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教学工作总结

2021-02-26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

——细节描写

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案例背景主题:

我让学生写两篇作文,一篇以“亲情”为话题,一篇以《介绍我的同学》为题,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着人物呆板,千人一面的问题,所写人物缺乏个性,主要原因是写人物时缺乏细节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作文指导课 “用细节描写人物”,这是高中语文新教材中两个表达单元的写作要求,课程要求能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人物,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案例设计:

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创设语言实践活动,努力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目的。我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案例实施过程:

1.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体验写作乐趣。

2.能力目标:立足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提高写人物特征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学习细节描写。教学重点:细节描写解读。

利用网页,视频,幻灯片等信息技术解读细节描写,达到直观理解目的。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实践。体验写作乐趣,展示学生习作。 教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幻灯片1)

用肖像描写导入课程,使同学们进入情境。 展示学生习作找出存在问题: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由于没有个性特征很难说这写的是谁) 幻灯片引导直观可感。 用网页形式展示内容, 。

二.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节描写,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板书)细节描写分类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认知) 细

写 外貌

语言

行为

动作

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心理

神态

作用: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三.分析事例:

1.走进鲁迅小说《故乡》解读杨二嫂细节描写,采用联想式教学。2.走进朱自清散文《背影》看作者怎样写父亲的背影的?(理解)《故乡》《背影》这些都是初中课文,课文熟悉他们感亲切,接受起来容易。

3.走进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看作者怎样用细节描写自己“雅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用细节描写自己面对困难态度,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 (重点分析细节,加深学生理解。)

4.走进一个家庭,放《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视频。提问指名回答:视频中抓住了什么细节?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视频中抓住了给妈妈洗脚的细节,传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对孩子的爱。

5.再来欣赏阎维文的《母亲》视频

明确:视频中抓住了妈妈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对孩子的爱。

重点分析细节,加深学生理解。 四.牛刀小试:(运用)

俄国青年: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教师讲解示范:“他”的前面加上修饰语,例如:身穿裘皮大衣的富人,“钱”他把一个小钱向空中一抛,钱落到地上,叮叮当当滚到乞丐的脚边。 五.学生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写细节片断。

1、一个人怕吃辣椒。

2、那孩子真脏。

3、过春节放鞭炮

4、这个人真臭美。

以上内容用网页形式展现,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增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先在本组内推选出最好的,作公开诵读的准备(限时10分钟)。 师生一起评点。

学生小组交流,评议一下,选出最佳,教师点评。

新大纲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做到这一点。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础。这样安排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细节描写习作:(展示其中一两个)

1、一个人怕吃辣椒。

他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脖子一缩,脸部的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伸出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4、这个人真臭美。天刚蒙蒙亮,一股刺鼻的脂粉味便把我“刺”醒。我知道,小姨又开始她每日的“常规作业”——化妆。

打粉底,涂眼影,画唇线,抹口红„„这些事情别说做,想想都烦死了。索性不去想这些,再睡一会儿!

“小姣,看我化得怎么样?”迷迷糊糊中,听见小姨叫我。 “不——看。”

“你就看看吧!”小姨央求着,坐在了我的身边,那浓浓的味几乎让我昏厥。

不敢描写小姨的模样:墨黑的眉毛,青色的眼皮,还有涂得血红的嘴唇„„“小姨,你是去上学还是去参加舞会?”我不无嘲讽。 小姨听了这话,反倒一脸喜悦,头一扬,“啪”地打了一个响指,说:“当然是去上学啦——”“啦”字拖得很长,听起来港味十足。小姨转身走了,望着她一扭一扭的腰肢,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六.小结:

对比之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是很难做到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更别说引起读者共鸣了。 教师总结:细节是把抽象的情转化为具体的文的桥梁。 七.作业:(实践提高)

以《军训》为题,立足军训生活,注重细节描写,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板书:细节决定作文成败 教学后记:

从上述教学流程看,首先,整节课按照认知、理解、运用、提高、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课内到课外,既忠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我选的文章都是学生熟悉的,拉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启发到位,激发起他们贮藏的真挚情感。课师生都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热烈、有序的教学气氛中度过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教学心得: 多媒体课堂让作文课“亮”起来

作文课历来是枯燥的,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导入部分吸引了学生,因为这些并问来自学生习作,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是病文。《故乡》《背影》这些都是初中课文,用幻灯片打出来让他们亲切感。《雅舍小品》《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视频,阎维文的母亲歌曲,这些都是课外的,采用网页、视频、歌曲的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生活,开拓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写作思路。 多媒体课堂让老师“闲”下来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优秀作品利用幻灯片展示增强“作者”信心。教师创设的各种语境和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生生的语言交流渠道。教师引导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绪高涨,他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完成了鉴赏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讨论后的成果展示更是尊重学生,激励教学的体现。 多媒体课堂让我“聪明”起来

从这堂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得出写作指导课也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这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并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网页、视频、歌曲等,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无论好的文章还是坏的文章都要展示,尤其是写作差的文章,学生更多关注自己作品无论好坏,教师要减少评价的话,好的文章是学习的榜样,不好的文章全班一起修改,好学生更加自信,差的同学有了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教师应更多关注差生。

推荐第2篇: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突出主线

重点抓好学生写作训练 ——“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作指导课教学反思

凤山县中学

罗秋月

以事写人,是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与写作中似乎没有谁不熟悉。可真正教了,才发现它好似一项工程,繁琐而巨大,想把它教好让学生写好是这般艰难!诸多问题自己根本没搞明白,又怎能让学生明明白白。反思这节作文指导课,我在以下几个环节中需要反思,让今后的教学环节更能主次分明,主线突出,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准备过程之初,我所设定的目标诸如“抓住人物特征 , 突出个性特点”、“抓住特征写外貌”等,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以具体事例等人物描写方法具体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但是在展开教学时发现学生的人物刻画的几种描写手法仍然粗浅、寡淡,为了描写方法缺乏感染力。我们学校教科处龙超革主任说为什么苛求一节课教会学生所有知识?我数度陷入迷茫,翻阅好多诸如此类的指导课范例资料,请教同行专家,可是浮现的难题越来越多,令我无所适从。课堂,是谁的课堂?学习,是谁的学习?目标,如何达成?高效,怎样实现?

后来,在我们语文备课组老师们的提议下,我终于摆正心态,不能仅以自己的认知来备课,应真正从学情出发,有序、有效展开教学。因而最终,我将选点再细化,将课堂目标定为从最基础的观察着手,课堂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让学生写出传神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还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环节,用时过多。为了让学生较快的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能,我采用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从回忆第二单元《小巷深处》等课文让学生说出对文章描写人物方法的感受,说说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及效果,让学生明确:通过母亲的外貌,体现了母亲为我吃尽苦头,饱受酷暑,对我爱得执着、深刻;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母亲为了“我”不怕艰辛地买冰棍;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了盲母的收养女儿善良以及喜悦心情;心理活动描写,

1 表现“我”的虚荣心,烘托养母的爱的深刻、无私。从而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会使人物具体形象,有特点。

通过课堂活动,我发现这样方法固然好,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主动,把作文课变成了阅读课,比较的过程中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是为第二个环节服务。由于切入点不很新颖,调动学生情感不够积极。老师为了尽快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没有让学生更好的把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没有完全体现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二、实战演练环节,时间仓促,学生写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课堂作文训练环节这样设计:经历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开始了忙碌的中学生活。在这期间,有父母的艰辛、斥责、殷切期望与呵护,有老师的关怀、培育、严厉和幽默,有同学的天真、陪伴、搞笑、支持和帮助„„请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短短二十分钟时间,学生不可能写出600个字文章,老师应该采用片段写作作文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本节课的写作内容。可以分组让学生从不同的写作角度表现人物。比如,分组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可以安排有专门写语言描写小组的,有专门写动作描写的,有专门写心理描写的等等,通过从不同角度写作,再学生进行比较,这样设计,学生目标明确,任务就能教好完成,更能够激发更多的同学参与写作活动,让学生较快的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作文点评没有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组织学生评议班级作文“最佳小老师”。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但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找出缺点,提升能力。

修改之前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方法:

1、阅读作文,判断是否使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 人物的特点。

2、是否以事写人,所选的事例真实、典型,是否能突出表现人物的形象。

这一环节我认为老师设计合理,但学生在评点过程中没有主动,老师引导点评没有能够做到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对精彩的表现作精彩的点评,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艺可展的效果。

2 作文教学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写作、评点、修改,反复进行,通过对学生思想意识与写作行为中目标的不断强化,通过对学生不同的描写方法的写作训练,尽可能地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更好地引领他们写好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更能准确的刻画人物。

一节课尚且需要如此研究,何况所有课堂。如能把平时每一节家常课都当做公开课上,也把每一节公开课当做家常课上,静下心来思考,是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下一步下下步要做什么„„教与学、师与生,收获的会大不同吧!

通过本节课反思,我觉得只有反思才能有进步。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这样,教师的终身学习,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附:教学课堂设计

以事写人,具体刻画

----------“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作指导

凤山县中学

罗秋月

写作目标:

(1)通过读写联系,初步掌握利用人物描写方法和以事写人具体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培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难点:

通过读写联系,初步掌握利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以具体事例等人物描写方法具体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

一曲《同桌的你》,曲调悠扬,旋律清新,展现了一个把心事写进日记、爱哭、天真无邪的同桌女孩形象。欣赏这首歌,我有一种感受:写好一个熟悉的人,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写作文“我熟悉的一个人”。说起写作文,我们好多同学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其实我们学过的文章会给一些启示。

二、整体感知:

(一)回忆第二单元《小巷深处》等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再说说说说对写人方法的感受。

1.说说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及效果:

3 (1)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不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补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

明确:母亲的外貌,体现了母亲为我吃尽苦头,饱受酷暑,对我爱得执着、深刻。 (2)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母亲为了“我”不怕艰辛地买冰棍。

(3)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

明确:动作描写,体现了盲母的收养女儿善良以及喜悦心情。

(4)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明确:心理活动描写,表现“我”的虚荣心,烘托养母的爱的深刻、无私。 小结点拨:

(1)在第二单元其他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两弹”元勋邓稼先》中能找到类似的人物描写方法吗?

(2)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会使人物具体形象,有特点。

2.《小巷深处》文中的养母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她为女儿做了那些事,从而表现盲母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巷深处》文中的养母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所做的事有: ①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 ②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③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 ④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⑤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 ⑥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

⑦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

⑧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这些琐细的事表现了深沉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本文通过写这些生活琐事,展现了母亲吃苦耐劳、坚强执著、深沉无私爱养女的性格特点 。

(2)养母令人崇敬,有这样的母亲是养女的幸运。课文这样写养母,是否给我们写人作文一些启示方法呢?

明确:以事写人,体现性格特点。

(二)小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对写一个人有一些什么收获?(出示小结) 写人可以通过人物描写方法,以典型事例写人,刻画人物形象。

4

三、巩固训练:

1.为了巩固成果,接下来进行一个 “我说某某二三事”的活动,比比看哪个小组方法得当、贴切、精彩,能让其他的同学感觉特征突出,能感受人物性格。

要求:①使用本节课所学写人方法;②男女同学们各推举一个代表参与;③某某,是我们熟悉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亲戚。

2.教师巡回关注、指导、点拨 3.评选优秀发言组。

四、实战演练:

经历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开始了忙碌的中学生活。在这期间,有父母的艰辛、斥责、殷切期望与呵护,有老师的关怀、培育、严厉和幽默,有同学的天真、陪伴、搞笑、支持和帮助„„

请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五、作文评改:组织学生评议班级作文“最佳小老师”。

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但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找出缺点,提升能力。

(一)评改建议:

1、阅读作文,判断是否使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 人物的特点。

2、是否以事写人,所选的事例真实、典型,是否能突出表现人物的形象。

(二)展示典型作文,并现场评价。(展示典型作文)

(三)评议班级评改作文“最佳小老师”

六、课堂总结:

写人的作文,应用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选取具体典型事例,以此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5

推荐第3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读书笔记的习惯。

3.向学生推荐有关父爱的文章,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感受父亲那如山般厚重的爱,感受爱的力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父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阅读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展示父与子的图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的的父亲用“爱”的力量,将埋在废墟中长达38小时的儿子成功的解救了出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最终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是父爱的力量创造了这一奇迹。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感受父爱的无穷力量,所以这节阅读指导课,老师给大家推荐的文章是《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二、回顾方法,整体感知

1.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引导学生汇报: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描写方法、修辞方法、阅读感受、人物品质等。

2.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这篇文章,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可以是速读、也可以是粗读、细读、赏读。

温馨提示:

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自由读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勾画词句,标注理解

(1)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句子并做批注。 3.明确手法,领悟表达

(1)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重要内容。 (2)体会情感

第2、3点是为了绘制思维导图时添加关键词和图标做准备。 (4)展开想象,绘制导图。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专用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地勾勒出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感知课文和了解课文。

引导学生概括出:朗读法、圈点勾画法、批注法

三、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相应评价。 预设:A、(出示):“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起注意地用大拇指擦去刀锋上的血迹。”

①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每个小组可针对这句话谈不同的体会)

【我感到父亲很痛苦。你看,他是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从“轻轻地”“很慢很慢地”这几个词我们就可以想象父亲在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啊!】

小结:这就是读书,透过字的表面,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见解,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父亲的痛苦还可以从哪看出来?“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黑”

当腰刀无比精确地插进父亲的左胸时,那是一种揪心的无法忍受的痛啊!难怪父亲会全身颤抖,嘴唇瞬间乌黑!

③是啊,父亲的胸口在流血,在这样极度痛苦的情况下,父亲是怎样做的啊?

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父亲的胸口剧烈的疼痛,他的全身在颤抖,他还笑得出来吗?这笑有什么含义?

(他这是在勉强地笑!这是笑给女儿看的,他想掩饰自己的痛苦,让女儿觉得他并无大碍,不想让女儿有所察觉)

④那么,是什么支撑他在这样痛苦的情况下做了这些呢?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女儿深深的爱呀!) 带着我们的感受一起读一下第三自然段。

⑤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父亲因剧痛而扭曲的表情。那么父亲此时可能想些什么啊?

【父亲想:千万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坚持,把女儿平安地交给妻子。我不能死!为了女儿,我一定要撑下去。】

预设B、父亲被洞穿心脏当时的这些举动让我们感动,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比较深?

“以后3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比上一分钟更衰老,苍白,他看向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①请大家认真地、用心地读这一自然段,小组交流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我仿佛听到父亲为女儿唱摇篮曲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我仿佛看到父亲正用颤抖的双手为女儿系美丽的蝴蝶结。 我仿佛看到父亲带女儿去看蔚蓝的大海时,脚步是那么的无力。 我感到父亲的歌声是那样地深沉!

我仿佛看到父亲盯着女儿熟睡的脸庞,无奈地流下了眼泪。 我仿佛看到父亲越来越衰老,脸色越来越苍白。 我仿佛看到父亲看到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②同学们,父亲为女儿唱摇篮曲,系蝴蝶结,带女儿去看蔚蓝的大海,他做这一切时,真的是“照常”“一切如常”吗?

③父亲都在忧伤些什么啊?

让我们再去读读这看似轻松平常,读起来却异常沉重忧伤的句子。(三

预设C、抵达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①“笑”这是文中写父亲第二次笑了,你又是如何理解父亲的笑的?

是啊,这一个“笑”字又包含了父亲的多少无奈啊!

②父亲在女儿脸上刻下的仅仅是个吻吗?刻下的是父亲对女儿全部的爱呀!

小结: 正是这份凝重的爱【板书:爱】使一个被洞穿了心脏的人重新站起;正是这份深沉的爱使这位坚强的父亲多活了三天。

四、朗诵诗歌,升华情感 父亲,

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用他那坚实伟岸的身躯将我擎起。 父亲,

是一架登天的长梯,

用他的高度帮我攀登梦想之巅。 父亲,

是一条淙淙流淌的河流, 用他毕生的血液灌注我茁壮成长。 父亲,

是一棵青翠的白杨,

用他的绿荫为我遮挡生命中的风雨。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那份厚重的父亲伴随着我们,那份沉甸甸的父爱滋润着我们,那份殷切的期望注视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心地去感受、去体会、去回报这如山般的父爱吧!

作业布置:推荐读物《背影》

推荐第4篇:写字指导课教学设计

写字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笔顺的书写方法。体会中国汉字的字的结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学会基本的笔画笔顺的写法 ,体会中国汉字的字的结字规律 。 教学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字帖(每生一本)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让学生会认读和书写。

二、练写字帖的指定一个字,老师巡堂指导。学生评价 。

三、课堂练习(练写字帖里面的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中国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

2、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

推荐第5篇:毛笔字指导课教学设计

毛笔字指导课教学设计 ——独体字和上下结构

执教

周海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写字指导,让学生掌握独体字和上下结构字的结构规律特点; 2.通过写字指导,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环节:

激发兴趣→巩固写姿→学习方法→学生临写→独立临写→佳作展示 检查准备

强调握姿

观察仿写

集体评议

组内互评

课堂总结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检查准备: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毛笔字作品。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课件出示“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

(2)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写出漂亮美观的毛笔字吗?(想)那好,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准备工作做好没有?

师巡视检查。

2.巩固写姿,强调握姿: 过渡: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完成得不错。还记得书写毛笔字的正确写姿吗?(课件出示: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同学们的写姿正确吗?下面,抓起毛笔,互相检查一下姿势是否正确?(学生互相检查)师再次强调握笔姿势。

3.学习方法,观察仿写: (1)出示:入木三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看看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他们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入、木、三。这三个字是独体字,分是上下结构的字。 师:如何写这三个字呢?它们有什么书写规律呢? 课件出示:中竖宜正

底横宜长

同笔求异

交叉求中

突出立笔

斜中求正。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

解释:何为中竖宜正?比如“木”,这一长竖应写在竖中线上;

何为底横宜长?比如“三”,最下面的横应是最长; 何为同笔求异?比如“三”,三个横不能一样长,要有长,有短。 何为交叉求中?比如“木”,撇和捺要从中线起笔; 至于“突出立笔,斜中求正”。如“入”,应先是捺,不能把字写倒下来,要注意平衡。

(2)下面,请同学们找开毛笔习字册,翻到第15页,将“入”、“木”、“三”、“分”这四个字描摹一下。

(生描摹,师巡视指导。) 4.学生临写,集体评议:

㈠⑴同学们描摹得不错!下面开始临写“入”,请你们认真临写,争取把字写好,一会儿把最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

(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⑵选择优秀“入”字,展示台卡座展示,表扬好在哪里? ⑶对照自己的作品,找出优点和不足,及时修正。 ⑷再次临写“入” ㈡同方法临写“木”、“三”

师:如何写“分”呢?它有什么书写规律呢?

课件出示:重心相聚,比例得当,收效适宜,注意穿插。 临写“分”

5.师:刚才同学们写得很认真!毛笔字习字册上还有一行,请同学们认真写,写完以后,小组内推荐最优作品参加集体展示。

⑴学生临写

⑵欣赏佳作,积极参加评价。 6.小结

四、总结(略)

反思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毛笔字学习中,重在持之以恒,要想让同学们做到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在中午写字课时间里被动的练习,还要渗透一些名家的习字故事,欣赏一些名家的作品,特别是对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多作肯定和在课室里进行展示,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严格训练,积极评价 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基本笔划入手,让每一个同学掌握每一种笔划的行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些基础上再进行结构练习。对学生的每一件作业都要进行及时的批改,对其问题进行针对性地的提出建议,有代表性的作业要在全班进行点评,一定要多给同学们以正面的鼓励。

三、以优辅差,整体提高 在现阶段学生的训练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为了使他们的水平能够得到均衡地发展,我想利用学生之间的这种差距,让对毛笔字书写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对一些不够认真的同学进行辅导和监督,促使后进生得以提高,缩短同学间的差距。

四、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写好毛笔字,工具和材料也是很重要的,首行墨的选择,一定要选好一点的,如书画墨汁、一得阁等;毛笔的选择。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购买,家长可以帮忙买一下。

推荐第6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名人传》阅读课教案

涉县原曲中学 李涛

教学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及他的《名人传》,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揣摩和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通过比较阅读领略《名人传》与《〈呐喊〉自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3、树立正确的名人观,呼吸真正的英雄们的气息。教学重点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名人观,呼吸真正的英雄们的气息。 教学方法: 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名人效应”实在是威力无比。歌星的一支歌曲,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甚至明星作的一款标新立异的时装,都会令众多追星族青睐、追求、崇拜。而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名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真真正正值得顶礼膜拜呢?让我们走进罗曼•罗兰,走进《名人传》,去寻找答案吧。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名人传》一文。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自读方法指导

(1)对罗曼•罗兰及他的《名人传》,同学们比较生疏。所以要达到深刻、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其一要认真、反复地阅读文章,书读百遍,才能其义自见;其二要借助相关资料拓展性地研究阅读。

(2)前面,我们刚学过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两篇文章都是自序,可尝试运用比较阅读法,在对两篇文章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的异同对比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2.发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每个同学一份)。附资料如下: (1)作者简介

1866年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小的时候他身体很弱,但他的心灵却有着非凡的敏感,莫扎特、贝多芬等的音乐使他入迷,莎士比亚的剧本对他更具有奇异的魔力。1889年,罗曼•罗兰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作为官费生前往罗马研究历史。1892年回国后,他先后在巴黎几家中学和巴黎大学教授音乐史课程。在90年代中期发生的德雷福斯事件的影响下,一个信守个人主义的罗曼•罗兰不由自主地为社会主义思想所吸引。 罗曼•罗兰的初期文学活动集中于历史戏剧的创作,那时他认为戏剧是直接影响群众的最有效的手段。他的戏剧创作主要成就是以19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戏剧。”

罗曼•罗兰前期世界观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在他的第一部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都充分袒露了出来。一方面,他无情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堕落,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通过克利斯朵夫的经历,控诉了资产阶级社会对艺术才能的摧残。另一方面,他笔下的克利斯朵夫终究不能理解群众,而到骄傲的孤独中去寻找安慰,最后竟然与敌人和好,向现实妥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罗曼•罗兰正在瑞士。战争使这位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精神上感到莫大的痛苦。在这年的9月,他发表了《致霍普曼的公开信》,谴责这位德国作家为德国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效劳。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反战的文章,揭露这场战争的罪恶性质,后来,他把这些文章汇编成著名的文集《超脱于混战之上》。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44年12月30日,曾为祖国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而不断探索和奋斗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与世长辞。

(2)《名人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撰写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介绍,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作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担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为我们奏响了一支英雄交响曲。

(3)《名人传》中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留给后世的不朽的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播送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所谓的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那种人凭借强力,在虚荣或个人野心的驱策下,只能为人类酿造巨大的灾害。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4)罗曼•罗兰认为在这个腐朽的社会上,鄙俗的环境里,稍有理想而不甘于庸庸碌碌的人,日常都在和周围的压力抗争。但他们彼此间隔,不能互相呼应,互相安慰和支援。他要向一切为真理、为正义奋斗的志士发一声喊:“我们在斗争中不是孤军!”他要打破时代的间隔和国界的间隔——当然,他也泯灭了阶级的间隔,号召“英雄”们汲取“英雄”的勇力,结成一支共同奋斗的队伍。

(5)罗曼•罗兰的这篇序言是与《贝多芬传》同样著名的。它记录了罗曼•罗兰的思想历程,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形象:对人类前途坚定的信念,对于人的至善的渴求,在探求光明的道路上与困难和苦难战斗的勇气。

(6)罗曼•罗兰从贝多芬的人格和音乐中汲取过力量,得到过鼓舞,“唤醒了永久的生命的火花”。所以,他才能那样充满激情地写出《贝多芬传》。他在那里面寄托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通过贝多芬的形象,向那些在生活的重压中苦闷、彷徨、挣扎的人们发出了真挚的呼唤,希望他们振奋地抬起头来,坚定地迎着风浪前进。

三、结合课文内容,在学生自行研读的基础上,设计探讨性问题,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设计探讨性问题如下:(可用多媒体投影显示) (1)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缘由是什么?

(2)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名人”“英雄”是什么样的人?

(3)罗曼•罗兰为何“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4)与《〈呐喊〉自序》一文相比较,本篇序言在内容、结构布局、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5)从这部名著中你得到了何种启示?

2.分组讨论以上问题,每组选一人代表本组发言。

四、学生交流展示,明确,教师强调。

五、课堂小结

课文不仅使我们了解了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更重要的使我们对“英雄”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同学们,让我们以巨人为镜,远离平庸,远离浮躁,远离功利,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六、布置作业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请结合上面文段,搜集贝多芬的材料,以“用痛苦换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1)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缘由,在序言首段已有所昭示:“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正因为如此,罗曼•罗兰想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人们„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自由的空气”就是《名人传》,“英雄们”就是他所崇拜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作者创作《名人传》就是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

(2)在罗曼•罗兰看来,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真正的名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

(3)罗曼•罗兰为何将首席英雄的位置给予贝多芬,我们认为一方面取决于他的英雄观,正如文中所言:“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更重要的是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贝多芬的艰苦始于童年,他的一生一开始就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当他要展开美好的人生年华时,肉体的痛苦给予他以致命的打击,音乐家赖以生存的听觉开始失去,爱情也折磨着他的心灵。面对双重的人生重击,贝多芬选择了坚强,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发出坚毅的呼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把悲观深藏在心底,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了奇迹;他历尽坎坷,却给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乐章。是他的超凡的精神力量感动了罗曼•罗兰,震撼了罗曼•罗兰。

(4)《〈名人传〉序》与《〈呐喊〉自序》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紧扣成书缘由这一中心着笔。《〈呐喊〉自序》一文则以叙为主,夹叙夹议,按时间顺序组材,以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表明了写书的意图。而《〈名人传〉序》则将叙述、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依次说明了撰写《名人传》的缘由、目的,传记中人的命运、精神,以及作者的希望。

(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崇高感。对贝多芬的,对米开朗琪罗的,对托尔斯泰的,对罗曼•罗兰的。罗曼•罗兰的英雄观彻底打碎了我们虚幻的追星梦,使我们认识到: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充满机遇,充满渴望,必须勇于承担苦难,笑面人生,才有可能成功。 (学生发言完毕后,齐读课文,再一次感知、领悟,将没有理解透彻的语句划上着重号)

四、质疑、解难,探究提高

学生提问:文中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应如何理解?

教师回答:这句话强调了人格伟大的重要性。正如文中所言:“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这句话则表明了罗曼•罗兰的英雄观:能承受苦难、战胜苦难、同情弱小者、救助苦难者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

学生提问:“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这句话是否也强调了真正的英雄应该能笑面灾难这一点?

教师回答:可以这样说。因为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着力刻画的就是传记主人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眼中的英雄,都是能战胜苦难的。 学生提问:如何理解“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这句话?

教师回答:我认为这句话肯定了英雄身上最本质的东西。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首先应该有一颗仁慈善良之心。这是成为一个英雄的先决条件。

推荐第7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喜欢)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本童话故事,题目叫《长胡子的松树》,作者是伍剑,咦,松树怎么会长胡子呢?好玩吧?里面的故事更有趣。翻开目录,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短篇童话。

二、提供例文,指导阅读技巧

1.读封面。

2.读目录。有《收购牢骚》《老舅的妙方》《泥土的朋友》等几十则童话故事。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读一本课外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一篇美文。好,现在我们选择《泥土的朋友》这则短篇童话来读。我想了解一下,平时你课外读到一篇美文,怎么去读呢?1分钟回忆一下。

3.学生回忆阅读技巧,指名分享阅读技巧。

4.教师提供阅读技巧。5.学生完成阅读技巧的第

1、2步。6.读书重在积累,读到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哪方面去积累呢? (教师提供积累的内容) 7.学生完成阅读技巧第3步。 8.交流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

9.改写句子,改成排比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10.阅读技巧第步:摘抄5个好词、3个好句。

11.阅读技巧第5步:背诵精彩句段。请两位同学展示背诵。 12.阅读技巧第6步:交流读后感受获收获。

三、积累和运用的重要性

阅读最大的收获是:读有所摘,读有所记,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把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运用到写作中去。

四、回顾阅读技巧。推荐《长胡子的松树》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书犹药也,多读可以治愚。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书,读好书,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下课。

推荐第8篇:教学设计:作文指导课

作文课:链接生活,由事生发,快乐作文

授课:陆庆开

适应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的:

1、通过点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

2、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写出有一定观点、看法的小文章

3、能通过教师的点拨,在平凡生活中找重大材料,能够立意,确定主题,写有价值的记叙性文章

4、通过材料,能举一反三,充实材料,写出观点鲜明的议论性文章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1、眼到、耳到,五种感官触及到,心灵感应到。

2、流利表达,会概括事件的大意,会流畅表达一段让人明白的话。

3、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难点:

1、学生收集信息的方式;2如何让学生立意;

3、通过材料来确定主题

一、复习(6分钟)

评点周记

任务是:想像续写+见闻感受一篇

亮点;不足学生谈体会(二名学生)教师作点评(刘练、孟景、刘震、莫元) 创设情境

1、由景生情:举一例—晚上看见学生吃宵夜的情形

2、请二名学生发布近期校园内外的新闻(200字左右)

事先交待清楚: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

A、学生评价(语速、普通话、新闻要素)

B、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抓住典型,一言敝之(简洁)

C、新闻要否评价要不要想像、虚构、夸张?它有啥特点?而记叙文呢

二、新课

1、教师引言社会生活就是千姿百态,什么都有,什么都可能存在,美与丑并存,真假有可能都兼容。只是你有没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发现生活真善美,假丑恶;扬正气,鞭龌龊,敢摆事实点线面,扳真理。

2、出示课题:链接生活,由事生发,快乐作文

(一)大家说(15分钟)

1、谈名人作文

老师引导学生说说学过的文章,作者被生活触动而写出惊世之作?文中引发哪些感受成为社会关注的主题?

(三名学生谈作品,教师适时启发:初一学过钟璞的《紫….》(花和人都会遇上各种不幸…)初二学过鲁迅的《风筝》、胡适的《我的母亲》.杨绛的《老王》(“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教师小结:补充相关作品的材料来源,作者的构思和立意

2,,学生回顾,就校内外的种种现象,说一句话新闻

(请学生上台把信息内容写在黑板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表达力)

A\\如校园花草争奇斗艳,园工辛勤把枝剪:不良习惯扔垃圾,万花丛中一点黑

B\\晚自习后饮食店长龙排队….夜宵生意火兴隆

C\\寝室恶作剧:半夜给人画关公;D\\顽疾不改-----教室圣地岂容赌窝!E\\手机信息—谁来断定它的圣洁?F\\学校食堂,请为学生着想!

F\\好事,坏事?G\\借钱为他过生日?H\\飙车,为你埋下祸根

亮点:今日的厕所;夜灯下的书呆子把饭卡捐给我贫困的同学

(大加赞扬敢于讲真话的同学,全班给予肯定;反对那种当面不说,后面递条子的行为)

注意学生使用的措词,讨论语言是否得体,

大家共同修改。 教师先提示,(拿其中一同学的作文来参考)学生说出,由两三名学生点评,提问:生活中你还通过哪些发现给你的启发?

3、教师小结 板书: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小有感触——引伸开来——抒发情感(见解)

4、就以上几位同学提供的信息,大家发表自己的主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说现象,谈感受,得真理,能立意,定主题。 会判断,识美丑,悟真理,巧构思,立新意 挖掘学生已知信息,使其能够陈述。 如:学校有住宿生多少?家庭每月支付多

少?有的人节约,有的人浪费,你得到什么信

息?

张三过生日了,小王把自己平时节省的生活费全拿买了礼品,等着她的,是……

李四上期借王五的30元钱,王五生病回家一个多星期,回来后没提借钱的事,李四作为他忘记了,就侥幸地想……..二名或几名学生根据内容谈构思。说说主题的确立。是先引出故事呢?还是先提出问题,再来摆事实?

教师板书:故事引入——学会举一反三——分析利弊——定论是非

肯定学生的构思和主题的价值,再给予补充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材料是否有代表性,文题和材料是否贴切(可分辨要哪个题目更好?)

教师小结:以小见大,是作家常用的写法,往往从小事中包含很多道理。记得初一时学过《散步〉初二时学过《风筝》等,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与经验,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通过链接生活,多角度去思考,会发现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写,从而拿出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品味的作品。

(二)大家写(15分钟)

1、出示材料(3分钟)

A、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家乡如何?”答曰: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一样糟。”后来又来了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和各种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同样的好,…..”旁听的人感到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待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

.B、昨天我在樊家门口听到公牛和小狗的对话:牛被绑在树桩上,脚被主人的梨耙刮开了一个大口子,主人把它卖给了屠户。小狗在地上舔着血迹。狗不无得意地对水牯说,你真可怜看我多潇洒,只要对主人摆摆尾巴,或汪汪几声,就有好吃的,你呀,累死累活,到头来就为一点伤口,主人就抛弃….牛无不自豪地说“我不在乎别人拿我怎样,但我没有白活。”“你要是没伤残多好,但也会累坏你呀”……

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这是哪类作文,能从哪方面立意?哪种立意更有价值?更有社会意义?(给定的材料,我们可以这样想?站在我们的角度,他人的角度?以大我度小我,以大局来审视一个局部)

如A中的内容可以是: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用赞赏的眼光去对待事物;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更加精彩’

B的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从社会价值上来体现:活着要有意义;从人道德良心上来说:要善待我们动物朋友;从个人来说:学会善待自己,好好活着;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说:“优胜劣汰,公牛的处境是一个悲剧。”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立意,

A、对人来说:要会善待生命(动物)

B、对狗、牛来说:要好好活着(怎么活?没人格没尊严的活?)

C、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强大,才能不至被社会淘汰(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静止?回环往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略作补充。

看到这里,你拿到一则材料,或者耳闻目睹一件事,你会以什么方式来思考,你会写出哪种文章?你擅长记叙文体,那就设计一个情节,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用故事说人生,揭示正确的人生态度。你擅长摆事实,讲道理,下结论,那就来一篇散文性的议论文体,让你的文章,得到评委的好评。

小结:勤动脑子,合理想像,大胆构思,立意新颖,挖掘重大主题,

2、写作训练:完成思路则可以了

(三)成果展示(7分钟)

3、教师总结(2分钟)

回顾前面的周记,我们还从几位同学文中得到启发,他们善于思考,还有,在灵感来时,及时付诸笔端,瞬息的灵动日积月累,它将会让你思想越发敏锐,否则,你会感到后悔莫及,碌碌无为。在似曾相识中恍恍惚惚也就苦于下笔。另外,读书积累是我们随手拈来的资本,只有读得多,下笔才有“神”,读书破万卷…….四、布置作文“课外练笔”

就今天的几种话题任写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初中的作文教学历来是新老教师一个难突破的课题,因此,本人在学生进校始,便着手从点滴训练起,即从平时的周记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及时批改并讲评,抓好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由事感发,在短小的文章中有一定的感想,有一点个人观点。通过批改讲评,让学生谈写作感受,让同学当堂评,发现闪光,不仅在文后批下赞词,还适当参与讨论,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本次公开课以新闻发布开始,起到了诱发作用,符合学生心理,让主动权给学生,结果,课堂活跃了,每个环节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完成。但由于学生发言没有把握限时限量,细节处理不够好,导致超时近6分钟,这需要作好进一步调整。

推荐第9篇: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作文难写,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中心、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写作。再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如实记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钱”,可以自问“谁在赚钱”、“他是怎样赚钱”;“谁在用钱”、“他又是怎样用钱”;“钱的作用有多大”、“钱是不是万能”;“学生在花钱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未来的世界里钱还会不会存在”等等。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读与写相结合。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

“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

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 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学目的:能写出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一件事,按要求能写出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

教学重难点:能确定中心,并能围绕中心按顺序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用具:小黑板,白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

写一件你听到的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先确定中心,然后按顺序写,注意写具体些。(板书)

二、审清课题:

1、我们已经学过记人写事,写景状物的作文那么这次作文是写什么的?(写事)

2、写什么事呢?(写能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并且是写听到的或看到的)

3、小结:这次作文要写事是要写你听到的或看到的,能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好事)必须注意是写你听到的或看到的。

三、弄清中心选材:

1、应该怎样来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弄清这次作文的中心是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所以,按照这个要求选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

2、应该怎样选材。(1)同学们想一想,该选哪些具体材料?(2)出示小黑板:*写一家营业面积不过十平方米的小店干净整洁,小主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笑容可掬,有条不紊地打点着顾客,人们都称赞这小店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写生日那天,妈妈给“我“煮了两鸡蛋,”我“吃了一个,留给妈妈一个,写一次“我”给妈妈送伞„„*写爸爸有病在家休息,听说离他家有二百多米的一个房屋失火,爸爸毅然奔向失火的房屋,带病灭火。(3)请同学说出这三个材料哪个最能符合这次作文?(第三个)为什么?(因为写出了爸爸舍己为人冒着生命危险带病去灭火,写出了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前面两个材料?(不符合,因为不较典型,第二个又是写“我”的。(4)小结:选材时,还要注意选择别人做的事。

3、请同学们说出要选的材料。(写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同学互相帮助的吞,农民自动积资办学校的事,工人爱厂如家的事等等。)

4、强调选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出示小黑板:*写居里夫人在华沙镭研究所开幕典礼上,如何尊敬自己中学时代老师的事。*写自己第一次摄影的趣事。*写姐弟俩看电视时争吵的事。(2)第一个材料是否符合这次作文要求(不符合)写的事不是社会主义的新风尚)(3)第二三个呢?(不较典型,第二个是写“我”的)。

5、请同学们选择材料,写出来,提问一个同学所选的材料(一个自

习课,“我”在做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后来小明同学认真地给“我”辅导帮助“我”解决了困难)。

四、按顺序写

1、怎样写好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呢?(要按顺序来写,板书)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也就是写清事情的什么?(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3、在这一单元中哪篇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一夜的工作》)起因:写总理叫“我(作者)去他(周总理)的办公室,经过:写出看到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结果:写作者看了以后的感受。

4、怎样写清起因,经过,结果?请位同学按所选的材料说出怎样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写出(1)写起因:我在学习碰到困难(2)经过写小明怎样帮助“我”解决困难。(3)写结果:写出“我”的感受想法。)

五、范文评析

1、出示例文《邻居》

2、请位同学朗读例文,同学们思考;例文的中心是什么?(紧紧围绕邻居对“我”的热心帮助,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3、这中心能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不是写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写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符合,不是,是)

4、例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起因、经过、结果)

5、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起因:妈爸不在家,没人照顾我,经过:邻居来帮助“我”。结果:“我”的想法。板书)

6、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写得具体,)板书

7、从哪几个方面写具体?(睡在床上的心理活动,叔叔、阿姨的语言、行动、神态,都写得具体,)板书

8、找出例文中描写“我”睡在床上的心理活动、叔叔阿姨的语言、行动、神态的句子?

9、小结:写具体,主要把经过(发展)写具体。写好人好事重点放在发展这部分。(板书线条)

六、列提纲,写具体

1、根据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列出提纲。(一般分为三部分,即事情的起因;点明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内物,。经过:写具体些。结果:写出想法感受。)

2、请位同学说一说怎样把自己的材料的经过部分写具体些(主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神态这一些。

七、布臵作业、总结

按照你们所选的材料,所列的提纲,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写出一件你听(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题目自定。

作文指导课案例分析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一、教师课前谈话,激发情趣。

同学们,上周星期五下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到我们县著名的酒壶山春游。大家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饱览了那壮丽的山光水色。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笔把游览中看到的景物描绘出来,让读者看后,能和我们共享春游水壶山的欢乐。

二、命题立意,理清线索。1.写作文要有题目,今天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怎样给它命一《春游酒壶山》) 2.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祖国大好河山。) 3.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春游酒壶山》这篇作文时,哪个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呢?(根据学生讨们这次到酒壶山春游的游览线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

三、围绕中心,讨论选材。1.教师谈话,提出选材中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写过不少参观游览记一类的作文,有些同学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结果写出的文章像一笔流水帐。这次作 2.按照游览顺序,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根据学生讨论,老师简要板书:铁路边:奔驰的列车,望不到边的田野。河岸:清澈透明的河水,雄伟的大桥。山脚:如画的田野,鱼塘中欢奔跳跃的红鳞鲤鱼。山腰:盛开的鲜花,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像——“酒壶”带的小溪流,一排排新建的楼房。

四、突出重点,研究“静”“动”。1.教师谈话,指出训练重点。这次作文除了很好运用过去所象地描绘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能感动读者。

2.复习《鸟的天堂》一课的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随着复习讨论,教师板书:静态——形状、大孝位臵、颜色等。动态——活动、变化等。 3.具体讨论这次春游能看到的景物中哪些属静态,哪些属动态,应该如何进行描绘。

五、编拟提纲,开始习作。1.文章开头应交待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天气、心情等)(略写) 2.文章重点部分可以分几层写?(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五层)(详写,但也要分主次)

3.文章可以怎样结尾?(自然结尾,抒情结尾,议论结尾等) 4.学生编写提纲起草作文,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

情,或者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想。能认真倾听

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

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构思的能力。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

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相处,知道如何在社会中立

足,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谁来

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意? 学生说

师:是啊,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呢? 生: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安全 ----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师: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

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生说

师:是啊!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

存,学会自我保护。板书:(自我保护)现代社会,信息的高速运转,使我们目不暇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会使我们手足无措,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呢?我们该学些什么?联系我们的实际想想我们该怎么生活、怎么生存。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学生交流)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

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

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

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

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 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

里要经常通风换气。

防盗: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臵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

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

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

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

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师:现在,你能说一件自己经历的或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吗?(先

闭眼想然后小组内再说说)。

注意:说的同学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还要说一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学习别人的长处,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他指出来,帮助他修改。

指名说 互评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

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生存,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让环境适应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

的事情。也可以写我们刚刚学完的16课《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好,我们来看看我们这次习作的要求

三、出示写作要求:本次作文是二选一

1、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用事实说话,叙述要完整,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写《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

实际,语言真实自然,避免表决心式的感想。

指名读

四、写前交流

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你选择了什么习作内容?你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表达你所获得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五、回顾写作方法,指导写读后感

1、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

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

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

如镇上的人们略显

的步伐,浩浩荡

亲又吻,使劲握着

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师: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 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师: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鲁滨孙把“好处”和“坏处”进行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让我们把他列出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2、指导写读后感

师:同学们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你能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段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师:鲁滨孙的经历给了你很多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你应该怎样做?你要学习他的哪种精神?(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

师:出示下水文

指导学生评老师的作文,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进一步的指导学生读后感的写法.

六、写作10—15分钟

七、互相评改

小组相互评改,教师巡回相机指导

小组推选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展示,相互学习,共享习作的喜悦。 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改,重点评价事情是否具体有条理,读后感是否能联想自然、感情真实。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效地促成小组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之后,鼓励学生进行修改。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学风格:我觉得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例文,文章中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所以在平时的课中,如果遇到课文中有好的表达方法,我都让学生记下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在批作文时把学生作文中运用到的这些表过方法重点给他们标出来,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完成习作内容。

这次习作的内容:一是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一是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虽然体裁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讲“学会生存”,我想尝试着在一节课内让学生自选内容来写。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情,课上我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还要说一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学生说的面比较广有的说的是自身经历的事,有的说的是在报纸或是其他地方看到的,有的学生说的是人为造成的灾难,有的说的是自然灾难,但就是时间用的稍长了些。这节作文课指导的另一个重点是写读后感,先让学生用“从《鲁滨孙漂流记》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个„„人”来说一段话,他的哪种精神让你感动,进而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如何生存,如何保护自己。有的学生只说出了课文让他感动的部分内容,但是没有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能联系生活方面来学习鲁滨孙勇敢、坚强等,有的学生能联系学习方面来说学习鲁滨孙在因难面前不退缩等。于是我又出示下水文,让学生在帮我评下水文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读后感的写法,我尽量引导学生从整体去评价,然后再过渡到细节问题,由于前面学生说的内容有点多,所以后面就显得很紧,有些细节指导的不是很到位。这也许是我的能力有限吧,我是想学习名师的教学风格,在一堂课内试着指导学生写二选一的文章。以前在课本上遇到二选一或是三选一的文章,我都是每一选项指导学生一节课来写,因为是平时的课,所以时间就由自己来掌握,指导的很细。这次我想在公开课上尝试一下,这样的作文应如何指导学生来写。因为在考试时,学生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那么我们在平时做练时应如何指导学生快速的选材,快速立意呢?

不足:这节课有些前松后紧,前面学生说的太多了,所以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进完,没有学生的写和互评的时间。预设的和生成的没有达成一致。

再改进:由于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对自我保护的事已经说的很多了,所以在这节课上不要让学生说的太多,让学生回忆一下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把自我保护的事说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再指导学生说一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这样时间缩一下,后面的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就能充分一些。

作文指导课说课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一、写作分析

中年级习作教案,首先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教师要鼓励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将它们写下来。教材里列举的三方面的内容,提示了习作的不用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可以是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如《爱笑的女孩》;也可以是多角度介绍自己,如《这就是我》等。

二、教学要求:

1、通过介绍“我自己”,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和 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住特点说真话;围绕中心细表达。

3、明要求、定内容、教方法、拟初稿

重难点:在习作中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指导方法:先说后写、示范引路、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例文两则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节侧重指导写作,第二节侧重修改纠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二)、指导观察,诱导写作

(三)、开阔思路抓特点

(四)、范文引路教方法

(五)、模拟写作

(六)、修改习作

(七)、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继续完成习作,指导评改

三、设计意图

1、让学生懂得行动。学生对于平时的自己也许很熟悉,交谈中也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可一旦让他们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就不一定能写得清楚。所以第三单元的作文正好体现了这个主题。有机会让学生练练手笔,把自己的特点展示给同学或老师。我觉得指导时重在激发学生产生“心动不如行动”的习作激情。先是安排激趣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短文中是谁,带点神秘感引入课题。在激趣的同时初步让学生知道写一个人外貌的基本顺序,有利于

下面教学埋下伏笔。这么一来,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我想这次习作训练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2、在指导观察,诱导写作环节上,我用小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在汇报过程中,教师总结方法。先让学生头脑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知道要怎么来叙述自己的外貌,怎样来写自己。

3、开阔思路抓特点,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怎样让学生把自己最有特色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在介绍时又怎样让别人听得明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有难度,但也应该让他们学会讲,只要能讲他们就能写出来。于是我设计老师的引来牵动学生的说。教师先引出学生存在的一些优缺点,比如:爱唱、爱笑、爱哭等。在延伸的内容中,又可以说出性格、爱好等方面。我的意图是想先扶,然后再放,做到扶放结合;然后指导抓住其中一两个方面来写自己的特点。

4、范文引路。三年级学生写作常常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写作方法,怎样来解决这个难题呢?我采用了先写自己的优缺点当范文,引导学生学会模拟这种写作方法,教给他们懂得抓住中心句来写,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的写作,使他们知道怎样下笔。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写得风趣些。

5、修改习作。这个环节在这节课是一个新的尝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修改能力,检查学生好词佳句的积累情况。努力创设一个平台,把自己写的读给同学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在修改的过程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好词佳句,及一些修辞手法。在评价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希望学生能在轻松中获得成功感觉到习作不累,习作很好玩,习作很简单。

教后反思:

上完课,老师们的评价总体很高,可自我感觉不满意。课堂中我没能及时把学生的闪光点迅速挖掘出,让好的课堂信息白白地浪费,从中反省自己不善于利用课堂有效资源。其次,在导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够,好几处应该发挥老师的作用,可偏偏被学生精彩的表现所吸引,导致没好好地导。再次,教学任务没完成。由于停电的原因,教学环节打乱了,作文修改部分没能体现出来,一节完整作文指导课好像只上了一半,感觉有点遗憾。虽然一节课的优点比缺点多,但对于严格要求自己来说,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提高,跟老师平时指导的关系甚大,所以我不敢泻慢。只希望自己以后经常跟有经验的老师探讨,虚心请教如何上好每一堂作文课,把课堂中存在的缺点尽量改掉。

作文指导课论文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教材分析:

“一件难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册第三组基础训练的作文。通过对本单元讲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阅读课文《胡萝卜》两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叶圣陶和朱德熙两位先生修改作文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并从他们的改文中学到怎样修改作文的方法。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作文教学第二课时以指导学生归纳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这次作文训练用二课时。第一课时,根据题目“一件难忘的事情”的中心词“难忘”,提示写作的范围和中心。激发学生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的往事,选取自己最难以忘却而且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鼓励部分学生简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经过和难忘的原因。通过示范,要求全体学生先列好写作提纲后依据其顺序进行作文,力求在教师巡回指导下当堂完成初稿。第二课时,为达到学生初步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标,指导学生以所学课文为范例,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归纳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错别字、断句标点”为分步修改的步骤,使学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法选用:

为切实指导学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选用“范例方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识结构理论加以取材。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从叶圣陶、朱德熙老前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导学生重温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达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是将范例理论具体化。指导学生依据范例,创造性地归纳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统一认识后,集体编写成修改作文的程序。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具体运用自编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实质训练同形式训练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修改能力。 学生指导:

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用归纳式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学习方法,将这一学法运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第一步,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老前辈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导学生编列修改作文的程序,归纳为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将归纳的学法直接应用于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热情地将上一课时学生完成的初稿情况作简要介绍。用“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写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目标:归纳修改作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读写结合,范例提示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胡萝卜》两篇课文,从叶圣陶、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体会修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通过学生口述,从改词语、改句子、删去重复的词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错别字和标点、将长句断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确要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应该像老前辈这样对作文进行比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规律,概括方法

通过范例,知道修改文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应有一定的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老前辈修改文章的规律,概括归纳编写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正错别字、断句标点”为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用简略的文字板书修改程序为:读——词、句、字、点——改 。

四、方法实践、自我修改

按照归纳自己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是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初稿,文题对照,看作文是否突出了写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想想哪些地方讲得不清楚,哪些语句读起来有毛病,把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先作上记号,然后用修改符号按照下列顺序逐一加以修改:

(一)推敲词语。就是把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准确。依据常常应用的规范的句式,判别作文中某句话里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词语搭配是否合适。词语更换主要是使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学生在文中词不达意的典型例子词语的误用,指导时教师在不违背学生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换词法进行比较,由学生自行对比,识别某一词语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可将学生作文中使用错误的词语,用其例句作简析,让学生通过修改,逐步做到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理顺语句。就是要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修改时要逐句逐句的读,寻找不通顺的句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或是语法上的毛病。还要看句子是否按逻辑顺序排列,有无前后颠倒,句与句是否衔接连贯,合乎事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应遵循其规律。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和前后不连贯的句子,教师可选择其典型由学生识别并加以修改,在共性问题上形成共识,明确句子要通顺连贯,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必然联系,句意要符合客观事实,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

(三)删改重复。就是删去重复??嗦的词句。这是由于小学生

所接触的词汇不丰富,书面语言还达不到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和句子表情达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现近义词重复使用。加之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不能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描述,仅从某方面去反复叙说。作文修改中指导学生删去重复??嗦的词句,适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词语或近义词,视为重复,删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两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视为??嗦,应删去一句,保留自己认为已经表达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简洁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经学过的词语尚不能恰当运用,作文时常常出现句子的主干成分残缺或者是平铺直叙。对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应指定学生仔细查阅,发现缺漏,宜补则补;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该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写上。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机的联想,使学生增添完善的书面语言,尽量能够做到传情达意。

(五)纠错别字。错字别字,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笔少画的字易错。加之作文时,学生对尚未学过或未记熟的字词,暂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时一是学生自学运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师解答。将学生需求的字词板书明示,对形近、同音和多笔少画的字在写法和用法上再加指点;三是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从而训练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和识记运用汉字的方法。

(六)断句标点。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关的句子组成。作文时,小学生一般只偏重文字书写而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的一点到底或者都是句号,长句也比较多。断句,这里指的是将学生作文中的长句用逗号断开,把长句改成短句。对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标点符号错的要加以修改,无标点的逐一加上标点,达到学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阶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七)总结升华。鼓励学生学习老前辈修改文章的精神,增强修改意识,在小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原则上教师不作大而全的批发和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原意,立足于学生的原文,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初稿中发现问题和自己修改,激发学生修改意识和兴趣,修改时要学习叶圣陶、朱德熙先生修改文章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修改即使到了学生誊写作文时,也要激发学生要有边誊边改的修改意识。誊好后还要边读边审。从而养成反复阅读、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逐步学会能够修改自己的作文。

作文指导课说课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一、说教材

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也用过一些具有创意的特色教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称得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小学生怕作文仍是当前小学作文中的一大突出问题。

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自主交际和习作,为学生留下更大的创作空间,我选择了此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它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四。这是在学习了第四组以“他们感动我”为主题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一则公益广告,和一件感动的故事片段,引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说说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感人的事。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的材料,并用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叙述具体,表达清楚,感情真实。

情感目标:突出感动的地方,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以学生学会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详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事情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二、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要求和新理念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教师则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继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激趣导入法。先通过导入谈话、联系身边的事交流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②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③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写好记事作文的方法,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

2、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我采用下列四种学习方法:

① 讨论法。仔细阅读习作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感人的事。

② 归纳式。归纳式是指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

③ 修改法。学生个人修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后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④ 评定法。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说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从旧知中去总结,去发现,给空间让他们运用新知去判断,去说话、去写作。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三)、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四)、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五)、独立作文,妙笔生花

(六)、评议习作,悟得方法

第一环节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这个环节是基础点)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开门见山谈“感动”。师三言两语引出“感动”一词,然后播放身边耳熟能详的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感动”。这样习作就有了源头,学生才能产生动笔的欲望。

第二环节 :审清题意,明确要求(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如何审题)

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后,我便引导学生读作文要求,把握写作的中心,掌握作文的重点。从而学生能正确地把握题意,明确写作范围,确定作文的写法。

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

①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② 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

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 第三环节 :开拓思路,精选题材(这是整节课最重要的环节)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我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① 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接着问:

②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③ 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④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⑤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或者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这些问题的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回忆与乐于叙说,符合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2、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第四环节 :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习作主要是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事,激发他们学会感恩,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我通过先出示相关问题,再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抽学生说说感动自己的事,以此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 第五环节 :独立作文,妙笔生花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第六环节 :评议习作,悟得方法

① 选取一两个学生的习作,让他们自己读,幻灯展示,大家评议,指出好的成功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

② 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文指导课论文

东方红小学 李岩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教师怕教作文,感觉难以驾御,效果甚微;学生怕写作文,总是不知写些什么;家长怕辅导作文,只知道买来各类辅导书,而走入误区。只闻“妙笔生花”、“出口成章”、“思如泉涌”,为何在现实中,学生却是面对写作“愁眉苦脸”呢?传统语文教学局限于要求学生根据命题,立意、表达,而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此显得被动而低效。由此可见,作为教师,转变观念,立志作文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如何走出困境,使我们的学生变“要我写”为“要我写”,“文思如泉涌”呢?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如泉源,文章为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生活积累,“泉源丰富不枯竭。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是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的,可以说:“生活无处不飞花。”处处可以发现写作素材。可为什么一写“一件好事”,就是“拾到钱包交还失主”或“扶盲人过马路”呢?一写“老师”,就是“带病坚持上课”或“下班给差生补课”呢?这千篇1律的选材,原因就是学生有生活,但少积累,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因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和孩子们擦肩而过。因此,作为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用心体味生活,还要教给学生积累生活的有效方法,切实地为学生习作开启一个个“泉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观察自然。

首先,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万变的姿态,向孩子们展现其无尽的魅力。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有其独具的风姿;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又有其无穷的奥秘;花木果实点缀着大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总是那么新奇,那么有吸引力。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赏菊、冬季赏雪,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也激发其表达美的愿望。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多角度、有顺序、分主次等观察方法,还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一颗童心”,我们不应以成人的理解和期望去限制甚至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个性,而应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这样,胸中才会蓄积起他们自己的“生活”,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童趣。

如每年春游,老师总免不了要布臵作文,要求往往是:“仔细观察,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殊不知孩子不像成人,他们一般不会在河岸柳堤上漫步,驻足观赏春之美景。他们更喜欢的是在草坡上打几个滚,在花丛中追几回蝶,但这不正是他们以一颗童心在感受着春天吗?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的发现,哪怕在文中,只写到一棵小草的绿,或“一只蝴蝶停在我的手心。”那也是一个春的讯息,一种独特的感受,教师应“会意”,甚至“满意”,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那效果会更佳。

2、关注生活。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许多可以成为题材的人和事,虽从学生的眼前闪过,但由于他们他们心不在焉,熟视无睹,使机会一次一次从眼皮下溜走。因此,我感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做个有心人很有必要。

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在各种各样的事物面前,常常被无意性和情绪性所左右,观察时东看西望,顾此失彼,抓不住事物的特点和事情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外,教师应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认识能力,辨别是非,正确认识事件,人物,培养鉴赏美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教师做有心人,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捕捉周围事物的能力,并逐步使学生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敏锐地从繁杂的事件中找到有价值的素材,从万变的状态中抓住事情的关键。第二,要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学生的生活圈子较小,接触到的人和事看似有些重复和雷同,很多学生的感觉显得迟钝和麻木。他们很少去咀嚼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也很少去关心他们。要他们写写文章,表达感情常常是无病呻吟。如写《我的老师》一题,除了多加几个“啊!”,就是加几个诸如“红烛”、“春蚕”之类的比喻,没有什么真情实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我总是反复例证,告诉学生,从日出到日落,在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并留住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我建议学生建立一本小册子,专门记录生活中让自己产生“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的生活片段,取名为“心动一瞬”。慢慢的,在这小本子里,我看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片段: “今天,我一进屋,闻见一股香气,跑到阳台上。呀!那盆兰花悄然盛开了!那花瓣紫中透粉,嫩生生的。一闻,一股香味沁入心脾,真舒服啊!”

“没想到,同桌竟真的动手撕了我的本子,看着一地的碎纸片,我气

得浑身发抖,攥紧了拳头„„”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感情细腻了,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容易从更多的身边小事中产生诸多感动,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别人。 有了丰富的观察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学生再也不用担心写作时感到“无米下锅”了。

二、精心指导,“小溪活泼永不停歇。

有了丰富的泉源,如何让这“源”中之水汩汩地涌,让小溪欢快地流动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一) 激发习作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对写作这项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来说,兴趣更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没一点兴趣,写出来的文章如嚼白蜡,又有什么意义?因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自己命题,“是我要写”

教材或教师命题,有时往往会因为命题不当,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是老师“要我写”。“没什么好写”又要“硬写”,有的学生只好动搬西抄,敷衍凑数。如一次“接力赛跑“,教师如命题为“愉快的接力赛”就有许多学生犯了愁。有的因为“棒子掉了”而“自责”,有的因为人数规定而没参加,怎么个“愉快”呀?作为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如让学生围绕这次“接力赛”自由命题,那情况就好多了。有写为赛场上一显身手而兴奋不已的,有写因失误而捶胸顿足的,也有写作为“拉拉队长”而“欢呼雀跃”的。这时,孩子们的作文才是为自己而写,是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是我要写”。

2、放飞想象,“多有趣呀!”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性,童年时代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现在的孩子许多是浸泡在童话故事中成长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个特点,让学生放飞想象,写写童话、科幻等体裁。形式可以从教材的补写、续写开始,如学了《课桌椅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想象:几星期后,丁丁又来到教室,听到了什么?或想象教室里,还有谁和谁会对话?随着年级的增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梦幻型、编创型、科幻型想象。可以不指定题目、篇幅,要求不要过高,任学生海阔天空,

浮想联翩。

就小学生而言,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也往往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也会越有情趣。学生写着自己的话——“童话”,读着自己写的故事,感到“多么有趣呀!”

3、交际运用,“真有用啊!”

一封封信,一张张贺卡,一段段表情达意的广告词,看到这些,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盎然,。其实,这都是“交际作文”课上的作品。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班队活动,兴趣活动,引导学生竞选演说辞、土特产介绍广告词、导游词等,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能在交际生活中派上用场,多么自豪啊!他们会从中认识到作文的“有用”,认识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这类作文的特点是清楚简洁、语言生动、特征鲜明,为今后学生生活中与人交际表达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还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学生喜欢的习作形式,如“情境作文”、“音像作文”等。

(二)、呵护无瑕童心。

亚里士多德曾说:“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性中的真、善、美。童心、童话、童真则是真、善、美的源泉。但可惜的是,在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单调乏味、千篇1律的内容,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情感。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曾说:“写作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呢?在作文教学中,呵护无瑕的童心已是迫在眉睫。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走近学生,童趣回归。儿童与成人的个性、兴趣、认识规律及心理特征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应自觉学习儿童心理学,多留心观察学生,以平等的态度,甚至“蹲下来和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的喜恶,尊重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投入自己的全部感情,急他们所急,乐他们所乐,忧他们所忧,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会渐渐敞开心扉,变得敢说、乐说。

如有一次,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玩具》。原以为,现今的孩子,玩具堆成山,一定有内容可写。只要教会学生从外形、用途两个方面去写就行了。结果,我失望地发现,学生作文枯燥、干巴,特别是写到“用途”部分,学生大同小异地写着:“每当我作用做不出时,它(指那玩具)就像在鼓励我。每当我心情不好时,它就会逗我开心。”等空话套话。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二天,我让学生把玩具带到学校,和他们一起玩了大半节课。小猫叫了,小狗跳了,遥控车开了,

洋娃娃说话了,学生的作文也写活了。如:

“只要我轻轻地一拍熊宝宝的小屁股,它就会呼噜、呼噜地打起鼾来。我仿佛看到他的腹部一起一伏,涎水都快流出来了。每晚,我都和他一同进入梦乡。”

“那一串串风铃,平时就挂在我的床头,风一吹,叮呤、叮呤,好象在唱歌!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我最爱听风铃给我唱歌。”

“那套军事玩具,就像把我带到了深山丛林,我也似乎变成了一个战士,在山沟里埋伏、歼灭一个个敌人。”

赞可夫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而只有理解儿童,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童心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才能形成这样的氛围,我们的作文指导才更有实效。

2、激活语言,释放童真。

正所谓“童言无忌”,儿童语言淳朴、大胆、率真、不顾情面、少有忌讳,这是十分宝贵的。叶圣陶先生早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为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表达,让童真释放出来。

如有一次,学校组织打针,学生你推我挡,都害怕打针。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事后,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感受。有一个学生写到:“从教室走到劳技室(打针地方)平时只要几十秒钟,可今天,我们几个却推推搡搡,走了足足五分钟。平时,健步如飞的体育委员也走得慢极了,没一个人想走在最前面„„”

多么真实的内心独白啊!我想如果批评教育一番,恐怕这一点点童真就失之不保了。在征求他们同意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打针感受”,他们一边念,一边自省,事后也能认识到要“勇敢”,这不很好吗?

又如,一个学生写玩具时写到;“那个汉堡包音乐盒,真像是真的!每次看见它,我总想凑上前去闻闻那香味,有时还忍不住伸出舌头去舔一舔。”他觉得难为情,问我这样写行吗?我肯定地说:“这就是你的真实感受,写真话,老师欣赏你!”

在作文课上,我总是强调,只要是真话,心底里的话,都可以说,老师都爱听。一次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给那些冒着傻气、灵气、正气、虎气的话语下,打上红圈,看见他们拿到作文本时的喜悦,我觉得童真正被释放。

童心、童趣、童话、童真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应珍惜它们,让它们永远闪烁光芒。

综上所说,只要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生活积累,在指导习作时精心设计,呵护童真,那学生定会做到“乐写”、“会写”,“文思如泉涌”!

作文指导课教学随笔

东方红小学 李岩

有人曾经问过:“作文指导、批改、讲评,哪一部分重要?哪一个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人说:“作文指导重要!”

有人说:“作文批改指导重要!”

有人说:“作文评讲指导重要!”

而我的看法是: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然而在作文训练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重视了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却忽视了作文的讲评,结果是劳而坎功,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成文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但是实践告诉我,更重要的环节还是批后的讲评,因为作文的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升华,是作文批改的综合、继续,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学生今后作文指明了方向,提高学生作文欣赏与鉴赏的能力。如:今天下午,我利用了以下三篇习作进行作文讲评,通过评讲三篇作文,让学生再次熟悉、巩固写读后感的方法;并且懂得欣赏和评价别人文章的优劣,进行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对作文评讲那浓厚的兴趣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与评析别人习作的语言,是老师意想不到,是我上好作文评讲课的动力。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一直比较重视作文讲评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李岩

1

2 3作能力。

1

2

3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 .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

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

什么关系呢? 跟圆形有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

五、图

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推荐第10篇:计划指导课教学设计

计划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回顾

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确定主题和小组分工的任务,今天我们就要来制定我们的研究计划。首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重新确定一下自己的任务,并且一起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名字。

学生分组回顾,讨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

学生起立汇报------每个小组都说(听到特别好的内容要追问,比如:你认为你自己的特点是什么?你能胜任XXXX的任务吗?)其他小组负责评价,并且让他们来判断自己的分工是否合理。

二、教师提出问题:

思考: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自己的小组分工又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呢?(给学生时间,讨论,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要根据自己主题的研究方法来确定小组的分工。学生根据研究主题重新分工。

三、主题明确,方法适当,分工合理,我们的研究就要开始了。大家都知道,观察要有顺序,我们研究也要有一定的顺序,现在请各组同学听好:老师给大家6周的研究时间,请各组同学按一定的研究顺序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15分钟)

四、好了,相信大家的计划已经初具规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各小组的计划。(请2个小组来展示自己的研究计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找出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给他们提出好的建议。)(没有特意强调最后的展示形式,可能有的小组会有所涉及,有的小组可能没有设定,如果全班都没有设定的话,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我们做了这么多的研究,对青春期的很多方面都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可是也许其他同学不知道我们的研究结果,那么你们打算用什么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展示形式。(展牌、小报、板报、班队会、倡议书等形式)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展示形式提示学生:请大家根据自己小组的展示形式再来看一看我们的小组分工有没有什么问题?(可能有的小组没有涉及绘画等人员分工)

注: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设计了“预期成果展示”就可以多叫几个组进行展示。

五、教师小结:其实,计划很简单,请同学们看:组名、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小组分工、具体安排、成果展示这么多的元素组合起来,我们的计划就出来了。老师这里有一份计划的表格,可能和大家刚才设计的有所不同,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下。(把准备的计划表发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份表格,你觉得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如果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或者你认为这份表格不适合自己小组使用,可以在原表格或表格背面将自己的计划写好。

六、老师要提示大家的是:也许我们这份计划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你会发现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善于积累和发现,适时的进行修改,灵活掌握,争取顺利的完成我们的主题研究。

七、下节课我们就要开展研究活动,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课或业余时间进行与自己主题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做好整理汇报的工作。

第11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水浒传》人物形象评析

张文杰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尽可能多读一些古典名著,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这是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水浒传》之后,教师针对小说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的一次水浒人物形象分析活动课,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师:“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中刻画英雄人物形象最多的一部小说,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既可以领略英雄的风采,了解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前,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读过水浒故事,有的可能读得是删改版,有的可能读得是少年版,还有的可能读得是原著,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

(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个故事)

“这些故事你们都看过吗?”

“喜欢它吗?”

“是啊!要想读懂《水浒传》就必须读懂其中的故事!”

(板书:读懂小说就要读懂故事)

“请大家接着往下看,他们是谁?”(水浒英雄)

“大家都认识,谁能将这些水浒英雄与这些故事联起来?”(学生做题)

“这些人物是这一故事中的人物之一。我们要想读懂故事就要读懂这些人物”

(板书: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

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

误入白虎堂 林冲

醉打蒋门神

武松

大闹清风寨 花荣

斗浪里白条 李逵

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

2.师:“那么如何读懂人物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一片断描写的是谁?”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片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

“请大家读一读片断,找一找表现武松动作的词语,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划下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特点,把你对词语的感受写在片断旁,做一个眉批。”(注意提示“四

闪”、“抡”、“劈”、“揪”、“按”、“踢”、“提”、“打”)

“这些都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板书:要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二、运用方法,实践阅读。

1.师:“请大家拿起身旁的卷子,这里有三个长片断,请大家先泛读这三个片断,然后再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精读,读完后,再说说你读懂了哪个人物,从他的身上你读懂了什么?”

2.生精读,交流。

3.师:“大家讲得非常好,能否给你喜爱的人物写几句话的评语?”

4.生写作交流。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合作交流,评议出大家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2.各组派代表上台,阐述心目中最喜爱的水浒英雄形象,并阐明喜爱的原因。

第一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他是水泊梁山最有用的人,结交广泛,广纳人才,知人善用。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第二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他是水浒中最光彩照人的英雄之一,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第三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他率真、豪爽、敢作敢为。

第四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3.小组互评。

三、教师总结

四、课外作业:

课后写篇作文《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案例反思:

这堂课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文学作品体裁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重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从而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方式,遵循了组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起到平等参与、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这堂课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它的成功之处:一是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二是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三是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五是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有计划的安排和指导,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也应该明确,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认真安排,周密计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2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2011年春课外阅读指导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大埔一小:李群

指导目的:

1、交流读书方法,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兴趣与阅读感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认识海伦 凯勒,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悟她的精神与魅力,对照自己、激励自己、反思自己、鞭策自己并不断改进。

3、通过交流读一本书得到的收获与启迪,激发学生去读更多的书,收获更多的感动与成长,愿意与书交朋友。

4、学习写读后感。指导重点:

1、通过学习感悟海伦的精神与魅力,对照自己、激励自己、反思自己、鞭策自己并不断改进。

2、走进海伦 凯勒的心里,写一篇读后感。 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同学带上海伦 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指导课时:

一课时

指导过程:

一、故事引入(3`)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呀可皮了,先请看关于她小时候的一个生活小片断:(出示):一天早上,小姑娘玩性大发,把母亲锁在厨房里。仆人们都在屋外干活,母亲被锁在里边足有三个小时。母亲在里边拼命敲门,她却坐在走廊前的石阶上,感觉着敲门所引起的震动而咯咯笑个不停。

看了这则小故事你想把什么词送给她?(淘气包、捣蛋鬼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难以掩饰的是她的——得意

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们大家都认识的一个人:海伦 凯勒——一个19个月后就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与死一般沉寂里世界里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海伦 凯勒,阅读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揭题、板书),用心去感悟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二、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体会她性格上的乐观、开朗(5`)

1、从刚才的小故事,大家不难发现,海伦的童年是快乐的,你还读到哪些她的童 2011年春课外阅读指导课

年趣事?

2、请1~2名学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又盲又哑又聋的海伦对命运不公的怨天尤人,更没有读到她没完没了的感伤和无尽的愁懑,有的只是童心未泯和对生活无比热爱。你能猜她是怎样描述自己的?——(出示)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动仪。通过房屋到处能感受到振动,我能猜出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事情。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的快乐都在她的——脑海里呢!她的生活是快乐的也是充实的!

3、海伦,不一样的童年,却有着一样的快乐!这时你感受到的小海伦是个怎样的人呢?——乐观、开朗、充满活力(板书)

三、了解海伦的生平(2`)

希望同学们遇到挫折时也能拿出勇气,像海伦那样,忘记苦难和不幸,向前看并迈出你坚实的脚步,你同样能收获快乐、收获成功!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海伦的收获。 出示海伦生平主要经历:

1887年3月 海伦 凯勒一生最重要的老师安妮 莎莉文来到来到她身边。之后,海

伦学会了触摸认识新事物

1888年5月 海伦 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陪同下,前往波士顿析金斯盲人学校进行正

规学习。

1890年春 在霍勒斯学校校长莎拉 富勒小组的亲自指导下,海伦 凯勒学会了用

手指读别人说的话,及动嘴唇来学说话。

1897年6月 参加报考拉德克利夫学院的预试,共9小时,考试全部通过,其中德

语和英语获得“优”

1900年秋 海伦 凯勒终于进入梦寐以求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1902年 《我的生活》出版,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海伦 凯勒也因此赢得全世 界的尊崇

1903年 海伦 凯勒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荣誉毕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

1908年 出版《我生活的世界》

1924年 发起海伦 凯勒基金会,作为全国和国际关系顾问开始为刚萌芽的美国盲

人基金会募集基金,这项工作成为了她生命的重点。

1929年 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

1931年2月 美国费城大学授予海伦 凯勒“荣誉博士”学位 1932年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授予海伦 凯勒“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春课外阅读指导课

1933年1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发表 1937年 1946年 访问韩国

海伦 凯勒成为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的国际关系顾问,与汤姆斯小姐一起以海外盲人财团代表的身份访问欧洲,游遍35个国家

1955年 出版《莎莉文老师:她心灵所抚养的孩子对她的颂赞》;6月获哈佛大学的名誉学位;获得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功劳奖

这些是海伦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的全部吗?不,阅读她的自传你会发现她一生收获的比绝大多数健全的人要多得多。

二、交流读书方法、检查阅读进度(2)

1、当你第一次拿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新书时,你是怎么读的?(看目录、看作者简介、看前言、再从头读;看目录、看作者简介、看前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读)当你读到自己喜欢的语句或精彩部分时,你是怎么做的?(做读书记号、写批注、写感受、摘抄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较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与阅读中用上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你的阅读更有成效。

2、大家都按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阅读了吗?你都读到哪了? 指名交流阅读进度(可以是页码也可以是故事标题)

三、交流作品,感悟海伦的魅力与精神(10)

从书中你一定了解到不少关于海伦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真实情景,把你印象最深或最感动的小片断找出来,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先与同桌交流,再跟大家说一说。

1、同桌交流

2、3~5名指名交流

一个无法用耳朵和眼睛去体会这个世界的人,她还能凭借什么去发现生活、享受生活呢?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向往。——热爱生活

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的人,他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之处,他才会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才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当她踏进自然、亲近自然的那一刻,她便对生活又燃起了一分新希望。

态度决定成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面对厄运,我们披荆斩棘,愈挫愈坚、愈战愈勇,一切定能豁然开朗,俗话说: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1年春课外阅读指导课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师:海伦说(出示):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身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正是这“最自由的心”陪伴着海伦渡过87年无声无光,但却美好而充实的岁月。

从她的身上,你学会什么?——坚强、自信、奉献、乐观、珍惜„„

四、想象作文: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10)

海伦曾这样说(出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去见那些好心亲切的人。因为他们的友谊我的生活才变得有意义。首先我要好好地看看亲爱的安妮 莎莉文老师。在我还是一个懵懂孩童的时候,她来到我身边,向我揭示了外面的世界。我不想仅仅模糊地看到她脸庞的轮廓,而要把她仔细端详,从她的脸上寻找深切的同情和耐心,读懂她眼眸里蕴藏的坚毅。如此,就能把她的面容珍藏到我的记忆里面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学会珍惜做起吧!

假如你只剩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指名说一说

以《假如我只剩三天光明》为题,写一段话,把你最想珍惜的事物及原因写下来,当作第一天的内容,让别人知道这些对你来说是多少重要。

学生写草稿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片断

回去好好想一想,给文章加上开关、结尾,并把第二天、第三天的内容补上,成为一篇读后感。

五、小结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它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你由懦弱变得坚强,由犹豫变得坚定,由懵懂无知变得深刻广博,由悲观失望变得乐观向上。让书中的每一个人走进你的心里,从中收获一种经历、收获一种思想、收获一份感动、收获一份成长。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第13篇: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一开始通过精心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趣味性的成语故事图片让学生猜成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阅读中。我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专注阅读故事书。这节阅读指导课真正调动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读书方法的讲授引导了学生正确阅读。

第14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总结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总结

本学期,根据期初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我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2)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读书效果的提高。

三、为读书创造条件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确保有书可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要求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还由班长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统一借阅、统一归还。

2、推荐阅读书目。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去读,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知识面狭窄,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仅仅依靠自己的读书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3)在语文课上,不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与书交朋友。

(4)每逢假期,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5)教研室推荐书目。

四、检查读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如:检查学习笔记,举办读书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总之,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第15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走进神话世界-------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总设计意图

神话故事是宝贵的民间文化瑰宝,故事浅显易懂,读这样的故事,要引导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从中学会善良、坚强、勇敢,为理想永往直前,对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为了达成这种预想,我首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扶的做法是以阅读方法指导贯穿始终,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神话中感人或有趣的细节,阅读体验交流,走进神话世界,并发挥想象和幻想,分享神奇,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目标

1、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神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书,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 指导过程

一、兴趣引入,导入故事。

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读书多么重要啊,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平时你们读一些什么课外书呢?

在你读过的课外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那你们猜猜老师喜欢什么课外书?老师最喜欢的书《中华神话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世界,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一)交流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

1、师: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请你猜一猜我说的神话人物是谁? 大家看大屏幕——

师:他习武练功、翻山越岭,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亲切地喊出他的名字

生:沉香 师: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生:嫦娥

师: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翻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生:孙悟空 师:手拿乾坤圈脚踏风火轮战胜无数妖魔鬼怪。生:哪吒 师: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生:女娲

2、师:除了老师说过的神话人物,同学们,你们还喜欢哪些神话人物?为什么?(指名 2- 3名学生介绍)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能够实现人们的幻想,这就是说神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二、学生初读,感知故事

师:那我们怎样阅读神话故事收获更大呢?在这里,老师也挑了一个特别喜欢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但老师已经把这个故事藏起来了,想知道,那先得知道一些读书方法,平时,我们学过哪些读书方法?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1)、品读《盘古开天辟地》,掌握阅读方法

(2)、那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方法,和老师一起欣赏《盘古开天地》吧!

拿起手中的阅读纸,快速阅读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指名交流)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词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三、运用方法,品读故事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故事的

一、二自然段,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把它画下来。这种读书方法就叫做做记号,板书:做记号,开始读吧!生汇报:在这段里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一段有意思相反的词语:轻而清——重而浊

上升——下降 师:不仅有反义词,还有近义词呢!渐渐——缓缓——慢慢 天地分开之后,盘古做了个什么事?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四、幻想想象,升华故事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同学们,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感受他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边读这段,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师:他呼出的气息——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生答,师总结:那时盘古的什么?这就是想画面的方法。

那就让我们运用想画面的读书方法,继续放飞我们的的想象,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 边读这段你头脑中出现什么画面?采访你一下:生说

五、拓展迁移,积累故事

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哪些课文是没有写过的?现在我们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他的鼻子变成了——高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他的鼻孔变成了——黑黑的山洞 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块块矿石 他的头发——变成了流星雨长长的柳条 他的眉毛——变成了广阔的草原 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无数可爱的小朋友

想着想着,盘古仿佛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时候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盘古说,请在阅读纸空白处写下感受。 (生汇报)

读神话故事时在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也是个好习惯,板书:写感受板书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盘古开天辟地》这个故事的呢?

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 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6)看大家和老师配合得这么好,老师送你们一个礼物,请看:出示神话故事阅读卡。

请你用上刚才的读书方法,自主读第二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完成神话故事阅读卡。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小结:大家这么快就掌握了老师教的方法,真棒!时间有限,没读完的故事应该用什么时间读好呢?(生答)我们当然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又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老师在书里等你!

作业

1、把课上画出的好词好句摘录在你的摘抄本上,来丰富我们的词汇。

2、每人准备一个神话故事,班级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

第16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胜利小学

韩超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热爱祖国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读书方法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第17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学读法,活运用

——课外阅读指导研讨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目的

1、以读《历史的选择》为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方法和进行知识积累、运用,使学生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3、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知识面。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好《历史的选择》作为阅读材料。

2、准备好平时用的积累本《心海》。

3、课前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

四、活动过程

略读《历史的选择》,探究方法,交流体会。

1、自主学习:学生自由略读《历史的选择》,探讨方法,交流收获。

2、男女分组比赛:分别请一位男代表和一位女代表发言,谈谈读书的方法与收获。发言的参考格式:我是这样读书的……通过浏览,我了解到它大概讲了……方面的知识。

3、教师指导略读的方法。

这种从整体上大略地看目录、标题、关键句段,了解内容大意的读书方法叫略读。常有扫描式和跳跃式两种方式。扫描式:阅读时一目十行,迅速扫视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看前言、后记,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扫视开头、结尾、关键句段等,从而了解主要内容。跳跃式:根据需要舍弃次要无关的内容,只读关键的内容,如标题、导语、重点句段等。

精读文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素材。

1、引导理解精读的含义。

这种按照顺序,逐字逐句仔细认真阅读,对全篇、各段、各句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读书方法叫精读。古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精彩之处还会作批注。批注:读书时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和有感受、启示的地方在原文圈、画、点评作标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过程:学生按四人小组自由选择文章板块精读,边读边在原文作批注,自主创新设计并填好读书积累卡,然后组员探讨交流精读的方法和收获,再指名回答。

3、总结方法,归纳规律。

(1)学生谈精读的方法,展示学生读书卡。 (2)肯定学生值得提倡的读书方法,指出不足。 (3)教师总结精读方法

① 精读时,从题目开始,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之处打上?号,先跳过去读其它的,把你觉得好的地方(如优美的词句或有启发的地方)做上批注,如好词用短横线划,并写上该词的使用范围;好句用波浪线划,并赏析其好在哪里,你得到什么启示。甚至对文章的选材、写法等作评价,提出建议。力求从整体上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才琢磨不懂之处,并把精华之处积累运用。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出示读书口诀:

2、课外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份报纸或一本课外书进行阅读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设计积累本或读书卡进行积累,提高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

第18篇: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湖光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

《近视与我们的生活》

——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指导老师:

班级:六

(二)班

时间:2014年11月

近视与我们的生活

——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对问卷调查的积极性,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2、认知目标:知道设计问卷和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3、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方法指导,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如何进行问卷调查,能够合理地使用问卷调查这一活动方式。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课题设计调查问卷。

四、教学准备:课件、案例、评价表、调查问卷设计表

五、教学时长:1课时

六、活动对象:六

(二)班学生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各小组活动课题,导入主题。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你们围绕主题“近视与我们的生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策划了本次活动的步骤,并且划分了小组。现在看到的就是各小组的子课题,它们分别是:

投影:各小组子课题: (1)近视的原因

(2)近视的烦恼 (3)眼镜的选择与配戴 (4)眼操与视力保护 (5)小学生近视现状

2.师:在制定活动方案的时候,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选择的研究方法有好几种。有的是上网搜集资料,有的是采访同学或眼镜店的专业人士,有的进行问卷调查。相比较采访而言,问卷调查涉及的面更广,内容更丰富。要进行问卷调查,必须先学会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

(板书: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3.今天,我们就围绕第五组的课题 “小学生近视现状”(幻灯显示课题)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二)问卷设计指导

1.师:老师这里有一份己经设计好的“关于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的样卷,现在直观展示出来,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这份问卷(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投影出示关于零花钱的调查问卷)

关于零花钱使用的调查问卷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做我们的调查问卷,只需花你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填写问卷即可,感谢您认真地配合我们!

1.你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一些零花钱吗?(

)

A.应该

B.不应该

2.你的零花钱主要是从哪里来的?(

)

A.父母给的

B.亲戚给的

C.利用假期自己赚的

D.其它

3.你认为父母应该给孩子零花钱吗?(

A.完全应该

B.完全不应该

C.适当许可

4.你平均每天的零花钱大约是多少?(

)

A.0.5元以下

B.0.6∽1元

C.1.1∽2元

D.2.1∽3元

E.3.1∽4.9元

F.5元以上

5.你的零花钱主要用来干什么?(

)

A.买零食

B.买书

C.买玩具

D.上网

E.交部分学杂费和献爱心

F.降温费(冷饮)G.其它

6.你和同学之间比过谁的零花钱多吗?(

)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2.师:我们看这份问卷中的题目,第一题“你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一些零花钱吗? A.应该B.不应该”,这道题目设计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学生对自己是否应该有零花钱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几道题目,看看问卷的设计者还有什么样的目的?想了解什么内容?

3.学生观察下面的几道题目,分析一下问题设计的目的。生1:第二题就是想要知道零花钱有哪些来源。

生2:第三题是想要了解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不是就应该给自己零花钱。 生3:第四题想要了解零花钱的大概数量。 生4:第五题想要知道学生的零花钱的用途。

生5:第六题其实就是看看学生之间有没有攀比零花钱的现象存在。

4.师:细心观察,我们可以看出问卷中的几道题目都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问卷调查很多情况下是随机的,时间比较短。为了在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们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当然,问卷设计中还有是非题和开放题两种题型(出示是非题和开放题两种题型的例子),比如这两道样题。

鉴于同学们今天是第一次设计调查问卷,我建议大家采用选择题型。

5.师:样卷中这六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零花钱的使用”而来的。因此,我们为第五组的同学设计问卷的时候,一定也要紧紧围绕“小学生近视现状”这个课题。因为我们想要调查的对象是校园里的同学,所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围绕“小学生近视现状”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通过调查问卷得到解决的? (1)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巡视

(2)指名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与肯定)

6.师:为了了解小学生近视现状,老师抛砖引玉,设计了两道选择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你是否近视?

A.是B.否(投影出示选择题) (2)、“你们班有多少近视的同学?”A.没有 B.10个以下 C .10-20个

D.一半以上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语言要简洁明了,让被调查一读就明白;给出的选项也要全面,把可能存在的几种回答都考虑进去。

7.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来的想要了解的内容设计问卷的问题。每个同学先设计一个问题,然后小组讨论选择两个问题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问卷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先设计1个问题(每人一张小纸)。 (2)组内讨论交流,选择合适的问题(2个)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8.搜集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合问题形成问卷。(教师边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可行性,边把问题贴在大的问卷纸上,适当进行语言方面的修改。)

提示:在排列问题的时候要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由简单到复杂。

师:在我们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关于“小学生近视现状”的调查问卷就设计出来了,课后第五组的同学可以在此基础上稍加整理发放到同学们手中进行问卷调查。

(三)活动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设计调查问卷仅仅只是问卷调查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发放问卷调查、回收问卷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由于时间关系,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老师将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

第19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授课人:大新中心校

宫奉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7日 授课班级:大新中心校七(3)班

内容:《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印发相关资料,布置学生预习,做适量的读书笔记,提前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呵护和学校的教育,除此之外,还需要阅读许许多多的名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西游记》。谁能讲一个自己熟悉的有关的故事? 请两名学生讲一讲。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阅读方法 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默读、跳读、浏览、精读、诵读、勾画、写批注、做摘抄、写心得等等。

三、班班通展示课件,出示如下问题

1、请复述一下“大闹天宫”的主要情节。

2、在这篇小说中,你认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说一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人物形象的?

4、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说说你的理由。

四、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班内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1、归纳人物形象

唐僧:是个诚心取经、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贪图酒食美色的高僧,佛教之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劝世救主思想,以及为完成取经使命而义无反顾的、不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是唐僧这一艺术形象最主要的性格特征。缺点略。

孙悟空: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是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猪八戒:猪八戒仍是一个功大于过,功劳苦劳都不小的重要人物,他那勤劳勇敢的的优秀品质随着小说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照人的光彩,而他身上存在着的那些庸俗的惰性及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在与妖魔鬼怪及恶劣环境的搏斗中经受锻炼而逐渐克服掉了,八戒是在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典型,是一个随时代浮沉的人物形象。

沙僧:他是中国古代理想君子的典范,作为艺术形象,他确实比孙悟空和猪八戒逊色,但是作为取经队伍的成员,他却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实干家。概括为五点:

一、自觉的赎罪意识;

二、驯服服从,明哲保身;

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四、秉性善良;

五、世故但不圆滑。观世音菩萨选了四个人,真是绝配,孙悟空一身本领,猪悟能敢于斗争,沙悟净憨厚沉稳,唐僧心地善良,师徒四人经历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成仙成佛,我真为他们高兴! 归纳塑造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细节刻画。

五、作业

1、仿照《西游记》塑造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最喜欢的人。

2、课下阅读《西游记》全文,写适量的读书笔记。

第20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

38、6

7、6

8、7

1、7

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

《阅读指导课教学工作总结.doc》
阅读指导课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