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教学工作总结

2020-08-0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因材施教教学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教学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案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在《我的好朋友》一课中,要求抓住好朋友的脸形特征、表情特征,并能把同学画出来的作品。

开始,我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好朋友的相片,让学生从相片上的人物中分别选出□形、△形、○形脸的人物形象,从而认识脸形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我又请几位学生上台,让下面的同学说出他们的脸形特征,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让他们分别作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得出人物的表情特征。作业要求: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法为自己的好朋友画一张像。这一课,我就是利用孩子们的相片表现。同学们兴趣盎然,高兴极了。

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又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石,也是有效保护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要在创作中体现个性发展,以创造活动个性的自身价值。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时,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给学生及时提供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才能使个性得到发展。课堂内容与方法以及教材的应用都应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创作题材,要让学生知道,美术学习的过程从开始就是创造力表现的过程,只有发现而无表现,不是完整的智慧。

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要有鲜明的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可也类型安排要体现美术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与动手实践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展示自身个性。列入《巧巧手》一课,我将欣赏与技法传授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由学生自己创意表现,自己选择表现的形式和材料,不仅提高了课

程的可操作性,启发了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天地。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创意,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要求学生,否则就压抑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就失去了个性、没有创造力。因此在学生作业时,我只要学生交出自己喜欢满意的作业就可以了。这样可以维护学生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了自信心才会有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个性的不断发展。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依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以及其身心发展水平和绘画表现特征选择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美术教学内容,要通过多种多样富有美感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会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德梅

推荐第2篇:因材施教教学工作总结

包尔海乡中心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因材施教教学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案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在《我的好朋友》一课中,要求抓住好朋友的脸形特征、表情特征,并能把同学画出来的作品。

开始,我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好朋友的相片,让学生从相片上的人物中分别选出□形、△形、○形脸的人物形象,从而认识脸形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我又请几位学生上台,让下面的同学说出他们的脸形特征,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让他们分别作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得出人物的表情特征。作业要求: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法为自己的好朋友画一张像。这一课,我就是利用孩子们的相片表现。同学们兴趣盎然,高兴极了。

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又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石,也是有效保护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要在创作中体现个性发展,以创造活动个性的自身价值。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时,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给学生及时提供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的机会。

在语文创造的过程中要有鲜明的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依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以及其身心发展水平和绘画表现特征选择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美术教学内容,要通过多种多样富有美感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会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尔海乡中心学校

热比古丽

2012-12-29

推荐第3篇: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这学期刚开始,我校陈校长就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以往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具体的要求。他重点强调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不管学生的问题。他说,根据他侧面和学生的了解,学生反应有的教师对班级学生中学习成绩特别差、自己又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有方发起的现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本学期学校要重点解决教师不管学生的现象。因为学校下了决心,要抓好因材施教工作,首先要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所以,一学期结束,再坐下来总结因材施教工作,不用说,这项工作一定会比上学期有进展。整学期,因材施教工作都严格按照期初制定的实施方案运。经过领导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学期结束了,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为了积累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这学期的工作作如下的总结:

一、我们学校这对这项工作采取的思路和办法。

1、这学期我校主要从管理入手来抓这项工作。学校将对这项工作列于教师工作月检查之中为了解决教师课堂上不管学生的问题,每月学校都会搞一次教师授课他情况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表,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放弃一名学生。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大类,如“学困生”、“品德有欠缺心里有障碍的学生”、“优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等类别,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便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了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学校分别对这些学生建立了各类档案。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学校是这样要求的,教师们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科任教师,学期初他们都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因材施教计划,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和对班

级学生的管理中依据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因为教师们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得的准确,采取的办法有效,因此,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厚,组织纪律性强,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没有辍学的念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活动是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因材施教工作取得的成效。

本学期,由于学校采取了更为有效的办法,一学期结束十,再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其取得的成绩则更令我们欣喜。不但小学学生没有辍学的就连初中二百多名学生辍学的也仅有3人。学生多年来一到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成绩跟不上的时候,

往往就会有辍学的现象发生,而且,辍学现象还会出现连锁反应,班级有一个学生辍学了,和他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比较差的就会产生辍学的想法,最后导致学生流失。但是,由于本学期开始我们采取的措施得力因此中学的辍学率控制在98%以内。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厚,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生没有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他们个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分别居住在多个自然屯中,而且,有很多学生家距离学校很远,教师和学生的家长多数靠电话取得联系,而就是现在的居住条件,仍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话

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好很多不便。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学生,由于教师不能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对他们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再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局特表现在,凡是留守儿童多数生活在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这些隔辈的老人对孩子大多数都特别溺爱,教师对这样的学生既

想多关心、多教育,又怕引起孩子家长的误解,他们很矛盾,对孩子教育的尺度很难把握,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更何况,现在的教育环境他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同样约束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实施在在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等工作中去逐一克服。

总之,本学期我校的因材施教工作较上学期相比又有了新的成绩,当然,还是存在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在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将借鉴其其他学校的好的做法,争取把这项够做能做的更好。

朝阳山中心学

2012年6月30日

推荐第4篇: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历史组:王丽霞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学期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尽可能做到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是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都由差生来完成。比如,书上有原答案的问题。稍微难的问题也先让他们说然后再由其他人补充。

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2、在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3、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

学生群体中存着个性的差异,再差的学生也有他某些方面的\"闪光点\",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发扬其优点、长处,调动其积极性,正面引导好学生,帮助其克服困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历史组:王丽霞

2012年7

推荐第5篇: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摘 要] 由于参加“艺体特长生”招生的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薄弱,所以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实有效地提高该种类型学生的的外语水平。

[关键词] “艺体特长生”学生 英语词汇教学 探索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招生考试中扩大了“艺体特长生”招生规模,各校纷纷建立了艺体特长生班级。由于高考对该类考生文化要求较低,所以进班这类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文化成绩的提高就成了一个难点。尤其是英语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试图通过改变现有的词汇教学模式,寻找有效提高英语成绩的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几种做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词汇是任何一种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语篇能力当然是最高境界, 但语篇是词汇的组装和欣赏, 是词汇的栽体,词汇才是语篇的根本, 我们能在不同的语篇中欣赏到词汇的魅力。所以脱离了词汇的英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米之炊。

二、对“艺体特长生”学生词汇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对“艺体特长生”词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完全地重视,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中普片采用与文化生相同的教学方法,偏重于语篇和综合训练,忽视词汇教学对“艺体特长生”重要性,往往只是任务式的或应付式的处理词汇,结果只是教师边教边抱怨,而学生只能边学边埋怨。

2、注重词汇的音形义而忽略词汇的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艺体特长生”忽略了单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很多学生一般都会在词汇本里注上某单词的音标和词义,只有极少的学生会在词汇本里摘抄能说明该单词的具体例句。

3、不全面揭示词义。词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词典中词条所收录的意义)之外,还有关联意义,其包括内涵意义、语体意义、感情意义和搭配意义。

4、在词汇教学中缺少科学记忆记忆环节。记忆是智慧之母。“艺体特长生”学生多数只靠大量的机械记忆,但效果很差。要想记忆大量的词汇,除了努力与勤奋外,最关键的是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5、脱离文化背景。“艺体特长生”学生通常只重视词的音,形,义的讲解而忽视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的讲授。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是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三、下述几种英语词汇教学手段的理论依据

1、基于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乔姆斯基的语言心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是人脑中的特有机制;索绪尔的语言结构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体系,

所以说,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必须经过运用来掌握。

2、基于交际法交际法提出从语言的意义和语言功能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使用环境训练学习者用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习者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

3、基于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根据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流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止习得的进步。

四、几种尝试

(一)直接法与直观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重视首次感知的词汇教学实践证明,对首次出现的信息项目学习得越好,越深入,越透彻,也就越不容易忘记。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从呈现单词开始就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如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印象。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增强记忆的前提。

直接法(Direct Method)指的是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而不用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的教学方法。它的一大优点是强调实物、图画、手势、动作等直观手段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主题,集中归纳了学生要掌握的词汇,教师可为每一个主题制作图画、动漫影像。利用画面的联系性和完整性,教师可以减少使用母语翻译,同时又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二)听说法与模仿性操练的灵活运用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它根据结构对千百万个句子进行分析,归纳典型的句型结构,然后根据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行为规律进行教学,经过反复模仿操练句型以形成自动化习惯。听说法因其过于机械训练而受到批评,但是艺体特长生而言,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子、对话的教学,单纯的机械模仿和重复、替换都是不可少的。只有进行大量的模仿和操练,才能帮助学生对新学的语言形成较稳定的音义形象,语篇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全身反应法的灵活运用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指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通过身体运动学习第二语言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动作和所学语言要互相协调。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舍(James Ashe)r观察到成功的外语习得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即小孩会说话之前已经会听懂大人的指令,移民的儿童在新的语音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久了以后自然学会新的语言。全身反应法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该记忆的联想和回忆越是容易。Asher还吸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一种对学生言语输出不作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艺体特长生”在长期机械学习中养成的死记硬背惰性,与缺乏这种有效的训练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词汇时应有机地使用这种方法。一般说来动词教学中这种方法比较适用这种从听音到理解到操练的语言活动始终伴随着动作和游戏性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交际法在对话教学的灵活运用

应用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部分。

语言能力要求教师对现行教材reading和project部分适当改编成对话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安排大量生动有趣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变得“既容易又有趣”,以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和初步交际能力等目的。

(五)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

科学的复习时间和灵活的复习方法是巩固记忆的主要因素。复习要定期,要及时。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就要及时复习。为了增加学生对复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灵活的复习方式。一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单词分类。二是在完成篇章阅读任务同时,学生坚持在老师帮助下用英文概括段意综述课文,每天汉译英一篇难度适中的短文,提高词汇的复现率。

(六)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词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单词的记忆需要循环反复,需要集中记忆和分散记忆的结合,需要在语境中逐步巩固,加深和扩展。教材的词汇是有限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提供的词汇学习和巩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从词汇学习的角度来看,大量的语言输入能扩大和巩固词汇。

五、结束语

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艺体特长生”学生的词汇教学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这这些学生完成高考升学和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Jack C.Richards,Theodore.Rodgers,Approaches and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University Pre 1986.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章兼中,小学英语教育学[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4]侯国金.动态语境与语境洽商.外语教学.2003.1.

[5]陈建生.英语词汇研究史纲.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0.

推荐第6篇: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daodoc.com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作者:覃卫东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4期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水平的质量,结果会导致学生有些“吃不饱”,有些“吃不了”,还有些不知如何“入口”。这就需要我们按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实施分层、分组,便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如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的分层教学方法。

一、转变观念,承认差异,尊重学生认知能力

教师要在认同学生存在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做人的价值,坚信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宏观的世界”,愉快的心境会使人的学习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成功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快乐,使学困生逐步克服自卑心理,能够愉快学习,最终成功。

目前,分层教学理论和成功教育思想已经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中,模仿,借鉴的可行性很强,再加上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学上帮助、引导,并尊重和赞赏学生,这些都有利于分层成功教学的理论研究。

二、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第一,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业实际水平或思维类型等特点,将全班学生分低(基础级)、中(普通级)、高(提高级)三个层次,以A、B、C组的形式揭示出来。A层次,要求:“低起步、走小步、重基础、多鼓励”。B层次,要求:“慢变化、多练习、重能力、勤反馈”。C层次,要求:“多强化、重思维,促特长、求拔尖”。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在教学目标分层。首先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可能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daodoc.com 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是共同性目标,全体学生必须做到。在此基础上,设置选择性的发展目标,中、高层次的学生基本达到,低层次学生尽其可能。即教学目标做到“下要保低,上不封顶”。同时,要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断努力,在达到本层次目标后向高层次目标迈进。一方面以教学课标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基本目标。

第三,课堂教学施教分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手段,实施分层区别教学。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标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分合式”教学,教学起始阶段是集体同授,教师抓住当堂训练重点、难点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要点,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到教学进程的一定阶段时,将学生按层次分成“二股或三股轨道”。一部分学生继续接受老师的直接教学,一部分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两轨同步结束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以便及时进行反馈,整理知识,补救教学等。在此同时,教师有机结合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并要做到不能有丝毫松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第四,作业分层。教学了新课后,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实际,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有共同性的必做题,有选择性的提高题和发展题。实行分层练习,异步指导,抓住多数“中间型”,兼顾优差“两头子”。C组以“优”带“中”,A层以师导“差”,提高练习质量。并做到做题当堂批改,选择题和发展题课后批改,使有余力的学生能增加食粮并吃饱。这样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五,分层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让在同一段时间里的学习中,都能较顺利达标的学生,组织他们进行组间流动,并随着学生学业的发展和变化会有所变化,使得学生能根据能力选择学习进度,使得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第六,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上课,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上回答提问、板演都是由后进生来打“头阵”,使得差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优等生想“跑”起来的跑得了,差生走累了的也慢得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

推荐第7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九年级英语被动语态复习》课后反思

灵璧县大路中学徐善达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九年级英语被动语态复习》课后反思

灵璧县大路中学徐善达

我的这节课是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法复习课,重点复习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以及应用。大部分的初中英语教师都有一个认识,“英语复习课难上,九年级英语的复习课最难上”。因为教师对复习的难易程度不易把握,复习的深入一些,原本对英语就已经有所放弃的学困生就更不会听了,不但不会听,反而可能还会给你找些小麻烦;可是如果复习的简单了,优等生就会认为无关紧要,反正他们都已经学会了,他们就不听了,就会使其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1、课堂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被动语态复习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通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转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被动语态并能运用其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各个层次学生的合作来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使学生们掌握被动语态的知识,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用英语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思维与英语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自主式、协作式学习的训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点读机,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层积分表以及身边的同学、老师,设置学习环境,使学生完

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各个任务都是给各个层次学生的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为每一个任务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动态中学英语,提高学习的兴趣。

2、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

( 1 )学习任务的实施发挥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设计分层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问题较难时,让优等生、中等生回答,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挑战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真实或模拟情景的创设,部分内容的角色表演、各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等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基本体现,课堂气氛活跃,几乎每位同学都在课堂发言,发言人次达到150多次,平均每人3次以上,学生活动的总时长为35分钟,占近80%左右,发言长度和质量也得到改善,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特别是刘秀(假名)同学,虽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细节理解非常好,多次举手发言。其中有一题她不会用英语回答,她用了汉语,引起了同学的哄堂大笑,我及时做出反应,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从大家善意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刘秀同学的进步,也看到了大家对刘秀同学的认可,那么我认为她更应该得到大家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非常热烈地鼓掌。这样一来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 2 )实现了动态的英语教学

为了完成各个阶段的多个学习任务,学生各显神通,他们之间的交际活动很多时候是多元的,交互性的,真正达到了意义上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甚至全身投入,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学习活动此起彼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学生能够利用课件提供的素材进行知识的获取,不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自始至终实现了“动”态的教与学,加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 3 )培养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角色扮表演,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分别描述相同的问题具有真实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行了跨学科——思想品德知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对他们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也共同发现问题。如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由于 胆子小,怕羞,不敢用英语同其他同学交谈。但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3、授课中的不足之处

从教学流程上看,我的课没有完成应有的最后的步骤——作业巩固练习,但我不觉得遗憾,因为学生已发挥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与个性。其实有时一节课 45 分钟不能象在跑步决赛中掐着秒表一样计算着每个教学步骤,因为教学关系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以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问题,有时一个学习问题放到班里去就象石头击入

河水一样,涟漪圈圈。

3、教学后的疑惑

(1)任务的实施应把握在什么程度?有时候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在完成某个任务过程中兴致很高,如果继续让他们自由发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但也可能会远离教师课堂设计的初衷,甚至花费整个课堂的时间,严重影响本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还是急刹车掉头,回到原来设计的教学程序?

(2)分层教学的好处不少,但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来编写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教学材料和挑选习题;需要经常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来对他们进行辅导和督促工作(此类学生大多数具有相同的人性弱点,如贪玩,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持久性差,怕困难,学习目标意识差,对学习的热情差,把学习看作可有可无等),鉴于此,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可能不是很喜欢我的这种分层方法。

推荐第8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指导、训练、批改、评价的探讨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堪忧──作文课时少、作文篇目训练次数有限、学生没有激情„„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作文教学中,依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针对不同层次进行不同指导、不同训练、不同批改、不同评价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对于优秀层的学生。这类学生发展阶段属创造性写作阶段,学生能熟练掌握多种写作技能,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把握题意进行写作,文章内容深刻,有创造性。写作速度稳定迅速,每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超过40分钟就能完成。对本层次学生作文的训练重点是: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实用应用文写作。要注重多种表达方式交叉使用。批改方式要以学生互改、自改为主。挑选优秀的同学成立“作文批改专家组”帮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教师应侧重于给学生指出发展方向,让学生树立“精品”意识,消除“骄傲自满”的情绪。此层次学生每周作文最好不少于两次,课外练笔视自己的情况而定。

二、对于良好层的学生。良好层的学生处于独立写作阶段。学生能根据命题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独立地写作,学生的构思敏捷,写作速度每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超过45分钟。训练重点主要放在: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畅、书写整洁。批改方式以学生互改、自改为主,教师要有选择地批改。教师要多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鼓励学生提高作文整体水平。每周作文不少于1次,课外作文不少于1次。

三、对于合格层学生。他们处于半独立写作阶段。学生向独立写作过渡,仍可找到模仿范文的显著痕迹;更多地将学到的写作方法结合实际获得的素材进行写作;写作构思时掌握常见技巧;写作速度每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 超过50分钟。训练重点应放在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批改方式以教师批改和学生“作文批改专家组”批改相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单项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进一步加快写作速度。原则上每周大作文不少于1次,片断练习不少于2次。

四、对于待进步层的学生。这些学生处于模仿写作阶段,以模仿范文为主,从范文的立意、结构、内容、表达方式中借鉴模仿写作,写作速度每800字左右的文章超过50分钟,甚至写不下去。此阶段的训练重点应是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多品味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好材料,多积累写作素材,多观察、写日记、周记,要求有“感”则写,无“感”则读(范文)。仿写可先仿写片断,然后到仿写整篇文章。加强书法练习,提高写作速度。教师要重点批改和帮教。针对学生水平低的实际情如,每次作文要求达到一两项标准就打高分。教师要善于发现、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作文每周不少于1次,阅读笔记每周不少于2篇,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片断练习。

分层教学法使学生从不同起点出发,适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推荐第9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浅谈心理学基础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下,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门语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重要性及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心理学;高中英语;分层教学

由于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特点,再加上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不当等问题,都会导致高中英语教学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并且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差等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而优等生也得到有效突出,从而对教学质量和效率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一、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明确指出:“学生是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而英语课程的设计、具体过程及课堂评价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同时分层教学的使用,就是要将课堂教学目标系统的、有计划的、有流程的落实到各个层次中,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缩小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基于心理学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研究探讨

(一)针对教学对象实行分层

根据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和高考改革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走班制”教学模型是一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走班制”就是指某一学科的教室和任课教师是固定的,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学习不同层次的内容,并且课后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相同,并且随着“走班制”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在课后生活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如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等。同时,走班制还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室和教师处于固定状态,学生处于流动状态;第二,实行大小班上课机制,通过不同年级之间的组合,能有效培养其沟通交流的能力;第三,将兴趣作为选择的核心要素,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上课内容,从而开拓自身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Unit2“Growing Pains”时,文章中讲述了关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是极其富有吸引力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可以就文中的一些语句展开探讨,如“be supposed to do”被期望做什么事或者应该做什么,引发学生们的激烈交流,学生可以想象家长对自己的期望,从而明白正处于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什么。

(二)针对具体教学进行分层

教师在具体使用分层教学方法时,首先要将班级学生分成三部分,即为A、B、C。A层表示的是优等生,通常此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英语学习拥有较大的兴趣,并且自身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达到课堂教学任务;B层学生表示的是中等生,通常这一层次的学生大多都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英语成绩不稳定,学生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头脑聪明但不认真学习,另一种则是头脑较为笨拙但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因此这一层次的学生有的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标,而有的则需要通过他人的帮助达标;C层学生则表示的是差等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大多整体成绩都较为落后,自身掌握的基础知识教薄弱,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等。例如:教师在进行牛津版高中英语Unit1“School life”一课的教学时,文中包含着定语从句的学习,因而对于C层学生来说,其只需要了解which、that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应用即可;对于B层学生来说,其需要掌握which、that、who whose等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应用;对于A层学生来说,其则要掌握所有类型的关联词及其引导的相关定语从句。并且教师还要要求A层学生掌握一些难点词汇,如对“join、join in、take part、in及attend”等词汇用法;B层学生要能充分掌握本节课堂的所学内容,如“the way to do sth、break times”等,并能将其充分使用到作文写作中去;而C层学生只需要对本节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能对学习的单词、短语牢记在心即可。

(三)针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若想让学生的英语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高,不但要对学生的课上练习重点掌握,还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制定相应的标准要求。例如:对于A层学生来说,要求其在进行课后作业时要超过书本知识的预习巩固,不但要求学生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彻底了解,还要在多余的时间范围内对一些报纸、杂志进行观看,做到与时俱进,还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英语水平;对于B层学生来说,要求其将学习的每一篇文章深刻理解,并对文中的词汇语法充分掌握,进而能合理应用;对于C层学生来说,则要求其能将教材内容充分理解,融会贯通,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多多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学生存在的两极分化现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英语学习的最大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发展和英语水平,并且教师还要积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着手,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身的进步,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建荣.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3(10):142.[2]赵志更.分层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课堂实践[J].天津教育,2013(10):50-51.[3]徐斌.浅析高中英语分层教学[J].求知导刊,2015(12):137-137.

推荐第10篇:因材施教教学方案

公文首页 | 报告总结 | 演讲发言 | 讲话致辞 | 心得体会 | 党建材料 | 百家争鸣 | 论文频道 | 法律常识首页→ 报告总结→ 计划方案→ 正文 因材施教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也就是实施因材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艺术魅力,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能够在知识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今天更好的呈现给学生,随后使得我们的学生有更大地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教学方案。

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们教师就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教学工作计划《因材施教教学方案》。

其次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要在后进生身上寻找积极因素,就得有点绣花姑娘的功夫,老婆婆的心肠。”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我要立足于争,着眼于救,着手于拉,才能把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出来。并象园丁爱护幼苗一样珍惜他们?纳凉獾愫偷愕谓健?

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一滴中我将争取最大程度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能收到异常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

第11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第12篇:因材施教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也就是实施因材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艺术魅力,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能够在知识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今天更好的呈现给学生,随后使得我们的学生有更大地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们教师就要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其次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要严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要在后进生身上寻找积极因素,就得有点绣花姑娘的功夫,老婆婆的心肠。”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我要立足于争,着眼于救,着手于拉,才能把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出来。并象园丁爱护幼苗一样珍惜他们?纳凉獾愫偷愕谓健?

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一滴中我将争取最大程度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能收到异常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

第13篇:因材施教 教学反思

因材施教,调节教学行为

火石营镇黄昏峪小学 高明军

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处在统一的一个层次上,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认知、操作水平。有时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掉”的现象,不是成绩差的学生“陪坐”,就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稍息”,教学中一定要留心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则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从而较好地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的做法是先确定基本目标,然后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有所加减,形成弹性教学目标,因此将科学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目标交给学生,不仅能调节学习行为,还可以使学生越学越有信心。我们追求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进步,是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和谐提升,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珍视每一位生命体的存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原有的学习起点,敬重每一次学习所或得的进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的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及时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生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跟得上。

第14篇:教师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历史组:王丽霞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学期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尽可能做到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是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都由差生来完成。比如,书上有原答案的问题。稍微难的问题也先让他们说然后再由其他人补充。

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2、在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3、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

学生群体中存着个性的差异,再差的学生也有他某些方面的闪光点,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发扬其优点、长处,调动其积极性,正面引导好学生,帮助其克服困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历史组:王丽霞 2012年7篇2: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屈淑杰

开学初我定了因材施教计划,根据计划在期末就此总结一下,要好控流工作,做的就是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因材施教工作奠定基础。本学期,我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将此工作列为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作法:

一、课外培优辅差。 我利用课外的很少时间的培优辅差,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首先通过观察和谈话,深入了解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收集和分析具体情况后进行针对性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辅导重点,做到有重点有目标的辅导。

作为一名教者,在教学中必须杜绝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凝固僵化。因为教学不同于物质生产,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潜在能动性。“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语)教育者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并 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

例如:对于班级的某些同学,他们的基础知识差,接受一个新知识也比较慢。我在教学上尽力的为他创造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把那些简单的问题提给他,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作业的布置上,充分的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计算水平。不留机械重复的作业,而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并依次分层、划段,设计训练作业。要求学生尽其所能,独立思考,协作探究,拾级而上。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树起自己的尊严,在乐学中步入属于个性的天地

二、兴趣引领,启迪心志。

当然,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人的工程,“因材施教”除了强调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的主观努力外,还要启动学生的心志,诱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就必须顺着学生生长、发展的趋势,及时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使之在一次次的成功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避免“苦

其难而不知其益”、“教之不刑”的结果,收到“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效果。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我总是认真备课,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符合儿童的特点,用动作和表情配合教学。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让学生喜欢上我,然后喜欢上我的课。同时在课上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乐学到会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篇3: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十二种方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十二种方法》心得体会

我们知道,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身以及先天的遗传素质不同,学生不仅有年龄特征,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已经成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和差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都应该做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孩子才能正常成长。 首先,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认同因材施教的要求。从教师与学生关系角度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要求等。只有在师生关系上“目中有人”,教师才能因材施教。美国在1982年出版的《美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就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的教学方法。”18世纪末德国出现的泛爱主义教育流派在教育中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特性。因为较好得做好了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因为厌学而逃学的孩子相对也较少,西方教育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再成功培养其创造力。所以,到了大学时代,当中国的教育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西方的教育却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大学真的大有所成。”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本身就应充满创造性,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就要做到精雕细刻、因材施教。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学生不是盛纳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有待发展的人。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认同受教育者是个独立而自主的个体,重视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创造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育人和教学。教师应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这既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之一,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榜样。 不管是笨学生还是聪明的学生,漂亮的,或不漂亮的,他们都希望被关注和被尊重。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根据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在比较愉悦和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因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法,使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能力。 再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布置同样的作业,学生在教师面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有针对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和知识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就要考虑到教学的梯度教学策略,构建学生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间的适应度。教学过程中,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丝不苟、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点,找出相应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到底掌握了几分,要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反馈功能。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数量和难度也应有所考虑,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但不能指定学生做什么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

总之,我们今天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篇4:2012年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这学期刚开始,我校陈校长就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以往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具体的要求。他重点强调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不管学生的问题。他说,根据他侧面和学生的了解,学生反应有的教师对班级学生中学习成绩特别差、自己又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有方发起的现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本学期学校要重点解决教师不管学生的现象。因为学校下了决心,要抓好因材施教工作,首先要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所以,一学期结束,再坐下来总结因材施教工作,不用说,这项工作一定会比上学期有进展。整学期,因材施教工作都严格按照期初制定的实施方案运。经过领导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学期结束了,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为了积累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这学期的工作作如下的总结:

一、我们学校这对这项工作采取的思路和办法。

1、这学期我校主要从管理入手来抓这项工作。学校将对这项工作列于教师工作月检查之中为了解决教师课堂上不管学生的问题,每月学校都会搞一次教师授课他情况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表,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放弃一名学生。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大类,如“学困生”、“品德有欠缺心里有障碍的学生”、“优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等类别,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便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了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学校分别对这些学生建立了各类档案。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学校是这样要求的,教师们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科任教师,学期初他们都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因材施教计划,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和对班

级学生的管理中依据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因为教师们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得的准确,采取的办法有效,因此,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厚,组织纪律性强,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没有辍学的念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活动是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因材施教工作取得的成效。 本学期,由于学校采取了更为有效的办法,一学期结束十,再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其取得的成绩则更令我们欣喜。不但小学学生没有辍学的就连初中二百多名学生辍学的也仅有3人。学生多年来一到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成绩跟不上的时候, 往往就会有辍学的现象发生,而且,辍学现象还会出现连锁反应,班级有一个学生辍学了,和他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比较差的就会产生辍学的想法,最后导致学生流失。但是,由于本学期开始我们采取的措施得力因此中学的辍学率控制在98%以内。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厚,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生没有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他们个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分别居住在多个自然屯中,而且,有很多学生家距离学校很远,教师和学生的家长多数靠电话取得联系,而就是现在的居住条件,仍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话

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好很多不便。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学生,由于教师不能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对他们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再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局特表现在,凡是留守儿童多数生活在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这些隔辈的老人对孩子大多数都特别溺爱,教师对这样的学生既

想多关心、多教育,又怕引起孩子家长的误解,他们很矛盾,对孩子教育的尺度很难把握,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更何况,现在的教育环境他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同样约束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实施在在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等工作中去逐一克服。

总之,本学期我校的因材施教工作较上学期相比又有了新的成绩,当然,还是存在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在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将借鉴其其他学校的好的做法,争取把这项够做能做的更好。

朝阳山中心学

2012年6月30日篇5:2010年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转眼本学期的因材施教工作接近尾声了,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面向学 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就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首先对学生 进行层次的估计,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作大概的归类,以利因材施教。其次是进行学生个别情况的分 析,对学生情况作纵向对比,找出其特点,然后针对学生情况设想下一步的引导工作。最后是各班总体情况的分析,横向比较各班所学科目的强项、弱项,反馈给科 任老师,以找出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存在的问题,寻找突破口,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的因材施教措施已以实行几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现就本校本学期的因材施教进行一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在生理、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使不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调整,也采用了自由小组、随机小组等形式。使人人教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使每一个都有所收获、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指导预习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对预习过程中的实施了有效的分层指导方法,使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每一节课学生都能提前预习,并且找到了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在英语学科的验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指导寻疑解疑

英语学习小组采用固定小组的形式,把学生按照高、中、低档串穿组合,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程度不同的指导。对于达不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学生之间实现合作、互补,得到共同提高。积极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指导学法

在学法方面,主要是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基本上避勉要时间而不顾效果的学习方法。

5、指导练习

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切实把练习这一环节落到实处充分设计各种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得到一定的提高。

6、指导评价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在教学中让他们充分展示。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自评、互评,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个别学生仍然成为活动的旁观者;

2、个别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影响了因材施教的进度;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人文素养。

2、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实践中来。

总之,本学期的因材施教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其中的成绩成为进一步的探索的基础,我校会更加努力工作,在因材施教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第15篇:教师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篇1: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历史组:王丽霞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学期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尽可能做到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是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都由差生来完成。比如,书上有原答案的问题。稍微难的问题也先让他们说然后再由其他人补充。

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2、在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3、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学生群体中存着个性的差异,再差的学生也有他某些方面的闪光点,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发扬其优点、长处,调动其积极性,正面引导好学生,帮助其克服困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历史组:王丽霞 2012年7篇2: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屈淑杰

开学初我定了因材施教计划,根据计划在期末就此总结一下,要好控流工作,做的就是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因材施教工作奠定基础。本学期,我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将此工作列为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作法:

一、课外培优辅差。

我利用课外的很少时间的培优辅差,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首先通过观察和谈话,深入了解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收集和分析具体情况后进行针对性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辅导重点,做到有重点有目标的辅导。

通过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加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拘一格、博采众长,“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无限中找到永久,从而使永久得到确定。”

作为一名教者,在教学中必须杜绝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凝固僵化。因为教学不同于物质生产,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潜在能动性。“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语)教育者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并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

例如:对于班级的某些同学,他们的基础知识差,接受一个新知识也比较慢。我在教学上尽力的为他创造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把那些简单的问题提给他,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作业的布置上,充分的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计算水平。不留机械重复的作业,而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并依次分层、划段,设计训练作业。要求学生尽其所能,独立思考,协作探究,拾级而上。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树起自己的尊严,在乐学中步入属于个性的天地

二、兴趣引领,启迪心志。

当然,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人的工程,“因材施教”除了强调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的主观努力外,还要启动学生的心志,诱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就必须顺着学生生长、发展的趋势,及时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使之在一次次的成功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避免“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教之不刑”的结果,收到“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效果。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我总是认真备课,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符合儿童的特点,用动作和表情配合教学。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让学生喜欢上我,然后喜欢上我的课。同时在课上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乐学到会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篇3:2012年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这学期刚开始,我校陈校长就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以往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具体的要求。他重点强调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不管学生的问题。他说,根据他侧面和学生的了解,学生反应有的教师对班级学生中学习成绩特别差、自己又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有方发起的现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本学期学校要重点解决教师不管学生的现象。因为学校下了决心,要抓好因材施教工作,首先要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所以,一学期结束,再坐下来总结因材施教工作,不用说,这项工作一定会比上学期有进展。整学期,因材施教工作都严格按照期初制定的实施方案运。经过领导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学期结束了,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为了积累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这学期的工作作如下的总结:

一、我们学校这对这项工作采取的思路和办法。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活动是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因材施教工作取得的成效。

本学期,由于学校采取了更为有效的办法,一学期结束十,再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其取得的成绩则更令我们欣喜。不但小学学生没有辍学的就连初中二百多名学生辍学的也仅有3人。学生多年来一到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成绩跟不上的时候,往往就会有辍学的现象发生,而且,辍学现象还会出现连锁反应,班级有一个学生辍学了,和他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比较差的就会产生辍学的想法,最后导致学生流失。但是,由于本学期开始我们采取的措施得力因此中学的辍学率控制在98%以内。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厚,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生没有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他们个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分别居住在多个自然屯中,而且,有很多学生家距离学校很远,教师和学生的家长多数靠电话取得联系,而就是现在的居住条件,仍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话 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好很多不便。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学生,由于教师不能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对他们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再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局特表现在,凡是留守儿童多数生活在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这些隔辈的老人对孩子大多数都特别溺爱,教师对这样的学生既想多关心、多教育,又怕引起孩子家长的误解,他们很矛盾,对孩子教育的尺度很难把握,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更何况,现在的教育环境他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同样约束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实施在在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等工作中去逐一克服。

总之,本学期我校的因材施教工作较上学期相比又有了新的成绩,当然,还是存在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在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将借鉴其其他学校的好的做法,争取把这项够做能做的更好。

朝阳山中心学 2012年6月30日

第16篇:因材施教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布鲁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分层次教学是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论文格式”、“年终总结”、“跳一跳摘得到”、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课堂教学的分层可作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2)出示一个由12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问:怎样求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能否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其体积的方法呢?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再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三)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523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523,小胖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523

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523,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有没有规律,一个也不漏?(3)观察所得到的6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掌握更多新知。

(四)练习分层次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水平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由于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方面有的反应快理解快,有的则反省迟钝理解慢,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任教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展开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因材施教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适性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优劣。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会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多讲,知识掌握得很好,一节课下来迫于纪律的约束,老老实实陪着读书,浪费了许多时间。这种学生一般占一个班的四分之一左右。还有一些学生,老师按照正常的授课他们也只能听到8分懂,学得糊糊涂涂。一个班大概也占四分之一左右。面对这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时,因材施教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

要做好因材施教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各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把学生从知识能力方面分为好中差三类,当然这种分类应该是模糊的,不公开的,只是存在于老师的心目当中,并不要向学生宣布,更不能以此来安排学生座位。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把学生分好类后,课堂上就可以分槽喂养了。

1、知识结构设计的合理安排

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针对中等学生而制定的,它要面对绝大部分的学生。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补充进来,或者把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发散开来,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

2、问题上的优化设计

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老师的提问是很有艺术性的,问得太难学生答不上,最后老师自问自答,课堂沉闷,问得太简单,学生得不到提高,也觉得没意思,课堂显得没有深度。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还要跟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的积极性。想像力非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概括性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等等。好的问题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3、教学上不同的要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程度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这个内容时。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而难以理解,字母运算也较多,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我只要求这些学生掌握最后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对于理解能力

较强的学生,对于公式推导过程一定要求掌握。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教师培养的大部分是普通劳动者。对于学生当中的后进生,我们教师确实要做到心平气和,课堂上也允许个别学生听不懂课,到了课后我们还可以用单独辅导来弥补。 三、课后练习的布置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准备了三套作业。一套是全班都要做的,即当天新授的内容必需巩固的知识。一套是思考题,每日一题,给班上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一套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班上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出的基础题,多数是计算类,文字题或近段时间内他们掌握不太好的知识点,等等。因为每套题目的量都不大,学生是选择性的做,所以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知识本是一种积累,一个学期下来,做思考题的同学可以做到60道左右,见多识广了,思维自然也开阔了。有时我忘记出题目,学生还追着要做,而且做思考题的同学还越来越多。做计算题、基础题的同学受到长期训练,计算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基础知识也打牢了。

四、分层评价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层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与探索教学中,我觉得因材施教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在平常教学中要坚持,只要做到持之以恒,把细节做好,功到自然成。

第17篇:因材施教

北宋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瑗首创分斋教学和主副科制度,其思想理论基础正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史称“苏湖教法”。在教学中,他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就其性之所近,选定专攻科目,因此,每个人都能够各尽其材,学有所得。这种“因材施教”,不仅具有分科教学的性质,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有用之才,而且具有为学生选定致力于事业方向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获得就职就业的知识技能。这是教育上的一个创举。经胡瑗二十余年在苏湖两地及京师太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了“先后至一千七百余弟子”,皆能裨于世用,由一地方教学法跃升成为了中央高等学府的教学法。在中国教育制度史上,胡瑗先生的“苏湖教法”第一次在同一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第一次将实用学科与儒学经典放在同等地位上;第一次创立并实施分科教学和必修、选修制度,第一个提出了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通过分科进行因材施教,比以往在个别教学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大大前进了一步。张载认为“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并要求教师对学问道德有精深的造诣,对人有全面的了解。张载的因材施教、尽人之材的教学观点,既继承了孔子、《学记》的思想,又有自己的体会和发明,内涵丰富全面。

程颢、程颐对孔子的因人而教思想推崇备至,他们把这一经验第一次概括成“因材施教”的思想,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们说:“西北东南,人材不同,气之厚薄异也”,“君子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亏者而成之而已”,“强勇者抑之,畏缩者充而养之。”可见二程对孔子“因材施教”思想领会之深。南宋教育家朱熹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禀气有异”,故资质不同,进而提出教育“必尽人之材”的主张。所不同的是,他从理,.论上做了新的论证,并在实践中提出了新的措施。朱熹关于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主张,同以往教育家提出的见解相比,更加深入和具体了。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重视教育的作用,“因材施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中叶的教育家王守仁,对“因材施教”给予了新的解释,认为教学不单在于使人学到知识,发展道德理性,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成就每一个性的独立人格。他说:“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因人而施,质异也;同归于善,性同也。”主张教育旨在成就不同学者的主观个性,造就豪杰之士的战斗精神,完成每一个性的独立人格,从辨证的角度阐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无定法”、“因人而施”这八个字,概括既简要又准确,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明末清初的教育家王夫之、颜元,在讲学授徒的实践活动中,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导诸生。王夫之说:“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颜元也说:“人之质性各异,当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则易成圣贤,而无龃龉捍格、终身不就之患。”他们都认为人性不同,才力各异,应当“因材施教”,导其所长,矫其所短,使学生“竭尽上达之旨”。

以上,我们十分清楚的看到,“因材施教”走过了它漫长而辉煌的历程,是从孔子的原始模式向着理性化模式不断演进的,它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动态的教育命题,包容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因为它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表现为环环相串,在空间上具有广袤性,表现为环环展开。环环相串和环环展开的统一,像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轨迹,表现出它的历史永恒性。这个永恒性,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依据。

第18篇:因材施教

我这次的讲解的主题是孔子《论语》当中的“因材施教”,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是因材施教的基础,第二是如何实施。

一、基础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说道孔子因材施教有这样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

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1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

那么,老师们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备学生”呢?(请老师们说说) 从我读到的《论语》当中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

第一,是“听其言”。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听其言”,一是被动地听,二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被动地听,这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不胜枚举,故略而不论。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这在《论语》中也不乏其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论语·公冶长》) (老师们可否说说你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是如何去听其言的呢?)

第二,是“观其行”。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论语·为政》)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论语·宪问》)当阙党有个儿童来向孔子传信时,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是否是一个要求上进的人。“他是想让自己学习上进的那种人吗?”孔子说:“我看到他站在成年人才应该站的位置上,看到他跟前辈长者并肩行走,不像是想通过学习使自己上进的人,而是急于成名的人。”孔子通过一个人的行走坐姿这种极为简单的行为来了解发现人的品行,可谓细致入微。

还可以通过观察其所处环境,如观察他所结交的人来间接地了解其本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为人做事的失误,各有种种不同类型,观察各种做人做事的错误,就知道仁道的修养了。”(据《后汉书·吴佑传》记载,有一个叫孙性的人私自搜刮老百姓的钱买来衣服孝敬父亲,父亲知道后大怒,孙性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便拿着衣服去向吴拓自首。吴拓问明缘由后说:“因为孝敬父亲而承受了污秽的名声,这就是‘观过,斯知仁矣!”不仅没有处罚孙性,反而将衣服送给了他,让他去孝敬父亲。 ) (《论语·里仁》)也即“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把“言”和“行”结合起来考察,这就是孔子备学生的方法。对此我们应当很好地借鉴。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学生不愿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实施

具备了“因材施教”的基础,如何实施呢?《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

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同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讱。”(《论语·颜渊》)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 ,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行五德,成仁了呀。”“请问五德。”说:“恭敬、宽厚、诚信、敏达、恩惠。恭敬就不侮慢,宽厚就得民众,诚信就别人信任他,敏达就有功效,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问礼”、“问政”、“问君子”等。

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这个问题我想问问老师们,你们平常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的。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1律。如前文所引《论语·先进》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

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孔门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对三类学生他分别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们珍视。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弟子中,颜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使其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正如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以上为本人对孔老夫子《论语》的一些浅显认识,与大家分享交流,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加以指正。

第19篇: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反思

本册书中,每课书第一部分的课文均选自英文原版书籍,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语感,并建立初步的篇章意识。这些课文中包含了本册书要求学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每篇课文后面仍然设有展示重要语言点的方框;教学中应继续按照“听音、认字、理解、诵读四个过程反复进行”的课文教学思路。

每课书第二部分的词语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复习,为下一步的总复习做好准备。

每课书第三部分的对话,每课第四部分又针对本课对话中出现的重点交际用语设有一些练习;综合训练课中又有进一步的交际用语练习。

每课书第四部分的练习,题量有所增加。书面练习的题型除词语练习、句型练习和交际用语练习之外,还增加了综合性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听力练习除了针对本课内容的听写之外,每课都增加了综合听力训练习;值得一提的是每课听力练习中设有两篇短文听力理解,目的是继续加大语言声音输入的量。这两篇声音课文既可以被当作测试题来使用,也可以被当作听力训练课文,由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听、理解、诵读;因此每课书两篇短文听力理解题的录音文稿附在了课本后面。

第20篇: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

——谈小学民工子弟班学生的语文教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外来民工子弟的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我们去正视、去研究、去解决的大问题。

为了解决本地民工子弟的就学难问题,本学期,我校大量招收了民工子弟学生。我校1230名学生中,民工子弟学生有651名,占全校总人数的52.93%。由于民工子弟学生经常追随父母,流动性极大,有些学生学期中间还在流动,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差生相对较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那么,如何教好这部分学生呢?下面,笔者以自己所任的六(4)班这一个案的语文教学为例,来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六(4)班学生情况简析

六(4)班是本学期新组建的,全部是外籍民工子弟学生组成的班级。全班总人数44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18人。学生来自全国13个省23个市,有汉族、满族、苗族、青族、侗族等民族。父母亲受教育的层次较低,大多初中层次,有些还是小学,甚至小学尚没有毕业,家庭教育极其薄弱。

本学期期初,我对该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研。

从语文学业情况来看:学生最高分83.5分,最低分15分,平均成绩56分;80分以上的2个, 70至80分的有4个,60至70分的有12个,不及格的26个,及格率40.9%。平均成绩比本校最高分低28分。

从语文学习能力来看:部分学生还不能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少数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认识);大多数学生钢笔字书写不能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学生大多数不能主动学习,预习课文的能力与习惯较差,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差;大多学生对于字词的积累,基本句式的知识及句子的运用能力都较弱,不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大多学生不能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不能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不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尚不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

由于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表达、家庭教育等都有不同之处,各个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一是因为地域风俗习惯的差异而造成行为方式的差异,在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往往出现障碍,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学习行为方式的差异,这与父母的教养方

式、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期望等密切相关。

二、从因材施教到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出自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现在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孔子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方法,掌握学生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对象,或问同而答异,或问异而答同。《学记》主张“长善救失”,更是强调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特点做出更具体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原则。

汉代徐干提出“导人必因其性”,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强其所难,勉其所不能。他认为教学要注意“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大禹善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废而言无弃也”。

宋代张载也很注意因材施教,“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他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知人、知德才能因材施教。

明代王守仁主张教学应随人的“分限所及”,也是讲因材施教,他以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为例,说明教育应因材施教的道理。以上可见,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因材施教,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代教益颇多。

所谓分层教学,其基本含义是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因材施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师生都是大写的“人”,彼此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在此前提下,通过多层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个性作业与评价,使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审美力、鉴赏力、个性、品德意志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中和活动结果上。同时通过学习活动,又丰富、发展着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审美力、鉴赏力、个性等,从而提升学生个体的资质和素养。达成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习惯,以及语言品位、语言行为等等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根

据以前的知识经验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来信息去感受、体会、感悟、体验、领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了解、推想、理解、掌握等等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个以学生心智为主体的智力活动行为,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化、孕育、生长和赋予生命形态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强调“大语文观”,即语文和社会的沟通和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渗透,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语文学习的广阔资源。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分层教学

1.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学力差异状况,教学目标分层

孔子在教学中,随时注意了解学生,把对学生透彻的了解,作为有的放矢进行教育的基础。他一生中花费了很多时间来了解学生的性格、智商、情商、特长,有时他能从学生优点方面分析,如他曾指出子路果敢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有多才多艺;有时他能从学生缺点方面分析,如他曾指出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有时他能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比如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个强一些?”孔子说:“子张偏激一些,办事说话容易过头;子夏迟钝一些,办事说话有时跟不上。”子贡又问:“那么是不是子张强一些呢?”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即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偏左、偏右都不合中道。正因为对学生的如此了解,他的教育和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

由于多年的流动性和被忽略,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在学习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极大。对于这种必然存在的差异,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当然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负担,我们要具有包容之心,要包容学生的失误与差异,要求低一点,表扬多一点,善意的批评多一点,横眉冷对少一点。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a、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b、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c、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2.把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学力状况,教学过程分层

孔子竭力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他不用千篇1律的说教,往往许多学生问同样一个问题,而孔子回答不一样。如子路问:“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就执行吗?”孔子答:“有父兄在,怎能立刻就去实行?”冉求也问,而孔子答:“对,马上去实行。”公西华问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而答复相反。孔子说:“冉求迟缓,我推他一下,子路向来胆大好胜,所以我往后拉他一下。”这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典型事例。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分”学的结构,可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用动、静交替的形式进行,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通过调查分析,比较详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后,采用学业分层差异教学。作业分层采用“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名词分层,消除学习水平低下学生在整个实验阶段的耻辱感、不安全感,以便让所有学生在拥有健康心理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明确,课堂分层的核心是作业分层,但过程贯穿于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和作业完成三阶段中。

第一,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浮躁的品质,对于学生写字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的情况,对这部分学生的星级作降一级处理。但在分层的备注栏目中注明努力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如取得显而易见的进步,到时加以更改。

开学初分层之后,并不代表此次分层是一层不变了。我们可以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一个月后根据本月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对部分学生在星级的确定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体现良性竞争。

第二,作业分层的基础是教学分层,从教学设计课堂环境改善做起。

其一是为贯穿作业分层的目标,教师要从教学分层开始,特别是在教学设计要有充分的分层意识和分层技术。

其二是又从课堂环境来促使分层施教的价值。这主要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座位的安排来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并且强调学生的互动互助,那么,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中又如何来体现或者引导他们去开展合作的品质呢?我们可以采取与分层相关联的方法,即座位排列与分层的一致性原则。

在座位编排上,一星级都与三星级编排在一起,以起到帮扶的作用,而二星级穿插其间,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校园学习

环境得到改善,使分层不至于分差,既能提高良性竞争的效应,又能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学习信心。

其实,在这种编排中又体现出同质合作与异质合作的特点,独立来看有相差较大的孩子组合起来,而连锁来看是学力状况相差不大的孩子组合在一起,同时在组合过程中也在一定情况下考虑这些孩子的个性气质、学习风格等,使连锁与互助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体现适应性与进取性,练习作业分层次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一星级学生完成基本题,二星级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三星级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作业分层”对于作业的设计把握了两个维度——最低限度标准和“跳一跳,摘果子”标准。“最低限度标准”针对一星级学生,同时也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巩固的。“跳一跳,摘果子”标准针对三星级学生设计,有相当的难度,但应该有部分三星级学生经过努力达到。

分层作业设计到实施,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三个到位”。 一是家长工作要到位。

我们的分层作业针对的是学生的差异。给学生分层是分层作业设计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尽管我们采取的是隐性分层,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的差异是必须体现的。

从这一点说,家长在情感上对分层的认可是分层作业获得实效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实施“情感融合”策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工作,使其认识到分层对于孩子的帮助。不仅如此,家长们还可成为分层作业实施的助推器——有了家长们在家中对学生的监控与督促,分层作业形成实效的过程相对要短些、简单些。

二是教师指导要到位。

光有分层,缺乏指导,就好象拿空枪打野鸭。为此,分层作业实施过程中,指导是最重要的一环。当然,指导还要注重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为此每一个教师都选择“个别化指导”。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生,在差异上有着与本地学生明显的不同——他们的差异是以一个群体呈现的。以教师一人之力去完成一个群体的指导工作,那只会事倍功半。

我们的分层作业的指导可以在延展之后成为两条线——一条线是生生之间的分层互助小组的建立。可以是三星级学生+一星级学生,也可以是三星级学生

+二星级学生,二星级学生+一星级学生,或是一星级学生+一星级学生。我认为同星级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更具有对比性和推动作用。

另一条线是教师分层指导小组的建立。教师独自一个来关注、指导每一个学生是不现实的,但是某些问题的解决,光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还不够。这就要求在某一个难点、重点问题上有选择的指导某几个差异生。

三是对分层作业的管理到位。

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分层作业设计标准进行把关。

分层的理念在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低难度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低难度的学习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进而在老师积极地评价与指导下获得成功感——也就是追求从一星级进步到二星级、三星级的可能性。那么分层中的“低难度”是如何定义的?

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样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我们在分层中涉及到“低难度”的概念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课程标准。“低难度”和课程标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怎么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课程标准是清楚而确定的,它能因分层作业被篡改吗?)

我们知道,课程标准中都设有年段标准,分为一年级到六年级三个层次。在作业分层的实践中,我们在遵循各个年段标准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实行难度降低——比如一学生由于没有完成

三、四年级的课程,加上一年级课程不过关,导致连名字也不会书写。我们就可以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在作业分层为他降低难度,定位为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标准——多读少写;从拼音学起;注重字词的积累„„又如在教学中,每节课都有难点、重点的设计。难点重点的学习有一个比较复杂、连续的思维过程。一星级、二星级学生会跟不上。我们教师就必须为他降低难度——只要学生知其然即可。那么如此降低了难度之后,也许不利于这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我们的分层作业体系中,有两条线。其中一条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有一条线是生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小组。在互助合作之前,教师会给予一星级、二星级学生一个解题思路,由三星级学生或二星级学生帮助理解与记忆。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尽管有多方面的差异,但只要我们把握差异、尊重差异,并能够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实际情况(如文化差异、学力差异、品行差异等),并进行合理定位,给予发展性的指引,如文化优势的融合、学力星级的实施、个性特长的培养、心理品质的辅导等,一定能够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自信心,改善他们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完善其个性发展的轨迹,并能够顺利完成文化差异的融合而得到成长。

《因材施教教学工作总结.doc》
因材施教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