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教学工作总结道德与法治

2020-04-1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八下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八下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刘雨晴

本学期,本人从第九周开始接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自从接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以来,本人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备出与学生实际相符合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转变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更加贴近,在备课讲课时要加入生活元素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方面,努力做好备课上课工作。

二、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长时间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保持兴趣,光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能做到的,通过情景表演、采访人物新闻时事播报等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对教材内容挖掘的不够深,准备不足,方法欠妥;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自己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对个别顽劣学生缺乏很好的耐心;在以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促进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就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1)每节课必须让学生目标明确具体。因而在每节课前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仔细确定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学习。

(2)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完成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交流,互帮互学。教师主要只是给学生指导和给问题学生适当的引导。

(3)当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使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四、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的特点,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的情况,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耐心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并收获了很多,比如说教学技巧、新颖的教学方法、美化教案、为人处世等等,在我的支教生活中添上了华丽的一笔。为我今后正式走进教师岗位增添了极大的信心。

2018年1月

推荐第2篇:八下《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15课

河台镇初级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第1至5课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武装力量的作用是什么?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力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7.作为国家主人怎样尽责?

一切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8.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①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③村

1 民参加村务公开会;④年满18周岁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⑤网络参政;⑥听证会等。

※9.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0.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1.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2.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3.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4.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例有哪些?

发展义务教育,提供免费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精准扶贫等。 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5.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6.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 ※17.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人大的关系是怎样的?

(1)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8.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9.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20.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 ※2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4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框 加强宪法监督

※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对行使监督权做了怎样的规定?) 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5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 (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1.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如何弘扬宪法精神?) ①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③践行宪法。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12.国家通过哪些途径和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①设立国家宪法日;②建立宪法宣誓制度;③设立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④开办宪法主题公园,进行宪法宣传等。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框 公民基本权利 板块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6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有哪些?行使政治自由有什么意义?

(1)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板块二:人身自由

※5.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6.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 7 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7.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内容有哪些?

(1)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9.宪法如何保障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板块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0.我国公民享有哪些社会经济权利?哪些文化教育权利?还有哪些其他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2)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3)其他权利: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4)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11.财产权。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12.劳动权。宪法规定,公民由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3.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14.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8 (2)保障政策: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5.文化权利。内容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给以鼓励和帮助。

16.举例说明国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鼓励和帮助科学文化活动? ①表彰科学研究;②组织艺术表演;③修建阅览室等。 第二框 依法行使权利

※17.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8.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9.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维护自身权益。

※20.什么情况下适用协商解决纠纷?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21.调解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22.什么情况下适用仲裁解决纠纷?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23.什么情况下适用诉讼解决纠纷?

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9 刑事自诉。

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一框 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2 ※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①保守国家秘密;②爱护公共财产;③遵守劳动纪律;④遵守公共秩序;⑤尊重社会公德。

※4.遵守宪法法律要求我们怎么做?(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怎么做?) 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6.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分别有哪些?

(1)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10 ※8.公民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9.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0.公民为什么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1.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框 依法履行义务

※1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3.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出处:21教育名师】 ※14.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 11 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第一框 基本经济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公有制经济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 12 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如何?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框 根本政治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11.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12.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什么?)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3.如何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①手机(电话);②微博;③人大代表联络处;④人大代表之家;⑤人大代表述职。

※1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 13 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第三框 基本政治制度

※1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②多党派合作;③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④多党派参政。

1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14 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20.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1.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3.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4.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原因: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2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 15 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7.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8.居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的关系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9.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村民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30.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31.实行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荐第3篇: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罗四举

不知不觉中,已是18年过去。在过去的18年中,我勉力耕耘、不断进取,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为科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工作中,我主要作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注重研究教材。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推荐第4篇: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14课知识点提纲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4课知识点提纲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知识点精编

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宪法规定的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4.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我国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各级国家机关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

(1)国家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2)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知识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在组织国家机构上我国宪法有哪些具体规定?(我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上是如何规定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1 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构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4.为什么我国宪法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5.我国宪法是怎样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 (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3)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4)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6.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是错误的,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授予的,因此权力不需要制约

认为“权力不需要制约”是错误的,因为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选择题

1.2016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之所以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②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

③宪法包罗万象,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宪法得到重视的原因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①④正确;②与题意不符;③错误,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并不是一切法律的简单相加。

2.2017年5月9日,浙江省住房公积金“最多跑一次”现场会在衢州召开。会议指出要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让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少跑腿、办好事、不添堵。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②“最多跑一次”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④“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现了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政。材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体现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①②④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③排除。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知识点精编

1.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2.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宪法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我国宪法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 4.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3 5.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1)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法律地位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联系: 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宪法的落实需要通过各种法律制度来完成,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需要通过宪法予以确认,而且需要其他法律来实现。

6.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洽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7.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同时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8.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宪法监督,保障宪法实施?

(1)做好权力行使的监督。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行使监督权,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

(2)增强宪法意识。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国家公职人员要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每个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捍卫宪法,积极 4 推动宪法的实施。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宪法是其他法律之和。

这是错误的,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增强宪法意识只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这是错误的,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保障宪法实施就能保障其他法律的实施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但宪法不等于所有法律的总和,③错误,忽视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①②④都是对宪法的正确解读。 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震撼演绎了荧屏“打虎拍蝇”,回应着民心所愿,

引发观剧热潮。现实版“人民的名义”也在上演,2017年5月,有14只“大老虎”获刑。这表明

①惩治腐败深入人心②惩治腐败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我国坚持从严治党,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严治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②说法错误;《人民的名义》引发观剧热潮,现实版“人民的名义”也在上演,表明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坚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深入人心,①③④正确。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知识点精编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 5 性有哪些?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公民享有哪些政治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有哪些?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公民在哪些情况下可行使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利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有利于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三、人身自由

1.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什么?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往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公民的人身自由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对人身自由有什么规定?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

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0 3.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权有什么规定?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住宅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对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

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5.我国法律对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规定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四、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公民享有哪些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等。 2财产权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3.我国宪法如何规定劳动权?我们拥有劳动权的意义?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4.我国宪法对物质帮助权有哪些规定? 6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5.受教育权的含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哪些?我国宪法对文化权利的规定有哪些? 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五、依法行使权利

1.怎样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1)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懂得依照

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公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选举的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人身自由权只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人身自由是最根本的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4.只要政府或司法机关因办案需要,随时可以调查公民人身自由。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5.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只包括名誉权、荣誉权。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6.公民只享有占有、收益的财产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 7 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7.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可以任意行使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8.公民行使权利,可按自已的方式行使。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9.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诉讼方式处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10.调解是刑事案件的有效方式。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11.仲裁是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方式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 12.诉讼方式只有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两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选择题

1.七年级学生小李,父母离婚后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支付抚养费三百元。一年后,母亲以再婚生养女儿为由,不再付抚养费。小李又因父亲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这时小李最有效最根本的做法是( ) A.放弃抚养费

B.寻求法律帮助 C.向母亲追讨 D.寻求妇联帮助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题干中小李生活失去依靠,抚养费没有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当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采取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讨回公道。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所以小李可以通过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缺乏维权意识;C、D不合题意。故洗B

2.2016年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关链接: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案例:某校初中生小田,自开学以来,多次受到同学小张、小叶等人的欺凌,导致情绪反常、精神恍惚,学习状态受到影响,成绩不断下滑,痛苦不堪。

材料二:关于校园欺凌,各方有话说。

章老师: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性格和家庭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丁女士:自信而有良好交往能力,尤其是自律能力强的孩子不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中

吴同学:作为一名学生,在遇到类似“校园欺凌”的事件时,一定要勇敢 8 地站出来说

1)根据材料一,请判断校园欺凌会侵犯学生的哪些权利? 2)阅读案例,假如你是受害者小田,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根据材料二,请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属中等难度题目,考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校园暴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公民人身权利、依法维权等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材料作答。

(1) 此题要求回答校园欺凌侵犯学生的哪些权利,考查理解能力,校园欺凌的侮辱行为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敲诈勒索行为侵犯财产权,殴打行为侵犯生命健康权。

(2) 此题考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结合中学生特点,从向家长、老师、教育部门求助,向公安机关报警,向法院起诉等非法律手段和法律手段等角度作答。

(3) 此题要求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回答如何预防校园欺凌,考查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校园欺凌行为反映部分青少年法治观念淡薄,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平等待人,因此从提高心理健康和道德水平作答;被欺凌者要学会依法维权,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答案】

(1)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和生命健康权。

(2)首先向家长、老师求助;再向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反映;若还不行,再通过向公安机关报警等非诉讼途径解决;若以上方法都不行,还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

(3)①青少年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和道德水平。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②青少年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自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勇于同不良行为和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知识点精编

一、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二、遵守宪法法律

1.遵守宪法的含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有哪些?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2.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如何做?

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我们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三、维护国家利益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我们公民应当如何做?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维扩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 9 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法定义务)

四、依法服兵役

1.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法定义务) 2.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五、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我国宪法规定的其他义务

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七、依法履行义务

1.如何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有哪些现实意义? 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3.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如何做?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

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为什么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5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6.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保守国家秘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2.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岀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3.维护国家利益只是维护国家安全就行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4.在我国只有义务兵,没有志愿兵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0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6.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只是矛盾的,权利就是权利,义务就是义务。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7.公民只是合法权利享有者。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割裂的。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9.法律要求做的,积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可以不做。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0.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就是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11.凡是违反法律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选择题

1.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闫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题干中大学生闫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构成犯罪。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故选A

2.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网民,我们应该( ) ①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是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作为网民,要提高公民意识,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也要强化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因此,①③④说法是正确的,而坚持言论绝对自由,这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②。所以,正确答案选B。

3.材料:“微剧情”——当代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获得前所未有的高收视率和高口碑。剧中的陈老当了一辈子的检察官,退休后为大风厂的工人权益日夜奔走,两袖清风,获得老百姓的肯定;侯亮平为寻兄弟车祸真相,冒着可能被暗算的风险只身进入水深火热的“京州”就职办案。他们带着人民的名义宣誓,从开始就做好了践行誓言的准备·

11 请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剧中的陈老、侯亮平是如何践行“人民的名义”的誓言的?解析】本题通过一则社会热点材料,综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问题界定了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回答,可以围绕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监督权、守法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①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④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勇于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等。

推荐第5篇:道德与法治八下法治教育专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下法治教育专册复习提纲

八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为什么

公民权利保障书

(对公民的权利)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基本原则)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④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⑤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保障措施。

⑥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实质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所以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宪法原则)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人权的主体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广泛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科学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严格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公正司法。审批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监察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全民守法。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治国安邦总章程(对国家的权力)

组织国家机构

宪法怎样组织国家机构

①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②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③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机关的产生

国家机构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或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

①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选举产生权力机关,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②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决定时,实现民主集中制

规范

权力

运行

为什么规范权力运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行使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越权、不能滥用。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治国

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3.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联系

区别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

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联系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权力行使

为什么监督权力行使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接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监督宪法实施的主体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怎样加强宪法监督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宪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增强宪法意识

为什么

对公职人员尤为重要,增强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要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对公民来说,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怎样增强

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主要内容,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运用宪法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

三课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

权利

和自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条件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意义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

内容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表现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途径

写信、打电话、电子邮件、新闻媒体、向人大代表直接反映、参加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意义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保护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社会经济权利

财产权

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劳动权

含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意义

劳权权利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物质帮助权

含义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措施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作用

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保障政策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文化权利

内容

科学研究的自由、文艺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态度

国家对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其它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依法行使权利

如何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有界限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维护权利守程序

意义

公民行使权利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方式

协商:快速、简便。

调解:有效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仲裁: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可以申请仲裁。

诉讼

民事诉讼: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

刑事自诉: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

行政诉讼:当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时

四课

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

原因

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做法

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具体体现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建设法治社会

认识到法律及时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维护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要求

每个公民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

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维护国家安全意义: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维护国家荣誉

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维护国家利益

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原因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依法纳税

原因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处罚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基本义务

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坚持权利义务统一

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法定

义务须履行

法定义务

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②法律止做禁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违反法定义务的后果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

2根本政治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含义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确立因素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公有制经济

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含义

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用

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国家态度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含义

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作用

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态度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等

作用

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态度

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激发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权利或职责

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人大代表义务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怎么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阔民主渠道。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主党派的地位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机构——人民政协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价值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这一制度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

如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职能: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作用: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构成

城市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

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农村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职权

主体

职权内容

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家立法权---法律的立、改、废

省、自治权、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等

地方立法权

决定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任免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监督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

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

国家

行政机关

含义

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啊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组成

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与权力机关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职责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职责范围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职权差异

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使职权

行政机关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国家司法机关

性质

国家的审判机关

设置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基本职权

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怎样进行司法活动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性质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设置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等

职权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怎样进行司法活动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

性质

国家的监察机关

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基本职权

对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纠举。

与权力机关关系

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如何行使监察职权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

什么是

自由

自由的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为什么要拥有自由

拥有自由的意义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怎样珍视自由

自由的

限度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如何珍视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平等

什么是

平等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容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为什么要追求平等

平等的

意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不平等现象及危害

特权及

表现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歧视及

危害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如何追求平等

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

什么是公平

含义

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内涵及具体要求

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为什么要追求公平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怎样坚守公平

(1)

需要我们每个人要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正义

什么是正义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为什么要

追求正义

⑴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⑵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⑶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①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②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③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⑷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怎样守护正义

(1)做有正义感的人。

(2)个人守护正义。有勇气,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有智慧。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追求公平正义是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推荐第6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我担任八(2)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就连以前极讨厌道德与法治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书店等地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指出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学习新教材,进一步研读新教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推荐第7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上)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邵盈 2017-01-20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邵盈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自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2、认真抓好课堂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抓好课堂主渠道,上好课。为上了好课,我具体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备课下功夫。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结构,并运用自如,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爱好、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知识尽快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2)注重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集体辅导。其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再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重在运用。因此,我多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二、教研工作

我积极参加并完成了教师远程培训,积极参加了学校教研组活动。经常和教师共商教研教改计划,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此,我不断学习,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经常上网查资料,并订阅了大量的专业书报,认真做笔记,写心得,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我是一位老兵,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发挥优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推荐第8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二〇一七——二〇一八学年度第一学期)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两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教学,学生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

一、寻求新课程的改革素材

我在教学中首先积极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三、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通过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的、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推荐第9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第二学期)

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生本课堂教学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面对新教材,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中始终贯彻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道德与法治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即将过去,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红崖子沟中心学校

蔡进菊

二0一八年七月九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半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第二学期)

前半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生本课堂教学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面对新教材,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中始终贯彻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道德与法治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前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后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红崖子沟中心学校 蔡进菊

二0一八年五月十七日

推荐第10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如下: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尽量做到: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等方式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5、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6、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7、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8、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第11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宋桥小学康小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尽职尽责,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第12篇: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2)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二〇一七——二〇一八学年度第一学期)

在《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能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主要注重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川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我会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3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上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人:赵红 2018.01.20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6个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长时间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保持兴趣,光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能做到的,通过情景表演、采访人物新闻时事播报等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对教材内容挖掘的不够深,准备不足,方法欠妥;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自己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对个别顽劣学生缺乏很好的耐心;在以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促进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14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教初一11班和12班两个班的90余名学生《道德与法治》。这个课目是本学期刚改的,原来叫《思想品德》,再原来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但有一个习惯称谓《政治》,我没有延续习惯,我和同学们称我们学习的内容叫——道法,“学习道法课,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也成了我们学习的追求。道法自然,希望这门课的学习能为我和近百名孩子生命涂抹一丝亮丽。

下周考试,到今天,我按计划完成了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工作。教学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更是自己专业提升的过程,感谢两个班孩子的配合,感谢同科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对我的无私帮助。

英国教育家怀海特说,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构成。回想一学期来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确实是在遵循这三个步骤,教材对我来说也是陌生的,当课前备课时,我也是怀着学习的态度来阅读课文,我愿意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文本说成课文,因为在我看来,语文称其为课文是传统更是作用使然,道法课没有这个传统,但有这个作用。相比语文学科,其思想的表达少了艺术,更直截了当,更贴近学生当下的生活,更深入学生当下的思想实际,在艺术感不强的课文里增添艺术的成份,让学生在不致生硬说教的学习过程中明白事理也就成了学习的第一步——浪漫。

我的课堂浪漫之旅没有名师的精心设计,甚至很少用到课件,很少去挖掘课文以外的素材,看起来很随心所欲,就是教材文本。我认为教材的文本质量很高,事例的引用、事理的概括、导行的设计,甚至生活的拓展都是环环相扣,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逻辑关系精确。可以说,教材文本就是一本教案设计。因此,我没有过多更改这本很好的教案,只是把精力用在了如何演绎这本教案上。首先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朱xx老师说过,学生第一次接触知识,实际是一种“遭遇战”,这场战役的胜负意义重大,所以我很看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最终理解掌握程度取决于这场“遭遇战”。其次,注重对文本中事例的使用,说到课文中的事例,真是感谢编写教材的专家们,每一个事例都极好的印证了要让学生明白的事理,因此,阅读事例、思考事例、讨论事例也就成了道法课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充分运用(学习)名言警句、经典佳句的启智作用。再次,引导学生概括课文里的知识点。概括能力是语文课上的任务,同样也适用于道法课,尽管有时我直接把知识点划给学生,但我也会把课文的结构关系渗透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道法课不是一门知识课,是一门导行课,是一门关于如何做的`生活方法课,学习的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学生的行动上,因此,我不会让浪费课文里的很多留白,让学生把课文里的留白填全,是质量很高的内心对话,是很好的自我认识与教育的过程,如在学习“追求自我新形象”时,学生对自己的期待、家长的期待、自己对未来的规划,还有在学习“自尊自爱”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哪方面形象,应如何去做,我不仅让学生完完全全写出来,还要大在声的讲出来,每当这时,我都非常相信每个学生的纯真,不管实际生活中他的行为表现,我都会为他们点赞。愉快的课堂学习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生生对话的过程,更是内心自我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称为是浪漫的过程,完全是因为学生在自主参与、体验、思考中渡过,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

“学好《道德与法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浪漫的学习过程我很看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但大张旗鼓抓教学成绩的形势也不允许课上得随心所欲、知识内容能明白道理就行,所以浪漫之后必须精确,精确如何应试与提高成绩。期中考试时,我因为参加市里的优质课评选,没有过这一环节,导致学生成绩很差,差到我都不好意思说了。想想也是,课上浪漫之后,就让学生综合运用,考试得高分那才不正常呢。如何精确呢?我的理解就是让学生明确知识点,把浪漫的课文变成一个个的问题,有问有答,有简答有简述。这个精确过程其实在浪漫阶段已涉及到了,但必须在章节后要系统归整、强化记忆。我要求学生用“学而时习之”的态度和做法加强平时的记忆,检查的少,摁着学生死记硬背少,怕的是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让学生把道法课的学习看成是死记硬背的学科,也就封死了“学好《道德与法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所有道路。让学生以“读问题”的方式,经常课后“学而时习之”以明确问题、加强记忆,效果如何,还有待我的长期实践来检验。

期末考试就应该是最后的“综合”阶段了,这一阶段的基础是对知识点的精确掌握程度,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掌握不起来,或者说背不过记不住,回答问题用不上课本语言,即使事理再明白,也不会得高分。所以每个章节学习后的精确之后,还要完整的来一遍全册的精确,按章节顺序,以关键词为引领,以问题为线索,把全册的知识点都能串起来。因为学生学习后的“明理”目标是容易达成的,所以选择题很容易过关,难的是材料分析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很少涉及这些内容,课后也没有这些作业,也没有让学生买习题做,到了最后两周的复习时,我有点傻眼了。赶紧拿出以前推荐给我的习题来,粗略一看,里边有些好题,以典型的实例,反映课文里的知识点,超出课文内容的题暂且放一放,我立即着手选题、打印、排版、印刷,在要感谢同科老师,没有他们提供的材料,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综合”的内容有了,然后我重新规划了复习过程,每单元一课时,先短时间再精确问题,然后做练习,最后10—15分钟讨论练习题,也算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了,时间紧,讨论的过程中只能让学生把答题的要点记下来。今天下午还有一节课,再把时政题和学生过一遍,就算结束学习任务了,就等下周的期末考试了。

有几点创新做法。一学期来,每周的周末作业,我都是让学生每天拿出10分钟阅读道法课本,然后再读一个小时的课外书。把完成情况写下课本的空白页处,回校我检查并签上自己的名子。既培训学生“学而时习之”的习惯,也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在按章节精确复习的阶段,我让学生把每个章节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知识树,这个知识树的不同是写在了课本的目录上,便于学生复习和记忆。本学期,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阳光就在风雨后》这首歌,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两个班的学生全部登台合唱了这首歌。

期待我的学生们在期末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

第15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秋季) 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2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即将过去,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16篇:最新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 1 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 2 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 3 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版权所有:21教育】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 4 讼等方式进行。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0.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出处:21教育名师】

1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 6 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1·世纪*教育网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7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2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26.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 8 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1·cn·jy·com 29.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0.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1cnjy.com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1-cn-jy.com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1·c·n·j·y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 9 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来源:21cnj*y.co*m】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1教育名师原

创(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 10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21教育网 13.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4.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1)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5.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6.如何守护正义?

(1)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11

思品应考口诀

学好政治并不难,课本内容要记全。知识框架记心间,前因后果穿根线。 重点考点心有数,主千知识最关键。死记硬背不可取,理论实际紧相连。 解题要领

选择题,很容易,“排除法”,试一试;材料题,要注意,审命题,要仔细; 读材料,分层次,搜信息,抓主旨;定思路,有逻辑,多角度,有条理; 透表面,揭实质,找原因,细分析;阐意义,说做法,四步骤,一体系; 分清晰; 有国家,有自己;漫画题,有寓意; 对画注,要重视; 结合画,扣紧理; 多角度,从整体;若不足,找措施; 若成就,谈意义; 评价题,定标准,课本中,找依据;定性质,追责任,指做法,谈启示; 开放题,举例子,提建议,想点子;太笼统,答“跑题”,有重复,三大忌; 记口诀,很容易,灵活的,试一试 中考思品答题技巧

选择题型,喜有技巧; 基本结论。不可变更;一排除; 单选多选。注意区别。 无关错误,材料表明.逐句分析; 中心要点。分清抓全;图表漫画.细筛信息; 比较归纳。由表及里。

辨析题目,思路清晰; 正确错误,立场摆明;完整观点,科学阐述; 分清主次.原因写清。

做法建议.看清角度; 政府公民。表述不同;理论实践,相辅相成; 针对材料.千万谨记。

审好题目,析全要求; 未做题目.决不放弃;试卷资源不可浪费; 类似题型.不忘借鉴: 依关键词,扩展联想; 相关知识.有序排列。答题规范,书写清晰; 规定位置.沉着应对; 用好序号.注意“区别”: 细致谨慎,方可成功 选择题

读懂题意要细审,正向反向须区分, 常见陷阱要认准,多项沾边不矛盾, 说法绝对常错误,正确无关不选它, 多选不定保守答,理解意图无偏差。 辨析题

辨析题,并不难,找准辨点是关键。一辨二析三总结,遇到缺项要补全。 原因建议和关系,灵活运用依题意。轻判断,重分析,判断自在分析里。 逐步辨析当简答,正误全析要牢记。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审题须认真,先把材料过。思维要发散,回答角度多。 答案序号化,多给一两个。切记按要求,不做马大哥。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知识点梳理 宪法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

12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 7)监督权.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

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教育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的法律体系

10、现代法治国家的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1、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过程中和体现: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和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12、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证、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13、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的要求: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检查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4、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贫穷

13

15、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的减贫行动

16、中国的减贫行动的意义: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利的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第一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

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如果宪法得充分、有效的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 怎么保障宪法的实施?

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现行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3、我国宪法的本质: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4、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 ,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9、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0、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的区别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二、最高法律效力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1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得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15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规定内容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6、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以宪法为核心

18、怎样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节加强宪法监督知识点梳理

一、监督权力行使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2、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

3、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行使职权的法定方式:询问

4、实施监督权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

(2)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

民政府、人民法院、和

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

(3)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

方式行使监督权

5、公民行使监督权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有何积极意义?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

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二、增强宪法意识

6、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

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努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7、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

(2)、有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其忠于和维护宪法。

(3)、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宪法情感。

(4)、有助于在全社会传播宪法理念,树立法治信仰。

8、增强宪法意识1)、学习宪法 2)、认同宪法3)、践行宪法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

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

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

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2、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5、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7、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8、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7

1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1)财产权2)劳动权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5)文化权利

2、财产权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3、财产权的内容

1)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

2)依法对财产有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的权利

4、劳动权的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5、劳动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6、劳动的作用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7、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8、国家保障公民实现物质帮助权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9、受教育权的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10、教育的作用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11、公民的文化权利的内容

(1)科学研究的自由(2)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2、文化权利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13、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18 第二节依法行使权利知识点梳理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1、行使权利的界限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的要求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2)不能滥用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3、公民怎样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公民权利受到损害维权要求?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5、维护权利的方式: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6、适用于协商的维权行为: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7、协商的优势: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8、协商的程序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9、调解的含义: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10、调解方式: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11、仲裁的适用: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12、仲裁程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13、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相比,仲裁具有以下优点:

1)在仲裁中,当事人有选定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还可以协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表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

2)仲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3)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

4)《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现有缔约的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根据该公约,仲裁裁决可以在这些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

14、诉讼种类:1)民事诉讼2)刑事诉讼3)行政诉讼

15、诉讼机关:人民法院

19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公民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基本义务”知识点梳理

一、不履行自己法定义务的后果: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三、遵守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1、保守国家秘密

2、爱护公共财产

3、遵守劳动纪律

4、遵守公共秩序

5、尊重社会公德

四、全国各族人民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和法律

五、建设法治社会的做法

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六、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七、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八、维护国家荣誉的内容: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九、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

十、国家安全法通过的时间: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十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每年的4月15日

十二、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公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和机关法律,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履行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十三、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十四、兵役的种类: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十五、现役军人的职责:现役军人的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十六、预备役人员的职责: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十七、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公民义务 第一框“依法履行义务”知识点梳理

一、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1、公民的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宪法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的二项内容:劳动和受教育

三、如何正确对待义务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四、为什么说法定义务须履行?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六、举例法律要求履行的义务有

1、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依法服兵役

3、遵守公共秩序

4、保护野生动物

5、遵守交通规则

6、依法服兵役

7、爱护公共财产

8、……

七、法律要求做的,我们为什么必须去做

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八、法律禁止做的为什么要坚决不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九、违反法定义务的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违反不同的法律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1、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2、违反行政事法律,承担行政责任

3、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二节基根本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国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1

3、根本组织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6、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义务)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 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二、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人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8、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三节基本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为什么我国的政党制度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22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八大民主党派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2)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3)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4)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5)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6)中国致公党 7)九三学社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7、人民政协的地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8、人民政协的工作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9、人民政协的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0、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

12、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1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4、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现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我国5个民族区域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含义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3 2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2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委员职责: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2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有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的提出建议。

24、实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的作用

实行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权力机关知识点梳理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面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统称。

二、国家机构的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24 (4)监督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 知识点梳理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行政机关含义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行政机关的组成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3、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5、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行政机关的职权

6、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7、怎样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9、现代政府的要、基本特征:法治政府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第三节国家司法机关 知识点梳理

25

一、人民法院

1、我国的司法机关是什么?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3、人民法院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

4、人民法院分类: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5、人民法院基本职权

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6、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于涉

7、人民法院作用

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A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二、人民检察院

8、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9、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0、人民检察院分类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11、人民检察院基本职权

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12、人民检察院工作原则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人民检察院作用

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点梳理

一、无法治不自由

1、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21·

2、自由的含义

26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www.daodoc.com

3、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4、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5、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违反法律的代价: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二、法眼看平等

7、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8、平等的意义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9、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

10、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1教育网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1cnjy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二节自由平等的追求知识点梳理

一、珍视自由

1、怎样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2、怎样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3、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二、践行平等

三、

4、特权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7

5、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现象列举:就业歧视等

7、不平等现象的危害

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8、我们该怎样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9、基本的行为准则:法律

10、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怎么做: 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一节公平正义的价值知识点梳理

一、认识公平

1、公平含义: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公平的具体要求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4、公平的意义或作用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二、正义的力量

5、正义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6、抗日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面对侵略战争,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这次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辟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8、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或力量

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28 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9、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

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④出台体现正义的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0、制定正义的制度的意义

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二节公平正义的守护知识点梳理

一、坚守公平

1、怎样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怎样实现或坚守公平)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面对利益冲突,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4、立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5、司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守护正义

6、公民的基本德性:正义感

7、我们的共同心声: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

29

8、怎样守护正义?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 面对非正义行为,

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9、个人守护正义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 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10、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11、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

12、司法改革的核心:以司法公正为核心

13、国家怎样实现司法正义,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4、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公平正义

15、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30

第17篇: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滦阳中学—党艳东

本学期,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上《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二、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从中获得感悟,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讲台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制作课件,课堂上台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课后的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一个学期以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教学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我也相信有一份耕耘总会有一份收获!

第18篇: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交流

初中政治教学经验交流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罗四举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十几年的政治教学,十几年的教学涯,让我深感政治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

首先,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政治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政治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政治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政治之“故”而知新。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总之,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第19篇: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上课、做练习题,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某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好人,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即我就说,好吧,你们说!虽然刚开始他们说得磕磕巴巴,甚至说不出来,但几次讲解之后,他们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第20篇: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总结

本人担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科教学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是新教材,教学思想与教材内容都改变很多。我积极参加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作好笔记。培训后认真思考,理解教材的精髓。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向40分钟要质量。课前,学生根据我制作的微课掌握基本的知识,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间互相提问,共同讨论,辩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道德法治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不是说情商远比智商重要吗,我认为道德法治课不是简单地教学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放到塑造一个人的人生这个高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对学生学习和思想工作的课后辅导。在学习上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多鼓励,多帮助,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真心的进行夸赞。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能够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取得的成绩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本人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下,本人所教学生及班级德育智育全面发展,多年的学生测评成绩在全镇第一,在全县也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镇中心校领导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西华县东夏镇初级中学

李悦莉 2018年4月20日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西华县东夏镇初级中学 2016年4月16日

李悦莉

《八下教学工作总结道德与法治.doc》
八下教学工作总结道德与法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