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2021-08-07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上 八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八(

5、7)语文

一、班级情况分析:

1、班级情况

本学期我任八(5)班和 八(7)班语文课,八(5)班学生人数47人,八(7)班学生人数52人。

2、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和生活,八年级的学生不再生像七年级刚进校时的拘谨。八(5)班和 八(7)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样,八(5)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还有极少数学生存在学习上的“特困生”。八(7)则不太一样,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好的基础,对学习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掌握知识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方法,所以成绩常有波动,另外也有少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二、教学措施:

1.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了主动地获取知识,语文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每堂课我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教学中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了学生运用语文实践的机会。

4.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5.教学过程中实行了培优辅差,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提高后进生的转化。同时分层教学和在作业布置上按学生层次进行阶梯式作业,减轻了后进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基本上做到了的期初目标:

1、德育目标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按课程标准要求渗透法制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学习目标上:基本上达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本学期,我所任的班级成绩如下:

八(5)班实考人数47,及格人数21,及格率44.68%,红分数0,红分率0%,低分率2.13%,总分4122,均分87.70。

八(7)班实考人数52,及格人数49,及格率94.23%,红分数7,红分率13.46%,低分率0%,总分5599,均分1107.67。

四、存在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1、不足之处:

(1)、字词关过得还不牢。

(2)、学科知识不会融会贯通。

(3)、对新闻内容信息不会提炼要点。 (4)、主观题目不会做。

(5)、作文不会拟题,不会选材,写作手法不会灵活运用。 (6)、字体不公正。

2、改进措施:

(1)对于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常见的语病都要讲清楚,严格训练,这不仅对“语文知识与运用”的答题有益,对学生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2)要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3)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平时加强训练,并要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不同的训练;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间的温情。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推荐第2篇:秋八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秋八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推荐第3篇:八上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过去了,这一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布置学生搜整信息资料,做好课前后指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即教书又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上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同时热爱家乡。同一切不良的现象作斗争。本学期,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作为科任老师,学期开始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政治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

2、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三人行,必有我行焉。我注意平时和其他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教学方面的好的经验、方法,学习管理学生方面的好的办法,本学期取他人之长对我的帮助不小。

四、成绩和不足

1.本学期使大多数学生对思品很感兴趣,平时考试思品成绩考得还好。

2.不足:(1)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萌发兴趣(2)及时反思总结做

得不够;(3)教学过程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加紧学习课标,贯彻课标,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

3、开动脑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

4、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这学期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2015-7-7 ?? ??

?? ??

推荐第4篇:八上教学工作总结

课 改 工 作 总 结

2 0 1 0-----2 0 1 1学 年 度

上 学 期

官 秀 娟

课改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着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求实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保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而教育教学又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课改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平时有机会就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我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抓好常规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特别注重抓好这一环节。

1.认真备课,坚持提前备课,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学生原有的

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注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课前预习、听课学习、训练拓展、反馈迁移各学习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学习与课后练习及背诵相结合,做到听、说、读、写协调发展。在写作教学方面,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平时的阅读摘抄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关心爱护和转变差生。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就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当然,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也逐渐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如对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等等。这些都是我今后必须努力改进的目标。

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我一定会在将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语 文 教 学 方 案 设

2 0 1 0----2 0 1 1学 年 度

上 学 期

官 秀 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叙事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古人叙事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

1.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宋朝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对月光情有独钟,他常常把月光赋予人情味,寄托自己真挚细腻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贬谪生活的一个片段。

2.疏通文意

1) 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重点提示:遂(suì)

藻(zǎo)

荇(xìng)

2) 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 解决重点词语

欣然:高兴地

念:想到

相与:一起

遂:于是、便

步:散步

亦:也

4) 翻译课文(学生口头翻译,教师点评,强调重点)

3.研读课文:

(1)叙事部分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 作者为什么要去承天寺寻张怀民?

明:“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背景材料,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到承天寺夜游。(生回答,师点评,然后对这部分稍作总结。)

4)齐读叙事部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写景部分

1)在作者眼里,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写景句是怎样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月光有何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研讨交流,教师总结抒情部分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3)齐读写景部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抒情部分

1)请同学们结合背景思考,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作点评及总结)

2)齐读抒情部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苏轼笔下的美妙月夜,初步了解了文言散文的写作特点。

5.作业

背诵这篇短文

语 文 教 学 反 思

上 学 期

官 秀 娟

年 度 2 0 1 0 ----2 0 1 0 学

一、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成绩好的学生少了一份压力,使这些学生有点骄傲,成绩也有起伏。

当然,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要做的和能做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争取更大的进步,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奋进的脚步总是匆匆,今天的一切都将成为美好明天的储备。我坚信每一滴汗水,每一份付出,都将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三、作业反思

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如此辛苦?这固然有学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

四、新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

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这样也就可避免某些学生“复制”作业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学生 “复制”作业了。

五、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

让我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六、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

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语 文 2 0 1 0 ----2 0 1 0

教 学 案 例

上 学 期

官 秀 娟

分 析

年 度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在教学《背影》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出结论: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通过分析学生受到感染,我抓住时机深情地说: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确实,父疼子,子爱父,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放影片)

观看完之后出示两段话让学生齐读: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感受那一份份至爱亲情。

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今天我们要布置的是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党 员 思 想 汇 报

官 秀 娟

2010年12月31日

党员思想汇报

提起党员,人们或许更多地会赞扬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提起教师,人们会想到敬业爱生的红烛精神;提起党员教师,人们会认为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典范,是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我深知时代的机遇、社会的发展,对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一名党员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在人的心灵中,教师的心胸最开阔。因为教师是“知识之母”,从身心两方面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关心和教育。在教师对学生的爱中,包含着对人类文明的憧憬,体现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则越来越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应具有时代特点。爱学生,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可以说是许多孩子在学校一切思想和行动的中心动机。然而,新世纪的党员教师也必须看到,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要求愈来愈高。因此,新世纪的教师要时时处处充满爱心,向孩子奉献真情,来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更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矫情。那么,怎样让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及教师的敬业氛围中健康成长呢?

爱的方式可以不同,但爱的份量没有轻重。把爱伸向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不被注意的心,为孩子拨开心头的乌云,给孩子送去明媚的阳光,这才是真正的爱。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话,“一个教师只有把为别人做出贡献视为自己最高的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培育者,才能造就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因此,新一代的党员教师就应有开阔的胸襟,把爱无私奉献给每个孩子,不管大小、强弱、品行的优劣,并把这一点看作是自己的本份,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乐趣,这就是爱的教育。即使枯萎的心也能苏醒,即使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纳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石成金„„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是否有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因为“爱”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必须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一点,学得好一点,成长得快一点。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个严于律己的学习精神在新时期尤需发扬,因为时代变了,新知识和新信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新世纪的教师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时,21世纪的人才需求向今天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制。因此,新时代的党员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地投身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中去,不断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刻苦钻研,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真正地把博大的爱倾注在教学中,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可以说,对孩子充满爱的每一堂课,都仿佛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师爱无选择性,只要是学生,教师都应做到丹心一片,师爱荡漾;师爱是全方位的,孩子获取了多少,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密切关联。能不能在素质教育渠道中,以教育方针为准绳,抓住德育为核心,用爱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新世纪教师的责任,当代党员教师须迎接挑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作出满意的回答,用爱浇灌美丽的幼苗,让明天的太阳更加绚丽夺目。

推荐第5篇:八上语文教学总结

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忙忙碌碌的一学期结束了,这学期的教学让我感慨很多,现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次八

(一)班语文考试参加38人,其中优秀14人,及格36人,平均91分,排全县第八名。本次考试题目既有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文学常识、课内外古诗默写等,能力考查题目如猜字谜,补全对联等。

字词、病句、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等基础题目,由于平常训练到位,大部分学生做得很好,只有个别同学出错,今后要继续加强训练。文学常识和猜字谜题部分题有难度,学生答得不太好,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答题技巧。

阅读题目这次失分较多,答得很差,主要是由于平常阅读训练较少,尤其是阅读中类型题的答题方法没有讲解给学生,今后要加强阅读的训练以及答题方法的总结。文言文基础知识做得不错,但是划分节奏做得不好,今后要加强训练。古诗文赏析经过训练答得也比较好,作文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要求写作,个别同学字迹潦草,内容空洞,这学期个别加强训练。

反思本学期的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期末考试的答题情况,我觉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讲课前要充分熟悉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题目,把练习册题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练习册训练,让学生熟悉文章,掌握知识点。

二、加强语文阅读训练,尤其是答题方法的归纳总结。

三、抓好古诗词,逐人逐诗逐字进行过关。加强文言文训练以及划分节奏等的训练。

四、经常借文学名著给学生看,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

五、经常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法知识,文体知识以及作家作品。

六、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进行开头、结尾、细节描写等专项训练,从小处,从细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不断激励学生士气,激发学生背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重点内容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掌握住。

赵伟恒

2013.2.25

推荐第6篇:八上语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运用(1—8题,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谛听 dì 参差 cī 魅力 mèi B 颠簸 bō 恬雅tián 潸然 shān

C 肃穆 mù 篝火ɡōu 涟漪 yī D 砭骨 biān 喧嚣 xiāo 烙印 luò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凝望 玲珑 斑斓 古褐苍苍 B 晶茔 摇曳 璀璨 稍纵即失

C 迷离 深堪 逶迤 毅然决然 D 安谧 缥缈 险峻 世外桃园

3、下列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路。

B 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

C 得天独厚:独具上天特殊优厚的条件。天,上天。厚,优厚。

D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美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那图书多年前由父亲收集珍藏,大约共有三千来本左右。

B只要坚持不懈的拼搏,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顶点。

C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没有诗意呢?

D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

5、下列各句关于修辞方法的运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巫峡山的高峻,生动形象。

B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运用比喻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

C“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运用比喻,写出了帝国大厦的高耸。

D “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运用比喻写出了周庄的美,周庄的韵味。

6、调整语序(3分)

①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②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还觉得有点儿落寞。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④脚踏上去,声音没有,气味也没有,只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7、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2分)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 。 (苏轼《题西林壁》)

② ,唯有 敬 亭 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燕赵大地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五一黄金周”期间,我省优化旅游环境,以吸引众多游客。请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拟一条广告语,介绍我省的一处风景名胜,并为游客介绍该地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字数不多于50字)(5分)

广告语:

手工艺品介绍:

二、阅读理解·分析(9—20题,50分)

雪峰·溪流·森林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 的清澈的水底,欣赏那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①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②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③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⑤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遮去了

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⑥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中他们生火宿过营,烧过猎获的野味。⑦这天山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①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②山色逐渐变得□,山形也逐渐变得□,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③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④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

⑤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⑥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为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

边繁花呢?

(节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

9、关于作者的游踪,文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速读文章,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3分)

10、给文中“□”处选择正确答案( )(2分)

A 连绵不断 漫流 柔嫩 柔和 B 连绵不断 漫流 轻柔 柔软

C 蜿蜒无尽 漫流 柔嫩 柔和 D 蜿蜒无尽 漫流 轻柔 柔和

11、第三段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其中①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②③④⑤句写出了天山森林的什么特点?(4分)

12、第三段中划线句子说“声音”“增添”“幽静”,前后是否矛盾?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4分)

13、第四段③——⑥句各写出了天山野花的什么特点?请用四个词语概括。(4分)

14、天山的野花和朱自清散文《春》中的野花有何区别?请仔细阅读上文和下文句子回答。(3分)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山水?人生

胡德培

①几十年来,山山水水,一直是我心之向往,心之所爱。一有机会,或登山,或涉水,或观景,或游泳,数不清的山水之游,赏不尽的人间风景。

②我生在山窝里,长在沱江边。山水依傍着我,山水哺育着我。

③少年时,随师友登山,总爱竞相比赛,争先攀援,看谁爬得快,看谁得第一。那时,心里常想到与小伙伴一试高低,对名次十分看重。虽然沐浴着山峰,吸吮着花草的芬芳,但对山色山景却大多不太留心;常与美景擦肩而过,对春来夏往的山色,对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往往失之交臂,淡漠了,忽略了。此时,对登高的热忱,对争先的顺序,总抱着一种强烈的少年意气和一决雌雄的竞争精神。

④后来,上大学在川西坝子,工作到了一马平川的北京,我虽然还保持着对山的向往,对山的兴致,但更便利的是与水的交往,与水的亲近。登山得寻找机会,游泳则随时可行。环游什刹海,横穿昆明湖,徜徉于各种游泳场地,也许少了些少年时的意趣,却明显的具有青壮年时的坚韧与毅力。蛙泳、侧泳、仰泳、蝶泳尽皆学习。参与比赛,互争高低,往往更重实力;当时既为一分一秒而互不相让,亦比赛较长距离以至全局取胜之筹划与谋略,在心中还常常回荡着胜负得失。

⑤人的生活,总与山水相依存。人的成长,亦得山水之滋润。

⑥及至中年,生活里经历过苦辣酸甜,前进中免不了坎坷曲折,无数的日日夜夜,许多的风风雨雨,复杂的人际纠葛,意外的矛盾斗争,经历磨难愈益刚毅,风骤雨强促人奋进。在曲折辛酸中时时沐浴着人间的温馨,在风雨和斗争里处处感受着生存的幸运。此时,游荡于山水之间,常常沉浸于山的雄奇之美、□之美、繁复之美、□之美;往往欣慰于水的博大之美、□之美、幽深之美、□之美。在人生与山水之间,在热烈与平静之中,我习惯地思索着艺术的意境与审美的情趣,心里深深地感悟着美在山水,亦美在人生。因此,青山绿水促使我在审美中遐想,在审美中深思,在审美中陶醉,在审美中清醒。 ⑦年纪渐入老境。我爬上了黄山的天都峰,在烟云缭绕、风雨吹拂中,我仿佛觉得进入了人生的一个高峰。虽然腿酸脚胀,但在飒飒秋风、蒙蒙细雨里,心胸舒畅,怡然自得,既忘了旅途的劳顿、跋涉的艰辛,又忽视了人之老之将至。我登上过泰山的玉皇顶,仅仅一千五百二十四米的山峰,身临其境,却让人感到四外山之低缓、峰之矮小,犹如置身于世界之巅、人生之极顶,灵魂游荡于虚无缥缈间,竟不知所归。我到过武夷仙境,在九曲荡舟,还到过张家界自然风景区,在茅岩河漂流,徜徉于山水间,融合在山水里,此时心里竟然只有山水、心里只有自然。我刹那间似乎成为了巍巍的大树和毛竹,云雾是我的衣衫,雨水是我的甘露,阳光给我以温暖,游人给我以荣誉和心灵的慰藉。动与静与山合一,思与游与水同在,山水怡然我亦怡然,山水陶然我亦陶然。

⑧蓦然回首,数十年犹如一瞬间。青少年时代,事事争先,眼前山水风光无限;中年历经蹉跎,意志受到磨练,在错综复杂的人际间春光春色暖人心田,敏锐于对美的观赏,对美的发现;进入了老年,诸般事态皆历遍,心境渐渐融入山水与自然,如山之常青,如水之流态,时时感觉自然风景在眼前,欣然亦怡然。

⑨数十年人生与山水,融入心间,经历如此三重景观,耐人寻味,让人留连。

15、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说明理由。(2分)

16、根据内容将第⑥段□处补充上恰当的词语。(2分)

A 沉静 B 俊秀 C 深厚 D 跌宕

17、第⑦段“我登上过泰山的玉皇顶„„身临其境,却让人感到四外山之低缓、峰之矮小„„”这段话使人联想到杜甫《望岳》中的哪两句诗?(2分)

18、文章题目为《山水?人生》,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欣赏山水时各有什么特点?(6分)

19、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在人生不同阶段对山水的不同认识,对此,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想法。(5分)

20、根据文章内容,依照例句仿写句子。(3分)

例句:生命及运动,运动无限,生命无限。

三、写作实践?体验(21题,50分)

21、你可能欣赏过桂林的奇山异水,可能沉醉于西北的大漠孤烟,可能流连于北京的香山红叶,也可能更神往于大海边的徐徐清风。总之,生活在这喧嚣的世界,我们的内心总有挥之不去的大自然情结。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游记的形式来描写你熟悉的地方的景色,要按照游踪或以一定的叙述顺序来写。

②写出景物的特点,融入自己的感情。

③学习运用写景的不同表现手法。

④不少于600字。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C

6、调整后的顺序:①③④②

7、①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相看两不厌

8、符合要求即可。广告语要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手工艺品要有名称、介绍出其独具的特色,否则不得分。

9、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10、C

11、承上启下;绵延与高大、幽静、茂密与幽暗

12、不矛盾。作者这里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以动写静,以声音来反衬静)。马蹄溅起水的声音本来是较为微弱的声音,但这种声音都能听见,就可以衬托出林中的安静。

13、艳丽、硕大、多、高大

14、天山的野花具有艳丽迷人、铺天盖地、高大健硕的特点;朱自清笔下的野花具有花样繁多,在微风中时隐时现的特点。总之,本文的野花更富丽、更浓烈、更壮美;而朱自清笔下的江南野花则更纤秀、更细腻、更有动感。

15、不能删去。因为此段在文章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6、DBCA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青少年时代:事事争先,眼前山水风光无限(总抱着一种强烈的少年意气和一决雌雄的竞争精神。在心中还常常回荡着胜负得失。);

中年时期:常有春光春色暖人心田,敏锐于对美的观赏,对美的发现;

老年时期:心境渐渐融入山水与自然,如山之常青,如水之流态,时时感觉自然风景在眼前。

19、开放性试题,可全部赞同或反对,亦可赞同某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赞同作者对青少年欣赏山水的看法,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而要事事争先,这样社会才能发展。

20、人生即山水,山水无限,人生无限。

推荐第7篇:二年级语文组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们二年级组全体教师都能做到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工作上相互配合,积极进取,不但如期实施了本级组学期计划中的各项工作,还顺利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一学期以来,小结如下:

一、同心协力、和谐相处。

师德是基础,抓好师德促工作。这学期,我组在分管领导吴书记和祝教导的带领下,积极创设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师德规范》等,认真参与师德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了良好的组风:团结、务实、奉献、创新,教师们团结一致,共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积极参与学校改革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爱校如家,爱组如我、爱生如子的良好氛围,问题及时提,漏洞人人补,活动勤参与。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协助、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良好氛围,使整个年级组的全期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平时,老师们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班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共同分析、探讨解决。年级组内,老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新教师的带头人,年轻老师谦虚好学,积极钻研,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成长很快。甚至每次年级组活动(杭州2日游、金钱豹、娱乐活动等)的各项活动,都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活动中其乐融融,进一步加深了友情。

二、以德为首,齐抓共管。

教育以德为首。德育工作是搞好其它工作的重要基础。年级组的老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创建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级风、班风。开学初,我们就按照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的要求,确定了从狠抓学生在校行为规范教育做起,以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带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了保证此工作落实,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配合学校的行规教育月活动,各班认真学习了“华泾小学学生一日常行为规范”,以确保行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各班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制订了班级“文明公约”。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们年级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学校组织的春游和观看电影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那次看电影,同学们的纪律性得到了影院工作者的好评。

三、提高效率,把好质量 二年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敬岗爱业,一心扑在教学第一线上,从不说累说苦,总是那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金艳老师一个人教3班数学,学生中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又加上今年的流感特别厉害,好多同学缺课好多天,有的甚至半个月,加上她自己的体质又不好,天天与药相伴,可是为了学生,她坚持带病上班,课间常看到她的身影在教室里,为同学补缺补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小陆老师发烧了还坚持在讲台上,为了上好几次的教学探讨课,虚心好学,常常外出听课,查找资料,自制教学软件,在她的努力下,每一堂的课都得到领导的好评。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一学期以来,全体教师精诚团结,一人有事,其他人都毫无怨言的顶上去,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在教学上大家共同探讨,确保二学生成绩整体上台阶,虽然开学初的成绩有点不尽人意,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后期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展望未来,憧憬无限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观念在变,但奋斗不变,执着不变,对华泾小学的这份情这份心不变。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我们去创造。一学期来,我们年级组全体老师所做的,只是自己的份内工作。踏踏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对孩子进行能力的培养,实实在在地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能有进步有收获,让每位家长每天送孩子来校时充满希望,接孩子回家时满心欢喜。新的一年,我们年级组全体老师将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争光添彩。

推荐第8篇:七上语文组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上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已经基本结束,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3位老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成绩。下面对本学期的主要工作简单地做如下总结:

一、发扬团队作战精神,注重集体备课

开学初,我们就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等制定了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我们注意集体备课,老师也主动将其旧年的教学经验拿出来交流,对备课组的尽快适应新教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通过研讨我们一致决定: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本学期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把教学重心确立在练字、古诗文背诵、写作和阅读能力的训练这几个基本点上,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围绕着几个基本点来进行。

二、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是各位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但我们只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与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紧密结合。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表现欲较为明显,在课堂上,我们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信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明显进步的科目,而且初中语文相对小学语文难度跨度大,接触到的知识点多、杂,不能在一开始吸引住学生,会给以后的教学增加难度。

三、集思广益,精心设计练习

老师的讲重要,学生的练更加重要。通过练习才能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掌握情况。但是经过集体备课我们发现,荆门市的配套练习《练习册》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意义不大,有些题型和期末考试的指导实现出现较大偏差。于是我们的每次练习都经过挑选和适当改编,既能贴合期末考试的要求,又能由浅入深,不致于难度过大,影响教学进度。每次的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的模拟考试,我们的老师都严格按照区教研室的期末考试指导思想来进行设计,力求每次考试都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考场适应,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意强调应考技巧。

四、注重积累,狠抓基础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十分重要,关乎到以后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否能顺利进行。而且人教版的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言文分量明显增加,如果不能安排好时间,我们的教学会十分被动,所以古诗文的学习从一开学就进行,一直贯彻整个学期,反复记忆反复检测,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保证基础上的得分。

1、在开学初就整理好基础相关资料,让基础的学习、复习更好的贯彻始终。尤其是辅及生和低分生,更要严把基础关。

2、对课文要做适度取舍,除部分经典文章外,大部分当作课外阅读来进行,既可以解决进度问题,又可以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3、加大作文的系统指导力度,总结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力争让“能写的写得好,不能写的写得出”。初中语文的教学是一项博大精深的工作,需要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改善才能有不断的进步。我们会吸取经验教训,力争在新的学年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

4、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为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本期全体组员阅读了教学专著两部,并作好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

5、本学期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彰显作用。

6、继续开展“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上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启动“阅读工程”,这个学期将继续开展。各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等等。

8、落实经典诵读——《增广贤文》的诵读活动。

五、辛勤耕耘,收获喜悦

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各位老师经过一个学期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期末全级187参加考试,平均分达到78.36分,合格人数175人,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我们将会再接再厉争取下学期再创辉煌。

推荐第9篇:八年级上语文组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组工作总结

利辛县实验中学八语组

2012-12-31

八年级语文组工作总结

我们八年级语文组由江林峰、徐超、徐立启、张峰、王黎、李梅、贾静静、刘晶晶、任路路、李凌珂、霍新威十一人组成。一学期来,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十一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功能。使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有提高。为今后更好的发展,特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1、团结协作,相互尊重,不断切磋,共同提高。全组教师没有发生过教学及管理之外的任何矛盾,而在有关业务上、语文问题上则又充分“争鸣”,有些具体语文问题之争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十分活跃。中年教师左建新、谭玉兰炉火纯青,对每一堂课的设计见解独特,常常出谋划策,把握课堂大局。青年教师陈新尧、周帆勤于钻研,肯于承担重任,对组内安排的事务说一不二。年轻教师李贻芳谦虚谨慎,努力钻研,勤出成果,本期上的一堂利用“学案导航”公开课受到领导高度评价。五位老师在关于如何突破难题,不仅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上讨论,在其他时间这种探讨也时常进行。特别是每上完一堂课后,左建新、李贻芳、陈新尧等老师经常切磋,交流课后反思。正是这样,才使得九个班级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紧张有序,步调一致,学案导航,以学定教。五位教师当中有两位是班主任,一位学生处主任。像周帆是我们的上司,他虽然工作繁杂,但从不在业务上摆出领导架子。从备课,写教案到练习作业的批改他都一板一眼地做好。并始终以一个普通语文老师的身份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紧张的工作,从不影响他参加备课组活动,反而经常献计献策。担任两个班教学工作的谭玉兰、陈新尧老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备课组活动从不缺席。学校、教导处布置的工作,我们备课组无一拖拉,像下期的学案编写,我们五人相互协作,按时完成。11月份,在教务处的要求下,也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采用“学案导航,以学定教”的模式,其中陈新尧、左建新向县教研室上的汇报课得到县领导的好评。此外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突破,练习、测验等主要工作全组步调一致。公开课、竞赛课、教研论文等件件工作积极参与,无一空白。像谭玉兰、左建新的论文获市级奖励,陈新尧、李贻芳、周帆获市级奖励。

3、主动学习,主动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期陈新尧、李贻芳两位老师11月份赴株洲景宏中学观摩了全市高效课堂大赛,两位老师听后大有收获,并及时写好了听课反思上并交到教务处。12月份全体备课组老师观摩了八堂校级精品课。本次精品课展示虽然只有一堂是语文课,但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资源的生成性,注重教师相机诱导的智慧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别是小学部的数学课和高中部的物理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严谨的思维中有收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4、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一期来开展了以下语文活动:

① 9月份,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周记习惯,我们将每个班的优秀周记打印出刊。

②10月份举行了硬笔书法比赛。唐志贤等21人获一等奖。

③11月举行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歌朗诵比赛,38班、35班获年级一等奖,其中李繁菀、田湛杰、洪正兴等15位同学代表学校到县参赛,获一等奖。

④12月份举行了古诗文默写大赛。每个班级有15人左右获满分。

备课组活动对年级学科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课组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最小但又是最基本的团体,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科教研活动。目前我们备课组尚需在以往层面上深入展开教研、更深入开展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的交流、研究。我们坚信,抓好备课组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

利辛县实验中学八语组 2012-12-31

推荐第10篇: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年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年,我组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各自岗位,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顺利实现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在本学年的教研工作中以教学为核心,始终坚持以教研为手段促进教学的质量提高,以教研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通过教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我组坚持利用教研时间积极讨论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教法切磋,学情分析,并打造高效课堂,交流各自对近一段教学的认识,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也使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能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有法。全体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新老教师互学互促。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了常规教学促使教学质量良性循环

1.我们语文组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和落实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整体作用,重点研究具有我校特点的四种课型的教法,即探究课、语体文、作文辅导课及高考训练课,高二年级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提高。备课组能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加强作文训练,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2、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积极探讨在新的课程标前提下的新教法。召开多次全体语文组老师参加的旨在探讨针对教材变化后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体教学思路与教法。

3、坚持集体备课,每星期各备课组要抽一定的时间进行“会课”。严格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内容一致、进度一致,并根据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确定难点重点。

二、教研活动活跃了教学气氛。

教研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是名校名师工程的核心部分。学校的知名度有多高,很大程度上就看该校的教研的成绩有多大。本学期,按照教研室的安排和部署,我组在教研方面仍需努力。从开学到现在,学校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组织

1 各学科教师认真教研,至今仍未中断过,每次教研时,大家及时进行讨论,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了从事教学的体会,总结了得失。这有力的促进我组的语文教学,同时也将使我校的语文教学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在教研中,做到兼听则明。我组利用在出差、学习的机会里购买了许多教学光盘,通过观看一方面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眼界;一方面又提高了教学水平。另外我组也利用教研时间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一些教育前沿的教育理论,始终和时代紧密结合,将先进的知识及时的应用到教学中,使每一位教师在教研中都有所收获。

三、认真打造高效课堂。

在本学期的教研中,我组将还着重进行了老中青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学习,使老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也促进年青教师的成长。同时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指出不足,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在平时,大家也能做到资源共享,每一位教师都会将自己在平时备课中的所得毫不犹豫得告诉别的教师,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得水平。

四、值得反思的几点思考。

1.基于语文教学的实践,我们本届全体高中语文备课组老师建议:不可一味的强调教学的进度,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老老实实地以课本为本源,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功的训练

我们认为应发挥我们学校整体教研优势,制定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与复习的整体方案,高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大面积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2.语文主观题答案中应是准确理解和完美表达的统一。但我们的学生往往是重理解轻表达;一部分教师对此现象也往往迁就,自己直接报出答案。这样的后果是,高考试卷上是语言苍白无力,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学生要想在作文中拿高分,也犹如登天这也是非常有害的。建议各个年级老师们对此加强训练,重点是诗歌鉴赏和文学作品的阅。

3. 鼓励作文创新。

建议我们的老师在作文训练上重视文体的要求,不拘一格地抓好实用性和文学性体式的写作训练,真正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提高,并在作文中各得其所,各展其能。

2 4.在高二的语文复习中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重视情感的认同,减轻他们的高考压力。

要而言之,本学期中,我们语文组的教研工作必定会扎扎实实的做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不负众望。

乾县一中高二年级部语文组

2014-1-9

第11篇:八上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城关中学王劲松

我是竹溪县城关中学的一名教师,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五个班(共七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班班主任和其他同事的协作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找出优点,克服不足,以使今后的教学工作顺手,成绩有更大进步。

一、备课方面

在工作期间,我利用各种资源,结合课本和教参,认真编写教案。根据新课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重难点,思考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准备各种教具,(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每节课都要准备一些实验,查找资料,制作PPT课件,多问多请教,一点都不得马虎。)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我认真谨慎的备课,当然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我现在带的这五个班,每个班都有

五、六十人,在七年级时,大部分学生生物成绩很好,当然也有三五个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学习也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因而,备课时尽可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通俗化,与身边常见的事例联系起来,把身边的常识与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第三,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品行。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我走进教室面对学生时,我是有备而来,因此就充满了自信。每节课都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轻松之中学习知识。学生的上课热情普遍提高了,平时不爱学习的人都在动手动脑,并且不时的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鲜的问题。

二、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这学期,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与上学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到青霉和曲霉时,要向学生展示,学生多数是寄宿的,怎么办?我自己动手找发霉的桔子和馒头,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查资料,上课时有时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有时以学生分组合作自学,教师指导为主;物理课也一样,有时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有时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合作自学为主,多做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改变了以往绷者脸孔给学生上课的做法,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三、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难易适中,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有时将学生找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教育。对陶俊玺、李新月、袁明星这几名学生要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交作业。对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下次上课时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

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书写的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便于检查,也减轻学生负担。有些作业我让学生交叉检查,找出对方的错误和失误,并向他指出来,做到双方都有提高。

四、做好课堂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生物作为小学科,不能占用课外时间,就在课堂上挤时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对成绩好的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辅导。有的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主动找到我,我必须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对后进生的辅导,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我们的学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辅导工作时,要特别注意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班,学生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能专心听讲,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好好学习,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主动问老师,作业也因为不愿动脑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布置一些必须自己动手的作业。比如:学习《从种到界》时,讲到“双名法”,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里或到九里岗植物园调查了解,看树木上挂的介绍牌中是如何用双名法命名的。大部分同学对些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期中测试时,出现了几个学困生和差生,我找到学些学生,了解原因,个别人是基础太差,又懒,导致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生物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记,做到把老师讲的每句话听懂,把书上的每句话读懂,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实在弄不明白的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总之,尽可能调动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

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本学期结束,老师和学生的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特别是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据学生反映,考试时都感受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比如,有一些学生看到八年级的知识点时,不能很好地把七年级学过的相关的知识点理出来。这些都有待以后工作中,逐步改进。

这学期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只有我们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例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继续提高课堂气氛,课后更多地了解学生,做好培优转差等等.我认为对工作的尊重,就是对学生、对学校、对自己的尊重。总之,要用做人的良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把属于自己的事做好,做出彩。

2013年1月20日

第12篇:八上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德育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督促下,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学科的目标,同时,制定了“个人责任制”和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围绕这些计划,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以强烈的科研意识投身于教学中,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积极努力,出色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取得了较优异成绩.一.

依靠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教研气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班的成绩突出,不能代表整体水平,整体水平高,才能真正打得出去。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备课组的12位老师荣辱与共,相互支持和鼓励,课组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保质保量。我们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坚持不少于2次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老师的研究课给我们提供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集体备课时,大家毫无保留,广泛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研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效保证了教研的质量。我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强调个人的工作责任制,避免吃“大锅饭”,根据各人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订出了相应的奋斗目标。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打团体战的概念,没有单独冒进的念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二. 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高考竞争的残酷,带来中考形势的严峻。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型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提高。对于差生,我们本着提高一个算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收获,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只有教师与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在教学中在一种愉悦、竞争、合作的环境下完成.三. 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营造课堂教学高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中考要取胜,必须从初一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很重要,我们初二能取得好成绩,也就是因为有初一的基础。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当然初二复习的后期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复习好.不讲技巧,不讲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们很讲究“精讲”这一环,学校给我们的教学时间与别的学科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对教师来讲,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对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练”这一环也是我们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基本上保证每节课有30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而练习题必须是经过我们精雕细啄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应变能力,及技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学期以来,通过不懈努力,整个年段的成绩不错。但成绩已成为历史,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从零开始,不断研究新形势、新特征,不断努力,向各校学习,向各学科学习,向同行学习,为教育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3篇:人教版八上语文教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设想: 1.了解新闻的特点, 复习记叙六要素 2.理清文章层次, 训练默读 3.体会准确、简明的语言

教学重点:把握消息的最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品味消息报简单的议论的作用;欣赏语言准确、简明、概括性强的特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时代背景入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二、初步感知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A.请同学朗读课文,老师注意正音反馈。 B.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

1.正音:荻港 锐不可当 溃退 歼灭 要塞 2.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三、整体感知课文,揣摩、把握关键词语。

1.思考: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2.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可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3.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5.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6.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

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7.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鲜明。采用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加以分析。(结合课后练习第三大题引导学生从①词语含义的差异②语句的感情色彩③简略和确凿说法的不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区别分析。)

8.小结。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种新闻体裁。 (1)消息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2)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这几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消息。 9.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练习四《我军横渡长江情景》。这篇消息同样报道渡江战役,比较这则消息同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新闻知识,把握新闻结构,理清新闻内容,体会新闻

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新闻的特点;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回顾关于新闻的常识以及新闻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的新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用已经掌握的新闻常识来分析此则新闻。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学习新课

(一)展示预习成果

1、给加点字注音

绥靖(suí jìng)鄂(â)豫(yù)杜聿(yù)明 阌乡(wãn)舍 shâ星宿 xiù整宿xiǔ

2、背景介绍:

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新闻六要素:

(三)理清新闻的结构

(四)思考品味

1.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2.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通过思考品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五)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竞赛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那个小组找到的异同点多。

1、异中寻同 文体相同/作者相同/目的相同/主旨相同/大背景相同

2、同中求异 具体时间不同/具体写法不同/构思特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训练内容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芦花荡》

教学目标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

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

的地理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

事)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

2.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

三、探究特色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四、教师小结

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布置作业

完成研读与练习。

试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连成一段话,写在练习本上。

《蜡烛》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4、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5.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重点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二)简介课文背景资料

(三)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四)整体感知:

1、战争是残酷的野蛮的,它带给人类的是屠杀、是毁灭。同学们请看下这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当看完这些图片时,也许你们就会对这篇课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自由谈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5、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五)教师小结

(六)巩固提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检查字词2、回顾课文内容:谁来回顾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二、思考、讨论,进一步品味课文的艺术特色

1、重点语句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怎样理解这句话?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2、写作特色 1) 环境描写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3) 对蜡烛的描写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练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垒上尉的信 》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果其人及写作背景

2、理解书信内容及语言特点

3、体会书信蕴涵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书信内容及其鲜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作家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的胸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介绍时代背景: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扫除生字难词

2、书信写什么?

五、深入理解课文

1、书信怎么样写?语言有什么特点?

2、学生寻找并朗读找到的语句。

3、文章字里行间蕴涵着雨果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雨果是一个外国人他这么说,可以看出他怎么样的胸怀与品质?

六、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巴特勒上尉读了雨果的书信,会说什么?

2、你读了雨果的这封书信,想对雨果说什么?

七、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语言品味做的非常不到位,语文课似乎少了“语文味”,非常遗憾。

3、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遗言,说说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反衬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2、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与铺垫做的不好,虽说般块

有张力有余地,但必要的逻辑联系是非常要紧的,这样方能给人与语文美的感受。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1、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

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4、联系现实,树立自强意识,防止悲剧重演。●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

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合作研讨法。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广告设计导入:如果我是导演,我想摄制这样一个公益广告:第一个画面:一群孩子郊游归来,快乐地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挥舞着衣服、帽子奔向父母,父母们扔下东西,张开手臂,高兴地将孩子抱起,转圈,天地响彻一片欢笑声,笑声久久回荡。第二个画面:一群悲哀无助的孩子恐惧地面对一排黑压压的枪口,发出最后的深情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枪声也久久地回荡、回荡。你们知道这样的广告,要表达什么吗?我的灵感来自聂华苓的这篇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学生介绍交流作家和背景情况。

1、作家

2、背景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四、引导学生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简要分析。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历史——现实

沉重——美丽

(德)忏悔——狡辩(日)

五、合作探究一:本文是如何选材的?

1、齐读课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2、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反衬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4、读引文,说说引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纲)

5、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6、结合文章主题,体会本文在选材上的妙处。

六、合作探究二:理解文中有深意的语句。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引文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2、课后练习第二题分组自选探讨。各组派代表品析句子含义。

七、拓展延伸

1、德国人和日本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可如何批驳他?

2、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

3、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八、课外作业:补充阅读《致命的母爱》,并自拟题目写下体会(200字以上)。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一、活动目标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全在与历史的对比中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珍爱生命。3.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4.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活动策划

(一)策划理念: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将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访问调查结合;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习活动与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注重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二)策划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进程中,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并将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理想。

(三)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校外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校外活动阶段,探访战场旧地,了解风情人情;开展社会调查;第三个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准备演讲、辩论。

前两个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第三个阶段,注重集中活动。 第一个阶段: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①图片中的战争:注意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并弄清其出处来源。

②文学中的战争: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收集,写出其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③影视中的战争:介绍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

④成语中的战争: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典故不少,搜集它们,并弄懂这些成语典故的含义。 ⑤诗词中的战争:古今中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不少,收集起来,注意对这些作品赏析品味,理解背诵。

⑥史料中的战争:收集历史当中的著名战例,弄清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战争中寻求启发。注意收集岁月长河中,在战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⑦想像中的战争: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示来战争的情形,注重由现代战争引发想像,感悟未来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⑧数据中的战争:收集二战,两伊占海湾战争的有关数据,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二个阶段:校外活动:参观访问调查

开展活动前,各组应预设调查访问重点,活动分四组进行 第三个阶段:整理资料,为活动展示作准备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准备,同学们手中已经掌握的材料比较丰富,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它们,使之系统化,材料按下列线索进行整理:①影视欣赏;②图片展示;③讲述故事;④知识竞赛;⑤发表演说;⑥开展辩论 第四个阶段:活动展示

展示过程:第一板块,影视欣赏,放影电影《太行山上》,利用战争的画面,创设活动情景。

第二板块:展示战争图片,让图片直观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 第三板块:英雄故事讲述,讲一讲历史上的战斗英雄,麻城籍的将军故事。

第四板块:战争知识竞赛①背诵有关战争诗词;②展示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名著;③介绍有关战争的文学名著;④经典战例汇集等内容都可以做为竞赛范畴。竞赛可以从必学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几个方面设题。

第五板块:发表演说。演说话题可以从“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缅怀历史”、“珍惜和平”等几个方面确定话题,让学生发表演说。

第六板块:辩论。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辩题“世界将会有永久的和平”乙方辩题“世界不会有永久的和平”。

第七板块:办一期专栏,展示学生写作的调查报告或参观访问心得、日记等。

三、活动训练题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重点:目标

二、目标三 难点:目标四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一

三、导入: 现在我们看到课文的标题。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她除了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做过什么事?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四、课文讲解,完成目标

二、三:

(一)、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三)、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四)小结: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

(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的高大形象。

(三)小结:将上面归纳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构成附表一。如图:

五、作业:巩固性训练

1、语文练习册本课练习

一、

二、

三、四,巩固训练目标

一、

二、三。2、课文后面的练习

一、二,巩固训练目标

二、三。

第二课时

一、回顾目标

二、三,导入本堂课的讲述内容:

(一)设计问题,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

(二)明确问题,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目标四:

(一)、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括号的字注音:

(二)、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艺术特色的体会。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三、作业:

1、课文后练习三,巩固目标四。

2、课六后练习四,完成目标五。

《背

影》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及内容:

一、导入

二、朗读训练

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

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本文很类似于一般写父亲或母亲的叙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作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会怎样?

四、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2、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五、探究学习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形象表达父子之情的? 2.速读课文,简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3.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台阶》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复述法和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这个家是你避风的港湾,是你生活的根。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我们的家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我想都与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了你美好的回忆。那下面哪位同学能够打开你的心扉给我们讲讲你的家的故事呢?

二、展示课标及基础训练

1.在大屏幕展示本课课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检查生字词。(多媒体投放)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快速自读课文

(1)父亲为什么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子? (2)父亲是怎么造成的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的? (3)新屋子造好了父亲发生怎么的变化? 2.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以上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

1.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就文中内容提出问题。

2.学生将提出的问题拿到班级同学中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3.教师就同学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进行指导总结。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时解决。)

五、合作研讨,把握父亲形象

小组研讨,后把结果在全班交流: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深入品读,体会写法

同学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节。)

七、问题研究,把握主题

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

八、拓展延伸

说一说我们自己的父亲。

《老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2、情感与价值: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

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一、新课导入

以“画太阳”的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发散思维课,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

二、学生发言预测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3、“胡同口蹬三轮车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与“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中两处“老实”含义的疑问与评论。

4、“老王给我们楼下人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其中“前任”一词在表达上有何好处?

5、“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先生看病不要钱。’” 这句话表现了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后来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7、“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了。”这句中的“取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被取缔?

8、“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这句中的“幸亏”一词有什么作用?“降格”是什么意思?“货”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9、“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中“镶嵌”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10、“他面如土灰,两只眼睛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表现了什么?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句中的“强笑”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12、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给“我”?

13、怎样理解“我害怕的糊涂了”

14、怎样理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二)、整体理解预测

1、文章写了老王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评价或提问)

2、

章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中的那些事情(评价或提问)

3、

从文章所记叙的老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4、

从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5、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或提问)

三、语文科代表记录总结发言人次及得分情况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

对整节课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肯定

2、

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重点问题或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布置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为辐合思维课做准备。

《信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个。

2、歌曲《诚信之歌》。课时安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走近信客

上课之前播放或教师演唱歌曲《诚信之歌》,师生共同鉴赏:显而易见,这是一首以诚信为主题的歌曲,其实历来赞颂诚信的文艺、文学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余秋雨笔下的《信客》。导入教学,走近《信客》。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余秋雨的资料。)教师归纳如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出走十五年》、《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山居笔记》 。

三、整体感知,解读信客

1、积累字词

2、合作研讨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四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1) 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2) 作者是怎么样刻画这位至始至终讲求诚信的信客的?重点写了他的哪些事? (3)我们从这位信客身上着手,总结一下,当一名合格的信客,需要什么精神?(4)如此优秀的,受人爱戴的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要与不够诚信,坏了名誉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四、品味佳句,体会风格

学生通读全文,勾画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它的美感。

五、延伸拓展 以下选做一题:

1、试写一段话,作为为信客的坟墓上的文字。

2、假如这位信客荣获当年全国劳动模范,请你为信客写一则颁奖辞。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小结

通过欣赏余秋雨的《信客》,了解了什么是信客以及做一名合格的信客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我们可以从文章最后看到以诚信德名远播的信客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之多,可见诚信之人必受人尊重。这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诚信对于人立足社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八荣八耻,坚决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七、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以“诚实”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可以谈看法,也可以讲故事。

八、教学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

指导思想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1.开展一次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

2.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3.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推荐资料

1.歌曲: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 2.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为音乐背景讲述故事)爱是一种博大的感情,她就像一股涓涓的细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你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也可由“爱”的繁体写法分析人手来导人)

二、方法指导(投影显示) 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1.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3.要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三、讲爱心故事

要求:

1.主题“爱心”,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有连贯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 2.内容要集中鲜明,所讲故事要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3.灵活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四、谈爱的感受

五、小结

1.热爱他人从热爱父母做起,父母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最直接依赖者,我们要体教学难点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谅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愁。关心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关心父母到关心他人、社会、自然。(生活中你做得怎么样?)

2.欺侮弱者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弱点,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普遍存在着。例如大国欺侮小国、富人欺压穷人、健全人歧视残疾人、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等等。强者对于弱者的优越感及这优越感引发的霸道行为既是普遍的,又是丑恶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3.从“人”的写法来分析,“人”字的结构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扶持。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环境优越的人不该漠视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苦难和不幸,尤其不该漠视处于苦难和不幸中的儿童。(当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甚至是需要捐款的时候,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4.我们不能对他人的苦难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或居高临下的怜悯姿态。我们应尊重被同情人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去爱他们。(请把目光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妨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

六、拓展

1.让每个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示,如朗读、投影。) 2.写作:

(1)命题:《这就是爱》或《这也是爱》 (2)话题:博大的爱

《桃花源记》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教给“钥匙”。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二、阅读“提示”,了解常识。

①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三、教师引领,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检查自读,落实字词。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时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五、加强诵读,教给方法。(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②乃不知有汉.

二、新授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作者刘禹锡。 学生浏览,识记重点。

(一)、简介作家及作品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刘禹锡。(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简介)

(二)、解题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 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巩固迁移。

《陋室铭》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里有两种房子,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看屏幕,回答。 但刘禹锡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 划出“铭”的注释,回答。

(三)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1)、学生自由读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 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

(2)、听录音 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3)、抽生读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 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

(4)齐读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 引导解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学生质疑、解疑、译句。

(3)、巩固理解 (多媒体出示译文)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把你觉得不容易翻译的那几句再识记一下。 学生理解译文

(4)、解决重点字词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A、请学生在书上找出答案,书上没有的自己写在书下角并补上注释。 学生思考、回答、识记。

B、学生齐答,老师点拨、指导。

3、三读课文,赏析课文

(1)、感受音韵美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有感情地朗读。

(2)、分析课文 (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在前后桌展开讨论。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2、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3)、汇报结论 请同学们就刚才讨论的结果发言,如果后面同学与前面的同学结论一致,就不必重复了。(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 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小组内有不同意见的,可各抒己见。

(4)、小结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多媒体出示板书)小结: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借陋室以言志,这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请你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三、背诵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背诵这篇课文,重新品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齐背。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一题。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3、背诵课文。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难词难句,实记关键词语。2.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反对称在文章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当堂背诵,理解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称赞他,并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寄托在莲花身上,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爱莲说》。

二、介绍题材、解题、作者

1.在古代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阐释某个道理。爱字又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莲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在文章中会写些什么呢? 3.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

4.作者究竟想借花阐述什么志向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朗读课文

1、请听示范朗读,注意在听读的过程中听准字音,听清语调

2、测试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清涟(lián)不蔓(màn)不枝亵(xiâ) 噫(yì) 鲜(xiǎn)

3、接下来是同学们自由朗读的时间,要求大家读准字音,读出语调。

4、学生示范朗读。

5、再次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合作翻译课文。

要求学生点着课文课文注解,逐字逐句地读通课文,读懂意思。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结合课下注释共同翻译字词句。疑难问题标注好,时间为5分钟。

2.理解过程中有什么疑难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3.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

五、讨论思考

1、作者把莲比作什么?文中具体哪些语句描写了莲?分别象征哪些美好品格?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的花?

3、喜爱哪一种花,是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六、小结

同学们, 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作业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八、反思

一.教案精心设计,条理清晰。课前巧设情境,顺势导入,自然恰当。由美丽的莲花图打开学生思想的大门,形象直观,为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的解题环节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同学们开动脑筋,大家的猜测使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朗读、释义、分析环环相扣,条理顺畅。

二.重视朗读教学,以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初读课文教者采用听录音示范朗读,然后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学生反复熟读课文,自然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打好了基础。而且在朗读过程中师生评读品读,大家互相评价,更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文中字句的翻译采用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们在自学方法的指导下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紧接着教者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内容,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反对称在文章中的作用。教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重难点知识,感悟作者在莲花身上寄予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高洁的审美情趣。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

的课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活动面广,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朗读翻译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相关生字和文言实词

2、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4、体会雕刻艺术的精妙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体会雕刻艺术的精妙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质疑

在我国古代的文言文里面也有说明文,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篇古代的文言说明文,看看它与现代说明文有哪一些异同?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72页,快速地浏览全文。

二、落实字词,小组互助

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生词,小组互助,有不懂的地方查词典或问老师。

1、掌握下面的字词

2、全班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区分异同,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现代说明文有哪些异同呀?(不强调标准,能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异同即可) 2.题目。

四、破题入学

题目——《核舟记》:记王叔远送我的一件核舟

师:同学们的翻译题目也揭示了课文的主题,现在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然后告诉同桌你的所感所受(强调互动,把时间交给血色和那个)。 1.说明文写作的说明顺序有哪一些呢?

2.课文这样的说明顺序可不可以打乱调换一下,说一说你的看法。

3.文章在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分别安排了哪些雕刻内容?文末“通计一舟”共有几项内容,是否有遗漏?

三、评价归纳

师:这证明了古人的一个说法——百密总有一疏,作者魏学洢在仔细地观察后,他的统计还是出了差错。古人还有一个说法——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我们今后读书也要像今天一样大胆地质疑,小心地求证。“通计一舟”应该有十四项内容,现在我们一块把它补充完整(通计一舟,为人五„„把雕栏、横木、蒲葵扇加进去朗读)。

四、训练迁移

在一个这么小的桃核上要雕刻出这么多这么精彩的内容来,我相信即使是用高科技也未必见得能超越王叔远所雕刻的核舟。同学们,拿起你们手中的笔,以自己的感受写一些你对这个核舟的评价。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导入语。

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二、整体把握课文。

1、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今天我们只要研究这一段文字。

2、通过提问把握课文大意。

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

“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

“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

3、老师小结:这段文字从很多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亲如一家的社会画卷。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啊!难怪千百年来,从孔子孟子到陶渊明,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视之为最高理想。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下这个理想的实质是什么?

三、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实质。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

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

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

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

2、学生回答问题。

3、以上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此作了大胆的设想。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设想确实叫人敬佩。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作者的这些设想仅仅停留于提纲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研究这些设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实践这些设想的方法。我们今天去阅读这些文字,大家想过什么方法可以实践这些设想吗?请大家大胆想象,说出你的设想,说不定明天的社会学家就出现在你们中间。

同学谈设想,老师注意倾听。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理解他诗歌的风格变化。 教学设想:

1.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进行无提问式设计,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品味美点,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

2.强调朗读。古代诗文都强调朗读,但诗的朗读更应高于文的朗读,要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节奏,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像古人那样吟诵、吟唱。 3.要做好课前预习,有关背景材料准备充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 实例探究: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资源共享,走近杜甫

一定要为学生理解诗歌做好背景介绍。 ◆一诗四读,理解诗意。

(一)吟读 ,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二)译读,以诗译诗,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古诗,译出来的现代文最好也要押韵。

(三)背译

《望岳》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 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春望》本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表达了诗人深沉含蓄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梳理清楚了诗的写作思路,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赏读 教师示范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万金”,古代以十两黄金为一金。极力写出了难得和珍贵的程度。此句所流露的感情是常人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感情共鸣,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学生分小组讨论,品味赏析。

①“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设计选题,课外探究。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2.反衬是诗歌常使用的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请分析。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蒋兆和先生的名画《流民图》中《西望长安》,二胡名曲《江河水》缓缓响起。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互动,深入探究

1.作为一名女性,我对文中老妇人的儿媳妇“出入无完裙”,感受特别深刻。裙:古谓下裳,上古时代,男女服装差别不大,区分也不严格。唐代以后,妇女穿裙之风大盛,男以穿袍为常服,女以裙为常服,后泛指衣服。为什么连一件会客的衣服都没有?(生活贫困)为什么会如此贫困呢?(战争)

2.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同学们学过历史,请结合课下注释,谈谈这场战争。 3.是战争使这个家庭生活贫困艰难。老妇人一家仅仅是生活贫困吗?他们为这场战争还付出了什么?(二子战死沙场

一子苟且偷生

孀妻弱子无依

老妇自请应役) 4.“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可这儿连老妇人都要去应征到军中作饭,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残酷。

5、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

6、夜:为什么夜间出动?

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7、从“吏呼一何怒”看出“吏”有着怎样的嘴脸?(凶恶残暴,如狼似虎)下

面我们换个角度,来个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站在“吏”——一个军队的下层官吏的立场,说说他为什么“吏呼一何怒”? ◆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自我选题,推荐作业

1.以本诗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代替诗人把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提示:可以展开合理地联想,可以添枝加叶地描述。 2.学了这三首诗歌,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了解?

《莲香四溢──莲文化魅力探寻》

目标分析

1.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探讨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生能用文字、图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课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请全班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搜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性”“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以语文活动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形式展示成果。

二、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室外活动

1.欣赏莲花、了解莲花。 2.描画莲花。

第二阶段:室内活动

[板块一]“莲花诗赋”

在同学们搜集的众多关于莲花的诗歌、文章、图画、图片中,选择其一和你在室外活动中描写的或描画的莲花相配,为画配诗,为文配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思索今人和前人对莲花认识的共性。 在这一活动中,提倡有不同见解的阐发,也许你心目中的莲花的气质与神韵不同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同学们共同探讨在中国文学、绘画中莲花的共同特点何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莲花寄予了哪些美好的象征?在外国文学和绘画中莲花具有怎样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对中西文化做一个比较。

[板块二]“莲花史记”

莲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迄今天,可谓渊源流长,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介绍莲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 (1)莲文化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2)莲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3)莲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4)莲文化的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 (5)莲文化的光大──近代

[板块三]“莲花生活”

在你生活的天地里,有许多与莲花有关的事物或现象,比如深圳有座人所共知的莲花山,深圳的出租车的招牌灯是莲花形的,6月24日是莲花的生日,人们常常用藕断丝连来形容爱情„„请你再列举一些与莲花有关的民俗、典故、传说、风景、饮食等等,用多媒体幻灯片或手抄报形式向学生介绍。

请学生探究一下莲花与大众生活的密切关系,莲文化的传播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的影响,今人该如何继承中国的莲文化。

第14篇:八上语文期末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澎湃(pài)

举世瞩(zhǔ)目

肃穆

一泻万丈 B.卓(zhuó)著

一张一翕(xī)

蹒跚

辨伪去妄 C.冗(róng)繁

囫(wù)囵吞枣

溃赠

别出新裁 D.羞赧(nǎn)

一筹(chóu)莫展

惶惑

循规蹈矩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 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 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 ,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 卢进勇的脸。

A.升起

流光溢彩

举起

瞪着 B.涌起

流光溢彩

捧起

盯着 C.升起

光怪陆离

捧起

瞪着 D.涌起

光怪陆离

举起

盯着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武汉地铁2号线将极大地增强中心城区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B.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C.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D.12月26日正式开通的京广高铁将打造中国的南北轴心,并巩固中国“子弹头列车”的全球领导。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②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④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 ⑤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④①③⑤②

B.④⑤②①③

C.⑤④①③②

D.④⑤①②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莫言空前,等待下一个莫言与时代同行

①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家,有了一次美丽的拥抱,这当然是好事。但必须承认,莫言获奖相对于整个文学界的发展现状,又似乎有些尴尬。因为当下中国主流作家处于衰退期,更准确地说,中国文学不可避免地在经历阵痛。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文学同样要面临转型社会的挑战,经济现代化与文学现代化往往并不同轨,国人们正忙着摆脱几千年来的贫穷宿命,追求物质更丰裕的生活,种种压力的叠加,又使得人们希望能获得更轻松的浅阅读,来消解肉体的疲劳。文学必须要在世俗化的社会需求与保持独立品格之间,寻求更多的平衡点。

②因此诸多文学人士对于莫言获奖,有宽慰更有期许,期许中国文学受此激励,能涌现出更多从现实中来、又高于现实的文学佳作,一个莫言肯定是不够的,更多有志于成为像莫言一样,着迷于文学精神世界并愿意终生遨游的青年,才可能铺就文学的康庄大道。

③中国期待着下一个莫言与时代同行。

④这就有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中国文学,此刻准备好了么?

⑤相信人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内心不乏沉重。对文学的体悟,当然需要天赋,但对文学的热爱,却更多来自于潜移默化的培养,这需要追溯到中国的文学教育体制。摆放着语文教材的课桌前,坐着祖国的下一代。然而我们的课本,是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真善美,能否真正满足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近年来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或者下一学期的语文教材,会多几篇莫言的作品,然而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孩子们需要的文学,首先应当是自由奔放的开放思想场,让下一代在启蒙期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学,让他们在比较和感知中获得对文学的审美乐趣,小时候除了安徒生童话之外,还有郑渊洁、杨红樱的陪伴,慢慢长大了喜欢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也和莫言、余华、王小波一路同行,诗歌、散文、纪实、科幻,应有尽有无所不容,这就是应该还给孩子们的文学青春,也是包括文学在内的素质教育破题所指。

⑥我们认为,这也许不是中国文学最好的时代,但也绝不是最坏的时代。作家们感慨于创作源泉的枯竭,恐怕更多还在于自身。滚滚红尘席卷之下,作家们也免不了凡人的七情六欲,也会有痛苦、焦虑、不安与失措,当然也会有坚韧、坦然、顿悟与抗争,能够走出来的就是伟大的作家。这其实也是所有国人所要面对的梦想与现实。庸常容易成为生活的主宰,为生存而奔波是大多数人必须承担

2 的人生,但在心中保留思想的火花,保留对美好的向往,对纯真的坚守,就会让生活留下自我的烙印。

⑦不管有多少问题,中国还是要一路前行,而文学应始终在场。那些沿街叫卖的市井商贩们,那些脚步匆匆上下班的工薪阶层们,那些在地下数百米沉默挖掘的矿工们,构成了盛世繁华下的沧海点滴,这是中国文学不可忘却的记忆。太多物质以外的问题需要破解,太多人想获得更值得捍卫的权利,中国一直都在书写着独特的历史,这并非改革二字所能概括。而莫言和他的文学同伴们,依然在观测着所发生的一切,文学不是逃避而是深入,文人骨血和知识分子的担当并没有缺席,在合适的时刻将会有更多饱满的作品,我们坚信。中国文学将出现更多像莫言一样深入生活,力求反映国民精神世界的作家,我们拭目以待。

5、关于本文的主要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面临转型社会的挑战。 B.中国文学要保持独立的品格。

C.中国文学的前景有赖于下一代的文学审美情趣的培养。

D.中国文学需要更多像莫言一样深入生活,力求反映国民精神世界的作家。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国人希望获得轻松的浅阅读来缓和生活的压力。 B.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远远高于并跳出现实生活。

C.中国孩子需要从小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以获得文学审美乐趣。 D.文学作品应该深入反映普通老百姓丰富而深刻的的精神世界。

7、下面现象中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作家迟子建出生于中国北极村,其作品力求细腻深入地反映家乡的真实风貌。 B.多所中小学积极推行“多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活动。 C.有些畅销书作家会因市场热捧不断快速地推出下一部作品。

D.沈从文认为,乡土给了他生命和智慧,生他养他的湘西正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人书》)

【注释】①庶几:差不多。②邑:居民聚居的地方,村落。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日进则日退

日:天 B.博学审问

审:详细 C.则孤陋而难成

陋:浅陋 D.古人与稽

稽:探究、考察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A.具答之

B. 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 无车马之资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B.不幸住在穷乡僻壤的读书人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C.人的成才,既有天资禀赋的因素,也与后天的勤奋相关。

D.不论怎样的人,都必须努力学习,不能因为自己有了一点成绩就不思进取。

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

四、(14分)

11、请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2)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句。(8分,每空2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 一腔热血勤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对酒》)

(3)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的诗句是:“落红不是

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 李清照《武陵春》中化无形为有形,将愁绪具象化的诗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枕边的夜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

5 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文/迟子建)

13、作者钟情于古诗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原因?请你分条概括作答。(4分)

14、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15、结合文末句子“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说说你怎样理解文题“枕边的夜莺”。

16、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感悟,作者在文章第⑦段中结合具体诗句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你在读书生活中应该也曾迸发这类思想的火花,请结合具体作家和作品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在电影《地下铁》中展现了“地铁时代”的到来,一座城市的格局、商业分布、居家版图以及都市人的面孔,都因这种交通方式的转变而

6 发生了梦幻般的改变,对武汉交通一直抱有恐惧心理的武汉市民来说,岁末地铁2号线的开通算得上是“梦想照见现实”。这一出行方式的兴起,也与广大中小学生息息相关,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地铁开通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学校近期开展了以“地铁与市民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某小组准备在中山公园站点做一次街头调查,请你帮助他们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调查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下是某小组成员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请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轨道交通2号线起于汉口常青花园,终点为武昌鲁巷,其纵贯长江两岸,将成为武汉的“黄金交通走廊”,线路开通后,时空距离将发生转变,从汉口的腹地中山公园出发,到新兴的光谷商圈-鲁巷,所费时间将被大大压缩。

材料二:在细节设计上,2号线每个车站都将设置无障碍设施,在非付费区设置公共卫生间,在客流密集的车站设一定量的储物柜,其与商场影院直通、错过换乘站后到下一站还能换乘。

材料三:因为地铁,我们的情感联系更为紧密,生活在武汉,散布于江城各个角落的朋友们常因距离遥远而无法聚会,现在,只要走向地铁,我们就能团聚在一起,从容共享美好时光。 信信息息

之之

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唐和爸爸今早急匆匆赶早班地铁,手中的早点还没来得及吃,爸爸想要扔掉目标比较明显的热干面,将两只馒头揣在包里带上地铁趁热吃,小唐知道《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禁止乘客在地铁车厢内进食,于是对爸爸进行了劝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父子俩在站外快速吃完早点后才上车。(2分)

七、(50分)

20、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50分)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谁伴你同行?繁花满路时,谁指点你饱览美丽风景;历经坎坷时,谁引领你走向柳暗花明?

昂扬的歌伴你从黑暗走进一片光明,奇妙的书伴你由迷惘走向豁然开朗,母亲的慈爱伴你走出消沉,父亲的严厉伴你走向成熟,梦想伴你赢得掌声;责任伴你获取尊重……成长路上,总有什么伴你走向人生的新境界,令你焕然一新。

请以“伴我同行”为题作文。要求:①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言之有物;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第15篇:八上语文课外阅读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熟悉程度如何。下面请你根据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简介,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 (出示幻灯片4)

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以拉洋车为生,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车。 明确:祥子 (出示幻灯片5)

她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虎头虎脑,一对虎牙,长的像个大黑塔。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她敢作敢为,甚至为了和祥子结婚不惜与有钱的父亲——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决裂。她可鄙而又可怜的命运让人感叹不已。 明确:虎妞 (出示幻灯片6)

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明确:小福子

明确: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出示幻灯片9)

2、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三起三落

(1)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

(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出示幻灯片10)

3、试结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

(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 (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

(3)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

明确: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一、填空题

1、根据下面作品的主要情节,完成填空。(2分)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答:这部作品是《骆驼祥子》,作家是老舍(舒庆春)。

(2007广州茂名中考题)

2、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 拉洋车 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人和车厂的主人 刘四爷 的女儿。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内容: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阅读感受: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相关练习:

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吗?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5、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人们把他和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受朱赫来、冬妮娅等人物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6、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8、根据下面的情节片断,在横线上写出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及作品名称。莫斯科的一个专科医院。保尔·柯察金住进医院,此时此刻有许多感想: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说,坚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一个病魔缠身的人来说,坚强是难而又可贵的。

医院里的阿维尔巴赫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了他,他的视力是无法恢复了。

作品名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习题及答案(整

理一 1.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

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委员或委员一类首长呢”是冬妮娅对保尔说。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冬妮娅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生活教科书,保尔是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不断革命的“良师益友”,他的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质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0.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 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丽达,以及他妻子达雅。

12.保尔因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而被校长开除。 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所诞生的》。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书稿在途中丢失,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16.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受朱赫来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1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18.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19.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其主题的共同点是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以国内战争为背景,歌颂在无产阶级事业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在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创作出来的。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吗?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在为自己作传,而在于塑造一个共青团员的典型形象;作家并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我的小说,首先是艺术作品,其中我利用了假想的权利。‘我坚决反对把我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和这本书的人物之一保尔.柯察金等同起来。„„’这是小说,而不是传记。”

23.用一句话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2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哪一个?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等故事。 2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保尔;谢廖沙——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瓦莉亚——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丽达——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伊万·扎尔基——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

(1)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品。《在烈日和暴雨下》即选自这部长篇小说。( √ )

(2)骆驼祥子始终是一个能吃苦耐劳,并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劳动者形象。 ( × ) 有人说:假如曹先生能及时回京,虎妞不死,小福子不死,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教师小结:(一般考点:语言表达、思想主旨)

(出示幻灯片28)

总结:这节课,围绕着小说《骆驼祥子》,我们主要学习了阅读名著的方法, 然后,我们进而学习了中考当中名著阅读试题的题型(回忆整理: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阅读题;

五、开放题)及做题的方法。(出示幻灯片29)

(三)名著自己读

(出示幻灯片30-31) 用刚刚学过的阅读小说的方法,阅读初中阶段必读的十部著作,并思考中招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有关这些名著的试题。

1、小说类(初中必读8本)

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以及作家作品、题目、主旨、语言等。) 2、散文类(初中必读1本) 鲁迅《朝花夕拾》(形散神不散) 3、诗歌类(初中必读1本) 冰心《繁星·春水》(诗言志) 名著怎样读 名著怎样考

(一)读题目,思考含义;

(一)填空题;

(二)读篇章,梳理线索;(散文)

(二)选择题;

(三)读意象,分析意境;(诗歌)

(三)判断题;

(四)读背景,总结主旨;

(四)阅读题;

(五)读语言,体验特色。

(五)开放题。

(出示幻灯片32)

六、结束课堂

今天,我们以《骆驼祥子》为例,主要学习了小说怎样读和小说怎样考两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契机,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准确回答中考名著阅读类的试题,最后预祝大家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七、板书设计

小说怎样读 小说怎样考 名著自己读

(一)读题目,思考含义;

(一)填空题;小说(初中必读8本)

(二)读故事,梳理情节;

(二)选择题;散文(初中必读1本)

(三)读人物,分析形象;

(三)判断题;(读篇章,梳理线索)

(四)读背景,总结主旨;

(四)阅读题;诗歌(初中必读1本)

(五)读语言,体验特色。

(五)开放题。(读意想,分析意境)

附:《骆驼祥子》学生阅读材料

1、一流车夫: 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4.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

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7.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 8.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9.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老菜娱亲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 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26、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7、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28、“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第16篇:上学期高一语文组工作总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一语文组为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基层堡垒作用,团结全组成员积极投入到新教改大潮中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力争在新一轮的高考竞赛中保持我黄石二中语文学科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优势地位,占据激烈竞争的制高点。为此,我高一语文备课组狠抓落实了如下方面的工作,具体如下:

(1)集体备课。

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我高一语文组定时地进行集体备课,进行集中的切磋研讨、质疑问疑,在热烈的讨论交流氛围中,我们往往能拿出高质量的教案来,这为我们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基本的保障。同时,我们进行分工协作,这种明确的分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备课的高效率,这有利于集思广益,真正践行新教改的精神和新教法。

(2)推门听课。

在我高一语文组,既有经验丰富、学养深厚的名师和骨干老师,又有经验不足、正在成长的青年老师。为了年轻老师的茁壮成长,也为了我们二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实行推门听课制。由此,掀起了一股听课的热潮,年轻老师受益匪浅,在有经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迅速成长。

(3)精选考题。

教学在改革,检测也应该进行配套的改革。为了实现教考的相互促进、有效结合,我语文组织教师对资料试卷进行了严格的筛选,进行最优的组合,努力打造出高质量的检测题库。同时,鼓励教师原创,研制出新颖的试题。

(4)师徒结对。

在我组中,结成了两对师徒,分别是李萍老师与新教师何清平和肖雨荻老师和新老师李儒大。两位师傅对两位徒弟进行耐心指导,在生活上对两徒弟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两位徒弟也能谦虚地求教,定时地去听课。在师徒结对的形式下,新教师在师傅的帮助下健康成长,配合非常默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5)勤批精改。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语文组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各老师进行精心的批改,有必要时还进行面批。教师的敬业精神激起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教师的用心良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应该说周记成为了一块沃土,既收获写作的硕果,也收获师生间的情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一文科实验班,在潭清才老师的苦心经营下,本班学生写作水平突飞猛进,佳作涌现,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另外,我们坚持抓默写和练字,力求做到语文教学的“活”与“实”的辩证统一。

(6)活动参与。

在这学期中,我语文组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项语文活动。在市组织的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书信大赛中,各班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精心指导,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书信作品。在最近举行的“全国语文知识竞赛”中,我高一年级取得了大面积丰收,一大批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表现出了我二中学生的实力。

总之,在我高一语文组办公室教学研讨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在谈笑中,我们获得共同的提高和进步。另外,也随处可见培优补差的现象。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我们真心地付出,苦心地耕耘,语文学科实现全面的丰收是可以期待的。

第17篇:九年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不经意间,一学期的时光匆匆过去。回首一学期以来的备课组活动,感慨良多。初三语文教学与初

一、初二有明显不同,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集体备课求真务实。集体备课统一规划,以课堂教学常规教学研究为主,每周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中心发言人集中备课时统一教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老、中、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大大减少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减负增效”的贯彻和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指导性和实效性较强。组内学术气氛浓厚,一个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的集体正在形成。

2.教师培训渐成体系。本备课组共有9名语文教师, 4名年轻人。备课组十分重视对她们的培养工作:首先,采取了中心发言、上公开课、听课导课、结帮学对子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展露才华的舞台,如推荐王志曼老师和曲园媛老师的文章在《长春教育》上发表……推动她们尽快成长成熟。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留心她们的闪光点和不足,或褒扬或提醒,重在研讨问题、指导示范。如个人教案,要求他们设计规范、过程流畅、材料翔实,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明显,坚持写教学后记,注意教学的反馈和反思。随笔批改,形成本组特色。

3.善于取舍,精选精练。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符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模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考纲》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同的三四份试题。

二、努力方向

1.理念方面,对学情、学案、能力提升训练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如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备足学情,有力调控课堂节奏和氛围,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留足学生思考和笔记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备课方面,可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由于教学任务中,作业批改量大,受检内容多,教师用于深钻教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不用说课外挤用时间多读点书了。可提前将下期教学任务分派给各位教师,每个教师只负责2-3篇课文的教案准备,要求教师要参考多种教辅资料,深入钻研教材,写出内容深入材料详尽的教案;学期开始时,备课组收集整理成母教案,印发给各位教师,由各位教师在根据该班具体情况修订、补充、完善。

三、教学反思

1、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到了临考前,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2、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对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

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3、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这样看来,我以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反复运用。

4、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刚开始时学生不会迁移,一见到课外文言文就懵了。

5、最后说说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华又实,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不华不实。又华又实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这里不做赘述。华而不实已不再时髦,实而不华反占先机。对此我有不同理解,让学生一本正经地下工夫写实比让学生耍笔杆子写华更难,而且出力不讨好,得分往往更底。华美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码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如果不慎不实了,评卷老师也不忍心痛下杀手,得分往往比预想的高。这些学生已经在初三以前训练过了,初三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蛊惑;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学生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第18篇: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1

许商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转眼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来所走过的足迹,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8位任课教师是一个和谐的团队,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一个学期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大家本着“爱生、敬业、求实、进取”的准则,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

一、常抓常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明确管理――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开学初,根据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要点,每位教师认真制定自己的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并将计划细化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把工作做精做细。小到备课和作业的要求,大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分析,都做了细致的计划。

2、教研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爱生、敬业、求实、进取的良好教风及学生明理、勤学、善思、向上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每个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在检查之后及时反馈小结,以便老师们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3、强化意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校教师能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我们语文组还组织教师每人上好一堂教研课活动。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每位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均有着或多或少的收获。

4、互相交流——校本培训彰显活力。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校本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优势,切实开展“互相交流”活动。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在组织的上公开课活动中,上课的教师一遍一遍深入钻研教材,一次一次磨课、修改教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师上完展示课后,教师们互相点评,共话优缺。这些活动引领全组语文教师积极、主动投身于教学中去。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

1、开展教学业务学习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我们教研组每学期都要进行“新课程标准”“先进教师事迹”“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学习以多种形式求发展、促提高。

2、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有效、和谐教学策略。语文组在教研活动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抓住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围绕研究专题,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真正有效的教学操作策略,努力构建生活化、人文化、无痕化的和谐课堂,突出和谐化教学,讲求教育科学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反思、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寻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

3、不断渗透“累悟”课堂教学和三标课堂教学的深入,我们相互听课,并积极撰写相关的论文,从而让课堂促教研,让教研引领课堂。特别是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在这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像石恩功老师教授的《春》,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回顾过去,我们踏踏实实地走过,满载着丰收的喜悦。一学期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不少,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行囊。求真务实,携手共进,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竭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商河县许商中学语文组

2013.1

第19篇:小学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组组长:)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在全体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本学期语文课组队活动。

1、四至六年级学生作文竞赛:读后感。

2、新教师汇报课:蓝析维、刘雯、张睿上了汇报课,三位教师均尽心尽力的准备各自的汇报课,特别是刘雯,课堂的组织能力越来越好。

3、长安镇“阳光下的阅读”作文竞赛,由夏老师指导,均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4、“乌沙—象山”两校朗读教学交流会,由夏老师、李福群、何翠兰老师代表参加。何翠兰老师还展示了她的朗读水平、收益良多。

5、本校组织业务学习:《学生作文批改的要求》和观看视频《我是什么》各教师都学到了各自的所需,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6、观看乌沙小学的朗读比赛和故事大赛,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受益良多。

7、同课异构的开展(五年级):黄锦贤、李福群两位教授,乌沙小学的老师还参与听课、评课。

8、本校的朗读比赛,各教师都能尽心尽力的准备,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有所进步。

9、乌沙小学老师的送课活动。

二、业务检查。

1、备课:

手写教案:各手写教案的教师都在不断地进步,特别是张睿和刘雯,从原来的目标不明确,重难点把握不好,到环节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进步非常大。

电子教案:电子教案都是优秀的教案。

课件:课件的设计夏常俊、黄妹莲、袁亮的课件上比较好的,能体现教学特点,重难点突出。

2、作业:

作业方面;夏常俊、袁亮、丘双娣三位教师一直都是比较好的。何翠兰、陈丽惠两位教师的作文批改很详细,亲力亲为。刘雯、张睿两位老师的作业批改是进步最大的,特别是刘雯。

3、听课记录:

个别教师没有写评课记录。

三、今后工作:

1、十九周星期二上交学科工作总结。写了论文的教师不用写总结。各教师需要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教学反思十九周周二上交。

3、“培优辅差”在模拟考结束后上交:二十周周三。

4、二十周周二最后一次业务检查,各位教师认真做好各自的后段工作。

5、课件制作:下载下来未经过修改,要修改,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课件。

6、四年级语文抽考:做好复习工作,夏常俊—陈金凤、陈家鹏—值少英。

7、继续做好后期的复习工作,要有计划性、规划书写。

8、下学期抓好课前段预习工作。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在本学期踏踏实实工作的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

总之,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第20篇:八上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

八上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运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重点和难点: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学习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本文复习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

2、品味小说的景物描写及作用。

一、导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了保卫祖国,优秀的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对敌斗争的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本文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 1

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三、检查预习

寒噤( ) 仄歪( )

张皇失措( ) 提防( ) 吆喝( )白洋淀( ) 疟子( ) 舀水( ) 备注

四、研读讨论

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一)整体把握:快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1、这篇小说以“芦花荡”为题,实则讲的是发生在芦花荡里的一则小故事。说说这则小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它前面的几段文字起什么作用。

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这给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埋下了伏笔。)

2、请你给这则小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同桌交流) 明确:

序幕:背景人物 开端:护送女孩 发展:女孩受伤 高潮:遭遇袭击 结局:智歼敌人

(二)品味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1、请在文中找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把你认为写得最美丽的地方摘录下来。 如:A、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渲染气氛的作用:借敌人的视角,写出了苇塘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他们正落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因而只能万分恐惧,却又无可奈何的呆望着,为故事情节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B、“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表现了苇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C、他狠狠地敲打,向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烘托作用:这是老头子看到的美景,衬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五、小结课文

小说的环境描写往往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

探究文章人物描写,分析老头子的英雄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教学过程:

一、仔细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找一找,说一说:老头子是一个 ______________的人。(找出文中相关人物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示例:

开头一段写的是老头子护送女孩的过程中的一段对话,表现了老头子对两个女孩子的什么感情?

这段对话表现了老头子对两个女孩子无限的喜欢和怜爱。

将“多么俊的一个女孩子呀!”改为“好一个靓女呀! ” 效果有什么不同? “俊”字含有朴实清新的泥土气息,这是孙犁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老头子护送的过程中,他连续说了哪三句类似的话?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

这三个“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样?

第一个“不怕”的意思是“可以”,后面两个是“不要害怕” 。

当小女孩意外的受伤后,老头子又说了哪些话?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特征? 表现了老艄公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不能完成任务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内疚。 你能用几句话描写出他当时的心里活动吗?

老头子是不是就这样一直自责、内疚下去?他又说了哪些话?

朗读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里?两个孩子并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到轻视,他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当小女孩子表示怀疑的时候,老头子又怎么样? 去掉“狠狠地”可以吗?

不可以,去掉就不能写出老头子对敌人的痛恨,也不能表现 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为什麽不能?”是一个什麽句式?改为陈述句好不好? 归纳:通过我们刚才品味人物的对话,谁能给老头子下一个鉴定? 老头子:——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形象。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二、课堂小结:

孙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有两个:

一个是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

一个是简洁朴素的人物对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三、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思考:如果在护送的过程中,两个小女孩没有受伤,第二天老头子还会不会 4

象文中那样智斗日本鬼子?

(考查点 这是一道开放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突破点 :抓住点出老英雄性格核心的那句话:“过于自信和自尊”来分析、探究。 技巧点 :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是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损伤了;二是自信和自尊没有损伤;三是自信受到损伤而自尊没有损伤;四是自尊受到损伤而自信没有损伤。 参考答案 :也可能要显示自己的本领,这时还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也可能因自信和自尊保存完好而暂时没有激起对日本鬼子的痛恨,不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这里的答案允许多种多样,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2、作业本练习,课外阅读孙犁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3、预习新课。

《八上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doc》
八上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