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班教学工作总结

2020-05-20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卫星班工作总结(材料)

卫星班教学体会

高三卫2班 语文教师 高振宇

通过这一年的卫星班教学,总体体会是:山外有山山更高。

长期在一个圈子里教学,讲课的方法已经形成,知识的总结已经定型,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然而,自从我校与郑州一中联合开办卫星班以来,倾听了郑州一中老师的卫星课,一中老师高超驾驭课堂的技巧,渊博的知识,考点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平时课堂令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山外的山竟是那么高,自己的平常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的知识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自己的教学思路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自己原来满足的这些实在是见笑大方之家。这一年的卫星班教学,我也有很大的进步,能充分与一中老师达成默契,并取得较好成绩。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上课前和学生一起先共同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对所要讲的知识有一个初步印象,让学生怀揣着问题和目标,去听一中老师的讲课,使学生听课时不陌生,能顺利接受新课。因为自已的学生毕竟和一中的学生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做到笨鸟先飞。比如在景老师讲病句练习时,利用辅导时间我把与病句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的要求布置下去,让学生认真及时去做,这样在本周上课时,我们的学生就非常顺利地接受、理解,做到了和郑州一中的学生同步前进。

二、课堂上时刻关注

卫星课是学生长时间对着大屏幕,容易视觉疲劳,再加上教室封闭较严,空气不流通,学生容易打瞌睡,因此上课时,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听课情绪,对景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求我们的学生大声回答,让学生时刻紧跟景老师的思路和进度。并要求学生上课前准备好书和对应的练习、演草纸、笔随时跟着景老师进行练习,记录重点、问题和规律总结,这样也能防止学生走神,利于课后回顾总结,提高课堂效率。

听课时,我也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反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记录,抽下课前的几分钟及时解决,若问题较多,则利用辅导时解决。在下节课前几分钟

再对上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简单回顾,对所学内容做到及时巩固,让一中老师所讲的内容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课后耐心辅导

刚开学的几天,景老师上课站得高,把得宽,知识讲得非常详实,而我们的学生基础不太好,听了课后,学生有些急躁,针对这些情况,我就对学生讲,我非常佩服一中的景老师,景老师知识面广,讲课方法灵活,题目分析透彻,重点难点突出,高考考点把握到位,是郑州一中最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相信他,更要迷信他。这样学生听课非常积极、主动,很多学生对景老师很是崇拜,每到该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们非常兴奋,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每节上课前就已兴奋了起来,听课效果自然就明显了,学生课后提的问题也多了,我就及时解决,对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做,及时交,随时把握学生的动向。

总之卫星班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郑州一中老师即远端的老师、我们的学生及我校辅导老师的三方相互配合,做到步调、思路、进度、目标四一致。

这是我在这一年的卫星班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推荐第2篇:卫星比武 教学反思

《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中,在导入环节还比较可取,简短精炼,不拖泥带水,直奔主题。在整个环节中,也做到了关注学生,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在授课时,肢体语言和表情上也比较到位、自然、得体。但不足之处也仍有许多,首先中间学习“卫星”的环节,时间没把握好。因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特性不理解,不能分辨。这直接影响了自主探究环节的效果和速度,而我在引导时,为了使他们理解,讲话就略显啰嗦,不干脆,使时间被拖延。这里应该提前让学生复习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来加强课堂上的效率。其次,便是重点没有板书。重点便是说明方法,它应板书在表格旁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吸收和分清每种说明方法的特性。最后,因为时间关系,课堂小结也草草了事,在小结延伸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其他卫星的资料,并试着仿写,以此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并为人类科技发展而感到自豪的情感。但最后都被省去了,这使整个课堂显得虎头蛇尾,以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环节时间的把握,这才能使各个环节得以施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内容。除掉整体环节,还要补充的是,粉笔字还需加强,这更是教师基本功之一。

在日后的的教学中要继续保持可取之处,并努力完善不足的地方。每一点教学经验的累积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所以要做到常反思,改不足。

推荐第3篇:《卫星比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文章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2、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教学重点: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生:预习课文;生字、生词卡片;课前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离不开人造卫星?是哪种人造卫星作出的贡献?

(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

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

(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9、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推荐第4篇:《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教学流程教学教学

在教学《卫星比武》这一课时,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卫星比武》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点出这种卫星的名称,后写形状,再讲功能。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教学:①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卫星?请大家各自读课文,边读边把这些卫星的名称画下来。(侦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②教师出示“卫星名称、特点、功能”的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读课文,各小组各选一颗卫星进行学习、边读边展开讨论,在书上划下相关词句。③请学生逐段读课文,读一段说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师生合作填好表格、通过表格进行对比、巩固各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④布置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选择某种卫星比武用自己的话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师生评议。

课后反思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认识到,要想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必须做到:

1、话题生活化,创设和谐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卫星不同寻常的形状和作用,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我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我成功创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理解词语并用词语说话等情景,做到“以境促思,以思促说”。

2、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⑴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

⑵生生互动。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具体说来有:小组内成员互相介绍;小组代表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小组进一步进行介绍;畅谈自己小组学习的那颗卫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比赛竞争中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敢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较好地培养了小组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首先,这节课里学生都在老师的“牵”下学习,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情绪虽然很高,但是与那种“自己想学”的学习情绪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言尽量地精彩,让学生在教师准确的、精彩的语言里去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那些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无限想像。

还有,这节课的“品读”过少。学生通过了精读、精析的过程情感已经上来了,但是我没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导致品读没有进行,学生的情感只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没有升华。

尤其是引导学生分小组学习不同的卫星时,学生交流自己学到的不同的卫星的形状和作用时,我不能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朗读渗透,好像变成每个小组只关心他们那一小组学习的那颗卫星了。在这堂课中我的评价过于单调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后我会更加注意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课堂资源,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流于形式。

每一次回味自己的课总会的些许的遗憾,但我想这也正是我的进步。愿这种进步永远伴着我,愿这些许的遗憾一直陪着我。

推荐第5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

杨井镇学校 郑静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课本30-31页

二、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 (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四、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54×12 27×49

2、估算

98×34 21×75

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这是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有关知识。

3、强调“ 地球一周114分钟”

4、提问: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解答:114×5×570(分钟)

5、接着提问: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

抽学生解答:114×10=1140(分钟) 114×20=2280(分钟)

6、紧接着提问: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1)学生列式:114×21 (2)谁能估算114×21是多少?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14×21≈100×21=2100(分钟) 学生乙:114×21≈110×20=2200(分钟) 学生丙:114×21≈114×20=2280(分钟)

首先肯定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认为哪个更加接近正确答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应该是学生丙更接近正确答案,因为第一个因数没有变,第二个因数变化很小。

7、114×21正确结果到底是多少了?你打算怎样计算?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汇报。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二:114×21 114×1=114 = 114×7×3 = 798×3 2280+114=2394 = 2394 方法三: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8、教师对上面三种方法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我们更加提倡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因为竖式相对比较方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的更加广泛。

9、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理解并记忆(用坚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积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强调: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仍然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森林医生: 1 2 2 1 3 2 × 1 4 × 2 1 4 8 4 1 3 2 1 2 1 2 6 4 6 0 5 2 7 7 2

2、出示多媒体课件。

选四道题让学生分组比赛计算,看看哪组计算的又对又快。

第一组:120×13 第二组:103×31 第三组:61×201 第四组:321×15

四、拓展练习:

原价:160元 现价:138元

(1)商店从工厂批发的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2)商店在卖出70台复读机后,开始降价销售。如果商品全部卖出。你认为商店是赚钱还是亏本? 交流步骤:

a、每个人先猜是赚还是亏; b、一起讨论出解决方法; c、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31页第2题、第3题。

七、书设计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二:114×21 114×1=114 = 114×7×3 = 798×3 2280+114=2394 = 2394 方法三: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六、教学反思: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推荐第6篇:《向卫星求救》教学设计

《向卫星求救》教学设计

《向卫星求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独立学习本生字“踪、范、租、型、峦、剧、峡、援、搜、轨、监、疗”;联系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文,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3.通过品读文字,理解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2.理解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三、教学过程:第一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题:“向卫星求救”。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外搜集到的有关卫星、的资料。3.解释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观看前收集的图片(有条的可以放录像):卫星是怎样发现目标,如何营救失踪人员的,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经历那个扣人心弦的营救吧!

二、自读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2.读了文,你认为哪让你最感动?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4.全班交流: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得快捷与高效。请学生读读有关的句子。

三、自由交流。

四、深入文,感受高科技的快捷”:1.出示描写卫星快捷高效句子。2.自由读这一段话,卫星快捷在哪里?3.交流指导:“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很快查出地点和方位。”

五、再读文,进一步体会。

六、小结:高科技真是奇妙无比,再读读文吧。第二时

一、复习引入,学习继续文1.听写“忧心忡忡、救援卫星”等重点词语。2.你喜欢这神奇救援卫星吗?读读相关的句子。

二、当人们听说飞机失事时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1)当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再读第一段。)当人们听说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而西姆则为儿子担忧、为儿子焦急,他救子心切、态度坚定。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一读一二段。(2)当西姆去救儿子时,又发生了事故?你的心情怎样?(担心、沉重)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段。

三、默读文,想一想:1.西姆不但没有救到儿子,而且他们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谷中失事了,这时他是怎么办的?谁来读一下第四段?(指名读)2.当西姆他们三人陷入困境时,加拿大航空救险队派出飞机救援,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燃起希望,内心高兴)指名读第一句。3.但是事情不象我们预料的,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再次沉重起来。)指名读第二句。4.西姆和他的朋友真没救了吗?营救中心该怎么办?卫星解救他们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8段).当人们刚与苏联卫星救援中心取得联系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忧心忡忡)6.几小时后,当救援中心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时,人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兴奋)指名感情朗读第6段。7.西姆失事后分别向加拿大航空救险队和苏联卫星救援中心求救,我们来看这两句话。(出示幻灯片)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小结:通过对比说明卫星搜寻的位置确切,表明卫星的神奇作用。8.当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顶红色的帐篷时,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名说)9.西姆他们三人得救了吗?西姆的儿子呢?(指名读第九段)

四、堂小结1.通过学文,谁能说一说卫星救人的过程是什么?(出示幻灯片)(将卫星接受信号的一系列过程放给学生观看。)2.这节我们知道了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卫星救人的原理,领略了卫星的神奇。这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去搞一些发明创造!

五、作业: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2.搜集整理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卫星的了解。3.感情朗读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推荐第7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3)情感目标:

1、能在学习小组的鼓励与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一段神州十号登月的视频,说说吧,你都有什么感想? 生: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太强大了,我身为中国人,我感觉非常自豪,那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时候上天的吗? 生:

(二)探究

师:出示图片,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绕着地球转,那你知道它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

师:出示“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根据此信息,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 生2: 生3:

(以上为114乘一位数的,再来两个114乘二位数的,其中一个是114乘21,如学生没有出现教师自己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出了这么多了,那老师也出一个好不好? 生:

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钟?(课件出示)好了,这么多算式你都会算吗? 生:

师:第一个,快速解答 生:

师:这个呢?114×21= 生:(有的会,有的不会)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两道题目和上面的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几分钟,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估算

师:估估吧,大约需要几分钟 生:

师:想一想你估的这个答案和正确答案比较是大了,小了 生:

师:为什么? 生: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发现,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是在2000——2400这之间,卫星在天上飞,我们是不是知道它大约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了呢? 生:

师:还必须算出它的准确数字,这就要精确计算?可是我们算不来呀?怎么办? 生: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非常的好学,这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那是我直接教你们怎么做,还是你们自己先研究研究怎么算呢? 生:

师:那开始吧 生:

师:下面小组内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每个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等下把自己组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生:(小组内思考、讨论,最后全班分享) 第一组汇报:

生1:把21变成3×7,然后将114×3得多少,再将其×7得多少?也就是说把三位数乘二位数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再计算。 生2:把21个114变成20个114与1个114的和。 生3:列竖式。 其他组向他们提问: 问1: 114怎么来的 问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问3:228实际表示的是多少 问4:2394怎么来的?

问5:这个竖式的算法与我们前面学的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问6: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第二组汇报,其他组提问„„

师:当我们不会算的时候,很多同学很聪明,将其转化成很多种我们已经学过的方法,最后还创造出来一个新方法,这在我们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是经常要用到的。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算一算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吧114×( )= 生:(独立完成) 师:反馈

(三)、练习

师:看来这节课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当一回老师 生:

师:每人出一道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题。然后同桌交换完成,完成好后同桌交换批改。 生: 师:反馈

(四)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方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推荐第8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年6月11日,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神州10号。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最近发生的实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学生:114×5 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找学生板演

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 2,列式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

114×21= 3.估算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复习乘法的意义,为后来讲明算理打下基础。

,4,自主探索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先算20圈:114×20=2280(分)

再算1圈:114×1=114(分)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②、114×21

=114×7×3

=798×3

=2394(分) ③,竖式计算

生3:

1 1 4

×

2 1

————

1 1 4

2 2 8

————

2 3 9 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能力。

④、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首先,在书写的时候和以前学习的一样,数位对齐。

先算1×114=114,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

然后2再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这里的“2”表示“2”个十,“2”乘“114”得到“288”个十,所以末尾的“8”写在十位上,表示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是2280分钟) 最后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算法的比较,体现出竖式计算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⑤、总结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三、有针对性的练习

既然大家都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135×45 408×25 54×312 47×210

分组做在本上

总结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P34页练一练

1、2题。

2、森林医生

121

304

×

×

28

———— ———— 484

272 121

68

———— ————

605

952

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3、拓展应用。

东方红一号每秒飞行778米, (1)15秒飞行多少米? (2)1分钟飞行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2394

1 1 4

×

2 1

1 1 4 „„„114×1 表示114个( 1 ) 2 2 8 „„„„114×20 表示228个( 10 ) 2 3 9 4

推荐第9篇:《向卫星求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航天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广泛地服务于人类,影响人类社会.本文讲述了第一颗救援卫星首次救人的故事.教材编选这篇课文,意在向小学生展示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导入课文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982年9月的一天,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在加拿大上空飞行时不幸失踪了.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西姆和两个朋友不幸遇险.就在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们向谁求救 他们又是怎样得救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向卫星求救》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见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甚么问题

2.自读课文,试着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飞机进行搜索时,困难重重,而利用卫星就会轻而易举;

2.卫星可以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很快地查出无线电呼叫信号发出地地方;

3.利用卫星能使遇险者获救.

四,默读课文,试着讲这个故事.

1.默读课文.

2.同桌互相讲这个故事.

3.小组选出优秀同学在全班讲故事.

4.评出故事大王,给与奖励.

五,布置作业.

阅读\"我的资料夹\",说说了解到了甚么.

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整理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卫星的了解.

推荐第10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教学犹如旅行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小学 毛明霞

此次讲课,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工作如同一次旅行,相同的地方相同的风景,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再去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觉,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这节课可以说是单纯的计算课。我总结计算课这一课型的学法是:1.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2.介绍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3.整理优化算法,体现竖式算法的优越性;4.练习巩固竖式的算法。同时,我还总结出了计算课应该注意讲清算理,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但这节课上完,并不觉得满意。虽然每个步骤都涉及到了,但是在细节方面不够深入细致。

例如:在对估算的处理上,我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估算,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并没有强调估算与精确计算的联系,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而估算教学则是实现上述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对数与量的估算可使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的数与量的大小与多少,以增强符号感和亲和感。其次,通过估算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建立用数学的意识,提高用数学的能力。估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本领等长远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个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结合实际认真扎实地搞好估算教学。

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估算教学之所以不被学生所重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二是教学中没有形成估算的环境。对此,我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这种经常想到估算、经常去用估算的氛围和环境。在完成一道数学作业题时,不管题目是否要求估算,在具体计算之前,都可以进行估算,以确定计算结果的大体范围,或当计算完后再进行估算,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后,再用估算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仅去判别个位数)。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无论问题难易,在做出准确判断之前都应先去估算,要判断别人某种行为是否可行,也应从量的角度作出估算等。这样,经过一定的有效训练之后,同学们就会自然形成估算的意识,养成估算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也自然而然推动了将数学回归于生活实践,回归于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另外,在对知识的迁移上我做得不够好,没有掌控好教学推进的节奏。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对算理及算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如果将学生已有的技能迁移过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即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完成教学目标,腾出来时间可以对两位数乘法中不曾出现的情况(如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计算等)加以强调,甚至可以拓展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但是由于我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的说清算理,还是坚持自己再讲一遍,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就显得紧张,本节课只能说是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强调不够。

再就是在课堂上,虽然我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也对每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了评价细则并在墙面上进行了公布,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做的不够到位,个人评价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每一次讲课都犹如一次旅行,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不同的风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第11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 曹汇茹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约5分)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 :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

生2:这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字是“东方红一号”。

生3: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1.找数学信息

师:114分是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同学们真聪明,能从这么多信息中找到了一条数学信息。其实,关于卫星运动的信息还有许多许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2.提出数学问题

师:事实上卫星在太空上运行的时候,不是只绕地球一圈,而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绕着它运动。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一个和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数学问题吗?(比如说我想知道卫星绕地球2圈需要多长时间?)

生1: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 师:怎么列示?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2:绕地球15圈需要多长时间? 师:怎么列示?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3:绕地球100圈需要多长时间?

师:怎么列示?这样的问题能提的完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怎么列示?在这些算式中,你一下能算出哪个算式的结果? 了不起!

3.引出重点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副标题——两、三位数的乘法)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约20分)

1、估一估。(约5分)

师:先和你的同桌商量的估一估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教师辅助板书)

生1: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大约等于2200; 师:实际计算结果会比2200多还是少?谁还有不同的估法。

生2: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大约等于2400。

师:表达真清晰!这样估也可以!实际计算结果和2400相比呢?多还是少?不太好确定。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很难确定结果的范围。只能说和2400很接近。

师:比较一下这些估算的方法,你发现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往往把要估算的数看成和它接近的一个整十数或者整百数。

2、具体计算,探索算法。(约15分) (1)独立计算。(约2分)

师:114×21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能不能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算出他的结果呢。每位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先独立计算,时间是2分钟,音乐停止之后,请组长带着你的组员依次进行交流,明白?

(2)组内交流(约3分钟)

师:请组长带着你的组员依次进行交流, (3)全班共享算法。(约10分)

师:我这里收集了几位同学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顺便让这几位同学介绍一下他是怎么想的,好不好?在别人讲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听,然后思考你有没有想问他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你明白的也可以是你想让更多人明白的而提的问题,我说清楚了吗?

① 口算(运用乘法分配律)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师:谁有疑问、评价或补充?

②口算(分解乘数)

114×21=114×7×3=798×23=2394 师:谁有疑问、评价或补充?

③竖式笔算

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辅助板书。第一步算的是什么(114×1,绕1圈的时间),第二步算的是什么(114×20,绕20圈的时间),这里怎么只写228?(0不影响计算结果,可以不写,这里表示的是228个10)最后又怎样算(114+2280,把两个得数加起来,就是绕21圈的时间)

师:你写的真好,说的也不错!

④表格计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计算方法,自己想出的方法是方法,能够看懂别人的方法收获的不仅是方法,更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计算方法虽然有点乱,但却是有章可循的,你能看懂吗?和同桌说一说。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约2分)

师:面对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仔细观察这四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得数一样,都是2394.生2:他们都是拆分之后进行计算的。

师:这个拆了没有?这个是将21拆分成20和1,这个拆分的更彻底,那么这个拆分了吗?(指竖式)

师:这个算式好像在哪见过。原来和它是一样的。先算114乘1,再算114乘20,最后把他们的结果相加。在这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8要写在十位上而不是个位上呢?(原来他们相乘得到的是228个十,所以要写在这里。)了不起,谁再来说一遍。完美。

师:看一下最终算出来的结果,在不在一开始我们估算的范围内?证明我们算对了!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题,别忘了答。我们口头答一下。

师:现在请你独立完成这道题,你会吗?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作品展示)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约13分)

⒈森林医生。(书32页第4题)。(约2分)

师: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生:第二个乘积要空一格写。

师:相信在你们的提醒下,同学们都能更加细心地计算!

⒉解决问题(书31页第2题)。(约3分)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约2分)

师: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生:三位数呈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开心、兴奋、激动。

师:你有什么要提醒?

生:笔算乘法的时候,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不要忘记进位,还有在写第二个乘积的时候要记得空格。

师:提醒了三点,很细心也很全面。你们记住了吗?(重复)

第12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大连市沙河口区 中心小学 毕春霞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3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位三位数乘法的计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力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 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 学生用算式计算 (3) 反馈计算结果

(4)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 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 估算结果

①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 反馈运算结果

①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312×54 ②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③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3 1 2 4 0 8 4 7 × 5 4 × 2 5 × 2 1 0 1 2 4 8 2 0 4 0 4 7 1 5 6 0 8 1 6 9 4 1 6 8 4 8 1 0 2 0 0 9 8 7 0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2、“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

1、

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13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本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2 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的计算。 3 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 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零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师:同学们,今年6月11日,我国的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神州10号。它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师:其实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 出示学习目标

三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师: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卫星绕地球多少圈需要多少分钟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提问板书,并提炼出本课所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并板书副标题)

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

(1)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说一说。 (2)归纳估算方法:

把114看作110来估算,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A.比2200分多 B.约2400分 4 具体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 探索 交流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5.反馈

(1)114×20=2280 (20圈的时间) 114×1=114 (1圈的时间) 2280+114=2394 (2)114×21

=114×3×7 (3×7=21)

=342×7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2394

(3) 114×21

可看成100×21+10×21+4×21=2100+210+81=2394

(4) 竖式计算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比算方法进行类推。) 114 × 21

114 228

2394

(5)引导学生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交流后,引导他们归纳:相同的数位要对齐;都从每个因数的个位依次乘起。

6.小结:计算法则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四 巩固练习

课本第31页 第3题 1.独立计算 2.反馈交流

3.说说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五 应用

课本第31页第1题

六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2.再次出示学习目标

第14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及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卫星地球的图片,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卫星的信息,然后给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一信息。师:你能知道卫星一天绕多少圈吧?引出21圈,让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进行列式。

二、估算

让学生估计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对于学生采用的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正确老师就要给与肯定。(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和在计算前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不同估算方法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三、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师:估算可以让我们知道积的大致范围,那篡位进行准确计算呢?

1、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班内交流,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总结出竖式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的引导学生在观察与交流中感悟竖式的算理。这里教师不急于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同时教师还要针对课堂上的情况及时地进行课中反思,对教学进行调整。

四、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即书中34页练一练里的第一题) 138

126

20

363

54× 25

× 32

× 54 在计算之前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计算结果,鼓励学生养成预先估计计算结果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运算负责的态度。这样让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竖式计算的认识。

计算时教师巡视,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为生成性资源,展示让学生判断进行集体交流。)把学生练习中的疑问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提高运算能力。这实际是一道纠错题,没并没有另设习题而是抓住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更有指向性。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五、学生独立做书中34页练一练的第三题。

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家商场从厂家批发了85台复读机,如果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厂家多少钱。

如果放到商场里每台卖160元,全部卖完后可以赚多少钱? 商场在卖出70台后,为了搞好十一促销活动剩下复读机降价销售每台卖138元,这样一来商场是赔了还是赚了?

我将书中34页的第四题,以情境的形式出现,同时将这道题进行了两处改编,一处是将其分步呈现,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二处是将题中的80改成了85,目的是将本节课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实践,再次提高认识,掌握运算技巧

六、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2394 (分)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 × 2 1 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大庄小学

第15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计。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估算的习惯意识,并通过与笔算结果的对比,感受估算的价值。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先看一段录像,边看边听,注意收集信息。 (播放视频动画)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

①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

②这是我国的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叫东方红一号, 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板贴)其实,关于卫星的信息还有许多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这节课我们只研究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师:能根据(手指板帖)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

①绕地球2圈(圈数为一位数)需要多少时间?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②绕地球20圈(圈数为整十数)多少圈?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

师: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板贴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怎么解决?

学生列式,师板书:114×21 师: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下面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请同学们先来估一估,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给学生约半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后,交流估算过程,教师辅助板书。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估算方法:

①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大约等于2200分; 师:继续想,实际计算结果会比2200分多还是少?怎么想的? (小了,因为把两个乘数都估小了)

②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大约等于2400分。 师:这样估也可以!实际计算结果和2400相比呢?多还是少? (学生犹豫)不太好确定了吧?

帮助学生感受,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所以很难确定结果的范围。我们只能感觉实际结果应该和2400很接近,差不多。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师:那实际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想不想算一算?轻轻拿出练习本,试试吧,把计算过程写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

(2)同桌交流。

师:请同桌两人相互看一看,轻声地交流一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学生同桌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算法的表达情况。

(3)全班共享。

师:先请他们介绍,看看这些方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他们的方法好在哪儿?

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① 口算把21分成20和1.用114分别成20和1,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即: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你这种方法很受欢迎!

②口算(分解乘数)把21看成7×3,114×21转化成114×3×7 计算114×21=114×7×3=798×23=2394 ③表格口算 :用列表格的方法计算:表格第一行是把114分成100,10和4,第一列把21分成20和1,把和加起来。 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业本。以前见过这种表格计算的方法吗?(见过)你的方法真的很有价值! ④竖式笔算

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辅助板书。先用第二个因数(两位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

1 1 4

×

2 1

1 1 4 ………114×1 表示114个1

2 2 8 …………114×20 表示228个10

2 3 9 4

师:你说的真好,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能告诉老师, 第一步算的是什么?(114×1,绕1圈的时间),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114×20,绕20圈的时间),这里怎么只写228?(0不影响计算结果,可以不写,这里表示的是228个10)

最后又怎样算的呢?(114+2280,把两个得数加起来,就是绕21圈的时间)

(4)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师: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真是一个美好的分享!哪几种方法之间有联系?都是怎样算的?(师引导学生自读教材。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表述, 第1种口算方法、表格算法与竖式算法,都是先分别算出1圈和20圈用的时间,再把得数加起来。

师:厉害!你们已经发现它们之间的奥妙了!

师:把计算结果和先前的估算结果对照一下,差不多吧。哪个更接近2394呢?怎样估更接近精确结果?

学生表达想法,教师适当引导发现,一般情况下,估算时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得数更接近精确的结果。师:结果是2394分,我们一起口答。(板书得数:2394(分)及答语—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三、巩固应用。

1、师出示74×135= 408×52= 47×210= 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计算结果,鼓励学生养成预先估计计算结果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运算负责的态度。这样让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竖式计算的认识。 (1)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2) 反馈运算结果。师选择个别学生作业展示出来(其中要有计算错误的) (3)这几个算式和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

① 74×135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 × 54 ② 408×52 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0不要漏算。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课件出示:

1、你认为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生1:我觉得自己的表现非常好。 生2:我觉得自己很优秀。 师:真有自信! 生3:合格 师:真谦虚,

我觉得你很优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生2:我学会了四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3:我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不能忘记进位。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这节课的作业是用读、思、做、标的方法预习课本31《试一试》。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七、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分)

1 1 4

×

2 1

1 1 4 ………114×1 表示114个1

2 2 8 …………114×20 表示228个10

2 3 9 4

答:卫星绕地球21圈是2394分钟。

第16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 (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54×12 27×49

2、估算

98×34 21×75

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百度搜索】http://www.daodoc.com/ 这是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有关知识。

3、强调“ 地球一周114分钟”

4、提问: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解答:114×5×570(分钟)

5、接着提问: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

抽学生解答:114×10=1140(分钟) 114×20=2280(分钟)

6、紧接着提问: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1)学生列式:114×21 (2)谁能估算114×21是多少?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14×21≈100×21=2100(分钟) 学生乙:114×21≈110×20=2200(分钟) 学生丙:114×21≈114×20=2280(分钟)

首先肯定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认为哪个更加接近正确答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应该是学生丙更接近正确答案,因为第一个因数没有变,第二个因数变化很小。

7、114×21正确结果到底是多少了?你打算怎样计算?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二:114×21

114×1=114 = 114×7×3

= 798×3 2280+114=2394 = 2394 方法三: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8、教师对上面三种方法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我们更加提倡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因为竖式相对比较方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的更加广泛。

9、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

学生理解并记忆(用坚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积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强调: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仍然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森林医生:

1 2 2 1 3 2 × 1 4 × 2 1 4 8 4 1 3 2 1 2 1 2 6 4 6 0 5 2 7 7 2

2、出示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

选四道题让学生分组比赛计算,看看哪组计算的又对又快。

第一组:120×13 第二组:103×31 第三组:61×201 第四组:321×15

四、拓展练习:

原价:160元 现价:138元

(1)商店从工厂批发的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2)商店在卖出70台复读机后,开始降价销售。如果商品全部卖出。你认为商店是赚钱还是亏本?

交流步骤:

a、每个人先猜是赚还是亏; b、一起讨论出解决方法; c、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课件提供参考,【百度搜索】

http://zhidao.baidu.com/?fr=qrl&cid=197&index=5&fr2=query

五、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二:114×21

114×1=114 = 114×7×3

= 798×3 2280+114=2394 = 2394 方法三: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六、教学反思: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第17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计。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师出示数学题个别提问)

师:我们首先来看热身训练,估算,第一道谁先来?(生回答)

师:第二道(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估算掌握的真棒,你能快速的计算出下面的题吗?(生用竖式计算)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注意:数位要对齐,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有进位的要加上进位。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卫星运行时间。(师板书) 2.新课讲授

师:首先来看有关卫星的一段文字。我们一起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每位同学想一想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师出示图片)

生1: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是1970年4月24日。

生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生3: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生4: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 师:说的非常好,从无数多的信息中发现了数学信息。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根据这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需要多长时间? 师: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需要多长时间,能解决吗?怎么解决?(生回答)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绕地球20圈需要多长时间? 师:怎么列式? 生:114×20 师:能解决吗? 生:能。

师: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列式? 生:114×21 师:在计算之前,你能先估一估114×21大约是多少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生1: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估计:比2000分多一些。

生2: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估计:比2200分多一些。 师:我们刚才用估算得方法,得出了积的大致范围。但是大家想一想卫星绕地球运行,能不能多一分或者少一分? 生:不能

师:那114×21到底等于多少?想想能不能用以前的方法算出结果?小组讨论,看看你的想法和别的同学的一样不一样。(生讨论,师观察并提示学生)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组1:把21看成7×3,114×21转化成114×3×7计算。 组2:用列表格的方法计算:表格第一行是把114分成100,10和4,第一列把21分成20和1,把和加起来。 组3:把21分成20和1.用114分别成20和1,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即: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组4:用竖式计算。

师:那你把你们组的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计算的?(生写生并说步骤,师做适当提问。如 师:114是如何得到的?

生:1×114得到的,表示114个一。 师:这里的228是228吗? 生:不是,表示2280。 师:如何得到的?

生:114×20得到的,表示228个十。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竖式计算是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大家会用竖式计算了吗?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做出下面这几道题(出示221×13 = 132×22=)师叫学生上黑板做,并讲解。 师:我们刚才学会用竖式的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谁能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齐。

生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这是我们总结出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道题(出示题)同学们自行读题,想想如何计算? 师:这道题和前面的练习题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多了进位。

师:计算过程中有了进位应该注意什么? 生:把进的位数加上。

师:说的真对,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中,有进位的要把进的位数加上。 3.课堂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齐。 生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生3:有进位的要把进位数加上。

六、课后作业

思考:408×23,210×47。

七、板书设计

答:卫星绕地球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分) 1 1 4 ×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21圈是2394分钟。

第18篇:《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

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展示,温故求知

师:同学们都写过日记,我们来欣赏一篇: 【课件出示数学日记前半部分】

师:怎么样同学们我们也来练练计算吧!请大家直接说出得数!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1)8×9 (2)8×90 (3)23×2 (4)203×2 (5)14×5 (6)140×5(

4、

5、6题要说出口算过程。) 师:请看下面这道竖式计算的题:【课件出示】

25×21(学生思考并完成填空。) 师:(评价)„„让我们接着欣赏日记! 【课件出示数学日记后半部分】 师:大家想不想像他一样聪明?这位同学在日记中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那我们也来解决一些和“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审题。

师: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和“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谁能把这个数学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预设:

①如果学生只读出“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这只是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应该包括已知信息和问题两部分,谁能完整地再来读一读?”)

②如果学生读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肯定)

2、列式。

师:解决这个问题要怎样列式呢?预设:114×21或21×114 师:你知道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适当评价学生回答)

3、估算。

师:在计算之前能不能先来估一估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①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估计:比2000分多一些。

②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估计:比2200分多一些。

③把114看作120,把21看做20,120×20=2400,估计:约2400分。 师:我们估计出了积的大致范围。

4、精算。

(1)探索交流多种算法。 师:那114×21究竟等于多少呢?大家先想一想„„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写完的孩子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方法。 预设:

①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 ②114×21 ③(竖式) ④(表格法) =114×7×3 如果学生出现第4种方法,让其进行介绍;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此方法教师不需介绍。

=798×3 =2394 (2)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两位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 【教师规范板书竖式,在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3)和估算结果对比。

师:这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它符合刚才估算的积的范围吗? (4)补充得数并思考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心中要明确的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就要和这一位对齐。) (5)补充答语规范书写。

三、巩固算法,技能拓展。

1、巩固算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着来算一算下面的题!比比看谁是计算小能手? 试一试:135×

45、54×312 (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 (2)展示交流。

2、技能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下面的任务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大家可要更加认真啊! 试一试:408×

25、47×210。

(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 (2)展示交流。

408×25(注意在辨析中提醒学生乘数中间的0不能忘记乘。)

47×210(通过对不同笔算情况的对比,明确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简便计算。)

师小结:大家的计算能力有了提高。

四、知识应用,辨析改错。师:下面请你当当小老师用估算的结果来检验下面这两道题的计算正确吗?

教材34页练一练第2题“森林医生”。 【先出示横式及结果,在用估算检验后出示相应竖式辨析错误原因。】

五、知识拓展

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168克水,1小时要浪费掉多少克水?(解决实际问题;节约用水教育)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2、布置作业:教材34页练一练第

3、4题。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2394

1 1 4

×

2 1

1 1 4 „„„114×1 表示114个(

1 )

2 2 8 „„„„114×20 表示114个( 20 )

2 3 9 4

答: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钟。

第19篇:四年级《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卫星比武》一课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讲述了五种卫星的外形和功用的特点,分别是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和资源卫星。

《卫星比武》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点出这种卫星的名称,后写特点,再讲功能。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温故知新。问: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卫星?(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

二、教师相机板书卫星名称,设问导读: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呢?布置自学要求,边读边画边思。

三、小组交流,展示。

四、卫星大比武。(学生选择一种卫星用自己的话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师生评议。)

五、小练笔。(学习本文先介绍特点后写功能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有几点值得反思:

1、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养之有素,不论是课始向听课老师问好,还是上课对自己评价的同学说“谢谢”,孩子们都是落落大方,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2、课上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积极发言,参与度高,当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五种卫星的用途时,同学们更是跃跃欲试,一个同学说:“导航卫星在我们迷路时,会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的车里就安装有导航。”另一个同学说:“我们的手机,电视都是通信卫星在帮忙……”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联系生活体会了五种卫星的本领,这不正是我们要的效果吗。

3、孩子们活灵活现地表演,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五种卫星的特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正是课改之所在。

唯一遗憾的是:在学生自学时,我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卫星的特点把握不准,我灵机一动,拿着一支钢笔和一块黑板擦让学生对比外形特点,告诉学生:外形、样子的描写即是特点,但是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不够充分,备学生没备到位,这是需改进的地方。

第20篇:小一班教学工作总结

小一班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一班

郝 娟 娟

小一班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虽然忙碌、紧张,却又充实而快乐。在为本学期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班级各项工作出及时的总结与反思,从而汲取经验,发现不足。现将班级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幼儿36名,其中男孩19名,女孩17名。经过一个学期,幼儿已能基本能做到情绪稳定,常规良好,自理能力强。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学期愉快而充实的集体生活。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从心底感到无比欣慰。

二、教育教学工作

1、主题开展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多个主题活动,有“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好吃的水果”、“落叶飘飘”、“冬天来了”等,如“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宝宝们认识了各种不同的水果,知道了他们的名称,颜色,形状、味道等等;还在亲手操作水果色拉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认识了水果的多种吃法„„可以说,主题活动的开展带给孩子更多的是快乐,在这快乐之中孩子们也在不断成长!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我们老师多以合作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以自身的行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我们班的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不愿学到主动要求学,说明活动的组织形式是较为成功的

2、我们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他们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充满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喜欢参与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美工活动,音乐活动等,并能学习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的探索活动和表演活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乐于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发言和表演。幼儿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各项娱乐表演活动。

3、游戏化教学。

小班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为了保证每节课的质量,首先,我们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轻松的氛围,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参与。其次,我们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个活动,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成为孩子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我们把“课”当成“游戏”上,把“游戏”当成“课”来做,从而来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

1、丰富区域活动内容。

在添设各区域标志的同时,我们每月不断添设和更改各区角活动内容,并将一些教学内容延伸到某些区域内容中。如音乐角可表演学过的歌曲、故事;科学区增设有关主题的材料,使区域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和改进,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所开设的区域包括: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益智区。

二、在卫生保健方面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给卫生打扫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我班二位老师尽心尽责地进行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执行各类物品的消毒工作,踏踏实实,从不因孩子年龄小给我们带来的不便而影响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因为我班年龄比较小,所以我班的卫生保健工作一向也较为细致。我们二位老师每天都兢兢业业、细心、耐心的观察记录。如:严格记录每位幼儿吃药情况;不漏吃;不迟吃;晨检时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幼儿有不舒服现象及时通知家长;因小班幼儿还不能及时的表达需要;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及表情,及时了解她的要求。特别在幼儿吃饭方面,老师更是细心照顾,不怕麻烦,引导幼儿吃好吃饱。在幼儿喝水方面家长们也比较关注,每天保证幼儿喝够两杯水,教育幼儿让幼儿明白口渴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为了保持幼儿的手指卫生和预防幼儿抓挠小朋友,每星期固定为幼儿剪手指甲。我们班注重保教并重,细心关心每一位幼儿,照顾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卫生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卫星班教学工作总结.doc》
卫星班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