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2021-06-17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了面向新世纪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并就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改革 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公共课已成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体育的主要课程,倍受学生的欢迎高校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成熟和完善的时期.这期间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及其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如何,对未来乃至终生都有很大影响。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网络,书籍查阅近几年来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利用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对

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作了比较大的改革。一般都有普通课、基础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专项提高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类型,应该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个学科群,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方面,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2.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不强,学生的选择余地小。目前各高校有的在一年级开设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基础课和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也有的是在一年级就开设选项课,二年级开设专项提高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由于现在的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张,所谓的选项课一般没能打破原教学班级,大都是“平移式”地进行,因此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选项班因人数不够停开而让这部分学生的选择落空;二是选项班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3.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还存在“竞技化”的倾向,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被各个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所代替,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没有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最大需要。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1.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改革,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高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可塑性,是有着不同个性的群体,因而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必然要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男生和女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要求,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多样性。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选修课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同时。要设置社会开始流行且易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项目。高年级学生可以选修国外的体育项目,起到传播中西方文化。高校体育可分为大一体育必修课,大

二、大

三、大四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三种课程设置。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选修。选修课可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加强体魄,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2.实行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免会使一些学生出现挫折感,这往往对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习惯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和快乐的教育。我国学校体育以崭新的面貌迎来21世纪,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学校体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被人们接受。在对学生的体质测评发现,总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下。如按一般学生的教学进度,势必使这一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受挫折感。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学生集中教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并教授达标技能,使大部分不达标的同学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达标及格,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逐渐赶上来的同学会因此喜欢上参加体育锻炼,并在健身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自信,从中找到参与体育的乐趣。

3.体育场所设施的改革,实施体育锻炼小发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围着操场跑是经济实用也是最为枯燥的增强人体心肺功能的手段。为达到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发明体能锻炼走廊。设有各种障碍,学生需要攀越檑木屏障、组合双杠、连跳障碍、V型坡沟、组合云梯、梅花独木、翻越板墙等人为障碍设置,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内单方向前进,一方面方便老师对学生锻炼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增添“跑”中的难度与乐趣。集结较为优秀的多元化的体育教练,多元化的教练组合必然会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战术思想和理念。

4.体育教师个性教学、教学方式改革,避免教学简单化。我国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课程学分较少,设置单一,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常常照本宣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现状,使得教与学脱节;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即使有所发挥,也只是以一些题外趣闻使学生一笑了之,有时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详尽解说,学生却置之不理。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分数的制度,使学生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语音语调、举止言行、仪表风度、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进取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5.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体育教学工作也应服务于这一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好坏,不能主要用运动成绩来衡量,而应将评价标准向社会标准与个人综合标准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考核次数、项目应适当减少,不同对象应有不同考核标准,考核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素质发展。对主观因素较高的评分项目.实行多名体育教师评分,任课教师给定平时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不同体育水平人进行不同评分标准。建立相对个人成绩的评分规则。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重新构建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

五、结论

课程改革是国际性的趋势,我国在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本着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本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目的,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全面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目前所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和效果。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唯一的方法只有面对,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化解。依据我国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以及全民健身计划对大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质量,高校应从长远目标做起,认真研究体育师资各方面的条件和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六、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基本理论教学改革-自主化、指标化、计划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钟静 体育学刊 2001年 卷 002期

[2].高校公共体育课与\"健康第一\" 张华 王明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 卷 002期

[3].陈水生主编.高校健康教育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普通高校体育课实行选项教学模式探索 孙青山 刘永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 卷 0S1期

推荐第2篇: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学科建设论文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指导和提升,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现高等教育化的必要途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是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是研究竞技的理论,并由此拓展出高校体育教学应有的层次和深度.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平衡,教学双方必须以新的心态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对,由加强理论教学而引发的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双方的影响显而易见.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学生仅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状况已经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则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理论教学的大力介入,对教师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得以更新,学术的风气得到加强,教学双方由此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质的变化是学科建设的内涵.

3.4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完善了竞技育人的教学理念

理论教学注重研究竞技的理论,学生通过对竞技理论的系统学习,竞技意识得到加强,对竞技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竞技超越游戏、超越健身、超越知识,竞技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是生活的哲理,是成长的磨练.认识竞技,理解竞技,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亚于直接参与.尤其对普通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竞技意识是走向社会的准备.公共体育教学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有各自学习和研究的方向.竞技是多学科的综合体,依赖于多学科的支持.理论教学为全面认识、理解竞技打开了方便之门,鼓励和吸引学生到与竞技相关的行业中来,从事研究和工作.竞技事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带来的新课题.

推荐第3篇:高校太极拳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校太极拳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者简介:崔健(1986-),男,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专项理论与方法。

李超凡(1990-),男,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摘要: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柔和、缓慢的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因此,本文总结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等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1.前言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是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可以对人们的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平静,同时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让人们能够健康长寿。正是因为太极拳有着神奇的养生功效,深受人们的喜欢,所以太极拳这门课程被列入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大纲,甚至作为了必修学科。本文通过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总结传统太极拳教学方法的不足,改进了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使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能对太极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的途径

2.1加强教学内容的讲解

讲授学习太极拳的目的意义,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太极拳的概念、特点与作用介绍给学生;向学生们讲解国内外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远景及开展的情况。当学生的兴趣与理想、目标一致时,他们才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深入的学习。学习兴趣的形成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越深,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

2.2加大教学内容的拓展

在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用途,剖析其攻防的含义,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动作的内涵和本质,较快掌握动作技法,培养武术意识。学生知道了攻防含义也就了解了动作的用途,让他们知道太极拳不光是用来锻炼身体的,也有防身的作用。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在切磋武术的时候也是可以打败对方的,这样以来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了。

2.3改善教学环境

教师应因地制宜,不要总在同一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充分应用可利用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好奇心倍增。有如:多媒体、录象、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参与,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的特点,因而,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4营造课堂气氛

在枯燥乏味的太极拳课堂当中可以适当的加上小组对抗赛和游戏等活动,可以起到愉悦身心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能够保持心理平衡,促使学习情绪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学生们会感到这是一个愉快和轻松的一门课程,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和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太极拳课程质量有效的教学方法

3.1重心先高而后低

太极拳的步型较多而且要求重心较低,不能够有起伏感。学生的素质水平不同,下肢力量不够,反而会使动作改变,使学习动作无形增加了困难。为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升高重心、不改变步型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学生感觉下肢有力量,能够专心进行练习动作,从中体会太极拳动作及其它方面的技术技巧。当学生掌握了动作之后,教师再以标准的姿势进行示范,强调压低重心,步伐到位,虚实分明,从而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平衡的要求。

3.2速度先快而后慢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就是速度匀速较慢。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学课程时间紧是学习的一大弊端,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充分的掌握就要采取先快后慢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克服了急躁的情绪。当把全套动作教完后,再根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做全套示范,带领学生减慢速度,反复练习,达到融会贯通。

3.3讲解和示范

要有针对性的讲解练习太极拳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有精湛独特的技艺,又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及运动层面多方面进行教育,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领练中,由于动作路线和位置的变换,教师要随时变换位置,站到学生视野最佳方位,不但要有正确的方位提供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模仿练习,还应该适当的变换示范方法,如镜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分解示范,使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教师的正确示范跟合理的示范位置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状态。

3.4念动训练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

遗忘会诱发不良的心理状态,学生易失去学习信心,导致对太极拳兴趣日趋淡薄。念动训练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方法,因为默练是通过大脑的意念活动,来强化太极拳在大脑皮层神经系统中的痕迹,以达到巩固记忆的作用。经常组织学生把学过的动作名称、套路在脑海中形成“表象”,做到身心并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太极拳。

3.5拳谚在太极拳教学中灵活的运用

武术中有许多谚语,揭示了这项运动的基本要素和规律。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运用谚语,为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指出明确目标。总之,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途径,不仅提升了太极拳教学的质量,而且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太极拳文化的精髓及其动作套路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尽快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及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3.6加强学生记忆动作的能力

在分析了太极拳技术特征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太极拳运动特有的运动特征的认识,结合强化太极拳学习的多种方法,以标准的动作姿势规范,掌握太极拳心静体松,腰为轴,运动缓慢均匀等技术特点,通过对动作招式进行联想、体会攻防含义、归纳动作要领、通过竞赛表演、配乐听音等方法加强学生对太极拳动作记忆的学习能力。

4.结论

4.1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生体制健康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当中,把学习太极拳当作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仅仅是应付学习。

4.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材施教,因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言语表达以及合理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加深学习的兴趣。(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推荐第4篇:浅论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浅论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武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其核心内容是技击;散打是武术的对抗形式,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和中华武术的精华。现代散打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作为一个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已趋于成熟,并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武术散打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贯彻“健康第

一、终身体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体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现状

自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已将散打列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及从互联网上搜索,从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到一般地方院校,全国共百余所普通高校开设有散打课。2005年5月8日,重庆首届高校散打争霸赛开幕,共有21所高校参加。2005年1O月28日,浙江举行“下沙高校武术散打互动晚会”,下沙地区14所高校参加了比赛。2006年成都举行了“首届成都高校武术散打比赛”,有8所高校参加。2006年5月2813,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了“广东高校散打交流比赛”,有六所高校参加。2006年10月1日,四川“全省高校武术散打邀请赛”在绵阳举行,有20多所高校参加比赛。高校校内比赛更是层出不穷,燕山大学已举行了2届散打比赛,2004年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王”比赛,2005年开封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比赛”等。阜阳师范学院等许多高校制定了“公共体育武术散打教学大纲”,使散打教学进入正常轨道。

1.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有利条件

(1)大学生喜爱散打。随着武术散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喜爱散打运动。据统计,已开设散打课的普通高校中喜爱散打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已占公共选修课的前几位。下表是我院200级学员公共体育选修课人数调查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散打的人数几乎占三分之一,居所有选修课的首位我院2008年选修散打的有150人,限报人数为50人,实际选修人数超出了限选人数的85%,而其它选修课的人数除网球外都没超出限报人数。这充分说明了武术散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散打的重要基础。

(2)高校有较好的专业教师。每个高校都有专业武术教师,目前尽管部分高校有些武术教师是从其它专项改教散打课的,但相比而言高校开展散打课还是有比较好的师资条件。有了专业武术教师指导,能使学生得到正规、科学的训练,少走弯路。

(3)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业余时间较多,每周都可抽出足够时间进行散打训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身体,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专业课学习。

(4)高校可提供较好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大部分高校虽然不一定有专用武术散打馆(室),但大多有体育场馆。同时学校能提供散打专用护具,有较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2.存在问题

(1)学校领导对散打进入高校认识不足。全国普通高校有2000所,目前已经开展散打教学的学校约占6%。开办形式且大多为业余散打协会或散打队,进入公共体育课的很少。究其原因,校领导对高校开展散打认识不足,渝州大学阳亚雄对散打开展较好的重庆20所高校进行调查,有15所校级领导不支持散打的开展,其中有的领导持反对态度。而领导的态度肯定是个关键问题。

推荐第5篇:试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应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论文

摘要:

水文通过对高校公共休育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休育理论在休育教学中琴乏应有的重视,休育教学主要强调技术教学。按照规定的几项教材向学生灌枯一些运动技米,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既无参加休育搜炼的愈识又无科孕地进行休育极炼的知识写方法。作者认为体育教学应加强休育理论和应用方法的内容,以提高学生休育认识术平,传搜朴学健身才法,养成终奔徽炼身体的习惯。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理论

1、目前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体育理论课时数少。

目前,各院校体育理论基本上是执行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后称(纲要)〕为标准,

(2)高校体育理论尚无统一教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载体,一本好教材能使师生之间的教和学相得益彰。我国现阶段的高校体育尚无统一教材,各院校自行规定教材内容,不够统一,一方面会造成授课内容不一致,院校与院校之间不能及时联系,相互间的交流亦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教材内容和中学知识相衔接,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3)技术与理论相脱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从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堂方案,都突出了技术教学,相应的体育理论教学被忽视,甚至出现技术教学与理论相脱离。分析其原因有:

一是教师本身思想上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二是有教师认为体育理论课时有限,很难给学生讲清什么问题,理论课教学只是一种形式。

三是有的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中难以做到使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很好匹配。四是体育成绩的考核往往与体育理论无关。

(4)教学计划不落实在。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计划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突出的表现在雨雪夭,由于相当多的院校无室内场馆,即使有室内场馆,也因数量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无法进行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有些教师不注意利用因雨雪天不能上实践课之机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而是通知学生自习或自由活动。就连计划内的理论教学,也由于不考核,不检查而放任自流。

2、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人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体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体育不能用单纯的自然科学来解释,也下能用单纯的社会科学来解释,就这一点决定了体育的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一卜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1}体育教学必须按教育理论的要求,确立其教学的目的、任务、阶段性目标1本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树立起“终生体育”观念。

(2)体育教学必须以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揭示说明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社会功能二体育的价值以及1本育的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体育的深层次认识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意识。

(3)体育教学必须贯彻马列注意毛泽东东思想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本育教学须以仪本解剖学和运劝生理学的知识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结构,机能和体育运动与入本各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变的关系。

(5)体育教学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体育保健卫生和我国优秀的传统养生学知识、促使学}i学全科学锻炼身体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6)体育教学必须以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心理素质与体育运动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稳定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

3、关于加强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建议。

(1)建立体育理论教学管理系统。

现今,我国高等院校休育的行政系统就是体育部(教研室夕,而体育部(室)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体育教学,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体育部〔室夕没有专门管理理论教学的系统。多教师认为理论所占学时比较少,用不着搞专门管理工作。大学生已经接受过十几年中小学体育教育,可以说他们在运动技术技能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理论知识却异常贫乏。体育不仅肩负着身体锻炼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围绕运动实践产生了大量的人体运动规律,而这些规律正是指导身体发展的理论依据。因此体育部〔室夕应专门成立理论教研室,教研部室夕主任应重视管理工作,加强理论教材与教具的建设,并合理地调配理论教学人员,抓好管理工作。

(2)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和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相关的学科是众多的,要求掌握的知识量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认为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胆地进行改革,突破《纲要)的框框,增加理论课时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强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根据国外很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的经验,笔作提出建议:体育理论课时数应占体育课的25%为好。

(3)统一体育理论课教材。

在我国,高校体育是必修课,高校体育理论是大学生体育课程的高级内容,应当使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较系统地掌握有关体育的产生、发展、原理、作用、价值以及它的运用。为此,国家应编写统一的教材来规范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编原则要科学,即由浅入深,自成体系,道理详实丰富,条理清晰,科学合理。

(4)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对运动技术、技能学习的指导作用。

身体的运动是体育的主要特证,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教学要占重要的地位和很大比重。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高阶段,所以此段技术技能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这个深度和难度不应体现在让他获得多么高的技术、技能水平上,应体现在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生物力学知识来理解运动技术技能形成的原理和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运动生理学知识来懂得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人体的发育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学会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怎样对自身进行测定和评价来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上。总之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达到“知其所以然。”

(5)加强电化教学的各种手段,严格考试制度遇到雨雪夭无法上课时,应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利用幻灯片、录像及有声教材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育助于他们在体育实践中尽快地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同时要严格体育理论考试制度,学期结束后,必须进行考核,检查学生对理论课内容掌握的好坏程度,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推荐第6篇: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健词:高等学校 套共体育课 创新教学

论文摘要:“创新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面对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应有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具有更高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并具有与他人协作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体育专业应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口式”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社会型“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也就是说,从过窄和过死的专业教育模式向综合素质模式转变。

“创新教育”是对以往的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后提出来的,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永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只有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育是以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休质、养成良好生活、锻炼习惯、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进人高校的学生都经过了十多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艰苦历程,使得极大多数学生的体育素质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远没形成。进人高校后,每周仅有90分钟的体育课程,教师必须要深思,怎样充分利用这90分钟的课堂时间,来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把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保障高校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使高校学生会学习,自觉主动地利用大学课外时间来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面对90分钟的体育课,依据高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来同志讲“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迫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备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这就不仅要求教师知识宽广厚实,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深刻地把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各科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对其它学科的技术知识具有广泛的了解,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进行科学的创新教学;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以专项为主体的多,单一的教练型的多,而知识结构综合型的少,体育文化型学者少。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现代体育理论,接受现代体育理论的再教育,并不断充实、探索研究新知识新理论。其次,应积极探索研究其他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动态。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育科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树立全方位、多样化指导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技术锤炼的教育观,才能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向学生传授现代体育文化知识,真正为体育教学“素质化”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二、体育兴趣培养和激发

高校体育教师要从“手把手”的保姆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上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还比较薄弱,兴趣也相对较低,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培养。

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实,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学生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在体育课“跳高”课堂上,成功过杆的学生,情绪饱满,积极上进,勤学好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失败的学生,情绪低落,上进心差,学习兴趣淡漠甚至厌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善于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和取得成功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分组进行,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学到知识、技术的满足感,体验学习知识技术的快乐,不再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感官刺激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会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印象深刻。反之,留下的痕迹就是模糊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树立学生榜样、开展竞赛等形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关系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师生交往有三种类型:一是教师中心型,二是学生中心型,三是师生均衡型。这三种类型虽然各有其优点,但是师生交往的松紧度不容易把握。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师生关系三个转向的理念,由教师是主动、学生是被动、教师是支配者、学生是服从者转向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高校师生关系;由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被动体育锻炼转向主动体育锻炼。建立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系统,在多向的师生互动交往系统中,教师起到发动和帮助学生合理思考的作用,学生有进行随意讨论和锻炼的自由,确保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创新能力的形成,正是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教学要把命令与服从的传统师生关系,转化为平等、民主和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心理和谐、融洽,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群体才能形成“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行为才能得到激活。联合国教科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发现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高校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反对“尚书,唯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思考,坚持真理,服从真理。

总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推荐第7篇: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配乐的应用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舒缓音乐与太极拳运动之间内在的相似相通性出发,以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为研究依据,探讨配乐在高校会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引言

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当前,高校的体育课应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世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作一合理的安排。太极拳本身的健身性和安全性足以证明其作为终身运动项目具有相当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所以,太极拳是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一项民族运动项目。为使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实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重在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太极拳教学中配乐运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太极拳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太极拳、太极拳配乐

一般来说,运动竞技项目的配乐强调演奏的节奏和速度,突出艺术性,提高可观赏性,太极拳的配乐形式则注重于技术动作在与配乐之间的情感要求和精神因素,这是由太极拳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所决定的。

2.1太极拳运动概说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映像”,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太极”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支撑.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推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是很好的终身体育项目,并且是很好的保健和康复手段,极易普及推广。其运动特点是:动作缓慢柔和、心平气和;各种动作大都是弧线、圆形或者螺旋形运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陈鑫的话说,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俘,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以一贯之者,其斯之谓钦!”;呼吸自然深长,最好配合动作进行呼吸,达到气定神舒,气人丹田;精神集中,用意不用力。 从这些层次上来讲.太极拳教学在配乐的选择上应趋向于又寸中国民乐的选择。

2.2太极拳配乐分析

《晋书·乐志》就探讨并记载了音乐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在太极拳运动中使用的音乐,都是舒缓的音乐,没有固定的配乐,但一般说来舒缓的、清新的、悠扬的乐曲都可以作为太极拳的配乐,由于太极拳本身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采用的配乐都是传统的古筝曲、琵琶曲等.比如《春江花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月光下的凤尾竹》。较之于西方体育内在原则的单一而精确,太极拳的内在原则是多元而模糊的;区别于西方文化通过分析和还原本质,以实验分解使认识对象纯粹化和普通化,中国文化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温和来达到心灵的调试和升华。基于此,太极拳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通过动作的展现表达技击、哲学和美学等价值的艺术,每一个动作除了它所具有的积极含义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它的美感,这便是运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美。音乐是艺术,音乐的灵感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重现现实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给人以充分想象空间,把音乐的旋律、节奏与太极的“韵”相结合,以音乐丰满太极内容,更好地表现太极内容。

3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用配乐的技巧

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太极拳本身的特点,把太极拳的教学过程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粗略掌握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巩固与熟练运用阶段、“太极韵味”追求阶段。在各个教学阶段中,由于学生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特点、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各个教学阶段中对配乐的选用也有所区别。

推荐第8篇:公共体育课观后感

公共体育课观后感

何双平111004012

通过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的观看,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这也为我们以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学公共体育课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所以作为大学体育课只有积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常教常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练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我观看的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排球教学,课堂上老师组织严密,课堂教学按照,先是课堂常规、宣布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老师讲解教学内容、学生练习并且老师在一旁观看,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错误,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改正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技能,从运动中找到快乐,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帮助学生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

在课程当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运动,紧跟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只有少数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运动,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表现为听讲不认真,运动参与度不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效

果不能很好地反映给老师,针对运动中存在的错误,不能很好的更正过来,有的学生在运动中,不注意运动技巧,虽然很积极,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对技能的掌握度不高,也使有的学生丧失了运动的兴趣,在以后的运动中表现为不积极,不重视运动过程,只是一味的想达到运动效果,反而更做不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有待提高,和改正。

作为学习体育教育的我们,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每个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量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过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达到体育教学的理想目的,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推荐第9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这些日子,我又有了新的收获;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有限,但我一直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简单走、跑、跳、等组合型的游戏,通过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具体教学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

教学大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从这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第一、我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知他们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注重培养他们对体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每天适度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第二、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第三、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第四、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这几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2014.7.

推荐第10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总结

何凤梅

时间飞逝,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我此次担任初三年级

六、

七、

八、

九、十班的体育教学。回顾过去的这些日子,我又有了新的收获;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有限,但我一直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简单走、跑、跳、等组合型的游戏,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教师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基本素质的强化练习。为初四体育中招考试打基础,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训练的态度。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训练中同时要注重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的强化练习。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具体教学方面:

1、按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争取上好每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利用场地和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劳逸结合,既考虑同学们的运动负荷,又要抓住课堂每一分钟是同学们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比如在教学中经常请教孔老师,因为他对体育动作教学的研究深刻到位,能很好的抓住重点进行突破。

从这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第一、我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知他们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注重培养他们对体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每天适度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第二、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第三、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第四、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这几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第11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即将结束,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这也许是体育工作者的共同特点吧!

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有限,但我和本校的几位体育老师共同协商,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简单跑、跳、双杠、单杠、沙池、栏木架等组合型的游戏,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训练的态度。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有益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手段,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实施,以达到其目的。比如:中学生广播体操学生普遍感觉较枯燥,做操的兴趣不大。我就要求学生不在原地做操,不按老模式做,而是到某节操时变个队形,或变向或在行进中改变位置等。这样就会使一套广播操能有多种队形变换,能组成多种图案,在音乐节拍下做出各种精彩的广播体操动作。这样便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练习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使广播操以另一种新奇的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工作总结《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总之,从这一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第12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即将结束,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这也许是体育工作者的共同特点吧!

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有限,但我和本校的几位体育老师共同协商,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的安排专项课内容。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教师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我只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有益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手段,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实施,以达到其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旋风踢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旋转时脚落地一次,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我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不自轻自贱,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教学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业务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

1、备课方面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2、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方法比较单一。

3、课堂上对于以下教学能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

总之,从这些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教学任务,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07学年初中体育课学期总结

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认真备课。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这个规律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二、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初

一、初三的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第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此后,在全校广播操练习中,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所以我重点抓了学生在动作规格上的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三、训练工作

这个学期我接手了学校田径队、篮球队训练工作。初次接手工作,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

一、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及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二、组织学生学习田径队、篮球队的管理制度及训练制度。要求学生包括我个人思想上统一,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团结协作,勤于动脑,严格训练,善于总结。

第三、克服困难,训练严谨:田径项目多,技术特别复杂,每一个动作,按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用力方向所产生的效果不同。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快、手快、腿快、移动快。观摩学习,分组总结,共同提高。

第四、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拼搏共创佳绩。今年下半年在县运会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 我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不自轻自贱,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

1、备课方面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2、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上方法比较单一。

3、课堂上对于以下能教学能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

初中三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 初三年级共六个班,我带四到六班每班约三十人左右,以男生居多,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技能情况 初三年级学生喜欢跑、跳、投掷、追逐、跳绳、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动。但动作则显得僵硬呆板。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要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抓好校运动队(田径队)的建设和训练工作,为这学期学举办和各类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开展班级活动。本学期将进行班级间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各种球赛等。

4、参加体育教学的优质课评比。

5、教学论文、个案的撰写。

具体安排:

1、抓好基本素质的提高。(如俯卧撑、蛙跳、推小车等)

2、抓好基本技术的练习。(如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握力)

3、结合阳光体育活动,认真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这一情况我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分四组优、良、中、差)以好的学生帮助老师组织、辅导、督促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素质较弱的学生可消除自卑感和心理压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欲望。

5、学生练习一段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同时将成绩通知学生和班主任,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应该着重抓哪一项。

6、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专项练习。(握力等)

五、教学措施

1、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特别加强对广播体操的教学(校园舞蹈)

第13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这些日子,,我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其意义的理解,虽然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诚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来源于态度,我会始终坚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求索,不断进步。

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有限,但我一直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简单跑、跳、等组合型的游戏,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教师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训练的态度。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教学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这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第一、我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知他们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注重培养他们对体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每天适度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第二、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第三、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第四、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这几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第14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王 煜

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又结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与了高三体育高考队的带队工作,经过一年的辛苦训练,以及与同事的努力合作,在今年的体育高考中,取得了十名体育考生考取二本及二本以上的优异成绩。

二、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一学期我执教高三年级5个班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10节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学校有限的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拨展体育天地。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学生在校一日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不善于参加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性,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刻苦钻研,努力探究教研成果 为了更好地贯彻“健康第

一、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要多方面学习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和有经验的老教师共同学习交流。在教学工作中,刻苦研究,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提高教育教研水平。 从这一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等生就很艰难了。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2012-9-6

第15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很快就又过去了,我校的体育教学在《体育

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该学期来我本人所担任的是

一、二年级六个班的体育课教学。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各位班主任的支持下我能较好的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标,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自觉惯彻“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教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杜绝上课随意性,积极参加市区的各项教研活动,并对活动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把所学所看的渗透到平是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使自己在教学中能有更好的进步。

二、教学方面

1、一年级体育教学:

本学期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主要以课堂常规、基本队列队形及趣味体育活动为主要教学。

(1)、培养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一年级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对课堂常规、纪律要求等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都较差。那么抓好课堂常规便是这学期的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了。因此开学后的一个月里我的教学工作就

只围绕抓课堂常规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为中心开展教学。在这内容教学里我借助了两年多的实践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根据低年级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及规律开展工作。在这一个月的努力和坚持下学生能养成较好课堂纪律,比以往花费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得多,但收到的成效要好得多。

(2)、开拓教学思路,培养运动兴趣

本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以“趣味运动”为研究课题,以“我运动,我快乐;我参与,我健康”为教学宗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更多的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

2、五年级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以队列广播操及趣味运动为主要任务。在开学初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目标、进度。

1、本学期的前半段的教学工作主要是队列教学及广播操巩固加强教学,在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了体验式、情境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快乐的小军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从而在半个多学期的努力和坚持下五年级的队列队形有较大的进步。

2、该学期的第二个主要教学“趣味体育运动”,本学期五年级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打保龄球、赶猪、拍篮球等几个运动项目为主线。该内容教学比较宽松,灵活性较大。在内容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活动游戏(比如:团结一心齐齐跳、勇火线、跳绳接力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练习,在课堂中每个学生的练习

积极性都很高。

二、实践工作方面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煅炼意识

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而,我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运动兴趣。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们的体育课程中最关注的核心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从教案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把自主权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以上几点便是本人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还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好的提高,让我们的体育课更富有生机、活力。在此特此感谢学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黎怀佐

2008年12月26日

第16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很快就又过去了,我校的体育教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该学期来我本人所担任的是

六、七两个年级八个班的体育课教学。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各位班主任的支持下我能较好的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标,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自觉惯彻“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杜绝上课随意性,积极参加市区的各项教研活动,并对活动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把所学所看的渗透到平是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使自己在教学中能有更好的进步。

教学方面

1、六年级体育教学:

本学期六年级的体育教学主要以课堂常规、基本队列队形、广播操及趣味体育活动为主要教学。

(1)、培养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六年级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对课堂常规、纪律要求等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都较差。那么抓好课堂常规便是这学期的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了。因此开学后的一个月里我的教学工作就只围绕抓课堂常规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为中心开展教学。在这内容教学里我借助了多年来的实践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及规律开展工作。在这一个月的努力和坚持下学生能养成较好课堂纪律,比以往花费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得多,但收到的成效要好得多。

(2)、开拓教学思路,培养运动兴趣

本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以“趣味运动”为研究课题,以“我运动,我快乐;我参与,我健康”为教学宗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更多的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

2、七年级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以队列广播操及跳绳运动为主要任务。在开学初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目标、进度。

1、本学期的前半段的教学工作主要是队列教学及广播操巩固加强教学,在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了体验式、情境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从而在半个多学期的努力和坚持下七年级的队列队形有较大的进步。

2、该学期的第二个主要教学“跳绳运动”,该内容教学比较宽松,灵活性较大。在内容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活动游戏(比如:团结一心齐齐跳、勇火线、跳绳接力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练习,在课堂中每个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都很高。并在镇中心校举行的镇中小学跳绳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实践工作方面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煅炼意识

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而,我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运动兴趣。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们的体育课程中最关注的核心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从教案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把自主权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以上几点便是本人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还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好的提高,让我们的体育课更富有生机、活力。在此特此感谢学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张金龙

2011.1

第17篇: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姚常有

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这也许是体育工作者的共同特点吧!

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认真搞好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8、积极组织校运动会,并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区运动会,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完成了新广播体操的学习,组织了班级广播操比赛。 总之,从这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第18篇: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现状的论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等,对山东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论文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前言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命的需要,体育课教学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课外活动组织模式逐渐在我国部分高校中被采用,呈现出各种运作方式,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山东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与范围

为充分了解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模式的实施情况,笔者对山东省高校有关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专家l5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分管体育的领导)加人、体育教师100人及在校普通大学生(男、女)600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前景的现状调查分析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前景是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写作本文之前,笔者就相关问题咨询了有关专家、学者,调查表明86%的专家、学者对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前景看好,认为一般、不好说、没有前景的占14%(图1)。

3.2俱乐部场馆器材现状的调查分析

学校为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正常开展,都十分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配备,但事实是除了部分学校较好外,大部分学校的场馆器材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对我省高校体育场馆器材满意度的调查,男同学认为不满意的达到59.79%,女同学不满意的达到50.48%,表明我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器材的配备已经落后体育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学习和课余锻炼的需要,这种状况急需改进。

3.3俱乐部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分析

3.3.1体育教师年龄调查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35岁以下的教师占全部教师比重的60.4%,这部分教师的职称基本上是助教或者讲师,而36—5O岁的教师占28.1%,这部分教师的职称大多数是副教授,而50岁以上的教师的比重仅占11.5%,这部分教师的职称基本上是副教授和少部分教授。这说明教师队伍中以年轻教师为主,其年龄结构能满足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3.3.2体育教师学历现状调查分析

学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所掌握的理论、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来说,教师的学历越高,对教学的适应能力越强,科研发展潜力越大。但是从实际调查走访中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容乐观。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任课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71%,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仅占0.27%,远远低于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40%的及格标准。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急需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学、科研骨干,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又可以使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发展具有更大的潜力。

3.3.3体育教师职称现状调查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高校,骨干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但是基数过大,助教、讲师的比例偏高占64%,这与高校所承担的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任务不相适应。而且教授、副教授的平均年龄偏大,尤其是教授平均年龄达到52岁,趋于退休年龄。因此,各高校在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扶持,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

3.3.4体育教师专项结构现状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专项主要集中在田径和三大球上,其它专项的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乒乓球、体育舞蹈、游泳、轮滑等项目对专项技术要求较高,在教学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求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而目前在山东高校,这些项目的专项教师还不是很多,可学生选的较多恰恰是这些项目,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些项目的专职教师,无法开设此项课程,这就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非常必要。

3.4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多样的。在增强体质、适应社会、提高体育成绩三方面男同学排在前列;而提高成绩、健美体形、适应社会三方面女同学排在前列,尤其是女同学在健美体形上的趋向明显高于男同学。这说明,现在的男女大学生在运动心理方面存在差异;在上表还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压力,充实生活、适应社会就是例证。因此,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目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

3.5学生参加俱乐部选项意愿情况的现状调查分析

由调查的结果可知(表

3、表4),男女选项的情况有所不同:男同学所选的项目排在前四位的是篮球、网球、足球和羽毛球,女同学所选的项目排在前四位的是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和武术。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部分较好的高校外,大部分高校在项目设置上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选择倾向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项目设置上有待进一步优化,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3.6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6.1教学大纲的制定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53.2%的学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46.8%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这说明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统一的大纲,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而在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中应不应该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是教学大纲不应常年不变,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爱好及时进行调整,使大纲的制定朝着有利于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

3.6.2教学内容的制定

关于教学内容的制定,调查显示(图6),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学校,90%以上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和教研室统一制定的,由学生参与制定教学内容的学校几乎没有。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对教学的实施大有裨益,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其主体地位的体现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6.3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的教学中,大量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比赛法等,而对现代的范例教学、情景教学、协同教学等教学方法几乎没有涉及,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比较、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等学法没有涉及,致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阻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打破了旧传统教学模式格局,使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得到更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与欲望,达到了掌握1~~~2门体育技术的目的,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调整,优化了师资结构;提高了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促进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同时,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与我国杜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相一致,因此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将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9篇:大学公共体育课双语教学探索

大学公共体育课双语教学探索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要求高校体育的大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体育锻炼,使其毕业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事,也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由于高考体制的原因,我国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化分低且对英语没有单独要求,因此造成了体育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这也加大了教师进行体育双语教学的难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推广和运用双语教学便成为了体育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在学科学习中,英语也属于一门学科,讲英语纳入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体育双语教学是在不降低体育教学要求的前提条件下, 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有大幅度的提高。它既是一般意义上双语教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也是一般意义体育教学的一个特例。

就目前我国多数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来说,采用何种方法都是一项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学生回答问题时本着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尽量用英语表达。现阶段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达不到完整的表达各种句式。为了让学生多熟悉所学的词汇,并建立英语词汇与体育在学生头脑中的直接联系,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汉语和英语并用,当然现实中这对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形成会有带来一些影响,但是考虑到学生语言基础较弱以及学生自信心的养成,这种形式在开始阶段还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学生在进行语言切换时不会遇到太大困难,教师在教学上难度不大。一般来说,学生学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能把体育口令用英语表达出来。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想完全用英语表达的欲望,有的学生说在这样的课堂上使用英语不仅仅学习了体育教学内容,而且通过英、汉对比可以更牢固的掌握动作。这样一来,双语学习对体育常用口令的学习是有利的,同时学生也表示英、汉的不停切换显得比较麻烦,如果能够完全用英语表述感觉更方便。这说明双语的同时使用,语言的切换增加了学习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进度,同时也说明双语并行在开始阶段是一种过渡。随着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知识积累,浸没式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可行而且是更有效果的。在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特别是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技术练习的同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提出要求,并加以形态、动作的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尽可能的理解和领悟教师的要求,让学生在英语口语与动作的不断刺激下,掌握英语指令及领悟其内涵。

下面以乒乓球的教学为例,要想练习好乒乓球,就必须想了解关于乒乓球的相关知识理论。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混双等数种。关于乒乓球的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有打好弧线、提高速度、加强旋转、增大力量、控制落点。打好弧线,由于球网关系,乒乓球运行必须以一定的弧线形式表现出来。如:拉加转弧圈球、放高球。在提高速度方面,“快”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首先在提高速度的原理上要注意,还击球前所需要的时间:从球从台面弹起,至运行到运动员球拍回击出球瞬间止。提高击球速度就是要设法缩短还击前所需要的时间和还击球后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例如,击球时,站位尽可能靠近球台,以缩短回球时间所需的时间。击球时,尽可能加大击球力量和尽可能地减少飞行弧线高度、缩短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这样,将原理与方法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乒乓球击球速度,同时体育课程教学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加强旋转,速度和旋转已经成为乒乓球技术发展中两个重要问题,谁能把两者结合好,谁就能在比赛中处于优势地位。击球时,尽可能加大作用于球的力矩。用线速度较大的球拍部位击球。用拍的顶端部位击球,有利于加强球的旋转。增大力量,击球力量是加大球的速度和旋转的基础。击球前,使击球点适当远离身体,并保证有一个适当的加速挥拍的距离,肌肉要适当放松,便于拉长的肌肉在击球时快速收缩。击球时,要使挥拍速度达到最快,使力量充分作用于球体上。控制落点,乒乓球的落点是战术变化的主要内容,提高落点控制和落点变化能力,要在基本技术的练习内容中,突出落点的练习,练习的次数多了,就能对球的落点进行较有效的控制,也就意味着可以依据战术变化落点。

以上是对乒乓球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教学前必须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的语音、图片、影像资料等讲解教学内容,可领读要学的专业英语词汇和短句,让学生跟着听、读。在实践教学时,指教师用双语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指导学生积极听说专业英语,同时模仿和练习专业技能。在学生对基本英语知识词汇掌握后,指导教师

在学生练习动作技能时,积极听、说、喊、练专业英语,如做规定技能练习时,每次或每个动作练习前、或练习中大喊专业英语词汇一次。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动作技能的英语词汇后,指导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后的双语教学的技术影像等资料的复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学生双方相互双语交流,依据影像等标准示范检查学习效果,以获得反馈信息来控制双语教学过程。

乒乓球公选课采用双语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发展的直接需要,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这种双语教学的方式又为乒乓球公选课的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借助于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掌握乒乓球技术动作的要点,有助于更有效地掌握乒乓球技术。但是,乒乓球只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一些动作词汇等,如若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涉及到双语教学,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乒乓球英语知识,如若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涉及不到乒乓球双语教学,那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皮毛而已,并且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忘记。所以说,大学生平乒乓球双语教学固然重要,不仅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用心的去学习。

第20篇: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由学校领导或教务部门组织督导员进行,由于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评价往往采用同其它学科课程相同的标准和模式来对体育课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管理方进行,更要依靠学生和同行进行评价,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结合起来,才能客观的、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出体育课教学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应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健康水平为目的,适应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要求。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由学校领导或教务部门组织督导员进行,由于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评价往往采用同其它学科课程相同的标准和模式来对体育课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以定性的方法进行,一般比较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度,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社会适应目标的重视度不够。由于主要是以教学管理方为中心开展评价,因此评价难免有所偏颇,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优与劣和好与差。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管理方进行,更要依靠学生和同行进行评价,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结合起来,才能客观的、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出体育课教学的质量。

一、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一整套适应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是照搬理论课的评价模式,没有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特点表现出来:评价内涵和评价标准模糊,针对体育运动项目,定性和定量的的度及其结合把握不准,评价指标多以教师经验和一定等级的运动标准的高度、远度和时间为主,忽视了学生个体对待体育的很多隐性因素,也缺少来自学生的评价;数据的计算、统计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人情评价多,信息来源不真实。从而使得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基本上不能科学、合理的反映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无法圆满的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育目的,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状况,建立适应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发展的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建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原则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充分考虑体育课程内容、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学生身心和体能的变化幅度、各运动项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评价指标的设置改变过去只注重表面的“显形指标”如远度、高度、时间,忽视“隐性指标”如态度、兴趣、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体育技能能力的掌握,重视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等因素,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的,学校体育教育应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2、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原则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规范性原则,能全面反映整个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教学课程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行为等。资料信息来源应客观、真实,信息采集方法科学,作到多样性、多渠道。评价指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便于操作,评价结果尽可能量化,避免定性过多,造成无法操作,评价结果的计算避免复杂运算,简易可行。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制

1、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建立学院、体育部两级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体育部负责平时的评价、汇总以及初步综合评定,学院进行汇总、平衡,督查各系部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不均衡现象。

体育部评价人员应由各运动专项教师组成,在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体育教师,避免“外行评内行”的现象。

评价采取“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两种方式,“教师评教”主要是以评价人员随机听课(3次以上)后填写教师评价表的方式获取评价信息。

“学生评教”是评价人员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面对面谈话等方式获得信息。

2、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两个评价表组成,即教师评教(表1)和学生评教(表2)。

在以上二个指标体系中分别由四个一级指标体系,多个二级指标体系构成,能够从体育教学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上进行较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每个指标体系分别给出了评价的内涵、权重,在二级指标中的评价标准中为打分栏,分为A9O分、B8O分C7O分D6O分E不及格,通过计算,就能得出评价总分。计算公式如下:

(1)一级指标P的计算:

Hi表示各项二级指标分值,表示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

(2)总评成绩的计算:

Pi表示各项一级指标分值,表示对应的一级指标权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建立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两部分组成,初步编制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评价问卷,对于问卷的信效度将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对问卷中的项目将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标准的评价量表和全面的评价体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不能简单的采用其他理论课或实践课的评价模式。而应建立科学的、具有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特点的、能充分反映体育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人员应本着为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负责的严谨态度,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防止出现“人情评价”。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整授课教师等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评价结果,要做到奖优罚劣,使教学与评价工作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doc》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