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

2021-02-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四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写好教案,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二、认真上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

三、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突出层次性。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

四、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这个班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缺”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

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努力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转瞬即逝,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推荐第2篇:西师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35页——36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1-3题,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底与高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知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底与高。 教学难点:认知三角形的底与高。 教具准备:三角板,三条线段 学具准备:三角板 三角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今天,我们在教室里就可以一饱眼福,请看大屏幕世界公园。(出示世界公园大屏幕)这里多美呀!咦!在这里随处可以见到我们认识的朋友,他是谁呢?(生齐答:三角形)

师:对,哪哪些地方有三角形,找到了吗。(抽生回答,老师点击)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师板书:认识三角形) 二. 认识三角形

(一) 认知三角形的特点、特征(出示课件) 1.特点

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呢?说给大家听听。(自行车车架,指路牌,电线杆的支架,斜拉桥,桥墩) (抽生回答,表扬同学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且出示大屏幕展示三角形)

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三角形,有什么想说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三角形。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可不可以利用你桌上的学具做三角形呢?

分小组合作完成:前后四个同学合作,小组的每个同学各想一种办法做三角形。如果没想好的,组内同学可以互相帮助,注意四个同学的方法不能相同哟。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教师观察,然后抽一个小组汇报。分别问是怎么做出来的? 预设1 如果有用钉子板围成三角形,问他利用了哪几个点来完成的?这三个点把皮筋分成了几段?

预设2 如果有用纸折出来的三角形,叫他用手比划一下这个三角形。

预设3 如果用三根小棒摆的三角形,叫他展示给大家。 老师也摆一个三角形,让同学们判断对不对,然后让同学纠正过来,并且请同学说出把这三根小棒怎样才是一个成三角形呢? 预设:可能有的会说三根小棒连起来,或者挨在一起不分开,他们首尾相连。

老师小结: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一个词“围成”(板书“围成”),

刚才同学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钉子板的三颗钉子把皮筋分成的三段,都可以看成三条线段。(教师板书:三条线段)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生答,师小结并点出课件而且板书什么叫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特征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请大家观察三角形,(老师画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

生答:因为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板书出来) 师:现在我们来再仔细的观察数一数它究竟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出示课件三角形)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三角形的确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齐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同学们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请你们判断。

2.学生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说出不是的理由(出示课件判断题)

(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

(二)认知三角形的底与高 1.观察大屏幕: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斜拉桥,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的三角形)要想知道这座斜拉桥从桥面到顶端的高度,你准备怎么测量呢?(抽生说一说)

2.动手操作,感知底与高。(1)动手前提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桌上的三角形纸片,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屏幕上斜拉桥相似吗?请一个同学上来说说哪里可以看作斜拉桥的桥面,哪里是斜拉桥的顶端?怎样来测量从桥顶端到面的高度,同学们利用这张纸,折出能量高度的折痕,看看哪位同学折得最准确。

(2)动手操作

折完后互相检查,折痕的一端是不是过三角形的顶点。 (3)展示

请几个同学到台上展示,让大家观察,哪个三角形的折痕测出的斜拉桥桥面到顶端的距离最准确。

(4)学生评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条折痕,它与三角形的这条边是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5)自我修正(如果的折出的折痕没有和底边互相垂直,请你重新折一条)

师:介绍这条折痕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并垂直的这条边是这条高所对应的底。(同学们在纸上用虚线描出来并且写出底和高。并且要求学生作上垂足符号)

(6)让学生展示是否描出了底和高,以及垂直符号。 师:你们观察到三角形底与高是什么关系呢?(互相垂直) (提示: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三角形,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

2.介绍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师:我们也可以在三角形里画出它的高。(师黑板上操作演示)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大屏幕)

4.拓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那么三角形的高有几条呢?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抽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第36页练习十第1——5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定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 三个顶点 三个角

推荐第3篇:西师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55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底与高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知三角形的特征、稳定性,以及底与高。 教学难点:认知三角形的底与高。 教具准备:三角板、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 学具准备: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果到郊外去玩玩,那该多好呀!不过,我可以让大家在教室里一饱眼福,好吧,我们一起到世界公园去。(出示世界公园大屏幕)哇!公园多美呀!咦!我们在这里随处可以见到一位朋友,他是谁呢?(生齐答:三角形)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师板书:认识三角形) 二. 认识三角形

(一) 认知三角形的特点、特征(出示课件)

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呢?说给大家听听。 (抽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生活中找到了那么多的三角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周围世界,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1.特点(出示大屏幕:各种有三角形的建筑物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你能找到图中的三角形吗? (生回答师小结复述)

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是怎样辨别出这些三角形的呢? 生答:因为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现在我们来再仔细的观察数一数它究竟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出示课件三角形)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三角形的确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齐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生答,师小结并点出课件什么叫三角形。)

2.学生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说出不是的理由(出示课件判断题)

3.特性(出示课件稳定性)

师:大屏幕上有一个用木条做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老师也做了分别做了两个四边形和三角形。我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三角形和四边形。(生上台)

师:有什么发现? 四边形怎样了? 三角形怎样了?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师:说明了什么呢?(生答师小结: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同时点出课件)

4.三角形稳定性的运用。(出示课件一个孩子钉凳子、篱笆) (1)木工小组的同学在修理桌椅时,常常在桌椅下边斜着钉一根木条。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桌椅更牢固。)

(2)为什么电线杆拉线的部分要做成三角形的?为什么自行车的框架要做成三角形的?(三角形不变形,具有稳定性) (3)围篱笆,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

(二)认知三角形的底与高 1.动手操作,感知底与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桌上的三角形纸片,按大屏幕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折痕的一端是不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是不是被分成了两段,并且这两段要重合。

师:观察折叠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师:介绍折痕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并垂直的这条边是三角形的底,标出底和高。(点击课件,同时学生也在纸上标出来。)

师:你们观察到三角形底与高是什么关系呢?(互相垂直) 2.介绍什么叫三角形的高。

师:我们也可以在三角形里画出它的高。(师黑板上操作演示)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观察大屏幕: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与底分别在什么地方?

4.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大屏幕) 5.介绍三角形高的画法。(大屏幕) 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的底与高呢? (1)读一读五字歌 (2)对照五字歌看演示释义 6.课堂活动

(1)巩固:第53页第3题。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2)拓展:大屏幕上的三角形的高(练习)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抽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第54页练习十第1——5题。

推荐第4篇: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8春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个别学生因基础差,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

二、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小组负责制,找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帮助老师监督检查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作业,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时间里,安排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负责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情况。小老师安排读的内容, 并边读边在下面转着看,以免有些学生开小差。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熟了,上课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2、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发作业本时强调: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鼓励作业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慢慢的开始对比了,开始竞争了,对老师作业上的批语重视了,书写习惯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3、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写读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设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根据学生实际,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加强预习的指导与检查,每课在指导预习上,从课文的朗读、字词、预习问题的训练入手,把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逐步让学生掌握自主预习。根据学生的质疑,调整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使学生通过不断地预习,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一的传统知识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由知识教学变为能力的培养。逐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进展。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本学期结合阅读课,要求学生配备了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对有特点的词句进行归类,及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先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故事,然后初步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得还不够细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时比较笼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到位,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侧重。不应过于注重学生读,而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注重知识的积累,还有学习语文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和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努力改掉不足之处,真正和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推荐第5篇: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一学期,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非常荣幸也非常辛苦,尤其是作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站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不仅要尽快融入角色,更担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我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下面一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比如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些学生自己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消化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过分自信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下学期针对这些问题我将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相信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赵敏 2015年6月

推荐第6篇: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 年级

数学 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王建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结束了。在这学期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的配合,领导的关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为了便于今后的教学,现在对本学年的 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一、取得的成绩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二)、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老师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四)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我班平均分88.5分,取得了较好成绩。本班及格率达100%,本班的优秀率都达6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1、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注重,不能积极与教师配合,形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

5、.不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总感觉没有时间做,但是听别人一说,感觉时间原来也是可以有的。只是没有好好的把握安排罢了。

三、改进措施

1、本人还要经常充电不断提升本身业务素质充分应用直观、电教设备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加强课堂强化练习,加强自学能力,争取教出更好的成果。

2、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

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4、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气氛中不仅学到了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拥有一个快乐而难忘的童年。

5、我将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更好的成绩来。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推荐第7篇: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的领导下,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我力求做到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然后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线”的愉快式教学,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学会正确评价伙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夯实基础,抓牢双基知识训练

本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语文基础很差,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像“妄、烧、盲”等字不能多家一点,而“流、令、领、岭”等字不能忘了那一点,这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表现事物特点的成语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平时对文中的词语反复听写,对要背诵的古诗等内容多次背诵并默写,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加强对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方法的指导,经常布置有关预习和复习的作业,使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更好地吸收、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每天要求学生看半小时课外书,并在班上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同时利用好每周周二和周四的早读及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边看书边做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并写下读后感想,调动学生看课外书的热情,逐步使他们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对于大胆、积极发言,听课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勤于动脑、专心听课、踊跃发言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4、作业布置力求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保证质量和数量,使学生养成独立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学科活动,比如:读书征文比赛、美文朗诵比赛等,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后进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五、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提高 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了高年级组语文精品课程的教研活动,积极听课评课听课,让我获益不浅。同时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和杂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六、取得的成绩

1、在学校开展“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比赛中,***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同学获得了二等奖。

2、在学校第三届读书活动中,我班获得了语文诵读比赛一等奖。

3、在学校第三届读书活动中,我班获得了“书香班级”称号。

4、学生的语文成绩在稳步提高,班级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七、工作中的不足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比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字迹潦草;作业不能按时上交;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等。

2、部分学生积极性没有提高,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不能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3、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应加强培养。

八、今后的努力方向 总之,今后在教学上还得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学教材,多花心思去和孩子们接触,探讨学习方法,力争把每一项教学工作中落实到实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从而自觉主动的把学习搞好。

推荐第8篇:四年级下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体育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体育教学工作总结1

转眼间,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又圆满地结束了,在开学初的教学计划的统一指导下,四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较成功,但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特将本学期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完成基本情况概述。

他们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村队,因土生土长在农村,个个生龙活虎,性格活泼好动,对体育学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各项体育活动很容易组织,各项活动开展的很成功,也很出色。尤其是游戏活动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1、备好了每节课,上好了每节课,严把教学质量关,积极总结好的教学方法。

2、认真指导了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让他们劳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学生走强身之路。

3、善于发现特长生,培养精华,开发潜力,大力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4、注重培养学生卫生习惯,提高了学生卫生意识。

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做到预防疾病有据可寻。不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力图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学期我们除开设好健康课之外,还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并要求学生对照实行。

三、取得主要成绩的方法措施:

1、课堂上注重了对学生的管理,课堂内外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常规工作,严把备课、上课质量关。

3、切实改进了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松紧适度,适合学生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运动能力的培养,创造运动的一切有利条件。

5、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总之,在以后的体育工作中我们会积极努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力求在工作中探索,在工作中进步,使文苑的体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四年级下体育教学工作总结2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位老师的无私的协助下,我胜利地完成了这一学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回想这学期虽忙碌辛苦,但感觉空虚,而且收获良多。

一、采用游戏激趣

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游戏代替千篇一律的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相当局部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遵纪守法和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游戏活动竞赛中有局部学生个别性较强,常发生互相埋怨,互相争执的状况,导致受指责的学生发生忍让心理而退出竞赛。这样一来,不只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教育学生认识游戏竞赛的意义,正确看待竞赛中的得失,婉转批评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同时还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二、精选教学内容

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竞赛的内容,例如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竞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三、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干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发明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胜利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重视教学评价

充沛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果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果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果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动身,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果,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获得胜利的乐趣。如在广播操“七彩阳光”的考试中,学生自选小组成员,以组为单位进行考试,组内成员可轮流担任领操员。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在团队的鼓励下认真练习,在考试中更有信心,取得优异的成果。学生的体育成果=体质健康规范测试成果+学生考勤成果+体育课表示成果+课外体育锻炼成果。学生优秀率达95%以上,合格率100%。

四年级下体育教学工作总结3

转眼间,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又圆满地结束了,在开学初的教学计划的统一指导下,四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较成功,但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特将本学期工作作以下

总结

: 一、完成基本情况概述。 他们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村队,因土生土长在农村,个个生龙活虎,性格活泼好动,对体育学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各项体育活动很容易组织,各项活动开展的很成功,也很出色。尤其是游戏活动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1、备好了每节课,上好了每节课,严把教学质量关,积极总结好的教学方法。

2、认真指导了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让他们劳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学生走强身之路。 3、善于发现特长生,培养精华,开发潜力,大力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4、注重培养学生卫生习惯,提高了学生卫生意识。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做到预防疾病有据可寻。不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力图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学期我们除开设好健康课之外,还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并要求学生对照实行。 三、取得主要成绩的方法措施: 1、课堂上注重了对学生的管理,课堂内外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常规工作,严把备课

、上课质量关。 3、切实改进了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松紧适度,适合学生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运动能力的培养,创造运动的一切有利条件。 5、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总之,在以后的体育工作中我们会积极努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力求在工作中探索,在工作中进步,使文苑的体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9篇: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材分析

《语文》(四下)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重要阶段。本册教科书遵循本套书“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的编写原则,在体例上注重学段衔接,循序渐进,意脉贯通;本册教科书除了与四年级(上)的教科书一样,增加了一个学习单元外,还较之以前教科书,在广度上有所拓宽,在深度上有所发掘。如:有让学生体会句子意蕴的,有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的,有让学生把握写作顺序的,有让学生延展的,有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有让学生多元思维的……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编者对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的准确把握,还为夯实第二学段基础,向第三学段过渡做好了铺垫。

本册教科书在选文上注重文化浸润,精神引领,审美熏陶;在练习上注重灵动生成,夯实基础,学以致用。为了帮助教师们了解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解读教科书,使用好教科书,现就本册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编写特色、实施建议作简要的介绍。

一、基本内容

(一)卷首语: 激发兴趣,亲近语文

教科书首页用一段简短优美、富有激情、洋溢童趣、充满诗情画意的卷首语,简介了本册教科书主要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亲近教科书、走进教科书、学好教科书的浓烈兴趣与强烈愿望。

(二)课文:意蕴丰厚,视野开阔

本册教科书分8个单元,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单元:充盈童心的儿童视野

二单元: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三单元: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

四单元:令人惊叹的智慧人生

五单元:荡气回肠的美好情怀

六单元: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七单元:动人心魄的科技力量

八单元:赏心悦目的异域风情

全册课文仍按其教学要求不同,分为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旨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

批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尝试用在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大意,感受阅读乐趣。

这三种类型的课文,尽管课型不同,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同,学习方法的着力点不同,但是它们都紧紧地以“三维目标”为轴心,以四年级(下)的学习要求与任务为目标,以该学段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为基石,注重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积累与运用:巩固基础,拓展运用

本册《积累与运用》有5个固定栏目:“温故知新”“语海拾贝”“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天地”。“开心一刻”与“点击成语”是交替栏目。

1.温故知新

旨在引导学生巩固旧知,发现新的语言现象,探究新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而引发学生亲近母语、喜欢母语的情感,并习得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2.语海拾贝

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认识母语资源的普遍性、多样性与趣味性,进而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积累,不仅在课本中,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之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3.开心一刻或点击成语

旨在引导学生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积淀一些历史典故。

“开心一刻”让学生从《没有春风》、《具体和抽象》这两个因乱用词语或误解词意所造成的笑话,去感受汉语的风趣幽默。

“点击成语”让学生了解《滥竽充数》、《熟能生巧》、《破釜沉舟》、《口若悬河》、《入木三分》、《刮目相看》的成语典故,去感悟它们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4.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

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链接。

如本册的口语交际话题:《应聘班级服务员》、《美丽的自然景色》、《小小讨论会》、《有效的劝阻》、《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有的延伸于文本,有的诞生于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有趣的语言游戏活动》,《学会购物》和《我们来办报》。

这些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或亲历亲为去购物,或与小伙伴合作自办小报。这既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展现提供了平台,又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了解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开启了一扇扇新的视窗。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领略的人生风光。因此综合性学习凸现了语文学习是实践、是运用。

5.习作百花园

旨在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愿意习作,能够习作,乐于习作。本册教科书安排了较为丰富的习作练习。

这些习作的内容,有的来自于口语交际话题的书面化,有的来自于单元教科书的延伸,有的来自于单元主题的拓展……总之,本册教科书的习作有的生成于文本,得益于文本的学习,这是因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都是由读学写,以写促读,这符合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有的生成于生活,得益于生活的体验,这吻合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以“我手写我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一种快乐的享受,是本册教科书关注的重点。

6.自主阅读园地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去实践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充分感受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与享受,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吸纳一些有价值的读写知识。本册教科书每单元的“自主阅读园地”都安排了一篇阅读文章。它们分别是《校园足球赛的实况解说》《读不完的大书》《绿毛龟》《忆读书》《毛遂自荐》《小路和小草》《用心听,用口说》《澳门——小而美的城市》。这些阅读材料,有反映现代儿童课余生活的,有叙述大师成长经历的,有蕴含着读写方法的,有启迪着学生做人的,有开阔学生视野的……它们与教科书中的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磁场,共同滋养学生的心灵,共同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共同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基。

(四)课后练习:引导学习,启迪思维。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在小学阶段需要牢牢掌握的。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多种题型的练习,夯实基础,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自如、灵活地运用,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不能贬低语文基础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因为,一个人丰厚的语文素养,来源于坚实的基础,服务于多彩的生活。鉴于这样的认识,本册教科书的编者十分注重练习题多元、多维的设计;十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灵动性,注重语文练习的生活化、体验化,以促使学生的语言与实践的共存。

1.练习的表述具有启发性与情感性

2.练习的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

(1)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2)注重学与用的结合

(3)注重学与创的结合

由于本册教科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本册教科书课后练习还注重了过渡性与前瞻性的设计。如:在后两个单元的练习设计中,自然融入了抓文章线索、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练习,为第三学段的学习作了巧妙的铺垫。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衔接。

二、实施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

1.自主识记,检查矫正。

2.规范书写,加强指导。

四年级(下)的识字随文安排。本册教科书的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识和写的字。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要求识和写的字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自练,教师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检查。对少数不易读准或易混淆的字,教师应做适当的指导。对不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易写错的笔顺,教师要作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进行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的教学时,教师要把写字恰当地融入教学之中,要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写字的质量;要重视学过的生字的灵动生成与实践运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时间,让学生从容、规范地练习写字。四年级(下)册,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充分发挥书法作品对学生的审美熏陶作用,让学生能通过识字写字教学,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二)阅读教学的建议

1.精读课文的实施建议

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重视课后练习有效利用。

重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感受、理解、积累、运用”。

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的融合。

2.批读课文的实施建议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2)借助旁批,引导学习。

(3)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4)拓展迁移,尝试旁批。

3.略读课文的实施建议

独立阅读,辅导点拨,汇报交流。

(三)积累与运用教学的建议

温故知新:自主发现,重视点拨。

语海拾贝:熟读成诵,丰厚积累。

开心一刻或点击成语:感受幽默,增长见识。

口语交际:重激趣,重应对,重倾听。

实践活动:学语文,用语文。

习作百花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自主阅读园地:独立阅读,享受乐趣。

1.重视朗读能力与默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一种基本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或文本情感、领悟表达方法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科书中许多课文都明确地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读、入境入情地、设身处地地读,去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进而提高自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初步学会默读是本册教科书阅读教学的重点。教科书中有多篇课文明确要求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了解内容。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有的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略读课文更要学生通过默读,粗知课文大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默读,其间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真真切切地关注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

2.重视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叙述顺序的方法有: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理清文章的条理,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等。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含义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抓关键词句体会句子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表达阅读后的独特感受等。领悟表达的引导也涉及到多方面,或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或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或是好词好句的妙用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要加强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多元对话与教师正确的引领作用。如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文本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而不能信马由缰。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书面回答问题,教师要予与关注,要予与实质性的支撑,也就是说,要教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理解到或感受到的内涵,清楚、明白、有条理地写下来。这也是学生亟待提高的一种书面表达能力。

3.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的各具特色、极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语句、段篇。这么好的语言资源不能让它白白流失。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在心,把这些美好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财富。这样,在需要运用时,它们才能脱口而出或涌于笔端。教科书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有多种,一是背诵指定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二是抄写或自主积累好词好句;三是熟记“语海拾贝”中的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等。对于教科书中安排的背诵、抄写、自主积累的练习,应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总之,应让每个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思维,积累智慧、积累情感,积累阅历,积累生活,积淀文化。

4.重视课外拓展的适度性与适切性

为了促进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科书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一些适当的引导。从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实际出发,教科书中有的课文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搜集有关的资料:如学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让学生去收集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有的课文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去进行观察:如学了《读不完的大书》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还有些什么;学了有的课文相机安排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如学了《新年!你好》和《我们爱祖国》后让学生试着写一首小诗;学了《我家的园子》让学生选一处小景写写;学了《田忌赛马》让学生想象比赛结束后,齐威王和田忌分别会说些什么,然后续写。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要注重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表达的能力。四年级(下)册教科书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如以交流为主的,有述说《美丽的自然景色》《我喜欢的电视节目》;以讨论为主的,有遇到难题需要大家什么帮助的《小小讨论会》;以模拟生活情境为主的,有《应聘班级服务员》《有效的劝阻》;以游戏为主的《有趣的语言游戏》。

进行口语交际,要重视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讲清楚;然后还要使互动交流逐步深入。模拟生活情境的口语交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或再现生活场境,或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相关实例,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而自然的交际环境,让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

(五)习作的教学建议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的习作进行了两方面的安排:一是在每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中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小练笔。

1.重视兼顾纪实习作与想象习作。“积累与运用”中的

四、七单元的习作是练习写想象,其余的都是练习写实。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即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瞎编乱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纪实的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对于写想象的习作,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清楚明白地写下来就行了。

2.重视激趣,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

本教科书每次习作的提示语,都给学生自主选择习作内容与形式留有一个较大的空间。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让学生亲近习作,喜爱习作。

3.重视习作的分享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专门提了一条,即:“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下)教科书的习作提示语多次提到,把你想写的内容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或把你印象深刻的人写出来让大家认识等。这些实践,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获得习作的快乐,提高自己品评习作能力。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一定要让学生写有兴趣,练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习作远远不够,本册教科书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老师们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习作,并乐此不疲。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重视彰显它的实践性。根据教科书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着重要抓好几个环节:

一是读提示语让学生明确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活动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活动的进程,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充分展示学语文、用语文的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好处,进而能自觉将自己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用之于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吸取丰富的语文资源,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雅的人、有修养的人、有文化的人。

总之,本教科书是根据课标标准编写的。各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在使用时,要重视“三读”,即

潜心研读课标,明确教学要求;

精心品读文本,把握教学内容;

悉心解读学情,提高教学实效。

建构生命课堂,在情思碰撞中激活思维;

夯实母语基础,在听说读写中体验成长;

提高语文质量,通往精神的“百草园”。

推荐第10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的学生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用爱育人 以心取信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心中已牢牢扎根。我常常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和物都不能相处好,谈何爱祖国、爱人民呢?因此我时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机会,如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品德的培养和爱的教育。例如遇到学生因小事吵嘴或打架,我会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要学会关爱他人,让他们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对本班的“问题学生”和“成绩低下”生,不是几分、排斥,而是给予亲切的关怀和爱护。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我时常给予鼓励和帮助,为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爱的榜样,真心地与他们交朋友。

四、用心教学 以德取绩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 ,促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我在平时上每一堂课时,都注重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我尽量让他们在学习中相互探讨、交流中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拘一格,只要有道理我就给予恰当的肯定。这样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积极主动、认真参与整个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

第11篇:下学年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下学年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郭跃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这时又该静下心来把这学期的工作总结一下了,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学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充实的氛围中度过。从总体上来看,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思维,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地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气氛,针对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详细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果和经历:

1、我首先用德律己。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研究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学问,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坦诚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怀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我不旷课,不耽误学生的学习,能认真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干好本职工作。

2、用心教学。针对本班学生的差别和年龄特性,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注重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入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使练习方式多样化,增强了练习效果。从不同角度创设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整体上使每一位学生对学问、学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置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开展为本,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认知构造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学问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认识并会读、会写小数;认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小数的加减法;统计。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力图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践动手,留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散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欠缺家长督促。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注重,不能积极与教师配合,形成学生习惯差导致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作业不细心,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

1、本人以后还要不断提升本身业务素质,充分应用多媒体、直观,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加强课堂强化练习,加强自学能力,争取教出更好的成果。

2、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气氛中不仅学到了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拥有一个快乐而难忘的童年。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有机发展;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但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学生由于处在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教育、学习上就有许多困难。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更好的成绩来!做个合格称职真正能帮到学生的好教师!

钟秀小学

2014-6-30

第12篇: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至下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下)

科学课历来被学生视为副科,在学校的教学中也不被重视,学生虽然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受时间所限和主科老师的教育和影响,学习效果却很是不理想。对既担任主科教学又任科学教学的我来说,处理好这一关系事关科学教学的好坏。因此,我特别对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详细的总结如下:

一、深入了解学生科学学情

四年级学生学习了科学课已经有一年半时间,并且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不能学好这门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家长不重视,有些家长看学生成绩只看语数两门的分数,其他的学科都是旁之若鹜。

2.学生学习感到困难。一部分学困生在理解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时,难以理解,造成了学习的困难,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

3.作业太多,课外实践没有时间,精力持之以恒方面做不好。

4.上课时老师的原因,老师只是为了对他们讲解知识,对课中实验、相关问题不理会,学生失去去了兴趣。要学好这门课,特别是在上有分组实验的课时,我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己先来谈谈对实验结果有什么预测,自己是怎样的认识。这样上起课来,就更有针对性,这样上起课时来心里更有数。知道了哪些地方要重点讲,哪些地方要作为难点突破。

二、精心备好每节课

@朱永强老师

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上我是这样做的:

1、多看教学设计,包括教育局的教学通案和网上的教学设计,吸取他人的长处,融合本班学生实际,思考每个教学环节老师、学生要进行什么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重点是解决什么问题,难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科学课不像其他那些课,课堂上很多问题是在40分钟解决不了的。

2、重视实验操作。科学实验是学生动手、动脑进行知识探索的最好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备课中,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实验。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时的步骤及组织安排,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位。如上《种子发芽了》这课,课前要想好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课后要重点注意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观察指导,课堂上要讨论些什么内容。一旦某个地方出现些小问题,像学生材料不足,不合适,观察不及时到位怎么办等问题,我更是做到了考虑周全。

三、反复检测提问,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我都要进行课堂提问,引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重点进行系统的回顾。有时在班内抽查,有时进行笔试,有时逐一提问。问题不多,提问难度也不大,就是看看学生在课下是否对所学知识回头看,让学生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并且,在复习提问中我还对学生进行计分奖励,答对答好的学生不仅有口头的表扬,还有分数的奖励,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很高,复习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科学教学同等重要,需要每个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认真教学和学,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的从事科学教学工作。

@朱永强老师

@朱永强老师

第13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修订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 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出示:125+75×4-90360÷40+17×8学生分析出运算顺序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计算出结果。 2教学例2 出示:70×(750-715÷65)。

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 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 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 指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70×③(750-715②÷65)①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先算除和减,再算加的理由吗?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先算除再算减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除和减都在括号里,按运算顺序,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教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吗?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页例

3、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景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

2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

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请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278-(17+195÷65)19+(324×15-129)14×(666÷74×2) 教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有小括号的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可以再次拿出第一课时的板书)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把图中师傅和徒弟的对话框合起来改为“我们俩每时一共可以做30个”。 教师: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该怎么想呢? 教师:剩下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怎么求呢? 教师:你能根据这种想法写出算式吗?

教师:在这个算式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教师:根据这幅情景图的意思,我们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教师:看来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的顺序是一致的,说明我们的算式是写对了。 现在你能根据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吗?

学生根据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后汇报,重点引导说出运算顺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老师把这个题改一改,看看和刚才的题有什么不同?(课件显示例3原图)

教师:现在我们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应该怎么想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要先算师傅做27个后,还剩下的个数,还要算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

教师:那我们怎么写算式呢?如果有学生能一下子就想到写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来计算,则应加以表扬;如果学生不能想到同时用两个小括号的算式来计算,就可以按以下设计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学生有可能写出这样的算式:(147-27)÷12+18。

教师:按我们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这幅情景图中的意思要求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的顺序一样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错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分析出:我们应该想办法先算12+18。

教师:要改变运算顺序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出:加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写出算式:(147-27)÷(12+18)

教师:比较这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认为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小括号都要先算,也就是说两个小括号要一起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47-27)①÷②(12+18)①] 教师:你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吗? 学生算出结果后汇报,重点汇报运算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要一起先算出两个小括号的结果,再进行括号外面的计算。 出示练习:

说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72-18)÷(6×3)(25-10)×(33+19)

(53+19)÷(12×2)(253-195)×(72÷6) 2教学例4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工人师傅做零件的问题。 出示下面这道题: 大徒弟每时做15个零件,小徒弟每时做10个零件,师傅每时能做的个数是大徒弟与小徒弟每时加工零件个数的和的3倍,师傅要加工1800个零件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师傅要加工1800个零件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教师:师傅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样求呢? (随学生的回答完成如下分析)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想法写出算式吗?

学生写好算式后展示,由于没有学习中括号,估计大多数学生会写出下面的算式:1800÷(15+10)×3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掌握的运算顺序,你认为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800÷②(15+10)①×3③ 教师:为什么要像这样算呢?

教师:这和我们解决问题的顺序一样吗?

教师: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教师:我们现在列出的算式能满足题目的要求吗? 教师:我们就要请一个新朋友来帮忙。 板书:1800÷[(15+10)×3]。 教师:(指板书上的中括号)它的名字叫“中括号”,它也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计算有中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你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800÷③[(15+10)①×3]②。

教师:这个运算顺序与题目要求的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吗? 教师:这样我们列出的算式就正确了。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 学生算出结果后汇报,重点汇报运算顺序。 3议一议

通过上面两个题的学习,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5×[42÷(3+11)] [510-(150+120)]÷16 15×[107-(35-18)] 30÷[480÷(24-8)] 学生汇报后集体订正,再一次强调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1,2题。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15页例1~2,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 教师板书算式:12×5×4=24012×4=4848÷4=1248÷12=4„„ (2)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同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 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

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 12×4=48 48÷4=12 48÷12=4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 (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很好,找出了这3道算式之间的一些关系,我们继续来研究下面的问题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学生选择两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请在12页上写出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算式。 65×15=975 975÷65=15 975÷15=65 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汇报。 3讨论

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先计算下列各题:

(1)0÷4=0÷5=0÷134= (2)0÷0=6÷0=

学生猜一猜这两组算式的商是几?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4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堂活动

1 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对口令,然后同桌互对口令。 2 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写出依据。 抽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2练习三第2题和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说出依据。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三第4,5题,学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学例3 (1)口算。

(教师板书结果) 6÷2=39÷2=15÷12=250÷50=26÷13=25÷7=160÷1=0÷9=76÷21 (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3)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

(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 (3)教师小结出整除的意义。

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 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让学生齐读书第13页)

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

(4)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

2“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反馈。 重点讨论25÷4中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吗?

(2)教师小结:要判定算式中除数能否整除被除数,要看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才能确定。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抽生订正,请同学帮助有错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2练习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 4练习三第10题: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1 练习三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9,11,12题。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 (户)=1152 (户) 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

(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 6×5×2=

16×(5×2)=

35×25×4=

35×(25×4)=

12×125×8=

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书:16×5×2=16×(5×2) 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理解乘法运算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a×=b×(a×)×c=a×(×)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 ②61×25×4 ③„„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

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这里的设计是让学生讨论一题的多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为什么简便,来获得简便计算的感受,是可取的。]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80×75=3750+2250=6000(只)=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3×(4+6)=3×4+3×6=(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 )×□12×(5+20)=12×□ +□× □ 3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102×(40+5)=100×45+2×45=102×40+102×5=4500+90=4080+510=4590=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864+2336=32×100=3200=32002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4×39×25=4××39 125×(8×57)=(×)×57102×28=(+)×28=×+×76×37+24×37=(+)×34×99=34×(-)=×-×2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探索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能利用探索出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理解“扩大”和“缩小”的意思 教师:5扩大3倍用算式表示是:5×3。 20缩小4倍用算式表示是:20÷4。

6扩大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15扩大2倍呢? 35缩小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60缩小4倍呢?

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后,讨论:你怎样理解“扩大”和“缩小”? 2 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扩大”、“缩小”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探索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口述例1中的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1)20×2=40 (kg) (2)20×4=80(kg) (3)20×8=160(kg) (4)20×24=480(kg)

教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1) 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2) 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两个规律比较简练的叙述出来吗?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是怎样写出各式的积的? 2练习六第1题,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练习六第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说依据。

4练习六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你是怎样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六第4~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发现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直接写出结果。 3×630×63×1212×6 计算后,以第一个算式为标准,说一说因数与积在怎样变化?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谁能说说因数与积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3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时,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中表格 教师:说说你了解了表中什么信息?比较表中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你是怎样有序地观察的?(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

学生第一次探索:观察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规律。 (两个因数都扩大,积也扩大;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的倍数) 猜一猜:

(1)当两个因数都扩大2倍时,积会怎样变化?

(2)当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

(3)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学生第二次探索:从右向左进行比较,还能从表中发现什么规律?(两个因数都缩小,积也缩小;两个因数缩小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缩小的倍数)

(4)当两个因数都缩小3倍时,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

(5)当一个因数缩小5倍时,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你还能从上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 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第列与第列比,一个因数倍,另一个因数倍,积就倍。)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后,再点名汇报,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学生先观察,再填空,然后说说自己这样填的理由。 2练习六第5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3练习六第6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想想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7~9题。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0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解决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形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道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要求“余刚家与少年宫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余刚行走的路程,路程=速度×时间,时间不知道,要先算。

所以9时16分-9时=16分,16×75=1200(m)。

教师:这是一道行程问题,所涉及到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我们研究的是一个人行走在家和少年宫之间的问题,如果是两个人从各自的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会出现哪些情况?大家分析一下。 (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两人相向而行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课件出示例1)

教师:请同学们先看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理解信息

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两人行走的时间各是多少?(行走时间相同)为什么?(两人9:00同时出发,9:16正好相遇)。

两人行走的方向是怎样的?什么是相向而行?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下。 2分析问题

由于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当两人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与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有什么联系?说说你的想法。

3独立思考、合作解决

解题思路1:先算余刚行驶的路程,再算苗苗行驶的路程,最后把两人行驶的路程加起来:75×16+70×16 解题思路2:先算余刚和苗苗每分行多少米,再算两人16分行多少米:(75+70)×16 教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喜欢?

教师:两人都说到了第二种解法更简便,那么你理解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如果两种方法都理解,那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4变换条件,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 出示第30页议一议,算一算。

(1)教师:现在两人是同时出发的吗?谁先出发?那么余刚走的路程与原来有变化吗? 请再次独立思考,与同桌伙伴交流后,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2)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1:第一次算余刚提前4分行驶的路程,第二次算余刚16分行驶的路程,第三次算苗苗16分行驶的路程,最后把这三次行驶的路程加起来。 60×4+60×16+70×16 解题思路2:先求出余刚4分走了多少米,再求出余刚和苗苗16分走了多少米,最后把两段路程加起来:60×4+(60+70)×16 解题思路3:先算余刚20分走了多少米,再算苗苗16分走了多少米,最后把两人走的路程加起来:60×20+70×16 解题思路4:先把两人走的时间都看成20分,算出两人20分共走的路程,再减去多给苗苗算了4分走的路程,就是余刚和苗苗家相距的路程:(60+70)×20-70×4 客车的速度是40 km/h,轿车的速度是80 km/h;也就是说两车的速度不同。 两车是相向而行,也就告诉了我们它们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是“相向而行”。 客车先开了2 h后轿车出发一起行驶,就说明两车的出发时间不同。 2分析问题。

教师:告诉的所有信息都与车的行驶有关,要求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与两车的行驶有联系吗?说说你的想法。 3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教师:你知道怎样求出两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吗?请认真思考。 (1) 独立思考解答。

(2)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案。 (3) 全班交流。

教师: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可能出现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一:先算客车行驶的路程,再算小汽车行的路程,最后把两车行驶的路程加起来:40×6+80×4。 解题思路二:先算客车2时行的路程,再算4时两车共行驶的路程,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可以是40×2+40×4+80×4;也可以是 40×2+(40+80)×4。

教师:思路一样,解题的算式不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解题思路三:把客车和小汽车都看成行6时, 把总的路程减去客车少行2时的路程:(40+80)×6-80×2。 解题思路四:因为客车的速度是小汽车的一半,它6时行的路程相当于小汽车3时行的路程:80×(6÷2)+80×4或80×(6÷2+4)

教师随学生的讨论、交流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哪一种是你最能理解的?你最喜欢哪一种?请把它的解题思路和同桌相互说说吧!

5加深认识

教师: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明白两人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在思考解题方法时,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去列式解答。

三、课堂活动

独立完成第33页第1题,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课堂练习第34页1~4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体会?

教师:学习数学知识,就应该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在思考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如果都像这节课一样,开动脑筋,多角度的去思考,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1页例2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甲、乙两货车上午8时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45km,乙车每时行40km,下午13时两车途中相遇。 你知道A、B两地相距多远?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2教师:如果我们把本题中两车看成两个工程队,把它的行驶速度看成工程队的工作效率,那么两车行驶的时间相当于工程队的什么?(工作时间)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当于工程队修复的公路。 即可以把本题改为下面的问题。 看看你会解吗?

课件出示改后的问题:甲、乙两队7月25日起从这段路的A、B两端同时开工,到7月30日(含7月30日)修通这段路,这段路有多少米?

(1)教师:请认真看大屏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说一说(45+40)的和表示什么,乘6的积又表示什么。

如果将这条路的长度当成已知条件,两队每天修路的米数和同时开工的时间不变,问8月1日前能否修完,又该怎样解答?

二、分析解决问题课件 出示P31页例2。 1理解信息

(1)教师: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弄清了要求哪些问题; 2分析解决问题

(1)教师:要求8月1日前能否修完,说明与修复的什么有关?(时间)

你有什么办法来回答这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同桌伙伴商量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汇报。

(3)教师:除通过比较时间来回答问题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你理解哪种算法?但两种算法都要先算什么?(时间) (4)改问题,再分析解决。 (第32页算一算)

如果按计划修完这段路,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你能回答吗? 先独立思考,再列出算式。 对可能出现的解题思路作分析。 45×7-40×7(45-40)×7 你能说一说每个算式的解题思路吗?

你理解了这两种解题思路了吗?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5)加深对问题的分析。

教师:解决例2的问题,你是怎样想例2的第2问呢?

所以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不止用一种方法,在多种解法中,你应该尽量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用自己理解的、更简便的方法解决)

三、课堂活动

1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桌交流。 第3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独立完成作业第35页5,6,7,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那些体会?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人的速度和×时间=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并且本节课是利用类似于由这类数量关系推出“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两人的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但是不管是求所行路程还是求类似于所行时间的问题,虽然事件不同,数量名称不同,但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都是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上节课学生掌握的有关知识,可以直接用于本节课的学习。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展开对新知识的研讨,通过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转化比较,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学生能有效地借助原有知识来分析、解答新的问题。在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还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的解释,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复习引入中的第一题转变成第二题,老师特意让学生经历转变的过程,既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活跃思维,又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沟通了两类问题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此外,教学中还注重学生的相互讨论,注重用线段图再造“行走”或修路的情景,为学生的分析提供表象支持,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通过这些教学把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2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成功体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上个星期,我们到电影院看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叫什么名字?

教师:在看电影之前,你们最关心什么?猜一猜,每一场电影放映之前,电影院的经理最关心什么? 我猜想,电影院的经理最关心卖出了多少张票。

教师:对,我们关心的是电影的内容,经理最关心的是票房收入。 板书:票房收入。

一场电影票房收入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票价,观看人数。

二、解决问题

教师:请看这样一个事例。

出示课件:小影院共有甲票座位50个,乙票座位100个。 教师: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教师:什么情况会使电影院经理最开心?

教师:如果告诉你本场票房收入为2300元,请估计,电影票全部卖完了吗?(同时打出:本场电影票房收入2300元)说出判断结果的依据?

1500+1000=2500元,但只收入了2300元,说明电影票没有全部卖完。 教师:票房收入2300元,说明有空位,看电影的究竟有多少人呢? 出示:本场观众最少有多少人? 教师:想想:什么情况下,人数最少?结合信息思考。 教师:对,甲票尽量卖完,应有50人。

(板书)按照这样的思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尝试一下,独立解决。 依照学生的思路,教师板书。

甲票卖完,就有50张,也就是有50人。 乙票卖的张数是:(2300-30×50)÷10=80(张),也就是有80人。 观众最少有:50+80=130(人)。

教师: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做得对不对呢?(引导学生验算)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要使观众最少,就尽可能多的卖出贵的票。

教师:回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什么情况下观众最少?(尽可能多卖贵的票)在具体解决时,有可能遇到不恰当的情况,要认真分析作出调整。

当然,根据票房收入2300元算出的观众人数最少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不排除有其他人数的可能。 这个,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研究。

三、独立练习

1第33页课堂活动第3题。 2教师:再看另一个事例。 (课件出示)

精装80元/套

简装30元/套

春苗书屋新进了《上下五千年》精装20本,简装30本。 王老师为学校图书馆购这种书共花了1540元。 他最多买了多少本?

教师:能独立解决吗?请拿出购书方案表,把解题的方案和算式写在表中。 组织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甲票尽量卖完,50人。 乙票:(2300-30×50)÷10=80(人)。 观众最少有:50+80=130(人)。 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8页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学习整理知识的一种新方式——表格法。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对本单元知识的有序整理,巩固掌握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弥补我们学习中的一些不足。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回顾整理

出示为学生设计好的表格。

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整理方法——表格法。 请同学们看这张表格里有4栏,内容分别是„„ 提出要求:

(1)认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2)填完以后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 流程:

A学生独自进行单元整理并填表。

B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对自己的填表进行修改补充。 C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在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评议。

教师:你认为他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是否全面呢?有什么修改意见吗?

注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要求写出关系式;乘法运算律,最好能用字母式子来表达。

教师: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还总结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你们的疑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吧!

三、答疑解难

教师:把你在本单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告诉大伙,我们互帮互学,好吗?

四、知识巩固

第38页第1~4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

评议时指出每个问题是复习了什么知识。

重点复习第3题,如何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独立练习

练习八第1~4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做了两件事,第一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第二重点复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9页5~7题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体验学习整理的又一种方法——归纳法。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的收获与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整理归纳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类型,初步学会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理复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整理方法,是什么方法?(表格法)那么同学们能将本单元学习的应用题整理归纳一下吗?

二、阅读整理 (1)教师:请看书第30~32页例1~3,你能将这三个例题的内容分类吗?说出你分的几类,按什么标准分的? 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思考,再与同桌伙伴交流自己的意见。

(2)学生汇报:我们将3个例题分成两类,一类是相遇问题;一类是购票问题。

教师:相遇问题所给的信息和求的问题都与哪些数量有关系,在解答时,你是怎样来思考的,以第39页第5,6题为例来说明。

请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请看交流要求: ①第5,6题中的信息和问题与哪些数量有关; ②解答时是怎样想的; ③学生汇报解答思路。 (3)教师:对第二类问题又该怎样思考呢?以第32页例3为例思考。 ①学生思考交流;

②汇报和教师引导,根据具体情况逐一分析多种情况,怎样才能达到题目要求。

三、答疑解难

教师:把你在本单元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先与同桌讨论解决,再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解决。

四、知识巩固

第39页第7题,练习八第7,8,9题。

五、独立练习

练习八第41~42页第11~14题。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有收获吗?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你应该怎样做? 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43~44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4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文字材料、统计图表),并写在纸上。

教师准备:天平、装有水的纸杯、大头针、计算器、课件。 (包括教师自己调查的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

教师: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板书:一滴水)

二、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

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 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板书:1分大约滴水3克。

三、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

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 ,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展示计算的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年大约漏水1555200 g 。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 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 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1个人饮水1111天。

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00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水42天)

五、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 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 (课件:水资源的扇形统计图和学生小组收集材料的情景图) 教师:谁来解释一下这个关于水资源的统计图。

(老师解释: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的水是咸水,是无法饮用的。 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仅有5‟可饮用。

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地球是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那么这个大水缸里我们人类可以饮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 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 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 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教师:今后,我们怎样节约一滴水呢?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七、作业 设计数学小报

板书节约一滴水一个水龙头1分大约漏水3 g。 1年大约漏水1555200 g。

(大约可供1个人饮水1111天)学校75个水龙头这样漏水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水42天。

三、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

1、第4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九1,2题。【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位置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介绍自己的位置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小伙伴,(课件出示主题图)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给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

学生可能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或第几组第几排来介绍自己的位置。

教师:真不错,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位置,但是老师特别注意到有的同学用第几组第几排这种方式介绍位置,其余同学能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向你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向自己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2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同学们已经学过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确定位置。 (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了解用“列”、“行”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着小红问:同学们能用前面你们掌握的方法介绍一下我们的新朋友小红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介绍:小红在第3组第2排。 教师:你们是怎么找到她的位置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原来找位置的方法后回答:我是先数第几组,再数第几排这样找到的。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主题图上先闪烁第3组的前两个小朋友,再闪烁第2排的左边3小朋友,最后闪烁交点——小红。

教师:是这样找小红的位置的吗?

教师:非常好!生活中我们习惯先横后竖的观察,先横着看小红在第3组,竖着看她在第2排,在数学中我们习惯把横着排列的说成“行”,竖着排列的说成“列”。 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小红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在第3列第2行。

教师: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同学们边说边注意思考一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用“列”和“行”说自己的位置。

教师:不错,从刚才大家说位置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在介绍位置时都用到了第几列和第几行。 教师:你的发现真了不起!(指着板书的第3列第2行)表示一位同学的位置通常用两个数,第1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列,第2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行。 2探究在方格中用“点”来表示位置

(1)从主题图中抽象出方格及小红的位置。

教师:想看魔术吗?老师用魔术把主题图变一变。

(在主题图课件中小朋友位置上闪现方格,然后隐去图中的小朋友,只留下小红“点”的位置和方格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小朋友们的位置变成了方格,并且方格中横着的数表示列数,竖着的数表示行数。 教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位置在方格中用第3列第2行的交点来表示。 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在方格中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然后用它们的交点(课件闪烁这个点)表示小红的位置。

教师:真棒!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这个点可以用数对(3,2)来表示。 (教师在小红所在点的下面板书(3,2))能说说(3,2)表示什么意思吗? 引导学生回答:前一个数3表示第3列,后一个数2表示第2行。 教师:能说说从(3,2)这个点知道些什么吗? (2)教学用“点”表示小娟、小强的位置。 (课件返回到主题图)

教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介绍一下小娟和小强的位置吗? 教师:试一试在图中用“点”表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方格中标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然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闪烁小娟和小强两个“点”的位置。 教师:你为什么要用这个点(指小娟“点”)来表示小娟的位置呢? 教师:你为什么又要用这个点(指小强“点”)表示小强的位置呢?

学生回答后,请学生试着用数对描述自己或班上同学的位置,并在教师提供的方格纸上用数对标出自己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第46页课堂活动,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学生每人一张棋盘、一盒黑、白两色棋子、一幅象棋、一张表格。

2在本节课上课之前,用体育课的时间请体育教师配合教学生下象棋,至少要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体育课学习了下象棋,大家学会了吗?

教师:老师想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哪两个同学来露一手?出示一个摆好的棋局,请两个学生来比赛。 教师:为了使同学们都能观看到你们精彩的比赛,你们在座位上说怎样走棋,教师帮你们在电脑上操作。 先请×××同学说你怎么走。

学生在下面说怎样走棋,老师用象棋游戏软件进行演示;学生有可能不能选择准确的语言表达棋子的位置,妨碍比赛的进行。

教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比赛没法进行呢?教师:怎样才能把棋子的位置说清楚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二、进行新课

1学生用行、列表示棋子的位置

教师:怎样在棋盘上确定位置呢?我们可不可以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呢? (出示第46页例2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我们的棋盘和上节课我们的位置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在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图上,“组”用“列”来表示,“排”用“行”来表示,也就是说竖的表示“列”,横的表示“行”。

在这个棋盘上也有竖着的“列”和横着的“行”。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棋盘中(隐去棋子),竖着的线也称为“列”,(隐去“行”,闪烁“列”)横着的线也称为“行”(隐去“列”,闪烁“行”)。

现在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来清楚地介绍每个棋子的位置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也可以用“列”和“行”来表示棋子的位置。

教师:这个想法不错,为了我们研究方便,请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棋盘上的“列”编上序号,再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在左边把“行”编上序号。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2学生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 (出示例题,如图所示)

教师:谁能用“列”和“行”介绍“”的位置?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很好,你是怎样找到“”的位置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我先竖着看“”的位置在第8列,再横着看“”的位置在第3行。 教师:是这样吗?(先闪烁第8列,再闪烁第3行,使列和行的交点落在“”上) 教师:你觉得该用哪一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呢? 教师:为什么呢?

教师:你能分别用数对来表示“”、“”、“”在棋盘上的位置吗?选一个你喜欢的棋子,给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用数对表示后,选一个喜欢的说给同桌听,然后全班汇报。 3探究用数对表示生活中的位置

教师:你是怎样用数对表示棋盘上棋子的位置的呢?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棋盘上棋子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还有很多东西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比如,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还能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

希望同学们能多留心观察,好好地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简评: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以后,还要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感受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巩固练习

教师:既然同学们都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那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下象棋。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棋盘,按大屏幕上的要求摆好棋子。 出示:车(8,3),马(3,3),象(7,5),士(5,2),将(5,1),炮(8,5),兵(1,4)。 学生按要求摆棋,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教师:下面请你们按象棋的走棋规则走棋,边走边说这个棋子是从哪个位置走到了哪个位置。 学生按要求走几步棋,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演示。 教师:看到同学们走棋这么有趣,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

教师:但教师走一步,就想请一个同学来帮我介绍棋子从哪儿走到了哪儿,行吗? 教师走棋,抽学生说棋子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确定位置?这样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大家研讨。 学生回答略。

五、延伸课外 教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不是还有一场象棋比赛没有完成吗?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请两位同学上来参加比赛,其余的同学当评委。

我们规则还是参赛的同学只能在下面说,另外再请两位同学来分别按照参赛同学的要求帮他们走棋。 同学们开始进行精彩的象棋比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47~5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动点运动后的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景图,用列和行说说小方家的位置。

教师:现在小方家从向东行到学校,每分行50 m,她8分就能到学校,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50 m,请你在图上用点标出学校的位置。

学校的位置应该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为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学校的位置是第9列,第3行。

因为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50 m,而小方每分向东行走50 m,所以小方每分走1格,她走了8分就到了学校,所以她走了8格,也就是从第1列走到了第9列。

由于小方是向东行走的,所以她所在行数不变,还是第3行。

教师:小方行走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学校的位置第9列,第3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呢? 教师闪烁,小方的家,再闪烁小方走的过程(格数),最后闪烁学校的位置,并在上边闪烁出数对(9,3)。 教师:请同学们把表示学校位置的数对填在书上。 2教学例4 出示例4情景图及相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后,再抽学生说一说,灰兔的位置和森林的位置,特别是森林的位置,要让学生看清楚。

教师:两只兔子同时向森林的家中跑去,速度一样,它们能同时跑回家吗?为什么?小组议一议。 学生可能回答:两只兔子不同时回到家中,灰兔比白兔先跑回家。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灰兔在家的西方。

离家只有5格,白兔在家的南方,离家有6格。

所以灰兔向东跑回家只跑5格,而白兔向北跑回家要跑6格,它们的速度相同,所以灰兔回家时,白兔还差1格才到家。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

那么,当灰兔跑回家时,白兔应该在什么位置呢?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吗? 教师:能用数对表示吗?

教师:闪烁白兔的位置,并在方格上标出(8,6)。

教师:同学们真行,能仔细观察,准确的表示出白兔的位置。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多动脑,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6题,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1~2条行走路线,同桌互相说出行走的线路,再在全班交流。 2完成思考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

四、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

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准备】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51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

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3)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练习十第1题

2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

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3)教师: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练习第54页第4题。 3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 先看书第53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 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 (2) 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

(3) 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

(4) 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

(5) 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三、巩固练习

1 第54页练习十第2,3,5题。 2 第53页课堂活动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5~57页的例

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到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想引入

教师: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猜测)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究规律 1 教学例3 (初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师:每人用3根、5根、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看在摆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摆时每两根小棒要首尾衔接,相离相交都不对。 (学生在猜测与交流中发现4根同样长的小棒无论如何都围不成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4根同样长的小棒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而用3根,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2 教学例4 (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 要求:4人一组开展量、算等操作活动,讨论三角形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①每个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每条边的长。(可用mm作单位) ②4人依次把自己所画三角形的各边长记录在下表中。 ③计算并填空。

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3)三角形(4)每边长任意两边之和 与第三边比较 (2) 讨论。

①结合量、计算、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解释为什么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而用3根,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③3根小棒的长分别是10 cm、4 cm 和18 cm,用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课堂活动第1题。(注意:答案不止一种)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就可以肯定这3条边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 练习十一第1~3题。

四、总结

教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知识?采取了哪些方法学到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5~58页例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体验用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6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做的)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 创设情景 (1)“啪——”的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小勇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配上一块,可是,玻璃已经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死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2)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后,再请学生口答:应该拿哪一块呢?为什么? 学生1:拿第一块,因为那块最大。

学生2:第一块虽然最大,但是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无法确定。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拿只有一个角的这块玻璃去配,其形状大小是不确定的,另外的两个角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学生3: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邻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2 揭示课题

教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三角形中两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

说明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中蕴含了某种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此环节的情景创设正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从语言、声音、图像等多方面都能很快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较高的探究欲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新知

教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

1讨论验证的方法教师:现在我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先想一想自己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可能有下面的方法) 方法:(1)量角,(2)把三个内角对折或剪、撕下来拼合成一个平角。 (3)通过图形的转化得出结论。 (CAI演示:两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我们知道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同学们现在有什么发现?(等于把正方形的内角平均分成2份,360°÷2=180°) 2学生自主操作,验证猜想(课件出示探究任务)(1)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验证一下。 (2) 把你的想法和操作过程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当发现学生采用“量”的方法完成后,一定要激励学生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提示:还可以通过折、剪、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进行观察。 4汇报交流

(板书出三类三角形内角度数的加法算式)

教师:为什么要测量3个三角形?(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而所有的三角形有无数个,三角形按角分,一共有3类,我们就一类一类地进行验证)教师出示3类三角形粘贴在黑板上。 教师:刚才,同学采用的是“量”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对折或者撕下三角形的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 及时请该生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教师:同学们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直角三角形下面板书:180°),现在请大家也采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来验证其他两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 学生验证完后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分别在两类三角形下面板书:180°。 教师用课件完整地展示三类三角形拼成平角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5取任意两个三角形进行比较再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 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

(2) 因为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右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大于左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判断为“×”)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形状的影响,也不受面积的影响,也就是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6回顾

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要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碎玻璃去配”了吗?(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中两个角被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取其中有两个角的碎片,延长两条边得到的三角形就与原来的三角形相同。) [点评:“猜想—验证—应用” 是数学上常用的方法,也是最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此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验证—解释应用”这样一个完整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应用

1.第56页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结: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如果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第57~58页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五、拓展升华

剪去三角形中30°角后,所剩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点评:认识角的大小容易受角所在面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同样,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也容易受三角形的面的大小的影响。本教学设计为了对这一前摄抑制进行干扰,非常注意用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验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在延伸时,又设计了把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后,看剩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来进一步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三角形的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9~62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经历分类的过程(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自行分类→形成统一的分类),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 例1的5个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认识三角形”,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中的5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2反馈学生的分类

(如果学生4种分类方法都有)这4种分类方法都是正确的。在这4种分类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把三角形分得更细、更清楚?

(如果学生只有前面3种分法)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角的大小,讨论:还可不可以进一步细分? 3整理分类结果

教师:这些三角形,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3类)也就是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为一类。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给这3类三角形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 板书: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教师:看书,读一读第59页上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 4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板书) 5练习

第62页第1题。

三、课堂活动

第6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提示:可以先画再剪。

四、巩固练习

1第62页第2题:按要求在方格上画出三角形。 2 判断。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4)直角三角形中可能有两个直角。() (5)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五、拓展练习

如果只给你看三角形中的一个角,能判断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吗? 图1图2图3 知道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锐角,不能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种类,因为任意一种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六、全课总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0~63页例2,例3,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一面等腰三角形的彩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是怎样分类的?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三角形,看看它们的边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2 教师:将红领巾或小彩旗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

2反馈学生的发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1)两条边相等。(2)两个角相等。(3)是轴对称图形。 3验证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对折后都是这样的呢?请拿出自己随意剪的三角形,进行对折,看有没有这些特征。 教师:(出示等腰三角形进行演示)像这样把三角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说明这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这种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把这种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4教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5讨论

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呢?学生用三角板量各类三角形的边长。 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都有等腰三角形。 (教师画出后面两个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腰三角形是什么样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6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3 按要求剪三角形。 (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用量角器量30°的角。 (3)剪三角形。 (4)展开。

2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形的角和边,也可以动手折一折或用直尺和量角器量量,看有什么发现? 3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你是怎样发现的。 4反馈:

(1)3条边相等。

(2)3个角相等,都是60°。 (3)是轴对称图形。 (4)锐角三角形。

教师:像这种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等边三角形。 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5讨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怎样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四、课堂小结(略)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练习

1第61页课堂活动第2~3题。 (第2题按要求摆三角形,总结出用小棒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根数。) 2第63页第5题:根据已有的三角形画出等腰三角形。

(两种画法, 作图中发现可以两条直角边为对称轴画出等腰三角形) 3第63页第6题: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六、拓展练习第63页第7,8题及思考题。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4~65页例1,课堂活动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以三角形为基础,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找到线段数的变化或图形个数的变化引起三角形个数变化的规律。

2 感受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教学重点】

探索线段数的变化或图形个数的变化引起三角形个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个数变化的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和它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三角形来探索图形变化中的规律。 (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规律 1 出示例1 。

(1) 首先出示图1:除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以外,三角形里面没有线段,这时只有1个三角形。 (2) 然后在图1中增加1条线段,变成图2: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增加了几个三角形? (3) 然后在图2中增加1条线段,变成图3: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增加了几个三角形? (4)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图

4、图5。

2 请你仔细观察这5个图,这里面隐含着什么规律?发现得越多越好。 3 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面进行交流。 4 反馈学生发现的规律:

(1) 三角形的个数=图中线段数×2。

(2) 每增加一条线段,三角形的个数就增加1。 (3) „„

5 如果照这个规律画下去,想一想第7个图形有几个三角形?(13个)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序号7加前一个序号6=13)第10个图形呢?(19个)你是怎样想的? 6 拓展练习。 教师:我任意说第几个图形,你知道有几个三角形吗?比如,第14个图形呢?请同学说一说它有几个三角形?同学之间互相说。

三、课堂活动第59页课堂活动第1~3题。1先独立尝试寻找图形变化的规律及其趋势。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总结收获,提出疑问。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4~65页整理图及第1题,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2 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整理三角形的知识,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1)回忆: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请学生回忆(可翻书回忆)所学知识,请分组试着整理在本子上。 (2)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学生评议。 整理较好的小组,教师给予表扬。

教师:我们还可以把三角形的知识整理成知识树,看教科书第64页。 (也可以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画知识树,整理在黑板上)

(3)提出本节课学习的要求:今天我们着重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二、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1)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2)让学生指着三角形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教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它和底是什么关系?

练习:指出三角形中的底和高。 (完成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互为底和高,一个三角形共有三组底和高。 )

三、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1)请同学们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2)教师:说一说你刚才画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3)教师: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3个角各是什么角? (4)教师:我们还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第65页练习十三第1题。

2第65页练习十三第2题中的填空,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3判断。

(1)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只有1个直角。() 4游戏。

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5总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4~66页整理与复习第2,3题,练习十三第3~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复习,加深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我们是怎样验证得出的?

1讨论:一个三角形是否可能出现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是180°。)

教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会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吗?第65页第4题:选出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

∠2+∠3+∠5=180°)

2如果知道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1)第64页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算一算。

(2)第65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3)如右图在等腰三角形中,∠1和∠2各是多少度?

二、复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想一想: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不能等于或小于第三边)

2下面我们将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习题。 (1) 出示四根小棒,其长度分别为3 cm、4 cm、7 cm、9 cm。 可以选哪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选法?

(2) 独立完成第64页第3题,第66页练习十三第7~8题。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5,6题和第66页思考题。

四、数学文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看书自读,讲述主要内容,谈感想。

五、课堂总结

先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

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 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

1角=()10元=()元 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例1第1个图)

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

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后面两幅图)

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 (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 =()1000m=()m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 (第70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归纳:像07,045,0025,025,0107„„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

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1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教师用卡片出示例3。

070193081035032 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

1同桌相互读数。(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练习十四第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练习十四第3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指导练习。 (1)第6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11题。写出生活中用小数表示数量的几个小数。

四、拓展提高

1练习十四第5,7,8,9,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第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课后作业:第4题和第11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4课后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

07读作:零点七 019读作:零点一九 308读作:三点零八

103503读作:一百零三点五零三 读整数部分时按整数读法来读,读小数部分时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5页例

1、第76页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2通过假设、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3结合小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运用小数的性质,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教学准备】 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数学书定价6元3角,小方写作63元,小雨写作630元。 讨论:

1两人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2说一说63与630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教学例1 (1)填一填,比一比。

①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

②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什么?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验证。 (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

①人民币:03元=()角030=()分=()角

②长度:03m=()dm030m=()cm=()dm③用在正方形纸片涂阴影的方法比较。 (3)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4)议一议。

(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大小会变吗?为什么?03,030,0300这三个数相等吗?

(板书:03=030=0300)

教师: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让学生得出:从左向右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5)归纳小数的性质,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75页试一试。

哪些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学生先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例2中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2)讨论小数的改写方法。

强调:整数变小数,打“点”再添0。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第76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要先示范,然后同桌对口令。 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充分说明错误的理由。 2练习十五第1~4题。

3补充:用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用0,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1)这两个小数相等:()=()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03=030=0300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点评:通过比较整数的大小,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小数大小的比较做好铺垫,达到了以旧促新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315○287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28530809○08932○3200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1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 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 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79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4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5,6,7,9题。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近的整数”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 在○里填>,<或=。

(练习十五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2思考题。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315○287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031○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058○0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段)

一、复习旧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大小的比较,你能正确的比较出下面两组数的大小吗? 5403○540212021○8765 教师: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比较整数大小的呢?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3,学生尝试比较下面三组数的大小。 315○287031○05058○052 教师:你们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请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2讨论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 3汇报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4同桌相互说一说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试一试

第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28530809○08932○3200 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0~81页例1~3和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通过观察、讨论、验证等活动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 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学准备】

4个“10×10×10”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第80页例1的4个“10×10×10”正方体图,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你的发现。 (1)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

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4图取了1000份,即整个正方体。 (2)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图是第1图的()倍,第3图是第2图的()倍,第4图是第3图的()倍。

二、探索新知

1看一看这4个小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1)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2)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 2仔细观察这4个图,再比一比这4个小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组交流汇报讨论情况。

(1)

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01,01,1,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1,001,0001,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5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并齐读书上的规律,再说一说规律中的两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6第80页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在移动过程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现多余的“0”,这两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三、运用规律 自学例

2、例3。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把一个数扩大10倍,就是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四、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2题。 2练习十六第1,2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移动方向向左 小数点向右

移动位数„„三位二位一位一位二位三位„„原数变 化情况„„缩小1000 倍100 倍10 倍扩大10 倍100 倍1000 倍„„

注意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练习十六第3~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小麦面粉100㎏——85㎏↓缩小100倍↓缩小100倍(先左后右)1㎏——()㎏↓扩大1000倍↓扩大1000倍(先右后左)

()㎏ ——850㎏2第9题

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三、独立练习

1练习十六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四、拓展练习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

五、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小数的近似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4页例1,例2,第85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七第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2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1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2763547904910362095740980 2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1体会小数的近似数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先看这样一个例子。(演示两个小孩对话) 教师:我国有13亿人,这个13亿实际上是一个近似数,根据2005年我国进行的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当时我国人口应该是1306280000人,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130628亿人。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般生活中不说是130628亿人,而说成是13亿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

(1)不说130628亿人而说13亿人是因为13亿比130628亿更好记忆; (2)13亿非常接近130628亿;

(3)由于我国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出生或死亡,因此不可能非常精确地统计出我国人口总数,就是130628亿也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用13亿这个近似数更有利于我们记忆。 2教学例1 教师:生活中像这样用到小数的近似数的情况比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鲸鱼图和鲸鱼的对话框。

教师:这里要求用近似数来表示鲸鱼的体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鲸鱼的体重吗?引导学生说出取近似数的理由。

比如吨后面的第三位小数表示千克,几千克的体重对整只鲸鱼体重的影响不大;近似数比精确数更好记忆等。 教师:老师也赞同同学们的这些理解。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求表示鲸鱼体重的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先想一想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教师: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我们先来研究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板书。

(鲸鱼的体重:1009465吨)教师:先来看看要保留的小数。

(将10094用红颜色粉笔复写一遍)这部分是要保留的,这部分(指65)应该怎样处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按“四舍五入法”的要求,这里的6个千分之一看作1个百分之一向百分位进1。 教师:为什么这里省略了65后要向前一位进1呢?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图。 演示:

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009465离10094的距离近些还是离10095的距离近些?教师:也就是说1009465更接近10095,所以1009465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10095。 从1009465≈10095中你知道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样用“四舍五入法”。

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小数右边第三位,第三位上是5或者比5大,就要省略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后面的数,同时在百分位上加“1”。

教师:这种保留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保留近似数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由这一位上的数决定舍还是入。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只鲸鱼的体重,如果要求你保留一位小数呢? 教师:同学们赞同他的想法吗? 教师:老师也赞同他的想法。

再给同学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要把这只鲸鱼的体重保留到整数,又该怎样想呢?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了吗? 同桌之间说一说,然后老师再请两个同学在全班介绍。

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保留整数,就看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保留一位小数,就看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总之比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然后再请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两次订正时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到这个小数的近似数的,通过学生说自己找近似数的过程巩固学生掌握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3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把1.396分别保留两位小数和一位小数,求出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作业后汇报:1.396保留两位小数是1.40,1.396保留一位小数是1.4。 教师:能说一说你是怎样保留的吗?

教师:下面老师提出一个更难的问题,14与140这两个近似数有哪些不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议出这两个小数不一样,14是保留一位小数后的近似数,140是保留两位数后的近似数,这两个小数反映了小数的不同保留方式,也反映了小数的精确程度,所以140末尾的0不能去掉。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第2题“你问我答”的活动。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学生集体判断正误,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5页例3,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七第1,4,5,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知道数的改写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能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后再求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2进一步体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690000=()万68000000=()万120000000000=()亿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各数的改写方法。 2根据下面的要求写出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两位小数:273842037482 保留整数:40991237499 3把下面各式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474÷100626÷107075÷10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进行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教师: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从小男孩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长已有45300 km。 教师:小女孩要求我们做些什么呢?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教师:分几次完成? 先进行数的改写,再求这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怎样进行数的改写。

同学们会把150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吧? 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150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先要找到万位,把万位后面的0去掉,同时添上“万”字。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50000=15万。

教师:想想把453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和刚才的改写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指导学生说出相同的都是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不同的是把453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万位后面不全是0。

教师:怎样处理这个情况呢?我们可以这样想,把一个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多少倍呢?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小数点的移动,就应该把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位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一个数缩小10000倍,就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教师:你能找到45300的小数点在哪儿吗?

教师:把45300缩小10000倍后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45300÷10000=453。 教师:我们在这个小数后面添上“万”就行了,所以45300=453万。 这和150000=15万的改写相比,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地方都要把这个数缩小10000倍,再写上“万”字;不同的是150000缩小10000倍后是整数,而45300缩小10000倍后是小数。

教师: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原来学习的改写方法说一说45300怎样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吗?

引导学生说出在改写时,只要找到万位,然后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再添上“万”字就可以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5300 km=453万km。

教师:你能把这个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吗?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能。

保留一位小数,看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因为第二位上的数是3,3<5,所以去掉百分位的3时不要在十分位上加1,453万保留一位小数是45万。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45300 km=453万km≈45万km。 教师:能解释为什么这里前面要用等号,后面要用约等号吗?

引导学生说出改写的数是一个准确数,它和没有改写前的那个数完全相等,所以用等号;而保留一位小数是取这个数的近似数,所以要用约等号。

教师:看来数的改写与找一个数的近似数不但目的、方法不一样,而且表示的方式也不相同。 同学们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像这样先进行数的改写再找这个数的近似数,同学们会做吗?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来解决,然后再把你解决的过程和解决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1)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84022000吨,把它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目前,长江流域每年入海沙量为468000000吨,改写成“亿吨”作单位的数是()吨,再保留一位小数是()吨。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每个小题各抽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答的过程。 教师:看着这些数据,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我知道每年长江入海沙量很大,要及时进行环境治理等。

教师:你觉得用较大的单位,并且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数有什么优越性呢?引导学生说出:用较大的单位、并且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数更容易记住。 3教学课堂活动 第3题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我想你猜”的游戏。 (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你知道近似数是35的两位小数是哪个范围的数吗?

指导学生说出是345到354这个范围的数,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是在这个范围内猜测的吗?

教师:然后在猜测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范围,最后猜到这个数。 这样猜测你会吗?

教师:同桌的两个同学做一做这个游戏。

学生做游戏后,要求学生说一说通过游戏你知道什么?

三、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85页试一试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主要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4,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完成第6题和思考题。 生活中的小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8页例1,练习十八中相关的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把十进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2知道名数改写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 m=()cm1 kg=()g1元=()角1吨=()kg800 cm =()m6000 g=()kg70角=()元9000 kg=()吨 2说一说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3计算

7÷10=7÷100=7÷1000=250÷10=250÷100=250÷1000=4 说一说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一) 2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两个小孩测量出的数据是不是一样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两个小孩测量的结果都化成米作单位的数。

你会把137 cm化成米作单位的数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找一个类似的问题来研究,500 cm是多少米? 学生讨论后回答:500 cm是5 m。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这样回答:因为1 m=100 cm,500 cm中有5个100 m,也就是说用500÷100=5(m)。 教师:我们把厘米作单位的数化成米作单位的数是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去除以进率,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把137 cm化作米作单位的数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137除以100怎样做?

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数缩小100倍,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教师:同学们知道137的小数点在哪里吗?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做一做。 引导学生完成137÷100=137。

教师:从137 cm=137 m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把137 cm化成米作单位的数,要用137除以进率100,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教师:再来解决一个类似的问题,137 g=()kg。

引导学生说出把克作单位的数变成千克作单位的数,要用137去除以进率1000,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所以137 g=0137 kg。

教师:厘米对于米、克对于千克来说,都叫做低级单位的名数,而米对于厘米、千克对于克来说,都是高级单位的名数。

通过对前面两个问题的思考,你能总结出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怎样化吗?引导学生说出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用低级单位名数的数去除以它们的进率,也就是要把低级单位名数的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打上小数点,添上新的计量单位。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1050 g=()kg75 cm=()m1250 m=()km465千克=()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化的。 1 m37 cm=()m。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1 m37 cm是多少米?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你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出把1 m37 cm化成米作单位的数要分两步想,第一步想37 cm化成米作单位的数是037 m,再和1 m合起来,就是137 m。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 m37 cm=137 m。

教师:能说一说这样的复名数怎样化小数吗?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厘米数化成米作单位的数,再和前面的整米数加起来。

教师:同学们用这样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2吨500千克=()吨4 m4 cm=()m 教师:我们把两个名数都化成米作单位的数后,同学们发现什么?

教师:对了,小楠的身高我们既可以说成是137 cm,也可以说成是1 m37 cm,还可以说成是137 m。 你看,我们会名数的互化以后,就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小楠的身高了。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练习十八中相关的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8页例2,练习十八中相关的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十进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空。

1753 g=()kg23 cm=()m1 km36 m=()km9元8角=()元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二、进行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生活中的小数。 (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出示例2。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板书:25 kg =()g。 教师:这也是名数间的换算问题。

想一想这里的换算和上节课学习的换算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上节课是把克换算成千克,这节课是把千克换算成克。

教师:也就是说上节课是把较低的单位换算成较高的单位,这节课刚好相反,是把较高的单位换算成较低的单位。那么把25 kg换算成多少克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1 kg=1000 g,要把25 kg换算成克作单位的数,就要把25扩大1000倍。 教师:同学们会把25扩大1000倍吗?怎样扩大?

引导学生说出:把25扩大1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5 kg =2500 g。

教师: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相比,改写时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比较出不论是哪种名数改写,都与进率有关,但不同的是,低级单位名数化高级单位名数时,要除以进率;而高级单位名数化低级单位名数时,要乘进率。 教师: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练一练。

13 kg =()g408 m=()cm7003吨=()kg38元=()角 学生练习后,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化的。

3教学把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教师:下面我们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可以这样想,因为023 m是23 cm,所以123 m是1 m23 cm。 教师:对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先把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再和前面的整米数合起来。 4教学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具体情境,说出该情境中这个小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事说出小数和它表示的意义。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明白不管是比身高还是比体重,都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较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教师:想想这两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举例说一说名数之间怎样互化吗?你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上节课没有完成的部分。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91,92页的1,2,3题,练习十九第1,2,3,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的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整理全单元知识

教师:同学们,第五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全部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整理和复习)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生活的小数等。

教师边说边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性质

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1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的,重点让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和小数表示的意思。如:

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了,你为什么可以用04表示十分之四,021表示百分之二十一,0021表示千分之二十一呢?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十分之几;第二位是百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百分之几;第三位是千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这样说来,小数就和分数有联系了,你能根据这个联系说一说小数的意义吗?引导学生说出:像04,021,0021„„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教师:这里老师把你们回答的小数的意义在黑板上写下来了,不过这里多了两个省略号,谁知道老师这里省略了哪些内容呀?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省略号省略了00021,000021这样的小数,第二个省略号省略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这样的数。

教师:从小数的意义和这两个省略号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从小数的意义中,知道小数与分数有联系,还知道小数有很多,写都写不完,所以要用省略号。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这些思考,同学们对小数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下面请小朋友说一说,0125这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5”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什么?学生回答略。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把024这个点标在这个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024应该位于02到03之间,是把02到03距离平均分成10等份后,它占其中的4份,所以应该把024的点标在这个地方。 教师:你又怎么知道024>016>005的呢? 指导学生说出在这条直线上左边的数小,右边的数大。 教师:从上面的比较中你知道什么?

教师:请你用这种方法比较12,21,103,013,0013的大小。 学生比较后集体订正。

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第3题和第5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下面再来比较小数的大小,你知道02和020哪个小数大吗?02和0200呢? 教师:为什么?

教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呢? 指导学生说出是在小数的末尾,“末尾”这两个字比较重要。 教师:看看这两个小数,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教师板书:020,0020。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一样,因为这个“0”不是添在小数末尾的,而是添在小数点后面十分位上的,用刚才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来比,十分位上2比0大,所以020>0020。 教师:这样一讨论,同学们对小数的性质认识得就更加深刻了。

同学们能不改变数的大小,把7改写成三位小数吗?学生改写后,集体订正。

四、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我们知道,小数点的位置一般是不能移动的,它的位置一移动,就要引导小数大小的变化。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它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 在视频展示台上,直观地呈现123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分别变成1234,1234和01234的过程。 教师:这样的移动呈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

在视频展示台上,直观地呈现123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分别变成1234,1234和1234的过程。 教师:这样的移动又呈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真不错。总的来看,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移动的方向是向左移动,原来的小数要缩小,向右移动,原来的小数要扩大,每移动一位,就要扩大或缩小10倍。同学们能用这个规律来解决这些题吗?

板书:023 m=()cm0513吨=()kg 学生解答后抽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出把023 m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这个数扩大100位,要把0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教师:看来同学们把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应用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应用这个规律来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扩大或缩小,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呢?

教师:这些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但是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理解就容易记住这些概念了。 你是怎样综合起来记忆这些知识的呢?能把你的窍门交流给大家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忆这些概念的方法。 教师:好了。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这个单元的一些知识,这里还有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和生活中的小数我们还没有复习,这些内容留作下节课再进行复习探讨。 综合应用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调查的过程,初步学习基本的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

2通过了解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让每一个同学调查、收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每组同学准备一张8开的白纸、水彩笔、尺子、剪刀等。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峡工程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这真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到底如何呢?课前老师叫大家进行了一些调查,收集了一些数据。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道来分析、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一、学生汇报,分析研究 1学生汇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调查、收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调查、收集数据的情况给大家汇报。谁最先来汇报?

教师:哦,你调查的是三峡库区内的污染情况。 (板书:污染情况)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我是通过上网,在三峡网站上调查到的) 教师:哦,你的调查途径是“三峡网站”。 (教师板书:调查途径:三峡网站) 教师:下一个谁来汇报? 学生2:我调查到了“2001年度库区内平均降水量932 mm。” 教师:你调查的是三峡库区内的气候情况。 (板书:气候情况)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我是通过上网,在环保网站上调查到的) 教师:你的调查途径是“环保网站”。 (教师板书:调查途径:环保网站) 教师: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吗?

学生3:通过调查,我知道了“2001年发现库区内植物约4500多种,鸟类378种”。 教师:你调查的是库区内动、植物的种类。

(板书:动植物情况)那,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我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的。 )

教师:你的调查方式是“查阅资料”。 (板书:调查方式:查阅资料) 教师:还有吗?

学生4:通过调查,我知道了“2001年大于25°坡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5891万平方米”。 教师:你调查的是库区内退耕还林情况。

(板书:退耕还林情况)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我是通过走访有关专家知道的) 教师:你的调查方式是“走访专家”。 (板书:调查方式:走访专家)

小结:同学们通过上三峡网站、环保网站查阅资料、走访专家等途径和方式分别调查了三峡库区内的污染情况、库区内的气候情况、库区内动、植物种类和库区内退耕还林情况。那有关库区内的污染、气候、动植物和退耕还林的情况,你们还调查到了哪些?

学生5:我通过查阅有关三峡的书和报刊,知道了库区内2000年产生生活垃圾1116万吨;工业废料223万吨。

教师:你的调查途径是:有关三峡的书和报刊。 (板书)调查的是库区内的污染情况。

学生6:我通过看电视知道了“到2005年库区内生活污水排放量要达到118亿吨”。 教师:哦,你是通过看电视获取的信息。看来呀,看电视也是非常有用的。 (板书:调查途径:看电视)你调查的也是库区内的污染情况。

学生7:我在环保网站上知道了“2001年库区内平均气温181℃,平均有雾日357天”。 教师:你也是在环保网站上知道的,你调查的是库区内的气候情况。 教师:还有相关的信息吗?

学生8:我收听广播里知道了“库区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2001年农作物面积6203亿平方米,其中经济作物1356亿平方米”。

你是通过收听广播知道的,看来收听广播也是非常有益的。

(板书:调查途径:收听广播)你调查的是三峡库区内的农作物情况。 (板书:农作物情况) 2分析研究

教师:听了同学们对“三峡库区内生态环境”的介绍,老师也受益匪浅。但说到库区的污染情况,真是牵动我们大家的心,库区的污染这么严重,我国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和规划呢? 教师:还有吗?

教师:还有相关的信息吗?

小结:看来同学们确实花了一些功夫,知道了这么多有关库区内的信息,非常了不起。

二、分组活动,成果展示 1 小组活动

教师:怎样将我们搜集的资料,发现的问题告诉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关心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制作统计图、办数学小报„„) 教师:那下面同学们就六人一组,讨论、统一你们的意见,用自己的方式把你们搜集的信息在每组准备的白纸上呈现出来,看哪一个组最有创意! 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 2成果展示

教师:哪一个小组最先来把你们制作的“数学小报”展示给大家? 第一组:„„

教师:谁来评一评他们做得怎么样? 第二组:„„

最后,将这次活动的小报展示在自己班的墙上,或在校园中展示。

总结:同学们,你们在这次“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的积极和优秀。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使你们获益匪浅,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携起手来共建我们的三峡库区,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97,98页中的主题图和例题1,例2,以及第97~99页中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具准备】

一个长方形方框,一副七巧板 【学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长方形方框;每人一块直尺、一副三角板、一块量角器、一副七巧板、一些小棒;每人3个胶圈、一张白纸和一枝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平行四边形。请看大屏幕。 (课件直接出示5幅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指出平行四边形吗?(请同学到台上用鼠标边指边说,然后课件再呈现学生所指出的平行四边形。 当学生指到缩放尺时先让学生自己介绍。

如果学生都不认识,教师再介绍:这是一把缩放尺,它是用来缩放图形大小的一种工具)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方框)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它是长方形)

教师:对!这是一个长方形。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请大家看好了,老师分别将两只手握着这个长方形方框的两个对角,轻轻地拉一拉。变!变!变!这还是长方形吗?(平行四边形)对!这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想玩玩这个魔术吗?(想)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拿出长方形方框玩一玩。

第14篇: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2015年秋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杨远培

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钻教材,认真教学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仍然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个别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全面发展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个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教学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收获颇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这一学期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最终

五、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回顾这一学期,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子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15篇:西师版四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

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金蝉的资料和大自然中其他动物有趣的现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请齐读课文题目金蝉脱壳。 2你们见过金蝉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金蝉是什么样的?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要脱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来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能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3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及变化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后的变化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写金蝉脱壳过程的句子,然后把金蝉脱壳的主要步骤归纳出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语言的生动有趣。如:金蝉脱壳的过程作者写得活灵活现,逼真形象,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 4教师引读本段,让学生熟悉金蝉脱壳的过程。

5第3段写了金蝉脱壳后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翅膀、身上的颜色) 6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弄清金蝉翅膀和身上的颜色的变化情况。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8这奇妙的变化让作者一饱眼福,我们也感到太有趣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延伸

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我们准备开展一次动物趣事交流会,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趣事,好吗?

附: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脱壳过程:露出背钻出头露出脚抽出尾

第16篇:四年级下德育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葛燕

402班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二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本学期里,为了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我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德育为首,全面发展,

学校固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一个人是否成人更为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几个大人宠爱一个孩子的现实,德育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会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事实证明,班队活动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平时我更是利用一切机会渗透德育教育,使许多同学改掉了自私的缺点,形成了团结互助的班风,造就了良好的班级风气。半年来,我根据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收到显著成效。首先利用开学之初,抓住升级的有利时机,借助班会对全体同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迅速地从假期的散漫、生活无规律中转化到正常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了同学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形成了\"团结、务实、积极、争先\"的良好班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再者,结合学生身边的正反事例认真剖析,分析其是非,总结其教训,吸取其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完美自己;最后,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对全班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讲文明、懂礼貌教育,并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入手,使每位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习惯,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是保证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前提。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我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不下河洗澡,不到危险地带玩耍,注意食品安全,不购买小摊小贩出售的不洁食品。学生课间玩耍时也要求他们注意团结,不打架,以免出现事故。竭尽全力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管理,促进学习。

学生以学为主,学生只有学好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有了良好的纪律,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因此从开学之初,我就狠抓班风班纪,对违纪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

2017年7月

第17篇:四年级下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我本着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新科改理论知识,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并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有91名参加考试,平均分88.6分,及格率96.5% ,优秀率 65%。

一、教学方面:

(一)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这学期的工作之重。为此,我平时结合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具和教学内容,采取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利用小学生的好胜的心理,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说的好的学生,写的好的学生,积极发言的学生,都及时发一张小粘贴,给予鼓励。这对小学生而言,是对他们成绩的一个肯定;而对基础稍差的同学来说,则是对他们督促作用。

2、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备教具等。教学难点分散,课堂知识做到精讲精炼,做到堂堂清。我想法设法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快乐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例如上“How much is it ?”一节课时,我在班级创设购物商店,让学生分组购物,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语言,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效果也很好。由此可见,课前备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必关键一步。

3、狠抓日常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我认为习惯决定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我每天让学生必读十分钟英语。课前必须准备好书、笔、本等学习用具。读书的姿势要端正,听课精力要集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状态,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

4、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育人。

本学期结合校本学习计划,我认真学习了有效备课、有效讲课丛书,并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促使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要不断的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上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教学。

(二)存在的不足:

1、对差生,耐心不够。

2、评价有时不够到位

(三) 今后的打算:

1、加强教育教学新理念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

2、适当的评价,树立自信心。

对学生而言,各种评价很重要。适当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这方面还有待于本人的进一步研究。

3、加强课堂教学监管力度。

教学中,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玩别的东西等。对于课堂上的这些问题,我从教学活动设计、激励手段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可做。

4、经常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5、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备课授课,尽量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7、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撰写论文,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总之,今后继续加强对教材教法钻研,尽量让学生学得开心、轻松,争取更大进步。

二、德育渗透方面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务必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思想性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要切实抓住课内外的道德教育良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学期我认真挖掘书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第二单元我利用Good to know部分对学生进行遵守学校纪律教育,不要浪费食物,不要在走廊里喊叫,推拉等思想教育。

三、教科研工作参与情况

我一直积极学习科研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撰写论文。教学设计和课件分别获得省一等奖。

四、个人业务进修情况(岗位练功、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等)

1、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教育是一个发展性的职业,它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应坚持学习,永不间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理念,新方法。同时,我坚持自学英语《走遍美国》、《许国璋英语》、《备课技能》、《授课技能》、《人文素养》、看英文小说等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学习:

(1)认真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学习做到有笔记。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懂或疑惑的问题时,通过学校组织的研讨活动,虚心向同行请教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经常听课,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

3、每天坚持练简笔画,钢笔字。

4、按照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进行学习,做到计划、有笔记。不断反思,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5、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和写学习心得。本学期,我主要参加了网络国培计划和继续教育学习,通过学习和交流,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使我加深了对新理念的理解。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五、学困生辅导情况

1、思想上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的单词写的很漂亮”、“你是学习英语的才”“你英语说的很好,老师喜欢你,你肯定行„„”也能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2、关爱中下等生

了解中下生,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我心里时刻装着中下生,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课堂教学上分层,优差分别对待。分小组,一帮一,师徒结队。有时,我把学生领到办公室教他,有时,领到家中辅导。经常同他们谈话,让孩子体会到英语老师是喜欢他们的,消除紧张感。一学期以来,我从来没有放弃一天的晨读。晨读时,我特别注意的是差生的学习。有困难及时领读、讲解、解决。经常跟家长联系。这样以来大大缩小了差生的数量。

3、教给中下学生学习方法

每天读英语书,不会的可求助于录音机、成绩好的同学或老师。每周回家进行全面复习。

总之,我本着虚心、求实的原则,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人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收获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交给学生和家长一张满意的答卷。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18篇:四年级下语文工作总结

2016年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暑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已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 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说明: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汉语拼音:利用早读、课前预习、上课抽读等各种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②字词记忆: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 ③课文朗读: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运用范读、听录音读、自由读、有感情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

④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二、重知识迁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四年级语文课文分不仅仅是为了学语文而学语文。在语文教学中还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品质、发奋学习等的教育,因此就不能仅仅局限学习方面的教育。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家乡变化进行一个图片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品质,当学过课文可以延伸到家庭时,以“我帮妈妈做家务”为主题的班会,说说自己在家的体验,学会感恩。让学生 既学到知识又品质良好发展。

三、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存在问题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汉语拼音掌握不牢固,生字词、练习中的成语记得似是而非;

2、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差,没有耐心去认真阅读理解。

3、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有一少部分,作业格式不规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的教师就应该多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学教材,多花心思去和孩子们接触,探讨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掉不足之处,真正和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濮阳工业园区吴拐小学

2016年6月

第19篇: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刘光灿

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本人顺利的完成了四年级(3)班的班级工作。有人说:知识源于积累,经验在于总结。也有人说过,过去就是一面镜子,它能让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为了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为了能全力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教育教学事业,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所以学生民主选的干部都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我着重对其进行培养:其一,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同时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由于本学期班干部发挥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因此本班的晨读纪律较上学期有明显的好转,班级卫生也能够保持的较好。

二、思想行为养成教育。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我着重从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入手,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三、班级安全教育。

本学期中,我针对当前诸多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长抓不懈、警钟长鸣。班级开展“安全知识教育”班队活动,安全知识黑板报。坚持利用班会课、放学小结等及时对学生进行水、电、火、交通、活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了对学生的路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上

下楼梯靠右走而且要轻声慢行,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一个学年过去了本班没有出现安全问题,真正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本学期继续进行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班级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全面发展。

本学期中除了配合学校积极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参加了如“缅怀革命先烈”、“防火防震演练”、“优秀经典诗词朗诵”、“童心向党红歌赛”、学期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学校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卫生习惯奠定了基础。

六、取得的成绩:

在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班级月评比在

4、5月份都获得了流动红旗,优秀经典诗词朗诵比赛获得中年级组第二名,童心向党红歌赛中年级组一等奖。在学期知识竞赛中我班的罗朝龙、刘佳佳、龙芳菲、龙安强、龙柳等同学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七、不足之处

学生在上其他课程时纪律还不够好,班级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待提高。因此还要大力抓好学生的自觉与自律性,让他们能够很好的约束自己。

总的来说,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使自己做得轻松自在,但又决不放松对班集体的管理,自绐至终我都在追求一种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整个班集体在我的悉心指导下正向着更高更美的目标前进。我更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们班将会越来越好的。

2013-7-6

第20篇:四年级少先队工作总结下

四(1)班少先队工作总结

2010-2012学年度下学期

下楼中心学校

谢红菊

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行为品质,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要以正确教育引导为主,严格要求批评不良行为为辅,并要长期坚持不懈,从时时处处抓起,从每一个学生着手。争取形成人人讲正气,人人向上共同努力的风气。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抓好常规教育。

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开学初,调整班委会,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安排好值日生,实行个人负责制,人人参与,组长负责。我要利用晨会、周会,和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逐条讲解、讨论,逐条落实。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品德教育,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平时,要经常到学生中间,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做得较好的及有进步的同学,在同学面前大加表扬,使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通过不断地教育鼓励,使同学们有自觉性的逐渐增强,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较好的促进各种活动的开展,争取较好的成绩。人人争做学校环保卫士,学习中互相帮助,一帮一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开学初,我要在班内进行了班干部竞选,并根据个人特长明确分工,使每位班干部各负其则,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发动同学在班内找一个为大家服务的岗位,使同学们人人能为班级这个大家庭出力。我班要开展“争当值日班长”与“比一比,哪组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班级增强凝聚力。

每周的班队课上,预先指导班干部精心设计,发动同学认真准备。我尽量让大部分同学都参加,特别有意让一些活泼好动的同学,甚至后进生参加,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还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最佳成绩,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和谐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

三、加强联系。

平时,我要关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同学,我要做到经常和他们谈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耐心地帮助他们。一量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要及时性、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四、积极开展好各种活动,

本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时事热点问题开展了多次主题班队活动,如:“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我诚信,我美丽”“防震知识”“安全教育”等活动,收效显著。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了班干部的能力。总之,班主任工作就是要用细心、耐心、虚心、忍心和爱心、良心去竭力培育,功夫才会不负有心人。

《西师版四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doc》
西师版四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