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情境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0-06-1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在数学情境教学法中,教师的素质和水平集中体现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把握和控制“情境”上,他直接影响学生的想象、推理水平,影响学生的素质。教师要善于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素材,创设丰富多采的探索“情境”。不是让教师直接地把知识塞给学生,学生应按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自己亲自去探索知识和规律。这样,往往是知识探索到了,探索能力和探索方法也就具备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

(一)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识的直观原理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三)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形象是情境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四)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众所周知,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哀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

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所谓无意识心理,就是人们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该定义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①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如我们在边走路边谈话时,对路边的景物以及路上的其他东西并未产生有意识的映象,但我们却不会被路上的一堆石头绊倒。原因就是“石头”事实上引起了我们的反映,并产生了“避让”这种不自觉的、未注意的、不由自主的和模糊不清的躯体反应;

②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常言的“情绪传染”就是无意识心理这一功能的表现。例如我们会感到无缘无故的快活、不知不觉的忧郁,这往往是心境作用的结果。心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它能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较长时间的情绪色彩。

研究表明,无意识心理的上述两个功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过程:首先它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必要形式;其次它又是促使人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或创造性工作的一种能力。可见,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是人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源泉。情境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调用无意识的这些功能,也就是强调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五)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信息载体是教学形式;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其载体是师生的表情(包括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等)。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1.生活展现惰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目 用浅探

罗文君 10407050844

王建平教育科学系 10小教8班

三稿完成时间 2014.4.30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学生姓名: 罗文君 系部名称: 教育科学系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

王建平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

日期:二O一 年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创造出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可见,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情境的涵义、情境教学的理论,整理分析出情境教学的主要基本。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I

ABSTRACT

Compuls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math (2011 edition), this famous book clearly refers that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to creat a situ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students to study by themselves and to lead a way for students to think ,explore, practice cooperate and exchange, etc.Thus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teaching.It is thus obvious that situation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s combining with the meaning and theoretic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situational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tud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n synthesizing the status quo problem of rural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some tactics of creating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suit for studen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Key words: Situation teaching; Rural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I 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引言 ................................................................................................................................1

二、情境教学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2 (一) 什么是情境 ................................................................................................................

2(二) 什么是情境教学 .......................................................................................................2 (三)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3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2.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3 3.情感教育理论 ............................................................................................................4

三、国内外小学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简介及基本特征 ........................................................4 (一) 国内外情境教学模式举隅 .......................................................................................4 1.抛锚式教学 ..............................................................................................................4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

5(二) 情境教学基本特征 ...................................................................................................5 1.情感性 ......................................................................................................................5 2.生活性 ......................................................................................................................5 3.探究性 ......................................................................................................................6 4.趣味性 ......................................................................................................................6

四、农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现状 ........................................................................................6 (一) 农村教师情境教学理念的滞后 ...............................................................................6 (二) 教材中的情境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 .......................................7

(三) 情境的创设缺乏真实性 ...........................................................................................7

(四) 多媒体设备与技术不齐全 .......................................................................................7

五、农村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 ....................................................................8

(一) 生活情境,引起共鸣 ...............................................................................................8

(二) 巧妙设问,设置悬念,促进自主学习...................................................................8

(三) 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9

- IIIIV- 123456- 78- 91011- 1213 - -

推荐第3篇:幼儿园情境教学反思

幼儿园情境教学反思

摘 要:幼儿园情境教学是面向幼儿的重要教学方法。文章对幼儿园情境教学进行了整理和反思,通过介绍情境教学的发展过程,在分析相关教学案例的同时,为当下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教学经验。

关键词:情境教学;幼儿;教学反思;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65-01

幼儿园情境教学面向懵懂的幼儿,要求教师利用对话或提问、图片或音乐、游戏等方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如何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上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幼儿园情境教学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实践方法进行了论述,为幼儿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依据。

一、情境教学的发展过程

情境教学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国外发展和国内发展两个方面。国外情境教育最初出现在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产婆术”,用对话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有趣的情境中,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其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美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中都曾论述情境教学的创设及意义。国内情境教学则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育观为主。情境教学也多次出现在《论语》中,如“相机教学”“启发教学”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两种教学方式,都体现了情境教学的原理。当代对情境教学的应用更为重视,许多学者都在研究相关领域的教学方法,并进行试点教学。因此,情境教学在当代教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分析情境教学的影响因素

当下幼儿园大力推行情境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情境教学的实施密切相关。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教师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的授课方式、传授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虽然采用了情境教学,但因其未能理解情境教学的本质,只停留在“形式”上,影响了情境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效果。情境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素材,因此备课十分重要,有些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从而影响了情境教学的效果。目前,我国教育机构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设备不齐全成为妨碍情境教育推行的一大因素。一方面,教师缺乏相关领域的培训,对情境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教学素材不匹配,教学素材的选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教学主要是以教学素材为依托进行的,教学素材不匹配为情境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长期以来,我国都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对实践能力则有所忽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推行情境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家长盲目以教学内容、数量为标准选择幼儿园,也忽视了情境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

(1)营造兴趣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热情。营造兴趣情境不同于填鸭式教育,它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给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富有情趣的情境。同时,教师要借助有趣的问题、诙谐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引导幼儿主动接受教学内容并激发幼儿的热情和动机,使幼儿提高记忆力,深化思维,增强想象力,从而培养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幼儿时,格外重视营造兴趣情境,他将幼儿置于大自然中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提高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他还让幼儿自己创编《大自然的书》一书,使幼儿在情境教学中收获了乐趣和知识。

(2)营造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生活之中无不蕴含着教学知识,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将生活实践与课堂知识相结合,使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并增强其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述《竹林探险》一文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外出游玩,进行一次探险活动,让幼儿通过克服一系列困难来营救小动物。在如此情境下,幼儿们合力完成任务,不仅培养了团结友爱、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而且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3)营造对立情境,提高幼儿质疑能力。幼儿的思想方面尚未发展成熟,因此这个时期是培养幼儿质疑能力的较好时期。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对立情境,让幼儿在对与错、新与旧、好与坏之中学会分辨,并提出质疑,提高幼儿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述《农夫与蛇》一文时,教师要创设对立情境,突出展现农夫的善良与蛇的狡诈,让幼儿感受这种对立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增强幼儿对知识的渴望。

四、结束语

目前,情境教学已成为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教??只有掌握情境教学的要点,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在幼儿教学中推行情境教学。而幼儿阶段是幼儿接受大量外部信息、吸收外部信息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幼儿园必须突出情境教学的优势,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动手实践能力、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三春.创设多种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兴趣[J].当代学前教育,2015(03).

[2]高燕.运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小班幼儿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

[3]袁冰楠.运用情境艺术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

推荐第4篇:幼儿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使教育事半功倍

区幼儿园 葛艳艳

由于现代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现代化,教师们都在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有利于发展的教学模式,而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条至理名言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讯息,“如何调动孩子们的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耳闻能详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却体现的很不理想,尤其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的教师身上,依旧保留着“我教你听”的旧思想。导致孩子们的发展速度缓慢,并且思维很受限制。情境教学的好处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小学、甚至对于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课程中有效,这里主要针对幼儿教育来分析。

—— 题记

情境教学是教学策略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引起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情感。由于0—6岁孩子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引起幼儿们兴趣的方法来作为支点,以解决孩子们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情境教学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一)情境教学所要求创设的情境要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耳目一新,能促进孩子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大量实践也证明了:欢乐活泼的教学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幼儿情绪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二)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讲解示范,还是幼儿的单项操作,以致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幼儿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一边感受一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

(三)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故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室语言的支配下,使孩子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幼儿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幼儿本身的自我运动。

二、教师应学会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一)情境教学应该立足于生活情境。即把幼儿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幼儿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 ,鲜明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生活情境不能离开实践体验,具体是:进入社会实践,担任某一角色,构成了一个认知情境,形成自我体验。进入某一角色,还存在着一种模拟性,即“假如我是故事中的某某”,是某一社会角色体验由虚化进入现实的一种表达,由幼儿自己进入,就像区角游戏中孩子们自主选择各种社会角色一样。这样,孩子对故事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二)情境教学应该依附于实物展示。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里的鱼”“池塘里的小鸭子”等,都可以通过背景激起幼儿广远的联想。

(三)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融入情感。现在的很多教学观念陈旧和没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都在为寻找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在一些教学中自然就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或者根本不利于幼儿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学情境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是在于能否激起幼儿的兴趣。

(四)情境教学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中的图片、声音、动画、课件以及其他教学用具,也正是由于多媒体 的多功能性,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幼儿很容易就能够理解。

创设一个充满生机、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的智慧在情境中的到启迪,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趋势。让幼儿在情境教学中激起对知识的兴趣,且能积极主动地,有自愿扩充知识的需要和欲望,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最终的心愿和目标。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一种良好的师德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更要以人文精神为支柱,从而不断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付出一份细心,收获一份爱心”,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发现和思考,老师们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价值。

推荐第5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活动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和发展有看重要的价值。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

数学活动的前提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而培养幼儿的兴起在于让幼儿多动手,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入手,要注重手、口、脑并用,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于是,在本期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在板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期数学领域教学的重点,在上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本期,在我们全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限的环境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现就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工作实践的同时,不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正因如此,全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本期我园来了两位新教师,由于是新手,没有教学的经验,我们的老师毫无保留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有了和大的进步。

三、在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辅导全县农村教师的活动上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全县老师的好评。

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并针对每节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教学反思,这为教师更好的教学起到督促作用。

五、通过每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本月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开展讨论,举行讲座。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六、本期中,我们领域重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常规的培养,要求数学活动中一般有操作的材料,正因如此,小、中、大三个年级的操作常规都比较好,而切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总之,在本期中,我们领域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领域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下期中,我们进一步针对我们的不足加大力度,从而更好的干好我们的工作。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依据《纲要》的精神,本学期我们对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我们将将数学渗透在幼儿在园的各个生活环节中。

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比如,吃点心、水果时,将分配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可以帮助他们主动地获得计数、等分等数学经验;午餐时让幼儿比较碗、勺的数量,或者让他们来分发碗、勺、筷等餐具,能帮助他们理解和领会物与物以及数与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计数楼梯的级数,可以让他们练习顺数或倒数。

第二,让数学从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展开。

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马路上鳞次栉比的建筑物……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教材。我们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所处的位置、距离远近、房屋的造型,等等。诸如此类利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对幼儿进行分类、排序、认识形体和空间测量等数学知识的感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从中吸取数学的经验,同时还可以运用已获得的相关知识解释未知的世界。

第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室内环境。

在数学角里,我们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了各种材料,如小棒、钮扣、小磁铁、玻璃球、牙签、豆子、树叶……幼儿可以随意地对各种数学材料进行数数、加减运算、进行图形的比较、分类、拼搭,或者自制各种数学学具。在娃娃超市里,我们引导幼儿将带来的一些形状、颜色不一样的废旧饮料罐头、瓶子或各种食品、药品盒之类的东西,根据形状、颜色、大小、品种、用途的不同分类、排列。自然角里,当孩子们发现不同植物相继发芽时,为了了解小苗的生长速度,他们学会了用不同工具进行实物测量,并把每次测量的数据用各种统计的方式记录下来。

实践证明,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学资源,实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不仅有助于解决数学教育内容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水平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更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从中更好地积累和发展数学经验。

本学期,我们通过业务学习和讨论,确定由宋燕茜老师进行公开教学活动。经过宋老师的精心选择,我们小组最后确定了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是:

1、学习5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的方向性,会从不同的方向识别物体的排列次序。

2、正确使用序词表达物体的排列次序,激发对序数的兴趣。通过三次不同层次的观摩和研讨,让这节数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效果更佳。

感谢各位数学领域组老师的积极配合。希望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思维能更加灵活、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

数学活动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和发展有看重要的价值。它既是教师的思维活动,又有幼儿的思维活动,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确定了具体目标泊,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环境,精心安排了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投放了各种材料,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为幼儿提供充实、感兴趣的多种材料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方法,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在活动中边做边说。

1、提供的材料应紧紧围绕活动目标。

提供的材料要从目标出发,把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融入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如:在开展\"看图开选标记\"活动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开及标记,让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有的安各自的意愿先选择标记,选好后又选择与标记相符的几何图形,有的先选择图形后选择相应的标记,体现了一种材料为多项目标服务的宗旨。

2、提供的材料应循序渐进,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操作需要。

教师应在同一活动内容,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材料,同时应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如:在巩固5以内数的意义时,我们为幼儿提提供了实物。表示种数量的图片、数卡眯卡供幼儿选用。他们根据据自已的能力,有的找出规定相应数量的实物,有的能给数卡、点卡、图片排队,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操作过程,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做边说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活动中应让幼儿\"做\"和\"说\"相结合,只有让幼儿用语言概括自已\"做\"的过程,才能利千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思维过程,在活动中我们通过\"你是怎样做的\"、\"你为什么这样做\"及\"你为什么认为这样做最好\"等问题鼓励幼儿自言自语或相互交谈,如我班在开展\"接龙\"游戏时,要求幼儿将提供的卡片接成一条长龙,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我班月月小朋友快就接好了,而旁边的俊俊忙得半天接的这是错的,于是我就鼓励小朋友把自已操作的过程一一\"我是怎样做的\"讲给俊俊听,在他的讲解下,俊俊一会儿就边做边说接成了,心里特高兴,脸上笑眯眯的。

让幼儿边做边说不仅可以使老师发现幼儿懂得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需要帮助指导的,同时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幼儿学习,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的发展。

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在幼儿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也时时都有,处处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平时生活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技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如我班在午睡前,我们让幼儿按鞋子的种类进行排队,“皮鞋、布鞋、耐克鞋”,让幼儿进行排序,计数比较,在两点一餐时我们让幼儿发放餐具、茶具、点心等让幼儿积累一一对应及数量多少的经验,使他们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数学信息。

以上是本学期通过实践取得的一些经验,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能坚持做到边做边说,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仍有少部分幼儿在材料的整理收拾方面做得不够好,这将在下学期的实践中改进,使每个幼儿都能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地玩中学。

推荐第6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一定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总结了。但是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自嗨型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

任课教师:周菊艳数学活动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和发展有看重要的价值。它既是教师的思维活动,又有幼儿的思维活动,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确定了具体目标泊,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环境,精心安排了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投放了各种材料,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为幼儿提供充实、感兴趣的多种材料。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方法,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在活动中边做边说。

1、提供的材料应紧紧围绕活动目标

提供的材料要从目标出发,把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融入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如:在开展“看图开选标记”活动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开及标记,让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有的安各自的意愿先选择标记,选好后又选择与标记相符的几何图形,有的先选择图形后选择相应的标记,体现了一种材料为多项目标服务的宗旨。

2、提供的材料应循序渐进,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操作需要。教师应在同一活动内容,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材料,同时应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

二、重视操作过程,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做边说。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活动中应让幼儿“做”和“说”相结合,只有让幼儿用语言概括自已“做”的过程,才能利千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思维过程,在活动中我们通过“你是怎样做的”、“你为什么这样做”及“你为什么认为这样做最好”等问题鼓励幼儿自言自语或相互交谈,“我是怎样做的”讲给不会跟着做的听,在他的讲解下,那个小朋友一会儿就边做边说接成了,心里特高兴,脸上笑眯眯的。

让幼儿边做边说不仅可以使老师发现幼儿懂得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需要帮助指导的,同时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幼儿学习,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的发展。

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在幼儿生活中。

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也时时都有,处处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平时生活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技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如我班在午睡前,我们让幼儿摆好鞋子,让幼儿进行排序,计数比较,在午餐时,我们让幼儿收好茶具、椅子等让幼儿积累一一对应及数量多少的经验,使他们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数学信息。

以上是本学期通过实践取得的一些经验,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能坚持做到边做边说,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仍有少部分幼儿在材料的整理收拾方面做得不够好,这将在下学期的实践中改进,使每个幼儿都能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地玩中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

数学是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展小班数学活动相对而言比较难,但如果能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心里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这个学期的数学活动我就是将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幼儿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故事光碟时,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常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变魔术”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让幼儿在有情景的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我想,枯燥的数学一定会深受幼儿的喜爱。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

时光如流水一般,转眼又要过新年了。在本期中主要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领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究和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体会这些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化关系。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认读20以内数字,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胆分类,并能知道每类物体的数量是多少,分了几类。引导幼儿尝试对10至20个物体的排序活动,理解序数的含义。大胆尝试换规律排序,初步理解事物的规律性。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全期上课21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周上一节数学课,第21周进行全面复习。在数学老师耐心地引导下,幼儿逐渐喜欢上了数学这门学科。上课前,老师总是把书上的彩图放大画在小黑板上,让幼儿看得更加清楚。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正题,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

情况制定数学教学计划,灵活的实施教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以及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助。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4

一、对幼儿进行了操作习惯的培养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2、教孩子怎样运用学具,怎样保管好自己的学具。

我班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已熟练的掌握了学具的操作方法,没有一人的学具和书丢失。

二、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潜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简单、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个性是在本期的《组合建构篇》活动中,孩子对变化万千的方块学具十分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透过对学具的嵌入、翻转、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螺旋式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构成举一反三的认知潜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潜力和主动自学的潜力。

透过一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量、数、计数、空间与数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

三、密切的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主角,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职责。所以在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助幼儿园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潜力的发展。

四、取得的成果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十分感兴趣,明白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潜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潜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潜力,具有创造思考的潜力、逻辑推理的潜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因为爱,我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如一的选取了孩子。

因为爱,我期望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呵护孩子的健康而书写每一篇章!我们的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我们应在教育中不忽略每一个环节,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好本职工作,提升自身素质,让爱温暖每一颗稚嫩的童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5

数学活动的前提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而培养幼儿的兴起在于让幼儿多动手,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入手,要注重手、口、脑并用,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于是,在本期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在板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期数学领域教学的重点,在上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本期,在我们全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限的环境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现就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工作实践的同时,不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正因如此,全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本期我园来了两位新教师,由于是新手,没有教学的经验,我们的老师毫无保留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有了和大的进步。

三、在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辅导全县农村教师的活动上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全县老师的好评。

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并针对每节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教学反思,这为教师更好的教学起到督促作用。

五、通过每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本月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开展讨论,举行讲座。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六、本期中,我们领域重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常规的培养,要求数学活动中一般有操作的材料,正因如此,小、中、大三个年级的操作常规都比较好,而切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总之,在本期中,我们领域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领域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下期中,我们进一步针对我们的不足加大力度,从而更好的干好我们的工作。

推荐第7篇: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法实施探讨

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法实施探讨

数学研究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抽象的关系,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存在矛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数学情境教学正是一种致力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境中学、境中体验”,变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学习为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感知过程。可以说,在抽象的数学领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情境性的学习是对教师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事实上,在当下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常见教师运用数学情境方法,致力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运用情境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事倍功半”或“弄巧成

拙”等教学困境。为此,本文将以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的案例做说明,归纳目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一、何谓数学情境教学

随着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情境教学。情境教学首先在我国基础领域的一些学科,如语文、外语等得以应用,并延伸至数学领域。

(一)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情境”,《韦伯斯特词典》定义为:“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在心理学领域,“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在教育学领域,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存在不同的描述。以下两类具有代表性:一类作为教学方法的属性来描述,如“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又如“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类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育模式来描述,如以李吉林为代表的“情境教育理论”有其丰富的内涵,“通过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的生存环境,使认知与情感结合,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尽管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存在差异,但是本质都离不开“情”与“境”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以“情”为经,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另一方面,要以“境”为纬,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情境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下位概念,具有情境教学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特内涵。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及幼教改革的理念,以下几点是数学情境教学的应有之义。

1.数学情境教学核心理念:知情合一

“诗人”教育家李吉林,首先在语文学科展开创造性实践,将“知情合一”作为其情境教学的核心理念,“儿童情境学习突出情感,不仅有利于学习知识,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学者郑毓信认为,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是“情知教学”(以情感来带动知识的学习)不同,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是“以知生情”,并且其涉及的情感也截然不同,而是与理性精神、客观研究、数学美、深层次的智力满足感等联系在一起。学者李三平、朱瑶则将数学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概括为“以境启知,以知怡情”。

2.数学情境教学的功能:沟通数学知识与幼儿真实生活经验

情境运用的功能在于充当一座桥梁,连接起幼儿抽象的数学学习符号与具体真实的生活感受之间的断层。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实现这个功能?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创设情境的功能在于达到数学内容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相通,即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应是幼儿熟悉的、可感知与理解的、能够唤起和运用幼儿自身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是包括真实的情境和虚拟的情境,课堂内的情境与幼儿所处的广阔的

社会与自然情境。“情境教学是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里的情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是与现实世界一致或类似的。”综上,情境教学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情境类型,但是所创设的情境都要起到衔接幼儿的已知和未知,沟通数学学习内容与幼儿真实生活的功能,即要落实“境为儿童所设”。

3.数学情境教学的要务:注重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杜威认为“思维需要一些具体的情境或事件来激发。如果我们只是笼统要求儿童思考,而不考虑他自己体验到的、令他感到烦恼的某种困境的存在,以及这些困境对其思想平衡状态造成的困扰,那么就不可能产生思维。”如此看来,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如果运用合理,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促进思维产生。此外,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产生与发展,需要留给幼儿自由时空去想象、推理、判断等。为此,数学情境教学,不仅要能成功诱导幼儿进到“眼前之境”中,同时还要能引导幼儿突破眼前之

境进入到“心中之境”,也即激发幼儿的想象与思考,以拓宽幼儿的思维空间;二是,需要关注个体思维水平差异,留有充足的时间供幼儿思考,否则“即使学生形成了快速的反应习惯,也只能做出快速且肤浅的判断。对问题和难题感知的深度会逐渐的固化,这决定了学生之后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数学情境教学是能诱导幼儿卷入高级思维,让幼儿获得智慧的教学活动。

4.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情境化与去情境化的结合

汪秉彝、吕传汉两位教授在150所中小学开展了“设置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实验,提出数学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后有学者根据这个模式,把数学情境教学的过程概括为三个教学环节,即情境化(创设数学情境)、去情境化(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再情境化(注重数学应用)。可见,数学情境教学不仅包含“情境化”的过程,还包含“去情境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是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并能学以致用;去情境化是不忘数学学科特质,使幼儿经过抽象概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目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科学、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有赖于教师对数学情境教学的理性认识和整体把握,反之,将可能导致教学实践上的偏差,当前幼儿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例证。

(一)“去数学化”现象

以情境化的方式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情境创设应该扣紧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凸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目前,部分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情境创设偏离数学教育目标的现象。

一是“情节”冗长,淹没核心数学问题。案例: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用途分类”中,教师创设了“超市购物”情境。活动中,幼儿先参观超市,回来讨论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再参观动物之家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礼物,然后取“工资”在超市前排队取购物袋,购买完礼物再排队结账,最后将礼物分类送达各个小动物的家。由于“收银台”只有一个,“入口”又狭窄,幼儿排起了长长的队,期间排在后面的几位幼儿时而推来推去,时而弯腰看看前面的队伍。

案例中,教师“真实”地还原现实生活中超市购物的情景,体现了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感”的追求。然而,情境教学的“真”,并非要求绝对的真景、真物,而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之感”,即在于“神似”而非“形似”,因此,可以是包含模拟的情境,也即可以是适当“加工”过的情境。该集体教学中,教师误解了“真”的要义,不加以选择或未“加工”的再现真实生活情节,不仅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幼儿的思维过多地卷入于“无意义”的情节泥潭,干扰了幼儿对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二是材料过于“刺激性”,转移幼儿注意力。案例:某教师在小班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活动中,提供了各种形状的饼干作为操作材料供幼儿观察、比较。由于教师对材料的操作规则未提出明确要求,面对具有诱惑力的饼干,至少2位幼儿忍不住将饼干含嘴里,听到老师提问饼干的形状时,又将饼干吐出来观察,现象令人啼笑皆非。案例中的教师把对幼儿来说过于有“诱惑力”的食品作为操作材料,表面上看来是成功的引发了幼儿操作的兴趣,而从幼儿活动中思维卷入的深层面看来,“热闹的”场面背后,是幼儿注意力转移的问题。

(二)脱离幼儿生活经验

数学学习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和适应生活的需要,教师创设的情境应与幼儿真实的生活相联系,否则将成为幼儿无法理解或运用的“惰性知识”。案例:在中班数学“5以内序数”活动中,教师以五只小动物排队去春游的情境贯通活动始终。为了让幼儿掌握从不同方向确定5个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教师还设置了5只小动物改变队形:直排、斜排、半圆等让幼儿进行描述。

案例中,且不论排队出游”的“假情境”“假问题”是否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常识相符,活动中幼儿序数的学习始终被置放在小动物春游的“情境化”的背景中,缺乏将所学的“序数”知识迁移于幼儿实际生活情境的“再情境化”阶段。这样的“序数”知识始终是“虚拟情境中的数学”,未能在幼儿的现实生活世界中“活学活用”。

(三)情境创设不自然

数学情境创设中,有以下两种不自然的数学情境:一是为达成数学活动目标,情境中生硬地穿插数学问题;二是囿于数学知识点展开顺序,设置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情境。

1.突兀的数学问题

案例:在中班数学“A与非A的多少比较”活动中,教师以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讲述,“在很深的海底住着一条美人鱼,有一天美人鱼被困在了一座岛上。这一天,小王子来了……”幼儿正听的入神时,故事情节骤然转为:“小王子闯关答对了题目,才能救出美人鱼。”接着教师抛出了闯关题:天空中有些什么?(各色烟花)蓝色的烟花有几朵?不是蓝色的有几朵?……大海里有什么?(各色鱼)红鱼有几条,不是红鱼的有几条?案例中,教师以故事情境导入,试图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然而,由于教师后续所设置的数学问题与故事情节发展并无太大关联,因此显得十分生硬和突兀。从整个活动的心理路程看来,幼儿期待的后续故事情节与突如其来的生硬数学题目,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2.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情境

案例:中班《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整理超市货架”情境,以引发幼儿“按物体数量分类”的操作活动。教师抛出“这么多的物品怎么分类到货架上?”问题,幼儿提出了按照物品种类、大小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终,教师还是以小动物的口吻提出“要把相同个数的物品放一起”的方法摆放货架。

案例中,教师以超市货物摆放的情境用以引发幼儿的分类操作活动,然而,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显然并不适合运用按物体数量分类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生搬硬套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情境创设有悖于“按照物品种类摆放货架”的生活常识。由于这样的情境与幼儿生活经验不符,既不利于幼儿自然地进行“摆货员”角色扮演,也无法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三、幼儿数学情境教学开展建议

(一)深入学习数学情境教学理论,做“有内涵”的数学情境教学

由于我国幼儿园阶段的职前职后还未有大规模的幼儿数学情境教学专题培训,在广大一线幼儿园教师看来,数学情境教学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简单的教学技巧或教学手段。这种较为浅层次、模糊的认识,使得教师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无法把握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质,陷入为情境而情境的教学误区。为此,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对数学情境教学理论的系统、深入学习,以更好地指导日常的数学情境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及幼儿园等主体,应共同协作,有效推进情境教学理论在幼儿数学领域的研究、实践及培训。

(二)整体把握和设计数学情境教学,凸显学科特质

数学情境教学始终为幼儿“数学学习服务”,不仅有“助兴式”的作用,而且应该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问题。数学情境创设没有“数学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数学情境教学中未能处理好情境和整体教学过程的关系,将情境的创设孤立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登高望远”,即从教学活动的整体上把握和设计数学情境教学,紧紧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合理创设和安排情境,要避免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片面做法,使情境发挥最大功效。如在大班数学“10的多元组合”活动中,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探究10的多元组合。教师以“全家出游”的情境贯穿活动的全过程:一家10口人准备出去旅行,他们分群乘坐

不同种的交通工具出行,以此讨论10的不同组合(如10个人选择2种工具出行,则是探究10的2元组合,以此类推)。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情境在活动的后续环节中始终发挥很好的导向作用,幼儿怀抱着清晰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方法,迫不及待并充满自信地探究着10的2部分、3部分甚至9部分的多元组成,其思维处于活跃的爬坡状态。以上情境设置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积极影响,显然离不开设计者对活动的整体设计和把握。

(三)贴近幼儿经验,回归幼儿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幼儿生活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数学认知冲突”的发生地。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于游戏和生活。而达到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具体做法可以用“新瓶装旧醋”隐喻来形容。“旧醋”即情境创设的内容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或现象,“新瓶”即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化”的新视角来应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相较于其他的情境,生活情境是幼儿最熟悉的、最真实的、最有人情味的情境。《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为此,首先,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数学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在一日生活当中感知数学。其次,囿于教师运用生活情境的局限性,在专门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开展数学教学。如在一个分类的数学活动中,活动的核心目标是让幼儿认识到“可以按照物体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与一些耗费大量精力自制各式教具的教师做法不同,该教师充分挖掘了幼儿身边的熟悉生活资源——

—以幼儿脚上穿着的各式各样的鞋子作为分类的对象,引导幼儿按“拉链的与系鞋带的”、“靴子与非靴子”等标准进行分组游戏活动,并不断延伸到按照幼儿的衣着和身体其他特征进行分类游戏。活动的最后,幼儿主动提出了更多的与教师不同的分类标准。这样的情境,由于是幼儿个人熟悉的、有意义的情境(旧醋),同时又是用“数学”的新视角来观察和思考的(新瓶),因而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幼儿的思维,是利于幼儿“活学活用”的情境教学,实现了数学与幼儿真实生活的结合。

(四)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激发幼儿真实的情感

数学情境教学要达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则要求所创设的情境是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而要引发真实感的情境,则“自然”是情境必然要义。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寻找法与创设法结合,即不仅人为创设特定情境,同时可以通过在幼儿周围环境中寻找与数学活动内容相关的情境。由于周围环境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生活情境,利用寻找法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使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建立联系,如在点名环节融入数数的内容,在教室中寻找具有各类图形的物体等。二是,人为创设自然的情境。情境创设的要求除了是幼儿熟悉之外,还应该是数学知识点产生、运用的特定情境,由于这样的情境是数学问题与情境自然融合的,有利于幼儿自然地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如在一个大班数学活动《蜘蛛和糖果店》中,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经过

统计进行推测。活动中,教师创设了“糖果超市”情境,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幼儿根据蜘蛛的记录表,推测出顾客会购买的东西。故事情节发展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数学问题:从“你们相信蜘蛛知道顾客买什么吗?”无根据的低级猜测,到“根据记录表”的经由

统计有根据推测。这样的情境创设,故事情节设计自然,特别地其所蕴含的数学问题自然地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部分,幼儿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地”进入积极猜测者的角色,“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了统计推测的意义和有趣。

推荐第8篇: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推荐第9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索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索

课堂实施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程序

1.兴趣激发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2.情境创设是一堂数学课的成功的关键 小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就很容易进入教师预先设定的情境中。创设情境的形式有:

(1)生活展现情境。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学生对数学的感知首先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直接经验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实物演示情境。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实物演示可以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感知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拉动窗帘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转动自制的风车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制作成课件或者是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知道“平移”和“旋转”有时是同时存在的。以实物演示情境不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而且可以将观察与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乐学、好学,体会到数学的奥秘,激发起主动性。

(3)游戏表现情境。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经常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兴趣浓厚,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争红花夺金牌、漫游数学宫等等。教学时在巩固环节中创设一些恰当的游戏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4)故事描绘情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联系教材内容编出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二年级的新教材中有一节表内乘除法的复习课。木节课从跟随“淘气”、“笑笑”和“智慧老人”到月球旅行引课,整节课都围绕月球旅行这一情境展开:从火箭几点发射复习时分秒部分的知识,到参观月球游乐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复习表内乘除法的知识,再到设计月球学校复习方向与位置部分的知识,整节课用故事情境贯穿,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5)操作展示情境。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教材的需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时,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公园的地图、风景区的地图等,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地图和学生共同研究,探索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公园,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这一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去操作,再通过操作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3.自由发挥阶段 这是复习旧知,巩固新知阶段。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再用旧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这个时候药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回忆以前还学过哪些面积计算以及谁通过今天的学习还会了哪些面积的计算。让他们自由回答,这样既能在学生中产生竞争意识又可以复习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延伸今天的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把发言权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4.开放性学习阶段 在临近下课的阶段,学生容易浮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还要灌输知识的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引起厌学的情绪,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拘于课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与数学有关的课外影片或者带领学生做个小游戏,一可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可通过游戏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在整节课结束前布置一些弹性作业,引导学生养成课外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在情境教学中,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重要。情境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就非常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备课,课后在反思中提高。力求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达到旺盛状态,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摘 要: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策略

一、以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初期,很容易因为不习惯学校当中的约束性而产生叛逆感。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适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经环节,因此为了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让他们能够喜欢上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些课堂游戏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当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可能性”的问题时,就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谁会赢?”“谁能赢?”“一定是我赢吗?”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当中的可能性概率。

二、以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是一切知识的基础,除此之外,问题还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想要让学生学懂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成长特点,精心为学生创设出带有引导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当中去探索和求知,并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收获。

例如笔者在进行《圆的周长》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周长计算公式,笔者提出了硬币的周长、足球的周长、电风扇护网的周长、汽车轮胎的周长等多个实际事物的周长计算例子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在笔者的引导下让他们从中寻找到圆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让他们进行实际计算与验证,从而让他们在学会圆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让他们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使圆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真正成为他们的知识体系当中的一部分。

三、以动态情境激发学生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传心授,那么对于刚刚步入学校校门不久的小学生而言,其是很难达到基本教学效果的。这是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完全而导致的,其是学生正常的必经阶段。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动态的、有趣的、色彩丰富的学习内容,并且这些内容还必须要具有易操作、易懂、逼真等特点,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思维锻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来为学生创设出动态情境,让他们能够在自身接受范围内,主动地去进行知识的接收,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所以笔者选用多媒体,是因为多媒体能够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感官刺激,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不足,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感官的刺激来实现对知识的接收。例如笔者在进行“年月日”的知识教学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将问题抛给他们“何为日?何为月?何为年?”经过多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学生发现“地球自转一周为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月,而地球绕太阳一圈为年”,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真正感知到年月日的来历与规律。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攒射动态情境,不仅能够几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锻炼,从而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教学的价值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并不是完全枯燥而抽象的理论和形式。它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体验数学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更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洞察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在创设生活情境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指引进行深加工或者再创造。二是创设的场景必须是?_放式的,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以实践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创设体育老师需要本班的学生为他分球的情境,现在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小组进行练习,体育老师共有12个排球,那么应该怎样分呢?学生最开始都回答每组六个排球。这时教师说:“男生有32人而女生只有16人,每组六个排球男生那边非常不高兴,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又开始思考,怎样分配才是合理的,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照男女生的人数不同进行分配,男生人多排球也要分得多。教师及时地进行分配规则的引导,如何分配才是均匀的。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逐渐地得出结论:需要根据人数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最后得出实际可行的方案。这样与实际生活相连的事例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来说,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起枯燥的加减乘除有趣很多。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技能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对于一些繁琐的公式难以理解,而情境教学则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何如栋.小学数学教育科研[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黄艳珍.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情感目标[D].福建师范大学,2002.

第11篇: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的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充满生机和活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课堂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呢?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

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如: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

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这乐。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切实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

第12篇: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一.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

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预设”,也期待着课堂上因精心“预设”而得精彩“生成”。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预设”,也期待着课堂上因精心“预设”而得精彩“生成”。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 二.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

1 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 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用好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体现了 “ 数学问题生活化 ” 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一是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或发现问题。这有别于语文的 “ 看图说话 ” ,这里要突出数学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 2.教师应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操作情境,趋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3.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如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的关系,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等.类似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的确突出了生活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起到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之目的。 案例 :认识人民币。

问题情境 :(课件演示 “ 小兔当家 ” 的动画故事:妈妈不在家,小兔当家,先到超市买食品,付钱;又去菜场买菜,付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在储蓄罐。) 师:看完刚才的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已经学习过 100 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不会感到困难,只要看清

2 数后面紧跟着的单位就可以了。况且有关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学生也并不陌生,买东西要付钱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分析,围绕上述问题情境进行活动时,学生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进行简单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许多问题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并没有在数学思维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创设,应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注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渗透。如(出示一种商品)要学生猜猜需多少钱,给三次机会,比一比,谁猜得准或最接近。(出示标有不同价钱的某种学习用品)你要买吗?如果想买的话,你要哪一种?说说理由等问题情境。这样不仅突出了生活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合理用钱,进而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即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处理好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 “ 情境 ” 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宽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第13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产

生于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人们通

过对数学情境中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产生疑虑、困惑,逐步发现、形成问题。

因而设置教学情境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

1.1.2小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

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

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仿佛是高不可攀的入云高塔,怎样将已经从实际生活中

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再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它们的必要

性,从而牢牢的掌握它们,并在生活中乐于运用它们,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

的。

1.1.3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更加需要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身边的数

学,教材中每一个新元素的引入必然伴随其相应的生活情境。像小数的学习,教

材会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并不都是整数,如量长度不够整米

数的情况,买东西不够整元数的情况等等,所有的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整数在

生活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时小数的产生便顺理成章。但是引出小

数后学生仅仅从认识上知道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没有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它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它呢?为此,我创设了一

个微型的小超市,让学生充当收银员和顾客,在热烈的买卖情境中,学生们积极

的报价付款并检查对错,在不知不觉中,小数已经融入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系统,

成为了他们知识的一部分。之所以选取超市的情境而不是度量的情境完全是因为

考虑到在生活中,前者更容易出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1

通过这次实践,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每节数学课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创

设情境的模式译展;五去^从而达到i:!: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更好的效果呢?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

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

狭溢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1.1.4《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有高度的要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情境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为创设情境教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

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取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 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

21.6% 61.61% 17.6%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本校四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虽然占了半数以上,

但是他们的兴趣来源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少部分可能是迫于家长

的压力不得不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不禁担忧起来,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

较容易,计算类的题目占据了分数的25?30%,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占了80%以

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考试要求的数学能力

比较低,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他们中会有人因为成绩的下降 且缺乏对数学本身的兴趣以及由此导致的缺乏攻克数学难点的耐心与信心从而

引起数学兴趣逐渐下降。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成为求知道路上最好的

原动力,兴趣当然也会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那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就至关重要。

3.1.1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情境就是将符合课程内容的孩子们可以理解并乐于参

19

(5)设置情境时,没有把握好“度”,也就是没有掌控好教学的时间,没有

提前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过多,在

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显得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分析情

境的时间,虽然情境设置的很恰当,但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设置

的情境过少,在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便只有用习题来充斥课堂,显得课堂比

较单薄。这都是因为没把握好“度”的关系。

那么纵观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发现,好的情境引入必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

生活规律,把复杂、枯燥的数学概念与规律从理论中剥离出来,将它们附着在实

际生活当中,用通俗有趣的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生动的展现它们、

演泽它们,从而更好的理解它们、掌握它们。相反,不甚成功的情境教学必然是

超出了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范围,情境的引入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实践与数学理论联

系起来,那么这个情境反而会成为整堂课的负担与学生学习的障碍。诸如上诉几

个案例,不恰当的情境引入将学生引入了理解误区,这种误区一但在学生学习开

始就植入学生的大脑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并且会对以后的进

一步学习产生影响,可以说是贻害颇深。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之初就要尽量避 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要反复斟酌考虑情

境的合理性,以避免单纯追求教学形式切合教学大纲而不顾及教学效果这种错误

思路。

18

内兼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其中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情境迅速理解教学

内容并借助情境牢固的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

孩子们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他们吸取知识的大环

境,好多孩子他们所认识的第一个字第一个数字也许是来自马路边的一块广告牌

或是一个告示牌,也极有可能是街边他最爱吃的小吃招牌,正因为它们在他的生

活中出现并且影响了他的生活,他才对它们印象深刻。所以,利用他们的“生活

背景”创设情境无疑成为了情境教学的首选,当然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点的,

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

能让知识掌握的牢靠扎实。而且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数

学,如四则运算、分数初步、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及体积计算等

都是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这给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学习小数

可以创设小超市的情境,正负数可以创设买进卖出、零上零下的情境,学习面积

和表面积可以创设给礼品盒包包装纸的情境等等,可以说每个老师只要看见一节

新课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从生活中选取原型创设情境。

3.1.2借助游戏活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当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环节,这个

游戏可以为引入新课做铺垫也可以成为讲授知识的手段,当然也可以二者合一, 这在上诉的案例中有所体现。

但凡提到做游戏,无论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都会将热情毫无保留的展现出

来,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我都在心里暗自感叹:爱玩真是孩子的天性啊,要是每

节课都能让他们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快乐的汲取知识,那该是多么有成就的一件

事情。游戏,毫无疑问可以最大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切合教学内容的游戏除

了可以偷悦孩子的身心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是培养儿

童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好胜心理极强,他们为了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获

胜可以绞尽脑汁寻求方法,殊不知正是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游戏的规

律也就是知识的内容,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他们运用了己经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达

到了熟练运用,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的声晰力竭,也没有学生的不胜其烦,有的

只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探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问题也不再使他们惧

怕。这种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掌握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一遍一遍的告诫学

生什么是重点难点必须记住,什么是考点必须掌握。当然,这种游戏情境对老师

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首先老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设计游戏远不如

从生活中取材那么手到枯来,生活情境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老师只需要筛选合适

的情境即可,而游戏却需要老师借鉴甚至独创,并且游戏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 20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1情境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

我们所创设的数学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当中的实际,但是在取材的时候,我

们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充分挖掘课本,选取与课本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针对一课选取多个 情境,在反复的筛选与比较中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情境作为自己试讲时的情境,并

在试讲之前充分预知情境可能带来的对课堂有帮助的地方和它可能引起的阻碍

学生理解新知的情况,只有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测,才有可能在

课堂上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和知

识迁移的能力,记得好多老师在去别的学校或地区进行讲课比赛时,就是因为没

有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导致他所设计的情境引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整堂课在

开始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不得不唱独角戏,这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严重

的负面影响,开始不顺利会影响老师的心理,他会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信心从而

降低他的应变能力,整堂课他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担心这堂课的效果上面,使一

节课上得紧张局促且死板,更别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一般

来说,对于生活的情境引入大多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说它会作为你讲课

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开场情境会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

为以后的开展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在选取情境时要慎之又慎,必

要时可以在全班提前做一个调査,做到心中有数。

3.2.2情境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数学味

如果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兴趣是孩子

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

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上课时让学生保持兴趣,才可以让他持久的集中注意

力,.保持清晰的感知与灵活的头脑,才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所引

入的情境,首要注意的当然是这个情境的内容,看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这是每 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事情。其次是看所选取的教学情境是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

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产生于实际需要。但是,数学又被认为

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具有抽象的特点。形式化的数学呈现方式成为数

学的主流,公理化的体系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即由一组公式出发,使用逻辑方法

定义概念,按照逻辑语言组成命题形式,然后按照逻辑模式证明这些命题是否成

立。如果成立,称之为定理。所有的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形成数学体系,并

2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

行直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

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

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和“整

数的乘法法则”,那么他是不可能对小数乘法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所谓可

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他们清晰的分

辨出“小数乘法”与他们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的不同即新知与旧知的不同时,

他们才能对新知产生不同于旧知的深刻认识。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

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

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如果学生没有熟练牢固的掌握“整数的

乘法法则”,那么他们是谈不上去学习“小数的乘法”的,这也是人们所说的数

学是环环相扣的学问。具体来说,在讲授“小数乘法”时,教师首先要复习积的

变化规律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说出算理,其次让大家观察小数乘法与整数

乘法的不同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的算理,增 加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乐于发现知识的变化从而去探索新的知识。利用好新旧

知识之间的转化,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把握一个个的知识链而不是一个一

个零碎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纳入新

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提倡情境教学,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语文源于生

活,数学不也源于生活吗?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在的数

学都是远离孩子生活的,抽象而无法捉摸,而且也过于烦琐,许多的数学术语,

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化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事

情。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才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孩子走进数学

的世界,让孩子亲近数学?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情境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即达

到在表象上简化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但是在内容上却能达到深化的作用,也就

是让概念与理论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大脑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们并灵活

的运用它们,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样的情境教学才

能成为有效的情境教学,那么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针对前面所提过的

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22

游戏的规律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这无疑又加大了难度。其次,就是老师要预

测游戏的可行度,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因为有的游戏课堂参与人数

比较有限,大多数同学都是空有热情却轮不到自己展示,未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几轮下来举手的人数就会减少,也会幵始有人走思了),又要保持课堂的纪律,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就是老师始终还是课堂的掌控者,不能让课堂因为太活跃 而失控导致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游戏情境的引入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

堂的主体,其实其中起牵引串联作用的仍然是老师,并且它对老师的课前准备工

作要求比较大,好的游戏情境应该是经过多次预想与试讲磨合出来的,教学时间

越久,尝试的次数越多,对这种情境教学的掌握才能越熟练,经验与素材也越丰

J、

§ 0

数学故事无疑是数学知识的很好的载体,又因为其有故事性,很符合小学生

的课堂需要。很多数学中的发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如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数字

的产生,数字0的由来,鸡兔同笼的故事,阿基米德由一次洗浴发现了排水法计

算体积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精彩纷呈的数学故事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

学,让故事情境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而不

是只有枯燥的数学公式与定理。当然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学

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自己编排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这

在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关系一节教

材就编排了一个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精的故事,随着小数点向后一位、两位、三

位的移动,金箍棒不断的变大,妖精显得越来越小,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在头脑中

产生疑问:难道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小数的变化吗?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内容使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故事当中去,那么在探索故事内容的同时,他

们也就明白了故事所要讲授的知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当然,如何编排有效

的故事情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故事的内容要精彩,故事所隐含的

知识要明确,故事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课堂的新知识,如果

可以的话在一堂课中能够形成一个故事链效果会更明显,切不可用只图热闹而占 用课堂时间的无效的故事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针对教学内容多思考,多留

心。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数学故事,李敏佩老师编著的《数学学习

故事》和《数学王国》就是很好的故事素材。

3.1.3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都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要么是旧知的提升,要

么是旧知的补充,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

21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

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

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2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照一定的数学结构加以陈述。这种呈现方式,称为数学的形式化。但是小学数 学却禾龍11去傲厂厂学至丽年藤特点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所学习的数学

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体现,小学数学编排了日常生活所

需的所有知识,如计算、度量和基本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只要学习了小学的数学

知识,在社会上生存大致不会出现问题,虽然上述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

教材在编排的时候还是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情境、游戏活动、故事导入无

一不是体现了这一目的。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让数学有趣,让孩子乐于学习

数学。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数学的时候应好好体会教材编排的目的与意图,

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趣味数学,用趣味数学。再次,前面也已

经说过,数学毕竟还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数

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当小学生达到四年级时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

我们的情境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能够层层激发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

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区别于联系,逐渐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让

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思维不断的发展。

3.2.3情境教学的内容应体现问题性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即在创设情境之初就要考虑到哪

些情境能够很好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把问题体现在情境中,利用情境来解

决问题。比如前面所举过的关于扩大分数认识的一节课,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

来说,在讲课之初他就会意识到学生会把分母本来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误认为是整

体的个数,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曾多次遇到,所以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创设有利于解

决该问题的情境,或者改变整体的个数让它与份数有所区别,或者暂时不展示整

体的个数,让大家在对分母表示的意义达成充分的共识之后再引导大家解决这个

问题,而不是明知学生会在这里出现对知识的误解却还要将他们引入误区。对问 题的预知能力,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和

足够多的平时积累,也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多思考、

多比较、多尝试才能将这种预知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的良

好效果。我们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一定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切忌为了达到

课堂的表面成效而有意的回避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阻碍学生对

于更深层知识的理解与获取,并且误区一旦在最初形成是很难再进行纠正的,所

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预知问题并利用教学情境体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

决问题。

A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

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

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2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课堂毫无新意的话,他们会毫不客气的对你表现出嗤之以鼻,你的课堂会很

难顺利的进行下去的。但相反,如果你的课堂能够根据他们的需要花样百出、精

彩纷呈的话,他们又会毫无保留的幵发自己的思维来配合你,这样才能是一场成

功的数学课。比如在讲授统计图时,他们对书上的城乡人口统计所表现出来的热

情肯定不如哪种漫画更受欢迎的统计;他们对阿基米德验证王冠的故事肯定比乌

鸦喝水的故事要更觉得有挑战性;由俄罗斯方块引入平移和小树的移动来阐述平

移相比较肯定前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等等。运用多媒

体展现教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的生动、形象决定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

的很好的工具,在引入情境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点。以上种种的例子都说明,一

成不变的情境引入是很难长久的被利用下去的,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让它

们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时时处处体现它们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才能让自己

的情境教学不断的取得完善与进步。

3.2.6要把握好情景设置的尺度

即使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把握情境的量,有的

教师担心一节课的内容太少,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如果是公开课还有

教学内容不够饱满的担心,于是在课堂中设置了大量的情境,这样在上课时就会

出现顾虑时间是否足够的问题,也就很难随着课堂的变化随机挖掘情境可能出现

的更深层的问题,无法足够的发挥情境的作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反而成为了教师

的束缚,而不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的得力手段。相反,有的教师则担心教学内容

太多,学生“吃不了”,当所准备的情境内容顺利完成后还会剩余大量的时间,

于是只好上演“课不够,习题凑”的老路子,让课堂显得无比的单调。 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不是特别的了

解,课前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做充分的分析,只是自

己单方面在考虑课堂的效果,这样设置的情境很难达到有效。因此,想要把握好

情境设置的尺度,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做充分的了解,

才能在设置情境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情境才会是教师教学时的得力依靠,而

不会成为教学效率的障碍。

26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实验班的问卷调查结果

°-81 1 j 1, o7tz iri I J 1 I I I r

■选项A

0.5 一■— ?- I J 1 | "I | I ——■选项B 0.4--

—I 1~~-S—I 1 1 1 1 * 选项 C 03 I LbI II I I I

士 IH444f4 °.:i— “ 』ii 1 ':/ !::!.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问题5问题5问题7问题8问题9间题10问题li问题12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学生对现在数学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并对发

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

成绩,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你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我所带的试验班的成绩 不但明显高于对比班并且还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同年级的班级,这很明显的体现出

了情境教学的优越性。以下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

表4一 2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图表

SQ '―'

-

- 94 HH

■ m实验班 爾对比班

83 : ‘ :广 \0t .■ ■ ;: rW, W W 四年级期末

五年级期末

六年级期末

4.2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增强了他们学

好数学的信心,反应在课堂上即是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努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28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1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通过三年的

对比试验,实验班的上课积极性明显要高于对比班,并且独立思维的能力及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我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

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堂么?

A.喜欢

B.—般 C.没有想法

2.一节课后,你觉得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么? A.有

B.没有

C.需要与同学讨论

3.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你是否联想数学知识去解决? A.能

B.不能

C.有时能

4.上课时,你喜欢发言么?

A.喜欢

B.不喜欢 C.看老师是否叫我

5.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A.计算题

B.简单题 C.解决问题

6.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

A.放弃不管 B.找父母、老师或者同学C.查资料自己解决

7.你想听数学知识讲座么?

A.喜欢

B.不喜欢 C.随便

8.你曾经在数学上的困难是什么引起的?

A.老师讲课方式B.不注意听课 C.对数学没有兴趣

9.你会主动预习未学知识么? A.会

B.不会

C.看老师的布置

10.你害伯数学考试么?

A.不会

B.会

C.看题目难易程度

11.你对自己现在的数学成绩满意么?

A.满意

B.不满意 C.还行

12.你觉得现在的数学课堂如何?

A.有趣 B.有些浅显 C.没有兴趣

表4-1显示了在实验班的调查结果: 27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题并踊跃发言,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几乎每一节课都能有足够的

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适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达到了课堂的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不断提升,他已经能够充分领会老师设置的情境,有时甚

至会提出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提升,也是课

堂效率的保证。

4.3情境教学在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人开展本课题是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1——3年级属

于空白,影响了情境教学的连贯性。其次,有些课程内容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达 到预期效果,但因只有一个实验班,无法在磨课中达到完善,有点美中不足。再

次,因为研究时可对比班级有限(仅限于本学校本年级),对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难免有些片面。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大家已经从教材内容中体会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基本上每节数学课大家都能运用到情境教学,情

境教学的运用频率较以前大幅增加。这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上课

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实施情

境教学,让其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我所在年级的

数学老师自发组成情境教学小组,为每一个情境都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而不断的

磨课、试讲,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无形中就提高了组内老师的情境教学水平,

也总结了一些情境教学的经验。同时为了达到情境教学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环环

相扣,大家还主动模拟其他年级的情境教学,为情境教学的连贯性打下了基础。

虽然情境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的都比较早,在国内的许多地区也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本人所在的学校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透彻,虽

然很多人也在运用这一模式,但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应对一些公开课或

是教学比赛,很少有教师对于平时的家常课去认真琢磨情境的应用,使得情境教

学仍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难有更深的突破。

在以后的情境教学研究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熟练、有效的在课堂

上运用情境教学,使它不再是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应该成为整个教学中必不可

少,使课堂能够层层深入的手段,能够借助情境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

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教学不再是流于表面而形成真正有效的

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一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P45-6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12-156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36-47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P5-16

[5]黄爱华.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P36-4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P79-103

[7]任代文.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59-72

[8]梁志.教育实践中国[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P93-107

[9]张秀娟,赵鸥.儿童的感觉教育[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5).P11-16

[10]霍静.浅析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在应用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6〕社会科学

版)2004(1).P19-32

[11]杨晓萍.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2).P79-86

[12]刘文,林红霞.情境教学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6).P52-75

[13]杨莉君.试论情境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 (5).P70-89

[14]烨子.情境教学与中国孩子的教育[J].新华出版社2002 (6) .P19-26

[15](瑞)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北京:文化出版社2001.P17-29

[16](瑞)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P36-52

[17]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P3-5

[18]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26-37

[19]李毓佩.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7.P17-29

[20](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P103-109

[21]王红宇.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P35-72

[22]李毓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P16-70

[2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P79-87

[24]袁振.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37-89 3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36-82

[26]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P97-116

[27]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新世纪图书出版社1992.P46-92

第14篇:情境教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综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不再是以往单

一、抽象、枯燥的数学了,而被多样、形象、有趣的数学所代替。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深感压力重大,积极发现,营造学生需要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年的摸索学习中对低段数学教学有卑微的感受,请共同探讨。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一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不能达到100%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性学习,例如:小熊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35米,离学校55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出示小熊上学去的动画路线图课件,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小熊从家开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离学校还有55米是哪个部分?生动的画面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明白了蕴含在在熊上学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学道理,即:已经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块积木12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一册数学方向与位置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沿右边从教学一楼走到三楼,再靠右边下来,这样往返一趟,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小?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又如在教学小红和同学排队一题时,小红前面3人,后面1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3,从后面数是第2,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在教室做到快、静、齐的条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四、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是教师最难讲解,学生最难接受的问题,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那就更难了。

第15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师、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任何一次教学都应该是在文本、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情境中展开的。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场所、景象、境况等,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目的明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为什么要创设这个情境?这是每位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必须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情境只有能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叫好情境,如果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那样,创设情境就只是一种时髦。新课程提倡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创设“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生活化”。课堂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学习的强烈愿望。

一、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一)、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 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展示问题焦点:假如学校大门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计算它的体积吗?(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三)、创设生活情趣,让学生“趣”中“思”。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来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又如,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新知的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如,在教学“

6、7的加减法”时,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到操场上捡7个石子,上课时带进课堂。学生感到很新奇,这一看似简单的事,却萌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意识。当学生走进课堂,看见每张桌子上老师都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更觉得莫名其妙。同学们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急切地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教师面带笑容地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接着教师提出要求:同桌每人将这7个石子往圈里掷一次(教师演示),分别记下圆圈内、外各有几个,然后根据每次圈内外石子的数目,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记录下来。做得快的可再掷一次,看哪组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教师规定时间)。待学生都掷完一次,集中反馈,有关“7的加减法算式”便全部呈现出来了。学生看似在玩,其实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学习了有关7的加、减法知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三、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在学习了“米的认识”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测量黑板、桌子、门、窗户等的长度;在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之后,让学生用天平测量小物体的重量等;在学习了“统计的初步知识”,让学生实地统计上午10:00—11:00之间经过校门前公路的各种车辆数。采用画“正”字方法记录,然后填写统计表,画出相应的统计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该时段中不同车辆的流量,并告诉他们要注意安全。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者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证。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农十师煤矿中学

林红

2010.6

第16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创设

摘要: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情境教学的创设应按照一定原则来进行,以教学目标为基准,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的。教师创设情境教学也是有策略的,教师在平时就应留心身边的事物为情境的创设建立一个充足数据库,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师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自己创设新的情境,但创设的情境不能偏离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脱轨,并且不同地方的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创设情境时应因地制宜。

关键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获得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让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何谓“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而展开。再好的情境,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是徒劳。

(二)情境创设要有真实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也要起源于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更易回归到生活。

(三)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材本身就是理性重于情感,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在创设情境时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情境教学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的广泛的联想和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师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

(一)注重提高自身教师素养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教师应注意收集身边的素材,为教学所用。例如:收集生活中的包装盒,可以用于教学认识物体;搜集星星、糖果纸、瓶盖等,用于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搜集商城里的促销广告,可以用于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有心的教师,应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这是一个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体现。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作教学上的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事物,寻找适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素材,建设一个的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二)重组教材,培养应变能力

无论是“不是教材而是用教材”的教材观,还是“不同学生不同认知”的学生观,以及“教学有发但无定法”的教学观,都倡导教师能够重组教材中所设置的情境。[4]当然,在更给教材中的情境时,我们要先理解情境中所包含的教学意义,及用来更替的情境的教学价值,不能改了教学情境,也偏离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脱离。

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主题图是100只小羊,但现在的时代,学生连真实的羊都没有见过,若用学生都见过的纸折的星星来代替,更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并且在课堂上拿出一罐的星星与在幻灯片上放一张有100只羊的图片,前者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思考;“平均数”这一课的教材上显示的主题图是每组每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可学校没有举行过这项活动,于是,情境则可变成每组每人的铅笔数量,教师可在班级现场问学生有多少支铅笔(一组内所有人),把相应数量的铅笔贴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求平均数。运用这样的情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以的数据都显得格外亲切。

(三)因地制宜,原创教学情境

教科书都是一样的,但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各地风俗不一,不可能有普遍适用教学情境。哪怕是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相同的情境教学都不一定适用。

原创教学情境,并不是指教师可以浮空想象,没有依据的抛弃教材,另辟蹊径。原创教学情境,应该是一种改造,一种超越,一种杨弃。大致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借鉴参考,尝试创造。下面就以“四边形”教学为例展示原创教学情境的过程。[4] 分析教材:在原创情境前,必须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四边形的知识的前后联系:在图形与几何中的地位是么?对之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学角度来说四边形是什么?只有知道了教的是什么才能继续考虑怎么教,才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来展开教学。

分析学生:教师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开展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建立迁移;二是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情境时学生经历过的,且可用于教学的;三是学生本阶段的认识规律,不管哪一门课的教学都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会事倍功半。

借鉴参考:教学前,应先阅读参考书的教学设计,或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借鉴参考,揣摩一下他们的教学情境设计的背后意图,把他人设计的情境内化为自己的。

尝试创造:经过前面的三个过程,可尝试创造。例如四边形,教材的主题图是校园的场景图,这个主题图的设立符合教学目标,且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演示“小棒娃娃”,用小棒娃娃来引出几根小棒来拼成四边形,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摆小棒是学生们经常用到的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这里用“小棒娃娃”引出小棒拼图的活动,更容易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策略

吴黎贞 [2]境在情中,情在心中

魏如根 [3]小学数学情境图教学探索

陈相菊

[4]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唐彩斌(来自课程·教材·教法) [5]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

李玉龙、邓芙蓉

第17篇:幼儿园情境绘画教学探索

幼儿园情境绘画教学探索 [摘要] 情境绘画教学打破传统绘画教学接受性学习的弊端,重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尝试构建开放性的绘画教学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探索过程和观点。情境绘画教学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绘画教学与幼儿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表现,在情境中互动,使幼儿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获得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境绘画教学 模式 开放 体验 互动

情境绘画教学指的是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幼儿发自内心的情感体会和独特的理解,从而使幼儿把自己的这种理解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整个过程。情境绘画教学将绘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整合在一起,教学环境、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组成一个优化的大环境,促使幼儿能动地活动于其中,使教学成为幼儿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那么情境绘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有哪些呢?

一、展现自然生活情景——选择反映孩子生活的内容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讲话不能动,动动就是小蜜蜂。”草地上,小朋友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一位教师悄悄地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造型:有的学奥特曼,有的扮小动物,有的歪着头做出优美的动作变成了小花小草„„。来到活动室,当教师把孩子们游戏的镜头在媒体上展示的时候,小朋友们兴奋极了,他们指指点点,寻找着自己和同伴是不是也被拍上了,他们评论着自己和同伴们的动作造型,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住了„„

这是我们大班绘画活动《游戏》的一个教学环节记录,这次活动是让小朋友画人物动态。按以前的做法我们总是给幼儿讲人的结构并画出范例让孩子模仿,结果每个幼儿都学会了画人,但是他们画出的却是缺乏生气、造型单一的概念化的人。现在我们跳出课堂的物理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中思考,在情感驱动下进行表现,使绘画教学活动与幼儿自身的心理需求汇合在一起。

我们为孩子选择积极、健康、快乐、温馨的生活情境,寻找幼儿一日生活中典型的生活情境,描绘孩子们眼中的生活、学习和游戏,使绘画活动呈现一种幼儿所喜欢、所需要的富有“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化,让幼儿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促进幼儿在这种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二、创造艺术情景——唤起情感体验、增强感受能力

幼儿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根据年龄特点我们知道幼儿期的绘画处于象征期,他们更多的是画心中的世界而非眼中的世界,所以精心选择和优化教学情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们大量运用艺术手段渲染情境,比如用音乐渲染气氛,让幼儿参与亲身体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观察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给幼儿以完整的印象。 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对幼儿进行各画欣赏是我们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凡高、康定斯基、毕加索等名家的画作风格独特,表现手法多样。借助于这些大师的作品,我们教给幼儿一定的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例如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即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然后让幼儿试着象大师那样去画自己的画。

三、走进游戏情景——趣化教学过程 这是一次小班的绘画课:

“兔妈妈”带着一群“兔宝宝”用大型积木造了一个“家”。“兔妈妈”告诉孩子们:不能让“大灰狼”

又如一次大班《向日葵》的教学活动中,小朋友自由观察了向日葵实物,欣赏了凡高的《向日葵》名作。凡高画的向日葵色彩明亮,造型多变,幼儿非常喜欢。如何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不同造型组合的效果呢?老师让幼儿3人以上自由结伴扮演向日葵进行造型的组合。孩子们忘我地投入活动,角色意识和合作意识很强。他们选择站立、有的蹲着、有的侧面、有的弯腰,还有的用身体摆出各种优美的姿势。教师用数码相机摄下了几组代表性的画面,与幼儿一起讨论了各组“造型”上的优点和不足,为幼儿的绘画表现起到了引导作用。由于幼儿每人参与表演,他们在画向日葵的时候就好像是在画自己和同伴,作品生动有趣,富含童心。 将游戏情境贯穿于绘画教学,它遵循了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保证了每个儿童在自己喜爱的活动氛围中感受、体念、想象和表达,幼儿的画充满了灵性。

四、引入故事情景——启迪创造和想象

童话和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许多优秀的童话和故事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个神奇美妙的世界。我们发现,幼儿之所以喜欢他们是因为它符合幼儿善于幻想和将世界万物拟人化的特点。在引入故事情景时我们结合音乐、动画、图片和其它操作性教具创设一种故事氛围,借助于情节的深入启发幼儿想象,丰富绘画内容,依据童话角色,塑造适宜的绘画形象。

画鱼对大班幼儿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当教师在课堂上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幼儿画一条鱼时,绝大多数幼儿画的鱼没有鱼鳍,而且鱼的身体都画成了椭圆,画面中的鱼都是侧面朝着左或右两个方向游的,这是因为幼儿概念中的鱼就是这样的。怎样使幼儿画出现实中灵动的鱼呢?课堂上,教师以《鱼朋友的故事》引出课题,同时选取了《海底总动员》光碟中的片段让幼儿观看,引导幼儿观察鱼儿游动时的体态、样子。因为碟片中有鱼儿的对话,而且两条鱼游动的姿态很美,幼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沉浸在鱼的故事中。在引导幼儿观察鱼的身体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让幼儿创编一个鱼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整合头脑中鱼的形象,将自己创编的鱼妈妈、鱼孩子的故事画得很可爱。一个小朋友画了一条向我们游来的睁着两只大眼睛的鱼妹妹,使们很感动,因为我们发现这就是《海底总动员》中在大海中迷路急着寻找出口的那条鱼啊! 以下是孩子们给自己图画编的几段故事,幼儿对自己的绘画作品作了生动的解说: 快乐的小鱼

“有一天,鱼哥哥带着鱼妹妹游到海草的旁边,一不小心,它被海草困住了。后来鱼哥哥叫鱼

四、体会和思考

在教学研究初期的绘画教学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绘画作品中概念化的成份很多,天总是蓝的、草总是绿的、太阳都是红的等等,经过一年多的方法研究以后这种现状有了很大改善。又如以前的水墨画教学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再幼儿学画。现在我们让幼儿玩水墨游戏,感知浓淡不同的墨在纸上的变化。活动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了墨色在宣纸上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笔一点就会说是花朵、蝌蚪,有时画一笔又说这是小河、波浪,水墨交融的感觉丰富了幼儿想象,幼儿自主的点睛之笔又使想象变成现实的画面。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现在的幼儿作品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竟境,而不再是画面满和多而实质内容空洞的小大人的画面。

情境绘画教学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它通过有选择地创设和优化情境,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幼儿在情境绘画活动中通过观察、感受,引起联想、产生直觉并通过绘画手段展现具有独特意义的原创性作品。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在与大师作品的对话中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审美意义上的进一步建构,这种方法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

第18篇:数学情境应用

1,公倍数:从前,在美丽的湖边,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号起开始打鱼,并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同学们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学生尝试: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有的直接在日历纸上找„„过了一段时间,小组开始议论起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得讲究一些方法。建议同桌两位同学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找老渔夫的休息日,另一位找年轻渔民夫的休息日,然后把两人的结果合起来观察,就比较容易了。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完成了学习任务。 老渔夫的休息日:

4、

8、

12、

16、20、

24、28 年轻渔夫的休息日:

6、

12、

18、

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2,倍数:数数,3和3的倍数不准数。

3,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於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後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後一根,甲必须最後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後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後留下4根火柴,最後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通则:有n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支,则甲每次取後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於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後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於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後,桌上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後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奇数回覆到偶数,最後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是1或4(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火柴数为5之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则甲取1),最後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後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之倍数或5的倍数加2。 死理性派的小编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数学到底哪里有趣了,数学之美又在哪里?这篇文章精心选择了 10 个老少咸宜的算术问题,以定理、趣题甚至未解之谜等各种形式带领大家窥探数学世界的一角。不少问题背后都蕴含了深刻的数学知识,触及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希望从小数学就不及格的朋友们能够喜欢上数学这门充满乐趣的学科。

数字黑洞 6174

任意选一个四位数(数字不能全相同),把所有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再把所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用前者减去后者得到一个新的数。重复对新得到的数进行上述操作,7 步以内必然会得到 6174。

例如,选择四位数 6767:

77660189 = 9621 96212358 = 6174 7641y)) = 100 x (x + 1) + y (10 - y) 对任意 x 和 y 都成立。

6.幻方中的幻“方”

一个“三阶幻方”是指把数字 1 到 9 填入 3×3 的方格,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正好都相同。下图就是一个三阶幻方,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15。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幻方这玩意儿,但不知道幻方中的一些美妙的性质。例如,任意一个三阶幻方都满足,各行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等于各行逆序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对于上图中的三阶幻方,就有

816 2 + 357 2 + 492 2 = 618 2 + 753 2 + 294 2

利用线性代数,我们可以证明这个结论。

天然形成的幻方

从 1/19 到 18/19 这 18 个分数的小数循环节长度都是 18。把这 18 个循环节排成一个 18×18 的数字阵,恰好构成一个幻方——每一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 81 (注:严格意义上说它不算幻方,因为方阵中有相同数字)。

196 算法

一个数正读反读都一样,我们就把它叫做“回文数”。随便选一个数,不断加上把它反过来写之后得到的数,直到得出一个回文数为止。例如,所选的数是 67,两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回文数 484:

67 + 76 = 143 143 + 341 = 484

把 69 变成一个回文数则需要四步:

69 + 96 = 165 165 + 561 = 726 726 + 627 = 1353 1353 + 3531 = 4884

89 的“回文数之路”则特别长,要到第 24 步才会得到第一个回文数,8813200023188。

大家或许会想,不断地“一正一反相加”,最后总能得到一个回文数,这当然不足为奇了。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对于 几乎 所有的数,按照规则不断加下去,迟早会出现回文数。不过,196 却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例外。数学家们已经用计算机算到了 3 亿多位数,都没有产生过一次回文数。从 196 出发,究竟能否加出回文数来?196 究竟特殊在哪儿?这至今仍是个谜。

Farey 序列

选取一个正整数 n。把所有分母不超过 n 的 最简 分数找出来,从小到大排序。这个分数序列就叫做 Farey 序列。例如,下面展示的就是 n = 7 时的 Farey 序列。

定理:在 Farey 序列中,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分数,先算出前者的分母乘以后者的分子,再算出前者的分子乘以后者的分母,则这两个乘积一定正好相差1 !

这个定理有从数论到图论的各种证明。甚至有一种证明方法巧妙地借助 Pick 定理,把它转换为了一个不证自明的几何问题!

唯一的解

经典数字谜题:用 1 到 9 组成一个九位数,使得这个数的第一位能被 1 整除,前两位组成的两位数能被 2 整除,前三位组成的三位数能被 3 整除,以此类推,一直到整个九位数能被 9 整除。

没错,真的有这样猛的数:381654729。其中 3 能被 1 整除,38 能被 2 整除,381 能被 3 整除,一直到整个数能被 9 整除。这个数既可以用整除的性质一步步推出来,也能利用计算机编程找到。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所有由 1 到 9 所组成的 362880 个不同的九位数中,381654729 是唯一一个满足要求的数!

数在变,数字不变

123456789 的两倍是 246913578,正好又是一个由 1 到 9 组成的数字。

246913578 的两倍是 493827156,正好又是一个由 1 到 9 组成的数字。

把 493827156 再翻一倍,987654312,依旧恰好由数字 1 到 9 组成的。

把 987654312 再翻一倍的话,将会得到一个 10 位数 1975308624,它里面仍然没有重复数字,恰好由 0 到 9 这 10 个数字组成。

再把 1975308624 翻一倍,这个数将变成 3950617248,依旧是由 0 到 9 组成的。

不过,这个规律却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继续把 3950617248 翻一倍将会得到 7901234496,第一次出现了例外。

三个神奇的分数

1/49 化成小数后等于 0.0204081632 …,把小数点后的数字两位两位断开,前五个数依次是

2、

4、

8、

16、32,每个数正好都是前一个数的两倍。

100/9899 等于 0.01010203050813213455 … ,两位两位断开后,每一个数正好都是前两个数之和(也即 Fibonacci 数列)。

而 100/9801 则等于 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 。

利用组合数学中的“生成函数”可以完美地解释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1.甲、乙玩猜数游戏.甲在心中想好一个1000以内的数,乙只许问“比某数小吗?”甲只回答“是”或“不是”.那么乙最少问几次就一定能猜中这个数?

解:第1次500,第2次250,第3次125,第4次63,第5次32,第6次16,第7次8,第8次4,第9次2.

答:乙最少问9次就一定能猜中这个数.

2.某校开运动会,学校给同学们买来50箱汽水,每箱24瓶.由于商店规定每6个空瓶可换到一瓶汽水,所以同学们每喝完6瓶汽水就去换一瓶,这样他们共能多喝多少瓶汽水? 解析:

第一:先求出共24×50=1200瓶汽水,先喝1200瓶汽水,然后产生1200个空瓶,可以换1200÷6=200(瓶),再可以喝200瓶汽水;

第二:喝完了,产生200个空瓶,可以换200÷6=33(瓶)剩下2个空瓶;

第三:喝完了,产生33个空瓶和原来的2个空瓶,总共是35个空瓶,可以再换35÷6=5瓶剩下5个空瓶;

第四:喝完了,产生5个空瓶和原来的5个空瓶,总共是10个空瓶,可以再换10÷6=1瓶剩下4个空瓶;

第五:喝完了,产生1个空瓶和原来的4个空瓶,共5个空瓶,这时要想到喝到最多的汽水,就想方设法借1个空瓶,正好加上原来的5个空瓶,再换1瓶汽水,喝完了以后还给他!所以最后再喝1瓶!

通过以上的分析,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解:(1200+200+33+5+1+1)-24×50, =1440-1200, =240(个);

第19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幼儿大班数学工作总结 幼儿大(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秀凤

大班是入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大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蕴含数量关系的具体情景,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操作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地凸现出来,帮助幼儿在具体情况和材料的支持下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本期我担任幼儿班大班的数学教学。本班孩子们都很活跃、聪明,各有千秋。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反应能力,加强思维敏捷的学科。本学期的数学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0——10;5以内的分解组合和加减法;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角形和梯形;学编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应用题;学习相邻数、序数、单数和双数;学会比较高矮和长短、轻重和粗细、宽窄和厚薄、大小和多少;1——50的计数。针对幼儿的情况,我采用多形式的具体教学指导,其教学步骤适应性,针对性强,能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教学活动大多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操作活动呈现,体现引领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快乐情景中主动思考,积极动口,愉快学习。

这学期本班幼儿,年龄不均,程度也不一样,而且有一些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较好的幼儿只占一半。不过大部分幼儿们思维活跃、回答问题大胆积极、善于动脑,对数学学习兴趣浓,特别是有些幼儿反应特别快。根据所学知识,期末复习时,我出了几套试题,发现大多数幼儿复习得比较好,而且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只有个别幼儿反应稍微慢点,注意力不集中,须加强辅导,多做多练。不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幼儿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比以前都要高一些,争取在期末测试中每个人都能考出好水平。

为了让幼儿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幼儿们教好,将课堂设计得新颖、活跃,让所有的幼儿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就是本班幼儿的操作能力还须加强,要学会独立思考,那就应让幼儿多搞些智力游戏,多发散他们的思维。另外还要养成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篇2:2013幼儿班大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班大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xxxxxx幼儿园 xxxx 大班是入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大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蕴含数量关系的具体情景,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操作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地凸现出来,帮助幼儿在具体情况和材料的支持下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本期我担任幼儿班大班的数学教学。本班孩子们都很活跃、聪明,各有千秋。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反应能力,加强思维敏捷的学科。本学期的数学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0——10;5以内的分解组合和加减法;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角形和梯形;学编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应用题;学习相邻数、序数、单数和双数;学会比较高矮和长短、轻重和粗细、宽窄和厚薄、大小和多少;1——50的计数。针对幼儿的情况,我采用多形式的具体教学指导,其教学步骤适应性,针对性强,能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教学活动大多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操作活动呈现,体现引领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快乐情景中主动思考,积极动口,愉快学习。这学期本班幼儿,年龄不均,程度也不一样,而且有一些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较好的幼儿只占一半。不过大部分幼儿们思维活跃、回答问题大胆积极、善于动脑,对数学学习兴趣浓,特别是有些幼儿反应特别快。根据所学知识,期末复习时,我出了几套试题,发现大多数幼儿复习得比较好,而且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只有个别幼儿反应稍微慢点,注意力不集中,须加强辅导,多做多练。不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幼儿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比以前都要高一些,争取在期末测试中每个人都能考出好水平。

为了让幼儿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幼儿们教好,将课堂设计得新颖、活跃,让所有的幼儿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就是本班幼儿的操作能力还须加强,要学会独立思考,那就应让幼儿多搞些智力游戏,多发散他们的思维。另外还要养成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篇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在学区领导、中心小学领导、园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紧紧围绕幼儿园工作重点,坚持以教研促教改,圆满而顺利的完成了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平时工作中我针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的情况,重点就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完成任务意识、能力,做事情的坚持性,能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等诸多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同时我根据数学教学方案,以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特长为目的,扎实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锻炼,从而身心俱得到成长。现将本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幼儿进行了操作习惯的培养。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12、教育幼儿正确使用学具,避免误伤自己或其它小朋友,养成随时整理自己的物品的习惯。

3、教育幼儿勤问勤思考,养成遇到问题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的习惯。

二、游戏式的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学科知识的成长。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特别是在本学期的数学活动中,孩子对各种图形的学具非常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通过对学具的嵌入、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并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自学的能力。

2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经过一期的学习,幼儿学会了找出简间图形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整理物品,能分清单数、双数的涵义,了解了5以内数的分成,掌握4以内的加减法,会找出图形的种类和数量,能分辨左和右,会比较高矮长短,了解影子是怎么来的,知道磁铁能吸住哪些物品,会识别易燃物,知道水是怎么来的,认识植物的根,知道爱护动、植物和水资源。

通过一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分解、单双数、相邻数、与自编应用题,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

三、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做好课前准备。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以直观教学方式为主,课堂上让幼儿不仅要动眼,还要动手、动脑、动心。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例如在教学《买蛋糕》活动中,孩子们对 3形象生动的学具非常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玩买东西的游戏方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模拟,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买蛋糕的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全方位的感知觉,从而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

四、加强家园联系,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开展各种活动都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助幼儿园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发展。本学期,幼儿完成的《亲子手册》我都认真的检查过,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得非常好,家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取得的工作成绩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非常感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4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思考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

六、努力克服缺憾,立志再上新台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班级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部分幼儿不主动发言,虽再三引导和提醒,但效果不大;幼儿在操作后的收归有拖拉现象;个别坐车幼儿作业完成情况与家长沟通还有待加强;这些不足是我下学期努力的方向,我将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白庙中心幼儿园教师古凤秀 2015-7-9 5

第20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9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9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一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为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依据《纲要》的精神,本学期我们对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我们将将数学渗透在幼儿在园的各个生活环节中。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比如,吃点心、水果时,将分配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可以帮助他们主动地获得计数、等分等数学经验;午餐时让幼儿比较碗、勺的数量,或者让他们来分发碗、勺、筷等餐具,能帮助他们理解和领会物与物以及数与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计数楼梯的级数,可以让他们练习顺数或倒数……

第二,让数学从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展开。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马路上鳞次栉比的建筑物……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教材。我们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所处的位置、距离远近、房屋的造型,等等。诸如此类利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对幼儿进行分类、排序、认识形体和空间测量等数学知识的感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从中吸取数学的经验,同时还可以运用已获得的相关知识解释未知的世界。

第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室内环境。在数学角里,我们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了各种材料,如小棒、钮扣、小磁铁、玻璃球、牙签、豆子、树叶……幼儿可以随意地对各种数学材料进行数数、加减运算、进行图形的比较、分类、拼搭,或者自制各种数学学具。在娃娃超市里,我们引导幼儿将带来的一些形状、颜色不一样的废旧饮料罐头、瓶子或各种食品、药品盒之类的东西,根据形状、颜色、大小、品种、用途的不同分类、排列。自然角里,当孩子们发现不同植物相继发芽时,为了了解小苗的生长速度,他们学会了用不同工具进行实物测量,并把每次测量的数据用各种统计的方式记录下来。

实践证明,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学资源,实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不仅有助于解决数学教育内容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水平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更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从中更好地积累和发展数学经验。

本学期,我们通过业务学习和讨论,确定由宋燕茜老师进行公开教学活动。经过宋老师的精心选择,我们小组最后确定了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是:

1、学习5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的方向性,会从不同的方向识别物体的排列次序。

2、正确使用序词表达物体的排列次序,激发对序数的兴趣。通过三次不同层次的观摩和研讨,让这节数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效果更佳。

感谢各位数学领域组老师的积极配合。希望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思维能更加灵活、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2019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二

忙碌的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一个学期我是在幼儿园大班做数学的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我也是要去好好的总结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虽然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但毕竟还小,很多习惯方面并没有彻底的养成,在教学之中,虽然孩子们也是会听老师的话,认真的上课,回答问题,回去做作业,但很多时候也是需要我们去监督的,而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一个习惯培养也是非常的重要,要让孩子们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课,在这学期,我也是努力的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课,愿意来学习,努力的提高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养成对数学学习的习惯。

二、游戏中教学

想要做好数学的教学,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游戏中,在玩乐中,找到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们认识数学,懂得简单的加减算法,而且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也是喜欢上了这堂课,在这一学期,我也是准备了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这些游戏里面穿插要讲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一个魅力,我也是知道如果还是简单的去教学,其实数学是比较枯燥的,都是一些符号,但是通过游戏,孩子们却并不会这么样来看,而是会非常积极的来学习,通过游戏,孩子们也不但只是我教的东西学会了,而且也是会愿意自主的来学习,提高了积极性,也是可以让他们收获更多。

三、家园合作

除了我们老师的教学,其实家长也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孩子们到了幼儿园才学习,回去了不复习,不学习,只是玩乐的话,那么学习的效率就是比较的低了,而且也是容易遗忘学过的东西,而和家长们打好招呼,大家一起配合,让孩子们回去之后也是愿意学习,愿意去进步的。和家长们一起去把孩子们的数学教学给做好,让家长们配合,在家里也是会监督孩子们学习,养成好的一个习惯。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让孩子们的数学都学到了手,也是可以让他们把基础打牢,为以后进入小学做好一个充分的准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教学的孩子们的数学都愿意来学,乐意去学,而且很多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是非常的大,在这些教学之中,我也是在不断的优化我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更好的去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学习。当然我也是有一些不足要在以后继续的改进,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的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2019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三

本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期我在《纲要》《规程》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实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坚持保教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幼儿操作习惯培养方面:

我班共有66名幼儿,作为中班教学,本期我对幼儿操作习惯进行了培养: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2、教孩子怎样运用学具,怎样保管好自己的学具。

我班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已熟练的掌握了学具的操作方法,没有一人的学具和书丢失。

二、认真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每一堂课前,我都要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以游戏活动为主,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自学的能力。

通过一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量、数、计数、空间与数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

三、搞好家校联系,密切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我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助幼儿园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发展。

本学期,我与班主任老师一道,共同完成了本班家校联系活动,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幼儿园办学理念,宣传学前教育,宣传育幼经验,共同完成了本学期的任务。

四、取得的成果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非常感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思考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

5、家长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受到家长和领导的好评。

2019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四

眨眼间这个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小班的孩子们马上就要升入中班,成为哥哥姐姐了,真是快啊!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禁回想起一学期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收获的点点滴滴,现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

一、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注意孩子的冷暖、安全,及时提醒他们饮水、擦汗,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我会自己吃饭、我能把小手洗干净、我会穿脱衣服、口渴了怎么办等,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使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服务意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班级个别幼儿严重挑食的现象,我们两位老师坚持鼓励、引导和家园配合的原则,逐步帮助其克服不良饮食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注重多途径、多渠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我们运用音乐来进行常规训练,把各种音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使我们的管理更加规范,常规更加好。其次,针对本班个别幼儿时而发生的争执、攻击性行为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首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懂得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好处及争执甚至动手带来的坏处。学习用商量的、礼貌的语言和同伴说话。再次,抓个别教育,针对班上有攻击性行为的突出个体,进行全面教育。最后,树立榜样,通过分发小红花,评选好孩子等手段,激发幼儿改正缺点、争取进步的愿望。

三、重视幼儿的体育锻炼

我们利用早操、户外活动、集体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得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我们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疾病的防治工作,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认真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计划,中期还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审议,发现不妥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平时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及课后审议,以便把更好的活动展示在幼儿面前。小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作为有思维能力的个体,他们对环境有自己的要求。所以我们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环境,让孩子成为环境中的主体。比如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为每个主题都设计了主题墙,便于幼儿学习与操作。环境能育人。在布置环境中,我们也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与我们一起美化生活学习的环境,将他们的作品都上墙,以此提高了幼儿各种剪、画、撕、贴等各种技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在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五、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特别注重游戏性在活动中的运用。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我们老师多以合作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以自身的行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对小班幼儿来说,一次教学活动并不能掌握,而只有在直接的感知和体验中,通过不断的重复才可以稳定巩固。因此,同样的活动内容,我们会投放到区角活动、自由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中,通过老师实施个别化教育才能达成目标。情绪的外露、易感是小班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小班集体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幼儿情绪,通过群体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才能让幼儿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幼儿园情境数学教学工作总结.doc》
幼儿园情境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