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点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1-07-1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英语口语教学的切入点

浅谈中小口语教学的切入点

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

刘军山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的飞速发展,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国外在华独资、合资数量与规模的逐渐扩大,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后,社会上急需要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外语,尤其是精通口语的高质量人才,中小学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从去年秋季开始,中小学各科将实施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都做了具体的、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尤其对口语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设计者们试图改变过去英语学习者会听、会读、会写、不会说的哑巴英语。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学开设英语的第一套教材到八十年代中学使用的第二套教材都是以词汇,语法、阅读、翻译为主线而设计的,口语只是从属品。从九十年代开始使用的第三套英语教材才把口语教学正式纳入了英语教学课堂环节,突出了英语的交际功能,第四套英语教材更是增加了大量日常情景会话的篇幅。效果怎么样呢?经过两轮的使用学生的口语能力真的达到了设计者的要求了吗?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反正我校的情况是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毕业也就学会了那么几句话,而且除了课上练习对话外,课上、课下就再也没有人使用它们了。例如,Hi! Good morning. Bye! What’s your name? May I come in? Excuse me, may I use your pe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can I do for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类似这样的句子要是学生在七年级能够熟练运用还真的不错,要是到了九年级还是这个程度,这就不是教材设计者和我们教师的初衷了。只会这几句类似这样英语还不能算交际,那就是说我们的初中生用了三年时间,大多数高中生用了六年的时间还没有张开嘴巴,还没有达到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交际化,这跟他们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努力是不成正比的。这是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再看看大学生和社会上的英语学习者,他们也大都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下了很大功夫来学习英语,但到头来也只是学会了只言片语,形成不了一个具有一定情景的、完整表达的语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用了这么长时间,花费了这么大力气还是不能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呢?难道英语这么难学吗?难道中国人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吗?非也!

下面我提出几个问题,看看大家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一, 语言是干什么用的------语言的功能是什么?这个问题诸位是不是觉 得问的新鲜,谁不知道语言的功能是交际或交流。

二,跟谁去交流(我们这里只关注中学阶段)?这个问题好像问得也很多余。 我们学习英语当然是跟外籍人士去交流呀,不然学它做什么呢?跟谁去交流的问题问得一点也不多余!我认为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以与外籍人士直接交流为目的的,而首先应该是与他们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或懂英语的父母和亲友交流为目的的。可能有那么极少数中小学除了以上几类交流的对象外,有条件、有机会与外籍人士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比如,一些外语特色学校等,但与众多的普通中小学相比,这些学校只能算是支流而不能算是主流。

三,在哪里交流?有人肯定会这样想:这个问题问得更荒唐,当然是在有外 国人的地方交流啦。好,让我们大家来看一看,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哪里有外国人(中小学有外籍教师的除外)。

1, 商场里有外国人吗?我们到商场买东西时可能碰巧遇到外国人也去买东 西,但我们的中学生是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而不是与商场的售货员进行交流,而我们的教材中学到英语对话却是售货员与外国人之间的交流。

2, 马路上有外国人吗?在大城市的学生在马路上确实能遇到外国人,但绝 不是中国学生用英语去向中国的警察问路,而应该是外国人向中国警察问路,中国警察用英语给外国人指路,倒是我们的警察叔叔应该学习我们课本中的情景对话来给外国朋友提供方便。

3,医院里有外国人吗?保不准有外国人生病去看大夫,但在医院里的交流是在外国人与中国大夫之间进行的,绝不是中学生用英语向中国大夫询问病情,那岂不是滑稽。

3, 饭店里有外国人吗?这些年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没准儿我们的中 学生跟朋友在饭店聚会时,用英语和也在那里用餐的外国朋友攀谈起来。但为我们服务的饭店服务员是中国人,而我们教材中的对话是在中国学生与外国服务员之间进行的,应该是饭店服务员学一些英语,以便为外国友人提供良好的服务。

4, 旅游景区有外国人吗?这回该有人说了,这里的外国游人最多,但带我 们参观或给我们解说的工作人员还是中国人。他们大都会讲流利的英语,但他们主要是用英语来为来此旅游的外国游人提供服务,我看不大可能为了帮助我们的中学生朋友练习英语而用英语来和中国的学生交谈吧。

上面提到的几种场景都是在我们教材中出现的,这只是期中几例,想藉此来说明一下问题。教材的编写者创设这些情景的目的是想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学会在这些情景中常见的会话用语。虽然情景很真实,语言也很地道,只可惜对话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措置,致使我们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去使用他们在课本中学到的会话语言。诸位试想,学生费了很大的力气在课堂上练熟了的东西无处去使用,那时间长了还不忘掉吗?我们能指望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学会的对话到十几年后出国留学时才去使用吗?难怪我们的学生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与汗水还是不能开口讲英语,这能怪他们吗?多少年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教材编写者一直沿用西方的语言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却偏偏忽视了最最重要的一个大前提:我们是在中国、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没有外国人与我们用英语交流。

四,这个问题算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阐述。

大家都知道语言的功能是交流或交际,那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人们进行交流 呢?换句话说,交流的动机是什么呢?人类从类猿人演进到人,再到语言的产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交流的需要是产生语言的直接动机。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动机,没有动机就不会导致行为。归纳一句话: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要使中小学生能够开口说英语,在生活中使用英语,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教材编写者和广大教师就要研究、调查、了解、熟悉中小学生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他们平时喜欢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这些思想感情,然后把他们经常使用的汉语口语转换成地道的英语口语,按照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编写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使他们学习了,练习了以后马上就能够在课堂内外、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去应用。只要我们教材中的语言设计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学了就能用,我想我们中国学生也能把英语学得外国同龄人一样的好,至于现在课本中设计的情景对话等到学生出国留学前学还来得。

五,交流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上面已经提过了,这里再归纳一下。既然需要是产生语言交流 的动机,那中小学生在课堂内外、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就是交流的对象,交流的对象所需要的语言就是我们编写教材的依据和素材。下面我提供一组中小学生常用的学习和生活用语,借此抛砖引玉,给大家引一个教材编写的思路。

1, A:老师,我可以去厕所吗?我实在憋不住了。

B:可以,但小心点,别跑。 2, A:打扰你一下,王林。

B:什么事?

A:我的铅笔折了。你有富余的吗,我想把数学作业做完再去买。 B:可以,给你。用完马上还我哦。 A:没问题,谢谢。 B:不客气。

3, A:这只破笔真气人,老是漏水。

B:可不是嘛。用我的吧,我现在不用。 A:多谢了! B:不谢。

4, A:这回我请客(这次我做东)。

B:别傻了,咱们还是AA制,好吗? A:好的,我同意。 5, A: 梅梅,我请你冰淇淋。

B:你真好,谢谢。下次我请你。 6, A:我们玩牌呢,你也来凑个热闹吧。

B:哦,不行,我忙着呢,你们玩吧。 7, A:你可回来了,都把我们急死了。

B: 不好意思。道儿上车子坏了,又去修车子,所以来晚了。 8, A: 真邪门儿!钢笔刚才还这儿来的,怎么一眨眼不见了?

B: 你去问问妍妍,她刚才来过这儿。 A: 我这就去,谢谢你。 B: 不谢。

9, A: 嘿,这个箱子真沉!

B: 还用你说。

10,A: 你再这样我就跟你急。

B:抱歉,我不了,咱们和好吧。 A:这还差不多。

11,A:看电视真没劲!不如去打乒乓球。

B:好主意! 就这么办。

12,A:你不同意就拉倒,我不勉强你,反正我去。

B:我现在决定不了,我得先问问我的父母呀。 13,A:算了吧(拉倒吧),我是说着玩呢。

B:怎么啦?别生气呀。

14,A:你倒是说话呀,去还是不去?

B:让我想一想,好吗?

15,A:要不咱们就先把这份表叫上去吧,你说呢?

B:这事儿咱们做不了主,得找班主任商量一下 A:好的,咱们一起去吧。

下面我把前面汉语句子的译文列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1, A:Excuse me, sir.May I go wash my hands, please? I’m bursting.B:Yes, you may, but take care.Don’t rush! 2, A:May I trouble you a minute, please, Wanglin?

B:Sure.What’s up? A:My pencil broke, you know.Have you got a spare one? I wanna get my

math homework done before I go get one.

B:You bet.Here you are.But please give it back to me after use.

A:No problem.Thank you.

3, A:This lousy pen really drives me mad.It often blots.

B:Oh, you’re right.Use mine.I’m not using it at the moment.A:Thanks a million.B:You bet.4, A:This is my treat( It’s on me).

B:Don’t be silly.We’d better go Dutch, OK? A:OK.You’re on.5, A:I’ll treat you to icecream.B:How nice of you! Thank you.Next time it’s on me. 6, A:We’re playing cards.Come and join us.

B:Oh, sorry.I’m too busy for that.You guys just go ahead. 7, A:Here you are at last! We’re really worried to death about you.

B:Sorry about that.My bike was broken on the way.I had to get it mended,

so I’m late.8, A:How strange! My pen was here just moment ago.How come it’s

disappeared in a flash! B:You’d go ask Yanyan.She was here just now. A:I’ll go right away.Thanks! B:You’re welcome.9, A:Hey!This box is really heavy!

B:Tell me something I don’t know.(You’re telling me.) 10,A:If you do it again, I’ll get angry.

B:Sorry,I won’t.Let’s make up, OK?

A:That’s more like it.10,A:Watching TV is no fun.It’d be better go play table tennis.B:Good idea! You’re on.12,A:If you don’t agree, let’s forget about it.I don’t wanna push you.I’ll go

anyway.

B:I can’t decide right now.I’ll let my parents know it first.

13,A:Forget about it.I just said it for fun.

B:Come on! Don’t get annoyed, please! 14,A:Will you please answer me, are you going or not?

B:But please give me some time to think things out, OK? 16,A:Can it be a right thing to do if we hand in this form first? What do you

think?

B:It’s not up to us to decide.We’d better talk it over with our cla teacher.

A:OK.Let’s go together.

以上十五组例子大家看看是不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常用语言呢?当然还不止这些,另外我的翻译有的地方还是地道的口语体,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试想如果我们按这个思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来设计我们的英语教材,从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他们学习中、生活中需要什么语言教材就提供什么语言,我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就会形成一个既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完整会话体系,学以致用,何愁我们的中小学生张不开嘴巴,讲不了地道的英语呢?如果中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按照这个思路,按照中国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来设计大学教材,可以断言: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粗通英语不成问题。以上十五组句子在我们现在的课本中确实有,但数量太少,又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致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使用教材中学过的句子,无处或无法使用就等于形同虚设。

再说几乎题外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细心的同行可能注意到上面的例句中有些词汇超出了大纲规定的范围。那么我问一句:这个范围是谁规定的呢?不是我们自己吧?我们现在中小学用的词汇表基本上是依据国外一些权威机构出版的词汇表制定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些词汇表是人为的,而且都是从阅读的角度来选词的。既然他们可以从阅读的角度给外国人(包括我们)制定词汇表,那么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既从阅读又从口语的角度来制定我们自己的词汇表呢?大家知道:词汇是为语言服务的,语言是为需要服务的。只要某些词汇和用法学生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得上就应该先学、先用。上面提到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不是指词汇出现的前后,按传统语法的排列,而是指句型的长短,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的难易,语言的实用性而言。拿几个词汇来说明一下:terrible, nonsense, nuisance, awful, damn, shit, hell, Jesus Christ, Gosh, annoy, ect, 这样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可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词汇到大学阶段还没有出现,这就是一个教材编写者出发点的问题,上升到理论来说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上面是我个人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入门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还不很成熟,很不全面,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笔者衷心希望英语界同仁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并与现代最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和完善这一英语教材编写思路,以期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2003-9-8日原创, 2010-6-1日重新修改

推荐第2篇: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应如何讲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构思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有不少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简单化、模式化,按照“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整体感知,逐段分析,结构特点,主题思想,课后习题”这样一个固定公式,按部就班讲解。这就像一个屠夫,肢解了动物后,告诉大家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将一篇完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成为一堆机械的文字组合,令学生大为头疼,倍感乏味。语文课之所以上成这种样子,就在于老师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没有找准切入点。

切入点选择得准确与否,是能否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选择好了,可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整节课显得完美而有条理,就像专题讲座一样,浑然一体而又深刻全面。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切入点呢?这就犹如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璞玉,首先要审视,即从单元训练重点和文章自身特点出发,认真分析,构思;其次要求“新”,不要落于俗套,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突出个性化;第三,要全面,所找的切入点应该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要注意“一课一点”,一篇文章突出一个重点,不要杂糅,防止其它内容喧宾夺主,湮没重点。

依据上述四个原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选择切入点: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眼睛。既要学生从这“眼睛”里洞察到文章的内容,又要使好文章有一个好题目,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课题切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如教授《谈人物和结构》一课时,就可从课题切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题目样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就可得出:

1、本课作者从人物形象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评论《水浒》这部作品。

2、作者采用漫谈的形式进行评论。

3、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分做两部分。

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二、找准关键词语为切入点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淡,但是用得恰当却十分传神,是文章的眼睛,这就是所谓的“文眼”,教学时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领会词语蕴含的情感这同样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从整体内容切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进一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的能力,可以从文章的主题内容方面切入。例如在教授《窗》时,就抓住了文章的社会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围绕“窗”,让学生由现实之“窗”到心灵之“窗”,理解窗的作用和意义,就把课文的主旨等揭示得清清楚楚,让学生读懂了这篇文章。

四、从小处着眼,传授知识

鹤壁的贾燕老师在教授《说“木叶”》时,就是以“意象”为切入点,围绕“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拓展延伸,展开教学。这样的学习,紧贴生活,学用结合,令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从语言切入,引导揣摩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作品所有的思想含义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我们切不可放过品读作品中好的语言。

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时,就可以以语言特色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感受作品清新优美的语言,进而把握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美的美好感情。

六、以画面为切入点

文章中的插图是主要内容的再现,引导学生领悟插图,可以体验文中的意境。如《有的人》,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鲁迅及鲁迅一样的革命人士。文中配有插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字幅和鲁迅肖像,这就是文章的切入点,使文章意境得到了再现,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了。

七、抓住心理矛盾为教学的切入点

有的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这是文章的跌宏起伏之处。抓住这些“矛盾”往往可以把文章理解透彻,《穷人》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物的内心矛盾,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高尚品德。抓住桑那的内心矛盾,学生更能体会桑那同情孤儿的苦心。桑那为了救人之难、甘愿承担一切后果的崇高品质跃然纸上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统揽教材,综合教与学两个主体,从不同方面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完美性和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推荐第3篇:选好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

选好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

任贵岐

〖摘要〗 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切入点,如可从标题、线索、结局或语段分析入手。教师依文选法,灵活使用,在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鉴赏水平上狠下工夫。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教学

切入点

不少语文教师把文学作品的教学搞得索然寡味,往往总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练习

一、练习二„„这样上课照本宣科、千篇1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这样毫无特色的课堂教学,不仅使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荡然无存,而且有悖于新课改教学理念,只能导致“少慢差费”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的特点,选好与之相应的教学切入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切入点。

一、解读标题

富有意蕴和特色的标题往往是作家精心拟定的。因此,课堂教学中,以标题,尤其是以标题中的关键字词作为切入点,是非常有效而重要的。像巴金的散文《灯》,舒婷的诗歌《致橡树》等。我在教学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就引导学生解读“套子”一词,进而解读标题。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思考讨论题:(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2)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他这样装在“套子”里的人?(4)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本质是什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讨论。在这节课上,以解读标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认识和把握,学起来纲举目张,轻松自如。

二、理清线索

文学作品中的线索性语、句子或段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切入点,沿着这条思路,很快就能顺藤摸瓜,理清作品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如教学鲁迅的小说《药》时,我就顺着明线梳理出如下情节:华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们谈“药”→华大妈上坟(吃“药”的结果)。绕着暗线,找到以下“故事”: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理清线索后,再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思考,得出结论: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副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从以上分析可知,以理清线索为切入点,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把握文学作品的脉络、主题,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分析结局

有些小说的结局总会或多或少的思考,如果从结局切入,可以使学生依果溯因,追根寻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学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就将结局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这部小说具有精巧的的结构和出乎意料的结局。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不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目瞪口呆、啼笑皆非的面目可想而知,学生也肯定会感到出乎意料,不禁想猜测玛蒂尔德知道项链为假以后会怎么办。这时,我趁机引导讨论。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必须充分了解玛蒂尔德等人物性格特征。因此,又必须回过头来再次研读,分析人物形象。这篇小说的教学要突出的是人物形象和情节,对于情节的紧凑,同样可以从结尾切入,教师作适当引导,这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小说中作者已作了多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十分可信。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会沿着分析结局这个切入点探究寻觅,达到预期效果。

四、品味语段

通常,学生会在初读一篇文学作品后,在大脑中留下较深刻印象的,除了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外,还应有那些意蕴丰富、描述精彩的语段,而这些语段又往往是表达作品主旨的关键。碰到这些作品,如果以这些重点语段作为教学切入点,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迅速把握中心,深刻领会全篇内涵。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学生初读后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课文4—6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此几段描述生动、刻画精彩,读来朗朗上口。教学是,我从这三段的景物描写入手,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景物描写素雅静美、朦胧恬淡的特点。在学生弄清景物描写的特点之后,再向文章头尾开掘延伸: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为什么是一幅朦胧的画面?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观赏景物的?让学生研读1—3段和

7、8段,就会明白:作者心里“颇不宁静”,内心怀着淡淡的朦胧的景。这样从品味重点语段切入,先景后情,两头突破,既直观又形象,水到渠成地让学生体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全面深刻地理解了作品。

当然,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的选择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方法供我们选取,并且各个切入点的选取也不是孤立的。教师依文选法,灵活使用,在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鉴赏水平上狠下工夫。

(此文发表在《中学语文》2012年第3期)

推荐第4篇: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应如何讲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构思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有不少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简单化、模式化,按照“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整体感知,逐段分析,结构特点,主题思想,课后习题”这样一个固定公式,按部就班讲解。这就像一个屠夫,肢解了动物后,告诉大家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将一篇完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成为一堆机械的文字组合,令学生大为头疼,倍感乏味。语文课之所以上成这种样子,就在于老师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没有找准切入点。

切入点选择得准确与否,是能否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选择好了,可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整节课显得完美而有条理,就像专题讲座一样,浑然一体而又深刻全面。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切入点呢?这就犹如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璞玉,首先要审视,即从单元训练重点和文章自身特点出发,认真分析,构思;其次要求“新”,不要落于俗套,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突出个性化;第三,要全面,所找的切入点应该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要注意“一课一点”,一篇文章突出一个重点,不要杂糅,防止其它内容喧宾夺主,湮没重点。

依据上述四个原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选择切入点: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眼睛。既要学生从这“眼睛”里洞察到文章的内容,又要使好文章有一个好题目,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课题切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如教授《谈人物和结构》一课时,就可从课题切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题目样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就可得出:

1、本课作者从人物形象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评论《水浒》这部作品。

2、作者采用漫谈的形式进行评论。

3、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分做两部分。

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二、找准关键词语为切入点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淡,但是用得恰当却十分传神,是文章的眼睛,这就是所谓的“文眼”,教学时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领会词语蕴含的情感这同样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从整体内容切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进一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的能力,可以从文章的主题内容方面切入。例如在教授《窗》时,就抓住了文章的社会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围绕“窗”,让学生由现实之“窗”到心灵之“窗”,理解窗的作用和意义,就把课文的主旨等揭示得清清楚楚,让学生读懂了这篇文章。

四、从小处着眼,传授知识

鹤壁的贾燕老师在教授《说“木叶”》时,就是以“意象”为切入点,围绕“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拓展延伸,展开教学。这样的学习,紧贴生活,学用结合,令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从语言切入,引导揣摩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作品所有的思想含义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我们切不可放过品读作品中好的语言。

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时,就可以以语言特色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感受作品清新优美的语言,进而把握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美的美好感情。

六、以画面为切入点

文章中的插图是主要内容的再现,引导学生领悟插图,可以体验文中的意境。如《有的人》,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鲁迅及鲁迅一样的革命人士。文中配有插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字幅和鲁迅肖像,这就是文章的切入点,使文章意境得到了再现,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了。

七、抓住心理矛盾为教学的切入点

有的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这是文章的跌宏起伏之处。抓住这些“矛盾”往往可以把文章理解透彻,《穷人》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物的内心矛盾,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高尚品德。抓住桑那的内心矛盾,学生更能体会桑那同情孤儿的苦心。桑那为了救人之难、甘愿承担一切后果的崇高品质跃然纸上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统揽教材,综合教与学两个主体,从不同方面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完美性和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推荐第5篇:找准诗词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诗词教学的切入点

夏熔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阶段目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审美水平、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然而,诗词因为其自身的抒情性、语言凝练性、形象性,而使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障碍。因此,选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入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快地读懂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诗词教学切入点的探究可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在此,试举几种常见而实用的切入法:

一、从题目切入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富含诸多信息,有的交代中心事件,有的标明时间地点,有的表达作者心情,有的点明讴歌对象„„因此,学习诗词,对它们的题目不可不注意。如教学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可以这样切入:诗题中“歌”表明本诗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那么,作者是怎样吟咏北方雪景,描写天气奇寒的?“送武判官归京”的饯行场面和送别场面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这样不经意地从题目切入,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诵读,用心感悟,就容易把握本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点,同时能更好地体会这首送别诗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二、从“诗眼” 切入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清人刘熙载认为:“诗眼”不是“某字工,某句警”,而是与全篇思想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神光所聚”之处。这就是说,“诗眼”是诗词中最能提携全篇、开拓诗意、提升形象、揭示主题、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抓住“诗眼”,就如同领悟到诗词的灵魂,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教学《观刈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找出本诗的“诗眼”——“五月人倍忙”。然后紧扣“诗眼”,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切入:①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农民辛勤忙碌的画面?②诗中除了忙得热火朝天的农民外,还有什么人?他忙碌吗?③诗人一方面写农民劳作时的汗流浃背,一方面写自己“不事农桑”,目的是什么?可以说,在鉴赏本诗的时候,一个“诗眼”,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在炎炎烈日下争分夺秒地割麦、拾麦的心酸画面,而且通过农民辛苦贫困与自己不劳而获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惭愧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并借此讽喻当权者有所感悟,尽早解决赋税过重问题。

三、从插图切入

语文课本中一些诗词配有插图,有的再现诗词中的写景佳句,有的再现主人公形象,有的再现课文的主要事件,有的再现诗词的整体意境。这些插图直观、形象、生动、优美,往往使读者如见其人(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赏析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插图切入,让其进行形象思维,增加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氛围,然后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文字,这样设计更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入课文的意境。

教学苏教七下辛弃疾《破阵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先观看插图,然后描绘出画面的内容。描述时留意以下几点信息:①作者此时身处何方?②他在干什么?③他回想起什么情景?④在南宋那个特定的时代,他有着怎样的宏大抱负?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辛弃疾的人生境况和思想状况。教师再用一句话“下面,让我们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心灵深处,去感受他的爱国情怀”,自然引入到课文的学习。

四、从意象切入

诗词是借助意象,含蓄抒发作者情感抱负,表达作者生活态度的一门艺术。所谓意象,就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外物,通常包括物象和景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鉴赏诗词需要读者“披文入情”,这个“文”就是诗词中的意象。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如“酒”多表示忧愁、相思,“鸿雁”往往勾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蝉” “莲”“菊花”象征品行高洁,“红豆”代表相思,“夕阳”“斜阳”“落日”表示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等等。

如教学苏教七下《鹧鸪》一诗,可以先抛出一个简单的问题:鹧鸪是一种怎样的鸟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释①中介绍鹧鸪的文字:鹧鸪,鸟名,似鸡而小,羽毛黑白相杂,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其声抒写离愁。然后再设计两个问题牵引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本诗中鹧鸪的叫声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着意表现它的叫声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的?学生通过看注释,了解到诗中意象“鹧鸪”的内涵,加上诵读感悟,比较容易体会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想要表达的主旨。

五、从故事切入

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有效鉴赏诗词的催化剂。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名人的奇闻轶事。基于此,在诗词教学中,教者精心选择与所教诗词密切相关的故事切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大大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积极性。教学崔颢的《黄鹤楼》,可以先讲这样一则故事:相传有一年,李白漫游于江汉,登临黄鹤楼,诗兴盎然,欲状眼前景色,忽见崔颢的题诗,叹为观止,自愧不如,随即吟诵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吟完,便默然而去。大诗人李白如此推崇这首诗,那么,崔颢笔下的黄鹤楼到底有什么神奇色彩?鹦鹉洲又有怎样迷人的风光?站在苍茫暮色中的黄鹤楼上,诗人涌起怎样的思想感情?巧用故事切入,学生兴味盎然,满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自觉地进入到亢奋的学习状态之中。

推荐第6篇:抓好切入点

抓好切入点,激活语文课堂 ――文本教学切入点初探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找准切入点是很重要的一点。纲举目张。也就是提出一个能统领全文的问题,然后再提出一个个小问题。

当然,一篇文章有一个切入点,也可以有几个。每一段也可以有一个。 不同文体,不同方法。

一、从题目入手

二、从主旨句入手

三、设计问题

四、从人物特点入手

五、从线索入手

六、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国论 阿房宫赋 滕王阁序

米洛斯的维纳斯 雨巷 错误

林黛玉进贾府 雷雨 小狗包弟 报任安书 富有的是精神 苏武传

推荐第7篇:切入点 片段

切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

——浅论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语文课文包含了无数的信息,包含了很多的教学内容,如果将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选取切入点,作为有效的突破口。切入点常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明一点而悟全文”的作用。以此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语文课文切入如何把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题眼切入

多数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我们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教学《一面》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切入内容:“一面”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而未看课文内容之前不知道“一面”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对我们的标题进行一些补充,让没有读过这篇文章的人,看到这个标题后都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这样的补充:生一:我与鲁迅的一面。生二:我与鲁迅的一面之缘。生三:我与鲁迅短暂的一面之交。生四:我与鲁迅难忘的一面。生五:让我深受教育的与鲁迅一面之交。同学们对标题的补充是各不相同,他们有的可能不是很准确。《智取生辰纲》中以“智”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围绕吴用等人的“智”与杨志的“智”的较量展开了故事情节,为什么杨志的“智”败给了吴用的“智”呢?分析原因时也就分析了杨志的人物性格,也就疏通了本文的情节把握住了小说的教学重点。

2中心句切入

1 以关键语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大多数文章都有关键语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如《口技》一文教学我们可以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切入点展开教学。全文“善”在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善”在口技人运用的道具的简单;“善”在观众身临其境的专注;“善”在有正面细腻的描写,还有侧面的尽力烘托;“善”在作者的评议赞叹之精,“善”在行文前后的照应。一个“善”字可以涵盖全文所有的精华。如在讲《劝学》时,开篇就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学不可以已”。再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句意思的句段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从而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如教学《纪念白求恩》就可以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一中心句切入。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就可以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一中心句切入。在教学《木兰诗》时,可以从“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中心句入手。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切入,这个重点语句一定要能够带动全篇,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3、矛盾切入

有矛盾,自然会引起质疑,抓住课文的矛盾疑点,引导学生去探求,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如在教《智取生辰纲》时,可以设置一张表格,罗列出故事中的

2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来,分析矛盾的生成、激化及如何解决,可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言语与行为存在着明显的自相矛盾,胡屠户嘴里说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而伸过来的却是握得紧紧的拳头,矛盾的言与行反映出他言不由衷,再结合文章前后他对范进称呼变化上的矛盾,也表现出他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小说矛盾是小说叙事当中最吸引人的,也是最有悬念的,用矛盾法切入小说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文本当中,在人物言行、情节中寻找矛盾点,在小说的矛盾中探究人物形象,水到渠成地在矛盾中概括小说主题。

4从倒叙切入

有一些文章,故事性强,我就采用记叙文中的做法,先把结尾拿出来,引起学生的思索与好奇,再来进入到教学的析读环节中。如《最后一课》我先请学生读读结尾,然后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韩麦尔先生为何在钟声与号声响起之后,在黑板上用尽全身力气写字,并且说不出一句话,只是做手势让学生放学呢?在教学《甜甜的泥土》时质疑“那泥土,甜丝丝的”,泥土怎么就有味道了呢?学生带着疑问读文章,用情感做催化剂,品读文章就更得心应手了。

5对比切入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对比切入语文课文教学,可以是不同的篇目,也可

3 以创设对比,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和陆游诗的教学,可充分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来领会二者在诗歌中流露的不同情感。《窗》一文中我以“同一病房、同一窗户,最后两人都睡了同一张病床,为什么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比较两个人的“心灵之窗”。《孔乙己》一文就可以运用对比切入,如小说开头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一“里”一“外”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为孔乙己的出场点明了背景。再如孔乙己的出现与消逝、爬上去的丁举人和跌下来的孔乙己、酒客的“快活”和孔乙己的孤寂、又如通过掌柜对三种人不同态度的对比,把当时社会欺贫媚富、冷漠虚伪的人际关系作了生动的表现。二是人物描写中的对比。如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喜剧气氛和悲剧命运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病态。又如最突出的一组对比,即孔乙己第一次亮相和最后一次出场,在外貌、语言、声音、神态、动作方面的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6波折切入法

文章如果平铺下叙,一览无余,则索然寡味;如果有起伏,有变化,有曲折,有波澜,则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呢?‛语文课抓住一波三折的情节,给学生以新、奇、美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

如《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情节一波三折,抓住了情节,其他问题

4 迎刃而解。

7、细节切入

从细节入手。 “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 文艺理论中早已明确提出这一观点,那么,语文教学从细节探讨入手,不仅可以打开课堂教学的困窘局面。《背影》中父亲爬月台的场景,我想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就是天底下千千万万个爱儿子的爸爸的背影,当我们用心去品味这些动作的时候,我们才会唤起久违的感激与感谢,这样的动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能够唤醒我们心灵感动的还是从《背影》开始,感谢这样精彩的动作心结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生活的亲情温暖。读过《变色龙》,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小说四次描写那 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与“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 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 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 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 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 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

5 匠训 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 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8联系生活切入法

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体验与生活,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才能找到意义之源,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个性的生长、变化与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将课文中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相似或有相同经历的地方为切入点,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自己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事或熟悉的事物都抱有一定的情感。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因为我们农村家家有菜园,当我说到百草园时,学生自然想自家的园子,尤其是覆盆子、桑葚时学生津津乐道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我们学校围墙边的断砖下可能有斑蝥时,没想到下课有许多同学都去看了,还真找到了斑蝥。学生觉得鲁迅所写的就是我们这,兴趣得到了激发。最后,所以,这堂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无定法,新课切入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只要能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来找到适宜的切入点,使学生更快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就达到目的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切入点是撬起语文教学无穷魅力的杠杆,切入点是统帅课堂教学过程的纲领。好的切入点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推荐第8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学了很多,在学习中,使我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课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尊重、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培训后,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培训对教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在教学中多进行经验积累,多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推荐第9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这次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这是宋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体会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最大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

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今年暑假7月20日到25日,我在进行了为期5天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学习,本书共有十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在这次培训中,老师们精彩的讲解,熟练的操作,渊博的知识,以及给我们带来的视频资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现把这几天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很多视频资料得以观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对教师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实物投影还可以更清晰更明确的看到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以便于及时更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课堂上,老师要用粉笔板书,这样浪费时间,教学中常常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时间,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更能深刻体会到多媒体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提高教学成绩。丰富教学知识,提高个人修养。

1、理论上提升了自己教学设计能力。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设计,创新是灵魂。新课程制定了三大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设计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偏重知识的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想教育设计: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的孩子要赢得未来的市场,就要参加21世纪的创感竞争,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分数不代表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是科学,要教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教学生电脑无法做的事情,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未来。今后我在教学设计上要多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2、多媒体教学扩大了教学容量,教学资源得到很好的应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缩短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展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并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本书的培训,我知道了根据资源应用的对象,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得资源,但最宝贵的得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另外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学生遇到的困惑、所犯的错误更是一种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智慧,合理应用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

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能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以,返校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尽快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尽快成为一名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

首先,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运用迪克-凯瑞模式亲手制作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今天我学习《有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5、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他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6、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是在教室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只有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师生教学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今年暑期,南通市教育局组织了我们中心校教师进行了教学技能全员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比较丰富全面,而且也比较细致。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从刘局长的讲话中,我感受到了本次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1、明确培训目的,充分认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2、善于学习实践,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3、锤炼师德师风,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它给了我们每一位培训教师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林景教研员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加深了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期间,同时还聆听了我市多位优秀教师(邓雪巧、王儒、欧兴畅、蔡亦充、孙振华)的“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非常精彩,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宝贵的见解,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特别是王儒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教材的理解非常深刻,对教材的分析极其到位,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转变师生的角色是很关键的,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也要体现多样化,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次教学技能的培训,让我们每一个学员在教育教学的观念得到了再一次的更新。下面我就本次假期培训的情况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博学好学,严谨治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我们要以这次才学习作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创新,“学不可以已”,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学习上不断进步,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否则,事业将是无源之水。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常虚心请教别人,借鉴他人,与其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营造一个有利自身进步的良好环境,从而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此,我想我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在工作中,应当扎扎实实,不断努力,不断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为了避免造成的“闭门造车”,我绝不会放弃任何的学习充电机会。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积累经验,增强智慧和提升能力。

二、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实现教书育人。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去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并不是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正是着眼于社会,而教书育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受益不尽,如今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参与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认真教好书,更重要的是教好学生怎样做人,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

三、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促进有效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已进入了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认真地去摸索和总结。经过这次的全员培训,我认识到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不做旁观者,而应该去推动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在课改的行者,让新课程理念,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林景教研员这一点做得就非常好,他能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这次培训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的专题讲座,正是他的成果,他让我耳目一新,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省骨干教师的风采,他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道路。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学更应该关注“有效性”,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教学的“流行曲”。所以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趋势。

四、锤炼师德师风,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这是刘局长讲话的另一个主要内容,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譬如:1、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献身教育事业心;2、攀比之风严重,不能廉洁从教;3、师表意识淡薄,对学生缺乏爱心;4、工作作风欠端正,没有职业使命感。对于这些现存的问题,我深感困惑,意识到它的危害和弊端的严重性。通过了培训,正能锤炼了我们教师的师德师风,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上课绝不马马虎虎,对学生应该尊重,不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不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思想上要不断进取,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注意自己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我们老师决不能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力争做到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五、努力学习,共同成长。

在这几天的培训期间,我们的学员严格遵守学习的纪律,从不早退,也从不旷课,学习虽然辛苦,但每个学员们都非常珍惜这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上课时,大家在班级中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在学习中进步,做到学有所成,从而实现本次学习培训的价值。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意义深远,它不仅使我们教师在教学技能上有所提升,同时也锤炼了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我希望它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通过近一个月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通过实践分析有以下因素:

一、规范细节要到位。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身为教师是倍受尊崇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二、耐住寂寞、抵住诱惑、提高素质、尝试创新。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回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转变理念 ,迎接挑战。我们己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今天的知识就是明天的经济。这就给培养人才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方面转变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二是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在"和谐、互动、探索、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迎接 "课改"。

过去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在21世纪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在本世纪,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参加了此次网络学习培训,我聆听了专家们新颖的观点,观看了精辟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这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受益匪浅,豁然开朗,以下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选择实际目标和适宜形式方法

1.善于因学定教。我们在教学前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同学们实际,真正做到为同学们发展服务。脱离同学们实际,一味追求时髦教学,不是我们追求目标。其实细想,现在各种公开课我们最担心什么?是这个班同学们水平适应不适应自己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如果同学们学力与自己教学设计合拍,教学顺利推进;反之,难顺利进行。因此,有效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我们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首先研究同学们,然后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同学们的实际是我们教学设计起点。

2.选择教学目标。我们不要以为有目标就行,只有目标适宜同学们,教学才可能有效。目标制定必须依据同学们年龄实际和课标要求,无论目标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不能根据个人偏好,随意制定。

3.教学形式选择。我们要增加成对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当我们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问题之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让我们同学独立思考,先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形式,然后再让我们同学同桌或相邻四人一组比一比,议一议,评一评,让每人都用语言表述自己思考过程和结果,最后在我们指导下全班讨论纠正,由我们小结。采用这种方式,能使绝大多数同学获得思维训练机会。防止走过场的低效课堂思维训练,真正提高效率。

4.选择适宜方法。方法为目标服务,要研究怎样方法?我想应按我们同学学习起点,启动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习深入发展。我们要善于创设引发我们同学思维的情感情境,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内容、目标、主体等整体起来考虑。方法选择是否有效,要看我们同学是否进行深层学习活动。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我们同学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有时我们设计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同学们,要敢调整学习坡度,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

二、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

1.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们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我们同学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找最简便方法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学。

①给同学们独立思考时间。教室寂静,说明我们同学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时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时候在提问后马上叫同学回答,不给同学们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时间内,我们同学思维能进行多深?他们为了迎合我们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答非所问,惘然猜测。因此,抓住时间给同学们多一点动脑筋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效果。

②给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机会。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局面,当我们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

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课堂教学可设计同桌交流或三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交流结束,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是答案必须由你同桌或小组内其余两位同学告诉。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思维活跃同学兴奋地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组内同学,思维不活跃同学仔细地听,因为他有责任帮对方把见解告诉大家。怕开口同学参与讨论,因人人都有任务,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看法,同时也要正确地表达别人看法。因此,讨论一结束,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表现浓厚表达欲望。我认为这种相互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够训练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我们同学良好看读听说习惯,促使我们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把学到的新理念整合到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一、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二,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四,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二、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

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几位老师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听课、评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专业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专家们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一些生动的班会课,让我们掌声不断,让我的心为之感动,也让我反思自己,学习到了一种育人的新视角。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三、提高认识,目标确定培训过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反思过去的教学现象,应该认识到一些不足。

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不够,要么过于小步子教学,包办代替现象严重,要么放手难收,缺乏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处于形式化的状态,耗时低效;学生学习缺乏规范;学生学习缺乏感悟体验或创造;重活动轻技能……教师为了追求某个现象,而顾此失彼,使教学发生偏颇。面对这些问题,要“知不足,方进取”,要集思广益,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有目标,效率高,目标不明,办事不行。我们要联系实际,确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每一阶段要抓住某个重点,并持之以恒地实施推进,不断给自己提出要求,化压力为动力,不能混混而已,人要有所为,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迈进。比如,这次在学校上研究课《少年拳》,我为自己确定:第一阶段做到课前要充分思考,预设教案,做到没有思考不进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做到课堂上培养具有高思考力水平的学生(学生探究)。

第三阶段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氛围)。第四阶段做到注意收集信息(教学反思)……以上各层目标可以综合实施,也可以分阶段,每一阶段哪怕实施一种,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质效地提高教学。

四、结合实际,反思实践。

学习的关键是要能学为所用,要在听中学,做中学,把学到的要做出来,做过的要说出来,理论联系实际,行为跟进,求真务实,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带来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从改变自己开始,再来改变学生,并且不断地反思实践,提升自我,渐入佳境,做个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教师。

1、讲究策略抓重点。

目前,有一些常规课教学容量不够,教学重点抓不住,难点没突出,节奏缓慢,负荷量不足,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导致效果不好。应该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分析,不要课前少思考,一定要讲求教学策略,吴军老师强调的要善于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到媒体中找答案,到课外书中去找答案,在学生交流中找答案,这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好每一节常态课,向常规课要质量,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课前充分思考,充分预设,做到智慧地教,让学生聪明地学,培养具有高思考力水平的学生,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

2、课例研习最有效。

教师不是教书匠,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我们要在教学中养成教研一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挥,并逐渐养成培养自己教研一体的良好习惯,课前多思考研究,天天动脑筋上课,这样会有无穷的乐趣,课后多反思,在反思实践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正如李海林博导谈到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你实际上在教什么?我看到了什么?每个环节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可以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家长满意的学生。

3、追求卓越求发展。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否则慢进则退,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避免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教师要追求卓越,应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更要做一个爱思考的教师,才能避免“学而不思则惘”,在思考的基础上,努力实践自己的想法,相信会有所收获的!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及在网上同学友们的交流,我再次认识到学习对一名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无论从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专业知识与技巧的提高上,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做到如果不思进取,满足已有的只会固步自封,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需要。而学习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因此,无论是为了专业成长的需要,还是为提高自身素养,都要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有思想的博学教师。

那样,教学生才会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学生才会钦佩你,爱上你!从现在做起,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也是为了磨练一下自己人生的斗志,和锻炼自己在繁忙生活中挤时间的能力,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实,时时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和魅力!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懂得,教师要追求卓越求发展,就得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从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说话、学会合作入手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与学生平等相处,深入学习小组与学生合作、探究、互动,让舞台给学生、让精彩给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同样追求卓越求发展。“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骨干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创新性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我们向卓越型教师迈进!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首先让我感受到专家广博丰厚的知识功底,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实实的学习者。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意象,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经常观察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环境、范围及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最愿意接受那中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不断的与孩子们谈,与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困惑与体验成功的快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贴近孩子们的胸脯,斟酌孩子们的脉搏,洞察孩子们一切心理反应,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去设计,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总是心中装着教学目标,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眼睛盯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我们有时通过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变成学生理解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加强学生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收获。做一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教具,通过教具的演示,把一些抽象的理性化的难理解的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带学生一起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唱独角戏,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学科上,而是尽力的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新课程使我们走到一起来,大家合作,研究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得到的方案为大家公享。这是共同提升理论与教学水平的好办法。研究的过程中,是有很多困难的,可能要占据我们休息的时间。但是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去证明我们的价值,在研究中体验研究的快乐。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占用一点时间,有何妨呢?

当我们对教育科研产生了兴趣,在集体科研中找到了乐趣。不再把工作当成负担,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的幸福感就找到了。不断学习。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仍抱着吃老本的心理来组织教学,那将无异于“旧瓶装新酒”,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我们才能“天光云影清如许”,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创造出更为新颖的课型和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大胆改革大胆实验,不被传统所束缚,不断总结成败得失,将成为我们教师毕生的课题。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师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恒的锻炼。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我收益非浅。

每一次在听了名师名家的辅导以后,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他们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在教学理念上往往站在一个全新的比较高的层面,让我听后,内心震动很久。于是,我就想名师的教学设计我能不能拿来用呢?大的板块、大的思路不变,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我的风格在细微处适当变化。试过几次后,我发现学生有时对新的思路是很感兴趣,可是由于每次模仿的名师设计理念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我反到没了自我。所以我意识到在引用借鉴别人成果的同时,还应有自己,切不可完全依赖他人,使自己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意识。

课堂是一篇动听而丰富的乐章,教师课前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是这篇乐章的序曲,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主旋律,而在对话中的一个个生成则是一个个美妙的小插曲。我所接的班级差生较多,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真是煞费苦心。“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约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于是我决定从兴趣入手。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那么我的课堂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会体现一个“趣”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能。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的几名学生由不及格到及格,看着他们的进步我的内心充满喜悦。

推荐第10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另外还应具备优良的师德师风,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应坚持党的教育政策合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光和热,让祖国的教育事业更加灿烂和辉煌,经过教育局局长等各位领导的精心准备和安排,局长为了我县的教育大计,可谓是用心良苦。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可通过听取了局长在开学典礼上的一翻语重心长的讲话和培训后,使我感触很多,体会深刻,其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才缺乏,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振兴中华繁荣发张在于教育,而振兴教育辉煌的发张却在于教师,所以,教师是人类的灵魂的工程,这是一份神圣的使命,肩负着教育大业的重组;当前国内为教育发张形式非常严峻,为此迫使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甚至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才队伍的重要使命,我们应不负众望,加快步伐,自我提高自认的素质和教学技水平。这一次培训的不仅是我们本身的教学技能水平,另外还培养我们优良的师德师风,道德品质,培养我们成为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学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努力学习,共同创新

教育局组织的这次培训活动,为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的平台。与其一个人独自学习,不如利用这恶搞机会跟所有老师好好地交流,探讨在教育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此次教育局局长举办培训的目的所在,当今社会趋势所迫,知识是作为教师的重要源泉,业是教育教学的唯一手段,我们不能固执,己见,应该敞开心胸面向所有的老师,向他们虚心请教、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更好、更丰富的教育教学文化知识、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吸取、去交流和创新、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源泉;也为此才会有更强的教学能力与别人进行强烈的竞争,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业不会被同行看扁了。现今的教育教学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只有不断地较强学习,即使地补充能量,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努力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目标。

二、学习技能固然重要,师德师风更是不可缺少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这次举办培训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可没有优良的师德师风,谈何教育?古往今来,“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老师们“缺德”了,那还怎么教书育人?那不是误人子弟吗?总而言之,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风;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有素质,有修养、有文化的新一代接班人。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听取了局领导干部在开学典礼上发自肺腑之言的报告和培训后,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自己感觉就像和所有的老师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识海洋中,陶醉不已,流连忘返。不仅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为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师衷心地感谢局长等领导给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希望以后能将这样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延续下去,每年都举办一次,虽然很辛苦,但苦并快乐着。更希望我们随县的教育大业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引下,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体会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最大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

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参加了此次网络学习培训,我聆听了专家们新颖的观点,观看了精辟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这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受益匪浅,豁然开朗,以下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选择实际目标和适宜形式方法

1.善于因学定教。我们在教学前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同学们实际,真正做到为同学们发展服务。脱离同学们实际,一味追求时髦教学,不是我们追求目标。其实细想,现在各种公开课我们最担心什么?是这个班同学们水平适应不适应自己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如果同学们学力与自己教学设计合拍,教学顺利推进;反之,难顺利进行。因此,有效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我们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首先研究同学们,然后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同学们的实际是我们教学设计起点。

2.选择教学目标。我们不要以为有目标就行,只有目标适宜同学们,教学才可能有效。目标制定必须依据同学们年龄实际和课标要求,无论目标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不能根据个人偏好,随意制定。

3.教学形式选择。我们要增加成对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当我们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问题之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让我们同学独立思考,先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形式,然后再让我们同学同桌或相邻四人一组比一比,议一议,评一评,让每人都用语言表述自己思考过程和结果,最后在我们指导下全班讨论纠正,由我们小结。采用这种方式,能使绝大多数同学获得思维训练机会。防止走过场的低效课堂思维训练,真正提高效率。

4.选择适宜方法。方法为目标服务,要研究怎样方法?我想应按我们同学学习起点,启动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习深入发展。我们要善于创设引发我们同学思维的情感情境,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内容、目标、主体等整体起来考虑。方法选择是否有效,要看我们同学是否进行深层学习活动。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我们同学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有时我们设计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同学们,要敢调整学习坡度,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

二、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

1.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们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我们同学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找最简便方法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学。

①给同学们独立思考时间。教室寂静,说明我们同学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时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时候在提问后马上叫同学回答,不给同学们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时间内,我们同学思维能进行多深?他们为了迎合我们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答非所问,惘然猜测。因此,抓住时间给同学们多一点动脑筋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效果。

②给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机会。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局面,当我们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

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课堂教学可设计同桌交流或三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交流结束,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是答案必须由你同桌或小组内其余两位同学告诉。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思维活跃同学兴奋地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组内同学,思维不活跃同学仔细地听,因为他有责任帮对方把见解告诉大家。怕开口同学参与讨论,因人人都有任务,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看法,同时也要正确地表达别人看法。因此,讨论一结束,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表现浓厚表达欲望。我认为这种相互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够训练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我们同学良好看读听说习惯,促使我们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把学到的新理念整合到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今年暑假7月20日到25日,我在进行了为期5天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学习,本书共有十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在这次培训中,老师们精彩的讲解,熟练的操作,渊博的知识,以及给我们带来的视频资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现把这几天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很多视频资料得以观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对教师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实物投影还可以更清晰更明确的看到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以便于及时更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课堂上,老师要用粉笔板书,这样浪费时间,教学中常常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时间,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更能深刻体会到多媒体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提高教学成绩。丰富教学知识,提高个人修养。

1、理论上提升了自己教学设计能力。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设计,创新是灵魂。新课程制定了三大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设计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偏重知识的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想教育设计: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的孩子要赢得未来的市场,就要参加21世纪的创感竞争,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分数不代表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是科学,要教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教学生电脑无法做的事情,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未来。今后我在教学设计上要多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2、多媒体教学扩大了教学容量,教学资源得到很好的应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缩短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展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并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本书的培训,我知道了根据资源应用的对象,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得资源,但最宝贵的得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另外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学生遇到的困惑、所犯的错误更是一种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智慧,合理应用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

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能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以,返校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尽快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尽快成为一名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

首先,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运用迪克-凯瑞模式亲手制作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今年暑期,南通市教育局组织了我们中心校教师进行了教学技能全员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比较丰富全面,而且也比较细致。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从刘局长的讲话中,我感受到了本次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1、明确培训目的,充分认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2、善于学习实践,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3、锤炼师德师风,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它给了我们每一位培训教师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林景教研员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加深了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期间,同时还聆听了我市多位优秀教师(邓雪巧、王儒、欧兴畅、蔡亦充、孙振华)的“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非常精彩,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宝贵的见解,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特别是王儒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教材的理解非常深刻,对教材的分析极其到位,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转变师生的角色是很关键的,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也要体现多样化,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次教学技能的培训,让我们每一个学员在教育教学的观念得到了再一次的更新。下面我就本次假期培训的情况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博学好学,严谨治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我们要以这次才学习作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创新,“学不可以已”,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学习上不断进步,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否则,事业将是无源之水。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常虚心请教别人,借鉴他人,与其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营造一个有利自身进步的良好环境,从而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此,我想我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在工作中,应当扎扎实实,不断努力,不断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为了避免造成的“闭门造车”,我绝不会放弃任何的学习充电机会。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积累经验,增强智慧和提升能力。

二、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实现教书育人。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去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并不是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正是着眼于社会,而教书育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受益不尽,如今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参与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认真教好书,更重要的是教好学生怎样做人,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

三、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促进有效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已进入了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认真地去摸索和总结。经过这次的全员培训,我认识到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不做旁观者,而应该去推动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在课改的行者,让新课程理念,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林景教研员这一点做得就非常好,他能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这次培训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的专题讲座,正是他的成果,他让我耳目一新,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省骨干教师的风采,他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道路。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学更应该关注“有效性”,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教学的“流行曲”。所以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趋势。

四、锤炼师德师风,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这是刘局长讲话的另一个主要内容,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譬如:1、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献身教育事业心;2、攀比之风严重,不能廉洁从教;3、师表意识淡薄,对学生缺乏爱心;4、工作作风欠端正,没有职业使命感。对于这些现存的问题,我深感困惑,意识到它的危害和弊端的严重性。通过了培训,正能锤炼了我们教师的师德师风,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上课绝不马马虎虎,对学生应该尊重,不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不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思想上要不断进取,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注意自己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我们老师决不能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力争做到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五、努力学习,共同成长。

在这几天的培训期间,我们的学员严格遵守学习的纪律,从不早退,也从不旷课,学习虽然辛苦,但每个学员们都非常珍惜这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上课时,大家在班级中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在学习中进步,做到学有所成,从而实现本次学习培训的价值。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意义深远,它不仅使我们教师在教学技能上有所提升,同时也锤炼了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我希望它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通过这次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这是宋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一、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二,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四,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二、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

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几位老师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听课、评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专业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专家们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一些生动的班会课,让我们掌声不断,让我的心为之感动,也让我反思自己,学习到了一种育人的新视角。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三、提高认识,目标确定培训过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反思过去的教学现象,应该认识到一些不足。

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不够,要么过于小步子教学,包办代替现象严重,要么放手难收,缺乏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处于形式化的状态,耗时低效;学生学习缺乏规范;学生学习缺乏感悟体验或创造;重活动轻技能……教师为了追求某个现象,而顾此失彼,使教学发生偏颇。面对这些问题,要“知不足,方进取”,要集思广益,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有目标,效率高,目标不明,办事不行。我们要联系实际,确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每一阶段要抓住某个重点,并持之以恒地实施推进,不断给自己提出要求,化压力为动力,不能混混而已,人要有所为,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迈进。比如,这次在学校上研究课《少年拳》,我为自己确定:第一阶段做到课前要充分思考,预设教案,做到没有思考不进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做到课堂上培养具有高思考力水平的学生(学生探究)。

第三阶段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氛围)。第四阶段做到注意收集信息(教学反思)……以上各层目标可以综合实施,也可以分阶段,每一阶段哪怕实施一种,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质效地提高教学。

四、结合实际,反思实践。

学习的关键是要能学为所用,要在听中学,做中学,把学到的要做出来,做过的要说出来,理论联系实际,行为跟进,求真务实,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带来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从改变自己开始,再来改变学生,并且不断地反思实践,提升自我,渐入佳境,做个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教师。

1、讲究策略抓重点。

目前,有一些常规课教学容量不够,教学重点抓不住,难点没突出,节奏缓慢,负荷量不足,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导致效果不好。应该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分析,不要课前少思考,一定要讲求教学策略,吴军老师强调的要善于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到媒体中找答案,到课外书中去找答案,在学生交流中找答案,这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好每一节常态课,向常规课要质量,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课前充分思考,充分预设,做到智慧地教,让学生聪明地学,培养具有高思考力水平的学生,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

2、课例研习最有效。

教师不是教书匠,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我们要在教学中养成教研一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挥,并逐渐养成培养自己教研一体的良好习惯,课前多思考研究,天天动脑筋上课,这样会有无穷的乐趣,课后多反思,在反思实践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正如李海林博导谈到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你实际上在教什么?我看到了什么?每个环节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可以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家长满意的学生。

3、追求卓越求发展。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否则慢进则退,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避免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教师要追求卓越,应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更要做一个爱思考的教师,才能避免“学而不思则惘”,在思考的基础上,努力实践自己的想法,相信会有所收获的!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及在网上同学友们的交流,我再次认识到学习对一名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无论从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专业知识与技巧的提高上,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做到如果不思进取,满足已有的只会固步自封,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需要。而学习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因此,无论是为了专业成长的需要,还是为提高自身素养,都要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有思想的博学教师。

那样,教学生才会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学生才会钦佩你,爱上你!从现在做起,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也是为了磨练一下自己人生的斗志,和锻炼自己在繁忙生活中挤时间的能力,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实,时时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和魅力!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懂得,教师要追求卓越求发展,就得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从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说话、学会合作入手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与学生平等相处,深入学习小组与学生合作、探究、互动,让舞台给学生、让精彩给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同样追求卓越求发展。“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骨干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创新性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我们向卓越型教师迈进!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通过近一个月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通过实践分析有以下因素:

一、规范细节要到位。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身为教师是倍受尊崇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二、耐住寂寞、抵住诱惑、提高素质、尝试创新。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回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转变理念 ,迎接挑战。我们己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今天的知识就是明天的经济。这就给培养人才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方面转变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二是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在"和谐、互动、探索、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迎接 "课改"。

过去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在21世纪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在本世纪,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师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恒的锻炼。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我收益非浅。

每一次在听了名师名家的辅导以后,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他们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在教学理念上往往站在一个全新的比较高的层面,让我听后,内心震动很久。于是,我就想名师的教学设计我能不能拿来用呢?大的板块、大的思路不变,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我的风格在细微处适当变化。试过几次后,我发现学生有时对新的思路是很感兴趣,可是由于每次模仿的名师设计理念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我反到没了自我。所以我意识到在引用借鉴别人成果的同时,还应有自己,切不可完全依赖他人,使自己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意识。

课堂是一篇动听而丰富的乐章,教师课前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是这篇乐章的序曲,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主旋律,而在对话中的一个个生成则是一个个美妙的小插曲。我所接的班级差生较多,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真是煞费苦心。“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约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于是我决定从兴趣入手。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那么我的课堂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会体现一个“趣”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能。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的几名学生由不及格到及格,看着他们的进步我的内心充满喜悦。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

首先让我感受到专家广博丰厚的知识功底,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实实的学习者。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意象,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经常观察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环境、范围及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最愿意接受那中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不断的与孩子们谈,与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困惑与体验成功的快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贴近孩子们的胸脯,斟酌孩子们的脉搏,洞察孩子们一切心理反应,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去设计,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总是心中装着教学目标,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眼睛盯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我们有时通过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变成学生理解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加强学生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收获。做一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教具,通过教具的演示,把一些抽象的理性化的难理解的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带学生一起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唱独角戏,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学科上,而是尽力的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新课程使我们走到一起来,大家合作,研究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得到的方案为大家公享。这是共同提升理论与教学水平的好办法。研究的过程中,是有很多困难的,可能要占据我们休息的时间。但是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去证明我们的价值,在研究中体验研究的快乐。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占用一点时间,有何妨呢?

当我们对教育科研产生了兴趣,在集体科研中找到了乐趣。不再把工作当成负担,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的幸福感就找到了。不断学习。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仍抱着吃老本的心理来组织教学,那将无异于“旧瓶装新酒”,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我们才能“天光云影清如许”,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创造出更为新颖的课型和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大胆改革大胆实验,不被传统所束缚,不断总结成败得失,将成为我们教师毕生的课题。

第11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听到许多优秀专家的讲座,让我深受教育、启发,各位专家的宝贵经验无私的传授给我们,让我深受感动。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先育人,人品很重要。

赵谦翔老师在讲座中说:“要育一流‘学生’,莫育一流‘生’”。赵老师以以身殉“名”、以身殉“星”、以身殉“钱”、以身殉“网”四类具有“疾病”的学生为例,说现在的有很多的学生患有精神疾病。并且还把精神疾病分为“贫血(爱心缺失)”、“缺钙(心理脆弱)”、“脑膜炎(思想疲软)”。

赵老师对这三种学生不是排斥和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班队会感悟课,让学生通过心动、笔动(写自己的绿色作文)、行动,体会班队会感悟课的真正。通过赵老师的班会感悟课让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梦想,我们不能做盗梦贼;要解放学习的“奴隶”,培养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唤醒学子的孝心等等。我们班主任要通过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把他们培养成“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一流学生。

二、学习生活要搞好,习惯培养很重要。

李莉老师《用爱和责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告诉我们“一个好习惯决定人一生的成就”,一个人的好习惯用21天就可以养成,如果家长不注意的话一个坏习惯也会在21天养成,而且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气就可以让学生拥有好习惯,晚期教育要花一吨的力气(甚至是自费)也不一定能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李莉老师不管在课上课下都能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课上李老师运用认真记笔记法、“出其不意”法、当小老师法等等。

课下李老师用自找资料充实法、指导积累法、家长评价法等。李老师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学生们的习惯在一天天养成,他的学生不管是课内知识、课外知识还是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都比别的班的学生好得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可以把这些好的习惯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让我们的学生也受益。

三、班集体要建设,班级活动很重要。

在讲座中,每一位专家都阐述了班级活动对一个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丁如山老师在《打造魅力课堂》中认为:班队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赵谦翔老师对“人”字的感悟是这样的: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他通过自己对“人”字的理解,运用班会感悟课教给学生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张邦浩老师则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校班级,如:学生社团活动、道德实践活动、春秋游活动、学习法律知识活动、公益劳动、体育活动等,培养学生诚实、勇敢、善良、宽容的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李莉老师则通过设计丰富的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构建温馨和谐、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班集体。

通过这些活动,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

四、家校共配合,沟通很重要。

班主任只有得到了家长的配合,班级工作才会顺利进行。郑立军老师在《班主任,活出你的精彩》中说:“家长是我们最重要的同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成长,不要总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要总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这样久而久之家长就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我们的工作也无法顺利进行。

李莉老师在讲座中说道:“在家长会时,我们要告诉家长改变学生的策略,这才是家长最想知道的。”李老师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怎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给家长的一些友情提醒”。李老师通过自己的方法总结,让家长学习了教育孩子最有价值的方法,这也是家长开家长会时最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与家长沟通时,要做到:

1、要让家长体会到,老师是真心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2、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教育自己的孩子。

3、要让家长了解到,老师是在细心的照顾自己的孩子。

4、要让家长明白,老师是在用爱心关怀自己的孩子。

5、要让家长体谅,老师平日工作的不易。只有这样家长才会理解我们班主任,才会支持我们的班级工作。

五、幸福、快乐带班级,心态很重要。

郑立军老师在开始讲座前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快乐人生36计》,让我们懂得凡事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生才会真正的幸福、快乐,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心、用智慧生活的人,才会做到。同样,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也需要用心、有自己的智慧来管理班集体。郑老师讲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人引向优秀和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带给别人快乐和活力。一个苦熬着的教师,不仅自己活得不舒服,更可悲的是还会带给一群孩子痛苦。”郑老师以乌鸦老搬家的启示提醒我们“牢骚满腹的人做事成功率最低!怨天尤人的人幸福感指数最低!”所以我们要“让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为兴趣而工作,是人生幸福之源!”我们要在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因为我们要做工作的“创造者”、“成功者”、“幸福者”。

杨敏毅老师在《教育智慧与真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提到幸福人生四个有“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还讲到智慧教师的心理和谐“情感与理智的和谐、坚持与放弃的和谐、控制与宣泄的和谐、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工作与休闲的和谐”。我们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达人”、“偶像”,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充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幸福、快乐的工作。

其实,如何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还是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同时转变思想、调整心态、不断反思,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真正的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就要借鉴各位专家的经验,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出色!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今年暑假,我校组织了暑假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丰富全面,而且非常细致。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及修养到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具体计划到任课教师该如何上好课、如何布置作业;从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到问题学生的个案分析等等。许许多多与我们教师自身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在几天的培训中找到答案,平时教师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根本无暇抽出时间进行全面的培训,所以这次暑期培训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精力。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习惯。比如改正吸烟的习惯、改正随地吐痰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光有责任感还不够,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

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处于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己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在发展自己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

在学习新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这次学习是我收益很大,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自古教师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都是高尚而神圣的,通过这次暑假的教师培训,我感觉作为人民教师是多么的光荣。

学生们总是用这样诗句形容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是赞美老师对教师职业无限的付出和努力。得这些赞美的原因,正是教师最平凡的职责——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它诠释了一名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重视。

爱岗敬业就是爱学生。曾经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甘为渡口一只船。”老师就是学生的渡船,把学生摆渡到幸福的彼岸。我认为,老师爱岗敬业,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因为自己的教育得到幸福。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言行和教导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创造幸福的能力。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是不完善的,老师的职责除了传授以外还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困惑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耐心的为学生解决,用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影响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未来通向幸福的道路。

如果说爱学生是爱岗敬业的重要部分,那么加强自身的修养就是完成这一部分的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也是爱岗敬业的表现。在工作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借鉴其他老师优良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更有利于推进教学的进展。而品德是教师的灵魂,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总是比他在课堂上讲的更多。所以爱岗敬业的老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

作为一名老师,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也享受到了付出带给我的快乐。看到学生微笑着朝自己走来,打招呼;看到学生们在考场上挥动着笔杆,看到学生们校运会的时候冲刺,拼搏。所有的时刻,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对我而言,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而幸福,也是爱岗敬业的一部分吧。

爱岗敬业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而我会让教师的光辉在自己身上绽放,诠释教师的意义。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4

20xx年12月13日24日,在任为新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快乐地度过了为期12天的作文专题培训,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有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晨会时间。

一、觉察、体察与洞察,观察的内在品质习作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称曾深刻地指出:发达的智慧,最重要的特征是观察力。观察,是习作的起点,智慧的源泉。

有效的观察是习作个性化的基础。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正如叶圣陶所说:平时心粗气浮,对于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 而观察的属性与品质又把观察细化为觉察、体察与洞察。

1、敏锐的觉察力取得于意

从无意义到有意义,明确观察目的

有意识到留意识,养成观察习惯。

2、全面的体察力取决于神

观察实践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将客观外界事物的具体形象、色彩等物象反映到人脑中,形成感性形象,即表象。生活中的表象是极其丰富的。因此,表象是建立在全面体察事物形象基础上的。

表象中,有的能够反映某类事物的普遍性,有的能够反映某类事物的特殊性。因此,还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将零碎的表象,梳理成表象群。

3、深入的洞察力取胜于心

习作中的观察,有别于现实性的观察,它是在现实性观察的基础上,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内在的情感总是主动地期待着、捕捉着,一旦事物与个人的情感生活相符合,便会透过事物的形式达到对其情感性的把握,达到合情合理的表达需要。因此,观察中,更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动的周围世界注入个人情感。

二、立人习作的根本

思想缺席的结果是无知和盲从,简单的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简单的思维方式。为了应付考试,出现了所谓的万能作文,学生在写作时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阅读激发思想,思想照亮生活,生活影响写作。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应该关注的是感情是否真挚,内容是否充实。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而不是一味的空话、套话。

三、高出着眼,小处入手习作的起步(三年级习作)

1、前挂后联,了解目标序列

由于教师对习作目标掌握不到位,导致指导无方;由于教师把理想的作文目标当成学生练笔的目标,致使自身陷入不满与失望,师生均是身心疲惫。 人教版教材的习作安排:单看目标是独立的,整体看能发现目标是渐次提高螺旋上升。

2、解读教材,明确指导重点

3、依据目标,心有评价标准

习作目标明确了,每一次指导重点也清楚了,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应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教师心中没有标准。

4、从读学写

在第二学段,我们可以依托句群关系,凭借教材中的典型语例引领学生感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承接关系,体会写作顺序,练写一个自然段。

5、从观到察

中年级是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形式就是观察作文。

6、重视评改

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习作要求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培训是为更好地工作做准备,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渐渐完善。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5

这次在幼儿园培训了五天,让我对教育的价值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和学习生活”。致力于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儿童的发展学习奠定基础。”认识到幼儿教师是生活在“镜子”里的,时时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视并模仿着我们,我们是每个孩子的榜样,应该做一个有理有节的人。而且在新的教育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但需要有幼儿教育方面的专长,更需要有自己的特长。同时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规律,具体团队意识,维护幼儿园集体的荣誉。

我们明确了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侧重点,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园生成主题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主题的展开有:任务驱动式、团体讨论式和作品分析式三种形式。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从孩子的生活中、兴趣中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我们不但要学会“教”,更应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做人。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渴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

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

(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

(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

幼儿不同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时期,好模仿,是非观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人。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基层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热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五天的幼儿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6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

这是宋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约束,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制约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

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第12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找准切入点

白水镇中心小学

魏粉翠

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从文本内容看,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与鲜明的文本个性和阅读的感情倾向。文本个性千差万别,情感倾向却异中有同,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既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与此相联的课堂教学形式决不可能固守模式、千篇1律。它是作品思想艺术个性的凝聚点;从教学组织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认知心理看,真正优秀的文本总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它记录着作者微妙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因此,教师凭借着知识、智力、阅历的优势,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话语诠释这种魅力,并以此作为点燃学生多的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引火线”,这种心智活动的“切入口”就是解读作品的切入点。确立这个切入点有赖与教师所获得的阅读感悟和本身的鉴赏能力,有赖与教师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和阅读潜能的开发,它与教学参考资料上长篇累牍的解析没有多大关系。有了这种心理支点,教师、学生与隐性的作者的心灵才会在作品所营造是境界里,产生强烈的共鸣;阅读的人文力量也才能得以充分 。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首先,从这个突破口入手,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切入点把握得好,一篇文章就能很流畅地讲完;切入点模糊,就会出现上课时无从下手的情况。只有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下面就谈谈“切入点”的确定和切入的形式。

“切入点”的确定同课文重点的确定密不可分,既相似又不完全等同。教师必须先根据单元课文及体裁的不同,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再依据体裁的不同,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如詹明富老师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以通过心里活动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为重点带动全部,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如记叙文可以记叙的要素、线索、人物形象的分析为重点,说明文可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方法为重点,这样就可使学生在不同体裁课文的学习中获得各种知识。

确定了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后,就要考虑其“切入点”。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技法不同,切入点也不同,我们要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找出合适的切入点。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切入方法。

一、直接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把握住了题目,有时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从题眼“壮”字切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用“战士、勇士”,而用“壮士”?使学生明确了文章主要是写“狼牙山五壮士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事。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是一次什么样的战斗?他们为什么要全部献身?他们牺牲的经过是怎样的?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还如《倔强的小红军》、《美丽的小兴安岭》、《”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可分别从“倔强”、“美丽”、“心正笔正”切入,去思考梳理“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自然走进了理解、分析、鉴赏的思维状态。

二、从文章中的中心句切入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是一首诗画龙点睛的词语,文眼则是一篇文章的一两个关键句子,多数是中心句。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还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笔之处,更是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在语文课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路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维、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如《赵州桥》一课,可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再如《詹天佑》一课,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展开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这就是文章的精妙所在。所以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打开课文理解的钥匙,教学导读也就起到去繁从简的效果。又如《云雀的心愿》,文章中作者以云雀的口吻写了自己看到洪水泛滥,听妈妈讲森林储存器,感受到森林是空调器,而产生将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细读课文之后,我们会发现文章最后一句“我要将沙漠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句。读了这句话,我们就会想到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就可以一直导读下去。

三、从词句理解的疑难处切入

教师在挖掘教材时发现疑难词句时,可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例如第十册教材中《飞夺泸定桥》一课。通常老师们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都是围绕着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是如何飞夺泸定桥”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的。可是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教师引得不够,牵得太多,达不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四、根据不同文体切入

文章文体不同,作者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如文学作品中小说需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散文需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诗歌需要把握它的意象、情感、节奏、韵律;戏剧需要把握它的矛盾冲突、人物个性、环境渲染等。又如实用性文体中,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六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说明文有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素。所以抓住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思路也会变得十分的清楚。

五、从文章的人物切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课文很多。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实施教学呢?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要读懂人物不外乎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显而易见,如果能从人物切入课文,就会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丰碑》一文是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教学中以“预习”要求学生“在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地方作上记号”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文划句子、读句子思考、从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挑山工》一课,挑山工的外貌描写是一个极佳的教学信息,要以读懂人物外貌为切入点,如:教学中抓住“矮”“黑”,让学生读文找原因,进而悟出挑山工的伟大人格——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再如《全神贯注》一课,常规的教法当中,很容易忽略茨威格这个人物。其实仔细研究课文,茨威格这个人物对于我们分析课文很重要,他不仅在全文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还是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的重要铺垫。茨威格作为罗丹的挚友,又是罗丹邀请的客人,却受到了冷落,从侧面烘托出了罗丹对艺术工作的认真态度。而且,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也是通过茨威格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的。另外,茨威格这个人物的品质也是可贵的,在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时,他依然怀着敬仰之情欣赏着罗丹的一举一动,还将漫长的等待和罗丹的冷落当作是一次重要的收获。抓住了茨威格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茨威格的所见所感,从而被文章中两个人物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加深了思维的深度。

六、从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美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草原》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草原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七、从文章的背景切入

文章背景的介绍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纪实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有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课外资料,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有帮助的,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而这些课本以外的趣闻轶事,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讲述文章的背景知识时不能机械地宣读,要编成精彩的故事片断讲给学生听。。当然,文章背景的引入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可以采用编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由学生收集资料汇报,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影视片段等。所以,背景的切入要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引起共鸣为出发点。譬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时,由于讲述的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最好通过多媒体手段重现当年的长征电影场面,使学生了解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英勇顽强的表现,从而进一步体会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有写人叙事的,有写景说理的,可谓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能机械地将某篇文章归入哪一类来寻找切入点,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抓的“点”,要切入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走进文本,细细研读,发现最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走进文本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信息和路径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1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切入点,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

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

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总之,找准最佳切入点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钻研文章,找出文章学习的突破口,设计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做到“由一斑而窥全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第13篇:找准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 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首先,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次,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最后,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第14篇:中考作文切入点

中考作文切入点:怎么写

对同一个话题,切入点不同,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等呈现形式定会多种多样。如果在作文构思时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就为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选准这个切入点呢?

一、从“点”上切入,大处着眼,小处着笔

作文话题往往比较宽泛,开放性强,限制少,题目大,范围广,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

如话题作文“和谐”,可写的层面很多,要尽可能收缩到一个“小”层面,或写班级的和谐,或述母子的和谐,甚至让笔墨更集中,专写沟通,迈出了和谐的第一步,使主题更鲜明。

话题的限制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大。但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通过细化话题,即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化多为少,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宽题窄做,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

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

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又如深圳中考作文“楼”,可写楼的历史,我家的新楼房,登楼,望楼兴叹,宿舍楼里的故事等等,打开思路就迅速了。

只有“以小见大”,才能避免信马由缰、言不及义,才有利于写出个性和特点。作文时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角度小,立意新,挖掘深,笔力集中,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言不及义”。这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首要条件。

二、从材料的创新切入

选入作文的材料内涵往往是丰富的,理解角度是多样的,如何旧材料新用,就要运用一些技巧,或从小处着笔,或从特定的情景,或就某一句话,或就某一个细节,抓住有力的突破口,开口小,挖掘深。

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除了在思维上求新求深,还要重视对材料选好切入点,力求在平常的材料中求“新”,求“深”。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这一话题用来写作的材料来源应该很广泛,容易选取,但又易雷同。在同样条件下,作文水平的高低可能就体现在选用材料、分析材料的切入口上。

例如优秀作文《那时花开》片断: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吟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那时”„

这篇考场作文的独到之处,就是作者紧紧抓住“那时”这个切入点,即“挫折降临时”来作文章。一般考生可能都会用到居里夫人、李白这个事例,但往往开口大,泛泛而论。这位考生高人之处就是抓住材料中遭遇挫折时特定时刻的“那时”来挖掘,这富有包蕴的时刻,最有表现力,这切口确能入木三分。

第15篇:企业改革的切入点

作者:高剑飞

企业改革的切入点

-----想方设法缩短提前期

提纲:

一、提前期的定义与解释;

二、缩短提前期的方法;

三、缩短提前期的好处;

四、浅谈TOC理论与缩短提前期;

五、浅谈JIT理论与缩短提前期;

六、总结,缩短提前期才是企业改革的切入点;

一、提前期的定义与解释

一个产品从完工时间倒推到开始日期这段时间就称为提前期。对整个生产周期来讲,提前期可以分为设计提前期、采购提前期、加工提前期、装配提前期等,总计称为总提前期。

就加工和装配来说,提前期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时间:

 排队时间(queue time)

 准备时间(set-up time)

 加工时间(run time)

 等待时间(wait time)

 传送时间(move time)

排队时间是指一批零件在工作中心前等待的时间。当在某道工序生产批量比较大时,排除时间可能会比较长。由于加工件的加工周期长短不一,种类多样,排队时间很多时候很难避免。

准备时间是指熟悉图纸及技术条件,准备工具及调整的时间。当生产一批新产品时,对生产机器的装配调试需要时间,对生产工艺的熟悉,对工人的培训指导也需要时间,这样的话准备时间相应的变长了。由于花费了一定的准备时间,所以企业往往希望增加一定的加工批量,这样对每个零件的平均准备时间就变短了。

加工时间是指零件在工作中心加工或装配的时间。假高在工作中心的效率、工装设计、工作人员的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这个时间一旦确定很少发生改变,除非更换先进设备或者增加设备的数量。加工时间是可变提前期,计算是由 加工时间乘以加工数量得出来的。

等待时间是指加工完成后等待送往下道工序或仓库的时间。等待时间一般是和运输能力和工序之间的距离有关系。有的ERP软件把等待时间和传送时间作为一个时间来计算。

传送时间是指工序之间或工序与库位之间的运输时间,一般和运输工具有关,有的工序是外协工序这个时候传送时间比较长。

二、缩短提前期的方法

接下来讲一下缩短提前期的办法,当我们了解了提前期是有哪些时间组成之后,对缩短提前期就有了针对性的方法。主要是减少排队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等待时间、传送时间,具体怎么样减少某个时间,首先要知道导致时间过长的原因,然后再想方设法改进。

先对某个单独时间进行研究,排队时间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 加工批量过大,使得有很多零件排队等待加工处理;

 每个零件所需加工时间比较长;

 排产计划不规律或者为了赶订单,有时候待加工的零件很多,有时候一件都没有; 

当找到原因之后可以对症下药,具体方法如下:

 减少加工批量,当然这也和准备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准备时间过长的话,减少加工批量就使得每个零件平均准备时间过长;

 关于零件加工时间太长是由于工作中心效率决定的,这和加工时间有关系

 有效的计划和排产系统,做到均衡生产,避免工作中心有时候紧有时候松;

由此可以看出,排队时间的长短和准备时间、加工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还会讲这两个时间。

准备时间的过长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 设备调试时间过长;

 技术人员不熟练;

 需要更换设备零部件,或者设备需要一定的冷却期或预热期;

缩短准备时间有以下几种方法:

 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从而可以相应的缩短一定的准备时间;  工序之前进行并行准备,在上一道工序的时候,就开始下一道工序的准备,这样如

果是设备需要冷却期或预热期的话,虽然没有减少准备时间,但零件的排队时间却缩短了;

加工时间是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加工环节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在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量的缩短加工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缩短加工时间:

 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引进先进设备等;

 增加资源,比如说可以从一台设备增加到两台甚至多台进行并行加工;

 想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技术熟练程度;

等待时间过长往往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 运输设备调配不当;

 下道工序产能不足;

 下道工序堆放空间不够;

怎么解决呢?还是对症下药:

 调配下运输工具,不能因为运输工具的短缺来造成等待时间的延长;

 下道工序产能不足牵涉到上面加工时间和准备时间提到的方法来运用到下道工序

中;

 堆放空间不够一可以增大堆放空间,二可以通过减少下道工序的等待时间来解决;

传送时间的问题相对容易想到,

 传送工具的问题;

 车间布置导致两道工序之间距离太远;

 如果是外协可以与想办法让外协厂商按时交货;

上述五类时间构成了零部件的加工提前期,据研究,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只占整个生产周期的5%--10%,而90%以上的时间都消耗在排队、等待、传送时间上。所以根据在生产过程中找到导致生产提前期过长的具体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来改善生产。

三、缩短提前期的好处

缩短提前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减少库存积压 销售人员可以向客户承诺更快的交货期 在客户订单充足的情况下,提高公司产能 可以简化物料清单,更容易进行物料管理

在前讲到可以进行减少批量的方法缩短等待时间。由于加工批量的减少,就不会因为大批量的生产而产生许多的库存积压,有的工厂采用大批量的生产,以致生产出来的装配件、中间件堆满了车间。库存的减少的好处对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大量的库存占有了公司大量的现金,现金是有时间价值的,而一旦库存占用了大量现金,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很多企业正是由于现金流的断裂而破产,并且库存积压还会产生巨额的库存维护费用、由于库存盘点造成的费用、库存损耗等

正是由于生产提前期的缩短,企业可以更快的交货,提高了公司信誉。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承诺时,更快的交货无疑增加了促成订单成交的筹码。要知道,现在企业的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多想一步,作为供应商,如果能准时快捷的交货,那么这就可以说是优质供应商,使与客户长期合作得到了保证,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经常积压订单,延迟交货,久而久之,客户资源会流失,企业也会走下坡路。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充足的客户订单,一旦有充足的客户订单,企业的产能不足也会影响企业发展,提前期的缩短可以为企业腾出了时间去生产别的订单,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的产能。举个例子,一家企业生产自行车,以前由于设备及生产工序的限制,一个100辆的订单的生产提前期是一个月,但是通过工序的改造,生产提前期缩短为半个月,这样企业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满足两个100辆的订单,提高产能的同时销售收入增加一倍。如果提前期能缩短为10天的话,产能就能提高了两倍,当然销售收入也增加两倍。

企业的生产车间了,工序之间的设置也会影响提前期,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距离很近,零部件搬运方便,可以大大缩短等待时间和传送时间。这样有些中间件不必入库,节省了仓库收料发料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在物料清单中可以不设置中间件,这样就简化了物料清单的层数。众所周知,物料清单是企业的最基础的数据,如果能做到物料清单的简洁准确,那么企业对物料的管理会更加容易,管理费用会降低,也降低了数据出错的概率,减少了浪费,减少了搬运过程中的损耗。

四、浅谈TOC与缩短提前期

高德拉特博士创建的约束理论(TOC,Theory of Constraints)认为,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约束,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 (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约束。

其实在此我想说的是,约束理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要缩短提前期的要求。就拿TOC中谈的衡量企业的三个指标存货、运营费用、有效产出来说,要看一个企业改革的成果,就必须看存货有没有减少,运营费用有没有降低,同时有效产出是否增加,要三个指标一起来衡量。

而缩短提前期,可以解决库存积压问题,仓库维护费也减少,这个费用也是营运费用的一种,增加的产能也使企业的有效产出增加,可以说TOC从约束理论的角度证明缩短提前期是企业改革的切入点是正确的。

当然,如果单单从TOC的角度来说的话,缩短提前期还不能完全反映约束理论的理念,比如如何找出企业的瓶颈,降低库存除了缩短提前期外其它的方法,如何全面降低企业营运费用,仅靠缩短提前期就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是不可能,我们现在谈的是如何从一点进行切入来推动企业的改革,然后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完成对整个企业的全面改革。

五、浅谈JIT与缩短提前期

JIT讲究存在即合理,存在不能增加产值的东西就是浪费,其目标就是消除一切浪费,做到零库存,物料需要的时候才存在,不需要的话存在就是浪费。

正因为这样,JIT企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单元生产,缩短机器准备时间、减少加工批量等,这些都和缩短提前期里的一些解决方法不谋而合。JIT还注重有效的计划和控制系统,在缩短提前期里等待时间也提到过要有计划和排程系统,进行均衡生产,以避免有时紧有时松。

第16篇:识字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识字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识字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3月18日,在长春市南湖区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教育专家精彩的讲座,使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尤其对教授关于字理识字教学讲座的学习,感触颇深。相信这堂讲座对于一、二年段的教师帮助最及时。讲座中通过一些分析举例,对字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二实验小学教师精彩的示范课,还体现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寓趣于教,反映了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识字兴趣呢?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对此,我有三点体会。

一、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形成需要

在赵春华老师的示范课《青蛙写诗》中,老师根据看图学词学句的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再从读句学词入手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这就使识字成为阅读的需要。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当学生把识字当为自己的一种需要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积极而又主动地去识字。教师还创设问题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观察图画,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又将识字回归到课文中,不仅是变换角度,加强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而且能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地识字。

二、生动活泼,增加情趣

识字教学如果不讲究方法,只让学生机械反复,他们将感到枯燥泛味,产生厌倦,注意力难以集中。儿童喜欢新奇,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直接形象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识字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活动作为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点,才能使学生对识字本身发生兴趣。

讲座中也指出,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汉字源于古老的图画式的表象符号,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发展成今天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识字教学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或联想,把汉字这种抽象符号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使他成为可感知的对象。为此,可以用图画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简笔简画的构图,联想到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方式。也可以析形索义,指导学生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用生动的评议描述,既帮助学生牢固记住字形,又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还可以根据字形、字义的特点,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等,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读音、解义、析形,特别是在分析字形时,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边写,使他们尽可能有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这是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识字教材的条件之一。

三、掌握识字方法,巩固兴趣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还要本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精神,让学生反复实践,熟练掌握。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能巩固提高识字兴趣。在《青蛙写诗》一课中,了解字义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丰富表象,并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用生字组词在分析字形时,引导学生以“字”带“字”识字,温故知新,联系熟字,掌握生字构字的部件组合的方式,提高识记字形的自觉性。这样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识字活动,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分化认识,整体掌握,达到识字教学的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去识字,就能激发不断探索的热情,并成为自觉识字最有力的动机。

总之,教学艺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教学成为情感、个性活动的过程。艺术性的教学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乐学不疲。

识字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识字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在这短短的几年语文教学时间,对于我这样一个并不是语文专业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需要这次这样的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发现自己在以前的教学里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这次培训也给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而往往把识字教学单单放在第一课时,把对于课文的理解教学放在第二课时,这样看来识字与阅读的分开并不能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所以“随文识字”是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整合,让孩子们在文中识字,在句子中体会汉字的意思,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由识字到朗读,用联系上下文的形式理解词语,随文学习生字并指导学生书写,只有理解了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

比如在《我为你骄傲》这一课中,需要认识“破碎”这两个字,当时我在教学中只是提示给学生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石,并没有过多的去指导学生认识,通过这次培训我体会到其实“破碎”是石字旁,就是用石头打破,打过之后就破碎了,如果放到课文里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小男孩用石头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这里的破碎是用石头打碎。随文识字原来很简单,不用刻意地去解释每一个需要认识的汉字,而是随着阅读自然就理解和认识了。

培训中高主任提到的五步教学方法也非常值得我去学习、体会与实践的,把它应用到以后的语文教学当中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17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整理)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

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职教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

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之二

2012年11月18日至11月23日我有幸到xx省团校参加了xx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在这期间听了很多专家及团校教师的精彩讲解,特别是谌贻琴部长的讲话,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这可是我第一次外出学习,感觉中,我的心从未有过的充实。这一次培训虽只是短短5天时间,但实在是受益匪浅, 现就这一次短暂的学习培训和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吧! 体会到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爱”开始。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老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学生呢?我认为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还要抽时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共同活动,缩短师生距离。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体会到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

两句话是我对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说在我教育我的学生时,我必须先做到有德。德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时期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好多习惯在这期间养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品质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以良好的师德培育优秀的学生 。告诉孩子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要求我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说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样可学。而不是仅仅是空口号,要做到以德服人。 今后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关系到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坚持就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打得牢,他们就能够成长得更快更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工作抓得紧抓得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每个未成年人的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夯实和打牢,造就一代代时代新人,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辉煌。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之三

5月25日,我和本校的4位同事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与新时期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我自2008年9月参加工作已有六个年头了,但是担任班主任才从去年开始。当我得知有这样一个培训机会时,非常的激动。

这次培训一共听取了3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真挚,列举了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

25日上午郑学志郑老师向我们作了《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的报告。郑老师结合自己班级的详实鲜活的案例,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诠释自己提炼的教育理念,谈了班级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小组建设,都为集体付出;用行政功能将班级重新建制;根据学科特长设置岗位,根据学生能力特长设置岗位等。这套自主教育管理理论,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习生产力。

25日下午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万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教育是温篇二: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完培训后,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改实效性和实施课改的必然性,回顾以往工作,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就谈谈通过本次培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改变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逐渐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二、课堂教学全员参与,个个展示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认为: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

听了报告后,我明白了,要充分准备深入的挖掘学生和教材。创设真实贴近于生活的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发动、利用、欣赏、认同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学习经验取其精华,去其沼驳

我觉得非常具有实效性,可以借鉴。但是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应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的味道,数学课堂的活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只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要想畅通无阻的走下去,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篇三: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8篇:多媒体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多媒体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技革命的主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就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为了适应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要求,使教师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多媒体,我校教师分批进行了多媒体技术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对多媒体教学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

第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我校为例,这几年变化很大,最初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网络化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再到现在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排斥到主动应用的过程。例如:我是一名物理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学内容很抽象,如果能有图画或动画方式,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我从网上也下载过一些课件,但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后来我就开始慢慢接触电脑,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中运用,效果很好。但是由于不熟练,课件与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衔接。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多媒体课件人制作上有了很多收获。

第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让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将声音、文字、图画、视频融为一体。例如:我在讲授时,就将教学内容和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形式,主要说的是超级链接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

3、教学信息的交互性。

4、教学信息的再现性。

第三、信息技术的实施方式。我校在这方面改革很明显,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转变自己的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或学习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变成一种形式。

第19篇:有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远程研修

培 训 心 得 体 会

3月下旬到5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远程研修培训。本期虽然担任了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闲余时间较少,但我还是坚持收看视频,记录笔记、认真完成作业、胜利完成学习任务。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本次培训,给我们创建了网络交流平台,也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让我走出以往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让我也明白: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交际话题、营造交际的氛围,还要让学生“能”交际,创设交际情景需要做到模拟真实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设计问题情景等。为我今后可以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方向。

本次培训,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以及对我们作业的点评,而且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觉得这次培训是非常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第20篇:2.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1 研 修 心 得 体 会

——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第一中学:曾正俊

近两个月的远程培训学习即将结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络研修平台拉近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距离。想起指导老师们殷切的话语,浸透着指导老师辛勤付出地汗水„„他们的教导为我带来的是充实,是成长,是动力。

通过远程培训学习,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现将我个人网络研修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网络研修,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培训伊始,我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每天抽出时间坚持聆听专家讲座,自觉参加学员交流讨论,自觉上交网上作业,积极上传感言与体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真正知道“表现性评价”这个词儿,总结得最合适,提得最好。实现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二、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课程设计“新”,实施方法“旧”的理念,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

2 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三、研修提升了我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认真聆听专题讲座,我进一步懂得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教什么?怎么教?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使我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我在上课前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加大学生预习的力度。课前由学生生成具体问题,然后和我的备课内容结合。每节课下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课后我还积极写出教学心得,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升华为经验理论。使我真正懂得了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教学。

网络研修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石,更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它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切入点教学培训心得体会.doc》
切入点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