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学工作总结

2021-08-1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初中部中国画教学

新苑中学部中国画社团活动方案

文波

活动目的: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以书法的写法和画法溶为一体,以中国的诗魂炼就画意,以至高品格遵为画品,把金石永恒不变的品性融入画格。因此中国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优秀艺术。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应当通晓中国画。这样通过中国画教学,才能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

活动对象:初中部适龄学生 活动地点:初中部教学楼 活动内容及措施:

一、国画学习内容有哪些:

通过花鸟、山水、人物画的画法学习,较熟练掌握基本运笔、用墨、用水、用色和创作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如观察力、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两个特点: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修养,重新认识中国绘画传统的重要性,加深理解民族绘画的本质精神。

二、是注重因材施教,在强调中国画艺术规律的同时,充分尊重学员的创造性和艺术倾向,不断提高创作能力。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习国画不仅能提高个人修养,而且对个人情操,家人都会有所感染。

二、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及基本技法,理解意笔花鸟画和工笔花鸟画传统审美特征以及形式要素,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把临摹作为学习的手段,不是目的。在临摹是要求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发现作品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以临摹为主,穿插示范教学,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近的原则

新苑中学部美术组

教师:文波

推荐第2篇:浅论中国画教学

浅论中国画教学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臻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具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上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地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推荐第3篇:中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教学反思

来到新学校后得知中国画是本校的艺术教育特殊,对领导的抉择很是佩服,因为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传承与发展中国画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中国画我自己在小学时也接触过中国画,可能那时不懂,所以没有太多的感触。现在不但自己画,还要教学生画,才发现中国画教学是一个如此磨人的工作。每节课前我都会认真的进行示范练习,让自己将中国画的技法熟记于心后,再在课上进行熟练的示范,很多学生看到我的示范都表现出很佩服的语气,这样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计划中九月份我们重点学习水仙花的表现方法,第一节课我首先对室内卫生进行了要求,对学生个人卫生进行了要求,然后针对国画课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要求,让学生牢记于心。在之后新内容的讲解示范过程中就轻松了很多,在示范水仙花的叶子表现方法时,我不但在实物投影下进行了全体的释放讲解,然后又在每组分别进行了示范,但是有些学生在执笔与运笔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我想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在美术的技法上会有所提高的,我想经过这样的教学我的中国画绘画水平也会有所提升的。

推荐第4篇:少儿中国画教学

少儿国画培训计划表

为了弘扬这一民族文化精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就必须从少儿这一代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国画基本知识,掌握粗浅的中国画表现手法,了解若干中国画画家,并能读懂一些中国名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我们民族传统画中得以发扬光大、繁荣灿烂。本文就少儿中国画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探索。

1、课程简介: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因其绘画风格独具我国的民族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故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所以,在各类国际大展中,均以中国画获奖的比较多。 不论是山水、花鸟、人物画,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培训对象: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表现技法,水墨画属于写意画的范畴。它是用我国特有的毛笔、宣纸、墨和颜料作为工具,形式上采用简洁概括的线条、变化丰富的用笔及渗化淋漓的水墨韵味进行造型,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绘画种类。

水墨画注重表现物体的精神面貌,强调意境、情趣、讲究用笔、用墨的生动传神,儿童可在水墨变化的趣味中去学习、掌握写意造型能力。儿童水墨画不需要像传统国画所要求的那样严谨,因为少儿对一切事物的观察和表现生理年龄的局限,显得比较夸张,富有童心稚趣,这正与中国画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方法相合拍。所以,它比较符合少儿身心发展,是一种适合少儿学习的绘画形式。

少儿学习水墨画,一方面能使其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其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墨画要求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少儿在学画的过程中还可以接触、了解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少儿学习国画的年龄一般为幼儿园大班升小学一年级以上学生为主,

3、培训内容:中国画内容分为三类:山水画(水乡)、人物画、花鸟画,为什么选择山水画(水乡)因为山水画(水乡)对形的要求最低;人物画,花鸟画要求严格的造型。“像”是先决条件,然而对于“像”的追求,便限制了人们对笔墨的发挥。所以山水画(水乡)对造型的要求远比花鸟、人物低得多,于是便可最大限度地挣脱“形”的桎梏,而游刃于笔墨之中了。况且,人与自然的融合,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炎黄子孙最深层的哲思之中,不用苛求只要告知这一道理,并将这一精神统领山水画学习的全过程,那么深入中国绘画的真髓便是可望可及的事情。山水画(水乡)学好以后,可在里面点缀花鸟和人物,一管硕毫在手,尽情挥洒意趣,便是可以追求的境界了。 山水画是国之大画,我们常见的一些政府机关门庭、楼阁等处都是山水画(水乡)为主。

4、培训课时

国画(花鸟)初级:30小时,2小时/次,15次课; 国画(花鸟)中级:40小时,2小时/次,20次课; 国画(花鸟)中高级:50小时,2小时/次,25次课; 国画(山水)初级:30小时,2小时/次,15次课; 国画(山水)中级:40小时,2小时/次,20次课。 国画(山水)中高级:50小时,2小时/次,25次课。

5、课程设置:初级→中级(高级),分为两类花鸟和山水部分。

6、考证:可以参加省文联和艺术中心举办的等级考试(1-10级)

7、学习工具:(1)毛笔(苏州湖笔厂生产的一号豹狼毫一支,红豆一支,3号书画选颖一支,羊毫白鹭一支)、圆头油画笔一支(扁油画笔代替)

(2)颜料(苏州姜思序颜料厂生产的花青一支,藤黄一支,朱磦一支,牡丹红一支,石青一支,白色一支;上海颜料厂生产的二绿一支,一得阁墨汁一小瓶) (3)宣纸:汪同和生产的宣纸。 小碟:2-3个,洗笔碗一个。 注:工具可自行酌情准备。

8、学费:(1)初级:880元(工具费50元另收) 培训对象:适合零基础爱好者。 (2)中级:980元(工具费50元另收)

培训对象:适合有一定国画基础,且对国画山水、水乡有一定鉴赏能力,执着追求国之艺术者。

推荐第5篇:中国画教学反思

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中国画

本课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段及审美创作理念有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的中国画实践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方面,本节课的讲授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通过课件的图片欣赏和通俗的理论解析以及一些外延知识的补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达到对本课的目标知识吸收并理解。

存在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存在阶梯性递减——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段→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不过从常识到理论本就是一个阶梯性的难易递进。再有就是课堂设计互动环节欠缺,教法单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当然普通高中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导致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客观问题。

改进方面:

1、在讲授中国画的审美理念和美学追求这一环节时,课件中的图片对比可以再加入两张西方绘画(一张具象写实作品,一张抽象作品),这样通过现实景物+西方写实作品+西方抽象作品+中国画作品的对比欣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画“不似之似”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2、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更好的问题和场景设计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推荐第6篇:《中国画 枇杷》教学片段

《中国画 枇杷》教学片段

宁乡县玉潭镇中心小学

严亚军

一、片段实录

教师在投影仪下边讲边示范

1、画枇杷

⑴师:首先我们用大白云蘸藤黄,笔尖蘸硃磦,勾枇杷。我们要注意用笔的轻重,尽量使两笔画出的枇杷成形,注意用笔的干脆。

⑵师:接下来我们要用墨赭画果柄。 用赭石的笔稍微调一些墨,勾果柄。

⑶师:再用浓墨画果蒂,一般是四点、三点、二点等。

2、画叶

⑴首先我们用大白云整笔蘸绿色,绿色由藤黄加花青调成,笔尖蘸淡墨,用侧锋画叶子,要注意叶子的形状,用笔干脆。

⑵待绿色半干时,用狼毫笔蘸浓墨勾叶筋。 ……

二、案例分析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掌握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最后,教师通过投影仪将一张“完整”的作品定格在投影屏幕上。虽然课堂内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学的目标达到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确实给学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弊端,学生往往在其影响下,发挥不出自己的创造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在艺术作品上个性的形成。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示范全盘扔了,在一些技能性较强的课中,教师的示范是缺少不了。

1、示范易用于技能性较强的课。如:传统的国画教学,图案上色的方法,手工制作中的过程……这类课,往往知识与知识之间有较强的逻辑联系,每一个过程或者方法缺一不可;或者在这些技能性较强的课中,学生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因此,在这些类型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考虑使用示范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2、示范易大不易小。正因为示范具有可模仿性、操作性,因此教师的示范一定要足够的大,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手段,利用实物投影仪与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同时,大的示范也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3、示范过程要清晰,不能“拖泥带水”。示范可以解决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的示范一定要过程清晰,不能“含糊不清”。例如:在教学国画课的时候,教师要把每一步的设想告诉大家,然后,利用投影仪把用笔、调色的方法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推荐第7篇:中国画鸟语花香教学反思

《中国画 鸟语花香》的教学反思

湘乡市东方红学校周志为

十月从湖南一师参加国培回来,接了这样一个光荣的任务,要在我校举行的湘潭市教学开放日上一堂美术公开课。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退出这个表演舞台,可我还是没放过这个机会,因为可能以后真没机会了。再说半个月的培训中,改变了我的一些教学的理念,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同行们进行交流交流。很长时间没有上过这样大场面的课了,接到这个任务还是有些紧张......

我知道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很清楚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我选择了一堂中国画的教学内容,精心大胆的对教案进行设计,也准备了一些范画,不想让听课者对这堂课一无所获。只试教了一次不是很理想,进行了小的修改也没再次试教,艺术课反复上就更没味了。

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画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通过本课内容体现的水墨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时不受表现技法、方法的限制,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首先,我利用自己的特长画了八张精美的花

鸟小品,并用卡纸粗装裱好。我一直认为范画是美术课堂教学既直观、效果又好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我也没在这个班级课前展示,想让学生看到美的事物有一种创作的冲动。这个效果是有了,但也可能范作让学生也产生了一种高不可及的畏惧心理。

本课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师生在一张六尺宣纸的画板上同台作画,我没有在课前打基础,所以也是最大的难点。作品效果无法想象,但我相信学生大胆的创造力和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只要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画面差一点也没关系。最终作品效果还可以,但课堂不是很活跃,可能是我激情不够,也可能是这个班从没上过公开课再加上班主任一直坐在教室前面。

课后我总觉没有达到我理想的那种效果,但湘潭教科院的美术教研员邓宏就说了一句:难道你还想让他们画成齐白石那样的水平。不知道是安慰我,还是肯定了这堂课。不过在课后的评课中,他向来听课的美术老师提出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示范成画(在示范笔墨技法的同时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有些城市正在做这样的课题研究,我倒是歪打正着了。

推荐第8篇:中国画认识教学教案

中国画认识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国画和国画示范让小朋友了解和认识国画。

2、让小朋友画国画来感受国画的趣味。活动准备

1、黑板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毛笔、宣纸、墨汁。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毛笔和宣纸让小朋友观察和认识。

提问:你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2、小结:这些是国画材料。用它们画出的画就是中国画。

3、为什么叫中国画?

4、小结:在世界上,最早也一直用毛笔、宣纸作画的是中国人。这也是中国特有的作画形式。

二、通过教师演示画中国画,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1、在黑板上固定宣纸,演示墨色的变化(浓淡干枯)。

2、教师示范画一幅荷叶画,边画边告诉幼儿如何去表现和使用毛笔、墨汁和宣纸。

三、小朋友临摹体验中国画。

1、教师: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中国画。

2、教师先画一幅带叶子的黄瓜画,让小朋友临摹练习。

2、教师分别进行现场指导。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把幼儿画的中国画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幼儿用星星贴纸给自己认为好的漫画像投票, 并说一说这张画哪里画得好,最后根据票数的多少评出

一、

二、三等奖,给幼儿发小礼物。

推荐第9篇:《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其次,用教学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入正题,简单介绍中国画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给学生三到五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诵重点段落,让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篆、赭、绛、蘸、裱褙”等字词的读音,理解“能事、洗练、写意、迥然不同、刚柔相济”词语的含义。

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2.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2.通过重点段落、语句和字词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国画的艺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法。在课文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朗诵重点段落,可同时播放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出水莲》、《高山流水》等,见音频素材文件夹)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3.分析讨论法。对课文的重点段落、不易理解的语句和字词,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简介作者(见文本素材文件夹)、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见图片集锦文件夹)

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先生的这篇文章《话说中国画》,来深刻了解这一“中国的国粹,世界的艺术”吧!

(讲授新课)

投影显示: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1.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等。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水的调制下,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的画。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疏通字词

1.注音:

篆(zhuàn)赭(zhě)绛(jiàng)蘸(zhàn)裱褙(biǎo)(bèi)

2.释义:

能事:擅长的本领。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迥然不同:一点也不相同,形容差别很大。

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之恰倒好处。

三、整体感知(投影显示:课文的结构内容)

1.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并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学生讨论、分析,然后教师明确:

本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7段。

第三部分:第8段。

2.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一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高山流水》片段,时间是2分钟半,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一部分即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找2~3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的第2~5段和第6~7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时间是9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教师可提示:第二部又可以分为两层,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二部分中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二部分(第2~7段):作者具体论说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工具材料、种类的划分。

第一层(第2~5段):主要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艺术特征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二层(第6~7段):讲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及其种类的划分。

4.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8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出水莲》片段,时间是5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三部分即第8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三部分(第8段):主要讲中国画的历史深厚久远,且成就斐然,异彩纷呈。

四、思考

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层次及主要内容都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全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展开的。同学们说一下,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此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对,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节课我们具体探究分析一下,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五、问题探究

1.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一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主要工具材料、种类划分;一是中国画历史深厚久远,名家流派各树一枝,异彩纷呈。同时这也是中国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因所在。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诗歌对中国画的首要影响,是绘画更注重“虚”的成分,更讲究“空白”的运用,更致力于笔墨的精练与意趣。

3.让学生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在于,不仅提高了绘画用笔的技法和能力,也丰富了绘画的笔情墨趣和形式美,使元以来绘画的面貌翻然一新。

4.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诗的深刻境界与书法的审美品格融入绘画,就促使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特征的形成。

5.阅读课文的第6、7段,然后回答问题:

(1)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什么?(板书)

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纸、笔、墨。

(2)中国画可以分为哪几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种类繁多,划分标准不一。一般而言,从题材内容上,习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楼台、走兽、博古等;从画面笔墨繁简的程度上,分为写意、浅绛、水墨等;从技法上分为白描、双钩、单线平涂、泼墨等。

6.仔细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同时,一些修养渊深的文人介入绘画,他们强调情感抒发与个性张扬,绘画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开拓?

“张扬”一词换成“宣扬”可以吗?为什么?“开拓”一词换成“开阔”可以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张扬”一词不能换成“宣扬”,因为“张扬”在文中的意思,是修养渊深的文人在绘画时将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发挥到极致;而“宣扬”的意思是到处声张,两者互换以后就不符合句子的语境要求了。同样,“开阔”一词的意思是面积或空间范围的扩展,往往与眼界、胸襟搭配;而“开拓”一词除了开辟、扩展的意思外,它还强调在某领域内的突破性,“开阔”一词不具有这层意思。因此,也不能够互换。

(2)时风的变迁,致使绘画的面貌不断翻新;名家大师们独来独往、各立一帜,又使画坛千姿百态,形成了举世皆知、漫长悠远、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历史。

如果将“不断翻新”与“千姿百态”两个词语调换位置,表达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不断翻新”是“千姿百态”的前提和基础,而“千姿百态”是与“不断翻新”的结果;如果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就会因果倒置,语序混乱。

六、总结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层次清晰。通过作者的论述使我们体悟到: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七、作业

你喜欢古今中外哪位画家的作品?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一幅画作的感受和认识。

●板书设计

《话说中国画》

冯骥才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二、疏通字词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分几部分?

2.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思考

五、问题探究

1.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2.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

3.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总结

七、作业

推荐第10篇:《回眸中国画》教学设计

《回眸中国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各时代经典作品,了解中国画发展史; 体会作品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欣赏历史名作,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时代 背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三、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上自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帛画,下至近现代各种形式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几千年来经过不断演变,创新,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赏析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国画” A、(出示课件,本课课题。) (课件展示课题:水墨人生——中国画。)带着问题(问:下面的几幅作品,请你用3个字来概括的话,你边看边想,你用那三个字来概括呢?)欣赏近现代中国画若干幅,导入本课“回眸顾盼留春秋——中国画欣赏”。然后镜头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的介绍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讲授新课。(课讲逐一展示。)

1、中国最早的绘画——帛画 学生谈感受,并解析作品。

2、中国壁画典型代表。 (学生解析略)

3、中国画之卷轴画赏析。(此点欣赏分三部分,人物、山水、花鸟,并从中选择代表性作品进行评述)

四、布置作业

选择喜爱的绘画作品写一篇感受(形式不限,歌曲、剧本均可) 备注:评述作品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a、作品的作者及朝代;b、作品的时代背景; c、作品所表现的内容;d、作品艺术特点、画家的风格 课业展示: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表述。

五、课堂小结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着。大体来说,中国古代绘画在唐代以前,主要是帛画和壁画的绘画形式卷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在唐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清时期兴盛繁荣。 中国画的三种主要门类中,人物画成熟的最早。五代以前一直以人物画为主,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独立较晚,在宋元两代达到高峰,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中国画一代有一代的风尚,一时有一时的题材。作品的时代感,是由作品的题材和这一题材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体现出来的。绘画不再是画的本身,表达的是画家在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感受和时代意义。 没有时代感就没有创新,“时代感”可谓是创新的标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秉承传统,大胆创新吧!相信,你,就是未来的国画大师

第11篇:中小学中国画教学浅谈

中小学中国画教学浅谈

作者:田涛 单位:楼德中学

中小学中国画教学浅谈

田涛

摘要: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她始终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的特有的材料,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在美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中国画经历了自身发展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毕加索就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第一,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中国画以白描,勾填和泼墨写意的方法表现对象。中国画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体系,它本质上不是西方概念的纯绘画,特别是诗,书,画,印结合的文人画,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也正因如此,中国画才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但是,在当今社会中的有部分画家因看不懂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文人画而逐渐放弃中国画特色而屈就西方画。在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过程中,到底是应该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去欣赏千年文明造就的艺术精华呢,还是应该要求艺术降低传统文化含量和品位,去屈就没有传统文化或传统文化不高的现代人,答案显然是前者,因为文人画不能被欣赏就认为是它的错,而忽略了文化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西倾之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要普遍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提高现代人对诗,书,画,印文化的欣赏水平,很重要的一

个手段就是将中国画从“精英培养”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大众教育”。通过学校教学将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事业“从娃娃抓起”!学校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不管学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艺术基础教育对于审美能力,情操品味,形象思维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打下基础,培养爱国之情和提升民族自豪感。 第二,意象思维的培养

意象思维是审美意象思维指在创作中所采取的以主观情意为主导,把物象置于“意”的统辖之中的创造性活动和思维方式。意象思维崇尚迁想妙得,最能体现中国画崇尚自由的艺术理想,具有最为开阔的想象空间。画家要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充分的分析、研究,选取并凭借那些具体的富于感性特征的事物,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但是,其思维的核心或特质是必须以主体的主观情意为先导,如徐寅所说:“先须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斯为上手矣”。强调主体情感对外物的能动作用和主导作用。“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云:“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顾氏“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指名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

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齐白石用一句简单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解决了多少年来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

第三,“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在写意”的造型观念

传统中国画的造型观可以概括为四字“传神写照”。“传神”作为人物画的创作理论,最早在绘画界明确地使用这个概念并系统地加以论述的是东晋的顾恺之。相传他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阿堵之中。”“写照”一词源于佛学,代表着主体的神妙感知能力,就应表现出人的心灵、智慧,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画之妙不在形体塑造本身,而妙处在于能传其神。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形象在概括、提炼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通过形象的神似,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形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西方文化差异,造就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受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影响所造就的写意的造型观,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技法形式如果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中国画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在写意”的造型观念,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国画教学除了课堂内的规范化教学,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等。让我们欣喜的是中国画画家在民间不乏有之,默默耕耘的他们是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竭后盾。中国画博大精深,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中国画的未来更将飞黄腾达!

参考文献 :

《艺术发展史》(包括注释)贡布里希著

《中国绘画美学史》陈传席著

《国画家》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徐强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列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第12篇:中国画金鱼教学反思

中国画《金鱼》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轧乃君

本课是一节中国画课,对于我校孩子而言,已经不属于陌生内容。我从复习旧知识导入,边示范国画的基本技法,引发学生回忆,在把学生带进中国画的艺术氛围的同时,把本节课的金鱼画法展示了出来,新旧交替自然过渡,让学生在无意中掌握了新知识,效果较好。和传统的技法课相比,我认为先有体验才会画的好,所谓形神兼备,形好说,做到“传神”必须有感而发才更生动,课上我先让学生看游鱼的视频,给学生留下了生动又深刻的印象,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把鱼画“活”才是有灵气的作品。

在表现阶段,我和学生共同讨论,由我执笔只是示范了金鱼的侧面形态,而让学生自学探究金鱼的顶面画法,对学生提出要求,但又不至于太难,同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请程度好的同学到黑板前画,目的是树立好的典范,以榜样的作用带动其他同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使学生明白美术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画好画就要善于观察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多媒体与本人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欣赏到中国画的精华所在。课件准备的比较丰富,教师技法熟练,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写意画的魅力所在。

本课不足之处在作业讲评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最后的总结如果交给学生来做效果会更好些;教师的语言功夫还欠缺很多。

第13篇:《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

《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

学校安排开展公开课活动,我选择了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认识中国画》这一课,至于为什么选择这节课?我认为重要的有两点(1)学生对水墨画兴趣度较高。(2)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值得我们细致仔细的去给学生讲解,让他们了解甚至去热爱这门艺术,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发扬。

这节公开课我从构思开始,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和我从购买工具的那一天起全程参与其中,因为工具的准备比较繁琐,价格比较贵,我从开始就要求同学们必须认真(我校的孩子家庭不是牧区孩子就是农民工子弟)要对得起家长为我们提供的工具钱,六十块钱很有可能是我们班有些孩子家里一天的收入,好在学生除了有点兴奋以外,真的很认真很好学,让我倍感欣慰。我的学生虽然已经四年级了,可是中国画他们不认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是可悲的事情,我努力补救。我从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盒颜料等慢慢讲起,用故事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工具的渊源,中国画历史悠久,文房四宝每一件工具都是一种文化,在这一段时间我边教他们认识工具边准备《认识中国画》这一课的教案。

首先导入第一个环节我选择了一位央美学生创作的工笔动画视频,10093幅宋代工笔花鸟作品,临摹三年配上美丽的音乐,呈现的绝美又安逸的画面,让学生感知中国画的意境美,我的预想是这样,可是上完课后,视频效果是有,我的语言不够简练优美没有很好的诠释这部动画作品,这是我要修改注意的方向,第二个环节是两幅作品的欣赏以及对比,我选择《出水芙蓉》、朱耷的《荷花》从画家的朝代、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生平来介绍,我认为效果不错,有启迪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的内涵在里面。从而引出工笔的特点:细致写实,写意的特点:简洁夸张。讲这一知识点以对比的方式总结出来。第三个环节是制作的小视频环节主要介绍(1)、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笔法(2)、将技法笔法融入实践中放在我们的教师示范画中展示,讲解中国画的形式美,给学生呈现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3)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第四个环节布臵作业,回家完成一幅完整的写意中国画,下节课师生共同点评,从笔法和墨法上进行点评。第五个环节,回顾今天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边欣赏教师绘画作品,边指认那一幅是工笔或写意加深知识点的学习。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和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绘画,并且参与其中,勤加练习,传承经典。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所有环节,我认为是达到了课程标准,但是在细节的融合上还需努力下功夫。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努力。

第14篇:中国画的教学反思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中国画的形式与内容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非常充分。教案中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主题鲜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内容详细,书写整洁,布局合理。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并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与指导方面,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首先在屏幕上打出四幅名家中国画作品《虾》《井冈山》《太行丰碑》《立轴》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教师提出问 题:“这几幅中国画美在哪里?”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学生的互 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对中国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中国画的形式美》主要是让学生把国画山水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国画山水的意境。本课从各类名画逐一展开,体会国画的诗情画意,最后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作品展评,教学设计紧凑有序。整堂课抓住国画山水中的“诗情画意”,以此展开由浅入深的讨论,分组欣赏 讨论和教师示范,学生取题,充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验感受国画山水的诗情画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 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第15篇:中国画教学反思(推荐)

《美丽的荷塘》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采用了欣赏、讲解、探索、等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绘画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以歌导入,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从而让学生对荷花有所了解为画荷花打好基础。

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在本课的中国画荷花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中国画只有几节课,但还没有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特性。

本课教学中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具体演示整个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体会、感受画家作品中墨色的丰富变化,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探究画荷花的表现技法,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在学生作业时,我要求学生不用临摹,而是在老师教的方法和步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尝试性的变化,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入门很快,本人在示范时能较好地讲解如何荷花而展开传授,讲解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学生自己的探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从学生的创作来看,虽然画面形象的造型还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能表达出自己学生内心的感受。绘画大师们说:小学生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我们眼中世界是那么新鲜、神奇,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画出我们的惊奇、梦想和快乐,那就是很精彩的画,就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

通常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走教师的绘画路线,假如老师用没骨法画荷花学生也用没骨法画荷花,不懂还可以用手指印、或棉签印等方法,思路往往受到限制束缚。在示范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还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那么在荷花的表现方法上,枝干的处理和花的色彩上都会变的丰富起来。经过老师的示范讲解提示之后,学生又学到了一些技法技巧去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样便产生了“构思奇特”的优秀作品。

在教学中我做得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在艺术教学中美术本身只能是手段、条件和过程,决不是目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决非从美术到美术,而是从美术走向其他诸多领域,就如这课的教学我只教会学生画荷花,这是不足的,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艺术课的理念,现代美术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得到升华。

二、学习气氛的营造,童年阶段有可塑性的特点,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这些都值得我多加探索和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

三、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不够

四、对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深奥的知识讲解清楚,还有待加强研究。经过这次师韵杯教学比赛,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让我知道了接下来在我的工作中需要做的一些事和自身的一些不足。希望自己在以后工作中能不断地成长、成熟。对此我相信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执教者 呼延焕

第16篇:中国画小鸡教学设计

中国画----小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特点。

2、尝试对一些动物的造型

教学重点: 用笔用墨的特点,以及墨的焦、浓、淡、清的变化。 教学难点:用墨对小鸡造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小鸡图》(齐白石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这节课我们用写意的笔法,学画一下小鸡,来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能。下面,我们先观赏齐白石的《小鸡图》。

1、教师展图

2、学生观图

二、教师:小鸡毛绒绒,天真活泼,富有稚气图中的小鸡形态各异,充满情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小鸡的各个组成部分用笔、用墨及步骤进行演示。

小鸡特征:毛绒绒、翅膀短、身体肥、头与翅膀呈卵形

三、(教师提示:小鸡不会飞,所以翅膀短,身体肥,它的头与身体的蛋形较圆。画小鸡的各种形态,一定要记住两个蛋形的关系。)

四、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学: 小鸡的画法:

1、用重墨点头

2、重墨画翅膀(墨色应有区别呈蛋形)

3、用浓墨画翅尖上的毛

4、用淡墨画胸脯(先用清水过一遍,狼毫取淡墨过一遍)

5、用小楷浓墨画嘴、眼、脚

五、学生继续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

六、总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多观察、多练、多画、多看一些名家的作品,用功日久,就能逐步做到得心应手,掌握中国画画小鸡的一些规律。

六、布置作业:临摹齐白石的《小鸡图》

教学反思:

优点:

1、能抓住本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来设计教案。

2、能抓住学生教喜欢的动物来画。

3、能选择单一的墨色来表现小鸡的颜色。所以学生学起感兴趣。

不足之处:

1、学生难掌握用墨技巧。

2、学生难以把小鸡的形态画生动。

第17篇:学画中国画教学设计

5、学画中国画

(一)教学设计

邢家湾初级中学 高建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课本,是在七年级课程笔墨藤趣之上又一个台阶,在如今国学倡导的今天,这些中国的书法和国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把学习中国画这节课分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树的画法,第二课时是山石的画法,本设计是第一课时,着重学习画树的方法和技巧,教材从树干、树叶有序展开,为学生提供了树的基本画法,通学过习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美术综合素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他们感触生活中每一件事物并有欲望用笔描绘,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画画能力,本节课只注重国画中树的绘画技法,鉴于课堂教学,学生只做线描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画家的作品欣赏,了解中国画画树的主要方法。 2.学习山水画中树的根本画法。

3.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尝试进行画树练习。 教学重点:中国画中不同种类树的不同画法。 教学难点:枝干的穿插,水墨的浓淡变化。 教具学具准备:2B铅笔,碳素笔,范画,教学课件

师生互动及教法:通过欣赏范画,让学生感受国画的魅力,讨论各种树木的特点;动手练习树干的画法以及树叶的填充,并引发学生勇于实验用翰墨体现本身喜好的树。

导学过程:

一、从生活环境入手,观察身边的树木、结合课件内容认识各种树的特点,从而激发绘画欲望和学习乐趣。

二、导入新课:

1.由儿童画“树”与国画“树”举行比拟,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

(一)

三、教学新课:

1.白板出示画树的重要性及步骤。

2.讲老画家以大自然为师,作画的故事。

3.解说山水画中树的根本画法:边演示边解说。

(1)画树起首要视察、研究种种树木的形态和特性及生长纪律和构造布局。

(2)画枝干:“树干要有前后左右之分”,要有立体感。

(3)画叶:

a.单叶:用点的要领,中峰直点,侧峰横点。

b.夹叶:双勾法。

4.出树模画、挂图,学生临摹范画画法。

四、课堂练习师生互动:

1.用碳素笔或铅笔在纸上双勾画出两棵姿态不同的树,要有前后掩映关系,树叶最好形态不同。

2.教师巡回指导,投影优秀学生作业并讲评。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欣赏并体会了中国画中树的魅力,初步掌握了树的画法,尝试进行了画树练习。

六、板书设计:

5、学画中国画

(一)

1、欣赏名家作品,试着说出树的特点。

2、树干画法

3、树叶画法。

七、布置作业:

1.在画室完成一幅丛树的作品(要求:不少于3棵,生宣作业)。

八、课后反思:本节内容分两个学时完成,第1学时为课堂学习,第2学时学生在画室完成作业,教学目标完成良好。

第18篇:中国画教学的思考

中国画教学的思考

【摘要】师徒相授是传统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更替,西方教育思想的涌入与融合,21世纪,西方学院教育逐步在中国迅速发展,各地纷纷组建高等教育学校,学院教育替代师徒制教育而成为中国画传承的主要方式。两种方法在当下时代各有优劣,学院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师徒制符合传统中国画的传承方式,如何吸收与平衡两种教学方式关系到中国画在当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师徒相授;中国画;学院教学

一、齐白石师徒相授的传统教学

传统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师徒制,师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徒弟心领神会,观摩识记,这种传承的方式在中国古代流传了上千年,各行各业都有师徒相授的情况,早在原始社会的巫术传承就初见端倪。齐白石作为近现代传统中国画的大家,影响甚广,弟子众多,其中不乏成就斐然的佼佼者,比较著名的有李可染、李苦禅、陈大羽、王雪涛等人,这些人都为当时画坛主流画家之一。齐白石教学生也遵循传统的师授方法,学生需要正式拜师,确立师徒关系后方可进行授业传道。在授业期间,弟子必须遵照师父的旨意,国画大家李可染就曾为齐白石磨墨理纸十年之久,这种情同父子关系的师授方法,可以使徒弟纯正地传承师父的艺术思想。在师授期间,徒弟带上画作让师父指点一二,述其优劣,徒弟再遵循师父的意思去改正。同时师父示范,弟子细心观摩,识记于心,私下揣摩,久而久之,弟子就能领略到师父的要点,对师父的画画技法、作画步骤以及创作思路都能得心应手。在与师父朝夕相处的同时,学习画画的技法只是一个方面,另外对师父为人处事、高尚人品,以及他对艺术的态度也都能了然于胸,潜移默化地接受老师的良好习惯。好的师父在传授知识、技法、方法、做人及做事等等方面都影响着学生,名师出高徒也正是在于此。传统师徒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师父的画画经验,学生对老师的作画过程直接观摩,耳濡目染,这使得徒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直接获得师父的技法,再者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当面亲授,比理论文字和看画册要便捷许多。齐白石的教学效果显著,徒弟多数都能很好地掌握到师父的技法,传承着齐白石的艺术风格,也有个别资质优异者也能在“齐派风格”的基础上别出新机、自立门户,这都是齐白石的师徒相授教学方法的成果,他培养出了一大批画坛执牛耳的人物,如李可染、李苦禅及王雪涛等。齐白石的师徒制教学优点是凸显的,缺点也是不可掩盖的,在“齐派”众多弟子中,能跳出齐白石风格藩篱的仅三四人而已,所以这种教学是存在缺点的,师父的影响越大,徒弟越是以师父的风格与准则为最高标准,就越难跳出师父的藩篱,使得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和老师的一个样,缺乏独立的创造能力。

二、学院教育的教学模式

学院教学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雏形,如宋代设立的画学,制订一定的考试制度招收学生,学生录取后进行专门的培养,培养的画家进入画院直接服务于皇室与宫廷贵族,画院是古代宫廷绘画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方式。古代绘画的种类分为院体画、文人画及民间画三大类型,院体画通过画院进行传承,而文人画由于出自于文化人聊以自娱的心态下,它的传承多是采取文人的著书立说、画作流传以及师徒相授等方法,民间艺术由于地位较低,通常表现为师徒制和作坊制的形式流传。宋代画学与现在中国画的学院式教学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下大部分的综合院校及师范院校的中国画教育的学院式教学,实质上是以西画教育理念为基础而嫁接过来的变种,它有符合时代发展与顺应社会需求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当下中国画的学院式教学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代表着人民大众的意愿,符合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需求,所以在艺术生基数众多的情况下必然进行学院式教学,同时学院式教学的班级授课制可以便于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其次,它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如今的学院教学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同一种教学不能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使得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再者,课程门类多,教师队伍素养也是参差不齐,每个老师上完规定的课时后就像完成一定的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多门课程由不同的老师来传授,往往会出现同一问题见解不一致的地方,此时学生会出现一个矛盾的心理,不知道听谁的;最后,如今中国画的学院式教学没有做到符合中国画自身传承与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的基础教学练习是借用西画的基础教学,素描、速写以及色彩并不能解决中国画的造型、笔墨以及章法问题,西画与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追求以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三、当下学院教学对师徒相授的取长补短

当下中国画的学院教学效果日渐式微,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应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权衡学院式教学与师徒相授教学的优缺点,理性回归与适当吸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解决当下中国画的学院式教学的方法之一,研究生教学的导师制度就是一个回归传统师徒制的一个范例,显然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受众面小,在大多数的本科教育中无论从课程教学方式还是课程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本科阶段的学院教学的低迷现状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的几点随想:首先,中国画的学院教学可适当建立老师带学生的合理机制,创造学生与老师一起学习的更多空间,由特定的老师来进行综合的授业,这不仅仅包括专业上的学习,还包括做人做事、人生道理以及如何面临生存问题等方面的学习,老师的身体力行具有较强的榜样示范作用,无形中传授给学生很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成长,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了条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艺术的正确认识;其次,要合理优化中国画学院式教学的课程门类的结构体系,应建立符合中国画自身发展体系的基础教学,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修养,没有文化、没有思想自然也就难于流露出高格调富有意义的作品,所以要加大传统知识的学习,而不应该以机械的素描为主要基础进行训练,比如书法的学习就比较符合中国画自身发展的轨迹,应该加强,经典的古诗词及古文学也应该适当映入课堂,自古诗书画于一体,对书法与诗词文化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画的意境,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代诗词的意境与中国画的意境是有相通的一面,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再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建设,优秀的老师不仅在专业上影响学生,他的言谈举止和思想观念也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不会误人子弟。

结语

中国画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如何求得继承与发展,是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既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又要符合中国画自身的发展,“笔墨当随时代”是好的,但若偏激地迎合时代而忘了传统根本,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面对中国画传统的教学也是一样,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我们不能完全拿来照搬照抄,但一定的借鉴与改良是有利于中国画自身传承与发展的,这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实践行动才能得以实现。

【彭育龙,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第19篇:中国画与情景教学

中国画与情景教学

四川省中江师范学校:代志斌

中国画作为一门“意象”的造型艺术,它反映的是画家对大千世界的独特认识与感悟。因此,中国画如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一样,首先强调“悟”,要先悟出客观对象的“情”与“趣”、“意”与“境”,创作出来的中国画作品才耐人寻味,才算是优秀的中国画。离开了“悟”,无论画家的表现手法如何高明,笔墨功夫如何精深,其作品只有中国画的“形”,而无中国画的“神”。中国画的这一独特传统,决定了中国画教学的特殊性。

中国画的传统教学,偏重于绘画程式的训练,第一笔画什么,第二笔画什么,强调的一清二楚,如何画鸟、如何画树、如何画石、如何画水、如何画云„„,各种技法书籍满天飞,一些美术教师也热衷于按技法书、按部就班训练学生,到头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中国画的点点滴滴,如同书法教学中只教学生如何写“点”、“横”、“竖”、“撇”、“捺”,而忽略文字的结体、争让、气韵、情趣等。这样只强调“套路”,也许可以让学生较快“入手”,但这纯属“技术”,学生掌握这些“技术”越熟练,就越容易成为别人的影子,对着那个国画的认识就越有局限性,所画作品始终是只能算是“习作”。如今人们把艺术教育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型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画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心需要。“情景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中国画传统教学的不足,,将成为中国化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何谓情景教学法呢,这一概念早一些时候已由语文教学专家提出,应用到中国画教学,就是让学生先进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领悟出画家所表达的“情趣”、“境界”,然后才解决造型问题。这一教学方法强调领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利于使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精髓,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中,对“情景教学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情景教学法”在中国化教学中运用。

情景教学法,首先运用于中国画鉴赏教学。应该特别强调鉴赏教学,只有通过多有些中国画作品的鉴赏,才能较快的把学生引入到中国画的境界中去,达到真正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领悟中国画奥妙的目的。中国画的鉴赏教学,要尽可能地把画家的生平际遇、性格情致、创作时的心境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进入画家的角色,把学生带入作品的境界,才能让学生达到欣赏中国画的、了解中国画的目的。

情景教学法运用到中国画的临摹教学,也有其特殊要求。先让学生欣赏所要临习的作品,进入其气氛,了解其表达语言,在了解其笔墨表达方式及造型技巧,避免了只求形似的问题,这实际上实现品味在学习的过程。

情景教学法同样适用于写生教学。要求在中国画写生教学时,不以单纯描绘对象形状为目的,要先领会对象所处的特定气氛,特定情境,在观察对象在特定情境中的神态气质,做到“由情生象”,“以象映情”,这样写生过程也成了创作过程,领悟过程。例如,同样是画树叶,其情状意趣各不相同:或翘首迎骄阳,或低头饮露滴;或翩翩随风起,或静静待雨来。写生不同于画标本,关键要对象“活”起来,“生动”起来,带上中国画特有的“气质”。

情景教学法用于创作教学,着重解决创作思路,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诗以言志,画以传情,中国画要表达的情景意趣,不是无病呻吟,至少是“有感而发”。所谓“画如其人”,“画乃心声”,说的就是“人如其画、人如其境”,人的修养素质,无不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反映出来,人的品位高了,他创作的水平就高了;反之 ,中国画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人的全面修养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打动自己的情景,发现自然机趣,在寻找表达方法,而不是仅仅凭着笔墨线条去完成作业。例如,我在教学生创作山水画时,首先拿出自己的一幅作品《松岗月夜图》,给学生讲诉创作过程:小时候在农村守护庄稼,有一天晚上,天黑黑的,浓云密布,一阵风吹过 ,天慢慢清朗起来,月亮也慢慢露出脸孔,这时小山上的松林还在发出阵阵如雨一样的松涛声。这一情景深深映在我的脑海中,到后来创作中国山水画,头脑中自然有了这一景象,表达方式很随意,加上“风起兮浓云开,松声若雨兮月似银”的题跋,让人看见这幅画,就自然回想起乡村那一幕幕美好的夜景,心也随之而去,再烦杂的心情,也会因此净化。中国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学生要学会创作山水画,就要先懂山水的乐趣,这样才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作品来。

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画是“悟”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画”出来的作品,其精彩在画面;而“悟”出来的作品,精彩在画里。这是 “动手”与“动脑”的不同。情景教学法,避免了学生盲目动手,信手涂描,一切以“悟”为先,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观察、领悟、创造能力的提高,对经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等诸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20篇:少年宫中国画作品展工作总结

武安市第四中学少年宫中国画作品展工作总结

我校在5.31日举办了少年宫学古中国画作品展、共展出作品94件。本次作品展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我校在双爱好方面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激情。通过这次作品展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大大促进了学生艺术创作的激情,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通过师生和校领导的认真评选,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9名。为了表彰学生成果、学校在6月13日上午为获奖的学生颁奖,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使自己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而努力学习。通过这次的展览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美术组的学生有了更高的创作追求,今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为学生创作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将来能够走进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1年5月

《中国画教学工作总结.doc》
中国画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