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0-05-02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上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4年上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引以为荣的家乡”、“缩短时空的通信”、“四通八达的交通”三个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家乡曾了出现的历史名人和革命英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了解现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引导学生学习家乡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们,激发他们自觉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通过让学生了解通信的种类和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教材通过展示“众人托起一封信”的过程,引导学生尊重在通信部门工作的人们,并通过案例的分析,教育学生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过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之间关系的了解,感受交通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对乘务员辛勤工作的认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工作和劳动。同时鼓励学生对交通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的想像,并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引以为荣的家乡”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

(2)通过了解通信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感受通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遵守通信道德规范。

(3)初步感受交通运输和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建国以

来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了解社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够使用常用的通信方式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培养观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和选择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初步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家乡名人的先进事迹,了解家乡的民众等。

(2)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了解和感受通信与无误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3)初步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施的知识、特点以及发展过程,知道生活离不开交通运输设施的帮助;感受交通运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懂得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懂得怎样使用交通运输工具,懂得爱护交通设施,使学生对交通运输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修改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三、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主题,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持。

1、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创造。

2、精心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事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

3、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分析和运用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探究的尝试活动,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有创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4、改革教学方式 。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四、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 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

(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养:

(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1、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4课时

第二单元10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2、教学进度

第二周第一单元 1课

第三周2课

第四周3课

第五周4课

第六周5课

第七周单元检测

第八周第二单元 1课

第九周2课

第十周3课

第十一周4课

第十二周5课

第十三周单元检测

第十四周第三单元 1课

第十五周2课

第十六周3课

第十七周4课

第十八周复习

廖文波

2014年2月15日

推荐第2篇:四年级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人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为了顺序的开展教学,圆满的完成教学工作,特制定此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

二、三单元“安全地生活”,第四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五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社会实践等。

七、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八、进度表 周次 起始时间 内容 课时 机动 备注 1 9.2—9.6 《学前教育》

2 9.9—9.13 《美丽的生命》 1 1 3 9.16-9.20 《我们的生命》 1 1 4 9.23-9.27 《今天,你安全吗?》 1 1 5 9.30-10.4 《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1 1 国庆

6 10.7-10.11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1 1 7 10.14-10.18 《预防火灾》 1

1 8 10.21-10.25 《防止食物、农药中毒》 1 1 9 10.28-11.1 《购物场所我知道》 1 1 10 11.4-11.8 《家庭小账本》 1

1 11 11.11-11.15 《钱该怎样花》 1

12 11.18-11.22 《购物场所我知道》

冬运会

13 11.25-11.29 《做过聪明的消费者》 1 1 14 11.2-12.6 《让爷爷奶奶高兴》 1 1 15 12.9-12.13 《伸出爱的手》 1 1 16 12.16-12.20 《我的邻里乡亲》 1 1 17 12.23-12.27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1 1

推荐第3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期末测试卷

2017-2018学年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10分)

1、( )可是地方戏曲中的一绝。

2、农历的新年就是( )。

3、我国有( )个民族。

4、西北人特有的家真的是( )。

5、北京的(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二、单项选择。(10分)

1、那达慕大会是 (A、彝族B、蒙古族)

2、泼水节是 (A回族 B傣族)节日。

3、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 (A、民族 B、地方)特色。

4、“ (A、李白 B、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药学家。

5、马踏飞燕是 (A、西汉 B、东汉)时期的杰作。

三、判断题。(以下的说法,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х”。)(20分)

1、马头琴是一种抒发草原人心声的乐器。( )

2、赌博是一种陋习,我们应该远离它!(

3、春节是壮族的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 )

4、我国是瓷器的故乡,英文中的“CHINA”就是“中国”的意思。( )

5、窑洞是西北人特有的家。( )

6、黄土高坡——信天游的故乡。( )

7、铺设了下水管道,街道和人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清洁。( )

8、妈妈让小明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小明却说,长大了,一切事情自然会做。( )

9、从两千年的西汉时期起,中国的丝绸就流传到了非洲。( )

10、峨眉山水天下秀,黄山归来不看山。( )

四、简答。(10分)

1.五岁的小明生病了,常会在半夜啼哭。奶奶认为是触犯了鬼神,因此,不让小明去看医生,而是花钱请巫婆消灾。(5分)

2、请写出你知道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再写出其中一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5分)

推荐第4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2、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学期,我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品社老师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教育教学生动的乐章。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听课、多反思”的方法,结合网络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及时评课,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制,每次教研组活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认真学习教材,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我们时时处处发挥着集体的力量,体现着团队的精神。尽管执教品社的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但我们经常会聚一起探讨研究,教研组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

二、紧抓教学,促进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教研组老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理念,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海市“两纲”教育颁发之后,我们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专题学习,把“两纲”教育贯穿落实于品社课的教学中。本学期在区教研员王嬿老师的指导下,杨旋华老师执教了《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使用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残缺的,因此在引入课题时,杨老师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明“公共设施”这一概念后,通过播放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生动的录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这些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分布广泛,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回归生活。

对于专用的公共设施和不易看见的公共设施这一难点,杨老师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加上旁白的介绍,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学生亲近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整堂课的教学,杨老师都贯穿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加强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1、本学期,我们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能备好符合班级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上好实践课。教师在校、区级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且能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馈,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

2、组内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何拓展,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身边的公共设施》,在区课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下学期,我们的教师要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推荐第5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周军红

在这一学期中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一、探究式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多样性教学。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会实践性延伸。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016.12.26

推荐第6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秋季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通州镇羊场小学 袁文富

2017年秋季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与活动相结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018.01.08

2017年秋季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通州镇羊场小学 袁文富

本人这学期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一个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对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贯彻新课程标准,认真上好课。

⑴按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情况备好课。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

2、积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能积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根据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一心理,我在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3、积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我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总结、反思。

4、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过关。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从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空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5、拓展知识视野。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搜寻优秀文段。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活动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018.01.08

2017年秋季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通州镇羊场小学 袁文富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基本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特别是工艺),使作品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本期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对各种自然平面形进行认识和感受。 (2)运用复杂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表现景和物。

(3)用记忆画形式表现自己的人和物,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表象。 (4)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方法。 (6)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祖国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中能大量描绘所见所想的形状,画出色彩鲜明的画面。

(3)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涂、描、撕、剪、拼贴等,较顺利地完成作业。

(4)培养学生通过感受和想象,对美术馆作品和自然风光进行改革欣赏。

3、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难点:

1、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2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互动,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与信息技术整合,鼓励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9、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10、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11、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12、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3、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个人展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2018.01.08 2017年秋季三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通州镇羊场小学 袁文富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教学任务,在这半年里,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致力于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渗透德育、智育、美育,以智力促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学会造型,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审美素质有所提高,现将一学期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开学初,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且给自己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学习,接受实施新的教育理念的计划。

二、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己

为了学习新理念,接受新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我除了熟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外,还利用家里的宽带网络优势,从网络上查找各种各样、各地区的新教学方法、新的教研课题,使自己不但在教学上有新方式,还有新的理论知识的储备。

三、学生为主,课堂围着学生转

美术课教学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备课。并且针对各个班的不同特点,培养各班学生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同的知识缺陷。在课前我提前了解到学生搜集的信息,根据各班搜集的不同材料,把握课堂知识目标,知识重难点,因班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导入和思路,在各班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带的材料进行讲解和分析。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们在欣赏、表现、制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大胆用色,造型生动、巧妙,从而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四、本学期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及成就

首先是教学行为的转变,不再单纯传授绘画技法,而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的能力。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拓展教学思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其次对学生评价的转变,对于学生的作品不再单纯的评价为:优良、合格、不合格。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作品先评价作品中优秀的部分,也就是肯定学生作品中成功的地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然后把作品中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修改,同时注意保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评、互评学生作业,举办班内、班际、校内的作品展评,增强竞争意识及荣誉感,互相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但是回顾这半年的工作,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的绘画作业不理想。还有美术课外小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下年的教学任务对我来说,依然很艰巨,我还需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积极努力准备好下年的工作。

2018.01.08

2017年秋季四年级语文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通州镇羊场小学 袁文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既要做好培养优等生的工作,更要做好辅导差生的工作,在培优辅差中带动中间学生。只有及时而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期以来我在\"培优辅差\"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后进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

一、根据成绩和平时的表现,确定优生人选,建立优生成绩跟踪档案,确保优生的成效。

二、结合各个优生的情况,给每个优生定下奋斗目标,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方向。

三、班科任商议好培优的时间、地点、具体内容,合理科学地培养优生,让一周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学得更有趣。

四、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练习题,难度适中,依纲靠本。注意智能训练,设计拼音、字词等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做。例如一字组多词、给偏旁组字成词等,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设计综合性训练题、模拟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答,写话鼓励学生多写多练。这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五、注重学法、技巧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课堂教学实施主体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主要是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找出答案,让学生充分体会创新的乐趣和激情。

七、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引探教学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到社会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每次检测,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

九、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班科任教师坚持与家长联系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切不可让学生走下坡路。多找学生谈心,取得成绩及时表扬,多举行竞赛活动,促学生不断进步。

这样,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已有成效,但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我将继续做好培优工作,争取更好的成绩。

2018.1.08

2017年秋季四年级班级工作总结

通州镇羊场小学 袁文富

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本班9学生,女生多,男生少,而且后进生落后面很大,他们爱玩,爱闹。且差生基础特别差、上课思想不集中。现就这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抓常规管理,初步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校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就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如:红领巾佩带检查员、卫生检查员、纪律检查员等。同时,我利用班队、班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制定了班规、安全公约等。我又开展班级评比活动组织学生每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日常行为规范好的同学,把他们的名字写到光荣栏里,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用爱心转化后进生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恢复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班级后进生无非包括三类:

1、学习困难的学生;

2、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

3、既学习困难又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然而,他们表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自卑、缺乏做人的自信、或刻意的捣乱。通常我会跟他们接触、交谈,有空的时候常跟他们谈心,谈一些学习方法,这些有意无意的谈心,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他们、很看重他们,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特别是他们点滴进步,我都要在班内进行表扬,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在班内,我还常开展评比活动,看谁发现别人优点最多,并互相说一说。我始终坚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最有效地班级管理办法。本学期,我始终爱字当头、以情动人。有几个学困生的成绩有很大提高。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安全、行规的教育。

我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在教学中,批改作业认真仔细,字迹端正清楚,及时纠正错误。平时,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安全意识警钟长鸣。

四、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近半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得失体会。当然我做的还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

2018.01.08

2017年秋季四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通州镇羊场小学 袁文富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一学期来,我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本学期来,能够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湖南省体工大队参观,向运动员了解相关的信息,并做到有研究,有交流,有记录;在活动子课题提出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教师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始终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强调了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活动中,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导师制”教师主要作用就是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这个制度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一个或多个小组活动。比如:在《研究家乡美食》这个大主题下,当学生还不知道确定什么子课题时,教师的“导”就显得很重要。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共同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帮助其确立研究的对象,然后指导并帮助他们确立研究点,让自己成为学生活动中的“帮助者”。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

活动与我们的学科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班级里的9个学生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合作,人人都乐意接受其他同学,而且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大有小。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如:进行“研究家乡美食”这一活动时,学生自由分组,合作研究子课题。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内在潜力,自己查找资料、采访、写感想、排节目、设计制作展牌、动手绘制手抄报。学生在合作中各尽所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如:进行“风筝飞吧”系列活动时,既有各自完成的项目“我制作的风筝”,又有合作完成的项目。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己的风筝经过试飞,若失败的再看看别人的风筝,或寻求别人的帮助,到最后,获得成功的都是凝聚小组成员心血的风筝。

活动结束时,设置了“合作奖”,鼓励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再如:研究“趣话端午”主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调查问卷,有专门调查同学的,了解小学生对端午节的熟悉情况;有向父母或长辈调查的?然后把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得出结论。学生在调查了解中明白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意义等,也懂得了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对这门课程兴趣比较浓厚,教师也是以十分的热情影响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与研究。

总之,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

2018.01.08

推荐第7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我紧紧把握课程本质,领悟品德课的基本理念,并把它渗入到教学中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经过半年的辛勤努力为本学期的工作划上的圆满的句号。在此期末总结如下:

一.学情介绍: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班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于农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一定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

二.本学期所采取的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

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 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 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三.取得的具体成绩

1、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在能力培养方面:能够初步认识自我,

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3、形成了良好的班纪班风。

以前班时常会出现一些打架、骂人的不良行为。教师利用品德课进行批评揪正,并晓之于理,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特别是在第二单元《安全小黄帽》这一课中,把握时机与周边小事例相结合教学,使学生明白纪律规定的重要性。

现在班上的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谁有事有困难了都愿伸出援助的手,并以此为荣。运用课本中建议的方法,投票选举班委的方式选举班委,用讨论决意的方式制定班规,使它们乐于接受管理。

本班学生渐渐文明礼貌、友爱出待人,养成了乐观向上、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态度,形成了初步的民主法制观念。在品德课的熏陶感染下,学生正一点一滴成长为徳智人才。

保所朗

2011年3月

二 年 级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学

推荐第8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推荐第9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臻坚小学2010年春季学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

工 作 总 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对课文内容作了具体的安排,重点讲述的课文针对班内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述

一、二课时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小朋友对学习耐心、认真,不懂就问,同时从小认真学习,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实践上。

其次在讲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一章时,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苦和勤劳,是我们的伟大领袖的正确领导,以及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换来的今天美好的生活,现在我们要学好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大。特别是我们的祖国有强大的科学,有宇宙飞船的上太空,说明了我们祖国的科学先进。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主人,所以我们更加要努力学好文化,同时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有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再次,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最后课文用较大的篇幅来教育学生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善心,培养学生有一种积极的上进心和集体主义感。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年7月1日

2010

推荐第10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中央小学王建平

n本学期我承担四年级道德和社会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任务中,我负责任。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和实施教育和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有计划,学期结束时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课题在教学材料的研究中,探索性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法,以教学材料的新概念为指导,不断反映经验的积累,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道德和社会阶层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帮助学生掌握权利是非评价标准,知道什么样的善,恶,美,丑,改善他们的良好习惯的道德习惯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

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基于儿童的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生活,追求基本和有效的教育。开放的道德和社会教学是从多面性和多角度转变传统的道德和社会教学的一些缺点,使诗歌教学充满了投机的色彩,充满活力和活力。它是一个开放的氛围,作为开放式教室的核心,开放的实践作为基本渠道参与主体的整个改善的性格 而社会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根本,使学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作为最终目标。 nOne,广泛的教学职位。

nOpen教学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外进行教学活动。

n秒,互动动态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交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的现有经验,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学习的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获得内在经验的过程,形成社会规范符合价值观。以下是相同的

nOpen动态讨论,团体形式的合作,使学生的主题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得到全心投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更现实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内部的道德意识进入自觉行为,也培养合作意识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下是相同的

nthree ,各种情景表演。以下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使用讲故事,听歌,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喜剧表演,知识竞赛和其他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学生在扮演的角色,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内容。当学生有一定的道德意识,那么他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情况。以下是相同的 n教育表现更适合学生,友好,能够充分参与学生,积极表现,进入课堂教学,更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理解,内在道德感受,发挥倍增效应。以下是相同的 nFourth,结合活动。以下是相同的 n1,和社会实践密切。以下是相同的

我们的家庭作业设计突破了闭环,延伸到课外,带着生活,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了一些社交实践活动变得活泼,活泼有趣。以下是相同的 n2,与年轻的先驱活动密切。以下是相同的

n性质的学生愿意探索自己,良好的游戏,活动,课堂修辞也缺乏形象,参与,较少特有的活动可以融入意识形态,趣味,艺术,智力 ,从事炉。因此,作为老师,抓住机会,一起思考教学和团队活动,从团队活动深化教育思想。以下是相同的 n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是一个问题,可以解决一个诗的类。为了具有良好的思维教学合作,应该是加强标准培训,思想和教学相结合,开发每个月的月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扩展到课外一些必要的培训。经常继续进行课后旅游,巩固,以使学生能够对教育内容充满热情,逐步发展良好的习惯。以下是相同的 n3,使用开放评估评估。

n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反馈和促进儿童发展。实行思想道德教育班开放,将导致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的变化。简而言之,只有过去从教科书到教室的真正变化关闭,单一思维的教学模式,从多面,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维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教育效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第11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总结

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要求

1、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结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的人格的课程服务。既学会做事,

又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做人。

2、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

3、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4、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见物及人,以物及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图在物和人的内在联结中,达到品德课和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向儿童展示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提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发展与教育,努力使儿童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

4、在个体经验中融入人类的经验,注重学生自己的观察、调查、探索、感受、体验等个体以验的环节,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自我的人格建构。

第12篇: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导语: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为了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我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五、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4、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流,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5、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乃人之灵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则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品德与社会》教育凸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责任重大,也义无反顾,乃事业之崇高。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6、小学四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第13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2008 ----2009学年四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达成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科任:卢松春

卢爱琴

林春梅

200

9、6

第14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以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进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弄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嘉奖,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故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故乡,知道故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故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惜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熟悉哪些应当作,哪些不应当作,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情势引导和教育学生,不管甚么时候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让,见到他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勤俭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平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知道尊敬老人、爱惜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勤俭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份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换,学业成

1 绩有所进步,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题目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构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势;扩大了教学资源。

3、留意创设情形,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帮助他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进步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进步课堂效力。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二○一五年一月二十五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第15篇:小学四年级上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

中年级的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学侧重点是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我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五、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品社课的教学任务。中年级的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学侧重点是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着这种理念,此学期在教学上总结如下。

一、撰写计划,完善教学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为本,营造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四、拓展训练,指导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声”、“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教学媒体的设计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做好课后的反思。

第16篇:学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XX年-2009学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17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

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易蓉

2014.元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这将近半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易蓉

2014.元月

第18篇: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 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 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培养热爱家乡意识

本课程将“美丽的家乡”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少年。尤其关注孩子们对待家乡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并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未来家乡的建设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家乡认知,培养热爱家乡的正向情感,提高他们热爱家乡的意识,并树立他们走出家乡,学习知识与技能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丰富教学方式,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的认识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图片,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结合电视、网络上出现的正面材料进行教育与熏陶,引导他们热爱家乡,并树立建设家乡的意识。同时,结合相关势力,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出发,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说出建设家乡的观点或想法。

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结合有些活动,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创设情景,提供条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够热爱自己的家乡。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在今后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学校:马河滩小学 教师:马春娥 时间:

2015年1月3日

第19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蓉 2014.元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这将近半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蓉 2014.元月

第20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

1

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10、了解了交通发展变化,交通种类,现代交通作用,外出乘坐交通工具的基本常识,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等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7.6.28

2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教学工作总结

李建平

大新镇李花园小学

2017.6.28

3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大新镇李花园小学

李建平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学期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我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周活动中,环境教育研讨课也是其中内容之一。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工作总结中,而且也是学校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由于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渗透环境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地得到了环境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4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知道祖国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公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了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5、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6、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7、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为取得更大更成绩而不懈努力。

2017.6

5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李建平大新镇李花园小学

2017.6.28

6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教学个性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1、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让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儿童真实存在的问题。

2、尊重儿童生活。充分尊重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提出适宜的发展区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3、以儿童生活的逻辑为线索,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安排各话题的教学内容。这个理念贯穿我们教材始终。

4、点面结合,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会生活的领域。

本课程的综合,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

二、目标达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公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7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困惑问题

1、如何让孩子们知行统一。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欲膨胀及虚拟世界的冲击,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有许多同学他们在品德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努力地忠实地实践着,他们做好事,家长不让,说那是傻,长此以往没有了热情。再如有孩子什么都很积极地配合着老师,可班里却有学生认为他在讨好老师。

所以我觉得我肩上的责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学校的领导、家长和社会来帮助我完成这件看似平凡却又影响深远的工作,一代代孩子们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漫不经心的熏陶下长大,他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怎样对社会负责任呢?针对学生这种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实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有难度。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在农村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收集资料的途径,表面上说可以看书、看电视,调查访问、或是上网,但六十几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有条件上网。

还有一部分别说上网了,家里没有可助性工具书,家长忙活于生计,没有精力与能力去帮孩子,学生们好多时候无法自主学习,有的根本获取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有些知识点靠探究是永远也探究不出来的,所以还是要老师讲,讲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动,这是矛盾的。

8

3、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下学期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

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9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李建平大新镇李花园小学

2017.6.28 10

《四年级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doc》
四年级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