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岗位职责

2020-06-15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感染性疾病科科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科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教授门诊工作。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督促传染病报卡。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总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领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2.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组织和参加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房和巡视工作。主治医师不在时代理主治医师工作。

4.协助科主任和主治医师加强对住院、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5.组织病房出院及死亡病例总结讨论,做好病死率、治愈率、院内感染率、病床周转率、病床利用率及医疗事故、差错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6.负责休息时段发热门诊工作。

临床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担任住院、门诊、发热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推荐第2篇:感染性疾病科工作总结

感染性疾病科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本院顺利通过二甲中医院验收工作,使本院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在创建的同时也使本院迈上正规运行的良性轨道,现就我科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人员及病区设置:

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3名,其中有江苏省名中医、宿迁市名老中医1名,开设感染性疾病科专科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各1个,病床30张,病区环境经过装修,现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二、主要设备:

病区常规配备普通针具、火罐、艾灸仪、耳穴压豆、中药外治等设备,可开展针灸、拔罐、熏洗、穴位注射等多种中医特色服务;同时医院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各1台,可开展肝功十项、乙肝系列(定量测定)、甲胎球蛋白、Ca19-9癌胚抗原、前S1抗原、乙肝病毒DNA定量定性测定、血脂六项、甲肝、丙肝、戊肝病原学检测。

三、业务范围:

指导民众及高危人群的结核病、肝病预防;开展结核病、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病毒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诊治及长期随访观察,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脂肪肝、肝癌、结核病等。开展工作以来,我科制定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实

施情况汇报,对专科服务质量、效率、病种质量管理进行统计,对危重救治应用中医中药提出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举行科内业务讲座,大大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业务素质。全年共接诊患者8630人次,治疗肝病10余种,住院70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95.8%,业务收入达到300万元。住院能够病历甲率95%,消灭丙级病历,门诊病历合格率97%,处方合格率95%,中医参与率82%,成份输血率100%,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传染率漏报率为0,中、西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6%,临床护理诊断符合率96%,完成实习进修生带教工作,院内业务活动参与率97%,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达到要求,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选派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一名住院医师顺利考取执业证书。

四、专科特色建设情况:

今年我科顺利通过县级重点专科验收,已形成门诊、病房、现代设备检查一体化服务,辨病辩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们的优势,针灸理疗、穴位注射等特色显著。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

五、存在不足:

在劳动纪律方面,尚有迟到早退现象;在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上还有不足,如医疗文件书写不及时、会诊转诊不及时、沟通谈话不到位等;在业务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差距,体现在业务学习和学术活动氛围不够浓厚;专科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充实,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不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医务人

员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的能力;

3、不断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指派专人负责劳动纪律;

4、加强中医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与科室的二级分配挂钩,作为最基本的考核指标。

5、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加大督促监管力度。

感染性疾病科2013-12-16

推荐第3篇:感染性疾病科培训小结

感染性疾病科二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2月8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分级防护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分级防护知识,并能熟练穿脱防护服,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三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3月8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医疗废物处置,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1人,请假1人,因故请假人员采取自行补考的方法,考试成绩平均96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医疗废物的处置,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四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4月12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手卫生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刘会峰主任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6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并能准确认识到手卫生依从的重要性,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五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5月10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7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院内感染的爆发和防控知识,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六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6月14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职业暴露及针刺伤处理流程,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杨俊峰医师、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0人,请假2人,因故请假人员采取自行补考的方法,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流程,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七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7月12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预检分诊相关制度及流程,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所有护士参加,考试成绩平均98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护士均能熟练掌握预检分诊相关制度及流程,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八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8月9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1人,请假1人,因故请假人员采取自行补考的方法,考试成绩平均96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知识,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九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9月13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消毒液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8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消毒液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和消毒时间,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十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10月11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预防掌握手足口、艾滋病、结核病、标准预防内容。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7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预防掌握手足口、HIV、HB、标准预防内容,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十一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11月15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重点掌握甲类、乙类,传染病的管理上报、时限及规章制度。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掌握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甲类、乙类传染病的管理上报、时限及规章制度。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十二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12月13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不明原因肺炎知识,掌握就诊流程、处置诊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掌握不明原因肺炎知识,掌握就诊流程、处置诊疗方法等相关知识。附培训图片如下:

推荐第4篇: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七条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目的: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制定标准并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二)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感染管理科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标准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2、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学习、培训、检查、落实;

3、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护士按标准实施。

(五)内容:

1、实行24h值班制。医务人员均按出诊表准时上岗,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出诊医生要认真做好日志登记,规范书写门诊病历,严格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

6、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7、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9、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10、医务人员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11、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传染病上报流程、途径、时间,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适用范围:医院

(四)职责:

1、疾控科负责疫情统计、上报管理。

2、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并注意保密。

3、各科门诊医生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五)内容:

1、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疾控科,各科室均设疫情报告员,由疾控科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2、各科疫情报告员均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6小时内报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各科门诊医生,一旦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疾控科,科室疫情报告员负责住院病人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4、疾控科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按期上报旬报表,每月25日至30日与科室核对疫情,检查漏报、迟报情况并更正误报,然后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并注意保密。

5、为鼓励有关人员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临床科室医师,凡及时准确填报疫情卡片的,均从业务收入中提成奖励,由疾控科统计,报财务科发放。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计入季度工作质量检查,与科室奖金挂钩。

三、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登记、报告

(一)目的:规范传染病上报流程、途径、时间,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适用范围:医院

(四)职责:

1、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通过电子病历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控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同时登记到科内传染病登记本上,以备核查。

2、检验科、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3、疫情管理员进行网络报告。

4、疾控科检查、核实、督导。

(五)内容: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相关登记:临床科室建立门诊日志,病房设立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放射科建立检验、放射登记本(主要是肺结核x线登记),对所有就诊、住院、检验、检查的病人进行详细的登记;门诊、病房建立传染病登记本;疾控科建立全院总传染病登记本。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通过电子病历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控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同时登记到科内传染病登记本上,以备核查。

4、各种登记本、报告填写要求做到内容完整、准确,无漏项、错项。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日志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诊断)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基本项目,要求登记齐全,分科、分月装订成册。有关科室的门诊曰志登记数与该科挂号数符合率要求85%以上。

(2)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九个基本项目。病人住院或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 (3)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使用国家统一的格式。

① 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包括:病名、登记日期、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含14岁)填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发病时间、诊断时间(填到小时、分)、报告时间、订正时间、填卡类型、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卡医师、联系电话等。

② 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须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填写必须完整、规范,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诊断时间填写到小时分钟,填报人应签名。

③ 应尽可能填写电话、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以便于及早发现同一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的疫情。

④ 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并进行记录。

⑤ 检验科、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将异常检验结果报疾控科。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对肺部x线检查怀疑或确诊为肺结核的,检测结果直接送开具放射单的医生,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⑥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对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当天内进行网络报告。

⑦ 各科室疫情管理员于每月25日至月底与疾控科核对疫情的登记,同时做好传染病资料存档

工作,以备上级检查。

⑧ 奖惩措施:如迟报、漏报l例传染病报告卡将扣除科室医疗质量分和责任人l个月绩效工资,造成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法规处理。对及时准确上报l例传染病报告卡的个人,院奖励l元。

四、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制度

(一)目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结合流行病学史、职业史,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预检。

2、经预检为传染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应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内容:

1、分诊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预检。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4、经预检为传染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五、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一)目的: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三)适用范围:医院感染疾病门诊

(四)职责

1、肠道门诊医护人员对腹泻患者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按要求上报传染病,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2、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并注意保密。

3、疾控科根据疫情进行培训、检查、监控。

(五)内容:

1、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关键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2、医院设立专用肠道门诊诊断室、留观室、专用诊断桌以及肠道门诊兼职医生,负责对门诊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腹泻患者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

3、肠道门诊应配备有防蝇设备、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专用的诊断、检查、采样、抢救、消毒、杀菌药品和医疗设备。值班医生应当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周围环境卫生。

4、肠道门诊业务范围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传染病。

5、肠道门诊医生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各种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有关专业知识,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6、处理完患者,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对患者的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应及时消毒处理,患者离开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7、医院每年5~10月开设肠道门诊,凡就诊的腹泻患者一律要填写《肠道门诊患者登记簿》,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便于查找和统计。

8、发现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上报,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要按规定上报疫情。

六、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目的:规范发热病人接诊流程,加强发热病人管理。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

(三)适用范围:医院感染疾病门诊

(四)职责:

1、在发热门诊工作医护人员,按要求进行登记、防护、分诊、治疗、转诊。

2、科室负责人组织学习、培训、检查、督导。

3、感染管理科负责相关知识、防护措施培训,并督导检查。

(五)内容

1、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经过培训,掌握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知识,负责门诊发热患者诊疗的全过程。

2、首诊医生对在发热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病情观察,交接时要把病情及治疗情况向下一班交接,并写好交接班记录。

3、每日必须向疾控科和医务科报告发热患者诊治人数,如有疑似患者必须由医院专家组确诊后由疾控科报告有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在发热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消毒隔离知识,督促医生做好个人防护和检查工勤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工作。

5、发热门诊入口处有专人发放一次性口罩和就诊须知,负责发热患者和陪同人员的导诊和宣传基本防护知识。

6、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接诊发热患者,为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现可能为临床观察、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后,立即将患者安排进入隔离观察室,立即申请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

7、若诊断为临床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应立即按规定上报并按照程序转入集中临床观察医院;若诊断为其他疾病则转入正常就诊程序。

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发热门诊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主要病情,以便追踪观察,按规定发放《发热患者通知书》。

七、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目的:规范门诊医师传染病上报流程,加强传染病管理。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爆发及处置规范》。

(三)适用范围:医院门诊

(四)职责:

1、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

2、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标记。

3、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4、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五)内容: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标记。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疾控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推荐第5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十)感染性疾病病房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设置应相对独立,与普通病房之间设隔离带,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7、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加强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8、严格陪客、探视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不设陪客、探视。必须留陪时,应由床位医师签署书面“同意”意见。陪客、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等。

二、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

(二)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1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七)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根据规定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

(八)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志明显,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推荐第6篇:感染性疾病科 述 职

2014述 职 报 告

尊敬的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下午好:

本人 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现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感染性疾病科顺利完成了实现制定的各项医疗目标:

1.带领全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力开展治理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未出现顶风违纪现象,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差错、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多次被患者表扬;

2.认真学习新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新进展,提高医疗水平;全年门诊病人连续多年超万人次,且逐年稳定增加。积极发放医生名片,对患者全天24小时开放手机,开展门诊专科专病门诊、周日专家门诊,满足广大患者医疗需求。

3.全力应对H1N1甲型流感疫情,协助发热门诊工作 ,在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协助下, 开展了救治甲流感的突发疫情救治演练,明显提高了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我院防控甲流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传染病报告率达100%,从未出现迟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

1 4.大力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多次组织院内继教讲课、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经常翻阅国内外医学杂志,获取最新的医疗资讯,

在感染性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这样和那样不足 2015年将在新的院领导班子带领下,紧紧围绕2015年医院工作的重点,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开展治理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持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职业责任,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认真医疗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医疗安全意识。

二、医疗工作:

用我们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吸引更多的病人,对老病人应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服药情况,要求定期复查,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对新病人积极发放医生名片,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增加病人数量和质量,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更好地促进科室的发展。进一步开展门诊专科专病门诊,长期开放专家门诊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周日专家门诊,满足广大患者医疗需求。定期参加或组织学术讨论,认真学习新的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新的学术进展,了解新的学术动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开展新的医疗诊疗项目,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

三、传染病防治:

2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按照国家标准,不断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发热、腹泻门诊)建设,要提高其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实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普及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甲流感等传染病暴发流行。

四、教学科研:

认真组织备课和授课前的讨论,互相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多与其他的教师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继续申报省、市级卫生项目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交流,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2篇论文。积极联系上级医院,在医院整体协调下,争取定期或分次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水平。

在总结2014年工作成就与经验基础上,我们将在新的院领导班子带领下,要认真部署2015年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和完善科室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为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院创新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4.12.21 3

推荐第7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一、科室设立

1.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

2.感染性疾病科分感染性疾病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病房。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可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整合为感染性疾病门诊。

3.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二、流程布局

1.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2.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

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

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3.各门诊的部分功能可以合理合并,如挂号收费、配药、化验等,医务人员可以共

用,而患者不能交叉,必须有不同的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公用区域内的医务人员应做

好个人防护与手卫生。

4.实行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与隔离观察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对受场地限制,暂不能实现“一条龙”服务的单位,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5.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有条件的单位建议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6.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7.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1.感染性疾病科内应为医务人员、患者和陪客等提供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

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2.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3.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4.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注意事项

1.感染性疾病科内的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2.不要以消毒为目的在门诊出入口放置踏脚垫,也不要在门把手上缠绕织物。研究表明这些措施不能有效降低环境微生物的浓度,反而有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危险。

3.重视日常清洁工作。保持诊室、病房的地面整洁、干净,人流量较多时加强清洁次数。重视厕所的清洁卫生。

4.感染性疾病科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

推荐第8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五)医务人员必要时接种相关的有效疫苗。

(六)职业暴露防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发生职业暴露。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

五、消毒隔离管理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天2次,室内桌、椅、门把手等物品每日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地面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拖擦。污染时随时用1000—2000gm/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拖把、抹布须专用。用过的可复用医疗器具等及时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

(三)病人呕吐物及排泄物:稀薄的呕吐物及排泄物,用2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均放置2h。无粪的尿液用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可用5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后倒入厕所。盛呕吐物或排泄物的容器:用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四)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并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务人员根据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五)感染性疾病科内的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六)清洁用具标识清楚,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每天使用前后用1000mg/L 有效氯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

(七)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隔离衣等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八)医疗垃圾按本院《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进行分类收集,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暂存点集中处理。

六、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监测

(一)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

(二)监测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至合格。

(三)各项监测结果认真记录、存档,定期进行分析。

推荐第9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两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①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等);②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③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

(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一一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播散。 3)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5)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6)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4、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手消毒或更换手套。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3)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做好防护措施,有条件者根据病种隔离的需要提供隔离服。

(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医疗废物处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废弃物、便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 (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处理:用1000-2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静置30分钟后,倒入病房卫生间便池冲水。

院感科

2018年1月5日

推荐第10篇:感染科岗位职责

感染科岗位职责

一、按保卫处规定的时间站岗和坐岗,岗位为流动岗。不做与值勤无关的事情,在岗时要站直坐端,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抽烟、吃零食、与人闲聊,不准脱岗、误岗、漏岗、睡岗,不准看书看报、听收音机或玩手机。。

二、严格控制传销,拣拾垃圾,散发小广告、乞讨等人员进入科内。

三、注意岗位周围车辆乱停乱放,注意观察可疑人员,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四、制止未经批准的拍照、录象、散发张贴小广告及各种违反医院规定的行为。

五、值勤区域发生事件及时记录上报。

第11篇:.12.14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

2011.12.14

一、基本资料

患者,黎冬冬,男,40岁,主诉:“腹胀尿黄6月,腹痛1周,呕血黑便1天”于2011.11.5入院。

病程中无返酸、嗳气,无心悸、胸闷、头晕,无牙龈及鼻出血,无皮肤瘙痒,无行为异常,近期体重稍减轻,睡眠一般。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慢肝面容,中度贫血貌。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皮肤弹性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多见多枚蜘蛛痣,腹部膨隆,全腹压痛,中上腹压痛明显。肠鸣音活跃,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27.3*109/L,红细胞1.87*1012/L,血红蛋白69g/L

肝功能:总胆红素78.7ummol/L,总蛋白55.1g/L,白蛋白20.8g/L,谷丙、谷草转氨酶116/168u/L

肾功能:肌酐220.2ummol/L,尿素氮27.6mmol/L,尿酸579.6ummol/L

电解质:钾5.9mmol/L,钠124mmol/L,氯91mmol/L,钙2.08mmol/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43.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0.45S

大便:柏油样便,OB(3+) 个人史:有长期饮酒史,量不详。

既往史:有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未正规随访及治疗。其母亲也有乙肝病史。 初步诊断: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慢加急肝衰竭

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4.自发性腹膜炎 病情评估:患者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提示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病情重,预后极差。

整治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腹水常规+生化等等)

2.禁食水

3.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止血、抗感染、降门脉压、保肝降酶退黄、利尿输血等对症治疗(用药有奥美拉唑、天晴甘美、复达欣、生长抑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二、护理体检:体温36℃,脉搏96次/L,呼吸20次/L,血压120/60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步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胸部见蜘蛛痣,双下肢水肿。

三、病情变化:11.6 呕暗红色液体伴血凝块4次,量约580ml,黑色糊状便约150ml,伴全身乏力头晕。予以O型红细胞悬液2u、血浆200ml,自备人血白蛋白10g输入。

11.10 腹痛缓解,乏力减轻,无呕血黑便,大便褐色糊状。考虑出血停止,停生长抑素泵入,奥美拉唑减量。

11.15 患者出现轻度性格改变,欣快感,定向力差,回答不切题,扑翼样震颤(+),予以保留导尿吸氧抗肝昏迷降颅压治疗(用药有精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甘露醇)乳果糖灌肠

11.18 再次出现柏油样便,无心悸头晕症状,予以禁食水,生长抑素降门脉压力治疗

11.23 再次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经抗肝昏迷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出现昏睡状态,双眼凝视,光反射迟钝,脉搏细速律齐110次/分,医嘱下病重,继续抗肝昏迷治疗

11.27 神志清楚,精神差,食欲睡眠腹胀乏力稍改善,停病重

12.8 再次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予以抗肝昏迷治疗,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337.2ummol/L,总蛋白56.26g,白蛋白31.13g,谷丙谷草转氨酶39/56u/L,肾功能肌酐108ummol/L,尿素氮13.54mmol/L,电解质钾5.46mmol/L,钠122.8mmol/L,氯95.6mmol/L,钙1.10mmol/L,血常规白细胞14.98*109/L,红细胞2.07*1012/L血小板146*109,血红蛋白67g/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4.10S/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7S

12.12至今 神志清楚,精神差,反应迟钝,全身皮肤粘膜巩膜重度黄染,腹

部膨隆,遵医嘱继续保肝降酶退黄,抗肝昏迷治疗

四、护理诊断:

1.血容量不足:与上消化道大出血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

3.舒适的改变(腹痛)::与腹腔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有关。

4.意识障碍: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5.体液过多(腹水):与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引起钠水储留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大量腹水有关。

7.高热:与腹腔感染及反复插导尿管有关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瘙痒、长期卧床有关

9.排尿障碍(尿失禁):与肝性脑病有关

10.照顾者角色紧张,与病人意识障碍、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11.预感性悲哀:与病人知道疾病的预后有关

五、护理计划:

做好心理护理

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坠床,避免压疮

保证病人合理饮食

做好皮肤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六、护理目标

疼痛减轻,身体舒适感增加

焦虑减轻

腹水减少

保证营养

腹胀乏力症状改善

皮肤完整

七、相关护理措施

1.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病情好转后给予清淡易消化软食。

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准确实施输血、补液、止血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和不良反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长期输注血浆和人血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白蛋白及凝血因子,促进腹水消退

3.腹痛明显时给予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4.绝对卧床休息,大量腹水时可采取半卧位,抬高下肢,减轻水肿 5.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测腹围、体重 6.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7.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并观察利尿效果

8.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时发现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9.保持大便通畅,给予乳果糖口服及灌肠,以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10.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多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

八、护理评价:

出血基本停止

腹痛缓解

无坠床压疮

腹水减少

九、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分析和消除不利于个人和家庭应对的各种因素,把治疗计划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的有关知识。

2.一般知识指导:失代偿期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出血时应禁食,出血好转后给予清淡易消化无渣饮食,避免干硬、刺激、粗糙食物,出现肝性脑病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植物蛋白,例如豆制品。保持大便通畅

3.皮肤护理:病人因皮肤干燥、水肿、黄胆加深,出现皮肤瘙痒,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发生皮肤破损好继发感染。应勤擦洗避免水温过高,勿使用刺激性皂类和沐浴液。勤翻身,保证营养摄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减少压疮形成。

4.用药指导:按医嘱用药,向病人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和方法,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勿私自滥用药物而加重肝脏负担,影响疗效。定期随访。

5.照顾者指导:指导家属理解和关心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及时识别病情变换,如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或消化道出血时,及早就医。

九、相关知识:肝衰竭

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因: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

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

分类: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15d~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3)有出血倾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40%。(4)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2.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1)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

3.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

(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

(2)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内科综合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1.一般支持治疗

(1)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2)加强病情监护。

(3)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日6272千焦耳(1500千卡)以上总热量。

(4)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

(5)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纠正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6)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或特异性治疗:①对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尽早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但应注意后续治疗中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加重的可能。② 对于药物性肝衰竭,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

(2)免疫调节治疗:目前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尚存在不同意见。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急性乙醇中毒(严重酒精性肝炎)等是其适应证。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衰竭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可酌情使用。为调节肝衰竭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可酌情使用胸腺素α1等免疫调节剂。

(3)促肝细胞生长治疗: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E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认。

(4)其他治疗: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或内毒素血症;酌情选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氧化剂,如NA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

3.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① 去除诱因,如严重感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等。② 限制蛋白质饮食。③ 应用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口服或高位灌肠,可酸化肠道,促进氨的排出,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 。④ 视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酌情选择精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等降氨药物。⑤ 酌情使用支链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精氨酸混合制剂以纠正氨基酸失衡。⑥ 人工肝支持治疗。

(2)脑水肿:① 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高渗性脱水剂,如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但肝肾综合征患者慎用;② 襻利尿剂,一般选用呋塞米,可与渗透性脱水剂交替使用;③ 人工肝支持治疗。

(3)肝肾综合征:①大剂量襻利尿剂冲击,可用呋塞米持续泵入;②限制液体入量,24h总入量不超过尿量加500~700ml;③肾灌注压不足者可应用白蛋白扩容或加用特利加压素(terliprein)等药物,但急性肝衰竭患者慎用特利加压素,以免因脑血流量增加而加重脑水肿;④人工肝支持治疗。

(4)感染:①肝衰竭患者容易合并感染,常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及侵袭性操作较多等。②肝衰竭患者常见感染包括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等。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肠球菌等细菌以及假丝酵母菌等真菌。④一旦出现感染,应首先根据经验用药,选用强效抗菌素或联合应用抗菌素,同时可加服微生态调节剂。尽可能在应用抗菌素前进行病原体分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调整用药。同时注意防治二重感染。 (5)出血:①对门静脉高压性出血患者,为降低门静脉压力,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可使用垂体后叶素(或联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或行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止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急诊手术治疗。②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显著减少者可输注血小板,可酌情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对有纤溶亢进证据者可应用氨甲环酸或止血芳酸等抗纤溶药物。 4.人工肝支持治疗

人工肝是指通过体外的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的治疗方法 5.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移植有多种手术方式,本《指南》指的是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第12篇: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二、病人的随身用物如衣物、食具、玩具、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病室消毒后,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再次分别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彻底大扫除,并开窗通风1小时。

三、棉褥、棉被、枕芯紫外线消毒或晾晒后备用。

四、换下的被服放入双层污物袋内,标识清晰,密闭运送到洗衣房。

五、所有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装在防渗漏、耐穿刺透的容器内,只能装3/4满,并注明生产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统一送医疗废物存放暂存点。

肠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病房的要求:当发生疫情特别是流行时,病人必须立即隔离治疗。隔离病房要有纱窗、纱门,防止苍蝇进出;确诊病人与疑似患者分开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二、消毒处理:

(一)排泄物、呕吐物和残余食物:对稀薄的可用干漂白粉按排泄物、呕吐物量的五分之一的比例投药,充分搅拌后置两小时弃去;若为成形粪便、团块状物,可用20%的漂白粉乳剂按被消毒物的两倍量入药液,搅拌作用2-4小时后弃去。

(二)房屋、地面和墙壁等\'用0.5%的过氧乙酸或3%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喷洒拭消毒,墙壁的消毒高度为1,5-2.0米。消毒顺序是先由外至内全面喷洒或,次,待室内处理完毕后,再由内至外消毒一次.用具、擦拭。

(三)五具处理:家具、运输工具,食具、玩具,可用0.5%过氧乙酸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60分钟,亦可作擦拭或喷洒消毒。

(四)手的消毒:以3%的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浸泡消毒1-2分钟。(五)卫生间消毒:地面、梳洗台、脸盆、浴缸、马桶、门把,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5%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三、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有关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房内使用的听诊器、剪刀、镊子、盘子等医疗用品均应专用,用毕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病房内使用的隔离衣亦应专用,在诊疗病人后,应脱下挂在病房门口后,然后消毒双手可离开病房。

四、对陪伴人员的要求:霍乱病人不应有陪伴人员,如有特殊需要,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护理病人后,双手应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2分钟;被污染的衣裤要及时更换,浸泡消毒2-4小时;陪伴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房,如需要外出,要更换衣裤,消毒双手后方可离开。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执行。

二、建立培训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教育。

三、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各科室须做到定点收集、存放使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五、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使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医疗垃圾袋(黄色袋),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病及时密封。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管理,医疗废物袋必须贴上医疗废物标识,封扎袋口,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送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七、垃圾运送员每天从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垃圾暂存点,与暂存点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每日做好运送车辆的清洗、消毒。

八、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每日与泉州市医疗废物中心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九、设醒目标志区分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在医疗废物暂存点进出口加锁,专人管理,严禁捡拾垃圾,医疗废物暂存点每日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存清洁。

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应按医院制订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急方案》进行处理,禁止任何龟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一经查实,根据《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予以相应处罚。

医疗废物暂存处消毒隔离制度

一、地面:每天湿式擦洗2次,地面被污染时使用500mg/1(1:100)“84\"消毒液进行喷式消毒,30分钟后清洗、擦干;医疗垃圾运走后对地面、墙体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二、空气:每天紫外线灯消毒2次/60升钟,并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并记录,平时随脏随擦。

三、运送车消毒:每次清运工作完成用流动水对运送车进行彻底冲洗干净并使用500mg/1(1:100)\"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四、每周日大扫除。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规范着装,严禁留长头发,长(染)指甲、戴戒指.手链、手镯等,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二、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病人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五、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用消毒液拖地1-2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病人出院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毒,转科或死亡后, 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病人的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八、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九、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病房(区)使用的拖把要“四矿开\"(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传染性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一、呼吸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等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并有记录,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机过滤板每周清洁1-2次。

十二、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两次,定期检查辐射强度,空调十

三、垃圾置塑料袋(桶)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黄色)与生活垃圾(黑色)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换药室、处置室、注射室、治疗室、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

一、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室内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要求包装规范,包布完好无损贴3M灭菌标志,标明灭菌日期、过期日期(有效使用时包内放置3M指示卡包外间7天),灭菌后放入专柜,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过期予重新灭菌。

四、各种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静脉注射时应一人一针止血带(门诊抽血室应加一巾,注射、抽血后用的棉签等不能随地乱扔)。

五、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1次,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六、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胰岛素开启后有效使用时间为30天。

七、碘酒、酒精、碘伏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及灭菌2次。

八、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凡士林、刀片、缝针、缝合。线等)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九、治疗车、治疗盘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拭,治疗车上备有快速手消毒液,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十、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十一、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有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二、拖把、抹布应分类专用,标识明确,定位放置,保持清洁,定期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医疗垃圾(黄色),生活垃圾(黑色)分类盛装,定位放置。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二、凡疑似传染病需隔离的病人,做到床头有标记,执行床边隔离制度(乙肝产妇应设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

三、隔离病房门口应备隔离衣、广谱消毒液、专用擦手巾。

四、隔离病人的操作应最后执行。隔离病人用过的所有诊疗器械、护理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

五、感染性敷料,如厌氧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敷料,应放置专用容器内焚烧处理

六、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七、各种传染病、感染症的病人备专用护理用具。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须装入黄色垃圾袋送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须遵循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后备用。

第13篇: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皖医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设置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卫生部《隔离技术规范》相关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5)如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芜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如果感染科不具备对某种特殊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第14篇: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普通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

6、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

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和擦拭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情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地面有明显污染时,用用吸湿材料随时去污、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9、病人使用的一次性的盆、便器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10、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11、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报告单存档(保管三年)。

12、严格陪客、探视管理制度,一般不设陪客、探视。病情需要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意见。对陪护、探视者先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发放最基本防护用品等。(如鞋套、口罩等)

13、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等。

第15篇: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小结暨工作计划

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院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的一年。在院党委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感染性疾病科全体医务人员奋力拼搏,坚持了以“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顺利完成了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医疗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根据院党委安排部署,抓好医疗质量管理环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力开展治理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持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职业责任,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科未出现顶风违纪现象,没有出现任何政治、经济问题和医疗差错、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多次受到患者表扬。

二、临床业务方面:全科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模范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医疗工作。认真学习新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新进展,提高医疗水平。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肝病治疗新指南,慢性肝炎要积极、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不能局限于肝功能复常率,严格按照新指南要求,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提高大三阳阴转率,将表面抗原阴转作为治疗目标。全体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经常翻阅国内外医学杂志,获取最新的医疗资讯,逐渐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在科室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用中医、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开展了磁热疗法、拔罐、中药熏洗、穴位中药拓渍等多种中医特色服务。全年共接诊门诊患者8630人次,住院70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95.8%,业务收入达到300万元。住院能够病历甲率95%,消灭丙级病历,门诊病历合格率97%,处方合格率95%,中医参与率82%,成份输血率100%,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传染率漏报率为0,西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6%,临床护理诊断符合率96%,完成实习进修生带教工作,院内业务活动参与率97%,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达到要求,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选派一名高年资医师至兰大第一医院进修肝病,一名住院医师顺利考取执业证书。

三、医疗安全:组织我科人员认真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关于加强急危重、疑难、手术病人管理的有关规定》、《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两次参加学习班,并积极参于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授课工作,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使全体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认真书写医疗文件,贯彻执行新的处方制度,合理用药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规范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有效避免了无适应症用药、长期连续应用、联合用药过多、存在配伍不合理等不合理情况。

四、传染病防治:做好诸如流感、禽流感、霍乱等烈性传染病、重大传染病的防治预案。在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新的《传染病防治法》, 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检测、报告登记制度,门诊病人登记率达98%以上,传染病报告率达100%,从未出现迟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加强重大传染病的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卫生局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明显提高了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能力,顺利通过省、市疾控中心检查。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手卫生指南》,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宣传,努力促进手卫生设施的改善,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存在不足:

在劳动纪律方面,尚有迟到早退现象;在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上还有不足,如医疗文件书写不及时、会诊转诊不及时、沟通谈话不到位等;在业务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差距,体现在业务学习和学术活动氛围不够浓厚;专科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充实,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不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医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的能力;

3、不断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指派专人负责劳动纪律;

4、加强中医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与科室的二级分配挂钩,作为最基本的考核指标。

5、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加大督促监管力度。 2015年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这样和那样不足,比如门诊病人数量仍然上不去和质量不高; 不能满足广大病人的医疗需求,与专科建设还有一定距离。药品供应不能及时保证临床需求;新的技术开展的不多等等。

2016年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总是充满希望, 在明年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2016医院工作的重点,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工作方面: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病历书写制度、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等,按照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继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服务,“一切为了病人,以病人为中心”,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要切实的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去。多了解患者的需求,更好的服务病人。用我们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吸引更多的病人,通过增加病人数量和质量来提高义务人员的水平,更好地促进科室的发展,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学习方面:继续保持和发扬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组织科室危重和死亡病历的讨论,互相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多做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利用晨会交班时间,开展每日一问活动,巩固老知识,宣传新理念,利用这样大家都宜于接受的方式,不断通过科室整体业务能力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

认真学习新的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新的学术进展,了解新的学术动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定期参加或组织学术讨论,开拓临床思维。 认真书写医疗文件,合理用药;积极开展新的医疗诊疗项目,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交流,要求科室每人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2篇论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适时开展人工肝治疗技术、肝脏穿刺技术。

三、在院领导协调及支持下,完善我院科室建设。在充分总结 过去绩效分配缺陷的基础上,制定和逐步完善科室绩效考核二级分配方案。努力做到“多劳多得,少老少得,不劳不得”。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做好肝病治疗为中心的专科建设,不断提升科室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还在适应时代的步伐中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并逐步把我科建设成为在地区治疗肝病方面有影响的专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迎来又一轮的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后,我们按照部署,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各项要求,在医院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克服种种困难,以圆满完成各项标准。并以此次为契机,切实提高我们业务技术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总结2015作成就与经验基础上,要认真部署2016工作重点,满怀激情,士气激扬,以改革创新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不断加强和完善科室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为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为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院创新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感染性疾病科

2015年12月25日

第16篇:总医院第三季度感染性疾病科用药分析

总医院2014年第三季度感染性疾病科用药分析

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患者均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包括肺结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不明原因的感染患者,其中病毒感染占有大多数,而细菌感染多为合并感染患者,单一细菌感染患者较少,其用药以抗病毒用药为主,现将用药分析如下:

本季度临床药师对感染性疾病科用药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随机抽取门诊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处方500份,抽取感染性疾病科四个病区病历100份,对其用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在门诊的500张处方中,有488张合格,12张不合格,合格率为97.6%,比第二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不合格处方的原因主要是:涂改无签字2张,诊断不规范处方4张,用法用量不规范6张。

在500张处方中,联合使用的处方有259份,占总处方量的51.8%,比第二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单一药物处方为241张,比例为48.2%,联合用药中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有超剂量用药情况。

在病区抽取的100份病历中,包括一区25份、二区25份、三区25份、四区病历25份,全部为联合用药病历。在病历中存在的问题是:临时医嘱开药不规范,没有用法用量;口服中成药开药量偏大,在用药时应该注意。

在抽取病历中,发现有药物过敏史者,未在病历中记载过敏情况,有例引起严重的过敏情况发生,应该警惕。

感染性疾病科用药主要为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及护肝类药物等,其用药情况相对较为规范。但是也存在上述一些问题,对于上述处方中及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反馈给所在病区的科主任及责任医生,要求及时给予整改。如果再次发现类似问题,将按照医院考核管理规定,给予扣除其科室质量考核分,并通报批评。

2014年9月27日

第17篇: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姓名: 职务:医生 / 护士 考核时间: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伤寒杆菌的致病因素是 ( B ) A.鞭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菌体抗原

2、疟疾最常见的体征是 ( B ) A.肝肿大 B.脾肿大 C.黄疸 D.贫血貌

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B )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溶血尿毒综合症

4、根据下列HBV感染状况检查结果,可作为献血员的是 抗 HBc 抗Hbe 抗HBs HBsAg ( B ) A.+- ++ D.+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指标( C )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6、显著贫血见于 ( D ) A.间日疟 B.三日疟 C.卵圆疟 D.恶性疟

7、为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 ( C ) A.病后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8、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三对指标检查中,在血中不易检出的是 ( D ) A.HBeAg B.HBsAb C.HBeAg D.HBcAg

9、“草莓舌”是下列哪个疾病的典型体征 ( B ) A.麻疹 B.猩红热 C.斑疹伤寒 D.伤寒

10、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B ) A.奎宁 B.氯喹 C.伯氨喹林 D.乙胺嘧啶

1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致病菌在我国较多见的是 ( B ) A.宋氏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志贺痢疾杆菌

12、肺结核主要感染途径中 的是( B )

A.结核菌主要通呼吸道传播 B.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传播 C.次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机体 D.大量毒力强的结核侵袭时易发病

13、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的是( D )

A.渗出性改变 B.增生性改变 C.坏死性改变 D.化脓性改变

14、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 C )

A.原发综合征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浸润型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5、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部位是( A ) A.心脏瓣膜 B.大动脉内膜 C.心内膜 D.腱索

16、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对( D )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A.牙齿 B.神经系统 C.视觉 D.骨骼

17、水痘的主要流行时间正确的是哪项? ( C )

A.夏季6~7月 B.秋季9~10月 C.常年发生,但春冬季较多见 D.冬季11~12月

1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D ) A.甲型肝炎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伤寒

19、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 C ) 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水痘 2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D ) 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B )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2、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 B ) A.打击卖淫嫖娼

B.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C.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23、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D ) 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 B )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传染病患病后可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 ABC ) A.伤寒 B.乙型肝炎 C.细菌性痢疾 D.甲型肝炎

2、下列传染病中通过虫媒而传播的有 ( AC )

A.疟疾 B.流行性出血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钩端螺旋体病

3、分泌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ABCD ) A.每日大便量超过1L B.大便为水样,无脓血

C.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 D.粪便的PH值多为中性或碱性

4、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 BCD ) A.阿昔洛韦 B.奥司他韦 C.金刚烷胺 D.扎那米韦

5、下列哪些病可经胎盘传插:( A D)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艾滋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答: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输血或血制品、静脉吸毒、不洁注射、纹身、拔牙、针刺、修面等)及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分娩时经产道感染及产后哺乳喂养等方式)等3种途径进行传播。

2、诊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满足的4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3、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是什么?

答:(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3)病原携带状态(4)潜伏性感染(5)显性感染

4、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5、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主要职责?(至少三条) ① 接受培训,做好分诊登记;

② 早发现(诊断)、报告、隔离、治疗; ③ 正确治疗、消毒、流观控制; ④ 参与流调、标本采集; ⑤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第18篇: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试卷

姓名: 职务:医生 / 护士 时间: 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伤寒杆菌的致病因素是( ) A.鞭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菌体抗原

2、疟疾最常见的体征是( ) A.肝肿大 B.脾肿大 C.黄疸 D.贫血貌

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溶血尿毒综合症

4、根据下列HBV感染状况检查结果,可作为献血员的是 抗 HBc 抗Hbe 抗HBs HBsAg ( ) A.+- ++ D.+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指标( )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6、显著贫血见于( ) A.间日疟 B.三日疟 C.卵圆疟 D.恶性疟

7、为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 ) A.病后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8、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三对指标检查中,在血中不易检出的是 ( ) A.HBeAg B.HBsAb C.HBeAg D.HBcAg

9、“草莓舌”是下列哪个疾病的典型体征 ( ) A.麻疹 B.猩红热 C.斑疹伤寒 D.伤寒

10、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 A.奎宁 B.氯喹 C.伯氨喹林 D.乙胺嘧啶

1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致病菌在我国较多见的是 ( ) A.宋氏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志贺痢疾杆菌

12、肺结核主要感染途径中 的是( )

A.结核菌主要通呼吸道传播 B.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传播 C.次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机体 D.大量毒力强的结核侵袭时易发病

13、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的是( )

A.渗出性改变 B.增生性改变 C.坏死性改变 D.化脓性改变

14、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

A.原发综合征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浸润型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5、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部位是( ) A.心脏瓣膜 B.大动脉内膜 C.心内膜 D.腱索

16、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对( )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A.牙齿 B.神经系统 C.视觉 D.骨骼

17、水痘的主要流行时间正确的是哪项? ( )

1

A.夏季6~7月 B.秋季9~10月 C.常年发生,但春冬季较多见 D.冬季11~12月

1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

A.甲型肝炎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伤寒

19、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 ) 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水痘 2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

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2、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 ) A.打击卖淫嫖娼

B.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C.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23、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 )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传染病患病后可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 A.伤寒 B.乙型肝炎 C.细菌性痢疾 D.甲型肝炎

2、下列传染病中通过虫媒而传播的有

A.疟疾 B.流行性出血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钩端螺旋体病

3、分泌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 A.每日大便量超过1L B.大便为水样,无脓血

C.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 D.粪便的PH值多为中性或碱性

4、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

A.阿昔洛韦 B.奥司他韦 C.金刚烷胺 D.扎那米韦

5、下列哪些病可经胎盘传插:(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艾滋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2、诊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满足的4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3、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是什么?

4、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5、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主要职责?(至少三条)

第19篇:感染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感染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和护理部主任领导下,负责感染科护理、护理教学及护理管理工作。

2、根据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科对感染科护理工作质量做要求和工作计划,结合感染科病人的特点和本科情况,制定护理工作计划,护理质量监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3、督促检查感染科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医嘱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等,预防事故、差错、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4、随同科主任查房,以便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加强医护联系。

5、负责或指定专人负责心电监护、微量推注泵等各类仪器、设备、药品和器材的管理,以及卫生被服、隔离衣、防护服的请领、报销和各种登记、统计工作。

6、组织感染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业务技术,注意护士的素质培养,提高传染病的护理水平,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7、了解感染科病人的病情、思想和生活情况,开展心理护理、宣传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和住院规则,征求病人意见、改进护理工作。

8、负责感染科护士的排班、轮换和临时调配。

第20篇:感染科医师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感染性疾病科的业务及行政领导工作,科主任是本科室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负责人。

2、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及住院病区患者的诊治工作,应用临床诊疗规范(常规)指导诊疗活动,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科室各级人员的业务水平。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患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5、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可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执行。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6、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上报主管职能部门,并协助调查。

7、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院长指令性任务。

二、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并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4、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主持死亡和特殊疑难病例的讨论。

5、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6、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7、掌握或基本掌握本科国内外研究动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临床进展的培训,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8、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4、按时查房,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5、掌握病患的病情变化,患者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6、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7、参加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8、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9、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10、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的医疗工作。

2、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4、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病历书写,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负责书写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人的出院小结。

5、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人病情变化,提出需要专科或出院的意见。

6、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8、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9、恪守临床住院医师岗位职责,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完成到相关临床及医技科室轮转工作。

《感染性疾病科岗位职责.doc》
感染性疾病科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