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21-03-12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一年级上国学课程总结

心怡路小学一年级上国学总结

按照本学期国学课教学计划,国学课程的内容是《弟子规》上半部内容讲解和历代美文欣赏。为了顺利完成讲授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课

为了构建合理的国学教学模式,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弟子规》的注解、视频及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视频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

二、双管齐下

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四次变革:

(1)趣味化诵读 为了激发孩子们国学兴趣,我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 “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另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2)讲授方式

随着诵读的积累,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字面的意思有了兴趣,甚而对文化传统产生好奇,因此讲解顺势而行。课堂主要融入了以下内容:

国学经典:《弟子规》、《论语》、《孟子》、《诗经》 辅助教学内容 :礼仪训练、静定训练与儿童礼仪

故事动画 《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故事》、《三字经故事》、《千字文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中华勤学故事》 情景互动: 把经典内容融合在生活中,以情景剧来互动,深刻体会。

(3)课堂特色

1、礼仪风俗、人文智慧、历史圣贤典故、伦理道德的浸泡式学习,并以趣味性、讨论性、引导性贯穿于国学课堂。

2、经典诵读、注释翻译、情景互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文化涵养,增进记忆力、认知力、表达力、逻辑思维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发展。

3、故事讲解、演讲故事、培养学生自信力,增强语言力、文辞力、写作力、演说力、领导力。

4、舞蹈话剧、肢体协调、在境教的氛围中“言传身教”学习“仁德”教育。

5、三“圣贤”(学习圣贤、立志圣贤、行为圣贤),与父母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家庭和谐。

(4)教学远期效果

学好国语 ,培养汉语学习兴趣, 夯实文辞驾驭能力。 以知促行 ,具象经典知行榜样 ,尊长睦友敬事为仁。 积知成智 ,积流成海敏而能思, 集腋成裘勤而好学。 气质涵养 ,腹有诗书气自风华 ,汲古纳今品自高远。 本学期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经典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校国学课教育的深入开展,在校长的领导下,我会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沈铁实验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贡献。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二○一三年一月

推荐第2篇:国学课程

国学课程大全

1、下表中所有讲座课程刻录光盘邮寄

我们将以下列表中视频课程刻录在光盘中,邮寄给您。运输途中,光盘如有损坏,直接将编号告知客服,我方安排补寄;

光盘版 399元

2、货到付款,邮费我方承担

支持货到付款,让您购物无风险!

3、使用方便

随意拷贝,随意修改、打印;连接投影仪做员工培训;分发给员工自主学习。

点击左边按钮,填写好您的详细收货信息,然后提交订单即可。

1、下表中所有讲座课程拷贝到250G移动硬盘中邮寄

将资料与讲座保存在一块250G容量的移动硬盘中,邮寄给您。运输过程,移动硬盘如有损坏,退回坏盘,我方安排补寄;

移动硬盘版 790元

2、货到付款,邮费我方承担

支持货到付款,让您购物无风险!

3、使用方便

随意拷贝,随意修改、打印;连接投影仪做员工培训;分发给员工自主学习。

点击左边按钮,填写好您的详细收货信息,然后提交订单即可。

讲座名称

企业家修炼-第八届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翟鸿燊、朱新礼等)-共12集 【周泳杉】最彻底的赚钱方法-共3集 【周泳杉】环境保护与节能-共3集 【周泳杉】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共2集

讲座名称

女人的资本-幸福女人必修的8堂课(翟鸿燊、李强、曲黎敏、张晓梅、卢勤、刘景斓、李小琳)-共8集 【周泳杉】最彻底的管理方法-共3集 【周泳杉】环保是最永续的经营之道-共3集 【周泳杉】《论语》与现代管理-共3集

【周思源】《红楼梦》中的管理智慧-共1集 【周建波】儒墨道法与现代管理-共12集 【周国平】哲学的世界与企业家的世界-共1集

【赵玉平】水浒智慧-共12集 【张振昌】曹操谋略智慧-共6集

【张其成】周易管理之太极、乾坤管理篇-共22集

【张其成】国学与管理-共3集 【张诚笃】老子大智慧-共6集 【翟鸿燊】职业经理之大智慧-共5集

【郑伟建】企业与风水-共5集

【赵铁生】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共6集 【张岂之】企业家与中华文化-共1集

【张其成】易经精神与现代人生-共1集

【张家麟】周易领导力十二项修炼-共11集 【翟鸿燊】紫气东来-国学应用智慧-共1集 【翟鸿燊】讲国学-共1集 【翟鸿燊】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共8集 【翟鸿燊】高品质沟通-共6集 【翟鸿燊】大智慧一-共5集 【翟鸿燊】大智慧2-共4集

【曾仕强】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共4集

【翟鸿燊】国学应用智慧-共5集 【翟鸿燊】道法自然-共4集

【翟鸿燊】大智慧三 道德经应用智慧-共3集

【曾仕强】周易在管理中的应用(超世纪大易管理)-共6集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共15集

【曾仕强】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共7集 【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共15集 【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共22集 【于丹】《论语》心得-共7集

【尹毅夫】《周易》经、传与公司治理-变之道,治之理,胜之路-共2集 【易川凿】易经养生-共6集 【杨天林】孙子兵法应用智慧-共6集 【杨庆中】华人世界永恒的经典-周易-之易学篇-共6集

【于丹】《庄子》心得-共10集 【于丹】《论语》感悟-共7集

【殷旵】易经变化之道与现代管理之道-共1集

【叶嘉莹】小词中的儒家修养-共1集 【杨庆中】周易与人生-共6集

【杨庆中】华人世界永恒的经典-周易-易经篇-共6集

【杨庆中】华人世界永恒的经典-周易-易传【徐从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选址规划和设计—商务风水案篇-共6讲

【吴言生】禅宗思想与现代管理-共1集 【唐浩明】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共1集 【孙家洲】汉武帝治国方略的历史借鉴-共1集

【茹凯】正说易筋经-共6集

【邱明正】孙子兵法与商战演义-共2集 【乔良】新解三十六计-共24集 【钱乃荣】解说吴语-共15集 【彭林】东方名家-中华礼仪-共10集 【孟宪实】唐太宗的治国艺术-共1集 【刘丽君】红楼管理智慧-共6集 【梁小民】从晋商兴衰看当代民营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共1集

例-共6集

【吴思】中国历史演进中的官家主义和潜规则-共1集 【汤一介】儒学复兴的思考-共1集

【释果宁】禅商-企业家修炼篇-共5集

【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篇-共18集 【邱明正】孙子兵法商战管理成功学-共6集 【钱逊】《论语》与现代人生-共1集 【齐善鸿】道德经与道本管理-共9集 【南怀瑾】南禅七日-共21集 【鲁洪生】周易解读-共10集

【刘灿梁】卓越CEO-诸葛亮的成功之道-共4集

【李中华】道德经智慧-德篇-共4集 【李中华】道德经智慧-道篇-共8集 【金海峰】中庸·和谐之路-致中于和-共6集

【金海峰】孟子-儒士文化 舍生取义篇-共6集

【金海峰】论语经典精神-内修外用篇-共6集

【兰彦岭】鬼谷子绝学-共7集

【金海峰】中庸·和谐之路--天下至诚-共6集

【金海峰】孟子-儒士文化 浩然正气篇-共6集

【金海峰】论语经典精神-内圣外王篇-共6集

【金海峰】大学·理想蓝图-大学经-共6集 【金海峰】大学·理想蓝图-大学传-共6集 【纪录片】黄帝内经-养生篇-共22集 【洪兵】全胜之道-洪兵谈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的应用-共6集

【洪兵】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共1集

【韩美林】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共1集

【郭齐勇】儒家思想如何应用于现代-共1集 【桂海杰】易经智慧与企业团队建设-共6集 【宫玉振】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共12集 【葛剑雄】从“八王之乱”与“杯酒释兵权”看制度与社会治乱-共1集 【傅佩荣】向孟子问道-共12集 【傅佩荣】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共6集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之经营管理篇-共26集

【傅佩荣】人生困惑问庄子-共8集 【傅佩荣】领导处世智慧-共8集 【傅佩荣】道家养身法-共2集

【二月河】康熙、雍正、乾隆治国的异同-共1集

【蔡志忠】动画系列-孙子-共4集 【蔡志忠】蔡志忠动画五子说之孟子说-共2集

【蔡志忠】蔡志忠动画五子说之孔子说-共2集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视频下载】

《公孙龙子》原文朗读MP3

【葛兆光】当理学家遭遇风水师-共1集

【傅佩荣】易经与人生-共9集

【傅佩荣】向老子问道-共12集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之事业成功篇-共11集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之财运掌控篇-共20集

【傅佩荣】论语的智慧与孔子的大道-共8集 【傅佩荣】孔子的大成之道-共6集 【方朝晖】国学修身智慧-共6集

【董子竹】总裁必修国学-共5集

【蔡志忠】蔡志忠动画五子说之庄子说-共4集

【蔡志忠】蔡志忠动画五子说之老子说-共2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共17集

《鬼谷子》原文朗读

《跟我学论语》共8集

推荐第3篇:国学课程

国学课程《笠翁对韵.一东》教学设计

原创2017-08-14育灵童国学教师研修1教材分析

《笠翁对韵》是一本旨在指导儿童掌握声韵和对仗的启蒙读物。它蕴含了灵活多样的语言修辞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语言应对能力,字字珠玑,含有大量历史典故。《一东》以平水韵中东韵的常用字“空、穹、中、红、东”作为韵脚的对句。 韵文如下: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2理论依据

本节课按照“正读正音、正字正义、正心正行”的步骤,让学生多形式诵读韵文、了解典故、感受对仗、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动情吟诵,从而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品味韵文。 3学情分析

韵文的讲授对象是石家庄市北翟营小学二年级学生,育灵童版《笠翁对韵》是学校现用的国学教材。由于《笠翁对韵》是第四册教材,学生们下学期才会学到,所以学生除了读过韵文以外基本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声韵对仗知识,基础薄弱。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韵文,初步掌握 “韵字回环”的诵读方法。 2.初识对仗、押韵,感受韵文的形式美和音韵美。 3.在典故与情境中,感受韵文的意境美。

567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韵文。

难点:掌握“韵字回环”的诵读方法,读出韵文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学生:预习诵读《笠翁对韵.一东》。

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文。

(出示星空图片)我发现你们的眼睛真亮,就像这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在这浩瀚的星空中啊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想听听吗?教师讲故事。 【教学意图:学生都喜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正读正音,读准韵文。

1.自读1遍。2.出示生字词。

赤日、苍穹、雨霁、斗、飒飒、戍旅。 指读生字。边读师边解释。 3.齐读1遍。 4.三组对读1遍。 5.游戏:开火车读2遍。 6.节奏读3遍。 7.对仗读2遍。

【教学意图:正音正读环节共读全文10遍。让孩子嘴动起来,心动起来,身动起来。在明快、快乐、流畅的课堂气氛中熟读成诵。】

三、正字正义,感悟韵文。1.押韵。

(1)认识“东”韵。

为什么韵文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气韵流畅呢?

这些字都属于平水韵中的东韵,也是这课题目的由来。齐读课题——《一东》。 (2)韵字回环。 读ong韵一定要使唇形变圆,读饱满。师带学生读后半句,感受东韵。 韵脚拖长更能体会韵文情感。

 大陆对长空

师出示“大陆对长空”。范读。试着读出天空的辽阔之感。指读2人。指导韵字拖长,回环,声断气连。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此时你的眼前有一望无边的大地,头上是一望无际的天空,放开你的心胸,深深吸一口气,再读这句“大陆对长空”我听出了天空的辽阔无垠。

 日下对天中

师范读,太阳之下,天下的最中央才是最尊贵的地方,谁来试试像我这样读? 指读2人,一起齐读,,非常好,尊贵之感油然而生。

 雨霁晚霞红

雨后初晴,晚霞就显得更加红艳,让我们将韵字回环,感受晚霞的红艳之美。 指读2人,齐读。红艳美丽的晚霞放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真美。 (3)典故。

 牛女二星河左右 参商两曜斗西东

还记得开始的故事吗?没错,就是牛郎织女,他们二人常年不得相见,特别的思念对方,我们要读出那种相思之情,师范读,谁来像我这样读?指读2人,相思之情绵延不绝,一起试试。 (4)感受意境

韵文美在语言,美在音韵,美在典故,更美在深邃的意境。

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出示第一张图片,你们看,树上是什么?下雪而结成冰霜,也就是指的寒霜,看图猜猜这幅图上的人是什么职业?当兵的,士兵,也就是戍旅,再看这幅图,这是城墙,以外就是塞外了,这指的是这句话里的哪个词?塞边,连起来读读。听到这样的声音,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觉怎么样?冷

是啊,这样的寒冷就连久经沙场的士兵页吃惊呢,哪个字让你感受到士兵十分吃惊?冷,能要读出吃惊的感觉,师范读,谁来试试?指读2人。齐读。

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在寒冬的江上,漫漫朔雪中,有一位衣着单薄的冻得瑟瑟发抖的老渔翁正在垂钓,如果你是那位老渔翁,此刻你的感受用一个字形容是什么?冷。是啊,师范读,谁来试试,要让大家听出冷的感觉。指读2人,齐读。

【教学意图:学习“韵字回环”的诵读方法。通过引导想象讲解,生深入再读。】 (5)初次感受对仗

孩子们,你们看这两句话,十月塞边对三冬江上,指的都是时间地点,你还能找出谁对谁?

飒飒寒霜对漫漫朔雪,都是指景象,惊戍旅对冷渔翁,指的都是人物的感受。 你们看。简简单单的句子里我们就发现了这么多小对子,其实啊,笠翁对韵就是由这些小对子组成的,你们看,出示金字塔笠翁对韵。我们试着读读,我来读上联,你们来读对和下联。,注意韵字回环,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读的真美,余韵未绝啊。

【教学意图:诵读指导分为“帮、扶、放”三个层次,让孩子掌握方法,逐渐入境,最后在想象和感悟中美读全文。】 (6)图意结合,深入感受韵文之美 来,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些对子,用心感受那些美丽的景象? 指名读。你来读,你来读......齐读。 (7)熟读成诵

很棒,感受了这么多遍这么美得韵文,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对出这些对子了,有想试试的吗?指名读。

看看这个?谁来对一对?(全文对)2遍。 想象着刚才的画面我们再来读读全文。生齐读。 出现不同层次的填空,循序渐进,难度增加。3遍。

【教学意图:让学生讲一节课的所学所知提升到另外一个境界,就是熟读成诵,这也是我们国学课要达到的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要求。】

四、欣赏陶醉,提升审美。

像这样的韵文不仅能够诵读,还能吟唱,余音绕梁,绝美流畅,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 第一遍欣赏。

美不美?一起学学试试。 第二遍学习。

都学会了吗?那再来学学。可以跟着节奏动一动。 第三遍陶醉。

孩子们,我们在诵读中感悟,在吟唱中陶醉。就在这首旋律中,结束我们的学习。 【教学意图: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加深对韵文的理解,提高审美素养。】

推荐第4篇:一年级学校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上册学校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李醒

一学期就这样的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不断的进步着,不断的努力着.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二、在教学方面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学校课程,就连以前极讨厌上的学生都乐于上这门课程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针对部分学生不懂礼貌、不讲文明,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相互作比较,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不懂礼貌、不讲卫生的人,从而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3年1月

推荐第5篇:一年级国学

一年级国学读本

江 南 汉乐府

jiānɡ nán kě cǎi lián 江 南 可 采 莲, lián yâ hã tián tián 莲 叶 何 田 田。

yú xì lián yâ jiān 鱼 戏 莲 叶 间 , yú xì lián yâ dōnɡ 鱼 戏 莲 叶 东 , yú xì lián yâ xī 鱼 戏 莲 叶 西, yú xì lián yâ nán 鱼 戏 莲 叶 南, yú xì lián yâ běi

鱼 戏 莲 叶 北 。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咏鹅

唐 骆宾王 é é é 鹅, 鹅, 鹅, qǔ xiànɡ xiànɡ tiān ɡē 曲

项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hónɡ zhǎnɡ bō qīnɡ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注释: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译文:

大白鹅啊白鹅, 你也就只能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 黄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 欲 穷 千 里 目 , ɡènɡ shànɡ yì cénɡ lóu 。 更 上 一 层 楼 。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

唐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ɡ yǔ shēnɡ ,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

花 落 知 多 少 。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旱晨。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静夜思

唐 李白

chuánɡ qián mínɡ yuè ɡuānɡ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ɡ shuānɡ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ɡ mínɡ yuè ,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ɡù xiānɡ 。 低 头 思 故 乡 。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 闻:听。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池上

唐 白居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 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 一 道 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女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悯农 唐 李绅

chú hé rì dānɡ wǔ ,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lì lì jiē xīn kǔ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 悯:怜悯。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江雪

唐 柳宗元 qiānshānniǎofēijué,

千山鸟飞绝, wànjìngrénzōngmiè。

万径人踪灭 gūzhōusuōlìwēng,

孤舟蓑笠翁

dúdiàohánjiāngxuě

独钓寒江雪。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梅花

宋 王安石

qiángjiǎoshùzhīmãi,

墙角数枝梅, línghándúzìkāi。 凌寒独自开。 yáozhībúshìxuē, 遥知不是雪, wãiyǒuànxiānglái。

为有暗香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的。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知道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清明

唐 杜牧

qīnɡ mínɡ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lù shɑnɡ xínɡ rén yù duàn hún 。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 mù tónɡ yáo zhǐ xìnɡ huā cūn 。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注释:

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部:请问。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小离家老大回,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cuī

乡音无改鬓毛衰。

ér to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童相见不相识,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shuāi):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唐 李峤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 解 落 三 秋 叶 , nénɡ kāi èr yuè huā 。 能 开 二 月 花 。 ɡuò jiānɡ qiān chǐ lànɡ , 过 江 千 尺 浪 , rù zhú wàn ɡān xiá 。

入 竹 万 竿 斜 。

注释:

解:能够。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过:经过。 斜: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相思

唐 王维 hónɡ dòu shēnɡ nán ɡuó ,

红 豆 生 南 国 ,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 春 来 发 几 支 。 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 愿 君 多 采 撷 , cǐ wù zuì xiānɡ sī 。 此 物 最 相 思 。

注释: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采撷:采摘。 译文: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鹿柴

唐 王维

kōnɡ shān bú jiàn rãn 空 山 不 见 人, dàn wãn rãn yǔ xiǎnɡ 但 闻 人 语 响。 fǎn jǐnɡ rù shēn línɡ 返 景 入 深 林, fù zhào qīnɡ tái shànɡ

复 照 青 苔 上。

注释:

鹿柴: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译文: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â, 小 时 不 识 月, hū zuî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yî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镜,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在 青 云 端。

注释:

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江上渔 者 宋 范仲淹

jiānɡ shànɡ wǎnɡ lái rãn

江 上 往 来 人, dàn ài lú yú měi 但 爱 鲈 鱼 美。 jūn kàn yí yâ zhōu 君 看 一 叶 舟, chū mî fēnɡ bō lǐ 出 没 风 波 里。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

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yùn

对韵歌

天 对 地,

雨 对 风,

大 陆 对 长 空。

山 花 对 海 树,

chì

cāng qiïng

赤 日 对 苍 穹。

qīng

晴 对 雨,

Shǔ

暑 对 寒。

làng

quán

白 浪 对 清 泉。

chuān

山 川 对 草 木

liáng

沃 土 对 良 田。

nïng dàn

浓 对 淡,

tián

苦 对 甜

tián

suān

甜 蜜 对 心 酸

xiïng

zhuàng zhì

雄 心 对 壮 志

xiǎn

万 险 对 千 难

gōng shǒu

攻 对 守,

ruî

弱 对 强

破 竹 对 穿 杨

dǎo

排 山 对 倒 海

dàn

huī huáng

暗 淡 对 辉

悲 对 喜,

xián

爱 对 嫌

jù sàn

聚 散 对 悲 欢

补 天 对 射 日

填 海 对 移 山

冬 对 夏,

暮 对 晨

shîu

qín

走 兽 对 飞 禽

chún

鱼 唇 对 鹿 角

zhǎo

lín

虎 爪 对 龙 鳞 白 雪 对 红 云

左 对 右, jùn chǒu 俊 对 丑, lín

临 时 对 永 久。

huǎn 迅 速 对 缓 慢, zhǎn 崭 新 对 破 旧。

8 苦 对 甜,

冷 对 热, yìng ruǎn 坚 硬 对 松 软。 fâi 节 约 对 浪 费, zēng tiān xuē jiǎn 增 添 对 削 减。

9 轻 对 重,

â shàn 恶 对 善, rïng yi kùn nan 容 易 对 困 难。 cún wáng 生 存 对 死 亡, wēi xiǎn 危 险 对平安。

10 吸 对 呼, hãng shù

横 对 竖,

开 始 对 结 束。 批 评 对 表 扬, 痛 苦 对 幸 福。

shǔ

暑 殿,

hán

广 寒 宫,

cuì

拾 翠 对 题 红。

diã

庄 周 梦 化 蝶,

zhào xiïng

吕 望 兆 飞 熊。

chãn

晨 对 午, 夏 对 冬,

xiǎng

chōng

下 饷 对 高 舂。

zhîu

青 春 对 白 昼,

Bǎi

古 柏 对 苍 松。

t

1、人

一 二 人 心

qún 一 群 小 猴

谚 语 儿 歌 ài 心 齐,泰 山 移。 三,三 二 一, 齐,泰 山 移。 bān

蚂 蚁 搬 鸭 梨, Jīnɡ qí

见 了 很 惊 奇。 Xiàn diào

2、放 长 线,钓 大 鱼 yi 小 猫 咪,有 主 意, 放 长 线,钓 大 鱼。 děnɡ 等 啊 等,

Zháo jí 不 着 急, lǐ

一 钓 钓 条 大 鲤 鱼。

wén

3、百 闻 不 如 一 见, 百 见 不 如 一 干

百 闻 不 如 一 见, 百 见 不 如 一 干。

dié

rèn shi 见 了 蝴 蝶 认 识 美,

Dǐnɡ

nán 爬 上 山 顶 知 道 难。

Qiánɡ

suí

4、墙 头 草,随 风 倒

墙 头 草, 随 风 倒。

Yìnɡ

ɡuǎn

谁 硬 管 谁 叫 姥 姥,

xiónɡ

你 说 它 熊 包 不 熊 包?

5、鱼 儿 离 不 开 水,

yānɡ

瓜 儿 离 不 开 秧 鱼 儿 离 不 开 水, 瓜 儿 离 不 开 秧。

ɡēn

宝 宝 天 天 跟 着 娘, 跟 娘 才 会 吃 得 香。

biàn

6、有 理 走 遍 天 下,

Cùn bù nán xínɡ 无 理 寸 步 难 行 有 理 走 遍 天 下, 无 理 寸 步 难 行

Shuǎ lài dènɡ

老 狼 耍 赖 瞪 眼 睛, Zhuǎn

chòu kēnɡ 转 身 掉 进 臭 水 坑。

7、蚂 蚁 爬 树 不 怕 高,

有 心 学习不 怕 老

蚂 蚁 爬 树 不 怕 高, 有 心 学习不 怕 老。 活 到 老 来 学 到 老, qiǎo 活 到 八 十 还 学 巧。 八 十 老 汉 学 画 猫, mìnɡ 老 鼠 见 了 拼 命 逃。

说 你 好,不 要 笑, 说 你 坏,不 要 跳 说 你 好,不 要 笑, 说 你 坏,不 要 跳。 Jiāo ào

骄 傲 自 满 不 得 了, quē

有 了 缺 点 就 改 掉。 妈 妈 讲 话 记 得 牢, 小 鸭 转 身 去 学 校。

zhì

9、有 志 不 在 年 高,

无 志 空 长 百 岁.

有 志 不 在 年 高, 无 志 空 长 百 岁。 Liàn tī tuǐ

小 猴 早 起 练 踢 腿, 老 猪 吃 饱 就 去 睡。

Zhuān

lěi qiánɡ 10.一 块 砖,难 垒 墙, shān

一 根 杉,难 盖 房

一 块 砖,难 垒 墙, 一 根 qún

一 群 xī 帮 助

大 吹 há大 蛤Wū wa chu呜 哇 小 蛤biān ti边 打杉,难 盖 房。 蚂 蚁 忙 又 忙, shuài

cānɡ

蟋 蟀 盖 粮 仓。 成 语 儿Chuí léi 大 擂

ǐ bā

蟆,嘴 巴 大,

īlǎ bā

呜 哇 吹 喇 叭。 ɡǔ

蟆,把 鼓 打,

ào shuō huà

边 跳 边 说 话:

ma zu

yuè duì

我 们 蛤 蟆 乐 队 顶 呱 呱, kào 全 靠 大 吹 大 擂 打 天 下!

máo lú 三 顾 茅 庐

zhūɡěliànɡ fánɡ

诸 葛 亮,住 草 房,

Liú bèi cì bài fǎnɡ

刘 备 三 次 去 拜 访。

jūn shī lǐnɡ qiánɡ 请 来 军 师 本 领 强

chū shènɡ zhànɡ 初 出 茅 庐 打 胜 仗,

cáo cāo zéi jiào niánɡ 打 得 曹 操 老 贼 直 叫 娘

zāi shù chénɡliánɡ 前 人 栽 树,后 人 乘 凉 前 人 栽 树,后 人 乘 凉。

zǔzōnɡ zào fú sūn xiǎnɡ

祖 宗 造 福 儿 孙 享,

Xiàojìnɡ diē niánɡ

儿 孙 孝 敬 爹 和 娘。

Dǎ yú shai wǎnɡ 三 天 打 鱼,两 天 晒 网 Zhānɡ lǎn yánɡ 老 张 老 张,懒 懒 洋 洋。 三 天 打 渔,两 天 晒 网。

méi pó niánɡ

没 儿 没 女 没 婆 娘, e dù shai yánɡ 饿 着 肚 皮 晒 太 阳。

dīchénɡ bīnɡ 滴 水 成 冰 shǔ

数 九 寒 冬,滴 水 成 冰。

Yāɡuīcháo kēnɡ shēnɡ

乌 鸦 归 巢 不 吭 声,

hàn dònɡ hǎn lěnɡ

老 汉 冻 得 直 喊 冷 啊 冷!

wù zhènɡ yè 不 务 正 业

xiè wù yè 老 谢 老 谢,不 务 正 业。 xié pù zuò xié 开 个 鞋 铺 不 做 鞋, zhī qǐ luó

支 起 竹 箩 捉 麻 雀

qing ting 蜻 蜓 点 水

红蜻蜓,飞呀飞, 飞过水面点点水。

Yáo wěi 点点水,摇摇尾, zhī féi 不知水下鱼儿肥。

Bǐnɡ chōnɡjī 画 饼 充 饥

老 七 老 七,画 饼 充 饥。

xūnròu 熏 肉 大 饼 画 一 地,

Jié è dù

结果还是饿肚皮!

tang bì 螳 臂 当 车 qízhuānɡ

齐 庄 公,坐马车, liè hē

出 去 打 猎 乐 呵 呵。 tang lang gē bo 绿 螳 螂,伸 胳 膊, Shēn dǎnɡ 伸 出 双 臂 来 挡 车。 小朋友,你说说,

螳螂想活还是不想活?

Zhěn yōu 高 枕 无 忧 wǎn fàn bǎo 小 猪 晚 饭 吃 得 饱, Shuì jiào 高 枕 无 忧 睡 大 觉。

Shǔ tàn qiáo 老 鼠 探 头 瞧 一 瞧,

Tōu ɡuō ɡài ǎo 偷 走 锅 盖 和 花 袄。

Fú xié yòu 扶 老 携 幼

小 六 小 六,扶 老 携 幼。

chuānlù

穿 过 马 路 一 起 走, 大 家 都 是 好 朋 友 。

yǐnɡ 立 竿 见 影

太 阳 金 光 闪, zhú

小 兔 立 竹 竿,

lì kè chūxiàn 影 子 立 刻 就 出 现, hǎn 小 兔 乐 得 高 声 喊:

kuài 爸 爸 妈 妈 快 来 看。

yōu lǜ 无 忧 无 虑

小 丽 小 丽,无 忧 无 虑。 fānɡ cǎo 自 己 来 到 芳 草 地, qing ting yóu xì 请 来 蜻 蜓 做 游 戏。

dǎ jié 趁 火 打 劫

liē

李 家 失 火 哭 咧 咧, fěi

土 匪 趁 火 来 打 劫。

qiǎnɡ cái bǎo xuē

抢 走 财 宝 和 皮 靴, Xiù xié 还 有 一 双 绣 花 鞋。

xuē shì lǚ

削 足 适 履 ou xié

木 偶 买 鞋 鞋 太 小, jiǎo 鞋 子 太 小 就 削 脚。 yì

削 足 适 履 手 艺 高, ao 削 足 疼 得 嗷 嗷 叫!

luò

落 井 下 石 lánɡ

狼 二 落 水 井,

hěnɡāo xīnɡ 狼 三 很 高 兴。

bān rēnɡ

搬 起 石 头 井 里 扔,

zá diu mìnɡ

砸 得 狼 二 丢 了 命。

推荐第6篇:大兴五小国学课程工作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子课题

“在国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工作总结

大兴第五小学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底蕴。大兴第五小学参加了大兴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研究,申报的子课题是。下面将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制度保证课程设置

我们带领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大兴区“十二五”课题研究推进意见》,确立了本校课题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担任课题的负责人,各个年级语文教研组长负责本年级的国学教学工作,语文老师担任国学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六个年级均具备卡开设国学课程的条件,每周安排一节课上国学,安排进课程表,利用晨会课前诵读时间,将国学课程开足开齐。

二、注重培训课题教师

我们学校是第一次加入到国学课程教学研究,对国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等等都比较陌生。为此我们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培训,在暑假,指派13名教师参加在大兴十小进行的为期4天的培训。聆听了北大教授张辛《孔子智慧和国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声律启蒙时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读本》、北京四中教师李雄,丰台实验中学教师何洪亮也分别结合自己对国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经验,对《弟子规》、《论语》、《孟子》进行了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导。这些教师认真学习,撰写了学习体会。在教研活动时,这些先期培训的教师作为辅导员,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专家对国学的阐述向同组教师介绍,对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扫盲培训,使教师对下一步如何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好了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教师中重点推选李玉然、李潘、郭红霞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入

到大兴区的国学课程研究团队中,参与总课题组的课题培训,参与区内研究课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利用榜样的辐射作用带动同组所有教师的整体提高。我们与校本部教研整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让课题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三、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

国学是一门课程,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同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挖掘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根据各自教学风格设计教学过程。同组成员经常相互听课,课后评课,反思教学行为。

以六年级为例,在课程开始学习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尽快消除大家的盲目感,马红梅老师讲授《良知良德》一课,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供大家研讨。老师们以此为例剖析,共同揣摩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红归纳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拓展延伸升华提升—注重积累熟读成诵”这几大教学环节。

为了得到专家的引领,我们推出王春红、贾丽、郭红霞分别上了低中高三节课,接受教研员检查指导。老师们提前参与备课授课全过程,参照教研员的评析,校正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反思教学提高业务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基本上能够胜任钻研教材,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妙招。例如田雅琴老师通过以点带面来鼓励学生诵读、高建爽老师利用教育技术充实相关信息材料、邢文英老师把古诗文学习方法迁移到国学课程、朱月霞老师把国学学习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杨春老师利用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解国学文化等等,我们鼓励教师相互交流,通过教学智慧分享共同提高。

五、为学生诵读搭建平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不要求 “甚解”,知道大意即可,在读中感受、欣赏、悟情。这就需要一定的读书的量做积累。教师利用校讯通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学课程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在家庭方面促学的建议,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家里,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读多背,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任课教师注意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利用朗读检测手册对国学课文的朗读质量进行评价,相应地完成自评和同学互评检测。除了指导学生课上读书,还培养学生抓住零散时间诵读的好习惯。例如课外活动做操时按照节拍在心里默念课文;课间踢毽时按照一毽一字计数等等。

为了检查和监督国学授课情况,学校抽取每个班的5名学生进行国学朗读检测,成绩计入教师功能考评,提醒师生对国学予以重视。还利用广播时间和校本课程展示时间,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展示,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一学期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自由度大难以把握。由于每个年级只有一本书作为教师学生共用的教材,教师没有相应的参考资料,教学中自由度太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不好确定。对于较多同轨班的学校,必须依赖教研活动才能够统一把握的尺度。

2、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厚。任课的教师都是原班的语文教师,对国学没有深厚的造诣。他们还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上,学习也是重在对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上,现有的师资培训也是这个倾向,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亟需提高传统文化积淀。

3、课程管理不严格,没有按要求上报活动信息,课题教师积累研究成果意识不强。

存在的问题就是下学期课题开展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校在下期要细化课题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力求规范。

另外,还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老师开拓视野,学习兄弟学校成熟的经验。

2、我校为校园环境渗透德育和攀登英语课题实验校,在已有的装修布置中已经定下了格调,我们力求在下学年班级文化布置中重新设计国学文化氛围。

3、对于国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研究方向有些偏离原来确定的研究课题,需要适度调整。

推荐第7篇:国学启蒙教学流程(一年级)

国学启蒙教学流程

Part 1 40分钟

一.课前环节:

1.几案洁(整理桌面,只留下相关学生用具) 2.正班长喊上课

二.热身环节:

1.表扬小组表现

三.新授环节:

1.老师引入本节课的课题:马诗

2.询问孩子是否有预习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检测孩子读了几次诗,提问孩子看是否能朗诵出来 4.让孩子去点评朗诵孩子的优点和不足

5.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全班开始诵读,并再次诵读 6.孩子自己再次诵读

7.闭眼,跟着音乐背诵,并感受诗歌

8.讲解作者,和其他姓李诗人的相关联系,详细介绍作者生平等 9.介绍马诗其实只是二十几首的其中一首

10.再次诵读诗歌,问下作者为什么写这诗,有什么理想 11.开始解释每一个诗句,并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 12.画一画诗句里的马套 13.班长喊下课

推荐第8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经典蕴藏着我国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国学教育是中国人在向国际化迈进时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弃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动力。我校开展“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伍”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方面丰厚孩子们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年级选择《笠翁对韵》作为教材,通篇用韵、琅琅上口、行文流畅、内容丰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历史,从农业生产到发明创造,从做人做事到言谈举止,从宫墙建筑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一一道来。虽然这部经典创作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今天我们读它仍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

一、本学期国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朗读、熟读成诵的练习

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诵读的技巧,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平仄和诗的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有感情地读,把诗词的韵味和慷慨激昂的感情激发出来。除了每周的一节国学课外,每天坚持课前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并开展竞赛,激发热情。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引导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新学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采取如抽背、师生背、接龙、诗配画、画配诗、诗文串联等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达到熟读成诵,增大积累量。

(二)注重钻研、活学活用教材

国学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的,要取其精华舍之糟粕。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突出修身立志教育”,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用什么样的思想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小就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国学内容,收集相关的知识,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将要讲的内容深入浅出的传授与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学生们非常愿意接受。

(三)注重实用、指导规范行为

要把对国学的理解贯穿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去,规范学生言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既注重国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又注重把学生在国学上的理解、感悟加以强化,引导、激发学生以此为目标,努力践行,使之向圣人、贤才看齐,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见到老师要问好、走路轻声慢不靠右行、刻苦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学生等等。

(四)注重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除了开展了每年一度的国学诵读小标兵评选活动外,还开展了“国学书法比赛”,并结合各种节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教师节”“国庆节”“九九重阳节”向学生进行爱国、尊师、敬老的教育。国学的浸润,让孩子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每天清晨,当教师来到校园,迎面过来的同学都会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师敬礼、问好,课间打逗现象明显减少,国学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讲文明知礼仪的习惯。

我相信只要对国学教育持之以恒,不朝三暮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一黄金时期,用国学的经典教导天性善良的儿童,即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同时,为更好做好这项工作,今后工作也有一些设想。

二、今后工作设想

(一)认真实践,创新方法

与体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将国学内容经改编成为体育游戏;也可以与音乐校本有机结合,既有特色,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在学中玩,玩中学。

(二)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家校合力

通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听教师经典教育课,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读经诵典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假期 丰富实践

利用寒暑假在师生中开展国学知识的学习,倡导广大中小学生收看《百家讲坛》等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视节目和相关书籍,在全校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写一篇国学学习笔记”——包括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感悟的道理,通过网络、书籍和广播电视等形式学习“会讲一个美德故事”,“学习一个美德人物”,做到深入了解,并将在讲故事大赛中进行评比展示,“做一件美德实践活动”——组织“扶残助困”小分队开展定点扶助,开展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公益活动,丰富假期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身内涵和修养。

2017

年7月3日星期一 袁强

推荐第9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于2015—2016第一学期始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之一,本人也很有幸承担我校国学教师一职。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在不断地学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的过程。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浅薄的了解,受到了一定的启蒙教育。本学期并通过学部“读书达人”活动、“天才知道—我知道”活动及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进行了成果展示,通过几次活动的展开,不仅展现了我校本学期国学校本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国学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掬好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及得失:

一、教学的形式

1、趣味化的形式。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将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用视频展示出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

1 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尤其是那些内容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内但又不可省略的内容,就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并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多样化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PK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国学课程。

4、奖励机制运用到位。有一次公开课后,组内老师评价说上其他老师的课学生感到的是春天,那么国学课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秋天—丰收的季节。所以,对上课认真学,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活动,当堂学习效果好的小组和个人都会实时地给予荣誉或实物性的奖励,并且重表扬,轻批评,故使每位学生在国学课上的表现都非常的积极并且时刻盼望着国学课的到来。所以每次看到孩子们提醒“国学老师,今天我们班有你的课”时,我感到异常欣慰。

5、新形式检测手法—情景演练的的应用。这主要在

三、四年级《弟子规》的教学中提现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是有关接人待物等行为礼仪方面的,故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并灵活运用,离不了实际性的演练,故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模拟性的情景演练环节。

2

6、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把关。虽然小学阶段总体可以分高中低三个阶段,但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而言,学情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时,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情不同,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保证每个班级,每节课都能学到新的知识。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本学期学部举办的“读书达人”活动、“天才知道—我知道”活动及学校文艺汇演国学节目的演出,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一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虽然展示的孩子不多,但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学好国学,我们会有机会上台让众人看到我们努力学习的成果,我们是很棒的学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

三、教学中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1、选择合理性的教材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虽然在版本的选择上已经依据学部要求,但有些内容的确超出学生理解的范畴,并且很多内容缺少趣味性,使得相当部分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有些枯燥,且在展示的时候,缺乏适合学校需求的内容。教学计划方面,有时会因配合其他学科及一些活动的需求不能按期进行教学任务,故应考察当下国学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材;且教学计划的制定宜少不宜多,以免造成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2、要重视国学课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把国学课程做实、做细。实实在在的上足国学课程,再也不会为了其他科目的教学而占用国学课时。

3、可以在展示形式上再下功夫,如可以在各班级开展学国学后的感悟报告会,也可以在板报栏开设一期以国学为主题的板报,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在今后的展示中要有师生互动,这不仅促进教师对国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同时,在学校大型活动展示时,应尊重国学学科的特性,避免为演出而强制要求节目类型等类似方面。

4、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目标的量上可以分常量和变量,如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高标准和要求,程度弱的可以只达到最低要求即可。

5、保证每天的诵读时间。人的记忆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虽然当堂很多学生都能达到当堂成诵的程度,但时间一久,学生会不断地遗忘。如若再加上学得东西逐渐地增多,则学生遗忘的速度会加快,所以一定程度上的诵读时间的保证,无疑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6、国学教室的逐渐完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显然许多内容都是庞杂且内在的,无法如音乐、美术般自由的展现;但内涵性的东西却并非只是口头上的学习就能内化 4 的,这还需要不断地通过行为举止上的强化,使其深入骨髓,这样才能逐渐学到精华。

一学期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国学之路上,体验着学习国学的乐与苦,喜与忧,并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明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多了,对自我的约束也提高了,自我修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推荐第10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西寺小学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国学已一年了。一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甚感国学教学的艰难。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

一, 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 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三, 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国学经典都是长篇累犊的文言文,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段落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四,不足与困惑

初涉这门学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方法上还欠灵活,在深入浅出上还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2010-6-22

第11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李自民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国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

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2014-6-16

《三字经》教学反思

李自民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相传是宋朝末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增补。《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的一种,它内容文笔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三字经》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根据《三字经》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以《三字经》内容为依据丰富学生的词语。比如,在教学“稻梁黍,麦菽稷。此五谷,人所食”时在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理解句子后,我给学生讲关于粮食的故事,学习四首有关珍惜粮食的古诗警句,让学生明白珍惜粮食的道理。讲授“香九龄,能温习--------融七岁,能让梨”这一内容时引入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学生自己查资料学习典故,学习兴趣浓厚,理解经文也容易多了。 校本课程国学经典的教育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孩子们走进中华古典诗文,走进了与语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阅读世界。在教学《三字经》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进行朗读训练,每节都采用多种方式去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诗句节奏美,韵律美。久而久之,融入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事实证明,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一遍、一篇篇的古典诗文诵读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

远。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席---”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朗诵读经中感受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我们传承国学文化的方向,这必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

2014-6-16

第12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下学期《孝忠诚》教学工作总结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

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2009-2010学年下学期 《孝忠诚》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 北集坡一中 罗启智

2009-2010学年下学期 《孝忠诚》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 北集坡一中 丁茂荣

第13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八3班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10分钟让学生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1 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国学经典》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饭的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国学经典》,平时检查同学2 们学习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

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曾宪伟 2015.1.15 3

第14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三、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诵读经典,本学期我主要给学生介绍了我国丰富的诗词文化,给学生们抄写了一些优秀的诗词并且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的生平了诗词的意境,经过学习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大大的增加了。

四、不足

初涉这门学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方法上还欠灵活,在深入浅出上还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第15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煌固镇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学为学生发展奠基、让我们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寻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这一学期,我们学校根据上饶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国学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积极地开展,现小结如下:

一、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准备。

1、成立国学教研小组,确定好教研组长、组员,使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安排文化素养较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作为任课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二、以丰富的活动调动了老师教学经典、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

1、学期初学校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骤,使研读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2、十月份,学校成功开展了金秋师生经典诵读会,全镇师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同时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学校开展了全镇教师国学讲坛活动,各位国学教师踊跃参与,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经评比,选送了葛江红老师作为县国学讲坛老师获选人。

4、十二月份,学校进行国学优秀教案的评比活动,并选送王水金老师参加国学优质课比赛。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

尽管学校国学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老师参与国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国学工作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奋进。

元月十九日

第16篇: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城子小学 孙旭颖

一、活动目的: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参与年级: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四年级教学内容及目标:

(1)、一级古诗词专题诵读:2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总序 (2)、二级古诗词专题诵读:4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至入则孝

(3)、三古诗词专题诵读:6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的总序、入则孝和出则弟。

四年级基础还比较弱,学生只掌握了三级的内容,以上至八级还需要再以后学习中继续落实。

3、教学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4、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主要由四年级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按照各年级的要求完成诵读任务。

(2)利用写字课时间,将要求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召开家长会传达其精神,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评价方法:

(1)学校定期检查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校领导听推门课,参加学校研讨课、教学评优活动。学校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考级。实施定期考核。

5、组织管理:

成立以教导主任为首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6、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纵深。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篇2: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

时村联小“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的和意义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张艳省

副组长:车素环 郑明明

成员:各年级语文教师

四、实施办法: 1.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低年级重在朗读背诵,高年级重点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三字经》,五六年级《论语》,平时可以再根据班级需要,加入一些有国学代表性的诗歌、对联等。 5.诵读安排:在上课前的晨读时间、校本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班级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年级教师要根据年级需要和实际情况编辑“国学”校本课程教案。

时村联小

2012年9月1日篇3: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德艺学校小学部“国学经典”进课堂

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弘扬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丰厚校园人文底蕴。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朗读兴趣,增强朗诵能力。

3、加强学生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4、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二、活动要求

1、编撰《德育校本教材》

要把国学经典与和德育相结合,必须在原有的《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编撰《德育校本教材》,此校本教材在全校各年级开设不同的国学经典与德育相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德育校本教材》内容设计

一至六年级编撰一本《德育校本教材》,教材共设计6个主题单元(共30课),每个单元精选5篇,每篇结合主题配备与国学经典有关的德育故事。

一年级的篇目,要配有汉语拼音注音以方便诵读,高年级部分篇目

3、每本教材6个单元的主题设计:

(1)自理自立篇

(2)劝学励志篇

(3)文明礼仪篇

(4)诚实守信篇

(5)感恩回馈篇

(6)爱心行动篇

教材中设计的国学经典故事中都会有一个先锋人物,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以先锋为榜样的精神达到规范良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目的,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活动形式和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要注重实效的话,不单只是建立在每天晨读、课前读、学生路队读的形式上,还要开设课程,然而课程的内容要以《经典诗文诵读》、《德育校本教材》、《弟子规》为主:

1、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创设“学堂”。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堂,如果开设课程必须要创设一间学堂,这样能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图 1

2、进学堂学生应穿汉服,开讲前应行古代礼仪。 凡是进学堂的每一位学生都应穿汉服,能传承汉服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又能体现每一位学国学的人对礼仪的要求。(图1)

开讲前的师生行礼(图2)

3、“弘扬国学精髓,倡导尊师重教”应举行“拜师礼”

“拜师礼”在古代对每个读书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求学受教之际都要行拜师礼,所以一年级新生入校应举行一次“拜师礼”。在行“拜师礼”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家长陪同观看,家长们能看到老师和学生在践行肃穆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礼仪过程中,建立亦师亦友的

现代师生关系,通过拜师仪式,让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对接与践行。

“拜师礼“程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稍作改动)

1、主持人在介绍参加仪式的嘉宾;

2、解读仪式的意义;

3、请出老师,并介绍老师;

4、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篇:正衣冠,拜孔子

“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随这主持人引读,学生应整理衣冠。随后师生同行高揖礼,三拜孔子,表达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第二篇:三行礼;点朱砂,启迪智慧

学生行礼完后,由班主任给孩子们点朱砂,开蒙启智。(主持人念寓意:把智慧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间,寄托着老师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老师回赠礼物(经典诗文诵读、弟子规两本书籍用红绳捆一起),教师代表讲话。 第三篇:传经典,立志向(校长寄语)

最后:由主持人领读,全体师生跟读校训。让全体新生共同见证孩子们学习历程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

4、在“拜师礼”的基础上创设“毕业礼”

在六年级学生毕业前举行一次“毕业礼”,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感谢老师的恩情。 “毕业礼”在传统文化中并没有,为了学生在结业时不忘老师恩情,教会学生“感念师恩”所以创设“毕业礼”并且要家长参与。 “毕业礼”流程:

1、主持人在介绍参加仪式的领导、嘉宾;

2、解读仪式的意义;

4、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篇:正衣冠,拜孔子

“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随这主持人引读,学生应整理衣冠。随后师生同行高揖礼,三拜孔子,表达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第二篇:三行礼;送祝福

学生行礼后,学生送上自己的祝福(贺卡、一束花、一件礼物等)给自己最崇拜的老师,感谢老师的恩情。篇4:国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定稿

乌市十九中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2.陶冶学生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习语文的厚实基础。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新课改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我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三、原则 1.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 3.激趣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组织成员

组 长:罗群雁

副组长:张群 许倩 刘红 王玫

组 员: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五、实施办法: 1.初一初二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便于集中开展活动。高一高二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和现有的走班课,以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要将诵读、理 解、感悟以及应用相结合。 2.全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参与热情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国学校本教材由刘红、王玫、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负责开发,可根据情况开发初中版(两册)和高中版的校本教材(两册)。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3.校本教材内容可包括诸子百家篇、唐诗宋词篇、戏曲音乐篇、建筑服饰篇、国画书法篇、中医篇等。可参考经、史、子、集的划分方法,重点选儒家经典,古代著名历史散文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经典(重点是唐诗宋词),

4.国学经典诵读安排:每天早读十分钟、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还可和读报课结合起来,比如播放“百家讲坛”等。还可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每日或每周推荐一则国学经典片段。 5.还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 “国学手抄报展览” “国学经典书法展览” “国学经典知识讲座” “ 国学课本剧展演”“ 国学诗歌朗诵会”“ 国学读书汇报会”“ 国学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可结合重大节日,以节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如“清明节诗歌颂唱会”),可根据时令季节设计,可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学学习天地。 6.由教务处具体检查国学校本课的上课情况,组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 行考核。学生的具体考核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7、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国学课开展情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上报给教研室,为国学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

8、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和学校的读书节、道德讲堂、元旦迎新晚会等常规活动结合起来。

六、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事情多而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乌市十九中语文组

2014.3.20篇5: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西岗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区域跨文化德育特色,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目标

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整合国学教育资源,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教师、班级、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国学课题研究,推进国学进课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重师长、善待他人、勤劳俭朴、诚实守信、举止文明、谦虚好学、自尊自爱、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拼搏进取等优秀精神品质的人。

三、实施原则

1、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的生命负责的高度,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不是应付形式的走过场,而是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

历程,传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2、坚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为了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在活动中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感知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外显行为,要将这种认识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4、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加强领导,进行理论学习,形成共识。

1、成立学校国学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史美丽

副组长:张新、赵芬、邹闯

成 员:刘瑞玲、牟维毅、刘书彤、曹辉、全体语文、政治教师。

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传统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学校规定全体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必须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宏大的工程。此外学校还将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国学教培训。

3、认真学习,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结合学校实际,将国学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有机结合,成立国学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学习国学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让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主阵地找准突破口,扎实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找准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成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动态链。根据学校实际,经过反复论证我们选定以“礼仪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通过日明一礼,日正一行,日学一语,日行一善,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到达到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

1、组织培训,走进课堂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校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国学课,每周利用一节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的经典诵读,逐步形成日常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教导处组织检查。

2、加强课题建设,开展教学研究。

各校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国学骨干教师研究讨论,确定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特色的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西岗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朱子家训》《唐诗三百首》等历史著作中选取一些经典的片段,编写《国学校本教材》形成教学内容体系。

3、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将《国学校本教材》编印发给全校学生,利用升旗仪式教育、校园广播、班会时间集体学习,学校有计划的开展国学教育的各项活动(如每天10分钟书法、花样跳绳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4、探讨在“国学教育”的推动下,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化,促孝行、雅行“两行”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应该走出去,深入社会,贴近生活,贵在践行,重在持久。

1、每学年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学期初,对初一新生开展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到学农基地接受劳动教育;到革命英雄纪念卑前扫墓,接受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

2、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公益捐助,参加义工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3、办好中学家长学校,学校各班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教咨询,家教讲座,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将传统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形成一股合力。

第17篇: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城子小学 孙旭颖

一、活动目的: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参与年级: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四年级教学内容及目标: (1)、一级古诗词专题诵读:2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总序 (2)、二级古诗词专题诵读:4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至入则孝

(3)、三古诗词专题诵读:6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的总序、入则孝和出则弟。

四年级基础还比较弱,学生只掌握了三级的内容,以上至八级还需要再以后学习中继续落实。

3、教学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4、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主要由四年级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按照各年级的要求完成诵读任务。

(2)利用写字课时间,将要求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召开家长会传达其精神,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评价方法:

(1)学校定期检查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校领导听推门课,参加学校研讨课、教学评优活动。学校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考级。实施定期考核。

5、组织管理:

成立以教导主任为首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6、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纵深。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第18篇:一年级国学测试卷

____ „„„„„„„„„„„ 一年级国学阶段测试题

(二)

一、连线。(共80分)

1、玉不琢 师之惰

2、为人子 习礼仪

人不学 不成器 亲师友 非所宜 ___线__„_ 养不教 不知义 子不学 _„__„__„_ 教不严 父之过 幼不学 _„__„:„

3、昔孟母 择邻处

4、窦燕山 号„学„ 人之初习相远 教五子 „ _„__„_ 性相近性本善 苟不教 _„__„__„_ 子不学 断机杼 教之道 _„__„__„

二、选择。(只选序号,共20分) __„_:„级„

1、>的作者是 。 班订 „ A、骆宾王 B、李峤 C、汉乐府 „ „ _„_

2、>的作者是 。

_„__„__„ A、李峤 B、骆宾王 C、汉乐府 __„__„_

3、“天苍苍”的下句是 _„_:„名„ A、笼盖四野 B、野茫茫 姓„„„„

4、“咏鹅”是写 的一首诗。 „„ A、绿水 B、白毛 C、鹅

„装„

5、下列诗句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一句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老何为 方少时 名俱扬 有义方 贵以专 性乃迁

第19篇:一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单元

紧握,立身行事的罗盘

第 1节

礼貌风流美,文明大雅存

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导入新课

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4、学生诵读

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这样就极有可能缩短自己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

第二节

恭听父母言 谨行子女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初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的兴趣,简单了解一些经典诵读的法。

3、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些道理,了解一些生活礼仪及行为规范。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

谈话引入、背诵“总叙”和“入则孝出则悌”

二、学习新知。

《弟子规》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礼仪,今天,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的恭和谨

(一)初读,读准读通 出示:《弟子规》恭前八句。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5)师生对读。

(6)齐读。

(二)诵读,感知大意

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两句大意。

3、齐读。

4、诵读比赛

第3节

人间重亲情,天下贵孝义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知识抢答赛。

2、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

3、导入新课

4、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6、学生诵读

7 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7、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8、诵读比赛

第4节 尊长本常道,爱幼乃恒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3 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教师评价

3、导入新课

4、指导诵读本节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6、学生诵读

7、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知道的尊老爱幼的故事 8 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9、诵读比赛

第 5节 厚德泽天下,大善惠人间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6、诵读比赛。

第6节

为人讲信誉,处世莫轻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2、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教师评价

3、导入新课

4、指导诵读本节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6、学生诵读

7、学生互相交流诵读理解感受,明白应该怎样处世为人。

8、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9、诵读比赛

第7节

君子为道忧,小人缘财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2、懂得做人要做品质高尚的人

3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学会做文明人。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3、导入新课

4、指导诵读本节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6、学生诵读

7、阅读国学小故事

8、互相交流讨论怎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9、诵读比赛

第8节

逢生麻中直,白沙在涅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2、懂得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

3、学会做文明人。培养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

3、导入新课

4、指导诵读本节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6、学生讨论、诵读

7、学生讨论现实中应该怎样交朋友,怎样发现别人的有点以进一步理解本节内容的含义。

8、诵读比赛

第二单元:

高攀, 点燃文明的火炬

第 1节 少壮轻年日,迟暮惜光辉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导入新课

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4、学生诵读

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这样就极有可能缩短自己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

第2节

知错应能改,见贤当思齐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见贤思齐,胸怀大度,讲究诚信。教学重点: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知识抢答赛。

2、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

3、导入新课

4、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6、教师领读。

7、学生诵读、自由读。8 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做人不仅应该学会感恩,还要能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完善自己的人格。

9、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10、诵读比赛。

第3节 谨行脚下路,静耕心上田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谨慎仔细,不要忽略细节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做到不失礼节。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导入新课

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4、学生诵读

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谨慎仔细,不要忽略细节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做到不失礼节。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

第4节、出言宜谨慎,静耕心上田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要学会朴素正直,更要学会自我反省。勤劳谦虚,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让危险远离。 教学重点: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课内容。

2、导入新课

3、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4、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5、教师领读。

7、学生诵读、自由读。8 总结升华。

我们要学会朴素正直,更要学会自我反省。勤劳谦虚,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让危险远离。

9、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10、诵读比赛。

第 5节

厚德泽天下,大善惠人间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二)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第6节

立德声名远,为善福泽长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做人不仅应该学会感恩,还要能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重点: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2、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

3、导入新课

4、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

6、教师领读。

7、学生诵读、自由读。8 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做人不仅应该学会感恩,还要能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完善自己的人格。

9、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10、诵读比赛。

第 7 节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诵读《千字文》,并对此内容的学习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教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无论谁活在这个世上,都离不开善良,我们应该怎样做过善良的人呢?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学生自由朗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四)、诵读比赛。

第20篇: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制订人:陈江南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 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 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 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读40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3.熟读成诵;讲求鼓励,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4.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总之,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学教学计划

庞 俊 20

14、9

《一年级国学课程教学工作总结.doc》
一年级国学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