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2020-04-18 来源:公司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南厂宅社区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南厂宅社区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立足优势,整合资源, 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了由街道统一领导,社区紧密配合,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社区干部广泛宣传。三是及时总结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 “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成立劳动力培训基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班。

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社区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下一步的打算: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社区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推荐第2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2013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今年来,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村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主要工作议事日程,并成立组织,制定措施,把该项工作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培育,做出了一定成绩,2013年劳务输出人267人次,人均劳务收入达9272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3年劳务输出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各方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我村群众自古就有外出务工的习惯,主要是搞建筑。但由于缺少组织,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群众要不到工钱,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农民外出务工门路日益狭窄。决定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扶持,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利用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二、成立劳务输出服务站,指定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信息灵通的人员负责办公,抽调各村文书为信息员,从组织上为劳务输出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干部签定目标责任书。

四、积极培育民间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健全劳务输出服务网络。通过政府和民间劳务中介机构的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五、强化服务,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建立劳务输出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准确掌握了本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的情况下,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技能培训,服务外出群众,提高劳务水平上来。开展以劳动技能、安全知识、维护权益为主要内容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开设过劳动知识讲座2场次421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外出的务工人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注意自身安全,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地提高,也使部分想外出打工、而又怕挣不到钱、拿不到工钱的群众,敢于挺直腰杆大胆地走出山门进行劳务输出,促进了劳务输出队伍规模的不断状大;

(二)、加强跟踪服务,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务工人员常年在外,家庭牵挂是影响其安心在外务主要原因,为此,专门成立了帮扶组织,做到对务工人员提供务工前、务工中、务工后的全方位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把劳务输出当作全社会、全民动员的事业来抓。

劳务输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一如既往地把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开好头,起好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推荐第3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基础网络建设基本完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全乡劳务产业的领导,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劳务产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劳务产业组织协调。并定期召开劳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坚持跟踪督导。按照海原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劳务输出工作进行责任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要求,对劳务产业进行跟踪督促指导。三是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我乡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的要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办劳务产业中介机构,并加强引导服务和市场监管,推动劳务产业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建立腾飞劳务中介公司、田福劳务中介公司、田宏劳务中介公司、三源劳务中介公司、欣欣劳务中介公司、贾塘劳务协会等中介机构6家。

2、创建劳务基地,对外劳务合作日益广泛

建立劳务输入基地,是打造劳务品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乡专门派人赴银川、内蒙、新疆、河北等地考察劳务基地,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使我乡劳务产业基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乡已在永宁、大武口、银川、内蒙、新疆、河北、广东、福建等地建立了12个相对稳固的劳务输入基地。广泛的劳务协作不仅推动了劳务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招商引资工作和非农产业的发展。

3、加强劳务培训,提高输出质量

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思路,把培训和劳务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我乡积极联系就业局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教材,及时为培训合格者进行技能鉴定、颁发资格证书,并始终坚持将观念教育融入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使农民工既学到了技术,又转变了观念,实现了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目前我乡引导性培训任务2700人,完成率为100%;技能性培训任务341人,完成率为243%;中长期培训任务40人,完成率为100%;特困家庭就业援助任务10人,完成率为100%。

4、培育劳务品牌,打造劳务大乡

按照县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劳务输出品牌,促劳务经济发展”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市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目前,我乡已形成了石油勘探、建筑装潢、机砖加工等劳务品牌,外出劳务人员已达5385人,占全乡外出务工总数的75%,年创劳务收入近3230万元。一是以贺川村为代表的石油勘探劳务品牌。自2002年以来,堡台村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并组建了田福劳务中介服务公司,先后输出3169人次,收入2230万元,其中2010年组织输出1500人;二是以后塘村为代表的机砖加工劳务品牌。三是以马营村为代表的建筑装潢劳务品牌。四是以黄坪村为代表的旧房拆迁劳务品牌。

三、存在的问题

我乡劳务产业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农民的恋家思想和“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

观念较重;二是信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村级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亟待完善;三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偏低,特别是中高级技能人才尤为短缺;四是劳务输出品牌有待于进一步培育,除建筑劳务品牌以外,其它劳务品牌的技术含量和市场认知度较低,从业人数较少,市场竞争力较弱。

四、下一步的打算

针对发展劳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教育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切实搞好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广大农民转变观念,主动离开土地外出务工、经商。

2、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共享平台。在各类传媒上开设劳务产业信息窗,定期发布务工信息,强化村级劳务产业服务网络建设,使农民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务工信息 。

3、强化农民工培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创新培训形式,降低培训门槛,将培训与输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愿意学、有处学、学得起,努力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良性互动机制。

4、制定完善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的相关政策。针对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流转、子女上学、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为农民工外出提供政策保障。

推荐第4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2014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县劳务输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打工经济”战略就业,发展经济为目标,将输出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劳务输出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面掌握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努力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劳动资本,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县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将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劳动力市场共接待咨询人数3万多人(次), 办理免费求职登记7605人,办理用工委托登记156家(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6300份,共播108期电视公告,共举办招聘洽谈会72次,提供就业岗位2650个;并成功推荐就业6300人(次),其中组织输出3650人(次),自谋输出2650人(次),就地转移1422人(次)。多年来,职业介绍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劳务输出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

- 12

进一步加强与劳务基地的对接与联系,及时掌握劳务市场需求状况,引导劳务人员合理有序输出。同时要充分挖掘本县用工岗位,紧紧围绕“兰坪县环邦卤水治理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和“啦井中心校”食堂试点用工单位,动员我县劳动力在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人员等领域就近就地务工。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

坚持以“适时、适地、适才,实际、实用、实效”为基本原则,针对外地用工和企业用工需求以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加大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提升全县农民工技能水平,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创业人员,开展SYB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对劳务经纪人和带头人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知识培训,切实规范其市场运作行为,提高依法经营水平。

(四)鼓励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务工返乡人员创业信息库,多方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把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举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使更多的“打工者”成为“创业者”,促进经济回流,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五)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培育壮大市场载体 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载体,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劳务中介市场行为,要充分发挥劳务中介门路广、反应灵、信息多、

行动快的优势,把“劳务中介”和“ 劳务基地”有机联系起来,建立资源共享、有序竞争的输出机制,搭建起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对接平台,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我县劳务输出建立更好的服务平台。

二○一四年九月三日

- 5 -

推荐第5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年度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年度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省州的关心指导下,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不断创新,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切实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助民增收服务,使劳务输出工作举得了一定的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一年来,全县共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9365人(次),占州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数的215.2%,其中有组织转移农业劳动力1205人,占州下达年度指标任务数的100.4%。全县在外务工人员总数6.43万人,年劳务收入达3.54亿元,其中新增转移就业经济收入6225万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201元。

2、开展完成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1336人,占州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数的178.1%。其中完成创业培训60人,占州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数的120%;劳动预备制培训389人。

二、工作措施

(一)勇于探索创新。年初,为使我县劳动输出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再创新业绩,我县主动出击,加强与输入地劳动部门及用工企业的沟通联系,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亲自带队,深入输入地江苏、北京等地考察,建立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基地。

(二)转变宣传方式,促进劳动者就业。春节前后,我县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走乡入镇开展劳务输出宣传工作,在各乡镇集 1

市发放宣传资料,如发放农民工岗位培训教育读本、打工须知、进城务工维权手册等共计15000余册,以此提高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在县城客运汽车站、劳动力市场、中心街道等地方,大力开展《劳动法》、《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为农民工提供有关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切实提高劳动者政策及法律法规素质,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进和谐就业。

(三)狠抓技能培训,促进新增转移。我县针对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年轻、有文化基础、可塑性强等特点,大力开展转移岗前就业技能培训。我们主要是以劳动就业、农业、扶贫、职校等相关职能部门为载体,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特别就业技能培训等就业培训项目,以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为重点,按照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实行培训与输出互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劳动者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层次,保障转移就业稳定成功率,有效促进新增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四)狠抓劳务协作,深化组织输出。为抓好劳务协作,促进劳务输出,我县积极向外多方联系,大力组织举办劳务招聘会,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难问题。今年成功举办了“、、、、、、、、、、、、、、、、、、、、、”等,为农民工便利择业,促进转移稳定就业,提供了有效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劳务输出办公业务经费紧缺,严重制约劳务输出工作的

高效开展。由于我县是财力有限,拿不出相应经费用于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业务,劳务输出又不能收取农民工的钱,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压力很大。建议上级劳动部门给予解决一定的劳务输出办公业务经费,使之更好地抓好工作。

推荐第6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西马政发[2009]90号

马莲乡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今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立足优势,整合资源,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今年来劳务输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马莲乡位于西吉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属于川道区。全乡下辖15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人口4313户,20122人,其中农业人口18988人。现有劳动力资源10012人,其中女性380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826人,

剩余劳动力2995人,其中女性958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年初,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县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按照“以增加农民收入,培育一代新型劳动者,发展劳务移民”为核心,推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做,规模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机制,合理化制定出我乡劳务输出工作安排。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与各村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劳务输出第一责任人,层层分解任务。使人人身上有担子,有压力,确保了劳务输出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1、劳务输出完成情况: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行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方针,以硬措施硬作风完成硬任务。截止11月底,共输出人数5996人,完成任务的110%,创收2396.8万元,其中有组织输出1350人,完成任务的110%,创收700万元, 稳固输出3225人,完成任务的100%,向区内重点工程输出833人,完成任务的100%。人均劳务收入113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0%。

2、加大有组织输出工作力度。今年,乡党委、政府对有组织输出工作非常重视,把有组织输出工作作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心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提供务工信息,积极做好群众动员工作,并且强化干部责任。通过政府组

织和能人带动,共输出人数3225人,其中:政府组织输出1350人,春季输出268人,夏季输出833人,秋季输出249人。能人带动输出1875人。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年初,乡党委、政府,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务工人员培训工作,共完成引导性培训240人,通过培训,使输出人员掌握了务工的基本法律常识和基本技能,大大的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素质,为增加创收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4、建立劳务基地,创新务工环境。今年,乡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劳务基地工作,充分发挥能人作用,调动一切力量,培育劳务经济人34名,新开辟百日劳务基地1个。。通过新的基地的建立,为务工人员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也为长期务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乡劳务站继续完善各类表册资料的建立健全工作,能够按时上报月报表,反馈务工信息,做好务工人员的登记工作,严格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落实指标,对各类表册分类汇总,装订成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短缺,办公设备落后。劳务输出工作基础数据量大,并且属于季节性强的工作,乡劳务站办公设备还比较落后,无经费购买,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本乡属于回汉聚居区,其中回族人口占大多数,并且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极为落后,对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认识还不够,积极性不太强,致使劳务输出工作特别是有组织输出工作还有一定的困难。

马莲乡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13日

送:县劳务局、本乡各领导

发:各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推荐第7篇:混凝土公司劳务输出协议

劳务输出协议书

甲方:湖北海纳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乙方:武汉海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信互利的原则,就劳务输出合作达成以下共识:

一、合作内容

甲方为乙方招聘符合乙方招工简章所要求的员工。

二、合作双方责任、义务

(一)甲方责任

1.为乙方招聘符合任职条件的员工人;

2.按照协议要求在协议签订之后天内完成招聘工作;

3.甲方负责所有招聘过程中的宣传、广告、交通、差旅、通信等费用;

4.甲方对招聘员工进行初试,然后向乙方推荐。

(二)乙方责任

1.负责向甲方提供委托招聘书,以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乙方向甲方提供招聘信息和招工简章,包括招聘岗位、任职资格、人数、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息时间的安排、工资考核方式等;

3.乙方负责对甲方推荐来的员工进行复试;

4.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所招聘员工的花名册;

5.乙方负责安排招聘员工的培训和上岗。

三、费用及结算方式

1.劳务输出服务费按元/人(大写元/人)标准收取。

2.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___ 日内由乙方将招聘员工的50%服务费支付给甲方;

3.员工上岗试用期满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剩余的50%服务费。在试用期内离职的,只支付50%服务费;

4.乙方最终支付的费用以花名册上的人数为准;

5.经过甲方的宣传,员工直接到海剑公司面试并录用的,也要算在海纳公司的招聘人数内。

四、其他约定

1.甲方在招聘过程中,应自觉维护乙方的企业形象与信誉,遵守劳务输出操作相关原则和规定,不得有损害乙方利益的行为。

2.符合任职条件员工的标准以乙方提供的招工简章为准,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3.若是因为乙方原因导致员工流失的,乙方应该支付100%服务费。

4.本协议在执行中若发生异议,合作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如经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则提请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5.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章)生效。

甲方:湖北海纳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乙方:

法定或委托代表人:代 表 人: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

66号金穗大厦B-1902室地址:

联系电话:027—87817663联系电话:

手机:手机:

传真:87818813传真:

年月日年月日

推荐第8篇: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 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立足优势,整合资源, 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2.xxxx人(次),其中组织输出0.xxxx人(次),自谋输出0.xxxx人(次),就地转移0.xxxx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619xxxx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xxxx。全镇在东南沿海建立劳务基地xxxx,劳务基地累计达1xxxx。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顺应大势,切实转变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社区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其中:镇劳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职能小组,村社建立16xxxx的劳务工作小组。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新闻媒体、板报、标语、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 “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制定服务计划书

份,下发“春风服务卡”228份。三年来,全镇召开各类会议近400场(次),粘贴宣传标语2244条,出黑板报12期10xxxx块,走访居民、农户上万人(次),发布各类宣传单及劳务用工信息800xxxx份。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镇农科教中心基地网络设施,紧紧依托劳动、安监、乡企、建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汽车、农用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今年,镇政府又挤出资金1xxxx元,建成镇劳动力培训基地,购置了投影仪、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工维修设备等,聘请专兼职教师1xxxx,组织建筑公司xxxx项目部务工人员和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举办了瓦工、架子工、抹灰工、混凝土工、防疫、能源沼气建设、实用电工等1xxxx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60xxxx人参加各班次培训,按照各专业的要求,县劳动部门组织进行了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申请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至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受训人员达762xxxx(次)。

四、稳固基地,扩大输转规模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立足城郊、信息畅通、建筑工程企业多、劳务输转灵便的优势,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一是稳定就地劳务转移。围绕城郊做文章,开拓眼界搞三产。全镇在县城范围内从事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各类个体从业人员达180xxxx;沙建公司xxxx项目部常年组织本镇160xxxx名劳动力参与建筑工程,并有3xxxx小型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张掖、高台及本县参与小康住宅建设,常年带动劳务输出80xxxx(次)。二是能人带动继续巩固西北劳务基地。在开辟新基地的同时,继续同老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劳务输出呈现出常年性“东南飞”与季节性“走西口”的喜人局面。全镇培育出五三村王淑珍、西头号村贾天海、东寨村顾学明、张华林、沙河村汪世明等3xxxx劳务带头人,赴青海、酒泉、敦煌、×××、张掖等地,从事工矿企业、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建设。三是主动联系拓展东南沿海劳务基地。镇上继续坚持领导外出考察基地、与用工单位联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等措施,把有组织向东南沿海输出作为今年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职能作用,积极与深圳百灵职业介绍所、深圳永信职业介绍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近三年,共向东南沿海输送劳动力90xxxx人,占有组织输出人员的1xxxx,使有组织输出成为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四是探索输转新途径。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开展带动式输转;依托深圳永信职介所,×××餐饮业张华林,化音村在×××天然气公司的宋瑞,西头号村在奥瑞金务工的贾天海,先后向深圳、×××、成都等地带出本镇青壮年劳力70xxxx人,带动了劳务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

五、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全方位服务

今年,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要求,我镇挂牌成立了沙河镇劳动力市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了服务设施,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一是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用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及时编印下发《沙河信息服务》62期420xxxx份,为前来求职的人员开展了职业指导,为200xxxx人提供了用工信息,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二是加强维权服务。认真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配合

劳动部门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协调沙建公司各项目部发放农民工工资31xxxx元;三是提供组织服务。对每一批外出人员镇上都举行隆重的“劳务大军欢送仪式”,镇上领导全部参加,并由领导或干部带队护送,与用工单位协作沟通,先后向外输送务工人员800xxxx(次),使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上钱;四是开展优质服务。开辟劳务输出绿色通道,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体检、统一办理证件;协调各村为外出人员家庭开展了农忙互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五是提供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灵活就业、异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各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xxxx多个,下发劳务信息40xxxx条,有120xxxx实现了再就业。六是大力发展民营劳务组织。镇上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载体,建立规范的劳务派遣组织,鼓励支持民办职业介绍所和劳务经纪人的发展。作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力补充,选择信誉较好、关系广泛的劳务能人汪淑珍、和常年开展缝纫工培训的樊金花, 免费办理各类证件,提供办公场地,指导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择业指导、维权服务等业务,提供劳务供求信息咨询,支持鼓励她们成立了沙河银桥劳务公司、和沙河金花劳务派遣公司,使她们按市场规律运作,逐步规范输出渠道,市场化输出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让他们介绍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导致外出人员有组织输出率仅达4xxxx,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全镇现有城乡富余劳动力828xxxx,有技术技能的298xxxx,占3xxxx,无技术技能的529xxxx,占6xxxx,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镇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经费短缺。由于镇财政困难,解决外出人员培训、护送、基地考察、跟踪回访等各方面的时效性不够。

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巩固西部,扩大沿海,拓展规模,提升层次”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镇积极培养劳务输转明星和劳务输转骨干,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劳务机构,使输出劳务进入市场化运作,年输转劳动力890xxxx(次),力争实现劳务收入250xxxx元。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镇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推荐第9篇: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XX乡位于古城区东北部,幅员面积220.09平方公里,离城60公里,下辖三个村委会,共1617户,农业人口6968人,居住着以纳西为主的汉、苗、壮、普米、傈傈等多种民族。到2004年为止,每人均纯收入仅为1020元,是目前XX区最为边远、贫困、多民族的乡之一。

2003年9月份以来,我乡成立了劳动保障所,高度重视我乡的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由专职副乡长负责,抓好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为推进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调查、统计,2010年我乡劳动力数4387人,其中剩余劳动力数为1615人,男781人,女834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其丰富。1-3季度,配合上级劳动部门,共向上海、昆明、惠州等城市输出农村劳动力四百多人次,切实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了就业观念,提高了就业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今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我乡劳动保障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超额完成劳动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自查结果,归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 劳务输出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全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搞好劳动保障工作对丽江实现“二次腾飞”和古城区实施“八大”战略、培育“六大”产业,实现“五大”目标,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同时对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努力经营小局的同时,自觉地、积极地去把握大局、端正小局观,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地方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坚实的基础,才会获有更可观的整体效益、更强大的推动力量。乡党委政府始终对此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及时从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15名成立了XX乡劳动力转移输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2名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对我乡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此外,在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经费,从而给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费上的保障。

二、大力宣传,积极动员

我乡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宣传上没有先进的设备可采用,但工作人员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包括发文件,宣传标语、黑板报以及给农民百姓的书信形式,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度、每个村委会专门有一名副主任负责劳动保障工作,开展宣传动员、接受群众报名等工作,把宣传工作 2 做到全乡每一个角落,实现了家喻户晓。结合“六个一”活动,积极响应把活动办成人民满意工程的号召,我乡掀起了劳务输出的新高潮,共输出劳务人员72人,此次劳务输出是全乡自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以来成效最为显著的一次,切实帮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XX乡经济社会的全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培训、宣传科普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一直以来,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紧紧围绕“科技兴乡”这一发展思路,本着让全乡农民群众更好的掌握“科学种地、科学养殖、科学管理”这一原则,根据各村委会的地域、气候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当地群众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共组建了蔬菜、养猪、养牛、养羊、桃树、核桃、花卉、葡萄等培训班,共计学员1950人,为XX乡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乡”提供了保障。

四、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不 3 断加大对农民的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之成为新型农民。2010年,我乡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培训26期,培训2900多人次;

五、下年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劳动保障所建设。按照配强配齐劳动保障所人员要求,配好劳动保障员。采取业务培训的形式,提高素质,熟习业务。

二、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工作。按照区工作要求,年初工作目标,通过乡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努力,最大限度输送意向外出人员外出务工。

三、创建乡劳动保障和社会就助服务中心,构建平台,服务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2010年我乡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采取超常规措施,不断完善各项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把我乡劳动保障工作抓实、抓严、抓细,为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XX乡劳动保障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推荐第10篇: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XX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XX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XX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XX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XX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XX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XX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XX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XX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XX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部门协调,个人沟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深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做到一个增加,实现六个转变。一个增加,就是输出人数要有较大增加。到XX年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六个转变,就是劳务输出由过去自发性输出出向有组织、有计划方向转变;由过去盲目输出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输出转变;由小群体向大规模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性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资金、技术方向转变。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一个跨跃性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层层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在今后的3年中,每个县(市)区劳务输出的人数要以6%的幅度增长,确保到XX年全市劳务输出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的工作目标。市里要把各县(市)区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劳动保障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按照工作职责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奖励,乡镇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抓信息,落实就业岗位。要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结合我市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要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覆盖全市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具体办法是,采取市里投入一块资金,乡镇自筹一块资金的措施,力争在XX年前使乡镇一级劳动保障办事机构全部配齐微机,并同市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搞好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发布,及时将劳务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农户。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市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争取在两年内积极实施“102030”工程,10就是在境外建立起10个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的境外领域,20就是同全国20个重点劳务输入城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关系,及时掌握对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组织我市农村劳动力到这些城市务工经商,并请协作城市的劳动部门协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解决好农村劳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0就是争取使本市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境内境外建立起30个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劳务输出队伍,打入国内外市场,抢占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条是建立起社会职能部门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重点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商会、驻外办事机构、外经贸公司的作用,通过建立劳务用工信息互换关系,在域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聘请专兼职信息员,实行有偿服务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劳务信息,把劳务输出纳入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劳务输出的范围和领域。为落实上述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将专门同北办、广办、深办等驻外机构沟通联系,建立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第三条是建立在每个乡镇和村屯都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各乡镇村屯依靠亲朋好友,老乡同学战友的人缘地缘关系,自然建立和形成起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

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第11篇:*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02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04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s0100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04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03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04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

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矗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第12篇:乡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2009年我乡劳务输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打工经济”战略就业,发展经济为目标,将输出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劳务输出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充分发挥我乡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面掌握全乡劳动力资源现状,努力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劳动资本,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乡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将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XX年度,县局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1200人,现已输出1427人,占任务的118.92%,其中有组织输出200人,已输出288人,占任务的144%。XX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收入达96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8.23%。

二、主要经险和做法

为做好XX年度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XX年12月21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XX年度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有村委会支书和文书、各所站负责人、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42人参加会议,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底圩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运用上级的扶持政策抓好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公文写作劳务培训,集中资金投入,打造亮点。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6、加强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跟踪服务制度。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7、努力完成县局下达给我乡的各项任务。尽心尽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扎实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任务,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乡党委、政府及县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劳务输出活动为契机,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动力,为全乡的“打工经济”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而努力工作。

总之,2XX年劳务输出工作,虽取得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力争把下年的工作做得更好,圆满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13篇: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更新观念 创新方法 劳务输出工作硕果累累

为促进我县跨越发展和实现“两个进位”、奋力崛起苏北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县劳动保障局为核心的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履职尽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力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抓手,以南北挂钩为载体,以乡镇劳动所为平台,更新观念,创新办法,

在我县宏观首战全胜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新的骄人成绩。今年1至6月份,农村劳动力转移8700人,其中劳务输出6500人,劳务输出累计总数达23.65万人。主要做法:

一是继续坚持市场化、科技化、规模化、特色化、二元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强化与镇江新区、扬中市的劳务协作,创新了“点对点”劳务协作新模式,劳务输出工作做到进一步科学地判断形势、进一步全面地提高认识,进一步系统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地狠抓落实。

二是坚持向外输出和县内转移并重,抓住县城开发区、临港开发区、物流和旅游风景区强劲发展的机遇,为进区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目前已有6000余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把劳务输出当成产业来做,当成项目来抓,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硬件投入,累计投入20万元。职业介绍中心在确保达到“三星级”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四星级”。现在各乡镇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已成为工作场所、计算机网络设备、人员和经费均到位的基层站所,成为各乡镇的亮点部门。

四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亮点。我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打工学到技能的同时,返乡创业、致富乡亲成为有志人士的首要追求。他(她)们更注重资本和知识的积累,把握和创造机遇。在江南打工的青年陆*,在学有专长、致富有方时,在家乡创办了*电子厂,提供就业机会80多个,实现了“不仅自己富,更要帮助乡亲富”的夙愿。在常州务工的李*,返乡兴办*保温材料厂,解决300多人就业。“风还巢”的奇特效应,成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五是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义务帮工队,为外出务工的农户搞好抢收抢种,让出去的农民“一路走好”,安心打工。在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行业协会或其他形式的自治管理组织,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劳务输出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好劳务输出人员和用工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切实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坚强后盾。建立了社保对接机制,充分利用省出台城保和农保对接政策的机遇,吸引在外民工回乡创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让创业人员无后顾之忧,创造良好保障环境。

第14篇:*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04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04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矗通过政府搭桥,部门协调,个人沟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深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做到一个增加,实现六个转变。一个增加,就是输出人数要有较大增加。到2007年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六个转变,就是劳务输出由过去自发性输出出向有组织、有计划方向转变;由过去盲目输出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输出转变;由小群体向大规模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性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资金、技术方向转变。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一个跨跃性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层层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在今后的3年中,每个县(市)区劳务输出的人数要以6%的幅度增长,确保到2007年全市劳务输出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的工作目标。市里要把各县(市)区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劳动保障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按照工作职责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奖励,乡镇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抓信息,落实就业岗位。要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结合我市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要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覆盖全市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具体办法是,采取市里投入一块资金,乡镇自筹一块资金的措施,力争在2005年前使乡镇一级劳动保障办事机构全部配齐微机,并同市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搞好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发布,及时将劳务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农户。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市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争取在两年内积极实施“102030”工程,10就是在境外建立起10个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的境外领域,20就是同全国20个重点劳务输入城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关系,及时掌握对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组织我市农村劳动力到这些城市务工经商,并请协作城市的劳动部门协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解决好农村劳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0就是争取使本市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境内境外建立起30个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劳务输出队伍,打入国内外市场,抢占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条是建立起社会职能部门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重点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商会、驻外办事机构、外经贸公司的作用,通过建立劳务用工信息互换关系,在域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聘请专兼职信息员,实行有偿服务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劳务信息,把劳务输出纳入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劳务输出的范围和领域。为落实上述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将专门同北办、广办、深办等驻外机构沟通联系,建立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第三条是建立在每个乡镇和村屯都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各乡镇村屯依靠亲朋好友,老乡同学战友的人缘地缘关系,自然建立和形成起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矗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

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第15篇:劳务输出股工作总结

劳务输出股2011年度工作总结

走过2011,再回首,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下,在单位同志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市场的服务品质在快速提升着,股室的同志们也都在不断进步着,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着,我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作风务实,思想坚定,较好地完成了劳务输出股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下来的其它工作。新一年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也不忘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来所做的努力。

一,本年度工作情况

在2011年劳务输出股自己组织和参加兄弟单位招聘会和企业专场招聘会X次,“五送”下乡小型招聘会X次,市场免费求职登记XXXX多余人次,免费职业介绍XXXX人, 加强政策学习,规范市场资料。随着国家新一轮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出台。劳务输出股在组织股室同志学习新法律法规、新方针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文档、资料。根据文件精神和工作需要,重新制作了《彭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登记表》、《彭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市场企业招聘登记表》、《彭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市场回执函》等表格文件,并在就业局办公室的支持下,印制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相

关宣传资料,为以后的就业登记、就业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积极配合培训股工作,完善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工作。新的就业政策对就业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劳务输出股积极配合培训股工作,针对培训项目,考察、联系企业,掌握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做好岗位匹配和推荐,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就业率。

与兄弟单位密切合作,为企业、求职者提供多方位的供求平台。劳务输出股在自己组织大型招聘会的同时,与成都、新津、眉山、丹棱等兄弟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密切合作,组织彭山的企业去外地参加招聘会,也邀请外地的企业来彭山招聘人才,全年自己组织和参加兄弟单位大型招聘会和企业专场招聘会9次,同兄弟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相互学习,为企业、求职者提供了更好的供求平台。

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做好免费登记、免费职业介绍工作。劳务输出股在经委、经济开发区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多次深入企业收集空岗信息,并组织企业参加就业局组织的“五送”下乡活动,将岗位信息带到乡镇、带到社区。在乡镇劳动保障所的配合下,实现免费求职登记XXXX多余人次,免费职业介绍3XXX人。

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信息发布,实现企业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宣传的全面覆盖。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发布企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并在《彭山

报》、彭山政府网站、中国移动农信通开辟了就业信息专栏。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劳务输出股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如:对就业岗位信息更新速度不够快,对现有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对求职者的回访服务不到位等,这些不足,我们坚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三、来年工作计划

1、加强学习、勤于思考。继续坚持对新法律法规、新方针政策的学习,并且要勤于思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整合资源、有效利用。对股室现有资源要充分有效的利用,更好更方便地服务于群众。

3、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服务质量。主动地与企业、学校联系,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信息,做好岗位匹配、岗位推荐和后续回访等服务工作,提高股室的服务质量。

在此,劳务输出股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同事对我们的帮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为彭山的就业服务工作添砖加瓦。

彭山县就业局劳务输出股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16篇:劳务输出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利辛县劳务经济发展局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而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自1997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为此,2012年3月5日至3月10日,我局根据亳州市委关于开展农民征收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县新张集乡的农民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从新张集乡农民增收的途径、困难、思路和对策进行报告。

一、新张集乡农民收入的现状及途径

在新张集全乡范围内,我们随机抽取了3个行政村,分别是友谊村、金桥村、前圩村,共调查60余户,通过对这些样本对农民收入,农民外出务工及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村入户实地调查,基本上对新张集乡农民收入情况有所了解。

从新张集乡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来看,新张集乡农民增收情况可分为四类:一类是离土不离乡。这些劳动力有的在乡镇企业从业。有的在当地经营

二、三产业。二类是离乡不离土。这部分劳动力主要是外出承包和租赁土地进行蔬菜、药材开发,实行大户经营,有效地进行了土地流转和土地增值,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三类是不离乡不离土。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综合开发,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经营领域中转移出来,从事专业养殖,实现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四类是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这部分劳动力主要是外出务工,进入城市,走工业化、城市化相结合的路子。

调查表明,新张集乡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收入,二是畜牧养殖业,三是劳务经济收入。

二、制约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012年3月5日至3月6日,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在新张集乡党委书记韩涛、乡长李健的陪同下,开展了走访入户,和群众面对面亲切交谈的活动,对新张集乡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了解发现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很多,经过整理,有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不够解放。随着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农业增产增收越来越多地依靠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本集约的结合,与劳动力素质的相关程度越发显著。目前大多数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以传统种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

2、农村劳动力转移素质偏差。从目前转移的劳动力中,大多数都是未经过正规职业技术培训,导致务工人员素质普遍低,只能干重活、粗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厂家、企业对务工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加之受到非农就业机制的限制,经过多年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增长的势头会下降,这都影响非农收入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农业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财政、金融机构虽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但与整个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相差很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旱涝之年无法保证农业收成。而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其基本收入多用于求医问药、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固定性支出。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扩大再生产,难度非常大,部分农民即便有好项目,也常因资金匮乏而放弃。

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差。新张集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关联度低,仅能影响周边为数不多的村庄发展生产,很难刺激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也很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业经营仍处于小而散、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难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生产的格局,应对和抵御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的能力弱。同时土地流转困难,农户间流转合同口头化,流转效益不高,阻碍了高效农业规模化进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新张集乡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加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近年来,新张集乡党委政府虽做了大量工作,仍显不足。一是劳务输出数量少,没有形成规模;二是劳务质量差,没有打出品牌;三是劳务输出的组织力量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显得薄弱;四是吸引人才回流难度大。

6、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还不能够通过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具体思路

据此次调研的共同发现和研究,结合对农民增收的考虑,我们认为新张集乡的农民增收要实行“三条出路、一个思路”,具体内容是:

第一条出路是:要大力推进新张集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这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新的问题表明,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不仅受到了资源约束,而且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必须根据这种阶段性变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使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更多地向农业回流,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条出路是:促进新张集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

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这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渠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难题是农业资源少,农民太多。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降低了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即使农业产生很高的回报率,但由于规模上不去,农民收入也难以有较多增加。农村人口减少,从而增加农业人口资源占有量,并通过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反过来又可以使经营农业的人口收入增多。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做好增加非农收入和减少农业人口这两篇文章。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发展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

第三条出路是:进一步调整新张集乡分配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且,要从投入、政策和服务三个层面给农民生产经营创造环境和条件,把农业投入的着重点放在改善农田水利、市场建设等基础设施上,以及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一个思路是:在当前农民增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以切实减少农民的支出。目前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乡镇企业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民外出打工的困难增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农民增收困难、渠道还不多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减少农民的不合理开支,可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出多项举措提高农民收入

有了思路之后,我们会同新张集乡领导班子成员,乡直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群众代表、乡人大代表等人员参加的“金点子”座谈会,旨在对新张集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言献策,大会上同志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收集整理,对于新张集乡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和发展本地龙头企业。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扶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某些特色产业和行业转移,同时,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发挥企业活力,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特色农业、特色产品在局部地区逐渐形成规模,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有效地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保持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有利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要狠抓农业科技培训。

2、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重点建设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保护扶持政策,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本、外资等多种资本投向农业,多渠道借助外部资本的参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旱涝保收,同时公路建设要有新突破,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解放思想,提高农民素质。广大农民要努力克服“满、安、等、靠”思想,把握机遇,加强学习,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想干事、干成事的勇气,开拓思路,干事创业,增加收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办法,也是农民走出去务工得以更好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把农民培训这项工作抓起来,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规划,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形成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以劳动、教育、农业为主,以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工程”为切入点,以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大力培训农村各类劳动力,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就当前而言,关键是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使“体力型”劳务输出向“技能型”劳务输出转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

4、要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劳务经济的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农民合理有序地外出务工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当地劳务部门更好地服务,便于协调组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当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组织管。因此,应当建立灵活高效的劳务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形成统

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使自发盲目的劳务输出转变为科学有序的人力流动。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准确的劳务信息。注重培育各地的劳务品牌,加强与输入地的联系协调,在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区以及我县工业园区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市场基地,延长农村劳务在外务工的时间,使季节性劳务输出向常年性务工转变。

5、是要保障农民权益。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必须更加重视保障农民权益,使农民能够安心务工、放心务工、舒心务工。因此,必须把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真心真意地替农民着想,加大对一些危害农民利益的人和事进行追踪曝光,对一些比较好的典型事例进行正面宣传引导。同时不断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务输出的跟踪服务,帮助农民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6、多种方式为农户提供信息。要与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联系点,及时捕捉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需求等各种可信、有效的信息,抢占较多的劳务市场份额,同时要积极鼓励、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资金、信息回乡创业,既造福家乡,又吸纳剩余劳动力。

7、从扩大劳务输出中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而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持续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外出务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一些富裕劳动力走出家门,来到城市打工,一方面增加了收入,用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孩子上学,另一方面也学到了一些本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臵,企业化运作”的原则,多年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通过实地调研、通过和各个阶层群众的座谈,对自然村农户的走访调查,对新张集乡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调研的范围有限和专业的限制,其中难免会有不足和缺漏之处,希望上述报告能为实现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提供一点意见和建议。

2012年3月12日

第17篇:劳务输出

我们一起学习我们科室的主要 业务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这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劳务输出)现在统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三是职业介绍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什么是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是指乡村人口中年龄在16周岁以上、经常参加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副业劳务的劳动力。男16至59周岁、女16至54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统称为劳动力。

2、农村劳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类:①从事农林牧渔业、农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等各种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从事采集、捕猎、农民家庭兼营工业等副业生产劳动并从中直接取得实物、现金收入的劳动力。②从事农村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乡镇经济组织(政务)管理等项工作,并取得实物、现金收入的劳动力。③国家向乡村调用的建勤民工,由集体经费支付工资或补贴的乡村脱产干部,到全民所有制单位或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并取得实物、现金收入的合同工、临时工。④自行外出就业但没有转走户口的劳动力。年龄在十六岁以上的在校 1 学生和由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不统计为乡村劳动力。

3、我县劳动力总体情况:我县总人口74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全县农业劳动力37万,男性2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4%女性1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按年龄结构划分16---35岁141586人,36---45岁128832人,46---(女)55(男)60岁101244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8万人(正常富余劳动力15万人、季节性富余劳动力3万人)。这就是我县的总体情况。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已经经历二十几个年头,从过去零散输出发展到现在成建制有规模输出,从最初年输出几千人(次)到现在十几万人次,从过去人们不想出去到现在我要出去 劳务输出已形成规模,不仅充分发挥了我县劳动力资源优势,也解决了城乡就业问题,更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从2004年开始,我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产业,近5年来累计输出劳务90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达56亿元,在农村人均中占据36%的份额,我县劳动力转移任务年初就分配到各乡镇已实名制录入数据库为主每月报表,要求做到表库一致。

4、劳动力转移主要分:有组织输出、成建制输出、自行流动输出、就地就近输出。

5、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劳动力从农业活动中转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正是因为劳动力过剩了,所以才要促使他们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样才能够使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利润最大化。由于二三产业在我国主要处于城镇,所以一般农村劳

2 动力转移就是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是促使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

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二是劳动保障平台的搭建: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及省、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进程2008年我县搭建了劳动保障平台三级平台是市县乡(镇)机构名称:乡镇级工作机构名称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村级工作名称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各级工作机构要统一悬挂牌匾。人员配置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2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所长由乡(镇)劳动助理兼任,村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配备1 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以上人员为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补贴由我局领取统一下发。

(一)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工作职责

1、积极推行劳动力资源储备、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返乡创业、维权服务“五联动”的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输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储备数据库。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发挥四级联网作用,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登记和管路工作,手机和提供信息,开展职业介绍,组织劳务输出。

3、重点组织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乡镇为依托,充分发挥乡镇培训基地和职校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经济附加值和就业稳定性,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劳务协作,拓宽就业领域。加强与市、县劳动部门和输入地劳动部门的联系,互通信息,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等情况;

5.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 策咨询。加强对他们的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6.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有重点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跟踪考察,广泛搜集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典型,并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更多的城乡劳动力加入到就业、创业的行列中来: 7.指导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展工作:

8.做好上级劳动和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村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站工作职责

1.向农村劳动者宣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 策,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协助上级宣传部门做好对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工作;

4 2.建立农村劳动力普查制度,随时了解和掌握本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动态,建立劳动力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准确向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报送各种统计报表; 3.做好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与村服务站的信息联 网,搞好劳务用工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发布: 4.以劳务输出工作为龙头,开展职业指导、求职登记和职业介绍工作,提供用工岗位信息和职业技能培训信息; 5.对劳动力输出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服务,了解本村劳动力求职需求和技能培训需求,及时将相关信息与上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共同做好服务;

6.完成上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职业介绍:合法职业介绍所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经营性职业介绍许可证》、《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经营服务性收费价目表》、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须佩戴工作证和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上岗证的一种机构。没有这些东西的都属于非法。

1、职业介绍所的业务:主要包括:

1、搜集、整理劳动力供求信息;

2、对谋求职业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

3、对求职劳动者的能力作评估、测试;

4、提供职业培训等等。

2、职业介绍所的类型

职业介绍所分为盈利性和公益性两类。

1、盈利性职业介绍所一般要收取一定费用,由于它对有劳动力需求的公司、企业情况很了解,因此往往能够为求职的劳动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2、公益性职业介绍所由政府资助,提供免费服务,大多为退伍军人、残疾人、青年人及有特别需要的组织提供就业方面的服务,有的还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是指劳务中介机构对社会所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及个人提供服务,满足其就业与用工需求的一种形式。它是待业人员和在职职工实现就业与用工需求的一种形式。它是待业人员和在职职工实现就业和转换就业,用人单位寻求合格劳动者的重要渠道,是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职业介绍工作,在国家统筹规划指导下,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不仅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建起相互选择的桥梁,还为就业的训练、职业培训提供了信息和导向;通过对劳务信息的收集、汇总,为有关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在劳动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劳动法第十一条规定,“地

6 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3、企业办理求职需准备: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招工简章、正常先考察企业我们要为老百姓负责

4、申办职业介绍所需准备:提交材料情况

1、《辽宁省人力资辑服务许可证申请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报省厅备

2、由发起人提出的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决议或申请,开展相关业务的可行性报告

3、机构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机构章程或有关工作制度

5、办公及服务场所的证明。自有场所需提交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租用场所需提交不少 于1年的房屋租赁协议和出租万的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

6、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

7、工作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复即件(份证明、学历证明、从业资格等)

8、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9、工商部门的单位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机构编制部门的

7 批准文件

第18篇:18年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2018年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2007年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2007-12-07 22:33:5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更新观念 创新方法 劳务输出工作硕果累累

为促进我县跨越发展和实现“两个进位”、奋力崛起苏北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县劳动保障局为核心的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履职尽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力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抓手,以南北挂钩为载体,以乡镇劳动所为平台,更新观念,创新办法,在我县宏观首战全胜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新的骄人成绩。今年1至6月份,农村劳动力转移8700人,其中劳务输出6500人,劳务输出累计总数达万人。主要做法: 一是继续坚持市场化、科技化、规模化、

特色化、二元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强化与镇江新区、扬中市的劳务协作,创新了“点对点”劳务协作新模式,劳务输出工作做到进一步科学地判断形势、进一步全面地提高认识,进一步系统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地狠抓落实。

二是坚持向外输出和县内转移并重,抓住县城开发区、临港开发区、物流和旅游风景区强劲发展的机遇,为进区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目前已有6000余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把劳务输出当成产业来做,当成项目来抓,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硬件投入,累计投入20万元。职业介绍中心在确保达到“三星级”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四星级”。现在各乡镇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已成为工作场所、计算机网络设备、人员和经费均到位的基层站所,成为各乡镇的亮点部门。

四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亮点。

我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打工学到技能的同时,返乡创业、致富乡亲成为有志人士的首要追求。他(她)们更注重资本和知识的积累,把握和创造机遇。在江南打工的青年陆*,在学有专长、致富有方时,在家乡创办了*电子厂,提供就业机会80多个,实现了“不仅自己富,更要帮助乡亲富”的夙愿。在常州务工的李*,返乡兴办*保温材料厂,解决300多人就业。“风还巢”的奇特效应,成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五是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义务帮工队,为外出务工的农户搞好抢收抢种,让出去的农民“一路走好”,安心打工。在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行业协会或其他形式的自治管理组织,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劳务输出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好劳务输出人员和用工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切实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

合法权益,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坚强后盾。建立了社保对接机制,充分利用省出台城保和农保对接政策的机遇,吸引在外民工回乡创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让创业人员无后顾之忧,创造良好保障环境。

2007年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第19篇:繁荣办事处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2010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XX办事处劳务输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就业局的正确指导下,以责任目标为努力方向,经全体工作人员扎实的工作,认真落实劳务输出各项政策,完成了工作目标。本辖区共输出648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30人,引导输出418人,首次输出32人,完成技能培训200人,有组织培训人,创业培训41人。今年主要突出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劳动力基本情况调查

今年3月初,街道办事处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人员和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劳动力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从而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了解劳动力就业意愿和所具有的劳动技能,为了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和劳动力培训提供科学的依据,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在今年六月份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劳动力排查工作,保证了对辖区劳动力分布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二、春风行动见成效,

今年初,街道专门制定了活动方案,进行了具体部署。对“春风行动”中要做的各项工作和具体的优惠政策做了多种形式宣传:一是通过悬挂“实现多渠道就业,我们共同努力”等条幅2处、张贴15条标语、办专栏等形式进行户外宣传;二是通过在人群集中的车站、集市等地方开展政策咨询、发放招工信息表;三是发挥社区干部的作用,让其把政策送到各家各户,做到家喻户晓, 1

人人皆知。今年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实现就业,共同努力”的活动。此次活动共发放“春风行动”卡1600余份、致农民工慰问信180余份,发放务工信息200余条。

三、开展劳动力培训工作

为了保证输出劳务人员的素质全面提升,今年街道与市巾帼家政服务学校联合开办了两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达200人,通过对学员进行法律和家政服务技能进行了培训,从而增强了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提高。

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氛围

办事处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无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转变思想,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事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他们积极走出劳务输出这条路,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今年共宣传信息达40余家,上交就业局劳务输出简报48期。

五、强化引导输出与有组织输出

今年街道通过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劳动力务工意愿调查,通过大量的宣传,通过已输出人员的引导,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同时及时与外地用工单位联系,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工作 。

六、加强基地建设

今年与创新电脑学校合作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以保证了劳

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明年的工作任务还比较重,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政策和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第20篇: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8000字)

2015年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为促进我县跨越发展和实现“两个进位”、奋力崛起苏北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县劳动保障局为核心的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履职尽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力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抓手,以南北挂钩为载体,以乡镇劳动所为平台,更新观念,创新办法,在我县宏观首战全胜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新的骄人成绩。今年1至6月份,农村劳动力转移8700人,其中劳务输出6500人,劳务输出累计总数达23.65万人。主要做法:一是继续坚持市场化、科技化、规模化、特色化、二元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强化与镇江新区、扬中市的劳务协作,创新了“点对点”劳务协作新模式,劳务输出工作做到进一步科学地判断形势、进一步全面地提高认识,进一步系统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地狠抓落实。二是坚持向外输出和县内转移并重,抓住县城开发区、临港开发区、物流和旅游风景区强劲发展的机遇,为进区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目前已有6000余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把劳务输出当成产业来做,当成项目来抓,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硬件投入,累计投入20万元。职业介绍中心在确保达到“三星级”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四星级”。现在各乡镇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已成为工作场所、计算机网络设备、人员和经费均到位的基层站所,成为各乡镇的亮点部门。四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亮点。我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打工学到技能的同时,返乡创业、致富乡亲成为有志人士的首要追求。他(她)们更注重资本和知识的积累,把握和创造机遇。在江南打工的青年陆*,在学有专长、致富有方时,在家乡创办了*电子厂,提供就业机会80多个,实现了“不仅自己富,更要帮助乡亲富”的夙愿。在常州务工的李*,返乡兴办*保温材料厂,解决300多人就业。“风还巢”的奇特效应,成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五是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义务帮工队,为外出务工的农户搞好抢收抢种,让出去的农民“一路走好”,安心打工。在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行业协会或其他形式的自治管理组织,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劳务输出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好劳务输出人员和用工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切实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坚强后盾。建立了社保对接机制,充分利用省出台城保和农保对接政策的机遇,吸引在外民工回乡创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让创业人员无后顾之忧,创造良好保障环境。

《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doc》
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