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龄智障儿童康复教学工作总结

2020-04-1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沈河启智) 康复训练方法是实现智障儿童早日康复的保障。训练过程是实现康复的重要体现和载体,训练方法是在康复训练中采用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训练中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一、体现全面发展,补偿缺陷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体现系统性,渐进性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个别训练,因材施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现强化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训练,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把游戏融入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实践,智障学生的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独立生活,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推荐第2篇: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的经验总结

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的经验总结

富裕特教

韩树忠

体育是智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智障学生培养成健康、活泼、能够与人交流、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智障学生由于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存在智力低下、记忆短暂、注意力易分散、多动、培智学校体育康复的教学应该尊重智障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智障学生的需要,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的适应社会。

一、开展体育康复对智障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

针对智障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差:走路的时候,步子走不直都是歪歪扭扭的,更别说要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了;做操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孩子伸了手却不会踢腿;或者左右手动作变换能力差;或者蹲下身子就站不起来;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师,应以智障学生为主, 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运用适合的方式矫正其身心缺陷,营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二、开展体育康复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开展智障儿童体育健康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智残人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的机能,而且通过体育健康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增添他们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城;还可以通过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其训练效果也就所不同。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好感,是使学生充满信心的基础。相反,如果老师始终都认为该生难以成器,不管不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压抑,运动技能也难以发挥。我们要关爱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活动:在球类运动中,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传球、拍球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接球,教师应适时进行耐心提示并示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们感知速度缓慢且缺乏积极性。体育健康课本身对智障学生就有一定的吸引力,如何根据体育康复课的特点以及智障生感知特点,激发所有智障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康复课的兴趣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智障学生感知的特点,从场地的布置、队形、活动的内容及组织的形式等方面,给学生一种好奇感。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用我们常见的、用的身边的东西着手。如:饮料瓶中装点沙子,作学生活动的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准备活动时,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等。这种方式给智障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达到热身的效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前我担心会出现学生混乱的场面,结果发现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由此可见,在特教学校的体育康复教学中,只有激发了智障生的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新奇的教法及手段激发兴趣

上篮球课,主要是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我以篮球小组赛形式上了这节课。首先,我在课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上少量的水,放在规定的地方,让学生手拿篮球以打保龄球的形式投准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打倒多的一组为胜队,并给予该组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了,热情也很高涨,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很高。

上跳跃练习课,把“兔子舞”引进体育课,它动作简单,易学且大多数学生都会,在欢快的节奏下,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轻松愉快之中锻炼下肢力量,提高协调性,发展跳跃能力,使学生主动去模仿、练习。

五、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跳绳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跳的数量、质量要求都不相同,身体协调能力强的学生边跳边跑跳,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动作协调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难度要求,适当减少跳绳数量,让他们也都能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走步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折线、直线的任务要求下进行练习。

跳圈练习,不同程度学生的分层教学(学生分A、B、C三组,A组学生可跨越式跳圈、B组可一格一格跳、C组可在第一格跳进跳出。) 球类运动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运球、拍球、传球。对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提高要求;对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总之,智障学生的体育康复作用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校要针对智残人特点开好体育与健康课,使残疾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如何更好地上好智障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为智障学生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可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将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随着《全民健身纲要》和《决定》的施行,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将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广泛的开展、深化智障学生体育康复活动。

推荐第3篇:智障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

腾冲县特殊教育学校何正涵

摘要:当前,智障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关键词:智障儿童心理健康分析对策

智障儿童因智力因素,学习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并存在着许多的心理障碍,其障碍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一般心理障碍

1、失落感:智障儿童在普校学习时,成绩长期处在落后位置,不参加考试,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家长无暇顾及,导致他们形单影只,他们不被关注,从而心理失落。

2、胆怯:在生活中,智障儿童一直被周围的人看做是与众不同的一类人,对周围的环境存在恐惧心理,不自信。

3、惰性:大部分智障儿童学习上不知用功,思想上不知上进,不爱动脑,缺乏吃苦精神。老师经常不管不顾,同学做什么都不管,导致学生越来越懒。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慢,遗忘快,智障儿童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有的孩子还多动。回答问题时,常常答非所问。所学的知识记得慢、记不牢,很快就遗忘了。

5、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表现为:不喜欢语文、数

学课。

6、虚狂: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对人无礼貌,好表现自己。

7、过度激动: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极易激动,举止冲动,待人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

(二)行为偏差

1.偷窃:这在听觉障碍儿童及智能低下儿童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思维质量带有明显的缺陷,同时听不到和不理解社会舆论对此行为的评价。

2.打架及其他侵犯性行动。

那么智障儿童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的心理障碍,我觉得有一下几点原因:

1.自身因素:由于感觉器官功能缺陷或损伤,产生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不足、心理障碍。

2.家庭因素:对于残疾儿童的降临,家长心理准备不足,怨恨、烦恼,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不知所措,要么百般宠爱,要么放任不管,缺乏塑培养意识。

3.社会因素:对残疾人的歧视,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残疾人教育滞后于普通教育也影响了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缺乏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社会上成年残疾人中不良思想和行为对残疾儿童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

4.学校因素:学校确立的教育目标没有从残疾儿童实际出发,把

特殊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加重了残疾儿童学习负担,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将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不能根据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采用适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也将影响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性格和作风将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健康水平会在学生身上打下烙印。校风不良对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更直接的影响。比吃比穿、扫闹、不讲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这些问题如严重存在,就会腐蚀和污染残疾儿童的心灵。以上各种原因,并不是单一地发生作用的,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形成往往是主客观因素相互结合,协同作用所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首先,让残疾学生树立明确的“自我意识观念”。自我意识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第二,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扩大认知领域 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优秀业绩,并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不能让他们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竞争,缩小了他们的发展道路。世界如此之大,应扩大每一个学生的认知领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发挥自己独有。

第三,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发展特长。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远大理想,树立切实的生活目标,并发奋努力,把自己锻炼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此来提高和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学生在内心产生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

第四,培养残疾学生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但爱与同类残疾人交往,也乐于同健全人交往,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比自己还困难的群体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第五,培养残疾学生自制能力。

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4篇: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2013年度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在市、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经院领导不断拓宽康复工作的领域,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院康复中心按照市残疾人联合中心的要求,本着以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克服康复工作人员不足、康复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本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获得更多康复服务的理念,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康复工作任务。康复工作取得新进步,既让残疾儿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项目康复工作开展

1、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度化,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构建残疾儿童康复网络。

2、通过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个别化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肢体运动训练,针灸等疗法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宣传,把握契机,向每位家长,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残疾残疾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4、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

及个别化训练计划,为残疾儿童及家长做好家长培训,家庭训练指导与

督促工作。

5、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早期干预,早

期教育,脑瘫,智障等残疾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并

执行家庭康复训练;予以亲子同训,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亲子感情,提高

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6、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覃荣主任等;市、县残联沈理事长,周科长等

领导均于康复中期亲临我康复中心义诊、调研、指导工作,指出了我们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立即整改。后期我院领导将更进一步重视康复

工作的软件及硬件配备,以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2013年在完成好项

目康复任务的同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任务指标按计划实施,圆满完成。

现我院整个康复工作进展顺利,圆满结束。

二、康复任务完成情况:

1、我康复中心接受9名“0—6岁”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

童,经过仔细观察,初步训练两周后予以初期评估,并制定了康复训练

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开展工作期间,康复工作

进展顺利。

2、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及我康复训练机构的共同努力,康复中心很好

的完成了项目工作的各项综合康复训练;已进行家长培训40次,组织

户外活动12次;现2013年康复工作已顺利结束,康复项目在训脑瘫儿

童9名,通过查看训练记录、评估训练报告及现场检验,经过初期,末

期评估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3、2013年工收治早教、智力、肢体残疾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儿童600余

名,治疗期间予以综合评估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能较好的对每一位患

儿所制定的方案给予对患儿予以运动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

疗,手功能训练,头针、体针等针灸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引导式

教育等等综合康复治疗。能适时转诊,无一例医疗意外、医疗纠纷及其

医疗差错。与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我康复中心全体工作人

员均能视患儿如亲人,工作期间热情、耐心、细致,能急病人之所急,

想病人之所想,做好每一位患儿家长的家庭康复训练培训指导,对每一

位康复治疗后的儿童都进行电话追踪、随访。

三、用实例汇报康复工作:

列举两例儿童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情况:

1、李雨乔,女,4岁6月,住平江县三阳乡石坪村,家长姓名:李攀成

话:15873012274

患儿因至今不能独站于5月10号开始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适应性差,

表情欠丰富,可逗笑,无出声笑,患儿四肢痉挛,肌张力二级,头部、

躯干控制能力差,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综合康复治疗

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较丰富,能出声笑,头部、躯

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四肢肌张力有改善,但仍呈1级增高,内收肌、

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初期评估7分,末期评估12分,提高5

分。

2、余瑷玲,女,2岁4月,住平江县城关镇北街43号,家长姓名:余

俊达 电话:1301722701

2患儿因脊髓肿瘤术后于5月10开始入该康复项目行综合康复治疗,入

院时患儿环境适应性欠佳,无主动交流,拖腰坐,双手精细活动差,不

能独站,不可独走,躯干控制欠佳,双下肢肢体肌力I+级,内收肌、跟

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

性明显好转,表情丰富,主动交流,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能独站,

开始独走,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

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乡残

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

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

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经费的

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

不能满足多数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三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

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

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

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2、2013年康复工作结束了,康复工作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做好脑瘫

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视每位患儿情况适时组织对其进行家庭训练指

导、评估、回访等后续工作。

3、进一步提高康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康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

同时将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更好的开展康复工作。

4、我县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服务水平、康复服务能力与残疾儿童

的康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广大农村贫困残疾儿童享受的康复服

务还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贫困的、重度残疾人的康复,因没有完善的、

更加优惠便利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康复服务。敬请市、县

残联予以更好的关注。

我院领导极度重视,高度关注下,经过康复中心全体医技人员的共同努

力下,2013年度已经圆满完成“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及其

康复中心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工作。残疾儿童是康复事业的永恒主

题,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不

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

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圆满完成市残疾儿

童康复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

复工作,不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良好局面,更好的为广大的残疾

儿童服务,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家庭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平江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平江 县 妇 幼 保 健 院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附:平江县智力、脑瘫儿童训练申报对象花名册

国家省项目

儿童姓名 性别 训练项目 身份证号码 家长姓名 地址 联系电话 李雨乔

枚蓝玉

薛茵

余瑷玲

祝林峰

方月圆

彭美琪

李嘉瑜

李洋洋

女 脑瘫训练 43062620081122030X 李攀成平江县三阳乡石坪村1372388736

4、(国家) 15873012274 女 脑瘫训练 430626201011010448 朱好连平江县梅仙镇稻田村(国家) 18274033770 女 脑瘫训练 430626200911070302 薛卫平平江县梅仙镇高义村(省项目) 13107207924 女 智力训练 430626201101230022 张映辉 城关镇北街43号(省项目) 13017227012 男 智力训练 430626200902150159 祝独清平江县梅仙镇玳璋村(省项目) 13378004666 男 智力训练 430626201009190056 方菊初 龙门镇大源村(国家) 18390067876 女 智力训练 430626201008260040 李真 梅仙镇石岭村(国家) 13762765857 女 智力训练 430626200708270106 李礼松平江县虹桥镇平安村(国家) 13873044447 男 智力训练 430626200905010338 李普江平江县安定镇安永村(国家) 13874049480

推荐第5篇:智障(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普及知识(五则)

智障(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普及知识(五则)

一、为什么要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0-7岁),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智力残疾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康复、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疾带来的危害。很多智力残疾儿童经过早期干预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就读。

二、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哪些?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

(1)趣味性原则。要求康复人员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2)动态性原则。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

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3)生活化原则。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往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项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个别化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5)融合原则。融合原则强调

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6)小步子、多重复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 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7)充分发挥潜能原则。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童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利用积极的方面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1)感知能力:主要是训练视、听、嗅、味、触觉、平衡觉和动觉。 (2)认知能力:主要是学习认识常见的物体、分辨常见的关系、形成简单的数字概念和基本的时间概念等。 (3)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人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性动作和精细运动抓握、翻揭、搓揉、折叠等手眼协调能力。 (4)语言交往能力: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说或写)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听或读); (5)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进食、盥洗、穿着、排便、睡眠等的基本能力;

(6)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会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会与人相处,从参与日常生活活动逐步过渡到参与社会活动,直至适应社会。

三、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途径是什么?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利用教育资源,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残健融合的幼儿园、托儿所、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社会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等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设施、人员、家长及其亲友,因地制宜地开展日常生活训练、简单言语沟通训练、康复娱乐活动、知识培训和家庭互助活动等,使智力残疾儿童得到早期干预。

四、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让家长了解智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使家长掌握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三是帮助家长树立平常心,积极面对现实,千方百计地去开发、教育和引导孩子发展,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四是告诉家长寻求帮助的基本途径。

五、残联在智力残疾康复工作中的职责是什么?

(1)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具体方案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发挥残联组织的协调、服务和推动作用,协调有关部门,将智力残疾康复工作纳入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共同推进。

(2)动态掌握本地智力残疾人康复需求,协调各方面业务关系,建立健全康复管理、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为智力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3)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康复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智力残疾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大力宣传普及智力残疾康复知识,提供公众康复和残疾人预防意识,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智力残疾康复工作。

推荐第6篇:智障康复家庭训练

智障康复

http://www.daodoc.com 2008-10-28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亲爱的家长: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智障康复部全体同仁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

让我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

●居家生活

●自我照顾

●社交技巧

●使用社区

●自我引导

●健康安全

●功能性学科能力

●休闲娱乐

●工作

●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

\"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

3.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

4.康复训练过程

在个别训练计划指导下,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将智障儿童的个别训练目标转化成康复练活动,通过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两个途径为这些儿童提供系统康复训练。

5.康复效果评估

系统康复训练效果通过评估进行全面总结。分别为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

阶段评估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活动。

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

生活自理康复 训练方法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

年龄:2-3

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

方法:

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

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

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

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

年龄:2-3

目标:模仿刷牙

方法: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

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年龄:2-3

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

方法:

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

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

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

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

5.家人示范想上厕所。

年龄:2-3

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

方法:

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

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

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

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

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

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

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

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

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 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 (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

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

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 (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 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

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

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

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

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

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

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

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

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

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 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

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

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

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 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

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

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

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

语 言 训 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

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

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

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

颈部练习(张合嘴)

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 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

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

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

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

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

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

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 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

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

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

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

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

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

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

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

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

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

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 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

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

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

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

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

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

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常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靠背的椅子;

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走。

推荐第7篇:智障儿童教学文献翻译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英文标题 Improving Memory Skills in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 中文标题 提高弱智儿童记忆技巧的实证研究和干预策略

学 生 安陈立

指导教师 隋春玲 副教授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教育学

系 别 教育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2014年5月

Improving Memory Skills in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Library Large-scale Digitization Project, 2007.

Objective The poor memory skills of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have attracted attracted widespread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nterest.Research in this domain can be traced back as far as Galton\'s (1887) and Binet\'s (1904) pioneering studies of intellectual performance.Almos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lligence testing movement, memory items such as digit span have been included on standardized intelligence tests.It became clear, however, that the acknowledgment of memory inefficiency as one potentially definitive characteristic of mental retardation neither explained the source of memory deficits nor implied that the deficits were unmodifiable.Accordingly,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 investigating why the memory skills of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 appear to be inefficient and how the deficits might be remediated through training.The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remediation of memory defect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convergence of the concerns of the researcher with the interests of practitioners in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ettings.In light of this shared interest, the goals of this chapter are two-fold: (a) to present an overview of advances i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ccounts of the memory performance of retarded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b) to discu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improvement of memory skills through training.Since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cent, quite detailed reviews of research areas relevant to this topic (e.g.,Borkowski & Cavanaugh, 1979; Brown, 1978; Brown & Campione, 1978a, 1978b;Campione & Brown, 1977; Detter man, 1979; Glidden, 1979), our discuion will present a selective, le technical review of this literature.In-stead of striving for completene, we have selected research paradigms and investigations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those interest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and clinical settings.A Statement about Memory Theories

Although a detailed discuion of memory theories would not be appropriate here, it is useful to introduce a few distinctions and indicate the kind of research we will be considering.Many different memory theories have been proposed, but there is agreement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wo components of memory.One has been called long-term memory (LTM) and is presumed to be a store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A person\'s LTM is conceived of as having enormous capacity, and information stored there is presumed to be fairly permanent.Although information in LTM is regarded as being relatively permanent, the fact that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memory does not guarantee that a person will be able to acce that information when it is required.We shall return to this distinction later because one major component of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acce stored information on the occasions when that information would be relevant.As will be seen, retarded children frequently fail to use relevant knowledge even when we know it is available, a fact that causes them problems in many areas, including those requiring deliberate memorization (Brown & Campione, 1980; Campione & Brown, 1978).A View of the Retarded Child Having sketched an overview of memory components, we need to ask wherein this system retarded children experience specific problems.Although we cannot review the entire literature here, we would like to indicate what seems to be the major strengths and weaknees.To do this, we intro-duce another distinction, that between involuntary and deliberate memorization (cf.Brown, 1975) or automatic and effortful memory (cf.Hasher &Zacks, 1979).The main point is that much of what a person remembers about the world finds its way into LTM with no apparent effort.People and places may be recognized, the details of personally experienced events maybe recalled (including when and where they took place), and the eentialist of a conversation or story, etc., may be remembered without any deliberate attempt to remember them at the time these events were experienced.The memory system on these occasions seems to function automatically and requires minimal effort to function.The situations here are ones that tend to involve meaningful information and which require recall of general details.While there is not enough research upon which to base any strong claim, there is at least som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n memory situations like these, mildly retarded children tend to perform quite well (Brown, 1974).The suggestion here is that this aspect of the memory system is relatively intact, i.e., it is not necearily the case that the entire system of the mildly retarded adolescent is in some way defective.

In contrast, there are many situations wherein we are forced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meaningful or wherein we need to recall events in more detail than would be the case if we were to fall back on automatic memory proceing.In such cases, effortful proceing is required, and we often run into problems impo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working memory.Here there are two potential sources of problems for the retarded child.The first is the capacity of working memory.Although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working memory (e.g., the well-known problems retarded children have with many memory span tests, most notably digit span),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differences are due to the actual number of bins available or to the efficiency with which maintenance operations are carried out.The second potential source of problem is the availability of memory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 capacity limitations of working memory, regardle of their size.The data on this iue are very clear: in general, mildly retarded children fail to pro-duce such strategies spontaneously even when they are obviously neceary (see any of the reviews mentioned earlier).We will review some of this research below.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The most general and optimistic view which can be proposed is that, while the retarded child\'s memory system appears to function relatively well in automatic memory situations, problems result when the child is required to employ any of a number of strategies designed to overcome working memory limitations.This view is an optimistic one, as i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 problem underlying the retarded child\'s poor performance is in the area of strategy use.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it should be poible to improve his performance by teaching him to use these devices.It is this poibility which has motivated recent research, a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memory studies with retarded children in the past decade have included a training component.Before looking at some of that literature in more detail, we would like to place it into its historical context to account for what seems to be a paradoxical limitation in that research.Specifically, while many training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t is in some sense true that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at research is really relevant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memory improvements of an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instruction.To understand why this is so, it is neceary to consider briefly the history of the training study and its use in comparative/develop-mental research.In this chapter, we have considered some of the research aimed at understanding and remediating the memory performance of mildly retarded children.We found areas in which their retention seemed quite good and concluded that the overall memory system was not just generally deficient.When, however, mnemonic strategies were required, retarded children did perform poorly.Teaching them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or leading them to engage in appropriate activities did result in much enhanced recall, thus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memory.While the results are sufficient if the goal is to achieve retention of some specified material, we argued that they are not sufficient if we want more widespread effects.In this case, practically important benefits would accrue only if we could als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generalization of training effects.While early data were not encouraging in this regard, more recent work aimed at producing generalization has been more succeful and has served as the basis for increased optimism.As a final comment, we try to practice what we teach and have engaged in some checking and monitoring activities ourselves with regard to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memory and instructional theories.We feel that theories are developed so sufficiently that we are willing to try to develop a memory package which we can take into the claroom with some hope of succe.While we may turn out to be wrong, this willingne is at least a measure of our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A few years ago, we would not have been nearly as willing, and the inference is that the field as a whole is making progre toward some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applications.Further, we would expect more rapid advances in the future, as many workers in the field have come to view such practical succe as an important yardstick against which to evaluate theories, resulting in a convergence of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goals; we anticipate that this distinction will become even more blurred with time.

中文翻译:

在弱智儿童的实证研究与对策提高记忆力的干预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Library Large-scale Digitization Project, 2007.

摘要 弱智儿童的记忆技能受到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和实际利益。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高尔顿(1887)和比奈(1904)的智力表现,开拓性的研究。几乎从智力测试运动开始,如数字广度记忆项目已包括在标准化智力测试。它变得清晰,然而,记忆效率低下,确认为一个潜在的精神发育迟滞的明确的特性也没有解释源记忆障碍也不意味着赤字是不可修改的。因此,在过去的15年中,已经注意朝向调查为什么智障人的记忆能力似乎是低效的,如何通过培训赤字可能修复。在记忆缺损的修复目前的研究兴趣是一个收敛的教育和临床从业者利益研究者开始关注。在这种共享的利益,本章的目标是双重的:

(一)目前在弱智学龄儿童的记忆成绩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帐户的研究进展(B)通过训练讨论记忆能力提高的实际影响。因为有一些最近的研究领域,是本课题相关的详细的审查(例如,美国与卡瓦诺,1979;Brown,1978;Brown & Campione,1978年,1978 b;Campione & Brown,1977;的人,1979;格利登,1979),我们的讨论将提供一个选择,这文献较少的技术审查。而在泛泛而谈,我们选择研究范式和那些在本研究在教育和临床实际应用感兴趣的特别的关联研究。

一份关于记忆理论

虽然记忆理论详细讨论将不在是适当的,这是介绍一些区分有用的,表明这种研究我们会考虑。许多不同的记忆理论已被提出,但有协议,有存储器的至少两个组件。一个被称为长期记忆(LTM),被推定为是一个存储知识的积累。一个人的LTM被设想为具有巨大的能力,和存储的信息有可能较持久的。尽管信息在LTM被认为是相对固定的,事实上,在内存中的信息是可用的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将能够访问的信息时,它是必需的。我们稍后再回到这个区别,因为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访问存储信息的场合时,将有关的信息。可以看出,弱智儿童经常无法使用的相关知识,即使我们知道它是可用的,事实上,使它们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那些需要深思熟虑的记忆(Brown & Campione,1980;Campione & Brown,1978)。

一个视图的弱智儿童

有勾勒出内存组件的概述,我们要问,其中该系统弱智儿童经验的具体问题。虽然我们不能检讨整个文学,在这里,我们想表明什么似乎是主要的长处和短处。为此,我们引入了另一个区别,不由自主的和深思熟虑的记忆之间(参见布朗,1975)或自动和付出努力的记忆(参见散列器和萨克斯,1979)。主要的一点是,多少人记得的关于世界落入LTM没有明显的努力。人和地方的细节可能被认可,亲身经历的事件,也许回忆(包括何时何地发生),和一个对话或故事,等。本质上,可能还记得没有任何刻意的去记住他们的时候,这些事件的经历。在这些场合记忆系统似乎功能自动和需要最少的努力,功能。这里的情况是那些倾向于有意义的信息,需要通用召回的详细信息。虽然没有足够的研究基础上的任何强声称,至少有一些相信记忆这样的情况的原因,轻度弱智儿童往往表现的很好(Brown,1974)。这里的建议是,这方面的记忆系统是比较完整的,即,它是不一定的情况下,轻度智障青少年整个系统是以某种方式的缺陷的。

相反的,在很多情况下,其中,我们不得不处理的信息是不是有意义的或所需要的召回事件的更多细节的情况要比如果我们回到自动记忆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努力的处理是必须的,我们常常陷入由工作记忆的性质施加的问题。这里有两个潜在的对弱智儿童问题的来源。首先是工作记忆的容量。虽然它是明确的,有在使用工作记忆功能的差异(例如,众所周知的问题有很多弱智儿童记忆广度测试,最显着的数字跨度),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差异是由于箱的数量或可用的实际效率与维护进行操作。问题的第二电压源是记忆策略来克服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的可用性,无论其规模大小。对这一问题的数据是很清楚的:在一般情况下,轻度弱智儿童未能产生这样的策略自发即使他们显然是必要的(见前面提到的评论)。我们将回顾一些在这研究。

本研究的意义。最普遍和最乐观的看法,可以提出的是,虽然智障孩子的记忆系统似乎在自动内存的情况下,比较好的功能,导致当孩子需要使用任意数量的设计来克服工作记忆的局限性策略。这种观点是乐观的,因为它表明,主要的问题相关的智障孩子的不良表现是在策略使用的地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它应该有可能通过教他使用这些设备,提高成绩。正是这种可能性有动机的研究,和一个大比例的记忆的研究与弱智儿童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包括了培训组件。看着眼前的一些更详细的文献,我们想把它变成它的历史背景来解释什么似乎是在研究一个自相矛盾的限制。具体地说,虽然许多训练已经进行了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真的,只有一小部分是真的,研究是否任何实际意义记忆方面的改善可以通过指令的问题有关的。要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有必要考虑简单的训练研究和比较/使用发展心理研究的历史。

我们考虑了一些研究旨在理解和修复轻度弱智儿童的记忆成绩。我们发现,在这方面他们的保留似乎很好,认为整体存储系统不仅是普遍缺乏。的时候,然而,记忆策略是必需的,弱智儿童也表现不佳。教他们有关策略或导致他们从事适当的活动,并在提高了召回的结果,从而表明改善记忆的潜力。如果目标是达到某种材料的保留的结果是足够的,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想更广泛的影响就不足以。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重要的好处,只要我们还可以提供维护和培训效果综合证据。虽然早期的数据不鼓励在这方面,最近的工作旨在生产的概括是更成功的,作为增加的乐观主义的基础。

我们努力实践我们教什么和从事一些检查和监测活动自己方面的当前状态的记忆与教学理论。我们认为理论的发展充分,我们愿意尝试开发一个记忆包,我们可以考虑一些成功的希望教室。虽然我们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这种意愿是我们目前的知识状态的至少一个测量评价。几年前,我们就没有希望,并推断出磁场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进一步,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更快速的进展,在该领域的许多工人都认为这样的成功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标准去评价理论,导致在一个收敛的“基本”和“应用”的研究目标;我们预计,这种区分将变得更为模糊的时间。

推荐第8篇:关注智障儿童

关注智障儿童,众人倾力,爱心义卖

谱一曲人性的关怀,唱一首生命的感动

2012年10月20日、21日,陕西师范大学东方志愿者协会几十名志愿者联合西安其他高校志愿者参与了由明慧阳光家园主办、陕西零贰玖公益服务中心(西安公益联盟)和陕西师范大学东方志愿者协会协办的在家世界华润万家超市入口广场举办的爱心慈善义卖活动。此次义卖活动的目的是为西安市莲湖区一个智障儿童学校筹集善款修建围栏。这几十位智障的孩子上课的地方是一个四层楼高的楼顶,而楼顶周围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所以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筹集一定善款在楼顶四周修建围栏,让孩子们上课更安全。

东方的志愿者们提前到达义卖活动现场,在活动开始之前互相介绍认识了来自西安其他高校的志愿者们,一样的爱心让来自各个学校甚至各个城市的志愿者们很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接着在此次义卖负责人,来自十字会慈善机构的孙先生的简单介绍、培训和分工过后,志愿者们开始忙碌起来。后台志愿者负责分配和包装义卖物品(由著名企业红星软香酥捐赠的高质量团圆饼、平安香包和著名书法家刘大名先生专为此次爱心义卖所作的书法作品),前台志愿者负责向前来有意向购买的顾客解说此次义卖目的和意义以及所卖物品。另有一批志愿者则主要向来往顾客宣传我们的义卖活动,传递我们的爱心。

此次义卖的主要物品是借着为即将到来的重阳节而推出的团圆饼,尤其适合老年人的口味。所以顾客购买不仅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帮到了那些孩子们,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孝心送给父母一份好礼,一举两得,很有意义。

我们的义卖活动完全基于顾客自己的意愿,不带任何的强求与推销性质。一些顾客因此会拒绝我们的义卖。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多的顾客反而不会对我们感到反感,会停下脚步来了解我们的活动并且奉献他们的爱心,更有爱心顾客无偿捐款。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在广场对面同时进行着一个奶粉促销活动。看着对面舞台上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们在替他们高兴的同时却难掩为那群智障孩子的难过。也许他们不能像面前这些孩子一样能说能跳,不能和面前的孩子一样

平等地感受这个世界,但是他们一样的美丽可爱,一样的纯真善良,而且他们更加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怀。所以义卖宣传就算被拒绝,我们也决不灰心,绝不放弃。因着爱与执着,每成功地卖出去一份,我们都异常激动,为那些智障的孩子们高兴,因为离给他们修建围栏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总的来说,这次爱心慈善义卖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结果很不错。我们的活动受到很多顾客的表扬和支持,从他们肯定和赞许的眼神里,我们感受到了作为此次活动志愿者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彼此传递出的爱的暖流和人性的感动。感谢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们,更感谢所有奉献爱心的顾客们。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和公益中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爱心志愿服务中来。而东方,不仅在参与,同样在成长和进步。

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跟艰辛,奉献爱心,收获感动;让我们始终谨记和奉行东方的宣传语——以心交心,用爱传爱!

推荐第9篇:关爱智障儿童

走进长沙市阳光中心,这个急需关爱的智障儿童福利院,看着孩子们毫无表情的面孔,心里悄然升

起一丝揪心的痛……

我们志愿者兴奋的为孩子们做着饺子和汤圆,想象着他们吃进嘴里的可口情景,心里有了一丝安

慰……

我们来到孩子们的活动室,尽力的逗他们开心,尽情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心的欢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他们其实很可爱,很快就跟我们打成一片了。他们脸上的笑容虽然傻傻的,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心中暖暖的,希望这种快乐能持续的更久一点……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我们离开阳光中心,站在铁门外,往这里面的孩子们。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

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志愿者们离开了阳光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记掂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一

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 无语的心酸,愿一切都好起来!

今天是我们生科一班志愿者到长沙市阳光中心看望智障儿童的日子,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在临行时就下起了蒙蒙细雨,但这雨并没有使我们志愿者的热情降低,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得以圆满结束。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们做饺子和汤圆,另一部分就是陪孩子们玩游戏。由于地方有限,志愿者们只能一起聚集到一个小房间来做饺子和汤圆,但每个志愿者都很配合和积极,于是几百个饺子和一盘子的汤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但是由于阳光中心自身有严格规定,我们当时不能即场就给孩子们煮饺子和汤圆,只能待他们饭后才能煮,因此做出来的东西就留给中心的护工们来煮了。之后,志愿者们就到孩子们集中的场地跟他们玩游戏。大家刚开始时还有些胆怯,但很快就消除了顾忌,然后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志愿者们跟孩子们唱歌、跳舞、聊天、拍照……玩得很开心,临离开时都

显得很依依不舍。

活动虽整体上开展得颇为顺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这次是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参与这类型活动,而阳光中心的孩子们都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因此在刚开始时大家有些不适应。这就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的结果。因此,下次再搞这类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点。第二,由于忽略了阳光中心的规矩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个不太适宜的时间给孩子们做东西吃,因此,下次搞活动时应尽量相对方负责人咨询详细的

情况才好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总的来说,此次的“阳光一直都在”关爱智障儿童志愿活动算是圆满成功。孩子们得到了快乐,而志愿者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奉献了爱心,也收获了许多,希望日后志愿者们继续努力,使志愿活动开展的越来

越成功!

为了让智障儿童们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得到快乐,也为了增强同学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中如智障儿童这些弱势群体,从而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们,1008203班决定在威海市智障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关爱智障儿童的活动。

由于本班女生过少,因此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共同开展此活动。此活动为长期活动,分组进行,目前共活动六次,本班累计26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为智障儿童带去了欢乐,奉献了同学们的爱心,更加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增加了阅历,总体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想要将此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希望能真正教给那些孩子们一些东西,所以活动内容初期定位为教育活动,具体有教唐诗、教英语、教折纸、教唱歌等等。但由于他们对唱歌比较感兴趣,其他活动较难实行,所以在教过折纸飞机后,基本都是教他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如《大海》《两只蝴蝶》《五星红旗》等。记得有一位男生特别喜欢听大海,不停的让我们唱给他听,刚开始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唱着,因为无论唱的好不好,都能看到他的笑脸。但是,时间长了自然会有些厌倦,很高兴大家都能坚持下来,你累了就我唱几遍,互帮互助的,终于没让他失望,才明白要让智障儿童接受你,就是要用心去跟他交流,你耐心的去教他,真心地对他好,他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会对你说悄悄话,还会往你手里面塞糖果。他们的心是那么单纯,他们有爱有恨,会拉着你的手对你说:“老师,教教我吧!”那一刻,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另外,有些孩子天生吐字不清,正常的交流都有些吃力,也仍然非常努力的跟着我们学唱歌,这一点,让所有的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这次活动不仅是教孩子唱歌,孩子们也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努力。当然了,他们中间不乏唱得好的人,比如他们班级中的男班长,声音特别饱满和平滑,让同学们十分吃惊,也衷心的为他们鼓掌叫好。

除了这些固定的常规的活动外,我们还根据天气情况带他们到院子里做游戏,女生们喜欢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男生们则更喜欢投篮游戏。因为游戏场地是开放式的,玩的时候会引起路人都驻足观看,刚开始还会有同学觉得不好意思,但后来,每个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每个人都非常非常开心,我觉得这不仅是在陪着智障儿童们游戏,更是对大家的一种放松,让同学们都释放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的,而我们和他们一起,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有几名同学收到那些孩子写的小纸条,虽然歪歪扭扭,虽然语句不通,但所有人都备受感动,特别是收到纸条的同学,都表示会好好珍藏这些,也会常来看看这些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每当我们离开康复中心,站在铁门外,望着里面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是沉默的。我们不敢说来看看他们对他们有多么深刻的意义,但至少希望能带给他们欢乐。有位同学的日志里曾这样写道:我看到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些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虽然我们离开了康复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惦记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

最后,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天天开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尊重的前提是了解,这次和心理社团成员去辅读学校参观,所见所闻,的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对智障儿童的看法,他们表情呆板单调,但偶尔的微笑却让人倍感感觉亲切、温暖,他们行为有点笨拙,他们却真诚、努力,他们智力水平较低,但却并非一无是处,无法与人沟通,我们的社会应该关注、关心这个特殊群体,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体,改变正应从他们开始。”

推荐第10篇:智障儿童个案

智障儿童个案

姓名:许海斌

学号:08150116 一 【一般资料】:

姓名:马学军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山西省长治市城区 入学时间:92年

住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

电话:0355—2323322 二 【诊

断】:

轻度智障

智商:53

分诊断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 【家长分析】:

1【一般资料】:

父亲:马超

文化水平:初中

职业:长治市博源员工

电话:136xxxx2457

母亲:杨欣

文化水平:初中

职业:长治市博源员工

电话:136xxxx1234 2【分

析】:

接受事物的速度慢,表达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差,主动性差。 四 【教师分析】:

1【一般资料】:

老师:许文杰

文化水平:硕士

职业:音乐治疗师

电话:1363559571 2【分

析】:

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症状表现的时间持续长(2岁至今),接受事物的能力缓慢,抽象思维能力低下,肚子参与活动的能力低,生活基本自理(洗脸,刷牙等,但不能洗衣服做饭等);表达能力弱,社会交往能力差,学习成绩差,方位感差,不能独自上学回家。在上课期间,注意力差,注意的持续时间不能保持(1~3分钟)。 五 【把症状】:

1学习准备技能:

(1)感官知觉:迟缓

视觉:敏锐

触觉:敏锐 (2)注意力不能集中

2 动 作 技 能:

(1)粗大动作A姿势控制:头部.坐.站.跪.姿

B移动力:能正常进行翻滚.跑步.跳跃等动作,但稍显迟缓。

C运动与游戏技能:各项运动能自己完成,在跳绳是动作缓慢。

(2)精细动作:A四肢运动:协调,能在帮助下正确的使用工具,明确其用途。

(3) 心智技能A缺乏明显的沟通动机,等待.模仿能力属于正常,听说.读写能

力正常,能进行简单的对话,读一些简单的语句,写简单字句。

B 多话.记忆力差,反应慢。 (4)社会适应技能:

A生活自理:能自己饮食,如厕,简单穿着,在家人的帮助下洁身体。

B人际交往:能与人进行简单交往,同熟人打招呼问好。

C家事技能:能整理家中物品,将其正确归位,可做简单的清扫。

D社区技能:能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E休闲活动:在学校能与其他同学做简单的游戏。

F 健康安全:在家人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家用电器。

六 【音乐治疗计划】:

1、治疗对象:智力障碍的儿童。

2、治疗人数:10人。3﹑形式:集体治疗。

4﹑治疗方法:以拍手歌为基础,对儿童进行手脚的能动性,口令的服从性,团结的配合性的训练。

5﹑治疗目标:训练儿童手脚能动性,口令的服从性,团体的配合性的能力。 6﹑临床表现:多动,手脚不协调,反应迟缓 7﹑治疗过程:(1)首先让儿童学习“你好歌”,让儿童与老师之间互相认识。

(2)教导儿童学习拍手歌(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3)让钢琴老师伴奏,指导老师演唱,孩子们跟着拍手,跺脚。 (4)钢琴老师伴奏,从第一名儿童开始,第一名儿童唱,其余九名儿童做动作,一个人一句,依次往下,直到回到第一名儿童。

(5)所有儿童站起来,围成一圈,由钢琴老师伴奏,音乐开始时,指导老师和儿童一起唱,同时一起围着圆圈转,当有拍手,跺脚的动作时,所有人停下做动作,做完动作后继续围着圆圈边跳边唱。

(6)老师带领儿童从头到尾再唱一遍,并唱“再见歌”,结束治疗。

8﹑总

结:通过训练,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并且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唱歌时的动作配合能力。

第11篇:帮助智障儿童

帮助智障儿童

任课教师:管艾艾 成员:楼军 10121548 冯戴一楠 10121550 黄涛明 10121538

时间: 2011年1月11日至

2011年12月31日

一. 项目背景(参考资料)

何谓智障?

1.智障并非精神病。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2.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3.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a)轻度弱智:智商介乎50-69 (b)中度弱智:智商介乎25-49 (c)严重弱智:智商在25或以下; 智障人士的特性: 1.专注力短暂) 2.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较弱i 3.记忆力较弱

4.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人士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6.语言发展迟缓 7.性格率直

8.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智障儿童的精神疾病: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儿童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类型,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奇特及情绪和行为方面异常。由于在发育早期(3岁前)逐渐表现出精神活动异常,确切的发病时间难以判断。此病男孩远较女孩多见,患病率5.2/10000(国外)到2.8 /10000(国内)。

儿童孤独症有以下主要特征:语言障碍。儿童到了一定年龄迟迟不会说话是最突出的表现,有些根本没有形成口语,有的会讲一点但词汇量很少,且发音不准,对“你、我、他”等的使用尤为困难,有的模仿或重复别人的话,或经常自言自语;人际交往障碍,这是核心症状。儿童回避与人眼神接触,叫他名字好像听不见。常独来独往、自娱自乐,回避与人交往,对集体活动无兴趣,对父母缺乏恰当的情感反应。兴趣、情绪和动作行为方面的异常。患儿兴趣狭窄或奇特,对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而对某些物品却非常依恋,时刻不离。患儿情绪不稳,易出现焦虑、暴怒、恐惧、嚎哭。运动技能一般发育正常,但动作常明显刻板、生硬、仪式化、冲动行为也不少见,有些伴有破坏、攻击和自伤行为,管理困难;智力障碍。约四分之三的患儿智商低于正常,自理能力差,但与同等智商水平的弱智儿童相比,操作能力要好得多,有的记忆力“惊人”。

二. 对象

对一些需要人手的社区康复中心的一些智障儿童,如,大厂阳光之家,博爱儿童康复中心

项目活动时间、地点

2011.1.1—2012.12.31 博爱儿童康复中心

三. 活动实施方案

元旦期间,去看望智障儿童,给他们营造过节的气氛,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并且初步了解儿童们的需要

2011年1月: 了解到儿童们的需要,利用学习的业余时间,对有意去帮助智障儿童的同学在学校进行一定的培训,借鉴一些成功案例的经验,策划及推行社交及康乐活动 — 智障人士需要适量的康乐活动,使他们能发挥所长。

2011年2月:走进社区,进行社区教育-以身作则,教导社会人士接纳智障人士

2011年2月到12月:每周六,组织3-4名同学轮流去康复中心开展活动,如有特殊情况,至少保证一月去两次 活动项目:

协助智障人士学习—教儿童一些间的的数学运算,单词拼写

帮他们买适量零食 游戏环节:

抢凳子 道具:凳子

传乒乓球

道具:乒乓球或者球

我是谁?

游戏目的:小孩子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同情心。动物是最能引起小孩子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小孩子加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动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意识。同时还能发展小孩子的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

游戏准备:

在带小孩子通过看电视录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动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持人制作好分别绘(贴)有大熊猫、长臂猿、恐龙、华南虎、丹顶鹤等珍惜动物的卡片。与小孩子一起在卡片上认识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运动特征和生活习性。在帮助小孩子了解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告诉小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有的已经灭绝了(如恐龙),有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游戏过程: 将卡片打乱,让小朋友随机抽出一张卡片,贴在主持人背后(不要让主持人看到卡片上的动物),主持人就“变”成了这种动物。主持人向小朋友提出一些与动物的基本特征相关的问题,如“我在地上跑吗?”“我爱吃竹子吗?”等,通过小朋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我”是什么动物。告诉小朋友,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只能用“是”和“不是”,不能有其他任何提示,直到主持人猜对了为止。然后主持人与小朋友再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游戏变化: 如果小朋友太小,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减少动物卡片的数量,介绍动物时可以只抓住最主要的

一、二个特征即可。还可以将游戏改造成亲子双方模仿某一动物的动作,学一学它的叫声,然后让对方猜一猜“我是谁”。

四. 宣传方式

1.通过发放志愿者征集单,招募志愿者

2.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在乐乎论坛上发布活动信息 3.通过校广播站宣传

4.学校内通过分发传单张贴海报,利用各个学院活动课时间宣讲, 5.活动中在社区宣传,呼吁社区居民的帮助

五. 活动支持 1.寻找社会赞助商 2.向同学学募捐

六. 成功案例

1.南开大学商学院团校在迎水道校区举行了主题为“与慧灵同行,爱从这里延伸”的义卖活动,与天津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中心残障儿童一起义卖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天津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中心是一家基层民办非盈利机构,主要服务于12岁以上的智障、残障人士,该学校与南开大学的同学们经常交流。本次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天津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中心的残障、智障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同外界交流接触的机会,同时使南开大学的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能够了解天津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中心,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关注其活动,关注残障儿童;另一方面让南开大学商学院团校的团员们从此次活动中感悟、收获、成长。

2.在助残日到来之际,济南市福彩中心代表全市彩民,为济南市泺源学校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康复器材,帮助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2007年5月20日是全国第十七个助残日,在济南市泺源学校隆重举行了以“和谐春光满泺源”为主题的助残日庆祝活动。学校的孩子们排练了精彩而感人的节目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济南市泺源学校是我市唯一的一所九年制智力残疾儿童学校,这里的孩子们都存在程度不等的智力残疾,有很多属于中、重度智力残疾。

济南福彩中心本着“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几年来,先后向该校捐赠近10万元,资助学校建立了感觉统合训练室。这些器材使残疾孩子们得到了康复和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孩子们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的孩子从前不能自己行走,经过训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上海大学义工队,机自实践部定期去一些儿童康复中心,帮助困难儿童,取得一定成效。

全体成员签名:楼军 10121548 冯戴一楠18801910536 18801910529

10121550 黄涛明 10121538 18801910952

第12篇:关爱智障儿童

探访荔城致明小学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

承办组织: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

1

目录

活动背景。。。。。。。。。。。。。。。。。。。。。。。。。。。。。。。。。。。。。。。3

活动目的。。。。。。。。。。。。。。。。。。。。。。。。。。。。。。。。。。。。。。。3

活动名称。。。。。。。。。。。。。。。。。。。。。。。。。。。。。。。。。。。。。。。3

活动时间。。。。。。。。。。。。。。。。。。。。。。。。。。。。。。。。。。。。。。。3

活动对象。。。。。。。。。。。。。。。。。。。。。。。。。。。。。。。。。。。。。。。3

活动地点。。。。。。。。。。。。。。。。。。。。。。。。。。。。。。。。。。。。。。。4

人员安排。。。。。。。。。。。。。。。。。。。。。。。。。。。。。。。。。。。。。。。4

前期准备。。。。。。。。。。。。。。。。。。。。。。。。。。。。。。。。。。。。。。。4

活动流程。。。。。。。。。。。。。。。。。。。。。。。。。。。。。。。。。。。。。。。

5、

注意事项。。。。。。。。。。。。。。。。。。。。。。。。。。。。。。。。。。。。。。。6 应急预案。。。。。。。。。。。。。。。。。。。。。。。。。。。。。。。。。。。。。。。7 经费预算。。。。。。。。。。。。。。。。。。。。。。。。。。。。。。。。。。。。。。。7

2

6 活动背景

孩子本该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然而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像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也是向往者阳光,但动作笨拙,眼神呆滞,即使有着正常人的身体,却在智力上有所缺失,这是一群天妒的孩子,上天拿走了他们很多,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智障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同时国家对智障儿童的投入还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欠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关爱智障儿童这个群体里来。在这次活动中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弱势群体要富有爱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智障儿童。帮助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感受到更多社会对他们的呵护,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成长。

活动名称

关爱折翼天使,助力阳光成长

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7日

活动对象

荔城致明小学20名学生

活动地点

3 荔城致明小学 挂绿广场

人员安排(按部门比例人数安排每个部门出队人数,出队总人数为20人)

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妥善安排工作。 策划部负责写出一份详尽的策划书。

外展部负责联系荔城致明小学,并定好探访时,及采购本次活动用品。

推广部负责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宣传本次活动。 培训部准备好药箱等急救用品。 支教部,艺教部准备游戏节目表演。

前期准备

11月4日

外展部联系荔城致明小学并告知此次活动人数定位20人。 办公室通知支教部艺教部准备游戏和唱儿歌节目。 11月5日

办公室确定当天参加本次活动的干事名单,并召开活动会议,通知各部门准备好工作及人员安排。

11月6日

4 推广部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宣传本次活动,外展部负责采购本次活动所需用品(卡套,卡带,水,礼品,零食,水果,租车)

活动流程 11月7日

7:00

全体人员在青协办公室集合完毕,办公室分发会服(全

体人员穿戴整齐,并佩戴工作证)上车出发

7:30

到达荔城致明小学,每个干事分配到一个小朋友,并为小朋友带上卡片(写有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说明的卡片)。干事与自己带的小朋友先做一个简短的交流,并熟识该小朋友的习性。

8:00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让小朋友排好队,清点好人数才能有序地上车。上车后小朋友坐里面干事坐外面。

8:30

到达挂绿广场,并游玩。(在此期间务必注意安全,每个干事必须认真负责,看管好所负责的小朋友,每看完一个景点后务必清点人数。)

11:00

结束游玩,返回学校前清点好人数后才能有序上车。 11:30

返回学校后再次清点人数,确定所有小朋友都安全到达。干事帮助小朋友用餐。

12:30小朋友用餐完毕,组织小朋友午休。午休期间干事用餐。

5 1:30

干事稍做休息后帮忙打扫卫生。 2:00

干事为小朋友准备零食和水果。

2:30

小朋友午休结束,在小朋友吃零食和水果的同时,艺教部和支教部表演节目(唱儿歌)。

3:30

干事与小朋友游戏(分成两组传绢布,哪组传得快就胜出)获胜的组的小朋友获得相应的礼品。 4:30

等待家长接小朋友放学。 5:00

干事返回学校

注意事项

1.干事在工作期间不得玩手机。

2.不得在未经同意下为小朋友拍照,更加不能将小朋友照片发到互联网上。

3.外出游玩时,务必注意安全,在每到一个景点时要注意清点人数。

4.如遇到突发情况,必须及时上报。5.不得辱骂小朋友,必须尊重小朋友人格。

6.不得让小朋友触碰危险的东西,注意小朋友的安全问题。7.对小朋友要有爱心和耐心。

8.服从荔城致明小学带队老师的安排。

应急预案

6 在挂绿游玩期间若发生意外,立刻停止游玩,应先安顿好其他小朋友,再根据实际情况及老师的安排进行意外处理。

经费预算

卡套20个

20元 卡带20条

零食和水果

礼品

租车

合计

20元 150元 100元 300元 590元

第13篇: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副本

2018年度儿童康复上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儿童康复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科主任和同志们的指导支持下,在合作医疗限费和病源减少的不利情况下,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离医院的要求还差一段距离,辜负了领导的重托,在此我简要汇报下科室半年来的工作情况。

1、今年上半年科室业务收入1179199.25元,去年同期1643191.76元,较去年下降28%,今年上半年入院177人次,去年同期175人次,增加2人次,今年上半年出院127人次,去年同期出院136人次,出院人次较去年下降9人次。

原因分析:

1、合作医疗限费,日均治疗费用限制在120元以内,成为科室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

2、出生人数减少,相应高危儿减少,导致收病号量减少。

2、下一步打算:合作医疗限费越来越严,为克服这一不利困难,科室从长远发展考虑,将逐渐把科室主营业务由病房转入门诊治疗,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注重岗位练兵,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尽自己最大所能把各项工作做好。

第14篇: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

齐成恩

摘要: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适应社会,自食其力。智障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感知觉速度慢,注意力不集中。对其尽早开展康复教育,无论是从经济开销、成本预算方面,还是从收获康复实效方面都势在必行。其中运动干预是其他有效干预方式的基础,有助于补偿矫正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不足的缺陷;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矫正过渡行为;有助于培养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认知水平。

关键词:智障儿童

运动干预

行为矫正

情绪调控 认知发展 正文:据WTO的统计,全世界约有1.8亿智力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3%。根据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智力残疾人总数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68%,14岁以下的儿童为322万人。因此对于智障人群的教育不容忽视。

一、智障儿童的概念和其表现出的普遍行为特点及归因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知活动的障碍和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作为从事特殊教育基层工作的教师,本文认为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性行为上存在显著限制的儿童。 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得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均出现情绪不稳定、对抗、不良的言语表达习惯、古怪行为等问题,自伤行为、刻板行为、破坏行为、不顺从行为、攻击行为等是经常困扰老师的难题。分析其原因,一些研究理论认为智障儿童的行为问题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生物学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而大脑器官的损伤导致严重的认知障碍,引起家庭和社会相互的难以理解和沟通,从而呈现出一系列的不良行为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先天因素是导致智障儿童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早期运动干预的研究

早期干预在特殊教育领域,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是根据不同儿童的智障差异所采取的多种在儿童入学以前及入学初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且及时地干预手段,以弥补儿童的缺陷,促进适应行为的发展。生物学提出脑机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器官发育的敏感期理论;心理学提出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期理论,对早年的回忆提出早期经验说等,均为智障儿童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同时在干预的若干形式中,运动干预是其他干预形式的基础,采取多种形式的运动训练是发展智障儿童能力、补偿矫正缺陷、促进身心发展比较有效的一种措施,只有孩子能够运动自如,才有机会学到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才能融合社会。

三、运动干预在康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运动训练对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进行调节,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和完善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等。下面谈一下运动干预在具体教学中起的几种主要作用。

1、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多动行为。

智障儿童多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并伴有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等特征,多动症的弱智儿童由于对视、听、触、嗅、味、平衡等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很好的组织与分析,从而出现整个身体不能协调运作的现象,即感觉综合失调。基于多动障碍是由于大脑组织协调功能不良的认识,教学中加强对感觉器官的训练,准确评估出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感觉综合失调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如串珠练习、拧瓶盖、捡豆子等精细动作练习,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手部肌肉灵活程度等,孩子注意力集中于一项活动中,相应的就减少了其他多动行为。

2、运动干预提升智障儿童行为能力。

融合学科教学内容,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训练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的能力等,使智力障碍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能力不足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适当满足社会生活中对行为能力的需求。

3、运动干预促进智障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

认知教学可以融合在游戏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不断变化的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中穿插认知教学。如进行看图识物教学,让学生在识物游戏中边唱歌边做取物动作,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运动不仅体验了快乐,同时认识物品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字教学时,可做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让学生参与运动,将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能按要求跑到指定地点尽可能多的取小球,再按图片上的相应颜色放到相对应的篮子里并数小球的数量等等。不配合老师教学的孩子也受到了感染参与到游戏中来,既提高了孩子认知水平,同时让孩子主动遵守秩序。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逐渐增强。

4、运动干预培养智障儿童集中注意力

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完成。跳绳、拍球、抛接球、踢球、滑滑梯、绕圈跑等运动训练对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很有帮助。如进行顶小球练习,孩子注意力转移小球就会掉下来,他们就自然而然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5、运动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

智障儿童频繁哭闹、依赖家长、时常随意发笑。如有的孩子无故发脾气,将玩具狠狠的摔在地上,不停的大力开关灯、门等。他们对行为的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又不会表达,常常发泄,由哭、闹等行为发展到攻击、破坏、自伤等。对这种不良行为采取惩罚的方法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运动,让孩子动起来,相应的不良情绪就会减少:如绕圈跑步、手指操游戏、丢手娟游戏、七步猫、抢板凳、做做唱唱等,他们边口中念着儿歌边做运动。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调控其不合理情绪,增加快乐体验。

个案探究:XXX,男,7岁。2012年9月入班,该名障儿发育智商在40—54之间。刚入学时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停的大力开关灯、门窗等;将海洋球扔的满地都是,无故摔玩具,劝阻不听;在与伙伴游戏中将其他小朋友推到在地,有吐口水、踢打老师的行为。使用惩罚、奖励的手段进行教育,有一定效果,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出现相类似的其他不良行为。日常教学中发现其对球类运动感兴趣,于是对其开展了球类互动。首先,让其与妈妈一对一进行抛球、踢球练习;在接、传球过程中,情绪表现愉快、兴奋,愿意听从老师的指令。其次,用小伙伴顶替其妈妈,并找两名运动能力强的障儿组成对照组,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并给予奖励;他开始自我约束,服从老师的安排,主动遵守秩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逐渐延长。最后老师带着他进行单训课,随意哭闹、发笑等行为基本消失,逐渐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其他活动,如串珠、画线、走迷宫、滚圈、操场上50米往返跑等训练内容。独自在单训室坐独角凳能够保持15—20分钟。

智障儿童感知觉速度慢、识记慢、遗忘快,因此要进行间隔复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不断变化运动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行为不足才能得到较好的补偿和矫正。

总之,通过适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运动训练,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发展能力,有意义学习,促进身心发展,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运动干预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教育手段,虽然运动不可能改变每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但却可因孩子感觉统合的改善,使自身的面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能为智障儿童将来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小满等。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54-59 [2]潘春燕。基本运动能力训练队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 54-57 [3]刘历红、宛祝平。运用体育游戏预防和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4]李静,蔡传明,林跃,杨雪红,刘涛.早期运动干预对改善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10(12):29—6

第15篇:浅谈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浅谈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许多老师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时,往往只注重了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训练,使所传授知识过于呆板,脱离实际,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厌学现象发生,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智障儿童的劳动实际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智障儿童最有效的康复训练.

第一、通过劳动实践可以开发智障儿童的智力.

首先劳动实践在智障儿童的认知及概念形成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劳动实际过程中,我们所接触的劳动环境,劳动对象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东西,它们显得最直观,也就很容易使人明白和认识.这样旧使人很容易思考,也就有利于头脑中概念的形成.当智障儿童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时,就会接触到许多的工具,如桶,盆,镐等,在接触中,智障儿童逐渐对这些工具产生印象,这是桶,那是镐,经过反复的使用这些工具就会形成了“桶”和“镐”的概念和印象,接着对这些工具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但形成了概念而且明白了这些工具的结构,用途等,这样的概念形成过程就简单多了,比起单纯的课上讲解显得容易多了,这对智障儿童来说,效果就更明显了。

其次,劳动实践能完成许多在课堂上无法用语言表达或

1 亲身感受的东西。象我们给学生上“锄禾”这节课时,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去体会,理解诗中的意境,可想而知对这些智障儿童来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就是教师的描述在真切也不会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如果通过实践活动,用真实的情境和场面,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在烈日下进行一次锄禾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诗的内容,知道“一粒米”的来之不易。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才容易记住,同时在活动中对学生也进行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学生学得自然,老师教起来也轻松,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另外,智障儿童最大的困难是他们不能看见和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他们一旦离开了“事实”就对事物关系不能思考,通过劳动实际却使学生能明白许多复杂的道理,以及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我们对智障儿童教“水的用途”时,如果凭空的课上讲述,把水的用途机械的逐一罗列出来,这样学生很难接受,也很理解,可是如果我们通过劳动实践的方法去教这节课就容易的多了,在课前我们组织几项活动,让学生去洗手去洗衣,让学生植树浇水,让学生打水喝......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回忆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水的用途,水可以浇花,洗衣,饮用等作用,这样的教学就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劳动实际中学生亲身参与就使知识明朗化了,学起来当然容易的多了,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劳动实践使智障儿童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促进

2 他们心理过程的发展。思维和想像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丰富而正确的事物表象的获得。在劳动过程中,孩子容易形成正确的事物表象,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这些知识在劳动过程中要经常的反复重现,便于牢固的保存在孩子的头脑中,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通过看和做,听和说,孩子能实际的感知物体的各种不同的行状,色彩,表面性质等多方面的特征,形成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些为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营养,有助于克服各方面的障碍。在我组织的擦玻璃活动中,因为窗子高处的玻璃够不到,这怎么办呢?孩子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尽量把脚翘的更高些,但还是不能解决,有的同学就会动脑想办法,结果搬来板凳,双脚踩上去,问题便解决了,这一简单的搬凳动作,却是孩子动脑思考的结果。当困难摆在智障儿童面前,他们就要去思考,想办法去解决,这要通过心理活动来完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孩子的脑转动了,就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有的同学虽然搬来凳子,但放的位置太靠窗子,身子紧贴着窗子,擦起玻璃来太吃力。有的同学就会移动一下凳子,这样擦起玻璃就灵活多了,虽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另一问题又顺利解决了。这样的过程是动脑的过程,思考的结果,心理活动的作用,因此陶行知老先生一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即在劳动中活动脑子,善于思考,勤于学习。

第二、通过劳动实际可以补偿智障儿童的缺陷,并发展智障儿童的能力。

智障儿童大部分都存在感官方面的障碍(器质上的或机能上的)象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运动障碍等,这些障碍的存在,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接受能力,但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可以帮智障儿童补偿这些功能的缺陷。我们人体机能的任何功能都是在劳动实践过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劳动活动中,对各种感官功能的形成也最容易。丧失了的功能也可以得到恢复,有缺陷的功能可以得到补偿。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要积极的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彼此要经常反复的协作与配合,在实践过程中能使智障儿童的各种器官得到锻炼,使其功能水平不断提高,使器官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协调完成各种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智障儿童会和各种各样的人、事、物相接触。当他们面对这些人、事、物就会产生各种刺激,在产生刺激后,智障儿童就会做出反应,这样他们就会和人产生交流和学习,对事就会产生态度和看法,对物便产生了表象认识。在人、事、物的刺激下,智障儿童就会提高各种能力。在与人的交往间便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做事就会提高思维和逻辑能力;对物的观察会提高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三、智障儿童的训练目的就是让他们自食其力或为有用的劳动者。这要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费尽

4 心思去康复教育这些智障儿童,其最终目的是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同时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就离不开劳动实践活动,我们就必须以此为中心去训练这些智障儿童,让他们去接触劳动,懂得劳动,并参与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基本的劳动任务,做些最起码的生活自理劳动,做一些之家务劳动,能够自食其力,解决个人的生活问题。

大量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证实了劳动实践活动的意义深远,令我们不可忽视。我校有位学生叫贾庆龙,他是一名智障学生,起初在班级中属于一般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不高,劳动技能也不强,生活知识面狭窄,三年前我校举办了首批劳动技能培训课,让他参加校内劳动教育,曾经让他做过保洁员,让他打扫校园卫生;让他做过澡堂管理员,负责澡堂的卫生工作;通过锻炼,把他安排在伙房工作,开始只让他帮助择菜、提水,渐渐的在适应工作的情况下能独立的进行切菜机的操作,还能操作电动土豆脱皮机等多种厨房机械;现在的他已不是一名依靠父母挣钱来上学的学生了,已能自食其力,成为学校的一名职工,学校已不再收他的学费,而给他每月发工资,给他各种福利待遇。通过这几年的劳动实践锻炼,他的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语言表达流利了,有序了。记得有一次由于我校的技校

5 学生与门卫发生了冲突吵起架来,正巧贾庆龙返校遇上,目睹了全过程,回来后马上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虽然不是十分周全,但事情基本能表达清楚了,我感到太惊奇了,惊奇地不是吵架的事,而是他的表现,真是令人吃惊。在劳动的过程中贾庆龙不但从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热切在社会交往能力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前不久有位同事请喜宴,他老早就得知了,并主动给这位同事祝贺,宴席上他还主动为新人敬酒祝福;经过劳动实践贾庆龙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劳动实践的结果。在我校像贾庆龙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许多,如现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徐燕妮,她以前也使我校的学生,但通过劳动实践培训,现已在伙房的面点间工作,为学校的师生服务着,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教育,先后成立了各种劳技小组,对这些智障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现如今的拖把制作实践活动,洗衣活动等。

既然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有这么多的益处,那我们就应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劳动,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变得“聪明”起来,在劳动实践中一道他们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让他们真正做到在“劳力”的同时也“劳心”。

第16篇:智障儿家庭康复培训资料

智障儿家庭康复培训资料

卢灿勇编写

一、家庭康复的意义。

所谓家庭康复,是指残疾障碍儿童经过筛查评估后,且残障情况基本稳定之后,在特教专业人士的支援下,在家庭施以康复措施,以达到康复目标的一种康复形式。它是学校康复的基础,是残障儿童康复的重要途径。

家庭康复,对残障儿童来说,主要是早期康复。同时,即使进入了康复机构,乃至基本康复进入了普通学校,家庭康复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最早的,也是最自然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技能习得学校。家长对子女最富有爱心。因此,孩子康复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残障儿童的家庭。我国许多地方已有很多残障孩子基本康复,并进入正常学校读书,他们康复成功的背后,无一不凝聚着伟大父母的爱心和家庭亲人的心血。

家庭康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有利于普及残障孩子康复的做法,它对于大面积抢救残障儿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开展家庭康复应注意事项。

1、家长要有积极的心态。

一般来说,家中有个残障孩子,家长总会蒙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的情绪、态度,对自己孩子接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孩子康复、心理变异及成长与前途。明智的家长,一般都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正确地去爱自己的孩子,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进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从愿意为孩子提供金钱,到愿意为孩子奉献时间。他们对孩子康复充满希望,有一个百折不挠的精神。

2、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

家庭康复,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应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在家庭事务上和经济上;在康复训练时提供力所能及的监督与帮助;在精神上时时处处给予鼓励。有专家认为,家庭成员都经常鼓励孩子和参与训练,这是残障孩子家庭康复成功的秘诀。

3、寻求康复机构和特教专家的技术支持。

残障儿童的康复工作,技术要求很高。而专业的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可以对家庭康复提供咨询指导、康复示范、康复信息、康复器具和康复经验等。

家庭康复有了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支持,是其成功的重要保证。失去了这一支持,即使能康复的孩子,也可能多走很多弯路,耽误了康复的效果和速度。因此,在家庭康复中,家长必须主动与康复机构和特教专家取得联系,必要时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培训。

三、智力障碍致病原因细解

1、组氨酸尿

1 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组氨酸酶缺陷引起的氨基酸代谢障碍病。患者尿中组氨酸浓度增高,尿中除组氨酸外,尚排出咪唑丙酮酸等组氨酸中间代谢产物。可能发生语言障碍、惊厥、共济失调、发育迟滞或智力落后。

2、Rh因子不一致

Rh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红细胞膜上的血型抗原因子。如母与子的血液中的Rh因子不一致时,可引起胎儿血型不合,以致发生溶血。其后果可以导致新生儿贫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重者则出现智力落后。

3、甲状腺机能减退

由于血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致使机体新陈代谢过程减慢。若始于胚胎期或新生儿期,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智力落后、听力语言障碍,严重者致聋或出现“呆小症”。

4、苯丙酮尿症

一种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简称PKU。患者肝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致使苯丙氨酸及其中间代谢产物苯丙酮酸、苯乙酸等在体内蓄积过多,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脑萎缩。智力低下是本症最突出的表现。

5、脑积水

因脑脊液循环受阻,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致在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积聚过多。此病也是造成智力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6、胡尔勒氏综合症

亦称为“脂肪软骨营养不良”。一种隐性遗传的先天性的代谢缺陷症。表现为体内酸性粘多糖代谢异常,使过多的酸性粘多糖沉积于各种结缔组织和器官中。其症状是小儿舟状大头、眼距宽、脊柱后凸、尿粘多糖类物质增高。有的患者智力低下。

7、癫痫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突然、短暂、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此病因重者可造成婴幼儿不同程度的智力损伤。

8、蛋白质缺少

人体对蛋白质摄入不足。孕妇怀孕时营养不良或婴幼儿不恰当的喂养,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吸收不良,以及患病时蛋白质丧失或先天不足和消化道畸形等,都可导致蛋白质吸收障碍。机体蛋白质缺少可能造成病理生理状态。严重者可致大脑营养不良,智力受损。

9、21—三体综合症

一种最多见的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这类病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7,+21,(染色体总数为47,与正常的二倍体“46”相比,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患者的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均有障碍,大多智商在25—75之间。

10、肥胖生殖机能减退综合症

2 一种以隐性遗传方式出现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肥胖、生殖腺发育不全、多指(趾)畸形、视网膜病变等。

11、胎儿酒精中毒综合症

一种由孕妇酗酒而致胎儿生长发育受损的综合症。患者有酒精中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发育障碍及颜面异常、智力低下等表现。

12、脑蛋白质营养不良

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脑蛋白质有弥漫性髓鞘形成缺陷。小儿初生时正常,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精神和智能发育障碍,常有视力障碍、惊厥、癫痫发作、神经和行为异常、共济失调、语言障碍、智力落后。

另外,还有新生儿脑炎、脑膜炎、脑外伤、小儿发育期环境剥夺、感受剥夺都可造成智力落后的出现。

认清患儿智力落后的致病原因,是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的前提。接下来就是在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应把孩子送到专门学校做正规的筛查,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入相应的学校接受生活适应、体质训练和实用语数方面的教育。让孩子能生活自理并自食其力,了却家长的担忧和苦恼。

四、智力落后的分类。◆ 教育界分类祥解

1、临界智力落后

一般指学习和社会行为低于一般年龄标准,智力活动能力介于平均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者(智商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在我国泛指智力、学习成绩和社会技能长期不佳,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少年儿童。该类少儿约占学龄儿童的10%左右,在特殊教育门类中属于“学习障碍”学生,即在普通学校中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的“差生”、“后进生”。由于普教工作者缺乏特教的筛查、推荐诊断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致使大量的“后进生”痛失借助特殊教育手段从而实现有效“转差”的大好良机!

笔者也借机呼吁:广大的普教工作者们,对班级里存在的“差生”,即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一定要推荐家长带孩子到特教学校进行筛查或做教育诊断,并根据筛查结果给孩子编制一份转差《个别教育方案》。力争在特教工作者的指导下尽快克服学习障碍,从而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2、可教育的智力落后者

智商在50—70之间,无明显可见的病理表现,幼儿期不易发现。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上得到发展:⑴通过教育掌握小学的文化课程,获得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⑵通过教育学会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以在社区中独立生活。⑶通过进行职业训练,到成年时能部分地或完全地自食其力。

3

3、可训练的智力落后者

智商介于30—50之间的儿童。幼儿期即显现出严重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障碍。实用技能不完全,但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有初步的卫生和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差。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很差,能以简单的方式与人交往。通过训练可达到:⑴生活自理。⑵在家、社区和学校保护自己免遭危险。⑶能适应家里或社区的社会生活。⑷在别人监护、帮助下做些杂务。智龄发展极限约为7—9岁。

4、需监护的智力落后者

智商在30以下的儿童。表现为适应行为差,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差。只能接受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训练,几乎无学习能力,终生离不开别人的看护和监督。

五、智力落后幼儿的家庭早期康复

对于家中有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家长不要悲观,也不要失望,更不要无病乱投医。应该面对现实并借助特教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开展幼儿期的家庭早期康复。大量事实表明,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的早期干预,对孩子实现不同程度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智力落后幼儿早期干预的理论和具体操作过程。

1、大脑的可塑性与儿童蕴藏的巨大潜力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细胞的功能,却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其大脑细胞零落分散。一个个零落分散的脑细胞是不可能具有功能的,因而刚出生的婴儿其头脑还是一张白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同刺激的增加,婴儿大脑的神经细胞会逐步集合起来,像桥梁似的一道道突起。在这个时期,大脑的功能与外界刺激是紧密相连的。哪一方面的刺激最有效,哪一部分(相应部分)脑细胞的突起与联系就更好,其功能的形成也更好。此外,一般认为,3岁以前是脑细胞功能形成时期,5岁以前儿童的大脑重量也增加到成人脑量的85%。在这段时期,大脑开始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对刺激辨识、记忆这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功能,而后逐渐产生思维、意志、创造、情操这些大脑的高级功能。

正是因为人刚生下来时毫无能力,脑子几乎是一张白纸,其功能的形成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所以可塑性极大,蕴藏着无限的潜在能力。孩子将来到底会有多大的能力,什么样的能力,取决于在这张纸上下多大功夫,怎样下功夫。如果尽早有效地利用6岁前脑功能形成最佳时期,有效地给予科学地刺激训练,无疑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提出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康复的科学理论依据。

2、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早期康复措施

⑴家长应带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或培智学校)去接受初步的检查和智力筛查,借助以往病历及筛查结果确定教育类别,建立康复信息档案。

⑵请特教专业人员为孩子编制一份《家庭康复个别方案》

4 ⑶积极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由特教工作者提供定期指导的早期教育训练。 ⑷为孩子购置必要的学习训练用品。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多种活动,简单性文化知识、音乐、美术和律动等教学及医疗矫正措施,丰富孩子的认识,发展其语言技能和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使其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初步的文明行为和卫生习惯,并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自我保护意识、情感意志、动机等方面得到发展,为孩子以后进入理想的小学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3、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 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 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康复技术支持热线:15155756266

0557-7028873

5

第17篇: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每个健听人的生活,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听别人说话,再慢慢在理解语言并且学习语言,使他们从一个自然人长成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游戏和认知。他们在与成人的交往以及其他的活动中,主动模仿习得语言,在各种活动中运用和修正中,学习正确在使用语言,这是一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行为。而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较为突出的缺陷之一,智障学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语言行为存在“有意”性、“无意”性和“故意”性等问题,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讲话时词汇量少,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难以完整的讲述一件事。由于他们口头语言发展存在困难,对于掌握书面语言就更加吃力。为了让智障学生正常的与人交往,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特点,特别注意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儿歌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康复

生理缺陷

儿歌

开发右脑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我们人类生活学习中最主要的交往的工具。一般儿童1岁半开始语言发展,而智障儿童80%有语言缺陷,往往家长是到3-4岁还不会说话才发现有问题,有的甚至终生没有语言。他们开始说话较晚,一般4岁后开始说1-2个字,口齿不清 有的连说2个字以上是难点,有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强于表达语言的能力,重复语言,语言类型简单等等。农村的智障儿童的出生比例要大大超出城市,大量的农村智障儿童的接受专业语言训练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语言康复机构也有限,很多智障儿童错过了最好的语言康复期。没有了语言的拐杖,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享受不到来自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如何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启智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是我们特殊教育长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儿歌这一种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儿歌内容浅显易懂,易学易会。儿歌是在孩子在摇篮旁就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大部分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都比较落后,有的可能还停留在3-4岁。他们对于熟悉的儿歌往往有特别的爱好。他们思想单纯,想法单一。更容易理解儿歌里的内容;儿歌大多篇幅简短,结构单一。智障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非常单纯,很多认识只限于口耳相传,而儿歌的篇幅短小精巧,结构简单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句子短小、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儿歌的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他们活泼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只要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就可选择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 (一)

儿歌在智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混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说话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成为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我班的学生中有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学生,轻、中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好些,重度学生中两个学生不会说话,其余的两人只能跟着老师学说。在各科教学中,我大量的使用儿歌,结合教材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

(二)让儿歌在智障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无处不在

1.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儿歌是“多面手”。启智教育教学新课程教学目标中注重培养残疾儿童感受生活,享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有一定的识字量,识字教学中,儿歌可以作为“引路人”,智障儿童入学时可能一个字都不识,却会说几首活泼可爱的儿歌,因为在家里父母一定有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和孩子一起游戏,进了课堂教师就可以用这几首儿歌进入智障儿童的内心世界,走入知识的田地,智障儿童的记忆比较机械,思维方法比较固定,从熟悉的儿歌到表象的书面语,这个过程就变得很简单。在巩固记忆阶段,儿歌的吟唱就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智障儿童很习惯于机械的重复,当他发现重复中有收获时,语言训练就发展了。儿歌中还有很多思想教育很强的,如《小板凳》,智障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有多动症,刚入学时,连安静的坐上几分钟都不行,我在教学中,就带着学生一边唱,一边讲,小板凳多听话啊„„等到了妈妈,妈妈会不会给你带礼物啊„„学生受到了暗示,马上就坐直了。然后再表演请老师“妈妈”坐下,回到家里请妈妈坐板凳,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还有习惯和感恩之心,还有礼貌教育,智障学生会对喜欢的又唱又玩的儿歌游戏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起到巩固语言训练效果的作用。

2.在生活数学教学中儿歌可以是“主角” 。启智教育新课程要求办法中提出语言训练要渗透各科教学中,在数学课中建立数的认识和概念时,儿歌可以贯穿课堂始终,儿歌中有大量的和数字有密切关联的,如《一根手指头》、《你拍一,我拍一》等等,游戏性强,演示性强,智障儿童的直观性思维比较强,他们大都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学习方法,他们的表演欲和游戏欲比正常学生更为强烈,正常的学生对课堂的主次分的很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老师是什么用意„„但是智障儿童的思维不是这样,他们可能先认识了次要的方法,如儿歌,然后才记住,这是儿歌中的1根手指的“1”。能唤起他们记忆的儿歌,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打开他们思维大门的钥匙。

3.用儿歌进行语言训练却不是教儿歌。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有的可能在这个年龄段只会一个字,他喊的老师可能就是一个字“师”还不是很清楚,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就只要求他能唱出儿歌最后一个字,当他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再要求说两个字。对于语言发展缓慢的学生,唱儿歌也是难度不小的,儿歌的语言毕竟还是比较书面化、正式化,对于智障儿童生活,它只能解决补充课堂、丰富课堂、拓展课堂的问题,儿歌作为一种语言训练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在儿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

2013年8月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武陟县特殊教育学校

樊承凤

第18篇: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虽然智力障碍儿童是一个特殊教育群体,但他们与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学习顺序、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鉴于此,一个普通教育机构的通用教学法同样适用于智力障碍儿童。但是,智力障碍儿童毕竟存在大脑损伤和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所以他们在认识事物、理解和感受外界刺激、思维与表达方面还是有别于正常儿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选择或创造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分析法

所谓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它是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和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旨在使学生能逐步、有效地掌握该行为或技能。任务分析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使用价值非常高,该方法几乎可以覆盖所有技能类教学内容。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在学习比较复杂地进行操作性技能时不能对操作步骤进行有效观察、分析和记忆,而最终导致操作困难。为帮助智力障碍儿童看清楚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规范操作程序,教师常常对相对复杂的技能进行动作技能的分解,即将复杂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容易观察、容易模仿的细小操作步骤,通过帮助学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操作实践,使他们掌握技能完成的要点,最后将每一细小步骤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操作技能。任务分析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小步子教学原则。

(二)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又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基本形式。谈话法既可以用于班级教学和小组讨论中,又可以用于个别化教育训练中。由于使用谈话法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既适合于讲授新课,又适合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因此谈话法常常被用于班级或小组讨论的教学之中。通过生生或师生对具体问题的谈话、讨论,不但可以扩大智力障碍儿童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更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交际技巧,还能够学会对社会、对他人负责。该方法体现了儿童参与社会的均等权利和机会。但是,使用该方法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谈话法对参与者有一定的要求,即参与谈话的人不但要有较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听理解能力、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组织思想、选词造句等清晰表达的能力,因此对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相对落后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不太适用,但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则可以使用。其次,采用此方法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努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谈话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并据此加强引导、活跃思维、启发回答。

(三)演示法

演示法又称示范教学法,是人类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教学法具有师生之间可以同时进行视觉和口头上的交流,语言障碍得到克服,师生之间可建立融洽的关系的作用。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具有社会认知水平低、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大脑中表象贫乏,导致教学困难。采用演示法,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使学生直接感知所学事物的形态、色泽,并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所学的具体事物的特征,也可以通过演示动作、表情使学生准确理解动作、表情的具体含义。总之,演示法不但能够形成或丰富智力障碍儿童的表象,还能扩大其社会认知和情感认知,促进有效学习。因此,对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演示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方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直观性教学原则。

本文标签: 智力障碍 儿童 教学方法

第19篇:关爱智障儿童策划书

一 背景:

有时候,我们会这样认为:智障小孩也许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或许可以不理会成长的烦恼,生活的忧愁。直到真正接触他们了,才觉得智障孩子们是最需要关爱的。他们不懂得优美的歌曲,说不出心中那份忧愁,却能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异样的眼关。虽然社会对智障人群是有所关注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还是会受到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在自己成长的路上还是会碰到许多的挫折。他们和我们有着一样的外表,却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他们的世界我们不了解是什么样子,但肯定没有我们的世界这么丰富精彩。关爱智障儿童的成长和生活,他们需要我们更多人的尊重和呵护。

二 目的:

一方面,引起更多公益性社团关注智障儿童成长,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智障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起到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的作用。

三 流程:

(1)活动前:

1.先由策划部把本次活动大概情况策划好,再集中各部成员对次活动展开细节性讨论,最终裁定方案。

2.通过飞信,开例会等方式通知社员有关开展次活动的情况。

3.通过办板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一边是更多爱心学子加入到此活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

4.确定好参加活动的人数,再由办公室安排好节目。

(2) 活动进行:

1.由外联部组织好人员集中出发,确保外出安全。

2.文艺部组织活动的进行。

3.每个成员负责和一到两名儿童沟通,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好的帮助他们。

(3)活动后:

1.办公室负责做好活动总结,以便更好地开展下次活动。

四 地点:

新乡市牧野区智障儿童活动中心

五 时间:

2011年10月29日

第20篇:了解关爱智障儿童

了解,关爱智障儿童

第一篇 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第一章 认识智障儿童

一、何谓智障?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 (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2.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3.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a) 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b) 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c) 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二、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 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 后天因素 怀孕期间: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德国麻疹,糖尿 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 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 致儿童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 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 响智力。 后天培养: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三、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人士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四、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 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二)、人格

1、自我中心倾向: 自我中心就是认为别人所想的,跟我一样。我认为怎么样,你一定也认为怎么样,以自我中心在思考,智慧障碍的孩子因发展的限制,所以一直处在自我中心期里。

2、依赖倾向:

智能障碍者常有依赖的倾向,家长、师长应避免孩子过分的依赖。

(三)、行为模式

1、直接行为: 例如:我要直走,前有障碍物,一般人会绕道,智慧障碍的孩子会把障碍物推开,是人就把人推开,是东西就把东西推开。这种直接的行为常会被家人、老师解释为攻击、破坏行为,其实孩子被误解了,他只是想达到他的目的地,而不巧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障碍物,仅此而已。

2、非统整的行为 智慧障碍的孩子像路边草一样窜来窜去,他没有一个主题,找不到中心,他只注意事物的某个部份。例如:走在路上看到那边吸引他的地方、东西,他走过来,所以在街上常会迷失、走错地方。

(四)、环境因素

1、学生自身的限制 2、教养态度的错误

在孩子的发展阶段中,大人常因不了解而使用错误的教养方法,因而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孩子发展的停滞现象。孩子的能力、智力是可以提升的,问题是从小有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他。

四、智障人士的潜能 如常人一样,智障人士有多方面的潜能,只要有适当的培训,他们的潜能便可得到发挥。

自我照顾: 轻度及中度智障人士在日常起居方面大部份可自我照顾;而严重智障人士透过重复的学习,亦可掌握一些日常起居生活的技能,如梳洗、如厕、烹饪等,无须依赖他人。 兴趣: 智障人士可发展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和艺术,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能享受各种活动所带来乐趣,亦能发挥天赋的才华,丰富个人生活。

工作: 轻度和中度智障人士,若透过适当的培训,就能拥有一技之长,贡献社会。以下便是一些智障人士能做的工作:快餐店/餐厅侍应、速递/信差、超级市场仓务、办公室清洁、抹车、精品店/文具店售货,及工厂/庇护工场加工、包装。事实上,只要获得机会,智障人士也能自食其力、独立生活,不致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

五、智障人士的需要 智障人士的需要基本上与一般人无异,整体来说,他们的需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般需要: 物质上,他们有衣食的基本需要。精神上,智障人士需要别人的关怀和接纳,也需要自我表现的机会,以确立自信心。同时,他们也需要朋友及群体生活。

学习机会: 由于智障人士学习能力较为迟缓,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及稍长时间的学习机会。 因材施教: 个别智障人士的能力差异很大,因此不但需要公平的对待,而且要按其个别能力而教导,使他们发挥潜能。

六、义工可为智障人士提供的服务

义工可为不同程度的智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其中包括生活技能、社交康乐活动、提供技术性支持等: 策划及推行社交及康乐活动 — 智障人士需要适量的康乐活动,现在在服务智障人士的社交及康乐中心内,可按智障人士的能力,由义工协助设计一些体能性、户外或竞技活动、兴趣小组等,使他们能发挥所长

生活技能训练 — 义工可为低中度或严重智障人士提供日间训练与照顾,义工可在个别训练(如自我照顾、简单家务、实用生活常识)中予以协助

协助智障人士学习— 义工可协助训练智障人士学习职业培训技巧,如运用一些简单的机械或人手操作等 辅导服务 — 义工可作陪伴、探访及护送工作

家庭支持 — 了解智障人士家庭的需要及困难,协助转介往其它适切服务 提供技术性的服务如修理用具、家居清洁等 社区教育 — 以身作则,教导社会人士接纳智障人士

七、与智障儿童相处的态度 客观及正确地认识智障儿童; 接纳他们; 应当作一般人看待和尊重; 提供学习机会,增加其独立性; 适当的期望; 对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 给他们多一点耐性,关怀和爱护。

误解 事实 智障是会传染的智障是不会传染的,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永久性的缺陷,其性质与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不同。 智障人士有暴力的倾向 其实,每个正常人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而智障人士的暴力倾向并不比一般人大。智障人士有时会以大叫,推打东西......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意伤害别人,而只是他们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弱。 智障人士永远要依赖别人不少智障人士都有能力独立。据一些统计显示,有八成以上的智障人士 (即轻度以至部分中度智障人士),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但能自我照顾,出外工作,亦可帮助别人。教育及训练智障人士浪费社会资源智障人士与我们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同时,经过训练后,他们也能发挥潜能。

智障人士应被隔离 隔离智障人士对他们没有好处,任何人都需要接触不同的事物和听取不同的意见,有助于个人成长。 智障人士的性情古怪,难以结交 智障人士其实很喜欢结交朋友,不过,有时他们会因不善辞令,或不懂得以适当的社交技巧向人表达,因而使人觉得他们孤僻,或太过热情,彼此自然难以结交。其实,你只需花点时间和耐心去了解他们,便不难发觉他们的可爱处。

第二章 服务智障儿童

一、义工服务的原则 教育特殊孩子应做到:提供学习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或过度要求;逐步渐进、坚持忍耐、具体明确;不打不骂、不恐吓、多鼓励。

一、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愿意、能够接受、教化这群特殊的小弟兄。也对这群小弟兄加以肯定——天生我才必有用;若善尽教养之道,则天无枉生之才。

二、共识?——这群弱势者,也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与我们有同等的人权。他们绝对有接受教育、训练的权利,他们也应有权参与工作,他们同样拥有人性尊严。

三、内涵——教学训练内容应该丰富、有内涵,并适合于个案的需要。故自己应先习有相当的知识、技能、技术、技巧,针对个案的需要,教导之。有内涵的教学同样受智障者肯定,反之没有内涵的教学是不被智障者尊重的。

四、方法——特殊教育工作,遇到的困难,一定比一般的教育要多,困难若是找对方法,困难即解除,特殊教育尤其注意方法。

五、无教不会的原则——教学、训练的内容,难易度要适合个案,并与其要相近。太难的没有办法接受,太容易则浪费时间,又不能引起学习的动机。

六、活泼、有力、运用教具、辅具——因为教学的对象系比较不会自动学习及创作思考者,教学要强而有力的引导。

七、启发学习动机——智障者由于智慧关系,本身缺乏远虑及计划。适切适时的引起学习动机是帮助其学习的关键。

八、有目标、有程序、按步就班的教习——以个案的程度拟定长程、中程、短程教习目标,时常修正教习方法、技巧。目标是在让个案学习得最多,最有有绩效。

九、正常化的原则——不把智障者当异类来界定他们,经教习后也是正常的人,故教习时,用字遣词要正确、正常化,不宜引用不正确的幼稚教习,如狗狗、糖糖、车车等。重复的用词反而困扰他们。虽然智障碍者有某些障碍,但教育、训练的目标还是指向正常的生活原则,不要以为他们不正常就以怜悯心可怜他们。反而要正面积极的教育训练他们,让他们能分享人性尊严。不把他们奉为喜憨儿就百般的呵护、乱宠他们,也不因为他们是阿达,就排斥、放弃他们,应以正常他的教育、训练、辅导之。

十、积极的教育——教习要有丰富正确的内容,应该做充份的准备,切忌无病呻吟、炒冷饭。

十一、Just do it——适时的教习,把握机会教育、训练时机。当个案犯错时,及时清楚的告知错误在什么地方,并辅导正确的方案。

十二、避免以自己情绪的起浮而工作——教习智慧障碍者应本着正常的心并以承接天职之重任教习之。

十三、避免发脾气的时候处罚学生——学生有犯错,应该处罚时,不要因为他们是智障,就一昧的可怜他们,教习他们能分辨好坏、善恶,但要处罚前应让他们清楚的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要如何修正。

十四、投资时间才能节省时间,多花点时间增进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有丰富的内涵给予,提高教习品质。

二、沟通技巧

说话简单: 以浅白的字句交谈,需要时应说慢一些或重复; 可尝试请他们重申要点,以确保他们理解交谈内容; 用动作或示范,如身体语言,具体地表达; 用正面意思表达; 勿要求猜度,因智障人士的抽象思考能力较弱; 明确、具体的沟通,给孩子明确的指令。例如:〝把杯子拿过来〞,指的是那一个杯子?要说清楚如:〝在餐桌上的黄色杯子,请拿过来〞,这样就具体多了,讯息要明确到能让孩子了解。 计划分工化的活动或游戏: 配合他们的实际年龄,而非智龄,如不要安排一位智龄两岁,实际年龄四十岁的智障人士到波波池玩耍; 配合他们的程度,如不作抽象的游戏设计; 由于部份智障人士有其它生理毛病,如心脏病(唐氏综合症者常患的病),故需避免一些过份剧烈的游戏,注意其身体状况; 进行较复杂的活动或游戏时,应将程序或步骤分化,使他们容易吸收和学习,活动不但能顺利进行,且能减少他们的挫败感 聆听技巧 耐心聆听智障人士的说话,一方面有助理解其说话内容,同时亦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加深彼此关系 沉默技巧 当要求智障人士表达或回答问题时,应保持适度时间的沉默,让对方有充足时间思考和组织,回答问题 协助适应 尽量给予足够时间,切勿催促,尤其在转换一项活动时,更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适应 鼓励及赞赏 应对智障人士的正面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及赞赏,除令他们有成功及满足感外,更引导他们对正面行为作确认。

给予智障成年人的训练 给予智障成年人的训练其实很需要来一次改革,我们不应该再训练他们做那些他们已经花了十年时间来学习的零碎项目,甚么大小肌肉训练、数数目、分大小、分颜色、过马路、打招呼、图片配对、实物配对、眼神接触、辨认钱币„„实在数之不尽的儿童式训练啊!学来学去都是零碎的预备技巧,始终未能与日常生活整合,更加谈不上改善生活质素。他们已经是成年人,我们应该尽量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使他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过着有尊严而独立的生活。平日的训练其实可以是其它社区人士平日做的东西,例如上班工作、使用互联网、看电影、外出构物、文娱活动、康体活动、出外旅游、写日记(以录音或代笔)、信仰生活„„数之不尽的日常活动其实就是智障成人最好的训练,只要迁就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由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在进行活动时给予充足的支持,这便成了最好的训练。 总而言之,如果社会能够给予智障人士足够的支持,很多智障人士都能够适应社会。反过来说,只要这个社会能够适合他们,他们便能过着有尊严而独立的生活,而不需要被标签为智障人士,硬要他们穷尽一生的精力,了无止境地努力学习去适应所谓“正常”的社会。

三、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过程

(一)、成长的必然过程

(二)、模仿:

孩子很多的行为皆由模仿而来的,模仿父母、师长、同学等。

(三)、逃避:

逃避常因过多的要求导致。孩子做不到的行为,一再一再的被要求时,最后孩子会学会逃避的方式。例如:孩子一上课或一回到家就躲入厕所里,因为他发现只要躲在厕所里,就没有人会要求他写字、做事。因此大人的教育方法要注意,不过度要求孩子,一旦过度要求,会使得孩子产生逃避行为。

(四)、不满足

孩子常因语言障碍或不会表达等因素,导致需求无法满足,此时问题行为就容易产生。尤其是青春期时,因生理(性需求)、环境(上国中后老师、学校都会改变)的改变,问题行为的发生会增加。

(五)、不适当的增强消除: 大人不适合的做法常会消除孩子好的行为增强孩子不该有的行为。例如:孩子自伤行为是为引人注意,此时以打骂方式或慰抚方式稳定孩子的情绪,反而会增加孩子自伤行为的发生,因此孩子自伤时,应以忽视方式来对待他。总言之父母、师长的教导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导方式不当,孩子的问题行为会更恶化、严重。

四、问题行为的处理步骤

(一)、问题行为

1、目标行为的检出问题行为发生的因素

A发展与环境因素 B病理因素

2、行为发生的情境的掌握:

问题行为发生前都有微兆,观察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找出关键所在。

3、目标行为的发生频率:

看其频率视其是否为问题行为,很多不是严重的行为,不要大惊小怪地处理。

4、增强物的选择:

例如:有个小孩最喜欢的是洋娃娃,因为她需要的母爱,转化对洋娃娃的关心„„,这是她的增强物。有些孩子的增强物不是很容易找出来,要多尝试、观察。

5、辅导策略的确定:

例如: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不会说时,另一个老师在一旁提醒,说“这是手表”,若孩子仿说“这是手表”时,即予鼓说“好棒喔!”给予增强物。可视孩子的特质设计不同的情境学习,一旦沟通方式建立后,即可依此模式学习其余新的事物。

6、执行:

与孩子的约定的赏罚要彻底执行,例如:孩子喜欢玩游乐器,但规定每天只能玩30分钟,如果超过30分钟,就不准玩一个星期,结果有一天发现超过五分钟,如果你是家长会怎么办?一般家长会想藏起来,让他只能看,不能玩。而我也陪着他渡过这段痛苦的时间,相信这样将游乐器收起来给他的刺激会更大,以后也会记得要遵守时间。

此外,要擅用忽视法,在没有危险性的情况下,忽视孩子的问题行为,用其它更有趣的行为来引开他的注意力,例如:孩子赖在地不起来,不要抱他、拉他起来,而是用其宅方法引导他自已站起来。

7、检讨:

个案训练要先拟定计划,并评量诊断。

(二)、情绪的问题

1、自我控制能力的增进 利用动作可增进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动作法分为:

压制式动作法、单手举动作法、拍手动作法,其中拍手动作法对自闭症的孩子很有效。 拍手动作法的执行方式为:

老师的双手固定于胸前,掌心朝外,请孩子举起双手拍老师的手掌,一起数,从一至二五下、二六下起老师的双手即上、下、左、右移动,请孩子跟着老师移动位置拍掌,由慢而快逐渐增加速度,直到一百二十下,才可停止,依同样的方式一天拍十回。

2、过剩精力的发泄:

可训练孩子跳床,让他在心情不好时,可自行去跳床发泄,或训练孩子投篮发泄其过剩的精力。

3、与教师共感(默契)的建立:

4、紧张与焦虑的消除:

(1)拇指交握法

与孩子握手,姆指对姆指,掌心紧贴,这样你的爱心与关心会透过手掌传给孩子,或用手在孩子背部轻拍,这样孩子就会听你的话。

(2)压肩法 站在个案背后,用手掌虎口处理个案肩膀靠近脖子的位置,慢慢增加力道,直到整个身体的力量都压上去,然后手慢慢放松,不要让个案感觉疼痛,如此反覆做数回,这方法对情绪较不稳的孩子很有用。

五、处理行为问题的注意事项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各项原理的搭配实施:

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不能只做一半,要各项要素配合执行,如执行动作法,刚开始执行时,环境中没有其它声音,慢慢地,认知学习进入后,就让教学组长与家长在一旁低声说话,故意干扰,当他对干扰的承受力愈来愈强时,干扰的声音就愈来愈大,甚至到最后隔壁的房间有铁钉在敲,他都不理,继续工作。当他抵抗干扰源的免疫力逐步渐进培养出来后,周围的情境他就承受不干扰,这样才是完全整套的行为改变技术。 1、积极行为的建立与不适应行为的消除。 2、依据学生学习特性提供适当的学习模式。

(二)、而心与坚持

(三)、明确、具体的沟通

给孩子明确的指令,例如:〝把杯子拿过来〞,指的是那一个杯子?要说清楚如:〝在餐桌上的黄色杯子 请拿过来〞,这样就具体多了,讯息要明确到能让孩子了解。

(四)、爱心关怀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提供孩子学习的机会,例如:孩子买了一双新鞋子,遇到水洼时,要不要让他把脚踩进去?一般父母会阻止孩子,可是这样的经验对孩子却是很难得的,不过大人时常会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五)、发掘学生优点

六、学习辅导

(一)、教育需求的检出

(二)、起点能力的检出: 已学会了什么?

(三)、终点目标的予估: 要学到什么程度?

(四)、工作分析: 学习步骤的确定。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

(六)、教学计划(教学流程与评量标准)的确立。

(七)、行为改变技术的各项原理的搭配实施。

(八)、确实的执行,检讨与灵活的修正计划

《小龄智障儿童康复教学工作总结.doc》
小龄智障儿童康复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