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说课稿范文表格

2022-10-31 来源:教学课件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说课稿表格

表格制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word文字处理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之一,它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是人们利用电脑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表格制作是在word排版中继文章排版之后的第二部分,在技能鉴定中占了较大的比分.而且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排版的基础上进行,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制作表格 (规则表格与不规则表格)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表格的插入,表格结构的修改,表格的排版。

教学难点:表格结构的修改 排版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通过展示表格提出任务,在实际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逐渐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讲授法:由教师讲解表格的基本组成,绘制表格的一般方法。在讲授的过程中呈现教学内容。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教学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

演示法:配合讲授法演示表格制作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操作过程。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练习法:本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表格的技能。技能学习,一旦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就要转入练习阶段。

2、说学习方法

通过讲授、演示、练习,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认真听课,利用已学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课堂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以表格的实际应用性吸引学生

展示制作美观的表格两幅:个人简历表 课程表,点出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给出本节课任务。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思考得出表格的组成部分,由教师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也正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第一个问题。

2、讲述新课,以一张表格的具体制作来引导学生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重点,包括难点问题的处理。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与

演示法相结合。首先由教师给出表格制作的一般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制作表

格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再结合一个具体实例来一步步完成表格的制作。这里所用教学时间大约为30分钟,

(1)表格的组成

我们可以看出一张完整的表格由表头和表格体组成。表格体由一系列彼 此相连的小方框组成,每个方框均称为“单元格”。单元格中可以填入文字、数字和图形等数据信息。一系列的横向排列的单元格叫行,纵向排列的单元格叫列。

(2)向学生介绍制作表格的一般步骤: 01. 插入表格 02. 编辑表格结构 03. 输入表格内容 04. 排版 05. 输入表头

我们在做一张表格的时候一般采用这种步骤,但是其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穿插进行。 (3)以一张表格为例,介绍表格的制作. 第一步:插入表格

方法一: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用拖动鼠标的方法选择所需

的行列。

方法二:通过“表格/插入/表格”菜单命令来确定表格的行列数。

方法三:通过“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工具按钮来制作所需

的表格。

第二步:调整行高与列宽

引导学生分析表的特点,得出表格的第一列特别宽,其余各列宽度一致。向学生介绍调整列宽的方法:将鼠标移到所在列的纵线上,当鼠标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拖动出现纵虚线,松开鼠标后,该列的纵线就移到了虚线位置,即可调整表格的列宽。 其余各列难道还是用鼠标拖拉来实现吗?手动拖拉能做到各列一致吗?有没有其它更简便更准确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也能使学生更关注接下来要讲的“自动调整”功能:选择其余各列(不要将后面的段落标记选进去),选择“表格”菜单中的“自动调整”,在级联的菜单里面选择平均分布各列。

对行高的调整也是如此。

第三步:合并(拆分)单元格

继续引导学生去发现单元格与单元格之间的区别。有的单元格的行高是其余行高的两倍,有的单元格的列宽是其余列宽的两倍或是三倍。这个区别可以通过合并(拆分)单元格来实现: 选中要合并的两个或多个单元格(拆分的某个单元格),选择“表格”菜单上的“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命令。

第四步:输入表格内容:表结构定好之后,就可以输入表格的内容。

第五步:排版:引导学生去发现目前成形的表格,除表头外与样本中的表格还有什么区别。发现样本中的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是居中的,而现在制作成的表格没有居中;样本表格是有边框的,现在制作成的表格没有。所以要对表格体进行排版。首先使单元格中的内容居中。居中分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分别介绍其

方法并演示。其次是边框设置。在边框的设置中着重要介绍几种边框选项的区别和效果。

最后进行表头的排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表头的字体,字号,粗细,加哪种下划线。

四、课堂练习:通过学生亲历表格的制作过程体会制作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写出插入表格的几种方法

2、如何使单元格中的文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居中对齐。

3、上机练习:(1)本班课程表 (2)个人简历表篇2:插入表格说课稿

《横竖天地》——插入表格说课稿

教材分析: 《插入表格》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中的第11课,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表格菜单插入指定行数和列数的表格,并对其进行完善和美化,从而完成交通状况调查表的制作任务,为以后提出word高层次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大约保持20分钟左右,而且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和探知欲。

教学目标: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以《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学会利用表格菜单来插入表格,掌握合并单元格、在表格内输入汉字、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方法。

2、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制作表格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认识表格一些常用名词,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

难点:掌握合并单元格、在表格内输入汉字、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

方法。

教法学法

教师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过程,使他们乐于学习;布置“小小交通调查员”活动,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想学;给予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组织小组协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使他们会学;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采用分层互补教学的方法,重点指导操作在困难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学生一人一机,网络互通,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两份成绩单,通过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份是文字叙述,一份是表格。你们注意区分,然后回答出哪份的表现形式比较好?优势在哪里?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是表格。在回答表格优势的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提出问题:既然用表格可以有这样多的好处,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都应用了表格?学生举出许多案例后,本节课我们要帮助聪聪制作一个交通标志统计图表(如图11.1),你们有信心帮他完成吗?

二、新授

任务一:插入表格

(1)认识表格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认识表格”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些关于表格的基本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形式下,较快的掌握所学知识,最后通过抢答赛的形式巩固这部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插入表格

走在大街上你知识哪些交通标志?通过帮聪聪制作这份《交通标志统计表》,以后就要注意这些交通标志。老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时激发社会责任感和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

②教师出示表格,师生共同讨论此表格的行数、列数。然后请学生参照p31,自己学习“插入表格”的方法。教师询问自学结果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③信息反馈:学生汇报自学成果。中等学生说说制作《交通标志统计表》的具体步骤,优等生补充,差等生在教师机上向同学们演示。争取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还体现了分层互补教学的优势。

任务二:合并单元格

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常会根据需要将几个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单元格,比如将第1行第1列的单元格和第2行第1列单元格合并,该怎

么做呢?教师抛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最终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任务三:输入文字

鉴于学生已经会在空白文档中输入文字,教师可让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实践总结出具体办法,可用鼠标、键盘来实现光标在单元格内的跳转,再而比较出相对简便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学习不止、探究不止。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业:制作一张本班的《课程表》

板书设计: 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份资料,通过对比使学生知道表格的优点是醒目、明确、便于查找和比较。

(2)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表格,然后再带他们到米琪俱乐部里看看米琪提供的其它各类表格,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2 欣赏导入,讲授新课

交通状况调查表

对象 职业 交通工具 每天在路上的时间 感觉交通拥挤吗?

自己

妈妈

爸爸

②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讨论此表格的行数和列数后,请学生参照书中“插入表格”的具体步骤,自主学习。篇3:制作word表格说课稿

《word表格操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湖南常德的计算机教师蒋群艳,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说课的题目是《word表格操作》,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对本次课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陈建军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5章第3节的内容,从教材地位上来看,它是word 2007软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表格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说实用性很强。我将制作求职简历作为本次课的终极目标,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对表格知识进行了一些取舍,通过分层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最终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操作方法。本次课也为下一节《图文混排》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章前两节的内容,有一定的文字处理基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实践,讨厌理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针对整个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 2.能根据实际需要修饰表格。

(2)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以上三维教学目标,从整个教学内容来看本次课需要突出的教学重点是:表格创建、编辑与修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表格编辑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以及如何把表格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一次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部分我采用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在介绍表格的相关操作时,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实训目标,并采用多元激励的评价方法来完善课堂,充分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实训教学特色。我将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学法:

大家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本次课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课共两学时,我将本次课划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并将不同的教学手段应用其中,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约5分钟;教师演示讲解,理清思路约15分钟;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约60分钟;成果展示,课堂评价约10分钟。

(一)首先我通过创设职业情境,引出课题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始的导入环节, 我先向学生展示一组招聘会现场的火热求职画面,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求职者手中都拿着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想让学生体会到求职简历的重要性,引出本次课题,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接下来我将两种不同形式的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看,一种是文字形式,一种是表格形式,,并向学生提问: 这两种形式哪种更直观、有条理呢?通过对比让学生对表格的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接下来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的表格,并让学生欣赏我收集的表格实例,仔细观察这些表格的形态和特点,通过以上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二)教师演示

接下来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向学生演示创建表格的三种方法。演示法简单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第一种方法是快速创建,用拖动鼠标的方法来创建表格,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最多只能创建8行10列的表格。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插入表格”按钮、输入行列数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灵活,对行列数没有限制,是我们创建表格最常用的方法,建议选用这种方法来创建表格。第三种方法:用“绘制表格”按钮来绘制表格,这种方法灵活随意,但适合有绘画功底的人,可以辅助使用。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听完老师讲解后,学生已经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进入到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环节,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为了遵循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我采用分层拓展、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任务驱动。首先,我选择了一个最基本的表格实例“班级值日表”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个任务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速度争夺赛”,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并获得智慧勋章一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一创建班级值日表圆满完成。 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来创建一个带有斜线表头的学生成绩表,这个任务比任务一稍复杂一些,包含的知识点是绘制斜线表头,我们来玩一个“找找看”的小游戏,看谁能最快找出“绘制斜线表头”按钮,最先找出的同学举手示意,并让他作为其他同学的小老师上台演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起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将学生分成3人一组,小组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成绩表。最先完成的小组每个成员颁发智慧勋章一枚,以鼓舞士气。

至此,任务二创建学生成绩表基本完成。

(四)合作探究,终极挑战

接下来我们再增加一点难度,进行任务三复杂表格“求职简历”的制作。这个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比如编辑表格中的“合并拆分单元格、单元格高度宽度的设置、单元格内的文字对齐方式、文字方向”,修饰表格中的“行高列宽、边框与底纹的设置”等,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本任务的技术难点是:单元格的合并与拆 分、表格行高列宽的设置以及边框和底纹的设置,这些也是本次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有些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让有疑问的小组提出问题,请已经找到操作方法的小组同学去指导他们,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相互协作,这样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解决了不少难题。

此外,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准备有“神奇魔盒”,里面放有本次课的分布图解、教学视频和大量求职简历模板,以供学生随时求助并触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个性化求职简历。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当遇到所有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及时演示讲解,帮助学生解答难题,通过以上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五)成果展示,体验成功是本次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将求职简历制作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上进行展示,每组作品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共同选出每组最优秀的作品进行打印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至此已经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进入到课堂评价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本次课教学的满意程度,我特制作了一张课堂效果评价表,通过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等让学生能够对本次课进行查漏补缺,找到自身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这张课堂教学评价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情况十分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在掌握本次课的基础上表格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给学生布置了如图所示的课后作业:“付款审批单”,因为这个表格几乎涵盖了表格操作这一节中的所有知识点,试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下面我说一下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反思本次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并采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分层教学法,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围绕任务操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本次课全部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篇4:使用word制作表格说课稿

《使用word制作表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长春公关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孙慧霞,我说课的题目是使用word制作表格,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说明本课。

一、说教材:

1、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使用word制作表格这一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第4章第4节,它是word 2003软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对表格知识进行了一些取舍并与我校德育科研课题感恩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表格知识制作感恩实践记录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渗透了德育理念。通过任务引领,拓展的方法,最终让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本堂课的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章节图文表排版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整个教学内容我确立了三个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创建表格、编辑表格以及对表格修饰的操作方法

(2)我把能力目标确定为: 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通过表格知识的学习进行知识迁移后形成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a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感恩的德育渗透

3、教学重点:

从整个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表格的创建、编辑与修饰的方法

4、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表格编辑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其实本堂课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把表格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下面我说一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

对于一堂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部分采用了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介绍表格的相关操作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采用对任务进行分层扩展法,完成实际训练。在最后,我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激励学生,我试图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说一下学法:

大家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建构有效的课堂,本堂课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团结协作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下面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首先我通过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始的导入环节, 先向学生展示两个材料,分别是文字形式和表格形式的感恩实践记录表,并向学生设问: 这两种形式哪种更直观、清楚呢?通过对比让学生对表格的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接下来让学生欣赏我为学生们收集的表格实例,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表格?通过以上对比和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的课题

(二)在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

接下来我以感恩实践表为例介绍表格的制作方法,进入到任务驱动学习环节,通过分析,我和同学们把制作感恩实践表的过程细化为3个任务,依次为创建表格,表格的编辑,表格的修饰

有了基本表格,如何进行编辑呢,就进入到任务2:编辑表格: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互帮互助来完成,这个任务涉及到知识点较多如:表格的行高列宽、单元格的拆分合并,表格斜线表头的设置等,这些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有些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让有疑问的小组提出问题,请已经找到操作方法的小组同学去指导他们,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相互协作.这样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解决了不少难题,当所有同学都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再进行演示讲解。通过以上方法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接下就是如何对表格进行美化,进入到任务三修饰表格:这个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表格的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我主要采取学生演示,自学汇报的方法,让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作为小老师的角色分别到台前为其它同学讲解,通过自学汇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通过整个任务驱动环节,学生完成了表格知识的学习。

(三)完成任务,落实技能

当所有小组都没有疑难之后,我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制作本堂课的基本任务感恩实践记录表,从而落实表格操作的技能。

(四)任务拓展,分层提高

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出新课改,根据学生差异性的不同,我又根据难易程序设计了任务拓展,分层提高这个环节,我为学生准备了4个选做表格:分别是公关学校作息时间表,个人简历 表、电脑装机配置单、冬奥会奖牌榜、,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任选其一,进行制作,并鼓励学生在样表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通过任务拓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再一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作品展示,体验成功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将作品制作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上进行展示,每组作品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共同选出每组最优秀的作品,进行现场打印,被选中的同学纷纷上台进行讲解,争夺最佳作品奖,作品将被粘到学校作品展示栏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品成就感。

(六)鼓励表扬, 多元评价

在老师点评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法,除了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外,我对学习表现积极主动、操作技能熟练的学生给予赞赏性评价;对于基础较差,但操作过程认真规范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方法独特作品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性评价(如台前展示,现场打印,操行评定学习加分等)

(七)课堂总结,日积月累

在总结环节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再加以补充,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积累卡”的填写,使学生即回顾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又达到了日积月累的目的。

(八)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我依然设计了4个选做内容:分别设定为:班级值日生表、班委会成员表、学生值岗表、2011年的日历表。试图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追求简单,清楚,提纲锲领

六、课件:

我还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以方便学生自学,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的详细内容:在课件中分别列举了任务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资源,课件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还给出了表格制作的相应方法和技巧,以方便学生自主探究。

六、下面我说一下教学反思:

大家常说:做中教是真教,做中学是真学,反思本堂,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围绕任务操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篇5:编辑表格说课稿

编辑表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固镇县濠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仲莉莉,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编

辑表格》,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我说课的内容。说教材, 说学生,说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说学法,课时安排,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安徽省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零起点)第一册第四

章第4单元第2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创建表格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修饰学会对表格进行一定的编辑,使表格更加美观、大方。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编辑,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

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由于表格在生活中的使用机会比较多,它是文字处理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

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由此可见,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 的后续学习。

二、说学生:

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

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

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学会对表格进行编辑,如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等。

(2)学会对表格进行完善,如设置行高和列宽、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

2、能力目标: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windows的相关操作,基本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图片处理

等操作,也初步学习了简单word表格的创建,在这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表格的设计水平,做出自己满意的表格。

3、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教学重点: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

教学难点:单元格合并调整、修饰。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学生已经熟悉了word的基本操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用纸和笔绘制表格,故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课件演示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入手来寻找用计算机这样的媒介来制作表格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

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学法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有时间的同学完成本组的任务基础上还尝试去做参考资料的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六、说教学环境与课时安排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软件word、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5分钟)。

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5分钟)

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份课程表样例给学生看。让学生和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对比一下,两个表格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一个设计更合理一些?同学们会发现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的行高和列宽不适合文字的大小而且表格中的文字也不对齐。那么我们可以调整吗?怎样调整?在教师的启发下,在一个个疑问中,引出本课课题---编辑表格,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

第三步 自学尝试(20分钟)

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操作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所以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1)如何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完成任务1)

(2) 如何调整行高列宽?(完成任务2)

(3) 如何设置文字对齐方式,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 (完成

任务3)

要求学生相互研究,共同尝试操作。

教师行间查视,及时给予指导。

第四步:反馈(5分钟)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 同时教师归结操作注意点:

①设置表格文字格式,要先选中单元格。

②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还可以在表格属性中设置表格

的行高和列宽。

第五步、作品展示,经验交流与总结。(5分钟) 1.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教师机展示一下总结的作品与具体操作技能和方

法。 2.

八、布置作业

课本123页,实践创新1,2两题是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提出学习向导,由学生来完成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补充做学生的引路人。 2.加强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思想方法与经验。 教师点评,互评、学生自评,提出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做出评价。

推荐第2篇:Excel表格制作说课稿

《Excel表格制作》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本次教学设计的题目是《Excel表格制作》。

本节课设计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环节。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第四章第二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达到能熟练运用Excel创建电子表格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特点及已有的认知水平,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工作表基本的编辑操作;学会利用Excel制作电子表格。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重点、难点

根据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重点:合并单元格 制作斜线表头 难点:制作斜线表头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基础薄弱,注意力不集中;乐于探究,但不善于总结;同时学生对上机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基于以上思考,我决定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采用如下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提问启示法、归纳总结法。

2、学法

为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本节课鼓励学生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三种: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小组竞赛法。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准备、情景导入、新课讲解、练习设计、归纳总结、作业布置。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为A、B、C、D四组,根据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并记录学生成绩。

2、情景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班主任拿出一张手写课程表要求张三用电子表格做出一份,可是由于学习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讲,张三没能完成任务。这节课就请大家帮助张三完成班主任交给的任务吧!

根据以前学习的Word和Excel知识以及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思考制作这张课程表时会遇到哪些问题?

通过思考、交流及教师提示,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找出绘制这张课程表会遇到的问题,并记录小组的成绩。

3、新课讲解

针对遇到的问题,将本节任务分解成四个部分,分别是数据对齐及标题居中,设置表格边框,设置字体格式以及制作斜线表头。

4、练习设计

根据重、难点问题,将以下题目作为本节课堂练习的题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练习。并通过综合小组成员成绩的方法,记录每个小组的成绩。

5、归纳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了哪些知识,并与课本内容比较,加深记忆,对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补充。

6、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制作表现四个小组成员及成绩的记录表,并选代表讲解各组表格的设计思路。

这个题目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并为下节课学习图表制作奠定基础。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采用上机学习的方式,利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节知识与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重点难点,能够进行简单表格设计绘制。但是个别学生不善于思考,设计表格没有条理,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3篇:表格信息加工图形化说课稿[材料]

“表格信息加工—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说课稿

内科大附中

常万兵

我说课的课题是: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二部分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主要分四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二部分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该节内容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数据的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图形化处理分析,是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重要内容。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划分章节,每章的前言都各描述了本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关系,虽然很短,但有助于我们掌握整章内容的主旨。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为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表格数据图形化对于数据表达的意义 掌握在EXCEL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理解三种图表即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表示数据的优势,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图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数据图形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理解数据图形化对数据分析,揭示事物特征、规律与本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在EXCEL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2.三种图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在EXCEL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2.根据不同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图表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倡导探究性学习,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二、说教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我采用了讲练结合法、提问、讨论和演示教学法,教学应用了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的练习任务,获取知识;同时避免出现学生只重视操作而忽略了技术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还尽量设问,让学生思考不同图表之间的特点及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事物特征、规律和本质的意义。

三、说学法

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使用excel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为是比赛课,我对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而教材是统一的,为了在教学中兼顾到每个学生,我设计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完成任务。通过课堂提问,实际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了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使学生形成了对表格数据图形化的理性认识。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从而能够吸取他人之长处补己之短,培养多元化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人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几个方面来完成。具体为如下: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现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相关联的信息。信息反应了客观事物的状态,为了更好具体描述事物的特性,我们会运用大量的数据。 例如:提到“人”就会用到年龄、身高、与体重等等。 问:描述我们班集,同学们会想到那些数据?

同时生活中,我们为了对某些事物有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会运用到图形图片资料,我们看一段视频。我们可以体会到图形图片信息的直观性的特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EXCEL电子表格可以进行大量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为了让这些数据更直观、更容易分析,我们可以将表格数据图形化。

2.新授

认识图表

图表结构(为学生展示制作好的图表,依次指出每部分的位置和名称)

图表区:是整个图表的背景区域,包括所有的数据信息以及图表辅助的说明信息。 绘图区:是图表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数据系列和网格线

图表标题:是图表的名称,是用来说明图表主题的说明性文字

图例:用来表示图表中各个数据系列的名称或者分类而指定的颜色或图案

数值轴:根据工作表中数据的大小来自定义数据的单位长度,它是用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坐标轴 分类轴:用来表示图表中需要比较的各个对象

数据系列:根据用户指定的图表类型以系列的方式显示在图表中的可视化数据 网格线:包括主要网格线和次要网格线 几种常见图表的种类

EXCEL中提供了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图表。根据实际需要创建合适的图表。

A.柱形图

由一系列垂直条组成,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体现不同数目之间的比较 思考:书中76页,反映各种品牌的销售业绩所占的份额,适合用柱形图表吗? B.饼图

在比较几个数据在其形成的总和中所占百分比时最有用。整个饼代表总和,每一个数用一个契形或薄片代表。

C.折线图

用来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清楚地表现出事物发展的趋势。

创建图表:

第一步:选择要包含在统计图中的单元格数据

第二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这个对话框列出了EXCEL中可以建立的所有图表类型,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一个。

第三步:单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源数据”对话框。在“数据区域”中选择包含在图表中的所有数据单元格所在的范围

第四步:单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图表的标题和坐标轴的说明文字

第五步:单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选择图表的位置,然后单击“完成”即会看到完整的图表。

扩展知识:图表中每个元素如字体、颜色、位置等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设置,方法是在需要修改的对象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格式”命令,进行设置。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

在EXCEL中创建书第73页表格并选择合适图表类型将其图形化 书中第78页资料任选其一,创建表格并图形化

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通过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能够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提醒学生注意多元化处理信息。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指正。

推荐第4篇:《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说课稿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高中版第二册第11章第5节《数据图表》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能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图表的制作是本节课的基础,制作好图表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分析和应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依据,所以确定为重点。

难点: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

2)运用有效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通常会在数据源选择、图表修改上遇到问题,以及不会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所以确定它们为难点。

二、说教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先学后教,“兵”教“兵”

先学,就是让学生自学,尝试独立操作;后教,是根据学生自学效果,教师进行精讲、点评,并尽量让学生去“教”;“兵”教“兵”,就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自学得较好的学生操作给其他学生看,通过示范,在学生间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达到共同进步。

2.任务驱动法

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初步了解后,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3.提问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三、说学法

我所教的高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浓厚兴趣,学习态度认真,肯学敢问,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也有个别学生遇到难题不肯思考寻求方法解决问题。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指导他们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示范促进法

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他们碰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让自学学得好的学生做示范操作,教师单纯的教变成学生间的学,并形成全体学生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角色扮演法

结合任务驱动的教法,让学生充当小教师、决策者等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3.探究法

对于每个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尝试操作,自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展示,显示两幅XX年印度洋海啸前后同一个地区的图片,通过比较,直接可以看出灾情严重,震撼每个同学。

继续展示,显示与海啸事件有关的三组数据,窗口左侧为表格形式,右侧为图表形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左、右两侧,哪个能更直观、美观的反映问题,通过对比,很明显可以看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更能让人理解。那么这样的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新问题自然就出来了。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2.鼓励自学,掌握图表作用

该环节是学习表格数据图表化的基础,因为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不同情况,学生要先弄清每种图表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图表。高中学生有自学能力,所以采用的方法是自学法。

自学后提问如下:

1)要生成“海啸中各国死亡人口比例图”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2)要生成“历年来印尼旅游的人口增长趋势”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通过这样的问题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选择图表类型。

3.角色扮演,任务驱动

在该环节采用四个任务。任务一,将“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表”生成柱状图,并加标题。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生成饼图,显示泰国人与外国人死亡人口比例。从所占比例能发现什么问题?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任务三,将历年来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数做成折线图,从折线图中两处人数明显减少的位置,是否可以试探找找原因。目的是熟练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任务四,典型地震发生的农历日期与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的关系,将之做成Xy散点图,从散点分布情况,会得出什么结论?这个任务注重实践应用,将学到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用于实践。这四个任务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一般方法到实践应用。

下面逐个说明任务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各任务来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

任务一,根据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制作柱状图,并加标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命令。让学生试探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让学生留心两个问题,其一,图表向导有几个步骤?其二,图表标题怎样设置?

学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两个问题,但是制作的图表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如何让学生弄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电子教室,将某个学生具有典型问题的图表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学生提出图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修改意见,采集学生集体智慧,完成图表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帮助修改图表的很多方面,如有的同学指出加上X轴y轴标志,还有的同学指出图表的大小和位置不能遮住表格数据,还有的指出加上数据标志等,更有些同学提出将图表区加上图案或设置字体等,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加以肯定;另外还会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精讲,例如:某位同学做出的图表是空的,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如何选择数据源。还有的同学不会在已有的图表的基础上修改,只会删掉图表,从头做,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利用鼠标右键选择命令修改图表。

这种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全部投入学习讨论中,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及修改方法。

但这个任务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初步学会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设置了任务二。

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制作成饼图,并显示所占比例。

该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图表中蕴含的含义,为什么在泰国死亡者中,泰国人只占20%,外国人却占了80%?从数据所占比例说明泰国是旅游国家,外国死亡者主要是游客。通过简单的分析,让学生知道,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问题。

该任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其蕴含的信息。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解决。

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将印尼历年外国旅游人数做成折线图,并添加趋势线,分析其中两个低谷期游客明显下降的原因。

学生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做出的图表又对又快。提示学生在折线处单击鼠标右键添加趋势线,这个任务的设置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进一步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炼数据反映的问题。这个任务进一步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学生学科整合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设置任务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四,学以致用,提供一个综合的例子,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图表,而且能够从图表中得出相关的结论。

提供的表格数据是典型地震发生的农历日期,其中一列数据是用1或0,1表示发生地震日期在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前后4天范围内,0则表示不在这个范围内。根据这列数据制作Xy散点图,根据散点分布,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后,结合地理学科中天体的运行规律进一步解释这个结论。这个任务,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还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

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个环节不容忽视,我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学生对自己所学与课本各知识点一一对照,从中体验到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搜集身边的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地理、政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点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石立纲

推荐第5篇:使用Word制作表格说课稿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使用Word制作表格》说课稿

灵宝市豫灵镇杨家小学:王江涛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灵宝市豫灵镇杨家小学的王江涛,我说课的题目是使用Word制作表格,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说明本课。

一、说教材:

1、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使用Word制作表格这一内容选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材第十二课,它是Word 2003软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本堂课的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节修饰课程表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整个教学内容我确立了三个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创建表格、编辑表格的操作方法 (2)我把能力目标确定为:

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通过表格知识的学习进行知识迁移后形成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A.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点:

从整个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表格的创建、编辑的方法。

4、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表格编辑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其实本堂课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把表格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下面我说一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

对于一堂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部分采用了对比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介绍表格的相关操作 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采用对任务进行分层扩展法,完成实际训练。在最后,我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激励学生,我试图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说一下学法:

大家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建构有效的课堂,本堂课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团结协作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下面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始的导入环节, 先向学生展示两个材料,分别是文字形式和表格形式的感恩实践记录表,并向学生设问: 这两种形式哪种更直观、清楚呢?通过对比让学生对表格的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接下来让学生欣赏我为学生们收集的表格实例,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表格?通过以上对比和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的课题。

(二)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这一环节

接下来我以我国奥运金牌汇总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表格,让学生对表格有初步了解。然后介绍表格的制作方法,进入到任务驱动学习环节,通过分析,我把制作课程表的过程细化为2个任务,依次为创建表格和编辑表格。

首先我们来完成任务一创建表格:因为创建表格这个任务,知识点比较简单,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方法来学习, 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提示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创建表格的三种方法,即菜单方式、工具栏按钮方式和手动绘制。

有了基本表格,如何进行编辑呢,就进入到任务2:编辑表格:这个任务涉及到知识点较多如:表格的行高列宽、单元格的拆分合并,表格斜线表头的设置等,这些是下节课修饰课程表一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文字录入和单元格对齐方式的学习,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这时让有疑问的小组提出问题,请已经找到操作方法的 小组去指导他们,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相互协作。这样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解决了不少难题,当所有同学都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再进行演示讲解。通过以上方法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整个任务驱动环节,学生完成了表格知识的学习。

(三)完成任务,落实技能

当所有小组都没有疑难之后,我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制作本堂课的任务课程表,从而落实表格操作的技能。

(四)作品展示,体验成功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将作品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每组作品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共同选出每组最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品成就感。

(五)鼓励表扬, 多元评价

在老师点评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法,除了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外,我对学习表现积极主动、操作技能熟练的学生给予赞赏性评价;对于基础较差,但操作过程认真规范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课堂总结,日积月累

在总结环节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再加以补充,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即回顾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日积月累的目的。

(七)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我依然设计了2个选做内容:分别设定为:班级值日生表、班委会成员表。试图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件:

我还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以方便学生自学,现在我说一下课件的详细内容:在课件中分别列举了任务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资源,课件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还给出了表格制作的相应方法和技巧,以方便学生自主探究。

五、下面我说一下教学反思:

大家常说:做中教是真教,做中学是真学,反思本堂,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围绕任务操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使用Word制作表格》

说 课 稿

灵宝市豫灵镇杨家小学

王江涛

推荐第6篇:小学信息技术《制作表格》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表格》说课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Word是我们处理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会本节内容会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在授课过程中将着重把握学生对操作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和观察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和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步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在word中建立表格。 【难点】合并单元格。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具体的做法是我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植物园内有很多植物,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园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记录。如果你是植物园工人,你会如何记录呢?)然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采用纯文字记录的植物生长档案,并且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快速找到西红柿3月20日的长势情况吗?)学生会发现纯文本信息记录的全面,但是却不能直接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记录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直观呢?)引导同学想到,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能够符合以上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制作表格》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设计意图】在本次导入,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引领本课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选取上我注意情境性、意义性、可操作性、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链,便于学生他这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环节

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承接导入的情景,利用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为任务进行教学,在学习插入表格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对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讲解横为行,竖成列,然后让学生观察我给定的表格,并且提问表格有几行几列。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的回答出“七行五列”。然后提问,如何插入一个七行五列的表格呢?引出插入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观察是操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表格才能够制作表格,通过观察为制作表格做铺垫。插入表格的操作,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操作,我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部掌握插入表格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产生有序又有效的互动,插入表格的学习。

表格插入之后,还需要制作标题,就涉及到了合并单元和的操作,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制作的表格和植物园实际应用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行,植物园是标题,是已经把单元格进行了合并的操作。以此开始进入我们合并单元格的学习。

在这个部分我将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先选中第一行的所有单元格,并且提问,大家看,选中的单元格和未选中的单元格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发现,选中的单元格的背景变成了蓝色。此时我再点击右键,让学生观察对话框并且找到合并单元格,点击,完成操作。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表格,因此我边演示边讲解,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老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操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牢固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操作,突破难点。

表格调整完成之后,我继续带领同学进行输入文字和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营造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生长小档案》的基础上,夯实知识体系,内化操作技巧。学会操作并且能够理解Word中表格制作的一般规律。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

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这样及复习了本课的操作,对于学生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环节

四、小结作业

我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后,会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并请同学们进行制作,下节上课前进行简单交流和分享。

七、板书设计 制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骤

二、单元格的合并,拆分

三、输入文字

四、调整行高和列宽

板书是一堂课的体系和内容的重要体现方式。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展示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

八、教学反思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推荐第7篇:《插入表格》教学设计 说课稿

《插入表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表格在工作和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习表格特别重要。在本课中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包括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表格的修改(宽度和高度的调整)、添加或删除表格线、插入行和列、合并单元格、表格的数据输入、表格的美化等。基于本课内容的特殊性,教学中应采用难点分散各个击破的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重点:插入表格的方法。

难点:表格的调整及美化。

二、学生分析

表格不像艺术字和剪贴画那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课件,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初次接触表格且表格的操作比较复杂,如有的学生在插入表格过程中选择行列数目时,可能由于鼠标操作不熟练会导致表格数目不合乎要求;在插入行、列时,可能会出现错行的现象;在调整行高和列宽时,在没有出现调整的光标时就拖动鼠标,还会造成不能一次成功的现象等等。为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布置学生设计课程表,设计成绩单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表格的使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掌握表格的格式设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插入表格和对表格的修改、美化,体验Word表格的强大魅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准备:Windows98或以上操作系统,Office2000办公软件。

素材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流程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主要讲授表格的认识、制作表格的方法步骤及表格的调整,以插入表格→调整表格的主线呈现。教学中,即要注意围绕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也要注意本节知识点之间的知识衔接。在教学中,由于课本对每一知识点具体操作步骤都有详细的阐述,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多上机实践,在学中用,用中学。教师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的同时,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实践、重视教学信息反馈并及时辅导。

2、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播放课件:出示各类表格让学生欣赏

2、小结表格的作用:能帮助我们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使我们能快速地了解到相关信息

3、引入课题:制作表格欣赏课件,思考:文字描述和表格哪个更直观?

根据教师老师的提问,质疑。

认 识 表 格

1、提出任务:认识表格

以“课程表”为例,什么是表格行、表格列,单元格?

2、问题:(口头练习):说说班课程表这个表是几行几列?多少个单元格的表格?

3、小结

汇报交流、学生回答口头练习。

制 作 表 格

1、演示、讲解表格的制作方法,教师同步板书制作表格的操作步骤。

2、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提出学习任务及相关要求:

任务及相关要求:制作课程表,以小组学习形式合作探究,可以书或相互寻求帮助。

3、设问:表格插入有几种方法?如何实现?

4、归纳小结: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学习任务,上机探讨如何制作“课程表”。

让学生互相欣赏各自的表格。

巩 固 练习

1、任务布置

练习一:制作“课程表”并输入内容。

练习二:制作“班级值日表”并输入内容。

2、教师巡视学生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3、反馈学生在上机过程中的问题,讲解问题所在和如何解决。按照老师的演示操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各为操作。

按任务要求,上机完成练习。

课 堂 小 结

1、让学生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及交流。

2、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插入表格》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表格在工作和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习表格特别重要。在本课中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包括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表格的修改(宽度和高度的调整)、添加或删除表格线、插入行和列、合并单元格、表格的数据输入、表格的美化等。基于本课内容的特殊性,教学中应采用难点分散各个击破的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重点:插入表格的方法。

难点:表格的调整及美化。

二、学生分析

表格不像艺术字和剪贴画那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课件,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五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大约保持30分钟左右,而且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和探知欲。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采用分层教学,重点指导操作在困难的学生。由于初次接触表格且表格的操作比较复杂,如有的学生在插入表格过程中选择行列数目时,可能由于鼠标操作不熟练会导致表格数目不合乎要求;在插入行、列时,可能会出现错行的现象;在调整行高和列宽时,在没有出现调整的光标时就拖动鼠标,还会造成不能一次成功的现象等等。为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布置学生设计课程表,设计成绩单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表格的使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掌握表格的格式设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插入表格和对表格的修改、美化,体验Word表格的强大魅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准备:Windows98或以上操作系统,Office2000办公软件。

素材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通过这节课操作,提供给了学生更为丰富的资料,让他们有了交流、补充的机会,真正体会了网络学习的优势,体会到学会本节课的必要性,将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在的便捷。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说课】《制作表格》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制作表格》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下面我将本着新课标中“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制作表格》。本节对于如何在文档中插入表格,如何修改表格的基本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旨在使同学们能够学会表格的制作,学会修改表格的框架结构。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的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了前面的知识,但是对于表格的制作掌握的并不透彻,还有很多需要学习与掌握的技能。另外学生个体之间的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因此知识点本身并不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基础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各自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会说出表格组成要素 (2)学生能独立插入、编辑表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五一出游计划表,学生尝试归纳总结制作编辑表格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五一出游表,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插入简单的表格并且能够独立修改表格框架。

(二)教学难点 针对本课的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插入的表格进行合理的改变,从而使表格设计的合理美观。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属于进一步学习表格制作的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提出任务):

同学们马上就要到五一假期啦,你们是不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啊?那这节课呢我们就来一起制作自己五一出游的计划表,更好的利用我们的五一小长假。

(二)新知探究(分析任务):

1.玩一玩:眼力大比拼(分成两个小组,出游一队和出游二队,让同学们打开事先放在电脑中的资料夹,一队使用文字的形式,二队使用表格的形式呈现资料的内容,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快速的回答出问题。让同学发现表格的好处—简单明了的展示内容,强调表格的重要性) 2.说一说: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表格——课程表为例(在黑板上画出来)从而引出制作表格的要素1.表头:课程表占了一个大的单元格2.行:水平的为行,列:竖直的为列3.单元格:行和列相交出来的一个个小格为单元格。

3.想一想:让大家想一想五一出游计划表如何制作,帮大家梳理一下表格的基本框架,讲解知识点(1)合并拆分单元格(2)调整行高和列宽(3)手动绘制表格线(这里可以画出一个表格进行预设,假设同学们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计划特别多如何把行高调高) (三)巩固提高(完成任务):

做一做: 制作表格,首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熟悉一下教材和老师刚刚讲过的知识,然后动手制作本小组的五一出游计划表,要尽量把表格制作的美观简洁明了。

(四)展示评价:

1.分组展示代表性作品,最后由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的作品作为班级的五一出游计划表并且打印出来。2.让小组代表说一下自己的设计过程和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小组是如何解决的。

七:板书设计

推荐第9篇:英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龙南小学的英语老师王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六册第二模块的第一单元,介绍伦敦,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Amy介绍伦敦的景物来学习形容词,并用其描述事物。因此,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形容词,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出现不能准确用形容词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听懂会说本节课的形容词,并会说It’s句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形容词简单的描述事物或场景。

四、这是我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wide , long , tall , old等形容词, 会说It’s句型。

用恰当的语言简单的描述景物的特点

五、我的教学流程分启动、呈现、准备和完成四个步骤。

(一) 启动 1. 问候,歌曲

师生互相用英语打招呼,利用CD-ROM唱英文歌曲。

2. 作游戏。老师说形容词,学生说出其反义词,并配上动作

设计意图:这样做,可以带领学生走入英语情境,通过复习以前的形容词,而达到为本节课学习做准备的目的。

(二) 呈现

这是我的第一个整合点。播放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下一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的精彩表演视频,让学生对伦敦有个初步印象,对本节课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学生大致就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三) 准备

1. 学习理解单词

播放CD-ROM,问学生听到了什么有关伦敦的景物,学生通过预习会回答泰晤士河,大本钟和伦敦眼。

这是我的第二个整合点。利用伦敦地图学习描述景物的形容词,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词。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图片,让学生说出泰晤士河的特点“宽”,教读单词,理解单词,另一特点 “长”,理解其含义。

在地图中找出大本钟,通过文字总结特点“高”和“旧”,学习单词。出示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猜一下,哪个用“高”形容,哪个用“旧”形容。

指出伦敦眼的位置,总结特点,出示单词,教读新单词,纠正学生的发音。再带领学生做个游戏,出示图片,让图片快速闪过,学生只有注意观察,才能知道哪个是高,哪个是新。在这,我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 认读理解课文

让学生跟读模仿录音,然后利用点读、分角色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区分tall, high.3. 操练

这是我的第三个整合点。操练分两步。操练一,出示几组图片,进行训练,巩固It’s句型。操练二,出示伦敦的其它景点,通过文字描述,让学生说出其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这,我实现了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总体目标中的学习策略,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在“准备”这个环节里,通过地图学习单词,让学生不感觉到枯燥,在操练里,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练习本节课的基础句型It’s,为下一步的实际运用打下基础。在“准备”这一环节中,我采取的评价方式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

(四) 完成

让学生欣赏自己的家乡大庆的一些风景,让学生描述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我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最后告诉学生要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保护环境,这是我的最后一个整合点。

板书

Module 3

Unit1 The River Thames is wide and long.The Big Ben is tall and old.The London Eye is high and new.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英语说课稿

英语说课稿

武邑县第二中学 张凌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张凌云,来自武邑县第二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说课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购物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复习1-10这10个数字、表示衣物的词汇及指示代词。本部分的核心句型是how much引导的询问价格的特殊疑问句。本节课通过谈论衣物价格,让学生学会用 how much句型来询问价格。让学生学会利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购物的同时,也为下节课谈论对服装的喜好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见幻灯片)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掌握表示衣物的词汇。

掌握如何用how much 句式对物品价格进行问答。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询问价格,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购物训练和听力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 (2)让学生知道人民币和美元的差别,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四、教学重、难点(见幻灯片)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本课我准备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情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说学法:鉴于所学单词和句型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准备采用多表扬、勤鼓励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的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通过英语歌曲Number Song进行新课引入。复习1-10数字和有关衣服的词汇引出本课话题How much are these socks?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教授新单词和价钱的问答做好教学铺垫。

2、课堂展示

(1)通过ppt展示已学衣物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2)通过ppt展示新单词的图片,教授新单词。

(3)选用新单词中的一个单数名词sweater和一个复数名词socks学习新句型How much is this sweater?和How much are these socks?强调is和are的用法。

(4)游戏竞猜环节。游戏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主动地进行价格问答。

(5)采用任务型教学发引导学生完成课本SectionA1a中的任务。 (6)结对练习。结对练习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突破难点,掌握目标语言。

3、听力练习—巩固提高

交代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听听力—检查校对答案。这个环节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巩固了语言目标,又加强了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4课堂小结和达标检测 (2)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句型,老师做最后的点评。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3) 随堂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在测验中渗透美元和人民币在英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4) 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节约钱财,合理消费。

六、作业布置(幻灯片)

七、板书设计(幻灯片)

八、教学反思(幻灯片)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购物的知识,更达到英语是用来交际的终极目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节约用钱的生活习惯,理解尊重父母,感谢父母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11篇:说课稿英语

《蜜蜂引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有着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说教法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四、说学法:

1、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五、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板书课题《 18 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1)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 )列宁的家在哪里?( 3 )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六)、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蜜蜂引路》教案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 18 蜜蜂引路》)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1)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 )列宁的家在哪里?( 3 )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 ----- ”划出你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 仔细观察

(六)、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低年级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和原文的表演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有的课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来领会课文的含义,或者借助几个同学的表演动态呈现重现课文内容,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朱兰先

2016年5月

我眼中的师德师风

宝塔小学朱兰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人们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论。一般认为,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利益,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让他们将来能够学有所用,才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理解的师德,师德的力量在于对学生的付出价值是不是有所升华,有所历练,而我深信,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到,把师德师风的力量传达下去,深入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是相当有利的。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 。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肯定了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把师德师风彻底的发扬光大,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告

亲爱的家长:

您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为了您孩子能快乐学习。健康地成长。请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孩子的安全工作:

1、监管孩子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不要随陌生人一起走;

2、雷雨大风天气,不要在高建筑物下、变压器、电线杆、大树下、水边等危险地方避雨,以防雷击;

3、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不要到河、塘、湖、堰等地方游泳,以防溺水;

4、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外出、,走亲戚,上街购物等,一面走失;

5、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乱跑,横过马路左右看,在马路上走人行横道,不乘无牌无照的车辆上下学;

6、小学阶段不准独自骑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上下学,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7、每天清查孩子是否按时上下学,教育孩子上学、放学路上不玩水,不到亲戚同学家玩耍,及时回家,本校作息时间早8点上课,11点放中学,下午2点上课,4点10放晚学;

8、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玩电,不要给孩子买有危险的玩具,教育孩子不玩有危险的游戏。以免出现危险;

9、注意孩子的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及时做好防疫工作,防止流行病发生。

10、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偏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志向,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的东西,使纯洁的心灵被美好的东西占满;

11、乘坐校车要听从司机和压车教师的话,不在校车上嬉戏打闹,不欺负小同学,下车后马上回家并按时在接送地点上下车;

12、督促您孩子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合理安排孩子学习、玩耍时间,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适时进行培养;

13、学生因病或有事不能上学,家长一定要电话或书面向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请假,家长如来学校提前领走学生,必须向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请好假才能离校。

尊敬的家长,让我们齐心协力,为了家庭、祖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学校公章:

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

宝塔小学

2016年6月

第12篇:英语说课稿

英语说课稿模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英语上册第6单元SectionA的前部分,Title(题目)是I`m more outing than my sister.其主要的内容是:“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and how to compare people.”一话题。由于本单元具有两部分:SectionA和SectionB, 从教材的整合来说本部分即有形容词用法的延续,又为后面形容词最高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则,从本单元来说它既是本单元的基本语言内容,又为本单元知识扩展和综合语言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上好SectionA的前部分,既可让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又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对完成本单元和今后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SectionA前部分的教学,我准备把对词汇的掌握和听力的理解作为重点,把结对活动的核心对话(即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作为难点。这是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没有一个好的语言氛围,有些学生不能拥有自己的一套磁带,更不用说拥有其他的听力辅助材料,因此解决这一重点,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语语言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而难点的确立是由于本套教材的特点是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并结合我校“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题实践,从而突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作用。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在“知识目标”中,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本课的词汇运用;“能力目标”方面: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与他人谈论人的个性特征和形容词的比较的话题,以及进一步提高听力能力和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知识间的相互应用、相互依存、联系,让学生充满自信,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为达到以上的教育教学目标,根据英语“课标”中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听说法、竞赛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听说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导入和呈现本节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目的在于用师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观察图片、视屏,激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已有体验,使学生对新词语的识记经过一个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因此记忆效果更好。 其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活动中以循序渐进法、竞赛法来突破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样不仅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激活了英语语言,这样在活学活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信感逐步增强,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只孤立与课堂教学之中,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倡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以及结合我校的学情,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全班学生自由组合4-6人一小组(但原则上各小组要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合作学习方

式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的宗旨,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的潜能,使学生会用心去体验集体的力量,去感悟合作的无穷魅力,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

接下来是教学程序,我主要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分五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课堂激趣

在本活动中通过听说法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进行师生互动活动引出本课的话题,用多媒体显示图画,如用姚明来让学生感觉单词tall,并以一个矮个short的人物来形成比较,通过连续几幅夸张的比较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本课所要学的基本词汇,并引出比较级的句子,如:He is taller than him./Sam is wilder than Tom.等句式,本环节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切入点谈论过去所做的活动,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引入教学交往的境地,进入本课的话题,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主动思维,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活动二:激趣后的体验

本人认为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1b来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并结合学生的猜猜他人的游戏(一个学生描述班里一位同学并和自己作比较,其他同学猜所描述的人是谁),如:He/Sheis ┅than I.ButI’m ┅thanhe/sheis.使此活动是在激趣环节上的再一次升华,不仅反馈于第一环节的活动,也为本节的重点突破环节打下基础。

活动三:生生的互动探讨和体验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及学生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步骤:1.分小组展开竞赛,由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同学上来进行比较的描述,其他组的同学来回答。2.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进行小组抢答的形式,激起学生的求胜心和参与率,同时达到训练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

活动四:听力能力的反馈

采用分层的形式完成听力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听力训练),在利用2a及2b的多种听力形式材料的同时,又反馈于1a及1b,,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对声音语言进行体会、感受,这就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环节。

活动五:知识的拓展迁移

此环节是在活动三的基础上,再次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分小组.结合循序渐法进行活动:假设班上要派一名交换生到美国学习,小组讨论谁是合适的人选,如描述Frankimarter.Ithinkheshould betheexchangestudent./Frankimarter, butIthinkJackismoreindependent.Hecantakecareofhimself等等,最后全班汇集候选人,共同讨论谁最合适。在讨论、进行交际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激起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和合作精神,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把“任务型”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我在家庭作业布置中,分常规性作业和合作探究性作业:

1.常规性作业主要完成WORKBOOK的练习。

2.合作探究性作业主要分为两层:

⑴成绩较差的成员让小组同学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问、答操练(由易到难的渐进方式),以次来巩固重、难点。

⑵各小组总结本课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如+er、/chang y into i+er/加more 的形式以及他们的读音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以上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兴趣,贯穿“快乐教学”为指导思想,寓教于乐,把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与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是学生在合作中能互补、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产生1+1›2的效果。

第13篇:英语说课稿

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 What are you doing》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Unit4 What are you doing Part A 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的 ing 形式 。 并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在这五个动词短语当中,do the dishes,read a book ,cook dinner 属于四会单词。draw pictures 和 answer the phone 在前几册中也出现过总之,这五个动词短语中的前三个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旧知识练习新句型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降低学生理解及表达的难度。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五年级下册

四、

五、六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现在进行时,而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节课,因此,对学生接受现在进行时的概念,理解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本节课的特殊情况,也就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种新时态:现在进行时,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现在分词的构成,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的 ing 形式 ;并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情景,体会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能够运用句子 What are you doing 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用 I’m doing the dishes/….这一陈述句来做答;通过说唱 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 部分的动词短语和句子。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做家务活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 :

(1)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 形式,理解主要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并能用 I am doing the dishes/. .来作答。

(2)难点:a、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 b、动词- ing 形式的读音,特别是加 -ing 之后的连读。这不单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后三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流畅的连读,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多做示范,逐步引导,充分感知。

二、说学情:

本次任务型活动课适合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英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基本的课堂用语,教师的指令已经基本掌握,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能听懂、读准英语单词和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做一系列任务活动。并且在四年级以及五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动词短语,如:water the flowers weep the floor do the dishes 等,为本课时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说教法设计:

本节课我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我注重学生听、说、唱、玩等几个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法、直观法、游戏法、全身反应法等 TPR 活动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说学法指导

在本课中,我努力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乐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合作、交流,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机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热身复习,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点:

1、复习动词及动词短语,让学生和老 ,让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师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说。

2、播放歌曲《I can help》 【设计思路】:我设计这一热身活动的目的是通过 TPR 活动的形式回顾所学的动词,以旧带新,同时也为后面的新授、拓展做一简单的铺垫,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动词的世界。歌曲《I can help 》中的歌词动作在课前有所熟悉,所以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进一步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这也是为后面通过 Free talk 引出 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 两个短语所做的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这里我创设的情境是打乒乓球。我出示乒乓球,边做动作 Do边问: you like playing ping-pong? 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Please look at me carefully.What am I doing now老师正在做什么呢?You can ask me: What are you doing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问我:What are you doing我再次做动作并回答全班同学的提问:I am playing ping-pong.:

【设计思路】 这一环节即是课题的导入也是现在进行时用法的感知,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即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通过 playing ping-pong 这一正在进行的动作,鼓励学生用 What are you doing来问老师,借此老师教学并板书课题,且初步熟悉其陈述句的表达法 I am playing ping-pong.

(三)、巧妙呈现,情景操练我在设计本课时注意到了几个词组间的联系,打破书上的顺序,将它们流畅的串接起来,由 Free talk :Can you do housework at home ?What can you do?学生回答完后,我便顺着说:”Yes,I can do some housework at home老师在家里也做了些家务活”,并结合课件图片引出 doing the dishes 由学生熟悉的词组入手,在此我设计了一个传盘子的游戏,通过传盘子的游戏集体练习传到谁手中要回答全班同学的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这一设计突出了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的的理念,重点突破主要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当盘子传到最后一名学生,老师问: can do the dishes .Can you cook dinner自然引出 cooking dinner 的教学,练习的形式是两人合作,边做动作边练习,在汇报时,老师以故事书和图画书作为奖励并让学生坐下来耐心地一页一页的读,将 reading a book 引出;当学生读到 picture book 时,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pictures,并且问 Can you draw pictures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边画边说:I am drawing pictures .自然将 drawing pictures 引出,接着让学生来画画,亲身体验现在正在进行的这一动作并能说出 I am drawing pictures 等等。最后一个短语我用课件制作电话铃声引出接电话,老师接电话时说:Hello Its Mr zhong.自然渗透打电话的日常用语,然后做 magic fingers游戏,以此来练习这一短语。紧接着让学生将书卷起做为电话,出示对话提示,小组练习。借助这个短语把前面刚学过的四个短语结合起来进行实际的练习,既是练习又是小结又可渗透下节课 Lets talk 的内容。整个的讲练过程练习量大、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设计思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利用课件出示我做家务活的图片进行教学,既不脱离本课的主题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 am……,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知识新授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完成。在教前两个词组时,我突出了现在分词的构成和读音的教学示范,先教读,再出示几个词学生练读,从第三个短语开始,我便注重启发学生加上-ing,并且尝试自己读出加-ing 后的连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四) 巩固操练,加深记忆

1.Listen to the tape.Listen point and repeat.2.Look at the blackboard and read after me .(do---doing---doing the dishes) 3.(师生分工读,边读边做动作) 4.Let’s chant.【设计思路】:听录音之后看板书领读, 在领读过程中,通过动词原形与现在分词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现在分词的构成,紧接着师生分工读,自然引出 Lets chant 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跟着节奏边说边做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布置作业课堂的终点我觉得应该是在生活中,因此,我以本课内容为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已学动词加-ing 后与同学交流,这也就是本课的家庭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A Let’s learn What are you doing the dishes.I am cooking dinner.I’m reading a book.drawing pictures. answering the phone.

【设计思路】:在板书设计上我采用句型和短语的分层次呈现的方式,既简洁明了,又干净整洁,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有呈现,有操练,又能体现本课的重难点内容。

第14篇:英语说课稿

外研社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第一册

三模块一单元说课稿

说课人:(兴仁中心小学)阳柳

说课时间:2011年10月10日

一、教材内容

外研社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第一册三模块一单元《教室》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第三模块,本模块的主题是Claroom,本单元主要语言功能是运用祈使句,对教室的一些地方进行指认。本单元主要学习Point to the…学会了指认,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此题材非常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这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邻水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过了简单的Greetings和

Introductions这两个话题以及相关的单词和句型。因此,我会先进行greeting和introduction,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后,再进行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四、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爱玩游戏等特点,我借助图片和情景精心设计游戏,在情景中激活学生原有语言知识,并授新;操练时,我会有意刺激学生的挑战欲与参与率,同时要及时评价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棒的原因,正确认识自己,借此树立榜样,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教学目标

1、会说本单元的单词和相关句子

2、掌握句型Point to the…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学习掌握单词学词语the,door, please, window, blackboard, 词组: stand up, sit down.

(2)掌握句型 Point to the…

2、难点:能说Point to the…please并正确执行。

七、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听说、情景教学法

八、教具准备:黑板、单词卡片和教室资源

九、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热身)

read the words and greeting (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所以,上课前要复习以便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Step2:Presentation(呈现)and practice(操练)

Activity1:呈现stand up, please.Sit down, please.

Activity2: door, window, blackboard and point to 句型。

Activity3: Right or wrong.(巩固)

Activity4: Finish the exercise.

Step3: Consolidation(总结)

Point to the…句型。

Step4:Extension(扩展活动)

Stand up and sit down 游戏。

第15篇:英语说课稿

英语说课稿范例(英文稿)

I Teaching Aims:

1.To develop Ss’ basic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Reading is the focus in this leon.Reading skills for Ss include (predicting, skimming, scanning and digesting.)

2.To encourage Ss to practice, participate, and co-operate in the claroom activities.

3.To get S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As for teaching approaches, I think „

II Teaching Approache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nd Computer-Aisted Instruction are to be used in the course of this leon.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limit TTT, that is, limit Teacher Talking Time and increase STT (Student Talking Time).

So during this leon, emphases are to be laid on:

1.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2.Task-based learning

3.Activity-based teaching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 work)

III Teaching Aids:

1.a projector

2.a multi-media computer system

They are for showing Ss some pictures, some audio files, some visual files, some topics or reading tasks.

IV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up & lead-in

Activity 1 Free talk (cla work) I will invite S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s.

Q1: Who do you think looks coolest in our cla?

Q2: Do you like him/her?

Q3: If so, why? If not, why?

Activity 2 Picture-talking /Music-talking (individual work)

Download some pictures/music from the Internet.

Guiding Qs may be:

Q1: Who’s she/he?

Q2: Do you like him/her?

Q3: If so, why? If not, why?

Q4: Do you think he/she is perfect?

Goal: To lead up to the topic, get Ss to warm up and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topic.

Step 2.Pre-reading

Activity1 Look and gue (cla work)

In this activity, Ss are required to look at the title/subtitle and gue what they will

read.

Activity2 Brain-storming (cla work)

In this activity, S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of as many wo

rds as poible todescribe the picture/„

Goal: To develop Ss’ reading skill---predicting and present some new words in the

paage such as „

Step 3.Reading

Activity 1 Skimming (cla work)

Ss are required to go through the whole paage quickly t

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f

irst or last Para of the article (or the first sentence o

r the last sentence of each Para.)

Goal: To develop Ss’ reading skill --- skimming, that is,how can we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a paage as quickly as poible.

Activity 2 Scanning (group work)

Encourage Ss to read the paage again, exchang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age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and work together to fill in the following form:

Goal: To develop Ss’ reading skill---scanning, that is,

how to find out the clue of a story and motivate Ss to co

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ctivity 3 Report (cla work)

Invite some group members to report their work to the who

le cla.

Goal: To overcome Ss’ shyne and stimulate Ss to speak

in public.

Activity 4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word study (pair work)Encourage Ss to discu the following Qs in pairs (A Powe

rPoint will be used here to present some blank-filling ex

ercises and multiple choices.)

Q1: What does the word “this” in the last Para.but 3 r

efer to?

A.sjkdfkjdk B.klklklklC.opieporiwp D.jdlkjf

lkd

Q2: What is the Chinese equivalent for the phrase “inves

ting in lo”?

A.B.C.D.

Q3: The word “flawle” in Line 5 of Para.2 can be repl

aced by ___

Q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not tru

e?

Goal: To help Ss to gue the meaning of certain unknown

words and understand the paage exactly.

Step 4.Post-reading

Activity1 Role-play(pair work)

Suppose one student is a „ and the other „.Ss are enco

uraged to put themselves in the situation and make a face

-to-face interview.

Activity2 Discuion (Group work)

Topics may be :

Q1: Do u want to be perfect?

Q2: Do u think there is anyone in the world that is perfe

ct?

Q3: Look at the subtitle/title “Remind yourself”, remin

d yourself of what?

Activity3 Poster-designing/Cartoon-designing/„(group work)Goal: These post-reading activities are intended to devel

op Ss’ creative thinking

and get them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

Step 5.Homework

Task 1 Write a summary of the paage (about 100 words) (Individual work)

Goal: To spur Ss to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ask 2 Look up som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 (Individual work)

Encourage Ss to go to the school library or get on the Internet if poible to

consult related English websites on the topic.

Goal: To encourage Ss to study English spontaneously and

independently after cla, arouse Ss’ interest in tradit

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develop Ss’ culture awarene

and cro-culture communicative skills.

As for my blackboard-design, since time is limited, I’d like

t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itle

Here is the formHere are some new words

for Ss

So much for my presentation.Thank u very much.Bye-bye.

第16篇:英语说课稿

Unit 6《Electricity safety tips》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牛津英语下册第三个模块第六单元补充阅读板块的篇章,是一则安全用电的故事,与本单元话题“电”相关,是Reading部分的一个补充。其中的一些语句也是对本课语法内容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特别是对于熟悉的话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本单元的动物话题正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所以我设计了各种任务型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他们虽然英语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有很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先学会模仿,进而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归纳能力;并掌握重要的语言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主动参与课堂交流,树立学习自信心并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海豚救人的故事提高安全意识;并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通过阅读能够过阅读文章提高归纳能力;并掌握重要的语言点

四、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法、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法。坚持以话题为中心,以知识为主线,把任务型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中来。

六、教学过程分析 St epI Warming up& Revision Animals are useful.They help people in many ways.How do animals help people?通过问题复习上节课speaking 中的内容,同时引出本节课话题。 Step Ⅱ Lead-in T: Animals are our friends.Let’s read a paage about a friendly animal.通过对复习内容的总结引出本节课故事主题。 Step Ⅲ Presentation 1.听文章录音,把握文章大意。

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 animals are in the paage? 2.逐段阅读

1)T: Now, let’s read the paage paragraph by paragragh and then say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通过这一环节也能提高学一对于句子结构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句子的搭配关系和修饰关系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句子的意思。

2)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图片排序题。

排序之后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复述文章内容,以此既能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细读文章回答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3.语言点分析

这一环节我从文章从找出含有重要语言点的句子,并在课件ppt和导学案出展示出来,这部分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让学生能非常准确地掌握这些语言点和词汇的运用。

这样由整体的感知到语句中语言现象的分析,再到语汇的运用,这样层层递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Step VI巩固练习

1.完成原文的完型填空练习。【设计意图:词汇的练习,让学生能在短时内有效地掌重点语法和词汇。利用大屏幕出示练习题和答案直观、方便。】 Step V小结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成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以导学案,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大量充分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呈现难易程度适当又比较切实的任务,层层递进,由面及点,从整体认识再到句子及单词的细节认识,为今后语言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在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17篇:英语说课稿

英语说课稿范文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的宏观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说课的基本原则

1.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的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的误区。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的完整性。 4.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的基本程序

1.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说学生:谈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的难易程度。3.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的使用。 4.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的目标。

5.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的、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的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的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五、附SB 2B U16 Leon 63说课稿 Unit 16 Leon 63 Hello, everyone.Today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My topic is life in the oceans taken from Leon 63 of Unit 16 in SEFC(2).It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Part 1 My understanding of this le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leon is a reading paage.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this unit.Leon 62 and Leon 63 are a whole unit.By studying Leon 63, Ss can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learn more about the sea and the life in the oceans.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some difficult sentences to comprehend the paage better.The Ss should do some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too.Of course, the Ss should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Let the Ss understand the sea better, love the sea and save the sea and the life of the sea.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2.Ability aim: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3.Emotional aim: Make the Ss love the life of the sea and do something to stop it being polluted.Key points /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How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Use your own words to retell the text.2.Discu the pollution of the sea and how to save the sea.Something about the Ss: 1.The Ss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sea and sea life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other ways.2.They are lack of vocabulary.3.They don’t often use English to expre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4.Some Ss are not active in the cla because they ar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Part 2 My teaching theories, methods and aids Before dealing with this le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theories: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 while the teacher himself acts as director; 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 Let the students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method: Double activities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Watch-and-listen activity Free discuion method Pair work or individual work method Teaching aids: 1.a projector 2.a tape recorder 3.multimedia 4.the blackboard Part 3.Teaching steps / procedures I have designed the following steps to train their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The entire steps are: Greetings, Revision, Lead-in and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Fast reading(scanning), Listening, Intensive reading, Preparation for details of the text, Consolidation, Discuion, Homework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whole cla as usual.Step 2.Revision 1.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to revise the last leon(show them on the screen).a.How much salt do the oceans contain per thousand parts of water?(35 parts of salt.3.5% by weight)

b.What is coral? Why are corals not found in deep water? c.Why is the Dead Sea called the Dead Sea? 2.Check the homework(made a survey about the sea or sea life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or asking for help from other people).Through this part we can consolidate what they studied yesterda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bout their survery results and prepare for the new leon.Step 3.Lead-in and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Show them some pictures and let them talk each other, and then use the pictures about sea and life in the oceans to learn new words, for example, Antarctica, huge whale, sperm whale, squid and so on.Purpose: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study.Bring in new subject: Life in the oceans.Step 4.Fast reading Read the paage as quickly as they can.I show th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and let them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Why can living things live in such oceans around the Antarctica? 2.What does the whale feed on? 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erm whale and other whales? Method: Read the text individually, use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Purpose: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Step 5.Listening(book closed)

1.Listen to the tape then do an exercise(wb page 90, part 1) 2.True or false exercise.(on the screen)

Train the Ss’ listening ability and prepare for later exercises.Step 6.Intensive reading Read the paage carefully again and answer some detailed questions on the screen.1.How much does a whale eat at a time? 2.Do all the whales feed on small fish? 3.How deep can a sperm whale dive? It is also called depth reading or study reading.It means read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Purpose: Further understand the text (Train further reading ability) to find out some different sentences and details of the text.Step 7.Preparation for details of the text on the screen 1....its heart slows to half its normal speed.slow-v.to become / make slower.2....using sound wave Present participle used as adverbial.3.provide sth.for sb.provide sb.with sth.4.at a time: each time 5.grow to a length of...Purpose: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laguage.Step 8.Consolidation 1.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s.2.Retell the paage according to the topic sentences.Purpose: I want to know if my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hole text really and if they master what I mean to tell them in this cla.What’s more, I want to let them have the ability of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expreion.At the same time, I will write down the topic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ccording to what the students find, so they can retell it easily.Step 9.Discuion Show them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polluted sea and many living things which are in danger and ask them: What are their opinions about it? In order to let them have free choice, I give them another topic: The sea is being polluted.What should they do? Purpose: I mean to give them emotional education.I give them multi-media pictures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 of study and their love for life.I mean to make them realize: The sea is in danger! I teach them to do their best to help it and do something from now on.Everyon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protect our home.Step 10.Homework Write an article Saving the sea.I wan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ir writing.At the same time, train the ability of do-it-yourself and looking up the information by themseleves.Part 4.Blackboard design Unit 16

Leon 63 Topic Sentences: 1.Some living things can live in Antarctica.(what) 2.The whale feeds on small fish.(what) 3.The sperm whale feeds on squid.(difference) Discuion: 1.The whales are in danger.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 2.The sea is being polluted.What should we do?

In my opinion, the blackboard design can reflect the teacher’s ability of mastering the text and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ext easily.In this text, the design is not easy to write.I write the topic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in order to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is is of the importance in this cla.The discuion is of the difficulty.I want to make the design inductive, instructive and artistic.

第18篇:英语说课稿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的宏观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说课的基本原则

1.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的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的误区。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的完整性。

4.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的基本程序

1.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

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说学生:谈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的难易程度。 3.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的使用。

4.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的目标。

5.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的、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的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的程序

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的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

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五、附SB 2B U16 Leon 63说课稿

Unit 16 Leon 63 Hello, everyone.Today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My topic is life in the oceans taken from Leon 63 of Unit 16 in SEFC(2).It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Part 1 My understanding of this le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leon is a reading paage.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this unit.Leon 62 and Leon 63 are a whole unit.By studying Leon 63, Ss can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learn more about the sea and the life in the oceans.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some difficult sentences to comprehend the paage better.The Ss should do some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too.Of course, the Ss should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Let the Ss understand the sea better, love the sea and save the sea and the life of the sea.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2.Ability aim: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3.Emotional aim: Make the Ss love the life of the sea and do something to

stop it being polluted.

Key points /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How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Use your own words to retell the text.2.Discu the pollution of the sea and how to save the sea.

Something about the Ss: 1.The Ss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sea and sea life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other ways.

2.They are lack of vocabulary.3.They don’t often use English to expre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4.Some Ss are not active in the cla because they ar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Part 2 My teaching theories, methods and aids Before dealing with this le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theories: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 while the teacher himself acts as director; 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 Let the students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Double activities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Watch-and-listen activity Free discuion method Pair work or individual work method

Teaching aids: 1.a projector

2.a tape recorder 3.multimedia 4.the blackboard

Part 3.Teaching steps / procedures I have designed the following steps to train their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The entire steps are: Greetings, Revision, Lead-in and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Fast reading(scanning), Listening, Intensive reading, Preparation for details of the text, Consolidation, Discuion, Homework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whole cla as usual.

Step 2.Revision 1.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to revise the last leon(show them on

the screen).a.How much salt do the oceans contain per thousand parts of water?(35

parts of salt.3.5% by weight)

b.What is coral? Why are corals not found in deep water? c.Why is the Dead Sea called the Dead Sea? 2.Check the homework(made a survey about the sea or sea life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or asking for help from other people).Through this part we can consolidate what they studied yesterda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bout their survery results and prepare for the new leon.Step 3.Lead-in and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Show them some pictures and let them talk each other, and then use the pictures about sea and life in the oceans to learn new words, for example, Antarctica, huge whale, sperm whale, squid and so on.Purpose: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study.

Bring in new subject: Life in the oceans.

Step 4.Fast reading Read the paage as quickly as they can.I show th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and let them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Why can living things live in such oceans around the Antarctica?

2.What does the whale feed on? 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erm whale and other whales? Method: Read the text individually, use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Purpose: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

Step 5.Listening(book closed)

1.Listen to the tape then do an exercise(wb page 90, part 1)

2.True or false exercise.(on the screen)

Train the Ss’ listening ability and prepare for later exercises.

Step 6.Intensive reading Read the paage carefully again and answer some detailed questions on

the screen.1.How much does a whale eat at a time? 2.Do all the whales feed on small fish? 3.How deep can a sperm whale dive? It is also called depth reading or study reading.It means read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Purpose: Further understand the text (Train further reading ability) to find out some different sentences and details of the text.Step 7.Preparation for details of the text on the screen 1....its heart slows to half its normal speed.

slow-v.to become / make slower.

2....using sound wave

Present participle used as adverbial.

3.provide sth.for sb.provide sb.with sth.4.at a time: each time 5.grow to a length of...Purpose: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laguage.

Step 8.Consolidation 1.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s.2.Retell the paage according to the topic sentences.Purpose: I want to know if my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hole text really and if they master what I mean to tell them in this cla.What’s more, I want to let them have the ability of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expreion.At the same time, I will write down the topic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ccording to what the students find, so they can retell it easily.

Step 9.Discuion Show them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polluted sea and many living things which are in danger and ask them: What are their opinions about it? In order to let them have free choice, I give them another topic: The sea is being polluted.

What should they do? Purpose: I mean to give them emotional education.I give them multi-media pictures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 of study and their love for life.I mean to make them realize: The sea is in danger! I teach them to do their best to help it and do something from now on.Everyon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protect our home.

Step 10.Homework Write an article Saving the sea.I wan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ir writing.At the same time, train the ability of do-it-yourself and looking up the

information by themseleves.

Part 4.Blackboard design Unit 16 Leon 63 Topic Sentences: 1.Some living things can live in Antarctica.(what)

2.The whale feeds on small fish.(what) 3.The sperm whale feeds on squid.(difference)

Discuion: 1.The whales are in danger.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

2.The sea is being polluted.What should we do? In my opinion, the blackboard design can reflect the teacher’s ability of mastering the text and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ext easily.In this text, the design is not easy to write.I write the topic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in order to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is is of the importance in this cla.The discuion is of the difficulty.I want to make the design inductive, instructive and artistic.

Good afternoon, everyone.I’m Zhou Yan.I’m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Experimental School of Suqian.Now I’ll say Sample A of Leon Six in Book One.I’ll prepare to say the leon from four parts. Part On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一) STATUS AND FUNCTION

1.This is an important leon in Book One.From this leon, it starts asking the Ss to grasp contents of each Sample.To attain “four skills” request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To start listing “Word Bank” and tell the Ss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To start asking the Ss to write the English sentences well.Therefore this le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2.This leon is the first one of Unit 2.So if the S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the S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3.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daily life, so it is helpful to rais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it will be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二)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 Ss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about one month so far.They can understand some words and some simple sentences.The Ss have taken a great interest in English now. (三)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he teaching aim\\\'s basi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Junior School English syllabus\\\' provision.

1.Knowledge objects

(1) To make the Ss know how to use the affirmative sentence “This is....” and the negative sentence “This is not….”Everyday expreions for “Apologies”“I\\\'m sorry”“That\\\'s all right”.

(2) To study the new words “six, hey, sorry, it’s, that’s”, etc.by learning the dialogue of this leon.

(3) To finish some exercises. 2.Ability objects

(1)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2)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pairs.

(3)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by learning the useful structures. 3.Moral objects

(1) To enable the Ss to be polite and love life. (2) To enable the Ss to look after their things well. (四)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basi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Sample A of Leon Six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position and function. 1.Key points:

(1).To help the S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2).To enable th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 (3).To develop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2.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make dialogues and act them out. (2) How to write the right whole sentences. (五)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recorder, Software: Powerpoint or Authorware, school things and so on.They will be needed in this leon.

Part Two The Teaching Methods 1.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2.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3.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iddle Schoo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 in this leon I’ll mainly us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That is to say, I’ll let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I’ll give the Ss some tasks and arrange five kinds of activities: talking, gueing games, watching CAI, acting out Sample A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 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To use these methods ar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Ss’ thought.

Part Three STUDYING WAYS

1.Teach the Ss how to be succeful language learners.

2.Let the Ss pa \"Observation—Imitation—Practice \" to study language. 3.Teach the Ss how to master dialogues and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Let the S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adopt competition methods to develop the Ss’ keen interest in English.

Part Four Teaching Procedure

I’ll finish this leon in four steps.First I’ll divide the Ss into four groups and bring a competition into the cla.At last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 Step1 Warm-up

1.Free talk between T and Ss .

Such as: Hi, I’m ....What’s your name? This is ….How do you do? Who is he/she? How are you? Who can count from 1to 5? What’s this in English? etc.

2.A game: Ask the Ss to give T some school things.For example: T: Give me your book.(ruler, box, pen, table, knife, etc.) T: This is your book.This is not my book.It’s your book.etc.

In this course I’ll ask them to make a dialogue group by group without repetition.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make the most dialogues.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by imitat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ary to provide situations to review learned knowledge. Step2.Presentation

This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step.

I’ll use CAI to present the whole dialogue.Arrange some situations to help Ss understand Sample A.

First scene: There is a bag on the floor.B is picking it up and get ready to leave.Now A is talking with B.

A: Hi, B.How are you today? B: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A: I’m fine, too.Oh, this is my bag. B: No, this is not your bag.It’s my bag. A: (Look closely) Oh, I’m sorry. B: That’s all right.

(At the same time, C is running up and hitting A.) C: Oh, I’m sorry. A: That’s OK.

I’ll write the key points on the Bb while they are watching.After watching, I’ll teach them to 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on the Bb.Make sure they can read them well.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o present Sample A by CAI is much easier for the S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meanings.CAI can provide a real situation with its sound and picture and it mak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s better. Step3.Practice

First play the tape recorder.Let the Ss 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In this step the Ss are required to practise the Sample in pairs by reading the dialogue aloud.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make the Ss grasp the Sample .At last I’ll ask the Ss to think hard and act it out with a partner according to Sample A.Then 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act it out well.I’ll give them red stars.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make the Ss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ialogue as a whole one.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s have a chance to practise their listening and spoken ability.

Step4.Production

In this step I’ll give the Ss a free space to show their abilities.

Second scene: The Ss are having a picnic.It’s hot and they take off their coats and put them together.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laughing and chatting.After the picnic, they begin to look for their coats.D and E are talking.F and G are talking.etc. After watching, I’ll give the Ss some tasks to make similar dialogues without repetition and 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make more dialogues.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Tell the Ss we should be polite and take good care of our things.We should love our life.I think 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If the Ss can finish this task well, they will benefit a lot in their spoken English. 2.Skill 1 Model 1.

I’ll ask four Ss of the groups to write these sentences on the Bb in the four lines. Then check their handwriting, correct their mistakes.Find out who will write well and whose handing is the best. 3.Finish the Ss’ workbook.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o check the knowledge Ss have learned in this leon. Step5.Homework:

(1)Recite the words as many as poible after cla.

(2)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Sample A and write it in the exercise book.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I think homework is so important that the Ss should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can in cla or after cla.It is neceary for the Ss to do some extensive exercises after cla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

Blackboard Design

Leon Six Sample ASix This is my….hey This is not your....sorry It’s my....Picture it’s=it is Oh, I’m sorry.that’s=that is That’s all right/OK.

第19篇:英语说课稿

Good morning, everyone.My name is...., I come from....I`m very happy and excited to stand here, it is my great honor to be here to present my leon.My teaching topic is....I`ll talk about it by 8 part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importances and difficultie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procedures. Blackboard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Well, firstly, I`ll talk about Part 1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My teaching topic is...from Unit...Go For It Junior English Book 1A, which published by People Education Pre.In this period, the main language function is to practi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around....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ve skills of..... Then I`ll talk about next part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It is known to us that most of students had learned English for about....years.They are curious about new things and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learn better.However, their Engish tearning level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They need teachers` help and encouragement in their further study. Next I`ll talk about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There are knowledge aims, ability aims and emotional aims.The knowledge aims are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new words.....the phrases....and the sentenses.....The ability aims are to obtain the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round.....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using language,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using the expreions of....and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cooperative study.The emotional aims are to enable..... Let`s move on to another part: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importances and difficulties.The teaching importances are....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are..... Next is teaching methods.I use...methods in my leon.There are multimedia computer aisted instruction, task-based activities, situational approach,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or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Now I`ll talk about teaching procedures.According to five steps teaching method, I design my leon into five steps. Step 1 is warm-up.Here I`ll....By this, the students can be interested in it and pay their attention to our cla easily and.... Step 2 is lead-in.Here I`ll....By this, the students..... Step 3 is presentation.Here I`ll.....By this, the students...... Step 4 is practice.Here I`ll....By this, the students...... Step 5 is homework.Here I`ll......By this ,the students..... Next is my blackboard design.I`ll design it like this..... At last, I want to say, to be a good teacher is my dream.I think a teacher is not only a guide for sudents, but also a friend of them.If I were a teacher, I would build a close relation with my students, helping them not only on their study but also on their lives.I`ll try my best, and I have confident that I can do it. Ok, that`s all.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Good-bye Part On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一) STATUS AND FUNCTION 1.This is an important leon in Book One.From this leon, it starts asking the Ss to grasp contents of each Sample.To attain “four skills” request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To start listing “Word Bank” and tell the Ss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To start asking the Ss to write the English sentences well.Therefore this le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2.This leon is the first one of Unit 2.So if the S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the S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3.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daily life, so it is helpful to rais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it will be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二)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 Ss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about one month so far.They can understand some words and some simple sentences.The Ss have taken a great interest in English now.(三)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he teaching aim\\\'s basi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Junior School English syllabus\\\' provision.1.Knowledge objects (1) To make the Ss know how to use the affirmative sentence “This is....” and the negative sentence “This is not….”Everyday expreions for “Apologies”“I\\\'m sorry”“That\\\'s all right”.

(2) To study the new words “six, hey, sorry, it’s, that’s”, etc.by learning the dialogue of this leon.(3) To finish some exercises.2.Ability objects (1)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2)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pairs.

(3)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by learning the useful structures.3.Moral objects (1) To enable the Ss to be polite and love life.(2) To enable the Ss to look after their things well.(四)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basi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Sample A of Leon Six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position and function.1.Key points: (1).To help the S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2).To enable th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3).To develop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2.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make dialogues and act them out.(2) How to write the right whole sentences.(五)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recorder, Software: Powerpoint or Authorware, school things and so on.They will be needed in this leon.Part Two The Teaching Methods 1.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2.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3.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iddle Schoo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 in this leon I’ll mainly us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That is to say, I’ll let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I’ll give the Ss some tasks and arrange five kinds of activities: talking, gueing games, watching CAI, acting out Sample A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To use these methods ar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Ss’ thought.Part Three STUDYING WAYS 1.Teach the Ss how to be succeful language learners.2.Let the Ss pa \"Observation—Imitation—Practice \" to study language.3.Teach the Ss how to master dialogues and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Let the S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adopt competition methods to develop the Ss’ keen interest in English.Part Four Teaching Procedure I’ll finish this leon in four steps.First I’ll divide the Ss into four groups and bring a competition into the cla.At last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

Step1 Warm-up 1.Free talk between T and Ss .Such as: Hi, I’m ....What’s your name? This is ….How do you do? Who is he/she? How are you? Who can count from 1to 5? What’s this in English? etc.

2.A game: Ask the Ss to give T some school things.For example: T: Give me your book.(ruler, box, pen, table, knife, etc.) T: This is your book.This is not my book.It’s your book.etc.

In this course I’ll ask them to make a dialogue group by group without repetition.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make the most dialogues.Purpose of my designing: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by imitat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ary to provide situations to review learned knowledge.Step2.Presentation This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step.

I’ll use CAI to present the whole dialogue.Arrange some situations to help Ss understand Sample A.First scene: There is a bag on the floor.B is picking it up and get ready to leave.Now A is talking with B.A: Hi, B.How are you today? B: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A: I’m fine, too.Oh, this is my bag.B: No, this is not your bag.It’s my bag.A: (Look closely) Oh, I’m sorry.B: That’s all right.

(At the same time, C is running up and hitting A.) C: Oh, I’m sorry.A: That’s OK.

I’ll write the key points on the Bb while they are watching.After watching, I’ll teach them to 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on the Bb.Make sure they can read them well.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o present Sample A by CAI is much easier for the S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meanings.CAI can provide a real situation with its sound and picture and it mak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s better.Step3.Practice First play the tape recorder.Let the Ss 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In this step the Ss are required to practise the Sample in pairs by reading the dialogue aloud.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make the Ss grasp the Sample .At last I’ll ask the Ss to think hard and act it out with a partner according to Sample A.Then 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act it out well.I’ll give them red stars.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make the Ss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ialogue as a whole one.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s have a chance to practise their listening and spoken ability.Step4.Production In this step I’ll give the Ss a free space to show their abilities.

Second scene: The Ss are having a picnic.It’s hot and they take off their coats and put them together.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laughing and chatting.After the picnic, they begin to look for their coats.D and E are talking.F and G are talking.etc.After watching, I’ll give the Ss some tasks to make similar dialogues without repetition and 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make more dialogues.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Tell the Ss we should be polite and take good care of our things.We should love our life.I think 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If the Ss can finish this task well, they will benefit a lot in their spoken English.2.Skill 1 Model 1.I’ll ask four Ss of the groups to write these sentences on the Bb in the four lines.Then check their handwriting, correct their mistakes.Find out who will write well and whose handing is the best.3.Finish the Ss’ workbook.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o check the knowledge Ss have learned in this leon.Step5.Homework: (1)Recite the words as many as poible after cla.(2)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Sample A and write it in the exercise book.Purpose of my designing: I think homework is so important that the Ss should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can in cla or after cla.It is neceary for the Ss to do some extensive exercises after cla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Blackboard Design Leon Six Sample ASix This is my….hey This is not your....sorry It’s my....Picture it’s=it is Oh, I’m sorry.that’s=that is That’s all right/OK.

第20篇:英语说课稿

Good morning, everyone! It’s my great pleasure to be here sharing my leon with you.I’ll talk about this leon from five parts: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objects,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y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procedure.

Part1.Teaching material and objects

the content of my leon is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 unit__.This unit is about ____________.I will finish part1 and part2.This le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unit.Following the new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after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analyzing the rule of children’s growing of mind, I think the teaching aim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Knowledge objects:

a) 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leon.

b) The Ss can understand and use the grammar points.

c) The Ss can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to expre their thoughts in the proper situation.

2.Ability objects:

a)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pairs.

c)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especially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ability.

3.Moral objects:

a) By completing the task, the Ss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and set up self-confidence in ________b) Cultivate Ss’ awarene of keeping a harmonious friendship, pu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language study.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________________

Part2.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background, Iwill mainly use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教学法), Whole language teaching(整体语言教学法)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教学法)

Part3.Studying Methods

Our students are relatively lack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English.As senior students they have a certain ability to read, but they are poor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skills.Some students are not active enough in cla.Therefore I’ll have Ss study in a relaxed atmosphere.Ss understand the new knowledge through the mental proce of hearing, saying, observing and thinking.That is to say, let the Ss study language by \"Observation—Imitation—Practice \"approach.(观察—模拟—实践三步教学法)

Part4.Teaching procedures

StepⅠ Warming up (3minutes)(Pair work)

Brainstorming: Get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names of ______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given and tell “When, where and why were ________________happened?”

Then some pictures of _________will be shown on the screen and the teacher will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ey will get to know more about ______________.引入主题

Step Ⅱ Prediction (3minutes) (Group work)

1.Get students to read the title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and gue what the article will mainly tell about? Teacher will write the key words of thei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2.Students will get the answer after the first reading.预测主题,让学生在思考后带着疑问阅读全文。

Step Ⅲ Reading

I.Skimming for fist (8minutes)

2.and make clear the structure of______.

(The writer tells the history of _________ room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ime)

跳读全文,获取必要信息填写表格。再根据表格内容,引导学生填写课文结构图,让学生明晰全文的结构。

II.Scan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10minutes) (Group work)

Read the paag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were used to decorate ________?

2.Where was the_______ first put after it was given to the Czar?

3.What changes happened to _______ in _______?

4.Why did________ hide ________ away when the Nazis army came?

5.Why did the people rebuild a new ________?

5个细节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能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III.Thorough comprehension and discuion (4+6=10minutes) (Group work)

1.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age between the lines and finish the multiple choices below and tell the reasons.

1) What does the word “reception” in paragraph2 mean?

A.meetingB.dinnerC.speechD.welcome area (in a hotel)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age that____

3) 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_________?

A.negativeB.neutralC.positiveD.indifferent

2.Get students to tell the answers as well as the reasons.

三个选择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猜词,推测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理解的阅读思维。

Step Ⅳ Conclusion and questions from students (2+3minutes)

Ask 2 students to draw a conclusion of what he has learned in the paage and other students to raise some questions that they can\'t understand in the paage.

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总结和提问,也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尊重。

StepⅤ Homework (1minute)

《英语说课稿范文表格.doc》
英语说课稿范文表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