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预算部岗位职责

2020-04-19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财政所单位预算会计岗位职责

1.负责乡镇政府行政事业经费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真实、合法地核算好乡镇政府行政事业经费收支,按月编制财务报表,搞好财务分析。2.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廉洁奉公,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把好各项支出关。3.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各种材料,物资、低值易耗品等管理工作,保证国有、集体财产不受损失。4.加强单位的房租、水电费收缴和管理。5.管理好单位会计资料并及时整理归档。负责所内各种收费票据管理,严格领、销、存制度。6.完成所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2篇:建设工程项目部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一、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 贯彻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安全环境目标、进度以及成本目标,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相关的管理制度;

2) 熟悉签订的各类合同,确保合同的实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工程成本、实现安全生产;

3) 组织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应宏观控制,按程序管理,实行各级负责制,确定职能机构及其职责范围;

4) 配合并协助公司领导选定施工劳务队伍和确定材料供应商等,审查并签署合同; 5) 做好项目的基础管理工作,保证各种文件、资料、数据等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送和反馈; 6) 组织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项目部筹备建设、材料供应、机械设备、开工报审资料、劳务队准备、以及业主监理关系的协调;负责各种资源配备的策划和落实工作; 7) 认真制定并落实月计划、周计划的实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负责; 8) 做好项目部考勤记录工作,开发人才,培养下属,推荐实用人才;

9) 按规定上报和处理质量事故、环境事故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并主持处理现场出现的质量、安全事故,严格遵守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10) 搞好成本管理,对成本负责。审查项目内业、财务、材料帐目掌握经营情况,及时进行工程对上、对下结算;

11) 向公司领导、工程部汇报工作,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指挥能力; 12) 深入施工现场,处理矛盾,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13) 按照公司的规定和条例对优秀现场人员进行奖励,对违纪人员给予处罚;

14) 项目完工后,负责组织项目竣工交付前的保护、申报等工作,及时搞好结算、决算工作,并向公司提交清算结果报告以便审计和交接; 15) 认真完成公司及工程部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二、项目部技术总工岗位职责

1、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做好项目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完成项目经理委托的各项技术任务;

2、组织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质量计划,进行报批、归档;

3、组织图纸会审工作,综合提出安全技术质量问题,列出本工程项目二次经营的具体项目及实施计划方案;

4、组织《工程量清单》的复核工作,对清单与图纸进行对比,发现是否有少算、漏算以及描述不相符的情况;

5、组织控制点、水准点的接收、复测、加密工作;

6、组织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申报工作,督促施工日志填写,作好工程变更索赔工作;

7、组织施工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工作,对每道工序进行验收形成验收结论,对于验收不通过的提出整改建议措施,对拒不整改的提出处理意见;

8、组织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代表项目经理部参与与业主、监理或设计方等就施工方案、技术、设计、质量等方面召开的会议、讨论等;

9、主持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技术方案的编制与修订审核,并督促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的落实工作,并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

10、对过程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工作,竣工图、竣工资料、技术资料整理等工作进行检查和审核,并了解熟和悉相关资料的内容和条款;

11、负责对劳务队伍的岗前技术、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并落实培训效果;

12、参加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和过程自检工作,检查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的实施情况;

13、核报当月工程量:根据当月完成实际工作量,核算出产值上报公司;

14、认真完成公司及工程部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员岗位职责

1、参与制定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参与施工机械、临时用电、消防设施等开工前的安全检查条件;

3、负责防护用品和劳保用品的符合性审查;

4、负责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审查;

5、参与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6、负责施工作业安全及消防安全的检查和危险源的识别,对违章作业和安全隐患有权进行处置;

7、参与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环境监督管理;

8、参与组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参与组织安全事故救援;

9、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负责安全生产的记录、安全资料的编制,汇总、整理、移交安全资料;

10、认真完成公司及工程部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四、材料员岗位职责

1、掌握本工程的总计划及月、周计划,并编制工程材料供应计划;

2、根据材料供应计划进行市场询价,货比三家,然后向经理汇报,确定价格;

3、熟悉工程进度及市场情况,按计划进行采购,并满足质量标准;

4、掌握材料的性能,质量要求,按检验批提供合格证给技术员;

5、掌握材料的地区价格信息,及供货单位的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

6、掌握材料的库存情况及时调整材料供应计划;

7、对购进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用在工程中;

8、掌握材料供应价格及预算价格,如材料供应价格≥预算 价格及时反馈信息给预算员办理有关报批手续;

9、及时掌握现场的工程变更情况及时供料;

10、材料及时入库、及时报销,报销时间不能超过三天;

11、监督材料的使用情况,对材料浪费、损坏情况应及时制止,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罚。

12、认真完成公司及工程部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五、资料员岗位职责

1、项目文件和资料(施工技术文件、质量体系文件等)的收发登记工作,并及时报送至各部门负责人;

2、负责技术规范、标准的保管工作,并建立目录和台账;

3、负责质量、安全文明过程检查资料的收发及整理归档工作,按时限要求上报本部门的各种计划及报表工作项目;

4、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批资料,按规定要求分类、整编竣工资料;

5、工程竣工后,在规定时间内将竣工图及全部技术资料整理完毕,装订成册,按规定移交有关单位;

6、认真完成公司及工程部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六、施工员岗位职责

1、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规定搞好安全防范措施;

2、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协助项目技术总工编制各项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及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及人力、物力计划和机具、用具、设备计划;

3、审核施工队的施工计划,并报项目技术总工审批。对经批准后的施工方案、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督促其贯彻、实施;

4、填写工程日记和各种施工记录,负责所管工程质检资料、验收资料、施工图表、竣工资料的收集,及时交给资料员整理;

5、对所管工程,若发现施工队违反合同及技术规范,经劝阻和制止仍不改正,有权暂令其停止工作,并向项目经理、项目技术总工报告;

6、协助项目技术总工向施工队提供测量资料、设计图纸并进行交桩和技术标准、关键工艺、注意事项等交底;监督放样,校核平面位置及标高;监督操作工艺,组织中间抽检及分部验收;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督促施工员做好记录;

7、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并上报项目技术总工审批;向各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及材料限额领料单;

8、督促施工材料、设备按时进场,并处于合格状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9、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参加工程竣工交验,负责工程完好保护;

10、参加图纸会审和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11认真完成公司及工程部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七、质检员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和本公司有关技术、质量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规范及标准规定,对工程施工质量承担责任;

2、掌握项目工程技术质量特点、质量目标、合同质量目标,制订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3、督促班组搞好自检、互检工作,负责满足项目部检测器具使用要求,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参加项目工程质量评定工作;

4、负责主要原材料、设备进货检验,检查成品质量和使用情况,及时检查试验结果,记录重要处置情况;

5、做好工程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工作,指导项目工程资料记录与整理;

6、负责监督不合格产品的整改及复查工作;

7、认真完成公司及工程部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3篇: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精选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1

为加强我校经费管理的综合性、有效性、严肃性和可控性,更好地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预算法》和《会计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学校财力实现的可能性。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

1、编制收入预算,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预测学校的全年收入,尽量避免赤字隐患。

2、编制支出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确保正常运行开支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事业发展支出。

二、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

1、学校各室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和本部门的具体任务,提出下一年度所需各项费用开支的性质、用途和金额,跨年度使用的专项资金应按进度分年度提出计划。

2、学校财务室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各室提出的下年度事业经费支出预算,综合考虑增减变动因素,提出下年度收支预算建议数。

3、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单位综合财政收支预算方案,报学校教代会通过。

三、预算编制方法

学校经费预算要根据财力实现的可能性,参照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结合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进行编制。在编制时要根据情况制定各项经费的预算定额,使学校经费预算有据可依,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做到预算安排公正、合理、切合实际。学校的收入及支出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预算。

四、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1、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包括收入预算的执行、支出预算的执行和预算平衡三个部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既要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帐,又要合理安排支出,实现年度预算收支平衡。学校的收入必须全部入帐,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绝对不允许私设“小金库”。

2、预算的调整。为保证学校预算的良好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说明具体原因,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支出。

五、其他事项

1、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列入年度支出预算方可安排购置。购置固定资产需专人管理,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报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批,实施采购,需自行采购的,货比三家、综合考察。

2、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预算一经批准,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学校的预算内外经费均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收支实行审批制度。各部门需要使用经费的必须逐层请示汇报到主管领导,经同意后方可购买。

4、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经审核内容真实合法,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并有经办人、验收人和校长表态,副校长签字后方可办理支出,否则财会人员不予报销。

5、财务室于每学期末在教代会上汇报学校经费的收支情况,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2

根据《浙江省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制度》、《浙江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试行办法及考核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预算管理原则

根据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原则,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二、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

1、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结合本院情况,本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编制,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2、收入预算应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根据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当年的计划目标及医疗收费标准增减情况进行编制。

3、支出预算应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水平以及本年度工作计划、收入预算、物价变动情况等进行编制,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活动的需要,又要合理节约的精神,处理好需要与可能两者间关系。

4、差额预算补助、专项补助、科研经费、大型维修、大型设备购置以及清欠基金及其他专项补助,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编制,做到专款专用。

5、预算编制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定额预算法、比例预算法、标准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概率预算法。上述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交叉或综合运用的,预算编制人员按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科目、款项支出的需求。

三、预算审批程序

1、各项预算报表应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并经院务会及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凡未列入预算或超出预算的重大开支应按规定审批程序报批后才可执行。

2、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在对预算期经济形势做出初步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工作目标。

3、各职能科室根据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求所属责任科室上报为完成工作目标需要的经费及预算项目。

4、购置专业设备和电脑设备的预算需要提交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审议。

5、财务科汇总职能科室的预算项目,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四、预算执行

院级预算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由财务科严格遵照执行。凡已列入预算的,财务科应保证正常用款需要;凡未列入预算或超出预算的开支,未经规定程序追加或调整的任何人无权决定付款。

五、预算分析

医院应至少每半年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考核、评价收支预算进行执行情况,分析完成与否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保证全年预算的顺利完成并为编制下半年度预算提供依据。

六、预算调整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当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由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使原批准的预算数发生较大的变动,应编制调整方案(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经主管部门调整预算;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小时,由医院自行调整,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3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任务:

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法律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2、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预算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开支,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二、财务管理体制

1、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

2、学校总务处为学校的单一财务机构,在校长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不得在学校之外设置同级机构。

3、学校总务处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职责。财会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学校行政组同意,不得任意调动和撤换。

三、预算及收入管理

1、学校预算的依据是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入计划。学校总务处应在每年的十二月前按有关规定编制好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

2、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3、学校收费按照国家政策标准并进行公示。

四、支出管理

1、支出是根据学校为开展教学、科研及其它活动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损失。

2、学校支出包括:

⑴事业支出。事业支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它费用。

⑵专项资金支出。学校从有关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必须按项目使用,不得挪作他用。项目完成后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验收。

3、学校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的由总务处结合学校情况制定有关规定和开支标准,并报学校行政组审批。

五、资产管理

1、资产是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存货等。存货是指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及其它活动过程中耗用而存储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消耗性物资、低值易耗品等。

3、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4、固定资产分类:学校固定资产一般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产。

5、学校总务处应配合有关部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存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六、财务监督和检查

1、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对违反财经法规的支出,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同时报告领导处理。

2、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形式。总务处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不同的监督形式。

3、学校总务处有权对学校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

4、学校总务处应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和审计。

七、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1、财务报告是指反映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总务处应定期向有关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供财务报告。

2、总务处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入、支出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八、总务处应根据上述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制定出有关配套的规章制度。具体如下:

(一)、学校一切开支必须建立专账,专人管理,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账目清查并签字。

(二)、严格履行财务管理手续,即收支票有原始凭据或经办人的印件,且由学校报账员主管会计统一收缴,统一管理和使用,坚持批款一支笔,严禁乱收费,乱罚款。收费(含罚款或公物赔金)不入账作挪用处理(除给予纪律处分和全部追回外,另罚金额的25%)

(三)、报账员必须做到报账及时,且账据、钱相符,日清月结。对漏收的要负责追回,对不合理的开支有权拒付,认真履行财务监督和增收节支的责任。

(四)、行政经费不准借支和挪用,特殊情况,可由本人书面申请,经校长批准,但借支时间不得超一个月,否则按2%计算月息。

(五)、学习辅导资料必须由学校统一征订,即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确定资料,教研处、勤办谈价,分管教学和后勤的校长审批,最后校长签字付款。若有个人私自征订,学校拒付资料款。

(六)、出公差的费用按有关文件报销,若有超出文件规定范围款项,由当事人自己负责。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4

预算管理是公司整个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控制的手段之一,也是上级公司对饭店监管的有效措施。公司要完成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下达的经营目标,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

一、预算的组织管理

公司的预算管理由总经理负责,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核、调整、执行和控制。

(一)、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

饭店的预算管理机构由三个层次人员组成:

1、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组成。

2、公司预算工作小组:由综合部、经营部、市场开发部预算编制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

3、部门预算工作小组:由各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二)、预算管理机构的职责

1、预算管理委员会:

根据年度经营方针提出预算编制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处理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审查并确定最后预算汇总的各项指标报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对年中出现重大变化需调整预算的,提出调整方案上报;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检查和监督各项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情况。

2、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根据预算委员会确定的预算编制方针和指导思想,将编制任务下达给有关部门;编制各部门草拟的分部计划,测算平衡反馈各部门;指导,督促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汇总,编制总预算;检查,控制各项预算的执行;分析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

3、部门预算工作小组:

根据预算编制的方针和指导思想以及公司预算工作小组下达的任务,编制本部门的各项预算;对部门及专业预算的执行进行跟踪控制;分析本部门及专业预算与实际的差异,提出完成预算的有效措施。

二、预算的编制管理

公司的预算编制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各编制小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测算、修改、平衡、调整后产生。

(一)、预算的种类,内容及编制分工

按照预算的不同内容,预算分为经营预算,非经营性费用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四大类,经营预算即GOP前的经营利润预算。公司业主批准后执行。

1、经营预算。是指公司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经营活动的预算。其中最主要的是销售预算,其他的各项成本,费用则根据销售预算的业务量分别编制。经营预算主要内容及编制分工如下:

(1)、项目收入预算。由市场开发部会同各营业部门编制,主要为各类营业收入,包括项目规模,项目管理中营业收入的毛利率等。

(2)、经营成本预算。由营业部门编制,主要是各营业部门耗用的原材料,物耗成本,包括食品成本,商品成本。

(3)、营业费用预算。由各营业部门编制,主要是各营业部门在经营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4)、人工成本及员工福利预算。由人力资源部编制,主要是劳动佣工和人员工资以及福利费用。

(5)、教育培训费用。由人力资源部编制,主要是各部门员工外语,业务等岗位技能的培训费用。

(6)、项目费用预算。由市场开发部会同各营业部门编制,主要是项目开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促销费用等。

(7)、管理费用预算。由各管理部门编制。主要是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8)、能源消耗预算。由工程部编制,主要是水,电,煤,煤气,燃油,汽油等费用。

(9)、采购预算。由计划财务部编制,主要是物资库存量和耗用量的采购计划。

(10)、维修费预算。由工程部编制,主要是日常维修费用和项目修理费用。

2、非经营性费用预算。是指由公司业主承担的非经营性支出预算,由财务会计部在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的指导下编制。它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房产税,财产保险,无形资产,大修理准备摊销,贷款利息支出等各项支出预算。

3、投资预算。是公司的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及其他投资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投资预算由工程部会同计划财务部共同编制。它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预算。投资预算,编制的内容包括购置或投资的时间,内容,资金的来源,可获得的收益,现金净流量,投资的回收期等。

4、财务预算。是指公司在计划期内反映的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由计划财务部编制。它主要包括预计现金流量表,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亦称总预算。

(二)、预算编制的程序

1、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召开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会议,提出下年度的经营目标(GOP前),明确公司的经营方针、计划及设想。

2、总经理召集公司预算委员会会议,提出预算大纲及指导思想。

3、公司预算工作小组根据预算委员会的预算大纲及指导思想将预算编制任务分解下达给各有关部门。

4、市场开发部根据市场预测及经营目标会同各营业部门编制项目收入预算。

5、各有关部门根据项目预算编制专业预算和部门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1)、综合部会同各有关部门根据项目预算和人工成本控制目标编制公司各部门人工成本和职工福利费用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2)、营业门根据项目预算和部门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编制营业成本、部门费用部门经营利润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3)、市场开发部根据项目费用控制目标编制费用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4)、综合部会同各部门根据公司培训计划编制培训费用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5)、工程部、计划财务部会同各部门编制固定资产等财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6)、公司预算工作小组在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的指导下编制非经营性费用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7)、公司预算工作小组根据各部门销售、成本、费用、财产购置预算及库存控制目标编制公司采购预算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8)、公司预算工作小组汇总各部门预算和公司业主预算并经测算、平衡、审核后,将预算初稿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9)、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10)、公司工作小组召集各有关部门下达管理委员会的修改意见。

(11)、各有关部门修改有关预算再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

(12)、公司工作小组再次汇总修改后的各项预算,并编制公司经营总预算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13)、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公司经营预算和非经营性费用预算、投资预算报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审批。

(14)、上级公司审批公司GOP前有关的经营预算内容提出修改意见,由公司预算工作小组最后修改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后上报。

(15)、公司预算工作小组根据公司业主的要求修改非经营性费用预算和投资预算、并编制财务预算,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后上报。

(16)、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批准各项总预算,由公司预算小组负责人在总经理领导下组织各部门执行。

(三)、预算编制的方法

1、固定预算。按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为依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外推法将过去的支出趋势(或上年支出额)延伸至下一年度,只是在编制时将数据酌情予以增加,以适应物价上涨而引起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提高。这种编制方法是假设上年的每项支出均为必要,在下一年度中仍有继续进行的必要,且较别的新计划或新方案更为适合,是实现经营目标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

2、零基预算。以零为基数的计划编制方法。这种方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根据经营目标,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以最必不可少的业务量及因此而发生的费用作为第一增量,然后,根据业务的轻重缓急依次提出第二、第三......增量,各基层部门就其业务范围拟出各增量后,逐级上报,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确定先后次序,最后编制出饭店的预算。

3、弹性预算。通过确认不同的成本状态,使其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一种预算。弹性预算与传统的固定预算不同,不是以计划期内某一确定的业务量水平来确定各成本费用明细项目的预算金额,而是在编制此类预算时,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化而编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出在各种业务量下应开支的水平。这种方法有利于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有利于划清各经营人员的实际业绩。

4、滚动预算。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按照几顶计划周期,循环不断地进行协调平衡和序时滚动的方法。年度滚动预算的基本内容就是使预算期永远保持12个月,每过一个月,立即在期末增加一个月的预算,逐期往后滚动。这种方法使管理人员能始终对未来一年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有利于对预算资料作经常性分析研究,并能根据当前情况及时修订。

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不同的预算、预算中的不同内容,交替采用上述各种方法,使公司的各项预算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预算编制的原则

1、预算确定的目标既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又要具有可实现性,既是各责任人员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2、要落实到部门,并分解到各个月度和季度,使各部门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

3、算的指定要与部门的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并与奖惩相结合。

4、预算的综合平衡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树立公司一盘棋的观念。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应服从公司的总体平衡。

5、预算要有严肃性,权威性,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6、各项预算之间要作好衔接。

7、年度预算要与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

三、预算的控制管理

为保证预算的完成,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各部门应认真研究,落实措施,并对预算执行进行检查,分析,考核,使各项预算目标经常处在受控状态。

(一)、预算的执行控制

公司的各层管理组织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各项预算的内容规划部门的工作,各部门要将预算目标作为部门日常经营活动的标准,通过计量,对比,及时揭示实际偏离预算的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对预算内的各项成本费用开支,按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权限标准执行,对比,及时揭示实际偏离预算的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对预算内的各项成本费用开支,按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权限标准执行,对超出预算范围的开支,在经营者管理权限内的由总经理控制,超出经营者管理权限的,需报经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批准。非经营性费用支出,投资预算,财务预算的变动一概需经上级公司审核并经公司业主批准后方可执行。

(二)、预算的考核控制

公司应制定预算考核办法,把考核与目标经营责任制联系起来,与奖惩措施结合起来,将部门完成预算情况作为部门干部任用评聘的内容,以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

公司要将各项预算落实到各部门预算责任人,部门再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要坚持考核结果与分配机制相联系,部门和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挂起钩来。

(三)、预算的分析控制

公司应定期组织对各专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每季度作一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小结,年终对全年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在每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议上,总经理,财务总监听取并讲评各专业部门对月度的经营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讲评,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保证预算执行的进度和力度。

各专业预算部门必须做好季度,年度的小结总结,一般应在季度终了十天和年度终了二十天内完成。内容包括,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绩与目标的差异。分析原因以及改进的措施。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使各部门对各自的目标完成情况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公司预算工作小组须做好饭店的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并对各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供饭店领导决策。月度,季度,年度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须在月度终了7天、季度终了10天、年度终了15天内上报上级公司和公司业主。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5

1、根据国家对医院实行"金额管理,差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原则,医院各项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

2、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结合本院情况,本着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编制。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3、收入预算应根据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当年的计划目标及医疗收费标准增减情况进行编制。

4、支出预算应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水平,以及本年度工作计划、收入预算、物价变动情况等进行编制,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活动的需要,又要量入为出,处理好需要与可能两者间关系。

5、差额预算补助、专项补助、科研经费、大型维修、大型设备购置以及清欠基金等其他专项补助,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编制,做到专款专用。

6、使用分配的各项资金收支预算,应根据收支结余和有关规定提取金额编制。

7、各项预算报表经院长办公会审定后严格管理。

推荐第4篇:IT部岗位职责

IT部岗位职责

技术总监:

1、负责指导制定、审核公司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标准;

2、负责公司新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工作的计划、实施,确保技术的超前性、竞争性;

3、负责组织编制公司技术开发计划和公司技术发展长远规划;

4、负责指导、处理、协调和解决公司项目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确保公司项目计划按时完成;

5、负责组织技术成果及技术经济效益的专业评价工作;

6、负责对技术方案的评审工作。管理职责

1、组织建设

(1)参与讨论公司部门级以上组织结构; (2)确定下级部门的组织结构;

(3)当发现下级部门的岗位设置或岗位分工不合理时,要及时指出问题,作出调整,并通知人力资源部。

2、招聘及任免 A、用人需求

(1)提出直接下级岗位的用人需求,并编写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提交给总经理确认;

(2)确认直接下级提交的用人需求(含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提交总经理确认。 B、面试

(1)进行直接下级岗位的初试; (2)进行直接下级的直接下级岗位复试,并做最后确定; (3)组织参与面试的人员。

C、不合格员工处理

(1)提出对不合格直接下级的处理建议,提交总经理确认;

(2)确认直接下级提出的对不合格员工的处理建议,提交给人力资源部。

3、培训

(1)提出对直接下级的培训计划,提交总经理确认;

(2)确认直接下级提出的培训计划,提交人力资源部。

4、绩效考评

(1)提出直接下级的绩效考评原则,提交总经理确认;

(2)根据总经理确认的绩效考评原则,与人力资源部经理商讨并确定绩效考评方法;

5、工作沟通

(1)汇总工作报告,并与总经理进行信息沟通,同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直接下级; (2)负责将公司的政策、原则、策略等信息,快速、清晰、准确地传达给直接下级; (3)确定书面的交互式的工作通报制度,与直接下属进行沟通。

6、激励

(1)提议下级部门和直接下级的激励原则,提交总经理确认;

(2)根据总经理确认的激励原则,与人力资源部经理商讨并确定激励方法。

7、经费审核与控制

(1)依据财务制度审批下级部门的各项花费,并确认支出的合理性; (2)监督并控制下级部门的费用支出,并向总经理进行费用月报。

8、工作报告 (1)定期将自己的各项工作及下级部门工作以书面的形式向总经理报告。

9、表现领导能力

(1)指导、鼓励、鞭策下级,使下级能努力工作; (2)有办法提升下级的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 (3)能为下级描绘公司的战略意图和远大前景。

【iOS程序员的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iPhone和iPad客户端软件的开发,参与项目需求分析、产品设计;2.按计划完成产品的代码编写,产品测试,并且保证代码质量; 3.按照开发流程编写相应模块的设计文档;

4.跟进iOS平台终端技术的更新,设计和实现新产品和功能;5.对iOS平台开发技术进行研究; 6.提供产品相关技术支持。 7.相关账户的建立和维护

【PHP程序员的岗位职责】 1.负责网站php前后端程序开发 2.负责微信公众号开发 3.负责app后台、接口程序开发

【Android程序员的岗位职责】

1.完成Android项目设计、编码、测试和优化。

2.参与业务需求设计讨论,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应用程序开发;3.负责移动平台软件框架的研究,设计和实现、关键技术验证等工作; 4.编写相关的开发文档,如技术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

5.开发针对不同的Android操作系统版本和屏幕尺寸的应用,并完成兼容性测试。6.对所开发的APP、SDK进行版本更新及维护。 7.学习和研究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满足产品的需求。

【UI美工岗位职责】

1、根据产品需求,对产品的整体美术风格、交互设计、界面结构、操作流程等做出设计;

2、负责项目中各种交互界面、图标、LOGO、按钮等相关元素的设计与制作;

3、能积极与开发沟通,推进界面及交互设计的最终实现。

4、负责软件界面的美术设计、创意工作和制作工作。

5、根据各种相关软件的用户群,提出构思新颖、有高度吸引力的创意设计。

6、对页面进行优化,使用户操作更趋于人性化。

7、维护现有的应用产品。

【文案策划岗位职责】 1.负责宣传材料的文案策划 2.负责竞品的数据、市场分析报告 3.负责广告片、宣传片等文案撰写工作 4.负责渠道推广、运营方向的文案编写

5.企业宣传手册、招商手册、企业官网内容等对外的展示文案工作 6.品牌宣传的文案撰写 7.游戏、公司简介等文档编写 8.游戏评测报告

9.微信推广问。软文文案策划

10.游戏线上线下活动及功能性文案策划

【视频剪辑岗位职责】

1.负责企业宣传片文案策划、脚本撰写、拍摄、后期、剪辑制作;

2.配合市场进行线上线下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及配合各需求部门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3.参与公司组织策划的推广活动,并对活动进行拍摄、后期编辑; 4.收集公司影像资料,定期整理;

5.对各种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按照编辑规定进行有效处理;6.负责包装剪辑公司所有数字内容视频案例,协助推广宣传;

7.协调与沟通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各环节;完成制作全过程,保证成片质量。

推荐第5篇:IT部岗位职责

IT 部岗位职责 1.1 部门架构 1.2 部门经理 职位目的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策略制定部门的发展方向与方针,指导并监督部门展开工作。 在组织中的关系 直接下属:4 人 工作职责 制定资讯科技部发展方向与方针; 指导部门各组开展工作; 向管理层汇报部门工作情况; 部门工作计划的审定及跟踪; 部门间的工作协调与沟通; 资讯科技项目的立项管理与监控; 制定部门的预算并予以控制。 职位要求 教育背景 资讯科技/企业管理相关专业本科。 工作经验 五年以上 IT 工作经验,其中三年以上 IT 部门主管经验。 知识 / 能力 (△为“关键成功因素”-即做好该职位所要求的特别的关键技能) △熟悉 IT 领域的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 △有丰富的 IT 部门管理经验; △了解资讯科技业界的发展方向与动态; △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具备强烈的不断改进、探索创新的精神。 良好的亲和力与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良好的表达与陈述技巧。 1.3 网络管理员 职位目的 公司网络及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在组织中的关系 部门经理 该职位 直接下属:0 人 工作职责 进行公司网络及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公司电话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监控公司网络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网络问题,并予以排除; 进行网络资源的分配管理; 执行公司系统信息安全策略,保障系统信息的安全; 执行数据的备份操作与校对。 职位要求 教育背景 资讯科技相关专业专科。 工作经验 四年以上网络系统工作经验,其中两年以上系统集成经验。 知识 / 能力 (△为“关键成功因素”-即做好该职位所要求的特别的关键技能) △两年以上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工作经验; △熟练进行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及优化,独立工作 能力强; △熟悉 CISCO、HP 等厂家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及其它相关硬件、软件产品; 熟悉 PPDRR 信息安全模型,有相关经验优先; 持有 CCNA、MCSE2000 或计算机网络、安全厂商的相关证书优先; 具极强自学能力,能迅速接受新技术; 具备强烈的不断改进、探索创新的精神; 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1.4 应用支持员 职位目的 为 IT 应用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评估供应商技术方案,配合应用主管完成项目相关工作。 在组织中的关系 部门经理 该职位 直接下属:0 人 工作职责 收集业务部门的项目需求,对需求进行分析; 辅助上司进行系统设计,细化项目需求; 评估供应商技术方案,作为供应商选择标准; 参予外包项目的验收工作和测试工作; 支持应用系统的日常运作,解决相关问题; 管理应用系统,保证系统的稳

定运行,数据库的完整和安全。 职位要求 教育背景 资讯科技相关专业专科。 工作经验 两年以上应用系统维护及开发工作经验,有 ERP 系统实施和维护工作经验优先。 知识 / 能力 (△为“关键成功因素”-即做好该职位所要求的特别的关键技能) △熟悉应用系统的实施流程,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熟悉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流程; 对网络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熟悉数据库的开发和管理; 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1.5 用户支持主管 职位目的 辅助部门经理管理用户支持小组,办公设备和耗材的统一采购,帮助用户支持员开展工作。 在组织中的关系 部门经理 该职位 用户支持员 直接下属:1 人 工作职责 辅助部门经理管理好用户支持小组,督促统计报表的录入和提交; 负责个人电脑及配件,耗材,电话机,移动办公设备的采购; 支持用户支持员的工作,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职位要求 教育背景 资讯科技相关专业专科。 工作经验 三年以上系统维护或软硬件技术支持经验,有客户服务经验。 知识 / 能力 (△为“关键成功因素”-即做好该职位所要求的特别的关键技能) △熟悉个人电脑行情和各种配件、耗材,有丰富的相关采购经验; △精通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 系列版本)及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管理和排错; △熟悉维护计算机的常用外设; △诚信正直,能吃苦耐劳,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够与用户进行良好的 沟通与交流; 有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 具备强烈的不断改进、探索创新的精神。 1.6 用户支持员 职位目的 对公司个人电脑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进行计算机外设维护,及系统软件的安装与测试。 在组织中的关系 用户支持主管 该职位 直接下属:0 人 工作职责 为公司员工提供电脑技术支持,排除桌面系统故障; 维护各种的系统设备,排除设备故障; 进行系统用户的设置及管理; 配合网络管理员共同完成系统的整体维护; 安装与调试各种系统软件; 测试各种硬件设备及各种应用软件。 职位要求 教育背景 资讯科技相关专业专科。 工作经验 两年以上系统维护或软硬件技术支持经验。 知识 / 能力 (△为“关键成功因素”-即做好该职位所要求的特别的关键技能) △精通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 系列版本)及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管理和排错; △熟悉维护计算机的常用外设; △为人诚信,能吃苦耐劳,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够与用户进行良好的 沟通与交流; 具极强自学能力,能迅速接受新技术。

推荐第6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定的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具体细则哪些?请阅读以下文章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XX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政改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一、经费包干原则

结合当前财政改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

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

(一) 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核算内容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四)专项经费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年初经政府批转,人代会批准通过列入年初预算的各部门专项经费(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专项等);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和经县委、政府批准召开的大型会议等会议费(按批准的会议规模及开支标准经财政局审核后拨付)。

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用款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专款专用。拨付专项资金必须填写项目、用途和用款计划等,并报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签批后,财政方可拨付。

(五)其他相关规定:编制外机构、超编人员财政不安排工资及任何经费。预算内经费包干以1月份编制内实有人数为准。

三、预算内经费包干办法

(一)工资福利支出经费包干办法

1、全额拨款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按人事局工资股审核后的工资花名册按月由财政国库统发数列支;

2、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财政按差额比例补助,其余经费自理(包括合同工养老金等)。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对律师事务所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70%的工资;第二类,对工人俱乐部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50%的工资;第三类,对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82%-95%的工资(具体差额比例为:虎跳峡卫生院负担82%,金江、上江卫生院负担85%,建塘、格咱、五境、三坝、尼西、小中甸、洛吉卫生院负担90%,东旺卫生院负担95%);第四类,对县公证处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2、离退休人员工资包干办法:原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有关政策规定的实际数核拨,资金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社保局,由社保局统一发放。离退休人员原单位和社保局要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财政和社保要联合出台操作性强和实效性强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办法,想方设法杜绝“活人吃死人工资”的现象;当年退休人员,退休前在县级单位(包括全额和差额单位)的,按组织和人事部门发文的退休工资标准和发放时间转至社保局发放,原单位不再发放;退休前在乡镇机关中的,根据县乡财政包干管理体制,当年退休人员工资由乡镇财政发放至年底,次年1月再转入社保局发放;行政事业单位合同工人员,退休后的工资由社保局从养老金专户中支付,财政不再单独安排经费。

3、当年病故职工的安葬费、抚恤费以及遗属补助,财政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的实际金额核拨给原单位后由单位兑现。

4、县级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养老保险金单位承担部分,教育系统、环卫站财政全额解决,其他单位财政承担50%,其余50%各单位自行解决。

5、当年编制内新增人员(包括分配和调入人员),全额拨款单位,按人事局规定的工资发放执行时间和标准(新调入人员凭工资介绍信并按其注明的时限及工资标准,跨年度不予补发),造入当月工资花名册发放(当月的工资花名册上必须加盖编委的印鉴,以证明新增人员在编制内);差额拨款单位,按差额比例补助,并应出具新增人员未超编的证明,跨年度不予补助。

6、当年新增资(政策性全县范围内增资外),按人事局规定的时间和标准造入当月工资花名册发放,如在本年度出现补发,由人事局工资股造补发工资表纳入财政工资统发,跨年度一律不予补发。

7、由财政负担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初预算数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给医保中心。年度中新增工资部份财政不再追加此经费。

8、离休人员的医疗费由原资金渠道列支,不参加医疗保险,资金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医保中心,由医保中心按文件规定实报实销,对少报销者实行奖励。

9、县级各单位应缴县总工会工会经费的40%部分按一月份工资花名册单独测算并包干给各单位,年终统一由县财政局代缴给总工会。单位承担的工会经费60%部分,从单位包干经费中解决。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包干办法

1、行政单位分三类管理:第一类为五大机关,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500元;第二类为行政单位总人数在10人以下(不含10人),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100元;第三类为行政单位人员在10人以上(含10人)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900元。

2、县级公、检、法、司(包括森林公安分局)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按照上级规定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县公安局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0500元;检察院、法院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4080元,县政法委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4000元,司法局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3500元)。

3、县级事业单位根据单位性质和收入情况实行分四类管理:第一类为享受人员在10人以下的,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XX元;第二类为享受人员在10人以上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为1900元;第三类,全县中学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250元,城区红旗、民小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850元,东旺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800元,其余十个乡(镇)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700元。炊事员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第四类,除上述单位和人员外,财政只保证工资,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4、对县级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且具备一定“造血”条件和功能的单位,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对行政编制人员,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XX元;对事业编制人员,财政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5、年初包干时有公用经费的单位,包干后新增(或减少)人员一律不追加(减)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四、非税收入管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结合我县当前各项非税收入仍按执收单位先缴入财政专户,再由财政专户统一上缴国库的管理实际,在收入方面,执收单位必须将所有的非税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不准截留、不准私设小金库,如有违反 “收支两条线”管理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在没有全面推行部门预算之前,非税收入仍然按照《云南省预算外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并按财政部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在支出安排方面,教育系统上缴的非税收入按规定应返还部分,由用款单位向政府书面请示,写明非税收入返还的具体明细用途,并按程序由财政审核签署意见后,报政府批准方可按规定从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或财政专户返还,其余各单位上缴的非税收入按有关规定需返还单位使用的部分,仍然由执收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后再从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或财政专户返还。各单位经批准由财政安排的非税收入,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同时,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收缴和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云政办〔XX〕26号及云财综〔XX〕84号文件规定执行,不进行统筹;计生委所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包括乡镇征收的),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用于解决农业人口及下岗职工独生子女保健费。

年度中若出台新的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等,按新规定执行。

五、罚没收入管理

罚款和没收财物是国家行政处罚的重要手段,罚没收入是各级财政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罚没财物管理,对于强化财政收入管理、维护正常的财政收支程序、促进执法机关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对罚没收入所执行的“罚缴分离”改革在管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部分执法单位执法不力,执法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罚没收入返还情况较为频繁。为充分调动执法部门的执法积极性,规范罚没收入的管理,对罚没收入在继续执行“罚缴分离”的基础上,采取对部分单位“核定收入入库基数,超基数比例返还”的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为:核定单位罚没收入上缴国库基数(县公安局30万元,县森林公安分局70万元),基数内不予返还,超过基数部分,财政按照超基数部分的30%以业务经费的方式在年终结算后安排给执法单位。对交警二中队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后,再通过预算支出安排给城市二中队,用于工资等相关费用。其余执收单位所上缴的罚没收入一律不予返还或经政府批准后从预算支出适当安排。

年度中若出台新的罚没收入管理规定等,按新规定执行。

六、严格制度,加强管理

(一)严格预算制度,硬化预算约束。上述包干办法,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用款单位要按规定的预算指标拟定分月用款计划,按月拨款,用款单位不得超计划、超进度拨款。

(二)强化支出管理。一是财政部门不再受理属于经费包干范围的经费申请,各单位必须在包干经费中调剂使用;二是对不属于包干的专项经费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制度,必须专款专用,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检查;三是对会议费要实行严格管理,做到少开会、开短会,按会议费标准核拨经费,并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四是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费用开支标准,在国家规定的有关费用开支标准范围内,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包干措施,并报财政部门备案,但不得扩大开支标准和范围,不得虚列名目,胡乱开支;五是财政部门在当年11月以后,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受理各单位的经费追加请示。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执行期为XX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推荐第7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所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促进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有效提高预算运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是各部门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各部门编制、经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后提交批准的涵盖申报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计划。

第三条 本运管所所属各部门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预算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共性原则。预算要充分体现公共财政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性资金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转移。

(二)综合性原则。预算是覆盖部门所有资源的完整预算,囊括各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财务部门要坚持财政预算内外财力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计划。

(三)真实性原则。预算应根据各部门履行的职责、发展目标和现有资源的配臵情况进行编制,各项收支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真实可靠的预算依据,不得隐瞒与虚列收支内容。

(四)绩效性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以中心工作为目标,追求投入成本与效益产出的性价比,各项支出的安排要坚持科学、合理、必需原则,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 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责任主体是属各部门,其职责是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财务股是主管部门预算编制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预算审核、定额确定、财力平衡以及组织预算执行。

第二章 预算编制

第六条 预算编制的内容。预算主要由一般收支预算和其他单列预算构成,包括:一般收入预算、一般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

(一)一般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入专款和其他收入。

(二)一般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主要指各部门发生的工资福利支出(统一由人事处编制)、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项目支出主要指展品的维修、重大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三)政府采购预算。预算部门根据《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在一般支出预算和其它单列预算基础上,将其中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各类采购项目按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要求进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在时间上与其它支出预算同步编制。

第七条 预算编制的方法。预算依托财政业务处理系统,按照收支分类科目,自下而上编制,其中支出的功能分类列至项级科目,经济分类列至款级科目。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应以上年收入实绩和当年实际收入情况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剔除非正常的一次性收入因素,充分考虑政策性、管理性增减因素和收入变化趋势,由此核定本预算年度的收入计划。

(二)支出预算根据发展规划、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以及上年预算安排执行情况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是零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

预算应优先保障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以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基本支出预算主要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有人事处按规定管理,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分类分档办法。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日常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社会物价水平和财力可能,对各项基本支出项目制定相应的指标额度。

定额标准的执行期限与预算年度一致,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不作调整,当年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原则上在确定下一预算年度定额标准时再作调整。

基本支出预算在规定时间内由财务部门统一编制。

(2)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是各部门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其特定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项目支出预算必须将支出内容分解细化到每一个最具体的可执行项目,明确具体用途,凡单项预算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应编制项目明细说明书。

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预算管理。项目库是对支出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部门预算确定的项目应从项目库中筛选,并按照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坚持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的原则。

对于列入绩效评价范围的财政性资金项目,用款部门还需编制项目绩效预算,进行前期论证,其内容包括:涉及项目立项的有关政策依据、项目具体内容、实施方式、项目概算、资金使用计划,以及项目实施的目标效果。项目绩效预算是项目实施和评价的依据。

第八条 部门预算编制的程序。为体现预算编制过程的公开透明,保证预算信息在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预算实行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

(一)一上:各部门根据预算编制要求,编制和提出本部门的年度收支预算建议计划。

(1)财务部门应提早部署下年度预算编制工作,使各部门明确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要求;

(2)各部门完成预算信息和数据的采录、编制、汇总和审核工作,提交有关部门审核;

(3)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审和论证。

(二)一下:财务部门根据预算审核和财力平衡情况,下达预算控制数。

(1) 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年度财力的测算工作;

(2)财务部门确定预算年度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并组织前期论证;

(3)根据确定的投入方向和重点,结合预算年度财力状况,完成对各部门一上建议数的审核平衡工作,并将预算控制数下达至各部门。

(三)二上:各部门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修正预算并上报财务部门。

(1)各部门对财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进行确认,或对项目支出内容进行适当修正;

(2)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规定时间内向财务部门提出调整申请,同时报送本部门的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3)预算修正原则上不得突破一下控制数。

(四)二下:财务部门将依照所长办公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批复到部门。

(1)财务部门完成对预算部门二上收支计划的核准和综合平衡工作;

(2)财务部门按程序将预算草案分别报送党委会、所长办公会议审议讨论,审查决定。

(3)财务部门在党委会和所长办公会议批准预算之日起一周内,将预算(包括政府采购预算)批复到各部门。

第三章 预算执行

第九条 财务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和部门用款计划,必须认真予以落实。对于部门项目支出,以及政府特定资金的支出,则依据年度预算和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付款。

第十条 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包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严格限制各部门的授权支付范围和金额,凡政府采购项目、以及限额以上的其他各类项目支出和往来款项,均按市财政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同时,逐步推行公务卡现代消费制度,通过公务卡消费方式实现部门定额公用经费的直接支付。

第十一条 凡是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必须纳入政府采购程序,由财务部门(或采购职能部门)依据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采购方式,落实采购计划,各部门不得擅自购买或签订合同。

第十二条 对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大支出项目,应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考评工作由

财务部门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和项目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施。

第十三条 预算一经有关会议通过,即具有制度约束效力,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指标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不得随意调整支出用途和改变用款方向。

(一)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发生变更、撤销、终止,或国家政策调整等特殊因素引起预算调整,应按照有关规定,重新申请立项或由财务部门调减支出预算。

(二)非因特殊情况,各部门在预算执行期间,原则上不得提出追加支出申请。以下情况除外:(1)涉及重大活动或项目;(2)市专项补贴要求配套;(3)其他不可预计的突发因素。

(三)财务部门在办理追加支出的审批中,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对于预算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有较大影响,或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以及预算追加数额不易确定的项目,应当组织实施预算追加听证,吸纳各方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各部门申请预算外支出项目追加,审批的条件、程序与预算内相同。

(五)年度支出预算追加批准后,对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据追加通知书、及时调整政府采购预算,并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程序。

推荐第8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及预算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

事业单位具体分为以下五类:工业、交通、商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学位;其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1.核定收支。它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人与各项支出统一编报预算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其年度预算收支的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

2.定额或定项补助。它是指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用的补助办法。所谓定额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校实行的人均定额补助。所谓定项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对其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对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项目给子补助或对大型修缮及设备购置进行的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它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以后,由其自求平衡(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给予补助;因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可由事业单位留用。另外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向国家上缴部分收入。

五、财政补助政策及补助基数核定方法

(一)分类核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1)对现有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要按照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要求,在严格清理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实行定项补助政策。其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对纯粹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无收入或收入额度较少以及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对大专院校、科研、农业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调整布局、改善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行“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的财政补助政策;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有一定收入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3)对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逐年递减”的经费补助政策。(4)实行财政“零补助”政策,逐步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二)经费补助核定方法。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职能职责和财力可能等因素,对上述各类单位,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核定其定额或定项补助数。经费补助基数既包括财政拨款部分,也包括实施收支脱钩管理的非税收入。(1)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按编制、人员、非税收入、分类分档定额以及工作职责和任务核定定项补助基数,一年一定。(2)公益类事业单位。此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基数根据其工作任务、近三年的非税收入状况、以及相应的定额标准予以核定。对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按法定比例增长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补助方式科学核定补助基数,并根据财力确定一个逐年增长比例,一定五年不变;其他社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方式,补助基数核定后,一定五年不变。对收入额较大且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3)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定额补助基数核定后,每年按20%的比例递减补助定额,第六年起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4)经营类事业单位,补助基数原则上每年递减1/3,三年内退出财政供给范围,第四年起实行“零补助”政策。按照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经界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1、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单位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项、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 2、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l)政策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国家确定的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2)可靠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紧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

(3)合理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4)完整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或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 (5)统一性原则。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口径、科目、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方法:财政补助收入数,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数,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及本年增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部门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经营收入,按本年经营业务计划及产品销售情况编列。

事业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经营支出可按定额成本、上年成本和有关“增减因素”测算编列。

3、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的编列程序

事业单位提出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事业单位依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正式下达批复预算。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 4、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计划的一种国家预算方法。 5、什么是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是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6、什么是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推荐第9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 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第八条 对财政下达的预算,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预算一经确立和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和追加。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的申报、论证、实施、评审及验收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辜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单位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审批、审查制度,完善内部支出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不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各项支出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规定,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标准,不得巧立名目、变相扩大个人补贴范围;不得随意提高差旅费、会议费等报销标准;不得追求奢华超财力购置或配备高档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和其他设施。

第三章 采购管理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货物购置、工程(含维修)和服务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二条 采购代理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采购代理机构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

2、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3、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4、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5、与供应商恶意串通:

6、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7、开标前泄露标底:

8、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

9、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行为。

第四章 结算管理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应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

1、擅自多头开设银行结算账户:

2、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

3、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支付的劳务费、购置费、工程款、暂(预)付款等,应当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要求实行银行转账、汇兑、托收等形式结算的,不得以大额现金支付。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单位取得的各项货币收入应及时入账,并按规定及时转存开户银行账户,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银行存款和现金应由单位专人负责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并定期与单位“总分类账”核对余额,确保资金完整。“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与“总分类账”应分别由单位出纳、会计管理和登记,不得由一人兼管。

第十八条 单位资金不允许公款私存或以存折储蓄方式管理。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切实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借入资金、暂收、暂存、代收、代扣、代缴款项应及时核对、清理、清算、解交,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帐,影响资金的合理流转。预(暂)付、个人因公临时借款等都应及时核对、清理,在规定的期限内报账、销账、缴回余款,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帐。严禁公款私借,严禁以各种理由套取大额现金长期占用不报账、销账、缴回余款,逃避监管。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授权审批制度。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应明确责任、划分权限实行分档审批?重大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应通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避免资金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单位的一切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由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管理模式。

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一条 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含:现金、各种存款、往来款项、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法管理使用国有资产,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建立、健全其内部购置、保管、领用等项管理制度,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实行分类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可划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类型。单位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固定性、移动性等特点,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明细核算,不得隐匿、截留、挪用固定资产。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出租、投资、调拨、出让、报废、维修等情况,明确保管(使用)人的责任,保证固定资产完整,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允许公物私用或无偿交由与单位无关的经营单位使用。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调拨、捐赠、报废、变卖、转让等,应当经过中介机构评估或鉴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持本单位事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投资的,应当进行申报和评估,并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投资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任何单位不得将国家财政拨款、上级补助和维持事业正常发展的资产转作经营性使用。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产进行账务清理、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改革或其他原因发生划转、撤销或合并时,应当对单位资产进行清算。清算工作应当在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调拨、划转和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章 财务机构

第二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财务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单位内部的其他非独立工作部门或机构不得脱离单位统一监督另设会计、出纳,不得另立账户从事会计核算。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条 单位会计机构中的会计、出纳人员,必须分设,银行印鉴必须分管。不得以任何理由发生会计、出纳一人兼,银行印鉴一人管的现象。

第三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依法负责。

第三十二条 会计委派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应按照本规定进一步完善核算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纳入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管理的单位,要按照《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明确职责、履行义务,进一步完善管理,加强对单位收入、支出、资金拨付和资产的管理,防止国家资产、资金流失和浪费。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违反会计管理规定的行为:

1、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

2、明知是虚假会计资料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报销支出事项,提供虚假会计记录和其他会计资料;

3、另立账户,私设会计账簿,转移资金;

4、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S、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

6、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7、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8、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

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信息资料:

10、随意将财政性资金出借他人,为小团体或个人牟取利益:

11、其他违反会计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手续未办清以前不得调动或离职。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上级单位可派人会同监交。一般财务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可由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财务会计人员短期离职,应由单位负责人指定专人临时接替。

第七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监督工作负领导责任。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财务监督。

第三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是指单位根据国家有关、雄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下级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检查的行为。内容一般包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收入和支出的范围及标准、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资产管理措施落实、往来款项的发生和清算、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

第三十七条 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申报、审查程序。单位预算的编制应当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单位事业的发展计划,应当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单位对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可靠,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有无漏编、重编,预算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执行,有无随意调整预算或变更项目等行为事项进行监督。

第三十八条 单位收入的监督。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这部分资金涉及政策性强,应加强监督,其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1、单位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是否依法积极组织收入;各项收费是否符合国家的收费政策和管理制度:是否做到应收尽收,有无超收乱收的情况。’

3、对于按规定应上缴国家的收入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拖欠、挪用、截留坐支等情况。

4、单位预算外收入与经营收入是否划清,对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按规定依法纳税。

第三十九条 单位支出的监督。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支出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其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1、各项支出是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讲求经济、实效、有无进一步压缩的可能。

2、各项支出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使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无互相攀比、违反规定超额、超标准开会、配备豪华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及其他设施。

3、基建或项目支出与行政事业经费支出的界限是否划清,有无基建或项目支出挤占单位经费,或单位经费有无列入基建或项目支出的现象。应由个人负担的支出,有无由单位经费负担的现象。是否划清单位经费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有无将应由经费列

支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或将经营支出项目列入单位经费支出的现象。

4、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提取,是否依据国家统一规定或财政部门规定执行;各项专用基金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使用。

第四十条 资产监督即对资产管理要求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的检查督促,包括:

1、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库存现金是否超过限额,有无随意借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的现象;有无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情况。

2、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是否及时清理、结算;有无本单位资金被其他单位长期大量占用的现象。

3、对各项负债是否及时组织清理,按时进行结算,有无本单位无故拖欠外单位资金的现象,应缴款项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上缴,有无故意拖欠、截留和坐支的现象。

4、各项存货是否完整无缺,各种材料有无超定额储备、积压浪费的现象;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购进、验收、入库、领发、登记手续是否齐全,制度是否健全,有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大材小用、公物私用、损失浪费,甚至被盗的情况。

5、存货和固定资产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问题;固定资产有无长期闲置形成浪费问题;有无未按规定报废、转让单位资产的问题发生。

6、对外投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有无对外投资影响到本单位完成正常的事业计划的现象: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评估的价值是否正确。

第四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控、财务公示等制度,应确定专门机构或专(兼)职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审查。单位的财务执行情况,应在一定的范围、时期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自觉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四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必须经同级审计部门进行任期离任审计。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坪定适用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二:

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20xx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政改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一、经费包干原则

结合当前财政改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

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

(一) 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核算内容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四)专项经费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年初经政府批转,人代会批准通过列入年初预算的各部门专项经费(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专项等);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和经县委、政府批准召开的大型会议等会议费(按批准的会议规模及开支标准经财政局审核后拨付)。

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用款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专款专用。拨付专项资金必须填写项目、用途和用款计划等,并报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签批后,财政方可拨付。

(五)其他相关规定:编制外机构、超编人员财政不安排工资及任何经费。预算内经费包干以1月份编制内实有人数为准。

三、预算内经费包干办法

(一)工资福利支出经费包干办法

1、全额拨款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按人事局工资股审核后的工资花名册按月由财政国库统发数列支;

2、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财政按差额比例补助,其余经费自理(包括合同工养老金等)。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对律师事务所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70%的工资;第二类,对工人俱乐部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50%的工资;第三类,对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82%-95%的工资(具体差额比例为:虎跳峡卫生院负担82%,金江、上江卫生院负担85%,建塘、格咱、五境、三坝、尼西、小中甸、洛吉卫生院负担90%,东旺卫生院负担95%);第四类,对县公证处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2、离退休人员工资包干办法:原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有关政策规定的实际数核拨,资金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社保局,由社保局统一发放。离退休人员原单位和社保局要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财政和社保要联合出台操作性强和实效性强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办法,想方设法杜绝“活人吃死人工资”的现象;当年退休人员,退休前在县级单位(包括全额和差额单位)的,按组织和人事部门发文的退休工资标准和发放时间转至社保局发放,原单位不再发放;退休前在乡镇机关中的,根据县乡财政包干管理体制,当年退休人员工资由乡镇财政发放至年底,次年1月再转入社保局发放;行政事业单位合同工人员,退休后的工资由社保局从养老金专户中支付,财政不再单独安排经费。

3、当年病故职工的安葬费、抚恤费以及遗属补助,财政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的实际金额核拨给原单位后由单位兑现。

4、县级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养老保险金单位承担部分,教育系统、环卫站财政全额解决,其他单位财政承担50%,其余50%各单位自行解决。

5、当年编制内新增人员(包括分配和调入人员),全额拨款单位,按人事局规定的工资发放执行时间和标准(新调入人员凭工资介绍信并按其注明的时限及工资标准,跨年度不予补发),造入当月工资花名册发放(当月的工资花名册上必须加盖编委的印鉴,以证明新增人员在编制内);差额拨款单位,按差额比例补助,并应出具新增人员未超编的证明,跨年度不予补助。

6、当年新增资(政策性全县范围内增资外),按人事局规定的时间和标准造入当月工资花名册发放,如在本年度出现补发,由人事局工资股造补发工资表纳入财政工资统发,跨年度一律不予补发。

7、由财政负担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初预算数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给医保中心。年度中新增工资部份财政不再追加此经费。

8、离休人员的医疗费由原资金渠道列支,不参加医疗保险,资金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医保中心,由医保中心按文件规定实报实销,对少报销者实行奖励。

9、县级各单位应缴县总工会工会经费的40%部分按一月份工资花名册单独测算并包干给各单位,年终统一由县财政局代缴给总工会。单位承担的工会经费60%部分,从单位包干经费中解决。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包干办法

1、行政单位分三类管理:第一类为五大机关,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500元;第二类为行政单位总人数在10人以下(不含10人),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100元;第三类为行政单位人员在10人以上(含10人)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900元。

2、县级公、检、法、司(包括森林公安分局)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按照上级规定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县公安局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0500元;检察院、法院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4080元,县政法委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4000元,司法局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3500元)。

3、县级事业单位根据单位性质和收入情况实行分四类管理:第一类为享受人员在10人以下的,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000元;第二类为享受人员在10人以上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为1900元;第三类,全县中学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250元,城区红旗、民小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850元,东旺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800元,其余十个乡(镇)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700元。炊事员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第四类,除上述单位和人员外,财政只保证工资,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4、对县级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且具备一定“造血”条件和功能的单位,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对行政编制人员,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2000元;•对事业编制人员,财政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5、年初包干时有公用经费的单位,包干后新增(或减少)人员一律不追加(减)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四、非税收入管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结合我县当前各项非税收入仍按执收单位先缴入财政专户,再由财政专户统一上缴国库的管理实际,在收入方面,执收单位必须将所有的非税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不准截留、不准私设小金库,如有违反 “收支两条线”管理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在没有全面推行部门预算之前,非税收入仍然按照《云南省预算外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并按财政部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在支出安排方面,教育系统上缴的非税收入按规定应返还部分,由用款单位向政府书面请示,写明非税收入返还的具体明细用途,并按程序由财政审核签署意见后,报政府批准方可按规定从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或财政专户返还,其余各单位上缴的非税收入按有关规定需返还单位使用的部分,仍然由执收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后再从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或财政专户返还。各单位经批准由财政安排的非税收入,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同时,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收缴和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云政办〔20xx〕26号及云财综〔20xx〕84号文件规定执行,不进行统筹;计生委所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包括乡镇征收的),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用于解决农业人口及下岗职工独生子女保健费。

年度中若出台新的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等,按新规定执行。

五、罚没收入管理

罚款和没收财物是国家行政处罚的重要手段,罚没收入是各级财政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罚没财物管理,对于强化财政收入管理、维护正常的财政收支程序、促进执法机关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对罚没收入所执行的“罚缴分离”改革在管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部分执法单位执法不力,执法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罚没收入返还情况较为频繁。为充分调动执法部门的执法积极性,规范罚没收入的管理,对罚没收入在继续执行“罚缴分离”的基础上,采取对部分单位“核定收入入库基数,超基数比例返还”的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为:核定单位罚没收入上缴国库基数(县公安局30万元,县森林公安分局70万元),基数内不予返还,超过基数部分,财政按照超基数部分的30%以业务经费的方式在年终结算后安排给执法单位。对交警二中队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后,再通过预算支出安排给城市二中队,用于工资等相关费用。其余执收单位所上缴的罚没收入一律不予返还或经政府批准后从预算支出适当安排。

年度中若出台新的罚没收入管理规定等,按新规定执行。

推荐第10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XXXXXX预算管理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预算管理职责 预算组成 预算编制

预算审查 预算报批 预算执行与调整

预算监督检查 预算绩效考评 责任追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预算资金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单位预算管理办法》,结合我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XXXXXX所有收支的预算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预算,收支平衡。所有收支都要编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量入为出,不编赤字预算。

(二)合法真实,公平透明。编制预算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测算方法科学合理、收支数据真实可靠;预算安排要及时、细化,具体落实到各个科室和项目;基本支出逐步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三)统一管理,业务归口分级负责。预算在单位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相关业务部门归口负责、协作配合。

(四)严肃纪律,追踪问效。各科室要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并实行预算责任追究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追踪问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预算管理职责

第四条

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处长,副组长:其他处领导,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工会负责人。保障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分析与监督检查等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条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预算管理,单位负责人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负全面责任;其他处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科室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负直接责任。

第六条

预算管理主要职责:

(一)财务科职责:统一管理、协调各科室预算管理的具体工作,综合平衡单位预算收支。主要包括研究、提出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审核各科室编制的预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年度预算收支总体规模、预算支出重点及预算安排建议;具体组织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开展项目绩效考评,监督资金使用等。

(二)各业务归口科室职责:根据业务性质对各类业务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协助审核、监督、管理涉及本科室职责范围内预算事项。具体如下:

办公室:负责审核确定单位职责、机构人员编制、实有人

数与结构状况,提供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支出政策依据、文件和测算标准,审核监督管理基本工资、津补贴、各类奖金、社会保障费、退休人员工资、高龄补贴、退职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药费、助学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住房补贴、探亲费和报刊费、印刷费、法律顾问咨询费、邮寄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职工教育培训费、宣传费、广告业务费、党建活动费、人事档案代理费、赞助费、退休人员活动和退休人员公务费等。

XX科:负责审核监督管理办公用品采购、水费、电费、电话通讯费、维修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工具运行维护费、专用材料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绿化卫生费、警示牌制作、防雷检测等,并对支出提供相关依据;

XX科:负责审核监督管理保卫值班费用、警消费用、“三共活动”费、内保治安联防、有关安全方面的资金管理等,并对支出提供相关依据;

XX科:负责审核监督管理气象服务咨询费、物资保管保养等,并对支出提供相关依据;

XX科:负责审核监督管理作业民工装卸费和雇佣工劳务费、代储物资消杀费及与经营有关的费用等,并对支出提供相关依据;

工会:负责审核监督管理工会经费、福利费(含退休职工困难补助和慰问),并对支出提供相关依据;

财务科:负责审核监督管理税费、手续费、计提修购基金、计提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等上述未涉及到的归口管理资金,并对支出提供相关依据。

第三章 预算组成

第七条

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八条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九条

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

第十条

基本支出预算是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第十一条

项目支出是单位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基本建设类支出和其他类项目支出。

第四章 预算编制

第十二条

单位所有收入、支出必须纳入部门预算。

第十三条

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以及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二)国务院及财政部对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布置;

(三)行业技术标准、定员定额标准、工作规范;

(四)国家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机构、职责与人员编制,单位实有人数、占用和使用的资产、资源情况,经批准的行业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单位年度中心工作任务;

(五)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等。

第十四条

预算编制准备:

(一)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应认真学习研究各自业务职责范围内的政策法规。

(二)充分搜集、准备预算基础性资料。包括: 1.办公室搜集、准备单位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数、实有数和人员结构,XXX科搜集、准备单位资产、资源的占用与使用情况。

2.各科室搜集、准备本部门业务工作基本情况,发展方向、

目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方案、经费预算及效益预测等。

(三)各科室、资金归口管理科室根据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按基本支出的内容,测算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四)XXX科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提出项目规划,对项目开展前瞻性研究、科学论证,经遴选排序,建立和完善预算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

(五)财务科结合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收支、业务活动和有关变化,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有关因素,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对预算的需求,预测总体收支规模,提出预算支出的重点与安排建议。

第十五条

收入预算的编制。在分析近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增减变动因素基础上,按照收入来源,依法、合理、完整、稳妥地逐项测算编制预算收入,不得人为低估、隐瞒收入。各项收入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一)财政拨款收入。按国家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机构职责、人员编制和实际人数、占用的资产情况、事业发展需要和核定的定额标准,结合国家财政承受能力测算编制、申请财政拨款。

财政部下达财政补助预算控制数后,应严格按下达的内容和金额编入预算,未经允许不得改变。如下达的项目预算控制

数在金额和内容上与建议预算不符的,应按控制数对项目进行调整,并详细说明。

(二)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根据XX司的反哺情况(分公司应提前对下一年度市场进行调研,预测经营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关系、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内容和收款时间,确定能够反哺事业资金的能力),结合本单位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测算编制。

第十六条

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一)编制的支出预算,要优先保障国家统一政策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的机构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

(二)人员经费支出应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标准和适用范围,依据经批准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及人员结构等情况,按预算支出科目内容规定逐项计算编列。离退休费用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标准,按人员结构、适用范围测算编制。

(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按预算支出科目逐项测算、编列。有支出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计算编列,没有支出定额标准的,可结合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测算编列。

(四)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额及财政补助数额在各“类”级科目之间不得调整,基本支出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数额不得调整。财务科可根据国家有

关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各自的“目”级预算科目之间,自主调整本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同时将调整后预算告知资金归口管理科室。

(五)基本支出预算逐步按“定员定额”编制。

(六)具体编制程序:

1.人员经费由办公室按规定标准统一编制。

2.公用经费由资金归口管理科室负责组织实施编制。①资金归口管理科室负责制定各项支出明细科目的支出标准、依据和编制方法。

②各科室根据标准并结合实际需要,按支出明细科目编制本科室预算,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分管领导审批后报资金归口管理科室。

③资金归口管理科室负责审核、汇总各科室预算,全处性的、无法分解的费用由资金归口管理科室负责编制。

3.资金归口管理科室预算编制完成后由科室负责人签字报分管领导审核签字。

4.财务科根据各资金归口管理科室上报预算审核、汇总,编制全处整体预算,报处领导班子审批。

5.资金归口管理科室必须在每年4月前向财务科报送下一年度的预算。

第十七条

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

(一)编报的项目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范围,充分体现单位职责履行、中心工作任务完成和事业发展需要,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二)编报的项目应按财政部统一制定的项目申报书格式和要求分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两种不同属性编制。

新增项目是指本年度新增的需列入预算的项目。 延续项目是指以前年度预算批准的本年度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

(三)加强项目的论证、审核和筛选,对符合规定和要求的项目,按预算收支科目类(款)进行归集,分轻重缓急、排列先后顺序申报。

(四)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办法规定的原则进行测算编制。

(五)行政事业专项经费项目,按照国家或主管部门有关使用管理办法进行测算编制。

第十八条

XXX科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规规定和支出预算,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和限额规定标准的采购品目或项目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编报的政府采购预算中,如有利用财政性资金购置公务车的,必须提供符合国家有关配置标准和资

金来源的证明文件,并详细说明。

第十九条

经报处领导班子审批后的预算,财务科应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等规定编报预算报告。预算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预算编制说明。主要说明单位基本情况和年度中心工作任务,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方法,预算收支的总体情况与各经费项目的具体测算编制说明,预算项目的预期目的、内容及详细的预算方案,项目实施的措施与效果,以及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预算报表。

(三)申报项目的文本和按要求应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

预算的审查

第二十条

财务科根据各资金归口管理科室编制的预算草案报告汇总形成单位预算后报处领导班子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一)各项预算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依据是否充分,政策适用是否恰当。

(二)预算是否联系单位的发展规划,是否与业务工作需求一致,是否能保证单位的实际情况需要。

(三)预算规模是否恰当,收支是否平衡。

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各科室应根据审查意见重新编制报审。由此造成不良后果的,由该编制科室自行负责。

第六章

预算报批

第二十一条

预算的报送、审核与批复管理采取“二上、二下”的工作程序。

(一)“一上”预算建议。财务科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提出预算总规模,并明确财政补助建议数和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预计数,形成本单位年度建议预算数,报送XXX。

(二)“一下”预算控制数。财务科根据XXX下达的财政补助 “一下”预算控制数,结合实际进行分解。

(三)“二上”预算草案。财务科根据XXX下达的 “一下”预算控制数,以及测算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与支出数,编制形成本单位的 “二上”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XXX。

(四)“二下”预算批复。财务科根据XXX批复的“二下”预算控制数,按照我处资金归口管理和使用审批制度的规定,将单位年度预算分解到各科室。

第二十二条

预算的报送:

(一)资金归口管理科室要按照财务科规定的格式、时间和方式等要求报送预算草案报告,预算草案报告应由预算编制人、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领导签字。

(二)财务科要按规定的格式、时间和方式等要求,行文上报XXX。

第七章

预算执行与调整

第二十三条

在处长统一领导下,由财务科组织预算执行。 财务科按照资金归口科室分解预算指标,各资金归口科室按预算指标、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并报财务科,财务科汇总后制定全年预算执行计划并按计划申请用款。

第二十四条

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批复前,可结合本年预算草案,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情况申请、安排支出。预算草案批复后,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

第二十五条

财务科要按收入的来源渠道不同,正确区分收入类别,确保各项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实现,并依法按预算批复的经费科目、内容和程序等及时入账,不得隐瞒、坐支。

第二十六条

各科室必须严格执行批复的支出预算和规定的财务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预算支出。

第二十七条

根据XXX规定,公用支出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到10月底必须达到75%。执行进度与下年财政拨款预算指标挂钩。

第二十八条

项目支出要按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在规定的用途和范围内结合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和使用资金,并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九条

单位有关预算资金的合同、协议必须先经过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合同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法规制度,合同收支是否符合年度预算,合同内容是否有可能对本单位未来经济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

第三十条

各科室要严格遵守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核算制度、办法规定,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理各项支出,加强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控制。

(一)经办人审查。经办人要对支付凭证是否符合预算安排及其合法性、真实性、手续的完备性进行审查。项目或合同(协议)资金的支付,还应按项目实施情况或合同(协议)规定的内容与支付方式等,履行相应的手续或取得相应的支付凭证。

(二)具体资金归口的科室、分管处领导、财务部门等审核。

(三)单位主管领导核准签字。

(四)财务科根据预算安排及单位领导批示办理款项拨付手续,对于不符合预算安排及各项审批手续不全的预算支出事项,财务科不得办理支出。

第三十一条

单位在预算执行中,不得发生下列行为:

(一)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二)办理无预算、超预算支出;

(三)用项目预算资金安排基本支出;

(四)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

(五)用财政拨款安排预算外基建支出;

(六)伪造、变造虚假合同或发票骗取预算资金;

(七)采取各种手段虚列支出等。

第三十二条 XXX科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开展政府采购工作。

第三十三条

财务科应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与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改进措施。每季度坚持召开各部门参加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取得收入的来源、总量、结构、潜力,支出的总量、结构、范围、标准和效益,各项收支预算的实际执行进度与事业任务和工作计划进度是否协调,影响收支预算执行的因素等。

第三十四条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财务科按XXX规定的格式、内容和要求,按期向XXX报告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包括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定期报告每月一份,按照XXX的财务月报要求的格式上报。专项报告按照国家局、XXX的要求上报。

第三十五条

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遇以下特殊情况可办理预算调整:

(一)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的调整。财政补助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因国家政策、事业计划有较大变动,或遇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对单位收支预算影响较大时,由资金归口管理科室提出申请预算调整报告,经财务科、处领导审批后,按规定要求上报XXX审核,经上级批复后方可执行。

(二)其他资金预算的调整。预算单位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资金增加或减少、需要调整预算收支的,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不突破其他资金预算“二下”控制数情况下,可由资金归口管理科室申请预算调整,经财务科、处领导审批后,经XXX审批后报国家局备案。

(三)对于上年实际结余与预算编制时预计的结余不同的,财务科可根据财政部国库管理部门认定的额度或批复的上年决算数自行调整上年结余数,并相应调整支出预算。

第三十六条

单位非财政补助预算调整报告原则上于每

年9月30日前报XXX。预算调整报告应列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数额、措施,预算调整表,以及其他说明。

第三十七条

如遇自然灾害、发生事先难以预料的情况等确需申请财政补助的,应由资金归口管理科室提出,财务科按XXX或财政部有关规定与要求提出申请。

第三十八条

对于财政部门、主管单位追加、调减财政性资金补助而造成的预算调整,财务科应及时调整本单位年度预算。

第八章

预算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财务科要按照《关于事业单位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等规定在本单位公开或公示预算收支明细,接受单位群众监督、促进单位民主理财。

第四十条

接受XXX及上级部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其他方面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财务科要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加强预算分析并写出监督检查总结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改进措施,各资金归口管理科室要配合做好整改工作。

第九章

预算绩效考评

第四十二条

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各资金归口管理科室应向处领导班子编报各自分管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同时经财务科汇总后形成单位总体绩效报告向XXX呈报。

各资金归口管理科室报告的内容包括预算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效果、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等。报告要结合单位职能、整体战略规划、一定时期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编写,财务科汇总时要重点结合当年财政补助预算资金安排情况等编写。

第四十三条

处领导班子根据各资金归口管理科室预算完成情况,对各资金归口管理科室进行考评。

第十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的,追究各科室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 虚报支出预算,隐瞒截留收入,骗取财政拨款;提供虚假数据、虚假财务报告,伪造、变造虚假合同、发票,以及其他违反财政法规行为的,按国家有关财政法规处罚规定和《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不按批准预算执行,办理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擅

自改变预算资金的性质和使用范围,用财政拨款收入安排自筹基建支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造成损失浪费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不按规定编报年度预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财务报告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单位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XXX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各科室和各资金归口管理部门不履行预算管理职责,不配合财务科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由单位追究该科室的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不主动配合检查监督,落实提供财务会计及其相关情况和资料的,按《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抄报:浙江XXX 送:处领导

国家物资储备局XXXXXX办公室

2014年12月23日印发

第11篇:建设工程项目部安全主管岗位职责

建设工程项目部安全主管岗位职责

1、监督检查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并负责组织贯彻实施。依据公司的管理要求,适时制定或修改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惩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负责组织落实并监督检查公司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项目经理、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各专业工长及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考核工作,做到有考卷、有分数、有名册。

3、负责落实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并于开工后一个月内上报公司。

4、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并负责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9个要素过程的监控,每年负责至少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并做好演练的方案和演练记录。

5、组织和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要有检查表及检查的情况和记录。

6、做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日常检查工作,并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按要求每月填写两次文施检查打分表,对存在的问题要附整改回执。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场所做好安全管理人员的旁站监督工作。

7、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或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有权要求其停止施工作业,或勒令违章人员撤出现场,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8、参加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会签工作,对其中的安全措施签属意见,由编制人负责修改,并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9、协助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定期组织、参加公司值班领导交接班会议和安全生产例会,并把会议内容及时地向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宣讲和传达,有相应的记录或会议纪要。

10、负责鉴定专控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的监控;劳动防护用品不是公司合格供方名录内厂家的产品,拒绝购买与使用。使用公司合格供方名录内厂家的劳动防护产品,要把好产品的质量和入场验收关,做好进厂和验收记录。

11、负责对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危险性较大施工项目专家论证工作的监管,并对危险性较大施工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督管理,并做好相应监管和旁站的记录。

12、在职权范围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负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厂家资质、检测报告和产品生产证明文件进行审查,并参加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工作,验收记录要完整和真实。

13、负责对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危险性较大施工项目专家论证工作的监管,并对危险性较大施工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督管理,并做好相应监管和旁站的记录。

14、参加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事故、事件的统计、分析,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根据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对事故、事件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15、安全管理的内业资料必须符合重庆市建委资料规程和公司文明施工各项管理资料的要求。

第12篇: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经理岗位职责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经理岗位职责

一、全面组持工程管理部的各项工作,向董事长和总经理负责;

二、负责项目工程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报建办证工作;

三、负责对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监管和指导工作;

四、负责与有关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协调和公关,以及施工各方的协调工作、确保工程保质按期完成;

五、办理项目工程前期报批手续取得相关证件,监督监理总监工程师组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组织各专业的验收和竣工验收,检查资料员及时收集工程档案资料并整理归档;

六、制定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报公司批准后负责实施;

七、负责与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协调、协作与衔接;

八、负责项目工程招标、议标工作,对技术资料、技术参数和适用标准、规范图集的审查确认;

九、向公司申报在工程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中所需要的工具用具、标准、规范、图集、定额等的购买;

十、负责开工令、工程指令、现场签证、工作联系单、通知单、整改措施和专项方案、工程技术变更等,以及由工程部发出的所有文件的审查、审核确认工作;

十一、组织对项目工程的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十二、审核工程进度款及其他合同款项的支付金额,按合同约定的节点办理付款手续;

十三、负责对已建成的厂区所有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工作;

四、对不服从管理、不能胜任工作和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提出处罚、解聘的建议;

十五、负责落实公司领导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第13篇:建设管理部场务科岗位职责

建设管理部场务科岗位职责

场务科职能

一、准确理解和积极贯彻执行民航制订的有关飞行区场地安全的规定、要求,及时组织落实各项相关整改内容,使机场飞行区场地处于适航状态。

二、负责制定并执行飞行区重要场道基础设施的应急抢修预案。

三、负责组织或委托代建单位对跑道除胶、标志线改造刷新、飞行区道面嵌缝等项目进行集约化招标和实施管理,组织实施或委托房地产公司组织实施飞行区内的跑道、滑行道、停机坪、服务道、巡场道、土质区、排水系统、围界等场道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估算造价在规定范围内)。代表业主参与股份公司所属场道工程的招标、工程安全管理及验收。

四、结合厦门机场实际,负责制定和修订飞行区施工管理规定,负责审批场道类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代表业主统一向局方办理场道不停航施工手续。

五、参与规划和实施飞行区内各类区域划分、标志线改造和警示标志牌的制作和日常维护,确保各类标志线和有关警示标志等符合民航相关规定。

六、在机场鸟害防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和落实相关鸟害防治措施,预防因本场原因鸟击航空器事故的发生。定期组织本场生态环境调研和环境治理,负责落实巡视驱鸟要求,做好驱鸟设备管理,收集、分析、利用鸟情信息,落实鸟情和鸟击报告制度。负责依法清除在机场飞行区范围内种植或设臵影响飞行安全的树木和其他障碍物体。

七、落实跑道滑行道巡视检查及维护规定,开车或步行巡视检查跑道、滑行道;负责跑道摩擦系数的定期测试及跑道除胶工作;负责专机、劫机、备降、迫降等突发航班的场道应急保障。

八、负责组织实施飞行区内土质区的割草、碾压工作,确保草高和土质区密实度指标符合民航规定标准。

九、负责停机坪、服务道的卫生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飞行区道面保洁。

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定期组织飞行区围界的全面巡视检查和维护,确保飞行区围界符合民航标准。

十一、负责落实机场运行场务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包括向空管情报部门提供场道相关航行资料、向局方提供场务安全运行日报、快报、月报。负责机场使用手册和机场细则涉及场务内容的管理。

十二、空港股份公司赋予的其它职责。场务科科长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关系

⑴ 直接上级:建设管理部经理。 ⑵ 直接下级:场务科副科长。 ②职责

⑴ 制订本科工作目标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圆满完成本科的各项工作。

⑵ 保证飞行区设施、场地随时处于适航状态,并达到民航总局所规定的技术标准。

⑶ 按紧急救援职责要求,做好抢修、抢险工作。

⑷ 组织研究本机场鸟类的活动规律,落实防治鸟撞措施。

⑸ 建立和完善本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台帐并严格执行,做到奖惩分明。 ⑹ 实施对本科员工的业务培训及安全教育。 ⑺ 管理本科资料、设备,组织定期的维护保养。 ⑻ 协调好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

⑼ 完成本科室的考勤、浮动工资考核工作及业务工作安排。 ⑽ 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③任职条件 ⑴ 大专以上学历。

⑵ 具有工程专业中级职称任职资格。

⑶ 掌握民航局对飞行区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 ⑷ 具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 ⑸ 熟悉本科业务运作。 ⑹ 具有较强协调指挥能力。

⑺ 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文字组织能力。 场务科副科长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关系 ⑴ 直接上级:场务科科长。

⑵ 直接下级:场务工程师、场务班班长。 ②职责

⑴ 保证按期、按质、按量完成科长授权分管的各项任务。

⑵ 协助科长完善本科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⑶ 科长不在时,接受科长授权代行科长职务。 ⑷ 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③任职条件

⑴ 大专以上学历。

⑵ 具有工程或机械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⑶ 掌握民航局对飞行区场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 ⑷ 从事场务管理二年以上,熟悉本科业务运作。 ⑸ 具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 ⑹ 具有一定协调指挥能力。

⑺ 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文字组织能力。 场务工程师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

直接上级:场务科副科长 ②职责

⑴组织本专业工程项目的论证、评估、设计、监理、施工招投标、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委托代建单位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⑵审查本专业工程的各项委托书、设计任务书、标书以及工程合同书中的工程技术条款;

⑶组织图纸、设计方案会审,审定场务技术员或场务维护员提出的日常道面维护方案;

⑷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变更,监控本专业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及造价,组织或参加工程项目的检查、评定、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牵头协调工程中存在问题,协助审核工程决算,做好保修期内的回访工作和技术小结;

⑸审查工程月度、年度计划,审核工程实际完成量、形象进度,统计上报资金预算需求,提出年度飞行区基建改造的计划或其他建议;

⑹根据年度岗位专业培训计划,每年在科室内部组织一次本专业技术培训; ⑺依据民航行业、专业技术标准,组织场道维护所需材料、工艺的试验及选型,核实、检查材料和工艺质量,负责道桥专业维护的质量监督;

⑻组织或参与场道日常维护检查工作,指导场务技术员开展本专业工程项目的管理;

⑼每年度编制机场飞行区场道设施的评估报告,提交预防性维护方案与措施; ⑽跟踪本专业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撰写专业技术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⑾拟写、审核场道工程航行通告,与空管方面协调; ⑿参与机场应急救援和其他场道设施的抢修。 ③任职条件

⑴ 土建专业中级职称(含)以上。

⑵熟悉飞行区场道各项民航技术标准,能够独立解决场道重大技术问题,胜任不停航施工管理任务。 场务一班班长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关系

⑴ 直接上级:场务科副科长。

⑵ 直接下级:场务维护员、场务技术员、机坪清洁员。 ②职责

⑴ 依据场务科业务计划,确定班组业务安排和日程计划,经直接上级批准后组织实施。

⑵ 以身作则,合理组织班组员工完成下列职责: a) 完成飞行区道面的日常巡视工作;

b) 飞行区净空及围界、煤气炮、捕鸟网、风向标等场务设施设备的巡视检查及维护工作;

c) 每年两次定期对机场道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d) 对飞行区内雨水井盖维护及更新; e) 接到专机任务时对跑道进行特巡任务; F) 及时组织人员做好鸟害防治工作,利用维护工作间隙或接塔台要求持枪驱鸟; G) 协助场务二班做好飞行区工程管理、维护工作,负责通讯、联络、协调、后勤工作;

H) 负责飞行区维护工人的接送、工作量安排检查和台帐记录;

I) 负责安排检查机坪清洁员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机坪清洁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K) 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夜间至少四次检查停机坪清洁员工作情况。 ⑶ 监督工作现场,防止出现因工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⑷ 督促班组员工严格遵守公司和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手册及其它规章制度。 ⑸ 主持工作讲评例会,推行班组工作规范,改善工作方法。

⑹ 监督跑道清扫车及巡场车的维护、保养,监督班组对讲机的使用及保全。 ⑺ 负责班组月、季和年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总、分析和报告。 ⑻ 记录工作台帐。

⑼ 对班组成员进行绩效考核。 ⑽ 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③任职条件

⑴ 中专以上文化学历。

⑵ 有工程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持有上岗资格证书。 ⑶ 具有本班组工作经历,积累班组工作的丰富经验。 ⑷ 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⑸ 具有敬业、奉献精神,能吃苦,忠于职守,善尽职责。 场务二班班长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关系

⑴ 直接上级:场务科副科长。

⑵ 直接下级:场务维护员、场务技术员、机坪清洁员。 ②职责

⑴ 依据场务科业务计划,确定班组业务安排和日程计划,经直接上级批准后组织实施。

⑵ 以身作则,合理组织班组员工完成下列职责。 a) 场道抢修任务; b) 每年春秋两季各组织一次对飞机备降区域进行平整、碾压;

c) 每年夏季组织一次对沥青砼道面飞机轮组较少压到的地方进行二次碾压; d) 每年组织对飞行区草坪进行6遍割草,确保草高一般不超过30厘米; e) 及时清除道肩杂草和草坪内的小树及石头; f) 经常性组织对跑道标志线进行涂刷;

g) 每月对跑道道面按规定次数进行摩擦系数的测试,并把结果通报航行情报部门;

h) 对飞行区内排水设施进行疏通并养护;

i) 每周组织一次对散落在飞行区草地上的航空垃圾进行全面清除,管理好飞行区草坪的卫生。

⑶ 监督工作现场,防止出现因工作失误造成的工作差错。

⑷ 督促班组员工严格遵守集团公司和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手册及其它规章制度。 ⑸ 主持工作讲评例会,推行班组工作规范,改善工作方法。

⑹ 保管场务维修工具、原材料及除跑道清扫车、巡场车外的场务机械,监督班组对讲机的使用及保全。

⑺ 负责班组月、季和年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总、分析和报告。 ⑻ 记录工作台帐。

⑼ 对班组成员进行绩效考核。 ⑽ 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③任职条件

⑴ 中专以上文化学历。

⑵ 有工程专业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⑶ 持有上岗资格证书。

⑷ 具有本班组工作经历,积累班组工作的丰富经验。 ⑸ 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场道维护员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场务班班长。 ②职责 (1) 检查机场飞行区道面。 (2) 检查飞行区围界。

(3) 每年对机场道面进行两次全面的检查。 (4) 做好专机保障的场道特别巡视工作。

(5) 检查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树木、灯光和其它障碍物体。

(6) 按规范每周定期清扫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道面,确保道面卫生、清洁。 (7) 及时发现和驱赶飞行区域鸟类,防止鸟害发生;利用枪射杀、驱赶飞行区鸟类。

(8) 负责场务科科部物资设备的安全守护。

(9) 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夜间至少四次检查机坪清洁员工作情况。 (10)参与场道故障抢修。

(11)管理飞行区场地平整碾压工作。 (12)管理飞行区割草工作。

(13)参与跑道、滑行道、机坪及服务道标志线的涂刷维护。 (14)测试跑道道面摩擦系数。 (15)疏通场内排水设施。

(16)清理飞行区草坪上的航空垃圾.(17)记录工作台帐。

(18)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③任职条件

⑴ 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能熟练操作跑道清扫车。 ⑵ 熟悉场道巡视程序、规范和标准。 场务技术员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场务班班长。 ②职责

⑴参与场道工程项目的论证、评估、设计、施工招投标、前期技术准备工作; ⑵草拟本专业工程的各项委托书、设计任务书、标书以及工程合同书中的工程技术条款; ⑶参与图纸、设计方案会审,向场务工程师提交日常道面维护方案,经场务工程师审定后实施;

⑷监督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变更的执行情况,监控本专业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及造价,参加工程项目的检查、评定、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协助审核工程决算,参与协调工程中存在问题;

⑸依据民航行业、专业技术标准,参与场道维护所需材料、工艺的试验及选型,参与核查材料和工艺质量;

⑹参与编制工程及维护工作的月度、年度计划,审核工程实际完成量、形象进度,统计分管项目资金预算需求,提出年度飞行区基建改造的计划或其他建议; ⑺执行分管范围内的工程事务,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和造价控制; ⑻草拟技术文件和图纸,参与草拟、发布场道工程航行通告;

⑼收集整理工程档案资料,及时总结工程管理经验,在场务工程师的指导下解决场道专业技术问题;

⑽参与机场应急救援和其他场道设施的抢修;

⑾根据场务维护员检查报告的情况安排维修,参与场务维护岗位的其他工作; ⑿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③任职条件

⑴ 土建专业初级职称(含)以上。

⑵ 熟悉并能运用民航场道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配合场务维护员开展日常维护工作。 机坪清洁员岗位职责 ①管理层级关系

直接上级:场务班班长。 ②职责

⑴ 负责停机坪道面人工清扫。

⑵ 协助场道巡视员清扫飞行区其它道面。 ⑶ 负责清扫工具维修报领。 ⑷ 记录工作台帐。

⑸ 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 ③任职条件

⑴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持有上岗资格证书。 ⑵ 熟悉场道规范和标准。

第14篇: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XXX,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

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单位财务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具有下列职权:

(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

(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定期向单位负责人、单位办公会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首先保证经常性支出,然后根据单位财力安排建设性支出。在经常性支出中,必须先保证基本的人员经费开支和单位日常运转经费,确保投入的日常经费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日常预算支出以各职能部门为预算单位,专项经费预算支出以项目为预算单位。第十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分析基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充分考虑计划期的各种可变因素;2.结合单位发展整体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充分考虑计划年度的资金供给状况,做好计划年度经费收支的预计和分析。

(二)收入预算编制

1.事业收入,主要是XXX,由管理二科测算;

2.其它收入,单位获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及其它零星杂项收入;根据往年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年度业务活动测算;

(三)支出预算编制

事业支出是指单位开展教育、科研事业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专项支出;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聘用人员费用;按照单位人员编制计划和工资标准测算;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支出、医疗费、住房补贴等;按照核定的人数及支出标准确定;

3.日常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维修费、网络租赁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车运行维护费等;

4.专项支出包括综合管理工作经费、信息系统维护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第十一条每年年底财务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分析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算年度的变化因素,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预算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十二条预算年度开始后,单位正式预算在未批复前,为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可以先按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第十三条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单位及各部门都应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全面责任,要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第十四条为强化预算控制,财务处对无计划、无预算或超计划、超预算的开支可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确需调整、追加的,由部门提出追加预算申请报财务,经财务审核、论证后,提出追加预算方案,提请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章决算

第十六条每年度结束,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转账业务和年终决算,所有收支均纳入决算。

第十七条为了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保证年终决算数字的准确、完整,财务要认真做好年终清理工作。

(一)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

(二)清理本年度预算应收应付款项;

(三)清查财产物资;

(四)进行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

第十八条财务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年终决算,并综合分析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原文地址:http://fanwen.wenku1.com/ X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XXX,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

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单位财务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具有下列职权:

(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

(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定期向单位负责人、单位办公会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首先保证经常性支出,然后根据单位财力安排建设性支出。在经常性支出中,必须先保证基本的人员经费开支和单位日常运转经费,确保投入的日常经费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日常预算支出以各职能部门为预算单位,专项经费预算支出以项目为预算单位。第十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分析基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充分考虑计划期的各种可变因素;2.结合单位发展整体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充分考虑计划年度的资金供给状况,做好计划年度经费收支的预计和分析。

(二)收入预算编制 1.事业收入,主要是XXX,由管理二科测算;

2.其它收入,单位获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及其它零星杂项收入;根据往年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年度业务活动测算;

(三)支出预算编制

事业支出是指单位开展教育、科研事业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专项支出;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聘用人员费用;按照单位人员编制计划和工资标准测算;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支出、医疗费、住房补贴等;按照核定的人数及支出标准确定;

3.日常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维修费、网络租赁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车运行维护费等;

4.专项支出包括综合管理工作经费、信息系统维护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第十一条每年年底财务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分析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算年度的变化因素,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预算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十二条预算年度开始后,单位正式预算在未批复前,为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可以先按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第十三条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单位及各部门都应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全面责任,要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第十四条为强化预算控制,财务处对无计划、无预算或超计划、超预算的开支可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确需调整、追加的,由部门提出追加预算申请报财务,经财务审核、论证后,提出追加预算方案,提请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章决算 第十六条每年度结束,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转账业务和年终决算,所有收支均纳入决算。

第十七条为了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保证年终决算数字的准确、完整,财务要认真做好年终清理工作。

(一)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

(二)清理本年度预算应收应付款项;

(三)清查财产物资;

(四)进行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

第十八条财务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年终决算,并综合分析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15篇: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单位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市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预算管理分为四个环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与绩 效评价、预算监管。单位领导班子是预算的决策机构,财务科是预算汇编及核算机构,各业务部门是预算编制及执行机构,纪律监察室和审计科是预算监督及评价机构。

第二条 预算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编制,做 到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第三条 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制定本单位预算管理政策,负责审批单 位年度预算草案、年度预算追加或调整方案以及年度财务决算等重大事项。

第四条 财务科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市财政局的安排,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向各业务部门传达编制预算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标准。 第五条 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基础预算数据申报,根据本部门职能和下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依据预算控制数对预算进行调整、细化,形成本部门预算草案。

所属基层单位编制的基础预算分别报机关分管科室,由各科 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审核汇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审核后的预算基础资料及汇总数据报送财务核算科。

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 预算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分别依据以下要求编制。

(一) 人员经费根据市编制文件和人社局核定工资情况形成。

(二) 公用经费严格按照**市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依 照“一次核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上缴”原则,在核定金额范围内细化到每项目日常具体支出;

(三) 专项经费由项目负责科室提供填报项目申报表、批复文 件、明细项目预算、可行性报告、绩效目标、政府采购表、细化分月用款计划等相关资料;

第七条 财务科对各科室提交的基础预算及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汇总提交**办公会审议后形成我单位初次预算建议数。财务科负责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并根据市财政局要求填报财政大平台预算管理系统。 第八条 财务科应当自市财政局下达本单位预算控制数后,负责进行分解,经各部门调整细化、领导审批、集体会议决议后,形成单位预算草案,经市人大正式批复后,成为单位年度预算。

第九条 年度预算指标下达后,财务科根据单位领导及会议决议后,负责向业务部门下达年度预算指标通知,以明确各部门权利义务。 第十条 批复的单位预算由单位领导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各部门负责,财务科负责办理预算资金的收支手续并进行财务核算。 经市财政局批复的单位预算,在执行上要硬化预算约束,必须严格执行,不等突破,不得在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变更。

第十一条 机关各科室应当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指标,根据工作发展的时效性要求,在每月二十五日之前编制本科室的次月用款计划,经科室负责人审签后,报送财务科办理资金用款计划手续,未提交计划的当月无法使用资金。

第十二条 各部门依据用款计划和相关经费支出规定使用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其中按规定需要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的,必须进入相关采购流程。

各科室必须合理安排预算资金支付,原则上六月底累计支出进度必须达到年度预算的50%,九月底累计支出进度必须达到年度预算的75%。确实无法按要求完成预算执行进度的,需将详细情况及原因用书面形式报送财务核算科,财务科每月末编制预算执行明细表,负责向上级单位报告于是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各类资金支付必须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为了完成预算执行进度违反财经法规。

第十四条 批准的当年财政预算发生以下变动,应当报财政局调整预算:

(一) 不增加预算支出总额,只在相关科目间进行调剂而形成预算支出项目间的增减;

(二) 动用当年预算超收而增加的预算支出;

第十五条 申请追加支出预算时,由申请科室提出规范、合理的申请报告,阐明追加预算的政策依据、项目明细和资金数额等详细资料,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各部门必须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完成所有预算执行,财务科负责单位年度决算的编制,编制的决算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在规定期限内将决算连同说明及分析报告一并报送市财政局审核。

第十七条 各业务部门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依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预算执行率、项目实施效果形成相关绩效评价报告。分管领导对报告进行审核,经会议讨论和审批后,作为制定下年度预算编制基础。

第十八条 纪律监察室及审计科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单位预算的执行的监督工作。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查出的不规范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处理决定,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通报整改结果和落实情况。

第十九条 各部门必须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拒绝、隐匿或者谎报。 第二十条 纪律监察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市市级财政预算执行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造成预算管理秩序混乱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16篇:X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X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XXX,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 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 预算管理职权

第四条 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 单位财务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具有下列职权:

(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

(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定期向单位负责人、单位办公会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

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 预算编制

第八条

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 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第九条

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首先保证经常性支出,然后根据单位财力安排建设性支出。在经常性支出中,必须先保证基本的人员经费开支和单位日常运转经费,确保投入的日常经费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日常预算支出以各职能部门为预算单位,专项经费预算支出以项目为预算单位。

第十条

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分析基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充分考虑计划期的各种可变因素;

2.结合单位发展整体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充分考虑计划年度的资金供给状况,做好计划年度经费收支的预计和分析。

(二)收入预算编制

1.事业收入,主要是XXX,由管理二科测算;

2.其它收入,单位获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及其它零星杂项收入;根据往年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年度业务活动测算;

(三)支出预算编制

事业支出是指单位开展教育、科研事业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专项支出;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聘用人员费用;按照单位人员编制计划和工资标准测算;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支出、医疗费、住房补贴等;按照核定的人数及支出标准确定;

3.日常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维修费、网络租赁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车运行维护费等;

4.专项支出包括综合管理工作经费、信息系统维护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

第十一条 每年年底财务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分析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算年度的变化因素,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

预算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十二条 预算年度开始后,单位正式预算在未批复前,为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可以先按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第十三条

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单位及各部门都应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全面责任,要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第十四条 为强化预算控制,财务处对无计划、无预算或超计划、超预算的开支可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

确需调整、追加的,由部门提出追加预算申请报财务,经财务审核、论证后,提出追加预算方案,提请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章

决 算

第十六条

每年度结束,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转账业务和年终决算,所有收支均纳入决算。

第十七条

为了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保证年终决算数字的准确、完整,财务要认真做好年终清理工作。

(一)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

(二)清理本年度预算应收应付款项;

(三)清查财产物资;

(四)进行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

第十八条

财务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年终决算,并综合分析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17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 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第八条 对财政下达的预算,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预算一经确立和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和追加。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的申报、论证、实施、评审及验收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辜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单位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审批、审查制度,完善内部支出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不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各项支出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规定,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标准,不得巧立名目、变相扩大个人补贴范围;不得随意提高差旅费、会议费等报销标准;不得追求奢华超财力购置或配备高档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和其他设施。

第三章 采购管理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货物购置、工程(含维修)和服务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二条 采购代理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采购代理机构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

2、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3、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4、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5、与供应商恶意串通:

6、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7、开标前泄露标底:

8、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

9、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行为。

第四章 结算管理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应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

1、擅自多头开设银行结算账户:

2、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

3、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支付的劳务费、购置费、工程款、暂(预)付款等,应当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要求实行银行转账、汇兑、托收等形式结算的,不得以大额现金支付。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单位取得的各项货币收入应及时入账,并按规定及时转存开户银行账户,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银行存款和现金应由单位专人负责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并定期与单位“总分类账”核对余额,确保资金完整。“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与“总分类账”应分别由单位出纳、会计管理和登记,不得由一人兼管。

第十八条 单位资金不允许公款私存或以存折储蓄方式管理。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切实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借入资金、暂收、暂存、代收、代扣、代缴款项应及时核对、清理、清算、解交,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帐,影响资金的合理流转。预(暂)付、个人因公临时借款等都应及时核对、清理,在规定的期限内报账、销账、缴回余款,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帐。严禁公款私借,严禁以各种理由套取大额现金长期占用不报账、销账、缴回余款,逃避监管。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授权审批制度。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应明确责任、划分权限实行分档审批?重大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应通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避免资金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单位的一切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由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管理模式。

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一条 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含:现金、各种存款、往来款项、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法管理使用国有资产,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建立、健全其内部购置、保管、领用等项管理制度,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实行分类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可划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类型。单位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固定性、移动性等特点,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明细核算,不得隐匿、截留、挪用固定资产。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出租、投资、调拨、出让、报废、维修等情况,明确保管(使用)人的责任,保证固定资产完整,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允许公物私用或无偿交由与单位无关的经营单位使用。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调拨、捐赠、报废、变卖、转让等,应当经过中介机构评估或鉴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持本单位事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投资的,应当进行申报和评估,并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投资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任何单位不得将国家财政拨款、上级补助和维持事业正常发展的资产转作经营性使用。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产进行账务清理、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改革或其他原因发生划转、撤销或合并时,应当对单位资产进行清算。清算工作应当在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调拨、划转和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章 财务机构

第二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财务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单位内部的其他非独立工作部门或机构不得脱离单位统一监督另设会计、出纳,不得另立账户从事会计核算。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条 单位会计机构中的会计、出纳人员,必须分设,银行印鉴必须分管。不得以任何理由发生会计、出纳一人兼,银行印鉴一人管的现象。

第三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依法负责。

第三十二条 会计委派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应按照本规定进一步完善核算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纳入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管理的单位,要按照《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明确职责、履行义务,进一步完善管理,加强对单位收入、支出、资金拨付和资产的管理,防止国家资产、资金流失和浪费。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违反会计管理规定的行为:

1、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

2、明知是虚假会计资料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报销支出事项,提供虚假会计记录和其他会计资料;

3、另立账户,私设会计账簿,转移资金;

4、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S、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

6、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7、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8、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

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信息资料:

10、随意将财政性资金出借他人,为小团体或个人牟取利益:

11、其他违反会计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手续未办清以前不得调动或离职。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上级单位可派人会同监交。一般财务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可由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财务会计人员短期离职,应由单位负责人指定专人临时接替。

第七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监督工作负领导责任。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财务监督。

第三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是指单位根据国家有关、雄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下级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检查的行为。内容一般包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收入和支出的范围及标准、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资产管理措施落实、往来款项的发生和清算、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

第三十七条 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申报、审查程序。单位预算的编制应当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单位事业的发展计划,应当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单位对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可靠,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有无漏编、重编,预算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执行,有无随意调整预算或变更项目等行为事项进行监督。

第三十八条 单位收入的监督。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这部分资金涉及政策性强,应加强监督,其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1、单位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是否依法积极组织收入;各项收费是否符合国家的收费政策和管理制度:是否做到应收尽收,有无超收乱收的情况。’

3、对于按规定应上缴国家的收入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拖欠、挪用、截留坐支等情况。

4、单位预算外收入与经营收入是否划清,对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按规定依法纳税。

第三十九条 单位支出的监督。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支出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其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1、各项支出是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讲求经济、实效、有无进一步压缩的可能。

2、各项支出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使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无互相攀比、违反规定超额、超标准开会、配备豪华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及其他设施。

3、基建或项目支出与行政事业经费支出的界限是否划清,有无基建或项目支出挤占单位经费,或单位经费有无列入基建或项目支出的现象。应由个人负担的支出,有无由单位经费负担的现象。是否划清单位经费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有无将应由经费列

支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或将经营支出项目列入单位经费支出的现象。

4、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提取,是否依据国家统一规定或财政部门规定执行;各项专用基金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使用。

第四十条 资产监督即对资产管理要求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的检查督促,包括:

1、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库存现金是否超过限额,有无随意借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的现象;有无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情况。

2、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是否及时清理、结算;有无本单位资金被其他单位长期大量占用的现象。

3、对各项负债是否及时组织清理,按时进行结算,有无本单位无故拖欠外单位资金的现象,应缴款项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上缴,有无故意拖欠、截留和坐支的现象。

4、各项存货是否完整无缺,各种材料有无超定额储备、积压浪费的现象;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购进、验收、入库、领发、登记手续是否齐全,制度是否健全,有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大材小用、公物私用、损失浪费,甚至被盗的情况。

5、存货和固定资产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问题;固定资产有无长期闲置形成浪费问题;有无未按规定报废、转让单位资产的问题发生。

6、对外投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有无对外投资影响到本单位完成正常的事业计划的现象: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评估的价值是否正确。

第四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控、财务公示等制度,应确定专门机构或专(兼)职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审查。单位的财务执行情况,应在一定的范围、时期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自觉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四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必须经同级审计部门进行任期离任审计。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坪定适用于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内容理解】:

1、目的

规范各经营单位的预算管理,增强计划组织和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发挥预算的规划、控制、激励功能,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协同。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公司所有中心部门及实质控制的子公司。

3、管理职责

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任组长,财务总监任副组长,副总经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人员组成。负责审议公司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审批确定目标分解方案;负责组织召开预算平衡审议会,提出修改与调整意见;根据预算授权审批制度对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内、超预算和预算外事项进行审批控制;组织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协调各部门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预算授权审批制度对预算调整事项的决策和审核;预算考核意见的审核;其他相关事项。

预算管理部:财务部执行预算管理部的职责,预算管理部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预算的编制方针、程序、具体指导子分公司、部门预算的编制;根据预算编制方针,对子分公司、部门编制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协调和平衡、汇总后编制公司的预算案,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根据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调整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汇总和分析预算责任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编制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预算执行机构:由预算责任中心执行,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编制业务计划和年度预算,报相关部门审核;执行和控制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定期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制度,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协调本单位或部门内部资源及单位或部门之间的预算关系。各运营单位应设立专(兼)职人员进行预算的编制、跟踪及分析评价。

预算监控机构:由审计部执行,其主要职责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预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编制分析报告,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对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预算考核机构:预算考核小组,由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会同预算责任单位确定预算考核指标,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根据各预算责任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由各具体负责预算指标考核、评价部门,出具预算指标达成结果和意见,组织实施考核工作。

4、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

预算责任中心是根据各运营单位和管理部门在预算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划分的,承担一定责任并享有相应权力和利益的企业内部单位,是预算的责任主体。

5、内容

全面预算的管理原则

统一规划原则。预算目标由公司总部统一规划,并与公司总体的经营目标一致,各级预算单位必须服从于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分级管理原则。预算目标经过逐级分解后实行分级管理,下达的预算指标由各级运营及管理单位负责落实,各单位对各自归口的业务编制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负责,公司统一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考核。

全面预算的期限与效力

预算期间为公历年度的1月1日—12月31日,按月份编制执行。

预算编制期,指预算实际编制的时间。预算编制期为每年10月-12月。

预算方案一经批准,在公司内部具有效力,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权威性。

预算编制的内容

预算编制的原则: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预算的类别

预算分为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两类

1) 业务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成本预算、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等;

2) 财务预算主要是指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长期资本支出预算、长短期借款预算、预算会计报表等。

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详见附件一XX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的内容

预算编制的程序

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并反复修订、平衡、调整的方法。预算编制的流程详见附件二XX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的流程。

1) 准备阶段:在编制下一预算年度预算之前,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各预算单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信息收集、本预算年度经营计划及预算的执行情况资料的整理,分析下一预算年度的发展趋势,预测下一预算年度预算的总体情况,测算并调整制定预算的有关指标数据。

2) 目标下达:董事会根据战略规划确定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将预算目标具体分解到各预算单位,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等,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部下达各部门。

3) 编制上报:各预算单位在下达的预算指标范围内,按下发各业务系统预算编制指引和编制计划要求,编报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方案;

4) 审查平衡:财务部将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最终形成财务预算定稿上报审批;

5) 审议批准:经审查平衡的财务预算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核准,最后报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6) 下达执行:经批准后的财务预算方案由预算管理部发布,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遵照执行。

预算的执行、控制与分析

执行部门:各预算责任单位是预算的执行机构; 各预算责任单位的第一负责人是预算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具体业务负责人对预算执行负主要责任。

预算控制主要体现在预算审批方面,具体详见附件三XX公司年度预算控制的流程。

执行控制原则:“先算后花,先算后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不得突破预算指标(包括预算项目、金额和数量);如果客观环境、内部条件以及公司经营计划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突破预算的执行预算外审批程序;预算结余可以跨月份使用,但不能跨年度使用。

预算分析 :月末各责任中心应编制月度报表,列明预算执行情况;财务部进行汇总分析,编制预算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信息。预算分析报告应包括:进度分析(累计计算并汇总各月完成预算情况,以收入预算完成进度为起点分析成本和费用进度,为调整计划和控制提供指导),业绩分析(根据各部门预算完成情况,通过差异分析的方法,评价部门业绩,为考核提供依据),改进措施(各级预算管理机构根据预算分析报告,组织相关责任部门落实各项不利差异的改进措施,以及有利差异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措施)

预算的调整

预算调整的原则

1) 不随意调整原则:预算方案一经批准,在公司内部具有效力,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权威性;

2) 内部挖潜原则:当不利于预算执行的重大因素出现后,应首先通过内部挖潜或采取其他措施弥补,只有在无法弥补的情况下,才能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3) 积极调整原则:当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积极主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以保证预算方案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预算调整的条件

1) 董事会调整公司发展战略,重新制定公司经营计划;

2) 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竞争对手和国家政策等方面),需要调整有关预算指标;

3) 公司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4) 发生不可抗力;

5) 董事会或预算管理委员会认为必须调整的其他事项。

预算调整的方式

1) 定期调整:每季度20日后,由总经理负责组织有关责任中心负责人参加的预算分析协调会,讨论预算调整事宜。

2) 不定期调整:公司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预算调整的类别

1) 自上而下:当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公司全局性重大变化,经董事会协商一致后,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其审批程序:由董事会提出预算调整意向,审计预算部编制预算调整申请表,提交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说明调整内容和原因,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对于重大预算调整(调整金额超过预算10%的属于重大调整),应提交董事会审批。董事会或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预算调整申请,交由预算管理部下达(编写预算调整通知书)。

2) 自下而上:当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公司局部重大变化,而且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可以由各责任中心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其审批程序:由预算调整申请部门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提交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说明调整内容和原因,交主管领导审批后,报预算管理部审核;预算管理部审核后,提出调整建议,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对于重大预算调整(调整金额超过预算10%的属于重大调整),应提交董事会审批。董事会或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预算调整申请,交由预算管理部下达(编写预算调整通知书)。

预算的考核评价

预算执行按月份进行评价,考核奖惩按具体考核制度周期执行。

财务、审计部监控预算执行情况,组织进行预算差异分析,找原因,落实责任归属,提出对相关责任单位预算执行的考核意见。

各责任单位的预算数据指标完成评价结果由财务部门出具, 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管理委员会依据预算执行结果及相关意见审批后转人力资源部执行考核。

人力资源部接收审批后的预算执行结果及意见,依据《XX公司管控体系制度汇编之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奖惩。

6、其他与本制度相关的说明与要求

本制度由公司财务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发布执行,财务管理中心负责本制度的修订、修改和解释;此前有关公司对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及与本制度有抵触的,均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18篇: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

第一节 部门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结合自身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逐级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由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部门综合财务收支计划。部门预算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综合预算管理。

一、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规程

(一)编制方式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汇总,所有开支项目落实到具体的预算单位。

(二)编制流程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可分为“准备”、“一上”、“一下”、“二上”和“二下”五个阶段。

二、政府收支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称为预算科目,是政府收支分类的具体项目。

(一)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收入分类设类、款、项、目四级科目。

(二)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三)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支出按功能分类后再按经济分类,除了要更加细化支出内容,说明政府各项职能的具体支出差别,也更方便对政府的支出进行经济分析。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科目。

三、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编制

(一)收入预算的内容

中央部门收入预算来源主要包括上年结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下级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求

中央部门在预测收入预算时,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遵循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的总体要求。

(三)收入预算的测算依据

中央部门在编制部门收入预算时,应对各项需求和资金来源进行认真测算、分析。

1.明确预算目标。

2.收集相关资料。

3.分析、归集部门预算需求。

4.测算部门预算需求。对部门预算需求应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部分进行测算。

5.测算财政拨款资金需求。

四、中央部门支出预算编制

中央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

(一)基本支出预算编制

1.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

(1)综合预算原则

(2)优先保障原则

(3)定额管理原则

2.基本支出预算的主要内容

基本支出的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3.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

根据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由“双定额”构成,即综合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

4.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程序

(1)制定定额标准

(2)审核基础数据

(3)测算和下达控制数

(4)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及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离退休费、医疗费、助学金、住房补贴和其他人员经费等。公用经费包括:---指南442页

(5)审批下达正式预算

(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

1.项日支出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1)综合预算原则

(2)科学论证、合理排序原则

(3)追踪问效原则

2.项目类别

(1)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将预算项目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

(2)为了实现对预算项目的滚动管理,根据项目的存续时间,可将预算项目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两类。

3.项目申报、审核和批复

(1)项目审报

(2)项目审核

(3)项目预算安排

(4)项目批复

五、部门预算执行及调整

(一)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

(二)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调整用途规定,指南444页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

1.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

2.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

三个公式:

六、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一)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及其分类

财政拨款结转资金(以下简称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以下简称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数额应经财政部审核确认。

(二)结转资金的管理

1.结转资金的内容

中央部门结转资金包括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和项目支出结转资金。其中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包括人员经费结转资金和日常公用经费结转资金。

2.结转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原则

(1)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用于增人增编等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但在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间不得挪用,不得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支标准。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2)结转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用途。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中央部门确需调整结转资金用途的,需报财政部审批。

(3)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因增人增编需增加基本支出的,应首先通过本部门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安排,并将安排使用情况报财政部备案。中央部门连续年度安排预算的延续项目,有结转资金的,在编制以后年度预算时,应根据项目结转资金情况和项目年度资金需求情况,统筹安排财政拨款预算。

(三)结余资金的管理

1.结余资金的内容

中央部门结余资金是指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某一预算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剩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

2结余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原则

(1)中央部门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形成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应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用于本部门相关支出。

(2)中央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可以在部门本级和下级预算单位之间、下级不同预算单位之间、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统筹安排使用结余资金。

(3)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之前,原则上不得动用。因特殊情况需在预算执行中动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安排必需支出的,应报财政部审批。

(四)预算编制阶段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安排使用

1.“一上”预算编制阶段

2.“一下”控制数测算阶段

3.“二上”预算编制阶段

4.部门预算草案上报阶段

中央部门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必须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结余资金已实际形成后,才可在编制以后年度预算时统筹使用。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因项目已完吱或终止形成的剩余资金,未经财政部批准,不得直接在编制下年预算时安排使用。

第二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简称国库单一账户);

2.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简称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简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

5.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批准开设的特殊专户(简称特设专户)。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使用的是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以及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特殊款项,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此外,某些预算单位还可按规定申请设置特设专户。

(二)预算单位相关国库集中收付账户的设立

二、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

(一)收缴方式

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

(二)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

2.集中汇缴程序

三、财政支出类型、支付方式和程序

(一)支出类型

(二)支付方式

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三)支付程序

四、公务卡管理制度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公务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与操作流程如下

(一)银行授信额度

(二)个人持卡支付

(三)单位报销还款

退款:

第三节 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一、政府采购当事人

政府采购当事人足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等。

二、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与政府采购的对象

(一)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

政府采购资金是指财政性资金。这里的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以及与财政预算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

(二)政府采购的对象

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

三、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

(一)集中采购

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即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即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二)分散采购

采购人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之外且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分散采购。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代理采购。

四、政府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以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五、政府采购的程序

(一)编制和批准政府采购预算

(二)选择采购方式及适用程序

1.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程序

2.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程序

3.竞争性谈判、询价方式采购的程序

4.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程序

六、政府采购的基本政策要求

1.除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或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进行采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外,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2.政府采购的信息应当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

3.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4.采购人可以委托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认定资格的采购代理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政府采购事宜。采购人有权自行选择采购代理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采购人指定采购代理机构。

七、政府采购的特殊规定

1.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当优先购买自主创新产品。

2.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

3.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

4.采购人采购进口产品时,应当坚持有利于本国企业自主创新或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的原则,优先购买向我方转让技术、提供培训服务及其他补偿贸易措施的产品。采购人需要采购的产品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应当在获得财政部门核准后,依法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应当以公开招标为主要方式。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合同履行中,采购人确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产品,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且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的,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不需要重新审核。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指南459,行政事业区别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1.资产配置

行政单位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2.资产使用

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资产处置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1.资产配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指南458页事业单位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包括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大型会议、活动需要进行的购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经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或限额以上资产的,应先报经财政部审批同意后,才能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并在进行项目申报时一并报送资产购置批复文件。

2.资产使用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财务处建议将2012年收取的75万元租金作为“应缴国库款”,及时上缴国库。

3.资产处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清查及报告

(一)资产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二)资产清查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立项后组织实施,但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进行的资产清查除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损益经过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确认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账务处理:(1)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盘盈(含账外资产)可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调整和处理。(2)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处理。(3)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三)资产登记报告

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包括占有产权登记、变更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登记档案。

三、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

(一)中央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

1.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上缴中央国库,纳入预算;出租出借收入上缴中央财政专户,支出从中央财政专户中拨付。中央行政单位处置和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缴纳的税款和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在收入中抵扣,抵扣后的余额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2.国有资产收入(包括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有关收支,应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中央行政单位要如实反映和缴纳国有资产收入,不得隐瞒;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收入;不得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收入。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

1.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及处置方式。

2.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按以下权限予以审批:(1)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简称规定限额)以上(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2)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授权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主管部门应当报财政部备案。

3.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协议方式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4.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规定办理:

(1)利用现金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属于中央级事业单位收回对外投资,股权(权益)出售、出让、转让收入纳人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①收入形式为现金的,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投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②收入形式为资产和现金的,现金部分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6.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80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报财政部备案。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5年。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应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全部上缴中央国库,支出通过一般预算安排,用于收入上缴部门的相关支出,专款专用。

第五节 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与组织实施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

2绩效导向原则

3.责任追究原则

4.信息公开原则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

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

(一)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时,主管部门、预算单位要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申报绩效目标,并按规定配合财政部门实施事前绩效评估工作。

(二)预算执行管理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要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三)绩效评价管理

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绩效评价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

1.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1)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2)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2.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1)绩效评价的对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

(2)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3.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报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设定。绩效目标应编入部门年度预算。

(1)绩效目标的内容;

(2)制定绩效目标的要求;

4.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

(1)绩效评价指标

(2)绩效评价标准

(3)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5.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

6.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第六节 会计处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本原则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收支等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

(一)资产的内容

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l应收及预付款项

2.存货

3.对外投资

4.固定资产

5.在建工程

6.无形资产

7.资产处理/处置

8.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和委托代理资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负债

(一)负债的内容

事业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二)负债的核算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行政单位取得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事业单位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举借债务。

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人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

四、行政事业单位收入

(一)收入的内容

行政单位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二)行政单位收入的核算与管理

1.行政单位各类收入

2.行政单位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行政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三)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与管理

1.事业单位各类收入

2.事业单位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按照收付实现制,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提供服务或者发出存货,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者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进行计量。事业单位取得经营收入、事业收入,涉及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扣除增值税额后的价款确认收入。

五、行政事业单位支出

(一)支出的内容

行政单位支出包括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二)行政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

1.行政单位各类支出

2.行政单位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行政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支付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三)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

1.事业单位各类支出

2.事业单位支出的确认、计量与管理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按照收付实现制,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事业单位应当严格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界限,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

行政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取得的项目(专项)资金,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六、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

(一)净资产的内容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等。

(二)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1.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

财政拨款结转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财政拨款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剩余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行政单位应当于年末将财政拨款收入、经费支出(财政拨款支出)的本年发生额结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并于年末将财政拨款结转余额中符合财政拨款结余性质的部分转入财政拨款结余。行政单位从其他单位调入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或额度,或者上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的,相应增加或减少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

2.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是指行政单位除财政拨款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剩余的滚存资金。

行政单位应当于年末将其他收入、经费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拨出经费本年发生额结转入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3.资产基金

资产基金是指行政单位的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资产基金应当在发生预付账款、取得其他非货币性资产时予以确认,在收到预付账款购买的物资或服务、领用和发出存货及政府储备物资、计提固定资产及公共基础设施折旧、进行无形资产摊销、对外调出、捐赠、处置资产时予以冲减。

4.待偿债净资产

待偿债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

待偿债净资产应当在发生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时予以确认,在偿付及核销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时予以冲减。

(三)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1.事业基金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此外还包括非财政补助专项剩余资金转入的金额。事业基金可以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

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取得长期投资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金额,减少事业基金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时,应当减少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并增加事业基金。

2.非流动资产基金

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非流动资产基金应当在取得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予以冲减,在处置非流动资产时予以冲销。

3.专用基金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4.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其中,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经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是指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并于年末将财政补助结转余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部分转入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调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或者收到主管部门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的,相应减少或增加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

5.非财政补助结转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年末,应当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余额进行分析,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缴回原专项资金拨人单位,或者留归本单位使用转入事业基金。

非财政补助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6.非财政补助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非财政补助结余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1)事业结余。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年末,应将事业结余(或亏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经营结余。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

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经营结余。经营结余通常在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但如为经营亏损,则不予结转。

(3)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指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的合计数,或经营结余弥补事业亏损后的结余数),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一是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缴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进行上述分配后,应将当年未分配结余转人事业基金。

七、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会计处理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应于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并计入相关支出或增记相关资产;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并增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用额度时作冲减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会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因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所形成的结余资金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确认收入并增记财政应返还额度;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实际支出时,作冲减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会计处理。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年终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增记财政应返还额度,并冲减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果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的差额,确认收入并增记财政应返还额度。下年初恢复额度或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作冲减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会计处理。

八、行政事业单位其他特殊业务或事项

(一)关于基建并账

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除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单位“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关于以前年度调整事项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结账后发生以前年度会计事项的调整或变更,涉及到以前年度结转结余的,行政单位分别通过“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等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分别通过“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基金”等科目核算。

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

(一)行政单位财务报告构成及内容

行政单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

(二)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构成及内容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要求

第七节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原则和组织实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二、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一)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二)风险评估程序

(三)风险控制方法

三、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一)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二)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1.建立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

2.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三)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

(四)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

1.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2.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4.按法定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信息

5.建立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应当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

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一)预算业务控制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1.预算业务的主要风险

(1)预算编制的过程短,时间紧张,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财会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或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基建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可能导致预算约束不够。

(2)单位内部预算指标分解批复不合理,可能导致内部各部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影响部门职责的履行和资金使用效率。

(3)未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可能会影响预算的严肃性;不对预算执行进行分析,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偏快或偏慢。

(4)未按规定编报决算报表,不重视决算分析工作,决算分析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单位决算与预算相互脱节,可能导致预算管理的效率低下;未按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可能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监督。

2.预算编制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1)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

(2)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单位财会部门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和相关人员的培训,统一部署预算编报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3)建立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

(4)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

(5)强化相关部门的审核责任。

(6)重大预算项目采取立项评审方式。

3.预算批复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1)明确预算批复的责任。明确财会部门负责对单位内部的预算批复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设置预算管理岗负责单位内部预算批复工作,对按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和细化;设立预算领导小组(或者通过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对预算指标的内部分配实施统一决策。

(2)合理进行内部预算指标分解。内部指标分解应按照各部门(及各下属单位)业务工作计划对预算资金进行分配,对各项业务工作计划的预算金额、标准和具体支出方向进行限定。

(3)合理采用内部预算批复方法。

(4)严格控制内部预算追加调整。单位应当明确预算追加调整的相关制度和审批程序。

4.预算执行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

(1)预算执行申请控制。

(2)预算执行审核和审批控制。

(3)资金支付控制。

(4)预算执行分析控制。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单位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的形式,开展预算执行分析。预算执行分析会应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5.决算与评价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

(1)决算控制;

(2)绩效评价控制。

(二)收支业务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支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和会计核算、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1.收入业务控制

(1)收入业务的主要风险。

①各项收入未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或者收费许可证未经有关部门年检,可能导致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的风险;

②未由财会部门统一办理收入业务,缺乏收入统一管理和监控,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办理收款业务,可能导致贪污舞弊或者私设“小金库”的风险;

③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截留、挪用、私分应缴财政的收入,或者各项收入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可能导致私设“小金库”或者资金体外循环的风险;

④执收部门和财会部门沟通不够,单位没有掌握所有收入项目的金额和时限,造成应收未收,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的风险;

⑤没有加强对各类票据、印章的管控和落实保管责任,可能导致票据丢失、相关人员发生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2)收入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对收入业务实施归口管理。明确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各项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③建立收入分析和对账制度。财会部门应当根据收入预算、所掌握的合同情况,对收入征收情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判断有无异常情况;应定期与负有征收义务的部门进行对账,及时检查并作出必要的处理。

④建立健全票据和印章管理制度。单位应当明确规定票据保管、登记、使用和检查的责任。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2.支出业务控制

(1)支出业务的主要风险。

①支出申请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相关规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相互挤占,可能导致单位预算失控或者经费控制目标难以实现的风险;

②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核、审批,重大支出未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可能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③支出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可能导致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

④采用虚假或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报销,可能导致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等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

⑤对各项支出缺乏定期的分析与监控,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可能导致单位支出失控的风险。

(2)支出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明确各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②加强支出事前申请控制。

③加强支出审批控制。单位应当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④加强支出审核控制。财会部门在办理资金支付前应当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通常对原始单据也应做出明确要求。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⑤加强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控制。财会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财会部门应当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涉及合同或者内部签报的,财会部门应当要求业务部门提供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或内部签报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⑥加强支出业务分析控制。单位应定期编制支出业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为单位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对于支出业务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债务业务控制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债务的管理。

(1)债务业务的主要风险。 -

①未经充分论证或者未经集体决策,擅自对外举借大额债务,可能导致不能一按期还本付息、单位利益受损的风险;

②债务管理和监控不严,债务的具体情况不清,没有做好还本付息的相关安排,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或者财务风险;

③债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单位会计核算,形成账外债务,可能导致单位财务风险。

(2)债务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单位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者岗位负责债务管理,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实施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债务管理与资金收付、债务管理与债务会计核算、债务会计核算与资金收付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

②授权审批控制。单位应当建立举借和偿还债务的审批程序。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③日常管理控制。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三)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1.政府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

(1)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没有编制采购预算和计划,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不合理,可能导致采购失败或者资金、资产浪费的风险;

(2)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发布采购信息,以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在招投标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单位被提起诉讼或受到处罚、采购的产品价高质次、单位资金损失的风险;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格,可能导致实际接收产品与采购合同约定有差异、资金损失或单位信用受损等风险;

(4)采购业务相关档案保管不善,可能导致采购业务无效、责任不清等风险。

2.政府采购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1)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2)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原则,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实现预算控制计划,计划控制采购,采购控制支付。

(3)采购活动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4)采购项目验收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5)质疑投诉答复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指定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工作。

(6)采购业务记录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7)涉密采购项目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规范涉密项目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

(四)资产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1.货币资金控制

(1)货币资金业务的主要风险。

①财会部门未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出纳人员既办理资金支付又经管账务处理,由一个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可能导致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

②对资金支付申请没有严格审核把关,支付申请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大额资金支付没有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可能导致资金被非法套取或者被挪用的风险;

③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不严,未建立定期、不定期抽查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的制度,可能导致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

④未按照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出租、出借账户,可能导致单位违法违规或者利益受损的风险。

(2)货币资金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关键控制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出纳人员管理。任用出纳人员之前应当对其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背景等进行必要的调查,确保具备从事出纳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是加强印章管理。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 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三是加强签章管理。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②授权审批控制。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③银行账户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禁止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④货币资金核查控制。单位应当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Fi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

(1)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

①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的风险;

②资产管理不严,资产领用、发出缺乏严格登记审批制度,没有建立资产台账和定期盘点制度,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等风险;

③未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办理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等业务,可能导致资产配备超标、资源浪费、资产流失、投资遭受损失等风险;

④资产日常维护不当、长期闲置,可能导致资产使用年限减少、使用效率低下的风险;

⑤对应当投保的资产不办理投保,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的风险。

(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明确各种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

②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③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④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⑤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3.对外投资控制

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1)对外投资业务的主要风险。

①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投资,可能导致对外投资失控、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甚至舞弊;

②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当,未经集体决策,缺乏充分可行性论证,超过单位的资金实力进行投资,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和财务风险;

③没有明确管理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保管制度,没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可能导致对外投资被侵吞或者严重亏损。

(2)对外投资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投资立项控制。单位应当明确投资的管理部门,审慎选择对外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要进行严格周密论证。

②投资决策控制。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③投资实施控制。投资立项通过以后,应当编制投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确定的项目、进度、时间、金额和方式投出资产。

④追踪管理控制。对于股权投资,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岗位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对被投资单位的重要决策、重大经营事项、关键人事变动和收益分配,要及时向单位领导班子汇报。单位应当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

⑤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

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五)建设项目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1.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

(1)4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审核审批

不严、盲目上马,可能导致建设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2)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可能导致财政资金极大浪费或者单位违纪;

(3)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概预算脱离实际,技术方案未能有效落实,可能导致建设项目质量存在隐患、投资失控以及项目建成后运行成本过高等风险;

(4)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招标工作违法违规、中标人实际难以胜任等风险;

(5)项目变更审核不严格、工程变更频繁,可能导致预算超支、投资失控、工期延误等风险;

(6)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价款结算不及时,项目资金不落实、使用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

(7)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8)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未经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可能导致竣工决算失真等风险;

(9)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资产及档案移交、资产未及时结转入账,可能导致存在账外资产等风险。

2.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1)立项、设计与概预算控制

①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对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 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建设项 目应当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②单位应当择优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重大建设项目应采用招标方式选取设计单位。

③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概预算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2)招标控制。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合法、合规。

(3)建设项目资金和工程价款支付控制。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

(4)工程变更控制。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得调整和突破。如需调整投资概算,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5)项目记录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6)竣工决算控制。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六)合同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规范有序开展;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1.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

(1)未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未订立合同,或者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2)故意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规避国家有关规定,导致经济活动违法违规的风险;

(3)对合同对方的资格审查不严格,对方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和资质,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4)对技术性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事项,未组织熟悉技术、法律和财会知识的人员参与谈判等相关工作,对合同条款、格式审核不严格,可能使单位面临诉讼或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5)未明确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合同专用章保管不善,可能发生未经授权或超越权限对外订立合同的风险;

(6)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

(7)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或面临诉讼的风险;

(8)对合同履行缺乏有效监控,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损失,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9)未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合同变更、解除等,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10)合同及相关资料的登记、流转和保管不善,合同及相关资料丢失,可能导致影响合同正常履行、产生合同纠纷的风险;

(11)合同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导致单位或国家利益受损的风险;

(12)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单位利益、信誉和形象受损的风险。

2.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1)合同订立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2)合同履行控制。单位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3)合同登记控制。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务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单位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

(4)合同纠纷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评价报告应当提交单位负责人。

(二)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

1.内部监督的实施主体

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对于设立了独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专职内部审计岗位的单位,应当指定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岗位作为内部监督的实施主体,同时还应当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作用;对于没有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或者内部审计部门因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原因无法有效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单位,可以成立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履行相应的职能。

2.内部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负责内部监督的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通常不能少于一年一次。

(三)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1.财政部门的外部监督

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2.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

国务院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第19篇: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

*****公司

预算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公司预算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编制及调整,严格预算执行与考核,提高年度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单位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二条 *****公司主任对*****公司的预算工作负总责。*****公司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业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最高机构,委员会主任由*****公司主任担任,副主任由财务总监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司各单位领导是该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公司人事财务科是预算管理的常设管理机构,设臵专职预算管理人员;*****公司各级统计核算组织是该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经办人员。

第三条

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为拟订预算业务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公司完成预算目标。人事财务科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公司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下达、报告等具体工作,跟踪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预算管理员职责:

1、整理、分析、汇总各科室预算资料,协助进行预算编制;

2、汇总各科室在预算执行中的数据和资料,拟订单位总体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拟订单位预算分析报告,协助领导进行监督检查;

4、协助开展预算考核。

(二)审计人员职责:

1、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进行审计监督,及时上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2、进行审计分析,提供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三)稽核岗位职责:

1、负责预算指标的计算、衔接平衡的审查;

2、负责对编制预算的真实性、计划性进行审核。

(三)各科室负责人职责:

1、负责本科室预算的编制、审批后预算的执行及控制等工作;

2、提议本科室的预算调整方案,报上级审批;

3、监督本科室职员的预算执行,对本科室预算执行进行分析。

第三章 预算业务的编制原则

第四条

单位预算编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既符合国家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又能关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

为使预算内容更加准确、合理,在预算编制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遵循“稳妥可靠、量人为出、自求收支平衡”的原则,不编制赤字预算;

2、各项财务收支均应纳入预算进行管理,不得打埋伏或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

3、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考虑收入渠道的增减变化,又尽量测算可实现收入的情况;

4、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和勤俭节约的原则,在足额保证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单位发展支出。

第四章 编制依据和程序

1、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单位制订的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任务;

3、单位定员、定额标准;

4、单位各部门上报的年度经费预算草案;

5、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预算编制的具体程序:

1、各部门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对下年度预算做好准备工作,要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明确本年度工作重点;

2、各部门根据上期预算执行情况及本期工作计划情况编报下年度经费预算草案,在____月之前上报单位预算管理办公室;

3、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归集、整理各部门上报的年度经费预算草案,并根据单位发展计划和任务、参考以前年度单位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基础上,编制单位年度预算草案,于____月之前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4、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分析审议审批,在上级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报主管部门审核,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审批;

5、财政部门对预算提出初审意见,下达预算控制数;

6、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财政部门的审核意见及预算控制数,组织进行预算修订;修订完成后交预算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五章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第七条

预算批复一经下达,各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预算执行单位直至内部各部门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全员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各单位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八条

各部门依据分解的年度预算,于每月28日前向人事财务科上报上月预算执行情况及本月预算资金需求计划。人事财务科依据下达的各单位预算额度,审核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按月分配预算资金,对超过月度预算的开支项目当月不予拨付。对于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各责任部门领导有责任查清原因,提出建议和采取相应措施。人事财务科负责对预算执行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在*****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或组织协调,保证预算业务完成。

第九条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强化预算约束力,正式下达的预算原则不作调整。在执行由于业务经营范围变更、国家宏观政策大幅调整、市场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经营目标进行调整、特大自然灾害、内部重大政策调整等原因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

第十条

预算调整程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不予调整。

第十一条

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当由于下列原因之一导致预算基础不成立,或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差异,可向原预算审批机构申请预算调整:

1、市场环境变动;

2、国家法律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

3、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

4、公共紧急事件;

5、其他客观因素。

第十二条

单位预算调整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规范进行操作:

1、预算执行中,发现预算偏差,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属于主观原因不得进行调整,如属于客观原因则应向预算管理委员申请预算调整;

2、各科室申请预算调整应填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支预算调整计划申报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报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分析;

3、预算管理办公室对预算追加或调整进行分析、核实后予以签字批准,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4、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预算管理办公室的审核意见进行讨论,审批预算调整。

第十三条

对于因为上级下达的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的预算调整,预算管理委员会须将审批后的预算调整报请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对于其他业务收入预算调整及其他一般预算调整,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预算调整方案制订应符合下列要求,否则预算管理委员会应予以否决:

1、预算调整事项符合客观实际;

2、预算调整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或非正常关键差异方面;

3、预算调整方案的制订应客观、合理。

第十六条

年度预算经调整后,预算调整部门应对调整后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预算调整后对本部门业务活动开展、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影响。

第六章 预算的分析和考核

第十七条 *****公司建立预算分析制度,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包括: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具体考核内容为:

1、预算收入考核,包括预算收入的合法性、预算收入是否到位等内容;

2、预算支出考核,包括预算支出的合法性、预算支出的真实性、预算支出的科学性、预算支出的合理性、预算支出的进度、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按支出标准执行、重大支出项目是否按《重大预算项目支出管理办法》执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等内容。

第十八条 *****公司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落实、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预算的执行偏差应当充分、客观地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或建议,提交*****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研究决定后及时纠正,保证*****公司预算目标完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预算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预算审计可以全面审计、抽样审计,也可组织不定期的专项审计。审计结果作为预算调整、改进内部经营管理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

第十九条

预算年度终了,各预算执行单位于次年1月15日前向人事财务科务部上报财务预算的执行报告。预算执行报告应经本部门审议通过,并作为年终对本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公司财务部对各预算单位上报的财务预算执行报告进行审核,并对各预算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完成情况作出分析并行成文字上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向*****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由*****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根据财务部出具的各预算单位年度财务预算分析报告,同时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制对各单位进行考核,考核指标直接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的奖惩挂钩。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经*****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20篇:农技站单位预算公开说明

2018年度农技站单位预算公开说明

目 录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二)人员构成情况 (三)预算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二、2018年度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三、名词解释

附件:2018年度部门预算表

1、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2、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3、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4、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6、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

7、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纳入农技站2018年度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共1个。内设科室3个,办公室、人事财务科、技术人员办公室等科室。

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农作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各类农作物繁育工作;负责耕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协助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和鉴定服务工作;指导科学施肥和节水节能工作;承担省、市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社会化服务工作;负责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及防治工作;负责做好地区特色作物品牌的申报、保护及相关工作;负责全区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建设、维护工作;负责全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和科技咨询活动,做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协助主管部门指导救灾备荒以及肥料等物资的储备和调拨,并做好统计工作;开展农业生产与技术的调查研究,提出种植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及重大技术措施,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能源项目的申报以及实施。

(二)人员构成情况

农技站共有人员编制数36人,其中:行政编制0人,事业编制36人;实有人数28人,其中在职职工20人,离退休人员8人。

(三)预算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服务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大局,为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农作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各类农作物繁育工作、地区特色作物品牌的申报、保护等各项工作提供优质的政务及后期保障服务;

二、2018年年度部门预算说明

(一)2018年收入总计158.43万元,支出总计158.43万元,与2017年相比,收、支总计各减少4.92万元,减少3%。主要原因:离退休人员工资不再由财政拨付,2017年一人在职转退休。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18年收入预算158.4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58.43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万元,罚没收入0万元,专项收入0万元,缴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

(三)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3 2018年支出预算158.4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57.43万元,占99.4%;项目支出1万元,占0.6%。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预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158.43万元。与 2017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减少4.92万元,减少3%。主要原因:离退休人员工资不再由财政拨付,2017年一人在职转退休。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158.43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115.27万元,占年初预算72.8%;教育支出(类)0万元,占年初预算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22.29万元,占年初预算;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7.69万元,占年初预算14.1%;住房保障(类)支出13.18万元,占年初预算13.1%。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157.43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52.95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绩效工资、离休费、退休费、遗属补助、住房公积金等;公用经费4.48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

4 用等。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我单位2018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八)“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我单位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为3.1万元。2018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数比 2017年减少0.1万元。同比下降3.1%,下降原因严格执行上级精神,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具体支出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与上年度持平。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1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1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工作所需公务用车的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数比2017年减少0.1万元,主要原因:实行公车改革后,车辆实有数较上年减少,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下降。

(三)公务接待费0万元,主要用于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预算数比2017年减少0万元。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公务活动接待,接待任务减少。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1、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我单位2018年机关运行经费支出预算158.43万元,包括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及正常履职,完成预算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需要。

2、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我单位2018年政府采购预算安排0万元。

3、其他事项

我单位本年度无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申报。

关于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的说明。我单位共有国有资产25.95万元。一是公车数量2辆,价值18.36万元;二是通用设备数量12个,价值3.37万元;三是专用设备数量3个,价值2.92万元;四是其他资产数量18个,价值1.3万元。

我单位本年度无财政支出绩效项目。

三、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是指省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三、其他收入:是指部门取得的除“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四、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是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即事业单位以前各年度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当年收支缺口的资金。

五、基本支出:是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开支,其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六、项目支出:是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七、“三公”经费:是指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部门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 7 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八、机关运行经费:是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建设单位预算部岗位职责.doc》
建设单位预算部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