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课件

2020-04-18 来源:教学课件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我的一节教学反思

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用了四课时,对这一首内容极为丰富的长诗,我采取了讲授法,从开头分析到结尾,基本上是一言堂,可说是无微不至的分析。大到整个故事的发展,小到刘兰芝“指如削葱根”的手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听得很过瘾,我自己当时也认为讲解比较到位。但上过几天后,我却觉得这种上课方法很笨。

一,我只顾自己过嘴瘾,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法,没有注意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

二、没有发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当然这也可能有点儿不现实,因为学生除了图书馆,无处可去,就算能去,也仅是那么一点儿时间。然而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着,比如:刘兰芝和焦母为什么合不到一起?刘兰芝被休之前精心打扮有什么用意? 提前抛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嚼着,是能嚼出点什么东西来的。而我上这节课时,只是一味的喂。

三、给学生读的时间不长。诗歌教学,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首长诗,最好分分角色,找几段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谁对人物把握得准,把握得真。先布置下任务,让学生课下练一练,这样学生就会熟悉课文。

四、一些与原有评价不同的观点没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刘兰芝的“自请遣归”是真的吗?焦仲卿在婆媳之间充当了什么角色? 刘兰芝跳水之前为什么要脱鞋? 这三个问题,如果学生细心的再读课本,进行深入思考,会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即:一个颇有心计的刘兰芝,一个屡屡把事情搞坏的仲卿。

通过以上反思,我觉得如果再讲这首长诗,我应作如下调整:

1、课前布置任务,事先找几组学生,分好角色,课前练习,课上诵读。

2、课上抓几处地方重点讲解,不求面面俱到,要做到有取舍。

3、让学生从诗中找证据,自行研究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可让学生围绕“刘兰芝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吗?”展开讨论。还可让学生把焦仲卿和刘兄做一比较,把焦母和刘母做一比较。让学生明白:此诗中的冲突重点是性格冲突。

推荐第2篇:孔雀东南飞 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平山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⒈通过网络教室的开放性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 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⒉利用百度到的相关声像资料播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境欣赏和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 性格的能力。 ⒊通过让学生搜索相关视频影像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 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⒈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⒉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⒊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语法。 [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⒈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⒉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通过对《孔雀东南飞》艺术技巧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喜爱,对其价值与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⒉使学生能对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婚姻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播放一首经典歌曲《梁祝》,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教师: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根据我国哪个民间传说创作的? (相信学生肯定能回答出来) 对,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 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其中,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 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 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说到爱情,总是那么让人心动,有着让人冲动的美好向往。然而,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故 事里,本来可以美好的爱情却总是遭遇挫折,让人心碎。但是,爱情的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 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 刘红丽 的民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记录中国古代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古诗——《孔雀东南 飞》。这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毫不比“梁祝传说”逊色。我们再听屠洪纲演唱的《孔雀东南 飞》询问有没有同学会唱首歌呢?如果有,请同学演唱。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

歌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 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让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描述的凄婉的爱情世界里吧。

二、朗读课文,总体把握,熟悉故事梗概: 1.听录音朗诵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雀东南飞》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给家里人讲述故事《孔雀东南飞》。

2、课外尝试: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古代妇女应遵守“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 从子。为什么刘母遵从而焦母却没有呢?焦兰二人为什么只想到“死”而没有其余两全其美的 方法(如私奔)呢?兰芝是被休之妇,为何仍有那么多的俊男求婚?

推荐第3篇:《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山东省文登十一中语文教师于洪飞 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

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怎么样?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好!请看第一场《遣归》 (生介绍) 导演:从杰

演员:从芹饰刘兰芝

从杰饰焦仲卿

曲燕饰焦母

旁白:孙飞 第一幕:相恋 〔形式:哑剧〕

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

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

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 第二幕:婚后 〔形式:哑剧〕

〔背景音乐:小提琴协奏《梁祝》〕

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慧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 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 〔生配乐表演〕 第三场:逼归 〔形式:话剧〕 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 兰芝:(低眉顺眼)婆婆,我这就给你端饭,今天,咱们吃面汤。 焦母:(脸孔朝天)面条太滑。 兰芝:(委屈求全)那……咱们吃包子。 焦母:(顿拐)包子太腻。 兰芝:(声音哽咽)那……吃饼 焦母:(白了兰芝一眼)不行。烙饼太硬 兰芝:(泪水溢满眼眶,强忍不流)那婆婆,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焦母:(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个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算了,快去…… 兰芝黯然而下。 第四幕:请归 〔形式:话剧〕

兰芝独坐闺房饮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 兰芝(停止啜泣,哽咽):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呆,……只是……婆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 仲卿(声音宏亮):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 兰芝仍啜泣不语。

师: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

生甲: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不错,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乙: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屈求全的兰芝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生丙: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

推荐第4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注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二、探海导航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刘兰芝,她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很具有典型性。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哪些主要言行表现出来的;同时还要注意其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三、思路结构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全诗共33节可分为六大部分,结构如图:

一.①托物起兴,以物喻人;

二.②兰芝自诉,妻贤母恶;

③—⑥仲卿求情,贤夫孝子;

三.⑦—⑧决心自遣,自珍自爱;

⑨—⑩拜别阿母,有理识礼;

11—12夫妇明誓,情深意重;

13、兰芝见母,得母同情;

四.14—19兰芝拒婚,忠于爱情;

20—24、阿兄逼嫁,见利忘义;

25—27、生人死别,两情不渝;

五.28—30、仲卿别母,忠孝难全;

31—32、两人殉情,生死相约;

六.33、化鸟双飞,美好向往。

四、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刘、焦之死?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鲁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冲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

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

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

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语言揣摩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评析: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运用: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评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对人物行动表情作了简单的刻划并穿插了精炼的抒情性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更有情韵,增添了悲剧气氛。

运用:配画示意。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后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运用: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歌》)

六、名题讲析

1、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张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一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讲析:本题选自原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所谓夸张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属赋人物形象,要能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

推荐第5篇:《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参照大纲要求,力求重难点突出,适当运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注重互动、交流,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探究,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来吸引学生尽早入境,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在深入探究的环节中,让学生以配乐分段阅读的方式深入分析诗歌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分析。比如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体现出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的性格 。至于本文的难点,又将对背景知识加以补充说明,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引导的方式,让他们掌握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和意义。

在话题讨论的环节中,先通过介绍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唐婉的故事,并播放两首《钗头凤》,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爱情婚姻生活的摧残及其吃人的本质,这么多凄美爱情故事的意义,并发表他们的看法。

当然,实际操作时,由于文本较长,容量大,探究内容有些深,个别地方可能达不到预料的效果。时间安排会出现前紧后松的情况,语言还需要凝练,个别地方引导还不到位,还需要打磨。

附:《孔雀东南飞》学案

1、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被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2、“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叙事性强,出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3、给加点的字注音 自缢( ) 箜篌( )( ) 公姥( ) ....槌床( ) 伶俜( )( ) 葳蕤( )( ) .....玳瑁( )( ) 纨素( ) 拊掌( ) ....窈窕( )( ) 便宜( ) 龙子幡( ) ....

婀娜( )( ) 踯躅( )( ) 鲑珍( ) .....晻晻( )( ) 怅言( ) 腰襦( ) ....鹄舫( )( ) 遗施( ) 纤纤( ) .....

4、指出各句通假字并解释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槌床便大怒 府吏见丁宁

合葬华山傍

5、指出下列句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再拜还入户 槌床便大怒

自可断来信 渠会永无缘 供养卒大恩 共事二三年 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好自相扶将 处分适兄意 千万不复全 便利此月内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涕落百余行

6、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头上玳瑁光 留待作遗施 兰芝惭阿母

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朝成绣夹裙 理实如兄言 以此下心意 戒之慎勿忘

7、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各句中“相”的含义

(1)及时相遣归 (2)久久莫相忘 (3)嬉戏莫相忘

(4)会不相从许 (5)还必相迎取 (6)誓不相隔卿 (7)誓天不相负 (8)不得便相许 (9)好自相扶将 (10)蹑履相逢迎 (11)怅然遥相望 (12)相见常日稀

(13)六合正相应 (14)枝枝相覆盖 (15)叶叶相交通 (16)仰头相向鸣 (17)儿已薄禄相 (1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9)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韩非子·说林下》) (20)乐桓子相赵文子。(《左传·赵公元年》 解释下列各句中“自”的含义

(1)亦自缢于庭树 (2)举动自专由。 (3)汝岂得自由! (4)进止敢自专? (5)不图子自归。 (6)不迎而自归。 (7)那得自任专! (8)自挂东南枝。 (9)自名秦罗敷。 (10)自名为鸳鸯 (11)自君别我后 (12)我自不驱卿 (13)本自无教训 (14)自可断来信 (15)葳蕤自生光 (16)好自相扶将

(17)物物各自异 解释句中“见”的意义

(1)相见常日稀 (2)黄泉下相见 (3)君既若见录 (4)府吏见丁宁 (5)渐见愁煎迫

8、解释各句中偏义复词的含义

(有些词语两词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词之意,另一个词弱化。这种现象叫复词偏义。) (1)便可白公姥 (2) 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母 (4) 逼迫兼弟兄 (5)其日牛马嘶

9、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相互映衬为文,共同表达相关或相近的意思)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注意,不能死板地“直译”。好处是:简省文字,且使句子更富节奏美。 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10、请梳理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推荐第6篇:《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这是我自己写的,基本上根据上课步骤来的,当然,也有夸张成分,竟然写了2400多字啊,我怪强悍啊!我也认为上的还不错哦,有些环节很好,《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组 许慧

上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六课《孔雀东南飞》后,我有所启发。

上本课,我采取优美开头导入法,讲了四大爱情传说。但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专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和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牛郎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浪漫的爱情故事,却由血泪铸成;人间的至美真情却受到无端阻隔。今天,我们就走进《孔雀东南飞》,听听痴情女子刘兰芝的哭泣与诉说。

导入优美又带着一种遗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

而后,简单介绍了《孔雀东南飞》的相关常识,提醒注意“乐府双璧”这一概念。因学生已提前预习文章,故而让其复述故事情节,有学生加上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将故事讲的娓娓动听。复述后,对故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听录音配乐范读,把握感情变化,学生听的非常陶醉。

学习内容时,将故事分为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五个情节展开,分别讲解。

开端时注意比兴手法的使用,同时加入小幽默“西北有高楼,孔雀东南飞”,诗句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同时注意兰芝自述中待字闺中生活的铺陈排比,通过语言找出人物性格,初步了解这位多才多艺、头脑清醒而又有反抗意识的女性。

发展部分分:仲卿求情、严妆打扮、拜母别姑、夫妻誓别几个小层次。

对兰芝为何要进行严妆打扮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学生提出了很多有特色的观点,如:

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习惯;兰芝倔强、坚贞不屈性格的体现;被休回家没面子,通过打扮掩饰自己;给婆婆及丈夫留下好印象;为下文回家后有人求婚做铺垫;悲愤,特意显示自己的美,对婆婆的一种挑衅;做事冷静仔细,离开前很从容……

学生的这些观点很有见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进行了适当表扬,更让学生积极参与文本。

再发展部分分:回家后母亲的态度,兄长逼嫁及太守家对婚事的准备。

从母亲的态度可看出当时女子被休的痛苦,同时也反映了母亲对子女的关心,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感恩父母。

兄长只有七句话,但有质问、利诱和威胁,是一个趋炎附势,不顾妹妹幸福的封建家长,教学反思《《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但面对兄长的这番话,刘兰芝为何一点反抗都没有呢?这似乎不符合她刚烈、反叛的性格,于是学生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兰芝对焦仲卿已经绝望,答应再嫁是为了改变自己在娘家“进退无颜仪”的地位;兰芝做好了死的准备,想临死前给家里做点贡献;兰芝了解兄长性格,知道反抗无效,更不屑于去反抗,答应婚事是其绝望的体现,已经做好了下一步殉情的打算了。

这些观点基本符合情节及人物性格,可看出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挖掘,特别最后一种观点,很切合课文。

对铺陈排比写出了太守家对婚事准备的好处,学生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如下:

太守家的富裕奢华,以及对婚事的重视,反映了兰芝的美;突出了哥哥的势力和兰芝的不慕富贵;婚事的热闹反衬了兰芝内心的凄凉、痛苦。

从这些可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已经比较透彻了,老师做适当点拨和总结即可。

高潮部分,首先配乐范读,体会生离死别的真情。重点分析磐石和蒲苇的比喻,人物之间的共同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二人选择死时的态度反映了不同的性格。

尾声部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请学生找出其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牛郎织女化为天上的星星,一年得以相见一次;梁山伯祝英台两人合葬,化蝶双飞;《梧桐雨》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上团圆;《窦娥冤》中窦娥的三桩誓愿得以实现;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世仇消除……

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看出其课外知识的丰富。

以上是对基本内容的学习,采取的还是常规教学法,逐步分析,在讲解内容的同时进行字词学习,如:相、适、偏义复词等,并分析人物性格。

然后进行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与丈夫感情也很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给出了很多精彩的回答:

兰芝太强,焦母怕以后仲卿受委屈;焦母感觉秦罗敷比兰芝好,见异思迁;怕兰芝红杏出墙;多年媳妇熬成婆,焦母曾经也受婆婆虐待,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兰芝没有遵从妇德的要求,骨子里有股倔劲为焦母所不容;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这只是兰芝的一面之辞,可能事实不是这样的;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的真挚热烈的爱情,她有恋子情结……

学生的观点有些虽牵强,但整体来看,确实经过了认真思考,而且思维很丰富。关于恋子情结,我又补充说明了俄狄浦斯情结,并举例;就恋子情结,介绍了陆游与唐婉的悲剧,并欣赏《钗头凤》的歌曲,切身体会。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让学生设计一个仲卿与兰芝比死好一些的结局,学生更是情绪高涨,半节课的时间,很多学生设计了不同的结局:

私奔,归隐田园;兰芝嫁太守,仲卿娶罗敷,他们做了孝子孝女,仲卿和太守儿子在同一衙门供职,兰芝与罗敷相夫教子,使得他们造福一方百姓,倍受人们称赞,过着另一番幸福的生活;太守知道了他们的至美爱情,成全他们;正巧皇帝微服私访,钦定他们为夫妻;兰芝投河时,遇一和尚点化,后出家,和尚同时施法术救了仲卿,感化焦母,而后在和尚的帮助下,他们回到现实,过着幸福生活;兰芝和仲卿死后,来到了现代,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兰芝跳河得救,仲卿也没有死,经历了很多磨难,他们最终走到一起;仲卿娶了罗敷后,焦母发现罗敷不比兰芝,而兰芝在太守家表现也不好,所以他们都再次离开,仲卿和兰芝得以在一起;一场地震,使太守儿和焦母、刘兄丧生,仲卿和兰芝相依为命,重新开始新生活……

真佩服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最后我做了一个总结:大家设计的结局都比较美好,但当年的仲卿和兰芝却选择了双双殉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悲剧。但有时,悲剧毁灭美,却给后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这可能就是《孔雀东南飞》具有永恒魅力的一个原因。所以,生活中面临不如意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4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章有了清晰的认识,人物性格也有了清楚的把握。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推荐第7篇:《孔雀东南飞》教学案例

《孔雀东南飞》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乐府诗,一首长篇叙事诗,整体理解起来并无难度,所以只需进行线的连接即可体现诗体的美感,另外依据新课标教学中的重在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为主可以体现学生的个性,本课只要注意通过对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分析理解,注意体会主人公鲜明的性格特征以及体会赋、比、兴的手法中在全诗中的灵活运用,做到手法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打破旧式教学的讲解分析式,立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与运用。注重新的教学形式,注重学习的跳跃性,注重学习的拓展性,注重学习的运用性。为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疏理故事情节,整体感受全文,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体会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归纳人物的形象。教学难点为深入探究故事背后的深层思想意义以及它的最终的根源所在。 教学拓展为学生在此课的基础上写作一个剧本或者一篇作文。

第一课时 《孔雀东南飞》

一、文学常识部分介绍

介绍汉乐府以及《孔雀东南飞》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梳理文章,扫清文章中的生字生词。

(二)导入新课 播放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三)分析歌词,梳理《孔雀东南飞》故事情节

1、分析歌词,寻找歌曲背后的故事(结合《孔雀东南飞》原文)①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有着怎样的结尾,能引起你怎样的深思? 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梳理《孔雀东南飞》故事情节(注意加点字)

兰芝 兰芝请归 仲卿哭乞 焦母始怒 焦母

仲卿 兰芝辞归 仲卿悲送 焦母怒拒 刘兄

兰芝拒婚 仲卿误解 刘兄威逼

兰芝赴死 仲卿死决 共求合葬

3、找学生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①学生分组讨论,主要是分为三到四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了解到学生眼中的重点是什么,可以纠正偏差,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②学生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学生质疑学生,老师质疑学生。

③归纳知识点 古今异义词

偏义副词

归纳“相”的用法

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四、课后练习题

1、试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形象

2、归纳本课中的知识点

3、在所知的范围内找寻与焦、刘二人命运相似的人物,分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

第二课时 《孔雀东南飞》

一、回忆本文的大致脉络

被遣→归家→拒婚→诀别→赴死→同穴

二、分析故事中存在的矛盾冲突

1、矛盾冲突示意图

2、矛盾冲突的焦点

① 焦仲卿、刘兰芝与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家庭矛盾)

② 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与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③焦仲卿内在自身的矛盾,刘兰芝内在自身的矛盾(性格矛盾)

④焦母、刘兄阻挠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婚姻,从而导致悲剧结尾(小市民自身的性格矛盾)

⑤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矛盾(门第之间的矛盾)

⑥人性与封建礼教的矛盾冲突(人性的本身的弱点)

3、具体分析这些矛盾冲突中体现的性格特点

刘兰芝:倔强、刚强、不屈不挠、坚守爱情、以死抗争

焦仲卿:懦弱→屈服→坚持→反抗

焦母:一个畸形的爱着孩子的封建母亲,蛮横、是直接酿成悲剧的凶手

4、讨论矛盾冲突的根源

焦母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仲卿与刘兰芝是善良的追求爱情婚姻的青年男女,他们在阶级意识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阶级对自由婚姻的压迫,对人性的摧残。暴露了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的罪恶。其中的矛盾冲突异常激烈,使爱情、婚姻、家庭都归于毁灭。这是一种丑陋掩盖下的毁灭的悲剧的美。

这种悲剧又是人自身的矛盾,焦仲卿自身的过于懦弱,刘兰芝的过于刚强,焦母的过于畸形的蛮横的爱,刘兄的小市民本身的悲哀。

归根结底就是人性本身的弱点,过于理想化与残酷的现实化之间的矛盾。

三、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以及矛盾冲突归纳人物形象

勤劳善良 倔强坚强

刚强自立 强烈自尊

追求爱情 缺乏变通 (付出生命)

刘兰芝 忠于爱情 以死抗争

蔑视荣华 反对压迫

性格懦弱 逆来顺受

焦仲卿 追求爱情 缺乏主见 (付出生命)

性格巨变 以死明志

心理畸形 蛮横无理

焦母 软硬兼施 最终悔悟 (失去儿子这个精神寄托)

四、知识拓展及运用

1、《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2、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3、《廊桥遗梦》中的爱情悲剧

请任选以上一个话题,联系本课谈一谈悲剧故事的共性与个性

4、将《孔雀东南飞》改写为课本剧(可以依据原著,也可进行改编)

5、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小评论

推荐第8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重点实词虚词,总结掌握“相”、“谢”等词在不同语境的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2、能够通过人物对话及尖锐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进一步认识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及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教学过程

导语:(ppt在标题下面写了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这首诗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悲剧仍在上演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爱情悲剧又是怎样造成的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孔雀东南飞》

一、文言知识检查复习: 总结一词多义

相、谢、见、为 相:

1、相(xiāng),副词,有称代作用,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一是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例如: (1)及时相遣归 (2)久久莫相忘(3)嬉戏莫相忘 二是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例如:

(1)会不相从许 (2)还必相迎取(3)誓不相隔卿

(4)誓天不相负(5)不得便相许

三是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例如:

(1)好自相扶将

(2)蹑履相逢迎

(3)怅然遥相望

2、相(xiāng),副词,互相

例如:相见常日稀

3、相(xiàng),名词,相貌;宰相,丞相。如:

①儿已薄禄相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相(xiàng),动词,仔细看,审察;辅助,帮助。如:

①伯乐相马

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见:

1、动词,见面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②黄泉下相见(见面)

2、副词,有称代作用,用在动词前,相当于“我” ③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④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⑤渐见愁煎迫(“被”) 谢:

①阿母谢媒人

谢绝 ②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辞别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

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⑥花谢花开

凋谢 为

①君家妇难为

②君既为府吏

担任

③为仲卿母所遣

被 ④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作⑤非为织作迟

因为

⑥慎勿为妇死

为了 ⑦始尔未为久

⑧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语气助词 ⑨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为

⑩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制定

二、文本研读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明确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外貌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重点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提问学生分角色演读重点人物语言

3、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要求结合原文分析讨论总结人物形象。

4、归纳总结,ppt展示

5、具体内容:

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⑴第2节:自请谴归

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说明什么?--勤劳能干;③“大人故嫌迟”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④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⑤这一节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第9节: ①请用此段中的两个字概括段意。--严妆。②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③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④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10节:拜母别姑

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怎样的性格?--倔强。(请个别同学读)

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

(4)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5)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6)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拘谨懦弱。

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只是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见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

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二)分析造成悲剧的原因:

1、介绍社会背景

(1)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2)《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3)《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4)胡适说, 汉初几十年中,汉帝国的宗教上有一个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以孝治天下”的观念成为国教的一部分。

2、合作探究:

1)、焦母棒打鸳鸯、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①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②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③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④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2)、悲剧产生的原因? ①性格悲剧

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

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

②社会悲剧

在当时,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子,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妹妹,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

3、总结主题(讨论、总结)

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表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业:《孔雀东南飞》是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与反抗精神。假若刘兰芝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

推荐第9篇:孔雀东南飞 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理解汉乐赋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学习根据作品人物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情感与态度:理解刘、焦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探究作品的社会意义。

方法与过程:运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从朗读入手,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读懂全诗,解决重点词的用法;从归纳情节入手,根据作品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刘、焦悲剧产生的原因及作品的意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预设过程 第一教时

一、听录音朗读,把握诗歌诵读节奏,读准字音。

二、简介“乐府”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三、学生利用注释,读懂全诗,并找了不能理解的句子与词语。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1、古今异义。

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

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会产生歧义。

2、一词多义。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五。 ②教师点拨、归纳。

③指导学生除“思考和练习”题五外,再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给予注音、释义、归类。

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

3、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重点词语:相、谢、自、区区、迎、见等。

四、完成“导学”中的语音练习与词语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练习完成情况。

二、检测自学效果

完成一词多义词“相、谢、自、见、适”练习;找出文中典型的古今义不同的词语。

三、整个把握诗歌的内容,归纳诗歌的故事 第1部分(1—2段) 兰芝自诉 开端 揭示矛盾 第2部分(3—12段) 遭遣盟誓 发展 推进矛盾 第3部分(13—22段) 被迫改嫁 继续发展 继续推进矛盾 第4部分(24—32段) 双双殉情 高潮 矛盾进入顶峰 第5部分(33段) 鸳鸯和鸣 结局 解决矛盾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必强求一律。

四、在分析情节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全诗内容。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进行复述,避免拖沓。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教师结合“序”进行讲解)

五、如果你是一位研究汉乐府的专家,面对这首诗,你可以由诗歌的哪点特点判断出它是乐府诗?

1、开头的起兴,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开篇起兴手法的运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飞鸟失伴,兴夫妻离别之苦。从修辞手法看,诗人用美禽联偶来托物起兴,引起下文故事;从全诗结构上看,它有提摄全文的作用;从诗意看,这又不单纯是起了一个头,而且在意义上同悲剧故事联系起来,它通过写孔雀向东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徘徊依恋的情调和凄怆缠绵的气氛。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4、浪漫主义的尾声:诗歌结尾写两家合葬,用美丽的传说写了化鸟双飞、化木连理的理想结局,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并不能改变全诗现实主义悲剧的性质,相反还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六、作业:完成“导学”中的课文阅读练习部分

第三教时

合作探究:

(一)探究兰芝、仲卿、焦母形象及悲剧意义

(二)刘、焦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 讨论分析:

1、兰芝三别:

拜别婆婆:从容、自尊、不卑不亢、很有教养与“怒不止”的婆婆形成鲜明对比;

话别小姑:善良、友爱

誓别仲卿:一温柔、体贴;二坚决、果断,忠于爱情,坚贞不屈

2、结合全文总结兰芝的形象特点:坚强、持重、自尊,善良;不卑不亢、有教养;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焦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敢于为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甚至于牺牲生命。

3、焦仲卿的人物形象

忠于爱情但不敢直接抗争,只是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善良孝顺,但为了爱情最后也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4、焦母形象特点:极端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没有人情味,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化身。小结: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就是反面形象如焦母、刘兄的塑造也各有特色,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得力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前人曾评论道:“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各有其声情,真神化之笔也。”

5、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来理解人物性格;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认识人物性格;从描写手法来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人物的典型意义。

6、归纳悲剧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将其与《氓》的悲剧原因进行对比。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7、听《孔雀东南飞》(演唱 屠洪刚)

孔雀东南飞 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 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

8、总结:《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种多处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3

推荐第10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沈阳市广全中学 常颖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认为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观:认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反抗精神.教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多媒体

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难点: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族气息和抒情意味。 2.背诵课文。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人物关系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了,《孔雀东南飞》揭露了封建社会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我们也知道在那样一个时代氛围里,他们那样的悲剧比比皆是,他们只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走进《孔雀东南飞》,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三、阅读课文,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时间、人物、事件、结局)(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呼成千篇1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四、理清故事情节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五.分析人物形象

★刘兰芝:(铺陈手法、人物对话塑造性格)

A:铺陈手法塑造性格:(了解汉乐府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一)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1、本段用了什么手法?铺陈、排比的手法(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严妆

那么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小结: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腰、耳、指、口、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所以说,严妆说明她有大家闺秀风度,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如。

(二)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赋)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这里作者用铺陈的手法从13岁说到17岁,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知书达理。意在强调刘兰芝——多才多艺,举止得体很有教养。

2、第八段“勿复重纷纭……久久莫相忘”。

用赋的手法写出刘兰芝——勤劳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B:人物对话塑造性格

1、和家婆的对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举止得体。

2、和小姑的对话——有礼有节。

3、和焦仲卿的对话——对爱情的忠贞。

4、和家兄的对话——“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焦仲卿: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委曲求全。“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六、问题讨论:

(一)比兴手法及互文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明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孔雀徘徊起兴,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比兴手法在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以花喻人) 2.尾声

明确: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互文)

七、作业: ☆焦仲卿的母亲爱他的儿子,为什么又处心积虑地毁灭他儿子的美满婚姻?根据课下查阅的参考资料,以“从荒唐的逻辑看封建家长专制”为题,写一篇研究性文章。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自主诵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欣赏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是大家发现的第一个美点。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发现美的眼睛,一定能发现不少美的词、句,请你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

[探究]

一.本诗主要靠人物对话发展情节,塑造性格,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一般的言行描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思考,就能自得其妙。而研讨探究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学生阅读鉴赏不无裨益。

(一)1.生: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P10)(理由略)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

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刚才大家从多方面来解读刘兰芝的“严妆”,体会到这段铺陈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分析比较全面。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2:不繁琐。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生4: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师:从另一标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看,这个悲剧故事里,女主人公刘兰芝颇更具人格魅力,主要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难道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

生1:有。

师: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

生2:富有、有权势。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生3:不感兴趣。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师: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

生4:“举身赴清池”。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

生5: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能否想起来几句?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平时要注意鉴赏并运用。

(二)若不能发现开头和结尾的艺术效果,引导。

问题:去掉诗的开头、结尾,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去掉后与原诗进行阅读比较,体会艺术效果有什么不同?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1.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明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孔雀徘徊起兴,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比兴手法在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生:尾声

明确: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这是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诗文起了质的飞跃。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进入下一个板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难度较大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每一位同学都成功地发现了问题,成为发现者。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创造地解决问题。

二.重点应通过学生质疑、创设“矛盾”,选取一个“点”,以点带面,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 1.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理论的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的依然普遍存在,尤其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诸如此类,不可胜数。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2.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是一位出身在无所谓门第的家庭,娶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既可从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自小生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找到答案。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如果县令太守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妻子,他们的选择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作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

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

首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课文中对兰芝既有刘兰芝善良美丽、贤慧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他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

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加以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这既揭露了弱势群体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又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二)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受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 不是。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因为他们不能,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三)焦仲卿的母亲爱他的儿子,为什么又处心积虑地毁灭他儿子的美满婚姻?根据课下查阅的参考资料,以“从荒唐的逻辑看封建家长专制”为题,写一篇研究性文章。

[小结]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三、对比阅读: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了。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土家祖先巴人首领廪君率船队顺清江西征,在盐池遇上美丽的女性氏族首领盐水女神。女神爱上廪君,留他在此定居。可雄心勃勃的廪君不愿停止西征的脚步,当女神设计挽留于他时,廪君无奈地射杀了女神,率部继续西征,最后建立了古代巴国。盐水女神遂为山之一脉,化作盐池温泉,无怨无悔地含笑长眠于清江之畔。

为了嫦娥,后羿以凡人的身体,远赴昆仑山,过刀山闯火海,好不容易从西王母那里取来了两颗长生不老药,早就对嫦娥的美色垂涎三尺的逢蒙透漏后羿与河伯美丽的妻子宓妃一见钟情便产生了感情之事。一口吞下了两粒不老药,飞升而去。后羿他从来也没怪过嫦娥,

还有《天仙配》、《牛郎织女》、《白蛇传》、《宝莲灯》. [小结]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课后记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注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第11篇:孔雀东南飞 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 吕池玉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学习这些作品是为了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提高文化素养。《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富于个性化,是学习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二、学情分析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多年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而且文章文字简单,又有上一节课对于本文字词的学习,对课文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其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在学习古代诗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老师上课时需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学会独立赏析文章,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细致了解本文内容,理清本文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的描写方面)和鉴赏能力(比、兴手法等)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2、批判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尤其在本文中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对诗中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把握,掌握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2)诗歌借爱情悲剧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

难点:理解探讨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这两首的词。

提问:这两首词有同一个名字,谁知道叫什么?——《钗头凤》 提问:那作者分别是谁呢?——陆游、唐婉 然后讲述陆游和唐婉的故事:

南宋年间,陆游与表妹唐琬成婚。结婚后,陆游和唐琬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唐婉还不能生育。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导入语设计:历史上这种被棒打鸳鸯的悲剧爱情为数不少,在古老的汉朝就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也就是我们的《孔雀东南飞》,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这首诗。

(二)文学常识:

1、“乐府双璧”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

2、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作者思想,表现诗歌主题。 抒情诗:作者借景(物)抒情。

(三)讲解课文内容的真实对应:

《孔雀东南飞》记述的是一个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和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据史书县志记载,汉末庐江府治就在今天的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现小市镇,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

(四)从文章的第一段开始根据本章结构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文:

1、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用了什么手法,起什么作用? 答:1.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2.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阅读课文,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其内容: 答:第一部分:开端

兰芝被遣(2-8)(如第一部分,老师这样概括)

第二部分:发展

夫妻誓别(9-12)(兰芝分别与焦母、小姑、仲卿告别,哪个最主要) 第三部分:发展

兰芝抗婚 (13-23)(她回家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她想答应婚事了吗) 第四部分:高潮

双双殉情

(24-31)(府吏来找兰芝,他们交流以后得出什么办法) 第五部分:尾声

告诫后人

(32) (前几句是故事的结局,那作者写这些是为了什么)

3、那我们就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挨着学习,首先是第一部分,既然是概括的内容,那我们来仔细看一下第一部分究竟有哪些具体内容(先看图片):

答:兰芝自述、兰芝自遣、府吏求情、夫妻话别 (1) 第一部分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思考:兰芝在自请遣归的陈辞中自述闺中的生活经历用了什么手法?其意何在? 答:此处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然后使用幻灯片,分析其意义)

意在表明:一方面兰芝有 着良 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我们来看一下兰芝自述的内容,十三…十五弹箜篌…鸡鸣入机织…很清楚地表现了兰芝是个勤劳能干的人,而婆婆的挑剔毫无道理。 (2) 兰芝是不愿离开焦仲卿的,为什么她要自请遣归?

答:兰芝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她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中,感到了遣归之势已无可逆转,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 (3)兰芝为何被遣?

引导: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古代对于休妻的理由,这个是著名的“七出”,还有一个《礼记》提出的。 答:①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

③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

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

4、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二个部分,它又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图片)

答:别焦母、别小姑、夫妻别。 (1) 兰芝在别焦母之前做了什么?

答:哪位同学读给我们听一下。(所以她是在梳妆打扮是吗?) (2) 那兰芝是不愿意离开仲卿的,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

答:这说明了兰芝大家闺秀的风度,也保持了自尊,而且她遇事十分沉着冷静。 (3)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

答:表明她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有礼有节,举止得体。(所以同学们来看,作者没有一句话是说了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却处处是机关啊!比如说别小姑可以说明兰芝的善良,夫妻别说明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作者的匠心无处不在)

5、接下来看着第三个部分,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图片)

答:兰芝归家、太守提亲、被逼应许、备婚备装。

在这一部分,有一个明显的疑点: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身价反高?

答: 文学原因——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出了口恶气)

历史原因——考察汉代历史, 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著名才女蔡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6、接下来是我们的第三部分,大家找一下具体的内容图片:

答:夫妻诀别、府吏别母、双双殉情。

7、也就是说他们在为爱情努力没用之后,决定以死来抗议这个现实,那么他们这么强烈地抗争为他们赢得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尾声部分:

答:合葬华山、梧桐树、化鸟双飞。

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会有这些东西吗?——不会。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1)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引伸出反封建的主题)

(2)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3)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五)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并总结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

1.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⑴第一部分第2节:

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 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

③兰芝自请谴归的原因?——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说明她看事情很清醒。

(2)第二部分第9节:

①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

②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总之,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部分第10节:拜母别姑

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

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兰芝倔强、自尊 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很清醒地看清问题,明白自己的处境。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对爱情的忠贞 (4)第三部分

县令差人做媒,她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忠贞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却又“举身赴清池”——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

2、焦仲卿:忠于爱情,但胆小怕事,拘谨懦弱,委曲求全,也有一些反抗精神。(1)第一部分:

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爱情的坚贞不渝。 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 ——胆小怕事,拘谨懦弱,委曲求全 (2)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 ——反抗精神的展现

3、焦母:粗暴、专制、爱子 (1)第一部分:

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粗暴、专制 (2)第四部分:仲卿殉情前去跟焦母辞别,“阿母的得闻之,零泪应声落„”——爱子

4、刘兄:势利、粗暴、冷酷

(1)第二部分:夫妻誓别中,兰芝曾对仲卿说:“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粗暴 (2)第三部分: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势利、冷酷

5、刘母:爱护子女、尊重子女、但也有私心

(1)第三部分17-18自然段,说明刘母还是尊重子女、爱护子女的。 (2)22自然段说明刘母还是有自己的私心,希望女儿嫁个富贵人家!

得出结论作者是在对话与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性格

(六)自由分析讨论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人物性格还是封建家长制?

(七)布置作业

1、写出你认为焦刘的爱情悲剧根源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2、写一篇短文或文段,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用对话或情节来表现其形象,在文章最后注明你想描写这个人怎样的形象特征。

(两个作业都不限字数)

(八)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一、兰芝被遣—兰芝、仲卿、焦母

二、夫妻誓别—兰芝、仲卿、刘兄

三、兰芝抗婚—兰芝、刘兄、刘母

四、双双殉情—兰芝、仲卿、焦母

五、告诫后人

第12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标 ]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教学难点 ]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 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1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 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八、教学后记

第13篇: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先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

师问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根据我国哪个民间传说创作的相信学生肯定能回答出来

对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说到爱情总是那么让人心动有着让人冲动的美好向往然而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故事里本来可以美好的爱情却总是遭遇挫折让人心碎但是爱情的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民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记录中国古代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古诗《孔雀东南飞》这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毫不比梁祝传说逊色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描述的凄婉的爱情世界里吧

二朗读课文总体把握熟悉故事梗概

1教师朗读两个自然段做好示范剩余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快速阅读注释了解大意概括故事梗概

教师最后明确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附带一点点评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几成千篇1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3 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一层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二层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语法解析先练后讲

1指出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

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2指出偏义复词

师解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作一个词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这种语法现象叫偏义复词

①昼夜勤作息 偏作

②勤心养公姥 偏姥

③我有亲父兄偏兄

④逼迫有弟兄偏兄

⑤其日牛马嘶 偏马

3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今义

1 鸡鸣古义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早1时至3时今义鸡鸣叫

2 难为古义难当

今义表示使另为难或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3 驱使古义使唤

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4 区区古义①愚拙

②真情挚意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5 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 束不受限制

6 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同情与怜悯

7 教训II 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 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

今义寄来的书信

9 处分古义处理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作出决定

10 便利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11 明曰古义第二天

今义未来的一天

12 交通古义交互相通

今义指往来通达

13 逢迎古义迎接迎着

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第二课时

一继续解析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语法

一一词多义现象

1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2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3见的用法

①相见常日稀看见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 我指兰芝代词

③渐见愁煎迫 被介词 另补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臣诚恐见欺于王

4谢的用法

①谢家来贵门 辞别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 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 劝告动词

5 为的用法

①为仲卿母所遣 被介词wéi

②十七为君妇 做作为成为动词wéi

③为诗云尔 作写动词读wéi

④非为织作迟 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éi

⑤阿母为汝求 替给介词读wèi

⑥始尔未为久 算算作动词读wéi

⑦慎勿为妇死 为了连词读wèi

6何的用法

①何意致不厚 什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 何等

③汝今何罪过 什么疑问代词

③作计何不量 为什么疑问副词

二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 说话

交广市蛙珍 买

仕宦于台阁 任官职做官

自名为鸳鸯 叫说

2 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 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 从白天到黑夜

中道还兄门 在半路上

手巾掩口啼 用手巾

朝成绣夹裙 在早晨

卿当日胜贵 一天天地

夜夜不得息 每夜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又非君所详 了解详情

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 使荣耀

三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阐释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 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类型有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和秦时明月汉时关 对句互文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上二例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王勃《滕王阁序》 中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总之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短语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二解析课文

一总述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插入古风这类诗歌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二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分析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兴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独特手法一般用于开头为全文定下基础《孔雀东南飞》即用托物起兴开篇引出焦仲卿刘兰芝这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夫妻的悲苦命运可谓恰当其中的五里来源于古代送别之地相隔的里数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可见小小的里数就显示了别离之难

三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四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比的运用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诗的末尾出现鸳鸯它不是单纯的比而是比的发展式意象在中国宏大的文学创作中有些比喻被反复地使用而渐渐固定下来变成了含意之象即意象当然固定化的比喻只是诗歌意象的来源之一如果查一下《辞海》鸳鸯古称匹鸟雄雌偶居然不离不能独活一般比喻夫妻运用在本诗鸳鸯正象征着焦刘二人至死不离的爱情 由此可引发生一些联想《梁祝》的化蝶蝶是经过蛹的蜕变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获得在花间翩翩起舞的自由的梁山伯祝英台也只有经过生死的磨难才能拥有相爱的自由

白居易的《长恨歌》叙事诗的顶峰之作中的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比翼鸟传说中此鸟一目一翼不比则不能飞连理枝是一种不同根但其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草木它们都用来比喻夫妻唐明皇与杨贵妃一个是龙种一个来自民间前半生不相关后半生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备课说明以上环节的兴奋点在于前面所学的《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复习与运用做到概念清晰后学生发现自己能运用概念赏析其他诗歌这是最让人自豪

五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离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分析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结尾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第三课时

一 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 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也可见 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果断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镇定庄重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 焦仲卿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爱情忍辱负重据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懦弱胆小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 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二分析本文在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

1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美它简练的诗句通过激发读者的想象把直白的语言难以尽传的情意巧妙地融化在读者的心中可谓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因此诗歌的创作者在运用赋繁笔的同时必须更好地使用简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有限的语言激发无限想象的目的充分体现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可以以刘兰芝归家一段为例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刘兰芝被休在东汉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是震惊全家的事但诗歌对刘兰芝的各方面找写都非常简约如动作描写仅有两个字进退神态描写三个字无颜仪心理描写简练到一个字惭辩解的话仅有一句这简约的语言背后是刘兰芝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你能通过你的想象根据这些字句扩展补充情节吗也可针对刘母想象

备课说明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把高中的想象思维训练放入诗歌的鉴赏之中课堂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学生想象力异常丰富例如有的同学想象在刘兰芝进门时十三岁到十七岁的美好的少女生活闪回在眼前与现在相比更觉凄苦有的想象乌鸦报忧添加水井勾起刘兰芝自绝之心以示无颜面回家有的增加刘兄的言行表现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无情的观念刘兰芝无家可归的现状更令人同情等等

2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

《孔雀东南飞》产生于东汉当时诗歌的字数正由四言向五言发展《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人们运用五言写作的能力得到了完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也是五言叙事诗的代表作流畅地运用五言写作353句1765字的叙事长诗更是奇迹五言仅此四言多一字它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不妨做一次小练习朗读第二段请你从每一句中删去一个字王言变四言但整段含义不变 原段落为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全段可修改如下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十五箜篌十六诗书十七为妇心中苦悲君为府吏守节不移妾留空房相见日稀鸡鸣机织夜夜不息三日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迟君妇难为妾不堪使徒留无施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五言变为四言内容完整语言凝炼语音朗读呈二二分配如果用一个字挤入这种板块式的结构中那么就呈现出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一一的灵活的样式有了波澜并使语音得到延宕更显委婉在这里更符合温柔善良的刘兰芝的委屈的诉说

与五言相比较七言更见长于抒情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改为四言见难别难东风花残春蚕比尽蜡炬泪干一唱三叹的韵味荡然无存

板书

四言凝炼整齐

五言灵活委婉

七言抒情味浓一唱三叹

备课说明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改诗体会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是一件抽象的事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改诗蕴含创造的意味学生乐意做抽字改诗简单易做学生也做得好 三结束语

这真是

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再也不受封建礼教及家长制的羁绊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第14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乐府诗歌的基本特点,把握重点字词,学会诗歌发的分析与鉴赏 过程与方法:实践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分析本诗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的爱情给予肯定,对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婚姻制度给予否定。联系现实,在肯定这份忠贞爱情的同时也要明确生命是可贵的,要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

2、掌握乐府诗歌的特点

3、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诗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介绍并了解乐府诗歌

2、熟读全诗,概括其主要内容,解决疑难字词

3、理清诗歌线索,划分层次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发展线索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从古到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从文学、影视作品中接触到很多关于爱情的传说。说说你们知道的爱情故事。(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明确“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爱情故事多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末建安中,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二、介绍乐府诗

问题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一首乐府诗。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乐府诗? 明确::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问题2: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长篇诗歌。《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那么《孔雀东南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三、熟读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解决疑难字词(纠正字音) 明确:槌床 哽咽 伶俜 葳蕤 纤纤 踯躅 奄奄

2、二读课文,要求: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将全诗分层。(将学生6人分为一组,读完课文之后小组讨论,展示结果) 成果展示(示例):

引子(第1段)以“孔雀东南飞”托物起兴 开端(第2段)刘兰芝自请遣归

经过(第3——12段)兰芝与焦仲卿离别 发展(第13——21段)兰芝抗婚 高潮(第22——31段)两人殉情 尾声(第32段)劝诫后人

3、再理清诗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要内容。(学生自己总结,要求线索要清晰) 明确:本诗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发展为线索,依次写了兰芝遣归、夫妻话别、兰芝抗婚、两人殉情的情节,表现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偏义复词”及其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首诗歌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能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明诗歌发展的成熟。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全诗的故事情节,这节课针对诗歌中的人物,我们来分析其性格的特点。

二、人物分析

(一)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各组从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刘母五位人物中选择自己要分析的人物。要求:找出原文,分析概括。 成果展示(示例): 刘兰芝:

1、第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第十三段“十三教汝织„„十六知礼仪”,第23段“左手持刀尺„„晚成单罗衫”——心灵手巧,勤劳,聪慧

2、第九段“指如削葱根„„精妙世无双”,第

14、17段,兰芝回家后媒人络绎不绝——容貌美丽

3、第十段“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第26段“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知书达理,善良明理

4、第二段“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第20段“兰芝仰头答„„”,从刘兰芝应对婆婆、兄长的逼迫,看出她的不卑不亢,果断坚决

5、从刘兰芝拒绝其他说媒可以看出她不为荣华所动,忠于爱情 焦仲卿:

1、第五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第11段“誓天不相负”,第31段仲卿殉情——忠于爱情

2、第七段“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性格软弱,优柔寡断 焦母:第六段“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第十段“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蛮横无理,专横

刘兄:第19段“阿兄得闻之„„其往欲何云”——粗暴,趋炎附势,冷漠

刘母:第13段、第15段、第17段——善良,爱惜子女,但本质上还是封建家长

总结:焦母、刘兄以及刘母都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在当时社会,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刘兰芝在婆家受到婆婆的逼迫,丈夫焦仲卿性格懦弱,回到娘家则凡事都要听从兄长。而刘焦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人性格使然。

(二)选取文中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夫妻话别”、“刘兄逼婚”等,将其改写为短剧,分角色扮演。要求:自取短剧名称,小组合作,改写短剧并表演。

三、偏义复词

本诗中有些词语很有意思,大家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1、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劳作休息,这里指休息

3、我有亲父兄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兄长

4、逼迫兼弟兄弟弟和哥哥,这里指哥哥

5、其日牛马嘶牛和马,这里指马

从这些词语的解释中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引出偏义复词)

明确:这些都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分析本篇诗歌艺术特色

2、探讨本诗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乐府诗歌大多来自民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魏晋时期又是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汉乐府有着自身的特点。本节课就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来进行鉴赏。

二、鉴赏本诗

问题: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从其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来鉴赏。针对这首诗,我们从其表现手法上,看看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 成果展示(示例): 第一,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以时间为顺序,表现出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第九段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后面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善用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前后照应。文中多次出现前后呼应的诗句,如以“孔雀东南飞”开头,以鸳鸯双飞结尾,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与后文刘母“十三教汝织„„”相呼应,强调了兰芝的聪慧;刘焦分离时“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与兰芷出嫁前“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相呼应,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转折。

三、讨论:联系社会现实,你怎样看待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做法? 成果展示(示例):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两人都有封建家长逼迫,重新在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看法,“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从本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婚姻结束之后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适的人,各自组建家庭。

王文华

第15篇:《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有趣味性的诗歌。同学们学起来比较容易。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首先要求学生先通读文章。掌握生字词和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然后再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文章脉络。最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造成悲剧的原因。

补充陆游的《钗头凤》和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本诗。

语文学科考试时绝大部分都是课外的,而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有些学生很认真的学了一段时间,成效却并不是很显著。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第16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

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怎么样?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好!请看第一场《遣归》 (生介绍) 导演:从杰

演员:从芹 饰刘兰芝

从杰 饰焦仲卿

曲燕 饰焦母

旁白:孙飞 第一幕:相恋 〔形式:哑剧〕

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

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

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 第二幕:婚后 〔形式:哑剧〕

〔背景音乐:小提琴协奏《梁祝》〕

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慧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 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 〔生配乐表演〕 第三场:逼归 〔形式:话剧〕 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 兰芝:(低眉顺眼)婆婆,我这就给你端饭,今天,咱们吃面汤。 焦母:(脸孔朝天)面条太滑。 兰芝:(委屈求全)那„„咱们吃包子。 焦母:(顿拐)包子太腻。 兰芝:(声音哽咽)那„„吃饼 焦母:(白了兰芝一眼)不行。烙饼太硬 兰芝:(泪水溢满眼眶,强忍不流)那婆婆,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焦母:(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个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算了,快去„„ 兰芝黯然而下。 第四幕:请归 〔形式:话剧〕

兰芝独坐闺房饮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 兰芝(停止啜泣,哽咽):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呆,„„只是„„婆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 仲卿(声音宏亮):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 兰芝仍啜泣不语。

师: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

生甲: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不错,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乙: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屈求全的兰芝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生丙: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特别是他声音宏亮地说“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这一句话说得口气很硬,不符合仲卿软弱的性格,如果焦仲卿这么刚强,那么还会有“自挂东南枝”的悲剧发生吗?(下面有掌声)

师:看来同学们不光是看热闹,还真看出了点门道,点评非常到位;接下来,请欣赏由高二•五班姜春美导演的第二幕《誓别》 第二幕:《誓别》配乐诗朗诵 〔配乐:古筝《梁祝》〕 导演:姜春美

演员:荣桂饰焦仲卿

王巧丽饰刘兰芝

刘兰芝:

女〕山那边,

你在想我

机杼旁困顿的身影

纺织娘的唱鸣,

是我疲惫的声音

夜幕下的星星

是你眼睛流放的精莹

女〕你知道

你的心胸是我停泊的港口

母亲的斥责只是我一时的心痛

在晨曦夜风里,

我只在乎你

女〕你也说了,

你是风儿我是沙,

你是磐石我是蒲苇

蒲苇如丝磐石无移

地老天荒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女〕母命如山

母亲的眼神

是我们畏惧的剑光

婆婆的挑剔

是我们胆怯的盾牌

我们的明天

是阴天还是雨天?

女〕我走了,

是我自己请求走的,

我不能允许

被驱赶的梦魇

别了,仲卿

你的美好,

你的记忆

我的心事,

我的愁绪

就让我们在记忆里面寻找欢笑

焦仲卿: 男〕夜的那头

我在想你,

在梦的小舟里飘荡

弱小的身躯

能否承受繁重的劳累

刚韧的性格

能否经得住母亲的苛刻 男〕我明白

你是我永久的天堂

我是你渴望的归航

可是,你的泪水

是拂动我心弦的乐章 男〕是啊,我选择,我无悔

那西去的马车碾落尘土

那归去的大雁衔取红叶

我希望

你就是我永远的梦乡 男〕坚持住,兰芝

面对母亲的严厉

我无语,

面对你的委屈

我无语

我们的明天,

是啊,阴天还是雨天? 男〕你走了,

我亲自送你走的,

走得那么忧郁,

走的那么凄离,

兰芝

别放弃我,

别放弃我,好吗?

你忘了吗,

我就是你永久的天堂

你就是我永远的归航 女〕命运,命运

男〕命运,命运

是我们的命运

是上天的安排

斩断了所有的情分

离间了我们的姻缘

那对鸳鸯鸟

那株情侣松

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甜蜜

就是我们握手来生的印证

〔合〕轻轻的风儿吹走了梦的思绪

柔柔的水儿带走了心的路途

你的脆弱交给我,

〔男〕我宽阔的肩膀

〔女〕我温暖的双手

〔合〕就是你明天的搀扶

师:欣赏完这优美的配乐诗朗诵,请同学们也来一点精彩点评。

生甲:这种内心独白,直接把我们带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坚韧。这么美好的爱情却遭到焦母的棒杀,让我们真正的痛其所痛,恶其所恶。

生乙:我觉得女同学朗诵感情充沛,让我们感受到兰芝如泣如诉;男同学比女同学朗诵“稍逊风骚”,把一个文弱小吏变成了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 生丙:两位同学的表演各自为战,表演有一些呆板,最好能有一些眼神的交流,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和这首优美的诗珠连璧合。 师点评:同学的眼光都是雪亮的,既看到了优点:形式的多种多样,激发同学们的观看兴趣;也看到了不足,有些同学不能把握住仲卿的软弱、兰芝的忠贞以及焦母的蛮横这些性格特点。但是,尽管这第一只小板凳做得不够精美,但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把第二只、第三只做得会“更上一层楼”。 师 :故事正在一点一点的展开,接下来,高二•六班同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请看第三场《抗婚》

〔大屏幕显示〕导演:从英、江雅萍

演员:从英饰焦仲卿

宋晓娜饰刘兰芝

孙冬饰刘兄

从婷钰饰刘母

旁白:孙飞 古代版

〔由大屏幕显示汉代建筑,为灰色的瓦房;气氛:沉闷压抑〕 刘母:(抚兰芝背)(柔声)兰儿,咱们已经回绝了县令的好意,难得太守家也派人来提亲,你就答应了吧! 兰:(眼含泪水)我刚回来时,仲卿还曾一再嘱咐过我,我们发过誓永不分离。今天如果答应了,岂不是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娘,您还是帮我回绝了吧! 母:哎!真是乱透了。难为我可怜的兰儿了。(刘母拭泪下) 兄:(大模大样上)母亲,怎么样? 母:(摇了摇头) 兄:这下可糟了。(进房,坐下,跷腿)妹子,县令家派人来提亲,按你的意思是不答应了?太守家派人来提亲,你还是一口回绝? 兰:(低头,小声)是„„ 兄:(瞪眼)(大声)你真是愚蠢至极,你回来多日,那个焦仲卿找过你了?„„本来你被送回来就够让人笑话的了,你就算不为母亲和我想想,也该为你自己想想„„ 兰:(仍低头)兄长说得--有道理„„ 兄:(心满意足)哎,这才是我的好妹子(出房) 现代版

〔由大屏幕显示背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节奏:明快〕 焦仲卿与刘兰芝手挽手过。

刘兄从背后上,粗鲁地将二人分开。

刘兄:嗨!小子,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已几分几两重,一个小小的的哥也敢追我妹妹? (转身对刘兰芝,并用背把焦仲卿与刘兰芝分开)

妹妹,你说你,放着好好的局长公子看不上,却看上了这么个无产阶级。 〔配乐任贤齐《赶不走》〕

焦: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我只能爱一个人?是的,我能,如果非要给这个时间加上一个期限,我愿意是一万年。 〔焦仲卿与刘兰芝作深情状〕

〔刘兄一旁反复做出发怒、不屑、无赖斥骂状态。〕〔形式:哑剧〕 兰芝:(大声)听见了没?哥,别再跟我提那个税务局长的儿子,不就是有几个钱吗?要嫁你嫁。(转过头来)仲卿,走,我请你吃饭。

刘兄:小子,你等着,要么给我拿两万块彩礼,要么给我赶快走人。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焦:(不理刘兄)(深情望着兰芝)吃什么? 芝:吃海鲜。

〔仲卿挽兰芝坚定地走了〕

〔刘兄一人晾在台上,继而叹气而下〕

师:一场戏剧,两种结果,那么你认同哪一种结果? 生:(齐声)第二种。

师:如此一致的选择,可以陈述一下理由吗? 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爱要越挫越勇 师:哪一种结局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生:当然是第一种了。

师:面对这两种结局,你的感触是什么?

生甲:封建礼教是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 生乙:不论什么时代,人们都有对爱情忠贞的追求。 师总结: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由以上几幕剧,我们对人物性格、故事主题有了深刻地了解;希望我们这堂课能抛砖引玉,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回去自编第四幕《殉情》,做出精美的“第二只小板凳”。

教后感:远离了那个沉闷的年代,淡漠了自由的概念,而今的中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地为悲惨的故事所感动,学完了《孔雀东南飞》,学生们的反映只是盖上书本,唱着“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根本无关痛;而在这节活动课上,学生们在自已编剧、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却深刻地领悟了课本中所要揭示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乐在书中,学在课堂”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还没有涉及到有关戏剧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补充讲解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全班学生从写剧本做起,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进行排练表演。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类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当然,相对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传统授课方式,这种课程类型不是我们常常接触的,所以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失误之处,比如说灯光效果、音响效果不是很到位,一些戏剧语言不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

教后评记:随着古典作品滚滚涌入中小学语文新版教材,如何教好它们,亟须认真研究,大胆实验。这节课进行了初步尝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变教坛为舞台,调动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有声有色,又有鲜明的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华章意境。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学中演,演中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

第17篇:《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这部文学作品,是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爱情悲剧的骨架被亦柔亦刚之美填充着血与肉,极富浪漫主义的将“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结局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开篇首尾呼应,紧紧地将读者的心弦扣住,不仅让人欣赏“有价值的东西”的美,还让人忍受爱情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痛苦,是美与悲结合完美的文学作品。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且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在教学时,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探讨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塑造,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关语段,自己先行朗读、讨论、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归纳。以下的教案为有顺序的,但实际操作由学生的回答而定。分析中探讨人物性格及其命运,并联系当时社会环境。设置探究课题: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认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他们可以不死吗?焦刘二人的死有其必然性吗?寻求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

正堂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人物分析也追求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应该说,教与学是愉悦而有收获的。

第18篇:《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教案

山东曲阜王敏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虚词。

2.分析人物性格,探讨文学价值。

【教学方法】

疑难讲解法、自学探究法、话剧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屠洪纲演唱的歌曲《孔雀东南飞》,让学生随着优美悦耳音乐声尽快入

戏,对其产生兴趣。“愿天下有情人共饮一江水”“有情人终成眷属”,美好的爱

情我们渴求拥有,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令人不解的,多少有情人却因为种

种原因而上演了一幕幕悲剧:“梁祝化蝶”“宝黛之爱”《罗密欧与朱丽叶》„„

让多少人为之倾洒泪水,心碎不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去解读他们的经典爱情,感受爱的伟大与痴迷。

二、文学常识简介: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

妻作》,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古代音乐官署。其名始于秦,至汉武帝时乐府规模较大,掌管

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以和乐曲。后来,这些采集来

的民歌就称为乐府,其后,文人仿照这种民歌形式创作的诗歌也叫乐府。乐府就

是民歌体的诗歌。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

1.矫正字音,准确识记。

自缢(yì)徘徊(páihuái)公姥(mǔ)华山傍(páng)

槌(chuí)床鲑(xiã)珍遗(wâi)施葳蕤 (wēiruí)磐(pán)石窈窕 (yǎo tiǎo)否(pǐ)泰踯躅(zhí zhú)

络绎(yì)青骢(cōng)马赍(jī)钱仕宦( huàn)伶俜(língpīng)箜篌(kōng hóu)

2.把握情节,理清思路。

托物起兴(1)(引子)

兰芝被遣(2)(开端)

夫妻誓别(3-12)(发展)

兰芝抗婚(13-21)(再发展)

双双殉情(22-31)(高潮)

告诫后人(32)(尾声)

四、疏通文意,实虚词积累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 .

箱帘六七十通“奁”,匣盒.

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 .

谓言无誓违“愆”,愆违,过失.

府吏见丁宁“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

2.古今异义词

3.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相”的指代作用 相见常日稀你,指焦仲卿 誓天不相负你,指刘兰芝 好自相扶将她,指婆婆 君既若见录我,指刘兰芝 不得便相许他,指媒人

五、疏通课文字词后,分析人物形象

人是作品的灵魂,一篇作品能否在文坛上经久不衰,关键是看它能否塑造出典型丰满独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展示刘兰芝图像,通过文章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

刘兰芝:美丽、聪明、善良、能干、重感情,忠于爱情的青年女子。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反抗。(外柔内刚)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强行拆散焦刘的婚姻,对儿子软硬兼施。

焦仲卿: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为了保全与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希望时,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反抗。忠于爱情,忍辱负重,胆小怕事。

六、合作探究

1.焦母为何把兰芝遣走?

◆无子说:《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 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俄狄浦斯情节:《礼记》“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悦,出。”

◆“性格冲突”说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2.如何理解刘、焦之死?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违背爱情誓约,向焦母、刘兄屈服;或以死来维护忠贞爱情。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有第三个选择,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是由他们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他们自身的思想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焦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焦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

种性质不同的毁灭。如果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们的肉体还活着,但灵魂、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七、拓展延伸

《孔雀东南飞》新传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没钱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她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只因为当初看中了他如山般的朴实沉稳!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八、结语:(以碧娜的歌曲《孔雀东南飞》做结,再次感受其带给我们的那份永恒伤感。

秋月化成诗成玫瑰

酒若不醉人人自醉

冷暖或是非是白还是灰

今夜飘雪早已轮回

曾经的孔雀东南飞

相传是五里一徘徊

然而我与你竟也要分飞

消融积雪随风尽消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缠缠绵绵漠漠依依的相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寻寻觅觅淡淡忧愁的回味

秋月化成诗成玫瑰 酒若不醉人人自醉 冷暖或是非是白还是灰 今夜飘雪早已轮回 曾经的孔雀东南飞 相传是五里一徘徊 然而我与你竟也要分飞 消融积雪随风尽消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缠缠绵绵漠漠依依的相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寻寻觅觅淡淡忧愁的回味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缠缠绵绵漠漠依依的相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寻寻觅觅淡淡忧愁的回味

第19篇: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我深信,广泛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观点接受者,然后成为更优秀的思考者。 举一个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当我读到《孔雀东南飞》时,总是弄不懂为什么它的开头要来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句与下文的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故事究竟隐含了什么关系。查阅许多资料,一般都认为这是一种托物“起兴”的创作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比如云南民歌:“哥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上花一蓬,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或者像《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我认为这种解释很牵强,因为它仍然没有解释出孔雀为什么要“东南飞”,“东南飞”与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呈现何种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如果要说它是比兴手法,那么这样的“比兴”手法与上面所列的云南民歌一定有所不同。还有一种解释更有趣,说“东南飞”便是天尽头,故必死无疑云云。

后来读到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才知道胡适先生对“孔雀东南飞”的解释最具合理性,也最具逻辑性,到目前为止似乎无人能出其右。胡适先生认为,《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建安以后不久,但是这个故事诗在民间流传可能有300年之久,其间自然经过了无数民众的减增修削,吸收了不少的无名诗人的天才与风格,终成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自然是当时民歌的“起头”,因为当时大概就有“孔雀东南飞”的古乐曲调子。曹丕的《临高台》末段这样写道: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这里譬喻的是男子不能庇护他心爱的女子,欲言而口噤不能开——口噤者,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之症状也;欲负之同逃而无力,结果只能哀鸣瞻顾而已。胡适先生后来发现曹丕这一段果然是删改民间歌辞的,因为在《玉台新咏》里,有一段这样的歌辞: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踟蹰顾群侣,泪落纵横垂。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这首歌辞后来又收在《乐府诗集》里,但是却题为“艳歌何尝行”,其辞与《玉台新咏》大致相同: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犹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下布自知。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这原是汉朝乐府的瑟调歌,后来曹丕采取其大意,改为长短句,作为《临高台》的一部分。而本辞仍旧流传在民间。再到后来,“双白鹄”已被讹为“孔雀”了。但“东南飞”仍保存“从西北来”的原意。民间歌辞大多靠口唱相传,字句的讹错是免不了的。民间的歌者,因为感觉这首古歌辞恰合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情节,所以就用它来做“起头”。因此最初的引子肯定不止现在的10个字,应该大概至少像这个样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然后接下来才是“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以下的诗句。 只是由于“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的诗句在当时是人人都知道的曲子,久而久之,这段起头曲遂被缩短到开头两句10个字了。于是1000多年以来,这10个字遂成不可解的疑案。然而这10个字究竟给我们留下了此诗创作时代的暗示,使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创作大概在《双白鹄》的古歌还流传在民间但已讹成《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其时代自然在建安之后,但去焦仲卿故事发生之时必不很远。

胡适先生精彩的解释令人茅塞顿开,让人拍案叫绝,一解我先前的不解。这就是胡适先生研究的方法,这种领悟至高至上,它突然让我们变得如此强烈而清晰: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所知道的,感觉自己所察觉的,相信自己所信任的。

Prime Charter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李·曼森说,当年他在圣约翰学院所受的教育给了他“一种视角,一种看世界的更宽广的视野”,“而不只是在传统金融课上学到的那么一点想法”。与此相同的是,当我们读了胡适先生对“孔雀东南飞”的解释后,就不能勾起并扩展我们的“一种视角,一种看世界的更宽广的视野”吗?阅读胡适先生的著作并不能帮助我挑选到某些股票,但我深信它能够让我变成更好的投资者。

第20篇: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第一课时

A.课时安排:2001年8月24~29日共4课时之一。No.8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古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历史地位、影响、民歌气息、抒情意味);诗的鉴赏。

2.思想教育目标:古代人们的感情方式与今人的比较。3.能力培养目标:诗歌的欣赏方法。 C.教学重点:乐府诗的鉴赏。 D.教学难点:诗歌的欣赏方法。

E.教学方法: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F.教具使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 G.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民歌的魅力,通过这首诗向大家展示。

二、课文讲解与赏析 1.关于《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小序,交代了故事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全诗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按刘、焦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刘、焦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2.关于“乐府” 乐府

本来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始于秦,汉武帝时所立规模更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的诗歌、乐曲。以后就把采集来的诗歌称为乐府。魏晋六朝到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人们也统称为乐府。

3.播放《中华文明之光》第28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费振刚先生《漫谈汉乐府》,30分钟,要求学生做适当的笔记,课后检查。

[作业]熟读课文。 [课后手记]

第二课时

A.课时安排:2001年8月27日,共4课时之二。No.9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古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历史地位、影响、民歌气息、抒情意味);诗的鉴赏。

2.思想教育目标:古代人们的感情方式与今人的比较。3.能力培养目标:诗歌的欣赏方法。 C.教学重点:乐府诗的鉴赏。 D.教学难点:诗歌的欣赏方法。

E.教学方法: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F.教具使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

G.课堂教学设计:

4.范读——自读——自释 5.情节的发展和结构:

小序要点:①时间:这个故事发生于汉代建安年间,即东汉末年。②地点:庐江,即现在安徽潜山一带。③人物:焦仲卿:府小吏;刘兰芝:焦促卿妻。“为…所…”:被。“遣”:休。“伤”:哀悼。“云尔”:句末语气助词。

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喻夫妻离别,这一意思贯穿诗的始终。 第一部分:开端至“及时相遣归”。

这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说。被逼离异。 应注意的词语和读音:

“十三-十六”:这组数字罗列,应作为互文看待,即交叉铺陈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守节”:守臣节。“故”:总是。“不堪”:不能胜任。“施”:用。“公姥”(mǔ):公公婆婆,这里应是偏义复合词,单指婆婆。“相遣归”:“相”是指代性副词,即,是一个副词,但具有指代性,根据不同情况可译成“你”“我”“他”等,这里可译为“我”,即“遣归我”。

第二部分:发展(从“府吏得闻之”至“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焦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再把兰芝接回来,这部分分写三项内容。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劝兰芝先委屈回娘家,抱有重新团聚的幻想。

应注意的词语和读音:

ì

“未为久”:不算是很久。“行”:xng,行为。“致不厚”:致,使得;不厚,不爱。“何乃太区过”:“乃”,这样,如此;“区区”:愚拙,固执。“自专由”:由自己作主张。“自名秦罗敷”:“自名”,本名;“秦罗敷”,泛指一美女,不是实指。“慎莫”:千万不要,务必不要。“长跪”:直身而跪,表示庄重。“会不相从许”:“会”,应当,当然;“相”,指代性副词,你。“举言”:发言,开口。“我自不驱卿”:“自”,本。“卿但暂还家”:“但”,只。“新妇”:此处谓媳妇,不是专指新嫁娘;汉以后,称儿媳为新妇。

(2).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坚决、镇静,强忍内心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应注意的词语和读音: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合词,指“作”,劳作。“伶俜萦苦辛”:原意为孤孤单单地围着辛苦工作转,即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箱帘”:“帘”通“奁”;“箱奁”,盛衣物的箱子。“人贱物亦鄙”:鄙,低下、卑下。“不足迎后人”:“不足”,不配,不值得;“迎”迎娶。“遗(wèi)施”:赠送,此处用作名词。“于今无会因”:“于今”,从今(以后);“因”,因缘,机会。“相忘”:忘记我;“相”,指代性副词,我。“腰若流纨素”,即“腰纨素若流”:腰上的纨素带子,光彩像水一样流动。“明月珰”:明月珠做的耳坠,而不是“像明月一样的耳坠”。“阿母怒不止”:“不止”,不留止,也就是说连挽留的客气话都没有。“本自”:本是,本来。“兼”:更加上。“勤心养公姥”:“勤心”,殷勤地尽心;“养”,奉养;“公姥”,

指“姥”,婆婆。“好自相扶将”:“相扶将”,扶侍她。“莫相忘”:不要忘记我。

(3).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分手时依依不舍。

应注意的词语和读音: “誓不相隔卿”:“隔”,绝;意为发誓不和你断绝恩爱。“君既若见录”:“若”,如此,这样;“见录”,记着我;意为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见”,也是指代性副词,这里可译为“我”。指代性副词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相”,在本文中屡屡出现;一个是“见”,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常用的如“见教”“见谅”等。“恐不任我意”:“任”,听,凭。“逆以煎我怀”:“逆”,料想,逆料;“以”,而;意为“想到将来,心如煎熬。”“劳劳”:忧愁感伤的样子。

(4)说明,因本诗篇幅较长,同时较为通俗易读,所以在此不做今译。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到娘家之后的遭遇。写了三项内容。

1. 开始,母亲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说,终于体谅了女儿的处境。 2. 但哥哥坚决不答应,逼妹妹改嫁。 3. 府君家为婚事而铺张、忙碌。 应注意的词语和注音: 断肠。“便(pian)言”:会说话;“便”,敏捷。“令才”:美才;“令”,美。“府吏见丁宁”:府吏叮咛我;“见”,指代性副词,前已见“君既若见录”中之“见”,用法与此相同。“结誓”:订下誓言。“始适还家门”:始,刚刚,不久;适,出嫁。“岂合令郎君”:“合”,配得上;“令郎君”,犹言“贵公子”。“幸可广问讯”:幸,希望。“不得便相许”:不能马上就答应你。“直说”: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老姥岂敢言”:“老姥”,老妇;“岂敢言”,怎

ng 敢对她去提亲呢。“怅然”:愤恨烦恼的样子,与现在“怅然”(失意)用法不同。“举言”:犹“扬言”“高声”。“作计何不量”:“作计”,打主意;量,liá,思量,考虑。“郎君”:贵家子弟的通称。“足以荣汝身”:“荣”,使……荣。“处分适兄意”:“处分”,处理,处置;“适”,随,顺,依照。“自任专”:凭自己作主;“任”,听凭;“自专”,自作主张。“渠会”:与他相见;“渠”,他。“相许和”:应许这件事。“便利”:就宜于。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至“自挂东南枝”,兰芝与仲卿双双殉情。 应注意的词语和注音:

“愁思(sì)”:“思”,心情,情绪;“愁思”在这里作动词用,即“郁nng 积着哀愁”。“摧藏(zà)”:摧折心肝;“藏”,即脏腑。“蹑履相逢迎”:穿上鞋迎接他。“不可量(liá)”:“量”,估量。“父母”“弟兄”:都是偏义复合词,单指“母”与“兄”。“一时”:短时间。“日胜贵”:“日”,一天天,作状语;“胜”,指生活好;“贵”,指地位高;“胜贵”,在这里作动词用,即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千万”:无论如何。“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这几句是比兴手法,喻将有不幸的事发

生。“四体”:四肢,在这里指身体。“零泪”:断断续续的眼泪。“渐见愁煎迫”:逐渐被忧愁煎熬逼迫;“见”,被。“举身赴清池”:“举身”,犹言纵身一跳。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应注意的词语和注音: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这是互文,即东西左右到处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也是互文,即枝枝叶叶覆盖交通;“交通”,即枝叶连在一起,不易分开。“自名”:其名。“多谢”:再三嘱告。“戒之慎勿忘”:“戒”,本意是戒备,此处引申为“牢牢紧记”。

4.人物形象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压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她知道婆婆是故意要驱逐她,所以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临离别焦家前,“起严装”,而不是哭哭啼啼,都表现了她的坚强、持重、自尊。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表现有教养,不亢不卑,不失态。对阿兄的逼婚,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对仲卿,一面忠于爱情,一面道出“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最后投水而死。

焦仲卿:忠于爱情,但受封建孝道影响,忍辱负重,消极反抗。但他深爱兰芝,孝道与爱情不能两全时,也敢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对母亲的回心转意还抱有一定幻想,不得已与兰芝暂别,又对兰芝说“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当知道接兰芝回家的希望成为泡影后,仲卿的反抗性格达到高潮,不顾母亲的劝诱,自缢庭树。

焦母:是一个极端蛮横不讲道理的封建家长代表,对仲卿与兰芝的坚贞爱情,毫无同情之心,一意专行。对仲卿,一面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己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面又软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直到仲卿决心殉情时,还一再用“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一套来敷衍他,毫无收回成命之意。这都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残酷丑恶本质。

刘兄:性格暴虐,趋炎附势。“作计何不量”,是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可见其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嘴脸。“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下的是逐客令,是一副典型的市侩嘴脸。

5.人物对话各具特点,合乎各人身份,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点。从上面的人物分析即可看得清清楚楚。

6.铺陈排比的表现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突出的有下面几处:①开头“十三能织素……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按时间顺序,突出兰芝的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②是兰芝离开刘家时的打扮,着意描写她的美,从而更让人加深对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的憎恨。③太守家办喜事豪华排场,显出了兰芝不为富贵所动,也强化了悲剧性。

7.起兴和尾声 开头两句是起兴。兴句为全诗罩上悲剧气氛,结尾用浪漫主义手法起警戒后人的作用。

[作业]完成质量检测中本课的练习。 [课后手记]

第三课时

A.课时安排:2001年8月27日共4课时之三。No.10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古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历史地位、影响、民歌气息、抒情意味);诗的鉴赏。

2.思想教育目标:古代人们的感情方式与今人的比较。3.能力培养目标:诗歌的欣赏方法。 C.教学重点:乐府诗的鉴赏。 D.教学难点:诗歌的欣赏方法。

E.教学方法: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F.教具使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 G.课堂教学设计:

1. 背诵《离骚》(节选)最后六节(从“悔相道之不察兮”到结束)。 2. 背诵“鸡鸣外欲曙”至“精妙世无双”。

3. 以上背诵的这一段,如此渲染铺陈有什么作用?

4. 这首诗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试分析下边几段人物语言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①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② 府吏长跪告:“伏难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孑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③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④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参考答案:3.①细致地刻画了刘兰芝的复杂心理。如“事事四五通”就写出了她的心烦意乱。②写出了刘兰芝的坚强刚毅性格,自请回家本出无奈,以此精心装束表示自己的反抗,不显露灰暗情态。③“精妙世无双”等句,客观上起到了揭露封建家长制罪恶的作用。)

4.①自请被遣,实出无奈,“不堪”表示忍无可忍,说明刘兰芝处事果决。②“终老”表示自己忠于爱情,表现了反抗精神。心情是愤恨而痛苦的。“何敢助妇语”,则表现了封建家长的专横、威协,性格鲜明。③表现了刘兰芝对事情不可逆转的深刻认识。④表现了刘兰芝的孝顺、善良、谨遵妇道及内心的极度痛苦。

[作业]完成大本作业。背诵。 [课后手记]

第四课时.知识落实与能力迁移

A.课时安排:2001年8月29日共4课时之四。No.11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古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历史地位、影响、民歌气息、抒情意味);诗的鉴赏。

2.思想教育目标:古代人们的感情方式与今人的比较。3.能力培养目标:诗歌的欣赏方法。 C.教学重点:乐府诗的鉴赏。

D.教学难点:诗歌的欣赏方法。

E.教学方法: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F.教具使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 G.课堂教学设计:

1. 秦汉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构叫_________。它们所采集的诗歌称为_________。初中学过宋人郭茂倩编辑的《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一诗,还学过北朝民歌《__________》和《_________》。

《孔雀东南飞》是从南朝徐陵编辑的《__________》一书中选来的,原题为《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________的民间__________事。

2. 选出下列词语中音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兰皋(gāo):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

离尤(yóu):离开罪责。 B. 可怜(lián):值得同情。

纷纭(yún):麻烦。 C. 伶俜(pīng):孤单的样子。

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 D. 扶将(jiàng):服侍。

见录(lù):记着我。

3. 解释下边的“相”字

A.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悔相道之不察兮。()

C.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儿已薄禄相。() E.会不相从许。() F.还必相迎取。() G.久久莫相忘。() H.好自相扶将。() J.嬉戏莫相忘。()

4.下面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高尚品德和情怀 ①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③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此为常, 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⑤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回答问题:

①“长太息”与“叹息”有何不同?“民生”是否可译为“民众的生计”?

②“怨灵修之浩荡”句中的“浩荡”一词与“皇恩浩荡”的“浩荡”是否同义?

③“芳与泽共杂糅兮”,这里的“芳”与“泽”是否指同一类事物?

6.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从下列备选项中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来。

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 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B.掠C.袭D.拂答() ②A.落B.圆C.明D.上答() ③A.傍B.依C.横D.到答() ④A.声B.有C.几D.一答()

7.《人间词语》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下列诗句中类似“闹”字的诗眼在哪里?选出全对的一组。()

①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②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山字一行。 ③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①绮②翻③破④引 B.①着②点③弄④排 C.①绮②点③破④引 D.①着②翻③弄④排 [思路点拨] 1.乐府乐府诗乐府诗集陌上桑敕勒歌木兰诗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早叙事

2.C 3.A.互相B.观察,选择C.帮助D.相貌E.你F.你G.我H.她J.我 4.①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②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③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④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⑤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5.①长太息,也是叹息,但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长且大的叹息吁气的动作,更表现忧患的深重。

“民生”依课本可以讲成“民众生计、生活”,这种讲法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还有另一种见解,即“民生”是泛指人生,其中也包括作者自己,这样其意思就是作者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了。

②两句中的“浩荡”词义不同一贬一褒。前者“浩荡”是贬义,本指水势浩大,这里引申为放纵自恣,反复无常不知深思熟虑,犹如荒唐胡涂,这是对怀王的指责和忧虑,与下句诗义恰好相合;后者则是用其本义,比喻皇恩的深厚浩大无边,完全是溢美之辞。可见,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其意义往往不同。

③“芳”是香气,比喻君子的品德操守芳洁,而“泽”却不是“润泽”之义,也非指“玉泽之质”,这里是指“垢泽”比喻小人污秽者,所以两者非指同类事物,从诗句中也可看出,同是美好之物怎能“杂糅”呢?

6.①D②A③C④D 7.B [作业]完成《汉魏晋五言诗三首》预习练习。 [课后手记]

《孔雀东南飞教学课件.doc》
孔雀东南飞教学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