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2022-03-2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城东示范小学 毛爱玲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走路、转圈直观地导入平移与旋转。同时,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

1 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并判断日常日常生活中物体平移与旋转现象,以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的理解。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中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小兔搬家的故事情节,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起学生的重新思考。但欠缺的是怎么样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图形上点或线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后,再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最后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

2 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在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讨论要知道平移几格,你是看的哪里?怎么确定的?通过多个图形的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要确定平移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点和线,数出对应的点或线中的方格。如果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当时能够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重新组织教材,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中还要多下工夫,一堂好课还是需要多研,多磨!

3

推荐第2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油田十二中

曹志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地画出在方格纸上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方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了智慧星,想得到吗?注意只有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表现好的同学才能得到,老师希望内为同学都能得到

一、欣赏图片,引入课题。

1、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老师今天带来些游乐园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播放课件,演示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先同桌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 (相机奖励智慧星)

4、揭示课题。师:像缆车、滑梯、小火车等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

师:而像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 或轴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板书:旋转)

做一做:要求学生做一个平移和旋转的动作。也可以由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1、学生动手操作。

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

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

(1)师: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有很多。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课件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

【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一)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朋友小白兔搬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把家搬到哪?

课件出示小房图

2、判断方向。

(1)提问。师:小白兔的家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小组讨论。

(2)汇报。指名说并说出

(3)小结:箭头是用来指明图形平移的方向。

3、判断距离。

(1)设疑。师:小房子平移了几格?指名说 师:你同意刚才谁的意见?先小组交流。 (2)合作交流。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出自 (4)小结: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在图上任意找一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数一数它平移了几格,这整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平移后的图形形状不变。

3、强化练习。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结合平移运动的特点,设计小白兔搬家的故事,将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两部分知识串联起来。】

(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试一试”。第三题 师: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画,确定画法。

(2)学生独立画,两名学生台上画。 (3)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集体判断画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参与到画平移后的图形的学习,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

(三).延伸拓展

探究图形的平移 1.数一数:数方格 (多媒体出示小鱼移动)

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玩,多快乐呀! 那么请同学们,在格子图上找出小鱼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你是怎么看的?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可以看某一个点,鱼头移过了几格,小鱼就平移了几格,也可以看尾巴。)(多媒体演示,点住某一点闪亮,往前移)

2. 试一试:同学都会数方格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在方格图上怎样画图形。 3. 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先出示三角形图,再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请学生上台操作先找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后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将三个点连接。多媒体演示三个点移动,再连接)

4.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学生独立画在方格本上)

四:拓展训练

赛一赛:快速营救大熊猫行动 现在有一个紧急任务请大家去执行,大熊猫保护者在深山发现了一头病重的大熊猫,发来信息,要求医护人员迅速前往营救。路线图是这样的:从营地出发,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1格,再向左平移2格。

生:小朋友们想参加营救活动吗?好,现在让我们两人合作,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到达,成为第一组营救者。给于一定的时间。

师:让做完的同学到站台上展示(对错暂不管) (这两位小朋友,合作默契,反应灵敏,最先到达了目的地,为挽救大熊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们授予他们英雄奖章) 师:对没有完成的同学,以示鼓励

(同学不用灰心,相信有你们的热情参与大熊猫会很快好起来的)

师:多媒体显示大熊猫图所在地和同学做得对照,做错的同学找原因。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油田十二中

曹志玲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我开、关窗户,拉窗帘,开关门、电风扇等,让学生描述窗户和窗帘头的运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多见,在开始学习之前,孩子们觉得门的开关、跷跷板的运动动是平移,经过演示之后,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通过学习与比较,孩子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较好的进行判断。

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最后让学生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中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小兔搬家的故事情节,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起学生的重新思考。但欠缺的是怎么样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图形上点或线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后,再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最后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设计一扇”门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在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讨论要知道平移几格,你是看的哪里?怎么确定的?通过多个图形的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要确定平移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点和线,数出对应的点或线中的方格。如果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当时能够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重新组织教材,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中还要多下工夫,一堂好课还是需要多研,多磨!

推荐第3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游乐园游戏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最后从这堂课后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通过具体实例,能较快地感知、判断平移与旋转现象。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课件制作来说,我忽略了对农村孩子来说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导致学生不了解它的运动方式。

推荐第4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最后让学生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中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小蚂蚁搬家的故事情节,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起学生的重新思考。但欠缺的是怎么样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图形上点或线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后,再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最后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设计一扇”门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在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讨论要知道平移几格,你是看的哪里?怎么确定的?通过多个图形的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要确定平移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点和线,数出对应的点或线中的方格。如果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当时能够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重新组织教材,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中还要多下工夫,一堂好课还是需要多研,多磨!

推荐第5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较,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推荐第6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游乐场”情境,但农村孩子来说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游乐场”,当孩子们觉得跷跷板、秋千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喜羊羊搬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喜羊羊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学习习近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五、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课堂上能够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推荐第7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3)

欣赏与设计

1.通过欣赏图案,以及绘制图案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能应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绘制简单的图案。

在教学本节课前,我搜集了很多运用平移和旋转方法制作的剪纸及会徽、旗帜、商标等各种标志,课始,我先组织学生欣赏生活用品中的图案,使学生有亲切感,再出示教师收集的图案,组织欣赏、讨论每一幅图:这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它是怎样制作的?学生在小组内,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通过讨论分析,让每个学生深切地感觉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就可以得到的。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实现学习上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有了前面大量的欣赏,学生的创作欲望很强,我就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漂亮的图案,学生兴致勃勃地选择基本图形,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图案。下课铃响的前十分钟,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都展现出了雏形,只待上颜色了,从学生最后展示的作品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已经会用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知识与技能,设计出了非常出色的作品!

推荐第8篇: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沈岚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首先,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刷牙、跳绳等直观地导入平移与旋转。同时,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并判断日常日常生活中物体平移与旋转现象,以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的理解。

最后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物体在方格中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研究物体平移的距离;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教师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随机移动物体的每一个特征点,在多次数物体任意一点的平移结果后,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许多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好,但是没有更好的落实;学生从实物的平移提升到在方格纸上平移,尤其是要说出平移几格到达指定位置,切入点找的不明显,以致数不出移动的格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给学生时间太少,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等。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克服以上缺点,使以后的教学能够尽善尽美。

推荐第9篇:《平移和旋转》听课反思

《平移和旋转》听课反思

赵吉莲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可以看作是平移现象,而物体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运动,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虽然平移与旋转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从概念本身来讲对于学生还是显得比较抽象和复杂,本课中李老师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便于学生理解,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去演示、体验、感受、经历和探索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李老师做得很成功:

一、素材具有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

课一开始,李老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动态情景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促使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表象,再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时,学生的视角就更为广阔了,引发了学生的对平移旋转知识的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自引导学生观察运动方式、讨论运动的特征、找出运动方式的相同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二、举例时从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事例,让学生切实抓住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三、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又回到生活中去实践,李老师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直接用语言表述还是存在不小难度。我个人认为,李老师应采用动作演示、示范讲解、学具操作等方式来表示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吸收速度。动手实践,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推荐第10篇: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案例分析

一、相关知识点的梳理

1.使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状态,并能进行区分。

2.使学生能根据需求进行定向、定距离的平移,并能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物体运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并了解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和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有趣、并能产生积极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状态的定义 ,要求学生能进行区分和辩认。 难点:平移的距离则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他们通过玩各种游戏项目,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但这些体验积累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甚至是相当模糊的,但是都为他们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这一数学知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生活中数学现象的一种“升华”。因此,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让他们充分地回忆、观察、操作、实验、探索思考,进而分析和认识这两种运动方式及特点。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到亲切、真实、有趣。

四、相关知识点的辨析——相关知识链接

1、什么是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学习习近平移应注意理解以下几点:

(1)图形的平移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平移的方向;二的平移的距离。图形的平移是由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2)图形的平移是图形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特殊情况。

(3)图形的平移是图形的整体移动,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

2、平移作图

平移作图的主要依据是平移的性质:经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作图要求,找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根据平移作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3)按原图的连接方式连接关键点的对应点。

第11篇: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松原市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 常雪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数学概念,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会在方格纸上平移

教学难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教具准备:

教师:投影仪、课件。 学生:方格纸、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出示: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电缆车、电梯、风车、转车娱乐场景)

1、你知道这些娱乐项目吗?他们的运动相同吗?

2、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电梯的运动。(要求边做边说)

观察电缆车、风车、转车的运动,并用手势表示。

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不是这样运动的。 ( 课件演示)

3、你们能给这些项目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说分类标准)

板书学生的分类

电缆车、电梯 风车 转车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在数学上,像电缆车、电梯这样的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平移。像风车、转车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今天我们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 板书:平移 旋转

【 设计意图: 对于平移、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和打手势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边做边说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二、合作探究 实践探索

(一)给平移、旋转创造一个符号

你们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运动给平移和旋转创造一个符号呢?(同桌可以商量) 展示汇报

(二)生活中的平移、旋转。

1、说一说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2、做一做

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让学生说怎么做的)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和老师一起做:伸出你的小手,左转三圈,右转三圈

(三)听故事,评评理

出示课件。老师绘声绘色描述: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听说我们在游乐场发现了那么多数学知识,而且还认识了平移和旋转,因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看,这是什么?小房子左上角和右下角还各有一只小动物呢。

教师提问他们随小房子在做什么运动?小鸟和小兔子发生了争论。都说自己经过的路线长。我们看看到底谁经过的路线长呢?

小组讨论、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如果要把小房子放在方格纸上,我们再观察究竟谁经过的路更长一点呢?各小组选择小鸟或者小兔,仔细数一数,他们分别移动了几个格。(课件演示) 汇报:

你是怎么数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动物都站在房顶上,经过的路程又是多少呢?如果都在房子里经过的路线又是多长呢?(第二次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谁能总结一下,一个图形移动几个格,该怎么看? 老师总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几个格,只需看图形上的任何一点就行。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组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欣赏体验等感知活动,并在活动中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于教学难点,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情景化的故事评评理的数学活动,设计两只小动物的比较,很自然的引向了点的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实际操作中,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1、移一移

(1)课件: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说得真棒,你会填写吗?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两名学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

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3)平移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3、涂一涂,画一画,

(1)、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P

43、1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P

43、2 学生尝试画一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全班交流画法,比一比谁的画法最简便。

小结画法:先将四边形的四个点分别向右平移4格,描上点,再将平移后的四点用直尺依次连起来。(课件动态演示)

【 设计意图:通过移一移、涂一涂、画一画数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体验、去认知,较好的体现重点,突破难点。】

四、知识延伸

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出示课件:各种色彩鲜艳并且是学生熟悉的图案。(都是平移和旋转得出的图形。) 这些图形美不美?是怎么画出来的?交流。 你们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创造像这样的图案? 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图案,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同时还能联系其他学科,认识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会得到极大的鼓舞。】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移 旋转

电缆车、电梯 风车 转椅

方向 距离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说明:

二年数学

常雪飞

教材分析:

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观光缆车和推拉窗的移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现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和旋转。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平移现象的示例以外,教材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难点是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能真正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并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从生活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很困难的。但是对图形移动了几个格不能真正理解,往往是把图形之间的距离看成是图形移动的距离。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想又是后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平移和旋转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直观感知,为此,在设计中我力求体现: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十分重要。本课设计从儿童喜爱的玩具——纸风车,以及家乡的旅游胜地索道揽车的运动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升旗、拧开关、转盘等。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移一移、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学反思

二年数学 常雪飞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的内容中的一个新的内容。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旋转或左右摆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旋转。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二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构建平移和旋转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习近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他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教材从生活中的是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游乐场”情境,但对这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都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游乐场”,当孩子们觉得跷跷板、秋千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小动物随小房子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电梯、电缆车等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根据运动变化的不同而分成二类;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学习习近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在合作交流中深化数学概念。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生成的资源,及时、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控和反馈,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教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理解并掌握图形平移的距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把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误解为是两个图形间的距离。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探究——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成功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猜测小房图平移的格数,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当产生矛盾时再放手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探讨起小房图平移前后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在交流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有数整体平移的,有数某条边的,有数某个点的。在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策略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感悟平移的本质特征:相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平移的距离,成功地突破了难点,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六、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当然,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要注意两点:

一、对学生的注意积极调控。 《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老师们在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课也设计了一系列的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移一移学生操作、探索活动,但在活动后的调控上,还显得方法不多,有部分学生没能及时地转入下一教学环节的学习当中。

二、对教与学反馈的及时与全面。

“反馈的及时与全面”这一问题一直捆绕着我们的教学,虽然我在教学时也很注重对自己教的反馈、学生学的反馈,但借助学生的生成来展开教学略显不足。“怎样将反馈、评价更全面的沟通师生间的、生生间的互动,有效的调整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个问题还将有待我进一步努力研究。

我还设计了画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展示。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画出点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

第12篇: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林启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一、情境导入:瞧!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喜羊羊)他要带小羊们去游乐园玩呢?我们也去看看吧!

二、交流学习,探究平移与旋转。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怎么分呢?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反馈(板书:平移和旋转)与动作演示,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怎样的运动叫平移!谁能说说上面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平移:像滑滑梯、缆车等沿着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改变的,就是平移现象。 旋转:像旋转木马、荡秋千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能用手势比一比吗?

3、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喜羊羊,谁有办法让喜羊羊在黑板上做一个平移运动? 观察 :现在喜羊羊的头是向着哪个方向的?请把喜羊羊向上平移一次。生照指示进行动作(小心翼翼地、直直地平移运动要直直地)。向上平移之后喜羊羊的头是向那个方向的? 除了向上平移,还可以向哪平移?

老师来给大家移一个,你们来看看老师的是不是平移。倾斜移。故意把头的方向变化以下。 板书:方向不变

师:喜羊羊头朝下了,喜羊羊说真难受呀。谁有好办法,让喜羊羊不难受。

大家真聪明,用了一个旋转的动作就帮喜羊羊解决了困难。

其实啊,平移与旋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下列图片,再说说谁在平移谁在旋转。

4、你还见过那些物体做平移或旋转运动?学生举例。

5、休息片刻游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平移和旋转动作。

6、学习习近平移的距离

师:喜羊羊要带着小羊们到游乐园的智慧岛探险,我们也跟着去看看!

小羊们坐着船出发了,小船出发不久,小船的船头坐着美羊羊,船尾坐着懒羊羊,两只小羊就发生了争吵,懒羊羊说:我在船头,走的路程长一些。美羊羊说:不对,我在后面,走过的路程才长呢。两只小羊谁也不让谁。同学们,你们给评评理,究竟谁走得路长。为什么一样呢?喜羊羊说只要我们学会移动房子数格子,就明白这个道理了,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问题。 (1)(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出示自学提示:

A、移一移,数一数房子平移了几格?说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B、不用房子学具,还可以怎么数?小组里讨论交流,小组长要注意每个组员说完整话。

(2) 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讨论.(3) 独立完成书41页例题向左与向右移动的距离了,填在书上。课件演示明白道理。

(4)点明坐船头与坐船尾的道理。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对应点或线移动了几格就行,方法很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2)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四、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3、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五、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13篇: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说课

一、我的教研主题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件1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最精彩描述。

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数学又是处于什么地位呢?其实在孩子们的心里数学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它只是一门学科,是用来学的,而不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起来还枯燥、抽象,没趣。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甚至还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障碍。因此今天我要借助这节课,课件2“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现象”来营造轻松和谐、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也为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平平反,正正名”。

二、课件3我的授课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的第二课时。我之所以选择了这节课是因为我觉得在这册教材中这部分知识最贴近学生的生活。

1、说教材:在一年级教材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位置》这一内容,要求孩子们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在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五单元是《观察物体》,要求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判断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在培养学生静态的空间知觉,从儿童空间和认知的发展角度来说,“平移和旋转”是从静态的空

间知觉进入感悟动态的空间知觉。针对这部分知识,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来感知它们的不同特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五年级教材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图形的变换》,在这一单元里,将把平移和旋转这一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转化成数学知识,来解答一些数学问题。另外,对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面积和体积都是一种数学思想上的渗透,所以本节课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学生:课件4这就是我班的孩子,,他们平均年龄只有八九岁,大都生活在郊区或者农村,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也不好,孩子的见识少,眼界也不开阔,对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真的有些困难。几天前,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对这些孩子做了一番调查,还好的是,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运动现象知道的也不少,比如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直观的认识了,只是不知道这两种现象的专用术语和运动特点等。

三、说说这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平移与旋转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新课标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和本质上的运动特点。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出如下教学目标:

课件5

知识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准确判断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技能目标: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和按要求平移简单的图形。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四、教学方法 等教学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是纯粹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事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课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并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记得国家级名师华应龙在一次讲座上说:要好好准备一节课,会花上半年的时间,也不见得完全达到满意。当我确定这一课后,也查阅了一些资料。资料来源:《吉林教育》、《内蒙古教育》、《小学数学》、百度文库、豆丁网,还有国家级名师贲友林写的《此岸与彼岸》。

阅读这些资料,使我启发很大:经验就是经验,名师就是名师,而

名师的经验之谈是名师经历无数次课堂经验得出来的“宝藏”。

所以,根据名师所讲,自己所悟,对这节课的教学做出了如下的设计。

六、本课的教学过程:课件7

◆ 首先说说新授:

本节课的新授有两项的内容:一个是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在解决这两方面的内容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观察思考,感知什么是平移、旋转。

1、联系生活实际引入。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这样一组画面。课件出示,8至16

缆车的运动,国旗升降的过程、火车行进的状态,小汽车飞速行驶、风车的转动....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把学生带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会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仅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会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更会因为这种熟悉感、亲切感,在心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2、探究什么是平移和旋转。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画,并提出要求和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认真观察、思考,并根据物体的运动做动作,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探讨出可分为几类。

放①课件第

17、18,再对比看哪是平移哪是旋转,再让学生以小组

合作的方式探讨出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

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来获取知识。这种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做一做。

当学生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后,我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

出平移和旋转现象。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曾看到过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论》,从中受到很大启发,他在书中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所以,我把学生放到主题地位,用自己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

种运动方式的不同特征,从中获得积极地体验,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4、说一说

接下来,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车轮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车轮是旋转现象等等。这样设计目的是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很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就不难认同了。

5.接下来我再出示这样一组练习题:课件19至21

我认为这样设计练习既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去学习,又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课件22,

让学生观察,从箭头的指示可知金鱼是向左平移,那么移动了几个

格,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个年纪的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大部分学生会把两幅图之间的距离看成是平移的距离,所以这里我做了如下这样直观的演示。课件23至28

教材中没有这个内容,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动态的观察,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表象,把数学现象转变成数学思维,以此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有了这道题做基础学生就不难完成完成教材例1中课件出示29,平移小房子的填空题了。

◆ 再说说综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十的1至5题然后

课件出示教练习题 订正。

七、课堂小结: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有语音。”巧妙地课堂小结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更能为学生留下精彩的回味。

由此我这节课的小结是这样设计的:

八、、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所做的改进。课件30

1.教材中是把平移和旋转分开来讲的,先讲平移现象特点,再讲怎样平移;然后是讲旋转。为了加深对两者之间的理解和区别,我在教学中把平移和旋转对比来讲,引导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做出正确的判断。

2.在教学例一前我先安排了平移小鱼这道题,以此来降低知识的

梯度,这是教科书中没有的。

我整节课的设计是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

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落实了教学目标,营造灵动的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经历过程,获得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形成能力,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数学理想。

第14篇: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有的学生对物体或图形运动形式的早就有了感性认识,但只是个初步的表象。通过这部分具体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很非常感兴趣,特别动画、图片的大量运用,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整个教学显得轻松。

设计理念:

从生活中来源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我用孩子们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充满数学,数学课堂也就随之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所以我的设计理念就是:真实、有趣、亲切。

媒体与资源的使用:

谈话导入部分:

在DLP背投一体机上播放一段游乐场的视频

(设计意图:结合媒体片段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教学部分:

(1)图片的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清楚的分析平移和旋转,直观呈现,一目了然)

(2)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并让学生亲自在DLP一体机上拖动图片,展示平移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

练习部分:

电子课本的使用(亲自动手画一画,议一议,比一比,加深对平移的理解,有效的针对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电子课本的使用更方便教师的讲解,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数学概念,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图案的设计与舞蹈的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平移距离,以及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解决措施:利用DLP一体机,动画演示及动手操作、观察、想象。

教具准备:

教师:DLP一体机,电子课本 学生:作业纸、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每天都要上学放学,能跟老师分享一下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吗?(学生交流)

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运动,首先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运动着的东西可多了,想去看看吗?

、播放芜湖方特欢乐世界视频

你记住了这里的哪些娱乐项目?(摩天轮、旋转木马、缆车、转椅等)

画面定格在这些游乐设施上。

2、你会它们分分类吗?

指名同学在DLP一体机上拖动图片来进行分类。

学生可能会将缆车,小火车分为一类,因为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平平的、直直的;摩天轮、旋转木马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转动的。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假如能够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教师就应该直接给予肯定鼓励,并板书:平移、旋转。

如果学生没有能够直接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教师也可以适当加以讲述:像缆车,小火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像摩天轮、旋转木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补充课题)

二、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1、你想自己亲自去体验一下平移和旋转吗?

好,伸出你的一根手指头,你能用你的手演示出平移的动作吗?

2、刚才同学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下面的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指名说:像推拉窗户、拨算珠、滑滑梯这些运动是平移,而转动的风车、转动方向盘、玩陀螺等是旋转。

除了这些,你还能说出哪些运动吗?它又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呢?

刚刚我们在课前提到的几种交通工具,你现在知道它是在做什么样的运动方式了吗?(当学生说到汽车时,教师一定要特别强调汽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他的整个车身是在做平移运动,而车轮是在做旋转动作。)

三、观察操作,研究平移距离

1、大家说的真好,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学习到了一个新本领,那么接下来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出示蔬菜老师们的搬家图,你知道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是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蔬菜老师们也在聊天:

“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不对,不对,是向右平移了5格”“你们说的都不对,是向右平移了7格”你同意谁的说法?

让一名学生上板在DLP一体机上操作,拖动小房子,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谈话:我们把刚刚的这种平移的过程叫做移图。(板书:移图)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准确地得出结果,但是比较麻烦,想一想,我们能不能只观察小房子图的一部分,例如一条线或一个点来研究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小房子图的一条边或者一个点再次移动,得到新图。师恰当的板书:移线、移点。

谈话:这个点在平移前是小房子顶上的点(拖动图片),它会平移到哪儿呢?(平移后它应该还是小房子顶的点,我们就把像这样的两个点,称之为小房子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你能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还能找出一组对应点并数出中间有几格吗?再找一组试试看。

提问: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谈话:看来,图形平移前后相对应的点的距离相等,这是图形平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板书完整:对应点距离相等)

2、练习

谈话:原来平移里有这么多的奥秘,你会移动蜡烛图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小鱼图呢?打开电子课本,一起完成课本联系。(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共同校对)

谈话:你能细心的再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变?

小结:图形或物体在平移前后只是在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它的形状和大小还有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变化。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了许多了不起的大事。

四、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探索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

平移真是件了不起的事,而提出这些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你想来做一名小小工程师吗?

谈话:方格纸上有一个三角形,要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你们打算怎样画?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再自己试着在纸上画一画。

提问:你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吗?

2.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的方法都很棒,那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吗?

谈话:如何判断自己平移得对不对呢?(试图让学生自己说出看对应点的距离是不是相等)

学生展示完成的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3、完成作业:

4、欣赏小表演: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在一些优美的舞蹈中也会出现,下面就有请我们班的几个小演员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你能快速的说出哪些动作是平移?哪些动作是旋转吗?

五、小结

告诉老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数学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在你的生活中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只要你细心的观察,用心的发现,老师相信你们,随时你都会有收获。

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物体的运动现象,即平移或旋转;二是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在创设情境中,我以孩子们都喜欢去的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为突破口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孩子们感受到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真正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唤起了孩子们亲近数学的热情,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原来就是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也就随之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去感知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我充分利用他们身边所熟悉的实例,如:推拉的窗户、行驶的车辆、转动的电风扇、旋转的木马等等。由于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场景,所以当他们看到这些图片时,学习兴趣非常高。然后我再通过教学分一分,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最后,再让孩子们根据我的口令象征性的做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来充分感悟平移和旋转的本质。

这节课孩子们学习的难点是平移的距离。我主要是还让他们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突破难点的:首先通过蔬菜老师们的不同意见让孩子们产生争执,引出分歧,然后引导大家一起观察小房子的每一部分平移了几格。当孩子们数完后发现小房子的每一部分都在向右平移了5格时,我及时把握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动起手来,一起来比划小房子移动的情景,如果小房子的顶点是向右平移了一格,那么的整个小房子也就跟着向右平移了一格,这样孩子们就能初步感悟到部分的移动能带动整体的移动,接着再让大家去想一想小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也就非常容易了。当孩子们再去数其他图形每次平移了几格时,就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要想知道这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原来只需要数出其中的一个部分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

第15篇:《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也愿意表达,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少问了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需要表格呢?(因为没有先找出基准点)移动后,那个点在哪里,即点对点。在活动之前应该先说明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点上还有所缺乏。

第16篇:《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备这一课之前,一直思考着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区别。第二:怎样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感知出发,通过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集体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这节课我通过课形象地件演示学生熟悉的电梯、窗户、车、风车、自动门等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进行分类,因为这些现象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所以学生们能够既快又准的找出规律、分类。然后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能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在班内汇报表演。学生很感兴趣,课下也讨论不休。平移与旋转教学中,平移多少格总是难点,不易突破。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看题中的图形移动了多少格,然后由学生汇报结果,汇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观点,通过让学生发表观点,互相辩论后,最终总结出方法: 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数图形上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然后我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把移动小房子过程进行演示,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一个图形的某一点或某一条边移动的格数,就是整个图形移动的格数,之后我又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做了几道练习题,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够掌握这节课的难点,刚更加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平移过程中仍有少数学生还不会数格,个别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还不够高,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有待于教师去指导、感化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互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17篇: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是两种基本图形的变换,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新知,力求体现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枯燥的数学概念在生活实际中加以应用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应用意识以及用数学的语言解释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能力,在活动中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以前一个知识点做铺垫,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对于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联系生活,感悟数学的存在与价值

《新课标》指,数学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始,让学生观赏上海音乐厅的平移工程的新闻,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知平移。紧接着出示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让学生感知,并能进行分类起个合适的名字。发展学生的能力,辨别平移与旋转,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知数学知识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讲理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等活动。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身当一回工程师,讲我们的音乐厅进行平移,让学生在活动中确定平移时需注意平移的方向要看箭头,平移时应该先找对应点或是对应线,再进行数格子。

三:联系巩固,应用拓展

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就要通过练习来完成。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平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小题。

四:不足之处:

1.教学时忽略了个别学生,没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缺乏指导。

在学生活动时应该多到学生中间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做出及时的指导,真正的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去成参与到课堂的学习

活动中来。

第18篇: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10月11日我所上的平移与旋转公开课是一节移植创新循环课的第二节课,在这节课我的设计与第一位老师的基本一致,创新的部分是在习题的设计上。比起我的第一节课来说有一点点进步,在环节设计上基本还可以。但在即将结束时我问了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说一下,有一个同学问:“黑板是不是移动?”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这节课的反思。

本节课讲的是平移与旋转现象,重点是像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等的移动是平移现象。他们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像换气扇、吊扇、汽车轮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我没有把重点突出,也没有强调要出现这两种现象物体必须是运动的,静止的物体没有这两种现象。其他地方也存在问题:语速比上次有所减慢,但还是很快,孩子接受不了,没有抑扬顿挫,语气生硬,发音不准,应加强普通话练习。由于语速快导致了提前讲完了。时间没有搭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提出问题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所以孩子回答的问题也不是很好。

提问的普及面太窄了,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对孩子的表扬很欠缺,现在的学生很喜欢自己被表扬,我以后应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对于欣赏音乐这段设计的不错但没有充分利用好,可以全部欣赏完请同学们一边回忆一边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一个同学说不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起到所有同学都在努力的回忆有一种倒计时,竞赛的感觉,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符合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不是死学知识。

我的板书很差,下一步应重点联系,希望尽快提高。

数学语言不精确,废话较多,大部分时间还是我自己说。就象是自问自答,由于自己的语言不简练、精确导致孩子心理明白也是表达不出,以致最后测试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回答的很乱。

通过不断的被听课,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里,很幸运有很多老师的帮忙,给我提出不少宝贵的建议,下一步我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会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进!

第19篇:北师大版《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个新的内容,这两种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掌握图形位置变换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这节课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按照“谈话导入,初步感知——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动手操作,确定平移距离——运用所学,绘制图形——联系生活,体验价值——畅谈收获”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现代教育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我从小朋友们最常玩的玩具风车和飞镖入手,运用学生常见到的物体运动现象来进行辨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欣赏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所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不仅强化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2、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判断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不但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直观认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数学。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理解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与福娃玩捉迷藏”的游戏,并由此引出“看整图”这种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通过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向学生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只看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的格数呢?在这一个问题情境中,激发出学生急切想知道答案的愿望,我没有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出示三角形位置平移前后图,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向上平移了几格?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学生中出现了几种可能,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让学生拿出三角形和方格纸,通过移一移,动手验证“究竟三角形平移了几格”。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先是对照三角形图说一说自己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动手移一移,数一数,三角形向上平移了几格。让学生自主探究出看对应点、对应边来判断平移的方法。通过学生试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出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由激发出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到自主探究,再到合作探究,并从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获得,学生就会印象深刻,并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借助学生的生成来展开教学略显不足。

第20篇: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们欢迎阅读!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一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第一次教学这样的内容,说句实话真是没有一点把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从人教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教案和课件,在教学时首先从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俄罗斯方块进行导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让孩子们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三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最后画旋转图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我就从画图的工具,画图的步骤详详细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二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游乐场”情境,但农村孩子来说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游乐场”,当孩子们觉得跷跷板、秋千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喜羊羊搬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喜羊羊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学习习近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五、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课堂上能够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帮助学生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学生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

让学生在重难点突破中学习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和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每个物体的运动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每个物体的运动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

我在引导学生首次感知概念时,力求感知对象的典型性。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出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玩具直升机等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一体化。我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旋转,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平移距离时,由于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先教学了平移一个点、一条线段,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数学探索的方法.。

由于这节课学生很难理解平移的距离,再加上数格子很容易出错,所以,我教的地方太多,比如,教给学生数格子的方法,怎样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的平移物体没讲完。.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想办法,讨论交流探究,我备课时担心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怕浪费时间,所以走了老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四

“平移与旋转”是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选择了开风扇、关门、擦黑板、移动粉笔盒、时针和分针的旋转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2、让学生观看书上的主题图,看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直升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的画面,结合讲解,,对"平移和旋转"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平移"的特点是:直直的,方向不变;旋转是围绕一个点做转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3、通过辨析平移和旋转现象,寻找自己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举出的例子如:汽车行驶是平移现象,而方向盘的转动却是旋转现象等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

4、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能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大部分学生都是向前走几步表示平移,把手臂使劲地晃几圈表示旋转,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手挽手向前走几步是平移,然后一个学生不动,学生围着他转了一圈是旋转。做这些动作时,学生很感兴趣,虽然教室里乱哄哄的,但是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知道了平移和旋转本质的不同。

这一堂课,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讨论、交流、中探究知识。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doc》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