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20-08-06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1.任课教师资格: 1) 具有教师资格证,研究生学位或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 2) 具有一定的英语教学经历,讲授过英语各类课程, 教学效果良好。 3) 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试讲,试讲效果良好。 2.教学准备

1) 熟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及教学学时分配。

2) 熟悉课本并筛选出每课中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内容,例如语法和词汇知识,及在实际场合能应用到的内容和技能,包括一些重要的语言点和重要句型等。

3) 分解课本内容,并清楚哪些是学生已经了解或需要了解的内容,哪些是学生需要掌握需要熟悉的内容,及每课与前后课在哪些方面有联系。

4) 设计课堂教师需要讲解的项目及所须要的时间,讲解的方式,学生参加的项目方式及所需要的时间,教师需要提问的问题,包括个别问答题,枪答题及由哪类学生回答等。 5) 了解教学班级学生的生源,学风情况,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学生姓名熟悉学生基本情况。

6) 指导学生预习:包括预习精讲和泛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及课外听力阅读材料。 3.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

1) 教书育人,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歧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 使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2) 课堂教学必须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学生的出勤并作记录。

3) 掌握授课进程,教学进度与授课计划一致。

4) 要求学生必须课前预习课文,找出文中不懂的句子,及需要跟老师同学讨论的问题, 并完成课后一半以上的练习。

5) 教师讲解课文时,要对课文的背景作简单的介绍,必须对大纲规定的重点词汇,词组进行举例讲解.对文章中的难句,复杂句要重点分析,必要时翻译成汉语。 对文章的题材,体裁和全文的语篇层次要进行分析总结。

6) 讲解过程中,主要用英语讲解。必要时可用汉语,但不能超过40%。

7)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也要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4.课程考核及总结

1) 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考核,每学期要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第四学期由于

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强化训练,不设期中考试,只设期末考试,即校内英语四级考试。

2) 对学生英语成绩评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10%,口语考试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70%。第四学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口语考试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

3) 任课教师每学期要安排学生完成小作业6—8次,形式为课堂听写和测验,要求教师全部批改。

4) 任课教师每学期布臵并督促学生至少完成大作业2次,第

一、第二学期主要是小作文,用英语写读书报告,课文摘要,文章段落等,第

三、第四学期主要是英语四级作文,记入平时成绩。要求教师全部批改。

推荐第2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英语全新版听说教程》(第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大学英语全新版阅读教程》(第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大学英语全新版快速阅读》(第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1-4册) 复旦、高等教育出版社 《21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1-4册)复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体验英语》(1-4册听说、综合、扩展教程和快速阅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语法新思维》世界知识出版社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世界知识出版社 《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 Group Ltd.《实用英语交际口语》东北大学出版社

推荐第3篇:大学英语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自教育部于2004年1月2日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以来,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以尽早实现把厦门大学办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外语教学部根据《课程要求》的精神制定了符合我校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以逐步建立起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根据《课程要求》制定的《教学大纲》把我校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我校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大学新生分别设置的。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于90%的学生达到一般要求,45%达到较高要求,15%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达到更高要求。

本课程总共含4个学期,每学期学完《全新版大学英语》或《新视野大学英语》其中一册的所有配套教材(含综合教程、听说教程、阅读教程等)。教学以主题为基础,其中每个主题用6个课时(即两周),同时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除听说教程以外,我们还为所有学生配备了每周一个课时的外教口语教程。

对于分级教学中从二级或三级开始的学生采用跳跃式选材的方法,即针对目前教材循序渐进特点不明显的情况,不是直接从二级或三级教材着手,而是从四册书中选取针对性较强的并能在大体上自成一体的材料,为其构建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推荐第4篇: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和培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发展及特色、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的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在大学英语的60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人,占1.67%,副教授12人,占20%,讲师40人,占66.67%,助教7人,占11.67%。其中博士在读2人,占3.33%,硕士及硕士在读50人,占83.33%。近几年已先后有14位教师到国外接受短期和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培训,并已全部回国任教。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学院的目标是从2004年开始,每年至少送3-5名教师出国培训,最后让每个老师都有出国进修的经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课程发展和课程特色:

该课程是在原杭州电子工学院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弱小到上规模的发展过程。本课程早在2003年已成功申请了校级精品课程,经过近五年的建设,该课程的师资从03年的 21人发展到现在的56人,学生人数从当初的年级66个班级达到现在每个年级近90个班级、两个年级近8000人的规模。教材从单纯使用上外版的《大学英语》发展到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体验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多种教材。目前为配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部统一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浙大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配网络版)教材。我们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下面几个课程特色:

1.“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采用PPT、经典影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开放、有效;小班详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由传统的“教”转为“导”、由“学”转为“用”,使学生的从原来的学习英语转化为在运用中习得语言能力。

3.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 外国影视文化欣赏”、“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 校园英语广播”、“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长期有序开展,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

该课程由精读和视听说两个子课程组成,分四个等级,四个学期完成,共264个学时,学生在第三个学期可以过四级。与该课程相配套的是“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听力调频“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组有专门老师负责使该项活动,使该项活动长期有序开展,目的在于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第四学期结束后,该课程老师为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影视等相关的应用英语公共选修课程,重点在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们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由两个自然班级组成,老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小班由一个自然班组成,在普通小教

室内授课。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提问、小组讨论、背景知识介绍、语言点分析、篇章结构理解和知识能力拓展等部分组成,涵盖了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大班授课主要从语言输入的角度展开;小班教学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输入的语言自然进行语言输出。在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使教师由传统的“教”转为“导”,学生由传统的“学”转为“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自然习得语言并提高语言使用能力。除了具有上述教学特色外,该课程还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早在2004年就率先在全校大学英语学生中全面进行人机口语考试,这在全国同等院校中是走在前列的,目的在于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教学目标。

在测试方法上我们也在不断改进。为全面、公平地检验教学效果,获得科学的教学反馈,我们实施了教考分离制,同时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期末考试和课堂学习纪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教学过程控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其中课堂表现10%,平时测验10%,另外期中考试20%,口试10%,期末考试50%,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加大主观题考试的比重,主观题要求达到35%左右。

其次,在作业布置上我们加大监控力度。首先,要求学生背诵单词和部分课文,上课的时候抽查。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背诵课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英语语感。其次,要求学生自学每篇课文后的两篇课外阅读材料并完成课后题,每个单元完成后要求有作文和翻译练习,教师批改后挑选出优秀和较差的作文为例文来讲解,对翻译中的典型错误也要详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翻译水平。第三,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完成《新编大学英语》网络版上的学习内容。最后,为了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每两个单元要进行一次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4.教学研究及成果:

在教学研究方面,已成功申请了教育部高教司教改课题一项(2005)、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一项(2005)、浙江省外文学会的重点课题(2007),还有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和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若干项,曾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和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三等奖”(2006)。老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目前已在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国外外语教学)等外语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此外,该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敢于创新,教学受到全校学生的普遍欢迎,该课程教师的总体学评教历年在全校排列前三名,特别是该课程的金辉霞、唐月凤等老师,历年学评教成绩居全校前列。除此,青年教师也在不断成长和成熟,何小香、熊彩霞老师(2004)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于静老师被评为“2005年度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胡云、袁媛(2006)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于莹(2006)荣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教师称号;胡芸、金辉霞(2007)等老师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因此,该课程组无论在师资素质和结构、教学研究还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5.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

1 .继续把提高年青老师的学历结构作为最近几年的工作目标,使年青老师加快成长。 2.突出课程特点,努力把该课程建设成具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优秀课程。

推荐第5篇: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教高厅〔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发布三年以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课程设置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

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对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能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推荐使用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见附2)。

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

在完成《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层次的教学后,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或参加校际联考、地区联考、全国统一考试,以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教学评估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即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文件包括: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描述、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学籍和学分管理、教学考核规范、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记录、考试试卷分析总结、教师授课基本要求以及教研活动记录等。

2.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建议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在大学英语学习总学分中不低于30%。

3.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生师比合理。除课堂教学之外,对面授辅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4.健全教师培训体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以促进他们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推荐第6篇: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XXX 2009.7.1

时光如梭,忙碌的一个学期又已经结束,回头看看这一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还是有不少值得总结的地方,现将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总结如下:

首先《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它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一般是在大学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语言学习态度,掌握较为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语言知识的能力,以便为以后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是大学英语学习的第四个学期,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一学期。在本学期我本人继续承担本院建工系给排水0701和给排水0702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在前三册教学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外语系的规定认真组织教学,课前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复印四级考试资料并细心讲解以便帮助更多的同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不断探寻和改进学习方法,课堂上我的教学方法灵活,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上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较多的使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了英语学期的环境。课堂上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如speech, discuion, questioning and answering,role-paly,实用口语等,本学期我继续要求每一节课由一位学生做三分钟的英语演讲,演讲的内容和题材不限,鼓励自己写稿,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写作和口语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间我耐心与学生交流帮助解决他们在学期上的困惑,帮助他们改进英语学习方法。课后我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每一份作业都仔细批阅,指出错误所在,并就一些共同的问题给学生们统一讲解。

本学期是大学二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期因为大多数的同学在学期末都还要继续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四级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强化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同时有针对性地训练他们的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如本学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继续加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辅导,给学生们为准备四级考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将四级考试的内容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如从第二学期起我就要求学生加强对四级考试写作的训练,每次的作业都是针对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的。通过近三个学期的写作专项训练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四级考试题目听力部分的分值比重较大而且也是同学们共同的弱项,因此在听力课上我主要针对短对话长对话 短文和听写能题型的训练,此外还加强对阅读和完型填空的训练。在本学期最后的几周里我积极响应系的要求,给学生复印了八套四级考试真题和模拟考试题,每一套题我都认真详细讲解,为大多数同学参加四级考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外语系、我本人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他们在本学期的四级考试中上次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大部分同学一定会考出他们心中的理想成绩的。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尽管有一些进步和成绩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通过本次期末考试来看,不难看出学生们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尤其是听力和词汇方面。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基本工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XXX 2009.7.1

推荐第7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04年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http://www.daodoc.com 2004-01-20 14:20:45 教育部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英语水平标准,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达到或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可将一般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八、九级的大学新生而设置的。这三个要求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

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 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 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 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更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 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自己专业有关的综述性文献。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技术报告、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培养中,各校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词汇的掌握也是提高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特别是积极词汇,各校要在教学大纲中有详细的教学安排。

另外,各校在教学中应考虑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置

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以外,更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对于使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学校应将面授辅导课时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要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秀部分,特别是阅读、写作和翻译等课程,仍应继续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和鼓励优秀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名师讲授这些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

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各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但是,无论是计算机上学习,还是课堂学习,各校都应安排足够的教师进行指导或讲授。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模式应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应能够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从而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

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各校应加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时和学分数比例。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习总学分的30-50%。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件一:《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学评估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各校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这种过程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推荐性的评估表见附件二)。

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即使作为一种定量测试手段,这种考试也应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主。但是,这种考试不应以学生所获得的读写译考试成绩来代替或平衡听说成绩,反之亦然。

对于目标要求的评估,各校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单独命题组织考试,也可实行地区或校际联考,也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实用型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

教学文件包括:各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描述、教学安排、教学进度表、考试大纲等。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学籍和学分管理,教学考核规范、师资授课基本要求等。

2.积极推行学分制

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并将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获得的学分纳入到总学分之中。

3.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

附件一: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地进行听说训练、以及教师可通过课堂进行辅导,传授阅读、写作、翻译知识和技能的特点,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1、教学模式的构成

一、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2、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

二、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

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且教师的面授辅导应以小班为主,原则上每班学生不应超过8人,辅导内容应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学生是否可以继续学习。由于辅导是小班进行的,学生每学习16—20学时,教师应给予1学时的辅导。

附件二: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

(表一:一般要求)

(表二:较高要求)

(表三:更高要求)

推荐第8篇: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

中新网9月26日电 教育部网站26日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建议,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

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教学要求提出,高校应对英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

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教学要求建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师生比合理;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教高厅„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发布三年以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较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2.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9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5.翻译能力: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更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

2.口语表达能力: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细节,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7675个单词和1870个词组(包括中学、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但不包括专业词汇),其中约236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上述三个要求是作为各高等学校在制定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文件时的参照标准。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三个要求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以及词汇量的具体要求与指标作适当的调整,但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课程设置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对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能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推荐使用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见附2)。

终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

在完成《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层次的教学后,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或参加校际联考、地区联考、全国统一考试,以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教学评估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即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文件包括: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描述、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学籍和学分管理、教学考核规范、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记录、考试试卷分析总结、教师授课基本要求以及教研活动记录等。

2.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建议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在大学英语学习总学分中不低于30%。

3.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生师比合理。除课堂教学之外,对面授辅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4.健全教师培训体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以促进他们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网赚论坛

http://www.daodoc.com

NevPXshX4B28

推荐第9篇: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汇报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汇报

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我院的教学指导方针,结合我院的实际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我们将我院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使我院75%左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一般要求,通过分级教学使其他25%的学生达到《要求》中的较高要求。为达到此目标,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及建设工作:

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一直以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选用了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和分级教学等教学方式,经常采用讨论、演讲、辩论、戏剧或短剧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2)第二课堂:大学英语的老师们在认真完成好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英语角、英文经典电影欣赏、英语演讲培训和比赛、英语知识竞赛、大学英语四六级知识讲座、英语手抄报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已经确定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辅助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做到活学活用、学用结合,从而达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益处和乐趣,同时养成愿学、好学、勤学、会学的英语学习习惯,极大地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

3)大学英语教学措施及成效:我们制定且完善了符合我院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质量标准和考试大纲,并严格执行,以保障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科学而有序地开展。在学院各级有关领导和全体大学英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

四、六级通过率逐年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听不懂、开不了口的“哑巴英语”现象正在逐步改变;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全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成绩有了突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了佳绩;学院各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也逐年提高,象现在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的03级电气工程专业的尤志祥同学刚在南京市高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4)课程建设:为了更进一步搞好我院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五年建设规划,计划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等方面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在2006年大学英语课程被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和成功地通过了院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成为首批院级精品课程之一的基础上,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为一门体现现代外语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科学、完整,教学手段与方法先进,课程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精品课程。

2007,12

推荐第10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国际语言学院

王妍

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都需要把英语这门必修课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这方面。而从教学目标与要求上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一.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一般围绕着三T教学原则展开的,这三T分别是Text-based(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Teacher-based(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体)、Test-based(教学质量的评估以

四、六级考试作为参考的主要依据)。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各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为应试而教”倾向的影响。长期以来, 传统的应试教育, 一直困扰着教育的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考试考级为最终“指挥棒”, 教学的过程仍然是———上课老师讲, 下课学生背,平时做习题, 目的是考级。这样, 表面上看, 老师们的任务完成了, 学生们短期愿望也达成了, 但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忽视了学生需逐步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在职业范围内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 难以满足时代对既有技术又有能力的复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应试教育从根本上束缚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效果都受到了影响,最终将会被淘汰。

根据该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结论,再结合实践教学研究总结,关于今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设性优改革方案: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那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活动的保证。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并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播者、知识权威、课堂主宰者向协调者( coordinator)、组织者( organizer)、资讯者( counselor)、评判员( judge)、参与者( participant) 过渡。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查找出自身存在的不适应角色转换要求的因素, 加强自身学习, 拾遗补阙,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勇往直前地迎接新的挑战。教师不仅仅要在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在知识结构上也不能落后于时代。现在属于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和知识已是日新月异, 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以适应信息时代地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逐步缩短, 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教学目标, 公共英语教师还需要拓宽知识结构, 努力了解并具备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积极向“双师型”教师靠拢。

2.构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a.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个目标

以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听说读写采用分别授课的形式,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扩招的形势,更要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可将课程分别设置为读写和视听说两种课型,授课班级按照课型特征编成大班和小班。

b.教学内容应把职业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区别开来

所谓“职业英语”, 即一种与日常英语相对的概念, 在英语中也叫“workplace English”,其是适用于正式工作场合使用的英语, 与GRE、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传统英语考试是不同的, 职业英语考试专为那些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的人士设计, 它更注重语言的应用性, 注重听、说、读、写、译的均衡发展, 更加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的综合语言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能力, 是综合素质和兴趣的长期积累过程。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后, 再进行职业英语培训, 解决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 学生在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后,要切实加强职业英语培训, 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拥有职业英语证书的应聘者, 将会受到优先考虑。企业和应聘者个人将会为此节省很多成本”。这样, 不仅能够有利于达到高职英语学习的目标, 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就业并适应社会的需求。但他同时也提到, 如果单纯追求职业英语, 而不去关注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那么则会造成“空中楼阁”。因而, 职业英语理应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一部分。

c.采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教材

应采用经国内外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环境与特点,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符合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教材。比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高职英语》等。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选用不能以《大学英语》、《核心英语》或其他向普通本科或专科教学内容靠拢的一般英语教材。其缺少了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与岗位响联系的实用性, 不能体现高职英语的特色, 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其教材的选择要贯彻针对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思路,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首要目标, 所选用的教材要突出交际性、实用性和知识性。 d.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打破了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呈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带人了绚丽的彩色世界, 而且图文声像并茂, 直观动态, 富有表现力, 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 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教学活动中, 学生全部感官参加学习, 而不是单用听、视、触、动中的一种或几种感官, 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 课件中形象的动画、适当的交互,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活动也事半功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每一节课板书和讲解占去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且只能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和学生的凭空想象去理解。如今教师可利用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实现非线性教学,共享优秀的教学成果,这大大扩展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量,也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互联网能搞提供真实交流的情境,为教师个别辅导,实施因材施教拓宽了途径。例如,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和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提出问题, 针对问题自己去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料, 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从而进一步地获得新的知识。这一过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老师还可以设立自己的email或创建自己的博客, 来与学生进行即时的交流, 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包括进行心理咨询。 3.实行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应改变现行的以四六级作为唯一评价英语水平方式这种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方式。所谓形成性评估是指包括话题讨论的参与程度,作业提交情况,学习过程笔记,学生自评与互评等。而终结性评价是指采用课程考试的方式,内容可参照雅思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包括:长篇对话听力理解、快速阅读、阅读理解和两篇作文(一篇议论文和一篇应用文);而口试则单独进行,内容包括:朗读——以考察语音语调,短文复述——考察第二外语的理解能力,观点表达和对话——以考察实用能力。结合这两种评估方式来评定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既可以体现教与学的整体进程特色,又能突出学生的个体能力,从而较为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实际与实用英语水平,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第11篇: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报告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报告

一、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特色

大学英语是一门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它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是以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素质为综合内容的可操作教学系统。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全国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北京印刷学院校领导、教务处和大学英语教学部根据《要求》精神决定,从2004年起,新生入学后,按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实施外语教学,并开始了网络教学的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开设外语全校选修课和四级后必选英语课,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依照《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的三个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外部领导参照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组织专家结合本校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网络班教学大纲(适用于网络教学实验班),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 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

与此同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人机互动相结合,并模拟设计虚拟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新模式。

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方式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逐步向形成性评价过渡,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考试试卷内容也由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加大了主观题和听说部分在考试中的比率及分值比重。

二、教学队伍建设

1.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部目前隶属于外语学院。其主讲教授及梯队的成员都是一线的教师,大家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均达到了良好以上,而且本课程组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分别为25%、70%和5%。30至50岁的教师比例达到了85%以上,基本符合精品课人员的配置标准,绝大部分教师成员都具有硕士学位,并参与不同程度的进修活动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比例和业务水平,同时为那些教学工作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

2. 课程负责人情况

郭海英老师,1976年生,现任大学英语教学部高级英语教研组主任。

郭海英副教授在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曾多次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奖,并发表多篇论著,主持多个课题。

3. 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科研与学术水平

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现有教师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英语部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仅去年一年就发表论文 20余篇,并主持参与多个课题。

三、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

教育部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

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历来受到校领导和教务处的高度重视,学校和大英部曾多次组织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教改方案,改革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改革课程设置,注重能力培养

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分层次上台阶的原则,实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增设部分口语课程。口语课的增设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了学生课堂上语言实践的机会,所采用的“任务教学法”和“主题教学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过去三个学期的口语考试中,实验班的口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口语成绩。

另外,我们利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软件对网络教学实验班增设了网络自主学习时间,把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与教师课上引导、答疑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思想。

本学期,校园网络学习的平台向所有本科班级开放,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1.2 开展第二课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要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能熟练应用需要大量的实践,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展开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

我们积极拓宽教学内容,把英语教学和学习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外部与学校网络中心合作推出英语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网页上查看老师的备课内容、课文的重点难点、任课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布置的作业、相关的光盘及网络课程、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等。英语教师利用网络进行答疑,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同时,我们和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定点播放英语节目,组织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并参与英语角等。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外研社”英语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在“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 。同时,每学期我们都组织高级职称的教师为学生举办系列讲座,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了解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纳入英语教学内容。

1.3 教书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外部的教师不仅在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方面为学生做出了表率,而且始终把教书育人融入教学内容中去。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我们还很看重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比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强调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从不同的视角让学生了解目标语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教育、军事、历史及思维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修养水平,这种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文化导入,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欢迎。

2. 教学条件的改革

2.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淘汰过时的教学内容,及时把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而教材则是内容的载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必须符合大纲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为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提供最佳语言样本。

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社根据教育部最新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开发研制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读写教程系列教材,这套教材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及高新技术的渗透等特点,被列入“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立项教材。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是我国高校优秀教材之一。 我们大外部的教师还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收集相关辅助教材,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我校的四级通过率。

2.2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营造优化的学习环境

大外部还展开了一系列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点工作,其间得到了教学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我校的硬件设施具备了开展一定规模网络教学的条件,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内置的视频、音频和文本资料库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学生还可利用配置的计算机终端,到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虽然我们选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配套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还引进了一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研制开发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学习系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加优化的学习条件。

在积极利用外部资源的同时,我们努力挖掘内部潜力。教研室负责人郭海英带领其他精品课成员一起制作了21世纪大学英语和新世纪大学英语(1-4册)教学课件、教案、试题库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网络学习的平台。

网络教学资源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学生听说训练的缺陷,给学生提供了听、说、写应用能力训练的无限机会,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一体化界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形象、立体和生动,真正发挥了辅助、补充课堂教学的作用。相比同类地区院校,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率居高临下。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3.1 教学方法和测试方法的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应努力体现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各项原则和具体指标,将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和水平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为此,我们积极主动地引进和探索科学的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模式的设计将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与我校外语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努力体现“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思想。。 常言道:“法门常在,法无定法。”我们一直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在遵循英语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对象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切忌生搬硬套。不少大英部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用心钻研,摸索出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教学方法。

由于连年扩招,目前我校大外部师资相当紧张,英语课普遍都是大班上课,人数在60人左右,无疑这给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带来了一些困难,但老师们还是尽量采用启发式、任务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前5----15分钟按照事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到台前对话、演讲或表演,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我们还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开研讨会等形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交流,鼓励教师撰写教改论文。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在多个新生中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即基于网络教学 + 大班课堂授课 + 小班面授辅导的模式。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突出个性化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大班授课和小班面授辅导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改革了考试内容和测试手段。

1)首先我们调整了学业试题与水平试题所占的比例,规定学业测试题占30---40%,水平测试题占60---70%。这种学业与水平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能考察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避免学生死抠课本,机械记忆,也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其次,我们在试题中增加了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如汉英互译、写作等,力图多方位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3)为了检测学生说的能力,我们首次在04级部分学生中增加了期末口语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短文朗读,就短文回答问题和命题讨论等三方面的内容。评分标准基本按照

四、六级口语考试评分标准现场打分,口语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

为了扩大口试范围,增加口试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人→机”对话的考试形式,充分利用语音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对学生进行同期口语测试,教师则可以通过录音给学生打分。为了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我们还将着手建设口语试题库,力求使口试试题既与教材内容相关,又具有实用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3.2 教学手段的改革

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经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近年来我校的大学英语已经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转化到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上来。为了培养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我们聘请了相关的技术人员来我校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和技术培训,并多次派教师到各地高校参观学习。郭海英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内涵丰富,图、文、声、像并茂,给评审委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一致好评。现在大外部90%以上的老师都能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我们发现有效利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电教设施辅助教学,不仅能省时、省力、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活泼的真实语言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变沉默不语为积极主动参与。

四、教学效果

为了使大外部的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外部特设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郭海英老师任组长,教研室主任和部分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跟踪监控大外部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安排教研室业务活动时间,做到活动有布置、有记录、有检查,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不定期听课,对各位教师的备课情况,授课进度,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分别召开老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教师、学生对学校及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做出反馈和处理;每学期组织5-6次公开示范课,提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机会;负责大外部教学资源的建设完善等。大外部内部监控措施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极大提高了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1.专家组评价

学校专家组和督导组成员每学期都定期来我部检查,听课。专家们对大外部教师的课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认为绝大部分教师讲课娴熟,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并能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2、同行评价

大英部有定期听课的制度。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次,普通教师听课不少于4次。所有听课必须填写统一的听课记录,对听课进行评价,并把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以便大家互相交流、促进和学习。实际操作中,许多普通教师的听课次数远远不止4次,他们把互相听课当成自我提高的一种手段。从老师互相之间听课的记录来看,大外部所有听课教师的综合评价都达到了B以上,不少老师综合评价为A。

3、学生评教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每年都组织各年级、各院、系的学生对教学及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评教,并把85分以上的教师上网公布。大英部也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教务处反馈和我们自己征得的意见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教学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大部分英语教师敬业、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讲课清楚、课堂气氛好、能以各种形式传授英语知识。从近3年学生给老师打分的情况来看,95%以上的英语教师教学质量都达到了良好以上。

结束语

尽管我们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材建设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提出的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一个完整、合理、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提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12篇:10111,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课程类型:本科基础必修课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1班,2班,劳动与社会保障2班

使用教材:《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 Let’s Talk Book 1

一、教材情况

精读课:总共讲1,2, 3,4,7和9单元。

听说课:总共讲1-5单元

二、备课方面

由于教授的是本科学生,我在备课方面尤其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好学生的需求,但同时也要顾及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所以在一堂课中所讲的东西要涵盖不同层次。

三、上课方面

1.能较好的贯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精读课的讲解中,我经常让学生尝试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讲解练习的时候,每道问题我都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并给与解释,避免我作为老师“一堂言”的现象。在听说课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机会练习口语,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2.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朗读单词和课文时,有时候会出现错误,这时候,我能运用启发式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查出自己出错的地方,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3.因为学生基础较好,对于教师讲的问题接受的比较快,所以课堂中学生与老师有一定的互动。老师的每个问题也能得到反馈。

4.上课的板书我坚持做到规范,字迹工整清晰。因为系主任经常叮嘱我们说板书是一个教师的门面,它的好坏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所以我特别注重自己的板书。

四、作业方面

我坚持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作业,因为作业是反映学生对上课老师 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的衡量标准。学生的作业通常包括:单词背诵,课文预习,句子翻译和段落作文等形式。对于学生的作业我都认真批改,给学生指出错误。

五、学生方面

总的来说这电信1班,和劳动2班,学生都还算认真,除了个别几个学

生外,其他同学基本上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课时给与教师积极的配合,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老师讲的知识点也有较好的互动和反馈。但

是电信2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男生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些语法题,以逐渐提高他们的基础。

出勤情况:这四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说出勤比较好,除了个别同学以外。

六、大学英语这门课为期末考试课,卷子内容紧扣课上所学,70%为书上内容,

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上听讲和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

刘娜

2010年12月

第13篇: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英语语言知识与使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阅读

教学目标:1.体现英语大纲中有关阅读教学的目标,将知识传授、文化介绍和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有一定信息量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打好语方基础,精辟地讲解课文、结构和作者写作的特点,突出各练习的重点。

2.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技能训练(如快速阅读),扩大知识面;巩固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语感和文章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学习要求和方法的介绍;授课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语篇的讲析和训练;精讲多练,讲析与操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完成任务(Task-oriented)为主要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融入各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句型操练,背诵与默写,翻译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等;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2.课内外相结合,讲习与讨论相结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文化内容和背景知识的介绍; 适当采用各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限时阅读,归纳总结,赏析,等等。

大学英语

一、二级阅读

I.要求

1、训练学生掌握常用阅读技巧

一 级 A、快速阅读习惯

B、快速阅读抓大意

C、快速阅读找信息

D、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意思

E、根据构词法判断生词意思

二 级 F、抓作者写作意图

G、抓作者寓意

H、抓作者结论

I、抓作者表达口吻

2、克服过慢过细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一级达到每分钟50词

1 二级达到每分种60词

3、以加强语篇整体理解为重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一级达到准确率70%以上

二级达到准确率70%以上(难度及阅读量高于一级)

II.内容 1、材料

一级

A、《大学英语》第一册精读

B、新世纪《阅读大观》第一册 二级

A、《大学英语》第二册精读

B、新世纪《阅读大观》第二册

一、二级课外读物:

A、“21世纪报”

B、“英语学习”“英语沙龙”“英语知识”“英语世界”等 C、简易读物(或布置寒暑假作业)

D、自编教材

2、方法

A、课堂教学四个重点:

A)介绍大学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B)利用典型文章,训练各类阅读技巧

C)讲解语篇结构,提高整体理解水平

D)讲解语言难点,提高理解准确度

B、每周一次限时快速阅读训练,强化阅读速度

C、布置课后足量趣味性材料泛读,安排答疑解决理解难点,以基本读懂为要求,谈化语 法意识。

D、寒署假鼓励并布置补充读物,返校汇报阅读内容及收获(采用读书报告,课堂演示、测试等形式)

III.课时

1、精读 一级 2学时/周×16

二级 2学时/周×16

2、泛读 一级 1500--2000词汇量/周

二级 2000--2300词汇量/周

3、寒暑假读物 3小时/周(2000-3000词汇量)

IV.作业及批改要求

1、精读课

A、每篇课文及补充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B、每课划出一定重点理解句子作英译汉练习,一定的英语句型造句

C、一级布置句子翻译,复合句写作及联句成段落写作 二级写概要和故事复述

2 教师批改后讲评

2、泛读课 课前预习和课堂阅读相结合 一级读后回答和讨论问题 二级写出梗概,批改后讲评

3、寒暑假阅读作业除规定篇数外,要求写出一篇读书报告介绍故事梗概,教师批改并讲

4、教师将精读课每单元学生练习中共性错误以书面形式交教研室,教研室汇总后再由教

师向学生讲讲解

大学英语

三、四级阅读

I、要求:

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们早已达成共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要求在《大纲》中有明确规定。阅读能力包括两个主要因素:阅读速度和理解率,因此评价学生阅读理能力的标准应是其阅读的流畅程度和其理解的准确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多样,侧重点各异。我们认为,阅读既不是单纯的 “自下而上”(bottom-up)、也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心理过程,而是两者结合“相互作用”(interactive)心理过程。有鉴于此,我们在

三、四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要求

1、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

A、词汇

B、语法

2、整体阅读能力的训练

A、侧重篇章分析

B、建立知识网络

C、培养整体阅读习惯

D、交流技巧的训练

II、内容

为贯彻实施

三、四级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各项要求,我们具体落实了阅读材料和训练方 法。

1、材料

A、《大学英语精读》第3、4册

B、新世纪《阅读大观》第3、4册

C、课外读物

2、训练方法

A、课堂教学:精讲语言难点和结构分析,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式训练,强化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

B、课堂检测: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C、课外自习:结合泛读教材和辅助材料,鼓励学生自觉主动独立解决语言难点。

D、课外泛读: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章的领悟

III、课时

A、精读: 2小时/周×16 B、泛读: 1小时/周×16

C、课外泛读: 3小时/周

3 IV、作业及批改的要求

精读:每课均要求学生预习,可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课堂回答或要

求学生写出summary。

泛读:可在课堂上限定时间让学生对一定长度的文章进行当堂阅读,然后回答问题或翻 译其中的句子。

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课外每学期读一本英文简写书(可为名著、科普书等)写出读书报

告,交给老师批阅。

课后作业:可针对每课语言点或语法现象,要求学生造句,不定期检查词汇、词组的掌

握。抽查每课的阅读情况。

大学英语词汇和语法

大学英语

一、二级词汇和语法

一、词汇

1、要求:

一级: 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应已掌握大约1600英语单词因此在此基础上学生在

一级阶段应掌握1000到1500英语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约为500,以

及一定量的常用词组,并初步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二级:掌握1000到1500英语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约为500以及一定量的常用

词组,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2、掌握词汇的具体做法 (一级与二级同)

(1)课堂内通过精读和泛读学习项目掌握600个词

(60个词/单元×10单元=600个词) (2)课外通过词汇练习试题学习掌握640个词

(40个/周×16周=640个词)

(3)课外读报(21世记报英文版)及简易英文读物,获得约为200个词

二、语法

一级、二级: 进一步扩大加深基本语法知识,侧重语法结构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单句改错,单句翻译(中英互译)、句型转换、段落改写、段落翻译(英汉)和综合填充等练习中。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

一、掌握四级词汇的目的:

让学生理解、辨析并熟练运用大学英语新教学大纲4000个通用词汇中的基本单词和词组(短语),有效理解并完成四级考试中各种类型考试的词汇测试,并为听力、阅读、完型填空以及作文打下良好的词汇基础。

二、分析四级考试中词汇测试的重点:

在英语四级考试中,词汇部分的目的在于测试学生运用词汇,短语的能力。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一至四级的全部内容。根据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要求,考试重点在介词用法、短语动词、各种固定搭配及习惯用语,此外还考学生对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及易混词的辨析与运用。此外,在四级考试中,直接考查学生词汇水平的试题仅在词语和语法结构部分中出现,而且计分不多,但四级考试中对于词语的测试,实际上是溶于各类项目中:阅 4 读理解、语法结构、完型填空、听力和短文写作都离不开单词和词组,尤其是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与词语考查密切相关,这类试题不仅测验学生对单个词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主要的是测试考生从上、下文中准确理解词义以及运用词汇的能力,猜测生词的能力和灵活运用词的能力。

三、掌握四级词汇的措施:

1、词汇量:一年级两个学期内掌握5000词中的3 000个词(中学已学过1600词)2、课时安排:1课时/周的课堂词汇难点解析讲解

3、课外学习要求:每周通过课外词汇练习试题以及四级词汇用法词典掌握75个词。(75 词/周×16×周×2学期=2400单词) 4、课外词汇学习的资料:

A、5000词中3 000个词的词汇用法词典。

B、配套词汇练习32套(1套/1周×16周×2学期)=32套)

C、完型填空练习册

大学英语听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在听懂词、句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听材料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理解的准确性能力。

教学方法: 体现语音、语调、重点句型和语篇层次的操练和训练;以磁带内容与教师讲述、问答相结合;课内和课外训练相结合;以完成任务、信息转换、信息差等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手段;听写训练或语篇层次的总结、归纳、评述相结合。

大学英语

一、二级听力

I、对象: 已完成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英语学习的大学文理医工科新生。

II、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听力能力,着重进行听力的基础技能训练,让学生了解并认识 到听也是一种学习语言,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并为说的能力的培养好基础。

III、要求:

一级:能听懂词汇量在1000个单词左右,语速为每分钟80个单词的词,句以及

日常生活方面的对话和简易小故事,听两遍后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要达到70%。

二级:能听懂词汇量在2000个单词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00个单词的日常生活

对话及一般性短文,能够抓住文章的大意并简单回答问题,听两遍,理解的正确

率要达到80%。 IV、教学安排及内容:

晨读:每周30分钟×4次,补充与听力课内容相近以及一些专项基本技能训

练,如听数字,辨音等,并对听力方法和所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课堂:每周45-50分钟。Focus Listening I. 作业:每周听写精、泛读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词组以及一些用重点词汇,词组造

的句子。推荐并规定学生在课外每周要听一小时的英语,内容由教师指定,磁带 可以录制。

大学英语

三、四级听力

Ⅰ、对象:已完成英语二级学习的文理医工科本科生

II、目的: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听力习惯和提高听力的方法,使之有较强的听的能力,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III、要求:

三级:能听懂英语讲课,听力专项训练教材里的材料一遍可以听懂,听力理解的准确率以 70%为合格。

四级:能听懂正常语速的,题材料熟悉的真实听力材料(authentic material)或准真实听 力材料,能够做笔记,复述出所听材料的主要情节或观点。 Ⅳ、教学安排及内容:

三级:晨读:每周30分钟×2次。四级考试听力材料,并做重点解讲

课堂:每周45--50分钟。Focus Listening III 作业: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听力材料,听抄训练。

考试:每两周一次小测验,可在晨间听力或课堂内完成。考试内容来源于所听过的 材料。

四级:晨读:每周30分钟×2次。有关英美国家的历史,人物,风俗,科学动态;英语

语言及英语学习方面的短文。有关以上题材的讲座。配套Note taking 形式的练习,材料来源于VOA,BBC等英文广播。

课堂:Focus Listening Ⅳ

时间: 二小时/周

推荐材料:

1、交大核心英语听力教材

2、American Mosaic

3、自选材料

大学英语口语

近年来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已经列入国家英语教学计划。虽说如此,但在目前用于口语教学的时间还只是一小部分,教师与同学用英语交流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看来是不现实或没有必要的,以至大多学生,虽然他们大部分对口语感兴趣,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的口语活动应受到重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模仿能力;掌握交际活动所需的基本功能和意念的英语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 口头句型操练和口头回答问题;背诵短文或复述文章概要;以配对、小组、扮演角色等形式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等练习。

口语一级

1、能运用国际音标和基本读音规则拼读单词,朗读时语音语调正确

2、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和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6 3、背诵大学英语精读课文后的Read Aloud 部分

4、能正确较流利地回答50个问题

a.Introduction and Opening Conversation b.Greetings and Special Greetings c.Asking for Favors d.Asking People to Repeat e.Giving Thanks

口语二级

1、(同一级1)

2、(同一级2)

3、能用英语复述课文内容,并就一些问题简单地表述自己的思想

4、能正确较流利地回答100个问题 f.Giving Compliments g.Apologizing h.Complaining i.The weather j.Making Phone calls k.Planing and activity l.Sports m.Asking for Directions ... 由于课时的限制,部分口语活动可在课内进行,部分口语活动可在课外进行,教师应不间断地抽查,以掌握情况并给予辅导。

口语三级

在经过一年级(上、下两学期)训练后,学生掌握日常用语80-100句型,能基本做到一问一答,三级口语的训练目标应放在运用掌握的英语口语句型,通过一定的训练,适当扩展对话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的内容不易过宽,应按日常使用频率编排,内容采用自编教材,主要是一些场景对话: 1.在机场 2.在旅馆 3.在餐馆 4.在邮局 5.在银行 6.在商店

训练内容不易多,重在反复操练,较好掌握。

口语四级

训练的内容应重点放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如求职面试的训练上,这是大多数毕业生在求职时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这一时期的训练内容可分为: 1.Starting the interview 2.personal information 3.Educational background 4.Working experience 5.Reasons for applying 6.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ests 7 (自我介绍、介绍学校、介绍家乡、介绍专业,课文上的问题讨论简单描述某人、某事)

除此之外,还可设计一些其他在应聘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一训练如果做的好,会使学生在应聘时受益非浅。

由于课时的限制,每周大概只能用2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课堂训练。大多数的操练,只能放在课后进行,操练内容最好能打印成册,事先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

口语作业的检查形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其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不间断地抽查,以检查掌握情况,并适当给予辅导。

大学英语写作

大学英语一级写作

I、教学要求:

注重英语单句的训练,加强以词组的运用逐步提高到句子的过度,培养学生运用词汇,语法结构的能力,力求达到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句子结构准确,多样。

II、内容:

1、材料: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

2、训练方式:

A、课堂教学:结合每课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训练学生句子写作能力,主要包括。

1)每课课后练习中Structure的句子练习(可以通过口头完成)

2)每课课文中重点词组的造句(可以通过口头完成)

B、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训练,主要包括

1)每课课后练习中Translation (要求书面完成)

2)每课课后练习中Writing Practice(要求书面完成) 3)每课课外补充5-6句中译英(要求书面完成)

4)每课Summary 的写作,写作形式可以包括

a.教师给出一篇英文Summary,要求学生进行词组的填空 b.教师给出一篇中文Summary, 要求学生进行翻译

III、作业要求及批改量,批改方式

A、课堂练习可以通过学生口头练习,教师讲解,纠正错误。

B、课后练习通过学生书面完成,批改形式包括

1)全部批改,指出错误,课上集中讲解

2)部分批改,找出主要错误,课上集中讲解

3)学生分小组完成作业,相互批改,相互学习,然后教师批改,指出错误,课上讲 解。

4)学生上黑板完成,教师当众批改,指出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大学英语二级写作 I、教学要求:

注重英语段落的训练,加强从句子的运用逐步提高到段落的过度,培养学生段落写作的能力,力求达到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句子结构准确、多样、句与句之间过渡自然,流畅,逻辑关系正确。

8 II、内容:

1、材料: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

2、训练方式

A、课堂教学: 结合每课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段落写作能力主要包括

1)每课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口头练习)

2)每课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运用到一小段话中去,(口头练习)

B、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训练,主要包括

1)继续课后练习中的Translation.(书面作业)

2)课后练习中Writing Practice (书面作业)

3、Summary in 写作, 形式包括

a.教师给出中文Summary, 学生翻译

b.教师给Summary的重点词组,学生书写成文。 c、学生直接写出Summary 4、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

III、作业要求及批改量,批改方式参照一级要求。

大学英语三级写作

I、教学要求:

以《大学英语》第三册为蓝本注重英语写作知识的传授和相应的微技巧训练的结合。加强从句子水平上的书面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到语篇水平的写作能力的过度。培养学生能运用字到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功能意念按规定的具体要求写作,力求达到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

II、内容:

1、句子的写作:

句子的合并,节省用词, 避免重复长句, 设立平行结构

2、段落写作的完整性、连贯性

(主题句写作)段首句

(词汇手段)过度词,关键词的重复词汇搭配

3、段落写作训练:

关键词写作

信息转换写作(information transfer with some suggested words, cartoon and graphs etc.) 看图作文写作

4、改写:课文概述, 缩写课文,读后感想

III、作业要求及批改量、方式

每周一篇,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全改或抽改或重点批改,旨在了解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也可试行两学生互改的方式特别是句子的写作。或试用多媒体的方式集中讲解或讲评,老师应力荐学生的优秀作文以达到互学影响和互学作用。

9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

I、教学要求

继续强化英语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手段,注重提高语篇写作水平并适量增加应试训练,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具体要求写作200词左右的短文,表达思想无重大的错误,语言流畅,无严重语法错误。

II、内容 1、段落的铺陈 定义法 描绘法

分类法 时间顺序法

举例法 空间顺序法

比较对比法 演绎归纳法 因果关系法

2、四种基本文体

说明文 描写文 叙述文 议论文 III、训练方式

1) Write a paage about people, say your neighbors you have observed to show the satisfaction human beings derive from work.The following expreions are for your reference. physical work mental work One thing in common: great satisfaction from their work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effort bring prosperity to one's motherland provide...with 2) Write down two more arguments which support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Marking up a book is indispensable to efficient reading.To begin with, the mere act of underlining and making marginal notes will keep our minds alert.Furtherm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inal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he following is a short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woman in the story.Try to end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agraphs with a concluding sentence, each giving a summary of what the paragraph has said or offering an opinion regarding the ideas in the paragraph. The woman in the story could be characterized as selfish and hypocritical.It strikes me that she thought only of her own gratification without any consideration for her host's embarrament.As it appears, the woman had some idea about what circumstance the young man was in, yet in her eagerne to gratify her appetite she asked for one high-priced dish after ano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each time she wanted something ordered, she would repeat her aertions that she never ate anything for lunch or never ate more than one thing.As it 10 turned out, however, she overloaded her stomach with expensive fo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Rea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and then write out its first sentence and concluding sentence:

Lies do harm to the integrity and credibility of those who tell them.Lies hurt their colleagues as well; many doctors go to great lengths to provide truthful information, at the suspicion of deceit renders their work inefficient.Worse still, warine of deception leads to a continuous increase in charges of malpractice and the doctors are obliged to resort to "defensive medici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作业要求及批改量、方式

每周做一次,老师每次至少改一部分,了解学生具体写作过程,以便控制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通过课堂上评讲,也可以分组改,学生相互改。

第14篇:贵州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大学英语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English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归属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从对能力的要求上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对于我校达到或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词汇量为2200个左右)的大学新生,将一般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对于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八、九级的大学新生,将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上述要求的具体阐述参见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我校非英语专业的统招本科生。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

(一)

(二)

(三)

(四)四个级别,课程名称分别为:“大学英语I”、“大学英语II”、“大学英语III”和“大学英语IV”,安排在

一、二年级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完成。总学时数为192学时,共12个学分。课内外学习时数比例不低于1:2。在

三、四年级,为学生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帮助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较高或更高要求。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统招本科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生进校时,应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词汇量为2200个左右)要求。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新视野大学英语》(1- 4册),郑树棠总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出版。

《新世纪视听说教程》(1 – 4册),Susan Stempleski, 杨惠中 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的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将由传统的统一模式向统一模式+个性化模式转化,为学生提供非定时、多地点、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学习环境。语言知识部分采用教师堂内指导,学生堂外借助教学软件、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语言技能部分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堂内、堂外实践的模式。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课件,或教师自己编写的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各教研室集体备课。

二、各级教学内容和要求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I,大学英语II,大学英语III和大学英语IV。根据实际情况,各级别的学时安排及基本要求如下: 大学英语I:

1、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

2、学时:48学时

3、词汇:领会式掌握550个,累计掌握2350个;复用式掌握350个,累计掌握1550个。

4、读: ① 精读量达6000词,累计达6000个;② 泛读量达25000字,累计达25000个; ③ 阅读一般速度为每分钟50-55词,快速阅读为70词,要求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

5、听:速度为每分钟110-120词,共听2遍,要求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单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

6、说: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7、写: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

8、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230英语单词。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180汉字。

大学英语II:

1、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2、学时:48学时

3、词汇:领会式掌握600个,累计掌握2950个,复用式掌握350个,累计掌握1900个。

4、读①精度量达7000字,累计达13000个②泛读量达30000字,累计达55000个;③阅读一般速度为每分钟55-60词,快速阅读为80词,要求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

5、听:速度为每分钟110-120词,共听1遍,要求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单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

6、说: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7、写: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容在半小时内写出8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

8、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250英语词。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00汉字。 大学英语III:

1、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

2、学时:48学时

3、词汇:领会式掌握600个,累计掌握3550个,复用式掌握300个,累计掌握2200个。

4、读:①精度量达8000字,累计达21000个;②泛读量达35000字,累计达90000个;③阅读一般速度为每分钟60-65词,快速阅读为90词,要求能读懂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5、听:速度为每分钟120-130词,共听2遍,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谈话和讲座,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作者观点和态度。

6、说: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内容作简短问答和复述,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思想基本清楚。

7、写: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和写提纲、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8、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每小时280英语词。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30汉字。

大学英语IV:

1、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

2、学时:48学时

3、词汇:领会式掌握650个,累计掌握4200个,复用式掌握300个,累计掌握2500个。

4、读:①精读量达9000字,累计达30000个②泛读量达40000字,累计达13000个③阅读一般速度为每分钟65-70词,快速阅读为100词,要求能读懂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5、听:速度为每分钟120-130词,共听1遍,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谈话和讲座,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作者观点和态度。

6、说::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内容作简短问答和复述,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思想基本清楚。

7、写: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和写提纲,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表达意思清楚,基本无语言错误。

8、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每小时300英语词。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50汉字。

三、测试 1.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本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测试中,要着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测试要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

2.基础阶段各级教学结束时均应安排考试,考试的命题应以所学课本内容为基本依据。考试形式可以是学校自行命题,试题库测试和全国统一考试等。学期成绩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成绩(60%)。总评不及格者须重修。

第15篇:10111,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英语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2009级商务英语、2009级应用英语

使用教材:《电子商务英语实用教程》

一、教材情况

理论课:总共讲1,2, 3,4,单元

实训课:总共讲1-4单元

二、备课方面

由于教授的是大专学生,我在备课方面尤其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需求,所以在一堂课中所讲的东西要涵盖不同层次。

三、上课方面

1.能较好的贯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理论课的讲解中,我经常让学生尝试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讲解练习的时候,每道问题我都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并给与解释,避免我作为老师“一堂言”的现象。在实训课上,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在网上进行买卖、支付、物流等流程以为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2.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朗读单词和课文时,有时候会出现错误,这时候,我能运用启发式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查出自己出错的地方,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3.因为是大三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所以同学们上课比较认真,在每节课下课前,我都会给出同学一些案例,下节课开始时我会先找同学来分析案例。

四、作业方面

我坚持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作业,因为作业是反映学生对上课老师 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的衡量标准,因为是大三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所以同学们上课比较认真,在每节课下课前,我都会给出同学一些案例,下节课开始时我会先找同学来分析案例,然后再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评价和解说。

学生方面

总的来说国际商务学院的学生纪律较好,而且在经过两年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后,对这门专业课程掌握起来还是比较容易。

出勤情况:这2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说出勤比较好,不过因为是毕业班,所以有一部分同学在外实习实训。

电子商务英语这门课为期末考试课,卷子内容紧扣课上所学,70%为书上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上听讲和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

第16篇: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总结

自2004年我校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时俱进,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外语教学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变革理念 转变角色

依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遵循外语教学规律,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的重点放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加强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坚持用前沿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我校在2004年开始在第一学期实施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培养学习策略并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 2007年开始进行用用ESP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渗透相关专业词汇知识,做好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二、科学合理学以致用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结合我院实际,认真组织论证,完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大学英语课程既包括理论环节,也包括实践环节。在大学英语课程大纲中明确加入听说实践环节,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及评估标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分标准。总结出一整套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监管,严格考勤、考核。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英语实践环节写入教学大纲,加大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投入,规范第二课堂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测试、有总结、有报道,活动后资料及时存档;加强口语街、“华航中外文化活动交流周”等特色品牌活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北省CCTV世纪之星演讲比赛”等活动的指导; 组织英语竞赛如:背诵、英语歌曲、写作、短剧、英文电影配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英语广播站,不断提高英语广播站、宣传栏、墙报的制作内容的质量。

三、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在新生入校后进行入学分级考试,根据其高考英语成绩将各班的英语基础

差、成绩低的10%的学生组成普通班,进行分级教学。其目的是使英语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预习和辅导,在历时两个学期后能够适应正常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实行了分级教学,还采取了教考分离制度。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在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自主学习计划在教学大纲中得到贯彻,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一年级英语课程中实行读写译大班授课,视听说小班授课制,在小班授课中新增语音课程,同时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文素质拓展工作。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的平台的新的教学模式。

四、整合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环境

坚持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教学改革。08年以来,不断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在外研社的协助下,利用语音室建立学生自学互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现有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音频、校园广播等现代化设备手段,指导学生编辑制作节目,以喜闻乐见的视听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教育引导职工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开展多项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制度,取长补短。组织教师学习学院有关文件,全面落实学院教学常规的要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树立“严谨、高效”的观念和作风。

六、教学效果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在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专业英语水平取得较大的提高,就业率得到明显改善。近三年累计6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六名同学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今年两名同学获得二等奖。

四、六级通过率(达425分者)也在逐年提高,平均以每年6%的速度提高。2010届学生四级通过率为70%。在工科院校,英语课堂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人文素质教育得到充分的

重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17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摘要:《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光盘在编写理念、内容构成和操作使用上的极大差异凸显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第二版和第一版之间的巨大的进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设计的改进使得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更为方便和有效。

关键词:新视野;光盘;编写理念;内容构成;操作使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0196-02

作者简介:姜勇(1975-),男,江苏建湖人,硕士,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机器翻译。0引言

教材在我国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教材目前还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其次,它还是保证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外语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水平的变化,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出版了郑树棠教授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迄今为止,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该系列到目前分别出版了第一版和第二版。两系列都包括读写教程、听说教程、泛读教程、快速阅读和综合训练。与教材配套的还有录音带、学习光盘、电子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和语料库。在所有的教程系列的所有材料中,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是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使用得最多的材料。受制于条件和传统,配套材料中得到最多运用的是听说教程的学习光盘。

1编写理念

第一版教材首次出版于2003年,先于教育部2007[3]号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发布,是按照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来执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他们能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第二版的编写依据为教育部2007[3]号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文件界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它也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两者相比,前者首先强调了阅读能力,其次是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阅读是第一层次的要求。该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专门论述阅读与听说读写译的关系,指出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技能。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始终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的听说教程虽然比历史上的听说教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依旧不能摆脱传统的听为主、说为辅的实际情形。而后者对听说能力的特别表述意味着对听说的重视和加强,这其实也是对语言的本质功能认识的回归,是针对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主而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现状而提出来的方向性的转变。因为对于任何语言而言,口头交际是最根本、最直接的交际形式。听不懂别人的语言,对于个体而言,跟失聪没有什么区别。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文盲对他正常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失聪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如果没有听的输入,就不能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确当的反应,就不可能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在修订新视野教材的时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用来进行这项工作,做到了听说兼修,说话先行。

2内容构成

两版的光盘的内容构成和与书面教程相一致。两者相比:①第二版更把英语作为一个具有实际使用要求和实用意义的工具来看待,其最基本的表意单位为句子,因而就取消了单词意义的听力理解,增加了语感训练和实际的影视片段练习和特别英语的训练;②第二版中项目类别的增加和每个项目中绝对量的相对减少,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单调感和枯燥感,增加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的新鲜感, 使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听力这样的一个高投入却又低产出的基本功训练变的令人兴趣盎然;③第二版中的Focus部分的增加,明确了每单元的听力主要内容和方向、会话技巧以及口语训练的重点,使老师和学生在开始每单元的教学和学习之前就可以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④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 和Supplementary Listening VOA Special English Oral Report部分的设置,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逐渐的把同学们的思维逐渐的从狭窄的对应的读写教程的教学内容中扩散出来,也体现了为什么编写者在听说教程中每个单元跟读写教程的每个单元采用不同的标题,但是两个标题之间却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和扩散性。这样就摆脱了在第一版中出现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听说教程中的许多听力材料其实就是读写教程中对应单元内容的重复或者重组;⑤Homework部分的内容的增加和细化,给了同学们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空间,更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和检查。

3操作使用

作为一款多媒体课件,其实际的操作也会对它的使用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过分复杂烦琐或需要较高的注意力或者设计单一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都不会特别理想。

(1)第二版要比第一版更具有层次感。从把光盘放入光驱走动运行开始,光盘将自动运行,在到完成某个单元的所有操作,再到退出程序,第一版只需要进过5个步骤。而到了第二版,需要经过10个步骤,使该套光盘具有更高的操作性。其中特别有3个层次具有特别深长的意味:①增加了语音识别体统的安装,既体现了第二版光盘的技术的提高,也体现了该版光盘的实际运用功能的提高;②对于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考虑,设置了继续学习提示;③制作工具的说明在无声中也完成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法制教育,特别是专利权的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当大学生的综合全面素质。

(2)第二版的光盘比第一版具有更动感的界面和操作界面。与第一版相比, 第二版加入更多的音乐元素和图片以及动画元素。第一版在等待单元选择的界面相对比较的单一,没有背景音乐,只有围绕一个椭圆状分不清图案的图形分列的UNIT 1一直到UNIT 10,各个单元的标题都没有,更不必说图案,没有作为听说教程所应该具有的自我特色。第二版是围绕着一个动感话筒所围列的10个单元的图案,同时也给出了各个单元的标题内容。在进入了各个单元后,区别于第一单元相对单一的格式和颜色,第二版的设计颜色鲜艳,富有变化,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激发了学习者更强大的学习兴趣。

(3)第二版的光盘具有更强大的操作功能。在进入了单元学习后,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操作选择。如音频的中途暂停和提前结束,通过拖拉实现音频的局部回放,常/慢速播放音频,答案的校对,语音材料的展示等。虽然这么多的操作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的集中, 但是,它们给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学习便利, 这也特别符合该光盘在编录说明中所作的使用说明:光盘主要用于学生的课外自学,也可供教师上课演示。这样,就把该课程的主要工作从听的部分转移到了说的部分,这就为大学英语老师的课堂的组织和安排留下了更为广阔和灵活的空间。

(4)正是由于这样的强大的多层次的操作需求,导致了改版光盘在音频文件的设计上呈现了分散性。考虑到目前许多的大学都不支持甚至反对大学

一、二年级的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同时学校的计算机的数量也比较有限,因此目前大多数同学进行听力训练的工具都是具有语音播放功能的便携工具,如手机、MP

3、MP4。相对而言,这样的工具交互功能要差一点,因此如果要把光盘上的MP3文件通过拷贝的方式,利用手机或者其它工具来学习,操控性能都不太理想。尤其是第二版的短文的问题后没有12秒的间隔时间,在播放器里都是连续播放,所以如果不使用交互功能非常强大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这会是一个比较艰巨的考验。

4结束语

《新视野大学英语》倡导了新的教学理念,开拓了教学视野,扩展了学习空间,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以崭新的面貌,丰富而精准的语言素材,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提供了选择和保障,一定能够为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余晓)

第18篇: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

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

奎山教育中心小学部 叶美玲

时光过得真快呀!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一学期来工作给了我很多磨练的机会,我也在迅速地成长着。本学期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英语课程辅导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的英语教师用书,严格按照教师用书上的要求进行教学。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我精心地进行备课,认真按排每一个英语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理解教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教学有关的资料,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

二、具体教学工作: 1.培养学生的说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3.利用卡片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4.注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孩子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我努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攀登学习上有所进步。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2.教研方面,本学期加大了学习力度,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没到位,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本学期参加了了中心小组织的教研活动,收获不少,我们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优质课评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间互相汲取经验。回顾小结,及时反思手段,努力创设英语情景,让这种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们英语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让这种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了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以后要更加努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19篇:中南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中南大学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医用英语

(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医学英语

Medical English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

4分 学时:

64学时

前期课程: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四级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以及其他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与口试)

课程基本要求:

医学英语是为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开设的课程,是规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大学本科生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专业英语学习,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和加强语言基本功.本课程是医学英语入门课程,通过 原版材料、文献等的学习,使学生开始熟悉和初步掌握医学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熟记一定数量的词根、前缀及后缀,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技能,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参与专业活动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对本专业的论文写作有基本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或参加工作后专业知识的自学打下基础,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国际交流,获得专业所需的外文信息。

本课程是大学英语

四、六级教学的后续,在延续大学英语

四、六级教学的特点外,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本课程为选修课,共64学时。在有限的学时中,我们将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将文献翻译和基本些纳入教学内容形成为我们教学的侧重点。结合三年级同学的临床见习,我们特选择了《医学英语经典文献阅读》为基本教材,在巩固本专业前期基本教学所接触的英语词汇及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专业英语的摄入。

本课程以文献阅读为主,并配以相应的口语交流教材和医学英语的常用词汇学习,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不低于教学大纲要求的1:2。

课程考试为开卷考试。主要从口语交流、医学词汇、阅读、英汉翻译等方面考察学生掌握医学英语的综合能力。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本课程配合临床医学教学以及见习或实习需求,要求学生选读主要临床学科的初级原版教材,并逐渐到选读世界著名医学教科书。教学中应注意温习各系统相关的医学术语与基本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方式,潜移默化地灌输双语教学意识。同时,还应对学生作医学英语相关的技能训练,包括因特网医学信息初步检索、医学科普文章阅读与复述、医学文献翻译技巧、英语门诊对话、英语病史汇报与临床双语教学演示。使学生公共英语的听读译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应用,初步掌握医学英语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不依靠词典泛读原版临床教材的能力、英语病史汇报技巧、因特网文摘检索方法;熟悉应用综合性杂志中的前沿医学信息资源、医学文献十大基本翻译技巧;了解三维医用口语规律、英语门诊对话编写要求与临床双语教学演示技巧。

本课程总课时为6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学生演示150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和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教材选读 (14课时,含语言实践活动4课时)

【目的要求】掌握原版医学教材的阅读方法与各系统的相关术语;熟悉国外临床医学教材中的语法特征;了解医学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的常用句型。

【教学内容】 配合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对学生选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用微生物学、医用遗传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原版教材组织课堂阅读教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和语篇分析研究讲座。

第二部分 临床医学文献阅读 (14课时,含语言实践活动4课时)

【目的要求】掌握著名世界著名医学教科书阅读方法;熟悉世界著名教科书中的语法特征与综合性杂志前沿医学信息的应用;了解医学文献概论与世界著名教科书一览表。 【教学内容】希氏内科学选篇 ;克氏外科学选篇 ;William氏妇产科学 ;Nelson氏儿科学 杂志Time选篇“Biotech Century”与医学科普“Human Cloning”。及其临床医学原版教科书等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

第三部分

医学文献翻译 (8课时)

【目的要求】学习医学文献基本原则与翻译方法;了解医学文献翻译对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不同文体的医学文献(含科普宣传材料、病案记录、分析报告 器械说明书、论文等多种文献)的翻译技巧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与学生作翻译改错练习。 第四部分

医学写作 (8课时)

【目的要求】掌握英文入院录(病史首页)的写作方法;熟悉医学论文基础写作方法;了解病程录写作要求。

【教学内容】医学写作概论;医学论文标题写作与中文论文标题比较;英文病案记录的写作特点, 英语综述等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

第五部分

医用口语 (14课时 含学生语言实践活动4课时)

【目的要求】掌握医务工作者之间,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和一般社会口语交际的差异和技巧特点, 掌握应用英语询问和陈述病史的基本技巧;熟悉门诊医用口语基本表达方法;了解英语医用口语的三维规律。

【教学内容】医用口语的医务行为、口语语法特征与情景对话的三维规律;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与学生演示。

第六部分 医学英语词汇的构成 (6课时)

【目的要求】学习医学英语词素的构成特点, 分析前缀、词根和后缀等词素在医学专业表达过程中的构词规律,掌握身体部位、疾病特征、治疗策略等重要的词汇表达特征。 【教学内容】分学科的词汇构成特点,构词规律和基本法则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

第20篇:大学实用英语课程建设总结

大学实用英语课程建设总结

一、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建立符合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要求贯穿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是:以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为主线,构建“125”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两大实用体系”、“五大基本技能”。即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实用体系,即英语的基础实用知识体系,包括《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基本词汇量、短语、语法的要求,阅读、写作、翻译技巧的掌握等,尤其是在学生目标岗位群可能会经常使用的实用型英语基础知识和技巧;以及英语的岗位实用知识体系,包括各类专业目标岗位群业务工作中常用的专业词汇、短语、常用表达法等岗位实用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五大基本技能。

二、建设途径:

1、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同时借鉴疆内同类学校同类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以我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为目标定位,结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 级)的要求制定了课程标准。

2、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近年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建设,在坚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前提下,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掌握两大实用体系并培养五大基本技能”为目的。

3、教学过程中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交际教学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4、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更

1 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成绩比例,由原来的30%增加到40%,笔试成绩由原来70%减少到60%。本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形成性评估40%,终结性考试60%,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建设成果

(一)通过调研、专家论证,并依据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16号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2008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借鉴疆内高职院校的经验,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共设置四个教学模块:

模块1Talking Face to Face(口语) 模块2 Being All Ears(听力)

模块3Maintaining a Sharp Eye(读,译) 模块4Trying Your Hand (写)

(二)为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将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贯彻到本课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教中学,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实施教学

1.引导发现法:主要用于第一部分的talking face to face, 通过大脑风暴、连环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所学语句,并组织对话。

2.视听法:通过课本配套光盘、录音等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中练习学生听力,每单元的听力部分主要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

3.讲授法:直观地对知识开展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陌生语法点、生疏词汇、句型、文化背景常识等情况下进行补充性的讲解,主要用于第二部分-阅读的教学。

4.情景交际法:通过文本、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运用英语交流。课本中的situational dialogues通常是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教学的。另外,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讨论。

5.任务教学法: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个融合单元知识点的“任务”,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

2 各项建设成果具体如下:

1、课程标准

2、课程纲要

3、考核标准

4、单元设计教学方案

5、实训指导书

6、习题库

7、试题库

8、电子教案

9、多媒体课件

10、教辅教材

11、课程网站

12、课程团队

(三)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赵俊芬撰写的《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困难原因调查分析》发表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三期;《机电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探析》发表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浅析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发表于《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二期。张鸿雁撰写的《高职英语语言听说技能的策略研究》发表于《新课程学习》2011年第8期;《高职英语项目教学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发表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马秀君撰写的《高职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及对教学策略的建议》发表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三期。

四、努力的目标

1 .继续把提高年青老师的学历结构作为最近几年的工作目标,使年青老师加快成长。

2.突出课程特点,努力把该课程建设成具有本学院特色的优秀课程。3.学院应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口语拓展的重要方面开展起来,以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

4.建议语音室的网络在上课时开启,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视野更加开阔。5.在学院科研科的帮助下,能申请到高级别的课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总结.doc》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