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检验分析岗位职责

2020-07-13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1)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 (30分,每空2分)

1、写出具有下列原子序数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11 (2)17

2、0.2mol?L?1HAc 溶液中H+的浓度等于________。[Ka=1.8×10-5]

3、CH4分子中心原子发生

杂化,空间构型是

4、滴定分析中,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5、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质子的传递作用,称为水的_____________作用, 这种作用的平衡常数在25℃时等于______________。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沉淀物按物理性质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沉淀和__________沉淀。

7、朗伯—比耳定律:A=abc,其中符号c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 a 代表_______。 得 分 评卷人

二、完成下列方程式(5分,每小题1分)

1. MnO4+ H+

2. Cl2 + NaOH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

S2O32- + H+ —

4.

Hg2Cl2 + NH3 —

5.

Pb2+ + Cr2O72- + H2O —

得 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共45分)

1、某种含铜的合金3.00 g ,溶解后制成250 cm3近中性溶液,取该溶液25.0 cm3,加入过量KI,析出的碘与0.0500 mol?dm-3的Na2S2O3溶液22.5 cm3完全反应 (相对原子质量:Cu,63.54)。

(1) 写出反应方程式;

(2) 计算合金中铜的百分含量。

2、欲使0.1 mol?L-1Fe3+形成氢氧化铁沉淀,计算开始沉淀和沉淀 完全时的PH值。[ KSPθ=4.0×10?38]

3、已知lgKMnY = 14.04

pH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lgαY(H) 10.60 9.48 8.44 7.44 6.45 5.51 4.65 3.9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

求pH = 4.0时,Mn2+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不考虑羟基络合等副分应)

(2)如果[Mn2+]=0.01mol?L–1,在pH=4.0时能否准确滴定。 (说出判断依据)

(3)以0.01mol?L–1的EDTA,滴定0.01mol?L–1的Mn2+,允许的 最低pH值是多少?

4、某纯碱试样1.00g,溶于水后,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时用去了0.2500

mol?L–1盐酸20.40ml;再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用上述盐酸滴定 共用去了48.86ml,计算试样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Na:22.99

H:1.01

C:12.01

O:16.00)

5、25℃时,装有0.3MPa O2的体积为1L的容器与装有0.06MPa N2的

体积为2L的容器用旋塞连接。打开旋塞,待两气体混合后,求: (1)O

2、N2的物质的量。(2)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8)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20分,每正确选择1分)

1、在分光光度法中,宜选用的吸光度读数范围为

┄(

)。

A. 0~0.2

B.0.1~0.3

C.

0.3~1.0

D.

0.2~0.8

2、不用查表,指出下列反应焓变为正值的是

┄┄┄┄(

)。

A.CaCO3(s)→CaO(s) + CO2(g)

B. CaO(s) +H2O→Ca(OH)2(s)

C.2Mg(s) + O2(g)→2MgO(s)

D.O2(g)+ 2H2(g)→2H2O(l)

3、佛尔哈德法用的指示剂是

┄┄┄┄┄┄┄┄┄┄(

)。

A.NH4Fe (SO4)2

B.K2CrO4

C.NaCl

D.KMnO4

4、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

)。

A.400~750nm

B.200~400nm C.200~600nm D.300~780nm

5、下列关于价键理论对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外轨型化合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B. 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内轨型化合物;

C.中心离子用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轨道是经过杂化的等价轨道;

D.以sp3d2和d2sp3杂化轨道成键的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6、NH3的共轭酸是

┄┄┄┄┄┄┄┄┄┄┄┄┄┄┄(

)。

A.NH2-

B.NH2OH

C.N2H4

D.NH4+

7、下列哪种物质中的化学键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 ┄┄(

)。

A、Na

B、NaCl

C、BF3

D、都有

8、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为正负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 0.0002g,则一般至少称样

┄┄┄┄┄┄┄┄┄┄┄ (

)g。

A. 0.1000

B. 0.2000

C. 0.3000

D.

0.4000

9、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 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了滴定,这一点称为 ┄┄┄┄(

)。

A.化学计量点

B. 滴定分析

C. 滴定

D.滴定终点

10、为了使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可加入的试剂是

┄(

)。

A.H2O

B.KI

C.CCl4

D.I2

11、下列排列顺序与其第一电离能减少的顺序一致的是┄┄(

)。 A.Mg、Ca、Sr、

B. Rb、Na、K、C.

Mg、Na、Al

D. Na、S、O

12、MnO4? 在碱性介质中被还原时,其产物是

┄┄┄(

)。

A.MnO42-

B.MnO2

C.Mn2+

D.Mn

13、下列金属离子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易被氧化变质的是(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Pb2+

B.Fe2+

C.Sb3+

D.Bi3+

14、可用于测定水硬度的方法是

┄┄┄┄┄┄

)。

A.碘量法

B.K2Cr2O7

C.配位滴定法

D.酸碱滴定法

15、下列哪些物质的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

┄┄ (

)。

A.氢氧化钠

B.盐酸

C.EDTA

D.草酸钠

16、在1.0L的0.10 mol?L–1 的NH3?H2O中加入0.20 molNH4Cl固 体(加固体后体积不变),所得溶液的pH ┄┄┄┄┄ (

)。

A.8.90

B.5.10

C.2.32

D.7.89

17、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

)。 A. 增加了单位体积分子总数 B. 增加了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18、能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MnO2

B.Fe2O3

C.Ni(OH)3

D.B(OH)3

19、CuSO4?5H2O中的五个水中

┄┄┄┄┄┄ ┄(

)。

A.有四个配位水

B.有四个结晶水

C.全部都是结晶水

D.全部都是配位水

得分 评卷人

二、完成下列方程式(5分,每小题1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写出Pb2+、Co2+的鉴定反应并表明现象

2、PbO2+HCl(浓)→ H3BO3+H2O→ NH4HCO3

3、

4、

5、Ba2+ + Cr2O72- + H2O — 得 分 评卷人

三、填空题 (30分,每空1分)

1、有下列几种酸:HNO

3、H3PO

4、H2SO

4、HCl,其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_____,热稳定性低的是________酸性最差的是_______,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

2、在所有的过渡金属中,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熔点最低的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属是______,硬度最大的金属是_______,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___。

5、KMnO4有强的氧化能力,但介质的酸碱性影响它的氧化能力,强酸中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中性或弱碱性中为_________,强碱性中为________,KMnO4的水溶液显______色,Mn2+_____色。

6、96500和6.20×1010,前者的有效数字为______位,后者的有效数字为_____位。

9、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其表面会生成____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水硫酸铜是_____色粉末,有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成______色。

10、

原子序数 电

式 13

34

27

10、滴定分析中,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得 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共45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用正确的有效数字表示答案 (1)

(2)

2、测定1.0239克某试样中P2O5含量:用MgCl

2、NH4Cl、NH3?H2O使磷沉淀为MgNH4PO4,过滤、洗涤、灼烧成Mg2P2O7,称得质量为0.2836克,计算试样中P2O5的质量分数。(P2O5的分子量141.95,Mg2P2O7的分子量222.55)

3、在酸性(C(H+)=1.0mol?L-1)溶液中

能否发生歧化反应,若能发生请写出歧化反应的反应式,并求出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

4、计算0.10mol?L-1NH4NO3溶液的PH值 (Kb(NH3)=1.8×10-5)

5、25℃时,装有0.3MPa O2的体积为1L的容器与装有0.06MPa N2的

体积为2L的容器用旋塞连接。打开旋塞,待两气体混合后,求: (1)O

2、N2的物质的量。(2)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推荐第2篇:检验技师岗位职责

检验技师岗位职责

1、在医院院长和主管院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核对检验结果,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检验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4、负责特殊检验的技术操作和特殊试剂的配制、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

5、负责菌种、毒种、毒剧药品,贵重器材的管理和检验材料的请领、报销等工作。

6、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

7、开展对本专业的质量控制工作

8、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推荐第3篇:出厂检验岗位职责

1.检查出厂系统。根据任务分派,按照工艺文件、质量目标,进行系统规格确认、包装检查、货物交接等项生产相关工作。2.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碰到生产相关问题时,为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及时解答问题。3.处理用户抱怨。协助处理有关生产过程的用户抱怨,解答用户的问题。4.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日常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提出对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推荐第4篇:检验、化验员岗位职责

1.主管研发部下属动物试验场管理工作。2.改进试验场工作流程,完善部门管理制度和员工岗位职责。3.协助市场部进行市场调查,为公司正确把握市场动态。4.负责伺料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化验工作。

推荐第5篇:检验师岗位职责

检验师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及上级检验师的指导下,负责完成日常各项具体检验任务。

二、做好质控工作,担负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收集和采集标本,执行操作手册,随时核对检验结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及时发送报告单。

三、协助开展科研新技术,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专业水平。

四、担任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

五、负责贵重仪器的管理工作,要求按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使分析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六、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负责菌种,毒株、危险药品的管理及消毒隔离工作。

七、担任检验药品、器材申领、保管和检验试剂的准备、培养基的制备等,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推荐第6篇: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1检验责任师 1.1岗位职责

1.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相关规定,做好检验检测质量监督工作;

1.1.2负责编制本部门相关专业作业指导书; 1.1.3 对本部门所出现的质量失控和质量事故负责; 1.1.4 负责本部门检验检测及其相关工作的质量实施指导、监督控制;

1.1.5 配合总师办搞好质量内审工作;

1.1.6配合科室领导对本部门质量活动进行检查和考核; 1.1.7负责审核本部门及负责的区域的检验报告/证书,检验方案;

2、检验(检测)员岗位职责

2.1.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及允许的检验项目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在检验检测工作中要认真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1.2 负责编制检验方案,在检验检测工作中要认真填写原始记录(监检项目表),;依法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检验报告(证书),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 2.1.3 随时认真填写检验案例,及时向科领导报告检验和收费情况;认真完成检验和收费任务;

2.1.4 认真做好自己所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2.1.5 要做到安全文明作业,根据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确保检验检测中的安全、健康和环 保;

2.1.6 随时做好各种工作见证材料的积累和归档工作; 3检验师职责

3.1检验员所有的职责;

3.2对检验员进行技能培训、工作指导;3.3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4 安全阀校验员岗位职责

4.1 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校验委托单要求,开展安全阀校验维修工作,确保内容齐全、结论准确;

4.2 认真执行安全阀校验装置的操作工艺规程,严禁违章操作,确保作业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4.3在受理送校安全阀时,对用户态度诚恳、热情,服务周到;

4.4 填写原始记录,及时出具校验报告。 5设备管理员职责

5.1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仪器台账,做到帐物一致; 5.2负责设备、仪器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和完善借出手续;

5.3有对借出的设备仪器造成损坏原因调查了解的权力; 5.4负责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工作;

5.5负责存放库内设备、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5.6负责编制设备检定、调试、校准工作计划; 6 水质检测员岗位职责

6.1化验室内药品、试剂的存放必须按属性分类并有顺序的固定排列,药品、试剂需随时进行补缺;

6.2定期更换分析天平内的干燥剂,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校正;

6.3玻璃仪器需定期进行校正、补缺;

6.4按操作规程采集水样,及时化验,及时出具化验报告; 6.5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其承担的工作质量负责; 7设备管理员职责

7.1负责建立和完善设备、仪器台账,做到帐物一致; 7.2负责设备、仪器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和完善借出手续;

7.3负责对借出的设备仪器造成损坏原因调查了解的权力;

7.4负责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工作;

7.5负责存放库内设备、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7.6负责编制设备检定、调试、校准工作计划;

推荐第7篇:华师无机分析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无机化学是一门必修课程。教学目的,为后续课程打基础,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及配位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绪论 (1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主要分支,怎样学习化学。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化学的主要分支

3、怎样学习化学

第一篇 物质结构基础

1.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6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同学们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状运动的描述方法;初步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确定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和元素周期律、周期系、周期表、周期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3个基本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重点与难点: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性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1-1 道尔顿原子论

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 1-5 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

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

1-7 元素周期系

1-8 元素周期性

2.第二章

分子结构(6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应使同学们了解量子力学对分子的描述。掌握σ键、π键以及杂化轨道的概念;掌握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言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了解分子轨道理论;掌握共轭体系大π键的概念以及等电子体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性质;掌握分子间作用力。

重点与难点:各种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间力产生的原因和氢键产生的条件以及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性的影响。

教学内容:2-1 路易斯结构式

2-2 单键、双键和三键——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

(一)

2-3 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

2-4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

(二)

2-5 共轭大π键

2-6 等电子体原理

2-7 分子轨道理论

2-8 共价分子的性质

2-9 分子间力

2-10 分子对称性(选学材料)

3.第三章 晶体结构(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晶胞、离子键、晶格能的概念;掌握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堆积模型;晶体的基本类型和各种类型晶体的区别。

重点与难点: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之间的区别与各自的特征。

教学内容:3-1 晶体

3-2 晶胞

3-3 点阵、晶系(选学内容) 3-4 金属晶体

3-5 离子晶体

3-6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4.第四章 配合物(3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配合物的定义、命名;掌握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键、配位数、螯合物的概念以及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等;了解配合物的异构问题;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初步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重点与难点: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的概念和配合物颜色的原因之一---d-d跃迁以及颜色与分裂能大小的关系,高自旋和低自旋以及与磁矩大小的关系。

教学内容:4-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4-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与立体结构

4-3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4-4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第二篇 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 5.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6 学时)

基本要求: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和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

3.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4.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自由能变的计算方法。

5.会用△G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G的影响。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和熵以及焓、熵变等的计算,反应热的测量,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热的几种途径,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难点: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和熵以及它们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教学内容:5-1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5-2 基本概念

5-3 化学热力学的四个重要状态函数

5-4 化学热力学的应用

6.第六章 化学平衡常数(4 学时)

基本要求:1.掌握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2.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

3.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

4.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求算方法,平衡移动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 难点:活化能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关系,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与应用。

教学内容:6-1 化学平衡状态

6-2平衡常数

6-3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4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5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4 学时)

基本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仑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教学内容:7-1 化学反应速率

7-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7-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阿累尼乌斯公式

7-4 反应历程 7-5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7-6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篇 水溶液化学原理 8.第八章 水溶液(3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同学掌握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以及稀溶液的通性;了解电解质溶液的一般理论。

教学内容:8-1 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8-2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

8-3 电解质溶液

9.第九章 酸碱平衡 (6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应掌握酸碱质子理论;掌握水的离子积和pH值的意义;能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水溶液化学平衡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作用性质及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掌握各种盐类水解的平衡和盐溶液pH值的计算。

教学内容:9-1 酸碱质子理论

9-2 水的离子积和pH 9-3 酸碱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9-4 水溶液化学平衡的计算

9-5 缓冲溶液

9-6 酸碱指示剂

10.第十章 沉淀溶解平衡(3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溶度积原理;掌握沉淀生成、溶解和沉淀转化的条件;熟悉有关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10-1 溶度积原理

10-2 沉淀与溶解

11.第十一章 电化学基础(5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2.理解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奈斯特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电极电势在有关方面的应用。

4.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5.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1-1 氧化还原反应

11-2 原电池

11-3 实用电池

11-4 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

12.第十二章 配位平衡(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命名和类型。

2.理解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以解释一些实例。

3.理解配位离解平衡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4.了解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内容:

1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2-2 影响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

12-3 配合物的性质

第四篇 元素化学

(一)非金属

13.第十三章 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氢及氢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稀有气体的发展简史、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13-1 氢

13-2 稀有气体

14.第十四章 卤素(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同学掌握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制备和用途;能较熟练地运用元素电势图来判断卤素及化合物的各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内容:14-1 卤素的通性

14-2 卤素的单质

14-3 卤素的化合物

14-4* 砹的化学

15.第十五章 氧族元素(5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应了解氧化物的分类;臭氧、过氧化氢、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

15-2 氧及其化合物

15-3 硫及其化合物

15-4 硒和碲

16.第十六章 氮 磷 砷(5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应重点掌握氮和磷的单质及其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了解砷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6-1 元素的基本性质

16-2 氮和氮的基本化合物

16-3 磷及其化合物

16-4 砷

17.第十七章 碳、硅、硼(5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掌物碳、硅、硼的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通过硼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硼的缺电子特性;了解硅酸及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认识碳、硅、硼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

教学内容:17-1 通性

17-2 碳

17-3 硅

17-4 硼 17-5 碳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

18.第十八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2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以学过的非金属元素部分的知识。

教学内容:18-1 非金属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3 含氧酸

18-4 非金属含氧酸的某些性质

18-5 p区元素的次级周期性

第五篇 元素化学

(二)金属 19.第十九章 金属通论(2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能从金属结构的角度的共性;了解金属冶炼的方法和现状,掌握艾林汉姆(Ellingham)图的意义及使用方法;了解合金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9-1 概述

19-2 金属的提炼

19-3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9-4 合金

20.第二十章 s区元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4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了解其结构、存在、制备及用途与性质的关系;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类型及重要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碱金属、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溶解性和碱性的变化规律;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重要盐类的性质及用途;了解盐类热稳定性、溶解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20-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20-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20-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21.第二十一章 p区金属(5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使学生掌握Al、Sn、Pb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其用途;了解锗分族、锑和铋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了解铝的冶炼原理及方法。

教学内容:21-1 p区金属概论

21-2 铝镓分族

21-3 锗分族

21-4 锑和铋

21-5* 钋

21-6 p区金属6s2电子的稳定性

22.第二十二章

ds区元素(4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使学生掌握铜族和锌族元素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铜、银、锌、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盐类以及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掌握Cu(I)、Cu(II);Hg(I)、Hg(II)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IA和IB、IIA和IIB族元素的性质对比。

教学内容:22-1 铜族元素

22-2 锌族元素

23.第二十三章 d区元素

(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4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应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点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掌握第四周期 d区元素氧化态、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氧化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稳定性、水合离子以及含氧酸根颜色等变化规律;掌握第一过渡系元素Ti、V、Cr、Mn、Fe、Co、Ni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23-1 引言

23-2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

23-3 钪

23-4 钛

23-5 钒

23-6 铬

23-7 锰

23-8 铁、钴、镍

24.第二十四章

d区元素

(二)第

五、第六周期d区金属(4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应掌握第

五、第六周期d区金属的基本特征及其周期性规律;掌握锆、铪分离和铌、钽分离;掌握VIB族钼、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同多酸、杂多酸及其盐的概念;了解铂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铂系金属周期性规律。

教学内容:24-1 基本特征

24-2 锆和铪

24-3 铌和钽

24-4 钼和钨

24-5 锝和铼

24-6 铂系金属简介

25.第二十五章 f区金属

镧系与锕系金属(4 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应掌握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电子构型与性质的关系;掌握镧系收缩的实质及其对镧系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了解镧系和锕系以及与d区过渡元素在性质上的异同;一般了解它们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25-1 镧系元素

25-2 稀土元素

25-3 锕系元素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不属本教学大纲的范围,可详见于无机化学实验大纲。

本课程实验要求如下:

实验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化学原理、基础元素化学、化合物的制备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上得到全面的训练,并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

实验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完成30组基础实验,掌握基本操作,巩固基本化学原理和基础元素化学的知识,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制备和分离 方法,并达到能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八、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

1.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修订.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3.孟庆珍等编.无机化学 上、下册.( 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武汉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5.大连工学院无机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上、下册.(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分析化学课程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地位。分析化学是表征与测量的科学,它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提供更多、更新和更全面的信息。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绪论(1学时)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分析方法的分类(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2.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8学时) 1.1 概述

定量分析过程。 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1.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真值。平均值。中位数。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极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教学重点)。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教学重点)。 有效数字。 数字修约规则。 计算规则。 1.4 滴定分析概述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教学重点)。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滴定分析法计算。

3.第2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14学时) 2.1 概述

酸碱平衡研究的内容。 酸碱平衡的研究手段。 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 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解离常数。

2.2 分布系数δ的计算

一元酸溶液。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酸的浓度和酸度;酸碱中各型体的浓度计算(教学难点)。多元酸溶液。 多元酸碱中各型体的浓度计算(教学难点)。

2.3 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教学重点)。各种溶液酸碱度的计算(pH的计算)(教学难点)。

2.4 对数图解法(略) 2.5 酸碱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离子强度对pH值的影响。 缓冲指数。 缓冲容量。 缓冲溶液的配制。 重要缓冲溶液。

2.6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变色范围。 指示剂的用量。 离子强度的影响。 混合指示剂。

2.7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用强碱滴定强酸。 用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强酸、强碱及弱酸碱的滴定曲线。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教学重点)。准确滴定的判断(教学难点)。

2.8 终点误差

强碱滴定强酸。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 终点误差通式(教学难点)。

2.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混合碱的滴定。 极弱酸(碱)的滴定。 酸碱滴定法测定磷。 氟硅酸钾法测定硅。 有机化合物中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2.10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略) 4.第3章 络合滴定法(14学时) 3.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概述。 简单络合物。 螯合物。 络合滴定法的特点。

乙二胺四乙酸(重点在EDTA的性质和应用)。 乙二胺四乙酸的螯合物(教学重点)。

3.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平均配位数。

3.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主反应和副反应。 副反应系数(教学重点和难点)。 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3.4 金属离子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指示剂的选择。常用指示剂。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3.5 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络合滴定滴定曲线。终点误差(教学重点)。准确滴定判别式。分别滴定判别式。

3.6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滴定(教学难点)。

3.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络合掩蔽法(教学难点)。 沉淀掩蔽法。 氧化还原掩蔽法。 其它滴定剂的应用。

3.8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直接滴法定法。 返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 络合滴定结果的计算。

5.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8学时) 4.1 氧化还原平衡

概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和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教学重点)。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终点误差。

4.3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氧化剂。 还原剂。

4.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高锰酸钾法(教学重点)。 重铬酸钾法(教学重点)。 碘量法(教学重点)。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6.第5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8学时) 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教学重点)。

5.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教学难点)。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和络合效应;其它因素。

5.3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沉淀的类型。 沉淀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 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生成。

5.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共沉淀现象。 继沉淀现象。 减少沉淀沾污的方法。 5.5 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均匀沉淀法。

5.6 有机沉淀剂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有机沉淀剂应用示例 5.7 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素 5.8 沉淀滴定法

莫尔法。 佛尔哈德法。 法杨司法。 混合离子的沉淀滴定。 5.9 滴定分析小结(教学重点)

四种滴定方法的共同之处。 四种滴定方法的不同之处。 滴定曲线。

7.第6章 吸光光度法(10学时)

6.1 概述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光的性质和选择性的吸收。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教学重点和难点);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6.2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显色反应。 显色条件的选择(教学重点)。 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参比溶液的选择。 标准曲线的制作。

6.3 光度分析法误差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6.4 其它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示差吸光光度法。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 弱酸和弱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8.第7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9学时) 7.1 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样本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7.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教学难点) 频数分布。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7.3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曲线。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教学重点)。 异常值的取舍(教学重点)。

7.4 误差的传递

系统误差的传递。 随机误差的传递。 极值误差。

7.5 回归分析法

一元线性回归(教学重点)。 相关系数。

7.6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减少测量误差。 减少随机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

9.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以选修课形式开出) 10.第9章 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以选修课形式开出)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不属本教学大纲的范围,可详见于分析化学实验大纲。

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择的实验主要包括基本操作练习、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并辅以开放实验室。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实验时注重规范性、准确性以及实验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实验后要求认真思考并写出实验报告。为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采用计算机评价实验成绩。全班学生实验数据现场登记,实验数据经统计处理后,以标准偏差1σ,2σ,3σ对实验成绩划分等级,并采用统计数据和教师预做数据综合比较评价,避免印象分及教师之间评分不统一现象。

八、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1.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编.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编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 《分析化学》 上下册(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彭崇慧、冯建章、张锡瑜、李克安、赵凤林.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张锡瑜等编著.化学分析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5.汪尔康主编.21世纪的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1999 6.张渔夫,李俊义等编著.分析化学习题解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7.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定量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8.韩山师范学院分析化学教学小组自编CAI课件及《分析化学习题集》

推荐第8篇:主管检验师岗位职责

主管检验师岗位职责

1.在主任领导和主任检验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检验、教学和科研工作。

2.参加部分检验工作,解决业务上复杂疑难问题。搞好本专业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检查组内人员工作质量。审查检验报告单是否准确规范。

3.监督检查本组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负责本室的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保养维修,做好剧毒物品等的保管登记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4.开展科研,负担教学工作。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学习,做好科内各类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工作。

5.协助科主任制定科研规划,督促实施。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改进各种检验方法。

医院检验技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检验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亲自参加检验,并指导检验士、员进行工作,核对检验结果,负责特殊检验的技术操作和特殊试剂的配制、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

3.做好标本收集、结果登记和统计、检验单发送等工作。负责菌种、毒株、毒剧药品,贵重器材的管理和检验材料的请领、报销等工作。

4.做好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5.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

6.负责临床教学,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初级技术职务人员岗位职责

1.熟悉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与操作使用及维修。

2.做好实验教学的各项筹备和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和实验数据的测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参与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积极参与或配合做好实验的更新改进工作。

3.参加科研实验及承担技术测试项目,参加实验技术与装置的研制或改进工作。

4.参与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各种报表的统计工作,加强仪器设备的帐、卡、物管理与实验室基本信息及档案的管理。

5.努力钻研实验技术,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6.认真做好实验室日常管理、安全卫生及实验室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岗位职责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熟悉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动态,提出实验室建设方向和规划意见,提供技术文件、资料,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

2.参与或承担实验课教学工作,组织编写较高水平的实验指导书,主持并开设较高水平的实验课程,研究、筹备试做将要更新或新增的实验项目。承担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的实验教学或论文实验的工作。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参加或承担本学科重大科研项目的实验技术工作,负责解决实验室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主持实验室较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装置的研制和开发,将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撰写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或论文。

4.负责实验室申购大型设备、精密贵重仪器的可行性论证、安装、验收、测试、使用、维护、功能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5.指导和培养中、初级技术职务人员,负责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和技术考核。

6.做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熟悉实验室有关信息、资料,对实验室建设和技术改进作出具体规划与有效的可行性论证,对实验室主任的工作起协助和参谋作用。 7.完成实验室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9篇:IQC_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检验

检验

jiǎnyàn

概念: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的评价。

[test]

检验产品

;examine;inspect] 检查并验证

也指用工具、仪器或其它分析方法检查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规格的工作过程。

对产品或工序过程中的实体,进行度量,测量,检查,和实验分析,并将结果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和确定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IQC 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IQC 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专职检验员和质量验证人员须经质管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认真履行本岗职责。

1.负责按检验规程及其他技术资料要求检验和试验,并提出检验和试验结论。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件不得入库。

2.对无有效检验依据的产品,有权拒绝检验或不提供检验结论。3.负责按规定及时填写检验记录,并在检验记录和有关单据上签署。 4.认真实施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规定;对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规定加不合格标识,隔离存放并记录,同时有责任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5.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本人使用的计量器具,按周期交质管部组织检定,确保其处于校准状态。

6.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质管部反馈质量信息。

7.对 C 类质量特性的不合格品有权处置,对 B 类和 A 类质量特性的不合格品有权提出初步处置建议并及时报质管部按规定评审处置。 8.对个人的错检、漏检和误判造成的损失负直接责任。

9.对因擅自不履行岗位职责,本岗范围内出现批量不合格或造成其他损失负直接责任。

10.对不按规定填写检验记录或记录不真实造成的损失负直接责任。

IQC

IQC:

进料检验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其主要职责如下:

1、对供应厂商所送货物,按照验收检验(技术)标准,工作指示用最好的测量系统进行检验;

2、对供应厂商所送货物料进行质量确认/评估报告,如日报/周报/月报等,月评估/季度评估/半年度评估/年度评估等;

3、对供应厂商所送货物的异常进行确认,反馈、跟踪,并协助供应商进行改善;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是来料的质量控制,简称来料控制。但也许有的技术人员,包括一些专业的开发人员对此也不是很清楚。之所以在此谈IQC,而不是IPQC(制程质量控制),FQC(成品质量控制)等。是因为个人觉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各种假货,劣质产品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面对这些劣质产品,可能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给我们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或断送了我们的前程。所以作好来料的质量控制对每个工厂来说,都已经是迫在眉及了。因为巧妇也难为无米只炊呀,只有材料好了,才可以制造出好的产品来。

笔者并不是在此危言耸听,类似的案例也许大家都听说过一些。早前珠海有一出名的玩具厂,本来生意做得很不错,定单也在不断的飞来。但是一笔大的外单生意,一个小的失误,竟然将一个充满朝气的工厂推到了破产的绝路。而这个失误就是,不知道是为了节约成本还是因为并不知情,在一颗绑定IC使用的黑胶上,他们在没有经过检验或实验的情况下就大量使用。结果是等产品出到国外后,才发现很多产品都一失去了功能,或在工作一定时间后无法再继续工作了。原因是什么,那黑胶的热胀冷缩系数太大,将绑定的绑线拉断,使得产品功能丧失。结果就这样一此就赔得倾家荡产,公司关门。

而在假货,水货的销售方面。深圳的XX广场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场所。记得笔者还在工厂的时候,那时我们的生产物料一般都是从香港采购的,大陆这边只是采购一些零碎的物料。记得有次为了赶时间,在XX广场购买了一批开关电源使用的IFxxx型号的场效应管,我现在还记得那单货是怎么的把我们经理弄的焦头烂额,产品到了日本才发现有诸多的问题存在,当然翻修,赔钱是免不了的了,还好数量不是很大,逃过一劫。而最近,笔者也到那里去采购了些零碎的物料。结果发现CD4069可以输入高电平,输出也可以是高电平,我就是不变,你能把我咋的。曾经在工厂使用了好几年LM393竟然也调了半天才发现当输入端压差达到0.5V都还可以不翻转哟,更可气的是它却可以在压差变化工程中输出有效电平哟。当整个电路时序跑起来时,不注意真的还测试不出来。后来干脆算了,拿个LM358来代替了之。反正我也不批量的。

虽然笔者只是个小技术人员,但是我真的对国内的一些电子市场感到悲哀,很多制造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去降低成本,最后让消费者为他们的垃圾买单。这种趋势好像越演越烈。因为垃圾的制造们是越来越多,就象我们深圳的交通灯也一样,一旦下雨或阴湿几天,总有那么些交通灯不愿意出来工作,好像它们也学会躲雨或回家烤火去了。而我们阳台前面的“XX花园”那几个大红色的LED显示屏也才工作不满一年就怠工了。我相信作为制造商们他们肯定也希望自己的产品有真正的质量保证,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所采用的物料,很多工厂的IQC依然把所谓的质量控制停留在核对丝印等上面,没有购买或设计一些可靠的测量仪器去检测。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工程经理要求对所有大件电子物料都必须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检测仪表,的确是与众不同的见解。虽然当时这个方案并没有具体得到实现,但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工厂需要而且必须要这样做的。不然假货水货随时都可能进入你的生产线,让你在不经意中受损!!!

说了这么多,希望各厂的IQC们能够真正发挥你们的作用来,不记得是三一重工还是其它企业有这样一句座右铭------品质就是生命。而你们就像医生一样,可以主宰你厂产品的生命。因为你们做好了,断了劣质产品的路,也许国内的假货市场的形势也会有所好转。而大环境好了,“made in china”在国际市场上也许就会越来越有力度,越来越响。当然要控制好品质,首先控制品质的人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推荐第10篇:检验工岗位职责[全文]

1.负责按“进料控制计划”进行原材料、外协件的检验。2.填写进料检验记录台账。3.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作出正确的缺陷判断。4.负责保管目标样本。5.负责委托测试室进行进料检验所需的试验,并保管好试验报告。6.对由于进货质量问题造成的成品、半成品报废进行确认。7.负责开具原材料、外协件和成品、半成品料报废单。

第11篇:检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1.自觉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长的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岗位职责,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2.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各种仪器,做好日常维护。3.仪器运行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随时出现的各种提示,出现故障及时处理。4.准备好试剂,每次加样前要核对试剂,检查试剂是否需要补充,选择的加样程序是否准确,加样酶标板与试管架编号是否一致,加样针是否垂直。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始加样。5.血型正、反定型检定。用抗A、抗B标准血清做正向定型。以A、B标准红细胞做反向定型。血型记录核对无误后,由主要检验人员和核对者在实验记录单上签全名。6.对HBSAG、TP/RPR、抗-HCV、抗-HIV(1+2)阳性反应的标本应进行复验,复验阳性标本要及时录入电脑,抗-HIV(l+2)阳性标本应由专人送卫生防疫站进行确证试验。7.每天操作完毕要及时做好清洁、维护和运行情况记录。8.检测完毕后应及时发送结果。

第12篇:检验师(士)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检验师指导下进行工作。2.亲自参加检验,并指导检验士、员进行工作,核对检验结果,负责特殊检验的技术操作和特殊试剂的配制、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严防差错事故。3.负责菌种、毒株、毒剧药品,贵重器材的管理和检验材料的请领、报销等工作。4.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5.负责临床教学,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6.负责开展对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

第13篇:检验工程师岗位职责[优秀]

1.实施进料、过程和成品检验规范流程,并填写检验报告。2.进行品质统计、分析,及时改善、调整生产工艺和流程。3.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的管理、使用。4.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提出。

第14篇:水质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1.水处理化验员上岗操作时必须携带操作证。2.熟悉《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及《天津市锅炉水处理管理办法》并能认真执行,熟记重点条文。3.了解所操作锅炉的结构,掌握水处理设备的原理、构造、水流程和操作,水分析方法,并能指导停炉后的保养工作。4.定期进行水质化验,严格控制锅炉给水、炉水的水质标准,督促司炉工坚持正常的锅炉排污制度。5.保持水处理化验室及其设备、化验仪器齐全完好和整洁。

第15篇:检验科主任岗位职责(整理)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检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3.督促本科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登记、统计和消毒隔离工作。正确使用菌种、毒株、毒剧药品和器材,审签药品器材的请领、报销,经常检查安全措施,严防差错事故。4.参加部分检验工作,并检查科内人员的检验质量,开展质量控制工作。5.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及临床教学。6.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和值班。7.制定本科的科研规划,检查进度,总结经验。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改进各种检验方法。8.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第16篇:主管检验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指导本科的检验、教学和科研工作。2.参加部分检验工作,并检查科内的检验质量,解决业务上复杂疑难问题。3.开展科研,担负教学工作。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学习,做好科内各类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工作。4.协助科主任制定科研规划,督促实施。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改进各种检验方法。

第17篇:药品检验人员岗位职责

药品检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在药检室负责人领导下负责备种制剂的质量检验工作,严格依照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取样、检验、记录、计算或判定等,严禁擅自改变检验标推和凭主观下结论。

2、检验人员必须于规定的工作日内,及时、准确完成制剂空配制的各种制剂及所用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任务,发出检验报告。

3、检验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工作质量上精益求精。应完整、真实、可靠的记录和报告检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以中国药典(2015版)、本院制剂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药品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报告实际检验结果。

5、检验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随时保持各检验室(包括设备、台面、门窗、地面等)的清洁卫生,玻璃仪器用完后必须按规定清洁干净放置原位。

6、检验人员应正确使用、养护、保管和检校好各种检验仪器、衡器、量器等,并做好使用记录。

7、负责标准品的正确保存及使用、各类试液相标难溶液的的配制与标定,并按药典规定定期复标。

8、负责监督检查药库、各药房及临床科室的药品质量和保管情况,协助科领导制订药品和制剂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9、担任进修人员、实习生及县市级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的培训、指导。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18篇:无机非金属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纳米银/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对嵌入式电容器材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高性能嵌入式电容器迫切需要拥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与电路基板具有良好的粘结力以及良好加工性等综合性能的介电材料。然而,目前没有任何材料能够全部满足这些要求。银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导电率和奇特的纳米特性(即库仑阻塞效应),是制备金属/聚合物高介电复合材料的理想填料。聚酰亚胺作为高聚物基体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低介电损耗和易合成加工性等优点。银/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可望将银纳米粒子的介电性能与聚酰亚胺的力学、热学性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探索制备Ag/PI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高介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和均匀电场的绝缘材料,其在电子、电气工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随着电子工业中对电子器件高速化、微型化和稳定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封装技术从第一代分立元件封装、第二代芯片级封装(Chip Scale Packaging)和多芯片模块封装(Multichip-Module)发展到第三代的系统封装(System-on-Packaging)[1, 2],每次技术换代都对材料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当前,易加工的高性能嵌入式电容器需要采用拥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介电强度和与电路基板良好的粘结力等综合性能的薄膜材料,是该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许多传统的单一高介电材料,比如铁电陶瓷材料,因为加工过程中需要高温烧结,耗能大且工艺复杂,再加上其与电路基板之间差的粘结性能,已不能满足此要求。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因为能够结合聚合物的易加工性、与基板良好的粘结性以及填料的高介电性能两方面的优点,自然成为人们的首选研究对象[3-5]。另外,这种轻质、易加工和高性能的高介电材料在其他先进电子、电气设备中也有许多应用,比如储能器、微驱动器、传感器、电磁屏蔽设备和电缆接头等[6-10]。因此,对既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又有良好加工性能的聚合物基高介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1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近年来,纳米银制备技术迅速发展,方法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三大类。其中化学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光还原法、微波辅助还原法、电化学法、超声波化学法、微乳液法。物理法主要有激光烧蚀法、蒸发冷凝法、机械球磨法。生物方法主要分为微生物体系法和天然材料制备法。目前应用的最多的是液相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2 介电原理

在外电场作用下,任何材料中存在的电荷体系将发生位移或位形变化,这种响应在宏观上主要体现为所谓的电传导和电极化现象;前者对应于导体中自由电荷对电场能的传输,后者则对应于介电体中束缚电荷对电场能的储存与释放。材料的介电性质主要与极化现象有关[11, 12]。 2.1 极化的微观机制

1.电子位移极化(electronic displacement polarization)

在外电场下,原子内的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向电场相反方向偏移,使原来互相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一个诱导偶极矩。这种极化方式存在于所有材料中,而且对电场的响应非常之快,一般发生在大于1014Hz的可见-紫外甚至X射线的频率范围。

2.离子位移极化(ionic displacement polarization)

离子晶体中,由正负离子构成的固有偶极矩(由于晶格的空间对称性,该固有偶极矩总和为零),虽然在晶格的限制下不能转动,但也会发生类似于电子极化那样的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一个诱导偶极矩。其发生在大约1011~1013Hz的红外和高频微波频段。

3.偶极取向极化(dipole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极性分子中也具有非零的固有偶极矩,不同于离子晶体的是,该偶极矩是空间上互不依赖而能够转动的,虽然由于分子热运动其统计效果一般也等于零,但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每个偶极子都有转向电场方向的趋势,即发生取向极化。其主要发生在10~10Hz的微波、射频和音频区域。与电子极化和离子极化属于与温度几乎无关的共振型极化不同的是,偶极极化是弛豫型极化,受温度影响很大,其弛豫效应与电子技术应用关系很密切。

4.界面极化(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又称为空间-电荷极化(space-charge polarization)或麦克斯韦-瓦格纳效应(Maxwell-Wagner effect)。与前三者极化方式都是基于某种分子水平的束缚不同的是,界面极化来源于材料组成的不均匀性(相界面、缺陷、颗粒或杂质等)。由于不同的组分具有不同的电学响应,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荷(离子或电子)会在这些不同组分间的界面处聚集,从而导致空间电荷的不均匀分布,即产生宏观偶极矩。界面极化主要发生在低于103Hz的音频区域,也具有明显的弛豫效应。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因为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存在大量的相界面,而且基体高聚物一般存在大量晶体缺陷等,界面极化尤其明显。

310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对于一个给定的材料,各种极化机制都是普遍存在的,总的极化强度由它们的效果的叠加所决定;但是在通用电子技术领域,频率范围主要覆盖在低频、中频、中高频波段,一般可以忽略电子和离子位移极化,而只需要重点考虑取向极化和界面极化。

3 各种高介电材料及其特点

为了满足嵌入式电容器对高介电材料严格的要求,近些年来人们对各种材料的介电性能作了大量的研究,也不断发现和合成出新的具有高介电常数的物质。然而,迄今没有一种介电材料能够实现嵌入式电容器的真正实际应用,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材料未能全面的具备优异的电学、力学以及加工成型性能。尽管如此,这些材料因具有某些特点或潜在的应用性,仍然值得去考察。下面大致按照组分的不同,从单一组分的材料到复合材料来介绍各种高介电材料。 3.1 陶瓷类介电材料

铁电陶瓷材料一直以来是一大类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无机材料。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仅在外电场下有很强烈的极化效应,而且在外电场撤离之后由于晶格阻滞效应(钙钛矿结构),会残留一些离子极化。铁电陶瓷材料,比如钛酸钡(BaTiO3),钛酸锶钡(BaSrTiO3),锆钛酸铅(PbZrTiO3)等[13],因为拥有很高的介电常数而广泛用于需要大电容值的去耦电容器中。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添加一些导体到这些铁电陶瓷材料引入许多渗流电容,可以进一步提高铁电陶瓷的介电性能,例如,Pecharroman等[14]发现BaTiO3/Ni复合材料在Ni的含量达到渗流临界值(vol.30%)时具有高达80000的介电常数,而且保持相对较低的介电损耗(0.05,10kHz)。另外,人们发现一些非铁电陶瓷,如CaCu3Ti4O12(CCTO)和Li0.01SixNi0.99-xO(LSNO)[15-16]也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当然它们的极化效应主要来源于热激发电荷传输及其引发的界面极化,而不是铁电类材料中那样的固有偶极矩。然而,陶瓷类高介电材料由于存在烧结温度很高的固有缺点,在某些领域,如嵌入式封装材料领域,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3.2 高聚物介电材料

与陶瓷类材料不同,大部分用于微电子工业的高聚物,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苯并环丁烯,硅酮等,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较低温度的热处理(一般低于300℃)获得很薄的涂层,而且与有机基质的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相容性也非常良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好,从而非常有利于在嵌入式封装领域中的应用。一般来说,高聚物的介电常数很低(

为了提高高聚物的介电常数,人们在高聚物分子结构中引入强极性基团(如C-F,C≡N等)或共轭基团(结构)。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就是高介电高聚物的一类典型代表。由于高分子链中CF2基团所具有的强偶极矩以及在某些晶型下产生的偶极矩定向作用,在室温和1kHz下PVDF就拥有11左右的介电常数[17];其二元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 在辐照处理之后更是获得高达40的介电常数(室温)[18];通过引入三氟氯乙烯(CTrFE),其三元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TrFE-CTrFE)]在不需要辐照处理的情况下就能获得60左右的高介电常数(@1kHz,33℃),介电损耗约0.1[19]。上面提到的高聚物都是非共轭高聚物,其介电性能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介电损耗偏高,而且最严重的是热稳定性不好。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带共轭主链的导电高聚物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比如,聚苯胺(PANI)在半结晶态时的介电常数超过100,而且提出了解释该现象的异相无序模型[20]。另外,添加具有超高介电常数的共轭有机半导体小分子或寡聚物到基体中去,也制备出一系列全有机高介电复合材料,比如将一种介电常数超过105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铜酞菁(CuPc)寡聚物分散到P(VDF-TrFE)基体中,P(VDF-TrFE)复合材料在CuPc含量为40wt%时的介电常数达到225,介电损耗0.4(@1kHz,室温,

3.3 铁电陶瓷/高聚物复合介电材料

不管是铁电陶瓷高介电材料还是铁电或共轭高介电高聚物,单一组分的材料不能集优良的介电、热稳定、机械和加工性能于一身,因此不能胜任在嵌入式电容器中的应用。将铁电陶瓷材料高介电性的优点和高聚物的易加工性、良好柔韧性和低成本等优点结合起来,制备出高介电的陶瓷/高聚物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嵌入式电容器材料主要的备选方法之一。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先通过高温处理使其获得高介电常数,然后再与高聚物溶液复合,并以薄膜形式旋涂或丝网印刷在有机基板上,最后对薄膜施以有机基板能承受的热处理,得到复合介电薄膜。

然而,这种高介电复合材料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很具挑战性的问题,总的说来,就是介电性能与粘结强度以及机械性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铁电陶瓷/铁电(或共轭)高聚物复合材料虽然在低频区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但铁电高聚物基中的极性基团(或共轭高聚物中的离域电子)的存在也同时增加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尤其是在(中)高频区[21]。另一方面,研究发现0-3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主要取决于基体,因此要想在非铁电和非共轭高聚物基复合材料中实现相对高的介电常数就需要加大铁电陶瓷的填充量,比如Rao等人[2]报道一种拥有150的高介电的铅镁铌酸-钛酸铅-钛酸钡/环氧树脂(PMN-PT-BaTiO3/Epoxy)复合材料,其陶瓷填料高达85 vol%(98 wt%)。如此高的填充量不仅使填料难以在基体中均匀分散,甚至形成空气隙使复合材料的介电和力学性能恶化,以致复合薄膜与基板之间几乎没有基本的结合力。 3.4 导体/高聚物复合介电材料

导体/高聚物复合材料是另一种有望实现嵌入式电容器应用的非常有潜力的材料。渗流理论表明,当导体填充量接近发生绝缘体/导体转变(insulator-conductor transition)的渗流阈值(percolation threshold)时,导体的有效隧穿范围开始相互重叠,以至形成至少一个维度的导电网络,如图1-3(c);而在接近但又未发生整体导通时,导电颗粒被高聚物隔离开来,如图1-3(b),整个复合材料实际上等效为一种“微型电容器网络”。这些“微型电容器”极板间距极小,能在材料中形成非常强的局域电场,使材料中界面处的载流子相对活跃地迁移和积聚,发生强烈的界面极化响应。再加上“微型电容器”极板总面积巨大,因此使整个复合材料拥有非常大的电容值。

实验发现,导体/高聚物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大部分遵从标度理论(scaling theory)[3, 22],即:

rM/|ffc|q,

(1-9)

其中,M为高聚物基体的介电常数,f和fc分别为导体填料的体积分数和复合材料发生绝 缘体-导体转变的渗流阈值,q为标度参数(与各组分的性质、微观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有关)。从上式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与高聚物的介电常数成正比,对比公式(1-3)发现,如果将高聚物作为有效介质,添加导体到基体中去等效于降低介质的有效厚度或增加增大极板面积,这也可以作为一种形象理解导体/高聚物复合材料高介电响应的方法。

当导体填充量接近渗流阈值时,许多导体/高聚物复合材料不仅显示出非常高的介电常数,有时比基体的介电常数高出3-4个数量级,而且所需填料的体积分数远远小于陶瓷/高聚物复合材料。因此,这种材料很好的解决了陶瓷/高聚物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复合材料高介电常数和填充量大之间的矛盾。然而从前面的分析容易看出,导体/高聚物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一般伴随有较大的介电损耗、较低的介电强度以及非常窄的加工窗口的缺点,这正是当前需要集中注意力去解决的几个大问题[23]。

4 高聚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其中至少一种组分为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一般来说,由于纳米材料奇特的结构和物化性质,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远非相应的微米复合材料所能比拟。将纳米填料添加到高聚物基体中,可以结合纳米材料和高聚物各自的优势,制备出高性能材料。

不仅在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要通过控制好纳米微粒生长情况来获得合适的微粒形貌并防止其团聚,在复合过程中,纳米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问题也至关重要,它已成为纳米复合材料商业化的一个重要障碍。分散问题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纳米微粒因其自身高活性而在基体中极易发生团聚(aggregation)这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分散(dispersion)问题;另一方面,在复合成型过程中各种其他因素(如薄膜的表面张力、热处理时的热流、外部电场力等)的驱动下,纳米微粒有时会趋向于某些特定的区域,形成结块(agglomeration),这属于纳米填料的分布(distribution)问题。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应该要把复合过程中纳米填料的分散问题和分布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分散性描述的是纳米填料之间的团聚程度,分布性描述的是整个复合材料中纳米填料的空间分布均匀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共混法、高聚物原位聚合法和纳米微粒原位合成法。

5 本文意义

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对嵌入式电容器材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易加工的高性能嵌入式电容器迫切需要拥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高介电强度和与电路基板具有良好的粘结力以及良好加工性等综合性能的介电材料。传统的陶瓷/聚合物高介电复合材料虽然研究得比较广泛,但不仅很难获得非常高的介电常数(最多上百),而且所需陶瓷的填充量一般很高(远大于50 vol.%)。这样,一方面导致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增大,更严重的是使其加工性能和粘结性能大大下降,从而严重制约了它的大范围应用。根据渗流理论,导体/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导电填料填充量低的情况下就获得良好的介电性能,从而能有效避免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破坏,这使制备同时拥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介电材料成为了可能。有报道称,一种纳米片状石墨/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拥有107数量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级的介电常数,而其中石墨的含量只有大约2 vol.%。然而,这种材料在获得超高介电常数的同时,介电损耗也随之剧增(甚至上百上千),严重限制了其在电容器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介电损耗除了跟基体的种类有关外,更与填料的形貌、分散分布情况密切相关。最近实验发现,将极少量(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参考文献

[1] Rao Y., Ogitani S., Kohl P., et al.Novel polymer-ceramic nanocomposite based on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epoxy formula for embedded capacitor application.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2, 83(5): 1084-1090 [2] Rao Y., Wong CP.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dielectric-constant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for embedded capacitor for RF application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2(4): 2228-2231 [3] Shen Y., Lin Y., Li M., et al.High dielectric performance of polymer composite films induced by a percolating interparticle barrier layer.Advanced Materials, 2007, 19(10): 1418-1422 [4] Dang Z.M., Peng B., Xie D., et al.High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silver/polyimide composite films with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8, 92: 112910 [5] Dang Z.M., Shen Y., Nan C.W.Dielectric behavior of three-phase percolative Ni–BaTiO/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omposit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2, 81: 4814 [6] 卓金玉.电力电缆设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7] Chung D.D.L.Materials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00, 9(3): 350-354 [8] Bai Y., Cheng Z.Y., Bharti V., et al.High-dielectric-constant ceramic-powder polymer composit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0, 76: 3804 [9] Zhang Q.M., Li Hengfeng, Poh Martin, et al.An all-organic composite actuator material with a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Nature, 2002, 419(6904): 284-287 [10] 党智敏, 王海燕, 王岚.新型高温高介无机/有机功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学报, 2005, 22(5): 9-15 [11] 殷之文.电介质物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12] 赵孔双.介电谱方法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3] Haertling G.H.Ferroelectric ceramics: history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1999, 82(4): 797-818 [14] Pecharroman C., Esteban-Betegon F., Bartolome JF, et al.New Percolative BaTiO3-Ni Composites with a High and Frequency-Independent Dielectric Constant(εr ≈ 80000).Advanced Materials, 2001, 13(20): 1541 [15] He L., Neaton JB, Cohen M.H., et al.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姓名:王丽丝 学号:123111008 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lattic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CaCu_ {3} Ti_ {4} O_ {12}.Physical Review B, 2002, 65(21): 214112 [16] Subramanian MA, Li D., Duan N., et al.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in ACu3Ti4O12 and ACu3Ti3FeO12 phases.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0, 151(2): 323-325 [17] Li J., Sleight AW, Subramanian MA.Evidence for internal resistive barriers in a crystal of the giant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 CaCu3Ti4O12.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5, 135(4): 260-262 [18] Kakutani H.Dielectric absorption in oriented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2: Polymer Physics, 1970, 8(7): 1177-1186 [19] Zhang Q.M., Bharti V., Zhao X.Giant electrostriction and relaxor ferroelectric behavior in electron-irradiated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lene) copolymer.Science, 1998, 280(5372): 2101-2104 [20] Chung TC, Petchsuk A.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ferroelectric fluoroterpolymers with Curie transi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Macromolecules, 2002, 35(20): 7678-7684 [21] Joo J., Long SM, Pouget JP, et al.Charge transport of the mesoscopic metallic state in partially crystalline polyanilines.Physical Review B, 1998, 57(16): 9567 [22] Popielarz R., Chiang CK, Nozaki R., et al.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polymer/ferroelectric ceramic composites from 100 Hz to 10 GHz.Macromolecules, 2001, 34(17): 5910-5915 [23] Xu J., Wong CP.Low-lo percolative dielectric composite.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5, 87(8): 082907-082907-3

第19篇:检验报告审核人员岗位职责

检验报告审核人员岗位职责

检验报告的审核人员,应当对报告进行以下几方面审核:

一、报告依据的方法学及其检测设备应用是否正确、有效;

二、报告所依据的各种原始资料、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包括被检者、申请人、申请部门及其检验项目的一致性等;

三、检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四、文字描述及书写的正确性;

五、计量单位的法定性;

六、数据处理及数字修约的正确性;

七、仪器设备状态和运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

核医学科2013-1-1

第20篇:检验报告审核人员岗位职责

检验报告审核人员岗位职责

检验报告的审核人员,应当对报告进行以下几方面审核:

一、编制依据或标准的应用是否正确、有效。

二、报告编制所依据的各种原始资料、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包括:原始记录和计量单位、见证记录等。

三、检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四、数据处理及数字修约的正确性;

五、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六、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无机检验分析岗位职责.doc》
无机检验分析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