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

2020-04-1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政治必修二大题

例一: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0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委员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设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三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争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1)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经验的政治意义。

(2)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细则”实施之后,小龙同学发现,仍有居民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为减少此类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

(1)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2)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搞好普法宣传:开展“无烟型”社区创建活动;依靠群众,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绿色消费。

例二:培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①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

②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傍观者清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例三: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用好微博。

①公民运用微博传递信息、发表言论,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保障公民通过微博真正享有和行使权利;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过微博实现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例一: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意识单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父子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的和资产的安全„„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 “走出去”。

答:①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减少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提供海外市场环境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保护我国公民生命安全、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职能。

②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与东道国的交往与合作,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缔结合作条约,便于企业更好地在当地开展投资和经营、尊重其它国家的主权和正当的国家利益,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实现共赢。

例二:2012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等等。同时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答:①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事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

推荐第2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答题

《政治生活》(必修二——答题模板)

1.凡是涉及到“我国政府”机关为人民做好事的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有国务院、我国政府、某省(市、县、乡)政府、财政部等政府机关(行政机关)等,设问: (1)政府为什么做?(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是地方政府就不必写这一点)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为民利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政府职能---(根据材料选择政府职能,不一定四项政府职能都有,通常会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材料中„„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材料中„„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材料中„„ 加强社会建设职能,材料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材料中„„

⑤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及其意义:(一般不用写) ⑥政府依法行政及其意义:(一般不用写)

有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威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等。

⑦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打造有威信的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怎样监督及意义)(一般不用写) (2)政府怎样做?(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材料中„„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材料中„„ ③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材料中„„ ④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材料中„„ ⑤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材料中„„ ⑥政府要切实履行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材料中„„ ⑦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材料中„„ (3)政治意义?(把坚持改成更好地或者有利于或切实履行好)

2.凡是涉及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做好事的材料,关键词有: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某省委、市委、县委等的,设问:

(1)体现了什么?党为什么做?(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这一点可有可无)材料中„„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材料中„„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方式)材料中„„ ⑤中国共产党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领导方式)材料中--- 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以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中„„ ⑦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为指导(指导思想)。材料中„„ ⑧坚持中共领导的作用(只有坚持---,三个才能---)材料中。。。。 党怎样做?(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材料中„„ ②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材料中„„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方式)材料中„„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领导方式)材料中--- 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以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中„„ 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指导思想)。材料中„„

⑦坚持中共领导的作用(只有坚持---,三个才能---)材料中(一般用不着)„„ (3)政治意义?(把坚持改成更好地或者有利于)

3.凡是涉及到“公民”享受权利及履行义务的材料,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政治生活原理?公民为什么参与政治生活?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为什么参与政治生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性质)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能够依法通过各种民主形式参与政治生活。

③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看材料而定—权利) 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途径: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公民参与政治要遵循三大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3)公民参与政治必须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理性参与,有序参与。

4.凡是涉及到“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或者“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答题模板是: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5.凡是涉及到“政协”的材料,设问: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政治生活原理?政协应该怎么做? (1)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性质) (2)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6.凡是涉及到“主权、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关系”的材料,设问:体现了什么?国家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应该怎么做?

(1)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四个方面的基本权利,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在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材料中„„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材料中„„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看材料而定)

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看材料而定)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看材料而定)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看材料而定)

7.凡是涉及到如何进行“政府决策”或者问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时?其答题模板是: 政府: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重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运用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广泛收集民意,汇集民智。

③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⑤正确履行职能,加强服务和管理。 ⑥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公民:

①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②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8.凡是涉及到“联合国”的材料,设问: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政治生活原理?为什么?怎么做?

(1)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①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③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等结合材料) 9.凡材料中显示“少数民族”的发展成就的原因?怎样处理民族关系?怎样发展民族地区?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4)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看材料而定)

推荐第3篇:高中政治总结必修二

高中政治总结必修二

1.

2.

3.

4.

5.

6.

7.

8.

9.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和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0.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11.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12.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13.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

14.当选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求真务实,愿意为百姓办实事,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15.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16.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17.居委会,村委会都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8.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相同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9.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行政机关:是政府(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21.衡量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

2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政府依法行政

24.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25.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6.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接受监督

27.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8.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29.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0.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我 国 的 国 体 :人 民 民 主 专 政

3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3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3.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4.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5.精 髓:解 放 思 想,实 事 求 是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6.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35.“科学发展观”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7.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要前提和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8.多党合作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9.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40.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1.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2.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44.国家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45.时代潮流: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

46.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7.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8.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宗教信仰自由制度

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

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

49.我国的国家机关 司法机关:法院(审判)&检察院(法律监督) 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50.主权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51.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和体现

52.负责处理各国贸易纠纷的是:世贸组织

53.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差额选举

54.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文化管理权,经济自治权,其

他自治权。

55.行政裁决——具体应该分为行政判决、裁定、决定三种裁判方式:

a判决一般处理的是实体问题;

b裁定一般适用于程序性问题;

c决定是对行政诉讼中某些特殊事项所作的处理。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根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

人的申请和参与下,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

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

活动。是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提供法律救济的行政监

督制度。

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

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我国的三大诉讼形式。

56.当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主观题记忆型

1.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

③参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①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③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3.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①参与居委会和村委会的管理活动

②参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③参与网上评议会

④年满十八岁的公民参与选举

4.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①才能更好的管理国际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衡量公民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是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5.民主决策的途径?

①社情民意反应制度

②社会听证制度

③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④专家咨询制度

6.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反应民意,提升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的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进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7.民主管理的意义?

①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②体现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③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升政治参与的责任感的实际本领

8.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9.如何行使监督权?

①要敢于和恶势力斗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用宪法和法律

②采取合法的方式,实事求是,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0.政府的职能有哪些?

①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1.如何坚持对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②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2.坚持以上的方式?

①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推行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1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威信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设

14.政府怎样审慎行使权力?

①科学决策:提高科学性

②民主决策: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依法决策:符合法律要求

15.政府为什么要接受监督?

①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②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③才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才能防止权力滥用,防治腐败行为

⑤能树立政府威信

16.政府如何树立威信?

依法行政,科学决策

良好的政绩

个人品行

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大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

④实行人民当家做主

宗旨:人民当家做主

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障了国家机关协调的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9.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20.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我国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③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首要前提和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⑥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21.政协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2.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①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②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3.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对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5.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四个保障)?

①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干涉的权利

②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 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④ 保障各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推荐第4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知识点总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点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 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原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才能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执政的基本方式:

(1)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

①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 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 主题: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② 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知识点二:我国的政党制度(课本68—70) 1.民主党派

(1)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我国的民主党派包括: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4)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关于“人民政协”

(1)性质: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注意:人民政协不属于国家机关。)

(2)组成: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3)主题: 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4)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4.注意两个问题:

(1)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①事业上:通力合作的亲密有党关系;

① 政治上: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② 组织上:相互独立(不是“隶属”关系); ③ 法律上:完全平等;

监督上:相互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

推荐第5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课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国家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点是: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秩序和安全以及增进公民的权利。”这个论断

A.指明了公正性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B.揭示了国家是政治中最根本的问题 C.说明了社会职能是实现统治职能的保证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2.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一种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形式。这里的“多数人”是指 A.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B.行政机关中的多数人 C.全体公民中的多数人D.权力机关中的多数人

3.2014年3月,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决定(草案)》公布在上海政务官网上,公开征求市民和有关单位意见。上海市政府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4.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有人指出,必须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付人民群众。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具有优越性④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使用专政手段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5.2014年2月,媒体曝光河南南阳、驻马店、邓州、新乡等地均建类似“非正常上访训诫教育中心”,职能多为对非正常上访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训诫、警告和劝导教育”。有网帖称,新乡居民被关进训诫中心后,不签保证书就会无期训诫。非正常上访训诫教育中心

A.是捍卫公民民主权利的表现B.侵犯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C.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D.是政府权力的体现

6.截止2013年,黑龙江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376元/月,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181元/年。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政治保障B.物质保障C.法律保障D.制度保障

7.某县举行县人大代表选举,为了保证选举的正常进行,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放假半天,参加投票的企业务工人员每人还能领取20元的误工补贴。这一事例表明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B.我国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C.我国公民行使的选举权是有偿的D.我国公民都享有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8.“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表明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②我国人民民主是真正的全民民主 ③我国公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④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不论富贵,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应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这一名言对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的积极意义在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

A.遵循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D.坚持经济平等和政治平等相一致的原则 10.所谓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 B.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C.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D.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11.备受关注的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区长、区委书记雷政富受贿案,于2013年6月28日上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雷政富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这说明

A.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B.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和守法上一律平等 D.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12.在微时代微空间里,既有微言大义,也有危言耸听;既可帮助我们防微杜渐,也能使人道微德薄。这启示我们要

A.强化国家的专政职能B.自觉提升政府威望 C.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D.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二.非选择题

13.2013年,我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占网民总数的29.9%。微博的发展给传播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开创了“一对一双向互动”的新时代。一位网友说:“微博降低了民众言论表达的门槛,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的微博我做主。”

运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知识,对网友“我的微博我做主”的观点加以评析。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课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ACB6-10BADAC11-12BC

二.非选择题

13.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网民通过微博自由表达权利的实现必须以履行守法义务为前提,否则,会损害多数网民的利益。②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必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网民在行使自由表达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这是爱国的表现。

所以,“我的微博我做主”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利用微博自由表达观点,要在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有序参与,不能扰乱公共秩序,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推荐第6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练习题[版]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命题人:张丽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深得民心,就在于围绕

民生推进民主,依靠民主解决民生。这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A.科学执政

C.依法执政B.民主执政 D.依法行政()。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依靠民主解决民生”。

答案 B

2.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90年来,

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最初的50多名成员,发展到今天的8 000多万,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革命和各项建设职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 进的品质 ③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卓有成效 ④中国共产党以人 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得民心

A.①②③

C.①③B.②③④ D.②④

解析 ①说法有误。③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3.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党员干部要加强对全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做到知全局、懂本行、干实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要把科学执政作为自己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 ③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执政方式决定的 ④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②④

答案 A

4.美国《侨报》盛赞中国共产党注重民生问题,指出:“民生不仅是百姓安身立命所依,

更是一个党安身立命的根基。”这句话表明造福民生是中国共产党

B.①③C.②③D.①②()。

A.保持先进性的要求

B.巩固执政地位的要求

C.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

D.彰显执政理念的体现

答案 B

5.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党

的基层组织要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等方式,及时公开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有利于

()。 ①进一步拓宽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的渠道 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党的执政方 式 ③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④完善国家政权建设,提高政府 依法行政的能力

A.①②③

答案 A

6.(原创题)面临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的诸多考验,群众工作仍是

执政党极为重视且力图加强的政治优势。这就要求执政党

①保障各民主党派参与执政 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④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办好中国的事情、为什么关键在党?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①②④ D.②③④

推荐第7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课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课习题

一、选择题

⒈2013年8月7日,国家发改委对实施价格垄断行为的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等6家乳粉企业开出了6.6873亿元的罚单。这说明政府

①积极履行市场监管的职能②扩大管理范围,保护群众利益③积极履行经济调节的职能④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市场秩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3年大庆市新建扩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9个、村文化活动室30个。依托城乡近500个广场和沿湖休闲场地,30多万人参加广场舞等健身活动,让体育回归民众,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政府

①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赋予人民基本的文化权利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管子•治国》篇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这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是

①政府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政府要履行打击犯罪的专政职能③公民要自觉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④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2013年11月28日,环保部就吉林松原农田污染事件事故召开专题会议,对事故处置方案提出新要求,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以下事实与上述材料中体现的我国政府履行的职能相同的是

①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作出新的司法解释,离婚后房屋归属引热议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社会保障卡上加载金融功能③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④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新建高铁降速,确保运输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5.2013年6月18日下午,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主办的“2013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在香港举行,哈尔滨市获得“2013中国十佳开发潜力城市排行榜”第四位。哈尔滨市政府要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应该做到

①执政为民,强化政府的权力②求真务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③以人为本,尊重老百姓的一切利益④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漫画《政府网站》反映了某些政府部门①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

②没有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没有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念 ④没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保障性住房话题一直是国务院调控重点,这充分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③我国政府严格依法执政,坚持对人民负责④我国政府积极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这样做:

A.缩小了政府的行政权力B.扩大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 C.便捷利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D.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9.2013年9月8日,很多湖南M市市民接到了该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群发的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请接到省综治民调电话并予以客观公正、积极评价的用户,持五分钟左右的电话通讯记录单到当地综治办领取误工补贴。”对M市综治办的这一做法,你的看法是

A.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B.政府应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D.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10.北京市住建委2014年计划推出自住型商品房5万套左右,此类住房价格比周边商品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购条件的家庭。购买此类住房后,五年内不得上市交易,五年后上市交易收益的30%上交财政。这一举措

①说明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构建全能型政府政府②体现了政府的职能是管理与服务③说明政府职能转变,扩大了政府职权④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一个“谣言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这说明谣言的能量有多大,既取决于真实信息的透明度,也取决于受众的判断水平。打击网络谣言,正确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应该

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②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③建设服务政府,提高网络管理水平④限制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小明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路灯坏了,于是他通过网络向当地市政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表明

A.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B.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

C.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D.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行使监督权

二.非选择题

13.古话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电视剧《老有所依》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关注和热评。晓涛一家就此发表看法。

14.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魂与脉,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过程,留下了祖辈们不可磨灭的印记。历史文化街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凝结着他们的汗水,最终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作为后人理应倍加珍惜和敬重。然而,一些地方打着保护的名号,却干着破坏的事儿。年初,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通报批评了山东聊城、河北邯郸、湖北随州、云南大理等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这些城市名为保护实则破坏,那些所谓的古城风貌是“成批的历史文化街区被拆迁,统一建仿古建筑,一张设计图纸、一个时间建出来”。

有人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力,责任全在政府”,请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注: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居住在家,由社区等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指在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必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高一政治四周周末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DBC6-10 BCCBC11-12 BB二.非选择题

1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必须捍卫老年人的主人翁地位。②我国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为老年人服务,保障老年人权益。③我国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职能。发展养老服务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④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保障人人享有养老服务。

14.①这个观点是片面的。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离不开政府。因为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通报批评哪些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正是其履行职能、担负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责任的体现。③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由于监管不严、决策失误,甚至滥用权力、违法行政,造成保护不力,政府负有不可推下的责任。④但是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并不能包办一切,公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过程中的参与度、其它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力。

推荐第8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大多数人民主≠全民民主、对少数人专政)

4.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 广泛性: 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 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被写入宪法。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6.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2.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3.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珍惜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第一框题:民主选举

1.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直接选举(亲自投票)、间接选举(代表选民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我国人大代表选举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第二框题:民主决策:

1.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框题:民主管理

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第四框题: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

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2.为什么坚持依法行政?

(1)国家性质决定,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3.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行政监督体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3)人民政协的监督(4)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5)司法机关的监督

(6)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上级政府)

3.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2)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防止滥用权力,防止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3.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和利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中国共产党执政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7.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6)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8.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推荐第9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推荐)

枣庄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公民的政治生活2014-05-28 樊堂斌

1 国家具有阶级性(根本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⑤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18周岁,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

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3 参与政治的方式: (1)民主选举

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直接选举 优点: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更能直接的反映民意。

局限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选举的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 优点:成本较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目前,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

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珍惜选举权利的原因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重要体现。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公民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③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民主决策

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自下而上的进行)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对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民了解内容后

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自上而下的进行)

④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政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事实;

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主要是基层民主自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农村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方面:

①民主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民主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

③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④民主监督:村民在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工作报告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城市居民自治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自治的内容:居民委员会的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委员会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居民自治的意义:调动了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①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的新形式、新方法。

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要求:公民在行使民主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部分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1)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政府应当在法定范围内履行职能,既不能越位,也不能虚位,更不能缺位。

(2)政府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如何正确对待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 (3)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政府原则的具体要求: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求助或投诉的途径:①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

②求助于政府: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和投诉的意义:①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2 我国政府受人们监督 (1)依法行政:

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必要性: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意义:①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2)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部门、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 意义:①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⑤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我国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的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产生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全国人大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人大代表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国体决定政体: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意义:①只有坚持中共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表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肢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①参加国家政权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③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的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民主和团结,履行的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的原则(首要原则)、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

三者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荣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孩子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双重权利: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

一、领土完整为前提和基础。(2)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主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宗教政策: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意:邪教不是宗教

第四部分 当代国际社会

1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主权国家分类:按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利,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权国家的两个特性: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主权国家的权力: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国际组织的作用:①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2)联合国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 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国际关系的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1)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利益的实质: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国家利益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的?各国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④要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 (2)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②为什么维护国家利益:

第一,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③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第一,在维护我国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权益。 第二,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性义务,同损害国家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国家: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他国利益。

公民: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3 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趋势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当代世界和平的形势: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世界仍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新秩序的内容: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②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2)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迈进。(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

多极化的表现:①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斗争的演变过程。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应如何应对世界多极化?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我国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用一中三年的教育改变未来三十年的成功人生!

推荐第10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

(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从产生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中国公民和中国人民的区别 (1)中国公民包含中国人民和敌对分子 (2)人民为政治概念,公民为法律概念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国家的性质,决定因素和判断标志

(1)含义: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决定因素: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3)判断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为什么阶级服务。

6、民主,专政和专制的含义及其关系

民主: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民主≠全民民主)

专制:指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个人专断的国家制度 专政:指国家依靠政权的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 关系:(1)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证。

(2)民主与专制相对应,是对专制的否定。

7、我国政府对人权问题的观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注:我国政府观点主权高于人权。

8、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

1 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9、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此权利,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注:自由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和法律是对立统一的。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但是行使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歪曲事实进行陷害。

注:权利属于法律概念,通常与义务相对应。权力属于政治概念(政治力量或者能力)。 ①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公民享有权利。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得多。第三,权利可以放弃,但是权力不能放弃。

10、我国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注:①这种平等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

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但不能说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③这种平等,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

要求:①国家在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依法惩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注:在我国,有些权利可以放弃,但是义务一定要履行;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无先后顺序;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注: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一致,有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会产生冲突。因此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12、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2

13、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②需要学习政治知识,培养各种政治观念。

③贵在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注:关于民主选举的权利与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区别:民主选举是广义上的选举,其范围广泛,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村(居)委会的选举等;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的选举有特定的对象,即人大代表的选举。

联系: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民主选举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都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2、民主选举的选举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种选举方式各自优缺点。

(1)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适用范围: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2)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不能直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适用范围: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会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各级人大代表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

3、制约选举的因素:

(1)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决策利民。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6、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1)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7、理解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3 是村民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8、农村村民如何实现村民自治?(理解即可)

(1)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3)通过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4)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

9、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信人舆新” (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发挥着独特作用。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

10、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消除腐败现象。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1、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2、公民有序的和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3、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1)为什么?

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②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2)怎么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 拓展:公民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和义务、三原则。 ②重要性:

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A.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B.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C.坚持三原则。;D.依法有序的参与;

第 二 单 元: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政府在工作中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公安局,司法局,监察局,法制局),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工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4 (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

3、政府的作用 提供管理和服务。

4、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

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公民怎样处理和政府的关系

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了解政府的职能,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6、政府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推行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政府为什么坚持依法行政?(根本原因,国家,政府的性质)

(1)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重要性: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利的行政管理体制。

4、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重要性: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权力滥用,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怎么办?

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②依靠行政监督体系

5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C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D社会与公民的监督;E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A上级政府的监督; B监察部门的监督; C审计部门的监督; D法制部门的监督

5、我国政府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的意义? (1)坚持依法行政,做好自身工作的必要保证

(2)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 (3)有利于建设廉洁政府,树立政府权威 (4)有利于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6)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6、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有无权威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7、有权威政府的表现?

①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 ②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 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9、政府怎样依法行政

(1)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宗旨和原则

(2)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3)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拓展:政府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人民地位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⑤有利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人民权益。 ⑥我国政府是有权威的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

⑦深化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创新管理形式,提高工作效率。 ⑧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⑥树立权威: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6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1)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2)职权:“法定免督” 依法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4、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表审询案”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2)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区别“一府两院”与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一府两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其中政府是行政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及它的含义。(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及表现。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9、分析说明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意义: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7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

(1)地位: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 (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性质和宗旨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3)意义(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地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地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4、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首基活左右)。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9、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0、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主题和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1、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当舍正统经文”

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拓展:党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和人民地位决定的;②性质(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③党的地位决定的(中特色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党);

④党的作用决定的: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⑤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的。 ⑥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⑦是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和党的指导思想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完善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

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3)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①国家性质、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决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政党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关系: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4)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等。

5、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安全、权利、关系、事业发展”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了解)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完整、全面的政策。

8、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了解)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9、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了解)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10、认识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了解)

(1)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2)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1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2、我国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拓展:关于民族问题

1、关于民族问题上“为什么?”(“关则制策”)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消灭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人权。

(4)中央和兄弟省市给予无私的支持和援助,带动少数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0

2、关于民族问题上“怎么办”(党+国家+公民) (1)坚持党的领导;

(2)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6)完善和落实扶持、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 (7)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基本要素:主权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1)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一般性和专门性。

(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3、联合国

(1)性质: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局限性。其中积极作用是主流。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我国对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得到了有益的支援。

5、国际关系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6、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

11 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7、关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1)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2)我国公民为什么要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决定因素: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为什么?

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2)怎么办?

①积极履行主权国家义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④增强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拓展: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①积极履行主权国家义务。

3、②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

5、④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⑤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依靠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7、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8、关于“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角度:

①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增强国家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②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干涉我国内政,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④坚持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公民角度:

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3、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为什么?

①必要性: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主权国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意义: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怎么办?

①从国际社会成员角度:主权国家应该积极履行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自觉遵守联合国的宪章的原则和宗旨,充分发挥联合国的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作用。

②从国际竞争实质角度:抓住战略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③从国际形势角度: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④从国际关系角度:

a.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

b.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发从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⑤从外交政策角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和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3

第11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知识点一: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本71—74)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是什么--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④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首要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2) 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知识点二: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本75—78)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

②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3.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1)自治权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注意:行使自治权的主体只能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不是“高度自治权”,更不是“完全自治”。)

(2)自治权包括:①立法自治权;②经济自治权;③文化管理自治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知识点三:我国的宗教政策课本(79—82) 1.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内涵:(略)

(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4)国家保护一切争吵的宗教活动。

(5)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目的: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原因: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2)要求:①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②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 ③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④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6.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12篇: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篇2: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新课程学习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纸币。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商品交换 ――――→货币――――→ 本质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需要

↓ 发

展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 外汇 ★教学难点 外汇 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 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1) 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第二章 多变的价格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篇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精品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精品教案全集

目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精品教案全集------48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教案全集------11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教案全集------21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新课程学习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纸币。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

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需要 本质 基本职能 ↓ 发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展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 外汇 ★教学难点 外汇 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 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1) 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

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第二章 多变的价格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第13篇:高中政治必修测试

2017-2018学年(上)高二年级期初试题

政 治

试卷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70分)

1.2016年“十一”黄金周里,自由行、深度游、周边游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方式。针对游客旅游方式的转变,众多旅游公司雄出“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极地探险、户外拓展、特色游学、医疗体验等,价格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并且销量可观,下列对旅游公司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使用价值知价值的统一体 ②只有使用价值,不是商品 ③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④是无形的,商品价值无法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原则思路,实行“价补分离”即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建立玉米生产者的补贴制度。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对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由市场决定价格→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②对生产者补贴→提髙粮食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③由市场决定价格→降低粮食需求→促进粮食供求平衡

④对生产者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为扩大生产,某公司决定扩大用工规模。一台机器人可以替代1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年薪在2~4万元左右;一台机器人本体及维护费用约为60万元,每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10年,最终该公司购买了10台机器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机器人与工人互为替代生产要素,机器人的购置成本比工人的年薪更高

B.机器人与工人是互补生产要素,机器人的购置成本比工人的年薪更低

C.机器人与工人是互补生产要素,机器人的长期运营总成本比工人的年薪低

D.机器人与工人互为替代生产要素,机器人的长期运营总成本低于工人的年薪 4.“不需现金,扫码就行”,这句广告语道出了“扫码”成为时尚的一个原因,

即“扫码消费”可以

A.减少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B.降低支付风险

C.提高消费的便利性 D.增强消费的信心

5.2016年9月10日,连通东西部多条铁路干线的郑徐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中国高铁网络再次得到完善,东中西部民众的高铁出行也更加便利。郑徐高铁的开通运营改善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并带动了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劳动力 ④新产业的成长取决于新消费热点的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16年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内外资一视同仁原则,放宽准入、简

化管理,鼓励外资扩大创投规模,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上述要求旨在

①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能力 ②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④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平等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6年9月20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支持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央财政下拨2016年相关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927亿元,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体现了财政(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我国正在着手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将统一纳入综合范围征税,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有望纳入抵扣。个人所制度如此调整,将能带来的政策效应是

①明确征税范围,避免重复征税 ②健全社保体系,稳定收入预期 ③减轻个税负担,提升消费能力 ④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16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下降。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从去年同期10.7%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5%。需要压缩产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4.3个百分点,需要增加供给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却大幅下降。这说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

②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

③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引导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科学的宏观调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逆代购”风生水起,提醒我们别冷落自己的“宝贝”,中国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叫得响又能走得出去的产品。但也应看到,海外畅销国货仍处于市场的中低潮,并未形成足够的品牌效应。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②加强品牌建设,形成以技术、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继续发挥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为了声讨“南海仲裁闹剧”,少数人做出了拉横幅围堵肯德基的举动,警方采取了相应措施予以制止。对此事件的正确看法是:

①公民可以有爱国热情但不能采取具体行动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③公民的爱国行为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良好的初衷如果超越了法律界限就是错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产生出席该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所采用的选举方式

①能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取中意的代表人

②适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

③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智库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决策体系里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是“资政启民”。资政,即帮助治理国政,就是为决策提供新的支撑;启民,就是用新的思想来启迪百姓,以便为政府的决策创造更好的公众环境。下列有助于“资政启民”的有:

①决策应坚持专家咨询制度 ②决策应坚持信访制度 ③决策应坚持政务公开制度 ④决策应坚持社会公示制度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表明甲参与民主决策

②乙参加本社区居委会的选举,表明乙行使民主权利

③丙参加了燃气价格的听证会,反映丙参与民主管理

④丁找信访办反映拆迁问题,表明丁行使民主监督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日,某市举行“群众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听证质询会。此次民主评议采取“网络直评+听证质询+日常工作考核+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共对27个政府部门、38个窗口单位进行了评议,参加评议的群众达万人。这有利于( )

①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②便捷公民政治参与,激发群众监督热情 ③改进政府工作,保障公民基本民主权利 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接受社会监督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6.在我国有些地方,一些乡镇政府将村委会当成自己的行政下属组织,实行行政化管理。这种做法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是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之举

C.没有正确处理基层政权与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关系D.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17.一张葛优20多年前在《我爱我家》里颓废地躺在沙发上的剧照,竟然成了2016年夏天的网红和表情包。对于网友来说,“葛优躺”是一种压力之下的释放和自我调侃,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公职人员而言,“葛优躺”就是慵、懒、散的代名词,拒绝“葛优躺”需要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

①增强公仆意识,履职尽责、勤政为民

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 ③改变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④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实现有效的监督能够

①更好地做出正确决策 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

③更好地规范行政行为 ④保证清正廉洁,杜绝腐败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撒贝宁接到诈骗电话的新闻,在网络、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许多人惊叹,骗子竟然连撒贝宁也敢骗。其实撒贝宁的遭遇并非个案,据统计,仅2015年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就有59.9万起,经济损失约200亿元。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引起民众公愤。为此,政府应该

①履行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打击电信诈骗活动 ②履行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对电信网络运营商加强监管 ③制订完善相关的法律,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法律支撑

④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如果下图中圆代表行政机关,而甲、乙、丙、丁都可以对其进行监督,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 甲:新闻媒体 ②乙:审计机关 ③丙:监察机关 ④丁:人民群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6年9月3日表决通过,并予以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材料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延迟退休”是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刘某认为,延迟退休对就业冲击有限。他在“两会”前,多次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与一线职工座谈。由此看出人大代表刘某( ) ①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②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③行使提案权,为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出谋划策 ④积极行使决定权,表决延迟退休改革决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中央为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 的总要求。党贯彻执行这一要求有利于

①履行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党的执政理念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由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被列为 2016 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 0001 号提案,提案中建议全面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这表明

①全国政协具有民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

②全国政协具有监督管理中央政府的职能 ③全国政协具有立法权、提案权、质询权

④全国政协提出议案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达成了多项共识。作为东道主,中国就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建设好二十国集团提出的方案和主张,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这说明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增强,发挥作为大国的担当 ③中国大气包容,兼顾他国所有关切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选择一间房子的标准是文化,看一本书的感受是文化,被一部电影感动也是文化,当你仔细品味生活的时候,文化便开始了”。这一观点强调了(

) ①生活中的文化具有统一的形式

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着文化

④人们从事的活动都是文化活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7.“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28.如今,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 A.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30.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①孟母三迁 ②卧薪尝胆 ③乡音难改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31.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幼年受到了“社戏”的熏陶,中国舞蹈艺术的先驱吴晓邦所记忆的江苏太仓道观中的道教艺术对他心灵的哺育,浙江东部地区的小歌班对于越剧大师袁雪芬心理和艺术上的培养。这说明了( ) ①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化环境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美丽的世界文化大花园。因此,正确地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

A. 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B。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尊重文化多样性

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33.《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规模达3万人次、1000家中外文化机构、200名专家和100项大型文化年活动。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一切文化成果 ④借助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4.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5.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网络舞台,“套路”、“蓝瘦香菇”等新兴词汇通过网络走红。这说明

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政府坚持“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网上开展“市民论坛” 活动,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公开征集市民建议,问计于民。通过网上调查,发现本市在经济发展、会进步的同时,面临着以下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 房价上涨比较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10%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数是10%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数的30倍; 我对教育投入过低,学校教育收费过高,不少家庭子女教育负担沉重; 多家化工企业严重的污染环境,市民怨声载道; 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社会秩序不稳定。

假如你被选为该市“市民论坛” 代表,请从政府职能角度就该市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37. 2015年5月8日至10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两国元首一致同意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共同签署了中俄两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中俄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有坚定的政治共识,也有坚实的民意基础,还有强大的内生动力。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俄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依据。

38.2017年5月5 日,中国上海,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千战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飞,几经反复,历经风雨,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梦想,终于开创性地成为现实!中国的大飞机实现了“一飞冲天”!

C919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不同的系统集成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取决于飞机的整体设计方案。

在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根基,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

第14篇:高中政治必修一

高一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 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 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7.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8.汇率变化的意义是什么?10页最后一段 了解外汇、汇率 9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11页

第二课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12、13页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正比 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14页最后一段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5页第四段(重点) 5.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弹性各不同?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影响大,即需求弹性大。 6.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 7.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21页 5.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22-23页 6.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注:第一单元不单独考大题,以选择题为主, 不过(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理解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知识, 与后面的企业经营、国家宏观调控存在联系, 出现相关大题时可能会涉及到。

第二单元 第四课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32页第一段 3.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 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现实原因: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4.怎样发展生产力?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三是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四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是: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及表现?主导作用

7、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 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9、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的性质及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意义?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35页第二段

10、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比较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作用是什么? 非公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课

1、企业的含义?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2、公司的含义,法定的公司形式及两者的比较。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3、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结构、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结构

4、股东的权利义务?52页

5、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正确的经营战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不善的企业会? 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7、劳动的意义是什么?44页第一段 就业的意义是什么?45页第一段 我国的就业形势怎样?45页第二段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45页第三段

8、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47页第一段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家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权。

第六课

1、我国居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储蓄存款(便捷)、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债券(稳健)、保险(规避风险)

2、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哪些?(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作用是什么?利息的计算,储蓄的种类及特点。

3、股票的含义、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发行股票的意义。

4、债券的含义,分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及各类债券的特点。

5、商业保险的含义、分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及新发展

第三单元 第七课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国家为什么要保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因为它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4、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是什么?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5、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一致性表现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第八课

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税、利、债、费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 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财政的作用是什么? 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调控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生活有保障: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

1、税收的特征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无偿要求强制,强制是无偿的保障;强制和无偿决定固定性

2、什么是增值税?征收的意义是什么?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避免重复征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3、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是什么?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 纳税人与负税人关系? 5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区别 6 纳税人的权利? 83页最后一段

第四单元 第十课

1、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市场交易原则?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5、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市场规则 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固有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③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后果是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 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要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8、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十一课 1 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96-97 页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十二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实现载体?(跨国公司)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利有弊 利有三: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有二: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两极分化更加严重;风险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威胁

3、世贸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我国入世的时间

4、如何评价我国入世的利与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 利有二: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弊有二:国际竞争与国内竞争结合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增加。总体评价:入世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5、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15篇: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年上期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总结

时光飞逝,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及备课组长杨德春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高一化学组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觉悟上:

1、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为维护社会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不缺勤,不早退。服从安排。

二、教育教学上: 1.、配合校领导的工作,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地去听课,评课,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研究新课程理念,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目标,研讨有效实施策略,脚踏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尽快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出好每一节学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享受学习。

3、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经常的反复的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不断的鼓励,在学习上给予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的前提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所(1207)班级还是(1210)班,抓基础知识就要抓好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每节过关,每个方程式过关,然后层层深入,尽量降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落差。强抓了化学用语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逐渐探究。

4、授完每一节课后,都要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争取较大进步。 总之,由于第一次接触新课改,虽然很努力地去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授课中的一些问题,本人还不能完解决,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如何把握好“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落实探究内容涉及的化学知识之间的平衡?如何除了探究实验时间的掌控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等。探究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以教师为轴心的车轮运转,学生的问题意识较淡薄,很多问题都所教师提出的,一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欠缺,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不断完善自己,真正掌握新课改的教学观念。 经过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工作:

可取之处:

1.教材处理好,可顺利流畅讲完课。并且重难点突出。 2.结合胡勇老师的同桌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坚持督促学生完成每日一练。

不足之处:

1.在很多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在细节上感觉把握的不太好。 2.学生做了大量题,但没有覆盖所有题型。 3.对有些学案和试卷没有及时批改和评讲,拖得战线有点长。 改进之处: 2.多跟老师们探讨,掌握好讲课的分寸和细节。 3.鼓励学生多做综合性的题,多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2013年7月2日篇二: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一、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1、教材的问题 :① 教材内容多而杂、教学要求浅而泛、知识主线散而空。而各类评价性考试内容实而精、试题难而全;② 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学知识还零碎地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表格、实验步骤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生预习和复习的积极性不高;③ 课本习题少而窄。

2、教学目标的问题:①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制约着这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我个人的教学水平也存在问题;② 教学中要实现四种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内容,有限的机会达成这些能力的培养确实有限。

3、教学时间的问题:课时每周3节较少,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极其有限。习题课没法上,综合训练难上加难。

4、学生的问题:优生吃不饱,困难生还吃不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5、评价的问题:化学成绩的评价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试题难而全。过程性评价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6、成绩状况的问题: 考试平均分不高,两极分化严重。

二、新课标理念下应有的教学思考与要求

1、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实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要求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

三维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础性;从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对于教学难度的把握,还可具体参考下列建议:①比较现行的人教版、山东科技版和江苏版高中新课标教材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与要求;②对于人教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和科学史话三个栏目的内容,是教学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为学分认定内容;③市教研室化学科组织编写必修模块各章节的教学要求说明,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一定程度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了避免这类内容学习中常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一定应该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进行学习。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隐去了过去熟悉的线索,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胡同。要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使基础知识清晰。

在新课程中,教材仅是学习的一个范例和文本,教师要突破多年来“紧靠课本”“忠实教材”的观念,教学中如何选取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要靠教师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4、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科学探究或探究式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

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只有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模块的主干知识。探究活动应该围绕主要教学目标展开。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

5、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多种功能

化学实验既是课程目标,又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获得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目的。实验教学中的启迪思维功能很容易被其获知功能掩盖,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教学中的思维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若对实验的启思功能开发不够,只着重其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价值,就会陷

入重“做”轻“思”的误区。

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三、个人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第1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浏览课本尾页的元素周期表 → 寻找硅元素的位置→请说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平面中点的位置的确定→学习周期、短周期、族、主族等→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确表达与书写。

⑵、画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激发学生在硅原子结构与硅元素位置之间寻找数值上的关联→用钠原子结构与钠元素位置的数值关系进行验证→得出“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⑶、利用课本第5页、第7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提炼、归纳“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课时: ⑴、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用钾、钠的实验验证元素金属性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 用第8页的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资料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 小结金属的金属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方案设计 → 总结并板书“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⑵、借助第

7、8页的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归纳、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⑶、由学生中的双胞胎→引出并理解同位素→简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扬顿挫地示范背诵1-20号元素→说明记忆的作用,指导背诵的方法→布置书面作业和背熟1-20号元素的顺序。

个人的教学认识:上述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落实了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得出了“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归纳了“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等。“过程与方法”体现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等知识的产生与形成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的奥妙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和成功感中。

2、第2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开展组与组之间、学生个人之间背诵1-20号元素的比赛 → 落实1-20号元素的记忆→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提出同一周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引出问题与冲突→指导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比较的方法→结合对硫和氯气的知识→归纳“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⑵、作业完成第18页的第

2、

4、

5、6题。

第二课时:⑴、背诵1-20号元素→回忆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以解答实验习题的方式解决第14页的实验1 →验证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第15页的表格信息→补充sih

4、ph3 、h2s、hcl的稳定性比较→巩固同一周期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归纳并板书“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⑵、作业完成第13页关于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填写。 第三课时:⑴、背诵1-20号元素→分别回顾同一主族及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篇三: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记下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

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 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分类: 一.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2.碳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2],故称碳环化合物。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决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编辑本段]命名: 1.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水溶液)、福尔马林(40%的甲醛水溶液)、扑热息痛(对羟基乙酰苯胺)、尼古丁(烟碱)等。

2.普通命名(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烷烃;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3.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1、甲烷(天然气) 分子式为:ch4 特点:最简单的有机物

2、乙烯 分子式为:c2h4 特点:最简单的烯烃(有碳碳双键)

3、乙醇(酒精) 分子式为:ch3ch2oh 特点:最常见的有机物之一

4、乙酸(醋酸) 分子式为:ch3cooh 特点:同上

5、苯 分子式为:c6h6 特点:环状结构 2. 质上的特点

物理性质方面特点

1) 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 2) 水溶性差 (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方面的特性 1) 可燃性

2) 熔点低(一般不超过400℃) 3)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 4) 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变质) 5)反应速率比较慢 6)反应产物复杂

【回归课本】

1.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篇四:高一_必修二化学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

理综组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路

本册教科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分为:《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章节。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个别物质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学习,把学习从单一走向系统和规律化。在认识上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可以为选修四打下基础;对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等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可以为选修五打下基础。所以本册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因为本册书的内容相对必修一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实验较少,因为内容的趣味性有所下降,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法,尽量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掌握。

二、学生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1)、(2)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备课

花多点时间去备课,尽量做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课堂上我应该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做题。

四、上课

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 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5/3/1篇五:高中化学必修二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相关化学方程式汇总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li与o2反应(点燃): 4li + o2 2li2 o na与o2反应(点燃): 2na+o2na2o2

2、卤素单质f2 、cl2 、br2 、i2与氢气反应: f2 + h2 === 2hf cl2 + h2 === 2hcl br2 + h2 === 2hbr i2 + h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 ① cl2+2nabr===br2+2nacl ② cl2+2nai===i2+2nacl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br2+2nai===i2+2nabr

4、mg与h2o反应:mg+2h2o === mg(oh)2+h2↑ al与hcl反应: 2al+6hcl===2alcl3+3h2↑ mg与hcl反应: mg+2 hcl === mgcl2+ h2↑

5、na与cl2反应(点燃):

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2、原电池原理

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 催化剂

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2h2o2 △ 2h2o+o2↑

4、na2so4与cacl2反应:na2so4+cacl2===caso4↓+na2co3

5、高炉炼铁:2c + o2 === 2co fe2o3 + 3co ==2fe + 3co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点燃

? co2(g)+2h2o(l) ch4(g)+2o2(g)??? (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 2co2+2h2o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c2h4+3o2 ?点燃

(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 ch2=ch2+hclch2=ch2+h2 o(4)聚合反应: ch3ch3 ch3ch2cl(一氯乙烷) ch3ch2oh(乙醇) (乙烯制聚乙烯)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 12co2+6h2o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c6h6+15o2 ?点燃

(2)取代反应: febr3 ?? ① 与br的反应 ? 2 2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反应方程式: 2 浓硫酸 △ no2 2o (3 )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 ?? ??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点燃

? 2co2+3h2o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3o2 ???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cu或ag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 酸性kmno4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ch3cooh ch3ch2oh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

催化剂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第16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末试题1

一、单选题

1.我国逮捕两名日本间谍嫌疑人。据悉,这两人已向我国有关部门承认受日本安全厅委托提供情报。依据我国国家安全法规定,间谍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从人民民主专政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同属一类的有(

) ①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被公安机关及时处置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 ③多名影视歌明星因吸毒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④我国举行阅兵仪式,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强调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绝不允许触碰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底线。材料表明

①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根据宪法和法律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②国家政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我国独立自主处理香港事务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④香港、澳门有维护国家宪法尊严、国家统一的责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而要提高政府权威,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做到 ①发挥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 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③坚持以人文本,执政为民 ④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4年5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就发过起草的一份旨在将叙利亚局势转给国际刑事法院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决议草案已13票赞成.2票反对未获得通过,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反对票。材料表明联合国安理会(

) A.是为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

B.安理会理事会国一国一票,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需要全票通过 C.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D.是当代最重要的共计组织,是联合国的审议机构

5.乱摆摊、乱搭建等现象曾让“阳光苑”居民抱怨不已。居委会配合相关部门动员居民担任协管员和监督员,推行“居民议事会”等办法以整治乱象,现在小区井然有序。材料表明,小区变化的根源在于居委会(

) A.承担自身的责任 B.提高执法的能力 C.激发居民的参与

6.北京市东城区鼓楼苑社区属于文物保护地区,不少住户大院里杂物到处乱放,极易引发火灾。为此,社区采取公开讨论的办法,提出“你周围的消防隐患有哪些”等问题,让居民思考回答,大家感受到消防安全的重要,都主动清理了自家院子。下列选项对这一做法及其意义的概括正确的是( ) A.民主决策——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B.民主管理——创新政府社会管理方式 C.民主管理——体验政治参与的价值 D.民主决策——激发公民主人翁精神

试卷第1页,总6页 7.2018年3月5日第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的共建“―带―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已多次载入联合国有关文件。这反映了 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②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③我国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扩大利益交汇点 ④我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7年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10月17日是第四个“国家扶贫日。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我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具有( )

A.超阶级性

B.广泛性

C.真实性

D.全面性

10.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根据新修改的《立法法》,设区的地级市立法权由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权扩容

①强化了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监督,防止其权力滥用 ②尊重了区域差异性,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③有利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 ④有助于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促进我国法制完善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1954年这一制度被写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施区域自治 ②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自治机关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17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工伤保险待遇的调整和确定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职工工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兼顾不同地区待遇差别,适度、稳步提升,实现待遇平衡。这一规定(

) ①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②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④表明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下列做法体现“善治”特征的是()

①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与水平

试卷第2页,总6页 ③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④厘清政府权力范围,建设服务型有限型政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读下图漫画,这表明我国

①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 ③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④坚持依法治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7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机构,是十九大后中央首次专门就打击基层腐败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村监会的成立,对村两委而言是“身边的纪委”,有着“尚方宝剑”的震慑。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助于:

①加强对基层自治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完善村民自治 ②完善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③从源头上遏制村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产生 ④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2017年8月8日,在土耳其参加Biga传统弓邀请赛的中国弓友驻地被“东突”分子强挂分裂旗帜,中国弓友集体退赛抗议,赢得国人赞誉。中国队员的做法履行了(

) A.维护民族团结的权利

B.维护社会稳定的权利 C.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D.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17.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各大宗教的各种传统节庆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这表明我国(

)

A.重视挖掘各民族文化

B.保障宗教信仰的自由

C.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18.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强调,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觉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旨在 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权力的关键是( )

A.建立健全政府执法机构

B.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民主权利 C.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

D.全国人大加强立法,确保有法可依

20.2017年12月1 5日发布的《中国人权法治化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介绍,全国98%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在某村委会制定的下列内容中,你认为能够纳入

试卷第3页,总6页 村规民约的是

A.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B.牲畜损害他人农作物被打死不赔偿 C.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 D.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 21.当前,一些地方违反中央有关规定,建豪楼、造地标,搞劳民伤财、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响强烈。这是因为 ①“形象工程”减少了当地政府收人

②“形象工程”没有有效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③“形象工程”会助长弄虚作假之风 ④公民未参与“形象工程”的决策与实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7年3月17日,国务院60个部门集体以“晒”权力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汇总清单,涉及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共1235项。按照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将不得在清单之外实施行政审批。对这一举措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政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行政的决心

②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 ③让权力在阳光之下,同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④建设阳光政府,彻底杜绝腐败和增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3.2015年l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首次将在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2016年1月,北京海淀法院、房山法院对首批在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查获的“枪手”“被替考者”以涉嫌“代替考试罪”的案件进行了审理,被告人均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这表明(

①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全民民主 ③在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④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依据是 A.国际格局多极化

B.国际组织的原则

C.自己的国家利益

25.2016年是我国市县乡换届选举年,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的共同点包括 ①能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增强选举意愿 ③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采取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17年12月15日,针对“美再次呼吁中国停建南海岛礁”一事,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回应道,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开展和平建设活动、部署必要的防卫设施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这一回应是基于 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进行国际合作的决定因素

②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③我们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联合国宪章规定成员国不得干涉他国的内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对口支援西藏、新疆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不论是顶层设计、制度保障,还是资金投入、人才支持,都开创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新局面。这是

试卷第4页,总6页 基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优先发展的重要权利 B.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繁荣 28.劳动教养是将违法尚不够刑法处罚的人员进行强制性劳动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在实践中,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日前,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这表明国家: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

②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基本民主权利 ③完善立法程序,建设法治政府

④坚持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成效性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最根本的内在依据。让我们充满自信的道路、理论和政治制度是什么?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科一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嘶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党党员要伴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新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自己的职责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欠复兴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标准,聚焦中心任务,守住职责定位,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用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图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进行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3)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两点建议。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H公司是我国一家主营能源和国际投行业务的民管企业,该企业始终视党建工作为核心工程,企业党委紧抓重点工作,探索民企党建新思路:①利用橱窗、企业公众号等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国法企策,引导职工关心国事家事,使企业与时俱进,少走“偏道弯路”;②建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与群众“手拉手”、“一帮一”活动,让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史柱”和“脊梁”:③利用《劳动法》、《企业法》等法律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把工会切实办成关心群众疾苦的“职工之享”.④加强企业文化建

试卷第5页,总6页 设,主导培植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两个文明”创新发展。经过企业党委多年的上述努力,把住了企业的“方向盘”,调动、凝聚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年年芝麻开花.“没有企业党委,就没有企业现在世界500强的今天”,这是目前该企业职工的共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析H公司为何视党建工作为核心工程?并说明该企业党委是如何发挥其领导作用的。

32.2017年党中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側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其中,民进、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今年3月,全国政协围绕“农业供给側结构性改革”,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国家相关部门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优势。

33.为满足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M市政府与M市石化公司欲合资35亿元兴建芳烃项目(石油化工项目,简称PX)。部分公众获悉后因担心环境污染而进行了反PX项目的聚集示威。M市政府宣布缓建该项目,广开短信、电子邮件等渠道,充分倾听民意,发放科普读本《PX知多少》,请环境科学家作环境评估报告等。M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强调“PX项目上马与否需听取民意再作决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应怎样进行决策?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几年前,N市在两个乡镇开展政府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既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由人大代表提出,工程立项由代表票决,实施过程由代表监督,建设结果由代表评估.2016年,谊市人大常委会在对票决制工作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乡镇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指导意见》,将票决制在全市所有乡镇推广,票决制实施后,乡镇人大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大大提高,履职效果得到选民普遍认可,政府实事工程项目推进顺利,民众满意率达90%以上。

(1)假如你是该市乡镇人大代表,你将如何提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建议?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该市实施政府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示。

三、选择题组

2017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国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的探索实践,完成下面小题 35.36.《方案》要求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设立监察委员会 ①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②是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监察机关

③是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了行政系統内部监督 ④有利于建立权成高效、集中统一的监察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7.38.之所以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因为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卷第6页,总6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从人民民主专政的角度,本题材料体现了专政职能,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被公安机关及时处置和多名影视歌明星因吸毒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都体现了专政职能,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A 【解析】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体现了香港的高度自治权是由中央政府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力,而非分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绝不允许挑战中央权力,体现了香港、澳门有权维护国家宪法尊严、国家统一的责任,①④符合题意;“统一不可分割的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②;③说法正确但材料也未体现,排除;故答案选A。 3.C 【解析】要提高政府权威,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做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内容是对党员和党的机关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从根本上讲,我国政府的权威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4.C 【解析】国际法院是是为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在

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实质性问题时,五个常任理事国只要有一个头反对票,决定就不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就法国起草的一份旨在将叙利亚局势转给国际刑事法院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决议草案已13票赞成.2票反对未获得通过,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反对票,表明了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D选项错在“审议机构”。故本题答案为C。 5.C 【解析】居委会配合相关部门动员居民担任协管员和监督员,推行“居民议事会”等办法以整治乱象,这表明小区变化的根源在于居委会激发了居民的参与,C项正确;居委会“承担自身的责任”并不是小区变化的根源,A项不选;居委会不是执法机关,“提高执法的能力”观点不正确,B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6.C 【解析】材料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这体现了民主管理,并不是体现民主决策,A、D项不选;材料中社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并不是创新政府社会管理方式,B项不选;材料中社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体验了政治参与的价值,C项正确。 7.A 【解析】此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答案第1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发展思想,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故A符合题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故B错误;C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D。故选A。 【点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8.D 【解析】我国提出的共建“―带―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这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④符合题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表述绝对化,排除①;“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扩大利益交汇点”材料未涉及,③排除。故选D。 9.C 【解析】我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逐步得到充分实现,C项符合题意;世界上没有超阶级的民主,A项说法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全面性不是人民民主的特点,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制度、物质的保障,而且表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10.A 【解析】根据新修改的《立法法》,设区的地级市立法权由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权扩容有利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了区域差异性,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1.D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③④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区设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民族自治机关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是高度的自治权。 12.D 【解析】工伤保险待遇的调整和确定兼顾不同地区待遇差别,适度、稳步提升,这一规定坚持了人民权利至上的原则,不是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①不选;这一规定并没有扩大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不选;国家兼顾不同地区待遇差别,适度、稳步提升工伤保险待遇,这一规定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保障,也表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答案第2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点睛】不能说政府的权力或公民的权利“扩大”或“缩小”。政府的权力或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其范围也是法定的。近年来的高考题相继出现类似的迷惑项,需引起注意。 13.A 【解析】善治体现的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体现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①③正确;“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与水平”“厘清政府权力范围,建设服务型有限型政府”并没有体现政府与公民间的良性互动,故没有体现“善治”,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民民主的特点的知识。漫画反映的《网络安全法》的颁布,是我国有法可依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人民民主具有法律保障,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故选项①④正确。选项②说法错误,世界上不存在全民的民主,故排除。选项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5.C 【解析】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机构,是十九大后中央首次专门就打击基层腐败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村监会的成立,对村两委而言是“身边的纪委”,有着“尚方宝剑”的震慑。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从源头上遏制村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产生,③④适合题意;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自治机关,也不是基层政权建设,①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6.D 【解析】在土耳其参加Biga传统弓邀请赛的中国弓友驻地被“东突”分子强挂分裂旗帜,中国弓友集体退赛抗议,赢得国人赞誉。中国队员的做法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D适合题意;A、C也是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但材料没有体现;本题不是强调政治权利,排除B。 17.B 【解析】“各大宗教的各种传统节庆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这表明我国保障宗教信仰的自由,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重视挖掘各民族文化,A项不选;也没有体现我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我国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 18.D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党的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体是立法机关,党不是立法机关,排除①;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无直接关系,排除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旨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19.C

答案第3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制约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一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0.C 【解析】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是广大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要体现广大村民意志,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C项可以纳入村规民约;选举与被选举是符合法定年龄的村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村民有选择放弃的权利,A项规定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B项同样不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村民发生纠纷村委会可以调解,但没有裁定权,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1.C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的基本原则。当前,一些地方违反中央有关规定,建豪楼、造地标,搞劳民伤财、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响强烈,这是因为“形象工程”没有有效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没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会助长弄虚作假之风;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形象工程”不一定减少了当地政府收人,①错误;④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2.B 【解析】国务院60多个部门集体 “晒”权力清单,这体现了政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行政的决心,①正确;“减少政府职能”的观点不正确,②不选;国务院60个部门集体以“晒”权力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汇总清单,这是让权力在阳光之下,同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③正确;这一举措并不能彻底杜绝腐败,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但简政放权不是指政府把权力全部下放,如何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做好估量分析及科学预测,判断哪些该放手,哪些该加强,做到“放而不乱”,是关键中的关键。 23.C 【解析】材料中某些人因为没有遵守法律而获刑,这表明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不存在超阶级、全民的民主,排除;选项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4.C 【解析】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依据是自己的国家利益,C适合题意,排除A、B两项。 25.A 【解析】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是直接选举和差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①②项符合题意;③项属于等额选举方式的特点,与题意不符;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1)直接选举优点:①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②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③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答案第4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2)间接选举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3)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4)等额选举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局限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26.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国家间的合作,①与题意不符;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所以在自己的国土上开展和平建设活动、部署必要的防卫设施是非常正常的,②正确;材料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没有必然关联,③不选;我国反驳美国“中国停建南海岛礁”的主张,这是基于联合国宪章规定成员国不得干涉他国的内政,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7.C 【解析】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不存在少数民族地区享有优先发展权利的问题,A项不选;开创对口支援工作的新局面是基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并不是基于民族团结原则,B项不选;我国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繁荣,C项正确。 28.B 【解析】此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依法治国。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劳动教养制度,在实践中,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国家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日前,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说明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①④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②不符合题意;③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以坚持“四个自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让我们充满自信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我们充满自信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我们充满自信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30.(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而形成。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党要用新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①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②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⑥全体公民学法、懂法、用法,践行社会主

答案第5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宣传、教育、具体内容的落实等类似措施的回答都可以得分)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中图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党的领导执政地位、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而形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指导新的实践,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角度进行回答。

(2)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考生可从要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法机关要依法定程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我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体公民学法、懂法、用法,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31.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民企视党建为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对于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知道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H公司党委①领导和监督民营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②强化聚合人才的功能,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作用;③主动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营造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主导培植企业核心价值观。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析H公司为何视党建工作为核心工程?并说明该企业党委是如何发挥其领导作用的。”,有两个问题,分别属于原因类试题和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第一个问题“H公司为何视党建工作为核心工程?”时可从党的领导地位、先进性质、宗旨以及加强党建工作对公司的积极作用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第二个问题“说明该企业党委是如何发挥其领导作用的?”时要抓住实施主体是“公司党组织”,因此可从加强党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点睛】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地位+作用+自身建设+指导思想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先锋模范+党的建设+指导思想 ①践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②完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答案第6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⑤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32.①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②中国共产党是执

政党,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③各民主党派发挥

参政党作用,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优势。 分析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优势,可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政党制度基本内容的知识,从提供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分析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优势。 【点睛】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不履行政府职能)

33.①政府应科学决策.尊重市场规律,完善决策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政府应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广开渠道听取公民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政府应依法决策,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④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要减少决策失误,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应怎样进行决策,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应怎样进行决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政府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审慎行使权力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34.(1)通过调研走访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人大行使提案权,向有关部门提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建议。

(2)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②健全人大工作机制,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人大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③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促进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④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增强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 【解析】本题以N市乡镇开展政府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义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大代表应通过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社会各

答案第7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界的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应行使提案权,向有关部门提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建议等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该市实施政府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启示我们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启示我们要健全人大工作机制,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人大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启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促进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启示我们要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35.36.D 37.38.B 【解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丰富监察手段,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建立集中统

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履行反腐败职责。本题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新设置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以及进行监察体制改革的原因。在全国各地推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实的需要,是贯彻依法治国的战略的需要,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更好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彰显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35.36.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监察机关,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有利于建立权成高效、集中统一的监察体系,②④项符合题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①项说法错误;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属于行政外部监督,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37.38.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由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所决定,B项符合题意;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项与题意不符;C项回答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不是为什么进行监察体制改革的原因;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答案第8页,总8页

第17篇:高中政治必修二万能公式国家政府

国家(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办?

1. 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民主专政的本

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其特点是广泛性(权

利,主体)和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人权【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利益

得到充分实现),,材料中的﹍做法就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就是来保证人民的权利。

2. 这是由我国的政府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

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 这是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需要。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材料

中..国家是在行使保障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政治职能(打击/民主);经济职能(经济

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职能(马毛邓三代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体育),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治安保障医疗,公共设施,环境)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需要。

4. 这是由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决定的。

5. 这是由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决定定的(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需

要、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的工作方法的体现)

6这是政府在依法行政。一必要性(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要求,体

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二意义P44四点(人民,政府,社会)

7这是政府权力行使需要监督,国体,政府性质,人民权利,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

保证。P47意义4点。

8这是政府在打造政务公开(阳光工程)。意义P68规范行为提高公信力。保障知参表监9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材料中。。。。。。。。

10 有利于公民个人: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保持清正廉洁不变质,提高

政府的威信,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带到全社会守法。

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人民民主。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

国家(政府)该怎么办?

1.国家要使国家职能。国家要行使保障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打击/民主);行使

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职能(马毛邓三代表/教育科

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障 医疗,就业公共设施,人口 环境)

2。国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国家要坚持人民负责原则,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求真务实的工

作作风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的工作方法)途径:(开热线电话、设信访部门、

推电子政务、奖励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4.政府要依法行政。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5政府在接受人民的监督 一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1靠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靠法制(坚持用知道管权、事、人,减轻咨询问责经济责任

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二还有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内 外),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

6这是政府在打造政务公开(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7.政府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实行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8.政府要树立权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1要决策依法审谨用权管理服务监督与人民群众保

持和谐关系2业绩3重品行,做表率,牢记权 坚持权...用,情系 利谋,荣辱观实践者9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⑴定法律、

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⑵裁和处罚侵犯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10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18篇: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总结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1)分类: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

(2)积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积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2)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根源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要求: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有效措施: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意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内容: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永远不称霸。

第19篇: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9年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范文汇编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现状

高三大多数学生都勤学好问,一般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但不足之处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成绩相对落后,基础跟不上。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2、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很多。

3、

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复习、巩固提高。

4、在答题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仍然欠佳。答政治题时喜欢漫天撒网,针对性不强。

5、不善利用时间,做闲散事比较多。

6、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7、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自信心还需增强。

二、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同时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2、完成教学任务。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夯实。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过关,并对过关情况做好登记。

3、精选习题,准确定位。习题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设计习题时,尽量体现时代特点和热点,增强高考实战功能。在系统的复习过程中,我准备了适量的复习练习题,从中选出适合学生特点,题量恰当、难度适中、紧扣时事的练习题,印发给学生。并注意做完批改,做好错误率统计,并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试卷分析,备好试卷评讲课。力求都做到选、练、阅、讲四环节完美结合。

4、上好每一节课,讲练结合。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每堂课争取留10到15钟让学生做练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每个章节结束后,学生完成好《导与练》教师集中讲解。另外,教师布置重要的主观题,学生上交并由教师批阅。对于平时的试卷,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讲解,要求学生主动送交老师面批。

5、做好课后辅导。课后必要的辅导是加强学生知识的重要方法,接受学生的提问,认真给他们讲解。对于一些上课不用心,下课却来问的同学,我也不介意,让学生掌握他眼前的难题其实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比如严聪明、赵江等,他们会主动找老师面批作业和试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做鼓励,

对其学习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自习课期间,坚持到班级了解实情,进行个别辅导,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答疑。

6、理论联系实际,努力结合时事背景进行教学。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又能让学生熟悉时事材料,还促进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网上信息,充实课堂信息量。搜集一些以时事政治为背景的材料分析题,使学生紧跟时代的足音,从容迎接高考。

7、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对于文科学生,记忆是很重要的,合理的记忆方法很必要。让学生懂得遗忘规律,及时和不定时的复习。加强对答题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方式方法。尤其是主观题,要求:审好题;表述科学;善于用专业术语;格式规范;言简意赅;善于回归教材等。

8、做好培优工作。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自己的培优工作,如果学生出现心理不稳定,上课不专心的现象,我都会主动找他谈话,和他交流,让他们有效的放松自己的心情,专心投入到学习上来。对于差生,我特殊地关注,经常在下课时分和他们随便聊聊,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必要的时候,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9、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积极主动听课,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教学教研活动;广泛读书,积累资料。

三、教学体会

1、扎实做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任何时候,都要学习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2、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教师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4、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5、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学生。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1、教法已形成定势思维,一些课教学效率不高,效果比较差。

2、对教材的研究还要深入。很多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性,不能根据社会热点和难点,找到高考的切入点。从题目设置上看,有些题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发挥,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

3、辅导效果要提高

。无论是作业或试卷面批,还是对一般同学的答疑,似乎效果不是很明显。一方面是辅导的学生比较多,一方面是没有找到更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法。另外,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辅导明显不够。

4、难以做到因人而教。对于上课,一部分成绩好的的同学,觉得复习课效率不高,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觉得内容深且多,没有把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很好的协调起来。

5、

最大的遗憾是我们年级未能完成市县下达的高考任务,只有文科生严聪明考了498分上了省控二本线,文化成绩上线的只有她一人。

第20篇: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以下是由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级7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根据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