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职责

2021-01-16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我镇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11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黄土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每年5—10月雨季属重点检测和防范期。我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余处,主要分布于石井村,威胁农户2户、12人,型主要为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我镇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我镇地灾的基本情况,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市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省、市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将我镇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镇历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保地灾防治工作高效开展。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同时,在今年初,我镇与市政府、各村签订了地灾防治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下发了《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镇地灾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下发了防治方案和预案,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各村也结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级年度防治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三) 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为使地灾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一是积极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参加培训,一方面多次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到市国土局参加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我镇也召开了全镇地质灾害责任人的培训会,现场会及具体工作安排会等。通过培训监测责任人、监测人掌握了监测方法和临灾预警方法,增强了群众防灾意识和识别地灾的能力。二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到各村各户。在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将两种明白卡迅速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并张贴在墙上,将宣传画张贴到地质

灾害易发区等地方,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示宣传牌,划定了危险区。发放了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张贴画300余张;发放了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40本,防灾工作明白卡10份,防灾避险明白卡5份。三是为了增强村民避灾实战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我镇按照全市地质灾害应急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网络。结合实际,镇上成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巡查组,在雨季进行流动巡查。镇上还设立了专门值班电话,并已上报县安监局,值班人员认真做好了每日值班记录和按时零汇报制度。各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确定了14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对监测点每天进行监管巡查,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类型设立警示牌,做好监测记录。同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将上级新的方法、措施传达给一线工作人员,将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传播出去。

2、做好汛期灾害应急调查准备,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确保灾情及时准确上报。村巡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区域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各监测点经监测有

重大险情发生时,5分钟内上报镇政府,镇政府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立即上报县安监局。镇应急指挥长及时赶赴现场,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整个汛期,我镇还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气象信息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各村监测人手机中,确保信息及时畅通,牢牢的把握地质灾害预防的主动权。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告知各村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

(五)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

根据质灾害《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我镇于及时召开全镇地质隐患再排查工作会,传达了县的会议精神,对排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要求全镇各村、企业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后,我镇各村、企业等立即对全镇范围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是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地质灾害危险区(房前屋后、沟口、低洼地带)、施工工程(水、电、矿山)的排查,发放了《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统计表》,及时做好再排查工作。通过再排查,截止目前,各村,企业已将再排查情况反馈给我镇,再排查出中坝村和大楠村新增的隐患点,共两处,已将隐患点上报县安监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地质防治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我镇将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推荐第2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地质灾害防治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

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

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范围大,所需投入的治

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市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4、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许多与人为因素有关。如有的些方随着采矿的延伸,长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设的大面积开挖,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推荐第3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xx年度中,切实按照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够建和谐社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姜若海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著升、杨嗣勇任副组长,有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罗登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富飞、黄黔东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办公。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办公室及时研究部署辖区范围的防灾减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国土资源管理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议2次;在政府所在地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专栏二期,增强了群众避灾救灾的观念,树立全民防灾意识。

二、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xx年4月,我所对全乡辖内11个村125个村民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影响和受威胁农户共55户266人,其中防范重点3处,35户、148人,对这15处地灾隐患点全部进行制表上报。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60份),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预案》(永府通xx]24号)。5月份,又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府通xx]26号)。在汛期,制定了永安乡汛期防汛值班表,对防汛工作作了值班登记,并对重点排查出的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隐患点,相应成立了村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村长李杰任组长,支书喻朝明任副组长,喻清怀、喻胤、杨秀位、李进、李国民任成员。

xx年7月,继我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后,我们又对全乡进行了逐村、逐户、逐点全覆盖无缝隙控网式排查,此次排查共排查出8个地灾隐患点,即落兴村河底、永安村街上、三岔溪村任家沟、沙堡村半沟和大坡、茶元村大院坝、鸣坷村斋公沟和雷家寨。后通过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组对我乡进行巡查和提出要求,我们又对这8个隐患点全部上界临地查看,最后审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个,即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点,涉及受威胁群众19户、87人,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xx]43号文件《关于报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相关资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又编制了《永安乡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崩塌应急预案》(永府发xx]11号),建立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制定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沙堡村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还制定了蕨基坡滑坡点警示牌,对灾点进行埋桩监测记录,(有灾点场景图15张,监测记录一本)。并要求村委进行地灾监测:晴天3天记录一次,雨天一天一次,降雨或暴雨天,每天至少三次。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面广,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乡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四、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

2、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在农村民居选址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好用地审批关,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农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建立地灾防治基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规范工程建设活动。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打石、取土、切坡、过量抽取地

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坏山体的自然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险情的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

总之,我乡对地灾防治工作下了大力,做了大量工作,及时按上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极大地减少了人们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成绩是肯定的,不容质疑的,但离上级要求还很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灾的防治和监测工作,我们将以此为责任,努力承担、努力完善和做好其相关工作。

推荐第4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合 同 书

工程名称:

工程建设地点:

合 同编 号:

(由设计人填写)

设计证书等级:甲级(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9273001号)

发包人:

设计人:

签 订 日 期:发包人:设计人: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设计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经发包人、设计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2工程建设地点:

1.3工程规模、特征:滑坡治理设计,拟采用抗滑桩治理

1.4设计任务委托文号、日期:

1.5地质灾害设计任务(内容):①、地质灾害工程勘查、设计;②、地

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阶段环境保护提出初步设想;③、编制施工设计

初步方案;④、编制防治工程预算。

1.5设计人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19-2006);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1.6设计人拟投入的勘查工作

1.6承接方式:

第二条:设计人负责向发包人提交设计成果资料 6 份,发包人要求

增加的份数另行收费。

第三条:设计工期本设计工作定于年月日开工,年月日提交成果资料。

第四条:收费标准及付费方式本设计费为元(大

写)。合同签订后,发包人向设计人支付预付款元

(大写);评审通过提交设计成果资料后,发包人向设计

人付至设计费的80%,即再付万元(大写),工

程结束后,发包人向设计人支付剩余费用计元(大

写)。

第五条:发包人、设计人责任

5.1发包人责任

5.1.1发包人委托任务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设计人明确设计任务。

5.1.2发包人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

改,以致造成设计人设计返工时,双方除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

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设计人所耗工作量向

设计人支付返工费。由于发包人原因造成设计人停、窝工,工期顺延。

5.1.3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未开始

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发包人

应根据设计人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

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5.1.4发包人应保护设计人的投标书、报告书、文件、资料图纸、数

据和合理化建议,未经设计人同意,发包人不得复制、不得泄露、不

得擅自修改、传送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

5.2设计人责任

5.2.1设计人应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发包人的任务委托书

及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成果

资料,并对其负责。

5.2.2由于设计人提供的设计成果资料质量不合格,设计人应负责无

偿给予补充完善使其达到质量合格;若设计人无力补充完善,需另委

托其他单位时,设计人应承担全部设计费用。

5.2.3设计人的人员,应遵守发包人的安全保卫及其它有关的规章制

度,承担其有关资料保密义务。

5.2.4邀请并组织技术专家进行报告评审并承担其费用,协助甲方办

理主管部门的备案登记。

第六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发包人与设计人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

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七条:其它约定事项:

第八条:本合同发生争议,发包人、设计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

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时,发包人、设计人同意由

仲裁 委员会仲裁。发包人、设计人未在本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

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本合同自发包人、设计人签字盖章后生效;发包人、设计人

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鉴证。发包人、设

计人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终止。

本合同一式四份,发包人 两份、设计人两份。

发包人名称:设计人名称:(盖章)(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委托代理人(签字):住所:住所:邮政编码:邮政编码:电话:电话:传真:传真: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鉴证意见:开户银行:银行帐号:

推荐第5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汇编

XXXXXX有限公司

第一章

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1 第一节

矿长岗位责任制 .......................................................................................................1 第二节

矿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1 第三节

分管副矿长岗位责任制 ...........................................................................................2 第四节

生产技术科科长岗位责任制 ...................................................................................5 第五节

生产技术科副科长(主持)岗位责任制 ...............................................................6 第六节

生产技术科主任科员岗位责任制 ...........................................................................7 第七节

水文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7 第八节

井下探放水人员岗位责任制 ...................................................................................8 第九节

相关单位人员岗位责任制 .....................................................................................12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管理制度 .................................................................................18 第一节

概述 .........................................................................................................................18 第二节

具体生产技术制度 .................................................................................................19 第三节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 .................................................................................21 第三章

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30 第一节

总则 .....................................................................................................................30 第二节

职责划分 .............................................................................................................30 第三节

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31 第四章

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34 第五章

防治地质灾害资料、技术报告等的审批制度 .............................................................36 第一节

定 .....................................................................................................................36 第二节

地表防治地质灾害 .................................................................................................37 第三节

井下防治地质灾害 .................................................................................................38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防治地质灾害 .................................................................................39 第五节

地面塌陷坑管理 .....................................................................................................39 第六章

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管理制度 .....................................................................41 第八章 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42 第九章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43 2 第一章

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第一节

矿长岗位责任制

1、矿长是煤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地质灾害规定》及上级相关文件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3、听取矿总工程师和业务主管部门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规划、计划和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保证人力、物力和相关资金的落实。

4、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负责监督和落实每年的防治地质灾害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5、负责组织实施每年雨季前的矿井水灾演习。

6、对煤矿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组织处理。发生地质灾害伤亡事故时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立即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禁迟报、谎报、瞒报地质灾害伤亡事故。

7、负责装备物探仪器、地质钻机及其它防治地质灾害设备。

8、负责专业探放水队、物探队伍建立。

第二节

矿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1、矿总工程师是煤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技术责任人,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煤矿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对全矿防治地质灾害相关技术负责人的管理,确保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体系畅顺。

3、负责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防治地质灾害专题会议,协调和解决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面出现的难点和问题。

4、负责组织会审矿井探放水、断层水、老空水煤(岩)柱的设计。

5、及时审批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科学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6、负责组织编制煤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计划和防治地质灾害工程作业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推广应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把技术创新作为我矿技术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组织防治地质灾害技术攻关。

8、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治地质灾害科技评比活动。调动广大技术人员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9、负责落实专业探放水队、物探队伍的培训工作。

第三节

分管副矿长岗位责任制

1、分管副矿长在矿长和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防治地质灾害工作。

2、学习防治地质灾害有关规定及上级部门下发的防治地质灾害文件精神,并贯彻落实。

3、生产副矿长负责防治地质灾害工程的实施并保证防治地质灾害工程质量。

4、安全副矿长负责监督防治地质灾害制度的落实。

5、通风助理主要负责监督通风工区对防水密闭的设计、审核、施工及管理工作。

6、机电副矿长主要负责督察机电科做好机电排水设备的选型工作,督促机电科对排水设备、探放水设备的购置工作。

生产矿长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1、在矿长领导下,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防治地质灾害相关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配合矿长贯彻上级有关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定。

3、对分管单位防治地质灾害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制定并实施防治地质灾害管理工作计划,落实防治地质灾害方面管理措施。

4、经常深入现场,加强现场管理,解决和处理防治地质灾害方面的问题,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

5、负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各项措施、方案的实施。

6、抓好分管范围内的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工作。

7、抓好分管职能部门的防治地质灾害业务保安工作。

8、按照地质灾害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分管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

9、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雨季“三防”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10、配合总工程师搞好防治地质灾害安全技术措施工程的实施

机电矿长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1、在矿长的领导下,对全矿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机电、排水等安全工作

3 负责。

2、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机电、运输业务保安责任制。

3、组织制定机电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矿井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机电设备检修计划,并抓好落实。

4、负责每月召开一次机电、运输专题会,研究解决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机电设备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抓好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或参与分析防治地质灾害方面事故,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6、负责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工作,每月组织一次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

7、按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分管范围内的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机电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定期组织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

8、负责防治地质灾害设备更新和改造方面的技术工作。

9、对矿井的排水、安全供电、电气失爆、设备完好率、井下通讯等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10、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的机电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安全矿长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1、严格执行党和国家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承担安全综合管理责任。

2、参与每周一次的安全质量检查,对查出防治地质灾害方面的不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促有关单位整改落实。

3、监督检查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编制、演习和执行;负责对防止重大地质灾害事故的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参加煤矿有关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生产的各种会议,审查有关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文件、资料、图纸等,参与每月一次的防治地质灾害专题会。

5、监督检查安全经费的使用情况及防治地质灾害安全技措工程进度,制定并执行安全奖惩制度。

6、参与组织有关部门编制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7、参加审定作业规程及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技术措施,并督促贯彻实施。

8、经常深入现场,排查隐患,狠反“三违”,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负责组织追查分析“三违”现象及各类安全事故,并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9、对群监协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技术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

10、对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安全技术措施及实施负监督检查责任。

11、负责煤矿安检队伍的管理、安全监察人员的思想和政治教育、业务学习,调度安全情况,组织安全活动,总结安全工作。

第四节

生产技术科科长岗位责任制

1、在矿长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全面责任。

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政策和规定,组织全科职工全面完成各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任务。

3、组织编制全矿防治地质灾害中长期和年、季、月的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4、组织分析矿井水文情况,掌握矿井涌水动态和变化规律,参加解决水患措施的制定。

5、负责井下防治地质灾害的安全工作,定期(每月一次)组织全矿防治地质灾害专项检查。

6、组织开展地表水体、降雨量的调查观测工作,负责井下各观测点的涌水量观测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建立涌水量观测台帐。

7、组织矿防治地质灾害相关方面技术竞赛,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8、经常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防治地质灾害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9、负责组织每季一次的周边煤矿调查。

第五节

生产技术科副科长(主持)岗位责任制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组织科室成员全面完成防治地质灾害日常任务。

2、组织编制全矿防治地质灾害的长远规划和年、季、月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分析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情况与技术情况,制定技术措施,解决

6 技术业务问题。

4、协助科长组织开展地表水体、降雨量的调查观测工作,负责井下各观测点的涌水量观测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建立涌水量观测台帐。

5、督促防治地质灾害技术人员做好防治地质灾害月度水情地质灾害预报(预测预报)、月度矿井涌水量测量和其他防治地质灾害工作。

6、不断总结矿井水文地质变化规律,积极探索矿井防治地质灾害的有效办法。

7、负责探放水设计和措施的编制。

8、完成科长及其他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

第六节

生产技术科主任科员岗位责任制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协助科长完成防治地质灾害日常任务。

2、参加编制全矿防治地质灾害的长远规划和年、季、月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参加分析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情况与技术情况,制定技术措施,解决技术业务问题。

4、负责对采煤引发的塌陷裂缝进行跟踪调查及处理工作。严防地表水溃入井下。

5、完成科长和其他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

第七节

水文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1、在科长的领导下,负责做好分管的水文地质技术工作。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规程,执行公司技术管理规范和煤矿

7 防治地质灾害规定,分担全矿水文地质技术或管理工作。

3、协助科长组织每月的防治地质灾害专项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分管矿领导及科主要领导汇报,确保矿井安全正常生产。

4、负责对矿井各采掘生产工作面进行地质灾害分析的预测预报,对存在地质灾害威胁的工作面提出整改意见。

5、负责编制探放水设计工作,并根据情况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6、协助科长做好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设计工作。

7、负责矿井充水性图等各种图表的更新填汇工作,及时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变化。

8、不断总结矿井水文地质变化规律,积极探索矿井防治地质灾害的有效办法。

9、负责提供公司季度、半年、年度防治地质灾害检查所需的各种防治地质灾害资料。

10、积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参与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第八节

井下探放水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探水队队长岗位责任制

1、探水队队长在主管科长的领导下,对钻探水方面工作负全面责任。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熟悉探放水操作规程和采掘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措施。持证上岗,认真完成探放水任务。

3、负责编制钻探生产计划,设备材料使用计划,搞好钻探衔接。熟悉本专业的各种施工设备性能和工作程序,能够协调组织生产,按时完成任务。

4、搞好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5、组织探放水队人员进行定期学习,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考试,提高探放水队员工素质。

6、认真组织探放水队人员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钻探作业,认真做好探放水记录。

7、在探、放水工作过程中,不断了解掌握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8、根据排水能力,采取有计划的放水,并做好清理杂物、清理水沟等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9、放水时,必须通知下山或受水威胁的区域内的人员全员撤离。

10、管理好探放水设备,各种配件不得无故损坏丢失,加强探放水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探放水设备都能正常运转。

11、保证探水方位和探眼深度符合规程规定。

二、探水队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在主管科长和队长的领导下,负责探放水队的技术工作,是探放水队技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根据施工设计编制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

3、深入现场,及时解决钻探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详细做好钻探进

9 尺、涌水、岩心的记录工作,检查施工钻孔参数是否符合设计,保证钻孔施工质量。

4、搞好事故隐患排查,做好业务保安,防止出现重大工程事故。

5、负责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地质灾害规定》中的技术规定。

6、负责组织领导本队的技术革新,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改善设备工具,收集整理有关技术方面的资料,总结技术管理工作。

7、负责本队的安全技术教育工作,编制并执行安全教育计划,做好职工的专业培训和安全培训工作。

8、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系统地各职工讲解“三大规程”、“应知应会”和安全技术理论知识,进行技术考核,提高全员技术素质。

9、协助队长搞好质量管理,贯彻有关质量标准、验收评级办法等规定,并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定期参加质量验收工作。

三、探放水工岗位责任制

1、探放水工必须认真学习国家、矿井相关防治地质灾害规章、制度、规范、标准,熟悉本矿水文地质情况,熟悉本岗位各种探放水设备的操作规程,熟悉矿井防治地质灾害规定,应急处理方案、汇报程序、避灾路线等专业知识。

2、探放水工作业前要认真学习贯彻本次探放水目的、设计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做好探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安装钻机探水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10 ②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好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及供电系统,并试运转正常。

③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④钻探队队长或技术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⑤瓦斯、安监、跟班队长到位。 以上5项有一项工作不到位,不得开钻。

3、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继续钻进。钻孔内水压过大时,应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4、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立即向探水队长和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钻孔接近老窑,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工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调度室,及时处理。

6、为了防止瓦斯事故,探放水工探水前必须检查以下几点: ①探水工作面一切电器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良好;

②加大供风量,将风筒末端接到探水迎头,对着钻孔,及时吹散瓦斯,

11 避免聚集;

③经常检查探水地点的瓦斯含量,掌握瓦斯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④打钻探水时,若孔内无回水,首先检查泵上水是否正常,若正常,表明已钻透老窑;如无水流出,则应防止有害气体,可用黄泥、破布、木塞等将钻孔临时封闭;

⑤如果有害气体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待加强通风吹散瓦斯后方可继续工作。

6、钻孔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7、坚持定时汇报制度,特殊情况时要随时汇报,努力保证施工质量,做好水量、水压分析原始记录,保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第九节

相关单位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各生产队、组

(1)负责管辖区内排水、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管理。

(2)各施工队组工作面必须配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同时负责工作面水仓清理及工作面排水管路的维修和对排水设施的保养。

(3)作业规程必须有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设计,并严格执行;巷道内必须有明显的避水灾路线标记。

(4)定期(每月)向生产技术科汇报井下出水点和增设的排水设备,同时做好突水点、探放水区及采空区的排水记录。

(5)在掘进过程中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钻、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12 的原则,严格按照生产技术科提供的探放水设计和措施施工钻场、水仓,以便探放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6)工作面回采前必须按照生产技术科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完善排水设施,必要时配合抽采公司探放水。

(7)负责施工工作面“有掘必探”各种牌板的制作及维护。 (8)负责及时将开、停、复工报告报送地质测量部门。

(9)钻孔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①钻孔流量突然变小或突然断水时,可能是钻孔局部堵塞造成,需通孔3~5次,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核实是否已将水放尽;也可能因放水水位降低后造成老窑巷道坍塌堵塞,所以流量减小,此时还应防止流量突然增大。

②钻孔流量变少时,可能是串通新的水源。若探老窑水时,可能由于长年积水,巷道坍塌,堵截了一部分水,放水后形成被堵地区水位升高,当坍塌物抗不住水压被冲垮时,造成流量变大,此时需通知水文地质人员分析增大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③做好钻孔放水时的钻孔流量情况及排水记录。

(10)负责安排对临时水仓的淤泥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二、机电队

⑴负责备足各种常用的救灾抢险物资、工具及排水设备和配件等,保证满足日常防治地质灾害工程和水灾发生时救灾需要。

13 ⑵负责防治地质灾害排水设备的选型及购置工作,负责探放水设备的购置。

⑶负责矿井各排水点、水平排水系统排水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及主要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测试等工作。每年雨季前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对全部工作及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实验,解决发现的问题。

⑷负责对各水平变配电、泵房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水泵正常运转,保证排水管路畅通。

⑸负责制定清仓计划,并按时安排清仓队伍,保证水仓的空仓容量经常保持在有效容量的50%以上,督促水沟的清理工作。

⑹每月27日前向生产技术科填报井下排水系统图,井下排水设备的安设及运行情况、排水能力和排水记录。

三、调度室

⑴加强水情、地质灾害情况的调度,及时落实处理采掘工作面等地点的异常出水情况,并落实人员、设备等,加强采掘工作面等异常涌水排泄的调度协调。

⑵发生水灾事故时,负责指挥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并迅速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救灾工作。

⑶每年雨季前,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必须进行地面防洪检查,并制定雨季防治地质灾害措施,编制排放水工程计划,组织抢险队伍,安排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⑷协助地表水体调查及小煤矿调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大雨前后必须协助调查一次。

四、安检科

⑴负责协助生产技术科定期组织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有排查记录,并负责监督各责任人落实。

⑵每季组织一次大范围的地面防洪及井下防治地质灾害检查,雨季加大排查力度,特别是地面工业广场、各井口、周边煤矿、采空裂陷区等薄弱地段。若发现危险区,撤出人员,并设立警戒。

⑶加强对跟班安全员的防治地质灾害知识培训,让其兼任水情监视员,工作面发现出水隐患及时汇报。

⑷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负责安排安全员在现场值班。

⑸负责允许掘进距离的的控制及停掘工作的执行落实。

五、通风队

⑴负责工作面防水密闭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施工。必须有正规设计,必须经生产技术科审核,矿总工程师审批,方可施工。

⑵对新采空区的密闭设计及验收报告及时提交生产技术科。 ⑶对各密闭进行详细检查及维护,及时了解密闭渗水情况。 ⑷在开启密闭前,详细制定防水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⑸瓦检员发现水情要及时向矿调度汇报。并及时将井下巷道密闭情况向生产技术科汇报。

⑹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负责安排瓦斯检查工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

六、后勤

15 ⑴负责备足各种常用的救灾抢险物资、工具及排水设备和配件等,保证满足日常防治地质灾害工程和水灾发生时救灾需要。

⑵每月27日前向生产技术科报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物资的储备数量、地点、保管人员的最新情况。

七、安培中心

⑴负责开展全矿职工防治地质灾害知识教育及宣传工作。

⑵对探放水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保证井下探放水人员持证上岗。 ⑶负责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购置。

⑷雨季前组织,聘请防治地质灾害专家进行一次全矿范围内科队级以上管理人员防治地质灾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矿职工防治地质灾害意识。

八、生产技术科

地质测量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服务的方向,积极主动的了解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的有关地质测量问题。它具有施工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双重功能,为加强对工作的管理和正常的业务指挥,特制定如下规定:

1、负责矿区的生产勘探工作。查明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及影响生产建设的其它地质因素,提供矿井水平、采区工作面和掘进巷道的地质资料。

2、进行水文地质工作。查明影响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并掌握地下水的规律,负责或协助有关部门编制防治地质灾害工程设计。

3、调查、研究矿山地压、地温和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等现象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提供有关地质资料。

4、进行井上下各种控制测量工作,测量井上下各项工程及设施之间的几何关系并绘制各种矿图。

5、负责井巷施工给向和大型固定设备安装的定位工作,监督施工单位按线施工,并参与采掘工程进度验收工作。

6、开展地表和岩层移动的观测工作,提供地表及岩层移动的各种参数,参与保护建筑物与留设煤柱设计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三下”采煤工作。

7、按照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技术政策等有关规定,进行为煤炭资源的储量管理工作。负责测算、统计、上报矿井的储量、开采损失量、损失率等,掌握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参与储量报损、办理储量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等储量的报审和审批工作。

8、负责对矿井“三个煤量”的测算和上报。

9、参加矿井采掘技术设计和年度、季度、生产计划以及矿区远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10、承担生产建设需要和有关部门委托的其它地质测量工作。

11、结合生产,开展矿井地质和测量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17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部门技术人员的在部门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制定和完善各项专业技术管理制度,主要负责各项专业技术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评定工作。全面完成部门交付的各项任务。

二、负责对各项工作使用的规范、规程进行收集,执行最新的规范、规程,必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实施细则。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程、规范、细则。对外提供的一切资料,均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方能提供使用,对造成资料泄密或流失的将追究其责任。

三、负责研究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规律,查清有关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处理矿区的重大地质和水文地质或水文地质疑难问题,指导矿山部编制矿井地质说明书。

四、对矿山部的业务从技术上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并监督执行各种地质规程、细则、规定执行情况。

五、参与矿山采区设计的审查,并每季检查一次各矿采区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报和水情地质灾害预报的可靠性。

六、制定每年地质工作计划,然后报送负责人审核和审批。

七、作业过程中的记录、计算、图件、报告文字都要进行认真校对,并履行签名手续。

八、编写地质工作都委托书,编制技术设计、施工组织方案、费用预算,要有形式报告,工程结束要有竣工报告、验收报告、技术总结。

九、协助部门编制矿区防治地质灾害方案、工作长远规划,并组织落

18 实检查。

十、协助部门编制、审查矿矿山防治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地质报告、研究处理有关的重大技术问题。抓好矿山“三书一总结”、地质及水文预测预报、储量管理资料工作。抓好防治地质灾害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及工程的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第二节

具体生产技术制度

一、矿山地质和矿山水文地质

1、矿山部负责全矿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具体工作。严格执行规程及细则,及时收集整理基建、生产等不同阶段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对新开掘的井筒、石门、上下山、穿层巷道进行地质编录,绘制地质素描图。对特殊地质现象:如小构造,矿层变厚变簿、分岔、尖灭等除绘制素描图外,同时填绘到有关矿图上。

2、对新发现或揭露的涌水点进行涌水量观测,调查其周围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查清或推断水的来源。当可能威胁安全生产时,应立即发出水情地质灾害预报,以便采取预防或治理措施。对所观测到的资料应填绘到矿井充水性图上,并将数据立卡建帐,归档保存。

3、矿部水文地质人员要经常到井下、地面塌陷区调查了解矿井充水条件变化情况,收集小窑、废井、老塘、塌陷坑积水资料,收集地面灌水注浆量、研究矿井涌水量动态,在综合分析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按月、季、年发出水情地质灾害预报。

4、调查矿山地质构造,描述矿岩层结构特征,松软程度、节理发育情况、地质构造性质特点等。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编制构造地质图。

19

5、矿山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与设计、基建、生产、机电、通风等部门有协作的关系,有关业务关系应通过委托书、会议等方式进行。巷道开口、停工、复工都必须由矿生产技术部门下达测量通知书,因不下达或不及时下达通知书造成的误工、差错由矿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6、矿机电部门每月底必须向部门提供矿井排水记录及有关资料;部门至少每月去上述部门收集资料一次。行政上有矿总工程师协调。

7、地质“三书”、地质预报、水情地质灾害预报均需部部长和矿总工程师签字后发出。发出时必须由发件人、收件人在发文本上签字,并存档备查。

二、矿巷中顶底板管理

1、矿层顺槽巷道,必须每隔100米用探巷探清矿层顶底板位置。

2、探矿层顶底板由部向矿上提出书面要求,矿方组织探测。

3、人员收集探测资料并画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画出矿层顶底板线,用于指导本层的巷道掘进,并为下层顶底板位置、变化情况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三、储量管理

1、负责监测储量动态,开采损失统计,回采率测算,按期向上级报送储量报表,并为数据的可靠性负责。出矿、出公司的储量、回采率等数据均以部门的为准。

2、矿井储量管理人员每半年核实一次现生产水平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查清可采储量的数量、质量分布范围及薄、中、厚矿层储量的比例,修改储量报表,为生产安排和工作面接续提供可靠的资料。矿山制定年度回采

20 率计划时,应依各工作面设计回采率和计划开采面积,加权平均算出矿山采区回采率。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各单位回采率计划指标。

3、对没有揭露全厚的矿层,矿部储量管理人员应当向总工程师提出探矿厚要求,以提高储量准确性。

4、根据《生产矿山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办理储量转出、转入、注销及地质损失的报批报告。参加储量报损的审批工作。

5、储量管理人员对违反开采顺序或技术规定滥采乱掘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反映。在参加采掘设计审查时,对因设计不合理引起的丢矿有权保留意见。

6、“三量”是衡量采掘关系的重要指标,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三量”动态,按月填报报表。矿山要以采掘工程平面图为基础,绘制“三量”分布图,并随交换图报送管理部门。

第三节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做好矿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杜绝重大地质灾害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安全监察实施细则》、《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本体系。

第二条 严格执行“有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防治地质灾害原则,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为目的,抓好技术指导监督和现场管理两大环

21 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大本公司川丰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力度,落实责任,保证防治地质灾害工程的正常进行,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条 由总工程师为领导,科和其它相关单位具体负责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负责全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统一协调指挥工作。

二、基本任务

第四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规程、规定、指令。

第五条 加强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基础工作,做好矿井水情、地质灾害的观察、分析和预报,及时提供各种水文地质资料,满足矿井生产安全需要。

第六条 抓好水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进行月度、季度、年度水患排查,对排查出的水患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分责任定期落实。

第七条 根据矿井年度生产接续情况,安排各类补勘工程和防治地质灾害工程计划。 第八条 落实具体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任务的实施,监督检查各类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施工质量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岗位职责

第九条 矿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全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总责。

第十条 总工程师是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责任体系的具体领导者,对全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编制、修改和实施防治地质灾害总体规划,审批防治地质灾害施工措施。

第十一条 副矿长对分管的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责具体的防治地质灾害工程的组织和落实。

22 第十二条 安监科科长对全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安全监督检查责任。 第十三条 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和分管副总经理做好防治地质灾害技术措施的审批和实施。

第十四条 地质测量科负责全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水文地质分析、水情水患预测预报和探放水工程设计。

第十五条 生产技术科负责全矿防治地质灾害措施的技术业务管理。 第十六条 机电科负责全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所需的机电设备配置、管理、使用、维护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七条 供应科负责全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器材管理、供应和保障。

第十八条 调度室负责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信息处理和调度指挥。 第十九条 安监科负责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安全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安监科负责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安全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区队长对所在工作地点地质灾害防治和承担的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任务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一条 区队技术人员对承担的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任务负直接技术责任。

第二十二条 公司每一名员工有自保、互保和发现水患及时报告的责任。

四、部门职责

第二十三条 地质测量科是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责任部门,在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的具体业务。

23 (1)加强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基础工作。收集和掌握井下和野外水文地质资料,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卡片等要齐全、准确,图纸资料要完善可靠、填绘及时。

(2)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水情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时提供各种水文地质资料,为公司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3)加强对老空区和顶板含水层赋水情况的分析、探查和管理,严格制订探放水工程设计,逐级审批,并严格监督执行,彻底消除矿井地质灾害隐患。

(4)编制矿井年度防治地质灾害工程计划和年度矿井地质灾害预防计划,并督促计划的落实与实施。

(5)参与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措施的审批、检查和技术指导。

(6)排查矿井地质灾害隐患,发现有危及安全生产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及时向矿调度和矿领导汇报。

(7)推广应用水文地质物探、涌水量预计、水患监测和突水预报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第二十四条 生产技术科根据井下采掘工程接续情况和有关水文地质条件,负责防排水系统工程和防水煤柱的设计,井下专门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一般施工措施中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审批、落实,并直接参与矿井水情地质灾害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

(1)井下采掘生产任务的安排,必须保证不会引起大的水患灾害。 (2)对有发生矿井地质灾害危险的区域设计专门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或防水隔离煤柱,并督促执行。

24 (3)审批处于富水区域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先完善可靠的防排水设施,并检查落实情况;无防水设施安排的作业规程不能审批。

(4)井下发生水情隐患,要及时安排人员到现场查看,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和领导共同制定针对性措施,避免对生产和安全造成影响。

第二十五条 机电科在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井下各排水站、点的设备运转都需要机电部门做出可靠保证。因此,机电科负有矿井防治地质灾害机电设备选型、保障供给、方案制订、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直接管理责任。

(1)管理并检查井下各排水站、点及采掘工作面排水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转。

(2)审核采掘作业规程和专门防治地质灾害工程中防排水设备的选型、配备、供给等方面的工作,并从管理方面抓落实。

(3)与有关业务部门和领导一起制订有关防排水方案,并具体落实井下采掘巷道排水管网的敷设工作。

(4)当采掘工作面涌水量较大,采掘区队无法正常处理时,由机电科具体协助有关防排水责任区队进行处理,并进行现场排水工作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

(5)每年组织一次排水设备正确使用和故障排除的短期培训,使区队解决日常排水工作。

第二十六条 供应科是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器材供应、储备和保管的部门,负有器材保障的直接责任。

25 (1)严格管理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器材的采购工作,保证器材的优质、可靠、完好。

(2)平时要储备好矿井发生水灾所必须的抢险材料,并设专库、台账管理。

(3)保证采掘区队正常排水设备的供给,特殊情况下,要想方设法保证矿井防排水器材及时、足额到位。

(4)夏季防洪物质要专人、专库、专帐妥善保管。

第二十七条 调度室值班人员要掌握各采掘工作面及重点工程施工地点的出水情况,出现地质灾害隐患要有序地调度处理。有涉及地质灾害影响施工地点的班中汇报要记录地质灾害处理情况。

(1)对井下有地质灾害隐患地点的水情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调度处理。

(2)发生大的突水或其它地质灾害险情时,要及时调度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安排有关单位迅速、正确处理险情。

(3)各种防排水设备、材料,要及时安排调运,保证按时到位。 (4)参与有关防排水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5)在处理险情时,要安排专人查看现场,做到情况明了、指挥得力,必要时现场指挥调度。

(6)负责夏季三防的专项工作安排。

第二十八条 安监科对全矿防治地质灾害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及上级有关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负责全面监察。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对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管理实施全动态安全监督检查。

26 (1)参加各类防治地质灾害技术措施和一般作业规程中防治地质灾害内容的审批,并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安排专职人员对采掘工作面或其它有地质灾害隐患地点进行现场跟班,随时检查当班水情水患处理情况,认真填好记录;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险情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对安全信息卡上有关水情信息及时处理,反馈到有关单位和领导处理,防止耽误水患的处理而造成地质灾害事故。

(4)负责对地质灾害事故的组织、分析、处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通防科担负着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具体任务,从接受任务、编制措施到现场施工,对全过程的具体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直接责任。

(1)通防科要根据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安排,及时钻进、疏通各类探放水和泄水钻孔,并按规定安装花管、套管或引水管等。

(2)凡采掘区队无法完成的探放水任务,由通防科负责施工,开工前要编制专门的施工措施,并报矿技术部门、安监部门等审批。

(3)对井下打钻、疏通的各类探放水和泄水钻孔的区域、地点;钻孔孔径、钻进时间等有关参数做好详细记录,建帐入柜保管,以备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查看。

(4)协助相关区队做好其它防治地质灾害工作。

第三十条 机电队担负着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具体任务,从接受任务到现场施工,对全过程的具体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直接责任。

(1)负责各排水站、点的排水管路、水泵等设施的安装。

27 (2)各类排水设施的安装必须按要求及时到位,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协助有关区队做好其它防治地质灾害工作。

(4)负责矿井主排水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经常检查其运转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5)每年雨季前,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进行一次主排水系统的联合试运转工作,并确保各井筒安全度汛。

第三十一条 各采掘区队担负着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具体任务,从接受任务、编制措施到现场施工,对全过程的具体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负直接责任。

(1)编制作业规程必须包含有关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内容,在作业规程、措施的学习、传达、考试过程中必须将有关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同时进行。

(2)队主要负责人必须全面掌握作业地点及其附近的水情资料,并有防范地质灾害的可靠办法;在班前会等有关会议上向职工交待清楚水情地质灾害和应采取的可靠措施。

(3)制订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避灾路线要切实可行,并严格按审批后的措施执行。

(4)在有水情隐患地点施工时,要加强对工作地点和附近区域的水情观测,要现场交接班,并将水情交待清楚。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报告矿调度室;情况危急时,要首先保证职工人身生命安全。

(5)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圆满完成矿领导交给的各项防治地质灾害任务。

28 (6)做好施工地点的各项防排水日常工作。

五、责任追究与奖惩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应遵照本规定,认真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凡未按规定执行、影响生产危及安全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

凡违反本规定而造成事故者,按危害程度追究责任。

凡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表现突出,对煤矿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有关单位或人员,按其贡献大小,分别给予表彰和奖励。

29 第三章

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第一节

总则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防治地质灾害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尖兵”作用,超前、准确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节

职责划分

一、生产技术科职责

(1)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落实《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2)编制矿井年度、季度、月度、每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临时预报,并跟踪验证分析和总结。

(3)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编制上报工作。

(4)负责督促施工队组按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或临时地质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负责施工队组超前探放水、地质钻探等指令性工作任务的安排及报工工作。

二、调度室职责

(1)负责井下开掘及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条件变化时信息的传递。 (2)负责地质构造、探放水、物探施工的有关协调工作。

三、通风队职责

负责提供各采掘开头面实测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数据、分析预测结

30 果,用来作为地质预测预报资料。

四、队组职责

(1)根据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根据职能部门的指令安排,负责本单位作业头超前探放水、地质构造的钻探施工。

(3)负责在掘进或回采过程中水文发生异常时,及时向矿调度室和地质测量科汇报。

第三节

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一、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依据

(1)根据《地质报告》中已经查明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陷落柱、冲刷带、褶曲、薄煤区、查明的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2)根据巷道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的规律,对相邻巷道或工作面进行预测预报。

(3)根据超前钻探探查结果,发现地质构造或富水区,进行补充临时水文地质预报。

(4)根据精查地质勘探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5)根据巷道施工过程中实际揭露巷道顶板淋水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6)利用有关水文地质科研成果进行预测预报工作。

(7)探查井田地质构造的导水性,总结地质构造的导水规律,预测预报矿井涌水情况。

第四节

预测预报工作要求

一、工作要求

31 (1)生产技术科按《煤矿防治地质灾害规定》及《防治地质灾害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要求,收集每月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等原始资料,作为开展预测预报的基本工作内容。

(2)生产技术科在年、季、月初根据矿井生产衔接安排,编制年度、季度、月度《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部门审核后经总工程师签字,于下一年度、季度、月度的第一个月日前报送有关职能部门及矿领导。

(3)生产技术科对上年度、季度、月度《地质灾害预测预报》进行总结,评价预报准确率。分析预测预报不准确的原因,同时将总结备案。

(4)根据施工单位及调度室的反馈信息,施工现场出现地质构造时,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深入现场观测,编写临时地质预报并发放施工队组及相关职能科室。

(5)各施工单位生产技术员要认真参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并纳入到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及时向职工学习贯彻,使生产作业人员了解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学习要有记录、签字。生产技术科要不定期检查贯彻学习记录。

(6)相关施工队组在预报下发后要严格按地质灾害预报执行,当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发生异常变化时,必须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反馈现场情况。

(7)地质人员必须跟踪收集水文地质资料,现场情况变化较大时,及时跟踪补充预报。

(8)生产技术科要严格按防治地质灾害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及时收集编录原始地质资料、涌水资料,并分析总结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预报的结果应能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

32 (9)生产技术科要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开展防治地质灾害科研工作,引进推广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预测预报手段,提高预测预报的水平及准确度。

(10)《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必须在综合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要做到及时、准确,能够有效指导生产。

二、预测预报内容要求

(1)基本预测预报内容

①采掘工作面(巷道)名称,现采掘位置,下月(季)计划采掘范围。 ②顶板岩性,顶板裂隙发育程度。 ③地质构造情况。

④对影响采掘的断层、陷落柱、冲刷带等地质构造要进行专门临时预报。

⑤根据预测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处理意见。 (2)断层预测预报内容

断层位置、性质、产状、落差、影响范围、含水性、导水性、建议或处理意见。

(3)陷落柱预测预报内容

陷落柱的位置、形状、大小,陷落柱体与围岩接触部位的充填物性质和特征,陷落柱内岩块的性质及充填物的密实程度。陷落柱裂隙和导水富水情况。

(4)冲刷带预测预报内容

冲刷带的位置,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冲刷带切割深度、范围。富水情况。

33 (5)水文预测预报内容

充水因素分析:预测积水范围、积水量、预测涌水范围及涌水量大小。根据预测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处理意见。

第四章

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为加强防治地质灾害专业技术管理,搞好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特制定防治地质灾害专业例会制度。为规范会议制度,特作如下规定:

一、会议由矿总工程师主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参加例会的人员有生产科、调度室、机电科、通风工区、工程技术人员,队组的负责人。

二、会议程序

1、学习上级及矿文件、制度,学习新技术及好的做法、经验。

34

2、生产科科长汇报本月防治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情况及下月防治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

3、矿总工程师总结上月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下月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进行安排。

三、管理规定

1、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因特殊情况必须请假,无故不参加者罚款100元,迟到者罚款50元/次。

2、会议期间必须关闭一切通讯工具,否则罚款50元/次。

3、会议期间必须认真做好笔记,保持会场纪律。

4、会议结束后,生产技术科作好会议记录,整理出会议纪要,第二天打印下发。

35

第五章

防治地质灾害资料、技术报告等的审批制度

1、地质、测量工作计划、工程设计、报告、储量变化等,必须按有关规程规定的审批制度进行。

2、组每年初应根据矿下达的生产计划和生产实际编制该年度工作计划,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3、矿井地质报告每8~10年修编一次,完成后并经省一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批。水平延伸地质报告在工程竣工半年内提交,并报总工程师审批。

4、组必须按设计部门提交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诉“委托书“要求的内容认真编写地质说明书,完成后经总工程师批准交采掘区队使用。

5、储量的转入、转出、注销、报损等,由组提供有关资料,经总工程师审查后,报矿及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6、组在年初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负责编制该年度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计划,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实施。防治地质灾害计划中已批准的防治地质灾害工程设计由技术科负责编制。

7、地面防洪工程、汛期防水、排水、放水、堵水、探水、截水的施工与实施计划、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总结、成果报告等总工程师组织编制,矿长审批后执行,并报上级备案。

8、除井田边界煤柱以外的其它各类防水煤柱以及排、放、堵、探水的施工设计由技术科编制,经科长签字后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第六章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节

36

1、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矿长、总工程师主管,部门是业务管理部门。有关部门配合时,要从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予保证。煤矿是防治地质灾害、防洪、探放水、防排水的主体,矿长为第一责任者,矿总工程师主管并负责各项责任措施的落实。矿每年三月底前应分别成立本年度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及防治地质灾害中长期规划,每年应安排一定的防治地质灾害工程维修费,以保证现有的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并新建急需的防治地质灾害工程。

2、部门应经常调查矿井充水条件的变化情况并掌握水文动态,解决出现的问题。

3、对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水患,必须采取防治措施。部门具体负责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二节

地表防治地质灾害

1、每年汛期到来之前,矿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防治地质灾害检查。对河床、排洪渠、防洪设施、地表防治地质灾害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研究解决。

2、部门负责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人员,要经常巡视塌陷区、河床、渠道、排水沟,了解这些地方的积水情况和畅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矿总工程师报告,由矿总工程师责成有关单位处理。

3、部门必须经常搜集、调查、核对井田内正在生产的小煤窑和废弃老窑情况,并在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出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发现威胁安全生产的水患情况,立即报告矿总工

37 程师,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4、禁止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方堆放矸石、炉渣、垃圾等杂物,以免洪水堵塞河道、水渠,造成地质灾害。

第三节

井下防治地质灾害

1、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员应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涌水动态,查清可能存有积水的老空区、废巷老窑的分布情况,结合采掘工作面安排,制定出当年井下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计划,指导全年的防治地质灾害工作。

2、受水威胁的地段,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巷道掘进前,必须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全面分析地质灾害因素,编制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并提出防范措施,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掘进工作。

3、对小窑、老空区、充水导水断层、强含水层必须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开拓掘进工程到达探水警戒线时,必须超前探水。探放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部门及生产技术部门有关人员编制设计。设计中要规定探水起点至积水区实际边界的距离、钻孔的数量、方向、角度、深度、孔径及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4、在安装探水钻机前,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背好帮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档板。

(2)清理巷道浮煤,挖出排水沟。 (3)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电话。

38 (4)由人员与探放水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共同定孔位、角度。

5、在打钻过程中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顶钻等异常时,必须立即停止打钻,但不得拨出钻杆,要立即报告矿总工程师和调度室,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防治地质灾害

1、汛期来临时,矿三防(防洪、防雷电、防排水)领导小组要24小时不间断值班,并委派专人在河道、渠沟、工业广场及其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场所巡视,随时向防洪值班室报告水情和汛情。一旦发生险情应立即组织抗洪抢险,保证矿井的安全。

2、各矿在汛期到来之前,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洪物资,如麻袋、沙土、工具等。

3、有积水的老空区、井田边界、河床两侧,必须按规范要求留设防水煤柱。部门应负责保护各类防水煤柱不遭破坏。

第五节

地面塌陷坑管理

1、地面塌陷坑系指由于井下采煤后对应地面发生的塌陷、垮落、裂缝等。

2、当确定在某一区域进行回采时,部门应在井上下对照图上圈定对应地面可能出现的范围,预计塌陷的时间。

3、当井下开始采煤,矿总工程师应指定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定期到可能塌陷的区域查看,并实际记录塌陷发生的时间、范围、深度及周围裂缝范围,并及时通知领导和有关部门。

39

4、矿总工程师指定专人在可能出现塌陷区域的周围、路口设置警示牌。

5、地面出现塌陷时,要及时对塌陷坑进行回填。

6、经过塌陷区域的供水管路,应定期检修,维修,严防跑水。其他工业和民用废水,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塌陷坑。

40 第六章

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规范管理公司的矿图,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矿图、及外来图纸的存档、保管、复制、发放、回收、销毁及回收处理。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所有矿图的管理。

二、职责

生产技术科是矿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图纸的编制、保管、发放、回收、销毁及归档管理。

三、工作程序

3.1.图纸和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和管理

3.1.1.设计人员按设计程序完成对矿图的设计编制,经过各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最后报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审核批准后,交资料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需下发的图纸由资料管理员发放,并做好发放记录。

3.1.2.外来图纸经技术负责人审查后,由资料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需下发的由资料管理员发放,并做好发放记录。发放的图纸应加盖项目负责人及日期章。

3.1.3.矿图底图电子版,及时备份,如有丢失,应追究其遗失者责任。3.2.图纸的更改回收与销毁

41 3.2.1.矿图需更改时,应填写图样(文件)更改申请单,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更改。

3.2.2.对于过期的图纸,由生产技术科图纸保管员定期统一回收,统一销毁。

3.3.资料管理员如对所保管图纸保管不善,如丢失或违犯本制度时,应提出批评,情节严惩时应给予经济处罚。

第八章 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部门每年、每季度或每月必须根据生产和建设的需要编制地质测量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不得拖欠。

2、重大的地质测量工程,均须编制方案、设计,并按规定报批。工程完成后,必须提交成果资料、图纸和技术总结,并组织有关人员鉴定和验收。未符合要求的必须返工。

3、部门向外提供一切资料、报表等,均须经技术负责人严格把关,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才能提交或报出。

4、设计部门需要地质测量部门提供资料时,必须事先联系,提交委托书,并由总工程师签字。

5、地质测量部门必须向施工队提供掘进和回采地质说明书,作为编写作业规程和施工的地质依据。

6、矿井技术改造、扩建、水平延深等设计所需地质测量资料,应在设计三至五年内通知地质测量部门。地质测量资料应在正式设计前半年内提

42 交。

7、采区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至少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地质测量部门,地质测量部门测量资料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交付。

8、回采工作面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应在工作面掘出来后五天内提交。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资料,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地质部门,地质测量资料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9、零星小型设计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须事先联系,商定提交时间。

10、各类巷道开口,需提前三天填写委托书,通知地质测量部门准备资料,以便按要求放线。停头或复工时也应及时通知地质测量部门。

11、施工单位在测量给线,地质调查和超前钻进时,应密切配合,提供方便。地质测量部门应随时把获得的情况通知施工单位。

12、巷道掘进在透巷或进入危险区前,地质测量部门必须按规定的安全距离,用通知单等形式事先通知施工单位。

第九章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我矿长治久安,减小和消除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结合《鹤岗中润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具体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 机电副总 通防副总

43 成

员:地测科科长、通风队长、安全科科长、机电

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 区队技术员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

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

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

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定期进行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44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⑥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⑦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

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45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安全生产产生影响。

④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

⑤在井下发现下矿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化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测量。

⑥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

⑦在周边矿井关闭后,在井筒没有回填前,要经常协助公司技术服务中心人员,采用电测法对井筒水位进行测量,密切关注水位变化。

⑧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⑨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在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为视在安全隐患来处理。

⑩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

46 ①建立地质预报制度,年初按照年度采掘工程计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

③ 定期对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

47

推荐第6篇: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4、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险情依据威胁人员、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5、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坡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塌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响声,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等。 (7)滑坡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三)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1)井、泉水位骤升或骤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 (2)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 (3)地下有响声。

(四)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特征

(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6、发生地质灾害前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一)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二)撤离路线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三)预警信号的规定

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叫笛等)。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

7、发生地质灾害时怎么办?

(一)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二)发生滑坡时怎么办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树不松手。

(三)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8、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一)第一时间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启动防灾预案,根据防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

(二)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转移安置人群到临时避灾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三)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四)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建立警示标志;

(五)加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监测,并对周边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

(六)排危及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七)信息、通讯、交通、医疗、救灾物资、治安、技术等应急保障措施到位;

(八)根据权限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9、灾后如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一)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二)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三)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四)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五)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急救站。

10、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一)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

(二)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

(三)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

(四)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五)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

(六)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之,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推荐第7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村防治预案

为了认真落实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精神,确保全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村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群防群治”,以“避让为主、减少损失”的原则,特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思想,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防治隐患于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措施

(一)村社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救援小组,以村支书××任组长,村长××任副组长,××、××、××、××为成员,负责对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督查和协调指挥工作。

(二)具体监测人员××,联系电话××,监测人员随时进行监测记录。若发现异常情况即时报告领导小组。

(三)若有地质灾害险情发生,各社要组织应急队员控制事态发展,对人、畜、物、财产实施抢救,并及时上报乡党政办,乡政府在接到报告后20分钟内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四)抢险时,卫生院要派专人随同实施救护医疗,并做好搜救集体伤员的准备工作。

(五)各社农用车辆均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专用车,听从组织调动,对不服从安排调动的车辆一律予以扣留,并从重处理。

三、保障措施

对在地质灾害抢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对抢险工作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的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推荐第8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六盘水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精神,切实做好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区域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等条件和《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一、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情况

截止2015年4月20日,现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21处,受威胁农户50530户,197945人,其中包括特别危险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涉及5502户,22467人。

二、全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一)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5—9月,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特大型次之,平面形态多呈不规则和舌形,主要分布在陡峻的山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斜坡和峡谷地带,坡度大多在20°—50°之间,常发生在软质岩体和软硬相间的岩体构成的斜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建筑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二)崩塌:大多发生在5—9月和凝冻期,以中小型为主,多发生在坡度为50°以上的陡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三)泥石流:均发生在5—9月,尤以每年7月发生频率最大,以小型、沟谷型、降雨型、稀性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高中山、狭谷、沟谷斜坡地带,主要诱发因素是不合理的采矿、修路弃渣弃土、过度砍伐林木等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强降雨。

(四)地面塌陷:均为小型,多处于发展期。主要是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1)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分布于水城盆地、六枝峰丛槽谷等地,主要诱发因素为抽取地下水和暴雨渗灌;(2)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大规模采煤的矿区,诱发因素主要是地下采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

(五)地裂缝:大多产生在含煤岩层及其上覆地层,主要分布在煤矿开采区域。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下采煤和矿井疏干排水,导致顶板失去支撑,岩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围岩产生变形,沿构造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生拉裂。

三、2015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预测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与降水密切相关,今年发生的特大旱情,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严峻。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趋势预测,我市今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为5至9月,这一时段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6月到8月为地质

灾害高发期,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将受降雨量控制。当连续降雨达到150毫米或日降雨达10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即可发生;当连续降雨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达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可能大量发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预测 1.六枝特区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龙河镇、新华镇、新场乡、落别乡、牛场乡、关寨镇、大用镇等区域内地质条件较差,在降雨集中时期,极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和逐步进行搬迁。

2.盘县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乐民镇、响水镇、柏果镇、红果镇、松河乡、羊场乡、淤泥乡等区内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诱发堆积层滑坡、粘性土滑坡、地裂缝、岩石崩塌、泥石流隐患等。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诱发、自然等原因,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积极采取搬迁措施。

3.水城县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阿戛镇、鸡场镇、金盆乡、保华乡、蟠龙镇、米箩乡等区域内地质条件较差,人为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在降雨集中时期,极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和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

4.钟山区重点防治区

该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强烈,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越来越严重。重点防治:大湾镇、大河镇、凤凰街道办事处及各煤矿采空区。

(三)铁路及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河流流域、水库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预测

1.水红铁路、贵昆铁路、珠六复线在市境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

2.六六高速、水盘高速、内环快线、纸红公路、水黄公路及在建高速公路施工建设造成的不稳定边坡及弃渣弃土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3.南、北盘江流域局部地段,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4.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施工造成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四)主要矿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预测 1.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2.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

泥石流。

3.水城矿业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五)六盘水市2015年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统计表(见附表)。

四、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部门责任制。

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和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督促直属责任单位制定防灾预案,建立监测系统,在危险点建立警示标志,设立观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明确预警信号及险情出现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并进行工程治理或灾民搬迁,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大隐患点,乡(镇)人民政府要逐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预防措施。汛期各级各部门要

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和电话,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市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82366

14、8265190、8267860;值班人员:杨荣礼,手机:13985388018)。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防御地质灾害必须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宣传活动,汛前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的地质灾害点向当地受胁群众现场讲授地质灾害的简易观测方法及防灾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尽最大可能地防止、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严格执行“先搬迁、后开采”原则,加大人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力度。对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一切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坚决予以制止,督促工程建设单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对已发生和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治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充分应用,使全市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开设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区划、评估、监测、预报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及部分特别危险点受胁农户搬迁、治理经费。同时,对特大型、大型自然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要积极申报立项,争取国家投入,对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要加大调处力度,落实治理经费,确保受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39号)要求,尽快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做到反应灵敏、到位快速、处臵得当。形成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体,专业技术队伍为支撑,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安、武警、卫生、民政等多部门协调行动的应急救援体系。

(五)加强监测工作,做好预测预报

各县、特区、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建立警示标志,设立监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加大监测力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并明确预警信号和险情发生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向受胁农户发放地质灾害“灾情防范明白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要充分进行分析应用,做好险情判断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可靠的信息。

(六)加强用地项目审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依据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要求,加强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审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害性勘察鉴定和履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工作,未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开工建设,诱发地质灾害和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追究其行政责任及法律责任。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七)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的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踏勘,对确需进行工程治理的要组织编制工程治理方案,争取资金进行治理,对确需进行搬迁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搬迁。对应撤离危险区域,而未搬迁的,要说明原因,对工作不力造成伤亡事故的,将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八)各级国土部门要督促矿山企业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申请使用力度,及时履行矿山引发地质灾害的搬迁、治理义务,积极推进矿山复绿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

(九)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3‟69号)要求,扎实推进我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2015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验收工作。

(十)加快受地质灾害危害学校治理工作实施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受地质灾害危害的22所学校治理,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库建设工作。

(十二)建立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网络系统,为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推荐第9篇:地质灾害防治办公会议

我区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

8月18日上午,区政府召开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会议由副区长任佩光同志主持,区政府办、区国土资源分局、区综合执法局、区安监局、区建设局、大城街道办事处、中城街道办事处、玉泉镇及一四九地质分队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国土资源分局负责人就近期我区受灾救灾情况做了汇报。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与会各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能分工,靠实了防汛责任,落实了防范措施。

副区长任佩光同志指出,我区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特别是当前正值主汛期,降水偏多,极易因持续较强降雨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全区防汛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各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克服侥幸心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增强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密关注雨情、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加强预警监测工作,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任佩光同志强调,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认真落实汛期24 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通信联络畅通;要严格执行灾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好灾情、险情的信息上报工作,一旦出现灾情,要立即向区委、区政府报告。

- 1 -

推荐第10篇:地质灾害排查防治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情况总结

一、排查内容

1、学校的围墙、厕所。

2、校园内校舍。

3、学校围墙外地段。

二、排查的情况

接通知后,我校立即安排部署地质安全排查工作

1、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范,目前未发现有危险地段。

2、学校围墙、厕所未发现有危险情况。

3、校园内校舍也未发现异常。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园内锅炉上的烟囱断了一条拉线、房顶不结实抗风能力弱,暴风天气十分危险。

四、防范措施

1、加强排查、严加防范

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2、加强值班、落实责任 加强值班,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第11篇: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

1、什么是地质灾害?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地质变化。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2、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与原则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引发,谁治理,谁受威胁,谁参与治理的原则。

3、什么是滑坡?如何防范滑坡危害?

由于降雨、地震、人为活动等原因,山坡土石向下滑动的现象就叫滑坡。滑坡可能毁坏房屋、道路、农田,堵塞河流。

为防范滑坡灾害,建房选址要避开山脚和堤岸;不能随意开挖坡脚;不能乱堆废弃土石;对有滑坡危险的地段要加强观测,当发现山坡出现裂缝、山坡上房屋开裂、树木变得歪斜、山坡下有泉水突然涌出、动物惊恐不宁等现象时,预示着灾害即将发生,应立即上报并示警。发生滑坡时,不要贪恋财物,要迅速离开房屋,向滑坡体两侧方向跑离危险区。

4、什么是泥石流?如何防范泥石流灾害?

暴雨或水体溃坝等原因,形成强大水流,将山坡上的石块、泥土、杂物等冲进山沟,形成稠状混合物并向下流动,在出山口堆积的现象就叫泥石流。泥石流能冲毁房屋、道路、农田,淤堵河流。

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建房要科学选址,要避开可能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特别不能在山沟的出山口建房。强降雨时段要加强观测,当发 1 现洪水中夹带大量土石或出现间歇性断流时,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发生时,不能上树、上房或在沟谷中的土包、巨石后躲避,不能顺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离危险区。

5、什么是地面塌陷?如何防范地面塌陷危害?

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地面局部下沉的现象叫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可能毁坏房屋、农田、道路、水利设施等。

矿山地下采空区、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地段、溶岩地质区域是地面塌陷的易发区,平常要加强观测,特别是强降雨时段,当发现房屋或地面开裂现象加剧时,要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内。在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当房屋破坏严重时,应坚决搬迁至安全地区。

6、村民建房选址应注意哪些事项?

我县已发生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基本上是由于农民个人建房选址或切坡不当导致的,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灾害的发生,农民个人建房选址应考虑在地形平缓舒展,表土覆盖较薄,地层构造稳定的地段,悬崖、陡坎上下不宜选址,河、库、塘等水体前缘不宜选址,堆积物上不宜选址,已知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及危险区后缘不宜选址,不稳定斜坡上不宜选址。建房应尽量避免切坡,必须切坡时,要留足安全距离,房屋至坡脚的距离不能小于边坡高度的2/3,坡脚要用砖石或混凝土加固,切坡顶要设无渗漏型截排水沟。房后山坡以种植乔木为主,不宜种植毛竹、果树及根系发达的植物。

第12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各村、街道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我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办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道路沿线和切坡建房处,主要分布在姚高村、古林村、殷白村、汪溪村其成因为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高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降雨集中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二、预防地质灾害重点

道路沿线山体崩塌,切坡建房等灾害点,是我办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具体职责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点防范单位责任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会。

2、道路建设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公路部门、经发办。

3、农户切坡建房,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以上责任单位在汛前要对上述防范重点进行严密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安全度汛。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各村委会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 ** **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统筹办公室。

(二)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人群要强化宣传,大力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前兆,预报和避让地质灾害,减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的认识。

(三)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防灾预案。

(四)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群防群测,群专结合,落实有关村、组的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四、监灾及灾后应急措施

各责任单位要在危险区段设立警示牌,对处在活性滑坡体的居民,要动员其避让。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险情的巡查制度,特别是已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注意发现危害大的新的发灾地和险情地。对隐患点尚未形成灾害的初期,防灾人员要进入临灾应急工作状态,当灾情发展到警戒值,防灾人员应立即救灾、抢险,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各村委会和街道直属有关部门是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单位,不仅要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而且要做好防灾的>工作总结,掌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总结推广在防灾减灾中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为今后防灾工作打下基础。

办事处值班电话:******

**市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

第13篇:.04.11 地质灾害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

减少灾害损失.我们要树立\"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大家一起来学习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救及救他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的能力.

二、常见几种情况的自救方法

第14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008-08-21 | 作者: |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它主要依据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的结论,根据地质体的特点或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不同进行监测设计,根据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和地貌形态确定相应的监测方法、选择适当的监测仪器,并对地质体进行位移、位移速度或位移加速度(包括地表位移和深部位移)、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内应力变化等的周期性观测。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防治滑坡新技术

针对当前普通抗滑桩的缺点,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研究开发的新型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山高坡陡、施工场地狭窄和交通运输困难的条件下,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更具有优越性。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只需轻型施工设备,施工简便、成本低廉,便于对地质体进行改造、充分调动和利用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等优点,能降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规模,节约投资,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小孔径锚固技术

小孔径锚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锚固技术,应用十分广阔。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研制的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小孔径多段扩孔式预应力锚索和回收式锚索等预应力锚固技术,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是通过优化锚索结构来提高滑坡的防治效果,即用比常规锚索要小的钻孔直径、少的预应力筋用量来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加固效果,以减小对边坡的扰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锚固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孔径多段扩孔式预应力锚索是用于软岩和土层边坡以及深基坑锚固的一种新型预应力锚索。应用多段扩孔锚索,能缩短锚固段长度,提高承载力,有效地解决软岩和土层中锚索锚固段长且承载力不高、可靠性差的问题。可回收式锚索可在锚索使用后及时拆除与回收,解决了锚固与拆除的矛盾,可回收式锚索广泛适用于城市深基坑加固。

高陡边坡绿色生态综合防护技术

边坡绿色生态综合防护体系,是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工程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防治方法,既降低了高陡边坡生态防护的造价,又提高了防护的可靠性,很好地实现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有力地推动边坡防护及灾害防治技术的进步。绿色生态护坡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丰富景观,实现环境的协调,提高环境的舒适

感。该项技术广泛适用于高速公路边坡、水电建设高边坡、山区城市建设高边坡等人工边坡的治理。

第15篇: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2012年4月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 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组

长:董事长

总经理

党总支书记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副

长:其他副总经理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成员:生产技术部

计划财务部

安全监察部

物资供应部

项目管理部

调度室

行政办公室

党总支办公室以上单位行政正职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生产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项目管理部: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室: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部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矿建基建期: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

矿井生产期:每月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基建期每月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项目管理部、党总支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

3、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 (1)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

(2)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 (3)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 第三条 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按照生产技术部划定的3级以上危险区,由项目管理部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回采后对于3级以上危险区的地面建筑,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威胁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通知业主避灾明白卡,注明危险区范围、可能出现的隐患等。

3、对于可能威胁他人安全的3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4、项目管理部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

第四条 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1、矿值班长为矿当日的地质灾害隐患接受、协调处理值班长。矿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小时值班。

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建筑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部长并同时汇报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由生产技术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1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3、生产技术部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可能立即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协调,项目管理部要立即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险区,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4、对于日常的巡查及监测,生产技术部汛期每周将新增隐患、原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危险区的警示标志情况、受危险区的人群掌握避险情况等进行总结,书面汇报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并发放至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部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

第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

1、对于因采矿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由项目管理部负责牵头,协调进行立即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2、矿井生产后,项目管理部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部门进行上报。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2012年4月15日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2年4月 1预案编制目的

胡底井田地处太行山南段,地貌区划属剥蚀山地,山顶起伏平缓并有黄土覆盖。区内近南北走向的沟谷较多,纵穿井田东部,主要山脉亦呈近南北向展布。地面最高标高+932.6m,最低标高+670m(胡底河河床)。地势北部及东部较高,南部及西部较低。根据中国地震局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区为六度区。

为了确保我矿对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2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在因采矿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发布或发生后,实施应急指挥和应急行动的总方案,适用于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3、应急机构及职责 3.1指挥部人员组成

总 指 挥:董事长

总经理

党总支书记 副总指挥:其他副总经理

指挥部下设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下设四个组。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办公室成员:生产技术部

计划财务部

安全监察部

机电管理部

调度室

物资供应部

项目管理部

行政办公室 党总支办公室

后勤管理部

机电队以上单位行政正职

3.2各组职责 3.2.1现场指挥组

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各部室部长。

主要职责:

①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救治队伍;

②组织调配救援的人员、物资;

③协助总指挥研究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3.2.2抢险救灾组

组长: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生产技术部部长、机电管理部部长、安全监察部部长、项目管理部部长、机电队队长。

主要职责:

①组织现场救援队伍,指挥现场救护工作;

②快速制定救护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③组织指挥救灾物资及伤员转送;

④对灾害进行评估及预测。

成立地面抢险队,队长:生产副总经理

队员:调度室、后勤管理部部、物资供应部、矿机电队职工等50人组成。职责:对矿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遇险群众进行救援

3.2.3物资供应组

组长:后勤副总经理

副组长:后勤部、物资供应部、计划财务部、机电管理部负责人。

成员:后勤部、物资供应部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①负责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②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2.4善后处理组。

组长:外协副总经理

成员: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等单位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

①负责事故中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

②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接待、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③承办指挥部党政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4.预防和预警机制 4.1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级别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级别,根据《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协议》分为5级。1级:可能性很小;2级:可能性较小;3级:可能性较大;4级:可能性大;5级可能性很大 4.2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编制矿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村尽可能设立兼职观测员,建立矿区地质灾害群测网络。 4.3 预防预警行动

4.3.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依据采掘计划,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主要的采掘区域,矿区内可能发生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3.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4.3.2.1矿建基建期: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

矿井生产期:每月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4.3.2.2基建期每月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项目管理部、党总支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

4.3.2.3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4.3.2.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4.3.2.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进行重点观测:

(1)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

(2)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 (3)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

4.3.2.6项目管理部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4.3.3 “防灾明白卡”发放

4.3.3.1回采后对于3级以上危险区的地面建筑,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威胁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通知业主避灾明白卡,注明危险区范围、可能出现的隐患等。

4.3.3.2对于可能威胁他人安全的3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4.4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4.4.1速报时限要求

矿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建筑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部长并同时汇报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由生产技术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如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12小时内经指挥部同意由调度室向有关部门汇报。 4.4.2速报的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救援措施等。 5 应急响应

5.1发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较大级突发性地质灾害,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及时启动预案。

5.2启动本预案由指挥部根据灾情和险情确定,指挥长正式签署启动命令。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3地质灾害预警信号

采用电话、派人通知等形式通知至受灾地区的人员。 5.4应急处置

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指挥、协调、组织

矿成立由机电队组成的救灾小分队,及时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加强监测,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物质、装备保障

矿成立由机电队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矿物资供应部应储备用于灾民安置、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

行政办公室设值班车辆,配备专用越野车辆等。 6.2应急技术保障

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等每半年开展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研究。总结因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规律。 7.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16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土资源厅川东北片区督导组的督查和指导下,在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6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零伤亡的防治成果。现将本年度主要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特殊的“三山两槽”沟壑发育地貌,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我县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其中滑坡175处,不稳定斜坡41处,崩塌49处,地面塌陷8处,地裂缝2处,泥石流1处。9月18日我县普降大到暴雨,排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3处,其中滑坡10处,崩塌2处,泥石流1处。

二、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面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逗硬举措,狠抓地灾防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有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防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领导重视,全面推动防灾

年初,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邻水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月8日、5月9日、6月5日、7月28日、8月31日5次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安排布臵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防治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防治机制。县委曾长东书记、县政府尹黎明县长、谭焰副县长多次带领各部门相关人员在汛中深入乡镇检查、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与受威胁的群众进行贴心交谈,共同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方和对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的防灾斗志和工作激情,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

2、辖区管理,确保责任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了辖区负责制,明确了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第一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三责任人,各隐患点监测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全县45个乡镇和19个成员单位均在年初与县政府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与各村也签订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确保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

3、强化巡查,及时发现隐患

今年汛前、汛中和旱期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五次,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并逐点建立了监测防治档案,特别是对威胁人数较多、险情较大的32处灾害点纳入县级重点监测,并逐一编制了临灾预案。全年共发放“防灾明白卡”8000多份,增设地灾警示标志92块。

4、加强监测,及时主动避让

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确保每一个灾害点都有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并对县级32个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监测人员在汛期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其余各灾害点监测人员由所在乡镇政府给予补助,进一步调动了各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遇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及时传达到监测人员和群众中,今年共发布预警信息5000余条。根据省厅给我县下达的避险搬迁任务,对18个乡镇28个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150户群众进行了搬迁,现已全面完成任务。在9月18日夜间8点左右雨量较大,城北关门石滑坡监测人员王德安巡查中发现有滑坡迹象,立即将该信息上报到城北镇政府,立即对威胁区的10多户群众进行了撤离,后来发生了小面积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加强督查,确保责任落实 县委、县政府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真正落实。县上成立了四个督查组,负责对全县各乡镇和各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全年开展定时全面督查4次,不定时的对重点乡镇和重点监测点督查8次,发出督查通报3次,通报批评的单位2个,个人1人。全年,实地检查建设工程项目23个,实地检查在建矿山27个,发出整改通知书4份,有效的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6、落实制度,控制人为灾害

深入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实行专家会审制,依法对15宗建设用地和新建矿山进行评价(估)。加大地质环境保证金交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力度,今年共收取收取地质灾害治理保证金约500万元。严格执行地质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为合理开发资源、有效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搞好演练,提升处突能力

县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了关门石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局主办,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水务局、民政局、财政局、电信公司、气象局等部门和城北镇政府参演,设立了办公室、导演、地质灾害专家、紧急救助转移、灾民安臵等12个小组,应急运输车辆20台,应急船舶3只,挖机2台。于2011年8月28日,按预定方案在城北镇进行了关门石滑坡应急演练,参演人员达1286人。2011年9月2日,龙安镇政府组织,县国土资源局指导,在骑虎村举行了杨柳湾滑坡应急演练,参加人员达310人。椿木、柑子、合流等乡镇都根据实际情况举行了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工作人员明确各自职责,熟悉处理突发地质灾害程序,提升了处理地质灾害突发事件能力。

(二)编制规划,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对全县地质灾害治理进行统筹规划,县财政拨付了45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作业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已于8月份完成了外业调查工作,目前正在编制资料,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今年,县财政共投入150多万元,对危险较大的临御镇尖滩嘴滑坡、城南郑家四组滑坡、龙安镇白龙村滑坡、城南安丰十组危岩、城南石花村滑坡、城北三树村危岩等六处突发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深受群众好评。启动了5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任务,观音桥镇擂鼓坪、太和乡河水坝、柑子镇柑子煤矿、冷家乡溜石壁等4个关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已完成财政评审和立项工作,招标文件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四海乡方竹区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已于8月31日进行了第二次施工公开招标,确定了施工队伍,将立即启动实施。启动了2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七孔小学滑坡和城北镇关门石滑坡治理项目已完成财政评审、发改立项、比选委托代理机构等工作,招标文件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中。今年,我县完成了华蓥山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资金达2.7亿。还将编制白水河流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加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投入。

(三)强化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县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宣传,通过街头咨询、电视宣传、广播宣传、印发材料、举办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民防灾意识。今年3月科普宣传月,县国土资源部门制定了《2011年“科技之春”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月活动方案》,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进行重点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出动宣传车50余次。4月,我局邀请省国土资源厅地环总站专家,对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从事地质灾害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500多人开展了汛前地质灾害培训,对7万多在校师生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5月,根据省市安排部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月”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教育,使受威胁群众明白了所处位臵地质灾害类型、预警信号、撤离路线、临时安臵场所等内容,做到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年6月的全县安全生产宣传月和6.25全国土地日活动中,县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在县城及各乡镇场镇设立宣传咨询点40多个,接待咨询群众3千多人。

(四)化解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矿山企业开采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造成矿山企业与周边群众矛盾日益突出,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县共处理地质灾害引发的信访件30起,其中高滩镇保家村六组已制定了治理方案,将对该区域内的103户人全部搬迁;华蓥乡作坊沟村4组已制定治理方案,将对该区域内的25户人全部搬迁;胡梨寨村

6、7组已制定治理方案,将对该区域内的100多户人房屋进行搬迁和加固维修分类处理,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有效防止了因地质灾害问题上省、进京上访。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突发地质灾害隐患较多、规模较小,需县财政投入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资金较多,县财力有限,至今仍有较多隐患急需治理而未治。

(二)华蓥山脉采煤沉陷区治理难度大

我县华蓥山脉由于广能集团绿水洞、李子垭、南二井等煤矿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开裂、水源漏失等地质灾害,涉及椿木、四海、甘坝、城北、华蓥等乡镇1万多人。采煤不断纵深推进,受灾区域不断扩大,急需治理的区域还很多,广能集团属省属企业,我县多次协调无果,又无经济能力解决,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未得到落实。

(三)矿山企业与周边群众矛盾解决难度大

目前正在生产的矿山,多数业主为追求高额开采利润,为降低投资成本而忽视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环境恢复治理的经费投入,导致多处出现水源漏失,地面变形,房屋沉陷变形,尾矿库拦碴坝设臵不规范,污染水源等多种人为工程诱发地质灾害,不断引发大量群访事件,涉及的群众人数较多,解决难度较大,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17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市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山体滑坡、岩体崩塌和地面沉降;另外湖、河坡边存在小规模的崩岸。威胁人口计700余人、财产近三千万元,其中山体滑坡分布最多,范围最广,雨期和汛期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一)山体滑坡。已查明的山体滑坡隐患共计34处。其中办事处2处已经排除,剩下32处。规模最大的镇村下遥坡土体滑坡,达240万方,直接威胁人口63人;分布最多的镇,共计14处,且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

(三)地面塌陷。已查明的地面塌陷共计15处。其余均在镇,多为煤炭采空区。

(四)全市近40家采石、水泥企业矿山塘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隐患;另外。

二、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市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办、场)要继续加大对《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全民防灾科普知识教育。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和“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原则。

(二)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能作用。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办、场)进一步健全相应机构,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接受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反应本辖区、本部门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

(三)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体系网络。交通部门负责对全市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对全市江河湖泊沿岸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各乡镇(办、场)及相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层层落实下去。设置警示牌,指定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并向受到威胁的居民和相关单位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如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四)国土资源部门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备用金制度。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矿山环境。

(五)如发生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二)雨季和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加大隐患点的监测密度。如发现隐患体发生明显变形,务必及时疏散群众并上报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三)国土资源局组织矶头终验工作。切实保护好国家文物和我市旅游品牌。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相关乡镇和部门要组织制订规模大、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防治方案,并有步骤地对其治理。安监部门切实抓好矿山安全工作,继续推广科学、安全的开采工艺,杜绝发生矿山地质灾害。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第18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

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范围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市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4、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许多与人为因素有关。如有的些方随着采矿的延伸,长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设的大面积开挖,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第19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原康一中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师生安全,防止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地质灾害防范类型预测

根据学校地质地理条件分析,初步确定地质灾害防范类型为:山洪暴发、山地滑坡、崩塌。

2、重点防范时段预测

主要发生灾害时段在强降水时期,特别要加强预警工作。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努力避免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要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防灾。

2、组建应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预警报警信号、抢险求援措施等。出现较大地质灾害征兆或发生地质灾害时,要根据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师生,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3、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习《地质环境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认识, 1

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避险、抢险和治理等有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全面实现群测群防。

4、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严重。但是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前兆反映。一旦有前兆出现,要及时预防或避让;对于难以预防或避让的地质灾害则要及时上报。

5、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与监测。在汛前和汛期,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汛期遇降雨要实行24小时监测,做好监测记录。

6、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7、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在整个汛期,要坚持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汛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原则上由各分管处室领导承担,但预防责任人是学校主要领导。

职责:

1、及时传达上级、中心学校有关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

2、检查督促本校安全教育防范工作的落实情况。

3、及时解决排除安全隐患。

4、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并按要求上报。

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总值班电话:6928988

3 原康镇一中

第20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职责.doc》
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