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与文本结合心得体会

2020-08-1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总结人:

我校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行“目标教学”,通过同科之间的反复听课、评课,我有许多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我对目标教学的认识:

目标教学法是指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

运用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

与其他教学法相比,目标教学法更注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怎样开展目标教学:

通过实践,我学科要开展目标教学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① 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和学生,正确制定教学目标。

② 让学生明确目标,指导他们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预习或课堂自学。

③ 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以教师为主导实施目标教学。

④ 布置的形成性练习要难易适当,要能起到诊断、反馈效果。

⑤ 根据再次的信息反馈实施适当的个别教学或改善教学环节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我们所说的目标教学不能脱离新课程所说的“三维目标”,我在进行英语目标教学时是这样突破“三维目标”的:

可以让学生自编对话进行练习,让学生根据已设置的情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口,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尊重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方法与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如:尝试型教学方法、探究型教学方法、表演型教学方法、竞赛型教学方法等等,有时是几种方法相互渗透地运用,不是单单只用一种方法。

融情感熏陶与学习活动于一体

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能力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创设情景、创造氛围,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尤其在英语教学中,伴随着知识的产生、发展,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这三维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的以人为本,追求人文;注重情感,倡导民主,呼唤自由;注重体验,激励创新的精神实质。

三.实施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应注意的事项:

1.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所不同,如在知识操练课中,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是主要目标,“技能”与“策略”就可能不是主要目标;相反,在阅读、听力等技能训练课中,技能目标将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课型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设定,那么整节课下来就可能变得本末倒置,重点不突出了。

2.并非每课都要包括词汇、句型、语法、技能与策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部内容,除了不同的课型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教材中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学情特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得处理,设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

总之,我一定按目标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努力让自己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有趣,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习效果更加好。

推荐第2篇: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2015年秋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3人.从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 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赏识,少责备.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3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倒数的认识……1课时

2.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比

1.比的意义……1课时

2.比的基本性质……2课时

3.比的应用……2课时

五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扇形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百 分 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2课时

2.节约用水……1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九单元:总 复习……4课时

2015年秋学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乔云波

2015年9月

2015年11月18日、20日,我和语文教研组长韦献华老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目标教学专题研讨会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展示,参观校园风貌……耳濡目染,受益匪浅,谈谈对目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谈话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

全国目标教学专题研讨会 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

——心得体会

教师:乔云波

2015年11月23日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新课标与教学的结合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与教学的结合教学的心得体会

——盘帅

在本次的由教研组组织的全校性的教学听课评课中,我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和参与学习,感受颇深,并做了教学听课评课学习心得体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教学听课评课学习锻炼的同时,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教学听课评课的重要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推荐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情意目标与认知目标之结合与运用

情意目标与认知目标之结合与运用

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而把情意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种倾向产生的根源在于认识上的模糊,以为情意目标不如认知目标具体,且时效性又不显著,因而在只贪眼前利益的思想支配下放弃了情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更有甚者,认为情意目标与认知目标互为排斥,不能兼顾。这些做法和认识是不符合素质教育之要求的,是应试教育思想留下的残痕,应予以剔除。

要消除这种错误倾向,首先得有一个正确认识,那就是:情意目标和认知目标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认知层次的档次总是和情意层次的档次相对应而存在的。如语文教材中常有这样的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出对所学课文的感受”,“带着饱满的感情观察自然景物”。这样的练习你能说清它是只属认知或是只属情意?显然,二者是紧密融为一体的。

这是就教材所显示的内容而言的,那么就教学手段而言又如何呢?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互为手段,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我抓住语文学科“美”的特征,以美学知识为载体,将情意教育和认知教育融为一体。如讲授《登泰山记》《与朱元思书》《长江三日》等作品时,我先绘声绘色描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伟、秀丽幽美之处,然后谈自己游历之感受,继而依据课文即兴作画描摹其状,或展示挂图,激励学生游历、登临的欲望。在学生陶醉于美景时乘势发问:“面对这样一幅气势磅礴、秀美幽深的画卷,你的情怀如何呢?如果它隶属你所有,你能允许别人损伤它,或者从你手中夺走它吗?”接着,引入技能学习,明确认知目标:“这样一幅壮阔、优美、迷人的画面,若用镜头拍摄,很难展现得尽善尽美,可是用语言描写却有如此之神功,即使纵横万里,也能显现得层次分明,历历在目。请同学们深刻体味课文,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拍摄’景物的,并模仿其特色写出一段描绘景物的文字。”这样从江山自然美和文章语言美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既达到传授文化知识技能之目的,又实现了情意教育之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又互为手段。但这绝不是说二者可因此相互取代。因为二者虽相辅相成,却又有明显的区别。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制定和恰当实施两类目标。

首先从两类目标的内容看。认知目标反映的是学生在文化知识技能中的活动,而情意目标则反映的是学生在情感领域内的活动。其次,从二者实现的速度来看,也存在着差异。认知目标不管是知识信息,还是具体技能,在成功的教学中,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就能掌握。而情意目标中的兴趣、信心、意志品质等,都是不能在短期内形成的,它需要多次往复,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才能最后实现。再次,从二者行为发展过程看也不尽一致。因为认知内容在教材中是以序列形式出现的,所以其连续性比较明显,其层进关系也比较紧密。而情意领域的内容在教材中却显得很分散,再加上情意因素的纷繁复杂,就使其失去系统性、连续性和层进性。由于这种客观因素,二者实施时的行为发展过程是很难一致的,一个必须长远设想,一个可以近期打算。而且,两种目标达成后所保持的时效也是不一致的。情意目标会因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变化而变化,而认知目标实现后不但不会产生改变,而且会在实践中更加巩固。

用心

爱心

专心

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将情意目标与认知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语文学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新天地。

用心

爱心

专心2

推荐第5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

我认为“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点,我们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答案是“NO”。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教材改革还是课程改革,到头来都只是一种形式,教学结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环境、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三段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当然这些拓展和延伸的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内容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所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要靠广大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真正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融合”新模式。

推荐第6篇:十九大与工作结合心得体会

十九大与工作结合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催人奋进,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新时代的前进方向。“新时代、新使命”。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干事创业激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今后我将时刻不忘初心和使命,以身作则,以“三个结合”为出发点,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协调做好全县政治、经济、社会、生态、ww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县委决策部署提供依据。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年终工作总结、谋划明年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成果转化为落实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干劲,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年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各项考核验收工作,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同时,在对全年工作进行客观总结的基础上,我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新时代、新使命作为出发点,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认真谋划好2018年各项工作,筹备做好2018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各项事宜。

二、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加强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提升县委办公室在文字材料、档案管理、党史、保密、深化改革、督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整体业务水平,履行好县委办公室“三办三服务”职责,突出抓好县委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的督查督办,确保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县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办公室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县委办公室干部队伍的知识更新,真正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县委办公室干部队伍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出一支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听党指挥的队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推荐第7篇:教师心得体会之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下面是一篇教师心得体会精选之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看完后能对你有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在经过了为期一年的新教师培训之后,总的感觉是收获颇丰的。虽然这一年中断断续续地在小榄和xx市区之间来回地奔波,这一路中通常要更换几次交通工具。这对我一个晕车的人来说还是蛮不容易的,但是在辛苦之余,却依然觉得非常值得,因为这一路我都在学习,都在成长。 首先,我认为党校为们安排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都是非常合理,也非常科学的。在关于如何作好一名老师的理论学习,例如从学生到老师的这一心理角色的转变,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让我明白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心理转变过来。学生跟老师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老师更要有全局的而观念,要比学生更能预测事 件的发生,更要有冷静的头脑,能迅速而冷静地处理教学过程的矛盾和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这段时间的学习还为我们传授了作为一个老师,如何才能更好地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一课的学习对我来说有是很有益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成为了一位老师之后,就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有职业道德的老师。因为自从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我们的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想要教出好的学生,首先就要做好的自己。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有资格去教育我的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这一行业应该比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更完善更严格的职业首先规范,特别是作为小学阶段的老师来说,对学生的性格与品格的和培养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在认识了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之后,又为我们安排了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训。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最核心的能力就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如何将我们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这个过程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的。在这期间,党校老师带领我们去听了几节优秀而珍贵的示范课。人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如果总是只依靠个人的思维冥思苦想,很有可能是闭门造车。这样是无法取得好成果的。如果可以吸收先进的理论和其他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实施自己的教学措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优秀的示范课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展示它们的优势和特点。它们有story教学,词汇教学,游戏教学和简笔画辅助英语的教学。这些宝贵的经验给了我很多深刻的启发。我也正在努力地将这些经验吸收进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最后,我觉得此次的新教师培训是与我自己的新教师工作经历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自己正争取结合这些宝贵的学习经历,努力地做到学以致用,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快速得进入到轨道上。 以上是小编分享的教师心得体会精选之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更多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更新在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

推荐第8篇:阅读目标与教学

阅读目标与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方智范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

坚持课改理念和方向, 走向务实和完善

增加课程性质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

——“前言”

• • • 具有掌握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基本理念”

制定阅读目标所遵循的 基本原则是什么?

1.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教学建议”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解释”与“理解”

• • “解释”只有一个主体,它的对象完全是一个客体;更适合于自然科学对“物”的研究。 “理解”有两个主体,各自独立而相互对话;更适合于人文学科对“人”的研究。

—— [苏]巴赫金

• 设计对话情境 • 善于倾听对方 • 创造和谐氛围

2.阅读目标应渗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内而外”

“渗透”

“涵养化育”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

3.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 达成性目标 • 表现性目标 • 过程性目标

文本研读

• 是这样 • 怎么会这样

• 这样的感觉从何而来 • 不这样又会怎样

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语法、修辞教得详细甚至于烦琐,徒然使学生厌倦,还是要简单地教一些,而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随时给他们指点启发的好。

——叶圣陶《关于师范教育》

(1983年)

一到指点语法,就多数跟章法脱节,而把那些孤立的、烦琐的、行不通的、不合语言事实的句法或字法生搬硬套,对于本来可通的词句,拿着那些死框框来吹求错误而以为近于“纯洁”;对于理论知识,又把人家的“骈拇枝指”的畸形发展强加于自己的汉语而以为可致“健康”。这大约就是多年来语法教学不起作用甚至引起反感的主要原因吧。

——黎锦熙《所谓“黎派”语法诸

书的评价》(1984年)

《桂林山水》教学

• 教师示范朗读 • 学生自由朗读 • 展示关键词语

• 在语境中感受(词-句-段) • 默读,圈点勾画 • 交流感受,多元理解 • 屏示:改成诗行

《桂林山水》改写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怎样理解阅读能力的 综合性特点?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1.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 中的重要地位

《春笋》

一声 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我真为孩子们痛心,词并没有带着鲜明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意识;词从一朵散发着芳香、生气盎然的鲜花,变成了一片夹在书页当中的干枯叶片,只能使人从表面上回忆它的生气。

——苏霍姆林斯基

2.理性分析也离不开感性

• 感性 • 知性 • 理性 知性——

把多样性统一的具体内容拆散开来,作为孤立的东西加以分析,只知有分,不知有合 。(王元化《论知性的分析方法》) 3.感性与理性统一, 体现阅读能力的综合性

梁启超:三步精读法

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

鸟瞰——解剖——会通 整体——局部——整体 综合——分析——综合

解剖了一个青蛙,却丧失了整个生命。

 [英]伍尔芙

一个理性的人,乃是毫无人性的怪物。

——[英]罗素

《跨越百年的美丽》

•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 •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4.理解性阅读与 创造性阅读应该统一

“教学建议”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文本的规定性

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本文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伊萨尔)

怎样理解文章的 一般阅读目标?

1.什么是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

•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学段)

•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三学段)

2.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概括:

体会:

理性判断

感性把握

注重结果

注重过程

强调统一

强调自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绿色消退了 • 毁灭了大自然 • 这是一场灾难

• 这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3.关于质疑、合作、探究 每个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 ↓

教学共同体 ↓

共性教学目标

《修鞋姑娘》

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

花钱多点不在乎。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对实用性文章的 阅读有哪些要求?

1.课标对文章的分类

实用性文章

• • • • • 说明性文章 议论文 新闻报道 科技文 日常应用文

……

2.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说明性文章目标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三学段)

• 把握顺序 • 抓住要点 • 了解方法 • 品味语言

《蝙蝠与雷达》

• 填写预发的蝙蝠飞行试验报告单(做一个小小科学家) • 屏示蝙蝠飞行模拟图 • 完整叙述蝙蝠飞行的原理 • 学习潜水艇原理(拓展环节)

3.关于非连续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

• 统计图表 • 数据表格 • 曲线图 • 图解文字 • 凭证单 • 使用说明书 • 广告 • 地图

五 为什么文学阅读要

重视体验、感悟和品味?

1.文学阅读要鼓励 个性化感受和理解

文学阅读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评价建议”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文学作品像一座大冰山。

——海明威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歌德

2.叙事性作品的学习重在感受和体验

叙事性作品阅读目标

•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

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一学段)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学段)

•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第三学段)

• 感受形象 • 体验情感 • 品味语言

设身处地 身临其境

《军需处长》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咬文嚼字》

3.学习诗歌重点在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 诵读 • 朗读 • 朗诵 • 吟诵 • 吟唱

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耳闻其音 心通其情

文学的“无用之用”

冰桃雪藕,食之鲜可以饱。然却病延年,粱肉不逮。论诗者所以当知无用之用。

——[清]刘熙载《游艺约言》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教学委员会 转)

推荐第9篇: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对“工学结合”活动的认识与体会

——工程监理专业工学结合心得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刘郁贞

随着我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深入实施,我院针对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工学结合实践活动,工程管理系工程监理专业学生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从中受益匪浅,我作为一名工程管理系的普通专业教师,对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更是感触颇深,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工作谈谈对工学结合活动的体会。

一、对“工学结合”活动的初步认识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工学结合”活动的直接效果

通过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发现,此次“工学结合”活动效果十分惊人。 其一,学生通过在施工、监理企业的顶岗实习,深入地了解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学会了技术。许多在课堂上无法讲清的概念、施工方法,学生在现场很快就掌握了。

1 其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其中,有许多动人的实例。如有一位学生,在

一、二年级时,专业思想不端正,经常旷课、迟到,学习成绩较差,补考、重修课程很多。教师经常为其能否毕业而担心。短短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其整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认识到专业学习对就业的重要性。这一学期,他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缺课现象几乎绝迹,结果,这位学生还在学校为他找到的对口工作岗位顺利就业。老师们都发现,实习回来的同学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再不用劳心劳力督促他们学习了。

其三,学生在施工企业的现场工作,还使他们获得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例如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社会能力和责任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等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四,工学结合对学生们的就业产生了十分良好的作用,有些学生就此与实习单位结下因缘,毕业后就到企业工作。即使没有马上找到就业单位的,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意识地在各方面培养自己具备更强的的就业实力。最起码,经过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在见工的时候,再不会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三、对“工学结合”活动的深刻体会

通过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感受,更加深了本人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解,现总结如下:

(1)“工学结合”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工学结合”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工学结合”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工学结合”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6)“工学结合”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7)“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以上就是本人对“工学结合”活动的几点认识与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结合本职工作,继续深化“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活动,为培养出复合型、专业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10篇: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对“工学结合”活动的认识与体会

张青

随着我校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我系针对物流、电商专业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积极与国商物流公司开展合作,组织16春级学生到天津阿里巴巴物流园参加工学交替的实训活动。

为期24天的实训,在学校、家长、企业大力支持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回顾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带队教师每件事仍历历在目,下面我用几个词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个词是“责任”。10月24日,我们师生一行,像一支开赴前线的队伍,告别了父母、学校、家乡,满怀新奇、喜悦还有些许胆怯地踏上了去往天津武清的征程。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的平安健康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校领导带队将学生们安全送达厂区后,特别嘱咐一定要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作为带队老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利用学生大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反复强调,工作时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休息时严禁单独外出,注意交通安全,提高防抢防骗意识等,让每位学生在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每天从宿舍到厂区,我们带队教师坚持全程接送,确保每位学生安全;将学校半军事化制度延伸到校外,严格宿舍管理,学生外出报备,晚上按时就寝,确保学生安全。

带队老师的责任还体现在后勤保障上。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生活经验少,准备难免不足。我们老师在出发前,通过微信、电话提示

1 家长准备好行李、日常用品以及药品基础上,自己再多准备些被褥行李,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到了厂区后,部分学生水土不服,感冒生病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专门抽出一名教师在宿舍全程陪护,为孩子们买药、订病号饭,确保孩子们早日恢复健康。为保障孩子们每天都有百分百的状态工作,我们教师帮孩子们取快递、买水果、通厕所、提供热水,虽然每天都要十一二点才能休息,但能为孩子们挤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

第二个词是“感谢”。这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除了师生的共同努力外,还离不开学校、家长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多方考察筛选,挑选最优质的企业合作此次项目,校领导带队将学生安全送达厂区,查看学生工作和生活环境,并就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实训期间,校领导再次赴厂区慰问师生,为学生鼓劲,并将身体不适的学生接回学校;在这里我特别感谢国商物流的戴总,给予我们师生的支持和帮助。实训期间,由于宿舍驻地比较偏僻,周围配套不足,戴总自费帮我们忙里忙外,给孩子们买药、联系日用品供给,特别是深夜带着得急病的孩子到廊坊医院就医,让孩子得到及时救治。此次实训的圆满完成也离不开咱们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刚参加实训时,由于工作强度大、规章制度多,有的孩子开始打退堂鼓,家长和老师合力及时稳定了孩子们的情绪。孩子生病时,家长们的鼓励也帮助孩子们更加坚强。

第三个词是“惊喜”。这次实训实在天津武清的阿里巴巴物流园。学生们每天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尤其双十一期间订单骤增,工作任务

2 越来越繁重。这对于一群第一次远离亲人、离开校园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作为带队老师,我们积极跟孩子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安抚他们的情绪,化解他们的疑虑,给他们鼓劲。让我们惊喜的是咱们职中的学生也非常的“给力”。同学们实训期间,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干出了咱们职中人的风貌,打响了咱们职中人的品牌,赢得了企业的好评。其中孙也、李媚、杨晓婷、柴佳君、陈雨欣、张露淼、杨雪七名同学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一天没有休息,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李帆、杨彩英两名同学第一天上岗就破了“制单”岗位的纪录;“双十一期间”王彤彤、高洁两名同学荣获菜鸟网络优秀员工称号;孙也、李锦丽、王悦(物流)、刘珂君、李媚、柴佳君、王新奇、刘佳兴八名学生被评为先进个人。

转眼间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训已经结束,我们的孩子们经过这段战火的洗礼,收获了汗水和幸福,蜕变的越发成熟与稳重,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和带队老师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学校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让孩子们尽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我相信我们职中人一定能够在未来的职业战场上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谢谢大家。

第11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

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有关感悟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第12篇:“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2016年1月13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围绕“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达到读写结合目的”这一活动主题,我参与了高段组的研讨,组内大部分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大家各抒己见,收获颇多。尤其侧重讨论“寻找语文读写教学的结合点”,最后达成共识:在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例如《小摄影师》主要讲小男孩因为忘记了带胶卷没能给高尔基照相而匆匆离开了。小男孩离开后去了哪里?他还会回来吗?相照成了没有?到了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先说说,再写下了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育学生做事态度认真很重要。

2、从省略号处入手

例如《风筝》中“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个省略号耐人寻味,孩子们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他们会有哪些心情变化呢?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感受童年快乐或回忆自己和伙伴们玩耍的空间,让孩子们有感而作。

3、从文中关键句入手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让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用上“有的 „„有的„„有的„„”接着把贝壳的颜色和形状具体写出来。这不仅能让学生加深了总分写法的印象,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4、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的“抽出”用词十分准确,引导学生运用换词式,•体会“抽出”一词的巧妙之处。•

5、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

例如《赵州桥》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都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法分别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在学了这两段之后,安排一个小练笔,给了总起句,让学生接着写。安排题目给学生选择,

(一)公园里的景色真美!

(二)操场上真热闹啊!

(三)超市里的东西玲琅满目。

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总分构段方式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学生从读中悟写,读写结合,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第13篇:“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善于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

武宣县思灵中心校 潘金召

作文难,作文起步更难。作文如何教?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普遍存在的困惑。作文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我也一直在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去年覃扬梅老师去桂林听课回来上了一节汇报课,用文本做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作文的时间缩短了,可收到的效果却很好。上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三年级的语文,虽然我一直在教语文,可三年级我却是第一次上,作文起步如何教?起初我很茫然。我也大胆尝试着用文本做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去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每一个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各种仿写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和我原来想象中的结果要好得多,学生写作的兴趣很浓,有几个同学平时自己还主动积累材料,把写好的作文拿来给我改呢。上学期,针对作文指导,我提出了“利用教材,进行有效地仿写训练”,在全校进行了教研活动。凑巧,上周五,教育局教研员曾春莉老师到我们乡组织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让我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更加充满了信心。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1、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地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小摄影师》主要讲小男孩因为忘记了带胶卷没能给高尔基照相而匆匆离开了。小男孩离开后去了哪里?他还会回来吗?相照成了没有?到了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我让学生先说说,再写下了来。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他们会滔滔不绝。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育学生做事态度认真很重要。

2、从省略号处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例如《风筝》中“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个省略号耐人寻味,孩子们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他们会有哪些心情变化呢?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感受童年快乐或回忆自己和伙伴们玩耍的空间,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真心体会,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从文中关键句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一些起到总结但内容并没有扩展来写的句子,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用上“有的 „„有的„„有的„„”接着把贝壳的颜色和形状具体写出来。这不仅能让学生加深了总分写法的印象,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4、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觉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的“抽出”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抽出”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抽出”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用“长出”或“生出”而用“抽出”?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抽出”一词把枝条在春天中快速而有力地长出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5、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

作者如何表达一种意思?如何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具体表现出来?如何把一件事说明清楚„„这就是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是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学生写作文,掌握写作方法很重要。例如《赵州桥》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都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法分别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在学了这两段之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我给了总起句,让学生接着写。我安排了三个题目给学生选择,

(一)公园里的景色真美!

(二)操场上真热闹啊!

(三)超市里的东西玲琅满目。 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总分构段方式的理解和运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读写结合,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让学生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全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潘金召

2014年2月24日

第14篇: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 曹建新

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生物教师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从努力实践到积极创新,开发制作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知识,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今天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张利口,博闻强记、引经据典的传统教学;而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整合。

一、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课。

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我认为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学科技术、信息技术、学生的研究学习素质,更好地达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一般来说,信息是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的一种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信号与消息。信息包括以下几个要件:信源、语言符号、载体、信道、信宿、媒介。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因此,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电脑技术,它的范围要宽广的多。

生物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生物学科课,不是电脑课,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生物多媒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合各种手段、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质的提高。生物整合课与生物多媒体课不相同:生物整合课不仅信息技术手段、方法与学科教学手段、方法的整合,还包括教师教的艺术,学生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学习评价,师生沟通。生物多媒体课为教师的“教”提供方便支持。“生物整合课”更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渗透,对整个教与学过程、评价、延伸学习的整合。

生物整合课是生物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

1 和功能不能削弱,课就是课,不能上成远程教育。

二、如何上生物整合课?

生物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教与学。目的是把信息等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生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达到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1、认真选择整合的点:整合是广义的整合,可以是课堂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的整合,不一定是全过程的整合,可以是课堂上不同手段的整合,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整合就是要电脑,就要网络,要先进的软件,没有电脑就不是整合了。

《消化吸收》:材料多,素材多,但是消化、吸收很少直观动态的内容,使用flash动画,数码摄像技术等进行整合,使学生看到家兔肠胃的蠕动,消化过程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物的移动等等;

《空中飞行的动物》:为什么鸟能飞行?如何适应飞行?与飞机有什么不同?选用flash动画整合飞行原理。摆脱了学生问:为什么能飞?有翅膀的答案。。。。。。。

2、发动学生,精心整合。整合最简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我们上整合课我都是引导学生加入整合课的研究行列:

在发动学生方面有很多东西学生是可以完成的:生物标本的采集、收集、购买;生物视频的拍摄;生物图片的照相;生物实验的模拟;生物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生物现象的观察等,都可以发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整合。

作为教师要备好课。备课不仅仅要备重点、难点,备学生,还要把知识呈现的手段、方法、时间备进去(何时呈现,怎样呈现,重点内容多几个方式呈现和互动)。

因此,不是整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或者某项技术,其实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是很重要的整合手段之一,这就重视了人的资源,重视了以人为本。

3、选择自己适合的媒体技术。不要盲目的追求好看,追求很高的信息技术,而要实用,要自己最擅长的技术。目前很多老师都掌握了PPT、flash等较高级的软件的使用,但在制作是往往要化大量的时间。这就让老师准备一节课往往要花

一、两个礼拜的时间甚至更长,

2 很多老师不愿意上整合课。其实,FrontPage,PowerPoint、WPS、OFFICE、ACDsee等软件的也使用很简便,花的时间也很少,我们不要盲目跟风做复杂的课件,做适合自己的课件,整合适合自己使用的技术和素材就行。

有的时候,我就直接用视频软件播放拍摄的青蛙的心脏的跳动,这样还更加真实。不要强求自己非常完美,可以逐步完美。

生物复习课,我就用WPS进行整合,把练习和提纲整合;学习细胞的结构,我们不但让学生看显微细胞摄影、细胞模型、细胞图片、还要进行细胞结构图的绘画,这也是很好的整合,这个整合不用电脑就可以,因此,我们选用合适的技术整合是看自己的技术水平,也看实际的需要,做到简单、快捷,突出重点就行。

整合不一定要有课件,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授课意图;要有一定的交互性;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要适合自己。

三、正确的评价导向。

一节生物课,是具有生物课的基本要求,生物整合课,也有基本的导向,才能引导老师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有方向,有技术,有积极性,是保证生物学科整合课能正常开展的关键。

1、贯彻新课程标准。包括认知、情感、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等目标,反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智力因素。

2、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3、要求内容与课程设计,能适合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吸引学生适当参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发挥生物学科整合的优势,教学方法适宜、灵活、有创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生物教学语言清晰、科学严谨,适当板书。

最后,作为生物老师,我自己要加强学习,不但要向老教师学习经验,还要学习新技术,了解时代的发展,把最新的技术引入课堂,先让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提高我们的整合的能力,在三尺讲台上拓宽教与学的广阔天地。

第15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什邡禾丰中学 魏正双 王文春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成熟,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谈谈我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作为数学教师还应学习和掌握

一、二种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如《几何画板》、Authorware等。只有熟练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⒈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教学平行线时,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火车铁轨这一直观的平行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用两列火车平行行驶来象征平行线,可以提出假设如果铁轨相交了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并用火车展示列车相碰的动画、碰撞的声音,这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平线是不能相交的,没有交点这一性质。

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的为数学教学虚拟现实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猜想,从而发现定理和结论。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分组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每组学生均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又因为是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记忆往往更深刻。

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方便的化静为动,动态的展示教学要点,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往往能轻易的克服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解析式和图象的联系用动画演示,教师移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让函数图象的位置、斜率发生变化,指引学生观察关系式y=kx+b中k、b值的对应变化,从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深刻理解到b的大小决定图象与y轴的交点位置,k的大小决定图象的斜率,这在解答后面的典型题:给出函数图象确定k、b的值时非常有用。又如,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非常的直观,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很轻易的理解各种情形的三角形全等这一重、难点,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有这样的效果,往往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相同的效果。

⒋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化,老师可以指引学生分多种情况去探究,如,原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垂直等情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一部分学生还由结论提出问题:要使中点围成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需满足的条件等,这一正一反的探究思考,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做到了举一反三。

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精神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即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老师可以在教师机上对学生机个别指导,也可以对某个学生的解答予以转播。这时受到肯定的学生倍感骄傲,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精神更高。又如,在课件中设置做对用掌声予以表扬,做错给出提示等,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而且设置恰当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用课件要达到某个目的,是突破难点还是教学新知识点,还是新课的引入,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以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学。

2. 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课件当然好,但是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课件的制作者是不现实的,要做一个完整的课件是很耗时费力的,作为教师主要要能合理的使用课件,我们提倡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有选择有针对的使用。就算自己制作课件也要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小的、片段的课件达到教学目的就行。

第16篇:拼贴与绘画结合教学设计

《拼贴与绘画结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与应用性。此课注重绘画与材料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学会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由的拼贴以及相互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尝试使用撕、剪、拼、贴等方法,利用不同材料创作有趣的作品;学习用各种材料传达某种信息,表达不同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贴和绘画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丰富艺术创作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材料的丰富,感受艺术语言的丰富,进而感受世界的丰富。增强环保意识,享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合理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做出有创意的拼贴造型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想象,生动有趣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有趣的画,同学们想看看吗?(想)

出示三幅范作:表现同一内容的三张画《创意人物》

师:谁能说说这三张作品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表现的?(生:用彩纸拼贴,有用彩笔直接画的,还有用了拼贴和绘画结合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今天欣赏的作品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内容,但运用的方法不一,一个是拼贴,一个是绘画,还有一幅是既有拼贴又有绘画。这节美术课我们就运用拼贴与绘画的方法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

出示课题:《拼贴与绘画》——有趣的画

二、新授:

师:拼贴与绘画结合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艺术表现方法。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欣赏几组富有创意的作品!

1、欣赏几组富有创意的作品

师:注意观察画面上的内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材料?(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回答,师进而小结)

2、欣赏艺术家的作品 ①毕加索《藤椅上的静物》

②马克斯 恩斯特《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师总结:这些作品最难的就是艺术家的创想,他们的创想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不断追求。

3、启发交流创想:(小组讨论)

师:欣赏大师的作品,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下面请大家看看你手中的材料,你想利用它们完成一幅怎样的拼贴与绘画结合的作品?(各组派代表说说本组的创想)

4、范作展示:

①《变形人物》用废旧报纸采用撕纸方法拼贴,黄蓝色绘画背景,设计独特生动,富有创意。

②《七彩树》用多种材料拼贴组合出花朵(如:瓶盖、皱纹纸搓条、废布片、海报、纽扣等)画出树干、枝、叶。

③《花儿朵朵》利用纸杯拼贴出花的形状,用不同颜色丰富花朵的色彩。

师小结:同学们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大胆创想,这样才能感受创想带来的乐趣。

5、提出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利用材料进行拼摆、组合,在用绘画的形式完成一幅精彩作品。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单独创作。

三、学生伴随音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有创意的作品,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展示: 把每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小组成员介绍本组作品。评选出色彩鲜艳的鲜花奖,创意独特的金点子奖,制作精良的巧手奖。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变废为美,美化生活”。不要让有用的东西成为垃圾,破坏了我们美丽的地球。同学们我们应更多地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大声齐读最后一句话)

辽海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拼贴与绘画结合》

单位:平山区群力小学 执教:张克颖

第17篇:拼音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

拼音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

汉字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但学起来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也就让汉语拼音成了学生学习中的第一道难关。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充分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重点开发各种直观和有趣的课件,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一、运用多媒体,激起兴趣。

在拼音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声母、韵母发音时正确的方法,从而把声母、韵母读得既正确又清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第一册>,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公鸡、一个切开的西瓜、一个气球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拼出来的?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ɡōnɡ jī qì qíu xī ɡuā,对应出示在图片下面。引导学生读: dà ɡōnɡ jī的j,qì qíu的q,xī ɡuā的x。运用多媒体,比直接在黑板上的板书,效果好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涨,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二、利用直观的教具,引起兴趣。

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起注意。在教学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人物,能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每个拼音字母都配上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认真观察图画与字母的联系。充分利用课文中现成的插图、字母卡,教学时把新授的拼音与相对应的卡结合起来。必要时自制一些颜色鲜艳的图卡,以补充课本中现成教具的不足。如教学声母p,问学生:“小朋友,洗完脸后,你是怎样泼水的?”出示制作好的图片和拼音卡片,边读,边做泼水的动作。“泼水泼水ppp。”

三、编儿歌,读出情趣。

人脑中的形象信息量要远远多于语言信息量。我喜欢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记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心理学家说,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长久保持信息。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强调形象的重要,他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形象记忆就是在记忆时尽量多印留直观形象,尽量多运用形象思维,以提高记忆的效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它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即直观形象的事物给人的印象较为深刻。识记过程也是这样,直观形象的的材料比枯燥抽象的材料容易记住,直观实物形象易于记忆。各个字母形体比较抽象,比较难记。教学生记各个字母形体,可配上儿歌,能把抽象的韵母、声母形象化。如:

1、单韵母儿歌

单韵母,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

公鸡打鸣,嘴巴圆圆 o o o。 白鹅照镜,嘴巴扁扁 e e e 。 妈妈晾衣,上下对齐 i i i 。 乌鸦衔食,嘴巴小小 u u u 。 小鱼吹泡,嘴巴扁扁 ü ü ü。

2、声母儿歌

读声母要留心,堵住气儿再发音。

像个6字 b b b ,小猴推车p p p , 两个门洞m m m ,一根拐棍f f f , 左下半圆 d d d ,模特表演t t t,一个门洞n n n , 一根小棍 l l l , 鸽子飞翔ɡ ɡ ɡ, 机枪向上k k k,一把椅子h h h , i下加钩j j j, 像个9字q q q , 一个叉子 x x x,像个2字 z z z ,半个圆圈 c c c , 蚕儿吐丝s s s,z加椅子 zh zh zh,c加椅子ch ch ch, s加椅子sh sh sh,小树发芽r r r,树叉树叉y y y, 波浪波浪w w w。23个声母要记住!

3、四声

一辆红色的小汽车,在平路上行驶表示第一声,上坡表示第二声,下坡又上坡表示第三声,下坡表示第四声。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富有音乐感的便捷直观的形式,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能增强学生的愉悦感和音乐感。

四、讲故事,学得有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有趣地学,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编故事,讲给学生听。我教学第一册>时以故事引入:放学了,亮亮和丽丽来到一个漂亮的公园玩,那里有绿绿的草地,挺拔的大树。亮亮感觉有点渴了,就拿出书包里的矿泉水边喝边看着水里的蝌蚪,丽丽边看着蓝蓝的天空边喝着矿泉水。水里的蝌蚪在玩捉迷藏,两只蝌蚪正好粘到水草上,形式一个“k”字;亮亮和丽丽坐的椅子就像一个“h”字;天空中一只白鸽衔着一枝柳条飞过,柳条被风吹着,弯成一个“ɡ”字,草地上的两只白鸽看着空中的伙伴,羡慕极了,亮亮和丽丽真喜欢这里呀! 小孩子对故事充满了兴趣,注意力被吸引住了,自然跟着老师的思路,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

五、运用多种方法教拼音

1.声情并茂读拼音。

读是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读得好,记得牢,才能顺利通过识字这一环,为学好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教学中我总是借助图画让学生感悟字母的发音,如教学单音母a时,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内容,使学生理解a的音是小姑娘张大嘴巴,从喉咙里发生出来的。教师示范读a,请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然后再体会发音要领,最后师生表演医生给小姑娘看病,同桌相互扮演医生看病练习发a的音。教a的四声也结合图体会,一声平,一辆小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奔跑,告诉学生读一声时,声调要平直;二声扬,小汽车向坡上爬,表示读二声时,声调逐渐升高;三声拐弯,小汽车先向下开,转弯向坡上爬,表示声调先下再上;四声降,小汽车直向山坡下开去,表示声调向下去。训练a的四声读法,我一边讲解,一边示范领读,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模仿练读。教师借助自然,逼真和恰到好处的表情和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来加强表现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认认真真写拼音。

写好拼音是学好拼音的关键一环,同时为今后的写字打下基础。书写前要做好准备,如:让学生分清左右,认四线三格,认识左斜(/)右斜(\),左半圆( ),右半圆( ),左弯竖( ),右弯竖( ),竖右弯( ),竖左弯( )等基本笔画;指导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如教ɑ的写法时,教师先告诉学生应写在四线三格的中格,先写左半圆( ),再写竖右弯( )。然后领着学生书空练习,再让学生说说写法,怎样写好看,教师要提示左半圆要写得圆,不要写成细长或扁宽,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先记住字母的形体再书写。我巡回指导,最后表扬展示写得好的,对写得不匀称的个别辅导,让他们正确书写。

3.巧妙方法记拼音。

低年级儿童记得快,忘得更快,我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他们学拼音。①游戏记忆法:我让学生亲手制作字母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帮助记忆。如拿“i”卡片的同学找到拿“u”卡片的朋友,就可以组成iu和ui;拿“i”卡的同学还可以找到拿“e”卡的朋友,组成ie和ei„„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还增强了趣味性。②表演对比记忆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形近、易混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形体,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对比记忆,加之表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b—d两个声母,学生很易混,我就让两个同学盘腿相对而坐,让学生观察他们盘腿的样子就像b—d,再让学生分辨b—d半圆的方向,使学生记忆犹新。③编顺口溜记忆法:对于声母中几组易混的字母我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如b—d可记:正六(6)b,反六(6)d;p—q记:正九(9)q,反九(9)p;n—m—h记,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一把椅子h.j—q—x与ü相拼的规律我也编了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马上就脱帽。这种方法学生愿意记,记得牢。④实物直观操作法。如学了声母b与ā相拼bā,拿出8支小棒,8支粉笔让学生边数边拼读记忆;b与ǐ相拼bǐ,可让学生认识各种笔(铅笔、粉笔、圆珠笔等)。

当然,以上各种方法是互相补充,可交替使用,课下带领学生做游戏,请学生用拼音说出游戏名称,比如:bá hã。玩丢手绢的游戏时,被抓的可背顺口溜或背声母或韵母,这样既巩固了课上所学知识,又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利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悟,使汉语拼音形象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4.读写结合用拼音。

学拼音是为了用,只会读不会写,只会写不会读,都不能使用自如,只有读写并进才会相得益彰。学完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章节后,我每次上课前几分钟,都进行读写训练,巩固拼音。即:先出示图画或实物,写音节,再让学生把手中卡片上的音节与图画或实物对号入座,请学生齐读音节。我还充分利用活动课进行这方面训练,语文活动课上,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音节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并评议谁写得多,读得准,声音洪亮,就给予表扬,并鼓励差的学生多努力。我及时把好的作品展示在拼音园地里,让大家欣赏、拼读,并给写得好的学生戴上小红花。同学们学练拼音的兴致可高了。

六、让学生动起来,点燃激情。

一年级的学生都爱玩,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以点燃学生的激情。根据学生爱唱爱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边唱、说,一边拿出手来描空、做动作,特别是对哪些容易混淆的字母如b d p q等声母的教与学就解决了。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举起左手,右手叉腰,b b b。举起右手,左手叉腰d d d。左手放下,右手摸头p p p。右手放下,左手摸头q q q。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贪玩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他们不仅好看、好听,还要好玩。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

b、p、d、q几个声母的区别是一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我通过设计 “变魔术”的游戏。让学生准备一个半圆形和一根小棒,然后把小圆环随意摆放在小棒的左上方或左下方,右上方或右下方,分别组成这四个声母,先自己边摆边读,再同桌之间互相考考,反复巩固,解决了这一难点。

七、与生活经验的整合,营造氛围。

拼音教学贴近生活化,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孩子创设一种语言环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如:wǒ ài shànɡ yǔ wãn kâ 。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我还鼓励学生自制音节卡片,贴在家中的电视、衣柜各处,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

汉语拼音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所以,我们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今后,我将继续通过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汉语拼音学好。

第18篇:与专业结合 改革“大学语文”教学

与专业结合 改革“大学语文”教学——以职业学院商务贸易类专业为例

------------------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6日出处:科技经济市场 2007/06作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卫萍已经有142位读者读过此文

[摘要]“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探索,“大学语文”才有出路。

[关键词] 专业;大学语文;改革

一、与专业结合是现实的要求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以提升综合人文素养为目的,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正是由于开放性,什么都包括,天文地理都可以在里边,于是造成了该课程自身内涵、学科定位的不确定性。而当下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也不必学习所有的知识,更不可能通过某一门课来了解所有的知识,于是“大学语文”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处境,它的学科存在合理性受到质疑,不仅不断地被边缘化,甚至部分高校取消了这门课程,或者以应用文写作这样的课程来取而代之,而在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的一些高校里,也有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没有给他们提供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1]这真是“大学语文”的悲哀。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悲哀之余,我们是否该彻底地进行反省呢?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专业化,于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具体的专业技能和实用课程的学习,“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想法变得非常突出。于是有人就责怪学生急功近利,忽视精神纬度的建设等等[2]。而我认为与其一味地批评指责,还不如想办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认可这门学科,喜欢这门学科。如果说“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3]那么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认识到这门学科如何可以从“无用,,达到“有用”。

尤其是职业类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直接指向就业。我从来不想否认教育的本质是不断地完善人,但是在这个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社会背景下,满足学生的就业生存需求才是第一位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真正地替学生着想,给予他们最渴望的。另外从理论上看,马斯洛已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阐述得非常明确,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具体落实到教学改革中,就是要想办法将“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也许有人会问,这样与专业结合,会不会削弱这门课的人文精神内涵。对此,我想说的是,将“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不仅不会弱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反,只有这样做,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才真正遵循了教学规律,才能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塑造,否则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只会落空。

二、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结合进行改革

要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本学科中选取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来补充完善学生与专业就业有关的知识学养和技能。下面我就以商务贸易类专业为例来阐述教学内容上的改革与尝试。

1、解读名篇考虑到专业

在教授大学语文时肯定会讲一些经典名篇,但是选取经典名篇中的什么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讲《周易》,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其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安时处顺”的生存智慧,如果考虑与专业结合我们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周易》的取名艺术呢?如果学生能汲取其中的智慧,在将来的商战中能给自己的商店、商品取个好名字,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再比如在介绍《史记》时,如果考虑与学生的商务贸易专业结合,教师就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同学吸取项羽失败的教训,并指导学生如何辨证地看待刘邦并学习借鉴他的成功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取得商战中的胜利。再比如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在讲《三国演义》时,为什么不可以多讲讲其中的智慧和策略呢?毕竟商场如战场啊!再比如讲《红楼梦》时,是否可以专门谈谈王熙凤与探春的管理能力呢?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贴近,能直接给学生有益的启发,因此很受同学喜欢。

2、联系专业背景,贯通中西

我教的学生不少学的是对外商务贸易,他们很多人以后面临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时,特意补充了西方的文化思潮、先进理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这样贯通中西的视野,不仅可以使学生“知己知彼”,有助于他们将来事业的发展,而且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境界也获得了提升,当然与此同时这也给我的“大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

3、依据专业需要,落实好工具性任务

工具性是“大学语文”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专门开辟了相应的写作教学单元。学生走向社会,需要撰写求职信、调查报告、专业论文、文艺评论等应用文体,而我就尽量结合他们的专业需要教给他们相关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格式规范。当然有的学院除了开设《大学语文》外,还开设《应用文写作》这样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则需要两门课的教师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免授课内容的重复。

4、突出专业优势,启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比如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木兰辞》时,我专门结合学生学商的专业背景与他们谈美国迪斯尼公司投资改编拍摄《木兰辞》并从中挣足钱的后文学产业链情况。我的介绍让学生看到,美国是文化产业强国,牛气冲天地将生意做到我们家门口来了,而我们却只能眼见“肥水枉湿他人田”。这对学商的同学不能不说是个有力的刺激。很多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等于就是文化产业强国,其中一些学生看到了文学文化中的商机.甚至想毕业后从事精神文化生产领域的工作,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学生的这些反应

让我很激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改革之路。

三、在教学方法上与专业结合进行探索

专业是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因此在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利用专业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利用好有相似专业背景的人物

比如在介绍孔子思想时,我专门选取与学生专业背景有关的人物——孔子的高徒子贡为突破口进行讲授,因为他是彪炳千秋的儒商典范。子贡十七岁拜孔子为师,深得孔子学说真谛和儒家思想精髓,他以其齐家治国之气魄,勤奋好学之精神,博济广施之胸怀,谦逊至孝之美德,垂名百世,成为历代儒商推崇效仿的楷模。他不仅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商人,后来他还长期担任鲁、卫二国宰相之职,成为儒家第一代弟子中至富与贵者。到今天还专门召开国际子贡儒商文化节,以此表达后世商人对这位儒商鼻祖的景仰和尊崇。有了这样一个导人,学生被吸引住了,产生了学习孔子思想的浓厚兴趣。

2、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教的学生所学专业是商务贸易类,其中不少学的是对外商务贸易,因此他们都比较“洋”—对“知彼”比较感兴趣,对我这门要从先秦讲起的公共文化课一开始不予重视。我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启发他们认识,在对外商战中“知彼”固然重要.但“知已”更不可少。在介绍古典文学部分时,我力求以专题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精华介绍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认识“越是民族的,越能引起世界的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国文化的价值所在。如此,学生不仅愿意“知已”了,而且还越来越“爱已”“惜已”。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根据专业需要,采用有助于相关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

商务贸易类的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授课时我尽量想办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锻炼。比如我安排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进行专题研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组合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己进行分工合作,找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登台进行汇报,并解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等等。这样综合性的实践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被上“活”了,学生也感到受益匪浅。

当然强调与专业结合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过去,原先教材中好的教学内容要继续保持,原先一些好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继续使用。提出“与专业结合”,旨在提醒,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大学语文”教学应考虑时代发展的需要,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庄子的“以天合天”,根据规律办事的思想我们不陌生,孔子的“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思想我们更是熟悉,现在的关键就是看我们如何将先贤的这些宝贵思想认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我期待着“大学语文”能被更多同学的喜欢,能被更多的人认可。

参考文献

[1][2] 黄越华,杨宏.对大学语文定位及教学现状的思考[J].北京教育.2006.06(高教)第41页、第41页。

[3] 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第20页。

陈卫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第19篇:识字教学与文字学的结合

字理识字教学

一、什么是字理识字

当前的识字教学,可谓流派纷呈、方法各异、风格多样,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汉字科学研究的重视还是很有够的,师范学校《语基》教材中有关文字学的知识非常有限,因而,即使师范校毕业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字学基础仍是非常薄弱,在教学中很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多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而已。如“大”字,只要学生能说出一横一撇一捺,有三画;“男”字只要能说出是上下结构,老师即夸其“顶呱呱”。诚然,在学生初识笔画和结构阶段,这样的笔画和结构教学也是必要的,但在些之后仍千字一律地、毫不讲“理”(构字原理)地机械教学和机械识记,其结果当然就是生字回生率高、书写错别字多。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把上述两个字分别析解为:“人”跨腿伸臂表示“大”,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那么,像“大”、“男”等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会是抽象的笔画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其“质”是根本不同的。识字要以感知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至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机械记忆容易遗忘,意义识记则印象深刻。因此,评价一种识字方法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忘记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

由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汉字的形体不是随便画成的,而是遵循着一字的原则和方法的,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有一字的理据。如果我们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形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这就是字理教学。字理教学对于原构字(结构理据没有发生变化的字)来说,主要解释形体构造跟所记录的词语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变异字(结构理据发生了变化的字)来说,则应该进一步说明形体的演变过程。因此,我们所说的“字理”实际包括构造之理和演变之理两个方面。动态演变是纵向的,贯通古今的;而静态构造是横向的,可以分为字源构造、历变构造和现实构造等不同的构形模式。

二、字理识字的好处

汉字构形既然是有理据的,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就应充分利用这些理据,让学生明白某个形体的来源及其结构功能这对于辨析字的形义,掌握字际关系、字词关系和词义系统,甚至对古代历史和文化,都是有好处的。我现在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让大家体会一下字理识字的好处。

(一)、字理有助于辨析形近字和纠正错别字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汉字在据义构形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形近字给学生的认读和使用带来很多麻烦,所以是汉字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形近字的辨析,通常是在形体上作机械对比,看哪儿多一横,哪儿少一点,哪儿跟哪儿不一样,然后让学生查字典比较相互之间在音义方面的差异;学生呢,只好死记硬背,并不明了形近字之间何以会有这些异同,结果自然记得少忘得多,错别字照样大量出现。

其实,汉字构形是有理据的,汉字的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因而现代汉字大都仍然是可以讲解的,如果我们能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又能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然后结合辞例用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的印象肯定很深,读错用错的机会就可能大大减少。例如:“寇”与“冠”,前者的构形理据是手持棍棒之类的武器侵入房舍敲击主人的头部,所以指外来的强盗、敌寇;后者的构形理据是手持帽子加戴于人的头上,所以指帽子,也指戴帽子的行为,冠冕堂皇、衣冠禽兽是也。者的共同点是都从“元”(人头),不同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攴”与“寸”,前者以手持物,表示敲击,后者是由“又”字变来的,表示手;二是“ ”与“ ”,前者表示房子,后者表示帽子。又如“即”与“既”,左旁相同,读音也相r近,所以常常用错。考其字源,二者皆为会形字,“即”字甲骨文作 ,象一个人面向食器即将进食之状,故有靠近(若即若离)、即将、立即等义;“既”甲骨文作 ,象一个人吃完饭扭头向后准备离开食器之状,故有完成(既成事实)、既已、既往等义。“既然”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认可,当用“既”;“即使”是假设的事实前提,客观上尚未发生,当用“即”。再比如“盲”和“肓”,“盲”指的是眼睛看不见,所以从目;“肓”是指人肉体的一个部位:心和隔膜之间,故从肉,而“肉”跟“月”同形。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别了。上述各字经过样一番讲解之后,学生现认错写错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如果能联系其他相关字形作系统的讲解,效果当然会更好。

(二)、字理有助于系统地掌握汉字

汉字教学如果孤立地进行,一个一个地教,一个一个地记,这样效果不会太好。其实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次,有类别,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以简驭繁,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昭”字,从“日”、“召”声,“召”又从“口”,“刀”声,共得三个基础字,然后构字原理循序渐进地联系相关字形进行教学,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互有联系的字形。如以“日”为义符,可以组成“明、杲”等会意字,“暖、晴、晚、旺”等形声字;以“口”为义符,可以组成“名、鸣”等会意字和“召、叫、喊、啡”等形声字,以“口”为声符,还能产生“扣、叩”等形声字;“刀”作为构件,同档能构成“利、则”等会意字和“刺、刻、叨、忉”等形声字;进而“召”又组成“昭、招、沼、诏、迢、笤、龆、苕、绍、邵、邵、韶、劭、髫”,“昭”又组成“照”;……诸如此类,先识字成为后识字的基础,相关联系的字互为背景,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这样从字理出发按构形规律成系统的教学汉字,比起忽略字际关系的死教硬记来,效果无疑会好得多。我们讲字理教学,特别要强调字理的系统性,讲一个字可以联系一串字、一批字。

(三)、字理有助于掌握词义系统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记录汉语语词的。汉字在构形的时候,与语词的某一个意义有联系,这样一个意义我们通常把它看作是字的本义。本义是其他意义产生的根源,如果我们掌握词的本义,其他的意义会与它发生联系,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比如说“兵”,现字形已变异,其理不显。追其字源,甲骨文作“ ”上从斤,底理从两个手,就是两个手拿着一个斤,斤表示斧头,而斧头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古代经常用斤的本意是武器的代表,因此从源字的构形上看,这个字的本意是武器。“短兵相接”里的“兵”就是指武器。武器是由人拿着的,所以拿着武器去打仗的人就叫做兵,这就是士兵的意思,所谓“兵来将挡”的“兵”就是指士兵。

士兵拿着武器去打乱,这是种军事行动,“兵”可以指代战争,因此“兵”还有军事、战争的含义,“纸上谈兵”、“兵不厌诈”的“兵”不是指士兵,也不是武器,而是指战争、兵法,是更抽象的含义。这些义项都与本义“武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可以叫做引伸义。我们在掌握字形的本义后,就能将一串引申意义联系起来,这比单个记忆掌握要牢固有效得多。再比如说“节”,繁体字是从竹即声的形声字。“节”字从竹,其本义当然与竹子有关,就是指的竹节。竹节有两个特点,一是把竹竿分成大致相当的若干段,每人段叫做一节,节与节之间叫做节巴。从这个特点出发,凡把事物切分成若干段的,都可以叫做节。如一年24个节气就是把风一年分成24个时段,从一个时段到下一个时段叫过节;把组成音乐的音符分为若干段,这是节拍;把文章切成若干个段叫章节;把一台演出分成若干个部分叫节目等等,这都跟竹节是有关系的。另一个特点是节巴在分割竹竿的同时对每节竹竿的长度起到限制作用,因而它又有动词性的节制之义,把情绪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是节制,把消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是节约,用来约束人的言行的规则就是礼节。这些意义都是相互关联的,很容易记。所以从字的本义出发,可以更明确更深入地理解别的引申义,这样就方便多了,可以把很多意义联起来,这对学生理解词义和掌握记忆词义很有帮助。

三、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

字理识字教学既然是一种教学法,那么,常规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也适合于字理解析。同时,字理识字教学还可按生字和课型的实际灵活运用归类、循环、听读、猜认、基本字带字等多种教学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要突出字理,便于学生形象地意义识记。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字理识字教学可运用如下教学方法。

1、图示法

图示的作用重在解决对汉字的溯源问题,即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示出来。如教学“飞”,可以画一只鸟与“飞”这个字作对照,说明这个字的“飞”是鸟的身躯,弯钩里的两笔是小鸟展开的翅膀。教学“采”字可绘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由于图画形象、具体,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以加深对汉字本义的理解。图示法适用于对大多数的象形字的教学。

2、演示法

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如“掰”,两手掌相对合拢,然后向两边分开,做一个掰的动作。又如“灭”字,用一块木板盖在火上,让火熄灭。看、交、大、步

3、描述法

描述法就是运用精炼的语言去阐明汉字构形原理。这种方法多适合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描述法是在图示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汉字部件本义的解释,领会汉字组构的意图。如教学“牧”字,只要解析“ ”是“牛”的变形,“攵”是物拿鞭、棍的意思,与“牛”合起来指手拿鞭子放牛,就是“牧”的本义,有用图示,只要这样点拨讲述,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掌握了。秋、安、友、败

4、联想法

联想法是在解析定理时引导学生合理联想,经加深对形、义、音的理解,如教“沙”字,可引导学生从河水少想到沙子出现,这就是沙字的由来。与些同时,为便于记忆,还可引导学生奇特联想,创造出独特有效的记忆方法,这样的记忆方法,虽然有的离开了字进,但是它符合学习者独特的思维方法,生动活泼,有助于识记的巩固,符合教育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是有益无害的。秉、兼

5、故事法

故事法是指教师运用故事阐明字理的方法。一般要求故事简短有趣。这种方法是各类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方法。如教学“家”字,就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以及养豕定居为家的情况。这样,就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还了解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取、尾、男、美、阔。

6、比较法

通过比较可以把汉字的个别部分和特征分析出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利抓住字与字的本质联系和区别,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运用比较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比整体:对于某些形近字,可以从形音义结合上进行综合比较。如有学生常把“束”写成“ ”,我们可用比较其形义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两字全体字形相似,相同的是都从木,不同的是中部束从口, 从冖。口像捆木的绳索,冖由刺形变来的。因此,“ ”即刺树的形,即刺的意思;而束是用绳索捆为束。这样一比学生再也不会混淆了。寇、冠

(2)、比声旁:这是指对若干形旁相同声旁各异的汉字找出构形的差异,如案、架、梨、栗等 字,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共同点是形都是木,本义都与木有关;其读音都由声旁决定,与声旁相近。

(3)、比形旁:这是指对若干声旁相同而是菜旁不同的汉字找出构形的差异。如忠、钟、种、冲、肿等字,我们可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声旁都是中,其读音都 可从“中”的读音上得到提示;而本义都与不同的形旁有关。

7、歌诀法

歌决法是指教师运用歌诀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可以运用

前人和他人的琅琅上口的歌诀,也可师生自编自用。一般要求歌诀简易上口,既表示字形结构,又指明字义。常见的叙述歌诀和谜语歌诀。

(1)、叙述性歌诀:叙述性歌诀是指将字形、字义用歌诀的形式告诉读者,如“办”字,歌诀可编为:“办事要用力,累得汗直流”、“互”字可编为:“上一下一,正七倒七,互相学习”;“狂”字可编为“小狗也想称在王,你说狂不狂”。

(2)、谜语性歌诀:谜语性歌诀是指歌诀式的字谜。如教学“功”时,有人编了这样的歌诀式的谜语:“出工又出力,工作有成绩”;“臭”字可编为“只因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哥”字可编为“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古”可编为“一字有十口,历史很悠久”。编这样的字谜一字要兼顾字的形义,缺一不可。

以上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几种字理识字常用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教师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学环境、条件不同,教学方法就可能不同。大部分的字还是有“理”可讲的,我们教学中应该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突出汉字的理据,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2)、谜语性歌诀:谜语性歌诀是指歌诀式的字谜。如教学“功”时,有人编了这样的歌诀式的谜语:“出工又出力,工作有成绩”;“臭”字可编为“只因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哥”字可编为“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古”可编为“一字有十口,历史很悠久”。编这样的字谜一字要兼顾字的形义,缺一不可。

以上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几种字理识字常用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教师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学环境、条件不同,教学方法就可能不同。大部分的字还是有“理”可讲的,我们教学中应该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突出汉字的理据,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第20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

浅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程。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是别人写好的文章我们去读;写作,是写好文章让别人来读。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一、让学生重视材料的积累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每一篇课文中总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记在读书笔记上,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片段,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让学生自主积累自己喜欢的东西,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训练途径。因为语言的积累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而牢固的记忆。所以要对背诵的课文和片段都不折不扣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

二、通过仿写、扩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

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过:“仿写,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从而迈出重要的一步。”仿写是知识迁移最直接的途径,仿写的过程是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妙处的过程。

1.从仿写入手,实现表达方式的迁移

描红是学习书法的捷径之一,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那仿写就是学习写作的捷径之一。因此从仿写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如《荷花》一文中介绍了荷花各种各样的婀娜姿态。在学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也着手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卉。在学习了《石榴》后,又让学生从水果的形状、颜色、滋味等几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种水果。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入微地观察,使他们所描述的语句生动,形象了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从省略号入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有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它们会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唤起他们的想象。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最后这样写到“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雪儿》的课文中有“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虽然课文省略了人物心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描写、陈述,但这一空白却恰好给了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

3.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地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蜗牛的奖杯》主要讲蜗牛由于

骄傲,从原先的飞行冠军到现在只会爬行的过程。教师可启发: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如果是蜗牛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她们会滔滔不绝。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育学生“骄必败”。

4.从思想内容入手,实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若从教材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一个认识点或一个情感点发散开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样能达到读写的有机融合。

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就有很多同学为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而震惊、痛心、反思,于是我在教学课文时增补了多个写作点,让他们想象现在瀑布的样子,想象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慨,想象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词等,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写的内容情真意切,对文章的中心也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写作兴趣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活动。它不仅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教材中的大部分诗歌散文音韵华美,读来朗朗上口。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认为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亲近了文本,在不知不觉中一切内容与理法都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宝贵的一种境界。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法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要善于朗读,并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如果教师都把课文读得干瘪吃力,怎么能使学生对语文朗读有兴趣呢?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备好朗读课,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自己的课堂营造一种氛围。其实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体验的过程就产生了兴趣。课后让学生朗读自己以前的作品,思考是否融入了真情。再让同学们交换朗读彼此的作品,看看别人的文章能否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打动了自己,最后让大家在课堂上交流体会。相信同学们读了自己或他人好的作品后,定会激发他们去创作更好的作品。传统作文教学一直强调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学生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朗读感悟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办法。

四、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

1.仿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必须要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西湖》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说话,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比喻句,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和怎样打比方。

2.仿结构

(1)连续结构段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哪吒闹海》、《第八次》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的秋天》

二、

三、四自然段之间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原野时采用了这种总分结构,先总写出原野的特点是热闹非凡,然后从大豆、高粱、榛树几个方面来具体写出这里的热闹。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②课间十分钟真是热闹非凡。

3.仿详略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道写文章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的,突出主题的部分要详细写,其余部分略写。如在学习《第八次》时,文中有段描写蜘蛛七次织网的话,前两次描写较为具体,后面几次用“就这样„„一连„„都”的好句式一笔带过,这就叫有详有略。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如果要叙述相同内容时,可详细描写一到两次,其余可用这个句式概括介绍,然后让学生围绕“投篮”、“学骑车”等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进行仿写。

除此之外,仿立意,仿选材,仿顺序„„都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总之,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才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出路,只有多读胸中才会有本,只有勤写笔下才能生花。“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是学生的积累,也靠平时的有效训练,如果能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多种写作训练,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目标与文本结合心得体会.doc》
教学目标与文本结合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