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课教学工作总结

2020-04-1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轴对称图形微课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拓展练习教学设计 设计者:林晓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设别轴对称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造等数学活动过称,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与空间观念;

2、技能目标:

通过折叠、剪拼、绘画,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其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体会数学的价值与数学的对称美。

3、情感目标:

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观赏图片赏析影片激发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准确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正确完整的画出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渗透“对称”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微课内容:

在本节课应用联系环节我设置了四道应用题, 1.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A .1条 B.2条

1.数字0、

2、

3、8都是轴对称图形? 2.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国旗寓在进行各国文化教育,英文字母与“MATH”不解之缘,数字的对称性和图形的非对称性成为思维训化的平台。

推荐第2篇:《图形分类》复习课教学反思

《图形分类》复习课教学反思

唐丽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通过以半扶半放的形式提前为孩子整理除复习提纲,让孩子按照我的复习提纲梳理知识网络。四年级孩子在做这一部分内容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我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这种梳理知识网络的形式学生会越做越熟练。

由于是复习课,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上,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拔高点。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一部分的讲解时,我拿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问孩子“他应该属于哪一类?”孩子们有说属于直角三角形,又有的说属于等边三角形,我肯定了他么的答案,并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为什么就一个三角形可以被分到两类里?”引导学生说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可能不同。”以此推到到钝角\\等腰三角形和锐角、等边三角形上。孩子们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并且是轻松的理解,这就是复习课的目的所在。

本节课的闪光之处是通过让孩子动手操作分一分,重新体验与巩固分类的意识与方法,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梳理知识网,学生在交流中思维碰撞出火花,更有助于深刻的理解。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凸显了课堂转型中的“把课堂还给孩子”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又是以学生的交流汇报为主,难免在时间的掌握上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课堂掌控能力,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推荐第3篇:图形创意课的教学案例

五、图形创意课的教学案例——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

一、案例背景

人们在对一幅图形设计作品发表观感时总是说\"好\"、\"有意思\"、\"深刻\",或者\"构思一般\"、\"差强人意\"、\"不清楚意思\"等,这样的评价不单是指设计师的题材内容的选择或表现技能的好坏,在更大程度上是对我们所说的\"创意\"的评价。 作为我校广告专业的学生,必学的一门设计类基础学科就是 \"图形创意\",也许初接触这门学科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一只\"拦路虎\"--那就是无法充分打开思路,展开联想。一幅优秀的图形创意作品离不开奇特的联想,因此要学好\"图形创意\" 这门学科就必须学会联想,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展开联想。

怎样将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上得生动易懂,充分体现我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呢?于是我想到了在\"图形创意\"课课堂上开展以\"如果世界没有了联想\"为课题的讨论式学习。

二、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联想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学会形象联想和概念联想,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展开联想,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3、情感目标

联想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上的

4、教具

教师自绘图片,多媒体课件,音响,插图

三、教学设计思路 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这堂课不仅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联想同时要对他们的绘画技巧进行训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接触\"图形创意\"课,学生肯定感到陌生甚至是无从学起。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兴趣呢?于是我在新课导入时用了一句联想公司的广告语\"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引出了本堂课的课题。一个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考虑到现在的中学生对关于明星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告诉他们:先联想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待会揭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的答案,为本节课设下了一个诱人的悬念。 在专项训练时,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联想出与题相关事物,口述他们的思维方式,还要求他们能把自己脑子里的抽象形象通过自己的绘画技能表现成绘画语言即画成形象的图形。这既在训练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在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中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然后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及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将学生分为6小组坐好,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速写纸,笔)安定学生情绪

2、新课导入

师 :前几天老师看过一则联想公司的广告\"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问题1)

那么老师现在问问你们,世界将会怎样呢? 学生马上担心:\"我们的生活多没意思呀,\" 有的说 :\"没有我们广告专业了,\" 有的学生还调侃说:\"老师你教我们图形创意的话,你也失业了。\" 有学生还说 \"穷,枯燥……\"

师:很好,你们现在回答问题时,不也正在展开联想吗?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引处出本节课的课题。

3、教师拿出事先画好图形的小黑板,

问:\"现在你们看到的图形觉得它象什么呢?\"(问题2)

各种答案接踵而至。学生有的说像苹果,有的像\"臀部\",还有的说像\"灯罩\"的,也有的觉得像\"掉一半的苹果\"------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看看旁边用纸遮住的部分。

老师撕开前一半的答案,下半部分留在下课前揭晓,为整堂课设置悬念。(学生更好奇,吸引注意力)

4、引出问题3--\"什么是联想呢?\" 师:做了脑筋练习,我们再来看几幅作品,然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联想图例) 学生先自己归纳 师补充总结:联想就是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客观事物间由此及彼的相似性的内在关联性导出的新结果。

5、欣赏(鼠标的形象联想),多媒体展示。

训练1:给定一个物形--橘子瓣联想出形状相似的视觉形象。(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老师每组发放一个橘子瓣,以供参考,讨论过程中放些轻音乐,舒缓学生情绪,激发灵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答案,互相提示,互相激发灵感。6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联想得多的小组为胜。

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画出联想到的大致形象,并用语言描述:有说像方向盘的,有说像螺旋浆的,还有说像月亮、像笑弯的嘴、像积木的,每个小组都积极的讨论并想出了许多奇特的答案。

老师认为他们还有发挥的余地,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只因为这是第一个专题训练也许思路还没完全打开。

6、(趁热打铁)欣赏以\"停\"的概念形成的视觉形象(多媒体展示) 老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的看范例,积极性很高

训练2:以一个特定的概念\"冷\"推演出概念相近的视觉形象(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师:你们听说过\"感同身受\"吗?据说这样更能刺激艺术家的灵感迸发,正好现在是冬天,我们把窗户,门都打开5分钟感受冷吧。

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纷纷开窗、开门,同样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 要求6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联想最丰富的小组为胜。 讨论过程中放些轻音乐,刺激灵感

(果然在第二次练习中,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可爱又优秀的答案: 王琳小组:下面我的组员在黑板上画画,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雪人\"很冷,就穿上\"滑雪衫\"戴上\"手套\",围上\"围巾\",来到公园看到了\"雪花\"飘在天空,和朋友打起了\"雪仗\",后来他太冷了就回到家里先灌了个\"热水袋\"取暖,但还是冷就升起了\"火炉\"--------- 王琳的故事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王琳的话音刚完,我们看到黑板上也画满了在故事里出现过的一切与寒冷有关的图形、物体。这,再一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刘岳鹏小组也不甘示弱,给出了一系列奇特但又合理的答案:

\"我们想到了班上的同学李羿成,因为他冬天穿很少我们,就觉得他会很冷;还有白加黑感冒药,冷了就会感冒,感冒了就要吃感冒药;另外情人之间的悄悄话也会让人听了起鸡皮疙瘩,鸡皮疙瘩让人也联想到了冷……\"

老师并没有给他们评出哪组胜出,因为他们都表现得很棒!奖励是:他们为彼此的出色表现热烈的鼓了掌。老师揭开了之前只开了一半的答案。

7、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图形创意\",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感受。 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热烈而和谐 王琳:我只想用一个字形容,\"妙\"。 廖雪:我再也不怕找不来灵感了。 冉光平:我初步了解了联想。 钟芸:也巩固了绘画的一些技巧。 黄华:今天学习起来很轻松。 ……

师:是的,老师看到你们今天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就知道你们已经学会了形象联想和概念联想,学会了在生活学习中展开联想。 世界离不开联想, 世界因联想而精彩!

五、授课后的反思

作为刚从美术学院毕业的一名新老师,恰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因此这节课不但是我初次执教的汇报课,更是我在教改探索路上的小试牛刀。

这节课题为\"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的图形创意课,很完满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整堂课,全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世界离不开联想\",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识。学生对学习\"图形创意\"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绘画技巧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可贵的积极合作,互相协助的精神,更看到了他们大有可挖的创意潜力。

推荐第4篇:认识图形 说课

《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师可控制一下时间。)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

生交流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这

(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2.“找”面。

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拓展: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三、练习。

1.“说”面

(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找名字(第36页:连一连)。

师: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

师: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淘气:先看我的谜语。)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课后反思

1.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本节课缺少让学生表述的机会。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试找今天认识的四个图形,并且到讲台上展示摸给大家看,学生虽兴趣很高,但反思后发现此处只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摸,如果能够让学生边说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边摸着展示给大家看,效果会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推荐第5篇:图形创意说课

图形创意说课案 一说教材

本教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思维和联想思维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与联想思维的特征,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通过分组增强学生合作,团结能力,提高思维设计技能。

1、从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创意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比赛讨论法,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明白创意思维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能通过分析命题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创意活动。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及怎样发掘学生的图形创意的思维

措施:用讲解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PPT课件展示创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是他们注意集中于课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级学生,他们爱想象爱联想但课堂上相对被动,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我利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学生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接—演示法”相结合,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思维想象与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及时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四、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3分钟)

2、讲授新课环节(20分钟)

我通过示意图和不同的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理解发散思维的作用。可能学生不能全部掌握这种创意思维,但我会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一些创意图片,并且机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教学重点。

3、课堂练习,小组比赛(20分钟)

让分组的同学按规定进行“鼠标”、“城市”、“复杂”、“历史”、“年轻”等进行联想绘画的方式表达,同事让每组学生对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完善。

4、布置课下作业(20分钟) 用苹果和条形码为素材做联想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5、小结

6、通过下一节课的讨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联想)的发掘和开发。

推荐第6篇:一上:《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把目标定位为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教学过程

(一)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今天美美、小刚、萍萍、明明和我们一起来做数学游戏。我们看看他们给我们做什么游戏?1.听特征猜图形。美美说: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无法自由滚动。(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追问: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2.听特征猜图形。小刚:长长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学生猜对课件出示长方体)。(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追问: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3.听特征猜图形。萍萍说: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4.听特征猜图形。明明说: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小结:刚才这个游戏让我们再一次的回顾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我们看看下面该做什么游戏了?【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猜谜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为下一步图形的分类做好铺垫。

(二)分一分,放一放1.为明明整理房间。师:明明的房间多乱呀,我们一起来帮它整理一下。把物品按照要求放到架子上。2.小组活动:摆放物品。3.学生进行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这样摆放。小结:同学们通过合作把明明的房间整理好了,现在看起来整洁多了,看来,把物品分类摆放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的游戏,使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起联系,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拼一拼,摆一摆1.解决图1的问题。师:我们帮明明把房间整理好了,他邀请我们和它一起搭积木。图1:一共有( )个。(1)说说它是由几个长方体拼成的,你是怎么数出来的?(2)我们只看到3个长方体,大家数出4个,哪1个藏着的长方体你是怎么发现的?(3)学生照样子拼图:上面的图形一定会有一个下面的图形和它对应。2.解决图2的问题。图2:一共有( )个。(1)数数它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你们是怎么数的?(2)学生活动之后,小组内学生进行汇报。预设:先数看到的,再数遮挡的着的。预设:分层数。(5+3+1=9)预设:爬楼梯数。(3)分层解决问题。①第一层有几个正方体?(1个)②第二层有几个正方体?(3个)③第三层有几个正方体?(5个)师: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爬楼梯,一层一层的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体。3.解决图3的问题。请你用刚学到的方法标一标,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体。【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归纳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拓展提升师:刚才我们跟明明一起搭的积木,现在同学们自己用积木搭一个,让你的同桌猜一猜用了多少个?

(五)总结今天我们和美美、小刚、萍萍、明明一起做了许多数学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7篇:立体图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重视了:系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自主梳理知识,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必须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出现按立体图形的种类和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方法来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课前完成整理和建构,增大了建构的空间,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交流中调整,为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时,体验和感悟了建构知识网的方法。这样,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改变原来那种学生纯粹的代公式等练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据计算。

推荐第8篇:《图形与变换》复习课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是五年级“空间与图形”复习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知识点有: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轴对称。面对内容综合、大班教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要把学生几年中学过的知识以整体结构的形式集中再现,我将知识化为模块,小组合作学习、分层训练,教给学生有效复习的方法。

精心备好课。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的资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复备。这节课目标意识强,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对难点、重点了如指掌,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准确,重点突出,把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作为本课重点,指导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作为难点,抓住利用特征动手实践这一关键,突破难点。

由学生复习时常出现的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充分利用好课前练习的载体,通过“哪些题目运用了平移、旋转、轴对称?”这样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三组变换的图形展示后,分别归纳出其变换的特征。轴对称:位置、方向变化,图形大小、角度不变;平移:位置变而大小、方向、形状不变:旋转: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方向变化;相似:大小、方向、位置变化,形状不变。因为经历了悟的过程,也许很多存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当变换与比例尺相结合更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引入这部分教学用间过长。学生不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以后的教学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2、放手让学生归纳整理表格用时过长。充分预设每个活动的有效性及时间分配。

推荐第9篇:复习课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有趣的图形

大庆石化第四小学

杨盼

1.课前小游戏

找学生到台前来抽带有图形的图片,告诉其他学生你抽到的图形。 (分别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2猜谜小游戏 (出示七巧板图片) 3练习

(1)你能数出它有几个正方形吗?

(2)数一数,闹钟里有哪些图形?

(3)数一数房子里有哪些图形?

(4)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长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形有(

)个

(6)长方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形有(

)个

(7)涂一涂:

(8)数一数

(

)个长方形

(9)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个三角形(

推荐第10篇:一年级认识钟表认识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认识钟表认识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图形

、出示第116页第4题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

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第11篇: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难点: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理解有关特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提示学生在作图时使用规范的用具)

2、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先分一分,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并分小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后板书:

一类: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一类: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以称作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曲线图形有哪些? 板书: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

4、请同学们在你们刚才画的平面图形上作高,(提示学生作高时要使用三角尺)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作高的?

二、知识深化

(一)三角形

1、提问: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想到些什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下面的图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些图形的?

(2)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3)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锐角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明确:把三角形按角的特征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所有的三角形都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类,没有例外。

4、提问: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后。

教师小结:因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最多也只有一个钝角。

5、出示下面的图形: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些图形的?

(2)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生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6、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还知道些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二)、四边形

1、提问: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你能试着画一个示意图表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

2、教师呈现下图:四边形 学生尝试画图并在小组里交流

3、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的?

(2)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4、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述?

(三)、圆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指名叙述

让学生在开始画的圆中画出半径和直径,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第7题。

2、完成练习第10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第12篇:图形与几何课型教学流程2

图形与几何课型教学流程

空间与图形课型,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在教学中老师们也十分重视,通过小组内讲课、评课、分析、探讨,总结出解决问题这类课型的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建议教学用时:5分钟) 模板一:(1)联系实际导入 模板二:(2)回顾旧知导入 模板三:(3)直接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建议用时:15-20分钟左右)

a自主学习

模板一: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研究的课题,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模板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教具或学具,初步感知几何图形。

b 合作交流

模板一: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交流,推导出图形的公式

模板二: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合作观察图形各自特征,初步认识图形,建立表象

c 精典讲解

模板一:讲解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公式作推广。 模板二:讲解图形的特征,具体认识图形的特征。

d归纳小结

模板一:归纳出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强调公式的灵活运用。 模板二:归纳出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建议用时:8-12分钟)

练习一部分穿插于讲授新课中的课堂练习,一部分为课后巩固练习。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练习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注意评讲学生做练习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四)课堂小结(建议用时:3分钟)

模板一:课堂研究了什么?

模板二:图形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模板三:新旧知识间有怎样的联系?

第13篇:《图形的旋转》微课教学设计[全文]

《图形的旋转》微课教学设计

会昌县右水初中 肖志远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归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和对应点的概念,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旋转、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找旋转角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通过欣赏生活的旋转图形,导入新课的教学.

2、新课教学

1.观察实例得出旋转概念.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近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生活中的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学生口答,教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 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归纳:像这样,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3、巩固练习

教材第59页练习.

4、课堂小结:本节微课学习了: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

1

第14篇:三年级图形的周长复习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周长》复习课教学设计

石礼涛

教学目标:

1、巩固、理解周长的含义;

2、熟知并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培养仔细、规范,认真思考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周长概念,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再过几周就要期末考试,为了迎接考试,我们这节课对《图形的周长》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

二、梳理知识点

1、小组交流

同学们先自己进行回顾整理这一单元学了那些知识点,然后,在三人小组内交流一下,同桌相互说一说。

2、指名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

(1).什么是周长,如何理解“一周”?

(2).计算长方形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3).计算正方形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4、交流讨论。

5、认识周长。

课件演示:绕着边线画一圈,从起点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问: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2、我能说(课件展示)

3、我会填。

先默读,想出答案后举手。

(1)、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有( )个角,都是( )角。

(2)、正方形有( )条边,而且都( );有( )个角,都是( )角。

(3)、( )就是它们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 ) (5)、长方形的周长=( ) (6)、正方形的边长=( ) (7)、长方形的周长÷2 =( )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掌握的非常透彻。

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5、口算下列各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

(1)、长12厘米,宽8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长8分米,宽4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3)、长20分米,宽1米,周长是多少? 正方形:

(1)、边长是5米,周长是多少米?

(2)、边长是7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四、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我会判断: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7厘米。( ) (2)、长方形的长扩大2倍,宽不变,周长也扩大2倍。( ) (3)、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它的边长的4倍。( )

(4)、周长相等的2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 (5).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 (6).用三条长度相等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把周长的知识做了一个复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2、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第15篇: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评课稿

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评课稿

在这次“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听了三位教师执教的有关“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我们收获还真不少。下面就三位教师的共同点谈一些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周老师在执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时选用了一个做鞋垫的生活情境:要用一块面料大约为200平方厘米的布料给儿子剪一双鞋垫,够吗?这一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间的矛盾,有人认为够,而有人认为不够,到底够不够呢,在这时,老师抓住时机,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而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学生就兴致高昂地动手去验证去了。周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改编教材的例题,使学生有 “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所用,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这三位教师创设了许多丰富的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如郑老师在执教《圆柱体的表面积》中创设了求茶叶罐表面积、厨师帽表面积、通风管表面积等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周老师执教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中也创设了估算不规则游泳池的面积等数学问题,赵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中创设了求金字塔底角的数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这三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如:郑老师通过让学生展开圆柱体的侧面推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赵老师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方式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各是180度;周老师通过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估一估等方式来得到不规则鞋垫的面积。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呈“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的形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三、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这三位教师都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每堂课是,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龙山小学 2009.3.4

第16篇:《轴对称图形》观课报告

《轴对称图形》观课报告

XXX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观察、动手的能力,关注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对称”的美。XXX老师从让学生观察心形、枫叶开始,接着多媒体出示部分国家国旗图形(对称图形),以初步感知“对称”。然而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陌生的,于是吴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对称”这一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紧紧抓住展示图片,从视觉上进行冲击,感受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美丽。接着将这些对称物体抽象成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看一看,动手折一折,小组交流汇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并通过把各种图形对折来突破“完全重合”这一难点,明确“完全重合”要求整个图形的形状完全重合。最后,吴老师设计出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一系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判断,欣赏,能让学生在感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同时,拓宽对轴对称价值的认识。

2、动手操作,体会“对称”的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如果单凭眼力判断一个静止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有点抽象的韵味,不利于学生概念的建立,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实践出真知,主要体现在:(1)让学生折一折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卡纸,看看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找出有几条对称轴,紧接着让学生自由提问题,是否所有的梯形和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得出结论:只有等腰梯形和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2)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方式做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3)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有异议时,通过折一折,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得到顿悟。(4)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17篇:《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

钱程

今天有幸聆听了一年级倪老师的一节课《认识图形》,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图形与几何”的开始,通过观摩,领悟到了倪老师的很多教学理念,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策略,现总结如下: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用书后的关盘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它进行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本节课中,倪老师就是以此为依托,从而展开教学活动,极大地方便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进行建模,提高了课堂实效。

2、练习设计富有童趣,学生积极性较高。

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但是该年龄段的学生可能会在经历了新知学习之后对接下来的练习活动感到疲倦。但是在本节课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学生的疲倦,相反的却是越来越感受到学生的热情,这与倪老师巧妙的练习活动设计是分不开的。

商榷之处:本节课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本年龄段的学生空间意识还不够强,我认为还要更多的从现实生活中去找一些模型让学生去充分感受,停留在画面上的立体图形与现实中的立体图形在学生感知上我觉得还是有差别的,这样也便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18篇: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制定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操作活动中识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4.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中的美,渗透审美情趣教育。

本节课的目标制定,符合《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的内容,并且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实施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学生探索新知作了非常好的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这一教学环节由六个小的教学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立体图形的面,并且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立体小朋友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动手画脚印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操作活动中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空间观念”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让学生动手把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纸片分类,学生说出好的方法来记忆这些图形,这两个教学环节是“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这一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或者教室里存在的这些图形,是“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以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

“巩固加深,迁移拓展”这一环节由四个部分构成。教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字,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指比划出图形的样子,是对这些图形认识的巩固。用树叶盖住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来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认识,练习的设计围绕这教学目标而展开。图片欣赏和小小设计师着这两个环节是“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中的美,渗透审美情趣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

三、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且在具体的题目中能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操作活动中识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一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够给图形进行正确的分类,并且能说出分类标准,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这些图形各自具有的特征, “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这一教学目标也基本达成。由于教学时间和感知“面在体上”的教学活动缺少,“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这一教学目标达成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的教学环节设计,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会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并且用手指比划出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空间观念”这一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够在教室和生活中找到这些平面图形,并且能用平面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中的美,渗透审美情趣教育”这一目标基本达成。

总而言之,本节课存在着不足之处,也存在着可取之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环节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能基本达成。

第19篇:《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在暑假远程研修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老师的优质课。特别是李晓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师德魅力,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艺术。她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

《认识图形》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的一节练习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特点。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上李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通过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愿意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们年龄特点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来展示,更加吸引学生,还有老师语言运用的很到位,一个善意的手势,一个甜美的笑脸都给学生莫大的鼓励,使学生收获了自信,收获了知识,感受到温暖。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2.动手操作,学生乐于探索。

在课堂中,李老师设计了“说、数、猜、剪、拼”,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图形,来解决这节课的目标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把抽象生硬的教学,转变成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游戏。 3.关注个体,鼓励学生。

李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闯关游戏,这样她给予每个孩子极大的关注。在教学中老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更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快乐,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空间。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点点的不足之处: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认识水平,还不是很完善,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去认识。这样,把课堂中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再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对于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去。

通过这次观课评课,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20篇:认识图形教案说课

《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

(一)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二)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四、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五、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正方形纸片、一些长方形纸片、一些同样长的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主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你们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课件出示)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认识四边形(课件出示)

出示两张图片实物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面各是什么形。 请学生摸一摸长方形纸的边,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摸一摸正方形纸的边,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在数学大家庭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追问: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是几边形?

做“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 )里打“√”。

2 (

) (

) (

) (

学生进行判断,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用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例题2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个图形纸片)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组织汇报。

提问:大家刚才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你知道这两类图形分别叫几边形吗?

要求学生分别举起手中的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师讲解并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你能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板书设计:

都是四条边,都是四边形

都是五条边,都是五边形

都是六条边,都是六边形

《认识图形》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一些简单图形的基础、并有了一定的图形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认识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平面图形、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数、比、拆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建立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概念。

②: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去探索、实践、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5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五、说教法: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找一找的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认识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我是先通过出示地砖模型让学生分别认识它们的面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它们有几条边,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四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于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我首先出示例2中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它们都有几条边,给它们分分类,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并全面检查学生的

6 学习情况。

《图形课教学工作总结.doc》
图形课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