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20-09-2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

三、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2、创造社:创造社是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3、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刊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国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4、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幽默、泼辣,对中国现代散文了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三美”诗论: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6、《女神》:《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除序诗外共收诗作56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般木》和《女神之再生》。在思想内容一,《女神》强烈地体现了“王四”时代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的基调、自由的诗体形式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简答题

1、简析《女神》的爱国情思。

(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融为一体了。第二是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为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包括旧我),实现新“我”精神。 (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

(3)爱国情思的抒发。这和上述两点内容有密切联系。对旧中国的憎恶和反抗,对理想中的新和祖国的热爱,为新生祖国献身,是爱国情思的主要内容。

2、简答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1)自我的写直。郁达夫虔信法朗土关于“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并且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以抒情为艺术中轴,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也就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3、简答《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 (1)《女神》采用了内在情感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2)在想象方式上则具有想落开外的奇特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变性的极度夸张。

(3)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则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4、简答《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答:(1)《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 (2)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3)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4)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多。

(5)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练、生动、峭拔的特点。

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缺失。

答:“问题小说”产生于文学革命,经文学研究会的理论阐释和冰心、叶绍钧、王统照等文研会作家的创作而呈一时之盛,也和当时介绍易卜生的“问题剧”及俄罗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有关。“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人生的各种问题,如婚姻恋爱、教育、家庭、儿童、社会习俗等等问题,敏锐地感悟并批判了种种社会问题的弊端,其中最为作家关注的是人生意义这一根本问题。“问题小说”表现了作家关心社会现实的精神,使“五四”文学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问题小说”的不足之处是艺术上带有观念化,抽象化的缺失,未能致力于鲜活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与“问题小说”同时的戏剧方面的“问题剧”,其特点意义及不足与“问题小说”基本相同。

6、简答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

答:(1)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 (2)恬谈从容,真率亲切,笔调流畅,舒徐自在。 (3)简素质朴,庄谐并出,“简单味”之外有幽默味、苦涩味。

7、简答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答: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其实出特点在于: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著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来增加诗的韵律感。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各有变化,不大拘泥;讲诗的形式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4)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富于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五、论述题

1、举例分析阿Q形象。

答:(1)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点是用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消除耻辱,取得安慰。比如阿Q虽然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解脱被人揪住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的难堪的局面,虽然在赌赢的一堆洋钱被抢走后用自打耳光而以为是打别人的耳光的“转败为胜”的办法来“战胜”对方,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实际上处处是一个失败者。

(2)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他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也觉得“大失体统”。他很自尊,可偏偏头上有几个癞疮疤,因而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最能自轻自贱,这两种对立的东西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着。 (3)阿Q还欺善怕恶,怕强欺弱。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作斗争,比如被赵太爷打了耳光,他不敢抗议;换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而向弱小者去报复。他的调笑小尼姑、与王胡以及小D的打架,都是他怕强欺弱的典型表现。

(4)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涂和麻木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状态,以及游街时竟因没唱几句戏而“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等等,都是精神极端麻木的突出表现。

2、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答:《屈原》在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决战中全力塑造了屈原的崇高形象。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卓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古代一个人文主义者。面对秦国的步步进逼,他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联齐抗秦”的外交路线和政治主张,面斥秦使张仪的阴谋。受到陷害后的屈原从申述、规劝转而抗争,处处表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而把个人的安危、进退、荣辱完全置于度外。被关进东皇太一庙后,屈原也不向淫威和死亡屈服。在“雷电颂”中,他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把一切黑暗的势力摧毁。这时的屈原已融聚了作者的理想而成为光明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其性格发展到了顶点。最后屈原为卫士所救,潜到汉北,以图再起。这种处理显然寄托着作者希望正义的力量不被杀绝而能因风而生的愿望。郭沫若塑造的屈原形象,是反抗强权、捍卫民族利益的志士的形象,在当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3、分析闻一多的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答:贯穿《红烛》与《死水》的诗魂,是闻一多浓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思。 (1)歌颂祖国、思恋祖国。闻一多的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在《孤雁》一诗中,他以流落失群的孤雁自比,从内心深处发出“不如归去”的慨叹。

(2)反帝反种族歧视。留学美国的闻一多目击帝国主义的腐败、丑恶,感受着民族歧视的心理压力,他在一些诗篇中抨击了“金元帝国”的罪恶,护卫民族尊严,抒写华工的劳碌和遭受凌辱的境遇,喊出对民族压迫的沉痛抗议。 (3)对军阀统治下的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在他的诗中,真实地描绘了军阀混战造成生灵涂炭的凄惨景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死亡线上啼饥号寒的悲苦生活,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4、以《死水》为例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体诗理论。

(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乐、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九个音节),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很强。

(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他的诗注得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令人目迷五色。

(3)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也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闻一多的着急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

推荐第2篇:现代文学

名词解释:

1.郭沫若:原名开贞。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剧作家。具有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由他

发起成立了创造社。代表作《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同时在戏剧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主要作品《屈原》,《虎符》等都是现代杰出的话剧作品。

2.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为中国现

代文学奠定了现实战斗精神和现代反抗意识的优秀传统,因此被称作“民族魂”和“新文化的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他开创了中国新文学另一种新形式即杂文。创立了农民,知识分子这两种崭新的小说题材模式。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被授予“人民

艺术家”的称号。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因此也被称作“市民诗人”。其作品中总能流露出浓重的“京味儿”。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二马》,《四世同堂》等。其戏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4.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他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

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其代表作品有:《灭亡》,“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等。

5.茅盾: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

之一,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开创了“社会剖析小说”流派。由他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并担任会刊《小说月报》的主编。成功塑造了时代新女性和民族资本家这两类人物形象。代表作有:“农村三部曲”即《春蚕》,《秋收》,《残冬》,《虹》三部曲即《幻灭》,《动摇》,《追求》等。

6.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具有浪漫主

义的创作风格。擅长于“自叙传”抒情小说,作品中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美和淡淡的忧郁气质。其代表作《沉沦》是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7.《女神》: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其成功之处在

于五四精神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反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作者泛神论的思想。具有火山爆发式的激情,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想象奇特,音调激越亢奋,色调浓烈瑰丽,形象恢弘,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8.《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主要刻画的是人力车夫祥子从一个淳朴,善

良,积极进取的小伙子,最后沦为社会中的行尸走肉的一个过程。作品中隐含了作者对于现代城市文明的思考和批判,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商业文明所导致的人性和道德的丧失和堕落的一种批判,以及对这批社会最底层人的一种同情和理解。作品中不改其对于“京味儿”的运用,对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有人将《骆驼祥子》,《边城》,《呐喊》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成就最高的三部作品。

9.《家》:是巴金舍“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原型是巴金自己的家庭。

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通过三位女子即梅表姐,鸣凤和瑞珏的死亡分别控诉了包办婚姻制度,封建家奴制和封建迷信的罪恶,总的来说,就是控诉了封建家族制的罪恶。体现了一个大家族在巨大的时代激流中必然会土崩瓦解。它结构宏大,人物众多,线索纷繁,具有浓烈的抒情艺术风格。

10.《呐喊》:写农民的,彻底的反封建,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

11.《彷徨》:思考和探索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

12.《故事新编》:开创了中国传统演史小说的新局面,是信贷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

迅从中国历史和神话传说中选材并杂取今人今事创作小说而作,文笔洒脱,想象奇诡,诙谐风趣。是关于中国的一则大寓言。

13.《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

白话文小说。文章是以一个“狂人”所写的日记来指出中国文化的腐朽。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愚昧国民的批判,同时对中华民族的命运给予严重的警告,在末尾作者又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写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吧”。《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14.《新青年》: 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有一大批包括胡

适,李大钊,鲁迅等在内的作家曾在这上面发表过作品。在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由陈独秀主编,原名为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它对“人权”,“科学”等新观念的倡导,开启了中国知识界新一轮的文化实践,并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发端的一个显著标志。

15.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由留学日

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倡导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精神,主张个性解放和用文学表达人的内心世界,攻击文学研究会。

16.文学研究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和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会刊是《小说月报》。

发起人有茅盾,叶圣陶,许地山等人。其口号是“为人生而艺术”,倡导的是现实主义

的创作方法和精神。主张用文学反映民众的苦难,并用此来改造社会。

17.新月诗派:是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其中代表人物有胡适、梁实秋,闻一多、

徐志摩等诗人,提倡格律诗,又被称作“格律诗派”。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其代表作为《再别康桥》。

18.湖畔诗人: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在1922年成立湖畔诗

社,后出版诗合集《湖畔》,所作诗多是以爱情作为题材。他们在诗中,坦诚,勇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体现了他们爱情至上和男女平等的五四价值观。尽管作品比较直白和幼稚,却透露出孩子般的调皮和想象力。

19.《小说月报》:近代文学期刊。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期刊。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

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最早的主编是沈雁冰。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刊登过鲁迅,叶圣陶等人的作品。

20.问题小说:五四前后,有一批新小说家受欧洲和俄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开始以人生一般

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写作题材来进行创造。其代表作品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等。

21.乡土小说(乡土文学,侨寓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大批文学研究会成员

在鲁迅和农村题材和周作人的乡土艺术和地方性文学的影响下,在自己的创作中,用写实的手法会回忆和描写故乡的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2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23.鲁迅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思想”和“文学”都体现了变革时期文学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社会形式。西方社会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和现代主义思想给了鲁迅以启示,只不过它们是以反叛神权和宗教,建立世俗社会和人的思想为目标。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套束缚人的封建礼教,而现代思想启蒙就是以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争得做人的地位和价值为目标。鲁迅是现代思想革命的先觉者和建设者,他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反叛思维和战斗精神建筑了现代思想文化大厦,把“先行者”的悲剧性和荒诞性体验提升到生命存在的价值高度,为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学贡献了最宝贵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品格。

鲁迅的文学是精神的“反叛”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独特的精神和语言存在。他是传统文化和人性的勘探者,是现代思想的铸造者。他的思想与文学都是一体的,他创造了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的一环或结构,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在由传统向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转变过程中,鲁迅是一座界碑,他的启蒙思想和立意、格式,特别是文学具有现代思想和文学革命的原型意义。他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和社会、民族的解放,并大胆实践和推动中国文学的意义和文体形式变革,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反思、批判中国历史的“非人道”现象和传统文化的惰性力量,提倡“立人”的思想主张,认为思想启蒙和社会的变革“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文化的根本,“尊个性而张精神”,才是社会变革的当务之急。“立人”即要实现人的意识觉醒和精神的独立,释放人的生命能量,怀疑和反叛一切制约人的生命和思想的意识观念和社会制度。

24.鲁迅作品的主要思想主题:

推荐第3篇:现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潜在写作

陈思和提出“潜在写作”这一概念,指当代由于政治原因,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写作的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2反思文学

 对现实主义创作深化,对历史进行悲剧性反思,具有思想深度和历史内涵的作品,称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方兴未艾时出现一种对“伤痕文学”深入发展的文学思潮,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两大主题:一是人民的主题,确立人民-上帝观念;二是人的主题,文学进一步走向人学。

 1979年2月,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反思文学的内容:反思建国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给对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揭示封建意识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

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

反思的方式:历史反思、现实反思和生命反思。 表现出三种特点:历史理性、道德理性和纯粹理性。 表现为两种美学追求——理性化和悲剧意识。  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是最早出现的代表性作品。继后有王蒙的《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张贤亮的《灵与肉》、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 3伤痕文学

 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发端和文学进入新时期的里程碑作品。

 用艺术的形式对刚刚逝去的*提出了质疑,标志“伤痕文学”的发端。  1978年8月,卢新华的《伤痕》发表,逐渐形成伤痕文学创作热潮。  主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王蒙的《最宝贵的》,肖平的《墓场与鲜花》,韩少功的《月兰》,、张贤亮的《刑老汉和狗的故事》等。 伤痕文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  十年*给人民带来的伤痕:  一是精神意识的荒芜与畸形;  二是心灵情感的压抑与残缺;

 三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美丽关系的严重破坏。

4《青春之歌》

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成长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 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 塑造了一个从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艺术成就:

展示了30年代早期、中期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及复杂的社会关系;

浓郁的抒情笔调。 自叙传特征。 5双百方针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文艺界出现昙花一现的新气象,出现了一些干预社会现实、描写人情人性的作品。

6寻根文学

 文学论争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变化到对纯粹理论的争鸣,文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本土意识,出现了“文化寻根”热等,是文学“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

 出现了以地域文化为明显标识的作家。如韩少功、李杭育、郑万隆等。他们表现为从政治的反思转入对文化的关注和反思。他们以三种形式呈现。象鲁迅那样以文学的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变革和重造;或寻觅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以救正现实社会价值的沦失;或者是走向原始,返朴归真,以梦想逃避纷乱烦扰的现实

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是:现代意识;地域特点;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融合。 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汪曾祺的《受戒》、《大淖纪事》、陆文夫的《美食家》、刘心武的《钟鼓楼》 寻根文学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文化意识的形成,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单一的政治视野;二是寻根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融合,打破了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单一格局,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了文学创作的自觉。 7朦胧诗

朦胧诗是在*文化贫乏时代产生于民间的一个诗人群体和诗歌表现形式,是对在*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和对具有探索性质的新诗潮的指称。 朦胧诗的特点:

 对历史的置疑和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定;

 对异化人际关系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与人性复归的呼唤;

 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所呈现出来的诗歌主题的暧昧与模糊;

 对传统诗歌艺术观念的反叛和变革,大量引进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技巧,为诗歌发展提供了新的审美观念。

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不确定性、歧义性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 代表诗人:舒婷、北岛、江河、芒克、多多、顾城、杨炼、王小妮、徐敬亚等。

二、简答题

1《林海雪原》曲波

被称为新武侠小说。小说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富于传奇色彩。多次再版,改编成话剧、京剧、曲艺和电影、电视剧,并被译成英、俄、日、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出版。 2杨朔散文的特征 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性。  注重诗境的创造。

 结构精巧。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 语言精美、含蓄,音韵和谐。 3先锋小说

 在创作上表现出强烈实验性,有“探索小说”、“实验小说”、“现代派小说”、“新潮小说”、“后新潮小说”等不同称谓。

 创作上的主要特点:反意识形态化;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放弃现实,回归自我;叙事的实验性。

 主要作家有: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1985),《西海的无帆船》,洪峰的《极地之侧》、苏童的《平静如水》、余华《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古典爱情》、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孙甘露的《访问梦境》、4《百合花》

 1)反英雄主题:写小人物、小事情;  2)重视人情、人性美的表现;  3)充满女性温婉和细腻;  4)充满象征诗意的抒情。

5刘心武小说的特点:

• 社会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 思辨色彩和理性特征; • 深沉的文化感和历史感。

6莫言在创作上追求天马行空的自由境界,富有创新精神。

•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自传性的作品,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象征意味,在难以言传中给人美感。

•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性作品。选的是“土匪抗日”的故事,小说塑造了我爷爷和我奶奶两个独特的形象,小说充满了血腥味和神秘感,充满了生命激情的欢歌。小说最大的特色是民间化叙事和生命力的洋溢,特异的故事和非常规叙述方式(语言爆炸)使小说形成了语言和内涵上的极大张力,显得瑰丽而神奇。

• 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1997年), 获“大家文学奖”。小说通过上官鲁氏及其八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半个世纪的战乱与动荡中艰难生命历程,礼赞了母性的伟大,写出了历史的某种混沌感,在生命礼赞的同时,折射出世事无情、男性生命萎缩的悲剧意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叙事充满了奇幻色彩,显得高远雄浑,充满了寓言性质。 7新生代诗歌

 八十年代中期后,曾经喧嚣一时的朦胧诗在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逐渐趋于成熟定型,即其创作风格如跳跃的结构、新奇的意象及关注现实的精神内核等,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新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开始不满于它的停滞及局限,于是决定自行探索,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方式,他们带有强烈实验味道的诗歌,的确具有迥异于前辈诗人的特征,于是按照这一群体出现的时间,评论界称他们为“第三代诗人”,以区别于建国后第一代带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意味的诗人如公刘、白桦;第二代张扬个性但又关注社会的朦胧诗人如舒婷、北岛。也有人将其称为“后新诗潮”、“先锋派”、“新生代”、“崛起后诗群”、“后朦胧诗”等。他们多数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末出现的一批诗人。

 代表人物有: 韩东、于坚、、多多、李亚伟、万夏、杨黎、李亚伟、马松、杨克、何小竹、赵野、潇潇、王明韵等。这支庞大的队伍“流派”林立,表现为南京“他们”,上海“海上诗群”,四川“莽汉主义”、“非非主义”等等诗歌派别。 新生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 反叛、超越朦胧诗,重建诗歌精神,强调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

 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  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

三、论述题 1先锋小说

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具有现代派小说的一些特点,有的还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也有人把其称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 这类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品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消解深度;

• 二是在文学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功能;

• 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人物趋向符号化,性格缺乏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把小说的叙述和语言视其为小说的全部。

• 四是在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具有反主流反启蒙倾向。

• 先锋小说在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对小说观念的影响是深远的。

2文化散文,以余秋雨为代表,

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个体的方式来询问文化的历史和命运,以重温历史和反思文明旅程的方式走上“文化苦旅”,重新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以期望重建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文化视野; 3革命历史题材

 主要写20、30年代民主革命斗争和解放战争。  目的:国家形象塑造

 再现中共革命政治斗争史、战争史。  阐释新生政权合法性。  历史教科书。

特点:史诗风格 纪实品格 政治色彩

闻捷(1923-1971)

当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天山牧歌》、《祖国,光辉的十月》、《东风催动黄河浪》、《河西走廊行》,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

公刘诗歌突出的特征是具有较为深邃的思想,风格冷峻,具有灵气的创意。 如何理解和认识50、60年代诗歌创作

民歌化 古典化 理想化 是政治意识形态对艺术规训后的产物 北岛、原名赵振开,朦胧诗群中影响最大、成绩最突出的诗人。  诗歌特点:

 “冷抒情”:出奇的冷静与深刻的思辨性。

 “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复旧。

 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等,代表作有《回答》、《宣告》、《一切》、《结局或开始》等。 回答 ·北岛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 冰川纪过去了,

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 好望角发现了,

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 为了在审判前,

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 告诉你吧,世界  我--不--相--信!

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      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

推荐第4篇: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

鲁迅 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胡适 代表作《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终身大事》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发表的话剧剧本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小说大家。代表作《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 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代表作《边城》是“牧歌”式小说的代表。

郁达夫 1921年,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其的创作受日本文学影响颇深。相应地,日本评论者也对他的作品高度关注。大江健三郎认为郁达夫是“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著名小说:《银灰色的死》《一个人在途上》《沉沦》《南迁》《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离散之前》《薄奠》《迟桂花》《一夜情》 郭沫若 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戏剧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武则天》。

冰心 原名谢婉莹,作品主题常为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等。

朱自清 中国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代表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周作人 鲁迅的弟弟,现代散文大家。代表作有《故乡的野菜》、《乌篷船》等。 徐志摩 “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茅盾称之为“中国第一个布尔乔亚诗人,也是最后一个布尔乔亚诗人”。代表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闻一多 现代着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代表作《死水》。 老舍 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现代着名戏剧家、剧作家。有“文学语言大师”之称。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

巴金 现代小说大家。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曹禺 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和语言大师。戏剧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北京人》。

臧克家

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的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所作)。 戴望舒 现代着名诗人,代表作《雨巷》,又被称为“雨巷诗人”。

钱钟书 现代着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是现代小说史上少见的学者小说、机智讽刺小说。另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等。

张爱玲 现代着名女作家。小说基调是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

赵树理 解放区作家“山药蛋派”代表。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代表小说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画》、长篇《李家庄的变迁》等。

孙犁 解放区作家“荷花淀派”代表。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苇荡》,作品集《白洋淀记事》。

丁玲 解放区着名女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 解放区作家。代表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丰子恺

现代散文家、画家、翻译家。擅长以儿童眼光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质。散文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教师日记》。

(二)“十七年文学”

(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17年间的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代表作 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短篇小说代表作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李准的《李双双》、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茹志鹃的《百合花》。

散文代表作 杨朔的《荔枝蜜》、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秦牧的《花城》、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

报告文学代表作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样板戏” 全称为“革命样板戏”,“文化大革命”期间由现代京剧等改编移植的一种戏剧形式。八个样板戏分别为: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新时期文学流派

(“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文学作品)

“伤痕文学” 揭露“文化大革命,对青少年灵魂的伤害以及对逝去的苦难年代的控诉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反思文学” 对“文化大革命”、十七年及更早的史实进行反思,在意识形态、国民性上进行深入思考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古华的《芙蓉镇》、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改革文学” 从不同侧面展示各条战线的人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新星》、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等。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作有贾平凹《腊月·正月》、韩少功《爸爸爸》、张承志《北方的河》。

“先锋派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表现现代文明社会里人的现代意识、人生的荒谬性、生命的荒诞感的文学流派。早期代表作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新写实小说” 重视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避免对生活进行人为矫饰,代表作有池莉的“生命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叶兆言的《艳歌》、苏童的《婚姻指南》。

当代文学

(20世纪80、90年代至今) 杨绛 原名杨季康,钱钟书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小说《洗澡》。

汪曾祺 现当代作家。深受沈从文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小说《受戒》。 王朔 北京人。生于1958年。1978年开始创作。曾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

王小波 北京人。生于1952年,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主要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等。

余华 生于1960年,浙江海盐人。1983年开始写作,其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莫言 1980年开始创作,着有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酒国》等八部,中短篇小说《欢乐》、《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等多篇。

路遥 1973年人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人生》等。

陈忠实 1965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王安忆 当代女作家。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雨,沙沙沙》。代表作《小鲍庄》、《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贾平凹 当代作家,陕西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长篇小说《废都》、《浮躁》,《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史铁生 当代着名作家、思想家。195

1年生于北京。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铁凝 当代女作家,1957

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及《铁凝文集》(五卷)。

麦家 作家,编剧。原名蒋本浒,196

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6年开始写作,以《解密》、《暗算》等小说迅速崛起于文坛,其作品到处玄机暗伏,极为挑战人的智力,被认为是当今文坛最具实力的“黑马”,其作品也被称为“新智力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现当代诗歌散文戏剧

卞之琳 中国现代着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教授,中国现代诗歌先行者之一,

代表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脍炙人口,为海内外诗界广为传诵。

何其芳 中国现代着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早期作品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特的抒情散文体。后期作品质朴、明朗、乐观,展现了一个曾在梦中寻路的知识者思想情感发生转变的诗性历程。他的作品及追求因具有深刻的文化蕴涵,被称为“何其芳现象”。代表作《预言》、《夜歌》、《画梦录》。

艾青 中国现当代着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母亲》、《火把》、《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诗集,《诗论》、《艾青谈诗》等诗歌论着,对诗歌艺术和诗学理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创造。

田间 街头诗的发起人,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诗作短促跳跃,充满战斗气息。名篇有《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穆旦 原名查良铮,着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代表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穆旦诗选》等,以及《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大量译诗。

北岛 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诗歌创作开始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青年一代的心声,“文化大革命”的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着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

52年生于福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主要着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

顾城 北京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着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着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代表作《一代人》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名句。

海子 原名查海生,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杰出的天才创造力在中国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光芒。代表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田汉 字寿昌,湖北长沙人,杰出的戏剧家,中国革命戏剧、电影、音乐的领导人。代表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三个摩登的女性》;话剧《名优之死》、《卢沟桥》;歌剧 《扬子江暴风雨》;另外他还是杰出的歌词作者,写有《义勇军进行曲》、《四季歌》、《毕业歌》、《天涯歌女》等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柯岩的《周总理,我在哪里?》,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吴伯萧的《北极星》,杨逆朔的《茶花赋》,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碧野的《阳光灿烂照天山》,舒婷的《橡树》都是名家名作。

港台作家诗人小说家

梁羽生 “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从1952年的《龙虎斗京华》起,到1984年宣布“封笔”,32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代表作有《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等。

金 庸 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新派武侠小说”集大成者。香港着名报刊《明报》的创刊人。1 955年创作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此后的1 7年中,共完成15部武侠题材作品,除短篇小说《越女剑》外,金庸曾将自己作品的首字组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均为上乘佳作。 余光中 当代着名诗人和评论家。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敲打乐》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

席慕容 着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着《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白先勇 1937年出生,广西桂林人。1951年随其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到台湾。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孽子》,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话剧《游园惊梦》,电影剧棒《玉卿嫂》,评论文集《蓦然回首》等。

琼瑶 生逢战乱,1949

年随家迁台湾,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1963年到1985年间,共创作长篇小说、《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碧云天》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人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 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剧。

三毛 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浙江定海人,本名陈平,1943年生于重庆。1964年,在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1967年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前后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歌德书院。曾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1970年返台,在文化大学德文系、哲学系任教。。1973年与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1979年9月30日,因丈夫荷西潜水意外丧生而回到台湾。1981年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定居台湾。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去教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不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1991年去世,享年48岁。着有《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滚滚红尘》等。

李碧华 香港当代着名女作家,原名李白。出生、成长于香港。曾担任记者(人物专访)、电视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代表作品有《川岛芳子》、《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生死桥》、《秦俑》、《饺子》、《潘金莲之前世今生》、《诱僧》等。

梁凤仪 香港着名财经小说作家。1989

年起开始以业余身份为香港报章撰写专栏,1989年起开始写作言情小说,其作品多以都市商界为背景,演绎职业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故事,虽以传奇为主,但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因此亦被人称为“财经小说”。代表作《醉红尘》、《花魁劫》、《豪门惊梦》、《花帜》、《世纪末的童话》等。

推荐第5篇:现代文学课程计划及必读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计划及必读书目

绪论:学习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一章 文学革命运动(重点是文学革命运动发生发展、外来思潮涌入与新文学社团,以及新文学发难代表人物。必读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梅光弟《评提倡新文化者》、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

第二章 鲁迅

(一)(重点是对《呐喊》《彷徨》的总体评价、《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的细读分析、《野草》与《朝花夕拾》赏析,以及对当下有关鲁迅争议的几个问题的讨论。必读《呐喊》《彷徨》《野草》和《朝花夕拾》,以及《鲁迅传》等。也可以看一些研究专著。因为阅读量较大,需要提前准备)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小说(重点是了解本时期小说创作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了解当时写作风潮与时代特征,包括对冰心、庐隐、叶圣陶、郁达夫、许地山、冯文炳等代表作家作品的分析。必读冰心《超人》、庐隐《海滨故人》、叶圣陶《隔膜》、郁达夫《沉沦》、许地山《缀网劳蛛》、冯文炳《竹林的故事》,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

一、

二、三集的导言等)

第四章 郭沫若的《女神》(重点是体验分析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及其与时代紧密契合的创作个性,由此感受五四精神,学习用“三步阅读法”阅读那种时代性较强的文学史经典作品。必读《女神》中的《凤凰涅磐》、《天狗》等篇什,以及郭沫若传记、相关评论等)

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新诗(1次2课时。重点是了解五四新诗运动和早期新诗创作的大致情况,鉴赏分析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等诗人作品,学习诗歌鉴赏评论的一般方法。必读闻一多的《忆菊》、《一句话》、《死水》等、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等,李金发《弃妇》,以及冯文炳《谈新诗》等)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散文(掌握五四散文流派概况,重点是对几个代表性散文家的鉴赏评价。应当偏重风格评析,重视自己的阅读体验。必读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核查》、《苦雨》,冰心《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以及朱自清、徐志摩、梁遇春等的代表作)

第七章 五四时期的话剧(1次2课时。注意对话剧文学知识的掌握。重点是田汉和丁西林作品分析鉴赏。必读丁西林《一只马蜂》)

第八章 左翼与自由主义文**流(大致了解三十年代文坛状况和几种文艺运动的交错发展线索,重点是理解左翼文学思潮的时代特征及其得失,以及左翼与自由主义两大思潮对立状况。以文学史知识性了解为主。选读周扬、梁实秋、朱光潜的相关论文,以及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等) 第九章 茅盾(重点分析《子夜》,了解社会剖析小说特征,包括对吴荪甫典型性的分析。针对在《子夜》评价中某些代表性观点开展讨论。必读茅盾的《蚀》、《子夜》等作品)

第十章 老舍(重点分析鉴赏《骆驼祥子》,了解其对城市文明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理解;了解老舍作品所构成的独特的市民世界,以及老舍作品的“京味”特色。讨论祥子与虎妞形象。必读《骆驼祥子》、《断魂枪》、《二马》等。选读赵园《城与人》)

第十一章 巴金(大致了解巴金《爱情三部曲》等前期次“青春型”小说总体特色,并和后期《寒夜》等作比较。重点分析鉴赏《家》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理解巴金特殊的文学史地位。必读《家》、《寒夜》,陈思和《巴金传》)

第十二章 沈从文(重点评析鉴赏《边城》等小说的艺术特色,比较分析沈从文写湘西与写城市这两付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必读《萧萧》、《丈夫》、《边城》,选读汪曾祺《又读〈边城〉》、凌宇《沈从文传》等)

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小说(大致了解左翼、海派与京派三种小说潮流,重点了解张天翼、沙汀、艾芜、丁玲、萧红、李颉人、穆时英、施蛰存、张恨水等8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必读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沙汀《代理县长》、艾芜《山峡中》、萧红《呼兰河传》、施蛰存《春阳》)

第十四章 三十年代诗歌(重点欣赏戴望舒、卞之琳、林庚、林徽因的诗歌。必读戴望舒、卞之琳等诗集,以及孙玉石《中国现代史导读》)

第十五章 鲁迅(下)(从总体上把握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结合理解鲁迅为人为文,体会其人格精神。欣赏《故事新编》,注意其试验性与先锋性。选读鲁迅杂文与《故事新编》。选读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第十六章 三十年代散文(了解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状况,重点分析鉴赏林语堂和何其芳的作品。必读何其芳《画梦录》、林语堂《方巾气研究》、郁达夫《吊台的春昼》等作品,以及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李健吾《咀华集》(选读)等)

第十七章 曹禺(了解曹禺的成就,学习如何评析话剧艺术。重点分析《雷雨》和《北京人》。课堂讨论《雷雨》的主人公。必读《雷雨》、《日出》、《北京人》,选读《曹禺研究资料》)

第十八章 三十年代戏剧(重点分析夏衍《上海屋檐下》等剧作,以及田汉、洪深的剧作。必读《上海屋檐下》)

第十九章 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了解四十年代三种不同地域文**流状况。重点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影响。必读毛泽东《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选读温儒民《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第二十章 张爱玲与钱钟书(重点分析张爱玲《金锁记》和钱钟书《围城》。必读这2部小说。选读《张爱玲评说60年》)

第二十一章 赵树理(理解文学史上的“赵树理现象”。比较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与文体的创新,讨论围绕“赵树理方向”的争议。必读《小二黑结婚》,选读戴光中《赵树理传》)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小说(欣赏孙犁的短篇小说。重点分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暴风骤雨》。介绍有关这些作品的新的评论研究观点,引发关于文学研究历史感的讨论。必读这2部小说,选读王晓明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中相关论文)

第二十三章 艾青与冯志(评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艾青有关诗歌“散文美”的主张,以及冯志的十四行诗。重点分析鉴赏《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冯志《十四行集》。必读《艾青诗选》、冯志《十四行集》)

第二十四章 穆旦、九叶派与四十年代其他诗人(重点分析鉴赏穆旦诗歌。必读《穆旦诗选》,《九叶集》)

第二十五章 四十年代散文与话剧(重点评析梁实秋《雅舍小品》与解放区的《白毛女》。必读这2种作品)

第二十六章 文学史线索梳理 总结复习

(计划所列为最低限量阅读书目。希望每次课前都能提前阅读相关作品。教材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此外,推荐《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等书。根据上课进度和实际情形,计划会有适当调整。)

推荐第6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启用时间

本考核说明2010年秋季启用。

(二)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与主教材配套的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以帮助理解和掌握有关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四)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

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其中,4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每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另外10%由各地电大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参加辅导课、上网学习、小组讨论等各种实践教学的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1 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四”、“专题七”、“专题九”和全部内容后进行,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

2.终结性考试 (1)考试形式

终结性考试采取“半开卷”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并加盖专用章的A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2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可正反面书写。

(2)考试时限

终结性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六)试题说明

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

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10%、20%、20%、20%、30%(详见“

三、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

简答题和分析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其中,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专题一“五四小说”;专题四“现代话剧”;专题五“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其中,关于茅盾的小说涉及专题六的部分内容);专题九“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二、课程考核内容和目标

专题一

五四小说

了解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新潮》作家群小说创作概况。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小说特点。

重点掌握鲁迅小说的创作特点。鲁迅小说在知识分子题材和农村题材两个方面的成就。鲁迅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诞生与成熟的意义。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鲁迅和郁达夫小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专题二

五四新诗

2 了解胡适的《尝试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冰心小诗和文学研究会诗人的创作特点。湖畔诗人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

掌握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郭沫若诗歌出现的意义。徐志摩、闻一多和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李金发和早期象征诗派的创作特点。五四新诗的发展与变化。

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了解《新青年》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及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概况。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特点。何其芳的散文特点。二三十年代散文家的不同特色与类型。

掌握鲁迅散文的创作特点。鲁迅早期杂文的主要风格和成就。周作人散文的创作特点。周作人散文的主要风格和特点。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不同特点。鲁迅、周作人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四

现代话剧

了解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变化。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特点。田汉的话剧创作特点。丁西林的话剧创作特点。洪深的话剧创作特点。李健吾的话剧创作特点。夏衍的话剧创作特点。郭沫若与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重点掌握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雷雨》的诞生及其意义。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了解左翼小说的出现和创作概况。左翼小说的发展与变化。蒋光慈、柔石、丁玲等初期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特点。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紫的小说创作特点。“京海之争”与京派的形成过程以及文化背景。京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海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30年代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同审美倾向和三足鼎立局面。

重点掌握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茅盾小说对于左翼小说的意义。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点。穆时英小说的创作特点。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

专题六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了解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点。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沙汀小说和《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掌握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发展与变化。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巴金小说从《灭

3 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变化。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七

现代女作家的小说

了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概况。冰心、凌叔华小说创作的特点。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小说创作的特点。苏青、梅娘小说创作的特点。

掌握丁玲小说创作的特点。萧红小说创作的特点。丁玲、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八

通俗文学

了解晚清时期现代都市社会与文学报刊的兴起与现代通俗文学生成的关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性质、分期和主要成就。

掌握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创作特点。

专题九

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了解中国新诗30年代后的发展与变化。臧克家诗歌的创作特点。卞之琳诗歌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七月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出现与创作趋向。九叶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

重点掌握戴望舒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的创作特点。穆旦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从《大堰河》、《北方》到《黎明的通知》的发展与变化。艾青诗歌对七月诗派的影响。艾青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专题十

解放区文学

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创作概况和特点。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的影响。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创作的特点。解放区秧歌剧和《白毛女》创作以及戏剧改革的特点。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特点。

掌握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点。孙犁小说的创作特点。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重要刊物的主编是(

)。 A.鲁迅

B.沈雁冰 C.胡适

D.郭沫若

10.1936年艾青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 A.《大堰河》

B.《北方》

4 C.《向太阳》

D.《旷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1.鲁迅笔下涌现出的农民形象主要有(

)等。 A.阿Q

B.狂人 C.闰土

D.爱姑

20.冯至先后出版的诗集主要有(

)等。

A.《昨日之歌》

B.《北游及其他》 C.《十四行集》

D.《山水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21.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41.为什么说鲁迅小说既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同时又是现代小说的高峰? 42.(略)

五、分析题(3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43.(略)

44.抗战开始后,艾青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了伟大的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段时期,他的创作与初期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作品有什么异同?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ACD 20.A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新青年

40.穆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的主要区别。

A.都市题材是他以“乡下人”的身份对现实的直面,重点是道德批判,他总是用讥讽的口吻去调侃城市里的各色人等,特别是上层社会的“高等人”所患的“阉寺病”,想爱而不敢爱,甚至连说都不敢说,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5分)

5 B.湘西题材则是他在成为都市人之后对乡村的缅怀,重点是理想化的歌颂,《柏子》、《边城》等湘西题材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及沅水流域的民风、民俗,洋溢着一种蛮野之气和赞美之情。(5分)

42.(略)

五、分析题(30分) 43.(略)

44.抗战开始后,艾青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了伟大的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段时期,他的创作与初期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作品有什么异同?

[评分标准]

A.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扣5-10分) B.论述不清晰或不明确。(扣5-10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3分)

D.有错别字或病句。(扣1分,最多扣分不超过2分)

推荐第7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

和很多同学一样,一开始对这门课的感觉就是枯燥无味,因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有语文课,给我的感觉都是挺无趣的,一开始业并没有想着好好的上真门课。只是想混学分而已。记得一开始选定这门课的时候,因为有好几个老师都开了这门课,所以在几个老师间挣扎,最后选了这个姓比较特别的老师,虽然现在而言并不知道其它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怎样,但庆幸的是,遇到了一个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让我很喜欢的老师。所以让我自己感到讶异的事情,这十二节课,几乎每节课都在认真听课,这真的不是讨好老师的话。不能说不喜欢文学,但相对而言了解浅薄,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感兴趣。

每次开始介绍新的作家,老师都会先介绍作家的生平,以及一些名士对作家的评论。先让我们对作家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作者的作品。

第一节课介绍的仍是我们90后最熟悉的现代文学家——鲁迅。似乎讲到现代文学首先就应该认识鲁迅。我觉得90后都可以说是读鲁迅作品长大的,并不是我们有多爱鲁迅,而是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无论是什么版本也无论怎么改革,但绝对不会少了鲁迅的作品。所以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中我最为熟悉的一个了,反复老生常谈的,他的童年、他文章的犀利性、他的弃医从文、他的爱国精神。鲁迅是在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我的偶像,当然并不是说现在不崇敬鲁迅,只是用“偶像”来形容太浅薄,所以现在是尊敬鲁迅先生。他的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勇气鼓舞了很多当代人,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爱国精神、拿笔杆为武器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很多当代人。这些都是从小学就形成的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另一方,他的感叹词,标点符号的用法也让我印象深刻。用老师的话说“鬼斧神工”,用我的话说“不好理解”,至今仍记得鲁迅先生喜欢在省略号之后用句号,但小学的时候学标点符号的时候省略号之后是不再用句号的。已经记不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解释的了,当然这问题也没有必要深究。前段时间有个新闻非常轰动“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个人觉得小学、中学阶段初学阶段可以在历史课本上加强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语文课文上可以稍做减少。

上了这次的选修课,老师重点介绍了鲁迅先生的两端感情已及鲁迅先生对孩子的热爱。鲁迅现在对朱安的薄情,曾被很多人拿来与胡适做比较,被很多人诟病过,但我认为继续维持不幸的婚姻更是一种折磨,两个没有共同话题,没有共同理念的人,该如何扶持走完一生。经老师介绍也了解到,鲁迅也并非对朱安薄情,为了保全朱安的名声,并没有与朱安离婚。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许广平的伟大。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不幸的,与许广平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从介绍鲁迅与许广平及孩子的幸福生活,以及后来周海婴的回忆,鲁迅先生在平常生活中并非像他的文章给我们的感觉那样。这节课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个另一方面的认识,所以在上完课后迫不及待的到图书馆找《鲁迅回忆录》——许广平版,但可惜没有找到。但以后一定会抽时间看有关这方面的书,比如《两地书》。

另外一个让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就是,鲁迅先生与梁实秋先生的争论。两人之间一开始对卢梭不同的看法引发的争论,到后来演变成阶级的争论。鲁迅的犀利也由此略知一二,但这种犀利就不能完全用尊敬来形容了。由此看来,也大概可以理解到为什么有人说,韩寒是当代的“鲁迅”了。

除此之后,还有一方面想了解的,但可惜的是老师没有介绍到的,就是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以及矛盾。

因鲁迅先生与梁实秋先生之间的恩怨,介绍鲁迅先生也由此介绍了梁实秋先生,对梁实秋的了解比较少,对的作品也了解甚少,十多周过后也大概忘了当时讲了什么,不是在写鲁迅也忘了有介绍过梁实秋了,也只记得梁实秋先生的两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堪称经典啊。

紧接着介绍了,跨世纪的文学家——冰心先生。现代少有的女著名文学家。冰心与巴金先生的友谊是一段佳话。提高冰心也必提到巴金。巴金现在同样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所以现代文学经典导读,当然也介绍巴金,在讲到巴金的时候,有点暗自开心,因为在我阅读的少之又少的文学作品中有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终于有一本作品不是因为语文课本有才读的,而是自己私下拜读的。虽然之前有阅读过,但也是在上完课之后才了解到原来《家》的故事的原型是巴金先生的“家”。对《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了解一不作品,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十分重要的。

以前对巴金先生的作品只知道,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但上完课后知道他有一部作品可以说超越《家》的作品——《寒夜》。一定会抽时间拜读。

期间还介绍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比如老舍,诗人徐志摩,剧作家曹禺,张爱玲。 其实通篇的文章都没有写到我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因为也真的解读不出什么来,写不出什么来。只写了对一些现代文学家的认识。但这些我想都是我在上这门课程之前无法写出来的,上完这门课程,虽然还不能说提高了文学素养,但绝对提高了文学兴趣。上这门课最开心的事是,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急切的想到图书馆找相关的书阅读。真的现在有很多书非常的想拜读,比如想看张爱玲的《色戒》,对比一下与电影的区别,为什么说李安呈现的《色戒》比原著精彩?想看冰心的《我的大学生活》,探讨一下她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或许能对我指点迷津。想看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等。

推荐第8篇: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06-2007第二学期)

教学点:珠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考试班级的自然情况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科目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 教学目标实现一般

(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

1、教学因素:

总体来说,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学习,遇到问题会积极提问,但由于基础较差,对于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慢。

2、试题质量:

试题难度一般,考点多,比较全面

3、考试过程的控制情况

考试过程严格控制,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水平。

报告人:孙英 院(系)教学主管院长: 2007年7月20日篇二: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表 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表

(2014 --2015 学年第 一 学期)2015年1月16日

篇三: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王晓玲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王安娜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已经结束了,现已进入期末复习,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如何传知、如何解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读这一主线。诸多思路,到了清理一下的时候了。

一、求新求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如何引领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探究学习心得已成为课题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学有主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发展原有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倡导活跃的课堂气氛,开放的课周舜钦

推荐第9篇: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06-2007第二学期)

教学点:珠海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考试班级的自然情况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科目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

教学目标实现一般

(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

1、教学因素:

总体来说,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学习,遇到问题会积极提问,但由于基础较差,对于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慢。

2、试题质量:

试题难度一般,考点多,比较全面

3、考试过程的控制情况

考试过程严格控制,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水平。

报告人:孙英院(系)教学主管院长:

2007年7月20日

推荐第10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1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

我喜欢文学,从小就喜欢。在高中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可能会做个作家。可是命运鬼使神差的让政治课绊了我的脚,于是我毅然决然的投靠了理科。在化学元素、物理公式的摧残下,我仅存的一点文学气息一点点消失。即使偷偷的恶补几本名著,也还是阻扰不了理性思维的形成。就这样,我与文学渐行渐远。再后来就是来到大学,被调济的专业注定没什么趣味。直到看到这门《中国现代经典导读》,我便扑身过来。

刚开始,我对这门课是挺失望的。本以为会专注于讲解作品的我觉得,这门课东拉西扯,不知所谓。可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没有作家生平的介绍怎么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呢?于是我便喜欢上了这门课,以至于找不到逃课的理由。而后我便从这门课中学到很多很多。

记忆有限,我只能尽我所能写下些我记忆犹深的东西。

第一节课介绍的是我们熟悉的现代文学家——鲁迅。90后是摆脱不了鲁迅的,并不是我们有多爱鲁迅,而是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无论是什么版本也无论怎么改革,都绝对不会少了鲁迅的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中我最为熟悉的一个了,他的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勇气鼓舞了很多当代人,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爱国精神、拿笔杆为武器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很多当代人。这些都是从小学就形成的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可我不喜欢他,虽然他横眉冷对,狠狠鞭挞中国人的劣性,可谓是“中国的一面照镜子”。因为他的作品苦涩难懂,还总打着官方正统的旗号。当然他苦大仇深,跟有人欠他钱似的表情也是一个原因。

上了这次的选修课,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鲁迅给许广平的情书,那么甜密,那么开放,一点都不似那个苦大仇深的鲁迅,真是让我笑掉了大牙。当然鲁迅先生对孩子的热爱也都一点一点的给了我一个立体的鲁迅——很有爱,很可爱。另外老师还讲了鲁迅与朱安的事。鲁迅现在对朱安的薄情,曾被很多人拿来与胡适做比较,被很多人诟病过,但我认为继续维持不幸的婚姻更是一种折磨,两个没有共同话题,没有共同理念的人,该如何扶持走完一生。经老师介绍也了解到,鲁迅也并非对朱安薄情,为了保全朱安的名声,并没有与朱安离婚。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许广平的伟大。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不幸的,与许广平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从介绍鲁迅与许广平及孩子的幸福生活,以及后来周海婴的回忆,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得到了很大加分,我决定去读读。

紧接着介绍了,跨世纪的文学家——冰心先生。现代少有的女著名文学家。在此老师讲的“幸福家庭对于冰心成长的重要性”让我领悟很多。我觉得童年的幸福,真的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我在此庆幸我的童年还算天真烂漫。另外,冰心与巴金先生的友谊是一段佳话。提高冰心也必提到巴金。巴金先生同样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所以现代文学经典导读,当然也介绍巴金,在讲到巴金的时候,我颇为惊叹的是,原来《家》的故事的原型是巴金先生的“家”。对《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了解一部作品,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十分重要的。

以前对巴金先生的作品只知道,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对老师介绍的《寒夜》一无所知。看了一点片段,觉得很有味道,就决定拜读一下。不过,关于巴金我有点失望的是,老师没有讲巴金的《随想录》,要知道这里面关于*的事可是很有启发的。当然在这我要发个牢骚,关于*的事我觉得我们国家做得还不够,那段沉痛的历史,到现在我还无从了解,也不知从何了解。

然后是徐志摩吧。讲徐志摩,就要讲林徽因,这无可厚非。当然他和他原配的那段故事也挺吸引人——不喜欢她,但是还做爱。这可能说明了男人用下半身思考的劣性吧。别的没什么好说。

恩,还有郁达夫的少年骚动,老舍的祥子,曹禺的话剧,或多或少都有拜读,印象不算深刻。

然后是张爱玲。凄惨的身世依然是对她的灵魂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当然她跟胡兰成的爱情也是一个亮点。不过被抛弃的后果注定折射在她的作品里,我觉得她的作品总是质疑爱情,但又输于爱情。

最后是钱钟书吧。很喜欢他,不管是“蛋与鸡 ”的幽默与避世,还是《围城》的实力,都很喜欢。喜欢他文思泉涌的各处引用,喜欢他安心的文学研究,喜欢他对妻儿的爱…实在是楷模来的。

在这门课上,我对一些现代文学家增加了认识。这些是我在上这门课程之前无法学来的,上完这门课程,虽然还不能说提高了文学素养,但绝对提高了文学兴趣。上这门课最开心的事是,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急切的想到图书馆找相关的书阅读。真的现在有很多书非常的想拜读,比如想看张爱玲的《色戒》,对比一下与电影的区别,为什么说李安呈现的《色戒》比原著精彩?,想看郁达夫的《沉沦》,看看他青春期的骚动,想看钱钟书的《围城》想看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等。

总之这门课,我学的很愉快。

第11篇: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与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与文献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第二章 鲁迅

(一)

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

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

其它:《我是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

(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朝花夕拾》与《野草》)

第三章 小说

(一)

冰心:《超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庐隐:《海滨故人》;冯文炳:《竹林的故事》;许地山:《缀网劳蛛》

第五章 郭沫若

诗歌:《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 《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胜吴广》;

历史剧:《屈原》

其它:《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

第六章 新诗

(一)

胡适:《蝴蝶》;沈尹默:《月夜》;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汪静之:《伊的眼》;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冰心:《繁星》第

1、

7、

10、7

5、131首;《春水》第

5、105首;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朱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第七章 散文

(一)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俞平伯:《清河坊》

冰心:《往事》其二之

八、《山中杂记》之

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绿》、《春》;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梁遇春:《观火》

第八章 戏剧

(一)

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

第九章 文艺学思潮与运动

(二)

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茅盾:《从牯岭到东京》;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梁实秋:《文学与革命》;朱光潜:《谈美•开场话》

第十章 茅盾

小说:《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

第十一章 老舍

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

第十二章 巴金

小说:《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第12篇: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现代文学部分

一、必读作品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3.周作人:《人的文学》

4.胡 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5.林 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6.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7.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 8.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9.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10.胡 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 11.沈尹默:《月夜》、《三弦》

12.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 13.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 14.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

15.冰 心:《繁星》第

1、

7、

10、7

5、131首、《春水》第

5、105首 16.冯 至:《蚕马》、《十四行集》

一、十

五、十

七、二十七 17.宗白华:《夜》

18.李金发:《弃妇》、《有感》

19.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 20.朱 湘:《采莲曲》

21.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

22.鲁 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

23.庐 隐:《海滨故人》 24.许地山:《缀网劳蛛》

2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台静农:《拜堂》 26.废 名:《竹林的故事》

27.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28.鲁 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 29.胡 适:《差不多先生传》

30.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 31.俞平伯:《清河坊》

32.冰 心:《往事》其二之

八、《山中杂记》之

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33.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 34.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35.田 汉:《获虎之夜》

36.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37.茅 盾:《从牯岭到东京》 38.鲁 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39.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 40.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41.朱光潜:《谈美·开场话》

42.茅 盾:《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43.老 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44.巴 金:《家》、《憩园》、《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45.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 46.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

47.丁 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 48.柔 石:《为奴隶的母亲》

49.沙 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 50.艾 芜:《山峡中》

51.吴组缃:《一千八百担》、《菉竹山房》 52.萧 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53.端木蕻良:《初吻》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 54.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 55.施蛰存:《春阳》、《梅雨之夕》 56.张恨水:《啼笑因缘》

57.殷 夫:《血字》、《别了,哥哥》

58.臧克家:《难民》、《春岛》、《老马》 59.陈梦家:《一朵野花》、《三月》

60.戴望舒:《雨巷》、《寻梦者》、《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 61.何其芳:《预言》、《生活是多少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62.卞之琳:《尺八》、《断章》 63.林徽因:《别丢掉》

64.鲁 迅:《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铸剑》、《采薇》 65.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 66.何其芳:《画梦录》夏 衍:《上海屋檐下》 6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68.胡 风:《论现实主义的路》

6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70.钱钟书:《围城》

鹿桥:《未央歌》

71.路 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 72.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 73.孙 犁:《荷花淀》

74.丁 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75.艾 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 76.田 间:《给战斗者》 77.阿 垅:《纤夫》

78.绿 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憎恨》 79.郑 敏:《金黄的稻束》、《音乐》

80.曹 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辛 笛:《风景》 81.陈敬容:《划分》、《力的前奏》

82.穆 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 83.李 季:《王贵与李香香》 84.梁实秋:《雅舍小品》 85.沙 汀:《随军散记》 86.贺敬之:《白毛女》 87.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88.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二、熟读背诵篇目(加粗者必背) 1.鲁迅:诗歌:《自题小像》、《惯于长夜过春时》、《答客誚》 《無題 (1932年)》、《自嘲 (1932年)》、题《呐喊》、题《彷徨》、悼楊銓 (1933年) 2.散文诗:希望 雪夜颂 秋夜 5.冯至:诗歌:我们准备着

13.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 唐湜:诗歌:诗 14.袁可嘉:诗歌:沉钟

曾卓:诗歌:铁栏与火 15.穆旦诗集:诗歌:春 16.绿原:诗歌:憎恨

当代文学阅读书目

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小说: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杜鹏程《保卫延安》欧阳山《三家巷》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孙犁《风云初记》《山地回忆》《铁木前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王愿坚《党费》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峻青《黎明的河边》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谌容《人到中年》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阿城《棋王》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铁凝《哦,香雪》《麦秸垛》《玫瑰门》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邓友梅《那五》《烟壶》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贾平凹《鸡窝洼人家》《浮躁》《废都》《秦腔》《丑石》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辞典》王安忆《小鲍庄》《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刘恒《伏羲伏羲》莫言《红高梁》苏童《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来来往往》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方方《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过把瘾就死》《顽主》《玩的就是心跳》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王小波《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陈染《私人生活》《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陈忠实《白鹿原》张炜《古船》《九月寓言》阿来《尘埃落定》

散文: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杨朔《雪浪花》《荔枝蜜》刘白羽《长江三日》《日出》秦牧《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歌声》冰心《樱花赞》徐迟《歌德巴赫猜想》黄宗英《大雁情》巴金《随想录》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诗歌:郭小川《向困难进军》《团泊洼的秋天》《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闻捷《吐鲁番情歌》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回延安》《放声歌唱》流沙河《草木篇》李瑛《戈壁日出》《一月的哀思》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命运》雷抒雁《小草在歌唱》《会唱歌的鸢尾花》艾青《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北岛《回答》《古寺》《结局或开始》《宣告》《触电》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神女峰》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远和近》《弧线》江河《纪念碑》杨炼《诺日朗》李亚伟《中文系》杨牧《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于坚《尚义街六号》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海子《麦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

戏剧:老舍《茶馆》《龙须沟》田汉《关汉卿》沙叶新《陈毅市长》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中国现当代作家和文学思潮研究类

(一)作家研究类

1、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

2、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7、金介甫著、符家钦译:《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8、孙党伯:《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9、钟桂松:《茅盾传》,东方出版社1996

10、陈思和、李辉编著:《巴金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1、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

12、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田本相:《曹禺剧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14、宋剑华:《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5、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16、钱理群:《周作人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7、许子东:《郁达夫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18、陈子善:《说不尽的张爱玲》,上海三联书店2004

19、宋剑华:《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文本的重新释义》,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二)文学思潮研究类

1、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李杨:《抗争宿命之路——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3、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吴晓东:《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6、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7、徐行言、程金城:《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8、王富仁、王光东:《灵魂的挣扎——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9、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10、解志熙:《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1、余凤高:《心理分析与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2、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4、宋剑华:《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15、张光芒:《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16、吴福辉:《都市漩涡中的海派小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17、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18、朱寿桐:《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9、杨义:《京派海派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0、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复旦大学出版社)

22、李泽厚:《美的历程》

23、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24、周策纵:《五四运动》,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相关理论学术期刊参考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作品与争鸣》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收获》《花城》

第13篇:《现代文学和美术》教学设计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了解并掌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现代派艺术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通过对三部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有意识地将作品与时代联系起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判断的能力;通过对《格尔尼卡》的介绍,提高分析现代美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鉴于教材对三部文学作品的介绍比较简略,如果没有读过这些作品,可以在课前阅读这三部文学作品的青少年版。课堂上较详细地介绍这些作品,然后再进行分析、讨论及交流,明确作品内容与特定历史背景的关系,逐步形成对20世纪世界不同地区文学艺术的正确理解。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他作品,共同分析、欣赏,提高学生鉴赏现代美术作品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学习,从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中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充分感受道德的力量,即宽厚、仁慈和友爱的力量,了解罗曼·罗兰所倡导的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通过对《等待戈多》的学习,认识现代荒诞派艺术,学习正确评价荒诞派艺术的成就;通过赏析《格尔尼卡》,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对现代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中,感受创新的意识和精神,理解并尊重“现代派”所创造的新文化,增强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教学的重点。 2.难点:如何评价荒诞派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7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向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的居民专门发出一封致歉信,就60年前德国空军对小镇的轰炸表示“认罪”,并“请求宽恕”。德国人何以在战争结束半个多世纪以后承认自己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犯下的罪行呢?这要从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说起。由此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现代文学

(1)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 (2)德莱塞及其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3)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4)《静静的顿河》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十世纪的苏联也出现了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学著作,有《静静的顿河》(幻灯片12)作者肖洛霍夫因为该作品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该奖赞赏他所描写的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质。

苏联另一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一代青年的成长。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108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什么意义?

教师过渡:欣赏了作家们的文学作品,我们再来直观地欣赏20世纪的名画。引导学生回忆以前了解过的世界近代美术名作:《蒙娜丽莎》、《向日葵》等。待学生回答后,加以转折──到了现代,产生了与我们熟知的写实绘画作品迥然不同的现代派艺术。 2.现代美术

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毕加索,他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家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三)巩固练习(课时练上练习题)

第14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学

系别:

专业:

年级:

姓名:

I

摘 要

当前时代,中学语文教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以综合训练为主的新阶段,语文教学立足于提高中学生的多媒体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现代文学的赏析方法及习惯,最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及创新的语文能力。中学语文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语文现代文学教学中,阐述的十分明确。

在促进现代文学整合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为中学语文属于中高考三大科目之一,所占分值非常大。而且还是文科的重要课程,然而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当前时代,现代文学与学科整合,从而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大力推进现代文学,才是当前教改的出路。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现代文学,从而最终实现教学内容方面的变革。从而培养当代中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现代文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II

Chinese teaching purpose and miion is to be the main language in order to read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o improve multimedia learning abi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a good appreciation of methods and habits of modern literature, and ultimately students analyze, language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Chinese how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in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set forth very clearly.In the proce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literature, the secondar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one.Because the secondar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three subjec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share value is very large.Also important i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but the pace of secondary language education reform is not big enough.The current era of modern litera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making a breakthrough in education reform.In today's Chinese teaching, only vigorously promote modern literature, it is the way out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Therefore, we should strive to explor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change in contents of courses.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Modern Literature; secondary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III

Summary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1

一、绪论„„„„„„„„„„„„„„„„„„„„„„„„„„„„„„„1

(一)现代文学的历史文化特征„„„„„„„„„„„„„„„„„„„„1

(二)现代文学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意义„„„„„„„„„„„„„„„„1

(三)现代文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巨大作用„„„„„„„„„„„„„„2

二、现代文学的特征„„„„„„„„„„„„„„„„„„„„„„„„„„2

(一)现代文学的教学价值„„„„„„„„„„„„„„„„„„„„„„2

(二)现代文学的人文精神„„„„„„„„„„„„„„„„„„„„„„3

(三)现代文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4

三、现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5

(一)课后思考的训练方法„„„„„„„„„„„„„„„„„„„„„„5

(二)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6

(三)加强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6

(四)培养中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6

(五)显示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新发展„„„„„„„„„„„„„„„„„7

四、有关现代文学在中学语文应用设想„„„„„„„„„„„„„„„„„„7

(一)正确认识现代文学对中学语文的影响„„„„„„„„„„„„„„„7

(二)充分发挥现代文学的优势„„„„„„„„„„„„„„„„„„„„7

(三)现代文学的应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8 结语„„„„„„„„„„„„„„„„„„„„„„„„„„„„„„„„„8 注释„„„„„„„„„„„„„„„„„„„„„„„„„„„„„„„„„9 参考文献„„„„„„„„„„„„„„„„„„„„„„„„„„„„„„„9 致谢„„„„„„„„„„„„„„„„„„„„„„„„„„„„„„„„10

IV 前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因为它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个性,阻碍了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当代的教学活动中,中学语文教学应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现代文学则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实际体现,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文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因为它能够让中学学生真正喜欢语文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够起到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所不能起到的效果。现代文学可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例如在现代文学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对复杂抽象的语文问题进行操作、使隐蔽的关系得到显示。从而延伸语文学习的视觉,加强教师的直观能力。中学语文往往涉及复杂的方程、函数、几何图形等具体知识点,过去我们在学习中学语文中都感觉非常枯燥、难以理解。

一、绪论

(一)现代文学的历史文化特征

主流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人民文学“五四”造成极大的集中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革命提高民族解放和社会的思想﹑人民文学表现与群众相结合,文学和进步联系自觉革命运动。这构成了历史和传统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临川文学人物,包括古代,“白话文学革命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文学的表现必须能够接受历史索赔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文学革命的先驱,并提出了“民族文学”,“平民文学”的口号,展现平凡人的生活﹑民族性格和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根本任务的转变。在创作实践中,出现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彻底的反封建的新主题和人物:普通农民和下层阶级,以及新知识的民主倾向,文学常见取代旧封建帝王﹑浪漫,成为文学中的英雄,表现出了“老传统﹑旧制度的封建旧道德的批判”,“不幸的是,人的表现下”,“改造国民性”和“争取个性解放”和其他新的主题。

(二)现代文学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主题是探讨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提炼结晶当代文学,也是人生的认知,评价和集中体现理想的作者。因此,主题是企业的灵魂和现代文学的指挥官。语言是一个充满情感,语文课本文学这两个文本的质量,其深刻的主题,让学生得到了很多人生感悟的。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通过阅读和思考,并理解其丰富的内涵,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时代精神......”“思维和情感活动的积极进取,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因此,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的人,了解情况,并了解科学,壮美与假丑恶的识别,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的见解。

(三)现代文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巨大作用

现代文学对于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是有一个巨大的影响。通过现代文学强大的数据处理手段,和节制,解决问题等信息的第二语言来完成教学组织和管理,使过去难以实现教学设计变成现实。再举一个例子,老师可能是语言知识之间的相关文本,练习,练习,测试和答案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相结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关系。随着“超文本”提供给教师,教师和课堂教学课外自学是非常有利。

二、现代文学的特征

(一)现代文学的教学价值

1 语文课程与现代文学的整合原则

关系中学语文与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虽然材料应保持相对稳定,但教学中如何处理重写文学史,它是理想的语文教师是无法避免的。文学作品进教材,如何保持语言的人文意义和意义?随着教学文学的价值的现代理解的态度推进。语文教师应该学会重写文学学术型材的历史。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它的成果的现代文学经典。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学史的一些现代作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的教科书,学术和研究的差距的另一个例子。

在现代文学,标准的语文课本选文章和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关系?选择语文教材的标准文本,除了要考虑文学史的地位,语言学习也有助于考虑的东西,比如适合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规律性,为教学,符合年龄特征线。语文教师现代文学史的一般理解重写学术形象,以减少惯性,旧的偏见。鲁迅的作品,以深入研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可以完全删除。鲁迅的选择要多样化,要选择比较接近学生生活,思想和目录的感受。随着古典文学教材编写语言学习是各国的普遍做法。阅读鲁迅的优势,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语言是如何来提高中国语言历史感①。 2 里程碑意义式的新突破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鲁迅的语言是一种高度的语言的例子和思想的结合。从提高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是比较符合现代作家的学生模仿路线。第一语言模型,然后创建。当代白话发展到现在,也有一些本质上的杰作,如老舍,王增 - 齐,沉从文。王白话水,水槽的边陲小镇在纯洁的语言。朱自清,有两种款式,一种是华丽的,如荷花池,一个是简单的,揭示在平淡中的意思。如后面。

诗歌的年轻人,自然的浪漫想象的自由率性,空间诗歌改编混合高度集成和文辞锻造的想法和感受,有利于语言的正确和美妙的感觉。语文教学的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

2 感情和性格团结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想想,还有谁写诗基础散文的人是不是特别好?学习文学史上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了解全国文学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开发的民族感情的文化和文学的爱。高中毕业,12岁学习语言,常识应该知道,中国文学史。 3 现代文学与语文教学的正确处理问题

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学教学方法是无用的。当然,每个教学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和范围。电化教学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在学校教学活动的传统手段也有独特的生命力。

利用现代文学课件的这一计划已经被广大中学所接受。因为它是一个学习环境能为教师提供认知工具,与我们熟悉的大众用粉笔,黑板,和其他认知工具相比。老师的语言发展思想的现代文学,语言能力和促进文化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工具的性质,从而防止了技术至上,并避免陷入技术无用的境地。

(二)现代文学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中学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是纪律的人文精神,一篇文章或小说有自己的思想意义,是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教育。阅读优秀作品,学生们会产生影响的人文一个很好的精神世界,但我们懒得加强教育。了解鲁迅最应该注重现代人的独立精神,对奴性的人。包括超过有大约思维,质疑,独立思考的东西,等等。中国的教科书材料的许多人文精神,我们用这些材料影响学生当学生在这些语言被暴露,他也受到了影响。

使用特殊材料,以加强一些教育是不必要的,教师不仅要知道语文教学,通过文中说,不只是语文教材反映出国家文化思想,以及更广泛的人文精神,普世价值,教师需要有一个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视野。受中国人的精神是非常丰富的,既体现了文化的语文教材,也体现了语言文字法,语言教学在这两个极不震荡,而是不拘一格。语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素养的教学必须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以及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文精神的作用,不要刻意。在选择的主要教学语言。 1 现代文学的理论依据

获得建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得到,但毕竟是在现场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与其他人的帮助下,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对教师的新课程改革如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汉语和中国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解决了语言教学的棘手问题的问题多年,指明了方向为语言教学,激发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②的。

中国如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常明确。集成了一件事,我们认为,应该高中语文教学和现代文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以提高小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该理论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3 从对外界刺激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仅学生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积极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的主体,并要求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传授,灌输老师谁主动建构意义的帮手,导师。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及能力

据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认识的能力,意识和身体的内部因素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身体意识和人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人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的主要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和实体参与行为的统一。为了让教师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教师乐学,好学,让老师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对文学语言的关注

在中学语文教学甚至在本科中文系教学当中,教师常常忽略了对文学语言的关注。作家或作品丰富复杂的风格特征是通过语言来呈现的,但它们通常被最简单也最空洞的概括了。如在归纳朱自清的风格特征或他的《荷塘月色》的语言特点时,各种教材一律说“清新、优美、俊逸”,同时这几个词汇也应用在冰心身上。于是冰心和朱自清的语言特点在书面形容上是一致的,但在阅读时,读者会发现他们的风格并不相同,在词汇、句式、腔调上有很大区别。因而,这些形容词因为雷同和空洞而失去了它们形容、说明的意义及它们的特征性,但却长期被学生的考卷和论文袭用。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表现,这里不一一讨论。

靳新来先生在《新尝试新探索新冲击》一文中谈到:“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的失误恰恰在于人文精神的消遁、科学主义的泛滥。这在教材处理上突出表现为:分析日趋势精密化、准确化,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生动的语文感受,用大规模的抽筋剔骨,扼杀语言的气韵和灵动。几十年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不正如此吗?一堂鲁迅作品课下来,活生生一个鲁迅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抽象得面目全非。可怜的学生们没有精神的冲击,没有感情的共鸣,没有心灵的启悟,只有干巴巴的条条框框堆积在脑中。”可以说,文学教育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范畴,但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它最重要的基础,这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现代文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建设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根本,以阅读为导向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坚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提高个人的语言能力。 1 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是教师向往的内部心理倾向的学习活动,是动机,兴趣,态度,好奇心和世界观,人生观,体现在综合研究等问题;其核心是动力。教师诱发心脏学会。

4 对于产生长期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持久激励的目的,强烈的学习欲望,等等。在现代文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吸引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为学生“愿学”,“要学”,自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 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教师的个性发展,提高加工能力。教师必须到它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现代文学,灵感,咨询等多种形式激发教师学习自主性的诱导,提高教师的能力,自我学习,促使教师有效地使用学习媒体的倡议,因为可以访问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能力。 3 以读导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精读课文以“读”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贯穿现代文学技巧运行阅读指导和渗透在读法律的研究,使教师了解阅读,理解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教会教师学习方法读取,识别知识,培养能力。

三、现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读中学中国语文教学现代文学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使教师和学生应注意阅读现代文学,有目的,学生在现代文学阅读的高中计划的组织,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套合理的阅读需求,但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方法拓宽阅读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丰富的教室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目的。

我们相信,现代文学教学的高中语文应该有机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以充分提高中国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该理论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对外界刺激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仅学生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积极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的主体,并要求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传授,灌输老师谁主动建构意义的帮手,导师。

(一)课后思考的训练方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能够“授之以渔”,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能力,他们的最终任务。使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和途径正确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是学生的阅读指导,所以他不得不让学生掌握阅读了大量的训练阅读要领,找出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读或略读取决于书的性质选择强化方式。

所谓略读是一名教师只给出了文章提纲挈领,由学生自己去体验。 con是一名教师和优良的指导。在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学应该懂得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两个读模式,该人士灵活性原则。教师让学生掌握先进的阅读原则的时候,比如,教给学生的宗旨,以

5 “阅读的主要”中的“美学验收规范”的概念和功能,我们应该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而不是阻碍学生自主发展。

(二)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个性发展有机会去体验生活,正在阅读的文章得到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最终使能够阅读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可重复使用的学生创建活动。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老师不趁热打铁,学生们将很快三分钟冷却。它必须使用三分钟左右给学生展示现代文学的剪辑,维护他们的利益刚刚生成的坚持每一节课。

这些夹子应慎重选择,有时还故意读一个奇妙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猜剧情发展,当异峰突起,或峰回路转,一片哗然类。有时悬念故意留下,最令人兴奋的成果可说的,直到下一节课再揭谜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逐渐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让他们有中国教学类的好感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谈论一本书,一篇文章。学校也可以为教师在小杂志和报纸为学生,高中生明确下令,以保证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三)加强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为了让有兴趣阅读现代文学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始阅读,为学生树立明确的目的性阅读。为了让学生了解,通过阅读现代文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阅读材料,以扩大他们对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技能的文学视野会有点帮助,使学生的阅读倡议已得到加强的能力。学生阅读现代文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实际的指导,使学生学习严重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身体的良好习惯的形成,使学生生活的好处。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眼界文学作为一个时间起点推荐他们的书的学生。例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资本主义道路的描述时无处,“子夜”,描述了中国知识分子活物和揭露人性的弱点和社会荒凉的“围城”等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名人传记,报刊等优秀。让学生阅读多元化的现代文学作品和发展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从而欣赏中国的独特魅力,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语言概念,如功能,如果没有教练的高中语文教师,高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很难理解自然的内在美。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上课时间的优势,现代文学鉴赏的创建。现代文学现已广泛应用于学校,为我们敞开了现代文学鉴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教师通过鲜艳的色彩的内在动力,图像的流动,诉诸直觉老师的眼光,加上随行的理解语言,摇晃的人,感人的情感,诱发追求知识的心理潜力的学生。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们荡气回肠。

(四)培养中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反馈现代文学。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使中国教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

6平,它可以读取现代文学和口语在一起。在教学中,让学生坚持学习笔记写的后现代文学。让他们看看每天获得如何对写的,当然,你可以写其他非现代文学的内容,文章的感觉。这是学生平时的校园生活苦是单调的方式,没有什么可以在规定的情况下写的。你可以批评,可以欣赏,可能是一个再创造。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谈体验的机会。因此,培育持久的现代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思辨能力和想象力。

(五)显示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新发展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舞台上的电源后,并越来越显示出社会生活的力量;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历史,因为在文献20年代末提出了“农工大众”为主要服务目标和绩效目标的要求。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为了更清楚地定义为普及作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中心。在创作实践中,群众斗争和塑造的觉醒工人﹑农民形象的艺术尝试的领导下开展的中国共产党的积极表现;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获得了新的开掘;从知识产权﹑关系革命和人民的角度,探索和\命运的现代思想史陈列指出了个性解放相结合的道路的社会解放。革命作家和作家这一时期也是在现代通俗文学﹑中国教学在中学实验文学形式的普及方面取得了进展,它只是显示文学的新发展和人民绑定。

四、有关现代文学在中学语文应用中设想

就个人而言,我觉得肤浅,融合现代文学和中国的教学,不能简单地适用于现代文学的教学,但高层次,主动适应的融合。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中学的传统观点。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概念,考虑现代文学的功能和作用。因为在整个过程中的现代文学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教师的能力。以下是我的第二语言学习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现代文学对中学语文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题,语言也主动建构的感觉。教师是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中国语文的思维活动促进者的导师和教师的组织者。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语文老师构造对象的意义。语言知识意义建构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教学逐步呈现的内容。我们在学习语文的兴趣,无疑有促进作用显著。

因此,高中应采取现代文学的优势,而从语言教学的切入点。创建具有丰富,挑战性和开放的教学环境。这使得我们的教师体验到更广泛的,灵活的和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使得自己在学校,这样我就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我想学习。我想这应该是好的。

(二)充分发挥现代文学的优势

1 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我们的中学语文学习,学校应充分发挥现代文学的优势。我们的教师的学习和发

7 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学习工具③。例如,传统的韩硕方程知识的功能,我们应该着眼于几何学的认识,更强调公式的掌握。关于意识形态功能的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更加重视,要了解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知识点。 2 交互式学习环境

在对教师的互动的学习环境现代文学,实验,探索,发现将成为学习的重要途径。现代文学的学生可以创建一个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在学习选择内容的兴趣。这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创造,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的条件。

利用现代文学模拟真实的情况下,内部和建筑物外部的模型语言问题,正在探索语言,语言的使用,语言交流实践。这是传统的语言学习,就无法实现。外界刺激现代文学提供多样化和综合,既有视觉和听觉,还要动手。语言习得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股的知识。这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三)现代文学的应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开始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从自身的知识基础的语言方式。从我个人的角度中学语文学习的感觉,语言学校只能传播知识,但语言无法可想的灌输,这只能靠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学习。

现代文学和语言教学的中学的整合,学生们可得注意自己的情况。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学习动机是不同的。但在现代文学的优势,这将有效地减少。课程标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是老师的组织者,引导和合作伙伴。”

现代文学可以增强教师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迎合了不同层次的教师和意识的学生。发现从语言教学的切入点,创造具有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开放的教学环境。就个人而言,我真诚地期待,在不久的未来的希望,现代文学可以在中学语文教学受欢迎。让更多的高中学生喜爱学习,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结语

在中国的教学在二十一世纪,现代文学和自己存在的教育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每一个高中生,在心脏非常渴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好,都渴望能够学业有成。很简单,因为学习,学习热情等,使学生之间的成绩在扩大的距离。因为我认为,现代文学等现代教学技术的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共同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使用的价值。积极推进各项之间的协同效应是指中学语文教学的补充是非常有利的。时代在人类社会正在进步的发展,我相信,现代文学等新兴技术,他们肯定会逐渐进入我们的校园。

现代文学是中国教育中国文化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起到

8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不仅是学习,更要了解和反映。在中国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中国教学是教学的整个文件系统,文科班的初始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人类知识的教师,培养语言技能。为了使高等教育教学艺术的未来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真正为学校负责,分管教育的班主任。

注释

①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4) ②吴鼎福,诸文蔚.教育与兴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40 ③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3,(5):18—19

参考文献

[1] 赵胜年.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S1) [2] 汤志军,许巧仙.构建现代文学质量保障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3(24) [3] 张忠禄.现代文学质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 梁述忠,梁庆婷,陈伟.现代文学质量的督导与评价[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5] 秦福利.谈高校现代文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5(05) [6] 马秀莲,费丽君,文春杰,朱丽.影响高校现代文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J].绥化学院学报.2015(04) [7] 赖李明.目前高校现代文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04) [8] 张虹.甘肃省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8) [9] 赵铁建,方卓,蒋闽义.高等院校现代文学课件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4(04) [10] 成立,李庆明,王振宇,唐平,汪洋,武小红.提升现代文学质量之我见[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3) [1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现代文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现代文学,2011,(02) [12]颜移秧.中学语文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1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2009,(05) [14]韩荣.浅谈现代文学里教师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01) [15]胡娜.对如何改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9

致 谢

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指导老师的博学的专业知识、严谨学风态度、不断改进的工作作风、朴素和坦率的人格魅力,给了我个人非常深刻的影响。让我既树立起了正确的学术目标、又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人处世的道理。在这里、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0

第15篇:现代文学有感

读现代文学史有感

这半学期多以来,一直上的一门课叫做“中国现代文学史”,感触良多。里面有众多的现代派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等。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我们不甚了解,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五四之后的30年代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迅速发展。

20年代鲁迅的小说深刻犀利,幽默讽刺,批判现实,从《阿Q正传》里的阿Q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当时一种历史和社会“病状”的缩影,深刻揭露了国民性格中的软弱性和劣根性,旨在提醒引导人们进行反思和自省。从徐志摩的诗歌中,我们体会到他追求光明和自由的思想,抒唱了对爱与美的追求,为了真爱而不懈努力去追求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虽坠机而挚爱不朽,永传后世,他的事迹整体上构思精巧,意向新颖,灵逸飘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30年代茅盾的《子夜》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现实小说的代表之作,从现实中汲取营养,从构思中分化矛盾,在文艺上表现了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民族资本家吴荪莆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始终是贯穿全篇的主要矛盾,突出描写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几重压迫下的必然的悲剧命运。从老舍的《骆驼祥子》当中,我们了解到原本老实淳朴,憨厚的祥子到最后麻木不仁、行尸走肉的祥子,是他命运的悲剧,也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被黑暗的社会现实压迫的一无所有的穷苦人力车夫的悲剧,更是老北京时代的悲剧。小说深刻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他不可能以一己之力与这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做斗争,从而把自己从“人”变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虎妞的引诱和腐蚀,到虎妞病亡,祥子卖车葬妻,至小福子与祥子之间的朦胧爱意,也终因时代的悲剧化作梦幻泡影,她的悲惨遭遇也正是祥子悲剧命运的另一个重要延伸。

40年代文学思潮,形成了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生发出各具特色的文学景观。从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哥哥为了攀上高宅大院里面的姜家,也为了省掉一大笔嫁妆,将亲妹妹曹七巧送进了姜家瘫痪少爷的新房里,然而这黄金是以爱欲的禁锢换得的,畸形的情欲得不到满足,竟然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生活来补偿。小说中的意向结合人物的感情纠葛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金钱和情欲的复杂矛盾。

结合自己平常看的网络小说相比,小说大体方向上都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批判现实生活,从虚构想象中的人物世界传递自己的精神世界,通俗一点来说小说就是寂寞的人在吞吐寂寞,让更多的人了解作者的心理世界。

文教201301班

胡昊

第16篇:中国现代文学

作业

(四)

一、填空(每小空1分,共10分)

1.在巴金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__高觉慧_______ 是一个新人的典型,__高觉新________ 是中 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代表。 2.__夏衍_____ 是继田汉、曹禺之后,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又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剧作家。 3.在我国文坛上,___林语堂__ 被称为“幽默大师”、“东方文化传道者”。 4.新月后期诗人和现代派诗人张扬 ____个性__ 主义和人道主义。 5.何其芳的 _《_画梦录_》____ 是独语体散文。

6.1936年, ___丁玲_____ 到延安创办了根据地

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3.中国剧作者协会:一二·九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致力于改善和加强对革命文学和戏剧运动的领导,解散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以联谊会的方式,于1936年组建了上海剧作者协会,广泛团结爱国剧人,开展戏剧活动。负责人为张庚、周纲鸣,主要成员有于伶、章泯、宋之的、石凌鹤等。协会制定并发表《国防剧作纲领》,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把戏剧与抗日宣传有力地结合起来,形成群众性国防戏剧运动高潮。民国26年协会举行全体会议,将其扩大为全国性的中国剧作家协会,决定集体创作《保卫芦沟桥》,由在沪的戏剧界近百人参加演出,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保卫芦沟桥,保卫华北”的庄严呼声,是抗日战争开始后

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这是“我”对黑暗现实感到迷茫、失望,忧郁,看不到出路的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 。这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是诗人的美好理想与希望的象征。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情绪下弹奏出的一支“梦幻曲”。诗歌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象征主义所强调的各个方面:色彩、音乐性、通感、肌理丰富、意象等”甚至那种深沉抑郁的情绪都在他的诗里得到完美的体现。诗在技巧上承袭了象征主义,而在情感上却和本民族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在诗歌形式上,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是借鉴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创作方法,但对象征诗派神秘的内容和晦涩的诗风却有较大的突破,将国外象征派的诗艺融化到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欣赏习惯中,致力于寻找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另外,语言上的清新活脱、自然质朴也来源于我国的文化习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历程中,《雨巷》一诗具有划时代的重要 意义。 2.结合《包身工》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论析夏衍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贡献。答:《包身工》在我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元,它的创作为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1)《包身工》突破了新闻记事的写法,采用典型化手段,对丰富的素材进行了精心地筛选、提炼和综合。高度集中地写出 “包身工”的生活真相。作者描写的是包身工群体的非人生活,对她们进行了群像刻画。突出了“芦柴棒”“小福子的形象”,因为她们的凄惨境遇更具代表性,作者的取舍剪裁,达到了真实性和典型性的高度统一 。(2)《包身 工》没有运用以往的就事论事写法,而是深入的挖掘素材,深刻揭示了素材的重要认识价值和战斗意义。作者深刻细致描写了包身工机械般的日常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痛斥了这种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与封建主义管理方式相结合的产物的泯灭与人性的本质。比一般报道更真实,更深刻,更具批判性。(3)《包身工》是精心结撰之作,使报告文学化了。首先,作品运用了文学的组织手段和结构方法,使零乱的材料有序化,条理化。其次调动多种手段增强文学性。例如,注重细节刻画。在处理真实性和思想性、文学性等关系取得了成功,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示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分析(每小题20 分,共20分)

分析、鉴赏艾青《失去的岁月》。字数300字左右。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纸片,可以拣起来,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

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人间。

诗人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又重新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失去的岁月》是艾青1978年复出诗坛后所作,在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

对于热爱诗歌创作的艾青来说,那段被流放的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二十多年占去了他四分之一的生命,当他回忆起那段岁月时,沉痛之情便通过笔端流溢于纸上。

艾青把亲身经历过的生活都写了进来。“喧闹的城市”,“遥远的荒原”,“人潮汹涌的车站”,“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通过空间上的延伸来阐述时间流逝的过程,充分流露出诗人对“失去的岁月”的悲痛与无奈。

艾青用最质朴无华的语言写出了最真挚动人的情感,他将“无形的岁月”与“有形的物体”进行对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失去的岁月”比作“一碗水投到地面”,“流动的液体”,“气体”,“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在诗的最后,诗人把失去的岁月比作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人间”。通过这些比喻,诗人将深藏于内心的无形情感转化为有形的具体事物,从而深深地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激起读者内心悲叹“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无奈情絮。

每个人都曾有一段逝去的岁月,每个人都有一份难舍的情感,通过此诗,我们不仅读懂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唤起了我们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与追忆,这就是这首诗歌的魅力所在。失去的岁月如同天边的云彩,不经意间在我们的身边飘然而过。当我们回忆起那段岁月的时候,才会发现那段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剩下的只是一些残碎而又哀伤的记忆。(

第17篇:现代文学习题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集

教师:黄振林 曾琪 等

一、填空题

1. 新文化运动进入高潮时,林纾发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篇文言小说,用影射的手法攻击新文化运动。

2. 现代最早发表的白话新诗,是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___________。 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____的______。 4. 鲁迅惟一的一篇描写青年爱情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___。

5. 在“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称“自由人”,____________称“第三种人”。 6. 茅盾小说处女作《蚀》由《

》、《

》和《

》三部连续性的中篇小说组成。

7. 曹禺的____和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

8. 文学研究会提倡1921年1月成立于————,并把商务印书馆出版、经改革后有沈雁冰主编的————作为会刊。

9.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主要发起人有————和————。被鲁迅称为“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10. 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_______。

11.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是——的————。

12.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共收三篇小说。分别是——、——和——。 13. 郁达夫“多少有点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说是————和————。 14. 早期乡土写实小说的中坚人物是——。 15. 《女神》虽是新诗史上的第————部诗集,但却代表了新诗革命的最高成就。 16. 新格律诗探索成就最大的诗人诗——。他的代表作是诗集————和———。 17. 被称为新月诗派重镇的人物是————,他最广为传诵的名诗是————。 18. “湖畔四诗人”是指——、——、——和——。

19. 经周作人的推荐,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1925年由北新书局出版。 20. 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以流派命名的散文创作群体是————。 21. 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是————。

22. 瞿秋白影响最大的两本散文集分别是————和————。 23. 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和演出剧本是留日学生编演的————。 24. 第一个“爱美剧”戏剧团体是1921年3月成立于上海的———— 25. 左联五烈士是指:——、----、——、——、——。 26.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推举——未内务部主任,会刊————是抗战时期坚 持得最久得刊物之一。

27. 1938年,张天翼得著名小说————引发了文坛上“暴露与讽刺”的讨论。 28. 从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时期称在上海的外国租界 开展的文学活动未————、

29. 茅盾的《蚀》三部曲分别是——、——和——。 30.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分别是——、——和——。 31. 被称为中国现代新儒林外史的小说是——的——。

32. 现代小说史上写“典妻”故事最震撼人心的作品是——的——。 33. 抗战时期,沙汀三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和——。 34. 艾芜以自己漂泊西南边陲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35. ——被称为京派小说的鼻祖。人们习惯称他的小说为“田园小说”。 36. 以1932年出版的————杂志为标志,新感觉派小说进入全盛期。 37. 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的三个代表人物是——、——和——。

38. 30-40年代代表七月派小说创作成就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39. 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前期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后期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

40. 秦瘦鸥最有代表性的通俗小说是————。

二、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干后括号内)

1、《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2、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真正的现代意义的白话新新诗集是(

) A.《云游》 .B.《死水》 C.《女神》 D.《红烛》 3.提出新格律诗“三美”主张的诗人是(

) A.闻一多 B.郭沫若 C.徐志摩 D.戴望舒

4.下列哪位作家以小品散文的创作而著称于现代文坛。A.鲁迅 B.周作人 C.许地山 D.冰心 5.吴荪甫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林家铺子》 B.《动摇》 C《子夜》 D.《虹》 6.鸣凤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家》 B.《寒夜》 C《灭亡》 D.《腐蚀》 7.《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作者是(

) A.冰心 B.萧红 C丁玲 D.庐隐

8、诗集《预言》的作者是(

A.卞之琳 B.何其芳 C李广田 D.艾青

9、在“幽默”“闲适”的小品文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作家是(

) A.何其芳 B.林语堂 C鲁迅 D.老舍

10、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作为“鼓点诗人”?(

) A.臧克家 B.田间 C艾青 D.殷夫

11、在表现新的群众时代,在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化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作家是:(

A.赵树理;B.丁玲;C.沈从文 D.柔石

1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句诗的作者是( ) A.艾青 B.冯至 C.臧克家 D.卞之琳

13、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中,邢么吵吵的儿子应服兵役,但被抓去当壮丁后又被放了,被放的真正原因是( ) A.邢么吵吵的儿子报数报错了

B.国民党军队要求严格,认为邢么吵吵的儿子没资格打国仗 C.地方豪绅邢么吵吵的大哥与新县长勾结上了 D.联保主任撤消告密

14、.以曹七巧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 A.《倾城之恋》 B.《呼兰河传》 C.《金锁记》 D.《铸剑》

15、小说《子夜》中与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展开激烈争斗的是( ) A.孙吉人 B.王和甫 C.屠维岳 D.赵伯韬

16、下列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作家是( ) A.徐志摩 B.闻一多 C.许地山 D.郁达夫

17、.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把人性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的作家是(

A.丁玲 B.沈从文 C.吴组缃 D.沙汀

18、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

)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19、在现代文学史上,“农民作家”指的是( )。 A.鲁迅 B.刘半农 C.赵树理 D.臧克家

20、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的理论建设文字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D.《人的文学》

21、.“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世无补”、自卑颓唐的“零余者”形象较多出现在( )。 A.庐隐笔下 B.张爱玲笔下 C.艾芜笔下 D.郁达夫笔下

22、以“平和冲淡”风格的美文小品见称于世的作家是( )。 A.冰心 B.许地山 C.朱自清 D.周作人

23、融古今中外的优长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俗大雅的境界的作家是( )。 A.张恨水 B.张爱玲 C.萧红 D.吴组缃

24、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

)。 A.《**》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25、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

)。

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 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

26、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

)。

A.许地山 B.郁达夫 C.艾芜 D.艾青

27、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三、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将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干后括号内)

1、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

A.《再别康桥》 B.《天狗》 C.《死水》D.《我底记忆》 E.《偶然》

2、下列哪些人物是《骆驼祥子》中的形象?(

) A.小福子 B.祥子 C刘四 D.虎妞 E.鸣凤

3、冰心的“小诗” 集主要有(

A.《繁星》 B.《毁灭》 C《春水》 D.《微雨》 E.《扬鞭集》

4、冰心创作所追求的“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包括(

) A.母爱 B.情爱 C大自然 D.童真 E.博爱

5、下列哪些作家是“新感觉派”的主要成员(

) A.穆时英 B.废名 C刘呐鸥 D.施蛰存 E.张资平

6、下列哪些是中国诗歌会的诗人?(

) A.蒲风 B.何其芳 C杨骚 D.艾青 E任钧

7、下列哪些是“九叶”诗派的?(

) A.阿垅 B.辛笛 C.穆旦 D.绿原 E.袁可嘉

8、下列哪些是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形象?(

) A.方鸿渐 B.李梅亭 C.孙柔嘉 D.苏文纨 E.赵辛眉

9、下列哪些作品是赵树理的小说(

A.《小二黑结婚》 B.《白毛女》 C.《荷花淀》 D.《李家庄的变迁》 E.《李有才板话》

10、在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作者提到“刘家山交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这两个“神仙”是(

) A.小芹 B.小二黑 C.三仙姑 D.二诸葛 E.金旺

1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

)。 A.《幻灭》、《动摇》、《追求》 B.《春蚕》、《秋收》、《残冬》 C.《惶惑》、《偷生》、《饥荒》 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

四、名词解释题

1、新月诗派

2、学衡派 甲寅派

3、九叶诗派

4、新感觉派

5、精神胜利法

6、祥林嫂

7、中国诗歌会

8、七月诗派

9、孤岛文学”

10、语丝体

10、冰心体

11、新月社

12、现代评论派

13、文学研究会

14、创造社

15、林译小说

16、问题小说

17、乡土小说

18、抒情小说

19、精神胜利法 20、《尝试集》

21、湖畔诗社

22、新格律诗

23、《故事新编》 24“文明戏”

25、“爱美剧” 26左翼文学运动

27、左联五烈士

28、“拉普文学”

29、“现代派” 30、“论语派”

31、“京派”“海派”

32、两个口号的论争

3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34、“战国策派”

35、“孤岛文学”

36、“七月派”

37、新感觉派小说

38、九月诗派

39、“普罗小说” 40、激流三部曲

41、鸳鸯蝴蝶派

42、中国诗歌会

43、国防诗歌

44、“好一计鞭子”

45、马凡陀山歌

46、九叶诗人

47、延安文艺座谈会

48、“鲁艺”

五、简答题

1、文学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分别是什么?

4、新月社的文学主张是社么?

5、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6、现代小说理念主要内容是什么?

7、《狂人日记》重的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

8、为什么说《药》含有双重的悲剧性?

9、《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这两个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10、“问题小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11、冰心“爱的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2、《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13、简析许地山小说的艺术特色。

14、《沉沦》如何体现时代病的色彩?

15、郁达夫“零余者”形象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6、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点是什么?

17、郭沫若早期“自我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18、早期乡土小说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19、简述鲁彦小说的基本分期和艺术特色。20、简述《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21、《女神》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22、《凤凰涅槃》的象征意义何在?

23、《死水》表达了闻一多怎样的思想感情?

24、闻一多格律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5、《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26、李金发的《弃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简述冯至早期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28、鲁迅早期杂文的思想价值是什么?

29、简述鲁迅早期杂文的审美价值。

30、《野草》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情绪?它再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32、瞿秋白纪实散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3、郁达夫和徐志摩散文风格有什么不同?

34、为什么说朱自清的散文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35、“文明戏”是在什么形势下形成的?

36、五四话剧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37、为什么说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

38、丁西林喜剧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9、简述“左联”的主要贡献。

40、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基本概况。

41、胡风文艺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2、简述蒋光慈小说在左联文艺时期的地位。

43、简述现代通俗小说的主要成就。

44、茅盾的小说《蚀》蚀如何反映大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精神状况的?

45、如何评价吴荪甫的形象?

46、为何说老舍的小说是京派小说的代表?

47、简要分析老舍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

48、祥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49、简析虎妞这一艺术形象。50、简要分析觉新的形象。

51、如何理解高老太爷的忏悔?

52、简要分析《家》中三个女性形象。

53、从《憩园》看巴金笔下“家”的变迁。

54、简要分析《寒夜》在巴金创作中的地位。

55、如何评价曾树生和汪文宣?

56、《边城》传达了沈从文怎样的审美情感?

57、简述《围城》在中国讽刺小说史上的地位。

58、如何评价方鸿渐的性格茅盾?

59、如何评价曹七巧的人性变异

60、为什么说蒋光慈是中国普罗小说的典型代表? 6

1、华威先生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2、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意义。6

3、简要分析萧涧秋的形象?

64、简述沙汀讽刺小说的艺术成就。

65、《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如何暴露黑暗的? 6

6、简述叶紫小说的选题特色。

67、简要介绍废名的田园小说的艺术风味。

68、简述新感觉派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特贡献。6

9、简述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70、简述张恨水通俗小说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7

1、简述殷夫“红色鼓动诗”的艺术特色。7

2、分析《老马》的艺术成就。7

3、简述田间诗歌的艺术特点。

74、简析艾青诗歌在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地位。7

5、《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7

6、分析《雨巷》的艺术手法集创新。

77、《马凡陀山歌》在政治讽刺诗上的创新。7

8、简述3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就。

79、丰子恺、何其芳、梁遇春散文的艺术成就。80、简述40年代杂文的创作概况。 8

1、瞿秋白、夏衍报告文学的成就。

82、《上海屋檐下》在话剧艺术上有哪些创新? 8

3、《雷雨》的主要戏剧冲突是什么? 8

4、分析繁漪、周仆园、侍萍的形象。8

5、周仆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的吗?

86、《日出》的戏剧结构与《雷雨》有哪些不同? 8

7、分析陈白露的形象。

88、简述40 年代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

89、《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文艺运动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90、赵树理农民小说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和主要成就。

2、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基本主题。

3、简述五四文学革命的代表性论著,论述五四文学革命对于晚清文学革新的突破性意义。

4、简述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四个新文学社团的成立时间、发起人、文学主张和主要贡献。

5、论述鲁迅思想的发展轨迹和鲁迅方向的意义、

6、《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和创作主旨是什么。

7、试论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何艺术创新。

8、论《阿Q正传》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试述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征及其包含的社会意义。

9、试论中国新诗开创期的特点及胡适、刘大白、刘半农等诗人的代表作。

10、试论《女神》在我国新诗史上的地位。试论《凤凰涅槃》的艺术成就。

11、人生派小说的特点是什么,简述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论述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基本特征。简述郭沫若、王以仁。淦女士、叶灵凤小说的艺术特色。

13、分析郁达夫小说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特征,分析《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艺术特色。

14、论乡土小说的基本特征和王鲁彦、许杰、台静农等乡土写实作家的代表作品。

15、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代表作是如何体现新格律诗理论的。

16、试论我国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和“新青年”散文群落的贡献。

17、试论鲁迅散文诗《野草》的艺术成就。

18、结合《荷塘月色》、《背影》等作品,论述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独创性成就。

19、试论田汉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

20、试比较丁西林、欧阳予倩、熊佛西独幕喜剧的风格特点。

21、试述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的时间、社团及主要成员,试论“左联”成立的时间、地点及鲁迅发表的重要讲话,概述“左联”的主要历史贡献。

22、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观点分歧,简述‘文协’成立的时间、地点、提出的口号、及主要文学活动。

23、试论茅盾对长篇小说的独特贡献,分析《子夜》的思想主题和人物塑造。

24、比较巴金小说前后期艺术风格的不同,论析《家》中高觉新、高觉慧的形象。

25、试论沈从文的文体风格,分析《边城》的艺术特色。

26、试论《围城》的主题意蕴和幽默讽刺艺术,分析方鸿渐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

27、简述丁玲、柔石、张天翼等“左联”作家的创作特色和代表性作品。

28、何谓“新感觉派”?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代表性作家的创作。

29、简述新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黄谷柳、秦瘦鸥的代表作。30、简述中国诗歌会的创作主张和蒲风的代表作。

31、论述藏克家在新诗史上的历史地位,分析《老马》的象征意蕴。

32、论析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和“太阳”及承载的意义。

33、现代诗派载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简析戴望舒《雨巷》的情绪内涵及艺术表现特点。

34、何谓“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他们的创作有何特点?

35、简述“论语派”和“京派”散文的主导倾向。

36、简述梁实秋、冯至、张爱玲的散文特色。

37、简述30-40年代杂文创作流派及“鲁迅风”杂文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38、试论30-40年代报告文学的主要类型,简述瞿秋白对现代报告文学的开创性成就和夏衍、宋之的报告文学的意义。

39、试论曹禺话剧的创造性成就,《雷雨》《日出》在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40、繁漪与陈白露形象的比较分析,试论曹禺据作女性形象的独特价值。

41、以《上海屋檐下》为例,论述夏衍话剧的现实主义成就。

42、试述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特色,分析《屈原》的思想意义和艺术创新。

43、试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44、论述延安文艺运动的基本概貌和在新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第18篇: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一般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因为内容比较多, 刚踏进大学校园不久的年轻的学生,还没有文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准备,学习这门课有诸多困难。还有一个实际的问题,是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中文系的专业色彩要比以前有所淡化,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精力几乎都放在过外语关和学应用性的课程,用在现代文学方面的时间少了,规定的最低限量的作品往往读不完。看来,“现代文学”不能不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二○○三年第一学期我担任北大中文系一年级“现代文学”课程的主讲,就做了一些改革。主要是淡化“史”的线索,文学史知识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去掌握,上课主要讲作品;减少阅读量,突出“经典化”,要求学生把阅读体验与讨论结合,初步了解不同的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这样,逐步打开思路,积累审美体验,学生学习有兴趣了,阅读与讨论的风气浓了,“现代文学”课也活跃多了,有利于提高审美鉴赏力与评论能力。

例如在讲现代话剧艺术时,突出了曹禺的《雷雨》,几乎所有同学都读了剧本,课堂上除了分析作品,主要介绍不同的评论角度和代表性观点,引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事实证明,这种让学生更多参与的教学方法,远比只是介绍常识与结论要好。期末考试时,出了这么一道没有什么现成答案的论述题:“你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大部分同学都能结合作品内容以及阅读的体验,各抒己见,确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发现。这种考试比较活,既检查学生有无读作品,如何读作品,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地“表现自己”才华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的审美评论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这里将北大中文系本科一年级“现代文学”课程考试中有关曹禺一题的有代表性的答卷摘要刊出,从中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是如何读经典的,也可以引发对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当然,还有一点大概也是符合《名作欣赏》的宗旨的,那就是让大家在“众声喧哗”中对《雷雨》这样的名作获得多层面的鉴赏与理解。

题目:你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程炜:

说实话,我对此问题的合理性表示怀疑。一部戏剧或者小说,为什么一定要有主人公?而主人公的预设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只是古典主义的观点,对于现代作品(特别是现代派的作品)无疑是失效的,甚至对一些传统的作品也不一定适合。

然而由于这个问题不得不回答,或许一个略为合理的答案只能是“雷雨”了,尽管我承认这有些勉强。但似乎比由于曹禺称最喜繁漪,大家便都认定繁漪是主人公要好。

“雷雨”无疑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甚至暗含了某种宗教救赎感,这在序幕与尾声,这时常被忽略的两部分表现尤为明显。曹禺自有其批判意识,但他在《雷雨》的前言后记中并没有如巴金般强调批判的观念,而是要对人的处境发问。雷雨对他来说是个诱惑,人的存在问题不得不与最高的存在相接。曹禺没有设定上帝,设定了雷雨。雷雨,在我看来,可谓这最高存在的象征物,是俄狄浦斯的神谕,是西西弗斯的巨石。雷雨不仅是最高的神秘存在的象征物,同时也是戏剧的线索,整个戏剧在一种莫以名状的气氛下前进,而牵动剧情的无疑便是雷雨。当雷雨到来时一切悲剧便总爆发。

曹禺的戏剧是诗化的。雷雨乃是诗的意象。如果我们能在诗的氛围中发现雷雨的中心地位,也便不难发现雷雨在戏剧中的中心地位。著名的未来主义戏剧《他们来了》,主人公一直没有出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戈多同样如此。“不在场”时常比在场更有意味。

袁一丹:

我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躲在戏剧背后控制一切的不可知的宇宙间的神秘力量。作者曾说:“《雷雨》对于我是一种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了我对宇宙间的神秘

事物的不可言说的憧憬。”他不仅关注现实,那些活生生的人与事,他又超越了现实,更为关注躲在现实之后的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雷雨》的一切人物无不是这种神秘力量的玩偶而已,在它的操纵下演出的一幕幕悲喜戏。它给每一个人以重生的希望,然而它又狡猾地在这些人寻梦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个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使这些人的挣扎成为无用的玩笑。他们一个拉着一个,绞成一团,像落入泥沼的羸马,越挣扎,越深沉地陷入死亡的沼泽中。神秘力量是多么残酷,曹禺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宇宙是一口井,谁掉了进去,怎么呼号也逃不出这黑暗的坑儿。”

胡永志:

曹禺曾说过写作《雷雨》于他是“一种诱惑”,更重要的,他说过这些人物的“挣扎”,却只有更陷入人生的“泥淖”之中。

所以我认为要谈主人公是谁,需看到作者所说的“挣扎”与这挣扎的人。初看,周萍、侍萍、四凤、大海、周朴园……所有的人都在沉闷的雷雨的天气下无力地挣扎。所有的空想、希望、彷徨与奋斗,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人类似乎在一力量的支配下而不能脱身。挣扎既然注定无谓,那么最挣扎得厉害、最有奋斗理想就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于是我们可以把《雷雨》的主角,定义为“最挣扎的人”。

我以为周萍无疑是“最挣扎的人”。在侍萍来周公馆前,周萍已打算离开繁漪,断裂这变态而畸形的“母子恋”,并作好了过一阵子接四凤来的打算;周萍有他的生活目标并付诸了实施,这正是他的悲剧所在。至于繁漪,这一活力无限的人物,她的挣扎,一开始便具有非理性的疯狂的成分,而且她也自知将毫无结果。她的悲剧虽然很震撼人心,然而观众早知其失败是在情理之中。而周萍的悲剧,则是剧中人和观众都不可预知的。周萍有弱点,有过错,但他也有希望,有对那种健康人生的追求,而正因为这样,他“最挣扎”,也就最富悲剧性。

谈汀:

谁是《雷雨》里最大的悲剧?不正是那个咬着牙根喝下一大碗苦药的女人繁漪吗?她是离雷雨的中心最近的人,我想,她是主角。或许是我的,不是曹禺的。但我不觉得,《雷雨》里还有哪一个人的疼痛,超过繁漪听着周萍走上楼梯时的一阵心跳。因为她是最能体现曹禺的风格的。

李翔:

我认为《雷雨》主人公是周朴园。第一,周朴园是整个戏剧事件的开端。第二,周朴园是所有戏剧矛盾的中心,他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种矛盾或与之有关。第三,从情节上看,他是整个大家族的核心,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第四,从作者主旨来说,也主要想塑造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形象。作者着力表现的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对人性的钳制与扭曲,同时也揭露了阶级矛盾的尖锐性。

魏霄:

我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不在场的,在场的每一个人不过都是他的奴隶,都是在诠释这个不在场的“他”的存在,并通过毁灭自身来显示“他”的威力,曲折地表达作者对“他”的一种憧憬与恐惧。“他”就是曹禺自己也解释不清楚的“对一种莫名力量的恐惧”的那种“力量”。《雷雨》处处都是在表示这种“莫名的力量”,正是这种“莫名的力量”推动了并主宰着整个戏剧情节的发展,去掉这种“莫名的力量”,《雷雨》的情节实在不过是对****关系的描绘以迎合观众猎奇的心理。周萍与繁漪完全可以看作是希腊神话中美狄亚悲剧人物的中国版,而周萍与四凤的关系也没有脱离旧小说中“公子丫环”的模式。正是作者在情节上加以这种

“莫名的力量”的控制,从而使整部戏剧摆脱庸俗的巢臼,使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不只是欣赏具体的情节,更重要的是与作者对生命对这种力量发生终极追问的紧紧跟随,这就是《雷雨》的巨大魅力。可见,这个“莫名的力量”是《雷雨》之所以为《雷雨》的原因,应是理所当然的主角。

聂宇婷:

我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有不安分灵魂”的繁漪。理由如下:

首先,繁漪具有鲜明的“雷雨”的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具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她与作家刻意设置的背景环境始终是相通的。从一出场时“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一种“雷雨”式的宣泄,她的态度始终是与作品的气氛一致。繁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处在矛盾的中心,是她引出了侍萍,又是因为她使周萍、四凤走上绝路。她的力量,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作者追求的。同时,繁漪的复杂、独特的形象使她具备成为主人公的条件。她的性格是两个方向上的极端:极端的压抑与极端的报复相结合,这种逼到绝路的忍无可忍,正是我们民族的柔弱性格中潜在蛮力的代表。同时,她又没有力量改变一切,最后还是在“宇宙这口绝望的井”中挣扎,在命运的悲剧中不能拯救自己,这就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与深刻度。

吴舒洁:

对于《雷雨》这样一部批判与冥想交织的作品,似乎不应套用惯常的主人公——主题的分析方法。《雷雨》中现实的人物没有一个能称得上主人公。《雷雨》真正的主人公就是“命运”。在《雷雨》中,“命运”化为一个隐身的主角无处不在,它参与、制造着剧中人物与情节的发展。繁漪是最“雷雨”的一个人,不可知的力量在繁漪的性格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剧中其他人物也无不体现着一种生命深处的受欲望控制的性格。在鲁侍萍与周朴园见面时,鲁侍萍说到:“是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里“命运”第一次现身,在剧情发展中却不显突兀。到最后悲剧的产生过程中,“命运”又隐身为一次次巧合的制造者。

吴向廷:

我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繁漪。繁漪便是“雷雨”。繁漪,繁,多也,漪,水之纹也。繁漪便是猛浪,便是永不宁静的水,便是荡涤一切的“雷雨”。她的痛苦最深,而渴望又最强,所以爆发得最疾,最猛,就像雷雨。她是线索。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破题之处。

王莹:

《雷雨》中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位置以及互相之间错综的关系,反而不易发觉谁才是剧中的主人公。我想,这也许正是作者的用意,他设置了一个虽未出场却始终控制着情节的跌宕起伏的主人公——雷雨!

狂暴的雷雨正象征着拥有巨大力量的对命运的掌控,一群陷入情热的重重漩涡中不可自拔的微小的人,在它的注视下,上演着一幕幕的悲剧。作品的题目是《雷雨》,序幕与尾声中那个医院中的安排,也是为了让读者以悲悯的心态去看,从而作更深层的反思。

朱丹: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一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而这主人公最偏爱繁漪,使这“雷雨”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种种人生企盼,最终都在“雷雨”(雷雨式性

格,和自然界的雷雨)中作了归结。最终一切源于“雷雨”,一切又都结束于“雷雨”。所以,我认为“雷雨”是《雷雨》的主人公。

郭朝元:

作为戏剧的主人公,一定要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牵引戏剧线索,并在整部戏剧中占有相当的篇幅。从这三个条件出发,周萍似乎无疑是合适的人选。但是,由于曹禺在作品中融入了对人生命运挣扎的神思,如果以命运挣扎冲突的激烈程度而言,我认为将繁漪作为《雷雨》的主人公比较合适。

张婷:

在《雷雨》里认定一个主人公是困难的,很难找出一个绝对的主人公,但在我的理解里,我将繁漪选择为《雷雨》的主人公形象,理由如下:

一、繁漪集中体现了作者所竭力渲染的“郁热”。

二、繁漪作为一个连接两代人的工具,既起到了某种联系作用,又用其突出表现出了其他人的性格特征。

三、繁漪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对冥冥之中某种未知力量的恐惧感。

郑伟汉:

《雷雨》的主人公应该是周朴园。从序幕到末尾,周朴园贯穿始终,促成整个悲剧的产生、展开,而至最后保持清醒的状态中承受悲剧的,也是周朴园。作为“悲剧的渊薮”,周朴园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笼罩着周公馆中上演悲剧的这群人。是他造成了繁漪的“雷雨式”的歇斯底里的性格、周萍的绝望与软弱,造成了戏剧“郁热”的氛围,以及在周鲁两家人的“挣扎”与扭拉中展现了“残酷”的话题。周朴园本身又是这罪恶的受害者。最后,年轻的一代逝去,只剩下周朴园看着两个发疯的女人,独自咀嚼自造的苦痛。人性的困境、命运的不可知也在此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并且提升到了“怜悯”的高度观照。

第19篇:《现代文学》练习题

京派小说: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直接领导下的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革命诗歌社团,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都是参加“左联”诗歌组活动的骨干,其中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其机关刊物是1933年2月出版的《新诗歌》。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和大众化。中国诗歌会在上海设总会,在北平、广州、青岛以及日本的东京等地设有分部。其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起点是1948年曹辛之(杭约赫)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产生分歧,他与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从昆明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在风格上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因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集》称为“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有自己独特的诗学追求,即运用“现代手法”对“现代经验”进行表现的“新诗现代性的拓展”。更进一步说,就是九叶诗派所表现出来的“感性与知性融合”和“新诗戏剧化”等诗学主张及其共同追求。

新感觉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倾城之恋》:小说,作者张爱玲,《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小说告诉读者:旧式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经济上自立、

1 自强,才能自主地去追求爱情、有着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情节既不失平淡自然,又让人感受到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既通俗直白又精工细腻。

《王贵与李香香》:是由著名诗人李季于1946年发表的一首民歌体叙事长歌。 诗歌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结构恢弘完整,情节波澜起伏,在错综复杂的农村阶级斗争和曲折的青年男女爱情命运中,成功地塑造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有血有肉的新型农民形象。诗歌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使其适于表现较大规模的现代生活内容,韵律灵活多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是毛泽东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整风运动上做的系列报告,1943年10月由《解放日报》发表。《讲话》指出文学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为革命服务。《讲话》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二战后马克思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影响最大的论著之一。它后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共产党制定文艺政策和指导文艺运动的根本方针,成为中共文艺政策的法典。

文协: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孤岛文学: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所谓孤岛文学是指从1937年11月开始,日本包围上海租界,到1941年1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彻底陷落这段时期内,一部分作家留在上海租界内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活跃的是戏剧运动,于伶的《夜上海》,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等都代表了孤岛文学的艺术水准。此外比较活跃的是杂文,唐弢、柯灵、王任叔等人的鲁迅风杂文,多结合现实,爱憎分明地评论时事。后发生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的“鲁迅风”的争论,并出版了杂文刊物《鲁迅风》。另外,在出版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生死场》: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小说成名作,1935年出版。小说真切反映了东北人民沦陷前后的生活。在写法上,小说不追逐叙述的故事性,因此,作品的

2 艺术主体或主角是它所表现的中国北方的乡野,通过描写乡野上的土地和性灵以及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群,呈现出北方人民的生命精神,也呈现出一个民俗社会。作家把小说与散文的构架契合起来,淡化情节,强化主观抒情因素,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作品中,女性的细腻和稚拙的疏淡自然交织,构成萧红创作所独具的风格与魅力。

《日出》的艺术特色:

1、结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方法。用许多人生片断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全剧以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卧房为舞台场景,通过陈白露,方达生作为串线人物,联系着人、鬼两个世界。

2、采用了广泛的对比手法。

3、有意强化主要人物内心矛盾的冲突。

4、悲剧、喜剧的情势自然地交替转换,隐喻的讽刺和诗意的抒情及象征手法结伴而行,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能。戏剧语言客观、准确、冷峻,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富有动作性、抒情性,有丰富的潜台词。 张天翼和沙汀讽刺小说的不同

张天翼和沙汀讽刺小说最明显的差异是在艺术表现方式上,这更多显示出他们各自的创作个性,以他们的讽刺名篇《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可发现他们明显的不同:

1、从讽刺角度看,《华威先生》所取得视角较小,讽刺对象是一个具体人物华威,摄取的是华威几个活动场面的镜头:《在其香居茶馆官里》的视角则较开阔,通过对方、邢二人争斗的描写,将讽刺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

2、从讽刺手法看,《华威先生》采取了夸张的手法和幽默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细节描写,富有漫画格调。如刻画华威先生的虚伪、庸俗、不仅写他的“忙”,而且更富于他行动的“假”。他“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的诳语,风会就抢着发言以表示他很忙碌的举动等都“假”的可笑,但讽刺的很深刻。另外,作者还常以漫画式的夸张和轻快、谐谑的讽刺笔调,揭示华的可笑和愚妄。华威先生“包而不办”的性格特征,正是以夸张、对比的比值凸现其虚伪和丑恶的。沙东的讽刺艺术注意融合在客观真实性中,突出表现在对现实中具有讽刺意味的反面人物的典型化处理上,如《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棱镜的客观描写,让人物互相攻讦

3 达到暴露讽刺的目的。沙汀些联保主任方治国和土豪邢幺吵吵在其香居茶馆里的闹剧,含而不露地将对他们的批判表现出来。

3、从讽刺语言看,《华威先生》俏利、尖锐、夸张;《在其香居茶馆里》则冷静、含蓄、个性化,带有戏谑的意味。

4、从讽刺风格看,张天翼以简洁明快、夸张见长;沙汀则以沉郁、深厚而又力度取胜。

艾青诗歌的风格特征:艾青诗歌的诗美品格 简析《围城》的多重意蕴

1、在生活描写层面,作品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即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进行描写,包括对内地农村原始、落后、闭塞状况的揭示,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进行讽刺。作品用大量笔墨客观而尖刻地揭示出种种丑陋的世态世相,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景致与沉滞气氛。作品还批判了站在时代大潮之外的知识分子的空虚、苦闷。

2、在文化反思层面,作品通过对最新式的文人即一批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与批判。作品不止于探索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者的道路,而是更深入地去反省知识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得失。换言之,作品是通过知识者这一特殊的角度从文化层次去把握民族的精神危机。

3、在哲理思考层面,作品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进行了哲理的思考。主人公方鸿渐的基本行动“语法”就是进城→出城→进城→出城→„„这样,方鸿渐永不满足永不安分,因而也永远苦恼。因为他总想摆脱困境,去处处是困境,人生旅途中无处不是“围城”。《围城》安排的这一结构带总体的象征意味,寄寓着作家对人生更深的哲学思考,即:人生处处是围城。作品象征性地暗示读者:“城”外的人(局外人)总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又总想逃出来,冲进逃出,永无止境。无论冲进逃出都是无谓的,人生终究不可能达到自己原来的意愿。你要的偏偏得不到,得到的偏偏不是你想要的。人生就是可怜的“寻梦”。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色

赵树理小说被称为评书体小说,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化特征:

1、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注重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清清楚楚,事件有头有尾,但又带有一定的跳跃性。一般先介绍故事

4 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和经历,然后紧紧抓住某一事物突出的特征,或者人物的某一显著特征,演绎故事。坚持采取第三人称叙述。以较客观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加强故事的动作性叙述,轻人物心理刻画,重故事进程。

2、塑造人物方法:把人物的性格放在情节矛盾中去自身体现;通过人物的言行塑造人物;侧面描写加以烘托;给人物取外号;静止的景物和人物心理描写相对较少。

3、语言:口语化、通俗质朴、明快简约、活泼幽默,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是大众化与个人化,艺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浓厚的地方性特色。如:《小二黑结婚》、《传家宝》等。

喜儿的典型意义

喜儿是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主人公。她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父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激起仇恨、反抗怒火,后来她逃进深山,抱着“我要报仇,我要活”的坚强信念,以惊人的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一天。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太阳底下把冤伸”的一天。喜儿的形象因而具有极大的典型意义:

1、喜儿是残酷的封建压迫下广大农民、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它象一部血泪斑斑的历史,倾诉了农民的苦难,揭露了地主阶级凶残、狡诈、贪婪、腐朽的本质,激发了人们对地主阶级的仇恨。

2、喜儿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在中国,农民个人的命运是与阶级的命运分不开的,而农民阶级的解放是与人民革命的胜利分不开的。它向人民宣告:是旧社会把人逼成了“鬼”,是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穷苦的农民才有美好的明天!本质的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完成的。

方鸿渐形象分析

方鸿渐是钱钟书《围城》中现代知识分子形象中最丰满的一个,是中国弱质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出身于江南小县城的一个没落封建世家,有聪明机敏、善良正直、坦率真诚等优点。但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此外,他还有玩世不恭,荒唐孟浪等缺陷。在生活的追求和挣扎中,既缺少奋斗的动力,又不懂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伴随他的并非追求的愿望的实现而是无穷的困扰和苦恼,最后是孤

5 独、幻灭和绝望,陷于一座又一座“围城”中。在爱情婚姻方面,由于其优柔寡断,先被鲍小姐引诱并抛弃,继被苏文纨追求且报复,在三闾大学被孙柔嘉诓骗后结婚,但幸福却与其无缘。在职业追求方面,去三闾大学时,由于良心未泯不曾在履历表上填假博士学位,便被高校长降职使用,受尽排挤,最后被解聘;在上海报馆,出于正义和自尊,他辞去职务重新失业,结果与孙柔嘉彻底破裂。为了爱情、婚姻、职业在各类“围城”中不停追求和挣扎的方鸿渐,最终被这些“围城”吞没了。方鸿渐悲剧的原因在于社会的黑暗和其自身致命的弱点,他始终生活在各类“围城”的矛盾夹缝中,没有勇气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最后成了“围城”中“死的样品”。

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巴金后期的小说创作以《寒夜》为代表, 与前期小说《家》等作品相比,艺术特色鲜明:

1、现实主义笔触更细腻,反映的生活更真实。《寒夜》虽然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却没有重大的社会事件,而是写普通的小人物及其日常生活。最主要是写三个人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小说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显示出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

2、构思独特。小说构思匠心独运,整部作品都围绕“寒夜”这象征的氛围做文章,已经凄凉,增强了悲剧效果,又使人很自然联想到作品所以暴露的那个黑暗冷酷的社会。

3、有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寒夜》主要是靠细节和心理开掘的深度来写人物的。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

4、总体风格由以往的充满激情的呼叫和直接的控诉,转变为深沉的批判和冷峻的剖析。论述张爱玲小说的特征

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不止在她笔下的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也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其艺术特征可用四个字概括:新、旧、雅、俗。

1、总体格局、取材范围、人物选择、语言等以传统章回小说为根底,乐于

6 模仿《红楼梦》。讲的是别致、华丽或曲折的、带点洋场浪漫色彩、境界华洋错综、新旧掩映的故事,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线索清晰。常以起伏承转、首尾呼应和意外之笔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在语言运用方面,借用古典小说的语言在《金锁记》表现相当突出。

2、工笔细描的写实手法。她的描绘以细腻逼真见长,颇得《红楼梦》等小说之神韵。例如她为了塑造人物而对人物服饰的精细勾画,对房屋建筑、居室装饰摆设等的描写等。作品在色调上则浓彩重笔。

3、有繁富众多又新颖别致的意象。作者最钟爱的意象是月亮和镜子。 《金锁记》以月亮始,以月亮终。作者选择意象往往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并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的意象也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意义。如《茉莉香片》中的鸟意象,便是聂传庆的母亲冯碧落命运的象征,也可理解为张爱玲对整个时代中女性命运的象征,还可扩展到人在世界上无所逃遁的命运的象征。

4、深度的心理分析,特别是对人物病态心理的描写与揭示,是张爱玲小说现代味足的重要因素。《金锁记》中对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解剖得精微而刻薄,令主人公无地自容,而又婉曲与洒脱得令读者欣然品味到人生的凄怆。《心经》中小寒对父亲的变态爱恋,都是作者运用现代意识,即毛姆式的视角观察人生的写照。而这些现代视角的观照,还需要借助现代手段——心理分析。她明显地接受了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说的熏陶,并将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某些技巧融进对人物心理感受的描摹中。

5、有奇特的象征和无限止的比喻。张爱玲小说中无论是对人物描写、情节变化、人物对话,其比喻都信手拈来,挥洒开去。每一比喻都出人意料又入情入理;既光怪陆离又铺天盖地。如《留情》中对米尧晶的外貌描写:“除了戴眼镜这一项,整个地像个婴孩,小鼻子小眼睛的,仿佛不大能决定它是不是应当要哭。身上穿了西装,倒是腰板笔直,就像打了包的婴孩,也是直挺挺的„„他连头带脸尖尖的,很整齐,像个三号配给面粉制的高桩馒头,郑重地托在衬衫领上„„”对米尧晶外形的嘲讽,衬托出淳于敦凤对丈夫的心有不满却又勉强随嫁的无奈。

如何理解《北京人》的创作主题

1、文化反思主题(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北京人》返归作者熟悉的家庭题材。剧本以“争棺”为情节的外部框架,以大家庭的冲突为内部线索,写了一

7 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作家没有局限于大家庭经济拮据和伦常无序的暴露,而是着眼于封建文化的整体清算;不仅对没落的士大夫“北京文化”进行了历史的否定,而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真金,指明走向新生活的精神力量,肯定新文化。这与40年代反思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流相一致。这一主题是通过虚实结合手法写现在、过去、未来的“北京人”而得到表现的。象征原始生命活力的远古北京人,代表五四新文化的人类学家袁任敢和他的女儿袁圆,夹在二者之间是只剩下“生命空壳”的曾氏父子。作品从人类文化进化的角度,对一切束缚人的精神自由、压抑人的灵魂呐喊的礼教文明、伦理道德进行讨伐,反映了封建制度必将被新的社会制度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

2、孤独主题:《北京人》有作者对人有人之间“不相通”的悲哀的体味与思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曹禺用王勃的这两句诗拉开了《北京人》的序幕。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天涯若比邻”吗?生活中倒往往是比邻而居的人们,在心灵上隔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曾皓之于愫方,曾文清之于思懿,曾霆之于瑞贞,甚至于最后愫方之于文清,这些生活中本应该同声相应的人们,却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咫尺天涯的状态。如愫芳与曾文清二人,前者深爱着后者,但后者的心并没有跟愫芳的心靠在一起,曾文清已经是一具生命的空壳了,他爱着愫方,也接受愫方的爱,但他却无力承担这份爱。面对愫方的困境,他选择了离开。他本质上比父亲更自私和残忍。因为他爱一个人却不真正为对方着想,眼看着愫方用自己的幸福来为曾家陪葬却无动于衷。一面是无私的奉献与付出,一面是麻木的获得与索取,在这样一种对立冲突之中,曹禺制造出了命运真正的残酷之处,也表达了对人有人之间“不相通”的悲哀的体味与思索。 论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赵树理小说被称为评书体小说,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化特征:

1、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注重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清清楚楚,事件有头有尾,但又带有一定的跳跃性。一般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和经历,然后紧紧抓住某一事物突出的特征,或者人物的某一显著特征,演绎故事。坚持采取第三人称叙述。以较客观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加强故事的动作性叙述,轻人物心理刻画,重故事进程。

2、塑造人物方法:把人物的性格放在情节矛盾中去自身体现;通过人物的言行塑造人物;侧面描写加以烘托;给人物取外号;静止的景物和人物心理描写相

8 对较少。

3、语言:口语化、通俗质朴、明快简约、活泼幽默,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是大众化与个人化,艺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浓厚的地方性特色。如:《小二黑结婚》、《传家宝》等。

论述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孙犁小说从现实生活出发,洋溢着一种诗情画意的品格抒情品格,具体体现在:

1、着重发现和表达农民的精神和人情之美,尤其擅写纯真健美的北方农村青年妇女,写她们的灵魂美和人情美。他让女性形象作为其所要表现的美的负载者,塑造了一系列“完美者”的女性形象,如《老胡的事》中的小梅、《丈夫》中的媳妇、《荷花淀》与《嘱咐》中的水生嫂等。

2、采用散文诗式的、追随人物感情流动的单纯明净的抒情结构。孙犁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他钟情于“情境”描写,这是他的小说集中表现人物形象最主要的特征,目的是凸现人物的性格,营造一种诗的氛围。如《荷花淀》。

3、孙犁在捕捉生活形象时注重的不是对象的全部,而是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地抓住形象打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写。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抓住人物思想性格中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强调、突出,使其鲜明。人物思想性格的其他部分,即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则坚决舍弃,以达到单纯和完整的统一。同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自己的主观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作家写人物也是写自己,达到主客体的完美融合。如《吴召儿》。

4、采用情景交融的诗的手法,将写实与抒情结合起来,使小说显出含蓄蕴藉、情味隽永的意境美。作者常打断小说故事的叙述,或在小说的结尾处直接加入抒情性的叙述和议论。议论、叙述、抒情融为一体,不仅使人物形象焕发出诗意,加强小说的诗化氛围,而且强化了作家对生活的诗意美的追求。

5、语言清新、明净,不事雕琢,没有铺张却自然清新,情景自现。如《荷花淀》。

9 《中国现代文学》

(二)思考与练习题 第十三章 思考与练习题

l、分析《边城》的主题。

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沈从文写湘西与都市这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3、试析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4、试述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第十四章 思考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革命浪漫蒂克、东北作家群、大河小说、京派、海派、新感觉派

二、问答题:

1、试评莎菲这一形象。

2、萧红小说的思想成就与艺术特色怎样?

3、新感觉派的艺术特色怎样?

4、京派的流派特征怎样?

5、比较张天翼与沙汀的讽刺艺术。

6、大河小说的思想及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十六章 思考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中国诗歌会、后期新月诗派、现代诗派、《汉园集》三诗人

二、问答题:

1、中国诗歌会诗人群诗歌创作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臧克家的诗《老马》。

3、后期新月诗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与前期新月诗派的不同表 现在哪些方面?

4、现代诗派的诗艺追求有哪些?

5、戴望舒的《雨巷》分析。

6、戴望舒的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十七章 思考与练习题

1、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故事新编》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十八章 思考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论语派、《汉园集》、开明同人

二、问答题:

1、说明林语堂的散文观及其散文的艺术特色

2、评述何其芳散文的艺术特色

3、写一篇鉴赏何其芳散文的短文 十九章 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人物形象:周朴园、蘩漪、陈白露、仇虎

2、比较《雷雨》、《日出》、《原野》

3、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如何?

二十章 思考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南国社、上海艺术剧社、国防戏剧。

二、问答题:

1、简述30年代话剧运动的概况。

2、夏衍与曹禺戏剧创作的异同。

3、《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色。

4、简评田汉从20年代到30年代创作的“转向”。

二十一章 思考与练习题

1、解释名词:文协、《讲话》、孤岛文学、战国策派、主观战斗精神

2、简述四十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3、试述四十年代主要的文艺思潮与论争。

二十二章 思考与练习题

1、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

11 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3、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4、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与改造?

二十三章 思考练习题

1、名词解释:“前线主义”小说、沙汀的“三记”、七月派小说、新洋场小说(新鸳蝶体)、南玲北梅、后浪漫主义小说、新章回体。

2、简述40年代暴露讽刺小说的创作状况。

3、分析路翎小说思想艺术特色与得失,并说明其与胡风理论的关系。

4、评张爱玲小说在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方面的现代性特征,并分析其既通俗又先锋的艺术创新性。

5、分析《围城》的多重主题意蕴与艺术特色、分析方鸿渐形象。

6、试析孙犁小说对“单纯情调”的追求。

7、比较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这两部土改题材小说在思想艺术方面的成就与不足。

二十五章 思考与练习题

1、试析艾青诗歌的诗美品格。

2、以新诗发展大的流向做考察的背景,说明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变迁中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任务。

二十六章 思考与练习题

1、名词解释:七月诗派、政治抒情诗、马凡陀山歌、西南联大诗人群、中国新诗

2、七月诗派的思想艺术追求有哪些?

3、试析九叶集派的艺术特色。

4、穆旦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5、分析《王贵与李香香》艺术特色。

6、鉴赏诗歌:《赞美》、《春》、《金黄的稻束》

二十七章 思考与练习题

1、简述40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括。

2、分析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3、分析张爱玲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

二十八章 思考与练习题

1、名词解释:新秧歌剧、新歌剧、广场戏剧、世态喜剧

2、概述新文学第三个十年戏剧文学创作的热点与主要趋向。

3、简评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热潮。

4、为什么说《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的丰碑?

第20篇:现代文学复习题

现代文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创造社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B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象征主义 D.现代主义 2.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 ( D ) A.“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B.“五卅”运动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北伐大革命失败之后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D )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4.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 C )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5.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 A )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6.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 D )

A.“五四”时期B.“五卅”时期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D.大革命失败后 7.田间的《赶车传》是 ( B ) A.长篇小说 B.长篇叙事诗 C.多幕话剧 D.传记散文

8.40 年代“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是 ( D ) A.路翎 B.张爱玲 C.苏青 D.徐訏

9.“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 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C.俄国文学D.日本文学 10.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B.性苦闷的情绪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1.刘半农诗作的主要特色在于( A )

A.诗体的多样化和平民化 B.口语化和民族化 C.大众化和格律化 D.乡土性和写实性

12.对鲁迅早期思想发生重要影响的是 ( B ) A.阶级论 B.个性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主主义

13.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作家是 ( D ) A.郁达夫 B.叶绍钧 C.汪敬熙 D.鲁迅

14.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 B )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5.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 )

A.蒙族 B.回族 C.汉族 D.满族 16.《爱情三部曲》指的是( C )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7.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是 ( C ) A.针砭黑暗现实 B.批判封建文明 C.抒写内心矛盾 D.歌颂光明理想

18.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C ) A.范爱农 B.藤野先生 C.作者“我” D.长妈妈 19.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 C )

A.《灭亡》、《新生》B.《激流三部曲》C.《火》三部曲D.《爱情三部曲》 20.在《家》的高家三代人中,第二代克字辈属于( B ) A.第三代觉字辈反抗、斗争的主要对象 B.迂腐的卫道士、荒淫的纨绔子弟 C.封建家庭的家长 D.封建大家庭的孝子贤孙 21.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主要揭露了 ( B ) A.封建家族制 B.典妻制 C.租佃制 D.高利贷盘剥制 22.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 ( B ) A.郁达夫 田汉 废名 B.郭沫若 郁达夫 张资平C.郁达夫 庐隐 许地山 D.郭沫若 郁达夫 许地山 23.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 A ) A.翠翠 船总 傩送 老船夫 B.夭夭 傩送 老船夫 天保 C.翠翠 王团总 老船夫 滕长顺 D.萧萧 傩送 船总 老船夫 24.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 B )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5.在小说中最早对国民劣根性作出深刻描写和针砭的作家是( D ) A.老舍 B.沈从文 C.冰心 D.鲁迅

26.作为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探索者,李金发的第一部象征诗集是 ( A ) A.《微雨》 B.《毁灭》

C.《昨日之歌》 D.《为幸福而歌》

27.长篇小说《虹》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 B ) A.从辛亥革命到“五四” B.从“五四”到“五卅” C.从“五卅”到大革命 D.从大革命到“九•一八” 28.下列属于茅盾《子夜》中的一组人物是 ( D ) A.吴荪甫 赵伯韬 屠维岳 四凤 B.赵伯韬 屠维岳 周朴园 吴老太爷 C.吴荪甫 屠维岳 吴老太爷 鲁贵 D.吴荪甫 屠维岳 赵伯韬 冯云卿 29.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 B ) A.周朴园 侍萍 愫方B.周朴园 鲁大海四风C.陈白露 蘩漪 周朴园 D.周萍 蘩漪 方达生

30.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

B )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31.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

A )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32.老舍较全面剖示了文化故都市民社会的心理形态和习俗方式的是( D ) A.《二马》 B.《老张的哲学》 C.《赵子曰》 D.《离婚》

33.从作品整体看,贯穿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情节发展主线是 ( B ) A.虎妞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B.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C.祥子与虎妞的纠葛 D.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34.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柔石的《二月》B.蒋光慈的《短裤党》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35.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 A ) 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 B.有浓厚的怀乡情调 C.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 D.有浓厚的避世思想 36.下列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 A )

A.绿原、鲁藜、阿垅、牛汉 B.冀氵方、彭燕郊、曾卓、辛笛 C.辛笛、陈敬容、杜运燮、绿原 D.绿原、陈敬容、阿垅、牛汉 37.《四世同堂》中的冠晓荷是 ( D ) A.老派市民的形象 B.革命者的形象 C.正直的知识分子形象 D.民族败类的形象

38.巴金的《雾》、《雨》、《电》的题材是 ( D ) A.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 B.工人生活 C.农村生活 D.封建家庭生活 39.艾青到延安以后发表的诗集有( C )

A.《火把》 B.《黎明的通知》 C.《北方》 D.《向太阳》 40.下列属于无名氏的两部小说是( A )

A.《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 B.《鬼恋》、《风萧萧》 C.《鬼恋》、《北极风情画》 D.《塔里的女人》、《风萧萧》 41.巴金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是 ( C ) A.《家》 B.《雾》 C.《灭亡》 D.《新生》

42.下列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人是( B ) A.李季 B.穆旦 C.田间 D.臧克家

43.沈从文批判、嘲讽现代都市文明的短篇小说是 ( C ) A.《萧萧》 B.《菜园》 C.《八骏图》 D.《牛》

44.现代作家中,始终称自己是“乡下人”的是 ( B ) A.赵树理 B.沈从文 C.王鲁彦 D.王统照

45.1930年初,殷夫将他1929年以前的诗作65首编为诗集,题名为( B ) A.《放脚时代的足印》 B.《孩儿塔》 C.《血字》 D.《我们的诗》 46.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 C ) A.《火把》 B.《赶车传》 C.《王贵与李香香》D.《漳河水》 47.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作家是 ( B ) A.施蛰存 B.穆时英 C.刘呐鸥 D.叶灵凤

48.《雷雨》内容的时间跨度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 A ) A.一天之内 B.三天之内 C.一月之内 D.一年之内

4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C ) A.茅盾 B.周作人 C. 鲁迅 D.朱自清 50.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B )

A.《志摩的诗》、《云游》

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51.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C ) A.《尝试集》 B.《红烛》 C.《微雨》 D.《昨日之歌》

52.“七月”派中创作《饥饿的郭素娥》等小说的作家是 ( B ) A.绿原 B.路翎 C.鲁藜 D.阿垅

53.贯穿闻一多《红烛》、《死水》两部诗集的诗魂是( B )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54.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D )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55.《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C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56.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C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57.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A )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58.“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 '”以上诗句出自于闻一多的: (C )

A.《忆菊》 B.《一句话》 C.《发现》 D.《死水》 59.小说《啼笑因缘》的作者是 ( B) A.张资平B.张恨水 C.张爱玲 D.无名氏

60 台静农在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C )

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未名社 D.莽原社

二、解释题

1.文学研究会 2.新感觉派

3.语丝文体

4湖畔诗社 5.延安文艺座谈

6.象征诗派

7.许地山

8.《死水》

9.李金发

10.《繁星》

三、简答题

1.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2.简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及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4.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5.简述《野草》的主要艺术特色。

6、简要评价郭沫若的《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

四、论述题

1.简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2.试析《沉沦》的思想意义及作品在体式方面的特点。

3.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 4.试述闻一多《发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5.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是怎样表现人性美的?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工作总结.doc》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