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学校工作总结

2021-04-11 来源:学校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信息统计中心工作总结

突出机制创新 健全统计体系 强化监管措施 依法做好信息统计工作

4月21日,局党委研究决定设立信息统计中心,承担粮食统计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社会粮食统计和综合统计汇总工作。在局领导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在机关各处室和县(市)区粮食局、局属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大力配合下,信息统计中心夯实基础,扎实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工作进展积极有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从规范化入手,加强信息统计中心建设

1、科学定位,严格要求。

我中心现阶段的工作定位是:突出社会粮食统计重点,提升信息化建设亮点,探索综合统计特点,着力建设适应粮食宏观调控需要的粮食统计体系。我们提出了“三保证”工作原则,即保证信息资料齐全、完整、安全,保证信息统计及时、准确、有效,保证中心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工作人员任务清楚、责任明确,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2、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1 中心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章立制。我们拟定了《济南市粮食局信息统计中心工作职责》、《信息统计中心工作制度》、《中心人员分工和工作要求》、《信息统计中心工作纪律》,绘制了《济南市粮食经营企业网络图》和《济南市信息统计工作人员信息一览表》。经领导审定后,《信息统计中心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制作悬挂上墙,并根据工作需要配臵了传真机、打印机,严谨细致、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扎实工作,循序渐进。

信息统计中心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到年底基本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粮食系统数据库,市局门户网站建设争取进入全市前十名,社会粮食统计工作力争在统计覆盖面上有新的突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拟定计划,分步落实。首先,完成了《济南粮食经营企业主要指标综合汇总表》编制和统计数据综合汇总工作;其次,安排部署了市局门户网站改版及内容保障工作;第三,下发了《济南市社会粮食统计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着力加大社会粮食统计工作力度。

(二)从高标准着眼,逐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历了一个“认识”、“重视”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局机关可用计算机数量在50台以上,工作人员能够达到一人一台计算机,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局域网和连接4个粮库的广域网。通过局域网的建设和使用,普及了计算机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各项粮食工作更加透明、便

2 捷、规范;通过市局门户网站建设,提升了粮食部门的社会形象。

1、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发布粮食信息。

门户网站是我局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平台,它既是我局加强对外宣传、展示粮食系统整体形象的窗口,又是创新管理方式、服务社会大众的桥梁。我中心及时更新发布粮食工作政务信息,本着便于群众办事和监督的原则,将粮食部门所有服务项目按照项目名称、实施主体、法定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等内容制作了专栏,展示在网站的显要位臵,方便群众查询。

2、突出网站特色,丰富专题专栏内容。

5月份,中心按照《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要求,对市局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调整,重点突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等主要功能和粮食系统的工作特点,网站内容增加到了八大板块、十三个栏目,提高了网站与访问者的互动性,在页面设臵上更加新颖美观和灵活多样。7月16日,市政府办公厅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上,对各部门政务信息公开尤其是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其中点名表扬了13个市直部门,我局名列第10位。

3、提高系统质量,确保上网信息安全。

中心定期检查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主动为局领导和机关处室排除电脑运行障碍,半年来累计维修网络、电脑150余次。在网络结构上采取了一机双盘两卡,实现了内外网安全隔离,增添了VPN、硬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网络安全设备,从技术上增强了计

3 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安全能力。同时,严格落实重要信息备份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及网站监控制度,为每台计算机建立了技术档案,统一保管技术资料和驱动程序,定期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4、充分考察研究,积极实现办公自动化。

目前,我局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已进入试用阶段,经过进一步调试完善应用后,全市粮食系统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同时,我中心积极合作开发以市局为中枢、以粮库为节点的储备粮动态监管信息系统,使其能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能,随时掌握储备粮动态库存、粮情状况等,加强对储备粮的监管,并督促指导基层单位加快企业网站建设。

(三)从完整性出发,全面整合综合统计汇总工作

1、明确任务,积极工作,高效率做好汇总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综合统计汇总工作是局党委针对粮食系统统计数据缺乏有机整合的工作现状,赋予信息统计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心成立后,李局长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信息统计中心相关工作,贾局长与中心人员多次研究各项具体工作,在办公室、调控、储备、行管、供应等处室同志的大力配合下,信息统计中心用一周的时间,了解掌握了我局各类业务报表的主要内容、报送时间和工作要求,收集、整理、分析了各类业务报表表样。

2、统一思想,加强学习,高起点设计编制汇总表表样。

信息统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粮食流通

4 管理条例》、《山东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国家粮食局、国家统计局“国粮统计报表”和各业务处室相关报表,设计编制出我局综合汇总表初稿后,广泛征求业务处室意见,本着“齐全、完整、简明、适用”的原则,设计编制综合汇总表。先后五次修改编制方案,最终形成了《济南市粮食经营企业主要指标综合汇总表》和《济南市粮食经营企业专项工作综合汇总表》两套汇总表,共15个表样。

3、反复核实,精益求精,高质量完成统计汇总工作。

根据各业务处室的统计报表,中心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完成统计汇总工作,做到总表、子表层次清晰,国有企业、重点非国有企业数据完整,购销、加工、供应、储存内容齐全。现已完成“粮食经营企业主要指标”、“粮油购、销、存指标”、“粮油加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粮食供应企业主要经营指标” 4个总表和“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商品粮(油)、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商品粮(油)、地方储备粮(油)收支平衡” 6个子表的逐月综合汇总工作,并补齐了去年年底和今年1—3月份的综合汇总表。

(四)从广纳入落脚,依法做好社会粮食统计工作 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是搞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是监测和指导粮食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据。针对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等新情况,信息统计中心在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分管领导的科学指导下,与调控监督处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围绕一个目

5 标,理顺三个机制,实现三个转变,主动探索新路子新模式,突出机制创新,健全统计体系,强化监管措施,与各县(市)区局一道,着力推动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积极开展。

1、围绕一个目标,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加强社会粮食统计工作。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着力扩大社会粮食统计范围,全面掌握粮食流通情况,为搞好宏观调控、发展粮食经济、确保粮食安全服务。要发挥粮食统计在宏观调控和粮食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统计范围过窄、统计门类不全、统计单位没有代表性,统计数据就没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为此,市局信息统计中心设立之初的工作重点就是着力扩大社会粮食统计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将粮食经营单位纳入粮食部门统计范围,拓展统计单位数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截至2008年9月底,市区新增粮食经营统计单位15个,统计范围扩大了68%;县(市)区新增粮食经营统计单位45个,统计范围扩大了49%。历城区粮食局切实加大统计工作力度,除已纳入统计范围的26个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单位外,现又完成了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东方商贸中心、盖世物流农贸大市场等72个粮食批发、零售经营业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其中,盖世物流农贸大市场15个粮食经营业户9月底纳入统计范围,使纳入统计范围的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单位达到了41个,成功走出了一条协调集贸市场管委会汇总业户报表的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新途径;长清区粮

6 食局对全区10个乡镇的粮食经营业户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摸底调查,对每一户粮食经营者的名称、地址、负责人、企业性质、联系电话等都重新作了梳理登记,实施按规模大小分级统计工作模式,逐步将包括14个国有企业、3个转化用粮企业、14个粮食加工企业、37个粮食经营企业、20个粮食经营门店在内的,总计88个粮食经营单位纳入统计范围;平阴县粮食局坚持做好统计资料规范管理工作;章丘市、济阳县、商河县粮食局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有效开展;市区内社会粮食统计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局信息统计中心专门刻制了“济南市粮食局统计检查专用章”,主动探索“两员一体”统计执法工作模式,要求统计人员必须是执法人员。9月份,与调控监督处联合对市区内26个粮食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和调研,拓展新业户15个, “鲁花”、“胡姬花”、“金龙鱼”等品牌小包装油和“好里由”、“鲁旗”、“鑫富华”等散装油经营大户均纳入了市局统计范围,食用油统计数量增加了近四倍。

2、建立三个机制,健全统计体系,规范执行统计工作制度。建立三个机制,即统计工作人员备案机制、综合统计汇总机制和社会粮食统计工作考评机制。市局对各单位统计员和分管领导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全面登记,统计工作人员有变动的,3个工作日内将信息更新后的“济南市粮食局统计工作人员登记表”报信息统计中心备案;信息统计中心每月对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商品粮油、地方储备粮油、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商品粮油收支存情

7 况和粮食加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粮油供应企业主要经营指标进行综合汇总。自6月1日开始,每5日向省局报送夏、秋两季粮食收购进度;每季度对社会粮食统计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年终表彰奖励。截至到9月底,上报夏粮收购进度五日报表22期,统计累计收购小麦115410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02325吨,重点非国有企业收购13085吨。从10月份开始,转入秋粮收购统计。通过建立三个工作机制,各项统计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扎实有效。

3、实现三个转变,强化监管措施,服务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就是由被动接收统计报表向主动核实情况转变,由统计人员无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证向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转变,由单纯统计工作向统计执法工作转变。针对部分社会粮食经营单位对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报表认识不足,报表有迟报、漏报、瞒报的现象,我们要求统计工作人员不能机械地对待统计数据,要既当统计员又做执法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定期走访粮食经营业户,文明执法,主动服务,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统计业务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统计质量。

目前,全市纳入统计范围内的粮食经营单位总计247个,其中,国有企业73个,重点非国有企业174个。这些粮食经营单位中,包括粮食收储企业62个,粮食经营企业121个,粮食加工企业45个,转换用粮单位19个。市局粮食统计工作人员全部参加

8 了执法资格培训,县(市)区局统计工作人员持证率达到了65%.工作中,大家形成共识,依法统计是前提,统计执法是保障,服务宏观调控是目的,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好社会粮食统计工作。

二、社会粮食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县(市)区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滞后。《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已成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之一,但是个别县(市)区强调客观制约因素多,主动工作、创新工作少,对做好社会粮食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导致社会粮食统计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县(市)区长期只统计为数很少的几个粮食经营单位,不拓展新的粮食经营业户;有的县(市)区统计人员工作散漫,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送统计报表和相关资料。

2、社会粮食统计力量薄弱。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县(市)区粮食局在编的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统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有的统计人员学习掌握统计基础知识较少,知识更新不快,工作能力难以满足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社会粮食统计覆盖面低,统计报表数据不全面,也给上级相关部门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增加了难度。

3、粮食流通统计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刚性不足。当前,部分社会粮食经营单位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缺乏足够理解、对粮食部门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配合不

9 够、依法统计意识不强的客观现实,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的是我们粮食部门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刚性不足的问题。粮食部门工作软,势必导致统计业户工作散,致使现有的粮食统计数据还不能真正覆盖全社会粮食流通概况。

4、统计基础设施不配套,影响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数据质量。随着社会粮食统计范围逐步扩大,统计对象增加较多,大多数县(市)区局经费有限,基础工作条件跟不上,致使统计信息滞后,工作效率低下,降低了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三、下一步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意见

1、进一步加大拓展社会粮食统计范围工作力度。市局信息统计中心从工商局调取了已注册登记的粮食经营单位信息资料,全市在工商局注册的粮食经营单位总计467个,其中,市区196个,县(市)区271个。这些注册登记的单位中,有的已纳入我们粮食部门统计范围,对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经营单位,各县(市)区要逐个核实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纳入工作。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没在注册登记名单内的其他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单位,也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纳入粮食统计范围。市局对当前各县(市)区纳入统计范围内的粮食经营单位已做了明细登记,从第四季度开始,每季度通报一次各县(市)区新增社会粮食经营单位情况。

2、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各县(市)区都已明确了分管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的领导,配备了敬业爱岗、责任心

10 强的统计工作人员,但是随着粮食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粮食统计工作范围的逐步拓宽,对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各县(市)区要明确专职的社会粮食统计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统计工作人员要接受统计业务培训和粮食执法资格培训,对内,做业务精湛的统计员;对外,成为工作严谨的执法人员。

3、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分析能力。7月份,市局以济粮字(2008)4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济南市社会粮食统计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的通知》,对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保管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全面、准确、及时地报送粮油统计资料,加强统计分析和粮情预测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实施宏观调控、发展粮食经济、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年底,市局对各单位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和表彰。

4、进一步加大粮食统计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针对非国有粮食经营者报送统计报表意识淡薄、报送数据不真实、不全面等问题,各县(市)区要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适时进行社会粮食统计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同时,根据执法检查情况,及时对粮食经营业户进行社会粮食统计业务指导,增强粮食经营者统计法制观念,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11 搞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后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任务。各县(市)区粮食局处于搜集、整理、汇总粮食流通统计基础数据的最前沿,工作繁重、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高度重视社会粮食统计工作,历城区粮食局和长清区粮食局社会粮食统计工作已经探索出了很好的工作途径和工作思路,其他县(市)区要认真分析自身差距,不断创新适合本县(市)的工作模式,大力拓宽统计覆盖面,切实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为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发展粮食经济、确保粮食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推荐第2篇:统计信息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指根据建筑业企业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承包能力和建设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后划分的等级。该指标根据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等级证书》填列。

建筑业总产值(自行完成施工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的总和。

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建筑工程产值指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

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

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指房屋或构筑物的修理所完成的价值,但不包括被修理房屋、构筑物本身的价值和生产设备的修理价值。

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指加工制造没有定型的非标准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如化工厂、炼油厂用的各种罐、槽,矿井生产系统使用的各种漏斗、三角槽、阀门等)以及附属加工厂为本企业承建工程制作的非标准设备的价值。

建筑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一般按“单价法”计算,即按照一定时期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单价,再加上一定比例的费用计算。计算公式为:

建筑工程产值=∑[预算单价×实际完成的实物量×(1+间接费率)] ×(1+计划利润率)×(1+税率)

建筑安装产值=∑[安装预算价格×实际完成的实物量+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资×间接费率]×(1+计划利润率)×(1+税率)

为了简化施工产值的计算方法,也可按“部位进度法”计算。即把一个工程的价值分为若干部分,如一幢房子可以分为基础部分、结构部分、装饰部分,按实际工程进度分别计算各部分的施工产值;也可以先按扩大分部、分项工程的预算价值,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价值占单位工程总价值的比重,然后根据实际完成的分部、分项价值,估算出实际完成的施工产值。

建筑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原则上按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结算价格计算。具体地说,双方结算时,如果按照承发包合同规定,强调按预算或概算价格结算的,结算价格也就是预(概)算价格;如果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按照中标合同规定,实际按中标价格结算的,结算价格也就是中标价格。

建筑业总产值计算中的具体规定:

⑴计算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时,不管是使用新料或旧料,都应包括实际耗用的材料、工资、机械使用费以及一定数额的间接费用。

⑵在施工现场制作的预制构件和金属结构件制作完成后,即可计算构件制作部分的价值;待安装到建筑物上,构成了工程实体,再计算安装费用。由外单位购入或内部核算单位购入的预制构件和金属结构件,必须吊装完毕并构成了工程实体时,才能计算构件本身价值和安装费用。

⑶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应按实际完成程度计算,由附属辅助生产单位制造的非标准设备,应在使用到本企业承建的工程上后,再计算非标准设备本身价值。

⑷使用国外进口材料、结构件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为了统一取费标准和统计数字的可比性,一般应套用国内相同材料的预算价格和费用计算。

⑸凡属于生产、动力、起重、运输设备,非工业的医疗、科研、实验设备,专业性生产单位的设备(如冷藏库中的冷冻设备、电讯部门的通讯设备、供电单位的变电设备和专门用于生产科研的定型设备等),既用于生产同时也用于生活的设备(如锅炉、冷冻设备、变压设备等),以及正式批准的设计预算中作为生产设备的设备安装工程,只计算安装费,不计算设备本身价值。

随设备同时供应的管材、配件、零件,凡属原材料性质需经安装工人在现场进行下料、煨弯、配制、组装、焊接、检验的,除计算安装费外,还要计算这部分材料、配件、零件本身的价值。

⑹建筑物有机组成部分的暖气通风等设备价值,原则上按设计预算规定统计,即在编制设计预算时,如将这些设备视作材料处理的,其价值就应当计入建筑业总产值。

⑺建设单位供应的成套仪表盘、柜、屏等设备,以及随主机设备配套的仪器、仪表;由外单位加工的非标准设备未完成全部制作工序,而分片装运至安装现场后,仍需施工单位进行坡口校正、修理、组装、焊接、检验等工序的;为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所安装的管、线路和自控管、线路系统同时组合安装的一些仪器、仪表、配件、元件等,凡属上述三种情况的,设备本身价值一般应计入建筑业总产值。但由于此种情况比较复杂,不便统一规定,统计上可以按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实际结算的内容计算,也就是实际结算时,包括了设备价值,就应当把设备价值计入建筑业产值,否则只计算安装费。

⑻因施工造成的返工,其返工价值不应计算在实际完成施工产值内。由于建设单位或设计上的原因(如变更设计、图纸错误)造成的返工,其返工价值应计算在建筑业总产值内。

⑼建筑安装单位采用合理化建议,改变了施工方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征得使用单位同意,减少了实物工程量并节约了投资,可按原预算计算产值。

⑽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都应计入建筑业总产值。因为建筑业总产值是由工程成本、其它间接费、计划利润、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构成的。

⑾总承包施工企业在计算产值时要注意区分“总包产值”与建筑业总产值。因为建筑业总产值的口径是自行完成施工产值,即指总包企业自己组织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而完

成的建筑安装产值。而“总包产值”指建筑安装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工程内容实际完成的价值,包括总包单位自行完成的产值和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产值。

⑿投标承包施工产值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以投标承包方式承接的工程产值,其统计方法按投标承包工程合同中施工图内的分部、分项预算单价计算。

⒀在对外承包工程或出国援外的劳务收入中提取的一部分上交给企业的现金不计入建筑业总产值,而是以多种经营收入的形式计入建筑施工企业总收入。

竣工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所形成的成品价值。竣工产值一般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是按照设计所规定工程内容全部完成,达到了设计规定的交工条件,经质量监督检查部门验收鉴定合格的全部单位工程的价值。竣工产值包括报告期内竣工单位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自行完成的价值,如果一个单位工程跨两个年度施工,其竣工价值应当包括上年度完成的价值。有些大型单位工程,如大型厂房、高级宾馆、各种管道、公路、铁路等,能够分跨、分层、分段施工并按合同规定,能够分开交付使用的,可以分开计算竣工产值。竣工产值不包括附属辅助企业或内部核算的其他单位为外单位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价值。

单位工程施工个数指报告期内施过工的全部单位工程数量,包括本期新开工、上期施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上期停缓建本期复工、本期开工又停缓建和本期竣工的单位工程数量。

单位工程竣工个数指报告期内按设计所规定的工程内容全部完成,达到了使用条件,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鉴定合格的全部单位工程数量。

房屋施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施过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本期竣工和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

房屋竣工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了使用条件,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鉴定合格的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房屋竣工面积,必须严格执行房屋竣工验收标准。对民用建筑来讲,一般应按设计要求在土建工程和房屋本身附属的水、卫、气、暖等工程已经完工,通风、电梯等设备已安装完毕,做到水通、灯亮、经验收鉴定合格,并正式交付给使用单位后,才能计算竣工面积;对于工业及科研等生产性房屋建筑,一般应按设计要求在土建工程(包括水、暖、电、卫、通风)及属于房屋组成部分的生活间、操作间等已经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才计算竣工面积。只差安装工艺设备、管线工程的亦可以计算竣工面积。

拖欠工程款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向发包单位收取而未收取的工程款。该指标根据会计明细科目“应收工程款”填列。

建筑材料消耗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为进行建筑安装活动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数量和价值。主要包括为完成各项工程而进行的建筑安装活动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自行制作预制品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预制构件,钢、木门窗等;施工现场制造非标准设备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临时工棚、活动房屋、临时仓库、水管线路等各种暂设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运输设备、施工单位房屋、仓库维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等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 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 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 成本不断上升, 材料费居高不下, 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 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改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加强物流管理, 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所在,本文以统计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为主题,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进行了探索。

建筑工程从施工准备、破土开工到收尾竣工,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物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工由始至终实际上打的就是一个\"物资仗\"。既然是这样,物资管理工作的成果如何?物资消耗是否合理?物资管理的手段是否先进?自然就同基本建设工程成本的高低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施工企业管理落后,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链条中物资管理这一环节又突出显得薄弱的客观事实。但我们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一、我国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具体存在着一些问题

物资消耗比率大,工程成本高;在不少企业里,由于物资管理不当造成越定额、超标准的消耗是屡见不鲜的。成品保护不善,损失浪费多。现在有不少施工企业,在于工程质量问题,在返工重修中消耗的物资是难以精确计算的,企业里经济责任制不建全,质量同效益不能紧密挂勾,返工超耗一律由企业包下来,问题更为严重。另外,由于不能很好进行成品保护,许多工程交验前门窗、照明设备、玻璃、楼梯栏杆等有的被损坏,不得不修补重做,也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资。

二、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原因

1、物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们现在的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物资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中都缺乏科学评价和程序,特别是一到施工紧张和物资短缺时,往往就\"萝卜拔了不带泥\";现场物资供应和也不善于机动掌捉,灵活运用,往往违背了供求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工程的建成都是生产资料价值形态的转移,正是在这种转移中产生了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由于我们有些物资管理部门和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业务素质较差,物资管理中做不到科学化、物资保管做不到规范化、物资使用做不到合理化。

2、现行的物资消耗定额不准、不全、不配套,也是造成物资超耗的重要原因。是现在有的物资消耗定额脱离实际,存在偏高偏低,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还有一些物资没有消耗定额,以致造成部分物资消耗失控。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供给制的物资供应方式,养成了人们一种\"张口伸手\"的惰性,过去在伐们有些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干部头脑中,物资节约的意洪是不够强烈的,往往是片面追才产值,忽视工租质量和物化劳动的节约。其次,是尽管有各类物资的消耗定额,但是不能严格执行,班组领料有的也不实行限额:,特别是大宗材料使用,几乎是放,大家拿。再次,是物资管理上缺乏明确的奖罚制度,也是造成原材料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施工企业内部来说,工人超过了劳动定领,可以多拿计件超额工资,而节约了原材科,也得不到奖励。久而久之,助民了重数超额,忽视节约的思想。

3、现场管理还没有做到科学化。施工现场是各类建材物资的集散场所,现场管理如何对物资管理影响极大。\"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我们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是我们有些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

三、统计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 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各种管理, 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 广泛搜集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诸如库存量、物资消耗量、历年物资消耗统计资料、资金控制指标等, 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物资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物资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 在控制物资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各种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地形式, 对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保障企业的物资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可以通过统计报表、统计信息、简报等, 使决策者及时了解库存情况, 各项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没有实现决策目标, 找出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供决策者参考。

3、统计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 经济效益好是进行物资管理的中心。统计可以通过制定的物资消耗定额、库存资源情况、物资节约及浪费情况等方面, 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物资管理水平面的高低, 经济效果的优劣。

四、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指导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 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的统计工作呈纵向的垂直型、横向的辐射不够, 各统计部门除了完成上级部门规定任务外, 没有面向市场, 面对社会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本部门所需要的资料, 各统计工作的范围基本上只限于事后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成果,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本企业物资库存动态情况, 物资采购管理状况, 对编制物资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统计的信息职能, 为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现有的体制下, 统计作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应义不容辞地将决策者作为自己的第一服务对象, 为其提供全方位信息。以现有的综合统计为中心, 以班组统计、车间统计、专业统计三级统计网为基础, 在本厂内部形成一个管理信息网络, 并与其它相关部门信息机构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上下贯通, 左右相连, 内外结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如某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 对基础资料的搜集采取集中管理法, 在供应部门建立一套全厂完整的物资分类台帐, 各仓库、车间基础资料经供应部门集中登帐, 在每月 24 日进行汇总编表, 并与财务部门及相关科室进行联网, 大大提高了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全面了解物资管理状况。

2、深化统计的咨询职能, 作好决策者的参谋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应经过统计设计、统计

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统计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决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需要掌握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专题分析和系统分析, 搞好近期预测工作, 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供决策者参考。

3、强化统计的监督职能, 对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全过程中, 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及各种外部因素影响, 必然会出现种种背离决策目标的不协调现象, 如由于人为的因素, 造成物资超储, 在企业月报里应有所反映, 适当采用利用、代用措施, 降低物资库存, 相应地增加了流动资金, 加快物资周转速度,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专职统计人员素质, 是进行有效建筑工程物资管理的人才保障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积极参与企业建筑工程物资管理, 要求企业统计人员既要有较深的统计专业知识, 又要有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分析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 企业统计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以及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市场营销、市场预测、企业管理、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 以扩展视野, 提高业务素质。

五、加强建筑工程物资管理工作采取的其他途径

对施工企业来说,竞争的实质是比质量,比价格,优质、低价才能取胜。因此,加快

物资周转,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原材料就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问题。所以,加强物

资管理,既是改革深入的必然趋势,也是施工企业搞活经营的客观要求,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具体有:

1、树立折的思想观念,加强物资管理意识:我们强识物咨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各级领导,广大千部和职工节约的意识增强了,在行动.上才能有自觉性。要通过思想教育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养成优良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2.要有全面、准确的物资消耗定额: 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必须\"质量第一\"。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供料,要采取措施防止物资管理失调和失控。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有准确、全面的物资消耗定额。具体办法就是要制订、补充、修改物资消耗定额,以此做为企业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有了定额还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3.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资管理措施。前边我讲的物资管理现状是从一般和总体上讲的。就每个施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差异,问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属于那种情况,当前最迫切的都要着手进行物资管理上的整顿。要从管理方法人手,一项一项的制定出相应措施。就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总目标中一定要有物资管理的相应目标。就是说要把物资管理纳人企业方针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今后,评价管理干部的政绩要评价节约意识,考核企业要考核物资消耗程度;检验管理升级要检验物资管理水平。

4.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各企业都要建立节约有奖、浪费受罚的分配政策和奖惩

制度。分配的原则应当是把有限的奖金使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上,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不能平均分摊,各得一份;好坏不分,机会均等。

5.在物资管理上要认真执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逐步运用网络计划、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为此,各施工企业都要注意这方面的智力开发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结语:物资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都要注意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都要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社会经济效益上做出新的文章,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统计制度, 可以促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建筑企业统计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

推荐第3篇:统计信息

以博雅苑(均价1250元/平方米)、云翠楼(均价1620元/平方米)、蓉瑾嘉园(均价2350元/平方米)等楼盘销售住宅居多。这些楼盘是多层住宅,且地理位置相对较差,销售价格低,因而拉低了4月份我市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 2012年9月我市共销售住宅116套,均价2765元/平方米。以红仑商业广场(均价3900元/平方米)、东方巴黎(均价3300元/平方米)、新城明珠(均价3110元/平方米)、江景名苑(均价2880元/平方米)、龙吟第(均价3025元/平方米)等楼盘销售住宅居多,并以120平方米、150平方米户型居多。这些楼盘是高层电梯房,且地理位置好,销售价格高,因而带动了9月份我市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的提高。 感谢您对我市房产管理工作的关注。我市将严格执行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推荐第4篇:上半年信息统计科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信息统计科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据计生常住报表统计: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全市上报出生34538人,出生率为7.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1‰ ;政策生育率为90.77%;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8.42:100。全市共落实节育措施28903例,其中结扎12816例(纯二女结扎1405例),放环15313例,补救措施771例,长效措施落实率65.2%,长效及时率为43.50%。

二、上半年工作

上半年,信息统计科紧紧围绕市卫计局的中心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信息引导、动态监测、辅助决策、科学管理和检查监督的功能,坚持求真务实,强化服务,促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1、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扎实做好计生统计工作,按照省的要求,在征求各县对计生统计口径调整意见的基础上,于5月21日转发了《广东省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和统计报表规定的通知》,统计年度时间和统计责任进一步得到明晰。

2、完成单独夫妇对象规模摸底工作。为配合做好单独生育政策的实施,今年初,开展了全市已婚育龄夫妇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摸查工作,经过摸底,全市共有8140对符合单独政策的对象,为单独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3、加强人口动态监测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防止人口出生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我市加强对各地人口出生的监控工作,对数据出现异动现象的,及时予以提醒,确保2014年度的人口计划控制指标不突破。

4、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得到夯实。按照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市在

3、4月份开展了以定点结扎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为重点的春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据统计,春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期间,共完成各种节育手术15147例,其中落实定点结扎8030例,放环6893例,补救措施35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7329.1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政策外多孩生育的隐患。

5、着力提高入库个案数据质量。按照省卫计委的工作部署,从7月起,我市组织开展全员人口单独夫妇信息核查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信息完善专项工作,提升了全员人口信息库数据质量。

6、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机构合并后,因基层业务人员调整等原因,根据各地的业务需求,积极争取省的支持,认真做好培训方案,在下半年对全市基层业务人员开展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

7、为发改局、住建局、教育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提供江南新城、城镇化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学龄前儿童规模等卫生计生数据。

信息化建设工作

1、做好基层项目系统的准备工作。为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信息统计科根据省卫计委的总体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以下简称基层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拟定了基层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计划,一是严格遵循机房建设规范,做好市级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划及建设的准备工作;二是对现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网络状况进行摸底,按省卫计委的要求统筹规划,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高可用性、高安全性、较好的成本有效性的市级区域卫生计生网,实现本区域各级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直属单位和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三是认真梳理现有基层卫生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备份及数据迁移准备。

2、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截止2014年7月,全市电子健康档案建档达323万份,建档率达75.12%,健康档案的质量得到提高,使用率得到提升。

3、完成省级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的总结评价工作。我市蕉岭县卫计局是省级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自2011年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严格按国家、省、市和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卫生信息化工作,认真落实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整体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对我市其他县(市、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做好居民健康卡发行的可行性调研工作。根据省卫计委信息化工作的要求,陪同省卫计委领导分别到五华县、梅县区对居民健康卡发行工作进行调研,初步了解了基层对健康卡的需求情况。

5、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保信息系统联网结算工作。为进一步方便参保群众看病就医和报销医疗费用,按照《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社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的通知》(梅市府办函〔2013〕168号)要求,市卫计局与会同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加快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保信息系统联网即时结算的通知》(梅市卫函〔2014〕111号),以此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用医保即时结算工作。在市社保局推动和市电信分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网即时结算工作顺利开展,至7月25日,93.5%的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联网即时结算工作,为边远山区群众的看病就医和费用报销提供了方便。

三、存在问题

一是我市总人口基数大、已婚育龄妇女总量逐年增加,生育反弹压力大;二是部分地方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仍高突出;三是当前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仍不平衡,部分地区受机构合并的影响,工作有所松懈,基础较为薄弱,同时人口流出量大,直接影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逐年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剧,劳动成本上升,养老机构及配套床位严重不足,居家养老仍是主要方式,养老日渐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逐渐显现。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加快推进卫生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推进卫生计生从重管理向强服务方式转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是组织实施广东省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逐步推进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二是依托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整合部门人口信息,汇同统计、公安、人社、民政和教育等相关部门,搭建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减少数据重复采集,提高人口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着力提高卫生计生统计数据质量,充分利用卫生计生信息资源,发挥统计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作用,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服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四是强化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动态监测人口发展态势,及时掌握人口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对统计分析工作的检查指导,确保年度人口计划的完成。

推荐第5篇:统计信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统计信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统计信息科加强统计基础知识学习,严格遵循统计信息科工作职责,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圆满完成年初预订目标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现将上半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加强业务学习。随着统计工作不断规范化、系统化,统计报表不断推陈出新,针对新变化,我们认真研究新报表数据逻辑联系,明确各表格填写要求,及时开展报表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认真研究XX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的认定办法,面对新政策及时针对性调整月报、季报数据,提高数据质量。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向同事和统计局相关科室请教,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强化服务企业意识。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服务企业,先后组织非金融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培训,帮助统计人员熟悉报表流程,明确统计基础工作要求,扎实建立统计台账,完善统计资料。

3.加强沟通协调。根据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的变化,及时指导各乡镇和限上企业进行统计报表,提高数据质量,共走访企业103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存在问题,化解对统计工作存在的误解,帮助企业完善统计资料。

4.加强统计分析。为完善统计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水平,更好的指导企业发展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我们主动钻研各报表数据间逻辑联系,初步形成一套完备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格,提升了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

5.加强业务研究。不断加强商务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在局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参加了XX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工作,起草了《XX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已送审。

二、取得的成绩

.圆满完成年初工作目标。XX年1—5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4亿元,增幅13.1%,总量居于XX市第四,东四县第二,增幅居XX市第二,东四县第一;国家重点服务企业收入XX.5亿元,可比增幅14.1%,位于XX市前列,完成预订工作目标。

2.高标准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起草了《XX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已送审;认真开展综治ww工作月报和不稳定因素预警排月查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三、经济形势分析

虽然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XX市居于前列,但离XX强市目标还有差距,预计上半年完成目标44.5%,不能达到双过半,离13.5%的增幅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全球经济影响,XX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0%,今年1—4月增幅10.4%,下降1.6个百分点;XX年XX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3.3%,今年1—4月增幅12.4%,下降0.9个百分点。

2.统计检查风险增大。衡山县统计造假事件披露后,中央政治局多个常委作出批示,要严查统计造假,湖北省统计局开展多轮统计巡视。

3.经济总量增大后自我调整。XX年1—3月XX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3.5%,1—4月XX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2.4%,下降1.1个百分点;XX年1—3月XX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5.0%,1—4月XX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3.2%,下降1.8个百分点。

四、后期工作安排

、加强与乡镇沟通。加强对乡镇的交流沟通,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乡镇按照计划进行,减少随意性,避免前松后紧,提高数据质量。

2、改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考评办法。在对乡镇目标考评中,要修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考评细则,按照XX市考评方法,制定详细考评细则,分月核算各乡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修改对新增企业的部门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其它行业主管局市场主体培育的积极性,将培育市场主体和统计报表管理分开,将统计报表管理职能划归各乡镇,可拿出相应经费进行补贴。对大型商贸企业增加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基础资料。

4、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学习统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统计信息科

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

推荐第6篇:统计信息科工作总结111

统计信息科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科员工团结协作、勤奋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科室年度工作目标及个人工作分解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1、紧密围绕我科2009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以及和2009年科室工作计划和要点,分解制定了《个人目标管理责任书》、理顺各个部门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个人管理目标责任书和工作流程,认真进行月度及年度考评和考核工作。

2、年内完成宣传医院的文章49篇(其中:院内11篇、院外38篇),发表专业论文3篇。

3、年内在我院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中,本部门评审打分中未发生扣分内容。

4、积极获取院外统计资料供院领导参考、决策(年内共收集院外统计资料12份)。

5、一人荣获省卫生厅“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先进个人”。

6、本部门人员不符合学历规定人员全部参加学历教育培训。

二、各相关管理内容工作情况:

1、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

(1)本年度是门诊、住院患者急剧增加的一年,也是各病区、医技、

门诊等部门对信息系统依赖增强的一年。根据此情况,切实加强院内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认真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了有检查、有记录、有效果,做到了工作准确、服务到位,确保了我院信息系统一年来的整体平稳运行。

(2)年内完成我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医学影像(PACS)”建设工作。将我院普放、CT、介入、核磁、超声、内镜、病理均纳入医院整体信息化管理之中。完成建设后,使得我院信息化应用形成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检验管理信息系统(LIS)、影像管理信息系统(PACS)三大系统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体系,向着“数字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3)在建设“影像系统(PACS)”系统的同时,投入主要硬件设备及“第三方”软件,对我院中心机房进行升级工作,将核心服务器增加四台惠普RH6000型小型机,两台惠普EVA4400磁盘阵列,将我院信息系统初步建立为“双机有容错、数据有备份”的较为安全的系统运行模式,使得我院信息系统安全性提升了一个等级,有效的保障了信息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

(4)根据我院现阶段管理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完成了在新一代开发平台上开发的我院统计软件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5)完成了省医保的接口程序的开发工作,目前医保科正在与省医保局进行数据匹配工作,匹配完成后即可上线正式投入使用。

(6)进行了病案借阅管理程序的调试工作,拟明年初进行实施。

(7)进行了我院“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软件前期调研工作,拟明年上

半年进行具体的程序开发工作。

(8)根据我院原有电子期刊因故不能查阅“中华”等系列核心期刊的情况,及时请示院领导,经批示后,将我院电子期刊查阅工作更改为“万方医学数字期刊”,满足了我院人员对医学核心期刊的查阅需求。

2、统计工作方面

(1)完善信息统计体系,细化了信息统计采集点,自行开发的新统计软件的应用完成了对医生个人各类数据的采集,按月对专家个人、医疗组工作量的统计。及时向院领导及其它相关部门按规定上报固定和临时统计数据,包括临床各病区、门诊各科室、专家门诊、医技科室等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经营情况。有效地提高统计信息地利用率,使院领导及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各位专家能及时获得信息,并通过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帮助科室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2)加强与兄弟医疗机构,尤其省医院、附属医院和市一医院的信息交流,为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省内较大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收支情况,病人情况,工作量等的统计分析报表。

(3)根据我院现阶段管理的实际情况,完成了在新一代开发平台上开发的我院统计软件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4)积极配合省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工作,派出专人出色配合完成全省“卫生系统统计年鉴”编撰工作,我科一名统计人员作为编委主要成员参与工作得到省卫生厅的好评。

(5)及时完成上报省卫生厅、卫生局的各类统计表、调查表。我院统计人员因工作认真、细致,被作为卫生作为定期审核区域内报表的审核人

员使用。

(6)根据院领导指示,于今年4月开始将门诊医技科室工作量纳入门诊报表统计范围内逐月进行统计。

3、图书管理工作方面

(1)加强院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满足全院员工图书及期刊杂志的借阅、查询工作需求。

(2)年内对院图书馆历年来万余册图书、期刊合订本,进行了整理、归类、登记工作。

(3)年内对 08年600余册期刊、15种报纸总结为合订本、新购入及接收捐赠图书及期刊合订本 200余册、截止11月接收年内所订阅期刊 500余册。

(4)年内接待查阅、借阅期刊杂志300余人(次)。

(5)完成2010年新订阅期刊杂志151种,报刊15种。

三、2010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在新的一年,除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本科室管理范围内各项日常性工作任务外,应以以下思路及重点开展工作:

1、继续以卫生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内容要求,在原有医院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继续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

2、开展以网络无线覆盖应用为基础的移动查房应用的论证工作,撰写论证报告,提请医院是否进行此项建设;

3、继续完善“合理用药”软件的调研论证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提出新的医院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4、充分考察国内“电生理”类仪器设备的信息化工作,如国内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请医院考虑是否进行建设;

5、在今年论证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年内完成此项软件的开发工作,投入正式应用;

6、继续完善信息统计体系,细化了信息统计采集点,结合今年自行开发已投入使用的新一代统计软件,扩展应用功能,更好的为院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医院统计信息服务工作。

7、在信息系统应用层面,配合医务科进行病案质量检查和监测工作,有效提高我院病案质量;

8、已定期“调查表”的形式,对各部门图书资料的需求进行汇总统计,经批准后购入,作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一项具体措施。

统计信息科

2009年12月

推荐第7篇:学校统计办工作总结

篇1:2013年学校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总结

铜陵县第二中学2013年学校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总结 根据县教体局下发的教计【2013】13号文件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相关责任人为成员的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监控核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根据文件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自查方案,从7月3日到7日先后召开2次会议,布置、落实、督查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工作。 我校统计工作人员对学校基本情况、制度建设,特别是对2009年至2012年《基层统计报表》中的办学规模、师资情况、办学条件等指标的数据与校当年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对。我校所有指标数据误差率为零。为了保证学校统计工作质量的长效机制,我校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有队伍。有分管统计工作的校领导,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有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其次,有制度。学校先后制定了《铜陵县二中统计工作管理办法》、《铜陵县二中信息工作管理规则》等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规范了统计工作,保证了统计工作有序运行。第三,有条件。有专门的办公场地,统计人员拥有一台联网运行的联想双核电脑。每年还安排专门时间参加县教体局组织的统计人员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应用软件及相关统计法规等方面的业务培训。第四,有成效。校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人员辛勤劳动,形成了全校上下重视统计工作,信赖统计数据的良好局面。篇2: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 学校办公室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曹光荣

我担任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一职已有八年。在这个岗位上,无论是组织安排什么工作,都能绝对服从,对所分管的工作都能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学校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复杂烦琐,所分管的线口多、任务重、压力大。主要分管学校文件的下载、发送、收集;学校日常工作安排(通知),学校常务工作登记;撰写学校计划、总结等汇报材料,填写学校各类表格、资料收集、归档;学校有关通讯报道,学校创建工作等。回顾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同事们的帮助下,以服务全局、团结协作为主导思想,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

一、作为办公室人员,基本任务完成情况。

1、辅助决策。这是办公室最重要的任务。为了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我坚持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问题、掌握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领导制定规划,参与管理,协助领导抓好中心工作。在辅助决策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办文准、办事稳、情况实、注意慎的原则。

2、起草公文。做好文秘工作也是办公室的重要任务。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共起草公文、领导讲话初稿、规章制度等各类文稿100余篇。由于办公室是一个综合办事机构,白天要用大量的时间承办日常事务、接待来访客人,所以约有三分之二的文稿是在晚上书写完成的。的好坏将直接反映本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外在形象。搞好接待工作可以使单位改善外部环境,扩大对外影响,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我在做到诚恳、热情、细致、周到的基础上,还专门学习了问候、握手、敬茶,以及给领导引见、引路,会谈、会议、宴会时排座,送别领导时拉车门等接待礼仪。保证了每次接待工作的顺利完成,努力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4、会议管理。办公室是会议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不论是全校师生参加的大型会议,还是部分教师、职工参加的中型会议,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小型会议,我都是会前认真准备(下通知、拟写会议程序和主要领导讲话稿、布置会场等);会中严密准确地记录、热情周到的服务;会后及时清理会场、编写会议纪要、督促落实会议精神、搞好调查研究。

5、档案管理。办公室工作是管理学、秘书学、统计学、档案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其中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了切实做好学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使用,我查阅了不少资料。边学边干,逐步建立起了25盒档案。让领导、老师到办公 室查阅资料都能较顺利的查到,显现了档案的价值。

6、印章管理。本着严肃、认真、细致的原则,每次用章前我都认真询问用章事由,不能决定时报请校长批示,用后详细填写用章记录。各职能部门大量用章时严格监章。

2、参谋职责。参谋职责是办公室主任在辅助领导决策过程中应承担的重要职责。当好领导的“参谋”对办公室主任而言,责无旁贷。为此,我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各方信息,把调查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领导反馈,协助领导决策。决策公布之后,还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决策意见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管理职责。作为领导工作的协助者和参谋,办公室主任既要参与政务,又要承办大量的事务,事务管理是办公室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不论是与领导工作有关的活动,还是其他职能部门不管的杂事,我都做到了主动加以关注、协调。也正如有人所说的:“办公室看上去游离于各种管理之外,实际上又存在于各种管理之中”。由于管理的事务头绪多、内容杂,为了避免出错、误事,同时,也为了便于领导查询以往事件的时间及概况,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坚持记工作日记。

4、协调职责。联系内外,沟通上下左右等诸方面,是办公室主任应有的职责。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首先,我努力搞好纵向协调,致力于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做到上令下行,上情下达,上下紧密配合,步调一致的工作。其次,我也注重横向协调,致力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对于业务部门的一些计划,重要工作部署,我都主动去了解,统筹平衡、及时沟通、统一协调,尽力避免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撞车”和主要领导的“超负荷”工作。第三,人际关系协调工作我也努力做了一些。 总之,办公室工作是一门艺术,要做好学校的办公室工作,既需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后我将努力学习,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综合效能作用,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发挥我积极的作用。

2014年7月篇3:学校期末成绩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期末成绩统计工作总结

我在暑期七月中旬开始至八月底一直为专转本忙碌,首先接收各专转本学校送来的成绩,不断回答考生来电询问,接着不断发放录取通知书、高校专转本学生报名表,接待学生及学生家长。

八月份开始着手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2000级、1999级全部学生成绩汇总、合并,按学籍管理规定筛选出1999级、2000级各门课程补考名单,分别按课程打印,并将各班补考名单汇总,打印班级补考名单。(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1999级、2000级补考名单) 接着从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第二次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第二次重修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2000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2000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随着开学,编制硅湖大学补考证打印程序,并将1999级、2000级所有补考名单数据库中加入补考时间、地点,接着按班级打印1999级、2000级全部课程补考证,并按学院发放到教学秘书手中。(打印发放补考证) 汇总、核对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硅湖大学1999级及2000级学生学籍异动汇总表。 按照教研室课程表,分别打印2000级、1999级各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名单,印刷、装订《硅湖大学学生学习成绩记载薄》,并按教研室发放到教师手中,保证了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节课有学生的名单。(记分册学生名单)

编制成绩汇总查询程序,将1999级学生所学的课程(大

一、大二)汇总、核对打印在一张纸上。利用此程序打印82份专转本学生成绩单;汇总99级所有成绩,转换成数据库,于2002年元旦之前将99级毕业生推荐表上要附的成绩单一千二百多份打印出,发放到各学院。 发放关于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2000级注册的通知,从财务处复制交费学生电子名单,打印各班交费名单,按年级装订。分别让各班级注册,由于个别学生欠费、打申请迟缓直到2002年1月份还有学生注册。

推荐第8篇: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和济南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教育事业统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并根据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校积极配合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对学校的教育事业统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通知精神,使具体工作人员按章办事,有法可依。

2、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指派专人专项负责学校各种数据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掺水分,增强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3、为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专门为统计人员配备计算机,实行报账、学籍、学校国有固定资产联网,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为统计人员配备U盘,对原始数据进行保存,减少和杜绝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

4、加强档案管理,制订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使用制度,建立学生档案,健立教职工花名册,并适时更新,建立了统计台账,实行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管理。

5、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统计人员要经常与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以上是我校对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统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情况,尽管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做了基础性的工作,但按照统计的要求我们在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按区教育局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还有距离,我们决心借助此次教育事业统计自查自纠的工作时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做到更加规范科学。

济南市槐荫区三教堂小学 2018年9月8日

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济南市槐荫区三教堂小学

2018年9月8日

推荐第9篇:信息统计年终总结

2012年信息统计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的大力指导下,我集团公司紧紧围绕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来展开信息统计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做好信息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集团领导高度重视,为此多次召开专项会议,指出提高信息统计质量是提高采用率的基础,是市场信息价值的基础;指出做好成品油信息统计工作即有利于相关政府部门的长期规划和统筹计划,又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二)、集团领导肯定了以前年度信息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会议要求相关人员提高对信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点落实了信息统计工作由专人负责,各部门、科室负责提供信息资源,具体业务由财务部门人员负责操作,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明确,以此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四)、会议要求汇报内容要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实事求是,不得瞒报,漏报,上报数字要准确无误。

(五)、会议要求在信息统计人员发生变化时,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做好交接工作,做到信息统计工作有时、有序。

二、为信息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保障信息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集团公司为信息统计微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定时进行漏洞扫描安装、木马和恶意软件的清除,保证系统环境的干净稳定。定期维护软硬件系统,及时排除软硬件故障,保障微机和网络安全运行。

三、报表上报及时,上报数据准确。

(一)、根据信息统计工作具体要求,我集团公司准确上报周报、月报、季报等报表。

(二)、根据集团会议精神,信息统计报表数据由各部门提供,分管人员统计汇总,财务经理审核,然后形成报表上报。保证了上报内容的真实性。

(三)、公司财务库存明细清晰准确,上报的商品项目与数量与出入库单据及财务库存帐表一致,不存在少报错报数量及商品项目现象。

(四)、上报商品价格与商品实际销售价格吻合,不存在抬高或降低商品价格现象。

(五)、信息统计专管人员工作细心,责任心强,遇到特殊情况外出请假时,首先安排好工作,在进行调整,从来没有因为工作忙或者个人原因延误信息统计报表的上报。

(六)、跟据相关管理规定及集团会议精神,我公司的信息统计工作一直由专人负责,人员情况稳定,近期内不会发生人员变化。如若实际情况需要人员变更时,一定做好人员变化的交接工作,保证信息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与相关领导部门联系较少,不能及时的了解信息统计工作的最新信息。

(二)、是信息质量有待提高。动态类的短信息多,综合分析类的信息少;空洞肤浅的信息多,言之有物的信息少;一般信息多,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少。但是采用率不高,忙于数量,缺乏质量。

(三)、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坐等信息,丧失了信息报送的时效性。

五、存在问题的改正措施

(一)、加强与相关领导部门联系,及时的了解信息统计工作的最新信息。

(二)、提高信息统计数据质量,多报送分析类,有思想有品质的信息数据。

(三)、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做信息统计工作是我集团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在新的一年里,我集团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保持优点,改正问题和不足,提高信息统计质量,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集团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推荐第10篇:信息统计管理制度

文秘与行政管理制度实例

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实例

一、总则

1.为加强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和及时性, 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此制度。

2.企业实行班组统计、车间统计和企业统计三级结合的统计制度,并按部门归类不同,分别予以统计汇总。

3.企业的统计工作由企业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企业的统计工作。

4.企业各部门根据计划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本部门业务统计需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必须稳定,不可随便调换调动。

二、统计管理与人员分工

1.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和企业相关部门颁发的报表,按报表内容,确定相应责任部门进行编制。报表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时,由责任部门自行沟通协商编制。

2.企业内部因需求填制报表时,需经总经理审查同意,定为正式统计报表,分发到各部门执行;未经总经理审查批准的报表,各部门有权拒绝填写。

3.统计报表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印刷、发放、收回。填好上交后的统计报表,填制部门发现错误时,可直接与计划管理部门沟通修改,不必重新填写申报。

4.经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后的本部门统计报表,各下级部门应相互传阅。各主管部门上报报表时,必须认真审查,签字后方可上报。

5.需上报给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的统计报表,需经总经理签字后报送,并且还应留有备份备档。

6.各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统计制度流程进行,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拒报。

7.各级部门领导必须严格的重视统计工作,各部门统计工作出现差错,部门相关行政领导承担连带责任。

三、统计资料的管理

1 /

31.各部门对外提供、公布的统计资料或数据, 各部门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应由部门统计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统计资料提供,不得乱用、伪造统计数据或统计资料。

2.各部门、各车间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计划管理部门人员安排专门人员统一管理。各种统计资料不得损坏和遗失,对于确实无保管价值的资料,应呈请领导核准后,方可销毁。

3.管理人员应将统计资料以卡片台帐形式,按时间、项目进行整理分类,以便查阅使用。

4.企业内部各部门如需查阅统计资料,应经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持批准证到计划管理部门查询。

5.企业外部单位需查询企业统计资料时,必须持有上级主管部门或统计局介绍信,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接洽提供。

6.属于企业机密的统计资料,相关人员必须严格的保密,严防丢失;管理人员在提供统计信息时,应按照企业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统计错误的订正

1.统计资料发生错误,如当天发现,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查询修改或自行修改并注明;如次日发现,应在修改后的报表上详细说明。

2.统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填写《统计数字订正单》,予以修正;同时将《统计数字订正单》贴在原报表上,以防日后查阅时误用。

五、统计工作的交接

1.统计岗位和统计人员原则上必须保证其稳定性,专人专职,不可随便或经常换人换岗。除非因特殊情况,统计人员才可调换工作。

2.统计人员调换工作,必须做好交接工作。统计人员调换岗位前,须在1周之内,培训接替人员,使其能独立的工作;必须将经办工作情况全面向接替人交代清楚;必须将手头上或实际工作中的所有的统计资料与统计工具列出清单并移交。

3.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统计工具主要包括计算机、绘图仪、书刊等。

4.统计人员在交接工作未办妥前,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因工作调换或交接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 /

3六、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1.统计报表必须附有文字说明和统计报告,未附有文字说明和统计报告的报表不是正式的统计报表,不能备案存档。

2.文字说明是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后果的,它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

3.分析报告是以检查计划为重心,测定计划完成程度,分析计划完成或未能完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分析报告使文字说明更加的深化和详细。

七、统计工作的考核

1.为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统计的准确性,企业将对统计人员的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每月一次,考核成绩与薪水相挂钩;同时,企业每年7月和12月将对统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比,奖优罚劣。

2.考核的具体标准为:

(1)考核采用倒扣分制,每月初每一个统计人员的标准分数为100分。

(2)扣分情况有:

①错报、虚报、漏报、迟报、瞒报或拒报一次,扣5分;超过三次者,每次扣10分;

②未按企业要求统计的或统计形式不规范的,扣8分;

③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未附文字说明或统计报告的,扣10分。

(3)加分情况有:

①根据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加分,每篇最高加15分;

②统计分析准确程度高的,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每篇最高加20分。

3.统计评比由企业计划管理部门负责进行,具体内容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评比结果与年终奖金挂钩。

3 / 3

第11篇:农机信息统计

2008年农机信息统计

填报单位:焉耆县农机局时间:2008年11月

填报单位:焉耆县农机局时间:2008年11月

填报单位:焉耆县农机局时间:2008年11月

第12篇:信息调度统计工作总结及建议

XXX年信息调度统计工作总结及建议

XXX年,为进一步提高信息调度统计工作质量,我局在本年度工作要点中突出强调了加强信息调度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全面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目标来开展工作,为省局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安全生产信息保障,做到了起好头,开好步,打开了信息调度统计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来的

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统一标准。一是成立了信息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XX副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法规科和XX科、综合协调科各派一名组员。同时由办公室专人负责统一协调,把调度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纳入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总体布局,并对县区信息统计员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统计人员的队伍素质。二是强化了责任,实施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县区信息员的信息统计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年度执法考核中,并对省局网站每月考核结果通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实施责任追究。

(二)加快信息统计工作反应速度,提高了信息工作报告质量。一是与地方政府信息部门的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窗口安全生产情况,获取安全信息,加快了信息反应速度。二是事故报告和突发事件快报实效性明显提高,保证了按时限要求上报省局,为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赢得了时间。今年以来局辖区内事故做到了即知即报、一事一报,而且快报内容指标缺项减少,要素逐渐齐全,撰写逐步规范。三是努力完成了由单一事故信息调度向安全生产信息综合调度转变,认真执行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事故隐患排查统计》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情况统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和快报,以及节假日安全监管监察等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的调度和报告。四是调度统计时效性得到了增强,基本做到了重大事故及时报告、事发后跟踪报告。辖区内大多数县(市)区的事故统计和行政执法统计能够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的报告,并逐步从以往简单数据罗列,向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分析转变,形势把握比较准,建议措施重点突出,对指导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调度统计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三)加强学习,端正态度,改进工作,工作效益明显提高。认真开展信息统计工作,完善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一是认真落实省局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指标化、完善化。二是针对部分统计人员出现统计口径不统

一、方式不科学、程序不明确、业务不熟练的情况,市局专门组织开展了对国家总局出台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制度》进行学习,达到全体人员都熟练信息处置,避免了信息不流不畅。三是开展了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工作。市局开展了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工作,及时向省局和本地政府报送分析资料,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快捷、全面、可靠的决策依据,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益。

(四)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特别是加强了节假日和特别防护期安全调度值班工作。为进一步加强24小时值班工作,分局下发了专文,建立和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购置了专用移动电话,公布了电话号码,节假日和“特护期”安排了专人值班,很好的坚持12350特服电话使用。

为及时妥善做好了安全生产信息和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处置工作,市局安排了安全生产调度业务的人员坚持24小时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和掌握互联网、新闻媒体及举报信息,对互联网、新闻媒体披露及群众举报的事故信息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并转送有关部门核查,保持与各县(市)安全监管部门的联系,确保特别防护期安全生产信息畅通,及时调度、汇总节假日和特别防护期各地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目前信息调度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煤矿安全信息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问题和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金安”工程在部分县市区没有开通,调度统计运行机制还不流畅。造成信息倒流或者超过规定时效。部分安全事故调度统计与行政执法统计还不够协调。由于机制原因,事故快报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事故报告内容不够全面,事故报告和后续跟踪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调度统计综合分析未能发挥有效作用。一是统计分析停留在数据的汇总上,安全生产形势综合分析、预测研究不够。二是缺少对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造成调度统计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三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机构提供的资料不够重视,没有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有效结合起来。

三、XXX年信息调度统计工作重点

一是高度重视信息调度统计工作,要进一步健全调度统计工作制度。进一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调度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要从组织领导、工作职责、调度值班、事故报告和统计、行政执法统计、事故信息处理、信息管理、安全生产事故与行政执法情况分析、专项调度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将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是要重点做好重大事故的调度统计,切实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工作。重大伤亡和重大未遂伤亡事故情况,始终是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重点,要紧紧抓住不放,切实在时效性、连续性、全面性上下功夫。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事故举报调度核查机制,并做到及时公布。将认真做好生产安全事故举报信息的调查核实工作,建立健全举报信息的受理登记、调查核实、情况反馈、奖励等方面的制度。

四是全面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认真做好行政执法统计工作。国家局出台了新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制度,分局要严格按照新的报表制度要求,加强对执法统计工作的领导,要做到有领导负责、有职能科室、有专门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组织健全、管理规范、人员落实”的要求,健全辖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体系,切实统计数据全面、及时、准确。

五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工作要点,细化考核工作要求。按照省局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和领会考核办法的实质,把工作重点同省局的工作部署和考核办法紧密结合起来,要落实考核办法中的每一项要求,做到有专人负责,并要贯彻到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去。

XXX年XXX月XX日

第13篇:上半年焦作市统计网络信息工作总结

2010年上半年焦作市统计网络信息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市统计网络信息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统计工作、公开统计政务、服务社会公众为出发点,按照省统计局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工作要求,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一、抓好网站内容建设,加大信息发布量。

今年上半年,市局根据省统计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热点问题不断拓展网上信息领域,以栏目建设为重点扩大信息发布量,充分发挥了网站作为“第四媒体”的宣传效应和发布功能。

新设“廉政准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等专题栏目或专题栏目,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构建了良好的工作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

二、较好完成了省局、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保障工作。随着河南统计信息、市政府门户网站的逐步完善,向省局、市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网络信息以及统计咨询也成为网络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市局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准确地向河南统计信息网、市政府网站报送了大量高质量的信息。二是及时做好市政府网站有关市统计局各类信息的更新工作,如“领导班子分工”、“政府信息公开”等栏目的内容。三是密切关注“政府在线”有关统计工作的咨询并准确及时地回复了所有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各

项信息保障工作。

尽管我们的网络信息网站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保障不到位。

2、信息编辑管理人员与信息发布的高标准要求不相适应。3、统计门户网站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鉴于此,今后网站建设及网络信息工作总的目标是: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网络服务水平。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指定和完善制度,确保网站工作有序进行。3、提高网站的技术应用水平。 4、努力提高网站服务质量。

5、开拓进取,提高网站管理及采编人员能力。6、努力提高网站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第14篇:天祝县扶贫统计信息工作总结

天祝县2010年扶贫统计信息工作总结

天祝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扶贫统计信息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等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扶贫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和开展统计优质服务为中心,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扶贫统计数据质量,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现将我县2010年扶贫信息工作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县情概况

1983年,我县被省上列为“两西”建设扶持县,1991年又被省上列为少数民族贫困县,1993年被确定为国扶贫困县,2001被确定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全县辖9镇10乡176个行政村,总人口21.6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7.28万人。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37.12%。全县总面积7149平方公里,有草原587万亩,森林346万亩,耕地83万亩。海拔在2040—4800米之间,年均气温-1℃左右,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约400毫米。201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2.8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2元。由于受到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农牧民科技素质低仍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0年底全县新扶贫标准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1.429万人,贫困面高达66%。- 1 -

二、扶贫统计信息工作情况及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信息工作按照省、市扶贫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分利用《甘肃省扶贫信息网》这一网络平台,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这一主题,以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服务宗旨,较好地完成了信息采集、报表填报、邮件报送等重点工作,为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1、扶贫信息采用率高。2010年,在省市各类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系统共报送信息126条(篇),其中,在《甘肃扶贫信息网》报送信息102条,采用79条,采用率达76.47%;《甘肃扶贫》杂志天祝专刊一期;《武威日报》刊登24条信息;《武威工作》2篇调研报告。上报上级部门及编发《信息》的数量均较去年大幅增长。

2、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充分利用省扶贫邮件

系统,建立上至省、市,下到乡镇的网络体系,及时输送各类扶贫资料,有效推动扶贫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3、“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稳中有进。建立了县、乡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在2010年底“两项制度”识别出的全县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库信息,为下一步明确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对象提供依据。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健全网络,注重信息的广泛性。2010年以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及时充实调整信息员队伍,明

确信息主管领导和信息员,使信息网络遍及全县19个乡镇和各相关部门,确保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并与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了网络通道,实现网上传送信息,缩短了信息传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完善制度,注重信息的规范性。制订完善了各项信息工作制度,包括信息工作收集登记制度、审核签发制度、紧急信息报送制度、通报考核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等,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工作的开展。另外,及时公开信息报送要点,引导信息工作人员把握重点,提高信息质量和采用率。

3、强化学习,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一是坚持信息工作人员学习制度,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增强信息工作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二是坚持重大新闻值班跟踪制度,密切关注省内外扶贫大事,及时反馈基层社情民意。

4、贴近工作,注重信息成效性。我们始终以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扶贫成效推广为重点,注意经常讨论分析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信息服务的扶贫效应。

三、几点体会

1、必须注重学习,不断创新。信息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工作,必须深入理性思考党委信息工作的基本职责,必须注重体现一定的思想性,只有注重学习、提高素质,置身于全县工作大局之中,才能找准生成信息、发挥作用的落脚点。

2、必须树立肯于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信息工作要求时效性强,无论是编辑日常信息,还是在特殊时期报送紧

急重要信息,都要求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具备吃苦奉献的精神,这做好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我们信息工作者引以骄傲的重要精神财富。

3、必须建立灵敏高效的信息网络。在开放的社会中,信息工作没有广泛的信息渠道不行,实践证明,覆盖面广、反应灵敏、渠道畅通的信息网络在信息工作中能充分体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丰富信息资源,又能提高工作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1、扶贫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扶贫信息化

基础设施薄弱,信息网络建设、维护和信息采集、处理的技术人才缺乏,县扶贫信息网的建设处于低级、低层次的初试阶段。

2、基层信息链条有待进一步健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低,对扶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应用软件缺乏、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乡镇网点建设困难大,县乡信息链尚未完全形成,制约着扶贫系统信息体系的建设。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今后,我县的扶贫信息统计工作,在借鉴兄弟市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扶贫信息统计工作体系,使此项工作在确定扶贫目标、落实扶贫措施、评估扶贫效果方面发挥积极的服务作用。

1、进一步加强县乡网络体系建设工作。以省扶贫信息网为平台,搞好乡级网建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链,及时反馈扶贫信息,为扶贫统计工作提供第一线资料。同时,鼓励产业村有条件的特色种养户上网,通过网络获取生产信

息,咨询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联系农畜产品的供销渠道,促进产业的发展。

2、继续完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在2010年底“两项制度”识别出的全县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库信息,明确扶贫开发对象和民政低保对象,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扶贫项目扶持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低保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监测,搞好跟踪问效,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3、不断强化扶贫监测工作。贫困监测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贫困人口的收支情况,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贫困监测调查制度,定期驻村入户摸底调查并指导抽调户规范帐务处理,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并及时与统计部门协调联系,了解统计监测点的详细数据,整合信息源,综合分析我县的贫困状况。

4、及时完成扶贫信息的传输。按要求完成各类扶贫统计数据的填报工作,及时提供相关部门所需的统计资料,为扶贫项目建设、农村低保等新形式下的重点工作,提供服务。同时积极收集与我县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资料,及时编写上报扶贫信息,通过省扶贫信息网的窗口,与其他兄弟县市交流共进。

第15篇:学校期末成绩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期末成绩统计工作总结

我在暑期七月中旬开始至八月底一直为专转本忙碌,首先接收各专转本学校送来的成绩,不断回答考生来电询问,接着不断发放录取通知书、高校专转本学生报名表,接待学生及学生家长。

八月份开始着手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2000级、1999级全部学生成绩汇总、合并,按学籍管理规定筛选出1999级、2000级各门课程补考名单,分别按课程打印,并将各班补考名单汇总,打印班级补考名单。(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1999级、2000级补考名单) 接着从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第二次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第二次重修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2000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2000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随着开学,编制硅湖大学补考证打印程序,并将1999级、2000级所有补考名单数据库中加入补考时间、地点,接着按班级打印1999级、2000级全部课程补考证,并按学院发放到教学秘书手中。(打印发放补考证)

汇总、核对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硅湖大学1999级及2000级学生学籍异动汇总表。 按照教研室课程表,分别打印2000级、1999级各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名单,印刷、装订《硅湖大学学生学习成绩记载薄》,并按教研室发放到教师手中,保证了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节课有学生的名单。(记分册学生名单)

编制成绩汇总查询程序,将1999级学生所学的课程(大

一、大二)汇总、核对打印在一张纸上。利用此程序打印82份专转本学生成绩单;汇总99级所有成绩,转换成数据库,于2002年元旦之前将99级毕业生推荐表上要附的成绩单一千二百多份打印出,发放到各学院。 发放关于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2000级注册的通知,从财务处复制交费学生电子名单,打印各班交费名单,按年级装订。分别让各班级注册,由于个别学生欠费、打申请迟缓直到2002年1月份还有学生注册。

第16篇:学校基础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和沧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教育事业统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并根据黄骅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校积极配合此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对学校的教育事业统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安排,现将我校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通知精神,使具体工作人员按章办事,有法可依。

2、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指派专人专项负责学校各种数据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掺水分,增强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3、为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专门为统计人员配备计算机,实行报账、学籍、学校国有固定资产联网,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为统计人员配备U盘,对原始数据进行保存,减少和杜绝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

4、加强档案管理,制订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使用制度,建立学生档案,健立教职工花名册,并适时更新,建立了统计台账,实行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管理。

5、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统计人员要经常与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以上是我校对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统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情况,尽管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做了基础性的工作,但按照统计的要求我们在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按区教育局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还有距离,我们决心借助此次教育事业统计自查自纠的工作时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做到更加规范科学。

常郭中学 2018年11月8日

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常郭中学 2018年11月8日

第17篇:商经委信息统计

商经委信息统计

中国日报网 4 中国经济网 1 新疆新闻网 2 新疆天山网 3 新疆亚心网 1 阿里巴巴网 1 新疆人民网 1 行业中国咨讯 1 塔城地区政府网 1 裕民县政府网 18 塔城日报 13

裕民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商经委信息统计

中国日报网 4 中国经济网 1 新疆新闻网 2 新疆天山网 3 新疆亚心网 1 阿里巴巴网 1 新疆人民网 1 行业中国咨讯 1 塔城地区政府网 1 裕民县政府网 18 塔城日报 13

裕民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18篇:市农委信息统计

市农委信息统计

1、农委信息抗旱快报第7期

2、农委信息抗旱快报第5期

3、农委信息抗旱快报第3期

4、农委信息抗旱快报第2期

5、农委信息每周快报第20期

6、农委信息第13期

7、农委信息第11期

第19篇:毕业生信息统计通知

毕业生信息统计通知

2014年生源信息通过《三峡大学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就业系统)实行网上报审,具体操作如下:

登录:登录到“三峡大学就业网---毕业生管理系统(右上角)---毕业生信息登记”页面,在右下方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毕业生登录用户名为学号,初始密码为8个1。

毕业生必填字段有:生源所在地(家庭所在的户口所在地)、毕业生邮箱、民族、家庭地址(精确到县一级)、毕业生联系电话以及工作意向等部分,毕业生完善信息后提交学院审核。

生源信息报审工作从9月10日开始,9月24日结束,请各学院按要求在规定时间报审,逾期不报系统自动关闭报审功能。

.

三峡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13年9月10日

第20篇:云南统计信息9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11.03.02 11:00:59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规模继续增加,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趋势初步得遏制,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就业总量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失业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就业形势整体上保持平稳。

一、人口总量低速增长,人口素质进一步改善

(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9年年底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3474万人,比2005年增加271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2%,比“十五”时期下降了0.09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5.89‰降至2009年的5.05‰。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减少,年均增加人口由“十五”时期的803万人减少至680万人。我国大陆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继续下降,由2005年的20.2%降至2009年的19.6%,为世界人口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2009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2.13‰,全年出生人口为1615万,出生率比2005年下降了0.27个千分点。“十一五”期间中2006-2009年4年期间出生率维持在12.09‰-12.14‰的水平上,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1600万人,比“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少出生32万人。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009年末东部地区[1]人口为52762万人,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合计的40.1%;中部42169万人,占32.0%;西部36730万人,占27.9%。

(二)人口素质进一步改善

据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从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看,2009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为6.8%,比2005年提高了1.63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28.2%,比2005年降低了2.88个百分点,而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达到12.9%和39.1%。文盲率继续降低,2009年我国人口粗文盲率为5.91%,从2006年的7.59%,分别下降至2007年的6.90%和2008年的6.43%。文盲人口性别差异较大,2009年男性文盲率为3.08%,女性为8.83%。

(三)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6.59%,城镇人口为62186万人。与2005年的42.99%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3.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5974万人,年平均增长0.9个百分点。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西部较低。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7.0%、44.3%和39.4%。“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城镇化速度呈现加快趋势,2009年,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增幅低于全国0.2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高于全国0.3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高于全国0.19个百分点。

(四)流动人口规模继续增加

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2]规模1.4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3%,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5%,四年间流动人口增加了33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25万人。

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一是迁移流动人口中男性略多于女性,2009年迁移流动人口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二是迁移流动人口主要是青壮年,15-59岁年龄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体,达到1.6亿,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9.8%。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偏高,到21世纪初达到116.9,并继续一路走高。200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6,2006年为119.25,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别攀高至120.22和120.56。200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虽然下降了1.11,但仍超出正常水平(103-107)上限12.45。“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在高位徘徊,说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六)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

伴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6714万人,占总人口的12.5%;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1309万人,占总人口的8.5%。2005年以来,0-14岁人口比重持续下降,15-64岁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2005年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表明每100名15-64岁年龄人口要负担的老年人数)为10.67,2009年为11.6。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速度加快,2005年至2009年的4年间提高0.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从2010年开始的20年时间里,我国老年人口增长率和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将会陡然加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欠发达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更为急迫。

二、积极就业政策效果显著,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一)就业总量稳定增加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2170万人,年均增加54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年均增加947.3万人;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年均减少404.8万人。

在就业总量稳定增加的同时,就业质量较高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也呈逐年增加态势。“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单位(不含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140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573万人,年均增加292万人,改变了“九五”、“十五”时期连续下降的局面。

(二)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的同时,就业结构继续得到改善。

1、城镇就业比重明显上升。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继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2、

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继续提高。随着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我国

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继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第一产业年均下降约1.7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多降约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多升近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年均上升0.7个百分点,略低于“十五”时期0.8的升幅。

3、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三)城镇失业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增加,就业总量矛盾十分突出。据测算,每年仅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级各类学校毕业学生都在1000万人以上。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各种结构性矛盾的加剧,以及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对我国就业形势产生了较大冲击,使我国的就业安置任务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同时加强了对失业的调控力度,积极稳妥地应对各种就业矛盾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据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4.3%的较低水平(图3),为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及一系列配套法规,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明确了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为积极就业政策的长期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所有城市街道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7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全国已经基本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以及失业救济与援助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在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9年末,全国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7123所(其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24921所),各类职业培训机构27250所。“十一五”时期的前4年,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各类求职者成功介绍工作7944万人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组织技能、转岗、创业等各类培训9596万人次。

(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统计信息学校工作总结.doc》
统计信息学校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