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0-04-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化学教学中德育工作总结

杨智斌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的强烈影响,它所研究的内容无不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电解水实验,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这个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加热条件下,水也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所以“通电”是水分解的外部条件。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如,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实验的结果,说明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即质量守恒,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能认识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客观实在,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物质是永恒的,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阐述的物质观。还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实验,这说明了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所以说量变到质变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培养求真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靠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直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规范实验药品用量、改进实验装置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等。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实验过程中,药品要按规定用量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

在化学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的认真作风;整洁卫生、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等。而所有这些教育内容,都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

推荐第2篇: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新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组 王治苓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的强烈影响,它所研究的内容无不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电解水实验,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这个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加热条件下,水也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所以“通电”是水分解的外部条件。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如,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实验的结果,说明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即质量守恒,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能认识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客观实在,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物质是永恒的,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阐述的物质观。还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实验,这说明了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所以说量变到质变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王治苓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培养求真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科学态度”是核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致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提出“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变浑浊”;少数学生回答:“先变浑浊,继续通人二氧化碳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结果符合学生的预料。有学生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老师在做实验时搞了鬼?”,对这种大胆的怀疑,教师应表示赞赏,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怀疑被实验否定,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看法,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2、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例如: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两人)要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实验记录。而且要相互交换进行。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会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明确分工合作。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王治苓

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靠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直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规范实验药品用量、改进实验装置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实验过程中,药品要按规定用量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都可以用碱液或水吸收;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实验可以在封闭式装置中进行,硫化氢燃烧实验,也可以用漏斗罩在火焰上方,使产生的二氧化硫经漏斗在作用下通过其连接的U型管(内盛稀氨水),吸收液可作化肥使用等等。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使水体酸化,可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经专家研究已确认,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癌症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度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作为花、木、草、树的化肥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结合中外著名科学家的良好道德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中外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里知识渊博,造诣很深,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让人肃然起敬,由衷钦佩。如杰出的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由于钋元素、镭元素的发现和其它研究成果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发现镭元素以后,许多友人劝他申请专利,却被她拒绝了。她说:“镭不应当成为任何个人发财致富的工具。镭是元素,它属于全世界!”她还说:“在科学中,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事物,而不是人。”从居里夫人的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思想境界很高,道德品质很好的科学家,而不是那种斤斤计较,利令知昏的小人。在讲到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时,用居里夫人的这种崇高道德教育学生是很奏效的。此外,居里夫人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把她发现的两种元素中的一种命名为钋(念pō,为波兰的波的谐音),利用这一事实可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放弃了留在美国工作的优越条件,于1921年毅然决然回国就任天津塘沽永利碱业公司总工程师。他全身心地扑在制碱工艺设备的改进上,最后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物博览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范旭东先生赞同下,侯德榜先生毅然将他摸索出的制碱方法写成专著,公诸于世。该书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出版,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40年他又完成了新的工艺路线,1943年,这种新的制碱法被世界化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在讲授碱金属这一章内容时,适当穿插侯德榜先生的这些惊人业绩,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感染作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科学技术的永恒探索和求知欲望。

诚然,除了居里夫人和侯德榜先生以外,还有许许多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也有很好的道德品质,如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在人们对他的成果赞叹不已时,他却说:“如果说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看,这是多么的谦虚啊!又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们赞扬他很乐意帮助别人时,他说:“人家帮我,永世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这几句话表达了华罗庚同志心里时刻装着别人,乐于为别人奉献的精神,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在上课时注意穿插、渗透,就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一箭双雕。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让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必须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筛选,抽出合理的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到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和化学平衡理论时,必须强调这两种理论是化学家们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编造出来的;这两个理论又反过来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研究起指导和推动作用。这就给学生一次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又如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要注意说明当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整个体系是矛盾着的统一体,即氧化反应是还原反应的对立面,反之亦然,这两个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整个体系的运动和变化(即体系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最后因反应而耗尽或转变成其它物质)。这就给学生一次唯物辩证法的教育。当然,课本中能用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还有许多(如分解与化合、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等),这里就不一一举出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点,以此来指导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组 王治苓

1、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生是初中生毕业后经考试合格直接升上来的,他们的思想往往比较单纯和幼稚,劳动观点比较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用功,未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等等。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中某些内容的教育: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㈡爱国主义教育;㈢集体主义教育;㈣社会主义教育;㈤理想和人生观教育;㈥艰苦创业精神和劳动教育;㈦道德教育;㈧纪律的行为规范教育;㈨文明礼仪教育;㈩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实践证明,在上课过程中如能适当地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上一些方面内容的教育,学生就能健康成长,掌握的知识较全面,专业思想牢固。

2、结合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进行德育渗透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选修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拓宽知识面,发展兴趣与特长,培养能力,为学生今后升到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课外活动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接触社会实际,开阔知识视野、发展个性、培养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对高中化学教学尤为重要,因此,这也是化学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舞台,通过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献身农村和山区教育事业,掌握必要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会处理好人际间的关系和往来,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推荐第3篇: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诚然,德育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目的的灵魂。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中学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举世闻名的美国发明家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错,每一位成功人士都离不开勤奋。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为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先生。他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避免盲目性和杜绝有布置无检查现象的出现。联系化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贴切自然,深入生活,从小事中找出“不小”,从平凡中引出思想。在高中化学第1册讲述《氯气》时,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气(即高压氯气)残害我国劳动人民的暴行,劝诫学生勿忘国耻。在讲述高中化学第1册《绪言》时,要紧密联系我国现代化学所取得的成就,如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转移的核糖核酸,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捕捉教育战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外活动时,在与学生交往与接触中,我们必须时时擦亮慧眼,及时捕捉教育战机,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适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般来说,犯错的学生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当时一时冲动或不理智,如打架、骂人等。而有些错误的言行举止则是社会生活中长期耳濡目染形成的坏习惯,比如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教师在发现后不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而应及时恰当的进行帮助教育,以期收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的基础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的许多优势。化学实验的魅力,化学现象的美丽,化学工业的前景,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实验的设计,古代化学的发明创造,现代化学的成就,中外化学家典型生动的创业史等都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愿望,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推荐第4篇: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以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思想品德方面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教师进行德育的方式需要不断改进。中外学校德育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要改进和加强德育,增强德育效果,不仅仅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更有其他德育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在发生变化。正确的德育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化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化学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都是学好化学所必须的思想品质。运用恰当的德育艺术,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目的由被迫动机上升到目标动机,再上升到需要动机的高度,直至抱负动机的高度,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在非智力因素中,化学成绩的高低与学习化学的动机成正比。在一些化学课的开头,我运用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德育资料来引入新课。例如,在讲醇类的时候,可以用将甲醇当成白酒出售致人死记亡的案例来说明甲醇的毒性,售假者的最终下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该通过勤劳致富的道理,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对化学教学起着促进作用。

一、教师用自己的学识与人格,用丰富的化学知识去影响、同化学生,为学生作出榜样

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会对教师进行无意识的模仿。教师的教养、形象、语言表情、气质、性格甚至笔迹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模仿很适合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榜样的作用,可以使他们的缺点没有痛苦和创伤,不觉难受地消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涵养,能将化学知识爱憎分明地溢于言表。很难想象一个仪容不整、萎靡不振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实验中丢三拉

四、态度随意的教师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要培养好学生的思想品德,“一要靠化学这门学科真理的力量,二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每位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对学施加良好的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做化学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动作熟练、准确,操作严格、细致,实验仪器摆放整齐,爱护实验仪器,爱护公共财产,爱护周围的环境与卫生等等行为表现,都能给学生良好印象。当教师讲到原子结构的时候会涉及原子弹与氢弹,这些武器的发明对人类的作用,即人类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科学技术,人类和平等问题,教师可以把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与道德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熏陶。在化学课堂上,当讲到物质的来源与制法的时候,教师用丰富的感情、优美的语言介绍它的历史,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学生就会从中体会到国家由弱到强及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足迹。例如,我国解放前一般的工业品都不会生产,水泥、煤油、火柴等都依靠进口,水泥被称为洋灰,煤油被称为洋油。解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作为化学教师教育的艺术是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因人施教,使化学与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向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转化,以达到教育效果。例如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甚至有毒的气体,有的学生会捂住鼻子不愿再把实验做下去或把演示实验看下去,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对化学的求知与危害健康之间的矛盾,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也躲避,就会使这个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对此,教师要以行动更要用课言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要科学地解释当这些气体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使人中毒等知识外,还要提倡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以用居里夫人在明知对自己身体不利的恶劣条件下仍然努力研究,最终提取出放射性元素“镭”的故事,从下面进行疏导,使学生在接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同时接受化学实验,使原有的心理发生变化,新的道德心理形成。

二、善于用化学家的资料与故事激励学生

化学之所以发展至今天,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化学家为之不懈努力,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追求科学的精神应当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新的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与插图较多,但由于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大多以小字形式出现,考试的可能性不大,故学生不太重视,教师也往往忽略。造成一年学下来化学知识学了不少,但对化学史上一些著名的化学家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这些化学家为了发现新元素或新规律而夜以继日地工作的事迹。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挂图或讲解的形式将他们介绍给学生,或经常办些化学园地、介绍学生看几本课外书,或给予在化学学习中德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这一切都能激发

学生的抱负感与成就感,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克服困难时能自学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提高自我的思想品德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世界,当这种品德与行为规范成为经常的、稳定的特征时,才能形成这方面的品质。要将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成习惯,则需要长期反复的实践。在多次教育中将动机变成形动,行动变成习惯,习惯变成个性,这种重复的影响需要将德育自始至终融于化学教学之中,而不是靠几节课或几次活动所能做到的。只有对其变化不定的情况反复抓,把德育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来进行,才能圆满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

推荐第5篇: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设计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示

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我们 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解题技能。应对考试是可以在一段时 间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但心理的成熟是不能催热的,学生需要体验;需要感悟,能否利用知识传授 的平台来体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指导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呢?学生对说教 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已不屑一顾,而对于从自然学科知识中感悟的自然法则,规律是有兴趣的,自然学 科与社会学科是相通的,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们亦可用于讲解自然学科中规律的同时 浸透人生道路,启迪学生智慧,开培人生。

二、理论依据

1.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位对社会有用之才。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知 识能力水平。更要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思想境界,要培养自己的技 能,要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创造潜能。

2.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提倡人们在竞争发展自我的同时关心他人。社会使人如人关系 的总和,每个人都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知道没有别人给与你的帮助,没有大的发挥环境, 是不可能有你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共同向前发展。才能使整个社会向前迈进。培养智商的 同时,一定要注重情商的培养。

三、可行性分析

1.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辩论法,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 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 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 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

2.随着“工业化” “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 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可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 求真的欲望。

3.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四、具体实施 时间 (1?4 周) 元素周期与物质结构 化学知识内容 元素周期表 结构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 元素周期律 同族元素性质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 相关德育渗透内容 量变到质变规律 内因是变化的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周期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作用是相互的,打破原有的平衡 就会建立新的平衡

5?8 周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 电能与化学能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限度 11?16 周 有机化合物

守恒的法则 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目标就是温度,别定目标使自己成为“ 活化分子”早点达成目标要有创新精神 才能打破原有的平衡体学。

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 石油与煤

乙酸,乙醇,乙炔的用途 营养物质

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就能把握事物的 发展方向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决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于现代化技术水平,不浪费资源,是 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标志。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会有价值,只有 将知识转化为人们服务生产力,才会创 造财富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设计的物质的范 围很大,提高生活得质量需要化学常识 作基础

17?18 周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五、效果预测

1.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注重的学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产生价值 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成果展示

1.学生论文《化学与人类》等

2.教案?教案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3.结题课

4.德育论文《关于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课题研究人:王小平2009 年 2 月 19 日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感于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入学习的研究、问题的探讨全过程,教师如何根据新大纲策划课堂教学, 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的平台呢?杜郎口中学 “体验式’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修养,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真正起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一:加强理论修养,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真正起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的指导作用

杜郎口中学不大,可新的观念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办公楼的标语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 两栋教学楼的标语是《自主?自信》《探索?创新》、,校门口的宣专栏目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十大转轨 》、《课堂教学十大关系》《成功课堂十大要素》《自主教学十大能力》《备堂十大要素》《十大素质》等等、、、、这些抬头便是指导性标语,醒目的新理念的内容边沟见了乡村中学校园文化,最终内化为老师的教学思想 内涵,休正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针,让教师通过这些耳熟能译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也让 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方针积蓄力量,走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教学一体化,每位教师都按“体验式”模式课型上课,各门学科虽教学内容不同,但方式大致 相同,因而老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每位老师都随时将教学的感悟提供给大家分享,因而通过 教学实践对理论的认识更深,更透彻,最终形成立体网络,构建了体现新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完 整体系。为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

第二,只有课前下苦工, 第二,只有课前下苦工,课堂合作才能见成效。 合作才能见成效。

如果仅利用课堂 40 分钟来完善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形成个性化风格,来应对信息时代对人才 的需求,那是难以办到的。必须指导学生课外如何下功夫。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是课堂内外有机相结合 新教学模式,它借用了课谈教学平台,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将目标问题化,将问题分别交给各学习小组, 让小组成员在课前研究、探讨。最终带着思考后的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各组呈现组员们感悟理解的知 识,并提出本组成员在运用中遇到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其他小组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通过课堂 教学使知识更系统化。运用更灵活,变通后内化能力从而得到提升。当然,让学生能演好角色,当好演员, 老师的策划更富有挑战性,每组课前探讨什么内容?如何呈现?将知识在哪些方便拓展、延伸?怎样挖掘 学生的最大潜能?怎样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智慧的火花?怎样让学生的经验成果化?怎样让学生以少的 题量迅速达到“质”的飞跃?。。教师思考的范围,备课的内容更广、更深。不备学生,不去利用,挖掘 。 学生资源,是不可能实现兵带兵,兵强兵;让教学焕发青春的活力与魅力的!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走廊,楼梯间到处可见师生展示的各种形式的成果, 有图示,表格,画,论文等等。及时总结提升,体现自我的价值。学会抬头看到的不是昂扬斗志,振奋精 神的警示语, 就是想要解答的凝难问题方法、和重要的经验规律规律, 这种学习气氛无法让学生松懈下来, 去忙一些无聊的事,而是去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成长,为他人的进步去 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停止就是退步,一个小规模的乡城中学充满的生机与活力。 杜朗口中学的以全新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课堂?课堂不仅是老师传道,解惑之地,更应是学生展 示自我,走向自我的舞台,并为学生的课后活动指明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探讨新的解决 方案,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树立自信。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只有坚持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才能转换成内在的素养。 第三,只有坚持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才能转换成内在的素养。

素质教育也可说是养成教育。 “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并且多年来 始终如一,终见成效。老师要让学生当好演员,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要组合成一支优秀的团队,让 学生在这支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团队中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团队充满了活力 ,这样才能持久 就不会乏味,当教育教学成为了一门创新的艺术,年轻人的心活跃起来,就像春天充满蓬勃的生机。

因受教育的平台,使孩子们养成了渴望发展自我,乐于团队合作,懂得为人办事的方法,分辨是非善 恶。懂得知识、能力是自我发展的基石,这样的孩子习惯会坏吗?久而久之内化为自我素养,走向社会的 大舞台。服务于社会时,他们会知道自己的路该怎样走,精彩的人生该怎样实现,当这样一批批年轻人充 满活力的队伍,注入社会建设中来,时代才能进步、发展。杜郎口中学通过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不 仅让杜郎口中学起死回生,也成为全国各地教育同仁的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些乡村城镇教师也在教 育战线上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始终如一便是结果,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学会做学习生活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 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窗口。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

问题的提出 一. 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业因化学知识点多,因而选择题、填空题多,大题少,化学老师任教班级多,因而老 师批阅作业需花大量时间。老师批阅作业主要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进 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发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还存 在的问题,为备好后面的课提供了新的素材,老师能否从批阅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中解脱出来, 多一些时间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要尝试一种好的批改方式,让老师在短时 间内,就能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达到批阅作业的目的

提出假设: 二. 提出假设:

我们想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由老师(或课代表)公布答案,学生对照答案用红 笔更改错误答案,学生对完答案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更正即可,若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就在题号上 画上问号,老师批阅作业时,着重看有问号的错题,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采取个别解答,或班 级整体讲义的方式,以达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最佳效果。

理论依据: 三. 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通过对照答案,反 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积极地心态来解决。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 力。 其次,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从高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寻找问题的良好习惯, 有利于高三的教学。

具体安排: 四. 具体安排:

第一步:跟学生讲清完成了作业的目的,意义及老师批改方式,对未按老师要求做的学生 在平时成绩考察中扣分,课代表要统计每天作业完成情况。 第二步:实施 时间 1-4 周 4-9 周 11-16 周 17-19 周 作业内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 本章复习题,月考试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 本 章的复习题,期中复习题试卷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 本章复习测试题,月考试卷题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测试题,期末复习题试卷 答案负责人 黄铁明 吴政霞 王小平王小平

说明

1.负责人:提前做好答案,并将答案复印好给各班的课代表。

3.作业完成与批阅流程 学生做完作业→学生对答案更正→老师查阅完成情况及打问号的错题→分析问题解答 五。效果预测 我们认为通过上述作业批阅方式的该表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1.作业中的接错情况会改善

2.缺交作业情况会改善(因为有参考答案)

3.课堂实效会提高,成绩有所上升(课堂上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学生用

老师在解答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而专心听课)

4.问问题气氛更浓,学习习惯会更好。六:成果展示 我们将就以下几个方向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作业批阅的效果

1.老师的参考答案汇总

2.学生的作业批改效果及教学成绩(以本部学生成绩作参考对比)

3.学生对作业批改的意见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小结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小结

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 多领域。中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 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实行“零作业批改” ,即教师 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而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

零作业批改”的提出背景: 一: “零作业批改”的提出背景:

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 改的周期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 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

2)反馈信息量过小。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 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 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 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实行“零作业批改方式” ,批改方法: 学生做完作业 → 学生对答案更正(课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 与同学交流问题 → 课代表手机典型问题 → 老师利用课前几分钟解答难点问题

零作业批改” 二、“零作业批改”的实施环节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自己和学生及时获得关于作业情况的反馈信息。因之他们有 必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与习惯,掌握较完整的策略,以便学生合理使用得之不易的作业批阅权。 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

(一)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懂得自批作业是自己必须具备的素养,它将伴己一生。因为终身学习需要学习者 懂得判断自己学习的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性。其次,我们帮助学生端正批改作业的态度,要对自己和 合作伙伴负责,力戒马虎了事。其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创造性 答案(包括“一题多解” )应与作业者本人或教师商量。最后,组织一定数量的尝试性批阅,从中发现易 出现的问题,和有关的规律性。 发挥“课代表小老师”

(二)发挥“课代表小老师”的作用 我们充分发挥了课代表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课代表和同学一起互相学习,最容易了接到学 生中的问题,让他抓紧时间先完成作业,先发现作业中的问题,限于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交流,在给出同 学答案的同时可回答学生中家较简单的问题,留给较复杂的问题让老师在课堂解答,这样既让课代表得到 了锻炼,老师也可迅速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及时。 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

(三)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 经过互批的作业本当即返回本人, 学生在作业本上对做错的题进行标记 (标记在作业本两侧的空白处, 要整齐规范,一目了然)即做问题记录。问题记录从此成为学生制定新的学习计划的依据和折射学生进步 的“指标” (问题越少进步越大) ,因而要保留到毕业前的总复习。

(四)教师课后复查学生作业并做相应的问题记录 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教师只对约学生批阅的作业进行复查,具体地说,翻阅作业本,看学生更正情况, 对那些不符合要求作业的学生及时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一般在 20 分钟左右完成。

三、“零作业批改”实施效应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学会学习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至关重要的是增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判断是非、发现并解决问 题的能力。否则,自学难以落实,学会学习沦为空话。而实行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学生有了作业批阅权 也就有了新的责任。在参照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业(只批不改)时,他们不得不努力发现问 题、判断是非。长此以往,他们的相应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由于零作业批改是一套完整的策略,要求学 生严格跟踪并解决作业问题,使得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业,而且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为任何社 会生活说到底都是在形成常规的基础上发现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如此,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概莫能 外。比较起来, “全批全改”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主要因为经过教师仔细批改的作业,给学生提 供了无需思考的现成解题过程与答案,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简单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毛病。更深层思 考,教师改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减少了学生通过自己纠正错误而得以发展的机会。 从学生心得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零作业批改”发挥了他们自主能动性。

(二)促进教师“质性”敬业 教师的敬业精神可从“量性”与“质性”两方面审视。前者主要以牺牲休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等 为标志。后者以勤于思索、探究奥秘、坚持巧干等为特征。对于当代的教师来说,前者诚可贵,后者价更 高。因为前者缺少人文与科学的关怀,教师不仅不给自己安排必要的放松或休息时间,忽略自己的身心健 康,而且很容易要求学生同样不惜血本的苦干。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教师想走质性敬业的道路,但也 会因精力不济等作罢。而零作业批改的实施,为他们腾出质性敬业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把大量时间用在 “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上,通过潜心探索,发现解决学生问题的更巧妙的方法,变苦干为巧干。对于教 师来说,这种敬业重心由量性向质性的转移,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必不可少 的策略。反思自己教学机会增多了,便于开展让“教学如何成为一门正真的艺术”课题研究。

(三) :工作负担减轻 教学质量更高 从负担方面看,启用零作业批改使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至少减少了五分之四。同时零作业批改要求学 生 “最小作业量” 即学生只做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套作业 (学有余力者, 可申请更多的作业或其它学习内容) , 以免作业过于繁杂教师难以研究学生的作业的问题, 这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由于学习负担减轻、互批作业成为研究性活动、学生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解决关键性作业题上,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正常情况下,跟踪对象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自觉性强的学生)在三个月左右就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道理很简单,由于他已不依奈于老师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跟他人交流机会增多,记忆比较 深刻,如本部想比,平均成绩在提升

(四) :师生关系改善 学生尊师好学 当教师把较多时间用于跟踪学生的作业问题,加强个别指导时,师生交往频率大大提高。交往产生理解、理解孕育感情。不少教师逐渐克服了往昔对弱生(通称后进生)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的毛病。教师的变化使 不少弱生真切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那些以前因怨师而厌学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 厚起来,对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再打折扣甚至主动申请学习任务。情感培养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十分有 益。

(五) :弱生上进 优生更优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后,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于弱生的指导,使得弱生普遍发展较快。零作业批改在关注 弱生的同时,也给优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要在自批作业后的讨论中帮助弱生,发挥“小 先生”作用。这有利于优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增强帮助他人的能力,以至于发展得更加优秀。尖 子生层面在增加。

四、实施“零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零作业批改” ,对自主性差的学生不利,他们不思考,直接抄答案。 “零作业批改”对基础差的班不 适或。他们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引领。我们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坚持“感情先行” ,把关爱学生放在全部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上,用感情驱动并调节教学中的认

知活动,提高自批作业的认识。 第二:普通班自批作业在课内进行,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添批阅作业的效果。 第三:根据层次布置作业,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加强交流与面批,只有思考了教师批改的内容, 并悟出了一些道理时,教师批改作业才有一定的教育效果 总之“零作业批改”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起到作业教学 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值得推广!

推荐第6篇:美术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我在本学期任教一年级美术。在美术的教学中积极探索进行德育方法:

在美术的教学中,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如:在“高密三绝”这一课中通过多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刺绣、剪纸、陶艺等等,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除了借助课本的内容题材等进行的育之外。我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德育。如:通过合作的方式作业,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养成互助的精神。在课堂的教学中有违纪行为要及时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总之, 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成功的进行德育渗透,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塑造一个完美地人格。培养学生的行为美,道德美比审美更为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后盾才能让学生顺利地接受美育。

推荐第7篇:美术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我在本学期任教一到六年级美术。在美术的教学中积极探索进行德育方法:

在美术的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在我心中”的教学中我通过对五星红旗的介绍,告诉学生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靠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展开课堂活动。在书法课的教学中通过对颜真卿的爱国情操及其刚正不阿的个性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

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如:在四年级美术“新年吉祥”这一课的教学中,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三年级美术“花样”这一课中通过多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刺绣、剪纸、陶艺等等,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从反映儿童题材的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 一年级美术课“小鸟找家”及二年级美术“童话屋”,

通过内容题材教育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以此培养学生间的情谊.在低年级的儿童作品中经常会有些不健康的作业出现,如打斗、QQ飞车、偷菜等等类似的作业。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情况,是儿童在一定认识阶段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映。这也为我进行德育的针对性提供了选择。及时对这些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

除了借助课本的内容题材等进行的育之外。我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德育。如:通过合作的方式作业,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养成互助的精神。在课堂的教学中有违纪行为要及时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总之, 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成功的进行德育渗透,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塑造一个完美地人格。培养学生的行为美,道德美比审美更为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后盾才能让学生顺利地接受美育。

推荐第8篇: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问题的提示

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解题技能。应对考试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但心理的成熟是不能催热的,学生需要体验;需要感悟,能否利用知识传授的平台来体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指导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呢?学生对说教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已不屑一顾,而对于从自然学科知识中感悟的自然法则,规律是有兴趣的,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是相通的,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们亦可用于讲解自然学科中规律的同时浸透人生道路,启迪学生智慧,开培人生。 理论依据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位对社会有用之才。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水平。更要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思想境界,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要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创造潜能。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提倡人们在竞争发展自我的同时关心他人。社会使人如人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知道没有别人给与你的帮助,没有大的发挥环境,是不可能有你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共同向前发展。才能使整个社会向前迈进。培养智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商的培养。 可行性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辩论法,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可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

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具体实施

时间化学知识内容相关德育渗透内容 元素周期表量变到质变规律

(1—4周)结构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内因是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周期的 同族元素性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作用是相互的,打破原有的平衡 就会建立新的平衡 5—8周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守恒守恒的法则 电能与化学能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目标就是温度,别定目标使自己成为“ 活化分子”早点达成目标要有创新精神 化学反应限度才能打破原有的平衡体学。

11—16周

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就能把握事物的 发展方向

石油与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决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于现代化技术水平,不浪费资源,是 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标志。

乙酸,乙醇,乙炔的用途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会有价值,只有 将知识转化为人们服务生产力,才会创 造财富

营养物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设计的物质的范 围很大,提高生活得质量需要化学常识 作基础 17—18周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效果预测

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注重的学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产生价值 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成果展示

1.学生论文《化学与人类》等

2.教案—教案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3.结题课

4.德育论文《关于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课题研究人:王小平

2009年2月19日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感于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入学习的研究、问题的探讨全过程,教师如何根据新大纲策划课堂教学,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的平台呢?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修养,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真正起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杜郎口中学不大,可新的观念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办公楼的标语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两栋教学楼的标语是《自主·自信》、《探索·创新》,校门口的宣专栏目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十大转轨》、《课堂教学十大关系》、《成功课堂十大要素》、《自主教学十大能力》、《备堂十大要素》、《十大素质》等等这些抬头便是指导性标语,醒目的新理念的内容边沟见了乡村中学校园文化,最终内化为老师的教学思想内涵,休正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针,让教师通过这些耳熟能译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方针积蓄力量,走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教学一体化,每位教师都按“体验式”模式课型上课,各门学科虽教学内容不同,但方式大致相同,因而老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每位老师都随时将教学的感悟提供给大家分享,因而通过教学实践对理论的认识更深,更透彻,最终形成立体网络,构建了体现新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完整体系。为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 第二,只有课前下苦工,课堂合作才能见成效。

如果仅利用课堂40分钟来完善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形成个性化风格,来应对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那是难以办到的。必须指导学生课外如何下功夫。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是课堂内外有机相结合新教学模式,它借用了课谈教学平台,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将目标问题化,将问题分别交给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前研究、探讨。最终带着思考后的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各组呈现组员们感悟理解的知识,并提出本组成员在运用中遇到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其他小组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更系统化。运用更灵活,变通后内化能力从而得到提升。当然,让学生能演好角色,当好演员,老师的策划更富有挑战性,每组课前探讨什么内容?如何呈现?将知识在哪些方便拓展、延伸?怎样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怎样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智慧的火花?怎样让学生的经验成果化?怎样让学生以少的题量迅速达到“质”的飞跃?。。。教师思考的范围,备课的内容更广、更深。不备学生,不去利用,挖掘学生资源,是不可能实现兵带兵,兵强兵;让教学焕发青春的活力与魅力的!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走廊,楼梯间到处可见师生展示的各种形式的成果,有图示,表格,画,论文等等。及时总结提升,体现自我的价值。学会抬头看到的不是昂扬斗志,振奋精神的警示语,就是想要解答的凝难问题方法、和重要的经验规律规律,这种学习气氛无法让学生松懈下来,去忙一些无聊的事,而是去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成长,为他人的进步去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停止就是退步,一个小规模的乡城中学充满的生机与活力。

杜朗口中学的以全新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课堂?课堂不仅是老师传道,解惑之地,更应是学生展示自我,走向自我的舞台,并为学生的课后活动指明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探讨新的解决方案,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树立自信。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只有坚持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才能转换成内在的素养。 素质教育也可说是养成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并且多年来始终如一,终见成效。老师要让学生当好演员,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要组合成一支优秀的团队,让学生在这支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团队中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团队充满了活力,这样才能持久就不会乏味,当教育教学成为了一门创新的艺术,年轻人的心活跃起来,就像春天充满蓬勃的生机。

因受教育的平台,使孩子们养成了渴望发展自我,乐于团队合作,懂得为人办事的方法,分辨是非善恶。懂得知识、能力是自我发展的基石,这样的孩子习惯会坏吗?久而久之内化为自我素养,走向社会的大舞台。服务于社会时,他们会知道自己的路该怎样走,精彩的人生该怎样实现,当这样一批批年轻人充满活力的队伍,注入社会建设中来,时代才能进步、发展。杜郎口中学通过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让杜郎口中学起死回生,也成为全国各地教育同仁的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些乡村城镇教师也在教育战线上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始终如一便是结果,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学会做学习生活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窗口。

王小平

09.4.26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 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业因化学知识点多,因而选择题、填空题多,大题少,化学老师任教班级多,因而老师批阅作业需花大量时间。老师批阅作业主要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发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还存在的问题,为备好后面的课提供了新的素材,老师能否从批阅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中解脱出来,多一些时间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要尝试一种好的批改方式,让老师在短时间内,就能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达到批阅作业的目的 提出假设:

我们想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由老师(或课代表)公布答案,学生对照答案用红笔更改错误答案,学生对完答案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更正即可,若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就在题号上画上问号,老师批阅作业时,着重看有问号的错题,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采取个别解答,或班级整体讲义的方式,以达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最佳效果。 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通过对照答案,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积极地心态来解决。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从高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寻找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高三的教学。 具体安排:

第一步:跟学生讲清完成了作业的目的,意义及老师批改方式,对未按老师要求做的学生在平时成绩考察中扣分,课代表要统计每天作业完成情况。 第二步:实施 时间

作业内容

答案负责人

1-4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复习题,月考试卷

黄铁明

4-9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的复习题,期中复习题试卷

吴政霞

11-16周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复习测试题,月考试卷题 王小平

17-19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测试题,期末复习题试卷

王小平

说明1.负责人:提前做好答案,并将答案复印好给各班的课代表。 作业完成与批阅流程

学生做完作业→学生对答案更正→老师查阅完成情况及打问号的错题→分析问题解答 五。效果预测

我们认为通过上述作业批阅方式的该表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作业中的接错情况会改善

缺交作业情况会改善(因为有参考答案) 课堂实效会提高,成绩有所上升(课堂上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学生用老师在解答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而专心听课) 问问题气氛更浓,学习习惯会更好。 六:成果展示

我们将就以下几个方向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作业批阅的效果 老师的参考答案汇总

学生的作业批改效果及教学成绩(以本部学生成绩作参考对比) 学生对作业批改的意见 高一备课组 09.2.17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小结

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中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实行“零作业批改”,即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而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 一:“零作业批改”的提出背景: 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实行“零作业批改方式”,批改方法:

学生做完作业→学生对答案更正(课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与同学交流问题→课代表手机典型问题→老师利用课前几分钟解答难点问题

二、“零作业批改”的实施环节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自己和学生及时获得关于作业情况的反馈信息。因之他们有必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与习惯,掌握较完整的策略,以便学生合理使用得之不易的作业批阅权。

(一)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懂得自批作业是自己必须具备的素养,它将伴己一生。因为终身学习需要学习者懂得判断自己学习的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性。其次,我们帮助学生端正批改作业的态度,要对自己和合作伙伴负责,力戒马虎了事。其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创造性答案(包括“一题多解”)应与作业者本人或教师商量。最后,组织一定数量的尝试性批阅,从中发现易出现的问题,和有关的规律性。

(二)发挥“课代表小老师”的作用

我们充分发挥了课代表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课代表和同学一起互相学习,最容易了接到学生中的问题,让他抓紧时间先完成作业,先发现作业中的问题,限于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交流,在给出同学答案的同时可回答学生中家较简单的问题,留给较复杂的问题让老师在课堂解答,这样既让课代表得到了锻炼,老师也可迅速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及时。

(三)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 经过互批的作业本当即返回本人,学生在作业本上对做错的题进行标记(标记在作业本两侧的空白处,要整齐规范,一目了然)即做问题记录。问题记录从此成为学生制定新的学习计划的依据和折射学生进步的“指标”(问题越少进步越大),因而要保留到毕业前的总复习。

(四)教师课后复查学生作业并做相应的问题记录

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教师只对约学生批阅的作业进行复查,具体地说,翻阅作业本,看学生更正情况,对那些不符合要求作业的学生及时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一般在20分钟左右完成。

三、“零作业批改”实施效应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学会学习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至关重要的是增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判断是非、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自学难以落实,学会学习沦为空话。而实行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学生有了作业批阅权也就有了新的责任。在参照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业(只批不改)时,他们不得不努力发现问题、判断是非。长此以往,他们的相应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由于零作业批改是一套完整的策略,要求学生严格跟踪并解决作业问题,使得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业,而且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为任何社会生活说到底都是在形成常规的基础上发现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如此,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概莫能外。比较起来,“全批全改”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主要因为经过教师仔细批改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了无需思考的现成解题过程与答案,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简单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毛病。更深层思考,教师改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减少了学生通过自己纠正错误而得以发展的机会。从学生心得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零作业批改”发挥了他们自主能动性。

(二)促进教师“质性”敬业

教师的敬业精神可从“量性”与“质性”两方面审视。前者主要以牺牲休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等为标志。后者以勤于思索、探究奥秘、坚持巧干等为特征。对于当代的教师来说,前者诚可贵,后者价更高。因为前者缺少人文与科学的关怀,教师不仅不给自己安排必要的放松或休息时间,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容易要求学生同样不惜血本的苦干。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教师想走质性敬业的道路,但也会因精力不济等作罢。而零作业批改的实施,为他们腾出质性敬业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把大量时间用在“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上,通过潜心探索,发现解决学生问题的更巧妙的方法,变苦干为巧干。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敬业重心由量性向质性的转移,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策略。反思自己教学机会增多了,便于开展让“教学如何成为一门正真的艺术”课题研究。

(三):工作负担减轻教学质量更高 从负担方面看,启用零作业批改使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至少减少了五分之四。同时零作业批改要求学生“最小作业量”即学生只做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套作业(学有余力者,可申请更多的作业或其它学习内容),以免作业过于繁杂教师难以研究学生的作业的问题,这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学习负担减轻、互批作业成为研究性活动、学生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解决关键性作业题上,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正常情况下,跟踪对象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自觉性强的学生)在三个月左右就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道理很简单,由于他已不依奈于老师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跟他人交流机会增多,记忆比较深刻,如本部想比,平均成绩在提升

(四):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尊师好学

当教师把较多时间用于跟踪学生的作业问题,加强个别指导时,师生交往频率大大提高。交往产生理解、理解孕育感情。不少教师逐渐克服了往昔对弱生(通称后进生)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的毛病。教师的变化使不少弱生真切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那些以前因怨师而厌学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对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再打折扣甚至主动申请学习任务。情感培养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十分有益。

(五):弱生上进优生更优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后,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于弱生的指导,使得弱生普遍发展较快。零作业批改在关注弱生的同时,也给优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要在自批作业后的讨论中帮助弱生,发挥“小先生”作用。这有利于优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增强帮助他人的能力,以至于发展得更加优秀。尖子生层面在增加。

四、实施“零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零作业批改”,对自主性差的学生不利,他们不思考,直接抄答案。“零作业批改”对基础差的班不适或。他们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引领。我们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坚持“感情先行”,把关爱学生放在全部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上,用感情驱动并调节教学中的认知活动,提高自批作业的认识。

第二:普通班自批作业在课内进行,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添批阅作业的效果。

第三:根据层次布置作业,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加强交流与面批,只有思考了教师批改的内容,并悟出了一些道理时,教师批改作业才有一定的教育效果

总之“零作业批改”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值得推广! 高一备课组 09.5.17

推荐第9篇: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育人育心,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责任。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应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跟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突出数学教学的教育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教学>一节时,可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1 同时,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例如,在上完了圆锥体积时,我让班上的一位差生说一说已知圆锥的体积和高,如何求圆锥的底面积,在我的适当启发下,这位学生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虽然说的还不够完美,但是我却抓住机会当堂表扬了他,“看,这位这位同学回答的也很棒!大家给他一些掌声鼓励一下”,听到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得非常快乐。从那以后,不光是他,就连其他几位后进生,以前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的也经常争相勇敢的举起自信的小手,要求发言。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精讲多练”。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自觉检查和看书复习2 的习惯。在此,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表率作用,既要言传,又要身教,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在此同时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可能性”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有关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涉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我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这样,学

3 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再如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教学。教材给了**广场、北京故宫、万里长城三幅图,在此可以将三幅图内容拓展。如**广场,我是这样给学生拓展的:“**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例如上《圆的周长》这一课 ,教师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资料,并将做成课件。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利用课件,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在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

4 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位置”一课时,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与心理健康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与心理健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如从数学概念上看:直与曲,已知和未知,精确与近似,循环与不循环,公约与互质,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均揭示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从数学运算上看:加与减,乘与除的关系,积与商的变化等内容,隐含着客观事物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等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与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持之 6 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大潘中心小学

卞洪刚

2012年12月3日

笔记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在此同时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与心理健康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与心理健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

总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推荐第10篇:数学渗透德育教学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学----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本《认识公顷》 时间:2014-12-10 地点:矾山镇刘墩小学五(2)班 授课人:石桥小学

刘艳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介绍北京圆明园、南京明孝陵、杭州西湖、和台湾日月潭的占地面积,引出“公顷”这一土地面积单位。让他们自然地产生“1公顷有多大”的疑问,为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多途径、设计多样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一公顷的含义,感受一公顷的实际大小,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最后通过练一练加以巩固,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在著名景点的观察认识上,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初步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参与数学实践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家乡特色、著名景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公顷,感知1公顷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并能进行公顷和平方米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引入新知

1、播放歌曲《庐州月》

师:同学们,正如歌声所唱,我们的家乡合肥秀美绿意如海、董铺水库夕阳如火、翡翠湖人与自然统一和谐、巢湖风光旖旎,请看(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图片附它们的介绍)

(巢湖,面积约76950公顷,烟波浩渺,犹如镶嵌在江淮大地上的“一面宝镜”; 蜀山山水相连,人文、自然景观汇聚一体,面积约550公顷„„)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许多名胜古迹,你们想去看吗? (课件逐一出示课本几个景点的照片。并播放解说词)。

(1)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占地面积大约350公顷。

(2)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3)杭州西湖的面积大约是566公顷。 (4)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3、师:听了刚才的介绍后,你知道公顷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吗? 学生回答,师小结:测量或计量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1公顷的含义

师: 同学们你们用手势来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积极参与)。那100米有多长? 学生举例说明。 师:请大家估一估我们教室地板砖的面积是多少?教室的面积又是多少?(学生用多样的方法估计)

师:同学们你们想像一下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大概有多大呢?课件展示:正方形,边长100米。

师:像这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就是1公顷.师向学生介绍公顷用字母表示的缘由。

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先独立算算再与同桌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2、初步感受1公顷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那1公顷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然后描述给大家听一听。

师:在你想象中1公顷相当于我们身边哪些建筑物面积那么大?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并与同桌交流。

师: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请同学们计算这两组数据。(课件出示) (1)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出示课前本班28名学生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图片)

学生解答汇报: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并想象1公顷的实际大小。

(2)量得我们教室的长约10米,宽约8米,算一算,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一估,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出示教室的图片)

学生汇报:1公顷相当于(125)个教室面积。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探究平方米和公顷的换算 (课件出示):

(1)**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 )公顷。

师生共同探讨后指名回答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 )平方米。 四人小组讨论,组织交流。

2、教学“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四、走进生活,感悟知识

我们的家乡合肥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水源丰富的董铺水库集水面积约21公顷,合(

)平方米。(2)景色秀丽的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占地约6830000平方米,合(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板演。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积极回顾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公顷。

《认识公顷》教学心得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 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家乡美丽的景点导入,这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让他们发现到家乡的美,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的教学中,介绍我国著名的景点,这些又是学生比较向往和熟悉的地方,让他们更进一步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了他们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用身边的建筑物比较更形象生动,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征。此外,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主阵地。课堂不能是教师一人的“独奏”或“单口相声”。教学不只是向学生展示前人认识的成果,而应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共识共享的基本形式下,让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性的本质。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再者,通过探究交流,找到新知及应用新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身边的事物来感受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教会学生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自身素质、修养魅力的塑造。

刘艳 2014年12月10日

第11篇: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旦增卓玛

2011年11月30日

第12篇:书法教学德育渗透

软笔书法教学德育渗透

孙颖娜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德育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能、发表作品。最终达到学生自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目的。

第13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大家中午好!

本次,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小学语文的授课常因学情不断变化而变化,教学侧重点也是因学习效果反馈不同而不断改变,那么德育教育的渗透,要想穿插于这复杂多变的学情中,实非易事,但也并非无从下手,下面,结合本人从事语文教学五年来的薄见,选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缩影,与大家沟通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正: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通常将德育渗透意图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与品德教材相比,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比如《做人要正直》、《热爱祖国》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非常地熟悉,并且能根据课文中所渗透出来的德育内容,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

二、作业训练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必定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其实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择课后作业、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练有所用。

三、教学日常性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即课程”。这不仅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更包含了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思想的塑造的重要影响。将教师的健康人格作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

第14篇: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聂文杰

一、关于本课德育内容设计的说明

(一)对小学英语教学总体德育目标的解读

通过学习英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拓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单元包含的德育目标

1、了解中文书信和英文书信写法的区别。

2、了解有关中西方节日的知识,开拓视野。

3、与朋友以书信的方式保持联系,珍惜友情。

(三)本课德育目标的设计

1、热身环节,师生互致问候,关系和谐,体现关心他人。

2、学习感恩节,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感恩教育。

3、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给朋友写信,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四)教材德育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是朋友之间以书信的形式保持联系,教育孩子们珍惜友谊。这节课出现了感恩节,除了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意外,也在教育和提醒学生学会感恩,从而达到了对学生的感恩孝心教育。

二、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cla.Ss: Good morning,teacher.T:How are you ? Ss:I’m fine,thanks.And you? T: I’m fine ,too.德育设计意图:师生关系和谐,用英语互相问候,不仅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英语学习氛围,而且也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

2、Sing a song《How’s ,how’s the weather?》

3、Revision (1)、T:What’s the weather like here?(出示课件,各种天气图片) Ss:It’s sunny/cloudy/rainy/windy…..(2)、(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代表食物)

T:What do you eat on Spring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s:We eat dumplings/zongzi/mooncakes.T: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festival the people in Canada spend? Ss:Yes.T: OK.Now gue what’s in my hand?(老师手中拿着一封信背在身后) Ss:…..T:Yes,it’s a letter.A letter from Jenny.Jenny lives in Canada .She can tell something about Thanksgiving Day.Today we’ll go on learning Leon 7 A Letter from Jenny.(板书课题) 德育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化生活了解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这一课学习的兴趣。 Step

2、New leon

1、Look at the picture.Who are they ? What are they doing?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my questions.(课件出示问题)

3、Answer the questions.

4、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1)(课件出示图片,教学生学习a little windy )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Ss: It’s a little windy.(同桌两人之间进行操练练习这一句型) (2)(出示感恩节图片,教学生学习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Thanksgiving Day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根据以前学过的英语知识,互动学习这一词以及这段课文中的句子) T:Jenny had turkey dinner .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Thanksgiving Day? Ss: (Answer freely) T: Today is June 15th.Father’s Day is coming.It’s on the third Sunday of June.What will you do on Father’s Day? Ss(Answer freely) 德育设计意图:在学到感恩节一词时,我抓住时机进行感恩教育,x先问学生感恩节他们想做什么。然后提示学生父亲节要到了,他们怎么做去感恩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当回答问题的孩子说出做的感恩行动时,我抓住鼓励有利时机,进行鼓励性评价。如:竖起大拇指说:You are a good boy/girl! Your parents are proud of you !等等。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展示成果

德育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

7、Listen to the tape and speak

8、课件出示英文书信写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写信。

9、用所学过的知识给Jenny写一封回信,然后随机抽取信件让学生大声朗读。Step

3、Homework Write a letter to your friend in English.德育设计意图: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学习的英语课本中最后一单元的内容,同窗六年的好友不久就要分开,所以我设计让学生给朋友写信,保持联系,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0一三年五月

第15篇:七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七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张集中学

胡静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古诗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诗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是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通过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第16篇: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结束了我的班主任生涯,开始了单纯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德育工作好像离我远了,当我真正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走进课堂的时候,我才明白,教育和教学是分不开的,只要你还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德育工作就一刻都不能放松的。本学期我把自己所做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我学习,言传身教。

在一个学校中,班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无需刻意去做太多的努力,学生害怕班主任,学生喜欢班主任,这是与班俱来的。从教八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本学期开始专一的教学工作,不得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靠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亲近学生,做好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道德修养。

2、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式,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分组教学,开展教学新模式的尝试,办学生喜欢的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3、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己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4、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更好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更具体、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同时,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逐渐脱离低级趣味。

3、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掌握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4、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古诗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三、在生活中做学生的好老师。

作为科任教师仿佛离学生的生活远了,当班主任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唠唠叨叨的母亲,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没有管不到的,那叫一个辛苦。班主任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做学生的朋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作为科任教师,想走近学生的生活似乎有些难度,我只是说有难度,这并不表示不能够做到,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作为一天只有一节课的科任教师,如果只是用四十分钟来教学,那就是一位失败的教师,你的影响力一定要能够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那才是教学。认识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能准确的叫他们的名字,对他们的生活环境要略知一二,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知道他们的爱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我会加一些学生的网号,浏览他们的空间,看他们的心路历程,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留言,或是开导,或是鼓励,或是赞扬。

2、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高中生看似已经长大,其实,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和小孩子一样需要别人的肯定。作为科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不乐意接受,不如利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好好表扬一番,让其感受到表扬带来的喜悦,让学生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

3、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和班主任是很亲近,但是也惧怕,他们有很多话不敢和班主任说,却愿意和科任教师说,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的人都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却少了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我们就做这样一双耳朵,听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找回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教育效果也得到增强,也许一次作文的面批,就能燃起一个学生的创作火花,也许一次阅读的讲解,就能激发一个学生的阅读欲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教育,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让自己传授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做人的准则,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第17篇: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教圆时,讲一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此外,我还选择本地区有教育意义的统计数据,以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教育。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我引用了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同时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另外我适当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德育教学要符合实际。

德育教学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手,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在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纳税中,我就以有些同学家开商店或做生意要缴税为例,近而引深到,现在有些困难家庭的学生享受“二免一补”的政策,来教育学生自觉纳税意识,并宣传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教按比例分配时,我以时下最敏感的话题——如何理财入手。让他们明白怎样将从父母手中得到的辛苦钱,合理的分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消费计划落实,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更能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激发自主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把握自己。

三、德育教育要直观、新奇。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将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动,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的见、摸的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在学生了解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看地图,我们荆门有多大,湖北有多大,中国有多大。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祖国富强,需要科学,更需要我们少年去努力学习。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实物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感受到莫大的教益。

四、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德育教育于数学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形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适当开展了一些数学活动 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我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注意了一些策略 ,从不喧宾夺主,这样既提高了渗透的自觉性,又把握了渗透的可行性,注重了德育渗透的反复性。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只要我们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点滴滴抓取,有机渗透,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耳濡目染,就一定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18篇:化学德育教学案例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莱州经济开发区学校 原虎

一、关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意识到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1)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二)教学重点

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钙、钠、钾、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则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这将使学生认识到,不经医生诊断,盲目食用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是有害的。

(五)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供资料→拓展视野→得出结论。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相关资料;

补锌、补钙的保健药剂(或补充其他化学元素的保健药剂)。

(七)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教师由中国的博大精深的吃文化引入本节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那就是传统的“吃”文化,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而我们中国人似乎什么都离不开吃,比如说,我们见面打招呼“今天,你吃了吗?”,夸人长得好看“秀色可餐”,把干工作叫混饭吃,干得好叫吃得香,干的累叫吃不消,干砸了叫不了兜着走,连不招人待见的我们也能吃,吃亏,吃官司,然后吃一堑长一智,那么这么博大精深的吃文化肯定与我们的化学脱不了干系。那我们今天就从化学角度来研究研究吃。在进行新课前我们先看一段采访视频。“同学,你喜欢吃什么?”

播放视频。 [师]好了,看完了视频,我想问一问大家喜欢吃什么?含有哪些元素呢?找个同学起来谈一谈。

[生]发言。

[师]好,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丰盛,那么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我们吃了这些元素大部分都去哪里了?”

[生]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了。

[师]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这些元素都有什么作用呢?

[师]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素食主益的课堂,一起来学习一下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化学元素如何吃才能有益于人体健康呢?

[师]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我们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被称为常量元素,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生]看多媒体。

[师]同学们来看一下,哪几种元素的含量较多?

[生]氧碳氢氮。

没错这四种元素的含量较多,人体主要是通过摄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等物质来获取这四种元素,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而常量元素中的钙磷钾硫钠氯镁的含量相对较少,请你阅读发放给你的小资料,来了解一下他们的作用,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生]学生讨论交流

[师]好,同学们,在这几种元素中我们对钙元素再也熟悉不过了,我们经常说的补钙就是补的什么?

[生]钙元素

[师]那么它有什么重要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简单介绍钙元素作用及缺乏后的后果。简单介绍钠元素和钾元素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常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在0.01%以下的,我们称之为微量元素,虽然他们含量非常低,但是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却是非常的重要,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师]介绍铁碘锌硒氟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看到虽然他们的需求量不多,但是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理解记忆。

[师]了解到这么多元素的重要性,我想问问同学们,这些元素我们怎么应该怎样去补充呢? [生]通过饮食。

[师]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元素主要来自各种食物,这既有利于人体的代谢活动,也有利于维持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平衡,一方面是各元素的含量要适中,过多或过少都能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得病,另一方面是各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协调,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或共同调节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理解。

[师]生了病我们得吃药,那如果缺少某种元素了的话,可不可以吃大量的保健品来补充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第一保健品是食品,并不是药品,不能够迅速来治疗疾病,对于这些保健品来说,他们补充的元素比较单一,不如食物中的元素含量丰富,过多的食用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元素平衡被打破,导致更严重的结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如果说万一缺乏了某种元素,要及时去咨询医生,调整自己的膳食,通过饮食来调节,切不可盲目的相信保健品,更不能把保健品当作饭吃。否则后果很严重。

[师]播放“老人不吃饭只吃保健品”的视频。

[师]同学们,盲目依赖保健品的后果是不是很严重啊? [生]是啊。

[师]现在人们渐渐认识到,广告中的保健品确实夸大了宣传,但是我们仍然能在全国各个城市看到这样奇怪的现象,,许多老人为了领鸡蛋早早的在买保健品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你好心提醒他,“大爷大妈,这是忽悠你买保健品,”她说“我不买保健品,我又不傻,免费的鸡蛋不领才傻呢?”可是这鸡蛋真的是免费的吗?其实央视等媒体早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年315晚会曝光的视频,鸡蛋真是免费的吗?

[师]同学们,看了视频你有何感想。

[生]要提醒自己的家人切不可去贪小便宜。 [生]有些保健品真是害人不浅。

[师]其实我们也不能一棍子将保健品打死,其实有些保健品,比如我自己家里这些,补钙剂补铁剂等,有些甚至归为药品,都是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配合饮食来补充自身的元素,所以我们要在使用这些保健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量及注意事项,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

[生]理解。

[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膳食结构中以钙铁锌的缺乏最为常见,所以我们要在日常膳食中注意这些元素的摄入,那么对于人体重要的元素主要来自于哪些食物呢?思考一下自己的膳食是否合理呢?

[生]学生活动,了解元素的食物来源。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了解到了元素的食物来源,那么怎样的膳食才是合理的呢?让我们一起了解“健康饮食金字塔”

[生]观看视频。

[师]结合多识一点和我们的原则,让我们自己设计一份周末膳食表好不好? [生]书写膳食计划,课堂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本节你获得哪些知识?能初步建立哪些科学理念和意识?

三、关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的作业结构

巩固性作业:回想你食用哪些保健品?为什么要食用这些保健品?

拓展性作业: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综合实践性作业:调查市场销售的补钙、补铁保健品的成分及销售情况,谈谈你对保健品的看法?

第19篇: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理化初级中学 王兴平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内容丰富,有诸多方面德育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德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和火药以及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 在绪言部分教学中,介绍我国陶器的制造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开始,而瓷器的制造则不晚于三千年前的商代。中国瓷器的制造技术于十五世纪传入西欧,欧洲人称之为“CHINA”(中国)。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民发明瓷器的永不忘怀的纪念。例如上化学《绪言》部分里讲到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的辉煌成果,补充介绍“蔡伦纸”的造纸技术(改用便宜的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以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后人称他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技术都是依蔡伦的技术推广的,直到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打仗,唐军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阿拉伯人,然后传给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钢铁生产、冶炼历程,特别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安万毕术》中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早1700年。通过学习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如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全成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80年代,又首次合成核糖核酸,使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历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些事例充分说明,我国的化学研究技术和有关生产水平,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使学生更多了解祖国,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

2.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在学习物理变化概念时,列举水的三态变化、汽油的挥发都是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水三态的变化与外界的温度有关系的,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碳与氧气生成CO和CO2)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核电荷数引起元素种类的改变、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单质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原子个数不同使物质性质各异(如金刚石、石墨),通过H2—H2O—H

2、CO—CO2—CO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变化、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利用教材结合周围环境,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在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学中,第六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我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污染活动调查。另一方面,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德育在实验教学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是直观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正确、清晰的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把实验现象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导游者”,深入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此外,在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节约药品、爱护仪器、保持卫生,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通过实验后对部分物质的回收和利用,渗透商品经济观念教育。 三.德育在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受到熏陶。如,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化学小实验,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晚会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教育;通过对地区的水资源及大气、水域、土壤的污染进行调查并研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总之,要有意识的、主动自觉挖掘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一体化,就能在“授业、解惑”中“传道”,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我们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第20篇: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化学内容丰富,有诸多方面德育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和火药以及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

1、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在学习物理变化概念时,列举水的三态变化、汽油的挥发都是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水三态的变化与外界的温度有关系的,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碳与氧气生成CO和CO2)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核电荷数引起元素种类的改变、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单质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原子个数不同使物质性质各异(如金刚石、石墨),通过H2—H2O—H

2、CO—CO2—CO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变化、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利用教材结合周围环境,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

1 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我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污染活动调查。另一方面,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德育在实验教学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是直观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正确、清晰的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把实验现象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导游者”,深入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此外,在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节约药品、爱护仪器、保持卫生,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通过实验后对部分物质的回收和利用,渗透商品经济观念教育。

三、德育在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受到熏陶。如,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化学小实验,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晚会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教育;通过对地区的水资源及大气、水域、土壤的污染进行调查并研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化 学 德 育 渗 透 计 划

高三年级组:陈小丽 2014年9月12日

《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学工作总结.doc》
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