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育写作范文

2022-12-30 来源:教学试卷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师考试英语写作

写作部分要点解读

一、【学习目标】按照《普通教师定岗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要求制定该部分的学习目标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描述;能写出通知、信件等常见体裁的应用文;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能根据材料填写简单的表格。

二、【要点解读】情景作文题考查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意在要求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时, 写作题立意要尽量与语言实际使用情形一致,写作提示要尽可能具有开放性,体现“用英语做事”,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的人和物,表达意见、观点,特别是要表达真实意义或个人经验。整体内容要简洁、明了;建议要合情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以用连接词保持文章的连贯性。本题是开放性主观题。解这类题的方法一般是认真阅读写作提示,掌握其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写出文章。本题能力层级为综合运用,难度预估值为0.75。

三、【学法指导】

(一)了解教师定岗必修模块各种常见体裁应用文的格式

1.Notice通知(Book 1,P.16-P.17)

英语的通知分为两类,即口头通知和书面通知。

口头通知一般不用写题目,也不必写出通知的时间。发布口头通知首先要说明被通知的对象,在正文前面有称呼语且顶左格写,如:“Ladies and gentlemen”,“Boys and girls ”等。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需另起行不顶格写一些引人注意的话,如“Be quiet, please!”,“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Attention, please!”等。口头通知还要有结束语,如用That’s all表示通知到此为止。通知的结尾还可以用Thank you以表示礼貌。书面通知一般用Notice作为标题,通常写在正文上方的正中间位置。正文是通知的主体部分,包括通知的对象、事由、时间、地点等,多用书面语、祈使句和将来时态,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准确无误。常见格式:

Notice

正文

发通知的单位

日期

2.Letter书信(Book 1,P.38-P.39; Book 5,P.17;P.56-P.57;P.97)

英文书信分为私人书信(Personal letters)和业务书信(Busine letters)。

书信一般包括五个部分:信头(Heading)、称呼(Salutation)、正文(Body of the letter)、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签名(Signature)。常见格式:

写信人地址

写信日期

收信人地址

称呼

正文

结尾语

谦称

签名

写信人地址和收信人地址的书写顺序与汉语相反,即由小到大。私人信件一般不写收信人地址。

3.E-mail(Book 2,P.36-P.37)

首先,必须要在标题(Heading)栏的“收件人(To)”框中输入收信人的E-mail 地址。“主题(Subject)”框的内容应简明地概括信的内容,短的可以是一个单词,如greetings;长的可以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也可以是完整句,但长度一般不超过35个字母。“主题”框的内容切忌含糊不清。

E-mail一般使用非正式的书信文体,因此正文前的称呼通常无须使用诸如“Dear Mr.John”之类的表

达。在同辈的亲朋好友或同事间可以直呼其名,但对长辈或上级最好使用头衔加上姓。如:Tommy或者Mr.Smith。

E-mail文体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简单明了,便于阅读,太长的内容可以以附件的方式发出。一个段落大多仅由一到三个句子组成。信尾客套话通常也很简明。常常只须一个词,如:“Thanks”,“Best”,“Cheers”,不需要用一般信函中的“Sincerely yours”或“Best regards”。

4.Diary日记(Book 2,P.101)

日记就是记所做过的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动词多用过去时。常见格式:

星期月,日天气(如:Sunny)

正文

天气的写法有:fine/sunny/clear, rainy, windy, snowy, cloudy等。

5.Speech发言稿(Book 3,P.36-P.37)

发言稿一般由称呼语、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开头和结尾有固定格式,写正文时观点要鲜明,条理要清楚,语言要简洁明快。常见格式:

Good morning, everyone!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

正文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6.Poster海报(Book 5,P.37)

海报主要涉及比赛、影讯和演出,正中先写Poster,然后把内容作为大字标题,如:“Football Match”,“ Film News”等。正文部分要写清具体内容、活动时间、地点,以及参加的规定、主持或举办单位等,时常配以绘画。出海报的单位署名在右下角,日期位于署名的下一行,靠左下角。海报示例:

Poster

Friendly Basketball Match

A basketball match will be held between Cla 491 and Cla 495 of Senior Grade 2 at 5:00 p.m.on Wednesday, November,18th on the school playground.All are warmly welcome.

The School Student Union

Monday, November,16th

(二)教师定岗必修模块各种常见体裁应用文一些常见的句式

1.书面通知的结束语常常有:Please attend it on time.Don’t be late.Everyone is welcome to take part in it.

2.英文书信和e-mail的开头语有: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letter/ gift/e-mail.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e-mail of May,15th.Sorry to have written back to you so late because….I’m writing to ask about….I’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英文书信的结束语写在正文的下方,另起一行。常见的结束语有:Best wishes/regards! Good luck to you! Wish you succe/good luck! Give my best wishes/regards to…!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Do write to me when you have time!

谦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最后要加逗号。常用的谦称有:Yours; Yours truly; Yours ever; Yours lovingly; Yours faithfully; Yours respectfully; Yours sincerely.

3.发言稿开头的常用语:I’m very glad to introduce myself to you.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everyone/ladies and gentlemen.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结尾的常用语:That’s all.Thank you.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4.海报的常用语:Come and cheer for them.All are warmly welcome.Tickets, 10 yuan for each.Admiion free.

(三)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误

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写作时因审题不严会导致人称错误、要点遗漏、格式错误,还会在拼写和语法方面犯错误。

1.拼写错误。如:come true(√), come ture(ⅹ);believe(√), belive(ⅹ);first(√), frist(ⅹ)。

2.时态错误。如: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you go to the USA.(应为went)。

3.语态错误。如:We watched the train till it was disappeared.(应去掉was)。

4.用词错误。I hope you have a good time everyday.(应为every day)

5.非谓语动词错误。Play computer games will waste your time.(应为Playing)。

6.语句结构混乱。There are 80% of the clamates agreed with me.(应去掉There are)。

(四)巧用连接词

要想使文章有整体性、连贯性,就要学会正确使用连接词表示罗列、增加。英语作文常用连接词如下:

First, second, third;

First, then, next, after that, next, finally;

For one thing „ for another„;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Besides, What’s more,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Moreover, Another, also;

Especially, In particular.

表示时间顺序

now, at present, recently, after, afterwards, after that, after a while, in a few days, at first, in the beginning, to begin with, later, next, finally, immediately, soon, suddenly, all of a sudden, at that moment, as soon as, the moment, form now on, from then on, at the same time, meanwhile, till, not„until, before, after, when, while, as during.

表示解释说明

now, in addition,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in this case, moreover, furthermore, in fact, actually.,

表示转折关系

but, however, while, though, or,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 despite, in spite of, even though, except (for), instead, of course, after all.

表示并列关系

or, and, also, too, not only „ but also, as well as, both„ and, either „or, neither„nor.

表示因果关系

because, because of, since, now that, as, thanks to„, due to„, therefore, as a result (of), otherwise, so„that, such„that.

表示条件关系

as (so) long as, on condition that, if, unle.

表示让步关系

though, although, as, even if, even though, whether „or„, however, whoever, whatever, whichever, wherever, whenever, no matter how (who, what, which, where, when, whom).

表示举例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ake„ for example.

表示比较

be similar to, similarly, the same as, in contrast, compared with (to)„, just like, just as.

表示目的

for this reason,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n order to, so as to.

表示强调

in deed, in fact, surely, certainly, no doubt, without any doubt, truly, obviously, above all.

表示概括归纳

in a word, in short, in brief, on the whole, generally speaking, in my opinion, as far as I know, as we all know, as has been stated, as I have shown, finally, at last,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

(五)掌握写作技巧

1.注意篇章结构,合理布局

开始部分(opening paragraph)——说出文中的要点、核心问题。

正文部分(Body paragraphs)——围绕主题开展叙述、讨论。

结尾部分(concluding paragraphs)——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

要做到全文中心突出、段落之间必须是有机地联系,内容完整、连贯。前后呼应,祛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确定主题句

主题句是对全文的概括,是文章的主旨。它能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常主题句出现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而后,全文对主题句所提出的内容进行解释,扩展。

写主题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归纳出你要写的文章的几个要点;

2)提炼出一句具有概括性的话;

3)主题句应具有可读性,抓住、吸引读者。

(六)使用较丰富的句式

长短句、从句和简单句等的交替使用能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七)检查、修改以及规范书写等

四、【习题训练】

1.Notice练习

假如你是班长,请你用英语通知你班同学本周星期六晚上7:30在本班教室举行一次英语晚会,节目有唱歌、朗诵、讲故事、话剧等,要求本班同学都参加,欢迎外班同学光临,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词数80左右。

2.Letter练习

假如你是李平,你的好友王华最近病倒了,请你给他写封信安慰他,并给他提一些建议。词数100左右。

3.E-mail练习

你的英国朋友Tom给你发来e-mail,告知你他将来青岛度假,请你用英语给他发e-mail回信。词数100左右。

4.Diary练习

用日记的形式表达你在10月28日(星期二)那天发生的情况:你早饭后准备上学,发现一建筑物着火,立刻报火警,结果上课迟到了。词数100左右。

5.Speech练习

你们班上举行一次讨论会,讨论如何交友,请你以“How to make friends”为题写一篇英文演讲稿,词数100左右。

参 考 答 案

写作部分

1.Notice练习答案

Notice

Attention, please.I have some good news to tell you.We’re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party in our claroom at 7:30 this Saturday evening.The program includes songs, recitations, storytelling and short plays.Everyone in our cla must take part in it and students from other claes are also welcome.Everyone who takes part in the party should perform once.

That’s all.Thank you.

2.Letter练习答案

Dear Wang Hua,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have been ill for several days.How are you feeling now?

I know that you are devoting all your energy to study.But I just want to say exercise is as important as study.Doing exercise will not waste your time.Instead, it can refresh your mind.After one or two hours’ exercise, you can study more effectively.Only when you have a strong body can you keep on studying without feeling bad.Otherwise your study will be affected by your health.

I hope you can take at least one hour’s exercise every day after you recover from your illne.I hope you will be well soon.

Yours truly

Ling Ping

3.E-mail练习答案

Tom,

I have read your e-mail.I am very glad to know that you will come to Qingdao.

I am going to have a one-month holiday after the exam.We can spend our holidays together.We can go swimming, go fishing, climb the hills and enjoy many kinds of delicious seafood.We can also visit our beautiful city and I hope you will love her.

At the same time we may learn languages from each other.By the way, please tell me your flight number and the arriving time.I will meet you at the airport.

Good luck!

4.Diary练习答案

TuesdayOctober 28thSunny

This morning I went to school in a hurry after breakfast.On the way to our school, I saw a building was on fire.Immediately I phoned the fire police station.I knew the number is 119.The firemen came here very soon.Several minutes later, the fire was put out.When I arrived at school, cla had already begun.After I told my teacher and clamates what had happened on my way to school, my teacher praised me.I said, “The heroic deeds of the firemen are more worthy of praising.”

5.Speech练习答案

Boys and girls,

My speech is about how to make friends.

Everyone needs friends.But how to make true friends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

Firstly, to make friends, you must be friendly to others.You should do your best to make a stranger feel at home, no matter where he is.And you don’t judge a stranger only by his appearance.You should think more of others than of yourselves.

Secondly, if you don’t agree with others on a certain matter, don’t argue but talk with them.

Finally, don’t believe those who leave their friends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 because, as the saying goes,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That’s all.Thank you!

推荐第2篇: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写作素材[全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写作素材

教育写作是近几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考题型,目的在于考察教师的写作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把握。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写 作所占分值为50分,是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也是提分最快速的一道题。教育写作不同于其他类型考试的写作,题目中所给素材都是反应教育问题的内容,具有较强 的针对性。因此,考生在依据题目选择立意、组织写作内容时,一定要以一位准教师的角度去联系教育实际。而很多考生在准备教育写作这部分内容时,往往觉得自 己“肚子里空空”,没有素材可写,尤其是没有与教育相关的素材。下面,中公教育陈妍老师就以几个常见的角度整理出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写作素材,希望可以给考 生带来一些帮助。

一、“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 1.职业定位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第 三个人笑得更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面两个 人的老板。内部力量就越大,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一样的砌墙工作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前途。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我们教师也应该常常反问自己:我在干什么?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以谋生为目的,视教书为谋生的手段,

是一种赚钱的、用以养家 糊口的职业。而应该爱满天下,倾心育人,以一种养育自己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他们不管经受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他们还是不断地坚持„„ 2.终身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一边教学,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他一生写了40多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的书被誉 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活动是一向长达30年的“教育实验”;他的学校是一所“教育学实验室”;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罕见的 “先进教育实验的完整的总结”;他所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是二十世际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3.教学反思

(1)朱永新:“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2)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 4.追寻真理

陶行知:有一次,有学生给他的诗歌、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他听了特别的高兴。其中,有位小学生把他的诗句“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把“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

中的最后一句改为“木头人”,他知道了不仅不生气,还给与肯定,说:“这也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陶先生就是要用自 己的行动向他人表明:真理才是唯一可追求的,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

二、教育名言

1.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2.叶圣陶:“教师是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3.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4.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5.鲁迅:教育植根于爱。

6.杜兰特: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7.苏霍姆林斯基: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8.叶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9.苏霍姆林斯基: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

10.陶行知:“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以上就是关于写作题中可以用到的几类素材。考生在选取写作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对素材进行科学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围绕教

育现象、问题、观点展开写作。因此,考生在平时备考时,就要多思考、多总结、做关注教育热点,进而形成见解独特的观点群。

中公资深讲师陈妍解析

更多广西教师招聘公告、考试信息、历年真题请访问广西教师考试网,或关注广西教师考试网官方微信号:gxjsks。新浪微博号:@广西中公教师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一手在握!

推荐第3篇:特岗考试教育写作

特岗考试写作范文《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当“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之际,“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模式相应地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诞生了,“惩罚”二字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但面对参差不起、特性各异的孩子们,究竟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去掉身上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于是,我想到了“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叫做“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呢?怎样的严厉才能扭转学生的劣习呢?谈到这就不能不提及“惩罚”这个概念。我认为“惩罚”也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必修课。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理解“惩罚”的真正含义。

那么,怎样惩罚,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呢?从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中,我悟到:

首先,不论教师想要采取何种方式惩罚学生,都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其次,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必须真正意义地理解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人非圣贤,岂能无过?

对于学习生活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存在错误。其一,教室,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其二,教室,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其三,教室,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然。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对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则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恰当惩罚为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帮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即使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学生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

第三,惩罚要选择时机,点到为止。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

惩罚不能当成家常便饭。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才是惩罚的真谛。惩罚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及自信。如果脱离了这一宗旨,我们的惩罚效果就犹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综上所述,教师在自我行为调控得当的基础上,取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然后,将“严”与“爱”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收获养成教育的硕果。“严中有爱,爱中要严”需要我们用心来体味,来实践!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教师的使命》

关于教师形象的界定很多,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而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而后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切实做到呢?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活的教科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然后毫不保留得传授给求学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教育。怎样能够做好育人工作呢?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认识教师职业,从而进一步提 1

升至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爱岗敬业,才可有育人而言

第二,规范行为,以实际行动服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关爱每位学生——倾听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让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穷其一生想要达到而难于达到的境界。在未来世界,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它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今天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努力。

一、学会观察

“人非生而知之”,观察又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

培养学生观察力,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二、学会体验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的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体验——金钱买不到的财富。”创设体验性学习,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自主生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因为体验与创造不仅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而且也是学习的根本和目的。教师要树立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育理念,把课上到孩子的心坎上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会思维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感知和理解,对众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万代师表孔子早有言在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与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得会思维。可以断言: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思维的人,会思维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

四、学会发现

发现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位哲人曾说:“学习的快乐是发现。”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尝试发现,学会发现问题、发现猜想、发现真理、发现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注重体验、训练思维、促进发现是不可分割的目标体系,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同一教学活动,又能促使以上几个目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和一份敏锐的思维,对知识的发现永远保持着激情;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进步。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进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营造创新氛围,重视个性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3、引导发散思维,鼓励大胆想象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

4、增强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真正做到民主与平等。老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独立思考,树立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打开思维闸门,去合理怀疑,去积极探索,去追求真知。

5、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这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要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鹜远,急于求成,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双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良好师生关系》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以怎样的途径和方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要“塑造”好教师的形象。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如何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教师总是摆出一副“师者”的架子,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甚至认为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成体统。长此以往,产生了隔膜,便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与反感。其实,要塑造好教师形象,维护师之尊严、威信,只有从课堂教学、课外相处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以教师自身的学识、才华和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在学生心目中有一个较好的形象是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第二,教育要务实避空。如果我们教育者对某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回避,或者隐瞒某些事实的真相,学生就会怀疑,继而就不相信老师讲的道理。或者教师张口、闭口大道理,致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到渺茫,觉得老师说话空洞,不切合实际,从而使教育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学生慢慢地疏远了教师,师生关系就会起变化。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组织他们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这样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不断改进师生关系,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改进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倘若教不得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知识、技能差,成绩低下,教师不满意,家长难接受。学生处于两面受压,精神负担大,就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教育教学产生抵触,从而恶化了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改进教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学生吸引住,才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师生间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它可以使师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缩短距离,从而改进关系。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招教考试写作范文《教师如何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孔子十分重视\"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他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立而其教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修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学生:

首先,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以 \"仁爱\"治天下,对学生何尝又不是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张玉仁等,在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

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 \"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的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再次,以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 \"身教重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许多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得很差,老师天天强调,但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不检点,乱扔粉笔头,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接打手机,言语不文明等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的\"道\"不 \"精\"、不 \"深\"时,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我们崇拜伟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更重要是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心灵受到威慑。我相信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定会在童稚、纯真的心灵中形成一个瑰丽的光环,当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光环发光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所在。

推荐第4篇:教师招聘考试作文写作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它之所以流行,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

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求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 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拥有的只是教师所给的那几滴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要”,而不是教师的“给你”。

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学高"指的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机械的重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今后学生所需要的每一滴水,仅靠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行的。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唯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新的能力,向他人虚心好问,不断的往自己的“那桶水”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力争使自己的那桶水成为"常流水",才能让学生得到学生所想要的,所渴求的那"一滴水"。也许学生想要的并不在我们的“常流水”中,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这其中学生到寻找知识的方法,共同寻找,唯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

诚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艰难的过程,但作为一名教师从一滴水做起,让一滴又一滴鲜活的、知识的水珠,汇成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才能托起祖国明天的风帆!

师爱的智慧

谈及教师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第一,爱生如人。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

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

作为“园丁”的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二,爱生如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

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应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爱生如子。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于是乎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

“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的“健康”,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第四,爱生如友。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

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教师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

第五,爱生如己。把他人当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作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育广深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甩开莫名的“威信”,努力贴近学生

“天、地、君、亲、师位”,教师以其崇高的历史和社会地位永久地载入“香盒”。可能众多的光环让教师有些莫名的“骄傲”。故而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服从自己,老师怎么说学生就必须怎么做。

教师的“威信”固然重要,但那一切必须用对学生严厉的做法来实现吗?一种稳定的“威信”应该建立在和学生平等的交际层面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树立威信:

首先,保持冷静,平和心态,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因素。有时教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显出急躁情绪,表现为缺乏细心、耐心和信心。轻则讥讽谩骂,重则罚站罚跑,甚至施以拳脚。殊不知,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此拉开。因而,教师应平和心态,排除杂念,一切以学生为先,以工作为重,保持冷静,继续保持教育者的崇高风范。

其次,宽容大度。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将心比心多想想自己读书时是否也曾如此。当学生犯错误时,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在允许的情况下多给予谅解,学生会把教师不仅当作“指挥者和管理者”,也会把我们当作好朋友的,那贴近学生之内心世界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再次,深入调查,多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心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切忌主观臆断、处事武断。应深入调查,查明缘由,再对症下药。同时,教师应充分“挤”出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心声,知道学生最近到底在想什么,这样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也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现象有一个诸葛般的预判。

最后,自我检讨。学生犯错误,做教师的对其大发雷霆或怒斥一通并不能使学生诚恳地接受,有时还会把事情弄僵。在发脾气前,不妨检讨一下自己,或许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遇事若能自我检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拉近师生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呢?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应把他们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甩开教师莫名的“威信”,树立正确而稳定的威信。

走向和谐奋进的前曲——理解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将德育教育的目标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呢?

我认为,首先一条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早已被时代所摒弃,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

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保护学生的尊严)

《教育学》中指出:“学生往往透过师生关系这面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处世的准则,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的学生,可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出热爱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打下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基础。”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工作中,我发现:有时孩子犯错误并非是有意的。有时是出于好奇或无知。因为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老师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我以前总是要求每一个孩子做得一个样,上课时都必须像一座钟似的坐在座位上,不准乱动,课堂上常常因为学生坐不住而发脾气。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进行“修剪”,这样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那么怎样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呢?

一、包容学生的错误,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按实际情况给予宽容,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有台阶可下,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守秘密,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予正确的引导。宽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包庇纵容。所以,老师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今后怎样改正,这样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改正缺点。

三、允许孩子的行为反复,以爱已之心爱人。反复性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以为孩子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孩子的行为有所反复,这时就更需要老师保持一颗宽容、善待孩子的爱心。其实大多数学生犯了错误,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哪怕这个学生是教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在工作上心存宽容,关爱每一个学生吧。

如何“因材施教”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

那么,怎样才能使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这点呢?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作科学分析。

十九世纪的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

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了解学生之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矗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2.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个别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学生,肯定有其特殊的一面,要“对症下药”,我们要充满热情地对待学生,对后进生更应关怀备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实践已经证明:经过教和学的双方努力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成长为有用之材,从不同的方面对我们的国家作出贡献。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那都是人为划分的,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长处,教师要长所有学生的善扬所有学生的优。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睛的丽,雨有雨的趣。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更是如此。当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从内心欣赏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然心性,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成绩就象一只绩优股一样一路飚升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像华罗庚、巴尔扎克等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天赋。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实际上这是一种静态看人的观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预测其在事业中的成就。要真是那样的话,教师就不是一个教师,而成为一个预言家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静态、更不能以眼前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强,潜力大,我坚信对学生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首先意味着应该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确切的反映了这样一种动态的眼光。发展意味着变化。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儿童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意味着应该以一种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在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原因是。每一个具体儿童在某个阶段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同。教师不能用机械的、凝固的、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应当尊重的个别差异,促进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灵性,并加以培植,培养其自信心,促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完善。这是发展的应有之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新一轮课改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和评价观的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做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思想、有丰富情感、有丰富个

性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个性的张扬与完善提供宽松的环境。

时光流逝,昨日少年慢慢长大,这是生命自然的轨迹。耳濡目染,蒙昧心灵闪耀理性光华,这是人性发展的证明。老师们,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成吧!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即使不能成为“老虎”,就让他们成为一只优秀的“兔子”吧!

营造温情氛围 呵护学生自尊

苏霍姆林斯基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作为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温情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

当自尊心理使人去克服各种困难和自身的弱点,合理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时,它在人们的行动中起积极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积极自尊心,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并获得成功。 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以下几方面是不应忽略的。

首先,坚持平等对话。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师道尊严” 已为时代所摒弃,学生是与老师完全平等的人,尊重是教育民主的第一原则。有了这种健全的心理,才能平等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才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关注弱势群体。维护自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班级里的那些后进生及有某方面生理缺陷的学生则更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更脆弱,更容易受伤害,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细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像给朱元璋画像的聪明画家那样,既要保护弱势群体的自尊,又要做得巧妙,使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弱势。

再次,挖掘前进动力。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即使老师们眼中的双差生(学习差、品德差),表面上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有十分强烈的自尊需求。对待这些学生,我们不能因为“恨铁不成钢”,就总是恶语相讥或横加指责,那样只能使他们在背离我们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我们应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长处在集体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自尊心和上进心。

最后,宽容学生过失。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小过失是不可避免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故意,而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要懂得宽容他们的错误与过失,不要盯住他们的错误不放或对他们的过失穷追不舍,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要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要细心呵护学生露珠般脆弱的心灵,精心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心理氛围,我们给予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就是对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和培育;老师善解人意的温情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明灯。

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

当“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之际,“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一

系列教育模式相应地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诞生了,“惩罚”二字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但面对参差不起、特性各异的孩子们,究竟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去掉身上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于是,我想到了“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叫做“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呢?怎样的严厉才能扭转学生的劣习呢?谈到这就不能不提及“惩罚”这个概念。

我认为“惩罚”也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必修课。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理解“惩罚”的真正含义。

那么,怎样惩罚,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呢?从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中,我悟到:

首先,不论教师想要采取何种方式惩罚学生,都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其次,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必须真正意义地理解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人非圣贤,岂能无过?

对于学习生活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存在错误。其一,教室,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其二,教室,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其三,教室,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然。 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对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则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恰当惩罚为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帮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即使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学生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

第三,惩罚要选择时机,点到为止。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

惩罚不能当成家常便饭。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才是惩罚的真谛。惩罚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及自信。如果脱离了这一宗旨,我们的惩罚效果就犹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综上所述,教师在自我行为调控得当的基础上,取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然后,将“严”与“爱”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收获养成教育的硕果。“严中有爱,爱中要严”需要我们用心来体味,来实践!

教师的使命

关于教师形象的界定很多,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而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而后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切实做到呢?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活的教科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然后毫不保留得传授给求学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

任务。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教育。怎样能够做好育人工作呢?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认识教师职业,从而进一步提升至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爱岗敬业,才可有育人而言

第二,规范行为,以实际行动服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关爱每位学生——倾听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

让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穷其一生想要达到而难于达到的境界。在未来世界,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它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今天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努力。

一、学会观察

“人非生而知之”,观察又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

培养学生观察力,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二、学会体验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的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体验——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创设体验性学习,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自主生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因为体验与创造不仅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而且也是学习的根本和目的。教师要树立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育理念,把课上到孩子的心坎上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会思维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感知和理解,对众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万代师表孔子早有言在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与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得会思维。可以断言: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思维的人,会思维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

四、学会发现

发现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位哲人曾说:“学习的快乐是发现。”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尝试发现,学会发现问题、发现猜想、发现真理、发现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注重体验、训练思维、促进发现是不可分割的目标体系,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同一教学活动,又能促使以上几个目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和一份敏锐的思维,对知识的发现永远保持着激情;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进步。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进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营造创新氛围,重视个性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3、引导发散思维,鼓励大胆想象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

4、增强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真正做到民主与平等。老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独立思考,树立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打开思维闸门,去合理怀疑,去积极探索,去追求真知。

5、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这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要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鹜远,急于求成,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双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良好师生关系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以怎样的途径和方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要“塑造”好教师的形象。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如何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教师总是摆出一副“师者”的架子,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甚至认为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成体统。长此以往,产生了隔膜,便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与反感。其实,要塑造好教师形象,维护师之尊严、威信,只有从课堂教学、课外相处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以教师自身的学识、才华和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在学生心目中有一个较好的形象是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第二,教育要务实避空。如果我们教育者对某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回避,或者隐瞒某些事实的真相,学生就会怀疑,继而就不相信老师讲的道理。或者教师张口、闭口大道理,致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到渺茫,觉得老师说话空洞,不切合实际,从而使教育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学生慢慢地疏远了教师,师生关系就会起变化。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组织他们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这样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不断改进师生关系,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改进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倘若教不得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知识、技能差,成绩低下,教师不满意,家长难接受。学生处于两面受压,精神负担大,就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教育教学产生抵触,从而恶化了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改进教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学生吸引住,才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师生间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它可以使师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缩短距离,从而改进关系。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推荐第5篇:教师考试写作与素材

1.没有惩罚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合理行使教师惩戒权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正确看待惩戒与教育的关系。当今中小学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殊不知,“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学生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适时运用惩戒手段进行教育。人们常说“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有了规矩,还需配以相应的惩戒。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教师就是“这个人”——他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惩戒学生的责任,并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其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学生们健康地成长。

惩戒是教育的有益补充。没有惩戒,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戒,就一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因而,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早恋问题

早恋问题已经沸沸扬扬地讨论多年了,至今还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和家长的重点难题。事情已经弄到了这种程度:所谓的“青春期教育”几乎和“防早恋教育”变成同义词了。防早恋的教育又被简化成性教育;性教育又被简化成了“性知识”教育。“青春期教育”一路“缩水”,越来越狭窄,钻进了牛角尖。

我们抨击早恋的时候,往往从社会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开刀,可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时候,却又从学生的生理因素人手,大讲性知识。学生的性知识固然缺乏,但是他们的长辈当年性知识不是更缺乏吗?为什么那时早恋现象不像现在这样风起云涌?想主要用普及性知识的办法解决早恋问题,实在是头疼医脚,脚疼医头。其实防止早恋的重点应该是健康感情的教育,自尊教育,幸福观教育,这才能与社会影响相衔接。 现在对于早恋,最流行的说法是反对生堵硬截,应该进行疏导。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然而已成陈词滥调。怎么疏导?很少有人细致研究,无非是说教而已。例如用早恋的恶性案例吓唬学生呀,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来开导学生呀,甚至还有人用过分肯定早恋的合理性来讨好学生。这些东西,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虽然不能说全错,但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对症下药。

早恋其实是有很多类型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教育方式。

早恋有共同的原因:青春期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从这一点来说,早恋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合理性。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这是正常的,并非流氓,也不是犯罪。但是这不等于说屁帘还没摘就给小伙伴写“情书”就是正常的,也不等于说中学生在校园明目张胆谈情说爱是合理的,就好像人人都希望有钱是正常的,但是我从别人的口袋里攒钱就不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样道理,君子爱异性,恋之也有道,乱来不行。学校不是婚姻介绍所,中小学生谈恋爱是违反纪律的,虽然学校在执行纪律的时候绝对要谨慎从事,一切要从保护和教育学生出发,但是这个底线不能突破。现在有些专家学者,不知为什么,竟然把青春期的学生都“性化”了,在他们看来,男孩个个好色,女孩人人怀春,早恋不可避免,早恋不可抗拒。要是这样,教师都兼任媒婆岂不更具“人文关怀”?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度过青春期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平平静静,有的稍有曲折。青春期孩子的注意力重点和精力发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异性的兴趣是不一样的,不是都表现为严重的性紧张。也就是说,在青春期没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不能认为不正常。“性化”青春期的孩子,是一种误导。

由于社会风气越来越“花”,由于家庭教育失误,由于学校举措失当,由于同学间“交叉感染”,如今中小学校园里的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在有些学校和有些班级,不早恋者反而成了另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教师还想用祖传的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解决问题,常常会碰钉子。采用新式的“我理解你”的办法,则会推波助澜。怎么办呢?只有引导。然而什么是引导?很多人都没有细想过。引导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你那条路走不通,你要沿着我给你指出的路走才行。”这样做,引导者也太自我中心了,学生一般都会抵触的。高明的引导应该是先查清孩子正往哪个方向走,搞清他的具体路线(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然后陪他一起走,暗中推他一下,拉他一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方向,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一种办法,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属于“面对面的教育”。教师、家长一开口就摆出了一副“我要教育你”的架势,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第二种办法,高明的引导,是“肩并肩的教育”。表面上和学生走向同一方向,这就不致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然后暗中“做手脚”,悄悄转变学生。第三种办法,“我理解你”。这种教育倒也是肩并肩的,可惜教育者跟着被教育者跑了,教育变成了纵容。第一种是教师、家长自我中心,第三种是教师、家长失去自我,只有第二种,既不主观,又不放弃教育者的身份,才是最合适的。

引导的前提是搞清早恋学生的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搞清的过程就是诊断过程。所以要解决早恋问题,家长、教师非学会诊断不可。发现早恋问题,在没有“确诊”之前,家长、教师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是很危险的。

3.关键词:学生网络游戏迷恋应对措施

一、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游戏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游戏取材广泛。大多游戏设计题材广泛新颖,有科幻类的,有畅销小说类的,更多的是惊险刺激的比赛和暴力恐怖的搏杀,比如风靡全世界的CS。其次,在制作上,有电脑技术的支持,制作水平大大提高。从画面上看,更加抽象、浪漫、逼真、震撼人心,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效果。再次,网络游戏的随意发挥性。网络游戏是以角色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网络游戏中角色参与的是玩家本身,他们在游戏设定的故事环境下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网络游戏还有社交的特性。玩家是在正常社交圈很难见到的亲密氛围中进行的,网络游戏将陌生人联系在一起,战场上是“敌人”,下线后是朋友,这种朋友关系不带有任何名利。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网络游戏对中学生乃至年轻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1.自尊心受到伤害。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很强,当听到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交流玩网络游戏的体会的时候,他们自己一无所知,好像就没有了共同语言,就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又落后在同学后面了,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

2.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动手去试一试。对于网络游戏亦是如此。 3.强迫性心理。在以上两种心理的驱使下,加上网络游戏强大的宣传效果,学生就会强迫自己进入网络游戏中去体验。当他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视觉和听觉的感观后进而就会认同网络游戏。

4.生活中有孤独感或者没有成就感。这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喜欢独处,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学校的规范。这些心理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误解,即网络游戏才是他们真正的玩伴。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此过程中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训练了他们反映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等。

三、班主任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1.班主任应时刻关注班级的环境、风气和氛围建设。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其次,不能说教,而是因势利导、以理服人。可以通过反面教育与正面引导相结合,让学生更能贴切地认识到网瘾的危害,知晓其利害关系,明白正确使用互联网。班主任要用诚心、责任心、爱心、耐心和信心教育学生。

2.利用集体,开展主题班会,共同教育。一个班主任的力量微不足道,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和其他老师形成集体合力。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在教室和宿舍也都谈论游戏内容,如何打怪、在哪里升级快、做什么任务、副本、血宠、漂移、外挂、外挂什么的,导致很多没玩过的男生觉得很丢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玩过网络游戏的男生达到一半以上,那些没玩过的学生也计划在暑假期间玩一玩。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如何做呢?班主任既要通过常规的教育教学又要通过言传身教的个人魅力还要通过学生集体产生的相互影响在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帮助。我和班委会商议召开了主题班会《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会。首先抛出辩题“高中阶段玩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后让班委组织,学生自由分组,推出自己的辩手,收集材料开展辩论。甲方观点:玩游戏能劳逸结合,有助于学习;有些游戏有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增长知识;游戏可以成为一个共同的话题,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游戏可以开发智力。乙方观点:高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玩网络游戏很容易上瘾,难以自控;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玩游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习。通过辩论,学生对游戏的认识趋于全面,然后班委乘机商定将高中阶段禁止玩任何的网络游戏作为一项班规。

3.家校联手,共同教育。首先帮助那些爱玩游戏的学生构建真实的朋友圈。孤独的学生最容易沉迷网络,因为他们需要在虚拟的世界寻找现实中缺失的归属感。其次,指导家庭教育,防止网瘾产生。家长与学生要加强沟通和管理,并设法使家庭生活充满情感且不单调。再次,创建多元的假期休闲文化。学生们去玩游戏除了无聊、好奇、同伴相邀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假期生活如何过。一旦多彩的现实生活占据了学生们的假期,他们就不会再沉迷于网络了。

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丁榕说过:“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源泉。”要真正解决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也应该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入手。光“堵”不行,要像大禹治水那样,一头“堵”一头“拉”,但是怎么“拉”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4、教师何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诱惑之策略

21世纪,人类踩着坚定的步伐迈入了信息化的大时代。电脑、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渗透到了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生活到工作,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特别是受经济与世界全球化的影响,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于是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由此,普及电脑教育,开始成为基础教育应该努力实践好的一个课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迎接信息大潮的到来,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新一轮的课改。从此,小学三年级开始增设信息技术课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脑开始进入孩子们的视野,直至他们为之痴迷,从开始的不满意学校一周才两节信息课,到下课时间聚集扎堆网吧,到网吧通宵,最后干脆逃课上网。

孩子们终日沉迷于刺激的游戏中,过早地接触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不但严重影响了学习,而且养成了许多不良嗜好。看着一个个祖国花朵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逐渐变成品行恶劣、屡教不改的坏孩子,学校和教师倍感心痛。于是,查、打、堵,各校尽出高招。可,网络对教育的危害却仍是越演越烈,且蔓延不止。

这种沉迷于电脑肤浅应用的现象,既不利于普及电脑教育,也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反而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大害,成为学校传

播正能量的一大障碍。由此,人们普遍认为网络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一块大绊脚石。事实是否如此呢,如今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如上所说,正面临着与网络竞争的局面,双方处于一种不死不休的境地,并且已经失去了整改的可能,作为一名教师,在应对网络危机上,我们是否已经无能为力了呢,不,实践告诉我,我们教师应对网络危机关键在于引导,在于当好引导这个角色。古话就说“堵不如疏”,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一方面要扎实开展电脑教育,另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该怎样帮助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健康成长呢,在我教学实践中,是这样来做的:

一、加强沟通,深入家访,掌握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具体情况。教育与治病一样,需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同样是感冒,一个发烧,一个咳嗽,一个流涕。学生沉迷于网络,也是一样,都有其特殊根源,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疏”的放矢。所以,应对网络教育危机的前提就是,了解学生真实的不同的情况,以便得出一般与特殊的对症办法。为此,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详细调查,其资料显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的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情感较孤独,缺乏亲情交流和游戏娱乐。现在的家长们,

大部分都忙于赚钱,对于孩子的学习却少有关注,给教育的关心就是“老师,我的孩子交给你了,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不听话了你就惩罚他”这么一句话。一转身,就忙着去赚钱了。可想而之,家长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孩子放学去哪儿了,孩子今天做什么了,一概

不知,更别谈什么情感交流了。家长们根本没有想过,孩子们也是需要交流的,需要情感关怀,需要陪伴的,而这种关怀、交流和陪伴却是教师们无法给予的。学校是孩子们遨游的知识海洋,家庭却是孩子们停泊的港湾。当孩子们失去了港湾的温暖之后,他们便开始感到孤独,感到难过。于是学习的兴趣少了,网吧的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习惯了网络里那种虚幻的快乐时光。最终,网吧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二是缺乏成功体验,没有成就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有的学习上吃力,有的意志力薄弱,当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师进度时就干脆放弃,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还经常受到教师和家长批评。教育当中也存在着竞争,这是一切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考验。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部分孩子难以脱颖而出,难得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这让他们出人头地的愿望不断受到打击。时间一久,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随着挫折和打击渐渐失去。思想负担的加重,必然激烈想要摆脱压力,寻求一个轻松的环境。而网络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要,不仅可以逃避现实,还能够获得学习中不能得到的“成功”体验,沉

迷于其中也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了。

三是家庭残缺,情感缺失。班上好几个男孩子都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有的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时候长辈们过分的溺爱致使性格任性,或由于长辈们不关心导致孩子没有归属感;有的从小跟父母一方生活,因父或母忙于挣钱而缺少关爱,又加上社会和学校受到歧视造成心理自卑。在如此种种畸形的家庭环境下,这些孩子与同

龄的其他孩子总是感到格格不入,难于融入到一块,渐渐形成了心理上“永久”的孤独感。心理的孤独需要家来温暖,而残缺的家庭却总是带来嘲笑和悲伤,于是网络这个不讲究身份的大家庭成了他们感情寄托的“唯一”场所。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每一个都是自由的,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意气相投的“知心”朋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心里话,可以通过扮演网络游戏角色,成为叱咤风云的强者,获得“世界”里的人们的崇拜,可以通过上网摆脱家长和教师无休无止的唠叨和批评。在那里,他们找到了能够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寄托和自由,因此他们沉迷了,沉迷于网络这个“大家庭”。

二,走进不同学生的心理,开展针对性引导教育。

走进学堂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需要,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为了获得教师或者家长的表扬,还是为了获取成功的体验,或是为了追求家庭的温暖,他们有着自己的简单追求

方式。人们应该都有这么一个不得不正视的印象:越浅薄的事,越容易获得成功;越低俗的物,越容易引起人类最本能的冲动。由于孩子们的简单需求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所以非常容易被浅薄低俗的信息所迷惑,被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和诱惑,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基础教育的时期,往往是孩子们人格成长的高速期,环境的影响对于内心空白,性格、兴趣、习惯正在逐渐形成的他们来说,将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情感的缺失、家庭的残缺、成功的困难,他们开始远离学校

和家长,沉迷于网络中浅薄的游戏、低俗的诱惑,养成了令教师和家长担心而害怕的不良性格。这却是与家长和学校的意愿背道而驰的。

对于学生来说,网络世界确实就象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自由圣地”。可是这片令教师和家长害怕的“自由圣地”,已经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囚笼”。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孩子们重回自由飞翔的摇篮,很明显,堵不如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疏导呢,经过我的简单实践,我得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从思想上着手,开展网络辅导,引导孩子们深入认识网络的正效用。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首先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网络,网络有哪些功能。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

技术是现代社会里人们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本百科全书,通过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查找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完成自己不会解决的难题,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以前一直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成功或表扬,教师才能将其从沉迷引导向健康。使其清楚,游乐场、交朋友、娱乐仅仅是网络最小的几个功能,还有如网上购物、电子邮件、网上工作、网上缴费、网上课堂等等不同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沉迷于其中最简单的几个功能,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带给自己很大的坏处,而且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游戏将使正在成长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上网不是免费的,浪费金钱。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为了上网,很多青少年往往做出许多后悔莫及的事情来。可以让学生收集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通过班队会等形式进一步地宣传网络沉迷的危害。

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时时刻刻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放松,不忽视,长抓不懈。

二是有效利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等锻炼时间,教师带头锻炼,辅其坚强意志。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

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深深沉迷于网络中的孩子,他们独立抵抗网络诱惑的意志力非常弱,需要辅助其养成良好意志品质。为此,我把体育锻炼当作我们班的常规来抓。从早操到课间操,我全程陪伴督促,利用体育锻炼改善

其体质,强化其意志。另外,我还联系体育教师,从时间和数量上,加大了体育课的锻炼量,尽力增强他们抵抗诱惑的意志力。

三是师生参与,利用学校网络建立校园“小家庭”。

网络就像一片浩瀚的大海,老师也只是其中的一叶扁舟,在这个新的领域里,老师和学生可以一块儿去探索,去遨游。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们感受家庭温暖的机会,所以我高度重视。与学生一起参与网络活动,如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设计制作电脑作品,参与“蒙自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作品评比活动”。通过运用电脑收获成功,让学生感觉电脑的正能量对于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表扬而产生成就感。开展网络技能操作比赛,以课堂或课外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查阅资料和网上作画等专项比赛,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和意识。

比赛和活动,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经过和学生一起活动、比赛,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不在局限于以往教和学的单一关系,开始有了朋友、伙伴、家人等认同关系。由此,孩子们的情感和成功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现实的情感关怀、家庭温暖、成功体验,让他们摆脱了现实的孤独,在真实世界里实现了自我。现实里的满足,经过长期的固化,他们逐渐明白并直面网络里的虚幻需求,开始习惯运用电脑和网络来获取现实的成功。

这种师生参与慢慢建立的“小家庭”,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家庭来温暖孩子的心,但却从认同和需求上给孩子们重新建立了一种情感依赖。

可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学校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为了孩子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共同监督和引导孩子,使他们回归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而不是各忙其事,冷淡视之。

最后,作为学生最信任的人之一的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弯下腰来多了解这些问题学生,多关心他们,而不是老是过多去责备他们,让他们失望于我们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把希望寄托与电脑和网络中。此外,我们应想方设法地活跃班级气氛,如:组织兴趣小组、社会问题调查小组、与其他班级开展联谊活动、组织郊游活动等,使之达到学生喜欢、乐于参与。不断提高活动的层次,拉长活动的时间段,丰富活动的形式及内涵,这样孩子们就会沉

醉于生活和学习的热烈中,从而远离冷冰的电脑。

其实,网络并不可怕,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生面对网络时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引导,我相信网络就会成为孩子学习上的有利助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推荐第6篇:教师阅读与教育写作

教师阅读与教育写作

整理:方心田

关于教师阅读

这个话题分为四个部分谈:为什么读,怎么读,读什么,读书的三个核心词,读书的四重境界。

一、教师阅读的意义(为什么读)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起:我做学生就喜欢看课外书、买书、订杂志,做老师喜欢看书写作、带领学生看书写作,做编辑更离不开看书写作,感受到读书的好处。

(一)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丰富生命。

读书是一种消遣,读书是一种旅行;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是一种生命状态。读书不仅使自己有知识,还使自己有文化。读书是男人最好的营养,是女人最好的美容。读书是一种生活历练,一种品德修行,读书可以使自己阅历宽广,学识丰厚,精神充实,内心宁静,气质高雅,思想高贵。(这一点,无论何种职业的人都适用,所谓普适价值)

论据:书香门第、书房常悬挂的木板对联:“箱储卷轴心常逸,腹有诗书气自华”。后一句来自苏东坡诗《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个人图书馆藏书三四万册,2米宽大床上三分之二是书,死前马桶边上摊开线装〈红楼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雨果说:书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列夫•托尔斯泰说: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 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唯一拥有哲学博士的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说:书籍是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朱永新先生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教育就意味着读书,二者相辅相成。

(二)提升专业,服务教学,促进写作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阅读。专业阅读就是阅读和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教师指阅读教育教学类、和本学科相关的书籍,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论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如语文老师阅读文史哲,就是专业阅读。理科老师不仅需要阅读理科方面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也需要阅读非专业的人文社科书籍。因为人文社科书籍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丰富生命”,是人生之必需。

非专业阅读也很重要。很多老师往往忽视这一点。现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都知识渊博,老师怎能不加强学习?

一般来说,读书多的老师,其上课水平、教学能力一般也不错,“肚里有货,心里不慌”,其学生成绩当然也与此成正比。

从不读书或很少读书的老师,就如焦渴的土地,是长不出什么好庄稼的。

那些特级教师、名师学者,无不是勤奋读书、学富五车的。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善于写作,不仅写论文,也写随笔、散文等其他文体。

所以说,阅读除了可以提升专业、服务教学,又能激发写作,促进写作。写作反过来又需要加强阅读,通过不断阅读,充电加油,补充养分,才能继续思考,深化思想,推动下一步写作。写作又能锻炼教师思维,提高教师思想,促进教学能力。

阅读与教学、写作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在特级教师、名师身上,很明显地体现出读、写、教三位一体的关系。

二、教师阅读的方法(怎么读)

1.泛读

书籍太多,不可能每部都仔细钻研,求精求深,一部分书也可一知半解或消遣随性地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读书的面要广,品种要多,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从而掌握一般性常识,如过去现在,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文科老师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理科老师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老师都应广泛地阅读,以丰富学识,开拓思路。我认为,对一般性的专业书籍和非专业书籍,以及一些报刊,可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意在读懂大意,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或者快速阅读,只了解大意、思路,或主要观点、主要事实就可,达到“取其精华”的目的。 如对当今一些老师写的教育教学书(现在出书比较容易)、一些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类书籍以及小说作品,只要了解内容、把握主题就可以了,没必要字斟句酌。如果字斟句酌,就真的费时费力而不讨好了。当然对于古典名著,比如唐诗宋词,汉赋元曲,还须字字过目,句句入心。这就是下面要讲到的“精读”。 2.精读

精读,就是精心、精细地阅读。对本专业的理论书籍和通识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就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分析研究,务求明白透彻,以吸取其中精华,获得真知灼见,绝不能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否则读了也等于没读。对一些佳作名篇,也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最有营养的一种读书方法。

3.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读着读着也许就豁然开朗,前后贯通了。这种跳读,其实是最善于读书的。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堪称有经济头脑。著名学者傅国涌先生说自己每年至少看300本书,平均每天一本,想必他多是采取了跳读的读书方法。

4.速读

即快速阅读,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陶渊明就常常这样,“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数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5.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与写眉批、做记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随读随写,不仅能积累大量素材,而且能及时捕捉思想火花和写作灵感,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增强记忆,提高阅读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技巧技能。著名的金圣叹批阅《水浒传》、脂砚斋批阅《红楼梦》就是典型的写读。

6.选读

当然,无论用哪种阅读方法,都不能读尽天下书。那么又要注意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有得有失,有取有舍。学会结合自己的业务状况、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时间精力,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选择报刊,进行阅读,如此才能达到开卷有益、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真正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无论怎么读,都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道重于术。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永远比单纯的技巧方法更重要。思想方法,思想比方法重要。

2.真高于美。真实是一切精神产品的灵魂,特别是历史和教育作品。陶行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美,如果失去了真,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本人就喜欢口述历史、民间写作,如野夫、龙应台、齐邦媛的书,皆因其真实。

三、教师阅读的内容(读什么)

人类书籍犹如浩瀚大海,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呢? 我个人推荐以下书籍(电影),仅供参考。

(一)涵养人文精神的书目 中国古代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小说名著

中国近现代经典:严复、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胡适、鲁迅、老舍、茅盾、曹禺、巴金、沈从文、徐志摩等人的代表性作品

西方文学名著:卢梭、歌德、巴尔扎克、雨果、莎士比亚、海明威、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索尔伦尼琴等大家的代表作品

西方社科名著:潘恩、哈耶克、罗素、伏尔泰、亚当·斯密、约翰·洛克、爱因斯坦、托克维尔等代表作品

当代优秀著作:陈忠实、贾平凹、余华、阎连科、莫言、王蒙、艾青、顾城、舒婷、白先勇、龙应台、周国平、野夫、钱理群、朱学勤、秦晖、刘军宁、张鸣、傅国涌等人的代表作品

《大学人文读本》夏中义主编 《中学人文读本》丁东主编

《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于漪主编 《科学家论教育》周川选编

《人的现代化》(美)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 《自我实现的人》(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宽容》(美)房龙著

《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美)梭罗著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李洪涛著

《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刘军宁主编

(二)培植教育理论的书目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帕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谈话》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

《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伦理学》——杜威 《爱弥儿——论教育》——卢梭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 《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 《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 《童年的秘密》——(意)蒙台梭利 《教育诗》——(苏)马卡连柯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巴西)保罗•弗莱雷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 《陶行知全集》 《蔡元培教育文选》 《教育漫话》——约翰•洛克 《和教师的谈话》——赞可夫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

《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三)积淀教育智慧的书目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李泽厚著、杨斌选编 《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高万祥等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于漪等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论语文教学》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内尔诺丁斯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优秀教师是这样工作的》——《教师博览》编辑部

朱永新、肖川、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张文质、吴非、叶澜、朱晓曼、窦桂梅 等教育学者的作品。

(四)学习班级管理的书目

《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汇聚魏书生、王宝祥、王晓春、万玮、丁如许等12位全国著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之谈。王宝祥主编

《我这样做班主任——李镇西30年班级管理精华》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 张万祥

《班主任兵法》万玮 (在《教师博览》《江西教育》开专栏) 《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孟繁华主编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选编

《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其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在日本和全球都引起极大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纽约时报》史无前例地发表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内容讲述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她一生的基础。)

《夏山学校》(英)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后,他曾做过实习教师、助理教师、刊物编辑、主编等工作。1915年出版处女作《一个教师的日记》,后出版《问题儿童》《问题父母》《问题教师》等。他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快乐教育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并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被《纽约时报》称为“天才与圣徒”的作者认为教师要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和公平,成为孩子的榜样。)

(五)丰盈教育心灵的电影

1.人文类:《公民凯恩》《阿甘正传》《美丽心灵》《心灵捕手》《雨人》《返老还童》《海上钢琴师》《香水》《肖申克的救赎》《悲惨世界》《拯救大兵瑞恩》《沉默的羔羊》《辛德勒的名单》《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朗读者》《窃听风暴》《入殓师》《边城》《霸王别姬》《一九四二》

2.教育类:《放牛班的春天》《热血教师》《死亡诗社》《浪潮》《自闭历程》《历史系男生》《修女玛丽亚》《闻香识女人》《让爱传出去》《蒙娜丽莎的微笑》《生命因你而动听》《摇滚学校》《老师的恩惠》《三傻大闹宝莱坞》《天堂电影院》《小孩不笨》《麻辣教师》《美丽的大脚》《一个都不能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六)高品质的报刊

1.情感智慧类:《读者》《中国国家地理》《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随笔》《读书》《书屋》《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看历史》《炎黄春秋》等。2.教育教学类:《教师博览》《教师月刊》《当代教育家》《未来教育家》《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以及本学科专业性报刊。

四、读书的三个核心词

1.人性: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人类的特性,如自私、残暴、嫉妒、偏狭、阴暗、仇恨等。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鲁迅小说中国民性的丑陋和恶、沈从文作品国民性的美和善、余华《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等中短篇、莫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金瓶梅》

2.人道:了解做人之道,人类应有的情感和态度,如同情、怜悯、宽容、平等。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活着》、莫言《蛙》、《水浒》

3.人文:人文主义、西方文学名著、社会科学名著、《红楼梦》

五、读书的四重境界

关于读书的境界,古人有很多总结,比如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读书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生活的能力;而现在的人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境界高下,一目了然。宋代大儒张载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认为的读书的最高境界。王国维有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季羡林先生归纳古人读书的三种境界:一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有红颜知己相伴,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令人艳羡。二是“绿满窗前草不除”。因醉心于读书,沉迷书中,忘记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四季轮回,窗外已是绿草茵茵而不知。这是一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忘我忘物的读书境界,令人敬佩。三是“雪夜闭门读禁书”。天寒地冻,大雪纷纷,四周静寂,独自一人,闭门读书,而且读的是禁书,可以想见读书的心情之切,阅读的放松与惬意,此景此情,乐在其中,味在其里,不足与外人道也。

我认为,读书有四个层次,或者说四重境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好比登山。读书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人们精神充实、素养提高和生活幸福的必由之路。

(一)读什么都是知识。人在无知的时候、消遣的时候读书,读什么都是知识。孩子启蒙入学,学什么都是知识;大人业余看闲书,或行业书、工具书,也是补充知识,让自己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懂一点。博览群书指的就是这样。当然,大家不要仅仅做词典,只做知道分子,要活学活用,做知识分子。

(二) 读什么都是专业。分两个层次:

1.书不在多,读对则可。多读书不如读对书,什么叫读对书?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假设你是个语文教师,别忘记你首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那么立足语文老师应该读的语文专业方面的书才是入了门。一个老师将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就能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就能够懂得如何去启迪孩子的思维,树立孩子的信心,就能做个优秀的学科教师。 2.书不在书,会读则可。会读的人,读什么都是专业。读书如参禅,在佛家眼里,世间万物都是佛。在好的读书人眼里,看什么都是自己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因为你有了专业性的东西做基础,你就有了阅读的自我立场,于是你的眼睛里看到的哲学书不是哲学而是教育,你看到的老子不是老子而是班主任著作,你看到的稻盛和夫的东西不是企业管理而是带班的路径,你看到的圣经教义不是宗教的教条而是教育的情怀,你看到的哪怕是一本普通的小说那也有教育的亮光„„当你的阅读丰富了你的视野的时候,教育就在你的世界里广博了。如鲁迅论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三)读什么都是自我。当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一定的阅读广度、深度,就接近了佛家境界:读什么都是自我,都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一个优秀的读者不会顺随别人的思维,不是被别人牵着走,他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把所有习得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营养,让那些东西成为构建自我的工具。说到底,一切都是工具,最终是为了构建独立的自我。没有自我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就。没有自我,没有独立思考、独立人格,也就注定了一个人走不远。真正走远的必定是自己的灵魂,所以孔子之后的弟子鲜有超越孔子的,而苏格拉底的徒子徒孙却可以超越他,因为他有个爱自己的老师,但更爱真理的后学。

(四)读什么都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我理解是“以文化人”。文化是学习得来的,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读书可以变成文化人,而不仅是知识人。当经历了前面三个层次,三重境界,再往前走,就到了“以文化人”的地步,无论读什么都是文化,都是素养,都是气度,都是精神,哪怕是闲书,哪怕是食谱,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气质,有风度,有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所以,生活中很多人是有知识没文化,修养差,德性差,那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多、不够好。我们要做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实际就是将文字、文章、书籍化入人的血液、生命里去了,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了。比如,那些德高望重、谦恭温和的大师级人物,乡间古村里百姓敬重、清淡朴素的老先生。

关于教育写作

“教育写作”,顾名思义,写作要和教育有关,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并将其形成书面文字的一种写作活动。包括“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日志”“教育科研”等。我认为“教育写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会跟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对象带来很好的积极影响。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坚持教育写作的教师,真的很容易成为名师或特级教师。我们刊物的很多普通作者,写着写着就出书了,就讲学了,就成了名师了,就评了特级了。

但是,在我们的身边,进行教育写作、热爱教育写作的老师毕竟还是少数,在很多学校,校长也没有能真正重视教育写作,没有很好地、及时地引领老师们从事教育写作,只有少数富有远见的校长投入人力物力,积极做着这方面的引导工作,或者亲自示范,积极投入写作,或以教科室主任为首,以一个带动多个。

这方面的例子我见到很多,比如江苏吴江汾湖实验小学的校长张菊荣,他本来是市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出身,非常善于思考,善于写作,在博客上更新很勤快,每年都发表很多篇,但他不是只顾自己一个人做科研,而是在外请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带动学校几十个老师都来写,集体做教学研究,写博客,出校报,投稿发表,渠道很多,他要求教师每人每年都必须出一本书,学校负责印刷,现在成绩非常突出,已经出了200多本土书了。他们的数年坚持,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教师博览》《江苏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刊物都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有分量的报道和发表多篇教师的研究成果。这样会写的校长还有一些,他们经常向我们投稿,所以我们很清楚。还有一个局长,也在百忙之中坚持每天读书,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定期更新博客,他就是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长常生龙。他也是我们刊物的签约作者。

一、教育写作的意义(为什么写)

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我认为教育写作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这里我会借用一些北京师大教授肖川的观点。

(一)教育写作能提升阅读品质

如果你有写作习惯的话,阅读品质就会更高,如果没有写作习惯,可能更多的是泛泛浏览、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一看。如果有写作的需要,你往往会有摘录,就会用心咀嚼,再三琢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怎样构思的,怎样布局谋篇的、剪裁选材的。阅读帮助写作,写作促进阅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教育写作能深化思想认识 好多问题,如果你没有写作的需要和习惯的话,你只会想一想,说一说,好像就过得去。但是如果你要写文章,对这个问题就会觉得资料积累不够,素材积累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积累素材;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想得很通透,说理还不周严,就要梳理头脑,理清头绪,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和探索,最后下笔如有神。所以说,写作会帮助你更好地用心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能力。

(三)教育写作能提高教学能力 1.口头表达能力

教育写作,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就不用说了。大家知道,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种语言,口头语言能够借助于及时的反馈,借助于情境,它往往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完整、规范和精当。如果你经常写作,你就会使得你的口头语言做到非常准确、凝练、规范、完整,这样会使你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品质得到保证。

2.鉴赏能力

究竟怎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如果你有写作习惯的话,有比较高的写作素养的话,你的鉴赏能力就会比较高。写多了,看东西的眼光就厉害了,“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

自己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就比较容易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赏析能力。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不好的文章不好在哪里?原因是什么?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他的写作能力结合起来教学,比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3.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育写作,包含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有叙述性的,有议论性的,有时需要形象思维,有时需要逻辑思维,久而久之的训练,无疑可以使老师这两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这样,对老师的学科教学、学科研究肯定有巨大的益处。

(四) 教育写作能提高成就感

写作会使我们特别有成就感,俗话讲“名利双收”,确实如此。这也许有点虚荣,但事实就是如此。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建立在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基础上。最低层次的是安全感(职业安全、生命安全、心灵安全);第二个是归属感,被人接纳,被人接受,被人认可,情感有归属;第三个是成就感,事业有成就,工作有回报,汗水有收获,这就是成就感。最后是幸福感,建立在前面三个感之上,幸福是我们对于生命的一种内心体验,幸福是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很富有。读书是精神上的富有,写作也是。当你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记下来的时候,当把你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每一个挫折和反思都记下来的时候,你会因为你的文字而定格,成为永恒,成为美好的回忆。这种感受,会是多么幸福啊!

肖川教授坚定地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一定能够上好课,理由就在于一篇文章和一节课好不好的标准非常类似。我也坚定地这么认为。

二、教育写作的内容(写什么)

1.教学反思: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省与思考 2.教育故事:自己的、他人的(往往是教育通讯) 3.读书笔记:读后感、影评、日记等。

三、教育写作的方法(怎么写)

1.学会积累,养成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的习惯

一线教师的优势就是工作生活在校园,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天天要备课、上课,处理发生的矛盾,理顺和学生的关系,随时都可能有新的发现,有触动自己思想、震撼自己心灵的人和事,有一刹那的思想火花,那么请随时记录,储存到你的资料库里。以后说不定就会取出来使用,发挥它的作用。

2.学会选择,培养分析整理,去粗取精的能力

材料多了,不是每个都能写成好文章,那么就要进行分析整理,去粗取精。看看哪些东西有值得挖掘的主题,有值得拓展的深度,是不是有特点、亮点、闪光点,进行科学的选择,以备下一步的使用。

3.学会构思,打好谋篇布局、主题结构的腹稿

文章贵在构思,宛如打仗贵在计谋。构思就是在脑海里调兵遣将,谋篇布局,科学的决策、慎重的布局,决定着这一场战役的胜局。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写无准备之文,是同一个道理。

4.学会表达,达到文从字顺、情理适当的效果

写作,需要较好的语言功底。当头脑里的一切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要喷薄而出了,这时你得用合适的字词句一个个地去迎接它们。迎接好了,就是好文章;迎接不好,就是差文章。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就需要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去对应。比如,教育叙事,有故事有情节,就得用稍微生动、立体感强的语言去表达;教育随笔,要事实清楚,观点鲜明,角度新颖,语言可以生动,也可以平实;教育论文,一般而言,论点明确、论据有力,文字平实、表达清晰就可以了。思想本身就很有力量,不需要华丽的包装。

四、教育博客——教育写作的好平台

教育博客,是目前比较流行,非常受老师、专家欢迎的一种教育写作平台。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等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改革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良好平台。

希望大家都来使用博客平台,撰写博客文章,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大路上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五、向媒体投稿 介绍几点经验体会。

介绍《教师博览》杂志,办刊宗旨、栏目设置、投稿指南。 介绍教师博览网的栏目与投稿。

推荐第7篇:教师招聘作文写作教育写作

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

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却未曾道“仕而优则学何为”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劝勉年轻人珍惜时光固然有理但“少壮”果真是“努力”的唯一区间么“老大”便不能一心向学且学有所成么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学习观念使我们获取了对学习的全新认识。

终身教育, 是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是指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必需。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方面专心求学期间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仅是人类世代积累文化精华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快速充实的原有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因此作为身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过程中理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社会负责更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与诠释。

终身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要有长流水必然要常学常新。教师应对新的科学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整合并不断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勤学敏思善于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终身学习还应恒于研究勤于反思。教师应树立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主动研究教育科学工作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得失在反思中求进步求成长。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师表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感染学生使其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学习不应只是阶段性的任务而应成为终生的主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使学习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并与每个教师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2、爱之深请宽容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我深表怀疑。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成人都经常犯错更何况是身心俱不成熟的孩子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如何处理呢是声嘶力竭的责骂还是咄咄不休的数落其实爱与宽容可以让教育更有温度。

宽容应当成为教育的底色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这是一种师长风范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正体现了宽容的智慧。面对与别人打架的学生陶行知先生并未出言责备而是始终怀抱一颗宽容之心用一块块甘甜的糖果赞赏男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在褒奖与赞扬中实现了对男生思想的转化凸显出宽容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它的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鲜活生命。孩子是发展中的人 是与成年人具有极大差异性的个体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摒弃“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转而采取委婉、机智的教育手段将宽容作为师生之间的润滑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内化教育影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宽容是一种任性的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妙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学生的自尊心是最脆弱的敏感而易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柔软的心灵包容孩子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爱与关怀。有这样一位老师公开课上他不慌不忙地走到一个尿了裤子的小男孩身边“不小心”打翻了一旁的鱼缸小男孩换了一条滑稽的裤子回到教室收获的却是同学同情而善意的眼神而小男孩看着老师的眼光里则充满了感激。新课程强调人性化的教育而爱与宽容正是人性的基石。没有宽容教育就仅是一把冰冷的尺子丈量着学生的长短教师就仅是无情的执行者缺乏人性的温暖。教育需要温度宽容赋予了教育所需的温度也带给孩子心底的温暖。

宽容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相反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教师有时还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但即使是进行批评也要以爱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讲究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相互谅解和相互信任从而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变自己的行为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胸怀应是最博大的因为心中承载者满满的爱。因为爱所以宽容应为宽容所以博爱。让我们细心地为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涂上宽容的底色使学生在幸福温暖中自由地呼吸

浅谈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孩童贵乎有好奇之心。好奇心是学生由不知道的源头更是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动力。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但后天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有“三颗心”。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保留一颗童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孩子的“专利”与“特权”为好奇而生的年龄带着什么都要问几个“为什么”而反观所谓的成年人在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对周围的一切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心灵的距离滋生沟通的屏障很多时候是我们高高在上心“拒绝”了孩子的好奇心。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保留一颗童心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从儿童的视觉观察周围的世界。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听蚂蚁唱歌”时我们不妨欣然加入让鼓励与参与代替阻止与训斥让相知与相容代替对立与反抗真正做到以童心呵护童心以童心维护童心在培养学生好奇心的同事促进师生之间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学生的好奇心无比广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花鸟虫鱼无一“逃”过他们好奇的眼睛。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甚至“远离”教学内容或者超出教师预设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保持足够的理解与宽容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成新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好奇作为起点激发创造性的灵感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更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意所在。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为“赶进度”而对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视而不见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求一致”而将学生辩驳的话语堵在了喉间的教学片段也屡见不鲜。学生一时的失落与困惑容易揭过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好奇心的泯灭和创造欲的丧失失大于得。因此教师应时时怀抱一颗宽容之心为学生好奇心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秉持一颗纯洁之心。好奇出自对事物本身的认知欲儿童的好奇更有着纯粹的出发点和纯然的归宿。而作为学生好奇心培养者、引导者的教师就更应该保持一颗一心为学生、一心为教育、一心为学术的纯洁之心用自己的淡泊名利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真正为兴趣而学为求职而学为发展而学。相反假如教师具有功利心则难免围绕考试、考核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帮助教师评优争光的筹码好奇心被逐渐消磨教育的纯洁和高尚更是荡然无存这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师说》中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首先是“传道”之人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良好品质的高度概括和首要要求。教育应当去功利化教师更应当去功利化只有如此才能有底气、有力气引领学生远离功力趋向快乐学习的彼岸。

童心、宽容心、纯洁心教师的“三颗心”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好事

我的教师观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当送八大家之一的韩语千百年前对“教师”二字做出的注解历经岁月洗练直至今天依然闪光。“人非生而知之者”教师应如何解疑传道使学生由“不知”到“知”再到“智”呢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启功先生利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激励着我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学为人师”学高才得以为人师。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质中首先学识渊博一项名利前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消除蒙昧启迪智慧。甚至可能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但是知识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学生眼中尤其如此。教师博闻强识古今中外、千年传承的各类知识谈笑间信手拈来这样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不崇拜不跟随

“学为人师”也要学而不厌。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教师专业发展依然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学生日益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和自身成长备好“长流水”。

“学为人师”还要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是一种孜孜以求、兢兢业业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一生为本、不厌其烦的伟大师爱。教师理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孔子弟子三千而诲人不倦我们更应耐得住寂寞、清贫守得住那片净土为教育奉献一生心血为学生倾注满怀热忱。

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不仅是不仅是“学为人师”更“行为规范”做到社会道德的典范学生行动的楷模。学生就如同洁白莹润的丝线具有极强的向师性与可塑性所谓“然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教师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春雨润物细极无声又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过程是那么细致微妙有是那么责任重大试想数十双纯真清澈的眼睛就好像数十面镜子照的教师纤毫毕现如何能不严于律己谨言慎行

“行为世范”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一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岁令不行。”试想若教师都占用工作时间忙着聊天偷菜如何说服学生远离网络游戏若教师都为有家教忙的不亦乐乎又如何教导学生杜绝功利心、纯洁无暇如教师都在灾难降临时沦为范跑跑又如何教育学生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身教往往重于言

传。

“行为世范”教师必须加强修炼以生为镜。“行”建立在“情”的基础上建立在崇高人格的支撑下。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可见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紧迫感与危机感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多读书多思考做到“五日三省吾身”同时“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们常说学生身上有家长的影子其实学生身上更有着老师的影子。我们将学生作为自己的镜子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尺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听其言、观其行然则明己之得失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承载着“传到授业解惑”的奥义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和践行。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抚育着世界上最纯粹的希望与美好。让我们化作阳光普照雨露滋润使祖国的花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教师的终身学习观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早在孔子时代已经有了这种思想意识明代大教育家、理学家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就是用“清渠喻读书”来感慨学习的重要性要使头脑更加聪慧就要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汲取新知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也倡导“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魏书生说过“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的自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即使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教师去教小学生也要不断的去更新学习新知识因为社会是永远向前发展的教师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时时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更要把握时代的命脉这样才不会落伍。所以教师要做到“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而在众多角色中最基本的角色还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道德、传递价值观的使命同时教师还是社会各行各业人才的培养者。有人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当今这样的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水。一桶水长期不更新、不流动就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如果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固有的知识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而无用。

因此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使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

。 农夫在田野中砍了一棵树树干用来建房树根认为无用就扔了一位雕塑家见到如获至宝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结合此例教育学启示。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子要么作栋梁再不当用也可作椽子。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用发展眼光去对待要因材施教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以发现许多美的东西可以造就许多可造之才。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著名的教授。

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一切都因为发现者运用的是“审美”的眼光去审视的。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有艺术家那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智慧。以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不言弃不放弃每

个孩子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习相远也”作为理论指南“教人各因其材”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能力各异成就不同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的世界造就了其门下诸多的栋梁之才

让我们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吧物尽其用

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芒

同样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我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我只剩半杯水了。”正如塞尔玛女士一样,同样一片地方,却产生了前后两种截人不同的生活。教师看待学生,也正应如此,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关心、热爱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斯宾塞曾说过:“仔细观察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因素”。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也是也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塞尔玛之所以能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了一本《快乐的城堡》,正是因为她的仔细欢观察,主动乐观的探究周围的一切。作为教师也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鲁迅曾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热爱学生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塞尔玛女士开始研究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欣赏曼妙的落日和海市蜃楼,正是她开始热爱这片天地的过程。热爱学生,要哎全体学生,在整个班集体中,教师不仅要爱成绩好的学生,等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热爱学生,要的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学还应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身上都既有积极的因素,又有消极的因素,正如塞尔玛母亲的回信上:“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作为教师,要充分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引导其通过积极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完全的性格特征。每个学生身上都汇集着不同色彩的光芒,只要教师善于发现这道道光芒,也会像塞尔玛一样“仿佛沐浴在春光里”。然后,教师要抓住这小小的光芒,给予学生多一些帮助、引导和期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发光发热,出早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教师我向往的职业

教师一个很微小又很朴实的词却又闪映着一个平凡而又辛勤的光辉教师多少年来被各种各样的人评价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教师是个既伟大又平凡的职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之所以说是“最崇高”、“最光辉”就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建造一座房子或桥梁我们称他为建筑工程师设计工厂的合理流程我们称他为工业工程师研究更好地养花种花、美化环境我们称他为园艺工程师。然而教师却是灵魂的工程师那就意味着是塑造人类的思想、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精神花园里的一个园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播人生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除心中困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所要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等于说是把知识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所以在我认为教师更像一个接力赛的队员。这个接力赛的总长度是人类的整个时间长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悠悠无尽头。整个接力赛的队员主要由一代一代的教师组成一代相当于一棒。历史赋予我们特定的一程我们从上一代手中接过知识接力棒然后跟时间赛跑直至跑完我们的这一段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代的人。一棒一棒无穷无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三种情况一是没有按要求传到或是传错了传丢了等这是混者。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而误人子弟者即是。

二是刚刚符合要求传出这是庸者平庸无进而得过且过者即是。三是不但按要求传到而且加进了自己的内力和内功使知识接力棒本身越来越新、越来越有用这是智者。创造发明作出贡献人类一定记住他。我想我决不能做阿混至少要平庸然后追求智当然要达到智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首先必须有一颗爱心然后是练好教师的各类基本功如语言、写作、书写、板画、计算机(时间有多余再讲几个要点)等再是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让教师这个职业带给人们更多的真知让我的生命燃烧得更有意义吧

推荐第8篇:特岗考试教育写作[1]

特岗考试写作范文《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当“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之际,“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模式相应地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诞生了,“惩罚”二字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但面对参差不起、特性各异的孩子们,究竟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去掉身上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于是,我想到了“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叫做“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呢?怎样的严厉才能扭转学生的劣习呢?谈到这就不能不提及“惩罚”这个概念。我认为“惩罚”也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必修课。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理解“惩罚”的真正含义。

那么,怎样惩罚,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呢?从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中,我悟到:

首先,不论教师想要采取何种方式惩罚学生,都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其次,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必须真正意义地理解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人非圣贤,岂能无过?

对于学习生活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存在错误。其一,教室,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其二,教室,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其三,教室,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然。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对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则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恰当惩罚为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帮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即使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学生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

第三,惩罚要选择时机,点到为止。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

惩罚不能当成家常便饭。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才是惩罚的真谛。惩罚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及自信。如果脱离了这一宗旨,我们的惩罚效果就犹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综上所述,教师在自我行为调控得当的基础上,取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然后,将“严”与“爱”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收获养成教育的硕果。“严中有爱,爱中要严”需要我们用心来体味,来实践!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教师的使命》

关于教师形象的界定很多,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而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而后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切实做到呢?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活的教科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然后毫不保留得传授给求学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教育。怎样能够做好育人工作呢?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认识教师职业,从而进一步提 1

升至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爱岗敬业,才可有育人而言

第二,规范行为,以实际行动服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关爱每位学生——倾听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让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穷其一生想要达到而难于达到的境界。在未来世界,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它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今天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努力。

一、学会观察

“人非生而知之”,观察又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

培养学生观察力,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二、学会体验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的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体验——金钱买不到的财富。”创设体验性学习,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自主生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因为体验与创造不仅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而且也是学习的根本和目的。教师要树立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育理念,把课上到孩子的心坎上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会思维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感知和理解,对众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万代师表孔子早有言在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与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得会思维。可以断言: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思维的人,会思维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

四、学会发现

发现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位哲人曾说:“学习的快乐是发现。”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尝试发现,学会发现问题、发现猜想、发现真理、发现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注重体验、训练思维、促进发现是不可分割的目标体系,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同一教学活动,又能促使以上几个目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和一份敏锐的思维,对知识的发现永远保持着激情;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进步。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进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营造创新氛围,重视个性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3、引导发散思维,鼓励大胆想象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

4、增强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真正做到民主与平等。老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独立思考,树立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打开思维闸门,去合理怀疑,去积极探索,去追求真知。

5、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这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要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鹜远,急于求成,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双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特岗招教考试写作范文《良好师生关系》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以怎样的途径和方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要“塑造”好教师的形象。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如何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教师总是摆出一副“师者”的架子,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甚至认为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成体统。长此以往,产生了隔膜,便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与反感。其实,要塑造好教师形象,维护师之尊严、威信,只有从课堂教学、课外相处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以教师自身的学识、才华和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在学生心目中有一个较好的形象是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第二,教育要务实避空。如果我们教育者对某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回避,或者隐瞒某些事实的真相,学生就会怀疑,继而就不相信老师讲的道理。或者教师张口、闭口大道理,致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到渺茫,觉得老师说话空洞,不切合实际,从而使教育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学生慢慢地疏远了教师,师生关系就会起变化。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组织他们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这样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不断改进师生关系,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改进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倘若教不得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知识、技能差,成绩低下,教师不满意,家长难接受。学生处于两面受压,精神负担大,就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教育教学产生抵触,从而恶化了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改进教法,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学生吸引住,才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师生间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它可以使师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缩短距离,从而改进关系。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招教考试写作范文《教师如何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孔子十分重视\"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他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立而其教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修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学生:

首先,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以 \"仁爱\"治天下,对学生何尝又不是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张玉仁等,在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

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 \"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的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再次,以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 \"身教重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许多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得很差,老师天天强调,但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不检点,乱扔粉笔头,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接打手机,言语不文明等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的\"道\"不 \"精\"、不 \"深\"时,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我们崇拜伟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更重要是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心灵受到威慑。我相信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定会在童稚、纯真的心灵中形成一个瑰丽的光环,当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光环发光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所在。

特岗教师如何有效复习考试科目

教育基础理论一般是必考的,很少有不考的,包括新课改的,这些都是必考的。另外有一些像实事政治,职业能力测试等等这些方面的考试,如果大家在考试公告当中发现有这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公告当中会很确切的告诉你,我要考的实事,从哪个时段开始到哪个时段,这段期间所有发生的大事有一个浏览。同时,更主要的一点是你考的什么职位,你考的是教师职位,一定考的是跟教育相关的新闻,这种大家通过平时对新闻的关注,不是很难。

职业能力测试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它更多的借鉴了已经成型的公务员的考试形式,是安全的能力测试,短期内想提高不是很容易。而像公务员测试是以这个为主项,在特岗教师中它是一个辅助项目,所占分数不是很多,花很多时间做这个提高不是很大,但是会花掉大量的精力。所以我想抓住两点,第一,正确反映自己的能力水准,你要对这些题要了解,要做题,你知道这些题是怎么考的,会出什么样的题,考核什么样的内容,这样的话不会一下看到题蒙掉,自己的能力发挥不出来。第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第三,答题技巧方面的因素。我们做公务员培训的老师,对职业能力测试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这方面不多做介绍了,这方面的书籍有很多,大家可以看一下。大家注意一下,这部分考试的内容不多,但是它的分值不是很高,不要花太多的时间,重头放在基础理论这块。

推荐第9篇: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写作与面试篇

1.2.3.4.5.6.7.8.9.第一章 教育写作 学工作总结。标的不同分为:练习计划、复习计划、作文计划等。条文形式,简单的计划多采用表格形式,大的单位,时限长的计划多采用文件形式。第二章 教师招聘面试 务,可以把说课分为一节课的说课、一个单元的说课和一本书的说课;按照说课的功能,可以把说课分为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和检查性说课。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 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说课与备课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为上好课服务的,都属于课前的一种准备工作,二者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相关的教学理念,选择并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优化的教学程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说课与备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说课与备课的形式不同 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

说课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一种动态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方面,说课显然比备课更加深入、透彻和细致。

(2) 说课与备课的内容不同 备课主要是教师解决怎样上好一节课的问题;而说课不

仅要解决怎样上好一节课的问题,而且主要回答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它重在说理。

(3) 说课与备课的对象不同 教师备课是自己独立地进行教学设计,不需要直接面对

学生。而说课的听众主要是教育工作者,说课时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交流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

(4) 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 备课是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使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规

范、高效地开展,它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说课是为了促进教师学习与反思、改进与优化备课,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 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是教学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环节。通过说课展示上课构想,对上课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使上课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更具计划性,从而提高上课质量。

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说课与上课的目的不同 上课的目的是通过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

知识技能,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关于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

(2) 说课与上课的内容不同 上课的内容是面对学生教哪些知识、如何去教;而说课

则是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想、说明自己如何教、学生怎样学,并说明其理论

依据。

(3) 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上课是具体的施教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其

对象是学生;而说课则是教师同行之间展开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其对象是同

行教师、评议者、学校领导或教学专家等。

(4) 说课与上课的形式不同 上课一般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评等方式掌握知识技能;而说课

则是以教师的解说为主。

总之,备课是说课、上课的前提和基础,而说课、上课是备课的表述和检验,说课重在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设计,上课则是把教学任务付诸实践。

10.序是说课的重点部分。

11.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唯一的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第二, 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关系,说课不能照教案说。

第三, 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关系,说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

第四, 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字,切忌“读”和“背”。

第五, 准备说课教案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推荐第10篇:教育写作磨砺卓越教师之梦

教育写作磨砺卓越教师之梦

卓越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有心、有情、有意、有志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自觉、自修、自励、自为磨练出来的。让我们紧握教育写作这支“铅笔”,重燃教育之梦!

写作是一种修行,把我们的人生境界变得无限宽广

鲁:王老师好,听说你组建了“燃梦”工作室,将一批有教育信念和教育追求的青年教师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激励、学习、探讨,真是一个很不错的举动。我有一件很苦恼的事想跟你聊聊。我工作已有十余个年头了,在最初的激情之后,我开始体验到自我否定和乏味的感觉。因为我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方式,每天重复的工作让我仿佛深陷囫囵,寻不到出口。

王:你的讲述让我感同身受。你顺利地经历了职业适应期到第一次专业成长期的过程,开始步入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这时,你很难感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自己的很多事情都在重复。你也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发现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于是,你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而工作热情却明显下降。其实,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持续的教育写作让我成功地走出了这个发展的“高原期”。

鲁:能分享你的教育写作故事吗?

王:好的。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曾一度因为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而陷入浑浑噩噩的职业倦怠中。2013年的一个关键性事件,如一根有力的杠杆撬动了我专业发展之路。那一年我因为参加国培在上海师范大学结识李冲锋博士,他用自己的成长故事让迷茫倦怠、懒于笔耕的我无比汗颜。于是我决心拿起笔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自己去完成。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10万字的写作计划,按自己平时最轻松状态下的写作量――700字,作为每天写作的基准,并照此计算每月完成的写作任务,预计5个月能完成。然而,振奋人心的是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提前达到预定目标,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也让我对“苟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鲁:我觉得真是难以置信啊,你的韧劲太令我佩服了!在你的眼神中,我看到的不是“苦行僧”的凄苦,而是“得道者”的顿悟,你的收获应该不仅仅是“任务”完成后的喜悦吧?

王:你说得很对,如果哪天没有写,就感到这一天是生命里的空白,这一天的生命没有价值和意义。不知不觉中,写作成为衡量生命价值的一种标准,写作成为增加生命重量、赋予生命意义的东西。因为它帮助我们记录生活行迹和思想火花,这成为我重回过去的钥匙,它成为呈现生命价值、绽放思想力量的载体。大大小小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而文字让它们停留,让它们永驻。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修行的过程。这种修行不同于宗教的修行,但同样可以使我们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甚至自我救赎。行者无疆,写作的修行,把我们的人生境界变得无限宽广。

从教学反思写起,向“立体”写作渐进

鲁:其实我也有过写作的念头,但每次都不知从何下笔,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王: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师的写作要从教学反思写起。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路径。一是从怀疑处反思。即从怀疑处寻求问题,并至少从两个以上的角度去思考。二是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一个教学细节,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会有所不同,细究之必有所悟。三是从联系对比处反思。通过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逐渐做到融会贯通。有位老师撰文《由厨房说课堂》,由厨房的演进说到课堂的演化,由餐桌上的长幼顺序想到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由餐饮形态中的“厨师本位”与“食客本位”联系到“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价值观,独辟蹊径的反思,让读者顿觉眼前一亮又回味无穷。四是从事物本质处反思。追根溯源,回到教育的本源,如关于教育使命的反思,从哲学与文化层面去思考就会发现教育是让自然的、本能的、生理的人成为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人的过程。在质疑和创新的反思中,便会逐渐实现从功利写作转向兴趣写作,从强迫写作转向自主写作,从职业化写作转向专业化写作。

鲁:从多个角度去反思解决了教育写作内容的问题,但是如何让写作更加成体系,更有质量呢?

王:这个嘛,我认为管建刚老师的写作经验值得分享。他在《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中谈到关于写作“点、线、面、体”的观点:“点”上的写作就是逮到什么写什么,养成写作习惯并丰富自己的积累,我在国培期间的写作就属于点上的写作;“线”的写作就是要突破“点”的凌乱无序,能针对一个教育研究的“点”作深入的“线”的实践与反思,从而有效地突破了“点”所带来的瓶颈效应;“面”的写作,是在专题实践的基础上,注入了“专题阅读”的活水,进行的是“专题实践”加“专题阅读”的写作;而“立体”的写作,则有了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思想。

卓越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自觉、自修、自励、自为中磨练出来的

鲁:听了你的分享,我觉得自己真得行动起来了。

王:是啊,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你正式写作之前,我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首先,要有真诚的写作态度。正所谓“不益于世而不作”,它是号召大家写东西要有所为,这样的观点在今天依然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写作的“为”要么为通知人,要么为影响人。为更好地实现以上两种目的,我们在写作时务必说真话,说实话,叶澜老说:“立场和观点正确的,一步一步推断下来像算式那样的,切合事物的实际的,足以解决问题的,诸如此类的话就是具有准确性的,就是名实相符的真话、实话。”

然后,要在下笔之前想清楚大概。教师的写作务必先心中有数然后再写,因为习作与人的思想紧密相联,思路清晰,通盘考虑,在脑中绘制好写作的“地图”,由此展开写作便能顺理成章,势如破竹。有时思路不清时,可以边写边想,以写促思,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路逐渐清晰的过程。而写作更多来自平时的积累,这积累包括对日常生活的留心观察,也要在教育实践中沉淀正确的观点,更要积累相关教育理论、语言知识等。有了平日丰富的积累,才不会在真正提笔时如一支干枯的泉源,渗不出一滴水来。这也就是“功夫在诗外”的道理。

最后,要养成修改的好习惯。我们都知道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外衣,也是个体想要表达情意的载体。为此,在修改时不可掉以轻心,应用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所用的语言,去推敲其是否充分而确切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并以此为修改的重要标准,同时辅以“读”的方式,通过“读”自己的文章使语言流畅妥帖,富有文气。

经过这样的几个来回,定能逐渐收获由教育写作所带来的精神的富足和思维的精进了。

鲁:谢谢王老师,为了自己的教育之梦,我也要和你一起加入到教育写作的队伍中。

王:欢迎你的加入!我坚信卓越教师不是靠培养出来的,而是有心、有情、有意、有志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觉、自修、自励、自为磨练出来的。最后再与你分享一则“铅笔的启示”:要成为最好的铅笔,第一,不能盲目自由,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着;第二,必须经历刀削的疼痛;第三,要承认所犯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第四,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第五,在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必须写下去。让我们紧握教育写作这支“铅笔”,重燃教育之梦!

第11篇:教育写作

第六篇

教育写作

第一章 教育应用文 第一讲 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含义、目的和要求

教学计划是教育者、教育单位及教育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的方案政策、工作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预先对某一时期、某一工作所做的安排和构想,并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教学计划的写作目的,是对未来时期内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便于检查,总结和推动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有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 要熟练掌握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理论.2. 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3.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4. 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5. 要利于实施,方便操作.6.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教学计划的基本格式 (一)标题

教学计划的标题,一般包括三个因素:计划实施者、时限和计划内容.如果计划不成熟或者尚未正是讨论通过,则可在标题后面或下面括号注明“草案”或“供讨论用”字样.(二)正文

一般分为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和相应步骤等几个部分.1.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主要是指写出制定计划的背景.如上级机关的方针、政策、指示,时代对该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该计划的某些看法和认识等,行文要简明扼要.2. 总体目标

是指写出该计划实施总的目的意图,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要求制定计划者在计划中体现出所预期的宏观目标,表达精确,位置醒目.3. 具体措施和相应步骤

是指写出为实现总体目标而做的工作安排.这是全文的重心,包括局部性的目标要求、工作项目、分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步骤等内容.措施和步骤的写作,要求体现出主要作和次要工作、、重点措施和一般措施.重点内容在行文中要予以突出,即具体措施的内容应得力、具体,实施步骤应切合实际,完成时限要留有余地、积极稳妥.此外,还应注意工作安排,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4. 结尾

结尾要写明制定计划的日期.

第二讲 教育工作总结

一、含义

教育工作总结是教师对自己或本单位在某一时期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回顾的一种文体.

二、基本写作要求.1.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相关科学理论.2.要有科学求是的写作态度.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成绩和问题都不能夸大.

1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3.要有独到的见解,切忌千篇1律.经验总结既要来自于实践,体现较强的规律性,又要与众不同,体现自己的特色,才易于为同行所认可.

三、教育工作总结的基本格式

一般包括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几个部分.(一)标题

教育工作总结的标题有不同的写法:可以是“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种”构成,主要用于工作总结;可以在标题中再加“内容范围”的,类似一般文章标题的写法,多用于经验总结;可以在正标题下加副标题,正标题概括总结内容,副标题表明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种等,多用于专题性总结.(二)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一下内容: 1.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概述

这是总结的开头,要求简要介绍出教育工作活动的基本情况、过程和结果.即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等.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应详细说明.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写出具体的教育活动和成绩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必要时要列出实例和数据资料;缺点不足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3.经验和教训

这是总结的主要目的所在,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工作中的利弊得失,探寻其内在规律,提高认识水平.4.努力方向

这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展望未来.以上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灵活处理.(三)署名和日期

署名可以写在正文右下方,也可写在标题之下,日期写在署名之后,另起一行.

第三讲 教育随笔

一、含义

教育随笔式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应用文书.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包括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样式.

二、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1.教育随笔的写作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教育随笔材料的收集与选择

1.在材料收集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对教育现象的感受力;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报刊,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要勤于记录,广泛收集信息.2.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具体的材料,因为教育随笔常见的写法是叙议结合,离开具体教学现象,观点看法就无从谈起;要选择典型的、新颖的材料;要选择细微的材料,以小见大.

四、教育随笔的撰写 (一)标题的拟写

教育随笔标题的特点在于简洁鲜明、生动传神.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供借鉴: 1. 中心式,就是把文章中心内容归纳出来作为文章的题目,这个标题又是全文的重点.

2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2. 事件式,把文章所写的事例归结作为标题,有多个事例时选主要事例.3. 比喻式,就是把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要事件以比喻的方式呈现出来.4. 提问式,可以是设问、反问或选择问等多种方式.5. 并列对举式,把文中两个相反或相同的概念并列或对举作为文章的标题.6. 名言警告式,即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俗语等作为标题.(二)结构的安排

叙事和议论是教育随笔的主要文体,相应的结构方式主要分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叙议交替、夹叙夹议等.(三)教育随笔的语言

1.明白准确,具体表现在叙事清楚、分析得体、观点鲜明等方面.2.自然质朴,把见闻感受随时记录下来,不刻意雕琢,更容易引起共鸣.3.明快简练,生动活泼.

五、读书笔记的写法和做法 (一)摘录式

这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时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以便于日后开展科研.所以,摘录式的读书笔记要求准确无误,既要摘录原文语句,又要注明出处,以便于引用核实.包括制作索引、摘录原文、提炼观点等.(二)提纲式

指的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或文章的论点或主要依据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或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等简明扼要地写下来.(三)评论式

评论式笔记不仅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表现出来.分为书头、批注、评注等.(四)心得式

指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分为札记、、读后感等形式.

第二章 教育教学论文

第一讲 教育教学论文概述

一、教育教学论文的含义和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是论文的一种,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阐述教育科学思想见解和理论规律的文章体裁.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按主旨类型分为思想观念性论文和理论规律性论文.思想观念性论文主要是阐明与教育有关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论文.理论性论文是主要对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论述的论文.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特点 (一)理论性

探讨教育问题的文章很多,只有从学术的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才是教育论文.主要体现在阐述的观点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论证推理严密;探讨问题体现出一定的力度和深度.(二)科学性

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态度;论证推理要合乎逻辑.

3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三)独创性

要求有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研究方法或新的研究视角.(四)教育性

这是教育教学论文区别于其他论文的根本特征.选题只能限制在教育问题或其他相关问题上,包括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论规律、学科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方法等.

三、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

教学研究方面可写的内容很多,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等多种类型.对于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1. 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已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2. 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3. 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4. 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5. 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6. 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7. 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8. 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研究.

第二讲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及一般格局

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一)选题 1.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1) 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2) 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2.选题的最佳考虑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质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课题选择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选题要着眼于社会效能和价值,要研究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作者应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动向.面向21世纪,

4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2) 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对研究课题有浓厚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就好文章的.(3) 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4) 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题目.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5) 选择自己能写出新意的题目.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3.选择课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如果一个题目的内涵式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课题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为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2) 选题太难,则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糊不清、多重化等.太难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哪里.(3)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二)积累素材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提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机资料的途径有两类: 1.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工具书中去查找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定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2.依靠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

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要善于学

5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或制作卡片,写教后感.相对而言,制作卡片方便灵活,卡片积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2) 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材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3) 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总之,材料的收集一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工具书中区查找;二是靠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孤立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三)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也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你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其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拟定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拟定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德全部材料都是为了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2.安排分论点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即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进行了上述工作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以下两种.第一,列项式提纲.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第二,陈述式提纲.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适用得当,占的篇幅小些.(四)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

6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

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这时就需要集中精力展开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论点要鲜明、突出,能使读者很快领悟,但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2.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3.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有了论点和论据以后,并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就成为文章了.作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用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这些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交织运用.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不要以偏概全,要分析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得出结论.第二,不能省略必要的推理过程,要一环扣一环地阐述,但也要详略得当.第三,不要循环论证,说车轱辘话.(五)修改润色

论文的初稿写出来以后,还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三番五次的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重审论点,表述得是否正确、清楚

看文章中的论点表述的怎么样,写出来的和设想的是否相同,读者读了以后,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2.核实论据是否正确、充分

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看观点与材料是否相符,论据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用的是否恰当、准确、有力.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

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文章的结构作合理的调整.对于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需要进行具体的修改.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炼

论点、材料、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使语言不啰嗦、不凌乱,修改时就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字通顺、流畅、准确.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格局 (一)题目

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分析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二)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3000字以下)可不写提要.(三)绪论(引论、引言、前言、序言) 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这部分占比例要小,起简介作用.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一看到绪论,就明白本文的基本价值.(四)本论(正文)

7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这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这里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写这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也可使用由大到小的不同序码.(五)结论

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六)参考文献

在文章的最后注明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引用别人原话或原文时还需注明出处,以便查找.这样做反映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

第三章 教师招录考试中的教育写作

教师招录考试中共有六种能力要求,即识记、理解、分析、鉴赏、应用和创新,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一是识记.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二是理解.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三是分析.分析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四是鉴赏.鉴赏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五是应用.应用指对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为基础,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应用(写作)和教学技能的应用(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六是创新.创新指探讨疑难问题,具有独到见解;摸索教学方法,能够另辟蹊径.这是对各种知识、技能加以融会贯通而形成的高级能力.对以上六个能力层级都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就教育写作来说,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应用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把知识和技能运用与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命题形式来说,主要有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两种形式体裁一般以议论文为主.

第二讲 材料的阅读

对材料作文而言,阅读理解是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因此,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文的选题和文章质量.考试提供的材料字数多,内容复杂,结构混乱,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不是认字识词,为读而读,它需要考生完成有事实上升到观点、有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由材料内的事物到材料外的事物联系等一系列的思考.考生要想完全驾驭材料,至少要将材料读两遍,每一遍都有必须要完成的内容.

一、阅读第一遍——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材料内容 (一)带着问题阅读

考生应先看要求中的问题,对整个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清楚阅读方向,继而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理清重点段落.也就是说,阅读是为了做题,阅读要有选择性,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重点阅读.一般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包括:哪些材料能用在总结概括题型

8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中,哪些材料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关.材料或是对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或是探索性的经验和做法等.选择出这些材料,也就基本达到了第一遍阅读的目的.(二)了解材料内容——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词;理解词意 考试提供的材料一般都为“半成品”,也就是说这份材料虽说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积,但也仅限于进行过一次初步的加工,因此这份材料可能是由逻辑顺序不十分明朗、内容分散的诸多信息材料的罗列和累积而成.材料的形成可以分作三类:第一,每一个小的自然段落表述一个信息;第二,整篇材料不分段落所有信息混合在一起;第三,材料中虽然分有段落,但有些段落表述一个以上的信息.无论材料的形式、结构如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清脉络.考生第一次接触材料,对材料的内容是完全陌生的,所以第一次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材料内容.阅读过程中要掌握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速读

对于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的考生来说,这一次的阅读速度应适当加快.2.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

为加深对材料内容的印象,尽快理解材料的内容,考生对关键的词和句子应该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形式做一个记号,例如:画圈、画线.对于主题内容一目了然的自然段、层次,考生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边注眉批.这样做可以减轻第二次阅读的负担,也节省了时间.3. 把握材料关键句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主要是段的起始句和结论性的句子.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局.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4. 理解关键词意

词是材料的基本元素,对一些特殊的词多加注意,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第一,多义词.这里的多义词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意义,与一词多意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具有的特定意义,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包括词语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等.第二,代词.代词在材料中的运用非常多,也非常灵活,指代的内容很广,例如:实词、短语、句子、语段,或动物、人、事物,以及其他复杂的概念等.第三,重点词.对于意义比较重要的词语,先要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理,并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要注意从语段甚至材料内容出发进行分析.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方式等等.

二、阅读第二遍——理清脉络

经过第一次阅读,考生对材料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二次阅读材料的目的就是:由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理解.生动、具体的直观可以给人以切身的感受,但如果不能总揽全局,便难以认清它的真实面目.所以考生在阅读时,既需“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这次阅读相对于第一次来说应属于精读.接下来就理清脉络的步骤具体做一介绍.(一) 总结自然段

1. 方法

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或层次,通过对该自然段的分析、综合,应在后面用自己读得懂的语句、简练的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出来.概括方法包括两种:

9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1) 关键句概括法

每个自然段所反映的内容有时会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的第一个句子;或者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自然段的最后,即每段的最后一句有时也会在段落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把握这些关键句,然后整合、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键句在理解材料内容方面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材料关键句的原因之一.(2) 总结概括法

当自然段中没有关键句,整段只是以一种陈述事实的方式将信息罗列、记述下来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对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一般来说,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较少,信息相对单一,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概括出来.2. 技巧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虽然在进行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求考生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但因为第一次阅读时,考生对材料的把握不可能非常深入、细致,一定会有遗漏和为解决的部分,有了第一次的整体的了解,在第二次阅读时再来做这些工作就会比较全面.(二) 划分段落层次、提炼中心思想

1. 划分段落的方法——合并同类

通过上面对各个自然段的分析,考生已经对材料内容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接下来就需要利用合并同类的方法划分段落层次了.具体说,就是通过对材料上下文之间内容的比较,将阐述同一问题的自然段归在一段,进行分类和组合,理清材料的段落或层次,继而再通过对所划分段落层次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概括出各段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考生做简短有效的边注眉批.同时,考生要注意材料的不同角度与主题的一致性.申论材料虽然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复杂,但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的.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这一主题思想,或者说是一个主题思想在不同角度的反映.2. 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

考生通过对各段之间、各段与全篇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达到思想认识上的系统化,再通过整体系统的抽象和概括,就水到渠成地在脑海中归纳出了材料的中心思想.由此,考生完成了由表象向本质的过渡.每个材料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某些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指示,或抒发什么感情„„总之,无论从哪种角度来阐述,无论什么材料都有一个中心思想.要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中心思想通常有以下几种总结方式: (1) 标题是主题; (2) 文章开篇提示主题; (3) 文章结尾提示主题; (4) 关键语句提示主题; (5) 通过对材料结构、内容的分析归纳的出主题.由此可见,要做好这类题目,平常要多看书读报,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其中的考点,即

10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关键的字、词、句、段落,在一定的语境里,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并可以自我设置问题,模拟做题,锻炼自己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三讲 话题的分析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内容指向,所写的内容与话题作文有关即可,并且题目自拟.这就给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又锻炼了拟题能力.

二、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审题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的审题.命题作文不同的题目在选材、文体、立意等方面都受到限制.而话题作文在诸方面限制不大,写作范围较广,审题难度小,但要想写出出色的文章,仍需认真审题,话题作文审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审材料内涵,把握材料的基本意图

话题作文一般是由提示语、话题和要求三部分构成.所谓的“材料”主要指提示语,要求考生理解材料,把握了材料的基本意图,而且确立文章的立意范围和基本思路.2. 审话题,联想其引申义

如“春天”这个话题,我们不能仅仅想到它是四季之首的一个名词,还要打开思路,联想到春天的引申意义.比如:新教材改革之初,可谓教育之春天的到来.所以,只要深入地理解话题,广泛联想其引申意义,文章立意就能更新更巧.3. 审题要全面、看清限制和要求

话题作文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可以信马由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限制和要求,这样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二)构思

构思是作者在下笔之前,对文章进行全面布局的思维过程.1. 构思的基本要求

(1) 整体性是文章构思的基本要求之一,即主题要贯穿全文,所选材料和语言表达要符合这个主题.(2) 条理性是构思的第二个基本要求,它是针对文章的线索而言的.条理性就是要求文章线索清楚,逻辑严密,内容安排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构思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打腹稿的过程,通常我们要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材料、详略和表达方式等都要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形成一条明晰的思路,写作时就按照这个思路一鼓作气写下去.2. 思维的训练

话题作文以其多角度的立意、丰富的选材、自由的写作空间给了作文写作最大的自由,但是思路狭窄,题材单一,写作雷同„„种种现象也屡屡出现,表现出思维的局限性.所以考生要有意识地对思维进行训练.思维的训练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 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展开思路

从各个角度进行联想.联想有很多种方式,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因果联想,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由现在及过去,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思维方向.(2) 多层次地展开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有层次的,通常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 ①由物及物,或者说由具体到具体,这是联想和想象的基础层次; ②由物及理,或者说具体到抽象,这是联想和想象的深化;

11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③由理及美,这是联想和想象的最高层次,也是作文的最高层次.(3) 选准切入点,立意高远

作文思路打开之后,有些思路是很大众化的,有些思路是不太符合话题作文要求的,有些思路不容易把握,这样就要在诸多的思路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和话题要求的思路进行写作.思路除了要切题、深刻、独特,还必须把握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在选择作文中要关注教育的道德、情感和价值.

(三)立意

立意具体来说,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中心思想.立意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立意要准确

立意一定要在话题要求的范围内,不可喧宾夺主,更不可跳开话题范围,另寻新题.对于一个话题而言,你可以正面肯定,也可以从反面加以批驳,无论怎样写,都要遵从话题范围的限制.2. 立意要积极

所谓的积极,是指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气息,要体现出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追求.3. 立意要新颖

文章只有立意新颖,不落窠臼,别出心裁,才能吸引读者.4.立意要深刻

一个话题可以有很多个思维方向,同样也可以有若干个主题,而我们可以从中选择最佳的立意角度,这样才能做到深刻独特.

第四讲 议论文的写作

写作是一种精神创新活动,又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有的人写起来洋洋洒洒,恰到好处;有的人绞尽脑汁,也只能是只言片语,词不达意.归结起来,大概是平素积累贫乏和写作技巧不够娴熟的原因.要说增加积累,也只有靠多观察、多阅读使之丰富;至于写作技巧的提高,那就只能靠分析、比较和平时的训练.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卷面 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 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的.(一) 笔划要清楚

字迹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二) 字体要适中

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三) 尽量少涂改

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记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二、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略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形象、简洁、别致、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目的.(一) 准确

准确的文题就像健康的眼睛,而健康是美感必不可少的要素,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

12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和基础.准确的具体要求是:没有错别字和语病;符合事理;题与文章要一致,即文题要涵盖文章的内容或与其相关,切忌题文泾渭分明,互不相干;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最后一点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应.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二) 鲜明

文题要清楚地向人透露文章的议论话题、大致内容乃至基本观点,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论题,或者是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有透明感和清晰感.(三) 形象

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常见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四) 简洁

写文章要求“文约而事丰”,拟题亦然.要用简明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文题要有简洁之美,可用概括的语言勾勒出文章的缩影,使人一目了然;也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五) 别致

文题要醒目、吸引人,必须要有点别致,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一定要读其文.文题别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把一些不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合进文题,产生错位感;其二,题目貌似不和谐,产生突兀感;其三,仿词成题;;其四,巧用谐音;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语句等.(六) 整齐

如果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显示出整齐之美.

三、开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名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靓,即要精彩,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四、中间段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

五、论据

论点是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

13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最好能引述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具体说来,做到议论精彩,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深刻透辟

深刻透辟的议论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并且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这种分析不是就事论事典型的,而是以敏锐的眼力向着事物的纵深深望,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浮露与读者的面前,让人分享到透视事物深层意蕴的愉悦.(二)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的议论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要善于从最佳的说理视角,进行入情入理的阐发.它或从正面,或从侧面,或从反面,巧妙地揭开问题的一角,让人窥见事物的全部真相,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快感.(三)精警有力

精警的议论一定不能拖泥带水,凡庸余赘;也一定不能含糊其辞,牵强附会.它的每一句话都应鲜明有力,具有思想的含量;它的每一个字也都应精警凝练,充满艺术的张力.只有这样,议论方面能耐人咀嚼,让人回味.

(四)形象活泼

形象活泼的议论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生动鲜活的思想展示.尽管议论当凭其强大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和听众,但它并不排除形象活泼.新颖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其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可以使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五)缜密辩证

缜密辩证的议论要求作者有辩证思维的头脑,不因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因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缜密辩证的议论一定能够对事物作出全面的关照、客观的分析、公正的评判,一定会注意对象的不同,把握说话的分寸.

六、结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五、语言

语言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切忌空话大道理,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可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1000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有时话语虽简明,但失之简朴,如果稍加修饰,顿觉满目光华.修饰之后,用语虽繁,但神秀意满,令人赏心悦目,毫无枯燥之感,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辨驳之势.阅读理解过程体现了读者与书面言语材料之间双向的思想交流.读者在这一过程中要完成两个层次的任务:一是识别;二是解释.读者通过视觉,接受文字信息,弄清表层意思,这是识别.进而将所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深层意思,使之尽可能接近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这是解释.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往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与推理.

14 / 15

第六篇

教育写作

15 / 15

第12篇:教育写作

教育 写 作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请根据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首先,立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对待学生的过失、错误,教师应耐心、宽容。

其次,论证自己的观点。从实际教学中或者中外历史上举例说明,如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从理论上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有具有多种智慧,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和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

2、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学生真诚沟通都不是件简单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虽然见识广,多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也很尖锐。许多老师都说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了。

请以“沟通”为主体作文。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

不得少于600字。

写作思路:首先,时代在变化,师生间的沟通也在发生变化。把教师当朋友是当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其次,考生要从沟通的重要性角度论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最后,考生将论据引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隐性话题,从而说明沟通的必要性作用。

3、材料: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力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自己学会修理呢!”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首先,立论。创造性是形成创造力的源泉。任何科学的探讨与创造发明都离不开这种思维。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关

系到他们今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其次,论证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具有多种智慧,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的环境,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

最后,对教师提出期望。要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13篇:教育写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吟咏歌颂奉献的诗句。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也是一种追求。

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无形中,人们赋予教师职业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涵义。我也认为:奉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想当我站在几尺讲台上,当我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滔滔不决讲解的时候,我心中有一份责任,我感到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责任重大或任重而道远。奉献也是一份责任,正因为奉献,教师的职业才显得光辉荣耀,显得高尚伟大。 即使我会寂寞,我会贫苦,我会辛劳。我无怨无悔,我毅然决然。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可是,在这辛苦奉献的背后,在努力的付出之后,教师也很快乐,他们换来的是学生的明天。“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当默默奉献换来累累硕果时,老师们笑了,笑得最灿烂最动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教师应该坚守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我向往教师的职业,我向往被别人尊重,我向往与学生们一起生活的快乐

从小就有这个很理想的理想,即使在现在的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个老师。

我喜欢我的小学老师,她们是真正地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教导我至今铭记于心,融会于骨。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爱学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教做好人,善良的人,负责的人,聪明的人,能干的人„„

假如我做一个中学老师,也许我会放任孩子们更多,甚至会让他们去走一走弯路。即使他们真地走了弯路,我不会打压他们,而只是把他们拉回来,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今后别再我崇拜我的大学老师,不去论他们非凡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递交给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探索的激情,为我们真正走入社会搭起不朽的桥梁。尤记教育学王教授,不谈他的博学与专业,仅仅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聆听他讲课的学生.从此这热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在探索中学习每一点一滴的知识,然后积累,考究,扩张,丰富,传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单纯而快乐,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也在所不辞地屹立在讲台之上。

都说职场如战场。老师们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财富。

我每次在办公室里看到能干的老师们内内外外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都会羡慕不已。假如有一天我也能象她一样自如,我就去写一本书,送给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事实比我们学到的复杂地多,但是只要认真负责,那么又会简单地多。

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老师。

从小就有这个很理想的理想,即使在现在的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个老师。我喜欢我的小学老师,她们是真正地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教导我至今铭记于心,融会于骨。

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爱学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教做好人,善良的人,负责的人,聪明的人,能干的人……

假如我做一个中学老师,也许我会放任孩子们更多,甚至会让他们去走一走弯路。即使他们真地走了弯路,我不会打压他们,而只是把他们拉回来,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今后别再吃苦。

我崇拜我的大学老师,不去论他们非凡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递交给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探索的激情,为我们真正走入社会搭起不朽的桥梁。尤记教育学王教授,不谈他的博学与专业,仅仅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聆听他讲课的学生.从此这热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在探索中学习每一点一滴的知识,然后积累,考究,扩张,丰富,传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单纯而快乐,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也在所不辞地屹立在讲台之上。

都说职场如战场。老师们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财富。我每次在办公室里看到能干的老师们内内外外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都会羡慕不已。假如有一天我也能象她一样自如,我就去写一本书,送给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事实比我们学到的复杂地多,但是只要认真负责,那么又会简单地多。

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老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启蒙者和传播者,一向被视为“神圣”的职业。但困惑的是,教师虽受尊重,职业却不热门。“问卷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向往教师职业的比例不到40%。这一现象客观反映了教师职业与相当部分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关注与日俱增,而待遇却仍然做不到“不低于公务员”的水平,是教师职业不能成为人们羡慕的重要原因。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过程中由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本说不完的故事,哪怕是学生道一声\"老师好\",或者留下一个微笑,园丁们也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这种甜美的感觉并不在于学生的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正如孟子所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至乐也。\"这种美妙的感觉驱使着我一直眷恋教育事业。在这里,你会生出一种无名的神圣与庄严;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摆脱世俗喧闹的踏实与坦然;在这里,你会有一种自我升华的愉悦;在这里,融进的是辛劳,是陶醉;融进的是师德,是师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我的教育信条。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子女。这是一种对祖国的爱,对民族未来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怎样才做到真正对学生的爱?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其次是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休息的需要、玩儿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特别是人格尊严的需要。怎样做到理解?首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要把老师的心声和学生交流。教育的爱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每个儿童天生是个好奇者,天生有创造性。教师、家长都要从小保护儿童的好奇性,逐步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加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常常记住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句话:“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时还没有兴趣爱好,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担心他长大以后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因此,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本身,既要“教人”,更要“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更重要。因为对老师来讲,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端正老师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寓于对学生的关爱之中,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爱心去启迪,用爱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人生灯塔。事实上,在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还是能够做到对学生有爱心的,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带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真心的体贴、温馨的话语,耐心细致工作态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开启着学生理想的心扉,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了学生的爱戴。正如温总理所评价的那样,“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也如一位老师所言: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最欢迎的是充满爱心、有人情的老师。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老师应该以无私的爱心感化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师爱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伴随每个学生成长。然而,也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少数老师就是缺乏爱心。比如那些平时对学生关心不够,动辄训斥甚至体罚打骂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的老师,再比如在汶川地震中那个不管学生、自顾自己先跑的那个“范跑跑”老师,像这些没有爱心的老师,既使他再有学问、他受课的方法再好,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试想,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怎么会去教学生有爱心呢,既使是教了,也不会有效果,相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近日刚刚公布的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才把爱和责任确定为对老师最起码的要求。教育本身,既要“教人”,更要“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更重要。因为对老师来讲,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端正老师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寓于对学生的关爱之中,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爱心去启迪,用爱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人生灯塔。事实上,在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还是能够做到对学生有爱心的,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带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真心的体贴、温馨的话语,耐心细致工作态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开启着学生理想的心扉,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了学生的爱戴。正如温总理所评价的那样,“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也如一位老师所言: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最欢迎的是充满爱心、有人情的老师。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老师应该以无私的爱心感化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师爱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伴随每个学生成长。然而,也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少数老师就是缺乏爱心。比如那些平时对学生关心不够,动辄训斥甚至体罚打骂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的老师,再比如在汶川地震中那个不管学生、自顾自己先跑的那个“范跑跑”老师,像这些没有爱心的老师,既使他再有学问、他受课的方法再好,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试想,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怎么会去教学生有爱心呢,既使是教了,也不会有效果,相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近日刚刚公布的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把爱和责任确定为对老师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记住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待学生一定要激励、赏识、参与、期待。”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我们的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渐渐摒弃了“惩罚”手段,开始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在提到学生缺点时,却总好像陪着一百个小心

的样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之类,这样的赏识纯属于走入“误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家长、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赏识他的学生。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的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成大器,尔后又指出了画的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就这样,由于达·芬奇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的著名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了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在课堂内缕缕出现,但也有一些“奖过其实”,赞美泛滥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知道,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但并不是无原则地赞美,赞美要讲原则,要有方法。总之,我们只要辨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去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那么,每一个学生定会走向成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人说,人应该懂得仰望星空,否则便会目光短浅;有人说,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一无所成。而我认为,我们既不能忘记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否则我们要么缺少梦想,要么缺少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力量。温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未来„„的确,我们需要懂得仰望星空,像梭罗那样,把对俗世名利的追逐化为对星空的幻想,当其他人为了锱铢之利斤斤计较,习惯于用数字衡量人生的价值,梭罗却在广阔的自然中找到了方向,在浩瀚的星空里找到了最纯真的梦想。试想,若我们不懂得仰望星空的真谛,又如何能超越世俗的羁绊寻到那一个最真最美的理想?在钱钟书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纪念他 “寂静”、“勤于钻研”的一生,的确,钱钟书先生可谓是脚踏实地的典范,终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不以口舌争名求利,从不为交游虚掷光阴,览古籍,做学问,写专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他对于学问的苛求付诸实践,刻苦、勤奋,造就了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钱钟书先生又如何能成为玩转中西文化的大师?我们可以羡慕梭罗仰望星空的自由自在,亦可以钦佩钱钟书脚踏实地的刻苦求实,可是,请不要忘记,没有哪一个伟人是仅靠仰望星空或脚踏实地就能获得这样世人敬仰的成就的。若在仰望星空之后,梭罗没有亲自动手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开辟一片天地,缺乏用一生去固守一个纯净平和的梦想的决心,更无法脚踏实地将梦想变为现实,如何能有《瓦尔登湖》这样经久不衰的心灵启迪,如何能成就这一段精神世界的不朽传奇?若在脚踏实地之前,钱钟书先生不懂得仰望人类历史浩瀚星空,未曾确立那样高远的志向,又如何能成就《管锥篇》折服世界的旁征博引,如何能写出《写在人生边上》那些睿智无伦的人生哲思?因此,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需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去找寻梦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坚忍完成我们实现梦想的征程。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向着天际最亮的星座,出发,一步一步,才能摘取梦想。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人说,人应该懂得仰望星空,否则便会目光短浅;有人说,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一无所成。而我认为,我们既不能忘记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否则我们要么缺少梦想,要么缺少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力量。温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未来„„的确,我们需要懂得仰望星空,像梭罗那样,把对俗世名利的追逐化为对星空的幻想,当其他人为了锱铢之利斤斤计较,习惯于用数字衡量人生的价值,梭罗却在广阔的自然中找到了方向,在浩瀚的星空里找到了最纯真的梦想。试想,若我们不懂得仰望星空的真谛,

又如何能超越世俗的羁绊寻到那一个最真最美的理想?在钱钟书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纪念他 “寂静”、“勤于钻研”的一生,的确,钱钟书先生可谓是脚踏实地的典范,终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不以口舌争名求利,从不为交游虚掷光阴,览古籍,做学问,写专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他对于学问的苛求付诸实践,刻苦、勤奋,造就了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钱钟书先生又如何能成为玩转中西文化的大师?我们可以羡慕梭罗仰望星空的自由自在,亦可以钦佩钱钟书脚踏实地的刻苦求实,可是,请不要忘记,没有哪一个伟人是仅靠仰望星空或脚踏实地就能获得这样世人敬仰的成就的。若在仰望星空之后,梭罗没有亲自动手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开辟一片天地,缺乏用一生去固守一个纯净平和的梦想的决心,更无法脚踏实地将梦想变为现实,如何能有《瓦尔登湖》这样经久不衰的心灵启迪,如何能成就这一段精神世界的不朽传奇?若在脚踏实地之前,钱钟书先生不懂得仰望人类历史浩瀚星空,未曾确立那样高远的志向,又如何能成就《管锥篇》折服世界的旁征博引,如何能写出《写在人生边上》那些睿智无伦的人生哲思?因此,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需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去找寻梦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坚忍完成我们实现梦想的征程。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向着天际最亮的星座,出发,一步一步,才能摘取梦想。为什么学生见了老师要绕道而行,让高尚的师生情变质?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只要你肯伸出你的双手,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赤诚的心了。

蹲下身来和孩子们说话,就是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去理解包容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同时作恰当的引导和处理,而不是让孩子们处在被“控制”的悲哀中。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采取既认真又亲切的态度,使孩子和教师更亲近。因为用爱的细节不仅能感染孩子,更能教育孩子。

二.平等礼貌对待学生。学生向老师问好,一些老师却习以为常,常常像没看见一样,不做任何表示。有的老师对差生的问好,甚至抱以冷眼,嗤之以鼻。一些学生在校外见到老师却远远地躲着走,和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课堂上听着学生们亲切的问候:“老师,您好!”,有些老师却不在乎地说:“坐下!”连一个“请”字都没有,这大大地影响了孩子原本高兴的心情。„„

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向自己问好是应该的,而自己的微笑是对学生的恩赐。其实,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自私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的微笑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应该向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爱他们,因为每个孩子看到你的笑脸心里都会很舒服。特别是那些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一般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当他们有礼貌地向您问好时,是多么希望得到您的微笑,那将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与认可,所以我们应该以礼貌的回应来感染学生,以美丽的微笑来认可学生,以鼓励的语言来赞扬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在自己的心灵上镌刻下礼貌的种子。学生迫于威严,往往在校外见到老师就避而远之,逃避打招呼或问好。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心灵间的隔阂。要知道,我们只有关爱学生,给学生人文关怀,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尊敬。

第14篇:教育写作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人”的因素,随着教师个性的逐渐张扬 ,随着教师情感因素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教师主体价值日益凸现。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必然要求在教育实践中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主体参和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教师由教学的被动参和、执行者到教学的主动探究、改革者的转变。教师教育由重视教师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到教师的自主性、主体性素质,这个过程呼应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育本质规律熟悉不断深化的结果。从课程改革的主动参和,从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从自我价值的张扬,教师的群体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彰显,教师群体的不断变化必然带动教师个体 自身成长的要求,要求把握 自我的教学主动权,要求参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要求把握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权利,要求个人主体价值的凸现和升华 ,这也必然促进教师的个体主体性的充分演化。教师群体主体价值和个体主体价值的实现,为教师专业化从“人”的因素上奠定基础 j。教师专业化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化,教师即教育中“人”的因素,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正为教师专业化中的“人”解决了思想理念及实践行为的新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对专业化的熟悉 ,充分词动了教师实践专业化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大幅度迈进。

教师专业化成 长的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只有当教师把教书不仅仅当作一种职业,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主体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只有当教师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成为布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唤醒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成为“具有 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因此要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真正变为教师完善 自身素质的自觉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不断地学习、自觉反思。和此同时,还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的成长和发展的氛围,引导教师不断学习、钻研和探索,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有其主体价值取向的科学化,才能有个体人格由现实向理想提升的可能,才能有教师主体价值的真正、完整的实现。

第15篇:教师写作

教师写作

教育写作>“教师是谁?”

2018-01-20 微信订阅号NTCECN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是点灯人,也是摆渡人。教师是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人,也是不断返回“孩子”的人。教师是在体制中奔突的人,又是在体制中安营扎寨的人。

“教师是谁?”这一问题或命题,其实包含了好些层次,如“教师实际是谁?”“教师应该是谁?”“教师想成为谁?”“教师可能成为谁?”……在实际的教师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如此多的层次似乎无法清晰区分和抽离,它们往往以一种混沌整体、相互缠绕、彼此渗透、关联影响的方式呈现在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职业世界之中。所以,接下来对“教师是谁”的探索性回答也没有严格区分是哪个层次,而是立足于真实体验和意识直观原则,融合在一起来讲。

1 教师是可爱、可敬的人,又是“可怜”的人

中国的教师特别是公立学校教师面对的是庞大的班级规模,面对着来自转型社会和中国教育现实诸多沉重的负担和挑战,说句实话,非常不容易!现实虽然不尽如意,但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丢失自己的“教育良心”,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为学生的成长“操心”、“操劳”,用自己的付出和实践诠释“教师”二字。说教师是可爱、可敬的人,中国的教师们当之无愧!

但同时,我想说教师又是如此“可怜”、甚至有些“可恨”的人!说教师“可怜”,固然有对教师日益成为“夹层人群”、“受气团体”、“弱势群体”等社会客观现实的不平和不解,但我更想表达的是对教师群体中存在的“自怨自艾”、“自我放弃”“自以为是”甚至“自我沉沦”等惰性心态的反思和警醒。教师这种状态值得警惕。

一些教师常年被各种困扰、埋怨、抱怨、愤懑等包围,容易责怪他人,却很少或从来都没想过改变自己,让自我的精神继续生长、成长,吸取力量,突破限制。比如,有些教师自己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不成长,但却总是指责学生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不成长。事实上,教师思想的封闭,并不都是外界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这就是“可爱”“可敬”教师的“可怜”甚至“可恨”!

2 教师是在体制中奔突的人, 又是在体制中安营扎寨的人

许多老师在体制内外都曾有多种职业选择的经历,最后才找到了自己感到相对自在的教师职业状态和位置。这都可以看做是老师自身和体制自身的对话、调试的过程。

有一天,有位老师问我:“李博士,为什么教师的空间这么小?为什么教师成了弱势群体?怎么让老师们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权益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教师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虽然这位老师在体制内已工作了22年,但可以看出他没有放弃思考与追寻,他还在思考自己和体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如果没有处顺,老师们就一直会挣扎,四处奔突寻找出路;如果处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姿态,就会把心安下来,在体制里安营扎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教育创造,与体制对话。

教师是教学和课程的执行者,也是教学和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课程意识。教学意识和课程意识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我怎么教”,而“教什么”的意识不够,学生的经验哪些是我可以去选择和创造的?这个问题可能思考少一些。而当今时代,教师必须要有一个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的转换。而且,我们发现课程开发往往也不是一个学科就足够的,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和开发。

比如,中关村三小的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课程开发就非常善于借用、整合多学科的资源,所以她的语文课程生动、多元。此外,教师和学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中心。

3 教师是守界者,也是跨界者

教师是“守界者”,是“麦田的守望者”,学生成长的“守界者”。但是,这个时代职业与职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这种模糊的区域更大。加之,学生成长本身的无限丰富性,其实内在要求教师还要善于成为“跨界者”,教师应该有一种跨界的意识和素养,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是在两难或悖论中寻找恰当位置的人。教师这份职业,说白了就是一份“纠结”的职业,需要经常在各种情境之间思考“谁对谁错——我这样做是对是错,是学生对还是我对,我应不应该这样做,我该如何做”等等,教师经常要在两难的情况中进行选择。也许,教师职业本性规定了教师就是那种在两难处境中寻找恰当位置的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教师如果找到那个位置,做好自己,他或她的世界也就好了。

教师是能够邀请伟大事物、美好事物进入课堂让我们围圈而坐的那个人,也是最容易错过、忽视伟大事物、美好事物的人。如果教师处理恰当,抓住契机把伟大事物、美好事物引入课堂,不知不觉中,师生围绕它进行讨论,对话,进行探询,就能生成一个令人向往、师生非常享受的精神世界。教师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权利和义务。但现实中,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和教师自我世界的不开放、不敏感、不坚持等原因,在课堂中,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往往最容易错过、忽视伟大事物、美好事物。

4 教师是经常给人尤其是学生疗伤, 也是容易受伤且经常为自己疗伤的人

教师情感的复杂与困难在于教育教学中在于需要其真我的适当融入,真我的过分卷入和暴露往往会使教师怅然若失并承受失去教师职业必要边界的危险,真我的隔离与封闭又会切断教师的情感之源,使情感冷漠和荒芜。教师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份情感职业,痛苦与欢欣交织,焦虑与自在更替,恐惧与勇气搏斗,失望与期望轮回……教师是能够滋养学生,也是能够经常被学生所滋养的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的教师,对“教师是谁”会有一种新的理解。 教师是让学生“在家”也是让自己“在家”的人。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王丽琴博士讲到《教学勇气》原版中有个词“at home”,其原意是“在家”,中文版把它翻译成“舒适自在”,意思是相通的。从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最好的教室不是最贵的教室,而是师生都感到幸福,感到“在家”“回家”的教室。教师让学生“回家”,实际上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之家,让学生感到温暖自在。如果我们从事多年的教师工作,体验不到这种感觉,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教师是给予学生承认的人,但又是如此渴望学生和他人承认的人。某种意义上,人的一生,就是“为承认而斗争”!学生的成长更是离不开承认,情感的承认指向自信,权利的承认指向自尊,社会性的承认指向自我独特性的发现和合作。教师经常给予学生承认,给予承认可以说是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但是教师又是如此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虽然,钱或物质激励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我的观察以及和教师们的多年交往告诉我,教师们其实更缺乏的是承认!这种承认,是来自学生、领导、同事和周围人的承认,还有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承认。

教师是偶尔或经常想“隐退”的人,但又是时常义无反顾、忘身所以冲向前的人。教师偶尔或经常嘴上说“我不干了”“我退出”之类的话,但学生出了事情,班级有了需要、学校有了难处,教师又是时常忘身所以冲到最前面的那个人。教师,就是这么矛盾!

5 教师是以教室(课堂)为生的人, 又是容易被教室(课堂)奴役的人

教室、课堂是教师职业生命的扎根土壤和意义舞台,教师是以教室、课堂为生的人。但,教师常年在教室里、课堂里,常年在一本教材里面,反而最容易被它所奴役。教师既要以其为生,又要警醒和反抗其奴役,这也是教师为什么要经常参加跨校、跨域、跨专业甚至跨文化交流的原因所在。

教师是常常为钱所困、所怨、所烦恼的人,但又常常是默默给予和无私奉献的人。钱,是教师作为肉身之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浮躁时代,教师常常为为钱所困、所怨、所烦恼。但,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又常常是默默给予和无私奉献的人。所以,有的老师说教师是良心活,那份良心无法用钱来衡量。

教师是和时间赛跑的人,也是和时间漫步的人。有时候,时间很紧,你必须当机立断、采取行动;有时候,时间又很宽,你需要和时间漫步,需要等待学生。

6 教师是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人, 也是不断返回“孩子”的人

教师是经常被相遇、离别感动的人,又是经常被相遇和离别麻木的人。相比其他职业,教师是更多经历相遇与离别的人,离别——相聚——离别——相聚……似乎成了教师职业的生命轮回。经过三年、六年的朝夕相处,学生毕业之后,教师的心里容易是空落落的。经过如此几次情感轮回,教师容易失去往日的激情,也容易变为“麻木的”成熟。但是,教师就是这么一个职业。

教师是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人,也是不断返回“孩子”的人。在父母和社会的眼里,教师是孩子生命的托付人,是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人。正因如此,教师同时也必须是让自己不断返回“孩子”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同时真正地返回师者真心。

7 教师是点灯人,也是摆渡人

教师是点灯人,也是摆渡人。教师点亮学生的心灯,灯灯相映,灯灯相传,照亮了世界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是在生命和人生之河上,在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两岸之间为学生来回摆渡的人,送人到达彼岸的时候,也是自己到达彼岸的时候。 小学学段全程班 398元

课程+QQ800098141

科目一:综合素质

>直播课 支持回放 ☆综合素质精讲班

32课时+电子版PPT ☆综合素质刷题班

12课时历年真题12套

>配送电子资料

☆综合素质视频录播 视频格式 百度盘发送 ☆思维导图式学习网页形式 ☆历年真题

pdf格式 百度盘发送

>配送教材书本 综合素质

结合综合素质精讲班

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模拟题 结合综合素质刷题班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直播课 支持回放 ☆教育知识精讲班 34课时+电子版PPT ☆教育知识刷题班 12课时历年真题12套

>配送电子资料

☆教育知识视频录播 视频格式 百度盘发送 ☆思维导图式学习网页形式 ☆历年真题

pdf格式 百度盘发送

>配送教材书本 小学教育知识

结合教育知识精讲班

小学教育知识真题及模拟题 结合教育知识刷题班

>通关宝典

1 综合素质思维导图 2 教育教学思维导图 3 综合素质主观题

4 教育教学主观题

5 教育作文宝典

6 小学教学设计

2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节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2节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备注

★加100 免费跟读二次(作业不能缺席3次) ★本产品一经报名概不退费

中学学段全程班 398元

课程+QQ800098141

科目一:综合素质

>直播课 支持回放 ☆综合素质精讲班

32课时附电子版PPT ☆综合素质刷题班

12课时

>配送电子资料

☆综合素质视频录播 视频格式 百度盘发送 ☆思维导图式学习网页形式 ☆历年真题

pdf格式 百度盘发送

>配送教材书本 综合素质

* 结合综合素质精讲班 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模拟题 * 结合综合素质刷题班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直播课 支持回放 ☆教育知识精讲班

30课时+电子版PPT ☆教育知识刷题班

12课时

>配送电子资料

☆教育知识视频录播 视频格式 百度盘发送 ☆思维导图式学习网页形式 ☆历年真题

pdf格式 百度盘发送

>配送教材书本 中学教育知识

* 结合教育知识精讲班 中学教育知识真题及模拟题 * 结合教育知识刷题班

>通关宝典

1 综合素质思维导图 2 教育教学思维导图

3 综合素质主观题

4 教育教学主观题

5 教育作文宝典28p

备注

★加100 免费跟读二次(作业不能缺席3次) ★本产品一经报名概不退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第16篇:教师写作

主标题

2012年秋冬季节写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幽默风趣而不失风度,这是我对我们的教师写作老师李康云―那朵健康的云的最深的印象。在他的课堂,你永远不会觉得无聊,永远不会玩手机。每次李老师的课我都坐在中间第一排,这样能更充分的感受老师的气场,感受老师知识的感染和熏陶。

这个学期刚开的《教师写作》课,无疑为我们平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课堂上,我们不断地汲取老师的教学精华,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课堂外,我们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加以记忆巩固和发展。而对于我来说,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里,虽然不至于说全盘吸收,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刚一开始,老师说写作是在创作中喧嚣流淌的动感文化,这让我觉得很新奇,之前觉得写作是没什么意味儿的。于是,李老师瞬间就提起了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学期,李老师教了许多知识。话语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前现代话语,现代话语,后现代话语,前民间话语,国际话语和领域话语。这里,我懂得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不同的话语方式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我个人更喜欢后现代话语,它的幽默风趣更吸引我。接着,老师让我们学会让语言立起来,让更少的语汇来传递更好的,更大的影响力。舒婷的那句“母爱是花木掩映中一口唱不出歌的古井”,让我深深感受到语言立起来是多么引人入胜。在我们明白了语言的力量之后,教给我们写作的命名,需要创意和表达,注重方式与效果。米斯特••拉尔的那句诗“哪怕你的嘴唇爬满了苔藓,仍能想起曾经的欢颜”就非常有创意,有创意的东西总是能吸引人的眼球。学到了这些知识之后,李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让我们了解新的知识,新的问题。先是新闻这种文体。老师先简单的让我们了解了新闻文化,于是我知道了新闻是一种最新的,最灵活的,最具影响力,最受欢迎,最具杀伤力的一种文化现象。再在此基础上教会我们新闻写作的对象及基本要求。然后是案例写作,李老师介绍了电视短片解说词,综艺主持词,任务访谈,颁奖辞,重点以乐山市十大孝子颁奖庆典视频为例,讲解了颁奖辞。我不得不感叹颁奖辞的精炼,短短几句话,就精确地概括了获奖人的经历,颁奖辞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接着是消息写作,主要讲了消息文章的结构类型和它的构造及要求。消息文章的结构包括倒金字塔,编年体和自由式。接着是小说,老师讲了小说的认识鉴赏和写作准备。或许我平时喜欢看小说,《悲惨世界》、《茶花女》、《巴黎圣母院》、《穆斯林的葬礼》、《子夜》„„看了那么多,可是我没有认真鉴赏过一部小说,因为不会。接着,李老师教会我们品读诗歌,体验语义。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需要我们把握它的审美特征。在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明白了,诗歌是情感真诚的抒发,是理性精神的照耀,也是想象翅膀的飞翔。当然,包括思想的翅膀和情感的翅膀。李老师还仔细教我们区分诗歌的素材和题材,用具体例子来训练我们的诗歌案例写作。接着,李老师讲了大家都感兴趣的影视文学,从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讲到导演,制片人,编剧。临近期末的时候,李老师讲了自荐书的写作和申论写作。老师先让我们明白自荐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再讲它的格式及要求,在自荐书这种应用文体里,要写清楚,写明白,写魅力,写认识,写准备。另外,申论的讲解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似乎现在考公务员成了一种趋势。

这门课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而且,这门课程我也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眼界变得更宽更广。眼界决定境界,眼界窄则境界浅,眼界宽则境界深。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人生茫茫,如被白雾笼罩一般,当你“会当临绝顶”的时候,放宽眼界,你就会“一览众山小”。古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了变化,或许这需要时间的积累。

大学生将来是社会的栋梁,中流砥柱,而大学生的成材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在《教师写作》这门课中,我们收获得最多的就是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我觉得,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电子化的不断普及扩大,越来越少的人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了,所以,大学生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而本学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树立了现代人的写作理念,积累了这种经验,具备了这种能力。理解了不同的话语方式,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话语来描述事件,抒发感情。这对于我们以后工作必然是一种优势。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新闻,消息等文体的写法,这也是能够充实我们内涵的。而自荐书的学习,更是为我们找到好工作打下一个好基础。

然而,大学生的成材不仅仅是找到好工作那么简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能力。而在写作课上,我们的知识和视野,眼界不断被扩大,使我们懂得了学无止境,也有了这样一种观念,即便将来我们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也是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当然,还得具有审美鉴赏的眼光,发现不同的事物的长处,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要及时的学习,借他山之玉武装自己。在写作课上,我们用不同的技巧学习诗歌的审美特征,这就为我们打下了基础。另外,还要加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人处世严谨周密。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读史使人明智,所以,当代大学生还要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量。

所以,写作的学习对大学生成材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整学期下来,李老师都是用一种幽默的方式上课的,但在关键处又总是能提醒我们。李老师在讲完基本知识后还有练习,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总是会以大量的实际例子来让我们进一步清楚明白新知。比如,在第二讲,让语言立起来那一节,老师让我们用茶杯,粉笔,苹果练习怎样使语言立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在具体练习中得到提高。再说案例写作那一部分,讲颁奖辞的时候,李老师就播放了乐山市十大孝子颁奖庆典的视频来具体讲解颁奖辞怎么写作。再说小说的认识鉴赏和写作准备那个部分,以《哺乳期的女人》和《热爱生命》为例子,具体讲了从故事到小说的过程。而且,李老师还会把课程的新知联系到自身经历,用一种幽默的语言讲出来。比如,他讲述自己小时候听知青的故事,既幽默又使得我们掌握了知识。这门课我们没有教材,我我不知道按教材来讲都是怎么样的,不过我觉得李老师这样讲很好,既有基本的写作知识,又有和我们实际切实相关的知识,比如自荐书的写作,申论的写作等等。

时光飞逝,这学期就过完了,幸好,我们学到了真知识真本事,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上李老师的课吧。

自荐书

教科学院2010级XX专业XX自荐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垂阅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叫XX,是XX大学2010级普通本科学生,我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乐观自信,我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面对社会选择的时候,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我一定能赢得一个优秀的集体,所以冒昧向您自荐。

我的专业是小学教育,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然我也阅读了大量的和小学教育专业相关的书籍和很多文学名著,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也提高了自己的眼界和视野。在大量的练习之下,我的普通话,三笔字,讲课技能,说课技能都非常不错。另外,在学习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在团委会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而且还会电脑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PPT的制作等。我在大学期间也做过家教,去培训机构担任兼职老师,因此我非常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现状。

教育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力量,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教师不能仅仅用知识,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久闻贵校师资力量雄厚,桃李满天下,我非常渴望能成为贵校的一员,这将是我的荣誉,我相信,有贵校的栽培和熏陶,我会茁壮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寻找知识之源。我将用我的出色表现证明你的无悔选择。

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对此,我已经准备好了。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在情绪方面也调整恰当,准备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教研能力。

自荐书不是广告词,不是通行证。但我知道,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可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尊敬的领导,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上。\"十年磨砾锋利出,宝剑只待君来识\"。静候您的佳音。

祝愿贵校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2012年12月

第17篇: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总结

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总结

一、针对参加过考试的考生:

1、对网上报名系统的使用有什么意见?

考生报名时有时不能报,身份证号码被别人用过了,最好能完善一下。还有登录帐号最好有用身份证登录这一选项,账号不太好记。

2、对上机考试平台操作有什么意见?

考试系统的输入法不太好用,有时看不到,很难调出来。

3、对试题有什么意见?

没有意见。

4、希望NTET考试网站增加哪些内容?

暂时没有什么。

5、对NTET考试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全国统一有点太大了,最好分省考,因为各个地方的发展不均衡。

二、对考点:

1、考务平台的功能有哪些需要增加或调整?

最好增加对考生按单位排序功能。

2、对上机考试平台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服务器增加批量收集文件夹文件的功能。

3、对考试网站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没有。

4、对考试报名、组织、监考等考务工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从报名到考试整个时间段有点太长。

5、对NTET考试还有其它哪些意见或建议?

没有。

第18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

6、7岁);童年期(

6、7岁~

11、12岁);少年期(

11、12岁~l

4、1 5岁);青年期(

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

11、12岁到l

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期指

14、15岁至l

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一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 ④可逆与补偿 ⑤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复习提要

本章介绍了学习的实质与类型、联结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学习理论。

知识点梳理

1.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学习的一般分类

3.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学习分类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学习的类型、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难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知识点梳理

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5)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5.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6.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难点: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迁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迁移与教学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3.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早期的迁移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②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地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③经验类化说

贾德的经验类化说则强调了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④关系转换说 (2)现代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6.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重点难提示

重点:学习迁移的种类、早期迁移理论。 难点:根据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促进教学。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知识学习的基本概念、知识的获得以及知识的保持。

知识点梳理

1.知识的类型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

2.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4.知识学习的作用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知识直观 (1)知识直观的类型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①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②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③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与模象直观)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6.知识的概括 (1)知识概括的类型

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7.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瞬时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到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8.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遗忘的进程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 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的理论解释 ①痕迹衰退说 ②干扰说 ③同化说 ④动机说

9.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知识学习的类型、记忆系统及其特点、遗忘进程特点及遗忘原因、记忆规律的运用。

难点: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技能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的形成以及心智技能的形式。

知识点梳理

1.技能的概念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种类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技能的作用

技能不仅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而且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4.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6.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7.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8.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技能的种类、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第19篇: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式

D.横向式

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课的结构?()

A.单一课

B.综合课

C.练习课

D.复习课

9.古希腊哲学家苏克拉底创立了“产婆术”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就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悄悄归还了失主。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11.班主任陈老师通过生杏的酸涩和熟杏的香甜来教育一位早恋初三女生,告诉她,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从而使这位女生从早恋中走了出来。这体现了德育的哪一原则?()

A.知行统一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有的放矢原则

D.疏导原则

12.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13.小军由于“锐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钝角三角形”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属于()。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14.小马上课时总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延退强化

D.替代强化

15.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处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6.中学生晓楠极争强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晓楠的人格特征属于()。

A.A型人格

B.B型人格

C.C型人格

D.D型人格

17.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宣泄

B.升华 C.补偿

D.认知重组

18.中学生小艾上学前总是反复检查书包,如果不检查,他就难受,明知该带的文具都带了,就是控制不住。他的问题是()。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9.华老师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这主要说明课堂管理具有哪一功能?()

A.维持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20.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人数、课时量及备课资料是否充分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根据富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21.李老师经常自觉的对自己的讲课过程进行分析,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纳与总结,以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李老师的做法是基于下列哪种专业发展方式?()。

A.教学实践

B.教学研究

C.自我发展 D.教学反思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该说法是错误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23.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该说法是错误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24.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25.该说法是错误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而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接受学习既有可能是有意义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学习,关键看新旧知识之间能否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简单的说接受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26.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四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该说法是错误的。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这是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相同年龄段的人并不一定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比如,很少有人能达到普遍伦理阶段。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

27.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9.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1)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 (2)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编码,还有视觉编码。

(4)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觉醒状态、组块及对材料的加工深度等。 30.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周老师总是认真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他给班上一名淘气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小赵同学有头脑,就是不爱用正道,上课爱做小动作,插话接舌瞎胡闹;学习态度不大好,学习成绩不大妙;你若聪明应知道,有才不用是草包,劝你呆期赶紧改,否则成绩更槽糕。”小赵阅后,哈哈大笑,也回老师一打油诗:“老师写得好,老师写的妙;小赵一定改,决不当草包;不做小动作,头脑用正道;若是做不好,随你老师敲!”

小张迷恋电脑游戏,周老师用心良苦,巧妙把他比喻为电脑给他的评语是:该主机硬盘超过80G内存20G,运行绝大多数游戏非常流畅,反应灵敏;显卡强大,画面质量甚高;整体配置非常优良。但该机音效卡设定不良,常常该出声没声音,要安静时却发出杂音;另屏幕保护时间设定过短,老师一分钟没动作,就进入休眠状态。修理修理,还是好用的。”后来,小张改掉了迷恋游戏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产生了兴趣。

小黄语文水平高,但有些浮躁,周老师给他写了如下评语:“汝生于书香门第,通达明理,开朗乐观。时有非常之事,亦曾处之泰然,好学善守。然汝时有蹉跎之意,散情谴甚。若不熟读圣贤之书,以致学识浅薄,泯然众人,岂不衰哉,痛哉!”小黄阅后,心服口服,决心踏下心来,坚持勤奋读书。 问题:

(1) 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9分) (1)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因材施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2)第一,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周老师针对三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评语,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心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第二,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周老师从小赵同学聪明这一积极因素出发,引导其认识到学习态度不好这一缺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小张对电脑有强烈的兴趣,周老师从电脑运行相关原理出发,教育小张改变自己的错误认识。小黄语文水平高,周老师用文言评语引导其踏实学习。第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材料中,周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粗暴加以批评指责,而是能够尊重其学生的人格,采取趣味性的评语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尊严,还在评语中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31材料:

小明和小罗今年高三,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在处理问题的认识风格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小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常利用个人经验独立对其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的与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与老师建议的影响。而小罗遇到问题的表现则与晓明相反,他更愿意听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以他们的建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另外,他还喜欢察言观色,关注社会问题。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小明和小罗的认知风格差异(10分) (1)小明是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小罗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材料中,小明经常个人独立判断分析,不容易受外部影响,这正是内部参照的表现。因此,小明是场独立型认知风格。

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材料中,小罗解决问题时通过倾听他人建议的方式来做出决定,这是外部参照的表现。因此,小罗属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

(2)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场的定向,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偏好,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假如你是他的老师,如何根据认知风格差异开展教学(8分) 针对小明而言,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带来的更多是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较少依赖外部的监控与反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较为宽松的教学结构,多给予其独立思考的机会,采取问答、讨论等教学方法,给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

对小罗而言,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带来的更多是以外部学习动机为主,较多地依赖教师、家长等外部监控与反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严密的教学机构,给学生以明确而具体的讲解与指导。

参考答案

1题C斯宾塞2题D.不平衡性3题B学记4题A个人本位论5题C青少年6题B螺旋式

7题B地方课程8题B综合课9题C.谈话法10题A榜样11题D疏导原则12题A陈述性

13题B.横向迁移14题B负强化15题D公正阶段16题AA型人格17题D认知重组

18题C强迫症19题C.发展功能20题B.关注情境21题D教学反思

22题不正确,教育具有自身发展规律,但同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23题不正确,多元智能理论下人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知识只是代表其中一方面的能力。

24题不正确,有意义学习是指所学知识能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而接受学习不一定都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

第20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学号 2011LWQZX028姓名王桂芳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体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一些东西。这种现象属于(C)

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

2、电影使静止的画面连贯起来,前一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这是利用(C)的原因。

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

3、“一俊遮百丑”属于( B )

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

4、讲台上放有一碗,从教室的不同角度看这个碗,它在人们的视网膜上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但人们觉得,碗是圆的。这是因为( A )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

5、产生“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的原因是( A )。

A、错觉B、幻觉C、想象D、记忆

6、“万绿从中一点红”反映了( D )

A、刺激的变化B、刺激的新颖性

C、刺激的强度D、刺激的对比

7、我们在听钟表的滴答声时,有时听得着,有时听不着。这是因为( C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起伏现象D、注意的广度

8、事物不在眼前,能回想起来的过程叫( A )

A、回忆B、再认C、识记D、储存

9、老师经常要求及时复习,那时因为记忆的( A )

A、遗忘曲线规律B、动机遗忘理论

C、干扰理论D、提取失败理论

10、背诵课文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容易记忆,而中间的比较难记忆,这是因为受到(C)。

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D、舌尖现象

11、思维的最终结果是( A )

A、解决问题B、得出结论C、分析问题D、概括总结

12、搬家之前,在头脑中有一个家具放置的图象,这属于( A )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理论思维

13、找出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叫( B )

A、分类B、比较C、分析D、抽象

14、某位同学期末考试没考好,他认为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差了。这个位同学属于(B )归因者。

A、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D、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15、我们平时所说的自卑、自豪、自爱等是属于( A )

A、自我体验B、自我控制C、自我认识D、生理自我

16、当个体处于某种不平衡状态或缺乏状态时,就产生了( A )。

A、需要B、动机C、信念D、注意

17、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为:(B)

A、激情B、心境C、应激D、抑郁

18、情感可以分为:( A)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功感

A、abcB、abcdC、abdD、bcd

19、“知之深,爱之切”反映了(A)

A、情绪对认知的影响B、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C、认知对意志的影响D、意志对认知的影响

20、“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体现了( B)

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多冲趋避冲突

21、李四同学每次做事之前都是顾虑重重,优柔寡断。这说明李四同学的意志缺乏( C)

A、独立性B、自觉性C、果断性D、自制力

22、我们说某人好或说某人不好指的是:(B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23、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是(A)

A、强、灵活、平衡B、强、不灵活、平衡

C、强、不灵活、不平衡D、弱、不平衡

24、小李同学是一位热情大方、活泼开朗、不拘小节、情感外露、善于交往的人。这说明属于( A )。

A、外向性格B、内向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

25、智力的核心是( D )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想象能力D、思维能力

26、小李他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调空的特别好,说明他的( D)强。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元认知能力

27、有清晰意识的记忆为( B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

28、小李他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的特别好,说明他的( A)强。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元认知能力主体

29、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A )。

A、冯特B、华升C、詹姆士D、沙赫特

30、19世纪中叶,德国心理学家( A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着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冯特B、华升C、詹姆士D、沙赫特

二、判断题。下列句子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划“√”,错的划“×”。

1、背诵的文章中间部分易应是由于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

2、倒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 )

3、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的效果。

4、一般情况下,有意义识记的效果大大优于机械识记。(√ )

5、遗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

6、记忆的敏捷性越高,表明一个人的记忆力越好。(× )

7、对法则、定理和定律的记忆属于抽象记忆。(√ )

8、表象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

9、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

10、定势对问题的解决不总是起促进作用。(√ )

11、再造想象中也有创造的成分。(√ )

12、《阿Q正传》中的阿Q的塑造采用的是联合的方式。(× )

13、“天上浮去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是有意想象。(× )

14、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

15、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16、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 )

17、在学习上,少年既希望老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又不希望老师管得过死,这种心理冲突叫趋避冲突。(√ )

18、到了青年时期,人们的意志品质的发展基本成熟。(× )

19、“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是对意志依赖于认识的形象化描述。(× )

20、“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一个人的激情状态。(× )

21、全人类的面部表情具有一致性。(√ )

22、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健康很不利。(√ )

23、持续时间最短,强度最强的情绪状态是激情。(× )

24、人的性格不存在好坏之分。(× )

25、在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26、荣格认为,心理定势指向与外部环境的性格类型是内向型。(× )

27、由于气质主要取决于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因此性格无法对其施加影响。(× )

28、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

29、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

30、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

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

9

10、识记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

12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

5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

19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4、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5、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6、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7、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

8、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9、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0、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五、简答题

1、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现象复杂多样,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又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心理学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系统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心理想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

3、个性的基本特征?

答: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4、

4、

4、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早期,他把需要分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补充了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两种。 同时他把人类需要的这些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

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关,缺少这类需要就会引起疾病。这类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或称社会交往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另一类需要是发展性(或生长性或成长性)需要。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看成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态结构;看到了需要在发动人的积极性、激励和组织人的行为中的巨大作用,并突出了高级需要在个性形成中的地位和价值;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人本质的实现,他认为人有能力自我实现和自我完成,给人类以希望。因此他的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同时,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需要之间的确存在着层次关系。但是,马斯洛过分强调潜能的作用,并把“自我”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概念,需要层次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机械的形而上的色彩等则是不可取的。

5、良好的兴趣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答:兴趣的广度、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效能。

6、注意有哪些特征?

答: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主义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注意的中心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7、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第一、刺激物的强度。

二、刺激物的新异性。

三、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四、刺激物的对比度。

(2)人的主体状态

第一、需要和兴趣。

二、知识经验。

三、情绪。

四、精神状态。

8、举例说明知觉的特性。

答: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例:略。

9、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

10、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除了时间因素,遗忘还受如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2)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3)识记材料的数量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4)学习程度对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引起遗忘的原因:干扰说、消退说、压抑说、认识理论

《教师考试教育写作范文.doc》
教师考试教育写作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