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定性评语

2020-04-29 来源:教学评语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金库定性

小金库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小金库”资金(资产)来源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3种: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 1资金来源

(一)各项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出租收入、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逾期押金收入、销售不动产收入、发售股票申请表售表收入、股票发行费收入等。

(二)各项服务和劳务收入。包括加工、维修、运输和代理业务收入、服务业收入、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等。

(三)各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金、手续费、包装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形式的价外收费。

(四)各种集资、摊派、赞助、捐赠等收。

(五)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

(六)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

(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八)各项罚没收入。

(九)各类协会、学会的会费收入等。

(十)其他应列入本单位或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

(十一)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或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账外的款项。2支出去向

⑴滥发钱物。以关心干部职工生活,为干部职工谋福利为借口,以补贴、奖金或实物的方式滥发乱奖给干部职工,一般人人有份,差别不大,多发生在节日、年终或举办某种活动之时。 ⑵吃喝玩乐。少数单位领导大吃大喝,或到处游山玩水,或经常出入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而这些开支不便公开在财务账上报销,于是就从“小金库”中支出。

⑶送礼。有些单位领导为了拉关系,或为了得到上级领导的提拔重用,或寻求保护伞,经常到处送礼或替上级领导付这样那样的账,而这些支出受到财经法规的制约,于是就从“小金库”中支出。

⑷购置特殊物品。如为领导购置手提电脑、手机等。

⑸私分。少数人非法从“小金库”中领取款项,私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⑹私吞。个别单位负责人或掌管“小金库”的人乘“小金库”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之机,用假发票或白条报销等手段私吞“小金库”资金。 3金库范围

●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 ●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4金库特点 普遍性

审计中发现的“小金库”,行政机关(部门)有,事业单位有,企业单位有,各类团体、临时机构也有。不少单位是“两本帐”、“多本帐”,有的在经营创收中收入不入帐或入“另册”,脱 离财务监督;有的截留挪用各种应上缴经费;有的把该收上来的经费留在下属单位(部门)作为“私房钱”;有的编大计划、造假预算,编假合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虚列支出,虚假冒领,把报回来的预算经费打入“小金库”,化大公为小公,甚至化公为私等等。 多样性

有的单位(部门)为了小团体利益,将单位内部划小核算单位,通过多头开设银行帐户,把本应该作为单位收入纳入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的资金,分散核算,以多本帐作掩盖,借此逃避监督;有的是投李报桃,把经费以合法名义拨到所属单位,公私不分,“小金库”成了小集体或某些个人的钱包。 隐蔽性

“小金库”是帐外帐,有的只有单位(部门)领导或少数几个人知道,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诡秘性特点。有的“小金库”虽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但在财务手续上却留有后路,使上级在检查时不易抓住把柄,待某项专门检查结束后,这部分资金又成了单位(部门)名副其实的“小金库”。 挥霍性

由于“小金库”的黑户口身份,出了问题难以查证,致使收支自由,随意性很大。一些单位请客送礼、讲排场、比豪华、摆阔气,一些干部出入高消费场所,沉湎“酒绿灯红”,有的数额较大的行贿受贿,挥霍的金钱,大都来源于“小金库”。许多经济犯罪案件,也多与“小金库”相关联。 上升趋势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体制尚不健全,法制还不完善,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小金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以往每年全国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查出的各类“小金库”金额高达数十亿元,造成了国家财税的大量流失。“小金库”也为犯罪行为大开了方便之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十分严重。 5成因剖析

“小金库”的存在不是现在才有的,但象今天这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却有其特定的条件。从宏观上看,社会经济环境和秩序存在的某些紊乱现象,或多或少对经济管理产生一定影响。从微观情况看,促使“小金库”存在、泛滥,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单位(部门)领导授意或默许。这是“小金库”发展和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小金库”都是在领导的眼皮底下,放任发展,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小金库”与某些领导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有了“小金库”总是能为小集体或个人利益提供某些方便。

(二)花钱办事方便的诱惑。凡是请客送礼、滥发钱物、铺张浪费等问题严重的单位,往往是由于私设了“小金库”。“小金库”对单位(部门)来讲,最根本的吸引力就在于能摆脱上级或同级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约束,花钱办事方便,使集体乃至个人取得经济上的实惠。

(三)制度不健全,制约滞后,经常性监督检查不力,为私设“小金库”开了方便之门。

(四)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单位(部门)所有制倾向较严重,监督乏力,在经费监督检查方面有的地方成了死角。

(五)现行的财经法规、经费管理制度需进一步配套完善。一些单位(部门)为解决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开支,想方设法把一些创收经费、生产经营收益等转化成“小金库”。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如果能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考虑,从财经法规制度上对这类问题明确界线,做到既管住管好,又不统得过死,这样也许能减少或杜绝“小金库”。 6对策探究

年年开展的审计监督工作,是维护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经制度,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使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都置于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之下。

(一)加强教育,使其不为。加强教育,首要的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使其明确共产党人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不仅仅是自己管辖区域的代表;加强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全局观念和政策纪律观念,要教育各级干部从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从自身做起,清正廉洁;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反复强调“小金库”的存在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对个人的腐蚀和影响,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通过发动群众,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为建立正规的经济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其不为。

(二)完善制度,使其不能。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的漏洞入手,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标本兼治。创新完善机制,增强经费使用的透明度,使各项经费的安排、使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从制度上堵住漏洞,把好关,使其不能。

(三)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使其不便。各级审计纪检、财务部门要把财经纪律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要把群众监督与职能部门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体系,维护财经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使其不便。

(四)严肃查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使其不敢。“小金库”主要存在于机关(部门)和有创收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支配权主要在单位(部门)领导。因此,在查处“小金库”中,各级领导和机关,要严肃认真,以身作则,按级负责,一级查一级,不走过场。对私存私放“小金库”的单位,除没收其资金外,对单位(部门)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员严格按财经法规予以处罚,让“小金库”无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使其不敢为。 通过对“小金库”的特点、成因剖析,使我们对“小金库”的根源与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各单位(部门)都要执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工作的运转有章可循,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避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7清查方法

“小金库”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但只要我们讲究方法,认真追查,没有清查不出来的。 ⒈审查会计凭证。通过对一张张会计凭证特别是所附原始凭证的审查,核实有无采取虚报冒领、截留应上交、下拨款或假借上交、下拨,将单位的资金以某种名义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然后再从对方收回或存于对方、截留收入等手段为“小金库”筹集资金的情况。审查会计凭证时要注意从奇异的数字、时间、地点、物品、票据、编号、联系单位、报账手续、开支规律等中发现问题,如某单位按月发放某项补贴,若发现在财务账上开支不连续,则应查明原因,核实是否有从“小金库”中开支的情况。

⒉审查收款票据。主要审查已使用发票、收据的存根联是否齐全,有无缺号情况;所有开具了未作废的发票、收据的记账联是否都做了账,存根联与记账联上的数量、金额是否一致;未使用的发票、收据有无缺号的情况,每份未使用的发票、收据及发票、收据联是否存在;核实有无将收入放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⒊审查货币资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核对库存现金实有数与现金日记账和总账余额是否相符,如发现溢余或短款,则应追查原因,核实是否有“小金库”的资金放入其中或“小金库”中的支出挪用了库存现金;如发现活期储蓄存折或定期存单,要追查资金来源、去向及其情况,核实是否属于“小金库”资金。对银行存款进行审查,核对被查单位所有银行存款账户的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单位银行存款实有金额是否相符,未达账款是否由于正常原因所致,特别要注意一收一付金额相等的未达账款,如发现不正常情况,则要追查资金去向及其原因,核实是否入了“小金库” 中。另外,对有公款私存的,还要核实有无将其利息放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⒋审查往来账户。有些单位惯用往来账户过渡设 “小金库”,此种手法通常是把单位的正常收入先记入往来账户,虚列出结算中的债务,侍机再将其转入“小金库”中;还有的将已收回或可收回的债权列作呆账予以核销,把资金转入“小金库”中。在清查中,一是看往来发生和结算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二是看往来款项支付的事由是否合理,三是看往来款项支付的手续是否正常,四是看列作呆账核销的条件是否充分,发现疑点则进行追查,核实是否将资金转入了“小金库”中。

⒌审查收费情况。将被查单位经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标准、范围与其实际收费情况进行核对,看有无已批准的收费项目没有收费或降低标准、缩小范围收费和巧立名目或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收费的情况,收费收入是否进了账,并要注意深入到已收费和可能收费的单位、人员中去了解,核实有无收费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⒍审查实物资产。对产成品、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特别是副产品、残次品、边角废料、报废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审查相应的总账、明细账、仓库保管账和备查账,核实账实、账账是否相符以及减少这些物资属于出售的部分是否都有收入进账,有无截留出售物资收入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⒎审查出租投资情况。对资产出租和对外投资情况进行审查,核实出租资产收入和对外投资收益是否都进了账,有无截留出租资产收入和对外投资收益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⒏追查特殊物品开支。对购买需要通过政府采购和发放给干部职工等特殊物品的开支情况进行追查,如没有发现在财务上报账,则应查明原因,核实是否从“小金库”中开支的。 ⒐比较分析收支。对审查期间的各项收入、支出数特别是一些比较容易套取资金项目的收入、支出数与相应的上期实际数、本期计划数进行比较,如差异较大,则分析原因,核实有无将一些收入不入账而放入了“小金库”中的情况,有无采取虚报支出的手段套取资金放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⒑到相关单位核实。“小金库”的资金来源虽然隐蔽,但许多资金会在付款单位的账上反映,因此,要有重点地选择到被查单位的相关单位去调查核对,这是清查出“小金库”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单位主要有被收费单位、下级单位、销售产品单位、采购物资单位、被投资单位、承租资产单位、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单位等。

⒒找有关人员调查。找有关人员调查时,要注意分析和掌握各种人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启发疏导思想工作。一是找被查单位的一些比较熟悉情况,作风正派,敢说实话的人,特别是共产党员、老同志了解收入、支出方面的情况,这是清查“小金库”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有时可以成为突破口,因为可以根据了解的收支情况反过去查账,看收入是否进账,支出是否报了账,如有出入或疑点,则再进行追踪调查,核实是否设有“小金库”。二是对发现的疑点或问题找有关人员如被查单位的领导、财会及业务人员等进行调查核实。

⒓发动群众举报。由于“小金库”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给清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要采取措施。如实行有奖举报、专项举报等广泛发动群众举报,以便发现线索,顺藤摸瓜,清查出“小金库”。 8表现形式

“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存放形态

一、“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中纪发【2009】7号文件对“小金库”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高度概括,主要包括: ⒈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⒉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⒊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⒋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 ⒌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⒍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⒎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2] [1] ⒏其他形式 9国家政策

9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预算的意见》(下称《意见》),国有企业13年“独享利润”的历史即将终结。与此同时,与收益权相关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动向,渐渐成为关注焦点。

按《意见》要求,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从2008年开始实施,收取实施范围内企业2007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今年将对一批试点企业收取其上一年度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地方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时间、范围和步骤,由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决定。

财政部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200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拟于10月启动,试点范围包括烟草企业及国资委目前监管的155家中央企业。

国有资本收益将按“适度、从低”原则,分三档上缴财政部。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煤炭、电力、烟草五个行业的上缴标准为税后利润的10%;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三年内暂时不上缴;其余央企均按5%的标准上缴红利。考虑到2007年已过大半,今年试行范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将按上述标准减半收取,预计总金额约为170亿元。 所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有企业应向国家上缴红利已成各方共识。而国企收支预算的主导权如何在财政部和国资委之间分配,各界则多有争议。

此次《意见》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管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出由企业直接上报财政部门而非国资委审核,其拨付使用也绕开了国资委直接拨付给企业。这意味着国资委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加强国企管理权的愿望再次落空。 存放形态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金库”存在形态十分繁杂,存放形态主要有:现金形态、银行存款形态、有价证券形态、固定资产形态、股权和债权形态[1] 2009年7月24日中央纪委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的文件中指出:“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指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和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主要来源包括:以各种名义挪用、转移国家预算内、预算外收入;截留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入;高价倒卖、非法牟取价差收入;一些经济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侵占、截留罚没收入。不包括党委、团委、工会会费,稿费提成和职工互助金等项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锡荣在审议刑法修正案

(七)草案时提出了集体腐败的概念,并表示可考虑首先把私立小金库列入刑法犯罪中。

“小金库”虽冠以“小”字,容量却大得惊人——据披露,仅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违规小金库130亿元。“小金库”的显著特征是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分,公款沦为“私房钱”也就几乎成为了必然。不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往往也容易滋生更大的腐败。某些单位请客送礼、乱发钱物、收送红包、公款行贿等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游离于监督之外的部门小金库。可以说,小金库正是很多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财政支柱”。中央虽三令五申,却依然未能阻止小金库的扩张和蔓延。关键因素在于,由于打着集体的幌子,小金库往往被看作是一般的违纪违规,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可见,将小金库列入刑法犯罪不失为正本清源之举。 追究小金库的法律责任理所应当,但小金库的利益分配过程等级森严,单位小金库很大程度上是单位领导的小金库。所以,追究小金库的法律责任,就应该参照其利益分配格局,依据权力坐标明确每个人的相应法律责任。如果能抽去滋生腐败的“财政支柱”,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不仅小金库将无处藏身,集体腐败行为也将大大减少。 8月治理

根据党中央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审计署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2014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就此次专项治理的相关具体内容,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接受本报采访。[3] 10金库危害编辑

“小金库”虽冠以“小”字,容量却大得惊人——据披露,仅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违规小金库130亿元。“小金库”的显著特征是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分,公款沦 为“私房钱”也就几乎成为了必然。不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往往也容易滋生更大的腐败。

某些单位请客送礼、乱发钱物、收送红包、公款行贿等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游离于监督之外的部门小金库。可以说,小金库正是很多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财政支柱”。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不断扩大,各单位可支配现金减少,一些单位从局部利益出发,巧立明目,不断翻新形式设立小金库,从而引发的矛盾,职务犯罪时有发生。 11专项治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锡荣在审议刑法修正案

(七)草案时提出了集体腐败的概念,并表示可考虑首先把私立小金库列入刑法犯罪中。中国未来将逐步深化财税、金融、国有资本运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在源头上防止并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也将不断加大对“小金库”的日常治理力度。治理 “小金库”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该专项治理进展情况及实际效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全国“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09年4月24日在京召开,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鼓励知情人士举报。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范围是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此次治理工作将持续至2009年底基本结束。 根据《实施办法》,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下发之日起至2009年底基本结束,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意见》下发之日起至2009年5月底为动员部署阶段,到6月底前为自查自纠阶段,从7月初至10月底为重点检查阶段,11月底前为整改落实阶段。

《实施办法》提出,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小金库”,要严格按照“依法处理,宽严相济”的原则进行处理。各级“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注意发挥网络举报作用。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和罚款的金额,给予3%至5%的奖励,奖金最高额为10万元,由同级财政负担。 凡是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此次治理范围。重点是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 对设立“小金库”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应追溯到以前年度。 《实施办法》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重点检查阶段的检查面不得低于纳入治理范围单位总数的5%,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检查面不得低于20%。重点检查对象范围包括执收、执罚权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教育、卫生、交通、民政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宾馆、培训中心、招待所、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以前检查发现存在“小金库”的部门和单位;有群众举报的部门和单位以及自查自纠措施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部门和单位。 查获5.8万

记者8日从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58225个,涉及金额266.54亿元。据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介绍,自2009年中央部署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以来,制度不断完善。“小金库”治理的相关改革不断深化,在强化财政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底,已有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本级、250多个地市、600多个县(区)实施了公务卡改革,有效减少了预算单位的现金结算,对于规范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旭人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抓住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这个根本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健全教育惩处机制。要把防治“小金库”等财经纪律的培训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教育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教学计划。

——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要做好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进预算和决算公开,加强规范津贴补贴管理、罚没收入管理及财政票据管理等。

——进一步完善资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要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行为。

——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要完善相关法规,理顺社会组织与其业务主管单位在职能、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关系。

——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效率。要推进监督检查的常态化,将“小金库”问题检查作为预算和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的重要内容。[2] 人员追责

审计署2015年1月16日公布《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截至2014年10月底,审计发现的314起案件线索及其他问题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有1454人被依法依纪处理。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中央部门审计整改首次就“小金库”追责相关人员。[4] 12“账外账”与“小金库”区别联系 区别

(一)概念不同

“账外账”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法定会计账册之外设立的账册。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

(二)表现形式不同

“账外账”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就其资金来源而言,既包括属于本单位的正当收入、收益,又包括违规收入,如截留应当上缴财政的收入、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三乱”行为获取的收入等;在资金的处置上,既存在支出合理的情况,又存在乱支滥补、私存私放的问题。 “小金库”只是“账外账”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 ⒈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收支、私存私放的资金(不含党费、团费、工会经费、互助金等);

⒉虽已入单位会计账,但只是挂在“暂存”账上,或跨年度没有正式列收列支、或将支出直接冲减“暂存”的款项;

⒊既不纳入预算内管理,又不纳入预算外管理的资金;

⒋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或将财政性资金作为单位资金存放,不交财政专户储存; ⒌通过虚列支出、假报账、资金返还等形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 ⒍执收、执罚单位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不上交,自立账户存放。

(三)定性依据不同 ⒈“账外账”的定性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⒉“小金库”的定性依据

对“小金库”权威的定性依据通常有两个,一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1995]29号)第一条和《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财监字[1995]29号)第二条: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二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第一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将财政拨款转为有偿使用,更不得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

(四)处理处罚依据不同

从国家现行财经法律法规看,是把 “小金库”作为一种严重的经济违纪违规行为来对待的。对“小金库”的处罚比“账外账”的处罚要重得多,所以我们运用处理处罚依据时一定要坚持谨慎性原则,注意二者在适用处理处罚依据方面的区别。 ⒈“账外账”的处理处罚依据

对“账外账”的处理处罚适用《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⒉“小金库”的处理处罚依据

对“小金库”的处理处罚,可以分别适用以下法规。

⑴税收征收机关及工作人员对按规定征收的税收收入款项不按国家规定及时上缴国库,设置“小金库”的,适用《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三)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四)不依照规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

(五)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⑵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设置“小金库”的,适用《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⑶对于行政性收费方面资金私设“小金库”的,按《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规定“责令追回资金上缴财政”,还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按《违反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不按照规定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管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的规定给予处分。 账外账

“账外账”和“小金库”都是在合法账簿和库存现金之外,非法筹集和转移资金,以供本单位或少数人支配的舞弊行为,均是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2] 首先,从“账外账”的成因看,其设置动机、企图尽管都是以逃避税收和财政监督,谋求单位、团体利益为目的,但也不乏有深层次的其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为隐瞒单位自营收入;二是为攫取不正当收入或谋求不正当支出;三是为用钱上的方便。由于“账外账”和“小金库”成因均较复杂,如果仅从设置动机、企图上来看,很难将“账外账”与“小金库”区分开来。

其次,从“账外账”和“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渠道、性质、处置情况看,其表现形态错综复杂。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去向,均表现出多向渗透、混合交叉,违规与合规并存的形态,而“小金库”的定义过宽,要真正将二者区别开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尽管“账外账”和“小金库”既有区别,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审计人员只要在审计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正确地运用定性依据,恰当地作出处理处罚,便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5] 村级小金库

[6] 凡是动用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行政资源(如行政权力、行政组织、行政行为以及象征行政组织的印鉴等)、经济资源(如资源、资产、资金等)、信息资源(如经济信息)等所建立起来的经济业务关系(包括事实收入、事实支出、代收代付、应收应付、借款还款、临时押金以及经济分配等)都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进村账管理。否则,就称为“小金库”。

该进入村账核算的收支业务,不进入村账核算,或私自设置内账,脱离群众监督,把一些在村账不能列支的开支项目在私账报销靠等行为,为设置小金库行为。

推荐第2篇:旅游业全新定性

旅游业全新定性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亦即高素质的第三产业。据此,我们以“泛产业轮”进一步以九大功能性产业细解现代旅游业。

1、开放型产业。旅游是一项冲破封闭,走出小天地的求知休闲体验性社会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道出理论联系实际之本,十届三中全会催生了大时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旅游业以开放性入列全新发展的黄金时期,跨进世界旅游强国行列。

2、先导性产业。旅游业是传统的三次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新的业态引导三次产业升华,乃至直面消费者,故其禀赋有先导性和引领性功能。

3、动力性产业。旅游消费启动人类消费的新模式,它含有激励传统消费升华相关产业的动力性机制。

4、关联性产业。现代国民经济有高强的关联度,旅游业正是其创新发展的触媒剂,它可以催生新的产业链,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转换与升级换代。

5、富民性产业。旅游业就业容量大,产业转型投入成本低,可以让禀赋资源发挥潜力,易于富民,这在乡村旅游,扶贫旅游中更易彰显威力。

6、友好性产业。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是时代潮流。作为以人为本的旅游业,通过旅游活动,不仅扩大游客眼界,增长知识,消除疲劳,增进健康,还能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使家庭和睦,民族团结,乃至强化国际友谊。

7、低碳产业。减少资源浪费,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共同的期盼,它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旅游是资源消耗低的产业,尤其是山水林湖海洋和历史文化资源,在强化保护下,可以永续利用,属于低碳性产业。

8、美丽性产业。追求美丽是旅游的本质,感受美、欣赏美、品领美、享受美的系列社会活动,让旅游者更加珍惜美、热爱美,齐力建设美,使美丽中国之梦早日成真。

9、文明性产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组分,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旅游本质上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集成与表征,它是美丽中国最突出、最精华的体现,亦是中华民族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

推荐第3篇:课堂教学定性评价

课堂教学定性评价

标签: 教育

分类:教研

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是由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构成的整体网络,有多种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有多项职能:广泛的知识教学、充分的技能训练、有效的思想渗透。因此,我们在进行定性评课时,也要从首到尾,从内到外,统观全课,得其精髓。

1.关于教学目标的评价。一堂较为成功的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然后根据所拟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实施方法,以求达到预期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进行定性评价时,首先要看其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明确,一是指明了,二是指准确。所谓明了,就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目标的始终。所谓准确,就是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精神、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凝聚着教师教书育人的殚精竭虑,贯穿着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艺术,体现着教师胸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教法)的过硬本领。所以,评议一堂课,教学目标是考核教学成败的依据,衡量教学得失的准绳。

2.关于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选择好和处理好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评课时,首先看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能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其次看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教学中能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讲授清楚正确,无科学性、思想性错误;第三看教者能否找准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关善于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分散难点,逐步突破,从而带动整个教学进程;第四看教者能否发掘教学内容的潜在因素,充分利用、灵活运用,完成课堂教学计划,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常表现为教学中重要的启发点与教学的重点);第五看教者能否正确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的关系,掌握学生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不断更新、转化的基本特点,体现讲授内容具有启发性、层次性。

3.关于教学方法的评价。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个纲,教学内容是一个重要基础,则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懂法,贵在用法”。评课时,重点应看其方法是否运用妥当,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什么教学方法不应作为评价的依据。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凡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具体评价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看知识的引入。一堂好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头,看其引入是否自然合理,符合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佳方案是一开始能创设情境,调动大部分学生求知欲与思维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协调共振状态,但时间一定要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重视知识发生阶段的教学及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笔者从事数学教学二十余年,最近两年听了不少课,发现相当大部分的教师只注意了基础知识教学,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体现,对知识的发生阶段教学缺乏重视,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如讲概念一带而过,讲定理、法则、公式急于得出结论。有一教师在讲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时,仅用两例就得出了法则,忽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而这些地方常常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应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现。通过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与确定意义,概念的巩固、深化与发展,通过定理、法则、公式的发现、概括、理解与应用,揭示规律领悟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因此,我们在评课时,不仅仅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更要紧的是注意过程,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和内部规律的。学生是否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在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这样的评课才能评到点子上。再次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主要看教师能否运用启发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保持持久的稳定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是否重视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注意数学基本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教学。

4.关于教学能力的评价。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与教学机智等方面的能力。主要看教师是否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自然大方的服饰仪表,亲切庄重的言谈举止,可从课堂教学言语、教态中体现出来,可从处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而判别;是否有落落大方的板书设计,挥洒自然地运用教具或电教设备,很容易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判别。

5.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看其效果是否明显,从两个方面来判别,一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情况,从知识教学的落实情况,思想教育情况,能力训练情况,课堂气氛活跃情况,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等方面来判别;二是从学生当堂知识掌握合格率是否在80%以上来判别。

推荐第4篇:虚假宣传定性

工商部门该用何法查处“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电信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中均有涉及,但因其处罚部门不同、处罚标准各异,导致在实务操作中见仁见智,用什么“法”的都有。那么在何种情况下,适用何法,才是“适用法律正确”?

一、“虚假宣传”的界定

按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虚假宣传”是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通常也称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虚假的宣传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分为两类:一类是虚假宣传,一类是引人误解的宣传。虚假宣传是指商品或服务的宣传内容与商品或服务的客观情况不符。如将非获奖产品宣传为获奖产品。引人误解的宣传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宣传。如某家具店的广告称“本店销售意大利聚酯漆家具”,消费者一般理解为销售的是意大利家具,而实际上是使用了意大利聚酯漆的家具。虚假宣传的判断标准是以客观事实为认定标准,其宣传内容必定是假的、不实的。而引人误解的宣传是以消费者、用户的主观判断为标准,即使宣传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却产生了引人误解后果,仍然是违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以上概念包含了虚假宣传的形式、虚假宣传的内容、虚假宣传的法律特征、虚假宣传认定的条件、虚假宣传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月17日公布了“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明确了虚假宣传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内涵。该司法解释规定,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该司法解释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有三条:经营者对产品做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均可认定为虚假宣传。

二、虚假宣传与虚假广告的区分

1、虚假宣传。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从法律规定看,这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经营者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和经营者利用其他方法进行虚假宣传。

“广告”的含义有多种,我国1994年公布的《广告法》中所称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其它方法”是指广告以外的方法,其他方法有哪些,竞争法中未作明确规定,其他法律法规所称其他方法包括下列行为:

1、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2、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

3、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

4、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者解释;

5、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虚假的宣传报道。

2、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广告的宣传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了宣传媒介,既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也包括委托他人代办的媒介,如广告牌、霓虹灯、票证、宣传册等等。

虚假广告的判断标准,应根据接受广告的人的理解,而不是根据广告制作者或发布者的理解,一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缺乏仔细分析广告内容的注意力,只是以普通注意所得到的印象作为选购的基础,故应当以一般购买人的注意力作为认定标准。一般购买人又为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因其所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经验不同等,对同一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只要会使消费者中的少部分人产生误解,就应当判定其广告为虚假广告。

3、二者关系。

虚假宣传行为涵盖了包括广告行为在内的所有的宣传行为。也就是说,虚假宣传行为不只是广告,也包括其他形式,如商品信息发布会、展销会、散发产品说明书等广告形式和商品包装、标签以外的宣传形式。

另外,还有 “虚假表示”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

(四)项规定的虚假表示行为,是指在商品及其包装上对商品标识作虚假标注。“虚假标注”问题。虚假标注是《产品质量法》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虚假表示”、“虚假标注”,其外延小于虚假广告,更小于虚假宣传。

三、虚假宣传的法律适用

先看个案例:2005年11月16日,创业公司在某报上发布的食品广告中使用了未经广告审查机关批准的广告用语,广告费1400 元。某市工商局立案调查,以创业公司发布的广告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为由,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对创业公司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本案争议焦点是,对广告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应当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是广告法。《广告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一种观点认为,前者制定时间晚于后者,应适用前者处罚;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系法条竞合,行政机关有选择适用的权力,适用后者处罚并无不当。

法院经审理认为,应适用《广告法》。理由如下:《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该款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中有关广告活动的特别规定。该法第二十四条是对违反该款规定的罚则。同时,《广告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在广告活动中进行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该条则是对广告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别规定。而该法第三十七条中的“本法规定” 显然包括了广告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也就是说,《广告法》对利用广告虚假宣传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制定了罚则,但处罚的标准却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一致。从性质上看,这两部法律对利用广告虚假宣传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分别属于各自调整范围内的特别规定,难以“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来选择适用。同时,由于这两部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也难以“新规定优于旧规定”来选择适用。

相对于1993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讲,1995年的《广告法》属新法。立法者在制定广告法时就已经对新旧规定不一致应如何适用表明了态度。《广告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本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本法施行前制定的其他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与本法不符的,以本法为准。”可见,《广告法》立法时已作出凡与《广告法》规定不一致的均以广告法内容为准的强制性规定。而没有授予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的权力。这种规定是关于《广告法》本身适用的特别规定,具有优先于其他任何旧法规定适用的效力;同时,对该条中的“法律”应理解为所有涉及广告内容的法律条款,而非广告单行法律。否则,这一条款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广告法》施行前国家并未制定过任何有关广告的单行法律。因此,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对广告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均有规定且不一致的情况下,应适用《广告法》。

笔者认为,适用《广告法》还有另外两个理由。其一,虚假宣传无论是通过虚假广告还是通过虚假标注等方式来实现,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都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其加以区分,是由于立法造成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其调整范围不一样,立法的角度不一样。《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所有的经营行为予以调整,其范围最宽,被称为经济宪法。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特别法有规定的,应适用特别规定。其二,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过罚相当”原则)对虚假宣传行为如果按《反不正当竞争法》,至少要处以1万元的罚款,显然有些离谱,甚至荒谬。比如,有人通过虚假宣传售出了几箱酒,货值也不过三百五百元,处以1万元以上的罚款,公正吗?另外,国家工商总局的有关解释,可以作为佐证。《关于商品包装物广告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广字[2005]第173号)规定“商品包装中,除该类商品国家标准要求必须标注的事项外的文字、图形、画面等,符合商业广告特征的,可以适用《广告法》规定进行规范和监管。”

四、法律适用的特殊情形

通过以上分析,查处“虚假宣传”应该适用何法,已有明确结论,但是,也有例外。

(一)行政处罚的转致适用

1、《反法》第21条第1款对法律适用的选择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即“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处罚。……。”

2、《反法》第21条第1款,“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3、《消法》第50条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二)转致适用的限制

1、转致适用《质量法》的局限性。转致适用《质量法》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反法》中的商品包括服务,而且商品不但包括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而且还包括未经加工的商品(如初级农产品)和不动产,而《质量法》中的产品仅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当经营者对“产品”之外的“商品”作《反法》第5条第4项的虚假表示时,如对商品房、农副产品以及营利性服务的质量作虚假表示的,就无法根据《质量法》予以处罚。

2、转致适用《消法》第50条的规定问题。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克服转致适用《质量法》的局限性的一个较好的选择,是转致适用《消法》第50条的规定。《消法》第50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仿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一)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二)在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了,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八)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该规定显然对《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调整范围之外的有关行为设定了补充性行政处罚。不能使用《质量法》的虚假表示行为,完全可以由工商部门依据《消法》第50条所设定的处罚进行处罚。因为《消法》中的“商品与服务”与《反法》中的“商品与服务”完全一致。

五、管辖权的划分

管辖权的划分,也就是由哪个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查处权。我国法律法规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制定有不同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均设定有不同的执法主体。按照《立法法》关于法律适用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定,如果对特定的“虚假宣传”行为特别法设定有特定的执法主体,那么应由其查处。否则,应由工商部门查处。比如,涉及价格的虚假宣传行为,应由物价管理部门依据《价格法》查处;涉及电信的虚假宣传行为,应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电信条例》查处。另外,为保证法律之间的有机衔接,我国法律中通常有“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的规定,这也为法律适用(管辖权、法律条款)指明了方向。

六、两点体会

1、《反法》是一部兜底性的法律,只有在其他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才得以使用。而在我们工商系统,受传统思维和法律知识欠缺的影响,很多单位办案都喜欢用该法作为处罚依据(简单又罚款额度大),这是违背立法本意的。

2、真理不辩不明,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针对不同部门法律之间的法条冲突,《立法法》原则上都作了规定。而对于使用法律时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各个部门法中也有相应的适用规定。

推荐第5篇:三违定性

一、共性“三违”行为:

1、穿化纤衣服,不穿胶靴入井;地面岗位工不穿工作服。

2、入井及作业人员在井口20米范围内吸烟。

3、酒后入井,酒后值班、上岗,入井人员不配带自救器,不按规定携带便携仪。

4、上下井人员不排队入罐、拥挤、反上下罐。

5、超员乘罐、乘车、抢上、抢下。

6、上山提升时行车行人,上山内候车,上山下口及绳道有人停留或作业。

7、随意脱、座安全帽。

8、井下睡觉。

9、岗位工无证上岗、睡岗、串岗、离岗、岗上看书、岗上干私活,不按时交接班,打连勤。

10、无措施作业,有措施不落实。

11、带电检修、移动电器设备。

12、溜子缺压柱,施工人员骑在溜子上作业。

13、微风作业,撕供风筒。

14、不落实湿式打眼。

15、通过风门后不关门。

16、爬重车、放飞车。

17、斜巷蹬钩头。

18、携带烟草入井。

19、井下打架。20、现场隐患不整改,强令安排职工作业。

21、采掘施工空顶、瞒顶。

22、无故不参加安全学习。

23、维修、掐接溜子时,溜子开关不打到零位。

24、设备带病运转,不能及时检修。

二、回采作业“三违”行为:

1、支柱初撑力不合要求,不落实二次注液,支柱不进行初撑力监测。

2、不及时挂梁,空顶作业。

3、挂梁时用木楔代替铁楔。

4、工作面特殊支护不合格,托棚戗柱不齐,两巷超前棚不足,支柱不能全承载。

5、无备用支柱、材料,提前摘柱。

6、防滑绳间断不生根。

7、工作面上、下出口不畅,高度不够。

8、工作面放煤不设防窜矸档板。

10、上下隅角回料滞后。

11、梁子端头不实,超高使用支柱,使用失效支柱。

12、上下端头不使用双揳粱。

三、掘进作业“三违”行为:

1、干打眼。

2、不使用撅顶道,防倒装置。

3、空顶距超《规程》规定,不及时支护。

4、空顶不接,造假顶。

5、上山掘进行人溜煤不分开。

6、档煤板高度不够。

7、上山上部放煤时下部处理堵塞。

8、安全溜绳不紧跟迎头。

9、下山施工提升时,迎头作业人员不进入躲避洞。

10、下山提升“一坡三档”投入不齐全,使用不正常。

11、上、下山提升定滑轮安设不牢,无明确联系信号。

12、上、下山提升作业前,维护员、绞车司机不按要求全面检查提升安全设施。

13、扒矸机稳固不牢,操作中绳道及迎头有人作业或逗留。

14、支护材料与《措施》不符。

15、停风不撤人,无风作业。

16、要害工种人员不持证作业。

17、透窝处不提前加固。

18、出货不洒水。

四、放炮作业“三违”行为:

1、放炮警戒设置不到位。

2、放炮前不发出放炮信号,放完炮不及时解除警戒。

3、放炮前、后不洒水,放炮不用水炮泥、封泥不足。

4、边打眼、边装药。

5、雷管脚线不扭结。

6、边做引药、边装药。

7、放炮钥匙不随身携带。

8、放炮母线不扭结、搭结放炮器上连炮。

9、不使用炸药箱、雷管盒、雷管炸药混放。

10、携带雷管、炸药乘座人行车、电机车牵引的列车。

11、放炮线明接头、明线放炮;放炮线长度不符合要求,联炮期间放炮母线不扭接。

12、不用起炮器起炮。

13、未通过放炮前气体检查放炮。

14、放炮后炮烟未散尽,停滞时间不足,就进入迎头放炮。

15、不落实“三人联锁放炮”。

16、放炮崩坏架棚不处理继续放炮。

17、镐刨、手拉、打钻处理瞎炮、残炮。

18、放炮后不检查,回收未起爆的雷管、炸药。

19、班后剩余的火工品不清退回库。20、放炮线搭在电缆线、轨道上。

21、做引药不避开电器设备及导电物体。

22、放明炮、糊炮。

23、无措施放炮处理堵塞煤仓、溜煤眼。

24、不用无静电炮棍。

25、放炮连线,放炮员单人作业。

五、机电专业“三违”行为:

1、地面岗位工在岗位上接见亲朋,允许闲散人员进入岗位,岗上喝酒。

2、无计划停电检修。

3、停送电不挂牌,不执行操作票。

4、设备漏检、漏查。

5、电话线明接头,不电缆化。

6、井口作业或高空作业不佩带保险带,不穿防滑胶靴。

7、井下岗位工上岗不带灯。

8、验绳不验保险绳,不按规定时间更换保险绳。

9、安装绞车无护身板,绳头无“鸡心”。

10、设备检修、安装、回收不按措施标准作业。

11、安装风机不安装风电闭锁。

12、要害场所、岗位不按规定加锁。

13、设备不经质检,无完好牌入井。

14、井下动火不履行批复手续。

六、提升运输专业“三违”行为:

1、井口把勾工无信号,无袖标。

2、井口作业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穿防滑靴。

3、井口作业人员岗位上吸烟。

4、井口提升时,只使用一道阻车器。

5、斜巷道挡掩死不用,不关安全门。

7、斜巷提升不用马蹬连接保险绳。

8、斜巷提升超载、超挂车。

9、斜巷提升上山下口及绳道有人逗留、作业。

10、机车司机离开机车不随身携带把手。

11、不在停电区域停车上下人。

12、人行车司机不现场交接班,不带随车信号。

13、不落实人行车试钩制度。

14、干部随意调动岗位工,不能保证持证上岗。

15、罐笼清理不及时,积存杂物。

16、付井上下人员罐帘不销,不挂。

17、立井下口作业人员来往穿越罐笼、攀沿钢梁。

18、电机车头乘座无关人员。

19、检修电机车不停电。20、斜巷提升不检查上下山内是否有行人,不坚持行人不行车制度。

21、溜子司机不落实开机开水,转载水幕不用。

22、起吊溜子不打点柱。

23、溜煤上山处理堵塞时单人作业,且不与各水平第一部溜子司机联系清楚。

24、大倾角上山处理溜煤堵塞不佩带保险带。

25、溜子司机进入作业地点不检查,在失修架棚下操作。

26、溜子头传动部分无安全护罩。

27、溜子电机、齿轮箱高温状态下运行。

28、各部溜子之间无联络信号。

29、打开远控按钮盖操作。30、不在候车硐室候车,乱打人行车信号。

31、马蹄环不用螺栓紧固。

32、作业人员随意携带工具,物料入井。

33、溜子司机作业点距溜子传动部分太近,安全间距不够。

34、溜子安装、回收转运溜子大件无措施。

七、通防专业“三违”行为:

1、瓦检员不落实现场交接班,班中远离迎头,点名不下井。

2、瓦检员不落实“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

3、瓦检员不执行“一管四”,发现通防设施损坏不汇报,现场放炮前后不洒水,放炮不用水炮泥不制止。

4、临时停风,瓦检员不安排撤人,不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不汇报。

5、防尘员不落实防尘制度,局部积尘。

6、防尘设施安装不合格,不齐全。

7、防尘设施损坏后不及时修复、更换。

8、排放瓦斯“一风吹”,不执行“撤人、断电、限量”。

9、不按规定时间检查密闭区,高冒点气体。

10、瓦检记录本、牌、班报不对口。

11、串联通风措施不落实。

12、测风、测尘不实,编造数据做假报表。

13、通风设施损坏后不及时处理。

14、风袋出风口距迎头距离超过规定长度。

15、瓦检仪、便携仪修校不准,误差超规定。

16、采掘头面瓦斯检查地点不全,次数不够,漏检、少检,硐室检查无记录、无牌板、不做入日报。

17、值班人员不及时送签日报表。

18、瓦斯监测探头安设位置不当,距迎头太远,修校不及时,读数不准确。

19、无计划停风,人为造成瓦斯积聚。20、不按要求对透窝点进行气体检查。

推荐第6篇:定性调研方案

定性调研方案

1、了解目标客户,包括目标客户特征、消费习惯、媒体接触习惯等等;

2、明确产品定位,包括:自身特色、差异化、利益诉求点、定价等等;

3、了解竞争对手,包括:特色、优势、缺点等等。

一、调研方式

基于条件限制,我们建议采取焦点小组访谈+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和深度访谈的场地,开展定性研究。

主要目的:开放、深入、积极的了解以下内容:  了解并明确目标用户的特征;

 精准客户对live house的态度,以及其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live house的认知;  精准客户媒体接触习惯

 描述概念,了解其接受程度。

二、具体方案

1、环境:

在公司内部,选择一个会议室,作为焦点小组测试室,主要设备应包括,录音笔、摄像机(待定)。

2、征选参与者:

采取3+2的形式;寻找3名经常去live house消费的常客,最好是北京几个知名的live house都去过,觉得live house是听音乐最好的地方。寻找2名去过live house,但很少去或不经常去的被访者,很喜欢音乐而对live house或是其他听音乐的方式没有太大认知差异。征选是应极力避免在小组中出现重复的或“职业”性受访者。

3、选择主持人:

选择一个熟悉定性调研的,并且对live house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作为主持人。

4、持续时间:

2个小时

5、会议成果:

a) 定性访谈报告

b) 定性访谈录音及笔录

三、调研流程

(一)准备工作

(1)准备好座谈会所需的水果点心和饮料 (2)准备好座谈会后送给受访者的礼物、礼金

(3)在公司内部准备好作为焦点小组测试室的会议室,营造轻松环境 (4)准备好访谈过程中所需发放给受访者的白纸和笔 (5)准备好充满电量的录音笔,摄像机(待定) (6)安排好现场笔录人员工作内容及位置

(二)参观场地:受访者抵达公司后,首先由工作人员带领受访者参观THE ONE场地,并对各功能区进行详细介绍。

时间:20分钟

(三)焦点小组访谈+深度访谈

时间:1小时35分钟

(四)结束工作:赠送礼物和礼金

时间:5分钟

四、访谈大纲

第一部分:开场白(5分钟)

1、主持人介绍自己

2、介绍会议内容和背景(背景中,只说明是关于音乐的一个座谈会)

3、被访者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对音乐的认知(15分钟)

1、大家是否喜欢音乐?

2、一般听音乐的频率怎样?平均每天听音乐的时长。

3、一般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

4、一般听音乐的方式是什么?

5、接触过哪些听音乐的环境?

6、平时在音乐上面都有哪些消费?

7、在哪里获取有关最新音乐的信息?

8、现在最想听哪些新人的歌曲?

9、如果您喜欢的歌手来北京开演唱会是否一定会去看?

10、如果会去看的话,您所能承受的票价是多少?

11、如果不会去看的话,是否愿意免费体验去看?或者请问在什么情况下愿意去看?

12、请问是否有专程去外地看演出的经历?频率怎样?

13、是否喜欢欧美音乐?欧美音乐及艺人对您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什么?

第三部分:对live house的认知(15分钟)

1、请问大家是否知道live house这种场所,是否经常去那里听音乐?频率怎样?

2、大家是否觉得live house里面的音乐多数是什么感觉的?在live house中听什么样的音乐是最合适的?里面听音乐和其他方式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一般都是为了什么去live house?通常是出去休闲放松,还是朋友聚会?

4、通常和什么人一起去?

5、一般在live house呆多长时间?

6、在里面通常消费什么东西?

7、人平均消费大概多少?

8、一般认为票价在多少比较适合自己?(大家在纸上写出自己能接受的合理的价格)

9、在Live house里最喜欢的听音乐方式:站立在舞台最近处和歌手互动;和朋友坐在场地里的座位喝着东西聊天;和朋友聚集在场地后面的吧台喝酒聊天;其它

10、一般喜欢参加Live house举办的什么类型活动

11、您心目中认为最棒的Live house应该是什么样子?

12、您在选择live house休闲时,是否会考虑地理位置远近?

第四部分:目标客户媒体接触习惯了解(为以后推广打基础)(15分钟)

1、平时都喜欢什么样的娱乐活动?

2、是否经常上网?

3、经常上的网站是什么?分类说。

4、通常接触到比较多的媒体广告是?

5、能留下印象深刻的广告是?

6、最初获知live house的途径

7、经常获取live house消息的途径

8、建议live house可以采取的推广途径

9、是否有习惯性阅读的报刊或杂志等

10、是否经常听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如FM90.0;FM88.7

11、最近是否有印象深刻的广播广告?形式是怎样?

第五部分:竞争对手了解(15分钟)

1、都了解北京的哪几家live house

2、对他们分别评价,注意差距。

3、最近一次去的哪家live house?去的目的是?

4、最喜欢的live house,喜欢的原因

5、理想中live house的方式是?

第六部分:概念测试(30分钟)

1、给出打造的概念,测试目标客户的认知,可接受的程度,愿意承担的价格,和对应价格愿意来的频率。

2、给出关于这个概念的建议。

3、喜欢Live house怎样的装修风格:奢华;创意;现代;前卫;简约或其它

五、费用情况

      

场地费用:free(公司场地) 座谈会水果点心:100元 主持人费用1000元

约人费用200元/个*5=1000元 礼金(给被访者):200元/人*5=1000 方案+报告费用:1000元 合计:4000元

推荐第7篇: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的要求

规定一律用16开纸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整齐装订成一份。 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一、实验目的

二、课前完成的预习内容

包括指导书所要求的理论计算、回答问题、设计记录表格等。

三、实验数据表格及处理

这里应该是课后根据实验原始记录整理重抄的正式数据,并按指导书要求加以处理。

四、实验总结

即完成指导书所要求的总结、问题讨论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有曲线,应用坐标纸画出。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学生学习效果,近五年来主要实验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等)

一、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理念发生变化,学生们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

2、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式学习的方法;

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主要教学成果

1、服装卫生学,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2008

2、服装材料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省教育厅,2006~2010

3、服装设计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省教育厅,2007~2008

4、女性紧身衣压力的测试,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导教师,2007~2009

5、地方院校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闽江学院,2005~2007

6、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教育厅,2007~2009

7、肢体残障者的服装结构设计,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导教师,2007~2009

8、地方院校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闽江学院,2005~2008

9、《服装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省教育厅,2001~2002

10、《服装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省厅,2001~2002

11、“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获省级优秀课,2004

12、《服装材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省教育厅,2001~2002。

13、针织物舒适性与透气性综合分析,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导教师,2007~2009 发表的教学论文:

1、中国における大学および被服学系大学の現状,日本衣服学会誌,2001。

2、服装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纺织教育,2008。

3、论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科研方向问题,纺织教育,2007。

4、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纺织教育,2006。

5、服装材料学网络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实践,纺织教育,2005。

6、新建大学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纺织教育,2004。

7、开拓创新 服装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

8、服装材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设计,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通讯作者)。

9、服装材料学网络课件的制作,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通讯作者)。

10、服装结构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纺织教育,2008。

11、服装结构设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发,纺织学报,2005。

1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体系的划分与建设,科学咨询,2007。

13、谈《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的建设,科教文汇,2006。

14、新建大学服装专业建设的思考,纺织教育,2006。

15、创新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国西部周刊,2005。

16、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展望,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

17、开拓创新 服装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

18、服装材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

19、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展望,装饰,省部级,2003

20、基于MATLAB的纺织工程专业CAI课件的开发,纺织教育,省部级,2004

21、《服装结构设计》网络教学课件系统的开发,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

22、新建大学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纺织教育,省部级,2004

23、服装结构设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发,纺织学报,国家级,2005

三、获奖情况

1、教师

(1)2007年,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陈东生); (2)2008年,福建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甘应进); (3)2006年,中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论文3等奖2项; (4)2006年,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等奖;

(5)2005年,21世纪《服装卫生学》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福建省教学成果奖1等奖;

(6)2005年,新世纪服装专业教材建设,省教学成果奖2等奖; (7)2008年,《服装结构设计》省级精品课程; (8)2006年,《服装材料学》省级精品课程;

(9)2006年,“基于MATLAB 的纺织工程专业CAI课件的开发”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等奖;

(10)2005年,“《非织造布学》教材”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3等奖;

(11)2007年,服装心理学,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 (12)2007年,“论海西服装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一文获得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深入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征文三等奖。

2、学生

(1)03服工有8位同学在“劲霸”男装设计大赛中获奖; (2)曾佳绣的作品入围“欧迪芬”内衣设计大赛决赛;

(3)陈英同学《梦之漂浮》的作品在全国家纺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 (4)周佳玲同学获得横洋模特大赛冠军,CCTV模特大赛华东赛区十佳模特; (5)周佳玲、周昱君、黄文烁同学进入了2006中国广西内衣模特大赛的决赛等;

(6)2007-4 04服艺曾佳琇同学的作品“运动进行中”荣获“盐步杯”中国时尚内衣设计大赛优秀奖;

(7)2007-6服装系学生组成的闽江学院代表队获得首届榕城高校礼仪风采赛美丽盛典队和经典与优雅队分获

二、三等奖;

(8)2007-9暑期该系有9名同学获得服装相关大赛奖项:04服艺的方丽蓉同学荣获“佳海杯”服装设计大赛入围奖;05家纺的刘楠、陈楚同学荣获“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优秀奖”, 陈英、刘楠、宋晓芳三位同学获得“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网络最佳人气奖”,林银华、陈楚、宋晓芳同学获得杭州“天都城杯”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入围奖;05服表的杜绍燕、周昱君、王恩阳荣获 “黄金搭档第八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福建分赛区前十及全国总决赛优秀选手奖”;

(9)2007-12 “中国领带名城杯”首届全国丝品花型设计大赛05家纺班的杨红梅同学作品《蕴情》获大赛家纺类优秀奖,作品《怀》获丝巾类优秀奖; (10)2007-12 2007魅力“雪津”第六届大学生精英模特大赛中(六名大学生取得一个总冠军,五个单项奖的骄人成绩)。服装系陈丹丹获得总决赛冠军,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则获得最佳形象奖;06服表专业的林珊珊同学获得最佳才艺奖;07服表专业的张艳同学获得最佳气质奖;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和07服表专业的郭倩两位同学获得“十佳模特”称号;

(11)2007-12中国(杭州)“天都城杯”国际丝绸旅游产品设计大奖赛中05级家纺班林银华同学的作品《丝绸之路》喜获大赛优秀奖;

(12)2008-4 服装系陈丹丹同学入围2008第三届亚洲超级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决赛;

(13)2008-4-16服装系曾佳琇同学获2008第三届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曾佳秀同学的22号作品《紫韵》获得银奖;

(14)2008-4 2008戴梦得•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福州赛区服装系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获得季军。05服表专业的薛月娇、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07服表专业的张艳、宣延等四名位同学获“十佳模特”称号;

(15)2008-5-8服装系曾佳琇在2008中华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作品《释放自我》获得2008中华国际女装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蝶之恋》获得2008中华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优秀奖。

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一、编写出版主要教材名称

1.新编服装材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2.新编服装设计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3.新编中外服装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4.新编服装结构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5.非织造布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8月。 6.新编服装配饰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1月。 7.新编服装生产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8.新编服装成衣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9.新编服装生产管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10.新编服装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11.新编服装画技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12.服装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

二、编写主要讲义情况

13.自编《服装材料学实验讲义》,已经列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计划。14.服装材料学实验指导书。 15.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指导书。 16.工艺制作实践指导书。 17.羊毛衫产品设计指导书。 18.女装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19.针织面料设计指导书。 20.手工印染工艺实验指导书。 21.织物设计与工艺指导书。 22.专题课程设计指导书。 服饰配件设计指导书。 实验考核方法等

采用“多层面立体考核”模式,针对不同的实验实习,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方法,指导教师要提前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期,提供详细的实验实习计划,中期根据实验计划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负责人要做中期检查,最后的成绩依据学生的表现、取得的成绩、表演的效果、作品的质量、企业及市场的认可度或参加赛事获奖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立体式考评。另外,还制定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考核要求。

实验技术、方法、手段

纺织、服装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塑造要达到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完成,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我们重点以体验教育为主,让学生亲历亲为,把实验课堂与前期基础理论课程紧密衔接,把实验课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课堂拓展到企业和市场。

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实验课内容

1、在服装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阶段,我们把实践课的重点设在学院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纺织服装实验教学中心是学生实践的大舞台,诸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里要完成大量的观摩教学,同时还要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课程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型的时装发布会,强调设计师与模特的整体配合,同时也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初步体验模特站在T型台上的感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

2、服装与艺术工程系目前设有多个学科专业方向,在教学中,各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学生受到多方面的训练。诸如一场时装发布会,由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服装、时尚传媒专业的学生提供舞台设计、广告策划、摄影;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化妆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形成一个互助的团队,培养了协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知识、信息的快速传播与更新是服装学科的重要特征,为适应这一特点,我们广泛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与活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都大大地开阔了师生眼界,活跃了学术气氛,提升了师生的专业表演水平。

4、学院重视毕业实习环节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毕业设计方案,比如: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心,以学校认可的国内服装设计大赛为主题进行设计;可以依据服装相关企业的设计主题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在中心的各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等;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

改进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进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纺织服装学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框架内,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基础型实验教学,如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基础、服装结构设计等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在注重实践教学的课堂中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去选修、研究或走向社会;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了服装品牌设计、服装营销策划、服装产品陈列、服装商品企划等针对性、实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教学环节,设置了实践教学周,集中或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强化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指导学生自学、研究和实践,并经常开设讲座和第二课堂。在教学中还坚持产、学、赛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针对社会需求,把服装大赛和服装生产、科研的要求作为设计主题。由过去的封闭式下的被动进行设计变为开放式的主动创新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和鼓励创新,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利用服装行业活动开展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利用每年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国际时装周等活动安排相应的年级分别参与这些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实践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为恒常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时新的内涵。由于服装专业自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手脑互动的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授课内容针对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评价品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的作品被厂方采用,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3、积极开发有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其辅助实验教学的功能。多年来非常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除了在大学城校区有服装专业实验室,在洪唐校区有1700平方米的教学实习基地外,还与长乐市纺织总公司、绫点服饰集团、宏远纺织集团、友良服装公司等九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向这些企业开放我院的资料室和相关实验室,并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通过实验教学基地的实践,学生有效地得到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4、结合赛事活动开展实验教学。为锻炼师生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检验教学成果,鼓励师生参加各项专业赛事和专业领域中社会兼职,建立了奖励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雄厚的教育实力以及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几年来,服装与艺术工程系学生在专业比赛中成绩突出,学生在多项设计大赛上荣获大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大大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为我院的学生招录、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获得的奖项如下: (1)03服工有8位同学在“劲霸”男装设计大赛中获奖; (2)曾佳绣的作品入围“欧迪芬”内衣设计大赛决赛;

(3)陈英同学《梦之漂浮》的作品在全国家纺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 (4)周佳玲同学获得横洋模特大赛冠军,CCTV模特大赛华东赛区十佳模特; (5)周佳玲、周昱君、黄文烁同学进入了2006中国广西内衣模特大赛的决赛等; (6)2007-4 04服艺曾佳琇同学的作品“运动进行中”荣获“盐步杯”中国时尚内衣设计大赛优秀奖;

(7)2007-6服装系学生组成的闽江学院代表队获得首届榕城高校礼仪风采赛美丽盛典队和经典与优雅队分获

二、三等奖;

(8)2007-9暑期该系有9名同学获得服装相关大赛奖项:04服艺的方丽蓉同学荣获“佳海杯”服装设计大赛入围奖;05家纺的刘楠、陈楚同学荣获“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优秀奖”, 陈英、刘楠、宋晓芳三位同学获得“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网络最佳人气奖”,林银华、陈楚、宋晓芳同学获得杭州“天都城杯”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入围奖;05服表的杜绍燕、周昱君、王恩阳荣获 “黄金搭档第八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福建分赛区前十及全国总决赛优秀选手奖”;

(9)2007-12 “中国领带名城杯”首届全国丝品花型设计大赛05家纺班的杨红梅同学作品《蕴情》获大赛家纺类优秀奖,作品《怀》获丝巾类优秀奖;

(10)2007-12 2007魅力“雪津”第六届大学生精英模特大赛中(六名大学生取得一个总冠军,五个单项奖的骄人成绩)。服装系陈丹丹获得总决赛冠军,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则获得最佳形象奖;06服表专业的林珊珊同学获得最佳才艺奖;07服表专业的张艳同学获得最佳气质奖;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和07服表专业的郭倩两位同学获得“十佳模特”称号; (11)2007-12中国(杭州)“天都城杯”国际丝绸旅游产品设计大奖赛中05级家纺班林银华同学的作品《丝绸之路》喜获大赛优秀奖;

(12)2008-4 服装系陈丹丹同学入围2008第三届亚洲超级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决赛; (13)2008-4-16服装系曾佳琇同学获2008第三届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曾佳秀同学的22号作品《紫韵》获得银奖;

(14)2008-4 2008戴梦得•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福州赛区服装系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获得季军。05服表专业的薛月娇、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07服表专业的张艳、宣延等四名位同学获“十佳模特”称号;

(15)2008-5-8服装系曾佳琇在2008中华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作品《释放自我》获得2008中华国际女装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蝶之恋》获得2008中华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优秀奖。

推荐第8篇:五七试运行报告(定性)

安乡县五七电排站改造工程

试运行报告

一、工程简介

五七电排站改造工程是湖南省第三批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之列,属中央新增工程项目。该工程于2009年1月8日动工,2010年3月20日完成机组及设备安装调试,并成功试运行。工程总投资 4662万元,其中:国投2330万元,省投700万元。

二、主机设备安装及土建施工情况

水泵由常德七一水泵阀门厂生产,电机由长沙电机厂生产,变压器由衡阳科能变压器厂生产,配电设备由常德天马电器成套设备厂生产,自动化设备由长沙天宇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各生产厂家均按合同按期交货,到场设备外观质量合格,技术资料齐全。

本工程由湖南兴禹水利水电公司承建施工,兴禹公司组建了土建、机电安装二个施工队。土建施工经检验质量合格,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检测资料基本齐全,检测结果均合格,具备试运行条件;机电安装施工经承包人自检质量合格,各项设备安装均经过专项试验调试,试验结果质量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可以组织试运行。

水泵、低压电气等安装执行规范标准主要有: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20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及验收规范GB50171-92,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为GB50252-96。

三、试运行目的

通过此次试运行,根据检测的相关数据,分析单机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的工作情况,检验产品设备的各种性能和安装质量,对照设计标准,确定本站机电设备是否符合正常运行条件,为今后正常运行提供依据。

四、启动及试运行方案

(一)试运行组织机构

成立了试运行领导小组,下设机电设备运行组、设备保障组、水情调度组、土建保障组、运行资料整理组、10KV供电保障供给与安全保障小组,电机、水泵、配电设备、变压器、自动化等主要机电设备生产厂家技术员全程参加,各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具体如下:

试运行领导小组:曾庆斌(副局长、组长)、唐小梅(总监)、张修品(五七电排站站长)、崔洪亮(市电力局) 技术总负责:周彪(具体操作口令由他负责);

机电设备运行、保障小组:庞盛君(负责)、张自武(自动化)、黄大庆(操作)、、曾志道(数据记录、运行记录整理)、肖兰芳、文小玲及设备厂家技术人员;

水情情况组:黄艳杰、谢红; 土建调度组:杨斌、刘章林(兴禹公司代表)、彭述华(监理员) 后勤组:许宏霞; 10KV供电保障组:童峰(市电力局人员)

(二)启动及试运行程序

1、启动试运行前准备工作

根据《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2004)》,启动前现场工作组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本次试运行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作详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确认,保证主电动机保护联动试验正常,各项结果检查合格后,试运行启动由领导小组组长下达启动试运行命令。

2、启动程序及试运行计划

单机启动顺序为:首先启动单机空载试运转,电机运行1分钟,主要检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空载电流、运转时声响、振动等是否正常,空载试验合格后进行带负荷试验。

五、试运行中的检查、检测项目及巡视要求数据

1、通过现场测量数据,检查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监视单机运行状况:

2、检查水泵、电动机的震动情况,并监听单机运转的噪音: 水泵、电动机的震动正常

3、注意观察拍门及启闭机的运行情况:拍门及启闭机的运行正常

4、对控制柜等进行巡视、检查:配电屏、自动化设备运行正常

5、巡视检查进、出水流道等土建工程等:所有更新改造之列土建工程运行正常

六、结论

五七泵站试运行正常,各种设备及土建工程可以进入验收程序。

五七电排站更新改造试运行领导小组

2010年4月22日

推荐第9篇:5 定性定量评价

第5章 定性定量评价

1.安全检查表分析(SCA)

某甲公司通过管道输送方式向其他公司提供液化气(主要成分是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该公司安全管理过程中,已经制定了厂长、安全科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费用投入保障、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安金检查和隐患整改、劳动防护用品(具)及保健品发放管理等各项必须的规章制度,主要负责人经安监部门考核合格,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考试培训,该公司为公司领导办理了工伤保险等。

试采用安全检查表对该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进行评价。 2.预先危险性分析题(PHA)

某城市拟对部分供水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工程投资2900万元,改造主要内容包括:

沿主要道路敷设长度为15Km的管线,并穿越道路,改造后的管网压力为0.5Mpa;该项目增设2台水泵,泵房采用现有设施。

改造工程的施工顺序为:先挖管沟,管线下沟施焊,泵房设备安装,最后将开挖的管沟回填、平整。据查,管线经过的城市道路地下敷设有电缆、煤气等管线。管沟的开挖、回填和平整采用人工、机械两种方式进行,管沟深1.5m,管道焊接采用电焊。

请根据给定的条件,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3.事故树分析方法(FTA)

轮式汽车起重吊车,在吊物时,吊装物坠落伤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起重伤人事故,起重钢丝绳断裂是造成吊装物坠落的主要原因,吊装物坠落与钢丝绳断脱、吊勾冲顶和吊装物超载有直接关系。钢丝绳断脱的主要原因是钢丝绳强度下降和未及时发现钢丝绳强度下降,钢丝绳强度下降是由于钢丝绳腐蚀断股、变形和.....,而未及时发现钢丝绳强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日常检查不够和未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测;吊勾冲顶是由于吊装工操作失误和未安装限速器造成的;吊装物超载则是由于吊装物超重和起重限制器失灵造成的。请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做出故障树,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假如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独立发生的,且发生概率均为0.1,即q1=q2=q3=…qn=0.1,试求钢丝绳断裂事故发生的概率。

4.事件树分析(ETA)

某公司在通过管道输送液化气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试对其采用事件树分析法对该管道液化气爆炸事故进行分析评价。 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试对安全05级同学在上《安全评价》课程中的危险性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 6.危险度评价法

某公司利用管道输送液化气,管道长约50m,直径0.4m,压力约3Mpa,试对该输送单元采用危险度评价法进行评价。 7.故障假设分析(WI)

某公司利用王水(混酸)生产某种硝化物,试根据故障假设分析法对配酸、硝化反应过程进行评价。

8.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试采用FMEA评价法对管道输送液化气岗位进行评价。 9.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某公司利用王水(混酸)生产某种硝化物,试根据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评价法对配酸、硝化反应过程进行评价。

10.分别说明以下方法的类别(定性、定量)、目的(提供事故致因因素、危险性分级、事故危害后果、事故发生频率)、适用范围(设计阶段、试生产阶段、正常运转阶段)、优缺点(优点、缺点):

SCA、PHA、FEMA、FTA、ETA、HAZOP、DOW、ICI、LEC、危险度评价法、事故后果范围评价法。

11.简要说明毒物危害评价原理及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12.简要说明噪声危害评价原理。 13.简要说明粉尘危害评价原理。

推荐第10篇:教研组定性考评结论

教研组定性考评结论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关键和保障。为加强我小教研组建设,强化本校培训,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对教研组定性考评如下:

一、教研组长的选拔

1、教研组长的作用:教研组长是教研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践者,是教研工作的带头人,是教务处联系一线教师的纽带。教研活动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人格力量。

2、教研组长应具备的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开拓进取;教育理念新,课堂教学有特色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服务意识强有奉献精神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思维;中学一级教师以上的职称;有得到同行认可的教育教学实绩。

3、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学校教学的示范者、引领人;教务主任的得力助手;先进信息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教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形成本组特色,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教研组资料收集、建档,并向专职人员提供上网资料。

二、教研组的活动与管理

1、认真制定工作计划,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可以使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从本组的具体实际为出发点,认真制定好教研工作计划。

2、联系实践、组织开展学习和研讨。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教研组长要精心组织好每次活动,切不可走过场,每次活动要有所得有所悟,要重视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3、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大胆进行备课改革。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又是课改的关键所在。就教师个体而言,备课是教师创造活动的反应过程,是教师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备课时要做到“五有”:脑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案、手中有法。

4、认真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长要根据教研活动计划有序开展教研活动,每次听课以后要安排评课活动,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以帮助开课教师改进方法,共同提高。

5、做好“师徒结对”传帮带工作。教研组要协助教务处把新分配到的教师与组内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结成“对子”按照《师徒结对制度》的有关要求,对新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6、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撰写教育教学、教科研论文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研组长要衔接参加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教研组每年应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

7、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千方百计地创设让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8、注重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每个教研组应该对作业提出具体的要求,要科学的布置作业,进行分层次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巩固和发展。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情况,做好学困生作业订正前的辅导工作。科学合理,衡量均衡。要注重学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书写、格式等都应有明确要求,抄袭现象要有效防止。

9、实行“月例会”制度。每月初教务处要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总结上月工作,总结经验,分析得失,充分肯定教研组的工作成绩和特色,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改正。同时布置下阶段工作,明确月工作重点,要求重视每项活动和每项措施实施的过程,做到“早领悟,早思考,早准备,早落实”。

10、实行教研组信息化。每个教研组要十分重视学科网络建设,鼓励教师制作课件,多多利用现代化设备,要求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上有数量的要求,并在期末将课件集中交到教务处。

三、建立并落实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

1、成立考评小组,制订《教研组考评细则》,着重建立和完善对教研组的过程考评机制。

2、考评工作要做到三结合:教研组的自评、教研组的互评、教师的测评和学校的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3、对教研工作的奖惩:教务处、教科室根据考评结果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的评选,比例各为30%;每学年

进行一次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比例为30%。被评为优秀教研组组长的每学期奖励100元。

4、单项奖的设立: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单项奖的评选,设优秀指导教师奖、积极听课评课奖、优秀教案设计奖、优秀教案设计奖、优秀课件制作奖等奖项。评选工作由教务处和教科室共同负责完成。

5、学校对优秀教研在职称的评定、优秀、外出培训及申报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给予倾斜与支持。

6、每学期对教研组以及对教研组长的考评的原始资料及记录有教务处收集整理和保管。

第11篇:员工定性绩效考核办法.

2016年员工绩效(定性)考核办法

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公司竞争力,保证公司目标的顺利达成,特制定本绩效考核办法。

一、考核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考核人必须实事求,切记主观臆断,缺乏事实根据。

2、按照权责对等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管理关系、责任关系;

3、考核者在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同时听取被考核者的意见,对考核结果存在问题的及时修正或给出合理解释。

二、考核对象:

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总经理除外)。

三、考核内容和方式

1、考核时间:每月1日至31日。

2、考核工资标准:将员工每月绩效工资总额的30%作为定性绩效考核工资,根据当月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和具体金额。

3、考核内容:员工本人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及综合表现。

4、考核方式:采取自评、分级考核和综合部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1 (1)自评:根据实际工作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2)分级考核:

a、公司总经理考核副总经理;

b、公司副总经理考核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部门;

c、部门负责人考核部门所属员工,并由分管领导最终评定; (3)综合部评定:负责考核纪律性以及临时工作跟进任务,并复核各部门考核结果,汇总统计。

四、考核具体指标:

1、本职工作完成情况;

2、临时安排工作完成情况

3、综合素质:员工;(包括责任心、团队协作、积极性、忠诚敬业、纪律性等)管理层:(工作态度、培养下属能力、沟通协调、纪律性等)

4、合理化建议(附加项);

五、在考核期间,被考核人如果因为人事变动而调离原岗位或部门,调离超过15天的,原则上由新部门进行考核,但必须会同原部门,听有关意见;调离不满15天的,则由原部门进行考核。

六、考核评分原则

1、考核评分原则:从高分到低分将考核结果分为五档,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差,优秀为90-100分或以上;良好为80-89分,中为70-79分,合格为60-69分,差为60分以下。

2、如连续三个月考核低于60分者,予以降级或降职,情节严重予以辞退。如当月有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严重违反公司规定、发生工作事故、发生工作严重失误者,考核分数一律为0分。

2

3、根据员工绩效评估得分,考核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作为薪酬级别划分的依据之一。

A级,绩效评估得分为90分(含)以上;

B级,绩效评估得分为80分(含)以上90分以下; C级,绩效评估得分为70分(含)以上80分以下; D级,绩效评估得分为60分(含)以上70分以下; E级,绩效评估得分为60以下。

七、考核结果及使用

1、定性考核结果每月公布一次。

2、员工考核结果每月通知到被考核员工个人,员工之间不应相互打听。

3、每月考核结果除了与员工当月绩效收入挂钩以外,其综合结果也是公司决定员工调整工资级别、职位升迁、年底奖金和人事调动的重要依据。

八、考核申诉:

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首先与所在部门领导进行沟通,不能解决时,反馈到综合部。

综合部将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报总经理办公室会议审定。

九、附则:

1、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全体正式员工。

2、本办法由公司综合部负责解释。

3、本考核办法自2016年x月x日开始实施。

3

4

第12篇:预算执行定性依据

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定性依据

1.支出预算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不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关于“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的规定。

2.无预算支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的规定。

3.历年结余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不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关于“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好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有关部门要按时批复预算、拨付资金”。

4.使用上年结余资金未纳入预算安排。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一)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二)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的规定。 5.项目经费结余,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单位、各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规定。

6.预算编报多列。不符合财政部《关于编制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关于“部门预算的各项数据要做到准确、可靠,确保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规定。

7.虚列支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时„„不得把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的规定。

8.部门预算中包含非所属单位预算;向非预算单位拨款。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的规定。

9.未及时转批预算。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各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中央各部门应当自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的规定。

10.挤占、挪用、截留、未按预算规定使用、隐匿转移财政专项资金。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的规定。

11.预算编报不够完整和准确。不符合《财政部关于编制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关于“部门预算的各项数据要做到准确、可靠,确保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规定。

12.自行改变预算资金用途,违规设立“基金”。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的规定。 13.安排专项建设资金补助自筹资金项目。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不得截留或者动用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也不得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规定。

14.挪用公用经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的规定。 15.预算项目执行不及时,造成财政资金长期沉淀。不符合财政部《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试行办法》关于“中央部门要按照核定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的规定。

16.财政部一项基金未纳入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管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用基金应当实行预算管理”的规定。

17.项目预算执行率偏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务制度”的规定。

18.未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不符合财政部、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关于“国有资产收益应按中央、地方产权关系和现行财政体制,分别列入同级政府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规定。

19.动用项目结余资金未经审批。不符合财政部《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对项目完成、中止或撤销形成的净结余资金,实行审批管理。中央部门应当向财政部提出项目结余资金安排使用申请,经财政部审批后方可动用”的规定

20.未经可研论证安排预算。不符合财政部《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关于“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教育、科学„„的事业性专项支出,要进行项目论证,测定支出概算”和财政部《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试行办法》项目支出管理基本原则第

(二)款关于“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等规定。

21.省级财政对中央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预算编报不完整。按照预算法的规定,省级政府应将中央财政对该地区的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全部编入本级预算。

22.将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列入部门预算。这种由中央主管部门对口下达补助地方资金的做法,打乱了正常的预算管理级次和资金分配渠道,造成中央财政本级预算支出和补助地方预算支出不真实,不利于地方政府的管理和人大的监督。一些资金名义上是专项转移支付,实际用作部门经费或系统内经费补助。

23.财政周转金未按规定清理。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整顿财政周转金方案的通知》关于“从1998年12月1日起,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周转金一律只收不贷”和“财政周转金只收不贷后,各级财政部门对已到期的周转金借款,要积极清收。对少量未到期限的借款和回收难度较大的借款进行转投资或核销处理等,彻底解决财政周转金的有关遗留问题”的规定。

24.违规发放财政周转金。不符合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部门有偿使用资金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从1998年12月1日起一律停止发放新的借款,只收不贷”的规定。 25.滞留交通专项建设资金。不符合财政部《车辆购置附加费管理办法》关于“车购费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和财政部《车辆购置附加费年度决算编制办法(试行)》关于“车辆购置附加费支出决算明细表,反映车辆购置附加费上年度及本年度实际支出数情况”的规定。

26.将本级行政事业类项目财政资金转入二级预算单位账户。不符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关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不得违反规定向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的规定。

27.政府性基金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的规定。

28.处置国有资产所得资金未及时入账。不符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关于“国有土地、房屋及建筑物、汽车的处置,均报国管局审批”的规定,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的规定。

29.套取财政专项资金。不符合财政部《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关于“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的规定。

30.闲置财政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中央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的规定。

31.未经报批调整项目预算。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 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中央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的规定。

32.使用上年结余资金未及时报财政部审核备案。不符合财政部《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对项目当年已执行但尚未完成,和项目因故当年未执行需要推迟到下年执行而形成的专项结余资金,实行财政部审核备案管理”的规定。

33.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编入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 “基本支出定额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和《财政部关于编制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关于 “各部门在编制2005年部门预算时„„对于属于基本支出范围,但列入项目支出预算的项目,要予以剔除”的规定。 34.未按实际需要申请预算。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申报的项目“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的规定。

35.多报项目预算。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对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和“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 36.自行使用基建项目结余安排新项目。不符合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关于“非经营性项目的结余资金„„其中国家投资形成的结余资金,50%上交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

37.违反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申报程序,申领财政基建资金。不符合《财政部关于编制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关于“部门预算的各项数据要做到准确、可靠,确保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规定。

38.未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不符合原国家计委《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关于“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尤其是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现行建设程序执行”的规定。

39.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关于“对因项目竣工未结算产生的拖欠工程款,承发包双方应在2004年年底前完成结算。对中央部门所属单位的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由该部门负责督促完成结算”的要求。

40.网络建设未统筹规划,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对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规定。

41.未按进度申报预算,财政资金闲置。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对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规定。

42.拆分立项,用更新改造资金、公益金建设酒店。不符合原国家计委《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关于“任何部门、地方和企业„„不得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逃避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管理”和铁道部《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管理办法》关于“严禁用更新改造资金建设楼堂馆所”,以及财政部《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企业提取的公益金应主要用于企业集体福利设施建设”的规定。

43.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规定。 44.项目未按计划执行造成财政资金闲置。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关于“中央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的规定。

45.挪用国家建设资金。不符合财政部《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关于“各部门、各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核定的支出预算和规定的用途执行,严禁虚报冒领,高估冒算,变相挪用国家基本建设预算资金”的规定。

46.未按规定权限批复基建项目。不符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建设的通知》(中办发[2003]3号)关于“严格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央和地方省级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无论规模大小,一律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各部门的办公楼建设项目,总投资在7 000万元以上的,由国家计委核报国务院审批”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本规定”的规定。

47.项目预算调整程序不规范。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中央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的规定。 48.工程长期未办理竣工决算。不符合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规定。 49.项目预算资金当年未支出形成结余。不符合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中央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的规定。

50.专项经费未单独核算、管理和向有关部门报送使用情况报告。不符合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关于“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按照规定向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的规定。

51.公司虚假注册。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的规定。 52.用公款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不符合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险种“限于本规定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意外伤害险,以及与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相关的险种”的规定。 53.用公款为职工购买商品住房。不符合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后„„企业不得再为修建、购置职工住房提供资金”的规定。 54.未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程序支出。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关于“凡已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以及部门集中采购项目中涉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组织采购”的规定。 55.应招标未招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的规定。

56.超标准收取评估费。违反了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执收单位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得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规定。

57.转让股权收入未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关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规定。 58.以现钞方式直接收付外汇,并将外汇结余存放他处。不符合《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决定》关于“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经批准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和关于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存放的有关规定。

59.漏记资产账。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的规定。

60.自行处置资产,形成账外资金。不符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土地、房屋、建筑物及汽车的资产处置,均需经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和《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实施细则》关于“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的规定。

第13篇:医生收受回扣定性

国有医院医生收回扣能否构成受贿罪

2004-9-7 17:1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

要纠错】

案情:2001年上半年,某市人民医院(系国有事业单位)外科医生瑞某分别与5名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事先约定,瑞某在诊疗过程中开具处方时,尽量使用5名供应商已进入医院药房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事后由供应商按实际销售量的一定比例支付回扣给瑞某。至2003年10月,5名供应商按照瑞某开具处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该医院的实际销售

量,

先后送给瑞某回扣共8万元,瑞某均予以收受。

分歧意见:瑞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瑞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有:一是瑞某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而刑法意义上的公务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和履行经济职能等具有社会管理性质的活动。公务活动的实质是一种管理活动,然而临床医生运用其医学专业知识给病人诊断、治疗,行使《执业医师法》赋予的处方权开具处方,是一种技术性的劳务活动,并不具有管理性质,因此处方行为不属于公务活动范畴,单纯具有处方权的医生也就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其收受回扣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二是瑞某收受回扣利用的是职业上的便利,而非职务上的便利。此外,医院不是公司、企业,所以瑞某的行为亦不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瑞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处方权是医院管理权的延伸,医生的处方行为对国有医院的药品销售和民事责任承担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从事公务”。拥有处方权的医生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其在开处方过程中收受药品回扣,符合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构成受贿罪。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本案两种分歧意见的焦点在于医生的处方行为是否属于“从事公务”。处方是医生预防、治疗疾病时为病人开写的取药凭证。开具处方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医疗人员一起共同负责病人安全合理用药的整个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国有医院医生的处方行为具有公务活动的管理性特征,当属“从事公务”,理由如下:

首先,处方权是医院药品管理权的一部分。国有医院对药品的管理包括采购、保管、销售等环节,其中销售环节包括处方开药、药房配药、病房(病人)用药。药房仅仅是根据处方销售药品,故决定药品销售情况的是医生的处方。现行医疗体制下,“医”、“药”关系尚未完全分开,病人拿到医生的处方后一般都会在该医院购买药品,有的医院则干脆剥夺病人的知情权,将医生的处方直接通过局域网传送至收费处,病人缴费后才能知悉处方内容。

其次,处方行为虽是技术性活动,但同时也具有管理性。医生诊断某一病情后,根据处方权,他有权在不同类型的药品、同一类型药品中的不同厂家中进行自由选择,并决定用药量的多少。对此,医院行政领导、业务科室和药品采购部门都无权进行干涉。虽然医院的药事委员会决定进入药房供医生选择使用的具体药品,但最终使用什么药、用多少药才能“药到病除”,决定权仍然归属于医生的处方行为。正因如此,实践中部分供应商在药品进入药房后,还根据有关医生开处方的药品实际销售量,送给医生回扣。

最后,在法律后果上,处方行为直接影响国有医院对处方内容的责任承担。虽然开具处方本身是执业医师的专业技术活动,但对病人而言,处方不仅是医生意志的体现,也是医院意志的体现。病人服药后发生医疗事故,如果是医生开错处方所致,则向病人承担责任的主体是医生所在的国有医院。从这一点来看,医生是代表医院开具处方,不仅是医生的职业要求,也是医生的职务行为。

综上,国有医院医生的处方权在行使过程中直接关系到该医院的财产利益和责任承担,从属于管理国有资产的行为,符合“从事公务”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本案中,瑞某正是利用了医生可以开处方的这一“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药品回扣,理应构成受贿罪。

第14篇:应用成效定性效益

应用成效-定性效益 定性化效益分析:十大管理问题的协同解决之道

管理问题 问题的主要表现 管理思想及理论 协达的解决之道

执行力缺政令不通、令行不止:人执行力管理 门户、流程、知识三大IT方失 员职责、制度、文化三者案

管理不善

管理黑箱 四大粗放管理现象:不精精细化管理 \"精确、细致、深入、规范\"

确、不细致、表面化、紊的管理

工作官僚四个边界造成的官僚:垂无边界管理 四海一家,打破四大边界 化 直、水平、外部、地域

四种僵化现象:一成不变、柔性管理 灵动、平等、信息化、学习

组织僵化 各立山头、信息不畅、因型

循守旧

业务流程测量、分析、改进、监控六西格玛管理 强化流程管理,计算标准规无标准 这四大流程和质量漏洞。 格离差

团队貌合三种状态:亚文化、个人冲突管理 六项改进:直接交流、全员神离 化、背后抱怨 监督、坦陈意见、展现实情、

合理授权、统一文化

管理者分三大角色问题:冲突、不角色管理 统一角色期望、明确角色定身无术 明、负担重 位、平衡及减少角色负担 时间利用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GTD时间管理 管好5个步骤:收集、处理、率低 确的事 计划、行动、回顾

知识滞留 知识沉淀在每个人手中 SECI知识转换管理 公共知识轮廓和个人化隐性

知识并存的应用方案

知识散落 知识散落在每个工作节点 弗朗霍夫流程导向完善管理知识的产生、存储、

的知识管理 传递、应用各个方面

执行力管理

管理问题:执行力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令不通、令行不止,出现“人员管理混乱、流程运行不畅、知识杂乱无章”三个执行力低下的重大现象。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能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采用“门户、流程、知识”三大核心IT管理手段,解决管理中“职责、制度、文化”三大核心方面的管理问题,以提升管理执行力。

精细化管理

管理问题:管理黑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四大粗放型管理现象:管理数据不够精确、管理内容不细致、管理工作浮在表面、管理秩序紊乱。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设计,用户单位采用协达软件之后,可以打破管理黑箱,原有的粗放型管理可以变为“精确、细致、深入、规范”。精确,采用IT技术,让管理数据精确及时,可以用图形化和数据列表的方式,监控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业务节点,甚至可以监控每位人员的每个操作动作;细致,管理内容可以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细致完善,业务流程清晰明了、丝毫毕现;深入,管理措施深入本质,洞透工作执行中的“职责角色”和“主观能动性”问题;规范,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手段规范所有行政和业务管理程序。

无边界管理

管理问题:工作的官僚化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四个边界造成的官僚现象:垂直边界--管理层级多,层层请示汇报;水平边界—部门和人员冗余,指手划脚的人多,负责做事的人少;外部边界—与外部业务单位(供应商或客户等)之间零和搏奕(例如讨价还价),却又内外勾结、损公肥私;地域边界—总部和驻外机构内外有别,区域不同导致工作方法、团队氛围不同。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基于韦尔奇的无边界管理思想,借助IT技术,打破垂直、水平、外部、地域四大边界,让所有工作人员在基于网络的一体化工作空间中工作。使用协达软件之后有四大改善:工作流程畅通,请示汇报不再跑腿磨嘴,工作批示快捷便利;职责定位明确,个人、部门、角色的职责权限清晰明了,任务“节点”处理落实到人;内外协同一体,可以将外部单位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信息透明公正、及时反馈;“四海一家”的办公之道,远在天涯近若咫尺,只要有网线就可以实现统一办公。

柔性管理

管理问题:组织的僵化问题。具体表现为四种僵化现象:管理模式一成不变,一有变化伤筋动骨;管理人员各立山头,势力范围不可侵犯;信息传达缓慢拖踏,各有各的谱、各唱各的调;工作人员因循守旧,工作思路严重落伍。

解决之道:使用协达软件,可以构建“灵动、平等、信息化、学习型”的,具体“柔性管理”特征的组织,具有以下四大转变:强调以快速反应应对业务变革,业务流程的改变随心所欲;注重平等和尊重、工作职权依赖于在组织中的角色而授予,建立目标一致、协同一体的高效组织;建立数据精确、内容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据信息门户和协作区、多角色授权等软件功能,便捷地建立虚拟团队及工作组织;运用知识管理功能辅助建立学习班型组织,方便地实现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六西格玛管理

管理问题:业务过程无标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流程衔接由人为,业务过程靠天定,工作质量无保障,管理效率随心意。由此,业务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出现四大漏洞:无法测量、不能统计分析、不知如何改进、没法实时监控。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对六西格玛管理中的“流程”和“规格”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大部分的业务都可以流程化,并且支持流程嵌套,每个流程节点都可以用时间效率来设定标准规格,也可以在流程表单中设定其他的标准规格。依据计算机的计算和统计优势,将每个实际业务示例的运行结果值,与标准规格进行比较,得出标准离差(西格玛),以供管理决策。

冲突管理

管理问题:团队成员貌合神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种状态:组织中存在亚文化,对组织文化的接受度低;个人目标高于总体目标,个人意见高于组织决策意见;当面不发表意见,背后乱发表意见;

解决之道:采用协达软件之后,可以依托以下六项管理改进,有效地缓解冲突:直接交流,提供网上电子化的即时通讯IM、电子邮件Email等交流平台,甚至可以开放权限,让最高管理者与普通员工进行对话;全员监督,采用意见反馈、电子投票等功能,让全员监督所有管理工作;坦陈意见,提供BBS功能,让工作人员直接抒发自己的意见;展现实情,以信息门户为平台及时准确地直实的管理数据和组织精神面貌;合理授权,通过在协同软件中的授权,避免假公济私的情况产生;统一文化,便捷地发布知识、规章制度、新闻公告、CIS等,让所有

组织成员有一致化的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角色管理

管理问题:管理者分身无术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的底层管理者,都会出现“卡恩”所指出的角色管理的三大问题:角色冲突、角色不明、角色负担过重。

解决之道:采用协达软件,可以有效缓解上述角色管理的三大问题:对业务流程和“数据、知识”等管理内容,定义角色权限,避免组织成员对角色的期望不一,而造成角色冲突;及时从信息门户中获得该角色所需要的各项信息,甚至依据系统权限自动推送信息给管理者,避免因为信息不畅、定位不清,而造成角色不明;通过流程绩效统计,可以查看及平衡工作任务,同时,所有的管理决策和工作处理全部电脑化,通过任务推送等方式将信息与任务集中处理,避免管理者因繁杂的文山会海、签批、审阅等“事务”性工作,而造成角色负担过重。

GTD时间管理

管理问题:时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时间管理紊乱,有时间没事干,是事没时间干,在以下五个工作处理步骤中都存在问题:工作任务无法归集整理、不能及时找到应处理任务并予以便捷处理、事前无计划、事中无记录、事后无回顾。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采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理论,利用“日程管理”功能,把一个人所要要完成的任务和事件全部从大脑中移出来,记录到电脑上。协达软件支持GTD的“收集、处理、计划、行动、回顾”这五个重要步骤,即:任务的自动和手工收集、任务的集中展现和处理、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行事、经常性回顾及检查工作。

SECI知识转换管理

管理问题:知识滞留问题。具体表现为:个人不愿意主动贡献知识,组织单位发布知识很不方便,大量工作经验、技能、分析等知识存留在个人头脑中,而许多工作人员无法了解此类知识,组织单位无法方便管理知识技能文档。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独有的公共知识轮廓(Profiling)与个人化(Personalization)隐性知识并存的应用方案,方便地实现了知识群化(Socialization)、外显(Externalization)、融合(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实现了SECI理论关于知识管理的核心过程,同时邮件等个人化的原始工作文件可以方便地转为知识。个人知识能够即时记录,并独立设立存储目录,也可以随时共享出来,成为公共知识的一部分,可以对共享出来知识进行审计。

弗朗霍夫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

管理问题:知识散落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知识散布在大量的工作流程节点中,收集、整理非常麻烦。知识整理、利用繁琐,往往事后回顾,写知识技能的总结,而不是工作过程中即时归集知识。

解决之道:协达软件完全遵照德国Fraunhofer(弗朗霍夫协会)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模型,在每一个业务流程环节,都可以将知识归档,完善管理知识的产生、存储、传递、应用各个方面。

第15篇: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定性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定性说明

一、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形式为:

1.专项资金未按规定单独核算。专项资金是上级部门或同级财政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根据《预算法》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该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各单位应按照预算项目名称设置明细科目,不能将数个项目混合核算,容易造成项目资金性质不清晰,以及相互挤占、挪用等现象。

2.专项资金未按指定用途使用,未做到专款专用。这个实际上就是挤占(是指不经批准,将相似用途的支出列入了该财政资金的用途,主要是费用性质的支出)、挪用(是指不经批准,将财政资金的用途彻底改变用于其他用途,完全违背了该财政资金指标文件所规定的项目或用途,且财政资金已使用完毕或部分使用,账务已作处理,这里主要指的是项目性质的支出)。

3.专项资金与日常经费混淆使用等。主要指在专项资金中开支日常公用经费。

二、应缴未缴税金。主要表现形式为:

1.房租收入未缴纳营业税(5%)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2.个别园区和乡镇在支付个人税收奖励时未按规定代扣个人所得税(20%)。

三、原始票据不合规。主要表现形式为:

1.假发票。两种形式:假发票真内容,如展板、印刷等,多为从个体户获得;假发票假内容,比较难判断。

2.原始票据为 “大三联”或自制收据。有的是购买水果,有的是食堂购买蔬菜等,有的是乡镇或园区管委会发放税收奖励时企业提供的票据(根据规定,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但对于地方性税收奖励没有规定。另外,现在一些企业也要求将一些税收奖励主要是企业班子奖励转入其关联企业,便于发放。)

四、超限额支付现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结算起点为10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这个条例是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当时1000元的标准是符合时宜的,与目前的物价指数和经济水平不适应)。但是,很多单位更多的是习惯做法,为了使用方便,也不排除其中有一些不合规的开支。有的单笔现金支出数万元,完全可以使用支票。这种现象在乡镇非常普遍。包括招待费、会议费、食品、礼品、车辆修理、汽油等各种费用。

五、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形式为:

1.购置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工程完工不及时办理竣工手续或核算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未经财政或国资委部门批准自行处置固定资产。3.购置固定资产未通过政府采购。

六、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多为三年以上债权债务。有上级单位拨入的专项资金,有以前年度的预算外收入、有应列未列的支出、以及借款等。

七、其他

1.超预算级次拨款:将预算资金直接拨付至无预算拨款关系的单位。如乡镇拨付给垂直管理的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经费,拨付给同级相关工作协调单位。

2.往来款列收列支:有的单位将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计入“暂存款”科目长期挂账,然后在这些往来账中列支各项费用;有的单位在年末为了体现收支平衡,将当年实际未支出的经费或专项资金虚列支出后转入“暂存款”科目挂账,然后在其中列支实际支出。

第16篇:神经内科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诊断程序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当确定: 1.病变在什么部位?

2.病变的性质及原因是什么?

前者即定位诊断又称解剖诊断;后者为定性诊断又称病理、病因诊断。 【定位诊断】包括:

1.病变或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側别(左、右侧或腹、背侧)或近、远端。 2.病变或病灶的多少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 或选择性)。

定位诊断力求精确,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病史中的首发症状、病情演变,可提示病变的始发部位、扩展的方式与范围。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症状是因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如某肢体活动受限,要确认是 1因随意肌收缩无力(瘫疾)所致“不能动”; 2还是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运动“不灵活”; 3或患者因畏于肢体局部 疼痛的“不敢动”.如下肢疼痛,应先除外 1下肢软组织损伤、2骨关节病

3或血管性疾患所致疼痛, 4再考虑其为神经痛。

然后,将主症进行综合归类,结合神经系统体征,推测其病变部位。 患者的症状不一,应将其主要表现进行归类以便分析。如偏瘫、截瘫、四肢瘫、共济 失调、神经根痛、锥体束征、烦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

由于神经症状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生理功能障碍的结果,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害,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据此推测病变的部位。如下:

1.肌肉病变受损后只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受累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可由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如重症肌无力)等引起。

2.周围神经病变受损后出现其支配区范围内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疾。

前根、后根的损害分别出现根性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 多发性神经病见四肢远 端的运动、感觉障碍。

3.脊髓病变横贯性脊髓损害,出现病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性截瘫或四肢瘫、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全部感觉障碍及尿便功能障碍。

脊髓受损节段的定位,多依据感觉障碍的最高平面、运动障碍及深、浅反射的改变而定。一侧脊髓半切损害,可表现为Brown-Sequard综合征。 4.脑部病变

脑干病变: 交叉性综合征是一侧脑干病变的典型临床特点,可表现为病变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即交叉性瘫痪(如Weber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等);或病变侧面部及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的交叉性感觉障碍(如Wallenberg综合征)。双侧脑干损害,可见两侧脑神经、锥体束、感觉传导束受损的表现,脑干受损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定的。

小脑损害的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主要引起躯干共济失调,小脑半球病变可致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可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双侧弥散性损害常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智能减退、四肢瘫或双侧锥体束征。刺激性病灶可引起癫痫发作。

1额叶病变可出现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和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等; 2顶叶病变除感觉障碍外,尚有失读、失用及体像障碍等;

3颞叶病变可出现象限盲、感觉性失语及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 4枕叶病变可出现视野缺损、皮质盲等;

5基底节损害可表现为肌张力改变、运动异常及不自主运动等。

另外,要明确病变损害的部位或病灶的多少及分布,大体有以下类型: 1局限性或局灶性指单一局限部位的损害,如面神经麻痹、横贯性脊髓炎、局灶性脑梗 死、脑肿瘤等。

2多部位或多灶性指2个或2个以上部位受损,如多发性硬化、多灶性脑梗死。 3弥散性指病变较弥散侵犯双侧对称部位,如病毒性脑炎、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4系统性指病变选择性损害某些功能系统或传导束,如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定性诊断】确定疾病的病理性质与病因。

首先,在已确定病变部位的基础上,依据该部位容易发生的病理损害,结合病史,推测病变的性质。如脑卒中、感染、外伤、肿瘤、变性、脱髓鞘、代谢障碍、遗传性疾病等,各有其不同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临床经验也证明,病史中最具有定性价值的是起病形式与病程经过。 1一般而言,突然或急性起病者,以卒中、外伤居多;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伴有发热者,感染的可能性大; 3慢性或隐匿起病且呈进行性加重者,以肿瘤或变性病为多;

4病程中病情起伏波动明显者应注意脱髓鞘或神经肌肉接头的疾病;反复发作者注意癫癎、偏头痛、周期性瘫痪等。

下面仅概括介绍神经系统常见的不同性质疾患的临床一般特征:

1.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 的表现。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弥散,可出现脑、脊髓或脑、脊膜的损害,神经影像学可能显示损害部位,但不能取代脑脊液检查,后者可提供感染的证据。

2.血管性疾病脑或脊髓的动脉性血管病,多以突发或急性起病、病情迅速达高峰为特征。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

1缺血性血管病临床出现与受损动脉灌注支配区一致的功能障碍;

2出血性血管病的表现则多与动脉易损部位(如豆纹动脉、桥脑旁中央支动脉等)、局部血肿、水肿压迫以及血液溢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有关;8uj 3部分患者(如TIA)可有自发代偿、自动缓解倾向,易复发;

4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较动脉性脑血管病明显为少,由于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复杂,除海绵窦血栓形成外均缺乏特征性,故此类患者临床定位、定性均较困难,极易误、漏诊,故对颅内压增高伴或不伴有局灶性脑功能受累的疑似患者宜及早行影像学特别是血管造影 (静脉期)或CTV、MRV检查。 3.外伤神经症状在外伤后出现,且有颅骨、脊柱或其他部位器官外伤,并得到影像学支持者,定性不难。轻微外伤未被重视或未被察觉、外伤后较长时间才出现神经症状者,特别是老年人、酗酒者,易被误诊。此外,尚有少数患者外伤系因神经疾病(如卒中、癫痫)发生后所致,也有外伤促进原发疾病(如肿瘤、脊髓空洞症)恶化,均应注意区别。

4.肿瘤多数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发展,病情进行性加重。脑部肿瘤除有局灶性神经受累的表现外,尚有颅内高压症;脊髓肿瘤则表现为脊髓压迫症及椎管阻塞。神经影像学常可为定性的佐证。

5.变性病系指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原因不明的疾病。一般慢性或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病情进行性加重,多选择性损害某一系统,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主要损害上、下运动神经元。一些以往被称为变性的疾病,由于认识水平、检验技术的进步,病因现已明确,故已从此类 疾病中分出,如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代谢障碍)、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Prion感染)等。 6.脱髓鞘性疾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部位、多病灶分布,病程常呈缓解与复发的多相性(多发性硬化),或单相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经过。

7.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在全身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症状,亦有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者。

定性后,再根据患者的起病年龄、性别、个人生活史、家族史、危险因素及背景疾病,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筛选或寻找可能的病因,并应尽力获取其客观佐证。应当指出,在病因的确认上尚受到诸多的限制。以感染性疾病为例,临床上以直接查出致病病原体为证据的诊断并不多见,只能依据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提示“可能”或“很可能”的诊断。某些变性病,因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而只有用排除类同疾病的方法诊断。

二、临床思维的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通常先根据病史与体征进行定位与定性分析,得出初步(印象)诊断,再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加以验证,使其起到支持或排除初步诊断的佐证作用,及时修正或完善诊断。对部分病例,初步诊断可能即为最后肯定诊断;对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例,尚需有不断修正、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时宜从排除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入手,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从正反两方面逐一分析,筛选出可能性最大的疾病。为寻找诊断证据,尚可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对有些疾病,甚至需要观察治疗效果或长期追踪随访方可最后诊断。注意以下几点:

定位、定性诊断中通常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即尽量用一个病灶或一种原因去解释患者 的全部临床表现与经过。若难以解释或解释不合理时,再考虑多病灶或多原因的可能。

首先考虑常见病、器质性疾病及可治性疾病,再考虑少见病或罕见病、功能性疾病及目 前尚缺乏有效疗法的疾病。

病史与体征是诊断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临床思维导向的主要依据,因此第一手资料十 分重要,仔细询问病史与全面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 辅助检查的选项应体现临床思维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临床医生肯定或排除诊断的手段, 应服从于临床思维而不可

盲目检查。影像学检查不能取代认真、细致的问诊、查体及临床思维。昂贵或有创性的特殊检查,在选择时尚需从费用-效益(cost-benefit)比或危险-效应(fisk-benefit) 比考虑。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可造成其他系统或器官的损害,反之机体其他 系统的诸多疾患也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或功能障碍,在定性诊断中,要有全局整体观念,考虑到其间的因果关系。

第17篇: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19年实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本学期,我校实验教学工作严格执行教育方针,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加强各类实验和实验操作训练,有利于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有利于全面提高科学实验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实验教学设备的作用和效益,努力做到实验教学常规化,在实验教学和管理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

一、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点,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加强了对科学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各年级的科学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本学期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并要求他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采集、捕捞等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大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校成立了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标本制作和无线电兴趣小组。为学生了解大科学、增进科学科学知识提供条件。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化,促进实验教学常规化。

学校实验室在建设、发展、使用的同时,相应地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科学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科学实验室卫生制度》、《科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不仅张贴上墙,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实验室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类帐册齐全,并做到帐、卡、物相符。实验室仪器全部按部颁目录分类编号,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大方。

三、继续强化管理,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机制。

本学期,我们继续对实验室的财物进行了对应管理,确定了专人用规范帐册,按部颁目标将仪器记帐,所有仪器都定橱定柜存放,并将仪器用卡片编号,挂在橱上。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竹箦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对实验教学继续落实两抓:一抓“实验教学的开展”;二抓“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将实验教学评估纳入教育工作和整体评估中。评估的内容为实验教学计划、总结、实验记录、实验效果、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好率、实验开出率、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存放教师业务档案,汇总到教师月考中。通过思想引导和过程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已经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四、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不断优化。

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的活力,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过程研究探讨,用系统论观点,认真研究,积极开展实验试点。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探讨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活动,并且不断改进评价方式和手段,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科学实验研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研究和评价措施无疑成为推动实验常规化的动力。

五、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教师、学生科学实验研究成果。

通过学校领导与科学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陈军老师辅导学生的科技小发明“图钉起按器”、“电动玻璃擦洗器”和“两用方便扫帚”等分别发表于《少年发明与创造》,并且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一、二等奖;另外,陈军、达建松等老师的科学论文、科学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学论文也相应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中得奖。

由于我们在实验教学工作上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统一了思想,健全了制度,强化了管理,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机制,把实验教学工作摆上了正确的位置,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让省示范性实验室实至名归。

第18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搞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一、生物实验课的特点

与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相比,实验课主要以观察、实验为主,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 与物理学实验和化学实验相比,生物学实验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

1.实验场所灵活多样

生物学面向广阔的自然界,除了生物实验室外,校内的生物角、生物园,校外的农田、山林、江河湖海、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都可以用来做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实验室。例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带学生到草地,树林测空气湿度;探究蚂蚁的通讯,需要在野外找到蚂蚁窝做实验;还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等许多实验场所都是在户外。

2.实验材料多为活的生物

生物学的实验材料大多都是活的生物,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捉鼠妇;观察草履虫,需要教师提前半个月培养草履虫;为了做光合作用实验,需要培育多盆天竺葵;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都要用到活小鱼;还有蚯蚓、、菜青虫、鸡等等。这些实验材料的准备都是费时、费力又费钱,而且不能重复使用,每年都要重新准备,这也是生物实验课开课情况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3.实验周期一般较长

生命活动一般都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生物学实验的周期往往较长,不是一节课内能看到实验结果的。如繁殖极快的果蝇,繁殖一代也需用十几天时间。种子萌发出幼苗、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都需要好多天的时间。

4.实验受季节影响较大

生物的生命活动受温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目前中学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实验材料的获取或培养也要受季节影响,比如观察花的结构,在12月份很难采到花;观察蚯蚓、草履虫的培养、种子萌发、光合作用等都受到季节的影响。

(二)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

1、作好充分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知识的准备、技能的准备、仪器、药品的准备等方面。老师应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药品、实验过程、所需达到的实验效果、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前应先把实验亲手操作一遍,需临时准备的生物材料,必须临时制备,并准备充分。

2、认真研究要做的实验

研究难做的实验:有些实验操作难度大,不易成功,老师应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力争实验成功。

研究检测时易被检测的实验:

A.探究实验

①光对鼠妇的影响.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③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④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⑤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B.学生实验: ①练习使用显微镜.②观察植物细胞.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④养和观察蚯蚓.C.演示实验: ①模拟膈肌的作用.②观察鱼的呼吸.③观察家兔.④观察运动系统的组成.

3、重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 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可见性、安全性。实验中应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对于一些可见性较差的实验,应作一定改进,或进行巡回演示,对有危险性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

4、强化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对他们更富有趣味性,要上好实验课,老师首先要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围绕目标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出上课时需要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如果有危险操作,老师要特别强调。

5、力求实验创新

增设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如果在某些教学中一些激趣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改进实验形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教材中大量实验为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对实验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把某些实验让学生演示,学生演示时老师要诱导,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即时点评,我们也可以把某些实验改为随堂分组实验,老师可以边讲解理论,边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既可以增加学生训练技能的机会,又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创新意识提高。教材中的实验多为呈现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就最多学会“是什么”,而根本不懂“为什么”,更谈不上“创什么”,所以我们老

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探究实验,不管结论是对与错,只要学生去做,我们就应当予以鼓励。

6、加强对学生指导

为了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丢了门道,老师要指导学生,实验中老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做到重点深入,个别指导与普遍照顾相结合。指出问题所在,表扬与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在每次实验中体会到成功和自豪。同时老师还应伴随讲解,诱导学生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实验内容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19篇:实验教学金点子

换个角度看问题,莫让实验课成“纸上谈兵”

山东安丘市石堆镇石堆学校

王相余

我们总是在谈论如何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可是事实上对实验操作课不感兴趣的却往往是教师。笔者从求学者到作为一个教师施教几十年,所接受过的和所实施过的实验课,屈指可数。把做实验变成说实验,看实验,纸上谈兵是大多数理化教师的家常饭。笔者在外出学习时也做过简单的调查,其他的学校也基本如此。这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理化教师都不作为。那么作为一个理化教师,本应把实验室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为什么却宁愿去说实验而不去做实验呢!

首先,真正上好一节实验操作课是一件操心劳力的事情。挑选合适的器材,检查器材的功能是否完好,灵活应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维护实验器材的安全,更得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这些事情哪一件都马虎不得。每一节实验操作课,在学生操作之前老师都要反复的做几次,以保证在学生操作时得到最明显的实验现象和效果。

其次,即使一个教师费心尽力的准备了一节实验课,就一定能在考评中取得好的成绩吗。那也不尽然,凡是教过几年理化的教师,特别是初中,对在测评中一个实验能考哪几个知识点,能出那些题目基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与其辛辛苦苦的准备一节实验课,倒不如让学生背背实验结论,多做几道相关题目来得更实惠一些。

再次,规范化教育使得文化课所占课时明显减少。笔者在五年前任初三毕业班时物理每周六课时,还不包括早晚自习与双休补课,现在初三物理每周仅为三节课,初二为两节课。课时紧张导致很多老师简化实验操作课,能不做则不做,不得不做的则改为演示实验。

最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对传统实验课也形成了冲击。特别是年轻教师,对于网络多媒体更是钟爱有加。用从网上下载的课件,视频代替传统的实验操作,把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使实验教学进入另一种歧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急功近利式的教育,只能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无用之才。那么怎样才能把理化教学的主阵地重新转移到实验室当中去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拙见:

首先,作为教师的直接责任人,学校,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让老师把实验教学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实验课的额外付出和风险,学校在工作量考核时应有所体现,做到公平合理。

其次,学校尽可能的为理化老师的实验教学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将理化教师的办公地点直接设在实验楼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教师可以更方便的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学校有哪些实验器材,到实验室更方便快捷,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再次,建议上级改革对理化科目的考察考评方式,加大实验操作考察的项目和内容,杜绝某些单位的考前突击,促使实验教学进入常态化。

最后,实验室的现代化改造,包括实验室的多媒体化,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让一些年轻教师熊掌和鱼兼得,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最大收益者。

2012-5-20

第20篇:实验教学总结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年度,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初中三年纪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补充了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并用二连球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空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要求学生思考3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此实验,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2.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做到每4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

一学年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例如,把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金属的防护和回收”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五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里讨论题“使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有那些?”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学生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们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本学年的实践,化学实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致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提高。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实验教学定性评语.doc》
实验教学定性评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