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1-07-1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

浙江教育学院 汪 潮

本色是内在的、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有生命力的。

一、本色语文的依据

(一)本位

师本、生本、文本之说。

从语文的本色看,应侧重于“文本”。只有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凸现“生本”,才是科学而辩证的。

脱离“文本”而去强化“生本”, 语文教学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陷入“儿童中心论”的泥潭之中。

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对话和解读:低于“文本”、平于“文本”、高于“文本”

“文本的原生价值”

(二)本质

有文学性、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情感性、人文性等众多观点。

从理论上讲,“本质”有二个评判标准:一是这事物区别于那事物的关键属性,反映了事物的独特之处。二是“本质”只有一个,它可以兼容、带动其它有关的一般属性。据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属性不是上述的众多观点,而是言语性。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习得。

《做风车的故事》:“牛顿每天放学回家,„”

《刘胡兰》最后一段。

“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语言的才是最好的”。用言语活动表现生命活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三)本源

语文教学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想,但九九不离其宗,这就是必须遵循中国语文的基本规律,体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特点。

从中国语文的基本规律看,(1)汉字的字音有400多个音节,如果采用“同音归类”的方法,就能简化识字过程。(2)汉字的字形千变万化,如果采用“据形明义”的方法,可以提高识字效率。(3)汉字的词义复杂,有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之分,如果采用“依文解字”就能快速而正确地理解字义。(4)汉语言文字还具有形象性、意会性、信息冗余性等特点,因而语文教育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要重视整体感悟。

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特点看,要突出学习实践性和认识的多元性。

当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说的:“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践行”的海洋。

山西《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汪潮文“对课堂语文地思考”:语文意识、语文现象、语文特点、语文素养

二、本色语文的特征

(一)本色语文是简约灵气的(简约) 有一句话很有哲理:把简单问题讲复杂很简单,把复杂问题讲简单很复杂。

《黄山奇石》的导课。

任教语文课,难;上好语文课,更难;能把复杂的语文课教简约,难上加难!

1. 教学理念:简朴 (1)“从简论”:删繁就简。从繁分数走向简分数 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朴实论”:朴朴实实。朴实、真实、落实 返朴归真 (3)“得失论”:有所失,才能更好有所得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放弃就是一种智慧。

(4)“效益论”:效果、效率、效益

陶行知:“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1919《新教育》) 2.教学目标:简明 质疑:“学会本课所教生字新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1)宏观上:三维整合 “我最爱伟大的祖国!” (2)微观上:细节落实 《荷花》:“冒”

3.教学内容:简要 误把内容当目标 (1)聚焦

课内外资源应整合。 《寒号鸟》:“得过且过” (2)理线 《狼和小羊》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两条主线,一明一暗。明的是妈妈的一句话:“好好儿活”,暗的是这句话浸润着儿子对母亲的敬意和怀念。抓住明线展开训练。

4. 教学流程:简化 减肥、瘦身 整体架构 流畅 卢雁红《地震中的父与子》: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一条主线是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二个板块”:一是“父亲了不起”,二是“儿子了不起”。这样的设计,就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

支玉恒《第一场雪》给北方学生上课,通过对全文的三次读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很大,第二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美很美,第三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静很静。

4. 教学方式:简练(简易) 选择:“听到的,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 多媒体的使用

简约大师---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既没有表演,也没有课件,却受到好评。好在师生朗读到位,对关键词的处理到位。

雍宗超:《谁把事情搞复杂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6月) 方军:《把难事办简单》(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1月)

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 把简单的说复杂是一种学问,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则是一种智慧。

(二)本色语文是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泛语文”、“串味”、“变味”提出的。

《画风》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儿”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之义。

1.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 “黄山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 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准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语文教学首先是姓“语”的,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个方面。用言语活动表现生命活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智慧的选择。

当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说的:“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

“语文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种总体感受,但它首先关注语言,直面语言。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总体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有四个主要任务: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和常规训练。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底线。

思想型课文、常识型课文 《我的战友邱少云》、《太阳》

2.用语文的头脑思考语文教学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看,“味儿”是一种感觉、感受和意识。“语文味”就是一种语文意识,而语文意识又是一种语文行动的向导。

语文课要有“语文意识”:用语文的头脑思考语文教学现象,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用语文的标准评价语文教学效果。

从本质上说,语文意识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心理倾向,它往往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言行之中。

王燕骅上《做风车的故事》“牛顿每天放学回家,„”

支玉恒上《草原》,一上课他就对学生说:“请小朋友大声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告诉大家几个要求,学生说有三个要求:大声地读、自由地读、读一遍。接着,支老师要求学生用总分结构说话,紧接着要求学生用先具体后概括的方式说话。在这个过程中,且不说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具体要求,也不说教学设计的巧妙,单就“读一遍”的特别意义,就值得深刻地思索。对语文课堂极其平常的一句教学常规用语,演绎地如此有“语文味”,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心中有语文意识,引导学生说语文、用语文,在语文实践中进行语言学习。

富有诗情画意的“语文世界” 充满生机的“语文状态”

3.“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特点的外化 “语文味”是一种语文教学个性的弘扬。

《桥》较多的使用了短句、短段渲染紧张或感人的气氛。

文章开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二个字构成一个句子,表明下雨的突然,雨水的凶猛。

文章结尾:

“他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两句独立成段,语言高度凝练,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倍感沉痛。

这样,抓住语言表达的简约特点进行潜心涵咏,更为准确地体会到了语言不同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抒情效果。

“语文味”到底具体表现在哪里? 第一,表现在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之中。

第二,表现在教材恰当好处的语言切入点处。

第三,表现在语言背后的文化之中。

第四,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和转换中。 第五,表现在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中。 第六,表现在让学生用笔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

推荐“语文味”网站。

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老师创立了“语文味”教学流派,并成为“语文味”网站(Yuwenwei.net)的网主。

推荐第2篇: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子课题方案

课题名称:朗读的兴趣培养与指导 课题所在学校:刘升镇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罗立武

课题组成员: 王世兵 张礼凤习艳 杨兴平等 课题研究时间: 2011年5月---2015年9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交流与探讨,结合市“本色语文”课题方案,最终确定我校以《朗读兴趣的培养与指导》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它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读, 语文是靠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炽热、丰富的感情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作用。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味出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以及优美词句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是指用普通话朗读,语音规范,没有错、漏、增、回的误读现象;流利就是读得自然连贯,不结巴;有感情是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不唱读,把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以声传情.崔峦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确立学生主体意识并在教学中有实质性进展之日,就是语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之时。"他的话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在语文课中如何突出这个意识呢?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乃是第一要义。一篇课文,师生必须共同讨论,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边读边想: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反复读„„哪儿卡了壳,就在哪儿读明白。最后是检查总结,通过朗读水平的高低来判断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所以说,只有培养好学生的朗读兴趣,再对他们进行正确科学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的指导,就能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在我们的教学中,尤其是朗读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天性胆小、懦弱,平时讲话都有些胆怯,声音很低,好像蚊子哼,再加上有的学生基础差,一旦在众人面前读书就心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 朗读和表达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就差上一大截,他们自己也认为,读书水平"见不得人",于是"沉默下去"。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使他们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朗读,其他同学也要变讽刺、嘲笑、批评为安慰、欣赏、表扬。要注意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树立信心。暂时不熟悉的课文,决不让其单独当众朗读,而应先纠正他们的错读,再集体练习,等到他们读熟后再读给大家听。

四、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2、如何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由不敢读到敢读。

3、如何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乐于去朗读。

4、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主动作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榜样。

5、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指导他们进行规范朗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研究法

“理论是先导”。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引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来指引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使之更富有实效性,更具有创造性。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

2、课堂才能展示法

课题组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摸索和研究,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每学期召开2—3次的公开课,选择充满趣味性的朗读材料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才能展示。其余的教师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案例研究法

结合教师手中的两个本子,开展课题学习案例研究。围绕课题每周根据自己真实的课堂教学经历撰写1到2篇的教学案例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4、网络教研法

加强教师博客的探讨和交流,要求教师以博客为阵地,结合自己或别人的实践经验,敢于评论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枣阳市教研网,博客的平台优势,参与跟贴评课,讨论交流,增进认识,互相提高。能做到及时与专家联系,请求指导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所碰到的问题。

5、经验总结法

每学期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总结,并进行关于小课题研究的论文评比,及时总结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找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下一阶段更有效地研究打下基础。

6成果演示法

以课题负责人为主,及时把课题组成员好的案例,反思,经验或做法及时进行收集与整理,集中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的博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点评,不断地积累经验,搞好小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激活教师研究兴趣,拓宽研究视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寻找课堂的支点,构建完美的课堂,拓宽育人渠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 罗立武

成员: 王世兵 张礼凤习艳 杨兴平等

八、成员分工

1、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课题申报,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等。(王世兵)

2、课题资料的汇编,结题报告的撰写等。(课题组全体成员)

3、根据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开展行动研究,形成研究资料(报告、论文、论文集等)。(课题组全体成员)

九、课题研究理论支持:

1、语文课程标准。

2、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

3、网络平台等

十、课题研究的对象:

一、

二、

三、

四、五年级的全体学生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从2011年4月开始实施,至2015年9月完成,研究周期为5年。分为四个研究阶段:

l、准备阶段(2011.4--2011.8)。确定研究课题,确定实验班级及教师,成立课题组织机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考评管理细则,填写课题研究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学习理论,培训教师。参加“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技能培训,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听课,学习考察。通过对实验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听课学习考察,使其尽快掌握“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技能。

2、探索与实践阶段一(2011.9—2012.8)。在先期探索准备阶段和准备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初步形成教学与研究的常态模式,撰写探索与实践阶段——研究报告。

3、探索与实践阶段二(2012.9--2014。8)。在探索与实践阶段一研究的基础上,以理念、模式、技能的提高培训为突破,以听课指导,评课研讨为抓手,抓好常规化工作和“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进一步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形成教学与研究的常态模式,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4、实验成果形成总结阶段(2014.9---2015.9)在中期研究的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开展深入研究。全面总结实验成果,汇编结集,完成实验结题报告,开展实验成果展示活动,提请结题鉴定。

十二、预期课题成果 (一)总体预期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在实验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教科研能力,逐步形成本土特色的“本色语文”课堂常规教学模式。

2、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对已完成某个年级学习的课题实验班学生来说,各方面综合能力要达到当地一类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

3、形成个案研究案例和报告。

4、形成师生优秀成果集和结题报告。

5、大面积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和语文教学水平。

刘升镇中心小学

2011-5-6

推荐第3篇:还原语文本色

还原语文本色,构建高效课堂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说:“把语文还给语文。”语文课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课。课堂上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我们应坚决摒弃那种“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的教学模式,还原语文本色,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在简约真实的课堂中提高语文效率。

一、细读文本,见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不是生命与符号的相遇,更不是生命与逻辑的相遇,而是通过文字,通过课堂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李政涛)因此,教师必须细读文本,把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生命的感悟、审美的体验、语言的品味等还原为教材解读,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对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一文它着力刻画了善良而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才华横溢的女儿。文章语言美、情感美,学生喜欢读。但文中有些语言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学生较难理解。一位教师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当我把父亲死后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告诉女儿温迪时,文中写道:“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了孩子无限的情感。于是,这位教师紧紧围绕“抱”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父亲的心愿,再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为什么女儿在了解父亲心愿后,会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呢?这一抱抱出了什么?这一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这一抱抱出看女儿对外公的敬意,有的说,这一抱抱出看女儿的爱心和对祖父这一捐赠行为的认同,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还有的说,这一抱发自内心,让我们见证了爱的力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更领略到了细节美、文学美、人性美,实现了语言与心灵的融合。

二、静品文本悟生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故事、一篇鲜活的画面、一段感人的旋律。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品读其中的意象,是一种“仿佛看见”,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动态的、活生生的,能够让学生敏锐地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生命。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荷塘旧事》一文,在教学月光下地荷塘美景时。教师抓住几组词语:月朗风清,浮光跃金,繁星闪烁,泛着绿光,一弯新月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品读感悟,通过品、批注、议、想象体会荷塘美景,然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荷塘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此时,荷塘美景已进入学生心灵,这时,巧妙借用拓展阅读中的《荷塘月色》开展比较性阅读,更好地突出了语言表达特点,为培养学生语感,积累感悟提供了材料。这样,,语言文字在学生的眼中复活,在学生的心中复活,在学生的灵活中复活,散发着生命的芬芳与活力。

精读文本展开想象,学生就会感受到文中的语言鲜活如画,映入眼帘。“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一群憨厚、淳朴的农村少年展现在学生眼前。

赏读文本,反复玩味,学生领会到了语言文字洋溢的美:色彩美,静动美,情感美。这节课看起来是平实的,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在这平实中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课堂上一个品字,却上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感悟出了语言文字的生命活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人文情怀,丰富了自我精神世界,提升了自我的生命价值。这样的课难道无效?

三活拓文本,促生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言语信息,巧妙设计语言训练,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平台,能让学生“意”“言”兼得。

1、善补白。

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补白,能够起到“开渠引水”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饱经风霜”时,他是怎样教学的:“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一层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学生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学生不仅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更深刻领悟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这样的补白有效。

2、妙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学生就能渐渐掌握语言表达规律并内化为自身语言。教学完《别挤啦》一文时,学生写道:“不要把真诚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虚伪偷偷潜入心底。给和谐以应有的地们,给每个微笑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位朋友成为一生的伴侣。面对着它,你应当无比自豪。给别人快乐的生活,幸福的人生。不要挤,千万不要挤。”此时,流淌在笔尖的真情是发自内心的呼唤。

3、活拓展。

找文本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在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磁场,灵活拓展,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享受语言。在教学《迟到》一文时,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当学生情感与作者融为一体时,教师深情朗读,当我穿上爸爸送来的花夹袄时,当我握着爸爸递给我的那两个铜板时,我真想对爸爸说:---------------------。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活,有的说:爸爸,一路上有您,我真幸福;有的说:父爱如山,从您的一言一行中我读出了父爱的伟大。此时文中人物形象逐渐走进学生心灵,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对我很严,很严。”学生不仅读出了爱的伟大,更读出了对父亲的崇敬。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瞬间,父亲的一点一滴出现在学生眼前,甚至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疼爱的画面,这种氛围早已把文中的林海音和自己的情感紧紧融为一体,学生写起来怎能不动情呢?这样,层层递进,带学生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实践语言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实现了学生的语言与精神共生。

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郑重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从本真出发,让语文课成为生命的课堂,让语文课不仅有效,更是高效。。

推荐第4篇:回归本色语文

回归本色语文

驻市三小马艳菲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

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成为道成为肉身的语文。

——薛瑞萍

这是薛老师的豪言壮语,也是她从教多年来的切身体会。薛老师的底气来自她的海读。上了师范的她不甘心做一个教师,于是就以“诗人梦”做了替代。在别的同学懈怠时,她借、买、抄、写,夜以继日地读,常常一人空室,高诵《过秦论》、《长恨歌》、《琵琶行》、《叶甫盖尼﹒奥涅金》、《吉檀迦利》……这应该是她真正厚积底气的最初阶段、重要阶段。而难能可贵的,她将读书的习惯保持到了工作后。 她读书有一些习惯,一是喜欢发声读,二是好书至少读两遍,三是觉得最好的必须要写了读书笔记。而她读的往往是真正的经典,在她看来,“除却经典不是书”,经典意味着文化的根,是精神不竭的源泉。 她不仅自己读书,而且带着孩子们读书。从一年级开始,她基本不让孩子们带书面作业回家,孩子们每天要做的是完成一首童谣或者童诗的背诵。她在课堂上讲故事给孩子们听,用“白色朗读”把一个个经典的图画书,一个个经典读给孩子们听。每周有两节读书课,学生汇报读书心得和交流日记,是为“手不释卷”。一年级要求孩子们“每天一句”,二年级开始一周三篇日记,是为“间隔有所记”。 母语是可亲的,母语学习是简单的。快乐地诵着诗意满满的句子,读着兴趣盎然的儿童文学名著,写着虽然稚嫩却出乎性灵的句子,薛

老师的学生何其幸福!只有这样一个充分感受过母语温暖的教师才能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

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先做一个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这是薛老师告诉我们的再朴素不过的真理。

语文教师自己不能听说读写,又怎么能教孩子听说读写呢?语文教师应该力求锤炼自己的语言、文学素养,然后才是教育素养、教学方法。

让我们一起回家,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

让我们跟着薛老师,跟着孩子一起:

日有所诵。诵唐诗,诵童诗。诵在时间的流里,诵在四季的风中。 手不释卷。

间有所记。

推荐第5篇: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就是教而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我的课堂我做主”,力求达到的效果是“百般红紫斗芳菲”,即鼓励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

什么是个性?我的理解是别人有了的方法,你可能也有;但是你有了的,别人不一定有。这是你自己独有的方法或思路,就是你的个性。就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就是在保证课堂气氛融洽、和谐,课堂各个环节流畅,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情况下,每一位教师

根据自己的语文基本素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而施行的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

真正的个性化语文课堂应当是精彩的、唯一的。虽然每位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和教学规律,但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像写毛笔字一样,一开始练习,我们要描红、仿影、临帖,这都是一个仿的过程,这个过程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不可少的。但是真正达到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像自己创作出一幅书法作品一样。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纸张是横幅还是竖幅;字体是真草还是隶篆;章法布局怎样美观大方,装裱怎样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具体的做法需要老师们自己去揣摩、去参悟、去实践。

最近,经常进行创新语文课堂大赛只类的活动,我想创新的课堂一定是体现自己个性化的课堂,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还没有想到或没有做到,那

才是创新的。但是创新必须是正向的、高效率的、高品质的,就语文课堂来说,就是让大家一看课,就觉得非常舒服,并且耳目一新。真正做到“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就像于丹教授所体会的关于侠士的几个境界:刚出道的少侠不知天高地厚时,往往都佩带着锋利的宝剑,能削铁如泥,但往往都是屡战屡败;当他们成长为大侠时,就会用软铁剑、钝铁剑,但往往能够克敌制胜;当他们成长为一代宗师或成为某一派的掌门时,就会不再佩带任何武器,而世间万物都是武器,往往能够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战无不胜;等到了独孤求败的境地,就连招式都没有了,无招胜有招。这无招之招,也就像我们是一位语文教师走进课堂中,就等着你的学生向你发出各种各样的招式,而你总能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用自己高超的语文综合素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和谐课堂。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新理念并不再提倡,这样限制了教师创造性的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培养个性飞扬的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青岛张伟老师的“球形教学法”等,当时全国各地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但是经验不能复制,风格不能模仿,方法不能盗版,水平不能克隆。所以我们提倡每位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基本形式。并逐渐修正它,养护它,发展它,以便形成特色,成为个性。

像我们学校里已经有许多教师形成了自己的语文课堂基本形式或有些正在形成基本教学思路,如王海燕老师的“读—悟—启—品”课堂教学基本形式。主要有三个流程:之一,师生同读,不限形式,单凭心性,读出疑问,读通文意;之二,合作交流,主要是感悟、启迪;之三,让学生品读欣赏,丰富词汇,提升素质。另外还有孙桂莲老师的“以读

理解,摘仿共赏”,张善玲老师的“批注课文”,林伟老师的“中心环绕式”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初见成效。

我们的课堂既需要慷慨激昂的豪气,也需要文才飞扬的俊美,需要小桥流水的朴素清淡,也需要春风扶弱柳的亲切温馨。不管你现在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一定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

推荐第6篇:让语文回归本色

让语文回归本色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小学 朱柯吉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可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公开课,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有限性,语文课变成了偏人文性的“思品课”。为此,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备课、反思两个途径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但是,在一些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本身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也为了追求课堂的“其乐融融”,而忽视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的甚至“语”味难觅。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为此,学生需要有效性的语文课堂,需要语文回归本色。

一、让难觅的“语文味”走进课堂

在执教《触摸春天》这一课中,有一位教师紧紧围绕“盲童为什么能‘触摸春天’”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在反复读后终于使学生明白:是因为盲童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热爱生命,并且作为板书醒目地出现;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又出现了大量的“残疾人作出贡献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心理感受,还没说几句就匆匆结束了课堂。作为旁观者,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课堂是丰富了,但这是语文课还是品德课,或者是美术课?“语文味”在哪里呢?

其实,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如课堂上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是热闹了,但课文却搁在一旁;还有一味追求学生的合作讨论,教师的“主导性”消失了,换来的是学生“甚微”的讨论价值;更有“来也匆匆,学也匆匆”的课堂教学„„

为此,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有效性的改变,让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得”,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锻炼与提高,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而其它学科知识的介入,一定要扎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为更深入地理解、品味语言文字服务,要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开阔视野,最终来促进语文能力的形成与熟练。

二、让语文课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是以执教《触摸春天》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联系上下文来了解“盲童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并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同时,抓重点字、词来感悟盲童的内心感受;合理想象,走进文本,走进盲童的内心世界„„在课堂小结时,不要花太多时间,不要拘泥于画面的形式去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可以补充课外的文字材料去阅读,或者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总之,要让语文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语文回归本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备课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语文问题,让学生讨论,考虑到学生的难点,及时的指点,使课堂教学焕发自主、探索的活力。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1)、学习范文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即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和应用新词,熟悉和应用有关句式,积累优美的段落和篇章。这些目标要求大都体现在课后的练习之中。为此,教师可以围绕课后习题精心组织教学,在实践中鼓励学生敢言、敢借、敢用,反复练习,最终,丰富自身的语言。

(2)、建立语言形象,熟练运用能力。如在《触摸春天》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流连”,体悟感动之情;走进文本,想象“虽为盲童,但主人公能张望蝴蝶飞走时”的情景„„这些都是锻炼学生是否能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教具使用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作为教学的辅助为提供资料、创设情境等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使用时必须合理, 不是处处都需要用的。如那些写景的文章,同学们大多没有亲眼看过,体会不到美感,可如果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就不一样了。相反,多用,甚至滥用,完全脱离课本,那样反而适得其反,语文课也会变“味”了。如,一段完整的文字片段通过投影,被割得“支离破碎”,反而破坏了完整性,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3、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围绕有效的教学目标后,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教学结构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几乎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必须安排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作为处于主体地位的主人,在经过自己独立、充分的思考之后,朗读或者字词句的训练才能成为主体的学习行为,不然,学生只是听命于教师的教学指向,而无自己的学习目标;只顾揣摩教师的意图,而无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感受,其学习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只有读思结合,才能实现从语言到形象,从形象到意义的转换;只有练思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这门工具,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可是在现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浅,独特的体验又缺乏,更多的是依赖于老师的引导,这就更需要我们让学生从小在课堂上“动起来”,养成积极的能读、会思、善练相结合的习惯。

(2)、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灵活运用。

朗读是语文教学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现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都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课后都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为此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要“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选择地读,多形式地读,有反馈地读。

不但要读,更要对字词句的训练,朗读只有与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上,学生在字词句上训练甚少,所以往往感悟不深,朗读很浅,能力得不到锻炼。

第三,要综合其它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进行完全的自主学习,还是进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是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是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方法好,有时需要单独运用,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为有效的。如不同的文体,教学方式、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会有所不同。另外,同一类型和题材的文章,由于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其他学情的不同,也因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途径。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宜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巩固延伸,也应体现有效性。但是在实践中,作业的有效性及价值正在偏失。如让学生“搜寻课外资料”的作业设计,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浏览,所以留给他们的只是“只字片语”的印象,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没有锻炼,往往就出现了“夸夸其谈”的学生,而没有认真思考,读写能力俱佳的孩子。

(二)、教师要多反思,在有效反思中不断提升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对教师很重要。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能即使弥补教学中的失误,也可以记下“金点子”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为此,我们要做到:

1、要及时。课中及时反馈,根据反馈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调整弥补,争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及时反思,把一些好的片断、灵感、经验“固化”下来,深刻地记录在自己的脑海里;及时处理反思结果,完成“实践——反思——指导实践”的过程。

2、要详尽。如实、详尽地记录自己的得失、细节,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查漏补缺。我们既要从整体上思考:一节课是否成功,课时目标是否达到,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 教学程序是否合理?问题分析的条理是否清楚,板书是否科学? 更要学会从细微处进行详尽的反思:每一句话是否恰当,每一个过渡是否顺畅,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等。

3、要真实。“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精彩。”一节课后,不管得失成败,我们都应如实地记录。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记录成功的点滴;更要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记“败笔”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这样才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之路。

4、要坚持,勤于思。反思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博览众长,形成自己的实践性智慧,才能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需要。同时要于勤思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思考解决的办法;勤于写,只有将这些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都记录下来,才能促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专业素养的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本色,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注重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月刊,2007年第1期)

3、《从知识填充到智慧储能》 (《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5月总第41期)

推荐第7篇:本色语文 有效教学

追寻本色语文 有效阅读教学

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孔宪功

最近有幸参加了市区某校 “城乡联动,区域协作”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大主题,有两个关键词:“阅读教学”与“有效性”。

这里“阅读教学”的具体所指是文言文《三峡》教学与散文诗《荷叶母亲》的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当前比较“时髦”的话题,尤其针对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内容泛化、虚化、非语文化现象,针对初中生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提出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常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

过去我们讲“效率”,是讲在一节课中,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是不是丰富,教学环节是不是严密„„主要是看老师的“教”。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以知识为本”,为“以人为本”所取代。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的问题,现在许多学者都一致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学的效率高不高,产生的学习效果好不好。

我很认同下面的观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

1 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以上算是对主题的解读吧。

结合这个主题,审视今天的课例,观课的视角就落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学有所获。

比如,张老师的《三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累了作家、作品知识,字音、词义的知识,巩固了写景要按顺序、要抓特点的常识。老师让学生查阅《古汉语字典》,根据语境选择义项,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环节虽小,意义重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张老师在说课中提到,自己从未尝试“多媒体”制作,这次教研活动,促使她填补“空白”,“与时俱进”,对她虽属挑战,但对学生,直观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片,那山那水的意境,激发他们解读《三峡》的兴趣,并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重要字词句的列举,加点词的解释,通过屏显,进行突出与强化;文章思路的梳理、内容的概括、特点的揭示,通过点击,一目了然,又省下板书时间。虽然,阅读教学不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如果不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还欣赏张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就课文中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字句,进行提问,然后在同学的帮组或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语境寻求答案。这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的学习,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开放的环节,它开放的是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活动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胆略。

一堂课,学生能有这样的“获得”本已不错了。而教研活动,就

2 是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要让学生在这一堂课中,更为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就要在“教什么”与“怎么教”两个问题上做理性的思考。

以《三峡》为例,我们要思考的是:文言文教什么?公开课上文言文教什么?《三峡》教什么?“教什么”的依据有课程目标、教材、学生等要素。还可以参阅考纲,它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文言文学习,要背诵优秀诗文,积累实词虚词,要会翻译句子,理解基本内容„„明白的说,文言文,要教学生需要的,考试要考的,哪怕是公开课也如此。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不少公开课,把文言文当作一般的现代文学作品来赏读,先简单梳理思路,再品读重点语段,注重文字美与内容美的感悟,而忽视了教学对象(初中生)和文言文的“特殊性”。这样的示范课,误导了一些教师,以为在公开课中,基础的内容不宜过多,于是,就“省下”了注释或翻译的教学内容。

《三峡》这篇课文,如果不疏通全文,也要翻译有关句子。可以结合主问题,在赏析的同时进行,也可以专门设计一个环节解决。句子翻译,哪怕在高中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我想这节课,应该进行句子翻译。张老师重视加点字的注释,如果在这基础上,梳理其语境的意思,落实好整个句子的翻译,学习效果会更好,大家都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有一个环节,安排可以商榷: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要求四人小组讨论疏通课文,勾画不懂的字词。

本人认为,此处安排合作学习“时机不当”。对于一篇新文言课文,初读后,每个学生会有各人不同的“不懂”。应该先“自主”学习,请学生用现代汉语把原文“读”一边,再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针对这些“不懂”,对照注解,查阅工具书,根据上下文揣摩,然后,就近请教,如果仍有“不懂”,做上记号,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向老师请教。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

3 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要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合作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有效方式,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

舒老师在说课时提到自己为了保持“本色”而未用课件和“合作”。把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当作课堂教学的豪华时尚,视“合作”学习为“作秀”那也是一种偏见。

《荷叶母亲》一课,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思路清晰:导课—作者—初读感受—重点品读—拓展延伸。教学过程很顺畅,师生互动很和谐,从中表现出教师基本素质良好,口语标准流利,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漂亮整洁,教学态度认真,预设充分;也让人羡慕:实验中学的学生基础好,反映快,真正是“优质”的生源,教这样的学生,真是老师的幸福,也是语文老师的“负担”:一方面,每天面对五十多双智慧的眼睛,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学生,有高要求的家长。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研修活动,我就从高标准去“解读”这两个课例。对舒老师教的《荷叶母亲》,结合大家的评议,我先说“导入”环节:

“5·12短信故事”耳熟能详,教师的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母亲”又是浅入浅出。“在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写母爱也写得很好,是谁?”这样的问题,放在上《荷叶母亲》的开讲环节,异口同声回答的当然是“冰心”。(如果,离开这个“语境”,恐怕“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很显然,这节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出“母爱”的话题,为了引出“冰心”这个作者。其实,本色的课,还是保持“本色”为好。《荷叶母亲》的上篇课文是《金色花》,也是“母爱”的主题,还是“温故知新”为好。这个问题王荣生教授在《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中提到“连续性考察”问题。

他认为:“但认定一堂好课,还需要把它放置在与前一堂后一堂

4 课乃至前一周后—一周课的关系之中。

大家知道,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等,一般都是40分钟左右相对孤立的一堂课,学生借班,名师执教。这样的课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毕竟与普通教师的日常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公开课等所强化的一些方面,也许对日常教学并无多大价值;而孤立地观评一堂课,又极容易遮蔽日常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另一些方面。比如,注重“导入”,这对公开课等或许有其必要,但日常的语文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只需交代“昨天学了什么,今天要学什么”即可,并不需要费天大的心计这么来导那么去导。而“昨天学了什么,今天要学什么”,这本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十分关注的教学内容连续性,在寄生于公开课的观课评教习俗中,却几乎被完全抛弃了。

教学内容的“连续性”问题,牵涉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呈现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十分复杂。从广大教师易于把握的角度,我们认为大致可以着眼于两个方面:第一,点与点的区隔,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那一课的教学内容有差别;第二,点与点的内在联系,在同一个学习领域或学习主题,后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前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拓宽、提高或加深。

在大部分语文课还够不上“好课”最低标准的今天,谈论语文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肯定是奢侈。但是,如果我们在观课评教中,至今还不能树立连续性考察的意识,那么也许这一辈子都不必对“好课”抱有希望了。”

有个建议:“短信”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在“荷叶护莲一幕让你联想到什么?”这个环节,通过联想,进行品读,是文学作品创造性阅读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母亲与荷叶的共同之处”这个问题,也可以糅合在这个环节中,无须在解读“心绪”后,再单独提出。

大家在评课中,也都提到,在言语形式赏析上,这节课突出了“比喻”“以物喻人”,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我以为,未及表达作用或妙处的“浅尝辄止”的揭示是不够的,真正的语言品味,不仅要揭示言语形式的特点,还要深入体味其“意、趣、情、理”。

教学不是一种机械的程序操作,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对一堂课乃至一堂课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都

5 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思考,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表达就是:“我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不应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这样做效果不错,为什么不错?要思考、要总结、要提升、要推广;这样做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思考、要寻根、要论证、要改进。这就是理性的思考。

让我们真正确立人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正确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正视教学现实,理性地回归本色语文,关注基础目标的达成度、有效思维的长度、情感内化的深度、教学个性的亮度,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实现“轻负高效”。

推荐第8篇:还语文教学本色

还语文教学本色,造美丽语文课堂

集安七中隋慧

2012年10月20日,在长春物贸酒店会场,参加了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研讨会。尽管研讨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天,但我始终感动着,收获着,思考着。黄厚江,常常让我们想起大树的叶子。他说,他的每一年都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叶子,在阳光下透出最鲜亮的色彩,那是叶子最本真的色彩。于是,说起黄厚江,当然会情不自禁地去叩开他犹如树叶的“本色语文”的大门,倾听本色语文发出最质朴然而是最生动的声音。

在语文教学谁都可以指手画脚并诘难的当下,有这样一位教师让人充满敬畏:黄厚江老师坚持语文的本原,用本体论的理论去思考语文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认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素养;坚持语文的本真,教师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语文的规律去学;坚持语文的本位,强调语文的学科本位,坚守自己的学科职责,以听说读写为本位。用最简要的语言概括:本原要弄清的是语文是什么;本真要弄清语文应该怎样教;本体要弄清语文应该叫什么。以此体现本色语文的三大特点,就是鲜明的针对性,突出的实践性和广泛的普适性。对我而言,我敬畏的并不是黄老师提出了本色语文的理论主张,而是他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坚守。听省教研室刘华老师介绍,1987年,未到而立之年的黄厚江老师就代表盐城市参加江苏省语文教学评优课并获奖。那年与他一起参加评优课老师大部分都已经退休,其中南京的老师当上了南京市教育局长,常州的当上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以后又升任常州市人大副主任,唯有黄厚江,至今以其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坚守语文教学一线,并以其“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在语文教学领域独树一帜。尤其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黄老师为了践行他的教学主张,在半天的教学研讨中,黄厚江老师为与会者做了专题讲座:《本色语文教学的核心主张》、上了一大节教学示范课:《黔之驴》。生动的讲座,黄老师以其睿智和幽默不时引起全场的热烈掌声。本色的讲课,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诠释了他“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为目的”的阅读教学的核心主张。高强度的上课和讲座,展示的不仅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语文才华,更是他作为优秀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和黄厚江老师相比,自己对语文教育本真的理解是何等的肤浅,对语文教育真谛的追寻是何等的慵懒,对语文教育策略与方法的寻觅是何等渺小。有时总以行政事务的忙碌为借口而忽略了深度的阅读,有时也会在觥筹交错中浪费了沉思的时间,虽然坚持一线课堂教学,但似乎也成了语文教学生涯的点缀。呜呼!何时才能有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味道呢!

推荐第9篇:本色语文,优雅人生

本色语文

优雅人生 ——陈阳老师谈语文学习

◎人物面对面

陈阳

1990年8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运河中学高中部。运河中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以教立身,以学修身,做有思想,有成就的学者型中学语文教师,是其不懈的追求。 ◎ 成绩和荣誉

1997年获得“邳州市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200

6、2009年度邳州市语文学科优秀教师

2008年经徐州市教育局组织评选,获得“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2009年被江苏省教研室评为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在江苏省中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 教学心得

学语文是一件苦差事,投入多,见效慢,有时甚至会血本无归。特别是今天,人心日益浮躁,功利意识空前浓厚,花时间学语文值不值,一直是困扰着莘莘学子的问题。语文学科成了“鸡肋”。

教语文更是一件苦差事,初登讲台,因年轻,更因为学浅,故而无畏,面对和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学子,能自信满满地指点江山。随着教龄的增加,自信却有减无增,甚而还经常会有不知语文该如何教的困惑。尽管也曾经为走出山重水复的境遇而“消得人憔悴”,但还经常会因一节低效或无效的课而饱受良心的折磨。

但语文却不能不学,也不能没有人教,除了为升学增加必要的砝码之外,语文之于人生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香奈儿形容“香奈儿”时如是说:“任何一件美丽压倒怪异的东西,就是香奈儿。香奈儿只会逃离最新的狂热潮流。因为它们表现出来的都是平庸俗气和哗众取宠,而且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简约优雅。”

能够使你的人生达到简约优雅的,语文之外,才是“香奈儿”。 ◎学法浅说

辨得真伪

方可登堂

语文学习是以语言学习为基础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和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法更多样,对人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正因为其丰富复杂,所以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尤为重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面对林林总总的阅读材料,辨别真伪尤为重要。今天,许多中学生热衷于阅读的玄幻、言情、武侠以及许多浅薄写作者所写的无病呻吟式的散文作品,从真语文的角度看,都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

语文由“语”和“文”两部分组成,其中语言学习是前提,是基础,能够有资格作为阅读内容的,首先在语言上能够作为典范。一些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大都具备这一特点。如现代文坛上的老舍先生、朱自清先生、冰心女士的作品,当代文坛上的陆文夫、冯骥才、张洁、张抗抗、宗璞等作家的作品都是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教材的。

文学经典是经岁月的淘漉而沉淀下来的语文的精华,是语文学习的首选内容,时间的久远不会降低文学经典的价值,也不应该成为我们排斥经典的理由。

辨得真伪,正确选择,方可登上语文学习的殿堂,为探寻更加多彩的语文世界做好准备。

懂得三法,方可入室

一、识字,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意义单位,所谓“识字”,不仅仅是要记住字形、字音,更要领会字的多种意义和用法。

在浩如烟海的语文学习资料中,《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是必不可少,是要伴我们一生的语文资料。每遇疑难,必翻看词典,是我们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而现实情况是,每个班级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前段时间,高三搞了一次学情调研,在分析梁实秋先生的散文《考生的悲哀》的艺术特色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诙谐”中的“诙”写作“恢”,试想,对词语的意义的认识稍微深刻一些,稍微懂得一点形声字的知识,怎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现在,很多学生识字是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被动地完成,这种在逼迫的过程中完成的识字过程,识记的内容在记忆中留存的时间短。最好的识字方式则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陌生的或似曾相识的字,则翻一翻词典,这种带着强烈的需求的或浓厚兴趣的“交往”,会让你对文字的内涵和用法的认识逐渐深化,久而久之,那一个个冷冰冰的铅字才会变成血肉丰满的形象走到你的面前,成为你的朋友。

二、涵泳,阅读鉴赏必不可少的环节

涵泳的本义是水中潜行,引申到读书上,则可以理解为“玩味,细细体会”,正像潜入水中行进一样,涵泳文章的过程,也是让我们的精神思想潜入文字所构建的情境,在对文句的反复诵读、体味中,认识其内涵的过程。 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谈到阅读时曾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这“仔细咀嚼,慢慢品味”的过程也就是涵泳的过程。

而现状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活动是站在岸边看风景,因而体验得相当肤浅。还是以最近结束的学情调研为例。《考生的悲哀》中有这样几句:“‘拍’一声。旁边一位朋友的墨水壶摔了,溅了我一裤子蓝墨水。这一点也不稀奇,有必然性。考生没有不洒墨水的。”如果是以涵泳的方式阅读这篇文章,很容易身临其境,悟得这是考试过程中极度紧张心态的外现。学生的回答则让人大跌眼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面摘录的语句描写的内容,是“我”在考场上镇定自若的表现。

不走进文章跟着作者走一圈,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回答是在所难免的。 学习语文有法,涵泳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还是经常静下心来走进文章吧,如能像归有光先生在项脊轩读书时那样“偃仰啸歌”,则又是一种境界,又会有非同寻常的收获。

三、炼字炼句,不仅仅是名家要做的事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座右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让贾岛赢得“苦吟诗人”的美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大诗人冥思苦想时行为举止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这些名家的苦苦提炼,才会有名句佳篇“不废江河万古流”,成为永恒的生命。 炼字炼句不仅仅是名家要做的事,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现在,翻一翻学生的作文,套话连篇,语言空泛、干瘪的文章比比皆是。大多数学生有移花接木的习惯,有草创文章的习惯,却没有简单修改文章的习惯,更别说锤炼词句了。

在网上轻轻点击“搜索”,与命题相近的海量的“名句”与“佳篇”会争先恐后地向你“献媚”,因此何必绞尽脑汁去创作呢,因为一两个词语或句子不妥而搜肠刮肚,则更是“愚蠢至极”,上面所言,是今天许多学子的真实心态。

长此以往,日渐丰盈的是文字垃圾,而日渐萎缩的则是我们的精神与智慧。

锤炼词句实则是锤炼我们的情感与思想,它是提高我们的鉴赏和表达能力的必由之途。每写必改,每篇文章都力求有精彩的句段,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写作习惯。

久而久之,我们的笔下自然会泉涌着美丽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充满艺术美的文句。

无论是识字、涵泳还是炼字炼句,这些都是最本色的语文学习方法,今天,面对日益喧嚣的生活和日益浮躁的心态,也只有经历这样一番返璞归真的过程,我们才能登堂入室,和真正的语文面对面,在如坐春风的体验中,拥有知识、智慧和优雅的人生。

◎公开课教案 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之“画”,领会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景的独特的美,提高感悟和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2、感悟、总结多样的写景方法及取得的艺术效果。

3、能将学到的写景方法有机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审美韵味,培养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多样的写景方法和艺术效果。

2、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教法学法

1、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摘录中国古诗词中描绘江南景色的名篇或名句,适当了解油画、素描、中国画中的工笔和写意等知识。

2、教师以精当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生动的文字所构筑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3、引入其它写景的名篇,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多样的写景方法和艺术效果。

4、学生课内课外适当练笔,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5、运用多媒体,适当展示一些图画,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6、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他用自己充满创造灵感的画笔,在中国的大地上轻轻点染,从此,就有了江南这一灵秀的人间天堂。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江南,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部分学生朗诵自己熟悉的描写江南风景的诗篇,且谈一谈感受。) 问:江南的冬景如何?想深入地感受一下吗?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上有一位著名作家,他出生于水秀山明的江南,也曾用饱含真挚情感的文字盛赞江南,留下一篇篇诗意隽永的美文。 这些美文中就有一篇是描绘江南的冬景的。

[浏览提要,整体感知,]

(一)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整体感知的方向。问题如下:

(二)学生浏览课文,明确感知范围,然后分组交流,提取主要信息,概括画面内容。

(三)教师与学生交流。

1、画面内容:

曝背谈天图 (室外消闲图) 江南冬郊图 (午后冬郊图) 寒村微雨图 (冬日农村图) 江南雪景图 (雪季江南图) 旱冬闲步图 (冬日散步图)

2、北国的冬天、闽粤的冬天、德国南部的冬天、江南的秋天、北方的夏夜都是作者用来比较的对象,运用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温和、明朗、适宜于户外活动的特点。

[ 局部赏析,深入探究]

(一)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研习文本,深入鉴赏。

1、导入语: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这样评价郁达夫先生和他的美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2、学生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与学生交流: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说 “文中有画”,而且运用了高超的技法,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郁达夫先生比获得“诗中有画”美誉的王维毫不逊色。下半句是说郁达夫先生的写景散文得景物之神韵。让我们继续研究文中的几幅画面,来深入感悟郁达夫先生写景状物的高超技法和景物神韵。

4、、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幅画面,从写景技法和景物神韵两方面概括自己的鉴赏体 会。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二)学生自由回答或教师指定学生回答,交流鉴赏体会。

(三)师生交流,适当拓展,深化感受和认识。

1、江南冬郊图赏析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色彩对比鲜明。 景物神韵:温暖而富有生气。

2、拓展:本幅画面景物色彩对比鲜明,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一些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很深印象的诗句: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深秋的山峦,深碧和火红交映,山巅缕缕白云,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3、寒村微雨图赏析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景物神韵:意境朦胧悠远,情调悠闲,富有诗情画意。

4、拓展: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5、江南雪景图赏析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景物神韵: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6、小结,板书:一幅明丽、生动的水彩画

一幅淡雅、朦胧的水墨画

一幅幽雅、怡人的写意画、

[因景悟情,提升认识]

(一)设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传递出郁达夫先生一种什麽样的心境呢?

1、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了解郁达夫先生。

2、学生从文章中选取最能体现作者心境的词语。

(二)教师小结:

江南的冬景蕴涵着郁达夫先生一腔热爱自然的真情,文中的晴和、悠闲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是大自然用自己温暖、宽阔的怀抱拥抱了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孩子,让他在宁静的山水之中暂时忘却了人世的烦忧。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如果你有机会旅游的话,那还是走进大自然,敞开心扉,和它作一次深刻的交流,去感悟它亘古如斯的美丽,。 [即席作文,学以致用]

(一)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处风景,借鉴郁达夫先生的写景方法,用意境。

(二)初步交流。

15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形象和 [课外练习,巩固提高] 1自选一幅描绘江南风景的国画,用文字描绘画面风景,向没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

2、预习《西地平线上》,从景物特征和语言风格两方面,谈一谈这一板块两篇文章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教案2:

邳州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作文讲评和指导课教学案

教学案设计:陈阳 授课教师:陈阳 授课时间:2012.9.17 授课班级:江苏省运河中学高三(5)班

听课人:邳州市教研室中语组教研员、邳州市高三语文教师

学习目标:

1.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审视习作《主动》的成功和不足之处。2.明确提升作文档次的途径。 学习重点:

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立意之法。 学习方法:

1.重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2.反复修改习作。

3.相互研讨,取长补短。学习过程:

一、重温高考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⑤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二、审视习作《主动》修改稿,明确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生生、师生互动,明确例文1~例文3原稿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例文

1、例文2的修改稿作评价鉴赏,对如何完善例文3提出自己的看法。例文1:

动(原稿)

耿琪倍

小时候过马路,母亲总是主动牵着我的手,母亲的手软软的,像一团棉花裹住我的小小的“爪子”,感受着母亲的温暖的手,抬着头看着母亲温柔的脸傻笑,心中觉得握着母亲的手,什么都不怕。

后来,我渐渐的长大,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与母亲走在街上,她不会再牵着我的手,因为我不让她握着。每每走过马路,母亲想握着我,我都会一副不耐烦的表情,甩开母亲的手,嘟囔道;“妈,我又不小了。”母亲就会突然垂下眼,不再主动握着我,只是跟在我的后面,小声的对我说:“你慢点。”那是,仿佛她不再是家长,倒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

我由小时候是母亲的“跟屁虫”,变成了母亲的“克星”母亲说的话我绝对不听,甚至与母亲大吵大闹,那是青春的叛逆么?什么在哭泣。

前不久,母亲陪我去医院看病,我坐在一旁等着,反而母亲,在我面前不停地踱着步子,我抬头笑着去安慰母亲,碰巧对上了母亲担心焦急的眼神,我心中忽然被针扎了一下,赶忙低下头,我不再说什么。走出医院,母亲常常舒了一口气,我走在母亲的前面,刚要穿马路,母亲忽然主动握住我的手,我惊讶的看着母亲,而母亲却显得十分自然,冲我笑着。我蓦然发现,自己比母亲高,母亲握着我的手,眯起眼睛去看街上的车辆,眼角的皱纹也已经掩饰不住了。手中也起了茧子,但还是那样的温暖。

我有些明白,小时,母亲牵着我的手走过马路,为了保护我的安全。如今,母亲握着我的手,是因为我已经长大,我的手变成了母亲的依靠。从前,我是母亲的负担,需要母亲主动保护我;现在,母亲渐渐老去,她是我的责任,我应该主动地去关心她,为她着想。我想:我愿在人生的小径上,一路牵着母亲的手,陪她漫步到小路的尽头。

我转过身,主动揽住母亲的肩头,小心翼翼地走过人海车流。

【点评】这篇习作体现出小作者注意观察生活,有很强的描写意识,文中的细节也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美中不足是对于要重点描写的细节,如母亲的神态、动作以及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感受还描写得不够充分,人物的感诉力还不够深厚。

动(修改稿) 耿琪倍

握着你的手我不愿放,千金不换的温暖,无穷无尽的爱护,来自你凝望我的目光。

—题记

时光的列车载着我呼啸着疾驰,我欲带上原来的时光,可惜不可能了;我闭上眼,小时的记忆清晰、鲜明。

何时,我们的关系变得这样被动了呢?你不再问,我不会说;我不提出问题,你不会想到。仿佛我们之间不再是血肉相连的亲人,而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我们之间不会再像儿时一样,或是我主动揪着你的衣摆,或是你主动握着我的手。

儿时你那如诗般诱人的明媚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你紧皱着的眉头与深深地叹息。岁月是蚀人的酸。

还记得不久前那一次去医院,我检查,坐在医生门前的板凳上候诊,我心情平和的四周看,你反而急促不安的揪紧手中的包,一句话也不肯说。我不经意间瞥到你,看到你鬓角上抿上去的刺眼的白头发,看到你眼角岁月留下的深深浅浅的沟壑,看到你眯着眼努力地想瞅清墙上贴着的告示。我伸出手,握住了你的手,你惊慌的看着我,我忍住心中的难过对你笑,你也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心中的明媚并没有消散,原来它一直在那里,只是我从不主动去发现它。

走出医院,母亲犹豫的挽住我的胳膊。我和母亲之间,也许有千步之遥,我不过主动迈出那一步,母亲便努力奔跑九百九十九步,来到我的面前,伸出手,给我最温暖的拥抱。

龙应台说:“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不过你站在小路的这头,看着她在小路上愈行愈远,并且用她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我却愿意,在人生的小径上,一路牵着母亲的手,陪她漫步到小路的那头。

我转过身,轻轻揽住母亲的肩头,一起穿过人海车流。 【点评】修改稿基本克服了原文中的不足,特别是“你反而急促不安的揪紧手中的包,一句话也不肯说。我不经意间瞥到你,看到你鬓角上抿上去的刺眼的白头发,看到你眼角岁月留下的深深浅浅的沟壑,看到你眯着眼努力地想瞅清墙上贴着的告示。我伸出手,握住了你的手,你惊慌的看着我,我忍住心中的难过对你笑,你也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心中的明媚并没有消散,原来它一直在那里,只是我从不主动去发现它” “我和母亲之间,也许有千步之遥,我不过主动迈出那一步,母亲便努力奔跑九百九十九步,来到我的面前,伸出手,给我最温暖的拥抱”这些记叙和描写,让人物形象更立体可感,让情感的抒发更淋漓尽致。

(指导教师:陈阳)

例文2:

动(原稿) 耿娜

主动接近自然„„

繁闹的都市掩盖了翠绿,五彩的霓虹遮蔽了蓝天,昂贵的香水玷污了芬芳„„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忘记了自然——这块神奇的土地——没有灯红酒绿的诱惑,没有勾心斗角的烦闹,没有匆匆忙忙的冷漠,有的只是安静祥和。所以让我们放松一下自我,主动去寻找一块自然之土。不用担心找不到,因为自然种类那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如果你喜欢山林的幽静,那就学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主动接近山林,主动探索山林的奥秘,边砍柴边欣赏。用心聆听溪水潺潺,用心凝视树木参天,用心品味花儿芬芳。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你乐意,随时可以出发,让大雨洗掉我们大脑里的污垢,和那些肮脏的寄生虫说拜拜,这样会更加放松,一切也更加美好。清新的空气,淡雅的芬芳,鲜活的翠绿,好不快活。

如果你喜欢看自然带给人的惊喜,那你可以选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选择“天街下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亦可以选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花朵含苞待放,小草探出嫩绿的小脑袋,春雨悄无声息的滋润万物,一切都充满生机,带给你希望,使那颗百受挫折的心又点燃了战斗的圣火。主动一点,接近自然,只为寻找那一份坚持的信念。

如果你喜欢大江大河的壮阔,那就仔细观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望着渺远的江水,心胸会更加开阔,那些忧愁烦恼都会被江水带到那遥远的天边,让自己随时随地保持一个好心情。

如果„„

让我们一起主动,主动亲吻自然,寻找一份幽静,寻找一份惊喜,寻找一份快乐„„

动(修改稿) 耿娜

繁闹的都市掩盖了翠绿,五彩的霓虹遮蔽了蓝天,昂贵的香水玷污了芬芳......我们这群人被完全封闭了起来,看不见奇山异水,看不见日月星辰,看不见芳草鲜美。

因此,让我们一起主动,主动掀开窗帘,与温暖的阳光亲密接触;主动揭掉屋顶,让暴雨来得更猛烈些;主动砸破城墙,让自然之味沁人心脾。我们不能被狭小的空间所阻隔,外面的自然世界更加精彩。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中,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但我们绝不可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可是我们可以独自一人背着旅行包去登高,去望远,去接近自然,对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从天空中带回一些云彩,擦拭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心。眺望远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疲惫的心似乎平静舒适了许多,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们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而自然就能给我们提供这种高度,我们为什么不去主动超越?

一次次的失败让你无言以对,坎坷的现实耗尽了你的坚强,这时忧郁布满了你的心空,悲观掠走了你的快乐,你再也无法讲心中的理想高高举起。但是为什么不驾一叶之扁舟,徜徉在浩瀚的海洋上,海浪会用它独特的文字向你展示:“谁说在晦暗的日子里不能歌唱,谁说在失败的岁月里没有理想,纵然无力面对现实的恐慌,依然可以有双可以飞翔的翅膀。”海燕会用他搏击风雨的激情劝你收起沮丧的脸庞,奋力拼搏才能创造奇迹。海风会轻轻抚慰你的泪水,鼓励你勇往直前。只要你主动,你就会从浩瀚无穷的海洋中重新收获勇气。

人人都说自然是块宝藏,那为何不去主动挖掘?自然地瑰丽,阔远能洗涤你的灵魂。自然的磨砺、爱抚能重新点燃你战斗的圣火。

让我们一起主动,去接近自然,获得一种高尚、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例文3

徐梦圆

当公共场合垃圾漫天飞舞;当公交车上让座需要物质奖励;当课堂上再也见不到高高举起的手„„ 主动在哪里?

当工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我们人也被安装到了传送带中从动轮的位置。起床号、上课铃、下课铃„„我们被那些比我们低级地多的无生命体控制着。试卷、讲义、老师口头传达的作业„„我们被那些无形的压力驱逐着,不需要想,手边的东西会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可以停,因为主动轮永远不知疲倦的转动着;只要被动,只需顺从。参加工作的我们又会怎样呢?在规定的劳动时间里,我们出卖了自己的时间——自己宝贵的生命。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机器,可以不知辛劳,听任指挥。然而机器又不如人的灵活,所以机器永远取代不了人。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二者融合的群体——仿佛无灵魂的行尸走肉。上级的任务放在头顶,传到手边,底层员工只需重复着既定的操作,只有被动,只需顺从。有人受不了了,于是才动用已被尘封的权力——主动——在大脑的支控下主动选择了死亡。

人离不开主动,主动是个性生命得以施展的前提。被动者永远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好比墙头之草,任凭东南西北风。主动者做的是自己,被动者只是他人的影子。主动者有思想,被动者只有顺从。

当今社会是否再不需要主动?要,一定要。因为我们要主宰自己的生命。一味被学校牵着走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杰出,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被动的任务,他们主动完成。一味被公司牵着走的员工永远不可能卓越,领导者都是有思想,主动意识极强的人。平凡的员工因其不平凡的智慧步步高升,为什么?他们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主动做好分内的事,最终让自己的小主动变成了公司的大主动,让那些不主动的人跟着自己的主动走。

而对于一些不管是按照道义,出于义务应该做成的事,为什么不主动去做呢?当被动强制你时,你的行动已受他人控制。

四、审视下列句段,谈一谈这些句段是否能成为亮点,并说明原因。

1、人离不开主动,主动是个性生命得以施展前提。被动者永远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好比墙头草,任凭东南西北风,主动者做的是自己,被动者只是他人的影子,主动者有思想,被动者只有顺从。

——徐梦圆

2、假设武则天安于命运,委身凄冷“风刀霜剑永相逼”的深宫之中,大概那宫闱中,也仅仅多了一缕香魂,一朵明日黄花,随风散去。但她却不甘心,她巾帼不让须眉,在主动争取努力之后,终于成为一代英明的女皇,开创了一派“贞观遗风”之世。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借鉴了日本人首相,从“破冰”到“暖春”,中日关系日趋暖和,日趋正常化,正是由于两国领导人都主动向前迈了一步,都主动伸出了友谊之手,才得以有今天这般局面,这个世界,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主动的合作,只有这样,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题才能贯彻始终。

——鲁馥源

3、卢梭说过:“人世间最令人感动之处,莫过于主动提升自己的价值。

等待机遇的人是愚者,创造机遇的人是智者,就像是一棵树的两片叶子,知这是主动面对阳光,拉近与光明的距离,而愚者总是等待阳光照耀自己。

——张博闻

4、主动,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保证。世界时千变万化的,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只有立足于长远,主动求变,国家才会兴盛,否则就只有落后和挨打。

——赵越

5、路试脚走出来的,知识被动的等待,路永远也不会伸到你的脚下。

——曹成

6、其实,被动者的悲哀不是别人抛弃了他,而是他首先抛弃了自己,放弃了自己“主动”的权利,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由外物的掌握,无怪世界会抛弃他。

——马仕荣

7、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人都要主动,主动担当重任,主动吸纳人才,优势还要主动承认错误。先机总是掌握在主动者的手里,被动只有落后。

——耿峰

8、人不是机器,无需他人按钮才能启动,我们有思想,应主动启动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改正,主动挑战,让主动之花开满人生之路。

——宋鹏程

9、人人都怕第一个吃螃蟹,因为我们不知道吃过之后会有什么接过。正式像这种不敢吃螃蟹的畏惧,才让我们对许多I事情都敬而远之,不敢主动出击。

10、主动出击不是冲动,而是冷静中的智举。

——郁婷

11、梦想拥有者实繁,能主动追逐者盖寡。主动追梦,我们会听见空中充满振翅飞翔的声音,最终抵达心仪的远方。

——王妙玄

12、有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弱者坐失良机,而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 是啊,生活是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只有主动,才能够抓住机遇,利用机遇。而若一味守株待兔,只会使机会擦肩而过。

——田田

13、向日葵默默追寻着阳光,努力吸收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悬崖边的野花毅然与逆境相抗,执着的怒放于天地之间。我知道世间的缘分因果相续,命运并不是我们可以自由掌握的东西,但我们却可以主动为自己创作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14、其实,每个人都是阿甘,只要我们愿意主动地向前看,主动地奔跑,我们就能战胜自己,克服磨难,创造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机会需要等待,但更需要主动去争取,只有主动地树立目标,主动为理想付出努力,才会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许计玮

四、写作知识链接 1.立意的角度

(1)生命角度。

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

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

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地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在有效的表达和生命意义的真实传达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年轻的时候本末倒置,要走出来需要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

(2)名著角度。

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2003年湖北考生的满分作文便是佐证。

(3)文人角度。

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片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挥之不去,所以他们表现得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说其缠绵,那就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久唱之不衰;说其大气,那就有司马迁的《史记》“肠一日而九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潇洒。

(4)心灵角度。

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 (5)境界角度。

我始终以为人的漂亮在于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 (6)忏悔(歉疚)角度。

“忏悔”在我们中国的表达,那就是“反省”,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常常是君子们修养的一条准则。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以此为文则能使文章高格。

2.古人谈写作之法 (1)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2)王国维谈境界

①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②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 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五、课外作业

围绕下面作文题积累材料,列出写作提纲。平时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推荐第10篇:语文真的要讲本色

语文真的要讲“本色”

前几天,我到南宁观摩了广西中学语文优质课展评以及听了王荣生博士和黄厚江老师的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感触颇深。特别是听了黄厚江老师的讲座——《我的本色语文观》。

其中他讲到现在的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就是语文失去了本真,也就是说现在很多语文越来越不像语文了,教语文的也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语文了。(1)语文在被萎缩。很多语文课堂,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很多同学的语文学习,只剩下一个目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都紧紧盯着考试;考什么时候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2)语文在被拔高。就是放弃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责任,而去追求那些高位的目标。基础知识不重要了,基本能力不重要了,动辄对话,动辄多元,动辄审美,动辄探究,动辄质疑,甚至把文化启蒙作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在有些课堂里,课文还没读懂,就和文本对话。文章还没有理解,就和作者质疑;基本内容,还没有掌握,就开始探究。(3)语文在被虚化。语文课越来越好看了,语文课越来越热闹了。新理念越来越多,新形式越来越丰富。可是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体验多了,积累少了;看影视多了,读课本少了;听录音多了,教师朗读少了;其他活动多了,语文活动少了。(4)语文课堂在被悄悄地转移了。有些文课悄悄地转移成生物课、历史课、画画课等。的确,现在大多数语文课堂都存在着这些问题。我也常常犯类似的错误。比如,我在上〈〈致女儿的信〉〉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女儿问了爸爸什么问题?(2)爸爸是怎么回答的?(3)到底什么是爱情?(4)谈谈你对爱情的认识。我在上这一课时,注重的是对爱情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本的理解。

到底怎么教语文呢?黄厚江老师也谈了他的本色课堂教学观——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本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是简单朴素。所谓简单,应该是目标简单,方法简单,过程简单。简单往往就是高效,朴素才有生命力。他甚至认为,太热闹的不是好课,太精彩的不是好课,太圆满的不是好课。的确,我们经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些,把内容讲得精彩些,使课上得圆满些,上课时挖空心思弄了五花八门的怪招,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因此我反思了许久,觉得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堂真的应该像他所说的那样: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效果实实在在。

第11篇:《坚守清廉本色》心得体会

坚守清廉本色

--—读《清廉,本色与坚守》有感

按照公司党委统一安排,我认真阅读学习了《清廉,本色与坚守》一书,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使我对新时期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上加固了一道拒腐防变的警戒线。

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党执政兴国的生命线。省纪委尹晋华书记的为官“十不”,精辟、客观的阐述了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坚守信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合格的共产党员。书中以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千奇百怪的案例为教材,深刻进行分析和剖析,旁征博引、言语中肯、情真意切,给广大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上了生动的一课。书中通过举事例、讲道理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形势,明确责任,敬畏手中权力,更好地保护自己,增强在工作和生活中抵御腐败的能力。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也要求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这些深刻论述,对于进

一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建设廉洁政治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要从严治党,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提高制度执行力。书中通过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问题的剖析,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治腐败 。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我们防治腐败的核心,必须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职权,既靠外部制约,更靠自我约束,而自我约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权力面前要有一种操守和

修养。一个人在法律和制度面前规规矩矩、不越雷池,相对来说更容易些,但在无人监督、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信仰,不为物役、不为利诱惑,则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操守。

教育是防治腐败的基础。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围绕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着力点,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施教机制,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

加强监督是防治腐败的关键。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更好发挥巡视监督作用,完善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监督的新途径新办法,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着力强化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坚守住清廉,不但要有外部的监督机制,更重要是要加强自我约束,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才能抵制各种诱惑。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相对而言,他们遇到的诱惑可能更多一些,面临的考验可能更复杂一些,这就要求要有更加坚定的政治素质和抵御腐败的坚强决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阅读学习《清廉,本色与坚守》一书,我觉得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

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人。当前,公司正处在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公司各级党员干部在各个方面带好头、做好表率,清正廉洁,勇于担当,这也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有效支撑。对《清廉,本色与坚守》的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燃气事业的发展中,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3年4月22日

第12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近年来,进行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我对高效课堂教

永丰县 恩江小学

宁二娇

学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在内容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但反思我自己的教学,有时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班内大展示环节,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得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有些课来说,整堂课教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需要教师做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一带而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有时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有的孩子汇报课文某个内容给我们组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时,教师有必要再次追问学生,哪些词语更能体现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这种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之中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第13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黄土梁子小学

李桂英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数学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数学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

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数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 学 数 学 高 效 课 堂 教 学

——心得体会

李 桂 英

黄 土 梁 子 中 心 小 学

第14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15篇: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杂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16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阳光师训

——《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阳光师训”活动。听了《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讲座我感触颇多。教育专家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答疑解惑,使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得心应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

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参加这次“阳光师训”后,我把所学、所感都化作对教育教学的新鲜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学。从备课、上课到讲评、反思,都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位。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李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17篇: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2102年9月22日、23日这两天,我们几人有幸随校领导前往哈尔滨参加了‘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因为来的都是在全国语文界极富盛名的专家、领导,所以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可以给我的‘教育教学浅渠’注入新鲜的源头活水,同事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充电,叫我记录本变得沉甸甸的厚重。所以,无论从对待教学的精神层面上,还是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的物质层面上,我都是收获巨大的。 此次外出学习,我从诸位教育专家的教学与讲座中汲取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很多,在这里,我只就著名特级教陈延军所讲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来谈谈我切身的体会。 陈老师作为名师讲课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在他朴实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他的这节散文科的教学并没运用太多幻灯、课件,没有丰富的游戏、表演,教师的说教也并不是多么的激情满怀,但课堂却能深深的吸引着听者。回头想想这节课,陈老师把这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真真切切,恰如其分。可以这样说,陈老师真正做到了是语文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陈老师的这节课更好的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 陈老师的课,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

一、他把语文上成了语言文字的揣摩课

汉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人类的文化,也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应牢牢地装着语言文字把语文上成语言文字课,让孩子们逐渐发现语言文字的精妙特点,并且学会运用他们。

课的开始,在学生读了课题后让学生讲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换个说法。这样就有了‘别人的花是让自己看的’、‘自己看的是别人的花’、‘别人看的是自己的花’几种不同的说法。又将‘自己’换成‘我’,‘别人’换成‘他人’就有了‘我的花是让他人看的’,‘他人的花是让我看的’这样的说法。这样看是简单的揣摩文字的活动,为后文学习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做了很好的铺垫。陈老师说“语文是有眼睛的,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有眼睛。陈老师引领学生找到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深入体会。抓住‘四五十年以前’、‘今天’这样的词语了解文章写作顺序;‘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时都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这几句话中‘都’字的揣摩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语言文字有是有依托的”抓住‘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中的‘真切’、‘吃惊’,‘美丽的东西很多’中的‘很多’,‘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奇丽的景色’中的‘奇特’、‘奇丽‘这样的词语找到文字依托,体会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和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变的民族美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课文中每一处关键词,老师都领着学生走一步踏三步。理解一篇课文确实是这样,语言文字揣摩的越深,文章的感情也就理解得越透。

二、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训练课。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们多读书,但我们的语文课如果缺乏了读书的训练,孩子们不懂的读书的技巧,怎么会爱读书。每一节语文阅读课都可以当做很好的读书训练课。这节课的课堂从始至终都灌输着读书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共浏览;边读边圈画;边

读书边找到重点文字的依托;出声朗读加深理解的读书方法。

三、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生动活泼的情感课。

宇宙万物,有情才是美的,文章更是如此。文章中精准的语言会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文字,文字探究了,情也就出来了。师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情感的熏陶,课堂生动,完美。

四、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良好习惯的养成课。 语文新课标修订版中增加了‘每节语文课十分钟鞋子训练’的要求。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我找到了如何在课堂实现写字训练的有效方法。陈老师把这十分钟的写字训练贯穿整堂课的讲解中,这样的写字训练,及练习了字的写法,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避免了集中写字的枯燥。陈老师强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查字典习惯的培养,词语积累习惯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

另外,陈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说‘不’既不伤害孩子的内心,又鼓励学生灵活思考。善于抓住标点符号,修辞方法,写作方法来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的引导很到位。例如在学生理解四五十年后的一天,季羡林老爷爷又回到德国时,老师及时补充季老当时与四五十年前相比较的不同地位,不同社会阅历,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的从季老今日与昔日看花的同样吃惊的态度中感受德国人那恒久不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高尚思想境界。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像是想不到这么深刻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会会使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有效率。没有或是缺乏引导的课堂,则等同于自己学习,自由学习。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乳交融的关系,在陈老师的这节课中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学生将语文知识掌握得透,情感体会深入。这不禁是我把自己的课堂与之比较,发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改革历程中,或是犯了左倾的错误:即之中是工具性,在语文课堂上,一味的让孩子们读字写词,理解生词,概括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就是读、背、写,没有别的花样。后来,逐渐强调了人文性,强调了要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时间,在优质课评比中,幻灯、课、游戏、表演满天飞,老师上的激情满怀,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而我们也一度被这样的课堂气氛沾沾自喜,沉醉其中。。。。。。今天,我们再静下心来与陈老师的课对比却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因过度借助多媒体而渐渐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工具性薄弱,重度轻写,重视轻说,都是现今语文优质课的弊病。而我们真正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则多用原有的旧办法,每节课都一个样子,学生都能猜得出老师每一步要做什么,目中无学生,重教不重学,以一遍遍的让学生抄写,做题来提高语文成绩。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教师地语文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用创新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这与当今弘扬的‘培养创新性的人才’的形式及不相称。

语文是比较纯净的课程,阅读教学更是纯而又纯的课程。但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味道淡泊,远离灵动的语言文字,上沉了索然无味的说教课,分析内容课,难怪有的课堂让人听了觉得不是在上语文课。其表现是语文教师没有从语文的根本上钻研教材,不是从学语文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多从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下功夫。一个肤浅的东西充斥着整个课堂,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远离文本的过度分析,正是缺乏以人为本,从语言文字入手的语文观。把学生当成了静止不变的容器,凭主观愿望灌输,以教师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其结果比是学生想的死,想得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消极,停滞不前。

陈老师的课,让我更多思考自己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心做好与文人,明明白白教好书。更让我深深感感受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应该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了。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甘肃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2009年 9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阅读课,小语会专家崔峦老师的现场评课,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两位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专题报告,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本次听课的一点体会:

一、带给学生“爱”的真情

上课的几位教师都是知名教师,但他们放下权威,带着激情,带着爱心,带着尊重走进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可信的微笑来吸引和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李芳老师课前的一句“孩子们,你们好”的亲切问候,徐世赟老师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怎么样的老师?请你们说说我的优点,好不好?”让学生如沐春风。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向上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二﹑留给学生“读”的时间

学生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留给学生读的时间,以读带情,以读悟情。可见,“读”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对于朗读指导总感觉有些困难。这次,听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受益非浅。他们采用的方法虽然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感悟自读等,但是怎么就有那么好的教学效果呢?几位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

感情;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老师们在课堂上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快慢急缓的语速,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吸引学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李芳老师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词串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小柳树是什么样的?小枣树是什么样的?”学生读:“小柳树是绿绿的。细细的,小枣树是弯弯曲曲的,光秃秃的。”教师相机指导叠词的读法,并美美的范读,令孩子们陶醉。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入情入境地美读,读出了词的韵味。如徐世赟老师在上《白鹅》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鹅样子的词语 “历声呵斥”“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然后又让学生找出三种描写白鹅样子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教师范读突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学生再读,学生越读越好,通过多层次的读,学生读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高傲和有趣,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情境。

三、还给学生“讲”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讲,通过发言。让学生在对话中相互启发,促进,形成清楚有序的表达能力。如: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童话?谈一谈。”同学们畅所欲言,兴趣高涨,接着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想一想,图上有什么?并发挥想象编故事,经过老师的巧妙点拨和引导,激发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激起

了孩子们强烈的表达意识,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不知不觉融入作文教学,画面上的面包时而是一朵白云,时而是一朵雪花,时而是一团棉花,孩子们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丰富故事的内涵。此时,孩子们不再觉得说话是一种负担,他们争相发言,急于表达,达到了“情动辞发”,“不吐不快”的境地。

走近名师, 走向成熟

——赴双流“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听课感受

邻水二中王遗锐

一、会议概况

2009年6月18日至21日,“东升杯”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四川双流县隆重举行。大赛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语会)主办,四川双流县中学承办,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东升小学协办。大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和谐、高效”为主题,本着“以课会友,切磋教学技艺;以课促研,融会课改成果”的精神,突出“双基、语文、汉字、规律、效率”重点,推动汉语教育健康发展。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全国中语会委员会委员、著名特级教师、张富教学法创始人张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中语会读写训练专题研究组组长、总课题组组长李一行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语会、教科所(院)的负责同志、教研员,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盛会。

双流中学唐文莉《相信未来》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囚绿记》 成都树德中学袁学民《哀江南》

川师大附中赵琳《遥远的幸福》

牡丹江市一中张奕《江南的冬景》

新疆八一中学蒋舟《定**》

江苏张爱丽《一种离别,千般风情》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许艳春作文教学示范课《感知——作文之根本》

天津庞海鹰《想象作文》

陕西西安曾琦《秋天之美》

大连孙俊《陈情表》

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专题报告

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尤立增《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

二、专家讲座

本次大赛,除课堂教学赛课(含展示)与专家点评外,还有三堂精彩的专家讲座。 在陈金明的专题报告《让文章本身教育学生——也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中,他旗帜鲜明地批评了时下语文课中流行的“泛人文教育”。他认为,这种“泛人文教育”

课脱离语言、远离文本、提问荒谬、架空分析,贻害无穷。譬如,在《荷花淀》教学中提问,假如水生嫂被日军强暴了,她该怎么做?教学《促织》一课,讨论蟋蟀怎样斗?陈金明认为,“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张志公语);人文教育的大旗无论举多高,都不过分,关键是如何实施。“读写本领、人文情感、思想教育应该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他指出,语文教师在实施人文教育时,应该“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即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循文求义,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把语文课恢复原生态,还其本来面目,上出真正的“语文味”。他还谈到,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一定要学会揣摩语言,揣摩就是反复想,会想是会听说读写的前提。

在尤立增老师讲座《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主要强调了“素养”与“能力”两关键词。他认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素质就是要有“教学生学会,教学生会学”的本领,把客观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他大力主张“本色语文”(素课),认为语文学科本身要求语文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广泛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多读书,现代化工具只是服务于课堂,老师不能成为信息技术手段的奴隶。要利用假期外出学习,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起深厚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方案,从事教学工作。要提高自己吃透教材的能力,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把参考书真正放在参考的位置。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把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从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认知的起点,尊重学生读的权利,说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课堂上教师要进入文本角色,更要转变教学角色,变知识霸权者为知识分享者、变指导者为学友、变一桶水为一眼泉、变提问者为应答者、变蜡烛为果树、变统治者为平等的首席。要锤炼语言:科学、准确、精炼、艺术。要“门门通”,还要有“一招鲜”。组织教学要突出点拨的作用。“点”——点要害;“拨”——拨疑难,排障碍,答对了要肯定赞扬,错了一定要委婉指出、及时指出。

在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中,主要强调了语文教与学交际过程中要“高进快出”,“重对象、重内容、重场所、重目的”,“听说读写并重联动四位一体”,认为“学重要,习更重要”,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帮助每个学生走向相对意义的成功。

关于课改精神,综合各专家报告和现场点评,主要有二:考试的指挥棒性质不变,教学就绝不能与高考脱节,这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的问题;阅读教学要注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 建议。

三、关于赛课

本次参赛或展示的课共有11堂之多,分为诗歌鉴赏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指导教学。可谓门类众多、精彩纷呈。但在此我不打算全部复述,因学校订了一套教学实录光盘,等寄回后挂载在校园网可自行观看研究。重点说一下作文教学。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华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河北的许艳春带来了一节快乐与智慧交织的展示课《感知——作文的根源》。这节课由“送礼物”开

始——教师送给全班同学每人一片树叶,并让他们观察树叶写一段文字。然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即兴创作的这段文字,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会从外形、功能、气味、触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去感知、观察、思考、描写、联想、感悟,最后提供了课本中用感知来写文章的范例——朱自清《春》、张爱玲《明天》。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趣味、搭建智慧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思维发散、第二次学生习作展示五部分。教学意图集中,步骤设计科学合理,课堂节奏明快,巧妙自然,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智慧“井喷”,互动踊跃,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设计、清新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大赛评委及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一代名师的方家风范!

天津的庞海鹰老师在《想象作文》一课中,借助对一个简笔画展开的古铜钱图案,借助多角度的想象与想象组合来启发展开学生思维,从而合理地构思作文,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想象的丰富、合理和集中,最后以经典题目——“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大森林的小木屋中,突然响起敲门声??”收尾,引导学生培养作文想象能力。整堂课,设计精巧集中、实施严谨有序,方法传授快捷高效,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陕西西安曾琦执教了《秋天之美》。老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了自己拍摄的秋景,让学生感受秋天之美,激起学生对秋山秋水秋风秋雨秋花秋果等秋景的兴趣;引入本堂课题《秋天之美》后,询问学生由秋天想到了什么,又引发了什么情绪。教师明确观察角度后,又以“如何用文字把这些景象生动再现,让没去过、没看过的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神,如闻其声?”设问,二次激发学生的探究与表现欲望,进而点拨描写(含修辞)、联想、抒情等技巧,拓展写作教学的广度、深度;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成文。

三堂作文课中,都特别重视学生写作前的心理准备与思维开启,重视想象和情感在文字表达中的作用。教师的引导点拨大同小异,都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二是通过引导明确感知、观察角度;三是借助联想拓展学生思维领域;四是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抒情、感悟等技巧;五是动笔写作;六是展示、交流、修改、提高。

四、观摩感受

感受之一:关于教学预设与效果生成的问题。

这个感受主要源于牡丹江市一中张奕老师《江南的冬景》一课,张老师在整堂课中,从情景导入、主体教学、讨论分析直到最后小结,99%都是按其印发的教案在复述,课中有几处学生偏移了教师设计却有价值的思考提问情形出现,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她运用教师智慧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究,而是按自己想法硬生生把学生思路拉回了教师预设,课堂民主气氛较为欠缺,教师为主体的套路化色彩明显。听完该课,当时第一个感觉,这个老师可能与大奖无缘了。

事后,我反复听录音、看笔记,将该课与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老师执教的《囚绿记》等10堂课进行对比,想到了预设与生成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学肯定是需要预设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者,准备也。没有准备,也就是随意为之,无论教师资质多么聪慧,经验多么丰富,其课堂教学肯定“不是少了必要的,就是多了不必要的”,最终免不了“信口开河、想到哪说到哪、胡乱敷衍、乱侃一番”的莫大嫌疑。

所以教学常规严格要求老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法,也要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前三者是基本原理,最后一点是个性特征。正是因了这个个性,同样一堂课,同样一群学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技巧;不同的名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共性的、适合自己的可以借鉴吸收,个性的东西学不来也不必学。教学,不备自己,就是不尊重自身学识涵养与教学水平的客观实际,自然不会扬长避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如果一味盲目模仿某某大家某某名师,那肯定是画虎不成,自我尽失,最终也只能做个技艺并不算高明的教书匠。可以说,一堂堪称成功的课,其预设一定是十分详尽周到且又有所侧重和取舍的。

但是,我们在实施教学时,除了要讲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外,更要讲体现教师智慧的灵活性,能针对那些不曾预设的课堂临时情形进行合理引导调整,而不是搞“一言堂”,因为专制、独断的教学浸淫只会引来学生的枯燥无趣、心生反感或者盲目屈从,自我意识与创新思维火花尚未点燃就被无情掐灭了。这显然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夸张点说等于戕害,于心何忍?因此,我们需要教学预设,更需要随机应变。这也是我校所主张的“和而不同”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运用实例。只有课堂和谐,师生沟通配合默契,教学生成效果也必然最佳。

感受之二:关于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的灵活运用问题。

本次大赛,包括专家讲座,无疑全部使用了体现现代化气息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容量、表现形象直观、图文音频视频素材完美结合、增加教学趣味、吸引学生注意力等诸多好处。但它毕竟只是为教师所用、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得当,自然生成效果很好;运用不当,则会对教学的有效性构成很大伤害。在孙俊老师阅读课《陈情表》、曾琦老师作文课《秋天之美》中,两位老师都于课堂结尾要求学生思考完成作业时,播放了冲击力较为强劲的音乐和视频,据说是为了启发。我个人认为,应属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严重干扰了学生思考或作业的有效注意,结果适得其反,预设实现不了,反成无意中的伤害。

感受之三:关于课堂导入的问题。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入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初始环节。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然。通常,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是单刀直入式,用时减省并且有效。但赛课就不一样,那是出彩的一个高地,往往需要巧妙迂回。本次大赛的十一节课,在导入上都是各尽其妙和十分成功的:有的是用音乐营造气氛进入情境,有的是用师生互动游戏或学生表演拉近心理距离,有的是用朗诵(朗读)相关文本驳接教学内容,有的是抛出新奇问题引发学生联想,有的是检查预习发现问题引入,有的是教师娓娓讲述导入,还有的讲笑话造幽默出对联送礼物引入??不一而足,都是为了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铺垫。此外,个人认为,这里有个时间限制的问题,标准是“合理、有度”,决不能毫不相干、喧宾夺主甚至虎头蛇尾的遗憾式精彩。

感受之四:关于课堂旋律与节奏的问题。

本次大赛,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参赛教师几乎都有超时拖堂。这又不得不回到我谈的第一个感受——教学预设与课堂操作问题。我想,在有限的40分钟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各自任务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时间如何分配,执教者心

头应该有个预设的通盘考虑,可以根据经验或戴手表控制课堂的旋律与节奏。这里我说的旋律,特指教学内容的主次多寡;节奏,特指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按照“三主”教学思想,教师是主导者,有这个调控权或曰调控义务,一定要有灵活性,既要遵从教学预设也要讲个临时调整,力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大家熟知的电视剧《霍元甲》中以霍氏拳法为主体兼集各派精华的迷踪拳,它其实也是有预设套路的,但在临场的高手比武时,它又是不讲套路只凭眼快手疾随机出招的,所以它总是赢家。课堂旋律与教学节奏的控制与之同理。

本次大赛观摩,还有很多思考与感悟,鉴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值得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成熟、成功?学无止境、教无止境,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和不断提升。

第18篇: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听课感想 2011年3月16日到18日,“益阳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既观摩活动”在益阳桃花宾馆举行,承蒙学校领导关照,我有幸聆听了这11节的优质语文观摩课,真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听了过后,让我感想颇多,现在简单的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次讲课,大部分老师都在努力将自己由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前氛围必不可少。几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作好了充分准备,有做游戏导入的,有观看视频导入的,有和孩子们交流导入的。有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出了一个绕口令,让孩子们练习,孩子们兴趣十足,加上教师语言风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位老师在上新课前让孩子们观看了一段《北京亮起来了》的视频,让孩子们对熟悉而又陌生的北京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新课授课打下了基础。总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先让孩子们了解你这个朋友并愿意和你做朋友继续交流下去。

三、孩子们学习轻松,愉快。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老师很好的把语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现了蝙蝠探路的方法。整个课堂上孩子们非常踊跃的表现自己,从而达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新理念。《晏子使楚》中,老师通过一句句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大家迅速的找到当楚王侮辱晏子时晏子的三次反击,在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解到了语言的艺术。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导演,在导演电视剧的同时来理清课文思路,开放的教学设计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兴致很浓。

四、老师的激励无处不在。当孩子们的回答对时,老师会用“你真聪明!”“你爱学习!”“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等等语言来激励,甚至还有老师事先准备了小奖品,如:笑脸、大拇指来奖励回答的很棒的孩子。及时的鼓励,让孩子们获得成功感、自豪感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思考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五、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其实很多的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可以说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就联系到同学们熟悉的桃花仑小学,从讲述桃花仑小学的来由引出课题。在《蝙蝠和雷达》这堂课中,老师先让同学亲身体验蒙上眼睛走路会有怎样的感受,再引出蝙蝠探路的方法。《动手做做看》就抓住我们人的惯性思维,认为有影响力的人说的话就是对的,面对老师还没做实验就得出结论,孩子们想也不想就赞同来引出本课主题,凡事都需要自己动手做做看。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我也深深的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更具特色。

六、较强的应变能力。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是老师无法预料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动手做做看》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个课堂上,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自控能力较差,面对诱惑力极强的投影仪,大家纷纷把小手放到投影仪上来展示自己的“手势”。发现这一情况后,老师因势利导,巧妙的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既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课堂次序有序的进行下去。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处变不惊。

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听了这些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老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极其深厚严密的教学语言,以及非常精彩的教学设计。我更深深的感到自己课堂教

学的不足,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我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重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我过分的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殊不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次听了桃花仑小学学生的朗读,我才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小学语文就该在朗读中体会文本、理解其意。

二、必须不断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水源来自哪里,就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地充电。每次和大家探讨问题时,我就会感叹自己知识量的严重不足。如此狭窄的知识面怎么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特别在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看到学生上课不认真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生气,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学生的一个小举措而大发雷霆。现在我开始学会反思:我的课堂够吸引人吗?如果够,那为什么还会有学生开小差呢?答案很显然,我准备的还不够,教学手段的大同小异让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没有新鲜感的课堂,学生当然没有喜欢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教者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四、做个有心人。在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我是非常“凶”的,这种感觉让学生望闻生畏。在这次听课中,有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她整堂课都是以“笑”来贯穿全场,声音的柔感让我连想也不敢想。正是由于她如此,整堂课学生异常的听话,基本上没有孩子做小动作,大家都在认真的倾听。那一刻,我似乎知道了,学生要的是什么。今后,我也会努力,让自己把爱心、耐心、用心结合起来,真正让自己做到以“理”服人。 2011-3-20篇二: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这次国培我有幸看到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谭雪梅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结尾中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激情昂扬的总结,到现在让人记忆犹新,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3、使用多媒体,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内容,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生简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四、教学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篇三:听语文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听语文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坪头小学郭丽霞

2月25日在县教委组织下,我有幸到固隆小学观摩学习,此行上午我听了李沁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只捡儿童多处行》,并参与评课交流,课改研讨。下午听了张江霞老师《让评价与课改齐飞》的讲座,经过一天的学习给我很深的触动,感受甚深,不虚此行,收获很大。非常感谢县教委给我们提供的此次学习机会。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本人的感受。

激情课堂,我心飞扬。我听了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让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上仅仅扮演的是一个导演的作用。学案设计巧妙,学习目标简洁明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针对性很强。自主学习问题比较容易,一般学生自己就能够完成,这节课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人人参与,看不到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这种学习氛围让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也无形中也被融入到课堂之中,随着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漫步在知识的海洋。

精彩的讲座,引发无尽的思考。张江霞老师由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进行了深度分析,把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真真正正的说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和误区,究其根源,我个人认为,还

是对课标精神不了解,对阶段性目标不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思考的。

总之,此次去听观摩课让我收获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环境,实际的学生,学生现有的水平,借鉴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去做,让课改真正融入课堂,让课堂从此变得真、善、美。

第19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韩党完小:党晓妮

近期,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这节课来说,整堂课教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有的孩子汇报船给我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师有必要再次追问学生,哪些词语更能体现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这种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之中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

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第20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石扇镇中心小学

冯建清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学习。通过学习,大家都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收获。

但是,收获的同时,我们将如何积极地开展呢?又从哪些方面着手呢?针对目前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确实是差远了。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一问三不知,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不想动口,也不想动手,更不想动脑。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差,头脑里积累的词汇少得可怜。造成这些问题,是否与我们执教者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关呢?

如今,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我们教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只有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多种形式。我们的教学也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虽然是“教无定法”,但在语文教学中,不管哪个环节,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就是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来说,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核心是什么?教学应该是把整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还要给予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能保证他们能有所思,有所悟,培养他们动笔动脑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学得更深、更透。当然,关键之处,教师还是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一切习惯都是养成的。倘若每节课,每一段,每位老师都能同步,都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教学。我想,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就绝对不是今天这一现象了。愿大家行动起来吧,向高效课堂推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本色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
本色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