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语文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学试卷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案(语文)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案模板(语文)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受XXXX(人物品质,事物精神) 同学们,请你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话写了什么?

二、品词析句,深入体会(xxxxxxx)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XXX的词句,并做批注。做批注的时候注意把字写整齐,写漂亮。

(二)品读交流

1、品味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换词法,展想象,品味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效果以及情感色彩)

2、品析句子(品析句子的表达手法或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读出XXXXX

(一)全班齐读

(二)学生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小练笔

(一)写几句赞美XXX的话

(二)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感兴趣的事物

推荐第2篇: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教案(童趣)

2016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教案(童趣)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为5月21-22日,看起来时间还很充裕,也许你已经放松了,这是最忌讳的,虽然不能时刻紧绷着神经,但也不能太过放松,毕竟面试不过,也得不到考试合格证明。面试中起决定作用的便是试讲,试讲中缺少不了的就是教案,本篇是宏鹏老师所写初中语文《童趣》教案,仅供同学们参考。 学习目标

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 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诵读

要指导学生诵读。可从划分停顿入手。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 掌握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完成课时练习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

2、

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1: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完成课时练习

作业: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推荐第3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面试教案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面试教案模版

距离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只剩下短短的3天时间,虽然说面试主要考察的是考生试讲的过程,教案设计一般是不计入成绩的。但是如果你教案设计的混乱无章,那么不仅试讲时很可能出现不知所谓的情况,同时也会影响考官对你的印象分,毕竟,所设计的教案是要上交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教案呢?下面为大家奉上2017下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语文学科全学段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万能教案模板:《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 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

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

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万能教案模板:《爱莲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PPT 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

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高中语文万能教案模板:《声声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五、PPT 展示

六、教学过程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

PPT 展示: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

(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结合过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

1.随同学口述,PPT 展示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1)“酒”

ppt 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2)“风”

ppt 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

(3)“雁”ppt 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

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引导: “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4)“黄花”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daodoc.com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

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五)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关于优路:优路教育品牌主要从事教师行业职业(执业)资格认证培训业务,包括:教师类执业资格考前培训,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等认证培训。

关于资料获取:点击【教师资格证考试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daodoc.com/jszg/注册优路教育学习账号,免费获取:①全套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网络面授课程 ③免费视频公开课 ④冲刺考点预测 ⑤免费冲刺提分系列课程。点击文档链接,可查看更多信息

推荐第4篇:池州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小学语文

2014池州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小学语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二)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3)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3)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安徽中小学教师交流群:256699300 池州华图教师招生咨询热线:0566-203279

9、15385468339 池州华图教师地址:池州市长江路与秋浦路交叉口东南侧米兰阳光大厦6楼604-605 (电信大楼对面)

推荐第5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词,读准字音,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情景想象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想象法、激励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新闻故事导入

1.讲述15岁男孩自杀的新闻故事;2.师生讨论行文是否正确,导入珍惜生命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谈感受

1.师范读,生检查读音并圈出预习错误读音 2.生用词大声喊出初听感受

3.师引导感受来自故事,师生为故事概括标题;学生讲述、师概括并相机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三)研读课文,感悟生命 1.“飞蛾求生”事件

(1)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说出最触动的句子; (2)指导朗读,体会重点句子; (四)情景想象,升华情感

读中想象画面,想象你是飞蛾,你想说什么? (五)作业小结

分四组,自学另外两个故事,下节课师生交流,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不放弃生命—弱小—极力、挣扎、跃动 瓜子生长—挑战生命

静听心跳—珍惜生命

推荐第6篇: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案

教案编号:2013305005

课程名称:《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第七章推销概述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方式:理论教学

适用专业、年级:市场营销专业、2013级 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学时和周数:总学时:36学时;周学时:2学时;本教案学时数:2学时、周数:第九周 编写时间:2013年11月 教学设计:

Ⅰ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掌握推销的职能、特点及推销的原则。

2、熟悉推销与营销的关系、推销人员的职业能力。

3、了解推销的含义。Ⅱ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七章 推销概述(2学时)

第一节 推销的内涵和特征(1学时) 【

一、导入】(5分钟)

简单介绍推销由来,并列举女大学生另类创业的例子,导入正题。 【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看看是不是推销现象,从而引出推销概念)

一、推销的概念(板书)

二、推销的特点*(板书)

1、主动性

2、特定性

3、灵活性

4、双向性

三、推销的原则#(板书) 1、满足顾客需求 2、双赢原则 3、尊重顾客原则 4、人际关系原则

四、推销的职能*(板书) 1、传递信息 2、销售产品 3、提供服务 4、反馈信息

五、区别几个概念(教学拓宽)

(一)推销与营销的区别

(二)直销与推销的区别

(三)直销与传销的区别

三、小结】(5分钟)

四、讨论及布置作业】(5分钟)

推销的目的是什么?推销人员应该如何进行推销?

第二节 推销人员的素质与能力(1学时)

一、导入】(5分钟)

从大众对推销员误解切入正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一、推销人员的职业素质(板书)

(一)充满热诚

(二)积极进取

(三)态度乐观

(四)知识广博

(五)善于沟通

(六)身体强健

二、推销人员的职业能力*(板书)

(一)观察能力(一个练习:观察能力)

(二)理解、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社会交际能力

(四)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推销人员的基本礼仪(板书)

(一)仪表礼仪

(二)举止礼仪

(三)谈吐礼仪

(四)名片使用礼仪

三、小结】(5分钟)

四、讨论及布置作业】(5分钟)

案例分析:10岁卖花童给营销总监上一堂推

销课

思考:试分析小男孩成功的原因

Ⅲ本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课件教学

Ⅳ主要参考书目:

王若军编著,谈判与推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谭一平编著,现代推销实务与案例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简彩云主编,推销与谈判,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Ⅶ本章的讨论题、思考题和习题 {PS}*为本章重点,#为本章难点

推荐第7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中国石拱桥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与顺序,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身份的活动,掌握并运用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能利用所学知识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介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难点

1、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映示桥梁图,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梁桥、拱桥、吊桥), 导入本文。

(二)作者及文体常识简介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 基人。他主持设计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人民大会堂等工程。 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介绍或解说事物与事理为目的,具有知识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达某种情感。

(三)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 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文章从第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顺 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段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 第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明确: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关系:概括 具体。 4.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投影展示)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5.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 特征吗? 明确:例子有赵州桥和卢沟桥。能否说明由学生自由发言。

(五)精读课文,分析下列问题: 1.读4-7 自然段,了解作者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哪些内容?(展示表格) 明确: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 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 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 2.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明确:赵州桥详写了结构,卢沟桥详写了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明确:“总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四个方面作具体介绍。 4.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 5.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 须先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把握说明文语言 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通过介绍赵州桥、卢 沟桥,能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始终是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来说明的。 6.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确:原因有三。(着重说明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及原因,并分析“首先”“其次”“再 次”和“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这些用语的条理性,简洁性。) 7.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六)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为了准确说明事物或事理,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本文中,有些词语十分确 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 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请学生完成练习四,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 说明之,以强化理解。

(七)拓展练习积累有关桥的俗语、诗句等。 茅以升旅人桥: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赵州桥: 形式优美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卢沟桥: 结构坚固 云南长虹大桥:世界最长 独拱石桥 历史悠久 《中国石拱桥》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茅以升先生所写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多年来一直是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经典作品。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解说了 中国石拱桥的几大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字里行洋溢着对我国几千年来 石桥建筑的民族自豪感。 教读本文,首先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其次整体感知,了解说 明对象,把握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名曲赵州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特点的。 最后,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和 运用限制性词语的表达效果,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以讨论法为主,避免说明文教学中常见的枯燥,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推荐第8篇:润州教师语文考试题目

2012年6月20号润州语文真题中的阅读 垂钓(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雾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虫。其实岂止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钩,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在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么?”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有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

内容概括:初见海参崴()评说垂钓老人 情感变化:()纳闷震惊()

2.作者初到海参崴,对海鸥、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 3.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对题目垂钓的理解

1、①恐惧惶恐;②偶遇垂钓老人;③敬佩之情(6分)

2、这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对海鸥“不敢远翔”、猎犬“凄惶的吠叫声”和兵舰“像一座座千古冰山”的描绘,形象地烘托出大海的的恐怖、迷蒙、凄惶的特点(或:渲染了一种凝重、深沉、荒凉的气氛),为下文两位老人的出场作环境上的铺垫(6分)

3、胖老人是一个随和、活泼、容易满足,追求物质与快乐的人;瘦老人是一个执著、倔强、孤独悲壮,追求精神与崇高的人(8分)。

4、一是指胖老人和瘦老人在海边垂钓;二是指胖老人和瘦老人一个倾向物质,一个倾向精神的不同人生价值追求,二者相互依存,加在一起构成和谐完美的人类(6分)。

推荐第9篇:静安区语文教师编制考试

2014年4月静安区语文教师编制考试

我尽力回忆题目,大家加油 笔试一共是2.5个小时完成

一、改正错别字 10分

美轮美奂

高潮迭起

。。。。。。。。等10个

二、古诗默写

8分

共4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选择题

24分

共12题

1、“凸”的地2笔是?

2、“燕”是什么字?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作品?

4、以下几句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5、给一句句子加标点符号 (答案记不清了。。。)

四、阅读分析 28分

穿布鞋的故居

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灰砖高墙,青石铺路。七弯八绕,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安乐巷也不例外。

这是安乐巷72号,坐西朝东,极普通的那种民居,如果不是门楣上悬挂着“朱自清故居”的匾额,你很难以为这种锈砖老木门槛的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这房子就和他从前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也从不希望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样一个细节:朱先生生前一直喜欢穿平底布鞋,从不张扬自己。他在文学院任系主任时,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而是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的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相似呵!

如今,到处在修葺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气派又热闹;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

故居很小,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你站在门庭下轻咳一声,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又和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决不故作高深。于是我这样概括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很深。游人很少。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门票。扬州有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几天内都会沉浸在一种满足与兴奋之中,他甚至还会向别人炫耀,我到过瘦西湖;而没有去过瘦西湖的人也会有一种期盼——什么时候能去瘦西湖呢?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种效应。我相信,能够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记起念起这片陋房的人,他实在是在追求朱先生似的平淡与平和。

我第一次来此,是因为要给学生上《荷塘月色》,我和学生在这火柴盒般的小院里,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朝南的这间房间里悬挂着一幅中国画,正是“荷塘月色”的意境,那份雅洁,那份清远,真正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表。我和学生们仰视着这幅画,仿佛沉浸在那个风雨如晦的1927年7月。一手托着课本,一手抚摸着朱先生用过的老式木床,老式书桌,我的灵魂又仿佛来到朱先生清灵而又广博的精神世界。朱先生就是这样没有架子,在这里,所有的家当你都可以无限度地接近,你可以在朱先生坐过的椅子上小中,可以在他的木床上静躺。

我对学生说,朱先生生前就是学生最容易又最乐意接近的导师。

1、看拼音写词语 共4个

8分

(1)如出一辙

(2)时髦

(3)修葺

(4)?

2、写出朱自清的3部作品

3分

3、第4段中说“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章最后说“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根据上文,指出“本意‘的具体含义。

5、第3段中说,名人故居“拥有一份独特的召映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文章为什么要以“穿布鞋的故居”为题?试简要回答。(大致内容是这样)

五、作文30分(二选一)500字以上

1、以我所生活的城市为题

2、提示:生活处处有语文。自拟题目,写作文

六、教案 40分

四年级上册第25课《律师林肯》

(下午接着面试面试就是说说课文的重难点,然后老师再问几个问题,面试时间15分钟左右,其他的我记不清了)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声调)和(整体认读音

节)。

3、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4、第二学段,会使用( 字典)( 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的词句。

7、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 基本功),又是一个( 语文素养)的体现。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9、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守(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新课程标准根据(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难度设

计。

13、写出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成语5个(学而不厌)(温故知新)( 手不释卷)

(不耻下问)(专心致志)

14、写出两条为人处世的谚语: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欺人是

祸,饶人是福;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任选2句)

15、写两个感叹时光宝贵的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6、写两句有关志向和思想方法的古代格言: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

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A、主语、谓语、宾语等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B)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C)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C、师生平等对话

4、《语文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建议重视口语交际的(C)。

A、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B、文明态度和品德修养

C、品德修养和语言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 B)精神。

A、合作 B、创新 C、探究

三、判断

1、对于

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5-6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4、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 × )

5语文教育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6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量评价。(×)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9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10.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1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

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

1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3.能复述所学课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

受。(× )

14.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

法。(√)

1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1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1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9、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0、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21、阅读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教师的分析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2、第三学段规定: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23、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知识性和综合性。(×)

24、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25、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杜甫的名句。(×)

四、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要求不重复(每空1分)

(见)老师( 看)照片(观)节目

(探)病人(望)村口(阅)新书

(俯)山下(仰)天空

五、填字成成语(每个1分,共8分)

梦(寐)以( 求)左(邻 )右(舍 )神( 机)妙(算 )

南(来 )北(往 )求(同 )存(异 )( 漫)天(盖 )地

唇(枪 )舌(剑 )拔( 苗)助(长 )

六、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⑤③②⑥①④B、②⑥①④③⑤

C、⑥②③⑤①④D、⑤③④①⑥②

2、下面拼音下写出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

A、bēigōngshéyǐngB、shéngqíngbìngmào

背弓射影声情并茂

C、duōmóushànbiànD、jīngyùliángyán

多谋善辩金玉良言

3、下面的句子的朗读停顿表示“两个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项是(C)

A、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C、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D)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的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有些书可供一,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全读、勤读,而

且地读。

A、尝咀嚼则用心B、尝品味则悉心

C、读咀嚼却用心D、读品味却恶心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D)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球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7、下列各句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是(D)

A、绚丽的朝阳放射出灿烂的万道光芒。

B、绿杨垂于舞,黄鸟缓声唱。

C、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来,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

D、春天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

间的秋天最理想。

8、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C)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9、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球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

了重大贡献。

七、默写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4分)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11篇: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011年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汉语试题

现代汉语

一.语音部分(15分)

1.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写出拼音(4分)

1)我们去**广场看升旗。

2)留学生要提高运用汉语的水平。

2.根据普通话的声韵的拼合规律,分别说明下列拼音错误的原因并改正。(4分)

1)ciao(巧)

2)to(拖)

3)ja(价)

4)gue(决)

3.写出国际音标,注明其发音特点。(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说明)(4分)

1)ch[]

2)z[]

3)r[]

4)q[]

4.轻声音节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3分)

二.文字部分(15分)

1.说明下列汉字的造字法,合体字请指出其偏旁及作用。(7分) 1)森 2)辩 3)从 4)舟 5)甘 6)闻 7)阁 8)武

2.下列词语中如有别字,请加以改正。(4分) 1)飞扬拔扈() 2)短小精悍() 3)投机捣把() 4)如法泡制() 5)惮精竭虑() 6)潜然泪下()

7)篷荜生辉()

8)磬竹难书()

3.写出与下列繁体字相对应的简化字。(4分) 1)叹 2)难 3)毕 4)尘 5)秽 6)渖 7)丰 8)边

三.词汇部分(15分)

1.举例简要说明应该从哪些角度辨析同义词。(6分)

2.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成。(复合式的还需指出其类型。)(6分) 司令 说服 女儿 沙子 花儿 质量

莲子

姐姐

胆怯

老年

跳高

老龄

3.词语辨析(8分)

1)\"大家请他再唱一个,他就又唱了一个。\"中\"再\"和\"又\"的位置是否能够互换,为什么?

2)\"欢迎你以后常常来母校看看。\"中的\"常常\"是否可以用\"往往\"来替代,为什么?

3)\"情况很复杂,你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了。\"中的\"未免\"能否用\"难免\"来替代,为什么?

4)\"看到这次冠军非自己莫属,王平不免有些飘飘然。\"中的\"不免\"是否可以用\"难免\"来替代,为什么?

四.语法部分(30分)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错误请加以改正。(4分)

1)汉语中的形容词大部分都能重叠使用。

2)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语法单位。

3)词类划分的标准主要是词的意义。

4)连词都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甚至段落。

2.分析下列句子的语义,如果有歧义,请加以分化。(8分) 1)电脑没叫他拿走。 2)我让他说了几句。 3)我们三个人一组。 4)热爱边疆的战士。

3.写出相应的语法形式(至少2种)(6分)

例:表示\"完成\"语法形式1)动词+了例如:他买了一本书。 2)动词+结果补语例如:作业刚做完。 1)表示\"比较\" 2)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起始\" 3)表示\"存在\" 4.请改正下列句子并说明理由。 1)昨天我买三本书了。

2)我发誓了一定要学好汉语。 3)一个苹果我吃了。

4)这个问题我考虑考虑一会儿。 5)他的收音机放着在桌子上。

6)他计划翻译这篇文章成汉语。

5.请分别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6分) 1)两位老师的风格确实不一样。

2)我们也经常跟老师讨论这类问题。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题 中国文学(6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汉末聚集在\"三曹\"父子身边的一批文人史称()

3、代表着南朝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是抒情长诗()

4、文学史上山水诗取代玄言诗的重大变化发生在()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盛唐诗人()的名句

6、宋元南戏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地区,被称为()

7、元散曲作家贯云石和徐再思的作品被人合辑为(《》)

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9、明代与\"公安派\"同时起来反对拟古主义的另一文学流派是()

10、清代影响最大的两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分别是《聊斋志异》和(《》)

11、\"五四\"新文化运动量初的阵地是创刊于1915年9月的()

12、鲁讯先生的第三部小说集是具有杂文化小说特色的()

13、后期\"新月派\"人物中有\"雨巷诗人\"美称的是()

14、20年代小说创作的三大潮流是:问题小说、()小说和乡土小说

15、茅盾先生曾称赞叶圣陶的长篇小说()是\"扛鼎之作\"。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苏轼王勃柳永艾青孟郊潘岳田间高明左思陆机白朴施惠藏克家关汉卿杨显之梁启超冯沅君黄遵宪刘长卿郁达夫龚自珍王以仁马致远李清照星空子夜恢复文选前茅幻灭九歌招魂红旗谱童心说战国策九章神韵说国语性灵说乐府诗集青春之歌晏之春秋玉台新咏小城春秋蚀

1、\"鹜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出自先秦散文著作()

2、《楚辞》中为祭祀神灵而作的一组乐舞歌词谓之()

3、文学史上广受赞誉的《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

4、以《三都赋》赢得\"洛阳纸贵\"声誉者是晋代文学家()

5、唐代诗坛上被推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6、宋代文人中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见解的是()

7、元代优秀爱情题材剧《梧桐雨》的作者是()

8、元末明初流行的南戏《拜月亭记》作者相传为()

9、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上倡导()

10、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堪称\"诗界革命\"先驱是是近代诗人()

11、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诗的《呐喊》,那么他写于1921-22年间的()就是诗的《彷徨》

12、通过病态与感伤人格描写揭示\"时代病\"的小说可以()的《沉沦》为代表

13、茅盾是沈德鸿(字雁冰)先生发表第一篇小说()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14、以《大堰河,我的褓姆》享誉文坛,有\"吹芦笛的诗人\"之称者是()

15、林道静、卢嘉川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元曲

2、拟话本

3、\"山药蛋\"派

四、论述题(共两题,每题答案不少于300字,共18分)

1、简要评述中唐\"新乐府运动\"对乐府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2、简要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意义 中国文化(40分)

一、填空

1、距今7000年左右长江流域文化区的代表性文化是()文化。

2、编钟为()时期的乐器

3、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的()

4、\"六礼\"这一婚俗起始于()代

5、战国时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位于现在的()省。

6、中国姓氏的来源十分复杂,司马这个姓是以()为姓的。

7、中国在汉代正式形成了封建教育体系,明确规定郡国设学,乡设()

8、公元754年,冒死东渡日本成了日本律宗始祖的是中国名僧()

9、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盆地\"。

10、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四大茶系\",指的是鲁菜、川菜、粤菜和()

11、中国的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公共园林和()四大类

12、从总体上说,中国人突出的是对天地、君师与()的崇拜。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的选择写在横线上,每题1分,共10分)

1、宋代在原有十二部经书的基础上加入了(),成了后人所说的\"十三经\"。A、《孟子》B、《孝经》 C、《论语》D、《尚书》

2、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来使用的 A、调料B、饮料 C、药物D、食物

3、据最新发现,中国在()时代就有了\"十二生肖\"的说法

4、\"东南名园之冠\"指的是() A、扬州的\"个园\"B、上海的\"豫园\" C、苏州的\"拙政园\"D、无锡的\"寄畅园\"

5、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人口数量相关很大,人口最多的超过1500万,人口最少的在()以下。

A、一万B、五万

C、十万D、二十万

6、经史子集是中国图书的一种分类方法,它起始于(),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种方法编选的

A、汉朝B、隋朝

C、唐朝D、宋朝

7、流芳百世的《兰亭序》是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A、王献之B、柳公权

C、颜真卿D、王羲之

8、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精确程度领先于欧洲()年。

A、100年B、500年

C、800年D、1000年

9、由张栻、朱熹、吕祖谦和()主持的四个书院是南宋时期全国最有影响的理学学术中心。

A、张载B、王阳明

C、陆九渊D、程颐

10、利马窦来华传教大致是在()

A、明中期B、明晚期 C、明清之间D、清初期

三、名词解释(共两题,每题4分,共8分)

1、二十四节气

2、纪传体

四、论述题(需答300字左右,10分) 简析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1、《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见载于古代典籍《》

2、古人每称\"诗有六义\",其所指当为()

3、魏晋之际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史称()

4、甫朝乐府民歌中的\"吴声\"、\"西曲\"等皆属于《》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诗《》 6.元代散曲在体裁上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7.李伯元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的结构形式是() 8.近代文坛上梁启超的散文风靡一时,被世人称作() 9.茅盾的小说《幻灭》、《》、《追求》,合称\"蚀三部曲\"

10、散文诗集《野卓》的作者是()

11、以描写湘西风情见长的小说《边城》是()的代表作.

12、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的作者是()

13、老舍描写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市民生7百的长篇小说是《》。

14、徐迟的报告文学《》塑造了数学家陈景润的动人形象。

15、()的小说《浮躁》、《腊月。正月》敏锐的反映了农村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孔融巴金田汉魏源冰心谢跳鲍照曹植湖畔寒夜

阿英舒婷曹丕北岛杨炼饮酒王粲尝试集绿化树朱白清

关汉卿俞平伯黄遵宪郭沫若牧马人黑骏马周作人归园田居

山谷体金瓶梅龚自珍王实甫诚斋体马致远铁崖体昭明文选

天山牧歌玉台新咏昨日之歌西线轶事醒世姻缘传今夜有暴风雪 艺文类聚读山海经镜花缘

1、汉乐府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载于《》

2、\"建安七子\"从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

4、南北朝时期为七言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诗人是()

5、宋人杨万里作诗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时人称之为()

6、元杂剧作家中享有\"曲状元\"之称誉者是()

7、清初西周生的婚姻寡庭题材长篇小说是()

8、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杰山文学家和思想家是()

9、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曾出版了《》和《春的歌集》两部合集。

10、白音宝力格是张承志小说《》中的人物。

11、()的早期散文分别收入《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

12、四十年代,()创作了《橖棣之花》、《虎符》等历史剧。

13、新时期散文《怀念萧珊》、《小狗包弟》、《说真话》的作者是()

14、章永磷、马缨花是张贤亮小说《》中的人物。

15,诗歌《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春秋左氏传》

2、\"临川四梦\"

3、文学研究会

4、伤痕文学

四、论述题(需答300字以上,10分) 简要评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中国文化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文化,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特征。因其遗物中常有彩陶,所以又称\"彩陶文化\"。

2、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工具()

3、《》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军事理论的著作。

4、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被后人尊为\"医圣\"。

5、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人西藏地区.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敦,俗称()。

6、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民间造纸经验,造出了轻便而又经济适用的纸,人们称这种纸为()。

7、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

8、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清代编撰的《》

9、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10、在当代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选择填空(把正确的答案标号填到横线上,每空一分,共10分)

1、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李悝B、吴起 C、商鞅D、韩非子

2.佛教是在传入中国的。

A、战国时期B、西汉初年 C、两汉之际D、东汉末午

3.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的历史是从开始的。A伏羲B、黄帝 C、尧D、舜

4、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 A、汉代B、隋代 C、唐代D、宋代

5、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当时他用的是 A、泥活宇B、锡活字

C、铅活字D、木活字

6.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举行的。A、乡一级B、县一级 C州一级D、省一级

7.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A、魏源B、张之洞 c林则徐D.康有为

8、中国现存最大并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圆明园

C、北海公园D、承德避暑山庄

9、是拥有少数民族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A、广西壮族自治区B、云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

10、是中医学最古老而完整的典籍,它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A、《黄帝内经》B、《脉经》

C、《伤寒杂病论》D、《诸病源候论》

三、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道教

2、梨园

四、论述题(需答300字以上,10分) 简论郑和下西洋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

一.选择(4分)

1.以下句子哪一句中的\"之\"词性和其他几句的不一样? 1)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2)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3)其孰能讥之手

4)之二虫,又何如?

2.以下句子中哪一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 1)秦师遂东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4)彘人立而啼。

3.以下那句句子中使用到的是\"间\"的本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3)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4)徒生乃屏人间语。

4.查找历代学者对某一词语的解释,可以用到的工具书是: 1)说文解字 2)经籍纂诂 3)经传释词 4)词诠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1.今京不度,非制也。 2.晋侯饮赵盾酒

3.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是岁大旱,野无草。

5.其后秦稍蚕食魏。

6.沛公安在?

三.标点下列古文,并今译画线部分。

划线部分:

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深山非一日而显也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世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8 更新时间:2011-2-19 第一部分

两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九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⑨呼告---直接抒情,是情不自抑的表现,可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土地的誓言》“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是作者感情的激烈喷发,隐含其中的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鲜明而强烈,可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第12篇: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2014年语文考试试题 (六年级)

课标部分(60分)

一、填空题。(4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提升学生的()。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3、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课程目标按()整体设计,从()、()、()三个方面设计。

6、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

7、写作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和()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8、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和(),全面考察学生的()。

9.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工具性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 11.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力、、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12.、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3.第

一、第

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15.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三学段定位于。

16.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话、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17.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

18、第三学段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

19、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

20、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21、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二、单项选择(4分)

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2.汉字识写兴趣的培养难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A、与写话、习作的结合B、与阅读的结合 C、科学的分析字理D、与反复书写结合 3.关于写字评价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 B、第三学段要开始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C、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D、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4.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A.学生、教师B.学生、教师、文本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5.在第三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阅读简单的(),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A、连续性文本

B、非连续性文本

C、数字化文本

D、所有文本 6.小学生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

A、80万字

B、100万字

C、145万字

D、260万字 7.第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左右。

A、8次

B、7次

C、16次

D、14次 8.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B、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要讲授口语交际知识。 C、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D、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三、论述题(10分)《台湾蝴蝶谷》教学片段

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生:没有。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生:好。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生看画面)师:景色美不美?生:美。(异口同声地说)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生读)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请用语文新课标中相关教学理念对以上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教材部分(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páihuáizhēngzhábólíquánshìhūnyōng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6分) 1.⑴妈妈穿衣服既大方又有()。①品位②品味 ⑵《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①雨果②笛福③林肯 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指()。

①北京——张家港②北京——张家口③北京——张家界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8分) 横行()道顶礼()拜颠()流离毫不犹( ) 相()相成与世长()脱()而出()立鸡群

四、回忆课文填空(3分)

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读书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宋代大学者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能使我们心智明澈、见识广阔;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提倡我们都读课外书。

五、阅读(18分)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

第13篇: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澄 (chéng)清 灼 (zhuó)热 白驹过隙 等因奉此

B.和煦 (xǜ) 跻 (jī)身 锲而不舍 春华秋实

C.镌 (juān)刻 裨 (bì)益 孜孜不倦 茫无涯际

D.称 (chèn)职 湍 (tuān)急 根深蒂固 茅塞顿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是( )。

①\"下来吧,孩子,\"他带着 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②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点别的呢?

③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 ,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我们唯一的 ,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A.安慰 慈善 宽恕 装饰 B.慰问 慈善 宽待 装潢

C.慰问 慈爱 宽恕 装潢 D.安慰 慈祥 宽待 装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5.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或国籍对应正确的是( )。

A.《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

B.《咏雪》--刘义庆--宋朝

C.《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D.《山市》--蒲松龄--明代

6.第一学段(1-2年级)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7.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 )。

A.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媒体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

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8.下列选项不属于测验特点的是(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间接性 D.相对性

二、填空题(10分)

1.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错别字: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曲线画出,并把修改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科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然后回答问题。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又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就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多数水生动物都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却比哺乳动物高明。

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

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动物类别 感受色彩的能力 哺乳动物

许多飞禽有色的感受

(4分) 动物类别 感受色彩的能力 哺乳动物

许多飞禽有色的感受

2.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2分)

3.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2分)

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大 鼠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踯④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⑤项毛,口龁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⑦。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合拢。 ③逡(qūn)巡:这里指来回地走动。 ④跳踯(zhí):指跳上跳下。 ⑤掬:双手捧取。这里指用双爪抓住。 ⑥龁(hé):咬。 ⑦啾啾:形容声音杂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阖其扉,潜窥之 扉: 窥:

(2)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不啻:

(3)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少: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1)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3.这篇寓言小品文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

抬起头来做人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结合第⑤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2分)

2.5肯定比500小,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4分)

3.阅读第⑧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的深刻含义。(2分)

(2)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4分)

4.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蕴涵的哲理。(3分)

七、论述题(9分)

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八、教学设计(30分)

写出《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下一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 和煦(xù)。

2.D [解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一个人守在这里,就是一万个人也不易攻打开。形容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此句望文生义,故选D项。

3.A [解析] 慈爱和慈祥都是形容人的,由此可以排除CD项;\"装潢\"一般指建筑物,所以排除B项。

4.A [解析] B项有歧义,\"利息\"含义不明确,可理解为\"获得的利息\"或\"贷款利息\",从后文知道是\"贷款利息\",所以将\"利息\"改为\"贷款利息\";同时后边的转折不合逻辑,删掉\"然而\"。C项谓语残缺导致偷换主语。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由于\"谁也不能发生矛盾\"和后边的\"一发生矛盾\"造成双面内容,致使\"这\"指代不明,可以将\"谁也不能发生矛盾\"改成\"谁能不发生矛盾\"。故选A项。

5.C [解析] A项《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B项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不是宋朝;D项蒲松龄是清朝人。

6.C [解析] 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7.D [解析] 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故选D项。

8.B [解析] 测验的特点包括客观性、间接性、相对性。故选B项。

二、填空题

1.(1)富-赋 偕-谐

(2)\"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3)示例: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2.绿树村边合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乱花渐欲迷人眼

三、古诗词鉴赏

1.\"凉\"字用得妙。因为:\"凉\"字指中秋时节天气凉;诗人遭贬,感到悲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2.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云遮月),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四、科技文阅读

动物类别 感受色彩的能力

哺乳动物 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飞禽 许多飞禽有色的感受

水生动物 多数水生动物具有辨色的能力 昆虫 昆虫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

2.为了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动物眼中的色彩状况,同时把人与动物进行比较,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

4.不能去掉。\"主要\"表明狗追捕猎物关键是靠嗅觉与听觉,但也可能依靠其他的感觉器官。如果去掉就表明只依靠嗅觉与听觉,与实际不符,表意不准确

五、文言文阅读

1.(1)门扇 偷看 (2)不下 (3)稍稍

2.(1)众人都说猫胆小,认为它是没有能力捉大鼠的。

(2)然后知道猫这样躲避,不是胆小,而是等待大鼠懈怠。

3.克敌制胜必须避其锐气,运用智力;如果单凭匹夫之勇,那就无异于笨拙的大鼠。(主要从猫的方法、智慧联系实际来说寓意)

参考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对付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门,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猫没有本事。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脖子上的毛,用嘴啃咬老鼠的脑袋,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大家打开门急忙查看,老鼠脑袋已经被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 唉!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么不同呢?

六、现代文阅读

1.成绩较好的学生。

2.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意思接近即可)

3.(1)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

(2)相同之处是:这两处\"抬起头\"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指小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

4.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七、论述题

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学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也是通过语言方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这样说: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全部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效果。

(2)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由于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反映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一般而言,不同特点的语言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概括性语言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生动形象的语言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而教师的语言机智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语言能力和习惯。同时,教学语言艺术本身也会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3)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语言信息是思维的原料,思维过程本身又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信息越丰富,思维加工就越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促使其不断增强自身语言信息的储备,自觉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在教师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提高。

第14篇: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

yuxi.offcn.com

2018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能吃、能榨油)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播放花生的生长过程的视频)。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再读课文,并概括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再次追问,四件事情分配笔墨是同样的么?看看这四件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文章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yuxi.offcn.com

4.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就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板书),我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主要部分3—15自然段,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了些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1.学生分角色读文,指名汇报:谈到花生的好处,(相机出示课件: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便宜)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父亲是怎么谈花生的?) 2.自读第十自然段,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品质)②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上去呢?(此处出示表格-位置、外表、印象)(通过对比,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不好看,却朴实无华,默默地给人们带来好处。) (过渡语:课文读到这,同学们,父亲仅仅是在谈花生吗?哪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了?说说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3.指名学生回答:(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过渡语:那少年许地山是否理解了父亲所说的话呢?(理解了)哪句话能体现出来呢?学生与老师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现在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起“落花生”这个笔名了么?(同学都点头,教师加以说明。)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课后作业

写作练习:试着以你周围的一种事物来说明一种道理。

四、板书设计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yuxi.offcn.com

五、教学反思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第15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教案

2017年高等学校 教师专业技能考试讲课教案

姓 名: 高珊 毕业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 工作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专 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申请学科: 包装工程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包装印刷

2、课程性质:必修

3、授课所处年级:三年级

4、总学时:64,理论课时:64,实验课时:0,学分:4

5、课程教材:《包装印刷》金银河主编

6、先修课程:《平面设计》《包装装潢设计》

二、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1、本次课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从色料减色法、颜色分解的方法、颜色分解的原理三个方面充分了解彩色原稿再现的第一步——颜色分解。

2、本次课教学重点:

(1)色料三原色的混色原理; (2)彩色图像的分色原理及过程。

3、本次课教学难点:

彩色原稿再现原理

4、本次课教学主要内容:

(1)色料减色法; (2)彩色图像的色彩分解。

5、本次课教学方法:

讲授法

6、本次课教学过程设计:

一、色料减色法

1、什么是色料减色法:

如果让白光通过某种色料,则色料吸收白光中的部分色光,透射或反射剩余的色光,我们称之为色料减色法。色料的颜色由透过或反射的光决定,被吸收的是其补色光,如图1所示。白光通过黄染料后,被吸收了蓝光,通过了黄光,即红光和绿光。黄光再次通过品红染料,绿光又被吸收,最后只剩红。其他同理。

图1 色料减色法示意图

当等量的三原色混合时,有以下规律: 黄+品红=红 黄+青=绿 青+品红=蓝

黄+品红+青=黑 绿+品红=黑 蓝+黄=黑 青+红=黑

2、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减色混合与加色混合最大的区别是减色混合后光的能量减少,因此减色混合后的颜色是越加越暗,彩色印刷、彩色摄影、颜料调配等都利用了这种原理。

如图2所示,两种色料相混合得到黑色,我们称这两种色料互为补色,品红与绿、青与红、黄与蓝互为补色,这说明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图2 三原色色光加色规律

二、彩色图像的色彩分解

1、颜色分解的方法:照相分色。

分色的主要工具就是滤色片(镜),其具有选择性吸收光线的能力。它能透过本身颜色的色光,而吸收另外两种色光。

图3 照相分色示意图

2、分色原理:

分色的原理就是利用红、绿、蓝色滤色片(镜)的选择性吸收,制得黄、品、青三张分色阴片。用色光三原色即红、绿、蓝三原色滤色镜将彩色原稿分解为黄、品红、青三色版的过程就是分色,通常理解为色的分解过程。

3、彩色原稿再现原理:

将彩色图像分解成黄、品红、青三色版,再加上黑版,形成CMYK四个色版,而每个色版上的影像分别对应着该色油墨的墨量。在印刷过程中,将四个色版的油墨套印在纸张的同一位置上,就实现了颜色的混合,得到与原稿相对应的颜色,达到了颜色复制的目的。

图4所示即传统的彩色原稿再现过程。例如:黄色版(Y版)—通过蓝色滤色镜拍摄获取。曝光成像时,蓝色滤色镜能透过原稿中的蓝光、品红光、青光和白光,感光片上对应部位曝光。黄色、绿色、红色和黑色部位的色光被蓝滤色镜吸收,感光片上对应部位不能曝光。曝光后的感光片经冲洗处理,见光部分变成了黑色影像,没被曝光部位是透明的,这就是黄色分色阴片。黄色分色阴片经拷贝处理,变成了与阴片明暗变化相反的阳图。用该阳图片晒版,就制成了黄印版。以此类推,可以分析出如何制备出品红版(M版)和青版(C版)。

滤色片

图4 颜色分解和颜色合成原理示意图

7、本次课课后作业:

1、能够不借助教材准确完整地画出色料减色法示意图和颜色分解和合成原理示意图;

2、预习第五章第2节“彩色印刷中的色彩合成”的内容。

第16篇:五年级语文考试讲评教案

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期中五年级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教学内容:

期中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

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练习的整体情况

上周,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最高分92.5分,90分以上有5人,80—89分的有29人,60—79分的有16人,不足60分的有3位同学。测试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的,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

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不过考得比较理想的可不能骄傲,可以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自我分析试卷

1.首先由自己去订正一下错题,看看哪几题是自己能做却失分的?

(学生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的错题)

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个板块?

2.学生交流反馈

3.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三、典型错题讲评

1.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

2.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

(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3.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习题

4.讲评第四题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1)让学生说说我们常见的关联词都有哪几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

(2)在试卷上自行订正这道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补充课外例句:

A:咱们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你家。你来我家。

B:明天下雨。原定的活动计划照样进行。

C:刮风下雨。我们坚持上学。

5.排列顺序。

方法:要确定好第一句,根据第一句的提示寻找第二句,依此类推。

6.课外阅读。

第一小题,让学生读题,找生说要求。自行改正,有疑问在进行讲解。

四、习作讲评

1.分析习作的要求

2.指出要求“情回忆身边的人带给你的关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再选一件或者几件事,把它写下来。”这是让选一个人,这人两个和多个。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别人对你的爱!

3.分析本次作文的不足:有些同学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有些同学写了两件事,但两件事之间没写好过渡语„„

提醒:写作文前先认真审题,再下笔习作。

4.读优秀的作文。

五、谈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试卷分析说说你的收获吧!

2.请考的最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考试经验。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填空(新课标基础知识)(29 分)

1、(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积极倡导( 学内容的确定,( 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学生是( )和( )( )的选择,( )( )的学习方式。教 )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 )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 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 )和( )爱护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 10 条,第 4 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 思维能力,(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 )的科学 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 (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 ) )、( )、( )

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 )和( 注重( )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 ( ) 宜以 ( , )和( 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8、阅读教学是( )、(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能力。 最佳答案 )、( )、( )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 )、( )和评价的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合作 探究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2 自主 3 4 5 6 7 8 学习和发展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崇尚真知 写作 基本技能 口语交际 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识字与写字 积累 趣味 学生 感悟 阅读 运用 活动和游戏 老师 文本 教学 感受 理解 欣赏

第18篇: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回忆)

2012小学语文教师招考语文试题回忆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十题,每题2分)

找错字,找病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国籍配对),名著(《红楼梦》),新课标(4题)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十题,每题2分)

古诗文背诵5题,新课标(2题)文学常识(古诗作者,作家诗集名称)

第三题阅读

1.古文阅读(关于项羽的故事,翻译一题3分)

2.诗歌鉴赏陆游《卜算子。咏梅》(两小题,一题考表现手法3分,一题考鉴赏4分)

3.现代文阅读《雪地里的红棉袄》 简要概述嫂子对我的关爱的三件事 (6分)

分析文中6,8,1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刻意味(9分)

4.设计这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6分)

5.根据这篇现代文阅读中某一句话,进行教学片段设计(8分)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1分) 主要都是根据语文课程理念。第一题是反映了哪些语文课程理念的要求。第二题是根据语文课程理念点评课后学习活动设计。

第五题写作(50分)

根据“书香伴我成长”主题的读书日活动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试题(仅供参考)

(2009-07-20 10:13:54)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教学能力试题一

本试卷总分80分 ,本卷与教育学心理学卷考试时量共150分钟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 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

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三、阅读能力考查(18分)

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争论。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李四光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

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1分)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C.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D.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⒎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2分)

A.正如李四光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D.普鲁斯特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⒏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2分)

⒐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2分)

答:⒑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用文中语句回

答。答:⒒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1分)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⒓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体通史(2分)。

⒔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通,含义是

②通,含义是

⒕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杀之以应陈涉

⒖下列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

A.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着死,死在国家里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现在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

D.今天逃亡也是死,商量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

⒗简要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2分)

答:一是

四、作文(30分)

题目:春风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字数在8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

教学设计:

附答案:

一、

1、(1)交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学生、教师、文本;学生

(3)观察、表现

(4)交际情境

(5)协调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 )(1二是

二、

2、(1)Rén;Chóng

(2)女;行

(3)击;从长计议

(4)曹丕;;曹植

(5)风;颂

3、①另外;②勉强;③尚且;④居然/竟然

4、(1)滥;儆;缈;厉;部;扑;叠;戈

(2)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贫贱不能移;③虽九死其犹未悔;④恨别鸟惊心;⑤赢得生前身后名;⑥任尔东西南北风

5、①√ ②√ ③× ④× ⑤√

三、

6、B

7、A、C

8、引证法、例证法

9、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10、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术的争论 11、“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

12、司马迁;纪传体

13、①適通谪;含义是充军;②唱通倡;含义是倡导

14、C

15、B

16、一是“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

四、略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

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

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

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

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

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交融式目标 。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

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

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 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

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

次性 和 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

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

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 和Chó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 最合适

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和曹植的

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风这

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

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

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另外)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勉强)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尚且)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居然/竟然 )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 滥 调以儆效尤虚无缥缈再接再厉

按 部 就班颠扑不破叠床架屋枕戈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

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 )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

三、阅读能力考查(18分)

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

历艰苦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

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

以至引起学术争论。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

帮助。李四光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

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

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

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虚怀若谷,才

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B )(1分)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C.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D.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⒎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

是(A、C)(2分)

A.正如李四光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

动。”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歌德也说:“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

产。”

D.普鲁斯特说:“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⒏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 (2分)

⒐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2分)

答: 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⒑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

答: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

术的争论

⒒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1分)

“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

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

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⒓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司马迁 。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

一部 纪传体 体通史(2分)。

⒔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 適通谪 ,含义是充军

② 唱通倡,含义是倡导

⒕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1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杀之以应陈涉

⒖下列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B)(1分)

A.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着死,死在国家里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现在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

D.今天逃亡也是死,商量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

⒗简要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2分)

答:一是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

《教师考试语文教案模板.doc》
教师考试语文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