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礼仪接待岗位职责

2020-08-09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礼仪接待岗位职责

礼仪接待岗位职责

公司礼仪接待员隶属综合办公室领导,履行以下岗位职责:

一、认真学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做遵纪守法的好员工。

二、认真学习钻研礼仪接待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礼仪接待知识培训,注重自己言、体、形、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礼仪接待水平。

三、上班前必须做好礼仪接待准备工作,按礼仪接待要求:着装大方得体,化淡妆或着礼仪装。会议室、接待室、饮茶室、娱乐室设施、物品整洁有序,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随时做到待命状态。

四、根据宾客的喜好、习惯安排饮茶、才艺表演、就餐、住宿、游玩等活动,并全程陪同跟踪服务,及时向公司领导、综合办公室反馈宾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宾客的需求不断改变接待理念,必须及时、真实填写礼仪接待登记簿内容。

五、爱护公司财物,按公司办公用品管理规定执行好“定人、定物、定位”管理,对自己所负责管理场所的办公室设施、物品要一口清。属于自身原因造成办公室设施物品损坏丢失的,要照价赔偿;是宾客损坏的要及时上报公司领导、综合办公室复查备案,否则按自己工作不慎损坏公物照价赔偿。每月25日前上报综合办公室,下月需要补充的招待消耗用品。如:纸杯、茶叶、餐巾纸等。

六、注重安全工作,自觉遵守消防工作责任状、安全用电管理之规定。注重礼仪接待中宾客的安全工作,防止在礼仪接待工作中宾客损坏公物、触电、饮食中毒等,若宾客发生以上安全问题,自己负全部民事、刑事责任。

七、完成上级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礼仪接待员违反岗位职责处罚规定

1、不按礼仪接待着装、化妆一次罚100元。

2、所管辖的办公区域不整洁、有尘土、纸屑、污迹等一次罚100元。

3、所管辖区域空气不新鲜、有异味或自己吃洋葱、葱、蒜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罚100元。

4、宾客反映礼仪接待不周罚100元。

5、冒犯宾客或不满足宾客的合情、合理、合法要求的罚一个月工资并辞退。

×××××公司

××××年××月××日

推荐第2篇:接待礼仪

接待礼仪包括很多方面。

1、问候和迎客

一般情况下当听到门铃声或敲门声时,要迅速应答,同时前去开门。通常房门可分为外开门和内开门,如果门是向外开的,用手或身体挡住门,让客户先进入;相反门往内开,你先进入,按住或挡住门后再请客户进入;通常叫做外开门客先入,内开门己先入。在挡门时,要侧身,留有充分的出入口,并且面对客户微笑着说“请进”及伸手示意方向。请客户进入后再慢慢关上房门,跟随进屋。

在开启大门后,要以亲切的态度,微笑的面容先向客户礼貌问候,如“您好”、“欢迎您”,对认识的客户也可以直接称呼,如“张先生,您好”;“李阿姨,欢迎您”。如果有不认识的人,可先问明对方尊姓,然后立刻称呼和问候,并向雇主禀报。一般情况下不必与客户握手,如果客户把手伸过来,你要顺其自然随之一握,并请客户进屋。如客户需要脱外衣、放雨伞、换拖鞋,应主动给予帮助。如果家中有小孩子,也要嘱咐孩子向客户问好。如果客户手中有重物,招呼过后,应接过重物帮助放好。若客户手中提的是礼物则不能主动上前接过。但是,如果雇主不在家,且未有明确交代,则不要轻易接待客户,应待请示雇主后再行决定是否接待客户。

在带领客户会见主人时,要配合对方的步调,在客户左前侧作引导。引导行走时上体稍向右转体,左肩稍前,右肩稍后,侧身向着来客,保持两步左右的距离,可边走边向来宾介绍环境,同时观留心察来访者的意愿。要转弯或上楼梯时,先要有所动作,让对方明白所往何处。如果要带客户到主人的房间时,应先敲门,得到允诺后再开门并引导客户进入。

2、招待宾客

(1)座位的安排

客户进房后,通常请宾客坐上位——指离房门较远的位子,而离门口近的座位为下位。目前国际上通常认为右为上,因此入座时常请宾客坐在主人的右侧。如若宾客是一对夫妇,最好让他们坐在一起,而不要分开。一般来讲,坐长沙发比坐单人沙发更显尊贵。当然具体如何让座,要根据雇主家待客房间的环境、座位的优劣、用茶的方便及其雇主的习惯综合考虑。

在请进让座接待中,要同时有“请、让”的接待声音和相应的手势,并立即请客户落座。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座位较好的沙发、椅子。客户来到后,你的主要任务就是满足客户的需要,不要把客户冷落一旁,要使他感到你处处为他考虑。

(2)款待宾客

客户落座后,你应担负起招待的任务,首先应端茶递水,如果是盛夏,也可以送上清凉饮品,如有可能,可以提出几种饮品请客户选择。首次沏茶入杯不要倒得太满,通常七分满即可。送茶时最好使用托盘,将茶杯放入托盘内,以齐胸的高度捧进,先将托盘放在桌上,再取出茶杯,双手敬上,先宾后主,并轻声招呼:“请用茶!”。

注意要将茶杯放在安全的地方,且杯耳朝着客户。如需要将茶壶放置在桌上,应将茶壶嘴对外而不能对人。退出时,通常手持托盘,面对客户倒退几步,在离开客户的视线后再转身背对客户静静退出。如果送茶时房门已关,应先敲门,在得到容许后再开门进入,然后说声“对不起!”再进屋。若客户停留时间较长,应随时主动为客户续水敬茶;续水时,要将茶杯拿离茶桌,以免倒在桌上或弄脏客户衣服。

雇主会客时如无明确要求,在他们谈话时,你尽量不要在屋里走动、干零活。在接待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雇主的指示为客户送上些水果、小吃等。如果客户带着孩子,应给小孩取一些糖果和玩具,并可以让雇主家的孩子与客户的孩子一起玩耍。如果雇主会客时带着小孩不方便,你可请示雇主:“您若没有什么事,我可以带孩子到别处玩;若有事,您可以随时叫我”,当得到雇主的同意后,应对客户礼貌示意,随后带孩子们到别处玩耍。

如果客户已逗留至快用餐时间,你的雇主和客户均无告别之意,你应请示雇主是否需要备餐。注意,请示时要将雇主请到别处再问,并要了解清楚饭菜的特点和丰盛程度,切忌当着客户的面就请示雇主是否需要备餐;若需要备餐,应主动按要求准备饭菜。餐后应准备些洗干净的水果,必要时要去皮后放在客厅的茶桌上供客户享用。

(3)送客礼仪

如客户提出告辞时,要等客户起身后再随主人相送,且应跟随在主人之后,切忌没等客户起身,先于客户起立相送,这是很不礼貌的。“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迎送宾客最基本的礼仪;因此,每次待客结束,都要以欢迎“再次见面”的心情来恭送对方回去。通常当客户起身告辞时,家政服务员应主动为客户取下衣帽,必要时可帮他穿上,同时选择最合适的言词送别,如说些“希望下次再来”等礼貌言词。

当确定客户已离去且已走远后再轻轻的将门关严。一定不能在客户刚出门时你就将门„砰‟的关上;否则,会让客户感到来此做客是不受欢迎的。客户告辞时如带有较多或较重的物品,送客时应帮客户代提重物,并按照引导宾客的礼节送客。尤其对初次来访的客户更应热情、周到、细致些。通常送客可考虑平房住户送到大门口,高层住户送到电梯口。与客户在门口、电梯口或汽车旁告别时,要目送客户上车、关上电梯门或离开。要以恭敬真诚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鞠躬或挥手致意,不要急于返回,应待客户完全消失在你的视野外,或电梯门关闭后,或车开出视线外后才可结束告别。

9.乘电梯礼仪

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接待人员应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启电梯;

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接待人员则应当最后进入。

离开电梯时,接待人员一般最后一个离开。(不过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10.行进位次

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接待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而由外方来宾走在内侧或中央。

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应请外方来宾行进在前。但若外方来宾不认识道路,或路况状态不佳,则应当由接待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并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11.乘坐车辆的位次

小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后排为上,前排为下,右尊左卑。

(以后排右侧为首尊,左侧次之,前座驾驶座右侧为末席)。

如果主人亲自驾驶,前排为上,后排为下,右尊左卑。

(以驾驶座右侧为首尊,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之间座为末席)。

接待团体客人时,以司机座后第一排为尊,后排次之。每排座位的尊卑,从右侧往左侧递减。

12.饮茶礼仪

【1】.公务接待时,一般由秘书或专职人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客人时,最好由本单位在场的最高职务者为客人上茶。

【2】.上茶顺序: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上级,后下级。

如果来宾较多,且差别不大,宜采用以下四种顺序上茶:

(1)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及远上茶;

(2)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

(3)依照客人到来的先后顺序上茶;

(4)由饮用者自己取茶。

【3】.上茶时,正确的做法是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先把茶盘放到茶几上,然后右手拿着茶杯的杯耳,左手扶在杯托附近,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上去,放置于桌上,杯耳朝外。若有点心,应在上茶之前先上点心,也主要从客人左后侧递上。

【4】.第一杯茶不宜过满,以杯的三分之二处为宜,当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奉茶之人就应上前续水,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见底,在大型会议和活动中为来宾续水,宜在活动进行30—40分钟后进行。

13.合影礼仪

正式的合影,既可以排列位次,也可以不排列位次。

在合影时,宾主一般均应站立,必要时,可安排前排人员就座,后排人员梯级站立。若安排参加者就座,应先期在座位上贴上便于辨认的名签。

国内合影的排位,一般讲究居前为上、居中为上和居左为上。具体来看,又有单数(见图6)与双数(见图7)的分别。

通常,合影时主方人员居右,客方人员居左。

涉外场合合影,讲究以右为上,令主人居中,主宾居右,令双方人员分主左宾右依次排开。

14.宴请礼仪

一般安排中餐的用餐位次,涉及桌次与席次两个方面。

【桌次的排列】 举行正式的中餐宴会往往不止一张桌子。主要遵循如下三项规则:

(1)“以右为上”。(见图8)

(2)“内侧为上”,即距门较远的餐桌为上,因此也叫“以远为上”。(见图9)

(3)“居中为上”。当多张餐桌并排列开时,一般以居中者为上。(见图10)

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上三种桌次排列的常规做法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4.会场的布置

会场的布置包括会场四周的装饰和坐席的配置。

一般大型的会议,根据会议内容,在场内悬挂横幅。门口张贴欢迎和庆祝标语。可在会场内摆放适当的轻松盆景、盆花;为使会场更加庄严,主席台上可悬挂国旗、党旗或悬挂国徽、会徽。桌面上如需摆放茶杯、饮料,应擦洗干净,摆放美观、统一。

坐席的配置要是和会议的风格和气氛,讲究礼宾次序,主要有以下几种配置方法:

① 圆桌型。如果是使用圆桌或椭圆形桌子。这种布置使与会者同领导一起围桌而坐,从而消除不平等的感觉。另外,与会者能清楚地看到其他人的面容,因而有利于互相交换意见。这种形式适于10—20人左右的会议。座次安排应注意来宾或上级领导与企业领导及陪同面对面做,来宾的最高领导应坐在朝南或朝门的正中位置,企业最高领导与上级领导相对而坐。同级别的对角线相对而坐。

②口字型。如果使用长形方桌。这种形式比圆桌型更适用于较多人数的会议。

③教室型。这是采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它适用于以传达情况、指示为目的的会议,这时与会者人数比较多、而且与会者之间不需要讨论、交流意见。这种形式主席台与听众席相对而坐。主席台的座次按人员的职务、社会的地位排列。主席的座位以第一排正中间的席位为上,其余按左为下右为上的原则依次排列。 【座次排序基本规则】

以左为上(中国政府惯例)

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

居中为上(中央高于两侧)

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

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

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5、会议资料的准备

现代化的会议离不开各种辅助器材,在召开会议之前,就应该把各种辅助器材准备妥当。这些资料包括桌椅、名牌、茶水、签到簿、名册、会议议程、黑板、白板、笔等。

6、接待人员提前入场

接待人员应该在与会者到来之前提前进入各自的岗位、并进入工作状态。一般的接待工作分签到、引座、接待三个岗位。

①签到。设一张签字台,配上1-2名工作人员,如果是要求接待档次比较高,可以派礼仪小姐承担。签字台北有毛笔、钢笔和签到本。向客人递钢笔时,应脱下笔套,笔尖对自己,将笔双手递上。如果是毛笔,则应蘸好墨汁后再递上。签到本应精致些,以便保存。如需要发放资料,应礼貌地双手递上。接待人员应经常向会议组织者汇报到会人数。

②引座。签到后。会议接待人员应有礼貌地将与会者引入会场就座。对重要领导应先引入休息室,由企业领导亲自作陪,会议开始前几分钟再到主席台就座。

③接待。与会者坐下后,接待人员应递茶,或递上毛巾、水果,热情向与会者解答各种问题,满足各种要求,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

会议接待礼仪——引导礼仪

1、陪车引导

客人抵达后,如果需要陪车,宾主双方如何上车,如何就座呢?

乘坐轿车时,通常有两种情况:当有专职司机开车时,小轿车1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2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3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3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

如果是主人自己开车,则要请主宾坐到主人的右侧,即前排右侧的位置,也就是副驾驶的位置。

中轿主座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1号座位在临窗的位置。

乘坐中大型面包车时,则前座高于后座,右座高于左座;距离前门越近,座次越高。

当宾主双方并排行进时,引领者走在外侧,让来宾走在内侧。单行行进时,引导者应走在前,来宾走在其后,起到带路的作用。

2、陪同客人行进的位次

首先要把墙让给客人,让客人在右边;陪同引导的标准位置是在客人的左侧前方1米到1.5米左右。如果客人认路,客人应走在前方。

3、上下楼梯时

一般情况下,女士先行,但是当女士穿短裙时则男士要走在前边。

4、国际展会时

国际惯例,排列顺序时按照拉丁字母排序,联合国开会则是每次抽一个字母排在前面。

会议接待礼仪——会议服务礼仪

1、例行服务

会议举行期间,一般应安排专人在会场内外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与会的贵宾以及老、弱、病、残、孕者,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往往还须进行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

2、餐饮安排

举行较长时间的会议,一般会为与会者安排会间的工作餐。与此同时,还应为与会者提供卫生可口的饮料。会上所提供的饮料,最好便于与会者自助饮用,不提倡为其频频斟茶续水。那样做往往既不卫生、安全,又有可能妨碍对方。如果必要,还应为外来的与会者在住宿、交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符合规定的方便条件。

3、现场记录

凡重要的会议,均应进行现场记录,其具体方式有笔记、打印、录入、录音、录像等。可单用某一种,也可交叉使用。 负责手写笔记会议记录时,对会议名称、出席人数、时间地点、发言内容、讨论事项、临时动议、表决选举等基本内容要力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晰。

会议接待礼仪——最后会后服务

会议结束后,全部接待人员应分工明确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组织活动会议结束后,有时还会安排一些活动。如联欢会、会餐、参观、照相等,这些工作很繁琐,应有一位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而且这位领导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胜任,同时其他接待人员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做好自己分担的工作,以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送别根据情况安排好与会者的交通工具,使其愉快、及时地踏上归程。

清理会议文件 ①根据保密原则,回收有关文件资料。②整理会议纪要。③新闻报道。④主卷归档。⑤会议总结

会议接待礼仪——会议接待人员个人礼仪规范

1、修饰

男职工胡须应修剪整洁,头发长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触领。女职工淡妆上岗,修饰文雅,且与年龄、身份相符。工作时间不能当众化装。注意讲究公共卫生,上班前不应吃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避免口腔异味。

2、着装

所有员工统一外着公司西服套装工作服,男士内穿蓝色衬衣工作服,女士内穿白色衬衣工作服,服装应完好、无污渍,扣子齐全,不漏扣、错扣。打好领带,配穿皮鞋,上衣袋不装东西,裤袋少装东西,并做到不挽袖口和裤脚。 上岗期间员工必须佩带工作证牌,公司领导使用佩带在左胸的证牌,公司其他员工使用挂在胸前的证牌;

3、举止规范

接待时注意力集中,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无疲劳状、忧郁状和不满状。立姿端正,抬头、挺胸、收腹、双手自然下垂。行走步伐有力,步幅适当,节奏适宜避免在客户面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挖耳朵等,实在难以控制时应侧面回避。与领导、客人交谈时,要神态专注表情自然,表达得体,不得背手、袖手、抱手或抄手,不要左右晃动和抓耳挠腮。

推荐第3篇:接待礼仪

一、迎候来客时的礼仪

1.迎候。当需出市区或到机场(车站)迎接时,一定要提前20分钟到场,迎候客人抵达。

2.相见。客人到达后,应主动上前问候并作自我介绍和引见。上车时,应先请来宾上车,并核准人数和携带的物品,待来宾坐稳后再开车,在车上可作一些简单的交谈,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二、引导客人时的礼仪

1.在走廊上,应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的位置。

2.转弯或上楼梯时,要有礼貌的说声:“请这边走”,并回头用手示意。

3.乘电梯时,如有专人在电梯上服务,应请客人先进,到达时也请客人先出。如电梯无人服务,应自己先进去,再请客人进,到达时请客人先出。

4.如果引导客人去的地方距离较远,走的时间较长,不要闷头各走各的路,而应讲一些比较得体的话,活跃一下气氛。

5.当把客人引导到下榻的房间或驻地时,要对客人说:“这里就是”。然后敲一下门等房间有回声再推开门。这里应当注意,如房门向里开时,要自己先进去,按住门,然后请客人进来;如房门往外开时,应拉开并按住门,请客人先进去。

三、引见介绍时的礼仪

1.具体介绍时,要有礼貌的用手示意,但不要用手指指点点,应简要说明被介绍人所在单位、职务及姓氏,如“这位就是××局刘局长,×××同志”。

2.介绍时,一般先把身份比较低、年纪比较轻的介绍给身份较高、年纪较大的同志;把男同志先介绍给女同志。

四、握手时的礼仪

1.同性之间的握手应当有力,以示热情友好;反之,如果有气无力或轻轻的碰一下,就会使对方产生冷淡、疏远的感觉。

2.异性间的握手无需用力,只需要轻轻的握一下即可。 3.同领导同志或身份较高的人握手,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论,如果客人有意同你握手,就应当主动把手伸过去;如果无意同你握手,则不要勉强。

五、问候时礼仪

1.一般的问候,用于彼此不大熟悉或初次见面的人之间,可以说“你好”、“一路辛苦了”之类的话。

2.特殊性的问候,用于彼此已相识、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之间的问候。一般情况下,询问一下对方的工作、身体情况就可以了;如果关系比较密切,也可以询问一下对方的家庭情况。

3.问候时的称呼。对男性的称呼,是领导同志则直接称呼姓加职务,一般同志就称呼姓或名,对较熟悉的同志,叫名更亲切些。对女同志的称呼要讲究,尤其是在外事活动中,对国外女性的称呼分夫人、太太、小姐、女士四种。值得注意的是对没搞清对方是否已婚时,千万不能称太太,一般称女士或小姐为好。

六、会见时的礼仪

1.陪见人员(或接待人员)引导客人按时到达会见场所。主人应在会客厅门口或大楼正门迎候,如果主人不到大楼正门迎接,应由工作人员在大门处迎接客人,将客人引入会客厅。

2.就座时客人应坐于主人右首,记录员(译员)安排在主人和主宾的后边,其他客人依顺序在主客一侧就座,主方陪见在主人一侧依次就座。

3.如会见为会谈形式,一般用长方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入门方向为准,主人位于左侧,客人位于右侧。主谈人居中,其他参与会谈的人员按顺序依次向右排列。如有译员,应安排于主谈人右侧。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也可安排在会谈桌一侧就座。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

二、4.在安排座位时应注意:一般的做法是:会议座席安排右为上,左为下,主席台要依与会领导级别高低左右顺次排列。

三、5.会见、会谈过程中有时需要举行签字仪式。签字仪式中,主方安排一位仪式主持人。主持人宣布签字仪式开始后,签字人员入座,主左客右。其他人员分主客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签字人员座位后面。双方助签人员分别站在各自签字人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双方签字人员在本方保存的文本上签毕后,由助签人员互相传递文本,再在对方的文本上签字,然后由签字人交换文本,相互握手。之后由礼仪小姐送上香槟酒或红酒,主客双方干杯相到祝贺。双方简短致词(主先客后)后合影留念。

四、6.会谈、会见、签字结束后,通常要进行合影。合影要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排位,并有内宾、外宾之别。接待内宾时,一般讲究居中为上、居左为上;涉外活动中合影排位时应遵循国际惯例,主人居中,以右为上,同时两侧应由主方人员把边。

五、

七、乘车行路时的礼仪

1.乘车时,接待人员要代客开车门,请领导或来宾先上车,而后自己再上车,待领导和来宾坐稳后再关门。下车时,要主动为领导或来宾打开车门。乘车时轿车司机后座为领导席或主宾席,后座右侧为陪同席或主人席,司机旁边座位为警卫席或秘书席。 2.陪同客人行路,通常应请客人位于自己的右侧,以示尊敬;如果自己担任主陪的任务,应并排走在客人的左侧;如果自己属于随同人员,应走在客人和主陪人员的后面或两侧偏后一点。当走到拐弯处,应走在客人的左前方数步的位置,用手示意方向,同时礼貌的说:“请这边走”。

八、宴请时的礼仪

1.桌次的排列。举行仪式正式的中餐宴会时,通常采用圆桌,各桌人数不宜超过10人,主桌可采用较大的圆桌,其它餐桌须大小一致。桌次安排应遵循如下三项规则: “以右为上”。当餐桌有左右之分时,应以面向门的右侧之餐桌为上桌。“内侧为上”。当餐桌距离餐厅正门有远近之分时,一般以距门较远的餐桌,即靠内侧的餐桌为上桌。亦称“以远为上”。“居中为上”。当多张餐桌排列时,一般居中央者为上。通常情况下,以上三种桌次排列的常规做法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六、2.席次的安排。在宴会上,席次是指同一张餐桌上席位的次序。中餐宴会上席位的具体规则有四:

面门为主。正式宴会时,主桌主人通常坐在面赂餐厅主门、能纵观全局的位置;有两位主人时,第二主人与主人相对而坐。同桌上其他成员的席位安排依据礼宾次充,以离主人座位远近而定,主宾双方交叉排列。

七、主宾居右。按照“右为上”的原则,主人的右则为第一宾客,左侧为第二宾客;第二主人左右两侧亦同,分别安排第

三、四宾客。其他随从人员或翻译,则坐于其他的席位上。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圆桌。条形桌有多种排法,一般主人的右侧安排第一宾客,左侧安排第三宾客,而第二主人的右侧安排第二宾客,左侧安排第四宾客,如桌子一面是单数时,主人和第二主人可以相对而坐,双数时,主人和第二主人交叉斜对而坐谈话更方便,其他不变。条形桌的桌面比较宽时,为方便交谈,可采取圆桌的排列形式,主人两侧分别坐第一和第二宾客,第二主人两侧分别坐第三和第四宾客,其他亦同。

八、好事成双。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每桌就座人数最好为双数,以示吉祥。

各桌同向。通常,宴会每张餐桌上的排位均大体相同。礼宾次序是排席位的主要依据,在排席位之前要把已经落实出席的主、客双方名单,分别按礼宾次序排列出来,一般根据职务排列。外交多边活动中,还应注意到来宾之间的政治关系。关系紧张者,尽量避免排在一起,译员一般安排在主宾的右侧。实际安排席位时,除依据礼宾次序外,对其余来宾还要考虑其它一些因素,例如,语言相同、工作性质相同、性别相同或身份大致相同的可以安排在一起。

九、交换名片的礼仪

1.交换名片的时机和顺序。交换名片通常是在自我介绍或经人介绍后进行,顺序一般是“先主后客,先高后低”。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的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是厚此薄彼。

2.接受名片的礼节。接受他人名片时,应毕恭毕敬,马上说一声“谢谢”。如果可能的话,认真默读一遍对方名片上所载内容,不懂之处当即向对方请教。对客人名片上所列的单位或职务,可以有意识的读出声音来,以示仰慕。

3.递送名片的礼节。接受别人名片后,应随即将自己的名片递过去。在递送自己的名片时,用双手捏住名片的两个角,名片上的安体正面朝向对方,让对方能够直接读出来,这时应向对方说“请多关照”等,以示客气。

十、着装礼仪

着装指人的衣服装饰。其作为人体外表的重要构成,形成人们最为直接的视觉印象,直观地呈现出个人的精神内涵、审美品位和礼仪素养。

接待工作是严肃的礼仪性活动,通常均属于比较隆重的社交,在这类活动中,接待人员必须着礼服,以示对客人和主人尊重。 1.男士礼分为3种:

中式男礼服:即中山装。一般应为上下身同色的深色毛料精制。中山装前门襟有五粒扣子,领口为带风纪扣的封闭式,上下左右共有四个贴袋,袋盖外翻并有盖扣。穿着时,应将前门襟、风纪扣、袋盖扣全部扣好;口袋内不宜放杂物,以保持平整;配黑色皮鞋。中山装可用于全部礼仪活动。 西式男礼服:西式男礼服分为日间礼服和晚礼服两种。一般日落后即为穿着晚礼服的时间,忽视了时间而随意穿着各式礼服是非常失礼的。

晨礼服,通常上装为灰色或黑色,后摆为圆弧形;下装为深灰色黑条裤;戴黑礼帽;系灰领带;穿黑色皮鞋。通常用于白天参加各种典礼、婚礼及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时用,也是接待人员最常用的礼服。大礼服,又称燕尾服,西式晚礼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深色高级衣料制成;前身较短,后身较长而下端张开似燕尾形状;翻领上镶缎面;裤腿外侧有丝带,通常系白色领结;配黑色皮鞋、黑丝袜;戴白手套。燕尾服是晚间最为正式的礼服,用于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晚宴、观歌舞剧、授勋仪式、授奖仪式等。小礼服,又称无尾礼服、便礼服。因无尾礼服的领口只系黑色领结,故又称“黑领结”。无尾礼服适用于一般性的晚宴、音乐会、酒会等。

通用男礼服:即西装。西装样式很多,领形也有大、小驳头之分,前门有单、双排扣之分;对扣眼也有一粒、二粒、三粒之分;口袋有明暗之别;套件有二件套(上、下装)和三件套(上、下装加西装背心)的不同。做礼服的西装应是上下身同色的深色毛料精制而成,系领带,穿黑色皮鞋,必要时需要加帕饰。 2.女士礼服分为三种:

中式女礼服:最常用的中式女礼服为旗袍。旗袍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和花色。在礼仪场合穿着的旗袍一般采用紧扣的高领、贴身、衣长过膝、斜式开襟,袖口至手腕上方或肘关节上端或无袖的款式。面料多为高级呢绒、绸缎。颜色以单色为佳,而且不宜在面料上刺绣或装饰过多的图案或饰物。旗袍的长度最好长至脚面,开衩不宜过高,以到膝关节上方一至二寸为最佳。着旗袍应配穿高跟鞋或半高跟鞋,或配穿高级面料、制作考究的面鞋。

西式女礼服:同西式男礼服一样,西式女礼服也分为日间礼服和晚礼服两种。日落后女士必须穿着晚礼服,忽视了时间,随意穿着日间礼服将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极其失礼的行为。

大礼服。又称大晚礼服,为袒胸露背的单色无袖连衣裙式服装。从正面看,穿着者的脖颈、双臂及前胸以上部分暴露在外;从背面看,穿着者的双肩、直至腰际也全部裸露在外。其下摆可长及拖地或刚及地面。其面料多为高档的薄纱或绸缎,色彩必须为单色。穿时必须戴上与其色彩相同的帽子或面纱,还要有一幅薄纱或网眼的长手套相配,及耳环、项链等饰品。大礼服是最为正式的礼服,主要适用于在晚间举行的最正式的各种活动,如官方举办的正式宴会、大型正式的交际舞会等。

小礼服。是一种质地高档、色彩单一的露背的连衣裙式服装。小礼服的前胸暴露在外的肌肤相对少些,裙长至脚面而不拖地。其衣袖有长有短,着装者可根据袖长的具体情况来搭配长短适当的手套。一般情况下,着小礼服时为方便女士交谈可不戴帽子或面纱。小礼服的地位仅次于大礼服,主要适合于参加晚上6点钟以后举行的宴会、音乐会或观歌剧时穿着。晨礼服,也称常礼服,是质料、颜色相同的上衣和裙子的组合,也可以是单件连衣裙。一般以长袖为多,而且肌肤的暴露很少。与此搭配的是一顶合适的帽子、一幅薄纱短手套、还可携带一支小巧的手包或挎包。主要是白天穿,适用于参加在白天举行的庆典、茶会、游园会和婚礼等。西方人在星期日去教堂做礼拜,也讲究穿晨礼服。 通用女礼服:即西服套裙。作为礼服的套裙是指西装上衣与相搭配的裙子成套设计制作的一种,一般是有一件西装上衣和一条半截裙所构成的两件套女装,也有三件套西装套裙,是在西装上衣与半截裙之外加上一件背心。 3.着礼服的礼规

西服是目前国际最标准通用的礼服,穿着有着相当统一严格的模式和要求。在正式接待场合,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衬衫必须挺括整洁、无皱褶,尤其是领口,衬衫下摆要塞进西裤,袖口扣上不得翻起。如不需系领带,可不扣领扣。袖长以露出西装衣袖1-2厘米为合乎要求,衬衫领子应高出西装领子约1厘米;通常接待场合必须系领带,在系领带时,必须扎在硬领衬衫上。领带系好后,上面的宽片应略长于下面窄片,领带尖须刚抵腰带上端。若内穿西装背心,领带尖必须置于背心内,领带尖也不能露出背心。西装的钮扣分为单排扣和双排扣两种,双排扣一般不宜敞开。单排扣在非正式场合一般可以不扣钮扣,在正式场合中,要求将实际扣(除最下一粒钮扣以外的其他钮扣)必须扣上,最下一粒钮扣为样扣,不必扣上。

西装套裙会使女性看起来干练洒脱,并能烘托出女性独有的线条魅力,是职业性最好的服饰选择,也是女性接待开作者最常用的接待礼服。在接待工作中穿着的西装套裙要注意不宜选择色调过于鲜亮的色彩,以冷色调为基调较为合宜。衣服造型一般无特殊要求,可长可短,但上衣不能短于腰,下裙不能长过小腿中部,着装时不能露背、露肩、露腰、露腹,不可“捉襟见肘”。套裙式样较多,但不宜添加过多的花边或饰物,在穿丝、麻、棉等薄型面料或浅色面料的西装套裙时,一定要内穿衬裙。在正式接待场合中,西装套裙上衣扣子必须系好,不得脱下。内里必须穿着一件款式适宜的衬衫,不应让其过于透明,绝对禁忌“内衣外现”。在穿着西服套裙时,只能搭配高筒袜或连裤丝袜,着高跟或半高跟皮鞋,其他任何搭配都是不适宜的。

关于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

一、主席台必须排座次、放名签,以便领导同志对号入座,避免上台之后互相谦让。

二、主席台座次排列,应以主要负责人为中心,然后按职务一左一右排列(按照我国传统以中心人的左方为上,若在台下看,即为右方)。若主席台上人员为双数,将主要负责人定位后按职务一右一左排列。

三、几个机关的领导人同时上主席台,通常按机关排列次序排列。首先,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的排列顺序是:区委书记、区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第二,按单位负责人排列顺序,一般是区委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政协副主席。第三,灵活掌握,不生搬硬套。如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可适当往前排,而对一些较年轻的领导同志,可适当往后排。另外,对邀请的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的来宾,也不一定非得按职务高低来排,通常掌握的原则是:上级单位或同级单位的来宾,其实际职务略低于主人一方领导的,可安排在主席台适当位置就座。这样,既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又使主客都感到较为得体。

四、对上主席台的领导同志能否届时出席会议,在开会前务必逐一落实。领导同志到会场后,要安排在休息室稍候,再逐一核实,并告之上台后所坐方位。如主席台人数很多,还应准备座位图。如有临时变化,应及时调整座次、名签,防止主席台上出现名签差错或领导空缺。还要注意认真填写名签,谨防错别字出现。

主席台人数为奇数时

主席台人数为偶数时

推荐第4篇:餐饮礼仪

餐饮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目录

古代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古代礼仪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编辑本段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中餐摆放礼仪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于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着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着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编辑本段美国人用餐的戒条六条

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三、不允许吸烟。

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到茶楼,因可品尝更多款的点心及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茶楼通常很噪吵,气氛不像西式餐厅浪漫,若二人吃饭,可考虑不选择去茶楼。编辑本段其它信息 中国餐桌礼仪总结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饮食礼仪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此外,我对法国餐桌礼仪的忌讳有些了解,如后: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中国餐桌礼仪15则

中国人乃礼仪之帮,民以食为天,用餐岂能没有规矩!虽然说讲不讲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吧!

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来,不合适。

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宾主皆欢。

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

4。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乖乖坐等主人家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6。主人家,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等。一顿饭来上三个这样的菜就没治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讲!

7。不勉强也不反对别人少量饮酒,无酒不成宴嘛!

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作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转动圆盘或是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主客可别推让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饿了,就等你开吃了!吃了的别忘了赞美一下哦。

9。之后的每道菜一上来,虽然服务员与主人还是会转到主客面前,但并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没人转动圆盘,我也会先夹一小筷子尝尝的!

10。主人家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则宾主又皆欢啦。

11。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准了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

12。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

13。食物在口中咀嚼时,切记的大事就是闭紧双唇,以免说话、物体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发出\"骠叽骠叽\"的倒胃口声响。

14。无论是用餐期间或用餐前后,都应当背部挺直,尽量往后坐椅子而不*。用餐期间,基本上双手都在桌面以上。

15。一个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减肥的客人,不适宜这样的饭局哦。 餐桌上的基本礼仪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餐具摆放礼仪1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①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②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③白酒杯;

④甜品匙;

⑤甜品叉;

⑥面包碟;

⑦牛油刀;

⑧鱼叉;

⑨大叉(主菜叉);

⑩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11)大刀(主菜刀);

(12)鱼刀;

(13)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唿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食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食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食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的注目礼。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

十六种西餐礼仪须知

1、预约的窍门。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3、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4、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5、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 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酷酪 ⑥甜点和咖啡 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7、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8、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10、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酒类服务通常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下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签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11、喝酒的方法。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12、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13、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14、鱼的吃法。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叉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针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由左至右面,边切边吃。

15、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6、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推荐第5篇:餐饮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总结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饮食礼仪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中国餐桌礼仪15则

中国人乃礼仪之帮,民以食为天,用餐岂能没有规矩!虽然说讲不讲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吧!

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来,不合适。

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宾主皆欢。

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

4。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乖乖坐等主人家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6。主人家,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等。一顿饭来上三个这样的菜就没治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讲!

7。不勉强也不反对别人少量饮酒,无酒不成宴嘛!

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作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转动圆盘或是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主客可别推让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饿了,就等你开吃了!吃了的别忘了赞美一下哦。

9。之后的每道菜一上来,虽然服务员与主人还是会转到主客面前,但并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没人转动圆盘,我也会先夹一小筷子尝尝的!

10。主人家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则宾主又皆欢啦。

11。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准了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

12。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

13。食物在口中咀嚼时,切记的大事就是闭紧双唇,以免说话、物体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发出\"骠叽骠叽\"的倒胃口声响。

14。无论是用餐期间或用餐前后,都应当背部挺直,尽量往后坐椅子而不*。用餐期间,基本上双手都在桌面以上。

15。一个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减肥的客人,不适宜这样的饭局哦。 餐桌上的基本礼仪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餐具摆放礼仪1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前言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春秋时期的管仲更明确地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吃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得到了衣食无忧的物质保障,礼义廉耻这些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和发展起来。通过吃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礼仪传统,而礼仪传统正是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因此,吃将人类的一种生理需要,转换成了一种社交手段、一种精致的文化现象,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当人类的祖先狩猎或采集归来,将战利品分配给同伴们,大家一起分享合作的成果时,最古老的餐桌礼仪其实就产生了。“仪礼,作为一种被期待的正确举止,是一系列动作的不断重复,反复性使得礼仪的意义得以彰显,因为持续不断的行为通常会引起对这些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的思考。”分享是餐桌礼仪的精髓,古代的祭祀就是人与神的分享,因此古希腊人在饮酒会上传递一只共用的酒杯;伊特索人在啤酒宴上,两三个男人共用一根麦秆饮酒;在欧洲中世纪的宴会上,结成一对的男女共吃一碗食物;而撕开面包与朋友分享,在许多民族当中,都意味着友谊。拉丁语“同伴”,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与我们分享面包的人”。 后记

我们有多粗鲁

我们比其他国家的人粗鲁吗?我们比过去的人粗鲁吗?这是现代西方社会在有关礼仪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报纸上的文章总是抱怨我们缺少礼仪,而一些教导人们如何举止规矩的书籍始终都保持着惊人的销售量,证明了人们在礼仪方面所感到的焦灼,这种学习礼仪的热情比19世纪的人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种新兴的、迅速扩展的商业就是礼仪产业,在这个产业里,人们为驰骋商场的野心勃勃的男男女女们讲解餐桌上的艺术与习俗,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至少,在商业圈子里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无礼的行为会破坏企业的形象、妨碍生意的达成、阻止行动的进行;而良好的礼貌却会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既然无礼的举止可以得到纠正,于是全体职员的仪表风度成为一家谨慎的公司试图去优化并控制的东西。

即使是主张不拘礼节的我们,也抱有一种特殊的期待,希望有人能正确地为我们指出那些棘手的场合和时刻。 精彩页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专家们宣布,在一些考古发现中,他们找到了折断的骨头与破碎的头盖骨,证明我们石器时代的祖先们曾经吃过人脑,并且吸食过骨髓。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他们也很有可能吃过人肉。最近又有一项支持人类早期曾经吃人说法的证据被发掘出来,它们依然保存完好:在位于法国尼斯附近距今有六千年历史的遗址中,人们发现了许多被屠宰的动物骨头,这些动物包括山羊、绵羊、野猪与鹿,所有的动物都像例行公事一样被宰杀掉了。发掘者说,为了吸食到骨髓,那些骨头都被敲碎了,然后被随便地扔在那里。在这些动物的骨头当中发现了人的骨头,他们受到了与其他动物一样的对待。这些人骨包括三个成年人、两个儿童和一个年龄无法确定的人,几乎可以肯定他们是被吃掉的;另外还有七八个人类的头盖骨残留在那里,在那些骨头上,被同类啃啮的迹象则要少一些。

当然,我们都意识到,一个饥饿的人有时候会被绝望驱使,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吃掉死去同伴的肉体。如果他并没有为了得到食物而杀人,如果他在吃人时?着一种敬畏庄重的心理,那么即使是现代社会的人,也会认为这种应急措施是可以理解并且可以原谅的。

推荐第6篇:餐饮礼仪

第七章 餐饮礼仪

中餐

中餐,是中式餐饮的简称。它所指的是一切具有中国特色的、依照传统方法制作的、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之中所享用的餐食和饮品,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具有中国传统风味和特色的饭菜。

一、用餐的方式

(一)根据用餐的规模划分:宴会、家宴、便宴

(二)根据餐具的使用划分:

1.分餐式:既讲究了用餐卫生,避免了用餐时的交叉感染,又体现了用餐公平,体谅了害羞者、动作迟缓者。适合各种宴会,尤其是正式宴会。

2.公筷式:既体现了中餐传统用餐方式的和睦、热烈的气氛,又兼顾了现代人注意个人卫生的要求。它比较适合家宴。

3.自助式:节省费用、礼仪讲究不多,宾主两相方便、用餐者在用餐时可完全悉听尊便。适合在举办大型活动招待数众来宾时采用。

4.混餐式:容易体现出家庭般的和睦、团结的气氛。不适合招待外宾。

二、时空的选择

(一)时间的选择:民俗惯例、主随客便、适当控制

(二)空间的选择:环境优雅、卫生良好、设施完备、交通方便

三、菜单的安排

(一)点菜的礼规:量入为出、相互体谅、上菜次序(冷盘、热炒、主菜、点心和汤、水果拼盘)

(二)菜单的准备 1.宜选的菜肴

(1)具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2)具有本地特色菜肴 (3)本餐馆的看家菜

(4)主人的拿手菜 2.忌选的菜肴:宗教禁忌、地方禁忌、职业禁忌、个人禁忌

四、席位的排列

在中餐礼仪中,席位的排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故此受到宾主双方的同等重视。

(一)宴请时的席位排列 1.桌次的排列

(1)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 两桌横排:以右为尊,面门定位 两桌竖排: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2)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

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三条规则之外,要应兼顾其他各卓距离主桌、即第一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这项规则亦称“主桌定位”。

2.位次的排列

(1)主人大都应当面对正面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2)举行多桌宴请时,各卓之上均应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亦称各桌主人。其位置一般应与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3)各桌之上位次的尊卑,应根据其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4)各桌之上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即以该桌主人面向为准,其右为尊,其左为卑。

(二)便餐时的席位排列 1.右高左低

当两人一同并排就坐时,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 2.居中为尊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时,居于中央者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坐之人。

3.面门为上

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对正门而坐,有人背对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则应以面对正门者为上座,以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4.观景为佳

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在其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欣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之处为上座。

5.临墙为好

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为了防止过往侍者和食客的打扰,通常以靠墙之位为上座,以靠过道之位为下座。

五、餐具的使用 与西餐相比较,中餐的一大特色是其餐具有所不同,而且各种餐具在其用途上还有许多讲究和门道。中餐餐具,即享用中餐时所使用的工具。

(一)主餐具 1.筷

筷,又叫筷子。它是用中餐时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餐具。筷子的主要功能,是用餐时以之夹取食物或菜肴。

使用筷子,首先要方法正确。一般以右手执筷,以其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前部,共同捏住筷子的上部约三分之一处。通常。筷子必须成双使用,而不可只用单根。

具体使用筷子取菜、用餐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不“品尝”筷子;不“跨放”筷子;不“插放”筷子;不“舞动”筷子;不“滥用”筷子。

2.匙

匙,又叫勺子。在用中餐时,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尤其是流质的羹、汤。有时以筷子取食时,亦可以勺子加以辅助。

使用勺子,有四点具体的注意事项:

(1)暂时不用勺子时,应将其置于自己的食碟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之中“中立”。

(2)用勺子取用食物后,应立即食用,不要把它再次倒回原处。 (3)若取用的食物过烫,不可用勺子将其折来折去,也不要用嘴对它吹来吹去。 (4)食用勺子里盛放的食物时,尽量不要把勺子塞入口中,或反复允吸它。

3.碗

碗,在中餐里主要是盛放主食,羹汤之用的。在正式场合合用餐时,用碗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下列五点:

(1)不要端起碗来进食,尤其是不要双手端起碗来进食。 (2)食用碗内盛放的食物时,应以筷、匙加以辅助,切勿直接下手取用,或不用任何餐具加以吸食。

(3)碗内若有食物剩余时,不可将其直接倒入口中,也不能用舌头伸进去乱添。

(4)暂且不用的碗内不宜乱扔东西。 (5)不能把碗倒扣过来放在餐桌之上。 4.盘

盘,又叫盘子。稍小一些的盘子,则被称做碟子。盘子在中餐中主要用以盛放食物,其使用方面的讲究与碗略同。盘子在餐桌上一般应保持原位,不被搬动,而且不易多个摞放在一起。

一种用途较为特殊盘子称为食碟,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有的菜肴的。使用食碟时,需要主要的问题有三:

(1)不要一次取放的菜肴过多,那样做起来既繁乱不堪,又有欲壑难填之嫌。

(2)不要将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彼此“相克”、相互“串味”。既不还看,又不好吃。

(3)不宜入口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将其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必要时再由侍者取走、换新。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废物”与菜肴交错,搞得杯盘狼藉。

(二)辅餐具

中餐中的辅餐具,在此指的是进餐时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餐具。 1.水杯

中餐中使用的水杯,主要供盛放清水、汽水、果汁、等软饮料时使用。

2.湿巾

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个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绝不可以擦脸、擦嘴、擦汗。擦手之后,应将其放回原处,由侍者取回。

3.水盂

有时,品尝中餐者需要手持食物进食。此刻,往往会在餐桌上摆上一个水盂,也就是盛放清水用的水盆。它里面的水并不能喝,而只能用来洗手。

4.牙签

牙签,主要用来剔牙之用。用中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牙不行时,应以餐巾或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切勿大张“血盆大口”。

六、用餐的表现

(一)餐前表现:指的是准备用餐、等候用餐时的所作所为,包括:适度修饰、准点到场、各就各位、积极交际、倾听致辞

(二)餐时表现:不违食俗、不坏吃相、不去布菜、不挑不拣、不争不抢、不玩餐具、不要吸烟、不清嗓子、不做修饰、不乱走动

西餐

西餐、是对西式饭菜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统称。客观地讲,所谓西餐,其实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因为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西方各国的饭菜还是有很大的差异,难以一概而论。但在中国人眼里,除了与中餐在口味上存在差别以外,西餐还是有着两个鲜明的特点的。其一,它们源自西方国家。其二,它们必须以刀、叉取食。久而久之,凡符合以上两个特点者,在中共皆可以西餐相称。

目前,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西餐已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并受到一些人的欢迎。无论自己究竟爱不爱吃西餐,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可能和它“狭路相逢”。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掌握一些西餐基本常识。

一、西餐的菜序

西餐的菜序,是指西餐用餐的先后顺序问题。了解西餐的菜序,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在用餐时,可以量力而行,根据个人食量吃好、吃饱。另一方面,在自己点菜时,能够加以比照,进行经济而适当的组合、搭配。

(一)正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尤其是正式场合所用的正餐,其菜序既复杂多样又讲究甚多。一顿完整的正餐,一般要吃上一两个小时。 1.开胃菜。所谓开胃菜,即用来打开胃口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开胃菜是由蔬菜、水果、海鲜、肉食所组成的拼盘,多以各种调味汁凉拌而成,其色彩悦目,口味宜人。

2.面包。在西餐正餐里所吃的面包,一般都是切片面包,或是需要当时从整个的大面包上切片而食。

3.汤。西餐中的汤,大都口感芬芳浓郁,具有很好的开胃作用。常见的汤类有白汤、红汤、清汤等等。

4.主菜。西餐里的主菜有冷有热,但以热菜为主。在比较正规的正餐上,通常上一个冷菜、两个热菜,两个热菜之中,还应一个是鱼菜,一个是肉菜。有时,还会上一个海味菜。

5.点心。吃过主菜后,一般要上一些诸如蛋糕、饼干、土司、馅饼、三明治之类的小点心,供没有吃饱的人借以填饱肚子。

6.甜品。最常见的甜品有布丁、冰激凌,等等。

7.果品。常见的干果有核桃、榛子、腰果、杏仁、开心果,等等。草莓、菠萝、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等,则是最常见于西餐之鲜果。

8.热饮。在用餐结束之前,应为用餐者提供热饮,以此作为“压轴戏”。最正规的热饮是红茶或什么都不添加的黑咖啡。西餐的热饮可以在餐桌上,也可以换个地方,如到客厅或休息厅里喝。

(二)便餐菜序

一顿西餐便餐的标准菜序通常由五道菜肴构成:开胃菜、汤、主菜、甜品、咖啡。

二、西餐的座次

(一)座次排列的规矩

排列西餐的位次,一般是依照如下规矩:女士优先、恭敬主宾、.以右为尊、距离定位(距主位近的位子高于距主位远的位子)、面门为上、交叉排列(男女应当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也应当交叉排列)。

(二)座次排列的详情 1.长桌

(1)男女主人在长桌中央对面而坐。餐桌两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2)男女主人分别就坐于餐桌两端。 2.圆桌

在西餐里,使用圆桌的具体情况并不多见。具体排列方法,基本上是各种排列方法的综合运用。

3.方桌

以方桌排列位次时,就坐于餐桌四面的人数应该相等。男、女主人应与男、女主宾对面而坐,所有人均与自己的额恋人或配偶坐成斜对角。

三、西餐的餐具

不同国家、地区的菜肴,在用餐时所借用的餐具往往大不相同。有的餐式要用筷子、有的餐式要用刀叉,有的餐式则需要直接用手来取食。

使用刀叉进餐是西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一)刀叉

刀叉,是对餐刀、餐叉两种餐具的统称。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又可以单独使用。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是配合使用的。

1.刀叉的区别

(1)吃黄油用的刀叉,它的正确位置是横放在用餐者的左手的正前方。

(2)吃鱼所用的刀叉和吃肉所用的刀叉,记住应当依次分别从两边分别由外侧向内侧使用。

(3)吃甜品所用的刀叉,一般被横放在用餐者前面餐盘的正前方。

2.刀叉的使用

(1)在切割食物时,不可以弄出声响。

(2)进行切割时,要切记双手下沉,而切勿左右开弓。 (3)被切好的食物,应刚好适合,一下子入口。 (4)将餐刀临时放下时,不可刀口外向。

(5)掉落在地上的刀叉切勿再用,等侍者在换一副。 3.刀叉的暗示 (1)暂停用餐

将刀叉刀右,叉左,刀口向内,叉齿向下,呈汉字的“八”字形摆在餐盘之上。

(2)用餐完毕

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刀右叉左的并排纵放,或者刀上叉下地并排横放在餐盘里。

(三)餐匙 餐匙的用法:

1.餐匙除了饮汤、吃甜品以外,绝不可以直接舀取任何主食、菜肴。

2.已经开始使用的餐匙,切不可放回原处,也不可将其插入菜肴、主食,或是令其“直立”于甜品、汤盘或红茶杯之中。

3.使用餐匙时,要尽量保持其干净整洁。

4.用餐匙取食时,动作应干净、利索,切勿在甜品、汤或红茶中搅来搅去。

5.用餐匙取食时,一定不要过量。6.不能直接用茶匙去舀取红茶饮用。

(三)餐巾 1.餐巾的铺放

不论是大是小,还是哪一种形状,餐巾都应被平铺于自己并拢的大腿上。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外用餐时,一定不要把餐巾掖于领口、围在脖子上、塞进衣襟内,或是担心其掉落而将其系在裤腰上。

2.餐巾的用途

(1)用来服装保洁。

(2)用来揩拭口部。 (3)用来掩口遮羞。

(4)用来进行暗示。

第一:暗示用餐开始。第二:暗示用餐结束。第三:暗示暂时离开。

四、西餐的品尝

(一)开胃菜 1.色拉

吃色拉时,通常只宜使餐叉,这是因为色拉在上桌前,均已被切割完毕,故不应再煞有介事地去“大动干戈”,持刀 切。

2.海鲜

开胃菜里的海鲜,主要有鲜虾、牡蛎、蜗牛。 (二) 面包 1.鲜面包

正确的吃法是,用左手拿大小适当、刚巧可以一次入口的一小块,涂上黄油、果酱或蜂蜜后,在送入口中。

2.烤面包

吃再次烤过的面包,是不能撕食的,否则将使面包屑乱飞。在吃的时候可以慢慢咬着吃。吃的时候,可以配黄油、鱼子酱。挤些柠檬,味道会更好。

(三)汤

1.正确之法:喝汤时,讲究以右手持握汤匙,由近而远,向外侧将汤舀起,然后就嘴而饮之。

2.错误之法

(1)不端起来直接喝

(2)不趴到汤盆、汤盘上去吸食。

(3)不用嘴吹汤,或是用盘、盘或汤匙去反复折汤降温。

(四)主菜

1.冻子:冻子,即用煮熟的食物和汤汁冷却凝结而成的一种菜肴。最常见的有肉冻、鱼冻和果冻等。吃冻子时,必须以刀切割,以叉取食。

2.泥子:泥子,通常指的是以虾、蟹或动物的肝、脑为主料,配以鸡蛋、芹菜,加上作料,搅拌而成的一种菜肴。

3.鱼:可用餐刀将鱼切开,轻轻将骨、刺剔除后,再把它切成小块,以餐叉入口。

4.鸡:吃鸡的时候,切勿直接用手取食。应首先设法去骨后,再以刀叉切割成小块会食用。

5.红肉:吃肉菜时,一般从左往右,以大小一次入口适度为宜,将其以刀叉切割后进食。

(五)点心

在西餐里,经常吃的点心有饼干、馅饼、三明治、通心粉、土豆片、烤土豆,等等。

(六)甜品

西餐里最常见的、最受欢迎的甜品有布丁、冰淇淋等。

(七)果品

吃西餐时,所提供的水果有干果、鲜果之分,不过鲜果是 最常见的,主要有草莓、菠萝、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五、西餐的要求

(一)举止高雅 1.进食噤声

2.禁止异响

3.慎用餐具

4.正襟危坐 5.吃相干净

(二)衣着考究 1.礼服

西式的礼服,男装应以黑色燕尾服,扎黑色领结;女装应以拖地低胸长裙,并配长筒薄纱手套。

2.正装

在一般情况下,正装指的是深色,特别是黑色或者是藏蓝色的套装或套裙。

3.便装

一般性的聚餐可以穿便装。

(三)尊重妇女

1.礼待女主人

2.照顾女宾客

3.禁用女侍者

(四)积极交际 1.宾主交际

应邀赴宴时,不要忘了抽空向主人致意,并且最好找一个时间与主人叙一叙旧、联络联络感情。

2.来宾交际

西餐礼仪要求人们非谈几句不可。不仅要与老朋友寒暄,而且还要借机会与新朋友畅谈一番。

推荐第7篇:餐饮礼仪

男士服饰礼仪

穿着要求:

发型:要求保持整齐并经常梳理,不染发、烫发。前不覆额,后不蔽 领,侧不掩耳,这样给人的感觉就干练整洁。 胡须:每天都要清理。面部要情路。

西装:两粒扣只扣上面一粒,三粒扣只扣上面两颗或者中间一颗。双排扣子媳妇所有扣子都要扣上。

衬衫:衬衫颜色和西服颜色协调,所有的纽扣扣上。

领带:领带长度以其下端正好达到皮带扣上端为宜,并且和衬衫颜色协调。

皮鞋:必须擦亮,与西服颜色协调。 袜子:和皮鞋颜色协调。

微笑:微笑是一种国际礼仪,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热情、修养和魅力。在面对上级、宾客及同事时,要养成微笑的好习惯。微笑是自信的象征,微笑是礼貌的表示,微笑是友好的反应,微笑是交际的手段,微笑是健康的表露。 会面四环节:

介绍:把职位低者介绍职位高者

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把公司同事介绍给客户

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握手礼仪:身子前倾,虎口相接,两眼相对,上下轻摇,及时分开 交谈原则:专注、委婉、参与(开放话题)、赞美、倾听。 交谈注意事项:

礼貌用语:您、请、对不起、谢谢、抱歉、打扰了。 尊重隐私:做到五不问、六不谈。 沟通三大要素:

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达成共同的协议 沟通信息、思想和感情。 沟通三个基本:

沟通基本问题是心态 沟通基本原理是关心 沟通基本要求是主动

倾听:是我们队任何人一种最高的恭维。倾听在沟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约占40%。

积极倾听:倾听他人以了解其观点、意见和感觉并展示,而且你是积极的这样做的。

全神贯注

反馈数据/内容

反应感受

总结

诠释 倾听的分类:被动倾听和主动倾听 主动积极倾听的基本要求

专注:接受 移情:对完整性负者的意愿 1)、开发有效的积极倾听技能:

使听者和说者角色顺利转移、使目光接触、控制情绪、复述、不要多说、避免中间打断说话、提问、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前档的面部表情、排除外界干扰。 倾听的禁忌:

1、自己讲完话后休息

2、伺机打断别人的讲话

3、找别人话中漏洞

4、自以为是,中途打岔

5、滔滔不绝,不留机会给别人。

2)、说什么:打动人心的最高明的办法,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

3)学会赞美:

1、赞美的内容要具体

2、赞美要实事求是

3、赞美要恰如其分

4、赞美要别出心裁 4)说事要注意:

1、急事,慢慢的说

2、大事,清楚地说

3、小事,幽默的说

4、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

5、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6、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7、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8、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

9、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10、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11、别人的事,小心的说

12、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13、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14、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15、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16、责任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

17、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18、锋芒不必露尽,六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19、有功不必邀进,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预计 20、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完美声音的八大原则:

逻辑、用词、激情、语速、节奏、音量、发音、语调。 最受欢迎的声音、语调是:面带微笑、满含诚恳

不同象限的人际沟通风格:

1、表现性:精力充沛、容易兴奋。朋友多、善于表现。脾气火暴容易伤人心。做事效率高、但缺乏恒心。主观、有创造性、喜欢新奇。

2、支配性:固执,非常功利。决断,直截了当,只看结果。好胜,重利益,没有耐心,注重迅速回报。对时间十分敏感。

3、友善型:优点:关心他人、善于沟通。善于倾听,老好人。敏感,乐于助人,信任别人。在意与人的合作。

4、谦和型:性格包容,建模少语。注重准确和精确。

注意细节。爱思考,爱做文字记录。爱阅读。 待客“三声”原则

1、来有迎声

2、问有应声

3、去有送声 待客“三到”原则

1、眼到

2、口到

3、意到

中餐上菜流程:冷盘→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饭桌上的“潜规则”

一、座位的安排

二、点菜的技巧和禁忌

三、吃和吃相的讲究

四、喝酒的讲究

五、倒茶的学问

六、中途离席

七、酒宴上的礼仪

二、点菜技巧和禁忌

1、点菜人员:主人→宾客

看人员组合:人均一道菜是较通用的规则 看菜肴组合:有荤有素,又冷又热,尽量做到全面 看宴请的重要程度:普通宴会和高级宴请 注意事项:点菜不问价

2、点菜指导——三优四忌

优先考虑的菜肴:

一、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二、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三、有本餐馆特色菜

饮食禁忌:

一、宗教的饮食禁忌

二、出于健康的原因

三、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

四、有些职业、出于莫种原因,在餐饮方面旺旺也有各自的不同特殊禁忌

三、吃和吃相的讲究:

餐前:毛巾、餐巾 餐中:

1、对外宾不应反复劝菜

2、夹菜文明、适量取菜

3、细嚼慢咽

4、转式餐桌,顺时针方向旋转取菜

5、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安静就餐

6、嘴里面有东西的时候,不要和别人聊天。

餐后:、

擦嘴、离席

四、酒桌上的小细节:

1、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2、可以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多人

3、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看情况

4、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5、多给领导或者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

6、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得自己的杯子要永远低于别人

7、如果没有特殊的人物在场,鹏就最好按顺时针,更不要厚此薄彼

8、碰酒、敬酒要有说词

9、桌面上不谈生意

10、遇到酒不够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

五、中途离席:

和主人说明并道歉 离开时不可大声宣扬

一个人最好的配饰,不是物质,而是气质,男女都一样。 礼仪就是培养气质的第一步! 培养礼仪可以从饭桌上开始吧!

成功宴请的必需品: A、谈得来的客人 B、一份计划好的、适合客人口味的菜单 C、吸引人的餐桌及装修得体的环境 D、服务人员的贴心 E、主人的真诚亲切

推荐第8篇:餐饮礼仪

一, 宴请礼仪 5M 原则 1, 约会(meeting) ① 避开禁忌日。如西方国家忌讳 13,特别是恰逢 13 日的星 期五 ② 伊斯兰教的斋月有白天禁食的习俗。所以,斋月里邀请伊 斯兰教人士的宴会只宜安排在日落之后。 2, 环境(media) ① 宾主熟悉程度,关系深浅也是选择宴会地点的依据 ② 注意按来宾的意愿和地方特色选择宴请地点 3, 费用(money) 既要有档次,又要量力而行 4,菜单(menu) 关键了解客人尤其是主宾的个人禁忌,民族禁忌与宗教禁忌 二, 西餐用酒讲究 1, 一般酒性愈小,所用就被愈大,如:香槟酒杯>红葡萄酒 杯, 2, 吃羹汤时,用雪利酒 3, 吃鱼,海鲜时,用无味白葡萄酒 4, 酒只宜斟到酒杯容量 2/3 处,能使饮者在饮用时让酒在 杯中漩起来,使酒香发挥出来。 5, 斟酒的顺序从正主位右边主宾起逐位向左走。 要站在客 人右手边上斟,而且酒瓶的商标应面向客人。每斟完一 杯,要把酒瓶稍收顺手往右轻轻一旋,以免酒水溢出流 滴到桌面或客人身上。 6, 斟酒时,酒杯应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 三, 礼貌入席 1, 一般从自己行进方向的左侧入座 2, 当长辈,女性入座时,玩辈,男性应走上前去将他们的 座椅稍向后撤,待他们要坐下时,轻轻将椅子向前推一 点,待其坐稳后再离开 四, 正确使用餐具 1, 席间若失手把餐具掉落在地上, 应请服务员补上相应餐 具 2, 使用餐巾礼仪 只使用餐厅提供的餐巾纸,不要把自己随身带的纸掏出 来使用 餐巾放在大腿上。从餐桌上拿起餐巾,先对折,再将褶 线朝向自己,摊在腿上。绝不把餐巾抖开,如围兜般围在脖 子上,或塞在领口或别在腰带上。 餐巾是用来擦拭嘴巴的。口红也一样,要用餐巾略擦, 免唇印沾在酒杯上 餐巾用毕无需折叠整齐,用餐完毕要站起来,首先将腿 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侧,然后 起身离座 中途暂时离席时,须让餐巾从餐桌上垂下一角。 (用盘 或刀压住餐巾的一角) 3, 使用筷子礼仪 筷子通常放在筷子架上 如果你已经举起筷子,但突然不知道该吃哪道菜时,最 好收回来,等考虑好时再出击。 别把筷子当叉子用,叉着食物放进嘴里,或用舌头舔食 筷子上的附着物,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表演 进餐需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不要用筷子去充当取菜以外的其他角色 将筷子横搁在面前的碟子上,那是表示酒足饭饱不再进 食了,主人不必过于勉强客人继续进食。 4,正确使用刀叉。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刀叉拿法: 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稍作休 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

在盘子中央。 五, 餐桌举止五“不” 1, 让菜不不菜。 (可推荐菜肴,不可为客人布菜) 2, 祝酒不劝酒 3, 吃东西不出声 4, 不乱吐(不得已是用餐巾或手掌遮掩) 5, 不整理衣饰(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都不能当众宽衣解 带,脱鞋或卷轴) 六, 饮料礼仪 1,征询方式 应为封闭式问题,而非开放式问题 例:您喝点什么?(开放式)也许客人回答的饮料是主人 没有准备的,或者无法承受的昂贵饮料,所以开放式询问不 合适; 专业的征询方式是使用封闭式问题,即给出所有选择,让 客人从中挑选。如:王经理,您喝茶还是和咖啡? 情景提供; 一男一女两位客人进入会客室。女秘书上前询问: “两位喝 点什么?” 男宾: “我要红牛” 女秘书: “不好意思,没有” 女宾: “我要椰奶”女秘书愕然,“不好意思,我们只有红 ( 茶和咖啡?您喜欢哪种呢??) 指出有何错误 2,上饮料顺序 先宾后主,先尊后卑,先女后男,先为低位高,后为地位 低 七, 宴席邀请 多种形式:请柬,邀请信,电话。正式宴会发请柬,必须注 明目的,形式,时间,地点,对服饰的要求,回复等内容。 请柬必须在宴请的两周前发出,以便客人可以安排好时间, 做好出席的准备。 八, 夹菜礼仪 若同桌有外宾,对他不要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 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 圆桌转盘菜肴转动方向一般为逆时针方向 在正规餐宴场合,所有盛装菜肴的大盘或大腕应该都从组编 传递或转过来 九,饮咖啡举止礼仪 1, 饮用的数量:杯数要少,一般情况一杯足矣,至多不多 于三杯 2, 入口要少 3, 配料添加:自主添加。文明添加 4, 饮时的方法: 杯的持握:不可双手握杯,不可用手托着杯底,不可俯身就近杯子去喝,不可用手端着碟子而去吸食放置于其上的杯中 的咖啡。 持握是应当伸出右手, 用拇指与食指握住杯耳之后, 再轻缓地端起杯子。若坐在桌子附近饮咖啡,通常只需端杯 子,不必端碟子。若距桌子较远,或站立,走动时饮咖啡, 则应用左手接杯,碟一起端起,至齐胸高度,再以右手持杯 而饮。

推荐第9篇:高尔夫前台接待礼仪规范以及岗位职责

前台礼貌与礼仪

前台是球场接待客人门面,高尔夫运动是一种高雅的运动,因此接待员也是应该和球员一样具有相应的修养和礼仪水准。对接待员来说,具备相应的礼仪,不仅要注意服装,更为重要的是在行为方面更为具有一定的礼仪风范。服装一般来说不同的高尔夫球场有着不同的统一服装,不仅一班一律以该服装为工作装,而且要保持该服装的整洁。

一、礼节、礼貌规范(仪表)

仪表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个人卫生和服饰,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仪表可体现服务的气氛、档次、规格。员工必须讲究仪表,仪表的具体要求如下:

1、着装要清洁整齐

上班要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整齐干净,钮扣要齐全扣好,不可敞胸露怀,衣冠不整,不洁,工号牌要佩戴在左胸前,不能将衣袖,裤子卷起,女接待员穿裙子,不可露出袜口,应穿肉色袜子,系领带时,要将衣服下摆放在裤子里,穿黑皮鞋要保持光亮。

2、仪容要大方

指甲要常修剪,不留长指甲,不涂有色的指甲油,发式按规定要求。不留怪异发型,关发要梳洗整齐,不披头散发。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要爱护牙齿,鼻毛不准出鼻孔,手要保持清洁,早晚要刷牙,饭后要漱口。洗澡防汗臭。上班前不吃异味食品和不喝含酒精的饮料。

4、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注意休息好,充足睡眠。要常做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上班时面带倦容。

5、上班要淡妆打扮

上班不准戴手镯、手链、戒指、耳环及夸张的头饰,戴项链不外露,男女均不准带有色眼镜。

6、上班前要检查自己的仪表

公共场所所需要整理仪表时,要到卫生间或工作间,到客人看不到的地方。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或在公共场所整理。上班之前,前、后台工作人员都应检查自己的仪表,做到着装整洁。

7、表情

表情是人的面部动态所流露的情感,在给人的印象中,表情非常重要,在为客人服务时,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给人以亲切感

要面带微笑,和颜悦色,给人以亲切感,不能面孔冷漠,表情呆板,给客人以不受欢迎感。 (2)给人以真诚感

要坦诚待客,不卑不亢,给人以真诚感,不要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给人以虚伪感 (3)人以尊重感

要聚精会神,注意倾听,给人以受尊重之感,不要没精打彩或漫不经心,给客人以受重视感 (4)给人以镇定感

要沉着稳定,给人以镇定感,不要慌手慌脚,吐舌,眨眼睛给客人以毛臊感。 (5)给人以宽慰感

要神色坦然,轻松,自信,给人以宽慰感,不要双眉紧锁,满面愁云,给客人以负重感。

二、仪态

仪态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和风度,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举止。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站态 (1) 站立要端正,挺胸收腹,眼睛平视,嘴微闭,面带微笑,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以保持随时向客人提供服务的状态。双手不叉腰,不插袋,不抱胸。女子站立时,脚呈字形,双膝和脚后跟要靠紧,男子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身体不可东倒西歪。站累时,脚不以向后站半步或移动一位置,但上体仍然保持正直。不可把脚向前向后伸开太多,甚至叉开很大,也不可倚壁而立。

2、部分岗位人员的站姿要求 接包员、行李员、迎宾员的站立要求除以上要求外,两臂 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面带微笑。如无客人出入,两脚可稍放松,当客人到时应立即恢复正规姿势。 服务员:上身挺直,两脚分开,双臂自然下垂,男女均可采用背手式。 柜台人员:上身挺直,两脚分开,双臂可适当处理但不抱臂。

3、坐态

应坐时的姿态要端正。要领是:入座要轻缓,上身要直,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脊柱向伸直,胸前向上前挺,双肩放松平放,躯干与颈、腿、脚正对前方,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并拢,目光平视,面带笑容,坐时不要把椅子坐满(服务员应坐椅子的2/3)但不坐边沿上。就座时切不可有以下几种姿势: (1) 坐椅子上前俯后仰,摇腿跷脚 (2) 将脚跨在桌子或沙发扶手上,或架在茶几上 (3) 在上级或客人面前双手抱着胸前,跷二郎腿或半躺坐

4、行态

步行应轻而稳,注意昂首挺胸收腹,肩要平,身要直,女子走一字步,男子行走时双脚跟走两条线,但两条线尽可能靠近,步履可稍大。在地上的横向距离3厘米左右。走路时男生不要扭腰,女生不要摇晃臀部。行走时不可摇头晃脑,吹口哨,吃零食,不要左顾右盼,手插口袋或打响指。不与他人拉手,搂腰搭背,不奔跑,跳跃。因工作需要必须超越客人时,要礼貌致歉,说声对不起,同时注意:

(1) 尽量靠右行,尽量不走中间 (2) 与上级、宾客相遇时,要点关致意 (3) 与上级、宾客行至门前时,应主动开门让他们先行,不能自己抢先而行 (4) 引导客人时,让客人、上级在自己的右侧 (5) 上楼时客人在前,下楼时客人在后,三人同行时,中间为上宾,在人道上让女士走在内侧,以便站她们有安全感

(6) 客人迎面走来或上下楼时,要主动为客人让路

5、手姿

手姿是最具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手姿要求规范适度。

(1) 在给客人指引方向时,要把手臂伸直,手指自然并拢,手掌向上,以肘关节为轴,指向目标。同时眼睛要看着目标并兼顾对方是否看到指示的目标,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幅度不宜过大,否则舒服画蛇添足之感。

(2) 一般来说,手掌掌心向上的手势虚心的、诚恳的,在介绍、引路、指示方向时,都应掌心向上,上身稍前倾,以示敬重。在递给客人东西时,应用双手恭敬地奉上,决不能漫不经心地一扔,并忌以手指或笔尖直接指向客人。

6、点头与鞠躬

当客人走到面前时,应主动点头问好,打招呼。点头时,目光要看着客人面部,当客人离去时,身体应微微前倾,敬语道别。

三、举止

1、举止要端庄,动作要文明,站、走、坐要符合规定要求。迎客人时走在前,客过要让路,同行不抢道,不许在宾客中穿行,不许奔跑追逐。

2、宾客面前就禁止各种不文明举动,如吸烟、吃零食、掏鼻孔,剔牙齿、挖耳朵、打饱隔、打喷嚏、打哈欠、抓头、搔痒、修指甲、伸懒腰等。即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应尽力采取措施掩饰或回避。在工作场所及平时,均不得随地吐痰,扔果皮、纸屑、烟头或其他杂物。

3、接待员在工作中时应保持场所安静,说话声音要轻,不在客人面前大声喧哗、打闹、吹口哨、唱小调。走路脚步要轻,操作动作要轻,取放物口要轻,避免发出响声。

4、服务客人是第一需要,当客人向你的岗位走来时,无论你在干什么,都应暂时停下来招呼客人。

5、对客人要一视同仁,切忌两位客人同时在场的情况下,对一位客人过分亲热或长时间倾谈,而冷淡了另一位客人。与客人接触要热情大方,举止得体,但不得有过分亲热的举动,更不能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6、严禁与宾客开玩笑,打闹和取外号

7、宾客之间交谈时,不要走进旁听,也不要在一旁窥视客人的行动。

8、

9、

10、

11、

对容貌体态奇特或穿着奇装异服的宾客切忌交头接耳或指手画脚,更不许围观。听到宾客的方言土语认为奇怪可笑时,不能模仿讥笑,对身体有缺陷或病态的宾客,应热情关心,周到服务,不能有任何嫌弃的表示。

客人并不熟悉球场的分工,他的要求可能会趋近你的某项不属于你职责范围内的服务,切不可把客人当皮球踢来踢去,应主动等客人与有关部门联系,以满足客人的要求,不能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客人要求办的事,必须踏实去做,并把最后结果尽快告知客人。

不得把工作中或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服务中来,更不可发泄在客人身上。

推荐第10篇:接待客户礼仪

接待客户礼仪

一、问候和迎客

1、当有客户要来公司时,掌握好客户到达的时间准备迎接,迎接人员应提前到迎接地点,不能太早,更不能太迟。客人到达时并且面对客人微笑打招呼“先生/小姐/”您好!欢迎来到宏诚。对认识的客人也可以直接打招呼,如“张先生,您好!欢迎您”如果有不认识的人,可先问明对方尊姓,然后立刻称呼和问候。

2、在带领客人会见上司时,要配合对方的步调,在客人左前侧作引导,侧身向着来客,保持两步左右的距离,可边走边向来宾介绍坏境,到上司办公室时,应先敲门,得到允诺后再开门并引导客人先进,在关上门。

二、招待客户

1、客人进房后,示意请客人先座,落座后,你应担负起招待的任务,首先应端茶递水,如果是盛夏,也可以送上清凉的饮品,如有可能,可以提出几种饮品请客人选择,首次沏茶入杯不要倒得太满,通常七分满即可。双手敬上,先宾后主,并轻声招呼:“请用茶!”.注意要将茶杯放在安全的地方,且杯耳朝着客人,如需要将茶壶放置在桌上,应将茶壶嘴对外而不能对人。(注:接待客户之前需准备好一些水果和干果,客户专用杯子要知道都放在哪里)

三、送客礼仪

如客人提出告辞时,要等客人起身后再随上司相送,因此,每次待客结束,都要以欢迎“再次见面”的心情来恭送对方回去。

第11篇:接待礼仪规范

接待礼仪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待礼仪的术语和定义、礼仪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接待礼仪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DB34/T 1168-2010 《行政审批服务 术语和定义》给出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接待礼仪

是指接待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行为举止、礼仪等。 4 礼仪要求

4.1 举止大方,文明礼貌。

4.2 言行举止温和、谦恭、庄重、得体,坐姿端正,站姿挺立。

4.3 热情服务:面对服务对象应面带微笑,目视对方,自然真诚,尽量满足其合理的服务需要。

4.4 有声服务:服务对象来时有迎声,询问有答声,离开有送声。

4.5 做到五个一样: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

1.1 服务过程中,应表现出训练有素、有条不紊的素质,要始终面带微笑,给服务对象以大方、亲切、健康之感。

1.2 应主动维护窗口秩序,不得串岗、群聊、大声喧哗、嬉闹,不得带与工作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台内,保证整体工作有序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篇:商务会议接待礼仪

在商务接待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商务接待礼仪,可以给来访客户一种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商务交往的顺利进行。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商务接待礼仪,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商务接待礼仪基本知识。

商务接待礼仪基本原则

商务接待成功的秘诀在于细心,照顾到每一个客人的喜好,他们会高兴你的细心的。了解客人,对新老朋友都热情相待。在商务接待中提高公司形象,强调公司的任务,但要做得圆滑而漂亮。

介绍的礼仪

介绍的手势: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

介绍的顺序:先介绍位卑者给位尊者。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年轻的给年长的;自己公司的同事给别家公司的同事;先将职位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公司同事给客户;非官方人事给官方人士;本国同事给外国同事;如果身边各有一人,先介绍右边的,再介绍左边的。

握手的礼仪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掌心向里握手显示出一个人的谦卑和毕恭毕敬。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

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握手的八禁忌

·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

·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

交换名片的礼仪

如果是坐着,尽可能起身接受对方递来的名片;辈份较低者,率先以右手递出个人的名片;到别处拜访时,经上司介绍后,再递出名片;接受名片时,应以双手去接,并确定其姓名和职务;接受名片后,不宜随手置于桌上;经常检查皮夹,不可递出污旧或皱折的名片;名片夹或皮夹置于西装内袋,避免由裤子后方的口袋掏出;尽量避免在对方的名片上书写不相关的东西;不要无意识地玩弄对方的名片;上司在时不要先递交名片,要等上司递上名片后才能递上自己的名片。

引导的礼仪

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乘车礼仪

(一)小轿车

1、小轿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

2、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4、如果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

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二)吉普车

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三)旅行车

我们在接待团体客人时,多采用旅行车接送客人。旅行车以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依每排右侧往左侧递减。

第13篇:商务礼仪接待礼仪

商务接待与拜访,是商务活动必要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礼仪接待礼仪,快一起来看看吧!

商务礼仪接待礼仪

1.制定接待规格

根据来客的情况和本单位的情况,接待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规格:如果是上级领导派一般工作人员前来口授意见或兄弟单位领导派人商谈要事,或下级因重要事宜来访,应尽量采取高规格接待,陪同人员的职务比客人高;遇到上级领导来本地了解情况、老干部或上级领导路过本地,或是外地学习参观团前来等,往往只要安排好食宿或调查研究的对象就行,本地领导出面陪坐一次就行了,陪同任务主要由有关工作人员去完成;实际当中,最普遍的还是对等对待,也就是陪同人员和客人职务、级别基本一样。

客人要离开时,要提前预订好返程车、船、机票。在客人事务结束后离开时,可根椐情况安排一个小型送别会。安排好送客车辆,如有必要还应安排单位领导为客人送行。

2.一般的接待

对来访者,接待人员要起身握手相迎,对上级、长者、客户来访,应起身上前迎候。对于同事、员工、除第一次见面外,可以不起身。如果来访者是预先约定好的重要客人,则应根据来访者的地位、身份等确定相应的接待规格和程序。在办公室接待一般的来访者,谈话时应注意少说多听,最好不要隔着办公桌和来人说话。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要作简短的记录。如果自己有事暂不能接待来访者,应安排秘书或其他人员接待客人,切不可冷落了来访者。应尽量让来访者把话说完,认真倾听他的叙述。对来访者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率表态,应思考后再作答复。对一时不能作答的,要约定一个时间再联系。商务礼仪培训中要求,正在接待来访者时,有电话打来或有新的来访者,应尽量让秘书或别人接待,以避免接待被中断。如果要结束接待,可以婉言提出借口,比如“实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这次就先谈到这儿吧”等,也可用起身的身体语言告诉对方就此结束谈话。

3.内宾接待

首先要清楚客人的身份、人数、来意和大致停留时间,还要清楚到达时间及所乘交通工具的情况,安排有关人员和车辆前往接站,并安排食宿。来宾下车后,接站人员要热情迎上前,并致简短的欢迎词,然后请客人上车。客人住下后,要和客人根据其具体来访意图商议安排好活动日程。同时,还要根据单位领导的意见通知有关领导人来宾馆或饭店看望客人。服务礼仪培训中要求接待人员要事先安排好会见场所和陪同人员,并向该领导人介绍客人的情况。在客人访问期间,可以适当安排游览当地风景点的活动。

4.外宾的接待

接待外宾,要事先了解清楚客人的身份(包括职务、年龄、抵达时间、所在国的宗教信仰等),然后派出和外宾身份相当的人员前往指定地点迎接。

见面后,翻译要先向对方介绍我方主要人员的姓名、职务。然后与对方行握手礼。握手时主人应先向客人伸手,轻握对方的手,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和外宾会见,应该至少提前半天预约,不要“给对方一个惊喜”。约见时间定好后,尽量不要改变。如有特殊情况而无法参加,可以在征得外宾同意的前提下,由身份较低的人出面会谈。

会见时,外宾居右,我方人员居左。第一主宾在我方主谈人员右侧第一个位置,第二主宾在第一主宾的右侧,其他陪同人员就可随便就坐。翻译人员一般安排在我方主谈人的右侧,也可在其后面。商务礼仪培训中说明,会谈时如果要用长桌,以门口方向为准,面朝门的一面为上方,背门的一方是下方。让外宾坐在上方。我方主谈人和主宾分别坐在自己一方的中间。谈话时要注意态度和蔼、自然大方。说话声音要适中,不要用过多的手势。要注意倾听对方发言,不要左顾右盼,或随时打断对方谈话。不能在会谈过程中打哈欠、看表等。谈话内容应事先准备充分,确定好谈话范围,不要随便答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或者自己没把握、未经领导批准的问题。注意不要谈论对方年龄、收入等私事。对于对方没听明白的问题,应通过翻译解释清楚。

要根据外宾不同的生活习惯,妥善安排好食宿事宜,并根据他们的活动日程,具体组织承办或者安排到有关单位会谈、参观、访问等。在外宾参观访问某单位时,该单位应照常继续工作。 送客时,可以在送别会上向外宾赠送一些适合他们风俗习惯的礼物,礼物的选用不要太贵重。然后,派身份和外宾相当的人员前往送行地点。当外宾乘坐的交通工具开动时,送行人员要挥手致意。在机场,一般要等飞机离地起飞后才能离开。如果有外国工作人员同时送行,离开时要和对方告别,并让他们车辆先行。

5.礼宾次序

陪客人走路,一般要请客人走在自己右边。主陪人员要和客人并排走,不能落在后面;其他陪同人员就应走在客人和主陪人员身后。礼仪培训中规定,在走廊里,应走在客人左前方几步。转弯、上楼梯时,要回头以手示意,有礼貌地说声“这边请”。乘电梯时,如果有司机,要请客人先进;没有司机,应自己先进,然后让客人进。到达时要让客人先出。到达接待室或领导办公室时,要对客人说“这里就是”或“这里是×××办公室”。如果是领导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时再进。门如果是向外开的,应该请客人先进去;向里开的,自己先进去,按住门,再请客人进。

上车时要请客人先上,打开车门,并用手示意,等客人坐稳后再上。一般应请客人坐在后排座的右侧,自己坐在左侧。如果客人有领导陪同,就请领导人坐在客人左侧,自己坐在前排司机的旁边。如果客人或领导已经坐好,就不必再要求按这个顺序调换。在客人进座后,不要从同一车门随后而入,而应该关好门后从另一侧车门进座。下车时,自己先下,为领导或客人打开车门,请他们下车。

当客人和领导见面时要进行介绍。介绍时一般先把年纪较轻、身份较低的人介绍给年纪较大、身份较高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内容包括被介绍人的姓名、所在单位和职务。

接待礼仪:如何迎接客人

一是确定迎送规格。通常遵循身份相当的原则,即主要迎送人与主宾身份相当,当不可能完全对等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或由副职出面。其他迎送人员不宜过多。

二是掌握到达和离开的时间。准确掌握来宾到达和离开的时间,及早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单位。如有变化,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迎接人员应提前到达迎接地点,不能太早,更不能太迟,甚至迟到。送行人员则应在客人离开之前到达送行地点。

三是适时献上鲜花。迎接普通来宾,一般不需要献花。迎接十分重要的来宾,可以献花。所献之花要用鲜花,并保持花束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朵。献花的时间,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与主宾握手之后将花献上。可以只献给主宾,也可向所有来宾分别献花。

四是不同的客人按不同的方式迎接。对大批客人的迎接,可事先准备特定的标志,让客人从远处即可看清;对首次前来,又不认识的客人,应主动打听,并自我介绍;而对比较熟悉的客人,则不必介绍,仅向前握手,互致问候即可。

五是留下一定时间。客人抵达住处后,不要马上安排活动,要给对方留下一定的时间。

接待礼仪:如何引导访客

1.了解令人不悦的服务表现:以下十种表现是会令访客不悦的服务态度,作为接待人员,你一定要避免使用这些不良的方式去对待访客。(1当顾客进来时,假装没看见继续忙于自己工作.2一副爱理不理甚至厌烦的应对态度.3以貌取人,依客人外表而改变态度.4 言谈措词语调过快,缺乏耐心.5身体背对着客户,只有脸向着顾客.6 未停止与同事聊天或嬉闹的动作.7 看报纸杂志,无精打采打哈欠.8 继续电话聊天.9 双手抱胸迎宾.10 长时间打量客户)

2.迎接客户的三阶段行礼:我们国内通行的三阶段行礼包括15度、30度和45度的鞠躬行礼。15度的鞠躬行礼是指打招呼,表示轻微寒暄;30度的鞠躬行礼是敬礼,表示一般寒暄;45度的鞠躬行礼是最高规格的敬礼,表达深切的敬意。在行礼过程中,不要低头,要弯下腰,但绝不能看到自己的脚尖;要尽量举动自然,令人舒适;切忌用下巴跟人问好。

第14篇:礼仪接待词汇

礼仪性口译

一、vocabulary work词汇预热一 world-renowned 世界闻名 diversity 多样化 dynamism 充满活力 a special regard 特殊的敬意 nostalgic 怀旧的、思乡的 memorable 值得回忆的 utmost courtesy 非常的礼貌 extensive 广泛的

overshadow 使„„黯然失色 non-governmental sector 民间组织 foundations 基金会 mutual benefit 互惠互利 good faith 良好的诚意

strategic relationship

战略关系 flourish

兴旺繁荣

mutual 的搭配

mutual 可以和这些词搭配

mutual respect/benefit/understanding mutual trust/confidence/courtesy (礼尚往来) mutual equality/complementarity our mutual friend 我们共同的朋友 mutual aid 互助

mutual promise 相互的约定 by mutual consent 双方同意 mutual affection 相爱

二、Expreing Thanks Permit me first to thank you, our Chinese hosts, for your extraordinary arrangements and hospitality.My wife and I, as well as our entire party, are deeply grateful. 首先,请允许我感谢中国东道主的精心安排与好客,我夫人与我,以及代表团的全体人员,都深为感激。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words of welcome.This is a happy and memorable occasion for me personally as well as for the members of my delegation. 我非常感谢阁下的友好欢迎辞,对我本人以及代表团所有成员来说,这是愉快而难忘的一天。

In closing, may I say again how delighted and privileged we are to be in your country.We are deeply grateful for what you have done for us since our arrival in your country.

在我结束讲话之前,我想再说一遍,我们来贵国作客是多么的愉快和荣幸。对于我们抵达贵国后你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深表感谢。

On behalf of all my colleagues present here,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I particularly want to pay tribute, not only to those who prepared the magnificent dinner, but also to those who have provided the splendid music.

我谨代表在座的所有的同事,对你们那独有的、著称于世的款待表示感谢。我不仅要感谢特别感谢为我们准备晚宴的人们,而且还要特别感谢演奏优美音乐的人们。

表示感谢的常用形式 On behalf of…

For myself and for our entire delegation, On behalf of all the members of my delegation and in my own name, For our Group and myself, 主体结构:I\' d like to expre / extend my heartfelt thanks to you /warm gratitude hearty gratefulne /sincere thanks to you and through you to Mr.Smith

for your kind invitation (to visit China / to this fair.) /kind hospitality /warm welcome /for giving this grand banquet. /for inviting us to such a marvelous dinner tonight.

1.I\' d like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 my earnest gratitude for your help.我愿借此机会向你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2.I should like to expre my heartfelt gratitude for your gracious reception and hospitality.我愿向你们盛情的接待与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3.Please accept our sincere thanks for your kind invitation.请接受我们对你友好邀请的真诚感谢。

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me such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visit this beautiful city and work with you.非常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极好的机会让我来访问这个美丽的城市并和你们共事。

5.I am very happy to have this second chance of joyful gathering with you.我非常高兴和你们再次相聚。

6.I would like to thank Sir Broers, Vice-Chancellor, for the invitation, which brings me to the famous Cambridge University.非常感谢布鲁尔斯校长的邀请,使我来到久负盛名的剑桥大学。

三、which从句

This is basically a correct observation, which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

这种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它反映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Greyhound is the largest long distance coach company, which offers the monthly pa.“灰狗”汽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长途汽车公司,有月票出售。

Those were happy days.They were good days, important days.

We were part of the dramatic proce which brought us back together and set us on the road to a genuine friendly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我们参与了那富有戏剧性的转变过程,它使我们重新走到一起,使我们踏上了通往建立一种真诚友好与合作关系的道路。

My visit is a symbol of the good faith with which we seek to build up the strength of our friendship, our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ties and our important strategic relationship.

我的访问是良好诚意的象征,我们怀着这种良好诚意,希望能在友谊的基础上建立文化和商业关系,建立重要的战略关系。

On behalf of all my colleagues present here,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我谨代表我在座的所有同事,对你们那独有的、著称于世的款待表示感谢。

So, let us start a long march together on different roads leading to the same goal,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orld structure of peace and justice in which all may stand together with equal dignity and in which each nation, large or small, has a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form of government, its own course of development, free of outside interference or domination.

所以,让我们沿着通往共同目标的不同的道路,一起开始新的长征。这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和平与正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人都可以站在一起享有同等的尊严,所有国家无论其大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形式,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受外来干涉或统治。

In that spirit,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es to the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of our two peoples which can lead to friendship and peace for all peoples in the world.

本着这种精神,我敬请各位与我一起举杯,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干杯,这种友谊与合作能够带给全世界人民友谊与和平。

四、口译实考题分析

I wish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you on behalf of all my colleagues for your warm reception and hospitality.// 我愿借此机会,谨代表我所有的同事们,对你们热情的迎接和款待表示感谢。

The past five days in China have been truly pleasant and enjoyable and most memorable.在中国度过的这五天,令人愉快,难以忘怀。

I particularly want to pay tribute to our Chinese partners for their sincere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in concluding these agreements.我特别要称颂我们的中国合作者,他们的真诚合作与支持使这项协议得以签署。

May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here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es, to the lasting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our two companies.我敬请各位与我一起举杯,为我们两家公司的永久友谊和合作而干杯。

外事接待词汇

国际机场 international airport

机场大楼 terminal building

候机大厅 waiting hall

问讯处 information desk / inquiry desk

起飞时间 departure time / take-off time

抵达时间 arrival time

登记卡 boarding ticket / boarding pa

安全检查 security check

海关 the Customs

海关工作人员 customs officer

通过海关检查 to go through the customs

海关规定 customs requirements

海关条例 customs regulations

海关手续与准则 customs procedures and norms

办理海关例行手续 to go through customs formalities

报关 to make a customs declaration

海关行李申报表 baggage declaration form/ luggage declaration form

外币申请表 foreign currency declaration form

应纳关税物品 dutiable goods/ dutiable articles

往返票 round-trip ticket / return ticket

入境签证 entry visa 出境签证 exit visa

过境签证 transit visa

过境旅客 transit paenger

入境手续 entry formalities

简化手续 to simplify procedures

一次性签证 single entry visa

多次入境签证 multiple-entry visa

再入境签证 re-entry visa

旅游签证 tourist visa

护照 paport

外教护照 diplomatic paport

公务护照 service paport

应纳关税物品 dutiable goods/dutiable articles

往返票 round-trip ticket/return ticket

人境签证 entry visa

出境签证 exit visa

过境签证 transit visa

过境旅客 transit paenger

人境手续 entry formalities

简化手续 to simplify procedures

一次性签证 single entry visa

多次入境签证 multiple-entry visa 再人境签证 re-entry visa

旅游签证 tourist visa

外交护照 diplomatic paport

公务护照 service paport

出示护照 to show one’s paport

免税商店 duty free shop

免税物品 duty-free goods

免税单 duty-free slips

行李提取处 baggage claim

手提行李 hand luggage

出租车候车处

随身携带行李

行李箱 baggage tag

行李存放处 baggage depository

行李手推车 baggage handcart

健康证书 health certificate

接待 to host

接待单位 the host organization

接待人员 reception personnel

接待员 receptionist

受到友好接待

在旅馆下榻 to stay at a certain hotel

/duty-free articles /luggage claim /taxi rank /luggage tag /luggage depository /luggage pushcart /to receive /to get a friendly reception taxi stand carry-on baggage to be cordially received旅馆登记表 hotel registration form

旅馆休息大厅 hotel lobby/hotel lounge

旅馆服务员 attendant

旅馆女服务员 chambermaid

总统套房 presidential suite

豪华套房 luxury suite

单人房间 single room

双人房间 double room

招待客人 to entertain guests

设宴洗尘 to give a banquet in somebody’s honor

举行盛大招待会 to hold a grand reception

答谢招待会 a reciprocal reception

冷餐招待会 buffet reception

感谢热情招待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hospitality

招待所 guest house

外宾 foreign guests/overseas visitors

贵宾 distinguished guests

外国专家 foreign experts/foreign specialists

外事办公室 foreign affairs office

外事组 foreign affairs section

外事往来 dealings with foreign organizations

活动日程 itinerary of a visit 初步拟订的活动 tentative itinerary

活动安排 schedule

紧凑的活动安排 tight schedule/busy schedule

精心的安排 thoughtful arrangements

详细介绍活动安排 to gaze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schedule

播放有关录像 to show a video entitled

欢迎辞 welcome speech

告别辞 farewell speech

自我介绍 to introduce myself

久仰大名

期待已久 long expected

合作共事 to work as your colleague

深感荣幸 to feel greatly honored

亲眼目睹 to witne with my Own eves

东方巨龙 Oriental Dragon

实现梦想 to realize my dream

专程赶来 to come all the wav

亲自接待 to meet in person

若有不便 to encounter any Inconveniences

与某人结识 to make the acquaintance of somebody

欢迎光临本公司 welcome to our company

参与我们的项目 to participate in our project

/welcome addre /farewell addre I’ve long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meet you 文化交流 cultural exchange

促进友谊 to promote friendship

加强合作 to enhance co-operation

不辞辛劳远道来访 to come in spite of the long journey

短暂的访问 brief visit

有此殊荣 to have the honor of doing something

很高兴做某事 to have the pleasure In doing something

请允许我介绍 May I present somebody/Allow me to introduce

请你不要介意 Hope you don’t mind

祝你参观顺利 Wish you a pleasant visit

祝你访问圆满成功 Wish your visit a complete succe

祝你万事如意 Wish you all the best

期待再次来访 Look forward to your visit again

希望再次相会 Hope to see each other again soon

保持联系 Keep in touch

取得联系 to get into touch with/to establish / contact with

请多保重 Take care

祝你旅途愉快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Have a nice trip

一路平安 Bon voyage/Have a safe trip home.

第15篇:前台接待礼仪

前台是一个单位的脸面和名片,所以前台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公司前台接待礼仪,这对于塑造单位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前台接待礼仪,欢迎阅读。

前台接待礼仪

1一、公司前台仪容规范

面带笑容,保持开朗心态,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气氛;保持身体清洁卫生,这不仅是健康的需要,更是文明的表现,有利于与人交往;头发梳理整齐、面部保持清洁;男员工不留长发,女员工不化浓妆;保持唇部润泽,口气清新,以适合近距离交谈;手部干净,指甲修剪整齐,男员工不留长指甲,女员工不涂抹鲜艳指甲油宜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

二、电话接待礼仪

前台接起电话的声音要不急不慢,并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声调,不得在电话中和来电者耍脾气、使性子甚至说粗口。接电话中,要勤说“请问”、“对不起”、“请稍等”之类的谦词。

在电话铃响的第

二、第三声的时候接起电话。接起电话首先要说“您好,×××(公司名称,如果公司名称较长,应用简称)”,忌以“喂”开头。如果因故迟接,要向来电者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对知道分机号码或者转向具体人姓名的电话,可以礼貌地说“请稍等”,并马上转接过去。

如果要求转接领导电话、对方又知道领导姓名,不知道分机号的话,就要礼貌地询问,对方是谁、哪个单位的。如果是如广告、变相广告之类的电话,应该用礼貌的借口挡驾,或者转到相关部门处理。

鉴于前台每天要接很多电话,为防止嗓子出现意外,要随时准备水,以滋润嗓子,随时保持良好的声音效果。

三、来访者接待礼仪

前台在岗位上一般是坐着的。但遇到有访客来时,应立即起身,面朝向来访者点头、微笑致意:“您好,请问您找一位?”、“有预约吗”。知道找谁,并确认是预约之后,请来访者稍等,立即帮其联系。如果要找的人正在忙,可以请其稍等,用规范的仪态引领来访者入座倒水。如果等了很长时间,访客要找的人还在忙,要关照一下来访者并说向其说明,不要扔在那里不管。

如果来访者要找的没有出来接,让其自己过去,前台应该用规范的手势指引如何去,或者带来访者去。如果来访者要找的人的办公室门即使是开着的,也要先敲门,获得许可后再请来访者进入,为来访者倒好茶后,前台就要返回岗位。当然,如果前台只有一位的话,直接指引来访者就行了。

如果来访者知道找谁,但没有预约,前台要打电话问问,告诉相关同事或领导助理/秘书,×××单位的×××来访,不知道是不是方便接待。出于对来访者的礼貌和方便拒绝时的得体处理,即使是要找的同事或者领导亲自接,都可以当作是其他人接的电话,再询问。这样在来访者听来,即使电话那头没有答应接待,也不是他要找的人直接拒绝的,为一下步的处理留下了余地。

前台接待礼仪

2一、形象礼仪规范

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还不够,酒店前台接待人员还要注意自己形象礼仪规范,男士头发不可过长,头发不得油腻和有头皮;女士头发梳洗整齐,长发要捆绑好,不得戴太夸张的发饰,只宜轻巧大方的发饰,头发不得掩盖眼部或脸部。

面部修饰:男士不得蓄须,脸部要清爽宜人,口气清新。女士上岗要化淡妆,但是不得抹太多胭脂水粉,只宜稍作修饰,淡扫娥眉,轻涂口红,轻抹胭脂便可。

身体修饰:不得留长指甲,女士不能涂鲜艳的指甲油;要经常洗澡,身上不得有异味,不能喷太多的香水。

制服要完整清洁及称身,不得穿脏或有皱折的衣服。

头发——男:头发不得油腻和有头皮,而且不得过长

女:头发梳洗整齐,长发要捆绑好,不得戴太夸张的发饰,只宜轻巧大方的发饰,头发不得掩盖眼部或脸部。

脸部——男:不得蓄须,脸部要清爽宜人,口气清新。

女:不得抹太多胭脂水粉,只宜稍作修饰,淡扫娥眉,轻涂口红,轻抹胭脂便可。

手部——男:不得留指甲、指甲要清洁,指甲内不得藏污垢。

女:不得留太长指甲,不宜涂鲜红指甲油,指甲油只可用淡色的。

脚部——男:清洁的鞋袜、鞋子每天上班前要擦亮。

女:清洁的鞋袜,不得穿有色的袜,要穿酒店规定的袜色,鞋子每天上班前要擦亮。

气味——男:保持身体气味清新,不得有异味。

女:不得用强烈香料(香水)。

二、礼貌礼仪

1.在工作的时候,常带着自然的笑容,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能令客人觉得容易接近。

2.不得故作小动作(永远是成熟、稳重),打哈欠要掩着口部,不要作出搔痒、挖鼻、掏耳、挑牙等不雅的动作。

3.工作时不得咀嚼香口胶,吸烟及吃东西。

4.不得嫌客人噜苏,应耐心地为客人服务。

5.在处理柜台文件工作时,还要不时留意周围环境,以免客人站在柜台片刻,员工还蒙然不知。

6.客人来到柜台前,马上放下正在处理的文件,礼貌的问安,表现出曾受过专业训练的风采,称职及有能力为客人服务。

7.留心倾听客人的问题,不能随意中断客人的叙述,然后再清楚的解答,以免答非所问,如遇到问题不懂作答时,应该说:“请稍等,待我查一查以便回答你的问题。

8.如遇客人对某事情外行,或不能随俗之处,不得取笑客人。

9.柜台员的工作效率要快且准。

10.不得表现懒散情绪,站姿要端正,不得摇摆身体,不得倚傍墙、柜而立或蹲在地上,不可歪头歪身,及扮鬼脸作怪动作。

11.除了工作上应交待的事,不得互相攀谈私事,不得争论,不粗言秽语。

12.不得擅自用柜台电话作私人之用,如遇急事可请求上司用后台的电话。

13.用词适当,不可得罪客人,亦无须阿谀奉承,声线要温和,不可过大或过小,要清楚表达所要说的话。

14.不得在工作时,阅读报章、书籍。

15.走路时,不可奔跑,应脚步轻快无声,不要作怪动作。

16.尽量牢记客人的姓氏,在见面时能称呼客人“x先生/小姐/女士,你好!”。

17.若客人之问询在自己职权或能力范围以外,应主动替客人作出有关之联系,而不得随便以“不知道”回答甚至置之不理。

三、仪态礼仪规范

前台接待人员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或称企业的门面。因此要求前台接待小姐坐、立、行、走,端正自然,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前台接待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你的站姿、坐姿、体态语、目光和微笑等;在工作的时候,常带着自然的笑容,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能令客人觉得容易接近。不得故作小动作,打哈欠要掩着口部,不要作出搔痒、挖鼻、掏耳、挑牙等不雅的动作。

不得表现懒散情绪,站姿要端正,不得摇摆身体,不得倚傍墙、柜而立或蹲在地上,不可歪头歪身,及扮鬼脸作怪动作。用词适当,不可得罪客人,亦无须阿谀奉承,声线要温和,不可过大或过小,要清楚表达所要说的话;要始终保持微笑。

四、接待礼仪规范

客人来到柜台前,马上放下正在处理的文件,礼貌的问安,表现出曾受过专业训练的风采,称职及有能力为客人服务。

对客人的咨询,应细心倾听后再做解答。解答问题要耐心,不能准确解答的应表示歉意:“对不起,请稍等,我帮您问一下”,问完要向客人反馈。

五、接待礼仪事项

1、离座和外出

前台接待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离座不应该太久,一般不能超过10分钟。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外出时,应该先找妥代办人,并交待清楚接听电话的方法等。

2、严守工作时间

前台接待人员应该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一般情况下,应该提前5-10分钟到岗,下午下班应该推迟20-30分钟。

3、闲谈与交谈

应该区分闲谈与交谈。前台人员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私人电话占线。更不应该出现在前台与其他同事闲谈的场面。

4、注意礼节、讲究原则

物业管理礼仪接待要讲究礼貌,要克服服务工作低人一等的思想,要认识到尊重宾客就是尊重自己,所以要在接待中既坚持原则,又要注意礼貌。

5、一视同仁、举止得当

物业管理礼仪接待的对象都必须热情的对待,不能看客施礼,更不能以貌取人,必须以优质接待服务来取得业主或用户对你工作的信任,使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6、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在物业管理接待服务工作中,业主或用户可能会提出一些无理甚至是失礼要求,应耐心地加以解释,宽容待人。

六、接待注意事项

1、愿意提供服务的友好态度

客人来访对公司来说都很重要,接待必须要有友好热情和愿意提供服务的态度。

如果你正在打字应立即停止,即使是在打电话也要对来客微笑点头示意,但不需要马上起来迎接,也不必与来客握手。

招呼客人时,应点头致意并面带笑容。接待老客户更要加倍地亲切。

客人离去时,要郑重道别。即使你再忙,也别忘了最后的道别,称呼对方的名字将造成好的印象,所以记住来访者的脸型与姓名是很重要的。

2、接待“不速之客”是教养的试金石

有客人未预约来访时,不要直接回答他要找的人在或不在。而要告诉对方:“我去看看他是否在。” 同时婉转询问对方来意:“请问您找他有什么事?”如果对方没有通报姓名则必须问明,尽量从客人的回答中,充分判断能否让他与自己的同事见面。

陌生客人光临时,务必问清其姓名及公司或单位名称。通常可问:请问贵姓?请问您是哪家公司?

未经上司同意,不要轻易引见来客。即使是事先有预约的来客光临,也要先通报上司(用电话联系或亲自前去报告),等候指示。倘若没有预约,即使是你认为上司肯定会接见的客人,也不可擅自引见。

3、郑重接过对方的名片

接名片时必须用双手以示尊重,接过来后不可不屑一顾,随手乱放,也不可拿在手中折叠玩弄。

接名片时要确认一下名片上所列对方姓名、公司名称等。如见到不易拼读的姓,不要随便乱念,必须询问对方。

4、判断来客的身份和种类

要事先了解上司是愿意随时接待任何来客,还是喜欢视情况而定,一般可以将来客分为几个种类:

(1)客户。

(2)工作上的伙伴,搭档。

(3)家属,亲戚。

(4)私人朋友。

(5)其他。

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通常可按照以上顺序来决定何者为先。

如果来客非常重要,就不要私自挡驾。

5、谢绝会晤要说明理由并表示歉意

如上司不在或一时联络不上, 应该向重要来客说明原因,表示将主动联络或协助安排另一约会时间。如果对方表示同意,应向对方探询其通讯地址以及联络时间。

不要在没取得上司的同意以前就确认你另定的约会时间,最好告诉来客:“我能否给您回电话再确认约会时间?”

但如果是前来无理取闹,胁迫上司的来客,则应断然挡驾。

6、让来客等候要注意照料

如果你手头一时放不下,或上司一时无法接待来客,你必须主动招呼客人,以免使其感觉受到冷落。如果客人要提前来访,请其等候合情合理。

请对方在适当的地方坐下,接待室平常要准备些报刊杂志,最好备有介绍本公司的机构、历史、宗旨和服务范围等资料的宣传品,供来访客人阅读。

客人就坐的位置应与你的座位保持一段距离,这样,在你离座时,使对方不会看到你办公桌上的文件。

7、引导带路应靠边走在客人前方1-2步远的位置

带路引导时要留意客人的步速。可说:“请往这边走。”走到拐弯处时要暂停,以手指示方向,并向客人说:“请这边走。”在乘坐电梯时要让客人先上先下。按下电钮后示意客人先进先出:“请上电梯。”“请下电梯。”

开门关门时留意手不要交叉或背着手开门。手把在右侧的们用左手开,在左侧的用右手开,这样姿势会更优美。若是向内开的门,则应你先进,用手按住门,等客人进来后再松开门。松开门之前应说:“请进。”

8、代为介绍初次与上司见面的客人

一般应该先把来客介绍给上司,但有时如果来客的身份较高,则最好先向来客介绍上司。

引见后除非上司要你留下,否则做介绍之后即要退出上司的办公室。

上司正在会客时,若有事联络或请示,须用递纸条的方式。可将事项写在便条上,进入办公室后,先向客人道歉:“对不起,打扰了。”

9、招待饮料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传统,但也有些客人或来去匆匆或一再申明不要茶水,所以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要用饮料招待。

“茶满欺客”,茶水、饮料均要八成满,递送饮料要用双手,递送时微笑告知“您的茶(咖啡、饮料等)”

许多人不爱喝某种饮料,或对饮料的配兑有某种习惯爱好,所以准备饮料时,要礼貌地先问客人要喝什么。诸如:“您喝咖啡还是喝茶?”“您喜欢咖啡如何泡法?”

10、制作来访登记卡

在每天上班时要查看当天约见的来访者名单。必要时应事先将约见的有关资料准备好,制成写有姓名、职位、公司、访问日期、求见人等等的卡片。

前台接待礼仪

3前台接待错误礼仪

1.坐着迎接客人

目前很多宾馆为了体恤自己的员工,前台站式服务改为休闲式的坐着为客人服务,也就是说客人来到前台,大概离前台2米左右就站起来,跟客人问好并示意客人坐下,然后接待员再坐下为客人办理相关手续!但是自从改成坐式服务之后发现很多宾馆的前台当客人来的时候都懒得站起来,直接坐在座位上为客人问好然后直接办理业务,这一点是要坚决杜绝的。

这是一种服务意识的表现,宾馆式人性化了,但是客人却感觉不到尊重了,所以前台接待人员要切记,即便你所在的宾馆式坐式服务的,当客人快要走到前台的时候也要站起来对客人问好,其次就是在坐者的时候要保持优雅的坐姿,切不可躺在椅背上或有一些其他的动作。

2.没有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对服务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微笑服务。微笑服务是指服务员以真诚的笑容向客人提供服务;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服务员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微笑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脸上挂笑,而应是真诚地为顾客服务,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营业员只会一味地微笑,而对顾客内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一概不知,一概不问,那么这种微笑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微笑服务,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把顾客当亲人、当朋友,与他们同欢喜、共忧伤、成为顾客的知心人。

3.忌厌烦

有时候个别客户会因为劳累或者是我们工作上出现了差错而发脾气,或者是说一些激动的话语,但是前台接待人员绝对不能因为客户的不礼貌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相反我们应该通过主动、热情的服务使客人意识到自己的失礼。

前台电话礼仪

1.物品准备

在平时我们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在电话旁边准备好纸和笔,方便记录客户电话内容。

2.左手拿话筒

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拿起电话听筒,但是,在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过程中往往需要做必要的文字记录。在写字的时候一般会将话筒夹在肩膀上面,这样,电话很容易夹不住而掉下来发出刺耳的声音,从而给客户带来不适。

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应提倡用左手拿听筒,右手写字或操纵电脑,这样就可以轻松自如的达到与客户沟通的目的。

3.接听时间

在电话铃响三声之内接听,如果有事情耽误了接听电话的时间,在接到客户电话时应该首先向其道歉。

4.保持正确的姿态

接听电话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一般情况下,当人的身体稍微下沉,丹田受到压迫时容易导致丹田的声音无法发出;大部分人讲话所使用的是胸腔,这样容易口干舌燥,如果运用丹田的声音,不但可以使声音具有磁性,而且不会伤害喉咙。

因此,保持端坐的姿势,尤其不要趴在桌面边缘,这样可以使声音自然、流畅和动听。此外,保持笑脸也能够使来电者感受到你的愉悦。

5.重复电话内容

电话接听完毕之前,不要忘记复诵一遍来电的要点,防止记录错误或者偏差而带来的误会,使整个工作的效率更高。例如,应该对会面时间、地点、联系电话、区域号码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核查校对,尽可能地避免错误。

6.道谢

最后向客户道谢是基本的礼貌,来者是客,以客为尊,千万不要因为不直接面对客户而认为可以不用搭理他们。还有就是切记在电话结束之后要让客户先收线挂电话,我们再挂掉电话。

第16篇:公务接待礼仪

公务接待礼仪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酬,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得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其重要意义,绝对不在掌握外语、电脑、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在此背景之下,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自然备受人们的青睐。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二)礼仪的内容

从内容上讲,礼仪是由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的客体——又叫礼仪的对象,它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礼仪的媒体——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

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由上述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礼仪,依据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上可以被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下面,就最贴近我们实际的政务礼仪做详细介绍。

三、政务办公礼仪

(一)修饰礼仪

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行国家公务人员制度的进程之中,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广大国家公务人员自觉地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惟其如此,才能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人员的声誉,取信于民,让人民满意放心。

所谓内强素质,就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所谓外塑形象,则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努力使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给予自己以良好的评价。

修饰礼仪,在此主要是指有关国家公务人员塑造、维护个人形象的礼仪规范。根据修饰礼仪的规范,国家公务人员的理想形象,应当端庄、朴实、干练、整洁。以下,就分别介绍一下对国家公务人员在着装、装饰、仪表、举止、交谈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1、着装礼仪

人们的着装一直被视作传递着装者的思想、情感的“非语言信息”。用世界知名的服装心理学家高莱的话来讲:“着装是自我的镜子。”用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则是:“一个人的衣着就是其自身修养的最形象地说明。”

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着装礼仪,主要是要使自己的着装应时、应景、应己、应制。这就是着装礼仪的“五应原则”。

①.应时——不是说要追赶时髦,而是说国家公务人员着装无必要与穿着的具体时间

相吻合,切不可不分四季、不分早晚或是脱离时代的“乱穿衣”。

②.应景——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优先考虑到自己即将出现或主要活动的地点。 ③.应事——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根据自己所办理的公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具体有,在普通场合要求着装正规、干净、整洁、文明。会议、庆典、仪式等庄重场合力求高雅、庄重、严肃,如西服套装、西服套裙等。

④.应己——是要求公务人员在为自己执行公务而选择服装时,需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明确自身的条件是否与之相适应。在选择服装时,应注意性别、年龄、肤色、形体四个大问题。

⑤.应制——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化、标准化。

2、妆饰礼仪

从礼仪的角度上来说,装饰礼仪探讨的就是穿着打扮如何规范、如何得法的问题。在此,装饰礼仪,就是有关公务人员打扮的礼仪规范。对于公务人员来讲,在平日不必刻意将自己打扮得像“时尚先生”和“公关小姐”一样,但是也不宜对打扮毫不在意,随随便便过了头。

比如:在穿西装时,男士往往使用领带夹固定自己的领带。作为一种饰物,领带夹的用法是很讲究的。它应在穿西服时使用,也就是说仅仅单穿长袖衬衫时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要是在穿皮夹克时使用领带夹,那就更不必要了。穿西服时使用领带夹,应将其别在特定的位置,即从上往下数,在衬衫的第四与第五粒纽扣之间,将领带夹别上,然后扣上西服上衣的口子,从外面一般应当看不见领带夹。同时,应该把领带夹与衬衫的前襟夹住,不能只夹领带,否则领带夹固定领带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不允许把领带夹别在西服上衣的衣领上,拿它当纪念章使用。在西服上衣内,若穿了西服背心或鸡心领羊毛衫的话,可以不使用领带夹。

仅从领带夹这一饰物的用法上,就可以由此及彼,对打扮的规范与得法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依照礼仪规范,公务人员对于装饰问题,总的要求是要区分场合,注意身份,以少为佳,以淡为宜。具体就是:既少又精,扬长避短,力戒怪异,遵守成规。

3、仪容礼仪

仪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它包括一个人的全部外观,诸如头发、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等。因为个人的仪容在人际往来中处于备受瞩目的位置,因此公务人员在平时必须时刻不忘对自己仪容进行必要的整理与修饰。要做到“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从具体规则上讲,公务人员在整理与修饰自己的仪容时,应当使之干净、整洁、卫生、简约、端庄。

①. 干净——是要求公务人员仪容应当干净,努力使之无异物、无异味。

坚持洗澡,至少每星期洗一次。

坚持洗头,至少要三天洗一次。

坚持洗脸,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要洗脸。

去除眼角分泌物、去除鼻孔分泌物、去除耳朵分泌物、去除口部的多余物。

②. 整洁——是尽可能的使仪容整整齐齐,清爽干净,绝不能杂乱无章,邋邋遢遢。 必须定时剃须,修剪鼻毛与耳毛,遮掩腋毛、掩饰腿毛。

③. 卫生——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防止疾病,善待和爱护自己的仪容。 常洗手,常剪手指甲,常刷牙齿,防止面部伤残,“杂物”常清理。

④. 简约——是要求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力戒雕琢,不搞繁琐哲学,而是要使之

简练、明快、方便、朴素、实用。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公务人员都不准煞费心机地在自己头发上搞花样。比如,不准

留大鬓角,不准剃“阴阳头”,更不准在发型上不男不女,让人“安能辨我是雌雄”。 ⑤. 端庄——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

化、标准化。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使之端正、庄重、斯文、雅气,而不允许

把仪容搞得花哨、俏丽、轻浮、怪异、荒诞。

另外,公务人员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还须切记修饰避人的原则,以便更好的做到自律、自爱。

例如:不应当在他人面前咬牙切齿、津津有味地“挖掘”自己的“鼻牛”,或是大大方方、旁若无人地猛搔自己的头发,搞得发屑纷飞。男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女同志面前照镜子,剃胡须;女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男同志面前梳头发。

4、举止礼仪

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

举止得体,举止适度,保持风度,都是在礼仪上对于公务人员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具体来说,则要力求的规则、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和敬人的这八个方面。

比如规则,接待来访者时,一般情况下,在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中,公务人员都应当以自己的举止行动对其表示鼓励。合乎规则的做法,应当是双眼注视对方,聚精会神,并且不时的点头对其观点表示肯定。

再比如文明,虽然人们对女士处处优待,比较宽容,但是女性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出于自尊自爱,是不可以随意在人前人后双腿叉开而站、双腿叉开而蹲、双腿叉开而坐的。这三个动作世称“三大非淑女之举”,均有碍观瞻,有失体面。

5、交谈礼仪

所谓交谈,通常是指正在进行接触的人们之间,借助语言,口头上互相进行谈话。交谈礼仪,是对公务人员在一般场合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交谈所作的规范。进行正规谈话时,公务人员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主要涉及谈话的态度、谈话的方式、谈话的内容、谈话的分寸等四个方面。

谈话态度,具体而言,公务人员在交谈时要使自己的态度显得既合乎礼貌,又与谈话的内容相适宜,就必须对自己谈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语气进行必要的规范。

谈话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与他人进行常规谈话时,可供公务人员选择运用的谈话方式主要有倾泻式、静听式、启发式、跳跃式、批判式、扩展式等六种。

谈话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在谈话之时所自行选择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的个人襟怀、品味、志趣、教养和阅历。人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有的时候,同别人在一起谈话,真的会感觉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见恨晚,获益良多。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与别人所进行的谈话则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空耗时日,“话不投机半句多”。

谈话分寸,一般是指人们在总体上对谈话时的适当的限度所进行的把握。具体来说,公务人员谈话时要注意分寸问题,特别要做好以下六点:不要不发一言、不要喋喋不休、不要矫揉造作、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讽刺挖苦、不要四处诉苦。

(二)公务礼仪

行政礼仪,又称公务礼仪。它是指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执行公务时,所必须遵守到礼仪规范。行政礼仪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公务人员真正自觉地克尽职守,勤于政务,廉洁奉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提高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1、会议礼仪

所谓会议,亦称聚会,是指将人们组织起来,在一起研究、讨论有关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一般来讲,行政机关要想让自己组织的会议发挥作用,获得好评,公务人员要想在出席会议时至自己表现良好,不辱使命,那么严守基本的会议礼仪,无疑是最理智的选择。

① 端正会风

毫无疑问,举行会议,通常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政机关更好的沟通信息、上传下达、部署任务、宣传鼓动、协调咨询、调解矛盾、解决困难。

② 提高会议效率

行政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会议问题上,就要努力提高会议效率。

第一、要集中主题;假定要把几个内容并到一次会议上讲,亦须确保会议主题鲜明。 第

二、要压缩内容;如有可能,应围绕会议主题,将毫无意义的内容统统删去。 第

三、要限定时间;对会议的起止时间和发言时间要明确,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四、要改进方式;只要能解决问题,则会议举行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例如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既节省时间、开支、人力、物力,又不会耽误工作。

③ 遵守会议纪律

公务人员在出席会议时应当严格遵守会议的有关纪律,一般而言,主要有规范着装、严守时间、维护秩序、专心听讲四项内容。

作为会议的出席者,每一名公务人员都应遵守会议的时间安排。按规定应当出席的会议,必须准时参加,不得有误。提倡正点开会,提倡限时发言。在会议进行中,不得到处走来走去,更不能私自中途退场。不能跑去找熟人“扎堆”,指望借机大摆一番“龙门阵”。在他人发言时不可破坏会场的安静,或是破坏发言人的情绪,不能摇头晃脑,指指点点,大打哈欠,猛皱眉头,怪相百出,反复看表,读书看报。作出这一类的举动,只能表明自己不尊重发言人,同时也说明自己心思不定,用心不专。

2、汇报礼仪

所谓汇报,一般是指向特定的对象报告工作。对于公务人员而言,它的确切含义是,将工作中的有关咨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概括和总结。然后根据实际的需要和有关的规定,就此向有关的单位、部门及其负责人,进行专门的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准确而全面地进行工作汇报,是下级单位与上级单位、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下级公务人员与上级公务人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保持联络,以便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一个常规而重要的渠道。

汇报,既是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的例行公事之一,又肩负着下情上达,反映情况、问题,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任务。

(1)汇报方式

口头汇报:优点是可以突出要点,相互配合,可长可短,节省时间。缺点是受到时间、地点和当事人情绪的限制,往往会丢三落四,不容易全面而深入的反映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它多用于例行的述职和面临特殊情况时的请示工作。

书面汇报:它的长处是可以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反映情况,说理充分,材料周全。而时效性差,则是其主要的短处。书面汇报多用于政策性工作。

电话汇报:它的最大优点是时效性强,不会耽误工作。它的不足,则主要是不易深入展开,不利于双向交流。所以它仅适用于临时就某些必须办理的重要的事务性问题向上级进行请示或反映。

(2)汇报的时机

总的方针是:例行汇报必须按部就班,持之以恒,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汇报则宜少不宜多,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动辄将矛盾上交,妨碍别人的正常工作。

(3)汇报的内容

①.准备汇报,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像个别人那样,“坐在家里定盘子,关起门来想点子,走到下面找例子,回到机关写稿子”,不仅做不好工作,而且汇报起来还会误导上级或有关部门,甚至由此产生一连串不良的连锁反应。

②.内容要精炼。准备汇报,必须充分而细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准备汇报,就要洋洋万言、滔滔不绝,非搞长篇大论不可。汇报的内容要准备得充分,不仅是要求反映问题要全面,介绍情况要详尽,而且也要求一个“精”字。使之既言之有物,少讲大话、空话、假话、费话,又要简洁、凝练,要长话短说,无话不说。

具体而言,要使汇报的内容准备得充分而精炼,就要求汇报者在进行汇报前,下功夫,花力气,有的放矢的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一、要认真确定汇报的主题。

第二、在准备汇报的具体内容时,务必要客观、公正、确切。

第三、考虑到在进行汇报时,汇报对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很有可能就汇报的某些

具体内容进行提问或质疑。

第四、准备口头汇报与电话汇报时,一定要提前列好提纲,并且将其熟记于心。那么,

在汇报时,就能够节省时间,言简意赅,抓住中心。

四、结束语

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进程中,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广大国家公务员自觉地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惟其如此,才能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的声誉。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主要就是国家公务员的形象,而每一名国家公务员的具体形象,则又客观地反映着其自身的教养与素质。

第17篇:政务接待礼仪

政务接待礼仪

第一讲政务礼仪概述

一、如何理解¡°礼仪¡±

二、政务礼仪的功能

一、如何理解¡°礼仪¡±

1、什么是“礼”?

2、什么是“礼貌”?

3、什么是“礼节”?

4、什么是“礼仪”?

5、礼仪的分类

6、什么是政务礼仪?

二、政务礼仪的功能

1、塑造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2、协调与公众的关系

3、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作用

第二讲 形象礼仪

一、首因效应

二、塑造个人形象的总体要求

1、男性个人形象塑造的要求

2、女性个人形象塑造的要求

第三讲 公务场合中的着装礼仪

一、着装的原则与禁忌

二、区分不同场合

三、遵守着装礼仪规范

一、着装的原则与禁忌

1、着装的“TPO”原则

2、男性穿西装的七原则

3、女性公务人员着装的禁忌

二、区分不同场合

公务场合

社交场合

休闲场合

三、遵守着装礼仪规范

制服的穿着的禁忌

西服的穿着要求

西服穿着讲究“三个三”,即三色原则、三一定律、三大禁忌。

三、遵守着装礼仪规范

三一定律

三大禁忌

附一:女士裙装的穿着规范

(一)套裙穿着有四大禁忌

附二:男士西装的穿着规范

第四讲见面礼仪

一、称呼礼仪

(二)套裙穿着和搭配的七大注意

二、介绍礼仪

三、名片的使用礼仪

四、握手礼仪

第五讲 公务交往中位次排列礼仪

在生活和工作中,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和困惑:

(1)会场上,面对着大大小小的领导,不知道该如何安排他们的座位?

(2)酒桌前,看着满桌的菜肴,分不清究竟自己该坐在哪个地方?

(3)汽车里,上座到底是哪个位置?

(4)行进中,前后左右又该如何体现对客人的尊重?

如此众多的问题使得人们往往迷失在座次的选择上。

哪些场合需要考虑座次礼仪?

组织会议时,你需要考虑会场座次;

接送客人时,你需要考虑乘车座次;

和人交谈时,你需要考虑会客座次;

上下楼梯时,你需要考虑行进次序;

出入电梯时,你需要考虑先后次序;

商务谈判时,你需要考虑谈判座次;

双边签约时,你需要考虑签字座次;

参加宴会时,你需要考虑就餐座次;

工作生活中,你还需考虑更多座次礼仪……。

一、行进中的位次排列

平面行进时

出入电梯时

出入房门时

二、乘坐轿车的位次排列

1、商务面包车

2、越野吉普车

3、双排座轿车

三、会客时的位次排列

四、会议的位次排列规则

五、国际会议的排序问题

六、排序的一般游戏规则

七、照相时的位次排列

八、社交场合排列座次时的五大技巧

第一个技巧,叫做面门为上。就是说,在室内活动的话,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是上座,雅座包间一般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都是主位,我们说是买单的位置,因为它视野开阔,标准的报告厅、会场主席台都是面对正门的。

第二个技巧,居中为上,就是中央高于两侧。

第三个技巧,以右为上。目前在我国主要是在政务礼仪中比较通行,一般的社交场合和商务交往乃至国际交往我们现在都是趋同,遵守国际惯例,而国际惯例都是以右为上 。 第四个技巧,前排为上 。人大也好,政协也好,单位内部开会也好,台下坐的也好,台上坐的也好,是不是第一排的人位置高,前排为上。

第五个技巧,以远为上。以远为上,就是距离房间正门越远位置越高,离房门越近,位置越

低 。

九、中式宴会的位次排列:桌次和座次

十、旗帜的位次排列

十一、谈判座次排序

十二、签约座次排列

第六讲接持来访的礼仪

(一)接待礼仪

(二)引见时的礼仪

(三)当面接待礼仪

第七讲 会议礼仪

会议的通用礼仪,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放会议通知时应阐明日的。

(2)拟发好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必须写明开会时间、开会地点、会议主题及参加者等内容。要提前一定的时间发通知,以便使参加者有所准备。

(3)安排好会场。会场的大小,要根据会议内容和参加者的多少而定。如果会场不易寻找,应在会场附近安设路标以作指点。

第七讲 会议礼仪

(4)开会的时间宜紧凑。开“马拉松”式的长会,往往上面在作长篇报告,下面却在交头接耳呵欠不断。所以,“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时间,讨论实质性的问题,应视为开会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条。

(5)迎送礼仪。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会议,对会议参加者要认真做好迎送工作。一般应在会前组成一个会务组,专门处理有关问题。

第八讲宴会礼仪

宴请礼仪

第八讲宴会礼仪

赴宴礼仪

第九讲 电话礼仪

一、一般电话礼仪

(一)打电话

(二)接电话

二、电话接待礼仪

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第18篇:前台礼仪接待

导语:前台文员是客户进入公司的第一个接待人员,同时前台文员是一个单位的脸面和名片前台工作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形象,所以作为前台文员首先必须要了解的是前台文员的工作礼仪。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前台的礼仪接待注意事项。欢迎大家阅读。

前台礼仪接待注意事项

一、仪容规范

前台文员每天要面带笑容,保持开朗心态;注重个人卫生,女同事要不化浓妆、穿着不浮夸,同时要保持口气清新,最好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以适合近距离交谈。

二、电话接待礼仪

在电话铃响的第

二、第三声的时候接起电话。接起电话首先要说“您好,×××公司”,接起电话的声音要不急不慢,并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声调,不得在电话中和来电者耍脾气、使性子甚至说粗口。接电话中,要勤说“请问”、“对不起”、“请稍等”之类的谦词。

如果要求转接领导电话、对方又知道领导姓名,不知道分机号的话,就要礼貌地询问,对方是谁、哪个单位的。如果是如广告、变相广告之类的电话,应该用礼貌的借口挡驾,或者转到相关部门处理。

三、来访者接待礼仪

当有来客到访,首先立即站起,免除向来访者点头、微笑致意“您好,请问您找哪一位?”,“有预约吗?”。

这需分两种情况分开处理:

1、知道找谁,并确认是预约之后,请来访者稍等,立即帮其联系。如果要找的人正在忙,可以请其稍等,用规范的仪态引领来访者入座倒水。如果等了很长时间,访客要找的人还在忙,要关照一下来访者并说向其说明,不要扔在那里不管。

2、如果来访者知道找谁,但没有预约,前台要打电话问问,告诉相关同事或领导助理/秘书,×××单位的×××来访,不知道是不是方便接待。出于对来访者的礼貌和方便拒绝时的得体处理,即使是要找的同事或者领导亲自接,都可以当作是其他人接的电话,再询问。这样在来访者听来,即使电话那头没有答应接待,也不是他要找的人直接拒绝的,为一下步的处理留下了余地。

第19篇:办公厅礼仪接待

迎接礼仪 迎来送往,是社会来往招待运动中最基础的情势和主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义、体现礼貌素养的主要方面。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办公厅礼仪接待,一起来看一下吧。

着装仪容规范

不要忽视办公室着装。如果你看上去干净利落、衣着整洁,自己也会感觉良好、自信十足。注意,在穿着上不要百无禁忌,过于招摇。新进单位的人要根据自己工作性质、职位选择适宜的服装。不要穿过于追逐时尚;过于休闲的服装,相对保守正规一些的服装会给人留下好感。此外,要是你整天“标新立异”,想办法从外观上引起上司或者同事们的“视线”的话,上司或者同事们反而会认为你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作肯定不会太认真。

来访者接待

前台在岗位上一般是坐着的。但遇到有访客来时,应立即起身,面朝向来访者点头、微笑致意:“您好,请问您找一位?”、“有预约吗”。知道找谁,并确认是预约之后,请来访者稍等,立即帮其联系。如果要找的人正在忙,可以请其稍等,用规范的仪态引领来访者入座倒水。如果等了很长时间,访客要找的人还在忙,要关照一下来访者并说向其说明,不要扔在那里不管。

如果来访者要找的没有出来接,让其自己过去,前台接待应该用规范的手势指引如何去,或者带来访者去。如果来访者要找的人的办公室门即使是开着的,也要先敲门,获得许可后再请来访者进入,为来访者倒好茶后,前台就要返回岗位。当然,如果前台只有一位的话,直接指引来访者就行了。

如果来访者知道找谁,但没有预约,办公室前台要打电话问问,告诉相关同事或领导助理/秘书,×××单位的×××来访,不知道是不是方便接待。出于对来访者的礼貌和方便拒绝时的得体处理,即使是要找的同事或者领导亲自接,都可以当作是其他人接的电话,再询问。这样在来访者听来,即使电话那头没有答应接待,也不是他要找的人直接拒绝的,为一下步的处理留下了余地。

接电话礼仪

办公室前台接起电话的声音要不急不慢,并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声调,不得在电话中和来电者耍脾气、使性子甚至说粗口。接电话中,要勤说“请问”、“对不起”、“请稍等”之类的谦词。

在电话铃响的第

二、第三声的时候接起电话。接起电话首先要说“您好,×××(办公室名称,如果办公室名称较长,应用简称)”,忌以“喂”开头。如果因故迟接,要向来电者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对知道分机号码或者转向具体人姓名的电话,可以礼貌地说“请稍等”,并马上转接过去。

如果要求转接领导电话、对方又知道领导姓名,不知道分机号的话,就要礼貌地询问,对方是谁、哪个单位的。如果是如广告、变相广告之类的电话,应该用礼貌的借口挡驾,或者转到相关部门处理。

鉴于前台每天要接很多电话,为防止嗓子出现意外,要随时准备水,以滋润嗓子,随时保持良好的声音效果。

关于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

1.主席台必须排座次、放名签,以便领导同志对号入座,避免上台之后互相谦让。

2.主席台座次排列,领导为单数时,主要领导居中,2号领导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在l号领导右手位置;领导为偶数时,

1、2号领导同时居中,2号领导依然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依然在l号领导右手位置。(关于会议主席台领导为偶数时的座次排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均指面向观众时): 8 6 4 2 1 3 5 7或7 5 3 1 2 4 6 8。两种方法没有正确不正确之分,只是各个地区习惯不同。在具体排座次时可以根据当地的习惯顺序排列。)

3.几个机关的领导人同时上主席台,通常按机关排列次序排列。可灵活掌握,不生搬硬套。如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可适当往前排,而对一些较年轻的领导同志,可适当往后排。另外,对邀请的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的来宾,也不一定非得按职务高低来排,通常掌握的原则是:上级单位或同级单位的来宾,其实际职务略低于主人一方领导的,可安排在主席台适当位置就座。这样,既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又使主客都感到较为得体。

4.对上主席台的领导同志能否届时出席会议,在开会前务必逐一落实。领导同志到会场后,要安排在休息室稍候,再逐一核实,并告之上台后所坐方位。如主席台人数很多,还应准备座位图。如有临时变化,应及时调整座次、名签,防止主席台上出现名签差错或领导空缺。还要注意认真填写名签,谨防错别字出现。

关于宴席座次的安排

宴请客人,一般主陪在面对房门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1号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随意。以上主陪的位置是按普通宴席掌握,如果场景有特殊因素,应视情而定。

1.中餐桌

2.西餐桌

仪式的座次安排

签字双方主人在左边,客人在主人的右边。双方其他人数一般对等,按主客左右排列。

关于乘车的座次安排

小轿车1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2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3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3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中轿主座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1号座位在临窗的位置。

合影座次安排与主席台安排相同。

注:人员排序与主席台安排相同

第20篇:礼仪接待面试

面试的过程对于一个人能否被录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礼仪得当,就可以为自己的整体形象加分;但如果忽视了礼仪或礼仪不当,即使水平和实力再强,也有可能与自己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礼仪接待面试,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筹备--让客人感受宾至如归

(1) 了解嘉宾的身份、人数、来访的目的、预期行程。

(2) 了解乘坐的航班、车次及抵达机场、车站的具体时间。

(3) 安排接机(站)人员、车辆,制作横幅或接站牌。

(4) 落实客人下榻的宾馆、酒店。

(5) 若是会议接待,需部署签到、资料发放和引领入住等事宜。

(6) 为帮助客人尽快熟悉当地环境,可为客人准备城市概况、交通图、游览图等资料。

2.静候--彰显主人郑重其事

(1)“洒扫庭院,以迎嘉宾”,给客人最好的见面礼就是一个卫生、整洁、清爽的环境。

(2) 茶水、饮料、糖果、水果、香烟等,应在客人到来之前摆放好。

(3) 主人衣饰大方得体,既表明自己郑重其事,也是对客人的尊重。

(4) 在来宾必经且清楚明显的位置张贴醒目的标志。

3.出迎--虽未谋面心已贴近

(1) 如果来访的是上级领导、师长、密友等,则单位领导或主人宜亲自前往迎接。

(2) 若自己无法亲自前往迎接,应委托副手、重要下属或亲属代理,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3) 迎接外地客人,在其乘坐的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汽车的到达地点迎候。

(4) 对初次来访的客人,宜在户外迎候。

(5) 宜提前10分钟到达事先约定的迎候地点。

(6) 对非常尊贵的客人,可携带鲜花欢迎。

(7) 如果双方互不认识,可事先携带特定的标志,如小旗或牌子(不宜用白纸黑字)等,让客人从远处就能看到,以便客人主动前来接洽。

(8) 客人走下车、船、飞机时,主人宜走上前去欢迎、握手、问候。

(9) 由礼宾人员将主人介绍给来宾,再由主人向来宾介绍迎接人员;主人介绍后,由来宾向主人介绍随行的其他客人。

举个例子

下列关于公务员迎接的做法,错误的是( )

A.会议接待,需部署签到、资料发放和引领入住等事宜

B.在会见室明显处张贴欢迎条幅

C.迎接外地重要客人,宜在本地单位设置迎接处

D.相互介绍时,应先由礼宾人员将主人介绍给来宾

【答案】C

【解析】迎接外地客人,在其乘坐的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汽车的到达地点迎候。故应当前往其到达处迎候,如果是上级领导则单位领导或主人宜亲自前往迎接。故C项说法错误。

《餐饮礼仪接待岗位职责.doc》
餐饮礼仪接待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