为当前男女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等,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的精神得到激发,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理解了男女交往的重要性。

2.营造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

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完成了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联系实际 活化行为

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凡是能让学生亲知的,就要尽量让学生动眼去观察,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社会实践凭着其应用性、实践性的突出特点,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会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如在讲“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四、广用资源 活化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还要指导学生广泛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学习,如认真研读《时事》、《半月谈》、《参考消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既扩展学生知识面,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演讲比赛、思品小论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中学各学科之间是融汇贯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把思想品德课讲成纯理论的条文,而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

总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推荐第5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我教思想品德已经有数年了,通过教学,我觉得作为老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才能出现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导入环节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的导言、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我课前采用了让每一位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体验家务劳动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上课时叫一位同学上台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相机导入本课教学。又如在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我采用歌曲引入来渲染气氛,让全班同学齐唱“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如此一来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使他们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课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明理环节中,挖掘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材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现代教材功能只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如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我采用图文对照来开展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小鸟与榕树的对话”,同学们通过看表演,听小鸟们的诉说,结合课文插图,知道爱护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存。然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园是怎样的,于是同学们踊跃地展示自己动手画的家园作品。事实上作为老师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收集素材,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并在明理环节中加以挖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增加实践活动 在新教育理念下,增加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怎样做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培养。如在教完《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同学们都表示要为美化我们的家园环境出一份力,并开展一次植树活动,有的在生日时家门前种一棵树,让小树苗和我一同长大;有的回家跟父母一起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或门前种上一棵树;有的在植树期间为校园植树种花种草。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爱护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处,我们的生活家园才能就得更加美好。

2、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们上品社课无精打采,学习的气氛远不如语文、数学,就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太感兴趣,尽管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课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承担德育主任务的思品课,由于理论性较强,一些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在**常教学中长期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受到作为\"副科\"的冷遇,这给思品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处,也给思品课的德育目标的落实制造了很多的障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

一、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取得学生的信赖。在一个班上,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不能出现一些学生不爱听的话语,“你真笨!你太差!这样的题讲过多次都做不出来?\"如果多次听到这样的话,学生心理压力太重,安全感。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由衷的关怀和爱护,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的举首投足,期待眼神,鼓励话语,真诚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进步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有关爱、有鼓励、有交流、有信任,便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我也能看到我想看到的,得到我想得到的。

二、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创造使他们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而在探索过程中如果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的,学生在体验成功时获得精神愉悦,获得自信,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四、学法指导是重中之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眼、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1)会听。听讲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学会抓住重点,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发言,学会倾听,利于学生长远学习;(2)会看。学生通过看,知道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3)会想。引导学生肯想,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愿动脑筋去想;(4)会说。数学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非常重要,也是学生表达思维的重要方法,要说就得想。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以说促想,最终做到想得好说得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品德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课程,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型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细看时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学生。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用了新教材之后的一点感受。

《手拉手,交朋友》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篇课文,一年级的儿童是刚从幼儿园进来的,此时的儿童是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并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于是,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游戏,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小朋友一边唱儿歌,一边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懂得班内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我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纪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热烈融洽,让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我与春天在一起》这一活动教学时,我则是站在尊重学生学习独立性的立场上,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前,我先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读读、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剪剪贴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带着独立学习的成果进课堂与师生交流、探讨、合作。学生们有的带来了找到的资料,有的带来了自己画的春天图画或剪贴的作品,有的边歌边舞 。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说到了春的节气,春天里的节**,春天的草木花鸟,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显现着独立学习的魅力。

上完这些课,我反复琢磨,总结出几条小经验: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教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大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行为。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并采取生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品德与生活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和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

4、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推荐第6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 要: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思想品德课堂是枯燥抽象、空洞无聊的代名词,想要提高课堂实效,需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意上思想品德课,并自觉做到知行结合。笔者在实践中,恰当运用行知思想,尽量使自身的教学艺术一些、灵活一些、实效一些,使学生的体验更深一点、动更强一点、导向更正一点、行为更多一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行知思想 思想品德课堂 活泼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思想品德课堂却变成了枯燥抽象、空洞无聊的代名词。思品课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让思品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听、愿学,提高思品课堂的实效迫在眉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创建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成为创造型人才。我巧妙运用行知先生的思想,使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激发兴趣 活化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不可分离。”“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唤起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搅活一池春水,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1.巧用设问 活化思考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开启通往科学之门的钥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善于思考,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恰当的提问,能启迪学生勤思,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教学的启迪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创设引发学生大胆思考的切入口,抓住时机让学生去质疑去解疑,变过去的机械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善思勤问的好习惯。

我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讲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层层递进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我国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可不可以一起直接讨论决定国家大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是什么?(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4)联系实际说明这一制度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又联系国外的总统制、立宪制,设问:(1)我国可不可以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2)与西方的政治制度相比,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这些设问,既有纵向深度,又有横向比较,并注重多学科知识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思考,带给师生不少意外的收获。

2.巧用幽默 活跃气氛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用幽默技巧,活跃课堂气氛。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如讲解中外文化差异时,我讲了“望文生义”的小幽默:一位自命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电视机等。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人。所以,你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通过这个小幽默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语言的不同也表现了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在诙谐幽默中,气氛活跃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

3.巧用音乐 活泼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思品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讲有关党的知识点时,让学生集体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讲环境问题时,我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的决心。

二、突出主体 活化能力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先生要求我们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要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使课堂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要认真倾听,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

1.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讲授 “男生女生”这一框时我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了“才华才识展示”、“问题创意展示”、“金点子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提出在男女交往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并为当前男女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等,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的精神得到激发,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理解了男女交往的重要性。这种教学不求讲深讲透,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求,自求其果。

2.营造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

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小组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完成课堂任务,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从而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内化为正确的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完成了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思品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思品课自然受欢迎了。

三、联系实际 活化行为

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凡是能让学生亲知的,就要尽量让学生动眼去观察,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社会实践凭着其应用性、实践性的突出特点,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会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成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在讲“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注重“知行统一”,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课堂小空间变换到社会大空间,在更鲜活和更立体的生活面前,学生所学知识不断得到再加工和再加强。

讲到孝敬父母、诚信、宽容等知识时,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留意自己及身边人日常言行,说出其中的不足,及应当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及践行的自觉性。

四、广用资源 活化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还要指导学生广泛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学习,如认真研读《时事》、《半月谈》、《参考消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既扩展学生知识面,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演讲比赛、思品小论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中学各学科之间是融汇贯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把思想品德课讲成纯理论的条文,而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知识点,又用思想品德课的辩证思维方式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总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授人以“渔”为原则,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教与学的实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林祥,胡国枢,屠棠.当代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研究[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xxxx8.12.

[2] 徐明聪.陶行知教育思想文库[C].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xxxx9.3.

推荐第7篇: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本文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探析,并提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并重,以期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但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小学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校,信息相对溃泛,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教师更应该多加收集,在教学中多将其联系到相关知识点当中来。然而在教学中,政治老师们或只顾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不贴近学生实际,不联系实际生活;或偏离教材,只谈教材之外的事例,安排教材之外的练习,本末倒置;有些甚至连教材中的资源都没有充分运用,更不谈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本末皆未顾及。

(四)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小学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着眼学生发展,进行创意性教学,使学生会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贯彻这一精神,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种形式,以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的创意性教学。

二、如何解决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指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局面,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如果我们用统一规划的教育来培养他们,则会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学生抑其长而补其短,也使“寸有所长”的学生失去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但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超长,也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见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当作一件重事。

(二)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活学。过去,教师们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课堂、教科书的小圈子里,就知识记知识,就教科书说教材,使得学生学习宽间小,知识面窄,技能单一,影响了学生发展。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突破了教材就是样本,课堂是学习惟一场所的观点的束缚,树立了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生活,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社会生活,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扩展了学习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调整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单一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结构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的情境和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四、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包括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用它们创设丰富的色彩、声音、图像、文字,生动、科学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庆明;小学政治理念与创新[M].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12期;

[2]周海燕;试论小学政治教学的探究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期;

[3]杨春钊;小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

[4]马永华,朱新龙;普通中学小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M].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7期;

[5]祁楚慈,梁思明;小学政治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推荐第8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方案

芮城中心校王 婷

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主体发挥为方式,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并积极主动地生活为目标的课堂教育模式。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构建和形成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评价标准等,将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融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之中,在教师的组织、协助及学生间协作、互助下,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逐步丰富知识经验,培养起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提高适应社会及创造生活的能力,形成规范健康享用生活的行为,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本课题研究包括三层意义: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更必须担负起这个重大责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知行脱节”、“道德两面人”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呼唤,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因而,如何在小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学会生活;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这就需要我们去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经历、感受与体验。只有这样,儿童品德的形成才能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也只有源

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现实生活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新形势下的德育课题研究,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本课题研究能更好地探寻学生生活化教育的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之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探究其规律并为同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一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在课堂学习中能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师能将生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并通过生活化课堂,指导学生认识生活,研究生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构建以生活化为重点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理念,使生活化教育成为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建构主义观。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自主的活动,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生活中感受、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合理认知结构。

2、先贤教育观。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既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着重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教育”的观念和思想:Edu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by life, 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3、领导思想观。依据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坚持教育要“三个面向”,培养人才要把眼光放置于整个世界,从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来对人才标准作出定位。“学会生活”是当代世界对教育提出的本质要求。

4、中外学者观。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名誉院长鲁洁教授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他还指出“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可见,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道德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本身。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在充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与兴趣;关注学

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与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能在各自熟悉的环境中领悟品德与生活课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课程标准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真正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多想想学生最需要什么,最困难的是什么,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学生的生活引向健康、积极、快乐的理想境界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探索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让生活走进思品教学课堂,以生活为源泉,尊重生活,创造生活,使思品教学与时代同步,与生活接轨。通过构建“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思品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道德自觉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目标为:

1、营造有生命力的生活课堂。让学生能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品德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真实的自我,追求自我健康安全生活的场所,使教学活动成为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2、提升教师教育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的成长,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使教师对原有的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审视,通过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构建思品课堂新型操作模式。改变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方式,探索形成以“生活化”为特征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生活,真正学会生活,真诚热爱生活,自主创造生活,健康享用生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理论建构方面:本课题研究的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征,收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整合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整合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以及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完善。

2、实践操作方面:本课题研究的是如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形成若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操作要点。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其它方面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这些方面包括如何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如何建构交流协作的生生关系;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和使用教材;如何优化教学活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如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等等。

3、文化建设方面: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创设崇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文化,怎样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培养营造更好更浓厚的研究氛围,提供更优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从而提高研究的质量。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本班级学生及学校其他班级学生,研究的起步阶段可先由点到面,再全面铺开。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

2、行动研究法:探索各种有效教学途径,结合教学实践,寻找最优化模式。

3、案例研究法:契入一个片段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其规律,总结并形成反思。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把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不断总结,辐射推广,以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九、课题研究的策略

1、开放性策略。教学设计应体现弹性和灵活性。鼓励师生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即兴发挥和创造,即预先目标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可以超越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依托的教材,仅仅是学生课堂生活的“剧本”,是一个个“案例”,对这些“剧本”和“案例”,教师和每个学生的解读方式不同,从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就不同。

2、生活化策略。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

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

3、互动性策略。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体在教学情境中相互交流、讨论、相互沟通、理解、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

4、个性化策略。教学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体现学习者个体的经验、能力、需求和学习方式等,使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和个体性的特征,让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5、自主性策略。教学活动的设计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并使教学过程向课外延伸。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了解课题意义,明确研究任务和具体操作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广泛学习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4月):全面深入开展研究,参加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开展教学案例交流、撰写教学论文;及时总结研究过程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每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做好有关设计、论文、案例、反思等工作。

3、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0年7月):收集整理各种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分类归档;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

课题研究预期的难点及创新点是: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促进学生的长久健康成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现实生活水平;促进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题研究能力;结集出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推荐第9篇:谈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谈 谈 小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梅州市蕉华田家炳小学 丘忠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一个极重要的培养途径,下面谈谈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

一、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一)、备课准备:我们要克服非主科就不要备课的观念,思想品德备课主要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要有学期备课即学期教学计划,一般要包括整体说明和教学进度两部分;

2、要有单元备课即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单元教的目标、课文间的联系区别度简介、本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

3、要有课时备课即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是整个备课活动中最深入、具体、落实的一步,它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前准备。要求教师钻研、熟悉教材和书本,有条件的做好课件,准备好教具,上课时不看或少看教案,明确上课的基本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讲课既能观点正确、鲜明,说理清楚,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注意引导学生知行统一,达到学科教育功能目的。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种见解

(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面很宽,纵观,适用于各个年级;横看,作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表现在:

1、在讲明道理时使用直观教学法。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明理,但给小学生明理确实不容易,所以在这一环节上运用直观教法,目的在于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深入浅出地讲明观点。如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中谈各行各业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教《劳动不分贵贱》一课时,可用形象具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学生知道人少一种器官都不行,向学生讲明劳动的分工就像人的器官一样,少一种也不行,通过直观的教学进一步向学生讲清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劳动。

2、在指导行为中使用直观教学法。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指导,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因而在这一环节上使用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使行为要求具体化,并展示最佳行为方式。比如教《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又缺乏锻炼,从“明白”到“会做”还有一定距离,于是在行为指导时,精心设计了电教辨析题。在屏幕上先出现书本、鞋袜乱放、小凳用完不放回原处等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正确行为应该怎样,并让学生动手操纵,将错位的物品一件件“放”回到“一定的地方”,最后出现室内整洁、物品摆放合理的场面,使学生体会到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才能使用方便,才不致影响环境整洁,同时还能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种设计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既直观又有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了行为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导行效果。

当然,直观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使用,出发点在于目的性要强,实效性要高,平时我们不能盲目使用,流于形式,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

(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现在所提倡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的一堂品德与生活课,不应该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为主,这也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教师一讲到底,不等于学生被动一问一答地随教师“走教案”,而是要能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有微观自主权,有对外部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对外部信息独立内部加工的可能性。在“运用观点”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自主不等于自由放任,教师要精心设计,加强针对性和启发性,将学生中的突出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实践的问题等等,设计成辨析题,或设计成主体参与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最满意的答案。引导学生在理解道德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道德判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是在这一环节上形成高潮的。只有这样,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又有自主学习活动的高质量,才能使学生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比如讲《我的手儿巧》时,首先可与学生一起认识了“神奇的手”,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表演各种喜欢的动作,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再加上游戏“蒙眼摸物”等,把自己从来没有仔细认识过的小手重新认识了一遍,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对自己的手的认知兴趣;接着组织一次动手操作活动,通过让学生使用自带工具做个小玩艺儿,如做个小飞机,小玩具,扎花朵、拼个拼图等等,通过对认识双手的延伸与深化,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使用工具,体验劳动和创造的快乐,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单一的枯燥的讲解,让学生自己为主中动手与动脑,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良好品质。

(三)、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

《 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效,课文主要事例讲完之后,也就是集中讲明观点之后,并不等于“明理”的结束,思想品德课的“明理”,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观点来教育学生。如在教《腾飞吧,祖国》一课时,老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身边的调查,问家人家里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添置了哪些家用电器,老师要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向学生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讲完课学生就容易懂得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神州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可结合农村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地方特色。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让同学们懂得极简单又实用的道理,如种田、养鸡、养猪要讲科学,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四)、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和谐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而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因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要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悟出做人的道理,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对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 用刺激性、挖苦性、旁敲侧击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感情,这无益于主体性的发挥。同时要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双向交流中,教师要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如所说答案与众不同 ,教师要予以尊重和保护。上思想品德课要鼓励学生创造,引导他们成功,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的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德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自己的创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学做事,学做人。

三、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考查工作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考查的形式可以书面为主,分平时考查、期终考查几种,考查的成绩记入学生素质的评价手册;不同年级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考查方法;老师要在考查前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学过的内容,启发学生对有关内容作联系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考查的题目、内容和程度,要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不能超出大纲和教材,做到灵活多样,具有新颖,具有知识性、思考性、趣味性和导行性。

推荐第10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再请特约嘉宾--民警叔叔现场表演各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然后在民警叔叔的示范下,讨论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最后通过练习模仿、个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又如教《我换牙了》一课,如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呢?在课堂中教师先出示牙模型,请同学上来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其他同学朗诵儿歌“小牙刷,手中拿,顺着牙缝上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牙齿洁白我欢笑!”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且增强了趣味性。

四、体验生活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让我们对残疾人献上爱心吧!又如《关心老人》一课,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开展“我关心爷爷奶奶”活动,模仿给老人们梳头、端水、捶背、过马路等,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关心老人给老人们带来的快乐,巩固了学习的兴趣。在《春天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的“找春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以育人为目的,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第11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卫星学校 林惠珍

本学期我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与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践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12篇:小学思想品德国培心得体会

小学思想品德国培学习心得

这次有幸参加了《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网络研修培训项目小学品德与生活》的学习,4个月多的时间里,听了许多专家们的精辟讲座,与专家,辅导老师和其他学校教师的经验交流等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有了更进一步较深刻的认识,让我在思想观念上也有了一定的转变。这次培训让我开了眼界,给予我业务水平全方位的提升,对我以后开展工作给予了很好的指导,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这次培训的一些收获。

从理论上提升了自己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认识。

1、《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重要性。

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兴旺,靠的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他不仅就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还有我们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等这些方面事件折射出我们教师责任之重大。民族的希望在于孩子,我们要关注梅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而在我们偏远的大部分乡村学校,这门课

程根本没有得到重视,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有的班级只上一两节品德课,即使上了,也是十分钟的照本宣科,其他时间就是语文数学作业时间,这样的课程开设实在令人担忧。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身边的同事们认识到开设《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重要性。

2、提升教学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回想过去自己的品德课教学,不是把品德课上成了美术课,就是把品德课上成了东拉西扯课,再或者就是放羊式的自由课。课堂教学没有实效性。通过这次培训,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讲座,觉得自己的愧疚感油然而生,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务之急。这次的学习也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几个要素,如设计的意图,资源的开发等,如何去设计,还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的几个策略,其中策略之三事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策略中讲到,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校中的资源,,儿童家庭和社区中的资源,自然界中的资源等都是本课程的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在优化课堂结构,还有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应注意的问题及怎样去做,都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指导。品德课不光要上,还要有课堂实效,孩子的成长需要“感动”,有效教育的支点是艺术创新最难的是打动人的心灵;学术创新最难的是启迪人的思想;教育创新最难的是改变人的一生。

第13篇:小学思想品德国培心得体会

小学思想品德国培学习心得

这次有幸参加了《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网络研修培训项目小学品德与生活》的学习,4个月多的时间里,听了许多专家们的精辟讲座,与专家,辅导老师和其他学校教师的经验交流等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有了更进一步较深刻的认识,让我在思想观念上也有了一定的转变。这次培训让我开了眼界,给予我业务水平全方位的提升,对我以后开展工作给予了很好的指导,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这次培训的一些收获。

从理论上提升了自己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认识。

1、《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重要性。

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兴旺,靠的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他不仅就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还有我们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等这些方面事件折射出我们教师责任之重大。民族的希望在于孩子,我们要关注梅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而在我们偏远的大部分乡村学校,这门课程根本没有得到重视,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有的班级只上一两节品德课,即使上了,也是十分钟的照本宣科,其他时间就是语文数学作业时间,这样的课程开设实在令人担忧。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身边的同事们认识到开设《小学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重要性。

2、提升教学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回想过去自己的品德课教学,不是把品德课上成了美术课,就是把品德课上成了东拉西扯课,再或者就是放羊式的自由课。课堂教学没有实效性。通过这次培训,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讲座,觉得自己的愧疚感油然而生,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务之急。这次的学习也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几个要素,如设计的意图,资源的开发等,如何去设计,还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的几个策略,其中策略之三事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策略中讲到,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校中的资源,,儿童家庭和社区中的资源,自然界中的资源等都是本课程的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在优化课堂结构,还有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应注意的问题及怎样去做,都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指导。品德课不光要上,还要有课堂实效,孩子的成长需要“感动”,有效教育的支点是艺术创新最难的是打动人的心灵;学术创新最难的是启迪人的思想;教育创新最难的是改变人的一生。

第14篇: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2011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学科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内乡县赤眉一初中 王晓峰

能够参加南阳市2011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学科培训活动,我觉得真的很幸运,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感谢专家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精神大餐。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主人。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以及我县推行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推出后,我还不敢放手,总感觉不讲不塌实。其实老师的满堂灌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扼杀课堂的灵性。长时间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只有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在江苏省的五严规定下,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责任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导。

三、研究导入技能,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不大重视导入技能的提高,今后要采取如下方法:

1、巧设疑问导入法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我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 ?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幽默导入法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

3、优秀歌曲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依法服兵役”时,播放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让学生体会边防战士的豪迈情怀。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更不是利用现代化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专家高屋建瓴,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贯彻新理念,用热心、精心、诚心对待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力争实现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第15篇: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一: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早就听我们校长谈到“千校万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培训,经常在大会上谈到如果条件成熟,希望我校每一个老师都能参加这种培训。当时就好想自己能有机会来参加就好了。很庆幸本人于2012年7月29日到省团校参加了“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工程,接受培训。回首五天的培训学习日子,我有太多的感言和无形的冲动。感觉中,我的心是从没有过的充实。这次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甚至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现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我想说说牛老师的“九字教育”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古人早就说过:“师也,传道、受业、解惑”。道,及学生的道德,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心灵;体现“精、气、神”的气质;兼备“天、地、人”的情怀。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品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效仿。要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顾及孩子的真实想法,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和个体差异。使孩子能主动的接近我们,被我们所感染。

其次,谢教授的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更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老师要有奉献的精神,要“怀着爱吃白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以空杯心态,去不断的超越自己”的心态。我们老师要懂得相互尊重,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是尊重自己。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的心态,因为心若在,梦就在,我们当老师的也一样,如果我们连心都没有,又谈何教育呢?没有爱心,何谈教育?我们做教育的就要有爱要有心,没有爱心就没有一切。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学生,宽容学生的差异,失败、错误、个性、意见等。

另外,早就听过校长的讲过彭旸老师的一些事迹,这次能亲自听了她的事迹,我就从心底里敬佩她执着的精神,由衷地赞叹她心灵的美丽。一个拿着研究生双文凭的江西姑娘,原本可以出国留学,只需三年就可以变成个洋博士,或者找一个很好的工作,在城里过着小资女人的悠闲生活,或者可以在国外找一个洋丈夫,按世俗的轨迹,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但她却用留学的费用,在我们贵州的大山里,在贫困的苗乡,建了一所小学。她与她的团队,在贫瘠之地,在清爽的山风中忍饥挨饿。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如果心血来潮她不可能一干就是六年半,也不可能让一个有自闭症的小男孩笑起来,也不可能„„。大山里的寂寥,凝听着她的心声;大山里的清风,配合着她的吟唱;大山里早晨的阳光,记录着她对理想的执着;大山里夜空满天的星星,雕刻着她六年来对教育的感悟。她与她的团队在陋室之中,保持着对美丽的诠释,为了改善生活,她与她的团队,还在教学之余,“自讨苦吃”学着喂鸡养猪。她与她的团队,顽强坚定地用抬不了百斤石头的柔弱双手,为落后的山村,劈山修路,让应该受教育的孩子健步走入学堂!

最后,要心中有爱,并懂得感恩,教师如此,学生也应该如此。教师用爱去感化孩子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科教育中都能渗透德育教学。告诉孩子不能只做语言上的矮子,更要做行动的巨人。从爱护公物做起,从礼貌待人做起,从语言文明做起,从小中见大,不摆大道理。并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问题着手,努力化解问题,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让他们懂得具有怎样品格的人才能把所学知识用得恰到好处。

总之,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的根本,而且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这不光是那位教师或领导的事情,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我们要坚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不忽略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个未成年人的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夯实和打牢,造就一代代时代新人,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辉煌。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二:小学思品心得体会>>(583字)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然而从以往的思品课教学情况看,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学生亦未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坐而学道”的教学方式,不仅割断了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而且影响了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造成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笔者认为只有从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扮演欣赏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我对

四、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课前做足准备,上课做课堂上的小组人,并让学生做小老师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PPT,给同学们讲解。虽然开始的他们,显得稚嫩和生疏,但很快发现学生们对思品的学习兴趣却大大提高了,并从制作课件、上课讲课这两个方面,更深入得了解到了老师的辛苦工作。

把课堂实践加入到教学环境中来,不是要更多的教学环节,而是要通过几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感悟。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三:思想品德心得体会>>(2636字)

能够参加南阳市2011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学科培训活动,我觉得真的很幸运,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感谢专家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精神大餐。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主人。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以及我县推行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推出后,我还不敢放手,总感觉不讲不塌实。其实老师的满堂灌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扼杀课堂的灵性。长时间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在江苏省的五严规定下,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责任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导。

三、研究导入技能,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以前的教学中不大重视导入技能的提高,今后要采取如下方法:

1、巧设疑问导入法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我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幽默导入法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

3、优秀歌曲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依法服兵役”时,播放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让学生体会边防战士的豪迈情怀。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更不是利用现代化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专家高屋建瓴,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贯彻新理念,用热心、精心、诚心对待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力争实现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第16篇:初一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3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上好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人认为,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都认为思想品德好上,钩钩画画就行。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少年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初中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八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17篇:初一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3

七八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三)

越州一中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中途又接了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工作,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上好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人认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都认为思想品德好上,钩钩画画就行。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少年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初中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

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七八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18篇: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

作总结

昭君镇高头窑小学

刘 欣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 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概述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 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 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 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 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 教育学生向爱 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 养, 增长知识, 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 “优 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 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 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 公物的好市民。 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 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 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 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 不任性, 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 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 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 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 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 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 ;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 “实” ;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 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 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 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 的教学模式, 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提高课堂效率。

第19篇: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概述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第20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

摘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发展希望,所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不仅仅能够为今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年龄段小,能够较高程度地接受事物并加以理解,所以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意义重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方向。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来说,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建立的基础,它不仅仅要在既定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才能得到保障。在品德教育的辅导以及引导下,其他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让学生向着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发展。

一、强调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越来越多的受到家庭的影响。而如今的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小学生受到更多的社会影响。他们在上学期间还会受到学校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使得品德素质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一定要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1.小学品德教育加强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

一方面提升国民素质,另一方面全面促进人的发展,这两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础环节。在科学发展观面前,以人为本一直是最基本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将国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经济等情况进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小学生是国家最基本的人才资源,所以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不高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质量,也直接的影响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所以小学生的品德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社会文明大家谈》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以及各种场所的文明行为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文明,怎样做才是一个讲文明,有道德修养的人。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不能让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别人和社会造成影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小学品德教育加强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的形成

在现今社会中,小学生的成长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幸福,还会影响到日后祖国的发展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小学生能否接受良好适当的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命运。所以,要想实现国家以及民族未来的美好发展战略,实现众多家庭的希望以及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做好。

二、思想品德教学是品德教育的途径

学生今后的学风以及发展方向都与学生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关,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要贯彻课堂,还要贯彻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与其他的教育进行相互辅导,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小学生教育。

1.德育的社会观念必须确立

对于自然人与社会人来说,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一个自然人转换成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任务中,光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做一完成这一任务的,所以学校要结合家庭以及社会这两方面的力量,共同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品德教育观念,在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建立起的教育网络共同作用下,品德教育长久有效地功能才能够发挥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一定要与家庭和社会结合,将三股力量结合成为交叉的、多元的、合力型的品德教育系统。学校要想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将社会的大环境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要背景,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加实际有效的进行品德教育建设。

2.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基础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祖国的热爱,建立学生保卫祖国以及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还要教育学生尊重祖国文化遗产以及祖国的悠久历史,这样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以及目标。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思想品德的教学讲述历史和国情,建立学生爱祖国、振兴祖国的远大理想。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上,教师充分的利用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人教版《不能忘记的屈辱》的教学时,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曾经的屈辱,使学生明白国家的落后为人民带来的伤害,少年强则国家强,只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更加强大,历史才不会重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提高学习的动力,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的。

3.树立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还扮演着传递知识的文化传递者,开发智力的开发者等多种角色,所以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讲述教材内容的责任,还要将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吸收理解,这样才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品德教育知识,还要向学生传递品德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教授知识时,学识渊博,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扩展更多知识的教师总能够赢得学生更多的崇拜以及尊重,教师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学习享受,还能够为自身带来一场知识的洗礼,完成自我知识文化的升华。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中,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所以小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坏的榜样,学生的品德教育就会呈现失败的后果,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学生的品德教育效果就会被提升,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

结语: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德育教学来说,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选取怎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学方式可以是非常多样的,但是以教学为原则的理念始终不变。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自身知识、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发展。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将自身作为教导学生的榜样,以自身来教导学生去辨别是非。

参考文献:

[1]齐艳春.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U].吉林教育,2010,02

[2]王炳仁.道德启蒙教育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doc》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