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2020-04-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杨晓平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总结,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

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

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是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的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推荐第2篇: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之所以将其定为教学行为,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随意的自学。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由学生自选课题,面对该课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 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

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和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收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因此,十分有利于为解决问题而寻求知识的学习心理定势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选课题,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检测学习活动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取意识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还有利于扩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对能力的要求、素质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因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缺乏而带来的困难,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教材,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理解障碍。因此,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列出提纲,并标出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划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组和班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前者,要论述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结合自己假想的经营对象,或其他实例进行论述,这样既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则力求通过研讨,先由学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难之处,再由教师解答其余疑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商店、商场的经营现象。用实际现象、实际问题,来形成知识需求,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在本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知识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年级上学期研习教学工作总结

协成学校

杜慧 2015年1月

推荐第3篇: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姓名:雷学臣 年级:七年级 学科:研究性学习时间:2015.01

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之所以将其定为教学行为,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随意的自学。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由学生自选课题,面对该课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

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

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和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收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因此,十分有利于为解决问题而寻求知识的学习心理定势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选课题,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检测学习活动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取意识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还有利于扩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对能力的要求、素质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因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缺乏而带来的困难,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教材,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理解障碍。因此,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列出提纲,并标出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划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组和班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前者,要论述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结合自己假想的经营对象,或其他实例进行论述,这样既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则力求通过研讨,先由学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难之处,再由教师解答其余疑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商店、商场的经营现象。用实际现象、实际问题,来形成知识需求,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在本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知识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推荐第4篇:小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工作总结

小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工作总结

本课题自制定研究方案,根据我校《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在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实验与研究,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寻找新课改与个人实验子课题之间的结合点,积极将新课程理念与先进的课题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学生们则在充满活力、智慧和创造力的课堂学习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感和树立人生价值观。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效,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存在问题,为了确保课题实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现小结如下:

一、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1.学校对研究性学习实验组的管理

学校建立起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强对本校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指导、管理小组由吴英庆校长任组长,由副校长任副组长,由教务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具体落实,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

2.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

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学生家庭的内部资源开辟校外的研究途径,获得社会的帮助和理解。

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及潜件资源的使用。学校开放电脑房、图书馆、阅览室等,为学生开辟资料查询的场地;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和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家庭资源的应用。学校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宣传研究性学习的做法和目的,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二、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题研究扎实深入进行的基本保证,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措施。通过培训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转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观念,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鼓励教师加强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育科研整合出最佳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持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教师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为自己的实践积累材料,也为将来的深入研究做好准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增强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使命感,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促使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教学观;鼓励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老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之中。

三、重视课题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我们根据市教科所的建议把课题分解成几个子课题,要求子课题组和实验班的教师围绕子课题进行研究,开展活动:课题实验课----每学期每位课题成员都要围绕课题上一节实验课,课题组组织相应的评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组织骨干教师开教学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示范辐射作用;课题专题活动----每学期有序组织各学科的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活动的内容有课堂教学展示,课题论文、案例、随笔的评比等,加强了各学科的相互学习和提高;反思课堂操作;个案分析----及时收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案,并进行理性分析,积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总结----每学期教师要撰写课题研究小结和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比、交流并汇编成册,提炼科研成果。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科如:“课前预读——创设情境——独立探究——合作学习——评价体验”、数学科如:“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等五个环节构成探性学习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为学生系统的提供自己探索、充分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展。这些教学实践,既是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又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起到了良好的互相促进作用。

2.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和翔实生动的研究案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研究资料的收集。在研究性学习整合研究活动中,教师撰写了十几个可操作的研究案例。

3.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得到丰富和具体化。其中运用网络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得到推广,让学生获得了一条很好的获得信息的途径;学科整合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之间的矛盾,开辟了研究性学习的最为有效的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加强,使学生的眼界大为开阔。总之一系列的方法的运用,使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变得实在而有成效,大大激励了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也为教师接受新的学习方式打下了心理基础。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从不适应研究性学习到逐步适应研究性学习到喜欢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意味着学生从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过渡到了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推进学校的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好处。

5.树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传播者”、“话语权的垄断者”到“求知的指导者”、“话语权的分享者”的转变;学生也从“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被动者”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的转变。

6.丰富了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

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就是说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伴生于研究性学习开展而变化的是学校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也就是“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成为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使我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课题研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座谈、走访师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面(如家长、社区)因素还需加强。

3.及时总结与提升的意识有待加强。

4.课题研究没有专家的指导,很难取得更大突破。建议:

1.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互动式培训,提高理论素养。2.下学期进行家长开放日扩大本课题的影响力。 3.加强课题的管理力度,及时交流反馈信息。

六、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1.要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之间也存在一些比较难以处理的关系,如时间上的冲突、学习方式上的整合等。这必然会遭到部分教师和家长的反对。因此转变他们的观念就非常的必要。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树立“人人都有创造力的禀赋,在创新面前,后进生、优等生都是平等”的观念。因此在教师中要求“各科教师要努力将研究性教学的思维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2.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应以创新为目的。

研究性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必须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确立创新的价值观和功能观,并形成最大限度的激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成效标准的评价观。

3.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中介。

通过实验,实验教师体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研究性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回顾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所走过的路,我们觉的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1.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2.学生的操作能力的考查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评估方法。3.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需要更高素质的实验教师。

4.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把教学当作知识来传授的现象。

七、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课题研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2.严格要求,促进成长。

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他们压担子、加砝码,要求青年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3.加强培训,促进整体。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4.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我校课题虽说已是市级的重点课题,但在研究中仍会出现一些预测不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推荐第5篇: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 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推荐第6篇:五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

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

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是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的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

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推荐第7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同学的素养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课程的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了解的甚少,尤其是对现代的小学,要使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走进他们的学习方式,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较长时期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于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品质。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学生以辩论,研讨

推荐第8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2014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依据教育部开设该课程的宗旨,同时参考当代学习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学习》等文献资料,我们确定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的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以人为本,综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要求,并将逐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欲望。

2、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目标:

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所需信息,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人际目标: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此过程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

4、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等,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我们在选择与确定课程内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原则:

1、开放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参与性。

2、实践性: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探索各类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3、综合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4、可行性:依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策略。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校本地的具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安排指导,以保证实施。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依据课程目标,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综合性知识)、能力培养。这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平时的分科学习方法不同,强调的是小组研究学习,该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的过程,思考该学习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评价等种种方法,而且要学习合作、宽容、接纳、竞争、创新、自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人文的精神。

2、综合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统一的整体。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识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另一种属于事实性概念,它们可归于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中,如朝鲜半岛问题、温室效应、生态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大连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大连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自我”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确定的,教师所作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讨论这些概念、如何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

3、个性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十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但是在学生进行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作为较深层次的观念目标,可以考虑请一些专家来做专题讲座,加以促进。

三、综合研究性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组织: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师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各学科教师本来就已担任学科教学任务,况且这一课程还没有人承担过,教学资源的缺乏是这门课困难重重。因而课程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拟成立综合研究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程教学实施组、专家顾问小组,由校长室、学生处、教科室等共同领导。科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编撰、课程评价以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教学组负责实施具体教学工作(当然,课题组与教学并不截然分开);专家顾问组负责科研课题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也担当一部分相关讲座。

2、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有:综合研究性课程总论、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学都突出课程宗旨与总目标。 (1)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的缺乏,这一课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中的几位教师承担,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①主题报告:以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背景知识、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②范例教学:介绍研究方法以后,分发相应研究材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与范例进行模拟研究。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范例与学习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模拟研究中掌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量实验法等;

③小组研究性学习:以2~5人的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内容包括: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等等。教师的角色是小组的参与者与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负责研究进程的管理,学生是学习研究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角色的转变,了解与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体验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 ④课堂论辩会议: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论辩,各小组将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计划或中期报告,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生汇报,然后,由学生自由提问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可靠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问、分析、论辩。教师的角色是会议的主持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教师还需要提供深层解释与在解释中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台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在台下的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论文答辩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合计性发言论辩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文明、坦诚的表达能力。 (2)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开设这门课的首要工作,因为没有相应的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我们考虑到既不能脱离中学现阶段的分科教学,也不能将分科教学的内容搬到研究课中,于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选择相应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三方面是:历史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历史社会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依托,兼顾政治等学科内容;自然科学问题以物理学科为依托,兼顾数学、化学等学科;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为基础,由分科到综合。教师讲授时,以这题为基础,学生选择课题时,先从分科问题开始,再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各研究组在登记时,要进行相应的归类,即看看属于哪一类问题,适合采用哪些方法。当然,不论研究什么问题,目标是相同的,即都要学会上问题到的教学目标。

(3)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全新的综合研究性课程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我们从综合研究性课程概况开始,先后安排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三类方法指导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题选择与确定、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文献分析、数据初步统计等研究方法。

3、课程的评价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评价是达成其课程目标的重要步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研究性报告与研究者自评、互评的形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会评价也是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性报告与自评、互评的所有资料都采用研究性档案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展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档案,并作为最终总结性评价(等级制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师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报告的评定,主要对研究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进行评定,内容包括:选题(内容、表达)、计划(文献分析、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过程(相关资料全部附录在报告后面)、结论、资料等;第二,综合能力的达成,一般一学年一次,采取不定期的方式,但主要放在下学期。

四、综合研究性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与今后设想

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说,课程建设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

1、完善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选课题进行详细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机构,由研究小组与学校分别建立研究性课题档案。

2、建立开放的研究与资料信息查询机构。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资料库。资料匮乏是讲授研究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许多问题理论可以讲清,但如果没有实证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建议学校尽快建立相应资料系统,除增加图书期刊等资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好的光盘、课件等,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建立健全课题指导的教师、指导教师、顾问与管理人员的配套体系。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研究课教师都是兼职劳动,本有专业课务在身,工作繁忙,对科技、人文方面的新进展不可能时刻把握,囿于学识,也未必能把所有问题讲清讲透,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主持课题研究、评价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影响。

推荐第9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开设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联系社会,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班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扎实实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不断进行反思调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涵义。

继续深入、系统地学习,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资料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辅导材料,选择和组织四条线索进行,即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知道了课程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课程所要求的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对新课程内涵又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课程的实施,能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学习和培训为教师实研究性学习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作好了师资储备。

二、加强组织,确保顺利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其他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在排课时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将综合实践课纳入课程安排中,同时明确,有一定的灵活性,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活动课题的情况,同学校协调,做到统一与自主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这样,目标明确,把课程实施落到实处。

三、重视过程研究,开展实践探索。

1、注重课程资源开发

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为此,我们努力开发并利用好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突出学校特色。一是学校图书室增添大批图书,并发挥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供学生查找资料。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网上搜寻资料的能力。四是继续武装好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五是编写了校本课程。

(2)挖掘社区资源,发挥农村优势。我们地处农村,这里蕴含着无限城市学校无法拥有的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十分简便易行的事;农时农事事发生在身边的十分丰

富的实践资源;课余生活范围的广泛是城市孩子无与伦比的;农村养殖业是学生从事观察调查研究的良好资源。

为了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优势,我们定期带领学生走进社区,采访、调查、服务,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教育功能,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家长对新课程的认识,争取他们对新课程实施的理解与支持。

2、丰富课程活动主题。

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有效地开发与筛选,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主题活动,才能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益。我们根据学校自身优势,结合学校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学校原有的活动课内容已及学校科技艺术特色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汇聚着师生智慧的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使学生“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寒假期间,我们为学生确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春节》、《感受巨变》、《关注环境》三个研

究性学习课题。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3、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和其他课程一样,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以鲜活的实例剖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化,促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更趋合理化,从而克服随意性。

4、探索课程评价体系

没有好的评价就没有好的课程,课程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标准。

我们设计了伴随活动过程的即时性评价,活动结束后的展示性评价,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层次性,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具体性,体现了转变目标的经常性。

以上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将不断向前发展。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河头店镇东大寨小学

五年级二班

推荐第10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2010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程设置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

育部开设该课程的宗旨,同时参考当代学习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等文献资料,我们确定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的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即综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性学习的态度目标:

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积极欲望。

性学习的能力目标:

研究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采取多种信息,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性学习的人际目标:

学习提供了一个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此过程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 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志品质、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等,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合研究性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我们在选择与确定课程内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性: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之一。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性:依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策略。同时因地制宜,的具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安排指导,以保证实施。

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程目标,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综合性养。这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平时的分科学习方法不同,强调的习,该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的过程,思考性探究是该学习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评价等种种学习合作、宽容、接纳、竞争、创新、自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托,让学生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另一种属于事实性概念,它研究的问题之中,如朝鲜半岛问题、温室效应、生态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学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大连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大连的历史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确定的,教师学生们如何讨论这些概念、如何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

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十分具体但是在学生进行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作为较深层次的观念目标,可以考虑请专题讲座,加以促进。

合研究性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的组织:

究性课程的开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师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各学科教师本来就已任务,况且这一课程还没有人承担过,教学资源的缺乏是这门课困难重重。因而课程组重要。学校拟成立综合研究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程教学实施组、专家顾问小组教导处、教研室等共同领导。科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价以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教学组负责实施具体教学工作(当然,课题组与教学并不截然问组负责科研课题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也担当一部分相关讲座。 的实施:

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有:综合研究性课程总论、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题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学都突出课程宗旨与总目标。

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师的缺乏,这一课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中的几位教师承担,式主要有:

报告:以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背景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教学:介绍研究方法以后,分发相应研究材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与范例。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范例与学习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量实验法等;

研究性学习:以2~5人的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内容包括: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角色是小组的参与者与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负责研究进程的管理研究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角色的转变,了解与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学习,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

论辩会议: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论辩,各小组将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计划或中期报告,在学生汇报,然后,由学生自由提问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可靠性等各个问、分析、论辩。教师的角色是会议的主持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教师还解释与在解释中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台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在台下的参与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论文答辩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合计性发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文明、坦诚的表达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容的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开设这门课的首要工作,因为没有相应的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既不能脱离中学现阶段的分科教学,也不能将分科教学的内容搬到研究课中,于是,从,选择相应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三方面是:历史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生态环境会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依托,兼顾政治、经济等学科内容;自然科学问题以物理学科为依、化学、天文等学科;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为基础,由分科到综合。以这三方面问题为基础,学生选择课题时,先从分科问题开始,再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组在登记时,要进行相应的归类,即看看属于哪一类问题,适合采用哪些方法。当然,问题,目标是相同的,即都要学会上问题到的教学目标。

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综合研究性课程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我们从综合研究性课程概况开始,先后安排历史、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三类方法指导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文献分析、数据初步统计等研究方法。

的评价 究性课程的评价是达成其课程目标的重要步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研究者自评、互评的形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会评价也是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自评、互评的所有资料都采用研究性档案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举办一到价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档案,并作为最终总结性评价(等级制评价)的主要依据。

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报告的评定,主要对研究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内容包括:选题(内容、表达)、计划(文献分析、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过程(附录在报告后面)、结论、资料等;第二,综合能力的达成,一般一学年一次,采取不但主要放在下学期。

合研究性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与今后设想

学年的教学,学生们体验到了研究性学习带给他们的欣喜,全校共组织了154个研究握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完成历史社会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78个,自然科学问题9个,学生的研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初步研究成果可以从学生的研出来如:《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京杭大运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否安宁?——20世纪人类各种灾难的分析》、《巨人的握手——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先进性》、《大连开发区旅游的构想》、《脚本防御》、《仔猪下痢的防治》、《迪斯尼乐园——我的梦想》等等。我指导的研究性学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区)二等奖,《脚本防御》等三项课题获得了大连市一等奖,《同学录的语言设计》等三个课题获得二等奖的防治》等三个课题获得了三等奖。我撰写的《充分开发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得了2002年全国科技辅导员论文大赛(赛区)一等奖。

们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说,课程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

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细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机构,由研究小组与学校分别建立研究性课题档案开放的研究与资料信息查询机构。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资料库。资料匮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许多问题理论可以讲清,但如果没有实证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学性议学校尽快建立相应资料系统,除增加图书期刊等资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好的光盘、课早实现电脑广泛上网,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健全课题指导的教师、指导教师、顾问与管理人员的配套体系。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是兼职劳动,本有专业课务在身,工作繁忙,对科技、人文方面的新进展不可能时刻把,也未必能把所有问题讲清讲透,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者开设专题讲座,主持课题研究、评价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影响。

---------------

第11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一、实践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年级级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统一管理。有严密的实施计划,严格的管理条例,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相关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环保主题中的“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回收的调查与研究”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上网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了废旧电池危害的严重性,于是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和活动方案,自设调查问卷,深入到机关,社区进行宣传和调查,在校区设置了几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回收废旧电池

二、经验和体会

(一)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课时的统筹,学生外出的安全,教师的课时量,以及课题研究费用,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或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5.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存在的问题:

1.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上升到课程观念上,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都付出艰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组的学习活动却是应付式。

2.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3.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4.研究方法还欠规范。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用模拟科研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方法论上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火候。二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过程欠规范,还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应在今后着手改进。 5.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调动教师执研积极性和学生可持续研究,还应有更好的配套激励措施。

今后工作的设想:

1.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宏观管理。(1)建立学分制,把每个阶段要求都细化成学分,学生对每个阶段作出自评,经小组评议后,最后作出课程的总体评价;(2)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日程表作出宏观管理要求,这样能做到管而不死,充分调动指导老师和学生完成课题各阶段任务的积极性;(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知识和能力。 2.扩大实验规模,并建立以班级管理与主题管理相交叉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 3.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课程设置的模式,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师资配备的调整。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4.抓好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抓好评价,在重过程评价的思想指导下抓好阶段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二是抓好成果的总结与发布,拟在每学期初进行成果发布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三是继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特色,使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交流信息的能力有新的突破。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校级各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在校级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个课题研究工作搞好。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第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程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一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12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它就是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传统学科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被动走向主动,通过本次学习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其次,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程序有五步,

1、选题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的方法

4、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又分为1)、确定主题2)、设计开题报告3)、设计调查问卷4)、查阅资料5)、综合资料6)、结题报告

5、各成员的研究心得。为保证我校研究性学习在本学期顺利进行,教研室和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做好高一年级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明确表示学校对这一活动的重视,利用晚自习老师进入班级对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调查问卷进行辅导,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和要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小组对研究性学习持旁观、消极态度。除观念和能力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责任制,教师在充当指导前无心理和知识储备,当教师不能有力指导和监督时,学生即便开始积极性很高,不久便会消失殆尽。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涉及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书本知识,学生会对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教师深感仅凭书本知识远远不够,从而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本周下旬由学校领导教研室主任及班主任参加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结题材料已归档,其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42班汇报的高中生与家长代沟问题、苏轼——智者在逆境中超越。43班汇报的如何面对考试焦虑。47班回报的肥胖问题等。因为每位学生都要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所以积极性很高,对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因时间较短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学生基础较弱、自住性与独立性差,综合研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监督。

二、学生没有研究经验,准备不够充分,不能脱稿汇报,应变能力较弱,结论没有说服力。

三、撰写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小组论文与调查报告混为一谈。

四、调查问卷中设计的 问题不具代表性,没有多大价值,对研究性学习成果意义不大,调查的范围仅在自己学校,结论不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暴漏出不少问题,值得教师与学生深思和反省。我想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学校领导和教师会对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视,我有信心也相信同学们在下一次的研究性学习中,会科学规范富有成效地把这项任务搞好。并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开放性、智能的准科研活动,是当今每一位高中学生都不可缺失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活动。

第13篇:小学研究性学习计划

大水田中心小学2010年度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一、活动目的: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立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的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德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两类。

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四、基本要求:

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研究性学习是完成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3、要面向全体学生。三年级以上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4、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成。

5、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各课题指导小组。李跃明任组长,廖文雄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任小组成员。

四、实施过程管理

1、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始终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适度参与,负责对整个过程的帮助和指导。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方法指导、要随时跟踪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组织学生外出调查的活动项目,要报请校领导的批准,确保学生的安全。

3、成果汇报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论文、小创作、小发明,可以是操作表演、研讨会,可以是展示专栏、墙报等。

大水田中心小学

2010年9月

第14篇: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 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理一理教 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 础。

在这将近半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 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 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 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 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 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 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 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 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 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 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 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 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

第15篇: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研究性。教育家彼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2001年,国家教育部已正式将研究性学习纳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了落实这一精神,现结合学区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建立,有利于构建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开展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探索的积极体验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状况,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年级与时间安排

三——五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在低年级开设选修课,每学期不低于20课时。采用弹性课时制,即:可以占用下午活动课时间,班主任担任研究性课题的总负责人。

之所以采用弹性课时制,是因为该类课程有别于学科类课程,即教学活动的“重头戏”在课前及课后,而课堂只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或成果的“展示舞台”。课前,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查阅、搜集资料和开展调查、实践活动的时间;课后,教师也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如实践作业、调查报告、研究心得等。因此,变“固定课时制”为“弹性课时制”,教师可根据需要,打破时空界限,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四、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

1、创设氛围,诱发动机

教师要从整体上给学生讲清楚“研究性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可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网络上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报道,给学生进行讲解,以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充满信心,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1

2、自主选题,分解课题

课题的选择首先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疑问开始,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选择课题。如可以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内容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化学、数学„„无所不包。然后组织讨论,筛选出便于操作,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还可把总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以便小组按课题进行分工。

3、自愿组合,进行分工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报名,自由组合,教师根据成员基质适当调整。小组自己命名,自己推选课题组长。然后,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目标,讨论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分工逐步实施。

4、指导研究,掌握方法

教师要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指导课,着重对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性报告等。

如研究《苏果超市的生意为什么这么“火”》这一课题,就可以让学生访问、调查。 访问,即采访顾客为什么愿意到这儿购物?对超市的情况了解多少? 调查可以发调查问卷。

5、写出研究性报告,交流展示

课题小组将研究成果写出报告,或制成光盘等进行成果展示。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评出“优秀报告”和“小小研究员”等。

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要求是:文字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要有实践性、创建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弄清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背景说明,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等;二是研究内容;三是研究过程(成立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分工等);四是结果与讨论,或曰“建议或倡议”;五是研究与收获;六是收集课题的成果资料;七是资料的获取与来源。 小学生写结题报告,以上七部分不一定全都有,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6、评价与鉴定

学校要成立研究性学习课题鉴定小组,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制定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报告鉴定细则》等制度。

鉴定时,采用自评,组间互评,鉴定小组总评。评出各等次课题成果及有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优秀学生冠以“调查能手”“创新大王”“研究大王”“研究新星”“探究勇士”等称号。

五、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2

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由校长白马志成任组长,教导主任张小平担任副组长,其他教师担任组员。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领导组织协调、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工作的安排。

2、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纲要》及《课程标准》,树立新课改理念,了解国内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案例。

3、落实目标责任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工作量的计算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过程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交流制度等等。

4、落实评价措施

把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其成绩纳入教师绩效管理。学区在对各小学评估中,将把该项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并作为评优的否决条件之一。为推广经验,激励先进,我学区将评选优秀研究性学习报告,并推荐到《崆峒教育》或者“崆峒教育网” 上发表。

3

第16篇: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内容提要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统一;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过程与“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相统一;使“作文”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写作 真实的交际

课题的提出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观念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文学性写作”倾向,“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种“为写而写”的层面,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学生的“写”──包括观察、实践、体会生活、文字表达、读书学习等,都是为了一个“写好”的目的。作文教学没有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作文”也没有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交际、学习的工具。

课题假设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切实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的、需要书面交际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自主从事写作交际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的作文教学;是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过程的作文教学;是不但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切实将“作文”转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国外

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该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它课程的一种手段。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考察等方法。具体包括:自然观察、.生活调查等,以社会科学的方法,调查农村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中取得认识。野村芳兵卫从课程的角度考察学科教学,把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学科教学,认为通过生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写出“我们的理科”、“我们的算术”、“我们的地理”、”我们的历史”等等的书,这是学生自身体验、自我思考、自己掌握而产生的记录。(《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 《外国教育资料》1996)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国内

叶圣陶老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

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其中,书面表达交流是重要环节之一。

实验的基本思路

在单元教学之初,先安排基于学生兴趣、指向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 指导学生观察探究生活、解决问题,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为表达交际而完成作文。

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内容”的基本类型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型如下:

对感兴趣事物现象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如:“我们的长辈住什么样的房屋?”等。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

对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种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比如“彩虹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多以“为什么”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对“疑问”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知识探究性,一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完成。

对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怎么样才能去掉铝壶里的水垢”等,问题一般以“怎么办才能达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解决了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功利性。

对自然、社会或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种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本类问题需要对多个(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甚至反复试验、经过探求多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结论)如“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等。

知识产生背景与过程探究。如:“是谁发明了造纸术,他是怎样发明的?他为什么发明造纸术?”等。这类问题多源于课堂知识,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逐渐产生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

专门知识实践应用。这类内容有几种情况:a、学生学了课外内知识,由于对其感兴趣,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课外的试验、制作;b、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过了某些知识以后,以“实践应用的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所布置的多项作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c、学生所学知识诱发了学生对解决过去问题的兴趣。这几种类型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成品性。

综合类型。学生要解释的现象、要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知识背景、要应用某种知识在某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是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的综合。

二、探索出“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基本模式流程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学生能够在短期(一般两周)完成的“项目”,并按照分四个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在教学开始,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习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研究动机,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有能力开展研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获取作文素材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地查资料、阅读、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动手操作实践、记录、比较、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与所制定的目的计划进行对照,解决问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纪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响、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书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

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实物和书面材料。

全班交流展示阶段。

包括:研究报告或研究体会的张贴(在班内墙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时间的宣读交流、出版学生个人、小组和班内的研究报告与研究体会专辑、推荐发表等。

三、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个人的观察、资料查阅、试验、操作、思考要以笔记的形式做好记录,小组内各成员定期围绕共同的专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

2.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随机性的“检查”,针对笔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这样,笔记成了“求得教师指导”的一种凭借。

3.针对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写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写作技能训练”和个性化的指导。。

具体操作时,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方式:

(1)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资料笔记,与学生进行交谈,挖掘学生活动过程中没有记录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记录下来。

(2)针对学生笔记出现的“内容与问题单一性”问题,指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学生过于单一地记录试验的现象、数据等,教师题是学生记录以下研究过程、如何操作、态度、情感变化等。

(3)在学生进行成果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写作指导。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成功感。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作文的评价者有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也有家长,还有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学生作文过程中,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研究和作文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作文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

第一,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

以小学语文第六册《记一种小动物》。教学为例。实验班学生用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方法县组织学生开展了研究性活动,然后写研究报告;对比班只布置学生观察,然后课上指导学生作文。(两个班均为50人)。结果,实验班学生人均观察笔记7篇,查资料1.8篇,对比班人均记观察笔记0.6篇,查资料0.4篇;作文字数,实验班在600以上的12人,400-599的26人,200-399的12人;对比班,400-599的6人,200-399的,15人,200以下的 29人。

第二,丰富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习作表达了真情实感。

四年级实验班教学《写一种工具》,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工具进行调查,邱江同学专门回到农村老家调查“镐头的变迁”。在调查笔记中,他有这样两段话:“(4月13日)听说我要调查镐头的变迁,老叔马上对我说:‘现在谁还用这个,都用拖拉机了!’是啊,农村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镐终于可以进博物馆了!”“(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国的农村究竟有多少镐头,在我的老家,我发现了三种:窄刃镐、双叉镐、宽刃薄镐。他们各有各的用途。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农民祖辈是那样的能发明,值得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我想到了它们在种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现代化的机器取代──我们的自豪将被外国人的发明取代。这又不能不感到一点心酸。我想对我们的同辈说──我们有责任呢!”

我们对三所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共160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从实验开始到第六次研究性作文实验中,作文课前,哪些学生能够先将作文写下来。结果如下:第一次:0;第三次,20;第六次;108。以上数字说明,仅仅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在研究性作文教学中,“写”已经成了全班大半数以上的学生想做、愿做,能主动来做的事情。

第三,激发起了学生读书、探究生活和写作的兴趣。

下面一组数据是以所实验学校小学

三、

四、五年级五个试验班实验前期和实验四个月后几项调查数据对比: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写日记:34:158;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坚持读课外书:94:166;平时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68:128;发现问题以后,能够主动思考并想办法解决:67:123。

在实验班级,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而且,我们所期待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随着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4.《科普作文:作文教学的奇葩》李昌斌,原载《小学语文教师》2001.4 p46

5.《小学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高启山,原载《小学语文教学》1998.6 p26

6.《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启山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3-4

7.《研究性学习在美国》张人江 原载《教育与发展研究》2001.8p47-48

8.《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张文周 原载《上海教育科研》2001.8 p5-6

9.《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魏占峰

10.《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

11.《美国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 网载

12.《单元作文的全程指导》高启山 原载《小学作文教学漫笔》高宗达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验介绍》高启山,《河北教研》1993.9

14.《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 《外国教育资料》1996.6

15.《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祝新华 《课程·教材·教法》2001.3

第17篇: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1: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统一;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过程与“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相统一;使“作文”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写作 真实的交际

课题的提出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观念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文学性写作”倾向,“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种“为写而写”的层面,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学生的“写”──包括观察、实践、体会生活、文字表达、读书学习等,都是为了一个“写好”的目的。作文教学没有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作文”也没有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交际、学习的工具。

课题假设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切实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的、需要书面交际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自主从事写作交际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的作文教学;是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过程的作文教学;是不但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切实将“作文”转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国外

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该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它课程的一种手段。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考察等方法。具体包括:自然观察、.生活调查等,以社会科学的方法,调查农村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中取得认识。野村芳兵卫从课程的角度考察学科教学,把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学科教学,认为通过生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写出“我们的理科”、“我们的算术”、“我们的地理”、”我们的历史”等等的书,这是学生自身体验、自我思考、自己掌握而产生的记录。(《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 《外国教育资料》1996)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国内

叶圣陶老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

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其中,书面表达交流是重要环节之一。

实验的基本思路

在单元教学之初,先安排基于学生兴趣、指向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 指导学生观察探究生活、解决问题,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为表达交际而完成作文。

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内容”的基本类型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型如下: 对感兴趣事物现象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如:“我们的长辈住什么样的房屋?”等。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

对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种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比如“彩虹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多以“为什么”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对“疑问”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知识探究性,一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完成。

对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怎么样才能去掉铝壶里的水垢”等,问题一般以“怎么办才能达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解决了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功利性。

对自然、社会或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种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本类问题需要对多个(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甚至反复试验、经过探求多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结论)如“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等。

知识产生背景与过程探究。如:“是谁发明了造纸术,他是怎样发明的?他为什么发明造纸术?”等。这类问题多源于课堂知识,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逐渐产生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

专门知识实践应用。这类内容有几种情况:a、学生学了课外内知识,由于对其感兴趣,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课外的试验、制作;b、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过了某些知识以后,以“实践应用的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所布置的多项作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c、学生所学知识诱发了学生对解决过去问题的兴趣。这几种类型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成品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综合类型。学生要解释的现象、要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知识背景、要应用某种知识在某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是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的综合。

二、探索出“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基本模式流程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学生能够在短期(一般两周)完成的“项目”,并按照分四个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在教学开始,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习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研究动机,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有能力开展研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获取作文素材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地查资料、阅读、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动手操作实践、记录、比较、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与所制定的目的计划进行对照,解决问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纪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响、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书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

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实物和书面材料。 全班交流展示阶段。

包括:研究报告或研究体会的张贴(在班内墙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时间的宣读交流、出版学生个人、小组和班内的研究报告与研究体会专辑、推荐发表等。

三、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个人的观察、资料查阅、试验、操作、思考要以笔记的形式做好记录,小组内各成员定期围绕共同的专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 2.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随机性的“检查”,针对笔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这样,笔记成了“求得教师指导”的一种凭借。 3.针对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写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写作技能训练”和个性化的指导。。

具体操作时,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方式:

(1)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资料笔记,与学生进行交谈,挖掘学生活动过程中没有记录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记录下来。

(2)针对学生笔记出现的“内容与问题单一性”问题,指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学生过于单一地记录试验的现象、数据等,教师题是学生记录以下研究过程、如何操作、态度、情感变化等。

(3)在学生进行成果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写作指导。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成功感。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作文的评价者有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也有家长,还有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学生作文过程中,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研究和作文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作文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

第一,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

以小学语文第六册《记一种小动物》。教学为例。实验班学生用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方法县组织学生开展了研究性活动,然后写研究报告;对比班只布置学生观察,然后课上指导学生作文。(两个班均为50人)。结果,实验班学生人均观察笔记7篇,查资料1.8篇,对比班人均记观察笔记0.6篇,查资料0.4篇;作文字数,实验班在600以上的12人,400-599的26人,200-399的12人;对比班,400-599的6人,200-399的,15人,200以下的 29人。 第二,丰富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习作表达了真情实感。 四年级实验班教学《写一种工具》,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工具进行调查,邱江同学专门回到农村老家调查“镐头的变迁”。在调查笔记中,他有这样两段话:“(4月13日)听说我要调查镐头的变迁,老叔马上对我说:‘现在谁还用这个,都用拖拉机了!’是啊,农村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镐终于可以进博物馆了!”“(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国的农村究竟有多少镐头,在我的老家,我发现了三种:窄刃镐、双叉镐、宽刃薄镐。他们各有各的用途。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农民祖辈是那样的能发明,值得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我想到了它们在种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现代化的机器取代──我们的自豪将被外国人的发明取代。这又不能不感到一点心酸。我想对我们的同辈说──我们有责任呢!”

我们对三所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共160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从实验开始到第六次研究性作文实验中,作文课前,哪些学生能够先将作文写下来。结果如下:第一次:0;第三次,20;第六次;108。以上数字说明,仅仅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在研究性作文教学中,“写”已经成了全班大半数以上的学生想做、愿做,能主动来做的事情。

第三,激发起了学生读书、探究生活和写作的兴趣。

下面一组数据是以所实验学校小学

三、

四、五年级五个试验班实验前期和实验四个月后几项调查数据对比: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写日记:34:158;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坚持读课外书:94:166;平时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68:128;发现问题以后,能够主动思考并想办法解决:67:123。

在实验班级,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而且,我们所期待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随着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篇2: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小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篇3:湟中县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3 湟中县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18篇: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中心小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立项制

指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主题班会、讨论等方法,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逐步建立起研究性学习题库,供师生选择课题,制定方案。课题选定后上报学校审批,然后,组织实施。

二、跟踪考核制

指导小组和有关部门通过量化表,定期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和教师的研究进度监控,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三、实行“月检查”制

定期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对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途径。学校要帮助协调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困难。对难以实施无法进行的课题,报经学校同意后终止操作。各课题组的成员要不定期交流研究心得、感受,分享快乐。

四、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评价。

课题经过实践探究、结题后,由课题组申报,由学校研究性学习评审小组进行成果评估。

五、研究性学习管理职责

1、学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由校长和教导主任主要负责人、教研组长组成,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是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的最高机构。

2、负责制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岗位职责协调部门的关系,处理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3、负责制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指导小组职责,评审小组职责,指导教师职责和工作计量,学生课题的申报评审,师生双向选择,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房的使用,师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办法,经常检查部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4、做好教师、家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动员工作,主要讲清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特别是家长的理解和帮助。

5、做好计算机、图书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校内外场地等后勤保障工作。

6、加强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经常检查教师履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职责的情况,做好指导教师的教学评价的组织工作。

7、做好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和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会议,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情况,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8、做好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优秀研究小组和优秀研究成果的推荐工作。

9、认真做好个人学习总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小组成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大秦乡中心小学

第19篇:小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堡中心学校吴晓斌

研究小组组长: 石蔚萍

研究小组成员: 石蔚萍

石淑萍

石元银

高和

石桂菁

林瑶

石婷

石晓琴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阶段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至此,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也是新课程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专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专题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方法,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综合素质。

三.具体实施

在朱坊校区领导的引领下,我们的课题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教师培训

我们学校刚刚开始研究性学习,还缺乏广度、深度及系统性,虽然研究兴趣和教师热情非常高,但发展水平还差一些,因此,对教师

1 的理论性及实操性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就全体实验老师进行了多次培训。为老师们做了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计划的讲座,分别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形式以及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的联系几个方面进行讲解。教给老师们如何确立研究的主题,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开展研究。与老师们一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老师们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可以进行研究的课程资源环境,制定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例会中,我还给各校的课题负责老师推荐一些有关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的相关材料,把以前学生做的学生的调查问卷、观察日记、社会调查等电子文件放在我们的公共邮箱中进行共享。

(二)开展研究

1、制定研究计划

2、交流学习

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些刚刚加入课题研究的老师还无从下手,于是我们就把已经参与课题研究活动一段时间的老师的教学课堂作为学习的平台,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进行沟通与交流。

(三)近期计划及预期成果

1、近期计划

第一阶段——培训与交流

1)课题组继续开展对实验教师的培训。

2)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的具体步骤做指导。

3) 教师教学设计的交流。

第二阶段——学习与展示

1)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完善科研档案。

2) 组织有兴趣的家长、挖掘相关社会资源成立义工组织,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

3) 适度调整研究计划。

4) 学生继续完成研究汇报。

5) 在实践中开发校本研究课程、编制相关学习材料。

6) 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堂实录的展示与交流。

2、预期成果(成果汇报)

四、感悟:

研究性学习,绝不仅仅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也使教师们得到了成长。

第20篇:春季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春季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金竹山山红学校 唐明凯

一、工作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有严密的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

二、经验和体会

(一)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3.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

1.

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2.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经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门课程搞好。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doc》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