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教学工作总结

2020-05-27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关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是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都不能离开的基本技能。讲解技能是人们解释或解说知识和专门技术的行为方式,是教学中采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教学方式,讲解技能是教学诸项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其优点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是不可替代的、高效的教学手段。

然而,在影响讲解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语言应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清楚、准确,在此基础上力求精炼、生动。清楚、准确、精炼、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高效率的传递正确的知识信息,可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应使学生感到亲切热情,礼貌文雅,富有哲理,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美育和德育的熏陶。

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思想。同时语言也是人用来进行思维的工具,人类是借助内部语言来进行思考的。

什么是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批改作业的批语等;体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内容和思想。在这三者中,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础的教学技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学科性、简明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却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教学行为。 人是感情动物。课堂教学语言是有感情的,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励人。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教学语言是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方面。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丰富性、生动性、通俗性和循环性等多样性。

运用教学语言的意义作用

通过教学语言行为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的、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讲授、叙述、提间、回答、辅导、解释,还是板书、实验、演示等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

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意识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的活动,引起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才能起到意识交流的作用,获得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尽管现代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化,诸如社会实践、实地考查、实验、操作、电视、屯影、录像、卫星传播等纷纷涌涟教学过程,但是,它们都无法替代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而且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严密性和艺术性还要求得更高。 因此,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的逻辑性以及驾驭语言的技能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并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教学语言的特征

教学语言是语言这一人类交际工具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又是教师以选择最完善的语言为手段,培养人才的技能。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崇高事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一特点出发,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还是在思想工作中,即在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用最完善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最完善的语言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是对教师语言的总要求。另一方面,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加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比其它任何职业的人都要严肃认真,使自己的语言尽美尽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由于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语言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施加着影响和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教育作用。教师语言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教师个人的威信有直接的联系,也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对教师来讲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①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提出教师必须有崇高的品质,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无私无畏、诚实勇敢。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以身作则,威信就高,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就没有威信,效果就差。

②语言表达要辩证,防止绝对化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理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世界上的事物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在讲解它们的共性和规律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许多特殊和例外,不能一概而论。

(2)学科性

教学语言所传递的是某个学科的教学信息,必须运用本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来进行。因为专业术语是一定学科范围内的共同语,运用它们进行教学,一说就懂有利于交流。否则,不但语言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每一学科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理论、范畴系列,并通过它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客观规律。各学科的特有概念、范畴,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就是专业术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必须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一般不能用生活用语来代替。因此,要注意:

①正确地使用名词术语各学科的名词术语都有其确切的内涵和外延,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科学性错误。

②处理好通俗语言与学科术语的关系有时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需要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但是这种语言仍然应该是优美的,不失学科性的语言。

(3)科学性

科学的语言是使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语准确,语句合乎逻辑 用词不准确,词语搭配不恰当,语言就会失去准确性。例如,有的教师说:“只要同学们稍微深思一下,就会明白它的含义。”这句话就是状语和中心词搭配得不当,因为“稍微”和“深思”是矛盾的,如果把“深思”改成“想”就准确了。逻辑性要求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这就是说任何学科都得运用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研究对象,运用着一般的或特定的逻辑方法。因此,教师就必须把本学科的内在逻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②比喻恰当,观点正确教学与科普讲座是不同的。在科普讲座中除了语言要通俗易懂外,还运用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植物、动物及一些非生命予以人格比。例如,在讲血液中白细胞的作用时,把白细胞比作保卫祖国的卫士,当敌人入侵时,白细胞纷纷渗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到组织液中去消灭入侵的细菌,真好比是当年“父送子、妻送郎、人人参军上战场„„”

教学是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比喻的使用必须恰当,不应有拟人观、目的论等错误观点,对自然界某些看来似乎神秘的现象要作出科学的解释。目的论是指对某些动植物的行为作唯心的解释。

(4)简明性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育、教学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简明,势必给学生吸收教学信息带来极大的困难。教学语言的简明性也是由其特定的环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一节课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较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语言的表达必须要简明扼要。另外,教学语言是诉诸学生的听觉,转瞬即逝,冗长的语言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影响学习的情绪。比如英国BBC 广播电台发表过这样的评论:语言冗长使人难以理解和回忆,在无线电广播上作一次谈话包括讲解应以十分钟为限,而关键的部分不要超过一分钟。当然这不是说把一切讲课应压缩在十分钟以内,因为课堂还包括其它许多活动,只意味着讲解时要注意简明性。

在注意简明性时,要处理好化繁为简与科学性的关系。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对科学性的要求不能十分严格,有些内容可以简化,但是不允许有错误。

(5)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达到了培养人材的目的。启发性有三重意义,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启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如理论联系实际、生动的语言描述、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等。创设情境“制造矛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6)可接受性

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要使之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用的语言必须能为学生所接受。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外部形式,声音过低、吐字不清、节奏不适,都要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声音过高、语气太重,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语言应当声调的高低要适度,节奏快慢要合理;既不要用平淡的语言无表情地去讲授重大而有趣的问题,也不要用激昂慷慨的言词去讲授那些本来平淡无奇的事实。其次,是要了解学生的语言,会运用学生的语言。在这里,仅仅能模仿学生的语言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说学生能听得懂的话,而且在语言运用上要比学生高一筹。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在教师的影响下才会迅速发展。另外,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维联系起来,跟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诵讲义,而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一边按计划讲解,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表情上“洞察一切”。发现学生有难于理解的问题,应能随时选配学生易懂的词句,或更改叙述的结构进行再一次说明,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教学语言的分类

教学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结语。

导语:常常用于一切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 不言而喻的。有人说上课在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使用导语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防止平淡无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节课的导入语,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所以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应该用形式多样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导语有故事式,激发式,悬念式。

一、导入语言应该精炼。教师的语言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精 炼简洁,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绕了一个大弯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精炼的导入语言使学生一下子明了本节课的主题和中心内容,能引导学生目的明确地进入教材去寻幽探胜。一位老师在上朱自清名篇《春》第二课时的时候,就安排了如下的导入语:“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粗略地知道了《春》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盼春——春景——迎春——赞春这条线索,写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这一节课,我们主要领会作者是怎样用细腻的笔触来写出春草的多软、春花的香艳、春风的柔和及春雨的细密的。”这段话通过简短的复习,然后直接切入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案例二的语言精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为提高课堂效益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导入语应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教师语言的吸引力就是教师若能通过耐人寻味的语言循循善诱,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线索,所讲的话就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学习的殿堂。古人云:“学贵有疑”。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揭示矛盾,造成悬念,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地,更加积极主动地,更加有效进入课堂的教学中。

三、导入语要妙趣横生,生动优美。教师的课堂导入语,美在亲切、生动, 美在清晰悦耳、圆润动听,更美在如诗如画、充满感情和哲理。例如在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时,一位老师是这样配合着音画导入的:一个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了门窗,洒进了屋里,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一股思乡之情如潮水般地涌出,一首诗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这样优美的语言,每一言每一语都应渗透着美,学生喜欢倾听并模仿它进行创造,还能够从中体会到生动的情理美,从而接受美的教育。

四、导入语要抑扬顿挫,把握好语言的节奏。教学语言的美感不仅体现在 声音吐字清楚、坚实、完整上,也不仅体现在声音的力度均匀,持久坚韧,言简意赅,铿锵有力上,更体现在叙述时的语言有层次、有轻重缓急,有抑扬顿挫。所以在导入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把无声的教材描摹成充满美感的有声的画面。

开课伊始的课堂语言是导入语。精彩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怎么样运用 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良好的导入语能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能使教师更好地开展一堂课。

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是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能听懂,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的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思路做层层深入的回答。

提问要做到宽题和窄题相结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中。 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学生可从老师的提问中,得到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了解上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而后得,尤为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对非语义、抽象性的音乐而言,课堂中的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当前课堂提问也存在许多问题。如:

(1)表面性提问。即提问简单化、形式化,往往只问“对与不对”等类似问题,而学生也只简单地回答“是”“不是”等。表面追求热闹场面,轰轰烈烈,实则却空空洞洞。

(2)习惯性提问。即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太少,收效甚微。

(3)惩罚性提问。当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便突然发问,借机整治。

(4)提问不看对象,不讲求变通。“铁定”的问题,“铁定”的答案。一个问题毫无变化地问遍全班。

(5)对答不出或答错的学生,冷面相对甚至斥责嘲讽等。那么,到底该如何合理有效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呢?下面谈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设置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如何巧妙地启发提问呢?

(一)抓住兴趣,循循善诱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要素,是推动人们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2000多年前,我国教育前辈孔子曾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理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对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会磁石般地吸引人们去参与、从事和认识某种活动。而对于学习来讲,学习兴趣就首先成为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来讲,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二)由浅入深,注意适度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过多、过少、过简、过都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做到因文而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必要时也可增加难度,但必须以适合学生的心理认识能力为检验标准。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直接抛出一个大问题往往让许多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密切相连、层层相扣的小问题,理解运用起来自然容易了许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然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提问中,我们采用的较多的方式是追问。即教师把所要讲解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而这些问题之间一环扣一环,当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时,学生也就学到要学的知识。只有适当地掌握分寸,循序渐进,才能逐步达到问题的“本质”。

同时,教育虽然承认差距,但应拒绝“选择”与“淘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尤其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设置课堂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要有目的性。问在困难处,问得其所,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一)目的明确,突出重点

提问要有它的目的性、针对性,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例如:一开始导入部分的提问一般是为引出课题作铺垫,有的问题可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有的问题可与学生的日常习惯相联系。对新授部分的提问,应与所学的重点内容有关。这就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课的重点上去,不致于使整节课重点不突出。同时,问题不能提得过泛,过泛的话题,会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二)语言简明,正确引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语言应注意准确性,不然就会指鹿为马,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样,提问时也应注意语言明确、精炼、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学生不知所措。在文字地运用上应仔细推敲、斟酌。尤其是某个概念或专用术语一定注意准确。可往往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却忽视了这个环节。如:“夜曲与小夜曲”、“奏鸣曲与奏鸣曲式”等音乐术语,虽然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在提问中运用不当,会造成错误的信息。此外,提问时教师还应注意态度要温和,语气委婉且带有引导、鼓励性。切不可冷嘲热讽。同时幽默、生动的语言也能深深地吸引我们的学生。

三、设置课堂提问的新颖性

问题的设计要新颖,要有启发性,让学生乐于去思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样的提问,久而久之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新”才能唤起学生的“心”,问题“新”有兴趣,学生才会跟着老师的引导去想问题,继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解决问题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选准角度,讲究新奇

提问应讲求角度,讲求灵活性。选好角度、巧于设疑、善于引导。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多角度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造成一开始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可到后来,学生们渐渐出去了兴趣,导致教学涣散,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之前,从这一角度出发,尽量使每个问题都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提出的问题,讲究感情色彩,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

1、创设形象化的提问情境

如何使抽象的教学变成形象、具体、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关注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的提问不仅在考学生,而且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共振点。除此之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造一种与教学相和谐的环境气氛,也是非常有效的。

2、创设疑问性的提问情境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了疑问,才会去学习,去思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则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这便构成了疑问情境。如:诱发学生兴趣后设问,激发学生悬念后提问,进行一系列追问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疑问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感知思考后,寻求问题的答案。

3、创设民主和谐化的提问环境

传统教学中认为,提问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学生听着教师问题自己思考,然后再得出答案。而文学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蕴涵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它同其它学科的显著区别是:淡化教育活动的知识传播过程,代以师生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中,显示出极其重要和深刻的作用。

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 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尝尝在一节课中药很多次的使用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解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应变语:应变是一种教育机制的表现。它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调整的语 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敏锐的发现问题,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灵活地,及时地用应变语来驾驭课堂教学。应变语要求教师有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症结所在。要尊重学生,因势利导,用画龙点睛的话语使学生幡然醒悟。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宽容精神,言语要和蔼,切不可因困窘而一味指责学生。

机智巧妙的语言则可以弥合新的教学矛盾、偶发事件、自身失误等,并达到 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可急中生智的顺水推舟化险为夷。

机智巧妙的语言体现教师的机敏睿智。作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会尽可能 的把教材吃透,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力的做到尽善尽美,也把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想到了,大部分的语言可以预设,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是活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尽管你做了充足的准备,设想了一百种情况,但还是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的“语出惊人”。使教学语言不能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处理不好,不但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有机智巧妙的语言来化解,也叫应变语。应变语要求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反应力,调控的驾驭力。

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是幽默评价语的传播者,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让 人感到轻松愉快。一次上《镇定的女主人》时,贾老师请学生找“镇定”的反义词,一学生讲“慌张”,贾老师又问:“那把‘慌张’放入课题,这课题应怎么读?”该生说:“是‘慌张的女主人’。”大家笑了。贾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学生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连忙改口说:“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后来,这学生举手举得特别卖力。到了最后抽读课文时,贾老师还特意指名,“请那位慌张的小姑娘来读!”(贾老师开的公开课都是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之间互不认识)那小女孩兴奋极了,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贾老师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 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上,贾老师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贾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选自《教育的机智教学的艺术——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课堂评价语言》) 结语: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利用课堂总结,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音乐教学的课堂总结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生动,确保总结的实效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小结处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学生常有问题,才能常会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结语。 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做简单重复,语言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结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一、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高效教育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把知识正确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在选用教学语言时就必须根据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精心考虑,注意信息的高效传递。

二、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专业知识性

不同的学科,需要用不同的专业语言,文科教师要注意感情的抒发,理科教师则应注重理性的阐述。即使同一科也应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比如同是语文学科,讲议论文与讲说明文就不能用同一种语言。语言的丰富多彩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从教学对象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针对性

对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诱导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千篇1律,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与教学规律相悖,更与教学语言艺术无缘。

四、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多样性巴班斯基认为,没有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就没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或讲述,或点拨,或质疑,或解难,或分析,或综合,为此,就要求运用相应的多种教学语言,一方面这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为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除此以外,教学语言艺术还应简明准确,具有科学性;通俗形象,具有直观性;生动含蓄,具有启发性;层次清楚,具有逻辑性;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机敏风趣,具有灵活性。

教学最优化的语言艺术

要研究教学最优化语言的表达艺术,必须首先看它的生成。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从最初的表述动机,经过表述的语义初迹(即表述意图)和内容言语,到扩展的外部言语。教学语言的生成也离不开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要正确的表述动机,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语言。第二,要有明晰的表述意图,通过哪些方面,用哪些方法来阐明教学目标,要心中有数。但这时还是一种压缩的、潜在的“语义初迹”。为把这种“语义初迹”进一步转变为有一定时序的线性的内部语言,即通过精选、提炼简缩化、口语化的词、字,来体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我们第三步要做的工作。第四,要把内部语言扩展为教学语言的表述。它要求用一连串完整的句子结构,把设想的教学方案写成书面方案,并转化为施教过程中的口头语言。

至于口头语言的表述,则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语言艺术,在运用口头语言时,要注意运用好以下艺术技巧。 1.修辞术

修辞术是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具体的艺术技巧。不仅书面语言要注意修辞,口头语言也应如此。有人说,不用修辞的说教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哲人,用修辞的说教就是一个绘声绘色的演员。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反语、对偶、排比、反复、仿拟等。讲课时,如果能适当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可使语言顿生光彩,提高语言感染力。如有位化学教师在讲课时,把剧烈的燃烧称为“轰轰烈烈的氧化”;把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静悄悄的氧化”,比喻贴切,形象逼真,容易记忆。再如孙敬修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时,经常用拟声,使故事非常生动。他讲《胆小的兔子》时这样说:老山羊“嘭嘭”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让山羊“扑通”一下栽了个跟头,兔子一哆嗦,草“唰唰”直响„„拟声词的连续运用,为故事增添了很多光彩。

2.变调术

声调是语言的组成要素之一。课堂教学中语调富于变化,能使口头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有位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数数技艺,按照数目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这么平淡的数字一般数起来肯定枯燥无味,但那位意大利演员却通过非同寻常的多变的语调,把数数得有声有色,台下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这不能不说变调术是提高语言艺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不断地改换语调,运用变调术来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吸引力。特别是语文课朗读课文,更应如此。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时候,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的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因而我们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畅、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3.停顿术 停顿,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应留有适当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有时还能像《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有位教师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他不像有些教师那样条分缕析、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一讲到底,满堂填塞,而是先在黑板前挂上一幅镶着黑纱的周总理的照片,然后用注满真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庄严肃穆、荡人魂魄的氛围之中。师生的感情酝酿着、积蓄着,当大家的悲恸感情达到最高峰时,教师呼唤了一声“周——总——理”,突然戛然而止。尽管此时整个课堂一点声音没有,但学生的心早已随那一声悲恸的呼唤飞出了课堂,飞越了高山、大海、森林,去追寻周总理的踪迹。大家声泪俱下,对周总理的缅怀、崇仰之情全都凝聚、升华在这个特定的艺术停顿、空白之中。停顿的艺术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4.节奏术

教学语言要有节奏,要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这样,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相反,如果教学语言平板单调,在一个平面上滑动,大脑皮层就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节奏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强板式:以声调高亢铿锵,内容相对凝练,语速稳而有味,风格浓烈刚正为主要特征,中年教师,或讲感情充沛的诗歌、散文课时常用这种板式;

(2)弱板式:以声调轻细平和,语速持中略缓,内容相对悠散,风格柔和雅致为主要特征,女教师,或讲说理性课文、知识性短文时常用这种板式;

(3)急板式:以语速快、停顿短、层次结构较紧凑为主要特征,性格急躁的青年教师,或容量大的课常用这种板式:

(4)缓板式:以语速慢、停顿长、层次结构相对松散为主要特征,老年教师,或容量小的课常用这种板式;

(5)平板式,发音不高不低,声调不抑不扬,语速不快不慢,停顿不长不短,内容相对平淡、无明显起伏变化的课常用这种形式,但不可多用; (6)综合式,指多种板式的交织组合,这是我们讲课应该提倡的。以上只是我们对教学语言节奏安排的一般建议,选用时应依据自己的特长及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特点,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不过,一般性的规律还是应该掌握的。

5.重音术

口头语言表达,应有轻有重,凡关键字词,皆应用重音表示,这不仅可以使语言生色,而且还可起到引起注意、促其思考和重点记忆的作用。如在小学数学课中,让学生站起来数数:“×××,你数数数,看这是多少个?”句中的三个“数”,如果不分轻重,就不能引起学生注意;如果突出了重音,学生就能很快地体会到教师的意图,进而积极思考。

6.语气术

语气的使用对课堂教学意思的表达、感情色彩的表现,以及讲课的生动性、感染力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注意区分和使用各种不同的语气。首先,语气要运用准确,该肯定的肯定,该赞成的赞成,该反对的反对,该否定的否定。不能含糊其辞,也不能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其次,要交叉运用好叙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几种语气,不能一味地平铺直叙,否则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缺少生机,缺少变化。第三,要端正对人对事的态度,说话要和气,要尽量运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更不能动辄训斥、讽刺挖苦,否则学生就不能“亲其师、信其道”。另外,还要掌握好听课人的心理,根据学生的需要,把话讲在学生的心坎里。

7.含蓄术

含蓄,是教学语言成熟的一种表现。一般地说,教学语言准确、清楚较容易做到,形象、生动就稍难一点,含蓄就更难了。含蓄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含蓄语言的要求高,教学时,教师既不能一语道破“天机”,又得让学生明白,还不能含糊其辞。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清代沈祥龙也认为,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这虽然是就写作而讲的,讲课也不例外。人常说,教师说话要注意留有余味,就是这个道理。笔者曾听过两位教师的讲课,同样是讲“休”字的含义,一位教师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休息”的“休”。而另一位教师从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说起:《聪明的一休》每一集中间都有这样一个场面,小一休躺在地上,一只手撑着脑袋,他的师兄在远处喊他:“一休!一休!”一休怎么回答的呢?谁还记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休息!休息!休息一会儿”。“那么这个‘休’字是什么意思?”“‘休息’,‘休息’的‘休’。”通过巧妙含蓄的引导暗示,让学生自己说出“休”字的意思,肯定要比教师直接说出要好得多。

除了暗示之外,委婉也是含蓄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当学生答错问题,或者课堂上违犯了纪律的时候,教师用含蓄的语言,委婉地提出批评,效果要比直接批评好得多。有一位学生作文时抄袭别人的文章,教师看出来之后没有直接训斥那位学生,而是含蓄地说:“这篇文章我好像在哪儿看过?”用“模糊”语言表达肯定的意思,那位学生自然听得出老师话中有话,由于是善意批评,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以后作文再没犯过抄袭的错误。

8.幽默术

幽默是趣味语言的一种,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使学生在看似说笑打趣中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从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因而有人说,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可以说,智者多幽默,幽默与智慧原本是天然的一对。而智慧又以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便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便没有幽默。幽默,是引力强大的磁石。有了它,便会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它的磁场,让张张脸上绽开欢乐的花儿,现出会意的笑。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使愁眉紧锁的人笑逐颜开,使泪水盈眶的人破涕为笑。

正因为如此,西方有人把幽默作为衡量一位好教师的12 项指标中的第一组成要素。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一位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要吸烟,没有用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幽默风趣的谈话:提起吸烟,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能引起深度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衣料。长期吸烟,会成为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用不着化妆;四是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活不到老了。话虽不多,但使学生懂得了吸烟的危害,体味到教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教师的体贴、关怀。这样的教育效果能不好吗?这正如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知识教学也是如此。有位数学教师讲授π的值。他先用艺术笔法把π画成一个小脚女人,接着写出3.

13、3.

14、3.15 等几个数,然后对学生说:谁来为这个小脚姑娘找一个最合适的“丈夫”?当学生找出3.14 后,那位教师又说:谁能说出它的职业?数还有职业吗?学生们一下子都楞住了。这时教师不慌不忙地说:大家看,这是它住的地方:山巅一寺,寺就是庙,在寺庙里工作当然是“老和尚”了。学生大笑。笑声中,“山巅一寺”(3.14)在学生头脑中留了下深深的印象。

这里应该提出的是,幽默固然离不开笑料,但“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幽默具有高雅性,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外显”(老舍语)。我们运用幽默一定要出于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再就是要注意分寸。真理越过一步就会成为谬误,幽默过了头也会产生副作用。

9.引用术

讲课,主要靠语言来传递知识,因此,教学词汇应比较丰富。课堂上,适当引用一些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群众口语、电影、故事、文学艺术语言等等,可使讲授生动有趣,便于理解。有位教师讲遗传和变异,就引用了两名民间谚语:“老百姓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遗传”;“一娘养九子,个个不相同,这是变异”。两句话把一个深奥的道理说了出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引用,可以引用现成的观点,也可以引用既成的事实。古今中外、山川湖泊、花鸟虫鱼,凡是用得着的,尽管顺手拈来,为我所用。有一位教师在谈到对教育的认识时,一连引用了几个人的话,说得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童,等于丧失了方向。知识才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所以,教育是廉价的国防。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是甜的。让我们为教育的甜果施肥、浇水,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吧!这一段话虽不多,但一连引用了5 个人的话,其中第一句是列宁说的,第二句话是肯尼迪说的,第三句话是李大钊说的,第四句话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的,第五句话是J·R·逊说的。只有最后一句话是他个人的。一连串恰到好处的引用,不仅有力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还增强了语势,显示了名言、警句的巨大作用。不过我们在引用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恰当、灵活、生动,不可滥用。要做到不用则已,用则让它熠熠生辉,为课堂教学增色扬威。

10.翻新术

引用是照搬别人的话来说明问题,翻新则是在前人名言、警句的基础上,根据当时情况的需要改变其中个别词语,赋于新的含义。它是引用基础上的创造。恰到好处的翻新,能使语言风趣生动,明快犀利,起到一般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一位教师在讲授《春》时,发现个别同学精力不集中,老往窗外看,于是仿拟孟浩然的《春晓》诗,说了句:“春眠不觉晓,上课闻啼鸟。精力不集中,学习知多少。”学生听完会心地一笑,便很快集中精力听讲了。

还有位教师在讲解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后,为了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仿拟原文翻新了一篇《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翻得快,杂志看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上课打瞌睡,下课如发疯。无学习之意趣,有混世之闲情。虽非俱乐部,堪比游戏厅。心里云:混张文凭。这位教师最后说,我们切不可做这样的学生。翻得自然成趣,劝喻妥贴有力,很有教育意义。

推荐第2篇:体育教学语言艺术

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

人生最大的乐事,是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遇上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课讲得令听者如痴如醉,他还是人生命运的导师、幼小心灵的守护神、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名师呢?语言艺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语言,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传递信息的方法;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传播者,在语言的使用中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更高要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赖以交流思想感情,传授科学知识(体育教师另有传授技术、技能的职责)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丰富、严谨,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是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需认真对待和努力提高。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需要准确的精妙语言来辅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能动,需要激昂的鼓动语言去启发;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困惑,需要温馨的勉励语言去解除;体育教学中队伍调动和队形变换,需要宏亮的口令语言去指挥。

一、语言的分类:

语言是人自身素质内涵的外化:观其言,知其行。闻其声,知其人; 语言不仅局限于讲话,从语音使用的角度来进行分类,语言可以分为口语、态势语和书面语三种,

(一)口语:会不会讲话,口才如何,也就是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绝大多数的优秀雄辩家都是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训练而获得这种能力

(二)态势语即“肢体语言”:是用肢体动作传递信息的方法,运用时加以语气、语调的煊染和神态表

二、教学语言与体育教师语言:

(一)教学语言:是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语言海洋中的一条暖流,是语言海洋中的无污染区,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口语,它具有自己特点,它的规范性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保证。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赖以交流思想感情,传授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体育教师语言: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属教师语言的范畴,因本学科的自身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等与其他学科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与一般性教学语言相比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具备一般教学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应更具简捷性、准确性、规范性、激励性、反馈性、多体性、趣味性、形象性、幽默感和权威性。既不容半点疏漏,又要于瞬息万变之中当机立断。若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或某一环节稍弱都会给有效教学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作为体育教师本人在学生乃至同事甚至领导眼中的形象、地位和威信多会随之大幅降低。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给予学生尽量多的活动时间,以达到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因此教学时的讲解、示范、讲评、小结等各个环节都必需精讲多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所使用的语言更具备简捷的特点。

在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里,如果要保证学生每人有25%的练习活动时间,教师就要使用50-60%教学时间,即20-24分钟。加上组织、调动队伍要化掉10%的时间,给予学生休息化掉10%的时间,所剩只不过20%,即八分钟左右的运用语育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时间,这还要包括不合理的浪费时间。让我们再分析一下,这八分钟里,体育教师使用语言的种类有多少?它至少要包括:口令、讲解、组织、激励、表扬与批评、应变、讲评小结及布置任务等多方面,如此众多的内容,如果没有一种简捷、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然要占用学生的练习活动时间,就必然要影响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任务。

(一)简捷性

简捷性不等于不讲,如果不讲光练,不使用语言,误认为这样对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有利,那也是错误的。我们知道,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流感情的手段,如果不使用语言,那就无法和学生交流培情,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不是教学。

简捷性在于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想。

例如:在讲解、示范时,教师要把动作要领告诉学生,如果和书本上写的一样,就显得乏味冗长。若能用口诀式来表达,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又如调动队伍,教师如果能用最少的口令实现目的,学生的配合就会相当默契,如果教师的口令多而重复,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又如组织游戏,教师如果把大量时间用在讲规则、讲方法上,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能三言两语把问题讲清楚,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简捷性首先在于对情和意的把握。语言是交流感情的手段,它具有浓厚的感情因素。如果语言只是简捷,语言干巴巴或命令式语言过多,就难以收到有效课堂效果。反之,如果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讲解不精练,又会失去简捷性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的语言,既要精简清晰,又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才是真正的简捷。

简捷性还在于它的启发特点。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活动不仅是思维活动,更主要的还是身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欢快地活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除了依靠教材的吸引力外,妙用语言启发、诱导学生由为重要。这类语言若能用上画龙点睛的经典词句,则效果更佳。

(二)规范性

体育教师的语言,从规范角度来讲,首先必须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学校教学的标准语言,是每一门学科都需要使用的规范语言,从这点来看,规范性是各种学科的共性,当然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每个体育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使用普通话。 为什么说规范性又是体育教学语言的特征呢?这是因为:

1、体育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口令。口令是体育教师糊以组织教学的重要武器,不能正确运用各种口令就不能组织、调动队伍,就不能发挥组织、纪律的强大作用。用普通话喊口令,能让学生直接接受,立即执行。有些教师用自己习惯的方言来喊口令,学生在执行前就需要通过大脑的“翻译”。

2、就是用普通话来喊口令,也要注意口令的规范性,体育教学中使用的口令,是沿用部队军事操练条例中规定的口令,不能自己杜撰、改编。例如“两臂前平举”就不能喊成“两手前平举”;“向右看齐”在正常状况下就不能喊成“向左看齐”:调动队伍时应以“左转弯齐步走”为宜等。

3、体育教学中还经常要使用到各种术语。术语是专项专用的技术语言,它的规范性就更强了。它的使用范围就更狭窄了。田径术语与体操术语是两种不同范畴的语言:如田径中的“起跳”和体操中的“起跳”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术语的特点就是准确、精炼。如篮球项目中的“运球上篮”,时至今日还有人称之谓“三大步上篮”。就拿“上篮”两字来讲,从语法上讲是不通的:这“篮”是怎么“上”的?可是作为术语;人人皆知它的准确含义。如果不用术语讲, “上篮”的概念就应滚讲成:跳起将篮球投入篮圈中。而“运球”两字更不能解释成“将篮球搬运至”。

熟练地使用各种术语,能大大地浓缩讲课的内容,使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完成教学任分。 (三)准确性

体育教学语言在简捷性与规范性这两个特征方面已经体现出了语言的准确性。但体育教师使用语盲的准确性又有其更进一步的含义。多数学科的语言可以使用夸张、假设、

虚拟。如语文跟上教学古文时常用“白发三千丈”、

“三万里河东人海”、“„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些量的模糊概念,地理课上距离的概念也是近似的,如太阳至地球的距离是光速乘以八分二十一秒。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四万公里。数,理、化学科则需要绝对地精确 , 体育教师使用语

言的准确性与数学教师的准确性相似,而又不完全一致。体育教师对距离的估计、对时间的估算,对重量的估量应该准确,如队伍向前走多少步可以达到预定目的,各项练习实际使用的时间与临场的调整,选用器材的重量与学生承受的能力等等,教师的口令一发出,就要清楚地知道它的后果,这就是所谓“令出如山”。如教师发出口令:“向前三步走!”就必须明确地了解三步之内无障碍,三步之后必定到达预定地点。

其次,体育教师又不同于数学教师之处在于,体育教师对学生动作形体定位方面的准确性,数理化教师在度量衡方面对学生有严格要求,但在学生如何完成测量方面不可能提出形体要求。体育教师则又重点提出对学生每一个动作的形体要求,如弓步的姿势要“前腿弓,后腿绷”,立正姿势则要求“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梢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傲屈,中指接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颚微收,两眼向前干视。”这样的准确性是体育教学语言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权威性

体育教师以自己的简炼语言、规范口令和准确表达,加上清晰丰厚的音色,在早操时、在集会上,在运动会中表现出无比的权威性,使学生对体育教师产生一种尊重、服从、信任的感情。这种通过语言建立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裁判胜负中;纠正动作中和指导训练中。

正因为体育教师的语言具有如此的权威,因此,更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使用好自己的语言,不能滥用这种权威。滥用的结果就是权威性受到损害。

体育教师语言的权威性,还在于它的无可更改性。

“令出如山”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无论是在口令中还是在裁判、讲评中,体育教师的每一句话、每条命令,将被视为学生执行的“法则”与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因此,体育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无误。语言的任意更改与随意性只能造成对自己的权威性的降低甚至不被人重视。

三、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

体育教学语言的艺术内容和技巧是表现优美、准确、流畅、幽默、感招力强等语言艺术特点重要保证。同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其内涵和效果的差异,反映出语言艺术技巧的重要性。

(一)语言的优美性:

语言美是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与社会先进的反映,语言美是融洽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的桥梁。语言是心之声,发乎情,止乎礼。体育教学语言应给学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语言中充满情感,能让教学对象与自己产生共鸣,直至欣然接受。

(二)语言的激励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兴趣、特点、能力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习掌握方法的速度快慢和完成动作质量优劣。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促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战胜自我,迎接困难。这种激励方式的语言一般有诱导、对比、鼓励和剌激:

(三)语言的感染性:

教师的语言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是否具有真实的感情。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自己专业的教师,他在课堂中的用语必然带有浓厚的感染力,

(四)语言的态势性:

教师进行语言传递信息时,为了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往往通过表情、神态、手势和动作来加深印象。研究证明:人的记忆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语言的态势性(肢体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五)语言的逻辑性:

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即“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要使学生能够正确

地理解,语言的逻辑性是很重要的。

四、教学语言“十忌”

1、地方俚语:无论是讲解或口令都不能用方言;这是因为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脑运用普通话信息接受指令,进行思维。因此,其它语言体系,尤其是平时少接触的语言体系,进入大脑后要经过“转译”。这样,执行动作的速度就要受到影响。

2、口头语:所谓口头语就是一些无意义的、下意识的重复浯。这显然不符合“精讲”的原则。而学生却往往因为教师的多次重复而分散了注意力。

3、粗俗语:\'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纯洁的,粗俗语的使用,使我们的讲解降低了层次。粗俗不同于通俗,一些过分专业化的术语,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来代替,粗俗的语言是不堪入耳的。

4、讽刺语:不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教师绝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来对待他们。讽刺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讽刺只会加大师生情感间的距离。

5、鄙视语:鄙视与讽刺同样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使学生丧失信心。

6、贬低语:对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绝不能采取瞧不起的态度,乃至故意贬低他们的成绩。

7、否定语:教师的语言应肯定为主,尽量不用否定语,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字字句句中找出正确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肯定他。

8、模棱语:在有限的讲解或讲评中,教师始终应态度鲜明地表示自己的看法断哪个队获胜;讲动作的正确要领时,不能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让学生无所适从。

9、武断语:语言的权威性不等于武断、专横。权威的基础是准确和令人信服,武断则是盲目和随心所欲的。

1 0、机械语:教师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是充满感情的。语言不是背书,更不是背死书。只有没有投入感情的教师才会讲出干巴巴的话来。

五、教学设计与组织:

1、充分施展体育教师的智慧与才能,设计奇思妙想,力求做到传统项目新教法,新开发和引进的项目教材化,竞技项目游戏化。

2、教学组织灵活、流畅,力求达到学、练过程奇妙无穷的境地。(即:让学生在无比欢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练活动)

3、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即:特长技能提高,又要关注基础偏差学生每一点进步,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力求收到奇乐无穷的学、练效果。

4、结合相关项目进行原理和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懂得一定的相关知识原理,为“终身体育”奠定理论基础

5、点、面、线、体环环紧扣,力求构成流畅、新颖、完美教学流程:

点:确定目标,力求得体,切合实际,符合教材内容特点,有所侧重,五大领域目标在一节中没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线:运动技能线;情感线(参与热情、师生情感、同伴情感);社会适应线等是支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教师驾于课的能力和组织过程是否流畅的重要部分。(要结合学生和本地、本校的实际,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才能的充分展现)

面:知识技术的基础层面,能力与方法的拓展层面,锻炼价值的实用层面是体育教学区别其他学科关键所在。

体:多重价值(锻炼、实用);多重功能(能力提高、兴趣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形成等)多重交流(师生交流、同伴交流等)是《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

五、如何看课和评课?

(一)、看形:教师的教姿、教态、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组织指挥艺术,课的框架与流程(包括场地布置)。

(二)、看神:师生的表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配合与情感交流,课堂氛围。

(三)、看魂: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和才艺。

(四)、各种类型课的侧重点:

比赛课:认真理解规则,严格按规则设计与组织; 研讨课:围绕研讨课题做文章;

展示课:在展示成果的同时,还需考虑使用价值和可推广性; 交流课:简单实用,力求有创意; 检查评估课:力求严谨、热闹;

常规课:以学生为本,多变一些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要上得实在,安全,学生喜欢。

六、教学方法的评价内容:

1、是否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落脚点:是否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看能否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成功的喜悦。

2、教学过程中主体化、平等化、个性化、民主化和主动性及发展意识是否有不同程度体现。

3、方法步骤是否科学、严谨和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及学生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4、情感意识是否强烈,既指师生情感、同伴情感,也指所教学科的兴趣、动机、习惯及信心的培养

5、教师本人的个性、风格、特点是否突出:驾于能力(包括组织指挥、调控、和应变能力)目标和知识点的把握能力,选择、运用和组合多种方法的熟练程度与技巧。教姿、教态,教学语言能力(严谨、风趣、吸引力、号召力、感染力)

6、最好能把全部教学过程描绘成一段精彩故事情节展现人面前

七、不同教材的教学建议

1、重视传统教材的实用性教学,把运动项目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常见的生活现象,合理运用运动技能,提高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地域性和民间流传的民族体育文化的挖掘,既可丰富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容,又可通过课堂教学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值得认真钻研。

3、新兴体育和娱乐项目的教学,要突出“快乐体育”的特点,可多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为他们提供展示个体才艺,表现自我能力的空间和舞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表现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心等教学目标有效方法。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体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身心发展原则、实效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运动技术的传授要有,但不是单纯或刻意的追求,尽量杜绝“中评不中用”、“教师唱主角”和“只达到运动技能目标”的课。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体现一定的艺术和风格。

推荐第3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教学语言

一、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质量 在影响教育质量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高水平的教师语言意高旨远,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用这种语言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学生乐于团结在教师周围,沿着教师指导的正确方向健康成长。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和思想教育时,都要借助教师语言这一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的极具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很难想象,讲课时哕唆重复,味如嚼蜡;或张口结舌,“嗯嗯”、“啊啊”、“这个这个”,说话拖泥带水,或慢条斯理,要么不讲变化,要么装腔作势,要么动辄大声训斥,这样的教学语言充斥的课堂绝不会是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学生气氛浓厚的课堂。有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课堂纪律的好坏,学习成绩的高低,乃至学生的成长,都同教师的教学语言密切相关,优秀的教学语言总呈现正相关,拙劣的教学语言大都呈现负相关。

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一方面能给学生以一种正面的示范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内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理解、掌握教师的讲授和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准确、生动、鲜明的教学语言的诱导下,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以至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地思维训练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因为课堂始终是一种弥散着语言的环境。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平均有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与学的语言活动时主要包括讲授、解释、讨论、提问、回答、复述、概述、修正或纠正等。此外,还有一些为吸引或保持对方注意、控制的讲话,以及表现彼此关系的表达,它们都是教学语言的组成部分。在一些非正规的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但言语活动仍是绝大多数这类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心智水平的增长、学习兴趣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心智活动,不能截然分割为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两个领域。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与理应当互为补充、协调活动。而师生间的这种情感流活动的重要媒介就是教学语言。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这一手段,促进师生间良性情感交流,而忽视或者不重视的教师往往会因教师语言运用不当,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三、教学语言艺术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反映着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口才”好的根源在于“脑才”好,会说在于会想。所以才有了叔本华的“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的水平。直观描述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论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的机言智语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的语言观点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等等。

(二)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是榜样——教师给学生做出的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有声无形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实践证明∶学生受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性、言之生趣的教学语言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

(三)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因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本身就可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之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学艺术家的语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声音清亮,具穿透力,听来十分舒服;语言丰富多彩,运用自如;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很有魅力;感情完全投入,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总让人变得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的语言犹如诗歌语言一般的精炼,小说语言一般的生动,散文语言一般的优美,戏剧语言一般的传神等等。这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审美材料。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客观事物有很深的感受和体验,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推荐第4篇:语言艺术

【摘 要】: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备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通俗语言的使用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能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相关知识,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驾驭教学语言强的教师,教学效果必定好。

【关键词】:教师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教学效果

多年的教学,自己深深的感受到,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备工具。教师的课堂语言是面对着特殊的教育对象,它不同于自然语言,它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经过加工和设计的语言。如何加强和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艺术,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任何一位教师都是通过语言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的,运用科学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实际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语言的规范、逻辑、真实和条理上。比如,教师对概念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含义有透彻的了解。同时,教师的语言还要求语法正确,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含糊不清的句子,不带口头禅。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语言,才能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二、教学语言的精炼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其中语言精炼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不论你准备了多么好的教具,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果语言不精练,表达不清楚,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语言。

语言精炼,是不是少讲几句就叫语言精练呢?不是。语言精炼是指措词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索,语句长短适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应讲明、讲透,避免较多的“题外话”,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浪费课堂的教学时间。那么精炼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认真备课、深钻教材中得来的。精炼的语言是教师上好课、教好学的必备的前提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时间要效率的重要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进行更多的

相互讨论和双边活动,进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语言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同时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如会计课程的教学,因高职学生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对会计工作一点认识都没有,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为了让学生对会计学习有兴趣,会计教师在组织实施有效教学方面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为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兴趣

我在讲会计的第一节课时,首先向学生引入会计职业和会计入门的小故事,以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的兴趣。通过“会计职业”介绍,让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个基本了解,目的是让学生清楚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会计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会计职业是充满无限机遇的职业,是造就无数成功人士的职业,从事会计职业前途光明。以此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和学习会计的浓厚兴趣,学生只有对会计职业感兴趣,才会产生学好它的强烈愿望和内驱力。

(二)利用会计趣味知识,使教学内容通俗化

由于会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可采用生活语言来教学,将现实生活中与会计问题相关的成语、故事、比喻、笑话、典故等引入课本;将课本中复杂、深奥的会计哲理、会计术语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将复杂会计问题简单化、抽象会计问题具体化、深奥会计问题通俗化。比如,介绍资产的重要性时,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介绍资金筹集时, 用“用钱容易赚钱难”来比喻;介绍利润的形成过程,用“做蛋糕”来比喻;介绍利润的分配过程,用 “切蛋糕”来比喻。

利用会计趣味知识,既能够使教学内容通俗化,使学生达到易学易会之目的,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在一个宽松的气氛中学习,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要做到这些,授课教师必须自身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理解透彻。

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又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只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才能够使他们由原来强制性的“要我学”变成自觉地“我要学”。

四、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的应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语言。若只是一味的介绍书本上的理论内容,不善于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就

会对知识感到云里雾里,课堂气氛也是“死气沉沉”,那么,教师授课就如同在做一场没有观众的表演,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然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启发性的语言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式,正因为设问,学生就要思考,就要回答,就要动脑、动口、动手。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教师的富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语言的作用下,始终处于紧张而积极的思考状态,从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当前热点问题为引子,以学生所闻所见为例子充实教学内容,以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调节学生情绪,创造轻松教学环境,使学生“乐学”、“好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实中的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变得有趣有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案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理论性、借鉴性的原则。同时将复杂的理论内容简单化。如,在讲授账户设置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利用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即先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其核算,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怎么核算?此时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账户知识,学生便会进一步明确其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热情。再如,讲授 “资产”概念时,可以举一些日常事例“我们要办一家工厂,就需要有钱、有厂房、有设备、有原料等。而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厂房、设备和原料等就是资产。”然后和学生们一道概括出资产的概念。在学生对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深入的介绍,这样教学内容就会更形象、直观,就会使学生在情景中参与,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语言的无声性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这些语言会对有声语言起到辅助作用,它也是教师传递给学生信息的心领神会的语言。在课堂上,教师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各种教态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不仅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风格。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体现在很多方面,远非以上这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纽带,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以便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镇杰.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林洁.浅谈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提高[J].职业.2009(3).

[3]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第5篇: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语言是一门艺术。

语言艺术包罗万象:如阿谀奉承、信口开河、危言耸听、娓娓动听、挑拨离间、哗众取宠、语惊四座、言不由衷、能言善辩.。

语言艺术褒贬皆纳:金玉良言、谗言、忠言、流言、美言、诽言、隐言、明言。

于是乎,有很多人运用语言艺术完成着自己的追求。在商场上,他们运用语言艺术天马行空、所向披靡;在情场上,他们运用语言艺术无坚不摧、心想事成。

然而,人性最大的弱点其实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弱点。

因此,形形色色的人在掌握发挥语言艺术之同时,亦将自身的优点或弱点赤裸裸地呈现于他人的面前了。

高瞻远瞩的人胸有成竹、一诺千金。发言老成稳重,从不轻易得罪人。就算有时驳斥他人,也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在表达语言艺术时收发自如,不忘高雅。

满腹经纶得到人一般言行高调。语出有因、语出有史。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善于用学问压人,用才华服人。

品德高尚的人落落大方、不拘小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正应了关老爷的那两句试: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

心思缜密的人往往会以沉默作最尖锐的语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优柔寡断的人说话犹如做事一样吞吞吐吐,欲语无言。听风便是雨。心里思想的从嘴巴表达出来时,已经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

温文尔雅的人彬彬有礼。谨言慎语。不会标新立异,不懂哗众取宠。却又能于平淡中见微妙、于平凡中显真谛、于平和中意深远。

阴险狡诈的人无往不利,损人利己。处处想独树一帜,时时希望鹤立鸡群。浑然不觉自身的鄙夷与无知、愚昧与无耻。

心术不正的人言如利刃、语似锋芒。挖苦、嘲笑、讥讽、诽谤、贬低、排挤、挑拨、奚落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胸无点墨的人喜欢故作深沉,善于模仿。他们结合自身微薄的见识,把所见所闻的事物灵活运用,试图制造出“平地一声雷”的非凡效应。却通常落得贻笑大方、不伦不类的可悲下场。

学识简陋的人肤浅、庸俗。心虚是他们致命的要害。哪怕说的是有涵养、高水准的话语到了他们的嘴里也会变味。因为他们说话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地掩饰心虚。或低头、或转移视线、或自我解嘲。

幽默诙谐的人聪明睿智。能够调动现场气氛。有时表情夸张令人捧腹大笑,有时正经得让人肃然起敬。

攻于心计的人言不由衷、一语双关。口气似缓而急,口吻是毒非善,口德虚华实卑。

才华横溢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描述事物惟妙惟肖;分析评论娓娓动听。经常可以塑造出真正“此时有声胜无声 ”的完美境界。

居心难测的人信口开河,危言耸听。会迎合、结合、配合、凑合、奉合。拍马溜须、谄媚献媚、阿谀奉承。

心地善良的人没有华丽的辞藻加以修饰,没有高雅的谈吐作以装裱。只能迎受、接受、忍受、承受、消受。言听计从是他们的通病。

性格乖僻的人说话好似地狱间鬼魅的啜泣;犹如瘟神不怀好意的召唤。彷徨、徘徊、悱恻、忧戚、郁郁而终。

性情刚烈的人相对而言比较心胸开阔,情感豁达。学不会嘀咕;看不惯呢喃;搞不懂嘟囔;分不清呐喊;理不顺呼吁。

唐伯虎为一老妇祝寿,儿女欢天喜地,恭请唐伯虎为之写祝词。伯虎也不推辞,提笔写到:“这个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脸现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尘”,由怒变喜。“生儿个个都是贼”,儿女皆惊,恨上心头。“偷来蟠桃献至亲”,结语一出,众人欢娱。真是一波三折,充满机变,令人叹为观止。

推荐第6篇:语言艺术

三)、地理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1.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自然融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问题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问题明确;

(2)问题要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3)带暗示或答案太简单的问题不宜多用;

(4)问题表述要严谨、简洁。

2.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

所谓语言准确,是指在讲述、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所用语句特别是形容词、副词要恰如其分,讲求严谨。地理教师坚持使用科学语言,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表达习惯。

3.教学语言要通俗化

学生年龄越小,教师越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幽默的语言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

4.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有时,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中加些“调味品”,增强地理课的趣味性。例如,穿插使用歌谣、诗句、故事等。

5.辅以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还能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比如讲述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笔者倾斜着身子模拟地球自转、公转,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态化,喧染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种种问题,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迅速的转变观念,克服种种困难,才能适应课程改革,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有老师问:“都让学生自己学会了,还要我干什么?”其实教师才不轻松呢!学生毕竟受到多种限制,他们思维的对象、步骤方法往往不是很规范,有时,甚至会从错误的方向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前精心地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靠拢。课堂上,教师一旦放开让学生讨论,学生便会逐渐偏离主题,演变成一种无谓的争论。对此,教师也要及时引导,要放得开,收得拢,否则可能会卷入“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漩涡之中。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准确,不能模棱两可,比如有教师问:“空气上升会怎样?”“山的背面是什么?”等这样的问题就不是很明确。教师表述一定要清晰,最好事先写在题板上或投影片上。要注意提问的方式,避免简单的毫无意义的填空式的提问。如:“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节课学习——”,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不要抠字眼,抠标准答案,尽量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对于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要用“启发式”的方法解决。

1.杨向阳:《论地理课堂生活的重建》,《地理教学》2001年第6期。

2.马世章、于霞:《“学案导学”模式在把握教学中的运用》,《地理教学》2002年第7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课堂语言应是不拘泥于一种形态。要根据你的对象特点,年龄兴趣爱好来制定,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我认为只要是以好记好学为原则,太花哨或自以为是是不行的。要潜心研究课本纲要精华之所在,才能有的放矢。而就教学语言来说,浅显易懂最好,当然中间穿插有趣的讲解便于记忆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学语言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本文就如何形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几点粗略的尝试。

关键词:课堂;语言艺术;学习兴趣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人们常说:“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做为教师,无论上课、谈心、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语言,以增强工作效果。

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的枯燥、抽象、沉闷,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教学的艺术化。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教学语言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在规范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语言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语言还要简洁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费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传统的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

生动和形象,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课堂效果。

三、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中加入幽默、风趣化的语言

课堂里,理论性的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效、尴尬、僵持、对立等。而幽默就是打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解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快感、兴趣和动机。因此,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升华情感,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达到愉悦轻松的快感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里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

如…..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一方面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一些,使单一的教学形式变得生动一些;另一方面则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巩固知识。但要注意的是,我们绝对不能一味地追求语言的幽默性,而落入到俗套的地步。科学知识毕竟是高雅的,它容不得低级趣味,应追求的是它的严肃性、科学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因此,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

此外,课堂上,还应该恰当使用无声语言。即用言词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包括肢体语言和沉默。有时,无声的语言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例如,有一次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位同学一直低着头在摆弄什么东西。笔者就突然停止了讲课的声音,目光直视那位同学。教室里突然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惊奇地对望着,那位同学也惊慌地抬起了头,接触到我的目光,他了解到了我的意图,便自觉地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课堂上。这样,既纠正了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又不至于影响课堂进度,同时,避免了直接的言语批评会伤害学生自尊的可能性,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科学、艺术地驾驭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参考文献:

[1]黄通能.浅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凌坚.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语言艺术[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10).

[3]康秀华.谈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思想教育研究,2006(4)...收起

推荐第7篇:语言艺术

《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

摘 要: 《围城》是一部主题严肃的小说,但其文体风格却是幽默诙谐的。小说以庄谐杂出的语言揭示了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在描画物态时则常常能够穷形尽相,使得物无遁形。另外,语言简洁、精策警拔也是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总之,《围城》所表现出来的诙谐幽默的情调是十分赏心悦目的。

关键词: 亦庄亦谐;穷形尽相;精策警拔

一部文学作品中语言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这部作品的优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十分重视自己文学语言的锤炼,而读者也希望在一种精彩纷呈的文学语言优秀的作品中陶冶性情,追求高雅的趣味。《围城》就给我们提供了这种高雅的趣味。

一、亦庄亦谐,庄谐杂出

《围城》是一部主题严肃的小说,但其文体风格却是幽默诙谐的。这种幽默诙谐又不流于轻佻、油滑,而是在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严肃的社会内容,它常常在触动人们笑的神经之后,使人进入极其冷峻的思考。

在自《序》中作者说:“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可以说,作者并不爱自己笔下的人物,甚至对他们充满了厌恶之情。在小说中,作者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尽情地讽刺、挖苦了他们,对他们的灵魂进行了彻底的解剖和有力的鞭挞。

《围城》着重描写的是当时中国社会中的知识阶层人物,有绅士、淑女、学者、作家乃至教授,作者用犀利的笔剥去了披在这些人物身上文明高贵的外衣,从而露出了他们掩藏在这件外衣之下的浅陋、愚蠢、虚伪和卑鄙。久蓄请诸同仁一聚之心的顾尔谦,在饭店里吃过饭后便抢先去付帐,当大家 “反对”时,他“眼瞥帐单,也就不再坚持”。李梅亭在去三闾大学就职时却带了许多药,“准备十倍原价去卖给穷乡僻壤的学校医院”,梦想着发一笔小财。而韩学愈为了要给自己的假学历增添一份佐证,竟然要白俄籍的老婆冒做美国国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里,顾尔谦前后行动上的明显的反差,形成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效果。而李梅亭和韩学愈两人行为卑琐的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幽默诙谐的力量。方鸿渐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他凭借未婚早逝的妻子的陪嫁费出洋深造国文,回到家乡后在本县省立中学准备向学生演讲“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与检讨”时,把几部线装书翻了一下午,“看得津津有味,识见大长,明白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天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中国人的心位置正中,西洋人的心位置偏左;西洋进口的鸦片,吸食也不会上瘾;梅毒即是天花,来自西洋等等。”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呀!同时这也是一种沉着的幽默。试想,方鸿渐的这些所谓“识见”,原来只不过是一些谬误,而他本人却将其视为真理。作者把他们放在一个令人发笑、十分尴尬的境

地,将他们暴露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用笑声去鄙视、憎恶他们。毫无疑问,表现在方鸿渐身上的现代教育是一种失败,当然,这也是方鸿渐本人的悲剧。在婚姻问题上,方鸿渐也是一个失败者。出于一种堂·吉诃德般的责任感,他对那个看似“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孙柔嘉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温柔保护心”,他也曾在这种缥缈的虚荣中陶醉过。在这场爱情戏剧中,他不知道自己扮演的乃是一只被狮子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可悲的兔子,以至于落入了孙柔嘉所精心布置的爱情陷阱中倍受煎熬而毫不自知。无论其叙述故事语言的幽默诙谐,即这个“爱情”故事本身就颇具幽默情调。

幽默和讽刺是同属于喜剧范畴的概念。讽刺是用夸张的手法揭露批判生活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它是否定性的。幽默则不同,它批判否定生活中的缺点和反面现象,同时也赞扬优点和正面的东西。在否定批判的程度上,幽默较为轻淡,是一种含笑的讽刺。在艺术表现中,幽默和讽刺常常结合在一起。《围城》中的幽默就始终都与讽刺紧紧地扭结在一起,其中又往往蕴涵着作者针砭时政、讽刺世道的良苦用心。方鸿渐在北平某大学读书时曾给其老子写过一封

请求解除婚约的家信,“他国文曾得老子指授,在中学会考考过第二。所以这信文绉绉的,没有把之乎者也用错”。一个会考得过第二的大学生给老子写的信仅仅是“没有把之乎者也用错”,可见中国教育的失败。在国外,方鸿渐为了弄得一纸博士文凭而决定向一个爱尔兰人买,先是说“出一百美金,先寄三十,文凭到手,再寄余款”。而一旦“文凭”到手之后,方鸿渐便立即回信一封,声称“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过自新”。直气得爱尔兰人“红着眼睛要找中国人打架”。作者接着写道: “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这包含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史外交事物的一系列失败的酸楚的回忆和辛辣的讽刺。

《围城》中的语言,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境界。作者站在生活舞台的高处,俯视着芸芸众生,挥舞着他那变幻无端的魔杖般的笔,指点着世态人情。

钱先生有各种各样的幽默途径,有时他只需将同样意思的话变换一种说法,便可以令人哑然失笑,从而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比如那句著名的国骂,许多小说中都表述为“×你妈”,而《围城》中则表述为“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或祖母发生肉体恋爱”。有时作者又用逻辑的力量去推导出人物言行的可笑的结论以达到幽默的效果。“曹元朗忙回家做了一首情诗送来,一以致喜,二以补过。这话的大意表达了破除财产私有的理想,说他的身心的一切都与苏小姐共有,他情感热烈,在初夏的骄阳下又多跑了几次,头上正生着两个小疖,脸上起了一层红疙瘩,这些当然也跟苏小姐共有的。”当然,这样的幽默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正如戏剧作品中的插科打诨一样,使人在领略庄严的主题时偶尔轻松一笑,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它不但不能破坏主题的完整,相反,倒使整个艺术作品更显得灵气飞动。

二、描画物态,穷形尽相

在描画物态方面,作者凭借着一支神来之笔描绘大千世界的物态,揭示人物各种各样的心理,使先于笔端的种种物态、人物心理以及形象如同凝塑在读者眼前的浮雕一样,有极强的立体感。在这些具体而细微的描述中也常常浸透着一种轻松的幽默情调,这种描写常常是借助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来完成的。

在作者的笔下,脏乎乎的饭店里的“桌面就象《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诗人曹元朗在听了苏小姐的称赞之后,则“喜欢得圆如太极的肥脸上泛出黄油”。而哲学家褚慎明因害谗痨似地贪看苏文纨的姿色,其“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象‘手枪里弹出的子药(弹)’,险得突破眼眶,迸碎眼镜”。在这些描写中,作者不仅仅让读者领略了饭店中桌面的脏,诗人曹元朗肥乎乎的滚圆的脸和哲学家褚慎明突出的金鱼眼睛,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儒林外史》中胡屠户打范进耳光的戏剧性情节,想到太极图上那两个左右相对应的硕大的“逗号”,如同戏剧舞台上的花脸,想到褚慎明的金鱼眼是象谢林的“绝对观念”一样,乃是其自在之物,是先天生就的。这样,就平添了几分幽默诙谐的色彩。这样的比喻类似古典诗文中的用典,喻体和本体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可以印发读者的多重联想,使所描画的事物突现在读者的眼前。当然,这样的比喻也许并不通俗,对于部分读者来说也许还有点难度。

在人物心理描写上,作者也常常借助比喻将其立体化地展示给读者。譬如方鸿渐失恋后,听赵辛楣谈苏文纨与曹元朗结婚时的情形,方鸿渐想听到赵辛楣在女傧相唐晓芙面前提起自己,但偏偏赵却说:“我想她也许不愿意听见你的名字,所以我一句也没提到你”。此时方鸿渐“心理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灭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

同样是失恋,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象叫花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年过境迁,象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鸿渐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里隐蔽,仿佛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风。”这种比喻意义显赫,明白晓畅,而且鞭辟入里,让我们无法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能力的高超。

在人物肖像描写方面,钱先生也显示了他固有的学者的机智和幽默。他经常用一种调侃的笔法,只需三言两语便把一个人物的速写传神逼真地摆在读者面前,读着一部《围城》,其实就好象是在翻阅着一个高明的漫画家的作品集子。一个不足两岁孩子的头部画像是“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苏文纨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线条太硬,象方头钢笔划成的。”作者极善于扑捉人物的特点,许多人物一经作者写出便能给人留下历久难忘的印象。

三、语简言奇,精策警拔

语言精切,充满了人生哲理和对生活辩证法的揭示,醒目醒心,精警动人,是《围城》语言的又一特色。可以说,一部《围城》就犹如一篇哲理诗。

小说之题名《围城》,其中就大有深义。“围城”一语脱胎于法语,“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这种 “围城”状态。身在其中者力图摆脱开,居身其外者则又试图冲进去。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着与动摇就构成了烦恼的人生。“围城”二字实在是全篇小说立言之要旨,亦是其警策之处。

钱先生喜欢在叙事过程中加上一段评论,这些议论往外带有浓郁的哲理色彩。当方鸿渐和赵辛楣谈论高松年的糊涂时,辛楣说:“„„不过我想这几年来高松年地位高了,一个人地位高了,会变得糊涂的”写到这里,作者评论道:“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卡不家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当一个人地位卑微的时候,他自然在行事方面加意小心,另外,也没有许多人去注意他,因此,他的缺点一方面由于隐蔽,另一方面则由于无人注意而没有被发现。但当一个人地位高了以后,他便成了众人注意的对象,他的一举一动就格外引人注目,则原来隐而不露的缺点便很快就会被人发现,位高者可不慎欤!作者说“: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的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廉耻并不廉,许多人维持它不起”。在一个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环境中,要维持工“廉耻”实在是并不容易的一件事,它要求你付出高昂的代价。

另外,小说中某些人物的语言中也时或出现这样精警的格言式的句子:“从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的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种教育”。

文化教养越深,就越具有幽默的能力,而且,高级的、深刻的幽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教养以后才能产生和欣赏。因此有人说,幽默常常是学者的风度。作为一代学贯中西的学问家,钱钟书先生以学者的思想写小说,以学者的严谨斟酌辞句,无论在叙述中还是在描写中,《围城》都表现出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调来,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大的智慧和人生的精彩。

繁茂、精妙的语言秀①

———《围城》语言浅析

戈 双 剑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40年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中国西式知识分子的自嘲,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再审视是这一年代相当一部分作家作品的共同倾向。与左翼作家愤怒斥责的政治讽刺相比,钱钟书对知识阶层的嘲笑,与整个中国命运的联系,当然不很直接,但他的小说代表作《围城》却有着历史透视的相当深度。今天人们再读《围城》亦不能不叹服于作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反讽技巧、对人物的隐秘心理和心理转折的挖掘以及对人情世态的精致入微的观察和表现。而这一切都源自作者的语言艺术。如果说《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小说。是一部愤世嫉俗的哲理小说,又是一部充满哲理意味的爱情小说。那么也可以说《围城》是以高超的语言艺术著称于世的几部小说之一,是一场以繁茂、精妙而著称的语言秀。

幽默精妙———《围城》语言秀的显著特色。

《围城》属于讽刺文学,幽默精妙是其语言秀的显著特色。而这种幽默是独特的、学者式的,可以说是近乎“嬉笑怒骂”的杂文形式。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对古今中外语言的综合应用上。作者独具才情的笔,造成了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这语言中蕴藏着机智、讽刺、精巧。上大学的方鸿渐因为眼红谈情说爱的“风味”,斗胆给老子写了一封信,要求退掉“在家实习务农”的未婚妻。信上说:

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据有秋气。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者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为小不忍而成终天之恨。措词凄凉哀婉,儿子想以之打动老子的心肠。然而“揽镜自照”与“怀抱秋气”却给老子的反驳留下再好不过的把柄。其父回信说:

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

“揽镜自照”本是儿子开口的缘起之词,老子却以之发出一篇大道理。“怀抱秋气”亦本是儿子的凭空胡诌,老子却用“怀春”加以反驳,不仅字面相对巧妙,而且击中要害。两信来往,寥寥数语,却如天造地设,勾画出一个初涉风月,狡猾而又怯懦的新读书人形象,一个饱经世故、聪明而又迂腐的封建遗老形象,讽刺意义自显于其中。方鸿渐想买一套獭绒西装外套,钱不够。在张太太的相亲宴席上,他恰巧打牌赚了近三百块钱,却因小气丢掉了张家的“我你他”小姐。回家的路上:

“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案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 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亮当做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洋车上顿足大笑,对月亮“挥手作别”,生动地描绘出方鸿渐丢妻得钱时的陶醉神态。“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幽默地嘲讽了方“博士”轻浮浪荡的人品。

《围城》中的行文,时而夹入大量的外国语言(特指英语)来弥补汉语词汇表达现代生活的不足,这是体现《围城》学人小说特色语言。

《围城》对当时的孤岛上海的局势的描写,就很能说明这一特点:“约翰牛(John Bull)一味的吹牛;山姆大叔(Uncle Sam)原来只是冰山,不是泰山;至于法兰西雄鸡(Gallic Cock)呢?确有雄鸡的本领———迎着东方引吭长啼,只可惜把太阳旗误认为真的太阳。又如对三闾大学的范小姐的描写“范小姐眼睛稍微有些近视,她不知道美国人的名言‘Men never make paes atgirlswearing glaes”;孙柔嘉上英语作文课的情景更让人忍俊不禁:“今天是作文的日子,孙小姐过课堂见黑板上写着:Beat downmi S,mi Sis Japanese enemy。她叫一个学生把三个人

称的单复数作一句,那学生一口气背书似的说,I amyour husband,you are mywife.He is also your hus-band,We are your many husbands”·

这类讽刺效果强烈的、成串的应用英语的妙句,体现钱钟书特有的超凡脱俗的想像力和敏捷疾进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语言带来的超凡艺术感染力,读后不觉让人抚掌称妙,回味无穷。浓郁、繁茂———《围城》语言秀的总体印象。

《围城》的语言是浓郁繁茂的。屏溪表示激赏:“每一对话,每一况喻,都如珠玑似的射着晶莹的光芒,使读者不敢逼视而又不得不上去,不相干的引典,砌在棱刺毕备的岩石缝里,则又不觉得勉强。作者的想像力是丰富的,丰富得不暇采撷,于是在庸凡的尘寰剪影里挤满了拊掇不尽的花果,随意地熟堕在每一行,每一章。”修辞手法多种多样而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的痕迹;语言纯白,又洗脱欧化语法,这种语言上的浓郁敏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围城》的比喻能够融多种修辞手法为一炉。“只听得阿丑半楼梯就尖声嚷痛,厉而长像特别快车经过小站不停时的汽笛。”这是比喻和夸张;“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用民谚作比,通俗形象;“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的使人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比喻、对比、反衬三管齐下。这种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应用,娴熟自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其次,钱钟书把深刻的心理描写引入讽刺小说,融中西方讽刺艺术于一炉。例如,作者是这样刻画方鸿渐既愧于当骗子,但又不得不从一个爱尔兰骗子手中买张假文凭回去招摇撞骗的矛盾心理的“方鸿渐盘算一下:,想爱尔兰人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可是———记着,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悲儒,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磅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在此,作者用幽默的口吻,比喻的手法,反语辞格,细腻地刻画了方的矛盾心理。他为给自己弄虚作假的行为寻找良心上的安慰而搬出中外古代哲人、圣人,用他们的言行来为自己开脱,从而心安理得地骗个假文凭回家去取悦老子丈人。紧接着,作者又含蓄间接地讽刺了封建社会和殖民社会的虚假腐败风尚。作为方当时的心理,相比之下,骗取文凭不但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甚至还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结果还能荣膺“孝子贤婿”的美称。钱先生富于创造性地把反语、幽默用于心理刻画中,尖酸刻薄地嘲弄了方鸿渐这个不学无术而想欺世盗名、装潢门面的浪荡子。

《围城》语言浓郁、繁茂的独特性还在于:融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炉,使一种机智讽刺得以确立,并大大增加了它的现代性质,它证明知识分子的书面语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例如,作者常常取譬于国政与时弊。“只有国文是国货地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原来的价值。”这个比喻犹如双刃剑,既讽刺了那班留学镀金、挂羊头卖狗肉的留学生们,又揭露了贪官污吏、商人剥削人民的罪行,它包含着忧愤深广的社会内容。作者写四年中“游学”三个国家的方鸿渐为了弄到文凭,用四十美金买一张假文凭,并阿Q式的回信教训了那个制造假文凭的爱尔兰人一番,顺手拈来一个辛辣的比喻:“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以来惟一的胜利。”寓无比的忧愤、辛酸的泪花于幽默风趣的比喻中。有时则常常带出作品的时代背景,对当时的社会和时代加以揭露。 “鸿渐每见她(爱人孙柔嘉的姑母),自卑心理就像战时的物价又高涨一次。然而物价的高涨又像断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深刻揭露了抗战时期国统区那种政绩破败,物价飞涨的现实,人心惶惶,何以为生!有时作者的比喻如在我们的面前打开了一扇观察社会、人生的窗口,启发读者进行深长的思考。如把方鸿渐一行人在“泥泞路上沾满了泥巴的鞋底”

之厚重比作“抵得贪官刮地皮”。比喻客店里长久销售不掉的那半生不熟的肥肉的颜色“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看似漫不经心,却深含大意。作者以方鸿渐一行的行踪为序,从法国游船到大上海再到内地湖南的三闾大学,一路走来,风俗人情,详述得当,是一幅绝妙的风俗画。

钱钟书在《围城》1946年第一版序中说: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毫无疑问,作者做到了!将40年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描绘得穷形尽象,淋漓尽致。作者将他们的行为、活动、性格放在一个广阔的生活的舞台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性格、昭示自己的命运。不可否认,一部《围城》就是一部生活画,更是一场以繁茂、精妙著称于世的语言秀。抗战初期知识分子语言的诙谐、幽默,江浙一带平民的方言特色,洗脱欧化的时髦用语,外来语言的补充增色,都显现了《围城》作为一部传世大作的语言艺术魅力,也是这一场极具时代特色的语言秀的闪光点。

推荐第8篇:语言艺术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领导者的语言艺术

朱立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领导者通过语言开展工作。语言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也是领导者任职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社会,选拔官员的标准,历来有身、言、书、判四个字。身,五官端正,否则难立官威;言,言语明晰,否则有碍治事;书,字要写得工整漂亮,这也是领导者的形象;判,思维敏捷,审断明确。

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包括省级政府,在讨论干部任免事项的时候,都要求相关者递交声像资料,包括干部的站姿、蹲姿、坐姿、演讲、口才,来考察领导者的语言能力。所以,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是领导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过去我们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人不能说、不能道,这样的人老实、厚道、可靠,这种看法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一个人,能不能说,会不会道,和老实、厚道,尤其是可靠不可靠,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相反,当工作需要一个人能说会道的时候,不能说,不能道,这反而是一种缺陷。当前,群众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话题越来越丰富,如果领导者只能说一些官话、套话就没有感染力,影响领导能力的发挥。当前,很多群众特别注重领导者的讲话,对领导的讲话给予各种评论,打分、甚至排出名次。所以,成熟的领导者要格外重视每次重要的讲话,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力,提高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功能

简单说,语言有三项功能:信息功能,激励功能,塑造自身形象的功能。 1.信息功能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表达信息来开展领导工作。古罗马诗人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2.激励功能

孙子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俗话说:一句良言三冬暖,半句恶语六月寒。舌头底下压死人,更何况是领导者的舌头。所以,领导者通过语言激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抗洪

1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救灾的大坝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现场演说,激励战士奋勇抢险,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领导者做人的力量就在嘴上,很多时候都是如此。 3.塑造自身形象的功能

领导者通过讲话,塑造自身形象,塑造组织形象。听众通过领导的讲话,认识到领导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的群众说:听一个领导者讲话,只要听他讲五分钟就可以大致掂量出领导者的分量。这话其实是形而上学的。很多人讷于言而敏于行。有些领导者水平很高,但却是不太善于表达,这是事实。但是,通过听一个人讲话,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很多领导者都是深谙此道的,知道语言的重要性。比如,有的领导上任之初,总是保留一段时间的发言权,不轻易表态,不发表任何意见,经过一段认真的调查研究后,在一个众望所归的场合,他发表一个众望所归的讲话,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叫讲好一次话,一种公开的亮相。再比如,有的领导者对自己的要求是,在各种会场不轻易讲话,更不能讲不疼不痒、毫无分量、毫无效益的话,尤其不能讲那种套话,本来没准备我也说两句,而在关键时刻恰如电视收视的黄金节目时间,一旦讲话就要语惊四座。我认识好几位领导者,他们都对自己有这种要求,追求语惊四座的效果,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有这样的效应,但是有这种追求。还有的领导者在约下属谈话之前,对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认真准备怎样谈,对方态度积极怎样谈,对方态度消极怎样谈,要把有关信息传达给他,但话又不能太到位,谈完以后怎么鼓励对方、怎么激励对方,想得都很周到。荀子说过一句名言: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领导者要讲话、要谈话、要占用人家的时间,一定要认真准备,给人家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否则,正如鲁迅所说:无缘无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不同。俄罗斯著名的作家契科夫写过一篇小说叫《地理教员》,这个教员说了一辈子尽人皆知的大实话,用今天的话说,他可以把特没劲的事说得特来劲,浪费别人的时间。比如人家结婚了,他去道贺、恭喜就说:恭喜你们啦,结婚和没结婚就是不一样,没结婚的时候你们是各自独自生活,结婚以后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他到人家家里去做客,进门就说:夏天和冬天就是不一样,冬天关上窗户,生着火也不感觉暖和;夏天不生火,开开窗户还是热。说的都是尽人皆知的大实话,浪费别人的时间,一直到进入昏迷状态,弥留状态,还在说着尽人皆知的大实话。比如,马吃燕麦和草料,伏尔加河流进海里,这样一直到死。所以,今天要提高会议的质量,提高报告的质量,关键在于领导者讲话的质量。这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因素的东西。

2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二、领导者的演说艺术

演说就是独白式的讲话,即一个人讲,大家听的讲话方式。 1.演说的五个阶段

对演说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演说术》中,把演说称之为说服人的艺术。古希腊把演说看作是艺术王冠上的宝石。很多政治家在街头广场发表演说。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演说家、辩论家,还出现了诡辩学派,即专门挑别人讲话毛病的一种学派。公元95年,古罗马人昆体良在《演说术语言的艺术》中,提出了人们至今公认的演说基本原则。昆体良把演说依次分为五大部分,也就是五个阶段:首先是创意,也就立意,确定主题,搜集材料。其次是促织,即安排结构、拟定提纲。再次是编织,把材料变成连贯的语言,或者形成文字。然后是熟记,烂熟于心,记在脑子里,打好腹稿。最后,是演讲,即发表准备好的演说。演说本身也有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用前言赢得听众的好感。第二个阶段,提出论点。第三个阶段,以论据证明论点。第四个阶段,反驳对立的论点。第五个阶段,结论,即简明扼要地说明要点。这是古罗马人昆体良在公元95年提出的演说的基本模式。 2.演说的模式

今天从领导者演说最普遍有效的模式来看,主要是由论点、论据、论证所构成的三段式模式,这是领导者演说的最通常的模式。比如,毛泽东论长征,毛泽东说:讲到长征,请问长征的意义是什么?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就是毛泽东的论点。这个论点有一种内在的、逻辑的联系。然后,毛泽东逐一对这些论点加以论证。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请问,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上百架飞机轮番轰炸,而我们却迈动两条腿,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这样,毛泽东就清楚地论证了长征确实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那么,毛泽东这里用的是什么论点呢?论据呢?他的论点是长征是历史记录第一次。论据是事实,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毛泽东主要用事实说明了这个观点。除了事实,论据还有逻辑。领导者讲话,特别注意逻辑性。逻辑性是驳不倒的一种力量。比如说,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这是一种逻辑性的推论,从个别到一般。比如,我们论证时间、空间是客观的,那么怎么论证呢?可以用逻辑推论:物质运动是客观的,物质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和时间、空间是分不开的,

3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既然物质运动是客观的,它在时间、空间中进行,和时间、空间是分不开的,那么,时间空间当然也是客观的。这是逻辑推论。领导者讲话要有一种逻辑的力量。还有什么论据呢?经典。领导者讲话引经据典,经典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比如,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有权威性。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不要再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了。比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这是最有力的论据。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所以,领导者演说最普遍的模式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三、领导者讲话的要求

当前,群众对领导的讲话,也提出了要求。群众给领导者总结了一个讲话的模式、演说的模式。领导者在讲话时应该做到: 1.言之有时

一、言之有时,要有时间观念。群众说,世界上什么话最长?就是主席台上的人说,我也说两句,或者我说两分钟,这话最长。 2.言之有序

二、言之有序,讲话有个顺序。

一、第

二、第

三、第四;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有个逻辑的顺序。 3.言之有物

三、言之有物,讲话要有内容。演说必须有内容,这是演说的质量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聪明的有话要说才说话,愚蠢的人是为了说话而说话。领导者演说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总结工作要有数字统计,要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学术报告要有新的学术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要入情入理入脑,打动人心。总之要有内容,要言之有时、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4.言之有理

四,言之有理,领导者讲话要讲道理。站在理上,这是领导者的力量。

4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5.言之有味

五,言之有味。这是领导者讲话的最高层次,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点,很有味道。 这是群众总结概括的领导者演说的基本模式。

四、演说的基本原则

那么从方法、技巧上来分析,成功的演说一般都有四个特征,即清晰、简洁、生动、自然,这也是领导者演说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下边我们分别阐述: 1.清晰

第一,清晰。清晰就是清楚明白、顺畅易懂。清晰,首先是演说的一种内在价值,而不单纯是外在的语言表达的问题。清晰要求演说的主题、演说的思想在头脑中就要进行净化,形成明确的观点,搞清楚内在的联系,理顺结构条理和前后顺序。只有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才会清楚。通俗地说就是想好了再讲,而不要讲起来再想。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他们说,一个问题考虑得比较透,讲起来就比较清楚;一个问题考虑得比较仓促,没有想透,讲起来就很难把它讲清楚。没有想清楚而想在讲的过程中把它讲清楚那是不可能的。据说,费尔巴哈听黑格尔讲课非常佩服,他给他的父亲写信说:黑格尔讲课非常清楚,不像他的著作那样晦涩难懂。黑格尔讲课注重听众的区别,他给本科生、研究生讲课不一样。黑格尔对问题考虑得深思熟虑,所以表达出来非常清楚。所以,领导者讲话首先应该清楚,这是演说的一种内在价值。 2.简洁

第二,简洁。简洁与清晰有直接的联系。简洁意思是:说话干净利索,遣词造句准确精炼。简洁不意味着简单,也不是简短,而是指丰富、充实、深刻的内容与准确、精炼、流离的表述恰当地结合起来,内容上既没有离开主题不相干的东西,语言上也没有多余的附加物,不要讲口头禅。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简要可称为才智之魂,但绝不是说我爱你的时候。要做到讲话简洁,我觉得应该把握两点:惜语如金,就是珍惜语言像金子一样,能用六个字说清楚不用七个字,能用七个字说清楚不用八个字。这就要求领导者演说多用生活中的语言,简洁明快的语言,不要用书面语言,不要用欧化的、倒装的长句子。毛毛在写《我的父亲邓小平》的时候,采访过很多革命老前辈。这些老前辈对毛毛说:你的父亲演讲有一个特点,话不多,一句是一句。小平同志讲话非常简洁,非常干练。比如,小平同志在和撒切尔谈判的时候讲:香港一定要收回,我们希望通过谈判收回,和平收回,谈判收不回,也要收回。他讲得非常简洁。

5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在林彪机毁人亡以后,很多人都很兴奋,小平同志也很兴奋,但他沉思良久,只说了两句话,八个字:林彪不死,天理不容。所以,说话一定要简洁,就和写文章一样。曾有一个同事应报社之约,写过一篇文章。他是很擅长下围棋的,所以报纸约他写一篇围棋的文章。他给我看,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如果我们考察围棋发展的历史,那么就会发现它在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期间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这句话太罗嗦了,很多都是废话,废话和废话又都连着,删掉一句就不连贯。我说这段话改成一句:围棋的历史源远流长。这就可以了。第二段,围棋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奕秋的故事讲怎么产生围棋。第三段,围棋在唐代获得鼎盛发展。唐代有了专业棋手,流传下来很多棋谱,韩国、日本留学生都来中国学围棋等等,用来证明论证它。下一段,围棋在明清开始衰落,反被日本超出。最后一段,新中国国运盛,棋运亦胜。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重视围棋,陈毅副总理亲自抓围棋,围棋获得大踏步的发展。我说:这样写,简洁明快,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论说充分。领导演说也是这样。我们曾听过朱镕基总理做报告,那是非常精彩的。我记得朱镕基总理讲三乱是这样讲的:目前三乱严重;停顿一下,然后说:开发区乱,开发区怎么乱,大片土地撂荒,农民集体上访,需要怎样解决,有什么对策;然后,停顿一下,喝口水:证券市场乱,证券市场是什么情况,规范的证券市场、成熟的证券市场是什么情况,我们国家出台什么政策;讲完以后,再休息一下,停顿一下:期货贸易乱,期货贸易怎样乱;这样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向下论述,最后说,总而言之,三乱困扰着我国的经济生活。这样的演讲是非常清晰、非常清楚,简短、明快的。 3.生动

第三,。生动就是演说生气勃勃,讲话富有魅力和趣味。比如演说的题目、内容有生气,讲话和用语热情、热烈、清晰、有力、欢快、幽默,以及富有个性特征等等,要生动。孔子说:不学理无以立,不读诗无以言。古人说:言而无文,其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话没有文采,流传不会久远。当前出版的《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四卷本,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引用的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典故就有70多条。这样就把抽象的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领导者讲话要注意生动。毛泽东演说兼有清晰、简洁、生动的特点。比如,他在讲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时是这样说的:贾宝玉的命根子就是他脖子上那块石头、那块玉,蒋介石的命根子就是他的军队,我们只有消灭他的军队,缴他的枪,抓他的俘虏,才能挖掉他的命根子。因此,红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也就是说,要走路。讲到走路,三岁的小孩子都会,讲到行军打仗,那就是

6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好大的学问,咱们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赔本不干。毛泽东的演说,红军战士、包括马夫都能听得懂。这就是红军的战略战术,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胡耀邦回忆参加革命,是听了毛主席一次演说而投奔革命的。1927年,秋收起义的部队路过湖南浏阳文家市,在里仁小学集合。一千多名红军人员,听毛主席发表演说:放弃攻打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这个小学的学生12岁的胡耀邦和14岁的杨勇,趴在墙头听毛主席演说。胡耀邦说:我永远忘不了毛主席说的那句话:咱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能打破国民党的大水缸。小石头能打破大水缸,在胡耀邦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当时就要跟着红军走,可是毛主席不要,年龄太小。后来胡耀邦14岁入党,15岁参军,成长为党的总书记,杨勇授上将军衔。可见,领导人的一次演说,一次讲话,会收到多么大的效果。 4.自然

第四,。演说是工作需要,所以,前面加了个“演”字。演说要有一些表演艺术的运用,但主要是为了传达信息、推动工作。因此,演说时的神态、举止、语调、节奏都要自然,做到神态端庄、举止适当、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都错落有致,不能有矫揉造作之态。这些是需要进行长期的锻炼,有意识的锻炼的。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非常受到大众的欢迎,他的演说水平非常高。里根在回忆自己演说的时候这样说的:在他的家乡有一个小小的理发店,过去他到理发店理发的时候,总是一边理发一边听老式收音机转播棒球赛,后来里根当了电台的播音员,每次播音的时候,他面前都出现了这个小小的理发店。各位观众,你们好,现在我向你们直播棒球赛的情况,里根的神态、语调都很自然。里根当了总统以后,每次对着镜头录像、发表演说,眼前都出现了家乡的理发店,出现了他所熟悉的朋友和父老乡亲,所以他的表情就非常自然。很多领导者为了从政或者走上领导工作,练习演讲,练习身段,练习发音,像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为了从政练习演讲,改掉了口吃的毛病,能在很多场合发表重要的演说。领导者演说最差的一种方式就是自顾自、低头念讲稿。所以,领导者即使要参看讲稿,也要不时抬头,与听众保持视线上的接触。领导者讲话,既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松散,不要太松弛。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五、领导者忌讳的谈话

把领导者的演说艺术推而广之,就是领导者谈话的艺术。领导者谈话的范围、场合是很广泛的。除了演说,还包括比如相互间的交谈、会谈,在一定场合发表看法、回答问题,对下属人员布置工作、沟

7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通思想、谈判、进行说服教育,举行记者招待会等等,这些都属于领导者谈话的范畴。那么,领导者应该怎样谈话呢?这是一个很广的题目,我们不妨借用张艺谋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方向思维。张艺谋说:我不知道怎样拍电影,但我知道不能怎样拍电影。我们也可以说,不知道领导者应该怎样谈话,但我知道不应该怎样谈话。反弹琵琶,我们从问题开始,看领导者不应该怎样谈话。

在当前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民主意识较强的情况下,领导者有以下几类话不要轻易说出口。 1.定性的话

第一类,定性的话。如,你不诚实,你太没水平了,你不行,你根本办不到等等。这类话,说得太死、太硬、太绝对,失去了回旋的余地,特别是从领导者嘴里说出来给人造成的压力比较大。这种说法不符合辩证法,因为人总是发展的。中国有句俗话:看透不说透,永远是朋友。从正确的内涵理解,意思就是点到为止,特别是对于层次比较高的领导者、下属,文化水平比较高的知识分子,要注意这个问题。小平同志说过,他一生注意两点:第一,从来不搞小圈圈,历史上说小平同志是毛派的小头头,那是思想认识上一致,组织上没联系;第二,批评人点到为止。小平同志把批评人点到为止,和从来不搞小圈圈,提高到同样的高度,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揭人疮疤的话

第二类,指摘人的弱点,揭人疮疤的话。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人都是在发展中,总有成长中的烦恼,从今天看昨天你是不成熟的。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不要轻易指摘人家的弱点,揭人过去的疮疤。就如,我还不知道你,你过去怎么、怎么样,这是恶语伤人,一般不要这样说。 3.责难的口吻和字眼

第三类,指使、责难的口吻和字眼。如,你怎么这样干?我告诉你不能这样干,应该这样干。这意思是:我比你高明,你要做好准备,我要教你了。这使对方感到不平等,下面的正常谈话就不能进行了,抬杠就会成为主要目的。当然,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部属严重渎职,违反纪律,领导者当然要指使、斥责,但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这种口气,特别是在机关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尤其是年长的同志对年老的同志,男同志对女同志,尽量不要用这种口气。 4.煞风景的话

第四类,于事无补的煞风景的话。什么叫煞风景的话?美国纽约杂志向全国读者征求煞风景的话,他们给煞风景的话做了个界定,就是一开头这个话一说出来就保证使下面的谈话不能正常进行了。当然,

8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美国的国情和我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对煞风景的话理解也不一样。他们评出来的煞风景的话,比如同事之间,让咱们坦率地谈谈对彼此的意见。煞风景的话,这下边就该吵架了。真的,你能帮我一个大忙吗?这就很紧张,朋友之间,帮什么忙呢?对女士,这颗钻石不是真的,对吧?煞风景的话。姑娘,看起来你很显老,你到底多大年纪?这也是煞风景的话。女人之间,我丈夫比你丈夫强多了,煞风景的话,比什么也不要比丈夫。两口子之间,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找了你这么个,下面就要打离婚了。在中国,什么话属于煞风景的话,我想了一下,大概有两类。一类是当着和尚骂秃贼;一类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非要把它说出来。很多时候,沉默是金,不一定要说出来。一样话,十样说,很多话,非说不可的话,换个方式,照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有的话可以说得很硬,但可以变得很柔和。家长到学校去参加家长会,问老师,老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吧?老师说,只要上课注意听讲,会好的。这很柔和。有些话很粗,但可以变得很美。一位美学家到了一个偏远的县城,看到一位老农在卖夜壶,夜壶个做得很大,美学家就问,怎么这么大?老乡说,夜长啊。这个美学家说,老百姓的语言、群众的语言最丰富,还有什么话能比这三个字表达的内容更好、更贴切?有的话可以说得很一般,但可以变得很有感情。比如,拜伦给盲人改诗句:盲人沿街乞讨,自由失明,父母双亡,沿街乞讨,写一个牌子,没人给他钱。拜伦看见了,给他改了:春天来了,但我看不见。路人纷纷动了恻隐之心,解囊相助。这话说得很有感情。领导者也是这样。领导者给下属布置任务,问,你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吗?下属很难回答,有能力还是没有能力啊?换个方式,领导问,你看,完成这个任务你有什么困难吗?下属就很好回答,有没有困难。领导批评一个人时候可以用抬高对方的方式来批评他,比如对待老同志,这个事情是你做的吗?真是你做的,我听到汇报都不相信,你怎么也做这种事情?你是单位的老同志、大家都看着你,以后可要注意。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我们政府机关很注意这种语言的表达问题。例如,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绕行。而不再说,禁止通行这种冷冰冰的话。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你注意交通安全;请你注意食品的保质日期。我看到北京石景山区有温馨标语;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说得很好,温馨标语。我查了一下字典,馨,就是散布到很远的香气。所以领导者讲话应考虑恰当的方式。一位领导者在恰当的时候说上恰当的话,就像在银盘子里面放上一个金苹果,恰到好处。

领导者讲话、与人谈话最差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对方每一个弱点,抓住对方每一个失误来证明、论证对方的不对,说明自己谈话的正确,甚至要引用别人的话,说某某同志也是这样认识的,加强论证。家中夫妻两口子打架都不能引用别人的话,对方马上就说,那你跟他过去算了。在批评一个同志的时候,转达对他批评意见的时候,不要引用别人的话,有时候明明是两个人的矛盾,最后领导者谈话变成四个

9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人的矛盾,就是这种引用的结果。领导心理学家分析认为,领导者不要存在着通过谈话战胜对方的心理,想通过谈话战胜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谈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对方意识到了,他在工作中会加以改进、做好工作,就达到了目的,不一定非要让对方心服口服。有的领导在和人谈话的时候,抓住对方的每个弱点,利用对方的每个失误,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不让对方体面地撤退,以为这样就战胜了对方。殊不知,这恰恰严重挫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使他自残,结果是口服心不服,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还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潜在的对手。因此,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适度得理让人,见好就收,穷寇勿追,不要逼人太甚,让对方体面地撤退。解决了工作问题,对方可能还有一些理由加以搪塞,我们让人家体面地撤退,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谈话方式。

六、领导者的角色语言

1.权力性讲话

领导者无论是在演说当中、谈话当中,成功地运用角色语言,要分清两种讲话:一种是权力性讲话;一种是非权力性讲话。所谓权力性讲话是声明代表组织讲话,都是在工作场合。权力性讲话要求领导者讲时严肃、认真、准确、没有遗漏,重要的问题要反复强调,便于听者做记录。权力性讲话一般来说,领导者和听着差距越大、反差越大,影响力越大、越久远。 2.非权力性讲话

非权力性讲话是尽量淡化领导者的身份和地位,消除对方紧张、敬畏心理的一种谈话方式,一般都用在沟通思想的场合,交流的场合,这个时候,领导者和听者差异越小,越平等,讲话的效果越好。比如,某一个大城市,市长到大学,和大学生座谈伙食的问题。这位市长讲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他说:看到大家我就想到我的大学生时代,年轻了许多,我上大学的时候,也非常关心伙食的问题,经常议论,还带头给食堂提过意见,在同学中征求过意见,我想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和你们一起来讨论,怎样办好大学的食堂?这位市长没有标榜自己的权力、地位,而是尽量寻找和大学生们的共同点,经历、价值观念、态度、甚至年龄方面:看到你们,我都年轻了许多。这个开场白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学生们畅所欲言,就怎样办好食堂,取得了很好的共识。有些领导者之所以群众反映架子比较大,官僚主义比较严重,恐怕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分清权力性讲话和非权力性讲话,在应该运用非权力性讲话的时候还用的权力性讲话。

10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七、善于概括和倾听

1.讲话的归纳和概括

领导角色语言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善于概括,领导讲话,善于归纳和概括。比如,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大家总结了经验、沟通了认识、肯定了成绩、查找了问题、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是一种归纳,概括。我们说,会议有三个特点,比如起点高、热情高、质量高,是三高。成熟的领导者,都是语言概括的大师。他们的很多概括超越时空,成为他们历史业绩的一部分,比如毛泽东的很多概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概括得很好。邓小平概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江泽民总书记概括三讲、三个代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概括得很好,领导者善于概括。在淮海战役的时候,刘伯承在概括淮海战役的战术、战略方针时说:淮海战役是怎么个战法呢?就像胃口好的人上了餐桌,咱们是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概括得很好。毛泽东粉碎林彪反党集团说:粉碎林彪反党集团我用了三个办法:掺沙子、甩石头、挖墙脚。这样说很概括。这概括还都属于泥瓦匠、建筑这个范畴。这样就概括了粉碎林彪反党行为的整个过程。领导者要善于概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成功的概括,领导者的概括,比如:要致富,少生孩子多修路,多种树。但也有些概括值得推敲,或者不那么高明。比如有的概括得很好,女儿也是传人。这个概括得很好。有的概括:计划生育,人人有责。这恐怕就值得思考。刚生下来的小孩是不是人啊?他有什么责任啊?80多岁的老奶奶都糊涂了有什么责任啊?责权利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再说,计划生育是夫妻间的事情,怎么叫人人有责呢?概括经不住推敲。一人结扎,全家光荣,这让人想起了好像过去参军打老蒋。这个概括也不一定那么恰当。所以,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善于概括,成为语言概括的大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倾听是最高的恭维

与领导者的讲话相联系,领导者还要善于倾听。倾听,是和讲话相关联的,所以,讲到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必须讲到倾听。倾听和听不一样:听是对声波振动的一种获得;倾听,是要搞清对方谈话的全部内容,给予理解和记忆。领导学家们这方面做过专门的研究: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对方往往只能当下保留他讲话内容的50%,经过48小时,这个保持率可能就会达到25%。所以,倾听是一种需要加以锻炼、发展的技能。领导者要善于倾听,首先要确立这种观念,多听少说。造物主对我们的启示就是两个耳朵一张嘴边,多听少说。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他们说:自己平时讲话的机会很多,所以

11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到了群众场合,其他场合,尽可能多听别人讲话,善于倾听,否则领导讲话别人就没有机会讲话,领导下车伊始,“哇啦哇啦”就把自己和群众隔离开来,有些话题一讲,群众有些话就不好再说了,所以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墨子说:宁学雄鸡,莫学塘蛙。池塘里的青蛙没日没夜的叫,口干舌燥,什么效果也没有,鸡棚里的雄鸡直到天亮才叫,雄鸡唱,天下白。古希腊哲学家泰勒说:沉默是金。多说并不表明有智慧。所以一个领导者讲话,应该是后发制人,因为领导者在恰当的时候讲上恰当的话,就像在银盘子里面放上一个金苹果,是恰到好处。

很多领导学家对倾听都有很多专门的研究,并有了倾听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只要你弄懂了对方讲话的全部含义并加以记忆以后,你才可以讲话。这个规则看似容易,其实做到很难。因此领导者要进行这方面的锻炼。西方有句谚语:倾听是福。倾听是最高的恭维。一位领导者在自己讲话的时候,要求部属认真倾听,可在部属讲话的时候,领导者一会儿翻翻笔记本,一会儿打个电话,一会儿出去一趟,下次部属就不注重汇报了,不重视向领导者的汇报。所以,领导者每次要认真倾听。很多高明的领导者在听汇报的时候,在和部属谈话的时候,不但认真听,而且认真记,不但认真记,而且用红笔不断认真划。领导学家们说:不但要认真画,还要让对方看到你在画,调动对方谈话的积极性,认真倾听。倾听是最高的恭维。著名的教育学家卡耐基讲过这样的话:你如果要做一个人见人厌的人,不用刻意追求,只要做到以下五点就可以了。我认为这五点有所重复,我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鼓起如簧之舌,说个没完。第二,不耐烦听别人讲话。第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马上打断,予以批驳。做到这三点,不用刻意追求,肯定是一个人见人厌的人。所以,很多领导者、高明的领导者,他们都是很注重各种场合尽量不讲话,多听别人讲话,了解信息,调查研究,给别人以充分发言的机会。

最后,我就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明代冯梦龙编撰的《智囊》一书,深得广大群众喜爱,这本书集中国先秦至明代,十类智慧之大成,其中第七类就是语言的智慧。当代著名的学理学家霍德华·加得纳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他认为人有七种主要智慧值得研究,第一种智慧就是语言的智慧。目前,世界上有一种以说话赚钱的行业,就是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美国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拉里·金,经过自己的体验、观察和认真的研究,总结了擅长讲话的人共有的特质有八点:一,能从新的角度看事情,能就大家都熟悉的事物提出令人意料不到的观点。二,有宽广的视野,他们思考、谈论的题材超越自己生活的范畴。三,充满热情,让人感觉到他们对于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抱着强烈的感情,而且你会觉得他们对你的话题兴趣盎然。四,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因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会使别人厌烦。五,很有好奇心,他们会问为什么,表现出想要知道得更多

12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daodoc.com

的兴趣。六,有同情心,他们试着设身处地去思索你所告诉他们的事情。七,有幽默感,也不介意开自己的玩笑,最高的幽默就是自嘲。八,有自己的谈话风格。这段话在拉里·金的著作《妙语十二绝》中大家可以看到。

关于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13

推荐第9篇: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这周新教师培训主题是探讨教师的语言艺术。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毫无疑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

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政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一、幽默性的语言:一次讲课讲到“民主”,本来课程的内容就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也昏昏欲睡,我大喊一声:同学们注意了!我要讲“无知少女”的故事了!同学精神一震,都竖起了耳朵。我说,某地要选举一位代表,条件是要“无知少女”: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的、女性!请问这样子的条件是民主的吗?同学们一听哄然大笑,课堂沉闷感一扫而光,一堂枯燥的新授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很好地完成了。

二、形象化的语言: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讲出来的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把要讲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时,讲到1958年的大公社的劳动场景,就用了十分形象化的语言:上工一窝蜂,干活闹哄哄,放工往前冲,苦了想干的,累了实干的,便宜了捣蛋的!看了形象化的歌谣,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逻辑性的语言:即用严谨地推理方式来讲授教学内容。因为,在学生的传统观念中,认为政治课的知识都是泛泛而谈,似乎缺乏严谨性,所以当教师把教学内容用逻辑性的语言讲出来时就能极大 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到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问题,我就是用数学中的推理方法,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来一步步地推出来的,并结合生活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推荐第10篇: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所必备的一种从业素质,即为语言运用的技巧。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作为桥梁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都深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令人向往的,而对于教师而言,语言的要求就更高,尤其是对语文老师的语言的要求就更是考查的方面颇多,那么其中要求最高的应是面对正处于语言形成时期的,具有着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小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了。若学生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被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所吸引,那么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刻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思维与品质的发展,该是对我们多大的褒奖啊!

小学语文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高超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课堂语言的表现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其教育对象是儿童,故语言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应从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启发性、幽默性、表现性等几个方面,结合课堂中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综合运用, 论述课堂语言在教学中的特点,探讨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原则,对良好的课堂语言作了归纳和小结。

第11篇: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一初步探讨。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所以,在许多教学难点上,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在增强理解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五一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巧设导语:“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间,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廖廖数语,就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再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可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第12篇:音乐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音乐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城南小学 王思静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对教师而言,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必然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并富于幽默感,讲课是音量要适中柔和并注重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的亲和力。

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它独具的风韵和格调使之在语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

做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发音要标准,在教学中要运用普通话,用词规范、严谨、系统,做到精而准,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句句有含义,有灼见;对于重点、难点,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还要做到细致深入,精而不简。 (2) 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一些“大道理”,学生学而“无味”很难接受。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是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气氛。学生在教师生动幽默的教学艺术中,精神放松积极大胆地展开创造思维,有效地刺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注重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注意做到通俗易懂顺口悦耳,这样学生听起来明白,记起来容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应时刻注意到音调的柔和音量适中,杜绝“高声教学”。教师要言传身教,潜心研究说话艺术,多鼓励,少批评,用最美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永恒的进取心。“慧于心而透于言”。

二、肢体语言的艺术

音乐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肢体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教师树立完美的形象,表达出教师语言无法讲清的信息和感情,从而加强有声语言的教学效果,更加具有直观形象的作用,激活课堂气氛。

1、表情与姿态

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被学生“录用”头脑中,因此教师要做到面带微笑。在讲课过程中,时刻注意体态美,给学生以稳重大方的感觉,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以柔和、诚挚的眼神给学生信心,在讲课时要环视全班同学,对学生做出的反映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学生产生“心灵沟通”,从眼神中传达对学生的赞许、鼓励,并用眼神暗示学生专注听讲,踊跃回答问题。

3、演唱、演奏与表演

作为音乐教师,演唱、演奏及表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演唱,初步领会歌曲的旋律,并在教师的伴奏中学习、完成歌曲。 根据歌曲的特点,我还加入器乐演奏和律动表演。教师的示范由快到慢、由简到繁,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感受歌曲,并自己选择不同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己创编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因此,音乐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做到知识渊博,专业精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拥有独特的感人魅力和审美价值。

第13篇: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宜春市第八小学 廖艳琴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数学教学语言艺术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

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四、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他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数学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无止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数学教学语言更具

艺术魅力。

第14篇: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再现过去,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语言无味,那么历史课可能是呆板的读书课,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使学生丧失对历史课的兴趣。如果教师信口开河,那么历史课就变成了天花乱坠的吹牛课。因此,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很重要的,只有注意了自己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才能让历史课堂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历史课堂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课堂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 在历史课堂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都要根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整不断变化,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讲课语速不能过于平缓,像老和尚念经,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速过快,就像发射机关枪,学生根本就听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和思维活动的伸展,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堂课40分钟,教师应该用适合课堂教学的语速,字字句句都让学生听得清楚,吸收进去,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还要控制好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使课堂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都用高音和强音,以为只这样才能 镇住学生,把课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可是讲课声音太大,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注意力不能持久,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有的教师放低声音,循循善诱,叙事说理娓娓道来,时而激昂慷慨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沉凝重,带领学生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历史空间自由驰骋,整堂课给学生以最美的教育享受。

二、用语准确用词严谨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分析历史背景时,必须“言之有史,言之有据”,来不得半点虚饰和造作,不可以为了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而损害历史的本来面目准确严谨是历史教师语言的首位要求,否则会出现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 例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称为“秦王”;秦灭六国,嬴政称帝,这时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再如:有的教师由于历史概念模糊出现了这样的表达:“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就不确切,不符合历史实情。“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虽一字之差,但却代表两个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处在“资本主义”时期,并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样的误区,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三、精练的语言是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上内容空泛,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必然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课堂的质量如果教师用简明扼要、干净利索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这将大大提升课堂的效果,精练的语言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语言精炼的最大敌人就是说话重复和“打官腔”,这会使你的课堂蒙上一层尘雾,使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语言的精炼并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使人听起来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相反却是教师能用准确、利索简单的语言把逻辑性强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讲解清楚,让学生获益匪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引用希特勒的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满历史课堂 古人用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历史,使我们人类得以生息繁衍教师在用语言进行历史再现时,如果只是几句干瘪的“书面语”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博大。教师应该通过有生命力的语言,把历史讲“活”,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听得见来克星顿的枪声,看得见《蒙娜丽莎》的微笑,触摸得着元朝军队的铁骑,感受得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无奈。历史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描述慷慨激扬的讲解,会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升华,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古代建筑,如果只用“工程浩大”一句话来概括,平淡、干瘪、没有感染力。教师如果这样讲: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学生就对长城的工程浩大便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更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点亮历史课堂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因为内容多 线索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授方法欠佳的话,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再加上很多教师上课时把历史课变成了对一大堆历史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分析的固定模式,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油然而生。怎样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制造轻松的氛围,是点亮课堂,出奇制胜的好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用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接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在谈笑风生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如讲述中国古代史嘉靖皇帝时,为加强学生对这位无能皇帝的印象,教师一句:“嘉靖嘉靖,家家都干净”,就把当时老百姓被剥削得一干二净讲得淋漓尽致。这种谐音幽默法,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

总之,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让历史课堂尽显魅力!

(拉萨市第七中学)

第15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内容提要: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之道在乎“情”,教学亦是如此。要做一个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理性的思考,真挚的情感,还要有幽默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润滑剂,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带来笑声和笑过之后的思考;而“披文入情”,以声传情,注情于声,声情并茂的语言更能引导学生进入语文世界,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幽默 清晰 意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把知识的种子,做人的“规矩”播撒入内,让他们品尝有知的快乐。捷克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因此,教育人使用的语言应当是艺术的语言。生动幽默添情趣,清晰动听易入耳,情真意切增温暖。

一、生动幽默添情趣

幽默的语言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想象,会意其妙处,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度,启迪学生智慧。据教育学家调查统计,90%的学生喜欢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前苏联作家斯维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文课的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使繁重严肃的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抽象深奥的说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达到帮助理解、加深记忆、提高效率的作用。记得我讲《山市》的:“危楼一座”时,学生不懂“危”的意思,我便在黑板上写了个高高的“危”字,学生看了直笑,我解释说这就是“危”的古意——高。不过若其它字也写得这么高,那大家定会笑话老师“字高”——自高自大可不好,“有点自大”就是个“臭”字。这样学生们不但在会心的欢声笑语中形象地记住了词意,而且受到了做人的教育。不仅如此,幽默的语言还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融洽师生感情。语文教师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阅读日记。同学们在日记里亲切地称我为他们的朋友、笔友,这跟我幽默地批改语气是分不开的。记得有一个叫李建平的同学在日记里就美打伊拉克发表言论:“如果我当选为地球球长,我一定要治裁美国,轰平五角大楼”。我批注说:“我敬佩你的正义精神,但我决不会投你一票,因为你当选为球长后,世界将永无宁日。”教师的幽默诙谐、轻松,能够折射出真善美的心灵之光。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教师也要冷静思考,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开导,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思想压力的情况下受到温馨的教育。一次做单元综合练习,批改时发现有些学生抄袭。怎么教育呢?课起始,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工造物真是无比奇妙,即使是同一种同一类的物也会有千差万别。人们不是说,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可这一次我们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样,比如这个嘴角往下歪,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没有像到这个程度呀。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们先是煞有兴趣地听,接着表情上有点紧张,最后大声笑着说:“抄”。毛病由学生自己诊断,教师只要顺势而下,指点迷津就行。

二、清晰动听易入耳

教学语言清晰响亮,动听入耳,情趣横生,能诱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深究底里,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强烈感染。语言活泼、形象、鲜明,学生如身临其境,见其人,问其声,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效率自会提高。语言的生动性还表现在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进行论说文教学、语文知识教学、概念术语讲述时,尤须注意,不能凌空,要举实例,善分解。如修辞手法“移觉”也叫“通感”。直接讲述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例子一举,学生就一清二楚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渺茫的歌声”移来描写“缕缕清香”,听党和嗅觉打通,学生就有感觉了。

三、情真意切增温暖

教学的魅力往往来自教师的魅力,教师的成功往往始于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在课堂上制造焦点。学生在欣赏教师,崇拜教师中,亲近教师,亲近语文,从而享受语文。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是饱含情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凝固的文本和师生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在这个往返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活动中,世态的冷暖,人情的厚薄都在缓缓流淌。它浸润着师生的心灵。课堂也就成了一次生命的洗礼与润泽。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昂慷慨,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教这类文章应激情饱满,给学生造成一种激昂,亢奋的课堂气氛。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突出的特点是语美、景美,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教这类文章要注意授课语言的优雅洁净,注意把重点放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上。总之,在讲课时,教师应满怀激情地分别把这些情感因素源源不断地送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感中得到语文知识,在情感中培养语文能力。

总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轻而易举地成就一件事情,也能毫不留情地毁掉一件事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有艺术地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幽默、清晰、亲切

的艺术当中,去展现自我,传播知识,教化心灵。

作者:徐凤宝 女 宝鸡市金台中学教师 联系电话:13038493001 电子邮箱:xlskaixin@163.com

第16篇:信息技术教学叙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语言艺术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教学语言艺术

信息技术课,旁人看来总是冷硬无趣的一门学科,而我走上信息技术的讲台这几年,却深深感到,这门学科同样需要有语言艺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着重在课堂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探索和提炼课堂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就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课堂教学用语严谨规范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 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 “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 1 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二、富有情感和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教师慷慨陈词,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在讲初二年级“网页制作”一节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 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三、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

2 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机房上课时,经常有个别学生在偷偷地玩游戏,教师走到他跟前时,他便把窗口最小化,当然教师还是很容易从任务栏中发现。但在学习了任务栏的隐藏操作后学生再如法炮制,教师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用了一句调侃性的话教育学生:“咱们班有个别同学真的变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了!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呀!”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学生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但是语言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工具,仍然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既适应学科教学又适合学生的教学语言艺术。

第17篇: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我们都知道,在语文的教学当中,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情趣和韵味。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教学语言也不例外。数学教学艺术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富有艺术情趣和魅力的数学教学语言上) 缺乏艺术性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现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不能用几十种方式说出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 所以为师者必须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的语言,精心锤炼自己讲的艺术。”因此, 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方式及场合气氛,在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 尽量使其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 以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优化数学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导语的新颖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习者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或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其体会到所学的内容和他们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严肃的、理性的学科,高校数学教师在新知识引入时,能否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自然而不俗套,新颖而不陈旧,灵活而不肤浅的教学导语能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充满活力。强化导语的新颖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建立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总结解题规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生动直观的形象性

万物皆有形,形象性是艺术的外显特征。 数学尽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其构成内容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却总以一定的“形”存在着。一般地说,数学中的形象有两种:感知形象(单凭人的感官就能感知的形象) 和理想形象(超越人的感官所能感知的限度,通过抽象思维而产生的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形象化语言的运用是以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爱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等进行形象思维这两个特点为依据的;并且又是联系两者的中介。当然,所谓中学教学中的形象性主要是直接训练感官的感知能力。教师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数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籍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青年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在“开放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数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动人的数学故事,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话语,把数学概念和定理讲得生动,通俗易懂, 则能有效地激发其认知智能比如, 在讲线段比例问题时,将证题规律编成歌诀:“遇等积,变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忍住气,等积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使用射影与园幕;平行线,换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 以歌诀形式把证题的“通法”交给学生,实际上是交给了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钥匙。例 如图(1),由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B任引一直线,与对角线AC交于F,与CD交于G,与AD的延长线交于E。求证BF2EFFG

分析:要证等积,转化为证等比 BFEFFGBF 则易知:AB∥CDFGBFFCAF

BC∥ADBFEFFCAF

所以BFEFFGBFBF2EFFG

形象化语言是听觉和视觉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像、体验,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的形象,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形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获取教学的艺术效果。一般的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1736 年,欧拉在圣彼德堡科学院宣读的一篇论文--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使听者记忆深刻,终生难忘。同样,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三、语言要风趣幽默

风趣与幽默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子,艺术幽默着眼于社会生活,而教学幽默则着眼于对所授知识的超然运用,奇巧安排,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课堂常出现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这都得益于风趣与幽默的语言。

教学语言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解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又如问题:“一张0.0083mm厚的纸, 对折8次后高度不足1mm, 若对折50次,估计有多高?” 这一问题答案是0.00832, 这个数到底等于多少,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告诉学生:“这个数字所表示的高度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还长, 我们可以顺着它爬到月亮上去见嫦娥和吴刚。”

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育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当然,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逗笑取乐,插科打浑,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效果大不相同,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50

四、适当的比喻

得体的比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五、语言要精练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有的教师惟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啰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精练必须服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语言要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借助于具体生动的事例做原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把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七、知识要渊博

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而忽略了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即在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这就会使学生背的“知识债”越来越多。在新课程改革的开始阶段,就出现过课堂语言知识性不强等现象,有的知识点学生未掌握。所以,教师既要注重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要注意提高教师课堂语言的知识性。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比较高深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比较广博的日常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勤于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知识在 “专”的前提下向“博”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师角色才符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七、诉诸心灵的情感性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情感性是艺术的内隐特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段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它告诉人们:语言、语声、语义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触。心灵,即富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可直接诉诸他们的心灵。“情、言、声、义”是增强教师语言感染力的四字要诀。

“情”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言”就是教师要用趣味性、激励性、悬念性、幽默性、文学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声”就是教师的语言穿插要伴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发声圆润、嘹亮明快,吐字准确清晰、自然和谐;张弛有序富有旋律感,调控有度富有节奏感,力求和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协调合拍,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地受到鼓舞;“义’就是教师要通过钻研,把内心的情感融进教学内容,使输出的教学信息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感情的色彩。

数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数学的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联,数学概念和定理公式等具有一种特殊的美。热爱数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决不会“照本宣科”,而应是充满激情的。语言应注意分寸感,哪些详讲,哪些略讲,讲到哪个深度,都应“胸中有数”。语言要有节奏感,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要恰到好处。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情景,恰当地调节和转化语调,以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的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的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1990 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提出了“情感智力说”。之后,许多专家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于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 (又称情商) 比通常所说的智商更重要。情感性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不仅是一种气氛的渲染和对学生心灵的呼唤,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八、科学性

九、准确性

准确是数学的特点之一, 在表述数学概念时要注意准确无误) 例如不能把“非负数” 说成“ 正数”;不要把“ 除”和“ 除以”相馄淆。有时语气上若停顿不当也会使学生在数量关系上理解错误。

八、逻辑性 数学使人严密。教学语言首先要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 语言的逻辑性要求比任何学科都要高, 教学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例如定义分式时, 应当说“ 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 若说成“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是分式” 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先有分式再有分母。

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是一门很实在,很丰富又很难掌握的艺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花大力气去钻研它,掌握它。方法之一是多观察,多切磋,博采众长;其二是注意从基础训练做起;其三,要多运用,多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闻其一,盼其二,听而思,思而得。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沈元和陈景润出现。只要我们有责任, 有信心,“ 晴空一鹤排云上,更引诗情到碧霄” 是非常有可能的。

此外,亲切感、分寸感、节奏感也是数学教学中应予重视的。有人认为数学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它没有故事情节和感情色彩。因此,教学时只需用时装模特的“冷面孔”来表现其“高雅”,这是一种偏见。教学语言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应精心创设情境, 提高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这既是对教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它激励教师一生不懈地追求,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愿合理的课堂语言的运用能帮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第18篇: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是什么?”是语言。高尔基对这句话曾高度评价说;“人民的智慧用一个谜语的形式,极其确切地说明了语言的意义。”事实上,这个谜语也是对语言的一种艺术的描述,它尤其适用于教学语言艺术。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

一堂好的品德课需要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等。而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思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其他的教学艺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教学既具有一般知识、技能教学的共性,即把知识、技能作为客体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同时,它还有自身教学的个性,即思想品德是学生内化、接受的主体,并最终转化为学生人格化的意识和行为。因此,教学语言艺术上,思想品德课既具有一般课程程教学语言的共同技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技巧。共性技巧体现了教学语言艺术的一般特点及要求,个性技巧突出地表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性质、任务、要求和特点。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讲述语主要用于说明、解释、讲述政治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方面的教学。如说明国旗、国徽的图案及其意义,解释各种节假日的由来,讲述故事情节,讲明观点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蕴涵在教材内容之中的思想品德往往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经验。由此,教师在讲述技巧上,除了要注意讲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之外,还应特别突出它的思想性和通俗性,做到思想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讲述语言的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首要要求,同时又是一个重要技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正确性,先进性,完整性。这里不多述了。

讲述语言的通俗性又称为易受性,是指讲述要便于学生听懂、好理解、易接受。思想品德的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教师的讲述如果不在通俗上下功夫,而是读教材、背教案,或是连篇的大道理,其教学效果势必适得其反。那末,如何增强思想品德课讲述的通俗性呢?

第一,要善于引喻设比。教师检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深刻的哲理深入浅出地送入学生心灵。比如讲《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教师先用灯出示第一组对比图:一棵小白杨高兴地接受“医生”啄木鸟的治疗;另一棵小白杨面带傲气,蛮横地拒绝啄木鸟的治疗。接着,演示第二组对比图:未经过治疗的小白杨渐渐枯萎,叶子也变黄了。通过引喻设比,使学生明白了“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道理。

第二,要善于联系实际。简单的压服,空洞的说教只会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逆反心理。只有善于联系实际,才能使思想品德的内容有现实意义,化空洞的说教为具体的导行。例如,低年级有一课《爱惜粮食》,为了让学生体会农民种粮的幸苦,教师出示农民在田间劳动的教学挂图,让学生体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开着电扇,吃着冷炊还觉得热,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在田间干活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他们从早到晚弯着腰插秧会感觉到怎样?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又如,高年级有一课《为祖国而学习》,这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想法,有的清楚,有的模糊。有的是为考个好中学,有的是为将来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等等。他们的学习目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学习中的的问题上都会有差异。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环境、居住地区环境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时行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三,要化抽象为具体。思想品德的内容往往是十分抽象的,小学生对抽象的东西往往难于理解。教师在讲某个定义、概念或道理、原理的时候,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讲《尊敬老师》一课,教师不仅讲了尊师的意义,还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讲了当自己生病时,看到办公桌上同学们送来的药,喝着同学们为自己冲好的香茶,读到同学们写来的“一定要遵守纪律、专心听讲,愿老师早日恢复健康”的纸条,自己被深深感动的情景。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达到了思想上的升华。再如讲《热爱家乡》一课,有的教师本身就很热爱自己的家乡,讲课时自始至终以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和学生一起谈家乡的变化,表达立志建设家乡的决心,把自己的情感和学生融为一起,课后又和学生一志搜集图片搞展览。由此,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抽象的道理被融在具体的事例之中,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四,要化枯燥为生动。思想品德的一些内容不仅抽象,而且还比较枯燥。教师的讲述如果从理论到理论,局限在条条框框之中,难名枯燥、呆板、味同嚼蜡,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事例入手加以解释,使枯燥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有血有肉。还可以设定出特定的教学氛围和情景,使学生在一种欢娱的情绪中进行学习。如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通过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洗手帕等竞赛,指导学生学会这几项自我服务劳动。又如讲《爱家乡》一课,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音乐声中,教师动情地描述家乡的优美景色、丰富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

总之,为了发展学生智能,为了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每一个思品教师都应象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过好语言关。教师要多听、多看、多记、多练。要下苦功锻炼口才的控制声音的技巧,要注意训练内部语言的外化技能、理解感受能力、运用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思品教师还应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掌握广泛而翔实的材料,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广阔而深厚的知识背景,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思品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站住脚跟,在教学语言上得到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第19篇: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下).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下)

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使用历史教学语言,应该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必须准确严谨 这是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性是指表达的内容必须准确,无任何知识性的错误,必须具有学科的特点——言之有史,言之有据。 首先,必须做到内容准确。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二 讲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就绝对不能漏掉个“岛”字,因为,我们平常所说的香港是整个香港地区的统称,它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关于“赔款2100万银元”。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学生可能会把银元和白银混为一谈。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白银“一两”比银元“一元”昂贵,按当时一般比价,一银元大约相当于白银七钱多,那么,2100万银元折算成白银大约1500万两。 此类例子很多。比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在讲鸦片战争时说“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那就违背了历史真实。又如:沙俄是1547~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俄国通称,如果把此前此后的俄国一概通称沙俄,就会被认为不懂历史了。 其次,必须做到用词严谨。“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这句话不能说不准确,但是不严谨。五四运动在其第一阶段是学生爱国运动。但六·三以后的第二阶段,运动已经由青年学生参加的爱国运动发展为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教师以“学生爱国运动”来概括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似嫌不妥。又如有的教师把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成:商鞅颁布了四条或三条变法法令。殊不知四条或三条,这是教科书对当时变法内容的归纳,而并非当时颁布变法令的数目。有的教师这样讲:“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共有四点……”就比较严谨了。 最后,借用文学语言必须恰如其分。历史学科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它具有质朴平实的特点,不必过多描绘与修饰。但这并不是说历史教学语言不必要和不可以借助语文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陆建良、程文伟,《中学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能力刍议》,《历史教学》.1988年第4期。)。只是说象具有鲜明文学夸张色彩的“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之类的形容词是不应该采用的。而运用比喻等也必须恰到好处。 2.力求精练简洁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精练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课堂上说的话应该是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嫌少。只有这样,讲课才能丝丝入扣、言必有中。 教师从第一天走上讲台,就应该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嗯”……会成为一种疲劳因素,在你的语言外壳上蒙上一层尘雾,使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 一些教师养成了说话重复的毛病。而多遍重复,成为蛇足,只会对学生的思维起抑制的作用。只能是在特别重要的地方,或者估计学生有听不清楚的地方,要重复一下。可以换一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再表达一次。当你介绍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苟子时,先说:“荀子和孟子是齐名的。”接着不作简单重复,而是说“苟子和孟子在当时有着同样崇高的社会地位”。 精练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历史课堂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史。有的教师讲课信息量丰富,学生爱听爱学,获益匪浅;有的教师话语内容贫乏,废话连篇,言不及义,含金量太少,必然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于一堂课的质量。 3.务必生动形象 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触摸得着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遗产,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我们常说要把历史讲“活”,从语言上的要求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外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学生并不情愿地听教师讲课,那么,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还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有人形容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听起来是艺术享受,而枯燥平淡的教学语言犹如给学生上“听刑”。因此,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不是多种方法之一,而是历史教师的一条“基本要求”。下面是几个教学中的实例。 (1)讲历史事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进行重点描绘,绘声绘色地把历史再现出来。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中著名的黄海战役时,教师先依据教材对海战过程做出相应的语言描述。随后,展示出邓世昌遗像及“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的图像,并做如下描述。“海面上,硝烟滚滚,炮弹横飞,清军将士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奋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大海也为之颤抖。奋战中致远舰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弹药殆尽。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同学们请看,那高昂的舰首,多像一把刺向侵略者胸膛的锋利的宝剑!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坚强意志的象征!邓世昌、林永升等人虽然英勇牺牲了,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去战斗!” (2)讲历史人物的思想品德时也要具体形象。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西安事变》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张学良带周恩来同志去见蒋介石,张学良说周恩来先生来了,蒋介石一听脸色变了,非常害怕,连说:‘不见,不见’。张学良笑了,说周先生已经来了,你们是老交情,我们是近年新交。宋子文、宋美龄亦在场。周恩来同志进去了,同蒋介石握了手说,我的头是从你的刀底下滚过来的,现在都不说了,一致抗日吧!蒋介石很狼狈地说,我后悔了,杀人太多了。这时,宋美龄圆场说,算了吧,以后不剿共了。蒋介石当时难过得哭了。”这一段生动的叙述,把蒋介石的狼狈心虚和周恩来的磊落豁达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 (3)对于各种文物、建筑、生产工具或景物的讲述,要尽量给以声、色、量、质等方面的具体说明,这是生动具体、形象鲜明最基本的做法。如讲万里长城,不能只是“工程浩大”一句结论。有的教师这样讲:“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

三、四周。”这样讲具体形象,学生对长城的工程浩大便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 (4)要想使语言生动,富于变化,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①教学语言要口语化,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口语化意味着通俗。有首顺口溜说:“深入浅出叫通俗,浅入浅出叫庸俗,深入深出犹可为,“浅入深出最可恶。”可资借鉴。 ②教学语言要幽默。情感型,或者称为美感型的历史教师无不乐于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中注入幽默的基因。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嫁接的产物,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 ③要适当穿插典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穿插古今中外人物典故,以发挥形象思维的力量。例如,讲德意志宗教改革时,为了揭露天主教会出卖“免罪符”的欺骗性和僧侣阶层的愚蠢,可补充罗马教皇特使和一个强盗相遇的故事:“一天教皇的特使铁哲尔在路上和一个强盗相遇,强盗虔诚地问他:‘如果抢了僧侣,是否可以得到原谅。’铁哲尔答应他‘可以得到原谅’。于是他也买了一张免罪符,而把铁哲尔本人抢得精光”。 但应该注意的是要目的明确,运用适当。下面这位老师的教训应该记取。 有一位历史老师,口才很好。他上课时,引入大量的历史故事中的精彩篇章。学生爱听他的课,盼着上他的课,甚至把他当成了“说书人”。他一上台,学生就在下边说:“来一段儿,来一段儿!”但是一到历史统考,许多学生不及格。学生平时光乐于听故事,一些基本的历史事件、年代、人物等都没掌握住。复习时老师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遂造成这一结果。显然,这位老师只追求教学生动形象、精彩热闹,而违背了运用教学艺术的宗旨。 ④要使用多种方法。讲解叙述应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形象化,描物状人,有声有色。可以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如把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开放五日通商”比喻为中国大门上打开了一个窗孔,随着窗孔的打开,外国商品开始大量倾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就此开始解体;“割让香港岛”好比在祖**体上割肉,中国的领土完整从此遭到破坏;中英《南京条约》就像毒蛇一样缠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它又像血吸虫一样吮吸着中国人民的血汗。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也记得牢。 有一教师在讲元代海外贸易时提到了泉州的六胜塔,作了如下比喻: 六胜塔风采非凡,它连接蓝天和大海,高峙耸立,犹如一把宝剑直插云霄,以明方向,以指津梁。它灯笼高挂,犹如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烧,指引千帆夜竞航。它是归帆者胜利的希望,它是元帝国繁荣的象征。 4.充满情感色彩 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堂语言的魁力,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还要充满情感色彩,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念上而且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是与非、爱与憎,所以语言的情感色彩是很值得重视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枯燥的一二三

四、甲乙丙丁、几条杠杠、几句结论来灌输。瘦骨嶙峋、缺血少肉的历史课,只能把学生“累死”,既不能把学生带进几千年前、几万里外的历史现场,更谈不到触及灵魂、感人心弦了。因此,历史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当与具体形象的讲解相结合。 例如讲圆明园被焚毁时,教师就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采用悲愤的语调:“侵略者焚毁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100多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蚀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教师通过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无比憎恨。 另如,讲述李大钊就义,若照本宣科,只有短短一句,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但如果教师饱含激情地讲述一下李大钊在绞刑架下大义凛然地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你们杀人是毫无用处的!”这将会在学生心灵中激起巨大的震动,必将对李大钊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铭心刻骨,难以忘怀。 那么,怎样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呢?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要生拉硬扯,脱离教材内容另讲一套;不要堆砌形容词,故作惊人之语;不要为增加情感色彩而添加情感色彩甚至用低级趣味的语言刺激学生。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著名特级教师刘宗华说得好:“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讲史要富于情感、进入角色、别善恶、辨忠奸、喜怒哀乐、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于色。”“言为心声”,言语中自然表露的情感更为真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表现了将士们准备追歼匈奴的豪情,“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达了王安石除旧布新的激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传递出李清照别离丈夫的愁情思绪。这是我们必须记取的。 5.富有时代气息 历史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时代气息。历史课堂语言最犯忌的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地,倒是应当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古籍上记述的原文。 但是,古代史课堂上引用的古文,世界史课堂上出现的外语,不宜长篇大论。必要引用时,要作解释。引用原语原文应注意两点: (1)要用在要害的地方。如林则徐禁烟到达广州时,对各国在华商人表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一句话,把林则徐这位爱国大臣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引用一句希特勒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 (2)要短小、浅显。如汉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短短二十二个字就把削藩的必要性阐述得深刻透彻,却又浅显易懂。如果引用的原话原文内容虽属要害,而文字艰涩,寓意费解,教师为了引用要作一大段解释,就不宜采用。 有的教师担心引用原话原文会增加难度,其实,有时候引用一句原话、一节原文,看似增加了难度,但却加深了时代气息,简化或者概括了教材内容,更加便于学生记忆巩固。如讲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时,教师在讲汉军打败匈奴以后,一句“从此漠南无王庭”,就能唤起学生一串联想:汉军打败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长时间里,匈奴贵族不敢再带兵到蒙古大沙漠以南骚扰,从此大漠以南再无匈奴单于的王庭,西汉北部边郡得到了安定。 原话和原文的引用能渲染时代气息,鼓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6.关注体态语言 历史课堂教学运用体态语可以强化口头语言的表达。因此,应该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使其与口语配合、互补,相得益彰,以期收到更好的整体语言教学效应。 运用体态语主要有以下方面: (1)课堂手势语:以手势助说话,把学生带入“角色”,对组织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教学手势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来展开。 (2)课堂眉目语:教师要讲究课堂眉目语的设计:一是课堂目光分配。二是目光的运用。 (3)课堂表情:课堂表情一要根据教学内容变化作相应的变换。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作相应的处理。(邝丽湛著,《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7页。) 总之,运用体态语都要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服务。

四、历史教师教学语言的自我训练 笔者在教研工作中观察到,优秀教师讲课,有人简练有力,有人委婉动情,有人幽默风趣,……腔调各不相同,特点各有所异,而表情达意都有一套功夫。相反,有的教师虽学贯中西,满腹经纶,课堂上却词不达意,言不传情,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当前在实际的历史课堂中,不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应该加以改变。 人的素质有先天的因素,如身体素质。但大多数素质是后天形成的,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最具信心的演说家萧伯纳,年轻时是伦敦最胆怯的人之一。他常常在堤防上走20分钟,再壮起胆子敲客户的屋门。他是以“学溜冰”的方法锻炼自己——不停地出丑,并习以为常——最终步入演讲的大门。 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也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的,训练的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丰富史料,加深功底 史料是内容,语言是形式。教师积累的史料丰富了,反映史料内容的语言也就丰富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育技巧的提高,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从各种书籍中采掘表现社会生活领域的材料,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它生动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 为了丰富史料,加深功底,教师备课的时候,要看以下书籍: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特为教师编写的教学参考书。 (2)优秀的史学著作。 (3)原始资料。有的教师认为原始资料浩翰难读,远水救不了近渴,自己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精力,而干脆不读。其实,可以结合本人实际,制订计划,逐年积累,自会有可观的进展。 (4)其他相关历史资料。例如,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曾应文艺界人士之邀作演讲,会后有人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回答:“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教师平素自应注意搜集此类资料。 2.提高文学修养 为了使教学语言具有美感,具有意境美、形象美和音韵美,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将历史教学语言加以文学化和哲理化。 (1)历史教师应多看一点历史文学,包括小说、诗歌、剧本等,这不仅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学化程度的提高,而且对理解历史背景也大有稗益。 (2)应该多看一点名人传记。名人逸事具有无穷的魅力,历史教师应慎重而大胆地涉及这个领域,在事实的基础上精心剪辑,通过风趣典型的事例加以复现,使人物形象突兀眼前,比正儿八经的溢美之辞更能激起学生的亲切崇敬之情。诸如,北魏孝文帝捉弄保守派老臣智迁洛阳;梁启超巧对下联惊服张之洞;冯玉祥大白天打着灯笼造访蒋介石;以及周恩来妙语惊人的即兴应对等等,上课略作穿插,不仅“笑声”顿起,而且能使人物个性栩栩如生。 应注意搜集历史掌故、咏史诗、民谣和对联等素材。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复归”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中去,也可使满堂生辉。 例如:上“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当讲完黄海大战的激战情景及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场景以后,教师在黑板上奋笔写下了光绪帝为邓世昌所书的一幅挽联“今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足以说明邓世昌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又如,讲“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可穿插以下掌故:当年秦始皇出巡,旗锣伞扇,车水马龙,威风凛凛,好不气派。据说当亭长的刘邦看到后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啊!”而燕国旧贵族项羽看过后则说:“彼可取而代也!”两个人骨子里都想仿效秦始皇,君临天下,但挂在嘴上的却一个委婉斯文,一个直率豪爽,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 再如,讲述唐朝与吐蕃关系若引用当地歌唱文成公主的民歌《唉马林儿》的一段歌词: “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有一百头驯良的牦牛来欢迎您!不要怕涉深深的大河,有一百只马头船来欢迎您!”自会收到特殊效果。 3.推敲表达技巧 教师平时在课堂实践中,要在语言表达技巧上下点功夫。下面做几点提示: (1)要学习演讲术,锻炼口才和掌握控制声音的技巧。通过演讲训练,历史教师一是要掌握朗诵的技巧,能恰当地处理话语的轻、重、缓、急。二是要练就一副好嗓子,并会控制话语的抑、扬、顿、挫。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风采。 (2)学习艺术处理的方法。有些反面人物的所作所为十分可恨,则可在语言形式上作点艺术处理,如用倒错(自相矛盾)评说杨国忠,“名曰国忠,实乃国奸。”用谐音来嘲讽魏忠贤:“我看不如就叫‘未忠贤’,此人真是没有一点忠贤可言。”用反语鞭挞王莽:“可叹这位新朝皇帝,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做杀猪刀下之鬼,从而创造了一项牢不可破的世界纪录。”这种嘻笑往往胜过怒骂。 (3)学习描摹声象的技巧。对于同一历史现象,教师运用平淡的语言叙述跟运用描摹声象的语言叙述的效果不一样。对历史现象的语言描摹通常有如下四种:描摹声音、描摹颜色、描摹景象和描摹状态。如:有位老师讲到“炮烙之刑”时,他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赵恒烈著:《历史教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页。)” 我们不妨搞个“对号入座”。即按照这“三个境界”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测。目的不在于分出孰高孰低,而在于明确自己已达到的“境界”,以便继续努力,向更高“境界”前进。即便已符合第三境界条件者,也还是要“百尺竿头更

第20篇: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随着 教育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 方法 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还是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讲解离不开语言。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教师对所教的专业知识烂熟于胸,讲课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往往能引起学生有益的遐想,激发他们 学习该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愿望。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语言 艺术 ,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物理课堂中,应掌握怎样的语言艺术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的 科学 性、准确性

由于物 理学 科本身是一门科学,教师在阐明物理概念、物理 规律 的物理意义时要准确无误、符合科学性。措词要严谨,不能含糊。如果课堂教学语言不准确、科学,将直接 影响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例如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应该说:由于惯性),这种不够准确、科学的语言应尽量避免,否则会使学生对许多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直接导致学习态度不严谨。又如:把“物质的密度”说成“物体的密度”;“因为力大,所以加速度大”等等这些不严谨的说法均会给学生的推理带来不良的影响,真理偏离一点即成谬论。再比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时,正确说法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把这一概念的“只”字漏掉,那么就是一个错误概念。如果把“由静止开始”的前提漏掉,就是一个不完整、不严密的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严密科学的语言传授知识,以免误人子弟。特别是刚走上教坛的新教师,更应加强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

语言直观的最好形式是“打比喻”。鉴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其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还不习惯于也不善于在众多的事实中归纳、概括出 理论 ,不能 总结 出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来启发他们的智慧,使学生在头脑里呈现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或一个物理模型,帮助他们从特殊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原子核物理部分,若只介绍10-10m和10-14m的数量级,学生印象是十分肤浅的。如果把原比作一间长达100m的大厅,那么,原子核就相当于厅中的一个乒乓球,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形象。再比如:讲解运动的相对性时,若引用古诗:“„„满眼**多闪烁,恰似走来迎。子(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二句是以船为参照物,第三句是选岸为参照。这样学生就感到非常的形象直观了。

三、语言的精炼,通俗易懂

所谓语言精炼,是指遣词造句击中要害,干净利索,没有废话,不能开口“这个”,闭口“是吗,是不是”等到哆嗦没完。如果讲话拖泥带水,一方面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另一方面是语言缺乏艺术性,没有感染力,学生对这样的语言会感到厌烦,也很容易分神,不能紧紧抓住学生装注意力。物理课堂语言力求思想明确,生点突出,难点分散,言简意明,尽量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教学思路,不要用再三重复的办法去强调某一重要概念,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清晰、流畅和优美,这样的语言才更有吸引力。

另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想懂,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接受。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听起来就感到亲切,就能集中注意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形象。比如:在讲解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通俗解释成“就是快慢不变地一直往前走”;讲质点的概念时,可以说成“集中了物体的全部质量却没有形状、体积的点”等。教师要经常地、有目的地做好语言的“翻译”工作,引导学生善于把一般语言转化成物理语言,或者把物理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但分注意的是通俗语言不是那种庸俗的、油腔滑调的语言。通俗的语言应该是言之有物的。那种备课不熟的,满口“嗯、啊”,一个劲地重复“对吗?是不是?这还不容易吗?”等等,这不是通俗,只是在拖延时间,教师对学生要丁是丁,卯是卯地说明:这个 问题 不对,为什么不对;这个问题正确,为什么正确。这些都需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语言艺术教学工作总结.doc》
语言艺术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