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工作总结

2020-09-15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大学太极拳教学

大学太极拳教学.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太极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承载着中华武术的精髓,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韵味。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中,能够积极有效的开展太极拳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与爱好,同时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树立谦逊、正义、坚强的民族气质,更好的达到高校体育课教学的目标。

然而,根据对本校全体学生的调查,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对这些民族传统的运动项目的认知、兴趣都很低,而且特别是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认识还存在着观念上的错误,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为了弘扬与推广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气质,使学生掌握一项从事终身体育的手段,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授太极拳提出以下观点。

一、引导学生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

虽然太极拳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但是年青人特别是现代的大学生对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主要原因是在当今的科技、信息、商业社会,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创新、发展与商机这些词汇上,很少注意到一些民族传统的东西,然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太极拳更为人所不知,大家只是通过一些影视资讯了解一点,根据调查在大部分学生的脑海中都认为太极拳只是老年人每天早晨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绵软无力无任何实用性,太极拳只属于老年人,要把它拿到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大学生体育课当中,很多学生很不理解更无兴趣甚至反感。在这样思想与心理状态下,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是有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与推广的重要前提。

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

1、太极拳的广泛性:其运动量相对较小,并且其练习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我国练习传授太极拳的人数众多,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几岁儿童,各行各业的人士不计其数,在每年国内举行的各项太极拳活动中可见一斑。

2、太极拳的实用性:作为象征中华民族国术武术当中最为传奇最为神秘的一部分的太极拳是由战场厮杀与格斗中演化而来,具有鲜明的搏击性,每一式动作的攻防特点鲜明,适合各年龄段的人们练习。

3、太极拳的健身性: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要求练习者心静体松,动作缓慢柔和,动作、呼吸、意念相配合,是修身养心的最好的锻炼方法之一。

只有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太极拳才能端正学习的态度与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体育课教学效果。

二、教学前的动作攻防含义演示

通过对本校近五届学生的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太极拳只是一味的动作模仿,并不清楚动作的内在含义,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在教授太极拳时,往往只是动作的路线与标准的讲述,没有把动作内在的攻防含义讲授给学生,使学生感觉太极拳就是放慢了速度的广播体操,久而久之对太极拳产生错误的认识,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

要让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每一式动作之前了解动作的内在攻防含义,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对所要学习动作有个直观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与框架,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前的动作攻防含义的演示是太极拳教学的基础。

三、动作的完整示范教学

对新动作的教学很多教师往往是采用对动作进行分解示范的教学方法,经过调查,大部分教师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把一个动作分解成三个或四个动作学生都学不会,教师往往就归因于学生笨、身体协调性差。对新动作的学习固然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但是更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作保障。在学生学习新的动作阶段,什么都是新的未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一个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来教授学生时,就会使一个新动作变成了几个新动作,出发点是好的,但会无形中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前完整的动作示范是必要的,在学生初学阶段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对所要学习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有利于掌握动作的框架。使学生在了解动作的基本功防含义的基础上,对动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在脑海当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路线,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分解动作细节动作应该放到下次复习课当中进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作框架的基础上再细雕细刻,这样要比强加灌输的效果好的多,而且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动作的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在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太极拳、充分理解动作攻防含义、并在头脑当中有了动作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动作进行分解示范教学,进一步使学生对动作的方法、路线有更清晰、明确的了解,以达到提高动作质量、巩固动作的目的。

所以动作的分解示范教学是完整示范教学的后续手段,是提高动作质量、巩固动作基础的必要保障,二者要有机的结合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太极拳从作为我校体育教学的试验科目到成为我校体育课教学的传统项目,从学生对太极拳的陌生到现在的喜爱,从无人愿学到千人的太极拳表演到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太极拳练习者,历经十余年,同时也验证了这套教学方法。好的教学科目需要好的教学方法作保障,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达到继承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的目标。太极拳的练习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练习形式比较灵活,是终身体育的项目之一。只有不断的探索实践教学经验与规律,才能为继承与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篇文章来源于 骆驼论文网(www.daodoc.com) 原文出处: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2篇:体育感想太极拳

太极拳学习心得

大二下学期,紧随上学期的步伐,我们继续学习太极拳。 上学期与这学期的学习,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上学期学习的是个人的单练。太极讲究从意、形、态出发去修养个人的心境,并达到身心的锻炼。初学时我总是难以掌握力度,打得十分的笨拙好笑不说,也没办法起到锻炼的效果,反而越打越烦,越打越急躁。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与跟同班同学的讨论,我慢慢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借力打力,所以在后面练习时,虽然动作缓慢,却也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在运动,四肢得到舒展,甚至还会出汗。不仅如此,太极还能修养心性,不仅身心得到放松,做事也更加专注,心态更加平和,做事效率更高。太极带来的好处可见一斑。

本学期学习的是与同伴的对练。这与单练一样又不一样。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对练时与他人的配合尤为重要。我从中增进了与同学的感情和默契。长久下来心态更好,处事也更加平和。而在和同学一来一去的招式中,我渐渐领悟到了“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玄妙。在和队友一招一式的比划中我确实感受到了太极成为一项名闻中外扬名古今的武术的理由。各种各样的动作研究一下都是非常好的防护和反击。在和队友越来越默契的配合之中,“借力打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虽然我们最开始都没有投入太多的力气,但是在一来一回力气的叠加之中,一套拳在后期也变得有模有样。配合脚步、身形的变化,兼具动感和美感。最后的收招,归气于丹田,实在是一个如动作搬圆满的收尾。

太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并不会放弃它,不仅要勤加练习,还要讲从里面体会到的人生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才不枉进行了这两个学期的学习。最后感谢老师悉心的教导,学生收获颇多,无比受用。

推荐第3篇:体育总结 太极拳

太极拳总结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国粹。这个学期体育选修课选了太极拳,更荣幸的是能在邢老师的这个班学习。

在上这门课前,自己也跟着别人学过几式太极拳,总是动作记不住,动作做出来很难看。但是上了邢老师的课后,效果却完全不同。总结起来应该是:邢老师本身的武艺高强,把这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都分成三到四个节拍,把每个动作之间的转换都写成了“武林秘籍”传授给我们;另外,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太极拳不能仅仅利用上课这点时间,课后自己要好好“修炼”,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天资再高,自己不勤加修炼也是成为不了“大侠”的。

课上,我们除了和邢老师学习基本动作外,更多的是感受邢老师的武术修为和多年来他习武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习武之人最基本的是要有——武德。德是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根本,一个人没有了德行在这个社会上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一个习武之人没有武德,即便他的武艺再高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习武先要明德”这是邢老师第一节课就教导我们的。邢老师是武术界的专家,在教授我们这些初级学员太极拳的时候,不仅仅是传授动作,到了后期更多强调的是“神”和“气”,把他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每当看到邢

老师打太极时形神合一,动作行云流水一般,我们就极其的羡慕,同时也感慨自己什么时候能有如此的功力,我想这一方面需要资质,也要自己的勤加苦练吧。

还有,以前没和邢老师接触过感觉邢老师很严肃,但是上了邢老师的课后才会感受到邢老师的幽默。邢老师教授我们动作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是其间会穿插很多小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具体的幽默情节现在想不起来了,不过我想只有在课上亲身经历过才会感受到邢老师的幽默。

这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虽然有些短暂,但是在课上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体会了太极的博大精深,感受了老师的修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会把太极拳丢下的,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打太极,不但能够强身健体,也能加强自己内心的修为。最后,要真心的感谢邢老师这一学期对我们这些初学者的教导。

推荐第4篇:大学体育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在华软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很快的过去;回首这一学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中成长,非常感谢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 思想方面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具有协作精神,能够积极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 二 教学方面 1 认真备课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2011级大一新生的《大学体育》课程。共有两个教学班,总课时为22。因此,在未开始上课之前,我认真了解了本学期主要上课内容,认真完成了教案,并在九月份没课的时间里,我组织体育组各位同事坚持每天三个小时的太极拳训练,以保障教学的质量。通过一个多月的强化练习,每位老师都能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2 改进教学方式

本学期《大学体育》的上课内容为五步拳和太极拳。这样的上课内容和大学体育的上课形式,使刚进大学新生很不习惯。通过了解,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是自由活动,很少有学生认认真真上过一堂体育课,体育课在学生的心中就是玩,就是自由活动。所以到了大学,他们心目中体育课同样是自由活动。可当学生真正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时发现,大学体育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而是要足足上完90分钟的体育课,并要认认真真学习体育知识,这让他们难以适应,部分学生都产生的叛逆心理。因此刚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很随便,老师说什么都没有认真听,课堂调动也不积极,学习内容很快就忘记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马上转变了教学方式,决定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首先就是纠正同学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知道,他们已经不再是高中生了,已经不再是以分数论英雄的高中时代了,大学的体育课不再是高中的体育课,大学体育课和他们的专业课同样重要,体育课不及格同样会拿不到奖学金,拿不到优秀,甚至毕不了业。第二步才开始教授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发生了变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老师教的内容他们也很快就能掌握。

但当以为一切都正常的了时候,问题又一次出现。由于大部分学生高中时代没有很好的上过体育课,从来没有接触过太极拳,所以在教太极拳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非常吃力,教完的动作总是记不起来。但这与之前不认真记是不同的,太极拳容易忘记动作是客观原因。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突然间要记忆这么多动作确实有难度。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我再次调整了我的教学方式:——分组学习。就是把整个班,分成若干个组,每一组选一位组长,这个分组的过程是自由的,由学生自己找队友,自由组队,自主推荐组长。分组有三个目的:一是便于同学们记忆动作,人多力量大;二是便于管理,通过分组,选出组长,老师就只管理几位组长,如果哪一组有同学上课不认真,就惩罚组长,而组长则有权处罚不认真的队员,形成梯行管理,方便了老师对30多位学生的管理;三是为了加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学习的精神,因为在分组之后,考试的时候就按照每队进行,如果有同学不认真就可能影响到整个队的成绩,如果确实有不团结集体的同学,组长可以通过组员一直表决,可以取消该同学组员的资格,而使该同学单独成一组。通过分组,教学效果再一次变好,同学们在平时也会开始练习太极拳,他们记忆动作的能力也有了大大提升。 3了解学生心态,进行教学反思

为了更多的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在接近期末考试的时候,要求学生写一份体育课心得,写心得的要求是,实行自愿原则,写了心得,且是认真写的同学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加5分,没有写的就不给予加分。这样的要求得到很多学生的响应,只有少部分没有提交体育心得。从心得中得知,学生都非常喜欢分组学习的方法,都说为他们相互认识,沟通创造了机会,觉得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很有成就感,心理很舒服。但也有同学在心得中提出,自己很不喜欢太极拳,希望学校和老师能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这一点,可能是学生还不熟悉华软的选课制度,其实华软的学习还是很人性化的,自由度非常大。我想,等他们到了大二,他们就自然明白了。 4 学生评价

作为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的老师,特别是自己刚刚才走向教师岗位,对于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能力还不了解,自己是否达到了作为一名合格大学教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都还有得考察。但考察的第一关就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在教学系统学生对老师评价里面,我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自己觉得很欣慰,如学生的评价有:“老师很认真”,“教学很有耐心”,“我很喜欢张老师您的教学方式,很高兴能成为您的教学一员”但也有学生评价表示:“老师应该多让我们休息”,“能多点自由活动的时间就更好啦”,“很好,很严格,但是为什么我们都没有休息时间的啊?不太明白”。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认真考虑过,但实在是没有办法,作为新生,他们九月份没有课,他们十月以后才开始正式上课,学生每星期又只有一节体育课,在加上这学期授课的内容比较多(24式简化太极拳),为了让学生能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确实在课堂上没有给很多休息时间。但我明白,对于学生的心声,我一定要认真考虑,以后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该多给予学生休息的时间。 三 工作方面 1 认真考勤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我始终谨记,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但也从来不拖堂,认认真真完成本职工作,为学生做好对工作尽心尽责的榜样。 2 上课之余的工作

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后,有幸能教何院长和基础部同事打太极拳,也是我向领导和同事学习的好机会,但由于时间原因,这一工作未能持续进行,实感遗憾。

十一月份学院举行的第四届田径运动会,我担任了终点裁判长一职,主要负责培训终点裁判员工作和现场制裁。

十二月份我院组织参加广州大学举办的田径运动会,我担任了校田径队跳远、三级跳远的教练员工作,主要负责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工作总结,有收获,有进步,但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通过一个学期的成长,我学会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将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体育教师。

体育部没有级别观念,女人很细心,男人很能跑。接到一项任务时,四个部长都会先聚头,进行总体分析,然后明确分工,效率很高,因此可以应付很大的工作量。不存在正部长分工,副部长干活的情况。体育部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兼开会,将自己负责的部分进展互相通报,看哪些还没做好需要再重新落实一下的,配合很默契。此外,体育部会主动跟各班委和学生会其他部门联系与合作,例如校运会的入场式交给文娱部,物资购买交给秘书部,后勤工作全学生会加上各班班委出动,这帮助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在此再次向各兄弟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学生会的整体形象举办活动,一个部门主导,其他部门帮忙,非常好非常好。

体育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运动员的筛选标准不够明确。

我们当时确实是没有认真地考虑运动员的筛选标准,以为按照往年运动会的成绩选拔就行了。以至于出现了个别同学不满意,说我们搞歧视的情况。另外还发现,选出来的某些运动员只是想回珠海玩玩,根本无心比赛。应该举办选拔赛,这样可以保证公平,也可以将比赛欲望不强烈的同学筛选掉。在后来的校运会报名中,选拔赛的作用得以印证。

2.运动会的开幕式入场较为混乱。

开幕式时没有考虑到部分学生既在开幕式要表演又要参加走方阵,导致开幕式开始时出现短时的混乱,后来通过和其他负责的老师协商后,才解决这个问题。下次再次出现这种活动,应提前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以及应对方式。

针对在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处理,并加以改正。同时多跟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对教学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发现,并耐心的对其进行指正。

推荐第5篇:太极拳工作总结

XX县太极拳协会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太极拳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市县老人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办、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老年体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一年来,太极协会在县体育局和县老年体协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骨干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下,秉承“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太极拳艺,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宗旨,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进一步加强协会的班子建设,完善管理,有序运作。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多项活动,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全力弘扬太极文化,使太极协会工作运转逐步规范,会员结构更趋合理,向心力不断增强,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提高。可以说,2011年是太极协会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一、2011年的工作回顾

(一)强化协会班子建设,组建一个团结、奋进、和谐的团队。继2010年5月协会班子换届选举后,在XX会长的带领下,太极拳协会的班子创新工作思路,引领理事会成员,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无私无畏地为会员服务。会长、副会长分工负责,分别联系五个辅导站,协助站长抓好各站的管理,组织会员活动。协会教练员协助各站辅导员抓好技术工作,定期培训,纠正一些会员把太极拳打成“太极操”的现

1 象。现在,会员们的拳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搞好协会的工作,协会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理事(站长)汇报碰头会,做到会长对协会运作心中有数,理事(站长)们职责明确,大胆管理,使整个协会的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会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现在会员人数已达到330人,其中最多的一个站达109人。每天清晨,大家都依时聚集在各站自己的场地,穿着统一的太极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伴随着优美的音律,一起愉快地练拳。在人民公园、文化广场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周边无数群众的目光。这就是太极拳班子的凝聚力,这就是太极的团队精神。

(二)抓好骨干培训,培养一支能参赛、能表演的中青年队伍。

根据协会的年度工作计划,我们于今年三月份举办了二期学习班。一期为骨干培训班,对象是各站正副站长和辅导员,总人数为30人;第二期为集训队培训班,对象为热爱太极拳、拳艺基础较好、年龄较轻(55岁以下)的会员组成,人数为50人。这二个班的学习时间各为半个月,授课内容为太极拳基础理论和基本功训练,目的为提高骨干队伍的太极理论和拳艺水平,依托他们带动全体会员,同时把他们培养成一支能参赛能表演的精英队伍。培训班结束后,这支队伍每逢星期

六、日两天都要集中一起训练,长年不变,以备社会活动之需。

(三)开展太极拳活动月,为群众免费培训,促进全民健身。

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2011-2015)》,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我们积极响应XX市体育局关于 “开展市第十一届太极拳活动月”的号召,并组织实施。首先是做好宣传工作,我们悬挂了二条12米长的宣传横幅,张贴了100多份广告,打印了400多份学习资料,县老年体协X主席还为我们联系了电视台做广告宣传。第二是选派18位有教学经验的教练员担任教学工作,其中有12位还到市参加了太极拳教学培训。第三,确定教学点。为了照顾全面,我们在人民公园、休闲公园、文化广场设点授课。四月份开班时,群众踊跃参加,学习人数达到335人,原计划设四个教学点,后来增加到六个教学点。群众学习热情很高,一个月来,每天早上7:00—8:00时,大家都准时到教学点学习,教练员认真教,学员们刻苦学,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学员们对太极拳有了初步了解,基本掌握了太极拳的学习要领,在教练员的带领下,许多人都能完成24式太极拳的动作。培训班结束后,有40多位学员加入了太极拳协会,这批年轻人的加入,为协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四)弘扬太极文化,欢庆协会12华诞。

X月X日是太极拳协会成立12周年纪念日,X月X日早上6:30时,三百多位会员穿着统一会服,欢聚在县城灯光

3 球场,纪念协会成立12周年。县老年体协XX主席和其他六位副主席到会指导,纪念活动由副会长XX主持,会长XX作协会成立12周年工作回顾。之后,五个辅导站分别表演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扇和太极柔力球,同时三百位会员还分二批集体表演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他们身手敏捷,步态轻盈,充分展示了太极人健康快乐的风采,展现了太极文化和德艺双修的尚武精神。

(五)积极完成文体局和老年体协交办的任务。

1、唱红歌,庆祝党建90华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县老年体协组织一场唱红歌晚会。我协会积极响应,从五月下旬开始,我协会安排五个辅导站每天早上唱半个小时红歌,打半个小时太极拳,从人民公园到文化广场,到处都能听到我们的歌声。在庆祝晚会上,我协会有二百多位会员参加,并演唱了“你是灯塔”和“人民军队忠于党”两首歌曲,嘹亮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的心声。83岁高龄的老党员XX同志,不顾年高,仍坚持参加晚会演唱,他们说:“难逢党的90大庆,我一定要参加”。

2、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日活动。今年八月八日全民健身日,文体局安排一场“太极拳专场”在XX大舞台表演。我们选派了四十多名会员,在舞台上表演了太极拳、太极剑和柔力球三个项目,精彩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3、为庆祝XX县“两会”的胜利召开,我们选派了24

4 位会员在县老年体协组织的晚会上表演了“太极双环”。

4、积极准备,迎接XX市老年体育工作检查时展演。为了展现我县老年体育工作的成果,我们根据县老年体协的安排,组织180人的太极拳展演。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从九月份开始就组织会员演练,大家都有决心要把这180人的太极拳展演搞好,我们要通过平时演练和展演,向社会公众宣传太极文化,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演练,发现好的太极苗子,加以培养,为协会积蓄后备力量,提高协会整体拳艺水平。

二、几点体会

1、建设一个好班子,打造一支团结的队伍是办好太极协会的基础。

2、造就一支拳艺精良的辅导骨干队伍是太极拳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3、强化人性管理,广泛沟通联系,争取政府及社会层面多渠道的经济支撑是巩固和发展太极协会的重要保证。

4、营造一个良好的练拳氛围和优美的场地环境是吸纳太极拳友的有效途径。

推荐第6篇:大学体育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大学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拳第一集 | 太极拳第二集 | 太极拳第三集 | 太极拳视频演练 |

四十二式太极拳: | 一 | 二 | 三 | 四十二式太极拳-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一、起式

1

2

3

4

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四、左右搂膝拗步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24式太极拳视频教程

1、起式

1

2

3

4

5

2、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4、左右搂膝拗步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4

33

35

36

37

38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7、左拦雀尾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8、右拦雀尾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9、单

83

84

85

86

87

10、云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十一、单

99 100

101

102

103

十二、高探马

104 105

106

107

108

13、右蹬脚

109 110

111

112

113

14、双峰贯耳

114 115

116

117

118

15、转身左蹬脚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6、左下势独立

128

129

130

131

132

17、右下势独立

133

134

135

136

137

18、右左穿梭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9、海底针

149 150

151

152

153

20、闪通臂 20、转身搬拦锤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22、如封似闭

164 165

166

167

168

23、十字手

169 170

171

172

173

24、收

174 175

176

177

178

推荐第7篇:大学体育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大学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拳第一集 | 太极拳第二集 | 太极拳第三集 | 太极拳视频演练 |

四十二式太极拳: | 一 | 二 | 三 | 四十二式太极拳-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一、起式

1

2

3

4

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1 12

三、白鹤亮翅

17 18

21

四、左右搂膝拗步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师父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练武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准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个逐

步提高的过程。这里为了学者便于掌握,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以便同好参考指正。

第一阶段:掌握功架的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打基础、学架子阶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称顺序和外形规范、姿势准确上下功夫,每一动势都要立身中正。立身中正,顾名思义就是在走架子的运动中,身体竖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武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是指头顶百会穴与支撑腿的脚跟上下串成一条直线与大地垂直。就外形来看,其身体有微微后靠(仰)的样子。学武式太极拳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重心点,掌握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势势提起精神,把头抬起来,把身子竖起来,有八面支撑的气势,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敌情的变化上,做到顺随忘我。这对初学者来讲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长期习惯性的动作改正。这是个努力方向。只要走架练拳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守住“立身中正”这个最基本的要点。每一动势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静气,想好了,认为姿势准确了再做下一个动作,在学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动作之间的衔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势势有顶天立地之气势,犹如一根立木能顶千斤压力。如果刚开始练拳不把身子竖起来,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对往后功夫的提高影响也很大,或者说将永远也达不到武式太极拳的上乘功夫。为什么说不把身子竖起来就练不好拳技呢?因为不如此,就不能上下贯穿,就谈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没有八面支撑的气势,从身体外形上讲不符合力学原理;从身体内部来说身体受力不均,气血流动就不能很好地协调。而且由于身体的歪斜会不自觉地做出无谓的体能消耗,如此连自己的稳定都成问题,何谈御敌呢?俗话说的“低头哈腰学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开始学拳必须像学书法写楷书一样,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有棱有角、势势规规矩矩,手脚要依附身体,勿自伸缩,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确的前提下练习,切不可潦草从事。飞一势要有走一势的效果,走一个架子要有走一个架子的效果。刚开始,在规矩的框子里手脚感觉呆板,没有灵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坚持习练,慢慢地形成习惯,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初学初练武式太极拳架必须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体认,用心体会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这种练功方法看起来严格了些、学起来吃些力、有束缚感、进度慢了点,但这种严格的练法是今后在拳艺上能够得心应手的基础。如果一开始不注意姿势的准确度,不立身中正、不严格苦守身法,一开始就想快、就想用努劲,其结果本末倒置,以后进步就慢了。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拳容易改拳难。

第二阶段:改架子阶段

这是凝固架子锤炼自己的阶段。所谓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练拳过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势,使之走向正确。这一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学完架子后的继续。在第一阶段学拳架的过程中如果学得较慢、较细,掌握得较好、身法毛病较少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将会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阶段学得比较粗,只是在学拳架时大概地

顺了下来,那么此阶段必须一点点地校正。不管怎样,改架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也是练功自律的相持阶段,这一阶段,如逆水行舟,只有坚持不辍,才能过此关口,必须在长期的习练过程中,逐步克服自己潜意识中不断出现的、不符合武式太极拳科学规范的习惯性动作。在习练过程中仍然要慢不要快,要把握好重心,身心投入,时时刻刻按照动作的变化规律去细心体会,特别强调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势的体会上,用心感觉姿势是否正确,也可面对墙壁上的大镜子观看自己的运动姿势,切忌低头去看自己的动作而影响拳架的气势和整体性。每一动势,先问自己,身子是否竖起来了?重心把握好了没有?周身协调好了没有?虚实做够数了没有?每势是否按照起、承、开、合的步骤做了?手和脚的位置是否恰切顺随,如有不合即速改正,如此反复锤炼,尽量在走架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势势留意,以自己的重心为轴为根,折叠转换,连贯协调,不可中途断线,更不可走流水架。从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第三阶段:走架子的阶段

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后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这时的拳架走起来比较顺,每一动势,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规范,已经守住了太极拳的基本身法。立身中正,举手投足无过不及,行功走架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前一个动作的完成,既是下一个动作的基础,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起伏得当,开合有致,虚实相间,气完势整。整个走架子过程中,不可以架子顺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贯注,利用架子的顺随逐步加强练拳的力度,此阶段要多磨练、细磨练,炼精、炼细、炼灵、炼出对敌意识,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觉,此阶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击意识和感觉,由于顺随的拳架长期磨练,从而为下一步技击的运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技击阶段

在拳架走顺以后,不再为校正架子费心劳神,也就是说自己的身法已经完全符合武式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头上的了,而是成为自己的良好习惯,举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阶段仍要坚持按照武式太极拳要求习练。此时的练法要逐步将精力转移到增强敌情上来,每一动势问自己,对手用大力击来,我何以对之?以何迎之、胜之?也就是说,对手击来我怎样用太极身法拿住敌人,控制住对手。这一阶段要在走架子时把无人当有人,势势制敌,在与人打手时把有人当无人,势如破竹。正如前辈李亦畲先生论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人,按定彼劲,彼自跌出。”这句话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时与敌人交战时的真实感受和写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运用得当的意思;另一层涵义是说自己有实力安排好,这是因为经过长期习练,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稳固,功夫纯青。试想以自己长期习练形成的有八面支撑之气势的劲力和刚柔相济的太极身法去迎接来犯之敌,有什么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对手稍挨上我,我内里如同触电一样警觉。“我不动彼丝毫”,是指我外表不动让对手认为我没有警觉,而内里在做迎敌的调整,这

里的“不动”并不是不动,而是外表好像没动,而内里却以足够的劲力在运动,在做吃住对手重心的行动。“趁势而人”,由于前面的“不动”麻痹了对手,所以在时间的准备上我先于对手,我已经暗中吃住了对手的重心,此时对手大势已去,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此时,我可以明着让对手感觉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试想对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还有什么不好解决呢?所以“按定彼劲”,我以八面支撑的的正中气势向一个连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对手施加压力,对手感到了压力和威胁后,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无法抗拒的时候,其身子僵化,这股僵劲顶来,我便顺着这股僵劲顺势发放,所以“彼自跌出”,对手便随着我的发放顺势被抛跌出去。整个技击过程是客观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观臆断强行的结果,它是对手让你怎么打就怎么打,而不是你想怎样打就怎样打。这便是武式太极拳的技击妙处。

第五阶段: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阶段

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是前四个阶段的体现,达此阶段后再不须为掌握拳架、走顺拳架、如何御敌等身法和意识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说防身御敌已经是自己的良好习惯和潜意识的本能动作。此时并不是说不须要练功了,此时练功有心旷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谱说:“练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说:“功弥久而技弥精亦。”现在的练不是原来的时时势势依规矩的练,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依规矩、破规矩,破规矩、还要守规矩的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练功或实战时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开。虽然放开了,但身法永远是太极身法,也就是古拳谱所说的全以“气”而言。这里所说的“气”是一种气势,是从精神上而言的,并不是指呼吸之气或一般意义上的空气,这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拳无定向、身心相随,这时的拳,不单指拳头狭义的概念,而是广义上的整个太极身法。周身上下处处是拳,挨哪儿,哪儿发,神志专一,气势鼓荡,精神贯注,有遇敌欲吃之势意,真正形成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练武式太极拳不但使人技艺超群、延年益寿,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改变气质、处事祥和、遇事冷静,

有脱胎换骨之感,提高生命质量。

总之,传统武式太极拳主要是从身法而言的。只有练成太极身法才有可能练成武式太极拳的上乘功夫。要想练成太极身法,就必须紧紧把握住“立身中正”这一贯穿在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的基本要求。切记,没有“立身中正”,就没有八面支撑,更谈不上阴阳、虚实的变换和刚柔相济的发放。所以,凡练武式太极拳者必须牢记和紧紧把握住这个要点,只要按此要求去做就能一步步达到成功的彼岸,领略太极拳艺术的魅力

24式太极拳视频教程

1、起式

1

2

3

4

5

2、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4、左右搂膝拗步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4

33

35

36

37

38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39

40

41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7、左拦雀尾

55

56

57

58

59

60

6

16

26

36

465

8、右拦雀尾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9、单

83

84

85

86

87

10、云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十一、单

99 100

101

102

103

十二、高探马

104 105

106

107

108

13、右蹬脚

109 110

111

112

113

14、双峰贯耳

114 115

116

117

118

15、转身左蹬脚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6、左下势独立

128

129

130

131

132

17、右下势独立

133

134

135

136

137

18、右左穿梭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9、海底针

149 150

151

152

153

20、闪通臂 20、转身搬拦锤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22、如封似闭

164 165

166

167

168

23、十字手

169 170

171

172

173

24、收

174 175

176

177

178

陈氏太极拳入门

(一) 相关视频 陈式太极拳基本动作

这里推荐给拳友的是冯志强老师1992年的著作陈式太极拳入门说要里的十二个章节,共有:

(一)心神虚静贯始终;

(二)中正不偏一气存;

(三)以意行气心为主;

(四)松沉入手求柔顺;

(五)内外合一上下随;

(六)虚实转换全在腰;

(七)一松一紧济刚柔;

(八)浑身俱是缠丝圈;

(九)胸腹折叠运开合;

(十)拿住丹田练内功;

(十一)静心慢

练是活桩;

(十二)会练会养能成功。过去本站曾转贴其中个别章节,广受网友欢迎。此次完整地提供给大家。为便与学习和探讨,分为十二个主题发表。这里面有冯老反复搜索、回顾自己几十年间行功练拳的切身体会,据说有些例题是“以往秘不外传的窍要和成功经验之谈”。如果拳友们能读有所得,读有所悟,也就达到学习拳论的初衷。

陈氏太极拳入门要说之一:心神虚静贯始终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这是前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以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刻概括,对怎样练好太极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的运动,以虚静为本体,亦以虚静为极致。无论是先求无极的静中生动,还是行拳走架的动中求静;不论是养生保健的静养灵根,抑或是推手较技的动静相因,都离不开“虚静”二字,都是以“虚静”贯穿始终的,即始于静而又归于静。可以这样说,虚静的程度反映了习练者太极功夫的程度,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取决于虚静功夫的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虚静功夫就是太极拳功夫,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正如拳经所云: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虚静,首先是心能虚静。心为一身之主宰,心能静则全体皆静,心能虚则周身皆虚,五官百骸皆从心也。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宁,神即心中之神。神宁心静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一念无思,一物无有,周身内外一片空灵,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静待其动。

静待其动有三层意思:一是在静站无极桩时或行拳之前的无极式中的静待“机”动,即先天之机的发动,气动则太极生,此时开始练拳为最妙。二是在行拳时,一势既完时静待下一势的“势”动,即动而复静,静中有预动之势,内气若能运到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势有回环而一气流通;此处尤须注意,不可半途折返。三是在推手较技时的静待 “彼”动,即舍己从人之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推手较技时,若能身心虚静,则

精神内固,气不散乱,神气合一,意在人先,感觉灵敏,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太极拳架的练习既是动中求静,亦是静中有动,即虽动而静,视动犹静。待拳势动作纯熟、通顺、连贯、协调以后,要平心静气地用意运气,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静心想着阴阳开合,静心听着天机流动,静心看着浩气流转,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惟有心中一片觉明景象,逐渐达到始于无形、归于无迹的太极太和之原象。

太极拳功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祛病延年的养生功夫,一是强身防身的技击功夫,二者统一方能显出太极拳的功效。太极拳之所以有显著的养生功效,究其原因就在于贯穿始终的心神虚静。无论是站桩、活桩、单操单练还是套路练习时,都要思想集中,精神蕴蓄,心静神宁,杂念不起,全神贯注于“阴阳自然开合、天机自然运行”之中,逐渐达到练功人静、动中有静的效果,而且越练越虚静,物我两忘,一片神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而又益智补脑,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更好的调节,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较好地调整脏腑机能,调节生理,达到最佳状态,增强体质,有病则除,无病强身,延年益寿。所以心神虚静贯始终是习拳练功之首要。亦可称之为“总纲”。

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二:中正不偏一气存

太极之道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拳虽小道,而本于太极正道。无论于内于外、于神于形、于体于用,凡一阴一阳都要择中而行,一开一合都要择中而运,一收一放都要由中而发,一虚一实都要居中而换,一动一静都要从中而变,总之都要以中和之道而行之,使全身上下中气贯通,周身内外一气流转。无所偏倚则不惧他人推倒,无过无不及则不犯顶、匾、丢、抗之病,中气贯足则物来无不顺应。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中正”之谓。 “打拳原是备身法”,中正在身法上的体现就是立身中正,无所偏倚。自顶而踵上下一线,周身内外左右平准。

其中以躯体的中正为主,四肢的中正虽为辅而又左右着躯体的中正。因此中正是全身的中正。人体有三节之分,上肢为梢节,躯体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全身又有五弓之备,两臂是两张弓,两腿是两张弓,躯体是一张弓。若能使三节贯穿成一节,五弓齐备而合一,则全体中正不偏也。

其一在于“头正项竖、虚领顶劲”。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之主,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凝;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间乃佐中气上下流通之路;顶劲虚领则全体精神自然领起,中气贯注神贯顶。虚者,虚虚领起,惟意思而已,不可过亦不可不及,过则气留于脑中,不及则气滞于胸中,久之皆成病。

其二在于“胸空腹实,上虚下实”。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虚则胸空,胸空则横膈膜下降,左右两肋下沉,腹部自然充实;气沉于丹田则上虚下实,上体松活圆转,下体固若磐石,而又平心静气,则浊气自然下降至足底,清气自然上升至顶心,清升浊降,阴阳分清。

其三在于“塌腰敛臀、脊柱竖直”。腰为上下体之枢纽,腰要松又要虚,腰能松虚而后能塌;塌腰又须敛臀,臀部不收敛便不能塌腰;敛臀勿忘提会阴,会阴上提下不漏气;塌腰敛臀则腰劲下贯,上体虚,中部活,下体沉稳,全体之劲能合于丹田;敛臀则骶骨有力,尾闾中正,配合虚领顶劲,则脊柱自然竖直对准,后腰命门处自然开张,中气贯于脊中,上自百会,下达会阴,如一线穿成,则身弓备也。

其四在于“两肩松开,沉肩坠肘”。两臂能否圆转全在两肩,肩为臂之枢纽,两肩不能松开,则转关不灵;两肩应放松下垂,功久骨缝自开,两臂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中气贯注于两肩骨缝之中,则能沉肩,由两肩骨缝而行于两肱之中,则两臂沉着虚灵;沉肩必须坠肘,肘不下坠则肩不得沉,气上浮而不得力,周身之劲合不住,且影响躯体之中正;坠肘有助沉

肩,肩、肘、手三节能节节贯通,达于指梢则臂弓备也。总而言之,无论两臂两手如何运转,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都要沉肩坠肘。

其五在于“坐胯屈膝,垂直相对”。两腿的枢纽在两胯。两胯的重要性远不仅于此。腰劲能否下贯、周身能否相合、上下能否相随、中气能否贯通、虚实能否转换、一身能否中正、左右能否平准皆在两胯。

胯和腰是相关联的,言胯必及腰,言腰必及胯,所以称“腰胯”。首先,两胯要松开,松开则圆裆,所谓开胯圆裆即此意。两胯松开并非岔开,如两胯骨缝不松开,则虽两腿岔开裆仍不会圆。圆裆消息在外肾阴囊两旁,裆圆则回转皆灵,上下亦能合住劲。又要松胯下坐,能坐胯则足能干实踏地而自然抓地,落气到足底自然稳重如山。所谓“似坐非坐”即在此。足若不能干实踏地,则须从胯中调整。还要能落胯,坐胯为实,落胯为虚,能坐能落,有实有虚,有虚实自有中定,一身重心首系于此,而后达于足底。屈膝全在坐胯,胯能坐便自然能屈膝。切不可只屈膝不坐胯,屈膝的高度应由坐胯的程度来定,总须垂直相对,留有伸屈变化的余地而转动皆活。屈膝不可过,裆部、臀部低于膝部谓之过,膝尖超出足尖亦谓之过,过则有失中正,易受制于人;过则转关不灵,无所适从;过则膝部受损,久之则成病;过则憋气不通,难贯足底;过则劲路隔断,不能完整一气。总而言之,腿三节须“六断”,胯、膝、脚三节似断似连,形断内联,中气贯注于下肢骨髓之中则腿弓备也。

中正不偏其实“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中气贯于心’肾之中,通于脊骨之中,行于四肢骨髓之中,心神中正则形体自然不偏不倚,运劲自然无过无不及,正时亦正,斜时亦正。譬如“击地捶”定式,身形虽斜,然自顶而背而腿而足成一斜直线,中气贯穿而斜中寓正。所以中正不偏全在“以心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有时形体斜倚,而斜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气以宰之”。上下一气贯通,内气一气流转,自然中正不偏。习拳练功须以此为准则,不论站桩、活桩、行气走架都要中正不偏一气存。

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三:以意行气心为主

打拳全凭心意用功,运化全在一心之中。古人认为: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五官百骸无不听命于心,并以“心意君来骨肉臣”作形象比喻。

按现代运动学的观点,全身神经系统皆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习拳练功或推手较技时,心有所感,意必致动,就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司令部”,接到各感官系统传来的“信息”,在一瞬间作出判断、处理,并将结果(指令)通过神经系统迅速地传导到各运动部位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所以,心意一动则全体皆动,心神一静则全体官骸无一不静;心神放松则周身内外皆放松,心神紧张则筋肉皮骨无不紧张;心想开合则四肢全体皆开合;心意缠绕则浑身上下无不缠绕;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心中意思轻轻领起来,则顶劲虚领,上自百会、下贯长强,中气一线穿成;心劲一发则筋脉骨节无不随从,棚、搌、挤、按皆随心意而为,探、捌、肘、靠皆随心所欲;心想前、后、左、右、中,则有进、退、顾、盼、定之五行。概言之,外形动作、神态、气势的变化,其实是内部心神意气的外在表现。所以,拳经云: “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习练者,应静心想着练,用心想着练,专心想着练,细心想着练,久而久之,有意归无意,有心变无心,渐人无心成化的神明境界。

太极拳是意气神形的运动,既练意又练气,既练神又练形,既练太极之形又练太极之气。因此,意气神形须合一,以意行气是法则。以意行气的过程就是练意、练气的过程,心息相依,意气相随。练意离不开气,练气离不开意,所以古人说“意为气头,气随意行”。

太极拳的练气就是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通过动静、开合、出入、循环的意识运动,把体内之气调动、聚集、充实起来,使气血通畅旺盛,营卫周身内外。太极拳的练意就是使大脑处于相对入静的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得到最佳调节,更趋稳定、协调、完整和专一,“令必行,行必果”,以助内气的调动、聚集和充实,心神合

一、神气合

一、心肾合一,培养和壮大人身三宝精、气、神,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修炼

后天培补先天。由此可见,练意就是练气,练气就是练意,意行气行,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

以意行气,气随意行,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此乃关键。要用意想着练,用意想着运,切莫想着气如何行,更不能追求气怎样运。中和之气,随意所至,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当练到功形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中和之道。以意行气意在神,气随意行任自然。

太极拳以意行气的同时,又强调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而不是以力带气,这是内外两家拳术区别之所在,习练者不可不明,不可不分。练太极拳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经络不能舒畅,肌腱不能放松,筋骨不能柔活,以致全身拘谨,而为拙气所滞。拙气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

用意不用力的锻炼,一则能逐渐去掉本身原有的硬力僵劲,使全身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松开、伸拔、拉长和舒展;同时,由于伸筋拔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筋肉离骨而使内气充于肌肤,骨节开张而使内气敛于骨髓,由柔顺而渐人沉着,周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棚劲,外柔而内刚。所以,以意行气心为主的要领是太极拳运动的运行法则。

太极拳入门说要之四:松沉入手求柔顺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过长年累月的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逐渐达到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虚至虚灵的高级境界。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劳动中,不可避免地因接触重物而养成了使力的习惯,从而造成肌肉紧张、关节僵硬、筋韧不活,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拙力和僵劲,这些反映到初习太极拳者身上,就会感到这儿不顺,那儿不适,周身雌以协调。因此,“用意不用力”的要求与本身的“拙力僵劲”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成了初习太极拳者的首要问题。

习练太极拳一般有三阶段,即柔顺阶段、沉着阶段和虚灵阶段,以太极拳的刚柔来说,就是积柔、成刚、刚柔无迹、虚至虚灵。虽有三个阶段,而又密不可分,待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升华。而在柔顺阶段,首先要解决的矛盾就是在去掉拙力僵劲的同时培养和建立柔顺之劲。应从“松沉”入手来解决这一矛盾。如果初学者一上来就求轻,则不仅不易去掉拙力僵劲,而且会更拘谨、更紧张。若专求轻,还容易导致神意涣散,气势散漫而偏软。而由松沉入手,不仅可以松化掉拙力僵劲,而且会松中有沉,益于柔顺的培养,又易渐入沉着。

所谓松沉,就是放松之中有沉坠的意思。首先是放松松开,使全身内外、四肢百骸、筋韧皮肉尽可能地放松松弛;松外就是身肢放长、伸筋拔骨、肌腱拉长、筋肉离骨、骨节开张,使经脉舒顺通畅,丝毫无滞。譬如地下之沟渠,不塞而水行;输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体之经络,不闭而气通。

如何操作呢?操作在心,心想放松,则全身内外无不放松;心想松开,则筋肉竹节无不松开。操作的诀窍在意气贯注经穴。经络犹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间之河流;经穴则犹如城镇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达,经穴是内气流行最活跃、最敏感之处。

位于骨节之处的经穴谓节窍,是内气人于骨髓的窍门。意气贯注经穴就是意想各节的节窍,如意想肩的节窍(肩井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肩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肘的节窍(曲池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肘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胯的节窍(环跳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胯关节自然放松松开;意想胸的节窍(膻中穴)放松松开,久之则胸自然放松松开,等等。以此类推,以意想窍,循窍而行,日日贯注,昼夜贯输,则筋肉自然离骨,骨节自然开张,达到放松松开的效果。

又由于“意为气头,气随意行”的作用,所以在意想节窍放松松开的同时,内气由节窍人于骨髓之中,节节贯注,而又出于骨缝,充于肌肤,通于经络,达于四梢,则放松之中有沉着,久之便能达到松沉的效果。另外,周身内外上下除顶劲虚领、舌舐上腭和会阴上提外,其余各部位都要有向下放松沉坠之意,如沉肩坠肘、胸空腹实、塌腰敛臀、坐胯屈膝、气沉

丹田、上虚下实等等。不论是站桩、定式,还是在周身运动时,都要想着放松松开沉坠,例如两手领臂向上松虚棚领时,手臂各节既要放松松开,手臂之阴面又要在沉肩坠肘、腰劲下沉的同时而有向下沉坠的意思。如此功行日久,不仅拙力僵劲自去,柔顺之劲亦会油然而生。

所谓柔顺,即周身内外和顺柔韧的意思,非柔软之谓。和者,心内中和之气;顺者,流畅通贯无滞无背之意;柔者,相对刚而言,非软非硬,非轻非重,顺之劲即以心内中和之气,行如柔水,流畅通贯周身内外,盘绕回旋,缓缓流淌,无停无滞,无间无断,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而成太极柔韧之劲。柔中而有沉着,则外形似柔而内中有刚,功行日久,刚从柔中生出。

所以,由松沉入手求柔顺是初习太极拳者去掉拙力僵劲,进入柔顺阶段,培养太极柔韧内劲的关键和方法。

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五:内外合一上下随

太极拳是全身心的整体运动,讲究意气神形的高度统一,要求四肢百骸协调一致地服从大脑的指挥,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使太极内劲能由足而腿而腰而脊而肩而手、完整一气地节节贯通。要达到这一整体要求,就必须在习拳练功时,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合

一、周身一家、混元一体”。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学习和研练才能达到。不可求速成,欲速则不达。

拳经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可见上下相随的妙用和重要。上下相随的意思是:以腰脊为联系上下体的主动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相随则中间自然相随。

上于两膊相系,其一在于两臂之间须相系,其二在于两腿与两臂相系。其内涵就是一开全开,一合全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臂相系即肩与肩、肘与肘、手与手之间似有无形

的牛筋(即意气)相缚,左右相系,对称相连,互相吸引。如两臂欲开而有难开之意,虽开而意气不断;两臂欲合而有难合之势,虽合而阴阳无间。

如:“单鞭式”中左臂为主(为动为阳)开展时,其三节劲似从右臂(为客为静为阴)三节处节节拉开一般;“斜行拗步”的两手臂交替运行时,先动的手臂为主,后动的手臂鱼贯而随,客随主便,形影不离; “闪通背”中两腿与两臂相系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相系,垂直相应,三节相照,三尖相对; “太极起式”的两手领臂上掤时,两臂的肩、肘、手与两腿的胯、膝、脚上下相系,臂的三节劲如从腿的三节劲拉开一般,谓之相开相系;当“单鞭式’’定式时,两手臂相开成弓形,与两腿的开胯圆裆垂直相对不出圈,三节相系上下照,谓相合相系。

下于两腿相随,其一在于两腿之间须相随;其二在于上动下随,下动上领。其内涵就是上虚下实,下虚上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腿之间相随即左腿顺缠时右腿逆缠,右腿顺缠时左腿逆缠;左腿弓屈时右腿伸展,右腿弓屈时左腿伸展;左足实则右足虚,右足实则左足虚;左胯坐则右胯落,右胯坐则左胯落;左足进则右足跟,右足进则左足跟;左足后退右足随,右足后退左足随;前进则后虚,后退则前虚。

上动下随、下动上领即足随手运,手领足行,上下一体,圆转如珠。如:两臂上掤时,两腿要有下沉之意;两手左捋时,两腿则左顺右逆缠丝随之;两手前挤时,两腿则随势前弓后蹬;两手下按时,两腿则顺势坐胯屈膝下沉;若欲提腿则以手领之。如“金刚捣碓”中,右腿屈膝上提是由右拳向上领起的; “白鹤亮翅”中,左足上步是由右手臂逆缠斜开上掤而领进、落于右足旁侧的。然而, “上虽凭手,下尤凭足”,足快尤显手快,步活身手更活。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根基定于足,上惊下取君须记,乘虚巧取任意行。

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其一在于上下动而中间应,其二在于中间动而上下和。其内涵就是手动、足动、胸腹腰脊一齐动,手到足到身体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一气贯通。上下动而中间应,即胸腹腰脊随手足动,其关键在于以胸腹腰脊的虚实、松活和中正为前提。

仍以“掤、捋、挤、按”为例:两手臂上掤时,两腿坐胯下沉,则胸腹自然相开,上虚下实,腰以上气上行,腰以下气下行,一气上下分行;两手右捋时,右腿顺左腿逆,则腰脊同时右转,左右一气流转;两手前挤时,两腿前弓后蹬,则身体随势前拥;两手下按时,两腿坐胯屈膝,则胸腹相合,身体下沉,腰劲下贯。中间动而上下和即运化全在胸腹、转关全凭腰脊,其关键在于以肩活为臂的转关枢纽、以胯活为腿的转关枢纽。胸腹一开,上下四肢皆开;胸腹一合,上下四肢皆合;身欲前去,上下齐去;身欲后退,上下都退;腰脊旋转,上下无不转。总之,中间不动,上下不动,阴阳合德;中间一动,上下齐动,阴阳分清;一上一下,上下相随;一开一合,开合相承;一动一静,动静相因;一屈一伸,屈伸相宜;一虚一实,虚实相应;一左一右,左右相连;一内一外,内外相合。

要使上下相随,必须内外合一。内外合一者,即自顶而踵,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意气神形合一。内外合一首先是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外三合称为周身六合。而又要内合与外合:内合即心与目合,脾与肉合,肺与肤合,肾与骨合,肝与筋合;外合即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内与外合又称内外相合。内外合一就是在周身六合与内外相合的基础上,使五官百骸、五脏六腑、筋皮肉骨、全体四肢、心神意气相合为一,保证了太极拳运动的上下相随,保证了太极内劲的完整一气。

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才能使太极拳运动的周身一家、乃至混元一体成为可能。周身一家就是在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基础上,使人体上、中、下三节总成一节,意气神形融为一体,在心意的指导下,使内气在“总成一节”里面上下贯通,一气流转,缠绕运行,人于骨髓,出于骨缝,充于肌肤,达于四梢,经丹窍,贯经穴,循经走脉,通遍全身,周身一家。

混元一体的内涵就在于使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混而为一,即练就一粒混元气,使全身形成充满混元气的太极球。先天之气即与生俱来的先天元气,后天之气即水谷之气和呼吸之气。人以先天元气为生,以水谷精微和空气为长。先天元气得后天之气以壮,后天之气赖先天元

气以存,先天元气与后天之气并而充身。混元一体就是:封天门,闭地户,三性归一,一而运二气,行三节,现四梢,统五行,贯九窍,缠绕十八球,形成一个先天后天混元一气的太极球。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攻之无不摧。至此,太极功夫成也。由此可见,内外合一上下随既是习拳练功的具体要求,又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一项规矩。

陈氏太极拳入门说要之六:虚实转换全在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上下沟通之枢纽,左右转换之中轴。腰既维系着一身的中正和全体的平衡(与胯相联而言),又关系到中气贯注、气沉丹田、内气出入和上虚下实(与脊相联而言)。所以各家太极拳对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视,有的称“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有的称“主宰于腰”,“转关在腰”;有的称“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还有的称“八卦掌、五行步、太极腰”;养生家称之为“活腰壮肾”等等,足见腰部的重要。

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全在腰,也就是一身的总虚实在腰。此处虚实分清,则全身的虚实得以分清;此处虚实不清,则全身虚实皆不清。所谓“虚实宜分清”,首先是指此处。如此处有双重,则全身上下皆有双重,所谓“双重之病未悟”,首先是指腰部的双重之病未悟。身法的虚实变换在腰,步法的虚实变换也在腰,手法的虚实变换还是在腰,所以说一身的主宰在腰。 “此处消息真参透,太极只在一环中”。转换在腰首先就要松腰、塌腰和虚腰。腰能松能塌能虚则能活,活而能转,转而则灵。松腰的反面是收腰,腰椎骨节和肌腱筋韧能放松松开则不收;塌腰的反面是瘪腰,腰部能松开下塌(配合敛臀)则不瘪;虚腰的反面是束腰,虚者空也,腰部能不硬不软、折中而得虚空则不束。收腰、瘪腰和束腰都属腰部紧张,故不为太极拳所取。

腰部若能放松松开,腹部亦能松,则腰腹松净浑圆,既宜于气沉丹田,又利于气行带脉转圈。配合松胯、坐胯和圆裆,则腰劲下贯,两股有力,气沉足底,下盘稳固,上虚而下实。

要塌腰须敛臀,能敛臀则能塌腰。塌腰敛臀自然,尾闾中正,骶骨有力,后腰命门自然松开,配合会阴内收和顶劲虚领,则脊椎自然竖直,中气贯于脊中,上下一线穿成,上下前

后皆能合住劲,转动时自然无所偏倚。

腰中虚空则左右腰隙转换自如。左右腰隙即左右腰肾,腰隙转换其实是左右两肾抽换,显于外则是左右腰侧的旋转。祖国医学认为:肾乃藏精之舍,生气之源,性命之根;气始于此亦归于此,所谓气归丹田,其实是气归于肾。精水足气自足,若要气足,就要清心寡欲,养精保精。两肾之间谓命门,乃气出入之门,动则出,静则人,出肾人肾是真诀。命门与两肾之间又有阴阳两窍,命门属火,两肾属水,两窍居中调和,以达水火既济,阴阳调和,精气转化,还精补脑。

由此可见,左右腰肾抽换的重要性:一在于转换虚实;二在于活腰壮肾;三在于精气转化。所以,习练太极拳者应“刻刻留心在腰间”,时时想着两肾抽换,处处都要两肾抽换。

以“单鞭式”为例:

(1)左腿屈膝上提时,腰先向右转,右腰肾落实,左腰肾虚松;右腿松胯坐实,右足踏地踩实;腰劲下贯,右股骨有力;落气到右腹侧、右胯、右足;而后左腿落胯虚脚,屈膝上提而合裆,形成右足独立式。由于左右两肾的虚实分清和上虚下实的分清,以及右勾手的虚掤伸展、左手屈臂沉合腹前,虽一足独立,而中正不偏。

(2)虚实转换定式时,腰向左转,左腰肾由虚渐渐落实,右腰肾由实渐渐虚松;重心随势缓缓左移,左腿由伸变屈渐渐顺缠、松胯坐实、踏地踩实,落气到左腹侧、左胯、左足;右腿由屈变伸、落胯虚脚、渐渐逆缠蹬展,形成左实右虚的弓马步;左手臂逆缠开展时为实,定式时顺缠沉合为虚。由此可见,虚实转换首先在腰。若左右腰肾的虚实未分清,则两腿虽然岔开,有三七或二八的比例之分,亦为双重也。

又,虚实能分清中定自在其中。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之中无不有虚实:前进则后虚;后退则前虚;左顾则左实;右盼则右实;中定者,定在虚实之中也,非两足站死,非八面撑煞,实神气得于虚实之中,其消息即在左右两肾的虚实中。

如“三换掌”:两腿站立,右腰肾实则右足实,左腰肾虚则左足虚,重心在右腿;换掌时,

全凭左右腰肾虚实抽换,左腰肾向左抽换而为实,右腰肾由实而变虚,此时出右掌,重心不变仍在右足,即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右腰肾向右抽换而变实,左腰肾由实变虚,此时出左掌,重心仍不变,左掌前伸为实,右掌后引为虚,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所以说,虚实之中有中定,中定自在虚实中,其消息盈虚全在左右腰肾的虚实变换之中。

虚实转换全在腰,也就是通过“转腰”来变换虚实、转换重心,不是“不转腰”的变换虚实和平移重心。“转”与“不转”要分清,此处是关键。不转腰就不能虚实互换,不转腰就不能上下相随,不转腰就不能周身缠丝,不转腰就不能劲由内换;推手较技时,无法引进落空,也无法转进如风,无法沾粘连随,亦无法舍己从人,必然处处被动,时时受制于人。所以,虚实转换全在腰是太极拳的又一规矩。

推荐第8篇:大学体育教学目的

大学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心理潜能的过程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本学期开展,篮球、排球、田径项目,使学生初步学习相关技术动作,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在增强学生健康知识与锻炼身体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树立现代化体育意识,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提高体育的兴趣和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具有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胜不骄、败不馁,锲而不舍的意志和作风。

在本学期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备好每课教案、填写课后小结。教学中既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严格要求学生,又要生动活泼,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按大纲规定的成绩考核办法,项目和评分标准,认真考核学生体育成绩。学生严格按学校的有关规定,穿好运动服装,不将有碍活动的杂物带在身上。遵守课堂纪律和常规,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做好保护与帮助。

通过本学期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积极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去,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

推荐第9篇:大学体育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选课安排,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篮球方面的知识,由xxx老师负责我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学习篮球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

本着对篮球的热爱,我们选择了篮球课程,在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学习,一起在学习中收获着无穷的乐趣。乔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教学态度严谨,治学方法高明。每次课前首先让我们慢跑,再做课前准备活动,在热身之后开始对我们讲解篮球方面的一些知识,并组织大家一起训练。在他耐心细致的讲解下,同学们一个个心领神会。训练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动作很不规范,但x老师从不批评同学们一句,而是更加耐心的指导,甚至在课间休息时自己不休息,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打球的过程中胳膊摔伤,乔老师立马对该同学做一些简单的处理,然后令同学送往诊所就诊,下课后还亲自到诊所看望,使大家对x老师优秀的师德师风无不敬佩。

x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的对大家进行知指导学习,在课堂上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先进,能真正针对同学们的一些通病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 。课下休息时耐心的为大家辅导解疑,使大家对课堂上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对一些有特长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上的训练场地还行,据大家反映,就是篮球的质量有点不好,希望学校能对篮球质量有所改善。让同学们都能在篮球训练中找到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Xx学院xx专业xx班xxx2011-xx-xx

推荐第10篇:太极拳教学案例

旧县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

太极拳教学案例

前言: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太极拳纳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太极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承袭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加上太极拳动作的特殊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变化规律,练习起来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对运动技术认知能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我们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遵循一般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太极拳自身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进行。必须立足于这一教学实际,提高发展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实现太极拳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案例介绍:小学生级太极拳教学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平衡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上体正直,松腰松胯,上体协调一致,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行正确到位。

教学目的:注重学生对太极拳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爱好,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能力,增强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发展中华传统项目,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

1 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采用情绪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打下基础。

2 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模仿学习法”“分组练习法”“对比练习法”“集体练习法”。首先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动作含义。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最后通过集体表演和个人展示解决所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性。

教学过程:学习太极拳十——十四式

准备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身体能够尽快兴奋起来,我采用了节奏感教强的“武术搏击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做一些专项练习,主要安排了(武术小组合动作)使身体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开,为下面的练习打下基础。(师生同做)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高点。

基本部分:

1、复习:复习所学内容(1—10动作),随音乐师生同做,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新授:新授(10—14动作)。

教师示范表演,学生模仿练习。我在讲每一个动作时补充动作的攻防含义,从不同角度和方位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每一个动作,激发学生兴趣,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设计意图:太极拳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式代表着学生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提示,以加强学生模仿更加逼真。

3、学生分组练习,体验动作。

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长带领,通过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练习中,学生之间互相纠正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学生随着音乐口令集体练习,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巡回指导并激励掌握动作较慢的同学。

设计意图:充分发掘学生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的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5、游戏:《蚂蚁搬家》

蚂蚁搬家这个游戏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游戏方法及规则:

1、将学生分成四组迎面站立,每组十人。

2、游戏者双手背与身后撑地,身上放着“粮食”(书包)向前行进,交给对面同学,依次类推,以先运完者为胜者。

3、中途“粮食”不准掉地,如中途落地需原地捡起再进行。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荣誉感。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音乐伴奏)

学生和老师随音乐缓慢的做一些太极拳的放松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优美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师生“抱拳礼”道别

设计意图:上下课要有礼,使学生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案例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运动,但是年青好胜的学生对于学习教材中的简化太极拳,都会因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在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太极拳教学已经成为各校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所以在太极拳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该仔细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法和手法的单个动作练习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出典型的几种步法和手法在开始阶段反复练习。步法不得当都会造成重心不稳。如迈步过小、过窄,出脚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对,都会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稳等现象。所以步形要准确,出步要适度,保持稳定性及培养身形、步法的协调性,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基础。在初学太极拳时不要贪多求快,潦草从事,如果贪多求快造成错误的定型,再进行纠正就困难了。

二、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太极拳教学时要注意呼吸自然。有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耸肩、僵脖、突肘、撅臀等现象,都是同呼吸憋气有关,因为姿势不正确造成憋气练习,连续几个动作之后,必须换气且这口气一定会换得比较深。这样就会迫使动作速度发生变化,造成呼吸不顺畅,动作不协调,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妨碍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势正确、呼吸自然的情况下,做动作时劲力才能顺达,松柔、自然。

三、结合基本防卫技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太极拳动作徐缓、均匀而细致,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挤、按、肘、靠等基本特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具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利用挂图,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如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

五、太极拳练习必须持之以恒。“拳一天不练手生。”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走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才是太极拳真正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把太极拳纳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太极拳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承袭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加上太极拳动作的特殊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变化规律,练习起来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对运动技术认知能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我们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遵循一般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太极拳自身运动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进行。必须立足于这一教学实际,提高发展教与学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实现太极拳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11篇:太极拳教学设计

太极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标》为依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第十章武术运动实践部分中的太极拳。这项内容既有着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下肢步行的练习,而且要求全身各部位协调,符合高二学生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有较高的几倍运动能力。24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基础拳,整个套路动作少而且简单易学,学生们通过14个课时就能学完这套拳,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也让他们知道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将学习24式太极拳前几节动作。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及运动风格,对太极拳动作的功防含义有所理解。技能目标: 75%以上的同学能够初步掌握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的动作

技术; 30%以上的同学能够简单运用攻防技术;提高学生柔韧、协调等素质水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加

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乐于合作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开合穿掌

难点:立身中正、放松肌肉、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教法的利用

1、讲解法: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①通过揭题,阐明教学目标,让学出产生学习兴趣。

②精讲,辅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示学生踊跃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完整示范,树立概念,动作准确精美,利于模仿。①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心中树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欲望。 ②通过示范,培养学生察看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白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①通过尝试练习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懂得动作要领。 ②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首创一个协调、同等、高效

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发生运动愿望,开辟进取,达到目标。

八、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观看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学习太极步,初步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高团体合作的意识。本课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为主的教学,以“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为主,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统一规整,而以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极拳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很高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太极拳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身心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学会了太极拳就有了一项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健身手段,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第12篇:太极拳教学步骤

太极拳教学步骤

一、先快后慢原则

“先快后慢“原则是指,先以较快的动作速度教会学员部分或全套动作后,再进行慢速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以比太极拳正常快一至两倍的速度,教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基本方法,可称做“慢拳快教”,使学员再较快的时间内先粗掌握动作技术,待学员能够把部分或全套动作基本掌握后,教师再仔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此时,可配合太极拳音乐进行,让学员逐步体会合掌握太极拳“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

二、先分后合原则

“先分后合”原则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先教会学员分解动作并使之基本熟练,再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机构,选择合理的分解时机与方法:有的动作适合于分解成几个小分动,有的动作则适合于先上、下肢分解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法,一旦分解动作基本熟练后,就应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尽快向完整动作的教学过渡。

三、先静后动原则

“先静后动”原则是指,先教会每个动作的静止架势,再教会每个动作的运动过程,以及教会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按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前后顺序,使学员明确每一个动作静止姿势的规格标准和要求,并通过对每个静止架势采用“站桩”似的练习,让学员在一定时间的静止姿态下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技术要求,待把架势做的基本正确,规范后,再对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过程进行讲示呵领做练习,以使学员逐步掌握动作的运动特点和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员学会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方法,从中把握其技巧和规律。

四、先高后低原则

“先高后低”原则是指,先以较高的重心姿势使学员学会部分或全套动作,再降低重心进行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把太极拳中各种步型的重心升高,而步型不变,如虚步可做高虚步,弓步可做高弓步等,降低动作速度,待学员学会了全套动作后,老师再按标准姿势领做,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降低重心练习,以此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

五、先方后圆原则

“先方后圆”原则是指,先让学员按类似于长拳的方法划出动作,摆正架势,再进行动作圆活,连贯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让学员在不用力的情况下划出动作,摆正架势,简化动作过程,降低路线要求,此时动作会有棱有角,也可停顿。待学员大体掌握动作后再及时向圆活,连贯方面要求发展。

六、先外后内原则

“先外后内”原则是指,先求外部形体动作的准确、规范,再求内在意、气、神、劲的运用和配合。教学时,教师先教会动作的外形,通过讲示、领做等手段,使学员学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架势结构,待较为熟练、规范、准确后,再进行意念、呼吸、劲力、精神等方面的教学。逐步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精神贯注道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劲力刚柔相济等。

第13篇:太极拳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传统运动,风格独特兼具有健身、自卫、表演、竞技、娱乐、怡情养性等功能,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士终生练习。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太极拳不单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保健运动。因其在运动过程中可得到宁静,从而能够达到静心养气的效用,尤其能够十分显著的降低抑郁、焦虑、困惑等其它消极情绪。在我们的学生学习现代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古代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终身受益,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

一、太极拳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体育中,太极拳的内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所占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只在部分大学里才有机会学到。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这种慢悠悠、软绵绵的拳种是给老年人锻炼身休的,而并不清楚太极拳中所包涵的中国古典文化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各种健身操、健身舞及各种健身器材的普及,提高了人们锻炼的意识,人们已深深地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太极拳面临着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介绍给我们的学生。

二、太极拳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机能。太极拳要求分清虚实,步法稳健,动作轻灵,迈步如猫行,对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双脚的骨骼、肌肉、韧带是很好的锻炼。

4、具有健美作用。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三、对中学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展望 1.加强理论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太极拳强调“以心使身”、“以意识引导动作”,它要求身内外充分轻松,思想安静专注,用意而不用拙力,使每一动作始而意动,继而内动,而后形动,亦即每一动作之前,先有该动作之想象,随之内脏、骨骼、肌肉群向预定之方向做好安排,后使每一举手投足都做到“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使学生明白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含义。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先有其意而习其形,那么达到形似只是水到渠成,会出现不求形似而有形似的效果,否则将欲速而不达,会使动作成为机械式的体操,有形而无神,与“形神兼备”相去甚远。重视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特征的理解,学生会在学习初期就能有意识感觉太极拳,使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主动。

2.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太极拳运动特点较多为舒适缓慢,但对于没有这样运动体验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正常的演练时的慢速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对动作的路线掌握不够清楚,另一方面会让初学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适时采用“慢拳快教”教学法则能将路线复杂、方向多变的动作简单化,使学生对动作一目了然,增强对学习太极拳的信心。“慢拳快教”的方法可以体现在:先下肢后上肢,先分解或组合,把运动路线在快速的情况下向学生讲解清楚,并加以练习,当动作基本掌握以后再将练习的速度慢下来,慢至正常的演练速度。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动作。

3.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感知训练。循序渐进是太极拳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和合理手段。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完成教学任务。

依据体育心理学的理论:“要学会或完成一个身体运动,必须首先建立这一动作的本体运动感知觉。人们依靠本体运动感知觉,去学习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运动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而太极拳又是非常讲究个人体悟的。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身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会加快初学者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度。因此初学者首先找到练习太极拳动作的本体感觉,然后,依靠感知觉去逐步接受太极拳运动“用意不用力”等练拳要求就比较容易了。

4.鼓励学生课外练习,与终身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太极拳教学的重点是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以强化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大纲对于体育课的要求业已发生变化,强调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再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太极拳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教育,重视体育教育,更要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提深体育课的质量与效果。来加强个人身体素质,加强全民身体素质。

第14篇:太极拳教学原则

太极拳教学原则

一.太极拳教学的原则

1.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这一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所决定的,教师起主导性作用,教师是主要方面,掌握教学的方向,控制着教学的全过程。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要由“学”来体现,“学”是学生独立的主动性的活动,是教师包办代替不了的。因此说,教师的主导性的实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顺利圆满,事半功倍。

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启发学生以意识为导向,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教学,来达到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增强体质的目的。它的运动方式不是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按动作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调整姿势,呼吸,意念,因此提出了主动性原则。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思想控制的,所以涵养道德成为主动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进行自我暗示和精神调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终身体育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练习动作,还是自学自练,都应该主动的钻研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求学,积极思维,主动的进行自我暗示和精神诱导,才能收到良好功效。否则教学中若缺乏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可思议的。 2.自然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首先要尽量创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到环境优美宜人的地方学练太极拳。其次,要尽量解除身心紧张。学习的规律是“循序渐进”,太极拳教学也不例外,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功夫要逐渐长进,水到渠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证明,学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中,都经理了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巩固到巩固的渐变过程。一般来讲,这个渐变过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即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要加速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取得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良好效果,就必须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学习太极拳中,我们从简单动作方法逐渐向较复杂的动作过渡,同时遵循自然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3.直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太极拳是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利用各种直观的手段,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对所要学习的动作获得生动的表象、正确的思维,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动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教授太极拳从基本功、基本动作入手,不要急于教授套路动作,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只有遵循直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科学实验证明,在感知外界事物时,参与的器官越多,掌握知识的数量也越多,记忆的牢固程度也越好,形成动作技能也越快。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即除了视觉,听觉,还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来感知动作要领,肌肉的用力程度和方法,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形象和概念。因此,在运用各种直观手段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进行反复实践,防止一般化的观察和单纯形式的模仿。直观是前提,思维是核心,实践是关键,通过相互观察、分析、练习,使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整体性,对加速掌握动作过程会起积极的作用。 4.用意领悟与练养相结合

“用意”指意识主导动作,并将动作含义的理解关注于动作。用意主导动作,能使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达到“内外合一”,以意识控制气息,使内气循一定的经络路线流动,意气所到即引动肢体按照意识的规范运动,展示动作的整体性特色。“领悟”指让学生用心揣摩动作精微,细心体验动作感受,追求动作诀窍的豁然悟通,步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的境地。

“练养结合”指动练与静练结合运用。太极拳理论认为“气”是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气有赖阴液的滋养。运动时阳生,气属阳,故肢体运动能导引气的运行。但是,若一味运动不休,阳气过多消耗,阴液也随出汗流失过多,不仅不会促进技能提高,还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因此,动练就必须有静养。以静养来调养气血,滋生阴液。而“静养”并不是绝对的静,而是相对于消耗性动练而言的修养。

这一原则,是太极拳达到一定程度者,必须遵循的训练原则,只有做到“用意领悟与练养相结合”才能达到太极拳的高超境界。 5.传授技术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积累,巩固,又要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巩固与发展能力的辨证关系。

这一原则实际上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从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技术技能(知识)的积累,巩固,理解和智能培养是贯穿人才成长的全过程的,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是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目的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应用。

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向学生教授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技术与教法应用分析。

在上述教学原则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突破教师水平的局限性,使太极拳教学生动活泼,既富有传统教学特点,又融入现代教学方法手段。

第15篇:太极拳协会工作总结

杨氏太极拳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本人担任杨氏太极拳协会主席。目前,自今年招新工作至今,我们社团成员在以往基础上有所增加,人数有新的突破,每次社团组织的活动都有十五到二十名成员参加,而且效果也较为满意。社团活动月已经结束,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能够更好的工作,现总结一期来的工作如下;

一、参与全民健身,提高协会声誉

2008年11月20日在学校南篮球场悬挂横幅标语,配备音响设施,举办了以“迎百年矿大,庆周年太极”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操场集中20多名会员,合练了杨氏32式、杨式八十五式、花样太极、五步拳等节目,有声势、有气魄,展示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风采。并有幸请到了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孙传龙先生和陈氏太极拳教练王志松先生。为我们协会以后的壮大提供了保障。

二、抓好培训交流,丰富活动内容

在抓好24式太极拳普及推广的同时,我积极向孙老师学习,孙老师定期来学校指导,教102式散手和42式等。

三、加强内部管理,搞好自身建设

要使协会不断壮大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是一个重要保证。2008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各分会的理事会换届工作,充实分会的骨干力量,增加活力,使各项活动开展得更加火热。

二是建立会员档案。做好一年一度的会员登记造册、晨练点辅导等工作。组织网络健全,活动记录齐全,财务收支清楚,内部管理到位,各项基础工作扎实。 三是加强了协会和会员之间的感情联络,增加协会的凝聚力。

四、存在问题

截止目前,经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和观察,我发现我们社团内仍存在一些我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问题。比如除去每周二周五晚上7到8点的社团集体活动外,各社团成员基本很难有沟通交流的时间,这对我们社团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没有良好和睦的团队关系就没法很好的集中起力量,相对于一个团结互助的高效率团队来说,我们是失败的,是退后的,所以本年度社团问题中,团结互助彼此了解,仍然是个大问题。

其次,从练习任务方面说,我们初步完成了杨式太极拳的学习,并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基本达到了年度预测目标。各会员基本能完整,流畅的打完二十四式和32式,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基础工作对我们以后其它相关的工作也是起到鼻祖作用的。在这一基础上我们会加大要求力度,力求在以后活动中增加难度,争取让我们的会员动作更流畅,步伐更稳健,身法更柔和,身心更平静的完美的新境界前进,甚至我们要向着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走去。

其它问题,比如学院组织的集体或者学生会活动,我们认为应该事先和各社团联系好,给我们充分准备的机会,从截止时今来看。就我们而言,我们太极社团在配合学院活动工作中做的不是太好,我们也希望学院多多给我们这样锻炼自己的机会,这可以让我们的年轻的,新的成员对我们社团,对学院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在现在的基础上我们会更加努力,做好各个方面工作,协助学院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当主席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有很多钻不完的学问,同时与学生多接触,得到很多感触,也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提高。 在辞旧岁、迎新年之际,回顾往年,展望前景,我们将加倍努力,再接再厉,把我协会的太极拳活动开展得更好、更有成效

杨氏太极拳协会 2008年12月23日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杨氏太极拳协会

2008年12月23日

第16篇:太极拳协会工作总结

咸安区太极拳协会2015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咸安区太极拳协会在市太极拳协会、区文体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区老年体协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社会热心太极拳事业人士的关爱下,协会紧紧围绕全民健身这一中心工作,努力服务于全体会员,服务于社会体育人员,半年来,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与时俱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加强协会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2015年6月5日,协会召开会议,为了使协会工作运转更加规范,班子成员结构更趋合理,协会经区文体局批准,在此次会议上协会对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将一批年龄轻、文化程度深、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同志调整充实到协会领导班子和常务理事队伍中,担任重要工作,承担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简要回顾了2014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也梳理了存在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队队长在会议对各队的活动情况进行汇报,同时对协会的工作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区老年协会会长江荣春同志在会上对太极拳协会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大太极拳宣传力度,壮大会员队伍,加强的太极拳的场馆建设等作出了具体的指示。这次会议对于领导班子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依法依规办会,争取合法社会地位。

由于多种原因,协会一直未办理社会团体登记手续。今年上半年协会制定了章程,向区文体局递交申请,取得同意成立咸安区太极拳协会的批准文件,并向区民政局办理社会团体组织的登记手续,领取了社会团体组织登记证、机构代码证,以使协会取得了合法地位。

三、积极开展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咸宁市第十三届中老年太极拳剑比赛在我区举行,为了使这次比赛活动圆满成功举行,协会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向区政府、区文体局、老年协会汇报比赛准备工作情况,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会在争取多方支持下,区文体局同意在巨宁体育馆划出一块土地给协会建设太极拳场馆。三是加强宣传工作,今年协会以开展太极拳比赛活动为切入点,积极筹划与相关企业合办,宣传太极拳活动。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太极拳水平。为备战明年咸宁市第十三届中老年太极拳剑比赛及今年咸安区太极拳比赛,协会组织各队的骨干力量集中,利用每个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上的时间刻苦训练,不论风雨,从不间断,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能力够强的教练员,从而带动协会整体拳术水平的提高。

四、开展战前练兵,检验运动成果。

今年9月12日,我会在咸宁绿洲义务商城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咸安区首届“义乌杯”太极拳剑比赛,进行了24式拳、32式剑团体老年组、中年组,42式拳、剑团体,56式陈式太极拳49式剑团体等六个项目的比赛。来自全区区直单位、乡镇、社区的14支队伍共200余人参赛,吸引附近千余名群众观看。参赛队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30多岁。比赛中,队员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步履轻盈,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引得观众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赛出了新风格,展现了新风貌、新精神。为备战咸宁市第十三届中老年太极拳剑比赛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战前练兵。

一年来,协会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但在工作中协会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协会将更加努力。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17篇:大学体育

浅谈大学体育

摘要: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是高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高校体育摆在高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研究,提高我国高校体育管理质量。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办法

一、当前高校体育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扩招带来的教育问题

1、学生身体素质相对下降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导致了生源质量的相对下降,其中包括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相对下降,由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体育改革正在深化之中,尚没能从根本上扭转传统体育教学不利的局面,尤其是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学生的个体身体素质发展也呈不均衡状态,他们之间的体育能力、素质、知识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难度也相应增加,给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2、体育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四川学者陈建嘉对全国38所大学的调查表明:扩招前体育教师与学生之比原来为1:213,扩招后为1:288,甚至有的高校高达1:320以上,师生比例悬殊,由于体育课班级人数多,体育教师顾此失彼,学生锻炼密度减小,体育教学管理难度增大,教学效果下降,扩招后各高校通过多渠道积极筹措经费,对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但与建设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学大楼等教学基本建设相比,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的更新、添置远远落后于其他教学设施的投资,学生人数的增加使体育场地更为拥挤,部分体育设施破旧老化,消耗磨损严重,器材、场地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3、扩招使得体育师资更为紧缺

高校经过几年的扩招,在校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体育教师的总体数量却增加不大,且职称结构不合理,教授、副教授占的比例小,而讲师、助教占了很大的比例,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不理想,在对38所院校的调查中,无一个博士学位者,而硕士学位的教师仅占26%,很多大学仍然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力军”,体育师资力量的单薄,势必导致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体育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重点仍局限于竞技体育管理,而对于社会体育管理、休闲体育和娱乐体育还鲜有涉及,虽有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但很大程度上是名不副实,没有系统专业的经济类课程,因此也鲜有素质过硬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我国体育院校在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缺乏基础自然学科知识,一般基础课覆盖面过窄,体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知识不知所云者比比皆是,我国体育管理的研究领域还主要局限在学校体育和运动训练两大领域,基本上还没有或很少涉及社会体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学校体育师资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少量岗位上苦苦寻觅,而美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体育产业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体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由原来注重学校体育管理和竞技体育管理开始转向注重康体休闲、健身娱乐、职业体育、社区体育等方向研究,并且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经营管理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了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的比重,拓宽了专业设置方向,除了传统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管理之外,还增加了健康、娱乐、休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高等体育院校,尤其是原直属院校的专业口径偏窄,专业方向不够活,与行业的通融力差,职业的社会竞争力不强,人才市场面不够宽,这些历史状况的存在必将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第18篇:大学体育

2 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这是体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点。 ( )

7、健康的概念中将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行为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四个方面的内容。( × )【道德健康】

8、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 )

9、评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认识能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有健康的理想和价值观、个性健全、情绪健康、人际关系融洽、自我评价恰当、对困难和挫折有良好的承受力。( )

10、健康是人体的最佳状态,即为第一状态。( )

11、失去健康的疾病状态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

到限制或哀失,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为第二状态。 ( )

12、自觉生理不适、心理疲惫、社会适应能力差,但医学检查往往无明确的机体疾病,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状态,医学上称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或亚健康。( )

13、亚健康是指人出现了机体疾病。( × )【属于第三状态】

14、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1988年),每个人的健康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生活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 )

15、健康的关键因素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睡眠。( × )【保持良好的情绪】

16、吸烟、酗酒、吸毒、饮食无度、性生活紊乱、交友不慎、参与斗殴、赌博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3 以及一些其他潜伏犯罪因素和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是属于危害健康的行为。( )

17、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树立现代健康意识;(2)增强卫生知识、提高自身保健能力;(3)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4)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我心理素质;(5)增强促进健康的责任感。 ( )

18、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包括:(1)人体生物学因素;(2)社会因素;(3)生活方式因素;(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5)体育锻炼。( × )【(2)环境因素】

18、人体在适宜的体育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性变化而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

19、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储存、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

20、人的机体的一切活动均需要消耗能量,人体存在3种供能系统,其中有氧氧化系统供能持续时间短,但供能快速。( × )【磷酸原系统(三磷酸腺苷)】

21、氧运输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把氧气从体外吸入体内并运送到各器官组织,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氧运输系统由呼吸系统、血液与心血管系统组成。( )

22、健康成年人男性肺活量值大约为3500~4000ml,而女性则为2500~3500ml。( )

23、我国健康男性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约11~14g,女性约12~15g。( × )【男性为12~15g女性为11~14g】

24、最大吸氧量直接反映个人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标志一个人氧运输系统功

第19篇:关于大学体育教学(推荐)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通过对苏州大学0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学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为此,提出了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等对策。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cap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bstract: By means of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current state of teaching cap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aching capability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most students have strong teaching capability in using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while their teaching capability in using basic teaching theories is kind of weak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teaching capability is inadequat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teaching cap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not so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not rational enough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teaching practice.Hence,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correspond ding measures: cro courses for the sport discipline over the education discipline; open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course; carry out teaching capability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n students in a course completed, section divided and frequency multiplied way via such ways as simulated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education practice; evaluate student’s teaching capabilit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portfolio” type system with sections.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tudent’s teaching capability 1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苏州大学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门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体育教师,服务于基础教育。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努力培养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精深、文化知识广博、基本技能熟练、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1]的培养定位,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体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由“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素质”等要素所构成。其中,教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现状和苏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以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理论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大学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苏州大学图书馆、体育学院资料室,以及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认知与如何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的资料,为本文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结合第1轮访谈中专家所确定的体育教学能力的4个维度(1级指标)即课前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和其它教学能力,及其相应的30个子因素(2级指标),设计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状况”和“中学体育教师在教育实习中表现的教学能力情况”两套调查问卷,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情况和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显现的教学能力情况进行调查。

采用“再测法”分别请5名苏大体育学院教师和5名中学体育教师对两套调查问卷进行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了相隔两周的重测,经信度检验,苏大教师问卷R=0.87,中学教师问卷R =0.84,表明两份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问卷经过5位专家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100%认为有效,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随机抽取苏州大学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的55名学生,调查苏州大学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情况。发放问卷55份,回收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在苏州市一中、三中和溧阳中学,随机抽取5名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他们对其所指导的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表现出的教学能力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采用5级分制,分别为能力“很强”(>80分)、“较强”(60~79分)、“一般”(40~59分)、“较弱”(20~39分)和“很弱”(<20分)。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4 访谈法

访谈分两轮进行。第1轮访谈旨在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所包含的因素。第2轮访谈是在问卷调查结束后,结合调查结果进行访谈,旨在探讨调查所反映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两轮访谈均为同一组对象。

表1 对学生教学能力具备情况的评价

对象 教师 学生 很强 80~100 80~100

较强 60~79 60~79

一般 40~59 40~59

较弱 20~39 20~39

很弱 19~0 19~0

表2 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对象 教师 非常重视 80~100

比较重视 60~79

一般重视 40~59

不太重视 20~39

不重视 19~0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学院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3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统计

教师重视的课前准备 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运用体育教材 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 编写体育教案的能力 重视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2.1.1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除了与自身的素质有关外,主要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关。因此,通过对苏大体育教育专业相关任课教师的调查,可以掌握学院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具体情况。(1)课前准备能力:调查显示,在课前准备能力7因素中,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的能力有: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74.1%)(以很重视和较重视的教师所占比例之和表示,下同)、运用体育教材(69.0%)、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69.0%)和编写体育教案的能力(60.4%);但是,重视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师仅占27.6%。对其它能力的重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2.1.2 教学实施能力

在所调查的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因素中,教师重视的有:运用口令(有93.1%的教师选择重视)、课堂教学管理(91.4%)、组织练习(82.8%)、动作示范(79.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72.5%)、指导动作技术(69.0%)和健康意识培养能力(55.2%)。可见,苏大体育学院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不重视培养的能力有:设疑(提问)能力(25.9%)和布置作业能力(37.7%)。这可能是导致学生这类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2.1.3 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

4 比例

教师重视教学实施

能力 运用口令 课堂教学管理 组织练习动作示范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指导动作技术 健康意识培养能力

比例

教师不重视培养

的能力 设疑(提问)能力 布置作业能力

比例

74.1% 69.0% 69.0% 60.4% 27.6%

93.1% 91.4% 82.8% 79.3% 72.5% 69.0% 55.2%

25.9% 37.7%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4 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教师对学生指导课外教师对学生的裁判能活动能力

人数 比例

26 88.0%

15 79.3%

教师对学生组织竞赛能力

14 44.8%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很高。其中,88.0%的教师重视对学生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培养;79.3%的教师重视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44.8%的教师重视对组织竞赛能力的培养。可见,苏大体育学院教师对这些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的重视与实习生的这类能力强有关。

2.1.4 其它教学能力

表5 教师对学生其他能力的重视程度

教师重视的其他能力 体育教学反思能力 学生讲解能力 收集反馈信息能力

比例 24.2% 74.1% 68.9%

教师重视的其他能力 体育教学研究能力 学练法指导能力 指导运动队训练能力

比例 38.7% 43.1% 84.5% 在其它教学能力的3个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24.2%)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38.7%)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可能是导致学生相关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此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尽管教师对教学讲解、学练法指导、收集反馈信息、指导运动队训练和学生教学评价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高(分别是74.1%、43.1%、68.9%、84.5%、65.5%),但是,却与学生相应能力偏低矛盾。结合第2轮访谈结果,总体来看,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师在教学中,尽管在理论上对这些能力很重视,但苏大体育学院缺少专门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体育专项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以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主,缺少教学理论及运用教学理论的学习,这可能是导致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能力现状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6 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教学实施能力比例的对比

口令 动作示范 课堂教学管理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指导动作技术 组织练习健康意识的培养 设疑(提问) 学练法(指导) 收集体育教学反馈信息

教学讲解 布置作业的能力

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教学能力高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通过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能力的评价,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具备情况。

2.2.1 学生课前准备能力

表7 学生课前准备能力比例

较强

实习生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能力

体育教学设计能力

33.8%

所占比例 69.7%

不强 体育教材设计能力

所占比例 32.4%

很强 74.7% 66.2% 62.7% 57.1% 56.4% 54.2% 51.5%

很弱

26.0% 33.1% 28.2% 35.2% 32.4% 课前准备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调查显示,在专家认定的课前准备能力的7个因素中,实习生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能力强(69.7%)(以较强和很强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和表示,下同),说明多数实习生具备了该项能力。但运用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强的学生所占比例偏低(分别占32.4%和33.8%)。其它能力因素处于一般水平。

2.2.2 学生教学实施能力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点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在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子因素中,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强,尤其是运用口令(74.7%)、动作示范(66.2%)、课堂教学管理(62.7%)、合理安排运动负荷(57.1%)、指导动作技术(56.4%)、组织练习(54.2%)、健康意识的培养(51.5%)能力强者所占比例较高。然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不强:设疑(提问)(26.0%)、学练法(学习和练习方法)指导(33.1%)、收集体育教学反馈信息(28.2%)、教学讲解(35.2%)和布置作业的能力(32.4%)。其它能力因素处于一般水平。

2.2.3 学生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

表8 学生课外体育组织指导能力的比较

较强 组织竞赛 指导课外体育活动 实习生的裁判能力

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是体育教师多元能力的体现。在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的4种能力中,实习生的裁判(64.8%)、组织竞赛(48.6%)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47.2%)能力强;而指导运动队训练能力不强(28.2%)。

2.2.4 其它教学能力

在专家认定的其它教学能力即体育教学研究、体育教学反思和体育教学评价3种能力中,实习生的能力普遍明显不足(分别为19.0%、16.9%、22.6%)。

比例 48.6% 47.2% 64.8%

不强

指导运动队的训练

比例

28.2%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综合性不强,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尽合理,教育教学类内容欠缺,其中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特别体现在“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课程中。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性,忽视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课程条块分割、关联不够。每门课程仅重视自身内容的纵向发展,对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不够;体育专项技术课程还是“以传授运动知识与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致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使学生基本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难以解决综合性的体育教学问题。

3.2 教学实践不足

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课程教学逐步地完成。然而,目前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教育教学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甚至《学校体育学》这种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几乎也完全是以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缺少专门的、综合的教学能力实训课程,致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更不容易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将其内化为教学能力。尽管学院也安排了教学实习,但是重视的力度不够,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事实上,毕业前的集中教育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

3.3 对学生教学能力缺乏系统、综合的考核机制

考核本身具有评价、反馈、激励等功能,通过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考核,可以评价教学工作成效,让学生和教师看到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却缺少一个系统、综合的考核办法。致使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把握,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这不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3.4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

苏大体育教育专业缺少与基础教育相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苏大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不尽了解,教学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致使许多实习生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文件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学院培养出来的“准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4 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4.1 调整课程体系

树立课程综合化的新观念,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界线,从整体上考虑课程结构的内在联系。根据各门课程在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基础教育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体育教学实际,运用“行为导向”教学理论原理,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按照课程综合化的原理重新构建课程的逻辑结构[3],变“体育学科中心型”为“体育教育学科综合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增加教育教学课程的内容,增设跨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建立体育和教育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促进体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4.2 开辟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培养方式

将体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整体,开辟多种培养途径。采用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实现。通过体育模拟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接触教学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理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体育教学见习使学生全面实地接触和了解基础教育,提高教学素养,为教育实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通过体育教育实习,把学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实际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培养办法,让学生像正式教师一样完全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和活动,如各种教研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和评价教学工作等[4]来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学能力。在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地协调3个途径之间的关系。

4.3 以校内模拟教学为基础,教学见习为辅助,教育实习为核心

在模拟教学、教学见习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实习生独立承担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校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工作,以期获得全面的教学实践经验。科学合理地安排模拟教学、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3个途径的时间,将3种培养途径分阶段穿插进行,使它们之间处于协调配合的最佳状态,在不同的学期和假期,采用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不同的任务及目标;使学生始终处在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再研究的良性循环中。这样,使学生既能有机会全面具体地体验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部内涵与职责,又有大量时间讨论和反思自己的所学与所教,从中验证、再现或改进个人已有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断主动建构新的教学知识。通过学生多次的教学实践反馈,学院也可以反思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调整和改进培养模式,使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有针对性。

4.4 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在整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议学院开设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导向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教学理论和体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跨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集多项体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从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规律出发,以培养体育教学能力为宗旨,以教学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结合体育微格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的方式,掌握各种教学技能,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将《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与主要体育技术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与体育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相配合,根据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教学能力状况,及时地调整《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的内容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来制定一个系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缺少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界限不清的弊端,如目前《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避免出现一些教学内容重复,而另一些重要内容缺失的现象。任课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体育主要项目基本知识、技能和体育教学能力;或成立教学团队,多位教师共同担任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本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通过课程教学渐进有效地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这样,可以克服以往在校内培养阶段缺少体育教学实践,“书本上练教学技能”的弊病[5]。为学生从大学走向体育教师岗位搭建一座便捷的桥梁。

4.5 建立系统的教学能力评价模式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树立多元化、灵活多样的评价观[6]。将教学能力的整体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教师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使教师和学生可以系统地收集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全过程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体育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三个阶段的情况,以及各种教学文件、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教研活动计划和参加情况、教学研究报告、教学自我反思报告、教学后记、教学心得及其它个性化材料等。利用“档案袋”记录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发展进步状况,反映学生在各阶段的努力和提高,以便详细评定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阶段评价检查自己在教学能力成长过程中的弱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时改进,从而提高其独立发现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6 强化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横向联合培养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单靠学院是独木难支的。学院要在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学院与教育实习基地的长期互惠互利合作机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还可以使学院面向基础教育,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接轨。(2) 成立联合教育实习机构。联合教育实习机构应由苏大体育教育专业领导、中小学校长及体育组组长等人员共同组成,下设导师组,负责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导师组成员由学院深谙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实习基地的中小学业务主干体育教师共同组成,该机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实体机构,由专职成员与兼职领导、教师共同构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目前多数学生对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学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 5.2 建议

必须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采用诸如理论考试、实践考查、问答式及互评式等考核方法和手段, 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之,不能简单地用某项成绩来评价某个学生, 而应该以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培养活动中的表现来全面地评价他们的各种能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培养,才能获得有效的提高。

7 参考文献

[1]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6-46 [2]欧岳山.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溯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0):48-50.[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63.[4]谢培松.论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2):53-55.[5]张晓琴.建立实践教学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转换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116-117.[6]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9.120-146.[7]孙杰.西北地区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4,(5).51-59.[8]孙杰,王君侠.西北地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多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报,2004,(5).89-96.[9]孙杰,谢芳,王建民.西北地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38-59.[10]王增喜,孙杰,董哲.西北地区竞技体育前瞻性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69-176.[11]张建华,孙杰,潘健.甘肃省竞技体育发展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 (增刊).201-217.[12]董永明,孙杰,刘茂昌.论甘肃省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16-121.[13]孙杰.西北地区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4,(5).199-206.[14]孙杰,王君侠.西北地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多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66-78.[15]孙杰,谢芳,王建民.西北地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67-79.

8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宏成教授在论文选题、撰写、修改、定稿过程中对我的精心指导! 感谢我的专修课老师陶玉流在实验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给予的热情帮助!

感谢溧阳中学给予我实习的机会,并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感谢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热情帮助和支持的同学们!

最后还要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和朋友! 衷心的感谢他们!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附件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情况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同学:

您好!

体育教育专业是属于教育学门类的专业,定位于培养体育教师,服务于基础教育。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努力培养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精深、文化知识广博、基本技能熟练、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1]的培养定位,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体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由“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素质”等要素所构成。其中,教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了解您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强弱,此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也不涉及政治和个人问题,请选择和填写您的真实想法,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体育学院06体育教育 陈海峰

2009年11月30日

一、基本信息 01.您的性别 □.男 □.女 02.您的年龄

□.17-19周岁 □.20-22周岁 □.23-25周岁 □.25周岁以上 03.您的专项

□.篮球 □.田径 □.排球 □.武术 □.其他 04.您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经常 □.偶尔 □.从不 05.您是否经常参加体育类比赛 □.经常 □.偶尔 □.从不 06.您是否经常了解体育类信息 □.经常 □.偶尔 □.从不

二、基本问题

选择题(请在符合您的情况选项上划“√”) 1.你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合理吗? □.合理 □.不合理 □.较合理

2.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你认为哪些课程最有实用价值?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等) □.各专业技术理论及技能课(如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 □.专业知识(体育教育学知识、裁判知识与技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工具性知识(如外语、计算机、普通话)

3.你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4.贵校常年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篮球 □.田径 □.排球 □.足球 □.体操 □.武术 □.游泳 □.其他 5.你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吗? □.有针对性 □.无针对性 □.针对性不强 6.你认为强化开设球类课程对教学有帮助吗?

□.有较大帮助 □.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 □.作用不大 7.你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促进性吗? □.有积极的作用 □.无实际作用 □.有一定的促进性 8.在实际教学中你学得最多的项目是什么?

□.篮球 □.田径 □.排球 □.足球 □.体操 □.武术 □.游泳 □.其他 9.你认为多开设球类课程(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能提高教学能力吗?为什么?

□.能提高 □.不能提高 □.有一定提高

10.你认为多开设操类课程(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在中小学实用吗? □.实用 □.不实用 □.难以开展

11.男女生在选择项目方面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男生多选择球类项目及田径项目 □.女生多选择体操类项目 □.其他情况 12.贵校常年开展的球类运动项目是什么?

□.篮球 □.乒乓球 □.排球 □.足球 □.羽毛球 □.网球 □.其他 13.学院主要开设的体操类项目主要是哪些?

□.广播操 □.健美操 □.基本体操 □.啦啦操 □.幼儿韵律操 □.⑹体育舞蹈 □.其他

14.在你的教学实践中你感到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

□.教学能力 □.专业能力 □.⑶裁判能力 □.组织能力 □.其他能力 15.你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是?

□.田径 □.排球 □.足球 □.武术 □.游泳 □.篮球 □.体操 □.其他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育实习中表现的教学能力情况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体育教育专业是属于教育学门类的专业,定位于培养体育教师,服务于基础教育。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努力培养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精深、文化知识广博、基本技能熟练、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体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由“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素质”等要素所构成。其中,教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了解您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强弱,此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也不涉及政治和个人问题,请选择和填写您的真实想法,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体育学院06体育教育

陈海峰

2009年11月30日

一、基本信息

1.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性别: A.男 B.女

3.教龄: A.0—5年 B.6—10年

C.11—20年

D.21—30年

E.30年以上、4.您的职称:A.见习教师 B.初级教师 C.一级教师 D.高级教师

5.您的职务:A.专任教师 B.教研组长 C.校中层干部 D.院长或校级领导

二、基本问题

1.您现在对《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程度如何?

(1)理解 (2)较理解 (3)一般 (4)不太理解 (5)不理解 2.您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可选择多项)

(1)根据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3)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

(4)根据运动项目的内容体系

(5)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 3.您现在感到从体育课程改革中获得了进步吗?

(1)感到进步大

(2)感到进步较大

(3)感到一般

(4)感到进步较小

(5)感到没有进步

4.您现在认为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对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的作用如何?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作用大

(2)作用较大

(3)作用一般

(4)作用不大

(5)没有作用

5.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您与学生保持着怎样的关系?

(1)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完成学习任务

(2)在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

(3)不太注意师生关系

(4)朋友关系

(5)师徒关系

6.您现在是怎样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可选择多项)

(1)注意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注意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3)注意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4)注意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5)注意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6)注意体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9)其他

7.您重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吗?

(1)重视

(2)较重视

(3)一般

(4)不太重视

(5)不重视 8.您能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吗?

(1)能

(2)基本能

(3)一般

(4)不大能

(5)不能 9.您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情高涨吗?

(1)高涨

(2)较高涨

(3)一般

(4)不太高涨

(5)不高涨 10.您现在对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如何?

(1)信心大

(2)信心较大

(3)一般

(4)信心较小

(5)没有信心 11.您经常主动与同事交流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吗?

(1)经常

(2)较经常 (3)一般

(4)不太经常

(5)不经常 12.您现在关注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吗?

(1)关注

(2)比较关注

(3)一般

(4)不太关注

(5)不关注 13.您现在注重对一些不适合学生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吗?

(1)注重

(2)较注重

(3)一般

(4)不太注重

(5)不注重 14.您现在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吗?

(1) 重视

(2)较重视

(3)一般

(4)不太重视

(5)不重视 15.您认为现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明显吗?

(1)提高明显

(2)提高较明显

(3)一般

(4)提高不太明显

(5)没有提高

16.您现在能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运动技能的教学吗?

(1)能

(2)基本能 (3)一般

(4)不太能

(5)不能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第20篇: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个学期是我从事体育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当体育教师正好符合自己的专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展示自己的能力。一个学年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一学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体育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加强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从备课、上课、听课、反思、课外阅读等方面积极地进行积累。

1、课前准备

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对所教内容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每节课尽量发挥学校的物质资源的优势,增加一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习惯,学习新知识技能可能会有那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和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针对目前高考与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相关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想不被禁锢于学校的方寸之地,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进而能够随时适应社会上的各种情况,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2、课堂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在课堂中多采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紧跟新课改的步伐。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注意课的导入。我在导入课堂时,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的队列队形、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的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

二、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执教

三、五两个年级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六节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学校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拓展体育天地。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性,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两操工作

1、加强对第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的习惯。

2、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示范要准确、规范、优美。

3、要精讲多练。我在广播操教学中,讲解主要是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加强口令

学习,口令要清楚、宏亮、准确。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四、做好学校运动队训练比赛任务。

每学期的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以及篮球联赛,让初来乍到的我不得不马上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在老教师的建议与安排下,我较好的配合了老教师的训练及比赛工作。这其中与运动队的孩子们的相处让我更近更快的走进这些00后的孩子们,也让我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所以在新学期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为学校的优质化工程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工作总结.doc》
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